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证明

2020-05-29 来源:证明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单亲家庭证明申请

单亲家庭证明申请

姓名

性别

年龄

名族

身份证号

住址

生育一

婴,取名

孩子父亲或母亲情况:

现属于单亲家庭。因单亲家庭情况导致办理《出生医学证明》上的信息不全由此所带来的一切法律问题与发证机构无关,本人愿负法律责任。

申请人: 手指印:

街道(村)居委会意见:

街道(村)居委会盖章

年 月 日

推荐第2篇: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

1、定义:单亲家庭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组成的由父母一方,独自一人负担照顾自己以及照顾孩子的生活联合体。

西方学者Schlesinger最初将单亲家庭界定为:以男性或女性为家长,同被抚养子女生活

在一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多有死亡、离婚、分居、抛弃或者未婚所形成。

国内比较被认同的观点:只有父母或母亲一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不

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2、形成原因:1.父母离异或分居(据统计在我国未婚或离婚占48%)

2.配偶死亡(占20%)

3.家庭中父母因违法违纪而被劳教、劳改。或是父母被拐卖或失踪等

4.配偶遗弃家庭(农村一方出走更普遍)

5,、配偶因为特殊原因居于外地,例如工作、服役等

6、领养孩子、或非婚生子女

7、情妇

3、亲家庭的现状(增长趋势):

具体数据显示:

(一)国内:据民政及统计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离婚数持续上升,离婚率在20年中上升了近3倍。上海的离婚率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惊人,粗离婚率(粗离婚率是指年离婚总对数,除以当年平均人口数。)从1980年的0.3%到2000年的2%,增长了近7倍。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上海在1991至2001的近10年间,有54万4600人离婚,而再婚

26万2200人,其中女性14万人,即离婚后没有再婚的单亲有28万1400人,平均每年近3万人;中国每年100多万对夫妻离婚,所形成的单亲家庭无疑呈上升趋势,加上因一方丧偶形成的单亲家庭,数量就更多。至1999年底离婚所致的单亲家庭子女在我国中学生中达到5%.其中某大城市市中心小学高年级某班,单亲家庭子女占全班学生总人数的8%.

据我国民政部婚姻登记处1993年的统计,在当年已婚的9212万夫妇中只有91万对夫

妇离婚,离婚率仅为9.9%,。1995年的统计又表明:在中国每千人中又154人离婚。这也就是说,1995年我国的离婚率已从1993年的9.9%上升到15.4%。两年中上升了将近6个百分点。而在30年前我国的离婚率只有1%左右。

随着离婚率的逐步上升,非婚出生和单亲家庭也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2002年我国的

单亲家庭已达到1500万个以上。如果按每个家庭一个孩子计算,我国就有1500个孩子生活在只有父亲或母亲的残缺的家庭里。

可见单亲家庭问题在我国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国外:据统计,英国单亲家庭1988年比1971年增加8倍,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16,

而到1993年则占27%,1995年占30%;英国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子女。1996年欧共体所有国家新生儿统计数目之中有24.3%为非婚生子女,其中丹麦46.3%,英国35.5%,法国38.8%,另有非欧共体成员国冰岛达到最高比例60.7%,也就是平均三个新生儿就有两个是婚外生育。

据统计在美国每年出生的婴孩中有1/4的孩子是非婚母亲所生。这一比例是30年前的5

倍。到1991年,这一比例又提高到29.5%.在非婚出生率提高的同时,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据统计1993年美国有109万单身父母家庭,占美国家庭总数的1/3.在这109万单身父母家庭中将近90%是单身母亲家庭。

推荐第3篇: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特征与教育策略探究

背景:

当今社会,单亲家庭是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在老师的眼中,他们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冷漠、不容易被温暖……而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必须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否则很容易伤害他们。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 心理特征分析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它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或母)疼爱的孩子。单亲家庭学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

1、抑郁冷漠。有的孩子因失去父或母后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非常快乐,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中心”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2、充满憎恨。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就会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甚至有的孩子会破罐破摔,以期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

3、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自己郁闷的心情常常因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常常会出现骂人、斗殴等行为。有调查表明,反抗攻击特点比较突出的和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的人数,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相比,分别高4%和16%。

4、内向自卑、胆小孤僻。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邻居们看到,听到都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往,不敢说话,不敢回答问题,总是独自躲在一旁。

5、多疑嫉妒。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个活动没有让他参加就会胡思乱想。我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善于洞察孩子的喜怒哀乐,因而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是否有爱心、耐心和诚心,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

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根据我的经验,单亲子女的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自立自强型。第二种类型是孤独忧郁型。第三种类型是散漫放任型。第四种类型是偏执易怒型。由父母离异造成的。所以,他们对别人的防范意识特别强,同时还伴随着对老师和同学怀有一种莫名的抵触情绪。我教过这样一个男孩,他智商比较高,但很不合群,还常常无端地猜忌同学,甚至动不动就采取过激行为。

平时要掌握哪些技巧呢

1、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教师倾注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学生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2、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困难。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3、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

4、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

5、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6、建立单亲子女档案。了解和掌握班上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7、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和家长们促膝谈心,往往是因为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只要老师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就一定能够帮助这些孩子走出阴影,使每个单亲子女都会获得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都会拥有属于他们的美好的未来。

一、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适时适度 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父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父母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北师大心理研究所的费广洪博士认为,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坦诚、沟通和鼓励,家长和老师不要对婚姻家庭这些事避而不谈,要让孩子知道离婚和结婚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沟通会使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需

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励,也许就能改变他的人生。那么,父母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虽然无辜地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但这些孩子的家长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二、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学。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

三、动之以情。

单亲子女往往易受到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的是残缺的爱,此时的父母尤其要关心他的生活,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在思想上多进行交流,鼓励孩子奋进,培养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

四、多与学校、老师联系。

许多单亲家庭的父母由于要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难免对孩子照顾不周,所以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关心子女的在校学习生活,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也可将家庭中的实际问题摆出,把孩子在家中的一些表现向老师详细述说,与老师共同研究、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

五、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六、简单粗暴不可取。

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有的孩子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这样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

七、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

八、让孩子经常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九、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分析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遗弃、分居和其它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

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或母)疼爱的孩子。单亲家庭学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

1、抑郁冷漠。有的孩子因失去父或母后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非常快乐,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中心”对周围的人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2、偏执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自己郁闷的心情常常因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常常会出现骂人、斗殴等行为。有调查表明,反抗攻击特点比较突出的和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的人数,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相比,分别高4%和16%。

3、内向自卑、胆小孤僻。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邻居们看到,听到都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往,不敢说话,不敢回答问题,总是独自躲在一旁。

4、多疑嫉妒。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个活动没有让他参加就会胡思乱想。我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推荐第4篇:单亲家庭调查报告

云南民族大学2010级社会学专业调查小组

小组成员:徐正伟、蔡粉清、郑雯丹、张晓梅、赵芳芳、李姗姗

关于单亲家庭对孩子影响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

社会上部分青少年厌学、逃学、对生活迷茫、上网成瘾,他们中来自单亲家庭孩子所占比重较大,为了了解单亲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希望得到你的支持与配合。谢谢合作!

说明:请在所选答案上画圈。

1.你是单亲家庭吗?

(1)是(2)不是

2.你觉得失去父母一方或父母离异对孩子成长有影响吗?

(1)有(2)没有(3)不知道(4)可能有

3.你觉得离异家庭对子女的性格、习惯等方面影响大吗?

(1)大(2)不大(3)一般(4)无所谓

4.你觉得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是什么?

(1)毒品(2)金钱(3)家庭环境(4)心理问题

5.从你了解的情况,单亲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会怎样?

(1)更加关心(2)更冷漠(3)差不多(4)不管孩子

6.你觉得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受到歧视吗?

(1)会(2)不会(3)没发现(4)不了解

7.如果你成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你的生活会受到影响吗?

(1)影响很大(2)有影响(3)有点影响(4)无关

8.你觉得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是每个都过得不开心?

(1)是(2)不是(3)因人而异(4)无所谓

9.总的来说,你觉得当今社会对单亲家庭持有怎样的态度?

(1)有偏见和歧视(2)和对普通家庭一样

(3)能够关心和接纳(4)不了解

10.你觉得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如何?

(1)内向(2)外向(3)热情(4)冷漠

11.你觉得父母离异对孩子学习上是否有影响?

(1)影响很大(2)有影响(3)有一点影响(4)不影响

12.父母双方离异、父/母另寻对象,对青少年的心理是否有影响?

(1)影响很大(2)有影响(3)有点影响(4)无关

13.父母的离异对你以后组成家庭有影响吗?

(1)影响很大(2)有影响(3)有点影响(4)无关

我们的调查结了,再次向你表示感谢!有什么建议和要求,欢迎写在下面:

推荐第5篇:单亲家庭访谈

单亲家庭访谈题目(情感、情绪、学习): 第一部分:情感方面(亲人、朋友、恋人)

1、父母离异后,是跟着哪一方生活?

爸妈离婚后我一直跟着我妈妈一起生活。

2、父母离异后,在情感上对待双方有什么差异吗?是什么样的差异?

对妈妈情感上还是挺正常的吧,没什么太大变化,就是有时会比较心疼妈妈;对爸爸就感觉有些不想原谅他,毕竟他跟我妈离婚是他做错了事情,伤害到了妈妈,所以从而现在丢下我们两个,我觉得我很难会原谅他

3、是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父母离异这件事?接受与否?

一开始很难接受,甚至会经常怀疑这是不是真的,但现在慢慢也习惯了,习惯了只有我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但从我自己内心很不喜欢这样的日子,感觉过得好煎熬,有时想起来甚至有些绝望。

4、你认为单亲家庭的生活在你与朋友交往时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吗?

这倒没什么影响,很多朋友甚至不知道我是单亲家庭,只有跟我很好很好的朋友才知道,他们也没对我有什么不同,反而会为我鼓劲,我自己也没感觉到我爸妈离异对我和朋友交往有什么影响。

5、父母离异对你交朋友方面有什么影响吗?会不会更偏好于和自己相同情况的人做朋友?

感觉不会有什么影响,也不会偏向于只和自己有相似家庭背景的人交朋友,毕竟这样家庭背景的人是少数吧。

6、是否谈过恋爱?

是→你觉得在恋爱中你属于以下哪种类型?(见图一)

因为我是男生,自己抗打击能力还是挺强的,虽然有时是会有些负能量,但总体来说我还是挺乐观的,比较接受现实,所以在恋爱中我感觉自己是安全型的那一种吧。

不是→那你对将来的另一半有什么期待,希望他是怎么样的人? 第二部分:情绪方面

1、在父母离异前和离异后你的性格有什么变化吗?

离异前就是跟一般的人没什么区别啊,那时小学懂的东西不多,整天都想着玩,爸妈快离婚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挺难受的,家里整天死气沉沉的,我回到家也不敢多说话,爸妈一吵完架,爸爸就会出去,剩下妈妈一个人在家。离婚后感觉自己变得没那么活泼了吧,然后整天心事重重的,对很多东西变得敏感了,不过现在他们离婚已经两年多了,慢慢的也习惯了。

2、当看到朋友的父母感情很好的时候你会感到失落伤心吗?

现在不会了,更多是羡慕吧,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3、跟朋友讨论到父母的话题的时候会尽量回避这些问题吗?

会,尽量不去过多说这些事情。 第三部分:学习方面

1、父母离异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吗?比如成绩方面以及目标方面

影响有,但是不大,小学到初中我成绩一直都还是挺好的,包括现在我也在不断努力要考到市里最好的高中。

2、离异后父母会更加关注你的学习吗?

一直都会,我妈妈一直都很关心我学习,对我也很严格,跟爸爸离婚后感觉他比以前更疼我了,但是对我学习方面的要求却没降低。

3、你会更加努力学习或者做出一些特别的行为去引起父母的关注吗?比如说什么事情呢?

我会很努力的为了我的妈妈去学习,我想让她开心,因为妈妈整天都很辛苦,至于我爸他都不管我和妈妈的,所以我也没多大兴趣让他来关注我。

基本信息 性别:男 年龄:13岁

是否为独生子女:是

父母在什么时候离异:我11岁时

父母是否重组家庭:我爸好像有,我妈还没有

推荐第6篇:单亲家庭的阳光男孩

单亲家庭的阳光男孩

魏书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与家长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而我也体会到了与家长沟通后学生进步的喜悦。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王xx,是我们班的班长。他的学习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的。按理说,这样的孩子是最叫老师省心的。可是,他的行为举止偏偏不像一个好学生。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下午来学校上课。任课老师反映我们班有酒味。主任叫我进行调查。王xx成为重点怀疑对象。我问他喝酒了吗?他说喝了。我很高兴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可是当他说出喝酒的理由时,我震惊了。王xx属于单亲家庭。母亲带着他嫁给了同村人。现在妈妈又给他生了一个小妹妹。他对我说:“中午他喝酒家里人都知道,他的继父叫他陪亲戚,不喝不行。妈妈阻拦不起效果,他就只有喝酒了。我看他浑身酒味,就通知他的家长来接他回家醒酒。她的妈妈抱着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来了,嘴里一直在骂王xx的亲爸爸,说他不学好,还边说边哭说自己命不好,孩子不争气。当我问及王鑫中午是否在家喝酒时,她妈妈失口否认。说他根本没有回家吃饭。我知道了,王xx在说谎。办公室里面人很多,我和她妈妈约好了,晚上我给她妈妈打电话。晚上,和家长电话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我了解到在家长眼里,孩子一无是处,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家长唯一的方式就是指责加上谩骂。我迷惑了,这可怎么办?我教育好孩子的关键那就是先教会孩子的妈妈教育孩子。首先我肯定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上课积极举手,聪明上进,有集体荣誉感。他妈妈问我孩子在年级是考第一吗?他和我说他考第一我就没有相信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对孩子不信任这对孩子是怎样的伤害呀!我感觉重担一下子全落在我的身上。我决定还是先稳住家长,再做好学生的工作。

第二天,王xx就主动找到了我。他对我说,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班级,我保证以后不再喝酒和撒谎了。我问他,妈妈怎么教育你的?他说,就是唠叨我呗!在她眼里,我一无是处。我死了她才高兴呢。我再问下去,王xx就什么都不说了,只是啪嗒---啪嗒---掉眼泪。这时候,我又想起了魏书生老师说过的话。要想解决教育问题,我必须走入学生的心灵里去。我要寻找教育契机,再争取家长的配合。

此后没有多久,王xx就出现不完成作业和上课走神现象。还听说他夜不归宿去网吧上网。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我和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就说,这孩子我不要了,他愿意找他的死爹就去找,不好好学习,还上网,回家我也不叫他吃饭。我和家长说,这孩子出现问题也是您的孩子,现在,把这件事情交给我,我来解决它的问题。你只要配合我就可以了。于是,我叫家长该做饭就做饭,不要唠叨,可以关心一下生活。出现不对劲的地方,就直接给我打电话。家长答应我了。

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

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种爱的启迪。一个感到人世间充满着爱的孩子,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影,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现实。

这回,我准备和王xx深谈一次。从她妈妈和他在新家处境,分析到她妈妈在婚姻生活中受到的伤害。在说到望子成龙的心情,不懂得教育方法的苦恼。我问王xx,你理解妈妈的苦心吗?王xx点了点头。我又问,那你觉得妈妈哪些地方需要改一下?他说,我不喜欢回家,每天在学校里,我都是很快乐,可是一到家里,我就感觉浑身都冷,不想回去,没有人喜欢我,我做什么都不对。我写作业,妈妈就带着小妹妹在我屋里玩,一会就说我几句,一会就又说我几句。我去一次网吧,她就唠叨个没完。索性,我就不想写了,我就睡觉。我说,那你觉得你去网吧没有错,是妈妈逼迫你吗?他说,不是,我就是不想回家。我忽然觉得我找到了突破口。看到你这样,我很着急,这样吧,你妈妈那里我去说,保证你的学习环境。但是,你必须要保证不去网吧。这样你妈妈那里就放心了。再有,你妈妈以后也会减少对你的唠叨,你觉得这样可以吗?王xx的眼睛发亮了,他连忙说,可以!可以,我答应。然后,我就又说,你好好学,考上一中,就可以住校了,那时候一周才回一次家,估计你都会想你妈妈的。你出息了,你妈妈在新家里就有了地位。我知道你是一个孝顺儿子,加油吧!王鑫笑了,他深深鞠躬后回班去了。

我马上拨通家长电话,把我们的谈话内容告知家长。她妈妈很开心,答应一定配合我的教育。此后,我经常找王xx,询问情况。他说现在好多了,妈妈不再说他骂他了。

有一次,我去班里上课,走到后门的时候。我习惯性的从后门窗口向里面看。这时候,王xx站在后门处,从玻璃那头给我扮鬼脸,那笑是我久违的笑。那是孩子纯真的笑。我被感染了。

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积极上进了。成绩也上来了。最重要的他已经变成阳光男孩了。

这件事叫我体会到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必要性。一个孩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道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合作完成的。

在工作中,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享受着这其中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家校合一”桥梁的主要建造者就是我们老师,沟通就可以创造奇迹,合作就可以铸就辉煌。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推荐第7篇: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

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与性别意识教育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以往理论的梳理与思考,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剖析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亲子关系;子女教育;性别意识;双性教育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只有母亲或父亲的单亲家庭。有学者预测,在21 世纪,单亲家庭将成为主要家庭形式之一。面对现实及可能的预测,我们在担忧的背是一种责任。本文探讨的是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因为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会化场所,其对孩子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应该说,现代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这种问题,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时代性课题。因此,在这里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梳理与进一步探讨,不无意义。

一、对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研究的简要历史回顾

20 世纪初美国的“ 儿童研究运动”被视为西方较系统的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开始,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尔。与霍尔同时代的弗洛伊德认为,青春期青少年与父母逐渐“ 疏离”的过程是由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性冲动引起的,“ 力必多”使青少年情绪易激动、多变,并导致青少年与父母时常发生冲突。霍尔与弗洛伊德都认为亲子冲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

可避免的产物。

到了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青少年期的亲子关系研究进入蓬勃发展期。该时期研究的质与量均与前有较大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青少年期亲子冲突产生原因、亲子冲突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关因素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等。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学者们又进一步深化了亲

子冲突的研究,在道德、个人问题基础上增加了对友谊、谨慎与复合性问题的探讨。有学者认为,除青少年的认知外,个体所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1]国内关于青少年真正的独立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亲子关系的研究则更晚。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亲子关系在近几年才日益引起研究者与相关人员的兴趣与重视。但相关研究仅对初中生或高中生的亲子关系作了一般的理论描述和调查分析。如辛自强等[ 2]在1999 年对小学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在亲子沟通维度上低于一般儿童的家庭。而关于整个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发展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等的深入研究还很少见。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中心问题,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这包括血缘和非血缘的,这个关系是永远不能改变的,是孩子成长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费孝通教授认为亲子关系是被抚育者和抚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婚姻来确立的。他还强调,亲子关系绝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关系,决定亲子关系的社会关系是婚姻关系而不是生物关系。并把生物性的亲子关系和社会性的亲子关系在概念上做了区分,而社会学更多关注的社会性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婚姻中同时缔结了两种相联的社会关系———夫妇和亲子。在费孝通看来,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可以说,社会关系一直是社会学极为关心的问题。因此,把亲子关系的问题引入到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在实践上有助于问题的解答,在理论上有助于学科的相互借鉴和相互交融。

二、单亲家庭对于亲子关系消极影响的社会学分析

1.角色、身份、结构的三重缺失

单亲家庭子女角色的缺失首先表现为性别角色的缺失,性别角色的缺失源于社会身份的缺失,而社会身份的缺失又源于社会结构的紊乱。因为,角色是指与某种社会身份相称的行为规范的集合。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地位之间相互关系的制度化或模式化体系。一个青少年失去父亲或母亲,他( 她) 的社会关系也随着发生变化,即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各种关系的转变会引起心理上习惯上的阻力的。按费孝通教授的话说,社会关系是联成一个体系的,其间息息相关,像是一个网络。社会关系的紊乱使一个人不易找到一个适当的身份去和身边的人发生社会关系,同样的道理,他身边的人也很难找到一个适宜的身份与他发生社会关系。很显然,角色的扮演也就不会顺利地进行。在单亲家庭中,由父、母、子所构成的三角

形变成了直线形;家庭角色形态缺乏平衡机制,即由男、女、长、幼所构成的多重角色形态,在单亲家庭中变得只有长、幼形态。家庭伦理关系失却了“ 关系伦理”,致使父或母的感情投向单一化,即原为父、母、子三方分享的家庭之爱,演变为父或母一方与子一方的双向情感依赖;家庭语言代码缺乏另一种性别象征,即原有两种性别色彩的语言系统的支配作用变成了一种性别语言系统的支配作用。这种家庭机制的非平衡性、感情投向的单一化,以及性别象征的缺乏使单亲家庭本身就会陷入一种困境,再加上青少年“ 疾风暴雨”时代的到来,会导致一些单亲家庭情感基础削弱甚至瓦解。然而,社会学家李银河在1991年就发现,在离婚案件中,有90%的妇女得到了子女的抚养权,只有10%单亲家庭是由男性当家长的。[ 3]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性别角色的缺失有其深刻的社会结构根源,同时也表明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2.社会互动情景的相对不足

人类生物基本需要必须在社会结构中得到满足。[ 4]正如雷蒙德·弗思所说“ 在人类学者看来,社会结构中真正的三角结构是共同情操所结合的儿女和他们的父母”。而丧偶或离婚造成的家庭结构的混乱,对家庭中每位成员都会造成心理上的缺失,破坏了共同的情操,瓦解了稳定的三角结构。这样,一方面,由于单亲家庭的父或母独自抚育子女须付出双倍的经济、时间和精力,生活水平下降,生活缺乏激情,没有相应的资本来扩展自己的社会交际而子女的社会交际与父( 母) 的交际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因其家庭变故使得他们与离去一方的长辈、亲友的关系自然疏远,家庭交往活动较之以前明显减少。而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个人情感,基础的弱化自然导致了关系的弱化。加之由离异、丧偶等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失落使得单亲家庭的成员不愿意更多地涉猎社交活动。这样,他们交往的空间更加狭小,由此带来的文化视野也十分有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几乎不邀请同事或朋友到自己的家庭里来。孩子也不愿意带自己的同学到家里来过。孩子的生活只是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生活,父亲或母亲也是单位到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因此,单亲家庭的弱势效应不断强化狭小的文化视野,而这种有限的文化环境也在不停的形塑着弱势的效应,相互抑制,彼此都不能发展。

3.家庭结构异化所带来的心理压抑

情感是一个人的精神来源,离异或丧偶都会破坏原有完整而美好的情感,家庭成员的精神也随之丧失,同时也改变了个体对社会存在( 他人、他事、他物以及个体自身) 所持有的稳定、具有一定结构的心理状态。精神的丧失与消极的态度会使单亲家庭成员的心理扭曲。即使单亲家庭的父或母再婚,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目中,和素不相识的、又不是出于自己选择的继父( 母) 亲戚们发生频繁的接触,这是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同时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疲乏和病态。[ 5]这样,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就单亲家长的心理状态而言,沮丧、自卑、焦虑、紧张、孤独等是他们共同的情绪特征。而孩子则因为缺乏情感关怀容易产生疏离自卑等问题。加之青少年期躁动、变化无常、反抗使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处于变数之中。同时,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恰好在这个阶段要试图在父母的范围之外寻找平等的伙伴,而这种需求会受到单亲家庭结构非完整性所带来的自卑、沮丧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的阻力,心理压抑是在所难免的。当然,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不仅仅限于上述三方面,进一步的深入挖掘还有待继续。

三、构建单亲家庭亲子关系和性别

意识教育的人文关怀模式1.要给单亲家庭的人给予人文关怀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加是当前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相应的人文关怀是保证当前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内在理念的要求。单亲家庭的弱势效应不可避免的会给单亲家庭的每位成员造成消极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家长为了照顾子女往往要放弃某些高薪职业或减少升迁的机会,在本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明显的处于弱势。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只能尝试着去消除或减少对当事人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因此,不仅要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税制减免、子女教育成本方面考虑单亲家庭的负担,而且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对象上也应涵盖单亲弱势群体。[ 6]另外,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专业性的家庭心理咨询和治疗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系统,可采取的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尽可能的使单亲家庭的成员获得自助,步入健康的生活。

2.尝试消除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进行双性教育针对单亲家庭子女性别角色的缺失,在单亲家庭子女的儿童期要注意给予恰当的性别角色教育。因为男女性别角色的确定有利于儿童的顺利成长和适应。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儿童在获得性别角色的过程中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基本性别同一阶段,大约在儿童三岁左右他们能正确指出自己的性别;二是性别的稳定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认识到男的总归是男的,女的总归是女的;三是性别的坚定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一个人的外貌或活动的变化与性别无关,那么不可能变成性别相反的人。基于以上的认识,单亲家庭的家长更多的是遵循现有文化认同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模式,极力地去防止儿童出现“ 男孩女性化”或“ 女孩男性化”的性别角色错位倾向。但是,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统一体。因此,在性别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双性教育。因为,双性化个体没有严格的性别角色概念限制,能够更加灵活,更有效地对各种情景做出反应,其灵活性、自信心更高。相关研究也证明了男女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双性化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这为当代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单亲家庭作为一种不完整的特殊家庭,在子女的性别意识教育上存在很大的缺失。这就需要相关社会组织的干预,比如社区、学校、专业性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等。

3.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创造一个适当的社会化场所尽管存在“ 反社会化”的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父母仍然是孩子的学习榜样。而在单亲家庭中,儿童在性别角色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从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来看,作为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既有被动的指导,更要有主动的模仿观察。但在单亲家庭中,若母与子( 女) 或父与子( 女)性别相异则子或女就难从母或父一方获得异性角色的学习机会,这不仅不利于性别角色的形成,而且也会阻滞性别角色的认同。因此,单亲家庭要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当的影响。同时,担负青少年社会化的其他场所( 如学校、社区、大众媒体) 也要提供相应的补救措施和保障,以保证单亲家庭从劣势到自助的过渡,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健全相关专业机制针对单亲家庭成员的心理压抑,尤其是子女的心理压抑,本文对此的解释更倾向于家庭结构的破损。因此,解决的办法要从根本上去寻找,要填补某一要素非正常丧失所带来的功能缺失。首先,在单亲家庭中,家长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和孩子的密切接触和相互理解,这就要求单亲家长扮演复合型的角色;其次,要依靠政府、社区、专业性机构补偿本由父或母给予的关怀、经济帮助等,对于因离异所造成的单亲家庭要依法协商对子女的抚养和探望规则,因为亲生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很难被取代的。即使离异,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仍然存在。最后,可尝试在社区这个平台上建立情绪的引导机制和发泄机制,以释放单亲家庭子女心理上的压抑。这样一个逐步补救和保障的机制有望消除单亲家非完整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 1]房超,方晓义.父母—亲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J].心理科学进展.2003 1(1 1):65- 72.[ 2]房超,方晓义.父母—亲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J].心理科学进展.2003 1(1 1):65- 72.[ 3]刘梦,陈丽云主编.小组社会工作———女性成长之路[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2.

[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5 月.101.

[ 5]同上,第199 页.

[ 6]徐安琪,张亮,刘汶蓉.家庭: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变迁和政策支持[ J].社会科学.200(6

4):31- 38.

推荐第8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

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下面是我遇见的二个案例。

案例之一

学生:陈某(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爷爷、奶奶

家庭情况:母亲去世较早,父亲没有再婚,跟随父亲以及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在家经营袜业加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个月提供较多的零花钱。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得知,因为从小失去了母亲,家庭对其非常疼爱,觉得她失去了母爱,比周围的孩子可怜,所以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尽量满足她的需求。

该生特征:表现不差,成绩差。但据说小学成绩还不错,升到初中后成绩就直线下降,但人还是比较聪明机灵,善观言察色;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十分注重形象打扮,很爱美。

采取的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暖心”行动,多鼓励多表扬,唤醒她的荣誉感。办公室、操场边,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身上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告诉她要努力找出自

己的缺点和问题,要她成长成一名不单外表美心灵更美的人,我给她三天时间。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谈心,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就有了变化了,课间休息时大家跑教室外面,她有时在座位上看书,看到老师更有礼貌了,课桌下的小镜子不见了(同学反映她上课也不偷偷照镜子理头发了),平时的穿着打扮变的得体了,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少了。而且听她家人讲回到家后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近段时间各科考试成绩都有进步,尤其英语进步很快。

对这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案例之二

学生:刘某(男)

家庭成员: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后妈、同父异母弟弟

家庭情况:父母早已离异,刘某抚养权在父亲。离婚后父亲

外出工作,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在奶奶接送下念了幼儿园、小学。父亲再婚后两年把他接到新家庭,离开奶奶。父亲再婚后又生育了一个儿子。父亲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于是教育子女的任务便落在后母身上。工作压力大、家务繁多的后母便让孩子寄宿学校,每月除了给生活费,极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等问题。

该生特征及存在问题:刘某成绩中上但他并不让人省心。开学刚两周,作为寄宿生的他就伙同班上其他两名男生翻墙出去上网,彻夜未归。事情败露后,我联系了家长来到学校。刘某的妈妈一到办公室坐下,就首先向我言明她是后妈,摆出一副“孩子不是我亲生,不关我事”的态度。经了解得知,在家里,由于刘某自幼与奶奶生活,长辈过分的溺爱加上亲友对其的同情使孩子养成了有求必应、贪婪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由于性格问题,在新家庭中与后母及弟弟的相处并不融合,在学校中也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后母对他基本上是一种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态度。

采取的教育方法:一是用爱抚平创伤,与其父亲沟通,建议父亲多在家陪孩子,经过多次劝导,他父亲终于决定向公司申请转岗,回到家乡工作,陪伴儿子。同时将刘某的情况告诉他母亲,要求母亲多关心孩子。二是用环境渲染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编排座位时,我有意在其座位周围编排了一些刻苦勤奋又乐意助人的班干部同学,并私底下叮嘱这些学生干部多主动地与刘某交往。三是加强交流鼓励,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我

也加强与刘某的交流,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地拉他聊天,和他讲起自己当年的学习过程,引导他打开心扉。

教育效果:后来的一个学期里,刘某翻墙外出游玩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现在,他不仅仅性格开朗多了,变得活泼健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乐于帮助他人,同学们更喜欢他了,老师们也发现他开始主动思考问题了,经常到办公室请教,有时放学了,他还拉着老师问题目。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家庭婚姻的不幸,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无能为力,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尽力而为。这些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需要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希望在这些孩子早期不幸的经历中,有幸在学校感受到不亚于亲情的关爱和照顾,希望我们努力地结果能够让他们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推荐第9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

主讲:许建华 时间:2005.8.13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同样是家庭教育,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的父母能够使子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我写下光辉的人生篇章,甚至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光点;有的父母却由于教子无方,使子女终生碌碌无为,断送了子女美好的前途,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甚至出现家庭悲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同父母,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方式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分具体情况,不对症下药,效果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可行的方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 李同学(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母亲;生重病的外婆;患小儿麻痹症的舅舅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居住环境老城厢;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心事重重,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有时,。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李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从预备班到现在他每学期都在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年级第6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案例二:

学生: 张同学(男)

家庭成员:离异的父亲

家庭情况:父亲下岗,收入低微

该生特征:小学里是人人讨厌的差生,早晨迟到一周两三次,作业天天不交或漏交,找到他态度极好,认错很快,但就是没有行动,天天如此,老师普遍反映无法教育的“差生”

教育方法:自从进入我班后,我就把他作为我私下里的重点帮教对象,上门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陪他做作业,约法三章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知道在小学里老师不把他当“人”看,小孩一点自尊没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就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尊,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效果:作业按时交了,迟到的次数少了。更让人高兴的是,上学期开学时,在讨论班级教室门由谁来负责开时,张同学第一个举手,愿意担这个责任。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抱着信任的态度就把每天早上开教室门的任务教给了他,一学期下来他基本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他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越来越自信。从他的身上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老师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真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案例三:

学生: 陈同学(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为金融业“白领”

家庭情况: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月零花钱上千。用其父亲的话讲,“她失去了母爱,我要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

该生特征:预备班时成绩比较差,但听其父亲说小学成绩还可以,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不是很好,勉强进入了我校高中美术特色班学习美术;平时的文化测验成绩也还可以,有点“小聪明”,但每到大考就会头脑发晕,具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方,很爱打扮,注重自身形象“美”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负荆请罪”,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上课时不再偷照镜子了,学校要求同学做到的“一日常规”她都能做到,发型、发色“正统”。据其父亲讲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进步显著,美术专业成绩也开始领先于不少其他同学

以上三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推荐第10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

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下面是我遇见的二个案例。

案例之一

学 生:陈某(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爷爷、奶奶

家庭情况:母亲去世较早,父亲没有再婚,跟随父亲以及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在家经营袜业加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个月提供较多的零花钱。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得知,因为从小失去了母亲,家庭对其非常疼爱,觉得她失去了母爱,比周围的孩子可怜,所以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尽量满足她的需求。

该生特征:表现不差,成绩差。但据说小学成绩还不错,升到初中后成绩就直线下降,但人还是比较聪明机灵,善观言察色;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十分注重形象打扮,很爱美。

采取的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暖心”行动,多鼓励多表扬,唤醒她的荣誉感。办公室、操场边,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身上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告诉她要努力找出自

己的缺点和问题,要她成长成一名不单外表美心灵更美的人,我给她三天时间。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谈心,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就有了变化了,课间休息时大家跑教室外面,她有时在座位上看书,看到老师更有礼貌了,课桌下的小镜子不见了(同学反映她上课也不偷偷照镜子理头发了),平时的穿着打扮变的得体了,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少了。而且听她家人讲回到家后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近段时间各科考试成绩都有进步,尤其英语进步很快。 对这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案例之二

学 生:刘某(男)

家庭成员: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后妈、同父异母弟弟 家庭情况:父母早已离异,刘某抚养权在父亲。离婚后父亲

外出工作,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在奶奶接送下念了幼儿园、小学。父亲再婚后两年把他接到新家庭,离开奶奶。父亲再婚后又生育了一个儿子。父亲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于是教育子女的任务便落在后母身上。工作压力大、家务繁多的后母便让孩子寄宿学校,每月除了给生活费,极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等问题。

该生特征及存在问题:刘某成绩中上但他并不让人省心。开学刚两周,作为寄宿生的他就伙同班上其他两名男生翻墙出去上网,彻夜未归。事情败露后,我联系了家长来到学校。刘某的妈妈一到办公室坐下,就首先向我言明她是后妈,摆出一副“孩子不是我亲生,不关我事”的态度。经了解得知,在家里,由于刘某自幼与奶奶生活,长辈过分的溺爱加上亲友对其的同情使孩子养成了有求必应、贪婪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由于性格问题,在新家庭中与后母及弟弟的相处并不融合,在学校中也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后母对他基本上是一种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态度。

采取的教育方法:一是用爱抚平创伤,与其父亲沟通,建议父亲多在家陪孩子,经过多次劝导,他父亲终于决定向公司申请转岗,回到家乡工作,陪伴儿子。同时将刘某的情况告诉他母亲,要求母亲多关心孩子。二是用环境渲染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编排座位时,我有意在其座位周围编排了一些刻苦勤奋又乐意助人的班干部同学,并私底下叮嘱这些学生干部多主动地与刘某交往。三是加强交流鼓励,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我

也加强与刘某的交流,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地拉他聊天,和他讲起自己当年的学习过程,引导他打开心扉。

教育效果:后来的一个学期里,刘某翻墙外出游玩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现在,他不仅仅性格开朗多了,变得活泼健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乐于帮助他人,同学们更喜欢他了,老师们也发现他开始主动思考问题了,经常到办公室请教,有时放学了,他还拉着老师问题目。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家庭婚姻的不幸,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无能为力,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尽力而为。这些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需要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希望在这些孩子早期不幸的经历中,有幸在学校感受到不亚于亲情的关爱和照顾,希望我们努力地结果能够让他们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第11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点滴滴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

【内容摘要】 我们国家这些年正处于社会巨大转型的时期,各种凯里市第一小学章德娟 多元文化迅速涌入,与传统观念产生剧烈的冲击,使得现在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我,追逐爱情,而淡漠了一纸婚姻对夫妻间的意义和责任。离婚率逐年上升,导致了一大批单亲家庭学生的诞生。这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面临着亲情残缺,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单亲家庭的学生身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

我们国家这些年正处于社会巨大转型的时期,各种多元文化迅速涌入,与传统观念产生剧烈的冲击,使得现在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离婚率逐年上升,导致了一大批单亲家庭学生的诞生。这些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子女,他们面临着亲情残缺,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

具有关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性多具有以下特点:自卑、散漫、忧郁、霸道、敌意、学习成绩差等表现。为了使单亲家庭子女在学校得到良好教育,健康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单亲家庭的学生身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对此,我是这样做的:

一、为单亲家庭学生建立档案

每当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个人档案,加强对单亲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联系电话、家庭情况的了解,并详加记载。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以便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关心每个单亲学生的生活情况

由于父母的离异,有可能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因此,我会对单亲家庭学生生活情况进行了解,了解是跟父亲居住,还是跟母亲居住。有了困难,我会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去年,我班学生杨某父母离婚,母亲远嫁他乡,父亲也外出打工,爷爷和奶奶已经去世,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就承担起自己管理自己的重任。我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对这位学生进行帮助,看到他没有书包,我就跟他买了一个新书包,以及一些学习用品,还把我女儿一些衣服送给他穿,每当过节时,我就把他接到我家一同吃饭,让这位同学感觉到除了父母的爱,还有老师、同学的关爱。

三、尊重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

由于家庭的原因,单亲家庭学生自尊心极强,同时也存在自卑心理。因此,尊重和爱护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教育原则。我们应更多地用赞许、表扬、奖励的方法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平时注意观察学生一举一动,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引导。同时,对他们的个人意愿给予尊重,这对单亲家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深远影响。因此,维护学生自尊心,可以作为教育单亲家庭学生的切入点,只有维护单亲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了他们的自尊心,才能调动其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单亲家庭学生自强拼搏的精神。如我班学生杨某,从小父亲去世,母亲长年在外打临工,还染上吸毒,被劳动教养。她只能跟年迈的外婆居住,由于家庭困难,没有正确的引导,常在班上有爱偷同学东西的不良行为,多次被同学告发,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告诉同学们杨某同学的家庭情况,让大家共同关心她,为了维护她的自尊心,我不在班上点名批评她,而是多次私下找到她,耐心的教育,让她知道偷东西的不良后果,于是她改掉了不良行为,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四、引导单亲家庭学生善待自己

单亲家庭子女身上毛病多一些,受的表扬少,批评多。他们往往

对周围人有一种敌对情绪,常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种学生训斥或说教常常无济于事,情感教育则可达到以情激情的目的,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只有把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把心交给你。

记得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经常打架,老师严厉的批评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你找他谈话,跟他讲道理,他总是用沉默来对待你,使你无可奈何。经过多次侧面的了解和家访,才知道他父母离婚后,妈妈已去广州了,而爸爸又不管他,回家去经常吃了早餐没晚餐。我知道是残缺的家庭让他受到深刻的伤害,他只是在用外表的冷漠掩饰心灵的创伤,他太需要爱了,我下决心一定要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一次,我发现他中午不回家,我知道他没吃早饭,我转身去买了一碗粉放在桌上,看到老师真诚的目光和关切的微笑,终于吃了起来。以后,不知有多少次这样关心,终于有所触动。于是,我告诉他:老师知道你家没人关心你,但正因为这样,你才要自己关心自己,自己爱自己,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爱惜自己,老师怎么帮你呢?听了老师的话,他点头了。接着我又告诉他,同学、老师其实都想帮你,但经常出手打人,谁敢接近你呢?你一定要改掉打人的坏毛病,就这样他不打架了。

五、多角度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弥补父母关爱的缺失

单亲家庭学生是“情感饥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这样写到:妈妈,你回来吧,你再不回来,我都要记不清你的模样了。每当我看见邻居朋朋牵着他妈妈的手走过时,我总感觉我和姐姐就是没妈的孩子,你知道我是多么想你吗?妈妈,每次你打电话来时,你总是说我和姐姐要钱用啊,你回来吧,我再也不问你要钱了„„。从这次作文中可深切的体会到单亲家庭学生是多么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啊,为此,我认为教师应更多地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班主任以及教师要做单亲家庭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

保护人。让他们感觉到除了父母,还有老师在关心他们,从老师那里同样可得到父爱、母爱。

总之,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要有爱心,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单亲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就能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露出灿烂的笑容。

第12篇:单亲家庭贫困申请书

单亲家庭贫困申请书

单亲家庭贫困助学金申请书

尊敬的学院领导:

我是学院法学系xx级5班的一名学生,学号是10441084,籍贯云南昭通。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姐姐、弟弟、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现在十分需要领导、学校、国家帮助我,帮我和我的家庭度过难关,让我能有幸和其他的同学一起顺利完成学业。特向学院申请建立贫困生档案,希望学院给予帮助和支持。

父母以打工为生,收入很不稳定。并且身体欠佳。

上大学来,我深知着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我省吃俭用,化压力为动力,无时无刻努力着,各门功课均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热心帮助同学。现在大一的我是入党的积极分子。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人欣慰,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过我的亲人和朋友,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我也一直从事探索着各种能够赚点生活费的工作。做过促销、做过外场主持、自己也做过些买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发达的网络资源,我慢慢的在生意买卖方面有了些思路。我不在课余的时间玩游戏,睡觉。我学会充分的利用自己所有的资源为家里减轻负担。大学生本应自信、自强、自立,但高额的学费,目前仅凭我个人能力是完全不够的,希望学院领导体恤学生家长的艰辛,给予一定的扶助。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理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以绝对的努力好好学习,争取上进!只要自己一有能力,我将帮助所有有需要帮助的人。特别的是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和巨大贡献的人。

再次真挚的感谢各位领导!恳请学院批准建立档案。

此致

敬礼

贫困生单亲家庭申请书

尊敬的学校领导:

本人系单亲家庭子女,父亲于20xx年xx月病故,家中留有一系列欠款,如今的家庭生活非常艰难,全家都要依靠母亲一人在外打工来支持。现在,母亲要供养我与妹妹两个人一起上学,同时也要维系家庭日常开支。因此,生活非常不易!

我于20xx年9月入学之初就向学校递交了相关贫困证明,可是至今未有资助下发。经过相关咨询,得知是贫困生名额有限,未有及时审核。

特此,我向学校领导递交我的贫困生资助申请,望学校领导予以批准!

为了完成我的学业,圆我的上学梦,我很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我会努力拼搏,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感谢你们!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第13篇:单亲家庭问题探究

单亲家庭问题探究及解决

姓名:潘玉茹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调查题目:单亲家庭问题调查

(二)参加时间:2015年2月1日

(三)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约场村

(四)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

(五)内容:调查的具体内容具体包括单亲家庭的人数、家庭收入和家庭收入情况、单亲家庭的生活方式及状态等等。

(六)过程:进行调查的对象共有1000人,首先在小楼镇约场村派了980份问卷,随机进入了一些家庭进行入户访问。共收回975份有效调查问卷,共进入30个家庭进行入户访问。

二、发现的问题

从调查问卷及入户访问收集的信息得知,在接受调查的1000人中共有50个单亲家庭。该镇的单亲家庭有主要有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单亲家庭的类型主要有:

1、母亲去世或父母离异,父亲与子女共同生活;

2、父亲去世或父母离异,母亲与子女共同生活;

3、父母双亡,子女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经调查发现,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子女在经济方面比较富裕,但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较疏远,平时交流很少;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子女在经济方面较贫穷,但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流较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子女经济方面普遍较贫穷,且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很少。

(二)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普遍沉默寡言,存在自卑心理:平时很少主动与别人交流也不会把自己感受说出来,单亲家庭中父母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存在的通病,在单亲家庭中的家长表现的更加严重,他们总觉得给不了孩子幸福美满的家庭很对不起孩子,所以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无条件满足,以为这样就能弥补家庭的残缺,由此造成孩子自傲、任性、自私、孤僻等性格的缺点。

2、过分冷漠,对孩子不闻不问。

3、一味排斥对方。这是离异家庭而言的,很多夫妻离婚后,一方带着孩子生活,就不愿意让对方接触孩子,有意识的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由此造成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单亲家庭中孩子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抑郁,有的孩子对痛失父或母十分痛苦,久久不能从伤心中走出来,心理非常压抑。

2、憎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会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进而扩展到对社会和学校的生活不感兴趣。

3、易怒,家庭的缺陷会使他们脾气变得暴躁易怒。

4、自卑,这是他们最大的心理特征,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家庭有缺陷是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变得很自卑。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特别容易走上歪路,染上社会恶习,如网瘾、吸毒等,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三)放羊式教育:“放羊式”教育已经成了单亲家庭存在教育现象,父或母忙于生计便很少与孩子们沟通,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不得不实行“放羊”,对孩子的一切采取不关心的态度,给孩子犯罪创造了条件。在这50个单亲家庭中,其中有35个家庭的孩子中学未读完就辍学了,学历低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解决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防患于未然:在该镇开展了主题为“大手牵小手,共创造美满家庭”的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次活动来宣传美满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村民们一起来创造幸福美满的家庭。本次活动设有有奖抢答、家庭成员互动、知识竞赛等环节。为了本次活动能够顺利如期的进行,事先招募了20个志愿来共同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次活动共开展了三个小时,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该镇村民的参与度很高,很多村民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会更加努力的创造美满家庭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坏境,也会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此次活动获得比较高的评价,且预期效果也得到了很好实现。

(二)亡羊补牢:共开展了三次活动。

1、“释放自己的压力,让孩子健康成长”,这个活动的主角是单亲家庭中的家长们,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单亲家庭中的家长们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关爱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这次活动的主要采取座谈的方式进行,把家长们集合起来,在室内围成一圈坐着,轮流来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一开始家长们有点抗拒,随后有第一位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接着气氛慢慢的活跃起来。大部分家长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了释放。

2、“我们都一样”,这个活动针对的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们,活动采取座谈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释放心理压力,并告诉了他们单亲家。庭的孩子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并通过案例来说服他们。

3、“我们在一起”,这次活动的主角是单亲家庭中的家长们和孩子们,活动采用户外活动的形式进行。组织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开展亲子活动,给他们一次共同参加活动的机会,此次活动包括家长和孩子共有80人参加,事先招募了10个志愿者参加以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的内容包括玩游戏、亲情表白等节目。通过亲子体育游戏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亲情表白是让孩子和家长跟彼此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对方知道了自己心理最真实的感情,加深他们对彼此之间的了解。通过这次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家长对孩子多了关爱,孩子对家长多了理解,家庭关系变得和谐。一个月后回访该镇,该镇的村民们表示自活动开展以来,家庭矛盾减少了不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第14篇:单亲家庭孩子教育

亲家庭的孩子教育该如何是好

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该如何是好?尤其现代社会离婚率这么高,单亲家庭更是普遍。单亲家庭教育孩子处于被动状态,最主要的是家长主动出击。尤其是单亲母亲在带孩子时候,往往更难。单亲孩子的母亲,可能会特别小心翼翼地带孩子,生怕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和委屈。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会处处小心、时时担心;该严的地方不敢严,该重的话不敢重说。这就会造成孩子性格的懦弱(在外面胆小、怕事)和任性(在家里专由自己来)。因此,我认为您应该首先要保持一种平静而坚毅的心态,一方面要敢于面对现实,在教育孩子时,不急不忧,多想想孩子将来会有的美好前景,从而增强教育孩子的信心和力量;另一方面不能溺爱孩子,该严则严。孩子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加以限制,过分的要求更要“狠心”一点。也许这会使您过后感到伤心和自责,会觉得委屈了孩子。但只要想到为了培养孩子从小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勇敢自信、不娇不柔的品质,这样做是必须而唯一的;另外带孩子多和亲朋好友、小伙伴交往,培养他快乐、善交往的好性格。

历史上的金太夫人,也就是胡雪岩的母亲,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寡妇,为什么能把儿子教育的那么出色?我们不得不更加佩服胡雪岩的母亲,而这也正是中**亲了不起的地方。金太夫人没有教胡雪岩弹钢琴,也没有教他学美术,他给胡雪岩的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正是胡雪岩成功的基础,胡雪岩的母亲从小就跟他讲,到私塾里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吵闹,替人家放牛要好好看管,出去当学徒要听老板的话„„胡雪岩就是在这朴素的耳提面命下,慢慢成长起来的。除了言传之外,胡雪岩的母亲更加注重身教。面对窘困的家境,金太夫人从来没有在胡雪岩面前抱怨父亲早早离世, 使得孤儿寡母无人照顾。现在的单亲家庭很多,不少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另一半,这样的父母本身心理就不健全。同样是单亲家庭,胡雪岩的母亲把他教的这么好,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单身父亲在培养孩子坚毅、勇敢、自信的性格方面,要优于母亲,但也不是绝对的。只要母亲在平时的生活中,如孩子生病、受伤、摔跤、磕破等等方面,能表现出一种处事不惊、沉作冷静的态度,那么,孩子也会坚强地面对,慢慢也会养成坚强的性格。另外根据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教他踢足、骑车、溜冰、游泳、爬山、攀登、下各种棋等等,这些体育活动对孩子进取上向、不畏困难、坚强勇敢的性格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当然,做母亲的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可以求救于他人的帮助。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学生父母离异引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不引起社会重视。但如 何有效的去解决这一问题呢?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单亲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二、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三、简单粗暴不可取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

四、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

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

五、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仙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六、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与此同时,教师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亲和母亲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如何妥善有效的完成这一重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有的放矢地保护和教育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

1.建立单亲子女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

4.严格合理,培养其自立精神。首先,让他们清楚知道,克服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再次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进步,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一句话,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4大点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在家庭环境的诸因素中,家庭结构的完整尤为重要。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会恶化儿童的教育条件,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离婚率有逐年 升高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单亲家庭的数目愈来愈多。因此,一方面我们呼吁做父母的,要注重加强婚姻生活的和谐和稳固,慎重做出结束婚姻关系的抉择;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呼吁离婚父母要根据家庭变故的现实,解决好子女的教育问题。

那么,单亲家庭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现在有不少离异的父母,想避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不愿和孩子解释离婚的事。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不得不对付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询问。孩子由于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静、真诚、耐心、自信地向他们解释自己离异的原因,求得他们的理解,并教会孩子应付各种有关的询问,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

二、单亲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的教养不可不慎, 必须注意科学的教养方式

首先,注意不要过度保护。在丧偶或者离异 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 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代作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依赖,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

其次,切忌期望值太高。缺少了配偶,不少 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 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来个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 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父母降低点希望,使自己能够喘口气。

另一些孩子也许能坚持发奋,不让父母失望,但是长期超负荷地运作,其潜在的心理损伤亦不容忽视。一旦某一天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结果反而更糟。

三、由于社会的宽容度及个人的修养尚未达到相当的水平

单亲子女可能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单调,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为此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聊聊天,一起娱乐一下,或者协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难题。此外,还可帮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让孩子把朋友一起请到家中来玩,以弥补亲情的不足,

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四、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师、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面

所说的偏阴人格。

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问题。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的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本文来源:太平洋亲

子网 )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现象及教育对策

崂山区妇联徐乐

由于工作关系,我平常会接触到一些单亲家庭的母亲和孩子,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与正常家庭相比,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在心理、情绪、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虽然这些孩子中也有奋发向上、成绩优良者,但相对来说,单亲家庭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要比正常家庭孩子的比例要大,我特别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关注。

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抑郁孤独、粗暴逆反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乐,特别是重组新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和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孩子多数不善言谈,在学校里不爱和同学接触,出现矛盾也不能很好和老师沟通。了解发现,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破损内心变得敏感甚至压抑、焦虑,怀疑老师和同学不喜欢自己。因而他们的朋友很少,和老师也不合作,容易产生粗暴行为甚至攻击性行为。有的孩子因家长无暇顾及其教育,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精神恍惚,完不成作业,而且不听从老师的管理和教育,经常顶撞老师。这些都与其心灵压抑所导致的逆反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2、自卑怯懦、狭隘自私

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让人瞧不起,既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孩子,父母的离异使他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和信心,原本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开始怀疑一切,远离朋友,封闭自我,学习急剧下滑,甚至有两次企图自杀。面对老师的关心,他说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反正也没人供他读书,连爸爸妈妈都不管他了,什么都是假的。可见,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来说在感情方面常常是冷漠的,因为在父母长期的争吵中,他们体验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势不两立,感受到的是大人的自私与虚伪。试想,当一个孩子真切地知道,自己最可信赖的父母竟是这样的不可敬、不可靠时,他会对社会、对人生作出怎样的判断,也就难以责怪他的自私与冷漠了。

3、心理偏位、放任对抗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在家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因而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偏差,于是他们就到家以外的地方去寻求慰藉和放松,进出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就成了家常便饭。在学校里也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会、迟到、早退、旷课、打架,扰乱班级秩序等等,个别孩子甚至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行为自由放任。

4、情绪不稳、厌学严重 尽管单亲家庭孩子的类型千差万别,但他们同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情绪不稳、意志力弱、志向低、厌学等。通常会表现为:行为懒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肯用功;自律性差,不遵守课堂纪律;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偏科甚至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据调查,单亲家庭的孩子普遍反映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干任何事情都没有毅力和耐性,学习过程中持久性差。

从我所调查和了解的单亲家庭来看,他们的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专制式、放任式和溺爱式三种,其中放任式的教育所占比例最大。专制式教育让家庭更加缺乏温馨,孩子容易变得自卑、孤独、内向;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好管教;溺爱式教育则对孩子百依百顺,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知不觉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的坏习惯,使孩子的成长出现了片面性。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就容易导致不良后果。那么如何针对这些孩子的心理现象,采取更好的对策,指导和帮助单亲家庭教育培养好她们的子女,让这些孩子也和健全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

1、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点

单亲家庭的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因此他们最大的需求点就是家庭的温暖、成功的喜悦以及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作为老师,应该努力为这些孩子创设亲情的氛围,用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爱怜和温暖,以此来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和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而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的指导,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嘴上都说关心孩子,但却很少和孩子沟通,特别是当他们重组家庭后,往往更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有的父亲或母亲虽然没有再婚,但却因为自己失败的婚姻和生活经历,把更多的期望加诸于孩子身上,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是粗暴的管教……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应该更多地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引导他们多与孩子谈心,多和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注意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这样才能淡化、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和烦恼,消除他们与同学、老师之间的隔膜,消除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对立情绪,使他们信赖家长、信赖老师,同时也增强自信,获得成功的机会。

2、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他们的自卑感,唤起他们的进取心。对他们,我们尤其应该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当他们在课堂上有创造性地见解时,当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时,哪怕见解不一定对,或者进步只是一点点,老师也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借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母亲的过分溺爱,养成了蛮不讲理、惹是生非的坏习惯,很多老师看到他就头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班主任老师乘坐同一部车,他连忙给老师让座,老师谢绝了他的好意。但是第二天在课堂上,老师当着全部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充分肯定了他的行为,并且告诉同学们,尊重老师不仅要注重礼貌,而且要听从老师的教导,好好学习。这只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以后,老师发现他懂事多了,也很少再违反纪律。抓住这个机会,老师又找到他的母亲,告诉了她孩子在学校里的新变化,同时帮她指出了溺爱孩子的负面作用。母亲非常高兴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不仅改变了过去一味溺爱孩子的做法,还主动和老师交流感受和经验,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此孩子彻底变了一个样,学习成绩明显进步,逐渐成了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学生。

3、帮助孩子克服挫折点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困难和挫折。对于本身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来说,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解决困难就显得更为重要。处理得好,苦难和挫折可能会成为他们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有可能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和倒退点。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除了父母离异,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面临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思想关键点及时进行劝慰和开导,要善于关爱孩子心灵的成长,用真情去打动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温暖,树立自强进取、战胜困难的信心。作为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也更应该多为孩子着想,要把对孩子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限度,努力为孩子树立一个不怕挫折、积极生活的榜样,帮助孩子培养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虽然和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承受了更多生活带给他们的不幸和磨难,但他们同样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得到更多地关心与呵护。除了要充分发挥学校和老师在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之外,我们更不能忽视的是家庭教育对这些孩子的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双亲的抚育和教育下,会更有安全感,有利于童心的自然健康发展。然而,家庭的缺损往往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虽然每个单亲家庭对孩子抱有的愿望也是好的,是高的,但他们的教育方式却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因此对这些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和指导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15篇:单亲家庭贫困申请书

单亲家庭贫困申请书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我叫xxx,是xx级物理系本科班的一名学生。我来自xx省xx市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县城,xx县。三口之家主要以几亩农田的庄家收成作为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平时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经济收入,大学期间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使得本来困难的家里更加雪上加霜。以前家里就父亲一根支柱,可是在前几年他也倒了,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他去矿里上班可不幸的是却被矿车撞到了上身,锁骨断了,虽然矿上给支付了大部分的医药费,但是还有其他的钱也令我们不堪重负,最重要的是父亲从此失去了劳动力,家里的收入断了,就连种地都成了问题。近几年,母亲为家忙里忙外,也落下了以身的毛病,去年母亲还做了手术,家里的条件一年不如一年了。更当父母把省吃检用的钱把钱寄给我,他们希望我能过的好。父母只想让我好好学习,我只能用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每次向家里报告好成绩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父母舒心的笑容,还有他们的嘱咐,让我再接再励!也许是父母们对与儿女的关爱,他们总是要我们不要太薄对自己,总是把最好东西留给我们,他们自己说\"钱我们俩回努力去挣的,你尽管按你的需要去做你的事情吧!只要你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我都回感到镇镇心痛。一种欲摆无奈的心情。我只愿为他们减轻些。这几千元的助学金对我来说能解决家里的困难,以后的专升本还是为在学生活费等费用一再向学里要,我想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是你今后能够摆脱贫困的基础保障。所以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这种深深扎根在心中的观念使我力争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让他们付出的能得到一丝儿安慰,我从小到大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最好,让他们更加对我省心,也力求使自己成为他们的骄傲和安慰。在家里我主动承担大部分家务,在学校我刻苦努力。我的懂事赢得了邻里一致好评,我的努力受到了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进步,并于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重点,于高考时成为我们村这一年唯一的本科生。生活的磨练打造了我的懂事,办事认真负责,学习刻苦努力,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生活作风,习性优良。这也使我在大学生活中颇有受益。大学虽说是一个全新的与社会接轨的舞台,学习不再是唯一的胜券,它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同时不断反思调整自己,在过去的两年中也小有收获。

在生活上,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并在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期间,我不与同学比吃穿,只比在大学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所以自从在专科时期我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勤工俭学:在校外做过发单员、促销。虽然很多大学生都看不起这类的工作,但我认为它们不仅帮我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也让我学习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工作时与别人的互动、交流也使我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提高了我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能力。

本人在校期间品行良好,成绩优良,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诚实守信,做事遵守承诺。我平时对同学们都很热情,因为受父母的影响,无论家庭情况是怎样,但也一定要热心帮助同学,给人以微笑,再此同时也要热爱学习,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因为父母深知知识的重要性。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

此致

敬礼

> 申请人 某某 > 某年某月某日

注:

第16篇: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法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法(2009-03-19 18:01:45)

标签:育儿 单亲家庭 教育方法 双亲 健

没有一个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感叹,单亲家庭的子女不好教。确实,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我也颇有同感。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为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性格也表现出多样性:他们有的敏感、多疑,自卑沉沦;有的自负、清高,孤高傲世;有的外向张扬,有的内向封闭;有的事事要强,有的时时消沉„„他们要不成绩特别优秀,要不成为双差生。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一直谨慎小心,喜欢从细节处打探他们的内心世界,我看到愤怒的情绪、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缺乏安全感、竞争时那不健全的自尊、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的懦弱的这些缺点成了这个群体的某些共性,所以就充满爱心的细心呵护,几多关照,而且与家长联系的次数和频率都增多,要求家长也积极配合,没想到反而事与愿违。我曾在班主任工作时小心遵循这些给单亲家长提出过的建议:

协助孩子走过过渡期。

家庭中拥有父母双亲,是一个健全、完美的组合。但很不幸,生活在不太完美的世界里,死亡、离婚、分居而形成的单亲问题层出不穷,不少孩子就得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协助他们,走过最艰难的这段时光。教孩子尽快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分居的困难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在一起;向孩子保证,不管父亲与母亲差距有多大,他们俩仍会像从前那样爱他。

不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单亲家庭家长大多有较强的保护意识确切的说是补偿意识。由于家庭的破裂,周围人对这些儿童的过分关注、同情和溺爱,会使他们形成对他人冷漠、自私等缺点,再加之他们很少得到有效的管教,使他们处于行为无约束,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更有甚者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过度保护,切忌期望值太高。

多和孩子沟通.相当多的单亲家庭的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高,有的把

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一旦孩子表现不尽人意,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有的恶语相向,有的拳脚相加,,更有甚者不理不睬,说出伤害孩子的话:“你到你爸(你妈)那里去好了,我不要你了!”“干脆我也死了算了,我没法活了!”“我懒得管你了,你这没出息的小孩!”不少单亲家长给我反映孩子在家表现的时候往往会变得很激动,没想到这激动本身就是源于一误区,期望值太高,却缺乏沟通。

但这些建议在家长采纳并实施后,效果却不一样,从学习效果来看,单亲家庭孩子垫底的情况还是占多数,出现问题孩子的比例也是单亲家庭居多。

在对单亲家庭小孩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第一个较大问题是“教育功能欠缺”或“教育功能不全”.因为,对子女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难以代替的,而且双亲都在身边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也是单亲家庭所没有的。这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另一个问题是孩子在群体中容易与他人比较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如果再赶上有个别同学说些歧视的话,这

种压力会加剧,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品行。调查数据体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哺育和教育的优劣程度,其影响主要取决于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如果这样的家庭处于低收入水平,但是能够及时地获得亲朋好友和社会的救助,那么影响最小;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除了由于单亲一方出于工作的压力而没有时间施展教育以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处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自卑。这一问题主要是中国文化源流的问题,譬如西方发达国家,因高离婚率造成的大量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坦然的态度来正视自我以及父母现存的生活方式。

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配合社会教育,多进行舆论宣传,给他们一个没有歧视的平等的大的生存环境最为重要。作为老师,多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在一般情况下用平等的眼光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本来就应该公平对待的孩子群,在班级造就平等的舆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供他们成长,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减少自卑感,真正完全的融入学生群体,勇敢地面对生活,冲破一切阻力,勇敢地平等的面对社会。

第17篇:浅析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梅河口市小杨学校谷 斌

电视连续剧《单亲之家》的主题歌中有这样两句:“少了妈妈只有半个家,少了爸爸啊我呀好害怕……

每当听到这首主题歌,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双亡,其主要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首先要对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在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上也有其特殊性。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在几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 1

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

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由于自卑而

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2、抑郁冷漠。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

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

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

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

谈论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长期怕接触,情感、意志、

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

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3、充满憎恨。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

争吵,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亲或

母亲,或站在父母其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对

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

趣,甚至对他人、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

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

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4、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

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

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5、嫉妒敌对。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

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

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

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臵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我班有一名叫魏鑫的同学,她的母亲早就去世了,父亲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她与继母不和,经常闹别扭,有时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学校,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我了解了情况后,及时和她进行沟通,父亲总不能单身一辈子,你总是要离开父亲的,要想父亲好好的生活,那必须得有人陪、又人照顾。在我多次的教育下,她能正确处理与继母的关系,我感到很欣慰。

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良好的同

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

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通过组织 “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4、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我班有一名叫赵

珊的同学,上课时总和老师顶嘴,我了解了情况后和她进行沟通,得知她的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在家和父亲也经常吵嘴,因此也离家出走过。得知了这些情况,我耐心的对她进行教育,正确的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同时我也让她担任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让她感到老师对她的信任,使她能重新找回自信,努力学习。现在她的成绩一直是班级最好的,作为老师的我十分欣慰。

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第18篇:我国单亲家庭孩子特点

我国单亲家庭孩子特点、表现及其家庭教育策略探究 甲子教育机构老师推荐文章

1、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和比率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而因为离婚率的增加造成的单亲家庭又是近年来的主要原因,少量的是因为父亲或母亲故去。随着离婚率的每年递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我校现在的九年级(1)班,就有一半的家庭属于这样的情况,经过之前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他班级、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此类现状。据北京某报记者在海淀区永定路中学采访了解到,这所学校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8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比例接近20%。 前段时间在《现代家庭报》上看到一个报道说,A校德育处最近对该校父母离异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较全面的调查。A校在校学生2300人,其中父母离异者13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3%。实际上,单亲家庭在国外也很普遍。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单亲家庭孩子占孩子总数的20.6%;在英国,1/3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 可见,单亲家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比率居高不下,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由此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单亲家庭的大致类型与基本特点 2.1母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我国的单亲家庭多由母亲与孩子组成,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由单亲母亲支撑的单亲家庭,构成中国单亲家庭的主体。单亲母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母亲常常过分呵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常常会产生暴力倾向,出现激情暴力。 2.2单亲父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由于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往往酿成暴力事件。正是上述情况,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在老师的眼中,大致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 上面提到的A校,通过对这133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之中表现不好、成绩低劣者55人,占总数的41.9%;在校表现可以、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共34人,占25%;其余44人,基本上可以跟班,属于不优不劣之类。同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教育容易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孩子太溺爱,一种是完全忽略了孩子。

3、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毋庸讳言,单亲家庭的家长们在生活、情感、心灵、舆论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远比健全家庭的家长大得多。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带来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巨大创伤,加之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远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这种情况常常伴随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无辜”情况的发生——孩子的“遭罪”。于是,就直接出现了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误区与分析: 3.1过度呵护。这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这种教育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53.21%。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只要孩子开口,父(母)亲没有不答应的。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所替代。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的过分依赖心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同时,这样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小皇帝”,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还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古人说“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主要表现为溺爱、放任、包庇甚至纵容,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实际上成了孩子犯罪的温床。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其父(母)则成了实际的制造者、培植者。 3.2谁也不管。这种教育在43.32%的单亲家庭中存在。就是父母双方相互推卸教育孩子的职责,谁也不管子女,或者委托孩子的祖辈代为管教,自己却没有尽到义务,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对孩子的一切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的结果是,在其父母离婚时就已形成了“爸妈不要我了!”的“原始”印象。如果对孩子不给予一定的关怀,那么,孩子又会产生“爸(妈)也不管我了!”的错误直觉。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孩子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学生犯罪创设

了条件。这样,孩子有的就钻进网吧、娱乐场所;有的与社会上不法分子一起为非作歹,致使孩子成绩急速下降,甚至误入歧途,坠入犯罪深渊。 3.3孤注一掷:因为失去了配偶,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在学业上。于是,不少单亲家长将孩子作为自己的全部而孤注一掷——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在这样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一旦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适得其反,其结果反而更令人痛心疾首。如学生张某,女,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初的两个月还正常上学,但是两个月后却经常缺课,后来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逃避别人。原因就是其母亲非要她每次考试保持年级前三名造成的“逃避”结果。 3.4粗暴教育。 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实施的是粗暴教育。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这种教育大约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22.13%。粗暴教育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归宿”“温暖”与“快乐”,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发生这种教育的原因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婚姻破裂,与老人之间关系不是很好,经济上又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的压力太大,工作繁重与不顺心,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老人和孩子施以暴力和虐待。有的家长或因修养欠缺,或是生性就粗暴,略有不顺或不满,张口就骂,举手就打,孩子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自责性,无自信心,意志消沉,自控能力差,以及忍耐力不强等心理特征。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不满、怨恨发泄到学校和社会上,对他人进行“侵害式报复”,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对他人及社会不满的心态,仇视一切,这对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这种教育环境,无异于雪上加霜,严重地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极大地阻碍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 3.5能力不济。就是指离异的一方想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但在方法、精力等上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是好。特别是一些农村家庭和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多属这一类。 3.6花钱无度。现在的家庭大多数已经摆脱了贫困,有的还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则称得上是“财大气粗”了。有句话可谓一语中的:“千万元不算宝,百万元满地跑,十万元知多少,万元像根草。”形象地说明了当前人们的经济状况,正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孩子向家长要几个零花钱并不是什么难事。相反,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为了让孩子适应周围的“金钱”环境,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将大把大把的钞票塞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在用钱方面的需要,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以前我的班上就有一个单亲学生,其父亲是个体老板,资产在千万以上。孩子上中学时,便将存有数千元的信用卡交给孩子,共其日常用度。结果,不到一个月就用得一干二净了。实际上,父亲的这种行为,使孩子无形中就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学生挥金如土,用钱如流水。进馆子、住宾馆一月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这就严重地影响孩子正常的成长,父(母)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最容易使孩子从小养成好逸恶劳、大吃大喝的习惯,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举不胜举。 3.7忙于生计。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经济拮据,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教子女。他们忙于生产劳动、生意、工作等,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3.8惩罚教育。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经常要承担着各种家务劳动。离婚后的父(母)亲,由于长时间生活孤独、苦闷、烦恼,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情绪不好,大发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表现为让孩子从事更多的家务劳动,有时就是变相惩罚。另外,因为以前是父母共同承担的家庭经济支出,现在完全由一个人来担负,经济出现了极度紧张,无法雇佣保姆或佣人,孩子自然充当了这种角色,本来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就缺少一种父(母)爱,精神上难以承受感情上的贫乏,身体上更加承担不了繁重的体力付出。很多学生因此放学后或放假后不愿回家,在社会上游荡。生活在如此家庭中的学生,其身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摧残,有碍孩子健康的成长。 3.9性别缺失。没有父亲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庭中性别缺失不容忽视,否则,由此产生的问题就会十分突出,也要引起高度关注。 3.10禁锢教育。指的是家长害怕孩子出现什么意外,而把孩子活动的场所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或断绝与周围人的交往、接触。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更何况人呢。尤其是“计

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现在一般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视其宝中之宝,非常担心其安全,常常把学生限制在家中或规定的圈子内。有的单亲家庭干脆把孩子长期关在家里,不允许孩子与社区的同伴和同学交往,更不允许与已离异的父(母)亲来往。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本来就缺少父(母)爱,心中积淀着许多痛苦,需要与同伴交流、沟通,但却不能如愿。美国著名学者H·奥托提醒我们:“把一个人与世隔绝,是现在能够采用的最严厉的刑法”,对孩子实行禁锢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应有权利的剥夺,是家庭最不仁不义的表现。同时,人都是社会的人,孩子也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这样做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宽阔视界都是非常有害的。美国有位科学家曾经做过“感觉隔离试验”。这种试验就是把一个人放在完全与外界信息隔离的房间里,经过几个小时,便发现此人会产生幻觉。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发现此人神经失常,精神崩溃。这个例子告诉人们,人需要与外界接触,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从中增长见识,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4、单亲家庭教育的矫正与对策有关专家通过研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幸福指数,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面对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孩子出现的问题和犯罪率越来越高的现实,针对上述单亲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我们必须找出“药方” ,加以疗治。 4.1教给单亲家长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大量单亲家庭教育的误区来看,不少都是因为教育的思想、理念、方法的缺失。因此,可以动员这些家长参加诸如“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班”“家庭教育函授学校”的学习;参加相关的公益的与收费不高的讲座、报告会;订阅《家庭教育函授大学教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必读》《家庭教育指导报》等报刊;加入单亲家庭教育的相关沙龙、俱乐部、联谊会,等等。以此来学习、补充这方面的思想、知识、观念、做法与育人技巧,矫正、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弊端、困惑与难题。 4.2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 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亲和母亲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方案,有的放矢地保护和教育这些孩子,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先生说,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爱心和上进心。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同时,社区、村民小组、亲朋好友等也要对这样的家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友好与温馨。让单亲家庭走出家庭缺损的阴影,重建融洽信任的两人世界,为孩子教育创造条件。 4.3恰当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就是说,不能够无原则、一味地迁就孩子的过失与要求,也不能够把孩子当作个人财产而任意处置,一定要宽严有度,奖罚分明。 4.4 补上性别缺失。家长要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5离异了,责任依旧在。就是作为离异双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也应该常常去探望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在看望孩子的过程中,最忌讳议论攻击另一方。因为这会使孩子从小就无法辨别是非,或偏听、忌恨父母中的一方。 4.6教育孩子自立自强。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磨难是财富”这样的话,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舌头卷起顺时针转10圈,再逆时针转10圈,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 4.7树立单亲家庭也幸福的信念。台北江翠中学有一位相当特别的男同学,他未满一岁时失去父亲,从小就在单亲家庭长大,毕业前夕,他自费出书,以感恩的心情,描述在单亲家庭长大的过程,献给妈妈两万多字的感动,母亲当场泪流满面。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由母亲培养出来的一位成功者。克林顿是个遗腹子,在他来到人间前3个月,他的父亲去世。正是母亲弗吉尼娅的始终如一的关爱和照料,温暖也激励着克林顿走向成功。自信满满的国语歌坛小天王周杰伦,没有人会想到他曾是一个自卑的单亲小孩。还有梁朝伟、范晓萱、张柏芝、曾宝仪、孙俪,以及F4的言承旭、ASOS姊妹、于美人、邱泽„„都是来自环境困苦的单亲家庭,却因为自己的奋斗,而闯出一片天。 4.8单身家长做出样子来。在生活、学习、工作上要为孩子作出表率。 4.9扩大活动面。就是让孩子多参与社会有益活动,从中感到社会的美好,人与人的和谐。 4.10培育平等与民主思想意识。尊重孩子,搞好亲自关系,想朋友一样相互关心,彼

此关爱,享受亲情。根据《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期刊》2002年发表的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很明显地会有人际关系上和心理调适上的各种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注。但不可否认地,很多单亲小孩长大后的表现十分杰出。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我们要以“发现幸福的奥秘,人生有许多缺口,并不减损幸福,只要用爱填补,日子依然圆满”的心态去作好这项工作,坚信,“缺口愈大,容纳愈多的爱,扩展更多的幸福感,成功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一千多万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通过法律等途径来对他们加以保护。但愿所有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明天更加美好。 虽然,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行走在路上,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就在前头。

第19篇:对农村单亲家庭孩子

对农村单亲家庭孩子

进行有效教育的探索

王贵杨

(上虞市丰惠镇中学312361)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中已出现了一个不可回避的新群体———单亲学生,如何了解农村单亲学生的现状、特征,把握合适的教育方法,成了农村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有鉴于此,笔者在调查研究并结合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形成此文,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单亲家庭单亲学生痛苦教育赏识爱

引言(理论回顾与思考):“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建构起全面发展的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导致进入学校的单亲学生越来越多,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单亲学生的与众不同、自卑心理、冷酷心理、叛逆心理、不好教育等等已现实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回避肯定不行,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力争使人人成才的教育。所以,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唯一的出路,就是迎难而上,调查单亲家庭孩子的家庭状况,揣摩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方法,唯如此,我们的教育才会合着时代的拍子,立足现实的需要, 走出一条教育与各方面因素充分结合的阳光大道来。以下作逐点展开论述。

一.单亲家庭概念的界定和比率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夫妻离异或某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而因为离婚率的增加造成的单亲家庭又是近年来的主要原因,少量的是因为父亲或母亲故去。随着离婚率的每年递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如我校现在八年级(1)班,就有1/3的家庭属于这样的情况,经过之前笔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他班级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此类现状。据某报记者对一农村中学的采访了解到,这所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12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比例接近20%。当然也顺便说一下,实际上,单亲家庭在国外也很普遍。有

数据显示,在美国,单亲家庭孩子占孩子总数的20.6%;在英国,1/3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并且比率居高不下,在离婚率较高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由此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单亲家庭的大致类型与基本特点

据对一些农村中学的调查了解中发现,单亲家庭的大致类型与基本特点如下:

1.母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这类单亲家庭大约占单亲家庭总数的80%以上,孩子的生活、教育由单亲母亲来支撑。由于孩子受母亲常常过分呵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常常会产生暴力倾向,出现激情暴力。

2.单亲父亲与孩子组成的单亲家庭。由于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往往酿成暴力事件。基于上述情况,可知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在老师的眼中,大致情况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合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等等。表现在学习成绩方面,据一次对一农村中学共133名单亲孩子的了解中发现,表现不好、成绩低劣者55人,占总数的41.9%;在校表现可以、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共34人,占25%;其余44人,基本上可以跟班,属于不优不劣之类。

三.单亲家庭教育出现的主要现象与误区

毋庸讳言,单亲家庭的家长们在生活、情感、心灵、舆论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远比健全家庭的家长大得多。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是家庭的破碎、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父母离婚如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无辜”情况的发生——孩子的“遭罪”,于是,就伴随着出现了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些主要现象与误区。

(1).过度呵护。这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为了抹平家庭破裂所造成的创

伤,父亲或母亲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满足的,由此孩子养成了一种过分依赖心理,在这种依赖心理支配下,这些孩子往往显得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

(2).谁也不管。这种教育也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存在,就是父母双方相互推卸教育孩子的职责,谁也不管子女,或者委托孩子的祖辈代为管教,自己却没有尽到义务,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这种“放羊式”的教育给孩子造成的将是更多的痛苦与创伤。孩子便觉得有家无家一个样,回家与不回家没有多大关系。如此管教方式,给孩子离家出走创造了机会,给犯罪创设了条件。于是,孩子有的就钻进网吧、蜈乐场所;有的与社会上不法分子一起为非作歹,致使孩子的成绩急速下降,甚至误入歧途,坠入犯罪深渊。

(3).粗暴教育。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实施的是粗暴教育。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这种教育大约占整个单亲家庭教育的1/4左右。粗暴教育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倨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归宿”“温暖”与“快乐”,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能力不济。就是指离异的一方想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但在方法、精力等上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是好,农村单亲家庭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5).忙于生计。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经济拮据,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教子女。对于孩子的平日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四.单亲家庭教育的矫正与对策

有关专家通过研究指出,生活在完整家庭里的孩子幸福指数,要比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幸福的程度高出两倍多。面对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孩子出现的问题和犯罪率越来越高的现实,我们必须找出“药方”,加以疗治。

(1).教给单亲家长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大量单亲家庭教育的误区来看,不少都是因为教育的思想、理念、方法的缺失。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办家长学校、订阅报刊杂志等等措施,帮助

这些单亲家长以补充家教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与育人技巧,矫正、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弊端、困惑与难题。

(2).各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

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间或上课时间,关注单亲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平时有机会,多到单亲孩子的家里串串门,谈谈心,让单亲家庭感受到学校教师送去的温暖和关怀。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3).教育孩子自立自强。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班队课等活动形式,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磨难是财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等这样的话,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或到校园小道、小河边散散步,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

(4).树立单亲家庭也幸福的信念。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奋斗,只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某一天一旦获得成功,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与欣慰。

(5).引导社会舆论,宣扬离异了,责任依旧在。就是作为离异双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也应该常常去探望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鼓励孩子多看书,多结交诤友,心中多一片阳光。

五.学校教育必须要做到的

对于农村的单亲学生,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具体有:

1.实施赏识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该让他们知道,其实父母离异,孩子是无辜的,多鼓励这些学生要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择机开展“我能行”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到自己,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

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过高,也不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3.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取得学校、家庭教育的双合力。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可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发短消息等方式,与其父或母取得联系,发挥父或母亲子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校外也能很好地得到父或母的管教。

4.解决心理障碍,开启学生心灵。单亲学生多有心理障碍,教师应通过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排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建立与之相关的作息时间制度,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如利用午间休息或下午最后一节的课业整理课,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其心理上遇到的问题。

总之,当各方面的关爱如涓涓溪流,汇成奔腾的爱的海洋时,我们一定能够抚平这些受伤的心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阳光教育也一定能够使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快乐地成长、充分地发展!

参考文献:

1.C中],潘春红,《单亲子女心理特点、问题成因和心理辅导策略》,《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获奖成果论文集》下册,2006年。

2.J[中],陆秋英,《让农村学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2006年第65-66期。

3.R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4..M郭思乐著作《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5.M卢勤著作《好父母好孩子》,漓江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6.Z李海云,《浅谈对农村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教师帮手网.

7.M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8.M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通讯地址:上虞市丰惠镇中学

联系电话:13858533485

第20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思考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如是说。然而在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正悄然变化着。一部分人的婚姻家庭关系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固若金汤”。一个人们不愿接受的现实正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国人的离婚率正逐年升高,在离婚率较高的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等地,离婚比例甚至已超过20‰。于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已达数百万之多。

对此,人们或赞许,或反对,或惊叹,或迷惘,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一位著名的婚姻家庭问题专家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婚姻家庭基本是比较稳定的。但那个时期的稳定只能说是由于低度的不发达水平下捆绑而形成的低水平的稳定。随着婚姻法的深入实施,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就业、收入、生活上的保障使人们把注意由穿衣吃饭转向了自我意识、人生意识。新一轮汹涌而来的离婚浪潮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告诉我们:传统社会家庭关系稳定和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动荡不安是一个跨文化普遍的规律。它与居住环境、家庭亲属关系、人们交往方式和观念变化等因素有关。这是两个社会大趋势,是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尽管由于人口素质所限,中国大多数人婚姻质量不高,同时大多数人的离婚观念还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非理性色彩,但从其主流而言,是健康、进步、合理的,是转型期人们日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实反映。越来越多的人以离婚来解除过去难以解除的失败婚姻;越来越多的当事人或旁观者把离婚当作好事看待。虽然离婚过程中有许多痛苦和伤害,尤其是无辜的孩子。我们能够做的只是设法减轻这些伤害,却不能扭转这一总趋势。

毋庸置疑,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可是,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造成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深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此种情况正可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表现不好的学生大都行为习惯不好,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令人深思的是,表现不好、成绩低劣的学生,父母离异后退步明显甚至大幅度滑坡者竟占大多数。这足以说明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心灵蒙上了一层无法驱散的阴影。

据老师们反映,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大致可分为几类:

一是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 1

歧途。

二是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多属这一类。

三是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四是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情况,离异后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照顾爱护都没有落到实处。这些学生普遍认为,他们失去家庭温暖,无人管教是他们成长的障碍和退步甚至堕落的主要原因。

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学生父母离异引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不引起社会重视。但如何有效的去解决这一问题呢?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将爱和管教适当结合,使孩子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单亲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二、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三、简单粗暴不可取

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

四、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

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

五、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

单亲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仙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六、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与此同时,教师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在父亲和母亲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为此,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挑起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如何妥善有效的完成这一重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制定有效方案,有的放矢地保护和教育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使他们充分体会到学校、班级集体的温暖。

1.建立单亲子女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子女人数,并熟悉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2.采用一帮一结对子。教师及一部分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其自卑的心理,孤独心理。

3.班主任定期对单亲家庭进行家访,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往往是因为家庭的具体原因忽视了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对子女放任自流,认为有学校教育,家里就可以不管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向家长讲清,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密切关系。

4.严格合理,培养其自立精神。首先,让他们清楚知道,克服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其次,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他们最大的爱护,再次逐步培养他们自立精神,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进步,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生命观、家庭观出发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一句话,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单亲家庭证明.doc》
单亲家庭证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