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观后感

2020-04-18 来源:观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秋收起义观后感

影片《秋收起义》观后感

为了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这门课程,老师在课上为我们放了《秋收起义》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将毛泽东以及革命军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刻画地十分细致。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用自己敏 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这与毛泽东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的。

作品讲述秋收起义,首先介绍了1927年国内形势的剧变。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遂告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于1927年8月3日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8月5日,临时中央训令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暴动,以响应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举行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正式决定举行秋收暴动。当时身在武汉的毛泽东被派往湖南具体组织和领导起义。正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军事上要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帜,坚决地同国民党反动武装进行斗争,因为国民党蒋介石已经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

应该说,这是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事变”中我成千上万共产党员惨遭屠杀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路线上完成的一次伟大转变。

这部作品对为什么发动秋收起义,起义过程的组织领导,起义暴发后各团的进攻方向及其进展,以及毛泽东同志发现中央攻打长沙的原定计划有重大失误时,立即决定放弃这一计划,改为向农村进发的整个过程,条分缕析地进行叙述。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叙述,该片详简得当,既介绍党的重要会议、文件和决定,同时也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和重要细节。 其中包括毛泽东曾被拟定派赴贵州开展斗争,但对湖南情况更为熟悉的毛泽东主动要求赴湖南领导武装斗争,其博大胸怀和战略思考,受到党内包括瞿秋白在内的高层领导同志的赞许。他抛妻别子的场景给观众以深刻感人的印象。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在夺取长沙并举行长沙暴动的原定计划遭受严重挫折后,他果断命令各路起义军向浏阳文家市集中,迅疾提出放弃进攻长沙、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之地的正确主张。这一主张,无疑是毛泽东审时度势,挽救革命力量于危途,把中国革命引向光明前景的伟大决定。

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党内多次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这在秋收起义中非常明显。这些历史经验促使党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也正是因为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所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秋收起义的帮助。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在一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以下几点:

一、比较准确得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清了敌我友问题。

二、对我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领导权问题做出了分析。

三、认清了国民革命的中心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四、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做出基本分析。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领导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度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际上解决了中国这一人口数量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重大问题。

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④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理论。等等。

虽然电影没有放完,但是以电影的形式,我更直观地看到了20世纪初期至中期党在领导方针上的逐渐完善。以及共产党人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让我感慨万千,十分震撼。

推荐第2篇:《秋收起义》观后感

梦想究竟是什么呢?是吴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雄心壮志,还是秋瑾奔赴东瀛的一片冰心?是蒙马特高地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苦苦寻觅,还是苏格拉底为真理饮下毒鸩的壮烈决绝?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有大也有小,但是因为有梦,所以美好。

我对生命有着最纯粹的信仰,活着即美好。当每天睁开眼睛,阳光落满瞳眸,新的一天悄然而至,我都会微微一笑。我向往和平,热爱绿色,我的梦想很简单,希望我所生活的世界珍爱每一个人的生命。

然而,梦想与现实总有一段令人沉吟的深度。

那么又何为“中国梦”?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告诉所有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国这个梦想,多少代人付出青春,付出生命,抛头颅洒热血。

唐宋时期的辉煌历程在国人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那个时代用开明,自信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国度,中华民族享誉海外,多少人慕名朝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安逸的日子吞噬警觉,当人们懈怠之时,灾祸也悄然而至。

清朝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利用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不知清醒,使国家远远落后于西方。到了清末,情况愈加严重,两次鸦片战争,使我国成为英国的鸦片倾销地,我国也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人被西方国家一次次地冠以“东亚病夫”之称。

在人心溃散之际,出现了一位传奇式的英雄武术家,他武艺出众,执仗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用自己的坚强和意志,给了西方国家一记重拳,挫败英洋力士,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无限荣光。令国人扬眉吐气,不再被永远地扣上“东亚病夫”这屈辱的称号。他用自己的青春,用他短暂的一生来书抒写出他的中国梦,他用自己的生命成就国家的未来,他——霍元甲。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真汉子,用他的豪情壮志为后人展现出一生的中国梦。从拥有记忆开始,耳边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也许,战争是掠夺生命最本质残忍的手段,它大规模的制造死亡,在泛黄的历史书卷里刺目惊心的刻画了不堪回首的过往。但是,潜伏在人类生活里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可怕。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然而,许

多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在人类的食物中做手脚,这残害了很多无辜的人。甚至连无辜无邪的婴儿都不放过。从很久以前出现的大头娃娃,到后来的三聚氰胺,甚而如今的婴儿“性早熟”问题,小小的奶粉竟潜藏如此巨大的危害。看着电视里那些孩子孱弱凄楚的身躯以及他们父母潸然泪下的脸,总感觉格外心酸以及不平。难道金钱远胜于生命?

我的梦想很简单,希望我所生活的世界珍爱每一个人的生命。我想,人有梦,国亦有梦,这个千年古国一定希望自己所孕育的生命们健健康康;我相信,我的祖国一定可以解决那些食品安全的隐患,珍爱每一个生命。

有许多人如他们一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但也许在他们人生的最初,他们没有豪情壮志,没有侠肝义胆,有的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他们为了梦想而不断坚持、努力,最终将自己推上人生的制高点,并成就国家大爱。因为有梦,所以美好,我会用我的实践实现我对生命的珍爱,实现我的中国梦。

推荐第3篇: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观后感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国共产党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共产党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推荐第4篇: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敏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从秋收起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同志的以下军事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

(2)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

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

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这部影片中体会到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今后的历史当中仍会熠熠生辉!

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这部电影中, 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弥漫在华夏大地上空.中国共产党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武装暴动.毛泽东和潘心源\\陈志安走到张家坊,却被阎仲甫所设的哨卡拦住.几个团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泽东巧妙施计得以脱身,三人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秋收起义终于打响了.工农革命军一路攻下多处要害后遭到敌人包围,因敌强我弱,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仔细思考局势,在会上指出敌我双方实

力悬殊,我方应先站稳脚跟,保存实力.虽然这声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有自己敏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椐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与毛泽东同志独特的军事思想分不开的.从秋收起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实事求是和创造性思维.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在秋收起义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移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于是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目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地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对军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地体会到这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军队.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了我党的第一面旗帜,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最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移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这部影片中体会到的毛泽东军事思想重要性,特别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今后的历史当中仍会熠熠生辉!

推荐第5篇:秋收起义观后感

电影《秋收起义》观后感

12应化1班袁泉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看了秋收起义这部电影,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敏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上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正确的路途,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是共军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救助山伢子,故事开篇毛泽东以“毛委员”的身份入场,独自一人前去参加秋收暴动的领导会议,路上他遇见一个少年吹着悲怆的号角,身上衣衫破烂,毛泽东走向前问他怎么回事,少年“哇”地一声就哭了。原来他的父亲被反动派杀害,还叫他拿三块大洋赎回他父亲的人头。少年哭诉着,毛泽东扶起他给了他五块大洋,面色凝重地对他说,你要振作起来,要主动拿起武器起来反抗,才能为你的父亲报仇,并告诉他安葬好父亲后可以去找他,一起参加革命暴动。少年点头答应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也为他后来坚持走群众路线定下了感情基调。

毛泽东进入红区,不料却被巡逻民兵当成奸细抓住,押到指挥所,几位起义将领正焦急地等待他到来,突然看到几个士兵对着远道而来的毛委员大声呵斥,

顿时怒不可遏,参加暴动的于师长当即命令部下押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紧张时刻毛泽东急忙拦住于师长,并微笑着说,这是士兵们觉悟高,积极性强的表现,应该值得表扬,何苦要打板子呢,就这样,那几个手脚无措的起义士兵释去了身上本不该扛负的重担,满脸愧色地出去了。一个起义委员会书记,迢迢赶来组织暴动,竟然被误挡作奸细抓住,弄得狼狈不堪,而毛泽东却能一笑了之设身处地为士兵着想,其勇气和心胸坦荡令人钦佩。这件事表明毛泽东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摆官架子,而且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确保起义的成功发动,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它显示出毛泽东非凡的品格魅力。

起义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是中国人称之为团圆节的日子,而我们就要在明天发动暴动,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反动派和土豪劣绅不让我们团圆,所以,我们要拿起武器,打倒一切反革命,大会在潮水般的掌声中落幕,标志着秋收起义正式打响。后来,起义遭到敌人的顽固抵抗,起义军伤亡很大,前进受阻,关键时刻毛泽东毅然决定撤退,放弃中共中央攻打长沙的计划。没想到这一决定立即遭到除了总指挥卢德铭外的其他起义领导人的坚决反对,更棘手的是士兵们的进攻情绪十分激动,他们激昂高呼打败敌人,占领长沙,毛泽东镇定自若,平静面对众人的质疑,丝毫没有取消决定的意向。终于,于师长代表大家当众质问毛泽东违反中央命令的原因,毛泽东不慌不忙,举起自己的雨伞,大声说道,一把伞最重要的是骨架,没有骨架伞是绝对撑不起来的。剧情发展到这里,我认为这已经是高潮了,因为主人公毛泽东的高大形象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置身那战火纷飞的岁月,目睹中国下层社会残破落败的现状,加之反动派疯狂迫害革命者,压逼老百姓,我能明白毛委员的良苦用心,他是站在全中国的高度上思考中国的出路,中国的情况太特殊,太复杂,中国革命不能照搬他国走的路子,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那就是走群众路线,联合全中国的广大劳苦大众,建立工农联合的革命武装和政权。因为,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已经表明,农民阶级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革命的力量源泉在农村。

1、实事求是:

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这部影片中体会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总之,秋收起义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很大,必定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推荐第6篇:《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观后感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推荐第7篇: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敏 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从秋收起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同志的以下军事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

(2)人民军队思想

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的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对军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逃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这的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军队。

(2)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

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

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这部影片中体会到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今后的历史当中仍会熠熠生辉! 《秋收起义》观后感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由孙军担任总撰稿、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制作完成的多集文献纪录片《秋收起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作品披露的无数鲜为人知的重要史实,不仅彰显了历史的真实及毛泽东等革命领袖们的斗争艺术,而且以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分析和叙述,给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重要的思想启示,那就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指挥枪这一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和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早期革命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作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

文献纪录片《秋收起义》以其翔实的材料和经典画面,用客观准确的史实考据和鲜为人知的细节,填补了秋收起义在电视文献片宣传上的一个空白。同南昌起义一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和领导的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在这次起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领袖们逐步认识到根据中国国情、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也正是有了这次起义,才有了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才有了燎原之火般的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认识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真理。全片高屋建瓴,注重用历史事实说话,为避免空洞的概念和说教,特别是在叙述秋收起义的背景和意义时,作品采用的全是真实画面和史实介绍,使观众在对历史背景的充分把握中,进一步认识到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地位。

作品讲述秋收起义,首先介绍了1927年国内形势的剧变。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遂告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于1927年8月3日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8月5日,临时中央训令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暴动,以响应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举行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正式决定举行秋收暴动。当时身在武汉的毛泽东被派往湖南具体组织和领导起义。正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军事上要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帜,坚决地同国民党反动武装进行斗争,因为国民党蒋介石已经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应该说,这是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事变”中我成千上万共产党员惨遭屠杀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路线上完成的一次伟大转变。这部作品对为什么发动秋收起义,起义过程的组织领导,起义暴发后各团的进攻方向及其进展,以及毛泽东同志发现中央攻打长沙的原定计划有重大失误时,立即决定放弃这一计划,改为向农村进发的整个过程,条分缕析地进行叙述。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叙述,该片详简得当,既介绍党的重要会议、文件和决定,同时也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和重要细节。其中包括毛泽东曾被拟定派赴贵州开展斗争,但对湖南情况更为熟悉的毛泽东主动要求赴湖南领导武装斗争,其博大胸怀和战略思考,受到党内包括瞿秋白在内的高层领导同志的赞许。他抛妻别子的场景给观众以深刻感人的印象。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在夺取长沙并举行长沙暴动的原定计划遭受严重挫折后,他果断命令各路起义军向浏阳文家市集中,迅疾提出放弃进攻长沙、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之地的正确主张。这一主张,无疑是毛泽东审时度势,挽救革命力量于危途,把中国革命引向光明前景的伟大决定。

讲故事,说细节,是文献纪录片《秋收起义》至为鲜明的特点。人们了解的秋收起义发生过程,一般都是简要的介绍,而这部片子以讲故事的形式记述事件,观后给人印象深刻。毛泽东一次在主持重要会议的途中,曾遭当地反动民团拘捕,作品较详细地叙述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突显了毛泽东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大家风度和机智脱险的敏捷睿智。同时,通过这个事件的叙述,也由衷地赞颂了革命领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高风亮节。罗荣桓、何长工、谭政、张宗逊、宋任穷、赖毅、杨立

三、陈士榘等这些今天听来耳熟能详的一代将帅,都是秋收起义的亲历者,并都留下了精彩动人的故事。诸如何长工、杨立三奉命设计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罗荣桓飞马送情报解起义军于危途,以及袁文才、王佐请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毛泽东向袁文才、王佐部队赠送武器等等,许多故事都记述得生动具体。就连毛泽东在文家市一所学校为起义部队作报告时,扒在墙外听得入神的两个少年学生,也在作品中被如实记录,这两个孩子后来分别成为共和国的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他们便是胡耀邦和杨勇。这些不经意间的记述,使文献片显得极具观赏性。正是在对史料用故事手法的记述中,观众熟悉了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物卢德铭、陈独秀、彭公达、易礼容等,熟悉了对革命贡献很大但很早就牺牲在战场上的潘心源、曾士峨、陈毅安、张子清等。秋收起义作为党和军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当我们走进历史,才发现有那么多构成这段历史的伟大英雄和感天动地的悲壮故事。

总撰稿孙军、执行总编导邓新力在谈到这部文献片的创作体会时认为,赋予作品以高度思想性,把“党指挥枪”这一红线贯穿始终,是该片取得成功的关键。从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领袖提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到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作品用画面语言叙述了这个理论的形成和运用。此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农村革命斗争,这些党的早期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成为作品的思想主线。有了这样一个思想主线,作者无论是介绍人还是记述故事,都做到了形散而神聚。

在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的时候,回首这段历史,聆听历史遥远的回声,我想我们看到听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教益、是启示。在历史的回声里,我们以史鉴今,将更进一步明白开国领袖们用毕生实践创造的科学真理,对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推荐第8篇: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蒋介石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弥漫在华夏大地上空。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武装暴动。毛泽东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将暴动时间定为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和潘心源、陈志安走到张家坊,却被阎仲甫所设的哨卡拦住。几个团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泽东巧施妙计得以脱身,三人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秋收起义终于打响了。工农革命军一路攻下多处要害后遭到敌人包围,因敌强我弱,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仔细思考局势,在会上指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我方应先站稳脚跟,保存实力。随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前往敌人统治力量最为薄弱的罗霄山脉,建立苏维埃政权。部队终于冲破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在几百名战士的簇拥下明确了拉着队伍上井冈的部署,坚定地表示必将打倒蒋介石。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当时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

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这部影片中的体会。

推荐第9篇:秋收起义始末

秋收起义始末

何亮亮:当年的秋收暴动,后来有一个更平和的称呼“秋收起义”,这次军事行动由于有毛泽东的参与,而名垂史册。当然在当时的1927年,没有人会预料到这次军事暴动,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对抗国民党的方针,会议结束之后的8月9号,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研究了,湖南秋收暴动的问题,为了保证这个暴动计划的实现,中共中央制定彭公达为新的省委书记,并指派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回到湖南,与湖南省委一起具体负责湖南秋收暴动的发动和领导工作。

很快毛泽东就踏上了归乡之路,三天后身为中央特派员的毛泽东到达了省会长沙,经过反复讨论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决定,秋收暴动应该直接打出共产党的旗帜,而不应该像南昌暴动那样,以国民党左派的名义展开军事行动。省委还决定由毛泽东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起义。

9月初毛泽东先后到达安源和铜鼓,多次召集湘赣边界一些乡县的共产党组织和军事负责人会议,一方面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秋收暴动的指示,同时研究制定湘赣边界秋收暴动的行动计划。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前委,将召集的武装力量共5000余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由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担任。师长则是副团长黄浦毕业生余洒度。

第一师下辖三个团,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原警卫团的队伍,其他都是工农义勇队,农民自卫军以及安源煤矿的工人纠察队等,政治上可靠的工农义军。中共湖南省委和前委的计划是,在当地农民起义的配合下,第一团攻取平江,第二团夺取萍乡醴陵,第三团夺取浏阳,达成上述任务后,各团齐头并进夺取长沙。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打响了第一枪,第一团很快就占领了平江县的龙门厂,然后由于暴动前夕被编委第四团的夏斗寅残部临阵倒戈第一团很快败走浏阳。攻打萍乡的第二团由于久攻未克,转而攻醴陵、浏阳,不过对手大军包抄,暴动部队很快陷入了重围,突围时损失了三分之二。

第三团的命运还算不错,这支由毛泽东亲自指挥的部队,负责进攻浏阳白沙镇。但是面对对手的优势兵力也很快就败下阵来。向浏阳上坪转移,至此各路暴动部队的军事行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那么究竟还打不打长沙呢?在这个问题上,暴动的领导者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推荐第10篇:秋收起义读后感

秋收起义读后感

秋收起义读后感

(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

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

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秋收起义读后感

(二)

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在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而失败告终。中共面临巨大危机,因此于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召开重要会议。会议决定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领导秋收武装暴动,夺取长沙,为中共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影片《秋收起义》讲述的就是毛

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整个经过。

从整个影片中最能感受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是的方面有:

首先是人民战争思想。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事力量和经济力,更要比人力和人心。战争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群众而决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的战争。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战争要兼顾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一次来跳动和保持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的长期支持的积极性。对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影片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严灵芝和樊策青。受毛泽东思想的阎灵芝反对地主父亲的做法,把自己家里的土地和财产平均分给农民;樊策

青冒着被会被活埋也要跟随毛泽东进行武装暴动。毛泽东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参加起义的人们群众,乞丐蓝顶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毛泽东还帮助细呀儿赎回父亲的头。在攻打下一座城市后,就把当地地主和官绅的土地和财物平均分给当地农民,军队不拿一分一毫。对于想要逃跑的士兵,毛泽东也是仁慈对待。在余洒度想要枪毙逃兵时,被毛泽东及时救下,还给与他们金钱,让他们好好回家生活。为以后人民军队的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就是毛泽东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在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没有像在余洒渡选择继续攻打湖南的大城市长沙,而是转而向湖南和江西的边界的罗霄山脉进军。他正确分析给余洒渡听,若是攻打长沙,则武汉和广州的反动军队便会在半天之内赶到长沙,而我军在此时却无法很好的还击敌军,而要进军湘赣边界的山区,因为在那里的“三不管”地带,我军既可以整顿

好,也可以为日后的武装暴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落后的农村经济上,农村一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以不依靠城市而独立发展,这样就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农村又是遭受到压迫最大的地区,农民受到当地的地主、官绅的打压,( 京ICP备13016261号-1)生活困苦,民怨极大,只是由于没有一个领导人来领导,他们一直不敢反抗,也不知如何反抗。因而也给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加之,湘赣边界的农村地区受到大军阀的管制少,可以说是军阀管制的空白区,当地军阀军力少,这样一来就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秋收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起义过程中,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不能让人忽视。秋收起义在日后我军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秋收起义读后感

(三)

很久之前就梦想着申请进入党并成为一个党员,却迟迟没有递交申请书,

而今天观看秋收起义这部影片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信念!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党初建,由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动派统治的工农革命。

诚然,党领导人在领导初期翻过一些错误,然而,仅仅通过秋收暴动这场起义,党的最高领导人泽东同志便形成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以之为基础,包围城市,实现革命的目标。秋收起义初期,党中央领导人未意识到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意图通过占领长沙来实现革命的目标,然而,仅仅通过机场战役的失败,泽东同志便敏锐的察觉到晋工程师就等于自杀的形式,不顾党内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克服重重阻力,果断地领导军队撤出该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泽东同志这种勇敢并矜持自己正确决定的思想,在党的历史长河中栩栩生辉,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

第11篇:秋收起义(推荐)

《秋收起义》观后感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秋收时节,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一场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个新篇章。

如果说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使中国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绝境。而,八七会议,正确的抉择,又把中国领上了路,是革命的转折点,那么,秋收起义就是转折后的第一步,第一道弯,虽然这道弯拐的有些曲折,但毕竟是拐了,然后,就拐出了一片辉煌!

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义之初,获得不小的胜利,但实力在那,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的发挥了她的优势。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即使再难再苦还是,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井冈山,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给中共敲响了警钟,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则发挥了她的巨大优势,从错误中走出来,擦亮眼睛,高瞻远瞩,毅然转道井冈山。从失利逐渐向曙光前进!

八十多年过去了,秋收起义的号角似乎还盘旋在中华大地的上空。那场转折,是不容易的,任谁也知道,它又是伟大的。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国的发展历史之路上,都是无可抹杀的伟大的转折!

.救助山伢子

故事开篇毛泽东以“毛委员”的身份入场,独自一人前去参加秋收暴动的领导会议,路上他遇见一个少年吹着悲怆的号角,身上衣衫破烂,毛泽东走向前问他怎么回事,少年“哇”地一声就哭了。原来他的父亲被反动派杀害 ,还叫他拿三块大洋赎回他父亲的人头。少年哭诉着,毛泽东扶起他,给了他五块大洋,面色凝重地对他说,你要振作起来,要主动拿起武器起来反抗,才能为你的父亲报仇,并告诉他安葬好父亲后可以去找他,一起参加革命暴动。少年点头答应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也为他后来坚持走群众路线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笑释前疑,显示宽阔胸襟

毛泽东进入红区,不料却被巡逻民兵当成奸细抓住,押到指挥所,几位起义将领正焦急地等待他到来,突然看到几个士兵对着远道而来的毛委员大声呵斥,顿时怒不可遏,参加暴动的于师长当即命令部下押下去重打五十大板,紧张时刻毛泽东急忙拦住于师长,并微笑着说,这是士兵们觉悟高.积极性强的表现,应该值得表扬,何苦要打板子呢?就这样,那几个手脚无措的起义士兵释去了身上本不该扛负的重担,满脸愧色地出去了。

一个起义委员会书记,迢迢赶来组织暴动,竟然被误挡作奸细抓住,弄得狼狈不堪,而

毛泽东却能一笑了之,设身处地为士兵着想,其勇气和心胸坦荡令人钦佩。这件事表明毛泽

东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摆官架子,而且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确保起义的成功发动,这在当时

是非常少见的,它显示出毛泽东非凡的品格魅力。

三.坚定不移,力挽狂澜

起义动员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是中

国人称之为团圆节的日子,而我们就要在明天发动暴动,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反动派和土

豪劣绅不让我们团圆!所以,我们要拿起武器!打倒一切反革命!

大会在潮水般的掌声中落幕,标志着秋收起义正式打响。

后来,起义遭到敌人的顽固抵抗,起义军伤亡很大,前进受阻,关键时刻毛泽东毅然决

定撤退,放弃中共中央攻打长沙的计划。没想到这一决定立即遭到除了总指挥卢德铭外的其

他起义领导人的坚决反对,更棘手的是士兵们的进攻情绪十分激动,他们激昂高呼打败敌人,

占领长沙!毛泽东镇定自若,平静面对众人的质疑,丝毫没有取消决定的意向。终于,于师

长代表大家当众质问毛泽东违反中央命令的原因,毛泽东不慌不忙,举起自己的雨伞,大声

说道,一把伞最重要的是骨架,没有骨架伞是绝对撑不起来的。现在,在城市里,我们的工

会骨干有的被杀害,有的叛离,大部分工会已经被破坏殆尽,这就像这把伞没有了骨架便撑

不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算占领了长沙又能坚守多久呢?我也想跟家人团聚,但我能

忍心让你们去送死吗?我不能!

这个晚上,毛泽东和其他几个起义领导人一夜无言,只顾抽旱烟,闷坐到天亮。毛泽东

起身,一锤定音,集合撤退!

剧情发展到这里,我认为这已经是高潮了,因为主人公毛泽东的高大形象已经清晰地展

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置身那战火纷飞的岁月,目睹中国下层社会残破落败的现状,加之反

动派疯狂迫害革命者,压逼老百姓,我能明白毛委员的良苦用心,他是站在全中国的高度上

思考中国的出路,中国的情况太特殊,太复杂,中国革命不能照搬他国走的路子,必须要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那就是走群众路线,联合全中国的广大劳苦大众,建立工农联合的

革命武装和政权。因为,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已经表明,农民阶级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革命的力量源泉在农村!

《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

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

敏 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

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

的根据地 ,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从秋收起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毛泽

东同志的以下军事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

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

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

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

(2)人民军队思想

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的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对军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逃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这的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军队。

(2)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

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

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这部影片中体会到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今后的历史当中仍会熠熠生辉!

第12篇:秋收起义读后感

秋收起义读后感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敏 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从秋收起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同志的以下军事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 (2)人民军队思想

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的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对军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逃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这的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军队。

(2)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

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

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中体会到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今后的历史当中仍会熠熠生辉!

第13篇:秋收起义颂

秋收起义颂

举义秋收震宇寰,星星烈火势燎原。 挥戈湘赣歼顽敌,割据罗霄建政权。 血染沙场功卓著,情倾民众志弥坚。 军魂豪迈循宗旨,赤胆忠心保国垣。

注:二○○七年九月九日是秋收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当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农村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抚今思昔,赋诗一首。

纪念秋收起义

炮滚雷霆敌胆寒, 秋收起义谱新篇。 攻城破塞英雄血, 飞弹横枪意志坚。 战地黄花开赤地, 长天彩练映山川。 和谐盛世怀先烈,

猎猎军旗耀眼前。

注:值此纪念秋收起义八十周年之际,缅怀当年红军鏖战湘赣边界,建立红色政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感慨命笔而赋。

盼台湾统一

日光岩上望台洲, 浩瀚烟波放眼收。 两岸蛟龙同祖脉, 一天霞蔚共根俦。 全民求统兴华夏, 百族同心起壮猷。 阿里山泉连北海, 双潭日月照千秋。

注:爱祖国,求统一是中华民族之夙愿,期盼台湾统一,振兴华夏乃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赋诗一首以示心声。

欢呼胡锦涛连战会见

相思相阻盼归程, 同祖同根一脉通。 国共交心平旧隙, 胡连握手启新盟。 炎黄为本承民意, 福祉于怀享太平。 百族融和同协力, 中华鼎盛再飞腾。

注: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见,这是国共两党六十年来最高级别首次会晤,这对谋求大陆台湾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统一具有重大意义,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举国欢呼,举世瞩目,赋诗记之。

炎黄千古共欣荣

冷月寒空哀雁鸣, 孤灯长夜倍思亲, 海峡两岸烟霭隔,

同胞手足, 梦断瀛洲,

何日相望变相逢。

同饮长江源头水, 共挽昆仑摩天云, 五千岁月风雨路,

历经沧桑, 孕育文明, 携手同行龙传人。 寻根问祖华夏魂,

血浓如水骨肉情, 萁豆相煎愧宗祖,

百族融和, 代代相承, 炎黄千古共欣荣。 繁花簇锦沐春风, 历史潮流送归程, 灵犀一点心相印,

社稷为本, 和平为桥, 中华巍巍世界林。

注: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相继访问大陆,为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搭桥铺路,这是顺应历史,启承民意,实现和平统一的大事,是炎黄子孙同心同德,振兴中华的重大举措,感慨万千,欣然命笔而赋。

香港回归十周年感怀

阻隔蓬瀛梦断魂, 炎黄后裔祖同根。 香江一水依依望, 手足千思眷眷心。 百载回归昭日月, 今朝喜聚庆乾坤。 一邦两制明航向, 翘首台澎逐浪跟。

注:二○○七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时逢盛世,回首往事,欢庆香港回归,企盼台湾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感怀赋诗一首。

庆香港回归有感

浪涌香江气势豪,

回归十载显妖娆。 紫荆吐艳春风劲, 两帜飞虹宝岛娇。 经济增盈呈上势, 文明焕彩固基牢。 明珠璀灿光芒耀, 喜庆欢歌寄舜尧。

注:值此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喜看今日香港繁荣稳定景象,深为祖国统一而自豪,赋诗一首。

纪念抗战六十周年

沉沉史册忆当年, 日寇侵华血泪篇。 魔爪凶残蹂禹甸, 兽蹄肆虐践山川。 哀鸿遍地蜉尸腐, 瘴气弥天苦雨煎。 国耻深仇须记取, 居安莫忘起狼烟。

注:值此纪念抗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想当年日寇侵华,凶暴残忍,哀鸿遍野,山河破碎,罪恶滔天,今日本右翼分子仍野心未泯,频生事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必须富国强兵,警惕侵略,捍卫和平。

毋忘国耻

日寇侵华罪恶篇, 永将国耻记心间, 八年抗战驱倭贼, 瞻仰丰碑颂俊贤。

注:值此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回顾当年日寇侵华,罪恶累累,气忾同仇,赋诗一首。

一剪梅・贺新春

南岭红梅对雪开。日丽风和,歌舞徘徊。金鸡辞岁报春来。玉犬迎福,进宝招财。

莺鸣翠柳笼瑞霭。万物欣然,九域新开。光明盛世乐心怀。万众奔康,再上高台。

注:金鸡辞旧岁,玉犬迎新春,神州万里,歌舞升平,奔康致富,景色一新,吟诗贺福,激情满怀。

画堂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燕京盛会趁东风,群英议政言衷。民安国泰政通和,百业繁荣。 奔康献策瞻远,科学发展长衡。新开伟业锦添花,禹甸瞳瞳。

注: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与会代表由衷赞誉,举国上下,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各行各业按照科学发展观谋局布势,必然锦上添花,蒸蒸日上。

两会吟唱

大地春和万象新, 燕京两会播佳音。 以人为本谋国计, 执政为民尽赤心。 惠泽三农兴百业, 优先科教启千钧。 和谐社会融融乐,

经济腾飞举世钦。

注:三月上旬,全国人大第十届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群贤汇聚,参政议政,察民意,听民声,抓根本,谋大计,欣喜而赋,二○○七年三月十八日。

颂党演讲会

款款心声赤子情, 拳拳学子意由衷, 千秋伟业昭天下, 万卷诗章颂党功。

注:参加广州信孚教育集团建党八十三周年颂党演讲会,八名年轻教师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并以“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为题,进行演讲,声情并茂,有感而赋。

社会和谐国繁荣

巍巍华夏, 孕育了千古文明,

浩浩神州,

铸造了民族之魂。

几千年传统, 和为贵、民为本, 数万里山河, 仁为重、德为根。

和谐互助, 团结统一, 是民族兴旺的象征,

是国家强盛的保证。

和谐真情无价, 和谐伟力无穷, 和谐是人民的希冀, 和谐是时代的呼声。

社会安定, 经济振兴, 人民幸福,

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大江南北, 万紫千红, 各行各业, 欣欣向荣。

让我们乘着祖国发展的强劲东风,

高举和谐的旗帜, 百族同心,举国同行, 阔步迈向新的光辉里程。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和谐奋进, 团结共荣, 托起祖国的永久繁荣。

注: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兴邦治国的一项重要决策,反映了人民的心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赋诗一首。

登**城楼看焰火

彩色缤纷耀碧空, 霓光交炽挽云星, 歌吟动地乾坤舞,

月里嫦娥共展容。

注:一九九四年国庆节,首都北京举行大型焰火晚会,各色焰火凌空起舞,各色霓光交织辉映,**广场人山人海,载歌载舞,吾应邀登楼观赏盛况,欣然命笔而赋。

第14篇:秋收起义6

《秋收起义》观后感。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树底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这是毛泽东在幼年时代做的一篇诗文。从《秋收起义》中便可以看到毛泽东过人的领导才能,这就不得不提到毛泽东的家庭情况。毛泽东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严父慈母的家庭,母亲非常的善良和乐于助人,而父亲则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的精明和严厉也就早就了毛泽东的反抗性格。 秋收起义时在汪精卫和蒋介石背叛大革命后开展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蒋介石是靠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上台的。影片中,国民党残害老百姓,做了无数环视,他上了台,反而将人民推入了十年内战的血海。正是他的屠杀政策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促使他们拿起武器去进行战斗。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起义之初,由于毛委员的正确领导,革命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但是革命的队伍里并不是都是明智的。更何况还有不当的指挥,对革命来无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濒危之时,中共中央积极找寻错误的根源。纠正错误的指挥,准确认知形势,转移路线,保存实力。以坚毅的革命精神,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奔向了未来革命的摇篮,开始了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毛泽东讲过:“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反帝反封建的事业而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是必须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多么的准确而重要!在当时的环境和形势下,任何一个细节或者决定都足以影响中国未来的道路。秋收起义最开始的成功,可以说是成功的重要条件。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气,对革命从死气沉沉走向光明充满了希望;中共中央和国民党的军力差距是很大的。所以说在城市中,与国军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中共中央只能靠明智的谋略和正确的只会来取得秋收起义的胜利。

我认为秋收起义胜利的原因主要是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还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次胜利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次秋收起义,不是一个胜利,但却有比胜利还深远的意义。纵观当时中华大地的形势,再明显不过,国共相差悬殊,无论是军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国军是完全足以一举歼灭微弱的共军的。但,共军有弱,更有足以致国军以死地的优势。那就是,错了,勇于改正,并敢于走新路子,走别人不敢走但却会通向曙光的路子。

中共党史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小块红色政权、坚信红旗不倒的燎原星火,为处于低潮危险期的中国革命找到新的出路,为中共的工作重心完成从城市到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转移开辟了新的道路。

“革命前辈和先烈用鲜血与生命凝聚而成的精神传统是不会过时的。”读过中学、经营着一个农民建筑队并于去年入党的吴家发说,“作为井冈山人民,我们不仅是这部剧作最合适的演员,也是革命精神传统的后代继承者和受益者。”所以,秋收起义是中国的一次转折。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也标志着工农武装革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共产党的发展带来了有一个希望。

第15篇:西江月 秋收起义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第16篇:观《秋收起义》心得体会

《秋收起义》观后感——结合个人实际如何做到学习上的实事求是有幸观看经典红色革命电影《秋收起义》,使我对那个革命年代感触颇多。在新时代如何发扬那个时代的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实事求是,是我收看《秋收起义》后最大的收获。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要坚持这一精神,把这一精神发扬光大。1927年,乃中国共产党存亡之秋也。外有蒋介石、汪精卫的白色反革命迫害,内有陈独秀左倾错误。这个时候需要一盏明灯指引着共产党人突破这白色恐怖的笼罩。年轻有为的毛泽东,实事求是,大胆探索,为党乃至全中国万万劳苦大众寻求出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秋收起义发动后,我方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战斗力的差距、武器的差距、人数的差距以及某些人的盲目自信、大意轻敌使我方节节撤退。这种情况下攻打**,谈何容易。敌人手里是装备尽量的机枪大炮,我们手里却是子弹都供应不上的土枪土炮;敌人有坚固的城墙,而我们只有血肉之躯。攻打**城,无异于飞蛾扑火,以卵击石。苏联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苏联模式行不通,那就自主创新,实事求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革命之路。当时的神州大地,富的是官商地主,穷的是工人农民。既然城市被你蒋介石牢牢控制,那么我们转向控制薄弱农村,先帮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大手一挥,我们去井冈山,去建立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我们打地主,分土地。首先推翻压在农民头上的这座大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虽然这火如同星星一般微弱,但是足以为中国革命指出前进的道路!秋收起义的意义并不在于取得多大的胜利,而是在于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实事求是也成为我党的一大法宝。在学习中如何运用好“实事求是”这一精神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值得深思的问题。“实事求是”一词,源自于《汉书·**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指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用“实事求是”作成语,告诫人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其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行动,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在我们大学校园中浮华之气越来越严重。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崛起读书”的思想渐渐被主流思想而忘却。现在校园中过分关注是游戏爱情,穿着打扮。盲目攀比之风日益高涨:玩游戏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比人家级数高,装备好;生活中,买各种昂贵高端电子产品,却又用处不大,只为人前炫耀。我认为,我们大学生首先应该以学业为主,然后再劳逸结合,业余爱好只要是脚踏实地,我们都可以接受。但如果是盲目跟风,为了攀比绝对要制止。我们当代大学生毫无疑问也离不开实事求是,正如我们党在治党治国中离不开实事求是,我们大学生都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来解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会改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有望把问题解决;千万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不佳或者其它的原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鲜明的例子都能表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看到每一位同学都踌躇满志,都希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都希望能过着潇洒的生活。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如愿以偿;更确切地说,只有少数同学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显然,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做到了实事求是;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却背离了实事求是。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追求学习效率,必须大量投入学习时间,必须按时完成各项作业,这便是客观事实,能符合此要求的人便做到了实事求是。然而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大学世界里,各式各样的诱惑都试图吸引着我们,一旦我们被吸引,必将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不实事求是,学习将毫无保证,优异将无从谈起。古人云:“误以恶小而为之,误以善小而不为”这不仅仅是教诲我们做人的原则,也告诉我们不管做大事还是小事,都是水滴石穿,日久天长积累的结果。那有天生下来就是伟人、英雄的。他们都是在不段的在小事中磨练自己意志和追求。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傲视群雄。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这句话一点也没错,你难道愿意碌碌无谓、平平凡凡当个井底之蛙吗?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和追求。脚踏实地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脚踏实地也就是以实事为依据,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然而,作为我们学生让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所以我们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学习当然也包括学习怎么去做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实事求是的做人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实事求是是当代大学生的做人根本”我们要怎么才可以做到呢?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去找一个很好的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其次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使自己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再次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完成几件让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好事。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泡字虚拟的网络世界,也不是沉迷于校园恋情,大丈夫志在四方,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秋收起义》中的青年毛泽东有些过人的胆识和远见,成功提出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方针,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所值得佩服和学习的。

第17篇:秋收起义小感

《秋收起义》观后感

秋收起义这部影片反映的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敏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这与毛泽东同志独到的军事思想是分不开。从秋收起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同志的以下军事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

(2)人民军队思想

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的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对军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逃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

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这的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军队。

(2)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

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

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善于总结

总结了战争“十六字诀”,成为中国军队战略战术体系的第一块基石。毛泽东的十六字诀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运用古代兵法的理论知识,结合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不与强敌做一城一池的争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术基本原则。

立场鲜明

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毛泽东说,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毛泽东这一观点如此鲜明,在当时党内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才有别于南昌起义,勇敢地向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挑战,充分显示出毛泽东的过人胆识。以上就是我在《秋收起义》这部影片中体会到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1927年9月,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的。在这次起义中,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得到了有力的证实。毛泽东从此开始了领导工农起义、建立新型的人民武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也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立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伟大军事思想的宏伟殿堂奠定坚实基础。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毛泽东指出,“革命失败,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秋收起义彻底地抛弃了国民党的旗帜,打出了“工农革命军”鲜艳红旗。这支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的领导原则和民主制度,以后又制定了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使之成为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

第18篇: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秋收起义

今天是2010年9月9日,在83年前的1927年9月9日。就在我的家乡—江西省铜鼓县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

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向长沙进击。虽然这场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用自己敏 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创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并率先起了我党的第一面旗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诗词中所说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最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事隔八十五载,现在看来,秋收起义的意义真的很伟大,起码有四点

(1)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参加秋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

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同时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毛泽东说,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毛泽东这一观点如此鲜明,在当时党内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才有别于南昌起义,勇敢地向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挑战,充分显示出毛泽东的过人胆识。

(2)人民军队思想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动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的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对军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逃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的体会到这的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军队。

(3)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实事求是在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而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创造性思维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4)总结了战争“十六字诀”,成为中国军队战略战术体系的第一块基石 。毛泽东的十六字诀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运用古代兵法的理论知识,结合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不与强敌做一城一池的争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术基本原则。

这些决定中国革命成败与否的关键性问题,现在说起来很简单,很容易,但在八十年前,认清这三个大问题要经历多少坎坷和挫折。这是用几十万,几百万烈士的头颅和热血换来的真理。

在纪念秋收起义85周年的时候,回首这段历史,聆听历史遥远的回声,我想我们看到听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教益、是启示。在历史的回声里,我们以史鉴今,将更进一步明白开国领袖们用毕生实践创造的科学真理,对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这些历史也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懂得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党组织继续培养、教育、考察我。

第19篇:湘西、湘北地区的秋收起义

湘西、湘北地区的秋收起义

根据党中央《两湖暴动计划决议案》中关于湘西北各县“分南、华、安一路及常、桃、汉一路,以常德为中心作准备,于九月十号开始暴动,夺取常德、为长沙声援”的规定,湖南省委为加强湘西、湘北地区秋收暴动的领导,决定在湘北区的南县、华容、安乡三县,组建南华安特委,派杜修经任特委书记,机关设南县。在湘西区所辖的常德、桃源、汉寿、石门、慈利、澧县、临澧、桑植、沅陵、辰溪、溆浦、麻阳等县,在常德成立特委机关。南华安特委组成后,积极恢复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聚集革命力量,筹划秋收暴动。在特委的积极活动下,刘革非、韩步骧等人在华容重新建立了县委,以东山为基地,准备发动秋收暴动斗争。常、桃、石、澧、临等县县委,对各地秋暴斗争作了布置,加紧恢复党的组织,聚集农民武装,拟定各县秋收暴动计划,积极准备秋收暴动。

经过省委、南华安、特委以及各县县委的积极发动,从1927年9月中旬开始,湘西、湘北地区的秋收暴动相继爆发。9月10日,常德县文甲区落伽寺农民首先暴动。事前,党支部书记戴修文等组织了一支300余人的农民起义武装。起义发动时,农民武装在数百群众支援下,围攻落伽寺区公所,击溃团防队,毙其队长,召开了群众大会,处决了反动官吏,振奋了农民斗志。接着石公桥、鹰湖等地农民暴动队伍入占崇河,捣毁了“崇河清党办事处”,处决“清党”特派员。河和石板滩的两支农民武装,联合袭击桃源田乡团防大队。斗姆

湖、陬市镇、兴隆镇、四贤镇、同德乡、崇孝乡等地农民为恢复农民协会也举行了暴动。

桃源县徐才益指挥的农民自卫队和田坪的农民暴动队,在徐溶熙区,神出鬼没地杀土豪劣绅和攻打团防队,并组建了桃源第十七游击队。11月,建立了徐溶熙苏维埃政府,张祺任主席。在澧县,邹资生领导农民自卫队举行暴动后,转入公安,参加了公安暴动。石门、临澧、慈利和麻阳等县,也先后发生了农民暴动。

为了在湖南发动更大规模的农民暴动,1927年10月初,王一飞奉中央之命到湖南担任省委书记。24日,主持召开省委紧急会议,改组了省委,通过了《湖南紧急会议决议案》,决定进一步发动农民举行全省第二次大暴动,以“工农群众的暴动,推翻新军阀与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工农的革命政权”。并将全省划为四大区,即长沙附近各县区、湘南区、湘西工、湘西南区。长沙区由省委直接指挥,其他各区均组织特别委员会指导工作。《决议案》还指出:“湘西、湘南两特别委员会尤其重要,省委应当多派得力同志前往参加主持,在最近

一、二月内即应创造出一农民暴动割据的局面,为将来全省农民暴动的重镇。”为了加强湘西区农民暴动的领导,省委决定派彭公达前往湘西,改组常德县委,组建湘西特委,并担任特委书记。11月上旬,彭公达到常德后,根据省委的决定,在常德近郊的河洑召开湘西党的负责人会议,传达了省委加强湘西农民暴动的指示,组成了湘西特委,对各地工作作了部署:特委所辖的常德、桃源、汉寿、石门、慈利、澧县、临澧等县,要健全县委,并建立常桃(即常德、

桃源两县交界处)、常澧(即常德、澧县两县交界处)、常汉(即常德、汉寿两县交界处)3个特区,由特委直接领导;湘西北的永顺、保靖、龙山、龙山、桑植等县,指定特委委员陈协平负责;湘西的沅陵、辰溪、麻阳等县,指定孙家信负责。会后,特委委员刘泽远在常德近郊草鞋洲召开了常、桃、石、澧、临等县委书记会议,对武装暴动作了具体部署。各地党组织据此加强了起义活动的领导工作。

第20篇:美丽的秋收起义广场(修改稿)(优秀)

美丽的秋收起义广场

我的家乡萍乡有一 个美丽的广场叫秋收起义广场,它素有“江南第一广场”的美称。这里风景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沿着弯弯曲曲 的石板路走进广场,两旁的大树被风微微吹动,好像在向我鞠躬,欢迎我的到来。放眼望去,一块石碑高高地矗立在广场中央,石碑上刻有“秋收起义纪念碑”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最引人注目的是石碑前方的喷泉,一到晚上八点,喷泉上五彩缤纷的灯就会准时亮起来,还会播放优美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拍,喷泉里水直射空中,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粗,时而细,有时像一根冰柱;有时像一座拱桥;有时像一把折扇„„美丽极了!

广场四周是一块块的草地,好像一张张美丽的地毯。广场四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清晨,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广场上锻炼身体,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打羽毛球,还有的在跑步„„夜幕降临,三五成群的人们涌向广场,广场变成了灯的世界,人的海洋。他们在这里赏景,谈心,健身,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啊,多么美丽的秋收起义广场,多么快乐的人们,多么幸福的生活!

《秋收起义观后感.doc》
秋收起义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