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2022-05-26 来源:教学课件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教研室的刘勇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今天能和全国的信息技术权威、各省、市的专家坐到一起,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下面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这节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一年级下册第5课。本课是在前几课学习了Word文档的修饰及版面设计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艺术字、图片和文本框,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彩、更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

教材中,本课由六个小部分组成,分别是:插入艺术字、修改艺术字、在板报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排版方式、学会使用文本框、在板报中插入另一篇文章。其中,艺术字、图片及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及改变文字的绕排方式都是大同小异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中安排了文档中对有无图片做背景即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巧妙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本课在整册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册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掌握艺术字的插入、艺术字工具栏、文件图片的来源与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以及图文混排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审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时间、具体任务与问题设计: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此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艺术字及图片的插入。具体学习任务如下:

1、看懂导学案的合作研讨一,了解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合作研讨二,了解艺术字工具栏。在此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3、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4、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A、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B、通过“剪贴画”插入所示图片。

5、收获园地:自由创作。

问题的设计就是围绕在电子板报中插入艺术字及图片进行图文混排问题,分四步依次提出四个合作研讨课题(也就是四个任务),根据这四个课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综合练习,从而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在板报中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让学生逐步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中的许多操作都是相通的或类似的。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艺术字和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

五、教法: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六、学法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上述教法,坚持以学体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研讨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四个任务。让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自尝试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七、教学资源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Word2000、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学生导学案、课件、图片素材。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划分团队,展示排行榜,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全班分为两大团队,每个团队又由多个合作小组组成(一般是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强弱联合)。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哪个团队的同学最先发言,且回答正确,老师会在排行榜上为其所属团队插上一面小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本课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明星修饰化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来发现修饰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这是一组好莱坞影视巨星的图片,她们的面孔都是公认的漂亮面孔,经常出现国际大片之中。

在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称赞女性美丽的词句。其中,屈原的弟子宋玉曾经在他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这样称赞过一位天生丽质的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好莱坞的著名影星,她们是不是也是真的天生丽质呢?

提问:大家想不想来看一下她们的真面目?

课件展示:对比图片(修饰化妆前)

真面目原来如此!提问:大家有没有“大跌眼镜”的感觉?

原来她们去掉修饰妆容后也是如此的普通。我们身边大都是以普普通通大众化的人居多,但是有一点是勿用质疑的,既使是我们普通人只要经过恰当的修饰,都会比以往更加光彩靓丽。

修饰之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同样的房子,不同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它装修成不同的风格。同一个人,不同的妆容和服饰可以衬托出不同的气质和内涵。

课件展示:广告海报

这是一张广告海报。在商业区或是繁华地段,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广告牌和广告海报。它们大都是精美的图片配以各式的文字,这些经过修饰的文字,与图片相辅相成,使整体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原来,这些呆板的文字经过艺术的加工,可以变得如此的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呀!

那么,在我们常用的Word软件中,能不能也让文档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在Word文档中,如何让原本呆板的文字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展示修饰前和修饰后的同一片文档:这是一段《小狮子爱尔莎》的节选,它没有“化妆”前是这个样子。“化妆”以后,变得如何了呢?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修饰以后的档有那些变化?(学生回答)

总结:多了艺术字和图片。本节课我们就以这篇文档为例子来共同探讨如何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图片,让板报变得图文并茂。

(三)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亲自尝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在Word中打开《小狮子爱尔莎》的节选。

合作研讨一:对照导学案,两人一组研讨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时间:5分钟

提问:哪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请举手。

展示作品。(掌声鼓励)

请最先完成的学生上前讲解演示过程,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展示其余三个任务:

合作研讨二:将鼠标指针指向工具栏上的每一个按钮,注意观察指针处所显示的按钮的作用,并在下图中写出。

时间:3分钟

以其中的“文字环绕”按钮为例,让学生感受选择不同文字环绕后,文档所发生的变化。

合作研讨三:图片的来源

大家仔细观察“插入→图片”里的下级菜单,在这里图片可以来自两个地方。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分别是哪两个地方?(学生回答)

总结:一个是来自Word中自带的剪贴画;一个是来自文件。在导学案中写出。

图片的插入与艺术字的插入步骤和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同学们两人一组对照导学案,来合作研讨完成图片的插入。看一下,这一次哪个团队最先完成。

合作研讨四:图片的插入

研讨:在插入艺术字的基础上,为文字插入图片:

1、通过“来自文件”插入所示图片作为背景;

2、通过“剪贴画”插入所示图片。

时间:5分钟

展示作品。(掌声鼓励)

演示最先完成同学的作品,并让其它同学点评,教师总结。

在学生研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加强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学习。因为学生中电脑水平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于有的同学来讲,这个问题可能早已学会,那么就鼓励水平高的学生去帮助水平差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探究中共同遇到的困难,老师就借助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带领学生一步步探索,并给探究成功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当当“小老师”,演示并介绍自己的做法。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深入感知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图片的版式设计中采用“

衬于文字下方”方式时一般需要对图片或文字进行编辑处理,一是通过图片设置工具将图片作淡化处理以突出文字,可以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或增加亮度或降低对比度;二是根据图片主色调设置文字颜色为对比色以让文字清晰显示,而图片也十分醒目。这两种处理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是突出文字还是突出图片,其中还要考虑篇幅大小问题。这一难点学生容易忽视或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演示系统加强指导。

(四)通过综合练习,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熟练应用。

只要图片版式设计上的难点解决了,学生就没有什么为难之处了,其它设计练习完全可以轻松完成。现在就到了本课的收获时间了:收获园地

在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完成对文档的修饰。

主题一:春(节选)

主题二:校园笑话

方式:自由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确定的主题大胆地去创新设计,不要求学生一律按照课本中的板报主题和样式去设计,如此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和创造力。

(五)通过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

将设计较好的学生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师生共同点评,“这幅作品设计得好吗?”“哪里比较好?”“哪儿不理想?”“你出出主意,怎样修改一下就好了?”通过这类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六)全课总结,通过综合情境的问题,对板报设计的一般规律作总结指导。

同学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如何让你的文档变得更加图文并茂、生活活泼了,是不是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修饰你的文档了呢?(学生回答)

展示讣告。

讣告是一种表达对死者沉痛哀思的文书。如果我们把它做成下面的样子,还符不符合它所表达的内涵?

提问:从这个例子,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

总结:插入的图片和文字的修饰一定要符合文档要使用的场合和它所表达的内容。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对比的图片,这正证明了这句话——“世界上没有丑陋的人,只有懒惰的人。”

告诉同学们,只要勤奋起来,善于观察生活,修饰生活,点缀生活,那么你身边的美就会无处不在。所以从现在起,同学们就一起擦亮眼睛,关注生活吧!

最后,这是我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几年来常用的三句话送给大家:

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尝试;

用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创造;

用微笑的目光评价学生成绩。

资料来源:山东威海信息技术教材研讨会

推荐第2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视频编辑—方法与工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 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 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 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 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想一想:

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 (发送招聘“试题” )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 (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 (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初中信息技术各种优秀的说课稿47等内容。

推荐第3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X》。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四大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领导、专家多多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XX是选自XX人民教育出版社X年级X册《信息技术》教材中第X单元 第X课的内容。而本套教材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本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进行编写,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安排教材内容,编写时强调系统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同时本套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认知工具,在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 “任务驱动、学得有趣、教的轻松”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教材内容以“活动”为主导,以任务作驱动,注重学习方法的策略引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学生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学习其他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发现和提出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教材在整个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XXXXX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能熟练运用。

②学习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实践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学习XXXXX的乐趣。

③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通过在XXXX操作的过程中体验XXXX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我将采用教师示范和讲解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用活动任务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4、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这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够专注,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针对此种可能性,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一系列的小任务、小活动来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适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二、说教法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XX,主要目的是要让学会XXXX的操作方法,属于实践技能课,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以讲解演示法、讨论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说学法

前面我已说到信息技术课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掌握学习方法。因此通过上述教法,本节课还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为辅的方法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上一节课的布置的活动任务,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的方法来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演示

结合导入新课时所讨论的问题,向学生展示出一个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习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观察分析,看能否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做出一样的作品,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做?这时,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下制作这个作品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然后再利用教学控制软件将刚才讲解的制作方法在电脑上给学生现

场进行演示,演示的节奏要放缓,让学生能观察更仔细。最后,根据作品和演示过程给学生安排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让学生自己先尝试操作。

3、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根据教师刚才的示范操作,再结合本环节安排的活动任务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完全掌握后再自己单独或与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去探究其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不断巡视观察并随时进行指导。

4、展示交流

经过前一个环节的实践操作,教师抽几名学生在教学控制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其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5、评价反馈

这个环节其实和上一环节是紧扣的,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后的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尤其是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着重点评,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6、小结

简要的总结下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操作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7、课后活动

根据本节课学到的技能,结合日常生活,适当给学生安排几个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取和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而这个就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推荐第4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年级册第单元第节的内容。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的地位。

2、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通过教师引导、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知识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2)难点:

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以上的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设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范例引导、演示等方法。

1、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为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思想。

2、由于本课时是新授课,我选择了范例引导、演示,练习操作,讲评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阶段时,我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教学时,我注意观察学生,及时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始终保持良好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三、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所以,我在本课时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和思考题的:

1、自主探究学习法:设置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合作交流学习法:在任务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合作交流的效果,对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指导,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通过合作交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

1、情境创设,激情导入

新课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任务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学习。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实践,完成任务一。

师生共同小结:主要知识或步骤。

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任务二:。

教师活动:本部分难度比上一个任务大,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学习。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实践,完成任务二。 师生小结:主要知识。(突出重点)

3、师生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4、课堂总结

5、布置课后练习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评价。

五、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

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

2、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评价;

3、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谢谢各位评委

推荐第5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 选自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

第五课:两架飞机翱翔蓝天───图层的应用。

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图层的应用是图片处理知识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图层的插入,删除,复制,重命名,隐藏等方法。了解元件和实例的关系,学会套索工具的使用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层的插入和编辑、套索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套索工具的使用

我将采用板书的方法突出重点,将用学生实践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尝试、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图层的插入及编辑方法和套索工具的应用方法。

②学习方法目标: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动手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协作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价值目标:插入图层的过程中体验falsh图层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帮助学生建立falsh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的良好习惯。

三、教与学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正是本着这个主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要求,为学生创设新知识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采用本教法的设计理念。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另外我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娱乐学习相结合,以达到中学新课标,所提倡的寓教于乐的目的。 3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演示教学使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形象直观,但是不便于学生记忆操作步骤,所以本次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会先演示操作,然后再板书操作步骤,使两者能够优势互

补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法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后,我将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课堂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这些教学方法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期待能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学会如下两种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为其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协作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所使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是: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软件,教师自制的ppt课件。)

依据新课改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新知识引入、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协作提高、观摩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安排为:新知识导入3分钟,新知识讲授 10分钟,课堂实践 20分钟,评价与小结 5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这样安排能够使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达到大纲要求的1:2的时间比例。

(一)新知识引入:(创设情境教学法)

广播展示给学生多种实用软件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交叉进行

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一:看一看 观察了解(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师先演示“两架飞机翻跟斗”动画,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图层操作的相关知识及方法,提示学生如何制作“两架飞机翻跟斗”的动画。 任务二:练一练 操作练习(实践教学法)

在体验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上述动画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结果,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尝试制作。可以采用老师在主机上演示,学生在电脑上模仿的办法。老师对学生操作做出指导和评价。

任务三:想一想 问题探究

和同学交流图层操作的方法、技巧;套索工具的属性设置、使用方法。想一想如何制订自己的创作方案和过程。

任务四:做一做 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制作“两架飞机翻跟斗”、“飞机翱翔蓝天”动画,或者更多具有创意的动画设计。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方法能够解决电脑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

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同心协力,合作完成任务。

(四)观摩总结: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去欣赏其他学生操作过程,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课后的练习。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反馈评价; 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给他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谢谢各位评委。

“表格设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word这个主题的展开。学生在学习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继续学习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们对于word的了解,更能体现word的

“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本课是word中的“表格设计”,具有6个部分组成,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前4个部分,这节课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设计”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润色,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润色。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⑴.认知结构目标,获取表格的新知识,并让学生能把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能为他们平时生活常用的表格来建一张表格。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培养科学素质中提高计算机能力,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 2. 重、难点

⑴.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练掌握对于表格的润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从“感知

模仿

迁移

运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地。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输入。也就是直观教学法,详细地对学生讲解对于表格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积极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选定第一列的第

一、二行单元格,然后选主菜单上“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打开浮动工具条,单击“合并单元格”,这样,这两个单元格就合二为一了。

同样将第二列的第

一、二行单元格合并,再将第一行的

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骤基本同上。

3.表格的润色。 ⑴设置表格线颜色

为了显示出表头部分的表格线,可以将表头的表格线设置为与斜线相同的绿色。选定表头的所有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然后在“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中选择“鲜绿”。接下来注意要点击右边预览图的中心,使方框中纵横的两条线变成绿色,才能使选定的颜色更新。 注意:现在的“应用范围”是“单元格”。完成后,单击“确定”。

⑵.设置表格的底纹

选定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选择底纹选项,然后选择所需要的颜色,完成后,单击“确定”。

第三步:实践。学生在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训练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

第四步:反馈。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在实践中的困难,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获得成功的结果奠定基础,特别是对于后进生,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极态度。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推荐第6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 》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 章第 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 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 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 。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 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2)结合前面知识,制作包含 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引导、交流与实践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体验软件的一般学习方法和技巧(2)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④技能与创新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在信息加工、表达、交流方面的优势。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创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3、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制作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 。

二、说教学法

1、纲要中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2、本着调动学生感官、直观教学的原则,多次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法。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努力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说教学环境:有白板和电子教室软件的微机室进行授课,教学课件,学习素材发送到学生机的桌面文件夹。

四、说教学过程: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课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欣赏评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广播、游戏、视频、动画,等

(二)探究新知:

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 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

任务二:如果 ,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以学生参与为标志,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 ,这是与 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 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练习。

五、说评价: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推荐第7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厚积薄发任我行-美化Word文档》

公主岭市陶家一中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本课是吉林省初中必修课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厚积薄发任我行-美化Word文档》。本课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艺术字、图片,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但

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艺术字的插入、文件图片的来源与选择、插入与编辑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完成在作品制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

四、重观全局说要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板报中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

难点是艺术字和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

五、依据理论说教法: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以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六、凸显主体说学法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通过上述教法,坚持以学体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分组研讨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二个任务。让学生以练为主,以亲自尝试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七、整合资源说准备

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

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多媒体短片、图片、板报

八、情感互动说过程

(一)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分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引出情境。

以“情”贯穿于教学启始。播放青春的旋律视频,激发学生了解青春、走进青春的情感,从而引出要珍惜青春、把握好自己的青春,美化电子板报课题。

(三)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亲自尝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本节课设置了二个任务:插入艺术字和插入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激发创作欲望。

深入感知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难点问题:艺术字和图片排版时的版式设计。这一难点学生容易忽视或不知如何处理,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演示系统加强指导。

(四)通过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

将设计较好的学生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师生共同点评,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进一步巩固知识,在互评中取长补短。通过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全课总结,通过综合情境的问题,对板报设计的一般规律作总结指导。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找出其优点,给予奖励。让学生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快乐创作。对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构成美的规律也是多样的。

推荐第8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XX号考生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学好计算机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上机实践,多动手操作,特别是对于初学者,理论学习得再多而上机太少也无济于事。因此,如何进行计算机上机教学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大纲及教材要求,本着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对XX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并掌握XXX的基本操作及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首先: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通过分组协作制作/设置XXX,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XX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四、教法

俗话说:“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得当就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讨论探究法等对本课程进行讲解。

五、学法

有了好的教法,也要有好的学法与之相结合,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一个成品,提出一个疑问,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

首先给学生介绍XX的功能用途,

其次让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来了解XX的制作过程,然后通过我简单地演示来对XX的制作过程进行说明;

最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并让他们分组合作完成。之后我将对他们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

3、分组谈论,总结归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最后由我来进行点评。

4、布置作业

根据学习的重点、难点合理布置课堂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5、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七、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会对本节课教案执行情况进行一些总结,从而进一步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荐第9篇:初中信息技术flash说课稿

《Flash遮罩动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内容是动画制作。遮罩动画是Flash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面的逐帧,形状补间以及运动动画相比有着较大区别,前三种动画效果直观,明显,容易理解,而遮罩动画则比较抽象,但是它的制作效果比较奇特,能够实现其他动画实现不了的特效。它在本教材中起着由浅入深的过渡阶段。

教学目标

在FLASH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我们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进行分解。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掌握本堂课的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遮罩的原理。

(2)了解遮罩动画的作用。

(3)掌握创建方法。

(4)明确制作遮罩动画的要求。

能力目标:

(1)能够将遮罩动画配合其他动画制作丰富的动画效果,并且能将遮罩灵活的应用于综合实例中。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以制作简单动画为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flash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遮罩动画的创建方法 引出动画——学生分析——我总结——我制作——学生模仿——布置作业—-学生相互交流——引出更多更精彩的实例

难点:遮罩原理的理解

从一个简单实例入手——完整案例的制作——学生举一而反三

二、学情分析

全日制学生(依兴趣办事,自主性,自律性不强)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中学生多数都是兴趣主导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故本堂课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主动练为原则,达到让学生真正手动、脑动这一目的。 1.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法引起兴趣——由兴趣激发学生动手,大胆的去实践,敢去尝试——我指导、纠正——使他有这种创作动画的成就感。

2.采取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例子讲解,综合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为流程。

3.运用了“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围绕知识点展开,通过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最后对知识重新建构,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即多看范例,多模仿,多动手实践)

四、说教学流程(1课时)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以学生提问为主,约10’)

2.新课导入(展示实例,约2’) 2.新课的讲解(约15’)

(与前三种动画相比,它有一定的难度,比较抽象,但是它的效果非常的奇特,解释遮罩的原理。从概念的理解——制作过程(创建方法)——制作要求——举一反三)

3.课堂练习(约20’) (在课堂练习中,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先制作简单的静态遮罩,再到简单的动态遮罩。分组进行讨论复杂实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思考能力。) 4.小结(约5’)

遮罩动画不同于前三种动画,它比较抽象,不能看全对象(部分被遮住),所以在讲解这一类动画时一定要思路清晰,理解原理,才能做出更精彩的实例。(重点突出遮罩动画与前三种动画的区别,以及遮罩动画的原理) 5.内容引伸与思考(约4’) 6.课后作业(约4’)遮罩动画不同于前三种动画,它比较抽象,不能看全对象(部分被遮住),所以在讲解这一类动画时一定要思路清晰,理解原理,才能做出更精彩的实例。(重点突出遮罩动画与前三种动画的区别,以及遮罩动画的原理) 5.内容引伸与思考(约4’) 6.课后作业(约4’)

《小小动画我来做》说课稿

一、说教材

FLASH是目前国际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动画,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是中学计算机专业必修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小小动画我来做》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FLASH的开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FLASH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在FLASH的学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其中有70%的学生为借读生所以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层次不齐。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

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在FLASH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我们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进行分解。

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掌握本堂课的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FLASH基本动画原理,掌握FLASH中帧、关键帧、层的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对FLASH逐帧动画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动画的制作的兴趣。 情感目标:利用上机分组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团队精神 教学的重点:FLASH逐帧动画原理的理解。 教学的难点:区分普通帧、关键帧。

四、说教法

教法:由于中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故本堂课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让学生真正手动、脑动这一目的。采取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例子讲解,引发学生思考为主要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的FLASH布局界面,播放简单FLASH来导入动画原理。

2、教师播放FLASH《flower》,用屏幕投影显示操作,讲解FLASH的动画原理。

3、讲解普通帧、关键帧。普通帧又分为普通实帧、空白普通帧。关键帧又分为关键实帧、空白关键帧。

4、通过FLASH实例讲解普通帧,关键帧的区别,在知识的讲解结构中,由静态单层到动态单层,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把知识点一层一层深化,关键帧讲解注意为后面的形状补间动画做铺垫。

六、练习作业

1.理论作业:用自己的话简述Flash逐帧动画原理。2.实践作业: ①FLASH的启动。

②打开任意一简单FLASH,熟悉普通帧,关键帧,并试着自己做逐帧动画。

《引导线动画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FLASH动画初步中第六课《引导动画》的一个内容:“运用引导层来控制动画”。按照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而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对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的去探究去创新。《引导动画》是前面制作简单动画基础上的一个拓伸,可以说它是FLASH的灵魂所在。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一个基本动画的制作掌握FLASH中引导层的使用,会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对FLASH动画制作能够进行更深一步的拓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品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势。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考虑到他们以往对FLASH的接触程度不同,并且同一班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又有差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做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创建一个引导图层

2、难点:如何在引导图层中设置动画的时序

五、教学方法

1、教法: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而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我选用情景启发、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把自主探究学习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2、学法:本节课以实践为主,把引导学生操作作为教学主线,所以我将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鼓励大家相互协作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能够自主探究的去学习,并且能有所创新。而且让同学之间进行演示评比,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环境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安装有FLASH5简体中文版软件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可以用绝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的“地球绕太阳运行” 这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引导课程的核心内容。同时可以将其动画效果以及教材中电子沿椭圆轨道运动动画演示给同学们看,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任务驱动

通过这两个动画效果的分析我们将它们的制作过程大致都分为三个段:

(1) 制作电子或地球

(2) 制作引导层轨道

(3) 实现电子或地球沿轨道运行

这样以来我们就把这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

(1)动手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只需针对每一阶段对照教材中相应的内容有目的性的来完成,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将本阶段的任务做好,不要急于求成。 (2)动手能力稍好一些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完成电子沿椭圆轨道运动动画。

(3)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做地球绕太阳运行这个动画,提示他们可以对比着教材中的那个动画来做,而且还要用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3、教师指导

学生看教材做的过程中,肯定有疑问,教师指导前要仔细观察,并能够提前预测:比如在画小球和椭圆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引导层有什么作用,如何添加等;做地球绕太阳运行动画时轨道如何画好,各图层间的位置该如何调整等。

然后再进行分层指导:对于共性问题要适当的给所有学生指出来,而对于个别学生遇到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间接给他指出来,比如设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先独自解决,然后老师再加以辅导。而且整个过程应鼓励小组同学间相互讨论,相互合作,发挥团队作用,使学生充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并且老师的演示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4、实践探究

整个教学过程老师一直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是主体,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知识的能力。所以完成各自任务的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以下两个题目:

(1)如何实现两电子在椭圆轨道上的追赶运动?

(2)在地球绕太阳运行动画的基础上,怎样实现添加另一颗或几颗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动画?

5、展示评价

老师在观察学生做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时的做出小结,引导学生按 照正确的方法来做。同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师生互动,对学生做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做的好的,有所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而对做的差的也要给其鼓励,使得整个评价过程是肯定的,这样可以调动大家以后学习的积极性。

八、说课小结

本课的设计思路虽然整体上是进行分层教学,但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进行分解,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会引申,探索未知知识;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相互探究来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评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相互间进行批评改正,从而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形状补间动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FLASH软件是目前国际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动画设计软件之一,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是信息技术课必修内容。FLASH形状补间动画中的形状补间效果则体现了FLASH动画制作的重要功能之一,灵活运用形状补间动画可获得许多特殊的动画效果,使得FLASH动画更加美仑美奂,形象逼真;因此,形状补间动画的应用在本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在FLASH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提高,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我们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进行分解。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掌握本堂课的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

2、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演示制作flash形状补间动画的过程,强调操作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制作单个flash形状补间动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拓展到多个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

2、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的重点、难点

3、教学重点:

1、如何把元件转换为图形对象,分离和组合状态的区别;

2、制作flash形状补间动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

2、理解只有图形对象(色块)能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元件不能直接制作形状补间动画,但元件与图形可相互转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我根据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三是注重渗透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合作式、探究式、范例教学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本节课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例子讲解综合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内容的学习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围绕知识点展开,通过任务驱动结合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实现知识的传递。真正实现课堂上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后对知识重新建构,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三、说教学设计(1课时)

1.新课导入先展示三件形状补间动画作品(约 2’)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兴趣和学习形状补间动画的学习积极性。

2、根据教师展示的动画作品自主探究新课内容(约5’)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带着好奇的求知欲主动去思考和学习新课内容,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3.新课的讲解(约4’) 在知识的讲解结构中,先制作单层的形状补间动画,再引导学生制作多层的形状补间动画,逐步加深形状补间内容的变化。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把知识点一层一层深化。

设计意图:因材施教,先让学生完成基本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通过引导让学生探究复杂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既让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也让能力强的学生锻炼了复杂形状补间动画的设计制作能力。

3.课堂练习(约25’)

在课堂练习中,也是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先由两个简单练习使学生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再由分组进行综合练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任务,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4.作品点评与小结(约3’)展示学生的动画作品并进行点评

5.内容引伸(约1’)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网络

推荐第10篇:初中信息技术《艺术字》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手稿艺术字那个课程

今天我谈论的主题是:艺术的话。

本课,我将分为三个人来介绍,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和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从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难点的关键点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节是第四部分计算机培训教学部分的前几个类的内容,学习如何使用单词输入文章,如何文本,段落美化以及如何在我们类的基础上插入图片任务是如何使用词语使词语文档变得更加生动和美丽。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充分学习词语和发展计算机操作能力奠定基础。

根据计算机培训课程的要求,结合教科书,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让学生掌握插入艺术词汇的方式,学习调整词汇艺术,熟悉词语工具栏的功能和用法,这将是实现知识目标的教训。

在能力目标方面,我们将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 迁移,发展良好的习惯,为他们后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

这个设计目标,基于教学目标的多样化,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而且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验情感目标。

在理解教学目标后,让我们看看本课的重点,困难的部分。

学会插入词的艺术方法是使用词艺术词词,所以我把它设置为本课的重点。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许多按钮,学生不容易记住,所以学生很难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

以上是从三个角度对教科书的分析。在这里,让我们看看本课的第二部分,即教学方法分析部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教学环境和教学辅助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词语软件,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主张,教师正在学习组织者,指导,合作 根据这个概念,我使用兴奋,指导,探索,释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容易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并让学生运用知识来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课堂上我专注于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指导自己在在实践中发现的活动感知,反映了做中学,学习做,探索中学的实践,放学后尝试创新的想法。

整个班级,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和时间:

审查旧类,创建情况,引入新类4分钟;教学新课,任务驱动,指导练习35分钟;显示工作,总结3分钟;布局工作,课外延长3分钟。在这一个,新的知识教学和课堂实践将交叉,使教学时间主要是对职业学校的培训课程要求教师精细讲授学生更多的实际目的。这里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四个环节为主线,用课堂教学课件,来 说明本课的具体实现。 1.回顾老班,激发兴趣,引进新课

通过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完成混合作品的更好的画面,一方面对它的赞美,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鼓励大家通过这个班学习做更好的作品。另一方面,要回顾班级图片的操作,移动和尺寸调整等操作方法,为下一个新课和第一个任务提出了铺垫。

然后在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基础上显示一个,用词来使一些标题改变词的作品。之前和之后的两个作品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视觉冲击到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艺术,使用学生的好东西的渴望,启发学生学习感兴趣的词,学会成为被动。教师此时指出本课的主题。

成功介绍主题后,输入 二。关于新课程

知识点一:插入艺术之词。

我使用课件打开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在课堂的基础上做作业并插入单词并调整其位置的大小。

老师首先使用课件来演示在操作步骤中插入的字词,,,,,,然后我们清除步骤,老 老师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将课上学习的图片变成方法和词的类比,找到它们的一致性,然后要求同学拍照的操作方法尝试移动和改变单词的大小。这时舞台观众很容易产生共鸣,我们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示范,我们早日渴望。此时,老师要求学生只是学习单词的插入,移动和调整知识的大小来完成任务中的课件。当学生操作电脑时,老师在每个位置进行巡视,学生做个人辅导。

(本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思考,知识迁移,实践实践,自我获得和巩固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教学重点)

知识点二:单词编辑器

当学生几乎完成后,老师用课件打开任务二,任务两个任务和一个工作同时在学生面前展示。所有的突然拉大家的注意力。让学生谈论他们的观点:他们通过任务中的第二个任务的任务来做一些改变,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然后老师总结了课件的三个变化,并给了 学生演示如何实现这三种效果,如何使用工具栏来编辑单词的形状,字体和颜色。 (这三个效果的操作更具代表性,目的是通过这个操作来解释,让学生对艺术词汇工具栏中的打开和按钮应用有初步的了解,先弱化教学困难)

然后让学生在机器手上完成任务二。学生将刚刚收到实践的知识及时,有一个接受对过程的感知,从抽象到具体,使用艺术字工具栏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能力扩大

使用游戏的谴责动员学生在艺术家工具栏上的其他感兴趣的按钮。

使用课件展示一个基本的艺术词,并把它的脸后几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词。对于学生(指后几句话)这几种风格的艺术话,都是使用这个工具栏中的按钮改变让大家通过完成任务两个与知识,Art Word工具栏的其他按钮尝试,试着找到谁改变谁会把他们的数字像座位。

并鼓励他们在创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三。

(这种设计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和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新知识,打破教学难度) 3.评价,总结

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输入第三个链接 - 评估摘要。我在投影显示器上选择了三个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

然后使用课件来整理知识点,揭示游戏答案,总结艺术词工具栏哪个按钮是什么功能,再次强调正确应用艺术词工具栏编辑艺术词是课的困难部分。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作品展示评价,让学生接受更多新的,不同的思维,在眼睛观察,欣赏,评价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你学到的东西。

第一个任务的整个课程强调教学的重点,通过第二个任务削弱教学困难,通过第三个任务突破困难,最后通过总结再次强调困难部分。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后从容易到逐步进步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4.课室作业,课后发展(4)

最后,进入布局操作,课后扩张。伴随着温柔的音乐我带上了教训 通过制作一本书来吸引学生享受美丽的艺术词汇排版工作的几个学生的效果,使他们在听觉和视觉放松的同时获得灵感,扩大思维,然后老师要求学生开始想象力,使用本课程对于技能,在教会设计下的一些更具创意的艺术词汇,给老师。 本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学习使用,在巩固本课程的同时,深化知识和技能,同时培训学生逐一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的情况和任务驱动的整合,指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学习,给他们更多的知识和愿望,整个过程的教学,教学和教学过程的三个部分的课程,更多的兴趣学习,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更加亲手实践,重新运用重新应用,反映学生的主要作用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说这个班的结束,不足之处,请纠正我。

第11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说课稿

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XX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这一章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是XX第二节是XX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

(发送招聘“试题” )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

(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

(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7、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

第12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详解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详解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

(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

一公司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上只有公司名称和该公司所需的聘用职位(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你该如何处理呢?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

(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

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第13篇:初中信息技术全册说课稿

【精品】初中信息技术全册说课稿大全

初中信息技术全册说课稿大全 A、走近因特网说课稿 3 B、《西部探访----PowerPoint超级链接(上)》说课稿 C、《二分查找》说课稿 网页制作》说课教案

7 D、《管理计算机资源》说课稿 9 E、《简单

13 G、《让幻灯片动

11 F、《浏览信息》说课稿

起来》说课稿 15 H、《视频编辑》说课稿 17 I、《数据图表制作》说

课 稿 19 J、《搜索引擎的使用》说课材料 22 K、《玩“纸牌”游戏》说课稿 31 L、《网页的链接》说课稿 34 M、《网页制作入门》说课稿 36 N、说课稿:运筹帷幄 38 O、《计算机硬件及工作原理》第一课时 说课稿 45 S、初中信息技术《制作新春灯笼》说课稿 49 T、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 53 U、《视频编辑―方法与工具》说课稿 54 V、数据的计算 55 W、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59 X、《网页动态效果》说课稿

67 Z、制作图文并茂的电

第二课:《选择编辑《“手拉手”网上

“魅力63 Y、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说课稿

子板报说课稿 70 AA、器》说课稿 76 CC、行》说课稿 82 EE、

弹簧振子制作说课 75 BB、

电子板报制作说课材料 81 DD、

《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说课稿 89 FF、

海西”幻灯片制作说课稿 92 GG、96 HH、

查找资源――浏览“资源管理器”说课

99 因特网上捕获和搜索信息”说课― 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稿 102 II、《引导层的使用》说课稿 107 JJ、引导层控制动画 110 KK、用几何画板画几何图形(一)说课材料

112 LL、第3课《个人小档案》案例

114 MM、第17课《建立素材资料库》说课稿 120 NN、

124 OO、第20课 建立电脑知识第17课 建立素材资料库的教学设计

资料库说课稿 128 PP、第20课 建立电脑知识资料库教案 131、第11课《生物圈二号》 说课稿 137 RR、第2课《我的老师》说课稿 140 SS、UU、第2课《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144 TT、《运筹帷幄》说课稿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说课稿

146

151 VV、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竞赛说课稿 155 WW、《PowerPoint 中动画效果的设置》说课稿 157 XX、信息的合理存放 161 YY、《锦上添花--装饰网页》说课 163 ZZ、统计图的制作 168 AAA、画图的使用》说课稿 171 BBB、PowerPoint的应用》说课稿 173 CCC、《插入影像 设置动画》说课稿

177 DDD、《添加文字 美化文稿》说课稿 180 EEE、装饰你的桌面 183 FFF、电子表格综合练习二》说课稿 187 GGG、《计算机主机的秘密》的说课稿 192 HHH、为幻灯片内的文字、图片等设置动画效果》 195 III、《给日记化妆》说课稿 200 JJJ、为 日 记 做 个 封 面 203 KKK、《INTERNET》说课稿 206 LLL、《巧用透视表》的说课稿 208 MMM、《享受健康网络生活》说课稿 211 NNN、让情感在E时代

放飞

216 走近因特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教材中第四章《走进网络世界》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Internet的产生、发展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认识因特网的服务功能以及对网络上的信息浏览、获取、交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节内容也要为后面的第三节《上网获取信息》和第四节《上网收发邮件》做一个知识铺垫,因而,本节内容丰富,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鉴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不需要学生了解太多的理论,但是又得面面俱到,让学生体验到因特网的强大的服务功能。 第二节主要从因特网的七个服务功能来介绍因特网的应用,考虑到后面第三节第四节对网上获取信息以及电子邮件有更具体、更详尽的介绍,所以在本节的七个内容安排上应该是基本平均的,相对而言,学生接触的多的几个方面会稍稍有所偏重。

二、学生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考虑到学生家庭的电脑装备条件以及学生本身水平差异很大,大部分同学也曾经多多少少接触过因特网,因此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因特网对现代生活、文化、科技的影响 (2)了解因特网所提供的服务功能,掌握因特网的一些基本常识 技能目标:会使用课件自学,会浏览网页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网络、维护网上文明、遵守网络道德法规的思想意识 (2)养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

四、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利用课件)为主,以教师个别辅导为辅。

五、教学环境:机房(可以使用互联网)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对因特网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因特网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有哪些实际的用处呢?请大家思考。这节课就请大家自学第二节――走近因特网

(二)教师简单说明课件的使用,简单演示课件的1―3张,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课件自学。给学生分组(3-4人一组),设定小组长,组长记录小组活动过程;

(三)小组自学活动开始,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教师总结每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简单说明一下完成任务的几种方法。利用因特网提供的搜索功能可以找到我们所要得答案。

(五)教师根据每小组情况评价总结。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Internet资源型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针对学生水平差异大这一特征,把学生分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但是要注意分组的时候对于各个学生的水平应该有一定的了解。避免把同等弱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 本节为自学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但是在课中教师如何控制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课件进行学习,这还要在课件的设计上再加大功夫。 《西部探访----PowerPoint超级链接(上)》说课稿 定塘中学 芦秀军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第一册第十四课的内容上,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本课教材是关于幻灯片制作较综合性的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对前两课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它也是为后面学习超级链接作铺垫作用。

2、本节课的重点: (1)搜索并筛选资料。 (2)幻灯片中各种媒体对象的插入和编辑操作。

3、本节课的难点: 插入各种对象的操作及改变对象大小、格式的操作。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PowerPoint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规划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对于素村准备方面也能熟练完成,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西部”这神秘的地方很感兴趣,这也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灵活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指定资料,并能把资料保存到指定位置。 (2)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模板、版式。 (3)熟练添加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文本框和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声音、艺术字等对象的方法及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搜集、选择、整合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西部大开发”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操。 (2)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策略 在 “任务驱动”策略下,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与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探索;动眼观察、欣赏、评价;动口讨论、询问;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故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五、任务设计: 本节课设计三个任务: 任务一: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指定资料,并分类保存到指定位置。 任务二:编辑演示文稿,将所搜索的信息用不同的媒体对象表现出来。 任务三:美化演示文稿。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西部资料》的视频片段。 问:同学们看了片段以后,有何感想?同学们想不想为这个活动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其实同学们可以做的很多,像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有的人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够,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演示文稿来宣传一下? 接下来这节课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做一个作品来呼吁人们来支援西部。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三个。 [设计目的] 把国情教育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 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使学生心理有准备。

2、任务一:搜索、筛选资料。问:在搜索资料前,我们应做怎样的准备工作? 在E:盘根目录下建立“西部资源资料”文件夹,再在其文件夹下分别建立“图像”、“文字”、“音视频”文件夹。(板书)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分类搜索。 告诉学生一些搜索的网站及关键词的使用(如baidu、Google网站等) [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分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任务二:编辑演示文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构想一下需设计哪些幻灯片,并着手进行制作。 论使用何种模板与其相符合。 论使用何种版式制作,既能提高制作效率,又能使幻灯片图文并茂。具体见课本P70页 接下来学生自己分组制作。 [设计目的]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任务三:美化你的演示文稿。各小组已经完成任务二,有的小组之间也进行了交流,通过讨论,大家是否觉得“该表达的也表达了,但不够美观大方”,“美化你的演示文稿”正是我们的任务三,下面我们各小组呢再来修改一下,完成之后,再来看一下你是否满意。 [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审美能力,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精神,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作品评价: 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下面哪个组来演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由小组长代表本组成员演示自己组的作品。教师和同学们都可发表自己的意思和建议。 [设计目的]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知识点及操作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通过大家自己的努力,已经掌握了如何将各类资料插入幻灯片中,大部分的同学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自己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美化,制作出基本满意的电子作品,课后要求大家还要再上网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去找更多的有关西部开发的资料,争取制作出更加漂亮、合理的倡议书,争取早日通过网络发送出去。也算是为西部开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针对作品的进一步美化,请听下回分解。

7、教后随笔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分查找》说课稿 盐城市第一中学 陈仕桂 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二分查找的概念、二分查找的算法思想、二分查找的流程图、二分查找的程序实现

(二)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组的基本知识和顺序查找,已经掌握了查找的相关知识,二分查找是查找的另一种实现方法,是学习查

第14篇: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案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

(2)、讲解演示法。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二是,“自悟”,三是:“尝试”。

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合作讨论----归纳总结

1、创设情境:

一公司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上只有公司名称和该公司所需的聘用职位(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你该如何处理呢?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两个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展示一些图片: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

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第15篇: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2003》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2003》说课稿

(08-09学年 黄国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从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从内容来看相当的琐碎,首先明确它在章中的地位,它是个基础性章节,此外从前后的联系来说它是在续WORD、系列软件后的又一同类软件。它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他在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教师应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了解它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学生成功铺设以后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②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

③了解Excel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有关概念。

④了解Excel菜单栏和工具栏中各种工具的使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菜单栏和工具栏的使用

b、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c、认识单元格的概念和操作。

(2)、教学难点:

a、单元格的命名和操作;

b、学会利用“帮助”来解决认知障碍。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网络

二、学生分析

这次我的教学对象是刚由初二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演阶段,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在他们的群体中已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必须思考“怎样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学、让基础较好和很好的学生想学、能够坚持学,并使两者在此基础上会学”,所以我必须一方面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回顾、总结,另一方面又必须设置更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参与实践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深化和巩固。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因此采用自学法是很实用的,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范例教学法:

它主张精选素材、创新素材,使学生通过接触教学内容和教法的范例,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它强调了教学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该法其实也融合了直观演示法和讲授法,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演示和讲授的过程中也可将教师演示与讲授和学生的演示与讲授相结合,一来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进也可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个别或普遍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纠正。

3、比较学习法:

因为Excel与Word、Powerpoint、等属于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通过他们之间相互比较就可以缩短学生的认知途径,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4、游戏法:

引进一些找茬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比较的游戏中探究系列软件的异同点,从而建立对于新知识的认知。

5、合作教育法:

它强调师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让学生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在合作中培养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从而实现师生互教、生生互学。

四、说学法

1、尝试操作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试错反思,才能形成具有自我特征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提高自己的技能。

2、互帮互助法:

学生的层次程度必然有高低,水平好的同学必然比水平低的同学做得快做得好,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这部分同学的剩余时间,利用这部分同学帮助操作较慢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不能全体皆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自主探究学习法: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

为了导入本节课,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利用Word编辑的小报、让学生通过回顾了解他们是属于一个系列的办公软件,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侧重点(它们都在和最基本的文字和图形等打交道),今天老师让同学认识他们另一位兄弟——Excel,它有何特殊的本领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此我让学生根据发音在计算机上寻找这位兄弟,并尝试利用以前打开这些办公软件的方法来打开它,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迁移得出不同的打开方式,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讲述和示范。

第二步:自学教材,自主探索

在所有的学生打开Excel的基础上,我导入了“找茬”游戏,出示的Word和Excel的窗口,让学生说出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这也是对窗口组成的复习,当学生找出这些不同之处后,我让学生参考课本了解这些额外的工具按钮叫什么,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并根据字面意思很快得出了Excel添加的工具都和数据有关,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自学探究得出了认知规律,这种认知不是教师强加的,所以知识的价值也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按钮干什么用的,能不能让Excel中的帮助来告诉我们,引发了学生更深

层次的探究。

第三步:教师质疑,引出问题

1、在学生得出Excel更侧重与数据处理后,我使用范例法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最熟悉的成绩统计表,让学生尝试统计成绩,因为数据较多,学生很是无奈,在这样的问题产生后,我对学生说“老师可以在一眨眼的工夫计算完毕,学生的疑问继续加强,对于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学生有了这些铺垫后,逐步做到了能学、想学、利用帮助达到会学。)

2、继续引导学生思考PowerPoint中幻灯片和演示文稿的方式,从而导入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区别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工作表怎样选择、工作表窗口怎样移动,会不会和Windows中的窗口的操作是一样的,学生通过尝试,试错反思,并通过相互帮助得出方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和步骤讲授,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又使他们的荣誉感得到满足和增强,另外教师也可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3、继续提问——工作表中有什么?引入单元格和行列的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元格的概念、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我对此打了一个比方,机房的座位的命名法则和二维的数轴。

4、引入师生、生生互动操作游戏,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格,快速说出他的地址或“名字”。

5、算一算、试一试工作表中有多少个单元格。

第四步:自学退出,归纳总结:

退出的方法也存在借鉴,也可以参考课本,对于本知识点书本的介绍是很清晰的。在学生关闭Excel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这些办公软件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的选择办公软件为我们服务。

六、总结

本节课讲授的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我注重了导入时的激趣引导、讲解时的浅显易懂、操作时的悉心指导、实践中的师生互教、生生互学,以及评价时的中肯准确,遵循了“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个教育教学工作宗旨。逐步使学生步入了“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这样的良性循环。

第16篇:初中信息技术《发送电子邮件》说课稿

《收发电子邮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多的感到信息快速交流的方便,而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电子邮件这个Internetr的产物就是能满足人们信息快速传递的新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是《收发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以其快捷高效、经济实用、内容丰富等特点赢得人们的喜爱,也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而这一节课就是要学生们学会申请电子邮箱、书写电子邮件、能熟练收发电子邮件。为此,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申请电子邮箱,

2、能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小组互助互学,

2、学会团结合作。

3、情感价值目标:

1、体验互助互学的友情,

2、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

4、重点、难点:

申请电子邮箱和收发电子邮件是本节的重点,而难点就是对邮件主题的理解和添加附件。

这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再说说学生的情况。

学生对这一节课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急切掌握并运用的愿望,但是在前面也只是简单学习了一些上网等很少的相关知识,使这些七年级的学生眼高手低,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并且已经掌握了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所以我就把他们有目的有层次的分组来学习本节课,为实现互助互学提供更学便利的条件。

综合前面的教和学的情况,我将采用演示教学法。这不但给学生们一个初步的印象,也让会用的学生加深了自己掌握的技能,增强了他们帮学的信心。同时,采用分组学习法,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的学生在已经会用的学生帮助

下更快的掌握,增强学生们之间的友情。

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一个问题:在他乡务工的亲人,因为某些原因,急需一张户口本复印件,在家里学习的你会怎么做呢?引起学生们的讨论,总结出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发个电子邮件,这样就引入新课。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能激起学生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又能让他们体会到电子邮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就在身边。本环节用时5分钟。

接下来一个环节就是有层次的分组了,以掌握了电子邮件技能的学生做为组长把全班学生分为三到四组。然后由组长的带领,在组长演示的基础上其他学生上机操作,我在旁边的引导,小组长亲手指导其他学生练习。学生们在组长的亲手指导下逐步掌握申请邮箱的方法和收发邮件的技能,这样不知不觉间就使学生们掌握了本节的重点,他们也在互帮互学中增强了友情。本环节用时15分钟。

随后,出示我的邮箱,让同学们给我发一个问好的邮件。接着打开邮箱展开收件箱,上面就显示出学生们发过来的邮件,比较邮件的主题让他们初步知道主题的重要性、提示性。接着把一张图片以附件的形式回复给学生们,主题为老师给你的一张图片,让学生们对附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邮箱的伟大还能同时向多人发送。最后让同学们给自己再发一个带有图片的邮件。在本环节中,我边演示边和学生交流,加深他们对主题的理解,这样,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就把第一个难点突破了,学生们也在我和他们的信件来往中掌握了附件的添加。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本环节用时15分钟。

接着展示其他邮箱,拓展他们的视野,并布置作业:每个学生用其他邮箱给我发一个邮件。并布置一个选做题,把自己的一篇日记存到自己的邮箱中,开发邮箱的应用。用时5分钟。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以实践为主,板书就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就是:申请——书写(主题)——发送——添加

这就是我说的《收发电子邮件》一课。 谢谢大家耐心地听我说完,谢谢!

第17篇:初中信息技术图片简单处理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图片简单处理上一课

一,教材,学习情况分析:

这一节是针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涉及到图片处理的开始,但对于新的高中生来说,对于计算机来说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好吧,好奇,乐趣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对于上述因素,本节将设置为使用独立和网络软件,学生的个人照片进行个性化处理。

二,知识要素:

网站:有趣的照片制作平台photofunia ②LAN文件共享

③个人空间图片上传

三,教学目标

1,目标的能力:继续单位的中心意图最高的空间点击率。 2,最好的想法 - 不能做,只能想不到。 3,最好的合作组。

第18篇:初中信息技术《搜索引擎的使用》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搜索引擎的使用》说课稿

网络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使学生充分利用因特网为自己服务,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更需要掌握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为此,我精心安排了“搜索引擎的使用”这节课,希望学生真正学到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能享用到自己终身受益的信息。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同时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在授课时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3、学会保存网上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搜索引擎

2、通过任务驱动学会利用搜索引擎解决问题

3、利用小组形式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在任务驱动,小组互助合作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生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会用全文、目录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保存网上的信息。

2、难点:关键词的选择和搜索技巧,搜索引擎的分类

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师主页发布本课的研究主题、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参考和帮助信息等内容,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查看,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对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进程,最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

4、指导探究

四、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五、教学设想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六、教学设计

任务一:(1) 贴近生活,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质疑:最近日本9.0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核电站核泄露,对周边造成了核污染,我国也检测到了微量的碘131,那么你知道发生核污染如何进行防护吗?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正确的答案呢?随即引出“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设计思路)

通过一个有代表性信息的查找,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怎么快速查找到需求的信息。从而产生查找东西的浓厚兴趣,更进一步的提问,让学生明白查找到准确有效的信息还要动动脑筋,还要有耐心。

(2)操作指导: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搜狐、新浪等,那么同学们可以跟我来看一看。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门户网站上(如百度)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提示学生常遇问题 1.地址栏不见了

部分同学在打开IE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输入网络地址。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地址栏和其他工具栏重叠在一栏中,用鼠标拖动下来即可。另一个是地址栏隐藏了,可以从查看菜单下工具栏项下启动。

2.“转到”按钮不见了

有的同学想不到用ENTER键来实现网络链接。 3.关键词输入繁琐

关键词的选择应该能够代表要查找信息的主题,尽量用词组,不要用一句话来代表,如果表达的意思复杂要使用空格将各个关键词分开。

(设计思路)

教师及时的分析问题,是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的最好时机,也是提高学生搜索能力的最好催化剂。学生演示找到的比较好的网页信息,对其他学生是个督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行。同时,对得到表扬的同学也是鼓励,最起码自己的学习状况还有老师关注,还有好多同学关心,所以会更加努力的。

(3)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通过教师提供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平台:

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有搜索引擎的网站,

百度;Google;搜狐ttp://www.daodoc.com/>; 新浪;网易等一些相关网站;

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可以请同学们进入百度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他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助,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能力。)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大量的信息源中选择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

(5)归纳总结: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通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通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内容,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么办呢?

任务二-智力竞赛

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10道抢答题的比赛

(一)宣布比赛规则,学生开始执行任务

为进一步练习使用搜索引擎,设计一次智力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

1.共10个题需在10分钟内完成,时间短任务重,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合作。2.做题过程中借助搜索引擎时,注意关键词的提取。

3.做题完毕后统一时间提交答案,提交时注意选择组别,否则提交作废。

4.按答题速度和正确率获得优胜组的成员可以在中午午休时间获取一次免费上网时间。5.做题过程中可寻求帮助: ①小组其它成员 ②网络

(学生各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执行任务,师巡视) (设计思路)

对于目录类的搜索引擎,没有给学生固定的任务,因为这种方法容易,但查找麻烦;提供多个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目的就是不局限于一种搜索引擎,让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尽量解决,锻炼自学能力;同时,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学生可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信息,满足其好奇心,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提供搜网的目的,让学生了解有关搜索引擎的知识,扩大认知范围。

(二)总结操作技巧,强调提交注意事项,学生开始提交答案

10 分钟后师先简单总结一下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大家在操作上的问题及技巧: 1.同时用到两个网站时,两窗口之间的切换问题

2.向搜索框里输入内容时灵活运用“复制--粘贴”命令然后师强调在提交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学习网络限制只能从第一题开始提交,并且每个小组每道题只能提交一次; (2)每个小题提交时均须选择组别;

(3)每个小题只要有提交的组就算时间到。 (各小组开始提交答案)

(三)由提交时间及答案确定优胜组 1.举手表决选出计票员和监督员

2.公布答案的同时由学生提交答案至教师机后形成的数据库文件中的“时间”和“答案” 确定每道题的获胜小组,获胜小组由一代表发言说明搜索过程中用到的关键词

3.然后由计票员和监督员统计本次比赛的最终优胜组及优秀组长,师宣布后并给予获奖者一张一次课外活动上机入场券。

充分利用搜索功能

(一)模糊查找

模糊查找是最常用的方法,当我们输入一个关键词时,搜索引擎就把包括关键词的网址和与关键词意义相近的网址一起反馈给我们。例如,查找“光盘”一词时,模糊查找就会把“阳光”、“发光”、“磁盘”等内容的网址一起反馈回来;

(二)精确查找

模糊查找往往会反馈回大量不需要的信息,如果想精确地查找某一个关键词,则可以使用精确查找功

能。精确查找一般是在文字框中输入关键词时,加一对半角的双引号(即在英文输入状态下的双引号)。例如:“计算机硬件”就等于告诉搜索引擎只反馈回网页中有“计算机硬件”这几个关键字的网址,但是会忽略包含“计算机硬件行情”的网站。

(三)逻辑查找

这一功能允许我们输入多个关键词,而且,各关键词之间可用操作符(AND、OR、NOT)来连接连接词和词组。

1.“AND ”也可用“&”,在中文中一般用“+”号连接关键词。

例如:要查找的内容必须同时包括“电脑、游戏、硬件”3个关键词时,就可用“电脑+游戏+硬件”来表示。

2.“OR”或用“,”把关键词分开。

它表示查找的内容不必同时包括这些关键词,而只要包括其中任何一个即可。 3.“NOT”,在要排除的关键词前加“-”。 例如:要查找“电脑”,但必须没有“硬件”字样,就可以用“电脑-硬件”来表示。当我们搜索时如能正确地组合这些操作符。就可使搜索引擎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了。

注意:输入代表逻辑关系的字符时,一定要用半角。

当我们使用搜索引擎时,应该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点,以得到最佳最快捷的查询结果。 归纳提升:搜索窍门

窍门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缩小搜索范围的简单方法就是添加搜索词,只要在关键词中间留空格就行了。(+、and) 窍门

2、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当搜索不到理想的结果时,试着用另外一个搜索引擎。

窍门

3、强制搜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这一方法在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时显得格外有用。窍门

4、每个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帮助系统,遇到困难,首先求助于帮助系统。搜索技巧和其它技术一样,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本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Internet资源型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是课本而是Internet这一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信息的过程。由于学习是由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控制的,因此我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

七、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19篇:初中信息技术《节约用水算水价》说课稿

导语:教师们都需要准备一份说课稿,因为这是非常有用处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节约用水算水价》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说教材

《节约用水算水价》是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4课内容。是前几节的延伸与深化,也是VB接触的第一个语句IF语句,在本单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IF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语句基本就是英语语意本身,它能根据条件的成立与否,做出不同的选择,实现智能化处理。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合理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了解流程图的使用方法,了解一般编程过程

(2)了解变量、数据类型,能定义实型变量和整形变量

(3)学会对变量进行赋值

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IF条件选择语句,解决简单的问题

(2)学会使用算术运算符进行四则运算代码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代码编写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完成程序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按钮的代码设计

难点:灵活运用IF语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学情分析:

1、开始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

2、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很多学生中途就退出、放弃了,有畏难的情绪。

3、遇到问题张嘴就是具体语句,不知道先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

4、程序学习喜欢背具体的程序,比较机械,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说教法

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等部分,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特别留意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究。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典型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的错误做出纠正,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我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同学当组长,成为老师的“小助手”这样既是对能力强的学生的鼓励,能力相对差的学生又有了榜样,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教学中我还采用了“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单兵作战的话时间有些紧张。所以我实行了分组教学,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习惯。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和思考,小组互相竞争,成员互相合作。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五、说思路:

新课的引入:看谁算得快?

内容:1户居民的水费

成员:全体同学P老师

结果:学生刚开始,老师已经结束。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准确、快捷!让学生感觉到惊讶、好奇,导出新课

问题一:

你想用这个程序检验一下吗?当学生们输入一个用水量,它会快速、准确地计算水费,太神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激发学生编制程序的兴趣。

问题二:

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

总结: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的懂的语言很详细地对计算机述说着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的做法和流程!计算机能根据人类的指挥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问题三:

你也想编制这样的程序吗?大家都通过努力,制作了自己满意的能正常运行的程序 程序,那种豁然开朗, 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在勇敢尝试、亲身实践中,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拥有了强烈的挑战欲望,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

问题四:

你想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回归生活,学以致用:先从数学角度分析,然后用流程图描述你的思考过程,再选择必要的控件合理布局程序界面,并合理地设置属性,最后认真地设计代码。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的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六、说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上课之初我和同学们谈论了激动人心的奥运会,借着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师生间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比赛:看谁算得快,比赛内容是计算一户居民的水费,由于水费是按课本“阅读与思考”中的标准进行阶梯式收取的,特别是用水量超过12吨的时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学生们手忙脚乱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而我不到一秒钟,任务轻松完成,同学们一下傻了眼!巨大的反差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同学心里都想:莫非老师会速算?

(二)新课的教学

问题一:你想用这个程序检验一下吗?

看时机已到,我神秘地向大家介绍: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程序帮了我的忙,并通过广播教学向大家演示收取水费的程序。简单介绍这个程序的用法后用程序解决问题的优越性立刻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但还是感觉不可思议!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又笑着告诉学生“其实这个程序我提前发送到你们的桌面了,你不想试试吗?” 迫不及待的学生积极参与后不由得羡慕地说“这个程序真是太厉害了,他怎么算得这么快的呢?”

问题二:程序是如何命令计算机为人类服务的呢?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自然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我只是点拨学生“大家都是数学高手,不妨从数学角度分析。”这一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聪明的学生很快就根据用水量写出分段函数解析式,

2.85×x (0≤x≤12)

= 12×2.85+ (x—12) ×2.85×2 (x>12)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的学生还发现用水量应该控制在12吨这个分段点以内,这样既节约用水也节约开支。我惊喜地夸奖到“想不到平时毛手毛脚的你们分析起问题来还这么透彻!那第一单元学的流程图更不在话下了,怎么样,能画出这个分析过程的流程图吗?”

学生们早已等不及了指手划脚地讨论开了,果然同学们能画出大致的结构,只是在画分支结构时出现了个别问题。我形象地引入了丁字路口,左边是餐厅,右边是教室,早晨起床后如想就餐就向左走,否则就向右走。

师生总结: 程序是在用一种计算机能够听的懂的语言很详细地对计算机述说着做一件事情的基本的做法和流程!学生不由的感叹 “原来编程一点都不难,我也想编一个这样的程序呢!”

问题三:你也想编制这样的程序吗?

面对跃跃欲试的学生,我高兴地宣布“既然大家都迫切地希望操作一下,那我们就一起踏上愉快的编程之旅吧!”。

创设界面

首先,让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程序要用到哪些控件,需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如何设置其属性?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小组长发挥榜样的作用。

设置属性

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完全按课本操作,但仍有部分学生融入了自己的审美观点,如设置了文字、背景颜色;也有学生改变了Lable2和Lable3的位置;更为可喜的是有个同学没有照抄课本把Lable3的Captin属性设置为空,而是直接输入了说明部分,只是没有分行,完全挤在一起。我提示他,可以在需要换行的地方多输入几个空格,试验之后果然凑效,学生脸上立刻露出成功的喜悦,再试一试,又把第二行和第三行也分开了,比编代码简单多了。

还有个学生问我,为什么Lable2的属性要设置为True呢?我是这样简释的:你想想用水量确定之后,水费是不是就确定了呢?所以水费是由用水量确定的,当然不能更改了,他们是一一对应的。

编辑代码

属性设置完之后,运行程序才发现并不能执行,我又向学生解释道:VB作为应用程序设计工具,通过属性的设置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大部分还要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更为复杂的应用。其中“退出”按钮和“清空”按钮的Clic事件代码在前几节多次用过,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而“计算”按钮的Clic事件代码代码较多,需要老师的讲解,于是我按照代码的顺序与学生边分析边解释如:

为什么要定义x,为实型变量而不是不是整型或长整型?因为实型能够保存小数,而整型和长整型适用于整数。这样无形中就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数据类型的认识。

其次赋值语句是程序中的基本语句,主要用于将一个表达式的值送给一个变量或一个控件的某个属性。强调:要赋的值有可能是数值、变量、由数值与变量构成的表达式。而Val语句虽然等同于赋值语句,但它是先把字符型转化成数值以后再进行赋。。

IF语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要特别强调IF语句的基本格式,让学生认识并掌握这个语句。

对于窗体的Lad代码,虽然可以借鉴前面那个同学的做法,即直接通过属性进行设置,但是作为编程人员,还要养成尽量用代码设计的习惯。

字符串连接符≈,虽然它的功能类似于“+”(如第3课P51就是用“+”连接的)。但由于用“+”来连接字符串时容易导致歧义,(如我写“1+2”,问学生这个语句是什么意思?结果是什么,学生都说成“1加2等于3”,正好上了我的当,因为这个语句是把1和2连接起来的意思,结果是12。)所以良好的的编程习惯是用“≈”来连接字符串,最好让学生看一下第5课P62“谜语”按钮的代码中也是用的“≈”来连接字符串。

至于换行符号 “ vbCrlf ”在第3课已经接触过,功能类似回车符但他与“ vbCr ”也不同,前者既适合Lable又适合Text ,后者只适合Lable在Text时起不到换行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个符号的认识,我让学生边连续用2次甚至3次,看看有什么变化,原来这个符号用几次就会换几行,印象深刻了,自然对它的功能记得更牢固了。

运行程序

看学生掌握的差不多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特色的学生作品在动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在哪?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错例的分析、解决过程已经在无形中成为学习的资源,给其他同学提了个醒,避免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

不断的分析交流之后,大家都在自己的努力下编制出了自己满意的能正常运行的程序,那种豁然开朗的心情以及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体会到编程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

问题四:你想过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吗?

为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我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能编出收取水费的程序,那以后你就可以根据你们家的用水费,方便快捷地计算出水费了。可是以前只知道交水费都不知道用了多少水,你能不能编个程序反过来计算一个用水量呢?”一个简单的反例,调足了学生的胃口,引起学生再次编程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程序设计的例子,从而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在勇敢尝试、亲身实践中,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

七、说反思

很多老师都认为VB教学枯燥乏味,但我认为只要跟实际问题相联系,学生就愿意学,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因为新知识的出现不是突然的,无端的,所创设的问题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缩短了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愿意学习(具有学习的动力)、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通过与同伴、教师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不断地反思,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第20篇:初中信息技术各种优秀的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视频编辑—方法与工具》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视频编辑的三种常用方法,以及6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内容的实用性是连接信息知识运用和学生接受操作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本节知识设置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信息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了解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方法。了解6个常用视频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以上视频编辑软件的用途及制作技巧。

(三) 情感目标:通过创作——交流——评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会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视频编辑的含义及掌握一种常用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视频处理的学习举和如何选择编辑工具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生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法

“作品演示观摩——教师引导——学生创作——小组交流评选——展示总结”。以“学生参与制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和学习兴趣。

七、说教学过程

(一)活跃气氛、课题引入

(二)接受任务、自主创新

数据的计算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 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 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 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想一想: 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出示:课题)

一、说教材(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电子板报》是重大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2章的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板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本章的第3节,是在第1节学生认识电子板报和第2节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电子板报的版面的设计要求做到规范、美观,因此设计“交错版面”、“异形版面”、“图文结合版面”是我的教学重点;同时电子板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构建“美”的视觉效果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为此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展示教法:创设情景法 任务驱动法 )

三、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学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

四、说教学过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实践操作性强。为此,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构建这堂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事例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正好《春晖》文学社池社长委托我在初二年级学生中寻找部分文字编辑,因此,我用这则招聘启事来引出今天的新课。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服务。 (出示我校《春晖》文学社招聘编辑的启事)

2、“试题”为引、初设版面

学生上节课学会了在板报中添加文字和图片,那么怎样让这些对象漂亮地出现在板报上呢?接下来组织学生参与“假如我是小编辑”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展示活动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利用网络教学管理软件,向学生传送本次招聘文学社编辑的“试题”。 (发送招聘“试题” )

3、热身训练、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学生从字体、颜色、背景、图形、图片等方面对板报版面进行设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练习结束后,将部分作品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给学生,并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使作品更漂亮吗?”、“请你出出主意,怎样让这些板报更美观?”。这样学生会积极思考,不至于无事可做,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我校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电子板报。学生一定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板报呢? (展示宣传板报)

4、教师引领、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欣赏第一幅板报的时候,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要相互交错?”,学生经过思考,原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板报空间,从而理解了使用“交错版面”的效果。

当学生看到第二幅板报里面各个栏目形状有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使用方块形,整个版面还会这样生动灵活吗?很多同学这时才想起自己刚才一直使用的是文本框,版面自然很单调。学生脑海里有了“异形版面”的印象。

“好漂亮,那不是校园门口为庆祝„妇女节‟准备的宣传板报吗?”,学生在欣赏第三幅板报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幅板报是用了一张图片来作为背景,这样版面结构和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5、自主探究、活动迁移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我指导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通过“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怎样使自己板报版面灵活多样。 (出示“我的版面我作主”活动的要求)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部分学生可能对教材内容理解还不够清晰,教师可以让他们与基础好的同学结成对子,在同学的帮助下进行学习,完成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品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也让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种成就感也许是他们在有些课堂获取不到的。

6、课后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让学生把课堂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下面的课外实践活动: (出示:奥运宣传板报制作: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迎接奥运的到来,宣传奥运的板报随处可见。请你收集与奥运相关的文字、图片等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宣传北京奥运的电子板报并在你的班上展出,老师将把部分好的作品报送我校校园艺术节组委会进行评奖。)

7、活动总结、评比颁奖

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评为《春晖》文学社特约文字编辑,并发放聘用证书。

《网页动态效果》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 【教学内容分析】 『说教材』

这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一章网页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说学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添加动态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课前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模式三的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0

3、PowerPoint200

3、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素材准备』:

1、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3、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库。(为了提高效率,需在课前将素材发送至每台计算机中。) 【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三个知识点:制作动态效果(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背景音乐,第四个知识点插入视频以及动态网页的概念,内容较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下节课详细介绍。 【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3分钟)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

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三峡网页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未进行任何动态效果的设置,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动态网页)。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而充满活力则是美最好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活力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设置网页动态效果,制作有声有色的三峡网页。

板书课题:1.3 网页动态效果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增添活力。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 (24分钟)

(一)制作动态的三峡网页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缺乏动感,效果不好,你们能帮他让网页(三峡艺苑)“动起来”吗?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或Powerpoint中学习过“插入”菜单中对象的设置,过渡到网页的插入”WEB组件(C)”中“动态效果”的设置。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设置动态效果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03插入菜单中哪些对象与Powerpoint中不同。

(提醒学生掌握技巧:1在文本框中输入要滚动的文字,设置文字的方向、速度、表现方式等就可以实现滚动字幕的制作;2在交互式按钮属性中可以对按钮、字体、图像3个属性进行设置,其中按钮属性框可以设置按钮的类型以及按钮上的文字和链接对象;3字体、字号、颜色的恰当搭配,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

[过程评价]:强调技巧的掌握,将网页动态设置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更具活力。

(二) 插入FLASH动画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给网页“三峡艺苑”增添了活力,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的戴上一件“头饰”,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让学生打开子网页三峡风光,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过程评价]:展示各小组优秀作品,并请小组代表介绍探究心得。比如:FLASH动画插入的方法、属性设置、以及各小组的新发现:动画插入后,并不能够直接看到动画的效果,必须切换到预览视图才能够看到。老师进行点评。

(三) 插入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站“三峡艺苑”添加动态效果、插入了FLASH动画,已经够漂亮、拥有活力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主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探索新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

[过程评价]: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并由各小组介绍任务体会和新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友情提醒”部分的知识,然后对插入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老师进行综合点评。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 (15分钟)

三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

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属性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课堂作业:由老师提供部分生活片断或有关铜梁龙舞、火龙表演、龙乡放歌等图、文、声、动画等素材,结合P29《思考与练习》,为“我爱家乡”主题网站或“学生个人网站”添加动态效果、动画以及背景音乐等。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同学在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3分钟)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动态效果的设置,通过插入菜单、设置“网页属性”等操作,让网页活力十足,增加了观赏性。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同学们在制作网页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方法,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3 网页动态效果

一、添加动态效果

任务一:让网页动起来

二、插入FLASH

任务二:给网页“戴上头饰”

三、插入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教学评价】

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的实施。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任务中创造了美,掌握了重点知识,完成了难点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学习任务、课堂作业,并设定了以下评价内容:

1、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间学生相互评价,探讨学习方法;

3、学生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4、对于学生的其他特殊表现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转变给予相应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

1、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体现在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用到的素材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部分学生作品欣赏)

本节课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说课稿 利用公式、函数进行计算机的一般步骤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 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 (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说课稿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选用教材: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重庆大学第四版八年级上。 教材特点:专题编排为主,强调集团性、趣味性。

本节教材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本节教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字处理软件,学生在认识、欣赏了电子板报后,自己参与制作一份丰富多样、别具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本课在《电子板报》这一单元板块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细化,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是word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学生经过二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和网络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因而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通过学习,了解页面设置的知识。 ⑵. 学会设置文字效果。

⑶. 学会在WPS文档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 ⑷. 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并会用网络收集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利用文字工具对文字进行修饰。

⑵.合理选用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学习、以及想象、创造、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 ⑷.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⑸.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板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⑵.体会爱与被爱,享受人情的温馨。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⑶.培养版权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分析

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

教学重点:文字处理、图片和网页图片的格式设置

五、教学难点分析

文字修饰、图文并排的灵活适当运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修饰文章,把整个文章修整得漂亮、美观、协调、和谐,不拘泥具体的某一部分的修饰,注重文章的整体布局。

六、依据理论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围绕给“三峡移民精神”做板报的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其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2、学法指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主操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最后达到有情感的创作电子作品。

七、整合资源说准备

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 软件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素材准备:多媒体短片、图片网址

八、情感互动说过程(小组协作学习) ㈠.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出示“三峡移民精神”短片,(投影和广播教学软件展示)。

教师通过三峡移民精神的板报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新课。以“三峡移民精神” 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教育。

上节课我们在初识电子板报的时候认识文字处理软件wps、word,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学习怎样用word来做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 (请学生打开word2003) ㈡.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任务一:进行页面设置及对文字进行美化

教师讲解(屏幕广播)“页面设置”在新页面中,通过点击“文件” “页面设置”对板报的版面进行设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提出问题:选择多大的版面,纸张边距的如何设置,及页眉页脚进行设置,怎样进行分栏。对第一个问题,我先请同学回忆前面学过的有EXCEL中对页面的操作,将原有的知识迁移过来。

对第二个问题,文字的美化,叫同学点开“格式”菜单让学生自主操作,在操作中探索问题答案。我会进行课堂巡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任务完成必须有先有后,老师鼓励先完成的学生积极协作和指导后进者。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自主探索图片的插入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其它同学共享。全体学生完成后引导同学归纳页面设置及文字修饰的一般操作步骤。并延伸到对一段文字的设置方式。

知识迁移:对段落的设置这一迁移的知识,一般同学都不太注意,因为这一设置效果没有修饰效果来得显著,但作为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习者不能只追求眼前的效果,更应该扎扎实实对学好操作技能。在板报的制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学会插入图片、将文件中的图片插入文章中、设置图片格式以及图片不同的文字环绕方式。

1、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带图片并设置好格式的精美“三峡移民精神”板报作品。

2、教师讲解图片的插入方法: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3、讲解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对图片的格式进行设置,指到图片点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工具可对图片进行文字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的设置,与文字的绕排方式的设置先请同学们单击图片工具栏的文字环绕按钮,了解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然后分组研究。

4、图片工具栏的使用。

全班分六个小组,分别研究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及其对图文混排效果的影响。 小组活动期间倡导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融会集体智慧。 活动后期各组将研究所得填入“研究结果报告表”,并推举代表将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作演示汇报。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作品,组内分工,共同完成任务,消除了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各展所长,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㈢.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任务三:如何将WEB网页中图片加入板报中?

1、教师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并得出操作方法。

2、抽能力较强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并给其他同学示范。

3、教师强调并点评。

(1)只要在这张图片上单击鼠标的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将图片保存下来,再用word2003中“插入”菜单——“图片”——“来自文件”来插入。在另存图片时,有的同学会忘记把图片存在哪个文件夹下去了,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就有出现到处找图片的问题,这时我会提醒同学们把图片文件存在自己新建的一个“图片下载”文件夹中,以便用的时候找得到。 (2)、也可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将图片复制下来,再粘贴到文档中。

4、图片的版权问题: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此时应当提醒学生:当我们引用图片时,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注意图片版权。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5、课堂练习:学生进一步修改美化“三峡移民精神”板报。完成后,每小组推选一幅作品。利用大屏幕展出,全班共同赏析。 ㈣.课堂小结

首先抽部分学生自评,介绍设计思想、制作方法。再让其他同学评析。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找出其优点,给予奖励。让学生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对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构成美的规律也是多样的。

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㈤.课后作业:展示一幅奥运板报作品并布置以下作业。

大家都知道,在过几个月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行了,关于奥运精神我们也了解了不少。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网上收集资料作一个以展示北京08奥运风采为主体的小报,做得好的,老师可以帮你们打印出来,送给你们,你们可以放在教室里的板报上,可以带回家去给爸爸妈妈看一看。

九、板书设计:

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

右击——图片另存为……——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右击——复制——切换回word2003——粘贴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doc》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