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学课件

2021-06-15 来源:教学课件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陶艺课件

实践活动—陶艺课程教案

有趣的陶艺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以提问导入课题

师:你们知道“中国”的英文是什么吗? 生:china!

师:很好,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被叫做“china”呢? 生:因为“china”是瓷器的意思,瓷器是中国发明的。

师:恩,同学们回答的简单明了。以陶瓷(china)的闻名世界而得名,这是被公认的原因。此外中国被称为“china”还有不少的其他来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一下。那么同学们,听了我刚才的提问和课桌上的这件作品,可以猜到我们今天学什么了吧。就是陶艺创作!(学生活动:由“中国”展开对陶瓷的联想) 简单介绍陶瓷发明

师: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追其根源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我国在商代发明了瓷器。中国被世界誉为陶瓷的故乡。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现在,陶瓷器具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讨论

1.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的家里有哪些陶瓷器具。告诉同桌或者告诉老师。 2.看看大家对陶瓷的制作有多少了解,陶瓷制作有哪些步骤?(古今不同,大致:制胚、阴干、素烧、上釉)

3.有人说“中国”被称为“china”有贬低中国的意思,你们认为呢? 展示陶瓷制作工序和欣赏部分作品

师:好,现在我把这件陶器拿给大家。轮流看的同时我们来欣赏一些陶艺作品,我没有具体讲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大家是否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出些什么吗? 生:用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不是。陶器厚,瓷器薄(学生活动:培养善于发现的能力)

师:恩,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陶器与瓷器的作胎原料不同:陶器一般用粘土,少数也用瓷土,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此外,烧制温度不同,陶的烧结温度低,而瓷的烧结温度高。胎色不同,釉的种类不同(釉就是陶瓷表**有玻璃质感的光亮层),吸水率不同等。通常瓷器看起来要比陶器晶莹,薄脆。但是真正鉴别是陶还是瓷必须综合以上的特点来区分,所以教材中的作品在没有注明类别的情况下不能凭外观来判断。同学们看到教材中上部陶艺工具中的陶泥有什么特点呢?

生:和那些陶瓷的材料感觉不一样。彩色的,像是橡皮泥……

师:对!这其实是软陶,所谓“软陶”其实并不是陶,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又叫[彩陶],也有人称[烧烤粘土]。从外形上看,这种粘土的小包装极其类似橡皮泥,而在烘烤之前的玩法上也与橡皮泥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所以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橡皮泥。它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创造欲望,风靡于很多地区。一会就让大家一展身手将一块块软陶变成艺术品。 陶艺创作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手上的软陶变成一件艺术品。(学生活动:进行创作) 自我评价与点评(学生活动:自评,互评) 创作的想法与灵感来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泥条盘制方法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无论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还是尼罗河边的陶罐,泥条盘制法是人类最早掌握的陶瓷造型方法之一。就是把泥搓成长条,再圈积成型。此法是制陶的技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已经大量使用盘制泥条的方法成型。日本的绳纹古陶也是利用泥条盘制的方法成型。

泥条盘制的方法应该说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中最为方便、造型表现力最强的技法之一。它几乎可以制作出其他任何成型方法所能做出的作品圆形、方形、异形乃至雕塑等等。古人创造出在辘轳上拉坯以前,泥条盘筑法可以制作较大型的器物,比如大缸、罐子等,现在西双版纳等地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这种方法制作日常陶器。国外常常将泥条盘筑和手捏成型一并通称为“手筑”,指不借助任何工具纯粹用手制作。现代陶艺家之所以喜欢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由于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另一方面是他们更倾向于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

搓泥条:

方法一:

1. 取一块稍湿的陶土,大小为刚刚 容于两手之中为宜。两手交互前后滑动,手掌

靠近的小指部分一面勒紧粘土,一面捻出使其向下延伸。

2. 揉搓的过程中,感觉双手的手掌稍稍向内倾斜,而用力靠近小指,轻轻用力尽量 少摆动。 方法二:

1.取一团泥,先由粗捏至长条的形状,放在案板上。

2.双手五指岔开,手指和泥成45度,用力均匀轻轻前后滚动,由掌心到指尖反复地操作。

3.随着泥条的伸长由粗变细,双手逐渐向两侧移动。

4.搓泥条的过程中,有时用力不匀把泥条压扁,可以将压扁的泥条拧成麻花状,继续在案上搓动,即可复原。

盘制方法

通常泥条成型的作品的做法又有两种。一是泥条盘制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狂和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另外就是盘制起型后,修整作品使之光整。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制;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制。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连续盘制法

1.将陶土放在转盘中心,一面慢慢旋转 转台,一面用手掌侧面拍打,做出适当 厚度的泥片为底。泥片下最好垫上纸片 或撒上干泥粉,以免泥片粘在转台上。 2.将搓好的泥条盘在泥片的周边,用 手指挤压泥条的内侧使其与泥片粘接 结实。

3. 第二根泥条接前一根连续盘上,泥条外部 也用指尖轻压与底片粘接。注意泥条与痛片之 间不可以有气泡进入。

4. 顺势向上盘起,转动转盘,用指尖将上一层 泥条与下层的内外依次挤压粘劳。

5.大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轻捏坯体,调整作品形状。

单环盘制法

l.把泥条盘与泥片旋转一周,独立成行,同样指压泥条内侧与泥片粘接。

2.上一层平行盘与下层之上独立层行,指压b层内侧与下层粘接,外部不作处理,保留泥条排列效果。 3.每做一层随时调整作品造型。做敞口造型,需将上层泥条盘与下层偏外一点,依次向上盘起;收口则反之。注意变化不能太突然,以免塌落变形。 4.口部回收后用水拍拍平。

泥板成型法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利用陶土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镶控制作器物的方法,叫做泥板成型法。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广泛,变化丰富。传统的紫砂器就是用泥板成型来制作的。有人形象的称之为“粘土木工”。

泥板成型的器物可随陶土的湿度加以变化。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镇粘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制泥板: 滚压法:

先在陶土下垫一块布,用手掌将粘土压扁。然后在粘土的两端各放置一和所需泥板厚度等厚的木条,用摊面棍前后滚压,直至压到和木条厚度相同为止。适于制作较大面积的泥板。

拍片法

1.拍片法是制作紫砂壶常用的方法,先将粘土放在泥案上,用泥拍的背部从粘土的中间向四周拍打。

2.而后将粘土小心翻转过来。

3.再用泥拍的正面斜下方用力,均匀有序拍打至所需厚度。 4.泥板成型。

实践活动—陶艺课程教案

五年级 三元小学

叶形盘的制作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1. 摘取一个叶纹比较清晰的植物叶,放到事先做好的泥板上

2.用泥滚在叶上滚压,加深纹理,压至叶片微微嵌入泥片。 3.用薄刀沿叶片的边缘切下 4.轻轻除去多余的泥片

5.翻转泥片在叶形周边加上一圈泥条。 6.再次翻转轻放至案上

7.从中向外按压叶片到靠近垫有泥条的边缘,使之接触到案板。 8.揭下叶片 9.修整边

10.加上装饰的瓢虫。

11.待坯体干燥至不易变形的程度,取下背面的泥条。 12.完成。

徒手捏制法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同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 并要有一个通气孔。

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

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

怪兽成型

1.先将泥揉成一个圆蛇用大拇指开 口手指按逆肘针方向用力均匀地挤压成筒形。

2.装上四肢,也应是空心的。 3.提出前伸的大嘴。

4.加上眼睛、牙齿、尾巴等细节

陶碗制作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1.陶土团成球状,注意陶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2.一手平托陶球,另一手大拇指按人陶球的中心,其余四指在外并拢与大拇指相对。

3.大拇指深按并留出适当厚度的碗底,口部逐渐向外扩充。扩大幅度不易太大,速度也不可太快,否则口部极易开裂。

4.把坯体放在轮盘上,双手一边逐渐捏薄碗壁一边旋转坯体。

5. 双手用力不易过大,以免壁薄厚不均。仔细调整碗的形状。 碗

6.外形基本确定后,一手两指进入碗内修整内壁,另一手缓慢转动转盘。7.把碗翻转放到转台上,用一泥条 圈成环状放在杭底做足。

8.用手指将泥条里外的下边缘向下压,使其于碗体粘和。 9.坯体稍干后,放置转台,用木拍调整碗口平整。

佳作欣赏:

拉坯成型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在快速转动着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粘土里,开洞。借助螺旋运动的惯力,让粘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 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楼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

看别人拉坯也许觉得很新鲜、过瘾,但事实初学者要学习拉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法。

1.把扶正的粘土起住,用双手的中指指起适当大小的一块。

2.双手扶住泥块,右手拇指从顶部中心点压下。

3.左手辅助,右手拇指从底部中心外扩,井平整底部。

4.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左手中指与右手拇指相对,从底部向上缓缓提起,保持匀速,将坯体拉高。

5.双手指尖内外相对,左手稍用力外扩逐渐拉薄坯体,可反复保持坯体的薄厚、均匀。

6.将坯体拉高、修薄时注意整体带动,保持四线平整,形状固定后双手夹薄皮条将口缘压光。

7.用手指平稳利平底足台,除去多余的粘土。

8.拉坯机减慢速度,双手平行轮盘拉紧割线,轻轻靠近并嵌入底足部位约三分之一处,左手松开任割线卷入,拔出割线。

9.关闭电源,双手中指夹住坯体根部轻轻托起。

雕塑挖空法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陶瓷艺术。 2.学会简单的陶艺制作。 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欣赏、提问、探究讨论、课堂创作。

教学重点:传授陶艺的相关常识;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发散性思维设计并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陶瓷作品、软陶泥、简单的制陶工具等。 教学过程:

在这里,你将欣赏到如何运用雕塑挖空的方法进行陶艺艺术创作的例子,从中你能学到许多方法技巧和创作思维,对你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启发.不过,在进行雕塑挖空法创作前,要先对作品有整体的构思。最好画一个小草图,当然,如果你对此胸有成竹的话,这步就可以省略掉啦! 1.将揉好无气泡的粘土用泥拍打成长方体。 2.按设计用线弓割出大体形状。

3.拿起坯体,用刮刀从底部挖去多余粘土。4.仔细雕塑外形.

推荐第2篇:陶艺教学总结

篇1:陶艺教学总结1 陶艺教学总结

美术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尤其在陶艺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学校陶艺特色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陶艺教学走在了莱州的前列。

一、明确目标,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陶艺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探索以陶艺为载体、课题引领下的特色发展之路,尝试促进儿童和谐全面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对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为学校、教师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深入的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策略,寻求陶艺教学途径。实现了对学生以下目标的培养:

1.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

2.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

4.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抓课堂教学主阵地,促陶艺教学发展.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我学校加强教师陶艺教学研究,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陶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1、落实好陶艺教材。学期初,美术组教师积极组织对各级陶艺教材进行研究整合,美术老师们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陶艺教学做的心中有数。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陶艺教案检查。每周两节课,组织集体备课。

3、继续加强人人上陶艺课,学校安排把陶艺课(每周每班一节),和陶艺小组课(每周两节)纳入正课 统一由教导处进行管理,使陶艺课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自身陶艺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对陶文化的了解,更好、更系统地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制定了针对教师的陶艺培训活动。通过几次培训,使老

师对陶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制作水平,也为老师的陶艺教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四、提高认识,促进陶艺特色氛围形成。

1、建设大陶艺教室:今年,学校对开展学生们喜爱的陶艺课,又进行了大的投入,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节能电窑,新增加了一间陶艺教室为新陶艺教室,又添置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大屏幕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极大的方便了陶艺教学的开展。

2、大力开展陶艺特色活动

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开拓创新,以活动促进学校陶艺特色氛围形成。积极在校内外搞好学校陶艺宣传工作。

五、陶艺教学定位准确:

陶艺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民族精神为筋骨,国际视野为高度、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把陶艺教育作为培养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学习,更重文化熏陶。

在工作中,我们们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陶艺术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就对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活动,教师要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对活动进行再创造,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篇2:陶艺教学总结

陶艺教学总结

陶艺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艺既有美术学科的共性,又有着区别于其他美术门类的独特性。任何一件陶艺作品都是材料质地、工艺手段、艺术表现形式三者的统一,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实践的综合体现。陶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陶艺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要通过亲手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

陶艺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想象”通过艺术实践转变为现实。例如:在教授“手捏成型”这种陶艺技巧时,教师除传授简单的制作技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制作材料和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陶艺造型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比如,可以启发学生对事先做好的小陶碗自由的添加装饰或变形图案,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绘制了自己喜欢的小乌龟、大蘑菇等想象,使呆板、生硬的陶碗焕发出生动活泼的艺术气息。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练习了制陶技巧,同是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陶艺教育能使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天地,这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开辟了空间。陶艺教育能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陶艺教育内涵丰富,涉及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以及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当代学生较为薄弱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人们所共知的,他们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无法体会成果的乐趣,对于事物的好奇感明显不够强烈。在陶艺教学中,学生的创作过程刚好能够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陶艺创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去体验、探究和反思,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让学生捏制某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初步的尝试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现实中动物的那种形象。此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和了解所制作动物的典型特征,然后再让其加以修改。这样,学生所学到的不仅只是单一的形体塑造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训练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陶艺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并上升为理论,以确定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陶艺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人类通过身体的器官感知生活中的一切,并从中得到乐趣。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茶杯、碗、碟等餐具,大多都是陶瓷。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可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普通的生活用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重要和知识的广博。在课后,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品味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让他们用欣赏

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这将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陶瓷艺术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长处和特色。在小学阶段实施陶艺教育,不仅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要求,而且更是培养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篇3:陶艺实施总结

我校在业已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基础上,为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向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借助《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的优势,推进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国内陶艺教学现状的认真考察和对我校开展陶艺活动的反思,我们感到进行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2、国内各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陶艺知识传授”的教学研究和“陶艺制作技能”的教学研究。陶艺知识和陶艺制作技能确实是陶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陶艺研究的主要视角。但是作为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陶艺课程,需要有关陶艺教育和学生心智发展的相关研究,使陶艺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3、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小学校,并开展得有声有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陶艺课已是大、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其普及程度和现代陶艺水平亦最高,号称“现代陶艺王国”。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陶艺教学也开展较早,台湾的大、中、小学已基本普及陶艺教学。但是,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关于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相关资料的比较缺乏,再说,由于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也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做法。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关于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不少,在国内,由于整个课程研究的历史较短,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是近年来的事情,因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而具体到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研究则更是缺乏内涵的研究。由此可知,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主旨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这一选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三年来陶艺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我校广大师生对陶艺活动基本形成以下共识:

1、陶艺教育的功能定位:

⑴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载体。

我国陶文化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细观它的发展史,作为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诗、词、国画、书法艺术等都与陶瓷发展紧密相联。这些文化形式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我校结合正在开展的民族精神教育,在中学生中普及陶艺活动,挖掘蕴含在陶艺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精髓,具有促使青少年学生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功能。

⑵动手动脑,激励创新;调适心理,健全人格。

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学生经历了主题选择、设计、制作过程。因此,陶艺活动不仅是动手实践过程,也是思维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设计不同的主题及表现形式,大胆创新,自由想像。一件件风格迥异的作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心情在双手与泥团的搓合间放飞,学习压力所带来的烦恼在人性与泥性的交融中释然。

⑶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陶艺课上的制陶活动往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人一组,共同讨论创作方案;根据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借助集体的智慧与能力,将方案变成充分体现主题旨意的陶艺作品。这样的过程,学生从体验团队协作带来成功的喜悦中强化集体意识,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社会学习能力。

⑷陶艺知识与能力的横向迁移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实践证明,陶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合作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无异对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益的。其他如陶瓷作品在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理知识、作品装饰中的美学知识、陶瓷发展历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各门不同学科的学习。

2、形成陶艺教育的学校特色:根据我校开展以陶艺为主要项目的《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三年规划》,我校的陶艺教育发展目标为: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的陶艺教育成果在本市中小学中具有一定影响、最终成为陶艺特色学校。在近三年的陶艺教育实践中,学校师生逐渐对努力构建陶艺特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共识,在社会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

陶艺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家长看到后也非常欣喜,积极支持孩子参加陶艺活动。

4、稳定的陶艺教育队伍:学校通过将近三年的陶艺教育活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陶艺教师、图书馆老师等成员组成的陶艺教育队伍,这是我校蓬勃开展陶艺活动的骨干力量。近三年来,学校依靠这支团结协作、极富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成功开发了陶艺课程、编写陶艺校本教材、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各类陶艺竞赛和陶艺展示活动、主持陶艺课题研究等等。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实现陶艺特色学校的目标。

亟待完善的问题:

经过将近三年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实践,我校的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风风火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陶艺教育成果卓著的常州三中、进华中学、纪王学校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学校相比较,与我校制定的三年发展目标相比 较,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陶艺师资专业化发展:如前所述,我校现有陶艺教师都是原美术教师或劳技教师通过陶艺培训后从事陶艺教学的。虽然这些教师非常努力、非常敬业,两年来为学校的陶艺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教师毕竟从事陶艺教学时间不长、个人的陶艺技艺比较浅显。在学校谋求更高水平的陶艺特色时,就明显凸现出教师专业化程度与学校陶艺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制约了学校陶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校将采取措施鼓励现有师资加强业务钻研、多实践、多探索、积极参与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活动。

2、陶艺教学的效能发挥:在陶艺活动进课表、大规模普及陶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便是课时安排不足。中学一节陶艺课只有40分钟,上课后先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工具、陶土材料等;下课前还要花费较多时间收拾工具、清理材料和桌凳。这样,一节课中用于陶土制作的时间就不多了,学生很难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制作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师当然也就很难

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上万一堂完整的课,陶艺教学的课堂效果因而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协调教导处在排课时将陶艺课两节一上。这样,师生在制作陶艺时的有效时间将会明显增多,有利提高课堂效果。

3、校园文化的陶艺特色:2008年11月中旬,全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在市美术教研员沈金龙老师带领下云集我校,现场研讨我校陶艺教育情况。他们普遍对我校两年来开展陶艺教育的成果赞不绝口,同时对我校陶艺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许多中肯建议,其中最为集中的一条建议是希望我校加强凸显校园文化中的陶艺特色。对照陶艺活动先进学校如进华中学、常州三中、纪王学校等,一走进这些学校大门,鲜明的陶文化特色让人眼睛一亮。相比之下,走进我们的校园,目前还体会不到陶文化氛围。对此,我校下一步在对校园文化作总体设计时,将如何凸显陶艺文化特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考虑。

作为国家级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我校的“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暂作一段落了。但是,如何在初中学校健康开展陶艺活动、如何发挥陶艺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将是我们始终不懈的研究课题。我们将继续努力,使陶艺活动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 篇4:陶艺心得体会

陶艺之旅 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在熟知了材料的特性之后才能更好的驾驭它,从而完成对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小孩子都喜欢捏泥巴,但那在大人眼里来看那可能就是些无意识的玩闹而已,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天性才有了对创作的渴望。记得年幼时常常会在河边上的沙堆里和小朋友们在那嬉戏玩闹,我们用取自自然的产物来进行我们的小创作。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可能就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那是艺术,仅仅认为是种天性的解放和快乐。

每个周的陶艺课我们都会很早赶到陶艺工作室来完成我们的每件小作品, 在这几周的时间里我相继完成了几个作品,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能深深体会到啊,但我们大家都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因为大家不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都合适不同,其中都赋予了同学们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那些小东西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更会认真的对待。 学陶艺的人绝对是耐心一流,创意无限,能把一块不是干硬就是软弱一滩的泥块捏出表面光滑、软硬适中、厚薄均匀、布局合理、别致新颖、无裂痕、无气泡、无杂质的陶艺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和不断的思考好的作品是一定会被创作出来的。

最后几周我们去了工厂,所获良多。

在7周的陶艺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文才方面和艺术审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熏 陶,不仅在这些方面有所收获,在平时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陶艺是一门集艺术审美, 设计, 动手能力于一身的科学。陶艺科学能静心,能审美,能设计,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 我了解到其实生活中就有好多设计好多创意,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总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好的设计元素来供我们设计。他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提升人的品位。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怀抱。 经过陶艺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从做人还是团队合作的大方面还是从 生活修养生活习惯方面都是受益匪浅。陶艺雕塑的语言,不只是形体,而是以形体为基础的 造型、色彩、光泽、肌理纹饰等互相作用,融于一身的综合性语言。如果说一般雕塑在完成 了形体塑造之后, 便已基本上显示出它最终形体的雕塑形象面貌的话, 那么陶艺雕塑则大不 一样。也就是说,现代陶艺雕塑在进行艺术塑造的同时,还须介人相应的成型、施釉、烧成 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同雕塑造型的审美表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成为完美雕塑形象的必 要成分。总之,陶艺雕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篇5:陶艺课程总结

陶艺课程总结

一说到陶艺这个课程,大家肯定想起很辛苦很累的创作过程。我们这个课程是上4周的。刚开始上理论课的时候,老师讲课的内容很精彩,还给我们欣赏了一批学生的作品的图片,而且老师讲课幽默风趣,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到后来他带着我们去看实物,当时真的很羡慕那些同学做陶艺可以这么的细致好看。看完以后,我就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认真的学习了。当我们上完理论课以后,老师亲自传授制作技巧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还有注意事项等问题。让我们这些制作基础从零开始的也能够很快的就上手了。

说到要我们亲自实践的时候,整个教室都热闹起来,里面有磨工具的机器在运行着,同学搓泥团的,画稿子的什么都有,大家都很认真。在陶艺室,我们的教室不是很通风,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很闷,很不舒服,鼻腔里充满了泥味,所以我们很辛苦也很累。

我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有很多认识,比如说在制作泥胚的过程要很小心,不能操之过急,稍有不注意的地方就得重来了。很幸运,因为我专心与认真对待,最终这个作品进行的还挺顺利的,当我做好了整个外形后,我们既要给它赋予好看精致的雕花、分层、镂空等等纹样,。老实说这些纹样难度还是有的,在作品上操作的 时候要非常小心,而且要等到这个外形的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做这些细活,要不然就会把作品给毁了。总之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对待,每天都忙得手酸脚酸,腰酸背痛,不辛苦是假的,不过当自己完成了这个作品后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人生第一次接触这么有趣的陶艺课,真的很不错。

最后一步就是我们要上釉了,上釉前我们还要等一段挺长的时间, 在学习过程中,潘老师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帮助我们引导我们怎么去操作,给与我们选花样的提议,有时候还亲自示范给我们看看到底该怎么做下去。潘老师认真负责的传授知识给我们,还耐心的帮忙解决问题,所以很感激老师。

推荐第3篇:陶艺教学后记

陶艺教学后记

\"瓷国\"之称。中国是陶瓷发祥地,英语\"CHINA\"一词,一种解释是\"中国\",另一种解释就是\"瓷器\",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陶艺教育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它是一种立体的造型、三维空间的塑造。学校中陶艺教育的开展不仅在于实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是教育方针的要求,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陶艺教育课程的尝试,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成与美术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让学生通过陶艺教育的学习来表现自己的情趣,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同时,也为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瑰宝,重振中国陶瓷雄风打下扎实良好的基础。

一、陶艺能陶冶学生情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陶艺作为创造文明的一种文化艺术科学,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意识、思想和观念。谈到陶艺,总有一种神秘而远古的气息震撼着我们。在它的周围有着一层迷人高雅的光环笼罩着,让人欣赏而不敢亲近。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从小孩玩泥的天性开始,就已显示了陶艺的乐趣与人类心灵情操培养的自然关系。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门类,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修身养性‘早已为古人珍重,“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精神的体现,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开展素质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1.陶艺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爱美,包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意识的支撑。但这不是人人都等同的,在开展陶艺教育教学中,发现通过创造陶艺形态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学生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通过介绍一个个作品的含义、造型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而泥塑的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特别适合的,当他们看了陶盆上的鱼形图案,被一个个纯朴生动的形象感染,体会到了什么是装饰美,红黑分明的色差,让学生体会了色彩搭配的巧妙,得到一种特定的感受。其次在双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践。一个个作品虽然非常稚嫩,但也包含了他们对一样事物的比例、重心、对比等美的法则的运用,这不正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深化吗?在一些学生的作品中,如老鼠、狮子等泥塑作品,他们常常会非常自然地把这些动物特征表现出来,而把一些不美的,甚至是丑陋的忽略不计,去丑存美,突出老鼠的机灵可爱,狮子的威武和漂亮的鬃毛。第三,陶泥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于它具有的可塑性,具有魔术般的变化。这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泥”的感觉。赫伯.里德说过:\"教育实实在在就是建设性活动兴趣的作用。儿童的天性使“玩泥”受教于其中,美育于其中,也乐在其中。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兴致勃勃的“玩泥”使他们提高了创造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陶艺使学生在津津乐道和制作陶艺的陶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

2.陶艺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载体。

现在学生作业负担越来越重,在寻求减负而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学习陶艺是不是“火上浇油”呢?实践表明,陶艺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有着亦教亦乐的通道—“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柏拉图语)。首先,陶艺课是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其次,陶艺课也是一堂历史课。在指导学生欣赏陶艺,介绍我国陶艺史时,学生了解了我国陶艺的发展,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实例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堂简洁易懂的历史课吗,从中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课外知识。再次,陶艺课又是一堂说话课。当学生做好陶泥作品后,我总要开一个小小的“作品发布会”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不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吗?陶艺课能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科也渗透进了陶艺课,有时学生会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短诗、词语刻在泥塑作品上,有时他们会在上面画一幅画,根据课文内容塑造几个造型,有时他们做上几个英文字母再加以装饰当成挂件„„

由此可见,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在陶艺活动过程中,将获得有关认知能力,有效地迁移到新的认知情景中。可以说,陶艺又是一种教育载体。

3.陶艺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制作细节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该如何巧妙运用小刀、剪刀、尺、盖子等生活用品,这就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做泥人有喜、怒、哀、乐,做动物有凶猛、温柔„„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

二、陶艺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好方法

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直是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指出:\"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托比因的衷告绝非危言耸听,所以,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纳入目标体系中。在陶艺教育中这一点犹为突出,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

1.陶艺对学生创造意识的陶冶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手部小肌肉协调发展,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对开发低年级学生的创造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锻炼其双手,才能启迪其心智,促进艺术发展,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泥塑活动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活动的机会,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实践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会泥塑技能时,总会留有创造的余地给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开始绽露,在这段时间里,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在制作中,许多学生不满足泥塑的简单制作、模仿,他们会自己制作出一些新形象,尽情地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生动联想。如在制作花瓶时,学生在学会了方法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姿态各异、稚趣可爱的花瓶,有的象一张嘴,有的象一朵小花„„学生们看着作品,一个个都乐开了怀。这正体现了陶艺施展自我创造性意识和思维空间的独特功能。现在,学生们已从模仿到模仿中变化,进而自我创造、想象,这正是陶艺对创造意识的陶冶所起到的作用。

2.陶艺能活跃学生思维,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具有逻辑严密的特点,又兼具变通灵活的特点,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性和变通性。陶艺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蕴藏着非常的教育潜能。有些学生经过制作陶艺,大大提高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在美术绘画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形象的准确性、夸张性和优美性。

“儿童从造东西上学习了很多经验,那是他从别的方法上学习不到的„„他从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可以获得了世界的客观意识„„”正确引导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思维观念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是陶艺教育的一大收获。

三、陶艺能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好手段

我们必须认识到,表现也是一种沟通,至少是沟通的尝试。陶艺就是学生乐于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陶艺,学生仿佛住进了一个健康的地区,能够从任何角落感受到善,那些充满童趣,纯洁的作品都会有一股力量使人耳目一新,就象一股和风从健康之境飘来了健康,使学生自儿童时期开始即已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与理智的真正美相似、爱好,以及和谐,即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心理。

1.陶艺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陶艺活动在学生的眼中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因此,我的教育态度是肯定加认同。教师的鼓励,是孩子获得成功经验的最佳方法,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创建\"美丽的大花园\"中,学生充分沉浸于其中,动手制作了各种花草:太阳花、星星花、苹果花,胖胖的叶子,弯弯的草儿„„他们的身心完全融入无限欢快和活泼的境界中,无拘无束,给予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表现自己所提供极大的可能,没有压抑感,完全陶醉于自我的欣赏中。没有了时间,没有了上课的拘束,每次作品完成,学生张张稚气的脸上展现出的满足和欣喜正是学生建立自信的一种表现,对于一此内向、自卑、不愿表现自己的学生,这一过程尤其重要,这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种好方式。泥塑的可塑性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对于成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而对泥塑来说,每件作品都是程度不等的成功,都有存在的价值。可见,强调过程和娱乐性的陶艺活动对于恢复儿童的自信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陶艺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用心体会的课程。当刚开始陶艺教学时,学生们的兴趣相当浓厚,可几次下来发现他们有些心不在焉,原来有些学生觉得做陶泥很累。是啊!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苦的机会,没有耐心。这就需要意志力的培养,通过道德的讲解和鼓励,学生们又慢慢陶醉于其中,现在陶艺活动对学生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但如果任由他们发挥,有时会产生有过程而无结果的现象,故每次我都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制作出一样事物来,不能做到一半停下来。当看到别的同学做出样品,一些没做好的学生就会产生羡慕,抓紧时间做出来,锻炼了一种坚持到底的品质,也是耐心的一种。在陶艺制作中,让学生克服急躁的心理去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时间一长,耐心也就自然培养出来学生在陶艺过程中培养的细心和耐心,也就会逐步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3.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皇帝\",任性、自私、自我为中心。这一缺点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时常会暴露出来。但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当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有意识设计相关情景,学生很容易自发的形成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如让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一个\"海底世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手中的泥条盘成造型,想象和创作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有大鲸鱼、海马„„然后师生共同寻找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呢?有的说:\"缺海草\",有的说:\"缺珊瑚\",又有的说:\"缺少潜水员\",孩子们的想法可奇妙了,大家齐心协力把海底世界打扮得五彩斑斓。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体会到了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有时在学习一种新技能时,一些同学较快学会了,还有些学生没有理解,这时,学生会很自然地充当小老师主动地帮助别人,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这是在玩、在做游戏,所以就会自发做出以上行为。同时在制作时,他们的嘴巴还会说个不停,这样的气氛也带动了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在陶艺活动中都变得活泼、大方、爱交谈了。

实践说明在小学中开展陶艺教育是可行的。几年的课题研究,让我深深感到陶艺教育为学校教育带来的生气,学生们不仅从中学到了陶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养性、静气、识史、追求完美、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行意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陶艺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一种生动的美育。所以,我认为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潜在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艺术修养的提高.

推荐第4篇:陶艺教学案例

陶艺教学案例——泥条盘筑成型法

主题选定

1、陶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从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掌握陶土制作、烧制的初步技术,它不仅可以制作实用的器具,还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而在人们对文化与精神生活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的今天,掌握一定的陶艺知识,了解、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不但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2、玩泥是人的天性,而泥巴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通过双手的捏塑把玩,可以创作出各种让人心动的作品,还可以通过它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泥条盘筑是陶艺造型的基本方法,方法简单易学,表现力强,在造型的空间大小上所受限制也较少,所以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3、学生之前对陶艺了解不多,在陶艺方面的经验和动手能力并不强,所以在该学段的教学中,选用泥条盘筑成型为教学内容,较易被学生接受,造型随意性较强,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创意空间,所以选择了泥条盘筑成型为教学内容。

4、当今教育倡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陶土的可变和可塑性,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实施目标

1、认识陶艺的制作工具,初步了解陶艺风格特点和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体会陶土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通过图片欣赏,视频演示,教师演示,小组研讨等手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初步的陶艺造型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一件有自己风格特点的陶艺作品。

3、通过对陶艺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感。通过图片欣赏,把学生带入陶艺的天地里,去感受陶艺作品的美,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的热情。 实施方案: 把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在三个课时内连续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表现形式,了解我国陶艺的悠久文化历史,了解陶艺造型的几种简单方法,并学习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设计和表现一件有新意,有特点的陶艺作品。

第一阶段:欣赏分析作品,体会陶艺形式美,学习表现手法。

通过欣赏图片,欣赏陶艺作品,分析了解陶艺的表现形式及美感特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陶艺作品成型的方法。

通过小组研讨,分析泥条盘筑成型的表现方法,结合教师的演示和视频播放的片段,总结出泥条盘筑成型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方法。 第二阶段:动手操作实践

1、通过尝试,体会泥性

通过揉泥、练泥,体会泥巴的泥性特征。

2、通过实践,掌握技术

通过简单的盘筑,体会泥条成型方法的操作过程和技术要领。

3、分析并拿出设计方案

结合欣赏到的作品,分析造型特点,设计自己作品的具体形象,体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使作品达到个性化的表现风格。

4、实践操作,制作作品

按照自己的设计形式,用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陶艺作品。 第三阶段:相互欣赏,分析评价

1、组内欣赏,分析评价

2、个人汇报,展示个性的陶艺创作作品

3、学生评价,倾听他人的呼声

4、教师点评,给予鼓励与指导。第四阶段:交流学习体会

1、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2、小组汇报,谈谈活动收获。

实施过程:

活动一:欣赏名家陶艺作品图片,感受陶艺作品的美。

1、课件中展示一组名家作品图片,欣赏彼得·沃克斯、梅森·约翰、温·黑格比等名家的作品,体会陶艺造型所蕴含的特殊魅力。师: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吗?

生:用泥土;是玻璃的;木质的„„ 师:是用陶泥和瓷泥制作的。 师: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体会? 生:感觉比较抽象,比较现代。 教师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课件展示我国名家的作品

欣赏王锡良、秦锡麟以及陶王邢良坤的作品。感受中国现代陶艺大师的风格。

3、展示欣赏我国古代较有名气的几件陶艺作品

欣赏秦兵马俑,唐三彩、青花瓷等作品,体会我国古陶瓷艺术的魅力。

4、学生作品欣赏。

欣赏学生的陶艺作品,会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和自己比较贴近的创作方式和思路。 交流讨论:

1、在小组内讨论刚才欣赏的国内外古今陶艺作品,说说有什么体会?

2、小组汇报,说说对陶艺的感受和认识。

活动二:

感悟泥性。让学生通过亲手玩泥,体会泥巴的特性,为进一步制作作品打下基础。

1、出示图片,孩子们玩泥巴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最初的兴趣。——这是一组孩子们玩泥的照片,看!他们玩的多尽兴。喜欢玩泥是人的天性,有同学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教师亲自拿起泥巴,进行练泥和把玩,随手作出个小动物或是小杯子,让学生感受初步的制陶乐趣。提示学生,陶艺作品的表现方式很多,泥巴的可塑性也很强,这就是泥巴的魅力所在。

3、实践操作:每人拿出一块泥巴,随便玩弄一阵,看看能不能也随手捏个简单的物品。交流讨论:通过玩泥巴,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说说泥巴有什么特点,要怎么玩它才听话?

生:泥巴可以通过揉、搓、等手段改变其形状,还可以用工具来为泥巴塑型。泥巴沾水过多,就会过软,不好控制„„

活动三:

学会控制泥巴。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技巧控制泥巴,掌握初步的练泥、擀泥、搓泥的方法。

1、演示练泥的方法

学生尝试练泥,掌握练泥的技术。

2、演示捏塑方法

随手演示一个小刺猬和小碗的捏制方法,让学生学会捏塑成型的方法,感受捏制的乐趣。

3、演示搓泥条的方法

学习搓泥条的基本技巧,感受泥条成型的大体风格。

4、简单演示擀泥板的方法

认识泥板的擀制方法和了解技巧。

操作实践:尝试选用喜欢的2——3种方法进行操作,体会操作的乐趣。 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玩”的体会,说说自己喜欢那种表现形式,谈谈自己的操作经验。

活动四:认识陶艺工具,学会使用工具。

1、用工具去处理一下陶泥,看看能产生什么变化?

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并说出每种工具能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

2、教师介绍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工具,总结出工具的用途,能加深学生对工具的认识,加上老师的进一步讲解,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活动五:学习泥条盘筑成型的具体表现技法。

1、通过视频和教师的演示讲解,让学生掌握泥条盘筑成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步骤。教师在操作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① 盘筑泥条的操作步骤。 ② 具体操作手法。

③ 如何使作品制作的坚固?如按压的方法,泥浆的用法等。

④ 如何让作品产生变化,如:整体造型上的变化,镂空添加手法产生变化,保留泥条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或是刮平或是采用其它手法,让作品产生变化。

2、欣赏课件中的作品,看看用了几种不同造型和变化的手法表现的泥条盘筑的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以便在设计中采用更加灵活,适合自己的方法。

3、思考与设计。交流讨论:

① 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陶艺作品?

② 制作中将采用什么创意手法?如有的可以在整体造型上产生动感,有的可以采用镂空,添加等手法,使得作品富于变化。

③ 相互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其它同学看看是否可行,有什么可以借鉴或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活动六:动手实践操作。

1、制作一件以泥条盘筑成型法表现的作品,形式要新颖,制作坚固,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进行作品的拍照,为讲评做准备。

4、课件展示烧制过程和名家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对陶艺产生持久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成果

1、每个同学在课程结束时都能完成1—2件作品,作品的表现形式以泥条盘筑成型法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其它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2、成果展示,包括小组内的成果展示和全班的成果展示。 活动评价

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自评与学生的互评紧密结合起来。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教师可以对全班同学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作描述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对某些同学的发展和变化给予积极的鼓励。在整个主题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案。活动成果展示之后,应鼓励学生把活动过程中和后续活动中产生的疑问和想法提出来。

1、学生自评。

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述出来。

2、学生互评。展示作品分两种方法

① 拍好的照片通过大屏幕展示,全班欣赏评价。

② 对于比较突出的作品,需要进一步展示的作品,拿到前面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细节部分。

3、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着重表扬鼓励学生的较有特色的创作意图,同时也要提出来部分作品的不足之处,并和同学一起探讨修改意见。

交流学习体会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相互交流讨论本节课的成败,总结经验。小组汇报本组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案例实施的分析:

1.从陶艺课的教学角度出发,这样教学案例是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掌握制作技能,并能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整个课堂气氛处于生动活泼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进一步发展。

本课引发的思考:

1.开设陶艺课,有利于促进我国陶瓷的发展,繁荣与复兴。2.陶艺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是一门集雕塑,绘画艺术于一体的需要创造灵感成为一体的艺术课。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的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探求兴趣。

推荐第5篇:陶艺教学2

绪论 发展简史

陶 艺 源 头

----新石器时代的陶艺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新生事物,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的烧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

新石器时代我国的陶器种类 繁多,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可以 分为素陶、印纹陶、彩陶、黑陶 等品种。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 重要的艺术形式,是在打磨光滑 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 锰作颜料进行描绘 ,经入窑在 1000℃ 以上的高温中烧制后,

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彩陶陶 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会 脱落(图1)。我国较早的成熟彩 图1 网纹彩陶船形壶(仰韶文化) 陶文化当推分布在今天陕西、山

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其中以“半坡图类型”和“庙底沟类型”最为杰出。 2

彩陶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

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蛋

研究史前绘画的重要依据。 壳

“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年黑陶---前2000年)黑陶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高柄杯

(龙山文化) 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时产生浓烟,将碳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与彩陶相比,黑陶在制作工艺上是大大进步了: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或较慢的轮盘旋转技术制胎,而黑陶则是用快速的轮盘旋转技术,胎料用纯泥或掺沙,因此质地精纯,有的器壁薄如蛋壳。由于黑陶表面乌黑,难以施彩,多以造型取胜(图2)。

.2.

推荐第6篇:陶艺,教学反思

篇1: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教学反思

-------林乐金

针对学生实际有机地将基础陶艺教育与现实生活与现代审美需求、新的理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学校美术教师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固陋就简,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在教学活动中还以学生为本,立足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拓展思维广度,以学生在审美中提高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学会鉴赏他人作品。同时,因时因地因人、因个性特长施以教导,形成了严谨又和谐的独特教风和学风。 玩泥巴,是每一个农村孩子都经历过的事,他们在幼年的时候就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些自己喜爱的物品,对泥土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泥塑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

现状分析

1、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精致典雅,校园内部格局合理、精致,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先进(专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配有专门的陶艺教室与烧制间)。

2、学校领导支持,艺术组思想统一,教师群体年富力强,有干劲。

3、家长、教师、学生普遍支持和参与。学生非常关心学校陶艺特色的创建,渴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陶艺的技法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4、陶艺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1)“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研究也初显规模,孩子总喜欢表现自己,让别人关注自己。针对这一点,每过一段时间我组织他们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谈谈自己制作的感受和对别人作品的评价,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好处。

(2)继续探索陶艺小班化与兴趣小组、特长生教学的建设。我校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了校园文化。在“泥塑教学”为切入点,以“美术教学”为突破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各年级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

(3)尝试选编合适的陶艺听说、阅读教材,因材施教。如果说课内学科教学是育人的主要阵地,那么,课外泥塑课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

(4)在陶艺小班化与兴趣小组、特长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初

一、初二年级尝试陶艺走班分层教学探索。

(5)引导有条件的学科或教师个人尝试“陶艺与各学科间的教学”,渗透、渐进。多年来,我校坚持开设美术课外小组活动,在活动中突出民族美术内容。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搞好我校校本课程《泥塑教学》就成了一个较热门的话题,为各级教育领导和广大美术工作者所重视。

陶艺环境建设显风貌:

(1)校园内体现陶艺氛围。陶艺资料室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环境。学校成为“陶艺村”。 (2)继续搞好上一年开展的各项陶艺特色活动,开展陶艺沙龙活动。

6、校园内陶艺环境的建设已成形,陶艺氛围浓厚。

(1)深化前二年开展的各项陶艺特色活动。

(2)做好申报陶艺特色学校的材料、条件、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7、校园内外拓展陶艺学习时空:

(1)自办陶艺报,编辑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资源。

(2)认真总结前两年的活动,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

现阶段开展陶艺教学的一点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校在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艺术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尤其是陶艺教育成为我校的特色教育,陶艺课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陶艺教学也给当今的创新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在课题总结中我以一个陶艺教学实践者的身份由陶艺课开设背景谈起,从陶艺校本课程的开设理念、性质、指导思想、目标,研究过程的基本内容、认识,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总结以及创新突破与存在问题,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产生的社会效应等一系列过程的实践和思考,提出开发校本课程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一部分,陶艺应注重从地方文化中吸取营养,建立校本资源的共享联盟,建立校本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刚开始学泥塑的孩子对泥工一无所知,需要进行一些入门训练,适当临摹一些作品会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教师要在其间穿插一定的讲解。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远优于抽象思维,所以不应总以枯燥的语言讲解,而应教会学生如何去看,去比较。在选型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如:你捏的和他捏的作品相比,有不一样的地方吗?他们好在哪里?你能不能做到?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泥塑选型的道理。同时对学生的成绩要及时加以表扬,如:你做到了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上手捏泥杯子---狂想曲这节课学生果然捏出了这种形状。就这样,孩子慢慢理解了怎样塑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有的学生可能捏的很糟,作为教师此时就应该做的是努力发现优点加以表扬:“比上一次好多了!这个泥坯做得不错!”并相应指出不足,使他们有继续往下做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鼓励学生多动脑和多动手,敢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灵活的,放松的教学气氛。 小杯子的做法看似简单。学生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度,手捏泥练习了双手的协调力和灵活力。协调不好就影响到杯子的美观度,可能在捏的过程里,学生把握不好就容捏不好看,教师要告诉学生手的用力点和细心度,不要放弃!捏的就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不怕麻烦的精神。学生只有杯子的形捏到位了,装饰出丰富的想象力才可以做出更加好的效果。教师要分点耐心的讲究每个注意的手法,语言要简单明了,以便学生马上理解快速掌握要领。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自如的表现要表现的东西,还得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陶艺制作的方法:徒手捏制法等(徒手捏成型是我们祖先最早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原始,也最简单,最能表达初学者的构思、手法和情感,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一种陶艺成型方法)。看着孩子开心的制作,并且能做出各式各样学生自己设计的瓶和罐,我也很开心。

我校陶艺特色教育,陶艺教学手段与方法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多彩,己绽放出素质教育的缤纷花朵,散发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独特芬芳,展现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成为教育园地中素质教育的一朵奇葩。为此,

篇2: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教学反思

篇1:陶艺>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审美,知道陶艺制作的不同材料工具和一般制作工序,并重点学习陶艺手工成型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技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由于制陶场地的限制,学生用的泥只是彩泥和橡皮泥而已,因此学生的作业大都数选择了捏塑成型法和泥条成型法,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作业稚拙、可爱、生动。完成了我的目标: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同时尝试通过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将陶艺与其他领域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篇2: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瑰宝,早于世界二千多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本课从我国陶瓷发展史着手,介绍了陶与瓷的不同,及由此延伸形成相关的各个种类。内容图文并茂,便于理解,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贴近课程内容与目标。

教学目标

一、学习陶艺的发展史,理解其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及功能作用。

二、通过欣赏陶艺作品,能谈谈自己对陶艺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学习陶艺制作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学习工具,以胚,搓,揉,挤,压,粘贴等法制作陶艺习作。

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对本课的教学,首先制造神秘气氛,我课前有意拿个紫沙壶喝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我也不急与给出答案,而是接着带领大家去参观学校附近的民间陶罐厂,到了那里答案豁然开朗,但大家求知欲更加高涨,问师付,问老师,似乎有问不完的话题。这都为学生后来收集资料,欣赏和理解课本陶艺作品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学生动手方面,由于有了现场亲历和欣赏理解,再加上陶艺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农村孩子大多都玩过泥巴,所以都能利用刚教的和刚见的方法制作陶艺习作;陶壶作品是他们最亲近的物体,做的人也就多,基本能以拉胚方法学着做;但也有不少同学奇想

连篇,做出了许多怪异造型,由于本次作业只有个大方向,不给具体要求,所以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我都予以鼓励,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尽情发挥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只在旁边作些技术性指导和启发性引导作用;及时发现优秀习作,对落后学生也多鼓励和积极评价,整个课堂气氛学生都沉浸在一种自由,民主和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习作。因而这节课取得满意的课堂实效。

篇3:陶艺教学反思

刚讲完学校的公开课,就有一些老师对我说“这节陶艺课上的真不错,学生的作品太丰富了,太精美了!”“我用手机拍了十多张学生的作品??” 是呀!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的确出色,许多作品都出乎我的预料,更没想到会受到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课下我进行了认真反思。

一、依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利用想象中的求异变化,外形借用,打开了学生想象的思维。

二、多媒体的运用。尤其是采用三星堆青铜器等课件的展示和讲解,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激发了他们创作和想象的灵感。

三、小学生都喜欢玩泥巴,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因素。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给他们创设了求异中有变化,借鉴中有创新,创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宽松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调动起自己所有的积极性,每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毫无保留的发挥到了极至。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倦意。与其说是学习陶艺倒不如说是学生的娱乐享受,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也只能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

再细想一下,不喜欢学习绘画的学生是常见的,而不喜欢玩泥巴的学生又有几个呢?在江苏渐江一带的小学里,专门开设有陶泥课,建立专用教室,有专>职教师。那里的学生可以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感,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而我们平顶山的学生,没有那样的幸运,有的教材中没有陶艺课,有的教材中有两三节陶艺课,而教师又没有条件上好它。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陶艺课。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陶泥的制作过程中,最能锻炼学生的就是空间感、立体感和手脑的协调能力。与绘画和其它手工不同,陶泥更侧重立体展现和空间的表现,有教强的真实性并且容易上手,做出的作品,可彩绘、可烧制,作为自己的艺术品保存下来。它是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手脑协调能力和耐心、细心等品质培养的良好途径。因此,我更想呼吁我市的中小学要积极关注这一课程的开展,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上好陶艺课。

篇3:陶艺课教学反思---谈论

《中国古代陶艺欣赏》教学反思 宁国市实验小学 谈论 “不做知识人,要做文化人”,这句话道出了文化与知识并非同体,而强调了文化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美术学科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继承和发扬人类灿烂的文化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我所教的《中国古代陶艺欣赏》一课,着重通过营造一种课堂的文化气场,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艺术特点,感爱中国陶艺的精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古代陶艺欣赏》一课的教学,我分四大块内容《唐三彩马》、原始彩陶器皿、良渚文化中的陶器、中国陶瓷开展教学的。

首先,《唐三彩马》的教学环节,我通过仿古唐三彩马的实物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唐三彩马有什么艺术特点,引出唐三彩的概念和不同表现形式,通过了解唐文化去理解在唐三彩陶器,引导学生感受唐三彩陶器的艺术美。

其次,原始彩陶器皿的教学,我主要通过仰韶文化和马家窑二件典型陶器的欣赏,解读原始人生活与黄河的密切联系——水文化在陶器制作中的体现,从而感受到古代陶器能够体现实用和美观这二大作用,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更深刻理解“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的深刻含意。

课堂拓展部分,我主要介绍了陶与瓷的关系和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通过二个作业练习,请学生谈谈对古陶器的认识以及现代人和陶瓷的关系。

整堂课环节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较为自然,各教学环节内容各有侧重,重点放在介绍唐三彩这一环节上,古代陶器、中国陶瓷文化作为丰富、补充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关知识系统。

从教学方法论来说,我刻意在课堂上努力还原当时社会文化氛围,引导和帮助学生以历史眼光去认知古代陶器与古代人们生活、生产的联系,作为一件陶器作品,它们都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缩影。

另外,教学采用了实物和图片欣赏相结合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式对话、讨论、研究,对陶器的实物、图片进行触摸式的、联想式的质问式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真实的、更有价值的审美体验。

首先,唐三彩这一教学环节,我对唐王朝作一个简介,它是一个非常开明开放的王朝,通过一张古代地图,了解到首都长安(西安)是古代贸易的中心——丝绸之路的开始,由于与中亚的频繁贸易,唐朝人获得了一种重要的资源——钴,这是制三彩陶器的重要原料,加上科技的发展,制陶工艺的不断发展,所以就产生了著名的唐三彩陶器。

从题材的表达和造型的处理上,唐三彩陶器更多是作为一种冥器,体现了当时的殡葬文化和社会状况,唐朝前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王朝,社会安定,人们生活富裕,所以在造型上形态比较圆润富态,体现的是一种安逸的状态。马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繁荣的经济离不开它,所以马是唐三彩陶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

其次,在欣赏原始彩陶器环节,我出示一张有关仰韶文化和马家窑的遗址地图,从地图上可见它们都是属于黄河文化(仰韶文化在中游和马家窑在上游),所以在本环节的教学我更多的让学生去体验和想象古陶器的造型与黄河的关系(其实就是古人与黄河的关系)。通过二张典型陶器图片欣赏(船型壶和尖底瓶),引导学生联想当时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场景,从造型、装饰上去分析、思考这些陶器作品的精妙,从而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另外,从教学的有效性上,我们更多考虑到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来自祖先的召唤对孩子来说,这种体验是最为真实、最有震撼力的。

当然,这样的教学我只是作为一种尝试,还很不成熟,并且通过自己的深入反思,使自己体会更深,对自己也产生了一些质疑,比如,本课首要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古代陶器的艺术之美,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刻意地在课堂上融入和还原当时社会文化氛围,引导和帮助学生以历史眼光去欣赏古代陶器,作为让学生研究和学习的一种方法,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问题在于这仅限于学习的方法的指导,是不可过多的、刻意地去强调,以至于要了方法丢了目标。所以,我得出以下疑虑:如何在四十分钟之内,如何更有效地营造这样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课堂,学习更有效。 篇4:陶艺创作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从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掌握陶瓷艺术基本的知识,和创作方法,在认识上从陶艺就是玩泥巴改变为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2、从对学生的思想方面,学生喜欢一些能够展现他们才能的课题,特别是这种能够体现自己独特创意构思的动脑动手结合的课题,学生会倾注更大的注意力和兴趣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教师就更加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艺术是充满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时刻留意观察学生身上的显现出来灵性,并予以正确的、恰当的引导,这样才会让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小天使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篇5:教学反思(陶艺) 教学反思

陶艺课

时光如梭,学期已经快过了一半。利用短短的几天假期回顾自己这些时间教学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经常性的停顿冷静并站在另一个角度来回顾与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与弊端。

这次教学反思内容主要是从本专业课程“陶艺课”开始讲述与分析。首先我会简述我对劳技课程的一些见解,从中我是怎么设定自己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其二,分析一下预想的授课方式与实际实行的区别。其三,在授课时候对学生的管理提出一些问题并预想解决方法。其四,从学生作品与学生感言分析自我的授课效果。最后总结课程整体的优劣之处并预想修改方法。

一、劳动技术课属于培养学生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课程,根据劳技课的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我认为,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就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很清晰的说明了实践的作用。我们在书本学过很多理论知识,可是有没有想过这些理论都是伟人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体验出来的。所以有了实践,理论才能出现。在教育学 “五育”中的技术教育与课外活动都强调动手实践。而且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并接触更多的新知识,从而为学习下一个新知识做铺垫。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尽可能的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心理、智力发展程度等特点。陶艺课是一门三维造型课程,初步接触会容易产生困难的心理。在这一方面就要特别注意,在授课前就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结合兴趣是最容易使学生驱除困难的心理。初中生接触的事物有一定的量,所以兴趣的形成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他们的信心感也是处于一种波动性比较大的期间。所以在课件内容近可能的加入适合初中生的一些喜爱的元素下去。例如他们喜欢的动画还有他们生活上的一些语言与习惯,让这些他们喜欢的元素融入陶艺课内容,作为了解陶艺课的第一步,之后就是最重要的实践操作期间。作品是对他们信心影响最大的一个东西,所以在讲述操作的时候用一些最简单的手法入手,然后慢慢的加深。但主要掌握的是制作陶艺的基础知识。树立一棵参天大树都是要有稳固的基础为

初。先由简单易懂的工艺手法让他们树立好信心,慢慢的要强化稳固基础并增加制作的手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时间。一步一个脚印的带领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有了一个成型的作品,再引导学生回顾实践的整个过程。回顾是最后的知识巩固方法。

二、有了预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二步就是回顾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一些教学所出现的问题。

在上理论课的时候学生是最容易产生兴趣减弱的情况。耐心缺乏是初中生往往都会有的情况。所以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授课方式给学生的视觉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并让学生带上一点互动性的讨论来理解这些理论。但理论课时段学生还会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想快一点进行操作。这一点就和学生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材料工艺产生矛盾。如果没有这些材料工艺基础就马上做作品,学生的三分钟热度就很容易使自己的信心感下降。我对此问题作出了点回应。利用了课室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有关材料工艺的视屏,给予学生更容易的去了解这些材料的工艺知识。

结合学生喜爱的元素加入陶艺课效果会比只有传统陶艺知识的好,但有几个问题的存在。

一、学生太过于注重自己喜爱的元素。

二、没有把陶艺材料工艺知识结合在作品上。加入了他们喜爱的元素课堂就容易活跃起来,积极性也上升了,后面就要非常注意这两个问题。第一次接触陶泥这种材料容易出现第二个问题,他们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所以这段时间我采用了手把手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尽量快的熟悉材料上的属性。而第一个问题就需要做出一些更进,让学生喜爱的元素进一步的融合在陶艺知识之内。

学生过了材料的适应期间,信心就提上来了。这时他们对自己作品有一定的要求。此时就要让学生扩大他们的眼界,更进一步的打开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并在工艺方面要求他们要有自己的看法与解决方法。这时候我会强调一些工艺的基础知识并个别的辅导逐一解决他们产生的疑问。更深的一步去指导他们完成作品,在细节部分更加注意。对他们有一定的要求,使他们的作品带有自己的创意并有一定的完整性。

三、陶艺课需要运用到一些工具。在课程管理中必须要有秩序的让学生运用好这些工具,保护好学生的安全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实践是一个过程,实践并不只看一个作品来决定学生的一切。在管理方面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过程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习惯就从这个过程开始,一个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综合水平知识。这是我们生活的必须。

在操作开始时,我会仔细的讲解好操作时需要运用到的工具与工具的各项功能、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项。这是对学生安全的一个保障,学生熟悉了这些工具与周边的环境就会在操作时比较顺畅。并要求他们每次放学都必须搞好课室卫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后续做准备。

在陶艺课上卫生是比较注意的一项,操作完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整理干净自己的位置,安置好所有的工具。这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之外还可以从中锻炼他们的耐心。

常出现的问题有:学生容易遗忘这些注意的事项,会造成工具的遗失或损害。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应该每天耐心的提醒学生。在工具的损害和遗失时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应该告诫学生工具损害与遗失会造成什么后果。培养他们爱护工具的良好习惯。

四、课程的结束,给学生一个回顾总结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了解自己的机会。经过一个星期的实践操作,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头脑放松,安静下来。总结一下他们这一个星期来的点点滴滴。并运用一点互动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写下劳技课的一些感言。

经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写下的感言,从中发现学生在最后才会熟悉劳技课的整个过程,包括工具、时间的安排、卫生、纪律、自己对作品的感觉。都能在感言上一一表现出来。

总结:

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天面对的是有着生命活力的学生,由于学生是有生命活力的,因此,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教学活动往往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如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教师在备课中无法想像的新情况、新问题。

带领学生从一个陌生的课室接触了陌生的老师、陌生的课程一直到熟悉的一个过程,留下了许多的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总体来说学生有所得而有所失。学到了新的一些知识与一些解决方法,失去了完整的其中一些拼图组件。

课程整体上总结了一些问题:

一、从作品来说,要让学生掌握三维课程并创作作品,在两天半的时间确实有点短。所以在作品方面有部分学生出现简单的趋向。这与学生适应材料的时间有着一定的关系,预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要让学生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好材料的工艺知识,并且调动好学生的创作心态。

二、课程开始时,一些工具使用注意事项没有很好的被学生接受与运用。这与学生适应课室环境有关,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工具与课室的一些物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学生对劳技课责任感不够强。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自己学校在考试制度,在没有考试等一些硬性规定这门学科,他们容易对牢记课产生责任感下降趋势。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硬性的分数制度虽然是有提高他们责任感的手段,但并非长远之技。这点在课堂上应该设计某些内容或方式使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理解“理论来源实践,实践证明理论”。

四、在学生遇到信心问题的类型比想象中的更多。例如:作品问题、自身在学校成绩问题、性格问题、爱好问题、等??。这几个类型是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竭力想出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方法,预想最好能与课程内容想结合。既能解决学生信心的问题还能充分利用好学生学习的时间。并要继续收集与调查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日后遇到新问题做好准备。

五、课程管理与时间的安排。

如果放任学生自学与操作时间太多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有些学生容易出现兴趣突然降低,感觉乏味。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是学生劳逸结合。适当的操作时间与理论授课时间互相错开。使学生感到时间的充实并不乏味。

推荐第7篇: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教学反思

篇1:陶艺>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审美,知道陶艺制作的不同材料工具和一般制作工序,并重点学习陶艺手工成型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技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由于制陶场地的限制,学生用的泥只是彩泥和橡皮泥而已,因此学生的作业大都数选择了捏塑成型法和泥条成型法,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作业稚拙、可爱、生动。完成了我的目标: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同时尝试通过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将陶艺与其他领域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篇2: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瑰宝,早于世界二千多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本课从我国陶瓷发展史着手,介绍了陶与瓷的不同,及由此延伸形成相关的各个种类。内容图文并茂,便于理解,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贴近课程内容与目标。

教学目标

一、学习陶艺的发展史,理解其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及功能作用。

二、通过欣赏陶艺作品,能谈谈自己对陶艺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学习陶艺制作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学习工具,以胚,搓,揉,挤,压,粘贴等法制作陶艺习作。

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对本课的教学,首先制造神秘气氛,我课前有意拿个紫沙壶喝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我也不急与给出答案,而是接着带领大家去参观学校附近的民间陶罐厂,到了那里答案豁然开朗,但大家求知欲更加高涨,问师付,问老师,似乎有问不完的话题。这都为学生后来收集资料,欣赏和理解课本陶艺作品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学生动手方面,由于有了现场亲历和欣赏理解,再加上陶艺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农村孩子大多都玩过泥巴,所以都能利用刚教的和刚见的方法制作陶艺习作;陶壶作品是他们最亲近的物体,做的人也就多,基本能以拉胚方法学着做;但也有不少同学奇想连篇,做出了许多怪异造型,由于本次作业只有个大方向,不给具体要求,所以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我都予以鼓励,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尽情发挥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只在旁边作些技术性指导和启发性引导作用;及时发现优秀习作,对落后学生也多鼓励和积极评价,整个课堂气氛学生都沉浸在一种自由,民主和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习作。因而这节课取得满意的课堂实效。

篇3:陶艺教学反思

刚讲完学校的公开课,就有一些老师对我说“这节陶艺课上的真不错,学生的作品太丰富了,太精美了!”“我用手机拍了十多张学生的作品„„” 是呀!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的确出色,许多作品都出乎我的预料,更没想到会受到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课下我进行了认真反思。

一、依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利用想象中的求异变化,外形借用,打开了学生想象的思维。

二、多媒体的运用。尤其是采用三星堆青铜器等课件的展示和讲解,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激发了他们创作和想象的灵感。

三、小学生都喜欢玩泥巴,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因素。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给他们创设了求异中有变化,借鉴中有创新,创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宽松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调动起自己所有的积极性,每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毫无保留的发挥到了极至。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倦意。与其说是学习陶艺倒不如说是学生的娱乐享受,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也只能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

再细想一下,不喜欢学习绘画的学生是常见的,而不喜欢玩泥巴的学生又有几个呢?在江苏渐江一带的小学里,专门开设有陶泥课,建立专用教室,有专>职教师。那里的学生可以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感,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而我们平顶山的学生,没有那样的幸运,有的教材中没有陶艺课,有的教材中有两三节陶艺课,而教师又没有条件上好它。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陶艺课。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陶泥的制作过程中,最能锻炼学生的就是空间感、立体感和手脑的协调能力。与绘画和其它手工不同,陶泥更侧重立体展现和空间的表现,有教强的真实性并且容易上手,做出的作品,可彩绘、可烧制,作为自己的艺术品保存下来。它是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手脑协调能力和耐心、细心等品质培养的良好途径。因此,我更想呼吁我市的中小学要积极关注这一课程的开展,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上好陶艺课。

推荐第8篇:陶艺

陶艺

庄冬冬

陶艺,土与火的结合创造了艺术,就算到了现代陶艺的时代,很多人还总是觉得那是一门老旧的艺术。但事实上,陶艺已经与现代艺术完美的融合,,在美国和日本,早在90年代已经在社会中普及陶艺,各种陶艺作品店,陶艺兴趣班出现在大街小巷。近些年中国才开始发展,在我们身边也开始出现非常有特点的陶艺作品,不管是造型上,还是用色上,更加张扬更加有创造性。所以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也将发展成为现代独立的艺术门类! 材质奠定了它的品性——那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它最初是灰不溜秋的外表,暗沉而粗糙,经历了“唐三彩”、“青花”,一点点细腻、艳丽和高贵起来。本校的陶艺课确切的说还仅仅是泥塑制品,通过陶艺制作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在社团活动中,主要是希望同学们可以有想象力的创造作品,想到什么都可以动手做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复制模仿。可以借鉴平面作品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画草稿,自己动手做。最原始的泥土插上我们想象的翅膀,这样做出来的陶艺作品会不会更有意义呢。

学校为培养学生艺术兴趣与特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们两个社团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的非常顺利,也取得很好的效果。陶艺课也在此期间让部分学生亲身感受两次,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也创作了一些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有学生们独特创意在里面。所以希望下学期能组建陶艺社团,让更多想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参与进来。

一 ,陶艺社团具备条件

上学期课程基地建设的陶艺工作室里配备了陶艺工作台12个,拉皮机12个,电窑一个,作品展示架6个,练泥机一个,还有陶泥若干(图片),高岭土若干。

二,教师经验丰富,多次开展陶艺课.美术组组长杨老师,曾到宜兴专门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回来以后也对我们几个年轻老师做了多次的培训。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陶艺,也不明白陶艺是什么概念。通过几次陶艺课,我们学会跟学生更好的交流,教给他们基本的技法,演示创作的步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二,学生兴趣浓厚,

我认为,陶艺社团的活动重在一个“玩”字。动漫和生活创意作品,漂亮的花草动物对她们来说会更有兴趣。陶艺的随意捏揉,似乎更容易彻底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如果色彩能为陶艺“装扮一下”,它们应该会真的焕然一新吧。对于

初中生的陶艺活动我们并不是期待能培养出什么陶艺家,艺术家,更多的是希望学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陶冶情操,产生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玩泥巴也玩创意。因此,我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尊重她们的思维,不想用条条框框来束缚她们。更加看重的是作品本身是否有创意,是否独特新颖。但是问题也出现了,给了学生过多的自由,她们反而没有了想法。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会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造型,以供他们参考。

总之,我们具备开设陶艺课的条件,学生也会在其中找到乐趣,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丰富我们的社团活动。经过几次活动,学生们似乎找到些做陶艺的感觉,每次下了课都意犹未尽,们的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会给学生们多增加一些见闻,开阔她视野,希望她们能做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来,当然,最希望的是学生们的作品可以真正的走出室外,展示给大家。

推荐第9篇: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邮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7.总结,拓展学习:欣赏国外的现代陶艺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陶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推荐第10篇:陶艺特色教学介绍

陶艺特色教学介绍

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小孩来说,做陶、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一团团泥土在他们手中变换着,是创造也是游戏。开心的同时又开发了智力。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我们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开设陶艺课程、编写陶艺校本教材。我们启明小学也将编写陶艺校本课程,把陶艺渗透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2、学生活动安排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活动研究。 (1)低年级(

一、二年级)课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制作陶艺的各种工具,尝试、体验陶艺的简单的制作方法,寻求多种表现形式捏制简单的造型,体验成功地感受,以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学习内容有:

①认识陶艺的工具(拉坯机,练泥机,泥板机,泥条机,电窑,雕塑台,陶艺工具,陶泥,釉料,喷釉壶,展示架等)并演示怎样安全使用工具。

②初步了解陶泥的制作方法(

1、泥条盘制法

2、泥板成型法

3、徒手捏制法

4、拉坯成型法等等)

④尝试用团、搓、压、切等方法简单地捏塑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 ⑥能够用短句简单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价别人的作品。 ⑦培养学生爱护工具,学习收拾与整理。

(2)中年级(

三、四年级)课程内容主要是以欣赏陶艺作品为主,学习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各种较复杂的陶艺造型。学习内容有:

①让学生能够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常用工具(小木刀、木片、木椎、圆棒等)并了解其用途。

2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色彩美及作品的造型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3能欣赏、感受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美。有初步的想象力,与同伴共同制作陶艺作品。

4学习用盘条、捏拉、拼接等方法捏塑生活中的简单造型。 5探索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尝试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6能用较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并评价他人的作品。

7培养活动前后做好准备和整理工作的习惯(如:衬板、袖套,小刀等)。 (3)高年级(

五、六年级)课程内容主要是欣赏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让学生熟练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自由创作,并让学生开始初步了解拉坯、上釉等技法,逐步解除难度较强的捏塑技法。学习内容有:

①让学生能熟练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木锥、转盘、修胚刀等)及其用途。

②逐步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陶泥、瓷土和釉料等特性。 ③了解陶器、瓷器艺术品(通过观看图片、影视资料解决)。 ④让学生积极参加陶艺活动,多人自由组合大胆的想象、创造。 ⑤展示作品,让学生多角度地欣赏、感受自己或同伴的作品美。 ⑥自由创作,能灵活使用多种方法表现物体的明显特征。 ⑦探索工具的多种使用方法,创造性地使用辅助物。 ⑧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想法与意见。

⑨形成良好的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合作、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

3、师资落实

1、保证美术教师人人胜任陶艺教育的实践活动,并开展教师陶艺制作比赛和展示。

2、美术教师定期请教专家老师,进行陶艺技能的培训,在校承担传、帮、带任务。

3、组织骨干研究小组开展每月一次陶艺课题研究,寻求多渠道陶艺教育途径,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个别化活动)、特色活动、亲子活动等,开放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陶艺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探究和动手能力,培养合作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情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4、家校共育

1、创建了陶艺专用活动室,创设了陶艺活动廊,增添了各种陶艺工具,拓宽了陶艺教育场地,为深入开展陶艺教育创设了良好环境。

2、课程安排上,陶艺成为特色课程进入课程菜单,每星期保证一次陶艺集体教育的活动。

3、接下来的工作,各班级区域渗透学校特色,班班有陶艺的个性化活动阵地,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充分享受陶艺创作的乐趣,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

4、开设了陶艺特色班,学生自主报名参与,满足部分学生和家长需求,对有一定陶艺艺术特长的孩子进一步加强陶艺教育的实践,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使陶艺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5、准备开展“学生陶艺亲子活动”的专题研究,并于今年申报了县课题,建立了亲子乐园,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6、准备开展了陶艺亲子制作大赛,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学校的陶艺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首届陶艺节活动”,同时展示我们在陶艺教育中的经验和成果。

5、条件分析

开展这个特色研究,我们学校有以下有利条件:

1、本研究队伍由学校校长亲自挂帅,成员由青年美术骨干教师组成,有班主任参与。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已被衢州市列为重点课题,并被推荐为省专项课题。

2、有固定的、专业的陶艺材料供货商。

3、具备完整的专业的陶艺制作工具和特定活动教室。

4、有固定的研究时间。陶艺活动已列入学校学生社团活动体系之中。

5、目前学校已投入资金6万多元,购置了电窑、真空练泥机、泥板机、泥条机、转台、拉坯机、泥塑工具等,后续费用有保障。

6,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下面一起欣赏下我们学生的作品,虽然在工艺上还比较简单。

第11篇: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中心小学 匡海江 13883254943

内容摘要:本文是我近段时间陶艺教学的一点经验和看法。试图通过陶艺来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陶艺历史和文化;其次是创新引导陶艺教学;最后是怎样进行陶艺教学。

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现在的美术不仅仅体现学生能画几幅画,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推行,原来的美术教育就显得过于狭义,我们美术教育必须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前进。我认为美术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加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不仅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对其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地方资源的优势,我本学期尝试性地在部分班级开展了陶艺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由于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已初步显示出了她的魅力,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那么陶艺教学有什么好处呢?结合我本学期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怎样进行陶艺教学。

一、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制陶工艺和悠久的陶艺文化。

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于长盛不衰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近万年的发展已经趋为完善,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事物。中国的陶艺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艺的发展,但近代却落伍了,特别是陶艺教育。从我们“荣昌陶器”的兴衰也不难看出我国陶器的发展。据现有史料记载,“荣昌陶器”在明清时期就已名扬于世,与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的陶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文明历史。

1 “荣昌陶器”以荣昌独特的紫砂类红,白色陶土烧成,胎体亦为红、白色,胎薄,质坚,类瓷。多为工艺陶和日用陶,以泡菜坛、罐、茶壶等著称,是“荣昌陶器”的精髓。在上世纪60、70年代产品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几百年来,“荣昌陶器”独具地方特色的创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使之享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磐”的美誉,为中国陶艺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页。

国外的陶艺教学实践证明,陶艺教育使儿童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丰富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既然陶艺教学有 如此优点,我们就更应该利用本土资源发展陶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的前阶段,讲述了陶器的一些历史,并且让学生们欣赏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陶器实物,了解了陶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品种。这样使儿童更有好奇心和制作的欲望,儿童们渴望用双手去制作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去表现心中的世界。

二、用创新观念来引导陶艺教学。

我们必须要把创新思维融入到陶艺教学之中去,使其充满活力。我先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开始学生们都有极大的新鲜感,因为孩子们有爱玩泥巴的天性,大家开始随心所欲地捏一些造型奇特的人物、兽,但是在造型、方法、内容上显得很单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又能突破陈规,又能创新,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呢?要让学生逐步了解陶艺,热爱陶艺教育,并且确立学生为主体。学生和老师都要具有创新精神,特别是老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我认为开展陶艺课是最得够体现儿童的创新精神的。陶艺课材料简单是与泥巴打交道,大家的兴趣浓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丰富的想象,眼睛看,脑子转,心里想,手上做,观察能力逐渐敏锐,思维能力得到锻

2 炼。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如此效果,则是其他一些课程难以比拟的。

三、怎样进行陶艺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

1、首先是陶艺成形方式和装饰手法。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各种作品形式,种类层出不穷,品种繁多。那些陶器优美的形态,活泼奔放的纹饰,无不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些作品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成型方式,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主要使用了泥条成形、泥板成形和拉坯成形三种方式教学。泥条、泥板成形比较方便成形快,变化的形式比较多样,更活性强。通过实践学生们接受得比较快,而且很感兴趣,能够做出自己想做的形象。拉坯成形的难度比较大,只能够做一些圆形的物体,这种方法在初期教学主要是尝试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在陶艺成形的方式上我进行了泥条和泥板的整合,并且结合了挖、刻、划、拉等装饰手法,大大地拓展了陶艺的表现力度。学生们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做出一些自己喜爱的作品。

并且还结合儿童的特点待泥坯干了后涂上一些颜色进行装饰。在陶艺课上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虽然说作品不是很精美,但是感到自己也能做一件陶艺作品也十分兴奋,我还要求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展示,介绍来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还指导学生们创新用其它方法来装饰自己的作品,使其更优美、精致。

2、在陶艺制作的内容上创新,具有儿童特色。

在陶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中无不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陶艺教学如何在继承古代陶器优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充分体现儿童个性的陶艺作品值得我们

3 思考。处于小学时期的儿童,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用手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用心去表现自己的梦想。根据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我们应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我在陶艺教学中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小动物,卡通形象,动画片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回答却启发了我。在陶艺教学中能否可以融入儿童喜欢的卡通动物、人物呢?经过我的实践,卡通形象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内容。它简炼、夸张、拟人的造型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理解。关键就在于把以往的平面绘画通过泥巴塑造成立体的陶艺作品,使其更加生动,进一步培养儿童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在陶艺教学中我还遇到一些难题,有时学生们总随心所欲地制作。我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陶艺知识,对儿童进行最初阶段的启发,引导学生联想并开拓其想象的空间。开始,我示范制作了一些卡通形象,如:小乌龟、兔巴哥、皮卡丘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制作方法。我还事先准备一些图片资料给他们欣赏、临摹,在临摹过程中还讲解了身体比例和基本结构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在不同的陶艺成形中发现美的造型,使学生们在自己制作过程中逐步深化对陶艺的认识、理解、潜移默化地掌握陶艺的技能,并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让陶艺通过卡通这种形式使儿童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 “玩泥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每个人的兴趣、习惯、个性都不同。让学生们在经历了一段示范临摹之后,儿童掌握了一定技能、技巧。我在下个阶段儿童运用创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卡通形象,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创造出有情感,新颖独特的陶艺作品。比如我在指导儿童进行陶艺创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要尽量发挥自己的特点不要与别人雷

4 同,以保证自己作品的特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欣赏一些风格各异的陶艺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做。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并且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卡通陶艺的创作活动中。从而达到个性和内容的结合,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

3、陶艺教学方法要不断变化,具有新颖性。

①利用我们“荣昌陶器”的优势和资源,指导学生们收集一些有关陶艺方面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我还组织了部分学生去参观了荣昌陶器厂,了解陶器的生产流程,为学生们介绍陶艺知识。请陶器民间艺人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欣赏优秀的陶器实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在健康娱乐的活动中受到激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整个陶艺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求知,求美,求乐。

②在教学中要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可以把学生中对陶艺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交给大家讨论。我发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了大量问题,例如“什么是陶艺?”“怎样用泥来制作?”“泥坯又如何变成精美的陶艺品?”“如何装饰自己的作品?”等等。发动学生敞开思维,集思广益,在平等讨论中自我解决问题。并且把学生们搜集到的陶艺方面的资料如“历史背景,艺术流派,陶艺的材质,工具设备,工艺过程等内容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小结。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拓展思维。

③我们还要走出校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展。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去。学生们看见自己烧制出来的作品都显得异常兴奋。我组织了学生搞一些小型的展览;陶艺精品义卖;参加各级比赛等。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增强了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还体验了生活的滋味。

5 总之,现代的美术教学是多元化的发展,美术具有最广泛的内容。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陶艺教学也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陶艺教学来锻炼学生手、心、脑的结合;把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经过我本学期以来的实践,我认为适当的陶艺教学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在我们具有“荣昌陶器”的地方资源中展开陶艺教学也是很有益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地方特色。本文只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我希望陶艺教学能真正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其拥有辉煌的明天。

参考书目《中国陶艺》,《美术新课程标准》

2008年4月

第12篇: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儿童陶艺 乐玩儿童陶艺课程介绍

儿童陶艺的好处:

一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二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 培养孩子的耐心,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 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五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促进亲子感情 七 „„„„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陶艺是简单的,但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乐玩陶艺以“学中玩 玩中学,寓学于乐”为理念,一直致力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竭力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艺术气氛,让孩子们享受“学中体验乐趣 玩中提升能力”的快乐旅程。

自成立以来,乐玩陶艺一直主打《儿童陶艺》课程,精心准备、力求创新,努力探索新课题,不断开发新创意,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指导下挣脱思想的束缚、释放潜在的创造力,每一次课程都能让孩子获得快乐的心情和成功的体验!他们的作品绝对让我们有个意外的惊喜。

乐玩儿童创意的目标:让孩子在轻松的学习中体验到动手、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让孩子在乐玩的每一次体验都快乐而充实!

【办学理念】“玩中学 学中玩 寓学于乐 培养动手能力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氛围】快乐、自由、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

【教学目标】从纯天然的陶泥和瓷泥制作中体验真正动手的乐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制作出一系列精美的陶艺作品,还原孩子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其发展性思维能力和高尚的审美能力。 【课程说明】

儿童陶艺课程共分为4期课程,每期16节课,每次课程1小时。每两期为一班,共分为四个班级。每周为一节或两节课程,每一期课程都是滚动进行上课,可以随时插班,不影响学习进度。

一、儿童陶艺启蒙班(小班到中班)

教学目标:运用手捏法制作,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制作方法以及拼接能力,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陶艺作品。

二、儿童陶艺成长班(中班到大班) 教学目标:运用泥条盘筑法,手捏制作各种动物、器皿,通过制作各种陶艺作品,激发儿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及装饰能力。

【儿童陶艺作品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很有灵性。

乐玩陶艺前5位: 021 61 后六位55 2862

扣前面5733后面615!探讨儿童陶艺教育教学!

第13篇:陶艺社团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学年陶艺小组活动总结

时间太快,不知不觉间到了期末。回过头来看看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对社团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对我来说既是平凡又是特殊的一段时光。

这学期,我怀着满腔的热血继续接管了陶艺社团,我一直认为做一件事情,喜欢就能做好,用心就会出成果。社团小成员们也很配合,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他们都能够积极参加,没有晚到早退的现象。社团小成员都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及纪律观念,保证了社团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最初,我们的社团课因为彼此间的不熟悉,或许多少有些陌生,无论是肢体上还是思想上都放不开,气氛稍微有些尴尬,每次活动只能听到两个声音,拍打泥巴的声音与抽吸鼻涕的声音。这也造成了我的困扰,活动本身就是玩嘛,何必这么认真。回首过去的这学期,如果不把社团看作是一次次的活动课会更好,在这其中,我们收获了友谊、爱好、欢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众所周知,学校搞社团活动是为了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寓教于乐。所以在社团活动方面,尽可能的提高小成员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本学期里,我们社团活动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几次主题创作,如“十二生肖”、“装饰挂盘”、“泥板装饰画”、“夸张人像”、“人物塑造”通过这些主题创作,提高了小社员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社团氛围也比以前活跃了不少。

诚然,社团活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泥巴的回收再利用不够及时,浪费较为严重;社团小成员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

对于社团活动存在消极情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社团活动创新力不够等。对我而言无论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够成熟还是思考问题的不够全面都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个学期的时间原来是如此短暂,似乎纳新还是昨天的事情,相聚的日子总是显得这样珍贵。有欢笑也有遗憾。社团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如此充满青春和活力。感谢这样的经历,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快乐。正如上天不会把全部的优点给一个人,社团也不会没有任何缺点,但是我一直坚信,社团的明天会更好!篇二:陶艺实施总结 我校在业已开展陶艺教学活动基础上,为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向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组申报了子课题《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借助《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组的优势,推进我校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于对国内陶艺教学现状的认真考察和对我校开展陶艺活动的反思,我们感到进行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近几年国内初中陶艺教学和研究有了一定规模的实践和发展,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不少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此逐渐地将陶艺引入中小学生课堂。但是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中小学是陶艺教育在有一些学校实施过程当中很不如意,甚至是失败的。主要表现在:陶艺教学没有专门的陶艺室和师资;陶艺教学无目的、无组织,呈现出一种无政府、放任自流状态;陶艺教学的深度一直停留在手工的基础上,没有得到一定的拓展和升华。

2、国内各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陶艺知识传授”的教学研究和“陶艺制作技能”的教学研究。陶艺知识和陶艺制作技能确实是陶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校开展陶艺研究的主要视角。但是作为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的陶艺课程,需要有关陶艺教育和学生心智发展的相关研究,使陶艺教育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3、陶艺教育在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早在一二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小学校,并开展得有声有色。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陶艺课已是大、中、小学普遍开设的课程,其普及程度和现代陶艺水平亦最高,号称“现代陶艺王国”。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陶艺教学也开展较早,台湾的大、中、小学已基本普及陶艺教学。但是,世界上发达地区和国家关于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成果相关资料的比较缺乏,再说,由于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也不可能照搬别人的做法。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关于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不少,在国内,由于整个课程研究的历史较短,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是近年来的事情,因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而具体到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研究则更是缺乏内涵的研究。由此可知,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主旨的陶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这一选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

通过三年来陶艺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我校广大师生对陶艺活动基本形成以下共识:

1、陶艺教育的功能定位:

⑴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载体。

⑵动手动脑,激励创新;调适心理,健全人格。

一件陶艺作品的完成,学生经历了主题选择、设计、制作过程。因此,陶艺活动不仅是动手实践过程,也是思维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设计不同的主题及表现形式,大胆创新,自由想像。一件件风格迥异的作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心情在双手与泥团的搓合间放飞,学习压力所带来的烦恼在人性与泥性的交融中释然。

⑶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陶艺课上的制陶活动往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多人一组,共同讨论创作方案;根据制定的方案,分工合作,借助集体的智慧与能力,将方案变成充分体现主题旨意的陶艺作品。这样的过程,学生从体验团队协作带来成功的喜悦中强化集体意识,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社会学习能力。

⑷陶艺知识与能力的横向迁移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实践证明,陶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合作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等无异对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益的。其他如陶瓷作品在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物理知识、作品装饰中的美学知识、陶瓷发展历程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地理知识等等,无不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各门不同学科的学习。

2、形成陶艺教育的学校特色:根据我校开展以陶艺为主要项目的《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三年规划》,我校的陶艺教育发展目标为:通过三年努力,使我校的陶艺教育成果在本市中小学中具有一定影响、最终成为陶艺特色学校。在近三年的陶艺教育实践中,学校师生逐渐对努力构建陶艺特色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共识,在社会上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

3、陶艺天地、学生乐园:陶艺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是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动手又动脑的快乐园地。作为对繁重的学习生活的一种调节,陶艺活动适合学生的需求。为了持久激发学生陶艺的学习热情,学校从不同方面给与激励。在陶艺教室里,设有学生作品陈列橱,将做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展现在教室里,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精心布置的“四海陶艺馆”陈列厅,不仅带领学生走进中国陶瓷、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且在“江桥中学四海陶艺”展区以及教学楼橱窗展出的学生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制陶积极性和创作冲动。因此,我校推进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时间虽不长,却得到学生的广泛呼应。在调整、充实五个学生社团成员时,有超过三个年级人数总数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名加入陶艺社;每个星期的兴趣活动课, 陶艺教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学生将自己的陶艺作品带回家,家长看到后也非常欣喜,积极支持孩子参加陶艺活动。

4、稳定的陶艺教育队伍:学校通过将近三年的陶艺教育活动,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支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陶艺教师、图书馆老师等成员组成的陶艺教育队伍,这是我校蓬勃开展陶艺活动的骨干力量。近三年来,学校依靠这支团结协作、极富创新精神的骨干队伍,成功开发了陶艺课程、编写陶艺校本教材、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各类陶艺竞赛和陶艺展示活动、主持陶艺课题研究等等。今后学校将继续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实现陶艺特色学校的目标。

亟待完善的问题:

经过将近三年的不懈探索和大胆实践,我校的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风风火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陶艺教育成果卓著的常州三中、进华中学、纪王学校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学校相比较,与我校制定的三年发展目标相比 较,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陶艺师资专业化发展:如前所述,我校现有陶艺教师都是原美术教师或劳技教师通过陶艺培训后从事陶艺教学的。虽然这些教师非常努力、非常敬业,两年来为学校的陶艺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教师毕竟从事陶艺教学时间不长、个人的陶艺技艺比较浅显。在学校谋求更高水平的陶艺特色时,就明显凸现出教师专业化程度与学校陶艺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从而制约了学校陶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校将采取措施鼓励现有师资加强业务钻研、多实践、多探索、积极参与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活动。

2、陶艺教学的效能发挥:在陶艺活动进课表、大规模普及陶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便是课时安排不足。中学一节陶艺课只有40分钟,上课后先要花费较多时间准备工具、陶土材料等;下课前还要花费较多时间收拾工具、清理材料和桌凳。这样,一节课中用于陶土制作的时间就不多了,学生很难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制作一件完美的作品,教师当然也就很难 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上万一堂完整的课,陶艺教学的课堂效果因而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的办法是协调教导处在排课时将陶艺课两节一上。这样,师生在制作陶艺时的有效时间将会明显增多,有利提高课堂效果。

3、校园文化的陶艺特色:2008年11月中旬,全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在市美术教研员沈金龙老师带领下云集我校,现场研讨我校陶艺教育情况。他们普遍对我校两年来开展陶艺教育的成果赞不绝口,同时对我校陶艺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许多中肯建议,其中最为集中的一条建议是希望我校加强凸显校园文化中的陶艺特色。对照陶艺活动先进学校如进华中学、常州三中、纪王学校等,一走进这些学校大门,鲜明的陶文化特色让人眼睛一亮。相比之下,走进我们的校园,目前还体会不到陶文化氛围。对此,我校下一步在对校园文化作总体设计时,将如何凸显陶艺文化特色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考虑。 作为国家级规划课题的子课题,我校的“初中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暂作一段落了。但是,如何在初中学校健康开展陶艺活动、如何发挥陶艺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将是我们始终不懈的研究课题。我们将继续努力,使陶艺活动成为我校的特色项目。篇三:陶艺教学总结1 陶艺教学总结

美术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尤其在陶艺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学校陶艺特色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陶艺教学走在了莱州的前列。

一、明确目标,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陶艺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探索以陶艺为载体、课题引领下的特色发展之路,尝试促进儿童和谐全面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对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为学校、教师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深入的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策略,寻求陶艺教学途径。实现了对学生以下目标的培养: 1.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 2.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 4.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抓课堂教学主阵地,促陶艺教学发展.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我学校加强教师陶艺教学研究,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陶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1、落实好陶艺教材。学期初,美术组教师积极组织对各级陶艺教材进行研究整合,美术老师们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陶艺教学做的心中有数。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陶艺教案检查。每周两节课,组织集体备课。

3、继续加强人人上陶艺课,学校安排把陶艺课(每周每班一节),和陶艺小组课(每周两节)纳入正课 统一由教导处进行管理,使陶艺课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自身陶艺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对陶文化的了解,更好、更系统地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制定了针对教师的陶艺培训活动。通过几次培训,使老

师对陶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制作水平,也为老师的陶艺教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四、提高认识,促进陶艺特色氛围形成。

1、建设大陶艺教室:今年,学校对开展学生们喜爱的陶艺课,又进行了大的投入,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节能电窑,新增加了一间陶艺教室为新陶艺教室,又添置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大屏幕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极大的方便了陶艺教学的开展。

2、大力开展陶艺特色活动

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开拓创新,以活动促进学校陶艺特色氛围形成。积极在校内外搞好学校陶艺宣传工作。

五、陶艺教学定位准确:

陶艺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民族精神为筋骨,国际视野为高度、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把陶艺教育作为培养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学习,更重文化熏陶。

在工作中,我们们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陶艺术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就对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活动,教师要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对活动进行再创造,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篇四:2015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2015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劳动路小学:贾煜 2015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泥塑社团活动,在兴趣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课题实施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加强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泥塑活动属于美术活动的范畴,主要着眼于培养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反复操作中逐渐形成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设计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做好本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技能发展轨迹的调查。要作好调查首先就必须明确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其生活、心理的特点以及技能发展的轨迹。如: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用团、撮、压、等技能,使手腕与手指动作逐步灵活。三四年级要求掌握挖、折边、粘接、抹光(使手指动作灵活)泥工刀等工具的配合,(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特征与某些细节)。

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则:如“整体结合”“目标有序”“适度新颖”“引导思考”“活动操作”“交往合作”等,只要当活动依据了一定的原则,才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学生进行泥塑作品制作的实践活动来看:首先从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来看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来;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活动课中学生从操作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泥塑课开展以来看,首先,学生对材料的把握和如何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次,学生再制作陶艺品的同时,融入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些感情色彩;最后,学生能积极的热情和纯洁的心灵,精湛的陶艺技术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陶艺美品。总之在这一学期的陶艺活动课中,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创新能力。

多动手,勤动脑创建新思维的妙用之处、使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制作的过程及所学过的知识构建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最后,作好记录,开展教研,作好活动设计的后期整理和评估。篇五:陶艺教研总结

神木六幼2014-2015上学期陶艺教研活动总结

李志叶

因为爱,让我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着激情,因为激情,我们不断的在努力的学习和成长,一学年的工作,在紧张的学习和实践中过去了,时光的流逝,记载着付出和辛劳,见证着积累和成长,我们在一学期的努力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摸索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许多不足,有了一些急待提高的想法,在这,就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1,加强学习,注重教师成长。

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学习.研讨.交流教学经验的阵地;本学期,陶艺、美术教研工作以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作为突破口,分别带领老师们学习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让每一个老师在新观念的收集和吸取中,自觉的转变和更新着教学思路和方法;从每一块工作的落实.总结中,让每一个教师注重反思.在反思中提取经验.确立目标。 2,开展课题研究,摸索教育经验。

课题,对于我们教研组来说,是一个新鲜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本学期,《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在陶艺 教学在努力探讨陶艺的相关课题,教研的成员及教研陶艺的方向,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学习。我们从理论上有了清晰的认识,从大、中、小各年级各班的教材、确定、教案讨论、教学准备中,每一个教师从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的汲取着养分,在每一节课外观摩和小结中,又真正将我们各自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得以交流和提升,每一个活动,都从最初的模式研讨出一份执教的计划,又从执教中总结和反思,得出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是老师们理论和经验的汇集,也是教学和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最后,用运与每节教学活动中。

3、优化一日活动,落实教学安排。

教学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教研组研讨和工作的核心,本学期,我们从设定小中大班教学活动目标及活动内容(陶艺、美术)、在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相互探讨,交流。 从同年级相同教材的制定和相互交流上,让教学更加规范和准确,另外,期末到各班教学进行展示,也让每一个家长与幼儿了解其成长。让我闪以后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施行更有了方向。

4、精心组织大型活动,增强宣传力度。

幼儿园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以家长的评价为标准的。加强幼儿园的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学期,我们亲子陶艺与美术活动、家长开放日和各年级的主题活动。小班主题活动《我爱吃的饭》、中班主题活动《谁的生日蛋糕》、大班的主题活动《我设计的书包》。

我们教研组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作用,从学期开始的组织、落实,所有这些都事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讨论,真正做到了互帮互学,在家长开放日中,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总之,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了老师们交流、学习、成长的地方,就本学期的工作,我们也清晰的意识到,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还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一些,将作为我们下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掘每位教师的潜力,真正让教研促进教师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第14篇:陶艺教学总结1

陶艺教学总结

美术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尤其在陶艺校本课程的探索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学校陶艺特色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陶艺教学走在了莱州的前列。

一、明确目标,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陶艺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探索以陶艺为载体、课题引领下的特色发展之路,尝试促进儿童和谐全面发展的新途径,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对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为学校、教师进一步开展陶艺教学研究提供了阵地,有利于深入的探究陶艺课堂教学策略,寻求陶艺教学途径。实现了对学生以下目标的培养:

1.让学生走进陶艺世界,全面了解陶艺,亲手创作陶艺。2.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激发创造性。4.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抓课堂教学主阵地,促陶艺教学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我学校加强教师陶艺教学研究,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陶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1、落实好陶艺教材。学期初,美术组教师积极组织对各级陶艺教材进行研究整合,美术老师们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陶艺教学做的心中有数。

2、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陶艺教案检查。每周两节课,组织集体备课。

3、继续加强人人上陶艺课,学校安排把陶艺课(每周每班一节),和陶艺小组课(每周两节)纳入正课 统一由教导处进行管理,使陶艺课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自身陶艺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对陶文化的了解,更好、更系统地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制定了针对教师的陶艺培训活动。通过几次培训,使老

师对陶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制作水平,也为老师的陶艺教学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四、提高认识,促进陶艺特色氛围形成。

1、建设大陶艺教室:今年,学校对开展学生们喜爱的陶艺课,又进行了大的投入,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节能电窑,新增加了一间陶艺教室为新陶艺教室,又添置了可以上网的电脑,大屏幕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极大的方便了陶艺教学的开展。

2、大力开展陶艺特色活动

我们不断提高认识,开拓创新,以活动促进学校陶艺特色氛围形成。积极在校内外搞好学校陶艺宣传工作。

五、陶艺教学定位准确:

陶艺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内涵,民族精神为筋骨,国际视野为高度、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把陶艺教育作为培养民族化与国际化相融合的一代新人的抓手,重技能学习,更重文化熏陶。

在工作中,我们们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陶艺术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就对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活动,教师要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对活动进行再创造,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15篇:陶艺教学教案一

《陶艺》校本课程(1)

知识目标

1、了解陶瓷的发明,知晓陶瓷的生产。

2、了解\"五朵金花\"知晓陶艺基本特点。

3、了解陶瓷成型的手段、特点。能力目标

1、能制作盘筑成型器皿。

2、能制作粘接成型物件。

3、能制作印模成型作品。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爱 \"陶艺\"、爱 家乡爱祖国 的热情,激 发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 \" 陶艺\"的情趣。

3、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

山东是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光辉灿烂的陶文化及其精美的陶瓷制品,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之一。

1、我校《陶艺》教学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特定时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希望和未来--青少年学生在弘扬陶文化过程中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为此在紧贴地方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校于1998年下半年起,着手进行《陶艺》教学的尝试。

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在教学的实效上,首先是增进了相关学生对陶文化和陶瓷基础知识的了解;其次是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相关的制作方法和技能,少数学生就能利用双休日回家帮助父母在茶壶或花盆上刻字雕花,制成商品,深受家长赞誉;再次是其中的佼佼者,擅长陶制品的人物刻画,几年的探索只是初步的,很不成熟,也走了不少弯路。一是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很不科学、规范。二是课程设置不很合理,尚缺乏理论依据。总之,需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深化改革,大胆探索,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 主要操作:

一、主要是录像资料,欣赏中国各代的制陶工艺,欣赏中国各代的经典陶器作品,使学生对陶器有一个大概认识,提高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陶艺》校本课程(2)(一个周)

知识目标

1、了解器皿的结构种类、功能

2、器皿的主要成型手段,主要手段的应用。

3、雕塑的种类, 平面雕塑的制作过程,立体雕塑的创作步骤。 能力目标

1、能够制作器皿有代表性的紫砂花盆。

2、能够制作2-3种平面雕塑作品。

3、能够制作动物人物写实、夸张作品。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陶艺\"的乐趣

2、培养学生审 美情趣。

3、激发学生创 作欲望,培养 学生的创造精神。

4、增强学生的 成就感,培养 自强不息的精神。 主要操作:

一、大量的录像资料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主要的制陶手段,这样就形成直观的视觉体验,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制陶的各种手法。

二、体验两种造型手法,感觉制陶的乐趣。

三、认识陶器的经典陶器品种。

书法对陶艺的影响 知识目标

1、掌握书法字体知识应用特点。

2、掌握水墨国画黑白灰的效果。

3、掌握紫砂刻绘的种类,表现手法的手法、刀法、刀具的运用。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刻绘中的主要刀法。

2、能够掌握刻绘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3、能够掌握刻绘制作装裱的全过程。情意目标

1、激发学生对书画及陶艺的志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审美爱美的情趣。

3、从装饰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4、激发成就动机培养创新精神。一 录像资料:

第16篇:教学课件

第一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四学时)(第五周周

二、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2)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及使用条件 3)熟悉耐蚀金属材料及性能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金属材料的分类、基本性能,耐蚀金属材料及性能(1学时)

2)无机非金属材料分类及基本性能,耐蚀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性能(1学时) 3)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常用塑料和橡胶介绍(1学时) 4)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

2)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水工艺设备要求,确定不同材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你认为水工艺设备对金属材料的哪些性能要求更高?怎样才能满足这些要求? 2)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合金钢有哪些类型?何谓耐蚀低合金钢?耐大气腐蚀、海水腐蚀的低合金钢中各含哪些主要合金元素?

4)不锈钢有哪些类型?在酸性介质、碱性介质及中性水溶液中是否可以选用同一种不锈钢?简述理由。

5)铝、铜及其合金的主要性能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什么场合? 6)钛及钛合金最突出的性能特点是什么?

7)简要说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主要用于哪些场合。

8)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哪些类型?常用于水工程及水工艺设备中的高分子材料有哪些?耐蚀有机高分子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9)复合材料主要有哪些性能特点?你认为在水工艺设备中复合材料最突出的性能特点是什么?请列举在水工业领域应用复合材料的几个事例。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二章 材料设备的腐蚀、防护及保温(三学时)(第五周周

五、第六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材料设备的腐蚀的危害以及腐蚀与防护科学的发展状况 2)掌握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 3)熟悉各种设备腐蚀防护技术

4)能运用腐蚀与防护原理进行材料的选用 5)了解设备保温的目的

6)熟悉常用保温材料,保温结构与施工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概述,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设备腐蚀防护技术,材料的选用(2学时)

2) 设备保温的目的,保温材料,保温结构与施工。(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水工艺设备及常用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难点:设备、材料的腐蚀原理与方法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 什么叫氢蚀?它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2) 什么叫极化?极化对金属腐蚀有什么影响?

3) 什么叫阴极去极化?阴极去极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阴极去极化反应是什么?

4) 什么是金属的全面腐蚀、局部腐蚀?局部腐蚀包括哪些类型?

5) 试从腐蚀发生的条件、机理、影响的因素和控制的途径等方面比较小孔腐蚀和缝隙腐蚀的异同。

6) 什么叫应力腐蚀?它具有什么特点?是不是介质的腐蚀性越强,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就越高?为什么?

7) 微生物为什么会影响金属的腐蚀?试例举最常遇到的微生物腐蚀。 8) 高分子材料物理腐蚀过程是怎样进行的?高分子材料耐溶剂性能的优劣可由哪些原则进行判断?

9) 什么叫高分子材料的应力腐蚀?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0) 在设计金属设备结构时应注意什么才能避免或减少损失?

11) 有哪几种阴极保护形式?各有什么特点?阴极保护时,被保护设备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

12) 阳极保护适用于什么样的金属-介质体系?

13) 若一体系在阳极极化过程中,极化电流很低并几乎维持不变,对该体系可否用阳极保护法进行保护?为么?

14) 玻璃钢衬里层的结构及作用是什么? 15) 缓蚀剂的类型有哪些?

16) 选材的原则是什么,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7) 设备保温的目的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需要保温?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三章 水工艺设备理论基础(十学时)(第六周周二至第七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容器的结构与分类以及容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2)掌握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的计算、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计算

3)熟悉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平板的变曲应力,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内压封头设计

4)掌握机械传动的主要方式

5)掌握铸造、压力加工、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机械制造工艺

6)掌握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包括热传导、对流换热、凝结换热、辐射换热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容器应力理论,包括容器概述,回转曲面与回转薄壳,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环向薄膜应力,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平板的变曲应力,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内压封头设计等;(3学时) 2) 机械传动理论,包括机械传动概述,机械传动的主要方式;(2学时) 3) 机械制造工艺,包括铸造、压力加工、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2学时) 4) 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包括热传导、对流换热、凝结换热、辐射换热,传热过程,传热过程的增强与削弱。(3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与水工艺设备设计、制造有关的容器应力理论、机械传动方式与特点以及设备制造工艺方法与适用条件 2)难点:容器应力理论与热量交换理论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何谓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简述壳体平衡方程和微体平衡方程的推导过程。2.圆柱壳、球壳、椭球壳和锥形壳的薄膜应力各有哪些特点?如何计算它们的薄膜应力σω和环向应力σθ?

3.如何确定圆筒壁的计算厚度δ、设计厚度δd、名义厚度δn、有效厚度δe和最小厚度δmin?

4.平板的弯曲应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平板封头和矩形压力容器?

5.什么叫压力容器的二次应力?它对封头和筒体的设计有哪些影响? 6.容器的封头分为哪几类?如何进行各类封头的强度计算?

7.机械传动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在水工艺设备中最常用的有哪几种?

8.渐开线标准齿轮有几部分组成?基本参数是什么?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9.带传动和链传动各有哪些特点?带的截面形式对带的传动效率有什么影响?根据结构的不同,传动链主要有哪些形式?各自适用于什么条件?链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些? 10.机械制造中的基本工艺方法有哪些?

11.金属的压力加工主要包括哪些方式?简要说明各种加工方式的加工过程。12.简要说明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13.金属切削加工主要有哪些方式?简述不同切削方式的作用特点和适用条件。14.试从微观角度阐述导热机理。

15.什么是导热系数?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6.试述导热过程单值性条件的定义和内容。 17.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哪些?在水工艺设备中如何体现? 18.什么是受迫紊流换热?试述受迫紊流换热的两种类型。

19.什么是凝结换热?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强凝结换热? 20.什么是辐射换热?热辐射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增强吸收太阳能的措施有哪些? 21.什么是传热过程?常见的传热过程有哪些?如何增强或削弱传热过程? 22.用实例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现象。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四章 水工艺设备的分类(一学时)(第七周五讲)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水工艺设备的分类及基本特点; 2)本章为了解内容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设备分类:通用机械设备与专用设备

2) 容器设备:压力容器法兰、管法兰、支座、安全泄放装置、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

3) 搅拌设备: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机械搅拌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以及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机械搅拌设备

4) 换热设备: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换热器的适用条件和选型以及换热器计算。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介绍水工艺与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较简单的容器、搅拌及换热设备 2)难点:无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无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五章 容器(塔)设备(二学时)(第八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了解压力容器法兰的类型

2) 掌握容器法兰密封面的型式、密封垫片

3) 了解管法兰的类型及密封垫片

4) 了解容器支座的型式

5) 掌握安全泄放装置的原理与适用场所

6) 自学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压力容器法兰密封面的型式、容器法兰的类型、法兰的密封垫片,管法兰的类型及密封垫片,卧式容器的支座、立式容器的支座,(1学时) 2)安全阀、爆破片的工作原理,填料及其支承装置,布(气、汽)装置。(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工艺与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较简单的容器、搅拌及换热设备,学生应结合这些设备的工艺特点(专业课中内容),着重熟悉和掌握设备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适用条件等

2)难点:如何对上述设备的选型、设计等提出选择材料、结构、传动与加工方式、腐蚀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压力容器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分别有哪些形式?如何正确选用压力容器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

2.管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各有哪些形式?如何选用管法兰及其密封面和密封垫片?

3.卧式容器和立式容器的制作分别有哪些形式?卧式容器为什么一般采用双支座? 4.安全阀的作用是什么?各类安全阀分别有哪些特点?怎样选用安全阀? 5.爆破片分为哪几类?常用的爆破片有哪些?

6.水工艺填料设备对填料有哪些要求?常用的填料有哪几类?

7.对布(气、汽)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水工艺设备中常用的布水(气、汽)装置有哪些形式?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六章 搅拌设备 (二学时)(第八周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了解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2) 掌握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掌握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

4) 熟悉传动装置、搅拌轴、联轴器及轴承作用及结构特点

5) 自学常用搅拌设备简介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1学时)

2)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传动装置、搅拌轴、联轴器及轴承,常用搅拌设备简介(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 2)难点:搅拌设备选型及工艺参数确定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拌设备的功能是什么?在水处理工艺中,搅拌器主要作用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2.常用机械搅拌器有哪几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3.搅拌轴工作时受力状况如何?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七章 换热设备 (二学时)(第八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 2)掌握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

3)掌握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

4)自学换热器的适用条件,换热器的选型,换热器计算。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包括容积式换热器、半容积式换热器、快速式换热器、半即热式换热器、混合式换热器等;(1学时)

2)换热器性能评价,换热器的适用条件,换热器的选型,换热器计算。(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 2)难点:换热器选型及工艺参数计算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换热设备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又将换热设备分为哪些常用类型? 2.试述容积式换热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3.试述半容积式换热设备的构造和特点。

4.常用的快速式换热设备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5.如何选用换热设备?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八章 分离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二)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2)熟悉气浮分离设备的功能与种类

3)掌握几种常用气浮设备的工作原理

4)了解筛滤设备,砂滤设备

5)掌握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

6)掌握几种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气浮分离设备的功能与种类,微孔布气气浮设备,加压溶气气浮设备,溶气真空气浮设备,电解气浮设备;(1学时)

2)筛滤设备,砂滤设备,膜分离设备,膜分离设备分类及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气浮设备的工作原理,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2)难点: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分离设备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2.气浮分离设备有哪几种?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格栅与滤网的作用是什么?谈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4.简述真空过滤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离子交换膜与反渗透膜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渗透机理是什么? 6.常用的膜分离设备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九章 污泥处置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四)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排泥设备的分类

2)掌握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3)了解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的用途与类型

4)掌握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排泥设备的分类,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1学时)

2)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的用途与类型,几种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2)难点:设备选型及参数设置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 行车式吸泥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吸泥方式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差别?

2. 污泥在脱水之前为什么还需要进行浓缩?

3. 带式压滤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何特点?影响带式压滤机脱水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4. 真空过滤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何特点?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十章 投药设备(二学时)(第九周周五) 1.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认识各种常用计量和投加设备

2)掌握几种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3)课外查阅相关设备资料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常用计量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2)常用投加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1学时) 3.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2)难点: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4.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课后思考:

1.试述常用计量设备的类型、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2.目前水工艺工程中最常用的投药计量设备有哪几种?

3.简要说明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涡街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水工艺与水工程中主要适用于哪些流体的计量,适用条件有何差别。4.药剂投加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方式(手段):多媒体教学 2)注意:

第17篇:教学课件

2008-04-14 08:42:03 董晓慧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教师要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即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 其中,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教师在每日教学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观摩,并描述教学情境、交换意见;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步是,教师要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过来再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我们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限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英语本来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因为他们都对外国语很好奇,很感兴趣,可是要让他们持久保持这种兴趣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就谈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从中感受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开学以来所做的一些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民主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偕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而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尊重每个学生 ,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感、动机能够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英语教学反思实验中学 王姣枝教师要充当教育他人的角色,接受他人教育则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在教师思想工作中尝试“自我反思策略”,通过反思自我达

一、强化课堂教学交际化运用

⑴几分钟会话。每堂安排几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形式作简要的复述。由单一的讨论内容过渡到综合内容,把几个不同内容的话题串联起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特别注意,轮到中差生会话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肯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⑵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学习兴趣。每篇课文的生词、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材料。要注意创造情景,让学生懂得不同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语感,显示不同的语言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经过训练,学生在以后朗读中也就注意了正确使用语音、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调,朗读也会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了,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⑶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到讲台前来表演。如学到 Family Tree这课,我告诉学生都带一张\"全家福\"照片,根据自己的全家福来用英语介绍。有能力的学生在根据实际情况在黑板上画出图表。整个课堂就是欢乐的海洋,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学会并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⑷运用直观教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图表及实物、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它们复习,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例如, 在Unit 3学习颜色一单元,我利用多媒体将多彩的鲜花和颜色相结合,一朵朵漂亮的鲜花怒放,多彩的颜色随着一朵朵鲜花开放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惊奇得连声欢呼着,雀跃着的同时自己就记住了不同的颜色的单词。同时将颜色和现实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实际例子相结合,例如,说出学生们喜欢的颜色,朋友和父母喜欢的颜色等等。What colour do you like? What colour dose your father /mother /friend ? I like ….the best.He likes …the best.同时让学生明白颜色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习英语的趣味和身边的点点滴滴和英语的紧密相关,让学生们有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要为祖国和自己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又如教Unit 7.The weather Forecast 时,我准备了中央电视台7:30新闻后的天气预报实况展示给同学们。优美的音乐,宋英杰那独有的中音,娓娓道来的天气预报的全文,变化的屏幕。学生们兴奋极了。七嘴八牙的纷纷参与,抢着举手说出自己知道的天气预报知识。然后,我又在屏幕上打出一张表格,根据课文将各种不同的人物需要知道天气预报的理由让生们一一列举出来,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填到表格内,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对于天气预报的兴趣油然而生。快乐的学习又使我的教学达到了教会知识的目的。一堂课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又在快乐中结束了。学生们经常会说,怎么时间这么快呀。

二、狠抓基础,注意容量

一方面突出知识重点,狠抓基础,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容量,把握节奏,备课先备人,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防矢,合理安排好40分钟教学内容和进程,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实践面较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对内容从多视角理解,多角度开展操练运用,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在教学\"时态\"这个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时,自始至终利用多媒体的引导,设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突出了时间状态和不同的谓语动词,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并设疑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思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走出一支粉笔盒满黑板的例句的教学模式。形象的教学手段和彩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走向希望。

三、温故知新,克服遗忘

注意在课堂上经常复现旧知识,让学生反复操练,由易而顺利地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学习—复习—再复习。复习时做到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中学生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感到拼读困难,针对这一个问题,我将英语的音标知识动画片每一堂课前都放上几分钟,既有趣又反复的复习了音标,效果很好。

四、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教师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⑴早读课,每天两名学生领着同学们坚持听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⑵指导学生订出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搞好课前预习,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一封信,讲明我的想法和做法,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⑶搞好课外阅读,对一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给一些课外读物来扩展他们的指示视野。 每周两遍日记,给他们面批一次,持之以恒。

⑷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⑹从音、形、意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⑺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记单词和语法知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检讨得失、权衡利弊、系统总结,以期新一轮教学取得更大进步。

一、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科学的“扬弃”。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罕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途径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教师应多思考“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可行,要做到: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如:教师制定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的思想品德。学生学习完学校专用室的名称后,学会爱护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学校的一草一木,这就是爱集体、爱学校的充分表现。 (2)反思是否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阐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学会了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任教的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能力存在差异。比如,一个学生比较遵守纪律,学习方法比较灵活的班级,教师按教学目标上课,学生学习起来会较顺利。可是一日换上一个学生特别活跃,反应很快,但纪律难于控制的班级,教师就要以纪律竞赛的形式先调控好学生的情绪。若学生脑瓜特别灵,接受能力特别强,可在课本知识基础上学习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尽量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以教学《Our school》为例,教师可以立足新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学生从最熟悉的自己的学校着手,很自然地过渡到专用室clinic、library、canteen等的名称及其方位的学习。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在教学There be句型中可挑选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Bingo”,先给学生热身,然后进行猜物的游戏。通过游戏和歌曲,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很强。学生借助多媒体,带着问题参观学校。引人入胜的画面,生动的对话,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踊跃就课文内容相互提问并解答,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迅速理解并掌握课文。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中,我原本的设计是利用CAI呈现课文,让学生感知。可是那天上完一个班后,紧接着上另外一个班时,恰好停电了,无法使用计算机。我立即调整教学,运用己做好的人物头饰,以不同的语调,配合一定的肢体动作,表演课文中的多个角色,使教学顺利开展。部分较好的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也跃跃欲试,努力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 3.对教学结构的反思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在学习中,学生从运用there be句型进行猜物逐渐迁移到谈论学校里有什么这一话题,逐步掌握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听、说、读的训练,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根据提示背课文;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表演课文并仿照课文编对话。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部分学生运用己学的语言知识,探讨式地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层层深入,学习用英语介绍学校。其他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积极举手、尽量回答一此简单的问题。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学生建立起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审美观,能客观地向教师提出学习过程需要教师有效指导的地方,利于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 4.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依据以下几方面: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规律和原则,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水平,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学校提供的条件等。如在教《COUNTRIES》国家的第一课时后,教师意识到学生对各国名称和对课文的学习颇感困难。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很活跃,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提议。然后,教师把单元教学改为学生收集各国标志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并查阅相关资料,以导游的身份做一份最有价值旅游热点报告。每个学生在全班的范围内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完成旅游热点报告的任务。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师生单通道授受关系的局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其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反思能否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通过反思,能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效用,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能力。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是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中,教师可引导个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增强真情实感。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找朋友”,合作学习,以竞赛的形式表演课文、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由选择空间扩大了,参与面进一步扩大。 5.对教学媒体配置与使用的反思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配置,每一种媒体均有其长处和短处,关键是使用者能否扬长避短。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切取决于教学的需要,切忌为用媒体而选用媒体。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一节课中不必同时使用许多种教学媒体,但所选用的媒体,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功能,做到用足用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6.对教学管理的反思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可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情景。例如:教授单词时: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画、简笔画创设情景。还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开展游戏、唱歌竞赛等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熟悉和巩固语言知识,并在竞赛中得到红星奖励,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可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机制要努力创设成功的阶梯目标,要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创造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的机会,采取小步走、高密度,多变化、勤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用中学,学中用,在反复的实践中稳步提高,把学与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反思后的调控 1.反思以后如何再上好这节课 例如,自己在完成《Our school》这节课后进行反思。从整体而言,是符合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较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介绍学校的专用室,培养学生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的思想情感。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时间的把握不好,精神紧张,生怕不能够上完自己准备的内容而提前讲课,而在感觉时间有余时又没有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还是快速地讲完内容,这对整节课影响很大。以后再上这节课,让学生仿照课文自编对话,时间即可控制得当。或在备课时就要预防出现时间多的情况出现,准备音乐或短片,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让学生欣赏,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孩子的疲劳,又将时间把握得分寸有度。 2.反思下一节课怎么做 下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接着创设情景,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创造性地提出学校设计的最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听力和笔头的练习。 3.反思个人的教学技能在哪几个方面需要提高 (1)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2)要用良好的爱心去感化学生。 (3)要不断完善个性品质,增强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 (4)积累经验,使经验不断得到丰富。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广州市教研室

3、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叶澜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沈德立等《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8篇:小学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惠台小学三年级陶艺教学课程计划

一 课程宗旨

陶艺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且更具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综合实践课程。

通过陶艺的制作,认识劳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变革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情操。

二、课程要求

1、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学生美术课学习的要求而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2、课程的设计从学校教学课程的发展考虑。对目前的学校课程计划略有突破,以体现课程的实验性。

3、陶艺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陶艺和泥塑相结合,淡化陶艺的专业性。

4、制陶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国是陶瓷古国。充分利用丰厚的资源,增添陶艺教学的人文性。

三、陶艺教学实验基本原则

1、学生快乐原则:发挥学生喜欢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2、知识渗透原则:把陶艺文化的背景资料融入教学中,把陶艺知识结合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中。

3、动手实践原则:提供泥巴和时间,使学生在接触泥巴的过程中熟悉泥性。

4、创造审美原则: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模仿优秀的陶艺作品。并大胆创造自己的作品。

5、教育原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悟”为原则。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结合陶艺的诗情画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书法、美术能力和制作中需要的几何、代数、物理(高年级)原理的提示或计算及其泥性的特殊性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修养。

四、教学内容

拍打泥巴,使其平、光后划切成抛物线形、三角形、多边形的泥板,在泥板上镂刻诗词、简单的花、小动物,或用泥片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马利娟

2017年9月5日

第19篇:陶艺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陶艺校本课程教学反思

肖镇小学张文杰

陶艺校本教材的开发校领导一直很重视,通过以往的教学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从表现的内容角度去确立教材的横向体系。学生的陶艺制作,不像专业院校的学生那样刻意地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或深刻的理念,更不像工匠作坊制作那样规规矩矩如出一炉,他们的陶艺作品是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因此,教学要重在引发创作兴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陶艺教材内容的选择从表现的角度当以课题为主线,且以学生所熟悉喜好的内容,又适于表现为宜,即以人物、动物、实物为内容,以生活趣事、童谣、传说故事,心中之事为专题,以罐、瓶、盆为形体确立教材表现的主干内容,并注意主干内容与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从塑造的形式去确立教材的纵深体系。学生陶艺塑造的形式不外乎这几种:(a)手捏成型。(b)泥板成型。(c)泥条盘筑成型。(d)挖空法。(e)综合成型。因此,学生的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小学生在做陶时,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装饰。因此,教材的内容在塑造手段选取适宜学生能够迅速掌握的方法,同时又能够在教师有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起学生去创意性地塑造,这样安排,表面上似乎没有严格意义的技法要求,实际上这样做,能够减轻技法学习上的超重负担,增强学习上的兴趣与动机,渗透性让学生自觉掌握一些基本技法。

从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掌握陶瓷艺术基本的知识,和创作方法,在认识上从陶艺就是玩泥巴改变为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融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做到备教材、备学生,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从对学生的思想方面,学生喜欢一些能够展现他们才能的课题,特别是这种能够体现自己独特创意构思的动脑动手结合的课题,学生会倾注更大的注意力和兴趣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教师就更加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艺术是充满灵性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时刻留意观察学生身上的显现出来灵性,并予以正确的、恰当的引导,这样才会让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小天使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第20篇:陶艺课教学目标(材料)

——————————————————————————————

教学目标 教学理念

——————————————————————————————

1、选 题:

《陶艺》是(苏教版)九个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十一册第21至23课的内容。

2、教学理念

● 了解各地民情风俗、传统节日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关怀乡土的习俗、信仰,进而知乡爱乡。

●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与学习,了解传统艺术所包涵的內容及其历史背景与用处,藉此引发对传统艺术学习的热爱。

● 在由捏塑的过程中,体会双手的细部动作,感受接触大地之土,藉以了解手脑並用的乐趣。

● 以陶艺立体表现的方法呈现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能了解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差异点,以艺术为生活服务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3、学科领域

艺术与人文、社会、语文、综合活动

4、授课时数

4节 / 45 分钟

5、适用对象:

中小学生。

6、教学目标:

总目标:

教学设计 评价方式

总 目 标 补充资料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的方法,并通过以后几课时的学习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分段目标:

●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 学生能收集到陶艺的文字、图片或网络资料。

● 学生能收集到各种简易制作陶艺的工具。

●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

●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历史和价值,理解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区别与联系。

● 学生能够愉快玩泥土。

● 学生能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

● 学生能欣赏并理解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艺术作品,明确其实用价值。

● 学生能利用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等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 学生能了解陶艺的装饰技巧。

● 学生能欣赏同学的陶艺作品。

● 学生能了解利用陶土工具镂空的方法和意义。

● 学生能了解阴干、素烧与釉烧的意义。

● 学生能正确使用水粉工具。

● 学生能利用广告颜料上色,能调配出浓度高水份少的颜色。

● 学生能于陶艺作品表面均匀上色。

● 学生能在彩色陶艺表面均匀喷上透明漆。

能力目标:

★ 艺术与人文

● 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了解他人的作品,培养自我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 构思表现的主題与內容,选择的材料与表现技法,完成有感情、经验与思想的作品。

●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特才,并自我评析。

● 在艺术活动中,表现积极合作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才艺与潜能。

● 通过艺术集体创作的方式,表达对社会、自然环境的尊重、关怀与爱护。

● 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的方式,辨认自然物、人造物与艺术品的美感特征与视觉要素。

● 认识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反思环境对艺术表现的影响。

● 参与艺术活动,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 以正确的观念与态度,欣赏各类的艺术展演活动。

● 参与艺术活动,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特质。

★ 社

● 了解各地陶艺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

● 探讨中国文化的內涵与渊源。

● 描述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陶艺的形式,并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美感的欣赏、沟通与表达。

● 察觉並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

●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事物和表达的方式,並能欣赏文化的多样性。

★ 语

● 能培养良好的聆听的态度和习惯。

● 能确实把握聆听的方法。

●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 能表现良好的言谈。

★ 綜合活动

● 举例说明自己分享在团体中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 认识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对多元文化的体验。

● 了解自己在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並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7、教学资源

● 陶艺网络资源

● 陶土两包

● 陶艺工具

● 广告颜料

● 水粉用具(水粉笔、调色盘)

● 油漆

● 釉彩(参考)

● 电窑(参考)

8、教学设计:

本网站分为主页、陶艺概况、陶艺教室和陶艺博物馆四部分。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地降低了,创作已经不是陶艺家的专利。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动物塑像,大到装水的大瓮、陶艺壁画,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在这么简单的活动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如果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引导,开拓他们的眼界,他们的路会走得更好。正鉴于此,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开发网络教学的资源,旨在通过“设疑--搜索--讨论--引导--应用”的“网络五段式”操作程序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陶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科技、工艺艺术、艺术创作和人文等学科的知识,中小学地理、历史、自然、语文、美术欣赏教学中也可使用本网站,体现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1) 设 疑

本网站从陶艺是什么、陶艺与文化这两点展开。主要依据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版面设计美观、典雅、合理,重点突出,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体会到陶艺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相关首页的提问进行浏览和学习,可以掌握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推荐一个资料丰富、设计美观的有关网页,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2) 搜 索

这部分的内容是陶艺教学内容的延续和补充,也是陶艺相关扩展知识资源展示,主要从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它既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又补充了陶艺相关的制作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和学习各个展室,以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的了解。陶艺佳作厅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还为学生想了解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的知识进行知识扩展和作品欣赏。如果想更进一步地多了解一些陶艺的知识和动态,陶艺资源厅提供了丰富的网上资源以就能满足求同学们的知欲强。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上的陶艺作品佳作,就相关首页的提问进行网上搜索,寻求答案,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和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 论

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以小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这三大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包括目标要求、预习指导、内容讲解、作业练习四块内容。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的同时,并可跳转至陶艺博物馆的佳作厅浏览各类造型方法制作的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4) 引 导

学生的利用网络学习时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多元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浏览网站上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认识上的共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应 用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在经过“设疑--搜索--讨论--引导”的阶段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的作品中,使学生要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练习陶艺作品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能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自己的练习和创作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9、评价方式

●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 作品是否符合?【外观是否完整】【有自己的见解】【作品有创意】【响声】【上色均匀程度】

● 学习单的內容充实与否及內容是否正确?

● 对问题和作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 上课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

10、补充资料

1、延伸活动

● 配合社会课调查艺术表演的项目,以了解传统民间的艺术,也可分組深入研究。

● 配合自然课陶与瓷的课程,了解陶与瓷的区别与特点。

2、学习单

陶土的三部曲

3、参考书目

● 《陶艺教室》 王奇、张温帙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 《陶艺技法》 关涛著 辽宁画报出版社

● 《向名师学陶艺》 胡小军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艺术陶瓷》 朱国荣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陶艺教学课件.doc》
陶艺教学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