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导游词

2020-04-05 来源:导游词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国清寺导游词

天台国清寺导游词

导游内容:国清寺概况—— 隋塔——寒拾亭——五峰环抱、双涧回流——丰干桥、一行到此水西流——山门——山门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隋梅——碑亭——观音殿——中韩纪念堂——经幢——鱼乐园

讲解1:国清寺概况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天台山时留下的名句,集中表现了人们对佛国仙境天台山的向往。国清寺就是镶嵌在天台山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麓,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伽蓝巍峨,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与齐州的灵岩寺(山东长清),润州的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的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为“天下四绝”。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王杨广承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遗愿建立。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1973年人民政府拨款又作了全面整修。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主要建筑多依清代宫式营造,分布在五条轴线上。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国清寺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200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讲解2:隋塔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隋塔。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得名。隋塔又名报恩塔,这是因为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

隋塔作为国清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成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十月。唐武宗会昌法难时国清寺被毁,塔亦受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重修。原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塔,与杭州六和塔相似,可沿楼梯盘旋至塔顶。因年久失修外围木结构损失殆尽,现仅存砖砌塔身。

我们现在看到的赤者黄色砖砌塔身,六面九级,高59.4米,边长4.6米。底层朝东南方向开一门(现在为加固塔身而封堵),二层以上塔面外有壶门,内有佛龛,外壁塔砖上,雕有三尊18厘米高的精美佛像。佛像秀眉善目,宽衣紧带,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现有一块陈列在寺文物室。1935年整修隋塔时,还发现第二层内壁嵌着12块法华经石刻碑和“导师、弥勒、药王、文殊、观世音、大势至”等七块线刻造像石碑,每块碑高124公分,宽42公分造像十分精美。千年隋塔,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精品,又是珍贵的佛教艺术的宝库,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讲解3:寒拾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过街式的亭子叫寒拾亭,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的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依山傍水,四面怀翠,上覆千年古樟,进寺大道穿亭而过。此亭古色古香,颇具佛国神韵。请大家抬头看寒拾亭的前后亭额上分别题写“五峰胜境”和“万松源处”点出了国清寺的景观特色。

享誉中外的苏州“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就是因为传说寒山曾居此寺而更名的。至于寒山是否真的在“妙利普明塔院”居住过,史学界至今仍然没有定论。然而,寒山隐居天台寒石山70多年,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与国清寺的丰干、拾得相交甚厚。他们经常结伴嬉戏与山水林莽间,吟诗唱偈,留下300余诗篇。传说寒山游苏州妙利普明塔院时,拾得曾不远千里去看望他。拾得寻思自己身无分文,就在路边荷塘采了一朵荷花作于相见之礼。而寒山听说拾得远道而来,肯定腹饥难耐,就手捧点心盆迎上去。这“荷”的谐音为“和”,盒的谐音为“合”,都是象征和谐好合的吉利之词,深受民众的欢迎。清雍正十一年(1733),正式赦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于是,民间逢年过节,喜庆婚礼,都要悬挂“和合二圣”的图像,以祈求家庭和谐,阖家欢乐。

寒山和拾得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细加体会,对我们日常处事不无裨益。寒山问道:“世间有人谤我、欺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答到:“只且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讲解4:五峰环抱、双涧回澜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抬头观看。国清寺四周围着五座山峰,它们分别是:寺前祥云峰 海拔301米,寺后八桂峰海拔344米,寺东灵禽峰海拔318米,寺西灵芝峰海拔180米,寺西北映霞峰海拔462米。

宋人夏竦写诗赞道:“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小院分寒水,虚落半落晖。”国清寺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缝,五峰环绕。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可见寺址的选择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古人认为“山环水绕必有气”,懂气功的人交口称赞这里的“气场”好,练功容易得“气”。讲“风水”的人则夸国清寺风水好,是块难得的宝地。国清寺正符合“环若列屏”、“林泉清碧”、“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藏”的选址标准,完整地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四灵兽”模式,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是一处适合僧侣静修和生活的风水宝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被称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所谓双涧,是指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岗的西涧。两支涧水汇合于寺前的丰干桥畔,向东流入溪。北涧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几十里,到国清寺;而西涧从映霞峰上直湍而下,流程仅

二、三公里。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西涧之水常浑黄。特别是多雨季节,一清一黄,交相激荡,蔚为壮观。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的衬托,就形成了“双涧回澜”一大景色。千百年来,中外游客多在盛夏的多雨季节,到国清寺能观赏到“双涧回澜”。

那么,涧水西流的奇观有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里在夏雨季节,经常会出现一边下雨一边晴的情况,甚至这丘田下大雨,而相邻的那丘田却红日高照,故有“雨不过丘”之说。当一行禅师到国清寺求算法的时候,正值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滚滚山洪顺着东涧咆吼而下。由于前方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西涧方向无雨,水位甚低,于是东涧之水就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

讲解5 :丰干桥、一行到此水西流

各位游客,过寒拾亭不远,就是丰干桥,是为了纪念唐代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这是一座石砌的拱桥,长14.4米,净跨10.7米,宽3.4米,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乙西年(1765年)重修。桥面鹅卵石铺就,两侧石板护栏。桥头石狮守护,桥两侧苔葛从生。立桥心方石上踩脚,能感到桥身颤动。但此桥建造十分牢固,虽历几百年风暴洪水,至今仍完好无损。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行到此水西流纪念。一行禅师姓张名遂,河北巨鹿人,一行对我国天文学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开元十一年(723年),他和梁令瓒主持制造了黄道游仪,对日、月和五星的运行进行了观测,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运动的规律,并且重新测定了恒星的位置(《新唐书.天文志》)。这比1718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恒星运动理论要早1000年。

开元十一年至十三年(723年-726年),一行与南宫说等人测量了南北13个地点的日影长短,打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得出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为166.14公里(现代实测为111.2公里)。这也是了不起的功绩。开元十二年(724年),一行和梁令瓒主持制造了浑天铜仪。浑天铜仪用水力运转。通过复杂的齿轮系统,可以显示天系运行的情况,并可自动报时,这是他们对古代天文仪器研究的杰出成就。

一行到天台山国清寺是元九年(721年)。当时通行的《麟德历》推测日蚀不准,玄宗就叫一行研究诸家历法短长,改编新历。一行根据《周易》,编写《大衍历》,费时7年,完成了这部52卷的巨著。一行在编写《大衍历》过程中,碰到一些计算难题,打听到国清寺的达真法师精通算法,于是不远千里,前来求师。我们现在看到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碑石上的题字,记述的就是这次访晤。

这一天,国清寺的达真和尚正在寺院中布筹运算,忽然对他的徒弟说:“今日有弟子自远方来求我算法,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人通报?”再算了一筹,又说:“门前涧水向西流,弟子就到了。于是,达真和尚急忙起身相迎,一行当即跪拜认师。就在这时,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响,寺前本来往南流的涧水竟突然向西改流。达真和尚激动的对弟子们说:“一行千里求算,真诚感天动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何愁新历不成。”从此,一行就在达真和尚的指导下,经过二年的刻苦钻研,终于编成了《大衍历》。“一行到此水西流”,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唐代诗人写诗道:“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因知算法通天地,溪水寻常尽逆流。”

讲解6:国清寺照壁、山门

各位游客, 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教观总持和隋代古刹两大照壁,教观总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思。由于“国清”两字寓意“国家清明,天下太平”的意思,深受当政者和僧俗百姓的普遍欢迎,所以这个吉祥的“国清”寺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国清寺的山门。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为什么国清寺的山门要别具一格朝东开呢?这是因为:第一,从风水的角度讲,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大家可以看到前方的围墙上还专门开了个半圆缺口作为风水通道呢。第二,从功能上讲,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又能方便国清寺与这些道场僧众的沟通联系。第三,从地形上来讲,国清寺面对高山临涧而建,前方开阔地甚少。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我们现在看到在山门的门楣上方悬挂寺额,上书“国清讲寺”四个金色大字。国清寺的寺名在这里加上一个“讲”字,就点出了这个寺院的特色。这个“讲”是讲经说法的“讲”,表示国清寺是以讲经说法,研究教理教义为特色的大寺。

讲解7:弥勒殿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进寺以后的第一座佛殿——弥勒殿,也是寺院的山门殿。 弥勒殿的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石狮分立两旁,镇守着这方佛门净土。我们可以看到它造型俊美、活泼可人,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高2.28米,是清代的珍贵文物。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的。狮子的造像总是雌雄成对的,其特征是,雄狮戏彩球,雌狮逗幼仔。大家请看,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他是未来佛。现在的造型是以契此和尚为蓝本的。您瞧!他袒胸露腹,满面笑容,使人们一进入山门,就感受到佛门广大,心生欢喜。有一幅对联写的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因为他肚皮极大,又整天乐呵呵的背着大布袋游街窜巷,乐善好施,总是“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人们都喜欢叫他布袋和尚。

在弥勒菩萨的两侧站着两位高大威武的金刚,金刚是金中最刚的意思,比喻牢固、锐利,无坚不摧。大家请看左边那位红脸叫威迹金刚,右边黑脸的叫密迹金刚。他们的样子与刚才笑脸相迎的弥勒菩萨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弥勒“示欢喜相”是从正面劝善,引导人们去掉邪念,一心向善。金刚“示忿怒”,则是使人产生惶恐之意,不敢做坏事。两者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哼哈二将。在弥勒的背后,是韦驮菩萨。我们看到这尊造像,制作精致,威严传神,是明代青铜铸就外贴真金的国家级文物精品。

云游和尚到了寺院,对这位韦驮菩萨是非拜不可的,通过跪拜观察韦驮的姿势,这对云游和尚十分重要。如果韦驮的金刚杵柱地而立,表示本寺院可以接待云游僧人一宿二餐。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韦驮像的金刚杵是横放在双臂之上的,表明本寺是十方丛林,各地云游僧人可如法依律挂单参礼。对我们这些游客来说也是表示极大的欢迎呢。

讲解8:雨花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雨花殿。据说,隋朝年间,天台山突发瘟疫,天台宗五祖灌顶大师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在这里设坛祈祷,连续七天(有的说四十九天)诵经不绝,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消除了瘟疫之灾,故得此名。

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天”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并说每一方都有一神管着,所以尊他们为“王”。“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神”或“四大金刚”,所以一般寺庙中称此殿为“天王殿”。

民间传说“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这是按照他们手里执持的不同武器和法宝的谐音而来的。守护南方的叫毗琉璃,号“增长天王”,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执青锋宝剑,“锋”和“风”同音;守护东方的叫多罗吒,号“护国天王”,手弹琵琶,足踩乐器,表示音调的“调”字;守护北方的叫毗沙门,号“多闻天王”,一手托宝幢,一手擎雨伞,显示“雨”字;守护西方的叫毗留博叉,号“广目天王”,手捏一条“蜃”,“蜃”与“顺”又是谐音,以此象征“风调雨顺”。反应了广大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心愿。

讲解9: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雄伟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雄”的意思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是古印度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所以信徒们就把供奉佛祖像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采用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和琉璃瓦屋顶,显示出它在寺院中的主体地位。大殿高22.65米、进深19.71米、宽30.67米。总建筑面积797平方米,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大殿上下檐间高悬着赵朴初会长手书的“大雄宝殿”殿额。你是否留意到,通常寺院中殿额都是横写的,而国清寺的“大雄宝殿”却是竖写的,这有什么讲究呢?到过北京故宫的游客都知道,各代皇宫的殿额都是竖写的。所以,这块竖写的殿额,就表明了国清寺是皇家直接建造的,享受类似于皇宫待遇的高规格寺院。

各位请随我入殿参观,正中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这尊佛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系明代青铜铸成的国家级文物珍品,是重修国清寺时经国务院批准从北京请调过来的主要文物之一。关于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现为尼泊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的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的茹苦修行,35岁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族的智者”。 佛祖释迦牟尼近旁站着他的两位大弟子,年轻的一位是阿难尊者,年长的一位是迦叶尊者。

请大家再看殿内东西两侧排坐着十八罗汉。据佛经记载,罗汉初为16位,释迦牟尼在即将“灭度”之际,曾亲自嘱托十六罗汉,要他们不入涅槃,长住世间,持法弘法,直至弥勒佛降生为止。到了五代之后,又增加了二位罗汉,成为十八罗汉。但是增加的是哪二位则说法不一。后来,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第十七位是降龙罗汉,第十八位是伏虎罗汉。

讲解10:隋梅

各位游客,接下去我们要去参观隋梅。据传,此梅为隋代国清寺开山祖师灌顶大师手栽,故称“隋梅”。经植物学家考证鉴定,确属隋代古梅。隋梅是我国现存的五大古梅之一,是国清寺的稀世珍宝。大家请看,隋梅高约10米,树径粗约45公分,冠幅约7米。枝繁叶茂,高居墙头,真有“矮墙高枝百代开”的气魄。此梅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虽寺院几经劫难,而梅却无恙,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此树年产青梅数十斤,寺僧采摘后加工成罐头,称为“佛果”,用来招待佳宾。

人们都说隋梅通灵性。不管是灵性也好,巧合也罢,反正隋梅这段神奇的经历却为人们所乐道。1968年,*的“破四旧”潮流涌进国清寺,千年古刹遭受灭顶之灾,隋梅也在劫难逃,濒临死亡。1972年国清寺受周总理关注时,隋梅的次干上离墙头30公分处竟然奇迹般的长出了许多气根,现在的花坛,就是寺僧为了保护这些气根修建的。当1973年开始修整国清寺时,次干上首次重新开出了几朵梅花。到了1975年寺院修复竣工时,梅花盛开,并首次重新结果。而主干则霉朽渐尽,似乎象征着国清寺的新生和国运的重新兴旺。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家越来越兴旺,梅花也越开越茂盛。因此,隋梅通灵性的说法也就不胫而走,前来赏梅观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讲解11:碑亭

各位游客,现在来到的是中日祖师碑亭。中日祖师碑亭,是日本佛教天台宗为报答祖庭国清寺的恩德,显彰天台宗祖师,而于1982年建立的。亭额上,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的“法乳千秋”四个大字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法乳千秋”的意思是说,佛法犹如母亲的乳汁,千秋万代哺育着佛门弟子,永不间断。祖师碑亭内竖着三块石碑。中间为“天台智者大师赞颂碑”,左为“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诗曰:“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行当归本国,继踵大师风。”右为“日本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到天台山从道遂禅师和行满座主受学得法的经过,以及修碑因缘。三块石碑的正面碑文均为赵朴初先生撰书,背面文字为现代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撰写。1982年10月19日,山田惠谛亲率“祖师碑揭幕访华团”146人到国清寺,与国内各大名山长老、佛教界大德共3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和报恩法会,增进了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人民之间的友谊。山田惠谛曾经深情地说:“没有天台宗开山始祖智者大师,就没有日本的天台宗,也就没有日本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天台山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国清寺这座中日天台宗祖师碑亭和妙法莲华经幢、智证(圆诊)大师显彰碑,以及智者塔院的般若心经塔、赤城山的樱花等,都是这种以佛教天台宗为纽带的文化交流和友谊的体现。

讲解12:观音殿

各位游客,过去民间曾有句俗语,叫做“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可见观音菩萨在民间的影响力之大。眼前的观音殿,就是专门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殿堂。

观音即“观世音”,其名号的含义是能“观察”世界上的一切声音。在唐代,为了避开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故去掉“世”字,简称“观音”。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左协持。观音菩萨能解救众生的一切苦难,满足人们的所有愿望。所以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成为佛界所有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观音殿中供奉的主尊是“千手观音”。据说观音在过去无量劫时,听了千光王静住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后,发誓要为所有的众生谋利益。显然,靠一双手和两只眼睛是忙不过来的,所以长出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故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

提起观音菩萨,通常人们总以为他是貌若天仙的俊美女性。然而,佛经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观音的原型,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后为佛教所吸纳。观音菩萨在印度的形象是相貌英俊、身材魁梧的大丈夫。当观音菩萨随着佛教东传来到中国后,起初仍然是纯粹的男子汉,甚至还留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直至东晋之后,为了满足广大妇女的菩萨信仰需要,才开始出现了“女儿身”。到了唐代观音的形象就完全女性化了。观音形象的女性化,体现了慈母之爱的女性美,也符合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德性。所以人们创造出许许多多女相观音的形象,其中尤以“杨枝观音”、“白衣观音”、“滴水观音”、“水月观音”、“鱼蓝观音”等最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佛教艺术中的珍品。

讲解13:中韩祖师纪念堂

“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建筑面积232平方米,高18米,是一座集明清建筑精华的重檐歇山式殿堂,美观大方。1995年6月17日,韩国、日本等海外天台宗300余人前来国清寺,与国内各名山长老和僧众一起举行盛大的纪念堂建成庆典法会,共同祝愿中韩人民友谊长青,佛缘千秋,祈求世界持久和平。

纪念堂内供奉着创立佛教天台宗的开山鼻祖智者大师、韩国天台宗大师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和当代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正中的智者大师坐像高1.6米,左侧义天大觉国师和右侧上月圆觉大师像高均为1.5米。三尊铜像都作结伽趺坐,手结定印,俨然佛相。像坐后面,还竖着三块彰德碑,分别刻有韩国天台宗第二代宗正南大忠撰写的三位祖师的碑文,颂扬诸祖创宗功德。

讲解14:经幢

各位游客,“妙法莲华经幢”在药师殿西面,与东面的“中日祖师碑亭”相互呼应。建于1985年9月, “经幢”高3米,呈方形,通体用天台山绿岩雕琢而成。正面刻有“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九个龙飞凤舞的字样,是日莲上人的手迹。下嵌一铜匾,铸有“知恩报恩“四个字,系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所题。经幢的左、右、后三面,均刻有《妙法莲华经》的经文。经幢内部奉纳着日莲宗信徒抄写的《妙法莲华经》全部。它是日本佛教“日莲宗”信徒为报答祖庭恩德而建的。日莲宗是日本佛教的大宗,该宗创始人日莲上人曾到比睿山延历寺学习天台宗教义10余年,信奉《妙法莲华经》。信徒们寻根访祖,认定天台山国清寺为日莲宗的祖庭。于是,征得日莲宗宗务院的许可,由信徒南常男出资,在国清寺建立“妙法莲华经幢”。1986年9月7日,日本日莲宗总本山身延山久远寺法主、岩间日勇长老率领访华团,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的陪同下,到国清寺隆重举行“妙法莲华经幢揭幕法会”。经幢前的二棵樱花,也是日本信徒栽种的,象征着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人民友谊犹如盛开的樱花、光荣灿烂。

讲解15:鱼乐国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鱼乐国。鱼乐国其实就是国清寺的“放生池”。将放生池命名为“鱼乐国”,既贴切又富有新意,令人回味无穷。放生是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一种表现,是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首先创导的善举。 我们现在看到国清寺的放生池呈椭圆形。池岸围有铁护栏。沿池一圈嵌石子路面,古色古香。放生池的水面面积453平方米,水深2米左右。

放生池四周花木扶疏,令人赏心悦目。池西竖有一块石碑,上刻“鱼乐国”三个大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迹。石碑后面的高台上,建有“清心亭”。亭上悬匾“五峰胜景”,系民国总统府戴传贤手书。亭柱挂有一幅对联:“石上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性,潭影人心”。此联既是写景,又富禅意。六十年代大文豪郭沫若来此时,吟颂再三,兴趣甚浓,也引发了他的诗兴。那篇光彩照人的五言绝句《隋梅》,就是在这亭中一挥而就的。

站在清心亭中,可以看到右边的院墙上,民国书法家王震手书的“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南无”应该念作“那模”,是“致敬”、“昄依”的意思。提示众人尊敬菩萨可使你脱离苦海、永承欢乐。左前方花木丛中耸立着一块清代乾隆御碑,记述雍正皇帝敕修国清寺的缘起始末。对面还有一块记载1973年重修国清寺的新碑。两块碑记录了国清寺的佛教地位和兴衰历史,揭示了国清则寺兴,国乱则寺衰的道理,与“寺若成,国即清”的谶语相合。

各位游客,国清寺的讲解就到这里。大家现在可以自由参观,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

推荐第2篇:国清寺

国清景区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上午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天台山做客!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寺庙是一座千年古刹,也是一座皇家寺院。您可以看到这里五峰环抱,双涧萦流,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国清寺更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佛法精深,源远流长。那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观总持”四个大字,是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王震的手笔。教指“教理教义”,是佛学的思想真髓,也就是理论,观指“观心观法”,体现佛教的修持方法,也就是实践。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宗,强调定慧双修,教与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放到我们生活中讲就是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等下我们进入寺院后,请各位要文明游寺,无论您是不是佛教徒都要尊敬佛像,尊重僧人,特别进入佛堂后一定要保持肃静,切勿大声喧哗。

好,各位朋友,这边走,那现在我们踏上的呢就是通往国清寺的主通道:丰干桥了。丰干桥是为了纪念唐代国清寺高僧丰干和尚而命名的。关于丰干和尚的事迹呢,我们等下进入国清寺的三圣堂再跟各位细数。站在桥上呢,大家会发现,这里的水是往西流的。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为何这里的水是往西流的呢?大家过去一点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就刻着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行法师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俗名张遂,说张遂可能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编写《大衍历》的那一位了。相传一行法师编写《大衍历》的时候,曾不远千里来到天台国清寺拜师求算。真诚感动天地,连涧水都为之西流。“一行到此水西流”,就成了虚心求教的千古佳话。那实际上是因为这里的夏雨季节,经常会出现

我们常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一行到此的时候,刚好碰到北山下暴雨,造成山洪暴发,山洪顺东涧咆哮而下,但是由于涧道狭窄,泄洪不及。而西涧刚好无雨,水位较低,于是东涧之水便漫向西涧,造成涧水西流的奇观,实际上是因为天气和地理的原因。那如果是换一种天气,两涧水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两涧水会在丰干桥处汇合,回旋打转,交相激荡,形成天台八大景之一的双涧回澜奇观。当然要看到这奇观还真得天时地利人和了,不过各位可以在此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形。再往前走,大家会看到照壁上“隋代古刹”四个大字。这几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手笔。大家不要以为隋是错别字啊,这是隋朝时候的古字。赵老用古字也是为了体现这是一座始建于隋代的千年古刹,迄今有1400余年历史了。国清寺是皇家寺院,大家可以看到中间明显有龙的图腾。大伙现在可以再此留影留念,在桥上或是去石碑那里的朋友要注意安全,不要走太远,小陈去买门票,等下我们就在门口集合。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国清寺了,各位可以看到牌匾上赫然写着“国清讲寺”四个大字。讲是讲经说法,点出了国清寺是研究教理教义为特色的寺院。国清寺始建于隋朝,是隋朝杨广根据智者大师意愿修建的,国清二字寓意“国家清平,天下太平”。国清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青山绿水,名树古木间屹立千年,迎接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朝觐。“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存”形象地写出了国清寺的历史和环境。正因为国清寺历史悠久,名树古木丛立,二00一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就请跟随我进寺一探究竟吧。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对石狮子实际上是由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这是*时期,国清寺重修时由赵朴初会长亲自从北京选送过来的,非常珍贵,是国家一级文物。

这里是弥勒殿,也就是寺院的山门殿。由于佛堂重地,禁止喧哗,我要关掉话筒,请各位朋友谅解。这一尊就是弥勒佛了,一看到笑意盈盈的弥勒佛,我们就会想到一句话:“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那和面容慈祥的弥勒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旁的两大金刚,面目威严,令人顿生肃穆之意。弥勒以喜相示人,从正面劝导,引导人们一心向善;而金刚则以怒相示人,使人心生畏惧,不敢做坏事,正是遵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意。那这边呢是韦陀菩萨,据佛经记载,韦陀菩萨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第一个发愿要守护释迦牟尼肉身塔,因此他的位置都是在这里,面对大雄宝殿,直接守卫佛祖释迦牟尼。平时常去一些寺院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韦陀菩萨的姿势在不同的寺院中各有不同,有的是这样,有的是这样,还有的是这样„„不同的姿势代表不同的意思。那此处韦陀菩萨的姿势就表示本寺是十方丛林,各地来的佛教徒都可以挂单参礼。因此在以前,云游的和尚来到寺院中,对这位韦陀菩萨是非拜不可的。那大家看到的这一尊韦陀菩萨像是用青铜铸造外贴真金的明代文物,工艺精美,也是国家级文物精品。

我们继续往前走。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古木参天,都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我们左边的是鼓楼,右边是钟楼。“晨钟暮鼓”“晨钟暮鼓”,所以寺院里都会有钟鼓。钟楼底层供奉着地藏菩萨,鼓楼供奉着观音菩萨。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雨花殿,原来也叫天王殿,供奉着四大天王。国清

寺方丈曾在此设坛讲经,讲到精彩处,人们看到天上降下法雨天花,因此更名为雨花殿。大家跟我进殿参观。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四大天王了,分别是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为方便记忆,百姓又以他们的兵器重新起了名字,手持宝剑的称“剑无鞘”,手抱琵琶的称“琴无弦”,手拿雨伞的称“伞无骨”,手握蜃的称“龙无鳞”。民间根据佛经中的说法,取其兵器的谐音就成了现在我们讲的“风调雨顺”。人民祭拜四大天王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国清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了。大家可以看到殿前有两座雕刻精美的青铜宝鼎。这是在1973年重修国清寺时从北京碧云寺选送过来的,原来有三座,现在还有一个放在国清寺的文物室中。大殿门口的青铜鼎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时文武百官给太后的贺礼,非常的精美,高3.8米,重3.5吨。原先是一对,我们这里是圣寿无疆,而北京那尊是万寿无疆。上面雕塑着佛教八宝和三狮戏彩球,惟妙惟肖,技艺高超。在进入大雄宝殿前,请大家抬头看下大雄宝殿的整体造型。这是重檐歇山顶皇宫式建筑结构,殿额上大雄宝殿四个字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家请注意与其它寺院的横写殿额不同,这里殿额是直写的。去过故宫的朋友肯定知道古时皇宫里的殿额都是直写的,而且周边雕满了龙,这就体现了国清寺的地位,这是一座皇家寺院,规格非常高。“大雄”的意思是一切无畏的大勇士,也是对释迦牟尼的德称。进殿后,请大家注意不要喧哗。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位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佛了,慈眉善目,手结定印,正在讲经说法。这座佛像高6.8米,重13吨,是明代青铜铸成,也是国家级文物珍品。释迦是古印度的一个种族名称,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

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原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之后传经授道,感化众多世人。两边是迦叶和阿难,佛祖的两大得意弟子。佛祖流传下来的经藏都是由这两位收集整理而成,因此佛经中的首句都是:“如是我闻„„”。现在大家随我往这边走,这两边是十八罗汉,元代楠木雕刻而成,也是稀世珍宝,世上仅此一套,十分珍贵。这一位是普贤菩萨,那边是文殊菩萨,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一位大智,一位大行,与大悲观音菩萨,大愿地藏菩萨齐名。而他们的道场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也并称天下四大佛教名山。这边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海岛观音,这边是龙女,那边是散财童子。观音背后的影壁是他的道场普陀山全景。左上角五峰环绕,一塔高耸的地方就是天台山了。天台山和普陀山同属一条山脉。这边是文殊菩萨,刚才有介绍过了。好,各位朋友,那现在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的这一位呢就是这一位降龙罗汉了。大名鼎鼎的济公就是由这一位罗汉转世的。相传以前,这尊罗汉是用泥塑的,有一天雷电交加,一阵雷鸣后,这尊降龙罗汉轰然倒塌,没过多久,距此二三里的永宁村李员外的夫人就诞下一子。李员外中年得子自然是喜出望外,但是这个孩子自一出生后,就大哭不止。这一日国清寺的方丈路过李员外家,听说员外喜得贵子,便去道贺。得知孩子大哭不止后,便要求看看孩子。等看到孩子后,方丈笑呵呵地在孩子的头上摸摸,然后说:“不要哭,不要叫,你的来历我知道。”说也奇怪,这孩子听了这句话后居然就破涕为笑了。那这个孩子就是传说中的济公了。那这个传说呢也是天台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了,具体的细节,大家可以到济公故居去看看。这里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观看、参拜。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棵梅树是由隋代的国清寺开山祖师章安灌顶大师亲手所栽,故称“隋梅”,距此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国清寺几经兴废,而隋梅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实乃奇迹。这里的梅亭是大家休息赏梅的好地方,原来这里是一座伽蓝殿,香火非常旺。后来在重修的时候,为了保护隋梅,便迁至罗汉堂前去。据说解放前伽蓝殿名声非常大,方圆百里的百姓无论是求子还是祈财,消灾避难还是保佑平安,都来此求拜。而伽蓝菩萨都是通过托梦来答复大伙,因此这里以前睡满了人,大家都来祈梦。郭沫若先生游览国清寺时就看到众多善男信女到伽蓝殿祈梦的热闹情景,即兴赋诗一首:“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

各位,这里是由日本僧人修建的碑亭。“法乳千秋”四个字也是出自赵朴初先生的手笔,寓意佛法如乳汁般滋润天台宗的信众直至千秋万代。中间“天台智者大师赞颂碑”记载了智者大师的生平事迹。“日本最澄大师得法灵迹碑”“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碑”分别记载了最澄大师来天台拜佛求经,之后将天台宗经卷带回日本发扬的事迹。看这边,隋塔在丛林中屹立。隋塔始建于隋朝,后被毁,南宋时期重建。隋塔高59.4米,六面九级,都说七级浮屠,但隋塔是九级,代表了皇家建筑的地位。原塔是砖木结构,和杭州六和塔造型相似,由于年代久远,木结构毁坏后,留下砖墙。从这里可以看到三隋胜景:隋塔、隋梅、隋代古刹,从这里取景非常的优美。看好的朋友请往这边走,这是锡杖泉,相传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以锡杖顿地曰:“此处当有泉”,泉即涌出,故名锡杖泉。

这里就是千手观音殿了。观音原称观世音,为避唐主李世民的名讳,而更名为观音。观音也是印度一国家的王子,俗名不眴,后拜释迦牟尼座

下,在普陀山悟道成佛。观音有三十二应身,观音菩萨为了救苦救难,常变幻应身,大家可以看到观音像后面有三十二尊像,称为三十二应身。现在很多朋友都以为观音是女身,其实不然。在古代,妇女地位比较低,但又是对佛教最虔诚的人群。因此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观音就慢慢演变成了女性的摸样,更加贴近广大女性教徒。到现在,观音成为了知名度最高的菩萨,甚至有了“男带观音,女带佛”的说法,可以说佛教汉化过程中,观音是最为成功和与时俱进的一位。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尊佛像是千手观音像,观音因为要救苦救难,非常忙,因此佛祖就赐给了他千手,而且每只手里都有一眼,寓意上看无界,下观六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手托日月,法力无边。这尊佛像是采用干漆夹苎工艺,这种工艺可以保佛像不开裂,这也是天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二了,前面说过的济公的传说是其一,总共两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边是中韩祖师纪念堂。中间是这位是智者大师,左边是义天大觉国师,右边是上月圆觉大师。我们刚过来的那边是日本的碑亭,这里是韩国的纪念堂,可以说佛教天台宗为促进中韩,中日关系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来,右手边是洗手间,有需要的朋友往这边走。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座经幢,上面写的是“南无妙法莲华经幢,日莲”日莲是日本高僧日莲上人。南无读音na mo,是梵语,意为归一,归顺,无限崇拜。里面珍藏的是手抄本法华经。法华经是天台宗的精华经卷,像赵朴初先生每日都坚持读法华经一卷,可见法华经妙处无穷。下面的“知恩图报”也是赵朴初先生的手笔。国清寺是日本天台宗祖庭,最澄大师将天

台宗经卷带回日本,后来国清寺遭受法难,经卷被烧,又从日本求回来。赵朴初写“知恩报恩”大概就是隐喻回报祖庭这个意思吧。

这边是药师殿,供奉的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因为他发愿“除一切众生病”,名号中又有“药”字,因此逐渐被认为是能医治百病的“大医王佛”了,不少寺院就将药师佛塑成是手拿药丸药钵的医王形象了。药师佛两边是他的两位胁持日光和月光。

这边下来我们可以看到龙泉,国清寺有很多泉眼,在寺庙中主要是为了救火用。这里就是三贤院了。前面我们刚进来国清山门时通过的那座丰干桥,说的丰干就是中间这一位了。他原是天台一员外的儿子,后投身国清寺做了名舂米僧。他左边是寒山,隐身寒石山70余年,常以寺院的剩菜剩饭为食,背上背的竹筒,就是用来盛食的。右边是拾得,拾得是丰干在路边拾来的弃婴,故名拾得。三位是至交好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是白话诗的开辟者。门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段直白而又耐人寻味的对话: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且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妙法堂,这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的最高讲堂。楼上是藏zang(第四声)经阁,藏是包含,蕴积的意思。佛经能包含、蕴积无量法义,故统称藏经。

绕过回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文物室,里面收藏着国清寺的历代珍贵的文物。这是智者大师像,最澄大师通关文牒。这个大鼎就是我前面说到过的大雄宝殿前的三个大鼎中的一个了,都是国家文物精品。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罗汉堂了。堂额上罗汉堂三个字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写的,中间三尊是法华三圣:释迦牟尼、文殊、弥勒。关于五百罗汉的传说的有很多,这里呢给大家讲的是最为大伙接受的一种说法。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生前呢讲了很多话,但到头来却发现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因此迦叶阿难就召集了500个人,回忆佛说,然后记录下来。因此我们现在在佛经中都会看到开篇语都是:如是我闻„„。佛也嘱咐五百罗汉不要升天,留在人间普度众人,因此五百罗汉就在此留下了,他们的总道场所在地就在天台的石梁方广寺。这六个字“大中国清之寺”是柳公权的字。大中五年,国清寺大修,柳公权留下墨宝以贺国清寺重放异彩。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三圣殿,供奉着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对面是安养堂,用以让年纪大的法师安养天年的。充分显示了国清寺佛教天台宗非常人性化的一面,是学在法华,行归净土最好的写照。两边是国清寺旧院留下的一些石刻,年代久远,非常珍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隔窗一观。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大名鼎鼎的独笔鹅了,是黄羲之的真迹。据说左边部分后来遗失了,现在看到的左边部分是由天台书法家曹伦选花了七年的时间临摹而成的。这个独笔鹅气势雄逸,极具神韵。是这么写的„„大家不妨也临摹临摹。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鱼乐国,也就是寺院的放生池。鱼乐国三个字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迹。大家抬头看,上面是一座“清心亭”两边楹联:石上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性,潭影人心。既写景又富禅意。那边南无观世音菩萨是王震所书。两块碑文,一块是清代乾隆御碑,记述雍正皇帝

敕修国清寺的始末。另一块是记载1973年重修国清寺的新碑。两块碑文记录了国清寺的佛教地位和兴衰历史。

好,各位尊贵的来宾,今天的游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国清寺香火旺盛,一年到头来此请愿,做水陆的香客都非常多,如果有需要,大家下次不妨来国清寺做做法事。当然国清寺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也希望还未尽兴的朋友再来游玩。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等下我们出山门后,在停车场花麦地商务酒店用餐,时间是十二点,请大家游玩的同时也注意时间,下午一点钟我们出发去石梁。好,那我们待会见。

推荐第3篇:清真大寺导游词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们下一个即将游览的旅游点是清真大寺。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清真大寺的概况。

极具民族特色的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情的清真大寺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路南端东侧,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寺,故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的礼拜寺院,是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民众举行宗教仪式的专用寺宇。

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大规模扩建。1923年-1925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全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7米,增高1米。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

伊斯兰教传入呼和浩特,最早可以上溯到辽、金、元时期,当时就有许多“回回人”居住在丰州城内。

明朝中后期阿勒坦汗率部驻牧于土默特平原,建立了最早的呼和浩特城(归化城),并允许山西、河北的农民前来开垦耕地。由于这里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土质肥沃,很多中原地区农民都纷至沓来。也有许多回回人来到这里经商做生意。

清朝康熙年间漠西蒙古的准葛尔部落在首领噶尔丹的率领之下占据天山南北,派遣了许多商队来到呼和浩特进行贸易。随着噶尔丹的野心膨胀,敢于和清廷分庭抗礼,对康熙皇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康熙皇帝开始御驾亲征,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被杀。在开战之初,康熙皇帝曾下令遣送回回商人还乡,但是有170多人不愿离开,在请示了朝廷后留居在呼和浩特。随后,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廷将张家口的回民也集中到归化城北,在现在的旧城北门外修建了呼和浩特这座最早的清真寺。

清乾隆年间,清廷再次发兵征讨准葛尔部,新疆有不少穆斯林青年自愿随清军讨逆,并屡建奇功,战争胜利后随八旗军来到了归化城,在城南的八拜村定居下来,建起了“回回营”。之后,还有许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的回回人也来到呼和浩特定居下来。他们多数以经商为主,并逐步发展了屠宰、餐饮、皮毛、牲畜交易、驼队运输等,为呼和浩特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香妃被选入宫,有300多名新疆回回兵和香妃家族的人护送香妃进京。回来的路上经过呼和浩特,发现在这里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流连忘返,不愿再回到新疆,于是就请求当时的乾隆皇帝在归化城赐给他们“一马之地”(跑马一圈所圈的土地,也有人说是“一箭之地”,就是拉满弓射出一支箭的距离),这些人后来就定居在这里。据说现在呼和浩特姓马的回族就是当年护送香妃入京的回回人的后裔。后来回族人越来越多,多数居住在旧城北门外。他们有的经商做生意,逐渐变得富裕,就共同集资在旧城北门外数里弧形区域内建起了五六座清真寺。这一区域就形成现在的回民区。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们朝拜真主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地方。汉语中“清真”一词,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开始使用。但从南北朝到宋朝约800多年的时间里,“清真”一词在文人笔下只是用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幽美的环境,与伊斯兰教寺庙无关。

元代以后,“清真”一词开始与宗教相联系。明中叶后,回族穆斯林赋予“清真”一词以新的含义。他们认为“清”者是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者是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

伊斯兰教信仰的中心是:“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两句话一般被称为“清真言”。这样,直至解放前,在我国社会上都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后来,人们把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习惯制作的各种食品,称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点”。此外还有“清真餐厅”、“清真小吃店”等。现在,“清真”一词已成为世人共知的特殊专项用语了。

〔实地导游讲解部分〕

现在我们已到达清真大寺的门前。请大家下车跟我来,让我们一起参观这座别具风情的清真大寺吧!

清真大寺坐东向西,大家都知道这个方向是朝向伊斯兰教圣城麦加(在沙特阿拉伯)的方向,中间的门为朱红色正门。门楣上有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的“清真大寺”匾额及楷书“国泰”“民安”四字砖雕。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的门是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

大家请看,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礼拜殿,系水磨青砖的中式建筑,面积有25间普通房屋大小,可以同时容500人进行礼拜活动。殿后的墙壁上,镌刻有1924年担任绥远都统的甘肃回族人马福祥题写的“认主独一”、“正心”、“诚意”、“修身”、“明心”、“见性”14个正楷大字,笔势圆润饱满、端庄有力。好范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

礼拜殿是寺院内主体建筑,造型别致,殿门朝东,是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可进入大殿,殿内只允许男性穆斯林集体参加教内重大活动。清真大寺内的装饰纹样都用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题材,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殿内壁上饰有经文。殿顶由十二根红漆大柱立撑,支柱上刻着《古兰经》,寺内也藏有《古兰经》三十卷,是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更是呼和浩特穆斯林最珍贵的伊斯兰教经典和地区历史文物。大殿房顶上有五座六角顶楼(象征穆斯林必须坚持和恪守的“念、礼、斋、课、朝”五大天命)。殿前寺院两侧建有南北讲堂。大殿正东有过厅,厅内壁上绘有麦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图”。经过厅可通往后院。院内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净身后方可入殿礼拜。

另外,还有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海立凡)学经堂等建筑。入寺门后,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一座,尚有石碑六通,其中以“清重刻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圣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在整个清真大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幢伟丽建筑物便是这座大寺东南侧的望月楼。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楼远眺,山川物景尽收眼底。它孤标耸峙,正以亭亭特立见奇。它建于1939年,楼高36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每逢“斋月”,穆民在楼上望月。望见初月后封斋或开斋,故名望月楼。楼分两层,形如竹节,成六棱体,楼的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大字。第一层是外露望台;第二层顶部建有一座六角凉亭,凉亭绮丽雅致。楼顶端的铁柱上装有月牙灯。楼内有七十八级螺旋木梯道盘旋环绕而上。进入凉亭,凭栏远眺,青城新貌,悦目赏心。它与城内的蒙、汉、藏各式建筑荟萃在一起,衬托出呼和浩特这座多民族城市的庄严、绮丽,更有力说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来,蒙、汉、藏、回、满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和精心缔造出来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着国内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团结。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风格独特,而且比较优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值得继承和借鉴。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1998年-2005年社会各方集资实施了

一、

二、三期改扩建工程,使清真大寺面貌焕然一新,愈显神圣风姿。

如今保存古朴面貌的清真大寺和新修葺的伊斯兰风情一条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成为回民区重要的景观和穆斯林活动区域。

推荐第4篇:东关清真大寺导游词

清真大寺是青海地区伊斯兰的主领寺,大殿正前方是近3万平方米的广场。星期五“主麻日”和一年两度的“尔的”和“古尔邦”节的礼拜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清真大寺内有两座似塔一样的建筑物叫“唤醒阁”,是专供寺内阿訇呼唤教徒做礼拜用的。大殿外有两层回廊式“配楼”,左右对峙,给清真寺平添了雄壮的气势。

推荐第5篇:东关清真大寺导游词

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46年重建。历代几经修葺、扩建,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该寺建造雄奇,坐西面东,具有我国古典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特点,雕梁彩檐、金碧辉煌,大殿内宽敞、高大、明亮,可以同时容纳3000多回教徒进行礼拜。殿内和整个大寺处处都显得古朴雅致,庄严肃穆,富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大寺是青海地区伊斯兰的主领寺,大殿正前方是近3万平方米的广场。星期五“主麻日”和一年两度的“尔的”和“古尔邦”节的礼拜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清真大寺内有两座似塔一样的建筑物叫“唤醒阁”,是专供寺内阿訇呼唤教徒做礼拜用的。大殿外有两层回廊式“配楼”,左右对峙,给清真寺平添了雄壮的气势。

推荐第6篇:保国寺导游词

保国寺是我国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结构建筑,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保国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费市灵山山腰幽谷中,相传东汉光武帝时骠骑将军张意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弃官隐居于此。东汉时山上原有寺叫“灵山寺”,也叫“骠骑将军庙”,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

大雄宝殿建筑风格特异,巧夺天工,是保国寺建筑之精华。大雄宝殿是寺内主建筑,重檐歇山式,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其面阔三间(11.91米),进深三间(13.35米),成纵向长方形。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全部结构皆用斗拱裼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钉而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的重量。

保国寺作为浙东名刹,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科学艺术价值,也是欣赏自然胜景之地。

交通:保国寺离市区仅15公里,乘332路公交车可直达。

详细资料:

保国寺历史悠久,据传东汉建武年间,有骠骑将军张意与其子中书郎张齐芳爱这里山清水佳,隐居于此。佛教传入,舍宅为寺。因在灵山上,初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灭佛,寺毁。唐广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国寺。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以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保国寺的精华——大雄宝殿或称无梁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增建了四周重檐,成为重檐歇山顶形式。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www.daodoc.com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推荐第7篇:宁夏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

出银川南门广场西行二里许,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礼拜大殿上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窿圆顶,宛若披着绿色盖头的五姐妹,丰姿绰绰,亭亭玉立。

仔细分辨,个个以宝瓶装饰,浑圆光洁。中间的穹项高22米,顶端悬挂一弯月形灯,四个小穹项分别立于东南西北四角,玲珑别致。

穹顶下二楼是礼拜大殿,五道拱门向东方敞开--中国的清真寺门都向东开,穆斯林进门礼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觐圣地麦加的方位。大殿底层是小礼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回廊相连,宽敞明亮。

沿着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来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台。月台围绕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局促,节日期间也可供礼拜用,是礼拜殿向室外的延伸。大殿与月台之间事实一道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礼拜出人大殿时脱鞋穿鞋的地方。穿过柱廊进入大殿,宽敞圣洁的大殿一派肃穆的气氛。殿堂呈正方形,长宽各21米,可容千人礼拜。大殿中部有四根绿色瓷砖饰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顶。方柱与穹顶底部衔接的一段圆柱体称鼓座,鼓座上方开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两侧各开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来风,四面进光,清爽明亮。向外张望,视野开阔,仿佛矗立于宽广舒展的绿色原野。大殿正面的西墙中间,设置\"米哈拉布\"窑(礼拜者面向的地方),装饰庄重而精巧,采用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构成多圆心的复叶形壁龛图案,其上镌刻经文,简洁舒畅。整个大殿的墙面用穆斯林喜爱的绿色涂饰,与汉白玉券柱深浅对比,浓淡映衬,给人以典雅、舒适、和谐、明洁之感。

作为银川城区最大的一个回民聚居的地区--南关,原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于1915年,解放后于1953年扩建修葺,成为一个大殿63间、占地20余亩的大寺,其规模居当时银川七寺之首,不幸在*年代被当作\"四旧\"涤荡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关寺得以重建。这座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新清真寺,从设计、施工到竣工,仅用了半年多时间。设计之巧,建造之快,质量之好,实属罕见。

推荐第8篇:宁夏南关清真大寺导游词

出银川南门广场西行二里许,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礼拜大殿上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窿圆顶,宛若披着绿色盖头的五姐妹,丰姿绰绰,亭亭玉立。

仔细分辨,个个以宝瓶装饰,浑圆光洁。中间的穹项高22米,顶端悬挂一弯月形灯,四个小穹项分别立于东南西北四角,玲珑别致。

穹顶下二楼是礼拜大殿,五道拱门向东方敞开--中国的清真寺门都向东开,穆斯林进门礼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觐圣地麦加的方位。大殿底层是小礼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回廊相连,宽敞明亮。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9篇:浙江保国寺导游词

浙江保国寺导游词

浙江保国寺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

保国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费市灵山山腰幽谷中,相传东汉光武帝时骠骑将军张意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弃官隐居于此。东汉时山上原有寺叫\"灵山寺\",也叫\"骠骑将军庙\",唐会昌五年寺宇被毁,广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赐\"保国寺\"匾额,此后改名为保国寺。

大雄宝殿建筑风格特异,巧夺天工,是保国寺建筑之精华。大雄宝殿是寺内主建筑,重檐歇山式,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其面阔三间(11.91米),进深三间(13.35米),成纵向长方形。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全部结构皆用斗拱裼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钉而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的重量。

保国寺作为浙东名刹,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科学艺术价值,也是欣赏自然胜景之地。

交通:保国寺离市区仅15公里,乘332路公交车可直达。

详细资料:

保国寺历史悠久,据传东汉建武年间,有骠骑将军张意与其子中书郎张齐芳爱这里山清水佳,隐居于此。佛教传入,舍宅为寺。因在灵山上,初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灭佛,寺毁。唐广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国寺。保国寺并不是以其宗教寺庙闻名于世,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以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保国寺的精华——大雄宝殿或称无梁殿,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增建了四周重檐,成为重檐歇山顶形式。

推荐阅读: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href=\'http://www./2011/09-23/81101.html\'>长江三峡导游词

推荐第10篇:化觉巷清真大寺导游词

化觉巷清真大寺导游词

游客朋友,欢迎来到化觉巷清真大寺参观游览。

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城内鼓楼西侧的化觉巷内,因规模比西安其他清真寺大而得名。化觉巷清真大寺,是我国建筑雄伟、环境清幽、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并驰名世界的伊斯兰寺院之一,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伊斯兰教与中国

提起清真寺,我们得先谈谈伊斯兰教是何时兴起何时传人中国的,回族是何时形成的。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系阿拉伯语音译,意思是 “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来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 (约570-632年)所创造,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20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据《旧唐书·西域传》等史籍记载,公元651年,大食帝国第三任哈利法奥斯曼 (644-656年在位)首次遣使来华。中、阿两国正式缔交后,大食使节和“ 贡史”不断来中国访问。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势力东伸,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各族穆斯林商人、传教士通过海上香料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来华后,有的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杭州,有的集中在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从事香料、象牙、珠宝、药材和犀角等物品的贩卖,并带回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和其他商品。由于当时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经商为主,中国人称他们为“番客”、“番商”、“胡商”等。他们中有很多人在中国定居下来并和汉族妇女结了婚,成为回族早期的先民。

唐代 “安史之乱”时,大食王曾派3000 (也有说4000)回兵助唐平乱,事后唐王将这批士兵赐居长安,为他们修建清真寺,准许娶中国妇女婚配。他们谨守伊斯兰教义和礼俗,子孙繁衍,世代相传,成为今日回民族的又一支先民。而大批穆斯林移居中国则在13世纪初。

元代是回族人不断融合其他种族、壮大自已的时代,也是回族共同体主体形成的时代。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伊斯兰教在我国内地回、东乡、撒拉、保安和边疆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10个民族中,已拥有2000万穆斯林,而且在其他兄弟民族中如蒙古族、藏族、白族、汉族中,也有数量不等的穆斯林,现在西安约有7万穆斯林。 化觉巷清真大寺参观。

游客朋友,您好!现在请您进入化觉巷清真大寺参观游览。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化觉巷清真大寺建于公元74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特别是明、清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步形成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建筑群。

全寺沿东西轴线分为五个进院,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前院紧邻照壁的木牌楼,建于17世纪初,距今己有380余年,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雕梁画栋,与高大的照壁相映衬,极为壮观。南北两边的展室,亦为仿古建筑,剔透玲珑,古香古色。南展室陈列有一些明清红木家具等,尤其是紧靠展室背墙陈列有一件清三代皇宫使用的红木雕刻五爪龙床,极其珍贵。在左厢房紧靠背墙摆放有一对西洋沙发,该对沙发是外国人送给慈禧太后的。在北展室收藏有宋、明书法家的拓片等。

第一进院

游客朋友,当您进入悬挂有 “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便来到第一进院。在五间楼迎面一字排开摆放有4件圆形的器物。可能有些朋友会问,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你们可以猜猜。猜不着?这不奇怪,《正大综艺》有一期节目就是让观众猜清真大寺这4件圆形器物的用途。结果没人能猜对。好了,现在让我来告诉大家它们的用途:这4件圆形的器物是灯架,在灯架上沿顺时针方向插有两圈30余个灯座。这些灯架在化觉巷清真寺的使用有相当长的历史,它主要用来庆祝 “盖得尔夜”。

盖得尔夜是伊斯兰教对 《古兰经》“始将之夜”的敬称。“盖得尔”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亦译 “大赦之夜”,又称“平安之意”,意为 “前定”、“高贵”。“盖得尔夜”是指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二十七 (一说二十五或二十九)日之夜。相传这夜,真主安拉将世间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大体安排好了,所以穆斯林称这一夜为 “前定之夜”。这一夜,安拉通过枷百利天使开始向穆罕默德圣人颁降《古兰经》,众天使和精灵都奉命降临人间。在这个夜里,做一件善功可获取千月善功的报偿,所以穆斯林称这一夜为 “高贵之夜”。《古兰经》第九十七章即以“盖得尔”命名,认为是高贵的夜间,胜过平时一千个月。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每逢此珍贵之夜,都要依各个民族的方式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夜,在穆斯林集中的地方还要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西安的穆斯林在纪念日这一天,白天人们要在这些灯座上插上这些菜油灯盏子,然后再添上菜油,等到晚上将油灯点亮,直至通宵。本寺灯架除了在“盖得尔夜”使用之外,在这些灯架阳面,还刻了四个汉字:“祈求和平”,长年摆放在五间楼对面。

二进院

游客朋友,请您现在进入二进院。游客朋友,您可以看到,二进院内树木成阴,花圃对称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间。这个石刻牌坊为三间四柱式,中楣镌刻“天监在兹”4个大字,这4个字出自《诗经》。分别在 《大雅·大明》和《周颂·敬之》二诗中。《大明》里有 “天监在此,有命既集”的诗句,而《敬之》里有 “涉降撅士,日监在兹”的诗句。“兹”和 “此”这两个字以前通用,意思是 “此地”。题额人将两诗中的相关内容,化成一句话,意思是上天正在监视着我们在此时此地的行动。

两侧坊棉分别镌刻“钦翼昭事”和“虚诚省礼”,东西有踏道,约建于明代。石牌坊西踏道南北两侧各竖立冲天雕龙碑两座,一座为明万历年间立的《敕赐重修清真寺碑》,文为冯从吾所撰,碑阴镌刻宋代大书法家米芾 (回族)手书“道法参天地”;一座为1768年立的《敕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1621~1627年间礼部侍郎、大书法家董其昌手书 “敕赐礼拜寺”。均为我国书法珍品。

三进院

游客朋友,现在请进入第三进院参观。这个殿叫敕修殿,在1522-1566年间重修时系当时寺院的正门,是这座寺院历史上最早的一座殿;殿内藏有两通石碑。大家看,这通碑叫《长安礼拜无相记碑》,1455年刻。这通碑叫《月碑》,是1732年寺院教长小西宁用阿拉伯文撰写的。《月碑》,以穆罕默德《圣训》为理论原则,推出并规定了确定封斋、开斋日期的若干准则。立此碑以方便回民群众计算斋月日期。

这里是第三进院,院中央建有一座三层八角形的中国式宣礼楼,又名省心楼,巍然挺立,极为壮观。该楼是“穆安津”(宣礼员)召唤穆斯林来寺礼拜的最高点。宣礼楼两侧各有厢房10余间,南侧正中5间叫南宫殿,上面写有一副对联:“难解网蛛,兵销呼鸽;信传战马,约复放獐。”这副对联是叙述穆罕默德圣人的故事。“难解网蛛”是说穆罕默德圣人遭敌人追杀,逃到骚尔洞避难,蜘蛛随即在洞口结起网。后来敌兵追到,见到洞口有蜘蛛网,认为无人在洞内。“兵销呼鸽”的意思是:此时有人怀疑洞内有人,就把石头往洞里投。这时两只斑鸠从洞里飞出来,于是敌人相信洞内不会有人。“约复放獐”的意思是:以前一个外道人猎得一头活獐,他对圣人说:“你如果能使獐说人话,我就做你的信徒。”圣人把獐招到面前问道:“你怎么落到猎人的手里了”,獐流着泪央求说:“请圣人作保,让他们放我。等我给小獐吃了乳我一定回来。”圣人答应担保它。外道人说:“獐是畜类,去了一定不会回来。”后来獐按时回来。南宫殿内迎面陈列一张鱼骨镶嵌床,在床的靠背正中镶嵌着一只贝雕雄鹰,神采奕奕,伫立在岩石之上,所以又名“英雄独立床”。大家看,床的上方悬挂有4幅木板书法作品,分别由宋朝大书法家黄庭坚、苏东坡、米芾 (回族)和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书写。该作品是木板竹字,即用竹皮刻成汉字,再将字一个个粘贴在木板上。这样不容易被人拓片复制。 楼北侧是讲经堂,里边珍藏有一幅清代的《麦加图》和一套《古兰经》手抄本及其他一些珍贵字画、瓷花瓶等。

第四进院

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是第四进院。这个院中心的亭子叫“一真亭”,又名“风凰亭” ,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飞檐尖顶,形若凤头,两侧亭子为三角形,左右翘翼,三亭相连,貌似凤凰展翅,造型特异,独具风格。亭东瞻下悬有“一真”雕龙小立匣,系1399年兵部尚书铁铉 (回族)手书。亭西还挂有田中玉所书“包罗宇宙”匣一面。亭南北两侧各有面阔7间的厢房,原为接待朝廷宣谕皇帝圣旨的文武官员所建,故名官殿。南厅迎面有副对联:熟羊告毒,烹鲤言机;巨蟒道安,羸驼转健。现在让我们来看这副对联的意思。“熟羊告毒”是一个典故,出自《天方至圣实录》,说的是,昔日圣人与外道人交战,走在路上,饥饿难忍,一人以熟羊献给圣人,羊就说道:“我的肉有毒,不能吃!”试了试,果然如此。“烹鲤言机”一事见穆罕默德登霄的传说。有一次,穆圣登霄返宫的第二天早上,到礼拜寺里礼拜,礼拜完了后,他对众人讲述登天宫的事,其中一个叫诛获歹的人怀疑,认为不可相信,自言自语:“哪有在片刻之间游历几层天空,经历无穷路途,见了无数恩典的人呢?”于是他返身回家,在集市上买了一条鲤鱼,叫妻子烹调。自己则挑着桶到河边汲水。到河边后,他脱下衣服洗澡。洗完登岸才发现自己已经变为女人。再去找衣服,衣服已经无影无踪,他又羞又悔只得躲到树丛中藏身。不久走来一位男子,心中可怜这位藏身树林的女子就把她 (他)带回家,二人结为夫妻,七年中生下两个孩子她 (他)时时想起当年的情景,既感叹又惊讶。于是又回到河边,只见衣服、水桶仍放在原地,她 (他)的身体又变成男子。他急忙换了衣服,挑水回家。回家后,买来的那条鱼还没有烹熟。他因而醒悟穆罕默德说的事是真的,登天宫的经历并非虚构。他又重返身回到礼拜手中,穆罕默德看见他说:“你过来,把你的经历讲给大家听听。”于是他把自己下河洗澡变成妇人、七年中生下两个孩子、回家后鱼还没熟等一系列经历讲述一遍,并表示从此仟悔,永远做一个顺从真主的人。

第11篇:承恩寺导游词

承恩寺位于襄樊市50公里的谷成县茨河镇五朵山之阴。是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鄂西北比较有名的佛教寺院。这里峰峦环拱,聚气藏风,水源通贯,森林茂盛且无污染,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名胜之地。

该寺始建于隋,初名宝岩禅寺,元末毁于火,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重修,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处鼎盛时期,清代多次维修。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等殿宇75间。寺中有神奇的泉水、珍贵的文物、独特的风光,周围有“狮峰烟云”、“龙池丹桂”、“牛池夜月”、“玉带神像”、“钟楼万铜”、“襄王玉碣”、“长桥锁风”、“金山鹤舞”8大景点,无不令人惊叹。寺旁有一个水池,名叫卧牛池。相传与隋炀帝的女儿有关,此地也可供游人观赏品味。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第12篇:广德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家乡遂宁,我也为我的家乡而感到自豪。说起遂宁,就不得不提起皇家禅林——广德寺si。今天让我们一起畅游吧。广德寺位于遂宁的卧龙山麓,距离成都140公里。我们今天将会依次参观五大镇寺之宝:宋明玉印,圣旨坊、缅甸玉佛,善济塔,九龙碑。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不要吸烟,不要大声喧哗。1个半小时后我们在寺庙门口集合。

说到广德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也有一千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全寺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它依山而建,共九重建筑,寺庙内九重殿的建筑为全国最高。寺内庙宇建设规模宏大,是目前国内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风格建筑群,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观音故里”。

游客朋友们,开始我提到过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友就会纳闷了,这广德寺位于西南腹地,远离政治中心,究竟与皇家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一千三百多年前,广德寺便来了一位皇家人,他就是克幽禅师了。而克幽是大唐皇帝唐玄宗侄子,这便使广德寺成为了皇家禅林。开始我一直在强调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友会问,皇帝们怎么会在在这里建一个皇家禅林呢?今天我们就在开始一场侦探之旅,深入广德寺的内部去瞧个究竟,找出皇家禅林的王者气派在何处。

游客朋友们,我们眼前的这座塔,便是开山祖师克幽的肉身塔了,该塔名叫善济塔,它始建于唐朝,塔身十三层,通高22米,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塔。每一层都绘有古典图案,看起来是不是觉得很古朴很大方很精致呀;大家可以用手触摸感觉一下塔身,它用陶罐做的,摸起来是不是有点粗糙?每次我触摸到它,我会有一种心静的感觉。你们呢?请大家往上看,善济塔顶部有“克幽之塔”四个字,据说克幽的佛骨舍利子就存放在其中。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long long ago,唐武宗举行“会昌灭佛”法难时,善济塔的塔基便陷落成池。当时有个遂州刺史的王简,每次升堂断案的时候,后面常常站立一位老和尚,断案正确的时候,和尚会微微点头,有了误判时又会轻轻摇头,王简感觉非常非常的奇怪,于是派衙役跟踪这位和尚。直到派衙跟到塔基荷花池这个地方,和尚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王简听了衙役的报告,那就是更加的奇怪了,于是下令放水挖塘查寻。终于在池底发现一个木盒,里面装着金色锁骨,上面刻有“观音大士”四个字,于是人们奔走相告,说这是昔日克幽禅师的遗骨,他是观音菩萨的转世。王简不敢怠慢,命人再度修建了善济塔。大家请看在塔上也刻有诗句:“池涌瑞莲观自在,塔藏金骨显克幽”,由此可见世人对克幽是观音化身这一说法的高度认同。于是朝廷也正式确认遂州,也就是我的家乡遂宁为观音故里,敕封为观音道场。这才有了广德寺历史上第三次沐浴皇恩。

好了,游客朋友们,游览完了善济塔呢,咱们就继续前行,参观广德寺的另一件镇寺之宝——九龙碑。我的导游讲解结束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13篇:马蹄寺导游词

省会:兰州

位臵:甘肃省地处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人口:2237.11万。

行政区划分:

现辖5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 8个县级市,60个县,7个自治县。 地域特色及民俗风情: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 治州,是藏、回、东乡、保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 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地理概况以及历史沿袭: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臵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筒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臵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华夏始祖伏羲氏曾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甘肃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甘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渭河上游。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发祥于陇东一带。汉唐以来,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陇东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起伏于甘肃的东南部,西越兰州后便是河西走廊,起自兰州西北,止于疏勒河玉门关,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与青海界山祁连山脉接壤。 河西走廊是一片狭长平坦的高原,海拔一千至一千五百多米俯瞰走廊地带,是绵延不绝的沙碛地、沙丘和风化的缓地,其中也有绿洲出现。绿洲的水源,来自由祁连山三千三百多条冰川的雪水所汇成的河流,为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以及紧靠祁连山谷的乡镇提供水源。河西走廊最窄处仅四十多公里,最宽处也不过几百公里。甘肃的石窟分布于河西走廊两侧,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漠漠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 纷纷在这个艰辛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濂洞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庆阳县的北石窟寺等,简直是一条石窟走廊。

以前曾是丝路孔道的边荒之地,如今已被兰新铁路自东而西伸展,把一片片绿洲串连一起,其中各县、市、城、乡均有公交车可达,交通相当便利。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惟有兰州得天独厚,被黄河穿流而过,所以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独特与惊喜。

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跨在黄河上,桥长233.33米,宽7.5米,4墩5孔,桥上飞架了5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到2010年6月,就是黄河铁桥的百岁诞辰了。想知道黄河铁桥的来历?听我慢慢道来。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师西征,可被黄河险阻给害惨了,他曾打算请外商帮忙修造一座跨河铁桥无奈洋人索价过高,就没能实现。到了公元1907年,兰州道台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铁桥的建议,这次清政府批准了。于是乎一项由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满宝本负责施工,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天津人刘永起负责工地操作的浩浩荡荡的工程开始了。三年四个月以后,也就是1910年6月终于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钱?30万6891两8钱9分4毫,精确吧。别说钢材水泥了,连个小小的螺丝钉都是从美国或是德国进口的。这座桥梁落成之初叫?兰州黄河铁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桥?了。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现在的中山桥既坚固耐用又气势雄伟,现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会儿您就可以领略它的风采。

下一个就是水车园了,它不大,但是却承载了兰州古老水车的风采,到了兰州不到水车园会很遗憾的哦。

兰州水车,最早出现在明朝,相传段家滩人段续,注意,不是段誉,考中进士到了云南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见到了木制的灌溉汲水工具龙骨筒车,便暗暗把构造记在心中,后来退休回家便巧思构造,终于仿制成功。兰州的干旱大家说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续创制的水车可算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福音。人们纷纷仿制,在20世纪中期,兰州的水车有252轮,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期的8倍多。称得上一座?水车之都?了。后来随着电力灌溉的普及,水车一个个被拆除了,兰州也失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水车园呢,现在有两架仿古水车,还有围堰、渡槽、水磨坊、工艺品商店和游乐区。一会我们走进了水车园,大家一定要静静的聆听一下,来自水车那个遥远的国度的呼唤。 接下来就是?黄河母亲?雕塑了,这个雕塑是花岗岩质地,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余吨,是我们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黄河母亲还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奖?,看来这片黄土地上真是人才辈出呢。 黄河雕塑运用了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说到这里请大家猜一下,那个婴儿是男是女呢?听出当初构思的时候何鄂女士就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来灵机一动,就

塑和谐流畅,还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也永远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自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真是一绝,拍照的可不要错过啦。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篇2:甘肃张掖旅游景点导游词

张掖旅游资料

张掖概况

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和开发旅游的有利条件。

其突出特点是:一是人文资源十分丰富。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张掖为第二批国家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史料佐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在黑河流域繁衍生息,大禹导弱水于合黎、周穆王西巡、隋炀帝西巡张掖会见西域27国使臣、唐玄奘取经时张掖瞻仰各寺院、流沙河擒拿沙僧、高老庄猪八戒招亲等神奇传说和历史故事。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西游被张掖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旅居一年之久。自汉武帝设郡至汉末300多年,作为丝路要邑的张掖与西域各国商贸往来十分活跃。自唐以后这里作为佛经的传入必经之路,佛教很是兴盛,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全区,古代文化瑰宝散落各地,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81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张掖大佛寺、黑水国,肃南马蹄寺、文殊寺,高台骆驼城、许三湾,民乐圆通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各个时期的文物藏品23000多件。张掖大佛寺寺内的木胎泥塑卧佛是目前世界之最。寺内金经为我国稀世之珍;肃南马蹄寺石窟群中金塔寺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实属洞窟艺术之罕见珍品;高台骆驼城古遗址周围汉墓群为全国之最,山丹境内明长城为全国最完整的城段。还有不少近现代革命纪念建筑物、国际友人捐赠文物等。

二是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为历代皇家屯兵养马的山丹军马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第一;风光旖旎的祁连山群峰夹山寺,苍松叠峰峦,蓝天映雪山,草地遍牛羊;还有险峻神秘的七一冰川、自然风化的风雕群落、瓜果飘香的绿洲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及祁连山各种珍禽动植物,形成了别具洞天的自然景色。 三是裕固风情独具特色。热情好客的裕固民族用自已独特的生活方式,醇香扑鼻的奶茶和优美深情的祝酒,手抓羊肉飘香的帐蓬,以及传统的射箭、赛马、狩猎、别具的服饰,隆重的婚礼,优美的民族歌舞,盛情款待八方来客,四海宾朋。

1992年和2000年,江泽民同志两次来到张掖,先后题写了金张掖和再铸金张掖辉煌的题词,为提高金张掖的知名度和发展金张掖的旅游业,注入了更加丰富厚重的内容。2006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张掖丹霞地貌七彩丹霞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神奇壮观、美丽多姿的七彩丹霞谷观光游览。张掖丹霞地貌景观区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东距张掖39—56公里,海拔高度2000一3 800米,面积约5 l o多平方公里。景观区主要包括七彩丹霞区和丹霞奇观区两大景观区。七彩丹霞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丹霞奇观区主要分布在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张掖丹霞地貌被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会长、著名的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黄进教授誉为“张掖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张掖丹霞地貌是中国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被《中

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丹霞地貌作为古老的地质遗迹,它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时期,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的抬升,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孤立的奇岩怪石,所以其突出特点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澳大利亚等地,在我国分布最广,其中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出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国达教授以发育典型的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了一种新的地貌类型——丹霞地貌,为学术界所接受与采用。张掖丹霞地貌集广东丹霞山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于一体,还兼有新疆五彩城 的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气势之磅?、面积之广阔、造型之奇特、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举世罕见,全国一流,实属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处的位臵是临泽七彩丹霞旅游区1号观景台,我们临泽七彩丹霞区位于倪家营乡南台村二社向南1〃7公里处,地处祁连山北麓,东距张掖35公里,北距临泽1 o公里,海拔高度1 800一2200米:,分布面积约50平方公里。临泽七彩丹霞奇观以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在阳光的照射下,丹霞奇观远看似朝霞升腾,近看色彩斑斓,有红色、白色、黄色纹理,色带随着山势起伏呈波浪状.犹如艳丽的彩带随风蜿蜒飘动,让观者叹为观止。请大家随着我的手势向远处看,其经典之处依次为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火海、七彩练、琉璃峰、七彩瑚、七彩城、七彩峰、七彩菇、大扇贝等 l l处奇观,这些景观与周边的山峦、河流、田园、村庄、炊烟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风景名画,满目山峦,是色彩的堆涌,是壮美的组合,像一幅幅壮丽的天然图画,呈现于天地之间,四时不同,景色迥异;晨昏之间,造型奇特。数十公里的绵延群山,连同远处的雪峰,堪称天下绝景。

刚才有位游客朋友问我,七彩丹霞的形成过程,说起它的形成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这段传说跟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有关。《淮南子〃天文训》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意思是说,远古时期,共工和颛顼这两个部族的英雄之间为了争帝,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直打的天昏地暗,山裂地陷,日月星辰移位,把西天的天柱撞断了,西天开了一个窟窿,导致天倾斜而洪水漶漫。女娲娘娘补天来到西昆仑,从四面八方采集来五彩石,用神力碾成粉末,用昆仑山的玉液琼浆调和,然后开始补天穹的窟窿。西天有个叫窫窳的妖魇,蛇身狮首,凶

恶狰狞,出没于祁连山下的弱水中,也就是今天的黑河,以吃人为生,扰得弱水两岸的百姓不得安生,他听到美丽善良的女娲来补天后,觊觎女娲的美色,邪念顿生,化作一个青年男子前去帮忙,女娲娘娘识破他的诡计,正色劝他用心修行,争取早日得道成仙。窫窳恼羞成怒,想和女娲正面交锋,法力又不及,便暗地里破坏女娲补天,一夜之间施展妖术,把五彩石粉末吹散到满山遍野。女娲一觉醒来,看到朝阳映照下的祁连山五彩纷呈,分外耀眼,大吃一惊,一细看,才发现五彩粉末不见了,她立刻想到是恶魔窫窳所为,女娲略施法力五彩粉又聚拢在了一起,但一部分附着在了山头上,把山染得灿烂无比。为了防止恶魔继续捣乱,她安排两个侍女轮流值班,侍女一个叫朝霞,一个晚霞,按女娲娘娘的吩咐,尽职尽责,昼夜不离,帮助女娲顺利补好了天上的窟窿。但朝霞和晚霞因劳累过度,香消玉殒长眠祁连。她们死后,化作霞光,早晚相映,为祁连山披上了神奇的霞光,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七彩丹霞。

其实,七彩丹霞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过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祁连山的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加之岩性不同和温度差异,在光线照射下,呈现不同的色泽,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磷质岩成灰蓝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砾质岩呈青色,依次类推,山体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到前面的2号和3号观景台继续参观,也可以照照像,这里的最佳照相时间是太阳升起和太阳落山的时候,即朝霞和晚霞。现在时间最佳,希望大家多照几张,留住美景,并把它们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篇3:导游词

“亚洲第一洞”荔浦丰鱼岩导游词

(大厅)

各位嘉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亚洲第一洞丰鱼岩游览,我是景区内的__号讲解员,很荣幸有机会为大家讲解。

首先为大家介绍丰鱼岩的概况:丰鱼岩位于荔浦县龙怀乡,因岩内暗河盛产油丰鱼而得名。岩洞贯穿九座大山,全长5.3公里,有 3.3公里的地下暗河可乘船漂流,洞中是大厅连着小厅。丰鱼岩素有“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妙景绝天下的美称”。

接下来请大家注意:洞内灯光是开前段自动关闭后段,且光线较暗,因此不宜照相,路面潮湿,台阶较多请大家注意安全,跟随在导游周围观赏,不要先走或拖后,以免掉队迷路。(并请到家照顾好老人/小孩)。

为保持洞内空气清新及环境清洁,请大家讲究公共卫生,洞内全程禁止吸烟。为了保护旅游资源,请大家不要敲打和损坏钟乳石。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穿越身后方的时光隧道(98及台阶),去领略丰鱼岩梦幻般的仙境。前方上坡上台阶路面比较潮湿请大家注意安全慢慢往上走。

1、冰河时期(先到的嘉宾请稍等一会儿,后面的嘉宾请注意脚下台阶慢慢跟上,这有一处景点,等人到齐以后在给大家介绍??)各位嘉宾:我们穿过了时光隧道,来到了丰鱼岩的第一个厅“冰河时期”,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丰鱼岩的形成,眼前这些巨大的石块,它们有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据地质专家考证,3-4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抬升,水面下降,这些质地疏松的白云岩从洞顶上整块整块地崩塌下来,所以整个洞顶看上去很平坦。在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丰-鱼岩的山体产生断裂,地下水从中穿过,在地下水的流的作用下,石灰岩,白云质灰岩被溶解、冲刷,后来地壳慢慢抬升,山体崩塌,最终形成了今天这个千奇百态,如梦似幻的仙境丰鱼岩,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游览丰鱼岩有两大特色,分别是陆路游览风光如画,暗河漂流有,惊无险。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厅是丰鱼岩中最普通的一个厅,正所谓是“好戏在后头,好景在高处”接下来就

请大家跟随我爬上前方级的好汉坡,去欣赏丰鱼岩的镇洞之宝——定海神针。前方上台阶请大家注意安全,慢慢往上走,累的话大家可以靠着栏杆歇一会再跟上。 2.定海神针(大家来到这先喘口气、歇一会儿、待会儿人到齐以后给大家介绍丰鱼岩的镇洞之宝??)各位嘉宾:来到这儿请大家抬头看,眼前这跟细细的石笋,就是我们丰鱼岩的镇洞之宝——定海神针,是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金箍捧”。孙悟空为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用它降妖除魔,直到他被封为斗战胜佛,如来佛主把这根神针永久地留在了丰鱼岩洞里。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而已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它目前高度为9.8米,直径仅有14厘米,这跟神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岩溶洞穴中,是罕见的奇特景观。神针的形成是由于在它的正上方的岩石中有一细小的裂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溶解了岩石后所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物,大家可以看到神针的顶端与洞顶还没有连接,大约还有1米的距离。据专家们探测,只要洞顶长年累月不断的往下滴水,每一百年神针就会往上长1—3厘米,照此推算,定海神针至少要3千年才能与洞顶相连接。在这里,我衷心祝福大家长生不老,永远年轻,三千年以后我们在来看看这根神针是否与洞顶相连接。接下来请大家转身,看我手电光照的地方,这块钟乳石像不像一头大狮子?这是它的头部,长长的胡须,这是身体部 分,您看它背上还驮着一只小狮子,正在欢迎各位的光临,此景便取名“双狮迎宾”! 请大家看狮子的身后方,有许多千奇百怪的象形石。远处是五颜六色的玉石花,近处是一丛丛人间少有的大珊瑚,那是珍珠项链,那是宝石挂帘。此时我们就好像来到了海底龙宫。各位嘉宾:接下来我们一起穿过海底龙宫,去前方领略丰鱼岩的滴水仙境。洞内路面潮湿请大家当心路滑。

3、滴水仙境 各位嘉宾:来到这里请看眼前的这一片的钟乳石形态各异,琳琅满目,而这些钟乳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这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岩溶知识。简单地说,钟乳石都是由水滴形成的碳酸钙沉积物。您看这自洞顶向下悬挂的叫石钟乳,石钟乳是空心的。这如竹笋般从洞底往上生长的钟乳石叫石笋,石笋是实心的。而左边这丛硕大的石柱就是由石钟乳与石笋相对生长连接而成的。钟乳石有个特点:它一般都是冰锥状的物体,有的象幕帘,有的象幔帐。了解过后,我想问问大家,刚才有没有被水滴到,滴下来的水都是神仙水,能给您带来好运,大家站在这里就是滴水最多的平台。请大家静听,这钟乳石水滴的声音是不是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呢?所以这一景我们就叫它滴水仙境。

各位嘉宾,丰鱼岩洞穴是越走越开阔,游览也会越来越轻松,接下来请跟随我穿过天桥到前方欣赏宝塔王国。

5、锦绣瑶乡 各位嘉宾:(来到这里可以先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后面的嘉宾走到上方这个平台来,这是最佳的观景位置??)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丰鱼岩中最大的洞厅,大厅的面积达到25500平方米,平均高度36米。整个大厅洞体壮观、景观奇特,此时此刻我们站在大厅中央,可将大厅全景揽于眼底。各位嘉宾:先请大家欣赏杭州充满传奇色彩的雷锋塔,它是宝塔王国中最为雄伟壮观的一座,高达12米,大家请看,雷峰塔上长着许多形状如扇子一样的钟乳石,这些扇形钟乳石也是我们丰鱼岩的一大特点,它的形成是由于我们大厅高度很高,岩顶上方滴下来的落差强度大,溅起来的火花溶解了宝塔上不规则的钟乳石,于是形成了独特的扇形钟乳石。各位嘉宾现在我们所在的大厅称为锦绣瑶乡。在瑶乡里可以看到瑶家人们丰收的果实。大家请看,左上方是长得熟透了的玉米,玉米是右下方是花生,最下方是沙田柚,右边是一节节的莲藕,莲藕的下方是荔浦土特产马蹄。因为瑶家人民非常勤劳善良,所以每年都会有好收成。 接下来请大家转身看您的身后方,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长达两百多米的壁画。只见画中银瀑飞流直下,气势雄伟磅礴。可惜的是,这幅壁画最精彩的部分被眼前的这块突出的石屏风遮挡住了。这屏风中间的白色部分是一位柱着拐杖的寿星公。请看,这是他的头部、身体、手柱着拐杖。在石屏风的左下角还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老鼠,它正极力想推开篇4:甘肃导游词 省会:兰州

位臵:甘肃省地处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人口:2237.11万。

行政区划分:

现辖5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 8个县级市,60个县,7个自治县。 地域特色及民俗风情: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 治州,是藏、回、东乡、保 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复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黄帝登临、广成子修炼得道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阵地和民间经济的交易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 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地理概况以及历史沿袭: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臵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筒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臵过陇右道,故又筒称为陇。

甘肃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有神奇碧绿,的湖泊佳泉、有江南风韵的自然风光,也有西北特有的名花瑞果。 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华夏始祖伏羲氏曾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甘肃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甘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渭河上游。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发祥于陇东一带。汉唐以来,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陇东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起伏于甘肃的东南部,西越兰州后便是河西走廊,起自兰州西北,止于疏勒河玉门关,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与青海界山祁连山脉接壤。 河西走廊是一片狭长平坦的高原,海拔一千至一千五百多米俯瞰走廊地带,是绵延不绝的沙碛地、沙丘和风化的缓地,其中也有绿洲出现。绿洲的水源,来自由祁连山三千三百多条冰川的雪水所汇成的河流,为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以及紧靠祁连山谷的乡镇提供水源。河西走廊最窄处仅四十多公里,最宽处也不过几百公里。甘肃的石窟分布于河西走廊两侧,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漠漠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 纷纷在这个艰辛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濂洞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庆阳县的北石窟寺等,简直是一条石窟走廊。

以前曾是丝路孔道的边荒之地,如今已被兰新铁路自东而西伸展,把一片片绿洲串连一起,其中各县、市、城、乡均有公交车可达,交通相当便利。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九个省区,但在全国大型城镇中,惟有兰州得天独厚,被黄河穿流而过,所以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独特与惊喜。

风情线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美誉的中山桥。中山桥跨在黄河上,桥长233.33米,宽7.5米,4墩5孔,桥上飞架了5道弧形钢梁,俗称?黄河铁桥?。到2010年6月,就是黄河铁桥的百岁诞辰了。想知道黄河铁桥的来历?听我慢慢道来。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师西征,可被黄河险阻给害惨了,他曾打算请外商帮忙修造一座跨河铁桥无奈洋人索价过高,就没能实现。到了公元1907年,兰州道台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铁桥的建议,这次清政府批准了。于是乎一项由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满宝本负责施工,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天津人刘永起负责工地操作的浩浩荡荡的工程开始了。三年四个月以后,也就是1910年6月终于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钱?30万6891两8钱9分4毫,精确吧。别说钢材水泥了,连个小小的螺丝钉都是从美国或是德国进口的。这座桥梁落成之初叫?兰州黄河铁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桥?了。1954年,兰州市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现在的中山桥既坚固耐用又气势雄伟,现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会儿您就可以领略它的风采。

下一个就是水车园了,它不大,但是却承载了兰州古老水车的风采,到了兰州不到水车园会很遗憾的哦。 兰州水车,最早出现在明朝,相传段家滩人段续,注意,不是段誉,考中进士到了云南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见到了木制的灌溉汲水工具龙骨筒车,便暗暗把构造记在心中,后来退休回家便巧思构造,终于仿制成功。兰州的干旱大家说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续创制的水车可算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福音。人们纷纷仿制,在20世纪中期,兰州的水车有252轮,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期的8倍多。称得上一座?水车之都?了。后来随着电力灌溉的普及,水车一个个被拆除了,兰州也失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水车园呢,现在有两架仿古水车,还有围堰、渡槽、水磨坊、工艺品商店和游乐区。一会我们走进了水车园,大家一定要静静的聆听一下,来自水车那个遥远的国度的呼唤。

接下来就是?黄河母亲?雕塑了,这个雕塑是花岗岩质地,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达40余吨,是我们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的,黄河母亲还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了?优秀奖?,看来这片黄土地上真是人才辈出呢。

黄河雕塑运用了母亲和婴儿两个形象,说到这里请大家猜一下,那个婴儿是男是女呢?听出当初构思的时候何鄂女士就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来灵机一动,就

塑和谐流畅,还寓意深刻: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她所养育的中华民族也永远幸福安乐。母亲身下的黄河造型刻着的水波纹和鱼纹,来自于甘肃彩陶的古老图案,真是一绝,拍照的可不要错过啦。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站在黄河南岸,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公圆建筑群,白塔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有?河桥远眺?之称。穿过黄河铁桥,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迎面耸立,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这是自一九五八年建圆时在坍塌的古建筑废墟上重建的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白塔寺,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对大元帝国疆域统一过程中,曾致书西藏拥有实权的萨噶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称黄教)。当时萨噶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肃兰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兰州修塔纪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

白塔寺原有?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象皮鼓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公斤,现存寺内;枝繁叶貌的紫荆树系后人重载。北端山头有牡丹亭,亭内有一碑,据说原碑在湖南衡阳市北的趄嵝山上,字形怪异难辨,后人附会为大禹治水时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于岳麓书院。兰州此碑,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宽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浓荫深处,有休息亭,供游人小憩。亭前有蓄水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篇5:导游词

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盘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

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

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导游词

想知道鸣沙山为什么叫做鸣沙山,月牙泉为什么叫做月牙泉吗?望文生义是老师不允许的,但是在这里呢,大家可以小小的破一次例。还是先听一个故事吧。话说在long long long long ago,八仙中的张果老听说这一带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就想下凡来瞧一瞧,看一看。于是乎就倒骑着毛驴,下凡来了。毛驴上还驮着两大袋沙子,您可别小瞧这沙子,这可是镇压鬼怪的宝物那。有一天呢,张果老骑驴到了鸣沙山脚下,正在欣赏风景的时候,一个淘气的小孩子把毛驴上的沙袋给扎开了!这可了不得了,毛驴受了惊吓弯弯曲曲的狂奔起来,沙子也随着毛驴奔跑的路线源源不绝的流出来,而毛驴的脚印踏过的地方,都会有水源出现。等到毛驴停止的时候,沙子也流完了,把这里的鬼怪全给镇压住了。从此以后啊,只要一起风,这里的鬼怪就会呜呜哭,在反思自己的罪过。现在明白了吧,鸣沙山的响声就是鬼哭狼嚎的声音,月牙泉就是毛驴奔跑过得地方。开玩笑,只是个神话故事。鸣沙山就是因为山上的积沙骚动有声而大名鼎鼎,月牙泉则是因为形似弯弯新月而芳名远扬。“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千百年来,鸣沙山月牙泉已经俨然成为了大漠戈壁中的孪生姐妹。不过现在呢,咱们得让她俩先分开一会,为什么?因为要一个一个给你们介绍啊!

先说鸣沙山。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它处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整个山体都是由红黄绿黑白五色像米粒一样的沙粒堆积而成的。五色沙粒细软滑圆,手感非常好。不信,不信一会您亲自彭一把试试!鸣沙山的山形也是相当美观的,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道道沙脊就呈现出波纹状,一会儿湍急,一会儿缓慢,一会儿还自己打转儿,明暗相见,层次分明,远看连绵起伏,就像一条龙一样。人们登山下滑的时候啊,常常会觉得两肋生风,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史书记载啊,天空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平沙静,这里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这就是敦煌八景中的“沙岭晴鸣”了。今天天气不错哦,看来大家很有运气啦。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理解不了就用传说故事来解释,但是我们得从科学的角度推究啊。现在成型的解释大概有这么三种:

一、静电发声。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就大如雷了;

二、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就可能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轰轰隆隆的鸣响;

三、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泄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了巨大的回响声。如果您对这三种解释都不满意,一会可要仔细研究了,说不定能提出更合理的解释呢。

接下来就是月牙泉了。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为什么叫药泉呢?相处泉内生长有铁背鱼和七星草,专治疑难杂症,食之还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就被称为药泉了。月牙泉面积13.2亩,长240米,宽39米,平均水深4.2米。这里水质甘冽,澄清

如镜。说来也怪,月牙泉在沙子堆里躺了几千年,却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下雨天不溢,大旱也不干涸,遇到烈风泉水不会被流沙淹没,地处戈壁泉水始终不浑浊,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也难怪有人把它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了。这“月牙晓澈”自然也成为敦煌八景之一咯。

好了,现在该让这对孪生姐妹见面了。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还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呢,很厉害吧。一会下车了,大家可以光着丫丫爬山、滑沙、骑骆驼、登山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牵引伞、滑翔伞。只是有一定可得注意了,别乐不思蜀不想回家了!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导游词

(重点:墓群出现的原因、壁画墓的五个特点、六号墓的主要内容、魏晋壁画墓的艺术价值)

游客朋友们,在距离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嘉峪关东北25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宝地被人们称为“大戈壁里的地下艺术宫”,那里分布的1700多座魏晋时期的古墓葬中,以简洁生动、粗旷活拨的现实主义壁画,为人们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生活,这便是著名的魏晋古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它东西依酒泉市的果园乡,西北靠新城乡。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墓葬呢?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起点,是九边重镇之一,归肃州卫所辖。后汉时,这里是玉石障,五代称天门关,是历代的军事必争之地。到了魏晋时期,战争越发频繁,特别是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先大闹蝗虫,后发生瘟疫、战争。人饿得吃光了草根树叶以至牛马毛,饿死病死的尸骨填塞河流,遮蔽田野,惨不忍睹。这处墓群就是这个时期(公元220年)到南北朝(公元589年)的三百六十多年中建造的。嘉峪关市文物部门于1972-1979年的七年间先后发掘了13座墓,从墓葬看是家族聚族而葬的墓地。其中8座是彩绘砖壁画墓,共出土壁画砖700余块,现有六号和七号墓室对游人开放。 第二, 砖画内容取材广泛,民俗内容相当丰富,被称为地下民俗画廊 第三, 砖画画法简练,色调明快

第四, 描绘的事物由简到繁,由粗到细。达到以形写神的境界

第五, 嘉峪关壁画墓中的神话题材会画,为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前身,两者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也填补了中国绘画史的空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发现 和补充。

魏晋墓的建筑艺术也令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现代人为古人的聪明才智而赞叹不已。六号墓由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分别代表墓主人生活的寝室和宅院,前室两侧还有象征牛羊圈、炊房和仓舍的耳室。三室以高达11米的照壁为墓门,照墙上镶嵌有形象生动的托梁力士、雷公、托梁兽、鸡首人身和牛首人身等建筑型砖;还彩绘有象征天门的星云纹饰阙门、镇墓的兵卒和青龙、白虎、朱雀、麒麟等仙灵异兽。整座建筑的每一处都经过精巧的力学和用料计算,以干砖垒砌而成,每一块砖上都有一副完整的壁画。墓室覆斗型的藻井顶部所呈现的大小不等的等腰三角形显示了古人对几何学的深刻研究和利用。一条由墓门照壁通向地面的斜坡状的墓道把阴阳两界连接起来,中室顶部悬挂的油灯为墓主人照亮了通向未来的道路。油灯最终燃尽了墓室中的氧气,使墓室成为自然真空的状态,从而为现 代人保存了由此而没有被氧化的清晰的砖壁画。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壁画,目前只有6号墓对观光客开放,在这一座墓中所保存的136块彩绘画像砖,反映了非常广泛的民俗生活,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内容。主要内容有三类:首先是描写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狩猎、商贸等内容。画像砖表现了从犁地、播种、耙地、打场、到扬场的一系列农作活动。壁画中出现的两种农具耱和耙是这两种农具最早的形象资料,比记载农作物栽培、育种的古农书《齐民要术》的记载还要早。河西自古草原广袤,牧草丰盛,畜牧业发达,彩绘砖中有大量的牛、马、羊、鸡、骆驼、猎鹰等画面,再现了“河西畜牧为天下饶”的景象。墓中前室北壁的《牵驼图》是丝绸之路上商贸驮运者的生动写照。东壁的《采桑护桑图》中一位婀娜贤淑的女子提篮采桑,一位英俊年少的男子拉弓射箭,保护桑林,生动地描绘了魏晋时期男耕女织的安

定生活。

第二类砖壁画是奴婢们从事屠宰、炊庖和主人们宴饮娱乐的场面,每一个画面都描绘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和今天的生活十分相似。画面中有持锤击牛、宰猪、杀羊的场景,有案上切肉、灶下烧火烹食的炊事细节,有奴婢俸方案递食,主人们围坐享用的生活场面,令人倍觉熟悉,倍感亲切。前室和中室还绘有烤食羊肉串的场景,可见西晋时,河西人已知用三股铁叉串肉在碳盆上烤食了,这比 南朝后期食谱中的记载要早200多年。

第三类砖壁画描绘了墓主人中年时平步青云、身为达官显贵时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那些乐师奏乐图、舞女献舞图展现了墓主人歌舞生平的享乐生活;而威 武壮观的出巡图更显示了墓主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豪迈气概。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精美的砖壁画,我们的参观就结束了。现在大家出墓室回

到车上我再给大家讲几个故事(不是导游词内的,只是大家参考的资料) 魏晋壁画墓

说起来就自豪,咱们甘肃啊,不仅土地上物产丰饶,旅游资源丰富,就连地底下也不甘示弱。

第14篇:南华寺导游词

南华寺座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

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禅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迁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祖”,而把慧能称为“六祖”。

禅宗创立之后,影响不断扩大,自身也不断发展,形成了曹洞、云门、法眼、临济、沩仰五大宗派(世称“五家”异花竞放的局面,它们不但取代了国内其人宗派的地位,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公元九世纪,传入朝鲜;公元十

二、三世纪,又传入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佛教的主流。此后,禅宗又自东亚传至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现在,每年都有大批国外的佛教徒前来南华寺朝拜祖庭。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明的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南华寺目前所见格局,重修于民国23年(1934年),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著名高僧虚业和尚主持,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使南华寺成为广东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现全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殿宇建筑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在大雄宝殿里,三尊贴金大佛高达8.31米,四壁罗汉彩塑多达500多个,皆为艺术珍品。在六祖殿里,供奉着六祖慧能大师以及憨山大师和丹田祖师的真身。左右两边墙壁,还新镶嵌了二十九块石刻,上面按禅宗典籍的记述分别刻着南岳怀让、百丈怀海、沩册灵佑、仰山慧寂、临济义玄、去门文偃等二十九位慧能的继席贤僧画像。寺后右面有一眼旧锡泉(俗称九龙泉),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常在此浣洗架裟,苏轼曾为之作《卓锡泉铭》。泉的前面有九侏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其呈棵高达40多米,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南华寺现存六祖真身、唐元明代圣旨、御制金丝千佛袈裟、清代《大藏金》、铁铸观音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三百多件。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欢乐谷导游词 ·白云山导游词 ·光孝寺导游词

古往今来,南华寺因慧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一首诗中曾表达了如此深挚的向往之情:“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盾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南宋民族英雄,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文天祥,也写下了《望南华》这样真挚动人的诗篇:“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匆匆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到了近现代,许多著名的社会人士,也都纷纷慕名前来观光游览。1924年,孙中山在韶关发动第二次北伐时,政务,军事极为繁忙之际,仍偕谭延、刘成禹、许世英等来过,并向寺庙捐赠了银元嘱咐要爱护寺庙里的一草一木,保护好文物,让后人瞻仰。

第15篇:大明寺导游词

游览线路: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遗址—乾隆 碑亭—康熙碑亭—平山堂—栖(qi)灵塔

大明寺导游词

简介:大明寺地处扬州北郊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内的蜀冈中峰,南邻瘦西湖,是个“前有照,背有靠”的风水宝地,它历史悠久,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园林风光于一体的宗教旅游胜地,享有“淮东第一观”的盛名。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457—464年),依当年年号“大明”而叫“大明寺”,(因寺内建有栖(qi)灵塔,又称“栖灵寺”;又因为其位于唐城之西,亦称“西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1765年第四次南巡,看到“大明”二字很不高兴,认为扬州人思念大明朝,故改名为“法净寺”。而扬州人不接受此名,一般称其为“平山堂”,以局部代全局。这样一直延续到1980年,由于大明寺是国际文化使者鉴真大和尚的祖庭,国家处于对外交往的需要,1980年重新恢复为大明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对外开放的寺庙,目前是国家4A级景点。(寺内有始建于隋代的栖灵塔、唐代鉴真大和尚的纪念堂、北宋欧阳修的平山堂、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行宫遗址等古迹,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寺。)(上山的石台阶共168级)

(东面序墙上看到五个石刻大字“淮东第一观”,这个“观”可不是道教的“观”,大明寺是佛教,这句话出自北宋扬州秦少游的诗,“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是对这里的赞美,由清代书法家蒋衡书写。)

(西序墙上还有五个字“天下第五泉”,为清代书法家王澍(shu)书写。全国号称第一的可多了,像这么说自己是“第五”的倒不多见。东面的“第一”很自豪,西边的“第五”又很谦虚,这些石刻都是清代留下的原物。)

牌楼:大家请看前面的牌楼,是为了纪念唐代因天火而烧毁栖灵塔而建的,木质结构,四柱三楹,南面四个篆体字叫“栖灵遗址”,转过去还可以看到背面的四个字“丰乐名区”,因为此地原来属于大仪乡丰乐区。(隋文帝杨坚笃行佛教,仁寿元年(601年)在他过生日时,下诏在全国建立30座佛塔供奉舍利,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

大家再看牌楼前的石狮子,头正腰直,高大威猛,傲视远方,雄狮居左,脚踏绣球,雌狮居右脚下抚着小狮子,前者象征权利统一寰宇,后者象征着子嗣昌盛。狮座上雕有行龙,缠着枝莲,龟背锦,如意翔天等精美图案,这种狮座在封建社会是皇家御用,说明了寺庙的赫赫身份—皇家行宫旧址。

寺庙:现在我们来到了大明寺的大门,俗话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寺庙大多建在名山圣地,大家约定俗成就把寺庙的大门叫山门了。(大明寺也不例外,中间比较高大的叫正山门,东西两边的门分别叫东大门和西大门。山门是佛教界和老百姓俗界的分界线,意思是进了山门,就要遵守清规戒律,遵守寺规,注意僧俗有别,不可喧哗吵闹。)

天王殿:进了山门就是天王殿,亦称山门殿。进了天王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正中佛龛中供奉着坦胸露腹、笑口常开、慈眉善目的大肚弥勒菩萨。(菩萨坐中央,天王立两旁,这是人家佛门接待领导的规矩。)弥勒,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继承人,也称未来佛。(中国是礼仪之邦,弥勒现在虽然是菩萨,可未来是佛,老百姓也都“就高不就低”的称呼他为弥勒佛了。)

老百姓也称其为布袋和尚,相传10世纪时浙江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叫契此,号长汀(ting)子布袋师,经常背着布袋在闹市中化缘,言语无常,见物便讨,形如疯癫,但却能示人凶吉,灵验无比,人称布袋和尚。临终时留下偈(ji)语一道:“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知”。

六百多年前曾经当过小和尚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弥勒拟了一副对联,请看佛龛两侧的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称赞弥勒的宽容和乐观。

大殿两侧就是四大天王的塑像了,中国人也称他们为四大金刚。据佛教传说,世界中心有座须弥山,山有四峰,由四大天王镇守,各护一方,他们手上拿的法器都有说法,请看手拿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南方增长天王的宝剑取其锋利(风);在弹琵琶的那位是东方持国天王,东方持国天王的琵琶取其音调(调);手拿混元珠的叫北方多闻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的华盖遮其风雨(雨);最后一个是手绕苍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龙身有鳞要顺着摸,取“长器当顺”(顺)的意思。四大天王手持的法器,取其谐音就象征着“风调雨顺”。

弥勒背后佛龛里的就是韦驮(tuo)菩萨。韦驮菩萨金盔金甲,年轻英俊,威风凛凛,手持降魔金刚杵,面朝大雄宝殿,是寺庙的守护神。

要问为何弥勒在前,韦驮在后,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原来弥勒和韦驮并不是在一个寺庙里供职,由于两人的性格有别,弥勒慈眉善目,对香客总是笑脸相迎,因此香火很旺,但他过于慈善,并不善于管理,经常有小偷光顾,竟然连自己的鞋子都被偷去;而韦驮一脸的严肃相,又过于严厉,小偷是不敢光顾的,但是香客也感到害怕不敢来上香,寺庙里经常断香火,但寺庙管理却很好,从不丢东西,后经佛祖协调,两人扬长避短,弥勒在前笑脸相迎八方来客,争得更多的香火,韦驮在后严峻相送,加强内部管理,即使有小偷进来,也不敢偷东西,佛门的香火终于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后来中国每座寺庙天王殿里都是弥勒在前,韦驮在后,两人精诚合作堪称典范。

(寺庙里的塑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弥勒的塑像滑稽夸张,韦陀的塑像逼真写实,一个轻松,一个严谨,两种风格,富于变化,这就叫艺术,看了让人舒服,喜欢。)

韦驮手持兵器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掌,横杵于手臂前方,意为十方丛林,欢迎云游四方的和尚进庙吃住,一切随缘;一种是手握杵拄地,意为子孙丛林,表示寺庙不接待云游僧人,说白了他们不可在此白吃白住。

说道这里大家看看大明寺是十方丛林还是子孙丛林了?对,大明寺是不留客的,云游僧人进来一看就知道了,他们今天得另找地方随缘了。

顺着韦驮的目光,我们来都两颗大树下,这两颗都是银杏,一雄一雌,已经有两百八十多岁了,东边的这颗雌的每年春季都会结白果。

大雄宝殿:站在树下,我们看到东院士文章奥区,西院是仙人旧馆,正面的香海后面是大雄宝殿,我们首先参观大雄宝殿。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门前的露台中间设有铁香炉,可以再次烧香,到大殿里拜佛。大雄是佛祖的尊号,供奉佛祖的地方就叫大雄宝殿,这是庙里最为重要的场所。(大雄宝殿是规格很高的建筑,这里是重檐歇山顶,而且是最顶级的三重檐口。大殿屋面坡面很大,看起来特别高耸,檐角自然上翘又形成了一道弧线,显得整个大殿即庄严又有生气。)大殿屋脊上有“风调雨顺”,中间那个镜子叫“佛光普照”。

我们大明寺的佛光可不同于别处,1966年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要砸烂寺庙的佛像,当时国家考虑到对日本宗教外交的需要,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封闭庙宇,才使得寺庙幸免于难,里面的佛像就成为我们江苏唯一的一组清代佛门雕塑。

大殿里的佛像雕塑于清同治九年(1870),中间的佛像就是佛祖释迦摩尼(前556—485年),也称如来佛。他原来是古印度一个小国的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出生在现在的尼泊尔。他看到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就舍弃王位,外出苦修,终于在六年后,在两颗菩提树下静坐苦思觉悟成道,以“四谛”、“六道轮回”、“十二因缘”等教义,创立了佛教。释迦,是佛祖的族名,摩尼是对佛祖的尊称,释迦摩尼,意为释迦祖的圣人。

佛像的身后是佛焰,显示圣人的感召力。释迦摩尼胸前的符号是佛家的标志,是由古印度的火焰图腾演变而来。这个符号代表着能量、光明、吉祥、是万德吉祥的意思。1300年前,曾在庙里念过经的武则天当上大周皇帝的时候,把这个符号命名为“万”字符。

但是,这个符号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的双“S”符号,战争结束后,佛教在日本召开的世界代表大会,决定不用“万”字符,改用“五色旗”,表示普度众生。我们大明寺的佛像是清代的,所以有“万”字符。

佛像的基座,通常都用莲花瓣装饰,称之为莲花座,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纯洁高雅,而荷茎中空,又有佛门万事皆空的涵义,寓意着佛教像莲花一样超凡脱俗。

佛像两边还有几尊塑像,东面的那尊坐佛(大的)叫药师佛,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也称大医王佛),他的意愿是满足众生一切欲望,消除众生一切病痛。(他的左胁侍(shi)是日光照

西面的那尊坐佛(大的)名叫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能接引念佛的人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观音是他的左胁侍,大势至菩萨是他的右胁侍,三者合称西方三圣。)(一般佛教劝人向善,有善德的念经人在西方极乐世界会开出一朵莲花,去世后观世音菩萨能把这样的人的灵魂引入莲花内,让其早日转世到好人家去。有恶行的人,来世则受苦,甚至下地狱受惩罚。)

佛祖前面有两尊站立的塑像,东侧年长的叫迦叶(“叶”在此处读成“社”),是释迦摩尼十大弟子中的大弟子,以苦行著称佛门。释迦摩尼涅槃后的当年,迦叶就召集500弟子在王舍城鹫山举行第一次结集诵经,以确定佛教的经典,功业卓著。

西侧年轻的那位名叫阿难,是释迦摩尼叔父之子,侍从释迦摩尼25年,也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擅长记忆,第一次佛教徒结集时,他能背诵出佛祖生前讲的许多经文,并写在贝叶树的树叶上。至今还有“真经书贝叶”的说法。

大殿上方东西两侧开有天窗,这种做法是清代中叶以后才出现的,使得光线透过天窗汇集在佛祖身上,显得法相分外光明。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神台上,塑有十八罗汉。其实罗汉传到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来就经过不断的演变,就增加了降龙、伏虎罗汉,这样就成了现在的十八罗汉了。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鉴真纪念堂。

(一般大雄宝殿内都有木鱼,大家都知道念经时时要敲木鱼的,但是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呢?关于这个,还有一个传说:这要从唐僧取经讲起。大家都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曾遇到一条大河,水流湍急,河面上又没有船,他们师徒四人正急的团团转时,来了一条大鱼,说是可驮他们过河,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向佛祖讨取长生不老药,回来时带给它。当时他们答应了它的请求。大鱼就驮着他们过了河。回来时,他们又来到这条河边,当然是带着经书一起回来的。大鱼很高兴,让他们踏上了鱼背,到了河中间,大鱼问:“我托你们向佛祖求的长生不老药呢?”这时唐僧师徒才想起,只顾了求经书,忘了向佛祖讨药,大鱼大怒之下,一下子把唐僧师徒连同经文翻到了水里,还不停的将经文往肚子里吞。唐僧师徒急了,不停的敲打大鱼的背,让其将经文吐出来,为了让鱼吐出更多的经,从此和尚念经时就开始敲木鱼两了。)

(明代智沧溟禅师重建大明寺时,由地下挖到“大明禅寺”刻石,从此以后,大明寺就供奉着禅宗六祖的坐像。禅宗始祖达摩是印度僧人,他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图破壁”,把“禅”传入中国,被尊为禅宗始祖。六祖塑像中最有名的是六祖慧能,他的偈语常常被写在一些介绍佛教的书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以惹尘埃”。佛教的偈语,内容深奥,“禅”讲的是个“悟”字。)

(正对大雄宝殿后门的,是南海观世音的大型泥塑。(中间的观音站在一个动物的头上,请问这是什么动物,观音为何要站在它的头上?是传说中的鳌鱼,观音就是踏在传说中的鳌鱼头上,以镇住鳌鱼,要不然鳌鱼翻身是要发生地震的。))

(观世音(也称观音大士、观自在)是中国香火供奉最多的菩萨,影响也是最大的。唐代时,因避讳太宗李世民的讳简称观音。观世音是菩萨心肠,普洒甘露,救苦救难,因此人们叫他大慈大悲观世音。)

(大家猜猜看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在佛教经典著作中,观音是男的。《华严经》中有记载说:“勇猛丈夫观自在”;敦煌壁画上的观音,就有胡须;湖北当阳玉泉寺有一幅唐朝吴道子画的观音像,也是一位长胡子的观音。观音虽为男子,但俊美的叫人百看不厌。到了南北朝时,也就是公元420—589年,信佛的人极多,而且女信徒大大增加,他们感叹极乐世界居然没有一个女性形象,在闺房中供一尊男性佛像,大大的不雅,而且有点儿男女授受不亲。就这样,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音就变成了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了。在佛教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观音有33中化身,如:白衣观音、圣观音、紫竹观音,还有著名的千手千眼观音。在佛教密宗里还有一位马头观音,据说是古印度的一种神驹,叫观世音,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育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受到广泛的信奉,被收进佛教,又被拟人化,是一位威猛的男子形象。而被人们想象出的送子观音她深得男女信徒,特别是多年不育者的崇拜。)

(观世音身旁侍(shi)立的男孩是善财童子(因为他出生时有无数珍宝涌出,所以得此美名),这组“五十三参图”就是他求学的故事,他共参拜53位菩萨为师,观音是他的第27位老师,也是对童子点化最深的老师,童子为感谢老师的浩荡师恩,学成后又回到老师身边,侍应左右。在西游记中,这善财童子就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童子对面的女孩叫龙女,8岁开始听经,据说观世音菩萨曾救助过她的长辈,龙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发愿终身侍奉观音。这样,观世音身边就有了一组童男玉女的塑像。)

(大家再请往左边看,有一扇门被打开了,水正从门内涌出,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从门里涌出来,这就是佛在救人出苦海,看来此人在世时一定是做了什么善事,所以佛来救他出苦海。人生在世一定要与人为善啊。这也是佛教宣扬来世论的体现。大雄宝殿的北面的神台上还塑有佛教禅宗六祖的塑像,自西向东分别为:慧能六祖、慧可二祖、道信四祖、弘忍五祖、达摩初祖、僧璨三祖。他们都修成了罗汉果。禅宗六祖中除了达摩是印度人外,其他都是中国人。大明寺是佛教的律宗寺庙,那为什么要供奉禅宗六祖的塑像呢?因为大明寺在创寺时,是禅宗寺庙,直到唐代律宗大师鉴真做大明寺住持时,才改禅宗为律宗。因此大明寺供奉禅宗六祖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家往右边看还有唐僧师徒一行五人西天取经的塑像,看完去西天取经的,我们再到后面看看到东瀛度法的,接下来我们去参观的是鉴真纪念堂。)

鉴真纪念堂: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他14岁出家,18岁受菩萨戒,20岁游学长安、洛阳等地,遍访高僧名刹(sha),师从佛教律宗巨匠道岸、宏景两位大师。后来在佛经义理、庙堂建筑、雕刻绘画、行医采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成为一代高僧。(他还去过宫廷太医署,还协助建造过小雁塔。)

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受日本遣唐使荣睿、普照的邀请,到日本传教佛学。鉴真历经十年,连续五次都失败了,并于第五次东渡时双眼染疾失明。在第六次就是唐天宝十二年(753年)随日本遣唐使的船东渡成功,当时已是66岁的高龄,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于公元763年在日本圆寂。

(在日本生活的10年中,鉴真除了忙于传授戒律,建寺造像,还积极的制药诊病,像僧徒传授医药知识。他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著有《鉴上人秘方》一书。此书虽已失传,但从日本学者著的《医心方》中还能找到鉴真的几个方子。鉴真虽然双目失明,但他靠嗅觉、味觉和手感,能准确的辨别药物的真伪,“无一错失”。因此,当时日本流行以药袋印有鉴真像的为真药。)

应该说鉴真对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刻、医药、书法、印刷术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被称为日本律宗太祖、圣僧、日本文化大恩人。他设计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其弟子与寺内构造的金堂和塑造的佛像已成为日本珍贵的历史文物。他的弟子为他制作的干漆夹纻像是日本现在三大国宝之一,每年对民众只开放三天。

1963年是鉴真逝世1200周年,日本定位“鉴真年”,以纪念这位“日本文化大恩人”。当时中日还未建交,为冲破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国家决定在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开展宗教外交,促(cu)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纪念堂由梁启超之子,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设计,不过由于文化大革命,当1973年才建成。

(鉴真纪念堂是从南面的四松堂陈列室开始的,向北是门厅,门楣上的“鉴真纪念堂”横匾出于当代著名金石家桑榆(1929—1979)之手。)

(门厅内存放着清光绪三年法净寺大铜钟和乾隆题法净寺石碑)

大家再看看“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是由文学泰斗郭沫若(1892—1978年)题写的。大和尚的名称在中国还是不多的。纪念碑由梁思成教授(1901—1972)和陈从周教授(1918—2000年)两位著名的建筑学家讨论、设计成卧碑。突出了古代卧碑无边的传统,创造性的设计了一个边框,表明是现代设计的建筑。背面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1907—2000年)的铭文,是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文章。

(碑两面都象是打开的卷轴,体现了鉴真对文化的贡献;碑角处有佛焰,象征着鉴真大和尚将佛教的光华传遍四方;覆莲座造型又是中国所特有的,点出了纪念对象是中国高僧;最经典的是中间的缠枝花卉(hui),雕刻了唐代特有的卷叶草纹饰,不仅说明了朝代,还揭示了鉴真在中医、中草药方面的建树;碑体侧面形成的烛台形状,体现了为怀念大师而进行的祭奠活动。整块卧碑雕塑语言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这块碑,史学界敬称它为当代“三绝碑”。哪三绝呢?就是文化泰斗郭沫若先生的题词,佛教领袖赵朴初居士的撰文,加上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设计。

纪念堂主殿是梁思成先生参照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建造的。(只是由七楹缩小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的,保持了中国盛唐时的风格,又柔和了日本当时的建筑风格,现在鉴真纪念堂又仿造金堂设计,其意就是为了体现中日文化相互交融。)(纪念堂用了规格最高的庑殿顶,正脊两端鸱(chi)尾弯曲向内,是典型的唐代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最大的天地就是火灾,鸱尾是龙的九子之—,鸱吻尾巴的特写,龙性嬉水,看到鸱尾,就是提醒注意消防,火烛小心的意思。直到今天,人类最先进的消防理念依然是“防大于救”。)

(主殿平缓的屋顶,出檐很宽,加上三层厚重的斗拱,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而斗拱下的廊柱,两端稍细,中间饱满,呈腰鼓形,体现出盛唐以丰为美的特点。四周回廊相抱,方棂漏窗,显得厚重而大气,一代唐风,跃然眼前。)

鉴真纪念堂是梁思成先生一生最后的经典之作。1984年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章,2004年获得“全国百年经典建筑”。

大家请看庭院中的石灯笼,是在1980年日本唐招提寺第八十一世森本孝顺长老赠送的,石灯笼里面的灯火由森本孝顺长老亲手点燃,三十年来,仍在燃烧,长明不灭。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时,特别提到“这盏灯与唐招提寺的另一盏灯是一对。”还有两边的八重樱花,是由森本孝顺长老和当时大明寺方丈能勤共同栽种的。虽然两位法师都圆寂了,但他们共同栽种的樱花树和点燃的长明灯还在,象征着中日友谊长明不灭。

进了大殿,中央须弥座上是鉴真大师的干漆夹纻像。干漆夹纻是在泥塑上敷上麻布,再在麻布上反复涂漆,漆干后出去底胎,就成干漆夹纻像。夹纻像造型准确,分量轻,不变形。干漆夹纻工艺是唐代传入日本的,鉴真圆寂时,他的弟子为他塑像。1980年展出的原像是日本国的国宝,这尊坐像是扬州(扬州工艺美术研究院和扬州漆器厂)仿造日本国宝用干漆夹纻工艺塑造的。 坐像前这张香案上的铜香炉是日本裕仁天皇赠送的,上面有日本皇室徽记菊花。西北角放的是木头船是一艘“遣唐使船”模型,是日本当年建造遣唐使船工匠的后代送给大明寺的。当年日本留学僧就是乘这种船来大唐留学的。

殿内两边挂的是绢本画,画的是鉴真生前四个重要的活动地点:陕西西安的大雁塔(是唐代都城的标志,鉴真在这里学佛、建庙。);广东肇(zhao)庆七星岩(鉴真东渡失败流落于此,不久后双目失明。);日本九州秋妻屋浦(鉴真东渡到达日本本土的登岸地点);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这是鉴真亲率弟子把唐代建筑传向日本的代表作)(郭沫若先生曾诗赞鉴真:“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制作这些绢本画的丝绢非常珍贵,用的全部是乾隆年间织造的绢,这些绢本来时宫中使用,从不外传,非常珍贵。当时,这些绢是经国务院的特批。才从故宫博物院里取出来使用的。

在纪念堂北面的放生池对岸,是2008年元旦双双落成揭牌的鉴真学院和鉴真图书馆。鉴真学院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宗教局批准成立的佛教高等学府;鉴真图书馆是有全球最大的华人组织——国际佛光会会长星云大师捐赠给家乡的。鉴真图书馆设计藏书100万册,将建成世界性的佛教信息中心。

现在,有鉴真图书馆举办的《扬州讲坛》已成为扬州人文化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扬州讲坛》每半个月举办一次,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扬州为主,由海峡两岸的名家学者主讲,一千多个座位的会场,每次都一票难求,许多市民没有座位,就在过道里站着听两、三个小时。扬州的市长、副市长经常来这听讲座。(扬州的千年文脉,有“文章太守”的遗风。)

欧公祠:(“文章太守”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名言,这句话是他当扬州市长时说的,古代的市长叫“太守”、“知州”。)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就是欧公祠。据说欧公祠最早是他的学生苏东坡为了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而建的,曾两次毁于战火,我们现在看到的欧阳修公祠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的。

清代的时候,有一位叫欧阳正墉的人在扬州当官,深有“文章太守”的自豪感,为感谢前辈族人欧阳修的恩泽,就为欧公建了座祠堂,还请当时最有名的石匠刻了欧阳修的像,这幅像后来选为教科书的插图,我们现在人对欧阳修的印象,基本都受这幅石刻的影响。这幅石刻的原作还在,就镶在前面“欧公祠”的内壁上。

欧阳修(1007—1072年)是江西吉水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庆历新政”失败后于庆历五年被贬到安徽滁州,写了著名的《醉翁亭记》取号醉翁。两年另八个月后,即庆历八年(1048)又贬到扬州,取号六一居士,他在扬州做官虽然不久,仅仅11个月,却政绩突出,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整个祠堂的大梁和廊柱都是楠木。我们到里边看看,站在远处,我们看墙壁上的刻石。就是欧阳修的石刻像,此像先由欧阳修后裔江苏候补道欧阳炳按清宫藏本临摹,再由扬州著名石匠朱静斋刻石。我们站在远处看,他的胡须是黑色的,当我们走进看时,他就是一根一根白色的。最精彩的是当你移动脚步,无论从任何角度去看,欧阳修的眼睛和脚尖都是直对着你的,这是石工点睛技术出色。被称为石刻的神品。现在教课书上的欧阳修画像就是照着这印的。

建欧公祠的欧阳正墉还写了一块“六一宗风”的横匾,就在我们上方。(其中的“宗”既有赞美欧阳修一代文宗的意思,也带有和欧阳修同宗同姓的意思。可惜原匾不存在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80年由江苏省书法协会前主席武中奇(1907—2006)先生重写的,六一取自欧阳修的别号“六一居士”。)

那是哪六个一呢!就是藏书一万卷,集取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置酒一壶、还有吾一老翁,就是我一个老头。

(西面满月门上有清代著名篆刻家邓石如(1743—1805)“真赏”的题额告诉我们前面一定是个景色不错的地方。)

西苑:西苑,又称御园,初建于清雍正年间,后为迎接乾隆皇帝南巡陆续修建,因其位于大明寺西部而得名。(西园岗阜环抱、脚下的小路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还有一段是清代石铺路面,当年这儿是皇帝行宫的御花园,大家看,这石头被磨得光光的,当年皇帝也是从这石头上走过的,所以小路有了个很有趣的名字,叫“乾隆散步小道”。)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乾隆御碑亭前,此亭为单檐歇山顶,三面敞开,一面嵌了乾隆御碑三方,记载了乾隆皇帝南巡扬州、游览大明寺的情况。乾隆是历代皇帝中题字、写诗最多的人,俗话说唐诗宋词,唐朝三百年所有的诗人一共写了四万八千多首诗,而乾隆《御制诗》就写了41863首,(《御制诗五集》是乾隆在位六十年的作品,录诗41863首,加上当太上皇的《余集》和当太子时的《乐善堂集》,共计43584首诗)乾隆南巡所到的地方几乎都有个御碑。这里也有,而且是三个。

东侧第方御碑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下江南来扬州写下的《辛未春仲平山堂》诗,那时乾隆皇帝40岁,风华正茂。(诗中写到:“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馥馥(fu)清风来月牖(you),枝枝画意入云栏。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春色助清欢。”乾隆诗比较好懂,诗中的永叔是欧阳修的字,谢安是东晋宰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的心情特别好,完全陶醉于扬州大明寺美不胜收的山水美景中。)

西侧碑文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下江南来扬州平山堂作的《平山堂一律》。(“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jin)吁俊心。”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块碑与众不同,就是“圣”字是另起一行。这首诗的“圣”是指圣祖,“圣祖”是康熙的庙号,所以另起一行顶格写以示尊重。这首诗明确的说他是重游大明寺了,而且还以康熙皇帝夸赞欧阳修的匾额“贤守风清”为题,告诫大清的官员,你们要像欧阳修一样保持做官的千古操守—廉洁奉公!这首诗情、景、理融为一体。)

中间的碑文写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下江南游大明寺所作的《四月朔日游平山堂》诗:(“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阴阴叶色今迎夏,衮衮花光昨饯(jian)春。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头薪。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这首诗书法的感情不同于前两首,这一首不仅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讲述了治国的方略,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乾隆在位六十年间,疆土完整,十战全胜,自称“十全老人”。写这方碑时,五十二岁的乾隆正处在精力和经验最佳的时候,写的内容也与治国有关,书法也是三块中最好的。)

(乾隆御碑亭向南有一片梅林,梅林前面有假山、水池和“待月亭”,亭边有井,立有“第五泉”石碑。)这边我们看到的是“天下第五泉”,是清嘉庆年间巡盐御史徐九皋(gao)所立。第五泉是唐代状元张又新(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谓之“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者连他在内仅有17人!)在《煎茶水记》中引品水专家刘伯刍(chu)的话,将泡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南中泠泉水第

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

二、苏州虎丘寺泉水第

三、丹阳观音寺水第

四、扬州大明寺水第

五、吴淞江水第

六、淮水为最下,第七。因此大明寺泉水就得到了“天下第五泉”的美誉。

这里的“泉”当水解,是天下第五等茶水的意思。这前七名全部录用在江苏,一定会有名泉觉得不公平,要争第一的,天下号称第一泉的有,北京东济玉泉山的玉渊泉、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江西庐山谷帘泉、浙江杭州的虎跑泉、云南大理的蝴蝶泉等。

(第五泉虽独此一家,却开有分店,分为上泉和下泉,上泉是井,下泉也是井。上泉有池,池是人工池;下泉也有池,池是天然池。上泉有亭,亭在井旁,叫待月亭;下泉也有亭,亭在井上,叫美泉亭。) (北宋欧阳修知扬州时,品尝泉水后,味甘水醇,不输滁州的“让泉”,便依醉翁亭之例建了“美泉亭”,并撰《大明寺泉水记》称赞泉水之美。现在那座造型别致的方亭是1963年重建的。说它别致,是天下赏泉的亭子都建在泉旁,美泉亭建在亭上;天下的亭子都是顶尖,美泉亭独创一格,上开圆孔留了天窗。为什么要在井口上方开个天窗呢?据说是泉为地坤,要和天乾相接,阴阳调和才为生命之源。)

(下泉井为渗出泉,地脉有水,我们看到井内水位高于周边池水水位,尤其是水色清冽,列代品茶高人都有赞文。亭外黄石叠石的假山上镶嵌的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王诚书“天下第五泉”石刻,有天然野趣,大家可照相留恋。)

(站在美泉亭旁,水面开阔,周围岗阜起伏,植被葱茂,临水的叠石小路,让人心境怡然。池中船厅前苏东坡曾撰联“万松时洒翠,一涧自留云。”也难怪乾隆每次来都要写诗称赞。)

现在我们就到了康熙御碑亭,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写的《灵隐》:“灵山含秀色,鹫(jiu)岭起嵯(cuo)峨。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这是康熙为杭州灵隐寺题的诗,为什么立到了扬州大明寺里来了?

原来。康熙第二次南巡(1689),扬州知府高承(cheng)爵(1651—1709年)亲至山东藤县三公桥迎驾,一路“接待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康熙就恩赐给他一帧手书,内容就是《灵隐》,并钦升高承爵为江苏按察使。高承爵承蒙圣恩,不敢怠慢,当即出资请高手镌刻,于同年三月十六日在大明寺内立碑于此,并建了康熙御碑亭。大家请看,康熙的书法挺秀气工整,流畅自然。比刚刚我们看到的乾隆皇帝的书法要秀气得多。

亭的外面有一“鹤冢”草书石刻。这里记载了感动了和尚的爱情故事。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某盐商将一对仙鹤在大明寺内放养,这对仙鹤非常恩爱,有一天雌鹤因足疾而死,雄鹤伤心欲绝,不吃不喝,在雌鹤尸体的上方盘旋了三天三夜,终因精疲力竭,绝食而亡。这让大明寺的住持星悟和尚感慨人生,禽兽况且如此有情义,而世人却不如禽兽有情有义(世之不义,愧斯禽。),因此给这对仙鹤建了鹤冢,以资纪念。

和鹤冢遥遥相对应的西园西北角的塔林,内有扬州八怪师祖石涛和尚(1630—1707年)的墓。石涛姓朱,名若极。是清代著名画家,为朱元璋的后裔,明王朝灭亡后出家为僧,晚年定居扬州,笔墨独步画坛,成为清初创新派的代表人物。石涛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葬在蜀冈,无塔无碑,1993年才立塔纪念。

谷林堂:离开西园,我们参观的下一个景点是谷林堂。谷林堂是宋代元佑年间苏东坡(1037—1101年)任扬州太守时,为纪念恩师欧阳修而建的。取其五言诗“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两句中的第二个字为堂名。宋以后堂不复存在,这是清同治年间改建的。今堂上悬的“谷林堂”三个字是黄汉侯先生集取苏东坡本人的字制作的。(“平山栏槛(kan)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少年,尊前看取衰翁。”欧阳修的《朝中措·平山堂》,感召着历代名流慕“文章太守”而来。)

平山堂:谷林堂前就是著名的平山堂,原为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被贬到扬州做太守时所建,用作游宴宾客。平山堂的字取自檐下的横匾“远山来与此堂平”。(清光绪二年(1876年),时任贵州布政使的林肇远题“远山来于此堂平”横匾悬于檐下,点出了江南群山到此堂下。)

现在的平山堂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堂中央楹上方是清同治十一年两淮盐运使方浚颐题写的“平山堂”。大家再看两边的匾额,东边是“坐花载月”,西边是“风流宛在”。(“坐花载月”是1929年由民国政府安徽省主席马福祥(1876—1936年)所写;“风流宛在”是清代两江总督刘坤一(1830—1902年)光绪初年(1875年)题写)。

我们先看“坐花载月”,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坐花载月”是讲欧阳修公务之余,寄情于山水诗酒每到夏天常和朋友到此赋诗饮酒,他们饮酒的方式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他常叫人到邵伯胡取来盛开的荷花,然后让歌妓取花传客,根据鼓声依次传花摘瓣,鼓声停下后,谁轮到最后一片叶,谁就喝酒一杯,赋诗一首,这样的诗酒宴会,常常使大家置身于花瓣丛(cong)中,加上酒逢知己千杯少,往往热闹到深夜,载月而归。这就是相传至今的击鼓传花的娱乐方式。

我们再看西边的“风流宛在”,大家是不是看到有两个错字,对,就是“流”少了一点,“在”多了一点,意思是提醒大家做事要“少一点风流,多一点实在”。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里的对联(中堂)(是嘉庆时知府朱公纯撰,由我国第一位书法教授尉天池所写。)上联: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下联: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上联写早上观景,晚上饮酒、传花赋诗而已。写景抒情,意境壮丽,贴切自然。抱柱对联由清嘉庆时扬州知府伊秉绶(1754—1815年)撰写:过江渚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上联以山喻人,体现了当年高朋挚友慕名而来,吟诗作对,谈古论今的盛况;下联表现了欧阳修被贬扬州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的郁闷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乐观自适的情怀。檐柱对联:“山色湖光归一览,欧公坡老峙(zhi)千秋”,由武中奇书写。

我们扬州处于丘陵地带,没有高山,此处为扬州最高的地方,为28.8米,听说在以前站在这里,能看到和扬州一江之隔的镇江的金山和焦山,不过现在由于高楼大厦和空气污染看不见了。当年欧阳修站在这里可以看的那么多山,感觉到那些山是和自己一样高的,“远山来与此堂平”就是点明这个含义。但从另一个侧面又反映了欧阳修蔑视高官厚禄,不愿阿谀奉承当朝权贵的一身傲气,即使再远再高的山,也不过到此堂下,于堂一样高而已。

(这里还挂有一些书法作品,如这帧苏轼的《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空头,未转头时皆梦。”这种字体看似平淡无求,却润拙相融,是大明寺当家大和尚能修主持的手笔。)

(最后,当我们离开平山堂在回眸时,有一块“放开眼界”的横匾悬挂在檐口,这是清代兵部尚书彭玉麟(1816—1890年)题写。过去这里曾有一副对联:“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此联是以北宋四大名家的四大名记集句的,分别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禹偁(同称cheng)的《黄冈竹楼记》和苏东坡的《放鹤亭记》。)

文章奥区:(我们现在游览的区域是“仙人旧馆”,对面还有“文章奥区”,是欧阳修读书、著书之处)

(沿曲径曲折而下,我们看到的楼叫平远楼,是取宋代画家郭熙(1023—约1058年)《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得名。此楼由扬州盐商汪应庚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高三层,一层在蜀冈之下,二层与冈齐平,三层在冈之上,层层不同,登楼而上,顿时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楼高三层,最上层高寺一层,最下层矮寺一层,第二层与寺齐平所以又称之为平楼。漏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楼下置卷棚廊,二楼槛窗横陈,三楼正中悬“平远楼”匾额。据记载,汪涤崖曾经在这座楼里画“黄山诸峰”,称为神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平远楼前草坪上就有来自千里之外、千年以前的古莲后代,几个石盆都是清代留下来的,里面生长着睡莲,就是著名的“唐莲”和“中日友谊莲”。) (东面一盆是1200多年前,鉴真东渡时带去的莲种,曾种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称“唐招提寺莲”。)

(西侧是1918年孙中山将辽东半岛普兰店出土的四粒千年莲种带到日本,日本把它与“唐招提寺莲”杂交,取名“孙文莲”即“唐招提寺青莲”。) (中间这盆是“中日友谊莲”。1950年,日本发现两千多年前的古莲子,与“孙文莲”杂交再次获得成功,即以“大贺莲”命名。1963年,日本将百粒“大贺莲”种子赠给郭沫若,郭沫若转交武汉研究所,该所以大贺莲作母本、普兰店莲作父本杂交培育成新的品种,取名“中日友谊莲”。) (1980年春,为迎接“鉴真像省亲”,武汉植物研究所把唐招提寺莲、唐招提寺青莲、中日友谊莲三种莲花赠送大明寺。)

(在“中日友谊莲”南面的花坛里有一方扬州市琼花的时刻,记载了道宏禅师任主持时(1709—1719年)亲手种植,已有三百年历史,这是扬州有记载最老的一株,主干虽已枯朽,但新枝每年都会花叶繁茂。)

(我们看到草坪东南面一块巨大的“印心石屋”横碑,是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屋”是两江总督陶*幼时随父亲读书的书房名,在湖南洞庭资水边。道光十五年(1835年)皇帝赐陶*御书“印心石屋”四字,陶*为感激皇恩,于道光十六年在其家乡湖南安化县以北25里一都资水南岸,制“御书崖”摹“印心石屋”四字于其上,又另特制数块巨碑分放在他所管辖的主要的城市,如今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均有此碑,而扬州时其中保存最好的一块。背面不仅刻有《印心石屋山水全图》、《印心石屋南宴全图》,而且刻有《奏折》、《跋(ba)语》和《勒(le)石平山堂后记》,可惜的是如今只残存了一小部分。)

栖灵塔:栖灵塔最早建于隋朝,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六十大寿,下诏在全国建三十座供奉舍利的浮屠,我们的大明寺就是其中之一。因传谕扬州“大觉有灵,留与供养”得名栖灵塔,栖灵塔共有九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 (唐代大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曾登临过栖灵塔并赋诗称赞。李白登栖灵塔作《秋日登扬州栖灵塔》诗:“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檐(yan)度,霞洗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称赞宝塔气势磅礴。尤其是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人同龄,又是年过半百(登临是五十五岁)的诗友,他们于宝历二年(826年)同游扬州,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的诗是这样写的:“半月腾腾在广陵 ,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 ,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赋诗《同乐天登栖灵塔》回应:“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两人不约而同写了登塔的观感,成为文坛佳话。)

可惜此塔在唐会昌三年(843年)被天火焚毁。现在各位看到的栖灵塔是1993年重建的,高73米(其中地宫4米),四方形仿唐构造(东西南北每面丝竹三间,一门两窗,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1996年元旦开放。

(现在的栖灵塔是于1988年在各界人士的倡议下重建的。当时的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为重建栖灵塔立了奠基石。瑞祥法师圆寂后,由现在的方丈能修法师率(shuai)众僧,募化资金,以恢复当年的栖灵塔之尤峻,专门请了扬州设计院专家精心设计,从1993年8月27日开始钻(zuan)探,12月7号正式动工打桩,到1995年12月竣工,历时2年零4个月,耗资近2000万元。)(底层对联:“大唐胜迹,历历可鉴,尊者来栖弘佛法;明性佳处,孜孜求真,众生托灵悟禅(chan)机。”)

塔的底层供奉面朝四方的四尊玉佛,这四尊玉佛是扬州的友好城市缅甸仰光市市长吴哥礼先生于1996年赠送的。(扬州和缅甸的仰光市于1997年结为友好城市。宝塔内各层绘制了系列壁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组画体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尊师重教的精神。每层皆供奉释迦摩尼像四尊。)

在二层须弥座上是仿唐佛龛用两千年汉代的金丝楠木纯榫卯方式制作,佛龛雕有四大天王像,龛上置15斤重金塔,宝塔内供奉有10颗舍利子。(其中一颗为,再生舍利子,颜色为白色,是扬州余文斌居士奉清定大师法旨转赠;有两颗骨舍利,颜色为米色,是台湾大敬法师供奉;有七颗引骨舍利,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红色的舍利又称血舍利,这十颗舍利均供奉在一座金塔内。还有三颗供奉在水晶内的肉红色舍利子,是2003.11.2年日本唐招提寺的长老为纪念鉴真大师东渡1250周年,特意将当年(公元753年)鉴真大师带去的日本的佛祖舍利子转赠给大明寺。须弥座供有1700年前西晋(265—316年)白玉佛首,由日本池田和夫1973年化两亿日元得供,2007.5.18捐赠大明寺供养。)登上塔可以俯瞰整个扬州城,还可以看到镇江的金山和焦山。

栖灵塔南面有两个建筑,东面的是钟楼,西面的是鼓楼,所谓晨钟暮鼓,其实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方式,早晨敲钟表示一天的早课开始,晚上击鼓,表示一天劳作结束。

(继苏州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每年除夕之夜扬州大明寺都举办听钟声活动。晚上11时42分10秒,方丈就在此钟楼上敲响第一声钟,撞钟者每十秒一声钟声,当第108记钟声撞响时,正好是新年元旦的零点,烦恼尽消,迎来新年。据说除夕寺庙敲钟108响的习俗在唐代十分盛行,后来传到日本,流行自今。在中国民间有两种传说十分流行,一种说:人一年之中有108个烦恼或人的一生有108种烦恼,听了寺庙里的108声钟声,就能去掉所有的烦恼,事事如意,年年吉祥。另有一说是:一年又12个月,24个气节,72个气候。古代称5个天为一候,按农历360天计算,一年分为72候,把

12、

24、72相加,正好得108之数,既可代表一年,又合108种烦恼之数。因此,若除夕听钟声,既能解除新一年的烦恼,又能消除人生的108种烦恼,真是大吉大利。)

(栖灵塔北面有卧佛殿,殿内四周陈列了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事迹的漆雕嵌玉地屏,中央陈列了一尊白玉卧佛供人瞻仰朝拜。这尊玉卧佛高2.3米,长5.7米,重18吨,仰光市市长吴哥礼先生于1996年将此佛赠送给大明寺时,是中国最大的白玉卧佛。(雕刻这尊玉佛的原料是由大明寺住持能修大师亲自在缅甸的玉石山上找到的玉料,又缅甸的雕工雕琢而成。大殿内四周陈列了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事迹的漆雕嵌玉地屏。))

(看完卧佛殿,我们要往回走了,在栖灵塔的西北角有弘佛亭,很多人都说弘佛亭像日本的亭子,其实日本的建筑受中国唐代的影响,这是中国唐代风格的亭子。亭子里的心形巨石上有陈从周先生甲戌(xu)年(1994年)77岁时写的“无量寿佛”。陈先生和扬州有缘,写过很多关于扬州的文章,大家刚才在鉴真纪念碑上看到的唐代卷叶草图案,就是陈从周先生建议刻上去的。这弘佛亭亭柱上的对联说得很好:“千年弘法随云易,一缕佛心伴月行”,就是说在生活中都带着一份善心前行。)

到这里大明寺的讲解就结束了。下面留点时间自由活动。 大家可以带前面出口附近开阔点的地方拍照留念。 还有,出口旁边有洗手间。。

第16篇: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导游词

大明寺位于扬州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蜀岗中峰,南临瘦西湖,是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大明年间,故名“大明寺“,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名寺,目前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大明寺景区主要由寺庙古迹、栖灵塔、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等五部分组成,游览线路是:牌坊——山门殿——大雄宝殿——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遗址——乾隆碑亭——第五泉——康熙碑亭——平山堂——文章奥区——栖灵塔——东门出口。

首先,我们来到了牌楼,上面的四个篆体字写的是“栖灵遗址”,讲的就是栖灵塔。背面有“丰乐名区”,是多么好的字句,描绘了这里的地名。

牌楼东侧的围墙上,石刻有“淮东第一观”,出自北宋诗人秦少游的“游人若论登临美,须做淮东第一人”的赞美诗句,这里的“观”并不是道教的“观”,大明寺是佛教。

下面分别讲“山门殿”和“大雄宝殿”等佛教方面 ——按导游词讲解。

再分别讲平山堂、栖灵塔、鉴真纪念堂、欧公祠、西园景点中之一

——按导游词讲解。

第17篇:广德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广德寺原名云居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城西l0公里处,寺院与国家级古隆中风景区毗邻,寺内古木参天,寺外碧水环绕,环境幽雅宜人,被清朝康熙皇帝赐封为“护法尊”的古银杏树干年不衰,枝叶茂盛。寺院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是鄂西北著名古刹。鼎盛时期,骑马观山门,敲钟开斋饭。是湖北省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十方丛林,其影响涉及鄂、豫、川、陕、赣、苏、浙等省、市。

据寺内碑载,明朝成化年间,襄王朱见淑的爱纪杜氏病故,襄王看中了云居寺的风水,将爱妃葬在寺旁。因而,云居寺主持道圆法师大为不满,要率众离去,襄阳诸佛寺院纷纷上书谴责襄王,襄王无奈只好奏请皇帝出面调解。成化皇帝朱见深下了一道圣旨,让襄王就近择一风水宝地、,本府自备工料,建寺院一座给和尚。寺院建好以后还给了和尚,朱见深并将寺名改为“广德寺”。“敕赐广德寺”至今还悬在广德寺山门上。

广德寺南北长250米,东西长180米,护寺河长达1000余米。主要建筑有皇禅师石塔、东山门、南山门、天王殿、伽蓝殿、韦驮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多宝佛塔、厢房、配房和跨院等,共有房屋127间。由于“*”十年浩劫,广德寺大部分殿宇被当作“四日”拆毁,到1978年,只有天王殿、藏经楼、多宝佛塔、部分厢房存在。

广德寺内多宝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负盛名,雄伟壮观,其建筑风格全国独一。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系砖石结构。通高17米,分塔座和塔首两部分。塔座高7米,为八方形四券门,上造浅檐,下奠矮基,角贴圆柱,石雕龙首;每方设一佛龛,龛内供一石雕趺坐莲台佛像,四门皆有通南道入内,俗称“八方四门”。正门南向,上额石匾阴刻“多宝佛塔”。檐下横列斗大“佛”字3个。塔内砌八角形亭式塔心柱,也有壁龛坐佛。北面通南一侧,有石阶梯可登座顶。塔身五座小塔和覆盖楼梯口亭组。座顶主塔喇叭塔,高约10米,八方须弥座,刻仰复莲瓣四层,上承复钵式塔肚;再承须弥座,四面饰嵌佛石龛,座上置相轮,顶为铜铸莲花宝顶。主塔四方,各立一小塔,塔身作稍矮,为六角攒尖顶,顶上叠密檐三层,塔身也有嵌佛石龛。东侧阶梯。覆盖的方亭为四角攒尖形,佛塔内外共有佛像48尊。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1991年,市政府拨专款180万元,维修了广德寺藏经楼、方丈院、知客楼、天王殿及山门,修复了大雄宝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7年1月,广德寺为佛教活动场所正式开放。襄樊的广大佛教界人士和信众十分感谢,纷纷表示: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要遵纪守法、爱国爱教,提倡人间佛教,壮严国土、利乐有情,为提高襄樊的知名度,为襄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第18篇:玉泉寺导游词

玉泉山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到当阳玉泉寺观光旅游!

玉泉山位于当阳城南15公里处,是一个以森林景观为基础、佛教文物为主体、三国遗迹为依托,融其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中心景区面积8.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面积69平方公里。

玉泉山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动、植物品种繁多,并有大量珍稀物种。景区以名山、名寺、名水、名塔而闻名遐迩。

玉泉山素“三楚名山”盛誉,是一座佛教名山;玉泉寺始建于东汉末年,为我国历代著名的佛教寺院,是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的道场和天台宗的祖庭之一,以“荆楚丛林之冠”著称;珍珠泉是我国三大著名珍珠泉之一;棱金铁塔建造于北宋年间,是我国现存最高、最重和保存最完好的铁塔。玉泉寺及铁塔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泉寺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玉泉寺内的隋代铁镬、唐代吴道子石刻观音像佛教文物相当珍贵,月月桂、并蒂莲、唐代银杏等奇花异木独具特色。

景区内还有汉云长显圣之地、全国最早的关庙显烈祠等三国遗址。近年来,又开发了青龙洞、开放了铁塔地宫等新景点,修建了三国度假村、登山台阶和新山门等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玉泉山是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上的树种多达300多种,其间的“三白九柳一棵松”最为著称,“三白”就是三棵唐代白果树,又称银杏。一棵松即夜明松,松树的叶子日开夜合,白天张开.夜晚合拢。“九柳”就是九棵千年古柳,看,这棵古柳叫“迎宾柳”,它伸出绿色的臂膀,正欢迎远到的客人哩!在玉泉寺四季如春,这里的温度比外界要低

四、五度,所以说玉泉寺是游客休闲避暑的极好地方。

现在我们就到了玉泉铁塔下,玉泉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在湖北,它是“荆楚丛林之冠”;在中国,它与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山东长青的灵岩寺、淅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绝”。 被称为“天下四绝”的玉泉寺本身也有“四绝”:一绝名塔,玉泉铁塔;二绝名殿,大雄宝殿;三绝名泉,珍珠泉;四绝名山,玉泉山。

玉泉寺规模宏大,范围宽广,方园十里,景观众多,今天,我们主要参观游览四大景区:一是塔区,二是寺区,三是泉区,四是山区,现在我们首先参观塔区.塔区有三大景观:一是老山门了,二是玉泉铁塔,三是铁塔地宫。

大家请看山门的“三楚名山”四字,是由赵朴初先生题书。所谓“三楚”,汉时有东楚、南楚、西楚之分,合称“三楚”。“三楚名山”即楚国的名山,当阳,属西楚要地。玉泉寺铁塔又名“棱金铁塔”、“如来舍利塔”,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塔高21米,十三级,重76000斤,是全国最高、最重、保存最完整的古铁塔建筑,它和大雄宝殿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曾多次播放再现铁塔风采,这么高的铁塔是怎么竖起来的呢?它是用“堆土法”铸造的,即将塔身分成十三截,分截铸造。先在塔基放第一层,用土壅平;再安放第二层,再壅土;接着放第三层、第四层——就这样用“堆土法”,逐层向上,接至顶端,最后一层一层地将土搬掉,铁塔就平地拔起了。

玉泉铁塔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这座铁塔是在苏州铸造的,是观音大士用伞把子挑来的。这座铁塔原本是安放到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附近晓溪塔的。可怎么放到了当阳玉泉寺呢?原来是这样的,玉泉山下,右有一条青龙岭,左有一座白虎山,青龙白虎经常斗殴,危害百姓 。住在玉泉寺附近的一位土地公公,得知观音大士挑着铁塔从玉泉山经过,就哄骗观音,让她把铁塔放在玉泉山做镇山之宝。观音大士扛着铁塔,腾云驾雾,从玉泉山顶经过,突然听见凡间“喱喱喔”几声鸡叫,观音大士大吃一惊,以为天要亮了,于是按落云头,慌慌张张将铁塔放在玉泉寺山门前。这时候,天色一片漆黑,观音大士发觉受了土地公公的骗,心中气愤不过,便举手打了土地公公一嘴巴,把土地公公的嘴给打歪了,玉泉寺的僧民感激土地公公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功德之事,于是修了一座歪嘴土地庙,供后人祭祀。等会儿我们去参观珍珠泉的途中,可以拜见因公致残的歪嘴土地。刚才我讲过,观音大士是慌慌张张将铁塔放在这里的,所以塔身是歪的,塔尖是偏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文物部门给铁塔进行了落架正形.在落架正形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塔基下深藏着无数珍宝。其中以武则天亲赐玉泉寺的佛牙舍利子和皇室供奉的水晶珠、鎏金菩萨等国宝最为珍贵,为此,申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兴建了一座铁塔地宫,将其国宝陈列其中,供游客观赏,要知铁塔地宫秘密何在?请参观铁塔地宫。我们可以留出一点时间,让大家在铁塔下、山门前留影,等会铁塔地宫有专职解说员。

我们刚才参观了塔区,现在来到了寺区,玉泉寺历史悠久,殿宇辉煌。东汉建安三年(198年),普净禅师结茅讲法于此;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天台宗创始人智广禅师来此创建玉泉寺;唐仪凤三年(678年)禅宗北宗创始人神秀禅师,从黄梅五祖寺 (东山寺)来此弘扬禅法;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明肃皇后敕建玉泉寺,其规模达到“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七百”。居湖北佛界之首,荆楚丛林之冠,古朴雄伟的玉泉寺,沿中轴线是天王殿、过甬道和丹池是大雄宝殿,拾级而上是毗卢殿,中轴线两边:西边有西堂、藏经楼、僧堂等东边东堂、五百罗汉堂、般舟堂、玉佛殿、三圣殿等。

我们首先参拜天王殿,天王殿共有六尊佛像,迎门我们看到的便是笑口常开、大腹便便的弥勒佛,人称笑眯罗汉,他笑容满面,欢迎四方香客到来。在弥勒佛两侧是如此可怕的四大天王,其实,他们的心底十分善良,四大天王,各居一方,就像今天的八大军区司令。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是主乐神,他会给你欢乐和幸福;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保护你一生平安、延年益寿;西方广目天王高瞻远瞩,手缠金龙,保你龙腾虎跃,事业有成;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保护伞,保你福德满堂荣华富贵。弥勒佛背后,是威武雄壮的韦驮菩萨,职责是维护佛法尊严,他可是专门堵后门的哦!

在天王殿通向大雄宝殿的甬道两旁有放生池,也叫丹池。但丹池中的青蛙却从来不叫的,为何不叫呢?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明肃的姑娘,到京城去参加选妃,路过当阳玉泉寺,在寺中歇了一宿。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朗,姑娘坐在丹池边梳妆台上对月梳妆,时正三月,丹池里蛙声阵阵,格外嘈杂。明肃姑娘心里不免烦燥起来,她顺口说了句:“你们这些畜牲,只把一时不叫,让我静下心来梳妆吧!”青蛙们一听,喧闹的丹池霎时安静下来。自此之后,丹池中的青蛙再也不鼓噪了,只因为青蛙们把“一时不叫”错听成了“一世不叫”。奇怪的是,如果把丹池中的青蛙捉到玉泉寺外,它又呱呱地叫开了;把玉泉寺外的青蛙捉到丹池中,它却默然无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科学测定,青蛙叫声是有条件的,温度起码要在摄氏23度以上,而玉泉寺丹池常年恒温在摄氏18度至20度之间,低温环境是不适于蛙类配偶的。所以,玉泉寺的青蛙,特别是丹池中的青蛙很少叫的。

每年夏季,玉泉寺丹池中要盛开一种非常艳丽的莲花。这种莲花不是我们常见的红莲、白莲,而是世间稀有的并蒂莲。并蒂莲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在同一个蒂柄上并列开着两朵花,而是一蒂一花,在花瓣里并列着两个花蕊,这两个花蕊被重重叠叠的花瓣紧紧环抱着,越到蕊部,色彩愈浓,由粉红、深红转为胭脂红,好看极了!数一数,每朵莲花约有千瓣左右的花瓣,故又称“千瓣莲”。并且每一朵莲花有一斤多重,所以又叫“重瓣莲”。并蒂莲是最珍贵、最圣洁的“花中君子”,传说这是一对恋人的化身呢!

古刹玉泉寺文物众多,陈列在大雄宝殿前的化香炉、大铁钟,大都是明清时代的。而最珍贵的是要数这一口隋代铁镬。铁镬在我们南方叫锅,一口铁锅有什么珍贵的呢?你们看,上面刻有一段铭文:“隋大业十一年岁次乙亥十一月十八日在当阳县治下李慧达建造铁镬一口用铁今秤三千斤,永充玉泉道场供养,”他的考证价值在于“用铁今秤三千斤”这七个宇,当时的三千斤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多少斤呢?据测定,当时的一斤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六两,它填补了隋代度量衡资料的空白,这对研究我国隋代衡计制具有重要价值。如果你要留个纪念,可以站在铁镬处,以大雄宝殿为背景留个影。

活动片刻之后,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玉泉寺的正殿、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南宋,殿高21米,与棱金铁塔平高,7开间,进深5间,外廊24柱,内殿43柱,全为金丝楠木。整个建筑没有一个铁钉,飞檐斗拱,重檐歇山,庄严肃穆,给人以“半天空翠落禅堂”之感,大雄宝殿和玉泉铁塔均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雄是大力、感德高尚的意思。大雄宝殿是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大厅,是寺院做早晚功课和大型佛事活动的地方。

大雄宝殿中间供奉着三尊佛像,中座供奉着佛教最高领袖释迦牟尼,右手向上屈指,表示说法的姿式,用佛教理论,武装僧人头脑,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都是听经闻法的,释迦牟尼佛原来是古印度迦族的一位王子,他抛弃卫位,出家修行,成为佛,他辞去王位。登上佛座,说明什么呢?是否证明佛的位置比王的位置更加神圣呢? 佛主的右座是二把手药师佛,一手持钵,内盛甘露,一手执药丸,为世人治病消灾;佛主的左座是三把手阿弥陀佛,掌中有一莲台,负责接引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大雄宝殿背面是四把手观音,观音的坐骑是“特”、“四不像”,头像狮却有角,身似马,尾似牛,脚似鸡。“特”是一种猛兽,被观音降伏成为坐骑。观音本叫观世音,意即观世间声音,循声救苦。因她的名字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相同,为避讳皇帝之名,故更名为“观音”,可见皇权还是大于神权,(诙谐的)佛界的“四大斑子”由三男一女构成,可谓优化组合。一把手主持全面,亲管佛法教育;二把手主管医药健康;三把手主管接引众生;四把手主管扶危救苦,还有妇女、生育工作。

出大雄宝殿后门,登石级而上是毗卢殿。殿中毗卢佛是释迦牟尼的法身像,即三世佛,所谓“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愿意参拜的可以拾级而上,如果身体不适,或者时间不够,可以回身去参拜供奉在西堂关公佛像。

在玉泉寺西堂供奉着关公的佛像。大家可能要问:为什么关公进了佛堂呢? 这与关公“稽首皈依”有关,“稽首’,就是叩头到地,“皈依”就是归顺依附,关公在世杀人过多,死后归顺佛门,立地成佛,并为兴建玉泉寺大显神力,佛教要在中国立住脚,必须儒化。关公是深得人心的儒佛,于是就把他请到佛门来了,关公入佛大大地提高了佛教的地位和影响。

大家请看,这里是唐代观音画像,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亲笔所画。观音手托法轮、足蹈莲台,线条流畅,笔触细腻,神态活现,艺术高超,此观音为男首女身,颌下长有胡须,各位可能要问:观音到底是男还是女?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观音是神,可以变成男的,也可以变成女的。需要送子便是观音娘娘;需要托塔便是观音力士。在人世间,一般女的比男的疾苦多,所以观音多化身女观音,这样便于接近并救助女性,唐代吴道子观音画像价值连城,它与玉泉铁塔、隋代铁镬被称为玉泉文物“三件宝”。

为了确保佛界依法行教,于是设有护法神。这里是东堂。东堂供奉的护法神韦驮,他身着武服,手持金刚杵,俨然今天的武装部、公安局。把守天王殿后门的也是韦驮,没有持武器,起着纪委和监察局的作用。说明佛法的组织机构也是很严谨的。在这一方天地,我们参观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东堂、西堂和文物古刹,接下来,我们去五百罗汉堂数罗汉。

我们现在就到了罗汉堂。五百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个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外出旅游,重在参与,到玉泉寺旅游观光,大都要数数罗汉,卦占自己属于那类佛像,怎样数罗汉呢?一要虔诚不嬉笑;二要默数不出声;三要心数不捣指;四要按虚(岁)不按实(岁);五要男左女右数。那么又从哪里开始数呢?其实这个没有什么规定,从任何一尊佛像起数均可。当数到属于你自己的一尊罗汉面前时,就请师傅为你解释或者自己彻悟。

各位朋友们,刚才我们数罗汉,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佛像,他们都赐给你神光和福气,祝大家好运,下面我们到般舟堂参观。

这个四合院叫般舟堂,般舟,意即借智慧之舟达到胜利的彼岸。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他们是借智慧之舟最先达到净界的楷模。

自古以来,般舟堂就是一座智慧的殿堂。著名作家姚雪艮的长篇小说《李自成》就是左这里创作的;鄢国培的长篇小说《长江三部曲》第一部《漩流》也是在这里完稿的,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当阳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武圣关公》“汜水关·镇国寺”一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般舟堂是智慧的殿堂,也是月桂飘香的地方。你们静静地闻,是不是很香啊?如果说八月桂在神州华夏遍地皆是,那么月月桂则是世间稀有的,所以当阳市把月桂定为当阳的市树和市花。如果你爱上了它,可以到玉泉苗圃,卖上一两株带回去栽在自家的庭园中或阳台上,为你的家庭生活添上几分清香和一份惊喜! 请往里走,到玉卧佛,净重420公斤,高1.7米教寺院最珍贵的全玉卧佛。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尊玉佛估价为一亿元。她洁白无瑕,神光照人,与古今中外的美人比,更有圣洁之感。下面我们参拜三圣殿。

我们眼前的这棵参天大树是唐代银杏,四人合抱,它与并蒂莲、月月桂,被称为玉泉寺“植物三宝”,有兴趣的去抱一抱,留个影,祝愿你们的生命像银杏一样长青,你们的财源像枝叶一样茂盛,你们的儿孙像小银杏一样挺拔,一样茁壮成长。

朋友们,这里就是“歪嘴土地庙”。前面讲过,土地公公的嘴巴是观音大士给打歪的,因为土地公公犯了欺君之罪,为了本位利益,以欺骗手段骗得观音把本来要放到宜昌晓溪塔的铁塔放到了他的管辖范围玉泉寺,致使晓溪塔至今无塔,图有虚名。这一方面说明“土地”罪该挨打,同时也说明佛界也有以权压人的现象。在神界最小的官可能就是土地菩萨了,所以他住在基层,其庙不大,远不及首脑机关大雄宝殿那么宏伟高大,“土地”虽是小官,却拥有一定的权力,管一方土地。治一方人,人们尊称他为“土地爷”。你们看,地庙有一副楹联:上联“须仔纲摸心来”,下联“莫糊涂磕下去”。号召大家都来谒拜,那么怎么拜?要摸心来,诚心来,不要冒失盲目来,当你磕头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为何而磕?是求子呢,还是求福?是求安呢,还是求寿还是求官呢,还是求财?凡事先想后做,不要糊里糊涂磕。

原先的横联是“提起放下”,意思是遇事提得起,放得下,能官能民,能上能下,颇有清正廉洁之意,现在不知何人何时更改为“求之不得”,似乎这位基层官员也变得如此心切,希望大家都来谒拜。好,下面我们到关公显圣处参观。

我们参观了塔区,寺区,现在来到了泉区。泉区有四大景观:一是汉云长显圣处,二是珍珠泉,三是显烈祠(小关庙),四是唐贤碑碣。

这里竖立着一尊石碑和一座石望表,上面分列刻着“最先显圣之地”和“汉云长显圣处”。《三国演义》第7回描述关公显圣玉泉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年关公挂印封金,离开曹操去找刘备,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当他过第三关汜水关时,守关将领卞喜请关公到镇国寺赴宴,准备以击盏为号,杀害关公。镇国寺中有一老僧叫普净,是关公的同乡,他暗示关公,要他提防,关公挥大刀,杀散伏兵,将卞喜砍为两载。关公结果了卞喜的性命,拜谢普净和尚,夺关而走。普净也说:“此地非容身之地,我也要云游他乡,愿将军保重,后会有期”,普净和尚日夜兼程,云游到玉泉寺见这里山水如画,便在这里结草为庵,化缘度日,二十年后,关公大意失荆州,退守麦城,在去西川求援的途中,于回马坡被东吴伏兵用绊马索将赤兔马绊倒。关公落马,被擒斩首。关公英魂不散,在玉泉山顶游了三圈,大喊三声:“还我头来!” 普净闻声出庵仰面一看,只见空中三匹高头大马踏云而来,中间一个无头将军,骑赤兔马,提青龙偃月刀,左有一白面大将关平,右有一黑脸大将周仓,三人一起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这无头将军正是关公,便向山顶喊道,关公等人便按下云头,落在庵前,普净连忙上前合十问讯:“二十年前一别以后,不知将军别来怎样?”“云长将军哪里来?”关公听见召唤,“老僧普净前来问安”,关公听说是普净,慌忙下马,拱手相拜:“吾师恩人,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承蒙相救,铭感深思,今某已遇害,首级被斩,愿求法号,安得有救!”普净见无头将军血溅征袍,不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将军壮志未酬,为国捐躯,可惜啊可惜,蜀汉又损一员大将!”关公一再拜请法师:“愿求清诲,指点迷途,还我头来,以图复生!”普净说:“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而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取呢?”普净长叹一声,继续说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那赤兔马随关公驰骋疆场,屡建功勋,与主人结下了生死之缘,听了老僧这番言语,知道将军不能复生,悲愤不已。引颈长嘶,四蹄击土,尘石飞溅,刨出一个大坑来,顿时,泉水大涌,翻腾不息,铮铮铁汉关公。听了老僧这番言语,心如刀绞,全身抖动,滚滚的泪水泉水般洒落下来,顿时化作一串串、一束束、一团团珍珠,在泉中沸腾翻滚,这时,一阵旋风从泉心卷起,击起水柱三丈多高,关公和赤兔马升天去了。

自此,这口泉水常年不断,日夜不息地跳玉喷珠,因而得名“马刨珍珠泉”,简称“珍珠泉”,珍珠如玉,也叫玉泉。玉泉山、玉泉寺、玉泉塔都因玉泉得名。唐诗云:“游人一击掌,叠叠如贯珠”,大家不妨试试,鼓鼓掌、跌跌脚,泉水一定会向你争相抛玉,冒出的珍珠愈多,你的财气福气就愈大。珍珠泉为美丽的玉泉山增添一份亮丽的景观。因此,珍珠泉也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

天下好山僧占尽,玉泉风光天下美!当阳玉泉寺与其他佛教寺庙不同的一大特点是:渗透了三国文化,特别是关公文化色彩,关公遇害之后,孙权将其正身葬在当阳,曹操将其首级葬在洛阳,刘备将其衣冢带回成都,建了座衣冠庙,并在关公显圣的玉泉山下建了座显烈祠,玉泉“显烈祠”是中国最早的一座关庙,俗称“小关庙”,相对而言,关陵庙就称“大关庙”了。

我们参观了塔区、寺区,现在又参观了泉区,如果有时间,我们还可以从这里登山,游览林区,登高望远,腑瞰全景,更有一番情趣。只因景观太多,时间有限,好多景观不能一一光顾。好了,玉泉游到此就结束了,玉泉寺给你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印象呢?你又怎样从整体上来认识玉泉寺呢?希望你们游完玉泉寺后能好好的想一想,游有所思!同时,欢迎你们再次来此游览!届时,我将在此恭候大家的光临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再见!

第19篇:隆兴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劳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着冬日的暖阳能赶走你们一路上的风尘和疲惫,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吕翔,双口吕翱翔的翔,希望能够带领大家翱翔在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当中,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我们车上最没有礼貌的一位成员因为他总是用后背对着大家,他就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其实李师傅是我们旅游界公认的优秀司机,稳重不但是他性格的代名词也是他车技的代名词,虽然他的车有点重但是还是很稳的,坐他的车大家会真正体会到安全与舒适。好了,大概还有二十分钟我们就会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家先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色休息一下吧!

今天我有幸带大家参观的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实,隆兴寺最初的名字为“龙藏寺”,就是藏龙卧虎的龙藏,在宋初时藏字曾被改为了兴旺的兴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时才改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名字—隆兴寺。从名字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历代年间我们的隆兴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兴寺以大悲阁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修建,是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现存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一定对这有着千历史的宗教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兴趣吧?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它神秘的面孔吧!

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国内之最,穿过天王殿和大觉六师殿遗址,现在在大家眼前这座雄伟的殿宇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第一处国内之最,中国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占地1400平方米,正如大家所见它的布局十分独特,大殿的殿身中央为重檐歇山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厦,使整个建筑平面形成了十字型。我们从外观看整个大殿重叠雄伟,富于变化,这种建筑方式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大家再看,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均与宋代的《营造法式》相符。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发现摩尼殿后大加赞誉,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种穿越时空身在宋画的感觉呢?大家赶快从联想中出来吧,我们从外观欣赏完这画一般的建筑后,让我们一同进去欣赏一下它更美的内涵吧!

请注意,下面我要介绍隆兴寺的第二最了,中国最美的倒坐观音,大家请看摩尼殿内槽北壁的这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30余身,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中这尊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也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观音形象。观音像高3.4米,大家请看那双智慧深藏的双眼微微俯视着我们,大家是不是有心头一震的感觉呢?其实她美的不仅是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美的还有她那广阔的胸怀和她感人的慈悲。

穿过牌楼和戒坛,我们就可以看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有两座典型北宋时期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它们分别是转轮藏阁和慈化阁。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咱们面前的转轮藏直径为7米,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问这么特殊的法器是干什么用的呢?据史书记载:转轮藏是南朝梁时,为了方便不识字或无暇阅读经书的信徒所创。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遍经卷的功德相同。这个转轮藏虽历经千年,但现只需两三人之力便可使之徐徐转动,是不是很神奇呢?转轮藏做为一种特殊的形制法器,自产生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国内现存实物很少,而隆兴寺的转轮藏则是其中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一个,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隋代是由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而我现在要介绍的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字体沉滞宽博,扑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可以说是标准的楷书,是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更称其为“楷书之祖”,大家赶快好好欣赏一下吧!好范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进入其中我们会看到一尊高21.3米的铜铸铁观音,它是北宋开保四年铸造的,共42臂,除本身两只手眼外,在身体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别执不同法器。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成为40只手和40只眼,据说每只手眼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也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00多年前,没有机械化,完全凭手工铸就如此高大的铜佛,创造了世界冶金铸造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很自然的将隆兴寺称为“大佛寺”。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毗卢殿,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铜铸毗卢佛像。“毗卢”是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遍照”。毗卢佛是释迦牟尼得法身佛,这尊毗卢佛象高6.72米,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座式小佛,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另有三层四面佛,共计12尊,每尊毗卢佛都头戴五佛冠,整尊佛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外孤例。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我们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如果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大家一定要告诉我,让我可以改进更好的进步,谢谢大家!

第20篇:隆兴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劳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着冬日的暖阳能赶走你们一路上的风尘和疲惫,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吕翔,双口吕翱翔的翔,希望能够带领大家翱翔在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当中,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我们车上最没有礼貌的一位成员因为他总是用后背对着大家,他就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其实李师傅是我们旅游界公认的优秀司机,稳重不但是他性格的代名词也是他车技的代名词,虽然他的车有点重但是还是很稳的,坐他的车大家会真正体会到安全与舒适。好了,大概还有二十分钟我们就会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家先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色休息一下吧!

今天我有幸带大家参观的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实,隆兴寺最初的名字为“龙藏寺”,就是藏龙卧虎的龙藏,在宋初时藏字曾被改为了兴旺的兴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时才改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名字—隆兴寺。从名字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历代年间我们的隆兴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兴寺以大悲阁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修建,是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现存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一定对这有着千历史的宗教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兴趣吧?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它神秘的面孔吧!

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国内之最,穿过天王殿和大觉六师殿遗址,现在在大家眼前这座雄伟的殿宇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第一处国内之最,中国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占地1400平方米,正如大家所见它的布局十分独特,大殿的殿身中央为重檐歇山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厦,使整个建筑平面形成了十字型。我们从外观看整个大殿重叠雄伟,富于变化,这种建筑方式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大家再看,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均与宋代的《营造法式》相符。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发现摩尼殿后大加赞誉,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种穿越时空身在宋画的感觉呢?大家赶快从联想中出来吧,我们从外观欣赏完这画一般的建筑后,让我们一同进去欣赏一下它更美的内涵吧!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请注意,下面我要介绍隆兴寺的第二最了,中国最美的倒坐观音,大家请看摩尼殿内槽北壁的这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30余身,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中这尊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也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观音形象。观音像高3.4米,大家请看那双智慧深藏的双眼微微俯视着我们,大家是不是有心头一震的感觉呢?其实她美的不仅是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美的还有她那广阔的胸怀和她感人的慈悲。

穿过牌楼和戒坛,我们就可以看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有两座典型北宋时期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它们分别是转轮藏阁和慈化阁。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咱们面前的转轮藏直径为7米,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问这么特殊的法器是干什么用的呢?据史书记载:转轮藏是南朝梁时,为了方便不识字或无暇阅读经书的信徒所创。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遍经卷的功德相同。这个转轮藏虽历经千年,但现只需两三人之力便可使之徐徐转动,是不是很神奇呢?转轮藏做为一种特殊的形制法器,自产生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国内现存实物很少,而隆兴寺的转轮藏则是其中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一个,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隋代是由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而我现在要介绍的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字体沉滞宽博,扑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可以说是标准的楷书,是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更称其为“楷书之祖”,大家赶快好好欣赏一下吧!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我们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如果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大家一定要告诉我,让我可以改进更好的进步,谢谢大家!

《国清寺导游词.doc》
国清寺导游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