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2020-03-02 13:14: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至56页方程的意义。

设计理念:本节课试图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抽象等数学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区分方程和等式的概念,会判断方程,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2、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方程的意义的形成过程和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学会分析、概括、抽象等数学方法。

3、经历方程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型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会判断方程,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自学内容:

自学数学课本第53页至56页,画出并理解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1、方法: (1)看书第53图1,当天平平衡时,左边和右边的物品质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100=100这样的用等号连接的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图2中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图3中的100+x表示谁的质量?(像100+x>200,100+x<300这样的,符号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看书第54页,什么叫做方程? 100+x是方程吗,为什么? (3)看书第55页、56页,你有什么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4)遇到困难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自学练习

(1)下列那些式子是方程?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35+65=100( )

-14>6(

b+24 (

) 5+32=47( )

28<16+14y(

6(a+24)=42( ) (2)你会写方程吗?比一比,看看谁一分钟写的方程最多? 教学流程:

一、自学反馈

通过自学,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天平平衡原理和关于方程的一些知识,下面就一起来展示同学们的自学成果。

1、等式的基本性质 怎样才能保证等式成立?请同学们联系天平平衡的原理,说说等式具有什么性质。

2、方程的意义

下列那些式子是方程?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35+65=100( )

-14>6(

b+24 (

) 5+32=47( )

28<16+14y(

6(a+24)=42( ) 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二、关键点拨

1、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3)点拨:这就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4)追问:如果+100=250,那么+100-100=250-100成立吗?

如果5=25,那么5÷5=25÷5成立吗?为什么?

2、方程的意义

呈现学生自学时所写的式子。 提问:

(1)哪些式子是等式?

(2)找方程应在哪里找?哪些等式是方程?

(3)仔细观察,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吗? (4)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方程是什么?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5)-14>6不是含有未知数吗?怎么不是方程? 追问:=14是方程吗?a2=16呢?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在其后面打“√”。 6+8=14 3+7=24

9-4

÷4=20 -11>6

0.8=1

0.9<12 13×1.2=15.6 提问:你是怎样判断方程的?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4m-9是方程。( )

(3)方程是等式,等式都是方程。(

) 追问:等式都是方程吗?

3、看图列方程

m 16㎡

方程:8=16 8m 提问:有不同意见吗?

4、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比多3.8的数是13.2。方程是(

)。 (2)7.8除,商是4。

方程是(

)。 (3)的一半等于3.4。

方程是(

)。

5、根据题意列方程

(1)水彩笔每盒12.5元,毛笔每盒y元,小英买了一盒水彩笔和一盒毛笔,共付42元。

(2)某电脑公司开业的前3天每天卖出电脑台,后5天共卖出260台,平均每天卖出15台。

四、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方程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doc》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