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导游词

2020-04-05 来源:导游词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山公园导游词

中山公园由清代行宫的一部分改建而成的。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唐代有孤山寺,南宋时建西太乙宫、四圣延祥观,清代曾在此建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在这里住过。以下是小编带来中山公园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山公园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文锦俊,大家可以叫我文导游。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是的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1926年兴建,1928年对外开放,是汕头最古老的公园,中山公园里面的九曲桥和假山最有名。下面就由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九曲桥建于1926年,有四面通风亭三座,大的主亭居中,两边又各有一个小亭,然后以桥连成一个体。九个直角曲成的桥体点就在湖上,形成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亭子用黄梳璃瓦盖顶,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如诗如画。桥是曲折的,人们漫步在桥上,能不断的变化方向,得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凭栏可览湖山秀色,波光倒影,群鱼戏逐,情趣应然。因此,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成为园中八景之一。

假山是公园里的一绝。假山高三层,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全部由海水侵蚀风化的石头和钢筋水泥建造。其间有弈亭、梅亭、叙方亭、得月亭、月眉亭、七贤亭、摘星亭等七个小亭。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园林景致。由于石头奇形怪状,空洞而又相连;路径设计得迂回曲折,壁洞既隐又现;山径盘旋,无中见有,有中又无。所以漫步登山,别有一番情趣。登上山顶眺望,只见绿竹树木掩映,崎岖的山石交错其间,有一种登高舒展之感。海风吹来,倍感凉爽。所以老人们整日都愿在此流连;有的在宽阔地带唱潮剧;有的在山洞里唱潮州歌册。人们一面乘凉,一面欣赏,自得其乐。

中山公园的美景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游客们玩的开心。

中山公园导游词2

位于中华路南侧,占地面积16.1万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

日伪时期叫千代田公园,中国人被限制入园。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规划建设,成为沈阳市的重点公园之一。园内绿树红花,假山亭阁,小桥流水。虽地处繁华闹市区却自有一种宁静。

坐落在公园内的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

占地两面万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缆车、宇宙飞船、电动木马、小火车、碰碰车、空中电动转椅、弹跳小城堡等设施。中山公园经常举办花卉、彩灯、冰灯展览,每年的展出期间,游人络绎绝,高峰时人山人海。

中山公园导游词3

尊敬的各位游客,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中山公园。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中山公园最有名的游乐场,看绿色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美啊!有好多人啊,有溜冰场,有海盗船,有骑马等,应有竟有。

我们现在来到中山公园的大湖,大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个碧玉,真美丽啊!湖里有好多船,水里还有气球。远看胡像五颜六色的广场。

湖里好多小鱼,有红的,有黄的,有金的,真是美丽的鱼。

看,中山公园多大,它周围的提岸更长,看见湖中心那个小岛了吗?走过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中山公园到处都有魅力的景色,我说也说不尽。

推荐第2篇:中山公园导游词

位于中华路南侧,占地面积16.1万平方米。始建于1924年。日伪时期叫千代田公园,中国人被限制入园。解放后经过四十年的规划建设,成为沈阳市的重点公园之一。园内绿树红花,假山亭阁,小桥流水。虽地处繁华闹市区却自有一种宁静。坐落在公园内的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占地两面万多平方米的儿童乐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建有高40米的高空缆车、宇宙飞船、电动木马、小火车、碰碰车、空中电动转椅、弹跳小城堡等设施。中山公园经常举办花卉、彩灯、冰灯展览,每年的展出期间,游人络绎绝,高峰时人山人海。中山自然博物馆是沈阳市唯一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是重要的科普基地、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和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市中山公园百花苑内,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古生物馆、脊椎动物馆、无脊椎动物馆、昆虫馆、植物馆、矿物馆、奇石馆、象龟馆、热带雨林馆、放像厅。博物馆陈列以“自然与人”、“自然与艺术”为主题,以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为特色,集中展示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及自然之美、自然之奇,揭示了自然界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师法自然规律。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博物馆主要景观和展品:沈阳市最大的热带雨林、非洲塞舌尔国赠给我市的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龟——象龟、世界最大贝类——砗磲贝、各种珍贵的世界名蝶和甲虫、各种珍贵的世界名螺、各种珊瑚、最大的中国龙化石、举世罕见的四角岩羊、最完美的古生物组合——龙鱼戏、最大的海百合、国际国内获大奖的奇石精品等。

推荐第3篇:中山公园考察报告

历史的呼唤

------------梧州市中山公园考察报告

摘要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是三民主义的开拓者,实践者,拥护者。他时时教训我们的一句话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本文考察中山公园,具体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传奇一生。他一生的革命斗争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北伐等等。他就是在逝去的时候仍在为国家命运而思虑,他最后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关键字:孙中山

三民主义

国家命运

辛亥革命

景点介绍

全国最早落成的中山纪念堂座落在北山顶,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他为了一个国家而鞠躬尽瘁,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革命才能战胜封建专制统治,一个共和的时代在与封建专制的革命斗争中才得以诞生。艰苦的岁月挡不住爱国的热情,革命的疼痛不会改变向前的意志。孙中山在刀山火海中,一次次生死的考验中仍然顽强的屹立引导着革命的道路。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国民政府推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还进行的革命斗争有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北伐。

梧州中山公园位于市中心,是梧州最早建立起来的公园,由李济深倡议建立。公园坐落在北山上,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公园景点由中山纪念堂、革命壁画、雕像、花园、荷花池、画廊、广坪、石阶、各种的娱乐设施。纪念堂、广坪、石阶构成我国传统美学观点的对称布局。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梧州市政府对中山公园的保护一直都非常的重视。通过近期的修缮,保持了中山纪念堂的原貌,纪念堂复合了中西的文化特色。

1

建筑形式与中山两个字融合在一起的高超的建筑技巧。建筑庄严而厚重,给人肃然起敬的感受。

公园大门便标有“天下为公”这个巨大的题词。走着高高的阶阶石梯,便来到了石门,上面写着“博爱”两个字,是对孙中山先生爱国爱民的终生诠释。纪念堂的设计相当巧妙,正门立面竖看像「中」字,横看则像「山」字,寓人民对中山先生中山永怀纪念之意从中山公园山脚至中山纪念堂前,共有10个平台,323级台阶,象征着孙中山曾先后领导过10次武装起义。到第10个平台时,眼前豁然开朗,纪念堂呈现在朝拜者眼前,寓意着革命成功,并唤起3.23亿同胞的觉醒。

纪念堂座北向南,规模宏伟,分前后座,前座中部为四层塔式圆顶建筑,东

西两翼为二层楼房,为陈列室,后座是千人会堂。既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优点,又吸收了西方建筑学的长处,并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材料。纪念堂主体分前后两厅,两厅之间有三扇大门相通。前厅正中置孙中山先生塑像,有拱形大门三堂,厅东西两翼对称,现为中国民主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图片展览。两翼各有楼梯通过二楼,二楼格局布置如楼下,二楼东面为接待室,西面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属和后裔展览。再沿梯而上,为一高耸的三层塔式圆顶楼。

纪念堂前是3米高的孙中山雕像,孙中山神望中华大地,时刻都在为国家的建设和强大而思索而苦虑。就是这一位伟人,他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登塔可饱览梧州风光,后厅为可容纳千人的会堂,堂的正面为主席台,可作集会演讲和文艺演出之用。抬头可见主席台上面用天蓝色书写的「总理遗嘱」全文。主席台两侧为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训示,主席台左右各有一室,供休息及演出化装之用。

后厅左边墙上有「李宗仁出师北伐史略碑」,右边墙有「李宗仁虞孙传芳于龙潭史略碑」。会堂的前半部有楼一层,前为观众席。会堂宽广而高大,由于会堂结构的特别,领导人在主席台上讲话声音在大厅里显得更加洪亮。中央未置有 2

一柱,为一大特色。置身于会堂之中,庄严的气氛蔓延在每一个角落,令人不禁回想起孙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历程。

纪念堂内一楼和二楼的展厅墙壁上都分别画有不同的壁画。壁画向参观者展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些事迹,有的壁画是革命战争的场面,每个人都是露出执着的勇敢,有的壁画是革命者开会的情景,每一个参会者都是专心致志,每一幅壁画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壁画给人不同的启示,唯一相同的就是参观者从中深刻感受到了伟大的革命力量,感染我们不断前进。

纪念堂的结构、装饰颇有特色,墙身用上等青砖以石灰尘浆砌造,各砖墩及大门上之绷子,均用颜色磁砖铺面,砌出青天白日之花纹。二楼和塔式楼各层,

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扇大门用樟木制作,其余门均为杉木。楼梯的踏步为桩芽木,踏脚底为杉木,扶手则用樟木,走在木梯上,参观者会情不自禁放慢脚步,慢慢感受这庄严的气氛,融入这伟大的革命历史。纪念堂前为花岗岩石级,四周有荷池、花坛、草坪环绕。纪念堂正面是层层台阶,自山脚至大门前共340余级;门前是广坪,中筑荷池,环列石凳,荫以悟榕,景色怡人。

纪念堂附近有广西最古老的铜钟之一南汉铜钟,铸于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悬于北山晨钟亭内。南汉铜钟虽历时千载,仍完整无损,击之声音洪亮。晨钟亭旁陈列有历代碑刻、明代桂江浮桥铁柱等文物,供人鉴赏。

公园内的鸟品种繁多。山顶的北苑是园中之园。公园依山构筑,园内林木苍翠,花团锦簇,绿茵整齐,曲径通幽,各种景物浑然一体,自成体系,是梧州目前最大、设施较为完备、游客最多的景区。

中山纪念堂前的广场上正中立着一尊孙中山雕像,他仿佛在凝望着远方的那些景象,脸上透出慈祥的舒心的微笑。广场上不少人和孙中山雕像合影留念,不时发出欢笑,整个广场给人一种和谐的欢乐。

3

孙中山的生平

1921年10月—1922年4月,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时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为了筹划北伐,曾三次驻节广西梧州。

第一次:从广州到梧州。1921年10月15日,孙中山在广州天字码头乘“宝璧”号军舰出巡广西,17日下午4时到达梧州,随行人员有胡汉民、廖仲恺、陈少白、邓家彦及总统府参军等20余人,受到梧州各界群众热烈欢迎。18日,孙中山一行又乘浅水巡轮广明号溯浔江而上,23日到达南宁。孙中山到南宁找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动员、说服他支持北伐,但陈不予支持。

第二次:从南宁回梧州。1921年10月29日,孙中山由南宁抵达梧州,在西门口码头(今中山码头)登岸,下榻陆荣廷官邸(今和平路市人大办公处)。这一次,孙中山驻节梧州16天,组织北伐行动大本营,内设文官、参军、幕僚、党务四个处和辎重、电讯、卫士、侦缉、卫生五个队以及庶务部、供给局、金库等机构,具体负责指挥北伐军的行动。他曾到北山等处观察地形,亲自绘制地形图;孙中山派廖仲恺回广州与省财政厅厅长马育航会商,筹款200万元作为军饷;通过梧州商会和部属多方征雇准备北上桂林的船只。在梧州的国民党员欢迎会上发表题为《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的演讲;在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有魏邦平、刘震寰等率领的粤桂军队1万多人参加,群众人山人海围观。11月14日,孙中山命大本营文职人员、辎重大队和警卫团分乘官方巡船7艘及征雇民船300余艘,由梧州溯桂江而上桂林,同时指挥粤、桂、滇、黔、赣诸省军队共3万余人沿桂江两岸浩浩荡荡北上桂林。15日,孙中山离开梧州,于12月4日到达桂林,准备北伐。

第三次;从桂林下梧州。1922年4月12日,孙中山改道北伐的主力部队3万人抵达梧州。16日,孙中山偕许崇智、胡汉民、宋庆龄等从桂林抵达梧州,立即召开扩大军事会议,决定“出师江西,悉命诸军集中韶关。”并下令免去阻挠北伐的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及总统府内务部长三项职务,仅保留其陆军部 4

总长一职。孙中山在梧州行营接见《华盛顿邮报》记者,指出北伐目的在于“推翻北廷以撤销日本之外府”。20日,孙中山偕许崇智、胡汉民、魏邦平等乘江汉号军舰离梧回广州。

广西梧州纪念堂现状及政府保护措施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广西梧州市投入约2400万元,对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进行全面维修二期工程。9月5日,这项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梧州中山纪念堂坐落于梧州市区的北山,占地面积1630多平方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梧州各界开始筹建中山纪念堂并于1928年动工建设,1930年10月建成,是国内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

直到1981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梧州市先后多次对梧州中山纪念堂进行维修,特别是2003年的全面维修一期工程,基本恢复了纪念堂的原貌,并保持了它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欧圆顶式相结合的构筑风格,还在纪念堂前安放了一座高3米、重约2吨的孙中山铜像。

据梧州市博物馆馆长李乃贤介绍,这次进行的二期工程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尽可能展现原貌。维修项目包括礼堂改造、主体建筑墙体维修、更换门窗与楼板、建设辛亥革命纪念陈列馆、上山道路改造拓宽等。除此之外,增加了宋庆龄、廖仲恺、胡汉民、黄兴、柳亚子、刘崛六座纪念铜像;在纪念堂外左侧边坡,制作了一座《辛亥革命百年雕像纪略》的大理石浮雕,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如今中山纪念堂已是换颜一新同时保留有原有的建筑风格。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和市民在中山公园旅游和游玩。

历史调查报告的感受

参观了梧州市中山公园后,让我受益良多。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作为学贯中西的一代伟人,有着丰富的革命经历和卓越的革命家思想。所以我们认为强国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认识到:

教育是立国之本:

教育救国的思想。是把教育放在立国之本的位置,强调教育是关系人才培养和国家强盛的重大问题,不可稍缓。孙中山在《致郑藻如书》中详细论述教育与人才培养、国家富强关系甚大,而忽视教育,多数国民处于文盲状态,造成国家

5

颓弱的严重局面,所以他急切地提出要广设学校,培养人才,强调这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奋发为雄,立志救国:

青年应该以国家为己任,把建设将来的社会事业的责任担负起来。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学生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务求成功,“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这句话成为众所周知的警世名言。孙中山的这些论述说明了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向,对青年学生树立报国之志的殷切期望。还阐明教育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改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立志救国,这些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树立健全高尚的人格:

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青年会的宗旨,注重体育、智育、德育三项,改良人类来救国。”它的这一构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体育、智育、德育三者为基点,谈树立健全的人格问题。在树立高尚的人格方面强调两点:其一人格救国;其二反对堕落。人格不能完全与我们当今所说的素质画等号,但却有许多相通之处,和我们当今在素质教育中所强调的爱国主义、高尚品德是一致的。

对外开放教育思想:

为了中国的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从国外引进教育人才和专业人才。我们去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以利自己的发展,跟上世界潮流,以致超过外国,这是作为青年人须具有的世界的眼光。用强大的能力和视野来分析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问题。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结语

虽然现在我们的我们作为青年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学好本领,以承担起国家建设,乃至造福人类的重任。

生活比先驱们的好了无数倍。但是我们不能被物质的享受腐蚀,而是变得更加的强大。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提高自己。自己一定会变成一个能够承担历史责任的合格的青年。

通过中山公园,时刻都教育着我们的年青的每一代人。我们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每时每刻都要记住历史赋予了我们的责任,要为国家的强盛,为了人民的幸 6

福,我们必须要好好建设我们的国家,承接伟人的愿望,我们必须要好好的成就自己来改变我们的国家,使得国家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推荐第4篇: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

梧州中山公园观后感

梧州中山纪念馆是梧州市人民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而建立的。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16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呈中字形,分前方、后方。纪念堂前的台阶及至山脚,共三百四十余级。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拾级而上,两旁清秀的树木仿若是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春秋不改的守护着这庄严的地方。清风拂面而来,不禁然间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上帝的帐单》中的一句话“或许是密密丛林里那棵阔叶林的露珠;或许是危危石崖间缝里的清流;或许是云的哭泣;或许是雾的凝思.。”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中山纪念堂,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详尽的了解中山先生。

孙中山,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华夏杰出爱国志士。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

孙中山先生一生志于革命事业,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正当他革命事业迈上大路的时候,却告别了人间,但他的人生是辉煌的,他的事业并不会因他的离去而消失。事业是人生不朽的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他们之所以被传诵,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也真是因为他们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毫不夸张的,谁要是建立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丰碑,中山纪念堂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人生纪念碑。

站在这里,看这座宏伟的建筑,让我想起一句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悠悠岁月转眼而逝,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

我们都知道,革命的岁月是艰辛的,如今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这不易宪意含娜了多少说不出的辛酸呢?

我不知道那革命年岁里的辛酸,我只明白如今城市里的喧闹。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真要说到幸福却不尽然。因为我们喜欢抱怨,因为我们不知道珍惜。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我总抱怨学习的时间太多,自由的时候太少。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叛逆的典型。我真的不知道我学的东西有什么用,是为了追逐名次,还是要用这些来应付考试,我总觉得从后进入了社会,这些基本上是用不到的。

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才渐渐明白我错了,现在学习的东西,永远不要为了争名夺利或者应付考试而做,要知道进了社会,必然肯定会用上这些东西,我说的不是其体某方面的内容,而是那种灵活的思维方式,善变的解题思路,还有丰富的知识储量,以我们现在来说,学习的东西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大多数人把他用于应付考试,用来去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它其实是一个丰富的军事库,只是看你如何去运用它,假如你只是将它最微小的一部分用于作为本身争名的工具,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体会和真正运用到这精炼了几千年无数先人智慧所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

可惜时间过得太快,年少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当明白的时候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听说老天爷之所以总是给我们安排种种挫折和苦难,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珍惜以后的日子。我看过一篇文章,有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如果一个人,就这样生活。你看淡了感情,看淡了名利,看淡了一切尔虞我诈,但是我们不要看淡幸福。要面向幸福的方向,挥汗奔跑,不可以放弃,不可以垂头丧气,靠自己的力量,给自己快乐。”

也许这就是长大,不是看透事故那所谓的圆滑,也不是我们历经沧桑的冰冷心灵,而是敢于承担和敢于面对的勇气,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坚持。我们总会长大,在每一个遥远日落和仰视天空的日子里;我们总会长大,在每一个受尽疲惫和心灵麻木不仁的瞬间;我们总会长大,在你和我相聚又离开的时候。我们总会是用自己的心,去尝试着否噬世间所有的沙硕,然后磨出老茧,看淡一切事物包括生老病死,包括快乐悲伤。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总有一天,终将失去。

于是我们忘记了珍惜,忘记了挽留,任由得他们,匆匆而逝,直到回过头来的时候,才发现物是人非。

于是,这就是长大,从不懂得珍惜到懂得珍惜,从得到很多到失去很多。从磨出老茧的嫩肉中,获得珍珠。 革命的岁月已经远去了,孙中山先生的容颜也永远,的刻成了石像。现在的我们永远也无法想像革命先辈们曾经的付出,只能在留下的故事中奠怀革命的精神,还有的这就是珍惜我们的今天。

推荐第5篇:中山公园综合史

前 言

中山公园是上海近代租界公园之一,公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近曹家渡,西接内环线高架,北靠苏州河,南临长宁路商业中心,地铁二号线、四号线、明珠轨道线以及20多条公交线路相交于公园周边。是上海西部地区的商业繁华区和城市交通枢纽。公园占地20.90万平方米,年游客量500多万人次,2002年评定为上海市四星级公园。

中山公园建立九十年来,已初步具备了综合性公园规模。公园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先进单位,每年要接待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园。

长期以来,由于中山公园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整个园林布局有欧洲自然式庭园和日本庭园式的风格。而建国以后,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努力和调整,已形成现在的规模。园内地形起伏,坡度自然,景物优美,颇能引人入胜,充分显示了我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我传统园艺处理方法。

建园九十年来,我园像一棵大树,饱经了人间沧桑,然而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里,沐浴着阳光,吸收土壤养分,接受园林工作者的照料,愉快健康地生活着,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享受,像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共和国的大地上放射着光辉。

1 一. 公园命名起源及其演变

中山公园其名称之沿革,说法不一,由于公园历史悠久,相关资料少,并且不完整,因而众说不一。中山公园之称号大致有以下几个:兆丰花园(shaofeng Garden);兆丰公园、极司非尔公园(Jefield Park); 梵王(皇)渡公园;万航渡公园,这些名称之来历、演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

公园最初一部分是属于英国人勤努·霍格(E•Jenner•Hogg)的私园,其时为1863年(同治二年),霍格是近代上海有名的大房地产商,兆丰洋行和麟瑞洋行的头子,曾兼任过驻上海的汉堡领事,开过兆丰地产公司,此宅园曰“兆丰花园”,其位于极司非尔路极西端,即万航渡路地址(梵皇渡路),在曹家渡小万柳堂西南,此地百余亩,分前兆丰花园和后兆丰花园。极司非尔路横贯其中(今万航渡路筑于1856年及1913年,分两次修建,初名极司非尔路,1943年改为梵皇渡路,1964年改为今名),园中一碧如茵,林木扶疏葱茏,名花异卉争,各室中陈设富丽。

1909年春天,有个名叫“壳克”的美国人到上海来做滑头生意,经营橡胶事业,霍格因上其当而导致商业失败离沪,只好将私家花园拍卖抵债。据《约翰年刊》记载:“1911年购比邻兆丰花园并屋一所,面积三十万七十亩。”后兆丰花园即梵皇渡路以北划入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学院),得价14万。这一部分本是霍格夫妇住宅所在地,景色宜人。

1914年,在娱乐基金保管委员会建议下,由工部局收买梵皇渡路以南即前兆丰花园(约二十余亩)和附近一些土地,共购田九十一亩,并压资十四万两规银建造公园。因其位于极司非尔路,故称极司非尔公园。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兆丰公园英名Jefield park,正式译名应作极司非尔公园,可是一般都称为兆丰公园,即工部局年报华文本亦如是。这是仍著昔日“兆丰花园”的旧称故也。又有人呼它为梵皇渡公园,因为它傍着梵皇渡火车站的缘故,公园之命名是根据其位置与路名关系而定,直到四十年代初方改名为“中山公园”。

二. 中山公园历史沿革

中山公园的辟建是与帝国主义的入侵联系在一起的。园址一带原来是名叫吴家宅的几个村庄。清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公元1860—1862年)之间,那时英国租界的地盘还没有扩展到这一带,但是,租界当局以防备太平天国的进攻为借口,强行越界筑路,修了一条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中山公园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其大致发展修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一)兆丰花园时期

1842 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迫使广州、厦门包括上海等五个沿海城市开放,从此在上海形成了欧洲列强争相划分租界的场面。其中英租界最早圈定的面积为700亩,后来,又总共进行了七次扩张,现在中山公园的所在地,当年就属于英租界的范围。

1851 年3月,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英租界以保护自身安全为由,实行“越界筑路”,即在不属于自己租界的范围内修筑道路,实质上为了掌握沿路的控制权,最终达到扩大租界的目的。随着租界面积的不断扩大,租界中的外国人人数也不断增加,1865年增至2297人,1910年增至13536人。 1852 年,英国越界筑扩张至当时的极司非尔路,后改名为梵皇渡路,即现在的万航渡路。

1864年,有一对名叫霍格的兄弟,创办了一家兆丰洋行,并在极司非尔路边购买土地,在路的南侧建造了70亩地的乡村别墅,又被称之为兆丰花园。 1879 年,即光绪五年,霍格将北边的土地卖给圣约翰书院,后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即现在的华东政法学院。

(二)租界时期(1913—1941年)

1913年,有一个名为“上海运动事业基金董事会”的群众性组织向当时英租界的最高权力机构――工部局提出建议,要求在上海西区建立一个公共运动场,用来训练巡捕、商团及在港停泊的海军人员,并附设游览场。 1914 年3月7日,公共娱乐场委员会和娱乐基金托管委员会一起开会商议,提出要在上海的西北角创建一所集植物园等的观赏游览性园地,而非运动性

3 场地,并承诺出资二万两白银。 1914 年3月12日,工部局批复,表示赞同。

1914 年3月20日,纳税人会议上通过行政12号决议,出资12万3千两白银,在靠近极司非尔路处,建造一所占地123亩的园地。其中包括买下霍格的70亩的兆丰花园,并且因为兆丰花园内原已种植有许多名贵树种,所以决定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建造。后来,在1928年和1929年,公园分别经过两次扩张,其占地面积逐步拓展为288亩和291亩,基本等于现在中山公园的占地面积。

1914 年3月21日,由当时园地监督麦克利提议,工部局总董庇亚士附议,在一年一度的西人纳税会议上提高以下提案说:“授权工部局行使选举权,于新近收买的位于极司非尔路的一方地,及其附近地段收买到时,概应布置成一个公众风景园和植物园地,作为公园的核心部分。”这个协议案对建园初意作了部分改动。

工部局园地监督提出报告书,计划可以布置三种特殊的内容:

(一)一个旷野的花园,包括树林、草地、湍流和湖,愈是乡村风味,再要一块理想的地点作为野餐和全体集会之用;

(二)植物的园地,包括一个中国的树木和灌木的代表集团,尽可能地收集使之完备,成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和最富有趣味的中国植物标本集团;

(三)装饰部分,那是照我们的意念用显著的风格,包括广大的草地,植物夹荫的大道,喷水泉和适当的雕像。此外,也必须要一个养马房,可使中国的鸟类能集居于此,同时亦要一个“动物部”。 1914 年春,建园工程开始。工部局以低廉工价,招用了大批中国“苦力”,为其掘坟、开河、堆假山及平整土地,种植花草树木。最初二三年,每天投入数百人工,每个中国劳工从天亮做到天黑,所得报酬每工铜板二十八文(每角大洋合铜板三十文)。建园施工首先从公园北部开始,逐渐向南发展,最初面积是95.561亩,1年以后发展到二百亩。1925年已发展到288.643亩。1928年才发展到解放前的最后面积291.413亩。建园所需费用,根据工部局资料计算,前后共需二百余万银圆,这笔费用来自租界中外居民税收。 1914年7月1日,因原兆丰花园已形成一定景观和规模,所以工部局决定公园正式开放,所以,当时在极司非尔路上开设正门,即现在的公园2号门。 4 同时,工部局公布了公园游园暂行规则,其中明确规定,只对外国人开放,不准华人入内。1915年6月7日的早晨,圣约翰大学的一位教授翻墙进入公园,打开大门,让50多位中国学生进入公园,不顾公园内警卫的反对,并呼吁公园属于公众,此事不仅惊动了校方,更惊动了工部局。直至1928年6月1日,由于国内爆发的北阀战争,外国人考虑到中国民众强烈的排外情绪,才决定公园向华人开放。

当时,因公园位于极司非尔路故有称之为极司非尔公园,又因公园是昔日兆丰花园的旧址,故又有称之为兆丰公园,后因极司非尔路改名为梵皇渡路,故又有称之为梵皇渡公园。关于最终改名为“中山公园”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为1944年6月,汪伪政府为纪念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将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另一说为1941年改名。

1917 年,公园建造范围接近利南路,即现在的长宁路,因此,在利南路上开设南门,即现在的公园一号门。当时的门票价为小洋2角。1932年5月30日对公园游园人数作过一个统计,共计15327人次,其中成人3056人次,儿童1135人次,另外11136人持有月票,当时称为月季票,season ticket。 1918 年,公园南北部向,原有一条从苏家角通向曹家渡的小路,帝国主义分子想收买小路,受当地苏家角、陶家宅、潘家厍及姚家角人民反对。工部局不得不建造一座横跨这条小路的虹形旱桥,勉强将公园南北部分贯通。工部局经多年经营,公园面貌渐具规模,划分若干部分,如日半花园、玫瑰花园、水产植物园、高山植物园及专为洋小孩服务的儿童公园。 1921 年,在公园北部辟建一所估地二亩九分三厘九毫的动物园,称为极司非尔动物园,最初布置有食草夹场地、鸟棚及熊槛各一所。还建造一所有暖气设备的室内动物展览馆,展出猴子及热带鸟类等。 1922 年动物园建成开放。

1924 年,建造一所音乐厅,台下设置帆布躺椅。就在极司非尔公园对西方人开放的同时,工部局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一套歧视中国人民的规定,规定第三条说:“除服侍西方人的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当时在看园人住的小屋内,桌上有块触目惊心的牌子,上刻“华人与犬不得入内”八字。 1928 年,经过上海人民的不懈斗争,才允许华人入园,但票价昂贵,只能为少 5 数人服务。据工部局记载:1933年华人入内欣赏的仅估22%。

1935 年,“爱三斯夫人”将大理石亭子卖给工部局而移至公园内,而将原来中国亭(即现牡丹亭)迁到公园偏角。

(三)抗战至建国前(1941—1949)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接管公共租界,为了麻痹中国人民抗日爱国斗争,1944年将公园易名为中山公园,园容布置也根据日本帝国主义心愿,在公园东侧堆建一座东假山,放置几个日本式石灯笼作为点缀。自来水假山是带有一组日本味的一组小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接管,为这所公园蒙上一层阴影,特别是解放前夕,好多树木被摧残。查阅1948年4月《中山公园花木统计移交手册》,树木品种为177种。 1947 年后期,中山公园曾是中共地下党员活动的一个场所。

(四)建国三十年(1949—1978年)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了,中山公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公园立即进行了恢复和建设工作。

1949 年至1957年期间,增添万余株,园内建筑道路及东西假山陆续进行了修建整理,旧貌变新颜。以后面积逐年扩展到321.389亩。

1951 年,在陈毅市长指示关怀下,在园内新建了标本陈列馆一座,这个陈列馆分两个部分,植物和动物。以后改作展览馆,大大地增强了园内文化科学气息。据《新上海便览》1951年记载:原茶室进行了改建,新建的茶室和摄影室是由革命军人家属互助服务社中山分社主办的,以后经过多次修缮,从外面已看不出原来英国式的风貌了。

1951 年,原动物园新建了水族馆、海豹池等数十处,充实名贵动物数十种 。当时的动物种类有兽类25种,鸟类45种,爬虫类3种,鱼类104种。1962年,因市内卫生限制,取消动物园。

1951 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山公园与上海市科学普及协会联合举办《月亮展览会》,内容有天文望远镜架,画片70多幅,引起了广大游客浓厚的兴趣。 1953 年11月7 日,纪念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订立三周年时,建立了毛泽东

6 和斯大林的浮雕像。像的后面衬托着各种常绿树和樱花。1954年,中山公园举办了《生产展览会》,其中“生产节约和浪费”这一栏介绍了朱嘉生老主任利用旧料为国家节约资金600余元的先进事迹。朱嘉生同志50年代两次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当时广大园林工人在党的领导下,以园为家,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养护质量大大提高,推广了“朱嘉生地区负责制”,队组中建立八大员:记录员、卫生员、工具保管员、植保员、安全员、设备维修员、宣传员、生活员,园容面貌焕然一新,工人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1955 年,开始建立树木林。

1956 年,重新布置了月季独立式花坛。

1956 年,举办了“菊花”展览会,品种约几百种。

1956 年,在中国亭前布置牡丹园,还开辟有梅园、桃园和石榴园、玉兰林等。每年不同季节,开着艳丽芳香的花朵,以增添园内景色。

1958 年,受“大炼钢铁”影响,我园一景“铜钟”被当废铜烂铁处理,至今杳无音讯。

60 年代初,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公园中树坛、花坛中出现种蔬菜,荷花池种水稻等现象。

1966 年至1976年,我园与各个行业一样,深受“右倾”思潮的危害,园林事业被贬为剥削阶级玩赏的“消费品”,消磨人民意识的“腐蚀剂”,因而对待游客问题上也存在“公园是阶级斗争阵地”的错误倾向。各种园林设施,风景点都遭到破坏,大理石亭子中的女神雕象被砸烂,音乐厅被拆毁,以后虽然重建,但音响效果不能与昔日相比。温室中各种花卉被毁掉,一些稀有名贵树种由于缺乏精心地养护管理而死亡。

1974年,大草坪下修建人防工程,草的生长受到影响,大草坪上的许多通气孔也颇煞风景。同时十年中,把公园一套正常的管理制度也被破坏了,园容面貌得不到改善,使公园的整体都受到了严重损害。

60 年代末70年代初,中山公园“泥雕收租院”和1974年全市菊展在当时本市范围内影响很大的。

1976 年,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公园又迎来了春天。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 7 许多混乱的思想得到了澄清,恢复和建立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着重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园容园貌和经济收入有了新的起色。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园举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展览会,如:“陶瓷展览”、“蛇展”、“反走私展览”、“科普游乐馆”、“定陵文物出土展览”、“迎春花展”、“月季花展”、“刑展”以及近年来“八四年全市菊展”和“八五年全国菊展”,这些展览会紧密联系当时政治生活和人民群众实际,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良好。

1977年,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将原游泳池改为溜冰场,兴建了戏院,整修了中山酒家,园艺工作上等级,活动内容激增,公园日益兴旺。

(五)改革开放时期(1979—至今)

1984 年,公园通过了整顿验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

1986 年,推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公园经济效益收效明显。

1987 年,实行了主任责任制,园艺方面注心精心养护,完成了“大理石亭”、“大悬铃木”、“老年活动区”等景点的改造,花坛面貌焕然一新,公园经济效益提高,已跨入市级 文明单位的行列;

同年,管理人员中实行干部聘用制。 1988 年,游乐活动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责任制。 1989 年,举办全国菊展。 1990 年,对展览馆修建;

举办上海市插花展览;

公园归属长宁区建设委员领导。 2000 年,上海市菊花展。

1991 年,举办民族风情大型活动。 1994 年,引进1300余株树木。 1995 年,修建售品部。

199

5、1997年,两次共划出5300平方米园地用于长宁路拓宽和地铁二号线城市

8 建设。

1996 年,全面改造和修建牡丹园。

1997 年,修复大理石厅的女神雕像和牡丹园。 1998 年,对自来水假山进行全面改造。

1999 年,建国五十周年之际,举办大型游园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黄菊同志来园与上海人民一起欢庆节日;

同年,对办公室进行改建。

1999 年,配合1.6万平方米开放绿地广场,对游乐项目调整,使1.6万平方米开放绿地广场景点更加精致。对中山公园大门进行了改建。

2000 年,举办迎世纪灯展、航天展览。 2000 年,举办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游园活动; 2号门(万航渡路)围墙透绿;

对公园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公共厕所进行改建;

为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绿地配套工程,划出1.6万平方米辟建开放式广场;

实行聘用合同制,由国家用工制度改为单位用工,公园管理层与作业层初步分离。

2001 年至今,连续八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

2002 年,大门东西两侧树坛调整、樱花林调整、桃园调整、六角亭调整、自然山水园调整、月季花坛调整、后花园大草坪翻铺、大悬铃木周边环境调整、茶室厕所翻建、修补公园主干道、调整公园废物箱、座椅、指示牌。

2003 年,根据“管养分开”体制改革要求,长宁区中山、天山、水霞、天原、交通、华山公园归并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东泥山改建、拆违建绿(拆除违章建筑魔宫)、花坛的改建、中亭周围改建、大理石两侧改建、荡椅旁树坛改建、荷花池草坪改建。

三.园艺养护

(一)公园景观的文化内涵

上海中山公园自建园经过近90年发展建设,园林风格早已定型,构成以大树、草坪、山林、水面等自然风光为特色的、中西园林文化相融和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含蕴的城市园林景观。按照不同景观特点的区分,上海中山公园的园林景观以英国式园林风格为主体,辅以中国传统园林、日本式园林、植物园观赏区等。

1.英式园林景观

英式园林景观是公园主体景观。英式园林景观在公园内分布较多,除大理石亭景区,还有大石桥景区、后园门景区、开放式广场绿地以及大悬铃木景区等,都是英式园林造景艺术的杰作,各景区、景点都带有草坪,视野深阔,绿化富有层次。如大石桥景区,桥下陈家池水面平静如镜,透过左岸香樟林和右岸水杉林向远处望去,池岸曲折,岸上是坡度平缓起伏的草坪,远处绿树浓荫,掩映着山坡上的观景平台,英式建筑风格的公共厕所点缀其间;再远处则是公园外面的始建于1912年的著名英国式九层公寓建筑——西园大厦,整个景区布置犹如浓墨重彩的西洋画,富于情趣。

2.日本式园林景观

19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到公园游览观光的外国游客中以日本人为多,他们大多喜欢携家带口到公园内游玩或野餐。为迎合日本游客的要求,工部局聘请日本横滨园艺师在园内设计建造“日本园”,主要景点包括樱花林(樱花亭)、带状假山游览区等。亭景区、月季园景区等,各具特色,别有境界。

3.中国传统式园林景观

在早期园林建设规划中,没有中国传统式园林的地位。随着公园向南扩展园地,利用原有的河浜围成“荷花池”以后,才有了一个称之为“中国园”的园地。这片园地在公园南部的西侧,有西山坡、荷花池、牡丹园、四角亭等景点,其中牡丹园精筑细构,四季有花,是公园造景的精华园地。此外,还有山水园景区、鸳鸯湖景区、六角

4.植物园景观

建园之初,即规划在兆丰花园原有树林的基础上,以中国珍贵树种为主建造一座“山地植物园”。植物园除中国本土树种,还陆续接收移植了外国侨民从

10 国外带来的树木,逐步形成规模。1946年起,上海市工务局将植物园改建为“植物标本园”,在东南各省广泛收罗珍稀树种,并按照植物进化顺序进行栽培,设置游览路线。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修筑工事,在公园内砍伐树木,使植物园树木受到损害。解放以后,通过不断调整更新树木品种,以聚栽为主,分别辟建了棕榈林、银杏林、水杉林、桃树林、腊梅林、香樟林等,使植物园景观布局基本保持完好。如今的植物园,林木高大密集,树冠如云,曲径通幽,如入迷宫,一派大都市少见的森林景色,令人流连。

当年,复旦大学徐炳声教授还编写了一本《上海中山公园树木名录》,记载有62科242个品种,后来增加到260种。中山公园历史较长,到处为高大树木所覆盖,郁郁葱葱,如东部的银杏林约20棵银杏树干高达20米,树龄逾百年。其中,尤为特出的是园西北角近苏州河的一棵大悬铃木,此树来自意大利汉壁礼爵士赠送给霍格(当年兆丰花园房主),霍格于1866年种植于园内。目前它依然生机盎然、生气勃勃,被誉为“上海悬铃木之王”。

(二)美景荟萃的“十二景观”

民国20年出版的《上海县志》中说:“极司非而公园„„为公共租界公园中最优美者。园中布置合东西洋美术意味(共)冶于一炉。有吾国名园之幽邃,有日本名园之韵味,而园中大体格局,又莫不富于西方之情趣”。这段话基本上反映了中山公园的特色。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园内地形起伏自然,有假山、树木、鱼池、亭榭,景色优美。其中,尤以下列景点最具特色,负有盛名:

在公园进行的一次景点命名统计中,全园可分为大小不等的景点约120余处。这些景点因景而异,其中十二处景点被评选为上海中山公园十二大景观,是公园内特色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

银门叠翠(公园南大门) 公园南门始建于1917年,2001年因地铁二号线建设需要,改建为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广场绿地,保留原有的香樟树林,设置架空式弧形园门、大型景观石等,与都市市容景观融为一体。

花墅凝香(牡丹园) 中国亭即牡丹亭,位于西草坪一块三面是围墙的条形地带,建于1956年,这是当初征地纠纷的产物,但亭前的两旁却筑成典型的英国式花径,当时造这座亭子,纯粹为了猎奇。牡丹园内有始建于1916年的牡

11 丹亭(原名中国式凉亭)。牡丹园以盆景式树坛为中心,有大小15个牡丹花坛,颇有历史记载的“殿春花墅”遗风。1956年在中国亭前,布置牡丹园,栽种牡丹数十种,两百余株,并有芍药、杜鹃和其它花灌木,并将中国亭命名为牡丹亭,整个布置形式体现了我民族传统。现已有牡丹三百余株,每值春日,游人众多。

水榭絮雨(陈家池)陈家池原先水很深,连通苏州河,原属一户姓陈的人家,故名陈家池。英国人将其改造后,扩大了面积,增加了曲线,并把取出的土堆在池的四周成为小丘,以丰富空间层次,富有自然风光。 陈家池北面有水榭,水面宽阔,景色清新,春暖花开时节,沿岸杨柳飞絮铺天盖地,蔚为奇观;兼有春雨潇潇,细雨如絮,临榭观景,可以心旷神怡,是公园观雨佳处。

绿茵晨晖(大草坪) 公园内分布6处草坪,其中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区,绿茵绵延,视野开阔,周围有众多景点簇拥,富有自然风光,是公园景区精华之所在。

芳圃吟红(月季园) 月季是本园的特色花卉之一。中山公园的月季在本市享有盛誉,以品种优良,数量多而取胜,几十年来,举办了多次展览会,初在园内散植,以后为方便游客观赏月季,始建月季园。1956年扩建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二处月季园。2001年再次扩建,是上海著名的月季培育园地。

双湖环碧(鸳鸯湖) 1958年扩建公园时,以人工挖湖筑山造成,以后又植树造林,围砌湖岸,形成“凹处聚水凸为山”的鸳鸯湖景区,四围碧水清澈,景色清新。

荷池清月(荷花池) 1937年堆造西山时,形成荷花池塘,成为公园主要景观之一。池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对西草坪,绿化设置富有特点,黄杨造型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别具情趣。

林苑耸秀(山水园) 利用原有小河浜围砌石岸,依自然风格构筑园林小品,有大湖石、小石桥、花架穿廊、山地竹亭、高山跌水、荷池水湾、石罅洞天等诸景,高低错落,精巧自然。

独木傲霜(大悬铃木) 据工部局年报记载:园西北部,种有中国最大之“筱悬木”(悬铃木)标本一株,由霍格于1866年间植于园内,树高28米,东西最大冠幅达31米。 大悬铃木是1866年由兆丰花园霍格种植,至今已经历130多年沧桑岁月。据载此树来自意大利,是华东地区树冠最大、树干最粗,树身最 12 高的悬铃木。一百多年来,这棵悬铃木仍生机勃勃,傲然屹立,吸引了广大游客。

石亭夕照(大理石亭) 大理石亭是1935年迁建园内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建筑,199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亭子的组成部分为栏杆,石板地坪都是大理石构成,面向广阔平坦的大草坪,最初作音乐会之用,亭中有两个大理石人象雕塑,“*”中被毁掉。亭旁种植紫藤盘绕架上,春夏季节蘩花满架,绿叶成荫,很富自然风趣,亭的两侧种植了高达30尺的大龙柏,使亭子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石亭面对大草坪区,亭后以龙柏树为屏障,极富欧陆古典园林情调

虹桥蒸雪(大石桥) 东泥山风景区地势起伏蜿蜒,湖岸曲折,水波荡漾。1959年建成的花岗岩大石桥跨越陈家池,隐身于香樟树林之中,水雾蒸腾、岚气吞吐之间,意境深邃幽静。

旧园遗韵(后园门) 后门园区原来是英商霍格的私人花园——兆丰花园。1914年花园改建为公园时,园门即在现址,近百年来风貌依旧,颇具幽思。

(三)主要景点介绍

1.租界“大铜钟”之谜

曾经保存于中山公园的大铜钟是公共租界的历史遗物,在近代上海很有些名气,故而有关文字记载比较多。以下摘录的引文为资料原文.1931年出版的《上海志·园林》中,有赵君豪题写的《上海之园林》一文,内附中山公园的几幅照片,其中有题为“亭前之铜钟”的一幅照片。文章介绍说:“园中又有中国式亭一座,可蔽风雨,亭前置巨钟,于园中颇有历史,余未详其考据”云云。

据工部局(608—6—651)号档案记载:大铜钟是“美国纽约门尼莱商店在1865所铸造的,于1881年运来上海,悬挂在中央巡捕房。钟的底部直径是6英尺3英寸,高4英寸,重约2吨半。”

1958 年编印的《中山公园游览说明》有“铜钟”条目:“在大理石亭子西边有一口铜钟,这口铜钟系1865年纽约制造,帝国主义者最初把它放在本市福州路救火会内,为上海最早的救火钟。后来救火不用钟为信号,此钟于1935年以至本园陈列,供游人观赏。”

13 1989年编印的《中山公园园志》介绍说:“铜钟在大理石亭子西边,重5150磅,上刻‘一八六五’字样,这是上海最早的报警火钟,是从山东路外国坟山瞭望台于1935年移置公园供游人玩赏。据记载,此钟不仅作为报警之用,而且逢到上海人民发生反帝斗争时,亦鸣钟报警。1905年发生大闹公堂案,当时即鸣此钟,帝国主义者即枪杀和驱赶群众。”

1998年出版的《长宁区地方志》载:“民国11年11月10日,上海山东路救火会移至草坪区,铜钟高4英尺(1.22米),钟底直径6.3英尺(1.92米),重2吨半,是上海最早的救火警钟。”

1999年出版的《上海市园林志》载:“园南方亭中原有一座大钟,高1.2米,钟口直径1.02米,重2.34吨。这座钟是纽约一家铁厂于1865年为上海英租界制造的,悬挂于山东路救火会作警种用,于1922年10月移置极司非尔公园中。”

上述有关大铜钟的记载资料来源复杂,各不相同,而且大铜钟也于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失去下落,实物既失,考据自然无以为本。但是,大铜钟毕竟是上海的近代历史文物之一,我们可以综合上述资料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铜钟铸造于1865年,可能是上海公共租界在美国纽约定制或购买的,并于1881年运至上海,安置在公共租界内,作为租界报警之用。

二.大铜钟的实际尺寸记载混乱,已无据可考。

三.大铜钟初置于公共租界救火会瞭望台。需要说明的是,旧上海市政格局混乱,救火会也是各自组织的,如公共租界救火会、老城厢华界救火会、法租界救火会等,各行其是,且各有救火警报方式。1989年《中山公园园志》所说的“大闹公堂案”所鸣之钟,当为老城厢小南门华界救火会的警钟,而非公共租界救火会警钟。

四.大铜钟移置公园的具体时间在工部局档案中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1922年5月16日工部局会议记录:“兆丰公园内有一口大钟,群众意见认为,应用柱子挂起来。由工务委员会向公园委员会提出。”另一说是工部局淘汰铜钟报警以后,1922年11月10日有将铜钟“拟搬到兆丰公园”的提议。据此,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大铜钟是在1922年内移置公园的。因为1931年不仅已有文字说明,且有照片为证,因此中山公园资料以为大铜钟是“1935年移置公园”的说法,显然不足为信。

14 五.从《上海志•园林》的照片看,大铜钟的位置就在“中国式亭子西边”,1935年大理石亭子取代了中国式亭子的位置以后,大铜钟原地未动,始终是中山公园的一处景观。

六.从大铜钟的钟体模式上看,钟体口径大于钟体高度,应为外国所铸造;但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八六五”字样,这既不是外国人纪年的习惯,也不是外国人使用的文字,而且资料上再无钟体字样的记载。显而易见,这口大铜钟的来历并非如工部局资料所说的那样简单。

七.大铜钟失去的时间均记载为1958年,但有的记为“毁弃”,有的记为“杳无音讯”,有的记为“下落不明”等等,均未有肯定,大铜钟的下落应有确实去处。需要知情人提供有关线索。

2.上海租界公园的音乐台

1922年,公共租界成立了职业化的“工部局交响乐”,乐队演出质量较高,有“远东第一交响乐”之称。为了给乐队提供演出场地,工部局在当时的三个主要租界公园大兴土木,建造了露天音乐台,即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和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兆丰公园的音乐厅约于1924年建成,厅前草坪面积2700余平方米,可容纳4000余人。音乐厅形状犹如半圆喇叭形,穹顶有很好的音乐反射效果,建筑物适宜演奏音乐,台面长17公尺,高8公尺,是英国式建筑。由于音乐台所处环境不同,如外滩公园在黄浦江边,虹口公园在闹市中心,都有杂音干扰,演奏效果便稍有差异。而兆丰公园音乐台则位处郊野树林里,环境清新宁静,演奏效果最好。据工部局年报记载,虹口公园的听众虽“不及外滩公园那么多人”,但“在此举行音乐会音响较好”,而“兆丰公园的音乐会更受人欢迎”。由于这种差异,音乐会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兆丰公园收费是“一元和五角”,而虹口公园则是“四角和两角”。

露天音乐会是租界侨民消夏娱乐的特色节目。在租界公园里建造音乐建筑,不仅使人们得以欣赏专业乐队演奏的诸如柏辽兹、施特劳斯、贝多芬等著名西方音乐家的作品。而且使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殖民城市拥有了固定的音乐表演场地。公园消夏音乐会多在6—8月份举行,其中6月份开演时间是下午5时30分,

7、8月份则在晚上9时15分,每场音乐会演出时间为两小时左右。在三个租界

15 公园中,以兆丰公园演出场次最多,演出效果最好,吸引听众也最多。不仅工部局交响乐队有每周两次的固定演出,其他乐队或音乐演奏家也以到兆丰公园举办音乐会为荣。如1934年8月25日,中国钢琴家陈玛莉在兆丰公园举办音乐会,共有1304人观看演出,是当年听众最多的一次音乐表演。

1937年的抗战爆发后,外滩公园音乐台首先拆除,租界举办的露天音乐会主要在兆丰公园和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举行,且场次逐年渐少,至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租界后停办。在此期间,虹口公园音乐台不知所终,兆丰公园音乐台当时侥幸保存了下来。但却在*中遭到破坏,被拆毁,后虽重修,但面目全非了,殊为可惜。

3.“四不象”雕塑

中山公园南部原有一座四周以黄杨围起来的园中小花园,叫做“蔷薇园”。园子中间有一座雕刻精美的石质兽类像,样子十分奇特,两翼阖张,似鸟非鸟,似兽非兽,身子象豹子,翅膀则长在颈背部,而兽首面部特别象西方文化中的一种“龙兽”的形象,只不过没有长长的蛇颈而已。他象豹子一样蹲坐在石座上,双翅高张,虎视眈眈。更奇特的是,它的两翼托举着一块圆形的石盘,石盘呈水平置放状态,当时人们以为这是一具“日晷”,故称之为“四不象日晷”。该雕塑深为游人喜欢,儿童经常在此拍照留念。

说起这座雕塑的来历,与原来的租界“华人公园”(Chinese Garden)有些关系。华人公园原是四川路桥

苏州河畔一片新涨滩地,1890年由工部局建成一座小型花园,称为“新公共花园”,因是公共租界唯一允许华人入内的公园,故又名“华人公园”,从当时拍摄的公园照片上可以看到,这个公园不大,园内景物一览无余,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园中间的白色雕塑就是“四不象”(右图)。据《上海园林志》载:“公园呈凹形,园中央置中国古老的计时日晷一座”,即此。不知何故,“四不象”雕塑被遗置在中山公园内成为公园的一处景观,受到游客的喜爱。在1958年编制的《中山公园游览说明》中不仅作为封面照,而且以“日晷”为专题介绍,但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四不象”雕塑被列为“四旧”而惨遭毁弃,就此失去踪迹。

16 1999年,长宁区政府组织考察英国园林的代表团,在他们摄制的录像中意外地出现了“四不象”雕塑的画面:这是一组“四不象”雕塑,尾朝里头朝外坐在一起,而且无一例外均头顶石盘,只要曾经见过“四不象”雕塑或照片的人,都会感到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个录像所显示的信息说明,中山公园的“四不象”雕塑并非如人们所认为的“日晷”,而是来自英国的、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化风格的艺术雕塑。这位我们重新寻找“四不象”雕塑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不象”雕塑是西方园林文化与中国园林文化相融合的组成部分,自1890年现身华人公园至1966年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中山公园内保存了40年之久,已经成为上海近代公园历史的一部分。

4.中山公园曾有一个动物园

1914年,兆丰公园筹建时就计划在公园内设立一个动物部。1915年,公园进行动物的筹集工作,陆续由市民及外国侨民向公园赠送动物,其中有西伯利亚小黑熊、猴子、鹰等,公园又花费50银元的代价购买了两只小豹子,后来又陆续增加了驴、兔子、山羊等小动物。起初,公园面积很小,没有饲养这些动物的条件,所以,将这些动物寄养在当时的虹口娱乐场,即现在的鲁迅公园,至1921年,公园向西扩建后,拨款规银一万两,新建了二亩九分的动物园,并于1922年8月7日正式开放。那时所谓动物园规模很小,动物也很少,不过是公园里的也“动物角”。就是这个小小的“动物角”,一开始就颁布了歧视中国人的规定,1922年8月10日,工部局颁布了《动物园暂行章程》,其中有内容规定:

1.动物园对外国人每天开放;但中国人只准周一至周五游览,开放时间从上午10时到天暗。

2.衣服不整齐者不得入内。

3.警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上项章程,如有违反是将予法办不贷。

当时票价小洋一角,游客不多。例如,1924年全年动物园的游客量统计:成人9657人次,儿童11640人次。动物园一直开放至中国解放。当上海西郊公园(上海动物园)建成后,在1964年,动物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拆除。其中的动物合并到上海动物园,而此块区域,改建为游泳池、溜冰场及汽水厂。

5.旱桥

贯通公园南北两部分是一条大路,从公园大门口沿主路前进到音乐厅附近有一旱桥,两边种植着参天的乔木,桥栏上开着各种美丽花,它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来历。建园初期,美帝国主义者以圈地等手法掠夺了农民的土地,最早公园的桥北一部分,后来逐渐扩充到南部,公园的范围逐年向外扩大。被划入公园的土地里,原来有一条东西向的小河浜,河边有一条连接南北两部的小路,是苏家角、徐家宅、潘家库一带居民通向曹家渡的必经之路。英国租界当局购买了小河两边的土地以后,曾打算把这条小路截断,是公园连成一片。但是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最后迫使美国人把路让了出来,他们而为了使南北花园连接通行,不得不在路的上空架了一顶石拱桥,在桥下保留了当地农民进出的通道。旱桥就这样产生了。从那时起这顶石拱桥就成了连接公园的南北两部分的唯一通道。若干年以后,桥下那条小河日渐淤塞污水横流,市政府当局就在河的下面铺设了一条下水道,把那条小河填没了,只留下一条小路,随着周围地区的发展,小路也没有了使用价值,这段路也划入园内,但是那顶石拱桥保留至今,成为一顶“旱桥”,记录着一段历史故事。

6.老办公室——公园里竟然有英国兵营

老办公室是一排砖结构的平顶房,原先是英国的兵营。在公园后半部偏西的位置上,现在还保留着一幢砖木结构的平顶房屋。这幢房子的来历,也说明了帝国主义对抗中国革命运动的事实。事情发生在1927年初,北伐军逼近上海,英租界当局十分恐慌,匆匆忙忙地增加驻上海的军队。1927年2月21日,英国驻上海领事致电工部局说:值此非常时期,希望工部局能在兆丰公园建一座英军兵营,因为这里是接近租界边境,适宜英国执行任务的地方。军队在公园宿营是一个切实的方案。工部局当即在公园内建造了五幢营房,并在周围圈起竹篱,1927年10月27日,英国驻军北方司令写信给工部局总办:坐落在兆丰公园的兵营已完工,兵营已派巡逻兵每小时进行一次巡逻,以防有人进入篱内,望工部局将篱内财产保护好,也要防止宵小之徒进入篱内。北伐战争以后的1931年拆除了部分营房,直到1940年10月,英军才撤出,英方大部分拆除,只剩下现在可以看到的这一幢。

7.其他

樱花林 樱花是中山公园的特色花卉之一,从大门口一直延伸到茶室边上的樱花林,占地1000多平方米,品种优良,栽培管理精细,令人神往。

东假山 东假山位于公园南部,具有日本庭园布置的风格,山上的花木和装饰物点缀的山石都按日本人的意图布置,小巧玲珑,多种常绿树,有铺石步道蜿蜒其间,原来还有石灯笼,洗水钵,布置得较为精致。

自来水假山 自来水假山位于公园的西部,过去是公园的百花区。日伪时期,日本人将其重新修建,是带有日本味的一组小丘,其中小路犹如迷宫,密林花丛,曲径幽深,小桥流水,相映成趣,中间的一个小丘上有假山砌出的瀑布小溪,这组石砌本身造型尚可以,只是山矮泉高,似不合自然之理,泉源来自自来水,故名“自来水假山”。

“中山公园” 四字 中山公园展览馆两馆西边的小山上有黄杨叶编成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虽然是人工修饰,却富有自然风味,山上种有龙柏、海棠、杜鹃花,山下是一个月牙形荷花池,池内种植荷花,每当夏天荷花盛开和山上浓绿的大字辉映着,越发显得美丽,而此地原是垃圾堆,以后因地制宜改造而成。

三. 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公园景色优美,园地开阔,游览项目多,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游园活动,兼以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仅平日游客很多,每逢节假日或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公园内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公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凡市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方式,都可以在公园内进行,这使公园成为上海市人民进行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场所。

自上海解放以后,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公园都要举办大型游园活动,为广大市民欢庆节日提供方便。1999年为迎接国庆50周年,对山水园风景区进行全面改造,并对各主要景区做了维护修饰,增设了花坛景观,使公园成为上海市区举办国庆游园活动的主会场,上海市党政主要领导在公园内与群

19 众共度佳节。2001年在举办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的评比中,公园获得“上海市‘六一’好去处”称号。解放前公园常有花卉展览,但规模都很小。解放后,花卉展览活动的规模也越办越大。

(一)中山公园近年举办活动回顾:

1951 年,月亮会展 1954 年,生产展览 1956 年,菊花展 1968 年,收租院 1974 年,第一届全国菊展 1983 年,北京定陵文物展览 1984 年,反走私展览 1985 年,刑法教育展览 1985 年,全国陶瓷展览 1989 年,全国菊展 1990 年,插花展览

1991 年,首届中华民俗风情游园会 1993 年,蛇展

1994.5.5—6.15,九四世界名犬、护卫犬展览表演系列活动(中国刑警学院沈阳金盾宠物中心表演队)

1994.9.6—9.18,热气球嘉年华活动(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4.10.1,国庆45周年焰火游园活动(湖南焰火燃放队) 1994.11.10—11.14,1994上海食疗文化节(上海食品委员会)

1995.4.29—5.7,河南安阳殷都民河艺术团演出(5.1东方电视台采访别巧粉副主任;5月2日上海电视台采访刘庆广主任;5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采访刘庆广主任) 1996.4.28,水族馆正式开放

1996.7.1—10.5,公园夜花园开放,播放露天电影

1996.10.1,“庆祝长征60周年、国庆47周年”大型游园活动

20 1997.4.1—5.4“明天会更好——‘迎回归,迎八运’游园会” 1997.5.26,彩伞造型艺术节展览会 1998.3.4,“绿化咨询,花卉赠送”活动

1998.4,举办“东方一绝活动”(十位艺人向游客献技) 1998.5.1—6.31,举办“仙鹤科普艺术展”活动 1998.12—2000.1,举办根雕

1999.4.28—6.10,举办“童话大世界”活动

1999.10.1,举办国庆五十周年游园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黄菊前来和市民一起欢度国庆佳节) 1999.12—元宵节,四川自贡灯展

2000.5.1—5.3,举办游园活动(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与市民一起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2000.5.28,协办“第一届梦公园儿童·妈妈写生比赛”(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台湾统一集团)

2000.7.10—11.10,举办当代世界太空宇航科技文化展活动 2000.11.11—11.13,举办“住房、汽车、家庭”展览活动

2001.5.26,举办“第二届梦公园儿童·妈妈写生比赛”(宋庆龄基金会) 2001.6.1—6.2,“少年儿童保险咨询活动”(康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1.6.2,“促进长宁区儿童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型儿童咨询活动(长宁区妇联)

2002.4.15,举办“中央电视台儿童充气城展览活动” 2002.5举办“第三届梦公园儿童·妈妈写生比赛” 2002.10.2—10.4,公园举办小主人生日游活动

2003.9.30—10.12,举办“开心地带卡通秀”——上海国际卡通嘉年华活动 2003.10.18,举行2003年上海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式 2003.11.11,举办圣马丁节活动(上海德国学校) 2004.1.20—2.8,举办海派盆景赏石展 2004.5.1—6.1, 举办“七彩童年欢乐城”活动 2004.5.16 “科技大篷车长宁行”

21 2004.5.26“上海市射箭锦标赛”

2004.5.29,举办“第四届梦公园儿童·妈妈写生比赛” 2004.10.1,举办“金秋时尚周”

(二)中山公园名人游园录

1966 年 , 十大元帅:刘伯承 *期间, 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 198- , 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夏克强

198- , 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

1999.10.1,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漆世贵 1999.10.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黄菊 2000.5.1, 市委副书记:龚学平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 2003.8.20,国资委主任:李荣融

市府副秘书长:李良园 市国资办领导:林宝亨 市府办公厅交际处处长:朱明

五.管理体制变迁

公园建成开放以后,1914年7月工部局宣布游园规则:只对外国人开放 不准华人入内。这种对中国人的侮辱行径,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坚决反抗。1915年6月7日就曾发生过这样一段故事。这天早晨,与兆丰公园一路之隔的圣约翰大学有一位教授,翻过园墙进入公园,把园门打开,让50多位中国学生进入公园,以表示对公园的抗议。当公园的警卫向教授提出“中国人不准入内”时,教授说:公园是属于公众的,他的学生就是公众。他们喜欢时,就带学生到公园来。

22 当时,工部局还将这件事告到校长那里。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义愤。租界里的各个公园都发生过类似的正义斗争,此起彼伏,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终因国势贫弱,一直没有奏效。

中山公园并不在公共租界管辖的范围内,但因为是工部局购买的土地,所以从建园起,就与其他租界公园一样不准中国人入内游览。经过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工部局终于被迫于1928年6月1日起对中国人开放租界公园,但又实行门票制度,公布公园规则,规定某些“各类人等”不得入园,不准在公园进行带政治色彩的活动,以及违反园规的各项罚款等等,对中国人入园游览进行种种限制。工部局始终使用兆丰公园,或极司非尔公园的名字,但当地居民以公园地近梵王渡火车站而称之为“梵王渡公园”,故而公园出现多个名字并用的现象。

1927年2月,为镇压中国大革命运动,租界在公园内建成了南北两座英军兵营,极尽耀武扬威、胡作非为之能事。兵营直到1940年10月撤消,是英国军队在上海驻扎时间最长的公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权在日本侵略军的指使下“接管”兆丰公园。为消除租界的西方文化痕迹,汪伪政权继1943年大规模更改马路名称之后,1944年6月23日,以“纪念孙中山”为名义,将兆丰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市政府工务局接管公园,计划将公园改建为全国树木品种最多的“植物标本园”,因而大量引种树木,仅从东南各省就引进移植了200多个树木品种,将植物园面积增大至六万平方米,并按照物种进化的次序将移植的树木分类聚载。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修筑工事成批砍伐树木,使公园遭到建园以来最严重的破坏。

上海解放以后,市政府多次拨款对公园进行建设,完整地保存了园林布局和公园风貌。1951年建筑面积为1669平方米砖木结构的陈列室,使公园增加了文化科技展览功能;同时,在动物园新建水族馆、海豹池等动物设施,丰富动物展出内容。1956年举办了首次全市性大型菊花展览会,并辟建牡丹园、桃花园、棕榈林等特色园地,重建规则式月季园,使中山公园花团锦簇,名声大振。1958

年,因受到“大炼钢铁”的影响,原来村放在大理石前的“上海救火会大铜钟” 23 至今下落不明。1959年利用填埋法华浜拆除上石桥的石料,建成园内最大的跨河石拱桥,沟通了环行主园道。1964年,公园动物园全部迁往上海西郊公园(今上海动物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音乐台被拆毁,大理石亭的两尊西洋女神雕像被砸烂,碎石埋入新建的游泳池下;“四不象”雕塑也失去踪迹。同时,苗圃培育的许多名贵花木品种也被毁掉,公园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园容呈现一片凋零景象。

1958年,公园管理权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处下放至长宁区绿化办公室。1962年,公园归属上海市园林管理处。1985年,公园举办全国菊展。1987年,公园在管理人员中实行干部聘用制。1988年,公园在游乐活动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责任制。1990年公园归属长宁区建设委员会领导到至今2000年,公园实行聘用合同制,由国家用工制度改为单位用工,公园管理层与作业层初步分离,为企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公园建设逐步走上正轨。自20世纪80年代起,公园恢复并重建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始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并引进了多个游乐项目,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娱乐功能,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长,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并以崭新的园容园貌和优良的服务质量,跨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行列。至2003年连续获得八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1992年以来,在上海城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建设高潮中,中山公园加紧园林建设,1994年更新移植了1300余株树木;1996年全面改造牡丹园;1997年修复大理石亭的女神雕像和牡丹亭。与此同时,公园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为常宁路拓宽工程和地铁二号线等城市建设项目的需要,两次共划出5300平方米园地。2000年,为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绿地配套工程需要,公园再次划出1.6万平方米的园地,辟建开放式广场绿地。

中山公园历任主要负责人名单

日 期

任 期

主要负责人

24 1949年 徐禹言、程绪珂、王涛 1951年 林友贤、谭德盛、陈义和、葛根 1958年 于恒伦、唐根法、陈秉真 1981年 4年 周君、商凤阁 1984年 程五弟、沙丽娟 1992年6月 刘庆广、沙丽娟 2002年11月 刘庆广、王根强 2003年 高长发、王根强 六.局级、市级先进集体及个人一览表

年份 级别 类型、名称 198

6、198

7、1988年 园林局 文明单位 198

4、198

6、1987年 园林局 苗圃先进队组 1986年 园林局 汽水厂先进队组 198

6、198

7、1988 年 上海市 市级卫生单位 1987 年 上海市 治安服务队先进 198

6、198

7、1988 年 上海市 市级绿化先进单位 1988 年 上海市 市级安全生产单位 1987 年 上海市 苗圃市级劳模集体 198

6、1987 年 园林局 局先进个人程五弟 1988 年 上海市 市公安系统先进程五弟 1987 年 园林局 局先进个人陆秀珠 1987年 上海市 卫生先进个人许大兰 1984年 园林局 三八红旗手潘明珍 1987年 上海市 绿化先进个人潘明珍 1993—1994年 上海市 文明单位

25

1993—1994年 上海市 绿化先进集体 1992—1995年 上海市 卫生合格单位 1995—1996年 上海市 文明单位

1995—1996年 上海市 植树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1996年 上海市 爱国卫生合格单位 1996年 上海市 尊老社会一条龙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1996年 1997年 1997年 1997—1998年 1997—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1999年 1999年 1999—2000年 2000—2001年 2000—2001年 2002年 2002年 2001—2002年 2002年 2001—2002年 园林局 园林局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园林局 上海市 上海市 园林局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双优公园 双优公园 苗圃文明班组 文明单位 绿化先进单位 卫生合格单位 外环林带文明工地 外环林带优秀施工企业 外环林带建设单项先进集体 外环林带施工银质奖 双优公园 红旗文明岗 卫生合格单位 双优公园 文明单位 苗圃文明班组 游艺机一队红旗文明岗 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四星级公园 绿化先进集体 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绿化

赛区优秀集体

绿化系统文明班组

26 (售品部、游乐机二队、南门售票处、水霞、天山公园管理班、儿童交通公园管理班)

2003年 上海市 环城绿带重点(市府1号)工程

建设文明工地

后 记

中山公园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建设之路艰辛而曲折。建园90

27 年来,已初步具备了综合性公园规模。

步入中山公园内,可以看到园内树木蓊郁,亭阁秀丽,曲径通幽,绿茵浓密,以成批成林的大香樟、悬铃木、广玉兰、银杏为主要特色,蔚为壮观。其中华东地区最大的悬铃木高达30米,冠幅大31米,使园内植物造景达到一个高潮。以其高大雄伟的姿态,每年吸引成千上万名慕名前来观赏的游客。公园建园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园中以绿化和植物造景为主体,选用了丰富的植物品种,形成了良好的绿化气候。公园以高大的香樟、法国悬铃木、白榆作为绿化的基本骨架,并形成公园的背景,使公园与外部嘈杂的环境相隔离,也遮挡了大部分园外高层建筑的干扰视线,使园内成为一处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是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大公园之一,为广大游客提供了理想的休憩园地。

如今,中山公园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里,沐浴着阳光,吸收土壤养分,接受园林工作者的照料,愉快健康地生活着,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的享受,象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共和国的大地上放射着光辉;中山公园历经磨难,像一棵大树,饱经了人间沧桑。在现在的文明环境中,相信中山公园的前景将一片光明,长成一棵傲然挺立、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8

推荐第6篇: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孙中山纪念铜像】

堂前矗立着孙中山纪念铜像。在1945年以前,纪念堂只建有这个底座而没有铜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学把校内的孙中山铜像借给纪念堂安放在这里。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了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放在这里,原来的铜像才送还给中山大学。尹积昌所造的孙中山铜像一共有4个,其中3个在广东。除了这一个之外,一个在黄埔军校,一个在中山医科大学,另一个在南京的中山陵。这个铜像的造型是有讲究的--孙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右手用五只手指拄着拐杖,代表着五权宪法。铜像寓意深刻, 可见创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细密的。底座上面刻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上面写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建党程序的具体内容。

【中山纪念堂的云鹤华表】

“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云鹤华表上刻着许多奇怪的条纹,形状有点像龙。上面有许多鹤飞来飞去,这就是起这个名字的原因。

【陶鼎】

在纪念堂大堂正门两侧,分别摆放着两个鼎,分别于1929年6月1日和1930年10月10日在石湾陶制,花盆正面刻有“总理遗嘱”的内容。已有近80年的历史。据介绍,在“*”时期,因为“破四旧”运动,两个鼎上面的“民国”等字样被人弄掉了。纪念堂当时的老馆长,为了避免损坏了古鼎,带领几个壮劳力,在半夜三更将它们埋进了东边的草地里,当作绿化用的(大粪)肥料池保护起来。“*”结束以后,再挖出来向游客展示,为了更好保护鼎,于2006年在鼎外增加了玻璃罩。

【白兰树】

中山纪念堂不仅有广州最老的木棉王,它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它们是纪念堂奠基(1929年)、竣工(1931年)时栽下的,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终年常绿、亭亭如盖的碧绿树冠可荫地数百平方,如同两个高大忠勇的卫士守卫着纪念堂。每年的初夏(6月)和深秋(10月),浓香四溢、洁白无瑕的小花挂满枝头,香飘数里,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万古流芳。

【中山纪念堂主体建造】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

中山纪念堂的金顶呈椭圆形、高达3.79米,直径最大处有4.075米。这么一个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顶外,“天下为公”字匾、总理遗嘱、建国大纲、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的。

纪念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为纪念堂是全木结构,其实,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地面到堂顶高58米,南北各宽71米。观众席分楼上楼下两层,有8座楼梯,11个进出口,共有5000个座位。那么各位可能很惊讶,这么大的大堂,怎么会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顶盖呢?原来这里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围的内墙里,支撑着顶盖的8个角。这顶盖分3层,上层是一个乳黄色的弧形圆顶,中层开了玻璃天窗,下层是装饰用的云纹色彩的斜形方格。即使没有开灯,整个纪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线就是通过玻璃天窗射入堂内,使整个会堂不用亮灯也光线充足。由 由于柱子都藏在墙里,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观看舞台的视线都不会受阻;而且堂内没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远的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的音响,这些都是纪念堂设计巧妙之处。纪念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会堂建筑,也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用于大体量的会堂建筑的大胆而成功的作品。

大堂内舞台宽19米,深15米,讲台后墙中间镶有孙中山的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刻石,这是由汪精卫所写的。遗嘱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中轴对称,前堂后碑:以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孙中山铜像和南门楼为中轴线,园内景观呈对称分布。主体建筑与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遥相呼应,突破中国传统"前碑后堂"的形制,形成"前堂后碑"的格局,使整体建筑既显得气势雄伟,又错落有致。

中西合璧,建筑杰作:中山纪念堂的主要建筑特点表现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外观上,以清代建筑为蓝本,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古建筑的精华随处可见;结构 上,运用西方力学原理,采用先进的钢结构建筑技术,突破了大空间建筑受中国传统木结构的限制。中山纪念堂以建筑的精神美与技术美,奠定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 独一无二的地位。

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

纪念堂飞檐飘卷,所使用的琉璃瓦制作精致美观。这与吕彦直所设计的另外一部作品--南京中山陵颇不一样。中山陵上所使用的,是钢制的瓦,以期其能永久。但中山纪念堂选用了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喜爱的宝蓝色琉璃瓦作为主色调,不能不说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1963年,中山纪念堂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特别从广东佛山的石湾定制了宝蓝色琉璃瓦,重盖了堂顶瓦面,在保留原有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新。

檐角的云水花纹、斗拱上的装饰图案、檐头的钟形铁马,梁上的"d"字图形,也都极富民族特色。在维修中,翻新的方法是传统的,材料却是现代的。纪念堂外的彩画除了进行常规的补缝补色外,还采用硅化防水剂进行保护,这就像在外面蒙上了一层保护膜。堂内则使用了防霉防潮的新油漆,有些材料甚至是进口的,以保证能对彩画起到更好的保护。

纪念堂正门檐下悬挂的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除玻璃外,全部以生铁铸成,甚至边底部垂下的绦穗,也是由生铁铸就的。

中山纪念堂所采用的彩色陶质道板砖及外墙装饰毛面砖,是原上海泰山砖瓦有限公司首创,并成为中国首批享有专利的产品之一。美观端庄、自然质朴、经久耐用、具有吸音、吸光、抗冻、永不褪色的独特效果,被誉为“泰山砖”。和中山纪念堂一样,解放前营造的上海大厦、上海国际饭店、锦江饭店、上海青年会、天津章华东南亚,都采用了这种高强度耐磨磁砖。

从空中俯视,纪念堂呈外突的伞型结构,青砖蓝瓦蓝象征着孙中山先生当年设计的青天白日,实在令人瞩目。老辈人口耳相传说,曾有风水先生杜撰了一个故事,说纪念堂像一个张牙的虎头,背后的越秀山是虎身,山顶的纪念碑是高竖的虎尾,这只匍伏的大虎正对着临江的那头白羊(石室),于是人们怕羊城不祥,便在虎后装了一粒宝珠(球形水塔),才把它锁住了。

兴建这个中山纪念堂,加上越秀山顶的那个孙中山纪念碑,各项费用总造价超过300万银元。也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银元的价值了解不多,但是在当时,一个银元就可以买到40斤大米,而我们现在买40斤大米大约需要60块钱人民币,换算一下,一个银元等于60元人民币,那300万银元就是1.8亿元人民币。可见,这在当时也是很高的造价。

【木棉】

木棉作为市花,无人不晓。"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峰火,不及攀枝花可怜。"(明·屈大均)。 广州最老的木棉树就在中山纪念堂,木棉王有320多岁了。上千岁的古樟树在很多地方都有,但这么高寿的木棉树在广州却并不多见,所以叫“木棉王”。这株老树亲眼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亲眼目睹了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亲眼目睹了孙中山的百折不挠;亲眼目睹了陈炯明的叛乱;亲眼目睹了身旁的总统府被夷为平地后又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纪念堂;亲身经历了叛军的炮火和日本侵略者往它身下投下的炸弹。风走云飞,星流人逝,老树还依旧静静站立,夜长人静时细细品味着数百年的风霜。 有趣的是,“木棉王”的中间部分,枝节向两侧伸出,很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母亲,伸开双臂,向着远方在呼唤:“归来吧!孩子。

推荐第7篇:戚继光公园导游词

戚继光公园导游词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陈长权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我们福建宁德参观宏伟的戚继光公园。我叫陈长权,很荣幸当大家的导游。

接下来这段时间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戚继光公园的历史吧。戚继光公园又称“西山”,位于宁德城关西部,为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丰功伟绩,继光村农民自发集资筹建。公园以白鹤峰顶为屏障,灵溪禅寺为中心,还有著名的戚继光雕像。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来到了戚继光公园的大门下,戚继光公园是在登山的基础享受沿途的风景,所以大家做好准备哦,马上开始我们的旅游。 进门往左侧走了两百多米。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大的雕像就是戚继光当年抗击倭寇的雄姿,战马奔腾,更显宏伟。跟大家说下当年的抗寇事迹吧。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巢,随后回浙江补充兵员。戚继光刚离开后,倭寇就相互庆贺说:「戚老虎去,我们还怕什么!」活动又猖獗起来,攻占兴化府(今福建莆田)城,随后又据平海卫为巢。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抵达福建,于平海卫大败倭寇。随后率军解仙游之围,灭山贼吴平于南澳,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当年倭寇看见戚继光就更老鼠看到猫一样。这里看的差不多了,大家继续跟着我的脚步登山吧。

大家看到了吧,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灵溪禅寺了,大家紧跟着我进去参观一下吧。这里的佛像据说有求必应哦,大家可以拜拜佛啥的,没准还能发财呢。

下面我们要一口气登上山顶哦,大家给点力啊,跟我走吧。这里就是戚继光公园的山顶了,即著名的白鹤峰顶。大家累了吗?现在就吹着凉风休息会吧。在这里一眼望去,美景尽收眼底……大家休息够了,我们就准备下山结束这次旅行咯。

好,大家辛苦的登山游览活动就要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大家觉得这次旅行怎么样呢?如果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大家下次继续光临我们旅行社,我很愿意再次为大家服务。祝大家都有一个好心情。

推荐第8篇:南山公园导游词

南山公园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

根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志》中记载:“南山……冬夏积雪不消,耸出万山之上,俨若银屏,又谓之雪山,俗称南山积雪为八景之一也”。攀登绝顶,宛如身在天宫,头顶青云缥渺,脚下冰层晶莹。南山绝顶气候多变。

夏天前往南山公园欣赏“南山积雪”,真是风景独异。一脉高山,截成两节,分属两个世界:雪线下一碧万里;雪线上银装素裹。

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青杨、榆树为主形成工人森林景观,盛夏季节这里绿绿葱葱,空气清新湿润,群鸟啼鸣,游人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公中中心地带的百花园,以牡丹花为主的数十种高原名花卉竞相怒放,香气飘舞,姹紫嫣红,形成了与森林景观完全不同的另一天地地。新近建成的五彩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彩虹飞落,成为西宁独有的瀑布水景。公园西北部有一小山包,上有平台,人称凤凰台。相传有对金凤凰曾在此飞落而得名。海拔2419米。每逢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人们纷纷登上凤凰台俯视西宁古八景之一。现凤凰台上建有有凤凰亭,为两层楼阁式,直径24米,高23米,亭脊以孔雀蓝琉璃瓦和层顶相缀,阁壁彩绘,精美的石雕艺术建筑,蔚为壮观,登亭鸟瞰高原古城,抚今追昔,感概万千。凤凰山麓有一古刹南禅寺,建于明代,历史悠久,建筑古香古色,众多善男信女来此求神拜佛,成为南山公园附近的一处人文景观。该公园设有餐饮和文化娱乐活动设施。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 ·日月山导游词 ·黄河源导游词

推荐第9篇:西山公园导游词

西山公园位于桂林城西,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隐山和西山。西山在唐代曾为佛门圣地,建有西庆林寺,为当时南方五大禅林之一。今山壁上尚存佛龛90余座,造像200余尊。明清以前,西山东南麓曾有一片占地700亩的西湖,荷塘月色,烟波袅袅,湖中一玲珑小山若隐若现,是名隐山。后无人疏浚,遂遭淤没。今仅开出湖面74亩,荷塘25亩。现国内主要景点有隐山六洞、西峰、观音峰、龙头峰、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馆、桂林熊本友谊馆、隐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桥和亭台楼阁等。现已成为桂林第二大的综合性公园。

西山公园园门在西山山路东段北侧,与停车场、公共汽车站相对,是公园的大门,进入博物馆、西山、西湖的入口处,由一组亭廊建筑组成,建成于1980年10月。正门4柱、3开、通脊、绿瓦、吻鸱云头装饰,门上有著名书法家启功题“西山公园”匾额。正门东侧为有坡顶、绿瓦、通花琉璃窗的连廊与出入口圆拱门相接,拱门再东为售票亭。园门前有1200平方米的开阔坪场,中有花圃。这组建筑总面积为585平方米。整座园门与园中景色协调,典雅有致。

桂林博物馆位于市区西山公园内。1963年开始筹备,1986年兴建,1988年6月竣工,同年12月开馆。是一座以桂林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博物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由序厅、报告厅、接待厅、资料情报室、文物库房和8个展厅,有“桂林历史文物陈列”,广西少数民族风俗陈列”,“国际友人礼品陈列”、“明清瓷器陈列”等项内容。馆藏文物21500件。此外,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作品展览。

桂林熊本馆在市区西山公园内。1990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947.2平方米,纪念庭园1200平方米。日本民居式建筑风格。由常设展厅,特殊展厅、纪念庭园组成。常设展厅设置日本八叠室、茶道室,还展出介绍熊本的照片和传统工艺品。特殊展厅举办两市各种交流展出活动。日本式庭园体现熊本居民生活习俗和情趣。熊本馆是两市人民友好合作的结晶和象征。

西山在秀峰区西山路东段,湘桂铁路西侧,距市中心广场2公里。由12峰组成,主要有千山、立鱼峰、西峰、观音峰等,以西峰最高,由距今3.5亿年前的上泥盆纪不大纯的石灰岩地层组成。西山群峰有个峰谷地带,这里安葬着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苏联陆军中校巴布什金。峰谷西为千山,山势险峭,是南北横列的屏障;东北面是立鱼峰,像腾跃水面的巨鱼;西北为西山的主峰西峰;北偏西方向为观音峰,峰下一危石若龙头,名龙头峰,峰石嶙峋,又称“龙头石林”。

西山曾为古代佛教胜地。唐宋时,这里殿宇辉煌,星罗棋布。唐有著名的西庆林寺,亦名延龄寺、西峰寺;宋有资庆寺、千山观。一时高僧名士、善男信女,云游于此,络绎不绝。千山、立鱼峰、观音峰、龙头石林一带有摩崖造像两百余尊,多为唐代作品。

近年绿化石山,遍植花果松柏,覆盖面积达39%。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说的“峰峦牙张,云木交映,为一府胜游之所”,今天才真正大放异彩。

观音峰在西山公园西,海拨328米,相对高度178米,高度仅次于西峰。这里是摩崖造像的宝库,沿石磴可攀峰顶,道侧有佛像数十龛,百余尊、高者2米,小者数十厘米。半山脊有著名的毗卢舍那佛,为唐调露元年(679)李实所造。佛龛为天然石窟,高3.8米,宽2.6米;像高1.20米,胸宽0.79米,盘坐莲台上;台高0.52米。佛旁趺坐高0.9米莲花菩萨左右各一。下有“造像记”。不远处有西峰亭。西峰是佛教文物胜地,也是观赏城西山水田畴、楼宇、云霞的好地方。www.daodoc.com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西峰在西山公园西,与观音、千山、立鱼为连座峰林、位于3峰西部,海拨357米,相对高度107米,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97米,山体面积82.25公顷,拾磴可达峰前之龙头石林。远望西峰,挺拨高耸,雄踞诸峰之土,是西山的最高峰。每近黄昏,夕阳遍洒,金光万道,是为脍炙人口的桂林八景之“西峰夕照”。

西峰亭在立鱼峰山腰,是“西峰夕照”的观赏佳处,因称西峰亭。原为木结构,建于1958年,后废,现于旧址西一平台上,新建钢筋混凝上结构,单檐、攒尖顶、朱柱、绿瓦的八角亭,高10米,长宽各8.3米,面积71平方米。周有石栏,上有著名书画家黄苗子题额,下有楹联,“环观千峰景;小坐一亭风”,诱人流连,极目四野,境幽林静,开拓块垒,颐和情性。

千山位于西山公园西峰东南。海拨357米,相对高度207米。唐贞观年间(627~649)建有千山观,宋时重建,广西经略安抚使张孝祥书、静江府知识李曾伯刻“千山观”3个大字于观侧,均久废,唯遗址尚依稀可辨。千山林木丰茂,景色宜人。宋诗人方孝孺为广西提点刑狱时,建“碧桂山林”、并刻4字于石,拟伴其母终老于此。现有石磴至峰顶,是一条曲折清幽的风景道。

千山观在西山公园的千山之上,唐贞观间建,宋重建。地高势雄,视野宽阔,为盛游之地。宋张孝祥《千山观记》云:“乾道丙戌(1166)历阳张某,因超然亭故基作千山观,高爽闳达,放目千里,晦明风雨,各有态度。观成而去,乃书记其极。”在千山登山道旁,有李曾伯刻、张孝祥榜书“千山观”于石壁上。现久废,遗址当在“千山观”摩崖处。

推荐第10篇:北陵公园导游词

导游词是对一个地方的介绍和说明,通过导游词,能让游客更加清楚清晰的了解到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北陵公园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北陵公园是怎样的吧!北陵公园导游词【1】

古代皇陵都有各自的名号,这些陵号的来源,或体现对皇帝一生功业的总结和赞誉,或者是带有吉祥和祝福的含义。

清代陵名一般由嗣皇帝钦定。其次,清代还有一项制度,如果遇到陵名与地名重复时清昭陵,必须将地名换掉,这叫避讳。可见,帝王陵名是极其神圣的。

昭陵一名是顺治元年八月初九太宗驾崩一周年火化校宫时确定的。昭陵陵名的来历前人有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仿效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另一种解释说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提出清昭陵仿唐昭陵者是乾隆皇帝。他在东巡盛京祭扫昭陵时表达了这个见解。其实,这不过是乾隆的附会之言,昭陵在定名时正是大清刚刚打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占据北京,此时明朝及李自成仍有很强势力,鹿死谁手尚难定论,很难想像有把清太宗与唐太宗相提并列的必要。乾隆皇帝所以把清太宗与唐太宗并列在于他政治的需要,李世民被历代统治一者奉为帝王楷模,他在位二十三年,礼贤下士,纳谏兼听,国富民强,史称其时代为“贞观之治”,为盛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乾隆把今祖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旨在告慰世人,大清江山也会如同汉唐一样会出现一代新的盛世。

其次,说到昭陵出自昭穆制度的说法也欠妥当。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此制用于墓葬的排列顺序以及大庙种位的排列9其法以祖宗位居正中,其它各辈分按左昭右穆顺序依次类推。盛京有永、福、昭三座陵墓,其中一永演为祖陵,地位最高,福陵次之,昭陵排列第三。如果按昭穆制度排列,永陵应在正中,福陵在其左(东)称为昭,昭陵在其右称为“穆”。而现行永福昭三陵,永陵在最东,福陵在中,昭陵在西,三座陵寝根本构不成昭穆关系。

昭陵的名可能是出于对“昭”字含义本身的选择。古人以昭字作“彰明”、“显扬”解。昭陵陵名的含义就是将太宗文德武功彰明于世。并使之显扬了后的含义,大至不过如此。

北陵公园导游词【2】

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的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昭陵由南至北,依次为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

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是前部主体建筑,是由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中部,从正红门到方城,正红门为缭墙的正南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而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造形生动,引人注目。碑亭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宝城,这是陵寝的主体。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故显得异常雄伟。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显得异常华丽。隆恩殿后经过明楼,到达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种恬适之感油然而生。

陵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芳秀园是北陵公园的园中园,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

北陵还拥有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北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现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别具特色。

沈阳北陵(昭陵)古老的历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为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浏览胜地。

第11篇:环城公园导游词

“今天凌晨6时左右,环城公园7盏景观灯连遭恶意破坏。每个灯成本在580元,让人痛心啊。”4月7日上午,合肥市环城公园灯饰办向本报反映。记者赶到景观灯遭破坏的环城公园环东景区现场,看到原本高出地面20余厘米的草坪灯被弄坏,剩下了7个灯座,包上了塑料袋,并压有砖块。

据灯饰所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天凌晨,工作人员发现这段路一百多米的距离内灯不亮了,赶来查看时发现7盏草坪灯遭破坏:每盏灯地上部分倒在地面,灯泡已破碎,现场凌乱。灯饰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草坪灯损坏严重,破坏者只是踩坏灯具,并非盗窃,这种恶意破坏行为,实在不应该!

据灯饰所人员介绍,这里的草坪灯年后才投入使用。本来是为了亮化、美化环城公园环境,方便市民晚上休闲。据灯饰所人员介绍,这种遭破坏的草坪灯每盏造价在580元,还没有现货。由于新灯需要到厂家进货,他们还正在联系。因没有新灯及时安装,市民晚上到这里休闲时就不太方便了。

合肥市导游词 ·包公祠导游词 ·七星潭导游词

一位路经现场的市民得知一夜7盏路灯连遭恶意毁坏后,告诉记者,这可能是有人在宣泄内心的郁闷,只是这一宣泄方式很不文明,不应该以毁坏公共财物的方式来发泄。

第12篇:北海公园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您们好,欢迎您到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园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辛亥革命后,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代帝王宫苑。素有人间“仙山琼阁”之美誉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皇家“离宫御苑明、清两代,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清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那时所建,基本上已是现在的格局了。

北海全区可分为琼华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个部分琼华岛是全园的中心,岛上建筑、造景繁复多变,堪称北海胜景东部以佛教建筑为主,永安寺、正觉殿、白塔,自下而上,高低错落,其中尤以高耸入云的白塔最为醒目;西部以悦心殿、庆霄楼等系列建筑为主,另有阅古楼、漪澜堂、双虹榭和许多假山隧洞、回廊、曲径等建筑。

北海东、北两岸有建筑群多处,各具特色,有画舫斋、濠濮涧、静心斋、天王殿、小西天、五龙亭、九龙壁等园中园和佛寺建筑北海南为屹立于水滨的团城,以永安桥与琼华岛相连;团城上的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置,主殿承光殿位于中央,规模宏大,造型精巧。 好范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

北海公园的面积为6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9公顷总观北海全园的建筑布局,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的四面景观。山顶耸立的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内藏有喇嘛经卷和衣钵等四周殿阁相连,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湖东岸、北岸有几处庭院、寺庙建筑湖边的五龙亭似飘若动,构成了北海的又一独特景致。位于北岸的九龙壁更是气势磅礴,为中国仅有的三个九龙壁之一园中的“仿膳饭庄”以经营清宫风味菜肴著称。

第13篇:北海公园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您们好,欢迎您到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园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辛亥革命后,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点击进入北海公园网站

第14篇:天坛公园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 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的倍数。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

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

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

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现在我们再到这上面来看看这块天心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

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相信大家懂得这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大家不妨站到上面去亲身体验一下。

好,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座殿宇就是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进到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我们周围的这圈围墙?这就是颇负盛名的回音壁。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它的奇特之处并不是在它的外观上,而是在于同刚才的天心石相似的声学现象。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大家有兴趣的就去试试吧。

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著名的古树之一,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志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志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志绿牌表示二级古树(100以上国内外稀有的或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展现它的价值。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长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圆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盖青、黄、绿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为今名,同时一律改为覆盖深蓝色琉璃瓦,以象征蓝天。光绪十五年(1889),该殿毁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样重建。陈列于殿前的青铜大鼎炉,均是几百年前的文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龙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径1.2米,两人也难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现在在我们左手边的是七星石位于长廊东南侧的旷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块。但为何称作\"七星石\"呢? 据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坛庙建筑,但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有一晚他梦见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谓之天遂人意,为其解了不决之难,从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坛。 据资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九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镇压风水。在七星石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头,据说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设于七星石的东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这里是天坛的东门,关于天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为大家在这次游览给予的配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若是在游览中我有什么做得不够的还请大家见谅。希望大家接下来旅途愉快,再见。

第15篇:红梅公园导游词

红梅公园导游词(导服部提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享“文笔胜地,江南名园”之称的红梅公园,她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500多亩,她始建于1958年,在2005年的时候,政府对红梅公园实施敞开扩建,于2006年9月28日以全新面貌免费对市民开放。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四根红梅青铜浮雕,前面的大理石上的红梅公园是1983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厥文应邀提写的。

我们面前的这片湖叫映梅湖,俗话说有水必有桥,我们在走的这座一星桥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总跨度60多米

红梅公园人文景观丰富,古迹众多,这座古建筑就是红梅阁。红梅阁是重要的道教建筑。相传道教全真道南宗祖师紫阳真人张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炼,著有《悟真篇》一卷行世。清代著名史学家,诗人,赵翼有诗曰:“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问瑶台扫落花。”表明当年红梅盛开,迎春傲雪的景象。红梅公园的得名也就来源于此。据《常州府志》记载,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屡经毁建,宋代这里曾作贡士试院,后改为道院,现在的红梅阁是清光绪二十六年重建,为一座五间开间,两间进深,高达17米的楼阁,建在2米多高的土台上,整个建筑古朴厚重,豪放雄伟为一般楼阁所少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阁楼对面的这根石柱,名为冰梅石。据说此柱石花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按科学的说法,是石柱长期经历日晒雨淋风蚀之后而引起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变化罢了。

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叫嘉贤坊,是为了纪念常州古城奠基人季札所修,坊高8米,宽11米,楹联上写的“延陵世泽,让国家风”是常州人民对季札的崇敬和怀念。

来到吴风遗韵景点,设计师们从常州几百座坊中精心挑选出了与崇文读书密切相关的八座坊向我们展示。历史最长的是双桂坊,在北宋(967),宋维、宋绛兄弟二人,同登进士第。常州官府改其居住地名为“来贤坊”以

纪其事。无独有偶,宋景佑元年(1034),又是在此居住的丁宗臣、丁宝臣兄弟二人同科高中进士,官府将“来贤坊”更名“双桂坊”,取双双折桂之意;一个是早科坊,是为纪念南宋宝佑年间霍世超18岁便荣登进士第而建造。其他还有状元坊 椿桂坊 进贤坊等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塔影山房,是原太平寺的一部分。 在这里大文豪苏东坡和太平寺方丈钦禅长老之间还发生的一段故事。北宋大学士苏东坡古时11次来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在此之间他与太平寺方丈钦禅长老结成莫逆之交。然而,当苏东坡流放海南后,钦禅长老怕受到牵连,于是就将苏东坡在寺内墙壁上题的诗词书画全部铲除;苏东坡流放归来时感觉到世态炎凉于是在钦禅长老的头像上题诗一首:“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成佛人腾去;秋莲宝华不用火,凡是悟空点点除。”钦禅长老还以为能借这首诗长自己的志气,殊不知道其实苏东坡是在诗里骂了钦禅长老“死秃”两个字。在塔影山房的旁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石坊叫做知音坊,知音坊给我们讲述了晋国大夫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了更形象的把这个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在知音坊的前方我们还能看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雕塑。

座落于公园南部的这座文笔塔是一座具有神奇传说色彩的古塔。该塔建于南齐建元年间,原为太平讲寺塔,迄今己有1500余年历史,相传每当塔顶有祥光腾现,常州地区必有文人中状元,故名文笔塔。

文笔塔屡经沧桑,几毁几建。尚存的文笔塔身为晚清建筑,仅莲瓣状古塔基座为南齐遗物。常州市人民政府为保护文物古迹,于1981年拨款修复文笔塔,耗资50余万元。现在的文笔塔七级八面,高48.38米,底层外径9.85米,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基由八角形花岗岩条构筑而成,高80厘米,八角形花岗岩须弥座高1米,每面有浮雕花瓣。塔身每级设四个拱门,塔内有旋梯可供游人攀登。

历代文人登塔咏诗者较多,下面让我给大家诵一首清代洪亮吉的诗:花光裹塔红三面,燕剪穿帘紫一双。十字港中容小刹,七层楼外见空江。

在文笔塔东面,与之交相辉映的就是文笔楼。楼为两层古典建筑,相传是常州文人墨客雅聚和吟诗作画的场所。在改扩建前,这里的楼前写有嘉庆、道光年间著名文人龚自珍《高才篇》中赞美常州的诗句:“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如今文笔楼已辟为我国唯一的一座梳篦博物馆。它系统的向我们展示了木梳和篦箕的28道和72道半工序。常州的梳篦从晋朝起就是宫廷御用的珍品,素有“宫梳名篦”之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各位来宾这边请(南大门)。前面的广场中央有“萧齐遗胜”四个大字,边长各为2米,均为金山石刻浮雕,因为,该广场前身是太平寺所在地,文笔塔是太平寺附属建筑;太平寺于1958年逐渐荒废而被拆除,只留下寺内的这座孤塔。1992年在太平寺故址兴建状元楼时,曾挖出由唐荆川撰写下的一块石碑,上面写道这样一句:“惟塔则萧齐旧物也。”意思是只有这塔是齐代那时留下的,说明此塔年代久远。这“萧齐遗胜”四字便是指的公园内文笔塔。

经过这短暂的游览,不知您是否有“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感觉,改扩建后的红梅公园是我们常州的“氧吧”,更是我们常州的“绿肺”。欢迎大家能再次光临这大众的乐园!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16篇:西山公园导游词

导游词是引导游客进行参观的词语,给旅客知会景点的特点,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西山公园导游词,一起来看一下吧。

各位旅客大家好:

西山公园位于桂林城西,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包括隐山和西山。西山在唐代曾为佛门圣地,建有西庆林寺,为当时南方五大禅林之一。今山壁上尚存佛龛90余座,造像200余尊。明清以前,西山东南麓曾有一片占地700亩的西湖,荷塘月色,烟波袅袅,湖中一玲珑小山若隐若现,是名隐山。后无人疏浚,遂遭淤没。今仅开出湖面74亩,荷塘25亩。现国内主要景点有隐山六洞、西峰、观音峰、龙头峰、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馆、桂林熊本友谊馆、隐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桥和亭台楼阁等。现已成为桂林第二大的综合性公园。

西山公园园门 在西山山路东段北侧,与停车场、公共汽车站相对,是公园的大门,进入博物馆、西山、西湖的入口处,由一组亭廊建筑组成,建成于1980年10月。正门4柱、3开、通脊、绿瓦、吻鸱云头装饰,门上有著名书法家启功题西山公园匾额。正门东侧为有坡顶、绿瓦、通花琉璃窗的连廊与出入口圆拱门相接,拱门再东为售票亭。园门前有1200平方米的开阔坪场,中有花圃。这组建筑总面积为585平方米。整座园门与园中景色协调,典雅有致。

桂林博物馆 位于市区西山公园内。1963年开始筹备,1986年兴建,1988年6月竣工,同年12月开馆。是一座以桂林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性博物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由序厅、报告厅、接待厅、资料情报室、文物库房和8个展厅,有桂林历史文物陈列,广西少数民族风俗陈列,国际友人礼品陈列、明清瓷器陈列等项内容。馆藏文物21500件。此外,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作品展览。

桂林熊本馆 在市区西山公园内。1990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947。2平方米,纪念庭园1200平方米。日本民居式建筑风格。由常设展厅,特殊展厅、纪念庭园组成。常设展厅设置日本八叠室、茶道室,还展出介绍熊本的照片和传统工艺品。特殊展厅举办两市各种交流展出活动。日本式庭园体现熊本居民生活习俗和情趣。熊本馆是两市人民友好合作的结晶和象征。

西山 在秀峰区西山路东段,湘桂铁路西侧,距市中心广场2公里。由12峰组成,主要有千山、立鱼峰、西峰、观音峰等,以西峰最高,由距今3。5亿年前的上泥盆纪不大纯的石灰岩地层组成。西山群峰有个峰谷地带,这里安葬着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苏联陆军中校巴布什金。峰谷西为千山,山势险峭,是南北横列的屏障; 东北面是立鱼峰,像腾跃水面的巨鱼; 西北为西山的主峰西峰; 北偏西方向为观音峰,峰下一危石若龙头,名龙头峰,峰石嶙峋,又称龙头石林。

西山曾为古代佛教胜地。唐宋时,这里殿宇辉煌,星罗棋布。唐有著名的西庆林寺,亦名延龄寺、西峰寺; 宋有资庆寺、千山观。一时高僧名士、善男信女,云游于此,络绎不绝。千山、立鱼峰、观音峰、龙头石林一带有摩崖造像两百余尊,多为唐代作品。

近年绿化石山,遍植花果松柏,覆盖面积达39%。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说的峰峦牙张,云木交映,为一府胜游之所,今天才真正大放异彩。

观音峰 在西山公园西,海拨328米,相对高度178米,高度仅次于西峰。这里是摩崖造像的宝库,沿石磴可攀峰顶,道侧有佛像数十龛,百余尊、高者2米,小者数十厘米。半山脊有著名的毗卢舍那佛,为唐调露元年(679)李实所造。佛龛为天然石窟,高3。8米,宽2。6米; 像高1。20米,胸宽0。79米,盘坐莲台上; 台高0。52米。佛旁趺坐高0。9米莲 花菩萨左右各一。下有造像记。不远处有西峰亭。西峰是佛教文物胜地,也是观赏城西山水田畴、楼宇、云霞的好地方。

西峰 在西山公园西,与观音、千山、立鱼为连座峰林、位于3峰西部,海拨357米,相对高度107米,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97米,山体面积82。25公顷,拾磴可达峰前之龙头石林。远望西峰,挺拨高耸,雄踞诸峰之土,是西山的最高峰。每近黄昏,夕阳遍洒,金光万道,是为脍炙人口的桂林八景之西峰夕照。

西峰亭 在立鱼峰山腰,是西峰夕照的观赏佳处,因称西峰亭。原为木结构,建于1958年,后废,现于旧址西一平台上,新建钢筋混凝上结构,单檐、攒尖顶、朱柱、绿瓦的八角亭,高10米,长宽各8。3米,面积71平方米。周有石栏,上有著名书画家黄苗子题额,下有楹联,环观千峰景; 小坐一亭风,诱人流连,极目四野,境幽林静,开拓块垒,颐和情性。

千山 位于西山公园西峰东南。海拨357米,相对高度207米。唐贞观年间(627~649)建有千山观,宋时重建,广西经略安抚使张孝祥书、静江府知识李曾伯刻千山观3个大字于观侧,均久废,唯遗址尚依稀可辨。千山林木丰茂,景色宜人。宋诗人方孝孺为广西提点刑狱时,建碧桂山林、并刻4字于石,拟伴其母终老于此。现有石磴至峰顶,是一条曲折清幽的风景道。

千山观 在西山公园的千山之上,唐贞观间建,宋重建。地高势雄,视野宽阔,为盛游之地。宋张孝祥《千山观记》云:乾道丙戌(1166)历阳张某,因超然亭故基作千山观,高爽闳达,放目千里,晦明风雨,各有态度。观成而去,乃书记其极。在千山登山道旁,有李曾伯刻、张孝祥榜书千山观于石壁上。现久废,遗址当在千山观摩崖处。

第17篇:包公园导游词

包公园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平,很高兴能够在这个阳关灿烂的日子里与大家相会与此,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安全大使李师傅,他将负责我们的行车安全。希望大家能够在此玩得开心,游的尽兴。

接下来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包公包拯:

包拯,字希仁,公元999年出生于合肥市肥东包村,1062年去世于河南开封,享年63岁。第二年八月,葬于合肥市大兴集。包拯被追封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人称包公。

包公园占地面积30公顷,总体格局为开放式,现为国家级4A景区,同时也是合肥的爱国教育基地。包公园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及浮庄等几个景点组成。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游览第一个景点——包公祠。包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全称为“包孝肃公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拯死后赐给他的谥号。包拯一生严于律己,为官清廉,所以宋仁宗用孝肃二字评价包拯的一生,赐给他这个谥号。各位游客,大家可以看到包祠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古朴的感觉,而今天我们所看见的这个祠堂是建于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资所建,所以在合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包家祠堂李家修。

包公祠正殿为五开间,正中端坐着一座巨大的包公金色塑像,像高约八尺,塑像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大家在抬头看,上方正中悬挂的五方匾额上刻着“色正芒寒”四个大字。这是由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所题。包公塑像的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头,上面刻着“宋包孝肃公遗像”。石刻上的画像据说是包拯的真容。因为包拯身材矮小,上朝时常常被人遮住,宋仁宗让他站在前面,但是包拯不愿意出风头,因此,宋仁宗赐给包拯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要比别的官员长三寸,这样宋仁宗就能知道包拯有没有来上朝了,并下令:凡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这个小故事从侧面可以体现出包拯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了。

各位游客,请注意这边。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口铡刀了。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据说当年包拯执法严明,就制作了这三口铡刀。龙头铡专铡皇亲贵族,这就是所谓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虎头铡专铡贪官污吏;狗头铡专铡劣绅恶霸。三口铡刀边上还竖有李鸿章亲笔撰写的《重修包孝肃公祠记》的碑文。 各位游客请跟我这边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口井就是廉泉了。大家知道为什么会被叫做廉泉吗?这是因为啊贪官污吏喝了这口井里的水会肚子疼,不肖子孙喝了则会头疼生病。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大家可以上前看一看。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包公故事蜡像馆”了。馆内有《怒谈国丈》、《铡美案》、《打龙袍》几组蜡像组成的。其中《铡美案》说的是:据说陈世美家中原有妻室秦香莲,然而贪图富贵的陈世美在考取功名后欺瞒皇上冒娶公主。当秦香莲知道后携子前来找陈世美。而他却要杀妻灭子,之后,秦香莲就告到开封府,时任开封知府的包拯见过状纸非常生气,亲自审问陈世美,以欺君之罪和杀妻灭子之谋两项罪名处斩陈世美。不料,太后、公主却前往公堂百般刁难阻扰。当时太后给包拯出了个难题,斩陈世美可以,但是他的血不能溅到屋里屋外。而包拯非常聪明,自摘乌纱帽,把陈世美放在公堂门槛上处斩了。但是我在这里要给陈世美翻一下案。在历史上陈世美是一位清朝官员,所以包拯是没有办法穿越时空处斩陈世美的。好了,各位游客包公祠就游览到这里了,大家随我出包公祠游览下一个景点包公墓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包公墓园区了。它占地面积3公顷。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首先咱们看到的是大型照壁,高4.2米,宽10.2米,起着掩藏和装饰性作用。照壁上刻有楷书大字“包孝肃公墓园”,照壁后面则是“子母双石阙”。我们看见的这个母阙高6.4米,子阙高4.5米。神道右边的碑上撰写着包公的生平事迹。内容与墓志铭的内容基本相近。现在我们走的就是神道了,大家请看右边的石座兽,民间有几句民谚是这样说的“摸摸座兽的头,健康到白头;摸摸座兽的尾,一生都不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前摸一摸。

大家可以看到,在神道两旁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对,名为“石像生”,组成了墓前石刻。穿过神道,正前方是包孝肃公享堂,这是包公墓园的重要建筑,专供祭祀活动之用,享堂中央神龛(kan)供奉包拯的神位。大家随我来,穿越了享堂咱们就来到了包拯的墓冢了。主墓呈方形,覆斗式,墓前有碑,碑文是“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其实包拯做过最高的官就是枢密副使了,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但是很可惜,包拯只做了一年零一个月就去世了。

各位,看完了包公墓咱们现在就要前往清风阁了。清风阁是为了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而建造的。占地面积约为2.2公顷。景区内有公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三个部门组成。主体建筑为清风阁。它坐西向南,高约42米。共九层,明五暗四,在顶层可俯视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一览合肥城市风光。现在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浏览吧。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四楼,这里是“江南明月厅”,展出的内容是“三山披锦绣,二水尽风流”。“三山”即“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佛国仙城”的九华山以及“江南小武当”的齐云山。大家可以看看左右两边,两边就是横贯安徽境内的场景和淮河“二水”了。 好了,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此次的合肥包公文化园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参观大家对包公廉洁的一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最后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相会。谢谢大家!

第18篇:趵突泉公园导游词

趵突泉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此次济南之旅的导游员小宫,大家也可以叫我宫导,在济南停留的时间将由我来接待大家,并为大家提供服务,我希望我的讲解能使大家在济南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北望大明湖。它建于1956年,总面积10.5公顷。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趵突泉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古朴典雅、清洁幽静、步移景异而著称。

大家可以看一下,在我们前方的这座牌坊就是“趵突胜境”坊了,此坊在泉城广场的中轴线上,与广场的泉标交相呼应。此牌坊高7.5米,宽9.2米,两边各悬空,其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石坊前后岩额磨光花岗岩上分别刻有“趵突胜境”和“观澜知源”凹形贴金大字,它们分别是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和蒋维崧先生题写的。

大家和我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的卷棚式建筑就是趵突泉公园的东门了。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题写的。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门建假山吗?这是运用古代的一种造园手法,叫做障景法,顾名思义呢,就是说迎门建一座假山,把园中的美景挡住,给人留以遐想,激起继续参观的欲望。这座假山是选用济南南部山区的石头构筑而成,因这些山石的石质、色泽与江苏无锡的太湖石有相似之处,所以被称为“北太湖石”。

过了晴雨桥,大家继续往前走,眼前的这块高耸的石头就是有名的太湖石,名叫龟石。它姿态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被誉为“济南第一名石”是济南的镇城之宝,具有太湖石品中的痩、皱、漏、透、秀的特点。说到这块太湖石,就不得说不说中国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张养浩,张养浩一生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与山石,野鹤为友,他一生共收藏过十块太湖石,以其中四块最为著名,根据他们的形状命名为龙、凤、龟、麟。不过,现在其它三块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了这块龟石。来此的游客都喜欢与它拍照留念,取延年益寿之意。(大家可以再次拍照合影留念一下)

咱们继续往前走,这一潭清澈的泉水便是马跑泉了,大家会问为什么会叫马跑泉呢?据说,是北宋抗金名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此得名。相传,关胜是

1 梁山农民起义的将领,金人南侵时,他誓死不降,奋力抗金。一次激战后,败走麦城,口渴无水,十分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啸,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喷涌而出,后人为纪念,将此泉命名为马跑泉。

再往前走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漱玉泉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边碑上“漱玉泉”三个大字是我们已故的济南书法家关有声的手笔。“漱玉泉”三个字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因为宋代词人李清照经常在泉边梳洗打扮,古时把女人的牙齿称为玉,因此取名为漱玉泉。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李清照的词集《漱玉词》而得名,但这先有词集后有泉名,还是先有泉名后有词集,就不好考证了。

我们继续往这边走,在漱玉泉北边的这座古典风格建筑就是李清照纪念堂,门上“李清照纪念堂”6个大字是郭沫若先生的手迹。这座纪念堂的原址是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的祠堂,1956年根据史书记载将祠堂改为李清照纪念堂,经过屡次的维修和扩建,纪念堂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300平方米库大道现在的4000多平方米,所有的的建筑都具有宋代风格,我们现在所在的这座纪念堂呢,也是国内最大的李清照纪念堂。我们继续往里走,大家看到迎门屏风上有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为李清照的题词,前面是“一代词人”,后面是“传诵千秋”。这二句话取自郭沫若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题济南李清照故居》,全诗是这样的: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和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十分喜欢的植物。 纪念堂正厅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木刻楹联,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上联讲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处的优美环境,下联讲的是李清照写的词集以及她为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所作的序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提到李煜自然就联想到了这位伤感皇帝留下的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纪念堂正厅中的这尊塑像就是李清照,由山东荷泽著名的雕塑家王昭善创作。塑像后面的墙上有一幅画,是李清照31岁时的画像。纪念堂里陈列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墙上是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著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各种专著期刊等。大家可以参观一下,稍后我们继续游览。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纪念堂内的李清照蜡像馆 蜡像馆把这位著名宋代词作家的人生划分为四个部分,用四组蜡像表现出来。

第一部分是父母教诲。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2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宋朝的礼部员外郎,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尤其擅长于散文,师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知书善文。出生在这样一个上层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父母双亲的熏陶,加上李清照资质聪慧,酷爱读书,为其成为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和蜚声文坛的女词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叫词坛绽秀。李清照才华横溢,博学多能,受到当朝文人黄庭坚、周邦彦和张耒等人的赞扬,这一组蜡像展示的是李清照和当朝著名文人探讨诗词的场景。

第三部分为志同道合。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丞相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宋代著名的金石学者(金石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考古学,主要是研究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上面的文字铭刻还有拓片)。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除做诗填词外,还收集金石书画,并著有《金石录》一书。在创作形式上,李清照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清丽动人、明白流畅,文学史上称为“易安体”,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学评论上,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严格划清诗和词的界限,反对以作诗的方法来作词。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帜,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

第四部分是流寓江南。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国家南迁,夫妇两个人也随同移居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病逝,这给李清照沉重打击。赵明诚去世后第三年,李清照嫁给一个名叫张如舟当朝官员,婚后三个月,李清照发现张如舟是一个贪官,就告发了他,并且同他离婚,在当时的时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当时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恶语中伤一起向她袭来,李清照在离乱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所以后期李清照的作品主要是悲叹身世,抒发精神上的凄苦,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梁启超曾评价这首词“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有关她的记载截止到73岁,究竟她已于该年辞世,或是又活了更多的时日,已无从知晓。但是,这位旷世女词人美伦美奂的词句和高风亮节的情操却将永世流传。

从大的环境上看,晚年李清照的这种沉痛,并不是仅仅个人感情的一种表达。在大宋王朝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让敌的大背景下,个人生活又经历如此的波折,让这个有爱国心的文弱女子表达出了莫大的对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流传至今的《夏日绝句》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正义凛然,以宁死不肯渡乌江的项羽来讽刺当时仓皇南逃、不敢收复失地的南宋政府。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十分凄凉。

3 出了李清照纪念堂呢,在我的右手边就是金线泉了,金线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并成为济南四大名泉。“金线”的形成是由于两岸泉水相对涌流,流势均衡。当太阳照射池底,平静的水面上,就会下半年是出一条聚成的水线,金光闪亮。老金线泉的“金线”已经很难看到了,而新金线泉也必须在水势旺盛,阳光照射度适当时才可以看见。

好了,大家请继续跟我走,这边就是尚志堂,又名叫“金线书院”。名字的来源和金线泉有关。这组建筑最初是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建设,建成后亲笔写下“尚志堂”的匾额。“尚志”是“高尚其志”的意思,是过去培养科举人才的机构。如今院内种植了许多玉兰树,很多人习惯上也称这里为玉兰院,每年玉兰花开时,吸引无数人前来驻足观赏。在院落内的这块太湖石石叫待月峰。据地方志记载,这块太湖石原为元代张养浩收藏,在修长的石头身上,有十多个形态不同的通透小洞。每当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透过洞孔,洒落地上或倒映水中,变幻多端,妙趣横生,所以取名叫待月峰。

出了尚志堂西行,就是三大殿景区。最初这里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建设的泺源、历山二堂。现在看到的建筑是清朝重新修建的。三座建筑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北殿,原来叫“斗母宫”。现在改名叫“三圣殿”,祭祀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继续往前走便是中殿,名为“娥英祠”,祭祀虞舜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

补充材料:关于娥英

传说聪明美丽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时部落酋长尧帝的两个女儿,世人称姐妹两人为“皇英”。尧帝晚年,想物色一个满意的继承人。他看到舜是个德才超群的大贤人,于是,就把帝位传给了舜,并让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娥皇被封为后,女英被封为妃。舜帝不负尧的信任,让大禹治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协助舜为百姓做好事。帝舜执政三十九年时,在长江一带巡视不幸死在苍梧之野,葬在位于现在湖南永州县的九嶷山上。两位夫人闻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寻找舜王。二女在湘江边上,望着九嶷山痛苦流涕,她们的眼泪,挥洒在竹子上,竹子便挂上斑斑的泪痕,变成了现在南方的“斑竹”,也就是湘妃竹的来历。后来娥皇和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后人称舜帝为湘君、娥皇和女英为湘妃或湘夫人。

我们可以看到在娥英祠前面用玻璃罩起来的这幢碑叫双御碑。清朝的二位祖孙皇帝康熙和乾隆曾经多次游览趵突泉,两人都对趵突泉赞不绝口。康熙皇帝在

4 第一次游览趵突泉后题词“激湍”,描写了趵突泉喷涌的气势;乾隆皇帝在第二次游览趵突泉后,专门写一首“再题趵突泉作”的诗,对趵突泉的美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因为两个皇帝在同一块碑上题过字,所以起名叫“双御碑”,这种样式全国罕见。

继续再往前就是南殿,此殿称“泺源堂”,泺源就是泺水源头的意思。泺水是一条古代河流的名字,水源就是前面的趵突泉,当时河向北流至泺口入另外一条名叫济水的古河。趵突泉水流出时有落差,因此“泺”作河流名称时读luo,这就是泺水名称的来源。公园南边的这条大街也据此起名叫泺源大街。泺源堂里陈列有很多图片,反映了不同年代趵突泉的喷涌状况,另外还有济南其它名泉的图片。

泺源堂的楹柱上悬挂的木刻楹联,是元代画家、书法家赵孟頫的咏泉的佳句,上联是“云雾润蒸华不注”,下联是“波涛声震大明湖”。字体是魏体,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金棻先生书写。楹联淋漓尽致地把趵突泉的特点表达了出来。

华不注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济南东北部,因山势陡峭可以跟西安的华山媲美,故称小华山。趵突泉水常年恒温,保持在摄氏18度,冬天时室外非常寒冷,最冷时可达零下十几度,温差相差很大。这时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层水气,水气蒙蒙上升,把远处的华不注山都给遮住了;下联写的是趵突泉喷涌的轰鸣声在大明湖畔都可以听到。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里就是闻名天下的趵突泉主泉区。

趵突泉有着悠久的历史。在3553年前的甲骨文上有这个泉水的记载。根据其他文献,春秋时期,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曾经在这里“会齐侯”。公元6世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在《水经注》第八卷上讲“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北宋时称为“槛泉”、“瀑流”。直到宋代文学家曾巩才开始正式称作“趵突泉”。清朝作家刘鄂在他的作品《老残游记》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三尺的高度换算成米就是一米,水流在旺季时高度可以达到刘鄂看到的2倍,也就是二米多高。所以“趵突腾空”列济南古八景之首。由于景观奇特,被历代文人赞咏。但对趵突泉描写最好的当属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赏》。这篇文章的节选就在泉池的南面。

趵突泉西边的亭子叫“观澜亭”,是观赏趵突泉的绝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尽心》里的“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义。“观澜亭”3个字是明代书法家邢侗所写。当年乾隆皇帝来济南时就在那里观赏趵突泉水,1953年毛泽东主席

5 来济南时也在那里观赏趵突泉。观澜亭上的楹联是张养浩的诗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长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喷涌气势,楹联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

靠近观澜亭附近有几块石碑。这块“趵突泉”碑上的“趵突泉”的三个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突”字少了两点。这是人们愿望的表达,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故意写成这样。“观澜”碑上的“观澜”两字是明代山东布政使张钦书写;“第一泉”三字是清代道光年间出生在济南的举人王钟霖题写的。

当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时,觉得北京颐和园以西2千米的玉泉水好喝,封为第一泉。南下江南时,随从就带了玉泉的泉水供他在路上饮用。但是来到趵突泉,品尝了泉水后,发现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还要好喝,于是把玉泉更名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让随从倒掉了玉泉水,换上趵突泉水。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则味淳色鲜,是济南的一道风味,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大家可以看到在趵突泉上有一小桥,名为来鹤桥,最初是历城知县张鹤鸣建立的木桥,1956年公园建立时改为石桥。桥头的牌坊上写有“蓬山旧迹”,另一面写有“洞天福地”。中国古代传说海中有蓬莱、方丈、嬴洲三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来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三股水柱,就象海中的三座仙山一样,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猛然醒悟,原来仙山在此,所以立“蓬山旧迹”坊。

补充资料:来鹤桥的来历

很久以前,有一群仙鹤来到这里饮水休息,水中映出它们漂亮的影子,仙鹤看到自己这样美丽,于是高兴得大叫起来。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请群仙,听到地上喧哗,顺手拿起一杯美酒倒了下来,美酒正好泼到趵突泉里,从此,泉水就更加甘冽清美,更加好喝了,就是因为这个传说,小桥的名字就叫来鹤桥。

在这里可以拜读一下老舍先生的文章《趵突泉的欣赏》: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近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

6 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戏台名叫白雪楼大戏台。这是1996年与白雪楼同期建造的联体仿古建筑,总面积为100余平方米,戏台长6米,宽12米,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两边耳房为音响、化妆室,戏台前沿设有不锈钢护栏。两边楹联“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毛泽东主席的笔迹,额匾“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由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先生题写。每到节假日,很多京剧票友和艺术团体会在这里义务演出,观泉、听戏、品茶、赏鱼也成为济南人的一大乐趣。

白雪楼的旧址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的藏书处。李攀龙于公元1514年出生于济南,去世于公元1570年,享年56岁。他字于鳞,号沧溟居士,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嘉靖“后七子”之一的美誉。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写下了不少出色的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有人称之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集》。后来他考中进士后,曾在陕西任按察副使的职务。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因与巡抚殷中丞意见不和,辞职东归,在济南城东的鲍山山下和大明湖湖畔建楼,均称白雪楼。后人为纪念他,于趵突泉畔建楼,仍称白雪楼。现在看到的这座白雪楼是1996年重建的。

万竹园位于趵突泉西邻,占地有1.2万平方米,有3处庭院,13个院落,房屋186间。院内有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还有4亭,5桥,1处花园。它是吸取北京王府,南方庭院,济南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而形成的古建筑庭院,是一处独具风格的园林胜景,园中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被称为万竹园三绝。

万竹园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元朝。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当时体察黎民,敢于直言的宰相殷士儋被人排挤,归隐济南,在园中筑亭疏泉,广植花木,又将张养浩生前所喜爱的太湖石“十友”之一“龙石”迁来园中,将万竹园改名为“通乐园”,平日与李攀龙、许邦才等文人读经论史,并对登门求教的学生讲学论文,在这里写有《金舆山房稿》十四卷。清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王苹认购了这个园林,改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取园内望水泉居济南名泉第二十四位之意。王苹一生坎坷,嗜古好学,特别致力于诗,曾谢绝交游,闭门苦吟,因而他的诗为王渔洋等人所欣赏,并广为赞誉,一时声誉鹊起,著有《二十四泉草堂集》及《蓼村集》。到了清末民初,山东督军兼省长张怀芝奉袁世凯的授意为袁总统修建生祠选中这里。期间由于袁总统忙于做皇帝对山东建祠堂不感兴趣,张怀芝就

7 乘机建立了私人住宅。为了满足居住、办公、娱乐、宴客的需要,他邀集江南江北的能工巧将,并动用军队,历时10年之久,建成今天这样的规模。解放后,张怀芝的后代把万竹园卖给了国家,政府整修后于1984年5月1日开放,1985年又恢复和改建了西花园,并起用了原名“万竹园”,成为趵突泉公园里的园中园。

万竹园由四个院落组成,前、东、西三院成品字形排列,花园位于西部。园区建设时充分利用泉水丰富的条件,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借用江南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有限的面积内,仿效自然,移天缩地,小中见大。按照使用功能的要求,全园被划分成若干小景区,每区都具有主题和特色。空间构图突出了对比效果,组合成有大有小、有开有合、有高有低、有明有暗、丰富多彩的空间。各空间互相穿插、渗透,运用借景和对景手法,增加丰富空间层次,达到步移景异的妙处。

万竹园的植物栽培以竹为基调,树种疏密相间。院内各有主题花木,如玉兰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杏院等,各不相同。1993年,万竹园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图集。它无论是园林艺术,还是历史文物,都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李苦禅纪念馆位于万竹园内,共有18个展室,常年展出李苦禅遗作和生前收藏的书画文物400余件,其中有《红梅怒放图》、《晴雪图》、《墨竹图》、《盛夏图》等精品。其中最大的作品《盛夏图》面积达到21平方米,而且是李苦禅在84岁高龄时绘制的,这在写意花鸟画史上是罕见的。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中国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曾受教于徐悲鸿、齐白石的门下,是齐白石的第一个学生,也是最得意的一个学生。1922年在北京国立艺专西化系学习,这期间经常在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即禅宗画(即写意画)。1925年毕业于北京国立艺专,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保定第二师范、杭州艺专等学校从事国画教育。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协会理事、政协第

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李苦禅大师出生于山东高唐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幼年受到民间画师的启蒙,青年时代,他刻苦研究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融汇西方技法为我所用,师法古人而又独劈蹊径,创造性地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

8 风格。李苦禅大师在长达半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许多艺术珍品,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风范。大师的书法古拙苍劲,韵味深厚,与其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中国大写意画坛素有“南潘北李”之说,南潘指的是浙江书画家潘天寿。李苦禅纪念馆是中国书画家纪念馆联馆会员,是全国最大的书画纪念馆之一。

趵突泉景区南大门建于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筑。它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气势恢弘、壮观,被园林专家们称为“中国园林第一门”。

迎门匾额上的“趵突泉”三字取自乾隆皇帝手迹。两侧抱柱上的楹联“济上林泉此处允称绝胜,域内圣哲仲尼乃为独尊”,由山东大学教授吉常宏撰联,著名书法家蒋维崧题写,意思是说:在济南众多的泉水中趵突泉为名泉之冠,先秦圣人中孔子独占鳌头。此门又叫泺源门,因临近泺水源头而得名,泺源门三个字是集王羲之的字。

“沧园”位于趵突泉景区的东南部,因为园内有沧泉而得名。原来叫“勺沧园”,取“沧海一勺”的意思,这里原来是李攀龙幼年时读书处,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诗人、“后七子”领袖而修建。沧园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占地2500平方米,三间正厅一个围廊,南北向排列,青砖黑瓦白粉墙,不加雕饰,园中奇花异木十分丰富,各种齐鲁风格的盆景给人以美感。寒冬时节,腊梅盛开,苍松滴翠,秀竹婆娑,恰似“岁寒三友”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王雪涛纪念馆坐落于沧园内,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典建筑。纪念馆分为“无陋山庄”、“藕华楼”、“萝月堂”、“瓦壶斋”四个展厅,加上接待室、办公室等建筑,总建筑面积755.6平方米,珍藏和陈列王雪涛先生遗作212件,名人字画6件,及先生生前用过的文房四宝等。

王雪涛(1903---1982)原名王庭钧,字晓封,是河北省成安县人,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生前曾任北京画院院长。20世纪20年代初进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接受现代美术教育。师从多位名家,尤其受齐白石老人的偏爱。他融会贯通古今名家画艺,同时独辟蹊径,形成独到的艺术特征。他创作题材广泛,主题生机勃勃。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都富有了灵性。

在沧园的西北侧,回廊尽头有一水榭,名叫“枫榭”。“枫榭”以东,有长廊通向平台,,台上有石桌石凳,游人可以在此休息,欣赏枫溪的景色。枫溪是一条不规则的水池,东西狭长,周围砌自然石,形成凹凸的样子。水自西流过曲桥,迎面有假山横阻,折而北流,依势形成较大水面,犹现两岸秀美的景观。枫溪景区有枫榭、月岛、曲桥、假山,月岛上种有枫树、柿子、桂花等。从枫溪西端往

9 东看去,层次分明,山水相依,景致深渊。

五三纪念园景区

五三纪念园景区是位于趵突泉公园北部,由五三纪念亭、五三纪念堂、五三纪念碑和国耻钟等景点构成,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而建。

1928年4月,侵华日军借口保护本国侨民,大兵压境山东济南,于5月3日突袭泺源门,残酷杀害中国军人和平民。济南守军和百姓奋起抵抗,死伤万余人。外交部山东交涉署官员蔡公时奉命与日军严正交涉,却连同17名外交官员一同被无视国际公约的日军杀害。蔡公时最为惨烈,被日军残暴地割舌、挖眼、剖腹、挖心。这便是历史上惨绝人寰的“五三惨案”。

五三纪念亭是一座全部石质的亭子,亭为圆型,八柱,高约6米,为两层重檐,下有八根小石柱,下层东侧额枋上嵌书“五月三日”四个字,整个亭子庄重肃穆。

而在西边展示的是复制山东省各地的“济南惨案纪念碑”

走进牌坊,迎面就可以看到中心建筑——“济南惨案纪念堂”。这座楼阁式仿古建筑分上下两层,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一楼正中的匾额上有“济南惨案纪念堂”7个大字,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女士题写的。

迈进纪念堂,最抢眼的就是蔡公时先生的全身铜像。背景是“日军炮击后之济南”图,上面镶嵌着毛泽东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有关济南惨案的话。两侧阵列了大量史料,分“风雨如磬”、“古城喋血”、“同仇敌忾”等几大部分。

二楼展厅门口匾额“五三堂”有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展厅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齐鲁风云”、“济南沦陷”、“奋起抗击”、“民众觉醒”等铜版画。(大家可以进入参观一下)

好了,到这里为止,我们就已经游览完趵突泉公园,在游览过程中,如果我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朋友多多包涵。在此,谢谢大家对我的工作的支持配合。希望大家此次泉城之旅玩得开心愉快。

第19篇:东坡公园导游词

东坡公园导游词(导服部提供)

东坡公园

各位游客,提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提起他与我们常州有何渊源,知道的朋友也许并不多。

苏东坡先生曾经11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那么今天就请各位随我一起走近这位大文豪。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景点就是东坡公园,始建于1954年,由舣舟亭扩建而成。现在的东坡公园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和一个古运河中的半月岛组成,二岛间有明代古桥相连, 好了各位游客就请随我一起步入东坡公园,开始我们的怀苏之旅吧。

各位请看,前面就是我们东坡公园的大门了,大门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砖雕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穿过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湖石小品,名曰“三苏苑”。三苏是指东坡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他们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看完三苏苑我们继续往前边走,现在在我们正前方的这个亭榭结合的建筑物叫做龙亭。它临池而建,造型奇特,建于1954年,之所以被称之为龙亭有两个原因,一是乾隆皇帝曾在亭内召试地方文人,二是该亭顶上有二条龙,因此被称为龙亭。

大家接着跟我向前面走,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苏东坡与我们常州的渊源。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本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宋仁宗景祜三年。苏东坡的一生曲折坎坷,他曾经在京里做过官,后来在神宗元丰七年的时候上表神宗皇帝请求居住到常州,从此与我们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终老于常州顾塘桥的孙氏馆。

苏东坡与常州的不解之缘,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后来,苏东坡又先后结识了常州的钱公辅、钱济明(世雄)父子、胡仁修、报恩寺长老。这些同窗好友都与他成了莫逆之交。在他以后的宦海生涯中,尤其是在他遭到贬斥的流放生活中,这些好友给予了他无私的关心。尤其是钱世雄,在他被贬南方时,不断派人送信送物, 友情、亲情的温暖与关怀,两人的情谊始终不渝。是苏东坡钟情于常州的源头。苏东坡与常州之缘,正如他自己所说:“殆是前缘。” 自东坡1071年35岁时首次踏临这方土地,直到去世,他与常州的生死之缘延续整三十年。

游客朋友们,请随我一起向右边看,在我们的右边可以看到一座假山,俗话说“庭院中可以无山,但不可以无石。而且中国人所欣赏的石不但要怪,而且要丑。

在假山的前边我们看到一块以白石雕成的水池,这便是东坡洗砚池了。它长一米,宽0.5米,深0.5米,也只有像东坡先生这样的大文豪才需要这样打的洗砚池了。它原来在苏东坡的终老地孙氏馆,1757年的时候地方官员为了讨乾隆皇帝开心才移至于此。

在洗砚池的旁边有一座小桥,过了小桥我们便来到了御碑亭。亭内现存有乾隆皇帝巡视常州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我们先来看最右边一块:

毗陵驿口驻飞颅,城郭周巡六辔纡。 老幼欢欣称就日,江山风物已勾吴。勖哉尔牧无胥怠,弱矣斯民未尽愚。户口实繁盖藏少,隐忧水旱岂能无。

这三块碑文记载了乾隆皇帝停船上岸,来到常州,骑马巡视一周,看到这儿江山秀丽、景物优美,老百姓欢天喜地,称颂当朝成就,心里非常高兴,勉励官员不要懒惰,不要欺压百姓,同时要注意隐患,增加储备,防止水旱灾害。

再看最左边这块:髯翁迁八州,浮踪不系艇。其不迁者存,至今遗佳境。当年舣棹时,水流人自静。倜傥缅高风,徘徊发清省。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经过舣舟亭时有感而发的。全文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高尚品格的敬重,并以此醒悟自己,诗中也表达了对苏东坡悲惨遭遇的惋惜。

现在我们去看看最主要的古迹—舣舟亭。“舣舟”二字的意思是“系舟”或“停船”,乾隆皇帝和苏东坡都曾在这里停过船,只不过相差七百多年。

由于苏东坡在此停过船,南宋时常州人建亭在此,以示纪念。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来常州时,此亭重修过,乾隆皇帝还题写了“玉局风流”的匾额。

现在我们见到的亭子就是舣舟亭,四角双檐飞甍九脊,属于重檐歇山顶,建于此园最高处,饰有精美砖雕和木雕,亭顶有二龙戏珠,还有苍松仙鹤,神龙游鱼等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常州最著名的亭之一。在石柱上有两副对联,大家不妨一读。一副是:“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另一副是:“舣舟亭畔喜迎东坡居士,洗砚池边笑驻西蜀故人。”这两副对联分别由常州现代书法家钱小山和胡一飞书写。

游客们,我们到了御码头,这就是乾隆皇帝当年停泊的地方。在御码头的左方我们可以看到一座连接两岛的古桥,叫做广济桥,原在城西,跨古运河。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447年),为常州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造型古朴优美。

过广济桥,印入眼帘的雕塑是“情缘常州”。这个雕塑作品是由中央美院的专家制作的,是改造后新设的景点,取材于东坡与好友的典故。

目前,半月岛上除了有陈列东坡资料、书画等展品的东坡书院、九十岁的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的江南园林厅堂建筑“抱月堂”、楚颂亭、苏子墙、还有香泉井等景点。

前面的高大建筑为仰苏阁。苏东坡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但他始终抱着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在东坡第二故乡的“常州”,在1994年建了“仰苏阁”以供人们缅怀。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仰苏阁是在这次改造中重建的,共分三层,目前还在整修中。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再次光临。各位游客,东坡公园的游览结束了,谢谢。

第20篇:流花湖公园导游词

流花湖公园是一个由低丘和湖泊构成的富有热带情调的公园。它位于广州市区流花路以南,东风西路以北,人民北路以西,三处皆有门进入公园。据传,这里曾是广州古代一处著名的宫苑,宫女们早起梳妆时,掷花水中,落英缤纷,逐水随波,遂得“流花”之名。

流花湖古为天然湖泊,称之为兰湖或芝兰湖。汉晋时期,即公元五世纪前,湖可直通珠江,是广州北上中原的主要内港。唐代,这里建有西侯津亭,仍是广州北上的水路大门,来往广州的船只,都从这里经司马涌入广州,是军事要塞,交通要道。明代湖面日渐缩小,淤塞成污水塘。1958年,广州市人民义务劳动,将它改为人工湖公园。现在,公园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为33万平方米。又因湖东北有南汉国时期的古迹流花桥,故取名为流花湖公园。

公园以热带自然风光为基调,遍植棕榈蒲葵、水松等热带、亚热带植物和花草。公园湖面宽阔,波光粼粼,碧波荡漾,葵堤横贯,葵影婆娑,岸边古榕蔽日,幽美宁静,一派南国旖旎风光。

园内大湖中有一岛,叫湖心岛,面积约3000平方米,岛上绿树成荫。此岛定为鹭鸟保护基地,实行封闭式保护,经过十几年的繁衍,现在岛上鹭鸟逾万,成为闹市中不可多得的“鸟类天堂”。岛上周围设有观鸟亭台,优美的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优越的观赏条件。

流花公园内有一个中外闻名的以盆裁和陈列盆景为主的园中园——西苑。该苑建于公元1956年,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位于湖畔,风景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是中外盆景爱好者喜欢光临之处,被称为“盆景之家”。苑内有一古榕叠翠的小岛,陈列着九里香、雀梅、福建茶、银杏等岭南各种类型风格的岭南派盆景作品数百盆。盆景展览馆的内庭还有石山盆景区,叫品石轩,展出各种浮石、腊石、松皮石、英石等石山盆景,光怪陆离,琳琅满目。

西园内有一颗很有纪念意义的橡树,该树植于1986年月10月18日,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手植的。时值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不久,当时的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代表广东人民送给英女王一盆树龄60岁的九里香盆景,因其与英女王同龄,伊丽莎白二世非常高兴,和叶选平省长共同植下了一株从英国专机运来的象征中英友谊之树。

流花茶艺城展厅里摆放着几千把紫砂茶壶,厅中间放置跨度6米的红豆衫茶台,绕台可坐三十余人,茶客一边观壶一边品茶,品尝点心。这里的点心,都与茶叶有关,点心师根据各种茶的特性,将茶汤、茶末、茶叶花瓣等融入点心中。在这里细品香茶、慢咽点心,享受人生,其乐融融。真是:“流水花阴一径葵,虹桥影荡绿烟低。淡妆不让西湖好,惹得游人缓缓归”。

《中山公园导游词.doc》
中山公园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