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接种预检岗位职责

2020-06-03 来源:岗位职责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门诊预检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工作。2.负责每天的器械消毒、开诊前的准备工作和诊后的整理补充物品、更换床单等工作。3.为病人提供初步检诊,测量体温、血压,并记录在门诊病历卡上。4.维持就诊秩序,做好健康教育。

推荐第2篇:接种门诊

附件:

湖北省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

一、基本条件

1、接种机构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资质。

2、工作用房面积不小于40~60 ㎡。

3、规范化门诊应设置在人口比较集中、交通便利、周围环境卫生较好的地段,门诊标识醒目。工作用房设置在一楼或二楼,环境整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地面平整,与其它医疗等用房分开或保持一定距离,有单独的通道。

4、服务范围5 公里以内,人口在1 万人以上,管理的0~6岁目标儿童不少于400 人。

5、取得免疫接种资格的专业人员5 名以上,其中,中级以上临床全科医师1 名,公共卫生医师1 名,接种人员3 名以上。

6、按要求完成常规免疫接种报告和监测报告,每年接受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免疫接种相关知识培训1 次以上(不少于24 学时)。

7、按照预防接种服务的工作流程,对候诊室、接种室、观察室、资料档案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和功能分区,。接种室内应设立3~5 个相互隔离的接种台,实行分区、分台接种,承担卡介苗接种的,应设单独的卡介苗接种台,承担人用狂犬疫苗接种的,必须设有狂犬病暴露处理室和相对独立的接种间区,并配备创伤清洗设施和消毒药械。

8、设有一次性注射器毁形设备、体检器材、紫外线灯、常用急救药品、氧气、观察床,配有足够数量的消毒桶和污物桶,配备常温/低温冰箱(柜)1 台。候诊室和接种区内配备冷暖空调及足够数量的舒适座椅,室内设计体现安全、温馨、适合儿童特点,配设饮水机、洗手池等设施。

9、设置有专门的宣传栏,提供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和宣传折页等。

10、配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设备。

二、服务与管理

1、实行按日(旬、月)接种。提供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以外疫苗以及成人疫苗预防接种服务。

2、预防接种须知、免疫规划程序、接种流程图、一类疫苗免费政策、疫苗简介、二类疫苗收费价格、咨询/投诉电话、社会监督制度等应在醒目位置公示。

3、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接种门诊工作职责、冷链管理制度、安全注射制度、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副反应监测报告等制度。

4、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接种前应核实接种对象,询问健康情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等,必要时进行体检,严格掌握禁忌症;接种时应核实接种对象与疫苗,严格按技术规程接种;接种后应将接种对象留观30 分钟,按要求及时填写接种证、卡等资料。

5、按照疫苗管理规范对疫苗进行管理。每月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

一、二类疫苗使用计划,

一、二类疫苗由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发、供应,对所使用的

一、二类疫苗实行冷链全程监测管理,并建立和保存

一、二类疫苗和注射器的接收、分发记录和疫苗的冷链监测记录。

6、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每日对接种室内进行地表、物表和室内空气消毒,做好消毒记录。严格按照安全接种的有关规范,做好注射器的毁型、消毒、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记录。

7、必须定期主动搜索辖区内目标儿童。至少每月对辖区内居住的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进行主动搜寻,重点为流动儿童和未建证/卡、免疫不全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同时做好记录。

8、在上级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和免疫效果监测。

9,按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对0~7 岁儿童免疫接种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工作指标

1、基础资料(以行政村或社区为单位建立接种门诊责任范围内居民户数、总人口数、0~6 岁各年龄组常住及流动儿童数、当年出生儿童数、15 岁以下人口数、流动人口数、学校学生数、托幼机构儿童数)、免疫规划疫苗和其他疫苗接种登记、冷链设备、疫苗/注射器领发、温度监测、消毒记录、人员培训、免疫规划疫苗相关疾病、预防接种副反应等记录完整;

2、辖区内0~6 岁儿童建卡率≥98%、建证率≥98%、卡、证符合率≥95%;

3、辖区内12 月龄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90%、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0%;

4、使用自毁型/一次性注射器,安全注射率100%,无差错、接种事故发生;

5、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报表报告及时率与完整率达100%。

6、责任区域内国家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及时报告率100%。

7、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报告率100%。

8、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控制免疫效果监测。

9、每年配合教育部门对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学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没有完成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实行查漏补种。

推荐第3篇:门诊预检制度(推荐)

门诊预检制度

1.目的:及时为来院落就诊的患者提供就诊指导,使患者得到恰当的医疗服务。

2.门诊预检人员资格:

(1)护理专业毕业。

(2)熟悉医院工作流程。

(3)熟悉相关医院可提供的患者服务。

(4)具有服务知识。

3.预检人员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脸色、呼吸是否急促、有无疼痛及疼痛的剧烈程度等)决定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

(1)需急诊处理的患者--进入急诊程序。

(2)门诊可处理的患者--进入门诊程序。

(3)行动不便者--根据患者需要帮助联系交通工具。

门诊部护士岗位职责

部门:门诊部岗位名称:分诊及治疗护士

工作概要:在门诊从事与门诊护理相关的分诊、咨询、预约及配合医师检查、治疗等工作的护士。了解并遵守医院及部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门诊护理管理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请示上报护士长

工作职责:

一、专业技能

患者护理

1.了解病史,对患者作系统评估,根据主客观资料为患者正确分诊。选择合适的专科医生,同时也为专科医生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2.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予检查、治疗,并适时做好健康宣教。

3.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护送急诊患者快速到达急诊室。

护理操作

1.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正确使用科室内的仪器、设备。

3.参与患者的抢救工作。

4.掌握本部门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5.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操作规程,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

6.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操作,了解操作相关的注意事项。

7.操作过程中善于观察,对操作及程序有疑问时及时提出。

咨询教育

1.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相关知识教育。

2.熟悉科室的宣教资料,并根据需要及时发放给患者及家属。

3.熟悉医院的环境及各临床科室,动态地了解医院的发展,及时准确地把信息传达给患

者及家属。

评判性思维

1.结合病例,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3.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须自觉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并向护士长报告。

工作安排

1.遵守上下班工作制度,工作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2.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有序地安排工作,合理地利用时间,按时完成班内工作。

3.做好患者电话预约、检查预约等工作,输入信息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4.保持就诊环境整洁、安静、舒适,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自觉保持办公区域的整洁。

5.负责为患者查询相关门诊检查信息等工作。

6.负责消毒隔离工作,督促清洁工做好诊区环境清洁卫生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7.负责物品请领、保管工作。

8.乐于接受科室安排的额外工作。

二、专业素质

工作态度

1.热爱本专业,具有积极态度,服从工作安排和调配。

2.接待患者热情、耐心,回答问题简洁明了。

3.关爱患者,善于发现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并尽力帮助解决。

4.尊重患者和家属,保护患者隐私。

5.遵循伦理法律原则,自觉维护科室和医院的形象。

仪表语言

1.佩戴胸牌,穿着整齐、清洁,着装、发型符合要求。

2.表情温和,面带微笑,体现护士职业形象。

3.以主人翁的姿态,热情接待患者/家属与来访者。

4.礼貌待人,仔细倾听,有较好的交流技巧。

团队协作

1.关心同事,自觉合作,乐于助人,能促进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

2.情绪稳定,维护自身形象,能为他人考虑(换位思考)。

3.虚心接受同事的建议和反馈,并及时改进。

三、专业发展

1.关心医院及科室的发展,积极参与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学术活动和继续教育课程。

2.参加科科务会议,了解科室及医院信息,并按要求签名。

3.参与科室讨论和质量改进活动。

工作标准:按门诊护理管理要求提供护理服务,并不断提高。

教育程度护理院校毕业,拥有注册护士执照。

工作经历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

体能要求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持久的工作干劲,能胜任门诊工作及轮班工作。

部门:门诊部岗位名称:导医

工作概要:配合分诊护士为就诊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护送患者住院等工作。了解并遵守医院及部门规章制度,熟悉医院工作流程,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 请示上报护士长

工作职责:

1.在门诊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遵守服务行为规范,每天上午提早半小时上班,仪表端庄,文明礼貌,微笑服务,不擅自离岗及闲谈。

2.加强岗内巡视,主动热情引导患者就诊及检查。耐心回答问询者的问题。协助重病、行动不便、年老体弱者优先就诊及检查。协助患者使用轮椅或平车,护送患者就诊及住院等服务。

3.熟悉医院的布局及各项服务流程,熟悉各门诊医师、专家医师的专业特长,向患者介绍所需就诊的医师。

4.对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将患者的意见反馈到门诊部,以便及时整改。

5.督促各楼层及大厅清洁工做好清洁卫生工作。耐心劝导患者及家属不大声喧哗、不吸烟,做好开诊前及门诊结束后各楼层诊室的整理工作。

6.做好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工作。

工作标准:按门诊服务规范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不断提高。

教育程度高中以上学历。

体能要求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持久的工作干劲,能胜任门诊导医工作,年龄≤40岁。

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合理分区,人流、物流的途径分布合理,普通门诊、儿科、急诊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有预检分诊制度。

2.普通病人和特殊感染病人分室就诊,诊查传染病人后应更换诊查床单,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人后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诊室定时通风,特别是在接诊儿科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和接诊咳嗽厉害的病人后迅速通风。

3.抢救室、清创室、治疗室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4.各诊室均应备有流水洗手装置和洗手液。每日更换床套、枕套,有污染随时更换。

5.医护人员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并洗手。

6.医护人员如有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或进行无菌操作。

7.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注射器、输液器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按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8.对疑似有传染病的病人应隔离,医务人员针对性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如疑有狂犬病时),当病人转走时,进行终末消毒。凡疑为特殊感染敷料、废弃物及一次性无

菌手套、棉签等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封闭,统一焚烧处理。

9.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止血带一人一用,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10.地面及床头桌湿式擦拭,并湿式扫床,一桌一布,一床一套,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拖布标记明确,清洗后悬挂晾干。

11.碘伏、乙醇每周固定时间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12.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和日期,有效期内使用,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小时,已抽取的药液有效期为2小时。

13.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配制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定期监测及更换,并做好记录。

14.呼吸机管路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15.雾化药杯及口服药杯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毕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擦干备用。

16.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并更换无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7.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

18.血压计及听诊器用75%乙醇擦拭,袖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19.收治2个病人之间应更换床单,铺清洁床单前应以消毒液抹洗床架、床头柜。

20.床单位终末消毒:

(1)清理床头桌及壁柜,并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床头桌、床档及壁柜。

(2)被褥定期日光暴晒。

(3)各种仪器用75%乙醇擦拭并保持其备用状态。

21.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推荐第4篇: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LC—003: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生效日期:1997年5月18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6日

一、目的:及时为来院就诊的病人提供就诊指导,使病人得到恰当的医疗服务。

二、门诊预检人员资格:

(一)护理专业毕业。

(二)熟悉医院工作流程。

(三)熟悉相关的医院可提供的病人服务。

(四)对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顾客服务知识。

三、预检人员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如脸色、呼吸是否急促、有无疼痛及疼痛的剧烈程度等)决定病人的去向:

四、我院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

(一)需急诊处理的病人——进入急诊程序;

(二)门诊可处理的病人——进入门诊程序。

五、我院不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

(一)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介绍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的医疗机构;

(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先入急诊进行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转院制度”执行;

(三)行动不便者——根据病人需要帮助联系交通工具。

六、遇突发事件,预检分诊人员立即通知门诊部、医务部、护理部,并启动应急预案。LC—004:专家、专科门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1997年5月18日 修订日期: 2011年8月6日

一、参加专家门诊工作的医师应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专家门诊排班经科主任、医务部同意后,报门诊部统一安排出诊时间并予以公示。

二、参加专家、专科门诊医师必须按排班表准时出诊,应预先安排好其它工作,保证准时上岗,不得无故停诊。如有特殊情况(如出差、开会、外出会诊、休假等),由所在专业科室安排其他专家代为出诊,并提前两天报门诊部审核。预约挂号专家原则上不得变更出诊时间。

三、专家门诊排班必须相对固定,每期至少三个月以上,以保证病人诊治的连续性。

四、参加专家、专科门诊医师必须严格遵守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行医、着装整洁、佩带胸卡。

五、坚决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病人要认真诊治,详细询问病史,耐心解释。

六、必须认真填写门诊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等。对病情复杂需会诊者,按有关会诊制度执行,确保医疗安全。

七、参加专家门诊人员应负责指导门诊年轻医师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

八、经专家、专科两次诊断不能确诊者,必须及时请上级医师或科、院及院外会诊,以确保医疗质量。

九、对查实一个月内连续二次被投诉或一个季度连续三次被投诉者,对经常不能保证专家门诊时间及误时、脱岗等情况,将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LC—005:急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急诊科全年24小时开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各项工作制度。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严格履行各级人员职责。

二、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立即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科工作人员有权上报医务部、门诊部、医院总值班或相关科室负责人。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后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与病房或手术医师做好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危、重症患者。

六、由急诊医师决定急诊患者是否需住院或留观,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医师。急诊患者如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根据医嘱对急诊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患者在急诊科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等。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急诊工作,检验、影像、药剂、介入等7×24小时提供服务。LC—006: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急诊科预检分诊必须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

二、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替代。

三、预检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扼要了解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检查(T、P、R、BP),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相关科室急诊值班医师。

四、对危重病患者应先通知值班医师作紧急处理,然后办挂号手续。

五、注意传染病的预检,以防交叉感染,做好传染病登记工作。

六、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两种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由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八、遇突发事件、大批患者来院应立即通知科领导、医务部、医院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有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预检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到达时间、患者送入病区时间。

十、在预检分诊过程中遇有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预检分诊质量。LC—007:抢救室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病人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设有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班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空气消毒每天不少于1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完毕后,主持者要及时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及时做好抢救登记,书写抢救记录,总结抢救经验。LC—008:急诊留观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不符合住院条件、但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需有急诊值班医师或门诊医师的医嘱,方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二、办理留观时应提供患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费用类别(医保、自费),及时交纳费用。医保患者严格履行医保相应流程。

三、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治疗,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应书面记录。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随时查看危重患者,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按规定格式及时限书写病历,记录病情(包括辅助检查)、处理经过等,必要时请相关专业会诊。急诊科值班护士应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四、值班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征求患者或家属对诊疗方案的意见,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或于病历中签字确认。

五、严格执行留观病人登记制度,记录要全面、详细、认真。LC—009: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管理范畴

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三)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五)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

二、原则

(一)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

(二)全程陪护,优先畅通。

三、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一)急诊抢救

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迅速摆放成患者合适的体位,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急诊病历。

2.首诊医师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急会诊医嘱、检查医嘱等。

3.专科医师在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医师需陪同并介绍病情,专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师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收入院患者,应优先入院抢救,由专科医师负责将患者转送到指定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4.经急诊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参照我院《急症手术管理制度》规定施行。

5.多发性损伤或多器官病变的患者,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并主持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会诊记录由急诊科完成,符合进入ICU标准的患者应收入ICU。

6.所有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医师的监护下进行。 LC—009: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二)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1.门诊发现需要抢救患者,由接诊医师和门诊护士负责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科医师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由接诊医师继续抢救,情况允许后护送至急诊科。

2.接诊医师在交接患者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师进行交接。

四、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一)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情况。

(二)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师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三)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1.患者到达医学影像科后,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师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3.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4.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药学部门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五)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

(六)患者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均应根据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规定完成对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告知,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七)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接受就治时在各医技科室发生的所有费用,均由收款结算处工作人员记录在专用的“患者暂记账本”上,并有相关记录,上报院领导。LC—010: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120医师接受任务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进行初步救治,并及时与急诊科电话联系(85875245),告知患者病情,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

二、急诊护士接到急救车转送患者信息时应迅速做好接诊准备并通知急诊科相关专业医师。

三、救护车到达急诊科后,120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一道合理安置病人。

四、接诊护士快速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分级安排患者的抢救或就诊,协助将患者安全转移至转运床上。

五、“120”医师与急诊医师交接病情及诊治过程;急诊护士观察患者神志、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皮肤情况,询问“120”护士对病情的处置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将以上情况及时向值班医师汇报。

六、“120” 急救人员将接诊病人的情况详细记录于《120救护车送入急诊科患者情况登记记录本》内,逐项填写不可漏项,送诊人员和急诊接诊的医护人员在记录本内签名。

七、全部交接完成并经急诊科同意后,120医护人员方可离开。LC—011:入院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各有关部门(医务部、护理部、住院部、门诊部、急诊科及各临床科室等)医务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符合收治标准的患者能够尽快入院治疗。

二、各临床科室应根据各专业疾病的特点收治患者入院。在患者入院、转科或转院前,需有与病史和体格检查所提示的辅助于诊断的各类化验和影像学检查。

三、对符合本科室收治标准的患者,具有本院执业医师执照的医师才能签发入院证明。入院证明应注明初步诊断,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初步的诊治计划、治疗结果等信息,帮助患者及家属做出住院与否的决定。

四、普通患者入院可采取直接住院、协调护理单元住院、加床住院、预约住院方式,医师并提前告知患者住院的方式。

五、对急诊或有紧急需求的患者,优先诊治,优先入院。各护理单元应预留急诊床位,若护理单元无床,由床位协调办公室统一协调全院床位,优先收治急诊病人,任何护理单元不得拒收此类病人。

六、患者入院前需要交纳预交款,对病情不稳定需要抢救的患者,必须先进行抢救,后补款。

七、医院员工应关注那些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患者,如年老体弱者、残疾人、语言交流障碍和听力受损的患者,提供轮椅、翻译等帮助。

八、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应尽快到相应病区入住;如未入住,在院外发生的一切意外,由患者及家属承担责任。患者住院期间不得请假离院。 LC—012: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8月1日 修订日期: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一)初次评估:

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包括:①生理状态;②心理 LC—012: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8月1日 修订日期:

状态;③费用支付及经济状况;④营养状况;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⑥患者安全;⑦家庭支持;⑧教育需求;⑨疼痛和症状管理;⑩出院后照顾者和居住情况。

2.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及帮助、

(二)再次评估

1.护士至少每班对危重、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术后三天内患者进行评估、记录,主要内容:①按医嘱定期测量生命体征;②生理状态;③心理状态;④营养状况;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⑥患者安全;⑦家庭支持;⑧教育需求;⑨疼痛和症状管理;⑩治疗依从性。

2.在下列情况下,需对患者及时评估及记录;评估重点内容按医嘱及病情需要决定。

①判断患者对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反应;②病情变化;③创伤性检查;④镇静/麻醉前后。

八、教育监督考核机制

(一)对于具备患者病情评估资质的临床医师及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由医务部、护理部每年组织1-2次患者病情评估培训和教育,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二)本制度执行情况将纳入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中,与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和奖金挂钩。

(三)医务部、护理部、质管办等职能部门对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并限期整改。

(四)对于在执行患者病情评估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误,造成恶劣影响者,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严肃处理。LC—013:首诊医师负责制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并认真书写病历。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和住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五、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六、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七、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收入院执行我院《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八、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九、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患者稳定之前不宜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患者,须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十、急诊科严格限制以“共管”形式管理跨科、跨专业患者,预检分诊时应根据患者的主诉与病情程度分清主次,由一科为主管理患者,其他科室以会诊的形式协助诊治。若无法分清主次,则首诊科室全面负责,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十一、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患者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LC—014:三级医师负责制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三级负责制,逐级请示。三级负责制体现在急诊、手术、抢救、查房、值班、解决疑难、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管理等方面。即主治医师应对住院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应对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

二、副主任和主任医师在科主任领导下,对本科的医疗质量负责,具体指导下级医师,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和急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组织急危重病例的抢救,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听取诊疗护理意见,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医院交给的相关工作。

三、主治医师受副主任和主任医师领导,负责本科患者的诊治和指导下级医师工作,具体对本科患者定期进行系统查房,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护汇报,倾听患者意见,修正病历记录,应邀参加会诊,决定出院计划,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制订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各级交给的相关工作。

四、住院医师受主任、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领导,负责分管患者的诊疗工作,认真执行查房制度,及时接管新进患者,按时完成住院病历,制定初步诊疗计划,征询上级医师意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实施各项诊疗措施,监督医嘱执行情况,分析各项检查报告,观察处理病情变化,据实做好病程记录,主动征求患者意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同时负有指导实习、见习和进修医师工作的职责,完成科室交给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各级交办的相关工作。

五、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下级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听取上级医师的指导意见,上级医师有责任查询下级医师的工作,上通下达,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

六、下级医师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若下级医师未请示上级医师,主观臆断,对患者作出不正确的诊断和处理,由下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推诿、拒绝或未亲自查看患者即作出不切实际的处理意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上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擅自更改或拖延而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由下级医师负责。

七、若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的处理意见持不同见解时,仍应执行上级医师的决定,事后再与上级医师进行诊疗意见探讨。LC—015:查房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含副主任医师)

每周查房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重点是审查和决定急、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及治疗;决定邀请院外会诊;抽查医嘱、病案和其他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对“三基”掌握情况,进行必要的示教工作;分析病例,讲解有关重点疾病的新进展,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的意见。

二、主治医师

每日查房一次,应有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参加。对所管患者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内容包括:系统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特别要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危重、诊断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听取指导住院医师及其他主治医师对诊断、治疗的分析及计划;决定一般手术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决定出院、转科、会诊;有计划的检查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医嘱,纠正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记录;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

三、住院医师

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系统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患者,检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随时记录,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检查患者;主动向上级医师汇报经治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等;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意见;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开写次晨特别检查医嘱和给予的临时医嘱;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征求患者对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四、对于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五、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要作好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资料等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情况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明确的指示。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及下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并请上级医师签名。

六、节假日查房:节假日期间病房应安排值班人员。各医疗组每天至少保证一名住院医师或以上职称人员查房,值班住院医师每天要进行病房巡视,注意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上级医师保持联系。

七、查房时,各级人员应合理站位,查房医师在患者右侧,以便体检;主管医师(主治或住院医师、进修生、实习生)站在查房医师对面,医嘱记录者位于查房医师的外侧,其他人员围床而立。各 LC—015:查房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级医师应呈直立站位,不得乱倚乱靠。

八、查房时应严肃认真,全部参加人员应关闭手机或调为静音,任何人不得相互私语或做小动作,保证查房的严肃性,以保证查房的质量。出入病房应根据年资或职称依次而入而出,以保证查房秩序。

九、院领导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了解对患者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做好查房及改进反馈记录。LC—016:医嘱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下达与执行医嘱的人员,必须是在我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其它人员不得下达与执行医嘱。

二、医师下达医嘱要认真负责,严禁不见患者就下医嘱。

三、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对新入院患者查体完毕或每天上午查房时,应对新入院患者或所分管患者开具或更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

四、长期医嘱内容及顺序:护理常规类别、护理级别、病危与否、饮食、体位、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及用法)、各种治疗措施等,检查无误后医师签名。

五、长期备用医嘱:常用于手术后患者或晚期癌症有持续疼痛的患者,必要时用,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由医师注明停止时间方为失效。

六、开医嘱用蓝黑墨水(或签字笔)书写,字迹要清楚、工整,写明床号、患者姓名、医嘱和时间,或执行电子医嘱,均须签全名。

七、医嘱可用汉字、拉丁文或英文书写,后二者仅限于国际通用的缩写字母,如tid(每日三次)、q4h(每4小时一次)、im(肌肉注射)、iv(静脉注射)等。

八、药物应写全名,不得简写,不得书写化学分子式如AL (OH)3,FeSO4,要注明剂量、浓度、用法,对未标明剂量的药物应写明××片、××丸、××毫升。

九、医师开出医嘱后要仔细复查,无误后交护理人员执行。护士应认真执行医嘱,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再执行;非抢救患者状态下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在抢救和手术中,如需下达口头医嘱时,由经治医师下达,护士复诵一遍,医师核实无误方可执行,事后经治医师须及时补记医嘱。

十、医嘱中包含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如需停用其中一种,应将此项医嘱全停后重新下达,更改时应先停止原医嘱再下达。

十一、医嘱不能涂改,如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临时医嘱应向护士交代清楚。医嘱要按时执行。

十二、开具、执行和停止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十三、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凡需下一班护士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

十四、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新开具医嘱。

十五、一般情况下,无医嘱,护士不得对患者做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患者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场,护士可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十六、每周由病区护士长组织对医嘱总查对一次。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常规医嘱下达时间与执行时间的一致性、方式、签字情况、病历记录情况等内容不定期进行督查,并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医嘱质量持续改进。 LC—017:处方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医院医师、药师应当严格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

二、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三、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医师处方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四、注册地点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执业医师可以依法在我院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在我院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须在医务部、药剂科、病案室及信息中心签名留样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在我院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须经拥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字后有效。

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本院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开具的处方,须经我院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后有效。

医师被责令暂停执业、被责令离岗培训期间或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后,其处方权即被取消。

五、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六、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七、处方格式由三部分组成:

(一)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加特殊要求的项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二)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 “请取”的缩写 )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三)后记:医师签名,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四)急诊处方应在右上角加盖“急”字图印。

八、处方由医院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应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九、处方书写必须符合下列规则:

(一)处方记载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处方一般用钢笔或蓝色或蓝黑炭素墨水笔书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 LC—017:处方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

(四)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婴幼儿要注明体重。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六)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七)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药物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

(八)用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九)为便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十)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一)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必须与在医务部、药学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十二)电子处方应严格按照我院电子处方系统的要求填写。

十、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中成药和医院制剂品名的书写应当与正式批准的名称一致。

十一、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公制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计算。片剂、丸剂、胶囊剂、冲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霜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含量;饮片以剂或付为单位。

十二、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应有病历记录。

十三、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处方后,药剂人员需打印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具备医师签名者方有效。核发药品时,必须核对打印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处方收存备查。

十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包装;向患者交付处方药品时,应当对患者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

十五、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须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推荐第5篇: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二、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三、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烧38℃以上伴流感症状患者给予测体温,戴医用口罩,并询问病人有关情况,且做好资料登记,将病人分诊到发热门诊就诊。

四、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就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六、使用后体温计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晾干备用。

七、本制度即日起执行,原相关制度如同作废。

医院感染管理办 2013年9月4日

推荐第6篇: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工作制度。

二、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三、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发热超过38以上伴流感样症状患者给予测体温,戴医用口罩,并询问病人有关情况,且做好资料登记,将病人门诊就诊。

四、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五、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六、使用后体温计用含氯消毒液500mg浸泡,晾干备用。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预检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处理,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正确分诊,及时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二、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患者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

三、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分诊室或抢救室,对危重抢救者做出相应急救处理。

四、绿色通道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呼叫有关人员增缓。

五、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会诊。

六、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

七、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应记录明确,无家属的患者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八、对突发事件,立即执行呈报制度并记录。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安培、针头、刀片等

输液器、注射器等

放锐器盒内

放锐器盒内

清洁员统一处理

清洁员统一处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 【各种引流管、敷料】

黄色垃圾袋内 清洁员统一处理

塑料药瓶、棉枝、棉球

黄色垃圾袋内 清洁员统一处理

推荐第7篇: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一、目的:及时为来院就诊的患者提提供就诊指导,使患者得到恰当的医疗服务。

二、门诊预检人员资格:

(一)护理专业毕业。

(二)熟悉医院工作流程。

(三)提供相关的医院可提供的患者服务项目。

(四)对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相关服务知识。

三、预检人员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脸色、呼吸是否急促、有无痛及疼痛的剧烈程度等)和主诉情况决定患者的去向。

四、我院能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

(一)需急诊处理的患者--进入急诊程序;

(二)门诊可处理的患者--进入门诊程序。

五、我院不能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的:

(一)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介绍能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的医疗机构;

(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先入急诊进行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转院制度”执行。

(三)行动不便者--根据患者需要帮助联系交通工具。

(四)向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工作。

六、遇突发事件,预检分诊人员立即通知门诊部、医务部、护理部,并启动应急预案。

推荐第8篇:申请接种门诊

关于车王镇五营村设置预防接种点的申请 县卫生局:

为保障五营村广大儿童的健康,维持少数民族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五营民族医院申请在五营村批准设置一处常规预防接种点,原因如下:

一、车王镇五营村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多,适龄儿童数量庞大,群众对计划免疫认识程度不够,一类疫苗接种率偏低。

二、五营村距离车王镇中心卫生院距离较远,最远自然村距离车王镇中心卫生院约有20华里,加之少数民族群众每家孩子较多,带孩子到车王镇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很不方便,影响了适龄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

三、五营村为回民聚居区,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与我们不同,到车王镇医院进行预防接种易引起纠纷,影响民族团结。

四、五营民族医院的开诊,为设立预防接种点提供了人员和物资的保障。

如有不妥请批示

五营民族医院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关于在车王镇五营村设置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议

县卫生局:

车王镇五营村、段家村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特殊性,以及计划外生育儿童较多,预防接种工作比较薄弱,存在发生针对传染病的隐患。

为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村庄的预防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提高适龄儿童接种率,结合少数民族村庄的实际,建议在五营村少数民族村庄设置预防接种门诊。

预防接种门诊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儿童摸底调查、宣传、预防接种及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严格按照《山东省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标准》进行设置,配备相关的接种器材及规章制度。要明确责任区域,固定接种日期,实施集中式接种。由县卫生局考核验收合格后,颁发预防接种资质证书,接种人员必须是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经过县卫生局培训后持证上岗。

三、要迅速摸清适龄儿童底子,及时建卡、建证,建卡、建证率达到100%,适龄儿童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含麻成分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

四、车王镇卫生院负责预防接种门诊人员的安排及日常事务管理工作。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以五营村卫生室人员

为主。

五、门诊常规资料的上报及信息化管理工作,由车王镇卫生院负责收集、录入、统一上报。一类疫苗接种经费及其他相关经费由县疾控中心拨付给车王镇卫生院后,全额拨付给五营村预防接种门诊。

六、车王镇卫生院要加强对五营村预防接种门诊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规范操作,杜绝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

无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推荐第9篇: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2011许河乡预防接种服务项目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窗口,2011年预防接种工作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及相关科室的配合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业务能力。

为了接种更为及时、安全、规范,立足本职,不断加强学习,重点学习了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等。通过学习,加深了按工作规范接种的重要性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认识,提高了传染病应急和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能力。认真的按照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使接种工作安全、规范。按照接种程序告诉接种儿童家长接种的时间及程序,使他们能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二、强化门诊管理,提高了服务意识。

作为公共卫生的服务窗口,为了树立我院的良好形象,更好的为接种对象服务,树立了“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理念,竭尽全力做好门诊接种工作。本门诊接种卡介苗592人次,乙肝1055人次,糖丸2325人次,麻风529人次,麻腮风560人次、乙脑1078人次、甲肝537人次、无细胞百白破2196人次,A+C流脑疫苗1058人次,A群流脑疫苗1120人次白破569人,同时进行了麻疹、脊灰的查漏补种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主要是我们强化了服务意识,通过我们真诚地服务态度融洽了医患关系;加强了门诊管理,提高了门诊接种工作效率;加强了门诊接种宣传,使接种对象加深了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三、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我中心多年来贯彻落实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时常有漏报漏登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我将传染病报告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资料及时印发给临床相关医生,并指导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并且今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及时地制定了新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传染病报告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传染病漏报漏登情况明显减少,医生报告传染病的意识明显增强,报告病例病种明显增加,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逐步规范化。

四、切实做好防疫报表上报及防疫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每月及时上报各类防疫报表,如常规疫苗接种报表,二类疫苗接种报表等。同时肩负起本乡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表上报做到了及时、准确。乡医上报的各类报表也进行了及时归类保存。

虽然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失误,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善和改进。

许河卫生院防疫科 2011 12月

推荐第10篇: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门诊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窗口,2010年预防接种门诊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及相关科室的配合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业务能力。

为了接种更为及时、安全、规范,我们立足本职,不断加强学习,重点学习了新的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及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等。通过学习,我们加深了按工作规范接种的重要性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认识,提高了传染病应急和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能力。我们认真的按照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使接种工作安全、规范。我们按照新的接种程序告诉接种儿童家长接种的时间及程序,使他们能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二、强化门诊管理,提高了服务意识。

作为公共卫生的服务窗口,为了树立我院的良好形象,更好的为接种对象服务,我们树立了“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理念,竭尽全力做好门诊接种工作。虽然门诊仅有2人,比去年平均人数少,但是接种的免费疫苗和收费疫苗都要比09年多。本门诊接种卡介苗750人次,乙肝1970人次,糖丸1514人次,麻风330人次,无细胞百白破400人次,A+C流脑疫苗150人次,A群流脑疫苗1500人次,免费10微克乙肝100人次,接种收费疫苗Hib804人次,乙肝50人次,水痘疫苗184人次,轮状病毒112人次,肺炎63人次,小儿流感35人次,四价流脑45人次,灭活甲肝7人

次。从收费疫苗的收入上看,经济增长不是很多,09年128144.3元,10年131832元,但是09年医院批量接种了风疹和腮腺炎等疫苗, 10年没有这种情况。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主要是我们强化了服务意识,通过我们真诚地服务态度融洽了医患关系;加强了门诊管理,提高了门诊接种工作效率;加强了门诊接种宣传,使接种对象加深了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三、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我院多年来贯彻落实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时常有漏报漏登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我们将传染病报告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资料及时印发给临床相关医生,并指导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并且今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及时地制定了新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传染病报告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传染病漏报漏登情况明显减少,医生报告传染病的意识明显增强,报告病例病种明显增加,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逐步规范化。

四、辅助配合医疗服务部工作,指导乡医公共卫生建档工作。从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启动以来,我们每月抽人参加医疗服务科的下乡督查和指导乡医健康建档工作,指导乡医预防接种建卡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等项目内容工作。

五、强化与护理工作的配合,切实做好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我们代替护理部为新生儿接种,全年共接种753人,新生儿建

卡743人,建证753人。

六、切实做好防疫报表上报及防疫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每月及时上报各类防疫报表,如常规疫苗接种报表,二类疫苗接种报表等。报表上报做到了及时、准确。乡医上报的各类报表也进行了及时归类保存。

七、全力配合年度学生体检工作。

因医院需要,门诊极力配合医院工作,抽人参加了实验中学的学生体检工作,为期一星期。

虽然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失误,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善和改进。

第11篇: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门诊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窗口,2011年预防接种门诊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及相关科室的配合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业务能力。

为了接种更为及时、安全、规范,立足本职,不断加强学习,重点学习了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等。通过学习,加深了按工作规范接种的重要性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认识,提高了传染病应急和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能力。认真的按照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使接种工作安全、规范。按照接种程序告诉接种儿童家长接种的时间及程序,使他们能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二、强化门诊管理,提高了服务意识。

作为公共卫生的服务窗口,为了树立我院的良好形象,更好的为接种对象服务,树立了“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理念,竭尽全力做好门诊接种工作。本门诊接种卡介苗66人次,乙肝142人次,糖丸286人次,麻风67人次,麻腮风91人次、乙脑149人次、甲肝105人次、无细胞百白破281人次,A+C流脑疫苗119人次,A群流脑疫苗147人次,同时还批量接种初三学生麻风以及小学麻腮风疫苗,完成了麻疹、脊灰的查漏补种工作以及糖丸的强化免疫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主要是我们强化了服务意识,通过我们真诚地服务态度融洽了医患关系;加强了门诊管理,提高了门诊接种工作效率;加强了门诊接种宣传,使接种对象加深了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三、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我中心多年来贯彻落实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时常有漏报漏登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我将传染病报告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资料及时印发给临床相关医生,并指导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并且今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及时地制定了新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传染病报告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传染病漏报漏登情况明显减少,医生报告传染病的意识明显增强,报告病例病种明显增加,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逐步规范化。

四、切实做好防疫报表上报及防疫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每月及时上报各类防疫报表,如常规疫苗接种报表,二类疫苗接种报表等。同时肩负起本乡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表上报做到了及时、准确。乡医上报的各类报表也进行了及时归类保存。

五、全力配合年度农民体检工作。

因医院需要,门诊极力配合医院工作,参加了农民体检工作。

虽然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失误,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善和改进。

第12篇:接种门诊制度

预防接种人员工作职责

1、预防接种人员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人员数量配置与辖区内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置能力,相对稳定。

2、预防接种时应有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登记、预检、预防接种等各项工作,卡介苗固定专人接种。

3、接种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4、预防接种前要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有关内容,严格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本规范的要求实施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

5、做好预防接种基本资料的收集、保存、报告工作。

6、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预防接种门诊应及时将相关预防接种信息及资料录入计算机系统。

疫苗管理制度

1、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计划、分发和管理工作。

2、应根据免疫程序、年度工作计划、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冷链储存条件以及应急接种需要等情况确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储存数量。

3、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要疫苗销售方或配送方本次运输过程的温度监测记录。对不能提供温度监测记录或者温度控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接收或者购进,并应当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4、在接收疫苗时,应对疫苗品种、剂型、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进行核对,做好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5、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储存、分发、供应记录。记录“疫苗出入库登记表”。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6、各种疫苗贮存、运输必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要经常核对疫苗出入库情况,日清月结,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7、发现包装无法识别、超过有效期、来源不明等疫苗,应当逐级上报。需报废疫苗统一回收至县级以上疾控机构,在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下销毁,并保留记录5年。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1、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2、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3、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并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4、对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温度记录,记录保存2年备查。

5、应有专人对冷链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冷链设施、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6、冷藏车和冷库的安装与调试必须由专业人员承担。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执行。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1、预防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预防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留观、等候的条件。

2、预防接种门诊应当按照咨询/登记、预防接种、留观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确保预防接种有序进行。预防接种室、接种工作台应设置醒目标记,在预防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

3、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预防接种前,应核实受种对象,当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如实记录告知情况。

4、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预防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预防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询问的内容;当对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有怀疑时,应建议其到医院进行检查后,决定是否预防接种。

5、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预防接种操作前再次进行“三查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记录接种疫苗相关信息。嘱咐留观,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等。

6、统计本次预防接种情况和下次预防接种的疫苗使用计划,并按规定上报。

预防接种留观工作制度

1、接种前家长应掌握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有明确过敏史则不能进行疫苗接种;如正在发热或患有各种疾病应暂缓接种;如属早产儿或营养不良、体质较差者,也应暂缓接种。

2、儿童接种后留在预防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处理和报告,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接种后要适当休息,不做剧烈运动,不吃刺激性食物,接种当天不洗澡。

3、儿童接种后如出现高热或其他接种反应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4、有些疫苗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多次接种才能有效,所以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日期接种。

5、如孩子经常外出,应告知家长,办理相关手续,告知外出时应注意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咨询、接种,以免漏种。预防接种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2、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AEFI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卫生行政部门、药监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药监部门报告。

4、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由县级以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作出,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作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结论。

6、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规定执行。信息档案资料使用管理制度

1、各接种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报告和归档保存管理工作。工作人员有调整时,必须做好移交工作。

2、资料的类型包括:人口、接种单位、预防接种人员、冷链设备等基础资料;预防接种、疫苗出入库、冷链温度等记录表;疫苗可预防疾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调查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等统计报表; 各类培训、会议、宣传、督导、计划、总结、报告、论文等资料;电子信息和影像资料等。

3、各级文字资料需按时整理,装订成册保存,实行档案化管理;各类数据库资料需随时备份保存。

4、建立信息化资料查询、使用制度。其他部门或机构查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等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

5、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如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未经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人员提供。

6、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将儿童基本信息、预防接种信息及时录入系统信息库,在完成每次接种的信息录入和上报后的当天,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1、流动儿童指户籍在外县或无户口,随父母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的儿童。

2、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

3、预防接种单位要积极争取基层社会组织的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流动儿童的分布和流向信息。

4、在暂住地居住≥3个月的流动儿童,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负责预防接种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或补办预防接种证。在暂住地居住<3个月的流动儿童,可由现居住地接种单位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并出具预防接种证明。

5、接种单位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当及时登记,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实行卡(簿)的分类管理,无预防接种证者需补办建立或补办预防接种证,并及时接种或补种疫苗。

6、接种单位应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的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期间的预防接种情况,及时转卡登记;可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检查外出返乡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并给予查漏补种。

7、充分利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流动儿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共享(下载)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对无法共享(下载)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流动儿童,必须在本地建立该儿童的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并做到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完整、准确。

第13篇:预检台护士岗位职责

南通瑞慈医院门诊部

预检分诊护士岗位职责

1、在门诊部主任、护士长及服务中心主任指导下进行工作,做到上岗衣帽整齐、佩带胸卡、文明用语、礼貌待人,遵守医务人员规范,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岗位。

2、奉献爱心、语言规范、态度和蔼,举止端庄,行动快捷。

3、主动为患者服务,热情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为病人提供方便。

4、负责门诊病人的分诊,耐心询问,合理指导出诊、复诊病人就诊,有特殊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以方便患者为原则,做好有效满意服务。

5、热情迎候病人,主动问候,遇有行为不便的老人、重病人以及残疾人,要主动协助导医搀扶或使用轮椅或平车协助患者就诊。以病人为中心,热情为患者服务。使患者感受到看病有人引、检查有人陪、入院有人送、困难有人帮。

6、遇到突发事件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服务中心主任汇报,大厅患者如出现病情变化,应立即组织抢救,抢救中要起主导作用。

7、按要求完成病人门诊病历首页的完整登记。应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医疗机构各科室的相关信息,尽可能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在病人向我们提出要求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礼貌微笑,面对患者,做

南通瑞慈医院门诊部

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使病人满意而归。主动导示病人就诊、检查、取药路线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发热患者的预检分诊,并及时指导导医引导至急诊发热门诊处就诊。

9、保持大厅工作秩序,卫生整洁,劝阻患者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医院吸烟。

10、作为最前沿的服务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急躁,更不能冲撞病人、讽刺、挖苦和讥笑病人。即使是由于病人态度不当引起或是我们有理,也不得与病人争辩,更不允许举止鲁莽、语言粗俗,或耍脾气。

第14篇: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主要关于甲流.其内容分以下几方面:

一·门诊部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查室,专用放射线摄片,采血室,培训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

二·医务人员必须准时上岗,24小时均按出诊表落实,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三·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出诊者,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部及门诊部请假,由医务部安排其他人员出诊.

四·医务人员在岗时必须穿隔离服,戴12层面纱或其他有效防护口罩,帽子,眼睛,手套等防护工具.

五·诊室必须保证良好通风,保持清洁,此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

六·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含疑似病人)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工具.七·医务人员防护,设备消毒,污染品处理等,应按卫生厅相关文件执行.八·必须做好病人转运交接工作.

九·要认真填写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

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传染病人(疑似病人0 十一·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

十二·出诊医务人员要认真填写门诊医疗手册

十三·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一视同仁,不得轻视,蔑视病人(含疑似病人) 十四·对所有病例要按卫生厅相关文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记录.十五·X线机严格执行一照一消.

十六,凡发热病人一律拍胸片,查血象.

第15篇: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感染科疾病或传染病分诊点,应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分诊站设有体温计、口罩、发热病人登记表等。

3、对发热病人(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者咽痛等呼吸 症状者,如来自疫区的病人及时分诊到发热门诊治疗。

4、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 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工作制度。

5、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 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6、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 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 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 取隔离或者控制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 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第16篇:门诊预检分诊护士职责

门诊预检分诊护士职责

生效日期:2010年10月

修订日期:2013年7月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做好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2提前15分钟到岗,按要求着装,佩戴胸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热情、主动、耐心解答病人的相关咨询。

4为就诊病人提供初步检诊(测体温),询问病史,对疑似传染病人应详细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是否到过疫区,有无与传染病人或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染源接触史),正确引导病人就诊,并做好分诊登记。

5负责区域内环境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并做好登记。 6积极做好医院及科室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第17篇: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2014年10月20日 温岭市坞根镇卫生院

第18篇:接种门诊中英文标识

预防接种门诊常用中英文标识

预防接种门诊 Vaccination Clinic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

咨询台 Information Desk;问讯处 Information;服务台 Service Desk 候诊区 Waiting Area;候诊室 Waiting Room 分诊台/门诊接待室 Reception 挂号处/登记处 Registration 收费处 Cashier 预检区 Pre-Examination Area;预检室 Pre-Examination Room 接种区 Vaccination Area;接种室 Vaccination Room 观察区 Observed Area 处置室 Treatment Room 冷链室 Cold Chain Room 入口

Entrance 出口

Exit 咨询电话 consulting Hotline;投诉电话 Complaints Hotline 办公区 Administrative Area 卫生间 Toilet 请勿触摸 Don’t Touch 小心玻璃 Caution!Gla;小心地滑 Caution!Slippery

上述为预防接种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常用标识,供参考选用。

第19篇: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接种人员应做到手的清洁卫生。

二、保持室内卫生整洁,工作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室内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紫外线灯管表面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含氯消毒剂或其它消毒液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

五、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按医疗垃圾处置规范处理。

第20篇:二季度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二季度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预防接种门诊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窗口,2014年二季度预防接种门诊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及相关科室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业务能力。

为了接种更为及时、安全、规范,我们立足本职,不断加强学习,重点学习了新的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及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等。通过学习,我们加深了按工作规范接种的重要性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认识,提高了传染病应急和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能力。我们认真的按照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使接种工作安全、规范。我们按照新的接种程序告诉接种儿童家长接种的时间及程序,使他们能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二、强化门诊管理,提高了服务意识。

作为公共卫生的服务窗口,为了树立我院的良好形象,更好的为接种对象服务,我们树立了“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理念,竭尽全力做好门诊接种工作。到二季度末共诊接种卡介苗68人次,乙肝211人次,糖丸301人次,麻风64人次,无细胞百白破278人次,A+C流脑疫苗146人次,A群流脑疫苗139人次,白破71人次,麻腮风69人次,乙脑122人次,甲肝63人次。接种收费疫苗Hib125人次,水痘疫苗45人次,轮状病毒40人次,肺炎47人次。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主要是我们强化了服务意识,通过我们真诚地服务态度融洽了医患关系;加强了门诊管理,提高了门诊接种工作效率;加强了门诊接种宣传,使接种对象加深了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三、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我院多年来贯彻落实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时常有漏报漏登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我们将传染病报告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资料及时印发给临床相关医生,并指导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并且今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及时地制定了新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传染病报告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传染病漏报漏登情况明显减少,医生报告传染病的意识明显增强,报告病例病种明显增加,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逐步规范化。

四、辅助配合医疗服务部工作,指导乡医公共卫生建档工作。从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启动以来,我们每月抽人参加医疗服务科的下乡督查和指导乡医健康建档工作,指导乡医预防接种建卡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等项目内容工作。

五、强化与护理工作的配合,切实做好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我们代替护理部为儿童接种,二季度共接种1789针次.新生儿建卡68人,建证68人。

六、切实做好防疫报表上报及防疫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每月及时上报各类防疫报表,如常规疫苗接种报表,二类疫苗接种报表等。报表上报做到了及时、准确。乡医上报的各类报表也进行了及时归类保存。

虽然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失误,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善和改进。

统溪河乡卫生院 2014.7.5

《门诊接种预检岗位职责.doc》
门诊接种预检岗位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