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数教学工作总结

2021-02-1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四数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学年总结楚雄市灵秀小学数学教师 胡家明

匆匆忙忙又一学年过去,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教育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的应运而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此,我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加听课议课和课例研修并积极发言,积极努力与同事合作。通过努力学习,观摩 吸取别人之长,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实践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 1

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学活动方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四、教学反思

1、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2、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

3、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5、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6、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点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五、成绩与不足:

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学生的计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还须在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纵观一学年的学生统测学习成绩: 四年级二班数学学年全市统测成绩为:86.61的平均分,及格率94.44%,达标

率为81.48%,四年级三班学年统测成绩为:82.94的平均分,及格率96.3%,达标率为68.52%,仍然未能使我满意。

总之,本学年我教学态度端正认真,任劳任怨,不早退、不迟到,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各教学环节的规定,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当然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和值得吸取的教训,如:如何注意平时积累自己的教学资料;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等等都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勤于积累,争取不断地超越自己。

推荐第2篇:四数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

团结协作

积极进取

四年级数学组 2011年6月

团结协作 积极进取

——10—11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紧张繁忙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首这忙忙碌碌的一学期,有组内所有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感动。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四年级数学组克服了很多困难,基本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

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工作包含着许多酸甜苦辣,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将这本学期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及教代会代表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组里的老师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

当教研组长以来,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把组内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发挥集体的智慧,让组内的每一位同志都快乐的工作是组长的职责。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和组内同志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比如:在上一节新课前,我们根据个人备好的电子教案集体讨论本堂课的重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并各自提出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再各自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然后才开始课堂教学。新课过后,我们又在一起及时的进行教后反思,谈教学中的收获,谈课堂上的失误与不足,一学期坚持不懈。这样的交流虽然占据了我们大量的课余时间,但是能让年轻老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得以快速的成长,组内的老师们觉得非常欣慰。

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感谢我们组里几位老师的默默奉献:高明华老师虽然身体不好,但始终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更令人敬佩的是,她总是耐心的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及时的告诉我们,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在她的帮助下,组内年轻老师都有很明显的进步。高玫老师代两个班,几乎每天都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所代两个班的数学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虞璐璐老师手术后身体一直没有完全康复,坚持上班两个多月后,不得不再次请假,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人感动。郝婷婷和郝伟两位年轻老师,一位担任德育辅导员一位担任班主任,但丝毫没有其影响数学教学工作,平时里能虚心好学,积极上进,一学期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二、工作的亮点和可喜的成绩

半年来,我们除了积极完成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做了以下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1、为了能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提高他们备课、上课、评课的水平,我们组一如既往,组内老师们互相听课、评课达40余节。

2、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组在年级范围内开展了“计算小能手”和“简算能手”的评比活动。此活动的开展,让全体学生计算能力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月底,我们组结合教材“图案欣赏”引导孩子们走进图案的神秘世界。可爱的圆形、精致的三角形,连卡通人物、小汽车都能通过对称、平移、旋转的方式变化出美妙的图案。孩子们探索五彩的图案世界,兴致勃勃。 我们精选并展出了学生们自己设计的精美的对称图形,一幅幅色彩缤纷、变化多端,洋溢着数学的无限乐趣。

4、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中的表现,坚持每月“数学之星”与“数学进步之星”的评比,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有了明确的目标,为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5、在常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组张政老师先后四次送课到潘集和凤台,所送的课《游戏公平》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6、在学校举行的淮南市第十届“红烛杯”选拔赛中,组内所有的参赛老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张政、高玫最后获得了校“十佳教师”称号,其中张政老师还代表学校参加淮南市“红烛杯”比赛。

7、在程主任的指导下,在组内所有老师的努力下,郝婷婷老师积极参加了学校的精品课磨课,最后所展示的《图形中的规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作为一位工作刚两年的年轻老师来说应该是一节比较满意的课。

三、存在的不足与值得反思的问题

1、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虽然组内平时的备课很认真,但有时在课堂上呈现出的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以后将注重备课与实际更加紧密的结合,以增强集体备课的在实效性。

2、本学期组内的任务较多,再加上虞璐璐老师生病请假,我们组开学初有一些想法没能进行实践,比如轮流额外为优生或差生分别上课,留下了一些遗憾。

3、数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作业习惯尤为重要,从听课时孩子的思维展示来看,这学期整个年级在这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但有的班级做得还不够,

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另人担忧,今后将继续着重培养学生这两个方面的习惯。

4、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老师们在撰写论文方面缺少积累与动力。在下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鼓励组内老师阅读更多的教育教学刊物,写更多的教育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组的教学工作和其他组一样苦乐相伴。总结和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将来。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尽心尽力,踏实工作,克服不足,力争再上一个台阶。

推荐第3篇:四数三角形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2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三角板、三角形教具、平行四边形教具、纸条、学具袋(纸条、白纸、实验记录单)

二、教学课题《三角形》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39~42页的主题图2。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题目为“塔吊施工现场”。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参观塔吊施工现场的场景。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只有一条: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三角形的认识和特性(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内角和(4)三角形三边长度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灵活处理教材提供的活动形式 (2)让学生掌握实验验证的一般方法。 (3)难点处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4)三角形分类的教学要把握好分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各种建筑物图。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在咱们小区附近拍的几张照片,工人师傅们正为打造易居靓城辛勤的忙碌着,你们注意到建筑框架和吊车上红色围起来的图形吗?是什么形?(三角形)那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房顶、标牌、积木、三角尺、节日彩旗)这是老师在远洋城附近拍的几张照片,这是老师在校园里拍的几幅照片,红色圈起的都是三角形。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巩固提高

(一)三角形的意义:

1、画一画。看起来三角形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同学们对三角形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用信封当中的纸)

2、展示、总结三角形的概念。

师:这是刚才同学们画的,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对不对(选大小角度不同的三角形展示,教师巡视中如有画错的,请同学帮忙指正。如果没有,教师出示两个画错的-----------边与边搭过或没搭上的,请同学帮忙指正)师:错在哪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了,你能是着为三角形下个定义吗?谁能帮他完善?(区分组成和围成的区别。你有什么想法没有?两种说法都可以吗?为什么你说围成而不说组成?你能画出一个是三条线段组成而不是三角形的图形吗?有没有组成一个三角形,那是因为它没有围起来对不对?组成的图形有很多很多(用纸画)。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学生可能说的不严密,教师指着画错的三角形启发更正,如果还不行,教师:我们看数学家是怎样为三角形下定义的)师板书三角形的定义。

3、找出三角形的特征(边、角和顶点)。教师指正收上来的角度、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这些角度、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呢?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了三角形的定义,现在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出示图片:这是小明家、校、商店、邮局的位置图,你们能看出这张图与以上我们所学知识有什么关联吗?(各段路围成三角形)哪两个三角形呢?(生指)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可以到达?对上路中路围成的三角形来说,走上路就是走?走中路就是走三角形的什么?(第三条边)三角形的今天小明刚巧要做卫生,想快点到学校,他走哪条路最近?(中路)师:为什么?(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长)师板书: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师:那同学们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的三条线段也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可以做个实验试试看: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4张纸条,每张纸条都分成了3段,每段都量好了不同的长度,同时每段代表一条边,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纸条来看一看,师分别介绍(实物投影显示):这张纸条上的3段长度分别是

10、

6、7,

10、

6、7分别代表3条边的长度为10cm,6cm,7cm,看是不是每张纸条中都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呢?你们试着围一围,思考:(投影出示)是不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呢?

1、动手试一试,每完成一个实验就把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及结论填在实验记录单上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填在报告单上:(什么样的3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本组得不出结论的,也可以与其他小组共同商量。

2、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师启发: 是什么样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师指投影下的线段提示)只要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其余任意两条边的和肯定大于第三边,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4、回归图形,验证巩固

A、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规律,你能用这一规律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近的原因吗?

B、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判断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比比谁反应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规则是:我请五位同学来演小棒,这五位同学当中的三位同学任意组合,看能不能拼成三角形认为能拼成三角形的迅速起立,看谁的反应快。(你能判断的这么快,是怎样做的?两条短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比较来判断)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下面我们比比谁的力气大。师:请我们班的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一个大男生,一个小女生)每人一个图形,师:分别是什么图形?你们两个同时拉动两个框架,看谁能在不损坏框架的基础上拉动(读成重音)这个图形,使它很容易的变形。师举女同学手宣布胜利,师:看来还是女生实力强啊!这位女同学很容易获胜了,是她力气大吗?你为什么没拉动?你的力气比她小吗?(问大个男同学)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而三角形不会变形)对,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被广泛的运用到生产生活中,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

看过的几幅图片运用了什么知识?我们再看,(出示实物图)这是一把旧椅子,摇晃的很厉害。扔掉可惜,该怎样加固它呢?倚门的墩布。刚用到的四边形框架挺漂亮,老师想做一个相框,可他太容易变形了,老师刚才匆忙中只找到一个这么长的硬板儿和两小块双面胶,谁能帮老师想办法使它固定呢?你用了什么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出示篱笆图,哪个比较牢固,你能帮他做决定吗?为什么?

三、总结回顾: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现代化的建设工地,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始,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三角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种。

2、在活动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

推荐第4篇:四数 (20)

《图像与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拓展学生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的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这三种类型。

教学重点:

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的局限,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种类;理解这三类美术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办法;尝试运用美术的基本形式创作抽象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对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作品形式,要打破以“像不像某事: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是学生意识到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导入:出示人民币图片,问:大家喜欢吗?

1、观察人民币上的图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具象?意象?抽象?

2、为什么不用抽象的方式表现?(货币面向社会大众流通的商品,具象化图像更容易让人接受。

3、在绘画作品中,也有表现具象的形象,出示《父亲》

正题:

一、出示:具象美术

1、问:你的印象是什么?(很像,很真实,很细腻……)

2、简单介绍《父亲》:借鉴西方的照相写实主义画中国的一位普通贫苦的老年农民,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开裂的嘴唇破伤的大手端着粗劣的碗,细小的毛孔里渗着汗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真实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辛勤劳作的农民,父亲不单是某个人的父亲,更是当时广大农民的父亲。

3、试分析具象美术的特点(画中的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描绘的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都严格符合我们眼睛看到的情形。出示具体而精细的再现。点出主题《图像与眼睛》

4、问:是否具象美术均是简单的复制客观物象呢?出示《开国大典》

5、作品表现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一刻,按照具象美术的特点,《开国大典》应该严格符合我们眼睛所看的情形,事实是否如此呢?出示历史照片,比较异同。

(构图:人物安排、位置变化;色彩:营造氛围)

6、出示:“很像”≠“照搬”出示:对应于客观事物,艺术家有一定的选择,经过提炼、概括、加工等方法如实再现客观物象,力求艺术的真实。

7、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够表现什么事物?(梦境、幻想及内心感受)

二、出示:意象美术

1、出示《生日》,看看意象作品怎么来分析,问: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示作品名称

2、介绍故事背景:在画家 28 岁的生日那一天,他的爱人贝拉手捧着生日蛋糕和鲜花,轻轻走进他的画室。画家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得大跳起来,回头搂住爱人亲吻——这就是名作《生日》的内容和缘起。问:这件作品表达了画家怎样的内心感受。(兴奋、欣喜、激动)夸张的表达情感,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力求心理的真实。

3、归纳意象美术作品特点: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对物象的视觉特征主观化、情感化处理。

4、看看中国画家是如何处理他的情感。出示《荷石水禽图》

问:观察到了什么?观察水鸭与真实水鸭的异同?表达了什么内容? (几大片荷叶、一个花骨朵、两根茎、两只水鸭站在石头上;眼睛翻白眼、奇怪;瞧不起人、傲慢等;)是否他的组品中动物都这个形象呢? 出示朱耷画鹌鹑和鱼的图片,观察动物的形象特点。(单足而立、白眼相向)

简单介绍朱耷,明末王公子弟,明朝灭亡以后,由于不满清朝统治,落发为僧,选择隐居,其物大多缘物抒情,常作白眼向人状,以抒愤世之情,作品常以夸张变形的动物形象寄寓自己的感情。

5、出示文字: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艺术家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表现其对物象的感受。

三、出示:抽象美术

1、出示向日葵的抽象油画,问:看到了什么?能否想象画的是什么?(黄色、土黄、绿色等颜色的堆积;像不出来;)

2、出示:《向日葵》第一幅作品表现得就是向日葵。(完全不像)说出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完全脱离客观物象束缚,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向日葵色彩上的一致。(向日葵色彩的点面组合)

3、抽象美术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但也不难欣赏,比如,想象一下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就只是一个点,或者反应心脏的心电图就只是一条线,甚至当我们坐飞机,俯瞰城市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像不像抽象画?(依次出示图片展示,减低学生心里对欣赏抽象美术的抵触及认为抽象美术就是乱涂画的思维定势)地球的点、心脏的线、点、线、面、色彩、明暗、结构等组合的抽象画。

4、出示《百老汇爵士乐》试着分析抽象美术。提示:当时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条大街,十分繁荣,也是很大的娱乐中心。爵士乐是当时流行的音乐,节奏明快富有情感。两种印象的碰撞完成了这幅作品,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画面所表达的含义。 作品以明黄色为主,并与红、蓝交杂在一起,形成缤纷的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爵士乐节奏的变换,又好像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的灯光纵横交错,流光溢彩。

5、总结抽象美术的表现方式:无法对应于客观物象,强调美术作品的形式,即点、线、面、色彩、明暗等。体会这些形式要素的组合是否让人舒服。

四、分辨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书本中图片展示为主

1、书法及篆刻属于抽象美术作品,做简单阐述。

五、课堂活动:尝试用点、线、面的方式,创作一幅抽象作品,来表达目前心理的状态。可以单独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相互结合。

1、抽取个别做简单分析:猜测学生的心理状态。

2、心情张贴在黑板,形成一幅行为抽象绘画

六:苹果的华丽转身

同一主题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想法去完成,有时是具象的,有时是意象的,有时却是抽象的,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美,不能光靠像不像来简单判定。 今天社会,网络信息总是无处不在的影响我们与社会,大量的图片信息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你想逃避都逃避不了,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这些图像至关重要,这个内容将在下一课中学习。下课。 板书

具象: 选择、提炼、概括、加工——艺术的真实 意象:夸张、变形——心理的真实 抽象:形式要素的重要性——主观世界

推荐第5篇:4数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园区育才小学:陈国宇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今年我任教四(2)班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荐第6篇:奥数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二班奥数教学工作总结

我担任的是四年级二班奥数课。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 老师学习,在 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教学经验。我的教学成功离不开她的亲切指导和帮助。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我决心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努力工作。

一、教学为主,认真钻研。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二班的奥数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我自身的专业素质,我在教学方面认真努力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认真备课,根据学校要求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本学期在学校所有老师的关心下,我的教学工作又有了一些进步。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优秀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课学习老师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习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的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

放失。

(4)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二、反思

部分学生以前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习成绩进步的同学,也还有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反映速度不一,反映快的学生能和快学会新的知识,而反映慢的总是反复教才能学会。以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

总体来说,取得的成绩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第7篇:语数教学工作总结

语数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任务也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回顾自己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得失。

一、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

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学期,在抓好新安排的关于写钢笔字、毛笔字的同时,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积极发言、专心倾听、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方面的习惯,还要做到读书有选择,读书时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

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安排生字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到了四年级,学生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大多数的生字都让学生自己学习,遇到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教师再重点讲解。 对于阅读教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练习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本册习作教材的着眼点要放在“抓好起步,打牢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学写片断,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平时成绩

这一学期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阅读理解习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学会了24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能正确书写;另外,还认识了126个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凭借语言文字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习作。

三、所取得的经验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只是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发言,初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在讲教师的讲解要精当,通过教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里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

3、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据称段、练段成片的方法。除上述读与写的“长线结合”外,我还抓好读与写的“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的仿写练习,就能使学生更好的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4、利用远程教育接收到的课件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学习语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存在的不足

1、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有时只是仅仅停留于“表面”,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在课堂上,教师不断的强调写字的姿势和方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的钢笔字写得比较差,根本就看不清写的是什么。

3、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一小个作文片断,还不能表述清楚。

五、今后工作的设想

1、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开发的教学氛围,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熏陶。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读物,多让学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4、继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课件,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先给他们提较低的要求,先让他们学习写话,能把一句话写通顺了,再学习写一段话。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及时批改,并集体评讲,要求学生把错整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必批必改。学完一个单元及时测验,测验试卷及时批发整理,并把成绩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老师做到心里有数,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

注意学困生的培养,针对基础薄弱的孩子,要分组帮扶,遇到知识不衔接的地方,只能查缺补漏。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四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文理交汇中,在激情、感性与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进入了少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每每谈到学生们的优异表现,我们的眉梢都忍不住飞挑。是啊,真想自豪、张扬的大笑!但赶快收住,路漫漫起修远兮,孩子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指导!

五、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

回顾半年,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儒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推荐第8篇:四数暑假作业.doc

四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姓名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364-198②2800÷56③102×49④46×27+27×54 ⑤184+98⑥380+476+120⑦256-147-53⑧189-(89+74)⑨28×4×25⑩125×32×25⑾ 720÷16÷5⑿ 356×9-56×9 ⒀ 99×55+55⒁ 75×24⒂ 704×25⒃ 98×199 ⒄ 88×125⒅999×999+1999 ⒆ 75×27+19×25⒇ 31×870+13×310

二、脱式计算:

①5700+45×12② (114+166)÷35③ 1500-1608÷67×48④175-75÷25⑤68+35×13⑥(354-297)×(14+8) ⑦189-60+40⑧ 432÷(9×8)⑨ 4905÷[175-(132+28)] ⑩69+[21×(90÷6)]⑾ 37×(25+268÷67)⑿(75+49)÷(75-44) ⒀ 2400÷80-14×2⒁ 108-(83+360÷60)⒂ 420÷[(205-198)×4]

三、解决问题

1、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三年级有169人,平均每人捐3元,四年级140人,平均每人捐4元,三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2、从上海火车站同时开出两列火车,向相反的方向前进,一列火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前进,另一列火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进,在出发4小时后,这两列火车彼此相距多少千米?

3、给一间教室的地面铺地砖,如果用面积为60平方米的地砖铺地,需80块,如

果改用边长为5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4、一辆小汽车载客4人,一辆小客车载客人数比小汽车的5倍少2人。一辆大客

车载客的人数比小汽车和不客车载客总数还多11 人。一辆大客车可以载客多少人?

5、用一根长32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可以有多

少种做法?列表写出所有的情况,并找出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6、小明的爸爸有两套西装,三条领带,今天他到公司开会,穿一套西装打一条领

带,有几种搭配方法?

7、小华、小明、小东、小勇四个好朋友一起到公园去游玩,四个人站成一排拍一

张照片,有多少种不同的站队方法?每两人租一条小船,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方法?

8、用

5、

6、

7、

8、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的三位数,把它们从

大到小排列起来。

9、妈妈带100元去超市,买了3瓶料洒,每瓶8元,然后用剩下的钱买奶粉,每袋18元,最多可以买袋?

10、小红和小明同量从家出发,15分钟后在广场相遇,小红每分钟走40米,小

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家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到达广场后,小红和小明同时向新华书店走去,当小明到达时,小红距新华书店还有多少米?

11、一块长方形水泥地,长18米,如果把它的长增加3米,面积会增加15平方

米,原来水泥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2、一个正方形的草坪,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2米,它的面积会增加28平方米,

原来的正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3、一块长方形的草坪,长8米,宽4米,如果把它的长和宽都增加2米,它的

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14、一块长方形的草地,宽5米,长12米,如果把它的长增加3米,宽减少3

米,它的面积与原来的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15、修路队修筑一条100米的路,原计划每天修a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b米。

(1)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2)实际用了几天修完(3)当a=20,b=5时,计算出实际用了多少天?

16、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如果把宽减少3米,面积减少30平方米;如果把长减

少5米,面积也减少30平方米。这块玉米地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7、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2米,宽8米。在它的四周修一条一米宽的小路,并在

小路靠草坪的一边每隔2米放一盆花。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共需要多少盆花?

18、林庄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120米,宽50米,还有一个正方形苗圃,边长80米,花圃与苗圃比,哪一个面积大?大多少平方米?

19、小玲上学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2分,已知语文得了87分,外语得了91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20、一个正方形草坪边长6米,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在小路靠着草坪的一 边每隔1米放1盆红杜鹃,四个顶点处都要放;在小路的另一边每隔1米放一盆白杜鹃,四个顶点处都要放。一共可以放多少盆杜鹃?

推荐第9篇:暑期三升四奥数教学安排

暑期三升四奥数教学安排

第1讲 找 规 律

(一)

(1课时)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第2讲 找 规 律

(二)

(1课时)

对于较复杂的按规律填数的问题,需要我们灵活地思考,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 第3讲 简 单 推 理

(1课时)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第4讲 应用题

(一)

(2课时)

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第5讲 算式谜

(一)

(2课时)

“算式谜”一般是指那些含有未知数字或缺少运算符号的算式。解决这类问题,可以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运用正确的分析推理方法,确定算式中的未知数字和运用符号。由于这类题目的解答过程类似全平时进行的猜谜语游戏,所以,我们把这类题目称为“算式谜题”。 解答算式谜问题时,要先仔细审题,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到突破口,逐步试验,分析求解,通常要运用倒推法、凑整法、估值法等。 第6讲 算式谜

(二)

(2课时)

解决算式谜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认真分析算式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条件,选择有特征的部分作出局部判断; 利用列举和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排除不合理的数字。 第7讲

最优化问题

(2课时)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完成一件事情,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做到用的时间最少,效果最佳。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统筹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从极端情况去探讨它的最大(小)值,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极值问题。以上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最优化问题”。 第8讲 巧妙求和

(一) (3课时)

在这一章要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和“项数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第9讲 错中求解

(2课时)

在加、减、乘、除式的计算中,如果粗心大意将算式中的一些运算数或符号抄错,就会导致计算结果发生错误。这一周,我们就来讨论怎样利用错误的答案求出正确的结论。 第10讲 和倍问题

(2课时)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解答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第11讲 植树问题

(2课时)

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 棵数=段数+1; (2)如果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那么棵数与段数相等,即:棵数=段数; (3)如果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棵数应比段数少1.即: 棵数=段数-1。 2.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数,棵数与段数相等,即: 棵数=段数。 第12讲 图形问题

(2课时)

解答有关“图形面积”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细心观察,把握图形特点,合理地进行切拼,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地解决;2.从整体上观察图形特征,掌握图形本质,结合必要的分析推理和计算,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第13讲 巧妙求和

(3课时)

某些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若干个数的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同样要先判断是否求某个等差数列的和。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和,才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有时可考虑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第14讲 数数图形

(一)

(1课时)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当这些图形重重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想准确地计数这类图形中所包含的某一种基本图形的个数,就需要仔细地观察,灵活地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思考方法,掌握数图形的规律,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第15讲 数数图形

(二)

(1课时)

在解决数图形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分析图形的组成规律,根据图形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既可以逐个计数,也可以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先对每部分按照各自构成的规律数出图形的个数,再把他们的个数合起来。 第16讲 应用题

(二)

(2课时)

解答复合应用题时一般有如下四个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第17讲 速算与巧算

(一) (3课时)

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周我们学习加、减法的巧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从而使计算简便。 第18讲

速算与巧算

(二) (3课时)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第19讲

综合测试

(1课时)

推荐第10篇:六数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第一期 六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洪上完小 张伟伟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适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有的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力度不够,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2.对培养优秀生的拔尖工作和中等生的培优的工作做得欠缺一些。3.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不足,缺乏与家长的交流。

七、今后整改措施。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好学生,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学校教学各项工作,使我的教学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11篇:下学期奥数教学工作总结

2011年下学期奥数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一学期又接近期末。本学期,我由六年级奥数的教学任务转向五年级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实效地开展,顺利并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本人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工作开展情况

上半学期学期,本人继续担任小学六(3),六(9)和六(14)班的奥数教学工作。从考二附的情况来看,总体还是不错的,其中一层次六(14)班33人。A档的有十人,B档的有11人,三层次6(3)班B档1人,C档2人,D档6人,三层次6(9)班C档2人,D档4人,这成绩还是令人比较欣慰的。二附考试结束我立即转向五年级的教学工作,现担任5(2)以及5(5)班奥数教学。从学生基础及智力水平来看,5(2)班的奥数在四个一层次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弱的,主要原因是低分层次的人员太多,高分层次不多,中间层次比例较大,5(5)班学生情况参差不齐,以及从来没接触过奥数,这都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根据我所任教班级中差生较多的情况,我没有失去信心,注意学生层次不同,因材施教。今年教材采用校本为主与二附课本为辅,内容相连,但校本内容跨度、深度、难度略大,二附内容题量较少且只有一小部分时间在二附的教学上,所以备课与上课中,要求内容进行适当的增补,不但备教材,而且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法,并对学生的反馈认真做了记录,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总结、归纳、反思。

二、教学中注意对奥数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加强对学生思维活动培养是奥数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抓严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应用题是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教学中最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领域。只有具备一定语言理解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奥数问题加以解决,

三、课堂常规的实施

1.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上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尽量增加奥数课的趣味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小结。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脑的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教学,在教学中做到了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5.工作中有计划、有条理。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6.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分,我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严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尽职尽责,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作业全批全改,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人,尊重学生,热爱本职,讲究实际。努力用良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自己的教育对象。当然教师的职责是传授,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去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也是我们的基本功。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提高言传效果和质量,我既要注重语言传授,更注重身体力行,把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第12篇:四数买文具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 除法

买文具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66—68页。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正确计算整十数除以两位数整十数的结果。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计算结果。 教学难点:

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一.

导入 1.复习旧知:

402=( )

303=( )

( )2=80

30( )=60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识,进一步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揭题:

通过谈话,揭示课题并板书《买文具》。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通过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2.组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思考。 3.学生先自行计算,交流计算过程及方法。 生:有序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师:板书学生的汇报方法, 8020=4(个) 师:提示学生如何用除法竖式表示其算法。 4.学生经历交流竖式表示的方法。 (1)学生列式,说清理由。

(2)重点讨论竖式计算,说清“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5.算一算

(1)如果有160元钱,可以买几个计算器呢?学生独立解答。 (2)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之下,经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商的定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为什么商5以及为什么与个位对齐”的问题。 (4)师生共同小结除数是整十的两位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①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③每求出一位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52040,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算法。)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3,6题。(1) 独立完成。

(2) 相互交流各自的结果。

(3) 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答疑解难。

(通过习题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六 除 法 买文具 8020=4(个)

42080

……表示4个20

80

0

答: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第13篇:小学生奥数题目四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西塞罗

联系电话:62164116

1.用12根火柴,摆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怎么摆?

【答案】

2.如右图所示,用火柴棒摆了五个三角形. (1)拿掉哪三根,就可以变成一个三角形? (2)拿掉哪两根,就可变成两个三角形? (3)拿掉哪一根,就可变成三个三角形?

【答案】

3.下面是用火柴棒摆成的小猪图形.请你移动一根火柴棒,使小猪的头朝向相反的方向.

【答案】方法如下图:

4、下图是一只头朝前的牛。只许移动2根火柴棍,让它回头。你行吗? 学而思教育

07年秋季

一年级

实验班

第十四讲

答案

Page 1 of 2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 西塞罗

联系电话:62164116

【答案】

5.用火柴棒摆成头朝上的龙虾,移动三根火柴,使它头朝下.

方法:

【答案】如右上图:

学而思教育

07年秋季

一年级

实验班

第十四讲

答案

Page 2 of 2

第14篇:四数课题研究计划

2013春四年级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张亚婷

一、课题名称:《如何建立有效的数学课堂》

二、研究目标:

1、把握好研究的方向。

2、达到让学生看得仔细、听得专心、读得清楚、说得合理完整的良好习惯。

3、在设计作业时,要把握好时间限制,让孩子有时间观念,有紧迫感,同时也提高专注程度。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把数学运用与实际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

三、研究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集整原则

五、研究方法: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具体措施: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方法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七.课题研究具体要求

1、课题实验方案,切实可行。

2、学生掌握了常用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八、研究过程

1、制定课题方案。

2、实施课题研究实验。

3、根据实验全面回顾总结。

第15篇:数与代数教案四

数与代数教案四

1.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率 (a+b)×c=a×c+b×c

2.混合运算。

(1

里面的。)

计算:(710-18×4)÷

简便运算:

①2.5×12.5×4×8②4×43+4×57

③(21-78)×17④5.03-2.14-1.86

第16篇:四(二)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转眼又迎来了学期末,回顾这一学期,是个不平凡的一学期,是有史以来最繁忙的一学期,是从教以来观念更新最彻底的一学期,那是我们迎来了新的教学模式“365心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本学期,我校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本学期,我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提高执行力,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新课程标准,去学习“365心智高效课堂”的精髓。现将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外储备。

1、积极参与培训学习,转变观念。

开学初,在校领导的积极宣传带动下,我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操作模式。前期实验教师上教改研讨课时去认真学习,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研讨。通过培训学习和听示范课,提高了认识,转变了理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基本上领会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明确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掌握了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把茫然不知所措,变为安然积极应对。2 、积极实践,尝试探索。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评价,全面发展。其具体形式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所以建立合理、和谐、民主、团结的学习小组,是开展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将我们班的44名学生从成长环境、性格差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素养、知识积累、表现欲望等方面进行全景式的分析评价,采用A、B、C等搭配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鼓励学习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为小组命名,并确立小组口号、目标、组徽、组歌、组规。选出了各小组组长,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新型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和较之以往学习方式的大变动,学生好奇而又自信,拘谨而更显张扬。合理、竞争、张扬、互学的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引导和重组之中逐渐形成。

3、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上孩子的学情,合理的制作导学案、教案和课件。

在课前我能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整合每单元的知识点,统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确定导学案前,先备学生,再合理安排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和要探究的问题。导学案、为课件包括文本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4、多多学习业务知识,以促进教学。

因为高效课堂来得毫无准备,新学期伊始说干就干,我的各方面储备显然是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要学新理念,要学课堂流程,要学做导学案,要学做课件,要现学现卖及时实践。整天感觉干得热火朝天。一个月下来基本上熟悉了这些套路,但总觉得干的有缺憾,心里不踏实。后来认真研读了何校给我们推荐的书《直击新课程教学疑难(小学语文)》 认真拜读了这本书,他好像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顿感眼前一片豁亮。在高效课堂上我所担心的问题,在那里都得到了一一解答。如:我总担心在高效课堂上讲的问题太少,怕知识点不能面面俱到。《直击新课程教学疑难(小学语文)》告诉我,书中谈到如何在教学内容上避免贪多求全。在做导学案时,常常困惑导学案有些雷同,而有的知识点又不能涵盖。《直击新课程教学疑难(小学语文)》告诉我整合单元目标和知识点,每一篇教材都会根据

学段教材的特点在特定单元中。作为教师必须胸有全局,根据课标,把握年段目标,紧扣单 元目标,确定课时目标。作为教师要把握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的那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

业余时间除了学习业务知识,也常常在书海中汲取营养,俗话说得好,要给孩子一碗水,我们必须要有一桶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已深有体会。

二、课堂教学。

课前准备:①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导学案,温习与本节课相关知识,了解新概念,自学教材进行浅层感悟。教师通过导学单中呈现的问题,让学生处于一种“欲懂不得,欲罢不能”的境界,为进一步学习预先作好知识、思想、心理储备。同时为我了解学情、准备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②课前做好学科班长和学科组长的培训

课堂教学环节:

①、出示目标。让孩子们明确本节课而教学目标,让学习更有目标性。

②、预习反馈,激发热情,营造氛围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在展示中反馈预习情况,征集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全面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③、分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实现教学目标突破与深化,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导学案上所展示的问题,一些是老师预设的,一些是学生在导学时生成的,这些问题应该在难度上有梯度,要趣味性、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④、展示交流、点评。本环节是对自研自探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汇报。在合作交流后,小组长合理的分配展示内容,带领小组成员进行预演,在展示交流环节要与台下同学积极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⑤、典例精析,总结升华。在这个环节既是对知识点的消化过程,同时是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肯定的一个过程,把握说话时机会就会对孩子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以便孩子在下节课会有更积极的表现。

⑥、总结反刍,当堂检测。我在设计课堂检测时力求与教学目标吻合,利用当堂检测测试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以方便教师和 孩子总结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⑦、学科班长总结评价。评价时要求学科班长落落大方,口齿清楚,语言流利,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和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这也是高效课堂培养孩子展示能力的一个方面吧!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 部分学生合作不够主动,组内交流成了“名人专场”

小组成员接到学习任务后,不知道先干什么,或对某一个问题无话可说。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有的同学在没有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开始小组讨论。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内容修正自我观点。

我的解决办法是:为了能够调动组内成员讨论的积极性,我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记录表。内容包括:积极合作因素和消极合作因素。积极合作因素中包括:监督或观察、操作或记录、主持或服从、倾听或思考、表述自己观点,组员做到哪一点就在相应的位置上加分。消极合作因素中包括:发呆或走神、做小动作、抵触或不参与,符合哪一点就在相应的项目

上减分。一周后统计出组内最佳讨论奖,最佳组织奖,最佳进步奖等。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我的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小组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

我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还有就是对组内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各人的个人责任,使得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比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作品的创作,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如轮流担任记录者、鼓励者、检查者、解说者、组长等。在分工中我们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轮到过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学生有时会对一道问题争论不休,往往浪费了很多交流的时间,导致后面题没有交流时间已经到了。老师让进行下一环节时,就匆匆结束,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解决办法:设计合理的问题。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更不能简单化,从而抹煞学生合作的兴趣,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为标准。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必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

4、小组的凝聚力不够,经常出现争斗现象。

在小组交流中,由于意见想法的不统一,经常为了一道题会争论不休。即使最后已经明确了正确答案,事后也会因为一些其它原因导致组内产生不合。

究其原因:现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不甘于输给别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

我的解决办法:

1、告诉学生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要求学生产生分歧和冲突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2、为了加强小组的凝聚力,使组内能够和谐快乐的学习,我经常在班级组织一些考验帮扶对子之间默契程度的游戏。如:组织帮扶对子运球大赛,即:两个人背靠背来运球,这

就需要两个人的协作,不能光顾自己跑得太快,这样球就会掉下来,两个人必须劲要往一处使,步伐一致才能快速到达终点。还有举行二人三足赛,帮扶对子之间要形成默契,想好第一步应该先迈哪只脚,如果不事先商量好,他们之间将寸步难行。最后通过比赛,评选出最有默契的帮扶对子,学生都有上进心,每天课余时间,帮扶对子之间总在一起练习,并让他们谈谈在一起合作的感受,久而久之,同学们之间的默契越来越多了,打架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了。

四、收获与反思

经过几个月的教改实验,结合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状况,反思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我深深感到:

1、思想认识和教学理念上的大飞跃。

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够操作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行为。

2、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得到落实。

教师树立了“生进师退”的教学观,完成了教师角色的大转型。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完成了向编剧、导演的转型。学生实实在在地动了起来,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呈现出了“老师搭台学生唱”的局面。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学生实质性的参与合作、交流和展示,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高效课堂的实施,促进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它是对传统教学颠覆性、革命性的改革。但是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刚刚起步,对它的尝试探索还是很有限的。不过我相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有我们这个团队和谐奋进,互帮互学,我一定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陈红梅

2014-7-1

第17篇:四数《路程时间速度》教学设计南村

《路程、时间和速度》教学设计

南村示范小学 王艳芳

课题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速度》 设计理念:

注重学用结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教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不学不行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课的学习,学习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换一种口味,创设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找方法来计算。 教法学法:

教法:组织引导学生练习。 学法: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教具使用: 教材上的情境图。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1、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两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跑得快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意图】生动活泼的图画,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A、1时、1分、1秒。像这些每分、每秒、每小时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叫做它的速度。

B、速度的简便写法。速度的简便写法可以用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路程,右边是时间单位。

追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C、你还知道哪些速度单位呢?

引导学生创造出其他的速度单位,并进行板书。

4、独立完成例题。

A、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B、那怎样求速度呢? 学生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

C、用线段图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 D、解答问题后,通过提问: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意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1) 限速标志我知道

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标志牌。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 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其实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意图】通过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

速度 = 路程 ÷ 时间 时间 = 路程 ÷ 速度 路程 = 时间 X 速度 教学反思:

1、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2、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两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3、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

4、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第18篇:高三文数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文数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开学以来,在校领导的悉心指导下,高三数学备课组5位教师结合本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学习学校课改的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备课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对本年度备课组工作的总结

一、团结协作,集体备课,发挥集体力量.高三数学备课组,在复习的内容、进度,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

二、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多次模拟测试中,及时调动教学内容,加大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我们文科和理科同志,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开展分层次教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三、抓好“三中”,树立学习信心。抓好“三中”即中等题、中等分、中等生,对学生来说认真研究好中等题、拿好中等分是基本,是高考信心的保证;抓好中等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我们的学生实际就是这样,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做太难的题,一个学生没有基础,做不了,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做太简单的题,又不符合高考要求,所以我们把中等题作为练习的重点。

四、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我们的学生基础一般,所以,一点要根据学生实际,放低起点,把学习的内容分解为学生容易把握的一个又一个知识点,把步子迈的慢一点,通过练习,及时反馈,把学生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五、“内临”“外界”,关注全体学生。认真分析数学临界内的临界生和临界外的临界生的学习数学的状态,采用分层管理和分层教学。比如说每次测试都能在前10名以内的同学,应给他们以自由度,课后可做一些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一些优秀学生,我们采用了科组集体力量加强提高辅导,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有效性;对一些数学“学困生”,采用了低起点,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断深入提高,以致达到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进步和提高。尤其在考前,我们对优等生和数学“学困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个别辅导,或交换老师辅导,有的放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对新高三的几点建议

一、一轮复习应细,但时间不宜太长。作为数学科的教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方法、题型要全面一些,不仅求数量,更重要的是求质量,是实实在在的学会。例如例题分析,就不能只有老师讲,要给学生思考时间,最好学生先做一做,做5-10分钟再讲,老师在讲时要动员学生参与,领着学生读题、分析、板书、归纳,不能放过影响成绩的任何一个细节。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综合题是怎样入题的,怎么样书写的,得分要点是什么,又包含哪些规律与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作专题讲是没有多大用的,高考又要考,所以平时要渗透到每一个试题中去。虽然一轮复习要细,但战线不可拉的过长,这样容易造成复习到后面忘了前面的内容。

二、二轮应按知识或题型为模块复习。往届的二轮复习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思想和方法上,常常是老师讲的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学生也能听懂,但往往与应用结合不到一块,见不到实质性效果。所以二轮复习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有针对性的进行题型训练,从这一届的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三、充分利用好周练,做好巩固和检测工作。周练各个年级都有,但高三的周练应有别于高一高二,高一高二处于学习新知识的阶段,周练的内容当然应以近段学习的知识为主要对象。而高三处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提高的阶段,所以高三的数学周练最好小题应出复习过,解答题应有两道高考常考的而还没有复习的题型。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以便在下面的复习过程中有的放失。

四、“重读”考卷,在纠错训练中提升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和阅卷后,我们感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双基不扎实,认知结构不完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常用公式记不准确,造成了不应该的失分。②

思维欠缜密,缺少书面表达的主要环节:对于含字母的问题,对字母的分类讨论不够到位,③

综合水平欠佳,运算能力薄弱,做题时往往是“会而不对”。我认为应从“错题”入手,争取实现能力超越。由于错误常具有“重复性”,一般学生在过去的练习中已暴露了他们解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我们在综合复习阶段,收集了部分学生的“纠错本”,对他们曾经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整理、归类,编写小题训练试题发给学生练习并进行讲解,就可以使学生的解题错误得到了纠正,实现了数学解题能力的超越。

五、精选试题,做到“张弛”有度。高三学生要做很多试题,但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老师做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任何一套试题发到学生手里之前,我认为老师都应现做一遍,对试题的难度和所考察的知识点有第一手材料。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试卷发下去,难了不讲或把答案贴出去了事。另外,适当做一些综合卷要注意的是:1.限时完成,没有限时,应试能力就很难培养上去;2.不要放过有难度的题,没有一定的难度的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是无法培养上去;3.通过做综合题,学生应自觉寻找成绩的提高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如某一章节的内容不到位,应及时巩固.只有做到学生做的都是精选试题,才能“张弛”有度。

第19篇:五数四单元“解方程教案

解简易方程

主备:袁廷寅

第 1 课时

题: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 教具学具:

天平、空水杯、水(或其它实物)、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2、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

一读

3、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5、讨论: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四、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50+50=100

等式 1只空杯子=100克

100+X>200

100+X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具学具: 天平及相关物品,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5.填空并说明理由。

(1)

X+3=5

(2)

5X=20

X+3-3=5(

5X÷5=20(

) (3)

X-6=76

(4)X÷11=3

X-6+6=76(

X÷11×11=3(

) 四: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a=2b

c=2d a+b=2b+b

c×2=2d×2 2a-a=2b+a-a

2c÷2=4d÷2

第 3 课时

题: 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 学 教 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x+3=9

①X是多少?方程的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②、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 (2)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想X+3=6+3,所以X=6。

(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就能得出X=6。 ③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师板书:x+3-3=9-3 ④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

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6就是方程X+3=9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板书的过程就是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3.检验的方法及格式。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呢,还需要验算。怎样验算呢?(将x=3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师示范书写格式:方程左边=x+6

=3+6

=9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⒋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P59页做一做第1题第一幅图。第2题第1排。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检验:方程左边=x+6 =3+6 =9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第 4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 学流 程

一、回顾导入

解方程,并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X+1.9=10

X—1.9=10

二、新知学习(教学例2)

1.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2.展示、订正。3.要求学生验算。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反馈练习

1.基本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第(2)小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3)完成“做一做”第2题第二排三道小题。(强调验算)

2.拓展练习:

17—X=15

21÷X=3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解法,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等式的基本

性质解答。

17-X=15

21÷X=3 解:17-X+X=15+X

解:21÷X×X=3X

15+X=17

3X=21 15+X—15=17—15

3X÷3=21÷3

X=2

X=7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练习十一5—7(*)题。

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书P60:例

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 学 流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二、新知学习。

1、教学例3.(1)出示题目。

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1、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0.64=14.14 x+0.64-0.64=14.14-0.64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解简易方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会解方程。

2、能够利用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方程,并正确解答。

教学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提问:

1、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数量关系: (1) 比B多3.7的数;(2)18个A的和; (3)比X的5倍多12的数;(4)X除以8的商

2、用方程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一个数减去43,差是28;

(2)比一个数的5倍少16的数是129;

(3)X的3。3倍减去1.2与4 的积,差是11.4;

3、根据关键句写三个数量关系: 桃树棵数的5倍是桃树的棵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下列方程:

X+150=310

X–48.2=13.56 2.6+X==10

X+6.7=12 X–12.36=2.64

5.4+X=20

5、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条路已修了600米,海剩1000米没有修,这条路有多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0

(2)一个数的5.4倍是9,这个数的多少?

(3)一本故事书17.8元,一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2.4元,一本科技书?

(4)用一块布做衣服,如果每套衣服用布2.3米,可以做

50套,这块布有多少米?

三、课内总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注意什么?

第20篇:《用字母表示数四》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四》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9例及练习十三第、

6、

7、8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3.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复杂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应用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抓小棒的游戏。

.明确操作要求:同学们每次抓的小棒根数是老师抓的3倍。

2.教师分别抓1根、3根、7根小棒,学生抓出相应的根数。

在此基础上提问:怎样求出你应抓的根数?

3.教师抓一大把时,问:你和你的同桌一共抓几根呢?

当a=60时,你们小组的同学一共抓几根?当a等于200时呢?

二、探索新知

教材第9页例。

.摆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

教师: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4个呢?

指名学生回答: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需要6根,摆3个需要9根……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是摆的三角形个数的3倍。

教师:假如摆x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捧?

学生:3x根。

教师:x表示什么?这儿的x可以是哪些数?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名汇报。

教师:当x等于6时,就是摆了几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当x等于20时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摆正方形所用小棒的根数。

教师:摆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4个呢?如果摆x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这儿的x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摆1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摆2个需要8根,摆3个需要12根……

提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是摆的正方形个数的4倍。摆x个正方形需要4x根小棒,这里的x表示正方形的个数。

教师出示另一个正方形,用x表示边长,问:这时的x表示什么?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

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4x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x×X=X2

经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摆正方形和三角形共用小棒的根数。

教师:已知摆一个三角形所需的小棒是3根,摆一个正方形所需的是4根,那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学生齐答。

教师:那摆2个、3个、4个呢?甚至x个呢?

引导:摆x个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应是摆x个三角形和x个正方形所用根数的和。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口答。

教师板书:3x+4x=x=7x

引导学生发现:这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求x等于8时,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自主解题,汇报:当x=8时,7x=7×8=6(根),一共用了6根小棒。

4.教师归纳总结: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并且表示的意义不同。同一个字母表示相同的意义、相同的数量时,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20x+120x=x=340x(千米),所以经过z小时,动车和普通列车一共行了340千米。

220x-120x=lx(千米),所以经过x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了lx千米。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练习,通过小组交流检验答案。

四、后小结

通过这节,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

7、8题。

《四数教学工作总结.doc》
四数教学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