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2020-10-13 来源:企业文化建设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2005~2009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一、前言

1.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背景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任何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受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外来文化及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个性、社会性和群体性。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却是不能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只有在不断摸索中创建有本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学术意义及价值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凝聚力、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维系和发展都需要两个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理念的纽带,就好比\"硬件\"和\"软件\",两者互相支撑,缺一不可。从\"软件\"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形成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特的企业精神、合理的经营之道、崇高的经营境界以及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软件\"搞好了,同时配以企业的\"硬件\"建设,才具有双重动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会提高。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必须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迈出扎扎实实的步伐。但企业文化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建设不是目的,重在推广和落实。因此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密切配合,确保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正文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重口号轻落

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

1.基于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之所以繁衍至今,靠的就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一直走着引进国外模式的方法。苏联模式、美欧模式,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过程中均出现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实现中国模式与国外模式的融合才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80年代企业文化引入中国,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被各大企业所效仿,通过理论进入、模仿、创新的形式,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问题。要想真正拥有本土特色,最关键的就是对本土价值观的挖掘,即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概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文化,而其中的 “仁、义、礼、智、信”反映出了现代社会的“以人为本”、“中庸思想”、“团队精神”、“承担社会责任”等价值观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意义及价值。郭扬结合国内外儒家文化融入的实践经验及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方法,梳理出了儒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基本途径及方法。通过分析实习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分析如何借鉴国内外理论及成功经验实现企业文化的中国化。【1】

企业文化建设,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国情和母体文化的不同,目前中国企业

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因此,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特点、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陈绍海从分析文化、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关系入手,归纳并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较为深远的基本精神,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趋势及优势。然后提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建立中国企业文化,并阐述了其建设途径和需注意的问题。【2】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反思与误区研究:

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在中国方兴未艾。如何看待中国的企业文化热?如何从根本上把握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企业文化理论是纯粹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实质上反映了对人本管理理想境界的追求。企业文化是在人本管理潮流中提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感性管理手段。塑造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为企业着想,而不是为文化着想。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理顺价值差异,清晰组织个性,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增强组织承诺和团队士气,提升整体形象和品牌信仰,通过对内的整合达到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继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企业文化从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原生态文化、定型文化和再造文化。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它们有一些共通的因素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固定和变革。这些因素包括:领导者行为;企业的战略、愿景、价值观;企业结构;绩效考评;人事惯例与组织公平感;竞争环境。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说是隐性的,但从其表象上看,企业文化的外化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价值观、信念、氛围、规范、符号、哲学。企业文化经过归纳提炼,形成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个性,并在实践中提高员工的认同,提升企业形象,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企业实施

CI战略。其又包括理念识别MI,形象识别VI和行为识别BI。

郑丽从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企业文化形成的角度认真梳理企业文化的本质以及塑造企

业文化的内在动力,就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3】

黄朝晖提出建设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的具体实

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导,这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4】

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绩效研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企业文化的

理论研究和实践正不断加强,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文化,有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现代化,也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同时,对塑造优秀企业形象,创建优秀品牌也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起步较晚,加上经济、技术基础较弱,无论理论研究还是管理实践,我国都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在把握企业文化建设要素和过程的实效性的基础上,在肯定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客观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如企业文化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持续创新力不足,缺乏学习意识、速度意识、创新意识,同时,分析企业文化在实际运作中流于形式,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制度产生碰撞,另外,文化建设应与经营活动缺乏紧密的联系。这些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文化建设道路中的障碍,极大地限制了企业文化功能的发挥。

刘琳琳在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误区的基础上,对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进行理论探索,提出了强化执行文化、构建特色文化、培育学习文化、提升速度文化、坚持创新文化、提炼故事文化、营造绿色文化以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等途径,以期从战略高度对待企业文化,对培育具有实效的企业文化有所启发和帮助。【5】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特别是在消费时代。人们不仅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

量,也注重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文化。产品的文化底蕴越深厚,其附加值也越高。所以,企业文化战略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战略。正因为此,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成为学术界和管理学界争相探索的热门领域。绩效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获得巨大发展,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口头禅。但是以往绩效理论往往只偏于经营绩效狭小的一隅,把绩效评价仅仅作为经济效益评价,用在企业文化领域时也仅仅探讨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虽然这受企业营利性质这一决定性因素的影响,但是这极易导致绩效短期化评价的趋向。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视角的三个维度,即经营绩效、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要求我们在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绩效时,不但要从企业文化与经营的关系,还从企业文化内部的绩效以及企业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阐释。这可以制定了企业文化绩效评价体系的初步框架,即“三个方面”、“四种维度”、“六大内容”。“三个方面”是指围绕企业文化的经营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种维度”是指考查企业文化的一致性、适应性、持续性、先导性。“六大内容”,是指价值理念、制度设计、文化网络和组织管理、环境因素、行为习惯、社会形象这六大指标。

熊富标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文化的特质与内涵,为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认为文化既是人

类历史传承的生存方式,也是历史既定而主体自为的价值规范体系,并且文化具备一定的经济功能。由此,深入分析了企业文化以认同为前提、以营利为目的、以责任为主题、以创新为支撑的特征等。通过对绩效理论发展历史的简单梳理,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三重维度,即经营绩效、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具体体现。从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评价原则入手,具体构建了企业文化建设绩效评价的体系、框架。他还具体分析了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因素,为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分析提供参考,并以一项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实例开始,探讨了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策略。【6】

4.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不断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了国

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小企业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却存在一个普遍的病症-“短寿”,虽然造成中小企业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企业文化的相对滞后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企业文化理论是当今最具竞争力的管理理论之一,近几年来,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深入学习和理解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与价值。根据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中小企业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比较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方面特点,发现中小企业并非总处于劣势。只要善于利用自身的特点,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完全能够发挥优势。

张艳丽提出了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首先,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特殊国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创建自己的特色,她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归纳为:诚信文化、团队文化、创新文化和速度文化。其次,根据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将企业文化建设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次,并分层次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此外,还对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时机的把握,另一个是关于中小企业企业家自身素质的提高。最后,结合案例做了详细的论述,得出结论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结合本企业自身特点,确立企业价值体系,找准企业文化变革的时机。【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所有企业生存下来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方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也将影响其参与新经济时代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能力。

冯立兵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中小企业为出发点,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突破口入手,

首先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结构、功能及特点等基础理论,然后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就基础上,通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提出建设中小企业文化的具体对策和措施。【8】

5.我国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每当我们接触到某些企业,总会被其不同寻常的特质所打动,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

文化在企业这个特定的范围中延伸开来便形成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被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并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也是伴随着每一个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21世纪,当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企业文化间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中打造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和催化剂,拥有优秀而具企业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然而较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价值观不明、企业精神缺乏个性、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一般文化活动等问题,造成我国的企业在全球范围的经济竞争中常常后劲不足,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日益被重视的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 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型企业之一,也是安徽最大的工业企业,其产品出口到48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被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钢铁信息服务商世界钢铁动态(WSD)评为全球钢铁企业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并成功作为安徽省首家,进入2005年中国企业前1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前50强。马钢有着名扬全国的“江南一枝花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文化也要随之发展,马钢体现了其作为成熟大型企业应有的严谨的规章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力。【9】

(二) 三十多年来,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意积累、总结、丰富、发展企业文化的管理经验,探索独具特色的莱钢企业文化,促进了莱钢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莱钢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为莱钢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回报,而且也带动了莱芜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繁荣。本文力求探索莱钢企业文化在莱钢的发展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寻求莱钢在新形势下、在“战略转型”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旨在使莱钢企业文化更有厚度、更有高度、更有广度、更有力度,从而成为推动莱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王慧慧通过收集和整理公司内部资料,采取高层访谈、与员工座谈等方式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通过对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分析,找出精神层文化、制度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和物质层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提出莱钢在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改革思路。【10】

(三)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使企业文化“落地”,使企业战略接着企业文化这个降落伞安全“落地”。企业文化落地是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企业从生存到成熟,从优秀到卓越,从企业原始经营到理性与人文结合的企业管理意境。徐英以国电信企业为例,在国电信集团的企业文化纲要指导下,在上海电信公司倡导“五种文化”背景下,聚焦笔者所在的上海公司基层单位青浦局的“文化落地”建设,探讨作为国有企业的基层单位如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具有实效的“落地”建设。【11】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完全是精良设

备和雄厚财力的较量,而更多的是企业间智力资本与文化积淀间的对抗。企业的管理重心开始向“人”转移,对内强调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对外强调顾客满意;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

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归属感,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加强顾客对企业的忠诚感。企业创造着文化,而文化又塑造着企业和人。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力量,而企业文化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境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以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中国企业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

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1、价值标准的界定

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如行业特

点,企业成员的构成,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意识等,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否则,企业不被他人所认可。同时,要把握好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使价值标准与企业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相统一。

2、不断创新

只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能发展,才能增强竞争优势。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

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

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

新、发展。

3、要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

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 , 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

4、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

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

5、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

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四、参考文献

【1】郭扬: 融合儒家文化,构建中国企业文化 .新疆大学,2009年.

【2】陈绍海: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长春理工大学, 2008年.

【3】郑丽 :企业文化建设反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黄朝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误区浅谈.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01-20.

【5】刘琳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问题研究.哈尔滨工程大

学,2007年.

【6】熊富标: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研究.华中工业大学,2009年.

【7】张艳丽: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8】冯立兵: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问题集对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汪静:马钢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王慧慧:莱钢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年.

【11】徐英:青浦电信局企业文化建设探讨.湖北工业大学,2009

年.

推荐第2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盘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全球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探讨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绩效的重要性亦为许多学者和企业实践所证明。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而在中国,改革开放才不到30年,真正的企业化经营才20年,而以现代企业运作是最近10年才逐步形成的,但是,随着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全国便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浪潮。

~年3月16日xx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正在兴起。

回顾~年里我们经历的、观察的、思考的关于企业文化的一系列事件,无论从企业文化的研究上,还是从企业文化实践中,我们都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盘点。

一、企业文化研究“热”继续升温

在企业文化研究领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更多大学和学院的研究者加入到企业文化研究的队伍。特别是一批海外归国学者,广泛出书,大量精力投入到中国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研究上来,百家争鸣的态势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已开始进入大学的课程设置。这些将强有力的推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不久的将来必会有杰出的研究成果出现。

第二,关于企业文化的专业书籍大量出版。除了对国外企业文化经典书籍的翻译和再版外,中国本土人士撰写的企业文化书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摆上了各大书店的书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石伟教授的《组织文化》从文化人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全面梳理了组织文化的相关理论,兼具整体性和独特性两方面的特征。而像经济管理出版社的《企业文化》(第三版)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材,而云南大学出版社的《公司精神》一书也被清华大学等院校采用为相关课程教材。与此同时,包括《价值观的起飞与落地》在内的仁达方略企业文化系列丛书也成为各家企业文化咨询与培训机构以及企业文化实践工作者的工作指南。

第三,更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把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上来。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企业文化是从事创新的企业家为实现价值增值所做的资源重组的努力,以及在这一努力所规定的企业目的之下,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及其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的过程。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更确切的说是企业家群体文化。一个企业,无论它多么微小,多么原始,或多么巨大,多么复杂,都渐渐形成了领导者以及员工共同遵守的系统的或非系统的企业文化模式。随着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文化重要意义认识的深入,我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逐渐由放手让主管部门抓企业文化管理向积极参与、亲自督办转变,并以身作则,从而有效的塑造和传播本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理论及方法逐步形成。无论是大学的管理学院、还是企业文化咨询机构、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索在新时期如何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这一课题。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督促中央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推动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如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工具,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企业文化推进系统,跨文化沟通理论,企业文化融合理论等已经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实践“如火如荼”

中国很多企业都已渐渐认识到,现代的企业制度必须配合以现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肯定和开展。于是,各大企业开始着手建设、量身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许多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齐头并进,已经涌现出极富个性和魅力的杰出代表,如华为、联想、白沙、蒙牛、大庆油田、华电国际、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

从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年各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企业文化建设从以往的高度重视企业形象和品牌宣传、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宣言或纲领的提炼,逐步向应用型企业文化管理上转变。实践者们逐步认识到即便言语振奋人心、动人心弦,光靠这种精美的语言不会也不可能使一家公司~远瞩、追求卓越。企业文化建设和宣言撰写仅仅是开始。这些存在于公司创始人和领导层脑海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最终必须通过一些媒介进行外化,从而被整个企业的全体人员所接受,并表现为思想和行动。

为了有效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一些正在探索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开发了比较综合的考核指标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要取得显著效果,要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转化成自觉行为,在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之间要建立起一道桥梁,这道桥梁就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以物质基础和权力(或权威)基础所保护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到企业文化的表层符号体系与行为,才形成一条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通道。因此,实现从企业文化宣言到全体员工一贯的自觉行动的过渡,需要通过一系列明确的、表述清晰的制度和规范来约束,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和惩罚。

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专职的部门和专职人员来从事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更多的国有企业从原来的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办或政工部中分立出一个企业文化处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更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日程上来。

三、“问题”与“误区”仍然存在

虽然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都越发务实和贴近管理实际,但仍有很多企业在大张旗鼓的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之后,发现员工对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宣言或纲领并不认同,也无法将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去。

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了一些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企业文化的内部机理、内部系统的把握仍存在严重的缺陷。

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在一些企业文化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的理论中,在一些关注企业文化的人士的眼中,企业文化往往会与《易经》、《中庸》等所谓的“国粹”中的某些词句联系起来,如“大象无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博厚悠远”等,或者与赞助某某活动、参加某某活动联系起来,或者与企业的某某品牌的内涵联系起来,或者认为企业的公共关系与企业伦理就是企业文化,不一而足。

作为一种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反映的处世哲学;不是工作,而是对工作的感情;不是地位,而是对地位的心态;不是服务,而是服务中体现的精神境界。总之,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上。

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思想或矫揉造作的文字,不是企业与文化的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如同知识本身并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很多企业想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企业文化无形的存在和作用。

另一方面,虽然企业文化研究“热”持续升温,但是“研、产、学”严重脱节。一些学院派的研究者往往是“读后感式”的研究,从博士毕业到大学教授,几乎没有深入到企业做过调研,只是翻译一些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资料,查阅一些经管类的杂志,就有了研究成果发表在某某学术杂志上。这样的研究成果被企业的实践者照搬照用,很容易使企业文化建设步入误区。企业文化虽然已经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开始进入大学的课程设置,但学生们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无法把握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真谛。而很多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往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出身,很难摆脱以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很难掌握和应用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表面化、割裂化等误区,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脱节。

这些“问题”和“误区”严重阻碍着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企业与咨询机构、企业与大学、咨询机构与大学的深度合作,企业文化的研究、培训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未来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大趋势。

推荐第3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刘茂长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意识、市场意识,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西方文化互融互补的整合创新,创建一种既具民族性、传统性,又具国际性、现代性的中国企业文化。它必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和前提。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则无所谓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族性与国际性;现代意识;市场意识;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1)01-0013-06

一、企业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中国企业文化,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就其内涵而言,它应当包括: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现代文明的精华,三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与伦理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企业文化。由此不难看出,所谓中国企业文化,它的重要特征是既具民族性、国际性更具现实性。从民族性而言,它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国际性而言,随着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文化自然也随之而融入国际企业文化之中。现实性是针对不同的企业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更具个性的企业文化,如中国一汽提出的“领导要有正气,职工要有志气,产品要有名气”,大连一家企业提出的“四个为本”的企业文化,即以产品为本,以质量为本,以人为本,以人的精神为本。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个性,也是现实性,当然这种现实性又与传统性有着深刻的一致性关系。不难看出,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和服务等制度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企业文化可分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体现为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宗旨和企业风气等;企业的制度层是呈行为形态的员工的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和处事方式等,具体包括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企业习惯等;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主要表现为企业形象,具体包括产品设计、企业外貌、企业公共关系用品、员工服饰等,从物质文化中可以折射出企业精神层和制度层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的这种基本的内涵决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初步创新、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其复杂性则体现为文化的形成受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环境、倡导者能力、员工素质、文化传统和企业现实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是这些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群体学习和创新的结果。特别是中国企业文化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系深厚,博大精深。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头,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它就膨胀得愈大。”应当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将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归结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将兵家的管理思想精髓概括为“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随机应变、速战速决”。一个是管理思想,它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的主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则要求是十分吻合的;一个是兵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同样是极为吻合的。

1所以我们说中国企业文化是一个既具民族性又具国际性的亚文化,民族性与国际性的互融性正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企业文化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意识

有关人治与法治问题,中国重人治而轻法治,这里就存在由人治向法治转化的问题。美国学者吉特霍夫斯泰特在1980年曾经给出了著名的描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权力距离(承认社会的权力在组织机构中不平等分配的范围,可以理解为职工和管理者的社会距离)、不确定性避免(用于描述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并试图通过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避免偏激观点和行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男性化倾向(用于描述男性价值观,如自信、获得物质和金钱、不关心他人、强调生活质量等,在社会中占优势程度)。中国企业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官本位制,如省、地、市级企业,由此相应的当然是按此级别实施其相应的权力,并由此体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体现这四个维度的企业文化也是由官本位导演出来的,企业领导者也是和官本位相应的,四个维度的民族文化随着中国企业的改制转轨也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并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融入现代意识与市场意识对所述四个维度正在发生着变化。

对于中国企业文化而言,重要的是创新,但是何谓创新呢?这是当前一个最热门话题。创新与继承之间,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关系,创新更多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没有继承一般说来也就没有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关键是应在继承基础上,在“新”字上下功夫,而难就难在“新”字上,所以创新者重要的是要从企业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和现实性三维整合基础上构建新的企业文化,要在个性上下功夫。如笔者所接触的一家企业,它以和合为核心,伦理文化、法理文化、民主文化互融性构建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了“追求利润、但不惟利是图;勇于竞争,但不伤天害理;等价交换,但不斤斤计较”的为商原则;并提出“功高不自傲,权重不谋私,求名不虚荣,牟利不忘本,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沦,贫贱不移志,富贵不荒淫”,它的公关理念是“先交朋友后作生意,边作生意,边交朋友,做回生意交一批朋友”等。这些都是从不同的企业的现实性提出的企业文化理念。而这种理念,当然也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既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现代文化的继承。所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基础,而创新是关键。当然也有的说综合就是创新,但是综合基础上也要有不同于原来的并确有新的功能与其独特之处者才能称之为创新。现在人们对于何谓创新,首先在概念上就比较混乱,因此对创新要有严格的认定和科学的内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创新与发明的关系,创新与发明更有它深刻的内在联系,发明者当然也是创新者,但是创新者不一定就是发明者,所以创新与发明之间同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要从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整合、创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应当说也是个重要的创新,这就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应当说文明与文化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后者更多的与文化相联系。西方的商品进中国市场,更多的是它们的物质文明,但是同样也体现西方的精神文明,体现西方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西方的现代文明必然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的家庭,由此而来的是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国际化程度的进程逐渐增强。面对如此加速的国际化进程,它对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自然也就极为重要,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应既体现西方的现代文明,更要体现传统文明的民族性。所以一个民族性,一个现代性,构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关键是它们在互融与互补过程中应实现创新的整合。何谓创新基础上的整合呢?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播下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而我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基础,所以如何体现我国的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整合呢?虽然,旧中国也有一些民族工业,但那更多的是一些手工业性质的民族工业,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当说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的,特别是体现现代文明的大工业如汽车业,家电业等,我国过去基本上是空白。既然是在

一个空白基础上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它又如何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呢?如何体现创新呢?笔者理解更多的应在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管理思想上体现我国传统文明,而在产品上更多的则应在适应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消费需求特点,同时也反映我国传统文明的商品上体现。当然,任何国家的工业文明从严格意义上讲,都没有纯民族化的工业,相反越具现代化的现代文明,越具国际化,这应当说是一个规律。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现代文明,它更多的是一个国际化的特征,所以现代化与国际化是一个互为中介化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当然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进程。它又提出一个国产化、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从文化理念上国产化、民族化,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自强与自立的精神,并且在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创新与发展独具民族性的现代文明。正如同样是体现现代文明的汽车业,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各具不同特点,有的是安全性强,有的是大气污染小,有的是节油性好等,一句话,它既具国际性、现代性,同样也具民族性。由此可见,国际化与现代化可以是共性,唯有民族性才具个性,关键要在民族性上下功夫,在个性上培育优势企业与优势产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是要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技术,更要在吸收的过程中创新,在民族性上培育特色经济,并以此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当前最重要的是质量、价格、成本、安全性、民族性。难的是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实际上共性更多的是国际性,而个性更多的是民族性。国际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既体现物质文明也体现精神文明,其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个性更多的是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我国有些传统工业如纺织业、印染业,还有民间工艺业等,确曾在世界文明史上有过自己独特的优势,有过光辉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西方的新型工业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而逐步衰落。现在的问题是重振雄风,注入现代文明,如工业化高科技重创辉煌的问题,它的民族性、传统性、个性与现代性、国际性关系更突出,因而也更具竞争优势,前者是引入西方的工业文明产品注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它既具鲜明的现代文明,又具民族性、传统性。而后者则在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工业中,注入西方的现代文明,以焕发其青春与活力,使它更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特色,更具竞争优势。所以面对激烈的国际与国内市场竞争的态势,它不仅体现商品自身的优势诸如商品的质量、价格、成本、品牌等,而且还体现它的国际性与现代性,更体现它的民族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商品的外观上对体现它的审美价值,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整合需求程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产业就是以特色资源的开发构建特色经济,它同样也有一个传统与现代文明在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特色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更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特色资源呢?所谓特色资源就是别人没有而我独有的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资源,按市场律差的规律看来,就是具有特色资源而又易于被市场有效配置并产生巨大规模经济效益者,也可称之为市场先律区。按此要求考虑的特色资源在四川省就有独特的再生水能资源和中草药资源,而后者不仅具备巨大的开发前景,而且更具独特的民族性和传统性,它也是东方文明的一个极有特色的产业。现在关键是要在注入现代文明实现东西方文明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西部特色经济,亦称之为绿色经济。

三、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

从广义的文化与制度的关系看,文化可以表现为一种制度,而制度本身就包含在文化的内涵之中。一种制度的产生必然有其文化背景,而一种制度的确立本身对文化的形成、变革和发展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文化,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而,现阶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

现代企业制度是由市场经济的主体构成,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要逐渐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体现出来,并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形象。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发挥现代企业制度对

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样也需要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忽视了这种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就无法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应有的制度效应,甚至于无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样要培育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而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地讲,更多的也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际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它又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构建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它同样既具国际性又具民族性,与此相应的企业文化同样既具国际性,又具民族性,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如何体现其国际性与民族性的整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与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一个是现代大工业,更多的是国有企业,它们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之中,它更多的是具国际性;另一个是以家族为基础构建的民营企业,它也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但它更多的体现家族性和民族性,而且更多的是它的家族性,在民营企业规模还不大之时,家族性的矛盾还不显著,但是一经它的企业规模扩大之时,家族性的矛盾也就日趋尖锐,凡是注意到了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家族企业,它的发展就快,反之,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由此破产者甚多。所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一个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问题,因而也就有一个与此相应的企业文化的构建问题。当然作为在家族企业基础上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多的具有民族性企业文化,但是它也必须注入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文明,否则,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与民族性、家族性、地域性文化之间的互融性以及它们之间矛盾的冲突性关系如何整合。特别是我国的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就明显不同。比如从方位感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北方人是以人在宇宙中的座标定位的,而南方则是以人为中心定位的,所以北方人的方位感是按东、西、南、北定位的,而南方人则是以人自身所处的位置定位的,所以外地人问路,它给的是左与右,前与后的概念,而北方人则是东西南北的概念。这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样会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

四、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

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个人主义,由于中国数千年小农经济的影响,“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个人奋斗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中国企业都不容易做大,在国外的华人企业也往往是小本经营。稍微放大一些看,个人主义就变成了家族主义。再放大一些看,亲朋好友圈子也算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国外称之为关系文化。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集体主义。在这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误解,比如,把“小团体主义”看成是集体主义。例如,国外的一项对中国企业的调查就认为,中国企业的文化属于一种集体主义。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企业是国家主义。其根据是中国企业提倡爱国主义,这种国家至上的观念属于某种政治集体主义。国家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民族集体主义。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究竟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从不同的角度看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美国人认为中国企业是集体主义,因为中国人讲人情、注重家族等;而日本人则认为,中国人太个人主义了,就是说,中国人自私自利,没有合作意识。那么,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呢?有的认为中国文化处于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中国人与美国人相比,属于集体主义,与日本人相比,则属于个人主义。

至于国家主义的影响,也是需要重新认识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企业没有自主权,那时

的主导观念是国家本位论;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成了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时要提倡的是企业本位论。如果我们把企业的利益称为小团体利益的话;那么,国家利益就是大团体利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企业文化就要突出和尊重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文化必须结合企业收益来进行,离开企业收益,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说到民族正气,没有经济的发展,所谓的民族正气也不过是一句空话。

现在看来,中国企业并没有多少集体主义的东西,而是处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夹击之中”。因此长期以来全国一盘棋的倡导与现实是比较脱节的。企业在跟随注重国家利益的倡导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骨子里的小农经济意识深厚的个人。这样,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极的强化成为弱化中国企业文化集体主义的重要因素。一些人怀疑,中国企业文化究竟有多少实际的空间?

五、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必须借鉴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因为在外国的企业文化中,有许多观念和行为准则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具有许多共性,不因为国度的不同而不去遵循。其次,在外国企业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的东西。第三,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结果,必然会出现跨文化。这种跨文化,有时表现为相互的融合,有时表现为相互之间的冲突。要保证经济的交往与合作顺利进行,就要求跨文化之间,主要在东西文化之间,加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减少相互磨擦和相互冲突。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背景的差异性,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于外来的文化又必须经过筛选,经过改造,实现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而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作为观念形态的企业文化,更是因国度、地域、时间、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外来文化具有宽广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同化力。这种文化使外来文化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也可能变得更完美,也可能发生多种扭曲,但是这种异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六、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体现这三大主题的新经济运动改变了全球市场态势,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也改变了企业竞争的规则。这些变化并不只是关系到高科技产业的特有现象,而是涉及到一切新老企业。很明显,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人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几乎无力影响这种趋势,也不可能长期将自身孤立于这种趋势之外,这也促使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经营管理思维转换和战略调整,以确保竞争优势。不难发现,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时代企业文化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企业文化模式。

例如,新时代企业文化可能呈现以下一些新的特征:一是速度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环境的急速变化,需要企业抢先发现最终消费者以及建立企业员工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更加强调创新。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生产规模或成本的重要性下降,而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最宝贵的企业资源;三是需要培育学习文化。企业知识化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靠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四是提倡文化融合。新时代中竞争的内涵已发生变化,竞争中合作,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多元优于一元,合

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五是生态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时代需要企业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要求创新生态文化。

七、企业文化与企业家

一般说来,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企业家的品格是企业文化的品牌等。但是通过深入的思考,也会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先有企业家后有企业文化,因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企业文化不过是企业家经营理念、运作规范以及经营活动的一种沉淀;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示范者,企业家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还有人认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他们甚至把企业说成是旗手文化或者说是强人文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先有企业文化后才有企业家。其主要根据是,在美国生存延续超过100年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有着自身的企业价值观,其根本特点是同时注重个人、企业与社会利益。人们并不一定记得IBM、可口可乐或通用汽车这些常年不败的企业老总是谁,但是人们却很容易理解和记得这些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特色。

更多的人则认为应跳出“鸡与蛋”的小框框,从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这一现象。这样人们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完全没有必要回答鸡与蛋何者为先的问题,而应注意鸡生蛋与蛋生鸡能够长此以往的条件,注意这种得以维持不断繁衍的现象的环境。企业家的出现与成长既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外部的条件。所谓自身的努力是指自身的修炼,现在一些企业经营者常说的凭觉悟在工作,可能也包含了这方面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无奈。但是,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作用。企业家需要培育和教育,更需要激励与约束。

总之,企业家个人素质是前提,机制是根本。机制比资金重要,比市场重要,比人才重要,比文化重要。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家和企业文化。我们不可离开企业制度基础空谈企业文化,那等于在沙滩上建造楼阁。企业文化不应该是空穴来风的思想泡沫。

推荐第4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内容。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五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五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二是讲求经营之道,把握市场竞争规律。讲求经营之道就是使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方针等,都要适应加入 WTO 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符合我国企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的要求。好的经营之道,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第一要树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是指以企业远景为目标,包含了企业的使命、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意识和经营思想等内容的一种体系化的信念。企业经营理念不仅反映企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指示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它从根本信念上、根本价值取向上为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导向。企业的经营理念实质是企业对外界和企业内部的宣言,它像人的大脑支配人的行为一样,支配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现在社会比较重视的有船的理念,木桶的理念, 100-1=0 的理念 , 狼的理念,老虎的理念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第二建立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创新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机制创新,是振兴国有企业的关键。一要在市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完全市场化,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实行扁平式管理。二要在用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才国际化(即本土化)等。三要在分配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彻底破除论资排辈,使贡献同收入挂钩。第三要有与全球化和企业目标相适应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而确定的企业行动纲领,以及为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它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战略主要有经营战略思想,经营战略方向,经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方针,经营战略措施等。企业战略的制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并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应具有长远的目的性,全局的指导性,竞争的对抗性和赢利相辅相成的风险性等主要特征。第四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过去,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利润,而今天的成功标准是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的责任。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就要从远处和大处着想,通过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以信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会保持长久繁荣,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培育企业精神,铸造企业之魂。一个企业,一支队伍,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会成为乌合之众。这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由全体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培育和形成的,它是企业在经济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凝聚力所在。怎样才能培育一个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呢?从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文化实践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领导人要有一个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精神。因此,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精神要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共同行动,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第三,企业精神要个性化。企业精神的提炼要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特点、职业道德和职业的本质要求,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第四,培育企业精神要有战略眼光,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四是塑造企业形象,打造国际市场竞争利器。所谓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形象有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的外观要素,如企业外观环境、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职工制服等;企业的人员要素,如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行为规范、礼仪礼节、企业人才构成及其技术状况等;企业的机制要素,这包括企业的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式等。当前国内外一些企业在塑形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 )通过员工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塑造企业形象。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内在素质,以及服装仪表、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外在素质。( 2 )通过品牌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市场,是饭碗,是效益。一个企业拥有了名牌,就意味着拥有了市场和商业利润,也意味着拥有了文化和无形资产。( 3 )通过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今天,通过使顾客满意的、温馨的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也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并且留住顾客,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满意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树立企业形象。( 4 )通过广告塑造企业形象。广告,是当今企业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好的广告,特别是产品开始时还无人知晓,不仅能起到营销、促销的功能,而且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5 )通过优美环境塑造企业形象。环境形象是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表现,是企业的外包装。进入一个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美不美,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很好的文化设计,特别是视觉形象的设计,这样才能表现出环境的文化品位。同时,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自觉的遵守和维护。

五、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考。

一、我们这支队伍有着丰厚的文化基础。在铁道兵时期,我们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统一全体指战员和战胜千难万险的有力武器。因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作到了“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出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指战员无论是参加铁路建设,还是执行战备、抗震、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出色地完成,为党和人民创建不朽功绩。兵改工后,我们用锐意开拓、争创一流的思想,注重信誉,讲求职业道德的观念,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去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让“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我们把筑路、建设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培养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队伍。各类英模荟萃,典型层出不穷。在我们的队伍中,仍然凝聚着一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力量。广大职工对企业充满了热爱和支持,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这是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第

二、国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值得借鉴。一是国有企业缺乏文化创造的内在动力。体现在机制方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还不能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自觉进行文化建设。二是企业文化运作上的形式主义,缺乏务实精神,未对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空谈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只注重形象包装,缺乏个性特色。三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明确。许多单位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而与企业管理脱节,这是认识上的偏差。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主管应该是企业的党政主管领导。没有一个真正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有领导才干的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空谈。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操作上的误区。企业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后,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领导要带头身体力行,不能使企业文化成了贴在墙上,摆在桌上,挂在口头上的一纸空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反对虎头蛇尾、奉命行事、朝令夕改。第

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员工的积极参与相结合,才能搞好。总公司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系统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按照集中统一和规范化的要求,作好 CI 策划。第二步就是在 CI 系统完成后,在全系统推行 CI 成果。无论第一步还是第二步,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只有领导大力倡导和职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才能弘扬企业的文化精神,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

四、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二是改善了企业的管理,为增强企业活力开辟了有效途径。三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信誉。五是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构筑友爱和谐的生活空间。

推荐第5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推荐第6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

2004年以来,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文化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是有企业就有的,只要企业一经诞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经营思想、管理准则、与客户处理关系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形态。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同仁堂340多年发展到现在,不能说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有自发、自觉之分,有优质、劣质之分,就是没有有无之分。如果你认识不到企业文化有自发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会自觉地去审计你的企业文化,就不会科学地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炼新的文化。有些企业家,当他说本单位没有文化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文化是一种粗放的、自在的、自发状态,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去不去建设,你的文化都是存在的,而自觉去建设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企业发展和进步,自发存在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离心离德,造成组织上的分崩离析。有的单位注意到对不良文化的自觉改造,说明他感觉到了企业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企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要建设它,它就向优秀方面发展,它的性质和方向是可控的;你不去建设,它就可能造成企业的自发的、放任的和原始粗放的一种企业文化,它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去年以来,广大企业对这一点认识越来越清晰,并且行动起来,去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自觉地抵制落后、野蛮和原始的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和制度改革结合得更加紧密。

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体制的变化必须要有文化的及时跟进,文化跟进以后,它能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先进的文化灵魂引导制度变革的方向,保证制度变革性质的科学性。再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新制度条件下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文化对制度一个是引领,一个是保证,所以在当前条件下文化决定了制度。对制度的作用我们必须说两句话:一句话是建立现代企业必须有现代企业制度,否则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粗放的原始型管理,永远达不到国际现代化的标准,很难和国际接轨;再一句话是制度绝不是惟一的,而且也不能把它绝对化,那样会使我们走向极端。我想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建设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些制度不科学,而我们却迟迟改革不到位呢?改革了以后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呢?原因在于文化没有到位。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文化起着引领作用,文化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一个人基本行为、文化素养的根本不是制度,制度永远是个“不完全和约”,它不可能全覆盖解决管理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比如现在从宏观上看,企业重组、制度改革,文化要跟进。改变制度的时候你不注重改变文化和文化的跟进,那么制度的改变可能给企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负面效果。从微观世界来看,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文化都是决定的因素。日本松下的一个副总裁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美国的管理注重的是制度逻辑,日本的管理注重情感逻辑。美国的管理注重制度语言,日本的管理注重制度的实质,所以日本的管理制度弹性更科学。我的观点是文化对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目前大家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起码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了。

第三,企业家文化自觉明显提高。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文化。这话是没错的,一定意义就不是全部的。企业越是独立自主的经营、企业的自主权力越大,企业家责任就越大。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宪法,企业家是法人代表,他不能不对宪法负责任,他的意志不能不融在宪法当中。我们讲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比如说没有沃森这个总经理,就没有IBM的文化;没有克罗克这个创始人,就没有麦当劳的文化;没有韦尔奇,GE的文化就不是这样的面貌;没有张瑞敏,海尔文化也不是这个形态;没有柳传志,联想文化也不这样。这一点你不承认也得承认。所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他的地位是非常关键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庆炼化公司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讲的企业家是一个班子,不是指某一个人。但是这个班子中的CEO即首席执行官他起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

第四,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建设。

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因为行业不同,或同一行业处在不同的地方环境不同、历史传统不同、体制模式不同、员工素质不同,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也有不同。像IBM它的文化是24小时到位的服务文化;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是亲如一家的服务文化;北京百货大楼就概括为“一团火”服务文化。像大庆油田和机械制造业不一样,因为行业不同。即使现在有一些是垄断行业,像电力,都是电力行业,有发电,有供电,企业文化的内容和重点也不一样。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生命力所在,这一点大家也在逐渐取得共识。

第五,企业文化与相关学科方式的融合应用越来越明显。

从纵向看,我们的企业把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性主义能够纵向和企业文化融合应用。取这几种管理的特长融合到现代文化管理中来。横向上来说,我们要与同时代的相关的科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企业文化是什么关系呢?企业文化最终是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文化型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文化型管理境界所达到的手段、方式、途径;它是路、是桥、是船,是非常有效的。把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如何自我超越、如何建立共有团队、如何建立共同愿景等等,这样具体方法应用起来对文化建设能够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和方式,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文化两者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效的。中航一集团沈阳飞机研究所就把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融和在一起,他们做的相当有章法,而且步骤和做法途径都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方式不要单独应用,结合其他的科学方式融合应用,它的作用会更大。

第六,企业家注重理论的提炼和理性的提升。

前几年,企业家不太注重理性的思考,不太注重理论的提炼。企业家要不断地理论化,理论家要不断地了解企业实际。企业家如不能够不断提高理论的素养、不能提高理性自觉的话,你那个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处于原始状态,或者肤浅状态,搞不好就会中途夭折、浅尝辄止了。这两年搞理论研究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大家可以看日本,丰田、本田、松下等企业家,还有像美国、德国的一些企业家,他们著作丰富,并没有影响他经营企业,它是理论与实践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会使企业家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大,品位越来越高。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向精细化发展。

建设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情绪高昂,有“铁肩担道义”的志向,但是缺少“妙手著文章”的方法,在精细化上比较差。比如说企业文化怎么改变队伍的面貌,怎么对改革起保障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发展和战略安排的作用,对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作用,对精神文明新途径的探索的作用,这些方面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说探索的比较好。但是对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服务,如何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有些企业仍然不得要领,大多数企业结合得并不具体、并不深刻。比如说什么叫文化含量产品,产品的文化含量包含四要素,一是使用功能是否多样性;二是款式造型是否具有高审美附加值;三是你的色彩是否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四是人性化水平体现的程度。这四要素才叫产品的文化含量。

第二,强化两个属性的认识。

企业文化两个基本属性还要强化。一个是“亚文化”。在诸多的亚文化当中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亚文化形态。亚文化的任务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要建立企业信仰系统,再一个任务是要完成与主流文化的对接。企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连接是三句话:一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三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落实途径和绿色通道”。

企业文化的另外一个属性就是“管理学”。管理学属性强调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它要改革管理的观念和手段方式。怎么改变呢?他要把管理从单纯的物质引导和制度管卡压转到以文化的启发与内在的引导上来。企业文化管理最适应时代的特征。我们这个时代是智慧集约化时代,它不是劳动力密集型时代,这个时代人的主体意识空前提高,人们价值实现的愿望空前强烈。因此管人必须用文化来管。文化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它讲两手抓、两手硬,但是它不是讲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书记抓精神文明、厂长抓物质文明,它不这么讲,它是把两手并一手,两手一起抓,始终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思想工作与经营工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个双重效益融为一体,按照企业文化的规律抓下去,只管努力,不问前程,最后的结果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两个文明合着一块抓下去,出来必定是两个文明的成果。你要不这么看,你怎么解释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些优秀企业两个文明是同时进步的呢?

第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比较优势,别人不能克隆和效仿。比较优势从哪来呢?比较优势只能从创新来。什么最能决定创新水平和能力?是文化,文化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的形成,比较优势决定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小。这个时代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在技术、设备、财务、测量方法这些硬件指标上,同行业之间没有更多的竞争空间,相同的作业流程、相同的行业以及相同产品结构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就是不同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建设总部文化。

总部文化(集团文化)与基层文化要结合建设。所谓总部文化又叫集团文化。在集团文化和子文化的关系中,总部文化是关键、是核心、是主体部分。像松下、麦当劳全世界那么多的分店,但是它总部文化永远是要保持不变的。像松下七精神,全世界哪家分厂七精神都不能少。全世界麦当劳有31000家分店,年产值460亿美元,但是他的“质量、服务、价格、环境”八字方针的文化全世界不能变,它可变的是基层的细节文化。在总部文化与基层文化建设的时候,其建设程序是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没有统一模式,关键问题是共性与个性要对接好。

第五,在“文化规范”与“规范文化”上下功夫。

所谓“文化规范”是相对于制度规范的另一种规范。制度是底线性的规范,文化是一种引领性的规范,都是规范,所以它不是软指标,文化规范也是硬指标。“规范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培育好“规范文化”才能形成批量优质服务和优秀企业。

第六,培养企业家的文化情怀。

国有企业企业家建设企业文化的苦恼是什么?他培育起企业文化体系了,可能明年就调走,而新来的人可能立刻就改换企业文化。那么怎么办呢?国有企业目前的体制是个客观现实,那就放弃企业文化不建吗?不能!还是应主动培育企业文化,尽到你应尽之力量,这是对民族对企业负责的情怀。这种情怀非常重要。日本松下幸之助接到一个眼镜公司给他写的一封信,说他的眼镜不好,在电视里我看到眼镜影响了你的形象。你到我们店来,我给你配一个眼镜。之后松下幸之助没有理他,这个公司三番五次给他写信,最后这个公司的经理来了,松下一看还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绝对不像是一个骗子。他说,那我就去一趟。到后一看,眼镜店特别大,实力特别雄厚。松下想,不是想靠我的眼镜发点财,因为它不是小公司,不缺我这一个客户,那是为什么呢?就问那经理。这位经理说,你的职业需要你出差到外国去,你戴的眼镜不好,外国人会误认为日本没有高级眼镜行,为了杜绝外国人对日本人看不起,我必须让你戴一个好眼镜。所以后来松下就跟职工讲,我们的企业和干部都应有这份情怀,各种情况、各种环境都能够站在这个立场上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来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家的文化情怀当前尤其重要。

第七,重视经济逻辑和文化逻辑关系的研究。

短期的经济行为用经济逻辑可以解决,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经济行为用经济逻辑就解释不了,必须用文化逻辑去解决、去解释。这个文化的逻辑是什么呢?西方典型的经济学主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靠4个因素:资本积累、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4个方面。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说,凡是优秀企业的经营都得建造在这4个轮子的基础之上。但这4个轮子在现代经济学中是有缺陷的,它缺少了一个导向轮,文化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导向轮。这是现代经济和传统经济不一样的地方,这一点企业家必须要清楚。传统的企业依靠资源,不重视人、不重视文化资源,现代经济要重视文化逻辑的研究。

第八,重视管理干涉和文化协调,解决变革对抗的问题。

企业只要变革必然引起对抗,因为一变革就有人的利益、地位、职务、身份的变化,既得利益者往往不愿意变革,对变化必然会产生一种对抗。这种对变化的对抗怎么去协调呢?有两种方法:一个叫管理干涉,一个叫文化协调,这两者是缺一不可。但是要把文化的协调做引领,把管理干涉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如果单纯用管理干涉、强硬手段或制度强制的一些措施,往往会带来更加广泛、激烈的对抗。因此我们应更多使用文化协调、文化引导的方式。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推荐第7篇: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

广仁医院 男装代理 洗地机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

你的企业健康吗?你的营销健康吗?

如果你的企业健康,你的营销也就健康,那是企业在良性发展,锦上添花。如果你的企业不健康,但你的营销还挺火爆,那是企业在恶性发展,其中必然有问题,不可持续。原因很简单,企业健康如同汉堡包,上下两片面包如同产品与服务,中间是牛肉,如果把中间的牛肉拿掉,两片面包就不值钱了,牛肉的作用就显现不出来了。如果对中间的牛肉偷工减料或以假充真,短期还能糊弄,但不可能长久。

那么,如何了解你的企业是否健康呢?中国企业的整体健康状况如何?有没有一套系统、科学、权威的指标体系可以衡量中国企业的健康现状呢?有没有一套理论依据支撑这套指标体系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零点前进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完成的《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给出了答案。这份报告全面阐述了对中国企业健康现状的系统评估与诊断结果,总结出八个核心发现,可以称之为是有益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八宝粥”。每一碗粥都向企业标明了营养成分或营养不良征兆。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决定喝哪碗粥或喝哪几碗粥,以便以健康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而健康成长,同时为社会创建一个共享的健康环境。

核心发现之一:“三九理论”从三个纬度、九个元素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创建了一套评估企业健康生态的系统理论和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健康的“三九理论”亦称之为“三九企业健康生态系统理论”。“三”指从企业家精神、企业行为和商业环境三个纬度入手分析企业的健康状况。“九”指衡量企业的九个健康元(600380,股吧)素,即创新力、创业力、领导力、竞争力、合规力、责任力、市场力、服务力和包容力。这是迄今为止对中国企业健康最为科学、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

研究结论显示,中国企业总体健康得分为56.05,属于初级健康阶段。这一结论与经过30年快速运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相吻合:突飞猛进,成绩斐然,创造奇迹,但同时为环境和资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深化改革开放与商业环境的平衡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中国企业整体健康水平偏低。这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既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盲目乐观;既要自知之明,也要旁观者清。战胜困难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

核心发现之二:“健康三明治”首次提出人、企业、环境的上层、中层、下层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规则,利用杠杆和撬动原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企业家精神、企业行为和商业环境的三个纬度分析中,企业家精神得分最高为61.01,而商业环境得分最低为50.47。三个纬度的高低得分对比是对中国企业健康现状进行了一个真实形象的三维扫描,可以比喻为中国企业的“健康三明治”:上层是人的因素,中层是企业因素,下层是环境因素。企业家在自我范畴之内可控性强、灵活性高、调整性快,所以在三个纬度中得分最高。企业行为则两面受压,正负压力都有。上层正压力加大,企业健康指标就上升。反之,如果上层正压力加大,下层环境负压力超过上层的正压力,企业健康指标就下降。上下两层相互和谐与相互推动的环境底压力双向高启,亦会促使企业健康指数上升。企业的行为既受上层企业家个人因素的影响,又受下层环境因素的制约,健康的时候事半功倍,不健康的时候则事倍功半。换言之,商业环境的低分给中国商业环境敲响了警钟─必须坚持和加快改革开放,完善市场化机制,进行公平竞争。

核心发现之三:“精神原动力”诠释了中国企业家精神能量的释放与商业环境之间的鱼水关系,平衡人与环境双向融合的健康力量。

研究结果表明,在九个健康元素的创新力、创业力、领导力、竞争力、合规力、责任力、市场力、服务力和包容力中,创业力备受推崇,得分最高,为67.99。这是蕴藏在中国企业家骨子里的“精神原动力”,它释放出强大的热能,促使中国企业家敢于探险、灵活多变、跌打滚爬、浮躁多元、求富心切、敬业奉献。中国正处于渴望、追求、实现个人梦想的最佳时期。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每每提到梦想谈及最多的是美国梦。而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人梦想白皮书》第一次记录了中国人的精神成长,诠释了中国梦的指向和价值的七个核心元素─财富梦、创业梦、卓越梦、子女梦、知识梦、行走梦和公益梦,竹叶青 耳机 水泵

而创业梦排在第二位。这正是创业力在企业发展的九个健康元素中得分最高的原因。“精神原动力”释放能量的强度与商业环境相辅相成,一损俱损,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核心发现之四:“避规力”利用反向思维和论证原理帮助社会与政府透彻分析合规行为欠缺的正反起因,帮助政府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推出新政。

《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研究成果也有令人沉重的一面。合规力、服务力及市场力得分相对较低,分别为49.

38、49.76和50.36。合规力低则“避规力”必然高,反映在契约精神和商业伦理方面尤为突出。契约精神与契约履行在商业交往中常常被称为一文不值,违约违规现象严重。而且法律往往无能为力,导致商业交往活动中出现信任空白。

高“避规力”有两层含义:合理避规与刻意避规。前者可能是由于商业环境不够理想或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企业为了生存、发展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民间融资。目前金融信贷在中国是一种特权,而不是所有企业可以公平享有的权力。而后者则是违规操作,比如偷税漏税等。避规能力越强,避规需求越旺盛,证明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和谐度低,导致企业健康状况不佳,企业家要付出数倍的成本和精力,克服商业环境带来的瓶颈。

核心发现之五:“阳光环境”着眼于未来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需要的根基与环境,用以确保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土壤营养。

“阳光环境”是提升企业健康力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服务力和市场力得分相对较低都与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可持续性密切相关,与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紧密关联。企业非常关注一项政策出台的流程透明度,征求社会民意的倾听主动度,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诚恳度。公共服务的转型改革更需要政府能够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转变自己的行为,从事无巨细的大管家转变为专注于服务的大保姆。“阳光环境”期待在政府、社会、企业之间培育一个和谐、现代、有创造力的发展环境,健康的商业环境将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承上启下,健康发展。

核心发现之六:“社会理性”呼吁社会多元化、多视角地理性看待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用积极的建设性思想和行动推动中国企业健康成长。

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突破“社会理性”缺乏的瓶颈。浮躁、虚夸、过激、求快、求大、求富的心态和欲望让许多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缺少建设性的建议和批评。从企业层面讲,要理性看待商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机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家群体,这些机会提供的平台、空间、速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中国相提并论。虽然把握机会的过程中有成功和失败,有高潮和低潮,有进步和徘徊,有自由和垄断,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多数企业家的财富积累和创业成功举世公认。所以,企业家要理性面对未来发展中更大的挑战,要考虑用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回馈社会,主动投资社会,要有“吃亏”的精神,比如热心投身公益事业,用建设性的、理性的思想和精神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

核心发现之七:“竞争繁荣”和“包容均等”是利用市场化的竞争和公平均等的机会衡量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两大根基。

就政府而言,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来自市场经济,来自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来自“竞争繁荣”的企业行为,来自“包容均等”的社会机会与和谐气氛。研究成果表明,企业强烈期待税赋减压和公平竞争,呼唤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坚决反对行业垄断。最近召开的政协、人大两会温家宝总理特别提出要加大力度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未来发展最具活力和创新的是千千万万中小企业,是那些土生土长正在走向世界的民营企业。商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既要根基稳固又要和谐公正,它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决定了中国企业整体健康发展的速度和提升。

核心发现之八:从“有形公共产品”和“无形公共产品”的角度,只有政府的职能从提供硬件产品转型升级到软件服务,才能有力地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要从提供“有形公共产品”转变到提供“无形公共产品”,即从提供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如公路桥梁的硬件转型升级到提供城市发展的软件如规则、政策和制度。政府未来的“软实力”应该大于“硬实力”,这是开明社会进步的风向标。“无形公共产品”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

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的政府。其中发挥社会组织,比如行业协会和NGO组织的社会化管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又比如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社会沟通功能和正面传播营销。让新媒体在政府与社会及企业的交往中从幕后走向前台,为中国未来的商业环境注入更多的健康力量。《2012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挖掘提炼了关乎中国企业健康力量成长的核心元素,初步探索了适合中国企业健康力量未来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我们真诚期待这个关于企业健康力量发展的系统研究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和讨论。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做贡献。

中国企业健康力量的钥匙,企业家人人都有。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来自每把钥匙所开启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行为,更来自中国市场、政府、社会和谐发展以创造共赢的健康的商业环境!

米歇尔-古泽兹:用全球化视野看商业模式

米歇尔·古泽兹(Michel Gutsatz)是一个明星教授,有着引人关注的所有理由:作为法国马赛商学院MBA、EMBA项目主任,米歇尔·古泽兹教授是全球奢侈品行业发展动向和品牌管理研究大师,曾担任形象战略公司white Spirit常务董事、瑞士Bally集团人力资源和内部沟通部门主任与执行委员会委员,善于制定品牌服务战略,为品牌注入新的理念,帮助企业捕捉发展机会。

目前,米歇尔·古泽兹教授任教于法国马赛商学院的三个校区—马赛、上海和马拉喀什,他致力于领导和开发半脱产工商管理硕士、全日制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在很多人眼里,他既是讲台上激情洋溢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商业世界冷静沉着的掌舵者。以其创新的办学理念,米歇尔·古泽兹教授把跨国教学引入MBA、EMBA项目中。因此,《新营销》记者围绕MBA、EMBA教学进行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米歇尔·古泽兹教授流露出对MBA、EMBA发展的希冀以及在稳健的推进中努力寻找创新的渴望与执着。

灵活的教学体制

《新营销》:如今,EMBA教学都依靠其特色吸引学生,法国马赛商学院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方式上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米歇尔·古泽兹:法国马赛商学院是法国最知名的一所学校,2001年,我们的EMBA项目在英国《金融时报》排名第61位。我们EMBA项目最大的特色是学生可以在法国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两地上学。

目前,我们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从世界范围看,很少有EMBA学生既能在欧洲上学,又能在中国上学,而我们的EMBA项目就是这样的一个项目。学生可以在欧洲和亚洲学习,完成一个案例。比如,中国学生在上海开发一个案例,到世界各地搜集资料,最后在欧洲完成。

我们的国际MBA项目有四个方向,即全球管理、人才领导力、品牌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在上海,我们有金融方向的国际MBA,这个方向是法国没有的,而在法国我们有市场方向的MBA,这个方向是上海没有的。对MBA的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需要扩充自己的人脉关系,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我们的办学方式在这一方面可以对他们有帮助。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对学生而言却是很简单的。

《新营销》:在学制上,中国MBA、EMBA学制趋向于越来越短,法国MBA、EMBA学制是否也是这样?

米歇尔·古泽兹:法国不是这样的。法国马赛商学院提供的是兼职MBA、EMBA项目,我们在3年前尝试把这个项目控制在14个月,但是学生的反馈是学习强度太大,跟不上学习进度。现在,我们按照全球惯例,项目控制在18个月到24个月完成。

事实上,我们有全球创新举措,我们的学生可以在1~4年里完成学业,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是一个标准化的两年制;如果学生为了更换工作想加快学习进度,就可以加快学习;如果学生总是出差耽搁学习,就可以把学习进度放慢。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学制有更大的灵活性。

国际化的教学内容

《新营销》:马赛商学院的MBA、EMBA项目与欧美其他院校的MBA、EMBA项目相比有哪些优势?米歇尔·古泽兹:总体来说,我们有三个优势。首先,我们与中国最知名的学府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其次,上海MBA和EMBA项目很少是用英语教学的,而我们完全用英语教学。最后,如果你看美国的MBA项目,就可以看出并没有那么国际化,他们的案例教学以美国为主,并且游学特别少,而我们有五个地方可以选择游学,分别是法国、巴西、美国、印度、摩洛哥。

《新营销》:法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对MBA和EMBA项目的需求有什么不同?

米歇尔·古泽兹:其实差别没有那么大。中国学生更关注MBA和EMBA项目与职业的关系,而欧洲和美国学生不那么注重。

《新营销》:法国马赛商学院的MBA、EMBA招生是否设定了门槛?

米歇尔·古泽兹:我们的要求是学员通常要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因为我们的MBA和EMBA项目是面向管理层或中层以上职位的学员。另外,申请人要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在录取学生时,我们通过面试考察申请人是否有管理才能,如果他们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各方面都很优秀,那么他们就能成为我们MBA和EMBA项目的学员。

《新营销》:你在中国和法国授课的内容是否相同?

米歇尔·古泽兹:我的教学内容不完全相同。我授课的学生不仅仅是面向市场以及品牌管理方向的人,因为我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教学。例如,我去年有一门课,听这门课的学生有金融领域的,有市场领域的,有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现阶段品牌管理的范畴涉及公司各个部门,比如IT、生产、法务等很多部门。在中国,我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奢侈品牌,在教学上我会加入一些有关亚洲维度的内容,以及中国市场和中国品牌的内容,比如,我的案例中有上海滩服饰品牌和珠宝品牌。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加入国际品牌内容,当然教学肯定是混合了国际和中国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首先要了解全球市场是怎样的,然后了解中国市场是怎样的。对于法国学生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先看全球市场,再看法国市场。

全球视野的商业机会

《新营销》:在与学员互动的过程中,你是否会了解他们对奢侈品品牌发展有哪些困惑?

米歇尔·古泽兹:目前,大多数奢侈品牌亟需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特定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比其他任何国家的消费者都高,所以店内服务至关重要。例如,传统的中国公司大部分是以部门为导向开展工作的,它们必须学会如何用颠覆性的战略,用高效协同的信息系统、分销系统管理品牌。

其中,分销渠道对奢侈品品牌来说会面临在百货公司里设柜还是自己开店的问题,这种选择必须通过具备相关知识能力的人才能完成,尤其是中国公司与欧美百货公司打交道,一定要找到懂这些公司的人才能在欧美市场管理好品牌。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中国公司对奢侈品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目前我工作的一家中国奢侈品公司,他们的产品非常漂亮,他们面向的是很多买手,由他们向大众市场推销这些产品。所以,这些买手就要接触富裕阶层的人,或者与专业的设计师、建筑师沟通。而这家公司自己的人不知道如何与这些人沟通,所以他们迫切需要招聘到这样的人才。

《新营销》:据你了解,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的需求和认知是否有很大的区别?

米歇尔·古泽兹:你很难去教一门不涉及消费者分析的奢侈品品牌管理课程。据我观察,中国消费者除了单纯的炫富者外,也有非常老练的低调的人消费奢侈品,他们不希望与别人使用同样款式的包。

另外,在奢侈品成熟市场,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奢侈品品牌背后打动人心的东西。例如,爱马仕近期上线了一个网站叫“爱马仕的手”,上面有一些宣传片,这些片子已经在电影院上映了。片子的内容是制作爱马仕的手工工匠为什么从事这个行业,他们为什么那么热爱自己的工作。

《新营销》:如今MBA、EMBA项目在全球都很热门,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米歇尔·古泽兹:有一点非常确定,不仅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中国发展得非常快,对于优秀的管理人才,面临着巨大的短缺。现在各个层面都在进行人才培训,找到好的MBA、EMBA毕业生是每个公司都要做好的工作。

我们这个项目与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合作10年了,我发现以往更多的是外资企业的人读MBA、EMBA课程,而现在更多的是国企或民企的人读MBA、EMBA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MBA、EMBA的市场会

越来越大。

我来比较一下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它们很像的一点是都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美国学生基本上关注商业在美国怎么运作,而中国学生也是这样,他们关注商业在中国怎么运作。我想提醒一点,他们都缺乏用全球化视野来看商业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因为文化、地区差异而激发出的新的商业机会。我鼓励更多的人了解欧洲、非洲、南美州市场,MBA、EMBA的学生要更多地旅游,打开心胸和视野,才能变得更强大。 文章版权来源所有:www.daodoc.com

推荐第8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哲学为王。日本企业文化的背后是日本哲学,美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是西方哲学,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就是要创建基于中国伟大哲学的、真正符合中国企业的文化命脉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这样的企业文化模式必须要如下的特点:

第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不能绕开现代企业制度谈企业文化。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所有权制度。产权界定不清,企业所有权混乱是企业文化无法由虚入实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还涉及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民营企业的产权明晰等方面,更普适的企业改革还在于董事会、监事会与执行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我国商事法律正致力于消灭传统的关于全民、集体、私营、独资的按所有制划分企业的办法,而代之以独资、合伙、公司、股份合作的按存在形态的划分企业的方法。

我们知道,所有权从法律上看具有绝对支配权的物权形式,从管理学上看是最具激励效果的分配办法,从哲学上看其决定了主体哲学的存在价值;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企业哲学的问题,如果没有所有权制度的明确,那么企业文化将难以激发真正的人力资源潜能。这样的例子以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为典型。

第二,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哲学背景的基础上。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始终在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的激烈争锋中寻求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特点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很多企业开始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企业,但至少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领域,无不在每一次欧风美雨刮来之后一片喧嚣,盲从,这就说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于到底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并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当然,作为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传播者的咨询公司、培训公司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炒作是要负责任的,但买单的一方同样不可推卸应负的责任。观念决定行为,在探索企业如何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主见的有高度的指导思想,就必然导致企业的学费越交越多,越交越不值,越交越没有效果。

第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用中国优秀哲学之道统御西方管理之术。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大范围地吸收着西方优秀管理思想及其制度,并且在辨证运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个问题要分开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特区能够在保持自身及其强大的价值观体系的同时充分实现中西合璧。这其中的关键恐怕得益于其对于历史传统的高度维护,而中国文化在经历了以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为主要标志的多次自我否定之后,却陷入了哲学、价值观的极其混乱而多元的状态之中,时至今日,仍然因为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而没有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这是中国应当向日本韩国学习的地方。

其次我们更要思考“落后就是优势”的根本概念。后发的最大优势在于习得与创新,也就是能够以最大的速度最大的范围整合全世界企业管理的优点和资源为中国所用,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这里要强调两点:1)企业管理界应当要树立坚定的创建中国特色管理模式为己任,并在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及文化的指导下搭建框架,围绕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来吸纳国外优秀管理资源。2)要加强辨证分析的能力,不要把国外的文化垃圾当作治病的良方,不要把不适合中国特色的西方制度照搬照抄。有些书籍拿着美国四十年代的定量研究表格来中国推,我们不反对个案的适用,但如果传播开来,这对中国企业管理是极其有害的;有些书籍拿着德国某研究机构的所谓最新成果翻译出来就大肆宣扬,翻开来看,找不到可以在中国企业适用的地方,做研究我们是不反对的,但做实践那就差得远了。

第四,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要充分展现中国企业自己的“个性”。

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得好:“人有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这个特点同样遇到两个普遍的问题:企业文化属于谁?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企业特色?

其一,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也不是企业家文化,无论在企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文化现象是群体现象。

讲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的人缺乏对人的领导行为原理的基本认识。一个领导者,再好的理念精神,没有其对追随者的灌输,也难成其事;一个追随者,如果其不认同领导者的价值观,最后终将离开追随者的队伍,而只有认同接受至少不反对领导者的价值观,其才能作出行为,并在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完善、补充领导者的理念,最终形成一个既以领导者精神为核心,也属于追随者的文化系统。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认为是老板文化的人,其对于自己在企业所起的作用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于偏激的观点将导致在企业文化实施中形神分离,谈企业文化的人都认为那是领导者自己的文化,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这样的心态,企业文化是难以真正由虚入实的。产权制度的设计当然是最完美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基础,普通员工也有企业的股份,他当然说文化也是自己的;但事情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情况是中国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只是一个梦想,但没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企业的一员,你就是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的。这就需要用事业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更有甚者,把企业文化的表征看成是企业家性格的反映,那是非常肤浅的看法。

我们强调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但企业文化属于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大部分企业人员。

其二,企业文化实施最重要的支点是企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观,只有抓住这一点紧紧不放,才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现自身的企业特色。如果说企业哲学突出的是中国企业特色的话,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要突出每个中国企业个体的特色。通过提炼蕴涵于企业之中的核心价值观,并围绕其设置核心价值观制度,是企业文化实施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企业的精神文化提炼仍处于口号式阶段,除了内容陈旧、表述杂乱、概念不清之外,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

何才能将精神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的过程,多停留在形式主义,口号与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重脱节。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述自身的企业哲学以及价值观体系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要真正捕捉到企业之道、企业之神,并且真正在经营管理中能够在大部分员工中得到澄清、统一,最后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企业企业文化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企业哲学系统的若干元素的缺失,表现为愿景、使命的缺失,价值观体系的混乱,将所有的价值观放在一起,没有突出核心价值观。使得对企业文化实施的指导性不强。

如上四条标准既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同样是指导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其企业文化阶段性成果的四大标准。

我们欣然地看到在中国企业文化第二次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企业文化系统并做出否定、创新的抉择。我们的企业对待企业文化的态度正在跃升,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者以及实操者们正在致力于如何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如何使企业文化变给更实在,更有用,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总体上是向着如何在中西方企业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发展,并且更重视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但我们认为远远不够,距离创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仍很远,因为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仍不明朗,部分研究或实操者过分夸大西方定量方法的作用,同时对于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文化背景,尤其是中国哲学及价值观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因素尚缺乏足够的发掘;总体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在西方管理思想的漫天飞舞下尚未形成潮流。我们愿意和更多的热爱企业文化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朝着创建中国企业哲学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的目标努力。

推荐第9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

2007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

——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理论与实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我能代表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的编辑编委会,向各位汇报《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下面简称《报告》)。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编委会,向支持本次调查的几百家企业的领导,表示最真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百忙中间给与研究小组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提出诸多的宝贵意见,使《报告》能够顺利完成。

我要向各位编委会成员,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正是因为各位专家牺牲了大量宝贵休息时间,使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分享这么精彩的思想、方法和案例。

我想,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今天可能关心三个问题:

1、《报告》的主要目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3、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将有哪些措施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围绕这三个问题,我给各位做简单报告。

第一部分:《报告》的主要目的、编写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编写《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就是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之一:系统调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在全国开展,但是,企业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只有更深入了解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需求,才能更好实现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发展”的办会宗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目的之二:深入分析广大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需求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遇到了各种类型的问题确实很多,到底哪些问题是根本问题?哪些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可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才能帮助企业抓住这些问题的“牛鼻子”,才能帮助企业真正解决问题。

目的之三:找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系统解决之道。

通过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力量,开展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方法总结和案例推广,才能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持续提升各级管理者的文化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不仅是广大企业的广泛呼声,也是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需要联合社会各界来共同的解决时代性命题。

二、《报告》的编写过程的三个关键:企-学-研联合研究模式

《报告》的编写过程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开辟了一种企-学-研联合研究的模式,这个模式将会对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的问题,首先是企业管理者的问题,需要企业要参与进来,这是我们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刻体验。然而,企业很多问题自己也解决不了,需要具有社会公信力和成熟方法论的组织帮助提供解决之道,这需要学术、研究、咨询机构能够联合起来,真正贴近企业,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次研究,对大部分企业和参与者来说,并没有过多的投入,却可以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理论和方法。实践将会证明,这种模式是一次前景广阔的合作模式。

三、《报告》的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案例

报告分为七个部分,这七个部分既有机统一,又独立成章,围绕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这个时代课题,从理论、方法和案例等角度深入研究。

第一章:系统分析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报告》从企业文化的兴起与进入中国,分析了欧美日等国际企业文化的趋势,梳理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阶段,肯定了中国对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

第二章:首创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体系

《报告》,响应中共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顺应广大企业对突破和提升企业文化的需求,在中国,首次前瞻性和创造性提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概念,在广泛汲取国内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九个维度和四种类型,指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五个阶段和基本策略。

第三章: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况

《报告》以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模型为分析工具,通过定量、定性和综合分析等手段相结合,分析了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分布状况,指出了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优势和存在不足,提出了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策略。

第四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10大趋势

《报告》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的角度,提出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品牌文化、诚信文化、文化变革、社会责任、竞争文化、跨文化融合以及和谐文化导入与建设等十大趋势。

例如:《报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六大价值、四个基本法则、四个基本阶段、四种形态、安全文化导入的六个阶段、八个一工程和九大策略,系统设计了安全管理演变为安全文化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中国企业安全文化推广的总体纲领。

第五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七大策略

《报告》高屋建瓴,从中国化特色、国际化视野、职业化发展、专业化服务、系统化导入、精细化运作和品牌化推广七个角度,系统提出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和软实力提升的七大策略。

第六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六项加强措施

《报告》以加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体系研究与导入为基础,提出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加强行业文化和专题文化的调研与规划、加强中国企业文化咨询与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中国企业文化成果的展示与宣传、加强国际间企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六个面的加强措施,以此来整体上推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七章: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案例分析

《报告》介绍了呼和浩特铁路局在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等放年的独到经验,特别总结了中铁大桥局集团打造桥文化的基本做法,值得在全国大力推广。《报告》总结了蚌埠烟草在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经验,提出如何通过特色文化建设,破析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实施路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素,值得借鉴和参考。

第二部分: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状况

一、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出

1、从“企业软件”、“国家软实力”、到“国家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源起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研究,是国家和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以提升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学家率先提出企业“软性”竞争的思想,他们把战略、组织和系统成为企业“硬件”部分,把以共享价值观、管理风格、技能、人员统称为企业的

“软件”,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他们的研究证明:成功的企业应该软硬兼备、刚柔相济。

1990年由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助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教授小约瑟夫·奈最早提出来“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他认为:相对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地跟随你。

中国共产党的17大报告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把“企业软件”变为“企业文化软实力”,以“软实力”驱动“硬实力”。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企业的“软件”逐渐具备起来。例如,一些企业提炼设计了价值观理念、行为规范和VI,做了不少册子,开了不少培训班,上墙、上窗、上网也上报了,但是,就是没法“入心”,并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形象力并没有改善,这就是典型的有“软件”但是没“软实力”。“软件”看似很好,如果不能变成“软实力”,并且能够驱动“硬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就会陷入了误区。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我们认为:企业文化,作为最高境界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应该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成就和持久竞争力。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把企业文化变成促进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建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改进和提升的体系,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培育和融合等功能作用,进而有效增进企业硬实力。

二、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体系的构建

1、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九个驱动因素

《报告》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软实力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划分为九个维度,也就是企业发展的九大驱动力。其中共享价值观是最核心的驱动力,管理模式、领导能力、组织氛围、员工敬业是4个内部的驱动力,创新能力、客户忠诚、股东关系和社会责任是4个外部的驱动力,它们共同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体系。

《报告》没有局限在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而是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培育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报告》以东西方的管理哲学为依据,以企业经营实践为落脚点,在中国首次提出“企业文化软实力”概念及其九力模型,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起到了开创性尝试和奠基性工作。

2、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四种类型

《报告》根据企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对外与对外,控制与灵活),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4个内在驱动力和4个外在驱动力合并成为四种企业文化软实力模型,即管理型、和谐型、创新型、责任型,为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准确定位和选择具体模式的方法与工具。

3、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根据企业文化软实力成熟度,把企业文化软实力分为默默无闻期、暂露头角期、企业公民期、全国领先期、国际著名五个阶段,并且建立了企业文化软实力评分卡,帮助企业准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企业文化软实力阶段。

三、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状况

1、中国企业文化的总体状况

1)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总体并不乐观

此次样本量为305家企业,大都是业绩优秀的企业,代表着中国的优秀企业群体。 从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数据库来看: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仅有3.45分,而专家组对国际先进企业的评分为4.5分,说明了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先进差距较大,也说明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任重而道远。

2)中国企业普遍存在:“重外功”而“轻内功”

从企业文化软实力类型上来看,以注重社会责任和股东关系为内核的责任型文化特征较强,达到3.66分,其次是以创新、客户忠诚为内核的创新型文化特征达到3.47分,以组织氛围和员工敬业为核心的和谐型文化特征仅有3.31分,以管理模式和领导能力为内核的管理型文化特征仅有3.43分。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处于改革开放的稳步上升期,企业显示强大的外部扩张力,特别是对社会责任和股东关系的重视,是中国企业新一轮腾飞的靓丽文化风景线。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和谐型”和“管理型”较弱,“创新型”动力不足,显示中国企业普遍不注意“练内功”,缺乏长跑的内在动力机制与能力基础。如果这种状况不能被有效改善,对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潜在的内伤。

3)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五大短板亟待提高

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数据库显示:中国企业在员工敬业、组织氛围、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急迫需要加强。这五项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共同的短板,也是2008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需要苦练内功的重要任务。

以员工敬业度为例,中国员工的敬业度仅为3.29,参照盖洛普的国际数据库(接近4分),相差非常大。具体表现在绩效面谈与绩效辅导、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知名雇主和向往的单位、发挥员工潜能的工作机会、员工有教育和成长的机会、认可员工的各种成就等方面得分都较低。数据显示:员工不愿额外努力帮企业成功,员工不喜欢向外人说公司好,员工不会考虑留职。

总之,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在巩固“责任型”的同时,加大“和谐型”、“管理型”和“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开发企业的内部潜能。中国企业只有只有扎实练好内功,最终才能在国际上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交叉分析

1)各个行业文化软实力分布不均:商旅餐饮、农林牧渔、信息软件、批发零售、社会服务等行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排在前列(3.5分以上),最高行业高达3.86分,而制造业、电气水业、采矿业、房地产业、交运仓邮等行业分数较低,最低达到3.10分,值得关注。

2)各个所有制文化软实力差别明显:国际化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分别达到3.7

4、3.6

4、3.63,而国有企业分数仅为3.36。为什么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不仅不敌国际化企业和外资企业,甚至与民营企业也差距不小,值得分析和思考。

3)各个地域企业文化软实力比较:华南、华北、东南三地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指数靠前,分别为:3.6

9、3.6

3、3.53,东北、西南、西北、全国性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指数靠后,最低达到3.27分。

4)职工规模:在50000人以内,职工规模越大,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越高,50000人以上,企业文化软实力开始下降。说明50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在方法进行突破。

5)企业年龄:5年以内和5-10年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较高,10-15年企业出现文化软实力较低的拐点,15-20年,25年以上开始回升。说明软实力与企业年龄不成正相关,10-15年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最虚弱。

6)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与企业文化软实力基本呈正相关。企业的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越

大,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越高,说明企业文化软实力与企业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方面呈现了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3、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需求

1)落实行为规范和开展规划是企业最紧迫工作:32%的企业急需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23%的企业希望做出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2)六大特色业务文化将成为08年企业文化新突破点:企业最希望突出文化分别是:人才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绩效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以点带面,从具体的业务文化着手,塑造特色性企业文化,将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突破口。

3)专业工具和方法成为企业的提高软实力的利器。30%的企业遇到最主要困难是“缺乏专业工作和方法”,19%的企业领导不够重视,15%的企业中层重视不够。所以,30%以上企业希望在08年得到专业的方法和工具,19%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实战技能培训”和“实战顾问辅导”。所以,实战、实用和实效将是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词。

第三部分: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推进的举措

一、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体系

我们将在普遍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模型、理论与方法,积累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和各类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数据库、工具库、案例库和人才库。进一步开发适合各类企业使用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个子指标体系,形成全方位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的技术服务。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来的10多种、各个系列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工具。例如,企业文化软实力、共同价值观、经理优秀度、员工敬业度、客户忠诚度、品牌美誉度、社会责任、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诚信文化、人才文化、跨文化冲审计等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一些企业在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初步形成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数据库、工具库、案例库和人才库。

二、推广“企-学-研”联合课题研究的模式”,引领全国企业提升自身企业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推行“企-学-研”联合课题研究的模式,成立各行业、各个地区、各个专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专题研究小组,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咨询师加盟,共同开展理论性和实用性研究,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成果分享,使中国企业得到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案例。

研究课题的纵轴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企业文化的评价、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规划、企业文化行为化、企业文化制度化、企业文化传播教育和激励等等。横轴为企业管理的业务文化,例如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诚信文化等等。各个模块可以自成一体,又能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我们准备选择部分优秀企业,发展部分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文化研究人员,选择合适课题,走进企业,共同研究如何把企业文化软实力变成硬实力的具体途径、策略和方法。 三: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推广和普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2008年,为了解决报告所阐述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将组织相关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的课程和方案,在全国进行推广和交流。目前,我们已经把一些专家和一些企业多年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一系列短训课程和实用方案,形成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先进实用的“武器库”和实战专家团队,以便有效帮助中国企业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管理能力。

我们将在各个行业选择典型企业,结合优秀的具体实践,和企业内外专家一起总结经典

案例,及时与全国企业分享优秀经验。

我们将通过网站、杂志和活动等媒体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广大企业朋友能够及时分享到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最新成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2008年,对每一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在北京召开。2008年,对每一个企业文化工作来说,也将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希望我们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投入到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事业中来,使企业文化软实力在每一个企业结出丰硕的结果。

祝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新年新气象,心想事就成!

谢谢!

企业文化课题研究室主任 朱竹林

推荐第10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

作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更新时间:2011-1-21

企业文化作为独特的资源,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普及推广,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企业文化体系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更加浓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从总体上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已经由过去自发、独立、分散、浅层次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了有统一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导向、健全体制机制、丰富载体支撑、体现企业特色、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相促进的整体深化阶段。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为推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繁荣健康发展,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以及党和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的要求,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提出此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要求、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企业改革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经营管理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精神追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注重文化内涵、时代特色、国际视野的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促进中国企业科学发展和职工全面发展。

基本要求。

引领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战略高度匹配、一体化运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服务发展出发,着眼于解决影响制约企业科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科学设计。

价值主导。企业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构建能够有效发挥引领和整合作用、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全体职工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遵循规律。企业文化培育、建设和应用,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一定要不断学习探索文化应用于实践的内在规律。对文化内涵不能望文生意,对实践的过程和方法不能盲目,而应当加深对文化的理性思考,对文化在现代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独特方式不断总结。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企业文化形成发展的规律及文化育人的规律。科学把握企业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企业文化构成的多样性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以人为本。职工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动力源泉。要保障和实现企业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以科学的文化理论武装职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职工,以优秀的文化产品鼓舞职工,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

突出特色。企业文化要体现行业特点、企业特色,使职工感到企业文化既是本行业经营所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又是本组织所具有的独特表述,从而起到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的作用。

继承创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尊重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要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把创新作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对企业的文化资源和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借鉴和利用。

统筹兼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其他各项工作统筹兼顾,要与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主管部门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的文化建设责任要统筹兼顾,体系内各方面工作也要统筹兼顾。

务求实效。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和文本化过程,要在注重系统、完整的同时,力求简明、实用、可操作。力求文化的表达、活动的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被职工广泛认同,能够系统传播推广、全面转化、切实“落地”。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与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企业文化设施更加完备,企业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更加浓厚,职工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企业文化在企业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企业文化的活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文化管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职工全面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建设重点

加强集团文化建设。集团文化是建立在企业集团所属成员单位个性文化基础上的共性文化,具有战略性、主导性、整合性、包容性,为各成员单位文化建设提供指导、规范和发展的空间。集团文化建设体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流水平。加强集团文化建设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企业集团实施集团化管理、调整重组、提高管控能力、国际化经营中跨文化管理的需要、是有效防范风险和大企业病的需要。要着眼战略,对集团文化体系进行系统规划;要把握本质,精心构建集团价值理念体系;要遵循规律,着力推动集团价值理念的转化;要彰显个性,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集团文化品牌;要以人为本,不断追求集团文化建设的高境界。要正确处理集团文化与所属企业文化的关系,实现集团文化本质的统一和所属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文化支撑。

加强行业文化建设。行业文化是以本行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解决行业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未来的发展战略为依据,建立在所属企业个性文化基础上的共性文化。要通过行业文化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增强行业公信力、凝聚力、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在抓行业管理过程中,要把行业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通过行业文化建设,更好地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竞争,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的挑战,更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动力源泉。要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氛围。通过创新文化建设,以创新文化引领中国创造,深入实施科技强企和人才强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企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步伐。

加强责任文化建设。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以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构建的基点,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强责任文化建设,要以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内容为重点,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全员培训,提高企业和职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

加强企业文化融合。企业文化融合是把所属成员单位由于传统、地位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各具差异性的个性文化,通过充分沟通、交流、吸收、借鉴、融合、创新,逐步建设成统一的更高层次的企业集团文化体系的过程。新形势下,要切实加强调整重组后各企业的文化融合。通过文化融合,解决调整重组企业之间因文化传统、文化思维、文化实践等不同而引发的文化碰撞与冲突,实现文化的创新与提升。在调整重组中,主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在制订企业调整重组的资金解决方案、工资解决方案、职工安臵分流解决方案时,要认真研究、稳步推进企业文化融合的问题。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坚韧的精神文化纽带,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控制力、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引领和保证调整重组后的企业集团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要加强国际化经营跨文化管理中的企业文化融合,将中国企业文化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有机融合。识别文化差异,进行文化交流,发展文化认同,进行跨文化培训,达成跨文化理解,形成一种既坚持本国企业核心价值观,又体现与各种异质文化融合的灵活性、有效性,适应资源国的“本土文化”。开放自己,包容别人,为我所用,共享共赢。

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的同时,要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加快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创造优质企业文化产品。企业文化产品是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通过演艺、出版、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载体更好地传播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文化引导、教育、凝聚及推动发展的功能。有条件的企业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强化企业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探索开发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企业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典型遗址、公共休憩空间、文化创意园等工业文化旅游产品。文化生产企业要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坚持“文化创意”的生产,促进“文科融合”的生产,创造、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文化产品,打造既有较高文化境界,又有较深文化意味和较浓文化情趣的文化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和企业职工基本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深入开展企业文化调研与诊断 提升企业文化调研与诊断的水平

企业文化调研与诊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先导性的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业务之一。近年来,很多企业已经理解了企业文化调研诊断之于企业文化培育建设的重要性,但还存在方法比较原始、评价科学性不够等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起步、创新阶段一定要对企业的历史文化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清理文化资产,整合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基因,通过筛选梳理,对企业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升华,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通过调研诊断,了解企业文化的状况,对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结构特征进行准确判断,分析出企业的优势与长处、阻力与障碍、环境与影响力等,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恰当时机,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

认真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与企业整体规划同时进行。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个分战略,要有自身的战略定位、战略思考和战略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实施过程应有系统的规划、详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责任、任务和清晰的进度安排、时间节点。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施

构建理念体系,形成并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构建包括明确使命、规划愿景、提炼企业精神、确立核心价值观和提出与企业管理职能相匹配的相关经营管理理念等。企业理念体系的构建要以自身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以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为依据。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成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增强对中国企业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的认同。要组织职工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增强职工完成新任务、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要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和清除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消除封建落后文化的影响。

在理念体系构建过程中,企业所属单位之间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充分的文化沟通,理性地面对文化差异,整合各种优秀文化资源,找到新的文化共识,形成企业科学发展的文化基因。要动员所有职工参与提炼企业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制定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使职工能够在个人动机与企业动机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并对照自身的问题进行绩效改善。理念体系的构建过程应成为企业全体成员揭示问题、研讨问题、达成共识、提升理念、寻求解决问题方案、改进行为的过程,成为企业所属单位和所有职工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的过程。

推进核心价值观转化,实施有效的文化管理。要把企业理念体系构建和文本化的完成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起点,扎实推进企业价值观的全面转化,有效地实施文化管理。要通过宣传推广、全员培训和对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专项文化创新,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转化。要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配臵企业的人力资源、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再造企业的管理流程、优化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考核企业业绩。

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企业上下对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实现价值观内化于心;要将价值理念贯穿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中去,转化为职工可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价值观固化于制;要把价值理念体现在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提供等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在职工日常行为和企业对外形象上,使价值观外化于行、显化于形。

探索职能文化建设规律和方法,提高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企业各业务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要提出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文化理念,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项活动中。每一个职能管理和业务部门都要自觉承担与自身业务和职能管理相匹配的相关文化(如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客户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等)建设的任务。通过职能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中国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

初步形成班组文化建设模式,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企业文化源于基层,源于生产实践,先进企业文化是加强基层建设的根基和保障。要开展各具特色、群众喜爱、扎实有效的主题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基层班组的文化氛围,强化企业基层创新力,提高基层文化执行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职工的业余生活。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发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鼓励支持职工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创新活动。加大力度改善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职工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职工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塑造职工健康人格。

促进形象识别系统标准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的各种文化信息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企业形象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追求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过程。企业要适时导入和优化形象识别系统,对自身的理念文化、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系统地创新。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要遵循战略性、民族性、整体性、个性化原则。要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 注重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充分体现企业活力与合力。着眼点要放在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和文明程度上。

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调研、诊断、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的过程,一个阶段的建设过程结束后,需要对成绩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下阶段的文化创新、文化管理循环提供依据,打好基础,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要探索建立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坚持导向性,体现科学性,具有操作性。

保障措施

理论研究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文化中国化是一项极具探索性、挑战性的长期任务,要切实发挥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为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理论研究工作中,要密切跟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实践和新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回答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不断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企业领导、有关社团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制定研究计划,加强组织领导。要把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作为提高工作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主动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社会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力量的支持,加强协作与配合,推动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组织领导保障。企业领导班子要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高企业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任务来抓。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要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评价权属企业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负责人业绩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企业党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要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各级党和政府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企业党组织、决策层、经理层、监事会自觉推进,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学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提供理论支撑,社团、中介机构进行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营造全社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制度机制保障。要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从调研诊断、规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到考核评价,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标准。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培训、激励、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注重过程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稳步推进。

载体支撑保障。企业文化建设载体是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创新丰富活动载体。

以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为载体。要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为重要内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标准和制度,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优化产品和服务,努力打造中国企业品牌。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寓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之中,通过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教育广大职工遵纪守法,敬业奉献,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

以企业文化资源阵地为载体。要准确记载企业历史,编写好厂史、厂志、大事记。抓好厂史教育,使新职工了解企业历史、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搞好厂史纪念活动,深化厂史事件、人物的研究,加强厂史遗址保护,搞好纪念场馆建设,作为教育基地。厂史遗址及有关文物资料是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精心抢救、保护,把遗址保护利用与发展工业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规范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和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建设,使中国企业的文化资产代代相传、保值增值。

以品牌为载体。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品牌形影相随,企业文化至高的境界是品牌,品牌至高的境界是文化。企业未来的竞争既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所代表的文化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的标志,其内涵包括了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要通过产品、品牌将企业文化传播到消费者和全社会,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努力将企业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体活动为载体。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科技知识普及、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利用各种活动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要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宣传先进模范事迹,激励广大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要充分利用文化体育场所等各种企业文化设施,发挥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业余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文化素养。

以平面媒体和网络为载体。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拓宽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加强企业文化阵地的建设,广泛宣传企业文化,扩大企业文化的有效覆盖面,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人才队伍保障。加强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自身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任务。要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企业文化职业标准,加强培训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工作者职业化进程。企业领导班子要帮助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和企业经管管理骨干学习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和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丰富企业文化专业知识,善于从生动的实践中吸取营养,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尽快形成一支理论素养好、实践能力强、具有求真务实作风并对企业职工充满激情的专兼职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为更好地推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必要物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是战略投资和未来投资,长远回报,有形投资,无形产出。要健全投资保障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经费纳入企业经常性预算,加大企业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加强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执笔李世华)

第11篇: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

「内容提要」文章指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程序复杂、要求

较高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会制度的保证、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这些必要前提条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多种困难性和艰巨性。文章针对如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提出了设想和措施。「关 键 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建设,创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生产力理论问世以来,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尤为如此,尤显重要。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程序复杂、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会制度的保证、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这些必要前提条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多种困难性和艰巨性。因此,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进入WTO的浪潮中,企业都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设企业文化,走出思想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观念形态,是企业生存、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价值观、行为取向、道德规范、心理状态、厂风厂貌、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诸多方面,是企业的群体精神、文化素质、文化行为、人际关系等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走出思想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简单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人们普遍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完全等同,没有必要另劈蹊径,标新立异。

(二)肤浅诠释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因此,

在许多企业里,不惜人力财力,或千里迢迢到外面收资回到家里稍加改动或一字不动就成了自己的东西,或组织一帮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撰写成文然后拉到环境幽雅的去处一番会审,隆重推出,如此这般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三)普遍觉得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根源在于我们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讲话中或所谓的经验介绍材料里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而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建设,于是,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许多员工觉得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四)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企业从厂部到班组,从办公楼到工作现场,到处都悬挂或张贴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五)机械模仿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许多企业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厂徽,穿上一套整齐的厂服,悬挂一面鲜艳的厂旗,唱响一支雄壮的厂歌,仅此而已。不可否认,上述几种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而实际上都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对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片面的理解。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要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深理性、深内涵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本质的结晶。因此,我们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走出误区,既要看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更要善于体味、思考、提炼深藏于企业内的本质和精华,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内外结合,上下联动,集思广益,既要策划指导,更要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效果大小;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它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数信誉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发展实践证明,运用内因和外因原理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取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过程中,

必须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既要聘请专家学者策划指导,又要依靠企业高层领导精明睿智、运筹帷幄的指挥,更要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收效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企业管理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企业文化的能力和创造企业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使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获取剩余价值。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集中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阶级特征,是先进的企业价值观,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正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形成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如此坚持下去,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脱颖而出。

三、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富有特色、个性鲜明,切忌相互模仿、千篇1律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具有自我封闭性和个性特点,企业应表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文化色彩。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有个性才有生命力。许多深谙其中道理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这些独特的优秀企业文化不但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也给其他企业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方法和手段上的雷同化、一般化、照抄照搬、相互模仿、千人一面、千篇1律、全面有余、毫无个性特点的严重问题,使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得以升华。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不能正确处理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更不懂得用这一原理去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方面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二者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哲学原理对于我们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

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也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那么,我们分析和处理任何问题时,从思想方法到工作方法,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切忌千篇1律,一概而论。

四、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精心塑造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理论博大精深,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从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民主、企业教育到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笔者认为,在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建设好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优秀的企业精神。认真研读企业文化理论,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理论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无疑是企业精神,而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企业家在建立和驾驭企业过程的理想模式、价值观和基本信念。简言之,就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指导思想。因此,企业精神就是我们每个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工作中,应该着力抓住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纲举目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家的任务是创新。勇于创新是企业精神的首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观念创新是先导,战略创新是方向,技术创新是手段,管理创新是基础,市场创新是目的,组织创新是保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敢于冒险的进取精神是企业家特有的素质。在科学抉择的基础上,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受眼前利益的束缚。面对风险的挑战,敢于实践、敢于竞争,即使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出现失败也决不气馁,勇于奋进。

(三)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企业家的追求,是一种向上、向前。面向未来、不满足现状、永不停歇、向更高目标挺进的过程。这种不断向新目标追求的精神,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四)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具有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对手,敢于创第一流企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五)当机立断的决策精神。在当今世界上,即使是优秀的企业家,其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机遇也是稍纵即逝的。每遇到关系企业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都需要企业家当机立断作出出色的决策。

因此,我认为, 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企业精神同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具体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提炼,严肃确立。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每个时期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以及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不同,都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取向,因而每个时期的企业价值观就可能不同,这样,企业就很难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塑造企业精神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提出“团结、进取、求实、拼搏”这样没有任何本企业鲜明特征的所谓的“企业精神”,而一旦提炼出了新的企业精神,就要经过厂员工代表大会这个最高权力机关予以严肃确立,使全体员工对新的企业精神有一种自豪感,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实践企业精神。

二是大力宣传,深入人心。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员工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宣传途径、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灌输教育,把企业精神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精神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三是身体力行,发扬光大。企业精神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绝知此事须躬行”,率先垂范,自觉实践企业精神,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而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此,企业精神就会变成毫无价值的一句空话,而我们的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翁,也要时时、处处、事事体现企业精神的要求,真正把企业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只有上下联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企业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之,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是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从提炼确立,到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全体员工的力量源泉,需要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五、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汹涌澎湃,而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主要特征的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之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思想也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而不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继续弹奏“前朝曲”,拒唱“新翻杨柳枝”。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一种企业文化形成时,它反映了企业成员的动机和价值取向,但这种文化是以开始的条件为基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这种文化就可能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扬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协作参与型的企业文化和高度重视企业形象的设计,这是我们在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中应该特别把握的三个方面,但这还不够,必须努力开拓,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才能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书目:

1、江泽民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第12篇: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十大走势

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十大走势

2007-2-16 10:23:27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关键字:21世纪

------------------

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大。

企业兴衰、企业发展当然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但企业文化肯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这六种“力”,也可以叫六种功能,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导向功能、纽带功能、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这六种力量、六大功能,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所以,科龙集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这次论坛上介绍经验并认真听取对“科龙”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表明了科龙集团的领导是富有远见的。

二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将更为突出地表现为它是一种市场经济中的微观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文化。

过去人们常常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是需要纠正的一种片面的、不准确的观点。企业文体活动应当搞好。因为它对员工身心健康有益,它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内容。但搞好了文体活动,不等于就搞好了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在这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明确企业文化的这些主要内涵,这是十多年来大家所取得的一个共识。今后,企业文化将主要向着这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正是由此,我赞成“科龙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棣强在这次会上谈到科龙企业文化的内涵时提出的“科龙”的文化管理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对企业文化定位,就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

三是企业结盟取胜、实施双赢战略将必然要追求“文化沟通”和“双赢思维”的发展。今年以来大企业结盟的势头更加引人注目,这其中包括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也包括5月份的伦敦证券交易所与法兰克福交易所结盟,还有世界上大汽车公司同因特网双双结盟,出现了“福特---雅虎”、“通用---在线”。

在国内,最近,“东方通信”与诺基亚以优势资源进行协作,中国家电行业的两巨头“科龙”与“小天鹅”在电子商务方面达成合作协议。“科龙”领导特别讲到了“新经济”中融合与共享、竞争与合作的问题,我看,讲得好!

合作结盟的目的有的是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的是为了弥补缺陷,分担风险;有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有的是为了联手角逐市场。结盟合作,实现“双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制造企业,既可以与供应商、与经销商结盟取胜,也可以与竞争对手协作结盟,实现“双赢”。这种“双赢”模式,不仅可用在产品制造方面,也可以用在市场营销方面。“科龙”与“小天鹅”在电子商务上的合作也是个范例。但不管何种形式协作、结盟、“双赢”模式,都必须有文化沟通,有双赢文化和双赢智慧、双赢思维方式。这种发展趋势可能比人们今天预料的还要快,它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四是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更加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

以往,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加以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是使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杭州胡庆余堂的“戒欺”,大家都知道这是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还有,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也提炼得好,好就好在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从科龙企业报上看到,李棣强同志的文章提出,要使企业精神在表达上更好地体现新的时代感。这个思路,我是赞成的。我认为,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在表达上,将会越来越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五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要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而“英雄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人格化。在“英雄人物”中有“共生英雄”的提法,值得重视。何为“共生英雄”?“他的心在企业,企业在他心中”。这就是企业“共生英雄”的概括。这样的人,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命运。从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还不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共生英雄”,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吗?!创造、构建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六是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将更加受到关注。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所以要克服“学习智障”,企业每个人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因为智力、智慧以知识为基础,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智力和智慧。这是不同的概念,所以知识经济准确地讲应是智力经济。本来所谓知识经济的说法就是多种多样的,如智力经济、智慧经济、智能经济等等。我不用智能经济的说法,是因为智能似乎是一种能量,还没有表现出来。用智力经济的说法,就让人感到这已经作为一种力量表现出来。现在大家都在沿用知识经济这个说法,那就用吧!当然,新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这些说法,都在用,也没有必要先搞个定义,统一起来。任何一个科学概念的形成,都是在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反复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过程会告诉人们,会让人们的认识趋于一致。我们应当尊重实践的权威,这才是科学的认识论。

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智力。有了知识还需开发智力。那么,什么是智力呢?

据《智力全书》介绍,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曾邀请了17位知名的心理学家,请他们每人为智力作出一个定义,以期集思广益,一锤定音。然而事与愿违,他们各抒己见。结果在对智力的看法上有很大分歧。至今,国内外心理学界对智力的本质仍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意见:

第一,认为智力是学习的潜能。

第二,认为智力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三,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

第四,认为智力是一种集合或综合的能力。

第五,认为智力是一般能力。

第六,认为智力是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特质。

在我看来,智力是学习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是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并

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七是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的差别化战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

一个人离开一个企业,可以带走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不可以轻易照搬过去。有一个比喻是说,用照相可以把机器设备拍照,但企业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永远拍照不出来。在未来,企业文化的这个特质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八是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企业家是个素质概念。厂长经理并不等于就是企业家,厂长经理是职务、岗位,而企业家必有一定素质才成。这在我的《企业力》一书中专门讲过。据《企业家的雄才大略》一书介绍,美国企业管理协会曾花了5年时间,对4000名经理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找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经理作研究,归纳出了企业家的19种素质或能力,其中就包括善于捕捉发展机遇,准确进行决策。机遇具有易逝性和不可储存性,抓不住它,则机不可再来;同时机遇具有可捕捉性,因为它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

抓住机遇还要准确进行决策。国外有个决策力概念,这是从经验教训中提出来的。有两个数字值得重视:

第一个数字:1955年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今天只剩下1/3了,也就是有300多家破产倒闭或被别的企业所兼并,这说明企业即使进入了500强,也有破产的可能,这就是“成功也成为失败之母”。

第二个数字:兰德公司估计,世界上破产倒闭的大企业,85%是因企业家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素质和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九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常常有人提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谁大谁小,是什么关系?其实二者具有兼容性和交叉性,要看从什么意义上讲。

未来的趋势是二者更紧密地结合,二者都必须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特别是CI设计的中国化、中国特色、民族风格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解决CI设计中国化问题要反对繁琐化,反对脱离实际,反对罗列堆积,反对照搬照套,反对故弄玄虚。这是五个反对。

解决CI设计中国化问题要坚持五个原则,这就是:坚持好识好记好用的原则,坚持国情化的原则,坚持民族化的原则,坚持个性化的原则,坚持多样化的原则。主要突出这五个原则。

还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CI设计还要有五个结合,既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与市场开拓有机结合,与实现优质服务有机结合,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第13篇:中国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中国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联想集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为例

中国企业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以联想集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为例

[摘要]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一个热点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差异通过人们行为对组织效率和竞争力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和不可回避的。在人力资源日益成为国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积极探索跨文化调适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来消除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联想集团

一、引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强劲趋势,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和乃至国家发展壮大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有效配置,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给国际企业(跨国公司)及其管理者的传统思维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在80年代以后逐步从国外引进的,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一些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加以创新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海尔的国际化。然而,由于历史和制度等诸多原因,我国大多数跨国企业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方面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缺乏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导致企业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难以取得最佳效益,还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因此而导致经营亏损。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加入跨国经营的行列,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外商来华进行合作经营。这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预示着我们将全方位、高层次地融入全球化时代的进程。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我国的企业如何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跨国公司在同一市场上持久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联想集团为例,对跨文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

- 1 -

中国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联想集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为例

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增进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协调性的方法,希望能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发展提供微薄的参考和借鉴。

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内涵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IHRM)是指将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募、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薪酬计划与福利、劳资关系等一般的人力资源职能国际化时所进行的活动。根据Morgan给出的定义,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处在人力资源活动、员工类型和企业经营所在国类型这三个维度之中的互动组合。

三、联想集团及其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联想集团成立于 1984年,是一家以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关产品为主,在信息产业领域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联想集团于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值达到约500亿港币,位居香港股市十大上市公司之列。

联想集团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沈阳、深圳等地设有地区总部,在全国各地建有数千家代理分销网点;在欧洲、美洲、亚太设有海外平台。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以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的12.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商业周刊》表示:联想以12.5亿美元成功并购IBNPC资产对于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却面临着有机整合及文化差异的挑战。

联想与IBM的PC资源虽然合二为一,但不等于人才的融合。由于两家公司在地理上位于东西两半球,其企业文化、人才理念和管理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IBM的PC部门拥有10000多名员工,分别来自数十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生活特点、文化风俗、管理特色以及法律规则。联想集团共有11000多名员工,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就连主管海外业务的乔松和刘军等高级副总裁,也都缺乏管理海外业务的经验。人才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是联想未来人才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决定联想国际化业务拓展成败的关键所在和让人质疑的地方。

不论是此前海尔在美国建厂、TCL并购重组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缔造了全球最大彩电企业和全球第七大手机供应商,还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成为年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PC厂商,中国

中国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联想集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为例

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由于文化的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对于缺乏国际化经验的中国企业。

四、联想集团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联想集团在其国际化进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该如何应对跨文化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联想能否管理好IBM的一万多员工,IBM的员工能否水乳交融地认同和归属于联想,笔者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一)整合不同文化,在相互的借鉴、融合和创新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这首先要求联想集团承认IBM PC部门文化管理经验中先进性的一面,并积极、开放地予以吸收接纳,并不断地刺激跨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其次比较中美文化类型并找出其分歧、差异、相对以及相近的不同层面,从组织目标与集体利益出发进行选择,为跨文化的交融和整合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促进整个联想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相互借鉴、融合和创新,在比较选择中形成适合于自身发展境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这一管理模式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终结,它还需随时代发展和全球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而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创新,从而使组织的管理模式充满生机与活力。

影响文化整合方式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文化特质的差别大小和文化特质所代表的管理模式高效与否。由于中美文化差异较大,联想与IBMPC部门在整合初期最好采取保留型的文化融合方式,当运作一段时间后,再转向其他文化整合方式,以减少文化冲突。值得注意的是,联想集团在跨文化整合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组织本身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团体的整体均衡性问题。

(二)选拔适应不同文化差异的管理人员

联想集团对海外业务所选取的外派管理人员必须一方面能够贯彻总部的战略,忠实代表和维护总部的利益,另一方面还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尤其要具备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工作所必须的特定素质。因此,除忠诚和才干之外,海外管理人员的选拔,应侧重于考察其能否承受异国文化的冲击,是否善于控制和调节自身去适应不同的民族文化。具体的人员配备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挑选富有经验的母国公司人员;二是经过培训的东道国人才;三是从第三国选拔人才。对如何科学地利用这三个来源,就目前联想集团而言,应当以母国公司管理人员为核心,以东道国优秀人才为主导,

中国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联想集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为例

充分吸收当地文化精神,以减少文化摩擦,在组织内、外环境之间取得平衡。

(三)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培训

联想集团进行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以及冲突的处理、地区环境等。应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的文化教育、文化研究、实地考察、环境模拟、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语言培训等,以便打破每个人心中的文化障碍和角色束缚,更好地找出不同文化间相互不同之处,加强每个人对不同文化环境地适应性,提高不同文化间地合作意识和联系。

此外,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跨文化培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预备教育、启程前教育、抵达后教育和回国前训练。对于将要派往海外发展的员工,联想也应当做好全阶段性的人力资源培训。

(四)找准“保持自我”与“适应他人”之间的平衡点,实施本土化经营

“适应他人”是真正理解、尊重并合理运用东道国的文化,而“保持自我”是坚信本国优秀文化的特色魅力与影响力,并把它变为竞争优势。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文化的统一化,而是在保持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造就适应全球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联想集团的国际化经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既要注意“适应他人”,也要“保持自我”,要在这二者之间找准平衡点。

在找准平衡点之后,联想集团就需要取优去劣,优势互补,实施本土化经营。逐步做到当地人才的本土录用和培养,采购本土化,产品本土化,利润本土化等。此外,当联想集团地经营本土化在国际营销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采用富有弹性地对策,灵活应付各种随时可能产生的限制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企业在异域文化中保持持久的经营优势。

(五)实施全球导向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IHRM)

全球导向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求选拔和培训具有不同国家背景的经理人,而且更加注重其与职位的匹配性,淡化个人国籍或任职国家的考虑,使之主动接受全球公司文化,灵活对待不同的文化和国家社会制度。

联想集团应该不受国籍和地理限制建立全球范围的人才库,使公司在全球范围吸引、获取其所需要的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绩效机

中国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联想集团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为例

制,这也是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手段。

五、结

跨文化条件下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因为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而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建立跨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的过程就是在文化冲突和融合中打破原有的结构和平衡,形成新的结构和平衡的过程,也是管理者进行角色转换和观念重塑的过程。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经营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必然会给世界经济及人类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政府应该大力支持,鼓励中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通过强化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以化解中外文化冲突,达到跨文化的参与及融合,有效掌握和利用跨文化管理这一手段,积极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

本文只是粗略地概述了关于跨文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对联想集团的跨文化人力资源进程提出了较为理论性的个人建议。由于自己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了解认知也只是停留在教科书和文献的层面上,因此提出的建议或许并不具有实践意义,有待于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对建议的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赵丽君,赵晓东,《跨文化背景下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06(2)

[2]曾晓东,李明德,《谈文化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5(9)

[3]闻兴华,《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市场,2006(12)

[4]联想中国,(Lenovo China): http://.cn/63

第14篇:公路文化建设研究

关于推进公路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济阳县公路管理局 尹成文

公路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公路系统的体现,是公路建设者在长期从事公路建设事业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公路建设者们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奉行的一种理念。他有着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公路工作的原动力。建设公路文化以聚内力争创发展优势,强外功提升行业形象。交通部在近几年提出的加快公路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公路行业各项工作和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历史条件下,公路文化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公路文化的组成

公路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体制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公路行业的表层文化,是各部门、各单位在工作环境、形象标识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所体现的外在形象。精神文化是公路文化的核心,它反映了公路行业纲领性的核心思想,它包括了公路行业的使命、奋斗目标、行业精神、价值取向等。体制文化是公路行业中的一种直观的浅层文化,是一个行为规范系统,是由行业规章制度、道德准则、条理章程和一些潜在的行为约定组织。其中物质文化是公路文化的外在表现,为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提供载体和基础;制度文化约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保障和思想基础。

二、公路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面旗帜。公路文化为公路建设事业以及对今后公路行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它可以引导职工去完成单位集体所定的奋斗目标上来,就越能使企业职工把实现工作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二是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把职工自我激励的标尺,通过对照自己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使职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三是凝聚作用,公路文化对公路人具有凝聚作用。公路文化含有一种准则机制,它具体而灵活地规范、调整着人们的行为,能够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凝聚成一个合力,从而使个人行为构成的集体行为产生出最大的功效。四是辐射作用,公路文化主要在单位内部发生作用,当一旦形成规模,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可能避免地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公路精神、筑路者形象以及全体员工的各种具体的宣传形式,对社会产生影响,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正如我们倡导的“振超精神”“铺路石”精神都对我们公路行业乃至全社会起到很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三、公路文化建设的实践

发展公路文化,展示行业形象,推进公路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公路文化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渗透,有效的带动我们的公路事业不断向新的方向和目标迈进。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出物质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公路整体服务水平

多年来,我局立足于服务意识的增强,服务环境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中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把公路文化建设有机地渗透到公路建、养、管、征的全过程,我们的物质文化建设决定要围绕这个工作中心展开。

1、我局一直把公路工程建设当作全局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完成国家、地方基础建设需求的同时,也以“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政工程”的良好口碑塑造着公路人的文明形象。近几年来,济阳公路局先后承揽了上海高速公路、国道220线部分拓宽工程、国道30

9、105线、省道2

48、316线改造、县城开元大街、一中、济北两个中学校园的高标准跑道、济聊高速公路维修等工程,施工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责任重于泰山”,层层签订《工程质量终身责任状》,建立健全了三级质量保障体系,把工程质量的每道工序都按规范要求严格进行控制。

2、坚持“建养并重、管养结合”的方针,坚持日常养护与突击养护相结合,重点养护与全面养护相结合,不断完善养护手段,实行养护36

5、对所辖路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桥梁一名分管领导、一名技术员、一名养护员、一名路政员的“四个一”公示牌,完善了桥梁断交应急预案,并对三座大桥实施了24小时安全监控值守。

3、国道220线济阳收费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行“微笑服务”、“温馨服务”、“零缺陷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

4、路政管理是保障公路畅通的卫士,我局始终遵循 “科学管理、依法行政,努力打造山东公路路政管理品牌”的任务要求,坚持依法治路、文明执法,有力地维护了路产路权。

5、“四化”管理是全省交通系统文明建设的创新,2008年是我市公路系统启动实施“四化”管理工作的开局之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四化”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有效落实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管理各项要求。

(二)、突出精神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公路行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要抓好公路文化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既要抓好物质文化基础建设,还要突出精神文化建设,在出特色、出经验、出成果上下功夫。一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行业凝聚力、向心力。实践证明,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仅有利于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共同的理论和信念,激发他们对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多年来,我局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系统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班组、文明执法、文明收费、文明施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完善创建思路,拓宽创建范围,发展创建形式,丰富创建内容,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齐创共建、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组织了“七一”廉政建设书法比赛,职工们踊跃参加,写出了不少高水平的作品,使廉政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09年与县委联合举办了我局冠名的 “公路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暨党纪政纪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公路系统良好的精神风貌。二是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培育公路行业的价值观,公路行业的价值观是公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为公路事业的发展和指导干部职工行为规范,激励干部职工斗志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有力的促进了我局各项工作。三是培育公路精神,我们公路行业一直倡导的“铺路石”精神,形象的展示了公路人的性格。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公路人敢于吃苦、敢于拼搏、甘于平凡的精神。在今天我们更要把“科学、求实、奉献、协作、创新”的精神融入到“铺路石”精神中,用这种力量来启迪职工,并在文化建设中掀起一股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四是积极引导公路文化产品的创作,反映我局文明建设的《在路上》一书被评为“济阳县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图书类入选作品”、编辑出版了《济阳文艺》建局45周年刊物一期、组织了“济阳公路杯”有奖征文,并结集出版《开路先锋》一书,为我局的文明建设书写了多彩的一笔。在市局组织的“树行业新风、创和谐公路”文艺汇演中,我局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群口快板《盛赞文明和谐路》获“优秀创作奖”和“表演一等奖”,并代表市局参加了全省公路系统第四届职工文艺汇演,获得三等奖。组队参加市局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并荣获优秀奖。08年与县文联联合举办了“公路杯”济阳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型风貌摄影展,已在全县展出,取得良好效果。

四、顺应时代要求,完善管理体制

体制文化决定了公路行业的独特性和导向作用,公路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必须依托体制来进行个落实。在发展过程中公路行业所形成的一种鲜明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组织机构,会带动公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明确体现出公路行业的职能和形象,是对社会和群众表现出来的一种责任和态度,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要不断去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一种合力,有效的促进行业各项工作稳步向前迈进。

公路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公路人应当坚持不懈,紧密结合当前形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拓展、不断完善和创新 ,把我们公路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暂新而富有活力的新局面。

2009年11月

第15篇:班组文化建设研究

班组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班组建设,必须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班风。工作实践中,从班组实际出发,坚持用感情带兵、用制度管人,打造班组发展和建设的软实力,这是班组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精髓。通过深入朝阳燕山湖发电有限公司发电运行分场运行四值调研,感到用感情带兵能得到员工信任,用制度管人能建立良好秩序。员工信任,管理者才能在班组“一呼百应”;建立良好秩序,员工才能自觉维护班组利益。这是该值发扬团队精神、锤炼过硬队伍,创建全总“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关键。

[关键词]班组 文化 建设 研究

班组建设,必须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班风。工作实践中,从班组实际出发,坚持用感情带兵、用制度管人,打造班组发展和建设的软实力,这是班组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精髓。通过深入朝阳燕山湖发电有限公司发电运行分场运行四值调研,感到用感情带兵能得到员工信任,用制度管人能建立良好秩序。员工信任,管理者才能在班组“一呼百应”;建立良好秩序,员工才能自觉维护班组利益。这是该值发扬团队精神、锤炼过硬队伍,创建全总“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关键。

一、注重班组文化养成

自然界中的狼,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做为个体而言,狼并不强大。但如果是一个狼群,那么就连老虎、狮子等猛兽也会避让三分。这得益于狼群的协作、也就是狼群的团队精神。同理而言,一个班组要想有所作为、要想干出一番成绩,靠单打独斗是不行

的,必须具备顽强的团队精神。而怎样把班组打造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集体,是班组管理者面临的永恒课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四值组建之初,班委会便为班组定调:八小时以内是同事,八小时意外是兄弟。工作上的事,大家共同协作;生活上的事,大家相互帮忙。 燕山湖发电公司的人员构成复杂,员工分别来自阜新、抚顺、北票、赤峰等地,地方文化色彩浓厚、且各有不同。可以想象,如果这些来自各地的员工不加以正确引导、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要求,那么即使各地来的员工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也会因为各自狭隘的“山头主义”、“帮派主义”、“自由主义”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内耗,班组最终将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四值再三强调一个理念:大家现在是一个整体,拥有共同的名字——燕山湖人。燕山湖是大家共有的家园,所有员工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好燕山湖的整体形象。在鞍山军训期间,有位员工请老乡喝酒、发牢骚,并说某某地方的人不行等不利于团结的话。值长得知情况后,对该员工提出了中肯且严肃的批评。几天后,该员工由于天气寒冷外加水土不服生病住院,而该员工的老乡提出护理要求。值长因势利导,安排该员工的老乡和异地的员工轮流护理。通过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使该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转变了狭隘的偏见,消除了隔阂、增进了友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员工。

一是看人看长处。燕山湖发电公司的员工,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就是大家告别以往熟悉的环境、告别亲人朋友,撇家舍业克服各种困难来到朝阳的原因。客观地讲,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长处、

都有荣誉感、都有把工作干好的想法和心态,没有哪个人天生就不求上进,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而欠缺的,可能就是团队的协作精神。基于此,班组为每位员工赠送了《狼图腾》一书。目的就是让员工通过狼的敏锐、机智、执着、责任、顽强、协作,在精神上感悟到一些东西。通过这种内在的精神交流,不断有员工找值长汇报思想,使班组管理者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员工想法、能力、爱好等各方面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是摆清工作和业余文化生活的关系。“人的一辈子,不能只有工作,还要有业余生活;而业余生活也不是简单地休闲娱乐,而是工作的延伸,是班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念得到了全体员工的认同,班组兴趣小组应运而生。员工小张爱好读书写作,班组鼓励他成立读书小组,并委派他担任班组通讯报道员,负责报道班组的好人好事。员工小王热爱户外运动,由他负责户外运动小组,组织大家开展爬山、徒步走、野炊等活动。员工小顾喜欢篮球,由他组织球类小组,开展友谊比赛。各小组经常性开展活动,渐渐地吸引了班组全体员工。通过业余活动,把大家团结在了一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使大家在娱乐的同时增加了信任,工作中也更加默契。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凝聚成为一个有着强烈集体荣誉感和顽强执行力的崭新集体。

(二)从公正的角度对待员工。自然界中的狼群,在进食的时候是有次序的,对群体贡献大的先吃、对群体贡献小的后吃。对班组而言,最敏感的就是考勤和奖金,。

一是阳光操作。每位员工的考勤都记录在考勤薄上,员工可随时

查阅,并由员工亲自签字,做为分配奖金的主要依据。发现设备缺陷的、有重大操作的、发表新闻稿件的,根据《班组三级考核条例》予以额外奖励。

二是一视同仁。班组规定,班组员工的婚、丧、嫁、娶,班委会成员第一时间到位,一视同仁,带去集体的祝福和慰问。去年班组有两位员工的老人去逝,班委会成员驱车100多公里前去悼念老人、慰问亲属。班组有名员工身体不好,大家长期主动地承担了他的大量工作。班组员工生病了,下班后大家结伴探望、轮流护理。通过这种互助互动,为班组建设奠定良好情感基础。

三是班务公开。班组民主管理,关键是真实,实质是监督,载体是班会。通过班务公开,扩大员工知情权、强化员工监督权、落实员工民主评议权、加大员工对班务公开民主管理考评权。党小组、工会小组和团小组紧密结合班组实际,在班组民主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党小组号召党员身边无事故,工会小组开展民主监督,团小组组织开展映山红爱心助学活动,均取得积极成效。

二、文化搭台协调发展

自然界中的狼,为捕获猎物可以忍受饥饿和疲劳持续交替领跑追踪4个小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人们要征服一座从未攀登过的高峰,既要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又要学习掌握正确的攀登方法,还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心和毅力。600MW发电机组是东北公司最大的机组,大家以前接触的最大机组也就是350MW,在机组调试等方面毫无经验可言。为此,班委会提醒员工,要珍惜在兄弟厂实习以及入厂调试的机会,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绝不荒废宝贵的时光,为以后

的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2012年3月,随着燕山湖发电公司#2号机组168试运成功,两台600MW发电机组全面进入商业运营。不言而喻,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四值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根据员工在年龄、学历、专业、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开展拜师傅结对子,使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条龙,一帮一一对红,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学以致用提高了彼此不同专业的业务技能,促进班组整体素质提升。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2011年8月,在征集员工意见的情况下,班组制定了《班组三级考核条例》、《班组考勤制度》、《奖金分配制度》、《小指标分配制度》、《班组请销假制度》、《岗位责任制》等18项规章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用制度说话、用指标说话、用业绩说话,使制度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

三是严肃安全生产。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生命,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一旦出现事故,轻则毁物重则伤人,有可能父母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爸爸。组织把如此重要的机器设备和如此珍贵的员工生命交到班组管理者手中,管理者就有责任和义务把员工的生命和国家财产保护好。然而要搞好安全工作,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肃的工作纪律。四值把《十不准》、《九条禁令》作为红线,任何人不准触碰和逾越。安全活动中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举一反三,坚决避免类似安全事件发生。截至目前,四值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共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500多项,处理异常状况12起。发

出工作票1000余张,执行操作票3700多份,合格率为100%。

自然界中,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群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班组管理中,四值坚持用感情带兵、用制度管人、发扬团队精神、锤炼过硬队伍,亦取得了一系列良好实践:2011年荣获燕山湖发电公司“优秀班组”称号;2012年荣获东北公司 “标杆班组”称号;2013年4月28日荣获全总“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第16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对民营企业成长及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快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和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整体素质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止2004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数达到241.52万户,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3 730.6万人,民营经济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1.46%,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1.3%,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但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面临国内﹑国际激烈的竞争,能否应对这场竞争,关键视一个企业整体素质水平如何。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包括资金﹑技术﹑管理和经营能力,尤其是企业文化。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整合和创新民营企业文化,让先进的﹑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对规范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企业文化在伴随企业成长中,显示它特有的作用。①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名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②激励作用,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出发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的信任、交流、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④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⑤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2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民营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的专利,民营企业没能力也没必要进行文化建设。他们认为在企业创业初期,主要的精力应放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运作和企业管理上,企业文化建设是进入成熟期后才需考虑的问题,因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的认为搞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花钱,把企业文化看作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没有认识到其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和作用。

2.2 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认识误区

一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现在不少民营企业,常将一次读书活动、一次文艺演出、几期黑板报等,都称为企业文化建设或扩张为“我们的企业文化”。诚然,这无疑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但决不是企业文化,而只能称为企业的文化活动。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CI(企业形象塑造)。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导入了CI体系,但是CI只是实现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目的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民营企业不注重文化底蕴的积淀,只一味追求CI表层的冲击力,标本脱节,最终必然使企业走向衰败。

2.3 家族色彩浓厚,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企业所有者及其亲属是企业的主人,而员工是“打工仔”,是

“外来人”。不可否认,家族式的企业在创业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过于浓厚的、以血缘和裙带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易淡化雇主与员工的关系,形成各自利益共同体,不利于企业管理,同时企业经营者的家长制作风,独断专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弱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不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团队优势无从发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4 企业文化的层级偏低,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快速的发展

民营企业文化层级的高低是由企业文化的类型决定的。从我国近些年的情况看,民营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家族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

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这四种类型企业文化依照其对物质生产力推动程度的大小来划分,可分为最低层次、次低层次、较高层次、最高层次。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由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规范、不系统,产生的文化力不强,对物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较弱,必须尽快予以改造,再造出较高的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只有转变到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并最终再造成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后,才能使民营企业文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力,为民营企业的持久、快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5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有的个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概括提炼而出,体现本企业所特有的文化。大凡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目前,许多民营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是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总结的一套经营理念,或随便从别的企业嫁接、抄袭某些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诸如“奋进、拼搏”、“求实、创新”,“向质量要效益”等,千篇1律,毫无特色,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抹杀了民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因而很难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

3 加快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企业领导更新理念,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企业文化总是或多或少体现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提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弘扬企业文化,而且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及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保持高度一致,在制度的规范中逐步实现优良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领导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推动管理创新的巨大动力。管理学家说,21世纪的竞争从本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要谋求长久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长久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和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不能孤立地进行。

3.2 将职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整合

民营企业应该让每个员工既要熟知企业的价值观,又要将其内化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准则。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因此,考评内容应要考虑它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给员工行为实施强化时,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推动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

3.3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学习创新型团队民营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注重人性管理和“攻

心为上”,通过一定形式和途径,加大对员工的“感情投入”。只有这样,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才会极大地提高,并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努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打破民营企业家族管理,广纳天下贤才”。民营企业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家族内寻找经营管理人才,而必须开阔视野,让有能力的人来经营和管理民营企业,否则就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学习创新型团队是保障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根本要素。一要强调“终身学习”,使企业员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二要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要强调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企业不但要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还要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3.4 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级

民营企业要尽快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的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流程。要尽快建立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与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相适合的新型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由专门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强化管理,把企业领导的最高理念和最高境界及崇高品德传播和扩散给广大员工,减少传统的以纵向型组织结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流程。

3.5 立足创新,塑造个性,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创新,塑造个性,致力于营造富于创新意识和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环境。纵观2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起步、发展、辉煌、危机与迷惘可以看到,个性是民营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个性的民营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而没有个性恰恰是我国民营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引起消费结构变化,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无疑扩大了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这必然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构筑民营企业新的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构造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自身的独特个性,走现代企业的个性化发展道路。要大胆进行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销售方式创新、消费者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方式的创新、企业形象创新,塑造个性鲜明、具有自身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

建立一个符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增强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一个真正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民营企业必须要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才能做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张一青,孙春晓.民营企业文化与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3 张运芳.最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用手册[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4 王元珑.如何再造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J].当代经济,2005(1)

第17篇: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培育和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并以此凝聚力量,展示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构建安全文化遵循的原则

文化是一种底蕴,一种力量。安全精神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最高层次,在整个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安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源。在播种“精神种子”,培育文化理念实践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本质特征,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的正确思想(如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育而获得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全新的文化培育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合理的机制促进人,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建企业全新文化的浓厚氛围。

2、知行合一的原则。“知”与“行”是一对哲学范畴。只“知”不行是“妄想”;只“行”不知是“冥行”。

3、与时俱进的原则。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形成并完善的。与时俱进涵盖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要求。

二、培育和建设独具企业特色的优秀安全文化

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育和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泛动员全体员工深入查找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原动力,适时提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并整合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系,使之在内容上更加丰富,结构上更加规范,理论上更加深邃,实践上更具有前瞻性。

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使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内化为全体员工的思想共同愿景的“座右铭”。把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外化为指导企业充分展示团结精神和员工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源头与行为准则,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固化为推动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搭建载体,教育贯输。通过不拘一格的形式载体,广泛宣传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每个员工掌握本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共识。

二是典型引路,形成认同。通过大张旗鼓宣传、表彰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模范集体,引导员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告知员工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进而实现员工对企业理念从认知到认同;工作态度从只限于完成到倾心尽力去爱岗敬业;思想上由一般信任到完全信赖,依靠矿山的飞跃发展提高自身形象和生活质量。

三是适时调整,发展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形势的发展变化, 企业应根据

本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客观需要,对原有的企业理念体系和企业精神,进行认真思考,科学地整合创新,通过沟通、访谈、全员问卷调查、梳理提炼、归纳整理、定性定量分析等环节,形成新的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

同时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学习,使整合后的文化成果印入人脑,深入人心,人人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的内容和内涵,自觉接受企业全新文化的熏陶,规范自身行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文明人。

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在形象建设上,要坚持发展与变化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将工作重点放在丰富、充实与强化其构成的视觉、队伍、管理和产品四个子形象内容上。

其一,视觉形象。对企业标志、标准色、办公用品设计、各种标识、宣传系统规范、职工服装系统等进行静态表达,进而形成现代视觉形象的个性化特征,在行业和社会中树立一个现代企业的全新形象。

其二,队伍形象。一是塑造干部队伍形象,创新塑造发展思路,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完善干部队伍知识更新计划,加大对干部的日常考核和民主考评力度,按照求真务实要求,依托山西焦煤提出的班子建设“十要十不要”,“12种观念”,努力转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增加各级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塑造党员队伍形象,深化细化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明细化管理”等活动,不断完善创新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处不在、时时彰显。三是塑造“四有”职工队伍形象,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总体布局下,在环境氛围、组织机制保证的前提下,以爱矿如家、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总则,积极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使职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观念、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常抓不懈,开展各类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争当文明职工等活动,大力表彰工作中的优秀知识分子、优秀班组长、青年技术能手和先进模范职工,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各类人才,给予肯定和重奖。

其三,管理形象。科学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永恒的研究主题。塑造管理形象必须坚持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有机结合,找准切入点,把握落脚点。根据安全生产实际,以质量标准化、安全明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与国际管理标准接轨。树立信息取胜意识,提升信息智能化建设水平,对人和物的管理控制更加科学规范,对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动态管理,对各类管理信息实现网络共享,对各类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企业建设在科学管理运行机制中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其四产品形象。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按照质量认证管理要求,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手段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以诚实守信、一流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社会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全方位优化企业环境,搭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全方位优化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从规划上、机制上、设施上予以充

分的考虑,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从注重职工工作条件、优化职工工作环境角度出发制定规划,动员企业全员参与环境建设,把职工作业环境优美安全环保视为矿山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重点致力于从本质上解决职工作业环境的环保达标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对职工的侵害,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作业环境,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减轻职工工作强度,赢得职工对企业优化环境建设的由衷拥护、充分信任与无限信赖,进而焕发其干劲,激发其“爱矿如家”的自豪感和献身矿山的责任感,提高矿山的劳动生产率。

在机制上,注重现场检查考核,树立“良好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既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职工情绪的制约因素”的思想,使全体职工在企业管理机制的推动下,自觉投入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环境建设中,增强健康和环保意识,使崇尚文化、追求整洁成为 企业员工的新时尚。

在设施上,要加强与企业开展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硬件”载体建设,筹集资金,兴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娱乐健身房等,定期举办职工安全文艺演出、职工运动会、兴趣爱好者联谊会及文艺积极分子表彰会等,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连续不断的企业文化生活使不断充实职工的精神家园,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五、突出企业特色,丰富安全文化作品,构建安全价值体系

企业主业生产特殊的工作场所要求,构建企业文化必须突出以安全为特色。精神状态是安全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安全价值体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逐渐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出丰富的精神产品,又从这些精神产品中提炼出一定的安全价值观,日复一日、久而久之形成安全价值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直接影响职工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思维表现出“安全第一”,“我要安全”,“我要保安全”等特征,行为方式也呈现出“自觉遵章守纪”,“主动追求安全”等趋势。构筑安全价值体系建设应着重做好三点:

1、借助企业文化载体,丰富安全文化产品。企业文化的发展为安全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要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通过艺术主体创新,对企业安全工作活动内涵,从各个角度进行表现和加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如:以安全为主题的书法、摄影比赛,以文明生产为主题的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等。由于这些文艺创作带有明显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职工乐于参与,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安全文艺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又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2、加强理论研究工作,把安全文化价值体系纳入企业经营理念中。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安全价值体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安全工作的理性认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逐渐形成对安全工作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安全理论工作研究,认真总结企业安全工作的有效经验,广泛吸取先进企业好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安全技术。在确立企业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经营理念时,把安全价值观纳入其中,以科学理性的安全价值观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建设。

3、加强安全思想政治工作。在丰富安全文艺作品和强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以安全发展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要把“生

产安全是企业社会职业人的个体需要,职工活动安全是个人家庭幸福的要素,安全生产体现企业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为构建安全价值体系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

六、科学务实追求安全文化活动的实效性和形式优化

企业生产建设的工作条件和发展形势千变万化,其指导企业改革发展的企业文化也必须运用发展变化的思路,围绕各个时期的主体工作和发展形势提出与之相互适应的核心指导理念。安全生产专项活动作为企业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调动安全工作积极性,丰富安全工作措施,提高安全工作层次,推动安全文化向群众性方向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企业应采取措施把安全生产专项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1、保持连续性,追求实效性。根据 企业生产的特点,开展诸如反“三违”、“遵章守纪年”、“安全质量年”、“百日安全无事故”等专项安全生产活动,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企业的安全工作,但也存在着形式重于实效,激励机制不足,明细化程度不够、连续性不强等弱点,要改进这项工作,企业应根据生产管理和安全工作实际情况,诊出薄弱点,选准切入点,把握中间点,落实好归宿点。尤其是注意克服顾此失彼的短期行为,以胸怀全局,长远的眼光规划好各时期的阶段方略,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促进活动质量和效果双提高。

2、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在各级党组织中大力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倡和谐,树新风,争做企业文明人”等活动,在工会组织中大力开展“创三无班组”、“安全标准化班组”等活动,在团组织中大力开展“青年文明号”、“安全监督劝导岗”等活动,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为企业的持续安全生产发挥作用。各级党政应大力创造条件,积极支持这些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开展,为企业安全文化进步吸纳动力。

3、推陈出新,优化形式。安全生产专项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应有选择性地除旧纳新。已被实践证明能取得实效的活动,应坚持开展,不断完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形式,成效不大的活动,应摒弃。要积极探索,开展一些形式新颖、效果明显的活动,以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性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职工安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总之,国有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推行。要以科学发展观做统领,坚持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要反映企业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用大文化指导小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有国有 企业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企业文化只反映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突出个性的一面,就会变成空洞平淡无味的口号,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个性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才能产生效果。国有 企业文化建设要选择具有鲜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要求,找出不同的侧重点,科学统筹,协调发展。

第18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企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吸纳劳动力的场所。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民营企业在享受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国外企业的严峻挑战。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而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能构建具有时代特色,适应时代需求的企业文化,谁就能在竞争中成为赢家。 本文正是以民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运用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性研究。

企业文化学习资料:http:///add/qywh.asp

【文件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写作方法

1.4.1 本文的写作思路

1.4.2 本文的写作方法

2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

2.1.1 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2.1.2 企业文化的涵义

2.1.3 企业文化的作用

2.2 产权制度基本理论

2.3 需要层次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民营企业的界定

3.2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3.3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3.3.1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3.3.2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特征

3.3.3 企业文化建设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

3.4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3.5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宏观因素

3.5.2 微观因素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构想

4.1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4.1.1 体现“以人为本”

4.1.2 强调速度制胜

4.1.3 创建学习型组织

4.1.4 注重创新

4.1.5 恪守诚信之基

4.2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4.2.1 同民族文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原则

4.2.2 合璧中西、融合古今的原则

4.2.3 个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4.3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时机选择

4.4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构想

4.4.1 物质文化建设的构想

4.4.2 制度文化建设的构想

4.4.3 精神文化建设的构想

4.5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握好的四个方面

4.5.1 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

4.5.2 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4.5.3 注重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4.5.4 要注意企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5.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建议

5.1.1 优化政治法律环境

5.1.2 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

5.2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构想的实现途径

5.2.1 民营企业物质文化构想的实现途径

5.2.2 民营企业制度文化构想的实现途径

5.2.3 民营企业精神文化构想的实现途径

5.3 本章小结

6 大庆振富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例

6.1 企业现状

6.2 振富集团管理总的评价

6.3 振富集团文化系统的总体评价

6.3.1 现行文化系统的优势

6.3.2 现行文化系统的劣势

6.4 振富集团组织文化的测量

6.5 振富集团文化系统的改进建议

6.5.1 提炼企业精神

6.5.2 健全管理规章制度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编辑说明】

论文提交日期:2006-05-0

第19篇:公路文化建设研究

2009年度中交研究会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 公路职工分会参评论文 (1) 选 送

公 路 文 化 建 设 研 究

论文作者:曾雄伟

工作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交通科教中心 联系电话:0483—8336394 写作时间:2009年4月

公路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智力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公路文化建设,把公路建、养、管的目标和行业价值观灌输给广大公路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公路文化的相关概念、公路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通过对阿盟公路管理局公路文化建设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公路 文化 建设 研究

引言: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智力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公路文化建设,把公路建、养、管的目标和行业价值观灌输给广大公路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刻理解公路文化的内涵

(一)公路文化的定义

所谓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一定人群中发展或建设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为了建设这种生活状态或生活方式,需要构建相应的价值理念,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以及创造一种与其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相适应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

1 公路文化是公路行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行业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公路文化具有以下内涵:

1、公路文化的核心是公路的价值观。公路文化强调塑造公路职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在共同的价值观指导下,发挥公路整体文化优势。公路文化的动力来自于公路的信念,是广大公路职工对未来的一种希望、理想,以及对这种理想的信心强度。

2、公路文化的表象就是公路整体所表现的形象、行为特征、规范制度。

(二)公路文化的内容

公路文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文化层面:包括公路状况、工作环境、公路科技含量等,是体现公路行业价值理念,展现公路行业外在形象的工作环境和形象标识;

2、精神文化层面:包括行业使命、奋斗目标、行业精神、价值取向等,是公路行业的核心文化;

3、制度文化层面:包括规章制度、道德标准、条理章程、组织机构等,是体现公路行业价值理念,规范公路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

(三)公路文化的特点

公路文化存在于企业文化中,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公路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公路文化既有企业文化所赋予的共性、普遍性,反映企业文化整体的、基本的性质,又有公路行业相对的个性与特殊性,它依赖企业文化存在与发展,又丰富和完善了企业文化。

公路文化有着它不同于其他企业文化的含义和特点。企业文化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物质层 即企业环境及一些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厂容厂貌、产品的外观及包装、企业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等三个方面。但公路行业的物质层应指公路的状况及构成,公路职工工作环境、公路科技含量等,具体如公路等级、路况质量、养护站点建设、养护机械更新、电子政务办公等。

二是精神层 主要指价值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及企业道德五个方面,旨在使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成为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使职工队伍成为上下同欲、同舟共济的团队,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这一点是共同的。

三是制度层 包括企业中那些长期约定形成的习俗、礼仪、习惯、成文或虽不成文但已约定俗成的制度等。公路的

3 制度层体现在对公路的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工作程序等,从战略、规划、计划、预算到项目实施进行闭环控制、偏差管理、无缝对接,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

二、公路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公路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对公路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通常的情况是,部分领导层面及环节干部缺乏基础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注意的焦点往往局限于提高职工队伍知识结构及水平上,对于公路文化建设品位并不看重。这势必妨碍全方位的公路文化建设。许多单位还停留于一般的宣传、呼吁,但实际上对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任务、工作方法等却少有深度的、系统的科学研究。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公路文化既是公路的技术发展状况、管理状况及道路条件的体现,也是公路职工行为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的反映。只要对公路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理解,就能指导我们如何进一步的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二)公路部门自身的文化环境存在某些缺陷 当前的公路部门仍属事业性质,虽然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与企业单位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有的领导者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在养护经费紧张情况下,难以把财力和精力放在文化建

4 设上。有的领导者没有同时把公路部门看作是对社会文化的进步发挥重要影响的机构。在这些观念支配下,领导们往往专注于一些硬性的发展指标,而对公路的文化使命,对公路文化的总体状况和发展态势缺乏清醒的意识和自觉的把握,在实际工作中也就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文化建设措施。

(三)公路文化建设形式单一 不少单位的公路文化建设在相当程度上流于形式,所开展的文化建设工程或活动没有与整个行业活动以及单位的整体改革融为一体,其整体效益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关于公路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让职工文化素质教育成为职工培训的主题

文化素质是人才素质中最基础的方面。而大多数公路职工的个体文化素质偏低,这直接关系到公路职工对公路文化的认识,关系到广大公路职工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因此,公路职工的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成为公路行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主题,必须确立文化素质教育在职工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通过培训教育不断改善公路整体文化氛围。

(二)提高素质,让文化渗透在公路养护、管理各环节中

1、要全面提高公路职工的文化素质 公路部门应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增设有

5 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列有关必读书目,丰富职工有关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某些方面的文化修养。同时,加强公路职工的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停留在集中培训、读书看报、观摩讲座这个层面上,还必须引导和创造条件让职工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让文化渗透在公路养护的每个环节。

2、要高度重视公路管理层的继续教育 公路管理层面在强调专业研究的同时,更要重视继续教育,扩大知识面,尤其是重视文化素质的两个基本方面——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培训。用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艺术、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来为管理层提供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广博而丰厚文化底蕴的支持,让文化渗透在管理的每个部位。

(三)提倡创新,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公路文化 当前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在全体干部职工中讨论和明确公路行业所追求的理念和精神,使行业理念与精神成为全体公路人的共识和行动指南。

二要积极挖掘公路的历史文化及地方文化资源,以身边优秀的文化资源来指导和激励后人。要加强公路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建造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 6 人文景点与自然景点,并形成独特的公路物质文化,使公路成为凝聚广大公路人精神的重要场所。

三要以开放的胸怀和理性的态度不断地吸收、整合、创造和筛选反映时代特征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精神,努力使公路文化始终处在社会文化进步的前沿。

四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公路文化的精神落实到职工群体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去。职工的文化素质是公路文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体现公路文化的关键所在,公路行业的一切工作都要最终落实到职工的实际行动中去。

五要强化制度建设,以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保证公路文化的不断进步。

四、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公路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在公路文化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较好效益。其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即:制定了一个《公路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编印了一本《员工文化手册》,建设了一条“公路文化长廊”,用这“三个一”做骨架、建体系。

一是以《纲要》为支撑,搭建公路文化建设之框架。在《公路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中,阿盟公路管理局概括性地提出了公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发展原则和基本内容,旨在通过这些要素,去搭建公路文化建设的基础框架。

7 《纲要》明确了公路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通过五年时间,在系统内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符合公路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反映阿盟公路特色的文化体系。通过公路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内强原动力,外塑亲和力,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行业文化与行业战略的和谐统一,行业健康发展与职工价值实现的和谐统一,行业文化优势和行业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全局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纲要》明确了公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

《纲要》明确了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建设精神文化,实现上下同欲、同舟共济;建设人本文化,实现人企合

一、人尽其才;建设管理文化,实现成本最低、资产最优;建设制度文化,实现依法治路、勤政高效;建设安全文化,实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建设环境文化,实现良性互动、和谐共进。

二是以《手册》为核心,扩展公路文化建设之外延。在《员工文化手册》中,阿盟公路管理局明确提出了需要行业全员共同遵循、共同操守、共同追求的精神理念、行为规范、管理要求。通过《手册》将文化建设的框架进一步细化和延伸。

8 《手册》的理念倡导:企业精神——团队、责任、创新、高效;经营理念——诚信、敬业、求实、坚韧;管理理念——细致、规范、明确、严谨;用人理念——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手册》的管理要求:

——“五化”原则:责任主体明确化、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条无缝化。 “一”字法则:1+1>2(强调各种资源的整合与互补,重视团队品质的培养和锻炼,我们不满足1+1=2,而追求1+1>2);99-1=0(忽视工作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忽略工作环节中的某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工作退回到起点);1%=100%(每一个1%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100%的责任、100%的责任人)

四个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四大要素:项目、责任人、完成时限、验收标准。 《 手册》之行为规范

员工行为公约: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勤俭节约、自强不息、注重效率、团队制胜、崇尚学习、健康是金。

三是以“长廊”为载体,表现公路文化建设之内涵 在“公路文化长廊”建设中,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以路为本,充分发挥公路的窗口功能和载体功能,大力宣传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努

9 力打造“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文化通道,充分展现公路文化的内涵。

1、公路文化长廊的设计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公路两侧载体资源统一规划;根据规划设计分步实施。

二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围绕各条公路的实际状况,既要保证全线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各点的特殊性,分批分段进行改造和治理。

三是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原则。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行业特色。

四是多方动员、多元投入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长廊建设。

2、公路文化长廊之宣传内容:民族、地域、行业文化,交通行业理念精神,地方企业文化,交通建设发展。

3、公路文化长廊实施效果

在公路沿线边坡上,设计制做了多处立体摆字,把公路工作方针,公路行业精神,公路经营理念,公路管理理念等内容摆放上去,既宣传了自己,也美化了边坡。

在公路沿线山体上,设计制做了写意图案,用石块摆放出了路徽、哈达、书本等巨幅图案,几公里之外就能看出图案造型,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互相映衬,美化了线外景致。

10 在公路中央隔离带上,摆放了大型造型各异的石块,在石块上面镌刻了阿拉善精神、骆驼品质、红柳意志、胡杨风格、路工情操等内容,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公路立交桥上,制作了大型宣板块,展现阿拉善独特的自然风光,美化了桥梁,宣传了地方。

综上所述,公路文化建公路内容极为丰富,蕴意十分深刻,做好公路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公路行业需要用文化的视野看公路,从公路的角度看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发展公路文化。用公路文化引导社会认识公路事业的功能,用公路文化激发职工热爱本职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尊、自爱、自强的事业心,推动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20篇: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企业组织文化通过构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对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科学管理都有深远的影响,是现代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解释企业文化建设含义及说明当前发展状况,由此强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指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强化企业组织文化对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影响,加快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组织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观念、作风、生活习惯和 行为规范的集合体,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 心的独特的文化治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在 经营治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企业建设文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掀起,我国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市场经济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逐渐由沿海向内地发展,由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向乡镇企业、民办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理论在我国己经传播和实践多年, 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效益。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 建设也提出了新的影响和要求。

二、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1)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生存再也无 法仅仅依靠自身可用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新经济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的文化,将企业的价值观深入到员工内心,采取激励的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的知识最大程度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由于企业文化本身的特性,将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 (3)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跨国公司的发展 兼并使世界性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能够适应多元化的需求,走 出原本的条框,立足世界的高度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随着企业联盟化步调的加快,企业管理者交流彼此的经营理念,可以在保持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对方经营理念的精华,反思自身文化建设的弊端,不断完善企业的文化建设,保持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4)企业制度的变革对企业文化提出新的要求

21世纪市场条件变幻莫测,企业竞争的范围也由地方区域市场扩展到全球 市场,市场的差异性大大提高。这种新的竞争势必对企业的应变能力的要求不断 提高,为适应竞争的需要,企业组织结构将逐渐由以集权为特征的金字塔型的层 次结构,演变为以分权为特征的横向网络型组织结构。企业的文化也由强调个体竞争的制度文化转向强调团队精神的协作文化。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当今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了企业文化广阔的发展空间,树立有前瞻性的、开放的、多元化的、与企业自身情况相适宜的企业文化系统是每个企业重要的任务,同时也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提出了紧迫要求。

(二)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1)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是强化企业的文化引导的内在要求

企业组织文化具有特殊的引导功能,有助于企业文化凝聚力的形成,促使企业和谐发展和谐的内外部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相关管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组织文化集中展现的是企业内部的整体价值观念,这种观念意识会在无形中影响企业的员工的价值体系,有助于员工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提升凝聚力的过程,增强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是保障企业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企业组织文化通过具体的规范强化制度的约束性,是组织文化的一大特色组织文化通过具体的制度规范员工的基本工作,强化任务量的重要性,保障企业的发展业绩。企业业绩的提升保证了企业经营产品的市场份额,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3)现代组织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科学依据。

企业的组织文化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式综合的作用于企业发展的整体环节,有助于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模式的引进与创新。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信息背景下的组织文化方式,以促使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4)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的消费市场愈发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能够凸显出自己个性的企业可以 更大程度在竞争中获利。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要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在文化中注入新鲜元素,建立差异度高、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体系。

三、企业建设文化中存在的不足

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建设企业的组织文化,以确保企业全方位发展的平衡性。企业应积极探寻组织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提出改正建议,以促使企业更健康和谐地发展

1、组织文化建设中缺乏具体实践

每一个企业在建设现代化的组织文化时都应以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理念为依托,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文化都涵盖了企业的口标、宗旨、规划、制度等具体的指导,以完善企业的文化但有些企业提出具体措施的同时却忽略了具体实践的重要性,企业领导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进行设想,没有将重要的环境或其他因素考虑进去,造成组织指导脱离实际,无法完成等状况的发生 2.2企业领导对组织文化的认识不足

企业的领导是企业各项活动策划实施的主体,其思想意识的正确与否关乎企业发展的成败。在现代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中,只有引导领导的重视,具体的组织文化的实施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2.3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

每个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都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能不断地得到改进,以确保能及时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更需要严谨的创新意识做后盾,以确保其各种建设措施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环境相适应。

2.4没有形成信息背景下的科学体系

现代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要与时代发展相协调,必须强化信息的作用,而在口前的组织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出现信息技术落后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互联网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产物,将组织文化建设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最新的活动及措施迅速地在企业内部传播,以调动员工的兴趣,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应以具体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文化建设的各个部分的探究,促使更科学合理的建设建议的出现。

3.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实践管理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得以快速实行 企业自身监督力度不足,导致部分领导或员工存在得过且过心理,严重阻碍各项具体措施或方案的实施。企业应成立监督部门、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对组织文化建设的具体细节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等文化发展措施可以顺利落实 3.2强化组织文化教育

强化组织文化方而的相关教育首先应从企业的领导入手,加强对领导的引导并接受,只有领导快速接受并逐渐重视,才能使组织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3制定专项的组织文化制度,确保组织文化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企业制定详细的组织文化制度规范,细化企业文化理念、规章制度、发展宗旨等,使组织文化更容易被员工理解与接受。

3.4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应实现在信息背景下的创新。建立并完善组织文化信息系统以互联网为发展平台,建立科学严谨的网络体系,将企业组织文化的各项建设方案或措施公之于众,并引导企业内部的平等交流,促使更多的优秀方案的出台信息背景下国际间各企业的发展不再是密封的。 3.5组织文化建设应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涌入我国市场,其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及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冲击,不利于我国企业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企业在现代化的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适度地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

五、结语

现代企业组织文化综合展现的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因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具体了解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玉.新形势下推进组织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运.2013(06) [2]艾亮.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2.[3]吴炜.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初探[J].中国商贸,2014,25:68-69.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oc》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公司工作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章程规章制度公司文案公司简介岗位职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