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心得体会

2020-09-22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政治课心得体会

党校研究生政治课心得体会

学习政治是我们研究生增长才干、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实践证明,研究生长时间不学习或不常学习政治理论,在政治上就会迷失方向,思想就会僵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停留于某个水平,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力,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对于研究生来说,政治学习也是工作,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政治学习。

一、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对于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本学期政治课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对于一个研究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基础,因为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不仅让我我了解到政治学习在生活工 作中方面的应用,更让我认识到了研究生加强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 ,学习政治既是研究生增长才能、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为活跃,使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更加敏锐,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不会束手无策,反而使我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因此,政治学习对于研究生来说也是工作也是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气质、谈吐、学识和风貌,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群众路线的积极先行者和忠实 1 实践者,结合自身定位,用群众路线来武装头脑,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 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1、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理想信念是研究生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作为一名研究生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2、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结合个人的实际和专业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计划,充实学习内容,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理和业务知识。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仅要学得进,还要拿得出,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

3、勇于开拓创新,永葆学习中的生机和活力。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担负着专业学习的重任,

2 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以往学习的经验,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今后的学习中,自己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专业上如何更好地、较深层次地、更广领域地摄取知识,把学习这“第一要务”体现在业绩中,使党校研究生的生活更有意义和活力。

(三)研究生生在于不断地修养人格——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生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党校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 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 21 世纪的研究生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学习政治理论知识重在学以致用。

(一)我个人认为,研究生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学习成果的运用。为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形式化、表面化、文章化,不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那永远是毫无价值、盲目地学习,与不学习没有什么“两样”。我个人认为我们研究生要学以致用,要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研究生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学习成果的运用。为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形式化、表面化、文章化,不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那永远是毫无价值、盲目地学习,与不学习没有什么“两样”。学习不要为单纯学习而学习,一定要做好结合这篇“文章”,也就是要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变成谋划工作的思路,变成促进学习,促进工作的措施。

(二)学校开展政治专题讲座可谓意义深远,让我们都能学习群众路线,以群众路线为指导。在群众路线的指引下,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等,博览群书、修学储能、修身养性,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改造,全面地审视自己,改正缺点,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注重人格的健全、身心的健康、觉悟的提高。培养浓厚的集体荣誉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要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要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以求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锻炼交际和培养性格。

(三)总之要用群众路线来指导自己,抓住重点、推动学习,结合实际、深化学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思想上保先进,理论上下功夫,行动上求实干,自信自尊、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

4 我完善,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的认识自我、坦率的接受自我,才能富有时代气息,才能体现现代精神,才能做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开展群众路线的积极先行者和忠实实践者,结合自身定位,用群众路线来武装头脑,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对党校开展政治课的建议

(一) 课堂上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在上课的时候只是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讲,我们只是被动的在下面听,如果能和老师共同探讨问题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会培养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增加课堂学习氛围。

(二)理论联系实际。从小学到研究生期间我们没有间断政治课的学习,政治理论学了很多,但是,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运用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的时候上政治课是一种无奈,是为了应付政治课考试。其实政治课并不是枯燥无谓的,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会很大。尤其是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前辈们用学习到的政治知识已经向我们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正在以事实,以进步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民所具有的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

推荐第2篇:当代中国政治课心得体会

说实话,最开始接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时候,就我的感觉来说,这门课程是比较亲切、可知的。一方面是缘于熟悉,因为学习政治学专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绝对是最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听起来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知识体系,起码不会像思想史研究,行政学研究那样学术流派繁多。老师讲授,我们接受,如是而已。

当然,袁刚老师在这一学期的授课过程中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最前沿的学术观点和文章,这些都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分析问题的思维深度。同时,袁老师介绍的“选举与治理”“人大与议会”两个网站我也是经常会上去看看的。通过这样一个窗口和平台,去了解理论学术界的前沿动态和热点专题,对于我学术素养的形成我想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门课程可以理解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化阐述和分解。当然,这项归纳和总结的工作是系统繁杂的、动态发展的长期过程,而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只能说是涉猎、了解。要想真正地从知识的角度把握,在学术研究上有所造诣,短时间是没有可能的。但是以此为切入点,了解的同时深入一步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个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仅仅了解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去熟知,去把握,去探究制度设计、运作、完善过程的机理和联系,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知识的表面获取,肤浅认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不断发展的,制度在实践中是不断接受检验,不断趋向完善的过程,比如说教材中就有很多知识的细节已经不符合眼下的的政治现实了。同样,我也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短短的一学期,自己是不能够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认识透,把握好的。知识的累计额,需要一步步来。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我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一是,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大体内容,二是,尝试体悟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完善的背景、规律以及趋势。至于那些政治制度改革的高深理论,伟大实践,政治制度的构建联系,我想自己虽不至于只是一个“看客”,但是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略懂皮毛的“过客”。因为自己尚不具备那种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判断是非的能力。毕竟,在攀登学术的道路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们的存在依旧显得“很苍白”。

从我现在的角度理解来看,中国政治制度其实是“比较完善”的。至少我现在没有能力和视野从理论上,从表面的制度设计上看出什么漏洞和瑕疵。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很多人在实践领域的背景是“一穷二白”的。又何谈能够提出什么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措施呢?换个角度来看的话,问题就出来了,既然制度设计没有问题,可是为什么我们对于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制度的满意度,认同感又比较低呢?也就是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理论上制度设计鲜有问题,实践中制度推行却难以深入。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时间一长,便会陷入改革的“怪圈子”。

依我看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关键在于保证制度运作落实的体制,所以中国政治制度需要完善,但更为重要的是先要将制度性的规定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落到实处。既要从理论上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合理性,又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的措施以及现实性。如果一个制度尚且没有能够完整落实,又何谈改革呢?

回到现实中来,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我们只是“浅尝辄止”的学生,可是作为政行专业的学生,我们是不是更需要有分勇气和抱负去“深究”呢?

记得梁素贞老师曾经引用过这么一段话来评价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像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可是你一旦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它的装修却是很蹩脚的,而我们需要做的也正在做的就是对于细节的设计和修补。”当然,我希望自己也可称为一个这样的“装修工”。

最后,依旧是那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推荐第3篇:政治课改心得体会

关于政治课改的心得体会

教师改变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然而,教师对课程改革会表现出抵制和自愿改变两种倾向,这使教师改变具有了悖论性质。就其内涵而言,教师改变是一个多维度、多阶段过程,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在课程实施中,既要妥善管理实施的“步伐”,处理好教师渐进性改变和根本性改变的关系,又要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入手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引领教师改变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二、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三、高度重视实用性。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

思考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我们为教师提供的支持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专业、资源、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审视教师遭遇的冲击,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引领和支持,使这些方面的变化能够达到同步。在专业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具体、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其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在资源方面,要有合理而充足的资源配置,并为教师提供与改革理念相匹配的课程材料;在制度方面,学校和行政部门要调整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规章程序,为推动教师改变提供制度保障;在文化方面,改革的倡导者和促进者要更新那些与变革理念不相匹配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为教师改变提供宽松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概言之,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于为教师在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改革情境中的自我改变创设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引导和鼓励其专业实践朝向符合我们预期的、有利于课程实施的方向发展。

推荐第4篇: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第一课两会

在3月14号下午,我们在院学生会学习了本学期第一次思想政治课“两会”,感觉收获颇丰。这次的学习,是采用讲座的形式,使我们在理论上更加了解国家两会,了解2011年中国的发展规划以及回顾了2010年中国的发展总结。做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着国家迈出每一个脚步和迈出前得争议和思考,以及对我们自己的影响。

下面就谈一谈我参加完这次党课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对两会的进一步认识。

高中时期上不管是政治课时还是做文综卷时,两会对我们文科生来说是个大热点,但是高中时期我们是按着考点去抓住以往各个两会的热点去琢磨考题,模糊了意义。今年的两会召开,我一直关注着热点,但总感觉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去懂。看过也就算了。今天的学习是自己第一次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深入的全面的去了解两会的种种细节,然后把我自己融入进去,去思考2011年中国规划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两会的召开,讨论的是种种民生问题,然后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过的更好。使国家的政策和我们的生活贴近,懂得老百姓要什么?然而这些问题都是由人民代表提出来的。

我很庆幸中国的大部分人民代表都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事思考像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等都在民生和教育方面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还是有少数人民代表不切实际的提出类似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赞成金钱买分数。提出如此建议根本不是建立于民生基础而是反其道之,何况是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更是不知从何说起。

对于各个人民代表提出的各个提案,我们都应该关注,不管喜欢不喜欢觉得是不是适合,它的出现都代表着一部分社会现象,不在我们身边,但也许在其他城市非常值得困扰的事,多多了解事物,使我站在越来越客观的角度看问题,所理解的也逐渐清晰。

二、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认识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十二五”规划使我更了解中国现在的国情,去畅想未来中国的种种改变和以后的生活。

我们的中国是个不断发展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与党的领导分不开的。不管是解放,还是改革开放,还是现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在党的正确指导下一步步迈进,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也就是对党领导中国建设的进一步了解。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从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我国虽然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但是兼顾着民生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以及科技等等的发展,一切切的规划依旧按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稳扎稳打。

理论指导实践,使未来中国的每一步有着正确的导向,把每一步迈的更稳。实践者就显得由为重要。不要让部分失职官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绊脚石。

现在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不能做到得事有很多,但是我希望能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自己融入到主人翁的状态里,不要总是站在事不关己的角度的看待中国的发展以及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的思考,它原来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细心的观察生活,懂得自己的生活,不要被现实操控着不自知,盲目的去过日子。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思想政治课的心得体会。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推荐第5篇: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文化社会学 罗联浔

通过学习,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以下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方向和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全

1 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求我们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

二、推进法治改革对社会的全面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任何一项改革的缺失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3、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

3 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4、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此次整体的改革有着不可言喻的重大影响,法律从某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其影响到了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三、加深了如何推动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务必着力突破牵动全省发展的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既需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又需要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我们必须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福建的潜力和优势充分

4 发挥出来,不断增创我市改革发展的新优势。

1、是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切实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出口的带动作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是促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省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近70%企业属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的“双重压力”。为此,要把产业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努力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

3、是重“三农”,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要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臵,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围绕建设农业强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4、是抓城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上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提升我市城乡建设水平。

推荐第6篇:政治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真正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排头兵,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四、教育发展,德育先行

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书育人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德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教师这一职业只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把科学发展观和奉献精神结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成功的、高尚的、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篇二:学习政治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这学期有幸听到徐老师您的政治课,感到非常荣幸。开始看到政治课的名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觉得这课一定很枯燥无趣,但是老师从始至终并没有讲很枯燥的理论,都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如北大校长周其凤的“化学歌”,名人的报告,如李敖在北大的演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触,以及好的文章来阐述一些道理和哲学观点。徐老师讲的很多、很杂,初始听来,很多事觉得好笑,自己细细的品会,又觉得发人深省。

听徐老师的课,很难听到直接的说教,都是从一些事情中得到启示。在人生之初,我们听到很多说教,以至今日,也会有很多人会对我们说教,年幼时我们容易接受,但是大了,尤其读博士的我们厌倦了,觉得这些道理都懂,不用你来指指点点,即使不懂,心里上也抵触别人的说教。记得大学时第一次听乔布什在史坦福大学的演讲,觉得他说的很好,因为他没有说教,而是与我们交流故事。今年听徐老师的课,也有同样的感受,感觉是一个好朋友在和自己交流自己的一些观点、见解,再加上徐老师用极具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总能让集中注意力去听。

听徐老师的课,让我懂得学而无涯,不能懂一点知识就拿来卖弄,时时要有一颗谦卑的心。不能轻易的去否决别人,更不能动不动就摆出一个天子骄子的架势来对别人说教,要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要具有辩证的思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徐老师就唐人街的问题和老外说的一番话让我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文化底蕴。作为一个工科学生,业余时间我很少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总觉得那些离自己很遥远,但现在细细想来,我们以后出国的机会很多,见到外国人的机会也很多,扪心自问,我能否介绍好自己的国家呢答案是不能。不懂得历史,不懂得孔孟之道,怎么能介绍好呢,怎么能让世界了解中国呢出去以后,想想自己就是一个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我又怎么能让老外深刻的了解中国,而不是歪曲事实,贬低中国和中国人呢徐老师给了我一个启示,我们可以去看古典文学,看中国历史,看孔孟之道。徐老师也谈到绣花鞋,我们中国虽然近代落后于欧美国家,但也要看到,我们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正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让中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没落的文明古国。我们既要看到欧美在某些方面确实比我们强大,迎头赶上,也要懂得我们也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不能崇洋媚外。 最后一堂课,徐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在外人看来,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我自己有时也这么认为。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自己更加脆弱,害怕失败。记得大学时,我因为平舌卷舌不分,受到同学四年的嘲笑;同时大一时我c语言挂科了,当时觉得自己在c语言这门课上下功夫最多,但是怎么也学不会,从没有过的挫败感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沮丧;再加上自己内向、自卑的心理,自己过得一直不是很开心,但是后来看到的多了,学习的多了,特别是工作以后,尤其是结婚以后,觉得很多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工作中很多大学好的不一定工作能力就强,工作能力强的不一定会幸福,任何事都有正反面,觉得大学挂科、普通话不标准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也正因为大学四年,让我懂得珍惜,珍惜那些一直鼓励我的家人和好朋友;学会了包容,包容那些曾经嘲笑、讽刺和恶意中伤我的人,在她们的嘲笑中,我成长了很多。如果我能在大一时就听到徐老师这节课,我就不会痛苦那么多年,但我也庆幸现在能听到徐老师的课,以后的人生还很长,也许我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我相信,如果我有扒开自己伤口审视伤痛的勇气,我就有站起来的信心。

最后,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在无聊的时候有了学习的目标,比如听一听名人的讲座,看一些古典书籍、文学著作,欣赏中外音乐等等,既可以提升自己,又可以在浮躁的世界里寻求自己的一片宁静,谢谢徐老师的教诲! 篇三: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是切实搞好本次两个《条例》专题纪律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的。通过近一段时间来对两个《条例》原文逐字逐句的认真学习,使我们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必须做到三个自觉。首先,自觉改造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明确三个基本定位;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安全度过“功成”与“身退”两个危险期,不要自毁人生;在价值观方面,要正确体现人的社会价值,牢记“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的道理。其次,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提,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勿忘司马迁的“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善于处理与家庭、后代的关系,记住林则徐祠的对联“子孙若如有,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增其过”。第三,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善于学习,不让头脑空虚;善于“倒骑毛驴看人生”,想想“人家骑马我骑驴,细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善于尽力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不仅要有愿望和热情,更要有过硬的本领。我们必须把自己担负的任务使命联系起来,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在具体岗位上切实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 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这不仅是个人行为,个人需要,更是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关系到党、国家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领导和创新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才不会偏离执政为民的轨道。当前最根本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以实际行为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根本目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作出任何决策,都要把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每一项决策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决策的范围越来越宽,面临的情况就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防止盲目决策。要以改革促进发展,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要抓大局、抓大事、抓主要矛盾,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内容牢记心中,努力保证我们的决策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多办利民之事,做名副其实的人民利益代表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使决策充分体现民意,充分集中民智,决策中要依靠群众,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决策后要回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进行改进,对群众反对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为民就必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他们往往从身边最细小的事来审视我们的工作,体验我们的政策,观察我们的干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务实的精神,必须要有切合实际的意识,加大办实事的力度,提高办实事的能力。尤其要切实解决好那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急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打开工作局面”。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主动把群众最难办的事挂在心上,抓在手里,以非凡的力气,极大的毅力予以解决。要敢于到困难最大、矛盾最集中、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困难的办法。 立足自身,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就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在我国,人民群众是权力的主人,也是权力监督的主体。人民群众对权力是否正确运用,对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做到权力为民所用,是最关心和最有感受的,也是最有发言权的。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是否“为民、务实、清廉”群众是最好的评判者。 通过这次两个条例专题纪律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了《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和“两个条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和中纪委、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一名企业的一把手,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做起,千万不能放松自身的努力和学习,从而淡忘了“公仆”意识,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筑严筑牢思想政治防线,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做到不愿腐败,不敢腐败,廉洁奉公。努力使自己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就一定能够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篇四:思想政治课学习心得 本人在这次的新课程培训当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对于新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作了深入的剖析。在这次的学习中,体会是深刻的,也为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就学习后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1、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备课的出发点 备课是第一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法、编写教案时,在注重学生思想情况、识记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的勇气,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贯穿在教学生活中,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学习方法、课内课外的每项活动。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灵感 灵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能达到入迷的程度,便不会有灵感出现。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兴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 精心裁选生动、恰当、时代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要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

3、安排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选题目,多维训练,创新题型,对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多角度训练。试题内容涉及到的材料也要体现新意,留给学生想象空间大,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学生走出课堂,在平时生活中关心时事新闻,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学以致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从教学从备课到常规课堂教学再到课外活动,各个环节都必须贯彻新课程要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五:政治课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对\"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教学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

推荐第7篇:政治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对于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本学期政治课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对于一个研究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基础,因为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不仅让我我了解到政治学习在生活工作中方面的应用,更让我认识到了研究生加强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

学习政治既是研究生增长才能、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为活跃,使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更加敏锐,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不会束手无策,反而使我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因此,政治学习对于研究生来说也是工作也是学习。

我个人认为,研究生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学习成果的运用。为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形式化、表面化、文章化,不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那永远是毫无价值、盲目地学习,与不学习没有什么“两样”。我个人认为我们研究生要学以致用,要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我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气质、谈吐、学识和风貌,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先行者和忠实实践者,结合自身定位,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

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1、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理想信念是研究生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作为一名研究生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2、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结合个人的实际和专业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计划,充实学习内容,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理和业务知识。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仅要学得进,还要拿得出,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

3、勇于开拓创新,永葆学习中的生机和活力。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担负着专业学习的重任,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以往学习的经验,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今后的学习中,自己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上如何更好地、较深层次地、更广领域地摄取知识,把学习这“第一要务”体现在业绩中,使大学的生活更有意义和活力。

三、研究生生在于不断地修养人格——提高修养、完善人格

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生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21世纪的研究生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对政治课的建议

1课堂上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在上课的时候只是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讲,我们只是被动的在下面听,如果能和老师共同探讨问题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会培养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增加课堂学习氛围。

2理论联系实际。从小学到研究生期间我们没有间断政治课的学习,政治理论学了很多,但是,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运用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的时候上政治课是一种无奈,是为了应付政治课考试。其实政治课并不是枯燥无谓的,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会很大。尤其是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推荐第8篇: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推荐)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对教育的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师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生,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机智,即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技巧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解决周围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突发问题。

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这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但要能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应,机智果断地给以恰如其分地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现出教师在巧妙处理问题的聪明才智,还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政治课教学所独具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善于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诱、引导得法。

“欲速则不达”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莫急于求成,而应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机智的重要表现,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分层次,以理服人,讲求实效,以情感人。

教育的技巧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那么,政治教师要具有更高的教育机智技巧,主要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高度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理论知识修养,是教育机智才能赖以培养和提高的坚实基础。

教育机智的才能,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变得耳目聪明、灵活,潜移默化。许多问题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怎么谈得上机智灵活地去教育学生呢?而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教育机智的基础,虽然教师有了“一杯水”,并不一定就能保证交给学生“一滴水”,但教师这“一杯水”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具有准确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游刃有余地进行处理,否则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遇到问题就会措手不及,捉襟见肘,教育机智便无从谈起了。

其次,深刻了解学生的思想、知识和心理特征,是教育机智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教师的才能也就越能充分地发挥。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尚未定形,处在“断乳期”,他们的心理时起时伏,这就需要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常就应以课堂教学作铺垫作用,才能有针对性,使教师教学才能得到发挥。再次,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教育机智才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内部动力。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历史车轮的前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等都在于教育。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对学生所承担的责任,他才能千方百计地努力去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才能得到不断锻炼和提高。

最后,自己勤奋进取,虚心向他人学习,勇于探索创新,善于积累和总结,是教育机智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每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想自己能在教学上挥洒自如,教学效果良好,给学生有个好的印象。这并非每人均有办法掌握这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才能,在同样起点的条件下,有的教师进步较快,有的停滞不前,关键就在于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要能大胆创新,注意总结,借鉴别人的经验,联系自己实际,才能得到启发,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才能。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与广大教师的教育机智分不开的,而这种才能的培养和发展,则要依靠教师自觉地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和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只有通过勤奋进取,不断追求,勇于探索,才能登上这座教育艺术之峰。

推荐第9篇:上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上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上思想政治课心得体会

上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灵活。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

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对教育的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会发现他们都非常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方式方法灵活自如,语言通俗、生动,分析精辟入理,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显示出一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教育技巧的含义、表现及其培养途径等缺乏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对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比较重视,而对培养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则往往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给学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灵活和才能,没有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为主体地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则连“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师

在目前的观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为是管理学生,维持秩序的一种应急手段。这些误解,往往影响着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觉性,妨碍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机智,即是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技巧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发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有所变革。如:在初中阶段,原来初二年主要是上“社会发展简史”,而现在是上有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这种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对症下药,才会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好比射箭没找到靶子,治病没找到病因。只能陷于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有的甚至在朗读教材。如果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迅速准

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妥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解决周围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从而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势利导地对其进行教育,更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于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各种突发问题。

对于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问题,这是常见的事,不足为奇。但要能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应,机智果断地给以恰如其分地处理,不仅可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现出教师在巧妙处理问题的聪明才智,还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政治课教学所独具的魅力,从而增强

学生对该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善于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诱、引导得法。

“欲速则不达”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莫急于求成,而应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机智的重要表现,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分层次,以理服人,讲求实效,以情感人。

教育的技巧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那么,政治教师要具有更高的教育机智技巧,主要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高度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理论知识修养,是教育机智才能赖以培养和提高的坚实基础。教育机智的才能,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变得耳目聪明、灵活,潜移默化。许多问题连教师自己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怎么谈得上机智灵活地去教育学生呢而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教育机智的基础,虽

然教师有了“一杯水”,并不一定就能保证交给学生“一滴水”,但教师这“一杯水”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具有准确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游刃有余地进行处理,否则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遇到问题就会措手不及,捉襟见肘,教育机智便无从谈起了。

其次,深刻了解学生的思想、知识和心理特征,是教育机智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教师的才能也就越能充分地发挥。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尚未定形,处在“断乳期”,他们的心理时起时伏,这就需要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常就应以课堂教学作铺垫作用,才能有针对性,使教师教学才能得到发挥。再次,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教育机智才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内部动力。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

的进步,历史车轮的前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等都在于教育。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对学生所承担的责任,他才能千方百计地努力去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才能得到不断锻炼和提高。

最后,自己勤奋进取,虚心向他人学习,勇于探索创新,善于积累和总结,是教育机智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每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想自己能在教学上挥洒自如,教学效果良好,给学生有个好的印象。这并非每人均有办法掌握这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才能,在同样起点的条件下,有的教师进步较快,有的停滞不前,关键就在于个人 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要能大胆创新,注意总结,借鉴别人的经验,联系自己实际,才能得到启发,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才能。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与广大教师的教育机智分不开的,而这种才能的培养和发展,则要依靠教师自觉地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和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只有通过勤奋进取,不断追求,勇于探索,才能登上这座教育艺术之峰。

推荐第10篇:政治课例教研心得体会

政治课例教研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16日上午,我校政治教研组在学校多功能厅第一次参加由上海圆创教育“湖北枝江一中”组织的课例教研活动,听取了两位专家所上同一节课《征税与纳税》,深受感触,现就自身体会总结如下:

1.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堂成功的课必有一个气氛和谐的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热情高涨。我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的课堂平时只注重对知识的的传授,对学生关注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些都是自己今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的。

2.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学生基础、能力是有区别的,为此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应从学情、教情出发,设计教学,注重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分层布置作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从而让学生学有所获,增强信心,收获成功。

3.本次课例让我认识到自己与专家的差距很大,也是在今后需努力做到的。

(1)复习课一定要紧贴高考考点。教学中体现、渗透。这就要求平时要研究考纲、大纲,多做高考题。而自己平时只注重知识复习,忽视高考题的渗透。同时要求学生多做高考题,反复做,今后高三备考一定要加强考点、高考题渗透、要求。

(2).平时上课要对某些知识点精确掌握。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些知识模糊、不清楚,这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去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在授课之前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足,不能轻易放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足。

(3)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形成特色。

教学如果缺乏总结是很难进步的。凡是教学中有所成就的都善于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时候,我们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知识困惑或不解,我们通过许多途径解决了教学困惑或不解,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满足,而应该向学生一样去总结,去做教师业务笔记,记录知识困惑,以备今后教学运用。

(4)平时在从教的同时,注重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无论你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还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都应虚心去学习,我们都应该有一个虚心学习的态度,专家们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不断的去学习,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都应不断去学习,不应满足,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这次课例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与专家的差距,同时也使自己明确与专家的距离,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进取,对学生负责,努力成为一名合格中学政治教师。

2013年10月

第11篇:政治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学期政治课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对于一个国家干部,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基础,因为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不仅让我我了解到政治学习在生活工作中方面的应用,更让我认识到了研究生加强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

学习政治既是研究生增长才能、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为活跃,使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更加敏锐,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不会束手无策,反而使我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因此,政治学习对于研究生来说也是工作也是学习。

我个人认为,研究生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善于学习成果的运用。为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形式化、表面化、文章化,不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那永远是毫无价值、盲目地学习,与不学习没有什么“两样”。我个人认为我们研究生要学以致用,要注重学习成果的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我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气质、谈吐、学识和风貌,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先行者和忠实实践者,结合自身定位,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

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1、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思想上的纯洁和先进。理想信念是研究生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2、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

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结合个人的实际和专业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计划,充实学习内容,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理和业务知识。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仅要学得进,还要拿得出,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

3、勇于开拓创新,永葆学习中的生机和活力。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担负着专业学习的重任,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以往学习的经验,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今后的学习中,自己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上如何更好地、较深层次地、更广领域地摄取知识,把学习这“第一要务”体现在业绩中,使大学的生活更有意义和活力。

三、研究生生在于不断地修养人格——提高修养、完善人格

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生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四对政治课的建议

1课堂上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在上课的时候只是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讲,我们只是被动的在下面听,如果能和老师共同探讨问题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会培养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增加课堂学习氛围。

2理论联系实际。从小学到大学期间我们没有间断政治课的学习,政治理论学了很多,但是,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运用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的时候上政治课是一种无奈,是为了应付政治课考试。其实政治课并不是枯燥无谓的,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会很大。尤其是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对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12篇:部队战士上好政治课心得体会

战士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这是政治指导员经常议论并为之深感忧虑的问题。战士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如政治教材枯燥无味,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不符,政治指导员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单一等。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战士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政治指导员如能根据中战士的心理特点,在强调思想政治课科学性的同时,注意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讲课艺术,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诱发和教育,那么战士对政治课的兴趣是可以形成、巩固和提高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离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就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战士的全部精力引入授课中,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导入,就是政治课堂的“开门红”。以下就是本人在政治课教学思考中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导入的作用

1、激发兴趣。精彩的导入会使战士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曾有人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所教授的学生对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2、明确目标。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的根本特征之一。指导员在导入时可直接、间接地让战士预先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战士内在的动机,使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

3、沟通情感。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指导员与战士情感的过程。指导员与战士的情感会在导入中得到交流和升华。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指导员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战士的情感,牵动着战士的心弦。因此,指导员在导入新课时必须注重激发战士的情感,加强指导员与战士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战士才能畅饮知识的琼浆,完善个性的发展。 那怎么样导入呢?

二、导入的常用方法 导入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由于教育对象、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讲授政治学中常用热点导入、衔接导入、悬念导入等方法

1、热点导入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联系起来,激发战士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性。如在讲“三个代表”时,可以“政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为切入点,提出 “中国政府采取什么政策?”

2、衔接导入主要根据知识间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温故知新。如讲版《条令条例》时,可结合老版的《条令条例》互相对照,更直观的了解条令条例的变化和新增的重点。

3、悬念导入就是利用悬念激发人的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导入的要求

1、趣味性。设计导入必须做到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战士兴趣,引导战士接受新内容,防止战士出现厌倦心理。

2、针对性。指导员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方法要具体、简便。如果导入与教学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3、艺术性。要使新课一开始扣紧战士的心弦,这就要求指导员要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语言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同时也要风趣、生动形象。

4、启发性。导入必须能引导战士发现问题,激发战士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导入时要善于质疑设问,启发战士的思维。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新课与旧课;如果序幕,预示着后面有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战士的思维方向。导入对一堂课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导入是思想政治课的“开门红”。

第13篇:政治课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政治课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红岩寺中学 周卫锋

教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程师,特别是在中学阶段,政治课的高效课堂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都是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政治课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高效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能力目的。反思很有必要,为此谈点个人的体会,与各位同行共勉。

1、教师要放开思想,转变角色。多年的教学工作使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的课堂教学形式,也有人对于高效课堂抱有过怀疑的态度,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在高效课堂下老师变得非常轻松,学生兴趣非常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效率大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思想,转换角色,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台。

2、高效课堂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我们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境,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才能提高学生品质。

3、高效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知识教育,改造学生的世界观,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这个创造性的活动要以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为根据,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脱离教育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另外,还要联系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能力。

4、重视预习,开展合作,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以往教学方式不

同之处在于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充分地预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进而由“会学”走向“乐学”,此次高效课堂所提倡的导学案及“30+40”教学法都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成,用这种方法开展学习,学生将会终生受益。

5、加强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倡导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带动下主动关心国内外时政,关心和接触社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活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高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我们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认识以及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改革推进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导学案的编制及运用还要日臻完善、更加细致。学期初,由于思想不够成熟,急于追赶学习进度,有些导学案的设计模式化,缺乏教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上一些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导学案的运用还不是很充分,部分学生无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袭。

2、对于教师的角色不能正确定位。最初以为高效课堂便是老师讲的越少越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恣意发挥。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确思维活跃,但却天马行空,抓不住重点,细枝末节成了学生讨论的主要对象,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不成,学习效果更是无从找寻。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中,学生如风筝,老师应为抓线者。

3、对待预习重视不够,缺乏对预习的有效监控。高效课堂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这是课堂合作探究的前提,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预习重视不足,教师缺乏对预习的有效监控,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4、小组建设和课堂评价不够完备。如果说高效课堂是将学生渡过成功彼岸的航船,那么小组竞争合作机制便是高效课堂远航的帆,而课堂评价则是高效课堂远航的桨。在日常教学中,各小组学生性格各异、基础不一,致使学习过程中发言的总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秀学生,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课堂评价中过分重视分数,不能将分数与问题的难易有机联系,使学生对分数失去兴趣,产生疲劳。

经过认真反思,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我要继续做好以下几点:

1、进一步加强导学案的研究力度,力求编制更细致,把握更准确。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备课组要求导学案要融进教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体现问题化、情境化、层次化;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方法指导,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养式;要注意分层次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我就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2、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环节,运用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的课堂效率,充分的预习是课堂展示的前提,也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

3、开放课堂,重视合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优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学困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4、重视教育评价,加强学习小组建设。鼓励性的评价,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优等生的成功感,使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针对学生实际,要探索制定小组和个人奖惩制度,真正实现了宏观微观的相互结合。按成绩给小组成员编号,按编号为讲解学生加分,越是编号靠后的同学得分越多。这样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长空万里迢迢路,总有头雁引领飞。”改革势在必行,不进则退,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乘风破浪,勇往向前。

第14篇:政治课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政治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还未结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

首先,我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一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主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未来的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次,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等具体任务的提出,表明我们已经彻底告别改革开放以前那种政治建设的整体挫折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大的方面。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为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了解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情况。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呈现出新特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总之,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新变化,必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垄断国际事务,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离不开新兴大国的参与,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这门课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我们组成了一个团队,写一篇论文。在这过程中,我们团队去制作调查问卷、纷发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写论文、制作PPT以及最后的讲PPT,这整个过程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门课我觉得可以改进的一点就是,老师可以在每次课上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大家发言讨论,在那个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碰撞出很多火花,既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和大家分享我们所闻所见所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第15篇:政治课标

九年级思想品德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段家初级中学 李 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段家初中的一名思想品德老师,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的第三单元,程序是说课程标准,说教材分析,说教学建议。

一、说课程标准

课标的核心理念: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幸福,并懂得如何追求幸福。

我们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这也是2011年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原课标相比进行了改动,在增加和突出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内容的同时,适当的调整了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要求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其中 “成长中的我”主要为七年级的教学内容,“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 主要为八年级的教学内容,“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主要为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三个板块都是以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单元的课程标准:

一、知识目标

1.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2.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 创新的个性品质。

3.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2.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 信息化社会。

3.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 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 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2.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内容标准:

1、知道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掌握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教材分析

1、编写特点: ①本册教材的编写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特点,教材把内容分为大、小两种字体,小字内容为相关链接和与知识点有联系的练习题,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并且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与人教版相比,可读性强。 ②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加强了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同时注重了教材的启发性。

③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教材设置活动课和课后活动与探究,我们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结构:

①依次分为:单元——课——框题

②单元:包括单元引言和主题探究,突出研究型学习和合作学习。

③课包括本课引言,正文设计。本课引言承前启后,趣味引入,正文设计用。④宋体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实概念、观点和结论。楷体提供教学所需资源。 ⑤插图增加教材的可视性,做到图文并茂。

⑥框题方面,每框约2000字左右,大致安排一课时的内容。

九年级知识的横向联系

课标在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国情方面:要了解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责任,关注国家发展,将来为国争光。 第一单元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公平、正义和责任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分清社会生活中的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激发社会正义感,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承担责任的好公民。 第二单元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第三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

学生学完第二单元后产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渴望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和才华。为了更好的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明确中国应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正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增强为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本单元针对学生面临毕业和未来选择的实际问题,以树立共同理想,实现人生意义为生活主题,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帮助学生解决毕业之际面临的升学与择业问题,为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 结论: 由个人——社会——整体感知改革开放的成果——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个人,它以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 四个单元的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

五、说教学建议

我们学校运用“探究目标、精讲多练、增大容量、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步:

第一步:学生自学,教师简明扼要的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做,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第二步:研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

第三步:讲解,教师先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讲解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为:讲重点、难点、易混点,“三不讲”为: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会的,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解决的,偏难的不讲。我翻阅了高中的政治课本了解到政治还要进行学习。

第四步:当堂训练,针对学生的学情,有层次的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理解课堂上的重点难点。

“探究目标、精讲多练、增大容量、提高效率”的教学模式,蕴含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六、评价建议

提到评价建议,是值得我们思想品德老师深思的,我们以考试成绩为主,存在成绩好,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心理跟不上的现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应树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的思想,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要注意激励学生,把评价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行为。多激励、多表扬。

● 行为能力的评价:强调学生自己的进步,多激励学生,只要自己比以前进步了,就应该得到肯定,突出学生的成就感。

● 知识评价:可以和情感变化,能力的增强及行为表现结合起来,通过具体情境进行考察。

七、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政治教科书是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政治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体会到政治考试试题是题在外,答案在内,指课本的知识点。所以要深挖教材理解和使用好教材。

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电视节目、广播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大事。

例如我们学校每天下午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

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我正在学习打太极拳,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学校鼓励我们“走出去”,学校组织我们去西工大附中进行学习,全班8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做小动作,没有一个睡觉,学习完后我创新的运用到我的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第四、结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发挥本土资源和校园文化的优势。

1、思想品德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品德得到教育中要不要适当的说理、认知、或者说必要的“灌输”,如何保持这样一种度?

2、思想品德教材如何面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这些问题将会一直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之中,召唤我去思考、不断进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和使用好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拓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但由于水平有限,说课标说教材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第16篇: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古人说“不破不立”,“学贵质疑”,只有在不断的怀疑、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这张试卷是有许多高考真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代表性,对于试卷的评讲能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积极引导学生的高效思维,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对这堂课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前认真批改,详细分析——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前提。

2、创设民主宽松、思维碰撞的课堂情境——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重点。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差异,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如把学生的试卷中出现的好的解题思路、方法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由学生上台讲解;试题难度相对不大的试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让他们体会成就感,增加其自信心,消除压抑感,激发其内在兴趣;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地否定,而是要耐心地听取,积极地引导,在教学中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请学生献计献策。

3、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政治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行之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乐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大实效。

第17篇:政治课演讲稿

70 年代,我国主要实行以“晚、稀、少”为核心的生育政策。“晚”是指男 25 周岁、女 23 周岁结婚,“稀”是指晚婚晚育间隔 4 年左右,“少”是指最多生两个孩子。 (1971—1979)“晚、稀、少”政策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尽量采取群众自愿的原则,既满足了有生育意愿妇女的生育要求,又可以让不想继续生育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该政策达到了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80—198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制定了经济建设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控制人口的生育政策。因此1980年提出了“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

(1984——1986)由于实行的“一孩”政策与广大群众的生育意愿严重冲突,使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天下第一难”。因此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1)在农村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批准,可以生二胎。

(1986—至今)农村某些群众确有特殊困难,包括独女户,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 反思: 第一,人口老龄化问题。70 年代以来出生率的快速下降,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底部老化。 第二,出生性别比问题。(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一般来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于102~107之间。此分析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从此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10

2、上限不超过107的值域一直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并呈蔓延之势,超出正常值范围。从 1980 年起,我国出生性别比开始高于 107,1985 年起,出生性别比随着年份的增加明显逐步提高,在 1999 年突破 120,达到 122.7。2000 年以来均在 110 以上浮动。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所导致的性别比失衡,有着诸多方面的社会经济原因和潜在危害,不仅影响到未来婚姻市场的平衡和家庭关系的稳定,严重干扰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势必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影响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人口就业问题。目前我国每年平均有将近2000 万以上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需要就业找工作。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预计到 2016 年,我国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 10.1 亿人,到 2020 年这一数据为 10 亿人左右。如此大规模的劳动年龄人口,使扩大就业和减少失业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第四,家庭和社会风险。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其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会面临孩子意外死亡又无法再生育而形成家庭风险。独生子女有成长、成才、养老、发展和国防等五大风险。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人口占主体的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 此外,一个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会导致严重的“独生子女综合症”,包括情感缺失、心理孤独、性格脆弱等。

第18篇:政治课教案

第八课 第一框 《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全保障》

导入:甲流,禽流感,SARS(SARS就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全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情进展快速。)……

在我们的社会公共生活中,安全是人们一种最基本的需求,保障人们的安全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第一框《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全保障》。

我们走出家门,走到游乐场、图书馆、大商场、公园、车站、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就介入了社会公共生活。但是如果这些人多的地方一旦发生险情或是灾难,就会给公共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公共安全的含义: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的称为公共安全。 讨论交流: (1)、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故会影响到我们的公共安全? (2)、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安全问题不可小视

1、公共安全与个人安全联系密切,许多公共安全灾难往往由人为安全引起 最近的食品安全(重点介绍):塑化剂饮料(其实,在我们常用的塑料制品里都有塑化剂。(身体中存在)微量的塑化剂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从塑料迁移出的。但是,如果有人用在食品中,量就大了。那就是非法添加。),染色馒头,爆炸西瓜,牛肉膏,瘦肉精……

2、来自大自然不测风云常常使人们的安全面临猝不及防的威胁 汶川地震,唐山地震,1115火灾,08雪灾……

总结: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事故,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它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因此安全问题不可小视。

第19篇:政治课作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代特征的重要意义及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当今时代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时代特征。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都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本质规定性和重要内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只有同时抓住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基本涵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是指这个理论体系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今时代条件相结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从根本上科学地回答了在当今时代条件和世界形势下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凸现的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时代精神、现代价值、世界眼光和开放气度,突出的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时间性和价值的全球性,表明这个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不同的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并产生不同的理论。时代性是衡量理论正误优劣的根本尺度之一。落后于时代、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必然是陈腐的有害的理论;偏离时代发展轨迹、缺乏时代特征的理论,注定是苍白无力的理论。而科学的理论总是适应时代需要,富有时代特征,成为时代变革和进步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秉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立足当今时代条件,把握当今时代脉搏,着眼当今时代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和人权,在中国特色之中确认和追求普世价值,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明,体现了现代精神和时代潮流,因而具有很强的整合力和生命力;等等。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是这个理论体系极其重要的内涵,是这个理论体系科学性、先进性和效用性的内在根据,是这个理论体系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它的时代特征的形成,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的。概略地说,有如下三大基本依据:第一,时代条件。首先,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和 1

平与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历史时代,逐渐取代了以战争与革命为中心的历史时代。邓小平综观天下大势,敏锐地把握了时代潮流的新变化,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即时代主题的理论概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构建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依据。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经济建设中心论、构建和谐世界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命题,就是建立在时代主题论的基础之上的。其次,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现代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国家关系等各个方面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对时代新课题和新挑战的积极回应, 由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对外开放政策等等顺应世界潮流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战略决策应运而生。第二,历史教训。国际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受最严重、最深刻的危机;国内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和挫折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都促使人们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积极探寻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于是异军突起。第三,实践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党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力空前高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新经验、新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及其新鲜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科学总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时代特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从思想内涵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站在时代和全局高度,顺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汲取了世界发展的经验和文明成果,以宽广眼界探索和回答了现代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 以高新技术革命为基础的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的蓬勃发展,使当今时代特征不断呈现出新态势,对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发展模式提出了创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赋予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使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富有时代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宽广的眼界。这主要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密切注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认清时代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邓小平指出,中国谋求发展,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还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密切关注世界的变化,重视研究和借鉴苏联、东欧和非洲一些国家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注重发达国家搞现代化的经验,为我国指出了新的发展道路。江泽民强调要以宽广眼界,深入研究世界的发展变化,借鉴别国别党的经验教训,搞好我国的事业。他指出: 全党同志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所谓宽广的眼界,一是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一是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这样来观察问题,我们就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更加清醒、主动地掌握我们自己发展的命运。他回顾世界发展和中国历史兴衰,深刻地说明对外开放、树立世界眼光的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世纪之交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有清醒认识,尤其是汲取了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等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教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有宽广的眼界。胡锦涛指出,要切实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收了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以宽广的眼界研究世界的新变化,借鉴外国经验,说到底是为了吸收和利用当今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

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江泽民指出,在我国搞社会主,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一切进步的东西,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坚持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开拓国内市场、利用国内资源同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结合起来,把对内搞活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他还指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市场经济,操作现代金融,在一些具体方面我们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为了大胆自觉地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刚开始,邓小平就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后来,他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在理论上突破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信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江泽民指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胡锦涛指出: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外开放。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和促进共同发展,不仅使我国找到了全球化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和解释力,扭转了在封闭状态下脱离人类文明大势,被动坚守阵地的局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时代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并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第20篇:政治课论文

科目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任课老师:赵泽林

论文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以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例

学生姓名:邹宪 学号:2015110172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班级:2015级5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以重庆市少数民

族地区的发展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西部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型都市,也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自1997年创建直辖市以来,无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的成就。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践中的运用,在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团结等发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本文就重庆市民族地区近年来的发展为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少数民族地区;重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斯主义中国话的最新成果。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理论观点,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与中国特色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想联系的目标,也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世纪,符合各民族人民的愿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大都市,也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重庆市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937109人。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是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1769259人,幅员面积1.7万平方公里。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促进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庆市人民政府全面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和中央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政策,做出了如下实践:

一.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发展的全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快发展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具有民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重庆市政府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重庆地处山区,偏僻地区道路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谓“要想富,先修路”,改善了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的历史地理问题,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经济政策扶持,做好做强民族地区各类企业;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保持交通运输顺畅;完善商贸服务体系,活跃城乡第三产业。

具体来说有以下措施: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生及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包括帮助民族地区残疾人康复及培训就业、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以及解决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其它特殊民生等。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推倒了许多老旧危房,建起了坚固的现代化房屋和设施,为农村人民创造的良好安全的居住环境。培训少数民族群众劳动技能,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发展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等。重点保护天然林,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等。

二. 大力促进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汉唐几代有过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有其特殊特色和丰富的个体韵味,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少数民族汉化速度加快。新一代的少数民族同胞有许多失去了与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导致大量少数民族文化的失传、断层。因此,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濒危少数民族文化刻不容缓。

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涉及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戏剧和曲艺、民族器乐、民风民俗、村寨建设、文化古镇、民族手工艺等领域。这些富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流传至今。其中:石柱土家啰儿调、黔江区南溪号子、秀山花灯、秀山民歌、酉阳民歌、酉阳土家摆手舞等6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柱西沱古镇、酉阳龙潭古镇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为进一步解决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传承困难。从2009年开始,重庆市委在民族地区发展资金中用于黔江区后河古戏、高炉号子,石柱自治县土家斗锣,秀山自治县傩戏、阳戏,酉阳面具阳戏和彭水自治县鞍子苗歌系列传承等7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项目安排资金1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师徒传承。

三.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

国家的一切发展都离不开党的指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少数民族的发展更是如此。各类优惠政策对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各项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尤其是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支持能迅速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状态。

通过调整、完善各项民族政策,重庆市政府在税收、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予以照顾。尤其是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重庆市政府推动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多个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继续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程,完成悦崃新城村、金铃银杏村、大歇流水村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新亮点。

四. 坚持自力更生,努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事物的发展内在动力比外力更为重要,内在矛盾比外在矛盾更加关键。因此,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一定还要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内部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内部各项积极因素,主动出击。

重庆市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保护民族特色文化,保护民族语言,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与精神。大力支持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情况,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教育设施,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提高整体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培养地区人才。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树立新的时代意识,打破落后地区旧面貌和封建落后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五.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对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市政府把民族文化作为一个载体,通过启动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在重庆市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少数民族文体活动开展等有机结合,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宣传工作。重庆市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中;利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体育等文化载体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播放爱国主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营造“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重庆市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系列积极措施,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也从全局上促进了重庆市的发展。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称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彭水县常住人口为545094人(户籍人口69万人)。有汉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侗族等12个民族,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2011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还属于特别条件特别艰苦地区,自2012年起,彭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78亿,同比增长12.1%;2013年达到97.46亿,较2012年增长13.6%。2014年达到108.8亿,同比增长11.6%。而继2014年重庆GDP领跑全国之后,今年上半年重庆GDP增速达11%,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从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经验可以得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结合具体情况,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有重大意义,对于社会主义全局的建设也同业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统计局.2014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5-03-19.[2] 彭水县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彭水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2-01.[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中华民族理论新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间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课心得体会.doc》
政治课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