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科护士岗位职责

2021-06-01 来源:岗位职责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感染管理科护士岗位职责

1.负责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的查询、登记,并整理汇总上报。2.建立和管理各科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并开展指导和咨询工作。3.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疫情,并参加调查与控制工作,协助各科室建立控制流行方案。4.学习和完善各项消毒灭菌措施效果监测的实验方法,以便掌握对消毒灭菌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的技能。5.向药剂科和供应室及时提供消毒、灭菌质量监控信息,并对全院消毒和灭菌措施进行共同管理。6.参加医院感染有关的继续教育工作。7.参加医院感染有关的科研工作。

推荐第2篇:感染管理科护士

感染管理科护士

1.负责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的查询、登记,并整理汇总上报。2.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检查督导各科室的消毒隔离措施,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发现医院感染流行疫情时,配合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各科室建立控制流行的方案。

4.掌握各项消毒灭菌措施效果检测的实验方法,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监测。

5.及时提供各科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控信息,对全院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管理。

6.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新理论、新知识,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推荐第3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岗位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岗位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由医疗副院长直接领导,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管理和业务工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拟定本单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组织、协调各科室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2、负责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及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反馈存在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时向医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的最新动态,定期向全院通报。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3、负责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规范等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5、负责组织医院从业人员开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指导、监督医院从业人员开展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6、负责组织并协调药事、质控、医务等相关科室,联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指导、监督和干预工作。

7、负责开展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8、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并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9、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参与本单位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的卫生学评价工作,对其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提出意见。

10、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专题研究或科研工作。

11、开展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其它工作。

推荐第4篇:感染管理科医生岗位职责

1.负责起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案及医院管理条例。2.掌握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指导与咨询。3.掌握医院内的感染疫情,组织和设计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初步控制措施,保证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4.掌握医院内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向药剂科提供购药信息,并提出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措施。5.负责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的准备工作,定期向全院公布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和控制的效果。6.参加临床危重感染病人的临床会诊和抗菌药物应用咨询。7.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医院感染有关的研究工作,设计各种表格,并整理汇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成文。8.负责全院医务人员有关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

推荐第5篇:感染管理科护士工作职责

1.负责各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查询、登记,并整理汇总。2.建立和管理各科室的消毒隔离措施。3.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各科室制定控制流行的方案。4.掌握各项消毒灭菌措施效果检测的实验方法和对消毒灭菌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的技能。5.向药剂科和供应室及时提供消毒、灭菌质量监控信息。

推荐第6篇:感染管理科检验员岗位职责[推荐]

1.负责常规的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各种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2.负责医院感染暴发时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微生物学标本检验。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中临床漏检标本的检查。4.定期总结医院感染监测标本的检验结果。5.负责医院感染管理中其他检验工作,如消毒剂浓度测定。6.参加医院感染有关的继续教育工作。7.参加医院感染的有关的科研工作。

推荐第7篇:感染管理科

附件1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100% 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100% 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 ×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定义:多重耐药菌检出菌株数与同期该病原体检出菌株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 ×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和某种特定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100% 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

八、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

2 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100% 意义: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九、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定义: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发生在Ⅰ类(清洁)切口,即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的感染,包括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手术部位感染。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指发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占同期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100% 意义:描述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频率,反映医院对接受I类切口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情况。

十、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定义: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占同期I类切口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100% 意义:反映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及管理情况。 十

一、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定义:使用血管内导管住院患者中新发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管日。

计算公式: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 ×1000‰

意义:反映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十

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3 定义:使用呼吸机住院患者中新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计算公式: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 ×1000‰

意义:反映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十

三、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定义:使用导尿管住院患者中新发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的发病频率。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计算公式: = ×1000‰

意义:反映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情况和院感防控能力。

附件2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计算公式:

ICU患者收治率= ×100%

4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100% 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

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四、感染性休克 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定义: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在3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4mmol/L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CVP 和 ScvO2;初始乳酸高于正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感染性休克6h集束

5 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全部完成6h 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五、ICU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ICU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六、ICU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

定义:进行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ICU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包括药物预防(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机械预防(肢体加压泵、梯度压力弹力袜等)以及下腔静脉滤器等。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ICU患者DVT的预防情况。

七、ICU患者预计病死率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来预测的可能病死率。患者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 (仅限于急诊手术后患者)+患者入ICU的主要疾病得分(按国际标准)。ICU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

6 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

ICU患者预计病死率= ×100% 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用来计算患者标化病死指数。

八、ICU患者标化病死指数(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定义:通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校准后的病死率,为ICU患者实际病死率与同期ICU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比值。ICU实际病死率为ICU死亡患者数(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除外入院时已脑死亡,因器官捐献而收治ICU的患者。

计算公式:

ICU患者标化病死指数= ×100% 意义:反映ICU整体诊疗水平。

九、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

定义: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 ×100% 意义:反映ICU的整体管理及治疗水平。

十、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

定义:气管插管计划拔管后48h内再插管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气管插管拔管总例数的比例。不包括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后再插管。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脱机拔管指征的把握能力。 十

一、非计划转入ICU率

7 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非早期预警转入,或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非计划转入ICU的原因应进行分层分析(缺乏病情恶化的预警、麻醉因素和手术因素等)。

计算公式:

非计划转入ICU率=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

二、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

定义:转出ICU后48h内重返ICU的患者数占同期转出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转出ICU后48h内重返率= ×100% 意义:反映对ICU患者转出ICU指征的把握能力。 十

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

定义:VAP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机械通气日。

计算公式: = ×1000‰

意义:反映ICU感控、有创机械通气及管理能力。 十

四、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定义:CRBS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血管内导管留臵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导管日。

计算公式: = ×1000‰

意义:反映ICU感控、血管内导管留臵及管理能力。

8 十

五、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发病率

定义:CAUTI发生例数占同期ICU患者导尿管留臵总天数的比例。单位:例/千导尿管日。

计算公式: = ×1000‰

意义:反映ICU感控、导尿管留臵及管理能力。

注:本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适用于包括PICU、EICU、CCU等所有重症医学救治单元。

附件3 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麻醉科医患比

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万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麻醉科医患比=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ASA分级麻醉患者数占同期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9 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5类:

(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

(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

(三)非插管全麻;

(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

(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1000‰

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

定义:入PACU超过3小时的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

10 计算公式:= ×1000‰

意义:体现手术和麻醉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七、PACU入室低体温率

定义:PACU入室低体温是指患者入PACU第一次测量体温低于35.5℃。PACU入室低体温率,是指PACU入室低体温患者数占同期入PACU患者总数的比例。体温测量的方式推荐为红外耳温枪。

计算公式:PACU入室低体温率= ×100% 意义:反映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情况,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八、非计划转入ICU率

定义:非计划转入ICU是指在开始麻醉诱导前并无术后转入ICU的计划,而术中或术后决定转入ICU。非计划转入ICU率,是指非计划转入ICU患者数占同期转入ICU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非计划转入ICU率=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九、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

定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是指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后6小时内,非计划再次行气管插管术。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是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患者数占同期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 ×100% 意义: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提示在麻醉复苏阶段,对于拔管指征的掌握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患者出现其它问题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质量管理和/或手术质量的重要过程指标之一。

十、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

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11 计算公式:

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 ×100% 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与患者本身病情轻重、手术质量和麻醉质量等密切相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一、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

定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非医疗目的的心脏停跳。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率,是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患者数占同期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患者心跳骤停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心跳骤停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二、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定义:麻醉中,接受400ml及以上自体血(包括自体全血及自体血红细胞)输注患者数占同期接受400ml及以上输血治疗的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术中自体血输注率= ×100% 意义:自体血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十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

定义:严重过敏反应是指发生循环衰竭和/或严重气道反应(痉挛、水肿),明显皮疹,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治疗的过敏反应。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是指麻醉期间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过敏反应。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是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0‰

意义: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12 十

四、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病因者。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

五、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是指由中心静脉穿刺、臵管引起的气胸、血胸、局部血肿、导管或导丝异常等,需要外科手段(含介入治疗)干预的并发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中心静脉穿刺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

六、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

定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指新发的、在拔管后72小时内没有恢复的声音嘶哑,排除咽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等原因。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是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例数占同期全麻气管插管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0‰

意义: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十七、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定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指麻醉前清醒患者麻醉手术后没有苏醒,持续昏迷超过24小时;昏迷原因可包括患者本身疾患、手术、麻醉以及其

13 它任何因素,除外因医疗目的给予镇静催眠者。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是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例数占同期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1000‰

意义:麻醉后新发昏迷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附件4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医患比=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科护患比=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定义:急诊患者病情分级:Ⅰ级是濒危患者,Ⅱ级是危重患者,Ⅲ级是急症患者,Ⅳ级是非急症患者。急诊各级患者比例,是指急诊科就诊的

14 各级患者总数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

定义:抢救室滞留时间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急诊抢救室患者从进入抢救室到离开抢救室(不包括死亡患者)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急诊抢救室患者数,X为抢救室滞留时间。 意义:反映急诊抢救室工作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五、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及门药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药时间是指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溶栓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是指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在30分钟内。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药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溶栓药物时间窗内应行溶栓药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 ×100%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六、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及门球时间达标率 定义: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平均门球时间是指行急诊PCI的

15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开始PCI的平均时间。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是指在PCI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在90分钟内。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达标的患者数占同期就诊时在PCI时间窗内应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 ×100% 意义:反映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

七、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

定义: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是指患者从进入急诊抢救室开始72小时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的患者)。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抢救室抢救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 ×100% 意义:反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八、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定义: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是指急诊患者接受急诊手术,术后1周内死亡,除外与手术无关的原发疾病引起的死亡。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是指急诊手术患者死亡总数占同期急诊手术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急诊手术患者死亡率= ×100% 意义:反映急诊手术救治成功率。

九、ROSC成功率

定义:ROSC(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成功是指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CPR)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超过24小时。ROSC成功率是指ROSC成功总例次数占同期急诊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总例次数的比例。同一患者24小时内行多次心肺复苏术,记为“一例

16 次”。

计算公式:

ROSC成功率= ×100% 意义:反映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

十、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

定义:因相同或相关疾病,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急诊抢救室患者总数占同期离开急诊抢救室(出院或转其他区域)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非计划重返抢救室率= ×100% 意义:反映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附件5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血培养污染率= ×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18 定义: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结果精密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定义: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的合格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一、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 定义: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无室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19 计算公式: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实验室工作效率,是实验室可控的检验中和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定义: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报告正确性,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

四、危急值通报率

定义: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情况,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

五、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定义: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是否及时,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附件6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一、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

定义:平均每100张实际开放病床病理医师的数量。 计算公式:

每百张病床病理医师数=

意义:反映病理医师资源配臵情况。

21

二、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

定义:病理技术人员是指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是指平均每100张实际开放病床病理技术人员的数量。

计算公式:

每百张病床病理技术人员数=

意义:反映病理技术人员资源配臵情况。

三、标本规范化固定率

定义:标本规范化固定是指病理标本及时按行业推荐方法切开,以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充分固定。有特殊要求者可使用行业规范许可的其它固定液。标本规范化固定率是指规范化固定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规范化固定率= ×100% 意义:反映处理标本是否及时规范的重要指标。

四、HE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HE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HE染色切片。HE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HE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HE染色切片优良率=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HE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五、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22

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

定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占同期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规定时间是指单例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在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完成。若前一例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未完成,新标本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报告在收到标本后45分钟内完成。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的重要指标。

七、组织病理诊断及时率

定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织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占同期组织病理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规定时间是指穿刺、内窥镜钳取活检的小标本,自接收标本起,≤3个工作日发出病理报告;其他类型标本自接收标本起,≤5个工作日发出病理报告;需特殊处理、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子检测的标本,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增加相应的工作日。

计算公式:

组织病理诊断及时率=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组织病理诊断及时率的重要指标。

八、细胞病理诊断及时率

定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细胞病理诊断报告的标本数占同期细胞病理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规定时间是指自接收标本起,≤2个工作日发出细胞病理诊断报告;需特殊处理、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子检测的标本,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增加相应的工作日。

计算公式:

细胞病理诊断及时率=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细胞病理诊断及时率的重要指标。

九、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

23 定义: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是指检测流程及结果达到行业标准要求。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是指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病例数占同期同种类型分子病理检测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分子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指标。

十、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是指参加省级以上病理质控中心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并达到合格标准。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次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总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重要指标。 十

一、各项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率

定义: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是指参加省级以上病理质控中心组织的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并达到合格标准。各项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率,是指各项分子病理室间质评合格次数占同期同种分子病理室间质评总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分子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指标。 十

二、细胞学病理诊断质控符合率

定义:细胞学原病理诊断与抽查质控诊断符合的标本数占同期抽查质控标本总数的比例。抽查标本数应占总阴性标本数至少5%。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细胞学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指标。 十

三、术中快速诊断与石蜡诊断符合率

24 定义:术中快速诊断与石蜡诊断符合是指二者在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一致。术中快速诊断与石蜡诊断符合率,是指术中快速诊断与石蜡诊断符合标本数占同期术中快速诊断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病理科术中快速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指标。

25

推荐第8篇:感染科护士岗位职责

感染科护士岗位职责

1、负责各诊室的消毒、登记。

2、负责肠道药品的管理登记。

3、管理科室防护用品及消毒隔离工作。

4、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10分钟。

5、负责结核患者体温、血压及体重的测量,并登记在病历 上。

6、电话追踪患者,通知查痰及肝肾功检查,对痰检及肝肾 功不合格的患者继续追踪,并了解服结核药患者用药情况。

7、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台账并做好登记。

8、负责科室业务学习台账登记工作。

9、负责肺结核病人预约登记卡片的填写,并发放给患者。

10、负责结核病人预约复查结果的登记。

传染科主管班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病房全面管理,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及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全科日常工作,执行医嘱,查对医嘱,各项治疗及护理,病情观察,患者的处置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3接待入院患者,安置病人,进行入院宣教,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做好护理记录。

4负责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负责各种特殊检查的联系工作。

5负责协助护士长进行药品,物品(包括一次性物品)请领,保管及检查工作,以确保抢救设备完好,药品齐全,无变性,在有效期内。 6负责患者的会诊,检查,出院,转科等工作。

7保持护理站,治疗室,处置室,诊室,病房的清洁与管理工作。 8负责查对发放口服药,做到发药到口,及时回收药杯,并清洗消毒。 9负责无菌物品的清点,更换,消毒等工作。

10参加临床教学工作,负责实习护士及新职护士的带教工作。

11负责患者床单位的管理,包括保持病区清洁,整理床铺,患者被服更换,做好日常消毒隔离工作及终末消毒。

12协助患者进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13定期参加护理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及特殊治疗,提出护理措施。 14分发留取标本容器,负责标本收集,记录液体出入量,监测体温,并绘制体温单。

15在护士长不在时,代替护士长行使管理职能。

传染科夜班护士岗位职责

1阅读医嘱本,交班本,体温本,查看护理记录。

2与主管班护士交接,清点备品及药品(包括毒,麻药)并登记。

3认真交接班,病危,病重,一级护理,长期卧床,新入院,特殊检查,有病情变化者床头交接班。

4查对医嘱,查化验单,检查单,并通知次日晨采血,特殊检查。

5负责查对发放夜间口服药,并做好治疗护理记录。

6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生命体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救助工作。

7做好晨晚间护理。

8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9负责急诊患者接待,安置病人,准确执行医嘱,并做好护理记录。 10负责紫外线消毒并记录。

11负责采血,留取各种标本,更换引流袋,引流瓶,并做好记录。

12整理护理站,治疗室,处置室,组织早交班。

传染科主管班护士工作流程

7:45— 8:00 与夜班护士交接班,清点备品,床头交接,查看小黑板内容。

8:00— 8:10 参加晨会交接班。

8:10— 8:20 扫床,整理病房,床单位,检查床头卡及护理级别。

8:20— 8:30 检查更换无菌物品,检查更换消毒液,检查垃圾分类

及锐器盒的使用情况。

8:30— 9:00 查对医嘱本,查对液体及药物,配第一组液体,给患者

进行长期及临时处置。

9:00 —11:00 配第二组液体,巡视病房,更换液体,及时发现问题并

及时处理。清洁治疗室,治疗车。为发热门诊患者及

新入院患者接诊,执行长期及临时医嘱,处置并做好护

理记录。

10:30—11:00 与护士长查对医嘱,签字并整理办公室。

11:00—11:30 检查上午日常治疗护理完成情况。协助患者饭前洗手,

打饭,进餐。

11:30—12:00 查对中午口服药,发口服药,并清洗药杯备用。

12:00—14:00 紫外线消毒治疗室,处置室,发热门诊,检温室各1小时,对消毒室进行密闭熏蒸2小时,并填写消毒记录。

病区及病区走廊进行喷雾消毒。

14:00—15:00 测体温、脉搏并记录,绘制体温单。

15:00—16:00 实施健康教育,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办理出院,转

科相关手续。

16:00—16:30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当日治疗护理完成情况。

16:30—16:45 书写交班记录。

16:45—17:00 与夜班护士交接班,床头交接:交代当日病危,病重,

新入院,一级护理,长期卧床患者情况,以及重点观察

的护理内容。

传染科夜班护士工作流程

16:45—17:00 与主管班护士进行交接班,清点备品,交接病危,病重,

新入院,一级护理,长期卧床有病情变化的患者,床头

交接,查看小黑板内容。阅读医嘱本,交接班报告本。

17:00—19:00 紫外线消毒治疗室,处置室,发热门诊,检温室各1小时并登记。

17:00—17:30 协助患者饭前洗手,打饭,进餐。 17:30—18:00 核对服药卡,协助患者服口服药。

18:00—19:00 核对医嘱,进行日两次处置,执行临时医嘱,完成

治疗及护理工作并签字,书写护理记录单。

19:00—20:00 巡视病房,了解病人情况,评估患者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核对次日早8:00口服药。

20:00—21:00 整理病床单元,查对患者“三短六洁”情况,为患者进

行基础护理及换被服等。

21:00—22:00 巡视病房,整理病室,管理陪床,督促患者熄灯,协助

患者入睡。

5:30 — 6:30 完成晨间抽血,收集尿便标本,日两次处置,及其他晨

间治疗及护理。观察记录引流量并倾倒引流液。

6:30 — 7:00 检查夜间各项长期医嘱,临时医嘱的治疗及护理执行情况,协助患者饭前洗手,打饭,进餐。

7:00 — 7:30 核对服药卡,发口服药,协助患者服药,书写交班报告。

7:30 — 7:45 整理病房,床单位,护理站,治疗室及处置室。 7:45 — 8:00 与主管班护士进行详细床头交接班。 8:00 — 8:10 参加晨会交班,宣读交班本。

感染控制科护士职责

1、负责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的查询、登记,并整理汇总上报。

2、建立和管理各科消毒隔离工作,并开展指导和咨询工作。

3、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疫情,并参加调查与控制工作,协助各科室建 立控制流行的方案。

4、学习和完善各项消毒灭菌措施效果检测的实验方法,以便掌握对消毒 灭菌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的技能。

5、按监测计划,完成本院消毒隔离监测和标本采集,每月对监测情况进 行汇总,向各职能部门和各科室反馈,并对各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6、向药剂科和供应室及时提供消毒、灭菌质量监控信息,并对全院消毒 和灭菌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7、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医院感染有关的科研工作,设计各种表格,并整 理汇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成文。

8、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的准备工作,并做好会议记录。

9、参加医院感染有关的继续教育工作。

推荐第9篇: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岗位职责

医务科工作职责

医务科工作在院长领导下,由医务科具体组织实施全院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工作,医务科工作范围:完成医政、药政管理工作;完成院内医疗信息发布工作;督促、检查医疗工作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医技人员工作职责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对医疗事故、差错和纠纷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院领导同意后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参加临床医疗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的论证,组织协调重大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病例讨论、重大手术讨论和审批、院内外会诊工作;负责对全院医疗卫生人员的院内业务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对基层医院的技术指导工作和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标准和评价检查办法;负责运行、终末病历的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评价、指导并提出整改建议;负责病案管理及医院医学信息的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经营效率等指标,为院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1、对有关业务计划,经院长、主管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检查督促,按期总结汇报。

2、负责组织院内、外重大抢救工作,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和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工作,指派院外会诊人员及任务。

3、负责联系院外会诊,组织院内大会诊。联系病人转院。

4、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按医疗事故鉴定意见进行处理。

5、组织临床、医技、门诊、急诊室之间的协作,不断改进工作。

6、组织实施临床、医技人员的技术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协助人事科做好医务技术人员的晋升、奖惩、调配工作。

7、与科教科协调安排本院医师外出进修工作,检查督促各科室外出进修计划的执行情况。

8、调解医疗纠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医务科长岗位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院医疗工作。

2、负责协调临床、医技科室之间及临床医技科室与护理部门之间的医护业务关系。

3、拟定医疗工作计划,经院长、副院长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4、深入各科室,了解和掌握情况。组织重大抢救和全院性会诊及院外会诊。督促各种制度和常规的执行,定期检查,采取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科教科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的有关业务学习。

5、对医疗差错、事故进行调查,组织讨论,及时向院长、副院长提出处理意见,做好医疗纠纷的善后处理。

6、配合人事科、科教科制订培训计划和医疗、医技人员的业务考核、晋升、晋级工作。

7、负责组织实施抢救、救援医疗队、卫生宣传、医疗保障等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和对基层医院的技术指导工作。

8、负责处理医疗来信、来访、接待、参观工作。

9、依法负责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注册、定期校验及变更,专业科室设置及变更,医师执业注册及变更、大型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资格准入等工作。

10、负责各类处方权、调剂权、诊断权的授予、变更及监督管理。

11、负责医学会、医院协会、医师协会等各项工作。

12、负责职业性布病诊断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管理工作。

13、负责公伤鉴定、伤残鉴定的组织管理工作。

14、负责组织医疗责任保险参保及索赔工作。

15、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布置或院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护理部主任岗位职责

1、在院长和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教学、科研,以及护理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全院护理工作长远规划,根据医院中心任务安排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

3、负责制定和修改全院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并组织实施。

4、负责制定和修改全院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建立质量控制网络,确立质量控制方法,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5、建立和健全护理组织系统,合理配备护理人员,与人事部门合作做好护理人员的调动、任免、晋升、奖惩、考核等工作,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6、教育护理人员热爱专业,关心护理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7、负责护理教育管理、制定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与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完成护理专业学生及进修人员的临床教学任务,修订与完成实习计划。

8、定期组织召开护士长会议,评价护理质量,分析护理服务流程中的问题,确保护理安全。

9、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护理科研,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护理部干事岗位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做好各种文件、信件的登记、收发、传阅工作,承办日常事务。

2、负责接待医院内外来访人员,做好记录,及时汇报。

3、了解院内护理工作信息,及时反馈。协助护理部主任行使护理、质控、检查并进行质量分析。

4、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考核及成绩的统计、汇总、备案。

5、协助护理部主任完成一些文字材料的书写工作。

6、协助护理部主任组织全院护理学术活动及护理人员技术培训与考核。

7、发挥助手和参谋作用,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积极完成临时性、突发性任务;了解护理学科发展动态,向主任提供信息资料和管理建议。

8、负责全院护士注册及护士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等具体工作。负责护理人员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各种登记、统计工作。

9、负责护理部有关文件的打印、复印、分发等工作。负责护理部有关会议、事宜的通知和各种会议的记录、整理。

10、办理来院实习、进修人员的各种手续,督导带教工作执行情况。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院长审批后实施。

3、对院内感染监测、监控情况及时调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及时向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研究改进措施。

4、督促、检查、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协助科室落实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措施。

5、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6、定期组织调查院内感染率、感染漏报率,汇总感染监测报表,分析感染原因,推进控制感染工作。

7、组织督促检查落实各层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教育,定期讲评各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情况,提出奖惩意见。

感染管理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中履行的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2、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感染管理科长岗位职责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院长审批后实施。

3、对院内感染监测、监控情况及时调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及时向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研究改进措施。

4、督促、检查、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协助科室落实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措施。

5、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6、定期组织调查院内感染率、感染漏报率,汇总感染监测报表,分析感染原因,推进控制感染工作。

7、组织督促检查落实各层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教育,定期讲评各科室感染管理工作情况,提出奖惩意见。

感染管理科员岗位职责

1、负责拟定全院感染管理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执行各项监控制度和传染病疫情管理及报告制度,定期检查,监测、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及时上报。

3、对院内感染流行及时调查分析,详细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统计感染发病率。

4、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5、开展医院卫生学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6、经常检查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标准执行情况,参与有关感染病例的讨论,协助解决监控工作中的问题。

7、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推荐第10篇: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2016年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院感科2016年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了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了院感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今年10月份重新调整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了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多科室协调和配合时,及时汇报主管领导解决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了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院感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每月抽查运行病例至少10%以上,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进行监督、专设记录本,对每月采样结果记录,对不合格的方面要求分析原因后重新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

3.对我院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了审核、备案。

三、进一步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监控工作:

1.本年度完成了对医疗废物下收专职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个人 1 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得医疗废物的管理过程更符合实际,减少了污染和工作人员受伤害的机会。

2.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规范了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利于回收存档。

四、加强了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每月不定期检查手术室、ICU、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科、急诊科、口腔科等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主动与科主任或护士长沟通并督查改进,保证了重点科室的医疗护理安全。

五、与多部门沟通协调,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每月参加全院护士长护理、院感质控例会,对全院院感工作检查、汇总、分析,并与各科护士长共同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质量改进。全年共下发院感质控总结12 份。

六、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采取院科两级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一些共性的感染知识培训,如手卫生、医疗废物的管理、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等,全年共培训3 次,共计 686 人次参加培训学习。同时要求各科室根据本科室所运用到的院感知识,安排每月至少一次的院感知识学习,并对新入职的员工在试用期内必须完成院感知识的岗前培训,丰富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管理意识。

七、积极参加院外的学习培训,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2016年度院感科专职人员参加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各 2 种学习培训16次,共计69个学时,有效地丰富了院感知识,提升了业务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临床感染管理小组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本科室的院感工作监督力度不够。院感科在2017年度在加大督查力度的同时,促各临床感染管理小组加大管理力度,不定时督查与自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工作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2.部分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流于形式。院感科在2017年要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院感培训,讲解院感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院人员的院感管理意识。

3.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对院内感染重视程度不够,对病人的有关院内感染的诊断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不及时上报院感病例。2017年度院感科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并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相关资料纸质版资料下发到各个科室,电子版资料放到医院的共享文件夹,方便医生随时查阅,降低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率。

4.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待提高。从2017年起院感科将进一步加强全院员工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定时深入临床科室进行抽查,加大检查力度,对不规范执行手卫生的科室及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有效提高全院员工手卫生的依从性。

第11篇:感染管理科年终总结

2016年感染管理科年终总结

2016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科室的大力配合下,感染管理科凭借着质量第

一、病人第

一、预防第一的理念,常规依托护理部、医务科等科室全面开展医院感染各项工作,狠抓落实、注重细节、抓住关键环节,深入学习和贯彻医院感染各种法律法规,强化院内感染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使院内感染预防系统化、规范化、措施化,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针对院感薄弱环节,加强院感质量控制

2016年感染管理科在院领导及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进一步规范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及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根据院感质控组要求每月制定工作安排,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并进行针对性的检查督导,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检验科、治疗室、急诊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信息月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情况动态,形成了医院感染管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标准、考核、奖惩为一体的有序的管理运作机制。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采集临床感染病例,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病例漏报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全年总出院病人数 5540例,医院感染病例 3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0.6 %。内二科6例;内一科4例;针灸科15例;耳鼻喉科2例;肛肠科1例;外科3例;产科1例。下呼吸道感染17例;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8例;泌尿系感染3例;手术切口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1例。全年我院I类切口手术共422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5%。

全年共抽查出院病历4320例,发现医院感染漏报病例1例,漏报率为3.1 %。

2、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对象以重点部门为主,每月对无菌物品及血透用水进行监测,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等标本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信息月报反馈给各科室。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全年共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情况共227份,合格数226份,合格率99.6%。其中空气69份,合格数69份,合格率100%;物体表面80份,合格80份,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表面78份,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医生、护士、实习生、进修人员,合格数77份,合格率98.7%。消毒液52份,合格52份,合格率100%。无菌物品74份,合格74份,合格率100%。血透用水164份,合格164份,合格率100%。

3、紫外线强度监测:我科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紫外线灯管446盏,强度≥70uw/cm2以上418盏,合格率为93.7%,对不合格紫外线灯管联系后勤部门立即更换后重新进行监测,结果全部合格。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监测:为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院感科从临床科室采样,到物质库房索证,对其使用进行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本年度抽查洁芙柔免洗手消毒凝胶、疝修补补片、3M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爬行式)等物品,发现个别产品授权委托书过期、医疗器械注册证与实际产品不符、经营企业经营许可期限过期、批次检验报告不全等现象,根据存在问题要求药库主任立即整改,对不合格产品或证件不全产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保证医疗安全。

5、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2016年工作计划,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以及《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要求,我科针对本院9月28日0点至24点期间内住院病人的感染(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前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于10月份完成了相关数据的录入工作,共录入病例总数 103 份; 其中感染病例 17 份;感染记录 17 条;病原体记录 2 条。实查率100%。

6、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根据市质控中心监测要求,我院于2016年继续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监测,本年度我院I类切口手术共422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5%。监测留置导尿管病人例次887例,导尿管留置日数1707日,发生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8例,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4.7‰;全年我院无呼吸机使用及中心静脉插管病人。

7、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感染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知识的培训,及时了解致病菌检测结果, 如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查明所住科室,通知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隔离措施的指导,并不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避免多重耐药菌在院内暴发。全年全院细菌培养送检标本共145份,检出多重耐药菌19例,多重耐药菌发现率0.34%。

四、手卫生管理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提高手卫生意识。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抽样、监测及考核,随机提问手卫生相关知识,抽查洗手正确性,不断增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制度与规范的自觉性。

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协助医务科、药剂科做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使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3%。每个月汇总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特殊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清洁手术用药情况等情况,于每月15号之前将抗生素应用监测数据进行网络直报;并每月向全院通报结果。

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重点加强日常对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工作的督导,使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做到分类收集,规范包装,标识清楚,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按时密闭转送,并随时下科室检查此类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确保医疗废物管理的有效性。

七、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营造氛围,院感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院内感染培训,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原则,控制方法的新进展,对全院医务人员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医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使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化。

八、2017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1、进一步推进天津市医疗机构手卫生和安全注射专项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8)在我院的实施,完成阶段性的手卫生和安全注射的目标,提高医院感染整体防控水平,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继续努力争取实现灭菌物品的完整下收下送工作,能高压灭菌的手术器械必须高压灭菌,腹腔内镜等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灭菌合格率为100%,杜绝高危物品采取浸泡消毒。

3、继续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管理,特别是重点科室、高危人群的监测和控制,建立符合我院实际的SOP;

4、加强与医务科的协作,进一步提高各临床科室对病原微生物的送检率,争取达标。

5、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使得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趋于合理化和规范化,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6、配合做好医院新建中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并且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在2017年工作中,医院感染工作更需要得到院领导及广大医务人员的广泛支持,营造“人人参与、共同关注”的感染文化,共同把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下去,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使医院感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感染管理科 2016.12.31

第12篇: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职责

1、认真落实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标准,并具体组织落实监督和指导科室工作。

2、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医院感染工作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向全院通报。

3、积极开展对全院人员预防控制感染知识的培训。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卫生学标准,定期开展对医院环境、消毒或灭菌的物品质量进行细菌学检测。

5、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并提供指导。

6、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7、负责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调查感染原因,指导采取措施。

8、对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参与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工作。

9、对购入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剂进行监督管理。

10、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岗位职责

1、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认真落实上级部门下发有关标准,并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指导科室工作。

2、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医院感染工作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向全院通报。

3、积极开展对全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感染知识的培训。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卫生学标准,定期开展对医院环境、消毒或灭菌的物品质量进行细菌学检测。

5、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对异常情况组织调查感染原因,指导采取措施。

6、对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供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7、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参与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工作。

8、对购入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剂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员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2、完成院领导及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13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岗位责任制

医院感染管理科岗位责任制

一、科长:XXX 负责预防感染管理科全面工作。

1、起草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及总结。

2、起草全院医院感染培训工作计划,并协助培训中心做好全院职工感染知识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验收。

3、组织感染科专职人员业务学习,提高全科人员整体水平。

4、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起草本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

5、根据本院的工作特点起草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各种应急预案。

6、起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议题并做好有关记录。

7、以医院感染简报的形式通报医院感染。

8、指导检查全院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

9、每个月1-3日做好传染病、死亡病例、性病、艾滋病统计,及时网络直报。再进行总的统计。

10、组织本科室人员检查指导临床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做好兄弟科室间的协调与沟通。

二、感染专职医生:XXX

1、负责医院感染病例上报检查与指导。

2、定期下科室及时发现医院病例,对病人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3、每日下病房监控科室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及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病例,并填写监控表。

4、每月查阅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医院感染漏报率。

5、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按月统计医院感染率、无菌手术切口感率等,并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6、参与临床科室合理应用抗菌素指导。

7、检查指导全院职工各项制度的落实、培训与学习效果。

8、将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及时向科长汇报,以便及时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三、感染专职护士:XXX

1、每日将各科室上报的传染病、查到传染病、死亡病例、职业病、肿瘤、农药中毒及时上网直报。

2、每日下午到门诊检查各科室的门诊日志并进行督导,查传染病登记是否齐全,(传染病病情看门诊日志本上有无登记,)每周二及周五到急诊查看死亡记录、出车记象、护士交班本、死亡证明书登记是否一致,杜绝漏报现象。

3、负责全院环境监测:(1)、空气(2)、手(3)、物体表面(4)、无菌物品(5)、紫外线强度(6)、内镜(7)、消毒液(8)、透析液。

4、每月

1、

11、

21、日完成不明原因肺炎及AFP的统计及旬报。

5、每个月做好传染病、死亡病例填写错误及迟漏报统计,及时提供给质控部门。

6、协助做好培训工作。

7、每日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节假日,无休息将临床医生上报的传染病及时网上直报。手机号:XXX

第14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杭锦旗人民医院

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2015年医院总体工作部署,结合等级医院追踪检查反馈及整改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科遵循二甲医院评审标准,努力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新组织学习和掌握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医务人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全面贯彻执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争取在院感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一、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讨论解决我院感染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工作。督导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采取全员集中讲座、针对性专题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每年组织全员培训两次,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隔离技术,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等。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训后进行考试。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对卫生员进行一次消毒隔离、物表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及日常工作中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交叉感染。

三、开展各项感染监测,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一)感染病例监测

临床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由临床医师报告,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汇总,主要关注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时报告与处置,每周下科室了解情况,抽查病历,进行督促临床科室对院内感染病例的报告,对全院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及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汇报。2015年1-10月份共出院3135人次,监测出院病历1540份,医院感染病例2例,医院感染率约0.12%。1-10月份手术695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113例,无感染病例。 环境卫生学监测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空气净化器管理规范》的要求。每季度对感染高风险部门进行环境卫生监测。

2、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血透室等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监测。

3、按规范要求对灭菌器进行监测,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医院感染科每次将监测结果下发各科室,对不合格者下发书面通知,科室拿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后,申请二次监测

4、全年监测紫外线灯管85支,有12支不合格,及时进行了更换。患病率调查

于本年度9月28日对全院42位住院病人进行了患病率调查,无感染病例。由感染科主持,各科共同参与,规定统一时间,制定统一表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全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调查,了解在同一个时间点全院各科现患率,部位感染率。从而掌握全院及不同科室医院感染基本状况和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高发部位,对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查找危险因素,制定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调查结束后,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反馈。 加强质量控制检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每2周采取量化考核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对医院的医疗物品储存、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五、加强手卫生管理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督导,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完善手卫生设施,在手术室规范外科手消毒方法和流程,重新制作了流程图。通过对重点部门手卫生依从性的培训、检查和督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的医院感染管理

1、加强供应室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医院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消毒工作,按照标准要求开展各项监测工作,医院为手术室新购置了等离子消毒机、高压水枪,保证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2、重症医学科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通过对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等重点项目进行监测和管理,规范物品清洁消毒,保证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

3、加强手术室、产房、口腔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强化环节监控,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

4、加强呼吸机管道消毒管理,做到严格消毒、合理保存、

七、规范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每月对消毒器械进行检查,包括清洗、包装和灭菌,以保证灭菌质量合格,每季度对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使用及证件进行检查。 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每周下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配合做好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参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在医务科的组织下,联合临床药师、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小组成员,对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方面进行调查,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微生物室正常运行,尽可能的避免抗生素乱用。

十、传染病疫情管理

传染病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

1、在门急诊分别设立预检、分诊处,对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制度,仔细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

2、2015年1-10月份全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4例次,其中流行性腮腺炎3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例、手足口病198例、猩红热2例、肺结核36例、梅毒28例、乙肝14例、水痘4例、丙肝5例,无甲类传染病。

3、实行“首诊负责制”,对所有就诊的传染病人均能在第一时间作出科学诊断、处理、及时填卡上报、疫情管理员按时网络直报。

4、每周开展传染病漏报自查,发现有漏报及时补报。分析疫情动态,做好防范措施,以防传染病在我院爆发和流行。

十一、存在问题:

1、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2、管理人员执行不力。

3、科室感控小组人员未充分发挥作用。

4、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5、重点部门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6、培训不到位。

7、医疗垃圾处理不符合要求,各科室还存在有乱扔现象。

8、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9、传染病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有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解决:(1)、目前病毒性肝炎、性病、肺结核、手足口病等发病率还较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及技术力量整体水平不高,防护用品短缺,应对突发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1、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适合本院的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2、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3、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4、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

5、全员培训《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

6、完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管理制度。

7、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及环境的监测。

8、根据不同季节宣传传染病相关知识,加强对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控制”。争取传染病报告填卡正确率在95%以上,报告率100%,无迟报、漏报。

9、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推动医院、科室的发展和保障各项医疗工作顺利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全院医务人员能够理解、支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参与,做好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其纳入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杜绝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杭锦旗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年11月12日

三是医院强化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控制”的原则,杜绝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发生。1-10月份出院病历3135份,其中从1月份至10月份监测手术例数695例,Ⅰ类切口手术113例,无感染病例。全年医院感染率控制在0.12%以下。每季度对全院环境、物品进行一次细菌监测,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全年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隔离技术、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等的培训及考核两次,减少交叉感染。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到目前为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4例,其中乙类传染病79例、丙类传染病205例、其他法定传染病4例、无甲类传染病。我院对所有就诊的传染病人均能在第一时间作出科学诊断、处理、及时填卡上报、疫情管理员按时网络直报,争取做到及时、准确、不迟报,杜绝漏报。 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一、2015 年工作完成情况

1、根据2015年医院总体工作部署,结合等级医院追踪检查反馈及整改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科遵循二甲医院评审标准,努力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新组织学习和掌握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医务人员能够较好地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全面贯彻执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争取在院感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2、努力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切实控制交叉感染风险。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手卫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在全院范围内进一步完善手卫生设施,包括在各治疗室门口安放快速手消毒液,重点科室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水龙头,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包括保洁员)洗手六步法进行考查;每月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3、加大了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的干预。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质量和安全委员会上多次提出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儿科病房、五官科、血液透析室等重点科室建设的干预,已达到基本运行;对手术器械消毒、包装管理等进行干预;对外来器械管理提出建议并加强对植入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经血传播性疾病患者血液透析管理,严格专机透析,分区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血透上下个患者之间血透机消毒,尽最大可能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及时督促医务人员加强多重耐药菌病例消毒隔离(尽可能采取单独隔离无单独隔离床位时严格执行床边隔离)和手卫生。特别是强调接触每一位患者前后进行快速手消毒。

4、及时查询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积极与检验科微生物室联动,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消毒隔离督查。

5、全院综合性监测,共监测出院病历590例,发生医院感染3人,医院感染发病率0.5%。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3%;卫生学监测791份,合格率99%,复检合格率100%,符合卫生部关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和控制指标。

6、目标性监测我们开展了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外科疝修补术和普外科阑尾切除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上半年共监测呼吸机使用床日数431,感染8例,每千日使用呼吸机感染率为18.56‰;监测导尿患者床日数1175,感染6例,每千日导尿感染率为5.1‰;监测中心静脉置管床日数143,感染0例,每千日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0‰。小儿疝修补术76例,感染0例,感染率0%;阑尾切除术76例,感染0例,感染率0%。

7、努力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上半年工作人员共发生锐器伤等暴露9例,均较轻。我们及时为受伤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提出处理意见,提供必要的帮助,推荐相关的专家,定期提供免费检查。并针对此情况进行了全院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和演练,努力降低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所造成的感染隐患。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部分科室使用快速手消毒液量不足,表明手卫生执行不力(手卫生执行较好的科室有ICU、急诊科病房,妇产科、外一科、外二科、五官科)。门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执行不力,临床、医技部分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接触病人及周围物品后和接触治疗车等公共物品前未严格执行手卫生。

2、院感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仍有隐患,如新生儿病房、血透室、消毒供应室等,由于需改造、人员等问题,还没有完全到位。未完全达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手卫生工作,特别需要科主任、护士长大力倡导、带头执行和督促全科室人员认真执行手卫生,努力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院感质控人员(包括医院专职管理人员)加强手卫生督查,督促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努力推进全院手卫生工作。

2、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控制重症监护室和住院人数,患者较多时应加快病人转出,严格床边隔离,努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血透室工作人员要提高手卫生意识,并制订规范的上机、下机操作程序并严格执行,院感科经常检查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努力消除交叉感染隐患;感染科每一位工作人员要严格消毒隔离,努力做好手卫生,努力避免交叉感染。

3、继续加强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监管,特别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干预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全院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保障手术安全。

4、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院感管理人员每天对全院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筛查,及时督促临床医务人员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隔离(尽量单间安置、不能单间应严格床边隔离)、消毒(房间内的所有物品每天严格消毒)和工作人员的手卫生工作,努力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5、继续做好目标性监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进行高危因素干预,努力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

6、下半年完成全院调查统计工作,并规范算出现患率,这需要各科主任、护士长和全院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7、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特别针刺伤的预防和针刺伤发生后的规范处理;加强对使用后的针头管理,努力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在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后,院感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对针刺伤提出预防感染意见,协调相关专家帮助受伤者做好预防、治疗等相关事宜,尽最大努力降低因针刺伤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杭锦旗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年11月12日

第15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医院感染不但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组成,业务院长任主任委员,重点对监控小组人员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并明确了各级体系人员的职责。各级院内感染监控人员履行了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应职能,从而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二、按计划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

(1)6月25日对住院部、急诊科下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生人手一册,并下发复习题,各监控小组认真学习,7月6日科室闭卷考试,院感科督导,共26名医生参加考试。全部90分以上。

(2)7月12日对医、护、技人员及新上岗和实习人员进行“手卫生规范、院感知识应知应会培训共81人,经考试,全部合格。

(3)11月2日,由医务科组织,院感科对全院的医、护、技术人员进行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培训,参加人员85人,最后考试合格。

(4)我院领导对医院感染控制非常重视,派院感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参加阳泉市卫生局组织的感染知识师资培训,派供应室田玉英到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与实习。

三、监测反面:

(1)协助检验科每月对重点部门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其他科室每季度一次。

(2)供应室每锅进行物理和化学监测,有记录,不合格的坚决不发放。

(3)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4)对医院感染病例各科室每月实行零报告制度,院感科每月深入科室调查漏报情况,今年共收住1766 人感染 6 人,感染率0.34 %漏报率16 %,目标性监测清洁手术切口61例,感染0 例,清洁手术甲级愈合率100%,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294人 ,感染 2人 感染率0.68%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一人一针一管灭菌执行率100%。

(5) 11 月 15 日市疾控中心对我院医院感染重点部门进行了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年度监测。

(6)11月27 日对住院病人进行现患率调查,住院病人共29人,调查28人,实查率96.6 %。调查结果现患率3.45 %,漏报率 0% ,抗菌药物使用率72.4%,高于卫生部60%的标准,

(7)每月对全院感染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做到月汇总、

季反馈(每季度一期简报)、年总结。

(8)与防保科合作,对住院病人电话回访人征求患者的意见,满意率%给患者带去问候的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病例。

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与后勤保障科配合加强医疗废物的常规督导检查是我院的医疗废物在现有的条件下收集、分类、交接、登记、焚烧做到规范管理,未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特别是配合检验科对每一袋过期的血液跟踪处理,无一袋向外流失造成不良事件。

五、落实制度、检查到位:认真做好日常的工作,配合医院的综合目标检查,细化标准,检查结果在科主任例会上通报,整改不足之处。

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止锐器伤等职业暴露的管理。从手卫生、使用防护用具抓起,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全年职业暴露1例,未感染经血传染性疾病。 存在的问题:

1、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我院供应室急需更改。上级部门检查多次提出,护理部已经派人学习。

2、检验科的细菌室建设。

3、污水处理问题。

总之,我院某些方面感染隐患还非常严峻,我们坚信只要领导重视,我们职能科室配合,各尽其责,常态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就能做好。

医院感染管理科

第16篇:上半年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2015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上半年,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半全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灵活应对突发感染事件,加强传染病人的管理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组建急诊感染病区,用于集中收治流行性的感染性疾病,阻断患者的感染途径,控制感染源。对于传染性疾病患者,要求科室设置感染病房,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消毒隔离。

二、健全组织,完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更新修改了院感质量控制标准,每月的感染质量大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定期通报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各科感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三、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环节质量控制 ①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ICU、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胃镜室、治疗室、换药室等感染管理

重点科室,每周不定时检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制定各重点科室感染质量检查标准,按照标准对CIU进行目标性监测;手术室重点检查手术后各类器械清洗,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对消毒供应中心重点督查器械的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程序及灭菌器械的合格率,灭菌器的监测等。使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②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及洗手液、推广快速手消毒液等,加强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减少了院内感染。

四、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监管,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1、采集临床感染病历,统计每月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检测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

2、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对象以重点部门为主,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进行监测,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不合格的科室及项目针对性的给出整改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合格。

3、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

4、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下病房对外院转入的重症患者或本院ICU内患者,了解其致病菌检测结果,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后,要求及时上报并采取单间或床边隔离,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免

交叉感染。

五、实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梳理医院感染控制各种流程,如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以及各种上报流程等,并组织学习,使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化,便于操作,便于记忆。

六、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清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并对医疗垃圾回收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七、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建立中医院院感群,每日与临床科室分享一个院感知识点,对新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些措施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使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化。

通过我们的工作,希望能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年7月

第17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总结 以《XXXX》、《XXXX》等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为指南,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专家的督导意见,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操作制度流程,整改重点部门的布局,以保障医疗安全。

1、规范化改造消毒供应中心:设有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区域划分遵循规范原则: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工作区域设计与材料要求,符合规范要求,设施应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等,并且新配备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设备1台,有效保证器械清洗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于今年6月份工程完工,7月份经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第三方验收合格,现正式全面使用。

2、信息化建设方面:医院已将微生物实验室的BD机与WHONETS 系统连接上,正在调试阶段,全面运行可以对全院和院感重点部门的细菌耐药性监测统计分析,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3、加强职业防识培训,全院各临床科室制备了物品统一的泼洒包,制订了标本泼洒和汞溢出应急处理流程,以指导现场操作,保障工作人员和患者安全。

4、院感相关监测以院科两级的形式展开。消毒灭菌监测、院感病例监测、IUC目标监测、一类术口监测等监测数据持平或略降,无发现医院感流行暴发。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评估、对应处理和追踪,无发生因职业暴露而感染事件。

第18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拟定医院控制感染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二、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每月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检查。

三、执行各项监测制度,每月对重点部门和有侵入性操作的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不定期抽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液。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督查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五、对住院病人每月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手术切口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医院感染病人与易感因素的分析等监测,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调查。汇总全院各种临床标本及感染病例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六、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管理,如呼吸机、血管导管、导尿管、手术切口、血透相关装置等侵入性操作的管理。

七、每月对出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八、每月对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书面报告。

九、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或重大事件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提出控制措施,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

十、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十一、开展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对医院职工的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对新上岗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

十二、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消毒药品和器械的购置,查验卫生许可证,并定期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十三、积极参加省、市质控中心各项活动,注重中医院感管理和质量控制。

第19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计划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范医院感染,配合三级中医院的评审,今年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面综合性监测 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2、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

3、完成新聘等新来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

七、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监督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的相关资质的审核。

八、加强对洗衣房、污水处理的院感监督和指导

九、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监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集中暂存的各个环节,严格防范医疗废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围环境。

十、规范供应室工作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与护理部配合,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

十一、医院感染暴发

如有感染流行或暴发时立即上报,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及控制疾病蔓延。

第20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计划

2012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2012年是12.5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医院实施等级复评行动计划进入评审之年。本科将以医院发展为第一要务,确保等级复评顺利通过为第一目标,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思路,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以监测为技术,以管理为手段,以培训为支持,以等级标准为目标,结合2011年存在的问题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目标:

1、各项院感质量安全指标控制在二级医院管理标准内;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全面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加强督查,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达到70%;

3、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院感三级管理机构的作用,形成主动参与、科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新局面;

4、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院感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90%;

5、目标性监测与全院综合性监测相结合,使院感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确保不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事件。

6、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管理;

7、利用PDCA管理工具使院感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具体措施:

一、利用各项监测技术,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目标性监测与全院综合性监测相结合,今年在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四项目标性监测( 手术部位与ICU感染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反馈、提出整改措施;

2.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每周至少3次巡视病房,动态观察各科的医院感染情况,主动干预,对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

3.认真及时做好医院感染统计报告工作

4、对多耐药菌进行监测和落实控制措施;

5、10月份开展1次的现患率调查;

二、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全面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加强督查,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达到70%;

1、在全院范围内全面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走廊病房安装速干手消毒液,医疗区域每个水龙头旁安装洗手液和干手物品;

2、利用模拟演练的机会考核每个到场医务人员的六步洗手法,每季度抽查考核科室人员至少一名;

3、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定期督查,每月统计洗手液和手消毒液,通过不断的总结、评价、反馈与整改,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达到70%;

三、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院感三级管理机构的作用,形成主动参与、科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新局面;

1、院感三级管理组织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使医院感染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2、各科室的院感管理信息员和手卫生督查员要积极主动工作,定期监督与温馨提示相结合,使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员手册的记录,并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3、每季至少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院感质控检查,并有反馈和整改措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4、科内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院感知识讲座,并要有记录,科内人员签名;

四、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院感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90%;

1.年初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分批分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专题讲座、考核等;

2.院感管理人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及时更新、充实知识;

3、鼓励医务人员特别是中层干部,在继续教育时多参加院感管理类的项目

4.培训形式:全院性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内训与外训相结合,内训包括讲课、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考核等形式,外训包括进修、专业会议交流等。

5、编制院感知识手册;

6、配合人事科、总务科、医教科等部门做好其他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

五、重视重点部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

1.规范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清洁卫生制度,并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与指导;

2.按有关要求及时进行全院抗菌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用数据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

3.继续做好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报告、控制和预防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事件;

4.关注操作中正确处置使用后的锐器,定期分析和反馈锐器伤案例,加强培训,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及暴露后的防治措施。对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并进行追踪调查;

5.积极关注医院新院址的建设,对新院的建设、设施按相关标准的要求提前介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使感染的硬件建设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长久需要。

6.手术室工作人员要向临床科室了解所有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并要有详细的记录。

7.对供应室的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加强管理与监督,规范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清洗消毒;

8.加强医疗废物的储存转运等各环节的监督工作。

院感科

2012-1-10

《感染管理科护士岗位职责.doc》
感染管理科护士岗位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