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书理论

2020-04-05 来源:策划书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理论培训策划书

“青马工程·菁英训练营”第四次理论培训策划书 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宣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校园内倡导一种学习理论、塑造思想、升华精神的风气,推动大学生开展各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三峡大学理学院“青马工程·菁英训练营”组织第四次理论培训。

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10日(周四)下午3:00—5:00

活动地点:

理科楼L-2620

活动对象:

理学院“青马工程·菁英训练营”全体学员

理学院全体学生会成员

活动内容:

1、当前时政热点解读

主讲老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2、第三次理论学习颁奖。

主办单位:理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青年马克思主义学社

活动前期准备:

1、活动策划方案的制作负责人:,11月3日完成;

2、社团活动申报负责人:陈力 ,11月7日完成;

3、教室申请、会场布置负责人:,11月7日完成;

4、活动宣传及宣传单张贴负责人: ,11月7日完成;

5、邀请嘉宾并制作席签负责人: ,11月7日完成;

6、会议主持人(需要写主持稿)负责人: ,11月7日完成。

活动流程:

1、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2、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意义;

3、邀请主讲人进行讲座;

4、第三次活动颁奖仪式;

5、活动结束。

活动前,由贺小刚负责签到;活动过程中,由陈力负责图片新闻的采集;活动结束后,由吴丽琴对活动进行总结报道,并撰写新闻稿上交相关部门。

动后期工作:

1、11月10日晚9:30,由青马社社长组织召开青马社理事会成员会议,大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吸取好的活动经验,改进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办得更好。

活动注意事项:

1、参加本次活动成员需在14:40之前进场;

2、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员需带学员证、笔和笔记本,做好学习记录;

3、签到时,严格签到(学员需带学员证);

4、若有事不能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员,应提前一天上交请假条,假条必须为青马社专用请假条;

5、对表现积极地学员做记载,对于学习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员,青马社相关部门将如实记录,学员学习情况的记录将作为期末评优的重要参考。

共青团三峡大学理学院委员会

青年马克思主义学社

2011年11月7日

推荐第2篇:理论沙龙策划书

——理论沙龙策划书——

——社研会理论部——2010.10.

2整体实施方案

目录

活动主题................1

活动目的及意义……..........2

活动背景………………………………...3

活动准备................4

活动流程………………………………...5

资源需要................6

活动预算………………………………...7

活动的SWOT分析.............8

一.活动主题:理论沙龙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以论坛的形式在社研会内部对世界时事、政治形势、人文经济、社会民生等作分析研究,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切磋、评论,以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和政治敏锐力,同时可以逐步深化知识,加深对知识理解能力,相互取长补短。

三.活动背景

四.活动准备

10月10号:通知各部具体活动流程,并确定各部门代表的国家

1.10月10号—10月16号:收集好题目

2.10月10号—10月16号:弄好宣传板

3.10月18号:借教室

4.10月20号:搬出宣传板

五.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

1、人员入场

2、活动开始,主持人发言。播放ppt引出本次沙龙主题

3、介绍到场嘉宾,并向同学们介绍本次活动的流程 第二环节:

1、播放有关时事短片

2、有请各国代表上台发言发表看法(5分钟以内并伴有

PPT)

3、每个代表团可以向其他代表团提问(每个代表团提问一

次) 注:本环节评为会根据各代表团具体表现打分(组要依据是各队看法、PPT效果、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第三环节:知识竞答

1、第一轮:独闯奇关(个人必答题)

(1)每题1分,每位选手1题,答题时间不超过20秒,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2) 不允许讨论

2、第二轮:共渡险关(团队必答题)

(1)每题2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每队3题。

(2)答错的题目其他队可以抢答,答对加2分,答错不扣分。

(3)若选手答不出可以求助本单位的智囊团,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扣一分

(4)选手之间可以讨论,每题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30秒。

3、第三轮:争分夺秒(团队抢答题)

(1)每题2分,答对加2分,每题的答题总时间不能超过10秒。

(2)答错、超时或犯规 不扣分,但将丧失下一题的抢答机会。

(3)共10道选择题,如果出现平局,可通过增加抢答题,决出最后名次。

第四环节:颁奖。

在第二环节分别评出最佳优胜奖、最具潜力奖、最佳评论奖、最佳团队奖、最具人气奖、最具魅力奖。在第三环节按各队分数排出名次。分别颁发奖项。

六、资源需要

1.人力需要

第一组: 主持人—2人

第二组:制作PPT——3人

第三组:借教室——1人

第四组:礼仪——2人

第五组:计分员——3人

第六组:签到——1人

第七组:布置会场——4人

第八组:参赛人员---5人(第一队2人,第二队3人) 全体人员:收集题目

2.物力资源

a.宣传板:由小组同学设计完成(有宣传部协助完成)

七、活动预算

1.矿泉水10瓶…………………10元

2.奖状9张……………………27元

八.活动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1.1)很多大学生对时事比较感兴趣,同学积极性较高(1.2)同学都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

(1.3)此活动操作难度小,需要资源单一,风险较小。(1.4)社团可调配资源比较充分。

(2)劣势(Weakne)

(2.1)这是我们部第一期理论沙龙,没有举办经验,大一新干事没有组织和参加过活动,并且对PPT等制作不熟练。

(3)机会(Opportunity)

(4)威胁(threaten)

(4.1)题目难度较难把握

(4.2)可能会出现冷场现象

推荐第3篇:学雷锋活动月策划书(理论教育)

学雷锋活动月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为纪念学雷锋活动开展50周年,结合本学期学生工作安排,我院准备开展一次学习雷锋精神活动,以实际行动来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进一步推动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文明学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活动主题

学习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内容

开展一系列学雷锋教育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前期工作

1、准备学习雷锋精神主题倡议书。

2、通知各班辅导员、班长准备主题班会

(二)活动期间

1、撰写“学雷锋 守规范,做文明大学生”、“学习雷锋从我做起”、“感恩教育”为主题倡议书,以班为单位在倡议书上签名,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爱身边的亲人做起。遵纪守法、热爱校园,争做文明大学生。

2、全院班主任对所带班级组织开好以“学雷锋 守规范,做文明大学生”为主题的班会,大力宣传雷锋事迹及学雷锋先进集体事迹,营造教育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雷锋就在我身边。

3、各班开展“雷锋在我心中”讨论会,于会上讲述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并切合自身实际的探讨如何从自身出发,贯彻雷锋精神。

(三)、后期工作

1、撰写学习雷锋活动新闻稿;

2、整理整个活动期间的资料,以便日后观看;

3、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改进不足之处。

四、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要求班主任要精心组织、团结协作,把此次主题活动作为本月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掀起学雷锋活动的新高潮。

策划书

推荐第4篇:通讯社理论学习部活动策划书

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通讯社(老区)

“礼仪”理论学习

一、学习项目:

大学生通讯社(老区)理论学习部“以一敌百”——知识竞答

二、学习主题:

各类社交礼仪,包括餐桌礼仪,会议礼仪,电话礼仪,见面礼仪等

三、活动目的:

希望以这种新颖特别的理论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待人接物一些方面礼仪的不足,希望采取这种知识竞答的方式,对他们的精神面貌或者是基本素质有一定的帮助和提升。如今,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中,都要求我们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希望通过这次学习,给大家一些提点和示范,并将它们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活动参与对象:

四川文理学院通讯社(老区)全体成员

五、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10日12点40 分

六、主办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通讯社(老区)

承办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通讯社(老区)理论学习部

七、活动内容:

以一敌百,顾名思义,就是以少对多的答题模式。主持人为一个队,其他所有通讯社成员为一个队。总共20道题,每题五分,主持人没有答题机会,但是她有评定答案正确与否的权利。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但是由主持人随意挑选一个人作答,并以他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答对加5分,答错主持人加5分。

这次知识竞答主要有三个部分:

我问你答——知识问答部分,15个小题

我说你做——动作展示部分,3个小题

我说你也说——情景交际部分,2个小题

第一部分————知识问答

1:请问一下哪种介绍方式是错误的:()

A:将男士介绍给女士B:将后到者介绍给先到者

C:将年轻者先介绍给年长者D:将已婚的介绍给未婚的

2:“幸会”一词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初次见面B: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

C:对他人的邀请表示感谢D:两人好久不见

3:男士着正装时,名片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才会体现出有礼貌:() A:西装外套的外口袋里B:西装的内袋里

C:西装裤子的口袋里D:随意的拿在手上

4:一般的鞠躬礼(指应用于演讲、谢幕时的鞠躬)要求弯腰多少度比较适宜:()

A:90B:30C:45D:20

5:竖起大拇指的动作,在以下哪个国家表示对别人的侮辱:() A:澳大利亚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6:按照国际惯例,在乘坐公务车时,哪个位置应该留给官或职位最高的人:()

A:左前B:左后C:右前D:右后

7:古代“令爱”是指对什么的尊称:()

A:对方的妻子B:对方的女儿C:对方的儿子D:对方的住所 8:与人交谈中,哪种行为是不礼貌的:()

A:身体向说话者倾斜B:保持微笑C:不停地看时间D:适当的回应 9:与别人打电话时,哪种做法是不对的:()

A:边说边吃东西B:偶尔轻声咳嗽

C:将笑容融入声音D:打完电话说谢谢、再见等

10:女生的着正装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高跟鞋B:黑丝袜C:西服外套D:衬衣

11:请问:开一个重要的大型集会,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至少答对三点)

12:与师长严肃谈话时,你应该做到哪些?(至少答对三点) 13:请准确说出一张请假条应该包含的内容。

14:请分别指出垂髫、豆蔻、而立、花甲、古稀所代表的年龄。 15:请具体指出打、接电话应注意的要点。

第二部分————动作展示要求:动作大方,能掌握基本要领 16:请你向大家展示初次与别人见面时,与他人友好握手的动作。 17:请你向大家展示向长辈敬茶的动作。

18:请完整的展示作会议报告的全过程。包括起立、从座位走到讲台、鞠躬、站定、鞠躬下台。

第三部分————情景交际

19:假设你在一个很吵的饭店吃饭,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得知你们是大学校友,他从别人那知道你有一辆自行车,打算借用一下。鉴于他的友好态度,你决定借给他。

20:假设你是一名播音员,和搭档正在播音室播音。突然,外面的值班室传来很嘈杂的声音,于是,你走出去发现他们并非通讯社成员,而是前来购买通讯社稿纸的同学。你会怎么处理有礼貌的处理这种局面呢。

主办单位:

大学生通讯社(老区)承办单位:

大学生通讯社(老区)理论学习部

推荐第5篇:校党员之家内部理论研讨策划书

中国计量学院党员之家内部理论研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工作实效向来都是我们党对于党员不变的要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讲话”中强调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问题。面对这种新形势,全党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共产党员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经验。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开展校党员之家内部理论研讨会,使我校广大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切实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积极创先争优,为学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任何一个不爱学习的人都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是一个不能委以重任的人、是难以做出成就的人。”对于广大党员来说,不加强学习,就不能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不能保证思想境界的提高,就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党员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学习,武装自己的思想则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党员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校党员之家内部理论研讨会又一次积极开展起来。

三.活动主办部门:中国计量学院党员之家理论学习部 四.活动时间:201 年 月 日 五.活动地点:启明活动中心302 六.邀请嘉宾: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团委书记、团委副书记等 七.活动流程:

1.筹划:(1)正式活动开展前一周,向各二级学院党员之家下达动员通知,邀请其组织自己学院内全体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以学院为单位组队参加本次活动。(2)校党员之家内部召开会议,确定主持人和各部主要负责的工作。(3)通过报刊,网络多种方式进行活动的相关宣传。

2.开展:(1)嘉宾致辞。(2)本次活动以知识竞猜为主要环节。各队按照活动开始

前的抽签顺序依次派4名代表上台选择题目序号并回答,之后主持人公布正确答案。每队一次回答1道,如此循环进行4轮,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所设问题可为选择题或填空题。(3)中间穿插2至3个互动节目。根据最终得分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由嘉宾为获奖者颁奖。(4)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3.总结及后期宣传:活动结束后,校党员之家进行活动总结经验与不足,并写出活动总结。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升知名度,扩大活动影响范围。

八.活动人员具体安排:

秘书处:邀请嘉宾,向各二级学院下达通知与策划 组织部:负责活动考勤,安排组织会场秩序

实践部:布置会场,购买活动所需用品,负责比赛设施调配 理论学习部:试题设置,活动记分,负责活动总结 策宣部:活动前后期的宣传工作,活动过程中的互动环节

九.经费预算:

获奖证书(6*5=30);其他会场布置等所需用品购买,由相关负责部门提供预决算收据。

十.注意事项:

1.研讨会要确保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进行;

2.本次活动要努力使学生党员与预备党员高度参与,从中提高理论素养;

3.如有必要,可建立研讨会后考核机制,以确保内部理论研讨目的的实现,这一提议可在活动总结中进行讨论;

4.本次活动相关问题解释权归中国计量学院党员之家。

中国计量学院党员之家 201 年 月 日

推荐第6篇:理论

Face-Negotiation Theory

最早系统地探讨面子的学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他通过戏剧做比喻,认为人们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总希望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给他人留下特定的印象,这就好比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演出技巧操控观众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所谓面子,就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展示出的一种外在的“自我形象”(an image of self)这种关注是影响我们日常交往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

Stella Ting-Toomey于1998年提出的面子--协商理论,这是一种多元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面子的建构必须是双方协商的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的努力。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积极建构自己的面子,同时也需要给予对方面子,维持自己的面子与维持对方的面子是相辅相成的。

Ting-Toomey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进行过专门的研究,面子--协商理论是少数几个明确提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感知和处理冲突上存在差异的理论之一。她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对他人“面子”的关心程度会有所不同,这种关心程度的差异导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冲突,这一评论可以成为我们理解面子--协商理论的基础。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谈话制约理论由韩国学者Min-Sun Kim于1994年提出,Kim的谈话制约理论主要是来源于西方学者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nson)所提出的礼貌理论。他认为谈话制约是个体在交际的过程中,关于信息构建方式的最基本的关心。这种关心会影响个体参与的每一次谈话的特点,并影响个体的总体交际风格。事实上,这一理论所关注的并非是“要说什么”,而是“如何表达要传递的信息”。

Kim认为在交际过程中,存在五种谈话制约,包括:对于明确性的关心、对于如何将强加事物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关心、对于避免伤害他人情感的关心、对于避免使听话者形成负面印象的关心、对于交际有效性的关心。

基于上述五种谈话制约,Kim把谈话规则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和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上述五种谈话制约的第一种和最后一种属于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其余三种属于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即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强调谈话的清晰明确(如信息被清晰表达的程度)和交际的有效性;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强调对他人的关心,注意避免伤害听话者的情感,并尽量不要把意见强加给听话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交际情景,选择不同类型的谈话制约形式。

Y.Y.Kim指出,跨文化适应过程是交际者面对陌生文化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作出自我调整,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跨文化认同(intercultural identity)的过程。衡量跨文化适应效果的标准有三个:功能的健全(functional:fitne)、心理的健康(psychological:health)以及跨文化身份的出现。跨文化认同把不同的文化元素整合到一起,拓展了交际者的文化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为人们回应全球化的身份诉求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People usually think the conversation is a simple thing in their life.In fact, it is a traditional way to talking with others by people\'s expected.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nversation, people often us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The theory was propose by W.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 whose a profeor of American Communication.They think that communication was limited and guided by rules, therefore, the rule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is theory.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具体分析两种语言在实际运用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礼貌用语时出现的语误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但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本文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大家在跨文化交际中既礼貌表达,又不失原意。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地域性与区域性,群体性与民族性,决定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造成了文化发展中的不断冲突与交融现象。文化的发展过程似乎是一种不断抽象的过程,从部落文化上升到世界文化,正是通过文化的不断冲突与交融来实现的,所以,文化冲突是文化在发展的表现,反之,没有文化冲突,人类的文化就会像死水一潭。

文化是人创造并由人推动着向前发展的,但文化又在影响和塑造着人。在文化的作用下,人不再只是自然人,同时还是历史人和社会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利益关系也渗透了文化内容,被文化关系所包容,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说到底是文化的冲突。心理、情感、思维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信仰,个性气质,生活态度和习惯等,是人与人联系或冲突的内在决定因素,这种主要表现在精神领域里的冲突或联系,是由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的个体差异造成的。总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利益关系、精神关系被文化关系所包容,而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普遍地发生的冲突从深层来看都是文化冲突。

人类的许多冲突是没有目的没有理由的。似乎就是为了冲突而冲突,这种情况正是由于不同质的文化造成的。长期积淀在人类意识、心理深层结构中的文化元素每时每刻都在对人发生着作用,使人对自己所做的一些事难以解释。

4.6 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AUM)

1975年,Berger和Calabrese最早提出了“减少不确定性”理论(URT)。1985年,古迪昆斯特(Gudykunst)将之同“社会身份”理论整合在一起,把这一理论扩展到跨群体交往的范围,迈出了“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UM)的第一步。1988年,Gudykunst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理论,即用“不确定性”(如无法预测或解释他人的态度、行为和感受)和“焦虑”(如感到不安、紧张、担心或忧虑)来解释人际或群体际有效交流的问题。这就要求将误解减少到最小。在AUM理论里,跨文化交际是跨群体交际的一种。Gudykunst(1988, 1993, 1995, 2005a)又使用Simmel(1908/1950)提出的“陌生人”概念(如个体存在于某一环境下,但却并非是该群体的成员)作为理论设计的核心概念,并将这一原理应用到外交领域。

Gudykunst(1993)加入了能力指标框架扩展了该理论,并首次使用了“AUM”一词。在该理论版本中,Gudykunst把以往的超理论假设进行了细化。该理论的假设避免了极端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Gudykunst(1993)增加了理论中公理的数量,以使理论更易理解和应用。该理论也包含了伦理问题以及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最大和最小限度(如有效交际要求交际者的焦虑和不确定应介于最大和最小限度之间)。当焦虑和不确定性高于最大限度时,就无法有效交际(例如因为我们过分关注焦虑或者不能预测陌生人的行为);当焦虑和不确定性低于最小限度时,由于不在意发生的事件(由于焦虑小)或是过于自信所作预测(由于不确定性小),也无法有效交际。对最小和最大限度的关注致使理论核心从“焦虑和不确定消减”转向了“焦虑和不确定管理”。

Gudykunst又引入了Langer提出的“留意(mindful)”这一概念,作为AUM和有效交际的折中点,Langer(1997)认为“有意识”包括“接纳新信息”、“察觉各种变化”、“对不同语境保持敏感”、“留意各种视角”以及“适应当前环境”。他假设个体的交际受到他的文化和群体身份的影响,但只要留意,他也可自己选择与他人交际的方式,能够把焦虑和不确定性控制在最大和最小限度之间,并和陌生人协商信息内涵。

Gudykunst分别于1995年和2005年两次修改了“焦虑/不确定性理论”。继Lieberson(1985)之后,Gudykunst谈到有效交际有“基本”和“表面”因素。他认为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包括留意)是实现有效交际的基本因素,它调节有效交际的其它“表面”因素(如身份、移情能力、吸引陌生人、尊重陌生人)的作用。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留意程度控制着焦虑和不确定管理对交际有效性的影响力以及在提高交际有效性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当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小和最大限度之间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控制一种基本因素(如移情力)来提高交际质量或者有意识地与陌生人协商信息内涵。

该理论1995年的版本囊括了94个公理(47个关于人际交际和群体交际,47个关于文化多变性),而2005年的版本则只涵盖了一半(只有47个)。Gudykunst删减了一些不太必要的公理,并将文化多样性的公理的使用范围缩小至有效交际的基本因子上。

4.8 跨文化调适理论(Cro-Cultural Adaptation)

早期的文化调适研究是由人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所组织的,并且一般都是集体层次上的研究,他们探讨的通常是一个较原始的文化群体,由于与发达文化群体接触而改变其习俗、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特征的过程。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主要是最近几十年来的工作,他们通常更加注重个体这个层次,强调文化适应对各种心理过程的影响。虽然从Redfield,Linton和Herskovits对文化适应的定义来看,文化适应的过程实际上对发生相互接触的这两个不同文化都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程度大不相同,对一直生活在主流文化(host culture/dominant culture)中的群体影响很小,对新到这个文化环境的群体的影响相对而言就大得多,这一过程甚至可以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与此相对应,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实际上主要探讨的就是文化适应过程对这些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移民或者暂居者的影响。近二十多年来,Young Yun Kim一直致力于发展她的交际与文化调适理论。她最早的理论对韩国移民在芝加哥地区文化适应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此后,她基于开放系统的视角不断地对理论加以改进,主要是增添了移民“压力—调适—成长”过程的理论,并将注意力放在移民“跨文化”的转变上。此外,现阶段的理论正尝试着将“实现跨文化适应”描述为是“陌生人与接受陌生人的环境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4.9 文化身份理论 (Theorizing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

文化身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ollier(1996)。文化身份理论是跨文化交往中如何处理文化身份的理论。文化身份理论同人类行为超理论相一致,强调主观经验与个人对行为的阐释。 一个人的文化身份是通过构成特性(由标志、解释和意义组成)和规范特性(由行为指向和行动能力组成)相互融合而得。该理论相信人类行为超理论中的一条原则——“开放心灵原理”(opening soul doctrine), 表明人们留心自己的行为又能对此行为做出解释。文化身份理论的优点是它的启发性价值与富有代表性的有效性(即交际结果与交际行为判断的一致性)。

Collier和Thomas就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好文化身份提出了解释性理论。他们的理论包括六个假设,五条规律和一个命题。Collier (2005)详述了自从该理论产生以来,影响她思索文化身份问题的各种因素。在最新的理论版本中,她运用了批评理论视角,但没有阐明理论命题。她关注的是“实践智慧”。

4.12 共文化理论/文化共存理论(Co-Cultural Theory)

Orbe(1998)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了共文化理论。共文化理论建立在缄默群体理论(Muted Group Theory)(比如说社会阶层的分化使一些群体有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的特权;

Ardener,1975;Kramarae,1981)和立场理论(Standpoint Theory)(比如说特定的社会地位会使人们以某种主观的方式观察世界;Smith,1987)的基础上。共文化理论将非白色人种、女性、残障人、同性恋者以及那些较低社会阶层的人群纳入自己的研究体系,且研究对象仍不限于此。

Orbe(1998)指出,“大体上说,共文化交际是指未充分代表的(underrepresented)群体成员与主流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交际活动”。共文化理论的主旨是提供一个框架“让共文化群体的成员在主流社会结构中交际和企图使缄默的人协商”。

3.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scholars have a qualitative leap on the theor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In 1983, the preliminary discu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was first appeared in the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ubsequently, the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getting better,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make it development in leaps and bounds.

3.2.1 Face-Negotiation Theory Goffman is the first scholar who was systematic discuion on face theory.He use drama as a metaphor, he think people often want themselves to look good and impre others by using some certain means and skill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Just like the performer, they usually use some rational workmanship to manipulate the thought of the audience.The so-called face is an exterior image of self, it is the mainly influencing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daily interactions.In 1998, Stella Ting-Toomey propose the face-negotiation theory, the theory holds that build the face is the consultation proce of both parties.He said the succe of the face might depend on joint efforts.In the proce of communication, people are energetically to build their face,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also should give face to others, the two are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a field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on, Ting-Toomey think the face-negoti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few theories which shows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 in feeling and also the way settling conflicts.The face holds a central posi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3.2.2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In 1994, the scholar Min-Sun Kim who is from Korea was propose the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the theory was from Brown & Levinson\'s politene theory.Kim think the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is fundamentally concerned about formation of information.In fact, this theory was not concerned about \"What do you say\", but \"How to expre what you mean\".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concerned about five parts: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or care about; avoiding negative politene; avoid harming others emotion; avoid others negative thoughts about ourself; the effectivene of th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five parts, Kim divided them into two types: Task-oriented and social relations-oriented.Task-oriented emphasizes the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expreions and the effectivene of the communication; social relations-oriented emphasizes our caring, avoid harming others emotion and do not impose our view on others.Therefo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choosing different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form in different type of communicative situation.

推荐第7篇:“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策划书

“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日,为了隆重庆祝党的九十华诞,颂扬党的丰功伟绩,回顾总结我们党成立九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我校将于2011年6月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

二、活动目的

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习气氛,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文采的舞台,以文会友,以字传情,通过飞舞的笔尖和激扬的文字来共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讴歌中国共产党九十载的丰功伟绩,表达同学们对党浓浓的敬意,同时展现信息学子的别样风采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举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征文活动。

三、征文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创新高校党建、推进科学发展”主题,结合我校改革发展实际,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爱党、爱国和爱校热情,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四、活动时间

2011年4月6日至4月27日。

五、活动对象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六、征文注意事项

1、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主题鲜明、观点准确、逻辑严谨、体现较强的思想性、学术性和创新性,具有较高

1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90年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阐释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去的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阐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3、论文首页页眉左上角请注明“庆祝建党9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字样,标题后署作者名,文章末附作者单位(学院年级班级)以及联系方式。作品字体一律采取统一格式:标题三号黑体,正文以及署名等采用宋体小四,1.5倍行距。

七、主办单位: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承办单位:院团委信息报道团

八、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4月6日至4月8日):

由宣传部制作海报,张贴于宣传栏,制作以及打印比赛通知,通知派发到各班负责人处。组织召集0

9、10级各班班长团支书开会,通知关于收取征文的相关事宜。由各班班长以及团支书进行活动的宣传工作,负责人进行参赛人员的统计。

2、交稿工作(4月8日至4月27日):参赛的同学将作品交到各班负责人处,负责人收集参赛稿件,并按专业交到信息报道团指定人员处,每班参赛稿件在5篇或5篇以上。作品不符合要求者将被退回重写。作品需同时上交电子档与纸质档,由各班负责人统一收好。

信息报道团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电气专业:周茜13786225886李诗民18773254238

电子专业:黄慧18773245358刘博艺18773242020

自动化专业:刘灶军18773282552徐康平1879740686

4通信专业:蒋瑞琛15200367885李小东1520036595

53、评稿阶段(4月23日至5月1日):

由信息报道团成员以及学工办老师共同选出获奖稿件。优秀稿件将会被推选到学校参加评比。

九、作品要求:

1.稿件要求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精练。

2.自定文题,题材不限,字数在不得超过5000字以内,可以采用散文、随笔、议论文、记叙文、诗歌等多种文体。

3.作品须为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4.各班必须注重上交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班级将会上报至辅导员老师处。

十、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荣誉证书及奖品)

二等奖两名(荣誉证书及奖品)

三等奖三名(荣誉证书及奖品)

优秀奖四名(荣誉证书及奖品)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1年4月2日

推荐第8篇:走进理论部男神的一天的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为尽早让15级的小鲜肉们了解理论实践部日常工作,拉近与理论实践部男神的距离,顺便挖掘理论部男神不为人知的秘密,理论部笛笛女神安排15级小鲜肉成立调查小组,跟踪记录男神东东在准备理论实践活动当天的一天生活。

二、参与人员

管院马研理论实践部

14、15级全体男神女神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理论实践活动前一天

地点:东东男神出没的区域

四、活动前期准备

1、得到东东男神的批准,记录其一天的日常生活(必要时可以采取武力胁迫的方式)

2、确定每一时段的人员分工,跟随时段

五、活动流程及发现

(一)早上6:30-7:00

左左逗比到寝室找到东东,发现东东赖床不起,便拿出手机拍照并发到马研大群。醒后东东自述昨晚与部长讨论活动安排至凌晨1点,改策划到3点。为慰劳东东,左左挪用部门经费(划掉)请东东吃早餐。

(二)7:00-10:00

杰杰天才和东东去上管理学原理课。课上发现东东多次拿起手机查看,仔细一看发现东东原来是在确认各部门今天下午活动的道具准备,并在做下一步的详细安排。杰杰看东东手机快没电,就拿出充电宝给东东(然后就一节课都在玩手机)

(三)10:00-12:00

晗晗女神和东东去找邀请老师、辅导员出席本次活动,并借到音响麦克风等设备。路上东东偶遇几位颜值极高的女生,原来是宣传部和秘书部的女神们,东东与她们商量了今天下午活动预演的安排。路人看到东东周围都是女神,投来羡慕不已的目光,然而东东不为所动。

(四)12:00-13:30

璇璇女神和东东正准备审核好下午活动需要用的道具,得知12点团支书要开会,现任团支书临时有事让东东(前任支书)代替开会直到1:30分,东东趁机把审核工作推给璇璇,美其名曰考察璇璇女神的细心。

(五)14:00-16:00

秋秋女神和东东来到宏微观经济学教室准备上课。课上东东又多次玩手机,秋秋仔细一看,发现原来是辩论部女神找东东商量辩论赛的扫楼宣传人员。东东看了看秋秋女神,毫不犹豫地在聊天窗口上打出秋秋女神的名字。

(六)16:00-20:40

超超男神和东东来到活动现场,与各部门安排布置好座位、道具、海报、设备、签到等工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下,活动圆满完成。活动结束之后,东东男神召开活动总结会议,总结活动得失,作了一番感人肺腑的发言。

(七)22:00-22:40

左左男神去东东寝室找东东玩,东东还在整理活动的策划、照片、新闻等资料并汇总,上传到马研云盘。左左男神在一边感动地大哭了起来。

六、活动后安排

理论实践部15级成员整理本次活动照片发给宣传部,加大对理论部男神的宣传力度。

七、活动预算

请东东吃早餐的钱

男神寄语:

在马研,无论有多少工作,总有人会陪你一起去完成,你不是一个人在前行,加油。

——给15级的孩子们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管理学院分会

推荐第9篇:理论工作总结

理论工作总结

“>理论工作总结2007-12-07 11:58:2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理论工作总结理论工作总结(2)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中心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充实理论,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断深入人心,党员干部的政治观念和理论素质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搞好县委中心组学习的辅导和服务。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内容,组织县中心组进行了集中封闭学习。采用了学习原文专题讨论轮流主讲等形式进行了学习,每人都做了详细的学习记

录撰写了体会文章。在学习中做到了十个结合:封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党员集中学与在外打工党员邮材料学,老弱病残党员辅导学相结合,带头学与向联系点上党课领学相结合,学理论与向实践学相结合,学书本与向群众学向先进学相结合,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学习与消化反思相结合,学习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在家学与走出去调查学相结合,学习与办实事查民情解难题送温暖促进当前工作相结合,保证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效果。

认真组织了乡局级干部理论学习。我们精心谋划,科学安排,学习内容采用多种方式,组织了乡局级干部进行了理论学习。一是举办了乡局级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县委七届五次会议精神。二是聘请省专家教授,举办了三级干部培训班期,培训人员多人。三是组织参加省市理论培训多人次。通过培训学习,全县上下统一

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促进了大名经济的发展。

组织了全县迎“七一”党的基本知识答题活动。发放问卷多份,收回多份,县直党员参加率达以上此文来源于第1文秘网,乡(镇)党员参加率达以上,平均分数达分。通过这次答题活动对全县的党员进行了一次党的基本知识大检测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深入开展了理论学习专题调研活动。先后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县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学习座谈会和征文活动。组织座谈会次,参加人数达余人次,收集征文多篇。在这次活动中,深入展开了讨论,畅谈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富民强县奔小康构建和谐大名的信心。

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是组织县中心组专题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学习计划,

确立了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学习时间,保证了学习效果。二是对全县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三是多层次举办了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畅谈交流认识,加深了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解。

在全县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理论与践”征文活动,共收集征文多篇,评出优秀征文篇,有力促进了文明生态村创建。

组织开展了理论下乡宣讲活动。从县直和乡(镇)机关选派了名党员干部任教员,由中心组成员带队深入农村上党课多次。组织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团,巡回个乡(镇)宣讲场次。

开办了理论学习专题栏目。在县电视台和《大名时报》开办了直击项目开放解放思想大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知识问答等专题学习和评论栏目,编发短评篇,扩大了理论学习的辐射面。

在全县开展了向先进人物学习活

动。利用参加邯郸市人民公仆评选活动的机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成克芹王德华等人的先进事迹,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加强了党员教育阵地建设。普及了基层党校教育,重点抓好了万堤镇党校创建农村党员“双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强了教学场地建设配强了师资队伍安排了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形式加强了科技示范场园建设抓好了学员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

二存在问题

年的理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学习上,有时学习活动没有提前充分进行安排,没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二是在学习内容上没能及时把党的新政策新方针纳入到学习内容中。三是在理论实践上,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少,没有及时围绕全县的重大问题展开调研,撰写调查报告。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加强理论实践,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具体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学习活动安排到位。对学习活动要提前进行安排,并印发到每个中心组成员手中,使学习进度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形式等明了清晰。二是学习内容到位。在原原本本学习规定内容的同时,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三是深入实际做到位。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中心组成员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深入乡村企业机关,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深入解决群众最

理论工作总结

推荐第10篇:教科研理论

教科研理论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

1、教师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工作促成师生发展),其次才是发现(新现象)、(新规律)、(新方法)。

2、教师的科学研究必须(确保学生受益)。

3、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追因法)、文献法等。

4、常见的教育研究成果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总结)、(实验研究报告)。

5、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包括(研究过程)和(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0个步骤:①(前期准备阶段):选题、检索资料、制订研究工作计划和申请立项;②(中期探索研究阶段):开题、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研究;③(后期成果处理阶段):撰写报告、成果鉴定和推广。

6、研究课题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是(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中小学教育的理论)问题。

7、课题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1、(需要性原则):课题的选择首先要满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自身发展的需要。

2、(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事实和理论的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有科学价值。

3、(创造性原则):要求在研究成果上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教育科学有所贡献。

4、(可行性原则):一是对所选课题看有无研究能力及占有资料、实验经费、实验设备等条件;二是看课题研究出的成果有无普遍推广价值。对于教育科研的新手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不要选择过大、过难的课题。

8、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2)研究的目的、意义;(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4)研究的方法、途径;(5)研究对象和范围;(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7)成果的形式;(8)课题组成员分工;(9)经费预算。

9、教学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10、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11、教学反思的类型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思考。

12、教学反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写: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

13、写好教学反思主要:从怀疑处反思、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从转换知识系统和学科领域处反思、从转换时空处反

思、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从联系对比处反思、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提倡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正处在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创造,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发展,不仅要靠宏观正确决策,而且必须从细节做起,从基层做起,近30年来,中小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常用陈述句型表述)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要简明、贴切、清晰)

3、什么是课题?

就是指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所以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

4、上课时,出现课时有剩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方法有三:一是可以再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再做强调;二是可以对当节课的内容做多种形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尤其是对重难点内容作练习;三是可以布臵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我们教师备课应超前备课,不能上一节课备一节课。我们备课至少要超前一节或两节课。

5、有时上课讲错了或者讲不下去时怎么办?

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上课也不是总不出差错。当我们老师讲课有时突然讲错了或者讲不下去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一旦出现讲错了时,老师就可以说:“我是有意考考你们的。”或者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鼓励。而如果讲着讲着,老师偶然间解决不了,即讲不下去时,我们又怎么办?那我们就可以留给学生做“课外作业”等——老师自己课后再研究。如果这样处理,我们老师就不会出现尴尬、下不了台等情况。

三、论述题

1、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是什么?

具体来说,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

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并不是太缺乏,但实践性知识则显得较为薄弱,而这类知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的成分,是教师经验的累积。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进一步内化,并逐步条理化、系统化,直至对教师教学活动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换言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再次,进行教学反思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教师教育有一个基本假设,即“知而后行”。简言之,一个教师在还没有获得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前可以拥有教育知识,而且必须先拥有教育理论,才能进入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教育活动。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称这种模式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对此,罗素以及许多学者都持批判态度。因为理论与实践乃是一个单一活动的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领域。根据研究,专业知识是不能与专业经验分离的,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实践,仅仅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知”和“行”的协调一致。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必须尽量做到“行思并进”。根据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的研究,一个专业人士在他的专业工作中,并不是单纯地应用过去在他的专业训练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是在他的工作中以一种“行中思”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就是希望教师能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尽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从而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考试复习题试题

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_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3.教育优先发展主要体现为“三个优先”,即(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4.《教育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明确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6.《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7.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8.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9.为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10.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教

育规划纲要》提出改革目标是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11.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是:(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1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_(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并逐步提高。

第11篇:理论政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概念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点要求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的愿景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次向世界庄严宣告社会主义的中国要在五个方面成为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胡锦涛同志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一是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二是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三是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四是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五是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这既是复兴中国的一个宣言,同时也是对我们国家要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的丰富和发展,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12篇:理论学习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其中着重学习了\"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一篇,文中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竟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受到些什么启发,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同,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索式学习。 总之,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除了以上的体会以外,我还觉得现代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还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学习了以后更使我有了向这一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的信心和动力。

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个人工作多年以后,或多或少的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而这些教育理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只有不断的潜心学习和揣摩,并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只有掌握各种教育理论,我们才能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书中提到的并被我校广泛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书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也对我们教书颇有教义。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此外,作为教师,不仅要丰富完善自身,还要在实践中创新教育教学理论。 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并讲求创新的今天,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把所学所感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作好自己本职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并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素质。

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事件进行反思,在自己接触的活动中,分析自己课堂呈示行为、语言行为、指导行为,这样的反思可以避免“脱节症”和“恐高症”,让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使教师比较容易地把教育理论或他人的“舶来品”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到课堂中;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事件进行反思,也可以透过学生课堂上兴奋、厌烦、困惑等行为,寻找到行为不足的事件,分析形成其行为的因素,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和理论的觉醒,以此来逐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事件进行反思,能使研究者作为一个“局内人”,以一颗真诚的心面对教学现实,在研究事件时,理论与实践之间容易开放思考空间,促成教师的视界与专家融合,更利于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形成的个人理论、个人想法,真正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这将会挫伤提问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学生不再提出问题。如果我匆忙做出判断性地结论,为了完成自己预先设计的教案,把学生拉回到我设定好的思路中去,久而久之,学生总是等老师输入,不再去自己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变成一句空话。

今天,我肯定了学生敢“思”敢“问”的积极态度,给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对“问题”畅所欲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问、思、议,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我们的孩子需要成长,成长的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打磨,老师可以引导他,而不应强迫他们去接受,今天我没有强制学生接受老师的想法,把问题抛给学生,让我看到了另一翻风景—孩子的认真、钻研、独立思考、执着的精神,学生的表现充分反映出他们的智慧。

同时,对自己也拿不准的问题,要敢于有勇气自觉的承认。我想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对待任何数学问题,都要用科学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它。当下还弄不明白的,课下还可以去研究探讨。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

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面对学生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教师比较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即使与学生进行交流也是为了自己教学的进程,而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出现了需要时,教师是按照自己原有的进程推进,还是停一停解决学生的需求。如果经常能把这些现实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反思,那么课堂教学行为也就会重新建立新的标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将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下面我就从新课改下教师的变化来简单的谈谈我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以前,我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学生“望师生威”,培养了一批批平庸听话的“好学生”。

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以前,我站在讲台上,像个讲经布道的大师,对着一群虔诚的信徒慷慨陈词,偶尔也会点到有数的几个信徒问几个无关痛痒的“大梦话”。而现在,我和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习、在争论中寻求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我不是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把学生尊为“主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受到重视,积极性大大提高。

3、由独裁者者变为协助者

以前,在课堂上,我一人说了算,而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健全学生人格。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给以最大的帮助。二是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美术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美术、用美术中渐渐习得美术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我的任务减轻了,我的担子也更重了。

课改是个新事物,有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这给我们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而我也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把自身锻炼成为一代新型教师。

人民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教授学业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布道者,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如何去建构自己的师德大厦,从而以全新的理念和行动,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呢 我们都曾经做过学生,现在面对学生还常常惊讶的发现和学生仍有着这样那样的相似之处.回想自己坐在讲台下的时候,总是对台上的老师有各种各样期待.

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能在老师眼中看到真挚的关爱.爱是教育的别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对我的信心往往会成为我自信的源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老师最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宽容学生.因为宽容是对我们的爱护,信任,它体现了关怀精神,同时也是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宽容意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严师固然令人尊敬,但如果没有了宽容意识,师生之间难免会有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无不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精神.

新时代为人师者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所以我希望老师的师德是以渊博学识和创新精神作支撑的.我们不要求老师必须有那些耀眼的世俗光环,但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优良学风却是我们所追求的.讲台是老师的舞台,我希望听每一节课都像观看一次精彩的演出.将课内课外进行有机结合,以鼓励我们拓展延伸知识.并及时收集听取反馈意见,扬长避短.充分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能各有收获,取得好成绩.在新时代,热爱教育事业不能仅仅表现为埋头苦干,更体现在通过科研创新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让教学与时俱进,生机蓬勃.

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期待这样的老师.有幸成为一名老师,我很希望自己能努力实现这一切,得到学生的认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有人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会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第13篇:会计理论

正确理解公允价值,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毕竟也只是一种计量属性而已,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计量不足的问题。二是改进的地方。一种新的计量属性的出现必定是有优于原有计量属性的地方。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三是清除理解误区。新会计准则已经作出了相对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认真阅读这些说明,可以帮助清除理解的误区。相信对公允价值有了科学的理解之后,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采用这种新的计量属性。

三、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有以下几点优越性:

(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有利于维持的经营能力

(四)能够适应新业务的需要

五、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与完善

(一) 加强相关法律对公允价值的规范。即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从制度和程序上做到防止人为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将使得无客观依据的价值信息无法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为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保障。

(二) 建立健全活跃的市场体制。即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将每日交易价格公开;并且建立全国联网的价格体系查询平台,有利于各种价格的查询,优化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使各种资产的市价很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同时,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中中介、物价等机构应有的监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造假。

(三)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即规范公允价值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

机技术,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七、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

公允价值计量尽管有上述诸多优越性,但是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大环境尚未全面形成,运

用公允价值还有诸多不利因素:

(一)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

阶段还处于一个正待研究的领域,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市场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

市场不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构对于绝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经济形式的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低,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八、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

(二)改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市场环境

(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第14篇:大蒜理论

大蒜理论

——企业管理中的团队意识

2012-11-06 来源:香港鑫尚国际

大蒜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必备品,没有谁能够少的了它,大家都知道大蒜对人身体的好处,但很少有人去研究一下大蒜。

都知道大蒜的生长原理,每一瓣大蒜都有一层外衣,它们紧紧地抱住了中间的一根茎,它直接和大蒜的根系相连,吸取一定的养份、水份来满足大蒜整体的生长,然后,在大蒜的外部又有几层外衣紧紧的包裹。

现在我就我对大蒜的认识说一下:

一、对国家来说

这个理论就是说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中间的茎就好比是我们可敬可爱的党中央、国务院,它在指引着中国的发展方向,党中央的思想就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党中央的一些为民措施就好比是大蒜吸取的养份一样,来让我们国家的人一心奋斗,使得我们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这也好比大蒜生长一样。中间的茎使得中国的人民都有一个依靠,那就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中国受灾的情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说到蒜瓣,那就好比是中国的各行各业及各主流产业,它们虽有行业之分,虽有不同的做法及不同的文化(也就是大蒜的外衣),但都没有脱离主线,都紧紧的依靠在党中央精神的周围,都离不开党中央的政策和措施,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帮扶与支持。

大蒜外面的几层外衣就好比是中国的军事力量,综合国力,国民的思想,中国在世界当中的地位等等,它包裹的越紧,说明中国的民心越齐,说明中国的民心和党中央紧紧相连。

二、对家庭来说

古语说的好,“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主事之人就好比是大蒜中间的茎,他的思想、能力就好比是大蒜茎吸取养份的能力,他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生活品味,蒜瓣就好像是家中的儿女,他们都要紧紧抱住中间的茎才能得以生存、壮大,大蒜的外衣就好比是这个家庭的综合实力。

三、对企业而言

这个话题说起来有点多:

1、茎:

中国的企业家族性企业占到了95%以上,那么中间的茎就好比是我们的企业主,企业主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企业、整个团队的思想,甚至会影响整个企业好几代成员的思想,做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就好比蒜茎吸取的养份一样,领导人的知识、能力、素养、素质,影响着整个团队以及整个企业的发展,领导者的领导魅力会让员工信任你,领导者的素质会让员工羡慕你,领导者的能力会让员工信服你,领导者的执行力、决策力会让员工感觉到心里踏实。

所以,领导者的思想和作风是非常重要的,就和大蒜的茎是一样的,它的存活与否,

生长的好与坏,都和茎紧紧相连。

这就希望各企业主们进入一个学习的环境,你的学习力会带动你整个的团队成为一个学习性的团队,古语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黄金屋”,哪一本书、杂志当中,都有它一定的思想、道理和一些处事的哲学,所以说形成学习性组织会对整个团队的能力、诚信度,执行力,办事效率等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蒜中间的茎都长得非常直,这就和比我们的企业主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我们都知道,但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只是针对员工的,他对我们领导人同样适用,要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这就要求作为领导者的人们,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改变来影响你的下属员工。

2、瓣

每个企业当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下属员工,那么这些下属员工就好比为大蒜的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素质、忠诚度就好比是蒜瓣的外皮,每个人都有包装,但包装的效果却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素质、能力等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领导者对我们的员工进行培训、引导、教育、教导,力争让本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说出“这个企业是我的”这句话,如果做到了,那就说明员工的愿景和愿望和你企业紧紧相连,密不可分,这也说明你做为“茎”,你起到了大蒜的茎的作用,给予了员工以充足的养份,也给与了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这样的企业才会长久的存活、发展下去。

现在哪位员工都不想天天跑在大街上寻求工作,那就需要我们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现在年轻人,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年代当中,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层面,也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然后努力的去适应当今社会的环境,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一代伟人的学习精神尽显于此。

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去学习,不管是专业的技能还是处世的道理,或是你职场技能,都要去学习,大家现在觉没觉得,在学校时雄心勃勃,但走入职场后,一无是处,这就是说你毕业后走入职场,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几乎是没有用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走哪个企业,不要拿自己的心思去面对你的企业,也不要稍不如意就辞职而去,因为无论哪家企业都有它的思想,它的文化,它的经验,它的管理技能,而这些就是我们所需要努力掌握的,就好比是大蒜一样,单瓣的蒜是无法存活的,只有依托在茎的周围才得以生长,员工和企业也是同理,我希望大家记住,你什么东西都可以丢失,唯有你的能力会陪伴你的一生,要想有一个美丽的人生,首先我们就应该去努力掌握那些实现美丽人生的技能。

现在的年轻人还经常出现一种现象---眼高手低,也就是过高的估计自己,但到了工作岗位却发觉自己什么也不会,然后辞职在另外去找工作,到的最后面试官看到你的简历都头痛,这样的做法对年轻人以后的职场道路非常不好,试想一下,如果将大蒜挖出来在从新种植,大蒜要经过一个返青期,年轻人求职要是同理。

无论那一家企业都有他一定的技术层面、管理层面,都有一定的含金量,现在的年轻人就应该走入企业以后,努力地去适应你所在的企业,无论你的能力、管理、人生、技能、观

念、团队建设、团队管理等等,都是需要你去学习和提高的。

3、外包装——皮

我们都知道,在大蒜的外围有几层皮,保护着里面的蒜瓣,这个道理也明显的表现在了企业当中,我们每个企业都有它的愿景、它的战略规划以及它的文化,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表面上都是团队,但内在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就好比大蒜一样,大蒜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辣,有的不太辣呢?

每个企业的外包装——也就是员工的素养教育,员工是直接面对顾客的,他们的形象和素质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当今的中国和上世纪的中国不同,企业产品不再是以“新赢”而赢得市场,而是以“服务”赢得市场,所以说,现在的产品、服务都是面对客户而设立的,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几乎都一样,那么,现在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就是企业文化深层次的竞争,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大蒜的外皮对于大蒜的生长与储存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外包装——企业文化、员工的素养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各企业主们无妨多看看大蒜,多想想企业的发展。

香港鑫尚国际职业培训研究院院长 盖昱甫

第15篇:4P理论

4P理论

4P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策略自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4P理论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已经“过时”,4P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到80年代,美国劳特朋针对4P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营销理论:

1、瞄准消费者需求。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

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钱(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即向消费者要多少钱。

3、消费者的便利性。首先考虑顾客购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

4、与消费者沟通。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顺便再送你一个:4R----(关联、反应、关系、回抱)。 4P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营销策略自50年代末由JeromeMcCarthy提出以来,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营销经理们奉为营销理论中的经典。而且,如何在4P理论指导下实现营销组合,实际上也是公司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即使在今天,几乎每份营销计划书都是以4P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拟订的,几乎每本营销教科书和每个营销课程都把4P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几乎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营销活动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从4P理论出发考虑问题。4C理论取代4P步入现代。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以4P理论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已经“过时”,4P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到80年代,美国劳特朋针对4P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s营销理论:

1、瞄准消费者需求。首先要了解、研究、分析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而不是先考虑企业能生产什么产品。

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首先了解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钱(成本),而不是先给产品定价,即向消费者要多少钱。

3、消费者的便利性。首先考虑顾客购物等交易过程如何给顾客方便,而不是先考虑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策略。

4、与消费者沟通。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互动、沟通等方式,将企业内外营销不断进行整合,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

4C理论也留有遗憾

总起来看,4C营销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P相比,4C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企业的营销实践和市场发展的趋势看,4C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4C是顾客导向,而市场经济要求的是竞争导向,中国的企业营销也已经转向了市场竞争导向阶段。顾客导向与市场竞争导向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看到的是新的顾客需求;后者不仅看到了需求,还更多地注意到了竞争对手,冷静分析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在竞争中求发展。 二是随着4C理论融入营销策略和行为中,经过一个时期的运作与发展,虽然会推动社会营销的发展和进步,但企业营销又会在新的层次上同一化,不同企业至多是个程度的差距问题,并不能形成营销个性或营销特色,不能形成营销优势,保证企业顾客份额的稳定性、积累性和发展性。 三是4C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但顾客需求有个合理性问题。顾客总是希望质量好,价格低,特别是在价格上要求是无界限的。只看到满足顾客需求的一面,企业必然付出更大的成本,久而久之,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从长远看,企业经营要遵循双赢的原则,这是4C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四是4C仍然没有体现既赢得客户,又长期地拥有客户的关系营销思想,没有解决满足顾客需求的操作性问题,如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快速反应等。 五是4C总体上虽是4P的转化和发展,但被动适应顾客需求的色彩较浓。根据市场的发展,需要从更高层次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起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如互动关系、双赢关系、关联关系等。

营销理论的最新进展——4R理论

针对上述问题,近来,美国DonE.Schultz提出了4R(关联、反应、关系、回报)营销新理论,阐述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四要素:

1、与顾客建立关联。在竞争性市场中,顾客具有动态性。顾客忠诚度是变化的,他们会转移到其它企业。要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重要的营销策略是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把顾客与企业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顾客流失的可能性。特别是企业对企业的营销与消费市场营销完全不同,更需要靠关联、关系来维系。建立关联的方式很多,各类企业不尽相同,现举几例: ——与用户关联。利用系统集成的模式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 企业本身可以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这个服务不一定是完善的,很难保证每项服务都是最优秀的。解决办法是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然后在更大范围内系统集成和优化组合,这样可以保证方案和各个集成部分都是最好的,从而形成整体最优。如上海贝尔,作为制造业来说经营虽然越来越难,但他们改变思路,采用集成方式,着重提供最好的方案,而采购其他厂家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因而业务发展很快。康柏采取这种模式,做解决方案提供商,扭转了产品单

一、经营困难的局面。海尔的星级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系统集成服务。这样,通过提供一揽子方案,帮顾客做得最好,企业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与产品需求关联。提高产品与需求的对应程度,提供符合客户特点和个性的具有特色或独特性的优质产品或服务。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产品分核心产品、外在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需求分为使用需求、心理需求和潜在需求三个层次。企业必须把产品和需求的层次对应起来,对应越准,关联性越强。 其次是采用“大规模量身订制”式生产方式。网络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经济下无法大规模集结市场特殊需求、只能小批量生产特殊款式产品、“量身订制”意味着特权价格、高费用和超额利润的局面,使得“大规模量身订制”式生产方式成为可能。任何过去无法开通流水线生产的特殊款式的产品,通过网络进行全球范围的市场集结都可以形成“批量”,可以由特殊转化为“常规”,从而可以按照相应的规模经济要求进行流水生产。而且更重要的是集结这一全球市场所需要的费用正以网络经济的扩展速度迅速下降。所以,企业必须抢占网络先机,在充分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为其量身订做合其所用的物品与服务,如针对企业特殊需求的各种电子商务服务和软件服务等,这样可更有效地巩固和吸引客户。

2、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在今天的相互影响的市场中,对经营者来说最现实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控制、制定和实施计划,而在于如何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及时答复和迅速作出反应,满足顾客的需求。目前多数公司多倾向于说给顾客听,而不是听顾客说,反应迟钝,这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 当代先进企业已从过去推测性商业模式,转移成高度回应需求的商业模式。面对迅速变化的市场,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建立关联关系,企业必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反应速度和回应力。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抱怨,稳定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网络的神奇在于迅速,企业必须把网络作为快速反应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及时反应方面日本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日本企业在质量上并不一味单纯追求至善至美,而是追求面向客户的质量,追求质量价格比。他们并不保证产品不出问题,因为那样成本太高。而是在协调质量与服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能够对问题快速反应并迅速解决。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

3、关系营销越来越重要了。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责任,从顾客变成拥趸,从管理营销组合变成管理和顾客的互动关系。 与此相适应产生5个转向:(1)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发展趋势是从交易营销转向关系营销:不仅强调赢得用户,而且强调长期地拥

有用户;(2)从着眼于短期利益转向重视长期利益;(3)从单一销售转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4)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5)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高度承诺。所有这一切其核心是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那种认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已经落后了。 必须优先与创造企业75%~80%利润的20%~30%的那部分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否则把大部分的营销预算花在那些只创造公司20%利润的80%的顾客身上,不但效率低而且是一种浪费。 沟通是建立关系的重要手段。从经典的AIDA模型:“注意—兴趣—渴望—行动”来看,营销沟通基本上可完成前三步骤,而且平均每次和顾客接触的花费很低。

4、回报是营销的源泉。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维持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但不能做“仆人”。因此,营销目标必须注重产出,注重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回报。一切营销活动都必须以为顾客及股东创造价值为目的。

综上所述,4R理论有4大优势:

(一)4R营销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以竞争为导向,在新的层次上概括了营销的新框架。4Rs根据市场不断成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着眼于企业与顾客互动与双赢,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主动地创造需求,运用优化和系统的思想去整合营销,通过关联、关系、反应等形式与客户形成独特的关系,把企业与客户联系在一起,形成竞争优势。可以说4Rs是新世纪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将对营销实践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二)4Rs体现并落实了关系营销的思想。通过关联、关系和反应,提出了如何建立关系、长期拥有客户、保证长期利益的具体的操作方式,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三)反应机制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同时也延伸和升华了便利性。 (四)“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追求回报,企业必然实施低成本战略,充分考虑顾客愿意付出的成本,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并在些基础上获得更多的顾客份额,形成规模效益。这样,企业为顾客提供价值和追求回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客观上达到的是一种双赢的效果。 当然,4Rs同任何理论一样,也有其不足和缺陷。如与顾客建立关联、关系,需要实力基础或某些特殊条件,并不是任何企业可以轻易做到的。但不管怎样,4R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是经营者和营销人员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4P好,还是4C好?

现代营销理论的发展可谓是快,几乎是一夜间就从传统营销过渡到现代营销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产品为中心的4P到以消费者满意为中心的4C;于是乎就有人大言4P不管用了。那么,4P真得过时老化了吗?4P和4C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的区别和共性在哪里?又该如何使用呢?

一、解析4P

对于由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组成的营销4P组合,是相辅相成的策略组合。这一来自西方的营销理论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它的本质是让营销过程理性化,以便于更好地操控营销行为。营销的本质是销售产品的工具,而它的目的就是销售以获得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利润。

既然目的明确了,那么达到目的的方法也就可以有很多,因此,后来又出现的一些“P”,如公关活动、电话等营销方式,这些营销方式本是4P中的辅助工具,之所以能称其为一种营销方式,原因就在于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起到有效地促进销售的效

果,以4P为其表现方式是因为这几个工具在其英文中有相似的字母开头,为方便易记而已。4P只不过是众多营销工具的代表而已,将来还会有其它的某某M、S等营销工具,而现在流行的4C就是新的营销工具的代表。

那么4P是过时了吗?是到底是昔日黄花?还是商战中的常规武器?

分析一种工具是否过时,第一是要看它是否被充分利用;同样一把小刀,有人能游刃有余,百步穿杨;有人却望刀兴叹,更多的人却只能拿刀耍一耍而已,为何?功力不够,不能够真正理解“刀”的本质和特性。对于后者来说更简便的手枪便用起来从心理上来说是方便又好用且安全,但是对于枪法如何却又是另当别论。

第二,是要看它是否已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即被替代性的大小。这将影响人们对这一工具的使用习惯和忠诚度。当一种工具使用不得要领,或不能出成果时,人们便会考虑其它新的工具。

综上所述,我们再看所谓传统的4P是否过时——

其一,对于4P中的产品,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它是一切营销行为的开始。没有产品,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我们说产品营销过时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找到生产出消费者需求旺盛的好产品;而再究其深层原因,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产品在基本的品质方面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导致消费者对产品更新所产生更多的期待。那就是说我们的产品从实质上来说并没有做好,在很多细节上我们的产品输给了外来产品。

伊莱克斯冰箱能享誉欧洲,就是因为它能保证十五年品质如一;德国菲仕乐炊具等国际著名炊具能尽享高端的丰厚利润,还是一个品质问题,尽管国内也可以产出同类型的炊具;众多国内产业所遭遇的品质信任危机等等就是对产品营销最好的解释。

此外,实际上消费者还是跟着市场走的,市场上卖什么产品,消费者就消费什么产品,只是产品能否极大地满足众多消费者共同的显性需求而已。说产品营销过时其时就是说产品的研发过程过时,其实质是研发人员是以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去研发产品。就产品的研发而言,并非研发人员脱离实际,因为从本性而言,研发人员和我们一样是有自己思想的人,都有满足需求的心理,只是能否换个角度从更广的思路去把产品做得更加完美而已。

其二,对于4P中的价格,企业自己定价本身也是多方面考虑的结果,成本,竞争对手,营销环境等,而现实却是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它将永远都是处于竞争中的劣势。现在许多人认为企业自己定价的方式过时,其实质是企业定价时所采取的思考方法问题,加之中国市场一窝蜂而上导致的市场价格战现象,使得很多企业对价格策略产生了不安心理,那就是该如何定价呢?是踏实地做好降低成本来增加实质上的优势?还是玩一些定价尾数中的数字游戏?对于价格在市场中所出现的消费者意见问题,更多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给予消费者一个接受这一价格的理由。

其三,对于4P中的渠道问题,现在商业中素以“渠道为王”来形容渠道的重要性,渠道的本质是产品从厂家走向消费者的市场过程。现在认为4P中渠道过时,是因为现有渠道不能向以往一样带来更大的销售促进,其根源在于市场竞争阻力的加大和渠道的多样性等而产生的迷茫。

不是现有渠道观点或方式不重要,只是没有找到快捷有效的渠道关系以及管理掌控渠道的方法。现有的传统的渠道关系都没有做好做踏实,走捷径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要牵涉到一个企业销售管理的“基本功”问题。不论多么好的渠道方式最终都是要“落地”,通过各种商业终端形式或方式体现才行。

其四,对于促销,促销的方法很多,有策略性的,有战术性的,有随机性的等等,表现形式也很多,各类广告,降价买赠、捆绑销售等促销活动,公关活动等等。作为营销的最后一个环节,促销的本质在于促进和消费者的沟通,扩大消费者的随机购买率和重复购买频率,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时间,以达到销售的提升。

说促销观传统过时,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促销的设计及执行上的脱节,俗话说“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就是如此,再好的促销方案最终要落地在执行上,执行力上的欠缺,是多数促销不完美的最终原因。而当我们对促销的付出不能和所渴求的销售提升成正比时,我们理所当然地就会发问:到底怎么做促销?

总的来说,4P作为我们最先接触的营销理论,也许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稍显老化,但是对于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环境来说,不能以老化过时来看,因为毕竟我们的基础还没有踏实。

4P好,还是4C好?

(二)

二、再谈4C

伴随着整合营销传播而来的4C营销理论,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来谈4P,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的成本;方便消费者购买的渠道;把促销作为与消费者的沟通等等。

其实,4C不过是我们转换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是一种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产品/服务的营销工具,它的出现并非是对4P营销的否定,只能是使得4P更加完美。

其一,对于消费者的需求(customer’s need),也即企业的产品如何去做。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去设计产品能缩短消费者的接受过程,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不可完全的确定性;因此我们在规划产品时,在产品功能一定即产品功能同质化时,外观等细节表现就成为体现产品差异性的亮点,而所有这些都必须经过产品的生产出来才能产生价值。此外,满足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却来自品质和功能,外在只是附属,消费者看中产品的外在形象是源于对品质具有相对的信任度。

其二,对于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即从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去定价,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一步到位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力,缩短销售的过程。而实际上更多的情况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都是低于企业的定价预期。而如果消费者调查显示产品价格过高,而企业又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产品功能又是消费者所需要的,企业是否就不生产了呢?或是用其它方式降低价格?

其三,对于消费者的方便购买(convenience),其实是对渠道规划的另一种思考方式,从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开始倒着设计渠道,同样是为了缩短销售的过程,对这一方式的设计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正确理解“方便”的内涵。方便在于渠道组合的创新以及消费流程的创新优化,但是再怎么方便的渠道模式依然是现有渠道元素的重新组合而已。

其四,对于与消费者的沟通(communication),就是把单一的促销行为变为整合传播推广。其本质在于寻找消费者更易接受的促销方式,脱去促销所体现的“卖”的外衣,增加消费者

“买”的情愿系数。因为沟通的性质有二种,即单向的和相互的;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体现真诚,变单向促销为相互的、全方位的信息整合沟通从而产生理解信任,促进销售。

三、孰是孰非?

在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之时,首先要对产生二者的市场营销环境背景做一些简单了解,那就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消费者需求理性度高。而反观中国的不成熟的市场营销环境,感性度高,理性度相对较低,企业引导市场,传播创造消费;加之中国特有的区域性人文观点与行为,所以很难用哪一种营销理论来统领营销行为。即在中国,对于外来的先进营销理论,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借签,因地、因时制宜,而不是盲目地跟从。

在二种营销理论的应用实践中,对于二者的使用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对于4P较易理解,虽然传统,但同样可以做出好的市场业绩;而有的人却对4C理解更深刻,从而反过来进行产品和价格、渠道以及促销的调整,启发企业的营销行为。

二者没有谁好谁劣之分,如同营销没有真正的捷径一样。真正的捷径在于对消费者和市场的透彻分析;对产品品质的把握;对市场价格的准确预定;对渠道关系的良好维系;对传播的概念与卖点的精准提炼等等。这些,从4P可以做到,从4C也可以做到,只是操作的人对其领悟程度不同而已。营销是一个系统过程,不论是4P还是4C,都只是解决营销过程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综上所述,4P和4C只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而已。用一把枪能完成的任务,有人用一把刀同样可以完成,关键是看使用的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而不在于工具的本身。因为工具毕况是工具,是死的,而使用的人却是活的,是有灵魂和思想的。营销理论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消费需求的过程,需求是变化的,所以营销也是在不断地创新变化。

如果说4C是全新的营销武器,那么4P就是我们离不开的常规武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16篇:理论学习心得

理论学习心得

本人自2011年1月转为正式党员以来,一直按照党员的要求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党支部及各位党员同志的指导、帮助,我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工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和基本内涵》、《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党的十七大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简史》、《学习杨善洲同志事迹材料选编》《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及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等有关文件,按时完成了党支部规定的学习内容,并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通过这些学习,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头脑,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纠正了自己一些不成熟和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出了自己和正式党员的差距,明确了自身的努力方向。

理论上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灵魂。切实掌握科学的理论,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前提和基础。保持共产党员理论先进性的实质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

科学的理论历来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政党,就不能成为一个先进的政党,更不能成为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成熟的执政党。列宁曾经说过,没有理论,党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物质世界的强大动力。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造一切。江泽民同志也曾号召全党,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共产党员只有首先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才能在实践中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科学理论,是全党共同奋斗的结晶,是我们党执掌政权的理论指南和实践基础。每位党员只有深刻领会和掌握党的科学理论的精髓和实质,才能真正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当务之急就是深刻领会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摒弃一些陈旧的、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观念,在实践中真正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首先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科学理论。其次,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还必须要有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的观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我们党的科学理论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在实践中正确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才能赋予科学理论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只有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用高标准衡量自己的工作,才能作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目前所做的工作,无论是新品开发,还是技术改造,都要求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在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树立变革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摒弃不愿承担风险和责任的错误荣辱观、得失观,树立敢定事、肯干事、干好事的正确政绩观,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这次的理论学习对自己的教育影响很大,获益匪浅,更加增强了我的党员意识,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先进性的共产党员。

感谢组织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感谢各位党员同志给予我的帮助。

第17篇:太极拳理论

太极拳理论大全.txt∞-一人行,必会发情 二人行,必会激情 三人行,必有奸情 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太极拳经典论著大全

太极拳之练法说明 郑悟清著述 1 太极拳练法说明 ???郑? 钧 1 学习赵堡太极拳的基本认识 ?郭冬宝 2 太极拳原理 作者杨鑫荣 5 太极拳入门须知 李秒丰(花非花) 6 太极拳序 郑悟清著述 7 太极拳的“内三合、外三合” 李秒丰(花非花) 8 太极拳架子三步审查法 沈家祯先生著 10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张三丰著述 11 太极拳精义述真 李秒丰(花非花) 12 推手八法 15 太极推手五字秘决 刘瑞著述 17 太极拳论 张三丰著述 17 太极拳论 王宗岳著述 18 太极拳论解 陈清萍著述 18 太极拳论臆解 洪均生 19 太极拳歌 张三丰著述 23 太极拳经 王宗岳 23 太极拳势 王宗岳著述 24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 张三丰著述 24 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 蒋 发著 24 太极拳功??? 蒋 发 25 太极拳道 邢喜怀著 25 太极拳说 邢喜怀著 25 太?极?拳?秘?传 张楚臣著述 26习拳大歌 和庆喜著述 27 高手武技论 和敬芝著述 27 太极拳之炼气 金幸祥 27 赵堡太极拳体用歌诀 29 太极丹功义诠 王柏青著述 30 太极拳之内功修炼 林泉宝 31

太极拳之练法说明 郑悟清著述

夫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仅能显力者,此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重。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矣。

太极初学要决:

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而外要轻松。

内空静气行於外,外松而内有神精。

工夫不可须臾断,临用之时有奇能。

太极拳练法说明十一代传人郑??钧???

愚自幼随父(郑公悟清)习练太极拳,经数十年的修炼,浅得太极拳的体会,学练太极拳,好似数学的0、1、2.......9十个数字和各种运算符号;学生在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各阶段都学习其组合及变化,并逐步得到提高和升华。习练太极拳决不能一蹴而就,一曝十寒,必须经过逐步学习,长期修炼,循序而进,方能达到高深境界。

太极拳之动作轻软异常,而一动全身皆动。习练时无须用过分之气力。无论强弱、老幼均可习练,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宝。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习练者思想意识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形式与方法。其中既有相通又有侧重,但都有同样的原则要求,都是让人以自身修练达到自我完善、追求人生的真善美。然而习练太极拳者成千上万,不知其要点者甚多,其主要表现在随随便便、人动亦动、人云亦云、不按规矩、不知要求?,虽长期修炼但收效甚微。守规矩才叫练功,不守规矩到老一场空。有不得性命之真传,不知自然先天之纲纪,落于思维之杂乱,不知太极拳的修持,错修错练者,正理不明,根源不透,偏执一边,虽练太极拳,但性理不合,神气不交,纵行修为,真气暗耗,终无所成。或者只知拳论中之言语,但末能彻底明其精微,若不设法求之,则幻想辄出,当止不止,不当止而止之。或有意放纵,不知收敛,气质异生,此非师传不真,乃自已不查已之过也。或丹田之气已成者,急于超脱,贪念尘俗,一时不觉,丹田之气失控而出,空空而已。或用旁门小技,以为见功,而世人多得相互传授,终生不悟,寻枝摘叶,迷惑后人,以错传错,遂成风俗而迷失真理,致使正理日远月疏,异端并起,迷失先师之本意。更有道听途说,口耳之学传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并非不想传授太极拳之真谛,盖世人享受心重,不知修炼,不知天机,不知修为。虽练太极,却末入太极之门。拳经云:“斯技旁门甚多。”因此,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不使动向散乱。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专,不专心细学,眼不顾手,手不顾脚,上中下不能合一,就是瞎练。尤忌身手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以力夺力显力者,此谓痴练耳。偿能平心静气,凝目静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到户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气自通,气通力自重,以此法修炼,至其纯熟,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达到自然而然之妙境。

???习练太极拳能守规矩,按照规矩去练,有明师教诲,气流运行,血脉畅通,做到分而有数,变而有象,列而有位,散而有质,苦下功夫,方能强身健体,从规律中得到应有的效果。继师之后传艺于世者,应从前辈规矩中走出来,扔掉套路包袱,走向新的层次。数归无数,不分则无数;象反无象,不变则无象;位至无位,不列则无位;质还无质,不散慢无质。追溯太极之源,无象太极之本,无位太极之真,无质太极之妙,无象数位形成虚实无位高境界,发展进取,随心所欲。要达此境,必须着熟、气顺、神行,方得其妙。

太极本无体,寓于宇宙,其大无外无物可容;太极本无用,运行于物,其深莫测,其理可究。以体而论,太极之始有内外之辨。以用而论,太极之始能观基本之情。观其内而不观其外,究其外而明其内,观其神而不观其形,形无不备而神得现。神者精,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精为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神灵,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愿同道细心悟解,精微而行,不失其真,以达到体清气固,形静神明的太极化境。

学习赵堡太极拳的基本认识 赵堡太极拳研究协会?郭冬宝

太极拳是我民族祖先在早期兵器不发达的年代由长期生活中创造堆心并经过反复实践,累积经验不断改进和逐渐发展,而得以流传至今的优异拳种,在二十世纪以前武术是国家军事强弱的重要指针,亦为个人进入宦途或谋生技能之一,秘而不传及门户之见很深?;?二十世纪以后科学昌明,武器发展一日千里,武术在军队中急速式微,即或个人谋生也变得穷途没路,其式微是可以想见的。

近百年来科学带给人们智能高度的进步?;?生活的方便与物质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造成慢性病变的增加,人们追求科技的智能及财富,造成精神的疏离和不安,在寻求科学解决之余,欧美国家发现,东方武术:?尤其是太极拳是治疗身心的良好途径,正热中发掘它的运动功能和高度技击艺术。

前人留下的太极拳拳谱、拳经、拳论等资料,是积累经验的总结?;?提供我们学习研究太极拳的宝贵理论、步骤与路线因之,初学太极拳就必须掌握这些正确理论和训练方法,熟练它的运动规则,融会贯通?;?逐步深入太极拳本旨就是以健身为主身强体健才能进而防身御敌?;它优于其它拳术的高度技击艺术,是引发学好太极拳的助力,如果太极拳没有精妙技击功能,充其量只是健身操或是气功之一而已,一定不能引发人们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赵堡太极拳忽雷架,在套略的结构上是经过陈青平先生得意弟子李景延先生精心改造而成的,它自始至终每一动作、每一招势都运用肢体走立体圆圈或弧形缠转,使「阴阳」、「虚实」、「开合」、「起落」、「进退、「左右」、「上下」、「里外」、「圆方」、「轻沉」、「刚柔」、「快慢」、「卷放」、「折叠」、「转关」,?等动作形成公转和自转。结合内劲以不同的方式,劲别蓄发,成为圈中套圈的以简御繁设计,构成它的基本原则。不仅在运动形式上是独特的,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

所以赵堡太极拳的特色是:

一、周身缠丝?:

每一招式任一动作,除了重心之脚根外,从手到脚每一关节均需在身法中正又完整一致的走圈缠丝下运行,其目的是练习全身协调一致;?也就是借由动作的练习达成手动就是身动,手动步亦动。也就是全身上下的整劲,达到拳经拳论「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而走圈是全身所需绕行的路线,缠丝则身体每一关节、部位自行缠绕的方式,就如同公转与自转同时而行,其目的是在动作中改变力的方向和变背势为顺势,如此则每一招式的动作都具有多重的功能。

二、灵活巧妙?:

在套路的训练中特别强调「忽灵劲」和活步,所谓「忽灵劲」就是在意念动时全身一致灵活变动,因此不强调五趾抓地,而活步是动作中,脚步随身之变动以应之,如伸、缩、进、退或在原地缠转,都是与手、身,一致缠丝,其目的在增进变势之灵活性,在实战上,既可管住对力下盘,也易于进步插裆,退逼套封;?在发劲上既能先占中门,亦能利用腿的接触面打动对方根盘,由于能贯串手、身、步齐进,落步发劲时因步之进而增进暴发力。

三、内外刚柔同练:

不论杨氏或其它拳架,需先练柔劲再练刚劲,或是习练拳架之前先练椿步,或是先练拳架再练发劲,都需很长时间练习揣摩。甚至无法在平日拳架练习中,表现出忽高忽低,忽柔忽刚,忽快忽慢的各种发劲力式,而赵堡太极拳忽雷架,是由前贤透悟太极拳理和实战用法,将各种姿式动作、身法椿步、刚柔发劲,及丹田内劲所需的锻练方式,将之融合为一种拳架中,使同步练褶,在任何一个招式、动作中都具备多重作用和效能,以缩短体悟时间使功夫上身。真正达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要旨。

四、动步发劲?:

在一九八六年十月由大陆人民体育出版社授权台湾纯一出版社发行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第三章有关推手内功运用要领乙节中概略说明----

发劲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定发」,又曰「静发」 一种是「活发」,又曰「动发」

活发是在脚起脚落之间进行的?;?因此,比定发难,也比定发的威力大。活发与活步推手不同。要在熟练地掌握了活步推手后,方能懂得活发的奥妙。活发是在足起而将要落地之际进行的。「足进一寸?;手长一尺」,体现活发的威力。然而在平日的拳架中就没有活步的训练,在推手中就不会有活步的自然反应动作,由此可以了解活步拳架是活步推手的本体。

五、精致?:

为了达到太极拳的全面要求,又需以简御繁的在一个简要的套路五分三十秒至六分钟中贯彻执行,必需每一动都精要的讲求完全符合太极要领、经由训练方法使之内外结合,形成自然蓄发劲力。因此,每一动作、每一招式都讲求全身内外配合和完整,手、身、步,各关节都需在走圈的路线中随起落各自缠丝变转,随式节节贯串或松开,并藉此练习不同的蓄发劲别;在走架时不论刚柔蓄发都需关节松活。更由于它的设计是活步的拳架,所以可随练习场地的大小伸缩进退而不受限制,成为随处可练,随恃可练的套路。在姿式正确熟后,平日练习可快可慢,可高可低,可大可小,可发劲可不发劲,随人所意,随人所需而行之。由此,可以说它是经过浓缩而成的精致太极拳架。

赵堡太极拳的练习慨分为三个阶段?:

初步练习时,先讲求以手领身,手脚一致,上下相随,步随身换重点在练习全身的协调一致和走圈,不重视拳架高低,在全部套路熟的正确与熟练。

完成后即进入第二阶段,为严格要求动作的标准化、松柔化、圆转化和整劲,并且由于动作困难度的提高,和练习遍数逐渐增多而式式熟练,体能及耐力亦逐渐增强,熟练程度必需达到下意识状态,此时要求姿式逐步降低,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动则内外一体,周身圆整,呼吸配合,气达四梢,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此一阶段最为重要,攸关内劲的体认。

第三步即为内劲的训练,重点在于手脚、胸腰及全身协调一致的折叠劲、转关劲、忽灵劲、弹抖劲、寸劲等等内劲的运用,招式由大圈渐收至小圈,由慢渐练至快,在放长和缩小」,与顺逆缠丝的相互变换之下,表现出高低动作的刚柔及弹性。总体的要求是,一动全动,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一静无有不静,手、眼、身、步、法一齐俱到,节节松开,动作合乎标准,内劲达于四梢。起身轻灵柔和,落步沉实稳重。速度快慢相间,动作忽柔忽刚,刚柔并济。立身中正不偏,虚实兼备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强身、技击同时兼练,达到周身一家,知机知势的知己功夫。

第四步为推手训练「在拳架练习中内劲达到一定纯熟度,即需练习推手的要领与方法,体验相熟习对方劲力的训练?;?运用平素训练而成之手、身、步法及内劲蓄发,在与他人推手时,磨练如何以静制动、以轻制重,以慢制快,以弱制强,同时检验拳势中己身之缺失而改正之,达到体用兼备,知己知彼的懂劲功夫。

赵堡太极拳为正宗之拳术,学习时须具备高度兴趣、耐心、恒心与毅力,循序渐进。

陈鑫说?: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言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年老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展自有真。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循序渐进功夫长,日久自能闻真香。只要功久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此是拳中真正诀,君试平心细思量。

又?说?:今之学者未用功而先期其效,稍用力而即期成,其如孔子所谓「先难后获何?」问工夫何以用??必如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而后可。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干干之功,进而不止,久自到」。问?:得几时??「小成则三年,大成则九年,至九年之后,可以观矣。抑至九年之后,自然欲罢不能,蒸蒸日上,终身无住足之地。神手复起,不易吾言矣。躁心者其勉诸。

如果在入门懂劲后,再加以勤练不辍,必能蒸蒸日上,功夫上身而渐臻巧妙之境地。赵堡太极之拳术,纯朴精实细腻,毫无玄奇神秘之法,前人累积实战经验,逐次将太极拳之糟粕汰除,或予以改进,成为人人可练,人人可得之强身技击武术;?内外形体同时锻练,由身强体健而进入技击技巧。又由于每日不间断的运动,自然能减缓生理机能之老化,而技击则是由着熟(方法)而生的巧妙也就是陈鑫所谓?:?「每一势拳,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经现身说法,甚觉容易,所难者功夫,所尤难者长久,谚有曰:「拳打万遍,神理自现」信然?!

练太极拳至神手阶段并非不可能,惟需得正确要领,下实在功夫苦练「前人先贤之所以功夫精湛而达神奇玄妙之境,是痛下深功夫,先师王公晋让生前师兄弟经常问及昔日练拳方法,从其囗中得知,在其同辈中每日苦练

三、四十遍日不间断者毫不为奇:?慨估每日三十遍至少约需四至六小时,在长期极度苦练所造就的功夫非现代人所能体认的?[当代李小龙即是苦练有成的代表人物]?。现今工商社会与昔日农业社?"会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致所练功夫及效能自然亦有极大差异。今日不论所求在保健强身或是追求技击艺术,而入门之径必需由老师口授心传,以免误入歧途,或失其太极原貌,入门后即是自身体.会修练的功夫,而功夫之可用与否是在学者之努力及累积经验了。

太极拳原理 作者杨鑫荣

技击是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但多年来并不为人熟知。“太极拳有无真功夫”一直是存于许多人头脑中的疑问。笔者自幼随祖父杨禹廷习练太极拳,至今日30余载,对太极拳拳法之精妙体会颇深。以愚管见,太极拳技击之妙,在于对人体平衡原理的谙熟与运用。

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运动,全赖力与力之间的平衡,是通过神经中枢调动肢体产生支撑力从而达到人体重力间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体必然难以维持平稳站立而跌倒。普通人因缺乏训练,在与他人直接的身体对抗中很容易被外力所制,既而难于平衡。而太极拳拳法训练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贯彻“静、轻、慢、切、恒”的要求,从盘拳架入手,去僵催柔,重新整合人的神形意气,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充分调动人身潜能,在技击中节节贯串,在维护自身平衡的前提下迅速有效地打破对手的平衡,制服对手。

那么太极拳练习者是如何增强自身平衡能力进而在技击中有效打击对手的呢?

太极拳凡“绷、捋、挤、按、采、列、肘、*、进、退、顾、盼、定”十三式,这十三式基本囊括了人体运动的轨迹。人在运动时,固有的平衡被打破,重心随运动方向不断变换,人体必须在运动的同时不断调整使之建立新的平衡。其间维持平衡的肢体与身体整个的运动方向与力度上存在相对的虚实、动静变化。“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盘拳架过程中强调的慢,就是要让练拳者充分体会由平衡到不平衡进而建立新平衡,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带来的身心感受。“虚领顶功,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说到底是要求练拳在运动中维持平衡。通过运动中去僵催柔的变化,神形意气相合,从而达到表里精粗无微不利的境界,做到中正安舒。

盘拳架的过程,既是增强自身平衡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自身平衡能力的过程,也是通过自身的感受而知己知彼的过程。太极拳练习者对人体筋骨皮肉的结构和运动要有整体的把握,并且练到极致,能以皮肤神经末梢感知来自对手的外力方向及力度,达到“全身无处不是手”的境界。

人体的运动时,重心移动越快,维持平衡越难,所以太极拳法讲究神形意气相合,讲究用意不用力,讲究“松柔圆缓匀”。就是说在技击时不留破绽,不给对手可乘之机。相反,与对手过招时,抓住手出招进由重心移动而带来的平衡变化的有利时机,后发制人。

在对手因重心移动打破固有平衡之后,建立新的平衡之前,以粘的方法与对手来势意气相通,感知对手的运动方向和力度大小,用吞吐拿放的手段在化解来招攻势的同时,施以微力,不让对手建立新平衡,使对手重心处于运动时顺势制服对手使之跌倒。“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丝毫不给对手以再次出招打击我的机会,而处于慌忙维持自身平衡的窘迫状态。

当对手察觉我方意图,试图挣脱时,我方即以连绵不绝之意“随屈而伸”,“大丢大顶”,“小丢小顶”“丢丢顶顶”,“不丢不顶”,还是顺对方重心移动方向施以薄力,使对手始终无法建立新平衡,无法站稳。可以说,太极拳的技击是用对手自己的力量打败他自己。因此,与太极拳练习者过招的人有这样的体会:出手越快,输得越快;出手越狠,输得越惨,简直就是自己打自己。而这正是太极拳技击的真谛。

凡技击,不外乎制约与反制约。制约谓之攻,反制约谓之守。能攻善守,攻守平衡者方能所向无敌。

洞悉了人体平衡的原理,掌握了人体运动时由重心移动而产生的维持平衡过程中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才算懂得了技击的要义。笔者祖父曾说,跤场里有好手。常言亦有“打人容易摔人难,摔人容易放人难”的说法。看来谁能更好地维持自身平衡,进而破坏对手的平衡,谁就能成为竞技场上的胜利者。

太极拳由实践中来,还需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发展的活力。历史发展到今天,太极拳以其修身养生健体的特殊功用为提高现代人身体素质、提升现代人生活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太极拳的技击及其训练方法亦可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提供借鉴之处。因为运动的原理本来就是相通的。也只有这样,太极拳才能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入门须知 李秒丰 (花非花)

一、不可自专自用,固执不能。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圆转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神意涣散。身外形顺,无形中自增力感;心内中和,无形中自增灵感。练至功行圆满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灵则身轻如羽,得其妙道,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不思可得,无形而生成神奇,力活气顺,虚心实腹,久练自达化竟。

二、不可心躁气浮,急于求成。心不静则神不宁,心肾不交则神气不通。心要静,心静神自宁,神宁心自安,心安气自行,神气相通,万象归根,静练出真功,功夫长进快。静养灵根气化神,处处静,时时静,行立坐卧不离静,静中求动生太极,不静不见动之奇。

三、不可不知养,太极不太和,欲速则不达。练拳不知养,易伤不易长。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太极拳以养为本,以慢为宜,慢练为养,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快练为伤,伤气、伤神、伤心、伤身。须清心寡欲,平心静气,太极太和,自然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之境。

四、不可心存打人念。否则,心动神去无所依,神杳气散无所归,好勇斗狠失心和。妄念一起横气生,肝气不平,阴阳不和,火水不济,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则齐发而至,是为大害。练拳时,一志凝神,主于敬,养其诚,洗心涤虑,平心静气,一念无所思,一物无所著。

五、不可努气用力,努则力刚易折,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总要力活形顺,圆满无亏,积柔成刚,一片神行。

六、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全身僵直,否则气逆得而上,不能归于丹田,双足似萍草无根,且心肾不交,神气不合。阴阳不和则万法不至。周身放松,脊柱竖直,松腰敛臀,松胯圆裆,虚心实腹,则中气贯通,太和之气才能浩行。

太极拳序 郑悟清著述??? ?? ??拳术所以锻炼身心振奋精神也。然我国拳书源流甚古,因其姿势功用之不同,而派别名称亦异。有以险奇为贵者,有以平易为贵者,则不尽然,皆能发达体育。而入主为奴,又呶无己。第溯其源流,则不外两家。即:武当与少林。是武当主柔,蓄於内。少林主刚,劲显於外。晚近还以少林之姿势甚盛,流传愈广,门类派别亦众,相率标新立异,趋尚险奇,渐有失却体育本旨之势,初学者习之辄事倍而功半,体弱者习之尤害多而利少。故,余殊所不取。太极拳者,内家拳术中最平易,而最能发达体育者也。故,余嗜之特甚,无间寒暑,日必习之,习之既久,愈觉其奥妙无穷,其功用之伟,优点之多,诚非其他拳术所可企及。兹分为姿势、动作、发劲、灵巧、养生数种述之如下:

?(壹)姿势

太极拳之姿势甚多,总合之有五行八卦之分,是谓十三势。何为五行?进退顾盼停是也。何为八卦?棚、捋、挤、按、采、捩、肘、靠是也。以上十三势之姿势,为学太极拳者所必经之途经。倘使吾人逐日演习,不稍间断,则若干手后,历练既深,拳术之中精奥,自能阐发无遗,而获益非浅。 (贰)动作

太极拳之动作,须慢而匀。盖外家之拳术虽见速效,而流弊滋甚。若太极拳则以活动筋骨为主,故一切运动以柔活为上。惟其慢,始能柔。惟其匀,始能活。且各种动作俱成圜形,而一圜之中,虚实变化生焉。其无穷之奥妙,即在此虚实变化之中。初学者或未能知,习之既久,则得心应手,趣味无穷,即足以舒展筋骨,又能调和气血,可谓身心兼修,最合於发达体育之道者也。 ?? ?(叁)用意

太极拳练习时纯任自然,不尚用力用气,而尚用意。用力则笨,用气则滞,是故沉气松力为要。气沉则呼吸调和,力松则发展先天之力。盖先天之力乃固有之力,后天之力为勉强之力。前者其势顺,后者其势逆。太极拳主逆来顺受,以顺制逆者,故不须用过分之力。惟外家之拳术,其用力用气,每属於勉强,强人以难能,故为之硬工。习之不当流弊滋多,且习硬工者,其力已尽量用出,毫无含蓄,虽习之多年,表面上似有增进,实则其内部之力,并未加长,若太极拳虽不用过分之力与气,而练习时全在意志,惟其能用意也,所以能使其力蓄於内不流露於外,气沉於丹田不停滞於胸。惟其不用过分之力与气,故练习之日既久,积蓄之气力愈大,至必要时,仍能运用自如,毫无困难与勉强。譬犹劳动者终日作工,非不用气力

也,然其所有之气力皆已尽量用出,并无积蓄,故劳动若干年后,其气力依然如故,外家之硬工亦若是耳。 ??? ?(四)发劲

劲有刚柔之别。何为刚劲?无论劲之大小,含有抵抗性而一往无前者,谓之刚劲。何为柔劲?随敌劲以为伸缩,而不加抵抗者,谓之柔劲。太极拳之妙处,在於与人交手时,不先取攻势,而能接受敌人之劲。初不加以抵抗,以其黏柔之力,化去敌人顽强之劲,待敌人一击不中,欲图谋再举之时,然后蹈瑕抵隙顺其势,而反守为攻,则敌人力竭之馀,重心移动,鲜有不失败者。盖太极拳之动作,本为无数圜形,而圜形之中,则为重心所在,处处立定脚根,虽敌人发劲极强,而以逆来须受之法,引之入壳,待敌人之劲既出,重心既失,然后从而制之,所谓避实就虚以柔胜刚之法也。 ??? ?(五)灵巧 语云:“熟能生巧”太极拳即本此意以从事而深得个中三昧者,故太极拳之精粗,以功夫浅深为断,盖功夫深,则於其中之虚实变化皆已了然,既了然於虚实变化中,则能於虚实变化中求出巧妙之途径。故其所用之力,轻灵圆活。以视外工之用力用气,专主於一隅成为死笨之气力者,迥乎不同。且因其不用过分之力与气,故能持久而不敝,因其动作俱为圜形,故能处处稳定重心,重心稳定则基础巩固,无虑外力之来侵矣。 ??? ?(六)养生

拳术本属体育一种,自以养生为主要,然此非所论外家之硬工,惟太极拳始真能养生,无论强弱老幼均可练习,吾人身体之发达,贵能平均,在生理上均有一定之程序,剧烈之运动,因不合於此种程序,结果多得其反,太极拳之动作则轻软异常,而一动全身皆动,於全身任何部分均无偏颇之弊,且因其动作柔和劲灵,故能调和气血,陶养性情,为最合於生理上之程序,能使身体平均发达者。且练习之时,无须用过分之力气,虽老弱病夫,亦不难为之,所谓却病延年洵非虚语。

太极拳的“内三合、外三合” 李秒丰(花非花) ?

在拳论中﹐此「六合」﹐皆有详尽的记述﹐大概练拳者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知﹐惜与拳架并不相吻合。盖相合的拳架﹐在一动时即可看出﹐因架是受气而成﹐不是架去领气而出。凡是六合的拳架﹐在未动之先﹐即已六神合一以阳注阴。(六神—灵台﹑心窍﹑阴窍﹑玄关﹑肾窍﹑仙骨。)而使阴抱阳﹐成构精之象而潜之。动而变阴而化阳。在盘架时此种合劲完全注于窍内﹐(窍走神经交叉处。)并非从口头上知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及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就算对拳完全清楚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多数习拳者本身﹐对「心﹑意﹑气﹑力。」完全模糊不清﹐认识并不太正确﹐那么练起拳来完全是两回事。

就以全身放松而盘架之例看﹐根本与「六合」是相反的东西。其次还有盘架时﹐先将前腿迈出﹐再转身出手﹐此种练法是否与拳论中所说:「手足齐到才为真。」的这句话是相反的东西﹐种种之例证﹐可说不胜枚举。故我武术渐渐沦为不能实用的地步﹐反而不如跆拳﹑空手道之类的东西为实用﹐尤以太极拳更为甚之。主要原因﹐就是拳势完全脱离了「六合」的要求﹐而走入了松﹑空之境﹐就是在推手时﹐也是采用闯入的推法﹐步入弓尖﹐力出于肩膀上﹐而不是劲发于肩窝内。两胯不合﹐腰劲与阴蹺﹑胎元分散﹐故发劲一出即完﹑即断﹐不能成为整劲﹐也不能构成圆劲﹐与所谓绵绵不断之论﹐更相违背。所以一发即散﹐散即为断﹐一断即与太极相违﹐手足因与步法的角度不相互配合﹐肘与膝﹑肩与胯﹐亦因步子迈的大﹐而使劲气上下分散﹐总之外三合相违﹐内三合根本谈不上合﹐此为习拳者应该静心思考﹐不要为成见所累﹐不要为自己的优越感所累。去发掘科学的真理﹐及弘扬我固有的文化哲理﹐融化成一种完整的思想﹐加强信仰﹐以增浩然之劲气﹐不悉大家的看法是否亦复如此?

太极拳为内功拳﹐内功拳最重要者不在于架势﹐而是以精神合一贯注于内窍之中﹐而与架势配合而练。开始时定要知悉人身的结构﹐及内窍外穴的关系﹐甚至天地生化的哲理。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述﹐不是三言两语即能解释与论述清楚的。而现在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将此统一合成的六神元真注于窍内﹐及如何与拳架相配而练。经云:「天地之中﹐其起于中乎。是以乾坤屡变﹐而不离中乎。人居天地之中﹐心居人之中。日中则盛﹐月中则盈﹐故君子贵中也。」然在拳术里亦谓「中定」﹐然此「中」﹐并非指的心脏﹐而是指的脊骨中的玄化规而言。此规有三:一在项骨内﹐一在腰椎内﹐一在仙骨与尾闾间﹐分为上﹑中﹑下各有所伺。

在初练拳者﹐最好先以由下面之玄化规练起﹐因此规与胎元(下丹田)﹐及阴蹺皆有直接关系﹐将六神合一的元真注于此窍﹐再以胎元之气温而养之﹐配合拳架而练﹐功夫当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然现在习拳者﹐多不知之。虽拳经略有所述﹐却引不起学者的注意﹐殊为可惜。在拳书内此项论述甚简﹐只曰:「内胯里收﹐如抽丝然。」只此寥寥几字而已﹐并未详细解释﹐其实这两句话虽短﹐可是它具有所有武术之秘。凡习内功者﹐开始绝对离不开它﹐盖此功是凝聚下盘元真之中窍穴﹐它可将所结之元真传导于两膝两足﹐并可借下盘之沉劲﹐传导于两肩两臂以及两手。可是这种以元真之气习拳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步法的配合﹐如果不用三元步法﹐而只相信前弓箭步﹐是难以练成内功。

因为前弓箭步正是练此功的克星﹐它很容易使仙骨与真气穴松开﹐而不能凝聚。所以此处在习拳时﹐要始终结聚着﹐步法要借腰劲的旋扭而上﹐劲气绵绵不断的练下去。拳书上的绵绵不断﹐皆指招式上的连续而言﹐并非指玄化规与真气穴的劲气而言。其实招式可断﹐此处劲气不能断﹐所谓断而不断﹐正是拳术变化的最深奥处。此种功夫习练如有六个月﹐六合之劲可以扎基。何谓六合劲﹐简而言之﹐即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搜。在这些劲势中﹐全与三元步有关﹐如果此种步法走对﹐而成习惯自然﹐所谓之内三合外三合的劲气才能集中于窍内。劲发为整﹐为圆﹐此整劲﹐圆劲即是太极拳内所谓之浑元气﹐及太极拳功开始的练法﹐松﹑空﹑散﹐是练此功之大忌。希同门细审之﹐练时应仔细的去分析﹑体认当可感受出不同的微妙。

太极拳架子三步审查法 沈家祯先生著

太极拳之行功心解与太极拳论意义深奥各有所谓,最容易为字而所误解,因该篇作者文及文字工正,不免全欲按照功心解以审查,架子者有无处下手之苦,致练习时与功心解常发生相背之情形。兹归纳其意、简单之字代表此二篇之意。分段行审查之法,想亦为学习此拳者所乐谈也,兹分别说明如下:第一步审查身形腰顶脊步六字

(一)身——拳谱云,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既尾闾中正神贯顶也,乃表明太极拳之身以中正为主也,因中正则各方面均得裕,如是以应付各方面矣,倘前俯则后不应,倘左倾则右不能应,故必须中正、乃系预立安舍之地。有如车轮可以四面八方转旋也,尾闾以上腰椎以下,尤须中正不动如大纛,此太极拳必须之身法也。若身中正腰可以不鼓,松开其劲得到安而不滞、舒而能活之功也,而后车轴平正,可以支撑八面之劲,则四面俱有掤劲,可以面之应人也。倘有前俯后仰、左倾右斜等弊病发生,必有一处无掤劲,则此处当然为一缺陷矣,则车轴弯矣,其何以生旋转哉,故走架子时应注意身之易犯病,举例如下:

1:如搂膝拗步有无前俯?2:如似封似闭有无后仰?3:如野马分鬃有无倾斜?4:如单鞭下势下坐时有无倾斜?如有上列各病则不能称为太极拳之身矣。??

(二)形——拳谱云: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提起精神,神不外散。乃欲神气鼓荡,先要周身无缺陷处也。总计以上所载,精气神系表现与形之内,练习太极拳者必须提起精神而鼓荡之,并使神聚意活,然后一气鼓荡、练习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牵动此车轮旋转以自如矣。倘精神提不起则现呆形,目定神散,游荡滑溜。所有动作内无意识可言,或手遮眼面、眼呆以随手走,手以外不复见,如是种种,岂能称为搏兔之形乎!因是神不活、则气不能鼓荡,而劲亦不能转换,则气不能车之转旋哉,故走架子时应审查变化之处问之如下:

1:精神能提得起否?2:精神能否活泼而贯注、如猫之捕鼠否?如能符合以上所问则为太极拳之形矣!???

(三)腰——拳谱云:腰如车轴,腰为大纛,既气贯于顶、力运与身、回环腰际立定足跟。及刻刻留心在腰脊,腹内松净气腾然也。总计以上载,太极拳一切前后左右之运动,必须以腰主宰,如车轴旋动之离心力,乃上述以慢制快之基本法则也,倘若尾闾不能中正,则车轴弯而不能旋转,既动乃身之摇动,非由腰轴以发动也,故走架子时,应审查旋转动作是否由车轴以发动,并观腰劲有无松开如带束腰之意,并观腰至尾闾一段是否直立如大纛之屹立不动,此为审查腰之唯一条件。兹举例以问之:

1:如抱虎归山之拧腰否?2:如撇身捶之塌腰否?3:如玉女穿梭之松劲否?4:如十字摆莲腿使腿时之转腰劲否?5:如双摆莲使腿时之发腰劲否? 以上所问均能以腰为发劲之中心,乃可称太极拳之腰也。

(四)顶——拳谱云: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乃能提得起精神,则无迟滞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持身中正行大道,用意活泼,势如车轴,头容?夸气贯顶,手容轻处顺应人也。 总计以上所载顶劲必须虚以领起,则精神自振,自然减去动作滞重之病矣。若顶不能领起,悬顶无上掤劲,势必俯仰倾斜,而身亦不能中正矣。因此连带形不活,而现呆板形矣。腰轴弯而而连滞住不转矣。故走架子时,应审查所有动作之转换,举例以问之:

1:如斜飞上步之顶劲倾否?2;如云手换步时之顶劲摇?3:如海底针下插时顶劲前倾否?4:如撇身捶转身时之顶劲倾斜否?5:如倒撵猴之转身之顶劲摇动否?如无上例之病乃可称为太极拳之顶也!

(五)脊——拳谱云:力由脊发,牵动往来气贴脊骨,既命意源头在腰脊也,脊上也,因能如是,方可以腰为轴以手为轮也,倘气不贴背,则胸弹矣,而肩耸矣,既有动作乃手之动,而非全身之动矣,因为运动能感觉在脊背,自然为腰之劲。其弹胸耸肩之病,不求去而自去矣。故走架子时应审查牵动往来时,脊背有无波动之感,背之皮是否紧贴脊骨,发劲有无削肩,如有之则发劲当然可以从脊发矣,举例以问之:

1:如野马分鬃之开时有无贴背?2:如搬拦捶之发劲时有无由脊而发?3:如揽雀尾之揉手时有无揉背?4:如闪通背之转身时有无通过其背?5:如海底针之下插时有无拔背?如是有之乃可称为太极拳之背矣。

(六)步——拳谱云:迈步如猫,又云步随身转,既不八不丁两股收其夹劲也。总计以上所载迈步必须如猫之行,以足跟前进虚设以放之,达到后再转实。必须身转而后随之,万不可步先转而后身随,以造成外摆裆之病,步步适合与否,足以影响脚、腿、腰之完整,故步之位置尤须放在不丁不八之间,若用丁字步则易顶裆,若用八字步则荡裆。因步之关系尤须注意于胯,若胯开则腿劲贯穿于身腰腿间,完整一气而裆园矣。园裆为太极拳独一无二之裆,如裆园则自易如猫之行矣,而放置地点也极易造成不丁不八矣。遇转时自然身先转而后步转,遇进退时自然步先进而后身进,其腰劲亦自然使得上矣。如是行之,身亦觉得有得势之意倘步不能如捕鼠之猫行先虚后实。则迈步中生顶胯之病,不易展开其劲,比如一块无蓬勃之势,内中气不易行,其腿中自无掤劲可言矣,走架子时应全力注意在步,因步为身之根,审查时应观其步是否虚领实放,乃放之位置为何,兹举例以问之:

1:如单鞭时后胯有无顶胯?2:如手挥琵琶之步后胯有无折胯?3:如搂膝拗步之步是否以足跟虚虚铲出而后实之?4:如搬拦捶之转步有无身随步之弊?5:如打虎式之步是否有折胯而出之弊?如有之则不能称为太极拳之步矣。

以上身、形、腰、顶、脊、步六项为审查太极拳第一阶段之注意矣。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 张三丰著述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 ??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太极拳精义述真 李秒丰(花非花)

? 太极拳不是神拳、玄拳,亦不是“棉拳”柔术,更不是“舞术”健身操。太极拳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是内功拳。是内外兼修、健身为基、修心为法、练身为用的武术。

天下没有不打人的拳,更没有不发力或不发劲的拳。太极柔乃是以方法为化、刚用为打,刚柔相济方入太极,打人仍是太极拳的本质。

一、拳理简述话太极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之为“太极拳”,是因其以太极理论为指导,取其形、用其意,画圈、走圆、绕8字,劲由心,力走螺旋,柔化刚打,化打合,是谓太极拳也。

练太极拳要明理、人行、合道、悟道、得道。道者,道家理论,一阴一阳之谓也。又道理、道德、自然法则,规律是也。阴阳乃自然界之玄机,万物之根本,非指具体事物,是事物规律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人生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本元的看法,是让人聪明的学问。事物发展要合规律,不背自然法则,是谓人道、合道。道法自然,合自然,自然便是道。化于具体乃平常心是也。

拳,不惟太极。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协调,力之运用,其无二至。“五弓”也好,“整体力”也好,“上下相随”也好,均在其中。人之力平衡、协调、运用,无不赖于肌肉、筋腱的松紧带动骨骼的运转、折叠而生。道之谓阴阳,太极阴阳合抱,阴阳互动互生,互转互换。松紧便是阴阳的具化,矛盾、对立,统一。至于拳,一松一紧之谓也。松紧就是 拳,松紧亦是道,是阴阳理论的具化和实用,松紧便是人身之太极,乃拳之不二法门。

二、入门法则述真

太极拳入门,松静为本,守中为根,发力为用,熟招为法,要领为纲,平衡为要,协调为命。呼吸自然,心态自然,拳法自然。顺自然,合自然,自然而超然,超然而然。

修心为上,在内不在外,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不气纯刚。气需养,呼吸顺拳,深长均静,轻慢圆匀。心为一身之机,心流神气,心命百骸。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自到。

形之于外,静则松,松则柔,柔则轻,轻则灵;沉则稳,稳则实,实则厚,厚则刚。内外合一,刚柔相济,方谓太极。

平心静气求自然,呼吸顺拳乃关键,惟求平衡与协调。静力平衡,动力协调,协调平衡自奥妙。头领要虚,肩松、肩活、肩开、腋虚,肩扣后而沉。背拔、身拔、足撑、臂裹、胯坐、腰拉、腰塌、腰活,关节松活气腾然,自然撑掤因势变。夺造化,盗天机,须知阴阳变虚实,松中求,静中悟,紧中得,推手验,战中用。松紧入手,分松分紧,松紧相系,紧中求松,松中求紧,松紧合融,松紧瞬变,运松落紧,松紧一瞬,方能分刚分柔,合刚合柔,融刚融柔,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似刚似柔,非刚非柔,即刚即柔,柔即刚,刚即柔,刚柔瞬变,飘忽不定,无力根,无力源,无滞点,无形、无像,不用意,一切皆在自然中,自然而超然。气机动,无处不刚柔,即可达前人之述“太极不用手,浑身都是手;全身无处不太极,着何处何处击”之妙。君若识得此中理,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以手领身,以身运手,步随身换,绕手缠丝走太极(走8字),螺旋转圆不等闲,外动、内动、内外动,不动而动仍太极。浑身太极无敌手,撒放摔打任自由。

三、真功上身之宗

前人云:“别看太极柔,刚柔腰中求。”腰为一身之主宰,运动之枢纽,腰活全身皆活。前人重腰,其理至要。命门要穴在腰,其内两肾相藏,肾主水藏精,精为命之基。精化气,凝神骤气精亦固。中为丹田,气之源。腰为带脉,络全身之脉,一脉通百脉皆通。故腰为太极之魂,腰活胯活身活力活。

腰胯之功,太极发力之宗,腰拧胯挫,力出劲足。太极揉球,非转腰胯,揉球只是活腰,腰胯须分,有分有合。转胯非转腰,亦是活胯。转腰要定住膝,管住胯;动胯要稳住腰,专动胯。腰拧胯挫,腰转胯合。胯挫胯合,胯摧胯缩,胯展胯坐,胯运腰合。腰胯拧合松紧为要,配合臂展、臂转、臂开、臂合、手转、腕翻、腰中抖弹,身拧螺旋,肢体力现,其练是谓“抖翎”。非仅活胯转腰能为,皆赖腰胯相分相合,分之相系,合之反弹。君可细思,细量,细悟,细验。“抖翎”发力之训练,乃太极拳综合发力之法,亦是高层发力之法,更是武人梦求之力,向秘不外传,外人只知其形,内人只知其表,今公之于众,以慰太极。愿求真者有所求。

能发力只是一个方面,太极乃是一整体。无功招法皆空,无招法功无以为用。招不熟无以为巧,功不到无以为好,身心不合无以为妙,机不知无以为奥。明理、人行、合道,拳之本力也。拳之道平衡协调,拳之法松松紧紧,拳之用刚柔相济。拳之气在心,拳之意在心,拳之力亦在心。拳之劲借用朱连元先生转授杨氏拳六合劲之说表述更显精炼:“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腰胯发力由内而外,不露其形,劲贯四梢运全身。

太极拳沾连黏随最为要,舍己从人须做到。发力随机不可妄,化打合一方为上。心中身中自不偏,心合身合自相随;心不贪身不过,心不缩形不瘪,心不烦气自和,心不邪德自正。机势断续一瞬间,全凭听劲(知觉)不一般,若能懂劲功深时,随机造势处处机,出手功成只一念。是谓“招熟而懂劲、由劲而阶及神明,愈练愈精”。

太极拳虽法门独特,但并不难,千里之行始足下,先学走来后学跑,健步如飞能做到。慢到慢时慢不了,身轻如燕根如山,蓄劲纳百川,发劲似雷电,动中求静静犹动,刚柔不分人上乘。

如能修得太极功,练拳推手两相容。练拳不推手,不知有没有。懂劲由推手得,沾连黏随由推手悉,机遇由推手求,发力由推手验,功夫由推手证。推手为太极独门纲要,习者不可不视。推手要由单人双,多练散推,即自由推手,近似实战,战之方能自如。

打手要点:松亦打,紧亦打,不松不紧不能打,前劲已断,后劲未续,瞬间力发,化力、泄力顺敌势,借力、顺力机缘找,主观臆断全不要,因敌变化神奇妙。

四、拳之气说

太极拳惟讲心态平和自然,既是入门之道,又是出门之法。拳中本无气,亦不无气,气不气,不气而气。气乃人体能量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松静状态下内在的、实在的感知。表现为精力充沛,内劲盈足,气势旺盛。然气不可求,亦不可追,求之而不得,追之而无门。气由静而观,由松而来,由养而得,惟求松静平和。可练之法乃调息、调身、调心而已。心静身松气腾然,所谓炼“气功”是也。气无需,无需贯,亦无需运。意决不能跟气走,本末倒置。惟松静,气自沉丹田,气自贯丹田,小腹自沉实鼓荡。’松静气自通,一通百通,精白化气,气白化神,神自还虚。气骤气散任自由,聚为蓄,散为用。何需周天搬运、画蛇添足。心机动气遍身躯,发之则出,收之则合。陈鑫太极真诀只有一个“心”字,乃真言也。太极心法实乃道家虚无丹法,称之为无为大法、自然大法,上上心法,无尚心法。心法乃最高功法。

内力即内劲,由养气而得,所谓“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前人之论精辟至极,乃实践之体悟。今之印证亦然,有力者无劲,无力者劲足,在心不在气,气在心而不在身。内劲之感受:养气如水库之蓄水,地壳内溶岩之加压、加温;发力之机如岩浆遇壳之隙,水之决堤,不发而发,不发不可不发;劲发似岩浆之喷,水之倾泄,排山倒海,势不可当。蓄力纳百川吞山河,发力一瞬,惊雷电闪。内劲发力之形似气缸活塞点火,循环往复。

五、功夫层次、阶段论

太极拳功夫层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拳论云:“招熟、懂劲、神明。”孙禄堂先生分为“水下、水中、水上”三层。吴图南先生把功夫定为“全身透空”,乃杨少侯先生之凌空劲是也。太极拳功夫一般分为三层,即下乘:招熟,拆招破势承转自如,刚柔可分,柔化刚打,或先柔或先刚。中乘:懂劲,知己亦知彼,能听出对方劲之断续、虚实,来龙去脉,摸出形之凹凸、重心之变化,一般为太极态,阴阳交融,亦松亦紧,刚柔相济,化即打,打即化,化打合一。上乘:神明,为无极态,全身透空、虚无,无刚柔,无化打,沾身便弹,出手便摧,无力可挡。

太极拳训练大体有五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呼吸促不能随,躯硬肢僵力拙,平衡难控,协调不顺。重点是熟悉要领,熟招记势。

第二阶段:为人阴柔化期。呼吸平和自然,已人腹式呼吸,体松肢柔,协调平衡可控,动势仍不稳定,拳无力,是谓脱胎换骨。

第三阶段:为平衡阴阳期。呼吸顺拳,心态平和,有刚有柔,外柔内刚,劲由内发,出拳有力,劲力充足,平衡协调自控,身备“五弓”,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内劲强,是谓强筋健骨。

第四阶段:阴阳相济,呼吸畅达,无形无意,身自协调平衡,步随身换,动亦静,静亦动,化即打,打即化,内气强,是谓太极态。

第五阶段:炼神还虚,呼吸绵绵,全身透空,虚无己身,天人合一,形似随风而飘,无刚无柔,无化无打,劲力凌空,是谓无极态。

六、真言苦口正误

前人之论,多假借物像类比推理,更有个人之体悟,且文字晦涩,切不可凭字妄臆,关键是要知道前人所述者为何。今之人承之不可泥古,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更不可以讹传讹,要辨正误,承其髓,化繁为简,用现代知识科学解释方为圣明。更要有超越前人的气魄,才能光大太极,发扬武学。

如以“四两拔千斤”喻太极亦是一比,乃力学之旋转力(离心力、向心力、螺旋力)、杠杆力(支点力、静力、平衡力、动力)之运用,切莫当真,以此为耀,若当真莫过于以卵击石,终被巨力打败无疑。

太极拳不是神拳、玄拳,亦非无敌。然,太极拳乃好拳,非无敌之拳可比。天下本没有无敌之拳,只有无敌之人。拳无优劣,招无好坏,人化皆精,出神都妙。世上更无绝招、绝技。招多虽好,然招不在多,招在熟,在巧,在变,在运化,纯熟巧妙自绝。一变十,十化百乃是胜招。别人之绝非你之绝,只有自己的才是真实的。

太极拳舍己从人非舍近求远,不舍己从人不能沾连黏随,必丢顶抗,败北难免。舍己从人是沾连黏随的必经之路,沾连黏随是得机之门,它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制敌、御敌,是为瞬之机发力创造条件,打基础、寻隙机,是致胜的前提,乃太极拳之奥。

太极拳之妙在于得机,舍己从人,粘连黏随便能引进落空,懂劲、功到方能合即出,化力、泄力、顺力、借力自合。太极之髓在于发力一瞬,适时适机,觉时已晚,小力胜大力于一念无念之间。阴阳相济,巨力打无点,犹如步深渊,开石无所畏,搬山又何惧?只要你入门,什么都不怕,一松一紧自运化。太极非力胜,亦是 ?力赢。此太极之法。

太极10年不出门,乃未得其法,终未人道,而非其拳奥。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摸也;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法也。所以,方法科学一年胜十载。

太极拳之柔与刚,松与紧,不是嘴能做到的。要根据自己练功的层次或阶段有所侧重,不能不求,不能硬追,层次有交叉,但无捷径可跳跃,扎实的脚步才能走出顺畅的路来,否则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神功、绝技君莫迫。“虚无大师”、“空静尚人”、“贾圣宗”、“甄思”、“魏之名”之流,孔方兄不拒,美元更喜。轨迹李紫剑,《少林与太极》之拳打恶人乃是真理;大成杨波,《精武》软硬兼施述真经。太极拳惟求心态平和自然,呼吸绵绵,神藏于内,敛入骨,射于外人敌之髓,非“心存歹意”可比。豪横不惧,力大不怕,弱小不欺。

愚虽不才,习太极30余载,只为健身,于功无缘,经验没有,教训不少,愧对太极。惟明一理:武以德为尚。向不信神功绝技,隔空、隔墙打人不过游戏。笔者若错,君可论理。君若不弃,愿以身相让,莫说隔空,神君可否贴身打人放人乎?笔者虽无功无力,即入太极,大气不敢出,身无根,只沾人连随若黏,放人只会轻弹,被打之人不过电击,可与绝技匹敌?愿与神功绝技以身试艺;更愿与同好交,向明人请教,与同道磋艺;亦愿辅助后学求得真技。

笔者无意流泪,观人玩术,学子受欺,心亦滴血。今之所述,真言苦口,意为弘扬中华武术之魂,以太极为喻。拳本无门,实为习承而已。承武之精,运武之髓,扬武之威,展武之德,乃武之魂,武林共尊。

推手八法

赵堡太极拳在架式和推手中要取得我顺人背的效果,十分讲究运用十三法和各种劲。

赵堡太极拳十三法的名称与各家太极拳的名称一致,就是:绷、?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法的动作贯串赵堡太极拳的行功走架推手的过程中,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十三法,才能不断地提高练拳和推手技击水平。现对这十三法中的前八法分述如下:

(一)?绷法(劲):是以我的双臂承载对方的双手。赵堡太极拳的绷法多用于接手。双臂粘着别人双臂,以静待动,起到探测对方虚实了,即顺势应着。赵堡太极拳传的秘诀中对绷的说法是:“吾一双胳膊绷起他人双手也。如人双手按我右胳膊(或左或右),我必须用如封似闭之势,将人的刚劲引空,乘彼之势,宜按则按之,宜履则之,宜卸(我将身退下为之卸)则卸,使彼自己落空,方为上策。”这说明了绷法接手后的应付办法,当然这只是跟着的应付办法,拖绷法下要气沉丹田,上要顶劲,配合腰腿。赵堡太极拳在推手过程中意识上要有绷的意识,周身不失绷劲。

(二)?履法(劲):我用双手粘住对方腕与肘以上臂顺其来势向一侧引,使对方来劲落空。履要不顶不抗,以四两拨千斤。赵堡流传的秘诀对履得这样说的:“敌人用两手按我右臂之时,彼用劲太大,手足齐进,我用如封似闭势将彼劲引空后,我乘势将右身下卸,即用我右手搭在彼上臂上,吾两手齐往右引之,使劲落空,彼势不便前进。必须身下卸。”这是在推手实践的着法。履必须做到松腰,转胯,不丢不顶,保持自己的重心不偏。

(三)?挤法(劲):赵堡流传的秘诀中说:“接上式、敌半身下卸之时,我以前臂击之是也。”这话的意思是,我履对方不宜前进以半身下卸化解我的履劲,我乘对方下卸身之时以前臂挤去,这是赵堡太极拳的挤法,这种挤法与其他流派的太极拳不一样,挤劲要求松肩、垂肘、气沉丹田。

(四)?按法(劲):以我的双手粘住对方一臂的腕和肘顺势向前用力。赵堡太极拳的按法有自己的特点。赵堡流传的秘诀是这样说的:“我以前臂击敌之时,彼将我臂引空,不能前进,势须半身下卸,值此之际,彼亦能乘势按我,吾亦能于机按彼。”赵堡太极拳的按法是处于一种特别的状态下出现的,发按劲要保持身体中正,顶劲,拨背,腰要弓,但要不贪不欠,不前俯。

(五)?采法(劲):有两种意义,一是用手指抓住对方肘或腕突然向下发劲,发劲要速、脆。同时配合腰腿,不能单靠手指的力量。二是以双手固定别人的关节为采,不能用手抓紧。只能用掌压迫对方的关节,让对方丧失抵抗力。

(六)?列法(劲)旋转对方关节为列。列有单手和双手两种,双手发列劲又有两种,双手采住对方两个关节部位转同一个方向的为一种;双手各自转一个方向的为一种。发列劲要求身体中正,力由脊发,周身要配合双手。

(七)?肘法(劲):在推手中屈肘击人为肘法。肘法在近身时使用,是击人的胸、肋、面等部位。肘还可以缠绕、扩肋等。发肘劲要用丹田的爆发力,腰胯要密切配合。

(八)?靠法(劲):以肩击人为靠。靠法是双方身体贴近时使用。靠劲凶,易伤人、慎用。发靠劲要含胸拨背,肩找自己的脚尖。

赵堡太极拳在推手中除了用上述八种手法和劲别伺机顺势发放以外,还有诸多劲别,其中包括:粘劲、截劲、寸劲、惊弹劲、崩炸劲、分劲、合劲、沉劲、借劲、走劲、化劲、钻劲、滚劲、横劲等等。适当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劲于推手中能提高技击的效果。 太极推手五字秘决 刘瑞著述

一、听

?? ??“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耳听的功能、触觉功能和气场感应功能。这些功能的获得,主要通过盘架子,在长期的拳架练习过程中,耳听会越来越灵敏,动作会越来越匀称,“浑元一气”也会逐渐产生。耳听灵敏了,稍微响动,即会觉察;动作匀称了,才会感知对方的不匀;有了“浑元一气”便会进入“不知而知,不觉而觉”的境界,使耳听,触觉和气场感应等功能,上升为妙不可言的知觉反应。只有以听为先导,推手时才不致成为盲人瞎马,临深渊而不知。

二、灵

???“灵”的含义也有三:形体灵,意念灵“灵光显现”通过拳架轻而正的练习,将会通身产生高度的协调,意念和形体保持高度虚灵,身体某部出现灵光(即辉光)。有了如此之灵,推手时才可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放对方”;也只有灵,才可能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彼已动,己先至”。

三、沾

?“沾”即依附或略有接触之意。推手时,在与对方接触上以后,就要通过接触点轻轻依附到他的身上,逆来顺受,随之而动,彼用多少力,我称多少力,处处注意不让其通过接触点将力传于我身,使之不能得知我的重心的变化,因而控制不了我的变化。这和推手的第一层意念“不受制于人”相吻合。“沾”的具体练法、用法,必须在明师的心传、口授、身教之下,才能真正掌握好。

四、粘

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谓之“粘”。推手中的“粘”是要像“伤湿止痛膏”一样贴住对方接触自己的点上,而且是分量极轻的贴附,不至使对方感觉到力的存在,但又可牢牢粘贴对方,使其不易脱离,从而通过粘着点,处处探寻对方的重心点,控制对方,使其处处不能得劲。此即“我顺人背谓之粘”也。这也合于推手的第二层意念“控制人”。

五、缠

缠,有缠绕,纠缠之意,如绳捆索绑。“缠”字诀其意深矣,非到上乘功夫难以领会。在推手时和对方一接触,立即使对方感到如陷天罗地网,有手不能用,有脚不能动,神呆气滞,茫茫然不知所之。当达此境界时,接触点控制对方,非接触点亦控制对方;接触点可以发放对方,非接触点亦可发放对方。在自己的神念,气质的作用之下,发放对方如打“稻草人”。这也吻合于推手的第三层意念,也可以说是“浑元一气之道”的体现。在此境界之上,功夫一日精于一日,如能锲而不舍,勇猛精进,自然得太极之真道矣。

太极拳论 张三丰著述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外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捩、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此五行也,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捩、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太极拳论 王宗岳著述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著(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称准,活丝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既是走,走既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进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是为论。

太极拳论解 陈清萍著述 ??摘自候尔良《和式太极拳精义》

溟溟军沌,窥窟莫测,虚而无象,焉知其极,故曰无极。即日由无极而生,须明无极之义。自无而有,一气动荡,虚无开合,化生于一。浑圆廓象,阴阳感如,喻而名之,是为太极。故曰: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功夫。太极者,为万物初始也。太极为浑圆之一气,怀阴阳之合聚,此气动而阴阳分,此气静而阴阳合。动静有机,阴阳有变。太极阴阳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有刚柔之义,顺背之谓,曲伸之分,过与不及之谬也。习者与人相搏,须随其势曲而旋化蓄劲,引其过与不及而击之,击伸发劲以直达疾速,此圆化为方之义。彼刚攻而以柔虚实,此谓走化。彼欲抽身的粘缠,缓随急应,彼莫测而胆寒;虚实互换,彼崩溃而心惊。理用俱明,方悟劲之区别,熟而生巧,渐能随心所欲。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句,实拳法之内功也。师传曰:寅时面南,松身神凝;吐纳自然,撮抵桥通;阴阳和合,攒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应;慎而密之,久行功成。人身中者不偏,二脉隐于身内,气畅无须倚,气行现心意。浑圆一漾而贯全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似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之重而弹愈强,力之沉而空愈深。

?武技之道门派各异,惟内家者势别劲异,浑身一气如轮之圆活,虚实转换旋化随势。不明此者,久难运化。堂室难窥。

理用相合,太极真谛,习者不可不详思揣摩焉。若理能守规,久恒自成也。

太极拳论臆解 洪均生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解]极是顶点、极限。加一"太"字,犹如我们习惯说的原始。我国古代所谓"太极",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开始之意。无极是无的终点。说太极是由无极发生的,完全符合世界上事物发展的规律。

俗语常说:"无中生有。"一切的"有"都是从"无"中发生的。宇宙中的"有"是不可限量的。不过人的知识受到生理和环境等等条件的局限,不可能一一预先看出来。必须从不知之"无"而有所发现然后才能有所发明,进一步而有所创造,达到有所前进。发现、发明、创造、前进,又都是依*科学知识而获得的。但这是外因,它的内因离不开阴阳二气。阴阳之气是互相矛盾,互相推动,而又互相制约的,能推动变化,所以说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解]这几句是说明动静的方向为开、合。开、合的限度要适当而无过、不及。尤其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动静的基本规律为"随曲就伸",正是表达出螺旋形的运动形式。

按说动静的分合,只是自然现象,"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则是科学方法。我们联系陈式太极拳的顺逆缠丝,可以体会"随曲就伸"中必然包括着自转与公转。人的动静开合,连初生的娃娃都会,同时也自然会自转和公转。这是人类的本能,也就是内因。至于开合、屈伸的无过、不及,却必须通过学与练,才能做得十分恰当。

但是,本文只讲出"无过不及",却没有说明以何处作为标准,未免使人迷惑。陈式十六代后裔陈鑫先生(字品三)在所著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提出:"两手各管保护半个身体,以鼻为界。"这就比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讲得清楚些。不过手部运动线路,并不经过鼻前,因此我教学生是以手心斜对心口为界。陈鑫先生又提出运动中自转的缠法有顺、逆之分。我根据陈发科师示范动作的变化,在自转的顺、逆变化之中,同时有前后、左右、上下公转,而找出公转正旋、反旋的规律,并从实践中体会出"过则劲丢,不及则劲顶"的规律。

按照以上情况来看,又可以体会到,在身法、步法、手法的上下配合,处处都要严格掌握无过不及的规律,而且是差之毫厘,必然谬以千里。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解]这两句话是说推手、散手的规律。对方用刚劲来进攻,我方必须以柔来走化。乍看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初学者以柔应刚,虽然不顶了,但又易出丢劲。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如何用刚和用柔,怎样是柔,怎样是刚,以及刚柔如何配合变化。没学过陈式拳法,或学陈式拳不懂缠法,他所用的刚和柔都不免直线进退。或者懂得走公转的弧线,而不会用自转配合公转。所以在本身的感觉用刚则顶,用柔则丢。陈式的动作不论大小都在旋转,转半个圈便是180度的弧线和点组成的(实则应是由点成线)。与对方接触之处,遇线则感到是柔的,遇点则感到是刚的。但我方的点碰到对方的线则必然滑过去而又成柔的。只有以点对点,才能显示出刚来。如果双方都是正面的点,又会形成顶劲。谁的劲大,谁的动作快则胜;而劲小的,动作慢的就被顶出去。陈式拳虽然需要用自己的点碰对方的点,却用的是旋转中辐射的点,所以劲发而不觉顶。

但又怎样使人背我顺呢?我认为这是和身、步、手法的公转配合有关的。概括地讲,便是自转要因敌变顺逆,公转要因敌变三角形。不论是手与手、步与步,或手与步的配合,都应当是三角形的。

动急则急应,运缓则缓随。

[解]这两句讲到时间也因敌而变,当然同样要求"无过不及"。太极拳交手的规律是"彼不动,己不动"。这个方法是有理有利的,无过不及则是有节的。因为太极拳虽然也可以说是比较高深的一种武术,它的战略却以自卫为主,正符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这就是有理的。不先动手,对方无法看出我方的动向,岂不是有利?无过不及,不发着则已,发着则所攻的目标必然准确。同时又可保证自己重心的平衡,更较安全。

由于动作的时间因敌应快则快、当慢则慢,所以练拳也应快慢相间地运动。但陈式要求快慢相间的练法,是指的全套慢全慢、快则全快,并非一势的动作忽慢忽快。如某所讲的"转弯宜慢",更不可误认为太极拳是能够以慢胜快的。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解]太极拳的理只有一个。按旧的说法是阴阳对立学说,按新的说法就是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实际说来,有理必有合理的说法。它的基本规律,只是螺旋运动的顺、逆自转和正、反公转。由于交手时需要因敌变化,除了眼法必须注视对方,不许随着身、手乱转而外,身的左右旋转、步的进退、手的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和角度的大小,莫不由于对方的变化而适当地加的加、减的减。而且加减的尺寸与时间,要做到毫厘不差,分秒必争。真是千变万化,却还是一贯用缠法进行。所以我认为,明了拳理固然必要,而掌握运用拳法尤为重要。讲理而不懂法,等于善谈兵的赵括徒具虚名。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解]这一段话说明从学拳到交手的前进方法和提高的层次。

我们首先应当认清什么是"着"。太极拳的着,概括地讲就是太极十三势的掤、捋、挤、按、采、挒、肘、*八个手法,前进、后退的步法,左顾、右盼的眼法和中定的身法。它虽然分属于手、步、眼、身,又是互相关联的。除了眼法在左顾右盼之中只是中定地前进,而无后退,身法也有中定的左右旋转和进退(左转则左退而右进,右转则右退而左进,更有随着步法进退的位移)。手、步的进退,同样有左右的变化,并且仍以中定为主。

没有中定,则进退失据。

"掤"字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内劲,即陈式的缠丝劲。它是贯串于周身,运用各种着法的劲。任何着法如果没有掤劲,即使形式做对了,也是有形无质,不起作用的;一是指着法。它是与对方交手时的引化作用。所以掤着在陈式拳式中,每势的每一动作,或转折之处,都是掤着。它有正掤、侧掤、上掤、平掤、下掤、左右掤和连掤、退掤等多种形式。陈式

一、二路套路中约有数十种掤着。

我认为掤在太极拳中好比书法的点。字画有点、横、竖、撇、捺、折、钩,但都从下笔的点而改变方向才形成的。即以点论,从一个点到几个点,从在上的点(如主字),到在旁的点(如玉字),在下的点(如太字)来看,它的配合方向各有不同。主字的点必在正中,和王字的横画距离也需适当。玉字的点须在王字中间横画的右下侧(犬字则在横画的右上方),太字则必须偏于大字撇的下侧。而且下笔的时间也各有先后。两个点在上的如羊字,在中间的如火字、曾字,在下的如只字,还有在左旁的如冷、冰二字。三点在旁的如江海。四点在下的如点、鱼。不但配合变化各有不同,用笔的方向也如缠法的顺逆而适当运用。三点水的笔法第

一、二点用顺缠法,第三点则用逆缠法。下面四点的第一点用逆缠,末一点则用顺缠。书法尚是如此,掤法当然应当随着来力的方向,而变化顺逆。沈家桢著《陈式太极拳》说,顺缠为掤,只讲对一半,岂不知逆缠也可以掤。但说逆缠为捋,不但不符合现实,而且完全违反陈式规律。陈鑫说:"守规矩而不泥于规矩。"这是指的顺逆缠法必须遵守,却可以适当加减转换角度。我教学生常说:学拳要学得死,即一丝不苟,毫厘不差;用要用得活,即加减适度。

采、捋、挒都是顺着来力的方向,引进落空的着法。但圈有大小、力有分合。采走的圈子高而大,合力多于分力;挒则圈小而分力多;捋走中圈,力则先合后分,分合各半。挤、肘、*是以肩、肘、手三节互换化劲攻人的着法。按是解决挤肘*的着法。拳式中每个动作都有这些着法。此文提出"着熟"二字,我认为学拳之初,便须先了解某式某动作是什么着,为什么这样动作,全身这样配合有什么用处,然后加工练熟,才不枉费力气。

着熟之后,为什么又说"渐悟懂劲"呢?我认为如想弄懂所谓的"劲",首先要认识劲是什么,怎么运用。着是有形的,劲是内在的。它是从形的正确模仿,细致的锻炼而渐渐产生的。这里说的"懂"应当是指劲的运用,而懂的方法是在练架子和推手的科学试验中渐渐悟出来的,也就是懂得时间和方向的结合与变化。

什么是"神明"呢?这个词不是指唯心的神,而是变化莫测、出奇制胜。关键首在"明"字,而且和上句的"着熟"是分不开的。着由明而熟,则劲又可由明而神。功夫提高是一层一层地前进的,所以文中说"渐悟"、"阶及"。陈鑫先生曾有"出奇在转关"的诗句。他说的奇、正与这里的神是相同的。不过他说的"转关"二字却把陈式太极之所以神奇指明了。为什么"转关"却可以说明出奇?出奇处在于双方争胜的关键时刻,动作变化角度与时间的毫厘、分秒不差,使对方与旁观者认为必败时,却由于这一"转"而胜,连他本人也有"我亦不知玄又玄"的感觉,岂不令人拍手称奇。这种成效是怎么得来的呢?下面接着说。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解]这里说的用力的"力"不是指的用拙力,而是用心学习并持之以恒的锻炼,也正是陈发科师所教导的"按照规矩练对、练熟、讲明、加细、一一试验"的结果。 "豁然"二字是"明"的扩大。初学开始的明,只是一着一势的认识,贯通则是全面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认识。

"懂劲"一词首先由王论提出。研究太极者亦莫不讲求懂劲。许多书刊讲到懂劲,总不免囫囵吞枣地说,为求懂劲,先要听劲,为了听劲,先要问劲。但用什么方法去听去问,听出问出之后怎样应付,却说不明白。也有人主张学太极拳必须兼学推手,这是合理的。因为拳中的每一动作等于书法一个字上的每一个点画,每个式子等于文中的句子,一套拳路等于一篇文章。学文字,首先要认清字形、字音、字义,然后通过造句,才能渐会作文。学推手犹如学造句子,练散手又好似学写文章。如果字义不明,岂能写出通顺的文章。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但所说的"破",并非真的把书弄破,正是此文"豁然贯通"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推手是练架子后检验所学动作是否正确的一层功夫。至于太极拳的奥妙则应当在学明着法时,由教师讲解、试验便可粗略地领会。有人说,不学推手得不到太极奥妙,这话我不理解。至于说推手须练铁棍,以增力气;又须学摔跤、拳击,以求技术云云,我是莫测高深的。是否太极拳在技击方面一无所有,必待外援,方能有成呢?这个问题需要经过有识之士来探讨。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解]这四句讲躯干上下中三盘的规律。

顶劲为上盘的主要部分。按说从项到顶都属上盘。顶劲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主的。由于是上盘,所以劲须向上领起。陈鑫先生说:如同用绳子从百会穴将人向上悬起似的。这句话解决了我对《十三势行动总歌》"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悬"字的疑问。又从而体会出顶劲上领,身部才能轻利。说为虚领,因并非真有绳子悬起,只是想象而已。

《太极十要》第一条为"虚灵顶劲",可能是误领为灵。因为从百会穴到尾闾长强穴上下成一条线。在杠杆原理方面,它是支点。支点必须中正,不许摇摆。所以拳论又有"立如平锥"、"腰如车轴"的说法。

气沉丹田是讲下盘规律。丹田原为道家术语,在经络学方面即是气海,也可以说是人体的重心所在。按力学原理来讲,重心降低则加强稳度。

但气沉丹田的方法,并非憋着气鼓小腹。陈式拳的气沉丹田与尾骨的动作有密切关系。陈式主张尾骨下端的长强穴要微向后翻,这与社会上习惯的尾骨内收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由于长强穴微向后翻的姿势,可使小腹的下部微向内斜,则胸腹间的气自然沉到小腹;而且同时可使大腿根里侧的大筋放松,裆部开圆,则身体左右旋转的角度也自然放大,不但加强重心的稳度,又能增强步法的灵敏。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这两句是讲中盘腰部规律的。上句要求立身中正,下句说明腰部是左右旋转的。腰向右转则右隐而左现,向左转则左隐而右现。

以上四句话讲明人体上中下三盘的基本规律。从文法的次序来看,为什么先讲顶劲,次讲丹田,最后才讲到腰呢?我认为,正是教人学拳掌握规律的次序。因为上下先成为一条线的形状,腰部自然可以中正而不偏不倚。

有人怕学者不能了解顶劲的如何虚领,说为头上轻轻顶起一物。其实顶和领字的劲及动作绝对不同,领是从上带下,顶则以下抗上。还是用"悬"字解释"领"字为好。

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杳。

[解]这两句讲左右手足的上下配合。乍从字面上看,似乎使人难以理解。当初我见到一个手抄本为:"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左杳",我还以为这样写才是对的。后来又想到,这样太平凡了,为什么提到拳论上?经过学练陈式推手,才认识到这是讲的手足上下配合,正是避免"双重"之病的要诀。如果写作"左手重,左步虚;右手沉,则右步虚",就使人易懂了。

对于上两句话,也有人解作推手规律,即应当"人刚我柔",似也有理。但对方是否以左手攻我左方,右手攻我右方,都是不一定的。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解]这四句与上面两句都是指方向变化,前两句讲的是左右配合,这四句中的仰、俯讲的是高低,进退讲的是前后方向的应付规律。

我们可以体会出句中的"之"是可以代表敌我双方的。先就敌方动作来讲:敌方向高处采我,使我失中,我随即比他更高;如向下按我,我随即比他更低。这个更高、更低不是直线而随,必须采用陈式的螺旋自转与公转,配合身法的旋转,步法的进退,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要求。对方采我右手,我以右手顺缠上随,随即肘尖向内收转,手指仍高不过眼,冲向他的中心,同时进右步于其裆内,塌下裆劲。从外表看来,手并不高,由于臂部向内弯曲,加上进步、塌劲,使对方自然感到他无论如何想把我引出去,我的手劲却比他更高。这些动作可以参用野马分鬃进右步的身、步、手法。

如果对方进步向下接我右手,我用二路窝底炮的动作,先退左步,继退右步到一尺余宽处,下塌裆劲,同时右臂走逆缠,肘贴右肋,手合在裆中,加大逆缠,使对方感到越往下按其力下陷得更深。

进之是对方捋我的手法。我身向左或右转(捋右手则左转,捋左手则右转)。进右或左步,松肩沉肘,先进手挤,挤时手走逆缠,肘部以上则走顺缠,而手腕转向他的右或左肋,使之感到我的手臂越引越长。

如果对方按我右臂肘关节,则视来劲的方向,偏上则走顺缠反旋收转肘尖,偏下亦走顺缠正旋沉肘贴肋,手部指向对方,步法或退或进,如十字手、拦擦衣的身步手法,便可使他感到劲难以前进。

但,如我采对方,他以前法上随,我即用第一套金刚捣碓第二动作,劲在左手下塌外碾,或用白鹤亮翅第二动作右手上采,而左手按其小腹右侧。前者是进左步双采法,后者是退右步的右采左按法,都可使他有高不可攀,自行后退之感。

如我向下按人,遇着对方以窝底炮的右手加大逆缠引我前倾时,我只要加大左旋塌劲,以右手顺缠向其裆内转进,即可破解。

捋挒引进,我身手虽形向后退,只要前手做好下塌外碾,则可感到他的长度赶不上我。

采挤的前手随其身的旋转和手的拨按,而沉肘以变手的顺逆缠法和方向的提落前进,亦可使之退不出去。

总之,都要身法、步法、手法的加减适当,而眼法不变,自能收效。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运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太极拳歌 张三丰著述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休。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册字,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粘随不丢顶。

太极拳经 清山阴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要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随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唯性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斯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各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若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志揣摩,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斯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太极拳势 王宗岳著述

太极拳者,如长江大海之水,滔滔不绝也。太极势者,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捋挤按,既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捩肘靠,既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定为中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手运八卦,脚此五行,合而言之,曰:十三势也。

?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

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 张三丰著述

??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则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动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似持鬼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有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揩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始能极坚硬。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毒,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慎密矣。又日: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 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 蒋发著述

摘自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杜育万乃杜元化。

?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举步轻灵神内敛 举步周身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莫教断续一气研

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在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 左宜右有虚实处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意上寓下后天还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则其根自断必其坏之速而不疑。总之,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断耳。

太极拳功???蒋发

??? ?师传曰:太极行功法,在调阴阳。合神气止,心於脐下,乃曰:凝神。敛神入气穴,使阴阳交感,浑然一气。夫太极拳者,静而始动,动而至静,动静相因,连而不断。神形互依,意气相聚。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分明,用意不用力。乃拳功之要,学者不二法门也。

太极拳道 邢喜怀著

先师曰:习拳,习道,理义须明。功不间断,其艺乃精。

? 夫拳之道者,阴阳之化生,动静之机变也。知气养而增命,善竞扑而全身,此为习拳之妙理。气何以养,寅时吐钠,神守天根,意沉海底,心静息寂,神意互恋,升降吞液,腹中如轮,旋转循规,是以知水火之和气,为两肾所出,比人身性命之本,须刻刻留意为是。

扑何以善,手脚四肢皆听命於心神。动静虚实,随意气而定取。上动下合,左转右旋,前移后趋,惟心神之所向,意气之所使也。腰为真机,而贯串肢节,势无所阻,是内意者用耳。

太极拳说 邢喜怀著

夫太极者,法演先天,道肇生化焉。化生於一,是名太极。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分而为阴阳,凡万物莫不由此。阳主动,而阴主静。动之极则阴生,静之极则阳生。有生有死,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降,气运之消长无端。体象有常者可知,变化无穷者莫测。大小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太极之理无乎不在。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阴阳之气,修身之基。上阳神而下阴海,合之者,而元气生。左阳肾而右阴肾,合之者,而无精产。背外阳而怀内阴,皆合者,而元神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乎阳者亲上,本乎阴者亲下。是则手以阳论,脚以阴名,相合者而身自灵。虚实分而阴阳判,动静为而阴阳变。纵者横之,刚者柔之,来者去之,开者阖之,无非阴阳之妙理焉。

然阴阳和合,斯理孰持,胜负两途,斯验孰主。一判阴阳两极分,聚合阴阳逢在中。是以其妙者一也,其窍者中者。夫太极拳者,性命双修之学也。性者天上潜於顶,顶乃性之根。命者海下潜於脐,脐乃命之蒂。故知双修之道在天根海蒂之合也。真意为其中,使而有所验。动之始则阳生,静之始则柔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极则刚生。阴阳刚柔,太极拳法。四肢义通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刚柔之中,复有刚柔。故有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太刚太柔,少刚少柔,太极拳手之八法备焉。曰:“棚、捋、挤、按、采、捩、肘、靠”。一以中分而阴阳出,阴阳复而四时成,中为生化之始,合时成五气行焉。东有应木之苍龙,西有属金之白虎,北陆玄龟得水性而潜地,南方赤鸟得火气而飞升,中土孕化以生成而明德,五行生克太极拳脚之五步出焉。曰:“进、退、顾、盼、定”。

夫太极拳者,呼吸二五之中气,手运八法之灵技,脚踩五行之妙方。上下内外与意合,节节贯串於一身。因而,万千之变无乎不应。此所以根出於一,而化则无穷,太极拳之所寓焉。俾使学者默识心通,故为说之而已哉。

太?极?拳?秘?传 张楚臣著述

太极拳功有济世之法,技有运身之术,示外者足矣。而修行之秘,须宝而重之,不得轻授,傥传匪人,则遗祸为害,宁不惕哉。

诀曰:沉气於腹,以意定之,不得妄提。聚而鼓荡,状若璇玑。意活而运,气如轮转。其要不离腹中,此所以刻刻留意者耳。

??? 神领全身,以手为先,脚随手动,身随脚转。意与神通,气随意走。筋脉自随气行,此所以举动用意者耳。

夫太极拳者,内气之鼓荡运动,须与外形之势同。凡举动神意互恋,神领手诀,而意令气运,由手而肘而肩,由脚而膝而腰,自可达以众归一之道,此既上下内外合为太极之妙术也。

手有八法而一神虚领,气有百环皆随意而定。神主阳而行外势也,形也,意主阴而守内精也,气也。手为阳而动於上,脚为阴而移於下。妙在俱合,灵在俱松。势未动而意已动,神意俱在形之先,势不可执,以神意为机变,无须以成架为局焉。

?习拳大歌 和庆喜著述 ???习拳之道多留心,神敛肌松态自然。 腰脊中正虚领顶,气达周身督脉贯。 虚虚实实明阴阳,身灵步活弗缰绊。 拳守四法晓六合,上走下随意欲先。 松肩沉肘气蓄下,妙运精气润心田。 招路多拟立圆行,缠绵软柔劲相连。 节节体骸归一元,能分易合臻化境。 循势舍己借彼力,遂阳就阴达真玄。 入门捷径须口援,功夫真善凭自修。 盘架有时贵于恒,子卯时分莫间断。 学好太极岂曰难,老幼强弱皆宜练。 若问习拳有何益,延手益寿身自安。

高手武技论 和敬芝著述???摘自候尔良著《和式太极拳精义》

手之高名,百发百中矣。手所在即高所在也,百发有不百中者乎?且拳勇之势,固贵乎身灵也,尤贵乎手敏。盖身不灵则无以为措手之地。而手不敏,亦无以为动身之处。惟身与手合,手与身应,夫而后虽不能为领兵排阵,亦可为交手莫敌矣。今世之论武技者,动曰:某为快手,某为慢手,某为能手,某为拙手,知慢手不如快手,拙手不如能手„„。他人不能送出者,彼则从而送出之,夫不是手,而为高手也。故吾思之,高者人人所造也。当此高之会,此以一高,彼以一高,均于使高焉。而自有此高,直以一人之高,敌千人之高,而众人之高不见高也,夫惟有真高而已矣。抑又思之,手者人人所有也,值交手之际,此以一手,彼以一手,均不让焉。而自有此手,又以独具之手,当前后之手,当左右之手,而众人之手如无手也。夫惟有束手而已矣。吾于是为乃高手也。幸夫一推见倒,推推见倒,其以引进落空,过劲击人,彼如悬壁束手,发之数仆,真不啻天上将军也,安有不制胜也哉!且于是为是手慰也。慰夫神妙莫测,灵动手知,其逐势进退者,又不啻于人间神仙也!安有不争雄也哉!呼引入胜,高手一同神手,一动惊人。高手宛妙手,人亦法高手焉可已!夫法高者,功也!手敏身灵,也于神乎。阴阳之拳,数载纯功,安有不高者乎?然武技贯于理也,习者思之,深必悟焉,至为高手也。

太极拳之炼气 金幸祥

锻炼太极拳,如果只追求功夫的上层,不修炼气功,就像造好了子弹,但没有枪械,那么最威猛的子弹还是不能发射杀敌。太极拳在追求实际搏击功夫的同时,必须进行气功的修炼。炼气可分为三个层次,在每一层次的修炼中,应保持阴阳平衡,以有余而补不足。至第四阶段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留待有心人去体味个中的奥妙。

一、理?气

气,每一个人都有,没有气,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修炼气功,首先必须理气,将体内散乱的气理顺,按照人的意念循序运行。譬如激光,首先用滤光器,选择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波,其次用激光器将这些光波反复激荡,最后形成一束特定波长而威力无穷的激光。理气的过程,是一无中生有的过程,是一个从无气感到有气感的过程。理气,必须以松静为本,思想放松,多想美好典雅的景象,在思想中保持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自然地,松静也就来到了你的身上。应打破无思无想即为松静的思想,明白不是人去寻找松静,而是松静自然现于人前的道理。只有所思所想是美好的,身体是松静的,那么,此时理顺的气才是纯净的。譬如净物,置之净器,表里俱净。有些人,思想虽净,而器不净;有些人,器虽洁净,而思想不净;再有甚者,思想器俱不净。此三者从事理气,多为事倍功半,甚至是有害无益。理气的形式可以多种,以运动得气最快,站桩次之,坐桩第三,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习惯爱好进行选择和更换,无有定式。

二、运?气

理气至纯而不会搬运,此为死机,无有用处。理气至一定阶段,必须进入运气阶段。人身本身即为一太极,阴阳既分,五行自判,于是乎有生克运化之机。而人之所恃以生者,惟气与血,气血调和,则生机逢勃,欣欣向荣;气血失调,则死机潜伏,垂垂欲绝。气与血,循行全身,无时或息。气壮则血旺,气竭则血衰。运气,应无微不至。运气之道,可分为三,一为络道,二为血道,三为髓道。初步运气时,气走络道,以手引之。等打通络道之后,气走血道,以手或意引之,外静内动,静如山岳,动如潮涌。等血道全部打通之后,气走髓道,以意引之,外枯内奔,形似枯树,内息奔流不止。只有打通了络道、血道和髓道之后,气的搬运才不会滞阻,气才可以随意念而动,做到随心所欲而无所不至。

三、用?气

理气和运气的目的,在于用气。理气是基础,运气是工具,用气才是目的。气至纯而无滞阻,可以强身,可以治病,可以扶正却邪,可以作为枪械击发子弹而杀敌。至此,太极功夫与意气相辅相成,起心动念,形神相合,心到、气到而身到。意与气合生劲,劲由神发,则无坚不摧。至此,既可以度已,也可以度人。?

四、返朴归真

气功的修炼,从无到有,又必须从有归无,返朴归真。道,可道,非常道,无欲,众妙之门;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歌诀云: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气功修炼到一定境界,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切归无,无有太极,无有拳术,有无双泯,道法自然,是为极则。

赵堡太极拳体用歌诀

右手领肘左手催,外掤腿蹬身劲整,丹田内转四梢应,内外合一发不空。

沈肘小圈滚化进,反制双臂刺喉咽,丹田催劲贯筋梢,白蛇吐信巧取胜。

掌发全凭身带动,穿梭招发快如风,神意气劲贯左掌,足落指到取双瞳。 跌岔分打四方势,左顾右盼前後击,身发螺旋弹抖劲,触转即放八面跌。

太极扫腿少人知,铁腿一发敌断根,上领下扫仆步击,常山之蛇首尾应。

太极不怕身後攻,掤履其手来劲空,脚勾其背仆地倒,一切都在旋转中。

金鸡独立济阴阳,蓄发相变柔而刚,转换虚实人不知,掌击易化膝难防。

太极攻防变化多,走粘有走也有躲,对付扫腿身上跃,双脚连发腿难过。

赵堡太极十三翻,十字翻手凶又险,手脚一圈一太极,圈圈合劲敌倒翻。

手腕被擒莫失掤,肘下踢脚弹腿用,一招多途人莫识,也作白手夺刃功。

瞻前顾後要紧记,明了三节变化奇,涌泉力发肩膀出,裆挨一肘真魂失。

仆步下引千斤势,七星下式靠法凶,瞄准七星往上打,靠劲一发人腾空。

解拿还拿妙手法,滚臂采咧一刹那,含胸扣档腰劲发,浑身都能把人拿。

以臂沾臂摇滚化,膝提足蹬防带打,气敛入骨松腰胯,回头看画上下发。

顺化前臂近敌前,进步进身绝招现,看准五虚险处用,周身合力捶以钻。

擒臂虽凶走化精,舍己从人卸无形,应物自然给肩肘,如龙绞水拔其身。

双手被封知转换,手肘胸腹皆是圈,提膝护中退即进,对方跪我七星前。

如虎扑来样凶猛,卸其来势退不应,左勾右掤散其力,以柔克刚不丢顶。

转身妙势抱太极,身圈带动数圈至,掤履挤按瞬间发,引化千斤不为奇。

赵堡太极架独特,式式相连步步深,双摆莲击破双腕,功夫不纯难应心。

搬弓射虎应後人,双手采列臂撑圆,手臂肩胯合整动,发人犹如箭离弦。

太极图圆无始终,全在阴阳变化中,开中有合合中开,循环往复转无穷。

太极丹功义诠 王柏青著述

一、太极丹功义诠王柏青著述

道自虚无生有为,便从太极中规循。天地分判阴阳义,人法自然意神合。道心玄秘守天根,内丹培育成在坤。精气合练延年药,浑身天人俱妄春。悟得天心道基尊,生生妙境育灵根。抛却名利海天阔,圜中日月随心神。两只慧剑定中土,一团和气冲玄门。苍海无浪缘龙蜇,青天恬谧赤子心。精气神喻三祖孙,气为先祖万物根。精乃气子生神意,积气生精自全神。出玄入牝呼吸循,念念归底海容深。俟至地火喷涌时,百脉俱活修全真。三花妙合统在神,五气聚分权由心。修得瑞土孕内丹,日月真息火候存。三魂息安昼夜分,两弦期活朔望临。但使方寸宅勤守,黄芽白雪何须寻。汞借水银喻人心,铅如钢铁比人身。婴儿姹女亦如是,黄婆撮合土意真。坎离分合水火轮,注生定死本命根。上下左右皆非是,中腰阴阳两肾门。子午上星下会阴,戊己神阙并命门。庚申金气土得藏,坤火巽风意息存。乾中阳失翻成离,坎得中实转易坤。化阴抽阳还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寅时面南守天根,舒形缓息渐寂隐。恬澹念沉入深海,无物腹虚静无尘。大道无声缓缓运,一缕绵绵下归引。渐细渐长谷底满,收聚散气团仙真。日追月坠晓星临,三光先后开天门。深山寂幽溶溶夜,恰是道基初生根。贪龙欲腾行沛霖,怒虎出洞将噬人。天符一道玉音降,虎归龙伏修清心。阴阳媾合龙虎吟,意痴神醉恋魂魄。心肾交合水火济,田蒸海温好浴身。紫气炎焰冲玄门,肌爽窍开乐人伦。甘露琼浆天池满,饵津润脏涤身心。潜龙无用筑基因,见龙在田产灵根。飞龙在天运武火,亢龙有悔形退阴。祖气复入闭出门,腹胎意转运法轮。能令十息缓缓吐,三十息上可调神。精生灵根气护神,神定身中息自沉。内息气运精神固,此真之外更无真。神行气行元海运,一轮始终胎息匀。善养生者在守息,物欲善者勤养根。太极一气延年药,气命神性双修门。天地合育续命芝,但知求我不求人。肢松心沉入脐轮,太极未分是真阴。一阳动处天意现,神令手运移昆仑。挽起光圜转乾坤,气滚意池腹中寻。龙翔九天云伴起,虎啸幽谷风摧林。借势循向在心神,贴从璇玑妙进身。顺力浑然跌不觉,勿用气力返伤根。腹虚若海载万均,能运沉浮善曲伸。神形意气能一处,移山倒海翻乾坤。阴摧阳转阳摧阴,可知玄奥在腹心。丹田一球璇玑活,舒合恬逸动无尘。孰晓腹气圆活真,调腑理脏顺经筋。若待寿高神体健,不枉当初勤练身。

二、极丹功要术

天地人灵,道存唯此。欲修丹功,象天法地。参自然而合人身,夺造化在悟玄机。人内三宝,精气神也。修者,寅时合道,须择幽静之处。背北面南,气收地灵。直立两肩之中,安定子午之位。气沉腹脐,意导孕合。心静而息寂,呼吸悠长,若无脉流。而气摧神意俱,会似如失意。导气运腹轮,常转杂念止。则内外松,适心念静,而呼吸若一,意气互感,暖流回转。其态若轮,生生不息。此为一气浑圆,修之可享遐龄。

气流转而无微不到,阴阳和合而化育五脏。运行于筋骨经脉,营卫於肌肤毛孔。通连於天地祖气,气机循环还升降有序。身遂升降而起伏,手随机势而运形。形动而神静,意会而势灵。微风亦能顺化,叶落亦能知警。蹬此门堂,许为初成。

功既有成,须明用道。太极之妙,首在心神。惟心静,能详察进退之机。惟神领,可体悟起伏之道。进因降而起,退而合而伏。其法,曰:神,曰:气,曰:形。神者能轻灵,气者有刚柔,形者可纵横。以神击敌为先,身未动威先发於瞳,伤敌之神,令彼胆寒。以气击敌势未成,而无畏浩气出,破敌之气,令彼心怯。以形击敌俟敌动,身应形合之制敌之形,令彼跌仆。内静外动,外疾内缓。神静而意动,心静而气动,息静而身动。眼欲疾而神须缓。步欲疾而气须缓,手欲疾而心须缓。内态静缓,外形愈疾。息无此乱,无虞自疲。 ? 运功发劲,外柔内刚。卷之则柔,发之成刚。柔为长劲,刚为瞬间。化敌之力,缠绵如丝。圆而劲柔,击敌空门。势若奔雷。循方直达。柔则松弛,内气如缕不断。刚则开张,瞬间一泻千里。意深如此,惟气行之。动如簧弹箭发,静如山岳雄峙。功不间断,持久通灵。气机活泼,由心外场。感应神通,人来临身,已知来犯之处。意令气发,去则攻其无救,人未明立仆警心寒。

太极拳之内功修炼 林泉宝

作者通联:上海市昌化路600弄1号101室??邮编:200041?电话:(021)62778370

一、领架

太极拳内功之修炼法,这对我们练太极拳者都十分重要。究竟太极拳功夫有多高,有多深,如何修炼,谁都讲不清楚。对这种博大精深的学问,数百年来,既困惑,又有人追求,因为这个题目太大了。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十年”并不算太长,如果没有掌握太极拳的正确修炼方法,就算是练几十年也出不了门。我想关键是方法,所谓“引门入路须口授,功夫无息发自修”。这两句名言,道出了练功的要旨。

有人说古人功夫好,近人理论好。其言确实。自杨家的杨露禅,人称杨无敌,驰骋天下无敌手。吴式的吴全佑、吴鑑泉,武式之武禹襄、李亦畲武功独厚。赵堡传人张彦,独闯少林寺,三进三出无人能挡,人称“神手张彦”,并非虚言。古代太极拳各家都有过硬的功夫,在各家各派的传人中颇有轶闻详述,这里不赘。这些功夫皆来自真传和苦练,没有什么捷径。

首先要有正确的练法,也就是引路入门的口授方法。

所谓“领架”即是学练老师的架子,领悟架式的真蒂。架子正确与否关系到太极拳的质量。如不得太极拳之神形,则练一辈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当然锻炼身体,活动筋骨,还是可以的,这叫普及太极拳。若想精其技,趋大成者,非得老师拳架之神形不可。性能形动而神静,意会而势灵。练太极拳练的就是神、气、形三者,三者为太极拳之含金量。“神者能轻灵,气者有刚柔,形者可纵横。”登此门堂者,方许为初成。所以学练老师的架子,这只是迈出第一步,如何走架运作,这里不妨作一些比喻。

二、太极拳与书法

练书法的人,首先要临摹字帖,当从楷书临起,如欧阳洵、颜正卿、柳公权等。继之魏碑体,而后学练行草书法,尤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著,其书法称誉千载,为历代书法者所崇尚,称之谓“书圣”。其书法厚实而生动,行笔只流畅,以侧取妍,神采飞扬,古人誉之为“天下第一书法”。这是大家所公认的楷模,古今书法家都以此为阶梯,循序渐进。 对于太极拳来说,这种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无法见到当时的张三丰、王宗岳、蒋发等宗师的风采神韵。因为那时候、没有录像和相片,很难想像、洞悉太极拳真髓,只有通过文字记载、拳经揣摩其意境,其次通过历代太极拳之继承传授。

太极拳之理论博大精深,正如庄子《天地》篇中曰:“深之不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太极拳是隐于内的功夫,以柔克刚,以“天下之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见之如妇,夺之如虎”。所以在外形上很难看透其力量,只有在实际交手,才能体现太极拳的优势。我这里叙述的“领架”就非常重要,所以必须遵循,方可入太极拳术之门。

我在咸阳是得识形意门名师杜今桂,一日来鄙舍作客。杜师通晓拳经,尤精形意、八卦拳,擅长书法。谈话之余,我请杜师走几下形意拳,杜师以形意之《五行拳》演练的是暗劲,其劲含而不露,神形互依。可是我看不透其劲法之妙着,其中之道,难识其奥秘哉。然后我又恳请杜师演示形意拳之明劲打法,同样也是形意之《五行拳》。他每发一拳一掌,招招有声,啪啪作响,节律有序,一步一劲。我住房在四楼,整个房屋为止震撼,如是雷动、地震、如炮之轰、山之崩,若与交手,不战而颤,实叹为观止。像如此刚威猛烈之劲,确属罕见。我也曾经练过形意、太极拳之发劲,虽也很有功劲,时而围观者拍手叫好,但比起杜老师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了。

事后我也问过老师,我说杜老师之刚劲如此威猛,余从未得见如此高深之共、功底。余师曰:“杜师功夫极高,在西北颇有声望。西安张侗等皆知道”。后来我也曾求教过老师,我说我是否可以练些刚猛之劲,以太极拳之松柔,形意拳之刚猛,似乎更利于技击推手之术。老师答曰:“本不反对你练其他拳劲,取长补短,只是该劲虽猛,只是为他人练的”。老师虽不多言,我似乎悟出其中道理,此刚劲只是为了对付别人练的,对自身健康无甚好处。话到其间,读者可以悟出些道理来了吧?为别人练不如为自己练,形意拳的最终追求,由明劲入暗劲,再由暗劲入于化劲,也是太极拳演练的功劲。俗话说,点到为止,老师就是这么明示的。

怎样练书法,首先以明师为楷模。所谓明师是指确实功夫上乘的老师。并非名师一定就是上乘功夫者。所以临摩字帖要临好的帖。否则一旦走错了架子,练上十年也是枉然。比如,你的孩子学练钢琴,随便请几个老师教学,要学会弹钢琴是很方便的,能否成为大器,即便你的孩子很有天赋,也会入于俗套。非得是训练有素、大师级的老师授教,手把手亲自指点,方能趋于上乘。

以前有一位朋友,自小热爱书法,素喜临摩名帖,写得一手好字。进单位后搞宣传工作。自以为书法到位,颇有功底。后经我的一位懂书法的朋友(拳师)看过后,评定其书法形于浮躁,虽流畅而缺乏神韵,其临摩字帖亦觉欠骨。我的朋友似乎不太服气。后来我介绍他们认识,并亲自为其讲解,边讲边临帖,指点迷津,茅塞顿开。我朋友始而大悟,十分钦佩。后来我的朋友又问老师我该怎么办?师曰:“如果你想真正学好书法,就得推倒重来,也就是从头开始。”

三、太极

上面讲到的练书法,因练法不当,全面推倒,重新开始,也即是从第一个字练起,练不准不要往下练,一点一划都要绝对准确,从它的基本结构、运笔、知其精微。现在有许多碑帖把基本笔法放大。名人名帖之特点,便于临帖者“克隆”。

学练太极拳也是一样,以前没有得到老师指点定架,或者不曾纠正架式,你就得从头开始,所谓的推倒重来。一招一式绝对到位,身手步腿具出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凡一举一动具要符合太极要领,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开裆下腰、分清虚实、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要求绝对准确无误。首先我们得学像老师,要有老师的风采神韵。现在通行的一词叫“克隆”,如果你能够克隆老师的“拳架”,老师的风采神韵,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其中必须知道拳架动作的基本结构、特点、运作。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神悟”。不悟不足以体现老师的形架神姿。在练架过程中要找差距。所谓差距就是与老师之间的差距,要用放大镜来看其中差距。因为差距越小越难找,但这又是十分关键的。大的差距好学好纠,精微之处就比较难了,这也是关键只关键。所以太极拳学者之间的差距很大,包括一师门下,有的已经到达大学水平(当然这只是比喻),有的则仍在小学水平,差距之大,其中玄奥具在敬微之处。太极拳能否入门,亦在敬微之处。学习书法也是一样,前文讲的一位朋友,他很聪明,书法不俗,但一遇高手,便相形见拙。其所以不足者,亦是字里行间,转弯抹角,差距亦在细小精微之处。

京戏是我国的国戏,梅兰芳的梅派,周信芳的麒派堪称一绝,国人皆知。其唱腔韵味有谁能克隆像的?能像八成的屈指可数。越剧名家徐玉兰,她唱的红楼梦《金玉良缘》,一声“林妹妹我来迟了”,长腔拖音,婉转动听。九这么一声叫板唱腔,数以百计的、她的学员对此都难以“克隆”。粗听起来差不多,关键是运气、用腔、发音等等上的细微差别。

为什么要克隆“精微”之处,太极拳内劲虽然靠的是“苦练”,而其更重要的是太极拳的“运作”。动,皆要轻灵自然,以心运气,以气运身,凡动作皆合法度,无过不及,不贪不欠,动静开合,中正平稳。太极一启动,浑身一气,如轮子之圆活,转换旋转无不随势应变,其动作特别的完美,特别的和谐自然,缠绵缱绻,形神不离,悱恻互依,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溟溟混沌,窺窟莫测”。太极者神气互感,竟会势灵,手随势而运形,身遂升降而起伏。总之无有凹凸,无有缺陷,无隙可乘。不能明确其中奥秘,这样就如:“久难运化,堂室难窥”的了。

四、运裆

练太极拳功夫主要的就是练“裆”。尤其赵堡太极拳裆是内劲的关键。太极拳活与不活,全在于裆的运作。裆不活,动作必然呆滞。裆胯是太极拳的天机。所谓“天机”者,玄机关窍之意,凡动作变化全凭于此。不得此中奥秘,难以练成太极功夫。所以学练赵堡太极拳主要练的是运裆。“裆”是天机玄窍,没有裆的运作,就不存在赵堡太极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为了使练太极拳者有所启迪,我之所以要克隆太极,克隆某一个太极大师的拳架,甚至要克隆其精微之处,其中道理,亦包括于如何运裆,如何驾驭与全身之动作,能观微而达其精者。

裆跨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运作,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以前老师用木偶戏的表演技巧来比喻太极拳裆胯的作用。木偶戏是用手来表演的,离开了手,就不存在戏文了。我想这样形象化的解释颇为得当,余练功几十年深感“以裆代手”的重要性。练赵堡太极拳如何“运裆”不可不知太极拳高手郑老师,他之运裆极为精微,虽有若无,显于见微。为什么说虽有若无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显于形,所以若有若无,使对方不知其深浅,未能知其变化,深藏不露,适于灵变。否则的话,也容易给对方看出破绽,泄于活机,亦非高人之所为也。

太极拳裆胯之运作还有一种联想的比喻,它就是像是手表中的一种叫“铊飞轮”又曰“鬼推磨”的摆轮。大家都知道摆轮是手表的基本动力,它是一种不固定摆轮的旋转,它是手表保持平衡运转的动力,且精确无误。它与普通手表的摆轮不一样,普通摆轮通过一根轴承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走动,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和摆轮本身的重量,造成轴位变化,从而出现速度和走时的偏差。只有像“铊飞轮”那样,摆轮不固定在同一个位置上的时候才能抵消偏差。这对太极拳来讲,它也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裆即由两个胯组成,在一个中心两个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转,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这是一个太极图的摆轮,是太极拳运作源泉,是阴阳变化之枢纽,动静开合,虚实变幻之裆机。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两脚有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手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或忽阴或阳、亦阳亦阴,这是阴阳消长重心虚实变换之关键。

“以裆代手”,“以身领手”是赵堡太极拳由裆胯带动手和全身动作,继之由裆胯来带动腹式呼吸,带动丹田运转,所谓“腹中有轮,旋转如规”。使之“聚而鼓荡,状若璇玑,意活而运,气如轮转。”由外达内,由内达外,裆胯成为沟通之桥梁。当然也适用于其他门派的太极拳种。余也曾试着操练过,其理一贯,一通百通,只是各人重视的程度不同而已。 “领架”者观其形而知其微,达于“定架”即“形架”,也就是成形的架子,又叫标准架式。所谓“克隆”,除了精确的定架,而更重要必须有大师的神韵,不管由外达里,或由内达外,都要有形神之互恋。所谓“上动下合,左转右旋,前移后趋,唯心神之所向,意气之所使也”。“运裆”首先要看老师是如何启动裆胯的,如果连这一点细微之处也看不出来,那么就无法使自己走运裆圈,无法克隆这个裆启的源头,无法做到以裆代手的运作。这不仅是太极拳架进入上乘的主要组成,而且在推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形”的动静对方必然十分敏感,而裆的运作不常为人所知。敌来动,不见其变,敌稍动,在其不知不觉中动在先,这在赵堡太极拳来讲叫做“调裆”。力点也随着不知不觉中变换,不进则已,若进必令其跌扑,此皆在于“调裆”与“运裆”之关键。

在令架克隆老师内劲的神与形,首先要“以身领手”,其关键就是在运裆。领架时要有比较,老师一出手就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又时总觉得老师打的拳与我有些区别,倒不是动作上有什么不同,这是质的问题,所以也讲不出什么原因,这就是内劲。而内劲的质量又有很大的区别,各人掌握的关窍、技艺不一样,所练就的内功之质量悬殊。第一要掌握太极拳的要领;第二要练松至柔;第三要运裆,这是出内劲的关键;第四技法,没有技法不能与人交技,缺一不成。有人练了一辈子太极拳,松柔具到位,身体也颇健康,但没有高超的技法,若逢推手动辄傾跌。技击不是纸上谈兵,空谈打法是没有用的,要有实战体验。保健与养生,对太极拳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若论技法,拳架推手一起练,以拳架来指导推手,以推手来纠正架式,运裆也是交技的关键,以小胜大,以点击面,小圈胜大圈,此皆与“运裆”、“调裆”有关联,且可忽哉。

五、太极拳之松柔

太极拳是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松柔是太极拳的根本,离开了松柔就不算是内家拳。不管是哪一个门派都崇尚松柔。有人说太极拳要练三年松柔功夫。其实练拳之“至柔”、“至松”是长期追求的方法,越松柔,内劲的质量越高。松柔的功夫越高,太极拳的含金量也越高,这是成正比的。所以每派太极拳门内都有掌握松柔的诀窍,都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关于松柔的方法,门内都有详细的介绍,基本上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神松”,也即是从思想放松,心神宁静,所谓神舒体静,《??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恬者,内无所蓄,淡者,外无所遂,虚无者,虚极静笃,臻于自然。即摒弃杂念,宁静淡泊,畅遂情志,愉悦平和。第二是“形”松。要求四大节八小结具放松。身手步眼无处不松柔而合于自然,一切动作都要轻灵、柔和。起手阴阳,左旋右转,轻如飞燕,柔若软绵,如芭蕾舞姿之轻盈,或如鱼贯之流畅。

练太极拳不可不柔,只有松得尽柔如绵,方显太极之功夫。杨式太极有绵拳之称。所谓“绵里藏针”即此意也,极柔软,极坚刚。

吴鑑泉为吴式太极拳开山奠基人,以太极之柔驰骋天下。又创办“鑑泉太极拳社”,誉满海内外。“松柔”的功夫对太极拳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它是进入上乘功夫的关键。至于如何着手练松柔功,各家都有经验和专文介绍。

赵堡太极拳对松柔功夫有其独特的见解,郑悟清老师在《太极拳体用》中写道:“一切运动以柔活为上,唯其慢始能柔,唯其匀始能活”。又曰:

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内外要轻松。

内静空气行于外,外轻松内应精神。

功夫不可须失断,临用之时显奇能。

又云:“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赵堡太极拳对于松柔论说特别重视,本书中的《赵堡太极拳之特点——论“耍拳”》文中已较详细地介绍了。本门第八代宗师和兆元首创“耍拳”之公式,所谓“耍拳”之公式,所谓“公式”者,即练架成功之公式,能按此练法去做,必然能奠定内劲之基础,练出成功的硕果。耍拳公式者,即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以轻灵自然为原则,以中正平圆为用功方法,这三者为耍拳公式。赵堡太极拳宗师和兆元,在练功教学过程中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始创太极拳公式之谓,其以松柔为目的,以自然为原则,以轻灵为方法,这三者道出了太极拳之真奥秘,似简易,实犹难。不尚用力,练太极拳时不能带一点力,更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显示发劲,其内劲蕴于内,而不显于外,其中道理简而明之,为了使后人不要误入歧途,宗师特依此“耍拳”之公式教学门人。

“耍拳”之公式的进一步要求是什么?他告诉我们要像顽童那样随便。顽童的特点是什么/顽童是“天真”,他不就是想玩耍吗?怎么样高兴就怎么玩,没有牵挂,没有踌躇,不迟滞,不凝思,这里取其随意、自然而小孩独有的天真。天真的含义是什么?从字面上讲,天者,天地之天,先天之天;真者,真知、真觉之真,真精真神之真。道教有“元始天真”,又为天地之真,失天之真。这里所沿用之“天真”,即孩童玩耍时的天真,是生命之初的天真,是不被后天污染的天真,我们平时所谓的“天真无邪”,即此之谓。无牵无挂,无忧无虑,犹如“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没有做作,没有虚伪,不避疑虑,嬉笑无心,纯真而可爱。我们在练太极拳时,运用“耍拳”的要求,他就可能放松到不受任何信息干扰,不受任何污染的纠缠,轻松自然,无我无他,随心所欲地,视天地万物如不见地,悠然自得地如“肌肉若一”地“耍拳”。如此我们的“耍拳”与上古真人之天真奥秘相通。我们说“天真”与“耍拳”,这是一种境界,由此我们受到启发。

练赵堡太极拳从有意到无意,拳经有“意过则滞”,宗师要求不能用意,不用意凭什么“耍拳”呢?凭的就是“觉”。就如斯宾诺莎所说的“直觉知境”。道家心元神的体现。“用意不用力”这在太极拳书里介绍的已经很多,包括拳经里也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用意”和“不用意”之间是否有什么矛盾,有什么不同之处,有时还会困惑练功者,其实都一样,一个是“无为”法,一个是“有为”法,殊途同归。其中又有相互渗透,“无为”中包含有“有为”,“有为”中包含有“无为”只是在修炼中“无力”偏重于“有为”,或“有为”偏重于“无力”而已。各门之中自有其各自的成规以及各自的经验方法。

六、太极拳之“无为”修炼

赵堡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不能用意”,而这种不用意的方法,在练功过程中能够真正达到神舒体静之目的。成人练架大都是用意用心,而我们练太极拳时要做到“不用意”,“不用意”而正是自然松弛的绝妙之法,老师走架时既轻松又自然,仿佛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和风之轻扬,柔顺之松净,这正是不用意之“耍拳”公式的效果。练拳到一定层次其任督二脉自然打通,道门称之周天法即所谓也。畅经通络,丹田随势而运转,这是太极拳内劲产生和发动的基础。

以前我学过形意拳,其中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也是内家拳其理一贯,练功之诀窍,其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练功就是练这个“真意”。何为“真意”?真意者即虚无之正觉,而这个“真意”只有在不用意的完全放松的条件下产生,这个“真意”是“正觉”,正是神以知来趋于上乘的高级内劲。而太极拳之内劲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它是在太极拳之“耍拳”公式,不用意,不发动,而产生的一种强大高质内劲。而你有意识地去练,用心用意去追求,往往就不显于出现这种内劲,这是一种不觅自得,感遂而通的内劲。就如道门之内丹修炼,要求入静,排除杂念,松静自然。然后能松始而能静,由静而能定,能定而现空,如此寂兮寥兮,这样就停止了识神的干扰,不用意则意静神明,神是生命的主宰,在意静神舒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元神的自然本能,所以说不用意的“耍拳”公式是内气运行的关键。

和兆之宗师的“耍拳”公式正是历代先哲高人的总结经验,和师归约于三条,定为练拳之公式,言简意赅,这是宗师用心良苦之为。这也正是太极拳“无为”入手的道理。只有练太极拳相当程度,已有内功之入门者,才能感受体察到它的存在,所以这方面的理论很少,长期以来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前辈们以自己行动之心得,逐以“体知”、“亲证”、“妙悟”等方法验证太极拳之深奥内涵,所以这里还包含了一种鲜为人知的东西,具有“超验”的性质。但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你达到了这种境界,自然能“体知”,能“亲证”,能“妙悟”,而感悟太极拳博大精深之真内涵。

太极拳是在极松柔、轻灵自然、中正平圆、不用力、不用意,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无为”虚灵清明的境界。“无为”是自然的道,只有在孩童似的天真无为,不着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调动内气能变之动力,也是处于先天状态下的自我主宰之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因其自身的发动而知觉,这是“无为”之“道”的特性,是人体内运动规律的表现,这是太极拳的道,古丹经称此为“真意”发动。初练太极拳为之有为法,继之进入“耍拳”无意无拳之“无为”境界。何为“无为”者,即返归自然之道。

和兆元宗师首创“耍拳”之公式,其中有二个特点,一是以儿童玩耍,二是轻灵、松柔、中正、不用意。看似简单,但却是练功者之关键,这把练功者与大自然相融合,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而正是这个忘我境界,逐渐上升至“无为”,这个“无为”是道的“无为”,修炼“有为”,进入“无为”,而归复于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什么是“道”呢?老子《道德经》对“道”作了极为客观而明确的论说,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万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之为名曰大。”又曰:“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老子所描述的“道”,其中有一个含义,一是指宇宙的基本物质,二是指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这个“道”只有从“无为”中体知、亲证、妙悟它的存在。

自古以来道门内丹派分无为和有为两种,而其中主要区别是“无为”着手与“有为”着手。太极拳是以动为主,动中求静,法演先天,道肇生化,而从有为到无为,也是在修炼过程中互相转化。从太极理论方面来看,从无到有,并从有到无的有无相生规律。“无生有”,“有生无”,造化之不息,气运之消化,此皆太极之理,无为无不为之道。

太极拳练功到一定境界就是进入“无为”的修炼阶段,而无为的基础就是我们伟大宗师提出的公式三条和不用意的条规。宗师苟有真知灼见,因为只有通过亲证、体知身临其境之妙悟“无为”神而明的阶段,这是自然万物之理,也是太极拳的总旨,也只有到了“无为”的层次,这样才能达于出神入化的妙境,无为而无不为了。

《太极拳行功心悟》是一种修与悟的体验,是由体知、亲证、妙悟长期结淀而成,余在三十年前是写不出如此文章的,即便能写也只是文采,体而不实,而根本谈不上写“心悟”。以前鄙人曾提出希望老师写一本太极拳的练功心法之书,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所以也是非常遗憾的事。要写一本太极拳的书不难,但是要写出太极拳的真蒂,写出太极拳的“骨与肉”,以及老师的练功心法,入门途径,实非易事。对学者能够启蒙得以登堂入室之阶梯,能道出写太极拳之行动秘诀、玄窍,对大道无形也无法,以及太极之道的攀登很有裨益。

七、太极拳之呼吸法

“意气须换得灵,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只能要求精神集中,专心练习动作,不可注意呼吸,这样很容易顾此失彼,徒劳无益,增加思想负担,结果不但呼吸练不好,就练动作也难练。因为任何紧张情绪,都会影响呼吸的自然深长。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配合的基本规律是:在变换姿势时吸气,掌或拳向前进击出呼气,所谓起吸落呼。在初练太极拳时要求自然呼吸,随着时间的变化,呼吸的深度逐步自然加深,这时腹部起伏逐渐明显,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隆起,此即是我们所说的“逆式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

太极拳很少谈呼吸,不是不讲究呼吸,如果运用不当起到相反的作用,心无两用,顾此失彼,使动作与呼吸之间失拍。拳经云“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不能因噎而弃食,拳经还是强调要呼吸配合动作,能呼吸,然后再现拳的灵活。所以如何掌握太极拳的呼吸法,尤其是腹式呼吸,这对太极拳来讲至关重要。

太极拳之呼吸原则上是以自然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为主,初练时不刻意追求动作配合呼吸,取其自然呼吸法为好。但到练拳有基础后,既要做到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的阶段。如何呼吸配合太极拳动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赵堡太极拳是“以裆代手”、“以身领手”,也就是通过“运裆”,由裆胯来带动四大节八小结的运作,太极拳之活与不活全在胯,它不仅带动了肢体的动作,同时由于裆圈带动丹田起伏旋转,并有节律地收放,收则为吸为阴(胯走内圈),放则为呼为阳(胯旋外圈)。呼吸与动作节律而合拍,不快不慢,且能自动配合调节进行不自觉地自动配合呼吸,更能恰如其分,无过不及地进行“体呼吸”,而这种丹田呼吸非常有规律,可以不用意念来指导呼吸,所以也不会感到呼吸的疲劳,或者动作与呼吸因节律失拍而造成滞气。

戏剧家、歌唱家他们在唱曲中必须运用呼吸来吐气发音,“运腔”的好坏与配合好呼吸至关重要,呼多少气,吸多少气有一定的量。他们必须掌握呼吸的时机,要有板有眼,有节奏地配合呼气和吸气。太极拳在这方面是绝对正确,根据动作的要求轻重缓急,适得其好,不多不少,形气合一,以裆代手,启胯运裆。当裆胯向内华圆时,腹部会自然内收,无需腹部用力收缩,当裆由内向外划圆时,腹部自然外凸,无需用力外凸,这样自然腹式呼吸和身体的动作配合起来。所以整个太极拳有一个发动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裆胯”,练太极拳就是练的裆胯,只有掌握了“运裆”,一切都会进入自动化的运转,“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此动静之机,其关窍、玄机也在于此。

八、极拳“自动化”

说到太极拳“自动化”,就是一动无有不动的体现。当然不是随便乱动,而是有严格节律的量度。也不是所谓的“自发动力”,它是通过所有全过程的训练,搞定正确度和各种要领合格后的太极拳运动。

首先通过正确的领架,认真“克隆”老师拳架之“形神”。不求多,只在于“精”。几个动作,或几个拳式,先求动作的精确度,再求形与神的十分相似,老师的神韵、拳架几整体结构。尤其“运裆”,老师是如何启动的。先求有其“裆圈”,这是太极拳的基本动力,也是需要有“体知”、“亲证”、“妙悟”的方法来取得成功的。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首先要求精确,张三丰在太极炼丹秘诀中有《太极十要诀》,此要诀是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也是衡量太极拳正确与否的标准。

前文已经讲到练架和写字临帖,要一笔一笔的临摹,没有到位不要往下练,每天练十遍赵堡太极拳还不到一个小时,十遍共有750式,如果练一个“金刚”,就等于750个“金刚”,一天练1000个“金刚”也不成问题。当然先要求正确,合符要领,继之懒扎衣、白鹤亮翅、单鞭。不要多练,力求精确,要有老师的神采韵味,形架时尽量达于精微之处也相似,尤其对老师“运裆”是如何启动的,能有妙悟才能够克隆出老师的太极拳。一般的人连老师的架子都看不懂,所以要有比较,比较才能看出差距,就像临摩碑帖,先求形似,再求运笔的方法,既流畅而沉稳,既有大气磅礴而又规矩森严,取其神得其韵,循其度而行其气。太极拳必须正确领架,稍有不慎,便入俗套,难能成功。“严格正传”是太极拳的首要问题,如果有了明师就必须“森严规矩”,循规蹈矩,一步一步的去练。有人说要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这是将来的问题,现在谈风格未免太早,但骨子里还是一样,没有根谈不上枝叶的茂盛。

太极拳要学会“运裆”,也就是裆走圆弧,学会了裆圈的旋转方法,其他就方便了,因其方法是一样的,所谓一通百通。如此继续往下练,就能有比较系统而又正确的架子,并在老师的“精微”之处加以研练,越“精微”其质量越高。太极拳之松柔是内功的基本法则,甚至要练很长时间。其方法从和兆元的《“耍拳”之公式》为好,如此练下去上功极快。太极拳之“无为”修炼法是耍拳公式的产物,不注重形体上的绝对标准,着重内功的修炼,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练太极拳就是练的“真意”。太极拳的“无为”是由“有为”开始,由“有为”进入更高的“无为”修炼,如达至“无为无不为”之境者,则如唐代李道子的《太极授秘歌》:

无形无相,全体透空。

凝神悟道,契机通明。

太极拳要做到“自动化”首先要“一动无有不动”,是有规律的动,不能手脚不一致。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以裆代手”,“裆”是指挥中心,是带动整个动作的发动枢纽。在松柔的基础上下功夫,继而进入自然的“耍拳”公式之境界,有“有为”而达于“无为”,由“运裆”带动腹式呼吸。此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一开皆开、一合皆合,一动俱动,一静俱静,无过不及,不贪不欠。其动作全在于自动化,无需用意识来完成。当然初学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先熟其招,后求其精。拳经云:“有着熟而渐悟懂经,由懂经阶及神明”。这是长期储存反复应用的结果。就像我们背诗、背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一有机会,这些熟知的东西一涌而出。当然更重要的是太极拳的总体结构,“以裆代手”、“以身领手”是由内达外,不觅而得的内劲。内功到了一定程度,外形动作的变化不重要,或紧凑、或开展,而内在的动力不变,就像钟表的机芯,是动态的基础,表壳可以任意调换,形是给人看的,但是表芯的好坏,是手表质量的关键。太极拳也是一样,它的内劲是不形于外的,是长期锻炼的结晶。赵堡太极是“运裆”来带动刹手的,故有“以裆代手”的说法。木偶戏的表演是演员手的运作,而这个手牵动了整个木偶的动作,演技精湛绝妙,也在于手之灵乎。我之练太极拳也颇似木偶戏中之木偶,而千变万化之动作是由裆胯指挥,而这个“裆”就是木偶戏中的“手”。杜元化在《太极正宗》中说:“以膀胯为主宰”,“周身活泼全赖于此”,“两胯为天机,贵于松活”。太极拳在裆的指挥以自动化之程度演练太极。练功有素者可以体察、亲证、妙悟到其中奥秘。

九、太极之道

易经曰:“一阴一阳为之道”,“为天下之母”,太极者阴阳之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者阴阳也。《内经·素问》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自然界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依据这个法则发生的,所以生存毁灭都由这个法则起始的,这就是自然界一切奥秘的所在,人也是自然界生物之一,治病必须寻求这个根本法则。

由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阴阳对立统一体,并且都是由阴阳代表的两性物质产生的,人体不仅要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而且还要与自然界的阴阳相适应。《素问》曰:“生之本,本于阴阳。”所以经常地保持阴阳二者的相对平衡,就能延年益寿。古人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调和阴阳,而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样,这里仅介绍真人之修炼法,《素问》曰:“上古有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所以说只要能够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就不生病,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能把握阴阳者,即能长寿。”

太极拳练的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为之道,就是在阴阳两个对立中寻求和谐与统一。太极拳是从阴到阳,从阳到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辩证统一运动。拳经云:“阳中寓阴,阴中寓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经,懂经后越练越精,才能随心所欲。这就是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的精妙绝论之论述。阴来阳走,阳来阴走,相互交替,若阴阳互抱,“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道出了天地万物的根本道理。

太极拳与“阴阳”有什么关系?它在太极拳中如何运用?初学者尚可不知,但是这“阴阳”之道太重要了,究其道哉,太极拳练的就是“阴阳”二字。阴阳是两个对立面的概括,而两者之间又是不可分离相互依存的。如阳者为天,阴者为地;阳是白,阴是黑;阳是正,阴是反。几十年来中医就是凭着“阴阳八纲”为病人诊断和治病的。所谓“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其中阴阳是总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也就是把阴阳两纲,作为辩证的首要。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指出:“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在临床上把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病情,归纳为阴阳两大类的基本性质而澄治。

太极拳练的就是阴阳,不明阴阳,如者人入山,岂有不险?太极拳推手不但要把握自己的阴阳,更要知道对方的阴阳之变化。听其阴而知其阳,觉其阳而知其阴。听就是听对方的劲路,觉对方阴阳之变化。从理论上讲阴为吸、为开、为蓄、为走、为化、为虚、为粘;阳则为呼、为合、为放、为实、为粘、为走,既对立有统一。形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互应托。太极拳是半圈化,半圈发,攻守兼备,即阴化阳发。赵堡太极拳推手时都以手背接对方之手,顺势化解对方进攻,使其背势,引进落空,阴中有阳,阳起到粘制对方,既化亦粘,使其重心不稳,其根自拔起,不击亦倒。阳中寓阴,阳中包含着柔化,即粘着打,走化着打。校正落点,因对方是在不停地变动,如不在圆的切线点上,等于是空发。阳中有阴也正随势应变的导向作用。阴隐阳显,阳隐阴显。阳主动而阴主静,动之极则阴生,静之极则阳生。太极之理无乎不在。《太极拳说》曰:“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阴阳之气,修身之基”,又曰:“有生有死,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降,气运之消长无端。”

太极拳之阴阳不局限于手上动作的变化,它是全身性的,两手有阴阳的配合,两脚也有阴阳的变,胸腹腰背皆有阴阳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阴阳。处处有阴阳,处处分虚实,动静之开合,进退与吞吐。阴中无阳是软手,光走而不能粘,是为病手;阳中无阴是硬手,光粘而不能走,亦为之病手。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太极者,法演先天,道肇生化。一静一动互为其根,处处有阴阳,处处分虚实,全身皆太极。在太极拳推手中如何取胜对手,其关键是什么?太极拳宗师邢喜怀在《太极拳说》中告曰:然阴阳和合,斯理孰持?胜负两途,斯验孰主?“一判阴阳两须分,聚合阴阳逢在中”。是以云,其妙者“一”,其窍者“中”也。正是:

敌欲进击来势猛,我虚我实实亦虚。

左重右虚右重杳,忽隐忽显阴阳变。

人刚我柔随曲伸,我顺人背为能粘。

进之犹难退愈艰,阴阳变化妙无穷。

1

第18篇:理论普及

理论宣讲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高度重视,抽调乡干部组成宣讲组,并首先对宣讲组成员进行宣讲教育。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为极乐乡理论宣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具体宣讲工作

(一)围绕“主线”开展宣讲

紧紧围绕是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线,乡宣讲组通过乡干部集中学习、农村党员学习、群总代表会、群众大会等途径,对全乡干部、党员、村干部进行层层宣讲,接受宣讲人数达1000多人次。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把握是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树立负重自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极乐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二)广泛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4月份,宣讲组成立后,乡党委加强对成员的培训,召开了乡、村两级动员大会。会后,乡宣讲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与市、县机关下派干部配合,深入各村,向农民群众讲解中央1号文件精神,引导群众改变致富观念,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想方设法多渠道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围绕农村工作开展宣讲

乡党委立足乡情,紧贴农村实际,围绕农村工作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七月份,结合乡党员培训班,对全乡党员、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法律法规及H1N1疫情开展预防知识、农村科学技术开展宣讲。

(四)有针对性的开展宣讲

1、根据县上统一安排,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讲座,参加党员干部、群众达200多人,通过讲座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识到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遵守道路交通法律的意识。

2、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讲教育活动,使宗教界人士及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了“邪教”的本质,从思想和行动上与“邪教”作斗争,增强了防御能力,维护了极乐乡稳定。

总之,在县委宣传部、乡党委的指导下,宣讲组人员做好了宣讲的计划、总结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自身努力,使宣讲网络和宣讲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实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导向,围绕重点项目、中央一号文件等为主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为推动极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带头宣讲。大讨论活动一开始,社旗县十分重视大讨论宣讲活动,并及早纳入活动日程,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组建宣讲团集中讲,聘请专家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力争通过宣讲活动真正解决群众思想疑虑,拓宽创业思路,转变干部执政观念,扭转工作作风并要求四大家领导带头,到分包乡镇和分管县直单位宣讲,各级党政干部轮流为本单位本系统同志宣讲。8月5日,8月8日,县委书记秦鹏鸣、县长张明体分别在县委党校礼堂为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单位党政主职、各企事业单位一把手300多人,以《扎实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实现党政干部执政理念的思想转变》和《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社旗经济新跨越》为题目带头进行了宣讲。县四大家领导也都到相应单位开展了集中宣讲。根据活动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轮流开展宣讲活动。止目前,县领导开展宣讲64场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宣讲512场次。通过宣讲,树立了领导干部的形象,改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组建宣传团,集中宣讲。为把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营造大讨论活动的氛围,我们还专门组织县委党校8名骨干讲师并抽调县直单位知名理论人士7人组成15个宣讲团到各乡镇行政村、县直各单位巡回开展宣讲活动。在宣讲中,我们在注重理论宣讲的同时,在农村宣讲时,还十分重视解决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抽调农口、政法口等单位业务骨干陪同宣讲,现场通过提问答复的方式,解决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使宣讲向更深层次延伸,向真正取得实际效果方向开展。在大讨论活动中,宣讲团开展宣讲134场次,现场解决群众疑难问题486个,带回由县里统一解决的有10个。

三、形式多样,灵活宣讲。我们在做好领导宣讲和宣讲团集中宣讲的同时,还积极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开展宣讲。一是聘请高校理论专家进行宣讲。8月14日下午,我县聘请南阳理工学院宣传部长、副教授葛晨光为全县四大家领导和乡局级领导干部300多人作了一次解放思想报告会。葛教授从什么是解放思想、为什么要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三个方面对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理论宣讲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高度重视,抽调乡干部组成宣讲组,并首先对宣讲组成员进行宣讲教育。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为极乐乡理论宣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具体宣讲工作

(一)围绕“主线”开展宣讲

紧紧围绕是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线,乡宣讲组通过乡干部集中学习、农村党员学习、群总代表会、群众大会等途径,对全乡干部、党员、村干部进行层层宣讲,接受宣讲人数达1000多人次。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把握是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树立负重自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极乐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二)广泛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4月份,宣讲组成立后,乡党委加强对成员的培训,召开了乡、村两级动员大会。会后,乡宣讲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与市、县机关下派干部配合,深入各村,向农民群众讲解中央1号文件精神,引导群众改变致富观念,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想方设法多渠道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围绕农村工作开展宣讲

乡党委立足乡情,紧贴农村实际,围绕农村工作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七月份,结合乡党员培训班,对全乡党员、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法律法规及H1N1疫情开展预防知识、农村科学技术开展宣讲。

(四)有针对性的开展宣讲

1、根据县上统一安排,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讲座,参加党员干部、群众达200多人,通过讲座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识到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遵守道路交通法律的意识。

2、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讲教育活动,使宗教界人士及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了“邪教”的本质,从思想和行动上与“邪教”作斗争,增强了防御能力,维护了极乐乡稳定。

总之,在县委宣传部、乡党委的指导下,宣讲组人员做好了宣讲的计划、总结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自身努力,使宣讲网络和宣讲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实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导向,围绕重点项目、中央一号文件等为主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为推动极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带头宣讲。大讨论活动一开始,社旗县十分重视大讨论宣讲活动,并及早纳入活动日程,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组建宣讲团集中讲,聘请专家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力争通过宣讲活动真正解决群众思想疑虑,拓宽创业思路,转变干部执政观念,扭转工作作风并要求四大家领导带头,到分包乡镇和分管县直单位宣讲,各级党政干部轮流为本单位本系统同志宣讲。8月5日,8月8日,县委书记秦鹏鸣、县长张明体分别在县委党校礼堂为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单位党政主职、各企事业单位一把手300多人,以《扎实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实现党政干部执政理念的思想转变》和《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社旗经济新跨越》为题目带头进行了宣讲。县四大家领导也都到相应单位开展了集中宣讲。根据活动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轮流开展宣讲活动。止目前,县领导开展宣讲64场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宣讲512场次。通过宣讲,树立了领导干部的形象,改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组建宣传团,集中宣讲。为把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营造大讨论活动的氛围,我们还专门组织县委党校8名骨干讲师并抽调县直单位知名理论人士7人组成15个宣讲团到各乡镇行政村、县直各单位巡回开展宣讲活动。在宣讲中,我们在注重理论宣讲的同时,在农村宣讲时,还十分重视解决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抽调农口、政法口等单位业务骨干陪同宣讲,现场通过提问答复的方式,解决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使宣讲向更深层次延伸,向真正取得实际效果方向开展。在大讨论活动中,宣讲团开展宣讲134场次,现场解决群众疑难问题486个,带回由县里统一解决的有10个。

三、形式多样,灵活宣讲。我们在做好领导宣讲和宣讲团集中宣讲的同时,还积极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开展宣讲。一是聘请高校理论专家进行宣讲。8月14日下午,我县聘请南阳理工学院宣传部长、副教授葛晨光为全县四大家领导和乡局级领导干部300多人作了一次解放思想报告会。葛教授从什么是解放思想、为什么要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三个方面对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第19篇:篮球理论

篮球理论

一、篮球运动的演进

1.初创试行时期(19世纪年代—20世纪20年代) 2.完善传播时期(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末) 3.普及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4.全面提高时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

5.创新发展时期(1990年至今)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被列为男子竞赛正式项目

二、篮球的起源

篮球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体育教师兼橄榄球教练的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1891年发明的。

现代篮球运动是清朝末期1895年由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教士来会理传入我国天津基督教青年教会的。

三、篮球运动基本规律

1.集体协同

2.凶悍对抗

3.攻守平衡

4.动态变化

四、篮球运动的特点

1.集体性 2.对抗性 3.转换性 4.时空性 5.综合性 6.职业性 7.商业性

五、篮球技术的基本特征

1.身体动作与控制支配球的结合 2.动态与对抗的结合

3.相应性与随机应变的结合 4.规范性与个体差异的结合

六、篮球技术分类

进攻技术: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 防守技术:防守对手、抢、打、断球等 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都有防守篮板球

七、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大众篮球运动在全球普及

2.学校篮球运动的健身、教育功能显著

3.职业篮球运动在全球扩展,商业化气息加强

4.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渗透高科技,形成新结构、新体系 5.竞技篮球群雄相争,排名出现新格局,技、战术风格呈现新特点

八、篮球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 2.循序渐进性 3.直观性 4.实效性 5.综合性 6.对抗性

九、篮球教学方法

是根据体育教学的一般方法,依据篮球教学原则,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为完成篮球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

十、篮球技术教学方法 四个环节三个步骤:

环节: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纠正错误 步骤:1.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2.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

3.在攻守对抗条件下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

一、篮球战术教学方法 1.建立完整的战术概念

2.提高攻守转换和综合运用战术的能力 3.提高战术运用和应变能力 十

二、错误的发现和纠正 1.及时发现错误

2.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3.纠正错误(讲解示范、诱导法、限制法、变换法、暂停练习法、鼓励法)

三、中学篮球的教法与学法

任务与要求

中学篮球教学及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手段之一,也是贯彻“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和培养篮球爱好者的主要手段。

目的

以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作指导,运用篮球这一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来增强中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提高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 十

四、中学篮球教学的任务 1.培养和建立“终身体育”观念 2.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增强体质

3.学习和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简单战术配合 4.培养团队精神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十

五、中学篮球教学的要求 1.运用理解教学法 2.从实际出发 3.课内与课外结合

4.处理好各种教育、教学关系

六、中学篮球教与学的方法 1.讲解与示范法

2.表象练习法 3.重复练习法

4.游戏教学法 5.竞赛激励法

6.变化规则法 7.电化教学法

8.技能迁移法 9.观察模仿法

10.研究性学习法

七、移动

移动是篮球运动中对原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空间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发法的总称。移动技术动作分为:起动、跑、急停、转身、滑步、撤步、跳 十

八、传接球

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的主要技术之一,是指在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支配球、转移球的方法。传球分为双手传球和单手传球。双手:胸前、头上、低手、击地 单手:肩上、低手、胸前、背后、勾手、击地、颈后

传球的过程:传球的动作方法、球的飞行路线、球传到的位置 十

九、投篮

投篮是进攻队员将球投入对方球篮而采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投篮方法: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跳起投篮 决定投篮抛物线的因素:出手角度和出手力量 二

十、运球技术

运球技术是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手连续拍球推进的一种动作技术。运球按动作位置变化可以分为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两大类。按运球方法可分为高、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运球转身。 二十

一、持球突破技术

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等相结合,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

持球突破可分为原地持球突破和运球中突破。 原地持球突破可分为原地交叉步突破和原地同侧突破。 二十

二、持球突破的技术环节

1.熟练的支配球 2.假动作吸引 3.脚步动作 4.转体探肩 5.推放球加速度 二十

三、防守技术

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时为了阻挠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防守有球队员的动作方法:防投篮、防突破、防运球、防传球、抢球、打球 防守无球队员的动作方法:防摆脱、防纵切、防横切、断球 防守有球队员原则:堵纵放边 二十

四、抢篮板球技术

比赛中双方队员在空间争抢投篮未中的球称为抢篮板球,有防守篮板和进攻篮板之分 抢篮板球技术分析:1.抢占位置 2.起跳动作 3.空中抢球动作 4.获球后动作 二十

五、篮球绘图

场地、队员、持球队员、投篮、掩护、传球、跑动、持球移动 二十

六、进攻战术基础配合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两三人之间所组成的简单配合方法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方法: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 二十

七、防守战术基础配合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球竞赛中,防守队员两三人之间所采用的协同防守配合的方法。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1.挤过配合2.穿过防守3.交换配合4.夹击配合5.补防配合6.关门配合7.围守中锋配合

二十

八、快攻

快攻是指防守队获得球后由守专攻时力争在对手布阵未稳之际,抓住战机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果断而合理的发动攻击的一种速决性战术配合

快攻的形式:长传快攻、传球与运球结合的快攻、个人运球突破快攻 二十

九、人盯人防守战术

分类:1.半场缩小人盯人 2.半场扩大人盯人 3.全场紧逼人盯人 三

十、区域联防

区域联防是由守专攻时,防守队员迅速退回后场,每一个队员分工负责协同防守一定的区域,随着球的转移而积极移动地调整自己的位置,形成一定的阵型,把每一个防区的同伴有机地在一起所组成的全队防守战术。联防的基本阵型:

212、

23、

32、131 三十

一、联防的基本要求

1.由守专攻时,封一传,堵接应,争取时间迅速退回后场,站好联防阵型

2.根据区域联防的特点和队员的身体、技术特长,合理的分配防区。把移动速度快的队员放在外线防守,把身材高大补防能力强,善抢篮板球的队员分配在内线防守。

3.防守持球队员时执行盯人防守的原则,积极干扰和破坏对方的投篮、传球、运球和突破 4.对无球区域的防守也要贯彻以防人为主,球、区兼顾的要求,当无球队员通过溜底线、背插、纵切等方式进入自己的防区时,要先卡位,堵防第一接球点,然后护送出自己防区交给同伴防守

5.防守中,随时准备协助同伴进行“关门”,“夹击”,“补防”等配合,特别对篮下攻击能力较强的内线队员必须进行围守

6.要根据对方的进攻变化,随时准备调整防守阵型 三十

二、篮球主要规则

常见违例:1.队员出界和球出界

2.非法运球 3.带球走

4.3秒违例 5.被严密防守的队员 6. 8秒违例 7.24秒违例 8.球回后场 9.掷球入界违例 10.脚踢球和拳击球 11.罚球违例 常见犯规:1.侵人犯规 2.双方犯规 3.违反体育道德犯规 4.技术犯规 5.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三十

三、篮球竞赛组织形式 淘汰制:单淘汰、双淘汰

循环制: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 混合制:交叉赛、同名次赛、PAG制 三十

四、篮球场地规格

篮球场尺寸:长28米、宽15米 球篮:内径为0.45米

篮球:周长75~78cm,重量600~800克篮圈离地垂直高度:3.05米 界限线宽:5cm 场地高度空间大于7米 球场边线离广告牌大于2米

第20篇:民族理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姓 名 学

号 院系(部所) 专 业 任 课 教 师

夏雨 09064005 计算机科学学院

自动化 王奎正

完成日期 2010年 11 月15 日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古朴纯美的彝寨,别具特色的白族民居,乡土韵味的傣家吊脚楼······一个个特色民居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但在现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破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正在急剧消失。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

民族村寨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和血脉。民族村寨不仅蕴藏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和民族乡村旅游等特色经济,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村寨体现着各民族强大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村寨,对传承民族优秀村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成份、民族自治地方、世居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左右。世代居住在这片红土高原上的少数民族,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村寨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建设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村寨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各民族村寨文化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冲击,许多珍贵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传统风俗、传统手工技艺等特色文化正加速消亡或失传,各民族特色村寨遗产已处于最危险、最紧迫、最关键的境地,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保护建设民族特色村寨,继承发展民族村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西双版纳,通过上网搜寻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西双版纳民族特色以及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现状做了调查以及整理

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简介

西双版纳民族人口众多,特色浓郁,魅力无尽,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朵朵奇葩。

为掌握州民族情况,进一步规范使用少数民族称谓和有关数据,州民宗局组成调研组,于2004年5月至6月,对全州辖区内的少数民族种类、世居少数民族、跨境少数民族及未识别民族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重点调查了苗族、壮族、佤族、景颇族,归属布朗族的曼咪人、昆格人,归属哈尼族的阿克人、补过人、排角人,以及未识别民族的克木人、老品人、八甲人等。

一、西双版纳州辖区内所居住的少数民族种类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我州辖区内居住着44种少数民族,共有人口70.4万人,占总人口的70.90%。这44种少数民族是: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僳僳族、侗族、纳西族、满族、景颇族、藏族、土族、水族、普米族、朝鲜族、仡佬族、黎族、维吾尔族、畲族、仫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高山族、京族、怒族、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独龙族、东乡族、塔塔尔族、赫哲族、毛南族、塔吉克族。 (按人口多少排列)

二、西双版纳州世居少数民族情况

我州世居民族界定为在州辖区内居住时间为100年左右、有比较集中的聚居地的民族。经调查,我州世居民族有傣族、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回族、佤族、壮族、景颇族13种,除汉族外,我州有世居少数民族12种。 (一)傣族

西双版纳傣族总人口296930人,其中景洪市128415人,勐海县114593人,勐腊县53922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景讷乡、勐旺乡、勐养镇、普文镇、嘎洒镇、勐龙镇、勐罕镇;勐海县的勐往乡、勐宋乡、勐遮镇、勐海镇、勐混镇、

2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打洛镇;勐腊县的勐腊镇、尚勇镇、勐仑镇、勐满镇、勐伴镇、勐捧镇等乡镇。另有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景哈乡、勐海县的勐满镇等乡(镇)。

西双版纳境内的傣族以傣泐(汉族称水傣)支系为主,兼有傣讷(旱傣)、傣雅(汉族称花腰傣)两个支系。

(二)哈尼族

西双版纳哈尼族人口186067人,其中景洪市71492人,勐海县61232人,勐腊县53343人。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比较集中地聚居在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定乡;景洪市景哈乡、勐龙镇;勐腊县勐润乡、关累镇。散居于部分乡(镇)、农场。

哈尼族自称“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白宏”、“碧约”、“布都”等。西双版纳哈尼族内部分为吉围、吉坐、木达、阿克、补过(角)等支系,以吉围、吉坐人口较多。

(三)彝族

西双版纳彝族总人口55772人。其中景洪市24673人,勐海县7175人,勐腊县23924人。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象明乡、易武乡、勐伴镇以及景洪市普文镇等地。

西双版纳彝族自称“腊鲁泼”(泼为彝语,即族或人的意思),他称“香堂”、“本人”、“罗罗”。

彝族源于中国古代西北部氐羌游牧部落,是北来羌戎系和南方土著居民长期文化融合和体质混血的融合体。清代,彝族祖先中的“腊鲁”支系迁居新平、景谷一带,后因战乱,由景谷经思茅迁入西双版纳境内定居。

(四)拉祜族

西双版纳拉祜族总人口55548人。其中景洪市11780人,勐海县41924人,勐腊县1844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勐阿乡、勐往乡、勐满镇,部分散居于勐海县的西定乡、勐宋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镇,景洪市的勐龙镇及勐腊县的尚勇镇。

拉祜族自称“拉祜”,他称有“倮黑”、“锅挫”、“缅”、“目舍”等称谓。解放后,

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统一定名为“拉祜族”。

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公元10世纪南迁至西双版纳、思茅一带,西双版纳地区拉祜族多从澜沧县迁入。

(五)布朗族

西双版纳布朗族总人口36453人,其中景洪市5635人,勐海县30605人,勐腊县213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布朗山乡、西定乡、勐满镇、打洛镇,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大渡岗乡、勐养镇、勐龙镇,勐腊县的关累镇、勐捧镇等。

西双版纳布朗族自称“布朗”,汉称“浦蛮”,傣称“满”,解放后统一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是云南的土著民族。经过长期的民族迁徙和部落、部族分化融合,原居住在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境内的一部分濮人,发展成为今天的布朗族。

(六)基诺族

西双版纳基诺族总人口20199人,其中景洪市19250人,勐海县52人,勐腊县897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基诺山乡和勐旺乡的补远村委会,部分散居于景洪市勐养镇和勐腊县的勐仑镇等地。

(七)瑶族

西双版纳瑶族总人口18679人,其中景洪市2683人,勐腊县15944人,勐海县52人。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瑶区乡、勐伴镇、易武乡、关累镇、勐满镇、象明乡、尚勇镇、勐腊镇以及景洪市的勐旺乡瑶家村委会。勐海县无瑶族自然村落。

(八)苗族

西双版纳苗族总人口11037人,其中景洪市2161人,勐海县351人,勐腊县8525人。景洪市和勐海县没有苗族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员。苗族寨子主要分布在勐腊县,其中有两个苗族寨子为世居苗族寨,即尚勇镇磨憨村委会的纳龙村、磨龙村委会的老陶寨,共110户703人。

(九)回族

西双版纳回族总人口3911人,其中景洪市1617人,勐海县1817人,勐腊县

4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477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城区及勐海县的勐海镇、勐遮镇,部分散居于各乡镇机关、厂矿、农场,其中只有勐海县勐海镇有村落。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西双版纳回族有回回和回傣之分。回回,傣语称“帕西”;回傣,傣语称“帕西傣”,即回族中的傣族或傣族中的回族。

(十)佤族

西双版纳佤族人口3112人,其中景洪市996人、勐海县1647人、勐腊县469人。景洪市和勐腊县没有佤族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员。勐海县有8个佤族寨子,即勐遮镇曼扫村委会(30里)佤寨,曼弄村委会佤族老寨1队、2队、新寨,勐混镇曼扫村委会曼回寨,西定乡暖和村委会浓岛老、中、新寨,共219户938人。

(十一)壮族

西双版纳壮族人口2130人,其中景洪市752人,勐海县437人,勐腊县941人。景洪市和勐海县没有壮族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员。勐腊县有3个壮族寨子,即勐伴镇曼燕村委会的曼蚌村、勐伴村委会的曼里村、瑶区乡沙仁村委会的沙仁村,3个寨子共162户802人。

勐腊县三个寨子的壮族自称“养”或“傣养”,他称“沙仁”。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前一直认为自己是傣族,第三次人口普查进行民族识别后归属壮族。

(十二)景颇族

西双版纳州有景颇族140人,其中景洪市44人,勐海县90人,勐腊县6人。景洪市和勐腊县没有景颇寨子,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员,只有勐海县勐海镇有一个景颇寨,即勐翁村委会景颇寨。景颇寨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寨子,全寨58户,268人,其中夫妻双方是景颇族的9户,单方是景颇族的16户,另有汉族26户、拉祜族5户、哈尼族2户,景颇族有90人左右。

景颇族自称“载佤”。据景颇寨66岁的和三妹说,景颇族是上世纪初从德宏陇川经澜沧迁入勐海的。当时因为听说这里土地肥沃,就过来了,到现在可能有近百年时间。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妇女保留有自己的服饰,住房为汉式平房或楼房。

5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景颇族信仰原始宗教,过去寨子里或家里有什么事,要杀鸡祭献,请摩巴念经,现已不进行这些仪式。景颇族现在过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清明节等。

近年来,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多措并举,加大民族传统建筑保护力度,推动民族传统建筑传承发展。

一、投入专项经费,抢救、保护和修复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市委、市政府将民族文化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保护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每年投入资金对景洪主城区进行民族特色化改造建设,要求所有临街商铺的门头广告按特色化要求进行改造,现已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民族特色化改造面积5990平方米,拆除改造门头广告210余家。同时,景洪市严把规划审批关,对城市所有新改扩建工程实行民族特色化评审, 2008年以来,共对79个项目进行了民族特色化评审并签发了民族特色评审意见书,对全市下辖的10个乡镇的新建工程也要求进行民族特色化评审。

二、突出特色,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全市村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城镇形象,使城镇文化、城镇精神、城镇风貌和民族文化底蕴得到充分的反映,形成\"自然-空间-人类\"和谐融合的体系。一是对村镇进行了细致的前期调查和建设定位,着重突出一个\"特\"字,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地理区位、景观风貌、民族风俗等特点进行规划,使各个村镇展示出各自特色,避免\"千村一面\"。二是对实行异地搬迁和受灾重建的村寨,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如嘎洒镇曼喃新村、基诺乡大巴伞村的整体搬迁等,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并进行了民族特色化评审,利用规划指导村镇建设。

三、着力保护好旅游沿线、旅游景点的传统民居。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充分认识到,发展民族文化是政绩,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政绩。

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杆栏式建筑民居是傣族民族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傣族的一份珍贵物质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景区傣族园景区内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是傣族园旅游发展的\"根\",只有保护好它,傣族园的傣族民族文化旅游才有依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抢救和保护傣族杆栏式建筑,傣族园公司于2003年建立了杆栏式建筑保护基金,制定和实施《傣族园风景区关于保护杆栏式建筑的管理办法》,对景区内村寨新建盖傣楼杆栏式建筑的81户示范户进行公开奖励,每户给予4000元保护基金,到目前共发放了32万元的杆栏式建筑保护基金。傣族园通过这样的奖励制度较好地保护了园区内的民居风貌,同时园区内的农民群众也得到了实惠。

四、加大傣族新民居设计方案的宣传推广工作。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傣族民居建筑研究与设计项目。通过深入到勐罕镇及景洪城附近的多个村寨进行调研,在进一步了解傣族民居的地域习俗和建筑文化特点、傣家民居建筑存在的不足、傣族人民对现代生活的需求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特色化研究,聘请了当地对民居建筑有一定经验及研究的专家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后,提出并完成了四个傣族民居建筑方案设计。目的是在不违背傣族传统习俗的原则下,运用现代建设材料和施工技术,继承和发扬傣族杆栏式民居的建筑文化,使傣族民居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同时,景洪市建立了城镇规划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特色化专家评审和景洪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制度,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工作已列入地方立法规划。开展傣族新民居建筑设计方案评选活动,建立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研究创新奖励制度,编辑出版了《西双版纳傣族新民居建筑方案集》。制定傣族新民居施工导则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表,加强民间工匠工艺技术培训。

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这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村寨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相协调;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不同民族、

7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课程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地区特色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项目应选择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体民族为世居少数民族,村寨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当地政府和群众有较高积极性的村寨,应以支持特色民居保护和改造、特色产业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为主要内容,以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尊重群众意愿;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和综合考虑,突出重点为主要原则。

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人文精神、劳动智慧、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在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要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镶嵌在少数民族熠熠

生辉的宝石。

鸣谢:

《策划书理论.doc》
策划书理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