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20-04-29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

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给力”新疆

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一年来,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要认真总结交流经验,切实贯彻援疆规划,全面实施援疆工作,务求取得扎实成效。”(2011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我们回想,2010年3月29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及此次会议召开。不难看出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无比关心与厚爱。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打了一支“强心针”,给力新疆。

一年来,19个兄弟省市前赴后继,深入各对口支援县市进行实际考察,制定十年对口支援规划目标,到目前,天山南北发生喜人变化。一大批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工程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一系列涉及新疆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相继出台,新疆各族人民普遍得到实惠,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此次时刻,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正满怀热情、奋发图强,以高昂的激情和饱满的热情,紧紧抓住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身心投入到推动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宏伟目标的建设热潮中来。

相信十年过后,在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19个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天山南北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推荐第2篇: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徐京跃、杨维汉)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向参加对口援疆工作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参加了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参加会见并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参加会见并出席会议。

下午3时许,当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同出席会议的代表见面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胡锦涛等同代表们热情握手,并合影留念。

李克强在讲话中说,两年来,19个支援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企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团结协作,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对口援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对口援疆的强力推动下,天山南北形成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局面。回顾两年来的工作,关键是做到了全面援疆、民生优先,同时坚持科学推进、规划先行,制定特殊支持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了互动互利的援疆热潮。

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凸显,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在加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坚持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战场之一,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所在,也是承接国

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于培育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新的增长极,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李克强说,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也要求进一步做好援疆工作。目前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不确定,而中亚地区、欧亚大陆许多新兴经济体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和亚欧大陆桥中间地带,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之一。我们要顺应新的形势,在继续提升沿海开放、向东开放的同时,加快沿边开放、向西开放,拓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空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加以谋划和推动。

李克强强调,对口援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要坚持工作目标不动摇、工作热情不降低、工作力度不减弱,以更高的效率推进住房、就业、医疗、社保等民生项目,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建设,推进产业援疆发展特色经济,加大科技、教育、人才、干部等智力援疆力度,推动新疆与内地之间、各民族之间加深交流交往交融,努力开创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参加会见和出席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还有:王乐泉、刘云山、李源潮、令计划、马凯。

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京市、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负责人先后发言,介绍了两年来对口援疆工作的进展情况、经验做法和下步打算。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前两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全面实施以来取得的成

绩和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一步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共430人参加了会议。

推荐第3篇:全国残联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座谈会

全国残联系统对口支援新疆、新疆兵团工作座谈会召开 2010年11月22日 04:59人民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会议对全国残联系统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北京市等19个支援省(市)残联与新疆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残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个师(市)残联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中国残联及其直属事业单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结合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对新疆、兵团残联给予援助和支持。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残联系统对口支援新疆、新疆兵团工作的全面展开。

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潘跃)全国残联系统对口支援新疆、新疆兵团工作座谈会今天在京召开。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部署全国残联系统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促进新疆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对全国残联系统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北京市等19个支援省(市)残联与新疆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残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个师(市)残联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中国残联及其直属事业单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将结合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对新疆、兵团残联给予援助和支持。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残联系统对口支援新疆、新疆兵团工作的全面展开。

推荐第4篇:新疆医科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和《关于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内地对口支援高校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校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对口受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积累了经验,为今后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对口支受援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将我校对口受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对口支援(受援)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年下半年,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五所高校为我校对口支援高校,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为全面对口支援高校。

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提高边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对边疆地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边疆稳定都有着深远意义。校党委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意义,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紧密结合我校和内地高校的实际情况,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口受援工作。

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确定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首先,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校长任组长,并划拨对口支援工作专项经费,从组织和财力上保证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根据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定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带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管理等各方面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

第三,深入各学院、各附属医院进行调研,了解各学科的现状和迫切需求,确定出受援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受援计划,并紧紧围绕学科建设,通过“借脑引智”、“借船出海”等方式做出可行性计划,引进人员、项目、成果和理念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与援建高校双赢的目标。

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项目带动支(受)援工作,务求实效。

一年来,我校领导多次到对口支援学校走访,洽谈对口支援及合作意向,并通过援疆干部积极牵线搭桥,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很多实质性成果。

首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受援目标。我校积极围绕内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原学、方剂学、生药学等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条件,通过整合我校的特色项目,与对口支援高校积极开展合作,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论文质量。以交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工作人员和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形式引进相近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员。以筹建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实验室为基础,争取到2007年,建立“新疆特色环境、资源与健康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为标准,提高我校科研申报质量。

其次,注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医生报考支援高校的博士学位,通过对口支援工作,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几所对口支援高校共派出了40位骨干教师赴我校授课,并选派了6名援疆干部到我校挂职。目前,中山大学与中南大学已经同意接受我校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招生录取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我校有二十多名在职人员已经报考。中山大学医学院向我校赠送了部分教材和课件,我校基础医学院也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前往中山大学学习、进修。浙江大学专家来我校举办学习班传授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经验,帮助我校搭建生理学教学网站,并赠送了20多万元的精品课程上网管理系统软件。北京中医药大学计划同我校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专门为我校培养中医药学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吴忠道一行四位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进行示范性教学和学术讲座。其中,陈争教授还将留我校工作三个月,帮助我校建设生物遗传学科以及合作组建“遗传学咨询门诊”等。以曾益新院士为首的中山大学中青年学者也来我校开展肿瘤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以及人文管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讲座。不仅提高了我校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对本学科最新进展的认识,而且通过查房、手术等也除去了部分患者的痛苦。仅眼科就救治了20例患者的视力,使他们重见光明。同时,通过交流我校还将送派一批教学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前往中山大学等对口院校进修学习。

第三,加强科研合作

我们将把一些特色课题和优势研究资源拿出来,与援建高校共同立项、共同研究、共享科研成果,积极务实、合作交流、实现双赢。通过校际交流及谢富康、马金龙两位援疆干部的积极努力,中山大学与我校基础医学院建立了法医研究所和司法鉴定所,并建立了法医学教学与科研基地,既填补了我区司法鉴定的空白,也为我校的法医学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洽谈了与我校包虫病研究所合作成立病原研究所,同时洽谈了在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事宜,并与中山大学联合申报了国家级课题。

第四、其他方面

北京中医药大学每年将提供10万元的专项资金(我校以1:2配套)用于对口支援工作。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全面对口支(受)援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专家教授专程赴我校指导评估工作;同时帮助我校在法医精神鉴定方面给予技术和人员支持。与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具体援助计划正在细化,并派专人来我校考察,探讨合作和援助的具体项目。

我校在不断与对口高校合作的同时,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支援合作关系,特别是通过援疆干部在我校和学院担任领导,很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中山大学谢富康教授、山东大学马金龙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志刚教授、浙江大学张晓明教授和沈乐良教授,把内地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带到了我校,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还积极主动寻找对口支援的合作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我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委托培养我校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在该校学习基础课程。

四、对口支援工作体会。

一是用好用足政策,支受援双方平等互利是基础。二是找准受援点和受援项目,双方明确支援的具体任务,契合点是关键。三是紧密围绕学科建设,才能带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四是只有充分发挥援疆干部的桥梁作用,才能在对口支援(受援)高校间更好地建立联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与交流。

实施“援疆学科对口支援计划”,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建设、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我校也衷心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教育部和对口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不断增强我校的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为新疆的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5篇:新疆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西部院校与内地校之间建立的一种稳定的帮扶关系;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继续深入贯彻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自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在对口支援我校工作中,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建设为重点,积极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科、人才和管理优势,两校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我校先后新疆农业大学与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在内的等五所内地支援高校积极联系,主动协商,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科队伍、科研合作、学科建设条件、学术交流、图书馆建设、研究生培养等诸多援建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援受双方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开展的情况

(一)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确保障援建工作顺利进行

南京农业大学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和合作关系,两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2002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后,两校的对口支援关系得到明确,我校将支援工作作为重点议题列入了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多次专题讨论对口支援工作,确定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成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为使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农业大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学院职责,形成了良好的对口支援格局;建立援受双方之间高校领导和教师互访机制,两校主要领导每年进行一次会晤和交流,专项研究和协调支援工作。双方校领导、对口部门与院系领导以及学科教师互访50余人次,交流办学思想与经验,具体落实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工作。两校及时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不断发扬成绩,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院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每年召开数次领导小组例会,听取、研究、落实和检查我校在对口支援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此外,还编印了对口支援的专题简报,并拨出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用于实施对口支援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使援教教师安心工作,解决援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为援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专人负责援教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及有关对口支援工作,并在教工宿舍区为援教教师安排了两居室住房,购置了家具、电器、卧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各有关学院为援教教师安排专人负责反映和解决援教教师碰到的工作及生活问题,协助做好援教教师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实行政策倾斜,为援教教师和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保证了支援工作得以长期顺利开展。

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工作便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结合进行。

承担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内地五所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都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与合作关系,双方领导都高度重视援建工作。2006年教育部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我校将此项工作也作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雒秋江校长为此专门召集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有关的部门和全校各学院领导,传达教育厅动员会议精神和刘怡副主席的讲话,并且布置了如下工作:学校成立“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学位办;各一级学科所在学院的院长为对口支援负责人,负责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各学科应指定具体办事人员负责联系工作;做好协议书的起草工作,各一级学科在协议书范本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对协议书进行充实和修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都应认真负责地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及时将计划实施的情况在校报和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各受援一级学科应高度重视计划的贯彻落实,积极主动与支援方联系协调,特别要注意将此计划的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我们自己的师资队伍,利用支援方的资源,提高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水平;各受援学科应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5年为一周期。各项措施要具体且可操作,切忌宽泛空洞;没有列入对口支援的其他学科应主动寻找切入点,参与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随后,校党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李宝城要求将此事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党委常委会决定由雒秋江校长担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彤副校长和阿不来提副校长任副组长,并落实了办公室的工作经费。在此情况下,援受双方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5份,备忘录3份,学院级援建协议多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

十月上旬,我校党委书记李宝城、校长雒秋江、副校长陈彤、王涛等带领研究生处和我校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受援学科所在的学院领导赴五所支援学校进行回访,回访期间同支援学校就可能的支援项目和支援方式进行了认真探讨,并与支援学校签订了回访备忘录。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援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3、推进学术交流工作的开展。随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支援学校和我校间的学术活动及管理经验交流日益增多。来疆援教教师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还围绕交流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等内容,程度不同、各有侧重地开展了学术交流或专题报告活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40余场。

2006年9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棉花育种专家张天真教授访问我校,对农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的事宜达成初步意见,并为共同开发新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就我校拟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新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事宜进行了认真磋商。2006年5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土地资源管理专家曲福田教授访问我校,作了题为《中国土地非农化政策分析: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学术报告,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教职工进行了座谈,就我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了专题讲座,并就相关问题与我校经管学院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使该院师生很受到极大启发。

2006年7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专家钟甫宁教授应邀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为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应用经济学必须强调实证分析》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其务实的学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学识再一次给经管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8月中旬,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欧名豪教授、院党委书记吴群教授和郭贯成教授应邀前往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并参观了学院在哈密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具体建议。

2006年8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宋华明处长一行6人访问我校,就学科援建的有关组织和落实工作与我校研究生处进行了商讨。

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戴伟在我校资环学院工作期间,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资环学院在林业总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站(新疆南山林场)建成了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已挂牌。同时他还积极联系,促成我校资环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利用德国专门基金,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新疆合作召开中德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戴伟援疆期满回京时,资环学院还专门给北京林业大学人事部门写了感谢信。

援疆干部、中国农业大学王涛教授来我校任副校长后,十分关心学科建设的问题。他力促在我校农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双方已签订协议(等新疆农大中心实验楼盖好后即可进入实施阶段)。他还积极地为我校申报第十批博士点、硕士点出谋划策,为申报成功出了不少力。

4、加强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援受双方联合申报课题6项,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麻浩教授,在我校工作期间,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亲自主持写本子,负责申报成功二项课题:一是教育厅创新群体的课题(作物遗传育种)20万,一是教育厅重大项目(鹰嘴豆)10万。麻浩教授还亲自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在回到原单位南农后,仍然利用与新疆农大的工作关系,为我校农学院与南农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牵线,双方计划作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每年由南农方面给我校农学院一个开放课题,提供经费支持。

我校动科学院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韩兆玉,协助动科学院成功申报了伊犁奶牛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的课题,经费8万元。同时他还积极下到地方上,利用动科学院与地方合作办班的机会,为地方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支教教师吴未和梁亚荣二位博士,讲课方式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他们制作的课件,都无偿提供给了支教学院。

我校林学院李霞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后,主动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高述民博士参与研究,提供了8万元经费支持。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和新疆农业大学蒋平安教授联合主持的有关罗布泊地区土壤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农业大学在考察活动经费、仪器设备与人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蒲春玲教授,在申报国家课题时,得到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吴群教授的指导,他们也积极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工作。南京农业大学钟甫宁教授来疆进行有关兵团保险的课题调研时,我校经管学院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校经管学院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课程安排等方面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许多专家的咨询和建议。

5、协助我校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经王涛副校长联系,也表达了意向让我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去到中国农大学习研究生管理软件,并提供软件,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6、支援方给予我校物质支持。

援建关系确立后,已不仅局限于学科之间。近日,河海大学图书馆利用工作人员个人捐款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4台计算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15台电视机和dvd机,这种援建活动对于改善新疆农大图书馆的硬件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向我校资环学院赠送了1套电动取土机用于科研工作。

二、工作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前提。提高认识的基础在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级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援建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广泛开展了援建工作的宣传工作,确保认识上的“三个到位”,即学校党政领导的认识到位、各级部门的认识到位、教师的认识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到对口援建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邀请对方领导、教师到我校指导帮助,把援建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为加强对援建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求各学院相应成立了管理机构,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在工作中,凡是部门不能解决的事情,都提交领导小组讨论并得到落实,从而增强了学校受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关键。援建工作涉及到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研究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等多项内容,如何使这一工作更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这需要在广泛调研,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我校党政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学院落实受援项目,带领职能部门和学院学科负责人到五所内地高校实地考察,就援疆学科建设问题与五所高校反复磋商,最后确定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培养师资,定点培养研究生为重点,广泛进行合作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尽快上水平、上台阶。由于我校在援建工作中明确了工作中心,人员交流、援教教师支援建设重点课程等工作都配合这一中心,因而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心下移”,由两校相关学院之间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具体合作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院一级在援建工作上的积极性,确保援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条件。新疆农业大学成立了“新疆农业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学校计划宣传信息交流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任成员,以进一步宣传计划实施情况,加强校际间交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援受双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宣传橱窗、校报、网页、简报等加强相互宣传,互派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等,对营造全校性的对口支援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今后工作方向

通过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两项工作是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把这两项工作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1、继续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开展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工作。我校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以项目为依托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上,要以新疆特色项目为依托,争取与支援高校合作申报国家课题。另外,要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援建工作内容,落实好教师援教和双向干部挂职工作,落实好我校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委托培养和专业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发挥两校优势,落实好科技合作,不断加强实验室开放、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台阶,为其长远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2、成立组织机构,将援建计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校计划于2007年6月上旬在乌鲁木齐召开“对口支援及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农业大学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已经起草了工作委员会的章程,工作委员会将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研讨工作,成立这一工作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协调机制,是援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促进援建工作的开展。

3、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的互动机制。我校将在学术交流方面积极邀请五所高校的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到我校讲学,不断转变我校师生教学、管理观念;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继续做好互访工作;在培养师资、锻炼干部、开展国内访问学者研究、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方面,争取做好经费配套工作,为援建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保证这一工作长久、顺利地开展。

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已经使我校初步收益,使我们对教育部的这两项工作的意义有了切身的体会,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这两项工作,同时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援建,促进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

推荐第6篇:新疆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是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西部院校与内地校之间建立的一种稳定的帮扶关系;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发展地区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继续深入贯彻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自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在对口支援我校工作中,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建设为重点,积极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科、人才和管理优势,两校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我校先后新疆农业大学与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在内的等五所内地支援高校积极联系,主动协商,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科队伍、科研合作、学科建设条件、学术交流、图书馆建设、研究生培养等诸多援建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援受双方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开展的情况

(一)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确保障援建工作顺利进行

南京农业大学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和合作关系,两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2002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后,两校的对口支援关系得到明确,我校将支援工作作为重点议题列入了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多次专题讨论对口支援工作,确定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成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为使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农业大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学院职责,形成了良好的对口支援格局;建立援受双方之间高校领导和教师互访机制,两校主要领导每年进行一次会晤和交流,专项研究和协调支援工作。双方校领导、对口部门与院系领导以及学科教师互访50余人次,交流办学思想与经验,具体落实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工作。两校及时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不断发扬成绩,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院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每年召开数次领导小组例会,听取、研究、落实和检查我校在对口支援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此外,还编印了对口支援的专题简报,并拨出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用于实施对口支援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使援教教师安心工作,解决援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为援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专人负责援教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及有关对口支援工作,并在教工宿舍区为援教教师安排了两居室住房,购置了家具、电器、卧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各有关学院为援教教师安排专人负责反映和解决援教教师碰到的工作及生活问题,协助做好援教教师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实行政策倾斜,为援教教师和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保证了支援工作得以长期顺利开展。

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工作便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结合进行。

承担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内地五所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都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与合作关系,双方领导都高度重视援建工作。2006年教育部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我校将此项工作也作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雒秋江校长为此专门召集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有关的部门和全校各学院领导,传达教育厅动员会议精神和刘怡副主席的讲话,并且布置了如下工作:学校成立“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学位办;各一级学科所在学院的院长为对口支援负责人,负责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各学科应指定具体办事人员负责联系工作;做好协议书的起草工作,各一级学科在协议书范本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对协议书进行充实和修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都应认真负责地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及时将计划实施的情况在校报和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各受援一级学科应高度重视计划的贯彻落实,积极主动与支援方联系协调,特别要注意将此计划的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我们自己的师资队伍,利用支援方的资源,提高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水平;各受援学科应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5年为一周期。各项措施要具体且可操作,切忌宽泛空洞;没有列入对口支援的其他学科应主动寻找切入点,参与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随后,校党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李宝城要求将此事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党委常委会决定由雒秋江校长担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彤副校长和阿不来提副校长任副组长,并落实了办公室的工作经费。在此情况下,援受双方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5份,备忘录3份,学院级援建协议多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下发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国农大在教育部召开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会议之前,于2006年6月1日和2日,由副校长谭向勇率领的8人考察组来到我校,就两校在生物学、畜牧学、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工程等学科的建设和对口支援事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协商,达成了全面具体的合作共识。在两天的考察中,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武卫华等专家为我校师生举行了5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深入到对口学院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协商,专家们务实的作风得到我校师生的高度赞誉。6月2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与新疆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对口支援备忘录签字仪式在新疆农业大学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怡、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孙也刚、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谭向勇及考察组7名专家、我校党政领导李宝城、雒秋江、阿不来提、张建华以及学校对口受援的相关学院的党政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签字仪式上,雒秋江校长介绍了两校在对口支援学科建设的协商、洽谈情况。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谭向勇说: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从前期筹备到具体实施,得到了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此次达成了许多具体事宜,并都一一落到了实处,使每个环节都更具可操作性。这次对口支援是双方今后在更多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的良好开端。

十月上旬,我校党委书记李宝城、校长雒秋江、副校长陈彤、王涛等带领研究生处和我校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受援学科所在的学院领导赴五所支援学校进行回访,回访期间同支援学校就可能的支援项目和支援方式进行了认真探讨,并与支援学校签订了回访备忘录。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援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援教工作按计划实施。支援高校派教师到我校支教是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2004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先后分5批派出14名优秀教师、2名优秀管理干部到我校援教和挂职援助,帮助开出新课和急需课程40门次,涉及农、理、经、管、工、法六大学科领域,直接授课1500余课时,保证了我校急需课程的顺利开设;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也根据双方的协议,派出了教师和领导干部到我校挂职和支教;南京农业大学向我校开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场所,优先安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并派出南京农业大学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开展系列学术报告,对我校学科建设和学位点申报工作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天真教授等应邀到我校访问,陈彤副校长、王涛副校长会见了张天真教授,我校农学院领导与张天真教授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的问题达成初步意向。9月6日至7日,陈彤副校长、王涛副校长和研究生处领导及学位办工作人员等先后走访了我校九个学院,就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援疆学科建设”的作用等议题,分别与各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教研室主任等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大家普遍认为:日元贷款和省部共建等项目为各学院提供的仪器设备,部分地解决了各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一直以来存在的困难。有了设备,当前最急需解决的就是人才的问题。希望通过“援疆学科建设”,对口支援的五所内地重点院校能在师资培养、科研等方面切实为十个援建学科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走访了五所内地支援高校,进一步就援建事项达成协议。对口的学校、学院领导或学科带头人先后来访11人次,了解我校情况,安排讲学、讲座、培训、指导等活动,促进了双方友谊。

2、开展师资委培、挂职锻炼及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2002年以来,我校充分挖掘南京农业大学援教教师专业特长,通过“传、帮、带”,先后为我校培养了许多名专业课教师,我校受援院系的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双方互聘研究生指导教师,交流研究生教育经验,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已招收我校11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定向培养博士学位教师2名;指导30多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这一工作在五所支援学校展开,内地五所高校接收我校11人进修或攻读学位。

3、推进学术交流工作的开展。随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支援学校和我校间的学术活动及管理经验交流日益增多。来疆援教教师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还围绕交流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等内容,程度不同、各有侧重地开展了学术交流或专题报告活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40余场。

2006年9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棉花育种专家张天真教授访问我校,对农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的事宜达成初步意见,并为共同开发新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就我校拟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新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事宜进行了认真磋商。2006年5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土地资源管理专家曲福田教授访问我校,作了题为《中国土地非农化政策分析: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学术报告,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教职工进行了座谈,就我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了专题讲座,并就相关问题与我校经管学院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使该院师生很受到极大启发。

2006年7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专家钟甫宁教授应邀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为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应用经济学必须强调实证分析》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其务实的学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学识再一次给经管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8月中旬,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欧名豪教授、院党委书记吴群教授和郭贯成教授应邀前往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并参观了学院在哈密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具体建议。

2006年8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宋华明处长一行6人访问我校,就学科援建的有关组织和落实工作与我校研究生处进行了商讨。

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戴伟在我校资环学院工作期间,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资环学院在林业总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站(新疆南山林场)建成了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已挂牌。同时他还积极联系,促成我校资环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利用德国专门基金,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新疆合作召开中德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戴伟援疆期满回京时,资环学院还专门给北京林业大学人事部门写了感谢信。

援疆干部、中国农业大学王涛教授来我校任副校长后,十分关心学科建设的问题。他力促在我校农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双方已签订协议(等新疆农大中心实验楼盖好后即可进入实施阶段)。他还积极地为我校申报第十批博士点、硕士点出谋划策,为申报成功出了不少力。

4、加强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援受双方联合申报课题6项,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麻浩教授,在我校工作期间,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亲自主持写本子,负责申报成功二项课题:一是教育厅创新群体的课题(作物遗传育种)20万,一是教育厅重大项目(鹰嘴豆)10万。麻浩教授还亲自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在回到原单位南农后,仍然利用与新疆农大的工作关系,为我校农学院与南农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牵线,双方计划作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每年由南农方面给我校农学院一个开放课题,提供经费支持。

我校动科学院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韩兆玉,协助动科学院成功申报了伊犁奶牛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的课题,经费8万元。同时他还积极下到地方上,利用动科学院与地方合作办班的机会,为地方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支教教师吴未和梁亚荣二位博士,讲课方式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他们制作的课件,都无偿提供给了支教学院。

我校林学院李霞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后,主动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高述民博士参与研究,提供了8万元经费支持。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和新疆农业大学蒋平安教授联合主持的有关罗布泊地区土壤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农业大学在考察活动经费、仪器设备与人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蒲春玲教授,在申报国家课题时,得到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吴群教授的指导,他们也积极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工作。南京农业大学钟甫宁教授来疆进行有关兵团保险的课题调研时,我校经管学院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校经管学院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课程安排等方面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许多专家的咨询和建议。

5、协助我校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即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估,在本科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扎实的基础。应我校迎接2007年9月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需要,南京农业大学将投入10多万元开发并经过长期实践和完善的一整套教学管理系统无偿移植到我校,实现了成绩网上管理、教师网上报送成绩和学生网上选课,师生开展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的系统也进入调试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这一系列的工作促成了教学管理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管理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在我校教学管理改革和本科教学迎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我校节省了约15万元的市场开发费用。另外,我校为借鉴南京农业大学评估经验,寻求帮助,先后由我校党委书记和副校长带队到南京农业大学参观交流,并在评估建设、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方面达成了援助协议。

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经王涛副校长联系,也表达了意向让我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去到中国农大学习研究生管理软件,并提供软件,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6、支援方给予我校物质支持。

援建关系确立后,已不仅局限于学科之间。近日,河海大学图书馆利用工作人员个人捐款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4台计算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15台电视机和DVD机,这种援建活动对于改善新疆农大图书馆的硬件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向我校资环学院赠送了1套电动取土机用于科研工作。

二、工作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前提。提高认识的基础在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级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援建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广泛开展了援建工作的宣传工作,确保认识上的“三个到位”,即学校党政领导的认识到位、各级部门的认识到位、教师的认识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到对口援建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邀请对方领导、教师到我校指导帮助,把援建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为加强对援建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求各学院相应成立了管理机构,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在工作中,凡是部门不能解决的事情,都提交领导小组讨论并得到落实,从而增强了学校受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关键。援建工作涉及到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研究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等多项内容,如何使这一工作更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这需要在广泛调研,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我校党政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学院落实受援项目,带领职能部门和学院学科负责人到五所内地高校实地考察,就援疆学科建设问题与五所高校反复磋商,最后确定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培养师资,定点培养研究生为重点,广泛进行合作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尽快上水平、上台阶。由于我校在援建工作中明确了工作中心,人员交流、援教教师支援建设重点课程等工作都配合这一中心,因而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心下移”,由两校相关学院之间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具体合作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院一级在援建工作上的积极性,确保援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条件。新疆农业大学成立了“新疆农业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学校计划宣传信息交流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任成员,以进一步宣传计划实施情况,加强校际间交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援受双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宣传橱窗、校报、网页、简报等加强相互宣传,互派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等,对营造全校性的对口支援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今后工作方向

通过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两项工作是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把这两项工作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1、继续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开展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工作。我校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以项目为依托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上,要以新疆特色项目为依托,争取与支援高校合作申报国家课题。另外,要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援建工作内容,落实好教师援教和双向干部挂职工作,落实好我校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委托培养和专业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发挥两校优势,落实好科技合作,不断加强实验室开放、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台阶,为其长远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2、成立组织机构,将援建计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校计划于2007年6月上旬在乌鲁木齐召开“对口支援及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农业大学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已经起草了工作委员会的章程,工作委员会将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研讨工作,成立这一工作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协调机制,是援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促进援建工作的开展。

3、建立对口支援工作的互动机制。我校将在学术交流方面积极邀请五所高校的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到我校讲学,不断转变我校师生教学、管理观念;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继续做好互访工作;在培养师资、锻炼干部、开展国内访问学者研究、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方面,争取做好经费配套工作,为援建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保证这一工作长久、顺利地开展。

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已经使我校初步收益,使我们对教育部的这两项工作的意义有了切身的体会,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这两项工作,同时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援建,促进我校的学科建设和全面发展。

推荐第7篇:新疆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2002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经教育部批准,2003年7月16日,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协议书》。下面就四年来,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双方商定每年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200×-200×学年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每学年度制定相应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口支援项目的制度化安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办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积极调动全校上下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努力促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我校输出,从而使我校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对口支援项目按《协议》和《方案》得到了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我校三位教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从2004年起陆续开始招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积极支持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免费接受我校部分学科硕士研究生前去修读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截至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已招收我校26名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另有6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进修(免进修费),并参加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工作,这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支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自2005年上半年起,根据我校实际需要,派遣教师到我校讲学,至今已有20人次到我校承担短期(一学期)教学工作,使我校师生能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理论视野。

(四)干部挂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已派出一名干部到我校担任副校长;我校也派出了两名处级干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挂职学习,这为促进我校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吸收东部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提高我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图书馆建设方面:共建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已向我校赠送六万余册图书和部分期刊光盘,赠送了部分办公设备,并且每年培训我校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六)访问交流方面: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以来,两校建立了学校领导互访制度,轮流进行访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情况2006年6月,教育部正式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院校对口支援我校8个学科,我校分别与三所院校签订了协议。这是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后,实施的又一项有利于新疆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更有力地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制定了落实该项计划的相关措施。

1、2006年6月---12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第

一、与三所院校来参加签字仪式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开展具体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第

二、在全校范围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受援的8个学科,要求各学科认真研究自己的需求和三所院校相关学科的情况,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主动与对方联系交流;第

三、2006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学科人员一行8人来我校访问,就具体开展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密切了两校之间的关系;第

四、组织、动员我校教师报考三所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我校今年共有14人报考三所院校博士研究生,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已有3人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2、为了进一步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具体工作,利用该计划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我校完成学校及个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制订工作后,2007年3月28日—4月9日,我校党委书记梁超同志带领我校研究生处、人事处及相关学科负责人共24人,分别前往三所院校进行访问交流,出访得到三所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本次出访采取的方式是:召开学校层面的座谈会、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层面的会谈和进一步交流,双方就具体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磋商,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支教工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具体工作将从今年6月逐步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将于6月派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学;将在7月、8月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两个全国性学术会议;9月,将派出我校近10名教师前往三所院校进修访学,并将就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协商、落实。

3、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我校确定了建立合作互惠平台的原则与支援学校进行协商,得到了对方的真诚支持,支援学校积极帮助我们想办法、提建议,表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觉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虽然计划中所列是两个学科,但科研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扩大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则应我校的要求将支援学科扩大到计算机科学,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以特别的政策和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与援疆学科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对协议中的内容逐项落实。应该说我们和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各项计划的落实,必将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制定的三所院校,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积极联系,并得到了热情响应,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虽然没有教育部规定的对我校支援任务,但都表示了积极态度,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也将逐步展开。在校党委对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校正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确定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项计划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我校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四年期间,通过两校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协议中的部分内容没有完全落实,主要是科研领域的合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还不够丰富。鉴于上述情况,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对口支援工作要认识到位。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部署,从实际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促进西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援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机会、鼓足干劲,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校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二)对口支援工作要领导到位。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所组建的专门工作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负责此项工作的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一个流畅的主通道,综合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

(三)对口支援工作要措施到位。对口支援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互惠互利为原则,具体措施必须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利于支援院校工作的开展,避免使支援工作成为支援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要有利于受援院校在享受优惠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四)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支援项目基础上,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平台为基础,努力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及建议我校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四年来,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与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我校的干部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转变和提高,这将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我们建议:1.对口支援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单独设立有关西部地区重大研究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支援双方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以求积极促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2.希望教育部能够尽快将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项目纳入国家正式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中,并能考虑在经费上给予有效的支持,该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双方派出人员的相关费用及各种科研合作的科研经费,从而能大力减轻双方学校教育科研经费紧缺的压力,更好地调动支援双方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在两校之间开展长期有效、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项目,定期选派我校骨干教研人员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同时也积极促成华东师范大学更多的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来我校考察和讲学。3.希望教育部在政策上能给于保证,将“西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级访问学者计划”等工作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专项博士、硕士招生计划给以充分保证,最好在给支援学校下达计划的时候给以明确说明,并提出明确要求,以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推荐第8篇:新疆财经学院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我院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2006年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自实施受援计划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支援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我院在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综合实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将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协议签约情况介绍

早在2000年5月,经与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协商,在友好互助的基础上,由我院尤努斯院长带队前往上海财经大学签署了以培养博士生为主要内容的协议。目前为止已为我院累计培养博士6人。2004年8月,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有关直属高校与新疆部分学校对口合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新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经友好协商,由我院李儒忠书记带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单列单考硕士、支持攻读博士”为主要内容的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4月,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我院对口支援单位,我院被正式纳入对口支援计划。支援方与我校均高度重视,双方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以促进我院内涵发展为宗旨,经反复协商,双方校级领导数次互访后,于2006年6月在新疆召开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会上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

中央财经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211工程”院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始终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提高新疆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加快新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央财经大学主动提出对口支援我院。双方本着积极、互助的合作原则,经过友好协商,2006年11月,由我院阿斯哈尔院长带队前往中央财经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教育部于2007年3月正式批准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我院。至此,对口支援我院的高校增至3所。3所对口支援高校与我院签署的协议主要内容是:支持学科建设、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培养博士生、师资支援、进修、访学、学术交流等。目前,对口支援高校与我院已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对口支援计划的效果已开始显现。

二、协议执行情况

自2002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来,共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5所部属高校34人次教师先后到我院支教;共承担44门次的授课任务;举办45场学术讲座;接待我院进修、访学教师21人次;为我院培养博士19名,硕士13名;为我院捐赠图书1800余册;校级领导互访15人次;2人被支援学校聘为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先后安排5人(均来自于对口支援高校)来我院挂职(副校长2名,副处长3名)。见下表:协议执行情况统计表(2002年-2007年)支援方校级领导互访支教 学术讲座 进修访学 人才培养 评聘博士生导师 挂职人数 授课门数 博士 硕士 校级 处级中国人民大学 6 3 421 7 8 31 1 2上海财经大学 5 4 7 15 5 6 6 1 0 1中央财经大学 4 13 13 6 2 0 0 0 10其他院校 015 19 3 2 5 4 0 0 0总计 15 35 44 45 16 19 13 223在支援学校大力援助下,我院综合实力得以较大提高(见下表):年度 本科招生数 研究生招生数 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论文发表数人数增长率 人数 增长率 占比 增长率 篇数 增长率2000年 1516人 150% 48 560% 15% 210%500余篇160%2006年 2236人 271 32% 800余篇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口支援计划实施前后,我院在体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几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科招生规模由1516人增加到2236人,增长了1.5倍;研究生招生规模由48人增加到271人,增长了5.6倍;研究生学历人员占教师总数比由15%增加到32%,增长了2.1倍;论文发表数量由500余篇增加到800余篇,增长了1.6倍。充分说明了我院5年来的内涵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可以看出对口支援计划对我院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到目前为止,对口支援协议基本得到落实,对口支援高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部分计划仍难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援高校最需要受援的部分恰恰是支援高校最紧张的资源。如师资支援、博士招生计划等,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全落实,还需教育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经验体会

1.双方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对口支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自教育部下达对口支援通知以来,支援方与我院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协议的协商、签署及落实过程中亲历亲为,并数次互访,为协议的顺利签定及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签约前,我院领导以积极、诚恳、务实的态度对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访问,就协议的内容与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阿斯哈尔院长及崔光莲副院长率各受援系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先后访问上海财经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我院党委书记李中耀及崔光莲副院长访问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各高校领导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中国人民大学袁卫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孙铮副校长先后访问了我校。签约后,双方校级领导又进行了数次互访。

2.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是受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各职能部门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是信息通畅,计划顺利执行的必要前提。

支援方与我院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融洽的合作氛围为各项计划的顺利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对口支援学校对口部门间均安排有相对固定的负责人,双方以各种形式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且有不定期的互访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及时了解对口支援计划的进展情况,,确保计划的落实。与此同时,我院受援各系部与对口支援部门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频繁互访,确保了计划的可行性,为双方互利、双赢的合作原则提供了保障。

3、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是提高我院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以来,通过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的方式,不仅为我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经验,快速提升我院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也为我院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平台,为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我院对口支援计划中行之有效的重要实践经验。

4。结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远期规划,合理制定受援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受援规划,确保受援工作有条不紊及突出重点。在着手进行重点突破的同时,弥补薄弱环节,为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受援远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是受援计划制定的关键。我院在制定5年受援规划的同时,以学期为单位,在充分考虑双方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着“内容尽量详细但不宜过多,受援范围不宜过大,确保受援计划的可行性,提高落实效率”的原则制定短期受援计划。此外,我院短期受援计划均提前制定(一般在学期末前2个月制定下一学期计划),并及时报支援方审核,以便支援方提前安排相关工作,提高计划落实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与支援方的联系与沟通,健全沟通机制。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受援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落实受援计划。

2.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有所突破。

目前,我院与支援方在互聘博士生导师方面已取得突破。教师的进修、访学计划也较好地得到了落实。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内涵发展,争取今后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3.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获取最新信息,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与内地高校学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院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五、总结

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之视为加快我院内涵发展,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内,我院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到位;对外,我院高度重视与支援院校的联系与沟通。党委书记、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先后数次访问对口支援学校,就对口支援相关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口支援各职能部门间及院系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在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的前提下,我院高度重视受援计划的制定及落实。本着“重点突破、高效务实、实现双赢”的原则,受援计划先由受援各系部提出草案,经研究生处初审后交专家组讨论研究后,报院领导审批决定,并由研究生处报支援学校审议。由于受援计划制定合理,受援计划基本得到落实。

在已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我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与对口支援学校联系与沟通的力度,完善沟通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计划的落实效率。

六、建议

1、建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经费的支持是对口支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但目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且经费缺口较大,无论支援方还是受援方均无力承担,部分支援计划因缺少经费支持而不能实施,对顺利实施对口支援计划造成了较大影响。如能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压力,为对口支援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2、建议对支援方与受援方共同申报的课题给予政策倾斜。

支援方与受援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是提高受援方教师科研水平,拓宽支援方教师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能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批准此类课题立项,必将极大地提高双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是双方实现双赢的突破口,对对口支援计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建议单列博士招生计划。

高校博士数量的多少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受援高校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博士在对口支援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对口支援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支援方与我院的协议中均有为我校培养博士的条款,支援方也积极想尽各种办法给予解决。但由于“没有额外计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此项援助很难有效实施。如教育部能划拨一定数量的博士单考名额,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推荐第9篇:新疆财经学院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我院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2006年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自实施受援计划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支援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我院在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综合实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将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协议签约情况介绍

早在2000年5月,经与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协商,在友好互助的基础上,由我院尤努斯院长带队前往上海财经大学签署了以培养博士生为主要内容的协议。目前为止已为我院累计培养博士6人。2004年8月,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有关直属高校与新疆部分学校对口合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新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经友好协商,由我院李儒忠书记带队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单列单考硕士、支持攻读博士”为主要内容的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4月,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关于全面实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学校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我院对口支援单位,我院被正式纳入对口支援计划。支援方与我校均高度重视,双方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以促进我院内涵发展为宗旨,经反复协商,双方校级领导数次互访后,于2006年6月在新疆召开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会上正式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

二、协议执行情况

到目前为止,对口支援协议基本得到落实,对口支援高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部分计划仍难落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援高校最需要受援的部分恰恰是支援高校最紧张的资源。如师资支援、博士招生计划等,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完全落实,还需教育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三、经验体会

1.双方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对口支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自教育部下达对口支援通知以来,支援方与我院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协议的协商、签署及落实过程中亲历亲为,并数次互访,为协议的顺利签定及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签约前,我院领导以积极、诚恳、务实的态度对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访问,就协议的内容与对口支援学校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阿斯哈尔院长及崔光莲副院长率各受援系部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先后访问上海财经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我院党委书记李中耀及崔光莲副院长访问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各高校领导从政治的高度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中国人民大学袁卫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孙铮副校长先后访问了我校。签约后,双方校级领导又进行了数次互访。

2.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是受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各职能部门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是信息通畅,计划顺利执行的必要前提。

支援方与我院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双方融洽的合作氛围为各项计划的顺利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院相关职能部门与对口支援学校对口部门间均安排有相对固定的负责人,双方以各种形式保持着经常的联系且有不定期的互访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及时了解对口支援计划的进展情况,,确保计划的落实。与此同时,我院受援各系部与对口支援部门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频繁互访,确保了计划的可行性,为双方互利、双赢的合作原则提供了保障。

3、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是提高我院学科建设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及提升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以来,通过支援方安排高层次人才来我院挂职或支教的方式,不仅为我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经验,快速提升我院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也为我院的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平台,为提升我院的知名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是我院对口支援计划中行之有效的重要实践经验。

4。结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远期规划,合理制定受援规划。

通过制定合理的受援规划,确保受援工作有条不紊及突出重点。在着手进行重点突破的同时,弥补薄弱环节,为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受援远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形成互补是受援计划制定的关键。我院在制定5年受援规划的同时,以学期为单位,在充分考虑双方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本着“内容尽量详细但不宜过多,受援范围不宜过大,确保受援计划的可行性,提高落实效率”的原则制定短期受援计划。此外,我院短期受援计划均提前制定(一般在学期末前2个月制定下一学期计划),并及时报支援方审核,以便支援方提前安排相关工作,提高计划落实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与支援方的联系与沟通,健全沟通机制。

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院系间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受援计划,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落实受援计划。

2.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有所突破。

目前,我院与支援方在互聘博士生导师方面已取得突破。教师的进修、访学计划也较好地得到了落实。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我院的内涵发展,争取今后在师资支援、科研合作、博士生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全面提升我院的综合实力提供必要的支持。

3.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获取最新信息,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与内地高校学术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院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五、总结

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将之视为加快我院内涵发展,提升我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内,我院设立了专门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作到位;对外,我院高度重视与支援院校的联系与沟通。党委书记、院长及主管副院长先后数次访问对口支援学校,就对口支援相关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口支援各职能部门间及院系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在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的前提下,我院高度重视受援计划的制定及落实。本着“重点突破、高效务实、实现双赢”的原则,受援计划先由受援各系部提出草案,经研究生处初审后交专家组讨论研究后,报院领导审批决定,并由研究生处报支援学校审议。由于受援计划制定合理,受援计划基本得到落实。

在已建立的良好的沟通机制的基础上,我院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与对口支援学校联系与沟通的力度,完善沟通机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计划的落实效率。

六、建议

1、建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经费的支持是对口支援计划顺利实施的保证。但目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且经费缺口较大,无论支援方还是受援方均无力承担,部分支援计划因缺少经费支持而不能实施,对顺利实施对口支援计划造成了较大影响。如能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压力,为对口支援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2、建议对支援方与受援方共同申报的课题给予政策倾斜。

支援方与受援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是提高受援方教师科研水平,拓宽支援方教师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能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批准此类课题立项,必将极大地提高双方教师共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是双方实现双赢的突破口,对对口支援计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建议单列博士招生计划。

高校博士数量的多少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受援高校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博士在对口支援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对口支援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支援方与我院的协议中均有为我校培养博士的条款,支援方也积极想尽各种办法给予解决。但由于“没有额外计划”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此项援助很难有效实施。如教育部能划拨一定数量的博士单考名额,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推荐第10篇:清朝时全国也曾“对口支援新疆”

清朝时全国也曾“对口支援新疆” 今年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对口支援新疆”的财政制度就已诞生。为了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重新审视当年的一些做法,不无裨益。

1.内地省份“协饷”支援新疆财政1759年,清政府完全平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叛乱和割据势力。乾隆皇帝取“故土新归”之意,将西域改名新疆,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国各地的支援下,利用当时新疆的资源优势(主要是可垦荒地和草原),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发展。

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鼓励各族人民发展生产,在新疆采取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一些地区和民族完全免税,如哈密和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人,以及蒙古族土尔扈特东归部众。另外,清政府在其他地区的税率也很低。例如,清朝在牧区征税很轻,牛马税为百分之一,羊税为千分之一。

保卫边疆是建设边疆的前提,乾隆年间,清朝在新疆常驻的军队约4.5万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疆每年的军政费用需白银200余万两,而新疆全年货币形式的赋税收入,仅有白银10余万两。清政府规定,新疆的所有财政收入都留归新疆各地使用。新疆地方财政的收支差额问题,则通过内地省份的“协饷”解决。

从1760年开始,清政府每年从内地调拨“协饷”200万至300万两白银,充作新疆军政费用。当时,全国有25个省级行政区,除了财政比较紧张的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外,其他的省以及粤海关、闽海关、江汉关、江海关等海关,都要分担新疆所需的财政支出。

每年春夏间,新疆各地核定本地次年军政事业所需费用,将开支预算分别上报中央政府的户部(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和驻在兰州的陕甘总督衙门(类似今天的兰州军区)。户部审定该预算后,按内地各省区和海关财政收支状况分摊。各省区和海关接到分摊数额后,按期将银两解送陕甘总督衙门,再由新疆派人领取,分存新疆各地银库,按月给各地公职人员和驻军官兵发放。

这些费用,大部分用于驻新疆清军官兵和办事人员(包括内地来的满、蒙、汉族官员和新疆本地的维吾尔等族官员)的工资及日常行政开支,还有一部分用于重大的公共工程,如水利和道路建设等。

2.清政府共拨给新疆近4亿两白银

当新疆遇到大事时,由清朝中央政府拨专款支持,称为“专饷”。例如,乾隆年间的土尔扈特东归(编者注: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部落,明朝末年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故土,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开拓家园,建立土尔扈特汗国。后因不愿向沙俄称臣,历尽艰辛于公元1771年回到祖国),中央政府拨出专款20万两白银用于救济和安置。道光年间,平定境外浩罕汗国支持的张格尔叛乱时,中央政府共拨专款白银1000万两以上,其中400万两来自户部,200万两来自皇帝的内库,还有400万两从其他渠道筹

措。清朝最大规模的拨款,是19世纪70年代,反击英俄支持的浩罕汗国阿古柏的入侵。《剑桥中国晚清史》称:“七年之中总数逾5230万两协饷的支援,是支持左宗棠在新疆取得胜利的惟一决定性因素。”1876年2月1日,清廷发出上谕:“国家经费有常,此次筹借巨款,系天下合力,办西陲军事,竭十余年之力,办今日军事。”

据齐清顺在《清代新疆的协饷和专饷》一文中的研究,1760~1911年,清政府拨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总计高达近4亿两白银。

这套制度,类似于今天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发达地区对口支援,为新疆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支持。

新疆的协饷制度,在当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发达地区对边疆的支援制度。类似的还有西藏,但清朝从内地派驻西藏的官员和军队,总计只有数千人,财政支援的规模无法与新疆的协饷制度相比。

此外,江苏、广东等地的商人,也曾联合捐款上百万两白银,补充新疆的军政费用。

3.乌鲁木齐等城的规模迅速扩大每年数百万两白银从祖国内地进入新疆,其中大部分作为工资发放,形成了比较强劲的购买力。很多内地商人看准新疆这个市场,西出嘉峪关,在新疆长期居住,促进了新疆城市的大发展,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到18世纪50年代才建立城市,乾隆皇帝亲自以汉语命名为“迪化”,但蒙古语名“乌鲁木齐”仍在官方和民间继续使用。《西陲总统事略》称,乌鲁木齐“商贾辐辏,百物灌输,为关外北路一大都会”。早在1762年,来自内地的商人就开了500家店铺。当时的乌鲁木齐,有一条“江南巷”,是来自南方的人们聚居的地方。

新疆城市的迅猛发展,并不限于乌鲁木齐。在伊犁地区,清朝统一后新建了惠远、惠宁、宁远、绥定、广仁、瞻德、拱辰、塔勒奇、熙春九座相距较近的姊妹城,总人口十多万人,是当时中国最大城市集群之一。据赵翼的《皇朝武功纪盛》,伊犁“村落连属,烟火相望,巷陌间羊马成群,皮角毡褐之所出,商贾辐辏”。清政府每年运到伊犁,供各族人民消费和边疆贸易的茶叶,就达几十万斤。此外,天山南北的巴里坤、哈密、吐鲁番、喀什等城市也发展很快。

4.屯田政策让农牧业迅速发展

大城市的出现,离不开粮食的供应。18世纪上半叶,新疆长期战乱,人口稀少,农业落后。清政府在统一新疆后,采取了屯垦戍边、鼓励移民的政策。天山以北原是牧场,清王朝在这里屯田,包括汉族、回族士兵的“军屯”,汉族、回族农民移垦的“民屯”,满族、锡伯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民族士兵和家眷的“旗屯”,维吾尔农民的“回屯”,各族人民一起开垦农田,改变了原先的生产面貌。

据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的《新疆史纲》介绍,清政府规定,内地愿到新疆屯田的农民群众,由官府提供车辆、沿途生活费用,并派人护送到屯田目的地;农民到达屯区后,官府提供土地、农具、种子和房屋、口粮等,助其安家;农民垦种的土地,按照政府规定的份额,六年之内不征赋税;如果农民开垦超出份额的土地,这些土地长期不征赋税。清朝还组织了6000户南疆的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地区种地,后来又有至少8000户维族农民自发来到天山以北,

从事农业生产。这种在中央政府统一部署下,各族军民广泛参与的屯田事业,可以视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先驱,它对保卫、开发和建设新疆,具有重大意义。

新疆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聚居区,通过引进中原的农具,也提高了生产力。新疆的粮食和棉花产量迅速增加,满足了当地的需要。乾隆后期,新疆已成为大清西部的粮仓,乌鲁木齐等地一再出现粮食过剩的情况。为防止谷贱伤农,清政府曾经下令暂停军屯田工作。在甘肃等邻近省份遭灾缺粮的时候,乾隆一再下令调拨新疆存粮转运救济,并组织灾区人民移居新疆。

新疆的牧业生产也有巨大发展,在清朝统一新疆12年后,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万里东归,清政府立即从新疆地区调集了牛羊13万多头予以救济,英吉沙的伯克(维吾尔族地方政府首领)捐献出6000多件皮袄赠与东归部众。当时新疆畜牧业的生产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5.清朝对新疆治理也有教训各族人民共同投身于新疆的开发建设事业,其前提条件就是各族和谐相处。在民族关系中,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尊重,就是对整个民族的尊重,在这方面,清政府极为重视。乾隆帝本人,就注意学习各民族语文,他不仅精通满语、汉语和东蒙古语,还大致通晓西蒙古语、维吾尔语和藏语,能与觐见的少数民族政治和宗教首领,用其本民族的语言直接沟通。

对少数民族的尊重,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清朝于1760年开始在新疆南部发行铜币。该币正面铸汉文“乾隆通宝”,背面铸有铸造局地址,一边是维吾尔文,一边是满文。

从清朝统一新疆到乾隆帝去世的40年里,新疆保持了基本稳定,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当时虽还没经济统计指标,但从当时内地人民不断自发迁居新疆来看,新疆的人均GDP,很可能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惜的是,这种势头没能保持下去,后来的连年战乱,让早年的建设成果破坏殆尽,新疆西部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也被俄国侵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19世纪初,鸦片走私猖獗之后,清朝迅速衰落,祖国内地遭受侵略和战乱,断绝了对新疆的财政支援,是其重要原因。

就对新疆的治理本身来说,清政府在执行民族政策的过程中,片面注重维护各族上层利益,没能让发展成果为各族群众共享,这也是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因素。来自内地的满汉官员日趋腐败,严重败坏了中央政府在新疆的形象,最终引发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群众大规模造反,给外敌入侵造成可乘之机的历史教训,特别令人警醒。

另外,清政府片面强调边疆的稳定,长期采取输血型的财政支持,而没有积极开发新疆自身的资源,甚至对民间自发集资采矿的行为,采取镇压措施。清政府也没能利用新疆的边贸优势,增加政府收入,而是片面强调“怀柔远人”,对外国商人征收的关税不到4%,甚至完全免税。这样,新疆对内地省区的财政依赖无法减少,既阻碍了新疆的发展,最终也不利于新疆的稳定。

第11篇:浅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政策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政策的几点思考

摘要:中央从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召开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提出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决策。本文结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全国对口援疆政策提出的背景,对这一决策的实施加以思考,提出援疆政策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疆跨越式发展;对口援疆政策;经济发展

一、全国对口援疆政策的提出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新疆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横向上看,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内地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疆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比为17.8﹕45.1﹕37.1,与全国三产比例10.6﹕46.8﹕42.6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相对滞后,而且,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例大结构单

一、收入不稳定,第二产业中高附加值产品少,经济增长难以摆脱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模式,第三产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发展缓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天山为界,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但是占全疆人口53.5%的北疆,生产总值却占到了全疆经济总值的75%,南北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收入较低,这又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其次,人才不足的问题突出。人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新疆的人才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整体质量和层次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按国内通行的人才竞争力分级标准划分,0.3以上为强区、0.1—0.3为中等区、0.1以下为弱区,新疆仅为0.0668。

二、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用好难,很多高科技人才都由于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而宁愿呆在竞争激烈的其他省市也不愿来到新疆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源优势不具有经济和市场优势。在能源方面,新疆虽然拥有大储量的石油、煤炭资源,但这些优势资源的开发也仅限于原材料的加工或者初级产品,而缺少具有自主研发品牌的深加工产品,所以新疆的能源虽然有储量优势,但没有市场和经济优势。在交通方面,新疆目前只有兰新铁路和南疆铁路两条干线,连接内地和中亚的一条铁路。干线二级以上公路的比重只有5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南北疆之间缺少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在作者简介:李丽(1988—),女,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水利方面,新疆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后,水平低,大部分地方的农田都靠天吃饭,不确定性大,抗灾能力小。

最后,社会不稳定。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宗教,民族和文化因素,新疆社会还不稳定。 “三股势力”在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下,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给新疆的安全与稳定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安定的社会环境阻碍了资本的流入,造成新疆局部地区处于贫困状态,而这种贫困状态又成为“三股势力”发展的温床。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长治久安是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随着2010年5月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一轮的援疆政策正式提出,根据2011年3月召开的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19个援疆省区市将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援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着力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这一政策是在“新疆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中央采取“5·12”特大地震后的灾区重建模式对新疆进行扶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80余个县,将获得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对口支援。新一轮援疆工作相比过去13年对口援疆工作具有支援范围广、力度大、重点突出、思路创新、强调协作的新特点。

二、对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政策的思考

虽然“汶川模式”中有很多可以汲取的地方,但是,对口援疆需要更多的吸收以往的支援经验。目前,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政策方面还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实施对口支援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目前,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法律制度存在缺乏协调性、实施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援助项目实施效果无法保证等不足。

其次,对口支援的实施、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参与支援工作的不少发达省市的企事业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支援工作达到预期目的。例如,有些项目的前期开发程序不规范,有的项目则在签订后难以落实,还有不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夭折,这些问题导致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双方的积极性。

再者,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例如,在有关对口支援工作中,因政策评估工作缺失,导致一些事实上已经失效的政策目前仍然在实施。同时,现行的对口支援政策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监督的内容还不完整,缺乏绩效监督的内容。

其四,受援方和支援方均存在着一些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技术经济研究部前部长郭励弘认为,在以往的对口支援中,由于缺乏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系统规划,导致“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可能建得很好,却很难形成产业”。受援方在选择援助项目时,有“短视”现象,存在着以争取资金物资为主、以争取无偿支援解决眼前困难为主、单纯追求项目数量、存在一定的“面子”工程等问题。同时,支援方对援助工作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确定援助项目时注重追求自身的利益,援助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援助项目的后期追踪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

最后,未能正确处理援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很多项目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难免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有的是政府服务政治大局意识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呈现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顾华祥 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对策思考[J] 经济研究思考 2011(9)

[2] 周斌 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J] 决策咨询通讯 2010(1)

[3] 方珊媛 推动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实事求是 2007(6)

[4]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关于加快南疆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 新疆社会科学 2007(6)

[5] 闫海龙 张永明 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地位提升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 经济研究参考 2010(34)

[6] 龚新蜀 王超 新疆主体功能区定位研究[J] 当代经济 2010(8)

[7] 辛纪轩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及援疆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综述[J] 新疆日报 2011(6)

姓名:李丽

邮寄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新疆大学校本部2010级行政

管理专业研究生邮编:830047

联系电话:15899223016

第12篇:对口支援

●对口支援●

我办组织赴南充涪陵考察验收对口支援项目

3月1—6日,市经合办(对口办)组织各区、县(市)12个帮扶工作小组共18人赴四川省青川县杭州援建指挥部考察慰问和项目对接,同时赴四川南充、重庆涪陵,验收2009年对口支援项目,考察2010年待实施项目,并与两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徐文霞副主任率团考察验收工作。

2009年,我市共落实对口支援资金815万元。其中,对口支援四川南充,开展6个新村建设项目和8个公益项目,共落实资金620万元;对口支援重庆涪陵落实资金195万元,开展1个库区移民设施项目和4个公益项目。经过对南充、涪陵两地2009年项目的验收和2010年项目的预审,我市2009年对口帮扶工作有两大特点:一是领导重视,促进合作。去年的对口帮扶工作,两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以涪陵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志红和南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道容为团长的两地党政代表团共77人分别赴我市对接对口工作,杨戌标常务副市长和佟桂莉副市长分别接待了代表团成员,双方领导就下一步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了座谈;10月份,佟桂莉副市长率市政府代表团对青川、南充市、涪陵区进行了对口工作考察,上城区、临安市、建德市领导也率团上门对接工作,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合作和项目合作。二是精心组织,落实项目。2009年,我市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中力量、集中资金实施项目。年初安排6个新村建设和种养殖产业援建项目,8个道路建设、学校、卫生院等公益项目。从考察验收的汇总情况看,我市的对口支援工作,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下,政策到位,措施有力,资金到位率100%,完成情况好于往年,受到当地各级领导和老百姓的充分肯定。对口支援涪陵库区工作也进展较快,去年落实市财政支援资金100万元,实施移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四个工作小组落实资金95万元,完成公益项目4个。

考察团对2010年对口支援的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确定了新村建设项目6个、公益项目6个。两地对口部门进行了座谈并提出了工作建议。下一步,我办将根据省经合办的工作要求,结合全市国内合作联席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我市2010年对口支援工作意见》,加强政策指导,建立今后几年的帮扶项目信息库,以进一步发挥帮扶资金的作用,确保我市对口支援工作的完成。

考察团还实地考察了青川援建项目和青川产业合作园区,并看望慰问了我办援建干部,与杭州市援川指挥部和青川县招商局举行了座谈。

●山海协作●

杭州衢州举行山海协作资源与产业合作项目洽谈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山海协作工程大会以及杭州市国内合作交流联席会议的精神,切实推进资源与产业合作,进一步落实2010年工作任务。3月29日,杭州市经合办主任周开疆率13个区、县(市)经合办,杭州经济开发区和钱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资源与产业合作职能部门以及有关商会协会企业负责人,赴衢州举行山海协作资源与产业合作第一季度项目对接洽谈会。衢州市副市长诸葛慧艳出席。衢州市协作办和衢州市六个区县(市)协作办(招商局)领导,以及衢州市驻杭州资源与产业合作办公室、衢州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杭州市经合办徐文霞副主任主持。

会上,衢州协作办童瑞堂主任介绍了山海协作基本情况,王景龙副主任通报山海协作资源与产业合作项目情况,衢州各区、县(市)介绍进展情况、投资环境、合作项目和优惠政策,萧山区经合办和江干区经合办做了工作经验交流发言,参会的商会和企业介绍了投资意向。

周开疆主任在会上做了讲话,他指出,今年是我市“十一五”国

内合作交流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山海协作工程资源与产业合作五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杭州衢州两市举行的项目对接会,主要目的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山海协作工程的总体战略部署,确保完成杭州与衢州共同推进的资源与产业合作工作任务。他指出,2009年山海协作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并呈现6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推动合作;二是健全制度,完善合作;三是夯实基础,强化合作;四是巩固成果,深化合作;五是落实资金,保障合作;六是广泛参与,促进合作。同时,他就做好2010年山海协作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确保完成资源与产业合作任务。要进一步加大政府部门的推进力度,组织商会协会及企业赴衢州考察对接项目,并发挥好财政贴息政策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在衢州投资。二是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的实施。要围绕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重点,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工作的深入实施。三是进一步开展山海协作“三库”建设。要完善杭州企业在衢州投资项目情况数据,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创新思路,把握工作动态,规范项目统计工作。四是进一步开展社会事业领域项目的合作。推动我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才等部门加强与衢州对口部门建立对口联系,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合作项目。

3月30日,我市商会及企业考察了衢州高新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并开展了项目对接、洽谈,部分企业与衢州达成了项目合作意向,为企业扩大项目投资,落户衢州发展奠定了基础。

增强三种意识推进项目合作

——杭衢“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工作现场会在衢州召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山海协作工程战略部署,推动“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的深入实施,3月30日,市

经合办与衢州市协作办组织召开了杭州、衢州“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工作现场会议。我办周开疆主任、徐文霞副主任,衢州市政府副市长诸葛慧艳,副秘书长王建华,衢州市协作办负责人,杭衢两市各区、县(市)经合办(协作)办负责人,各结对单位的代表等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衢州市协作办副主任王景龙主持。

会上,衢州市副市长诸葛慧艳对杭州、衢州两市的“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诸葛慧艳副市长指出,杭州、衢州自实施百村经济发展促进工作以来,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思路对头、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她还对如何深化杭衢两市的百村经济发展促进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杭州市经合办主任周开疆在讲话中指出,杭州、衢州自2006年开始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以来已经有三年,这是起步的三年,也是打基础的三年,更是开拓的三年。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这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他要求, 2010年的百村经济发展促进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一是要增强责任意识,确保任务完成。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实行责任考核,完成对衢州18个村和淳安2个村共20个村的结对工作目标,并将淳安县安阳乡红山岙村培育为山海协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年实施合作项目21个,到位援助资金150万元,较好地完成了省里布置我市的年度工作任务。2010年,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合作成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各单位领导要继续高度重视,各级经合办要具体抓好落实、深化合作成果。二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年初就要做到科学谋划,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实行项目化。既要确保上级的总体部署落到实处,又要立足衢州和杭州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创出特色。三是要增强重点意识,全面推进项目合作。要继续抓好20个重点项目,今年的重点领域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农村生态型工业,帮助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农村服务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供来料加工业务等等。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项目合作上来,变“输血型”结对为“造

血型”结对,着力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要继续突出扶持发展村级经济和提高农民增收水平两个重点。双方结对单位都要认真负责把好项目实施质量关,确保项目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两市经合(协)办将在今年下半年适当时候对2010年的结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度山海协作工作考核。与此同时,各单位要把村与村结对扩展为镇与村结对、企业事业单位与村结对,形成社会多方参与的合力。

拱墅区、临安市经合办的负责人在会上就本单位实施百村经济促进计划的经验与体会及下步举措作了交流发言。下城区、拱墅区、临安市经合办牵头实施的三个合作项目在会上签约。

第13篇:对口支援

关于下发《矿务局第二医院加强对口支援红土镇卫生院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通知

各科室:

为贯彻落实铜卫发【2010】17号文件精神及铜川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的工作通知,进一步加强我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特制定《医院加强对口支援红土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实施。

附:《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加强对口支援专家工作组名单》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

对口支援红土镇卫生院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对口支援乡镇级卫生院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我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现将今后三年对口支援红土镇卫生院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以《铜川市卫生局下发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医院实施方案》及《陕西省执行中央2009年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铜川市卫生局执行中央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我院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和制度,扎实开展对口支援,保证工作效果,切实提高帮扶乡镇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落实《关于陕西省城市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级医院实施方案》规定的任务和工作目标,通过3年对口支援,使受援医院改善和加强管理,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的医疗救治能力,完善服务功能,达到和巩固二级乙等医院的标准,切实担负起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的医疗救治工作,使群众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就医困难,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三、2010年—2012年对口支援主要工作内容和总要求

1、根据我院管理、医疗、护理等优势及对受援医院现状、发展方向和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制定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和各年度计划,双方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并列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2、医院组建对口支援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主要任务:专家工作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受援医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组织开展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帮助提高受援医院人员素质;参加巡回医疗、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帮助受援医院完善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和改进管理。遵照医院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帮助受援医院开展适宜技术和新技术、新业务,拓展服务范围。

3、适时调整医疗帮扶工作区域工作力量。选派高年资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以及专家驻点对口支援红土镇医院,帮助受援医院建设一到二个重点科室和一批特色专业。

4、以定期驻点支援为主要形式,同时采取免费接收受援医院医务人员进修、开展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进一步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机重症的医疗救治能力。

5、双方院、科两级开展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等方面的互动、交流与协作,帮助受援医院改善和加强管理,共同提高乡镇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6、以我院和红土卫生院为主体,建立医院的医疗管理、技术、学术协作工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互访、互学、互助、共同提高。

7、通过连续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增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医疗、护理、医技等综合实力,确保红土镇卫生院达到乡镇卫生院水平。

8、将《陕西省执行中央2009年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陕西省执行中央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实施方案》的医师下乡工作纳入统一管理,继续做好乡镇卫生院帮扶工作。

四、对口支援总体工作规划

1、2010年1月底前,走访对受援单位,根据本院管理、医疗、护理等优势及对受援医院现状、发展方向和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双方共同制定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方案,明确对口支援目标、任务、方式、内容等,并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另见《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与红土镇医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

2、2010年元旦过后,对口支援组织机构、专家组人员全部到位。(见附件一)

3、制定各对口支援医院分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排除人员专业、数量和时间,适时开展工作,及时沟通,积极协调,确保年度工作目标完成。(另见《铜川矿务局对口支援红土卫生院2010年度工作计划》)

4、依据对口支援协议,对全院职工特别是参加对口支援人员进行相关政策法规培训,宣传对口帮扶工作意义,明确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形式、任务、目标和要求。

5、加强对口支援专家工作组和派驻人员的管理,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6、对口帮扶工作列入医院工作绩效考核系列,定期进行考核。

7、做好全年年度工作总结和宣传工作。

五、保障措施

1、我院成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工作制度,定期研究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障我院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我院对口支援乡镇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李宜川

副组长:耿红彬

彭明高

成员:丁安民

种兴

张徐德

吴晓

陈敏慧

韩银昌

李文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日常工作)

2、选派思想工作作风好、工作热心、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身体健康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参加驻点对口支援工作。驻点对口支援以医疗为主,兼顾护理、医技管理和其他方面。

3、分年度制定详细工作计划,适时展开工作,及时沟通,积极协调,确保年度工作目标完成。制定培训和学术讲座,交流工作计划,做好通知、师资、会议接待工作。接受进修人员,安排好进修人员学习、住宿工作。(医务科、护理部、院办室负责)

4、制定考核目标和奖惩措施,明确对口支援工作小组,明确专家工作组和派驻人员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加强考核管理。支援工作结束时,受援单位对要专家工作组和派驻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支援工作做出客观评价。

5、要认真落实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前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新聘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的规定,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需下乡医生到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优先安排近期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员下乡。在确保支援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派驻人员一般采取定期分批轮换方式。

6、要积极宣传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对帮扶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好人好事及时总结推广。

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 二〇一〇年元月十日

附件一:《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加强对口支援专家工作组名单》

我院对口支援乡镇医院工作专家小组名单 组长:李宜川

成员:耿红彬 吴

晓 彭明高陈敏慧丁安民李文斌种

张徐德

第14篇:对口支援

援疆计划、思路

北京 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团场

五大示范项目:和田市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和田县抗震安居房暨新农村建设工程、墨玉县设施农业建设工程、洛浦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工程、兵团农十四师红枣加工基地建设工程[详细]

4月10日至12日 刘淇率团调研

北京援疆五大示范项目启动

广东 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

未来五年,广东省(含深圳市)将安排资金96亿元对口援建喀什地区“两市三县”;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对口支援总体规划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详细]

4月12日至16日 汪洋率领广东省考察团在新疆喀什调研

深圳市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

着力帮助解决对口支援地区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把人财物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切实解决对口支援地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详细]

4月12日至16日 王荣率深圳市考察团在新疆调研

江苏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阿合奇县、乌恰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0个县(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七师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详细]

4月18日至20日 梁保华率江苏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上海喀什地区巴楚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

把支援重点放在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详细]

4月7日 新疆与上海市就对口支援工作举行座谈会

山东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

着力支持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智力帮扶为重点,着力强化人才援疆工作 ;着力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详细]

4月16日至18日 姜异康率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在喀什考察对口支援工作

浙江 阿克苏地区的1市8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阿拉尔市

突出改善民生;突出干部、人才支援;突出项目支援;突出产业培育和资源开发利用[详细]

4月7日至10日 赵洪祝率团调研

浙江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新疆力度

辽宁

塔城地区

要把受援地区各族群众最为关注的住房等民生问题作为对口支援的工作重点,一定要在今年入冬前帮助受灾群众把住房建起来,不让一户受灾群众受冻[详细]

4月10日至11日 王珉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进行调研

河南

哈密地区、兵团农十三师

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工作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豫新两地共同发展[详细] 4月19日至21日 卢展工深入哈密地区调研对口援疆工作

河北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兵团农二师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对口支援工作的优先位置,把资金、人才、技术、智力等更多投向民生项目,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对口支援的成果[详细]

4月19日至21日 张云川率团调研

陈全国:扎实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

山西农六师五家渠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以企业为骨干,与新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实现互利共赢[详细]

4月21日至23日 张宝顺王君率团赴新疆考察调研对口支援工作

福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六个县市

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解决受援地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详细] 4月23日至25日 孙春兰率福建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湖南吐鲁番地区

要科学编制对口支援各项规划;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对口支援的突出任务;要把改善民生放在对口支援的优先位置;要充分利用好湖南的优势;要精心组织好重大项目建设[详细]

5月5日至7日 周强率团调研 湖南欢送张春贤赴新疆履职 并考察援疆工作

湖北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与兵团农五师

选择切合实际的援助项目,切实满足当地需要,着力解决博州和农五师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难点问题,切实加强受援方的造血机能[详细]

4月28日至30日 罗清泉率队在博州调研 研究落实湖北对口援疆工作

安徽和田地区皮山县

突出重点,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详细] 4月16日至19日 王金山率安徽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天津和田地区的民丰、策勒和于田三个县

采取10项措施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详细]

4月13日至15日 张高丽率团调研

天津对口援疆落实十项措施

黑龙江

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

将围绕农业产业化、矿产资源开发、地质勘探等领域,加强协调沟通,不断拓宽合作渠道,通过技术支援、资本输出、人才共享、合作开发,促进两地民族团结和经济共同发展[详细]

4月22日至25日 栗战书率团赴新疆考察工作

江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通过前五年的对口援建,力争使阿克陶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县城规模实现三个翻番,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达到江西省县(市)的平均水平[详细]

4月10日至12日 苏荣率江西省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吉林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和吉木乃县

把对口支援的重点放在着力改善生存性民生问题、保障性民生问题、解决安全性民生问题下工夫,早让群众得实惠[详细]

湖北省8年对口支援新疆博州基本情况

湖北省8年对口支援新疆博州基本情况

一、新疆博州概况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面积2.7万平方里,312国道横贯全境,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0公里,这里曾是唐代丝绸之路新北道要冲。全州有蒙、汉、维、哈、回等民族35个,总人口45万。其中汉族约占67%,维吾尔族7万人,哈萨克族约4万人,蒙古族近3万人。州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口岸管委会、赛里木湖风景区管委会和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及11个团场。目前,全州上下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湖北省援疆(博)基本情况

遵照中发[1996]7号文件精神,1999年确定我省对口支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8年来,我省从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以讲政治的高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以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给予很大支援,为推进新疆博州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干部援助情况

按照“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十二字方针,自1999年以来,先后选派了3批援疆干部、教师和医生共计105人赴疆工作。8年来,全体援疆干部牢记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真情融入博尔塔拉这片“青灰色的草原”,与各族干部群众和谐相处、共谋发展,以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稳定新疆为己任。受到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树立了荆楚儿女的良好形象。一是在精神状态上,他们以高昂的斗志,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实现人生价值;二是在工作作风上,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新疆精神;三是在工作思路上,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心,勇于开拓,大胆实践,为新疆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管理方式;四是在工作实践中,注意摆正位置,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虚心向当地干部和群众学习,积极献计献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援疆干部大多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庭负担重和困难之时,可以说每位援疆干部、教师、医生在新疆工作期间都经受了身体、心理、工作和生活上的严峻考验,第三批援疆干部已先后有6位同志的父母亲因病去世,没能床前尽孝,还有4位同志由于路途遥远也没有及时赶回家为老人尽孝送终。有不少同志的家属生病住院,孩子开学就业都没有尽到责任。可以说,我省的援疆干部、教师和医生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较高的队伍,是一支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是一支团结和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力量。

(二)项目援助情况

按照“分片负责、对口支援”的原则,黄石市、天门市对口支援新疆博州博乐市;鄂州市、仙桃市对口支援博州精河县;宜昌市、潜江市对口支援博州温泉县;省直有关部门对口支援州直机关。8年援助项目77个(含6个对口支援市),以及省直相关部门对口扶持和捐赠物资折合资金共计1.0214亿元。其中省本级援建项目17个,援助资金6340万元;6个对口支援市援助资金1739万元;省直相关部门对口援助资金2134万元;捐赠物资(21辆越野车、自治区50周年大庆礼金500万元;博州50周大庆礼金50万元等)折合资金1061万元。上述援建项目涉及市政交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帮助博州建成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公益性、永久性的建设项目。有效地缓解了博州的投资环境,为博州的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企业合作情况

对博州除了扶持必要的项目外,还积极探讨两地企业对口双向开发。充分利用新疆与内地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在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上也有所突破,目前已有40多家湖北企业组团访问博州。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援疆干部牵线搭桥,湖北省供销社与博州供销社开展棉花购销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正积极努力使博州棉花直接进入武汉棉花交易市场。中南冶勘院已在博州投入巨资进行矿业勘探,前景十分良好,同时积极推动湖北新疆商会的筹建,为两地经贸合作搭建新的平台,推动鄂博经贸合作、技术协作、投资合作、矿产开发、制造业等领域延伸。

(四)智力援助情况

针对新疆博州人才匮乏,医疗和教育条件较差等状况,积极采取接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8年来,针对博州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发展规划、新型工业化建设、城乡建设、公共财政体制、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新闻宣传”等方面,积极与湖北省有关方面进行联系,从三个方面探索博州急需人才培训的渠道和途径。一是依托湖北省委党校、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教育学院、武汉科技学院等院校实施专业对口培训;二是从财政、建设、教育、卫生、广电、报社等系统选派博州党政干部到湖北挂职锻炼,目前,从上述两个渠道为博州共计培养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950余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三是通过举办研讨班、开展专题讲座、邀请湖北专家到博义务讲学等多种形式,在博州本地培训各类人员超过3000人次。同时针对博州急需帮助的一些领域,还积极与省直有关部门联系,先后派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文物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赴博州进行短期技术指导。在基础教育方面,自从我省援疆教师到博州援教以来,博乐高中已先后有5人考取清华、北大。2007年博州高考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本科线比例达44.58%。另外还实施了高校对口扶疆行动,湖北省属12所高校为博州专门设立了65个对口定向招生扶贫计划。举办鄂博两地职业技术教育联合办学,目前已签定三个班共160人的人才培训协议。今年九月份即可启动。

(四)广泛交流,密切联系

8年来,为促进鄂博两地的密切联系,先后有周坚卫同志、蒋大国同志、刘友凡同志、黄远志同志、邓道坤同志等省领导率团赴博州考察,并与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座谈,交换意见,明确湖北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此外,宜昌、黄石、鄂州、潜江、天门市等组织党政代表团访问博州。省领导及市领导率团赴疆考察,不仅现场研究解决问题,推动援疆工作,还进一步加强了两地感情。

三、博州对我省下步援疆工作的主要想法和要求

自1999年中央安排我省对口支援博州以来,我省克服自身发展的困难,在资金、人才、物资、技术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为博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自治区领导和博州各族人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博州党委、政府也深感加快经济发展、尽快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博州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因此,博州对我省今后的援助工作又寄予厚望,他们在不同场合和时间,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充分依托和发挥湖北科教人才大省的优势,根据博州的实际需求,请求湖北帮助博州扩大培训学习、挂职锻炼干部数量和范围,为两地干部提供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机会;

(二)请求湖北每年在教育、卫生和科研方面选派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赴博州讲学,实行传、帮、带,面授技术和经验,时间为1-2个月;

(三)请求湖北省委、省政府多为博州企业牵线搭桥,推动博州的经济建设,提升博州经济发展速度,增强造血功能。

(四)请求我省适当加大资金援助力度,随着2005年中央对援疆工作在局部上的调整和邻近对口支援省份援助力度加大,也要求我省相应的加大资金援助力度。

四、下一步援疆工作几点建议

援疆工作也已经进行了8年,博州社会经济已发生的重大变化,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援助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与时俱进,遵循新的指导思想和新思路。援疆工作也要围绕胡锦涛、贾庆林同志批示和俞正声同志讲话及省长办公会议精神,突出工作重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两地优势,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立足“三个转变”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培植特色名牌产品,增强博州综合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切实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2、继续采取“政府推动,企业跟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方式,努力推广华新水泥援助模式,积极动员一批优秀企业到新疆博州投资兴业,扩大湖北援疆影响。

3、进一步加大鄂疆两地人才交流力度,为新疆博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目前,制约博州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我省科研实力较强,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湖北的高校、湖北的院士,在全国占第三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挥湖北科教大省的优势,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通过举办研讨班,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更多地为博州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博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内地41所高校与新疆12所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2010年09月09日 14: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01年至今,内地41所高校已与新疆12所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援疆10年:新疆高教步入快车道

8月31日,全国科教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牵头,22所知名高校组成3个团队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创新对口支援模式、丰富对口支援内容、提升对口支援能力,推进新疆高等教育跨跃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早在2001年6月,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确定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之后,2005年6月,教育部和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内地41所高校开始对口支援新疆高校中符合学科结构调整需要、急需发展又具有一定基础的85个一级学科。在一系列对口支援政策的支持下,近10年来,新疆高等教育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受援校学科建设整体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2005年在全国第十批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7个博士点,其中工科博士点4个,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通过新增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和西安交大的专家力量,加强了我校工科的学术团队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提高。”新疆大学党委书记李中耀说。

记者从新疆大学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在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加大对新疆大学工科专业的支持力度,为实现新疆大学尽快从文理类的综合性大学向理工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奠定了发展基础。

“对口支援工作伊始,北大确立重点扶持我校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四个专业。5年来,4个专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何慧星对记者说。

在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内地对口高校的支持下,石河子大学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努力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建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六大学科群。在北大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石河子大学共获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在药学方面申报新专业1个、硕士点1个,立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兵团级重点实验室1个,合作申请国家“973”前期预研项目1项,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生物技术方面,与对口支援学校共建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综合类、设计类实验课程的开课率,申报国家“863”转基因项目获得立项。使石河子大学博士点和文科硕士点取得零的突破。

截至目前,新疆共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硕士点303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点26个。

推动新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何慧星告诉记者,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北大还通过与石河子大学互派挂职干部,帮助提高管理水平。挂职干部管理经验丰富,管理理念新颖,管理思路明确,管理方法科学,既能出成绩,又能带队伍,为学校的管理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北大接受石河子大学10名中层干部到相关部门挂职,加强了两校干部交流。

为提升新疆高校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内地各高校积极招收新疆高校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并在学费上给予优惠。据不完全统计,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支持下,支援高校共招收新疆受援高校在职教师850余名攻读学位,其中490名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360名攻读硕士学位,接受自治区受援高校在职教师访学、进修达1000余人次,接受自治区受援高校干部挂职锻炼192人次。支援高校到自治区受援高校挂职干部164人,院(系、处)级比率达50%以上,来疆支教、讲学的专家教授达593人。

在对口支援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支教人员,如北京大学受到胡锦涛总书记题词“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孟二冬教授等,他们有的积极投身于受援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工作中,有的为新疆高校积极引进科研合作项目,还有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援建工作,主动要求延长挂职时间或者在援助工作期满后,仍然保证抽出一定的时间回到受援学校工作。在对口支援精神的鼓舞下,新疆高校的学风、教风、研风焕然一新,广大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合作开展科研实现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双赢”

“通过校际交流及谢富康、马金龙两位援疆干部的积极努力,中山大学与我校基础医学院建立了法医研究所和司法鉴定所,并建立了法医学教学与科研基地,既填补了我区司法鉴定的空白,也为我校的法医学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新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斌对记者说,“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与我校包虫病研究所合作成立病原研究所,同时在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等方面展开科研合作,并与中山大学联合申报了国家级课题。”

新疆大量的特色资源和独有的地理环境,为新疆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而支援方高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双方高校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前景十分广阔。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新疆12所受援高校和支援高校共合作申报各级科研项目136项。

其中,新疆大学立足新疆资源优势开展科学研究,与支援高校联合申报50项科研项目;新疆农业大学和对口支援高校已共同申报27项合作科研项目,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后,主动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并提供科研经费。同时,自治区教育厅也经过争取出台了有利政策,积极鼓励对口支援双方高校围绕新疆实际情况,共同申报科研项目,推动了对口支援工作的落实。事实证明,联合开展科研是一项利在双方的“双赢”举措,它在对口支援的协作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

对口支援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深化

合作共建科研基地是对口支援的一个创新“动作”。中山大学已经就共建新疆法医司法鉴定所、新疆医科大学法医研究所和法医学教学与科研合作基地事宜与新疆医科大学达成协议;南京大学捐赠了价值150万元的仪器设备与伊犁师范学院共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5所内地高校联合成立了“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新疆农业大学工作委员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第二校园经历”成为对口支援的另一个亮点。新疆医科大学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培养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课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积极性,显现出明显的学习效果;新疆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探索和制定新的培养机制,2009年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联合招收了25名本科生,培养方案由两校共同制定,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由两校联合颁发。此外,在教育部的积极协调和大学出版社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部分支援高校开展了向新疆受援高校捐赠图书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支援高校共捐赠各类图书30万册,价值近600万元。

这些做法既是对口支援形式的创新和延伸,也是对口支援内容的丰富和深化,为下一阶段高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本报记者 蒋夫尔)

第15篇:对口支援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及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团场

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巴楚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

广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

图木舒克市

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

天津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的民丰、策勒和于田

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

浙江省: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的1市8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

的阿拉尔市

吉林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和吉木乃县

江西省: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黑龙江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和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十师

安徽省: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皮山县

河北省:对口支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

山西省: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昌吉回族自治

州阜康市

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

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乌恰县,伊犁哈

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6团、伊宁县、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福建省:对口支援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

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

山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

湖北省:对口支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与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

湖南省:对口支援吐鲁番地区

第16篇:对口支援新疆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

对口支援新疆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干部和人才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干部和人才援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对口支援新疆干部和人才(以下简称援疆干部和人才),是指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达的选派计划,从内地有关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等选派到新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工作的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第二章 管理权限与方式

第三条 干部和人才援疆工作的中央主管部门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中央主管部门),负责干部和人才对口援疆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审批选派计划,指导做好援疆干部和人才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疆工作期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派出单位与新疆共同管理,以新疆各级党委(党组)管理为主。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负责援疆干部和人才的协调、管理、服务工作。各受援地区、单位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负责本地区、本单位援疆干部和人才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五条 新疆各级党委(党组)应把援疆干部和人才作为本地区、本单位干部和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管理上严格要求,为援疆干部和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加强与援疆干部和人才派出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第六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应做好跟踪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及时掌握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疆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对口援疆省市党委组织部应加强和补充工作力量,做好对援疆干部和人才的管理。

第七条 援疆干部领队和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应切实加强援疆干部和人才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协助受援地区、单位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援疆干部和人才进行日常管理。

第三章 选派与轮换

第八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的选派,由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根据工作需要,与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沟通协调后、新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一汇总,提出需求计划。中央主管部门在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后,研究确定选派计划,指导有关单位组织实施。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应按照计划要求,认真做好援疆干部和人才的选派和轮换工作。非垂直管理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不单独向对口援疆省市相关部门下达选派计划;确需选派的,应纳入到中央主管部门援疆干部和人才选派计划统筹考虑。

追加或调整援疆干部和人才计划,应由新疆自治区或兵团党委组织部征得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并报中央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人选条件和要求是:政治素质好;坚决执行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身体健康。担任地厅级职务的,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担任县处级及以下职务的,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专业技术干部和人才,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援疆干部领队和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原则上由一人担任。应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善于带队伍、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干部担任。 县市委书记,应选派政治素质好、驾驭全局能力强、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有县乡领导工作经历、业绩比较突出的干部担任。

第十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在新疆担任党政职务的,在疆工作时间一般为3年多时间,任县市委书记的,在疆工作时间为5年;专业技术干部和人才在疆工作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为一年半左右。

第十一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的轮换,按照中央主管部门的部署进行,原则上实行同步进行、骨干提前进入的办法。援疆干部领队、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和援疆县市委书记等应提前进疆,为工作顺利交接做好准备。

第十二条 因特殊情况,需提前结束援疆工作返回原工作单位的,由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商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提出意见,报中央主管部门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 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鼓励表现优秀的援疆干部和人才延长援疆工作时间或调入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工作。延长援疆工作时间一般应按批次轮换。延长援疆工作时间或调入新疆工作的,由本人提出申请,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根据受援地区、单位意见,商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结果报中央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援疆期满返回的干部和人才,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由派出单位负责安排。在原工作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返回后一般不安排同级别非领导职务。在疆期间表现优秀、符合任职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提拔使用。专业技术干部和人才按在疆的专业技术职务予以聘任。原工作单位因机构改革等原因撤并或破产的,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安排工作。

各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应在援疆干部和人才轮换结束后及时安排他们的工作岗位及职务,并在轮换结束3个月内,将工作安排情况抄报中央主管部门。

第四章 职务任免

第十五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进疆后的职务任命,由新疆当地党委(党组)依据中央主管部门下达的选派计划,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法律、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任职通知抄送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第十六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疆工作期间,受援地区、单位党委(党组)因工作需要提出平级调整职务或提任上一级职务的,由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研究并征得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程序办理,任职通知抄送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疆工作期间,原工作单位提出拟提拔任职的,由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征得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任职通知抄送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

第十七条 援疆专业技术干部在疆工作时间,可累计为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资历,期间取得的业绩成果经审核后可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条件。援疆专业技术干部可在新疆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模块等考试,取得的成绩具有同等效力。原工作单位相关职称评审委员会对援疆专业技术干部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同等条件下应适当倾斜。

第十八条 援疆干部进疆前已被列入原工作单位后备干部名单的,新疆受援地区、单位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应按照后备干部管理规定跟踪考察培养。原工作单位在集中考察研究后备干部人选名单时,应将援疆干部纳入选拔工作范围统筹考虑。

第五章 教育与培训

第十九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进疆工作前,需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做好援疆骨干的培训。中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干部和人才的培训;对口援疆省市党委组织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负责组织本省市援疆干部和人才的培训。

第二十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进疆工作后,新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适时组织安排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疆工作期间,新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将援疆干部和人才纳入当地干部和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第二十一条 援疆干部领队和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应经常与本省市援疆干部和人才进行谈心谈话。受援单位和原工作单位应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与援疆干部和人才谈心谈话,一般由受援单位和原工作单位直接领导负责;援疆县市委书记等担任正职的援疆干部,由上一级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负责。

第六章 考 核

第二十二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的平时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新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实际进行,重点考核援疆干部和人才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和在疆率、在岗率。

第二十三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的年度考核,与受援单位干部职工一同进行。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占受援单位优秀等次比例,优秀等次比例可适当提高。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在审核对口援疆省市援疆干部和人才考核等次时,应听取派出省市援疆干部领队的意见。援疆干部和人才年度考核材料由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负责汇总,考核结果抄报中央主管部门,抄送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第二十四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工作期满时,由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会同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共同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在疆期间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审计。期满考核材料由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汇总,考核情况抄报中央主管部门,抄送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期满考核情况作为返回后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考核材料归入本人档。

第七章 待遇与奖励

第二十五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疆工作期间,只转组织关系,不转户口和行政、工资关系,由原工作单位发放工资,享受原工作单位同类同级人员的各项福利待遇,同时亨受新疆所在地区同类同级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原工作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并办理援疆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十六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探亲和休假。按规定应休而未休探亲假的,可由受援单位报销其一名家属进出新疆的交通费;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休年休假的,经受援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可由受援单位按规定发给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二十七条 受援单位应每年组织援疆干部和人才体检一次。援疆期间因病因伤发生的医疗费用,按本人医疗关系和有关规定办理,在新疆当地治疗的,由新疆所在单位报销;在内地治疗的,由原工作单位承担。

第二十八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疆工作期间表现优秀、作出突出贡献的,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组织部征求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意见后,可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表彰、奖励决定及有关材料抄报中央主管部门,并抄送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第八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应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出差、请假等应按有关规定履行手续。因探亲、休假或其他原因外出的,须经所在单位领导和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批准,并报同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备案;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须经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批准。

援疆干部和人才患病、家属来疆探亲等,应向受援单位和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报告。 第三十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应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得向受援单位提出不恰当的要求,严禁私自驾车。

第三十一条 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疆期间违反党纪、政纪的,根据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对确需给予纪律处分的,应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与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沟通后,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分决定,并将处分决定和有关材料统一抄报中央主管部门,抄送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派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应协调配合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援疆干部和人才负责的援疆项目以及资金的检查、稽查和审计。

第九章 其他援疆干部和人才管理

第三十二条 对口援疆省市党委组织部根据工作需要,在中央主管部门下达的选派计划之外,自行选派到前方指挥部或到受援地区从事援疆工作的干部和人才,以对口援疆省市党委组织部和前方指挥部管理为主,受援地区、单位协助管理。

对口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专职工作人员、在疆工作时间一年半以上的计划外援疆干部和人才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临时负责专项工作、短期在疆人员的管理,由对口援疆省市党委组织部结合实际自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三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自行选派的援疆干部和人才的管理,可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17篇:各地对口支援新疆情况一览1

各地对口支援新疆情况一览(19省市) 新疆地图 行政区划

省市 对口支援地区

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北京 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

十四师团场

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广东 县、兵团农三师图木舒 克市

援疆计划、思路

五大示范项目:和田市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和田县抗震安居房暨新农村建设工程、

墨玉县设施农业建设工程、洛浦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工程、兵团农十四师红枣加工基

地建设工程[详细]

4月10日至12日 刘淇率团调研

北京援疆五大示范项目启动

未来五年,广东省(含深圳市)将安排资金96亿元对口援建喀什地区“两市三县”;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对口支援总体规划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深圳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市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阿合奇江苏 县、乌恰县,伊犁哈萨 克自治州10个县(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农七师

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详细]

4月12日至16日 汪洋率领广东省考察团在新疆喀什调研

着力帮助解决对口支援地区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把人财物重点投向民生领域,

切实解决对口支援地区群众

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详细]

4月12日至16日 王荣率深圳市考察团在新疆调研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详细]

4月18日至20日 梁保华率江苏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喀什地区巴楚县、莎车上海 县、泽普县、叶城县

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山东 沙县、麦盖提县、岳普 湖县

阿克苏地区的1市8县和浙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 师的阿拉尔市

把支援重点放在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与可持续

发展问题上[详细]

4月7日 新疆与上海市就

对口支援工作举行座谈会

着力支持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智力帮扶为重点,着力

强化人才援疆工作 ;着力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详细]

4月16日至18日 姜异康率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在喀什考察对口支援工作

突出改善民生;突出干部、人才支援;突出项目支援;突出产业培育和资源开发利用[详细] 辽宁 塔城地区

哈密地区、兵团农十三河南 师

4月7日至10日 赵洪祝率团调研 浙江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新疆力度

要把受援地区各族群众最为关注的住房等民生问题作为对口支援的工作重点,一定要在今年入冬前帮助受灾

群众把住房建起来,不让一户受灾群众受冻[详细]

4月10日至11日 王珉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进行调研

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工作的对接,实现优势互

补,实现豫新两地共同发展[详

细] 4月19日至21日 卢展工深入哈密地区调研对口援疆工作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河北 兵团农二师

农六师五家渠市、昌吉山西 回族自治州阜康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福建 市、玛纳斯县、呼图壁 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六个县市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对口支援工作的优先位置,把资金、人才、技术、智力等更多投向民生项目,让广大群众

切身感受到对口支援的成果[详细]

4月19日至21日 张云川率团调研 陈全国:扎实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

以企业为骨干,与新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实现互利共

赢[详细]

4月21日至23日 张宝顺王君率团赴新疆考察调研对口支援工作

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解决受援地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

湖南 吐鲁番地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湖北 乐市、精河县、温泉县 与兵团农五师

题,大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详细] 4月23日至25日 孙春兰率福建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要科学编制对口支援各项规划;要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对口支援的突出任务;要把改善民生放在对口支援的优先位置;要充分利用好湖南的

优势;要精心组织好重大项目建设[详细]

5月5日至7日 周强率团调研 湖南欢送张春贤赴新疆履职 并考察援疆工作

选择切合实际的援助项目,切实满足当地需要,着力解决博州和农五师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难点问题,切实安徽 和田地区皮山县

和田地区的民丰、策勒天津 和于田三个县

黑龙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富江 蕴县、青河县和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十师

加强受援方的造血机能[详细]

4月28日至30日 罗清泉率队在博州调研 研究落实湖北对口援疆工作

突出重点,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

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详细] 4月16日至19日 王金山率安徽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采取10项措施做好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详细]

4月13日至15日 张高丽率团调研 天津对口援疆落实十项措施

将围绕农业产业化、矿产资源开发、地质勘探等领域,

加强协调沟通,不断拓宽合作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江西 州阿克陶县

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吉林 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和 吉木乃县

渠道,通过技术支援、资本输出、人才共享、合作开发,促进两地民族团结和经济共同发展[详细]

4月22日至25日 栗战书率团赴新疆考察工作

通过前五年的对口援建,力争使阿克陶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县城规模实现三个翻

番,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达到江西省县(市)的平均水平[详细]

4月10日至12日 苏荣率江西省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把对口支援的重点放在

着力改善生存性民生问题、保障性民生问题、解决安全性民生问题下工夫,早让群众得实惠[详细]

4月20日至22日 孙政才

率吉林省代表团在新疆调研

第18篇: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光山县人民医院

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卫生部门关于承担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培训、协作等任务,现结合我院及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和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推荐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卫生建设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建立对口支援

建立对口支援罗陈乡卫生院和南向店乡卫生院的工作制度,逐步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支援内容

1、提供服务: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安排,我院派出医务人员以挂职或下基层锻炼等方式在两个乡镇卫生院直接向当地农民提供医疗服务,或者在组织巡回医疗义诊时作为必到服务点,也可根据两个乡镇卫生院的需求开展专家门诊、手术指导、专题讲座、查房、会诊等服务。我院计划分别选派两组政治思想素质高,工作态度认真,医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队员,其中罗陈乡卫生院4人,南向店乡卫生院4人。

2、卫生管理:派出医务人员负责帮助乡镇卫生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管理规范,业务院长以及医政科、护理部负责人定期到卫生院指导医疗护理质量管理,逐步提高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3、培训人员:派出人员要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指导。同时依据信阳市卫生局要求,由各乡镇卫生院选派该院薄弱专业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我院将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各专业的医疗技术人才。

5、经费和设备支持;鉴于我院自身经济困难,只能提供很少的经费和设备支持,在我院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要是在人力资源上支援平安镇卫生院的建设。

光山县人民医院 2011年12月1日

第19篇: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xx医院

2015年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院对口支援管理工作,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2015年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深入总结近几年医院支援基层卫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认识再提高、方案再细化、方法再改进、措施再落实、成果再扩大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医院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支援目标

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结成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帮助受援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和加强管理。通过系统可持续的建设发展和对口支援,受援医院的医院管理、基础设施、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等得到明显提升,并可持续改进和提高。

三、组织领导

(一)、xx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长兼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医院对口支援全面工作,制定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定期监督检查计划落实,定期研究、分析项目实施情况,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对口支援工作,负责组建对口支援医疗队开展相应的工作,安排接收受援单位医务人员来院学习等工作。

四、基本要求

根据受援医院的实际和当地群众的需求,帮助受援单位开展特色技术服务。指定以高年资主治医师和科主任为主的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对对口支援医院进行驻点医疗帮扶工作,根据院部对口支援安排表及时到受援单位工作,要求做好《驻点医疗帮扶工作考勤表》,填好门诊登记本,认真书写处方。

三、职责与任务

(一)、领导小组负责对对口支援单位开展调研工作,为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作相应准备。

(二)、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通过组织临床示教、疑难病例讨论、讲课培训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受援单位的科室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双方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并在相应病区优先安排受援单位上转的住院病人。

(四)、医务人员在受援单位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受援单位的规章制度并接受受援单位的统一管理。

(五)、我院医务人员要服从安排,相关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下乡的应及时上报科主任,由科主任临时安排人员完成支援工作,对口支援工作与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每支援一次院部补贴劳务费50元,缺一次扣50元,累计缺两次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xx医院

二〇一五年一月三日

第20篇: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通榆县第一医院

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情况汇报

在卫生部统一部署,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开展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我院作为县内唯一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了此项任务。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 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协调各项工作,由医务科具体负责,每年向受援单位派驻医生开展帮扶工作,现将近二年工作开展情况向检查组汇报如下:

一、组织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院长邓庆同志亲自任组长,业务院长张宝庆、孙凤武同志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参与,负责项目协调及日常管理工作,拟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协调并组织项目评估、考核及监管。。

(二)优惠政策。将医生到农村服务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重要指标,作为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对在农村工作期间表现突出,受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表彰的人员,在评聘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时优先考虑。凡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则不予聘任。

(三)经费保障。将上级下发经费全额发放给下乡人员。

(四)待遇保证。服务期间,派出人员享受法定休息日,原则上每月回家探亲两次,交通费用由派出单位报销。其原单位工作岗位一切工资、津贴、福利待遇不变。服务期满后,我院及时安排派出人员回原岗位工作,并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中优先考虑下乡服务人员。

(五)舆论宣传。要大力宣传实施这一项目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我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支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为宣传,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制定目标任务

落实国家城市卫生支援农村政策,积极探索城市卫生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引导城市卫生智力资源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缓解农村高素质卫生人才紧缺的矛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发挥城市医生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改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状况。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使农民就地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保健水平。将我院在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带到农村,促进农村基层医院逐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临床医疗、教学和基础指导,通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等临床带教形式,提高受援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素质;

(二)发挥我院医生的技术优势,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疾病控制、卫生保健等方面服务;

(三)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

(四)对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受援单位管理水平;

(五)帮助乡镇卫生机构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

(六)在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过程中,达到进一步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的目的,增强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

三、人员选派

从我院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开展服务。重点选派业务骨干,人员数量不足时,可从近年符合晋升副主任医师条件的医疗技术人员中选派。每年向每个受援单位派遣3人,时限为一年。

四、支援方式

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由我院牵头,按照受援单位的需要,合理进行专业搭配,然后由每组3人组成医疗队。在每个医疗队中,挑选一人任医疗队队长,负责医疗队的日常管理工作。我院的具体支援单位为八面乡、新华镇卫生院。已签订帮扶协议书。

五、考核管理

(一)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支援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实地抽查和监督。

(二)选派医生要自觉遵守受援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卫生行政部门和受援单位的领导,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纪律。派出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全部由我单位负担,不得接受服务单位任何名义的奖金、补助和福利待遇。对拒绝参加下乡服务的、在农村服务期间违规违纪的人员,由我院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受援单位要把服务人员纳入单位职工队伍进行统一管理,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考勤。服务人员考勤情况要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价

指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考勤情况弄虚作假。

(四)医疗队服务期满后,受援单位要对医疗队人员服务期间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考勤情况和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之后由受援单位填写鉴定,经县卫生局审核同意盖章后交回我院,装入本人档案,作为职务聘任、奖励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搭建了城乡协调沟通的平台。精心选派了一批素质高的医生,定期到协作单位开展义诊、巡回医疗等活动,积极开展支援服务工作。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强化对支援医生的日常监督,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城市医生的技术优越性。培养一批乡镇医疗人才,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改变乡镇卫生院人才溃乏和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转诊网络,为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榆县第一医院

2012-9-12

通榆县第一医院

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邓庆 张宝庆聂明杰

郑春雨

孙凤武 张福贵周世文肖英

通榆县第一医院院委会

《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心得体会.doc》
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