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翼读后感

2021-08-21 来源:读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一)

关于《金翼》的内容描述在网上已经很多,那是一本讲述宗族,家族的书,讲述了张黄两家的兴衰过程。其中也穿插了一些闽地民间习俗等介绍。

这是一本反应社会学的书,展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情况。

时代的发展要求着在这社会上生存的人要顺应,张家的没落证实着这一点。而我想说的是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那些不入流,不顺应的事物终将被淘汰。正如那5千年的中华历史中,那些封建习俗,迷信思想,在时代的发展中,科学的进程中都被剔除,鄙弃。书中谈及的风水问题在我们看来是迷信的,但就算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谁又能真正说他完全不信这些呢,人们总是凭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却又以一种“大无畏者”的表象去欺骗别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人们买楼请风水师看风水,家具安放都讲究风水。这在我的家乡是司空见惯的了,尽管科学发达着,尽管人们有很好的知识武装着,但这些“历史性的东西”似乎还是无法被科学所消灭,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对于家族的分家,这在电视剧里都是这样演的,而电视剧或多或少都是由现实改编的。大家族的不用说,像小家族的也会有这样的事。几年前我的大姨丈去世了,虽然他不怎么富有,但也有一点财产,照法律来说,那也应该是归大姨所有,但大姨丈那边的人名义上说替我大姨管理,但大姨丈一手经营的书屋在他们经营的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把里面的东西变卖了,留一个空屋子给大姨住。虽然不算分家,但和分家一样体现了人情的冷淡。社会上讲人情,讲道义,但有太多都是以钱财为前提,表面温馨的大家庭,其中酝酿的阴谋,旁人无从插话,只有当阴谋浮现时感叹人心叵测!

要说的是,这个世界很现实,不顺应发展你就要OUT,一味相信科学,你可能也会倒霉,满足于表面现象你可能会遭到背叛。

其实这本书我都没看完,可是作业的死期降至,我不得以而为之,写的可能跟书都对不上号,还请作者,读者原谅一个在中国教育下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的无奈。若有时间我会把书看完,希望学术部原谅!希望老师原谅!

金翼读后感

(二)

《金翼》是一本研究有关于家族的兴衰起落的书。

《金翼》一书是研究了一个家族在复杂的年代中的盛衰,同时也写了有关家族中的亲人之间争斗与合作。也写了黄东林的一生之中的经历和在家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家族中的作用。

书中讲述了黄东林由小到大的人生历程并描写了黄东林在人生的晚年才明白的道理。书中还描写了黄东林一生中的成功与失败,及其对子孙的教育。黄东林由刚出社会就发现了商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所遇到机遇使家中的生活变好了,使得家中的生活摆脱困境。事业的成功让黄东林摆脱了祖父离世后给他带来的迷惘和痛苦。黄东林和姐夫的合作让他们两家的生活与关系变得更好更密切,但是在黄东林筹建新家时与姐夫发生了摩擦使得两家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这件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的争斗和自私。紧接而来的困境让黄家的生活又变得拮据与艰辛,黄东林在克服了困难后生活变回稳定后,黄东林的人生就过了快一半了。他对自己和哥哥留下来的小孩的教育是十分的严格,因为他希望自己家中的小孩能够有出息。因为他的方法欠佳而令到哥哥的小孩与他产生了隔阂。这反映了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家长与小孩沟通的桥梁并能减少隔阂的扩大。

再后来的灾难的袭来却令到黄东林渐渐相信了命运的安排之说。()随着社会环境和局势的变化,子女们的长大后对家产的争夺,令到黄东林的事业开始走向了分解的趋势。与此同时黄东林的姐夫的家却开始走向了衰亡,因此这两家就开始产生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其姐夫的家庭开始衰败时,黄东林的姐夫就开始埋怨自己不应该这样来侵占黄东林选好的风水宝地来盖房,再后来听说这块地方的好风水已经被公路毁了时就埋怨自己不应该这样作并责怪自己这样作害死了自己的儿子。书中并通过对黄家的亲戚的家庭的描写来突出黄家的生活的美好。在书中还描写了黄东林与他的儿子所发生的事情来体现黄东林及其的家人的人生的多变。然后在战争爆发时黄家人的反应,愿意远走的都走了。这使得黄东林已经是一个七十的老头的心思突然明白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一生是为了要明白自己的根在何处和知道人的追求是什么,这是通过黄东林在老年时教孙子们种地来表现。

《金翼》一书通过研究一个家族的兴衰来表现,反映家族的兴衰是有规律的,要保持一个家族的长盛不衰就需要家族各人的团结和睦相处。这部作品通过研究一个家族的兴盛衰亡来展现了历史的纵向的发展和空间的横向发展,以一个家族的历史发展来表现社会各个家族的发展规律。只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发展来展示了一个社会的发展的规律是会有一点儿片面性,但也不失为一个典型案例来研究的材料来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金翼读后感

(三)

这本书是通过同学介绍而去看的了,零零散散看了几次了,还是看完了。刚开始看的时候,不了解何为“金翼”?后来才知道,原来主人公的黄东林的“金翼之家”得名于附近一座形状很像金鸡的山,山峦的一侧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舍。也因此引出黄东林的致富大部分是因为有一个好风水的房子带来的。

是用小说体裁写成的,活动年代在辛亥革命至日本入侵中国的30年;场景:南方闽江中游的农村,主要是福建,写的是从村落到乡镇甚至到都市;舞台:农业到商业,经济、文化再到地方政治。黄东林从一个农民到最后的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发展,是小说里面的主要线索。里面有段话: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的圈子,是围绕着一个由习俗、责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编织的强有力的网。抽段家庭中的一员,扯断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黄东林的富裕让整个家族甚至自己的乡镇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命运存在于各个人的心中。书里面有段话:个人的恶魔就是一个更大命运中的仅仅属于个人本身的动力,也是由于他的环境,他的时代及他的地位的产物,这以产物又来自人们对客观环境的情感和反映所起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大型的网状结构。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一个人的命运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的,他还是一个家庭的了,一个国家的。而不是简单的风水解释那么容易就说得通的了。黄东林经过大起大落,最后的一次衰败是在日本侵略中国,他所创造一切基业都没有了。他只是认为这是上天安排的了,只好坦然接受,重新做了农民。

这本社会学的书籍,作者林耀华教授用了小说的形式给我们指出“人是怎么跟社会产生联系?怎么去进行社会关系的?”。对于我们社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值得去阅读的。

推荐第2篇:金翼读后感

读《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的一些认识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本文是笔者读《金翼》后的一些认识和想法,首先介绍了本书写作的一些基本情况,并通过书中的一些故事主要,分析了作者重点强调的社会结构均衡理论,以及这个理论的作用以及局限性。

关键词:《金翼》;均衡论;中国乡村

一、写作背景

人类学著作《金翼》(或者说也是一本小说)是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所著,描写了作者家乡福建省闽江地区的乡村生活经历及其变迁,是在其离开中的之前两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写就的。虽说这本《金翼》是一本人类学著作,但其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作品,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呈现出来的。林耀华先生在其书的序言里写到,“《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本书包含着我的亲身经验,我的家乡,我的家族的历史。它是真实的,是东方乡村社会和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本书又汇集了社会学研究所需要的种种材料,展示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网络——它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1《金翼》原书是由英文出版的,我现在所读到的是庄孔韶和林余成的中译本。

这本书所描述的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情境让人觉得十分有趣,犹如一副山水水墨画慢慢展开在我们的面前。尤其是像我们这些90后,大多数没有经历过传统的农村生活,所以这本书所展示的中国风的田园生活更是吸引我们,让我恨不得一口气将其读完。当然除开对传统中国农村生活的向往以外,这本书作为人类学著作,其所体现的一些现象与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二、对社会均衡体系的分析

小说以黄东林和张芬洲两家的兴衰经历作为对比,其两人最初联合做生意,开始了他们的事业。而后来黄东林虽遭受了一些挫折,吃到了官司,但其叔父支持他,去监狱探望他,告诉他外界的消息,使得他重新振作起来。其儿子遭到绑架,但由于广泛的人际关系,最终脱险。后来其生意越做越大,而社会面交际面 1 林耀华著,庄孔韶、林余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2页 也越来越广,达到了事业的巅峰。而张芬洲虽然早期和黄东林合伙,事业也和东林一样很红火,但是后来两者的命运却分道扬镳。当他再次回到店铺时,店铺已进行了改革,加上其人际关系变淡,很难再适应店铺的生活。其儿子交友不慎,使得张家败在了其手上。可以看出,传统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是多么的重要,黄东林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战胜困难,正是因为其掌握了广泛的人际关系并在其需要时往往能及时给与帮助。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2这种差序格局在本书中也有体现,首先与黄东林最亲近的是其家庭(包括其本人和其哥东明的后代),其次一级是其家族和宗族里其他亲戚(比如叔叔玉衡),然后是其各种姻亲关系、各种社会关系和生意伙伴。当然这一社会特征也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存在,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办事凭人之间的关系深浅程度,注重“礼尚往来”,有时甚至是礼大于法,这种蔑视并超越公正、公平的社会伦理道德、专业制度、组织原则甚至法律等,形成了不正常的社会状态,以至于不利于人类生长发育和社会良性进步等。我们在注重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应该摒弃传统的“熟人关系好办事的思想”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

作者在本书最后用了一章的文字讨论了人际关系体系的均衡、失衡以及变迁(体系的破坏然后再恢复或者建立新的体系)。作者在书中写到,“我们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人类行为的平衡,也是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所组成,每一点都代表着单一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动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反之他也受其他个体变动的影响。”而人际关系也有类似这个这种的均衡状态。东林祖父的死亡使得东林变得不安,感受孤独和悲伤,这个平衡状态就被打破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调整才逐渐恢复,这就是一例。当然这个体系也有一定的限度,有时候在作用在这个体系上的干扰力过大,以致于过后个人和群体 2

33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4-30页

林耀华著,庄孔韶、林余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207页 不能恢复原状,而是继续以另一种非平衡状态直至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来临。东林不断走出家乡,走向市镇,甚至走向城市,他不断地结交新的朋友和生意上的伙伴,不断走进新的生活。这样其不断建立一个有一个新的体系。当然均衡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变化会随之而来。人际关系体系就是不断处于摇摆之中,摇摆于平衡与纷扰之间。东林的一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其年轻时遭遇了丧祖父之痛,后来因为偶然原因做起了生意,结交了很多朋友,并取得了成功,后又因为打官司而入狱,遭遇挫折,但化险为夷又继续扩大生意等等。

《金翼》描绘了两个摇摆的家族,描述了半个世纪前农村摇摆的生活。但我想它多反映的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深刻的反映,均衡理论同样适合城市,同样适合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摇摆的更加厉害,就像股市一般,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从不停歇。我们的生活呢,跟着社会的大趋势摇摆着,也有着自己的小趋势,重要的一点是,他依旧摇摆着,从高到低,从纷扰到均衡,无限循环着。

从书中最后一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社会人类学理论,是对前文的总结。他的这些观点应该是深受当时社会学界的帕森斯结构功能学派的影响,强调社会的结构性、均衡性和稳定性,如果说社会存在不均衡也是短暂的,会慢慢滑向新的均衡状态。作者没有逃离帕森斯理论的保守性,忽视了社会生活中大量冲突现象的作用,一味强调均衡,致使其理论存在了一定的片面性。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这只是一种历史局限,本书的成就和价值仍然是十分显著。

三、书中其他问题简介

当然除了以上我注意到的几个比较醒目的点之外,此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地方。作者在《金翼》一书中有大量描写当地的风俗的片段,丧葬、婚配、生育、墓祭等习俗以及端午、春节等节日作者都为我们有所呈现。笔者认为,丧葬习俗不仅从形式上反映了当地的孝道文化和人类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死观、人生观、道德、伦理、艺术、信仰等多方面的文化,是考察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缩影和典型代表。

风水这门玄术具有很长远的历史了,在战国时代可能就已经存在。而如书中所描述,当地民众特别重视风水,将风水视作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依靠,甚至于人们不惜吃上官司也要捍卫自己的风水宝地。为什么人们会形成这种观念,风水在人们的奋斗过程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什么,他对于东林的成功有什么推动作用,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地方。在现今社会,风水依然十分盛行,为什么现代社会科级如此发达,人们还热衷于于其,或许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作封建迷信,而应该揭示风水背后所隐藏的东西。

社会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在社会结构比较刚性的传统中国社会也是这样。东林从一个普通的农民,通过经商,结识了社会上越来越多有权势的人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从而在地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其由于军官香凯帮助的原因,让欲陷害其之人的想法适得其反,又如他从政府那获得食盐代理权等,通过这一步一步其社会地位显著提升。东林如何

凭借自己的经验、远见和谨慎,让自己的家庭富庶一方,使自己进入到当地的上层社会,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四、结语

《金翼》一书是林耀华先生的一部力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化人类学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小说的写作手法给读者展现出来的文化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学生内涵,更在于它对我国人类学的开拓性作用和启迪。在研读时,我们不仅仅要能够理解小说故事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更要去体味背后的社会人类学的意义和理论,以为我们以后学习和研究社会人类学,关注现实问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林耀华著,庄孔韶、林余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庄孔韶,徐杰舜,杜靖,石峰.《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王兴周.《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评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3年Z2期。

5.巴金.《家族人际网络模式研究——以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推荐第3篇: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是林耀华先生于1940年在哈佛大学任助教期间完成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很厚,但我还是看了两遍才大致搞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和发展脉络,作者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黄张两大家族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兴衰没落的历史,选取典型的家族代表代表着福建闽江流域的农民在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信仰等多角度的社会底层文化的变迁,也是中国当时社会的缩影,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刊物,也是作为我们社工专业很有帮助的教材。

《金翼》虽是人类学著作,却以小说的形式描写,给人极大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本书的吸引力,内容丰富使人印象深刻,读完本书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黄张两大家族兴衰的对比了,但其中折射出的道理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故事中的主人公黄东林,在深爱他的祖父去世之后,这种均衡的局面便被打破,曾一度陷入了悲痛之中,在忍受不了母亲和兄长的监督下,东林便开始同那些在商道上开茶馆和歇脚的人混在一起,这也是东林走向外部世界的第一小步,善于发现商机的他,在茶馆坐起了卖花生的生意,后来遇到了姐夫张芬洲,姐夫告诉他近来湖口镇上人口大增,有利可图的买卖越来越多,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模式走向了商业模式,通过稻米和咸鱼的生意使店铺的发展越来越好,生意上的兴隆使他们都想到了为自己盖一座新居,在风水先生的指引下他们都发现了一块\'龙吐珠‘的风

水宝地,这时张芬洲瞒着弟弟东林抢先在‘龙吐珠’的宝地上盖起了自己的房子,丝毫没有考虑到弟弟东林的家庭,东林只好另选了一处半山腰的地方盖房子,恰好可以望见姐夫芬洲的房子,但是这块风水宝地最终没能给芬洲家带来好运,相反,张家家道日益衰落,最后只剩下茂魁的寡妇和她的养子,留在了那所’龙吐珠‘的房子里,萧条不堪。另一方面,东林凭借他的精明能干,沉着冷静,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棘手的事情,渐渐走向繁荣,最后因为战争的缘故,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黄东林作为一家之主,在整个家族的发展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整个家族的事物几乎都由其决断,在当时的商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当时的政治也有紧密的联系,举例来说,“李宽案”,东林的竞争对手试图诬陷东林和土匪有勾结,因为之前小哥没有什么破费就从土匪手中逃脱,相反,这个污蔑者花了一大笔赎金提前保释了自己的孩子,由是趁机指控东林的伙计李宽是嫌犯,趁机打击东林。东林是很冷静的“立即叫五哥去见香凯——很久以前曾是三哥的结拜兄弟„„从水口来了一个命令,李宽立即被释放了”,于是东林因为及时调用了家庭成员和军界关键人物之间的强关系,“在这件事上赢得了很大的面子,不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大大提高了声誉” 。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轻一代层出辈穷,各显本领,东林对于家族、事业和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风烛残年

的老人,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几个儿子们,继续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随着抗日战争的影响,1941年,福州完全被敌人占领,以东林为首的金翼之家,经历着最残酷的考验。

‘东林已经70多岁了,他拒绝了孩子们让他离开家乡的请求。他仍像年轻时一样拿着锄头又干起来。几个孙子在他身边,跟他学种地。这是人们首要而又持久的生计。一架敌机在他们头顶上掠过,孙儿们仇恨的仰视着天空,但是老人却平静的对他们说:孩子们,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这段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一个老人,在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之后,说的一句话是‘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不计较之前的得与失,重新开始,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包含的太多,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豁达坚强的人生态度阿,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也不失去生活的重心,也许只有饱经沧桑的人才会有这样平和的心态吧。

另一方面,虽然张芬洲一再被描写成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但是时代的变化导致湖口店面的经营范围变动,抓药行医的市场越来越小(这也成为芬洲医术的继承人云生感到不安,并最终投靠大哥脱离老店的原因),加上老年丧子的痛楚,使得芬洲早早的退休,这对金翼之家也许是好事:“东临组成了他的一套体制”,但是对于“龙吐珠”则是败落的开始,当芬洲再次回到店铺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工作的理由,“已被摒弃,仿佛是一个寄生虫”,最后在抑郁中遗憾的死去;茂衡适应了时代要求利用在老店的股份也参与到汽船运营行业,但是

漫不经心的经营和交友不慎,使得他与“龙吐珠”的再兴失之交臂,染上了鸦片瘾,最终可怜的离世。作者说“人类生活中存在一种尚不受风水控制的弹性,当危机使一些纽带松弛、失效时,生活的圈子中还会有其他一些纽带开始充分发挥作用。”茂衡做出错误抉择的前提正式因为他想振兴家族,之前包括东林以及茂魁的寡妇(按道理她和成纯也有龙吐珠在老店的股份)都曾经试图起到这个“其他一些纽带”的作用,但是茂衡一意孤行,酿成大错:不但背叛了自己的舅舅东林,而且在二次分裂过程中背叛了好友、自己的表兄弟大哥,信任了仅仅是朋友关系的方扬。

通过对两家相同起因、不同结果的比较,说明张黄两家的败落或者上升是遵循着相同的原则的,这也正是作品揭示一个道理,即:家道兴衰受社会关系体系的制约。作者在开始就交代了自己眼中的社会关系体系,好比“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根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人类行为的平衡,也是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路所组成,每一点都代表若干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动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反之他也受其他个体变动的影响”(林耀华,1989,p207)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两家的历史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芬洲的命运在住进‘龙吐珠’的房子里后开始不断恶化,他对家庭以及后来对店铺的不适应,使他变得郁郁寡欢,最后因此而夺取了他的生命,他的儿子茂衡本来有机会开一个新店并重建家园,但由于他的失误和

无能,让这种机会白白丧失掉了。另一方面,黄家这时也遇到了内部困难和外部打击,但是东林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会了如何去适应命运的潮流、如何与朋友们携手并进,因而他获得了成功。其结果是双方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东林节节上升,而张家迅速衰败。张家的衰败,并没有对黄家产生重大的影响,黄家仍继续奋斗下去,并且与地方政治发生了关系。政治与经济必然联系在一起,然而,巨大的民族危机使黄家又回到了他们最初的状态。

作者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他说,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的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的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像竹竿和橡皮带的架构一样,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有恒的平衡状态,我们即可称之为均衡。当这个框架结构被破坏的时候,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这种体系的平衡(东林的祖父去世)。但是有时候拉断了橡皮筋或者抽出竹竿时候用的力太大,会使整个人或者群体不能恢复原状,而是继续一种非平衡的状态直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确立。

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是继之而来的过程,人的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和纷扰之间,摇摆于平衡和非平衡之间。我们除了了解人们为了保持均衡,通过不断的调整内部关系以便彼此联系之外,还应看到这种调整适应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技术,行为,符号以及习惯的影响,这些总合称为“文化”。这些技术由于人们所处

的时代及环境不同而异,它们制约着每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必须与其他哪种人往来,因而也就为他的体系和结构的组成提供了基本的规则。在我们研究人际关系时,自然不能只看到那些处于均衡状态的人们及其相互联系,还应注意到影响和干预了人们交往联系的文化环境。

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来详述张,黄两家的故事,仔细描写他们的日常活动并小心的剖析各个人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就是要客观地勾画出张黄两家各自命运的变迁,从而发掘出人类生活的真正图景。

本书在写法上采用类似小说章回体的写法,每一节都写出不同的故事,但又紧密相联,每个场景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叙述得非常详细,展现了近四十年的家族史,是不可多得的人类学著作,值得我们更好的去学习。

参考: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林耀华著三联书店

庄孔韶:金翼家族沉浮的诠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4.1

推荐第4篇:《金翼》读后感

于中国传统家族的几点认识 ——《金翼》读后感

内容摘要:本文是一篇关于《金翼》的读后感。文章的论述涉及中国传统家族的几个典型特点及方面,并结合书中的典型事例,外加笔者个人思考,形成以总结、梳理、回顾和思考为特征的人类学原著读后感。

关键词:金翼;中国传统家族;家庭;人类学

前言

家族在传统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家族是以有相关血缘、亲缘关系的多个家庭组成的,也是一张社会关系网。林耀华的《金翼》正是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家族的的发展历史。从张黄两家的发展展现当时历史下的家族状况、存在、发展的典型面貌。笔者从中得到不少的教益,现在把部分可以较清晰表达的思路写出来,凑成一篇读后感。

一部具有社会学或人类学专业性和学术水准的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入门者是较难领教的。就算是人类学的小说、甚至是笔记,读起来也是相当的费神。这大概是由于本人平时懒散、读书太少,理解力差。但是,我感觉最主要的原因是,像《金翼》这样的人类学原著,纵使是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也是不同于文学小说的打打杀杀,全靠情节在吸引人。在《金翼》中,作者不仅把蛮村这个个案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不时地总结规律、发掘特色、引人深思。慢慢地,读者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人类学者在讲故事,而不是小说家在编故事。总体上看来,《金翼》一书内容丰富、讲述全面,理论深度也很大,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是人类学的有营养之作。

历史十几个小时,粗略读完。内容丰富营养无法全部吸收;精妙构思无法充分评价;逻辑的严密和理论发掘的高超更是极难模仿。现在,把仅留存脑海的思绪碎片,用粗略的手笔表达出来,供读者思考。

一、节日、宴会及重要活动:家庭关系的展示、维持及发展

在《金翼》中,黄家的祖先初来到现在的村庄时,只是个个体,大多数人并不姓黄。而多年过去,经过几代人的辛劳和奋斗,黄家的子孙逐渐站稳脚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了黄村,到了东林这一代,以他为代表的金翼之家成为了黄村黄家这一大家族的核心和代表。

祭幕节是村里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加强村里人团结,增加对于祖宗、群体甚至是村里认同,增大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时机。人们从忙碌中腾出空来,参加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重大活动(并且也是一个节日)。忙碌中的休息使他们快乐,由于是在收获之后,各家的收获也未这一节日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一切使得这一节日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维护甚至加强村内群体凝聚力。

在金翼之家的内部也是如此。每逢家里的重要活动,都邀请亲朋好友前来,以促进家族的交流、团结。从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他们家族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宴请本身也体现了这个家族的实力以及家族关系网的大小。在小哥诞生时,只请闻讯赶来的亲朋好友,吃的也仅是一碗面条和一个鸡蛋;等到后来为东林祝寿时,却宴请了合作商及其家人、老伙伴、老朋友、族人等等,大摆三天筵宴。由此可见金翼之家的强大和成功。

1

就如费孝通老师的“差序格局”理论所表述的一样,以家族核心为中心的家族关系网,这个网的半径是不确定的。强盛的家族朋友众多,而一个家族的宴会、节日等重要活动正是展示、维持和发展这个家族关系网的重要机会。

二、分家、内部诉讼的处理:家族社会管理功能的体现

在传统中国社会,家族是整个国家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那句众所周知的熟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族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延伸,家规也是国法的重要补充。国家的影响于家族的作用各有影响、各具作用,并互不干扰。国家支持家族,家族也支持国家。

在《金翼》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家族管理在起作用。当然,在人们拒绝用家法或家法不能解决的时候,人们才极不情愿地请出国法、制度。如,小哥不去上学,学校的管理还没有出现,东林就用棍子使他重返校园,并让他记住了规则;三哥在新婚后去赌博,也是东林教育了他;东林和大哥、大哥和二哥的分家纠纷也没有去法庭,而是请家族中的人做出“公正裁决”;少台的媳妇砍伤清妈,同样是请清妈那边家族的人来解决„„以上各例足以证实传统家族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金翼之家也诉诸过国法、打过官司,但过程和结果使他们刻骨铭心,以致于后来东林尽全力避免打官司。第一场官司中,东林经历了先胜后败再胜的曲折过程。在败诉阶段,东林被关进监狱,不仅丢了面子,失去了自由,自己辛苦得来的财产也因土匪的打劫造成巨大的损失。以致于后来清妈的儿子要诉诸官司被他拒绝,因为他认为这样一来会使外界插手管理和控制这个家族。

许多研究也指出了传统家族在社会管理下的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具有排外性,即排斥国家司法。中国人相信“和则两利,纷则两败”,家族中以和为主,家和万事兴。所以,家族尽量妥善处理内部事务。发生了诉讼也尽量内部解决,以免家丑外扬、声望降低,也是出于怕利益因此流入“外人田”,更害怕外人插手、控制家族。那样,纵有一方胜利,无论是否合理,也会使资源损失、实力消耗。

三、外部、社会事务的处理:彰显家族的重大作用

费孝通老师“差序格局”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在格局中公私群己具有相对性。在金翼之家中也正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点:以东林为核心的差序格局圈随着家庭实力的强大、关系的广泛,使得这个家族的影响已不只是家族中的人了。同样,在社会公共秩序下,人们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影响,向深远或其幕后看去,不难发现是家族及家族间关系的重大影响。

从创办自卫队开始,各地有影响力的家族派代表组建自卫队,并担任领导。例如,王齐祥在王家村建立自卫队;五哥在黄家村建立;就连拯救军人陈香凯,也是当地军阀要求地方乡绅以请愿的方式来救他。而乡绅是各地有影响。虽如书中所叙,这只是一个形式,但也体现了这些军事首领对于地方家族势力的重视、拉拢和控制,并借机向他们施加自己的影响。

轮船公司的组建也是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在五哥还活着的时候,连接着相互分裂、对立的南绍、老梁两派的,是以三哥和五哥为代表的相关人士。而三哥和五哥是一个家庭中的亲兄弟。这样,关系较为疏远的商业利益关系,可以转化为家族中的兄弟关系,距离缩小、摩擦也小了不少。这样的关系格局既有利于团结一致达成目标,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到后来,五哥死了,分歧和矛盾立刻凸显了出来。

2

家族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大作用,使得较多社会关系、商业利益等关系的处理具有了家族事务处理的特点,降低了社会关系处理的难度,减轻了国家处理相关事务的负担,同时也扩大了家族的影响力和实力,可谓一举多得。法律纠纷中的民事调解正利用了这一点。当前,我国各项事务的计划、执行和处理,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借鉴这方面的经验。

四、父子关系为核心:家族关系的典型特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男权特征、等级社会以及农业社会决定了男人是社会的主人。大社会的家族也是如此。多子的喜好、男性的偏好是典型特征。男人组成的集团占统治地位,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男人之间的关系,资源主要有男人们去获取,主要的占有和分配也是男人们之间的事情。

金翼之家也是如此,主人公是男人们;重要事务的处理也是男人们;家庭的重要场合以男人们为中心。而且,不同的辈分之间的男人关系(也就是父子关系)是所有关系的核心,影响着其他的关系,决定着资源的分配,也基本上决定了家庭主要事物的决策。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家庭的主要活动以父子为核心。就拿祭幕节来说,参加的都是男子,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第二,家族主要事务的决定权在父辈,事务的计划处理以父子为核心。例如,东林打孩子来教育他们时,黄太太是不能多言的、也管不了。即使是女人们年老了,男人也只是出于尊敬稍微让让步,而不是屈从她们的权威。第三,家族的资源在男人们手中,准确地说在父辈手中,直系父辈不在并已分家后,在长兄手中。资源的占有和分配体现父子关系。就拿分家来说,先是东林作为父辈和大哥作为子辈,然后是大哥作为长子和二哥分家。伯母想照顾一下二哥的不利地位,也只能牺牲自己的私有财产。第四,妇女之间的关系依附于男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哥与二哥不和,大嫂和二嫂也有仇。

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家族关系,使得资源在父辈。只要父辈活着,他就拥有资源,这样就有利于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他们的养老问题就可以解决。不像现在的家庭中夫妻关系为核心,分家后老人们所剩无几,在作为生产者时,养老就会有困境。同时,因为资源在手,他们就具有了话语权和权威,儿女就不敢不孝。这样也可以防止子辈由于经验不足或懒惰等浪费家族资源,导致家族衰落。

五、关系及互动:家族命运的根本

主张社会唯实论的经典社会学的理论传统主张社会的实际存在,并影响、控制并决定着个体的发展。后来,“社会学的想象力”又为我们提供了个人命运、个体事件、微观现象的认识应该从更高层次的社会群体或社会机制的相互关系着手。《金翼》的作者林耀华先生正是秉承了这一传统,“我们今天可以将‘上苍’理解为人类本身,把‘命运’看成是人类社会。”

整部《金翼》的内容,突出了两个字“关系”,更具体地说是社会关系。作者本人也直言不讳地写道:“我们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也就是说家族中一个个个体通过关系纽带组成一个社会关系网。网络的存在、维护和发展都会影响到个人,而其每个人的离去或增加都会影响关系网的平衡。

3

东林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命运”关系网:他到茶馆接触生意人,与姐夫合作开店,到渔场联系厂家和船家,团结好家里的人,维护家族的稳定与秩序,让儿子们去学习以提高能力并接触更多的人„„这一切巩固了他的关系网,而他们的奋斗使这个网中的资源越来越多,网页越来越大、越来越结实。每一次重大危机前,东林首先想到的是利用仍然存在的网,补好坏掉的网,并借机扩大网。而张芬洲却恰恰相反,他不断割断自己的网,网无意断了也不去修缮和弥补:因为一块宅基地破坏了与东林的关系,孩子们相继夭折,退出店里好不容易建立的关系„„

从一学过的社会学理论中,笔者知悉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的形成与扩大,使得对于与社会关系相关联的资源的使用成为可能、或更加便利,这样,这张社会关系网中的人们的命运就会随着关系的存在于彼此间的互动而发生巨大变化。同样,资源的增多,关系内部个人的发展,使得关系将进一步扩大。如果关系稳固,这一良性循环下的关系中的个人的命运将会越来越好。反之,后果会完全不同。

小结

《金翼》是一本关于中国家族研究的经典的人类学名著,也是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重要的、成功的经验研究。它的成功经验和所包含的营养、智慧,是笔者无法充足挖掘的。它也是后来者进行中国家族、家庭研究,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典范。本文仅作参考,以期为更好、更成功的解读做一个小引。

推荐第5篇:《金翼》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基于质性研究方法的感想

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的时候随便翻看,从先生的序言中大致了解了《金翼》这本书所要讲述什么。该书是以小说体裁来撰写的,阅读效果有别于一般的社会学著作。兴趣所致读起来感觉很有意思,对书中两家人的发展很是关注,有段时间搁置未读,当我再次拿起时却感觉书中人物大多陌生,这让我不禁感叹先生书中角色关系的复杂繁多,再次从头看起直至看完第一次也只是了解了个大致轮廓,书中的许多细节小事早已忘却。准备写读后感之时不得不再次拿起来看,才能将书中故事描述出来。所以,这本书虽小,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却是沉甸甸的,时间跨度足以值得我们读上好多次了。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是林耀华先生1940年在哈佛大学任助教期间完成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很厚,但我还是看了两遍才大致搞清楚里面的人物关系和发展脉络。《金翼》是学术著作,却使用了小说形式,故事是以黄村的两个农民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地方的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信仰、宗族家族等多家度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这是对地方家族史及其所在的社区, 亲历的人类学考察与研究。林耀华在其书序中写到:“《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本书包含着我的亲身经验,我的家乡,我的家族的历史。它是真实的,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部书又汇集了社会学研究所必须的种种资料,展示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网络——它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

故事梗概:黄东林在深爱他的祖父去世之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体系,悬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在无所事事,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最后 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黄东林作为一家之主在整个家族的 发展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整个家族的事物几乎都由其决断 在当时的商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与当时的政治也有紧密的联系,举例来说“李宽案”东林的竞争对手试图诬陷东林和土匪有勾结,因为之前小哥没有什么破费就从土匪手中逃脱,相反这个污蔑者花了一大笔赎金提前保释了自己的孩子,由是趁机指控东林的伙计李宽是嫌犯趁机打击东林。东林是很冷静的“立即叫五哥去见香凯——很久以前曾是三哥的结拜兄弟,从水口来了一个命令李宽立即被释放了”于是东林因为及时调用了家庭成员和军界关键人物之间的强关系“在这件事上赢得了很大的面子不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大大提高了声誉”。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轻一代层出辈穷、各显本领,东林对于家族、事业和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几个儿子们继续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作用。随着抗日战争的影响1941年福州完全被敌人占领以东林为首的金翼之家 经历着最残酷的考验。东林70多岁了 他拒绝了孩子们让他离开家乡的请求。他仍像年轻时一样拿着锄头又干起来。几个孙子在他身边跟他学种地。这是人们首要而又持久的生计。一架敌机在他们头顶上掠过 孙儿们仇恨的仰视着天空 但是老人却平静的对他们说:“孩子们,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这句话包含的太多。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豁达坚强的人生态度啊,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也不失去生活的重心。也许只有饱经沧桑的人才会有这样平和的心态吧。

另一方面,虽然张芬洲一再被描写成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但是时代的变化导致湖口店面的经营范围变动抓药行医的市场越来越小,这也成为芬洲医术的继承人云生感到不安并最终投靠大哥脱离老店的原因加上老年丧子的痛使得芬洲早早的退休,这对金翼之家也许是好事“东临组成了他的一套体制”但是对于“龙吐珠”则是败落的开始。当芬洲再次回到店铺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工作的理由“已被摒弃仿佛是一个寄生虫”最后在抑郁中遗憾的死去。茂衡适应了时代要求利用在老店的股份也参与到汽船运营行业,但是漫不经心的经营和交友不慎,使得他与“龙吐珠”的再兴失之交臂,染上了鸦片瘾最终可怜的离世。作者说“人类生活中存在一种尚不受风水控制的弹性,当危机使一些纽带松弛、失效时,生活的圈子中还会有其他一些纽带开始充分发挥作用。”茂衡做出错误抉择的前提正是因为他想振兴家,族之前包括东林以及茂魁的寡妇按道理她和成纯也有龙吐珠在老店的股份都曾经试图起到这个“其他一些纽带”的作用,但是茂衡一意孤行、酿成大错不但背叛了自己的舅舅东林,而且在二次分裂过程中背叛了好友、自己的表兄弟大哥,信任了仅仅是朋友关系的方扬。

作者采用的是实地研究法,它属于定性研究的知识探求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对少数个案的深入理解,有时也被指责为主观色彩较浓。他遇到了所有严肃的文学作品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个别事件的分析提炼出普遍性。也就是普遍性问题或者类似于问卷中的效度问题。他有意识地让自己做这样一个工作通过叙述一小群人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件对一个社会过程加以考察和解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金翼》首版的序言作B.腊斯克的评论给出了回答,即“我们既不贬低也不过誉其为人类学领域的不可多得之物,因为我们看到在这本书里,这种适应其实同几乎任何西方城市都随处可见的家庭、团体和社区内的适应大同小异。„„这本书可为特定问题提供现成的参考资料使我们了解处于转型期的、主要是沿海省份的中国社会。”

如作者所言,他是在用社会人类学方法在写小说,细致的人类学描述,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学观点。《金翼》通过互为姻亲的两个家庭变迁史,一定意义上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揭示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社会学观点“我们的生活可以冷静客观地用图表来说明。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的像一个由用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杆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杆就像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杆,我们也会痛苦地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 文章在许多处都有涉及这样的观点,如兄长死后几乎十年,作者作了如下解说“但我们必须考虑人本身、考虑使他同人交往并决定他这样做或那样做的生活圈子。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圈子,是围绕着有一个由习俗、责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编织的强有力的网。抽掉家庭的一员、扯断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他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东林及其家庭正是处在这种境地。”

整本书作者都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去感受的,他就是书中所介绍的小哥,作者一板一眼,描述的每个场景都像画面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不管是在店里做买卖,还是在家里和家人相处,或者是出生的仪式,结婚的仪式,死亡的仪式,都恰到好处的描述到位。十六万字的篇幅,却涉及到了一百多号人近四十年的家族成长历史,而且叙述之详尽全面。从而发掘出人类生活的真正图景。是不可多得的人类学著作,值得我们更好的去学习。

推荐第6篇:《金翼 》书评

[键入公司名称] 《金翼》书评

[键入文档副标题]

Acer [选取日期]

姓名:张琴 班级:社会学1302 学号:2013311201017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金翼》书评

一、作者简介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

学术经历:

林耀华在闽东乡镇汉人家庭长大,念过私塾,,长期在民俗生活中耳濡目染,直到赴省城和出国深造为止。20世纪20年代,就读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先生,接受社会学、人类学训练。1936年,他利用从闽东田野调查得来的资料完成硕士论文《义序宗族研究》,驾轻就熟地将私塾国学知识、乡村民俗事象与社会学理论视角融为一炉,分析了中国宗族社会的结构功能,引起学界的重视。1937年,先生到哈佛大学转攻人类学,接受系统的跨文化研究训练。1940年获博士学位后,利用余暇,根据他在闽东家乡的生活经历,以及1936~1937年之间做的两次田野工作,写成小说体著作《金翼》并在国外发表。《金翼》、《义序宗族研究》两本书成为汉人社会研究的学术经典。

学术贡献

30多年来,他应用人类学知识为新中国服务,率先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类起源论研究,其著作《从猿到人的研究》使国内的人类学研究转到新的方向。他主编的《原始社会史》,内容侧重中国,兼顾世界,是目前中国阐述原始社会史最为详尽的一部学术著作。他的许多民族学论文(包括与他人合作的),辑成《民族学研究》一书。他自1941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致力于原始社会史和民族学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科研人员,为中华民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传记已被多种国际名人传收录,如美国《世界名人传》第

6、7版,英国《当代成功的国际名人传》和日本《文化人类学事典》等书。

主要著作有:《严复研究》(1934)《义序的宗族研究》(1935)《凉山彝家》(1945)《金翼》(1948)主编《原始社会史》(1989)和《民族学通论》(1992)。

二、写作背景

《金翼》是林耀华先生以福建闽江流域古田县岭尾村及所在乡镇的个人生活经历为蓝本,在哈佛大学完成的著作。该作品1944年以《金翼:一部家族的编年史》为题(TheGoldenWing: A Fami-lyChronicle)在美国纽约首度出版。后来,林先生接受太平洋关系研究所何兰德(W.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L.Holland)的提议,在成都燕京大学对《金翼》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新的一章(第21章)理论分析,并于1948年再度以《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6(The GoldenWing: A Sociological Study ofChineseFami-lism)为名在伦敦出版。

《金翼》英文版一出,就在人类学界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成为海外研究和解读中国特定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读物之一。吴文藻先生曾向日本学术界举荐此书并且英美日等国享有权威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都做出了积极的、广泛的评论、研讨和介绍,评价较高。时至今日,海外一些大学的人类学系还把此书选为研究中国社会的主要参考书。

三、主要内容: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作者述说了两个家族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衰落,再现了当年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断面。书中的故事与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到文化乃至政治。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故事两个主要人物是黄东林和张芬洲,东林是芬洲的内弟,在东林的祖父去世后,黄受到了大哥东明的排挤,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两人均因红火的店铺生意赚了钱,家族兴盛起来,并且都盖起了新房。张芬洲抢占了据说风水最佳的“龙吐珠”宝地不与东林分享,黄东林只好在旁边选了一块地。然而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本来处于同样地位的他们,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一蹶不振,最后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四、对我的启发

理论:

作者采用均衡论的视角,勾画了由竹竿和皮筋所组成的框架结构。

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而人类行为的平衡也是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所组成。人际关系处在一个平衡的网络中,每一个点都代表单一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化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当有人死亡或者离开,平衡就会被打破,很快失衡的位子会被取代,建立新的平衡。但如果作用在这个体系的干扰力太大以致干扰力被取消后个人或群体却不能恢复原状,则体系继续一种非平衡状态直至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确立。

作者将“体系的破坏,然后再恢复或者建立新的体系”称之为变迁,然后分析了导致变迁产生的四种力量。分别是物质环境的变迁,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技术上的变迁,人物及班底的变换,一个体系之外在因素的改变也会使这一体系中的成员受影响。这种力量伴随着偶然性和必然性将不可避免的产生,而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交性动物,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现代化社会,他总是会存在与各种各样的体系之中,(比如:家庭,学校,公司,国家…)所以每个人都身处在一张巨大复杂的网络之中,力量推动变迁,所以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才是永恒,人类生活摇摆于均衡和非均衡之间。

借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本身:人类的生存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学习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像所有动物一样,处于这些过程的控制之下。正如作者所说:左右我们命运的“风水”实指人类社会本身,而“上苍”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人即时做出的决定可能会具有偶然性,但其实早已由他的善恶本性所决定了。就像主人公黄东林,正是他不屈不挠,善良勤恳的本性使得他能够在变迁*的乡村社会带领金翼之家走向繁荣,而他的这种良好品质来源于他的祖父并且又传给了他的后代,使得金翼之家可能继续繁荣下去。这种关于人类本身性的深刻命题撼动了我的心灵,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看,一些已走过人生大半旅程却依然平庸的人,常常嫉妒身边突然就“走运”了的人,报怨社会的不公平自己的机会太少,却没有看到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后,他们不俗的特质和抗争命运所做出的努力。

研究方法

作者采用了社会人类学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方法。他以参与者的身份,“自观”的进行研究(emic),直接的、从该社会内部进行的观察。这使我想到课本上关于阐释性的问题,作者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作为书中家族的一员,他亲身参与了几乎所有写下的的家族历史,所以他的体会是十分真实的,能够很好的向我们传达研究对象(30年代中国传统农民)的经验和感受,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人类学家在解释的过程中对文化符号理解偏差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不肯可能广泛借用,因为不是所有的人类学家都有这样独特宝贵的经历。

同时,作者又运用了科学的方法,透过大大小小事件的叙述,从微观到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它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写作方法:

作者创新性的采用了小说体裁,将所有收集的社会学材料重新加以重组,有机地融化在故事情节里,使得原本生动丰富的历史事实不至于桎梏在艰涩的论著形式中。于是通过描写黄东林在城里的生意的经营"我们对当时市镇经济状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描述黄家为建房准备木材而陷入的纠纷" 巧妙地旁释了当地的司法体制.通过家族内外的纷争冲突"探讨了人际关系的变迁意义.通过对张黄两家族的婚丧喜嫁的细致描写"我们对当地的礼俗习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这使得不了解《金翼》的人觉得这就是一本小说,但是又有些不同于小说。不同于标准化分析的社会人类学论著,《金翼》所传达出的细腻细节更容易被读者所感知。在写作手法上采用对比了的方式,描写张黄两家的一盛一衰。指出了这两家的盛衰并非偶然的“风水”,而是由这两个家族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方法、个人的特质和适应能力所决定。

五、批评与反思

英国人类学家利奇曾尖刻地评论《金翼》,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他们的眼光看来已被私人而不是公众的经验产生的偏见所歪曲了”。他实在批评《金翼》作为人类学作品却采用小说体裁的的虚幻性。尽管林耀华在序中强调了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它包含了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历史,并且书中所描绘的每个事件从本质上讲都是真实的。但既然称作小说,评判就应该遵循小说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尽管小说来源于生活,但它并不是完全与现实生活重合的,小说家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想象、夸张和虚构等艺术手段,也就是说,小说不是现实,而是作家个人的心灵世界,这种心灵世界是不能和现实世界对应的,是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的另外一个世界,它具有不真实性。在序言中,弗思称之为集真实的观察和想象的再现之达大成。问题是,当一个人类学家在实地调查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时,是否还符合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原则?这样写出来的著作还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吗?将文学创作与人类学研究相融合,这既是《金翼》的最大亮点然而也是他的致命弱点。 学号:2013311201017

姓名:张琴班级:社会学1302

推荐第7篇:《金翼》读书笔记

关于《金翼》的读书报告

《金翼》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就构思来说,他的主题非常的简单,却像竹叶画一样,其朴素的形式掩映着高水平的艺术。这个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社会,这两个家族既有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其中一家度过逆境继续繁荣,另一家最初很是兴旺,最后却衰落了。本书的中心人物是一家之长黄东林,他说不上是一位英雄,却是中国农民中最优秀的典型,勤俭节约、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像这样的人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也算是一位英雄,这本书通过对他家族的故事的详细介绍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人们的风俗习惯。

作者展示了整个社会的全貌,那是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本书描写了大量传统的风俗习惯, 对于这些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个人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温文有礼、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以及其他社会习惯和礼俗原则的严格约束。这些原则确实发挥着作用,但与此同时,个性也确确实实、有时甚至是强烈的表现出来。一般认为,中国妇女受到压迫,服从自己的男人和婆婆,,以至于使他们几乎变成了奴隶。然而书中举出了相反的例子:一个自己有钱的妇女在商业中投资;妯娌们不受其丈夫的叔伯的管制,彼此争斗;由于护着儿媳妇,一个男人被他的老婆一再数落;一位儿媳竟如此凶悍,拿着刀满屋追赶自己的丈夫,并砍伤一位前来干预的、上了年纪的亲戚的手腕。作者通过兄弟之间、叔侄之间的类似的描述,穿插提到违背宗族内不能通婚的原则和几乎违背同辈通婚原则的行为,表明这类违背孝道的事例绝非是仅存的。这个社会做出种种努力来纠正这些违背原则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其纠正的方式本身也是精心设计、众所周知的,而且几乎被法律化了。从这些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变化,一个时代在人们个性的释放中不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进步。一些不好的传统在被慢慢改变,妇女的地位应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奴隶,甚至可以是当家作主的主人;直至今天,女人的地位几乎完全和男人达到了平等,有时候还更受优待。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仅仅用很高的GDP或者军事强度来衡量的,而应该是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民的进步来丈量,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吧,而人民群众往往是这些精神的中心。本书还提供了一套作为论据的事实,,他将会有助于摧毁任何残存的关于中国人在社会事务中麻木不仁、不可理解的神话。或许那个时期的中国人真的并不是像鲁迅描述的那样麻木腐朽,他们该是有很多像东林一样上进的人吧。 作者在本书最后提出了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在最后一章,他着力以理论形式详尽阐述的概念是:人际关系体系处于一种持续均衡状态之中,这种均衡不时被外部力量所打乱直至建立新的平衡。“人类社会就是在平衡与失调、均衡与不均衡之间摆动”。但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所引发着很多人的深思,有人不赞成这样一种说法,认为社会从未达到过平衡,是处在永远不间断的变化之中。当然,所谓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这只是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看法而已,这是一个人从自己的思想出发而的道德属于自己的高度,而这种平衡只在作者的心中。

“这山看上去像一只鸡,它的头和脸朝向一边,而他的一只金色翅膀伸向你家的房子,这可能就是你们家繁荣兴旺的原因吧。让我们称呼你们的宅居为金翼之家吧!”这便是“金翼”的来源。古人都信“风水”,并且非常重视,和现在的人买房考察地理环境一样,其实这也不等同于迷信,毕竟这是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却也有一定的科学成分在里面。“人们说一个人的“风水”即机遇的力量是无法控制的,这决定人的发达,或潦倒,也许并不错,但我们必须考虑人本身,考虑使他同人交往并决定他这样做或者那样做的生活的圈子。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圈子,是围绕着由一个由习俗、感情、责任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组织的强有力的网,抽掉家庭里的一员、扯掉他同其他人的、其他人同他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在本书中,黄家曾经力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孩子们挨饿,不得不将家里的土

地出租,把小姑娘送给别人家,窘迫无比的家庭经济,小女之死等,这都是粗暴的动摇他们的生活模式的不断的变故。

或许作者的意思就是要教会我们“这一切都是上苍安排好的,。我们今天可以将“上苍”理解为人类本身,将命运”理解为人类社会,然而无论他们会如何认为自己由命运或上天的所作所为所支配,东林和乡亲们却由于磨难和过错学会了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命运,相信命运的人依赖命运,不相信命运的人反抗命运。我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然而真正的命运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就像欧里皮德斯或托斯托夫斯基等一切伟大的戏剧家和小说家向我们展示的那样一个人选择善与恶、聪明或愚蠢,确实不取决于兴之所至或偶然的机遇,而是由他本人或他人那些本来具备的爱好和习惯所决定。这些爱好和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一个人的善恶智愚实际上早就选定了。我很喜欢一句话,细节决定成功,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高度,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该是习惯和爱好的问题。命运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想,每个人都该是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命运,这时,“我们今天可以将“上苍”理解为人类本身,将“命运”理解为人类社会”会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们都在各自的路上探寻着各自的路,我们不期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接处摩擦出多大的火花,只希望在各自的水平线上绽放每个人自己的青春、命运。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叙述。“牧祭节,对村民来说是个很大的场面,他们经过辛苦的夏季田间劳动,在秋收到来之前借此机会休息一下。。像其他村民一样,在墓祭节时东林从不缺席他认为这是后代孝顺的行为,同时亲人的团聚可以加强个人间的纽带,成为村落的巨大力量之一”,“春节是村里最大的节日,庆祝活动从厨房的仪式开始,几天前就开始准备节日的各种食品。他们供上10杯茶、10种点心、10盘精美食品、和10杯酒。在厨房顶上撒上黄豆,用来喂灶王爷的马,此时“新神换旧神”,旧神骑上马飞离房顶到天上去,祭品是用来“收买”要离去的神,不要把家丑汇报给老天爷,以便不触犯老天爷,免去灾难”,“除夕,金翼之家开始了真正的庆祝。太阳落山后晚饭前,大厅里挂上红帘和红灯笼,祖先的圣龛放在大厅中靠墙的桌子上,圣龛前摆放着献祭食品,点着红烛”,春节、除夕在现在的中国仍然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有时候过节不在于节日本身,而在于它带来的美好效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发红包,放鞭炮,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借节日的空悠哉一回,这实在是一件乐事。在繁忙的现代都市,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几乎成了一种奢望,节日的意义在不断流逝,这更加要求我们应该在熙攘的生活中享受节日的快乐。 这本书所记述的,从纵向讲,有其历史的连续性;横向则具有延伸的广阔性。《金翼》所描述的时代已经远逝了。但是,我们今天对于国内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还十分薄弱,对于汉族文化生活,对于汉族社会具体的调查研究及其系统化的科学成果,也还为数不多。 两家的新居近在咫尺,一直是路经两家之间商道上的人们交口称赞的话题。后来两家的境况却完全不同,东林处于兴旺发达的顶峰,有许多直系和旁系的子孙。他既有钱财又有名望,而芬洲却死去了。他的家只剩下一位寡居的儿媳和她的养子。再后来张家的房舍破败了,寡妇陷入孤独、贫穷的境地。她和养子甚至被迫返回远方的娘家,和远方亲戚们过活。学者们现在说,人类的生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像所有的动物的行为一样,处在这些过程的控制之下。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竞争法则,是整个社会的法则。他们适应实际状况、环境和种种事件以便学习和生存,只是张家除了芬洲在世的时候能对生活做出很好的反应并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该是他们家族破败的原因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去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改变,随机应变,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道理,看到了近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我想,我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就该向东林一样,无论怎样,都可以适应生活并赢得生活。

推荐第8篇:金翼.读书笔记专题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以下称《金翼》)是林耀华教授1940年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陪伴他患病的妻子,余暇时间根据其对家乡福建省闽江流域的黄村及所在县乡镇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本人在1936年和1937年离开中国前的一年半时间的最后两次田野工作,写成的小说体著作。

一, 《金翼》内容概括以及本书目的

《金翼》是学术著作,却使用了小说形式,故事是以黄村的两个农民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地方的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信仰、宗族家族等多家度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这是对地方家族史及其所在的社区,亲历的人类学考察与研究。林耀华在其书序中写到,“《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本书包含着我的亲身经验,我的家乡,我的家族的历史。它是真实的,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部书又汇集了社会学研究所必须的种种资料,展示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网络——它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

故事梗概:黄东林在深爱他的祖父去世之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体系,悬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在无所事事,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最后

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二, 本书提出的理论以及思考

《金翼》是从历时的角度去描写的,又阐述了共时性的研究。一方面他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再有表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较为稳定的一面。共二十一章内容。看似是以黄东林为主角根据其年龄成长所经历的事情所写成的小说,实际上是顺着时间的路线,把农村可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详细的阐释。

本书最后一章 “把种子埋入土里”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两个有联系的家庭的详细历史。这是用一种关于运作的社会学观点所进行的研究。作者希望这本小书能为人际关系的深入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原理。 问题一:从两家的历史研究可以看出什么呢?应该怎样通过对家庭历史的剖析来解释支配人际关系的那些原则呢?

作者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他说,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的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的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像竹竿和橡皮带的架构一样,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有恒的平衡状态,我们即可称之为均衡。当这个框架结构被破坏的时候,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这

种体系的平衡(东林的祖父去世)。

但是有时候拉断了橡皮筋或者抽出竹竿时候用的力太大,会使整个人或者群体不能恢复原状,而是继续一种非平衡的状态直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确立。(东林祖父去世-被哥哥排挤取笑-闲逛-卖花生-和姐夫认识-开店)

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是继之而来的过程,人的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和纷扰之间,摇摆于平衡和非平衡之间。我们除了了解人们为了保持均衡,通过不断的调整内部关系以便彼此联系之外,还应看到这种调整适应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技术,行为,符号以及习惯的影响,这些总合称为“文化”。这些技术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及环境不同而异,它们制约着每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必须与其他哪种人往来,因而也就为他的体系和结构的组成提供了基本的规则。在我们研究人际关系时,自然不能只看到那些处于均衡状态的人们及其相互联系,还应注意到影响和干预了人们交往联系的文化环境。

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来详述张,黄两家的故事,仔细描写他们的日常活动并小心的剖析各个人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就是要客观地勾画出张黄两家各自命运的变迁,从而发掘出人类生活的真正图景。

问题二:我们所说的“变迁”就是指体系的破坏,然后再恢复或者建立新的体系。那么是什么力量能导致变迁产生,即破坏存在着的体系呢?

有四种力量能使平衡垮台,体系破坏。

第一,物质环境的变迁促使适应于它的技术变迁,结果带来了这个体系内人际关系的变迁。

第二,由于一种技术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技术上的变迁,也会导致人们日常关系的变迁。

第三,人物以及班底的变迁也会促使人际关系变迁。

第四,一个体系之外在因素的改变时也会促使这一体系之中成员间关系的变迁,并波及这一体系的所有成员。

三,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什么,能从本书中获得什么

1,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一板一眼,描述的每个场景都像画面

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不管是在店里做买卖,还是在家里

和家人相处,或者是出生的仪式,结婚的仪式,死亡的仪

式,都恰到好处的描述到位。十六万字的篇幅,却涉及到

了一百多号人近四十年的家族成长历史,而且叙述之详尽

全面。

2, 在写作体裁上,运用了小说体裁,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中国旧社会的农村,与同类著作相比,在内容上不仅系统全面的反映了一个社区的文化现象,而且还描述了这个社区的历史变迁,最突出的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社

会观念的进步两个方面。

3, 在写作角度上,后来作者接受采访说,本人就是书中的小

哥。作为一位出色的人类学者,作者将自己家族的整个发

展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是完全不带感情色彩的,用他者的眼光站在他者的角度上观察自己的家族。

参考文献:

【1】 王兴周 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金翼》评价

【2】 庄孔韶 金翼家族沉浮的诠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 2004年1月

【3】 林耀华著,庄孔韶、林宗成译.金翼[M].北京:三联书店,

1989

【4】 石峰 民族志文本的本土实验——评《金翼》与《银翅》

贵族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推荐第9篇:《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读书报告

——对中国上世纪家族制度的理解

金翼》是林耀华先生以自己成长的中国南方闽江中游某农村为原型而创作的小说,故事两个主要人物是黄东林和张芬洲。记录了中国旧社会农村社区的历史变迁。描绘了中国上世纪家族制度的详细情况。它都是真实性、历史性、理论性的结合

《金翼》这部书中所叙述的故事及其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自辛亥革命到日本侵华之间的30年;活动的场景是中国南方闽江中游的农村,从村落到乡镇乃至都市。内容梗概大约为,东林受到了大哥东明的排挤,日子很不好过,他的姻亲张芬洲给与了他帮助。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芬洲和东林的店铺在湖州镇经营稻米和咸鱼生意。他们从黄村等乡村收购玉米,运到福州城去卖;又从福州城买了咸鱼,运回湖口镇,卖给乡村的人。而两人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最后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益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棘手的事,让自己的“金翼”之家逐渐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总的说来,这部书正好反映了这门课程《中国宗族组织与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宗族,风俗,社会背景,人们的意识形态方面都有涉及,很有阅读的必要。

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黄东林和张芬洲生意成功,人生从无到有的过程(2)芬洲遭受打击,命运急转直下(3)东林扩大家业,无奈社会动荡,終为悲剧。

若是为了《中国宗族组织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我们也可以从宗族与个人的关系,婚葬礼仪,风水学等各方面加以分析。

先来说说宗族与个人的关系,当东林由于建造房屋而打官司时,受到牵连的不仅是他的家庭和亲族,而且也影响到店铺,使生意濒临破产。当东林赢了官司,东林不仅顺利赎回了账房云生,还取得了过去的债主和顾客的信任,使店铺的生意比以前更好。这其中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金翼不着痕迹却让人无法反驳的告诉了读者这一点。

再来说丧葬文化 ,金翼一书似乎为了告诉读者丧葬的重要性而详细的描述了张芬洲妻子黄式死后整个丧葬的仪式和过程。我大概可以归纳出几点来:(1)治丧人是由长子来主持,这就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的宗法制度,长幼嫡庶具有严格的等级之分。(2)每天治丧人要早晚到灵桌前祭拜,这可以说是为了表现对死者的敬重,也有一种宗教仪式感在里面,由和尚主持法事一直是中国的传统。(3)第49天,举行“冲出地狱”仪式、过桥仪式,并供给灵魂钱和物,整个丧葬的过程才算基本结束。可以说丧葬是十分严格严肃的。而且与整个家族息息相关。在这些丧葬习俗中,能反应出当时人们心中的几种观念:灵魂不灭观、鬼神观念、孝道观念,以及宗族观念等。

丧葬文化是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其形式背后渗透着民族深层的精神心理文化,金翼一书总能把这些巧妙地表现出来。

最后说一下风水学。作为书中主角的张、黄两家,都把风水看得十分重要,这也可以反应出当时风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在书中,风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盖房和下葬。其中下葬显得尤为重要。书中有俩个片段可以证明这一点。

(1)在《金翼》中,东林摆脱贫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块风水好的地方下葬祖父母。他和叔父玉衡以及算命先生一起为祖父母找了一块被称为“鼠朝食”的风水宝地,日后东林一直为给祖父母找了块好坟地而自豪;而在张家衰落之后,茂衡为了找一块风水宝地安葬父母,甚至不惜趁夜将父母安葬在另一宗族的土地上,最终被发现,没有成功。

(2)东林和芬洲两个人约好一块盖房找到了一块被风水先生称为“龙吐珠”的风水宝地。芬洲为了独占这块宝地,瞒着东林偷偷盖房,两个本来关系很好的人因此闹得有些不愉快。东林另选它址盖放后,因为三哥同学凯团的一番关于风水的言论,把自己的家称为“金翼之家”。

而风水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地方本身,而在于风水先生的解释。芬洲的“龙吐珠”之家在刚开始被风水先生认为是风水宝地,而在张家衰落之后,风水先生的解释却变了,说那块看似吉祥的风水宝地已被横穿龙头山的那条西路给毁了,西路就好比一把剑,斩断了龙屁股,龙因此死掉了,这里也就变成了不详之地。由此便可看出,一个地方本身,并没有所谓风水的好坏,只是被风水先生的解释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金翼》中对风水的描写虽然篇幅不多,但却充分反映出了在那个时代,风水在中国乡村的重要地位。

从《金翼》中还能学到很多其他的道理。比如(1)慎交朋友,多听听他人尤其是长者的忠告,书中写道,当茂衡同大哥、方扬同开新店时,他的雄心是要重建张家,当合伙的三人出现严重的分歧与冲突是,他却漫不经心地选择并信任方扬。他不听长辈的教导,甘受蒙蔽,最后一败涂地。(2)人生总伴随着人际关系变迁,人际关系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实现他的目标。(3)任何情况下都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生活,芬洲的死有一部分正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做到乐观生活,坚持下去。

《金翼》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无比贴近生活,会让读者觉得这是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会乏味,感觉是在窥探别人的人生,因为他们的人生际遇而唏嘘感慨,而又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了那个时代,那些文化。

推荐第10篇:金翼牧业年终总结

金翼牧业2009年年终总结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公司奋斗目标,抓机遇、求发展,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顽强进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始终坚持开拓、创新、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倡导绿色消费,保证饲料卫生”的经营宗旨;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谋发展的指导方针。公司全体员工充分发扬了“热情、顽强、向上”的企业精神,大力倡导和践行适应时代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提前完成了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全年完成产销浓缩料2164吨,全价料376吨,产值 1175万元,比年初计划增长16 %;比去年同期增长134 %,并对年初提出的企业存在的问题,大部份予以落实。为完成上述指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价值。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质量是占领市场的试金石。在全年的工作中,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机构落实,责任落实。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专门从北京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品管部,专门负责公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测。产品开发原则上根据川南地区猪的生理生长特点,结合各地土壤、气候和养殖习惯,长期致力于各类型动物饲料的研究、开发;品管部坚持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监测管理;生产部坚持加强安全、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坚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坚持每周例行的检查以及日常巡查工作,坚持制止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狠抓服务机制,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是参与市场竞争取胜的有力武器。为保证产品市场的发展,公司专门从眉山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售后服务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和养殖技术指点,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售后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高效、完美、迅捷的技术指导,还定期进行业务交流学习,除请本公司有经验的人员讲课外,还采用请进来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多次聘请专家授课,大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2、克服两大难题,确保任务完成。

去年年底,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全年突破1500吨的目标任务,但从我们原有的生产设施和人员数量来看,要想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09年初,生产设备和人员成为了阻碍我们完成目标任务的两大难题。

为了确保全年经营目标的实现,新年伊始,我们就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了浓缩料和颗粒料的生产设备各一套,如:大型粉碎机、斗式提升机、卧式搅拌机、以及专业除尘设备,大大的缓解了生产困境,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以来,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公司人员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目前我们的员工总数已由去年底的12人,增加到18人。由于发展需要,公司各个部门都需要大量人才,这个问题,今年上半年一度给我们出了很大的难题,而我们最终通过与专业院校合作招收专业人员,通过与劳务市场合作等,基本上解决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明年,我们仍深入持久地致力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

3、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1)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发展至今,一是抓住机遇,靠灵活机动的生产、经营战术,二是靠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严格的制度管理。2009年,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实际,动员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每次例会上就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动全体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修订完善,使公司制度建设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执行制度上坚持人人平等、奖惩都硬,同时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以人为本管理机制,把情感管理融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真正实现把约束机制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2)加强财务监督,保障资金需求。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发展、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2009年,公司进一步对资金使用实行分级计划、分层把关、严格审核,保证资金统筹安排合理运用,同时,加大了资金合理利用的监督力度,用好用活资金。一是加强了存货资金的管理,对库房材料实行了定额管理,原材料实行以耗定进的办法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二是加大了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坚持督促销售人员对到期货款的回收,加快了流动资金周转。三是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严格控制人为失误,减少资金损失。 (3)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改变传统的办公方式,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在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管理的同时,加快了计算机信息化工程的进程。公司完善了技术信息化管理、销售信息化管理、采购信息化管理、仓库半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办公初步自动化等平台,并提倡管理人员尽量、尽快掌握现代化和信息化办公设备,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虽然,我们离真正的信息化实施企业,尚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些问题一定可以解决的。 (4)紧抓住销售市场,调整营销策略。

为提高销售额和资金回笼率及产品销售价格,2009年公司在年初动员大会上,认真对川南地区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产品市场走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建立诚信的客户网络,不断提高我们的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金状元系列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率和资金回笼率均名列其他产品的前列,且在用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4、着眼企业未来发展,注重员工素质教育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学习能力,一个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2009年公司制订了后备干部和骨干培训和自学激励计划,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加强自学,并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引进了部份专业人员,认真组织开展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尤其是着眼企业未来的发展,招收了几名大学生和中专生到基层工作,通过培训和引进,既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又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

5、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文明健康发展。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2009年,我们将企业文化建设定格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把企业精神作为员工的精神力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争创文明车间、文明部门;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寓教于乐的体育、娱乐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极大地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同时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员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司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6、立足川南农村、放眼全国市场

为促进产品市场的开发,公司先后投入了50多万元用于广告宣传,共定制文化衫1万件、宣传资料65万份、彩色宣传图册2万份、横幅标语300多张……这些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产品的宣传力度。

市场经济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瞬息万变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深深的明白,我们不把市场做出去,别人就会做进来的道理。今年7月份,我们与阿里巴巴合作,尝试性的做了一个网站,走上了与传统营销截然不同的电子商务之路。尽管将饲料产品搬上网络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会尽量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以适应这个新兴的销售模式。

7、2010年公司经营目标初步意见

2009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如前面讲到的,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肯定上述业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有一个基本清醒的认识,我们的专职销售队伍在整体发展上还比较薄弱,在公司的销售工作中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里有我们对队伍管理和引导不力的问题,也有我们销售人员自身努力不够的问题。

公司计划在2010年力争完成产销突破3000吨,完成产值1500万元;解决员工社保和福利问题;争取在领导的支持下解决厂房的扩建工作;努力在有条件的市场建立自己独立完善的产销市场;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网站的功能和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和人才引进计划;增加兔料的研究和销售力度……..面对新的任务,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我们上下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珙县金翼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0.1.30

第11篇:金翼.读书笔记专题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以下称《金翼》)是林耀华教授1940年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陪伴他患病的妻子,余暇时间根据其对家乡福建省闽江流域的黄村及所在县乡镇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本人在1936年和1937年离开中国前的一年半时间的最后两次田野工作,写成的小说体著作。

一, 《金翼》内容概括以及本书目的

《金翼》是学术著作,却使用了小说形式,故事是以黄村的两个农民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地方的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信仰、宗族家族等多家度的社会文化生活,因此这是对地方家族史及其所在的社区,亲历的人类学考察与研究。林耀华在其书序中写到,“《金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这本书包含着我的亲身经验,我的家乡,我的家族的历史。它是真实的,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部书又汇集了社会学研究所必须的种种资料,展示了种种人际关系的网络——它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

故事梗概:黄东林在深爱他的祖父去世之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体系,悬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在无所事事,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最后

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二, 本书提出的理论以及思考

《金翼》是从历时的角度去描写的,又阐述了共时性的研究。一方面他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再有表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较为稳定的一面。共二十一章内容。看似是以黄东林为主角根据其年龄成长所经历的事情所写成的小说,实际上是顺着时间的路线,把农村可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详细的阐释。

本书最后一章 “把种子埋入土里”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两个有联系的家庭的详细历史。这是用一种关于运作的社会学观点所进行的研究。作者希望这本小书能为人际关系的深入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原理。 问题一:从两家的历史研究可以看出什么呢?应该怎样通过对家庭历史的剖析来解释支配人际关系的那些原则呢?

作者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他说,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的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的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像竹竿和橡皮带的架构一样,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有恒的平衡状态,我们即可称之为均衡。当这个框架结构被破坏的时候,我们需要时间来恢复这

种体系的平衡(东林的祖父去世)。

但是有时候拉断了橡皮筋或者抽出竹竿时候用的力太大,会使整个人或者群体不能恢复原状,而是继续一种非平衡的状态直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确立。(东林祖父去世-被哥哥排挤取笑-闲逛-卖花生-和姐夫认识-开店)

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是继之而来的过程,人的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和纷扰之间,摇摆于平衡和非平衡之间。我们除了了解人们为了保持均衡,通过不断的调整内部关系以便彼此联系之外,还应看到这种调整适应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技术,行为,符号以及习惯的影响,这些总合称为“文化”。这些技术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及环境不同而异,它们制约着每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必须与其他哪种人往来,因而也就为他的体系和结构的组成提供了基本的规则。在我们研究人际关系时,自然不能只看到那些处于均衡状态的人们及其相互联系,还应注意到影响和干预了人们交往联系的文化环境。

作者花了不少笔墨来详述张,黄两家的故事,仔细描写他们的日常活动并小心的剖析各个人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就是要客观地勾画出张黄两家各自命运的变迁,从而发掘出人类生活的真正图景。

问题二:我们所说的“变迁”就是指体系的破坏,然后再恢复或者建立新的体系。那么是什么力量能导致变迁产生,即破坏存在着的体系呢?

有四种力量能使平衡垮台,体系破坏。

第一,物质环境的变迁促使适应于它的技术变迁,结果带来了这个体系内人际关系的变迁。

第二,由于一种技术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技术上的变迁,也会导致人们日常关系的变迁。

第三,人物以及班底的变迁也会促使人际关系变迁。

第四,一个体系之外在因素的改变时也会促使这一体系之中成员间关系的变迁,并波及这一体系的所有成员。

三,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什么,能从本书中获得什么

1,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一板一眼,描述的每个场景都像画面

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不管是在店里做买卖,还是在家里

和家人相处,或者是出生的仪式,结婚的仪式,死亡的仪

式,都恰到好处的描述到位。十六万字的篇幅,却涉及到

了一百多号人近四十年的家族成长历史,而且叙述之详尽

全面。

2, 在写作体裁上,运用了小说体裁,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中国旧社会的农村,与同类著作相比,在内容上不仅系统全面的反映了一个社区的文化现象,而且还描述了这个社区的历史变迁,最突出的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社

会观念的进步两个方面。

3, 在写作角度上,后来作者接受采访说,本人就是书中的小

哥。作为一位出色的人类学者,作者将自己家族的整个发

展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是完全不带感情色彩的,用他者的眼光站在他者的角度上观察自己的家族。

参考文献:

【1】 王兴周 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

《金翼》评价

【2】 庄孔韶 金翼家族沉浮的诠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1期 2004年1月

【3】 林耀华著,庄孔韶、林宗成译.金翼[M].北京:三联书店,

1989

【4】 石峰 民族志文本的本土实验——评《金翼》与《银翅》

贵族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第12篇:《金翼》读书笔记120321

《金翼》读书笔记

最近在网上搜寻中国社会学研究方面的著作,发现很多人都推荐林耀华先生的《金翼》,介绍说这是一本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忍不住买了本一探究竟,利用三天的时间将这本书读完。

《金翼》是本学术著作,却使用了小说形式,故事是以黄村的两个农民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了自辛亥革命至日本侵略中国的几十年期间当地的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信仰、宗族家族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生活,是对地方家族史及其所在地区的人类学考察与研究。

先来说一说故事的大概情节:故事两个主要人物是黄东林和张芬洲,东林是芬洲的内弟,在东林的祖父去世后,黄受到了大哥东明的排挤,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不知所措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于是两人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两人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以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精于算计的张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最后无力管辖店里事宜,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

对于黄、张两家的繁荣和衰败,作者将这中间发生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青年时代的东林和芬洲都遭受了贫穷和居无定所之苦。只是在他们合伙开店后机会才来了。他们在镇上生意的成功,反映在他们家里和村里:他们盖起了新房,送孩子上学读书,给儿子娶亲,举行庆祝宴会,祭司他们的祖先等。第二个阶段,黄家和张家开始遭遇麻烦和遭受不幸。芬洲的命运开始恶化,他对家庭以及后来对店铺的不适应,是他变得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因此死亡。他的儿子茂衡本来有机会开一个新店并重建家园,但由于他的失误和无能,让机会白白丧失。另一方面,黄家这是也遇到了内部困难和外在打击,但是东林从以往经验中学会了如何去适应命运的潮流,如何与朋友携手并进,因而他获得了成功,东林节节上升,而张家迅速衰败。第三个阶段,张家已经从生活的画面中消失,只有黄家仍然奋斗下去,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黄家继续扩大生意,并且与地方政治发生了关系。社会和政治发展之快使换将不可能跟上潮流,最后,巨大的民族 1

危机使黄家又回到他们最初的状态中去。

作者从这两家的历史研究中去剖析、解释支配人际关系的原则。他指出,社会存在一种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体系意味着任何关系的组合,都可以从另一套体系中分离出来。作者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人类行为的平衡,有时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所组成。每一点都代表着单一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动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反之他也受其他个体变动的影响。人际关系就是在均衡—变化—新的均衡这样的发展之中,人类的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与纷扰之间,摇摆于均衡与非均衡之间,人的生活状况是由人对这种变动的关系体系的适应程度决定的,而非人们所认为的“风水”。

读完这200多页的文字,我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一是人物及班底的变化也会促使人际关系变迁。广泛的接触使东林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和训练有素的经理。还记得在芬洲在他短期退休后又回到店铺时发现已没有自己的位置了。自从他告退后,店铺的组织完全改变。东林建立起一套他自己的体系和管理模式,把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最后芬洲因为不适应这样的变化,还是回到了家里。我想不管是谁如果离开了岗位一段时间,如果想要重新投入、让事业有所起色,都要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才行,这也告诉我们,做事情半途而废易,重新开始难,凡事不要轻易放弃。

二是慎交朋友,多听听他人尤其是长者的忠告。书中叙述到张家的败落,发现它是与黄家的上升遵循着相同的原则的。当茂衡同大哥、方扬同开新店时,他的雄心是要重建张家,当合伙的三人出现严重的分歧与冲突是,他却漫不经心地选择并信任方扬。为什么茂衡不去相信从小便是亲密朋友的大哥,反而选择了方扬呢?那是因为方扬为了取信与茂衡,装作非常恭顺,而且发誓做他的忠实随从,他们曾交换誓约,他们在一起聊天、喝酒、睡觉,此时作为局外人,茂衡的大嫂、舅舅东林都提出过忠告,这种朋友不宜结交。但茂衡还是被方扬的花言巧语蒙蔽了双眼,致使最后店铺的所有钱财都被方扬卷走,害人害己。诚如古人所说的:“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容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熏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 。

三是个体的事件往往也会影响到大局。东林既是他家庭中的成员,也是店铺

的一员。在店铺中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家庭,反之亦然。文中提到,当东林由于建造房屋而打官司时,受到牵连的不仅是他的家庭和亲族,而且也影响到店铺,使生意濒临破产。当东林赢了官司,东林不仅顺利赎回了账房云生,还取得了过去的债主和顾客的信任,使店铺的生意比以前更好。这其中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四是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生活。书中在描述黄、张两家造屋子选地基的时候,都请了风水先生,张芬洲请的风水先生发现了一块宝地,成为“龙吐珠”,便立刻瞒着东林盖屋,东林只好重新物色一块地。按照风水,张家应该是大富大贵,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张家正一步步走向衰败,而黄家反而越来越兴旺。究其原因,和人的主观因素是分不开的,当黄东林遭遇官司、货船沉船、小哥被绑等一系列事件时,他并不是消极乐观,而是主动争取,动员各方关系,力争解决问题;当张家遇到问题时,芬洲就表现的比较消极,甚至在茂衡被方扬背叛后,觉得是家里的风水不好引起的。这种消极应对的态度,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五是外在因素的改变也会促使体系之间成员间关系的变化。黄家孩子们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较为广泛的联系,有助于店铺的扩展。由于东林长子、留洋学生三哥的努力,东林店铺才可能取得食盐的专卖权;而三哥和五哥作为轮船公司的重要成员,在店铺的经营发展上也有过不小的帮助。五哥的死使公司中两派失去了微妙的平衡,于是接连发生争吵、诉讼和改组。轮船公司的失败也大大摧毁了店铺和黄家的这两个均衡体系。这就说明事与事,人与人之间都或多或少,或近或远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我们看问题都要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看,考虑问题也要从多个角度去衡量,不能仅凭自己的观点,独断专行。

作为一本小说,简洁的文风带着学术味,使读者在阅读时比较轻松,对要叙述的学术内容也比较容易接受,如书中还提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土地政策、婚丧嫁娶的风俗、经济制度形成、船运业的发展等等,作者通过鲜活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是怎么一回事。同时也告诉我们,学术著作也可以这样写。值得一读!

第13篇:《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这本书是林耀华于40年代留学美国的时候写成的一本著作,原来使用英文写成并发表的。1977年,中译本(宋和译)曾首次出版与台湾。1983年应读者要求,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社决定重译出版。承庄孔韶、林宗成二大家通力合作,把这部书译成了中文。1989年12月出版于北京。

《金翼》是作者运用一种关于运作的社会学观点,以小说体裁写成的关于福建一个村庄毗邻而居的黄、张两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史。这部书中所叙述的故事及其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自辛亥革命到日本侵入中国之间的30年;活动的场景是中国南方闽江中游的农村,从村落到乡镇再到城市;活动的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文化到地方政治。作者以人际关系网络在时间、空间上通过联合与分裂、和平与斗争、内战与外侵等手段达到与保持个人或心理的均衡以及达到与保持团体和社会的均衡为整本书的主线,提出“人际关系体系处于一种持续均衡状态之中,这种均衡不时地被外部力量所打乱直至建立新的均衡”的综合概念,认为“人类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与纷扰之间,摇摆于均衡与非均衡之间”。符合中国古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政治思想。

作者在第一章“东林的青少年时代”中就指出:“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用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接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的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而差不多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讲述“差序格局”时也为我们做过类似的比喻。费老说:“好像把有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圈子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声练习,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在此,我先对这两种观点做一下浅显的分析。两者都是运用点面结合、立体拓展的方式力图对人际关系网络进行深刻细致的描摹,前者林耀华通过橡皮带和竹竿这两种实体意象刻画,后者费孝通是通过石子和波纹描画。林耀华是以家族为橡皮带和竹竿的结点,比较注重立体空间上的关系建构,精心保持整体的平衡,想要突出的是“平衡”。费孝通则以个人为圈子的中心,“波纹所推及就发生联系”,侧重的是发生关系。家族是一个能够随着时间拓展的群体概念,“竹竿”会随着“结婚”、“生育”或“死亡”等方式的“橡皮带”捆绑后

规模或增加或减少。并且橡皮带既有有种类品种的之分,也有粗细好坏程度的之别,同样,竹竿也有长短、大小、优劣等差异。而与家族相比,“个人”为中心的圈子更具有灵活性,波纹的厚薄表示关系的疏密,但“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按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两者虽各有所侧重,可都十分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刻画了一副真实的人文网络图。但就林耀华先生所说的“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这一命题我却不敢苟同,试拿其“捆绑法”来稍作分析:若是以平面的方式捆绑竹竿,一根橡皮带确实就足以捆紧所有的竹竿,且拼命拉断这一根橡皮带,那一张网的确整个就散了。但我们都知道,“竹竿”与“竹竿”之间不可能只有一根“橡皮带”的关系连接,若是有许多的橡皮带把竹竿捆绑在一起,就算拉扯掉一根,也不至于带来毁灭性的散了。何况,即使只有一根橡皮带,这种捆绑法也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因为平面方式的捆绑阻挡了以一根“竹竿”为中心的左与右或者更左和更右方向“竹竿们”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建构,也就是说其他分列两边的“竹竿”唯有通过中心才能够建构关系,而事实上远非如此,其他“竹竿”之间的关系可能比他们与“中心竹竿”之间的关系来得更为亲密。那么第二种“捆绑法”是以立体为导向,捆绑成一个多维的整体。会带给我们同样的困扰:拉断一根真的就会使整张网都散了吗?而且,不论家族或是个人,其本身都是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老子所描绘的“小国寡民”蓝图,虽有面临很大的生存局限性,但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姿态。另外,生活是多变的,原来那张网即将散掉的最后一刻也完全有可能重新结合起来。诚然,我们不可否认,拉断一根橡皮带会对整个网络带来影响,其程度受“橡皮带”和“竹竿”的价值成本以及其他因素的决定,在这便不再作出分析。

当然,我以上的分析很是有些“吹毛求疵”的嫌疑。我们先撇开这些不谈,林耀华所勾画的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是我们理解本书的一个重要立足点。第一章“东林的青少年时代”里,正是东林爷爷的去世,相当于抽出了东林人际网络中的重大的一根竹竿,打破了东林生活的平衡,正是为了重新获得平衡,东林开始向往离开家走向外面的世界。第十二章“分裂”和第十三章“店铺分家”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兄弟的不和睦、资产的抽离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个人与家族之间的交往以及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往来。尤其是“水陆交通”与“僵局”两章节里描述五哥之死对整个黄家的影响更是突出了一根重要的“竹竿”抽离对整张网构成的威胁,完全可能是致命的。

作者在“种子埋入土里”一章中指出有四种力量能够使平衡垮台:物质环境的变迁导致的技术变迁、技术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技术上的变迁、人物及班底的变换和体系之外在因素的改变。那么,在“金翼之家”的故事中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论证其中心思想——“均衡”理论——的呢?

在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里作者提到:“这是用一种关于运作的社会学观点所进行的研究”,作者利用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拓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动态的具有生命力的村庄。时间上,两个家族的家长黄东林由青少年到中年再到70多岁,张芬洲由中年到老年到最后死亡。伴随着两个家族中黄家由饱和到贫困到饱和到富裕最后重新沦为贫困,张家则在更早的时间里落魄并一蹶不振。空间上,由对黄村的描述开始,扩展到湖口镇,再到地方城镇古田,最后到海滨城市福州。不仅是物理空间范围的扩张,更是社会空间范围的扩张。从而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扩张相辅相成,达到总体上的“均衡”。

进一步说,作者通过叙述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与斗争、黄家与张家等家族之间的联合与分裂、以及更大范围帮派和国家的内战和外侵等具体事件来论证如何达到与保持个体的身体或心理的均衡以及达到与保持团体与社会的均衡。“均衡”是一种液态的概念,是会发生流动和变化的。“人类生活就是在平衡与失调、均衡与不均衡之间摆动”。而达到和保持平衡的手段是多样的,本文中家族内部和外部的合作会产生一种“平衡”,如黄东林和张芬洲的合伙开店使得黄家与张家处于共荣的平衡状态,大哥掌管农业而东林掌管店铺使得黄家内部出现繁荣;而由欲望疯长的大哥以及有心但无能的张茂衡所造成的家族一分为三和店铺一分为二的情况同样是一种有效的平衡手段,虽然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总体上局面出现了另一种平衡:即四个家庭之间及内部成员的平衡;另一方面,地方政治的内战和日本民族的入侵强行改变了结局,迫使故事人物的财富面临毁于一旦,社会秩序也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正是这种外部民族性的不平衡,使得黄家和张家、黄村乃至整个中国的家庭都处于同样的贫穷状态,正如由于财富差异而造成大哥的不满、张黄两家趋向两极、土匪的扰乱甚至是日本的入侵等,外部原因造成团体和社会在另一种秩序上的“均衡”,即个人或心理上的均衡。就像这本小说中令人感动的最后一幕,东林,一位老人,在日本飞机的轰鸣声中还能保持冷静并意识到生活的真谛,平静的说道:“孩子们,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

最后,来我们来理解“孩子们,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这句话,作者把它作为小说的结局,我们该如何理解?什么是种子?土又是什么?为什么要把种子埋入土里?怎样才能把种子埋入土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联系整本书的内容、主要概念及其时代背景。孩子们是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人,东林认识到民族危难并非一时半会可以解决,自己俨然已经是一个老人,拯救中华重任纵使心有余也应力不足了。而孩子们正是保卫祖国重建家园的一代,是希望的主体,理所当然会成为主语。而“种子”便是那民族和家园继承发扬下去的“希望”。土可以是实体的物质存在,也可以是有各种技术、行为、符号及习惯所构成的“文化”。只有把“希望”埋进土里,结合人们所处“农业还是人们首要而持久的生计”的时代及环境,才能够达到与保持平衡。至于怎样才能够把种子埋入土里?东林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踏实勤恳,注重教育,平衡好自身与整个家族的人际关系网络。而作为那个时代的著名学者,林耀华不可能忍心看一个黄村和千千万万个“黄村”处于极度贫困受尽践踏的境地,正如本书从属于“中国经验丛书”一样,而又何为“中国经验”?出版者三联书店指出“中国经验”是指注重以经验资料为依托的学术探讨,虽然这些资料探讨本身只是个案的、局部的、某一横断面的,或某一历史时期的,但它有利于我们对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以更多维的视角和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观察中国,用阐释和言说这样一种话语实践去参与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思想—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变迁。所以,“中国经验”在《金翼》种体现的是以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提出的“微型社会学”为视角,虽然和“江村”一样在空间、时间以及文化层次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完整表现出了中国一个典型村庄和乡镇的“活历史”。

总之,作者希望我们“把种子埋入土里”!

姓名:肖丽云

学号:2009070309

丽云:

这次认真看了! 猛地一看还真不如仔细一看,其实你写的是不错的,有中心的主线,有主要的议论点。但就是某些地方我个人觉得不适合作发挥,而且用语要调整。此外,就没什大问题了!!!

——何耀

第14篇:无翼飞翔读后感

读《无翼飞翔·澳洲留学日记》

有感

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这本书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带给了我对留学最真实的看法和深深的思考。一本日记传递给了读者对遥远澳洲的风土人情,国外教育,文化差异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同样给了我一次震撼。

对留学的思考

留学海外似乎是每一位中国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期望,甚至不惜高昂的学费。在他们眼中学成归来后一定会有美好的生活,高薪水,高待遇。然而,留学真的是成功的捷径吗?真的可以一蹴而就吗?我看,这也未必。

初次只身一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在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环境,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生活要完全独立,环境要重新适应,饮食不能再挑剔,授课全英文。在这里,时时处处都面临着挑战,时时处处都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海外不是天堂,同样有挑战,同样磨练人的意志,同样需要不断努力奋斗。

如果你仅仅为逃避高考,逃避就业的压力,选择轻松的留学的生活,那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带着这种态度,消极颓废的生活,最终甚至连国外的毕业证都很难拿到,更不用说回国后会有好的发展。总言之,留学是对个人的一次全方面的考验。

国外的教育

看了这本书之前经常听同学们说中国的大学教育怎样,那时候我不知道也不了解所以没有参加过什么意见,现在看了澳洲留学日记和中国的做了对比,我才真正的开始了解原来中国的大学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有差别的,以前一直把清华,北大当作神圣的最好的学校,现在知道原来他和真正的好学校还要有差距。 首先先说一下中国的大学,同学们都知道中国的大学生都是经过高中机器式的学习考上大学的,然而我们的傻学习惯没有改,到大学以后还有一部分学生成天的学习,从而没有在大学期间好好的锻炼自己实践自己,从而没有了学习的灵魂,这是学生们的悲哀,但同样也是中国大学体制的悲哀,我感觉大学就是应该学习钻研的殿堂,如果学生们学不好不会学那呢也就失去了他的意义了。

然而,国外的大学注重的更多的是对创新,合作,独立思考的培养,他们没有死板的教科书,一切的学习资源都要自己从网上收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最终提交完成结果。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社会也会更好的接纳他们。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设施方面,澳洲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条件,学校所有电脑都免费为学生开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作业也必须通过网络提交。与国内最不同的是,图书馆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各式书籍,而且还可以在图书上批注读书心得,感想,甚至是学习笔记。

独立的培养

作者对澳洲农场生活的描述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国外家长对孩子独立的培养。国外的孩子什么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自己去争取,他们会为开学的学费整个假期去辛勤工作。他们可以一边工作挣钱一边环游世界,而他们的父母仅仅会给他们一个旅行包。他们的父母要求他们独立,而他们也同样享受独立的乐趣,带着兴趣,带着爱好,带着憧憬做自己想做的事,无论结局如何,他们在独立的生活中体会快乐,品味成长,梦想未来。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父母太疼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国外的孩子要差一些。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好几年。这是一个孩子的悲哀,失去了自由,没有梦想,生活在父母眼中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平淡的,无聊的,没有挫折,也没有惊喜。当突然一天,他们面向社会时,空虚,无助会轻易击倒他们。最终只有悲剧收场。

一本日记,给了我对澳洲一个全新的认识。广袤的土地,融合了现代与原始;怡然的风光,带给读者最美的憧憬;先进的教育,吸引了全球的学子;惬意的生活,使疲惫得以放松。澳洲给了我最美好的向往,一个天堂般的国度。

第15篇:《心中的神翼》读后感

有一本书,它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去珍藏。是它让我拥有了快乐和幸福。

它就在我的书柜里,为了妥善地保管它,我曾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用四处找来的木板做了一个还算精美的匣子,常在晚上睡觉之前,拿出它来,痴痴地看它的封面。痴痴地看扉页上的留言,痴痴地看它每一页上那已被透明胶粘合的裂缝。

它叫《神翼》,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得到了它。

那年寒假,有一天,妈妈给了我一点钱,让我到街上帮她买十斤菜油,到了街上以后,我没去粮油市场,而是习惯性地走进了书店。每次上街,我都会去那儿逛一逛,虽然从没买过书,但只要能看一看柜台上那些漂亮的封面,闻一闻那诱人的书香,也就特别地满足。不知道想买书的冲动曾出现过多少次,只知道那些书的价格足以让我心生畏惧。我不可能向父母要钱买书,家里的钱还不够给多年病魔缠身的爷爷治病,所以每次的冲动最后都只能化成渴慕的眼光。可是这一次却不同以往了。因为我发现了它静静地躺在柜台的边缘上,封面上展翅高飞的卡通帅小伙正冲我发出极具诱惑力的笑容。神翼两个大字光芒四射,魅力无穷。在看过封底的标价后,我毅然掏出了妈妈给的油钱。

用买书剩下的钱买了不足八斤菜籽油,然后用慢得不能再慢的步伐向家里挨去。这一路上,我边走路边看书,完全沉浸在科幻色彩深厚的故事情节之中,直到快进家门时,才猛然意识到:得把书先藏起来。可是藏哪儿呢?身上只有两个裤兜,把书卷起来放进去目标显然太大,藏在屋外又怕丢失了。一急之下,我竟然狠下心来,将书拦腰撕成两半,分装入两个裤兜里,然后惴惴不安地进了家门。

妈妈从我手里一接过油壶就看出了不对劲。你买了多少斤油?她轻声而又严厉地问。八八斤。油价涨了。您您给的钱不够。我说出的是早已想好的理由,可因为紧张仍显结巴。好在妈妈没再多问,只是轻叹了一句:唉!又涨价了!之后就去准备晚饭了。我则闪入自己的卧室,掏出两个半本的新书,塞到了枕头底下,准备第二天找到机会再看。那天晚上,我是摸着枕下的书入梦的。梦中,我发现自己身后长出了一双翅膀。

第二天,趁爸妈都不在家的时候,我跑进卧室,想拿出书来接着看,可拿出的书却让我目瞪口呆:原来的两个半本竟然成了完整的一本!从封面到封底,每一页的裂缝都被透明胶粘得平平整整!在书的扉页处,我见到了妈妈那温柔的笔迹:儿子,爸爸妈妈希望你能长出一双健康的翅膀。

那年过年之后,妈妈去了沿海,到杭州一家丝稠企业打工去了。爸爸则留在家里照顾我和爷爷,也继续苦守着家里的几亩农田。每个月,妈妈寄回工资后总会叮嘱爸爸带我到书店买几本书。从那时起,我开始从伽西莫多身上感受善的力量,从江姐身上体会什么是坚贞和忠诚;开始随着鲁迅一起呐喊,随高尔基一起成长;开始在《奇妙的海底世界》中收集五彩的斑贝,在《宇宙探秘》中探求未知的奥秘也正是从那时起,读书成了我快乐生活的源泉,在那些书里,我尽情地品味着人类文明的精华,觉得成长原来是如此的幸福

那本《神翼》,也被我珍藏起来。常对着它痴痴地看,痴痴地想。

我发现,有一种神奇的翅膀,正在我心里悄悄生长。我想给它取名叫神翼。

第16篇:《影之翼》读后感650字

“你还记得我吧,其实我一直在你身旁,过去不会真的离去,让昨天告诉明天”,当我耳畔响起这首歌曲,我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喜喜姐姐写的一本书——《影之翼》。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它美在有动人的故事,美在有可爱的主角,还有美在有感人的文字。在这本书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妈妈”在南京大屠杀中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大头,背部被刺刀穿过,可她的血肉之躯终究抵挡不住泛着冷光的刺刀,大头还是失去了生命……

它是一本写南京大屠杀的“现代书”,在一段段血淋淋的文字中,我知道了南京大屠杀的残忍。以前虽在父母口中听说过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可百闻不如一见呀,我不仅读懂了法西斯暴行的残忍,还让我在书中看到了我无法想象的堆积如山的尸体,那可是我们中国人的尸体呀!还有我们中国人的头颅一颗颗落地,虽然这里只有文字的记录,但是我想象得出当时南京的天空,南京的土地,一定是血红血红的,那可是我们的亲人用鲜血染红的!读到这里,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为我的祖国,为我的亲人。

这本书主要有两个主角,王杰和大头。王杰就是一个小男孩,大头和他不一样,他就是那个从南京大屠杀中出来的孩子,被日本人屠杀的男孩,但他因为灵魂得不到安宁,就变成了一个可怜的影子。他曾经亲眼目睹了我们中国人的人头落地,如果换成我,我一定会受不了的。因为当一个孩子变成影子时,就算你的内心是冰凉冰凉的,但是你的身体却要被炽热折磨着,这是多么残忍啊!所以我讨厌日本人,我还恨,恨战争的无情,恨法西斯暴行的残忍!

在书本的最后,写到这样一句话“记住过去,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我完全赞同。是啊,让昨天告诉明天,记住过去,不是为了让那个历史重演,而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第17篇:《无翼的飞翔》读后感

读了小星的《无翼的飞翔》一书,对我的启示很大,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在他的书中,有句话对我的印象很深,那就是“只有残缺的肢体,没有残缺的生命”。

小星他所做的一切,会让我们想起自强自立,坚毅不屈永不放弃身残志坚等等我们从小就熟识而长大以后才后悔自已做不到的字眼。在他眼中没有满目疮痍的世界,只有碌碌无为的人,热爱生活,痴痴追求。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少的挫折,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热诚。对生活失去信心。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比自已的挫折更大,更不幸的人大有人在。小星他是个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双脚萎缩不能行走。但他为了证明人生的价值和命运抗争的勇气,弘扬中华人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自已的理想,孤身上路,凭着投稿和朋友们的帮助,踏篇了中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凭着顽强的毅力,征服了华山,泰山,黄山等20多座名山,甚至创建了基尼斯记录,穿越了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玛干沙漠,见证着小星的今天的成功,而在成功的背后,他又付出了多少的辛酸?多少的挫折?

小星有一个愿望:如果我能站起来三分钟,一分钟品尝一下跑步的滋味,一分钟拥抱一下父母,一分钟去看我心爱的姑娘。这一个对于普通人来说能轻易实现的愿望,但对于小星来说却是个遥远的梦呀!

但他依然坚持着自已的理想做一个记者,因为他从小就对文学有很大的兴趣和天份。在书里他曾说过残疾人的心灵是健全的,残疾人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弱,身体残疾,只是人生苦难的一种有形象征。心灵上有翅膀,一样能飞翔!

生活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常常会遇到挫折,不要灰心,人生是公平的,总要历尽苦难后,才能翻云见日。总有一些赐予你的微笑,在生命的某个角落守候着你,我们不必一遍遍的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样的诗句。抚慰自已受伤的心灵,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气势磅礴的诗剧,尽管可能悲壮,但是值得我们去用整个肉体和灵魂去受去聆听。

小星用他的坚持,证明了人残志不残,他证明了自已的人生价值,这是我最想学的一样东西。

我的感受是:没有翅膀的鸟也可以飞翔,就像人没有脚,也能走路。我们应该学尹小星叔叔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18篇:金翼读书报告最新论文原创版

金翼读书报告

司南

摘要:金翼详细的描写了中国旧社会背景下的乡村社会生活,着重对两个具有姻亲关系的家族发展之路做了深入叙述。这既是一部个人的奋斗史,同时在其中也能够隐隐的窥见社会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个人命运 人际关系 社会背景

金翼是由著名的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所著,是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金翼描述了中国旧式家族在动荡社会背景下的荣辱兴衰。这部书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验、作者的家乡以及家族的历史,它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同时,这本书是运用社会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的结果,透过对各种事件的详细叙述,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本书为了还原丰富生动的历史事实并没有采用论著的形式来加以表达,而是采用了小说的题材,把所有材料加以提炼融合。金翼在具有文学作品的情节变化的同时还以真实性、历史性、理论性为宗旨,科学的认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

作者在金翼中详细描述了主人公东林同其姐夫在事业上的奋斗过程,与此同时,东林和姐夫张芬洲的家庭也在同步转变。反过来看,东林和张芬洲处于不同的家庭之中,而两个家庭中的事物也影响了他们各自的事业和人生。最不可忽视的是社会环境的转变给这两家带来的机遇与灾难。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事业逐步上升,家庭内部秩序冲突、外部利益冲突得以凸显。处于社会全面动荡时期,事业萎缩,经济衰退,整个家族也经历苦难,个人的命运完全笼罩在社会变化的阴影之下。

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如此强大且明显,仿佛组成了人们所说的“命运”。在这里,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乃至国家的命运仅仅缠绕在一起。林耀华先生将之称为平衡。人的一生被描述为在不断的动荡之中寻求平衡的

过程。这一理论现在来讲并不新颖,但当被作者以这种小说式的图景展现在眼前时,还是给了本人很大的震撼,从中得到的并不仅仅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启迪,还有关于人生的哲思。

参考文献:【1】金翼.林耀华【M】.北京:三联书店.1999.

第19篇:金竹花 读后感

金竹花 读后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描绘出必然经过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教师,金竹花用她半个世纪的阅历和感悟,也概括出读书对于生命的三重境界——“用读书改变命运”,“用知识提升自我”,“用文化滋养生命”——读来令人感慨良多。

金竹花一位普普通通的少数民族乡村教师,年少时求学的艰辛没有让她放弃读书,也因此改变了她的命运,成年后,她又投身教育事业,传道、授业、解惑,她是乡村教育的精英,乡村教育的楷模。

读完这本书,我被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她执着,立身于贫穷落后的乡村,立志要播撒文明,要用文化去滋养生命,她成功了,一个中国农村鲜为人知的落后村小,在她的带领下不禁成为民族兄弟的楷模,还走出了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她聪慧,在接任校长之初,面对着师资水平低下,村民观念陈腐的现状,她不急不躁,想尽办法,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打造了一所全国知名的乡村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创编教材,自主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七门特色课,走在时代的前列。

她敬业,却更爱国,她曾说:“我们所以理直气壮地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民族教育,那是因为我们朝鲜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的一员。我们所从事的朝鲜族教育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伟大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为此而无比自豪。在多次涉外活动中,她竭尽所能,维护祖国利益,促进世界和平。”

作为一名教师,我把教书育人当作工作,或者说是一种求得生存

的手段,而金竹花却把它当做是伟大的事业,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的载体,伟人和普通人在起点的距离就是不可逾越的。但读完这本书以

后,我也要改变自己,向伟大的教育者靠近,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20篇:金蟒蛇读后感

读《金蟒蛇》有感

我非常喜欢看书,我看过有趣的《格林童话》,感人的《爱的教育》,还有令人增长智慧的《小故事大道理》…….但是我最喜欢看著名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我看了他写的《野马归野》,《金蟒蛇》。特别是《金蟒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金蟒蛇》里边有好几个系列故事,最主要讲得是金蟒蛇“金花”和金钱豹“阿黑”有着真挚的友谊,它们互相帮助互相依靠,可是后来因为阿黑总是吃金花的孩子,所以友谊发生了裂变,最后同归于尽。原来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牺牲,动物也是如此啊。但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另一个故事——喜马拉雅犬,狗狗“阿丽”生了十只小狗,传说十犬一獒,天下无敌。四十九天后,这十只小狗中有一只红毛犬杀了另外八只狗崽,只有一直叫“麦穗”的被塔农老爹救了没被杀,这只红毛犬被摔死了,大家都很失望,认为没有獒了。到了犬王大赛,一只叫查理的巨型狗无狗能敌,没想到却被称为“喷屎狗”的麦穗击败了,原来它才是獒。麦穗成为了狗王。其实真正有实力的往往并不张扬。

读了这本书,我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感触:动物并非人类想象的那么低级,那么无能,动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深厚感情,物,和它们做朋友。在我们的动物朋友面前,多一点怜悯,

《金翼读后感.doc》
金翼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