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论文

2022-04-2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反思论文

海南华侨中学 王 颢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2.“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末考核,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原本是我教学中的一种随笔,自己坚持写了多年。那时并没有谁来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即时灵感。

在那些灵感中,我曾经记录了孩子们课堂上闪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许多的不自禁的感动;那里有我教学经验的精彩描绘,也有我工作不慎时捅下的漏洞;在那里,我曾经不断地刷新一个真实的自我,也曾经轻轻地汲取营养为自身内需做补充;那里有我的忧虑和困惑,那里也有我的欢歌和笑语;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记载着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后的欣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成功。我曾经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真心地感谢吧——教学反思。它给了我一个工作反省的机会,给了我一方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给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帮助我一天天变得成熟、变得聪明。我永远会对它有一份钟情。 (xiexiebang.com www.daodoc.com)

后来,教学反思不再为我所有,却衍生成教学备课中的一种规定。它要求我们写出东和西,写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细之极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学中没有什么触动而无病呻吟时的反思,简直叫人觉得是一种难受。

我常想,教学反思毕竟是一种促进教学提高的手段或方式。它需要执笔者的用心,也需要执教中的细心,更需要过程中的真心。它不是靠规定就能生发出来的灵性。

2010年1月15日

推荐第2篇:教学反思论文

浅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 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师想在教学上快速成长,教学反思是有效且必须的环节。教学反思不仅只局限于课后,同样适用于课前和课上,只有三管齐下,方能提高分析设计、随机应变、评价总结多方面的能力。

1

一、重视教学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年轻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 1.反思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最终受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无法成功。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及认知规律进行反思,探索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易于学生学习,预测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思考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这样才能设计出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设计,才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反思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

教学设计的好坏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处在借鉴模仿的阶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上往往存在这些问题:形式单

一、条框较多,细节处理、重难点突破不够到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注重。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完善教学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建构,主要还是从知识的系统性上下功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只有通过解题训 2 练,才能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掌握细节上的处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这样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才会比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1.反思课堂气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活而不乱”。一方面,年轻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应尝试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

2.反思学生反馈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考、灵感、认知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爆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和错误。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年轻教师要善于聆听并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根源及时作出解答,鼓励其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出色的课堂答题,教师要善于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加以肯定与赞赏,激励其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回答或板演的错误,教师应抓住机会积极利用, 3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评价、反思,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反思难点突破

教学难点孕育着丰富、曲折的认知探究过程,孕育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孕育着培养学生独特体验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发展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一路铺垫化难为易的突破难点的教学方式值得推敲,学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难点,能力得到了升华还是个未知之数,而且也违背了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年轻教师不防试着尝试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争论中丰富提升认知。最后由教师加以分析,排解学生存在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突破了难点,也使教师掌握了大量不同学生思维习惯、认知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对教学大有裨益。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1.反思成功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年轻教师应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成功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 4 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5)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料性,加之年轻教师对其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不应该只成为遗憾或感慨,年轻教师更应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对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年轻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年轻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同样,五十几个 5篇2: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反思论文

默认分类 2009-09-12 13:28 阅读269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教学反思之我见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 重要作用

前言:数学新课程在我市实施几年了,课程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状况怎样?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困难?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和周围教师的反映来看:经过培训,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课程新理念在课程改革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教师对于如何在新课程中运用课程新理念却缺乏经验。许多教师从口头上认同而行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这不能完全怪罪老师们“说一套,做一套”。很多时候他们想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新理念,然而一到实践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教师们感到非常苦恼:数学新理念实施起来怎么就这样难?接受教学新理念和落实新理念是成为新型教师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接受新理念是实施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教师在接受新理念之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教学新理念更为重要。只有课程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了,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入;只有课程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了,学生才能从中受益;也只有课程新理念在教学

中运用了,教育才能真正脱离应试教育的阴霾,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

下。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

进。

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对新理念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我们在大会小会上不止一次听过、在笔记上不止一次写过的“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类的话,有没有进行认真的

思考这样的问题: a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意义吗?有什么意义?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b小学阶段,必须获得哪些将来必需的数学知识?将通过何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

c在教学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得到不断的发展?

2、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a 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b 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c这一课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d这节课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3、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

教学效果怎样?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

a 课堂采用启发式还是注入式?是否忽视数学学习活动的内核─思维? b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善于合作;勇于发现、敢于表达;是否能自学,善于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

情感世界如何? c在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发现、猜想论证、争论研究、创新答辩等学生学习方式中,哪些方面

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与情境中展开的?

(2)对于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把握方面

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

者?一味讲授、严厉监督?

(3)对课堂环境的营造

你是否能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环境?还是比较注重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还是让学生处于专制、服从、沉

默、压抑的状态?

(4)对教育技术的运用

是否能科学运用各种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

并艺术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教学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

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每节课后,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a为什么我的课堂气氛不好?为什么学生对我的课兴趣不大?为什么我任教的班级成绩不理想?什

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么样的作业才算是好作业?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 b有的学生读书很懒惰,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愿知道。作业抄袭。老师除了教育之后,还要寻找本质原因的。从小到大学生一直这样吗?家庭原因还是社会原因吗?或者是个人遇到什么问题的原因吗? c 有的学生读书认真,成绩却上不去。难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有焦虑?是情感问

题还是智力问题?我的教学方法合理、科学吗?我教书认真、尽职吗? d我了解任何一个学生吗?包括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内心世界。

三、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

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一个教训,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教学中避免失误。

(3)写教学机智

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

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

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 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教学反思的类型

●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

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五、小结: 伴随着一步一步走进新课程,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吐故纳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也许反思会让你身陷沉思、迷惘困惑;也许反思使你辗转难眠、挑灯夜战;然而你会发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东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新的。它一定会使你超越自我,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让我用一首小诗作探讨的结束语吧 “课程改革沐春风,观念不与旧时同;追求卓越为良训,反思教学助成

功”。

参考文献:

胡岩松:《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习惯》

政治教学反思

黑旺镇中学 张凌梅

虽然初中思想政治课还使用的是老教材,但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配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要严格贯彻“老教材,新上法”的精神。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多。

一、努力搞好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课。

1、充分树立建构主义教学新理念,构筑起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层面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原有的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理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

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 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② 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教育时,我联系学生自己的财物(书、文具、自行车等)和他所使用的课桌椅、实验器材、教室等,阐明公共财物的概念,并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损坏公物要赔偿等问题。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3、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要能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为学生理订好知识学习提纲(即篇3: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反思论文 【摘要】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五彩缤纷。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学反思越来越引起专家的关注。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教学反思是多元化的,既可以反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也可以反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反思学生学习的方法。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展开充分的联想、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对话,不断探究、感悟,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 创设课堂教学新境界。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反思,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提升,并抛开教学中的绊脚石,开拓新的教学思路。

一、课前备课的反思为上好语文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年,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在备课中反思。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仅从大处入手是远远不够的,文章的美往往体现在细节上,细节才能挖掘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才是文

章的点睛之笔。就如吃甘蔗,从末梢吃来,如果只吃一半,那么最甜的可能就无法尝到了。所以我一直在思索备课中是否备得充分,备得到位。这种反思是对同一篇课文上过两遍之后,感悟就更为深刻了。 在第二次上本篇课文时,我挖掘课文的内涵就很有层次了,在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写作特色的讲解后,我就有了下面的做法: 首先,我重点让学生讨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个画面是非常喧闹,嘈杂的气氛吗?学生讨论后,得出答案,嘈杂声是让人讨厌的,而这里我们却觉得是一种美妙的声音,这里表面嘈杂,实质上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的官场、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这种嘈杂是一种天籁之声,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

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的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拍马之声,也不是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撕杀声,这里的声音是安静的,洁净的,所以以闹来写静,或以繁杂来写单纯,这是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向往之情。

其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我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描写对象是谁?是否包含作者?作用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感悟,描写对象有自己的形象,但更多的是指那些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官场,乃至商场中的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富春江的美妙中。作用就是反衬富春江景色的奇异、独绝,吻合了作者写景的主旨。

最后,文章的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事实上很多人认为这个结尾应该删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留下了呢? 想想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感叹后,船又开始继续前进,江面又出现了景观,两岸大树繁茂,把江面遮住了,好像个大帐篷,船在慢慢前进,一会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横柯变了疏条,我们可以用陆游的诗来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美景很有说服力,把富春江的美延伸到了极至。

两节课的比较,当然是第二节课备课充分些,掌握的资料也是比较丰富的,从而上课也深入了许多,学生不光得到了面的知识,点的知识也得到了提升,教师的收获就更大。在反思中,老师与学生都在

共同进步,反思可以激励人积极进取,让老师上课更加从容。因此,课前备课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教学过程反思是语文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保证 反思一:教师在课堂上放下尊严,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只有在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里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对学生过分苛求,甚至吹毛求疵,一点错误都不能犯,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受打击。另外,民主和宽容对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也是个很重要的条件。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人,是个有潜能的人,是个不断进步的人,要尊重他们,不要让他们生活在“诚惶诚恐”的氛围里。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表现自己,哪怕对老师的教学有意见,也要勇敢的说出来。

例如,笔者在上《邓稼先》这一课时,采用多媒体设备来上课,在讲到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使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当时我就打开了一张图片是红色蘑菇云的图片,我说这就是氢弹爆炸升空的图片,我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说:“老师你说错了,这是原子弹爆炸的图片,不是氢弹,氢弹爆炸是冒白烟的。”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讲错了,脸刷的红了,马上说:“这位同学观察真仔细,同时也很大胆,敢于对老师说的答案提出反对意见,我们曾学过《哥白尼》这篇文章,哥白尼敢于挑战权威,看来哥白尼的精神,同学们学得很好,我们掌声鼓励这位勇敢的同学”。说真的,有时有些问题是我在备课中根本就没有考虑进去,而学生却大胆地提出来了。而我的回答,自然不是最理想的。

对于突发在课堂中的问题,我自己也陷入了反思中,语文教学要求老师知识面宽广,要多了解自然、科学、人文方面的知识,自己才可以得到提升,才可以不落伍。

反思二: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能行吗?

古往今来,很多教师都认为师与生的关系是上与下的关系,而新课改给广大教师重新定了位,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铺路人,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既然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何不试试和他们换换角色,让他们当当老师,我当学生呢?这对教学有用吗?

恰好这个月学校要求我们党员每人写一篇以“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为主题的征文,我马上就写了我校的一个图书管理员的事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让他们当老师,为我批改,要求是按我平时教他们写作文的写作方法来评价。教室里顿时就像炸开了锅,他们要帮语文老师改文章,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呀,有几个胆大的同学马上说:“老师,让我们再看看文章!”当他们看完后,有个同学说,“老师,你的文章很有感染力,但结尾太突然了,结尾你写了彩虹,你可以加进:‘夕阳的余晖斜射在山腰上,太阳下山了,但明天一定又会升起一轮新的太阳,就如党的光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照耀在每个人心里?? ’,这样更贴近主题。”我觉得学生简直太棒了,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我马上表扬学生,这时另外一个学生也看完了,说:“老师,你的文章中,有一个写老师在洪水到来时候抢险的片段,其中有一句:‘是共产党的就跟我上’,我感觉这句话有问题,难道是共产篇4:教学反思论文-如何写教学反思 技巧 如何写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

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如何写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讲时间提到教研组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篇5:教学反思的作用及意义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 陈永刚 744000) 关键词: 教学反思 ; 作用 ; 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有过精心设计相同内容的课在不同班级教学,学生学习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班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班学生接受能力差些,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讲课,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反思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失败的讲课需要反思,成功的讲课更需要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学中失败和成功之处,促使我们在教学中扬长避短追求更高的教学成绩,实现高效教学。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的一番思考。教学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由个别体验到理性的更全面的思考过程,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的扬弃性的思考;二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和学习主体进行的思考和再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教学观念上的改变更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的教学水准才能上升,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二、教学反思什么 确定反思的问题和对象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的前提。有了反思的问题,就有了反思的范围和改进的方向。教师反思的内容很多,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前的备课是否充分。

备课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既要备教材,备教学的重难点,更要熟悉掌握学情,并依据学情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前认真充分的备课直接关系到上课教学的成败。教师教学后应该反思自己备课的环节是否完整,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和需要进一步补充和改进的地方。

2.反思教学生成过程是否合理。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互相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过程。因,教师应该反思在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学互动环节是否合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是否良好,学习知识的兴趣浓是否浓厚。 3.反思教学效果是否完成。

课堂教学后我们要对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后需要反思的内容。 4.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教师服饰是否得体。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兴趣的产生,一是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教师准确有趣的语言和得体的服饰。北师大教育学教授钱志亮说过,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和简洁得体受学生欢迎的服教学反思的作用及意义

饰。生动的语言和得体的服饰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反思我们讲课时的语言和讲课时所穿的服装。

三、教学反思的作用及意义 1.教学反思来源于我们对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它要求我们把平时自发产生的对教学的思考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同时它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新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 2.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教师不断的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 3.教学反思也是我们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做反思型的教师可以提升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不配为人师表。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反思能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追求高效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反思的教师注定是一位不断向着大师靠拢的教师,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并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推荐第3篇:教学反思论文

CAXA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行动研究

【摘要】什么是“有效合作学习”,选择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题,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是有效 合作学习的保障。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把所学知识用于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的课堂。

【关键词】CAXA;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合作是指“学生在技术活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但又互相支持配合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有效合作主要有以下特征:有明确的小组讨论,互动的气氛,人人参与,各有职责,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案。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还指学生在技术活动小组中主动学,积极主动地把所学知识用于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教师用相对较少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得到相对多的发展,课堂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达成、学生相关智能与情意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目教学课程倡导合作方式学习方式。新一轮项目教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是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数控技术课程中,实体设计软件(CAXA)作为数控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实体设计具体命令为线索,以项目引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经历产生需求、收集信息、构思方案、计算机设计表达、交流优化等一系列学习过程。

(二)合作学习对课程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职业中学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学习基础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我们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一种重要的课程学习资源。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课程学习资源。学生在讨论同一问题时,会产生多种思维的碰撞,这种思维碰撞的过程和结果,既是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的过程,也是互相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因此,有效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CAXA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合作学习是CAXA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使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但是,笔者感觉到多数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讲究场面的热闹,形式上的多样,而回归到“有效合作学习”的较少。

目前CAXA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方面:

(1)在分组策略上,一半以上的老师采用了指派的方式,而很少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

(2)在教学设计上,合作学习的主题没有多少讨论的价值,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或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的支撑,严重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3)在合作学习环节上,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臵清楚,学生不能围绕重点开展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更有甚者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加上班级人数有40~50之间,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4)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安排合作学习太突然,提出某个学习要求或需要思考交流的问题后,即刻就让学生开展讨论,学生一下子无话可说,无感可发。

(5)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比较小,仅有绝少数的学生经常得到的教师的关注。部分教师处于“角色空白”,巡视和指导只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 (6)在合作学习之后,评价的主体单一,有超过一半的教师成了活动评价的主宰者,通常教师用一句话评价“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来归纳总结。

2.学生方面:

(1)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不均衡。有的学生活动中受兴趣支配,有的学生活动中注意力分散,易走神。

(2)制作活动分工、责任不明,合作效率较低,有的学生缺乏合作意识,有的学生制作过程中抢着做,有的学生很少有动手机会,只能旁观少数人的操作。

(3)表达交流方面,有的学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经过思考后再说,但有的学生能参与讨论,却不愿发表不同意见,还有的学生只听不说。

(4)学生讨论、制作活动的时间不足,有的学生认为有时来不及讨论,制作时间比较紧,有的学生认为集体制作经常完不成。

二、研究成果

(一)分组方面。

合理分组是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1.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组合而形成学习小组,其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在不能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下的分组。但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很可能出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好好组合)、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差差组合),或者性格外向的归在一组(外外组合),性格内向的分在一组(内内组合),这种组合必然造成好好组合和外外组合的小组发言积极,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多,相反,差差组合和内内组合的小组就有可能索然无味,出现厌学趋势。因此在运用自由组合策略小组合作学习4~5周以后,应重新分组,这样可以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使学习过程充满生机和新意。

2.同质异质组合:

即由相关水平或特质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进行“强弱搭配”,蓄意安排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或较低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实现“互补性搭配”。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同质异质的小组合作,其实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有利于小组内学生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不同智能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增强自信和激发成就动机。而“组间同质”(基本相同的成员结构),则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营造和谐而又不失紧张的学习氛围。它具有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与激励性等基本属性。既为小组内同学间的互助提高了客观的条件、又为激发小组间的集体荣誉意识提供平台。

要真正实现异质分组,教师的协调与干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以来,就要求教师要事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特长、个性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即所谓“学情”。这虽然是基本的要求,却也是不低的要求。

(二)规范的教学设计方面。

1.课前准备充分,以生为本,分层要求,精心备课。 (1)教材分析。 ①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课程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应充分发挥创新实施能力,即依据学生的实际,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内容,恰当地扩展或延伸课本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②善于运用教材。

备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利用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引导性的语言,过程性的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和生成学习方式、选择学习方式。例如,“CAXA三维旋转动画设计——新年贺卡”、“扫描与放样”、“磁悬浮列车”,这些课题都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将研究性学习体现在基础型课程的小组有效合作教学活动之中。 (2)学情分析。 ①使用多媒体学件。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很低,在学习CAXA软件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给教师的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应使用“多媒体学件”来帮助学生学习,以此丰富广大教师的教学手段,力图配合数控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培养即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又有一定实际动手技能的综合现代建设人才。

②关注学生的“学”。

教师了解学生,除了知识,还要了解学习习惯、学生间合作能力、学生兴趣、生活积累、集体思维等。了解的途径,除了对学生上交的作业分析外,还有日常观察、课堂调查等等,了解以后落实和化解到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中。例如,教师为“CAXA教学的有效合作小组”设计了“CAXA实体设计软件工具的探究使用”任务书,为“CAXA项目设计活动中的小组有效合作”设计了“XXX的改进设计”任务书、学案等等。课前的仔细调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前基础有清晰地了解,目的使CAXA教学小组有效合作的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

(3)目标设计。 ①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弹性预设,又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因人而异,作分层要求。比如,一个简单花瓶的制作,教师应预先给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类型、不同美感、不同难度的花瓶,由同学自行自由创作。一旦学生挑战成功,笔者亦会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富有美感的设计实例,由学生参照,进行设计。

②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师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力求使各步骤划分合理、紧凑周密,由低到高地训练学生各种能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施。

③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备课时需要设计CAXA教学中哪些环节可以开展有效合作学习,要充分考虑劳技学科的特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做中学。例如在进行《课桌的改进设计》主题活动时,其中有教学环节“课桌的改进设计发布会”,为了能让更多的小组能有展示作品的机会,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动足脑筋,最后想到可以使用学校现有的网络平台,教师制作了相关内容的网站,让各小组将作品和设计思想上传到网站上,配合学校11月份至12月份的我校的创新作品大赛,评出“十大创新作品奖”,大大地增加了小组有效合作时学生的参与度。

2.课堂实施,项目驱动,方法多样,注重启发。 (1)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结构是:主题发动—调查研究—竞争交流—制作研究—汇报总结—评价。

(2)注重启发,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用造型命令画一颗爱心,并配以《爱的奉献》为音乐背景,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用拉伸和旋转命令制作了两颗不同的爱心,掌握了拉伸和旋转命令的操作要点。这种情景创设,是两纲教育赋予我们教学最鲜活的素材,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去的创新制作做下铺垫。

②引导探究,启发思维,促成理解,获得新知。 在上“课桌的改进设计”这个课题时,在“导入新课”环节,邀请几个小组展示设计草图并阐述整个小组的设计意图,草图的交流引发了学生第一次的思想上的碰撞。在“课桌的改进设计发布会”环节,交流自己小组的CAXA作品,自己小组的学生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其发表不同的意见或建议,学生间彼此间知识和技能的共享,情感和价值的互动,引发学生第二次技术上的碰撞。最后教师的师评,学生加深了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引发学生第三次加工上的碰撞。三次的碰撞激发了学生对小组的作品更深一层的思考,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达成。

(3)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职中CAXA教学模式上也应不断的探索,在学生学习CAXA命令时,因为它是一种纯技术命令,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对职中生而言,很容易因太过专业而遭受排斥,只有事倍功半的效能。因此采用的是“从兴趣导入,以问题为出发点”模式。在大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设计的基本理念和CAXA的造型命令和二维编辑命令,为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个现实生活问题时,采用“缺点创新法,采用的项目驱动方式”模式。经过实践,两种教学模式收效甚佳。

3.教学评价,激励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把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评价方式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管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笔者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学反思,加强反思,及时调整,改进教学。 教学反思内容包括: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计划、组织、安排上的反思;课堂对实施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意想不到的问题做出思考、判断,及时调整教学;课后对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思考,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情景、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是写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

三、效果

(一)通过小组有效合作,有助于提高CAXA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职中二年级中如何快速掌握CAXA命令?在上《五角星》的造型设计时,要利用CAXA命令生成五角星的十个曲面,首先生成五角星一个角的两张曲面,圆形整列出其它八个曲面。在以往的教学手段是采用分层布臵小组要求,全班都必须设计好一个五角星的线框造型和生成一个角的两张曲面,第二层次是重复生成一个角的两张曲面的设计方法,生成其它其它四个角的八个曲面,最高层次是利用圆形整列的方法一次性生成其它四个角的八张曲面。学生自主探究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CAXA命令,第三层次的方法笔者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进行演示操作。第三层次比较难,笔者要演示三次才能全班都能基本掌握。小组有效合作后,笔者只需要演示一遍,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操作,小组之间的只言片语,或者是学生在键盘或鼠标上轻轻一击,都远胜于教师长篇大论的讲解和繁琐的演示的操作。

(二)通过组员间的有效交流合作,有助于CAXA学困生的学习。

CAXA课堂教学中的学困生,指的是CAXA技术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学生。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设计思想,有时还有非常好的思路。在上《五角星》造型时,分组时应注意到这些学生,组内分工力求做到合理,要让技术好而且愿意帮助同学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组内关心帮助他们,笔者也细心观察,主动地接近他们、帮助他们,在课堂中布臵小组任务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跟CAXA技术不相关的内容,比如写五角星设计的创作思想、给自己设计的五角星命名,引发他们融入小组中,放弃自己是个体,融入集体,体现团队的成功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召回应有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溶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了,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员。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有效的合作,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CAXA课堂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使个性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的协作下,使这种个性得到了发展,终身受益。对于个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挖掘潜能,展示自我。同时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探索制作作品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运用CAXA软件,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创新设计,比如制作“学习桌”、“节水龙头”“绿色环保——沼气工程”、“灯具创意设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思考和认识

经过总结CAXA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自己认识到课前,课中,课后都很重要。

(一)课前:

1.认真研读《CAXA应用实训》教学大纲和《CAXA制造工程师》(校本教材)。

每位数控专业教师都要知道项目教学的基本理念,钻研CAXA教学方法方式。项目教学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的教学设计思想 要让项目教学的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

(1)教师选择的课题,注重项目教学提出的学习目标的整合。

教师用学生熟悉的深入浅出的事例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再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要让教师自己感受到,课堂教学目标不只是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一个维度,而是转向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个维度。

(2)重视本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重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在紧扣教材观念支配下的照搬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并得到较好效果。教师能注意从学生周围的生活世界中收集与教材有关的信息和素材,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内容,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

(3)注重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和学习方法的感悟。教师设法努力创造一些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和情景,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互相讨论,动手实践,发表意见,表达情感。教师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带着问题参与到动手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做中学”,得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对所学知识获得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4)强调教学进程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交互性。 教师课堂角色发生转变,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能平等参与学生讨论,能耐心倾听学生发言,更可喜的是教师开始以欣赏、对话、沟通的态度参与交流,努力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尊重主体发展的差异性。

(5)理性化的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教师使用多媒体要趋理性化,多媒体技术也日趋完善,例如能将实物投影、音像资料、自制课件有机结合,更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合作学习中不要出现因媒体故障而影响教学现象。

(二)课中: 1.进行合理的分组。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过三种组合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按座位的顺序组合;第二种方式是自由组合;第三种方式是将好、中、差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

在开展学习“CAXA实体设计具体命令”这类注重操作技能的教学活动时,实践证明采用第二种方式效果最好,因为学生彼此都比较熟悉,志趣相投,在讨论时能更快的达成共识,合作时更融洽,最终的作品效果也比较好。在开展“CAXA创新项目设计这类注重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采用第三种方式效果比较好,在讨论时好的同学能给差的同学启发,帮助他们更好的分析问题,而在这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更好地梳理知识点。

至于小组人数,由于计算机房结构的限制,3人比较合适,3人中,组长坐中间,组员分别坐两边,这样既可以方便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又可避免某些同学无事可做。

2.作好详细的活动记录

在合作过程中,难免有学生会产生偷懒心理,坐享其成,不愿意承担责任或是在活动时不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表现消极。这种行为不仅会降低全组的工作、学习效率,而且会导致成员之间闹出矛盾,影响同学关系,使合作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活动之前,应让学生填写好活动任务书,分配好每个组员的职责,选出一个组长,让组长协调并监督每个组员的工作,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要求每个同学记录下活动的开展情况,将资料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教师从每个同学文件夹中的资料保存情况可以看出该同学是否认真积极地参与了活动还是敷衍了事。

3.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 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消除了竞争,而是将竞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促进学生个性积极向上的手段。合作学习中的竞争包括组间竞争和组内竞争。

在开展“CAXA创新项目设计”时,我事先就告诉学生最后会进行作品评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地积极性,活动结束后,将小组的作品进行全班评选,选出的优秀作品过程性评价分数高,而这些分数会折算到每个同学的评价中,这就是组间竞争。组间竞争会使小组成员意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的表现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成绩,只有共同参与才能提高整个小组成绩。组内竞争可以通过采用组员之间的互评来实现,在项目活动的不同阶段,都组织同学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让学生写上评语,每个组员都可以对同伴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整体性提高,同时也让同学能及时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予以改进。

4.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有些小组活动,必须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的时间,如果没有思考就参加讨论,往往造成有些同学还没来得及思考,有些同学已说出了答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个人陈述观点,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长期下去,会使得部分同学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某些同学甚至会产生偷懒心理,反正不用思考同样能知道答案,这种合作的效果比不合作还要差。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这时才会有交流的需要,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这样的讨论才会发生思维的碰撞,有助于各种思维的促进和融合。

5.教师有效地进行调控

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事可做或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某些成员不在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发现某些小组整体实力较差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这些小组,帮助他们共同提高;发现有些小组因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也可适当的引导;随时了解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督促和提醒各小组注意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要调控好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独立的关系,指导学生什么时候需要独立思考,什么时候需要合作。

此外,合作学习不能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不能一概而论。CAXA教学通常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采用小组合作,但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使得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差异。有些教学内容知识点之间联系性比较少,可以随着项目活动的开展逐渐传授新知识,比如标准智能图素,可以一边学一边做,适合一开始就组织合作学习。但有些教学内容知识点有很强的系统性,必须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后,才可以开展项目活动,比如自定义智能图素,在传授新知识时,适合独立学习,在系统地掌握了知识点后,再开展小组合作的项目活动。

(三)课后:

教师必须学会根据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定位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记载和整理成功和失败的信息,从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行动。

参考文献: 1.《CAD/CAM技术--CAXA应用实训》 吴智文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6

2.《合作学习》 靳玉乐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6

推荐第4篇:教学反思论文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单位姓名

本节课我以“问题→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力图通过达尔文和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重温、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在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中认识发展过程,领悟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发展的科学观。授课之后,我认为本堂课有一部分可取之处,当然也有不少不足之处。

一、可取之处

1、教学观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实现由“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使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教学设计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提出的系列问题为主线,科学探究方法为核心,引导学生体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时归纳总结选材、设置对照实验的原则,以及推断实验目的或实验假设的方法、推断和表述实验结论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思维层面)的过程中提高设计实验和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并自然地生成乐于探究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直观、吸引力强的实物、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容易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再到知识应用,脉络清楚,利于学生接受。

4、教学过程

重视课堂的有效提问,设计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并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推陈出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投入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中去,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较浓。

二、不足和改进之处:

1、面临高考的压力,部分学生依然无法放弃对题的热衷,缺乏对生物学实验的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探究环节中师生的互动深度不够,有些教学环节不够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予以培养和改善。

2、课堂时间的掌控不够准确,出现前松后紧的局面,导致后面的内容(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不能有效的突破,只能作为课后阅读内容布置给学生;“技能训练”部分没有充分展开;课堂小结仓促,没办法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设想:把本节课的教学课时改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结合实验设计的目的、方案、变量、结果、结论的分析和评价完成生长素的发现这一内容。第二课时侧重于完成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的内容,并进行适量的典型试题演练,这样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踢自己之短,取他人之优,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但愿我们的教师队伍能在反思中进步,尽快的从新课改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推荐第5篇:教学反思论文

有效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基础

内蒙古赤峰市喀旗教师进修学校张春燕

有效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是教师发展的基础,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那么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同行们共勉。

一、有效教学反思的内容

作为教师,我们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得意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深入的反思并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反思学生见解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资源。

5、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6、反思“教学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有效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有效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写反思日记,可以是教师间有关教学感想的谈话交流,可以是集体备课中的研讨互动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反思,最后最好都用书面形式记录下反思的心路和结论,以便更好地发挥它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1、撰写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学日记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教学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教学

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等。

2、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教学录像)来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自行浏览自己的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带,在播放中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反省为何当时会如此地教,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还可以在观看了全部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后,思考“如果让自己重新设计这一课(或假如让自己上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这时,最好找几位同事和自己一起观看教学录像带,共同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

3、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教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对话,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其他教师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于交流对象的反馈信息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教师个体可以以中心发言人的形式,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借鉴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另外,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也可采用主题或专题的形式,或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教师们可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畅谈,也可分小组进行讨论。总之,有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它是教师发展的基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推荐第6篇: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反思论文

默认分类 2009-09-12 13:28 阅读269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教学反思之我见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 重要作用

前言:数学新课程在我市实施几年了,课程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的状况怎样?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困难?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和周围教师的反映来看:经过培训,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课程新理念在课程改革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教师对于如何在新课程中运用课程新理念却缺乏经验。许多教师从口头上认同而行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这不能完全怪罪老师们“说一套,做一套”。很多时候他们想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新理念,然而一到实践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教师们感到非常苦恼:数学新理念实施起来怎么就这样难?接受教学新理念和落实新理念是成为新型教师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接受新理念是实施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教师在接受新理念之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教学新理念更为重要。只有课程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了,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入;只有课程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了,学生才能从中受益;也只有课程新理念在教学中运用了,教育才能真正脱离应试教育的阴霾,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下。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

进。

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对新理念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我们在大会小会上不止一次听过、在笔记上不止一次写过的“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之类的话,有没有进行认真的

思考这样的问题:

a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意义吗?有什么意义?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b小学阶段,必须获得哪些将来必需的数学知识?将通过何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

c在教学中都有哪些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得到不断的发展?

2、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a 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b 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c这一课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d这节课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3、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

教学效果怎样?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1)对于课堂活动的展开

a 课堂采用启发式还是注入式?是否忽视数学学习活动的内核─思维?

b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善于合作;勇于发现、敢于表达;是否能自学,善于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

情感世界如何?

c在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发现、猜想论证、争论研究、创新答辩等学生学习方式中,哪些方面的效果是好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与情境中展开的?

(2)对于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把握方面

你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

者?一味讲授、严厉监督?

(3)对课堂环境的营造

你是否能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是否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环境?还是比较注重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还是让学生处于专制、服从、沉

默、压抑的状态? (4)对教育技术的运用

是否能科学运用各种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

并艺术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教学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每节课后,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a为什么我的课堂气氛不好?为什么学生对我的课兴趣不大?为什么我任教的班级成绩不理想?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什么样的作业才算是好作业?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

b有的学生读书很懒惰,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愿知道。作业抄袭。老师除了教育之后,还要寻找本质原因的。从小到大学生一直这样吗?家庭原因还是社会原因吗?或者是个人遇到什么问题的原因吗? c 有的学生读书认真,成绩却上不去。难道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学生在学习上是否有焦虑?是情感问题还是智力问题?我的教学方法合理、科学吗?我教书认真、尽职吗?

d我了解任何一个学生吗?包括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内心世界。

三、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一个教训,提醒自己在今后教学教学中避免失误。

(3)写教学机智

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

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教学反思的类型

●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

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五、小结:

伴随着一步一步走进新课程,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吐故纳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也许反思会让你身陷沉思、迷惘困惑;也许反思使你辗转难眠、挑灯夜战;然而你会发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东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新的。它一定会使你超越自我,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让我用一首小诗作探讨的结束语吧 “课程改革沐春风,观念不与旧时同;追求卓越为良训,反思教学助成

功”。

参考文献:

胡岩松:《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习惯》

政治教学反思

黑旺镇中学 张凌梅

虽然初中思想政治课还使用的是老教材,但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配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还是要严格贯彻“老教材,新上法”的精神。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政治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我感触颇多。

一、努力搞好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课。

1、充分树立建构主义教学新理念,构筑起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层面上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原有的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理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

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 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② 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教育时,我联系学生自己的财物(书、文具、自行车等)和他所使用的课桌椅、实验器材、教室等,阐明公共财物的概念,并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损坏公物要赔偿等问题。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

3、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要能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为学生理订好知识学习提纲(即

知识支架),让学生带着所列问题去预习教材,并试着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以最终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理解和世界意义的建构。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业也很重要,要正确发挥作业本后面的参考答案的作用。时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都是把思想政治作业本中的参考答案直接撕掉的,这当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这个参考答案,让学生根据课内、课外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试着做完作业,再行对照订正,并在错误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也可以直接参考解答作业题目,但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与过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效果也不错。

4、强化课外辅导,教给学生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最缺的就是方法啦!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他们往往整节课都只是看、听老师讲解,自己却不想动手,很懒,甚至也不想动脑筋,这怎么出效果呢!在解答思想政治题目时,为数不少的学生,连题目也没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笔答题了,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不看题目,解题经验实在是少得很!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一方面,教给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方法,让他们学会听课,把握看、听、记、理、补的方法记好政治课堂笔记,学好思想政治课;

另一方面,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教给他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比如,开卷考试中的材料分析说明题的解答,我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对材料和所列题目的审析上,首先搞清楚材料提供的知识信息,以及问题的实质,再把思维正确回归到知识的所有出处;接下来才是知识的组织作答,此时要求学生做到思路灵活而开阔,分析浅层而到位,一个要点书写一个段落,必要时根据题目分值来判断答题要点的多少,这也能检验是否有效答题。

5、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被从原来繁重的任务学习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开展许多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小论文的写作就是一种很有效和有意义的活动之一。

其实,政治小论文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一种学习形式,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重视。推广和普及政治小论文的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政治小论文作为一种终合性的学习,是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中学生学习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形式。所以,通过写小论文,容易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质量,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自己独立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小论文撰写过程本身,也就是分析和解决自己原先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的过程,即澄清自己模糊认识的过程,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接触社会实际,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当学生用思想政治观点解决了原先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也就达到了提高认识、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正好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如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思想政治课“老教材,新上法”面临着现实困难。

现行思想政治课老教材,虽然是九十年代后期改编过的,这次新课程改革前又对个别地方做了修改,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课程内容仍旧繁、

难、多,课程任务本身就已经过重,加上相应时期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教育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新上法也就完不成了,不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厌烦,教师从始到终也只是疲于奔命地进行课堂教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

2、信与不信的矛盾相当突出。

学习其他课程,包括工具性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学科,如现在所称谓的科学,中学生对这些学科的科学性很少怀疑。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头脑就像一块“白板”,有什么就印上什么。假如遇到自己的思想与教材不合,他们通常怀疑的是自己而不是教材,因而总是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去符合教材,学生从“知”到“信”的转化,一般不大会存在情感的或情绪的障碍。学懂了一条数学公式或物理定律,搞清了一项语法规则或历史事实,学生随之也就相信了它们的真理性,“知”与“信”往往是直接统一的。但是,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学生搞懂了一个基本概念的含义,了解了一条基本原理的内容,并不等于就相信了它的真理性;学生可以把概念和原理记得很熟,但心里却可能对此存有疑虑,甚至大不以为然、公开唱“反调”。这就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3、知与行的矛盾也很厉害。

从终极的意义上说,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都在于应用,而理论知识也只有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时,方能显示出它本身的价值。然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知”与“行”的矛盾关系到学生能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世界观,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也关系到学生思想、信仰、品格的塑造,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因此,比起其他学科来,思想政治课中的“知”与“行”的转化,需要的中间环节要多得多,过程也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例如,学生学习了革命道理,并不等于他就愿意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甚至言行相悖。纵观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知行脱节、“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情形已经相当严重,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他学校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就我们学校而言,随便挑出一个学生问他应不应该珍惜时间?希不希望有好成绩?他会回答得头头是道,道理也懂得不少,可就是平时不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行为习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表面化学习,骨子里却轻视或忽视理论知识的行为落实;即使思想政治课程中设计了大量的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有效开展。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果和意义。

教学反思(政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各学科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

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在这次赛课中我也尝试着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结果很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

比如,课前播放了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在优美的歌声中,请同学们谈感受,以这种形式使同学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吸引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了我把各个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动画,文字,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也愿意思考。在调查环节,在公布调查结果时,当有的同学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时,非常高兴和激动,我想他们以后会做的更好,积极的与同学交往。而其他的同学会反思,向他们学习,希望自己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上光荣榜。

现在,我们政治使用的是新教材,上面的知识点少了,增加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一味的说教,讲理学生会感到厌烦。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所以我打算把政治课上活,上精。多应用一些多媒体课件,尽量增加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娱乐、活动、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从而内化为做人的能力。

通过这次赛课,我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让我觉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从老教师身上学到了有效的教学经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来不断的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

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非让学生产生兴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愉快教学法”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因为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即“亲其师,才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的要求就会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差生,关心差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起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要适当设疑布悬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例如,学习《法律规范经济行为》这一节课时,先向学生介绍焦点访谈中的毒火腿、毒腐竹的案例,展开讨论,一下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则。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知识基本当堂掌握,效果很是错,这就应了严里士司多德的另一句话:“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又如在教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先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家庭、学校内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成因及危害,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认识从感生到理性,不断深化,教学效果很明显。

在练习和复习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羸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开放性地思维。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这种方法主要在练习课及复习课上运用。初中生仍不减好动、爱玩的特性,好胜心、自尊心也强。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有时练习课,教师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内容后,就让学生默记,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种老方法,对于一小部分意志力强的同学,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学则不专心,记不住。我便采取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游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背。一会儿我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我让会的同学提问别的同学,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紧张而愉快地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又如,复习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点名回答、举手回答、抢答等方法,展开竞赛,同学们踊跃参加,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热

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

推荐第7篇:教学反思、论文

关 爱

数学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快数学课程的改革,使之更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水平,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我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就是热爱学生,细节上就是教育中灌输爱心教育。我主要的教学方式有两个方面。

用爱心关注优生。“优生”一般来说是比较听话、成绩好、守纪律、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因为他们优点多、表现突出,因而教师往往比较喜欢,甚至有偏爱的倾向。但是我们也看到“优生” 有时也会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如:骄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多注重爱心教育,用心去关注关爱他们。首先要克服偏爱。对优生评价要具体、不能笼统,更不能以一好代“三好”,而要评价他哪一点做得好,这样可避免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其次,要与学生多谈心多沟通,有意识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传达平等、献爱心等观念。再次要克服溺爱,要创造机会让“优等生”体会挫折,培养敢于面对现实和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最后要以身作则,让他们学会合作,形成健全的人格。

用爱心感化后进生。 “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道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转化“后进生” 是教育教学最重要最有难度的问题。按照后进生的以下类型,对症下药,分类实施爱心教育,逐项转化。

1.对有攻击性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爱打架、骂人,性格比较倔强、暴躁,容易惹事。他们多数是粗暴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产物,在家里他们得不到尊重与关爱。我们要以礼相待,有了优点及时表扬,有了困难及时帮助,让他们觉得老师对他们这样好,再胡闹,有点太不通情理了。

2.对没有责任心的学生

对没有责任心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和家长取得联系,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尽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可以试着让其做些保管小物品、拿钥匙开门之类的事情,用教师的信任使他们找回自我,获得使别人信任的幸福体验,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惯。

3.对爱说谎的学生

说谎型学生,多数是家长高压政策或老师“告状”的产物,为了免受皮肉之苦,或过多训斥,就用说谎来对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地做家长的工作,共同关爱学生,同时正视客观事实,不能“拔苗助长”。其次,切实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三要教育学生诚实,脚踏实地地做人。

对数学审题的反思

期中考试后,我将试卷发下去让学生分析一下错题的原因,学生写在试卷上的大多是几个字“粗心大意”。学生错题的原因难道全归于粗心吗?其实我们都意识到,学生做题出错并非都是粗心,而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审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习惯扼制住。因为解题是由审题、有关知识的回忆、课题的类化等几环节组成,而审题是关键的环节。在解题教学中,就如何强化审题意识,突出优化解题过程,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方面,为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进行了积极探索。

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读出感情,读出深意,一边读一边手点过去,把题目的核心或要求划出来;最后是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贯穿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上。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几点的体会。

首先要注重审题,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

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数学语言丰富多彩,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文字、符号、图形等。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学语言的特点,并能正确顺利地对他们根据解题的需要进行互译,那么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数学语言正确的互译依赖于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和对题意的正确把握。否则将出现解题偏差。

其次要通过审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不能对周围事物进行系统周密的观察,他就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他的思维就缺乏坚实的基础。一些技巧性的题目,其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如果发现了这些特点就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办法。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点,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便于探寻解题技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再次要通过审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坏往往表现在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然而对题目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的训练时与对题目的进行严密细致的审题分析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严密的审题不会有一题多解,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一题多思、一题多变。

还有通过审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将这些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问题解决呢?我想,审题的作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是功不可没的。

推荐第8篇: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新进特岗教师,在这节课我所教授的内容是因式分解的第一节课——提公因式法,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中的乘法公式,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利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因为因式分解是对学习过的多项式计算进行恒等变形,最终还是学生理解这是为了在解题过程中进行简便计算,因式分解是学生在接触过整式运算之后的一项基本运算。对于刚接触因式分解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我设置的练习题并不是很难。

本课的导入是让学生通过数的运算在回顾小学学过的简便计算的方法的同时,从数的运算逐渐引到现在所学的式的运算中,这样的过渡形式对于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可以很好地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认识因式分解。

在教学中通过小学学过的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要让学生理解公因式的概念,能够确定一个多项式中的公因式,也就是找出其中相同的部分,对于后面要学到的因式分解比较好,在教学中还渗透了“整体”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时候要把一个长的“式子”,多的“式子”看作一个小的简单的东西或者说看作“一个”,整体数学思想的掌握对学生在今后数学的学习中是很有帮助的一种方法。

对于有关概念的形成和提公因式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想象并合理的猜测,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动手完成不同的问题总结得出,一人回答,其他人补充完成,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总结提公因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次上课中的缺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由于学生刚接触整式的乘法中的乘法公式,对于公式的应用还不够熟练,所以在理解上花费时间过多。

2.上课语气过于生硬,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板书方面要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板书,再纠错,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

4.由于硬件问题,在上课过程中PPT显示字体过于小,后排学生看着比较困难。

存在的优点有:

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过渡,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2.设置的题型较好,计算量合适。

推荐第9篇:教学反思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魏玉平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初级中学

731799 摘要: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 背景;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

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运用我校提出的241生态教学课,再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

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学科的老师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推荐第10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

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

1 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第11篇: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宝华中学谭锦婷

一、用心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这节课,我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你听得真仔细,会听是会学习的一种表现”、“别急,再想想”、“同学们,咱们为他加把劲儿”等等,这些鼓励语的使用,使学生有了自信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决定了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以及声情并茂地朗读。

二、读中感悟,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新语文教学大纲,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淡化了语言文字训练,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这节课,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在指导朗读——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时,学生在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我注意将学生引入情境“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敌人正攀着石壁向我们这里爬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此情此景你如何表达你的情感?各自读一读。”这样一来,学生的内心与当时的情境相通,读出了轻重缓急,做到了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特

别是学生通过读“同志们!用石头砸!”所表达出的不同的感受。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战..

士们没有子弹了,但五位战士在班长马宝玉的带动下,拿起石头做武器,表现出五壮士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气节。有的学生这样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位学生所体会到的是,表达出马宝玉对.

敌人恨到了极点,石头向雹子一样向敌人的头上砸去,同样表现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

这节课我结合教学重点,即:“结合重点句概括中心”。不但注重指导朗读,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的读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新大纲“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三、在教学生理解文中不懂得词语时,注重了学生自悟

在教学中,我摒弃了传统讲解释的死方法,只要学生心理感觉到就表明学生已

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如理解“屹立”一词,我抓住时机将课本中的插图打在屏幕上,“同学们,结合插图中五壮士的形象,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屹立’一词的意思?”学生有的说::“屹立,就是坚定不动摇的意思”。有的说“视死如归的举动”„„总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位”的思想,一篇课文学后,使学生留住了语言、留住了形象、留住了情感。

第12篇:教学反思论文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宋冬梅

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教师,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在整个英语组的帮助下,集体准备一节公开课。结合所有老师给予的一些肯定和建议,现反思如下:

本节课的设计是在中学部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实行“5+30+5” 课堂模式,切合实际的把课堂还给孩子,把权利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的背景下产生的。本课共有5个展示模块:

一、课程导入,分三步进行;1.a gueing game(猜词游戏) 目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曾经学过的和本课相关的食品单词 2.a word match(单词拼写竞赛)目的: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3.Discu “How to keep healthy”目的:检验学生的课前习题完成情况,同时引出主课文。

二、阅读,分两步进行;

1.细节阅读;让学生现场阅读,现场回答老师的问题。目的: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这篇文章;2.整体阅读;让学生读文章后完成表格;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改写后表演;目的:在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整合以及实际中的运用。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把学到得知识表达出来。

四、当堂测试;试题共有三个级别,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的进行选择;目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不同阶层的学生实行分层考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五、课后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建立一个食品小字典;目的:让学生学会总结思考,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分类,同时巩固课堂知识。我认为这堂课比较成功之处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后的表演。

这里面体现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中间添加了好多个人特长元素。像舞蹈、歌曲以及搞笑表演等等。使这节课变得活跃而有趣。我个人不满意的是当堂检测这一环节,学生答题速度较慢,部分学生答题质量不高,这说明知识点上还落实的不够扎实。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教学里,既要注重课堂效果,又要注重知识落实,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运用以及讲解能力,同时要渗透对知识的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高度。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对小组活动的评价,这样能够长时间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够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督促与监督的学习氛围。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可是在众多高手的点播下,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13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一、“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二、“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这是北师大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学识丰富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事情教师喊破嗓子,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了言传,更少不了身教。

教师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错误的地方,但如何对待自己的失误则关系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质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好几次出现了自己讲错、说错的地方,它们或者被细心的学生发现并质疑,或者事后被自己察觉,但我都没有加以掩饰,更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及时承认、及时纠正。这样并没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学生面前受到损害,学生反而更愿意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这更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14篇: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

讲好历史课,难。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内容的老套和知识点的琐碎,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准确传授知识、把握重难点的同时把历史课这份粗粮精工细作成宫廷御宴。

讲好历史复习课,更难。首先,内容庞杂。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记忆。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需要对学生学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这一项一般是比较乏味的。

鉴于以上思考,我对历史教学及复习反思如下:

首先,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对比初中与高中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高中教材是很枯燥的,缺乏故事性。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其次,与时事相联系。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台湾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第三,比较式学习。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比如,我在讲授《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我把甲午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伊战争放在一起比较着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场战争的爆发它需要交战双方原因、国际环境、导火线等几个方面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加强原有知识的记忆。

第四,复习的时候选取好的线索。我在进行《屈辱、抗争和探索》的设计时,选择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分中国近代史为平行的两部分,即屈辱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抗争、探索史(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编织一张知识网。纵向看,是战争、条约、民族资本主发展、思想探索等几个专题;横向看,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从民族危机到思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变化的内在联系。

第五,能力提升与方法指导。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运动,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比如分析李鸿章,我们应该对学生强调:(1)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

另外,可以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业,比如:假设你是某位历史人物,写一篇日记。你应该注意把自己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注意史实、阶级立场和逻辑关系。这样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史实,而且锻炼他们阶级分析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总之,历史课的创新虽然很难,但是不是山穷水尽,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并琢磨学生的思维就会发现前方柳暗花明。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认知历史、培养人文情感价值。然而,由于历史课学生识记内容太多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感觉学生力不从心,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这里,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反思,以求教于大方。

反思之一,应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记载了众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一般人们心目中的历史知识更多地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传讲,是以正史为依据通过戏曲、历史小说、评书、影视网络等获取的。这些生动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突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主导作用,也就是突出了人是驾驭历史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物。是人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文化,没有人类就没有今天社会的文明。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教学对这些内容的体现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似乎是人屈从于政治经济,人的主体主导作用没有鲜明生动地体现在历史教材教学之中,只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政治经济内容,没有生命力、人情味。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平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平、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一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键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

第15篇:教学反思论文(定稿)

教学反思——“活”的语文课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1、活化课堂核心是学生思维鲜活。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2、活化课堂特征是课堂气氛活跃。

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能自作主张;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课堂上时而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段中让学生或探究讨论,或静听欣赏,或即情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戏娱乐,使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定良好。

3、活化课堂关键是教师引导灵活。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首先,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 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再有让学生在课堂短剧表演,新颖的板书设计,随手勾勒的“简笔画”等,都能促使学生沉浸语文课堂教学中。 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三是要处理好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四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最后还要老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第16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交互现象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研究教学交互的纪律对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以人文化成为宗旨的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鼎新要求语文教学适应新时代的特点,而语文教学中实施交互式教学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交互式教学是一种围绕“意义”所停止的全面的立体的交互。既包括课堂组织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包括进修过程中的师本互动、生本互动;既包括显性互动,也包括隐性互动;它应当体现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诸多方面。语文交互式教学以生态学的共生论、哲学的主体间性、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另外,我国古代理论中也孕育了交互的萌芽,为当前语文教育的鼎新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进进新世纪以来,语文教学鼎新进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宗旨、教学方法等诸多领域都停止了大胆的探索,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一方面对语文交互式教学的历史与研究现状停止了全面的纵向梳理,另一方面还运用横向比力的方法对语文交互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进探讨;在对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内涵进行纵深探究的同时,我还联络余映潮、李镇西等教学名家的教学实录以及我个人的教学体验对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认识,主要探讨“交互式教学”及“语文交互式教学”的内涵,并多角度地探讨了语文交互式教学的作用与价值。第二部分主要探讨语文交互式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交互式教学理念虽属新生事物,但在我国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先哲们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从来没有中断过,其中不乏交互式教学智慧的闪光。在“历史扫描”一节,我们总结了古代语文教育在凸显“交互”特征方面的三个主要特点:1.古代语文教育夸大触及人之本性,启发自觉之心。2.古代语文教育注重人文化成,构建完丽人格。听课网3.古代语文教育教学强调物我交融,追求理想境界,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除此以外,本文还对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细致探讨。第三部分具体论述了语文交互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语文交互式教学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哲学、生态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结果,使其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展、加深和完善。从哲学、生态学、心理学、教育学透视语文交互式教学,站在更高的理论层面关照它,可以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给它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试图从生态学的共生论、哲学的主体间性、建构主义三个角度对语文交互式教学作出全新的理论阐释。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语文交互式教学的教学特征,我们将其总结为四个方面的特征:1.自主体验性;2.平等对话性;3.日生日成性;4.非预设性。在本论文的第五部分,从教学实例入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交互式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探索。语文教学中运用交互式,就能激活语文教学内容,化静态的客观知识传授为动态的主观精神建构,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感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触及老师和学生的心灵,唤醒师生的精神和灵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过程性与生成性,使语文教学释放

差异测量——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反思改进”的步骤组织教学。为了验证所建构模式的有效性,笔者以陕西省西安市育才中学高一·六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证。研究过程分为三步:前测分析、教学实验、后测评估。主要实验工具有:进修风格问卷、化学进修问卷、进修兴趣问卷、教师访谈提纲。根据前测信息与具体教学内容,笔者与执教教师拟定差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时教学设计。执教教师按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笔者进行课堂视察并记载。通过课堂视察、教师访谈、作业分析、问卷处理等进行评估得知,实施差异教学对于增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具涌极作用。当然,模式运用尚存不足之处,有待后继研究解决。要将差异教学进一步深化,并在大范围内实施,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注重差异教学的创新与拓展、加强差异教学的领导与管理。

第17篇: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论文

教学多年,今年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感触颇深。下面我就半学期来进行新课程教学进行一些反馈。

一、培训

新课程与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旧教材以时间顺序为体系,而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为体系的;再者,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异,初中教学侧重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而高中则侧重于能力的培养,要在一些史实中归纳、分析出历史事件的实质,从而得出某些道理。这样,新课程与旧教材有如此的差异,对没有接触过新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是极其必要的,否则很难讲好新课程。因此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二、教研

由于新课程在内容上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议课,争取课堂教学方式上的突破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每周一节的教研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三、认识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需要以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任务作为其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学校、教师都对初中历史教学不够重视,造成初上高中的新生历史基础几乎等于零,高一学生几乎对初中历史知识一无所知的现象。这就给新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很难把握,尚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教学进度很难提上去,详说颇费时间,略讲又等于没讲(学生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就不能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新课程知识)。因为新教材都是以前旧教材的高度浓缩,一节的知识几乎覆盖了旧教材的半本书。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教学有新的认识和宏观的了解,要从客观上把握教学的度。

总之,新课程确定了专题型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但是,尽管新课程设计的专题型教学体系不错,但对没有历史知识基础的高一新生来讲是难于掌握的。作为历史教师,专题学习(复习)应该是在系统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进行,旧教材是在高三才开始进行专题复习。现在让毫无历史基础的高一新生学习专题,无异给老师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现在,经过半学期的历史新课程教学,本人已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新教材的利弊也有了一定的见识。认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立足自身、立足基本,并在实践上不懈努力,我们才能走出迷茫。走过阵痛,走向希望的顶点。相信今后的教学,我会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果。

第18篇:教学反思论文教学反思五“要”

教学反思五“要”

作者:李建军 文章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06(8)

[摘要]教学反思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回忆,具有自己的专业品性,要求反思者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选好反思的切入点,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释,并开展对话交流活动,推动反思的深入,这样才能发挥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的提升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活动;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环节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然而.不少教师在谈及教学反思时却表现出难以尽言的困惑:我经常反思我的教学,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教学还是老样子。显然,要想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反思。反思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可以是个人反思,也可以是集体性反思。但不管是哪一种反思,都应该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选好切入点,依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并且开展对话交流,对已有的教学实践加以激活、评判、再认,才能发挥出对教学实践应有的提升作用。

一、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的教学事实,是由特定时空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细节。这些场景和细节可以是教师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也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或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教学实录。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能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教学情境。

这些事实可能不够完美,其中还包含了一些随机的、偶发的教学事件,但它应能直观地展现教学活动过程的来龙去脉,教师和学生所经历的困惑、愉悦、迟疑等表现和心理感受。

案例1

“童心似小鸟,羽毛很美丽,飞来飞去在四季的童话里„„”听着《银河之星大擂台》小选手那悦耳的歌声,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昨天教学古诗《小池》时那精彩的一幕。

在初读全诗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扮演泉眼、泉水、绿树、太阳、小荷、蜻蜓等角色,并相互说悄悄话,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不用我导演,戏就开场了,教室里没有了腼腆的,也没有了胆小的。听——

绿树:“太阳公公,你今天起得真早!前些天没见到你,我们大家可担心啦。”

蜻蜓1:“荷叶姐姐,荷花妹妹什么时候来呀?我们可想她了。”

小荷:“蜻蜓弟弟,你会表演杂技吗?”

蜻蜓1:“当然会啦,你看(说着,他就表演起了倒立、翻跟斗)。”

蜻蜓2:“荷叶姐姐,你就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真美!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小荷:“行啊,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蜻蜓3:“泉水弟弟,你从哪儿来呀?”

泉水(把它带到泉眼处):“我就是从这个小洞里出来的。”

泉眼:“你们可别欺负它,它又凉又甜,我都舍不得让它流出来呢。” 蜻蜓3:“放心吧,泉眼大叔.我们会保护好它的(拉着泉水走)。”

此时此刻,我早已被学生那无拘无束的对话、手舞足蹈的表演吸引住了,也不由自主地跟他们说开了„„面对的似乎不是学生,而是一个纯真无比的童话世界。我深深地陶醉了!

在这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情境中。童心的宝匣打开了,那灵动巧妙的诗一般的语言便汩汩地流淌出来。学生在参与中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升腾起保护大自然的愿望。你看无需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师者何乐而不为呢?„„[1]

这则案例描绘的是教师的亲身经历,它以描述和实录的方式记录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行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写出了师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感受。为进一步的反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当这些鲜活而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具体呈现在教师的“视域”中,并有所“触发”时,才可以激活我们的思维,进行仔细的推敲琢磨。而且只有在这些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中,我们才能捕捉到教学的关键信息,为反思分析提供具体的依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教学改进的有效措施和策略,总结出教学活动的潜在意义和价值。

二、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是一种由多个要素在特定条件下整合而成的连续性活动,具有时间性和整体性。这里的时间性是指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过程中发生的,总是先发生什么再发生什么,有其先后顺序。整体性是指教学活动中诸要素,如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的传递以及教师等,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整体。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整体。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反思,要想洞察其全部,只能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从教学活动的局部人手,以“分析”的方式加以把握。“切入点”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个段落环节.如导入、问题讨论等;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方面,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提问或评价、学生的回答及表演等;可以是预设与生成、目标与效果、教师与学生等关系的思考;可以是课堂中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闪亮之处”;也可以是给人留下遗憾的“败笔”,等等。选取“切入点”的过程,是对教学事实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反思主题的提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思的着力点,顺利打开思路,从具体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

【案例2 】

以往,一提起激趣,我总认为就是教师刚上课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相应的课文氛围。但从这个案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每当我表扬了前一个学生的精彩发言时,不仅受表扬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更激起其他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每当我微笑着鼓励一个发言出错的学生“不要紧张、慢慢来”时,不仅消除了所有学生的畏惧感,更激起了想发言又怕说错被老师批评的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反思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激趣的认识和理解:整节课中。除了刚刚上课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就是激趣应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前后后。[2]

这是课程改革中一位语文教师执教《飞向月球》第一课时后的反思片段。在4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让学生用25分钟介绍课外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学生们争着说、抢着说,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场面。这一次“大胆的行为”引发了教师对教学的进一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有了“激趣”这一“切入点”,反思的方向非常明确,无论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认识,对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还是对感悟到的教学策略,表达思路明晰,集中深入,体现了这位教师较强的反思驾驭能力。

“切入点”的选取可以不止一个,但无论是关于哪一点的反思都必须放置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进行思考,发现特定情境中特定问题的特定表现。我们经常看到的反思文本,有不少只是对教学中某个活动或某个方面的反思,但那是在对整个教学进行整体把握后的反思结果。是反思结果的一种表达策略,远非反思活动的全部。如果我们只抓其中一点,忽视教学的整体,很容易“断章取义”。得出片面极端的结论,影响对教学的正确认识。对于选取了多个“切入点”所进行的反思,还需要对这些“点”进行统筹考虑,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三、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参与,这些理论可以是以概括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比如对话、回归生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可以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教授提出的“生命课堂”理论(叶澜)、“生本教育”理论(郭思乐)、“理解教育论”(熊川武)、“生命教育”理论(冯建军)等等。

通过这些理论的参与.可以使教学反思冲破原有的“认识框架”,超越简单的“是”与“非”、“好”与“不好”的纯粹经验性的判断和理解,从而探讨出“隐藏”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等,有效地对实践进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评价,乃至进一步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扎根”理论。

【案例3 】: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答案说错了,我总是立即请出小“雷锋”。但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急着请出小“雷锋”。而是征得这名学生同意后,再请出小“雷锋”。可是当同学给了他帮助后,他却意外地没有直接接受,而是说了声“让我回去再查查”。也许,不经意间.我会认为学生的这句话很普通,很平常,但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观照下,我却惊奇地发现:这就是课改的收获,学生要回去再查查,不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吗?细细咀嚼“让我回去再查查”,我不由得提醒自己:不要低估学生,要充分相信他们。要多给点时间让他们再想想、再查查、再问问、再研究研究,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3]

从这一反思片段可以看出,由于有了新课程理念的参与。教师一下子抓住了“让我回去再查查”这个意外,发现了这句话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对教学产生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挖掘出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育理念,发现了教学的真谛。

四、要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

教学反思中的理论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中对理论的阐述,它是在吃透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运用,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但它决不是反思的“点缀”或“标签”,它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分析阐释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学活动中隐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挥理论在教学反思中的真正价值。

【案例4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实世界是语文教学的丰富源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这样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在课例中教师注重将学习应用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再现生活情景。由于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整个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温情。[4]

这一则反思片段沟通了理论与实践,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论述为依据,从语文学习资源、语文课本与生活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再对教学活动安排进行相应的分析阐释,展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在意义。通过分析阐释,语文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活动巧妙地糅合到一起,没有生拉硬扯,得出“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结论,令人信服。不仅如此,我们还应通过分析阐释发现教学成功的一些关键因素,如“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等,这对于反思者进一步明晰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提高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观化思考。不同教师由于专业兴趣和视野的限制,反思时很可能出现“视域”的分歧,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关注点”,立论的依据不同。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教学现象,有时候会发出多种声音。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为我们从不同侧面进入教学、认识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可见,教学反思不能“执一己之端”,还需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参与反思,通过不同的声音,唤起对教学活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思考,在不同见解的碰撞争鸣中,对教学活动进行“考问”,从而切近教学的真实。促进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既不简单认同,又不固执己见,你来我往,如琢如磨,推动反思的深入。

【 案例5 】:

课后,大家开始自由评课,畅言己见。从不同思想的交锋中,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持肯定意见的一方认为这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师生互动有较充分的体现,既有阅读方法的点拨,又有阅读材料的语言积累;既有文章内部结构的创新发现,又有向课外的延伸探索。学生有所“得”,教师有所“获”。虽然容量大而使实践稍显紧张,但基本无碍。而持反对意见者则认为:教学设计虽然很有特点,但似过于复杂,其实可以化繁为简,在开头事例引入时,教师受到了课本的局限.只围绕“探索的重要性”这一话题设疑,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散。“一体两翼”的结构也没有用彩笔描绘加以突出,由于引入部分花了将近十分钟,使得后面的精彩高潮起来时,时间已经快到了,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经过研讨.我感觉要真正互动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互动阅读中,对学生的充分读书究竟该如何把握? (2)互动阅读中,怎样既尊重每一个举手学生的发言权,又不影响教学进程? (3)互动阅读中,除“问题教学”之外,教师究竟要做些什么? „„[5]

这是一位教师在集体研讨活动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进一步反思的片段。可以看出,同行的交流,对于教学产生了多种观点,这些观点又在交锋中最终归结成了两种相对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执教者进一步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果没有相互之间充分的对话交流,那么可能一部分人就会陶醉在师生互动的享受之中,而有一部分人却感到过于繁复而深深遗憾,而教者本人也可能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为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探索指明方向。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注释] :

[1][2][3][4]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376页、349—350页、352页、348页。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4页。

第19篇:九年级化学教学论文、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今年我任教九年级化学,化学是初三才学的,学生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如下的一些反思:

案例一

开学第一节课,讲“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书上提到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化学成就。我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了学生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我想接下来问一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哪些。我没有想到的是居然班上很多学生说不上来四大发明。我愣了一下,始料未及。为什么这个本该他们小学就应掌握的内容(这是常识),到了初三,却回答不上来。通过这件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的同时,加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我认为,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怎能走向世界呢?化学的学习,也可以和历史学科做到更紧密的融合。

案例二

蜡烛燃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到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冒出一缕白烟。之后的另一个实验,我打开浓盐酸的瓶塞,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喊到:有白烟。这个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学生对于烟和雾的概念是模糊的,不了解烟和雾的本质区别。我于是讲解了一下,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我以为学生从此以后会分清烟和雾。没想到之后的,几个实验,涉及到此类现象,还是有学生出错。看来是我太高估他们了。今后,我要注意重要知识点的不断反复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他们才能铭记在心。

案例三

上到“认识氧气的性质”那,我问学生:氧气的密度如何?他们回答大或小,然后我引导,说:气体的密度要和空气去做比较。随即有学生回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我对这个回答皱了一下眉头,很显然学生不爱动脑思考问题。我就反问刚才那个学生:请问你是每天插了翅膀飞到空中去呼吸氧气的吗?全班哄堂大笑,但是我知道,这一笑之后,大家就能记住氧气的密度是比空气大了。还是要对学生强调多动脑,多理解记忆,我还需要在上课的时候多点语言的技巧和思维的灵敏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好知识。

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20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1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如有一位教师执教《巴东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

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

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

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青海湖, 2 梦幻般的湖》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就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海湖蓝色的湖水、青青的草地、清朗的天空、迷蒙的鸟岛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细看青海湖的现在,展望青海湖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如何写草地、湖水,又是如何写鸟岛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试找出几处,品味其梦幻般的意境。 (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文中写关于青海湖的传说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湖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青海湖?\\\'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而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1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教学反思论文.doc》
教学反思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