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2020-07-12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商管理系财务管理02班周阳2012091136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通问题

本次实践工作地点是在长沙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时间为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15日。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工作人员监督检查客货运输经营,同时在工作之余将自己的工作感悟以及经历记录整理总结。在经过十几日的工作历程之后,自己更多的丰富了社会经历和生活阅历,同时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当代农民生活带来种种变化。

工作单位介绍

长沙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担负行政管理职能的副科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归口兴隆县交通局领导管理。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法规授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业务工作进行行业管理,

权限包括监督检查道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检验单据、票据、标志牌、营运证等证件,对道路违法经营者依法进行管理和处罚;监督检查客货运输经营者和客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驾驶培训机构等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的服务质量;做好道路运输企业和其他经营业户的分类指导,保护合法经营,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实践过程

因为爸爸的工作地点贴近农村,所以我特意着重了解学习了国家近些年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问题。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的农业、农村形势正在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了全党、全社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同,大家都认

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因此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在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因为工作内容及方向,期间我接触了大量的农村从事运输行业的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和询问。现将所整理的一些关于工作辖区内的农村交通建设问题所列如下:

一.辖区农村交通现状和农民出行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出行村民及部分司机的采访,掌握了许多辖区农村路况的信息及农民交通出行的情况。现在,农民出行普遍还是用的汽车,乘汽车便宜又方便,小车在农村的普及率不是很高。一般而言,只有村里少数的富裕农民才拥有自己的小车。相比于十年前,农民的出行时越来越方便。十年前,他们到县城里去多半走路或骑自行车。可现在通了公交车,想去就去,既方便又快捷。而相比于方便的交通工具而言,车费还没有怎么提高,特别是公交车,一般来说都是一元。看着农民脸上微笑的表情,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农村也基本上村村通了公路,我们现在不得不感叹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好啊!它把各种先进的科技带到农村去,使我们的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由于有了公路,大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农民基本上都有了摩托车及农用车,他们可以很方便的把各种蔬菜及农作品及时的送往县城里以满足县城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

1.农村村公路现状

文化大革命前,辖区周边农村村是没有硬化公路的,文化大革命后,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周边农村修起了硬化公路,并随即通了到县城的汽车。从此,县城周边农村公路直到县城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那条泥石公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镇政府的号召下,由政府出资,对公路实行了柏油化,在90年代末期,这条宽宽的柏油马路终于通车,各村村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有了好路,公交车也来了,随即村里有了公交车,并且依附于条条主公

路,村民们都修了通向自家家里的支路。现在各村的农民一出门就是公路,看着他们谈论各自村里交通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开心!

2、周边农村村车辆结构状况

现在辖区内有机动车约3000辆。其中货运车2400多辆(含大型货车1000辆,农用运输车900辆);客运车500辆(含营运性客车270辆,非营运性客车150辆);农用拖拉机80辆;大大的方便了农民的出行及货物运输。

二.辖区农村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与部分农村人员交谈中也了解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各类交通工具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自行车在农村渐渐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摩托车的数量又在农村逐渐增多,近年来,由于助动车的数量在农村的激增,以及广大农村个体经营者的电瓶车、三轮摩托车数的泛滥,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农村人口素质及交通意识的薄弱,逐渐导致农村交通情况的不断恶化,虽然说是广大农民进出县城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变化,交通便利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交通事故的频发,给广大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农村交通环境的不断恶化,也正在深刻地提醒人们时刻要把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1、农村公路网络

尽管与十年前相比,农村公路密度,高级路面有一定幅度增加,公路建造深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样式的汽车也进入了农村,使周边农村的农民享受了城市人民的方便生活。但仍与该村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只要有以下方面:

(1).公路交通网络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低。周边村内多数公路路段时速仅为20-30公里,大大低于国内平均时速44公里的水平,其公路运输状况差,人车混乱,通畅不行。

(2).道路基础设施不配套。现在的公路不仅等级低,路况差,通行能力弱,而标志,标线,标牌等道路基础设施配套不全。

(3).公路通而不畅。由于等级低,路面质量差,抗灾能力弱,有很大一部分公路现在也出现了毁坏的迹象。造成了现在的部分道路是晴天扬灰路,雨天泥水路,这是现在摆在农民面前的一个现实。

(4).交通基础设施资金严重缺乏。虽说政府在修公路上也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现今的资金还是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交通的全面发展。 2、周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

一方面,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是农村道路交通的首选,是农民群总出行的主要依靠,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它又是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最大威胁,如果破解这一难题,处理好交通和安全这一矛盾,就是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本次实践活动之感悟

自古以来,农民这无产阶级被视为社会生活的低层阶级,而今我们却愿意以一位农民的身份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平台上,因为现在的农民可非同过去,像现代“农民”袁隆平,现代农民企业家等等都是许多人所倾慕的对象,他们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先驱。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地位随即得到了提高,更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所以当今的农民已不再是“无知,无识,”的代表,更多的是“智慧,勤劳”的代表。

因为实践活动的工作单位原因,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通方面的发展情况。虽是很片面的了解,但这些信息却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里程碑,更让信奉一句话“勤劳,永不停滞,永远不知足,终究使一类人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强大!”由此我也了解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步,并坚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去的历史性的成功,把我中华万万农民带入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推荐第2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长江师范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弊社会实践报告

引言:本次暑假我对垫江县高安镇新曲村的新农村建设作了周密的调查,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见识了新农村的新面貌,我发现了新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调查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不但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环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的利弊问题。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文阐述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增创农村经济效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农村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等的战略意义。

高安镇新曲村位于垫江县东北方向,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四面环山,交通也十分闭塞,在党的扶持下,我村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号召,在吃穿住行都发生变化。近年来,全市上下一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实施,稳步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所以我村在市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记得我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记得村民们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还是党的政策好,惠及三农,让咱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首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培育农村产业,促进了我村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农村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我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种百果树,还种梨树,承包鱼塘喂鱼,大面积种植南瓜,政府还大力支持发展水稻试点,鼓励大面积种植水稻,使用农药,政府还为农民们联系收割机,现在我们不用自己在炎热的天气下收割谷子,而是使用收割机,短短几分钟就把稻谷收割,打包。政府还为农民们联系销路,让农民种植的蔬菜,水果可以卖出去,促进了我村农副产品的发展。其次,政府完善了我村的硬件设施,改善了我村基础条件,政府支持修公路,对修农用公路进行补贴。重庆天气十分炎热,天干缺水,政府还派车送水到山上给缺水的农家,政府还拨款修储水工程,保障农民有水喝,有足够的水灌溉稻田。再次,政府把我村作为居民点示范村,在我村修居民房,把房屋集中,昨天我回到村里,正好碰见几个人正在我们村里用仪器测量土地房屋。政府把房屋集中,扩大土地,让农民们有新房住。政府还加强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保障农民的有地方可以医药,我还记得我家都有医保证,每年只需缴几十块就可以,当我们去弄药我们就可以去报销医药费。我们村还有社保,现在只需缴几百元钱以后就可以和现在有工作的人一样可以领工资,保障没有工作的农民老了也可以领工资。新农村在政府的扶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村子变得越来越好。

长江师范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有好有坏,给我们村子带来了发展变化的机遇,不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弊端,所以我们来看看到底存在着什么弊端。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不断完善。

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模糊,有畏难情绪。调研中发现,由于宣传氛围不浓,仍然有相当的农民群众甚至部分村干部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主体意识模糊,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推一推,动一动;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拆旧房建新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农民普遍认为,政府扶持政策不够明确,投入力度不够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解决“三农”问题,因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不同,新农村建设也不尽平衡。要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深入搞好宣传发动,努力提高全民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各驻村工作队要把宣传发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宣传上级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宣传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激发广大干群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想建设新农村,就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关于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有利有弊,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建设好新农村是全市人民的福份,领导好新农村建设是全市干部的本分,参与新农村建设人人都有份。只有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熟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解决好了三农问题,解决了农民发展致富问题,让农民尝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才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推荐第3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一、前言:

2012年8月10日,我小组一行人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边院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报告。边院镇东依泰山,西临东平湖,南与孔子故里隔河相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东距104国道和京福沪高速公路151km距泰山20km北靠省城济南70km,西距济微路5km。省级干道泰东路穿境而过。镇驻地基础设施齐全,高标准规划的小城镇格局已见雏形,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项目区已初具规模。边院镇地质肥沃,水源充沛,自然资源优热突出。岩盐、石膏、花岗石、木鱼石、石油等地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品信高易开采。近几年,边院镇在县领导、镇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全面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调查目的:

(一)了解基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中

取得的成效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科学文化知识和现

代文明。

(三)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四)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新农村建设之前的边院镇:

新农村建设之前的边院镇,在肥城县十四个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倒数第二,镇上的居民生活十分艰苦。边院镇位于肥城县的最西部,位置较其他镇偏远,因此在政策上一般很难得到县里的扶持;五六年前,镇上还没实行新农村建设,人们的人均收入不超过800元,消费水平也都不高,镇上只有一家超市----隆源超市;居民居住的房子大都是砖房、土房,能住上楼房的了了无几;而居民出行的工具,除了11路(即两条腿)就是自行车了,那时候谁家有辆电动车或是摩托车就算的上是有钱人了;镇上的路除了一条通往县里的路是柏油路外,村与村之间都是土路,特别是下雨的时候,那泥泞的土路简直寸步难行。

四、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一)农业

200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4891万元,人均纯收入3680元。

(二)畜牧业

截止目前,全镇各类畜禽存栏分别是牛1560头、其中奶牛74头、生猪3万头、羊40万只、蛋鸡250万只。年出栏分别是牛850头、猪3万头、羊4.8万只,肉产量9950吨、牛奶产量250吨、蛋产量2.1万吨,建成了标准化饲养小区24处,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大户3100户,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动物化验室建设齐备,通过了肥城市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边院镇是标准化优质畜产品先进乡镇,均通过泰安肥城两级市的检查验收。

(三)林果业

在林果方面,以山区开发,道路林网建设为主,并把全镇各主要路段建成绿色通道。现全镇有经济林8500亩,其中樱桃1000亩,核桃2000亩、桑园2000亩,年产各类果品5000余吨,产值1500万元,封山育林1200亩,林网植树250km、130万株、堰边花椒2000亩。

(四)加工运销业

农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运销,截止目前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绿龙公司和旭鸿公司,田园公司也将于近期落户边院镇,同时农副产品的加工运销户也应运而生,现全镇有各类加工运销大户近200户,极大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五)城镇建设

院镇城镇建设,布局合理,公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已初步形成。

根据镇驻地现状,地形条件及用地发展方向分析,采用“一心”“二市”“二轴”,“五区”的用地布局结构,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布局形态。“一心”:在太商路与边潮路交叉口以东形成行政中心。“二市”:为体现村镇特色,方便群众生活,规划布置了两个农贸市场。这两个农贸市场所处位置交通便利。“两轴”:以政府前街作为镇驻地东西向主发展轴,同时也是一条商业街,边汶路为牵北向主发展轴。“五区”:发展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商贸区五个功能区。

(六)旅游资源

边院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北部有横山、布金山、宝金山、连绵长22公里,重峰叠翠,云遮雾障;蜂飞蝶舞,鸟语花香;无限风光,是令人留连忘返的好地方。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宝金山,俗称宝山。有古迹“泰山行宫”一处,供奉碧霞元君神像,始建年代无从查考。据清道光元年重修宝山泰山行宫碑记:“„„相建不知於何时”,可见年代之久远。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宝山行宫庙会,汶河两岸善男信女逾万人纷至沓来,车水马龙,煞是热闹。今已演变成为集旅游、祈愿、娱乐、物资交易为一体的宝金山庙会。

布金山,俗称布山。这里有唐代诗人李白“送王山人归布山”遗迹,有民间传说张志纯(人称邋遢张)得道成仙的“仙人桥”,有元代“云阳庵”遗址,还有古长城,杨家寨,跑马岭等古迹。自2003年以来,位于布金山下的小王村投资逾百万元,在山下开挖河道3公里,建成垂钓区,在山上修环山公路5公里,建成金山阁、金山关、石门关、泰山行宫、聚龙亭、长寿阶等多处景点,并建成了金泉山庄,集旅游、休闲度假,垂钓、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仅五一黄金周,接纳游客二万余人。

(七)医疗卫生

边院镇现有两家较大医院,分别是肥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边院镇过村医院。这两所医院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科室齐全、设备先进、功能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医院。其中,肥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4年5月成为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指导医院,同时还是中科院医学院的学术研究及疾病普查基地之一。目前,全镇80个行政村都建起了村级卫生室(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看病就医。通过镇村共建合作医疗等方式,基层诊断的医疗水平大大提高。

(八)教育事业

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小学教育、幼教工作分别位居全市前两名。学校布局调整全面完成,规范化学校创建成绩突出,在合点并校的基础上,对中小学进行了全面的危房改造。目前,全镇有7处学校园所被评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园所,规范化学校园所所占比例在全市位居前列。全面施实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全市春运会上,中学生体育代表队连续2年分别取得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2002年在泰安市田径运动会上,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综合教育,均有了明显提高。

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化运作有待提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边院镇在农业、林果业和加工运销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人均纯收入也比2001年翻了近两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标准化运作方面是,问题十分明显。畜禽业和加工运销业方面,均没有形成公司、企业性质的标准化运作方式。畜禽饲养大户和加工运销大户虽然数量多,但个体经营成分明显。饲养大户3100户,标准化饲养小区只有24处,而且畜禽的饲养方法往往是饲养大户的经验行为,随意性大,没有形成一标准化的饲养方法和程序步骤;加工运销业方面,虽然一些田园公司在边院镇落了户,但应运而生的加工运销户与田园公司仍然是独立运作和存在的,造成运销大户在运销过程中的不规范性,运销和装卸货物的的非标准化运作。运销不及时,产品在中途运输中破损的现象时有发生。浪费了原料和人工费用的增多,使利润受损严重。

(二)城镇建设局部规划不够具体化

虽然边院镇依地形条件和发展方向,规划出了“一心”“二市”“二轴”“五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但对于具体功能区的规划并不十分明确。如对于商贸区功能区,由于没有规定哪些是地摊经营,哪些地方允许地摊买卖行为,哪些是门市专用区,导致地摊经营在商贸市场上随处可见:在门店前面有地摊买卖行为,在路旁往往挤满了地摊小贩。这不仅造成门店和地摊经营者之间矛盾摩擦不断,还导致道路交通拥挤,通车困难,人流缓慢,商贸卫生很难控制,市场难以管理,严重影响了边院镇的形象。

再如,在工业区的规划中,由于没有具体细分片区,导致农业,加工业和畜牧业混杂经营现象的出现,各行业不能集中发展,十分不利于标准化规范经营,也使得边院镇领导班子管理十分困难。

(三)居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范围不强

随着边院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当地居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居民的文化素质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决定政治和文化,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边院镇长期经济的落后,道路不畅通,与外界交流较少,居民封建气息依然明显,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当地的中老年人。我小组人员对边院镇简单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1960年以前出生的中老年人,有81.2%的居民没有接受初中教育,60.6%的人只念过小学。所以,从这一结果来看,边院镇中老年的知识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和重视。从另一方面说,只有当地居民的有了先进知识的引导,眼界变开阔后,社会经济才能进一步向前推进一大步。

(四)医疗基础设施不足,居民看病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国家提倡的“医疗到居民家门口”的政策下,边院镇也建立了自己的第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村上也有了私人诊所和政府支持下的基层医疗卫生室,但居民的医疗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农民看病还是很难。这是怎么回事?

据调查,边院镇的居民由于早期经济落后,生活困难,导致很多居民患上了慢性疾病,如脑血栓,静脉曲张等。由于早期没有得到治疗,后期治疗更加困难。这样的慢性疾病往往需要持续的药物治疗,还要有专门的医疗机器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这样才能慢慢康复。显然,对于边院镇的居民这两点并没有条件。从经济上说,患慢性病的多是老人,经济来源少;从医疗器械上说,边院镇的基础医疗基本没有。如果边院镇的居民到县城区看病,一是药物价格高,二是医疗检查费用也高。所以,综合考虑后,边院镇的居民患慢性病的做法往往是拖着,这样,只会造成更严重。

六、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小组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对边院镇的局部和细节部分进行重新规划调整

小组建议边院镇的局部规划调整应细分到各功能区的片区,进行分片管理。规划方案中应包含具体片区区功能和经济行为的描述,还应有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处罚条例。这样才使得规划可执行,违法可处罚;对商贸区功能区,要明确划分集市区和门店经营区两部分进行管理。明确划分出集市区和门店经营区两部分分区进行管理。集市区要划分具体的范围界限,严禁地摊买卖行为在道路旁进行占路叫卖的行为;再如对工业区应细分为林业和生产加工业和其他三个区,进行分类集中管理。

(二)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畜禽和生产加工技术,努力实现标准化运作实现畜禽和生产加工的标准化运作,对其节约成本和快速成长壮大有不言而喻的作用。边院镇和生产加工大户应积极到本省或出省到成功地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实现标准生产和加工流程的形成。畜禽大户和生产加工大户尤其要借鉴公司的标准运营制度和养殖、生产运销技术,使自身不断从个体经营大户向管理规范、标准运作的公司转变。

(三)加大对中老年人的科普文化宣传力度,举行文化活动,加大教育投入针对中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和接受新知识难的特点,乡镇政府可通过村

广播、宣传栏和当地电台等渠道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的科普文化宣传。在资金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定期举行中老年人科普文化知识比赛,不定期举行一些可以丰富老年人生活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老歌翻唱比赛等活动,以此来调动大家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另外,也应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活动的进行,毕竟电脑和电视对新知识的传播更为迅速,覆盖面也广。

对边院镇的未成年人而言,要不断加大当地的教育支出,努力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和改善,使新一代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不断改善医疗检查条件,进行村、镇、县医疗合作活动

针对居民医疗检查设施欠完善的情况,边院镇可加大对医疗设施的重视,不断投入医疗资金,购进与当地居民疾病急需的设备,对当地中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并建立个人档案,将疾病做好充足的预防准备。对特殊人群的慢性疾病要跟踪治疗,持续进行检查、关注、治疗。

另一方面,由于看大病重病必然要到县医院和省医院的情况,要积极建立每个居民的医疗保险,使得到医院就诊有保障。同时,要积极与县医院和省医院合作,组织当地卫生室人员到县,省医院学习经验和知识,或县医院有关人员下乡坐诊活动,不断交流合作,改善边院镇的就医条件。

七、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定义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从这里我们了解到它要实现的不只是经济上、政治上的成果,还有文化和社会上的发展和突破。在我们小组对边院镇的调查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经济上的成果实现后,真正落实到文化和社会上还需要边院镇做更多的努力。政府政策的贯彻要具体落实到细节,局部,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民生,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制度,将具体工作实施在局部和细节上,才能更快更全面的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

推荐第4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们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

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这次对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阵胡楼村进行走访调查。 胡楼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战斗力。

为建好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工作运行程序;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

学习;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胡楼村“两委”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普遍认可,目前胡楼村的各项工作已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明显加强。

二、科学制订规划,认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全村基础设施健全,文教设施配套,给供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环卫设施齐全,实现路、水、电、有线电视和电话“五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大规划、精心设计小规划,走好三步路,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能够圆满顺利实现。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为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鼓励他们早发展、快发展,积极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群众的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胡楼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第三,激励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庄整体环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胡楼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加快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后发优势已逐步显现,新农村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我们有如下发现: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

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食品厂等,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

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

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们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胡楼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

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一天的社会实践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但我们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收获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去看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新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加强了我们与村民们的感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民朋友的艰辛,这种真切的体会,让我们开始明白;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推荐第5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

“农村生产力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的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决定在学生中开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一、教学内容与目的

1、教学主题与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六章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村是否真正实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还需要确证。尤其是现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差距,为了真正了解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开展此次实践活动。

2、本调查为实践教学内容环节。通过社会实践调查,认识农村建设的成就,总结农村建设和实践的有效模式,并分析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目的

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理论学习之后,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通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磨练,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的准备。

2、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调研,使学生巩固对我党政策的认识,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成绩评定,构成学期成绩的一部分。两周后交调查报告。

三、社会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

1、根据学生本人对农村的了解,客观真实地撰写实践报告。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实践报告考核为0分。

2、社会实践报告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行文规范、书写工整。

3、社会实践报告严谨抄袭。报告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充分的资料,其中一半以上的资料必须来源于自己调查的第一手实证资料,引用他人资料必须注释。

4、题目自拟。报告的撰写应该不少于1000字。内容包括农村生产力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的措施及思路。要求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题目如: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措施;

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推荐第6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青春九十年,喜迎十八大”值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理解,提高运用其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以小见大、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立即问题的思维。在暑假期间,我们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对所在城镇的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后写下了此次社会实践的收获,主要是关于新民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新民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实现机制以及新民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启示等三方面的内容。 新民市是沈阳市所辖县级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东连沈阳市沈北新区、于洪区;南邻辽中县;西与黑山县接壤;北靠彰武县、法库县;西北一角与阜新县毗连。面积33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万亩。全市设11个镇、14个乡和5个街道,338个行政村。是一座集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于一体的新兴城市。辽河以东地区种植水稻,其余地区种植玉米、高粱、大豆3。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

接待我们这次实践调查的是同学的一位亲戚,通过与他的攀谈和大家的亲身体验,我们由衷地得出结论,在广大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努力和农民积极参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以前,我眼中的农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见,可是来到了新民才发现,这里农村的发展已超越了我狭隘的偏

执。通过与交流和与以前对农村的了解,我们都深切体会到了新农村建设以来,新农村取得的巨大变化: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贫穷落后等同于农村,现在看来,虽然农村仍然与城市有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缩小。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成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个人特地随机地对新民市的8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了解,在此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介绍:

第一:居住条件

1、家用电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生活有进一步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家用电器上。30年前,最普遍的就是收音机,一个村子顶多有一台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就更不用提了。现在收音机已经逐渐被淘汰了,电视、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逐渐普及了,电脑也逐渐走进农村人民的视线。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都有电视机,6户有洗衣机,5户有电风扇,3户有电冰箱,1户有电脑。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农民富了,另外现在农民购买部分家用电器可以享受政府补贴百分之十三。

2、房子结构

我调查所在村的房子主要分为泥草结构的房子、泥砖结构的房子、砖瓦结构的房子、新式砖瓦结构的房子以及商品楼。

而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只有1户住房是泥草结构的,

1户是泥砖结构的,2户是砖瓦结构的,3户是新式砖瓦结构的,1户是商品房,其中还有2户在二三年之内要重盖新式砖瓦结构的房子。这也反映了现在农村村民的住房水平,现在主要是以砖瓦结构和新式砖瓦结构为主。据了解,30年前主要是以泥草结构和砖瓦结构为主,由此可见,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3、农机和车

要致富先修路,在交通更加便利的同时,各种农机设备和车辆也逐渐走进了农村,农机设备主要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绞茬机,车辆主要包括牛车马车、四轮车、面包车、大货车、出租车、轿车。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1户有牛车,1户有货车。以前几乎每家都有牛车马车,但随着生产发展,几乎都被淘汰了,逐渐引进先进生产生活设备。由于调查户数有限,不能体现出农村拥有农机和车辆的状况。

第二:饮食

说完了居住条件,再看一下饮食问题,署假期间正赶上各种农产品、蔬菜等处于低价时期,农村家庭一般在这时候便可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饮食在这个时候也非常能够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里,过年在饮食方面花销在500元以下的有2户,在500至1000元之间的有3户,在1000至2000元的有2户,2000元以上的有1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夏季平均每户消费水平在10至20元左右。由此可见,农民负担减轻了,都过了一个踏踏实实,开开心心的夏天。而且平时油盐酱醋、米

面家里也是十分富足,鸡鸭鱼肉、烟酒、水果、蔬菜也是四季不断。

第三:年收入

最能反映农民生活水平的,最能反映农村发展情况的,最能体现农村工作成绩的,就是年收入。农村人民收入来源主要有政府补贴所得、种地所得、农闲外出打工所得、圈养牲畜家禽卖出所得、个体经营所得以及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所得。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年收入在5000至10000的有1户,年收入在10000至25000 元的有3户,年收入在25000至50000元的有 3户,年收入在50000 元以上的有1户。现今农村有存款的大约占总村民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银行信用社还提供各项贷款业务,方便农民发财致富。

第四:日常消费

1、教育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中国共产党积极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九年义务教育在我所调查的的区域基本普及。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父母老人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小学初中水平,而青少年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还有正读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人民文化程度的提高,一般读高中每年学费生活费大约有9000左右,读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大约14000左右。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我想教育经费还会逐渐降低。

2、医疗

医疗一直是困扰广大人民的问题,现在有合作医疗,农民人均保费只有30元,但是生病到指定医院看病买药可以享受优惠。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改善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在我调查的8户村民中,平均每年每户1500元左右(在没有大病的情况下)。相对收入所占的比例已经不是很大了。

同时,新民市的一位发展带头人的一番话也让我触动很深。他说:“现在新民市不能单纯地模仿以往的模式,因为那个模式是二十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发展经济,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新民应走新的模式,这样才能打破规则,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是的,未来的农村的发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发展道路。难道我们一定要将农田变成工厂,将高山变成矿山吗?对于未来农村的发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可行适用的具体方案,但是我想农村的真正的发展之路一定不是简单的城市化。 而同时,这番话也显示出了他的远见,也令我对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充满了信心:作为发展的带头人能有如此远见,新农村的建设怎能不成功呢?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要通过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

结构,加大扶贫力度,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探索求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值此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一个新的胜利!

当大家穿行于新农村现代化的农舍间享受天伦,品味生活,我们真切的感到,环境优美,谐调自然,绿意长青,方能与天地同合。漫步于乡间林荫大道下亲吻芬芳,笑论春秋,我们看到,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化新农村特色正在初步彰显。

是的,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程,新农村的华彩篇章从这里掀开,农民的新生活从这里起航。从这里我们读懂了新民在创建更高水平小康的决心和全部内涵,记住了幸福新民人民的恒久魅力!

推荐第7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标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院:

专业:_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命加快文明推进

一、调查目的

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之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背景资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中都出现过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须看到,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三、现阶段状况

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当然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够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农村全面工作的“龙头”和“主线”。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主线”,就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因此,我们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阶段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思路和总要求。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三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土路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环境问题尤为重要:

当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又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当前农村经济也在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主要是农业生产污染和人们的生活污染等。

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类型繁多,这也成为生活垃圾难以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因。

往日的小河潺潺早已不在,水面上漂浮着散发着阵阵恶臭气味的垃圾,秀丽的乡村美景也被白色污染笼罩上一层阴影。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环保意识不强引起的。

这是一种失调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视自然规律,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同时,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状况恶化,自然资源匮乏。一方面,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和衰退;另一方面,经济停滞和衰退使人们没有资金和能力去改善环境状况和改进先进生产技术,只能进一步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导致环境危机加重。经济衰退与环境恶化相互促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发展建议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做好“田里、庭院、市场”文章。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七、小节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坚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的参与。深入发动群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荐第8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单位代码 1660 单位名称 重庆理工大学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论文题目:《社会经历》

作者:阮丽伟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11116020419 学院:光电信息学院

中 国  重 庆 2013 2年 26 月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活建设,旧城改造,发展产业。

摘要:胡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过去几年国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免除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是的农民种地不但不用交税反而会有补贴;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导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故在寒假期间我小组便进行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成员由刘博、李烁、纪锡宇组成,分别在各自家乡即黑龙江省绥棱县、陕西省子长县以及福建省顺昌县展开实践活动。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对村委会成员及村民进行访谈等方式实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情况,展示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绩,并对各自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希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部分——关于绥棱县在文化生活方面的调查报告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以黑龙江省绥棱县为调查对象,重点调研本县在生活环境与条件方面的新农村建设情况。通过调查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的变化,展现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总结本县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尤其是文化生活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实际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求更好的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创建和谐社会。

1.绥棱县简介: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端西麓绥化市东北部。全县总面积4238平方公里,辖4镇7个乡 76 个行政村,人口30余万人。县政府所在地绥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这里群山绵延,丘陵起伏,河流纵横,土壤肥。县辖四平山、阁山、大青观以及努敏河、克音河、泥尔基根河。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2.新农村建设概况:黑龙江省绥棱县严格按照省、市建设全省一流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全面加强基础建设,丰富完善配套功能,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重点采取市里提出的5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集中建设6个示范村:即采取乡村集体经济主导型模式建设泥尔河乡跃进村;采取市场开发模式建设靠山明珠新邨、长山乡幸福村、上集镇上集村;采取旧村改造模式建设绥中乡绥中村;还结合县情特点,采取区域共建模式建设四海店镇宝山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构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生存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村民自治管理规范的具有绥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文化生活建设:此次调查活动以展现新农村建设以来广大农民朋友在文化生活方面所取得的变化与改善。将从物质文化生活(主要是农村生活条件方面)与精神文化生活两个方面分别展开。首先是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自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广大农民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取得了巨大的改变。在住房以及出行环境方面,我还依稀记得小的时候在农村生活,家住在三吉台乡三吉台林场,统归林业部门管辖。家乡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与一般的农村相比算是生活条件较好的。但也依然是砂石路,并不是家家都是砖瓦房。与之相比邻近的三吉台屯的生活条件就要差很多,一眼望去砖瓦房没有几间,都是低矮破陋的泥巴房和草房。村舍间的泥巴道大晴天便“硝烟弥漫”,阴

雨天便泥泞难行。而这种情况在乡下是非常普遍的。随着近些年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生活面貌真的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修农村公路1800多公里,2008年就实现了村村通,目前已屯屯通。以前两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四十分钟就能跑到。校车也已近通道了农村的家家户户。校车每周都会定时的全乡的各个村屯接送学生到乡里的住宿制学校学习,放假后再一次把他们送回各家,而且这一切全都是免费的。在居住条件方面,房子也是越盖越多,越盖越好,砖瓦化率达到68%。政府对农村新建住房实行补贴,并且对东村新建住房时购买建筑材料实行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全县501个屯全部绿化,休闲广场遍地开花。为广大农民日常休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以实地调查的上集镇大兴村为例,乘车还未进入大兴村,远处整齐划一的别墅群便格外引人瞩目。在与当地村干部的交谈中得知,该村目前共有21栋连体别墅,1.7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45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室、120平方米的超市、2000平方米的餐饮一条街以及1.5万平方米的采摘园和1万平方米的垂钓园。但是由于正值冬季,垂钓园早已冰封万里,采摘园也是无法看见了。还有就是就医方面:自国家实行医疗改革以来,广大农村居民只需要缴纳10元钱的参保费就可以享受在医疗,药品方面很大一部分的报销。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所取得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可喜可贺的。再者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由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应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协调发展。所以当新农村建设中物质文化生活取得了相当成果的同时广大农民朋友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就愈加强烈。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如以农业技术部门为主体的各种科技下乡活动,以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普及和推广;又如定期在各村镇举行的专场文艺演出,并在演出同时现场赠送了实用科技资料、招商引资政策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宣传资料;以及为了满足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在各个乡镇都建设了休闲广场、图书馆、活动室等等业余活动场所供村民休闲娱乐之用。

4.发现的问题与建议: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在农村房屋建设方面:随着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各地方政府加强重视使得农村专房覆盖率逐年提高,但由于建房队伍多有当地有手艺的农民所组成,对建筑理论和规范了解较少。便存在着新建房质量不合格,房屋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县里可以利用与高校之间的帮扶关系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向新建住房的村民提供建房的设计图纸,并成立一个特别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定期监督审查建房情况,保证农村新建住房质量过关,让广大老百姓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2)在就医方面: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农村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对于参保农民在当地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为85%,而且个人当年报销金额上限也已经达到十万元之多。但部分农民的医疗保健意识较差,投保积极性也并不高。故各乡村卫生院应加强宣传,提高村民对新型医疗政策的认知程度。同时政府也要积极投入资金,改善乡村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条件。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为老百姓创造更加优异的就医环境。(3)在科技文化宣传方面:组织文艺演出、设立宣传板、散发传单是科技文化下乡的主要活动形式。但其取得的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参看宣传板的人寥寥无几,发出去的宣传单很多只是被扫了两眼便被扔掉了。而且有时文艺演出表演的二人转只是从头到尾的黄段子。这些都是的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往往只是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解决办法:首先对于文化下乡方面,要坚决抵制低俗文化的传播,提倡各种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如全县性的“诺敏河之声”音乐会、体育运动大会、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农民秧歌汇演以及倡导绿色二人转等。在科技下乡方面,要改善其方式方法。如在春种期间由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推广优质的作物种子并亲自示范播种、栽培的注意事项。让广大农民能够真正的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

第二部分——关于子长县在旧村改造及发展生产方面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地点在陕西省子长县,通过搜集新农村建设成果以及走访调查,现对子长县旧

村改造、发展产业的新农村之路总结如下:

子长县位于陕北高原的白于山区,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里,也是远近闻名的“将军县”,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相对较差,产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结合县情民情,子长县新农村建设定位为以“旧村改造”为主。在建设模式上,以“旧村改造”为主,不搞大拆大建,重点完善功能;在建设内容上,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上求突破,变旧村为新村;在建筑风格上,以青砖灰瓦基本色调凸显瓦窑堡砖瓦建筑风格,保持依山顺势自然分散的村庄布局特点。也就是“不求新建,但求新貌;不求大变,但求方便;不求整齐,但求整洁;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的思路。

时任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在全省城镇暨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现场会(陕北片区)上的讲话说,子长县的新农村建设以旧村改造为主,并不是全部建新房子,把旧的窑洞进行整修,“不求新建、但求新貌,不求大变、但求方便,不求整齐、但求整洁,不求园林化、但求生态化”这个思路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表面政绩工程。昔日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的村间道路,已被水泥或砖石铺就,往日破烂凋敝的村庄也正在改变了模样。

实际调查中发现绵延百里的205省道子长段沿线及山坡栽植油松、柏树、垂柳、紫穗槐等41余万株,形成绿色长廊4公里,青砖灰瓦的窑洞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村庄风貌一新、干净整洁。据统计,子长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全县40个重点村共整治1200户,3624孔窑洞,开通并硬化巷道128条15.2公里,新建排洪渠28条5.9公里。

马家砭镇是子长县的“东大门”,镇政府所在地马家砭村,是县上2007年确立的205省道沿线40个重点村建设之一。在该村看到:在村口休闲活动广场上,一座仿古式凉亭下,几位农民正在聊天;孩子们三三两两在各式体育器械上活动。沿着广场边,该村的几条街道全部硬化。主要干道采用水泥硬化,通往各家各户的小路采用砖块铺路。据两位农民说,主要干道要走生产生活车辆,由于农民居住比较分散,通往各户的路砖铺经济实惠。自己出一部分钱,政府修路,建公共活动场所。政府动员群众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圈,达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改造后的青砖灰瓦的陕北窑洞依山坡梯次排开,别具风格。走进农民的窑洞,里面摆设整齐干净。生产区、生活区、粪土区实现了分离。

余家坪乡崖头村和新寨河村开通巷道,形成村庄道路骨架。据统计,该村群众自投资金150多万元,投工1.2万个,改造旧院228户672孔,砌畔800余米,新砌窑畔花墙2700米,补修院落围墙2500米。打通并硬化巷道17条2265米,铺设排污排洪管道1200米。实行本人自愿、宅基地优先使用政策,拆除废弃窑房27孔,组织村民清理生活垃圾200吨,净化了生活环境。调查中近六旬的崖头村民王老汉说,没想到,农村还能有这份景致。

在发展产业方面,子长县制定并调整出台了发展草畜业扶持奖励办法和发展棚栽业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新的扶持政策推动下,全县养殖大户发展到650户,建成寺湾乡中庄村、杨家园则镇麻柴沟村等一批养殖示范小区。来自子长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县羊子存栏达8万只,生猪存栏8万头,大家畜存栏2.5万头,实现牧业产值1.41亿元。水晶梨发展到3万亩,优质桑园发展到5.13万亩,年养蚕9000张,马铃薯种植面积26.26万亩,总产30万吨,特色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8.3%。

中庄村是寺湾乡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该村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和家畜饲养组装配套,推广沼气池、标准化暖棚猪舍、温室大棚、改厕配套的“多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农民用猪粪建沼、沼液还田、沼气照明做饭和大棚杀菌,建成沼气池57个,发展综合示范户20个,生猪存栏2400头,仅养猪一项,每户年均收入1.2万元,蔬菜棚均收入8000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走出了一条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能源再生与产业效益互补的和谐发展新道路。

南沟岔镇启动“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户推进”工程,以养猪专业大户为骨干,成立养猪协会,先后与省内外肉联厂、屠宰场达成生猪保价收购协议,先后举办养猪技术交流会4次,邀请专家举办技术讲座2场,会员中有养猪大户220多个,屠宰户50多个,养猪业成为该镇特别是道路沿线的主导产业,全镇生猪存栏4000头,年养猪产值突破100万元。该镇养殖户老杨说,镇畜牧站免费提供国家指定的疫苗并负责注射。至于指定以外的疫苗自己购买,畜牧站的技术人员或者自己都可以注射。他也领到了每头50元的能繁母猪补贴。这几年行情好。像今年每头小猪600---650元,他已经出售140头左右;育肥猪每头售价1700元左右,利润700元的样子,他出售了近400头;他的养猪场总投资30余万,现在已经收回了投资。对于养猪技术,老杨说,什么时候防什么病,饲料调配他已经掌握。对于养猪场的发展他充满信心。

当然成就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走访中就有一些人质疑资金的不透明,村容村貌的美化没有改变农民收入较低的实际问题,指出养殖大户补助不公平,技能培训走过场,对教育问题不重视,农村学校稀缺等问题。

建议政府部门在官方网站上对资金使用实时公开,上级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加大对困难农民的扶植力度。邀请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对新农村建设提供实际技术支持。破除封建迷信,树立环保友爱新风气。举办村落间运动友谊赛,提高农民锻炼身体意识,丰富休闲娱乐生活。改造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积极联络西安高校支教团队,给农村中小学教育注入活力。

第三部分——关于顺昌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调查报告

顺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于闽北山区丘陵地带,四面环山,有两条河流在此交汇穿过,可谓山清水秀。郑坊乡位于顺昌县西南部,距顺昌县城15千米,土地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00亩。现辖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68个村民小组),1个乡办林场,1个毛竹采育场。总人口11000人。全乡有林地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88.9%。其中,阔叶林3.6万亩,毛竹林4.7万亩。有一条河流穿乡而过。

过去郑坊乡的经济生产主要为小农经济,农民靠山吃山,在少量而零碎的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建国后,由于当地丰富的杉木资源,在此建立了国有林场,同时从外省调拨了大量劳动力来此进行伐木工作,这也使得郑坊乡乃至顺昌县有大量外来人口,笔者的纪姓也不是当地姓氏,这也使得当地的语言文化体系比较多样。开始林场为无节制伐木,随时间推移,环保意识的提高,逐渐采取了培育和采伐结合的模式,不过这也导致了国有林场的逐渐衰微,大量劳动力解放,郑坊乡于是更加需要多样化的经济生产。依托当地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郑坊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尤其在福银高速公路顺昌连接线通过郑坊乡后,引路沿线在政策扶持下挖山开辟了一片工业园区,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各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农业上

传统农业上。由于耕地量少零碎,在政策允许以后,农民有包山种植的习惯。村民往往以户为单位,承包一两片山头,进行杉木、毛竹、水果的种植。其中,当地的特色水果有招杉桃,种植规模已达到2700亩。其中水果产业受前些年县里政策引导,曾大规模种植橘子芦柑等作物,后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减少,仍有部分继续种植,是当地十分值得尝试的美味。其中杉木传统上整木输送至外地加工,毛竹按直径大小分品质,按根数或按吨来出售。同时竹林里盛产竹笋,味道鲜美,不仅大量供应本乡本县,制作成笋干和笋罐头,在外都很有名声,。水果有一定的品牌效应,由代理商统一收购大量外卖。

对于耕地,当地村民除了用于种植一些供应本县本乡的蔬菜以外,主要种植葡萄、烟叶

推荐第9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财经系 专业:会计

年级12 班级:12会计班 姓名:赵-英-杰 学号:120+++++++

实践单位: 山西省**市**区**村

实践时间: 2013年12月25日至 2014年1月3日共 +天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13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我家乡所在地为 山西省**市**区**村,村中拥有土地321亩,村中有173多户人家,人口为五百八十九口(2007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12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560口,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区政府领导下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城中村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本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市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对城中村建设改造等问题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市城北交通枢纽要冲--大转盘西北方向有一个名叫**的村子。一直以来,这里优越的地域条件并没有有效利用:规划不合理,造成了大片可开发利用土地的浪费;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随着忻顿公路的拓宽和开发区建设的逐渐火热,**村虽有所发展,但与路东开发区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相比,反差太大,2005年**村村民陷入深思之中:这么多年来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除自身因素外,归根到底是带头人的思想观念不开放,带领村民致富的口号只是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

第一, 出发点立足点好

2006年**村被**市政府确立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后,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紧紧依靠村委一班人,围绕实现特色新村这个目标,立足新起点,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他们大搞农田建设,历时短短12天时间,投入有限的资金,修通修好田间道路20余条、田间水渠20余条,彻底解决了农民种地浇水困难的问题;

加强了村内卫生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使村内卫生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健全和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委会议事规划、电工责任制、浇地承包责任制、治安联防队员责任制等有关的规章制度,做到了工资待遇清楚、奖罚有度明晰、事事百姓明了;针对村民饮水难的问题,采取互利互惠的原则,取得了自来水公司的支持,由自来水公司出料、村里出工,接通了470米长管道,使自来水进入家家户户;调处了多年来超占、乱占宅基地村民64户,并作了适度处理,消除了其余村民的不平衡心态和对村委会的疑虑,有力地推动了其它工作的开展;组织得力的清欠组,先后追讨石油公司、农机公司等单位欠款56万元,缓解了村里的资金压力;对村外临时占地做了统一规划,严格把关,并收取适当的占地补偿费,既保证了所有占地项目均对村民无污染、无危害,又有效地利用了闲置的土地,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

第二,中期建设,加快了城市衔接农村

2007年,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解放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被人们誉为\"**神话\",他们不等不靠,内引外联,先后千方百计筹资2000多万元

不断办成了以下几件事

一、投资850万元主动与**市元遗山路接轨,新修了1200多米的元遗山路延伸段,路宽16米,分上下路,中间隔离段宽2米,植胶东尾茅6万余株,两旁植国槐510株,路灯28盏,下水道通畅,混凝土路面平坦整洁,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80万元新打温泉井一眼,出水温度35℃,投资320万元引进一套目前国内先进的地热采暖设备,利用水温高的特点,通过热交换机组加热加压,可供2万平方米小区的冬季采暖,无烟、无尘、环保节能,2007年冬季试运行,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成本可控在10元/平方米以内。

三、2005年投资34万元新建标准学校一座,占地2700平方米,校舍24间,活动场所全部硬化绿化,使孩子们有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农村坟地是一个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难题,占地不说,分布零散,给机械化耕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为此,村支委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规划,利用民俗迁坟日,将84处坟地迁入公墓,并对公墓加固围墙,移风易俗,群众非常满意。

五、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筹资350万元修建了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魅力星光\"音乐广场,内设假山瀑布、文化石、旱地喷泉、罗马柱、花架走廊、六角亭、鱼塘舞场健身器,全广场采用了太阳能照明设备,绿化草坪4500平方米,种植风景树30多个品种260余株,每到傍晚,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漫步在优美卫生的文化广场,放学的孩子欢快地在秋千上荡着,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今年,为了彻底改变农民的住户状况,村民自行出资,集体补贴,在原准备批给十户农民宅基地的土地上建起了三幢农民公寓楼160套,让一部分村民先搬进来,体验了城里人的现代生活。

第三,立足经济加快发展,响应国家城中村改造

2013年**城区加快发展,不断完成了7451工程,处于**经济开发区的**村将作为**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示范点, 加快村中建设,将村民转变为市民,乡村制转变为社区治,解决现有土地321亩土地的局限性,整合土地完成长1000米村中改造,完成200亩土地的在利用,加快城区向北继续发展。建成居民小区全部安置。

就是将忻顿公路以西现有173户居民整体搬迁至村西渠东、忻台公路之北。通过统一规划、集约化开发,在58亩土地上,建设花园式小二楼安置散居村民,腾出原来所占的168亩宅基地,用于商业性开发,使全村可开发性土地净增110亩,并使村西原相对封闭的660亩土地的可开发价值成倍增加,与忻顿公路以东的283亩土地东西呼应,连成一片,大大提升全村土地的整体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土地作价入股、联营合作,兴办商贸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安置全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通过实施该项目,又可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新建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村礼堂等集体福利设施,使全村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市的一个文明小康示范新村。

实践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城中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推荐第10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时间:2011年X月

地点:xxxxx

所在学校:xxxxxx

调查人:xxxxx

学号:xxxxxx

专业:xxxxxxx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农村孩子的我切身体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通过寒假回家后的了解以及对村民的调查,对村里的各项措施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68%表示满意,而19%的村民表示不认同,认为并没有解决切身问题,13%的村民说不知道,认为还可以。近年来,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对农村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村保障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老百姓的思想有了新的突破„„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村民反映的情况我重点做了关于农村社会建设方面的调查。

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对农村教育问题以及农村医疗保险问题有以下的调查成果:

一、农村教育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教育无论在教育规模方面,还是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方面都有了极大发展。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比例适当、规模适度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和网络,适应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农村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缺额增大,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师资力量有待提高,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房威胁着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在我们村子里表现得最明显的是师资力量和乱收费现象,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基本是经验教学,中学教师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合格的,而乱收费现象是屡禁不止的,尽管国家下达文件免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可中小学生的学费依旧居高不下,政策执行效果太差,经村民反映村里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加收很多额外的费用,每个小学生每学期的学费加上后期的杂费基本上都在300元左右,这在已经是免费义务教育的今天似乎显得太不合时宜了。在我读书时就经历过,而在现在仍然是让老百姓头痛的问题。村民们希望政府能加强管理,完善教育体系,能够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别让本来是政府给予广大农民的福利变成一纸空文。

二、农村医疗保险问题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险业在慢慢普及,农民能从中获得福利,但这个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保险金额的有限以及手续的复杂限制了农民使用这种权利,并没有深入地解决农民朋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是相当不完善的,84%的农民都不知道怎么使用拿到手的医疗保险卡,没有真正从中受益。

城乡差距的增大,农民收入有限导致农民医疗负担加重,农民看病难已经成为阻挡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一大门槛。农村有一句话叫“穷人生不起病”,而现在生病的几率却越来越大。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近年以来我们村有好几个中青年人因癌症得不到有效地治疗而死亡。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型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1)正确选择合作医疗形式。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有乡办乡管、村办乡管、乡村联办、村办村管四种形式。从实施效果来看,在乡镇范围内开展“互助互济”会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能进行更有效的监督管理,并可以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因此,以乡办乡管为好,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在县一级范围内开展。

(2)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应认识到筹资合作是三者即农民、集体、政府的合作,而不仅仅是农民之间的合作。

因此资金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集体补助要根据当地集体经济状况而定,各级政府(主要是县乡二级)也应有适当的财政投入,作为合作医疗的启动、扶持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合作医疗的建立应予以特别的关注。集体与政府的投入比例都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提高。

(3)合理确定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比例过低达不到医疗保障的目的,过高会出现“有病无病都看病、大病小病多拿药”的现象,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报销比例应由各地合作医疗管理组织根据筹资数额与以往医疗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按照“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确定。

(4)强化管理与监督。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地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各级合作医疗管理组织要对资金筹集、报销比例与减免范围、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制度。要管好用好合作医疗资金,实行专人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要加强审计与监督。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农民代表参加的监督组织,定期对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医疗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要进行严格审计,并向农民张榜公布。

2.尝试开展农村医疗保险。

(1)提供种类多样、档次不同的保险品种,满足不同职业和收入水平人群的保险需求,使社会保险体系覆盖大多数人。如家庭医疗保险、村庄统一投保的农民住院保险、门诊保险及其它商业保险。

(2)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可将企业、城镇和农业人口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三大基金盈亏互补,从而分散风险,实现城乡融合一体的社会保护。严密设计保险规定及理赔制度等,促使农户主动缴纳保险金,发生医疗费时能及时得到给付。

(3)有效的日常管理。通过分布均匀的公司分支机构,既对医患双方实行有效监督,又方便给付和结算;同时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数据管理,提高效率。

3.实施医疗救助计划,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 认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史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政府及干部要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广大人民更要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觉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的支持下,以及各层人民群众的参与下,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会被克服,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未来,实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证明人:xxx

第11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华北科技学院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实践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

计算机系信管

B071班

指导教师:***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3

2问卷调查报告--5 3总结----- ----- - 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9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13 (三) 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14

组长:*** 组员: *** ***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加强农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入手,率先推行农村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

也是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

一 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特殊的过程。建国后,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强国、自立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赶超发展战略。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当时的资源禀赋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通过实施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把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工业化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在这一关键时期,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前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正是基于此,党中央及时提出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这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毋庸臵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我们规划未来五年农村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路线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內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让先富起来的部分地区和人群停止发展,它的核心是“共同”,是使所有人能够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提高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发展的水平,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的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其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究。

从理论层面上看,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明确以下三点。其一,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三位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就精神文明而言,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其二,加强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带来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只有以上这些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乡差距才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的面貌才会迎来新一轮的历史巨变。其三,把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看成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21世纪最宝贵的、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农村专业化高技能和实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

从实践层面来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从可行性、可操作性角度来考量。在这一层面同样存在以下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主体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激发,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如果农民的“话语权”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当然,确立农民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与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矛盾的,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初始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寻求突破是非常关键的。以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运动是我国当前最能产生效果的措施,应当成为我们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其三,规划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城市和郊区统一规划,实行城乡一体化,通过现代化交通,把城乡连接起来,市区和郊区统筹规划,商贸区、工业区、休闲区、农业区、生态区实现一体化发展。

2问卷调查报告

1、您生产的农副产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销售?

A、合作组织统一销售占9.7%;B、销售到市场占23.6%;C、商贩上门收购占61.5%;D、销售给企业占3.3%;E、其他占1.9%

2、每月有不低于多少的固定收入,您才愿意离开本县谋生? A、1000元占20.9%;B、2000元占29.9%;C、3000元占28.8%;D、无论多少都不出去占20.4%

3、您对当前上级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54.8%;B、基本满意占32.8%;C、不满意占12.4%

4、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

A、广播电视报刊占36.9%;B、技术人员培训占31.8%;C、远程教育占12.3%;D、自学占12%;E、其他占7%

5、您村的远程教育设施是否正常使用? A、是占56.9%;B、否占43.1% 您是否收听看过远程教育? A、是占49.6%;B、否占50.4%

6、您对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占63.7%;B、基本满意占31.1%;C、不满意占5.2%

7、您认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思想观念占14.6%;B、资金占53.3%;C、技术占23.4%;D、自然环境占3.2%;E、基础设施占4.6%;F、其他占0.9%

8、您喜欢什么方式的培训? A、培训班占20.7%;B、明白纸占10.5%;C、广播电视占28.2%; D、现场示范占38.2%;E、其他占2.4%

9、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A、信息占21.9%;B、资金占39.3%;C、技术占38%;D、其他占0.8%

10、如果有条件在家里搞来料加工,您是否愿意接? A、非常愿意占27.2%;B、看工价后再考虑占59.2%;C、不接占13.6%

11、开展种养加工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A、技术不过关占23.8%;B、市场价格不稳定占36.3%;C、打不开销路占33.4%;D、其他占6.5%

12、如果种养大户邀您加入种养合作社,您是否参加? A、参加占57.8%;B、看别人参加了才参加占21.4%;C、不会参加占20.8%

13、如果村里牵头入股办企业,您是否愿意入股?

A、会入股占26.2%;B、看项目情况占57.3%;C、不会参股占16.5%

14、对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或经商,您是否支持?

A、支持占52.3%;B、反对占10.6%;C、随他(她)自己占37.1%

15、您希望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A、进企业上班占33.9%;B、务农与上班相结合占32.9%;C、专职从事种养加工占33.2%

16、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A、封建迷信占7.4%;B、传销赌博占15.5%;C、社会治安占35.9%;D、村干部作风占34.5%;E、其他占6.7%

17、您对村两委班子是否满意?

A、满意占42.5%;B、基本满意占46.3%;C、不满意占11.2%

18、村干部任期目标是否兑现?

A、全部兑现占31.7%;B、部分兑现占59.2%;C、未兑现占9.1%

19、您家中去年的医疗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占31.7%;B、500-1000元占30.2%;C、1000-5000元占30.5%;D、5000元以上占7.6% 20、如果您有了闲钱,您会如何使用? A、再投资占30.8%;B、购置商品占10%;C、存进银行占53.8%;D、其他占5.4%

21、您认为自己的经商能力如何?

A、还可以占39.7%;B、不行占28.3%;C、没试过占32%

22、您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A、重大疾病占52.4%;B、交不起孩子学费占8.6%;C、自然灾害占11.6%;D、农产品卖不出去占15.4%;E、养老占11.7%;F、其他占0.3%

23、您认为土地补偿款该如何应用? A、分给个人占42.8%;B、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占24.6%;C、社会事业占12.7%;D、社会保障占19.9%

24、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依靠子女占12.4%;B、存钱养老占29.2%;C、办理养老保险占55.7%;D、其他占2.7%

25、您是通过哪种途径外出务工? A、广告占8%;B、亲朋介绍占33.2%;C、中介组织介绍占8.9%;D、镇、村等统一组织占11.4%;E、自己联系的占34.6%;F、其他占3.9%

26、您对现在的生活满足吗? A、满足占40.9%;B、一般占46.4%;C、不满足占12.7%

27、您向往城市生活吗? A、向往占53.7%;B、不向往占46.3% 您在三五年内有能力进入城市吗? A、有占18.5%;B、没有占81.5%

28、当前除了增加收入之外,您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A、村容村貌占13.3%;B、基础设施占19.8%;C、社会保障占53.3%;D、社会治安占12.2%;E、其他占1.4%

29、您认为现在的物价如何? A、偏高占84.4%;B、中等占13.4%;C偏低占2.2% 130、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

A、满意占58%;B、基本满意占28%;C、不满意占14% 如果政府、个人再多拿点,能多报销一些,您认为个人拿多少能承受? A、10元占42.2%;B、20元占30.9%;C、30元占26.9%

3总结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回顾过去几年,从中央到各地,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给农民以实惠——

各地种粮农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补贴的好处,2004年全国共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全面放开了主产区的粮食购销和价格,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粮大县实行转移支付……

2004年农民增收6.8%、粮食增产9%之后,今年国家又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如加大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的减免力度,着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概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实现。

让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

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维持在3.21:1。即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终于走出“八年徘徊”,也只是恢复性增长。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个努力方向来源于如下现实: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000万户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电话……

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据卫生部估计,全国农村人口中40%到60%,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一些贫困地区,尤其是西部,60%到80%的患病农民死在家中。湖南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农村孩子从进学校门到高中毕业,在上世纪80年代共需支出108元,90年代需支出约8000元,到2004年则需支出约3万元。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也正是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放不下的事。今年4月温家宝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国庆节期间他在河北农村考察时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应当看到,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举措:

农村教育方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国家还确定,“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负担。

医疗卫生方面,中央财政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预计涉及中央集中采购的金额将有30多亿元,这个金额明显高于2004年招标采购总计22亿元的总值。 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战略决策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对“十一五”时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和200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全面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的一个新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有着许多过去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新机遇。在物质条件方面,当前我国显著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们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环境方面,最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在社会氛围方面,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在农村自身方面,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所有这些主客观有利条件都表明,只要我们抓住新机遇,加大推进力度,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就一定会取得较大进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农民欢迎,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生产发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生活宽裕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3):乡风文明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4):村容整洁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5):管理民主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以不同方式掌握客体所显现出来的功能特点,它包括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几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农民,其独立性表现为要有独立的社 会地位和职业特征,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和与其他阶层一道共享所创造成果的制度安排;其能动性表现为在推动自身富裕和农村现代化中的强烈进取心,为创造财富而渴求现代科技、智力开发和政策支持以改造自己的革新精神;其自主性表现为有自主选择职业和劳动方式、自主支配自己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自主选择进入市场网络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权利;其创造性表现为在改变自己命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农业现代化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性劳动和不断地提升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拥有真正的主体性,正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分别所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传统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依附和依赖的地位,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和集体来组织,农民缺乏必要的自主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缺乏必要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思维,也缺乏竞争压力和利益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从事商品生产、扶持农民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和基层民主管理活动,农民的主体性逐渐增强,在勤劳致富愿望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为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创造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不断地被主体所认识,进而主体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创造出新事物的模型并通过实践的创造性使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条件和需要的对象不断地创造出来。价值主体是指人作为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使主体的价值目标对象化,使对象发生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变化,从而使人的主体力量得到确证。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力量。

在培育和发展农民的创造性主体力量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从各地实际出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激发农民的活力,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两支人力资本队伍。一支队伍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但现行的体制和政策方面仍不同程度地束缚着他们身份的合理变迁和待遇的公平对待。党和政府要制订政策和措施,逐步消除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把劳动力资源有效转化为劳动力资本。另一支农村人力资本队伍是大批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农业劳动者,他们基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和自身贫困状况的要求,渴望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成为现代农村的新型农民,但他们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还存在较多局限性。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在建立健全农民的教育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脱贫减贫制度、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乡村民主管理制度和农民自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根据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投入渠道,制定落实政策,为广大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智力支持、能力培养和精神食粮。

在尊重和壮大农民的价值性主体力量方面,要从社会公正和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保障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民产生更加强大的创造力量。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在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战略方针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真正建立起保障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制订出一系列扶持性倾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投入和农村公共领域投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臵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改变农民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要保障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保障“减免两税、三项补贴、四项基本保障”这一惠农政策体系的真正落实,保障农村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投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保障对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和公共事业的投入安排,加大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逐步增大国家支农资金规模,动员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发达地区资本向农业区和低收入农民密集地区增加投资。要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对进城农民在城镇落户、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环境。

农民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共命运。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紧迫而又根本的任务之一。培育和发展现代新型农民,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也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确认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也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本之策。通过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扶持、对农民主体性的充分重视和培育以及广大农民自身主体性的自觉能动的发挥,新型农民的主体性力量一定会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12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财经系 专业:>会计

年级12 班级:12会计班 姓名:赵-英-杰 学号:120+++++++

实践单位: 山西省**市**区**村

实践时间: 2013年12月25日至 2014年1月3日共 +天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13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我家乡所在地为 山西省**市**区**村,村中拥有土地321亩,村中有173多户人家,人口为五百八十九口(2007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12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560口,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区政府领导下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城中村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本调查主要通过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市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对城中村建设改造等问题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市城北交通枢纽要冲--大转盘西北方向有一个名叫**的村子。一直以来,这里优越的地域条件并没有有效利用:规划不合理,造成了大片可开发利用土地的浪费;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随着忻顿公路的拓宽和开发区建设的逐渐火热,**村虽有所发展,但与路东开发区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相比,反差太大,2005年**村村民陷入深思之中:这么多年来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除自身因素外,归根到底是带头人的思想观念不开放,带领村民致富的口号只是写在纸上,没有落到实处。

第一, 出发点立足点好

2006年**村被**市政府确立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后,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紧紧依靠村委一班人,围绕实现特色新村这个目标,立足新起点,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他们大搞农田建设,历时短短12天时间,投入有限的资金,修通修好田间道路20余条、田间水渠20余条,彻底解决了农民种地浇水困难的问题;

加强了村内卫生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使村内卫生面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健全和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村委会议事规划、电工责任制、浇地承包责任制、治安联防队员责任制等有关的>规章制度,做到了工资待遇清楚、奖罚有度明晰、事事百姓明了;针对村民饮水难的问题,采取互利互惠的原则,取得了自来水公司的支持,由自来水公司出料、村里出工,接通了470米长管道,使自来水进入家家户户;调处了多年来超占、乱占宅基地村民64户,并作了适度处理,消除了其余村民的不平衡心态和对村委会的疑虑,有力地推动了其它工作的开展;组织得力的清欠组,先后追讨石油公司、农机公司等单位欠款56万元,缓解了村里的资金压力;对村外临时占地做了统一规划,严格把关,并收取适当的占地补偿费,既保证了所有占地项目均对村民无污染、无危害,又有效地利用了闲置的土地,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

第二,中期建设,加快了城市衔接农村

2007年,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解放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被人们誉为\'**神话\',他们不等不靠,内引外联,先后千方百计筹资2000多万元

不断办成了以下几件事

一、>投资850万元主动与**市元遗山路接轨,新修了1200多米的元遗山路延伸段,路宽16米,分上下路,中间隔离段宽2米,植胶东尾茅6万余株,两旁植国槐510株,路灯28盏,下水道通畅,混凝土路面平坦整洁,为下一步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80万元新打温泉井一眼,出水温度35℃,投资320万元引进一套目前国内先进的地热采暖设备,利用水温高的特点,通过热交换机组加热加压,可供2万平方米小区的冬季采暖,无烟、无尘、环保节能,2007年冬季试运行,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成本可控在10元/平方米以内。

三、2005年投资34万元新建标准学校一座,占地2700平方米,校舍24间,活动场所全部硬化绿化,使孩子们有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农村坟地是一个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难题,占地不说,分布零散,给机械化耕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为此,村支委专门召开了会议,统一规划,利用民俗迁坟日,将84处坟地迁入公墓,并对公墓加固围墙,移风易俗,群众非常满意。

五、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筹资350万元修建了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魅力星光\'音乐广场,内设假山瀑布、文化石、旱地喷泉、罗马柱、花架走廊、六角亭、鱼塘舞场健身器,全广场采用了太阳能照明设备,绿化草坪4500平方米,种植风景树30多个品种260余株,每到傍晚,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漫步在优美卫生的文化广场,放学的孩子欢快地在秋千上荡着,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今年,为了彻底改变农民的住户状况,村民自行出资,集体补贴,在原准备批给十户农民宅基地的土地上建起了三幢农民公寓楼160套,让一部分村民先搬进来,体验了城里人的现代生活。

第三,立足经济加快发展,响应国家城中村改造

2013年**城区加快发展,不断完成了7451工程,处于**经济开发区的**村将作为**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示范点, 加快村中建设,将村民转变为市民,乡村制转变为社区治,解决现有土地321亩土地的局限性,整合土地完成长1000米村中改造,完成200亩土地的在利用,加快城区向北继续发展。建成居民小区全部安置。

就是将忻顿公路以西现有173户居民整体搬迁至村西渠东、忻台公路之北。通过统一规划、集约化开发,在58亩土地上,建设花园式小二楼安置散居村民,腾出原来所占的168亩宅基地,用于商业性开发,使全村可开发性土地净增110亩,并使村西原相对封闭的660亩土地的可开发价值成倍增加,与忻顿公路以东的283亩土地东西呼应,连成一片,大大提升全村土地的整体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土地作价入股、联营合作,兴办商贸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安置全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通过实施该项目,又可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新建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村礼堂等集体福利设施,使全村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市的一个文明小康示范新村。

实践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级乡政府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城中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3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2日至2012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江苏省灌南县长茂镇

调查方法:实地走访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

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二零一二年的暑假期间,我进行了暑期

回乡实践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的家乡—江苏省灌南县长茂镇,我就我的家所在的村—西盘村,进行了为时四天的调查走访,走访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与支持。调查时也针对村里开展的一些工作,对部分村民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以取得更好的调研效果。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最终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法制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以达到经济发展、管理民主、文化水平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增强的目标。

以下是我的调查经过及内容:

(一) 村庄基本概况

我村坐落于文明的沂河大堤之南。沿着经过长茂的204国道直往北大约半小时的车程,便可以到达我村。暑期回家不久,我找到了村长,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款待,当我说明了此行的目的时,村长很是赞赏,并对我此次的调查和实践表示大力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对调研的信心。

通过与村长的谈话,我首先大致的了解了我村的基本状况,我村距镇大约5公里,全村总面积2500亩,共有十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593人,其中劳动人口有1000人左右。经济发达程度居灌南县的中等以上水平,村名的生活总体水平还可以,但近几年,村里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向城里转移,许多村民都

有在外地买房的思想,还有部分村民有在镇上买房的打算。

由于我村地形比较平坦,土地临河而依,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田两种,属于亚热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西瓜,香瓜,葡萄,辣椒,蔬菜等,这些经济作物大多以大棚种植为主,成熟后向外市出售,增加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

近几年,我村的农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科学性。我村前几年建了一个小的农业站,聘请了几个专业大学生。从此,这个小小的农业站成了村民们的咨询会所,村民们在施肥,播种,除害方面有什么疑问都会去咨询,而且专业大学生们也会给予耐心的指导。这次回来做这次调查研究,我从学校图书馆收集了许多有关农业方面的书籍资料,看村里发展的这么好,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了,但当我把资料拿出来的时候,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这些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很感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领导这么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你们的关心,我村的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二) 村庄建设情况

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对我村概貌分析,村民住房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主要类型为砖,石,木材型房屋,较过去的土坯房有很大的改善,少数村民的房屋倾向于洋房化,尤以道路两旁人家为主。而且村里许多主干路都铺上了水泥路,日常助行工具多以电瓶车,摩托车为主部分家庭拥有私人小轿车。

我村的基本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善,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也很健全,到目前为止,村里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国家政策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有今年回家让我值得一赞的是,我们村配置了专线公交车,方便了出行。

我村近几年的厂房建设也在不断的扩大。典型的以轻工业为主,有服装厂,纺纱厂,绣花厂等,这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听村长的话里,我村有望在未来的几年里扩建一个食品厂,还有每逢丰收过后,田里总会有许多秸秆,烧了污染环境,于是村长积极鼓动村民,建议建一个养猪场,田里的秸秆就可以加工出来喂猪。

(三) 农村文明程度

我村文明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努力培养新农民,形成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突出特征。着力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施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程以及农村党支部活动中心、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乡镇农村书社、村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的培训。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爱国守法、勤勉自强、团结合作、孝悌和睦的文明风尚在农村进一步树立,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协调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

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2所中学、10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我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在全镇12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 30名干部平均年龄为25-45岁,大专以上文化10名,高中、中专17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长茂镇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经过村长介绍,我对村里的基本概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实地走访时必

不可少的,我找了孩童时玩的较好的朋友,说明来意后,他们都很愿意帮我,他们把村里现做的大爷大婶们叫到一起,因为他们是村子发展全过程的见证人。我和他们围在一起亲切的聊了起来,从他们的话语里我听出了幸福的声音。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为进一步对农村发展的了解是一条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好途径,是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好办法,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形式。

第14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告

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指挥十二队:赵江涛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90%的山区农业县,如何在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域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近日,我深入部分农区型、城郊型农村进行了调研,着重与农村干部群众一起总结经验,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情况。

1、突出一个“新”字,确立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先导作用。一是用新理念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站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二是用新思路引导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完善“六大体系”(城乡协调发展体系、农民稳定增收体系、农村城镇化体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体系)、推进“六大工程”(优势产业发展工程、村镇规划建设工程、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工程)、建成“两个100”(建 1

成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搬迁100个自然村)为主的建设构想,找准了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实施路径。三是用新机制保障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了领导包扶机制,实行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包省级重点村、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包建设项目、乡镇领导包市县示范村等制度;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形成了立项引资、政府投入、撬动金融资金、激活民间资本、鼓励群众筹资投劳等多种筹资方式;建立了全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实行了县直单位定点帮扶制度,组织教育、文化、卫生等业务骨干组成7支新农村建设服务队开展了支农服务。

2、突出一个“建”字,稳固了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基础地位。把发展农村经济纳入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围绕“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全县稳定形成了25万亩优质玉米、8万亩优质小杂粮、8万亩道地中药材、128万头(只)畜禽、8万亩干果的种养规模,特别是夺火、潞城的食用菌养殖,崇文、潞城的旱地蔬菜,潞城、丈河的土鸡蛋生产,西石盆、赶马双的中药材种植以及杨村的设施农业和附城的蚕桑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大、效益明显的发展态势,鸿生淀粉、古陵山淀粉、五色土杂粮、强民乳业、瑞丰养生堂等农业龙头企业也相继建成,对产业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在深化农业内

部结构调整的同时,县、乡两级积极引导部分工矿型农村利用煤矿积累资金发展替代产业,全县涌现出杨寨饲料厂、后河节能灯厂、寺背糠醛厂等一批发展地面企业的先进典型;在东部乡镇,围绕王莽岭、棋子山、凤凰欢乐谷、黄围山等景区开发,鼓励、引导和规范农民发展餐饮、运输、农家乐、旅游商品加工销售等服务实体,培育了一批依托旅游服务致富的专业村和专业户,全县农民从事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人。把培育新农民和倡导新风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软实力保障。整合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力量,持续深入地对农民进行了政策法律、种养技术、劳动技能、维权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年均培训农民达到3.5万人次;以创建“和谐村镇”与“和谐家庭”活动为载体,引深了精神文明创建进农村活动,全县有50个村、1万个家庭被评为“和谐村”与“和谐家庭”。

3、突出一个“实”字,发挥了百村环境整治、发展社

会事业、改善基础设施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促进效应。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全县农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营造干净、整洁、文明的农村新形象,2008年,县政府筹集300万元专项资金,以“三清(清理垃圾、

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墙断壁)两化(美化墙体、绿化村庄)一建(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对108个村的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村的村容村貌。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以实施“五个一”工程为重点,落实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完善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做好了农村社保扩面和提标工作,实施了农民培训“三大工程”,初步缓解了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实际困难。特别是在4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中,42个村建成了文化科技活动室和卫生计生室,35个村建成了休闲健身场所,41个村建成了便民连锁店,40个村改扩建了标准化小学。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四化四改”工程为重点,在用好国家补助资金的同时,县、乡、村三级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事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达到75%以上,通水泥路、通电、通电话和有线电视村分别达到95%、100%、95%和80%,同时,发展沼气村214个,沼气户11600余户。在4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中,41个村完成了街巷硬化工程,40个村完成了村庄绿化任务,24个村实现了街道亮化,42个村实现了环境净化,35个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42个村共建大型沼气工程2个,大型秸秆气工程4个,户用沼

气工程1500个,初步达到了改厕、改圈、改厨标准。

新农村建设起步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

各级各部门的合力攻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

第15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农村、农民和农业”三农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国家,但是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努力推行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对此,本人利用寒假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针对农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总结报告呈现如下: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建设;现状

一、调查事项

1.调查时间:2013年2月20日——2013年2月28日 2.调查地点:XXX省XXXXXX州XXXX县XXX乡XXX村 3.调查对象:村民和村干部

4.调查方式:采用走访调查、交谈和采访等方式

5.调查目的:通过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谈和对村干部进行采访等方式,来了解我村现在的村建设情况,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对村建设的意见和看法。并且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来进行自己的思考。

二、调查采访内容(附件)

三、调查内容分析

(一)村建设的现状 1.村容、村貌方面

通过对村民们的走访,了解到:最近几年来,村里投入一大笔资金来进行环境的治理和整修,大大改善了以前“脏、乱、差”现象,使得村容和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现在的道路比以前好了很多,村里铺上了水泥公路;道路旁种了很多的树木,让村里的绿化面积大大改善;等。 2.生活方面

①居住条件的改善。随着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走访观察,我们看见有些村民家正在建造平房,钢筋水泥代替了原来土木结构的房屋。走进村民家里更是发现,房屋装饰的漂亮气派也尽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②出行方式的改善。同时由于通了公路,连公交车也驶进了我们村,有的村民更是骑上了自行车,摩托车,一改村民出门的不便。

③生活家用的改善。来到村民家里,我们看到电视机,DVD,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有摆设,特别是电话手机的联系方式,家家都有,人人必备,通过村民的介绍,以前都是利用秸秆,干稻草和树枝等来生火,后来生活好了些,便用起煤来。但是自从村里实行新的建设以来,煤气、燃气和太阳能等新型的能源逐渐在取代以前的能源,新农村建设显示出一个“新”字。 3.劳动力方面

通过村民和村干部提供的消息和数据,得知,我村里的大部分剩余的劳动力都已经外出打工,农民现在不仅仅是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还靠那些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所挣来的钱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话,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4.村务的宣传工作方面

- 23

更多的实惠和好处,让村民的生活水平“节节高”。对于村干部来说,他表示,他们正在进一步推行村建设的工作,并且希望通过更多更加好的实际行动来让村民获得最大的实惠,让村民的生活更加的好,让村庄更加的美好。

(三)存在问题

尽管村里的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村里的资金缺乏;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的意识和认识不够到位,使得工作难度加大;等。

四、总结

通过此次亲身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到了当今社会形势下,农村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施行建设的农村里,绝大多的农民从中获得了实惠和好处,生活水平得以很大地改善和提高。并且,我们也相信,中国的农民会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与国家一起大步向前迈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 5

9.村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10.村建设的下一步规划和目标?

三、队员观察的内容: 1.该村的道路建设现况 2.该村的绿化建设情况 3.村民出行的方式 4.村民居住房屋的情况 5.村里文化教育的场所情况 6.村里娱乐休闲场所情况 7.村民家里的经济状况 8.村民现在家里的人员情况 9村民家中的家用设备情况

10.村里的村务公开栏或是宣传栏情况

第16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期间,我在家里没有事,于是 我就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做了一番调查,在这十多天的调查中,我了解了现在农村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我采访了一些农户和村干部,我对农村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首先就是农村中的教育问题。因为从三年前农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走又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村支书吕万海说: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我们村为中小学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免杂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扩大我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助范围,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免除杂费。“两免”标准为:小学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费制”标准,除中央财政负担的免费教科书资金外,其余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2.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在“两免”资助范围内,对贫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1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可逐步落实,2005年受资助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2006年达到100%,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件好事啊。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第二个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就是免交农业税。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 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70株橄榄,还做些生意,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从2003年起,村民们免交“三提五统”,去年又免交种粮耕地农业税,今年起全面免交农业税,全村农民每年减轻负担38万元,基本达到“零负担”。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00元。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农村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农民的就医问题。农民就医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我认为应当赶快解决这一问题。,农民就医难主要表现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还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对此,各级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和努力,也确实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

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定好位,找准位置,使其真正起到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功能;第

二、要建立农民看病的统筹制度,对于一些特困患者,政府应该考虑解决部分款项,减免他们的就医负担,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第

三、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可以选派一些有培养前途的高考分数较低的高中毕业生送医学院校进行培养,入学前与他们签定合同,毕业后回农村基层卫生院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医院还可以定期为农村培养实用性医疗人才,进一步充实农村医疗队伍;第

四、要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关注农民兄弟的身体健康,有条件、有优势的医院和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利于农民就医的活动。

这就是我在这次社会时间中的调查所的得,农村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应该尽快解决,决不能姑息。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我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感受也很多 。我也感受到了农民的朴素和勤劳。总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中国的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回答者: 延陵陆小凤 | 三级 | 2010-9-8 01:08

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在阐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时,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就是要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获得新发展、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

一、新农村建设是造福广大农民的伟大创举

农村,是与城市相对的一个概念。与城市相比,其基本特点是人口密度较小、生产场所较分散、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家族血缘观念较重等。中国的农村,经历了传统的农村、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以及新时期的农村几个发展历程。长期以来,只有在文景之治、盛唐时代、康乾盛世等为数不多的特定阶段内,农村还算安定,农民还能乐业;此外的大多数时期,农村总是经济凋敝,农民总是衣食难保。农村成为战乱和苦难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成为中国改革的先行区。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长期的“大锅饭”体制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焕发了投资开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思想障碍依然顽固,农村改革发展曲折坎坷,城乡分割制度没有根本改变,调整利益格局阻力重重,农村依然面临着大量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十七届三中全会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二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五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六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景目标可表述为: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达到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一是基本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标准;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是农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五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通过推进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村现代社区建设、现代农民素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努力把传统农业改造建设成为具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和能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农村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改造成为能适应市场经济分工分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即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富裕舒适的田园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从而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它不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农村发展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体。五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为我们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城乡互动的过程。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重心,是根本,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农村才能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良好的乡风民风、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主的决策管理、健全的法制基础,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不仅要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而全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使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持续发展。这几方面的协调互动,对于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我们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顾此失彼,搞单打一;又不能不分主次,四面出击。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我们不能把这一目标仅仅看成是一个经济指标,也不能仅仅看做是盖几栋楼房、修几条马路,而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在内的全面的奋斗目标,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也要调整完善农村的生产关系;既要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要加快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既要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管理、新风貌、新环境为标志,最终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三、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这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基础上,从我国改革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科学判断,为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毫不松懈地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就农业本身而言,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了五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以后,各地把发展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和条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和供给已具备较好的基础;部分地区农村非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村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城市发展对农村支持带动作用逐步发挥;城乡分割体制已有较明显的松动;城市和工业已积累了支持农村和反哺农业较雄厚的基础,国家公共财政支农能力显著增强;加强“三农”工作已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大政方针,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所有这些,都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尚缺乏产业的支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新农村建设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农业兼业化、粮食副业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日趋明显;农业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落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薄弱;粮食安全的压力有所加大;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过大差距;农村社会安全网建设滞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地农民社保、农民工社保等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本支撑力不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城乡分隔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以后,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过去雄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是具备的,但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过去复杂得多,特别是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成为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依然在农村。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应该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四、建设新农村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在工作的全局上,要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繁荣,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的战略决策。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对发展县域经济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要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创新体制与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如中央最近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等。如何把中央的部署贯彻好、落实好,特别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所作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需要认认真真进行研究,吃透政策,把握要旨,立足县情,科学谋划,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一笔笔资金的投入,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同时,要努力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目前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仅就“三农”问题解决一些眼前的困难,而县域经济的实力得不到增强,无疑将失去实现城乡统筹的经济基础。努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我们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重要选择,而不能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割裂开来。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提高政府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效率,重点通过改革审批、投资、监管等制度,依法行政,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吸引要素和产业聚集,提高资本占有量。中小企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就业、均衡社会财富、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多重经济和社会功能,县级公共服务必须把着力点放在中小企业上,认真治理针对企业的“吃、拿、卡、要”等问题,为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当前,要特别注重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注重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和统筹,把各种矛盾和冲突解决在基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在工作的实践上,既要提升“硬实力”,也要提升“软实力”。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总体要求,涉及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涵盖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内涵极其丰富。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硬实力”就是必须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软实力”就是要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提升“硬实力”,就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发展农村生产力,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发展三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是否富裕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是否充裕,经济实力决定建设能力。只有生产发展了,有了源头活水,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才能做好。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一是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发展潜力,着力发展特色增收产业,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坚持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机制,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走农村工业化、村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把农村变成工业生产车间,把农民变成工人,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强保障。三是积极扩大农民的外出就业,积极培育一批吸纳能力强、收入水平高、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打造劳务品牌,通过减少农民实现富裕农民的目标。

提升“软实力”,当前就是要紧紧抓住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等工作重点,努力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农村孩子享有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大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办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美好家园,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从解决农村就医难、出行难、入学难等方面入手,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二是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抓好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的培训工作,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明是非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三是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及时排除化解矛盾纠纷。四是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在工作的态度上,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是事关长远的伟大事业,特别是对于我们这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一是必须尽最大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经济调节杠杆的作用,积极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在项目支持、资金分配、税收优惠、贴息等政策上重点向农村和新农村建设倾斜,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流动。特别要加大对落后村的支持力度,尽快改善这些地方的落后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引导好、利用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蕴藏在群众中间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迸发出来,让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大展身手。三是创新思维。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当超前的工作原则,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道路。

“量力而行”就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既要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也要认识到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具体建设中,要坚决克服不顾自身实际,“一哄而起”的“跟风”做法,不搞“一刀切”;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严禁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以实际效果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

第四,在工作的推进上,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农业是弱质产业,即使发达国家也不是纯粹靠市场来自发调节。在当前农村普遍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没有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起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要包揽一切,还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农民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另一方面,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必须让农民唱主角。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善于总结和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要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典型引路,“大主意”让群众自己拿,组织和引导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农村的内在活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第17篇: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经过暑假深入家乡的学习,我对农村的近年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近年,猪流感和手足口病的蔓延,让政府意识到农村卫生的紧迫性。农民的按部就班使他们在自身疾病方面的“投资”远少于城镇人口的“投资”。而政府提供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据了解XX年沂水县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试点。沂水县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设立了县、乡合作医疗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为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沂水先后制订印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转院暂行管理办法》、《定点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的管理,完善了报销兑付程序。由中国银行沂水支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设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开设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对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销兑付时,由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根据报销兑付数额填写支付明细,报县财政局审核批准后由县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将兑付基金划拨到各乡镇基金专用户,再由乡镇合管办按程序兑付,确保了基金的封闭运行和基金安全。加强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卫生面貌。每个行政村原则上有一个卫生室,相邻的几个村也可以共建一所卫生室,不要求一律,但必须方便群众。加大了财政投入,加快一般卫生院改貌配套工程和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村级卫生室面貌有大的改观,功能有大的改善,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强化了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配备配齐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组织开展了医疗市场的整顿工作,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简化了报销兑付程序,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2月3日,我县在网通可视会议室组织收看了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电视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面推开和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任务。

截至XX年底,全省省级新农合试点总数达88个县(市、区),占有农业人口县(市、区)总数的65.67%,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覆盖农业人口4585.38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75.59%;参合农民4063.18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66.98%,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一;平均参合率88.61%,比全国高8个百分点;到第三季度筹集基金总额12.87亿元,受益农民2333.81万人次,占参合农民的57.44%,比全国同期高22个百分点。四年来,新农合累计为4588.04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5.77亿元,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

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全省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前一年建立起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标志着我省新农合制度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级党委、政府要为新农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截至目前,沂水县各乡镇农民参合积极性高涨,全县农业人口98.97万人,参合农民已达92.08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93.89%,筹集资金1390.75万元。

我们村也统一部署,积极贯彻上级下达的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方面,我村对于贫困户给予免费办理合作医疗证的优惠;在春节来临之计,我村干部给予贫困户50元,100元,150元的补助和分发春联;零捌年的土地政策也有所变动,但目前的情况是,农民普遍缺乏种粮的积极性,他们宁可将土地抛荒,进城打工。不少地区抛荒高达百分之五十,抛荒三分之一的比比皆是。农民为何不愿种粮呢?简单的说就是划不来。一则农产品经济效益差,二是现代科技让产量上去了,可种粮成本的增幅却大于增产带来的收益。所以我村抽取农民手中的地(包括部分口粮地),进行集体中植(经济作物),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虽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无益的,但是这是处理土地的一项好政策。

近年,村中发展起一些小型企业,具体说应该是一些民营厂子。无疑这也受到政府鼓励。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正稳步迈向小康。

第18篇: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2008年12月22日

系部名称: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大二班级:一班姓名:1111111学号:1111111111111实践单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实践时间:2008年12月10日 至 2008年12月20日共10天

关于小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2008年12月10日上午8:30,由我以及另外九位同学组成的新农村考察团开始了为期两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此次考察的地点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小岗村位于江淮分水岭的凤阳县东部约四十公里处,隶属小溪河镇。小岗村是个仅有二十个农户,115人的生产队;1993年,小岗生产队与相临的大严生产队合并成立小岗村,2007年底有112户、486个农民;2008年3月,凤阳县进行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小岗村与相邻的石马、严岗村合并,成立了新的小岗行政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849户、3823人,耕地面积8713亩。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首先在我国实行“大包干”而闻名全国。如今,小岗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排头兵。我们可以通过对小岗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来了解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基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近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所取得具体成效,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传播科学文化和现代文明,并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三是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四是宣传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塑造师建院新形象,树立建院学子新形象,进一步加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与地方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978年末,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从此小岗村走上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道。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请况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小岗村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的大包干精神,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稳步推进小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通过对小岗村的村书记的采访了解到小岗村为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是: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战斗力。

引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村“两委”班子是核心。为建好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村“两委”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工作运行程序,先后制订了《党支部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民主评议干部、党员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不断增强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通过深入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初步形成了“主要干部抓全面、一般干部管一片、党员包户搞创建”的工作机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小岗村“两委”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普遍认可,今年4月,合并后的小岗村顺利完成了“两委”换届选举。换届选举后,村“两委”进一步完善了治保、计生、妇联、民兵、共青团等配套组织,修订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

第1页,共5页

目前小岗村的各项工作已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明显加强。

二、科学制订规划,认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小岗村制订了《小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并确定了“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确保从2003年起人均年收入至少逐年增加四百元以上,到2010年,实现小岗村民人均收入八千元,村集体收入六百万元,全村基础设施健全,文教设施配套,给供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环卫设施齐全,实现路、水、电、有线电视和电话“五通”,把小岗建设成为工业强村、旅游大村、生态美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大规划、精心设计小规划,走好三步路,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能够圆满顺利实现。第一步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借助凤阳小岗村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力推行规模经营,走农业生产集约化道路,把小岗的农产品做大做强。第二步是发展旅游业。以“大包干”纪念馆为依托,利用“全国十大名村”和“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第三步是着力办好工业园。近年来,小岗村先后招商引资办起了钢构厂、节能电器公司、小岗面业等工业企业,目前效益看好。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小岗工业园建设正加紧进行,小岗大学生创业园、外来人员创业园等均初具规模。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为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我们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村“两委”多次组织村党员干部和“大包干”带头人及群众代表到南街、耿庄、大寨、红旗渠等先进村、明星村考察学习,回来后又组织他们坐下身子反复开展思想大讨论,总结外地发展经验,分析小岗落后原因,同时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形式,以过去发展缓慢的教训和小岗未来美好的愿景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鼓励他们早发展、快发展,积极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不断提高群众的发展能力,紧密结合小岗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抓手,依托优质葡萄示范园和双孢菇创业园两大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近五年来,小岗村共举办葡萄、双孢菇种植和生猪、龙虾养殖等各类培训班十八次,组织种养殖户外出参观学习六次,很多党员群众掌握了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带头发展、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小岗村农业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采取政策引导方式,为完成住房改造的农户给予每套住宅(两上两下)补贴两万元,激励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庄整体环境,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住房改造工作将于六月底全面完成。

四、创新工作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推进新农村建设,上级的优惠政策有了,外部的支持资金多了,人才缺乏成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为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增强小岗未来发展的后劲,我们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人才引进机制。2006年5月,王中华等三名大学生来到小岗村,尝试种植大棚双孢菇,率先开始了大学生在小岗的创业。此举得到了县委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县委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予以扶持;我们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创业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双孢菇生产条件,使来到小岗创业的大学生能够住得下、留得住、干得赢、早致富;同时积极发挥创业大学生知识新、头脑活等优势,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双孢菇产业。目前,已有23名大学生来到小岗创业,带动村民发展双孢菇三百余棚一百五十多亩,并通过组建双孢菇协会,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县委还从第二批大学生村官中选调三名村官到小岗任职,为小岗村的班子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经过几年的努力,小岗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加快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后发优势已逐步显现,新农村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内安装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广播和自来水,修建了村内

水泥路;南至101省道、北至307省道的小岗村快速通道将于六月底前贯通,自宁洛高速凤阳出口到小岗村仅十六公里,交通更为便捷;新建了村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村级活动场所和信息综合服务中心已基本整修完毕,小岗村第二居民小区将在六月底前竣工,八十户村民将在小区入住;占地二十亩、计划分两期进行的农贸市场,已完成了首期46套商住房、四千平方米钢架大棚、四百个摊位和六千平方米水泥地面建设工程,市场即将投入使用。

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通过加快小岗双孢菇生产园区、优质葡萄示范园、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以及生猪繁养场和龙虾养殖场等“三园两场”建设,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目前,小岗村已发展葡萄近六百亩,仅此一项,村民人均纯收入达两千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近一半。以“大包干”纪念馆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已累计接待游客五万多人,实现门票收入一百多万元;占地二百亩的小岗村农家乐旅游休闲基地已完成规划和土地平整,配套投资一百五十万元的苗木和两口面积达八十亩的精养鱼塘挖掘也已完成。积极招商引资,兴办村级工业,目前已有四家企业在园区落户,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

三、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近几年,小岗村民人均收入一年一个台阶: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六千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71.4%,比2003年的2300元增加了近两倍,年均增加近千元。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四户村民购置了高档轿车,102户翻盖了新房,2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

四、文明乡风悄然形成。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开展思想大讨论,畅谈小岗村近年来发生的变化,给村民带来的实惠,使得广大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与以往相比,不和谐、不团结的声音少了,早发展、快发展的意识强了,村民对小岗村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愿景和坚定的信心,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乡风悄然形成。

目标无止境,奋斗无穷期。我们从小岗村的领导班子那里了解到小岗村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村相比、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美好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够到位,“小富即安”的思想、依赖外部的心理和只顾眼前的行为依然存在;二是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落后,尚不具备有效预防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广,距离生活宽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四是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运作困难;五是住房改造、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工作由于受资金短缺制约,整体进展相对较慢。小岗村的领导班子也明确的表示,改革开放和“大包干”三十周年到来,也是小岗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鼓足干劲,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小岗村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和深度。我们将结合产业发展和区域分布两个方面,重新调整组织设置,划分若干支部,并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使小岗村各项工作的运转效率更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和深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小岗村未来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抓住“大包干”三十周年有利契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农民文化广场、刚入小岗村的迎宾门楼、原小岗村民的住房改造、梨园至小岗的道路等,都必须确保在六月底前全面完成,从而使小岗的交通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三是继续引导村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葡萄、双孢菇、甜叶菊、杭白菊等高效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积极扶持龙虾、风味猪等特色养殖,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不断优化产业

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产出效率。

四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前期的土地调查显示,农民普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也愿意由村里组织进行土地整理。我们将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外部支持,对土地进行集中整理,改善道路、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五是建设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拟在规划的小岗村工业园区内建设若干个(第一期十栋)标准化厂房和配套服务设施(一栋综合服务楼及水电路等),采取优惠政策,利用土地、劳动力价格低廉等资源优势和小岗村的品牌优势,招商引资,加快小岗村工业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集体收入。

六是推动小岗村旅游业再上新台阶。充分利用纪念“大包干”三十周年这一有利契机,依托已建成的“大包干”纪念馆、科技信息服务楼、小岗村档案馆等设施,着力办好农家乐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到了小岗后有农家饭可吃、有花鼓戏可看,能够留得住、住得下,进而带动小岗村第三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

我们考察团的队员通过对小岗村的领导班子和村民的采访了解到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历史时期,被列为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小岗村是全国“十大名村”,但发展现状还不理想,名不符实。小岗村的发展关键要靠小岗人的自身努力,但要发展不可能没有资金,在起步阶段仍离不开政府财政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小岗村特别的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一些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为此,小岗村已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新农村发展基金申请表,主要致力于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一、为了促进招商引资,解决村民就业,增加集体收入,希望能通过县财政或小岗村民资金互助社,向省财政厅开发处借款300-400万元,建设8-10栋标准化厂房。

二、帮助解决小岗村卫生服务中心早日开业所需购置设备资金30万元,小岗村村部20间办公楼的修缮及办公设施购置经费30万元。

三、群众文化广场拆迁、占用土地补偿及建设所需资金40万元。

四、完善小岗村生产路、塘、渠、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所需资金100万元。

五、小岗村村民住房大多是80年代政府资助建设的,现在急需改造和修建,去年在财政的支持下,建设了一处住宅小区,解决26户村民的住房问题,尚有80多户村民渴望得到财政补助,加上配套设施建设,约需资金200万元。

六、小岗村去年引进葡萄良种,改良葡萄种植面积200多亩,年初省农委答应解决的20万元补助资金没有兑现,希望财政能够给予支持解决。

展望小岗村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未来的小岗应该是一个新农村的面貌:生产有了很好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很宽裕,我们的村容很整洁,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我们的经济来源是现代农业,更符合市场的要求,我们的旅游肯定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另外在工业方面,我们平整出那么多土地,这有利于我们进行招商引资,相信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到2012年,小岗村的工农业产值应该超过10亿,人均收入达到1万块,集体财力实现1000万。”在考察调研期间,我们考察团的队员利用空闲时间将提前准备好的关于党的十七大的材料分发给村民,向他们仔细地解读十七大的纲要,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法规。此外,我们还在村委会的大院子里组织了一场文化艺术活动,很多村民踊跃参加,在表演当中各位村民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整个演出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在考察的最后一天我们慰问了村里的孤寡老人,为他们送上了鲜花和新年的祝福。

十天的社会实践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但我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收获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去看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

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新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加强了我们与村民们的感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民朋友的艰辛,这种真切的体会,让我开始明白;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19篇: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形式:实地调查

时间:2014年7月28日至2014年8月4日

实践主题:投身实践促成长

迎接校喜添光彩

历练青春谱新篇 内容:实地拍摄新农村建设成果.调查采访。 目的:

实地走访农村,了解近几年农村的新变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情况。积累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服务社会.建设家乡提供认识基础。对这一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侧面的检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言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它也是一个教学的形式,我想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一些关于中国现状的信息,同时也让自己的这个假期过得充实。

因为我的家乡正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所以我决定回家乡实地调查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并拟写一份‘‘云南省开远市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递交学院检查。 活动过程 1.拟定初步计划

由于市场上官方地图没有细化到乡村公路与各个村组。我使用百度地图查看了开远市南部几个乡村的卫星图片及地形,选定了乍黑甸村.左乃山村.黑泥地村.旧寨村.大乐村.小乐村.仁者村.新寨村等一些村落进行走访.拍摄.记录。根据百度地图与2014年7月更新的开远市地区的卫星照片,我们画了简单的地图,制订了如下调查路线及活动方案。 7月28日

准备调查表格

7月29日

访乍黑甸村(15:30—18:00) 7月30日

访左乃山村(15:00——17:00) 7月31日

访旧寨村(15:20——17:30) 8月1日

访大乐村(15:30——18:00) 8月2日

访小乐村(15:00——17:20) 8月3日

访仁者村(8:00——10:00) 8月4日

访新寨村(9:00——11:00) 2.计划实施

在计划拟定之后,我骑着车,带着相机和准备好的调查表,按照预定计划到达要走访的村落。我深入到农民伯伯家中与他们一起闲聊,很多时候农民会端出水果招待我,从与他们的对话我可以获得近几年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我拿着问卷,作完采访,用相机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 3.整理材料

每天调查回来,把所记的笔记,再认认真真腾写一遍,并把照片附于旁边。这样就更能鲜明的体现出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4.撰写报告材料

8月4日所有材料整理完毕。开始准备相关程序。 调查结果

开远市农村基本生活状况:

开远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适宜.霜期较短.有利作物.森木生长。开远市气候资源丰富,作物生长期长,雨量充沛,光热丰富。 (开远市农业)

开远市是典型的农业以及劳动力输出地区,得益于宜得天独厚的气候及自然环境,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在开远市生长良好,产量高。我们所走访的几个村落里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一般农户会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植一些蔬菜,如辣椒.白菜.豆角.空心菜等等。经济作物有草本植物花生.油菜.芝麻,木本植物松树.杉树等。部分农户会承包鱼塘养鱼,养猪以增加家庭收入。 (村庄)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数逐渐增加,许多农村劳动力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而留在家中的主要是一些50岁左右的老农民。如果家中实在没有人耕地也没有交由他人耕作,农田,自留地基本都荒废了。我们走进农村进行调查时鲜明的体会就是整个村庄非常冷清,所看到的人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15岁以下的儿童,留在农村中青年人也都是妇女,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 (农业——插秧)

由于耕种农田加上一些副业的劳动成本过高,收益很少,种田十分辛苦,外出务工能获得相对较多的收入,为了能创造更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青壮年劳动人口都要选择外出务工。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增加,农村的农业生产逐渐衰落,出现了很多以前很肥沃的农田都由于长时间无人耕种已经荒芜的情况。

近年来,开远市大力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等优势,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开发区产厂投产,促进开远市经济转型,青壮年劳动人口呈逐渐回流趋势。但主要劳动人口仍然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农业依旧呈衰落趋势,能耕作的农户也大都仅以保证自家食用粮食为耕作目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民房)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交通,农村村容两个方面。在我走访的几个村庄中,大多数都修有水泥乡村公路连接国道或省道,交通十分便利。很多乡村水泥路面直接铺到各家门口,所以我所走过的路当中,几乎没有什么泥路,砂石路,灰尘也比较少,交通的改善也是农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方面,村民们都感慨说,现在的路好走多了。村容方面,村民也很称赞,以前农村住房虽然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3层复式楼层,但大多数设计不合理,外墙也有很多没有粉刷,直接就是砖胚裸露在外面,很不雅观。经过村委会号召,争取省新农村建设资金,农户自费装修住宅。路修通了,直接通道了家门口,村容也为之一改,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农村公路)

在开远市,农民温饱自足,物质相对以前更加充足,农村生活比较和谐,这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有明显的改变,比较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宗祠文化的繁荣,居住在同一个村庄同一姓氏的农户自发组织起来,凑足资金,修建一座代表着一个村经济实力和形象的宗祠。一来供奉先祖,表示对祖宗的崇敬,二来也可以当做一个村庄同一些姓氏的形象代言,以此将一个村庄的农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文化活动中心)

我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从省财政划拨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申请获得,也有的人口比较多的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会自发筹集资金铺设乡村公路,安装自来水等便民措施。村集体靠出售林产的收入,村财政拨占了很大一部分,村庄里比较欧经济实力的人家会拿出一部分,其他则按照人头分摊到村民手中。虽然农村面貌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还是没有进行到实质性阶段。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富农”为基本目标,不仅如此,提高村民素质,文化修养,农村医疗,农民福利,保险等都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但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建议还远没有进行到“富农”阶段。

在其他方面虽然都有所举措,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质性的改善才是农民真正期待的。

实践活动感想

虽然我本身就来自农村,对农村,农民,农业也有一定了解,但深入了解农村也还是这次社会调查之后,以前一直呆在校园里用功读书,没有多少机会接触社会,甚至于自己生长的农村也知道的不多。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而且在与农民交流以及在与政府机关交往的过程中掌握了与人沟通的一些技巧,在规划活动,实施计划,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会并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处理方法,再结合自己的专业,以后一定会更轻松的溶入社会。

这就是我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总之因为这次实践活动我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十分有意义的暑假。

班级:体教一班 姓名:普戬 学号:2013310940

2014年8月4日

第20篇: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

赫哲印象:激情在澎湃的江流中涌动,思绪在涌动的江流中翻腾,智慧在翻腾的思绪中摩擦,感悟在摩擦的智慧中迸发,灵魂在迸发的感悟中升华。一江春水缕不尽万绦风情,一抹斜阳遮不住万般守望。沿着\"民族风\"的脉络,赫哲民族用它的自然、朴实和富有强烈民族文化气息和乡土气息的精神内涵礼待了我们:一江水,一家人,异缕情愫。

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是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6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4245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县,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个民族乡。长期以来生息繁衍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传统的冬猎夏渔的生产方式造就了赫哲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有以\"伊玛堪\"为代表的说唱艺术以及以鱼皮服饰、鱼骨工艺品为代表的鱼文化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信仰萨满教。其中以街津口民族乡的赫哲族人口最为集中,文化最为浓厚。该地是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示范乡,也是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乡,是我们本次实践的目的地。

在赫哲民族文化村前留影----一次心灵历程的序幕

\"民族风\"一行8人(3位老师,5位同学----分别来自法学、社会工作、广告学、旅游管理等几个专业)本着以实践促认识,把握理论,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专业知识支撑社会实践,以实践来丰富专业知识\"的方针参加社会实践。我们拥有激情与好奇,缺乏经验,但经验的获得从来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我们始终坚信对事物热心、好奇并始终不渝的态度就足以弥补此次实践经验上的不足。作为大一的学生,理论专业知识的不娴熟,正好可以使我们摆脱常规的专业理论的思维方式,而就自身对本专业的理解与认识来对实践中涉及与本专业有关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比较、发现和弥补自己在思考问题方面的不足。

作为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的赫哲族,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对其民族文化受到的影响程度如何?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对其文化的保护?为此,我们决定以\"寻访赫哲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展开活动;另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和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开始重点发展旅游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小背景下,我们又提出了\"促建新型民族乡\"的主题。所以,我们的活动以\"寻访赫哲民族文化,促建新型民族乡\"为主题,层层深入,逐步展开。具体活动日程安排如下:

6月10日

举办民族风茶话会

8月2日

哈尔滨——同江 8月3日

上午参观同江赫哲民族博物馆,下午到达街津口

8月4—6日

寻访民间艺人、老人,了解传统文化保存状况

了解当地的教育状况

了解当地居民收入和生活状况

感受当地传统捕渔业与现代养渔业的发展状况

调查当地旅游业及手工艺品的发展情况

进行普法宣传

了解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及医疗卫生状况

8月7日

反馈政府,返回哈尔滨

调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我们重点深入调研了以下三个内容:

1、赫哲族乡政府在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中的政策落实和职能履行状况。

2、透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作为全乡推动赫哲族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效果和作用。

3、多元经济对传统渔猎生产方式的冲击,必然会对民族文化产生影响。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其中涉及对赫哲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汉族文化的认同等各种问题。

这些成为我们\"民族风\"实践小组给赫哲族献上的一份厚礼。

#from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来自 end#

一路的激情抑制不了我们的感叹,一路感叹抚慰不了我们的激情,我们要感谢侯彦杰、张晓萍、冯昌军三位指导老师,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看待问题的视角,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和体验,而且实践让我们建立了非比寻常的师生关系,拉近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的调查报告主题内容分五个部分,即:文化篇、政治篇、经济篇、教育篇、弦外之音篇。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于下: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20xx年组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 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 。我选择了 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 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市陵县**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20xx年7月14号到7月1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7月17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8月13日。从8月14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8月20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xx省**市**镇xx村,原政府驻地为碱店乡,后因乡镇合并,现政府驻地为郑家寨镇。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20xx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xx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00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录像13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 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

1、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中变化最大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文章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出自wk-78500000566028.html,此链接!。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2016寒假医院社会实践报告)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 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 ,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 赶会 。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 村村通公路 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70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xx近日在北京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xx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节后的京郊大地,依然一派喜庆。2月13日至15日,xx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王岐山等陪同下,冒着料峭春寒,先后来到延庆、昌平、房山、怀柔等地,深入农副产品加工车间、水果蔬菜大棚、乡村学校教室、农村社区医疗站和垃圾储运站,走访农户家庭,看望山区护林员,慰问农村老党员,与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共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计。

调研期间,xx听取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与有关方面专家进行座谈,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2016社会实践报告。他说,北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好成效。他希望北京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中走在全国的前列。

xx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xx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坚持科学规划,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稳步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xx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努力形成全党全国以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的良好局面。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应当而且完全可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大有作为。各级政协组织和统战部门要最广泛地凝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doc》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