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21-07-18 来源:工作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一、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其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背景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认为,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内容

会议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

[2]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主要任务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

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

[1]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二、2014年2月25日山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

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今天在济南召开。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省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省委书记姜异康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讲话,省政协主席刘伟,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出席会议。

姜异康在讲话中指出,去年12月,中央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指导我们做好城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推进我省城镇化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精神实质,指导和推动工作。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努力开创我省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姜异康指出,要抓住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支撑。抓住机遇才有希望。目前我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省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山东发展的战略之举和长远之计。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推进我省城镇化发展。

姜异康强调,要科学谋划,确保我省城镇化发展正确方向。科学谋划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一要站在四化同步发展的高度谋划城镇化,发挥好工业化的主动力作用、信息化的融合器作用、城镇化的大平台作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支撑作用。二要与区域发展布局相协同谋划城镇化,形成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协调互动的良好局面,促进人口、产业及各类要素资源合理集聚。三要立足本地实际谋划城镇化,找准自己的发展模式,注重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护。四要依靠群众智慧谋划城镇化,以群众利益为最高原则,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标准,多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充分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姜异康要求,要扎实推进,用科学方法落实工作任务。扎实工作才能见到实效。坚持规划引领,把产业布局、社会资源、交通网络、管理体制等要素合理高效配置到城镇化发展中。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从各地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循序渐

进,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自身经验,逐步把握规律,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姜异康强调,要加强领导,努力提高推进城镇化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下更大气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努力提高领导推进城镇化的能力和水平。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中央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要认真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努力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内行领导。要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转变作风,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断完善推进城镇化的思路办法,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郭树清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我省城镇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就现阶段而言,应当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以本地城镇化、县域城镇化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扩大济南、青岛双核型的结构优势,加快培育一批100-300万人口的大城市,着力增强县城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积极引导一批示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一要促进区域中心城市扩容升级,高度重视济南、青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两市国际化水平,巩固扩大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优势。二要顺应县城扩展势头,进一步完善县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批30-50万人口的县域中心城市。三要继续支持小城镇发展,科学确定发展脉络,培育其内生动力。四要合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做好统一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只有具备各方面条件的,才可以启动实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等原则。

郭树清强调,坚持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必须认真对待已经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要以人为本搞好城镇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建设质量,提升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就业支撑,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我省将选择10个左右的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在试点中,一定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郭树清就城镇化的七项具体工作讲了意见。一是切实抓好城中村改造,规划必须科学合理,依据规划进行清理整治,妥善处理好原住居民的补偿问题。二是本着安全、便利、美观的原则,加强对老城区、老建筑整治,搞好安全检查和除险加固。三是向农民普及现代生活常识,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更顺利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四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绝不能肆意砍树、填河、炸山、拆房。五是适时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支持只辖一区的市把近郊县(市)纳入城市行政区范围,积极推动撤县改市工作。六是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政企分开、政村分开,逐步使乡村干部从企业中脱身出来,做到专业专注。七是盘活土地存量,占和补的土地质量要平衡,绝不能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大拆大建。

郭树清最后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城镇化工作,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勇于创新,我们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大福祉。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省级领导同志,各市党委、政府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

三、人民日报12月15日社论:积极稳妥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次会议集中了全党智慧和力量,取得圆满成功。会议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高度,科学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了一系列重

大部署,这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从1978年到2012年,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7.1亿,国际社会也普遍肯定中国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视之为中国发展的奇迹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巨大机遇,更面临诸多难题。尤其要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只要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城镇化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在这样一个十分关键的路口,我们一定要牢记,正确的方向就是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只有把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把握好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基本原则,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要牢牢抓住主要任务,奋力攻坚克难,解决好“人到哪里去、土地怎么用、钱从哪里来、布局如何优化、管理如何科学”等重点问题,进一步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逐步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就能给人们稳定的预期和希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用地结构,就能为城市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就能构筑城市发展的财力生命线。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控制好开发强度,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地区形成若干城市群,就能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规划管理水平,确保建筑质量,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能使城市不断增强竞争力、焕发生命力。

城镇化是涉及全国的大范围社会进程,是我国各族人民携手推进现代化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实践。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型城镇化的各项目标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实干中,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才能逐渐化为现实。13亿人齐心协力搞建设,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有顽强的改革决心、有坚定的发展信心,一砖一瓦不马虎、一张蓝图干到底,我们就一定能够开拓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新境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推荐第2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01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01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

- 1

201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把推进城镇化工作切实抓好抓实。

会议号召,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 3

201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据此,可以确定的是,超大型城市将不会是中国城市化的选择,围绕超大型城市和大型城市通过卫星城发展纾解大城市之困,将成为明智之举。

7、在将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背景下,京津冀将会迎来深度调整,之前碍于行政体制之弊无法推进的北京产业外溢获将有所改变,河北环京地区有机会,但最值得期待的是,天津滨海新区在经过过去十年高速的产业布局以后,后续发展乏力问题需要借力这次城市群重塑,否则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曹妃甸。

8、会议要求,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未来中国的城镇化格局中,特色小城镇将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色小城镇会分布于主要的城市群内部,成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另外很多将分布于自然风景区和田园地区,这些大国小城将成为很多人的居住选择。

9、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据此,可以预见的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将更紧,但问题在于,没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流动,将使得这些城市很容易失去活力,而且,参照英国的经验,中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区或将很快迎来深度调整甚至是衰落的阶段。

10、会议提出,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中国工业用地政策将被调整,并直接冲击地方政府传统的土地招商模式,地方政府必须调整依靠廉价土地供给和税收补贴的方式进行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路,以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的终结已经是事实,变未必兴,不变必然废。

11、会议指出,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很显然,这是房产税要出台的节奏啊!!有四套房五套房的小伙伴们,可以考虑出售了,一直等放假下跌实现住房的小伙伴们,也许有希望了!

12、会议提出,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这个有点意思,不过具体效果还需看具体的机制设计,记得当年试图推出发达地区土地出让金拿出来一部分用来支持落后地区的政策,结果,完全没有办法执行。转移支付如果是通过中央的资金池进行实现,还有效果。

13、会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说了很多年的问题了,效果大家有目共睹,真正市场化的社会资本不敢进也不想进,进入的大多是以权贵为背景的社会资本,结果成了一些人的洗钱工具,当然,反腐力度一大,因为这个领域的问题,市长书记也进去了一大群。

- 5

201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感觉乐观,如果对照一年前的官方表态文本来看,确实谨慎了很多,理性了很多,这一年来官方确实吸收了很多社会意见。大家都辛苦了!!

21、另外,在提醒一点,但从本次的会议公报来看,多次表达强调规划的科学性、持续性和划定城市边界,终结扩张性的城市发展模式,目前引发持续关注的新城建设,可能将得到审慎对待,所以,新区新城的建设之风是该停下来反思一下了!!

22、这下真的是乡愁里的中国了!

- 7 -

推荐第3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014年中央城镇化会议的召开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政考点。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

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推荐第4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会议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

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推荐第5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014年中央城镇化会议的召开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政考点。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考点1:召开时间】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在北京举行。 【考点2:主要内容】

会议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考点3:重要任务】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

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推荐第6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全文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把推进城镇化工作切实抓好抓实。

会议号召,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城镇化工作的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推荐第7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4年3大重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14-02-04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于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12月12日至13日、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三个全国性重要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主基调和“六大任务”,以及城镇化工作、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入理解把握三个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对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找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做好2014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编发本期导刊。请各单位于1月3日(周五)下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讨论,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全力推进天津北部经济中心建设,为美丽天津建设做出新贡献。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城镇化工作: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三大社会关切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4年六大任务

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4、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5、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摘自2013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深化改革

会议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

关键词之二:区分情况、分类推进

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全会提出的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快研究、尽快启动。党中央已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指定一个机构负责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

关键词之三:稳中求进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关键词之四:增强金融运行效率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关键词之五:口粮绝对安全

会议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关键词之六:化解产能过剩

会议指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

关键词之七: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会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关键词之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会议要求,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之九:着力改善民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

关键词之十:两个“丝绸之路”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城镇化工作: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2、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3、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4、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5、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6、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摘自201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社会3大关切

人到哪去 钱从哪来 地怎么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优先解决存量

目前,我国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只实现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个百分点之差使2亿多名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都成了难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肯定要解决,但要有进度、有顺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那么,谁先谁后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说明这部分人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应首先解决这部分人中有能力、有意愿的落户城镇。”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说。

陈飞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欠账和财力所限,城镇化应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首先解决存量问题,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财力的增加,再逐步转向以市场无形之手解决增量问题。

城镇化将成民间资金新的投资渠道

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徐洪才指出,如果光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的话,等于逼着政府盲目举债、寅吃卯粮,不仅不可持续,还蕴含巨大风险。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和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充实地方财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目前,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只要政府能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一定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各个层面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建设用地将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是对土地相对粗放的利用。但面对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我们的城镇化不可能永远无节制占用耕地。”陈飞说。

那么,城镇建设用地从哪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徐洪才认为,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耕地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腾挪的空间要通过土地集约化来实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换句话说,未来城镇化的过程,一定是土地集约化的过程。(201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人民财经通过梳理会议公报内容,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把握一个重要原则

本次会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强调两个安全

本次会议强调了“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三个1亿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视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

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

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

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五大农业经营主体

会议强调,关于“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六项权利

会议指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了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总体部署下,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部署更加系统。

专家们认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老矛盾依然突出: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大的矛盾、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与农业劳动力结构短缺的矛盾等更加凸显,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

“三农”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程国强指出,今后要以农业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农民富、加快农村小康为核心目标,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这次会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会议还提出,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对此,程国强认为,目前到了重塑粮食安全战略边界的新阶段,应抓紧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机制,突出重点,有保有放。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些农民进城后工作不稳定,没有社保,如果承包权丧失了,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未来一二十年家庭经营依然是主流,确保农户的承包权保护了农民利益。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发展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户不再种地。面对这种新情况,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为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了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意义重大。同时,土地流转在农村非常活跃,不能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盲目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会议鲜明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全覆盖。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关键在人。会议提出了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等一系列措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专家们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郑风田说,现在农村老龄女性是种地主力,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后这些人干不动了怎么办?必须向农业新型主体流转。因此要通过规模经营解决效益问题。

“一家种几亩地,留不住农业人才。要规模化经营才能让农业有奔头、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规模化跟工业化、城镇化相关,随着人员转移,一些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可以通过流转方式把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租金。”郑风田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目前这4种类型的新型主体仍处于初步培育阶段。国家要加强培训、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

会议在提出到2020年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目标的同时,也指出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据李国祥等人开展的社会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在社会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一些社会问题没人管,如农村“三留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有的地方仍是空白。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仍要加强,这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提出,要重视农村“三留守”和空心村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专家们表示,这些有利举措针对性强,贴近民心,必将有助于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李国祥说,一个村子搞得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联络人、带头人,党组织的力量要强。对于经济不太好的村子,如何加强领导能力,带动农民致富,做好社会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归根到底要靠党委和自治组织发挥作用。(摘自新华网)

推荐第8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

一、时事热点

2009年12月5号至7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图为城乡逐渐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昆山新城一角(2008年10月10日摄)。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变化,缘于一个巨大的跨越:中国城镇化60年间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它所蕴涵的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张、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城市功能迅速提高的辉煌历程。

二、时事透析

(一)城镇化解读

1.城市化又称城镇化。城镇化的提法比城市化的提法更有意蕴,无论从城市良性化发展的需要、战争防范的需要、以及资源最优利用的需要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超大型城市并不是最好的城市化之路,也不符合中国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因此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以中小城镇吸纳消化该城镇辐射的农村从而形成以中小城镇为主体的蛛网型城市化格局,才是中国城市化的的最优选择。

2.城镇化的提法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

(1)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

(2)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3)积极建设新型乡镇。

教材回归: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时因地而异,辨证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准确把握城市化的含义。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化之路。

(二)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1.有数据显示,西方所有发达国家总的劳动力不到4亿,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超过4亿,并且还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阶段里,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80%以上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就是说总量超过西方劳动力总和的劳动力大军,要从低生产力水平转向高生产力水平,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进程。

2.在我国,城乡二元矛盾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己成为我们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随着城市发展,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差距越来越大。统筹城乡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农民转移出来,而这仅依靠大城市是不行的,现在大城市也面临一些发展的问题。源源不断走进城市的农村人口是中国消费市场的生力军,而中小城市将是这些农村人口转移人口的主要落脚点。从中国的国情和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看,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一是符合中国国情,二是成本低、效益也较好。

教材回归: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亦有区别。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现处在中期加速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既要防止畸形发展,又要避免滞后城市化,以保持合理和良性的发展。

(三)中央政策对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1.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也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2.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城里人。稳妥推进城镇化,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投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

提高带来的消费扩大,为我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动力。扩大内需才是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根本之路,而加速城镇化的最大作用是扩大内需,将有助于带动房地产、餐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公用事业等行业面临更大发展空间,从而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教材回归: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渐渐趋同,缩小了城乡差别。

三、高考预演: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2. 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答案:1.D2.C

解析:第1题,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低,但近些年的发展速度较快。由试题所给甲、乙、丙、丁四条曲线在图

示期间的变化趋势及城市人口比重数值可知,甲、乙两条曲线在年2004的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应属于发达国家。曲线丙在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己达40﹪以上,而在2004年还未达到50﹪,说明在图示期间城市发展缓慢,不符合我国在这一期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点,2004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为41.76﹪,故只有丁曲线符合。

第2题,图示期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较快时期,美国己处于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进程很慢。因此,我国与美国城市化相比,具有城市化速度快的特点,表现为城市人口增长率高、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的特点。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又具有城市人口比重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多的特点。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根据有关数据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4.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5.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技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答案:3.A4.D5.D

解析:城市化水平要与经济化水平相适应;城市化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相吻合。

6.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不同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7.阅读下列关于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1850—1890年等依次七个时间段中,英国和日本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快的时段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英、美、日等国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___,原因是。

(3)我国城市化在年前发展缓慢。目前发展速度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英国:1850—1890年, 日本:1950—1970年。(2)慢,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或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当高或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或城市化进程趋缓甚至停滞) 。(3)1950年前,较快,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推荐第9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六大任务解读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六大任务解读:人到哪去·钱从

哪来·地怎么管

http://www.daodoc.com 2013-12-15 10:37 来源: 南方都市报新快报

核心提示: 调研看,这部分人口大多已接受了城市生活方式,尤其对于80后、90后农民工而言,已经很难回到家乡了。因此这部分农民需要逐步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李强表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户籍改革,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比如广东试行的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等。

据新华社电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城镇化不能靠行政命令拔苗助长

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点评】与此前中国传统的规划方式有所不同,力推简政放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城镇化发展思路上也有转变,即弱化行政命令,注重市场规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管清友认为,强调城镇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实际就是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研究员易鹏则认为,此举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的考核将不会刻意以城镇化率为标准。

城镇化首要任务:常住人口市民化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点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指出,一些农村人口到城市打工,已经逐步在城市稳定下来,有稳定的收入和住房,成为常住人口。从调研看,这部分人口大多已接受了城市生活方式,尤其对于80后、90后农民工而言,已经很难回到家乡了。因此这部分农民需要逐步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市民。李强表示,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户籍改革,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比如广东试行的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等。 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改变了我国以往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以往,特大城市、大城市受惠于政策优势,占据了更多公共资源,吸引大规模人口迁入,中小城市在经济建设中则日趋边缘化。力推城市群发展的国务院参事施祖麟分析,城市集群发展,可以进行产业、资源平衡分布,从而减轻大城市压力。“城市群有利于破解中小城市发展的问题”,易鹏认为,以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能够破解小城镇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不公的问题。

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 特大城市严控人口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

【点评】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通过放开中小规模城市的落户限制,既能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又能保证自由迁徙。

易鹏指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意味着将来落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难度将加大,但通过其他城市的发展,使得北上广的优势不那么明显,让民众愿意到其他城市就业。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指出,放开中小城市的落户限制,有利于鼓励农民实现“就近城镇化”。根据相关调研,农民工的流向主要有两种,一是长途迁徙,比如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另一种是选择在家乡的县城城市,这一类如果能就近定居落户,在风俗、文化、饮食等方面容易融入,而县城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条件等方面的条件也较好。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对于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已经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甚至不堪重负,因此通过政策制定进行调整、引导、分流,鼓励就近城镇化。

确定央地分工:将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点评】据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由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等多部门联合负责。6月26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家城镇化规划已起草形成规划文稿。12月3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实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此次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更是为规划出台带来希望。一系列迹象表明,规划出台已为时不远。一权威人士透露,规划最晚将于明年两会后出台。

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

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点评】目前中国的土地城镇化率远远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城市面积快速扩张。为了吸引投资,很多城市规划了大规模的工业园区,用地价格很低,这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而城市土地是有限的,工业占地太多导致生活用地尤其是居住用地减少,带来住宅用地价格高涨。国土部的一份统计显示,2013年二季度全国105个重点监测城市的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6044元、4799元和684元/平方米,工业用地地价明显较低。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盘古智库研究员易鹏表示,这次中央提出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用地,预计今后将出台更严厉的土地管制,以促进更集约用地。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表示,减少工业用地、提供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意味着扩张型的、以建筑群为主的城市规划已经结束了。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李人庆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现在很多城市工业用地闲置,下一步可能会收回这些闲置的土地,转为其他用地。

地方债券将放开 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点评】如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专家表示,房产税将成为地方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市政债也将放行,将目前各种融资平台债务规范化。国际金融论坛理事长、央行原行长戴相龙昨日表示,城镇化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而城市财政的来源,一是税收,包括房产税、资源税等都可以作为地方财政来源,二是举债,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允许发行城市建设债,当然要设定严格的条件。戴相龙还建议建立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比如设立住宅储蓄信贷银行,实行低税率等优惠政策,在公积金和商业贷款之外,为市民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优惠的金融支持。

中西部和东北将发展若干城市群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

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点评】“两横三纵”这一格局源于“十二五规划”。其中,“两横”指的是欧亚大陆桥通道和沿长江通道两条横轴,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则为三条纵轴。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规划几乎囊括了中国内地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对于此前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每个城市都将划定开发边界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点评】中山大学教授孙原表示,这里所说的边界不应是城市行政区划意义上的边界,而应该是指城市核心区与生态区之间的边界。孙原认为,城镇规划的关键就在于平衡。城市核心区追求的是效率,而城市的生态区强调生态环境,如何限制城市规模,就应该在核心区与生态区之间明确开发边界。他介绍,广州提出的“山田城海”规划就是这种边界的体现。即在都市的核心区和卫星城之间保留一些森林、农田、村庄和湖泊河流的生态区。但在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陈秋霖看来,这种边界的意义并不只是城市规划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治理的问题。

发展美丽城镇 让居民记得住乡愁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点评】近年来在城镇化大潮中,不少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据最近的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766722处,其中,17.77%保存状况较差,8.43%保存状况差,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20余年被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评价为“中国对文物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中央对此作出纠正,谢辰生认为,这正是符合了我国坚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行“专家治市”不能政府换届规划也换

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点评】在近年各地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盲目跟风,热衷建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等恶果也逐渐显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李丹阳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就是一些政府官员不懂合理规划,项目不经过科学论证就上马。中央提出了“专家治市”理念,在李丹阳看来,此举非常有针对性,“这说明知识和先进理念在城镇化推行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传统的长官意志”。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彩语言辑录

——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格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布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新华社电)

■新闻背景

数据见证我国城镇化

据新华社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记者梳理了权威部门发布的有关数据,见证了我国城镇化推进步伐。

199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18.9%。

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36.2%。

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城镇化水平为45.68%,比解放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两年分别提高了1.32和1.3个百分点。

——据测算,2001年到2011年10年期间,城镇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

■解读

人到哪去·钱从哪来·地怎么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社会三大关切

据新华社电 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优先解决存量

目前,我国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只实现了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个百分点之差使2亿多名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都成了难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肯定要解决,但要有进度、有顺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那么,谁先谁后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说明这部分人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应首先解决这部分人中有能力、有意愿的落户城镇。”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说。

陈飞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欠账和财力所限,城镇化应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首先解决存量问题,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财力的增加,再逐步转向以市场无形之手解决增量问题。

城镇化将成民间资金新的投资渠道

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徐洪才指出,如果光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的话,等于逼着政府盲目举债、寅吃卯粮,不仅不可持续,还蕴含巨大风险。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和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充实地方财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目前,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只要政府能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一定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建设用地将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是对土地相对粗放的利用。但面对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我们的城镇化不可能永远无节制占用耕地。”陈飞说。

那么,城镇建设用地从哪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徐洪才认为,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耕地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腾挪的空间要通过土地集约化来实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换句话说,未来城镇化的过程,一定是土地集约化的过程。

推荐第10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提出六大任务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刘然 夏晓伦)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把推进城镇化工作切实抓好抓实。

会议号召,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文字来源:央视网 据《新闻联播》报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提出明年经济工

作六大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心,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经济大势,保持调控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定了行动纲领。

会议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成就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会议强调,在肯定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会议认为,明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大国货币政策、贸易投资格局、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都存在不确定性。要充分考虑明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努力抓住机遇,从容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

会议指出,观察当前和今后世界经济形势,必须联系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具有长期性,国际市场争夺更趋激烈,必须顺势而为、转变思路。要冷静扎实办好自己的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内需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主动、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和国际竞争中的主动,努力创造和维护政治关系友好、经贸规则有利、发展空间广阔的良好环境。

会议强调,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明年进入到“十二五”规划第四年,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

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无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还是其他各项政策,都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三、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四、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五、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突出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物价稳定,为推进改革和调整结构创造良好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的黄金平衡点,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进展。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着力增加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制度建设,织好保障民生安全网。

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要加强学习、吃透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推动全党全社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要把握大局、扎实推进,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正确推进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准确推进改革,按照中央要求来推进;有序推进改革,避免在时机尚不成熟、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注重实效、取信于民,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积小胜为大胜,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全面统筹和审定后,明年适时加以推进;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找出规律,凝聚共识,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对全会提出的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强研究、尽快启动。党中央已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指定一个机构负责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

会议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扎实工作,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的各项部署,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共同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11篇: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城镇化”

“城镇化”拓展发展新空间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要求透出重要信号: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围绕“城镇化”逐步展开,并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潜力:将起长期带动经济增长作用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高增长后,又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率先企稳回升。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下一步如何拓展发展空间?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提高城镇化的持续投资将起到长期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尽管中国城镇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约10%提高到大约45%,但与发达国家78%和世界平均49%的城镇化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厉以宁算了一笔账:今后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30年以后,城镇化率大约达到75%。要知道,城镇化率每年

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将是多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此外,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投资增长,还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带来消费扩大、促进社会和谐,可谓一举多得。

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专家认为,这一规划符合中国国情,有利长远发展。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从中国国情看,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从长远看,小城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于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全国政协常委陈凌孚说。

历史经验表明,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109个镇的调研,近20年来,有58%的农村劳动力在镇域范围内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亮点: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此次会议上的亮点之一。

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社会保障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然而,原有的城镇户籍制度让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望而却步,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有关专家指出,此次中央提出的重大举措,将使城市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能进城,稳得住,为消费提供较大增长空间,并推动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最新消息,这项措施即将付诸实施。他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稳妥: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到“推进城镇化”时,除冠以“积极”一词外,同时还强调了“稳妥”。

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点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要坚决防止缺乏规划,一哄而上,造成经济波动、社会动荡;要坚决防止城市配套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外来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就业、住房等压力过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谈到城镇化进程时建议,由于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应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在城乡统筹、农民工向城镇居民转型方面进行更多试验,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提出,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重点城镇交通、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

等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12篇:苗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苗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解读

1.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苗实:推进城镇化,有三个作用,其一可以解决三农问题,其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其三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

2.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苗实:实现城镇化,可以达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释放内需,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共同富裕。

3.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苗实: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力求水到渠成,不可拔苗助长。

4.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苗实:城镇化必须提高发展质量,具体要求有五点,一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二要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三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四要重视生态安全,五要改善环境质量。

5.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苗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什么是美丽城镇?既有历史记忆,又有地域特色,更有民族特点。说白了,不能整齐划一,而要因地制宜,搞出各自的特点。

6.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苗实:推进城镇化,既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而且,既明确了市场和政府的各自活动范围,又明确了中央和地方的具体分工。

7.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苗实: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8.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苗实:这里主要讲了四点,其一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其二是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其三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其四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9.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苗实:首先,提出了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原则,即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其次,明确了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最后,强调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

10.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苗实:这一段话讲得很全面,既有财政上的安排,又有金融上的呼应,更有放宽市场准入上的支撑。而且,只要能够把上述工作下功夫做实了,势必事半功倍。

11.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苗实:对于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尤其是,在城镇化总体布局完成后,就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另外,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12.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苗实:城镇建设,有四个要求,其一是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避免走弯路;其二是要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三是要融入现代元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其四是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接着,特别指出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然后,强调了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13.要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苗实:首先,提出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标准是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强调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最后,明确了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第13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12.15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15日 01 版)

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臵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把推进城镇化工作切实抓好抓实。

会议号召,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城镇化工作的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14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摘要(公务员考试必备)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会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

第15篇:军转时政热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一)

2014年军转时政热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一)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辅导专家指出,城镇化建设既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是2014年地方两会强调的热点词汇之一,对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和掌握对于2014军转干部而言,是必备理论政策之一。为此,中公教育军转干考试网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专家解读进行总结整理,以供军转干部参考。

1.不准乱跟风大跃进

【原文】

会议提出,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城镇化事关现代化,事关子孙后代,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必须突出天人合一,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应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会议强调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2.不准急于求成

【原文】

会议要求,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解读】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城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不可逆转。城镇化有自然的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无所作为。不能拔苗助长,即在产业支撑不足、就业岗位不够、城市承受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不能一味城镇化。不能无所作为,则是指现在一些大城市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应该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很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难进行,产业支撑是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未来要把“四化”同步作为一个重点,互为支撑,保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3.不准盲目大拆大建

【原文】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解读】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过去提起城镇化,大家想起的就是建房子、建桥,而这次强调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实际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城镇化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经过一年讨论,最终提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非常不容易。

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要讲究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意味着不能刻意追求城镇化率,地方政府的考核也不应刻意以城镇化率为标准。

4.不准一味求洋求异

【原文】

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

【解读】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中国不能效仿西方的城镇化道路,因为西方已经反映出了城市病——城市变成污染源,有钱人从城市迁出,出现了逆城市化。如果要达到90%的城镇化率,意味着还将有5亿人进入城市,城市的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生活质量也会下降。

中国的城镇化应该通过改造老城区并建设新城区以及新社区的方式来进行。老城区应该迁出污染企业,发展商业和服务业。新城区的建设则通过在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内引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实现。而新社区则通过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增加公共服务实现。

5.不准造新城变鬼城

【原文】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会议提出,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当前,不少地区都存在人口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率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了空城、鬼城,浪费巨大。会议提出,未来要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所以我们的城镇化还是要以人为本。

很多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占用了很多土地,城市化还是要让城市成为居民居住的城市。然而现在很多城市开发的新城都是大面积广场、盖几栋大楼,居民的民用空间很小。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化一定要遏制土地无限扩张,土地的居民用地、公共用地、产业用地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待续)

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第16篇:中央城镇化规划

中央城镇化规划:“两横三纵”格局 一张蓝图干到底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会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最关键:户籍制度和就业问题,城市容纳力)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

城镇化“完成时”的中国什么样

中国新闻网[微博]2013-12-16 13:45

多次被本届政府称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的城镇化之路终于有了一个明晰的方案。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首次城镇化工(行情 专区)作会议上,政府就如何推动城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出战略安排。在这一战略安排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将如何进行?城镇化蓝图轰轰烈烈完成时的中国又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

 什么样

城镇化关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涉及区域协调发展,更是扩大内需、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在城镇化蓝图轰轰烈烈完成时,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全景:布局“两横三纵” 大小城市协调发展

蓝图:在城镇化建设展开若干年后,我国形成了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的“两横三纵”发展格局,20多个重点开发的城市群在“两横三纵”的坐标轴上聚集,而城市群又发挥着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城市的发展带动起中小城市的发展。

解读:“在‘两横三纵’发展格局下,交通沿线的城市圈建设逐步完善,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往西部转移,在产业转移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圈慢慢形成,而城市圈又发挥着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城市的发展带动起中小城市的发展。”这是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对于未来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的构想。

会议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并强调,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除了三大城市群外,在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与邻近的地级市用城际高铁联系起来,可能形成区域性的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重要城市群,包括洛阳、开封、许昌等,已构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中心,已经形成工程装备、机车车辆、动漫文化等支柱产业;以成都为中心包括德阳、绵阳、乐山等城市在内的城市群,科技资源雄厚、制造能力强、农业发达。

徐逢贤认为,从目前城镇化进展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已经实现城镇化,而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数个城市经济圈,预计2020年基本也能够实现城镇化,而西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进程较慢,预计2025年有望实现城镇化。

生态:新城镇化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道路

蓝图:推窗可见青山绿水,出门能在花园散步,路面干净、花坛馨香,漂亮的楼房掩映在绿色之中,令人陶醉。城市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没有污染的空气、频繁的堵车,社区里面幼儿园、卫生室、购物超市、健身广场等功能完善。

解读: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仅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面临着人口、空间、生态环境等优化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会议明确,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丁元竹表示,中国在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人口资源方面的集中度不重合,因此,加强城镇化合理布局,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导致的生态危机,可以让中国走上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专家认为,把美丽乡村建设当做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还需要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注重规划导向、产业支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管理创新、政策引导,通过市场化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建设。

人口:2030年中国70%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群

蓝图: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出全新格局:相较于现在人口密集拥挤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2030年时 70%的人口都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群中,在代表性城市群京津冀中,北京的百万人口外溢到保定、廊坊等地。在全国,1/3左右的省会城市人口增加到200万-500万,户籍制度藩篱的破除令人口自由流动,大中小城市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化。

解读:“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已经身处城市却未能享受城市化待遇的2亿农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汝信认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本质上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更为重要的是打破身份等级,通过推动户籍在内的系列改革实现真正的农民市民化,“而这样一个过程大概需要20-30年”。

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刘萼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人口分布将呈现新的格局,到2020年将会有1/3左右的省会城市人口增长到200万-500万左右,如长沙、成都等省会城市将会增长到400万-600万之间,沈阳到2020年人口会达到500万以上。“到2030年664个小城市人口都将会增长到50万左右,届时中国人口除了聚集在北上广特大城市外,30万-50万人口的城市将会聚集最多人口。”刘萼说道,届时将会有70%的人口聚集在城市群中,另外30%的人口分布在相对孤立的大城市。

新市民生活:公共服务、就业均等化

蓝图:城镇化若干年后,户籍制度的破冰令全国户籍人口没有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制度,人口自由流动到城市中,在医院里享受同样医保报销,在学校里没有借读生,就业时档案不用返回原籍,农民身处城市,切实享受城市服务带来的便利化。

解读:会议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在汝信看来,农民的市民化待遇首先指未来农民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市民均等化,其次就是就业要均等化。 “目前各城市农民市民化进度不一样,像陕北等依靠煤矿支柱性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也发展比较好”,汝信认为,这样的城市3-5年就可以实现市民化待遇。但是有些依靠中央财政补贴的城市由于需要转型到依靠自我发展,农民市民化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

怎么干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城镇化改革又需要哪些相关的配套改革落实到位?

土地: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中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会议提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城镇化应该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经济发展、人口自由流动来实现,是一种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体现,因此过程中要防止一些地区打着城镇化的旗号摊大饼,大肆圈地,同时要提高土地转让价格,保障农民受益。”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说。

资金: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吸引民资

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仅依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不仅不可持续,还蕴涵巨大风险。会议提出,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未来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化将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增加的基础设施投资即达10万元。每年增加100万城市人口,需要增加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1000亿元。加上一个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其商品性消费将增加3倍以上。

配套:医疗、财税等改革成关键 业内认为,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土地、公共服务、投融资、户籍、财税一系列配套改革。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房地产管理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多种改革的系统工程。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释放巨量需求的关键仍在于经济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改革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解决,是目前中国打造城镇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挑战。

风险: 城镇化需防范盲目造城运动

虽然中央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但不少地方仍旧陷入“重物轻人”的误区,城镇化“大跃进”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会议明确,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过去提起城镇化,大家想起的就是建房子、建桥,而这次强调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实际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他表示,城镇化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经过一年讨论,最终提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非常不容易。

第17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回顾总结了2016年经济工作,提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五证合

一、一照一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等改革成效,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党中央明确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指明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的主要方向,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作出部署要求,为明年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20xx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初步确立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深刻认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认识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准确把握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的主要方向,把党中央对经济工作总的要求作为明年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推动工商和市场监管事业取得新进展,以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联系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实际,按照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要深化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简易注销登记等工作,加快实施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完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做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网络市场监管、广告和商标监管等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发挥好小微企业名录在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完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加快推进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支持消协组织履行公益性职责,为消费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战略决策。稳中求进,为多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凸显了这一科学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也凸显了我党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符合我国实际,取得了显著成效。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稳中求进,根本在“稳”,着眼在“求”,目的在“进”。根本在“稳”,既是经济之稳,也是社会之稳。着眼在“求”,就是要主动求稳,主动求进,以“求”来争取主动,以“求”来化解矛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目的在“进”,就是要在保稳和求进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有新的进、新的突破、新的成效。对明年经济工作而言,贯彻好这个重要原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宏观政策要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与此同时,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敢作为,而是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与此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加以解决。

稳中求进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意味着这一工作方法的内涵更加丰富,科学性进一步增强,对我们开展各方面工作有着更加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战略定力、对经济发展的信心通过稳定的政策传导给全社会,就是要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广东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坚定信心,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使明年全省经济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有好,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朝着既定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第18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

讲话

2013-12-16 12:01 来源:人民日报

我有话说有8人参与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会议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会议要求,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

会议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从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齐心协力把推进城镇化工作切实抓好抓实。

会议号召,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城镇化工作的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19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全文)

2012-12-17 09:18:00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有0人参与

0【导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12月17日9点,经济之声评论:未来经济发展要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中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闭幕。这次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根据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对此进行评论。

明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也是“稳中求进”,和去年相比,今年提出的“稳中求进”,在宏观政策调控的内涵发生了哪些变化?

向松祚:今年2013年提出的稳中求进与2012年相比内涵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因为在2012年年底的时候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还没有得到显现,通胀的压力仍然存在,但是2012年整体的经济情况确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非常详尽的总结了2012年经济所出现的一些重大矛盾和重大变化,所以今年的稳中求进在稳的内涵方面主要是三个,一个是稳目标,一个是稳效益,第三个是稳政策。稳目标就是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要维持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这是一个所有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第二个就是稳效益,今年提出的是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为什么这个效益变得如此重要呢?我们看到2012年很多企业的利润的增长幅度大幅度的下降,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大幅的下降,产能过剩的矛盾非常的突出,怎么把这个效应稳住,我觉得现在是整个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如果企业很多产业赚不到钱,那么我们的经济效应的结构调整其实就很难推进。第三个当然是稳政策,这个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要有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基调和去年也是一样,在房地产调控也是要坚持不动摇。同时民生里面我们看到现在民生的政策提出一个守住底线,守住底线特别是基本

的医疗保障,基本的教育、失业保障这方面的开支要守住底线,这也是一个稳。还有一个稳是城镇化,城镇化也是提出稳妥推进。

我想今年的内涵如果和去年相比,去年主要是稳的话,今年稳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且今年主要是在“进”方面采取更多的方法,这个“进”就包括很多的内容,比如说我们改革明确提出要推进要有时间表,总体设计、路线图,城镇化要快速的推进这是今年首次提出来,同时在解决产能过剩,解决双高的这些产业,在培养拉动消费新的增长点方面今年要采取一些非常具体的措施,这都是“进”的内容。今年主要是2013年的经济工作稳,在稳的基础上主要是进,去年也可能主要是稳,这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明确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个方面以前中央说得并不多,为什么今年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向松祚(微博):我想从十八大报告,特别是十八大顺利闭幕之后,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各个方面的讲话,其实表现出现在中央新领导层对推进改革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事实上现在所有的经济问题,我们追根溯源的话,要解决它们必须要通过改革,各种都要通过改革。我们前面讲的稳中求进的各项目标包括城镇化,包括解决产能过剩,包括提高经济增长和质量的效益,没有改革其实是很难推进这些工作的。但是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比如说收入分配改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提了很久了,已经提了十几年,很多的方案讨论来讨论去但是没有得到实施,比如说我们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为民营资本、私人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个问题几乎每年都在说,但是似乎困难更大。还有我们财税体制的改革,这个改革也讨论了很多年了。

我想新的领导班子针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改革推进不下去,这个问题就非常麻烦。如果我们改革始终停在这个地方,其他经济工作所提出的目标,包括收入倍增的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能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我觉得这次提出要有总体设计,要有时间表、路线图,其实是表明新的领导班子对改革有一种高度的紧迫感。

我想在未来国务院相关各个部门甚至地方政府也要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甚至要达到每一届政府甚至是每一个主要的负责人要负责推进改革,这样才能够推得下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书面上和口头上。我们的改革在过去几年多数都停留在文件、书面和口头上,下一步我相信下一个领导班子就是如何把这些书面口头的改革承诺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这个当然就需要一个明确的路线图和非常具体的时间表,未来可能还需要具体的负责人,包括地方政府的负责人,包括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同时和今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任务相比,明年的任务增加到六项。其中新增加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一项。这次会议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单独列出,表明了城镇化在现代化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其意义恐怕还不仅仅是稳定增长、拉动内需,应该是长远和全面的影响?

向松祚:当然,因为我们十八大报告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有一个判断,第一个是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二个是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我们要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要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有一个巨大的跨越,这个跨越的核心或者说最大的任务主要是怎么能够推进城镇化。这一次我们看到城镇化的含义和以前我们讲的城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的城镇化主要是农民的转移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到城市来打工,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让已经转的农民工如何实现市民化。这当然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那么这个市民化包括要有户口体制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公平,如何和城市的居民一样,我觉得这些任务核心还不是基础建设房地产,核心的是制度的调整。

我们现在可能有两三亿农民工,甚至更多一些,这些农民工如何成为真正的市民,这里面还有一个相应的任务就是这些成为市民是在哪里成为市民,是我们这些庞大的大城市比如说北上广深已经非常庞大的城市要继续庞大下去吗?要继续摊大饼吗?还是我们要发展更多的中小城市,让多数的农民工能够到中小城市成为城市的居民。所以我觉得城镇化要提出要积极稳妥,这个不能冒进,事实上在过去提城镇化的时候,很多地方政府特别容易冒进。什么叫冒进,他们是一种非常短期的短视政策。比如说跑马圈地,很匆忙的把农民的地征以后,很多农民未来的生活就没有依靠了,引起了很多的社会纠纷。第二个对城镇化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第三个我们的投资重点是要投资教育、医疗、保障房建设方面,而不是说我们要匆忙的把农民的地征以后,再盖商品房,事实上农民工是买不起高价的商品房的,所以中央反复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规程。我想经济工作会议以后,相关部门和各个省还会对城镇化具体的研究,而不是说盲目的去把农村变成城镇,事实上这也是做不到的。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

第20篇: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2012年12月17日08:39

来源:新京报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解读】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妥推进城镇化含义重要。“有些地方把城镇化错误理解为空间规模的扩大,大量圈地。这在学界来看,就是冒进、缺乏合理规划,居民生活质量不高,推进进程过于急躁。”

目前城镇化率被高估

陈耀说,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我国城镇化率约51%,而事实上,这是按照城市常住人口统计的,不是真正的城镇化率。“我国城市中存在着不少没有正规职业的流动人口,去除这些因素,城镇化率应该降低10个百分点左右。”

尽管如此,我国的诸多城市过早出现了城市拥堵、生活压力大、污染严重等系列城市病。他认为,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必然要求宜居性,而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中这方面考虑不多。

国外大城市城镇化率在80%以上。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微博]认为,城镇化不意味着都去大城市,要切实纠正大城市病,在中心城市旁边是卫星城,形成一个城市群,协调发展。

此外,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布局要跟区域发展衔接。陈耀表示,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阶段不同,(城镇化)不能一个进度、一个模式推进。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发展阶段不同合理推进城镇化。

需推进户籍改革力度

对于农村人口市民化问题,要让进城的人真正融入城市生活。陈耀认为,这需要推进系列体制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比如在城市的近郊或边缘区域,人们不愿意市民化背后隐含了体制问题,成为市民后,他们得到的利益还不如非市民的利益大。这从根本上看,是现行体制需要协调好。

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认为,城镇化之后,需迫切解决就业问题。这需要城市有系列的配套政策。比如发展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是城镇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陈耀表示,城镇化过程还有一些必须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在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上楼。但不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农民可能就不愿意。这样就不能强行推行城镇化,要尊重农民意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在扩内需过程中,一条主线是城镇化。李克强副总理最近多次提到“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最需要解决中国城乡内部二元结构的问题,也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政府应当在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缩小待遇差别,实现更加均衡广泛的公共服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心得体会.doc》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