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说课稿范文

2022-12-22 来源:教学课件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人美版美术说课稿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二、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艺术品拍卖非常火爆,时有拍出上亿天价的美术作品。那些美术作品如何这样受宠?作品又好在哪里?它为什么这么“有名”?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及作品的价值判断。这些疑问的产生,就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

提出问题不作答:这两件作品如何有这样高的艺术价值?它如何这样受宠?又好在哪里?

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教师:这些疑问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产生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广场、黄山日出的感受和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黄山日出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

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

教育功

审美功能: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问题设置:美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美伴随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学生活动:看课本,找答案。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绘画、认识功能

雕塑、教育功

建筑、审美功能

设计、

书法、

摄影

推荐第2篇:二年级美术上册 蜻蜓飞飞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版

小学美术说课稿《蜻蜓飞飞》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城市里的学生对于蜻蜓的记忆往往很模糊的,比较概念化,农村里的孩子虽然看到可是不是很仔细去观察。因此通过用播放动画片,做游戏,动的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尝试用彩色笔、彩泥、折纸等多种绘制姿态不一,色彩斑斓的蜻蜓的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的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蜻蜓飞飞》是二年级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其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线条描绘、折纸等美术手段。线描画是儿童绘画的基础,是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画面,因此在绘画中,孩子先要仔细观察蜻蜓。这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造型的乐趣,在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姿势,感知蜻蜓的外形和色彩,感受蜻蜓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身体和翅膀细部。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折纸等多种方法表现不同姿态的蜻蜓。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独生子女多信息途径很广,思维活跃,他们自我我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现;好奇心重爱表现,但观察能力较差,只能画大体的外形。而《蜻蜓飞飞》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观察细节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西湖,让学生不同材料来表现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操作领域:学会合作学习的发法,掌握线条画、折等手段在各种材料进行绘制蜻蜓,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大自然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017.3.1 最新版

在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并通过适当的凡是把学生在进行学习本课,我通过美妙的旋律,具有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欣赏,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我创设了情境教学法,用谈话的形式。

2、赏析教学法

赏析,品味祖国优秀作品,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没的鉴赏能力。

五、说学法

1、探究法:其实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一个要重要。因此,我把疑问、难解答的问题放如教学过程部分,紧抓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针对和启发性提问:“你知道蜻蜓是有几个部分组成吗?”等教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自学会思维学会分析,学会表达,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去过杭州西湖呀!是啊!清清的湖水,当河面上一朵朵美丽的荷花时候,会有些朋友来看他们。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美丽的西湖游一下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动画片精彩蜻蜓课件。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蜻蜓飞飞,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湖上的客人,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蜻蜓飞飞》,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蜻蜓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色彩的形状、色彩蜻蜓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部位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蜻蜓的色彩,它停着时的姿态、飞舞时的样子,它那玲珑剔透而强有力的双翼,都能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线条进行组合,稍作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蜻蜓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蜻蜓赏蜻蜓,走进蜻蜓世界

2017.3.1 最新版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蜻蜓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蜻蜓,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蜻蜓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蜻蜓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蜻蜓,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蜻蜓飞在荷花的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蜻蜓?你想要表现的蜻蜓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思路之后,要稍作提示,注意强调他们的翅膀对称,引导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以荷花为背景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蜻蜓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荷花和小船在湖面上,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在不同环境里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蜻蜓,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017.3.1

推荐第3篇: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艺术欣赏》说课稿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培养审美的眼睛。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一课,主要涉及到什么是美术及美术的分类,与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它作为整个教材的开篇,将起到引领拓展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课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美术,美术的分类,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及美术欣赏的意义。

2、学生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欣赏水平和能力,即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了解中外美术作品的差异,初步具备审美能力从美术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区分中外美术作品,提高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审美是一种主动的,因为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欣赏的一般方法及意义。(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欣赏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首先,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什么是美术及美术的分类和功能,为什么要学习美术欣赏,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引出话题)艺术作品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同学们对几个疑问会产生思考的冲动,带着疑问来学习本课得到答案,是加深够印象,加深理解的方法。)

讲授新课

(二)、什么是美术及美术的分类和功能?

①美术的概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课文,学生看完后,教师讲授美术的定义和性质,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它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那么美术的特点就是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性与精神的统一性。

②美术的分类。

教师:用ppt展示一组美术图片(帕特农神庙、清明上河图、斜卧像、彩色玻璃瓶、流水别墅、金色的秋天、瑞士军刀、米洛特的阿芙洛蒂特等作品)。

提出问题:请同学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喜欢那些作品并说明他们表现了些什么? 学生:观察欣赏作品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分类作答。

教师:看同学们的分类,对学生刚才的分类进行肯定和改正。这些分类是按物质材料、制作方法、空间性质和功用加以划分的,是沿袭了西方传统习惯。具体来说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4大类,还可以包括书法篆刻。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③美术的功能。 提问:请同学们知道美术对人类生活有那些影响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各类美术作品的侧重点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是拓展学生思维,从理论上高度引导学生关注美。进一步深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三)、为什么要学习美术欣赏?

(我们学习了美术的功能,可以说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美术欣赏)教师讲解并用ppt演示本段文字,主要是因为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的产物。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美伴随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这就说到了美术欣赏是在对美术作品的品质、价值、意义作出判断基础上的欣赏活动,是一个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对美术作品只有通过鉴别之后才能肯定喜欢不喜欢,最初接触时可能由于不理解而不喜欢,一旦理解之后会变成欣赏。

(四)、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这是高中阶段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本课中很难用较短篇幅说清。所以,我们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齐白石的《虾》这两幅不同画种、不同类型的作品为例,按三个步骤

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

②对内容的理解、体验;

③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

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怎么用这三个方面来欣赏这两幅作品。

学生:讨论后将本组的观点记录下来,进行汇报。

教师:归纳说明将上述步骤稍加具体化,即首先应区分作品是哪个门类的,然后再区分出它在该门类中属于哪一种类,例如是油画、中国画,还是版画;是石雕,还是面人彩塑等,把握它们由于工具材料的不同而形成的艺术特点。其次,还要把握作品由于观赏需要和功能所构成的特点,如大厅的壁画、卧室的小画、广场上的雕塑和建筑物上的浮雕、历史画、年画等。能够区分艺术种类特点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个艺术种类都有各自的艺术特点,把握其艺术特点,不致于出现鉴赏版画时用油画特点去衡量,鉴赏中国画时要求它和真实物象的色彩一致等。此外,还要进一步看它的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个性特点,把握形式美的所在,如艺术技巧的功力美、整体形式结构的美、质材特点运用的美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尝试解决具体喝下,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能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分析,定会提高审美的能力。

四、作业

学习本课以后,请找找你生活存在的美术现象,请写出来你对这些美术现象的理解和感想是什么?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培养审美的眼睛

① 美术的分类

1、什么是美术及美术的分类和功能? ② 美术的分类

③ 美术的分类和功能 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

2、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②对内容的理解、体验;

③对内蕴的探究和领悟。

第二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二课,主要涉及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它对以后的美术深入开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培养审美的眼睛

1、学生了解美术形象及一般特征,分析美术形象与自然形象的区别

2、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分类及本质,初步学会分析创作美术形象,

3、学生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到艺术家表现艺术形象的情感和感染力。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理解美术形象是参照现实生活来实现的。(美术创作的源泉是现实生活,美术形象自然也大多数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

2、了解艺术形象的本质是创造艺术典型。(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评价,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的。)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比较)。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观察欣赏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美术形象”的一般含义和特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美术形象的不同创作类型和风格,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同学们回忆美术的概念和特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它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那么美术的特点就是作品的静态性、可视性、物质性与精神的统一性。)

接着用ppt演示文字,美术也叫造型艺术,它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传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态度的。这个用来传达情感的形象,就是我们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的。(这样做了好处是,回忆之前讲过的知识,学生能巩固所学,又能带入新课来理解新内容)

讲授新课

(二)、美术形象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1)美术形象的含义

下面请同学们对比欣赏ppt的上两幅美术作品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与王式廓的《血衣》,从中品味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简单谈谈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学生:观察、讨论,对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找出表现手法的异同。 教师点评: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成分,是艺术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艺术形象,就难以形成艺术作品。美术形象,即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

(2)、美术形象的特征

现在我们知道了美术形象的含义,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美术形象有什么特征? 教师:用ppt播放不同艺术作品:诗歌《观沧海》、歌曲《大海啊故乡》、油画莫奈《海景系列》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艺术形式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并回答问题。从对几种艺术作品的比较中,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点评:这三种艺术作品分别是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它们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了同一个艺术形象——海。通过三个例子的比较引导出文学艺术作品用语言文字塑造了大海形象。音乐艺术作品用声音、节奏、旋律等塑造了大海的形象。绘画艺术作品用造型:色彩等塑造了大海形象。总结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空间形象、静态形象、造型形象。美术形象是以空间的静态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直观感受的视觉艺术形象。(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加深对学生美术形象基本使特征的认识。)

(三)、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

欣赏对比《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与《磨镰刀》,两件作品一件是雕塑一件是版画。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些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磨镰刀》只是通过农妇磨力的局部细节,就强烈表现出德国农民的仇恨与愤怒心情,从而提示出起义斗争的根源和动力。《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表现出教会最高统治者威严、高傲的外表和冷酷、贪婪的内心。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提炼。

教师点评:美术形象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它的形象特点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美术形象的本质属性。(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美术形象的不同创作类型和风格。

教师:用ppt演示库贝尔的《筛谷的妇女》、蒙克的《呐喊》、霍达的《静物》、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克利的《奔流》。

提出问题:这几张作品在创作方法上存在着那些差异呢?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回答。

教师点评:在美术形象的创作中,由于艺术家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创作方法与艺术手法不同,而出现了艺术类型或风格上的多样性,有的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其创作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可以叫作再现性形象;有的强调主观世界的感受,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及主观露念的描绘,可以叫作表现性形象,其创作的艺术手法有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和抽象性形象。由此可见美术形象有不同的创作类型和风格。(这样做的好处是,采用对比教育,是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较好的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动化)

(五)、归纳总结:通过本课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更明确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美术形象是生活的能动反映;懂得了美术形象是典型形象,是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塑造的;了解了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美术形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把这些美通过创作美术作品表现出来。

四、作业:学习本课以后,请找出几幅你喜欢的作品的美术形象,请写出来你对这些美术形象的理解和感想是什么?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1、美术形象的一般含义和特征。

2、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

3、美术形象的不同创作类型和风格。

第三课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三课,主要涉及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美术家如何如何运用艺术语言这两个话题,它是美术创作的基本问题,对以后教学起到引领拓展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明确美术语言的含义,初步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在美术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2、学生通过赏析、讨论、演示、实践、评价等方法,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知觉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够自主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特点,理解美术语言。

3、学生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么样塑造的,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了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运用

2、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之中艺术语言的特点和差异。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请同学朗读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问:这首诗传递了什么信息?学生:感受名句,领会这首诗意图,轻松的进入本课课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冬天的语言符号,大家都知道艺术的门类很多,它们传达信息的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如: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哪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教师:用ppt演示文字,美术的概念。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在这种交流美的信息的方式中,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艺术语言。

请同学们一起来来朗读这段文字。(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边口读耳听,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方便学生把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

(三)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

那么如何来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呢?我们不妨借鉴我们学习其它语言形式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美术语言。我们学的中文,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英语也是同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组成句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看,我们可以把我们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

教师:用ppt展示中国画《捣练图》、《泼墨仙人图》、油画《曼陀铃和吉他》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分析这三幅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方式。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作答。点、线、面、体

老师总结:这些点、线、面、体、色彩、还有明暗等起到了和语汇在交谈当中的作用一样,我们把它们叫做绘画语言。同时,我们知道,绘画是美术的一部分,所以在美术中,这些就称为美术语言。

教师把学生分成五小组研究以下作品

a、形体组:分析体会潘天寿《露气》、《格尔尼卡》是怎么运用点、线、面、体这些艺术语言的。

b、明暗组:分析体会伦勃朗《戴黑帽的老人》、《蒙娜丽莎的微笑》明暗造型法是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主要虚拟性语言。

c、色彩组:分析体会林椿《果熟来禽图》、《苹果与橘子》中西方绘画色彩运用的差异

d、空间组:分析体会郁特里罗《圣亚布拉恩教堂》、《清明上河图》中西方绘画在透视方法运用上的差异。

e、材质、肌理组:分析体会夏尔丹《民间画家》、《露气》不同物质材料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美感。

(这样做了好处是,通过欣赏对比,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乐于思考,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对知识的深入了解。)

(四)、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

教师讲授: 刚才我们给大家分析了在美术作品中常见的几种美术语言,但这里要请大家注意,同时用ppt演示文字,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在文学作品中每个语词都有独立的词义,而美术语言就不同了,在美术作品中,这些基本的美术语言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如果我们把一幅绘画作品中的一根线或一块颜色分解出来它就毫无意义了,也不会被人理解。因此,美术家只有把美术语言和整体形象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一定的创造法则,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创造物,才能被欣赏者所理解,才能表达出某种意义。

(五)、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作品欣赏使大家进一步的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通过美术语言创造的,我们只有了解了艺术语言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只有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才能创造艺术形象,传达社会意识,表现审美理想 。

四、作业: 学习本课以后,请找找你喜欢的绘画作品,观察画家是怎样运用艺术语言创作绘画的?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1、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2、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

3、美术语言整体和基本语言的关系

第五课 绘画艺术的特点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绘画艺术的特点。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五课,主要涉及到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两大体系的成因及其不同之点。它在教材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课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了通过欣赏和分析教材中的绘画作品,初步掌握绘画艺术的种类及特点

3、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方绘画作品特点的差异,从而提高艺术欣赏的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掌握绘画艺术的种类及特点

2、学生根据所学找出中西文绘画的区别。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绘画各类的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区别,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用ppt展示一组美术图片(清明上河图、静物、泉、太行丰碑、白夜光、斜卧像、思想者等作品)。

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作品后回答。

教师:给予评价后再让同学找找其中绘画、雕塑作品的区别。并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绘画的概念,绘画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作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

(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作品展示对比,学生很快了解绘画引起兴趣,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讲授新课

(二)绘画艺术的种类

①提问:请问学生了解的绘画种类的有那些?学生思考回答。

②教师:对绘画是怎么分类的进行简单介绍

A、按材料工具和技法分:中国画(按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油画、版画(根据板材分:木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根据制版方法和印色技法分:腐蚀版画、油印木刻、水印木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水彩画、水粉画。

B、按描绘对象分:人物画(根据描绘题材内容分:肖像画、历史画、宗教画、风俗画、军事画、人体画)、风景画、静物画。

③再次出示几幅不同的图片《花果册页》《有鲑鱼块的静物》《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带黑帽的老人》《圣亚布拉恩教堂》让学生给合刚的两点说说他们分别属于那种种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拓展学生思维,从理论上高度引导学生关注。进一步深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

(三)、绘画艺术的特点

①首先请同学们阅读全文,选择课本中任意一幅图进行分组讨论,简单归纳绘画艺术的特点,完成后汇报。

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绘画艺术的特点是:

A、空间

教师:用ppt展示图片《有鲑鱼块与柠檬的静物》与画面只有一块单色的图片给同学们看,指出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明暗、形象结构表现物体的凹凸,造成立体幻想,通过物象的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虚实造成深远的空间效果。)

B、再现性与表现性:

教师:用ppt展示图片《有鲑鱼块与柠檬的静物》、《错误的镜子》两幅作品,一幅贴近现实生活一些,一幅又让人感觉是展现主观世界更强烈些。指出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样性。

C、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教师:同时用ppt展示图片《虾》、《最后的晚餐》、《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指出不同画种,由于工具材料、制作方法、艺术技巧等的独特性,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趣味和形式美感。(中国写意画,是讲究线条要有力透纸背的力度美,用墨具有变化和厚重感,笔墨构成气韵生动。油画,讲究色彩要浑厚、凝重和丰富、和谐的美感。版画讲究“刀味”、“木味”等和印刷的美感。彩画讲究水、色彩和笔法形成的明快、清丽、水分丰润的艺术美。)

D、构图

教师:用ppt展示作品图片《开国大典》、《白夜光》、《太行丰碑》提出构图的时候应该注意

a、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b、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c、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d、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一形式美感。

总体而言构图是绘画的基础。(这样做的好处采用对比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尝试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四)、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①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A、主要造型手段(中国画以线描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扬弃对象的光影明暗,注重形象的神韵。西方油画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重视形体光影描绘、注重表现立体空间感的真实效果。中国画用色讲究概括性和装饰性。西洋画重视客观对象色彩的精确再现,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

B、空间处理方法(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组合于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中国画往往不画满背景,利用空白造成的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西洋油画是定点写生,按透视法描绘特定区域内的景物,全方位地描绘所见对象的形体、色彩、光线等,以求得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

②再请学生来说说书中那五幅图中西方绘画的区别(这样做是由于中西方绘画体系的区别是本课难点,所以先讲授理论知识再通过作品分析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归纳总结:本节课大家对绘画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重新的认识,重点对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与绘画的构成要素作了分析,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把握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感,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及实践能力。

四、作业

请你用对比的方法,列举中西方同类题材的绘画各一幅,谈谈它们的艺术特色。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绘画的艺术特点

(1)什么是绘画?

(2) 绘画的种类

(3)绘画的艺术特点

(4)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第七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二册第七课,主要涉及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它教材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成就及特点。

2、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并培养出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学生初步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五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播放视频纪录片《故宫》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观看完以后请同学们谈谈对故宫的了解 通过部分同学对故宫形象的描述,引入课题

教师进行介绍: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讲授新课

(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1)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分成小组来讨论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其最大的特点为是什么?再结合阅读课文和欣赏一组建筑图片(天坛、宝光寺、雷峰塔、北京四合院)来总结古代建筑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

①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其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例:北京四合院

③建筑式样:尖顶方体样式。

太和殿为例:重檐庑殿顶(高级宫殿建筑)

中和殿:檐攒尖顶

保和殿:重檐歇山顶

教师总结:受封建等级观念限制,建筑式样,有所不同。

④色彩既图样:宫殿主要以黄色琉璃瓦、朱红色柱子、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多用青绿色略加点金,再以白色石台基衬托,突出了各部分的轮廓,体现宫殿的富丽堂皇。其图案以龙凤图案为主题,代表了皇权的尊贵。王公贵族的住宅多采用麒麟、狮、鹤等图样,体现了古代等级制度的限制。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1)请同学们再看视频,并带领同学们回忆初二语文课文《苏州园林》片段,结合阅读课文园林的部分,对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2)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①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②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的手法③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寓情于景。

3、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以木结构为主,平面铺开式的古典式建筑,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在建筑中大量的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形式上就是等级制的运用,无论是屋顶的建筑样式还是建筑彩画的图案,都着重体现皇权威严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园林由于有文人参予,所以在建筑中追求诗情画意和建筑的结合,这也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

四、作业:建议学生周末参观武侯祠、青羊宫、文殊坊、桂湖公园等名胜古迹,用所学知识去欣赏,写出他们的特点。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第八课 中国古代花鸟画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中国古代花鸟画。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八课,主要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画法、特点以及发展概况

2、学生能够比较、分析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时期重要作品的风格,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3、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独特艺术传统,领会它的绘画形式所传达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艺术欣赏的眼光。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2、掌握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知和分析,并能利用此鉴赏方法对其它花鸟画有更准确的鉴赏。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花鸟画的分类、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花鸟画发展进程、意境赏析、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 :播放3D水墨动画《夏》,通过多媒体展示全方位的荷花美感。

引入: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花鸟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这样做的好外是声画同步,动态的开场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授新课

(二)、花鸟画的分类

古代花鸟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花鸟画。

教师:用ppt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花鸟画作品《寒雀图》、《墨梅图》、《出水芙蓉图》、《丛竹图》,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从传统上分:花卉、蔬菜、翎毛、草虫、畜兽等;从画法上分: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从色彩上分:设色、水墨、泼墨、白描、没骨花鸟画。(这样做的好外是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三)、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第

二、三自然段。

学生:认真默读课本,并勾出重点句子,得出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以作品为例,以历史为线索说明花鸟画的艺术传统进程:

(四)、花鸟画发展进程

教师:用ppt展示唐代韩滉《五牛图》,宋代李嵩《花篮图》,徐卫《杂化图卷》,郑板桥《丛竹图》。 提出问题:a、唐、宋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 b、明、清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 c、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哪里?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表观点。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归纳。(唐代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并开始走上成熟阶段,画种分工日趋明显,创立工笔设色、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画风细腻明丽。宋代的作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追求细节的真实。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强调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自己的艺术个性。清代名家辈出,水墨写意画法十分盛及,追求笔墨意境,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 a.唐宋更注重写生 b.明清写意更突出

(五)、意境赏析(这一节是本课的难点)

a、教师:展示图片《千里江山图》和《荷花水禽图》

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顾旧识,认真感受,回答问题。通过所学简单回顾来说明花鸟画的托物言志与山水画的借景抒情是一脉相承的

b、通过崔白的《寒雀图》和朱耷的《杂花图卷》来分析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对意境的不同追求,

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的不同感受。

c、带领同学们从《古梅图》和《墨梅图》两幅作品的不同意境来总结画家的性格、经历的不同之处,分析不是画家对意境的追求和表现也不同。

(通过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六)、归纳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花鸟画有初步理解,能利用传统特点对其它花鸟画有更准确的鉴赏。

四、作业: 请对人喜欢的一幅作品写一篇简评。

五、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中国古代花鸟画

1、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分类

2、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传统特点 3.花鸟画发展进程 4.意境赏析

第十课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十课,主要是是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在意大利开始并遍及欧洲各地的一次文化变革,它被史学界肯定为西欧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本课着重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为主,其中又以“三杰”的代表作来进行分析。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了解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特点,初步掌握文艺复兴运动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

2、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品评、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

3、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出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点的变迁。

2、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出现的背景及运动的性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特点、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 :用ppt展示中世纪的《哀悼基督》和曼坦尼亚《哀悼基督》,它们都表现同样的内容,都表现耶稣下十字架后,圣母和圣徒悼念死者的情景,都是圣经题材的宗教画,请同学从两个玛丽亚、两个耶稣的不同画法分析对比一下,他们给人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回答。一个圣母年轻貌美,不太像死者的母亲;另一个白发苍苍并且痛哭流涕,有人间母亲丧子之痛的真实感。

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看法。第一张画是中世纪绘画,后一张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虽然内容完全一样,但处理手法和思想内涵却全然不同。一个是死气沉沉的圣经故事图解,一个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再现。我想,这就是文艺复兴绘画的进步意义吧。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大胆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在绘画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爱与憎,以透视法和解剖学作为支柱,使绘画更加科学、更加可信。只有看到这一进步,我们才能读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这样做的好外是,通过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进步性。) 讲授新课

教师:文艺复兴是欧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它产生了诸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那样伟大的艺术巨匠,但是,它的绘画与复兴之前相比,到底好在哪里?进步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二)、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出现的背景及运动的性质

教师:用ppt演示文字,请同学们了解并阅读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出现的背景及运动的性质

a、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b、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

c、倡导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本主义。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

教师:我们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及运动的性质,就容易理解欧洲文艺复兴为什么取得高度成就。

(1)思想解放,由于人们的思想从长其的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扬了勇于探索、富于进取的精神。例如:达.芬奇、米天朗琪罗、拉斐尔、凡、爱克、丢勒、提香等都是多才多艺的人,甚至偷偷解剖人的尸体,画出许多解剖图。 (2)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吸取了营养。例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注重生活、重视人的描写的创作方法,以及表现完美的人体的技巧等。

(3)发明科学的透视法和油画,和油画材料的研究改进等。 (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特点

请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及其作品来分析 第一小组:作品分别为复兴之前和复兴时期的《哀悼基督》、《圣母子》、《最后的晚餐》,通过对比,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与复兴之前绘画作品形式和内涵上的区别,谈一谈文艺复兴到底进步在哪里? 第二小组:以波提切利的《春》、扬·凡·爱克的《阿尔诺菲尼夫妇像》、丢勒的《恶魔、死神与骑士》,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不同国家画家手法和思想方面的异同,寻找不同国家几名画家的著名作品,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共性与个性。第三小组: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分析几位画家生平简介和作品要尽量详细,从画面形式、故事内涵、艺术成就等方面入手,展示复兴时期绘画的辉煌成就。 学生:接受教师布置的研究专题与任务,研究讨论,准备发言。

教师分别对三组的结果进行点评:第一组,通过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进步性。

第二组,明确文艺复兴的本质和进步意义,较为全面地展示复兴时期各国的绘画成就及不同特征。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欣赏标准,但浪漫也好、严谨也罢,只是风格上的差异,而新兴资产阶级艺术家在思想内涵上基本是相同的,那就是赞美人性、赞美智慧和力量、关注现世生活。

第三组,达·芬奇的深奥和富于哲理、米开朗基罗的热情和雄浑、拉斐尔的优雅和妩媚,各自引领一支潮流,汇成近现代欧洲文明的大海。 最后总结特点:(1)、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歌颂人体美(2)、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和呆板的传统,运用透视、素描写实技巧,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 。

(这样做的好外是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五)、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浅显地感受了一下文艺复兴绘画方面的成就。我希望同学以把握时代精神的深度理解这些作品,

四、作业:结合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在课下能够了找到更多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分析学习这些作品。

五、说板书: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1、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出现的背景及运动的性质 (1)、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 (3)、倡导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本主义。

2、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 (1)、思想解放。 (2)、从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中吸取了营养。 (3)、科学透视法和油画材料、技法的改进。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特点 (1)、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歌颂人体美。 (2)、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和呆板的传统,运用透视、素描写实技巧,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 。

第十二课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二册第十二课,主要着重讲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去欣赏工世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这部分内容较好的地反映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内在联系,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所以上好本课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初步懂得欣赏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2、学生初步掌握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培养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感受、体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通过认知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一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它们的概念,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能力)

2、正确理解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相关概念,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条款,并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爱好及鉴赏力。(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重定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与区别、工艺美术的欣赏角度、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1.老师朗读初中语文课文《核舟记》片段并展示核舟工艺品供学生传看,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 2.随手拿起同学的某件文具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说出这个物件除了实际作用以外的艺术价值。

3.让同学们分析之前的核舟和同学的那件的文具的区别与联系,老师加以补充说明和深入分析。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从字面上看,工艺美术重在工艺,设计艺术重在设计。) 讲授新课

(二)、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教师:首先展示图片《虎纹大石磐》、《一把现代充气椅子》。

提出问题:比较两幅图片,试分析哪张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哪张属于现代设计范畴。

学生:思索、比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讲解什么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从字面上看,工艺美术重在工艺,设计艺术重在设计。原始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又孕育出绘画与雕塑,绘画与雕塑徐徐独立,成为所谓的纯艺术、高雅艺术。由于“工艺美术”概念的模糊以及社会上的误解,用“设计艺术”取代“工艺美术”,原意上的“工艺美术”实际上已经成为狭义的手工艺术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旧有“工艺美术”中实用部分已经归属“设计艺术”,它的当代涵义只剩下供陈设欣赏的那部分。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一蜕变使“设计”和“工艺”两方面都具有了更加清楚的地位和形象,“工艺美术”作为手工艺术已于绘画、雕塑等并列,而更加“艺术化”了。(由于“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采用比较法,通过分析两张差别明显的图片来比较,更有益于学生理解,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与区别

教师:展示图片《彩陶旋纹尖底瓶》、《栀子纹剔红漆盘》、《台灯》。

提出问题:通过图片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处和不同处。(提示:可从审美、历史文化、使用功能来比较。)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点评和更正,并讲出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本质上都是追求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或者说是处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问题。可以说设计艺术是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延伸。区别:相比而言工艺美术是个性的、感知的、艺术的、民族的、有着深厚传统特征的东西。设计则是共性的、理性的、现代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往往被淡化。工艺美术史的书写,一般是依照陶瓷、染织、金属、漆木、玉石等材质的不同来分类。而现代设计艺术史则是从工业、环艺、服饰、装潢等研究对象的不同来分门别类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采用了对比教育,是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较好的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动化)

(四)、工艺美术的欣赏角度

上面我们学习了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联系与区别,那我们该怎么样去欣赏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呢?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鱼纹彩陶盆》、《白瓷龙柄双腹瓶》、《青瓷覆莲小罐》提出问题:你喜欢它们哪些地方?从哪几个方面能表现出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a、从造型、纹饰、材质、技艺上详细介绍古代工艺品的特点。

B、介绍现代设计的范畴。

(五)、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工艺品和身边的现代设计作品。(如动漫手办,变形金刚,车模等学生感兴趣的物品。)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教师:介绍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包含,现代建筑艺术,现代室内和环境设计,现代产品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纺织设计,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即摄影,影视制作,商业插画。

(六)、归纳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如何去欣赏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

四、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两件你喜欢的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艺术作品,分析其设计上的特点。

五、说板书

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1、什么是工艺美术?什么是现代设计艺术?

2、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关系与区别

3、工艺美术的欣赏方法

4、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

第十三课 20世纪外国绘画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外国绘画。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一册第十三课,本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本课通过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上好本课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2、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学生掌握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

2、同学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简介、外国绘画的特征、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教师: 用ppt展示两组图片——20世纪前与20世纪时期绘画作品对比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世界现代史内容,与本课找到联系,启发学生说出更习惯或容易接受哪一组作品,有什么样的不同,用

一、二句话说明一下理由,使学生对20世纪绘画有个初步认识。

学生:观察和讨论20世纪前与20世纪时期绘画作品,对比其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析20世纪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对画家造成的影响,乃至造成的这个时期大致的绘画状态。( 历史背景:

(这样做的好处是结合学生所学历史知识,通过不同课程的共同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印象。) 讲授新课

(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简介

教师:用ppt展示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呐喊》、《我和我的故乡》、《格尔尼卡》、《百老汇的爵士音乐》、《面包》、《内战的预感》,简单介绍作品名称、流派、作者。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了解和认识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并归纳,艺术分三类:具象、象意、抽象。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以意象和抽象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三)外国绘画的特征

教师:展示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呐喊》、《我和我的故乡》、《格尔尼卡》、《百老汇的爵士音乐》、《面包》、《内战的预感》

提出问题: 同学们会发现作品有些跟现实的差距很大,请思考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学生:仔细难察、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进行汇报。

教师:在同学汇报后归纳总结出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1).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艺术家不再以画得与客观世界逼真肖似为能事,而是以描绘的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趣、意念、思想等主观世界为主,甚至包括潜意识、梦幻、梦境等,为此而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子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

(2).表现形式从具象到意象、抽象

①客观物象并非是绘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②客观物象的描绘反而会损害绘画艺术,于是只有抽象的描绘才是最完美的艺术

(四)、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

教师:请同学们看四组图片,

第一组野兽派,马蒂斯的作品《舞蹈》、《红色的和谐》,教师对马蒂斯的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在讲解作品过程中给学生做一些启发,如从颜色上,线条上和空间上。(

大胆使用纯色、平面化处理画面,强调线条的作用。)

第二组表现主义绘画,蒙克作品《呐喊》,教师要简单的讲解蒙克的遭遇与生平,并出示画家蒙克对此画的一段记述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读完画家当时的心理感受后,,让学生更加理解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在他作品中这种心理感受的呈现。(表现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表现手法夸张,用经发泄内心的苦闷。)

第三组超现实主义画派,达利作品《内战的预感》教师总结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点:精神分析学,非理性主义,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的潜意识。(表现荒诞离奇、丑陋虚幻的形体。)

第四组 立体主义画派 ,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曼陀铃与吉他》,简单介绍画家在这几个时期的经历,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引导学生从艺术和思想两方面分析该作品。(追求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把三维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二维空间画面。)

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分析,欣赏完毕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四个流派绘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评价。

(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穿插简单介绍作品,同时引导学生用视觉艺术的语言来谈感受,调节课堂气氛,学生从自身出发讲述感受,也检查对本课的学习情况)

(五)、归纳小结

通过本课初步和欣赏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了解到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评价的标准,学习了用视觉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这还刚刚是开始,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确实有消极、荒诞和艺术趣味不健康的东西。还要进一步学会鉴别和欣赏,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真正地感受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魅力。

四、作业

复习今天所讲的内容,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去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五、说板书

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20世纪外国绘画

1、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简介

2、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1).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2).表现形式从具象到意象、抽象

①客观物象并非是绘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②客观物象的描绘反而会损害绘画艺术,于是只有抽象的描绘才是最完美的艺术

第十八课 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说课题目是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今天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艺术欣赏》第二册第十八课,本课了解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我国在这方面具有的丰富资源和分步状况,引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学会欣赏并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及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关注自己的家乡和我国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建立和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自觉成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队伍的一员。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依据高中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在这方面的详细资源有所熟悉和理解。

2、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学会欣赏并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和深刻内涵。

3、学生加深对保护中国民间美术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和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逻辑结构及对教学体系的分析,本课重难点为:

1、学生对我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了角。主要包括昆曲、面具、剪花娘子、服饰和织绣、民间传说和故事等。(理由: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具体项既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是更好的理解“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必要手段)

2、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上述具虄宗容分析什么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还要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三个概念: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比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区别三个不同的概念。

(由于 “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概念化,加之学生对民间艺术本来了解就不多,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针对这些重难点我的突破方法是(小组讨论及老师提问,探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紧密相连的,我将其结合在一起说,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以其直观的形象的演示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采用老师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采用让学生小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和团队的力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本课分为六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导入、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归纳小结。下面具体来讲

(一)导入

播放视频三个戏曲选段(京剧《智取威虎山》,昆曲老版红楼梦,川剧变脸。)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戏曲的种类是什么? 学生:倾听、欣赏、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看来同学们对他们还比较熟悉。

引入:无论民间传说还是京剧,昆曲他们都是属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样做的好处是,采用对比教育,是加深印象、加深理解较好的形式,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动化) 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

一、二段,找出“人类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主要是反映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三)、区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师:用ppt展示九寨沟、卧龙大熊猫栖息地和长城、故宫以及戏剧、舞蹈、唐卡等图片进行比较。 提出问题:

a、什么是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人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的自然地带。

b、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 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文物,从历史上、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文化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等区域。

c、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非文字的、以人类口传方式方法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的民间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证;传统的手工世技能。

d、在中国,你都知道有哪些例子? 学生活动:看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师提问:昆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对昆曲的复兴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意义,有相应的立法进行保护,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也是对繁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全民族共同的责任。 (通过多发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分类欣赏

教师:我们在之前欣赏了昆曲之类的戏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其它的作品,用ppt图片介绍并与实物展示结合。

(1)、播放昆曲《牡丹亭》选段。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浓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演唱特点是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

(2)、面具:傩(NUO)堂戏开路将军面具

(3)、剪花娘子:陕西和贵州等地的剪纸艺术,并展示结合了现代元素的动漫人物剪纸作品进行对比。

(4)、服饰和织绣:四大名绣(苏蜀湘粤)、壮锦等。这些服饰和织绣上有各自民族崇拜的图腾、历史和传说,在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期望,有对爱情的忠贞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以斑斓的色彩和优美的造型闻名中外。

(5)、民间传说和故事:《梁祝》《白蛇传》等。

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说出到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 和民族特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归纳。

( 用图片与实物调动学生积极求知欲,从而深入研究其中的含义)

(六)、归纳小结。观看纪录片《达比亚》,谈韩国注册端午节一事,来讨论非物质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该怎么做。(从学生自身出发讲述自己的感受,也检查对本课学习理解的情况。同时从课内联系到课外,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周边的事,加深对保护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

四、作业。请同学们寻找自己周围有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特色和形状,提出你的合理性保护措施。

五、说板书

本课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按照本课的教学顺序排列,给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

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区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推荐第4篇:人教初二美术教材分析

教材的结构

八年级美术上册一共有5个小单元,涉及了美术课程的4个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教材的主要特点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习积极性。

2、弘扬民族民间美术,提高民族自信心。

3、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思考与探究。

4、提供各种美术信息,拓宽学习视野。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主动学习。

单元综述

1、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围绕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色彩和构图三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展开教学,内容包括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和第三课《构图的作用》。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欣赏、感受、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认识造型、色彩和构图等主要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特点,体会其重要作用。

2、第二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和读书、爱书有关,在这一单元中包括了《书林漫步》《手工书设计》《方寸钤记-藏书印》《书间精灵-藏书票》四课内容,涉及“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三个学习领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拓展读书、爱书的情节。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美术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应用特点,体现了综合性学习。

3、第三单元

在这一单元中,包括《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借物寓意》《寄情山水》三课的学习内容,其中《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课,让学生从中国传统诗词、书法、篆刻之间的密切关联,深入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方法、审美理念和笔墨情趣;《借物寓意》一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话基本的造型理念;《寄情山水》一课,通过对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和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

4、第四单元

本单元是综合探索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让学生“办一次画展”为契机,通过计划、制作、装裱或配框等具体的实践体验,体会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创意知识、设计并承办一个学生作品展。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如何通过合理的运用,为生活服务。

5、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欣赏展示设计作品为内容,是学生了解展示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集多种技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它是展示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窗口,也是多种材料和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为自身积极融入未来社会奠定基础。在现阶段,还可以将学到的展示手段和方式,应用到校园布置、家庭布置中去。本单元内容可以通过一个课时来学习,欣赏有代表性的展示设计的作品。通过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况、基本法则、设计手法及各种展示设计类别。提示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展示设计,在参观博物馆、博览会或者参加节日庆典等活动的时候,注意观察其展示设计的手法、体会其中运用的展示设计法则,感受展示设计的美。

推荐第5篇:人教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准备:颜料,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第2课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 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第3课: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 2) 基本形有哪些?

3) 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第4课 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第5课 趣味文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结构变化: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 第二课时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4、作品展示评比

推荐第6篇:人教高中美术说课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

一、什么是说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们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上的指导等方面的观点。说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动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点去说: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 (2)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②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说教材,实质上是分析教材,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说课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说教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 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 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 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说教学手段就是说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例如教哪些内容需要挂图或实物展示、哪些内容用投影、挂范画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恰当地有机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的实际。

1

(五)说训练。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重点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 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说课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 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 第一讲 陶器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2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出示课题) 1.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3

2.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 器:有罐、鼎、鬲等;

饮 器:杯、角、觚(gu)、(gui)等; 食 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 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 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 (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

4

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 (介绍《舞蹈纹盆》)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 瓷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 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 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5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 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 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6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 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 第三讲 青铜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7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8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 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 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 (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录象:青铜工艺) 三.小结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教学目的:

9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出示课题) 1.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

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10

中国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艺,先秦时期称琢玉,宋代称碾(nian)玉,今称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均是靠碾琢而成。 玉器的设计创作方法,是因材施艺,科学地利用材质、色泽,尽其玉材美的光泽。 (录象:玉器工艺) 2.漆器工艺: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录象:漆器) 3.织绣工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周代已掌握了提花工艺,这是丝织工艺的极大进步。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技术得到高度发展,彩绘、染色、刺绣技术逐步完善。到了公元4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并经东起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西运亚非欧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件精美绝伦的织绣品吧!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讲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一. 玉器工艺: 礼玉 佩玉 “佩玉为尚” 琢玉 碾玉 碾琢 二.漆器工艺: 生漆,俗称大漆 三.织绣工艺:

罗:只以经线起花纹,单色,几何纹,轻而薄

11

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彩色花纹,各种禽鸟花草,较厚重。 转载: 5陶塑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陶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陶俑是体现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一定阶级的信仰、崇拜和追求死后享受的产物。了解中国古代陶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教学重点:

讲述中国古代陶俑的功能、雕塑手法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着重介绍汉俑与唐俑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陶俑应把握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泥塑人像出现可上溯至七八千年前。

如《陶人头》面庞丰满,五官端正,神态温和憨朴,显然是个女性形象。眼和嘴用镂空法,产生浓重的阴影,更使形象显得格外传神。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用生动的人头塑像作器口,并在器腹部配以三横排具有鸟的形象特征的纹饰,使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造型概括生动、形神兼备、富于想象和鲜明的民族个性著称。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

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12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陶俑,另外,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陶俑:

俑——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材料一般是木和淘

土,以淘土最为普遍。俑的形象都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主要是卫士、仆人、厨夫、说唱艺人等下层人物的再现。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农民打井时,挖出了一 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认为这是 秦始皇随葬的兵马俑。经过几年的挖掘,已发现埋葬兵马俑俑坑四个,总面积约25380平方米。已发掘

1、

2、3号坑兵马俑共计7000多件。数量惊人,形体硕大, 气势磅礴,震撼了世界。人们赞叹其为天下奇观。兵 马俑的兵俑身高1.8米左右,将军俑高1.95米左右, 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俑,而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其形象似以秦军将士为模特儿塑造的,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有的稚气未脱,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个地区的人。兵马俑真实地再现了每个细节体现了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宝,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博物馆,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放映录象) 汉代陶俑造型不受什么约束,数量多,题材多样,内容极为丰富。东汉的马俑多,这是爱马风尚的体现。如《车马仪仗》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展示了东汉马俑的艺术水平。尤以表现生产劳动和奏乐、说唱题材的俑最具特色。如《说唱俑》,以生动的造型,显示了汉代人物俑的艺术特点。 唐代的陶俑更加丰富多彩,尤其以女俑、乐舞俳优俑和三彩马最有时代特色,艺术性也最高。如《三彩骆驼载乐俑》。它高66.5厘米,是由胡汉两民族组成的五人乐舞队。这件作品反映出唐代盛行少数民族歌舞,也折射出盛唐对外开放,民族团结。不仅骆驼造型生动,而且人物虽小但其表情、动态十分生动, 充分显示了唐三彩陶艺高超的造型制作水平。 三.放映录象。 四.小结 6石雕

13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代表性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提高欣赏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进而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2.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为什么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我国著名的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及其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刻和佛教石窟造像应把握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我国古代的陶塑艺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作品(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这两节课欣赏的艺术作品均属于雕塑艺术这一大类。 1.雕塑的定义:

——运用多种物质材料、多种手段(雕、刻、塑、铸、焊等)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感情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2.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分:石雕 木雕 泥塑、陶塑、金属雕塑 。 (2)按形态分: 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

(3)按功能和放置地点分: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碑或纪 念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

14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在欣赏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3.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通过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等方面的分析),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达到自我陶冶的目的。 陵墓雕刻作品欣赏 陵墓雕刻产生的原因: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陵墓雕刻:是指陵墓建筑中的雕塑部分。陵墓建筑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配合地面建筑陈设的各种石雕和石刻,为地面上的陵墓雕塑,一般来说最为常见,而且规模宏大,成就突出。地下雕塑,则是地下墓室壁面上的石刻、砖雕的浮雕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 陵墓雕刻的特点,一是服从陵墓整体设计思想,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二是造型趋于神化和理想化。

如何理解陵墓雕刻这两个特点呢?首先应明白陵墓雕刻是陵墓建筑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应让灵魂有个去处,最好的去处是升入“天堂”。于是人们就修陵墓,并且将其设计成象征天界的模样,埋葬死者时要引魂,通过陵墓进入“天堂”。所以,帝王陵墓建筑布局,一般是四面有围墙,设神道,建石阙门。石阙、石兽(神兽)在墓地组成天界的象征。

陵墓雕刻的题材分为仪卫性和纪念性两类。仪卫性题材是按一定礼仪确定的,有华表、神兽、鞍马、狮虎、文武侍臣、碑碣等。纪念性题材,是为了纪念死者特殊的功绩设立的。例如,唐太宗昭陵墓前,雕刻其生前有战功的六匹爱马浮雕,即著名的“昭陵六骏”。为它们雕刻的高浮雕高1.7米,宽2米以上,其形体略小于真马,有的昂首立姿,有的慢步行走,有的快速奔驰,着重体现马的勇敢、驯良的特性和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精神。在雕刻手法上严谨写实,刀法简练,结构准确,比例合适,形体浑厚,富有立体感,整体效果概括简明,极为生动传神,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其享有盛名。

15

无论那种题材的雕刻,都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例如,华表象征“王者纳谏”。天禄、麒麟等神兽(头上长双角的称“天禄”, 头上长独角的称“麒麟”,只能用于帝王陵墓。)既是帝王高贵非凡的自我标榜,又是封建法权不可触犯的象征。俯首屈膝的石马、石羊、石象等,象征驯服与祥瑞,是天下万民供奉天子的化身。这些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雕刻,构成宏大威武的气势,给人以既富丽又庄严冷峻的感觉,使人 产生崇高感,达到宣扬封建法权之目的。例如江苏南京和丹阳一带的南朝陵墓前的石兽,在重视雕刻的整体感的基础上,都十分强调艺术的夸张和变形,形体上没有繁琐的细节, 使整个石兽的形体显得更单纯,更富有表现力。例如,《萧景墓石辟邪》,其形态为挺

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它在控制着这一地域。在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所以,当人们还没有走近这些石兽的时候,在没有弄清它的具体形象和细部刻画之前,首先获得的是一个形式美的感受,这就是雕塑艺术特别讲究体积意识的原

因。这些造型高大厚重、气势逼人的石刻所显示的矫健有力的外轮廓,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使人产生对于悠久历史的追忆和丰富联想。 陵墓雕刻服从于一定的程式,并遵循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进行造型。例如,人、兽都雕刻成富有装饰性和富丽感,使其具有理想化、神化的特点。这种程式规范的艺术造型,隐含着统治者祈盼社稷江山永久稳固的心理。 (放映录象) 佛教石窟造像作品欣赏 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原始社会的人们无法抗拒各种自然灾害(火山、雷电、山洪、地震等),对变化莫测、庞大而神秘的自然现象不 能理解,从而引起了恐惧、惊慌和缺乏信心,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一切,只有用膜拜、祈祷或用巫术、祭咒、舞蹈等仪式去影响它们,才能消灾降福,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因而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压迫有时往往比自然灾害更惨重,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总是利用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人们的思想,阻绕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列宁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人民大众,又往往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也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如鸦片既是毒品,又是药品,这说明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来说,古代创造的宗教艺术,当时是一种宗教宣传品,宗教艺术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是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所以,古代遗留下来的宗教艺术,可以成为我们今天观赏的对象。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教艺术,主要是佛教石窟艺 术。所谓石窟,是指依山开凿的佛教寺庙。源于佛教诞生地印度,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

16

山洞中修道成佛的,为了纪念他,也为了便于信徒们的出家修行,古代印度人便选择远离城市的僻静山崖开凿洞窟,并雕塑佛像和绘制佛教壁画。 享誉世界的四大石窟:

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1.云岗石窟:

云岗石窟是世界闻名的佛教雕塑艺术宝库,位于山西大同五周山北崖。因其山势波折如云,故名云岗 。云岗石窟依山开凿,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洞窟53个,佛龛1100个,大小石雕造像51000余身。1500年来,云岗石窟经风雨地震虽有损坏,但近百年中人为破坏更为严重,帝国主义国家博物馆中藏有从中盗窃的佛头达数百之多 。

课本所选第20窟佛像,由于地震,该窟前半山崖崩塌,致使大佛暴露在外,巍然独存。大佛高13.5m,面相广圆,两颊丰满,鼻高宽厚、直通广额,眉长弯挺,目光下俯,微含笑意,表情含蓄,于庄严中流露出慈祥,于和蔼中显出威严,具有稳重如山的崇高感和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外着袒肩袈裟,衣纹条条排列形成富有节奏的韵律美。佛像造型,手法洗练,显示出雕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宏大的气魄,艺术成就极高,为云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和云岗石窟的象征。 2. 龙门石窟:

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口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山崖上,布满佛教石窟,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0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奉先寺建于唐代最盛时期,是最大的像龛。奉先寺像龛前,曾有木结构建筑,后被毁。龛南北宽36米, 东西长41米。龛内主尊卢舍那坐佛是释迦牟尼报身像,通高17 .14米,头高4米,耳长1 .9米。保存完好的佛像头部造型,饱满秀丽,轮廓极为优美。雕刻者突破佛经束缚,融进中国女性优美的外部特征:螺形发髻,额部宽广,眉如弯月,丰颐秀目,鼻梁笔挺,厚唇小嘴,嘴角微翘,带有笑意,身姿端庄稳重,流露出高贵典雅的气质和雄图大略的英雄气概。其形象与记载的武则天“广额方颐”的相貌相吻合,实质可能是以武则天为模特儿,难怪大佛宛如高贵慈祥的中年女性。11躯雕像整体为对称布局,主尊居中,余者像众星拱月般烘托主尊,结合为富有变化统一的整体,是唐代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3.大足石刻:

大足宝顶山位于四川大足城北,全山共有窟群18处,造像10000余尊。宋代的石窟造像具有世俗化的倾向,《养鸡女》即为代表。这一反映农家日常生活场面的雕像,极为生动亲切,富有生活情趣,将严肃的宗教内容表现得极有人情味。三.小结。 7 彩塑

17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3.典型彩塑作品介绍 (1)敦煌石窟彩塑:

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

18

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现存的2000多身彩塑,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古代工匠们以纯熟的技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泥塑和彩绘巧妙地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造型优美、神态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我国的雕塑艺术和继承民族艺术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教材中介绍的《迦叶、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

19

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通过对以上典型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各个时期的彩塑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内容题材及表现形式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大家思考、讨论。 4.放映录象。 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典型作品。

2、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20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中国人物画。

2、教师出示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的投影。

3、分析讲授其艺术特色。

4、揭示课题: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

三、传授新课:

1、魏晋南北朝: 概况:

介绍顾恺之(教师出示投影。)。 赏析《女史箴图》。

2、唐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阎立本。 赏析《历代帝王图》。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周昉。

赏析《簪花侍女图》。

3、五代: 讲述时代背景。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顾闳中。

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21

教师赏析“听琵琶曲”。 学生赏析“击鼓观舞”:

教师提问:在这一段画面中,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构图和刻画人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赏析后三个片段。

教师总结《韩熙载夜宴图》的两大艺术特色。

4、宋代: 教师出示投影。 介绍张择端。 教师设疑。 学生讨论。

赏析《清明上河图》。

教师归纳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特点。 赏析《维摩演教图》。 赏析《泼墨仙人》。

5、明清: 赏析《归去来图》。 赏析《苏武牧羊》。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22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八、下课礼仪: 9 中国古代壁画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审美意识。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赏评《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导入新课:

今天是第九讲 《中国古代壁画》。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播放音乐及介说词)1.中国古代墓室壁画: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

23

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 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 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

《狞猎》 画面中央横贯山峦,右上角山后一骑士策马回首,张弓欲射一对奔鹿。下部山前有二骑士,左侧骑士,腰际佩箭囊驰马张弓射一猛虎。马前有一 猎狗追赶猎物。右下另有一骑士也在驰猎。画面笔法雄健;人物动态强劲有力,是高句丽壁画杰出的代表作品。 2.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

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 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 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莫高窟壁画内容之丰 富,堪称“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副副壁画讲解这一个个神奇动人的故事 《九色鹿》

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

敦煌彩塑中有大量释迦牟尼“说法像”,壁画中有大量“说法图”和“佛传图”,佛传图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平事迹,是一个长篇传记故事。 中国古代把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会,其从事演奏乐为主的艺人称乐会,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敦煌石窟壁画中有极其丰富的古代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据敦煌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室近年来的调查统计,仅莫高窟绘有乐伎形象的洞窟就有200多个,乐伎3400多身,大小不同的乐队490多个,共有乐器44种,4300余件(大型经变画中有一批不鼓自鸣的乐器飘浮在空中,没有伎人演奏,所以乐器比乐伎多)这样多的乐伎形象和乐器图象,可以称得上世界上保留音乐资料最丰富的博物馆。 3.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中国古代寺观壁画以山西永乐宫壁画最为精彩。

《朝元图》(奉宝玉女.部份) 此幅为奉宝玉女的半身像。玉女头戴花冠,上身著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宽衣博带,仪态端庄。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玉女面部和衣纹的线描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

24

人高贵富丽之感。三.小结 第十讲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5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1.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26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 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三.小结 (课件使用完毕) 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花鸟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表现技法,以及其发展概况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花鸟画作品是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作 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27

1、着重欣赏分析古代花鸟画中,工笔与写意这两种画法的不同。

2、通过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说明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写生珍禽图》和《鹌鹑图》的投影。

2、揭示课题:第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

3、教师提问:比较这两幅作品在表现风格上的异同。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三、传授新课:

1、概述古代花鸟画的形成。

2、五代:

(1) “黄家富贵” (2)“徐熙野逸”

3、北宋: 赏析《禽兔图》。

4、南宋时期:

28

赏析《枫鹰雉鸡图》。

5、元代:

赏析《桃竹锦鸡图》。

6、明朝:

赏析《雪景翎毛图》。 赏析《杂花图卷》。

7、清代:

赏析《荷花水鸟图》。 赏析《竹石图》。

8、清末民初: 赏析《梅花》。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结合《枫鹰雉鸡图》,分析讨论南宋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这两种画法在画法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人物画

教材分析: 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上半叶,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恰恰在这段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的现代美术也处在发展阶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中国画的改革和油画的民族问题。在30至40年代,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在这节课中,结合中国画的变革和油画的民族化,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

29

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

3、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系社会、关系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审美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相结合

四、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一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

从欣赏一组同一时期的作品导入,引出今天的课题。 新授

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现代绘画,既然说现代,也就意味着它不再传统,那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描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中国画《愚公移山》,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来欣赏这幅画的?(期间,教师提示,欣赏现代人物画关键一点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是怎样的面貌?(提问学生或一起分析当时社会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感受现实,让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片断。(课件展示、影视资料),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贫穷、落后,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个历史事实。(引出)而中国现代美术也正处在发展变化阶段,那么如何发展?怎样变化?即从传统——现代的转变?

(以下讲述法)因素:

1、社会的文化环,

2、人的观念,

3、美术的功能,

4、内容与形式等;使中国现代美术经历了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形成现代美术的特色:(1)中国画的改革,(2)油画的民族化问题。 (阐述)

1、中国画的改革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的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新的认识,所以进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中国画是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即不再传统),《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不难看出这幅画的内涵。

从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达的主题,可知画的主题思想,表现了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的精神。(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这幅画的内涵和主题。

30

然而对于这幅画,我们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国画的改革体现在哪里呢?同学们一定有所感觉了,这幅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可,对不对?那么它在技法上有什么改变呢?(引导)

欣赏方法 技法:

1、线描—明暗(中西结合),中国画的改革,表现人物的体积和力量;

2、裸体形式表现中国古代传说,这是一种创新,突出了力量与气势。内容:移山 主题:抗战到底的决心 (师生互动)

同样使抗战时期的作品,让我们再来看看蒋兆和的《流民图》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呢?(课件展示)这是一幅描写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我想请同学们看了作品之后,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和境遇,(一分钟讨论)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描绘画中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难)师:难道当时的中国真的就变成难民营了吗?如果再不起来战斗,中国就完全被侵略了。这幅画创作于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江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民族的苦难激发起了画家画了这幅画。主题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起来,参加战斗,坚持抗战到底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职能够展开并深入) 欣赏方法: 技法:线描+素描(改革了中国画) 内容:难民 主题:抗战到底 (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审美经验,学生可以得出此欣赏过程)欣赏完两幅作品可比较其异同点。(题材一样,表现方法不同)

20世纪上半叶也是反帝反封建时期,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国内封建势力的存在。同学们请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呢?欣赏:王式廓的《血衣》(油画素描稿)。

这是一幅描写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斗地主的场面。(请学生分析,通过分析画中几个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靠典型来塑造角色的)。 可提问:作品的主题思想式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的?(从感受农民的情绪起伏变化,由低潮到高涨过程) 欣赏方法: 技法:素描 内容:斗地主 主题:人民当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这里学生应该可以自主学习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

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这是一幅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革命历史画。这幅画重点感受油画的民族化体现在哪里?具体过程:

1、同学们一定没有看过“开国大典”,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况,感受一下当时的宏伟场面以及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播放一段影视资料)

2、(一分钟思考或讨论)说一说这幅画的艺术特色。师:„„红旗、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与蓝天白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又采用了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描绘人物场景——油画的民族化。 油画是西方的 传统绘画形式,以素描为基础。中国人在欣赏西方绘画的时候,往往受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异(看不懂、看不惯),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中国人能接受西方的传统绘画,

31

使它更丰富,则必定有一个国有化的过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使其具有中国特色。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这就是油画的民族化。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欣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欣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 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绘画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和伟大成就。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着重欣赏分析《鸡冠花与水果》的艺术特色。

2、通过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概述时代背景。

2、揭示课题: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

三、传授新课:

32

1、教师讲述“新国画运动”。

2、重点比较欣赏《鸡冠花与水果》和油画静物《瓶花》: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两位画家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作品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欣赏。

2、赏析《贝叶工虫》: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教师分析欣赏。

3、赏析《小憩》: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分析欣赏。

教师提问:你欣赏《贝叶工虫》和《小憩》这两幅作品后有何感想? 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总结。

5、赏析《江山如此多娇》: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分析欣赏。

6、赏析《长江万里图》: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分析欣赏。

33

7、赏析《茂林清暑图》: 教师出示投影。

教师提问:李可染与张大千的山水画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欣赏。

8、赏析《札什伦布寺》:

教师提问:你看这幅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欣赏。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你喜欢林风眠的画吗?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试分析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第十四讲 宫殿建筑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34

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常规)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 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 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3) 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 2.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35

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 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 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高潮。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 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故宫的总体布局,其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录象) 第十五讲 园林与民居

36

园林与民居教材分析: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园林与民居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园林与民居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的园林,既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是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现的,园林建筑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相亲和的思想传统”;我国民居建筑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体现“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主要是实用性。教材中第一段先对中国园林的地位、起源、特征加以概括的说明;第二段对中国园林的分类、设计思想、艺术手法作了介绍;第三段讲的是欣赏方法与欣赏要点;然后是分别介绍拙政园、网师园、圆明园与颐和园。民居建筑一节,首先强调了其实用性及民居的分类,然后对南、北及少数民族民居分别加以概括的介绍。对我国园林与民居的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民居建筑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于建筑的审美的提高教学目的: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提问、欣赏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

37

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

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小组讨论: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我国园林的特征: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要素: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中国园林三大要素: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38

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园林的景的欣赏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动观(类似欣赏短片)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鲜明的民族特色(新疆喀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

39

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2~4层,每层16间,多的有32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

三、四层开小窗。)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课后思考题: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l 当今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 第十六讲 民间美术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 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 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

40

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 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3、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4、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5、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新课内容

1、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41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

42

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quot;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43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 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 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 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 题,使花样有立体感。

44

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 故有称之为" 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结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第十七讲 传统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外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概念、种类和造型特点及其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时代、思想意识、服务对象审美趣味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1、启发学生将“罗可可”家具与下一讲的现代家具作比较,体会艺术功能与审美观念的变迁。

2、强调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美术的服务对象不同,从而体会不同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趣味的变化。

3、强调作品之间的比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作品。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发现式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工作情况。

2、师生礼仪。

二、导入新课:

45

1、概述如何欣赏外国传统工艺美术。

2、复习肯定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设疑导思。

3、揭示课题:第十七讲 外国传统工艺美术

三、传授新课:

1、分析欣赏《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和《黄金人型棺》:出示投影。

提问:这件作品为什么采用珍宝和黄金制造?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2、分析欣赏古希腊陶瓶: 引导学生欣赏。 观察陶瓶的样式。 观察陶瓶的瓶画。 教师总结。

3、教师总结。

4、分析欣赏《林岛圣经封面》: 引导学生欣赏。 材料相同: 用途相同: 美感不同: 教师总结。

5、分析欣赏“罗可可”风格的客厅和家具工艺:

46

出示投影。

提问:大家看这个客厅和家具与我们现代的居所和家具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四、学生观看录像,欣赏代表作品。

五、分组讨论: 同样以珍贵的材料制造,同样追求豪华富丽,为什么黄金面具、圣经封面和“罗可可”的装饰艺术在美感传达上有所不同?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课后思考题: 古希腊陶瓶有哪几种风格?

八、下课礼仪: 第十八讲 现代设计艺术

一、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和理解教学目的

1.教材讲了服装设计、商品包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虽然统摄在“现代”这个标题之下,但这几个方面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按照常规,这四个方面平分课时,常常会有“雨过地皮湿”之感,不能深入下去,于是我以“商品包装设计”为重点,以可口可乐饮料瓶为突破口,体现教学目的中的“通过赏析,使学生知道工艺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体。”同时,进一步由教材内容开拓开去,深挖下去,进一步了解教学目的中“了解时代、思想意识、服务对象、审美趣味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2.为了使学生直观体验,我设计了一些电脑课件收集了一些实物资料。

3.我在使用这些资料方面不是仅仅停留在“证明”教材的结论,而且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材料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如:玻璃、金属、塑料盛体各自的优劣:玻璃易碎,携带开启都不方便,易拉罐除了携带开启方便之外,容量也更大,但造价较高;塑料包装更趋于人性化可重复开启,更卫生,好使用。)通过启发学生讨论、探究,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包装设计的完善确实提出很好的设计思路,如:大可乐塑料瓶,可以借鉴色拉油瓶的把手设计,更方便倾倒;

易拉罐拉口的地方可以翻出一个方

47

便吸嘴等。)

4.教案设计中贯穿批判精神,让学生从身边的商品包装中列举不符合现代设计艺术的例子。(如:月饼的包装,过于豪华,虽然美观,但不经济,也不适用。)

5.在教学中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特点,以及如何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使现代商品设计能中西合璧,互相辉映。(如:中国名酒五粮液的包装:最普遍的玻璃瓶装——瓶颈拉长,瓶身中部向内缩进,有曲线美,色彩更华贵——造型简洁,晶莹剔透,借鉴西方设计——瓶身更加纤长挺拔,中西合璧,瓶颈瓶口似葡萄酒瓶,瓶身似中国酒壶造型——

瓶身为西方酒瓶造型,但内部装饰有“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

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基本上能把握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灵活组织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加以发挥,引申,既沿着教材的思路,又突破了教材的框子。

二、在板书,电脑字幕、插图设计上,我也花了一些功夫

1.体现方便思考的原则。如我在讲牛仔装的“适用、经济、美观”三者关系时,设计了一张图表; 2.体现直观原则。如在不同年龄对“适用、经济、美观”的侧重时,我又设计了一张图表: 青年:美观——适用——经济 中年:适用——美观——经济 老年:经济——适用——美观

3.体现开拓思维的原则。如我设计汽车造型和坐具造型时,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他们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实用——实用美观并重——仿生、抽象与幻想

三、教学中贯穿“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我教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体会到教材就像是剧本,教师仅仅是导演,而学生才是演员,教师只需要在教材和学生中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在教案的设计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看(包括读书)、去想、去说(包括讨论、辩驳)、去体验,所以我在最后还加上一个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课堂环节。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不能单一地以听觉器官活动为主,只有听、视、触诸感官交替、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激起积极的思维与

48

表达。因此,我的课件是实物、幻灯、手工交替使用。不但可以活跃气氛,而且有助思维,激活创造思维。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竭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但我的教学经验还不丰富,无疑诸多不足之处,敬请领导和前辈们指正。 第十九讲 世界文明古国雕塑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了解文明古国的雕塑,特别是古希腊雕塑在西方雕塑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希腊雕塑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西方美方所崇尚的理解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写实精神所形成的原因。

2、欣赏古希腊的雕塑作品,领悟其美感性,了解其艺术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明古国→文明古国雕塑(板书)

二、新课

1、欣赏古埃及雕塑

①分为三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 ②欣赏《门考乌拉王与王后像》 ③欣赏《书吏凯伊像》

2、欣赏古亚述雕塑 ①分为前期和盛期 ②欣赏《受伤的母狮》

3、欣赏古印度雕塑

49

欣赏《舞王温婆》

4、欣赏古希腊雕塑

①揭示西方美术传统崇尚的范式 ②欣赏古希腊雕塑作品 a.欣赏《掷铁饼者》

出示图片(投影)教师介绍(板书崇尚体育) b.欣赏《命运三女神》 c.欣赏《拉奥孔》 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

⑴《拉奥孔》表现神话中一个什么故事?

⑵雕塑怎样表现出怵目惊心、惨不忍睹?怎样表现痛苦和恐慌?⑶雕塑的构图有哪些特点? d.欣赏《米洛的阿芙罗蒂德》

A.出示图片,教师讲解(板书神话传说) B.欣赏曲线美

③古希腊雕塑在西方美术中的重要地位

a.让学生自学99页最下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b.揭示古希腊雕塑在西方美术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板书:民主政治

三、总结全课

四、作业:课后思考、复习题 《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课堂教学实录

50

推荐第7篇: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南溪镇中心校美术教师XXX。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是小学美术四年级上期第二课《生活中的暖色》的内容。我把我要说的内容分为六个环节。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在掌握色彩知识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暖色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观察生活,了解暖色的存在,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掌握暖色的表现方法,通过色彩的审美训练,提高学生色彩的审美感受。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说教学理念

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艺术课程中的体现。本课使每个学生增加了对色彩个性认识的能力,认识冷暖色,有助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三、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和认识冷暖色,学生都带着浓浓的好奇心,你们让学生回忆自然界中的暖色和身边常看见的暖色,从而活跃课堂,提高情趣,然后要求学生要以艺术的眼光来观察自然,观察客观世界,善于从中发现艺术美。

四、说教法

我采用了引入法、分析法和实践法。

1、引入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些地方有暖色。什么场合用暖色。

2、分析法,分三步。

①分析色卡中哪些是暖色。

②暖色中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③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

3、实践法

根据观察,回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五、说学法

要求学生采用体验、创造、展示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1、体验,分三步

①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②开展讨论:在什么场合,环境使用暖色。如喜庆、欢快、热闹的场合。

③分析名家名作。

2、创造

根据观察、回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3、展示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

评析作品的表现内容

评析作品的表现方法

说出突出暖色的使用

根据以上内容,我发现了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六、教学程序

我采用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组织教学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些地方有暖色?什么场合使用暖色?(如:喜庆、欢乐、热闹的场合)

大概组织教学需要5分钟时间。

2、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暖色》

利用课本上的色相环让学生认识暖色,分析暖色。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暖色,更深一步的理解暖色。

大概需要3分钟时间。

3、艺术实践

分二个环节,分析名家名作和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

分析作品的表面方法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分析在暖色中出现的冷色起什么作用

这里需要五分钟时间。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根据观察、回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教师巡回辅导

大概需要20分钟

4、作业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

评析作品的表现内容

评析作品的表现方法

说出突出暖色的使用

作业评价需要7分钟,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谢谢!

生活中的暖色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二、学习材料

包卡、暖色为主的图片

四、教学设计

推荐第8篇:美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X册第X课《XXXXX》),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

”)学习领域,(后面的每一课都不一样,看教参,每课自己写下,熟悉教材)

本节课主要面对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通过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自己根据每课不同提问题)顺利的出本课课题。

(二)引导启发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通过让学生观看书中所给作品,提出问题(自己写出问题,跟每课的重点有关系),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补充,不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把全班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小组,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探讨中,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得到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作品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如果是设计应用就加上设计的合理)。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通过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通过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XX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作业可以说上也可以不说)

推荐第9篇:美术说课稿

30.材料

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小学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

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他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第一。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小学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问题: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14分) 30.【答案要点】小李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看,他的错误在于: (1)没有遵守严谨治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从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小李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属于对学生不负责,没有严谨治学的态度。

(2)没有遵守热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还表现了一种职业上的政治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激情,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而小李在言语中表现出对学生的轻视,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专家点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六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这是历年考试中的重要考点,经常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较大。这六条是:(1)爱国守法—一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一——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31.材料

刘某有一女儿刘佳,是一名小学生。刘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出来赚钱。遂于2011年暑假,将刘佳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刘某拒不说明其去向,还说:“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多管闲事。” 问题:

该材料中刘某是否有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14分) 31.【答案要点】(1)本案例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分别从家庭和社会方面作了法律保障。第11条第1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3款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28条第1款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违法主体是刘某及个体户。

(4)对刘某:根据《义务教育法》第58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

对个体户:根据《劳动法》第94条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32.【答案要点】(1)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

(2)①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的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②使用“热泵”传递浅层地温能,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③通过管道中的水传递热能,储存热量。

三、写作题 33.【参考例文】 大爱无声,师德千秋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日月潜形,阴风哭嚎,房屋坍塌,横尸遍野。那场毁灭性的八级汶川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让国人乃至世人震惊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几秒钟的时间,一座座城市、一排排楼房、一条条道路完全损毁;几秒钟的工夫,我们几万名同胞身陷废墟,生命垂危。哭喊声、呻吟声、求救声在这一刻伴着泪水化成了无尽的哀痛。也就在这一刻,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冒着楼房剧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危险,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年轻的人民教师谭千秋,毅然作出生命中最坚定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度,死死地将四个孩子护在身下,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倒下了。

谭老师走了,丢下了年迈的父母、美丽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谭老师走了,他在天灾降临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也许他有愧于自己的亲人,但是他却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就在那一刻,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接连上演。如身体前倾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生存空间的张米亚老师、为救6名孩子而被钢筋穿胸而过的李永强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还在环抱3名学生的向倩老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的瞿万容老师……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那极其短暂的瞬间,在那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丝毫的胆怯,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师者对学生最诚挚的爱,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一件件、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例子,见证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见证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形象,见证了这崇高精神的背后人民教师那颗强烈的责任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种责任心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名教师内在的品质和良知,已经内化为自觉的日常行为。在教师队伍中,在教学一线上,不乏像谭千秋、瞿万容等那样把爱放在生命之上的好老师,更有许许多多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同样创造着伟大的光荣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为了学生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学生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了学生他们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能尽为人父母的责任。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正在用每一个细节、每一点努力、每一滴汗水,诠释师德的伟大与崇高。他们正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教师。这种寓平凡于伟大的事迹,也才能震撼人心。

此时此刻,我已泪如泉涌,恐怕我倾尽言语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深情敬意,只能以拙文钝笔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沉痛哀悼。我相信,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会永远记住他们英雄的姿势、生命的壮举。因为,从这一秒开始,还有无数的人民教师会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他们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

推荐第10篇:美术说课稿

吉祥物的设计》说课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学中体现以教师引导为主,指导为辅,重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参与体验、主动探究与交流。激发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让他们的心灵和思想能够和谐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和反思 l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此单元设计课的第二个内容,继面具设计课后的延续,非常重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为《吉祥物的设计》第二课时,第一节课主要涉猎了对吉祥物的整体认知内容,包括美术知识、文化背景、创意、交流等。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求知欲较强 ,想象力丰富,喜欢创新,追求个性 , 但美术造型能力差,眼高手低现象严重.同时,他们有小学线描的基础,理解能力强,特别喜欢卡通形象,乐于体验探索 , 为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积极的保障.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基于教材知识内容及初一学生学情特点。具体教学目标确立为: l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巩固吉祥物的设计知识,分析理解并体验应用卡通画绘画的方法进行吉祥物的创作,锻炼学生形象表现能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感受、启发引导、互动实践等学习过程,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师生绘画互动、自主尝试等方式,突破造型难点,提高卡通绘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幽默宽容的品格,引导他们追求健康的审美情趣、大胆实践和独立创作的意识,锻炼学生鲜明、丰富的形象个性表达。

把本课教学重点确立为结合吉祥物设计要素特点,运用卡通绘画的夸张、简化和添加的方法,进行吉祥物的设计。确立依据基于美术设计创作课程的特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绘画基础、生活背景、年龄个性等因素而确立。

教学难点为:运用夸张与简化方法,设计创作丰富而个性独特的卡通形象。确立依据 设计创作学习的规律,同时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力,完成更具有审美情趣的个性化的设计。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体验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方法

确立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根据一定的情境,通过协作、讨论、交流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l 教学过程:

四个环节:复习导入 互动体验 应用创作 评价共享

一、复习导入

巩固吉祥物设计知识,加强对7个设计要素的记忆。针对作业问题,引出本课教学内容。通过课件、实物投影等手段直观感受强调。 设计意图: 巩固旧知,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二、互动体验

对卡通技法进行挑战:眼睛、四肢、饰物画法。通过课件范例分析、教师演示、学生尝试表现、作品展示评价等环节,在互动中体验学习。

重难点突破: 观赏分析,教师演示、学生黑板演示、自我大胆尝试,教师肯定鼓励

设计意图: 分解难点,克服学生畏惧心理,最终突破难点,完成教学重点。

三、应用创作

总结应用卡通画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完成的卡通形象,结合吉祥物的设计的要素,自主完成吉祥物的创作设计。

方 法:自主创作,教师引导、点拨,适时随机评价,调控进程。 设计意图:

总结绘画方法,便于使学生灵活应用,引导学生,体验吉祥物设计创作全过程。

四、评价共享

展示学生作品,互动评价,提升审美,共享创作乐趣。 设计意图:

激励学生个性审美能力,激发主动创造力意识,提升学生美术欣赏和评价能力。 l 教学评价

从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达成了预设的教学效果上看:

1、面向全体学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主体主动参与,思维活跃,参与程度高。

2、达成了师生互动、民主和谐氛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想象创作。

3、内容时间安排合理,突出美术学科特点,易于学生接受,重点、难点学生绘画技法确立有价值,有突破、有提升。

视觉形象展示和表现,动手、动脑,审美、情感、个性表现都带有浓郁的学科特点。线描造型的设计和创作是学生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本节课有所突破。

4、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媒体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个性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创作和成功的快乐。从而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5、从美术技能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的体验,情感、审美的培养,都将长远地影响学生成长。较好地实现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6、抓住一些非常可贵的课堂生成

遗憾之处:

1、教学整体时间安排、节奏把握、内容容量,设计的合理性上需推敲。

2、对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不够充分。

3、教师灵活整体调控课堂方面需加强。如:及时评价、把握生成等

建议: 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学习需要 教师教学能力水平问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说。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平面描绘到立体构成的衔接。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废弃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立体制作和练习,符合现代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利用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所以教学目标我们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阐述有三点:

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会夸张、变形龙的方法;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

3、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 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法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 1.直观分析、比较法——课件简要归纳龙的造型特征和内涵。进而把学生引导到龙的制作首先要抓住龙的形象特征,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这一重点。

2.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所以投影仪——示范三种不同材料的龙的主要制作方法。这三种龙从易到难适合各种程度的学生,让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综合几种方法进行发挥、让程度低的同学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为设计•应用课,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所以大量龙的图片留到学生制作过程中在屏幕滚动播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可以边参考边设计。欣赏部分的图片量不多,有代表性地引出龙的特征及内涵。

三、说学法:

学法过程按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体验集体创作的乐趣。

1.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掌握龙的特征,了解龙的内涵;在教师的直观示范中掌握基本纸立体技法。

2.学法指导中根据学生熟悉龙的形象这一实际,重点放在龙的特征的夸张概括和剪、刻、折、粘贴等技法上。这样学生就有了制作和创新的基础。 3.提示学生在分组后——进行分工并讨论技法在材料上的灵活应用,争取创新。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作业展评与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出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课件展示巨龙图片——提问:龙总体的外部特征?给学生熟悉的形象一个总的概括:

“大、长、起伏变化”。

(二)讲授新课:(14分钟) 分成欣赏和示范两个部分。

1.欣赏部分主要是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看。(5分钟)

展示12生肖图片——提问:龙和哪只动物最为相似?他们的相似之处是什么?把学

生引导到龙和蛇以及其它动物的联系上来。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 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又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龙图腾源于蛇,又综合了哪些动物的特征?提问:龙的九似 “角似鹿、头似驼、顶似蛇、腹似蜃(蛤蜊)、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知识延伸——“龙”图腾的寓意: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吉祥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课件欣赏民俗活动,体会龙的精神。

在喜庆的节日当中,我们中国人经常用舞龙、赛龙舟、挂龙灯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欢乐的心情,从中也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奋发、欢腾的气氛。 2.展示各种龙的立体构成图片,示范怎样制作立体造型的龙。(9分钟) a.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的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制作的基础 B.采用剪、刻、折、粘贴等方法制作龙头、龙尾.——重点示范 c.穿、插、捆等方法连接龙身。——视频演示 提示学生根据龙的造型特点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去积极探究、创造巧妙的构成方法。

三、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25分钟) 要求:选择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内容完成。 分工合理,体现合作精神。 指导要点:启发、鼓励

四、小结:(5分钟)

1、让学生大胆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给予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优点的机会,使学生小有成就感,同时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评价:把分组做好的几只龙一起展示,归纳优缺点。主要从整体感觉和局部特征进行评价。

五、课后拓展:

留心生活中的立体构成,观察其材料的应用和制作方法。 课余时间试试能否用其它的材料完成龙的造型。

教材安排这节课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学会搭配服装,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自己已有的服装进行搭配,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穿出自我,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从而展现出健康、活泼的形象美及行为道德美。教材内容分为服装的种类,有牛仔装、休闲装、运动装、职业装、学生装,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肤色、体形、身份,在不同的场合学会穿着,从而展现出自己的修养及性格,更好的与人相处,赢得别人的尊重,展现出自己的气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好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的:

是让学生学会服装的搭配,从款式、色彩、场合、年龄、身份、季节、体形去搭配服装。 教学重点:

服装的色彩、款式的理解,怎样搭配出适合自己的服装。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法:

教法以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为主。

三、学法:

欣赏法、讨论法、思考,并练习服装的搭配。

四、说教学过程:

1、兴趣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巡回极性。

2、课件演示,并结合教材让学生分析讨论服装的种类及色彩的含义,怎样通过服装的搭配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内在美。

3、结合课本,让学生自己进行服装搭配。

4、学生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并进行小结,渗透本节课的德育教育,作为一个中学生,光有外表美是不行的,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让学生盲目追星,不攀比穿着,不穿奇装异服,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

《学习服装搭配》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安排这节课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学会搭配服装,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自己已有的服装进行搭配,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穿出自我,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从而展现出健康、活泼的形象美及行为道德美。教材内容分为服装的种类,有牛仔装、休闲装、运动装、职业装、学生装,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肤色、体形、身份,在不同的场合学会穿着,从而展现出自己的修养及性格,更好的与人相处,赢得别人的尊重,展现出自己的气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好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的:

是让学生学会服装的搭配,从款式、色彩、场合、年龄、身份、季节、体形去搭配服装。 教学重点:

服装的色彩、款式的理解,怎样搭配出适合自己的服装。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法:

教法以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为主。

三、学法:

欣赏法、讨论法、思考,并练习服装的搭配。

四、说教学过程:

1、兴趣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巡回极性。

2、课件演示,并结合教材让学生分析讨论服装的种类及色彩的含义,怎样通过服装的搭配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内在美。

3、结合课本,让学生自己进行服装搭配。

4、学生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并进行小结,渗透本节课的德育教育,作为一个中学生,光有外表美是不行的,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让学生盲目追星,不攀比穿着,不穿奇装异服,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

第11篇: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彩 塑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美术组的第 号考试,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及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美术欣赏中第七讲《彩塑》,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 2教学目标:

电子表格备课B、情感目标:了解敦煌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敦煌艺术宝库及其彩塑的形象特点。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彩塑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具有的不同艺术特点。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经过初中系统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美术技能,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正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三、说教法及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使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方法要多样,要把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向动态教学,因此我运用以下方法:

本节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一步增加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关敦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的彩塑,再辅之多媒体和祥实的图片,将情景教学模式和影片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课开始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个有关敦煌彩塑的故事来引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彩塑。从而简单向他们介绍敦煌艺术莫高窟的产生和发展。

2、背景介绍:

彩塑又称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是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糅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质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

3、内容讲解:

A、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及各时代的彩塑特点其中及盛唐时的佛像特点。 B、列举其他时代彩塑形象图片进行比较得出其特点。 辽代

辽代彩塑的特点是雄伟刚劲而又柔和俊美。它吸收唐、五代塑像那种丰颜庾身“胖美人”的健康形态仅又摒弃了其中过于夸张的魏时期清癯飘逸的风格,结合了契丹民族彪悍刚毅的性格。 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详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12篇:美术说课稿

2《画人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画人像》,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编写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在创作时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神态,在欣赏、讨论、分析、观察、演示和创作的过种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人物写生造型的能力。本课教学首先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过于专业化的倾向,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学会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表现。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掌握了背面头像的写生技巧,初步学习了分析、观察的方法,能够有意识地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表现。而在《肖像艺术》一课,对画家优秀作品的欣赏,也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较好的审美基础。学生受动漫人物的影响较大,五官比例上会有较大问题,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写生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准确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神态,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人物肖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分析、讨论、创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生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身边每一个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人物的脸型和表情特点,学会用线描写正面人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神态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 (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 ) ,课件等。

四、教法与学法:

通过欣赏观察分析,讨论演示和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生表现能力,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谈话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灵感。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兴趣引入: 同学们, 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 ? 说说“我”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

1、探究人物脸型,我会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具体观察、分析人物脸型特征。(板书:脸型、五官、发式、表情、服饰)

2、出示“三庭五眼”示意图。

提问:你能明白示意图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它对我们画人像有什么帮助?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探索新知。得出用“三庭五眼”这种方法仔细观察人物的面部结构比例,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绘画人像上。

3、进一步提问:如果这种方法用得好,我们不都长成一个样了?观察细致的学生会马上应答,找到每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

小结:画人像是可以活用“三庭五眼”的方法,利用它来找到人物的不同。

4、利用课件放大五官,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抓住人物个性及神态特征。欣赏一组学生照片,巩固以上所学。

(三)示范讲解。

选择一位特征鲜明的学生做模特,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特征,从特征画起。 我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观察,注意对眼睛的刻画。 眼睛的观察和表现是画人像的重要环节。

(四)开阔思维:请学生欣赏刘文西和丁聪的作品。

作品表现出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在创作中也要充满情感,这样作品才能生动感人。

(五)实践体悟:认真观察同学的特点,创作一副表现人物特征的线描人像写生。学生实践,我会进行巡回辅导。 (六)交流评价: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

1.你认为哪位同学的作品人物特征表现得最突出? 2.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哪个细节刻画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画人像 脸型、五官、发式、表情、服饰

4《学画抽象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在欣赏、了解了有关抽象绘画的知识后,在本节课重点学习如何用抽象绘画的表现方法进行造型表现,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抽象画。本课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抽象绘画及其在艺术史中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和体验中感悟抽象语言的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抽象之趣、感悟抽象之美,逐渐形成对不同风格艺术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并能在具体探究和实践中大胆地用抽象绘画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情况:

学生对抽象绘画的产生、发展、热抽象和冷抽象等有了简单的认识,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抽象艺术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要么容易陷入盲目创作,即胡乱涂抹;要么难以摆脱写实观念的羁绊,缺乏大胆创作的勇气。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四、教法学法:

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创作,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重在激发学生的灵感,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发现抽象:

1、让学生在A4纸上任选颜色随意地将颜色泼、滴、甩、洒在纸面上。小组观察、讨论: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 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

2、这种手法创作出来的绘画就是抽象画,今天我就来创作一幅抽象画。

出示课题:学画抽象画

(二)品读抽象

1、出示作品《蓝棒NO。11》, 小组讨论:你会有什么感受? 介绍画家波洛克,播放视频,请学生观察波洛克的创作方式。 (学生间不同思维的碰撞会激发更深入的思考)

波洛克是将画布钉在地上,提着颜料桶围着画布来回走动,从桶里流出的颜料就洒在画布上,他用棍棒蘸上颜料洒在画布上。滴彩和行动绘画。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艺术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2、解密抽象:

1、体验、感受。

请写生尝试以“滴流”的方式进行创作。将自己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进行对比,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画家的作品有大色块,线条有变化,色彩非常丰富,自己的作品单调,缺少变化。师小结:一幅具有视觉美感的抽象画是由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点线面组成的。

2、抽象之美秘籍。

教师示范运用不同的方法创造色面,在色面上叠加线。提问:你发现线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后回答,师总结:动作的轻重缓急会影响线条的视觉效果。

以写实的作品对比波洛克抽象绘画作品的构图,提问:波洛克的画面有中心吗? 学生回答:写实作品有一个突出的主题,波洛克的画到处是色彩,没有主次之分,找不到中心。

(三)艺术实践:表现抽象

实践提示:小组合作一幅点、线、面相结合,创作一幅有动感、变化丰富的抽象画。

(四)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组织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哪一幅作品给你美感?为什么?

2、谁的点、线、面安排的舒适?

3、谁的画面抽象语言丰富? 教师点评。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对抽象画进一步理解。

(五)拓展延伸:展示当代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家装设计中的抽象图案,学生欣赏。(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学画抽象画

抽象画的语言

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透视这一美术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构建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的关注局部细节,容易把景物画歪。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透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建构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和作品的欣赏,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线条等方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针对这节课所学内容,我打算用讲授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学法: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他们使用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等方法。

六、说教学媒材:这节课我打算用PPT,学生作品,绘画工具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了解透视,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学生排队的照片,提问:为什么前面的人显得高大,后面的人显得矮小? 学生回答:因为近大远小。

你在哪里见过这种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

师小结:在生活中离得近的物体高大、宽阔,离得远的物体低矮、窄小,这种现象被称为透视现象。 板书: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直观教学:

1、(出示课件)以书中的图片《树》为例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树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以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

2、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师生共同观察书上图片、分析图片。讨论总结出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

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新朋友,它们一个叫视平线,一个叫消失点。 它藏在画面中,你能找到吗?出示视平线和消失点的卡通形象和语音: ①视平线是于你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平视时与地平线重合。 ②随着视线延伸,景物会逐渐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消失点。 学生在黑板上的图片中标出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 (通过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欣赏书中油画作品,体会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再次指出作品的视点和视平线。

4、学生欣赏学生绘画作品,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习如何用线条概括现实景物,以及对于近大远小的具体表现方法。

(三)教师演示,激发情趣。

我们运用透视现象来画一画我们的教室。

教师演示: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确定消失线的位置。在消失线上画出正对面的墙,演示门、窗户的画法,添画桌椅和灯的方法。 (通过演示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创作方法。)

(四)艺术实践,教师指导。

作业要求:运用透视知识,对教室进行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的现象。

(五)展评作业:学生自评,互评,交流想法。

课后延伸:向学生渗透成角透视的知识。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拓展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消失点 ------ 视平线

6《美术中的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对《溪山行旅图》《维鲁维斯的人》以及《巴黎圣母院》等作品的分析,认识美术作品中的比例之美,理解黄金分割比。并能够巧妙的运用比例进行创作,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奥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大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对简单的美术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并且对比例也有初步的认识,多数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作品中的比例美感。并且这个年龄的学生思维活跃、探知欲强,适时地讲解一些更加深入的美术比例知识,能够使他们更深一层次的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奥妙,迸发出创作的火花,激发创作思维,感受美术造型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比例知识,能够有意识的发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比例的美感。知道“黄金分割比”,运用黄金分割比美化自己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以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黄金分割比”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比例这一形式美法则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意识,树立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认识黄金比例及其在生活中以及作品中的运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进行艺术实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创设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课堂,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作者,而在学法上则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对比观察法进行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 学具:基本的绘画工具

七、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1.出示摄影作品,请学生谈一谈喜欢那幅作品的构图,为什么。学生带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使用工具测量,得出结果,对画面中主体物的位置比例有初步的认识。3.如果画面中的主体物放中间,你觉得这幅摄影作品还会美吗?学生进一步分析。 教师小结:只有这样的构图和比例关系才是最和谐的。这就是“黄金分割比”的特点。 (二)初步观察、分析。 1.讲授黄金比例的由来。

(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激发学生对学习黄金比例的兴趣,为后面的讲解做铺垫,并且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①展示《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个建筑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大胆的猜想并自由的回答,教师布置任务:测量课本中巴黎圣母院的高与宽的长度并计算比例关系。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总结并讲授黄金比例: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 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学生亲自动手测一测,量一量,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展示范宽《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画了什么?山石有什么特点?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哪一部分可以体现黄金比例?(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整幅作品中近景与远景的比例约为5:8。 4.提出问题:人体中的黄金比例是如何来体现的? 学生大胆的猜想,并回答。教师展示达芬奇《维鲁维斯的人》,并引导学生测一测,量一量,教师总结: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是圆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而黄金分割则是以肚脐为中心,划分的上下身比例为黄金分割的近似值5:8。

(通过对两幅美术作品中比例的分析,学生认识黄金比例在作品中的运用,以及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加深对黄金比例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回归生活,比例运用。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黄金比例?可以有尺子量一量。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课本、花瓶……

2.布置任务:试着将课本中泰姬陵与古瓶的“黄金分割比”画出来。学生测一测画一画,教师总结:古瓶的高与肚,颈与瓶口体现黄金比例。

(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是随处可见的,认识黄金比例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四)创作实践,展示评价。

1.布置作业要求:根据所学的“黄金分割比”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3.学生自愿分享作品,并从黄金分割比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

1.展示图片并总结:黄金比的确是美的,但是人们往往不满足于习惯的比例、造型、艺术大师们还创造了许多具有个性的创作,如艾菲尔铁塔、摩天大楼,它们并不是各个部位都体现黄金比,但都给人们流下了深刻印象。

2.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品等,并量一量看看哪些运用了黄金比例,哪些又具有特殊的比例美感。

(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到比例在造艺术中的重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开阔眼界。并且锻炼学生善于发现美、认识美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黄金比例:5:8 1:0.616 建筑、绘画工艺、人体……

8《提线纸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及设计、绘画、装饰、制作、表演、观赏于一体,综合性较强,本科引导学生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形式美感和情趣的同时,学会利用纸材进行提线纸偶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继承发扬我国传统艺术的意识,创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二、说学情:

通过前一课《偶戏》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偶戏的历史和种类,为学习本课做了良好的铺垫。学生之前尝试过动手实践,对偶戏的理解、立体纸造型的制作和巧设体现等方面,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引领,在实践中感受提线纸偶的奇妙与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策划、合作、展示等活动,学习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继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形象的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感受体验法、实践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多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木偶艺人表演的《四将开台》,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知道表演者手中拿的是什么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演者手中的为提线偶,源于我国古老的民间。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想亲手制作一个提线纸偶吗? 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提线纸偶》。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开门见山低导入新课,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初识纸偶——玩一玩。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提线纸偶分配到每组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纸偶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学生赏析回答。 教师总结:筷子、彩色纸、丝线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提线纸偶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赏析回答 教师总结:提线板、提线、戏偶(头、躯干、四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深入探查——找一找。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制作出一个活泼好动、特征鲜明的提线纸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形象独特,四肢灵活,有创意地栓提线。

设计意图:了解提线纸偶的制作材料,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废旧物。 (四)教师示范:教师示范纸偶的制作方法:

头身制作:纸偶的头身可以采用平面的、立体的、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不同方式。 其实,它们就是基本形的巧妙组合。

四肢制作:①用两张纸条反复交叉折叠②一张纸条反复上下折叠 提线与纸偶的连接方法:①用线进行捆扎②系好线绳③用纸粘连好

通过教师示范,给予学生技巧的点拨、思维的引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艺术实践: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创台词和故事,合理分工,用纸材制作提线纸偶和简单的背景、道具,为大家表演。(辅导要点:活动方法的运用和提线的巧妙连接) 2.展示评价:小小的提线纸偶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也来演一演。 展示各组的实践成果。你最喜欢哪个偶戏故事和那个提线纸偶?为什么?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拓宽视野:出示不同国家的提线木偶,拓宽思维。谈谈你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板书设计: 提线纸偶

头部、四肢、提线

9《创造绿色的生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的直接影响和破坏,以及给人类社会造成的间接危害。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环保、低碳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场景发挥想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科技生活知识和美术造型方法完成艺术创作,设计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学习中积极思考,阐述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和认识,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绘画材料的运用也比较熟练。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能对绿色生活的概念有所了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造型手段和方法,背景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加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并结合造型表现的方法大胆 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环境污染和绿色生活等知识的调查、分析,结合课堂学习中观察与体验、思考与讨论等学习过程,最终掌握绿色生活的核心理念,创作出畅想绿色生活的作品。

3.情感、太度和价值观:认识低碳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谈话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适时的评价总结,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欣赏美丽风景的图片(蓝天、白云、绿水、森林),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引出课题:创造绿色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分析各种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观看课件,图片思考谈感受,分组讨论汇报。

1、水质污染、森林被破坏、垃圾污染、食品污染、空气污染、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2、请学生观看课件,思考哪些因素使环境恶化。学生分组交流感受。

3、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学生发表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4、思考与讨论: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分小组讨论对怎样节水、节电,怎样循环利用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

5、现代科技是怎样创造绿色生活的? 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讨论。

6、我们能为创造绿色生活做些什么?出示课件:废旧材料小制作;宣传展板节约水资源;制作节约能源小标志;创作环保主题的绘画作品。 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7、分析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学生观察、欣赏作品,分析、描述作品内容:创意、资料、表现的形式,主体和背景。

8、学生观察欣赏作品,分析、描述作内容,创意,资料,表现形式主体和背景。

(三)课堂实践。

1、明确作业要求: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辅导要点:运用绿色、低碳的理念构思并绘制艺术作品,表现绿色生活。

2、学生互相讨论,表达自己的构思。

(四)展示评价:展示各组的实践成果。学生在小组内互评。 谈感受,增强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和对艺术创作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为绿色生活做些什么? 将我们的作品布置成展览,让更多的人具有绿色生活的意识。 感受绿色生活要从身边做起。

板书设计:

绿

生活

绿

恶化

绿色——保护——绿色

10《色彩的色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已经初步了解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对不同色相早已熟悉,能够熟练应用水粉颜料和各种彩纸进行绘画或粘贴创作,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了解色相的实际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的概念,运用丰富的色相大胆表现生活和感受。能够使用水粉、油画棒等多种工具,多种表现形式进行自由命题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受色相的丰富美感。通过教师示范,自主体验、对比分析,了解丰富的色相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色彩中不同色相的美感,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概念,感受色相的丰富性,用丰富的色相进行大胆创作。 教学难点:选择的色相能恰当地表现主题。

四、教法学法:

1.过程启发式:使用多媒体手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教师的提问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分析、对比、思考、实践。

2.直观对比法:唯有美术教育才能胜任“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搜集颜色。

课前布置观察、搜集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色相的丰富性。

(二)激趣引入,理解概念。

我们班有30名同学,你是怎样分辨每一位同学的呢?学生会依据名字、长相来分辨。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怎样分辨色彩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出示一些色卡,让学生观察,根据色彩的相貌说出它们的名称。 根据教师提到的的颜色名称,学生联想出它们的相貌。

小结:颜色和我们一样,也有各自的名称和相貌,我们称之为色相。出示课题。

(三)回忆色彩,丰富感受。

1、引导学生回忆认识的色相: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边回忆边出示色卡并排列成环状。复习完旧知,完整的色环就呈现出来。

2、出示课件,观察教材上的图片,说说有哪些色相,给人怎样的感受。(艳丽的色相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淡雅的色相给人温馨舒适的感受)

3、学生交流收集的作品,互相说说能叫出哪些颜色的名称,进一步感受色相的丰富性。

(四)分析作品,体会色彩。

1、出示课件米夏的《船》,请学生观察、体会画家运用了哪些色彩,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学生观察发现,画家除了用三原色和黑白色之外,还用了不同的蓝色和橙色,表达了画家欢快明朗的情绪。

2、学生分组欣赏、讨论莫奈的《日出印象》和马蹄斯的《王者之悲》分别用了哪些色相,给人的视觉感受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

(这些画家大胆地用色相表达自己的感受,凸显了自己的个性,这就是色相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发挥想象力,自由命题创作。教师示范:针对水粉画工具在调色时水分的控制进行演示和指导。

(六)作品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适时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评价,学生深化色相带来的不同感受。) 板书设计: 色彩的色相

三原色、三间色、复色

11《色彩的明度》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本教学内容以儿童绘画为题材,启发儿童进行欣赏学习,并进行创作。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色彩的明度 ,学习明度推移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富有美感的作品,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创作的艺术气息,更好地表达对美的追求。本课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儿童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内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由于是同龄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很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评述和学习。

二、学生情况:

本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色彩知识,这一时期的学生观察能力增强,能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在考虑事物时,也不仅仅停留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和思考方法得到发展,创造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一时期学生的绘画开始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作画时常常反复修改,显得不够自信。因此,教学中设置的教学内容不要过于复杂,要易于学生操作,把重点放在色彩的明度的调配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色彩明度 的知识,掌握色彩明度渐变的表现方法,感受色彩明度变化的美感,提高运用色彩表现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色彩知识运用到自己生活中,提高生活品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明度的知识及表现方法,体验明度变化的美感,创作一幅简单的作品。

教学难点:调配出理想的明度变化。

二、说教法说学法。

通过观察、欣赏、实验、对比、分析等学习过程,探究改变色彩明度的方法;教学中我使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大胆地去创作。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复习上节课的色相知识。

2、导入新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关于色彩的新知识——明度。板书:色彩的明度

阅读教材,了解明度的定义,并试着从深浅和明暗理解色彩中的这些变化。 出示色相环黑白效果图。在色相环中,不同色相之间存在亮暗的变化。

(二)学习新知:

1、探究发现:现一个色相它的明度会如何发生变化?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讨论、总结。(把黑、白、红、与清水不同比例混合一起)

学生总结出了明暗、深浅、浓淡的变化。(这样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发现的乐趣。

2、小结:明度亮,指的是颜色浅、亮、淡。明度低、指的是颜色深、暗、重、

(三)感悟发现:

1、师:生活中光线和距离的原因,色彩明度会产生丰富的变化,世界更加美丽奇妙。

2、展示一组作品,请学生继续观察、欣赏。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利用色彩明度变化的创作的美术作品,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视觉感受?立体、延伸、层次、节奏。

3、欣赏画家作品: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东山魁夷的作品《白夜光》。问:作品中的色彩明暗变化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用利用蓝色的明暗和深浅变化,表现出舒缓,宁静的节奏和韵律,使人产生一种超然、平和的感觉。 提高学生对色彩明度变化的感受和认识提升审美能力。

(四)艺术实践:

1、明确实践要求:选一种颜色,通过加黑或加白的方法,完成一组明度渐变的作品。

2、示范调色方法。逐渐加白。学生观察了解调色方法。

3、老师巡视。

(五)展示评价: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自评、师评

(六)课堂延伸:出示谭件中的图片。

了解、学习利用色彩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感悟美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习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态度和情感。

板书设计: 色彩的明度

浅——深 淡——浓 亮——暗

12《唱起来跳起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可是本套教材版画系列课程中继拓印、对印、油印、粉印、刻印等内容之后的双一版画形式——漏印。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用具进行实践体验活动,感受漏印版画丰富的画面效果。由于其方式简单、效果独特,在学习过程易于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学生情况:

本学段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增强,能够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并追求表现得更加真实;在思考问题时,抽象思维有了较快的发展,手的精巧性也在逐步提高,喜欢尝试各种工具、媒村,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尽管五年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这一时期的学生却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人物造型时容易反复修改,缺乏自信心。在教学时要充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抓住人物动态线,大胆描画。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实践,完成艺术创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漏印纸版画的特点,学习喷雾、拍拓等漏印技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模仿、分析、体验的过程中,利用镂刻、撕剪等方法表现舞蹈人物,尝试使用喷壶、牙刷、海绵等各种工具进行实践活动,完成艺术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愉快的实践过程中,感受版画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习版画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镂刻、撕剪等方法进行舞蹈形象的设计制作,选择喷壶、牙刷、海绵等用具,体验漏印纸版画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难点:舞蹈人物动态的表现以及喷洒进对色彩和水分的控制。

二、说教法说学法。

学生在观察模仿分析,体验的过程中,利用镂刻、撕剪等方法表现舞蹈人物,尝试使用喷壶、牙刷、海绵等各种工具进行实践活动完成艺术创作;教学中我使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大胆地去创作。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播放《拍手歌》师生边唱边跳。

1、唱歌跳舞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愉快、激动、兴奋)

2、人们在什么时候喜欢用唱歌跳舞来表达情感?

(周末、庆祝生日、休闲的时候、节日) 引出课题:唱起来跳起来

(二)观察表现 播放各种歌舞表演片段。

1、通过观赏,你最喜欢哪个舞蹈?说说它的特点。你能表演一下它的经典动作吗? (学生表演时,拍下照片.)

2、播放刚刚拍下的学生表演的照片提问

(1)在舞蹈的时候,哪些肢体发生了变化?(胳膊、腰、脖子)

(2)比较一下谁的动作最优美?(学生评价,说出理由)

3、师根据舞蹈形象画出其中一个人物的动态线。学生观察。

(1)布置练习:试着用动态线画出喜欢的人物形象。

(出示各种舞蹈服装的人物形象图片,学生在纸上用动态线画出人物动态。)

(2)为你用动态线描绘的人物添加五官、发型以及美丽的服装。 (学生观察图片根据自己表现的舞蹈风格添加服饰)

(三)欣赏分析:

1、欣赏教材中的版画《东方红,太阳升》

提出问题:(1)作品中表现的是哪个个发族?(藏族)在干什么?(上音乐课)他们的动作和形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一边跳一边唱,动作简单整齐,人物形象憨厚、朴实。

(2)作品采用的是什么创作形式?画面运用了什么样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给你什么感觉?(木刻版画的创作形式、环状的构图方式、使画面饱满、主次分明,颇具动感。)

(3)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纸版画的方法吗?(学生回忆)

今天我们要接触一种新方法:漏印(板书)

(四)探究新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这些作品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有什么特点。(喷、剪、刻、撕等、画面像剪影,色彩是喷出来的。)

2、观察桌子上的用具,是做什么用的,怎么用。

(牙刷、丝网、喷壶、罐喷漆、海绵等用具。)讨论用具使用方法及绘画创作步骤。

(五)师生体验:师示范创作。学生观察,示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出现技术问题时共同想办法解决。

(六)艺术实践,提出要求:

1、用你喜欢的工具,创作一幅漏印纸版画。

2、结合色彩的色相和明度进行表现。

3、喷印时注意水分的把握。

(七)展示评价:学生纷纷把自己的作品巾到黑板上。小组评,互评。

(八)拓展延伸:欣赏丝网版画、铜版画、石版画等各种专业版画作品。通过欣赏,感受版画魅力。引导学生感悟美术,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习美、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态度和情感。

板书设计:

起来

漏印

工具——技法

13《拼贴添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以拼贴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拼贴画可利用的材料非常多,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纸拼贴画是最易于学习和掌握,它对学生的纸工制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纸拼贴画从方法上可分为撕纸拼贴画和剪纸拼贴画。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可操作性,由浅入深地制定实施计划,并依据不同纸材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从造型、色彩到构图,有创意地自由发挥和想象。本课设置的目的是在设计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在拼贴中了剪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感受拼贴画的创作乐趣。教材上选用的学生优秀范作,注意体现了材料的综合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性现提供参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过程与方法: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画创作。 教学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四、说教具准备:本课是需要用到的教具有范画,示范用纸,旧画报,旧报纸。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方法用到的有讲授法,主要是分析《吉他》作品的部分。在带领学生分析如何搭配画面的部分用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示范画过程中运用到演示方法。目的是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拼贴画的步骤,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学生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目的是稳定学生情绪。

(二)游戏导入。为“熊猫、小鱼儿”找家。通过学生动手做,帮助小动物们找到适合生活的环境。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拼贴()画

(三)讲授新课

1、首先欣赏毕加索的拼贴画作品《吉他》。(旧印刷品及废弃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目的是通过欣赏《吉他》这幅作品,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初步感受拼贴画的艺术魅力。

2、其次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每幅作品表现的主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每一幅作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3、接下来是小组讨论:拼贴添画作品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技法上有什么不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思路,更好的开阔创作思路。

4、在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归纳出具体的方法步骤。教师小结,归纳出具体的步骤:强调要选尺寸大,色彩艳丽的图片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图片,完善画面。

5、教师演示。讲解用手撕纸(剪纸)的方法,拼贴好后,根据画面需要,用笔添画其他物品或是背景,美化画面。把课题补充完整拼贴(添)画。学生观察学习拼贴添画的方法。设计意图是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拼贴画的步骤,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6、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范画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一幅作品,感受拼贴画的魅力。

7、提出作业要求:根据收集的纸材,利用拼贴添画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拼贴添画作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准备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画,教师指导。学生以个人或是小组的形式进行制作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一幅拼贴添画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并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上,对有创意或是画面新颖的作品要及时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五、展示并介绍作品。

1、让学生自己(或小组代表)介绍本人(本组)作品。

2、学生互评作品。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锻炼学生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六、课后延伸。欣赏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小工艺品。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设计意图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了解生活中废旧物品的妙用,激发学生用双手装扮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3《色彩的纯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一节语言九色彩纯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色彩知识课。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分析理解以及学生动手实践和感悟,引导学生关注有趣的色彩,纯度变化规律,从而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什么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学生情况: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色彩之色,已经掌握了,三原色 三简色,冷色暖色的,逐渐形成了色彩知识体系,在五年级上册学习了色彩三属性中的色相和明度,本课学习色彩的纯度,在学习中,学生容易混淆色彩纯度与色彩明度的概念。所以,本节课教学中要明确色彩明度与纯度定义,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直观感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色彩纯度知识,尝试用不同纯度的色彩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色彩三属性的判断,感受应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审美素养。

4.教学重点:了改变色彩纯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高纯度与低纯度的色彩。

四、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合作法、演示法。启发引通过自主探究,尝试在色彩中调入灰或其他色彩,改变色彩的纯度,创作一幅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出示不同纯度的黄色色标,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微妙变化。学生通过对比色标分析色彩由纯度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二)复习旧知:我们看到了这些黄色的鲜灰长度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色彩的纯度。

板书:色彩的纯度

1、复习三原色,三间色知识。

2、复习色相与明度知识。

(三)认识纯度:引导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在红色中逐渐加入灰色,感受色彩的不同,进而让学生了解色彩纯度的含义(不加的红色鲜艳。加灰的红色柔和)

(四)调色训练:

1、选择一个纯色,分别添加灰色或这个纯色的对比色。试着改变这个色彩的纯度,看谁创造的色彩多。

2、引导学生展示调制的不同纯度颜色。

(五)名作欣赏:

欣赏教材中的《全成——豪饮的斗牛士》学生谈感受(不同纯度的黄色、赭色的色调的组合、表达出令人愉悦又充满复杂的感情,给人们一种幽默与高雅的情趣。

(六)示范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飞创作方法。

1、简洁地画出一个主题形象。

2、用自由的线条在画面上分割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空间。

3、市口选择色调。

4、在分割的空间当中,用不同纯度的色彩进行涂色。

(三)艺术实践: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

(四)展示评价,评价要点。

1、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2、指导学生分别从对高纯度色彩、低纯度色彩,学生创作内容,技法运用等进行自评或互评。同学们在自评互评中找到自己贺卡中存在的不足。

板书设计:

色彩的纯度

纯色——加入灰色——纯度低

4《让色彩动起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让色彩动起来》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启发学生对强烈的对比色及其运用方面展开探索,对色彩对比形成综合认知,并加以巧妙运用,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充满动感的作品,加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而使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能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们往往能创造出我们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话般的美丽。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除去这种对色彩的情感表现,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识,如原色与间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对比色的知识,形成综合认知并加以巧妙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教学难点难点:对比色的灵活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发现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基本的绘画工具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具有动感的图片,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感受到“动感”后,我会紧接着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探究色彩“动”起来的秘密,从而揭示课题。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 (一)认识对比色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设置了“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的环节。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色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学生往往会从红色、黄色等鲜亮的颜色回答,我会顺势抓住学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环并引导学生找一找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以及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进而总结出在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比色。通过观察色相环认识对比色,而且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也设置了一个坡度,降低了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对比色的积极性。 (二)感受对比色

在学生对对比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我会多媒体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幅作品中,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运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对比色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运用对比色让画面动起来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会让学生回归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对比色? 环节三: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以我设置了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的环节。

在具体的实践练习前先提出问题:要想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强化学生对于对比色的认识。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辅导并用ppt滚动更多作品,给同学们提供创作资料。 环节四:展示评价,分享对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色彩的运用、创作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五: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小结作业——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并让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

八、说板书设计: 让色彩动起来

对比色:色相环中,180度对角的颜色 效果:颜色明亮、富有动感

6《精细的描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物象的观察与分析,发现物象中线的美感,学习如何用线进行精细的描写。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5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发现静物线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及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表现,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掌握抓住物象的特征用线进行精细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物象的特征。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学法:

1、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考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境创设,兴趣引导。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线条的片段,把学生带入线条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画面,为后面的精细做好铺垫,引导学生体会精细的意义,引出本课课题—精细的描写。

(二)引导启发: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观察力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这一环节,先出示两组图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画面(香炉)构图丰满,线条丰富。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体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这一环节,因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到书中寻找答案:

(观察教材上《鞋》和《椅子》的图片,找出这里面哪个部分最吸引你?为什么能看的这样仔细?并找出刻画精细的部分。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为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情感体验。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作空间,这一环节,我强调学生注意画面的构图,特征的描写,线的组织等。并播放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色彩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问题,诸如:画像画的过小,构图缺乏美感等。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赏评作品。

我接着设计了“赏评作品”这一环节,这样就做到了:

1、“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思维。

科学简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这一环节,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提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四、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精细的描写、构图丰满,线条丰富,刻画精细。 纵观全课,我努力体现引导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把握和设计。

7《我的书包》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继而体会设计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生活物品制作基础上,学习书包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本课的知识储备和连贯性在本册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提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设计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生活环境,但动手能力还较弱。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材质、结构与功能,设计既实用又美观的书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研究、对比与观察等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书包的材质、结构和色彩搭配等要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养成观察身边人与物的习惯,了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需求,设计一款实用美观的书包。

教学难点:运用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解决现有书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紧扣新课标,在本节课我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教法学法的灵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示范法、展示评价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一是探究性学习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二是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交流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准备课件,单肩包,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图画本 下面我将说一下重点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李沧区“多元化评价,健身、益智、多彩童年”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本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一则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天价书包”,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不会选择这样的书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选择书包的看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从实用、经济等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我的书包》

二、新授知识:

(解决知识目标,攻克重难点,为后期创作积累经验)

1、情境交流:

教师创设包店开张的情景,让学生扮演顾客,为新学期选购自己喜欢的书包。课件中播放各种不同款式的包,让学生欣赏选择。以这种有趣的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款包作为书包,它的优点在哪里?我将引导学生发现书包与别的包之间的不同,小组互相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书包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解决了本课的知识目标。

2、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一看,咱们班同学的书包,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书包都是双肩带,型号大小基本一样。我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选择都是双肩带的书包,而不选择单肩挎包?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书包,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单肩包,让学生分别背上体验感受,小组间对比、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双肩包使重量分布均衡,而单肩包受力不均衡不利于学生身体骨骼的发育;书包太小太大,都不合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书包的内部结构及分配的。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探索实践,主动学习,了解书包,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探索发现书包设计的奥妙,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深入积累:

我出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背书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年龄、性别的不同,选择的书包颜色、样式也有不同。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层层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视觉艺术积累,促进后期的设计创作。

三、创作实践

教师让学生欣赏书本

16、17页学生作品,并示范设计图的绘制方法。提问学生对自己现在的书包满意吗?在使用中遇到过困难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进行书包设计,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醒学生设计图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展示评价

本环节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书包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又进行互评、最后是教师进行点评。评价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指出问题所在。对积极行为及时进行表扬。

设计意图:有效评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同学们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设计改造身边的事物。

六、板书设计: 我的书包

实用 美观 以人为本

8《奇思妙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首先选用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去感受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点明奇思妙想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做简单的联想练习,为自己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要求学生通过探索研究,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并能表达自己作品的创意。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活跃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上,把学生的创造潜能挖掘出来。教学中,多让学生欣赏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奇思妙想的核心是联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简单的联想练习,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这也是解决教学中难点的主要手段。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种表现奇思妙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鼓励自由、有个性的大胆想象。

教学难点: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案,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意。 课前准备:(学生)纸、颜料或其他材料。(教师)道具。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哑剧表演,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支钢笔:大家都认识这个物品吧?老师现在把它想象成别的物品,用哑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同学们猜猜是什么?要求同学们在说话时声音响亮,内容完整。(教师:一会儿飞针走线,一会儿指挥大合唱,一会儿钓起鱼来。)

(2)教师小结:一支钢笔经过思维的发散——开阔地想,变通地想,竟想出了这么多外形类似的物品。难怪德国科学家高斯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正是有了奇思妙想,我们今天的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2.欣赏评述,加深理解。

(1)请同学们欣赏教材作品,看看奇思妙想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并思考这些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 3.联想练习,激发创意。

(1)欣赏教科书,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除了单形和组合联想,你还有与之不同的联想吗?

(2)学生发表见解。

(3)请同学们把自己独特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教师挑选出优秀的作业,肯定大家的创意。 4.构思作业,强化创意。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设计一个奇妙的图像。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作业展示,知识拓展。

(1)学生代表展示作品并表述作品的创意。其他的同学要对其他小组的练习进行评价。 (2)小结本节课内容。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板书设计: 奇思妙想

想——构思

做——剪、切、粘

13《花鸟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册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课本,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篇课文,本课是在山水画的基础之上又一篇中国画的课文,通过对比分析,尝试模仿教师示范,进行独立的个性化创作,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产生对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持久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了解面对的学生情况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掌握学情至关重要) 五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对色彩的认识和学习,对中国画简单的用笔等等,但是,依旧具有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分散的特点,因此在课堂的设计中我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更多的有趣的东西,投其所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花鸟画,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花鸟画小品。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示范以及实践创作一幅简单的花鸟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长久的学习兴趣,产生多中国传统美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中国花鸟画,创作简单的花鸟小品。 难点:掌握正确的用笔。

教学方法:(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学更加融洽)因此,我采用:讲解示范法、演示法、谈话法、对比法、小组探究等。 教学准备:笔、墨、纸、砚、中国画颜料、毛毡、课件等。

对一堂课的初步理解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就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部分,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四个部分,在我的新课部分我以活动的方式呈现,首先是导入部分:

我运用找茬游戏,让学生在我课前准备的图片当中找出,用中国的绘画方式表现的花和鸟的作品,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积极竞猜,从而引出我的课题;——运用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活跃我本堂课的气氛,又能够在问答当中,让学生回顾中国画的基本面貌。 活动一:

自由问答时间,谈谈你(学生)心中的中国花鸟画。结合教材中的部分图片,深化以及纠正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印象;——(花鸟画是一个广泛的说法,绘画的题材并不只是花和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和含义,能够为我的活动二,对中国花鸟画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活动二:

这个活动是我本堂课的新课讲授部分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对作品《菊石图》的欣赏,分析并回答:

1.花鸟画的用笔都有哪些?和山水画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花鸟重在用线,山水多皴擦) 2.花鸟画的枝干、花叶和花瓣在绘画时用笔上有何区别?(枝干用笔略干、粗、讲究力度/花叶多用线,比花瓣用线要更加坚韧,注重和颜料的结合/花瓣是一幅作品的关键部分,用线细腻平稳,变化多端) 3.如何创作一幅自己心中的花鸟画?(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问题,通过前后桌为小组的方式,学生积极作答,在我给定的5分钟内给我自己的答案,我进行总结。(选材——构图——打稿——创作——调整) (综上的三个问题是我本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欣赏,探究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中国花鸟画以及其绘画技法) 活动三:

本活动是我示范讲解的部分,我会通过展示会话步骤并讲解每一步注意的要点,五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已经很强,在我的示范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创作花鸟画的技法。 巩固提高:

这个部分我通过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创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创作的机会,并在合作中取长补短,达到我本课的高潮部分,在我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练习中也就解决了我本课的难点。学生创作完成我会在学生的毛遂自荐之下进行作品的展示,并让班上同学互相品评,最后进行简单的评价,肯定学生在练习中的优点以及可以提高的部分。 小结作业:

说到这里,我的新课已经接近尾声,在我的黑板上对花鸟画的技法以及创作环节是缺失的,目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补充我的板书的方式进一步的巩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说板书的部分,我的板书分为两个大的部分,课题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左边是我的重点知识的讲解,运用提纲法。右边是我示范讲解时国画用笔的分解教授图示;我的板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能够让学生既系统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审美能力。

15《山水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山水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的要求是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方目标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目标度: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的国画课有所体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四、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来学画山水景色。难点是: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五、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教具学具准备:教具:教师山水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欣赏作品、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课后拓展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欣赏作品:

1.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画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早春图》郭熙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溪山行旅图》范宽

2.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隋唐时代,山水画已经成熟,宋元以后,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画科。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山水画作品技法运用和造型特点的感想。(板书)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引出本课课题《学画山水画》(板书)。

3.在欣赏交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尝试体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与工具,进行描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没有顾虑没有束缚的情况下,体验中国画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导课环节通过赏析名家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之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欣赏教师的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思考问题:

(1)造型特点(2)技巧运用 (3)表现手法(4)感受(5)如何表现。 通过欣赏教师的作品,使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整体的感悟。

2、多媒体展示、欣赏山水画技法。

古代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表现山水画的各种技法。 山水画的皴法(披麻皴、斧劈皴)、点苔、树木的画法、水的画法

3、出示教材技法点击。(1)学生讨论如何表现。

(2)教师对墨色、运笔及点苔进行指导示范。强调注意近景、远景、树枝、树叶干湿浓淡的笔墨运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性。

4、引导创作:

(1)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老师及时表扬,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笔墨的用法及水墨的焦浓重淡轻等。

(探究学习环节先让学生近距离欣赏教师的作品,并对表现技法有一定了解。通过展示教材上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时

分钟)

(三)实践操作:

1、学生学习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2、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并把同学们创作的过程拍摄下来。

(学生在创作环节,我提示学生应注意一些技法,立意,表现等问题,还为大家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筝曲,使学生在优雅的境界中,创作出美德画作。用时

分钟)

(四)展示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我力图引导学生从不够完美的作品中找到优点,找到完善作品的最佳方法,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有审美眼光和创造精神。 我还会将同学们和他们的作品一起拍摄并保存下来,记录他们成长的经历,学生会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

最后教师做小结性讲评,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学习美术创作的兴趣,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拍摄记录下来,记住他们成长的经历,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拓展

1.欣赏全国知名辉县籍画家侯德昌、窦宪敏、耿安辉等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2.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验创作的乐趣。

16《有特点的人脸》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内容与前面几课的中国画学习内 容形成知识体系,教材结构更趋完整与合理,本课综合了中国画学习和人物 画学习两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从两条脉络看它在这套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一条脉络是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学会科学的观察,表现人物的方法。本课 程延误典型,五官表情三方面来表现人物肖像,利用三庭五眼的传统方法, 指导学生准确抓住人物面部特征,这些都为学生学习使用中国画技法,表现 人物铺平了道路, 第二条脉络是中国画学习, 通过 《彩墨游戏》 《有趣的汉字》 《动物的脸》 《花鸟画》 《山水画》等课的学习,从掌握中国画技法感受笔墨 情趣到画出丰富艳丽的动植物,都为中国画人物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二、学生情况

学生有一定观察分析能力,能够大体抓住对象特征,但画肖像尤其对五 官处理还需正确指导。有大部分学生在画前不能做到,意在笔先,有一定盲 目性。 学生接触过几次中国画教学, 对中国画有出钱理解, 认识中国画工具, 能简单了解掌握工具特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墨分五色,会使用墨色的干湿 变化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的脸型特点,学习突出特点抓住神情进行人物脸部的表现。初步学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进行人物画的个性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人的脸型的差异,学习人物正面比例关系“三停五眼”,以及中国画表现人脸的技法,表现出有特点的人脸。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线描方法进行练习,充分展现每个人有个性的造型表现力;培养学生喜爱中国画的情感。

4.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五官特征,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画人脸。教学难点:用浓淡干湿的笔墨表现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四、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等 学法:观察 分析、讨论、实践等。通过欣赏、观 察示范、艺术实践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用中国画法创作一幅有特点的 人物肖像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之间互猜:让学习不说出名字,只说出这个人的相貌特征,让学 生来猜猜。我们能够完成这个游戏,说明我们能够注意到人物的特征。如果 相要画一个人的肖像,该怎样抓特征呢? (

1、脸形、

2、五官、

3、表情、)

2、课件播放不同脸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本角形等多种脸形。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快速抓住人物的特点。 (二)讲受新知

“三庭五眼”同桌的同学互量一下,学生通过 亲量、观察、分析、比较, 能够发现“三庭五眼”的规律,找到五官的位置,抓住人物的特征。 (三)重温笔墨

1、出示马三立照片:观察面部特征。怎样用国国画工具和技法来表现肖像呢?

2、观察分析教材中的马三立肖像画的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的角度 :构 图、笔法、墨法。

3、自学临习马三立肖像画。

(四)欣赏评述:欣赏教材中的三幅大师的作品,学生分组讨论评述。总结技法:法无定法的 笔墨变化技巧。 (五)艺术实践

1、在两名特点差异在的学生做模特。其他学生任意画一名学生。

2、要求:先构图。然后按临习马三立的肖像画方法进行创作。 (六)展示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同学之间互相评述。 评述要点:肖像特征突出。 笔墨技法 有特色。

(学生在评述过程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同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板书设计: 有特点的人脸 脸形 五官 表情 构图 笔法 墨法

第13篇:美术说课稿

《写意花卉》说课稿

系马庄小学 张兴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中国画学习——第12课《写意花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自然界里的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写意花卉》这一课将教会学生抓住花朵的不同特征,发挥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方法,用笔墨干湿、墨色浓淡描绘出花的美丽,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从花卉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笔墨技法,同时借助中国写意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美术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通过让学生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见所想,发展学生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出不同的思想与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写意花卉的基础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的基本技法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的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习材料和学具,通过欣赏、

1 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写意花卉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引发对高雅艺术的关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意花卉的基本笔墨技法。难点是对传统笔墨及生宣纸性能的熟悉和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我准备采用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和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看、多想、多讨论、多实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写意花卉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准确地表现出写意花卉的特征。

2、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方法很重要。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看、听、说、画”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写意花卉的技法,通过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得出结论,完成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完成绘画习作。

三、说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实物花卉、毛毡、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生宣纸。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2)诗画结合、探究新知;(3)材料探索、创新实践。(4)情感升华、课后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3分钟左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各种花的美态。我将用现场手绘书画作品——牡丹图。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此展开探究学习。

第二环节——诗画结合、探究新知。(7分钟左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因此,我将准备好鲜花实物,引领学生观察,结合诗画作品欣赏,引出画中花卉的内涵,品味花的特点。通过实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表现。

第三环节:材料探索、创新实践。(25分钟左右)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以“视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看、多想、”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初步感知中国画的意境美。

我将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后,我问学生写意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绘制的?通过小组讨论后宣布答案:这张作品是老师亲手画的,这是中国画中的写意花卉。是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国画颜料和生宣纸绘制的。然后结合名家作品欣赏,引发学生好奇心与积极性。通过小组 3 协作,尝试绘画。我通过巡视,适时鼓励学生大胆作画,细心收拾。

第四环节:情感升华、课后延伸。(5分钟左右)

我国花鸟画家齐白石曾经说过,“太像则媚俗,不像则欺世。写意花卉,重在像与不像之间”

因此,我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欣赏作品的独特感悟,简短介绍我国花鸟画家清代吴昌硕,现代画家许麟庐的生平简介及其花卉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引出情感升华——爱生活、爱艺术、爱祖国。最后,通过自评和互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激发绘画热情。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等因素,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来加强学生对写意花卉的理解和创新。在解决重难点时紧密结合写意画的独特性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

第14篇: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第1册

《大鱼和小鱼》

工作单位:安定区北关小学

姓名:张快

美术教案:大鱼和小鱼

教学目标:

1.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并能以鱼为对象,感知大小对比,在比较和造型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

2.通过对比、探究让学生感知大小的原理和表现方法,理解大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抒发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观察和认识物体大与小的差异。在观察、感受和表现中进行比较和辨别,学会表现谁大谁小。 教学难点:

理解在一个画面中,大与小局部间的彼此区别和联系(大与小的并列或遮挡)。自然、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6开作业纸、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 课件(鱼的图片、范画、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摆放好学习用具,坐好。) 2.导课。

出示一张有很多大小不均等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大鱼和小鱼的数量。(引起争论:大与小的标准不统一而引起区分上的混乱。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学生多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为什么图中的鱼大小对比非常明显?改栏

(2)教师小结:大,就是占的面积大、地方多。小,就是占的面积小、地方少。 (3)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与小的事物。

(提示:通过观察大鱼和小鱼,理解大和小的差异。在一个整体画面中,局部间的大与小彼此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大、小可言。) 4.构思。

(1)让学生说说鱼的种类及大鱼和小鱼的不同特点。

(2)观看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分析、比较大鱼和小鱼在各部分(器官)上的区别。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鱼的结构组成与外形特征,采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对鱼的认识。重点使学生知道鱼的身体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5.创作。

(1)独立作业形式,画一张大鱼和小鱼在一起的画。

(2)讨论:想象画上的大鱼和小鱼各像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 (提示:启发学生大胆地多画鱼,力求形状各异、颜色丰富、花纹又不相同。及时鼓励、表扬有创造性的作品。 6.展评。

以学生的作品为例,讨论、分析如何把一条小鱼变成大鱼或者把一条大鱼变成小鱼,加深对大与小的理解。 7.小结。

小学美术说课《大鱼和小鱼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鱼和小鱼》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小雨沙沙》、《我心中的太阳》、《花式“点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大鱼和小鱼》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威武的狮子》、《我做的笔筒》等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认识鱼的大与小差异,并表现谁大谁小,同时用自己的方式来装扮鱼。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 理解在一画面中,大与小局部间的彼此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大鱼与小鱼》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大鱼与小鱼》,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

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图片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范画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美丽海景,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2、散文欣赏,扩展延伸

教师谈话:小朋友,刚刚我们用眼睛欣赏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双手创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来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赏配乐散文《海底世界》。学生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海底美景,将文学和音乐整合在美术课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第15篇: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十一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去了解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把自己的装饰瓶子的想法画在纸上,并设计出色彩,图案等,为下节课做准备。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了较好的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A,认知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了解瓶子装饰的手段与方法,并能用一些设计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在设计中体验创造的乐趣。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并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C,审美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纸上能设计多种方法对瓶子进行装饰,培养学生想象力,设计能力,并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学会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描绘装饰,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课前准备:多媒体,装饰瓶范作,各种瓶子和绘画工具等。

6,课时:一课时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游戏导入法教学,即先用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装饰瓶,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勾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欣赏观看教师准备的资料,进一步对所学内容加以认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让学生操作实践,增加学生理性认识,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学法: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到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养成刻苦钻研,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出示课件,屏幕中播放“装饰瓶模特秀”,教师过渡 ,谈话:“看,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装饰瓶,接着教师提出让我们这堂课也来举行一个装饰瓶模特秀,这样可以导入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谈话,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实用,让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实用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知道可以用来装饰房间,教室等,这样引起了学生想学的兴趣,接着老师继续激趣谈话:“要做一个漂亮的装饰瓶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但大家做时要细心,认真,这样,作出来的瓶子才美观。”这样既树立大家“我能学会”的信心,又提醒了一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学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 2,生活感悟,拓展经验

利用课件播放人们在生活中乱丢,乱抛瓶子,污染环境的现象,启发学生可以把这些瓶子收集起来,进行想象,设计,创造,就可以把废旧物品变成一件艺术品,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馆,家庭中,展览馆里的装饰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一起来欣赏,了解书中和老师准备的有关瓶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了解了课本上的要求,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综合实践,形成认知

教师出示多只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了解瓶子的造型,结构,质地和种类,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让学生认识瓶子,了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让学生研究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小组研究讨论,教师总结可以用套,缠,两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纸,毛线,色水,橡皮泥等。教师告诉学生一些小技巧,缠毛线时为防止滑落可以先缠一层双面胶。在瓶体上作画时先涂一层肥皂水,这样有利于着色,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

第16篇:高中美术 《色彩心理》说课稿 人美版

美术说课稿:《色彩心理》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用心

爱心

专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17篇:人美版六年级美术装饰色彩说课稿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装饰色彩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道装饰色彩在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3、解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在教学体验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教学准备:欣赏用的范画资料,绘画工具、材料,拼贴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提问:装饰画中的牛与自然界中的牛对比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装饰色彩

二、新知

1、讲授装饰色彩。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2、欣赏分析作品

①、农民画《耱地》师:装饰色彩常常和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样。虽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色彩的复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这么多色彩吗?农民画家敢于把牛画得这么艳丽,显示了他们对色彩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②、学生优秀作品

比较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上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三、作品展览,激发创作激情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色彩鲜明、艳丽、明快。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它使用了什么装饰色彩?给人什么感觉?

2、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效果。

五、课后拓展

第18篇: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

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初中美术教材第1册第1课。纵观教材,从内容与性质来看,这一节课是教材里唯一一节介绍美术门类和材料间关系的课。教师应当紧紧把握住画作种类与作画材料之间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同时,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

1: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2: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 3: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过程; 1.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

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提示(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 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 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中国画??纸、墨、笔、砚,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听取学生讨论意见,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教师展示作品,评价: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固体材料。工艺:传统工艺有哪些:铜、木、石、陶、布、丝、琉璃,现代工艺有哪些: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建筑:古代有哪些:石、木、瓦。现代有哪些: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现代艺术有哪些:金属、废弃物、灯光等。教师给学生传看一些画种的材料实物,增强直观感受。 三.练习

曼陀铃和吉他

素描 玉兰黄鹂

雕塑 磨镰刀

油画 血衣

国画 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

版画

小结:在美术世界里绘画种类的不同,根本是源与材料的不同。但不论是何种质地的材料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一.美术的分类

1.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现代艺术 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

1 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教材分析:

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适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手绘线条为切入口,把手绘线条的起源、功能、用途及其表现方法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课程内容虽重点侧重知识与技能,但在教学中也注重直观性学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和功能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根据此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我设计本课程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应用的意义和功能。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手绘线条图像常用的表达方法,尝试用手绘线条图像进行交流和传达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的体会美术与其他学科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用美术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愿望。

五、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显示)“请你帮帮忙”:一个旅行者在旅途中感到不舒服,想找点热水喝,但语言不通,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他想个办法。

学生回答:打手势、画图表达等。顺势请几位同学上前面来演示,让大家评价谁的表达最明确。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手绘线条来表达,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表达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手绘线条图像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手绘线条图像的起源:

在文字没有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线条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展示:贺兰山岩画—原始人类对动物形态的描绘;手绘象形文字—文字的起源)

2、欣赏、讨论、分析:(讨论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我们平时的生活都见过哪些手绘线条呢? A、手绘线条图像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屏幕展示:

化学实验演示图-记录实验状态(记录);风景区示意图—展示景区风貌,说明景点位置(说明); 生物学家手绘玉米生长过程图;(记录)建筑位置说明图(说明)。 B、手绘线条图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屏幕展示: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分组镜头手稿(交流);毕加索——和平的面容(抒情) 夸张的手绘线条——漫画(叙事); 小结: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

——具有叙事、交流、说明、记录、抒情等多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3、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①、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表达明确。②、应抓住主要环节。③、可用指示线、箭头、等方法进行明、示意。

四、创作实践:

大家画一画——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来吗?

一、两种学习用品

二、你能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五、巡回指导:

六、习作展评:

六、小结: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用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希望大家能把它运用得更好,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乐趣。

七、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 ——会说话的图画

功能、用途 表达方法

第3课 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说教材

《大家动手做条龙》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3课,在这之前已经学过线条画,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对内容的分析,新课程的标准,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制作一条龙。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概括,归纳,总结,自主构建龙的概念,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龙。

3.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及以上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对美术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我确定的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现有的材料制作一条龙,并了解中华民族的龙文化。 教学难点:怎样抓住龙的形态和特点,表现出龙的威武形象,以及材料的链接合理。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所制定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都知道美术是培养人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思考,还要让学生动手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探究学习法和集体讨论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本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法。

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根据以上确定的内容,我再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制作好的纸杯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讲授新课

①播放各种形式龙的图片(雕塑,剪纸,配饰,龙船,舞龙,纹样,建筑等等)谈话引入,问: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你知道民间传说的龙是有哪些动物组成的吗?看到腾飞的龙大家想到什么?

通过观察是学生知道龙的构成和所代表的精神。

②师范纸杯龙的做法,明确龙的结构,纸杯的链接技巧,头部的造型设计,以及龙尾、角、爪、等的装饰。

③对学生进行分组制作,教师进行监督、指导。

④把每组的作品展示到讲台上,并有大家集体进行评论。最后对做的好的进行表扬。 (3)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龙的制作,了解龙的结构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爱国情操。 (4)布置作业

课外让学生想想家乡还有那些材料适合制作龙,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及时体现出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本节课我采用:纲要式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6、大自然的色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叫祝文,是一名普通美术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大自然的色彩》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大自然的色彩》的学习,既可以对前一节课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又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大自然的色彩》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此外,色彩是人类的视觉对象之一,是由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产生的。生活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的同时,会自觉地把

3 色彩和自己以前看到过、接触过的有相似色彩特征的事物在头脑中“挂钩”,形象地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个性化差异。 大自然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情感性目标: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说教学学法::

教学: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以本校“四四式”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采用欣赏、启迪、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发现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在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学法指导:《大自然的色彩》是具有归纳应用和审美双重性的一节课,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因此本课利用多媒体中大量的图例以及资源,引发学生对于大自然色彩的认识以及对色彩冷暖、明暗的归纳。学生在欣赏、讨论、展示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既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电脑设备、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2)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看一看)

⑴教师说: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 唱的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的想象。)

⑵教师说: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 (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二、主动交流,启思联想,(想一想)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 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说一说)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画面,(新疆自然风光)并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 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

2.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 3.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四、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赏一赏)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 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的色彩。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想到的方法。

五、愉快表现,合作做画。(画一画)

1.教师:今天,我们4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想一想,你们 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六、成功展示,教学评价。(评一评)

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色彩

光和色的关系——(色彩产生的原理)

色调的形成——(应用于设计和绘画)

第10课 《宣传品的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宣传品的设计》(板书)。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十课,2课时。倾向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教材共有两个版面,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有3幅图,都是以艺术节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品设计。

(二) 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我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校园活动宣传品的种类和设计的基本要素。能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要素,选定方法进行宣传品的设计。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艺术节宣传品的欣赏,明确宣传品设计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宣传品的设计过程,熟悉宣传品的所承载的艺术性和宣传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参与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宣传品的设计,提高审美意识和细致、耐心动手实践的品质与作风。3 认同宣传品设计对校园活动的积极作用,感受美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完成创意和构思,进行宣传品的设计(2)宣传品设计风格整体化、系列化。

2、教学难点:而难点则落脚于设计思路新颖,并能巧妙的与主题相契合,选择合适的方法实施。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相应的教法学法:

在教法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师生问答法、欣赏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师生问答法为主,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宣传品,了解宣传品的特点;用欣赏指导法,让学生了解宣传品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宣传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促进合作学习,发展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等一系列特点,既能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

同时,我还采用了黑板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从而优化了整个课堂。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是,从教学时间维度、内容学习维度和目标达成维度的结合点上安排教学;力求达到从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力争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形象知识的生动化。为此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新课、导学达标、布置作业、小结拓展四个部分。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PPT上的这几幅图片结合大家收集到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说说其中的内容和得到的途径,(介绍完后)学生回答,让大家踊跃发言进行归类,老师总结:主题归类(1)企业宣传(2)文化、公益宣传活动等。宣传品与商业或活动主题紧密相关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学校艺术节主题宣传设计。

(二)导学达标

我总认为一节好课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或者一幅美丽的画卷,它应该富有节奏的变化,为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接下来将进行三个活动来让大家体会到宣传品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一 欣赏宣传品

首先提出问题:通过看书,大家思考讨论“宣传品的种类”,宣传品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其次,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宣传品的图片,来让学生体会到宣传品的作用。

活动二 学习宣传品设计

5 大家带着“它们构成的要素有哪些?”这个问题,来欣赏课件上宣传品,其次,通过这些图片来体会一下宣传品的作用。

接下来,我会以艺术节为例,除了图上的乐器、绘画工具,还有什么可以表现艺术节的形式,同学们讨论过后,带领他们欣赏优秀宣传品,扩展思维思路。

(1)通过观察同一图像的不同处理,让学生分析理解具象和抽象两种处理图像的方式,体会运用图形要素进行设计的方法。

12、《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5册第12课的《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了对美术

6 文化的学习。这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

美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通过制作面具发现 面具

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

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四、教法、学法的运用:

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愉快体验法、创新表演法

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一导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

造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用具:

自制面具、卡纸、剪刀、胶水、颜料、毛笔、彩纸、植物叶子、玉米叶、羽

毛、

芦苇花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学课文,归纳整理知识点。在书中你得到了那些关于面具的信息?

1、面具是什么?

2、面具的表现内容?

3、面具的风格有哪些? 4.、面具的制作方法?

5、面具的表现形式? 二)、拓展学习

(一)、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面具?

(二)、认识了解面具

1、中国面具:

面具又称假面;在民间则称脸壳、脸子或鬼脸。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

2、面具的发展

(1)早期的面具一般用于丧葬与驱邪仪式或原始乐舞之中。远古时代,人们遇到天灾时,

便认为是鬼怪在兴风作浪,为了把恶魔赶走,他们戴上面目狰狞的面具,并举行隆重庄严的宗教仪式。

(2)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不断衍变,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逐渐向兼具酬神与娱乐的双重功能转化。

(3)现在面具又被当成纯粹的装饰与艺术品,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其隐喻与象征的含义愈来愈丰富,形成了独特的“面具文化”。

(三)、欣赏下面影片,想一想面具的作用是什么?

1、西藏传统面具舞表演。

2、威尼斯狂欢节面具。

3、现代鬼步舞。

小结:古代传统面具的作用是降魔除灾,主要用于丧葬、祭祀等活动。而现代面具的作用则以娱乐、装饰、表演为主,是节日、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

(四)、猜一猜下列面具哪些是古代传统面具,哪些是现代面具?你喜欢哪种面具? Ppt图片展示,学生欣赏回答。

(五)、想一想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归纳: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

三)、方法探究:观察面具的五官和色彩搭配,谈一谈面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Ppt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开心喜悦 恐惧凶恶 滑稽幽默 活泼可爱 威武忠诚

2、思考讨论:设计面具应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造型 色彩 性格

3、试分析这些面具的表现风格

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

(1)、传统面具的独特表现。(2)、强调装饰性的艺术风格。(3)、夸张变形的手法。

(4)、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独特的创意。

4、想一想:这幅面具是怎么完成的?

Ppt图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剪---五官(性格表现)---装饰

5、做一做:怎样把一个平面面具变为立体面具?

三、布置作业

1.以人物造型为主,大胆创新,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2.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3.在面具创作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配合理。

四、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辅导。

辅导要点:

1、造型设计表现。

2、风格装饰

五、展示评价。

六、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了面具的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材质,通过设计制作,用面具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展示设计说课稿

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节是设计、欣赏、评述课。主要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平面设计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整体化的导入,在学习中学生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平面设计无处不在。而平面设计作品是如何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来传达设计者对其赋予的一定含义?通过对不同种领域平面设计作品的欣赏与概念导入,使学生 8 逐渐认识这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它是如何来通过其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本课以标志设计为开端、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中体会美与生活融合,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歩展开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其他领域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分类欣赏、综合认知,激发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利用美来改变世界的潜能。 教学目标:

1.在赏析中初步认识展示设计,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特点和设计类型。2.感受展示设计的实用性。

3.在欣赏评述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点:展示设计的基本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基本特点进行评价和改进生活中的展示设计。 教学方式:讲授、互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假如明天是元旦,在这开心的日子里,学校将组织一次学生美术作业展,你们将怎么布置?

生:„

师:„„其实布置一个美术作业展,将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场地的安排、现场的布置、海报的设计制作与张贴、展板的制作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同学们静静地去思考。这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设计,也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题:展示设计。

二、赏析

1、综合性艺术

师:我们首先来欣赏摩托车展示设计的场景图片。仔细观察,在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摩托车(产品)、标志、广告、展台„„。

师:在这个摩托车展示设计包含了哪些设计?

生: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展台设计、照明设计„„。

师:从这个展示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展示设计是集多种设计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这正是展示设计的一大特点,是什么呢?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

生:综合。

师小结:展示设计是集多种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主题性艺术

师:在正大摩托车展示设计中,所有设计门类的全面出动,都指向什么目的?

生:为了宣传正大摩托车。

师:为了宣传产品,为了让观众能够购买产品,这是这个展示案例的唯一的目的,也是展示设计的又一特点,是什么呢?

生:主题性。

师小结:任何一个展示设计都是为了某种目的去组织设计,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展示设计是具有主题性的综合艺术。

3、审美性艺术

师:是不是所有的展示设计都能够让人怦然心动、过目不忘呢?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同是摩托车展示设计的场景照片,你会喜欢哪个设计?为什么?

生:„„

师:刚才的同学们的回答中出现了形态、色彩、照明、文字、图像,这些正是展示设计的设计元素,有效地刺激了观众的感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猜猜,老师喜欢哪个设计呢?

师小结:老师呢,都喜欢。老师喜欢三铃的色彩,整个红色调,红红火火,引人注目;喜欢正大的灯光,灯光的设计使摩托车看上去象精致的艺术品;喜欢三铃标志的色彩,红色白色,简洁,但对比强烈;喜欢正大标志的字体,有力显得大气;喜欢正大的广告,色彩的对比、人物的动感让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因为细节的美丽,所以我喜欢。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所以评判展示设计的好与不好,肯定不是简单的标准。但若要非用一个角度去评价展示设计好坏优劣的话,这个角度就是审美的角度。这是展示设计的第三个特点:审美性。

三、展示设计的类型

师:生活中类似刚才欣赏的展示设计场景,你还能举例吗?

生:文峰中的服装展示设计、电器展示设计、化妆品展示设计等„„。

师:这些都属于什么方面的展示设计?

生:商业展示设计。

师:除了商业展示设计以外,你还看到过哪些展示设计?

生:讨论、交流。(江海风情园中的海门历史博物馆、文化展、刚才讲到的画展布置、校史陈列室的布置等„„)。 (图片展示活动照片)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活动照片中也包含着展示设计,不管精彩与否,总之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展示设计的存在。它包含的类型有很多,主要有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陈列设计、展览会设计、科技馆设计„„展示艺术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

四、归纳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展示设计有没有更深的认识?请大家归纳一下。

生:„„

师:刚才同学们归纳了展示设计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主题性、审美性和展示设计的主要类型: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科技馆展示设计和展览会设计。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一起去欣赏、评价几组展示设计的场景图片。

五、欣赏、思考

1、化妆品展示设计

2、米其林博物馆

3、运动服装展示设计

4、上海科技馆

六、小结

今天的课,我们通过欣赏展示设计,评价展示设计,改进展示设计,更加理解了展示设计的三个基本特点。

第14课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说课稿

教材分析:

古今中外,风格各异,为数众多的绘画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绘画作品呢?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步骤来进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助于我们 10 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绘画作品。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欣赏绘画作品。

2、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在欣赏作品中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教学重点】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解释与评价的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分析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如何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从而由此进入到课本中来。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文字叙述部分,可以点名学生读一下,加深学生对这部文字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绘画作品《筛谷的妇女》,看看书中对此作品是如何景象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书中内容:

三、描述:

请你仔细观察,你再华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细致的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画中有三个人:左边、右边、中间人物都在做什么?学生根据人物动态,来加以描述。

四、分析:

作品中的失误是什么样的?

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空间及方面进行分析。

五、解释:

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

六、评价:

这是一幅好作品吗?为什么?

教师和学生再分析书中几幅作品,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欣赏。

2 教师小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七、欣赏《筛谷的妇女》与《拾穗》

两位作家表现的想法一样吗?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八、学生作业练习,写一篇200字的欣赏短文。教师有效引导写作过程。

九、教师总结:

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的掌握程度,能否综合加以运用来分析作品,学生赞誉学习积极性如何?作业阶段,学生作品形成的质量。

第15课

综合练习说课稿

第一课时

课型:综合

教学内容: 敦煌艺术的研究学习,色彩练习

1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美术知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达到巩固本学期所学美术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实践练习,使同学们领悟到美术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美术分析鉴赏。手绘线条,色彩练习

教学难点: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视频观赏法,讲授法,演示法,对比分析法

学法:分组合作法,比较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准备:范画,PPT课件,颜料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一、敦煌的艺术研究学习

1、视频导入,视频播放敦煌莫高窟,带同学们一共进入敦 煌莫高窟,欣赏这世界遗产。(5分钟的视频,带同学们充分的了解敦煌艺术,有佛像,壁画,飞天)

2、对比《簪花仕女图》和敦煌艺术造型,服饰,画风等方 面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造型——站姿摆动手臂

服饰:都是唐代服饰以开放、华丽著称,结合了裙、衫、帔等。 画风:追求佛国世界的喜悦和美好,构图饱满,形象丰腴,笔墨精细。

色彩练习

1、欣赏图片,思考各是哪个季节?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2、

任选其中一个季节的色调给杯子做色彩设计

3、教师示范,让学生帮助老师,利用色彩知识完成范画

4、

讲解步骤,

先用铅笔画出自己喜欢的杯子外形结构图 用深色笔把杯子的所有线条描边

任选其中一个季节的色调给杯子做色彩设计

5、

学生练习

6、

作业展评

自我评价: 我用哪些颜色想表现些什么?

互评:

你觉得好看吗?好在哪里?

评选最佳设计奖

三、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只是你有没有一双能够发现艺术美的眼睛。

第二课时

色彩练习二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地说是指不同波长的光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光度,亮度或深浅度等。 纯度:指颜色的纯粹程度和饱和度,又称饱和度、鲜艳度。色彩不掺杂黑、白、灰的颜色,正达饱和状态,其纯度就高,纯度愈高其颜色就愈鲜艳。

欣赏生活中的图片,巩固复习色彩知识。

第19篇: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飞天》说课稿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九册《飞天》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00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这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这些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能过欣赏、表现飞天的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方法,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2、情感目标。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法学法及依据:

教法:

1、情景教学法。教学中教师用谈话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导游情境、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古典音乐的动人旋律,生动的飞天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2、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传统飞天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学法 :

1、探究法。其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教学中,紧抓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设置相关的启发性提问。

2、自学法。由于学生对飞天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学生欣赏书中的飞天图片,解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情境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新课开始之前,我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摆人体纸摸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追溯历史,交代审美背景。每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有其相关的时代背景。交待飞天艺术的来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内涵。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景,学生边看动画教师边为学生讲述飞天的由来: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在印度神话中,是云和水的女神,在佛教中是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他们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通过飞天由来的讲述,让学生理解古人用飞天表现超脱凡尘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3、设立交流空间,提高审美能力。欣赏感悟后的交流环节,是师生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教师的总结,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飞天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飞天艺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解决本课的重点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情感激励,升华审美体验。同学们,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学生欣赏课件:奥运会开幕式的飞天舞、08年春节晚会节目舞蹈飞天、油画家曾浩的油画作品。在此飞天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它更是一种精神,带着这种精神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真正的实现了它飞天梦,神州七号上天课件。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今天老师从你们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你们的创意,看到了各种现代派的飞天,老师想说你们的创意让我自豪。

第20篇:人教四下《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体会,特别是父亲的两段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体会父亲教育“我”的第一段话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理解有关父亲的第二处语言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最后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贯起来体会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语的要求,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从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儿温迪的思想感情。

【说教法】

1.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朗读的指导,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课文所表达的情意深厚,应注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4.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试着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加深体会。

5.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说流程】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人教版美术说课稿范文.doc》
人教版美术说课稿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