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灾调查报告

2020-04-18 来源:调查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湖南冰灾调查报告(版)

湖南冰灾调查报告

㈠调查目的

2008年春节前夕,我国南方的一场百年难见的大雪,阻挡了很多人回家的路,也让家乡的亲人对身在异乡的游子牵肠挂肚。我想知道,那些在异乡的游子过得怎样。因此我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做了个调查。

㈡调查内容

⒈这场雪灾,我们看到了什么?

⒉爱心捐款

⒊雪难当前,咱们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㈢调查结果

⒈这场雪灾,我们看到了什么?

众所周知,这场突如其来的极端恶劣的雨雪天气,其历经的时间之久,受到影响的灾民之众,涉及的土地面积之广,以及所造成的损失之严重,都是在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

据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邹铭透露,截止到1月31日18时,今年1月10日以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程度不同的灾害。目前,因灾死亡60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537.9亿元。在受灾省份里,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这六个省区灾情比较重。 不仅如此,而且这样极端的雨雪天气,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 1

时间,但是时至今日,似乎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因此,有可能将面临抗灾过程中更加严峻的形势与困难。

我们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团结一致地奋力抵抗雪灾的侵袭,上至总书记、总理以及各级政府的领导与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地,甚至奋不顾身地与广大的民众一起,不辞辛苦地为全面战胜这场罕见的雪灾而呕心沥血,而冲锋陷阵。特别是其中而涌现出来的种种动人的场面与镜头,以及抗灾英雄们,那种为了“破冰雪保电通,铲冰雪保路畅”,在大义面前,无不发扬传统的 “一不怕苦,二不死”的勇于牺牲的精神,更是让人看了而感动,敬佩不已。

⒉爱心捐款

寒凝大地,没有阻挡人们的爱心。继李连杰基金捐款95万元后,演艺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进行着融冰行动。《又见一帘幽梦》主演秦岚、张嘉倪通过湖南卫视捐出1万元给灾区,她说:“我虽然不是湖南人,但我很想尽自己力量帮助灾区的朋友。”

秦岚本打算回沈阳过年,但她表示如果湖南有赈灾义演,只要需要她,她就会去,做义工或者义演都行。

这次雪灾中,湖南的灾情非常严重。2月5日19:30,湖南卫视会上演一场“大融冰——我们一起过年”的特别节目。而湖南籍的老艺术家李谷一则为筹善款、做善事不遗余力,李谷一表示:了解到湖南的灾情后,自己心里非常着急,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为家乡人献上自己的爱心。在东方卫视《春满东方爱心飞扬》晚会中,李谷一除了在开场时与周笔畅共唱《浏阳河》外,她还将压轴献唱3首好歌。

⒊雪难当前,咱们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⑴对于出门的人:

①如非必要,自己不要出远门。这段时间,少一个人出远门,机场铁路公路等运输部门就减少一份压力。如果不得已非要出门,也尽量推迟至年后状况改善后再出发。

②如果有朋友是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尽量劝说他们提供适当的安排(包括补贴),挽留员工留在当地过年。劝身边的朋友留在当地过年,方便的话,甚至不妨留朋友在自己家里过年。如果你是一个母亲,看到有滞留的衣食无着的妇孺,也请带他们到家里过年温暖的春节吧。

③预定上路的人们,尽量不要着急赶到车站,应想办法了解发车的情况;如果非要赶去车站,最好去周边的室内场所候车,免受风霜之苦。务必带足食品饮水及御寒衣服,手机充足电且只在候车乘车时间歇开机,不要长时间通话减少电量损耗,无人能预测成行及到达时间。

⑵对于不出门的人:

④尽量减少外出,随时收听天气预报。外出时注意保暖及减少在室外的停留时间,不要在不坚固的建筑物下停留。

㈣调查体会

暴雪无情,唯有众志成城才能温暖风雪中的人们。就让我们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相互扶助,方能共渡难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献出一

份爱,用人间真情来带给灾区的人民温暖,让他们在冰雪中不感到寒冷。于是,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推荐第2篇:农作物爱灾情况调查报告

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

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尤以部分高塝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二、建议补种秋粮作物——重点突出大豆

我市属典型的浅丘地带,水利工程及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农业上靠天吃饭的成分重。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已是必然。在大春受灾的情况下,减少灾害损失的办法自然是补种秋粮。

从历年气象资料及种植经验看:我市夏秋季节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可种植多种作物。常年种植的有:红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经济效益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蔬菜储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积种植。红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种植的秋粮作物。面对今年的旱灾情况,我们召集本所相关栽培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抢种以上秋粮作物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大豆。种植文秘杂烩网大豆投入少、产出较高、种源充足、管理简捷,农民易于接受,推广容易,能有效地弥补大春损失。

补种红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将逐渐降低,品质也相应下降(薯块变小、淀粉含量降低)。若6月移栽红苕,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则亩产500—750公斤,8月移栽亩产只有250—400公斤。红苕藤蔓移栽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雨后土壤墒情极为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而在持续的干旱条件下,农民的红苕种地苕藤生长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红苕基本不可能。预计今年红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且红苕必须起垄手工移栽,需要较多劳动力,经济效益将进一步降低。其苕藤准备,栽插难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迟为7月下旬。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渐降低,品质下降。亩产一般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虫害较多,对栽培管理要求高。相应的农药、化肥投入较多,经济效益低于大豆。

6.化学控旺:在大豆主茎长到5节(或分枝期)时,用浓度为30—60mg/kg的烯效唑(或优康)或180—250mg/kg的多效唑溶液,兑水40—50kg均匀喷施茎叶控旺;在大豆初花期对个别仍旺长田块用浓度为30—60mg烯效唑兑水40—50kg再次喷施。

7.病虫防治:大豆的病虫危害总体较轻,但个别区域有时也发生较重。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及时进行防控。一般出苗时要重点防治地老虎、毛虫,苗期及生长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卷叶螟、红蜘蛛、豆芫菁、叶蝉、飞虱、豆杆黑潜蝇等,结英鼓粒期要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可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如虫螨克,吡虫啉、乐斯本或除尽进行挑治和兼治。

推荐第3篇:农作物爱灾情况调查报告

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

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尤以部分高塝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二、建议补种秋粮作物——重点突出大豆

我市属典型的浅丘地带,水利工程及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农业上靠天吃饭的成分重。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已是必然。在大春受灾的情况下,减少灾害损失的办法自然是补种秋粮。

从历年气象资料及种植经验看:我市夏秋季节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可种植多种作物。常年种植的有:红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经济效益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蔬菜储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积种植。红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种植的秋粮作物。面对今年的旱灾情况,我们召集本所相关栽培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抢种以上秋粮作物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大豆。种植文秘杂烩网大豆投入少、产出较高、种源充足、管理简捷,农民易于接受,推广容易,能有效地弥补大春损失。

补种红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将逐渐降低,品质也相应下降(薯块变小、淀粉含量降低)。若6月移栽红苕,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则亩产500—750公斤,8月移栽亩产只有250—400公斤。红苕藤蔓移栽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雨后土壤墒情极为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而在持续的干旱条件下,农民的红苕种地苕藤生长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红苕基本不可能。预计今年红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且红苕必须起垄手工移栽,需要较多劳动力,经济效益将进一步降低。其苕藤准备,栽插难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迟为7月下旬。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渐降低,品质下降。亩产一般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虫害较多,对栽培管理要求高。相应的农药、化肥投入较多,经济效益低于大豆。

冬大豆已在我市推广多年,农民对种植套作冬大豆早已完全接受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我市也有稳定种源基础,在每年为全省提供种子的情况下,尚有相当剩余用做商品大豆。因此,播种冬大豆,种源有保证。品种一般选用“贡选一号”及其系列品种。“贡选一号”是我所选育的特色冬大豆品种。具有适宜播期范围广、耐荫蔽、耐干旱、需肥量少、病虫害少、适应性强、适粗放管理、高产稳产等显著优点,为目前全省冬大豆主推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稳居第一位,被省农业厅列为科技“三大行动”大豆类主导品种。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也被列为四川主推技术,“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就将麦/玉/豆种植模式列为重大减灾技术在全省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减灾增收作用。常年来我市调种“贡选一号”的兄弟市、县都在10个以上。

据测算,在我市推广的“麦/玉/豆”模式中套作的大豆,一般亩产干豆

推荐第4篇:关于农作物爱灾情况调查报告

自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

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尤以部分高塝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二、建议补种秋粮作物——重点突出大豆

我市属典型的浅丘地带,水利工程及农田灌溉条件较差,农业上靠天吃饭的成分重。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已是必然。在大春受灾的情况下,减少灾害损失的办法自然是补种秋粮。

从历年气象资料及种植经验看:我市夏秋季节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可种植多种作物。常年种植的有:红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经济效益较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蔬菜储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积种植。红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种植的秋粮作物。面对今年的旱灾情况,我们召集本所相关栽培专家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在抢种以上秋粮作物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大豆。种植文秘杂烩网大豆投入少、产出较高、种源充足、管理简捷,农民易于接受,推广容易,能有效地弥补大春损失。

补种红苕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将逐渐降低,品质也相应下降(薯块变小、淀粉含量降低)。若6月移栽红苕,平均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则亩产500—750公斤,8月移栽亩产只有250—400公斤。红苕藤蔓移栽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雨后土壤墒情极为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而在持续的干旱条件下,农民的红苕种地苕藤生长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红苕基本不可能。预计今年红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且红苕必须起垄手工移栽,需要较多劳动力,经济效益将进一步降低。其苕藤准备,栽插难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迟为7月下旬。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渐降低,品质下降。亩产一般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虫害较多,对栽培管理要求高。相应的农药、化肥投入较多,经济效益低于大豆。

冬大豆已在我市推广多年,农民对种植套作冬大豆早已完全接受并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我市也有稳定种源基础,在每年为全省提供种子的情况下,尚有相当剩余用做商品大豆。因此,播种冬大豆,种源有保证。品种一般选用“贡选一号”及其系列品种。“贡选一号”是我所选育的特色冬大豆品种。具有适宜播期范围广、耐荫蔽、耐干旱、需肥量少、病虫害少、适应性强、适粗放管理、高产稳产等显著优点,为目前全省冬大豆主推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稳居第一位,被省农业厅列为科技“三大行动”大豆类主导品种。旱地新三熟麦/玉/豆套作种植模式也被列为四川主推技术,“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就将麦/玉/豆种植模式列为重大减灾技术在全省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减灾增收作用。常年来我市调种“贡选一号”的兄弟市、县都在10个以上。

据测算,在我市推广的“麦/玉/豆”模式中套作的大豆,一般亩产干豆150公斤左右,亩产值可达700元(以5元/公斤)左右。在今年玉米长势差,甚至枯死的空地,如能抢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以前播种,并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可获得较高文秘杂烩网产量。如果在稻田、空地净作,其亩产值可达800元,比种秋玉米高250元/亩左右,比红苕高200元/亩左右,加上省工、节本部分,每亩节本增效达300元。如果卖鲜食菜大豆,其经济效益还可进一步提高。

从近期国内市场看,大豆需求缺口大,不容易出现产品饱和烂市降价的现象。发展大豆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播种秋大豆投入较少,产量稳定,经济效益较高,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抗灾增收途径。

三、冬大豆栽培管理技术

1.选用良种:选用“贡选一号”。播种前实施选种,去除籽粒不饱满、有霉烂、有杂色、有病斑的种子。

2.适期播种:5月—7月上旬均为适宜播期,最迟播期为8月上旬,其产量才有保障。可根据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播期越早越好。既可在玉米行,也可净作。对秧苗已基本枯死的望天田、高傍田、两季田也可在雨后开沟播种。

3.规范种植: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我市旱地土壤应大力推广荣县旱地多熟制成果,提倡“麦/玉/苕”地全面间作冬大豆,在玉米行中间种植。或改过去“麦/玉/苕”旧三熟为“麦/玉/豆”新三熟种植模式。对水稻、玉米无收的地块或空地,可发展满土净作大豆,以牵绳开行播种。

4.科学施肥:大豆不是需肥量很大的作物,它自身可以通过根瘤菌固定氮肥。补种秋大豆针对不同的地块,施肥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对空地和玉米长势较好的地块,底肥亩施过磷酸钙35公斤、氯化钾4公斤;前茬水稻、玉米已施足底肥而植株长势较差甚至无收的地块,由于前茬作物肥力未完全分解利用,可以不施或减半施少量磷钾肥,追肥于玉米收后视田间长势施3—5公斤/亩尿素,个别长势较差的地块可在开花期后,每亩施尿素2—4公斤。

5.合理密植:在带状种植的玉米小行中增种1行,其窝距0.4-0.5m;若在带植玉米的大行中净作,视玉米长势可种2-3行,可按行距0.33m,窝距0.4—0.5m进行套作。如果在6月下旬以前播种,干田和一台土净作按行距0.45—0.5m ×窝距0.4m;二台土及以上土块,行距0.43m×窝距0.33m。随播期的推迟,大豆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密度应适当增加。播种时采用挖窝点播,种肥分离,肥料施于窝中靠玉米的一侧,种子播种于另一侧,每窝播3—4粒,播完盖细土。当豆苗有两片真叶时,要及时进行间苗,以每窝留健壮苗2-3株。

6.化学控旺:在大豆主茎长到5节(或分枝期)时,用浓度为30—60mg/kg的烯效唑(或优康)或180—250mg/kg的多效唑溶液,兑水40—50kg均匀喷施茎叶控旺;在大豆初花期对个别仍旺长田块用浓度为30—60mg烯效唑兑水40—50kg再次喷施。

7.病虫防治:大豆的病虫危害总体较轻,但个别区域有时也发生较重。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及时进行防控。一般出苗时要重点防治地老虎、毛虫,苗期及生长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卷叶螟、红蜘蛛、豆芫菁、叶蝉、飞虱、豆杆黑潜蝇等,结英鼓粒期要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可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如虫螨克,吡虫啉、乐斯本或除尽进行挑治和兼治。

推荐第5篇:康县农村灾后重建调查报告

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调查报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贾洪毅 王瑞晨)

【摘 要】:康县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2009年暑期,我们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经调查,我们发现重建过程中主要存在恢复重建期限较短、农户重建贷款困难、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灾后返贫现象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康县必须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金融援助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灾区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Abstract】: Kang Xian is the worst-hit areas after wen chuan earthquake.In 2009 summer vacation, we had a field survey on Kang Xian rural after-disaster reconstruction cases.After investigation, we found a series of problems.For example, the recovery period is very short, farmers have difficulties in reconstruction loa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is not high, the post-disaster poverty phenomenon is very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d been destroyed and so on.Thus, if Kang Xian wants to do a better job in post-disaster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ork.They must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mprove financial aid policies,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ood grasp of the disaster area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地震,举世震惊。比较而言,此次地震所波及的地区多数是农村,所涉及的人群大多为农民,因此,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康县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也是国务院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划的地区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进展情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针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 调查情况简介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东邻陕西略阳县,南接陕西宁强县,西与陇南市武都区毗连,经文县可到达四川平武县和青川县,全境处于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康县下辖21个乡镇,350个行政村,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人。此次调查为期7天,我门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先后深入地震受灾较严重的平洛镇贯沟村、平洛镇药铺沟村、王坝镇李家庄村、长坝镇付坝村、城关镇东沟村、阳坝镇阳坝村等村庄进行实地走访,并对康县民政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办公室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采访,充分了解康县灾后重建中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遇到的问题,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2 灾损情况及灾后恢复重建概况

2.1灾损情况

康县位于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的东北部,地震发生后,康县震感十分强烈,受灾较为严重,康县民政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县2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倒塌房屋10800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10000间3400户,损坏房屋147532间,因灾遇难21人,因灾伤病184人,因灾死亡大牲畜64头,直接经济损失1.51亿元。康县受灾最为严重的是农村,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康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多以土坯房为主,大多年久失修,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民房倒塌,豆萍乡豆坪村、寺台乡田坪村等村庄甚至被夷为平地。另外,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也遭受了巨大破坏,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设施损毁严重,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

2.2恢复重建

根据农村居民住房受损程度及重建规模,可将恢复重建分为就地重建和异地新建两种类型,按照甘肃省的统一规划,康县就地重建居民点243个,其中原址恢复重建238个,村组内相对集中重建5个;异地新建居民点2个,共计245个居民点需要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的评估认定。康县的农村恢复重建要求以村为单位进行,参与重建的家庭必须先行评估认定,且评估范围仅限于地震灾区农村居民的居住用房。为了做好评估工作,各村需成立恢复重建评估小组,一般应由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本村技术工匠、县建设及地震部门技术人员及驻村干部组成。由受灾家庭提出申请,村恢复重建评估小组在入户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进行评议表决,表决结果经张榜公示上报乡政府,再经乡政府审查后提交至县民政局,由民政局进行审批并向社会张榜公示。

恢复重建的资金筹集。康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的收入较少,资金短缺是恢复重建的主要障碍之一,大地震之后,在政府主导下,实行多渠道筹资,主要方式有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助资金、对口支援地区的援建资金、群众自筹资金、其他等。首先,政府补助资金能够按照国家的补助办法发放,农民对此较为满意。重建政府补助标准原则上为每户20000元,因灾倒塌的房屋中央财政补贴10000元,甘肃省财政补贴10000元,为了保证补助资金专款专用,补助实行分批发放,农户与乡政府签订《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协议》之后预付补助资金的20%,平整地基、打好基础后兑现补助资金的30%,主体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兑现补助资金的30%,剩余的20%补助资金在住房建成验收合格、登记落户后全部给付。其次,对口支援地区的援建资金。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由深圳市对口支援甘肃受灾严重的文县、成县、舟曲县、陇南市武都区等“三县一区”,深圳市对口支援采取的是项目援建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针对康县农村援建的项目是王坝镇李家庄村的原址重建,地震中李家庄村的居民住房几乎全部倒塌,农民集中住在活动板房中,援建方案确立以后,援建指挥部对李家庄村进行了重新规划,无偿援建李家庄村176户住房,目前已有110户交付。第

三、群众自筹资金。由于康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群众自筹资金的渠道主要是信用贷款。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甘肃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会同甘肃省监察厅下发了《震后受灾农民住房重建住房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重建资金不足的农民可以向当地信用社即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不超过3万元的三年财政贴息贷款,但由于信用社在贷款时需要对农民的信用度进行评 3

价,而大多数农民的信用额度低、没有可抵押的财产、缺乏必要的担保,致使贷款困难重重。

恢复重建进展情况。灾后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是关系到灾区人民民生问题的大事,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灾区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抓好政策落实和建设速度尤为关键,为此,康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成立了康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管理,尤其加强对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严格实行了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联系乡镇帮扶责任制,每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每个县直单位都确定了帮扶乡镇和灾后重建重点负责村,确定了32名县级领导每人帮建一个重点村,84个县直单位帮助34个重点村。为了加快进度,保证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重建任务,重建办公室还定期在《康县重建快报》上发布“全县农村居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开展灾后重建检查评比加快进度大比拼活动,对各乡镇完成重建任务的进度进行排名,并对排名靠后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目前为止,重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由于2009年夏天康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7.17”特大洪涝灾害,乡镇公路冲毁严重,交通受阻,重建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总体来看,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县乡村三级政府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甘肃省的相关政策,农民的重建积极性较高,成果显著。通过合理选址,整体规划,将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观,农民的居住条件有所提高,乡村公路、供水供电设施、排洪渠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康县民政局一位干部称:“灾后重建最起码将康县的发展向前推进了十年。”

3 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存在的问题

3.1恢复重建期限较短

为了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好的贯彻中央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指导思想,2008年9月19年,国务院下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期限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2009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中央又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从康县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期限对于农村灾后重建较为困难。首先,重建规划的下达贯彻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国务院重建规划下达之后各地才能据此制定实施细则,布臵重建工作,进行相关项目的申报。尽管地方政府考虑到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但康县灾后重建项目申报获得批准已经是2008年11月份,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直到2009年2月份,康县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才大范围开工。其次,资金缺乏制约重建速度。虽然国家对于因地震受损重建住房的农民每户发放20000元的补助,其余部分由农民自筹,但康县农村经济较为落后,而建筑材料、人工费用等受集中建设的影响价格飞涨,农民筹集资金较为困难,重建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对重建完成时间进行了提前,要求在2009年11月完成重建工作,这样,实际建设时间只有一年。因此,在资金筹集不到位、建筑工匠等资源短缺、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情况的综合作用下,两年重建时间就变得捉襟见肘。在调查中,康县发改委主任贾兴安说:“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不让农民再在过渡房中等待下一个严冬,但农村问题错综复杂,具体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两年的重建期限有些短。”

3.2农户重建贷款困难

地震发生后,百废待兴,各种建筑材料价格和人工费用猛涨,如红砖灾前0.27元/块,灾后0.6-0.8元/块,水泥240元/吨、灾后480元/吨,人工费也由灾前的35-40元每人每天涨到了60-80元每人每天,灾后农民建房成本大大增加,而国家所补贴的钱却远远不够。同时,国家给农民发放的补助是参照每户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来计算的,但农民住房一方面要满足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满足生产需求,农民在重建中大多利用庭院的空间加盖房屋,超出了60平方米的规划,这样重建

所需的资金需求就会变的更多。为了缓解农民灾后重建的资金困难,按照甘肃省出台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实施办法》,由康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对重建资金困难的村民发放贷款,但放贷力度远远不能满足重建需求,还是有很多村民贷不到款。究其原因,首先是农村信用社的可贷金额不足。康县农村只能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而资金需求量大,信用社资金存储量少,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信用社只好抬高贷款门槛。其次是农民筹集资金能力弱,缺乏担保。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农民宅基地不能抵押,而可作为抵押的房屋又在地震中受损,在此情况下,信用社一般采取的是“农户联保”的方式,由于农民的偿付能力较低,这一方式在实行一段时间之后也被终止了,平洛镇一位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担保只是走过场而已,风险全在我们头上,国家只贴息三年,三年后农民还不起怎么办?信用社可能就要倒闭了。”

3.3政府行政效率不高

灾后重建是对政府行政效率的考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中确立的首要原则就是“民生优先,保障安全”,要求有序解决与灾区农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着力恢复灾区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大地震之后,房屋倒塌的农民大多住在救灾帐篷或是自己搭建的简易棚中,农民住房的重建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民生问题,调研发现,康县的农村居民住房重建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康县王坝镇王家坝村调研时发现,虽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甘肃省农村建设专项实施规划》已经发布8个多月,但重建工作只是将靠近公路的村庄原址进行了平整,农民仍然住在去年5月份搭建的救灾帐篷里,由于地形狭窄,帐篷和简易住房只能在村子后面的山林里搭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这与相距不到一公里的李家庄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震发生后,胡总书记曾到李家庄视察,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对口支援中深圳选择整体援建李家庄村,如今大部分居民已经迁入新居。据当地村民介绍,由于王家坝村处于陕甘重要交通枢纽白望公路沿线,县政府要进行整体规划,但政府的规划方案迟迟不能出台,导致重建工作长期被搁臵。

3.4灾后返贫现象严重

康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政府在2006年提出了“远抓特色产业,近抓劳务输出”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几年的实践推行,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地震发生后已经脱贫的农民又基本回到了贫困状态,一方面,地震中农民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耕地被毁,牲畜、粮食、生产生活用品被掩埋,许多农民多年积蓄建造起来的房屋毁于一旦,震前住在土坯房中、住房条件未得到改善的农民多数家庭经济困难,而灾后重建中建筑材料增长幅度较大,恢复重建的资金需求量远远高于地震造成的损失,大大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为了弥补重建资金的短缺只能债台高筑,进一步加深了农民的贫困程度。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自救和家园重建的需要,康县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多数已经返回,主要收入来源阻断,灾后返贫现象较为普遍。

3.5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康县地处秦岭山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汶川大地震以及之后的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得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尤其在农村地区,农民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由于重建对石料、木材、沙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开山炸石、毁林伐木、滥挖泥沙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埋下隐患。河道中的沙子被大量挖走破坏了河床的原有构造,一旦雨季来临,一方面河床会不规则的加深,另一方面,大量的泥沙被河水冲入下游,对下游的生态环境又造成了新的破坏。而且康县的沙子属于河沙,其中混杂了大量的泥土和杂质,在与水泥搅拌之前,必须用流水进行反复冲洗,而洗沙之后的浑水则自然排入就近的河流,我们在前往平洛镇贯沟村的路上,满载着沙子的农用三轮车络绎不绝,而村子附近已经很难找到一条清澈的河流。

灾后重建对砖的需求量较大,大地震后大量的砖厂兴建起来,从略阳进入康县县城的公路沿线随处可见正在生产的砖厂,烟囱林立,浓烟滚滚,与康县的青山秀水格格不入。制砖需要大量的土,康县本来就缺土,大量的烧砖不仅会破坏仅有的耕地,而且砖厂普遍采用的一个做法就是挖山取土,山体植被遭到破坏,一旦遇到 7

大暴雨,极易造成地质灾害。另外,重建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我们在长坝乡长坝村看到,建完房子后的废砂石、石灰等建筑垃圾随处可见,而且在乔迁新居之后,原来住过的活动板房以及救灾帐篷将要被拆除,这又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垃圾产生,如何有序回收,防止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对于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4康县农村灾后重建的思考与建议

4.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2007年颁布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1997年颁布的《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法律制度,这些法律针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臵与救援、过度安臵与事后恢复重建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为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但这些法律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的适用也暴露出了我国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防震减灾等方面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弊端。我们在康县调研中了解到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体制不畅,救灾补助的发放、受损程度的评估、灾后重建的责任落实等一系列问题都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地方政府自行制定办法,但由于时间紧急、任务紧迫,制订出来的办法及条例难免会出现偏波,甚至使得恢复重建工作复杂化。因此,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对于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工作至关重要。2009年12月27日修订发布的《防震减灾法》就吸取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经验教训,增加了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的演练、地震灾害保险等方面的规定。同时,为了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我国也制订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作为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规定,应吸取实践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将这些制度上升为法律,逐步完善我国灾害预防及灾后恢复重建的法律法规体系。

4.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灾后重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对于灾后重建的顺

利完成至关重要。首先,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灾后安臵、资金融通、重建监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对政府的综合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地方政府就要贯彻执行好中央关于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加强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做好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在重建过程中还要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康县属于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地震之后山上的岩石、土壤松动,一遇暴雨洪灾就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在“7.17”洪灾中,许多农户新盖的房屋就被滑坡所掩埋。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调研,制定相应的地区防灾规划。其次,政府要提高行政效率。当下,灾后恢复重建是康县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并且中央提出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对于灾后重建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地震发生之后,出于行政敏感性,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行政效率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在公众视野中逐步淡化,政府行政部门的一些不良习气又开始滋长,行政机关程序繁杂、办事效率低、因循守旧、部门利益作怪、公职人员思想懈怠等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灾后重建工作的长效机制,预防“行政惰性”的发生,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第三,政府要提高行政透明度。汶川大地震之后,灾后重建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方面灾后重建工作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对灾后重建的大力扶持又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规范和约束灾后重建的权力,加强对建筑质量的把握和监控,防止腐败的发生对于灾后重建工作非常重要。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将重建工作的进展状况按时向社会公开,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既提高了对政府的约束机制,又打消了社会尤其是受灾农民对政策执行的猜疑,保证恢复重建工作的均衡推进。

4.3完善金融援助政策

灾后重建是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工程,就康县而言,资金的缺乏主要集中在受灾农民的住房建设方面。甘肃省制订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甘肃省农村建设专项实施规划》中规定重建资金的筹措主要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国外优惠紧急贷款、地方自筹等方式筹集。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募捐和国外优惠紧

急贷款不稳定因素较大,通过这两种渠道争取到的资金对于康县的重建工作只是杯水车薪,重建资金的筹措主要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以及地方自筹的方式取得,目前为止,政府投入和对口支援基本落实,但仍不足以满足灾后重建的资金需求,由于康县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资金的地方自筹主要是农民自筹,而国家的贴息贷款是农民筹集资金的一个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完善灾后重建金融援助政策对于重建工作的顺利完成意义重大。就具体实施而言,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灾后重建的相关金融政策,保证符合条件的农民能够取得贷款;另一方面要根据康县的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农户小额贷款的条件,最大限度降低贷款准入门槛,调整担保抵押条件,真正发挥金融援助对于灾后重建的支持作用,及时为灾民提供便捷及时的融资支持,提升灾后重建效率。

4.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农村重建中,应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考虑,防止在重建过程中对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再造成新的破坏。首先,重建选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康县的耕地较少且分布分散,受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居民聚居地也十分分散,无法形成集聚效应,而且分散居住也不利于生态保护,因此应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将居民居住点适当集中,在这一方面,康县重建过程中组织群众下山入川整体异地重建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其次,重建取材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破坏环境的炸石、伐木、挖砂等行为应加强监管惩处,充分利用旧房拆迁、修路施工等废弃材料,并由政府统一规划,通过调研指定采石、挖砂等地点,实现灾区重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第三,垃圾处理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灾后重建的建筑垃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步骤及时进行处理,可再利用的建材用于农房及附属设施建设,不可利用的废物则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处理,避免固体废弃物对土地以及河流产生污染。农村的生活垃圾一方面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发展沼气、卫生厕所、农村废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另一方面要合理处臵,可就地消纳还田,或采用简易填埋、堆肥等方式处理,并做好防止二次污染的预防工作。灾后重建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浩大工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形成灾区重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意义重大。

4.5抓好灾区新农村建设

康县的农村多是农民自然聚居而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村庄布局以及相关方面的配套设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及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但随着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也暴露出了这些农村的问题和隐患,尤其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村庄就由于选址不合理、房屋不牢固、交通不便利等问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后重建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应该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去重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住房恢复的高度,让灾区的农房重建的起点高一些,有效地将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灾后重建变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首先,灾后农村重建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避开生态脆弱以及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的区域,遵照合理的劳动半径,本着方便农业生产、设施配套的原则,确定农村居民点的选址和布局。其次,康县处于地震易发地带,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要抓好质量监督工作,确保新建住房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标准,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三,要做好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沼气池修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移风易俗,改变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陋习,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另外,康县王坝镇李家庄村属于深圳市整体援建项目,在规划、施工、以及资金保障方面都走在康县灾后重建的前列,因此,完全可以将李家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进行建设,并依托援建,把深圳的市场、机制、经验和产业优势与康县的资源、劳动力和特色优势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危机变为转机,转机变为生机,做好灾后新农村建设工作。

推荐第6篇:关于北川灾后重建调查报告

关于北川灾后重建效果调查报告

法学与社会学院 思政2班

第一小组:谢素萍 许文节 程群 邹燕 谢静 徐代珊

一、调查时间:2015年6月4日

二、调查地点:北川县擂鼓镇街道、楠竹村、茶坊村

三、调查对象:当地街道居民、村民

四、调查目的:了解现状,存在的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五、调查方法: 实地走访

六、调查现象及问题存在方面:根据走访的居民对灾后重建效果的描述,居民自身对目前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以及对北川灾后重建政策的参考,分析北川灾后重建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北川灾后重建工作更加完善。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县城造成毁灭性破坏,县城被夷为平地,房屋基本损毁、人员大量伤亡、道路交通中断,水、电、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尽毁。北川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县城的恢复重建因其对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定要把北川建设好”、“再造一个新北川”的指示,要求北川县城的重建要成为整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标杆和象征,起到示范作用。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确认北川县城无法原址恢复重建,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异地重建北川新县城。

北川新县城的规划设计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把北川新县城建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城建工程标志、抗震精神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除了对心理造成的巨大伤痛,北川人民的生活方面也要随之改变,因为地震几乎毁掉了所有的房屋以及大部分的耕地,北川的灾后重建工作庞大而艰难。按照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灾后重建,经过六年的拼搏努力,援建任务顺利完成,“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基本目标基本实现。

(一)街道居民对灾后重建效果及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为例

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位于北川县境东南,震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重点镇,属北川县的南大门,距原县城(曲山镇驻地)8公里,距绵阳市区约60公里,安(县)北(川)公路穿境而过,是绵阳至北川老县城的必经之地,现在仍是关内 交通要道。

根据走访调查结果显示,擂鼓镇街道居民对灾后重建工作效果持满意态度特别是交通和生活起居方面。调查的一位88岁的李女士表示,现在居住的起居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生活幸福,并且称“好不过擂鼓”,对擂鼓镇的街道绿化十分满意,街道卫生好。

一位52岁的王女士表示,现在是我生活条件比震前有所改善,擂鼓镇的灾后重建工作很细致。谈到经济及就业方面,李阿姨表示,新建的西南水泥厂在带动当地经济方面贡献较大,并且为镇上居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是灾后重建工作

中对经济促进的较好举措。

据资料显示,擂鼓镇灾后人居环境质量预测指数为0.77,为中等水平;其次人居环境建设后的综合评价指数Q=6.16大于之前的标准值5。可以看出通过灾后人居环境建设的不断进行,灾后擂鼓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良好的状态,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要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建设规划方案,建立适合擂鼓镇长久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为擂鼓镇永久人居环境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二)乡村村民对灾后重建效果及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以擂鼓镇楠竹村为例

据调查,楠竹村的经济作物主要为楠竹和梨子、桃子。茶坊村的经济作物主要为药材和高山蔬菜。调查中的一位周女士表示,目前村民的大部分收入是在外务工,村民的安置房均是自建房,但地基是政府提供,给每个家庭按人数提供补贴,每3-4人补贴1.6万,每5人补贴1.9万,房子的成本大概是780元每平方米,提供养老保险。对于这个补贴政策,周女士表示基本满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周女士表示相比震前而言,孩子上学要更为方便。

(三)灾后重建工作不足之处显示----以楠竹村、茶坊村为例

据调查结果显示,灾后重建工作整体上使居民们安居乐业,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生活起居条件大大改善,但是有部分村民对村落的交通情况和政府补贴的落实情况有所不满。

调查中的一位楠竹村的李女士表示,目前楠竹村的经济作物梨、桃的收获过程均是用人力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山路运送到交易场所,因为目前山上还没有修建公路,这大大阻碍了楠竹村今后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为了保证调查结果额真实性,此次调查小组特意走上山体验山路的情况,结果果然如李女士所说,用人力在山路上运输十分困难,并且下雨后容易滑倒。此外,茶坊村的董女士表示,由于地震以后,大部分的耕地被掩埋,家里目前以种药材为生,丈夫在外打工,儿子在念大学,是生源地贷款,希望政府能够改善村落交通,方便进山。

在政府补贴的落实情况方面,茶坊村的魏女士表示,由于工作人员的频繁变动,自己的政府补贴无处领取,在地震以后家里的房屋全部损毁,目前新建的房屋是自己一家人打工后修的,并且非常简陋,她希望政府的补贴能够早点到位。

(四)调查总结

根据此次的实地走访调查,可以看出北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深得人心,并且取得巨大成效,是受灾人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过上稳定的生活,帮助他们及早地走出地震带来的伤痛。但是,在这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些许的不足,比如上述反应得村落居民与街道居民相比,交通条件和补贴落实欠缺,希望随着工作的细化和深入,这些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推荐第7篇:南 昌 市 防 雷 减 灾 条 例

南 昌 市 防 雷 减 灾 条 例

(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3号) 《南昌市防雷减灾条例》经2005年8月31日南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23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告。本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9月28日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高防雷减灾的能力。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第五条 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本市防雷减灾工作,并具体负责组织管理各区的防雷减灾工作。县气象主管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组织管理所辖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发展和改革、建设、规划、安全生产监督、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二章 监测和预警

第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加强防雷减灾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雷电灾害防御体系。 第七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和预警系统建设。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通过广播、电视、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雷电预警信息,并在城市的显著位置设立发布预警信号的电子显示牌。

第八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雷电监测资料共享、共用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与其他从事雷电监测的机构交换雷电监测资料。

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雷电监测和预警设施,不得危害雷电监测的探测环境。

第三章 防雷装置

第十条 下列场所和设施应当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

一、

二、三类建(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或者贮存场所;

(三)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四)通信设施、广播电视系统和电子信息系统;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防雷技术规范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在前款规定的场所和设施安装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应当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第十一条 安装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单位应当具备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相应设计、施工资质。

第十二条 防雷工程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资质或者超出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或者施工。安装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防雷装置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行业标准有特殊规定的,还应当符合行业标准。

第十三条 防雷装置的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防雷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 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设计方案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设计与建筑物设计同时进行的,由建设单位将设计方案报送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后,转送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装置设计进行审核;已建成的建筑物再安装防雷装置以及单独安装防雷装置的,防雷装置设计由建设单位报送气象主管机构审核。重点建设工程应当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书。

第十五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收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经审核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行业标准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审核意见修改并重新申请审核。经审核同意的防雷装置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原审核气象主管机构同意。

第十六条 防雷装置施工时,建设单位应当委托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对基础接地体、分层柱筋引下线、天面避雷网格等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 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书。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行业标准,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对检测结果负责。未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证书的,不得从事防雷装置的检测。

第十八条 防雷装置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九条 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和个人对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应当定期检测。其中,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

一、二类建(构)筑物和本条例第十条第二至四项所列场所和设施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其他防雷装置的检测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当委托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进行检测,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当在检测后出具检测报告书。检测不合格的,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整改。

第二十条 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雷减灾安全责任制度,并指定专人或者物业管理单位负责防雷装置的维护,发现隐患应当及时处理。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使用单位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第二十一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使用和维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违反防雷减灾管理规定或者雷击安全隐患,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措施,限期改正;发现重大雷击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必要时,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第四章

雷击风险评估

第二十二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建设工程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第二十三条 雷击风险评估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和下达重点建设工程计划前,应当通知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二)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组织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出具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书。

(三)雷击风险评估按照国家雷击风险评估规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结论应当作为编制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建设工程可行性论证、设计的技术依据。

第二十四条 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和地理、地质、土壤、环境等状况;

(二)雷电灾害可能造成危害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三)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建议、对策和措施;

(四)雷击风险评估结论。

第五章

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和调查鉴定

第二十五条 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部门,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气象主管机构接到雷电灾害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雷电灾害情况。

第二十六条 雷电灾害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规定组织抢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抢险,并提供便利条件。

第二十七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开展雷电灾害调查和鉴定,查清雷电灾害原因和性质,提出整改措施。调查和鉴定报告应当及时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第二十八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雷电灾害情况,提出防雷减灾建议,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雷电监测和预警设施的,或者危害雷电监测的探测环境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擅自施工的,或者防雷装置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防雷装置使用单位和个人对雷击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的,由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气象主管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其所属气象台站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导致重大漏报、错报雷电灾害警报,以及丢失、毁坏原始雷电探测资料、伪造雷电资料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等防雷产品和设施的总称。

(二)电子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有线或者无线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等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的人机系统。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推荐第8篇:关于灾后教育恢复的实践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成长成才,今年,我院继续响应省团委和校团委的号召,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身为灾区的一份子,也曾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5.12地震,所以借此机会调查我们灾区教育恢复的情况。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调查灾区恢复,与家长交谈教育,辅导孩子学习

时间:2009年7月20日--7月27日

地点: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XX乡XX村

组织者:xxxx学院早期教育学院团总支

参与者:xxxx育学院早期教育学院08级 XXX

一 调查数据

1.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50%受过初等教育、10%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乡里也只有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是由于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遗留很多的留守儿童,所以孩子很早就开始上学。

二 下乡感悟

1.我看灾区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特别在灾区这个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重建上,人们更注重下一代的教育。

“关注灾区教育 让爱无限延伸--为灾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感受着来自全国人们的关注,人们都在重建自己的家园,所以今年很多人都选择在家,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也是家长最关心的事。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灾区的恢复需要人才,灾区的发展需要人才,国家的明天更需要人才。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

2、灾区教育现状

在这个场镇上,曾经的校园早已在地震中倒塌,现在孩子们都在意排排的板房中进行教学,调查了几个孩子,板房中确实冬冷夏热,但是能有爱心建筑的板房教室,灾区的人们都很感恩。就在这个暑假,建峰中学的校区重建完工了,看着新建起的漂亮的学校,孩子们欢天喜地,家长们更是喜悦云云。在援建青川灾区的浙江杭州市长来参加学校完工大典时,学生纷纷回校欢迎,当地群众也不约而同的热情欢迎市长。当天的突降大雨也丝毫抵挡不住灾区人民的感谢。也是看着灾区教育的逐步恢复,也看看灾区的重建,身为灾区的人们,非常感谢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相信吧,我们会好起来的灾区会好起来的!

(三) 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我们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也是灾区的一份子,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充实好自我,为成为有用的人而努力,为灾区的重建而努力,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

推荐第9篇:巨灾保险制度

保险学

巨灾保险制度 ——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对于“新国十条”的部分理解

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 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提升企业和居民利用商业保险等市场化手段应对灾害事故风险的意识和水平。积极发展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灾害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研究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巨灾再保险等制度,逐步形成财政支持下的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各地根据风险特点,探索对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灾保险法规。建立核保险巨灾责任准备金制度。建立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摘要 随着近几年,我国接连遭受巨大的自然灾害,其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惨重的。历来,我国的灾害补偿都是依靠民政部补贴,和微弱的商业保险补偿。大灾之后,建立起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呼声也随之而起。因此,如何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使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发挥其“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是一项艰巨且迫切的任务。

关键字 巨灾保险 经济补偿

一.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

(一)对经济补偿的理解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保险的功能中,经济补偿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保险的补偿功能是指保险业在风险发生时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的作用和功能。补偿灾害损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保险活动的根本目的。保险的经济补偿一般包括:

1、补偿被保险人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由于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发生人身伤亡或者生存到保险期满而给付的保险金;

3、承担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

4、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履约责任。

(二)我国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 1.经济补偿功能的定义需要完善

损失补偿原则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有权按照合同的规定,获得保险赔偿,用于弥补被保险人的损失,但被保险人不能因此而获得额外利益。损失补偿原则是贯穿于保险合同立法、司法以及当事人订立到履行保险合同整个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准则。从我国《保险法》的规定来看,损失补偿原则只适用于财产保险的范畴,由于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或身体机能,其保险利益无法估价,因此,人身保险合同不是补偿性合同,属于给付性质。人身保险中的人寿保险属于给付性质不容置疑,但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保险是否具有给付性质,或者说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一直是保险界、乃至法学界争议的焦点。

2.建议将“经济补偿功能”改为“经济补偿和给付功能” 经济补偿功能是损失补偿原则的直接体现,而损失补偿原则主要是针对非寿险而言的。 显然,经济补偿功能主要适用于非寿险。

3.限制我国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发挥的因素

当前我国居民倾向于购买带有储蓄性质、投资功能的寿险,因此与保险的经济给付功能相比,阻碍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发挥的因素较多。据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统计,我国近几年每年受灾人口有2亿多人,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00亿元,但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仅为1%左右。

主要因素有:居民风险意识淡薄;保险公司服务不到位;保险诈骗破坏了经济补偿功能;过分宣传经济补偿功能,防灾防损不到位;

(三)如何完善经济补偿机制

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就要制订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健康和养老保险的具体方案,推动巨灾保险立法,加强制度建设和保险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提升保险业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构建全方位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大力发展商业健康和养老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保障服务,实现更高层次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就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继续推进保险业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继续落实寿险费率改革政策,积极稳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统筹考虑交强险改革,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监管制度建设,完善市场退出和风险处置的制度机制,促进保险业务模式、经营机制、风险管控等创新。

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就要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保险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完善人寿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保险资金、保险对应产品与中国养老产业实现双赢对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

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就要大力深化保险监管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自主权,加强和改进监管,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偿付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挥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作用,运用现代技术创新监管机制和手段,推进监管制度机制改革,提高监管实效,强化监管制度执行力,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推动监管职能转变,提升监管服务水平。

利用保险增强社会抵御风险能力。经济补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灾害面前,即使对被保险人再多的经济补偿,损害事件已经发生了,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和人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甚至无法再修复。因此,未雨绸缪才是最积极的做法。所以,保险公司不但要提供经济保障,还应积极参与被保险人的风险管理,在损失发生前积极预防,在损失发生后及时补偿,避免出现承保之后坐等理赔的情况。

二.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现状及难以建立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而且,时空分布广,灾害的地域组合明显。随着近年来灾害的频发,从1998 年的特大洪水灾害全国29 各省市自治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特别是2008 年以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08 年1 月中旬南方爆发的冰雪灾害、5.12 四川汶川大地震、还有洪灾、台风、旱灾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肆虐,其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惨重的。

巨灾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型风险处理手段,将足够多的面临同样巨灾风险的投保人集中起来,通过收取保费和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巨灾保险基金,转嫁投保人大额风险损失。

(一)现状

商业保险缺位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了目前国内救灾减灾领域中存在的三大不足,并特别强调,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在救灾减灾领域发挥的作用不足。市场机制的不足,以商业保险的缺位尤为突出——一方面,中国的商业保险在持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在国内发生的大灾面前,商业保险的赔款又严重不足。从全球范围来看,2011年是巨灾重创之年,2012年是极端天气灾害年,2013年全球各大洲频发的洪水和恶劣气候引发各种灾害损失,保险业在分散灾害风险和灾后损失补偿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备受关注。2013年,在全球有关灾害损失补偿的统计中,来自商业保险人的灾后损失赔款占全年灾害损失的36%以上,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更是高达80%以上。但中国的这一指标却很低。来自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在几次大灾和巨灾之后,商业保险在灾后救助中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8年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16.5亿元,而保险赔付为19.74亿元,占比仅为1.3%;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保险赔付248.9亿元,占比2.9%。国外的大型保险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防灾减灾部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保险业恢复不久,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也同样设有专门的防灾防损部门,并配备专人负责防灾防损工作;但进入本世纪之后,国内保险公司在整体架构上出现设置欠缺,整个保险行业几乎不再具有防灾防损功能,这样的缺失越来越明显。保险业承保的各种风险几乎都把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冰雪等特大灾害排除在外,以规避自己的经营风险,即使承担由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也是经过了层层的严格限制之后给予的微薄的赔付。专门针对各类灾害的险种设计寥寥无几,既有的自然灾害保险理赔标准又显得过于严苛,大大弱化其保障功能。对于寿险的意外险而言,未将因地震引发的保险事故列入除外责任条款,所以赔付情况较好,而对于财产险的家财险和企财险产品,并不包含地震责任,少数特约的地震险往往是以主要合同的附加险形式出现,且收费较高。而且,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农业保险也处于不断萎缩的状态。

自然灾害风险有效承保能力严重不足,自然灾害损失理赔额偏低。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处置的现状是自然灾害风险有效承保能力严重不足,商业保险还没有成为自然灾害风险补偿的重要手段,重大自然灾害中保险赔付率低,仅有少部分灾害事故损失能够通过保险获得补偿。在发生巨灾后的严重的经济损失的补偿与灾后的救援工作主要是靠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的捐赠,主要是用于解决公共设施和最困难群体的住房恢复重建,补偿层次较低救助范围小,一般公众和企业的财产损失常常是“听天由命”。巨灾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损失却是巨大的,各种保险公司根本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如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 111亿元,保险业已给付赔款约50亿元,保险赔款占损失金额的4.5%;汶川地震截至6月28日,导致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 000亿元人民币,截至7月12日,保险公司已赔付保险金3.86亿元,预付保险金1.16亿元,保险赔款仅占损失金额的0.5‰。

(二)导致自然灾害保险体系难以有效建立的原因 1.缺乏法律支持。

目前我国公民自然灾害保险意识普遍较弱,强制性的保险法律制度也相对薄弱,使自然灾害保险在推进过程中缺乏法律支持。从国际自然灾害保险的成功经验看,为了确保自然灾害保险的覆盖面,包括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一定程度的法律强制性保险制度,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2.缺乏经营技术和水平。

经营自然灾害保险涉及地质、地理、气象、土木工程等多学科的专业技术知识,技术门槛和投入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培训自然灾害保险专业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还比较欠缺,保险公司无法对地震、风暴、洪水、冰雪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相对准确的衡量和把握,致使保险公司无法开发、设计出种类丰富的自然灾害保险产品,对经营自然灾害保险业务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 3.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直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的保险制度,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职能机构分散,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存在很大障碍,且保险公司自然灾害风险责任没有与一般风险责任加以区分,对保险费率的厘定未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政府对自然灾害保险的保费连同其他保费一起征收营业税与所得税,自然灾害保险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和积累制度。再保险制度也还未完善,仅靠其自身的偿还能力根本无法解决自然灾害保险的问题。 三.对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意见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在充分吸收国外自然灾害保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我国应建立以商业化运作为基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政府政策支持为重要推动力的强制性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总结出如下建议: 1.加快自然灾害保险的立法工作,切实推进相关制度建设根据我国自然灾害保险的市场需求、自然灾害的分布和发生情况以及自然灾害保险发展的历史经验,同时考虑宏观的经济实力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自然灾害保险法律制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农业自然灾害保险的立法步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法律制度。

2.应建立巨灾保险的再保险体系。

再保险具有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能够发挥向全球分散风险的制度和技术优势。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一个国家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利用再保险扩大巨灾保险计划的承保能力。再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保险公司出于控制损失、稳定业务经营、扩大承保能力、增加业务量、有利于改善经营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保险机制。积极培育发展国内再保险公司,大力培育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活跃再保险市场。同时,应进一步开放我国保险市场,引进资金实力雄厚、业务技术精湛、经营经验丰富的国际知名再保险公司和组织,构建商业再保险和国家再保险相结合的、多层级的地震风险分担机制。这种分担机制可以由国内保险业承保地震风险,向商业再保险公司分保,由国内外商业再保险公司作为再保险主体;对于超过再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以上的部分,由政府管理的地震风险基金提供再保险。

3.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作用,借鉴国外经验,合理定位政府角色至关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政府都直接或间接介入自然灾害保险市场。因此,我国政府作为重要的承保主体之一的支持作用更多地应体现在以下方面:做好公共品的提供工作;对部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地震等实行强制性保险,或由政府充当再保险人,由商业保险公司具体承保;建立并公布自然灾害风险景气指数,指导保险公司科学承保;利用国家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农户投保等。

4.引入自然灾害风险债券

自然灾害风险债券又称为自然风险债券或保险连结型债券,它以高收益的债券将自然灾害风险证券化,把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保险公司通过设立一个特殊目的再保险公司(SPR)来发行自然灾害债券。自然灾害债券发行后,未来债券本金与债息是否偿还,完全依据“触发事件”是否发生。债券的偿还是附有条件的,一般在债券合同中规定,如果在约定期限内发生“触发”,那么债券持有人将损失部分或全部的本金或利息收入,而作为发行债券的保险公司将获得一笔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险理赔的基础。如果在期限内没有发生“触发事件”,保险公司将返还投资者的全部本金,另外还要支付较高的投资回报,作为使用其资金以及承担保险风险的补偿。

5.加强自然灾害的防灾防损

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在地震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树立和强化“防重于赔”的防灾防损理念,通过改善社会基础管理工作,从根本上降低财产和人身的出险率及损失程度。全社会应重视防灾救灾规划,减轻灾害发生后的损失程度,抗灾防灾规划包括城市生命线规划(水、电、气、交通、通讯)以及医院和学校等重点工程。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保险标的风险评估,对于承保的重点单位、企业的房屋、厂房、库房等定期进行防灾安全检查,向客户提示风险,防患于未然,降低出险率。

推荐第10篇:灾后重建

论我国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模式

——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这次大地震造成845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四川省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1.3%,甘肃省为5.8%,陕西占2.9%。民房和城市住房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20。4%,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损失,占21.9%。

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各界开始了积极营救。抗震救灾最重要的方面是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重建,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基础设施重建的过程中,当务之急完成居民的住房重建,实现居者有其屋,一方面是维护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在四川地震灾区,农民的房屋倒塌情况尤为严重。加强农村受灾地区的住房重建,有利于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农村住房重建的社会意义

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环节

四川汶川大地震对于四川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严重影响, 受灾地区的楼房、厂房、桥梁、隧道、民房、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受到严重破坏,其中, 住房的毁损是灾区群众面临的最为现实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至于我们看到遍地的救灾帐篷,临时性安置成为灾后普遍的形式,开展永久性住房建设成为灾区重建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四川灾区, 地震造成大约445.4 万户家庭、1000多万人口的住房受损, 即每9个四川群众,中就要一个面临无房可居的情况,住房困难尤为严重。根据联合国“流离失所者” 的定义标准: 国内流离失所者是被强迫逃离其家园或习惯住处的个人或集体, 逃离的原因特别是要避免武装冲突、普遍的暴力、对人权的侵犯或天灾人祸, 而这种逃离并没有穿过国际承认的边界。这种情况完全符合这个标准。强大的地震造成房屋毁损,导致了大量受灾群众失去长期居住的家园。

政府和社会各界才付出极大努力对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如搭建临时救灾帐篷等方式,但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有其屋的问题,对于受灾地区群众的过渡性安置只能权宜之计,根本任务还是要完成灾区重建,让群众住上安全、舒服的房子, 因此, 从中央到地方都把灾后的恢复重建作为灾区的头等大事, 制订规划, 出台各项政策, 指导和帮助受灾群众进行恢复重建, 特别是永久性安置的住房重建。就我国农村而言,住房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现按户划分宅基地的制度,实行房屋一体,虽然土地无偿使用,但是农民房屋作为农民的财产,农民对其房屋无可争议的享有所有权。由于地震的严重损害,造成房屋毁损,甚至坍塌等严重损害,造成农民直接的财产损失。在有的情况下,农民建设自己的房屋甚至是举债完成,这样的情况势必造成农民重建的难度在逐步加大,势必加重农民的负担。解决农村住房重建的问题,必须需要政府与个人的合力。,国务院在灾后重建中将住房建设放到了重要位置。灾后的住房重建必然要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物资的供应、劳动力的价格、银行信贷的支持,政府财政的投入,地点的选择等各方面问题,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很大。在农村住房重建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和维护农民的利益,确保农民受益而不是丧失利益,要考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一方面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改善民生,让农民从重建中获益。

二、灾区住房重建难题对公平正义的考验

由于汶川地震强度大,波及范围广,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毁损房屋数量巨大, 仅四川灾区就需要新建农村居民住房191.17万户、573.51 万间, 城镇居民住房68.71万套、5 290.97 万平方米, 加上大量需要加固维修的受损住宅, 住房重建任务非常艰巨, 由于农村地区房屋建筑分散,缺乏统筹规划,灾后农村住房重建更是难上加难。农村灾后住房重建必须要从维护农民的利益出发,确保实现居住正义,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又要回应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在满足农民群众基本住房的需求的同时,又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难题之一在于毁损房屋与土地使用权的处理。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归集体所有,集体对农户划拨宅基地,农户有权在其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对其房屋享有所有权,对宅基地享有使用权。由于灾后农村灾区住房重建,必然涉及宅基地问题的分配。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重建土地由政府统一分配,这就造成不同区域的农民获益不同。虽然能够满足农民基本的住房要求,可是由于地价的不同,实际造成农民利益的损失,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一定有非常之难度。既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处理,又不能充分照顾农民诉求,这样必然造成财政负担加重,同样不可行。必须要采用有梯度的统一方案,对农民的利益进行合理补偿,兼顾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在重建过程中,必须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使整个重建过程严格按照规则进行,并且还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难题之二, 毁损房屋面积大小不同、安置处理。受灾农村地区的住房还存在加固维修的状况,不是将土地征收之后统一划拨,这其中也涉及到公平正义。众所周知,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参差不齐,贫富差距不同,针对不同的房屋维修的补偿必然存在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补贴多少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在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住房重建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农民利益受损。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把加固作为单独一项列入重建规划。作为地震灾害的受损财产, 房屋的加固与维修能不能享受新建住房的各项优惠政策, 必然牵扯到方方面面农民群众实际利益。而房屋的加固,影响到住房质量,从这一方面为影响到农民的可期待的收益,如果不能给予合理的补偿,也将会面对很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资源支持受灾群众进行住房重建; 二是如何在住房重建中公平对待受灾群众; 三是如何在最大限度的援建中不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其他主体利益。

(三)台湾“9.21” 地震灾后住房重建的经验样本

1999年9月21日凌晨1:47分台湾发生了里氏规模达7.3级的大地震,造成罕见的重大损失。在人员伤亡方面,计有2412人死亡,11305人受伤;在房屋方面全倒者有26831栋,半倒者有24495栋。震中位于位于台湾南投县集集镇、车笼埔断层上,处于台湾内部地区。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抗震救灾体系。, 因此, 地震发生后, 台湾当局颁布了《九二一重建特别条例》并随即出台了《天然灾害求助金核发标准规定》《九二一地震灾民重建家园紧急融资专款之提拨及作业应注意事项》等规章, 在法律层面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作了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了房屋慰助金制度、建立了住宅重建紧急融资制度、确定了灾民安置措施。通过强有力的制度进行规范,使我们进行灾区农民住房重建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我国唐山大地震灾后住房重建的经验样本 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经36年了,可是它的住房重建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关注不在于制度层次,而在于对住房安全设计,这必须我们要考虑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重要方面。在灾区重建中,唐山地区重建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建造安全的人类生存空间。其一,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地段建设,国家曾组织数以千计的对唐山地区的重建规划区进行勘查,包括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等,避免危险地段。其二,严格遵守国家规定进行住房重建。唐山北国家划为8度基本烈度区,对于一般建筑设施,均按照8度进行设防,对于生命线工程,适当提高设防标准。其三,勇开住房结构抗震的先例。唐山地区主要采用了“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砖混加构造柱”等结构形式,这些结构性的住房建设,充分考虑到住房建设的安全性与防震性。其四,防止此生灾害的措施。唐山地区对次生灾害的防治极为重视,根据建筑物的性能进行了区域整合,总体上保证灾后重建以及城市重建的安全。

二.灾后住房重建的方式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已全面展开,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 用3 年时间基本完成重建工作。目前,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四川省各地积极展开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基本完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必须考虑各地受灾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灾后重建。对于地震灾区农村住房重建,要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展开重建。

(一)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必须制定全面的重建规划

虽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这也为农村重建提供了契机,对于灾区农村的住房重建要最好全面、长远、切实可行的规划。我国素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谚语,说明做好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农民地区的住房重建要兼顾农民的利益,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居住条件改善以及抗震能力这几个原则性的条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规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包括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重点对城镇和乡村的布局、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土地整理和复垦等做出安排。条例从国家层面对灾后重建进行了原则规定。从农村地区住房重建的角度:其一,农村地区住房重建,必须与农村基础设施相配套。我国农村地区居住分散,特别是在地震灾区,很多是山区,农户居住更为零散,必须克服农民居住的分散情况,实现集中连片居住,这样有利于道路的兴建、水利设施的兴建,方便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其二,必须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地震灾区多为山区,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成为农村住房重建的考虑因素。要坚持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尽量避免因住房原因导致的山区的乱砍乱伐现象,维护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其三,重视灾区的生产力布局。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依归,一方面保持农村土地的有序集约利用,另一方面进行住房的兴建与维修。对住房土地的选择要严格把关,尤其注意农村耕地的非法占用,保证农村基本耕地的面积。同时,又要兼顾农村发展多样化经营,避免住宅用地的过多,影响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其四,要做好防震救灾的长远规划。农村住房建设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必须严格国家标准,严格选材,严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豆腐渣”工程,保证农民住房安全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 二) 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资助相结合。

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启动最广泛的抗震救灾机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支持灾区重建。农村住房重建必须依靠由政府主导,发挥政府的力量,支持农民住房重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统筹安排受灾地区土地配置,实现合理的土地征收与征用机制,政府的职能在于推动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有序进行。其一,加强政府投资。在灾后重建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监督作用。加强各省市与受灾地区的对口援助,利用发达省市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受灾地区。其二,对于农村地区的灾后住房重建,要落实地方重建方案,在土地征用和征收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给予不同梯度的补偿方案,政府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第一,通过立法途径完善配套制度内容明确征地住房拆迁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问题,明确规定管理主体与责任主体的责任义务,确保方案可行、公开、透明。第二,明确拆迁人主体问题明确征地拆迁安置方式问题,要兼顾不同群众的利益,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满足不同群众的利益诉求。第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严格规定集体土地住房拆迁安置可以迁建安置,在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组织下,维护农民的住房权益,化解因迁建出现的各种矛盾,探索各种农村住房兴建模式,例如公寓式、产权安置和货币安置等多种方式。第四, 明确征地住房拆迁补偿标准问题。补偿方案涉及农民的切实利益。必须通过法律规定授权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 制定征收集体土地住房拆迁补偿的具体标准通过完善征收集体土地审批方式途径完善配套制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避免强行拆除等违法行为,在执法过程重视程序的合法性。第五, 明确征地住房拆迁规定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现行,严格依法办事,在《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等确定的审批规程基础上, 对于被征收集体土地上有被征地农民住房的, 在征地审批上报征收土地方案中, 需要包括有关被征收集体土地上的住房情况、户数建筑面积及被拆迁住房补偿安置通过完善征收集体土地审批方式加立法解释途径完善配套制度内容,实现整个迁建过程有序进行。第五,土地征收和征用过程中,要不断通过立法,规范政府的行为。土地征收和征用,必须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各类重建项目都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原建设用地和其他废弃地。统筹安排原地重建与异地重建用地,合理安排各重建任务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政府必须加强灾区农村住房重建中的作用,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定:农村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农户自建、政府补助、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相结合。 改进建筑结构,提高建筑质量,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满足现代生活需要,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风貌,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灾区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规划设计力量,为农村居民免费提供多样化的住房设计样式和施工技术指导。

(三)农村地区住房重建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支持农村住房重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我国,民间援助由来已久,也是我国的救灾传统, 主要方式是粮食赈济、钱币赈济、医疗赈济和以工代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 我国社会各界纷纷捐助钱物,帮助灾区力克难关, 各界捐助资金达500 多亿元人民币,很大程度上支援了灾区重建,为抗震救灾的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社会捐款,必须要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村住房重建。关键之处在于使用好每一笔捐款,使社会捐款能够切实帮助农民的住房重建,以解农民住房之需。社会的捐助资金通过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慈善总会以及民政部门划拨,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关键是确保社会捐款能够真正支持农村住房重建。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社会捐款的使用引起极大关注,中国工商银行绵阳涪城支行用“抗震救灾特别费”为本行职工购买名牌运动鞋。2008年5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绵阳涪城支行弄虚作假,将为该行56名职工购买的56双耐克运动鞋(价值2.85万元)的销售发票中的商品名称填写为雨衣、雨靴和雨伞,之后在其上级行安排拨给的“抗震救灾特别费”的要求,“抗震救灾特别费”是用于维护灾区工行系统员工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保全资产和维持营业网点基本运作的资金)中报销了这笔开支,这一案件说明农村住房重建的资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挪用、贪污的情况,于住房重建由于缺乏监管,资金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发挥社会组织支持灾区农村重建的作用。其一,要采用完全透明、公开方式对社会捐助资金进行安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殊重建总体规划》明确规定成立重建基金会,确保专款专用,通过基金会运作,保证每一笔的捐款的来源与使用向社会公开,使公众能够对灾区捐款的使用享有充分的监督权与知情权。重建基金会必须成立农村住房建设的专项基金,统筹规划农村住房的支援计划,公开透明的维持基金会的正常运作。台湾“9.21“ 地震的经验, 是成立重建基金会统一管理民间捐款, 资金主要用于住房重建, 投向明确、公开、规范, 重建效果好, 社会质疑少。而我国目前慈善机构问题层出不穷,广受社会质疑,其公信力严重下降,把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好重要在于资金运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其二,通过发挥社会专业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村住房重建。社会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远远需要提升,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在农民住房的结构、选址、基础设施的兴建以及相关配套的建设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住房质量的提高。特别要根据专家建议,因地制宜的调整农村区域发展的规划,使住房建设与整个新农村建设相互配套。志愿者群体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了大爱无疆的精神,要通过社会组织的集结,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发挥志愿者在农村住房重建中的作用,主要方面还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和基层组织进行农村住房建设。

( 三) 创新农村住房建设。

其一,对于农村全部坍塌的区域,必须选择复建农民住房。政府要做好统一规划,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提高农民的居住质量。为了实现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内容而无法完全实现居民原址重建的愿望,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采用了就近异地组合重建, 保证了规划实施。其二,住房联建。所谓联建, 就是住房毁损村民提供宅基地, 城市居民提供资金, 联合修建房屋, 房屋建好后产权共有, 或按协商好的比例分户独有。住房联建对具有投资意向, 或想在农村有一套住房的城市居民很有吸引力, 双方协议达成后, 建房资金能迅速到位, 加快了重建进度,住房联建有利于充分凝聚社会力量,保证农村住房建设。其三,农村住房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农村的重要方针,其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灾后农村住房建设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必须做到高标准。首先,要把农村住房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中去推动,与整个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协调。其次,把方便农民生活作为农村住房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渠等建设,农民连片居住有利于发挥农民的互帮互助精神,协调一致的农村住房建设规划也有利于集中施工,减少施工成本,提高住房质量。其四,农村住房建设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在灾害多发区等不利地段兴建住宅,保证住宅建设能够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其五,农村住房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延续。汶川特大地震波及范围广,很多受灾地区是我们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农村住房建设必须要把维持民族特色放在重建规划的重要方面。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异地重建充分体现了保持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承诺。农村地区是我国传统文化延续的重要地区,受灾地区尤其明显。在农民住房建设中,要保持农村住房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也为农村地区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监管与农民参与,确保农村灾区住房建设的透明化、公开化。推进灾区农村住房建设,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使政策落实到实处,使农民受益。由于农村住房建设由政府主导推动,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运动员又是裁判者,不利于真正推动落实国家的各项灾后重建建设。其一,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灾后重建资金的监管上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审计机关要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地方行政机关的干涉,依照法律全程监管各项救灾资金的使用,及时向社会公布,保证社会各界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其二,必须成立专门的灾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机构。我国政府机构庞杂,职能不专一,要把灾后农村住房的重建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成立专门的机构,全面负责,包括重建计划,重建过程的招标、建设,重建工程的检验等方面,以及与其他部门协调好职能权属,合理分工,确保农村住房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的专门机构要全面安排农村住户的重建,及时反馈住房重建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完成农村住房的重建。其三,加强公众对农村住房建设的参与与监督。农村住房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自身,要在规划制定和重建过程中扩大农民的参与,认真并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注意协调农民之间的意见和矛盾,保证农村住房建设的平稳进行。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对农村住房重建进行有效监督,政府必须保证农民的意见得到表达,必须尊重农民的诉求,必须照顾农民的利益。

第11篇: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工作2009年进展汇报_2008年\"5.12\"特大地震,给灾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震灾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半年过去了,灾区在泪水和汗水中重生,我们清泉镇也在灾后重建中涅槃.》

灾后重建工作2009年进展汇报

2008年\"5.12\"特大地震,给灾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震灾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半年过去了,灾区在泪水和汗水中重生,我们清泉镇也在灾后重建中涅槃.

下面就具体介绍我镇的灾后重建工作情况及经验:

一、住房重建

震后,我镇迅速反应,对灾情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登记.全镇共有灾后重建户717户,均按照受灾户提出申请、评估小组评估、村支两委审核、村组公示、镇民政办审批公示等程序进行了鉴定审定,按照有关要求对受灾家庭\"一户一卡\"建卡,及时将启动资金拔付到位.并且在上级政府财政支持和对口援助的基础上,重视农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防止某些片面的舆论宣传过分\"吊高\"灾区基层干部群众对灾后援助建设的心理预期和依赖思想.通过城乡重建规划的编制与公示也将起到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的激励作用.此外,通过创新创业、重建家园先进事迹的宣传来激发士气,切实防止将灾后重建变成规模巨大的\"输血工程\".

我镇认真学习,用好用活用足灾后重建政策,确定了灾后重建的基本原则:一是群众自愿原则,二是大集中小聚居原则,三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三个集中\"原则,四是重点镇打造和灾后重建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按照城镇规划与农村发展并重的思路,确定了灾后重建的规划布局和重建方式:一是适度引导受灾群众(特别是山区村的受灾群众)向城镇集中,以成南路连接线两边和花园新型社区为中心建立安置点,实施统规统建或引进社会资金开发重建,加快新城区建设;二是按照群众自愿、大集中小聚居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原则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农村设立聚居点:即红星村安置点、五爱村安置点、牌坊村安置点、桔丰村安置点,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引进社会资金开发重建等方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对部分不愿进入安置点的受灾农户,结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可在原址基础上采取自建或社会联建的方式重建,切实解决受灾群众安身问题;四是鼓励有创业能力、自愿举家搬迁的受灾农户放弃宅基地,异地安居置业.经征求受灾农户意愿:选择原址重建的357户,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以及社会资金开发重建的360户.

截止目前,原址重建的农户已建成357户.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以及社会资金开发重建的点位确定了花园村安置点、红星村安置点、五爱村安置点、牌坊村安置点和桔丰村安置点等5个点位,已全部开工建设.

二、规划编制

我镇不过分强调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实现一步到位的\"高标准\"或希望借重建之机\"一步脱贫\",我们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重建目标落实的阶段性与渐进性,根据本地资源、产业、环境、生态的承载力来规划重建.抓住城乡统筹的契机,适时而动,在战略上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在规划重建的水平上以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标准来操作,以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有机结合的方式布局重建蓝图.同时,我镇注重重建和修复的完美结合,能不重建的就不重建,能修复的就修复,尽量保持和尊重本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不追求单一化和模式化.

目前我镇委托成都草晖公司进行全镇的总体规划,以\"全域成都\"和\"全域青白江\"的战略高度,从区位资源、交通资源和生态资源入手,覆盖灾后重建的交通建设、社会事业建设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全面规划打造一个新的城镇,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实现\"青白江副中心,东山生态宜居新城\"的宏伟目标.

第12篇:灾后通报

本文作者:358848133 好范文原创投稿

通 报

各县、区、市直单位:

我市XX公司2010年10月28日发生火灾,现已查明具体原因:

一、该公司领导未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二、该公司生产人员当时没有及时救火,甚至有的人看到发生火灾当场走人;

三、事发后,该公司领导

未能及时处理善后工作。

经研究决定,免去该公司XX同志的总经理职务;给予XX、XX等同志处罚。

为加强我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单位加强管理安全生产。

市办公室

****日

第13篇:紧急避灾

自我救,相互救,避灾路线要记熟。

遇事故,快报警,获救时间分秒争。

避灾中,切莫惊,遵守纪律忌独行。

迎风流,看标记,选择进风口撤离。

离灾区,有困难,暂避快进安全点;

敲铁轨,留标记,求救信号发出去;

先复苏,后搬运,抢救窒息慎又慎;

后搬运,先止血,出血伤员怕流血;

后搬运,先固定,骨折伤员莫乱动。

瓦斯爆,煤尘炸,背向震动脸朝下;

湿毛巾,捂口鼻,最怕吸入有毒气;

快戴好,自救器,顶板坚固水处避;

遇火灾,快酌情,能救则救切莫惊;

遇水灾,快避开,躲避水头是要诀;

煤瓦斯,突出时,戴自救器进峒室

第14篇:灾后思想汇报

党支部:

我们深知,没有哪种灾难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想到汶川地震中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有的是丧失父母的孩子,有的是丧失孩子的父母,有的幸免于难却身体严重残缺,灾难给人们留下一道深邃的伤口,有身体上的,更有心灵上的。而我们,拿什么奉献给灾后的孩子、灾后的同胞?用什么样的力量弥合伤口,驱逐悲伤,鼓励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古人说过,哀莫大于心死。或许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不少心理专家对幸存下来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时,打开孩子心灵通道的第一句话往往是问“你长大了想当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显然,这不是一堂提供成功之道的普通励志课,而是一堂给生命加油打气的特殊的生存课。我们看到,一提到梦想,很多孩子暂时远离了现实的疼痛,回守心中曾有的梦想,那些如花的青春面孔、稚嫩容颜不再目光空洞,表情木然。梦想是生命飞得更高更远的翅膀。通过心理抚慰,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只要心不死,梦想就不会破裂,失去了手臂,一样还可以有翱翔天空的翅膀;失去了腿脚,一样还可以走更长的路;失去了父母,一样还可以沐浴着更多“父母之爱”的呵护茁壮成长。

我们深知,爱就是哺育梦想的阳光雨露。在震后灾区,一个3岁的孤儿逢人就叫“爸爸妈妈”的场景令人动容。很多孩子们顷刻间失去了父亲母亲,但不意味着从此失去父爱母爱。面对几千双地震孤儿的眼睛,不同地方的人们几乎同时选择了同一种行为“今世有我牵你的手,给你温暖的家”。看一看报道我们就会感受到爱的音符。尽管民政部门反复强调,灾区孤儿的准确数字有待进一步核实,领养孤儿的程序尚未正式展开,但是各地数以万计的家庭申请认养地震孤儿的热切愿望,使得一些地方开通的热线电话“几乎被打爆了”。

我们也悲伤地看到,5月21日那一天,绵竹富新二小的废墟上,挤满了前来祭奠遇难学生的家长。捧于家长胸前的相框内的,是127张曾经鲜活的脸。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心中饱含的希望和梦想也在一天天发芽,然而,灾难降临,一切戛然而止。

我们深知,灾难像利刃一般,猝不及防地扎进了很多父母的灵魂深处。此时的灾区有很多失去孩子的父母,一夜之间容颜衰老,木然的表情下面隐藏着刻骨铭心的黑色记忆。“希望没有了,怎么活下去”成为他们必须跨越的人生之坎。

我们深知,心理抚慰不能忽视这些丧失子女的父亲、母亲,他们虽然比孩子们懂得什么叫灾难,但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心灵可能比孩子们还脆弱。帮助他们恢复生活的勇气、重建对生活的信心,也是灾区重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让爱编织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他们还能有希望、有梦想,就能够带他们飞过绝望。给他们的精神疗伤,不能止于简单的几次心理辅导和干预,需要持久地帮助他们,激励他们,激发他们自我疗伤的能量,重拾生活的希望。

印象中,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失去心爱的孩子后,她的生活一度也曾失去了阳光,后来有一天她选择到祖国的大西北植树治沙,那曾是孩子的梦想和理想。这位母亲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一件事情上。几年后,看到树木渐渐成林,这位母亲说,她就像看见了孩子的笑容,听到孩子在说“妈妈,我最放心的是,您过得比以往更好”。继续孩子的梦想,完成孩子的理想,那也是努力活下去并活得更好的信念和支撑。因此,我们想说,梦想的花朵不会在废墟上全部枯萎。一些人的生命可以被废墟瓦砾掩埋,但他们的梦想会以别样的方式继续。延续梦想,生命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

我们深知,失去亲人的创伤只有在亲人的关怀中才能抚慰,只有在亲人的怀抱中才能够平复。抗震救灾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大量孤儿、孤老、孤残需要安置和抚慰。让孩子们找回曾有的梦想,让父母们重新埋下生活的希望,让孤老们有一个安详的晚年,这些都应成为我们捐款之后的长久担当。

第15篇:灾后重建

人民日报重要评论——可用于申论(灾后重建)

人民日报评论员: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一论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面对国际经济环境重大变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的突然冲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当前,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全力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确保全

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和重视面临的困难,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又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具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目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外部需求继续减弱,对我国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价格上涨压力仍在不断增大,制约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因素仍然较多,能源资源矛盾更加凸显,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面对复杂多变局面,我们要全面分析形势,看到各种有利条件,看到光明发展前景,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今年以来我国有效应对了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夏粮喜获丰收,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推进改革迈出新步伐,保障市场供应和改善民生成效显著。这些成就为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要乘势而上,迎难而上,牢牢掌握主动权,努力保持经济社会

发展好势头。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来。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胀放在突出位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节奏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作出的经济工作总体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当前实际情况,是我们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时不我待。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下气力解决突出矛盾,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二论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既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面临的困难因症施策、适时调控,把物

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内,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今年以来,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抗灾,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全国各地大力支援,抗震救灾已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灾区正在进行恢复重建。目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依然繁重。今年半年已过,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进入关键时期。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尽快使灾区得到恢复和发展,是灾区人民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全国人民切身利益,也会给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灾之年,我们要迎难而上,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夺取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

胜利。

今年上半年,我国有效应对了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开始回落,控制物价工作取得成效。好形势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看到,物价上涨压力仍在加大,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加深,成本推动压力持续增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任务仍然艰巨,必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同时,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继续减弱,对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千方百计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是当务之急。面对这样复杂的矛盾,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就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节奏、力度。既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普遍问题,又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

展。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有效方法。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各项工作的新

进展,保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

服从大局

狠抓落实——三论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要服从大局,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自觉维护宏观调控的权威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增强各项调控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政策合力。对各项工作要明确责任,周密部署,加强督察考核,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务求取得实效。

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中央的方针政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当前实际情况,是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落实好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要自觉服从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半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我们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异常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仅需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也需要相关部门保持协调一致,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和金融调控,在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的同时,加大财政对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机制。价格、外贸、土地、产业、环保等政策都要服从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总体要

求。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落实好中央的方针政策。各级领导要求真务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扎实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

着力化解不和谐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经济社会

发展的更大成绩,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第16篇: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

星期六,我跟随家人到了地震灾区都江堰,匆匆忙忙地在饭店吃了点饭,就驱车去了都江堰。从成都到都江堰,一路都是高速公路,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都江堰座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去。都江堰附近景色优美,文物古迹非常的多,而二王庙,伏龙观,玉女峰就是最好的证明。

还没到都江堰,我就远远的看到了那座鼎鼎有名的二王庙,它好像一座宫殿,矗立在都江堰的中心。进入都江堰的市区,地震的痕迹已经不那么明显了,一些古老的建筑上还是随处可见。这里到处都耸立着高楼大厦,营业性的公共场所早已开始营业,只是店里的墙壁上还是有巨大的裂缝。

站在这片曾经被地震严重伤害过的土地上,远远的望着那些因地震毁坏后还没修葺好的建筑,我的眼前浮现出地震当天的情景:当时人们还在午睡,突然,一声巨响,大地开始摇晃起来,这个时候人们虽然被惊醒,但还沉静在睡意的朦胧之中。这时,地摇晃的越来越厉害了,好像房子都要倒了似的。人们这时侯好像清醒了过来,飞也似的逃了出去。但不是每个人都很幸运,有些人逃了出去,有些人却被压在了废墟下。在大街上都是惊慌失措的人们,有些人也许正在洗澡,站在街上时还赤裸裸的,有些人或许正在按摩或是足疗,光着脚就跑出来了。

据我所知,这次地震把近三分之一的房屋都毁了,许多道路也坍塌了,还有天桥也没有幸免。地震给都江堰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地震发生后,我们亲爱的温家宝爷爷每天不辞辛劳的去各个重灾区慰问群众,为灾区送去救灾物资和重建的善款。

可是,为什么要地震呢?爸爸给我讲起了地震的原理。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的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是波及范围也越小。

为了灾后重建,许多志愿者都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赶到都江堰与灾区人民一起建设震后美丽的新家园。

现在我的眼前,一幢幢高楼大厦迎风而立,像一只只雄鹰,周围的公园也修的很漂亮,现在这里到处都散发着安静祥和的气氛。

从都江堰回来,我的心情变得有点沉重甚至于有点沮丧,望着这片昔日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土地,我真希望它能早日回到从前的景象。

老师,您不是歌唱家,却唱出了知识最美的旋律;老师,您不是航标灯,却指引了我们前进的航程;老师,您不是播种机,却传播千万颗智慧的火种;老师,您不是耕耘者,却培育了一棵棵参天大树;老师,您不是神枪手,却教会我们如何瞄准目标。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渴望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雄鹰,从门外汉到专才,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信息时代的来临,教师的作用时时刻刻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整个过程。正像人们所共识的那样:社会的发展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靠教师。教师们的默默辛苦换来了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

老师的爱,叫做师生情。这种情是人世间最严肃的情。当我们犯错误而受到惩罚时教导我的是老师;当我遇到一道难解的题而汗流浃背的时候,为我细心讲解的是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使我万分开心;一句温暖的问候,使我感受到第二种亲情。

有一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些质朴的言语无疑就是教师们共同的心声,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 ...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恩,很多很多人„„

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将永过成为我栖息的地方。

我感恩我的爷,奶奶,是他们为我创造了无忧无虑的氛围,使美妙的童真永存于我的记忆之中。我感恩我的老师,是他们阳光般的笑脸抚慰我心灵的创伤,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不朽的辉煌篇章。

我感恩我的朋友,同学,是他们让我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朋友是世上最大的宝贝。”让学生时代成为相册中最真最纯的一页。

我感恩那些曾施予恩泽的人,是他们让我感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人与人之间的缝隙中不只是无形的气。我感恩那些被我帮助过的人,是他们给予了我回报他人的机会,同时也让我感悟到:助人之乐,妙不可言。我感恩那些鼓励过的人,是他们让我看到希望的晨曦,一改颓然,乘着行动之舟朝梦想的彼岸驶去。我感恩对我不满的人,

感恩老师

老师是不灭的火种,点燃学子心中的理想,点燃学子心中的希望。星星火种,燎原之势,它给了学子 生活的乐观,学习的积极,工作的激情。火种的存在,给人无限老师,您是一股清泉,流过密林山野 ,淌过深沟浅滩,永不干竭。高山挡不住您的川流,暴雨只会壮大你的躯干。每每挑灯夜读,是为丰 富自己的源头;每每戴星批阅,是为灌溉无知的田野。那清澈见底的山泉,代表着一身正气,永远与 肮脏的溪流划清界线。您奔流不息,是为了完成您崇高的使命:滋润每一寸缺水的土地。

的安慰,给人无限的动力。学子的每一个继承,每一个创新,都由它来点燃。如果没有它,我们将在 黑暗中摸索,在无知中前行,我们将步履维艰。

您是领航的海燕,引领我们到达目的地。您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戒,以防我们的航向错误,如严父般纠

正我们的放纵随意,如慈母般呵护我们的每次摔倒。您清楚地告诉我们,哪里有可餐的食物,哪些是 不可入口的毒药,哪里的狂风可以躲避,哪里的暴雨必须穿越。因为有了您的领航,我们无所畏惧地 遨游无边的海洋,飞越入云的高山。

感恩亲情

亲情,一个多么美丽的词语,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曾多次想过,这个词语——亲情,究竟是什么?字典说:“亲情是亲人的情义。”我想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情感,能经受金钱的诱惑,时间的考验,不是茫茫人海之中的缘分,也无需虚伪的海誓山盟,靠的只是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因为亲情这种美丽的情感,多少人不求索取的付出。所以,我们要感恩——亲情,感谢因为亲情而付出自己一切的人!“为妈妈洗脚”,每当听到这句话,同学会都会觉得十分熟悉,的确,从小学到初中的我们见到过很多次这项作业,因为学校要让我们学会感恩,让我们为父母洗脚,我们已不知做过多少次这件事,然而,有多少同学真正认真的完成过这项作业?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为妈妈洗脚了,但每次都会有新的感受„„妈妈的脚是粗糙的,脚底布满了茧,上次为妈妈洗脚的日子,虽然时间过了很久,但我却感觉到妈妈的脚看上去好像比上次洗脚时更粗糙了。看着妈妈的脚,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是因为我平时没有注意过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苦吗?为什么妈妈的脚

第17篇: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刻不容缓

——南丰县东坪乡洪涝灾情调研报告

2010年从6月14日至6月27日,东坪乡遭遇了长时间持续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达482mm),超过1998年洪灾,致使全乡各项设施损毁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经各村汇总和实地调查,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746.5万,全乡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灾害。面对灾情书记和乡长第一时间亲临受灾现场,领导、组织干部下村了解灾情,安置房屋出现山体滑坡的隐情的群众,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大水无情,损失非常惨重

1、水利设施首当其冲。全乡多处水利遭受严重损毁,东坪红旗背水坡出现渗漏,在县水利局技术员指导下,临时修建了一条导渗沟,护河堤被冲毁4处总长达300米;下堡村谢坑小山塘背水坡有冲刷塌方现象;灌渠冲毁9处,总长2500米;冲毁拦水坝4座,另外5座损坏。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元。

2、公路设施惨不忍睹。全乡八条乡村公路大大小小塌方百余处:全乡水泥路路基掏空14处,受损较严重时甘泉乡村水泥公路、南洲乡村水泥公路。出现大量塌方,其中,甘泉公路塌方长25米、宽1米、高10米共计250方。涉及2个村小组,230人;南洲公路塌方20米、宽1.5米高8米共计240方,涉及9个村小组960人。公路修复经费预计达50万余元。

3、地质灾害触目惊心。全乡28栋房屋不同程度倒塌(以

厕所、猪牛栏为主),仍有68栋房屋受到山体滑坡的威胁(其中14栋已出现不同程度地山体滑坡),损失尚无法估计。

4、农作物遭灭顶之灾。全乡各类生产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和损失,橘树受灾面积280亩,遭水淹的水稻3000余亩,其中1000余亩绝收,水产养殖同样损失惨重,成灾面积达40多亩,流失的鱼3万余斤,另外一处牛蛙特色养殖惨遭毁灭性打击,损失1.6万元,以上总损失约500万元。

5公共设施破坏严重。集镇自来水供应系统因受山体滑坡造成主输水管多处挤压破裂,蓄水池遭受洪水冲刷,蓄水池及其电机设备全部损毁,无法正常供水,亟待抢修。经有关人员初步测算,需¢110PAE管300米,¢60PVE管1500米,¢PVE4600米,重建一座蓄水池,预计总投资14.6万元。下堡小学教学楼屋顶、墙体大面积渗水;屋后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王田村胡家山新农村建设点出现山体滑坡险情;休闲广场地面塌陷。仅此一项就需60余万元。

二、凝心聚力,组织灾后重建

面对损失如此惨重的灾情,乡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

1、及时成立救灾领导小组,使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紊。由书记、乡长亲自牵头,成立救灾小组,要求各部门制定出救灾方案和措施。责任到人,促使救灾工作有序迅速展开。

2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加快受损房屋修复工作,及时排除

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仍有塌方的可能地方进行加固。及时修复供水设施,保障群众正常供水。

3、迅速组织农技人员,帮助群众恢复生产。下乡为群众维修受损的农机具,组织群众补种受损的农作物,免费发放农牧业等灾后生产自救宣传单800余份,力促洪灾给农牧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4、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恢复工作。及时组织群众疏通受阻公路,恢复基本交通需求。迅速对受灾桥梁、道路和塘库、堰渠进行安全排查,尽快组织危岩滑坡地带排危。排除存在的公路隐患,力所能及地清理塌方堆积物,设置地质灾害警示牌,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及时排查、处置因灾诱发的各类不稳定事件,并组织干部下访慰问活动,尽力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加大治安防控力度,维护正常有序的社会秩序。

在组织群众积极生产自救的同时,书记、乡长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灾后重建资金,尽快恢复水毁工程和公共设施,使群众的生产生活走上正轨。

第18篇:灾后注意事项

了解地质灾害增强防范意识

常见地质灾害知识介绍

灾后卫生防疫

1、灾后会出现哪些疾病?

发生泥石流以后,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曼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意外伤害有: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2、灾后如何卫生防预?

1)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清洁,并经常倒空清洗;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染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注意环境卫生。洪水退去后,应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应将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加强家畜的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

5)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再草堆上坐卧、休息。

6)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7)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8)为预防皮肤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必须下水时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9)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10)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11)关注特殊人群护理。为老、弱、病人尽量营造好一点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减少疾病和死亡的发生。

3、洪灾后消杀工作如何开展?

(一)整治水源,保证饮水卫生安全

1、要及时修复被洪水破坏的饮用水设施,并与启用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

2、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g/吨水有效氯计算,浸泡12-24小时后,抽掉井水;也可于清除井内淤泥、冲洗掏尽消毒液。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可单次投药或持续消毒)消毒后,即可正常使用。

(1)单次投药:

清澈的井水,加氯量按1.0mg/L计,即一吨水加漂白粉4克(约1元钱硬币铲满2次);水质感官一般,加氯量按2.0mg/L计,即加漂白粉20-40克/吨水。或加漂白精片(0.5克/片)20片。先用碗或非金属容器将漂白粉或漂白精片用小量水溶解,静置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欲消毒水体,搅匀,消毒半小时,若此时能轻易嗅出氯味可初步认为余氯已达到要求。如果余氯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可适当地再增加漂白粉用量;如有强烈氯臭,可放置较长时间,等余氯降低后再使用。

(2)持续消毒:

取一塑料瓶(如:矿泉水瓶或可乐瓶等),在瓶体上开若干个小孔可按每立方米井水开3个孔计),孔径0.2mm,内装约上述计算用量25倍重的漂白粉,拧紧瓶口。然后另取一空瓶或木板作为浮标,用塑料绳系上,使消毒瓶悬在水面下约40公尺处。这样借取水时的振荡,氯液不断渗出,一次投药一般可持续10天以上。

3、各家各户均应注意饮用水卫生工作,有煮沸条件的均应煮沸冷却后饮用。采用化学消毒法应视水质情况投加消毒剂,比较浑浊的水灾消毒前可用明矾澄清。感官洁净水,一担水(50公斤)加漂白粉0.2g;感官较差的水,一担水(50公斤)加漂白粉1g-2g;或加漂白精片(0.5g/片),消毒半小时。

(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1、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对清淤后的环境可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每1公斤水加5g-10g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如按20%计)喷洒消毒30分钟。

2、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淹埋或焚烧。如为大批动物尸体,先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深坑,淹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水源50m外,挖坑深≥2m,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用漂白粉按20-40克/米2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3、在灾民聚集点,应搭建应急临时厕所,粪便应消毒处理。漂白粉用量为粪便的比1/5,作用2小时后集中掩埋。

4、对传染性疾病产生的垃圾可以采用焚烧法处理。

(三)做好杀虫工作

1、退水后媒介生物控制原则,应以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辅以个人防护、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首先要清除灾后沉积淤泥、疏通沟渠、整修道路、填平洼地,翻盆倒灌,消除蚊蝇孳生地,搞好环境卫生,尤其应对牲畜尸体、生活垃圾、粪便等及时填埋、覆盖。

2、为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应重点做好灭蝇工作,可采用药物喷洒、毒饵诱杀、粘捕等各种办法消灭苍蝇。

(1)杀灭成蝇:可用1%-2%敌敌畏乳剂、2.5%马拉硫磷乳剂杀灭。也可用毒绳、毒饵、毒水杀蝇,或用粘蝇彩带、粘蝇纸等粘蝇。

(2)室外处理蝇幼孳生场所,可用0.2%敌敌畏乳剂、0.2马拉硫磷以每平方米500ml喷杀。

3、杀灭蚊虫措施

(1)杀灭成蚊

①室外速效喷洒:用1%-2%敌敌畏乳剂或2.5%马拉硫磷乳剂喷杀。

②室内(帐篷内)壁周围:奋斗呐(10-20mg/m2)或凯素灵(10-20/m2),也可用市售喷射剂和气雾杀虫剂杀灭成蚊。

(2)杀灭幼虫

①疏通沟渠、清除小型积水,填平水坑。

②暂不能填平的有水有虫坑内,可撒孑孓灵、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

(3)保护人群,减少与蚊虫接触

①睡觉前点蚊香

②涂抹避蚊剂

③有条件灾区安上沙门纱窗或使用蚊帐。

4、如何对受灾者进行心理呵护?

1)灾后通常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灾后情绪反应主要包括恐惧、无助、悲伤、内疚、愤怒、强迫性重复回忆、失望和思念、没有安全感、易焦虑、失眠、做噩梦;身体症状主要包括易疲倦、发抖、感觉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梗塞等。

2)哪些人群需要心理援助?

既包括身体创伤的人,又包括在救灾一线的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和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我应该怎样帮助自己?

尽快恢复日常生活状态:保证睡眠与休息,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保证基本饮食;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感受,不用隐瞒感觉,可让家人一起分担悲痛;不用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说出痛苦可以减轻痛苦;不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现象。

4)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

找回控制感和安全感:多花些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恢复生活作息;将孩子安置在安全、稳定、不会再受创的地方;话语温和,可和孩子拥抱、亲吻、握手;不要阻止孩子在游戏中演出灾难时的情境;不要责骂孩子;教孩子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协助孩子建立自己对灾难或意外还是可以应对的概念,教孩子感觉到各种各样确保安全的方法;鼓励孩子协助他人活动,并实际去做。关注并理解孩子的情绪:不必因为孩子在灾后玩耍而生气;孩子在灾难发生后,仍然嬉闹不休,这是正常现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舒服是害怕、恐惧或悲伤引起的,而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事;对孩子谈论地震灾害可给予肯定;不要吓孩子;不要夸大地震的可怕程度。

5)亲友处于伤痛中,应该如何帮助?

支持与接受表达情绪,允许哭泣,说一些鼓励的话,例如“我就在这陪你”;帮助亲友说出感受,例如“事情已经发生了,你想哭就哭吧”;用肢体接触来表达关心,例如握手、拍肩、拥抱等;夫妻之间只要能解压力,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表达共同的伤痛。

第19篇: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日志

xx年x月x号,这个日子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仅仅是平凡的工作日,但是对于xx局新建办公大楼的现场负责人xxx而言,却是不寻常的一天。作为基建处的现场负责人,xxx身上的担子不轻。不仅每天要亲自到现场去监工,还要负责协调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等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大伙力往一处使。每次采购的材料他也要一一验收签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累的实在不行,周末的时候他很想多睡一会,偷一会儿懒,但是一想到基建的工程还没结束,大伙都还在盼着大楼早日竣工呢,他就没法再安心的睡了。而今天他更是起了一个大早。因为今天省局xxx局长要亲临施工现场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在整个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候,省局领导的到来,说明了对基建工作的重视。

xxx还记得08年5月份的时候,当得知xx也成为重灾区后,省局领导非常重视,xxx亲自率队来看望yyju的同志们。当时xxx因正在yy的重灾区zz乡,配合乡政府帮助灾后重建,给灾民分发物资,而错过了与x局长见面的机会。这次xxx有幸被分派去负责基建的工作,从而得以见到省局领导。这让他兴奋无比。

初春的早上,空气中还夹杂着一丝寒意,坐在前往施工地的2路公交车上,xxx摊开手中的施工图,心里想着今天上午要浇注4楼的柱子。其实去工地是工作,他完全有理由要求局里派车的,但是他考虑到局里其他同志可能会更需要用车,所以他去公地一般都坐公交车去。因为坐公交比较慢,所以每天他都要很早就要起来去赶第一班公交车,不过这样他倒不觉得累,反而让他养成了在公交上思考的好习惯。他在心里又将今天整个的工作安排梳理了一遍。每天的工程进度都要按时按质完成。一想到5月12号之前就要大体竣工,他心里就着急。于是干脆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监工,甚至连周末也不休息。每天晚上开完工地例会以后,他都要把当天的施工进展和相关情况做一一记录整理,忙到很晚才回家。有一次,也是因为要浇注柱子,他硬是守着工人们把柱子浇注好了才离开,结果因为太晚了(大概12点过了),公交车早就收班了,加上天还下着蒙蒙细雨,他在站台等了好久都不见有出租车来,不得已才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叫过来把他接回去。回到家里他妻子看着他如此疲惫,也不忍心责备他了,只是每次不管多晚回去,都要给他做点宵夜,让他倍感温暖。

到了现场,他像往常一样,先清点了一下今天的施工人数。估计大致有152人。柱的浇注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大楼的抗震能力,如果浇注的不严实,出现蜂窝状就会影响到整个大楼的承压能力。每次凡要浇注柱子时他都要亲临现场,仔细的检查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下午,x局长率相关处室负责人,在市局x局长等的陪同下,刚抵达xx地,便直奔工地来了。xxx当时因为要赶去设计方那里商谈变更梁截面的图纸一事,不得不请示xx局长临时离开工地现场。等到他赶回工地的时候,x局长一行已经到达工地了。x局长亲切的和他握手说道:“年轻人,听说你是现场负责人,那就由你来给我讲解下工程现在的进展情况嘛。”于是他带着x局长一行进入楼道内。x局长一边听xxx的讲解,一边逐层仔细的检查着,还时不时的针对施工进展、结构布局、功能划分、消防防火等方面的情况提出问题。xxx刚在回答每个问题时,心情十分紧张,但当他看到x局长对他回答的问题都满意的点点头时,他才渐渐放轻松下来。他没想到省局领导对工程会如此的关心,对很多细节问题会了解的如此清楚。这让他不得不由衷的钦佩这位看上去十分朴实的省局领导。来到楼顶的时候,当x局长得知大楼从去年九月份破土动工以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便完成了很大的工程量,主体框架已基本建成的时候,关心的问起xxx:“年轻人,看你那么瘦,一定吃了不少苦,付出了不少心血吧?”面对省局领导的亲切慰问,xxx差点感动的落下泪来,他当即向x局长表态:“只要能把大楼修好,吃再多苦,流再多汗也是值得的。”x局长微笑的点点头,说:“年轻人,这种精神劲值得肯定,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不过也要注意身体呀!”

后来,x局长还特别指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是灾区对社会各界的庄严承诺,要作为当前除了组织收入工作以外的第一要务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受客观因素影响,yy局灾后重建还没有达到理想进度要求。工程进度要抓,但不能以牺牲质量来保证进度。省局这次来也了解了你们的难处,希望你们克服困难,加强监管,确保廉洁重建,努力把灾后重建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让职工住着踏实,用着舒适。x局长的“不能以牺牲质量来赶进度的话”仿佛给xxx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觉得之前自己和施工方那么较真的计较质量问题,以及起早贪黑的守护着工地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后来他回忆起当天的心情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盼望着省局领导的到来,但是又因为工程没有达到理想进度要求而心有愧疚。所以那天心情既激动又忐忑不安,但是听了x局长的话后,他心里踏实了,同时又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望着即将落成的新办公大楼,想着全局职工对早日搬进新办公大楼的渴望,他在心里暗暗和自己较劲,一定要牢记x局长的叮嘱,尽快把大楼修好,不能辜负了领导的寄予的厚望和全局职工殷切的期盼。

走出大楼,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往日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仿佛在今天变得分外悦耳。温和的阳光下,不远处农田里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也开得分外灿烂。

第20篇:防雷工程公司分析全球天气异常原因与雷击雷灾防御措施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第一公民”小尿童已“断尿”数日、“水城”威尼斯眨眼间成了“冰城”、乌克兰街头的车辆被严寒“凿”成冰雕、我国北方地区出现零下45摄氏度的极寒天气……

近段时间,极端低温严寒席卷北半球。据报道,严寒已在欧洲肆虐了十余天,数百村庄由于暴雪阻断交通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此次严寒已导致欧洲超过400人死亡。东欧一些国家如波兰、乌克兰已有超过200人死亡,俄罗斯当局统计声称该国已有110人被冻死。此外,在塞尔维亚和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仍有超过7万人与外界失去联系。在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因连降特大暴雪,造成道路堵塞,农牧民生活受影响。

除了极端低温严寒外,各种异常天气也“流窜”全球。今年1月3日至11日,巴西东南部遭受暴雨袭击,引发洪灾,造成至少33人死亡;1月5日,菲律宾南部发生泥石流,造成至少25人死亡,150人失踪;1月13日,美国中西部与东北部遭暴风雪袭击,造成3人死亡,数百架次航班取消;1月18日至21日,美国西北部遭受暴风雪袭击,造成至少12万户断电,芝加哥700余架次航班取消;1月24日,美国亚拉巴马州中部遭受暴雨袭击,造成至少2人死亡,超过100人受伤;1月25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山体滑坡,造成40人死亡,20人失踪;1月26日,印度尼西亚多地遭受暴风雨袭击,造成7人死亡,51人受伤……

极端天气的频繁“光顾”,再次敲响了环境恶化的警钟。

尽管此次北半球的严寒天气引发了一场关于“小冰河期”的争论,但多数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发生变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祎等不少气象专家认为,全球变暖正是引起此次极寒天气的深层次原因。

毫无疑问,环境污染、碳排放正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推手。“极端天气提醒我们,应当审慎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将产生哪些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人类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从碳排放、公共空间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减少诱发灾难性气候的因素。

乔新生认为,保护环境,更要从法律层面上进行。“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是行政主导式的法律,环境保护的主体是行政执法机关。而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应当是全民参与的,所以,环境保护法应尽快从由行政主导转变为全民主导。”乔新生分析说,此外,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数量不少,可谓各个领域都考虑到了,但是这些法律的执行效果却并不理想。之所以难以实施,原因在于这些法律按照行政区划规定相关部门的责任、设置环保机关,不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

在乔新生看来,国际间的合作,也是保护全球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极端气候灾害往往具有跨地域和跨国界的性质。最近的欧洲强寒潮、日本暴雪和中国低温就被认为是相同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的。跨区域天灾面前,任何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需要协同防范,合力抗灾。

前不久在南非德班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通过决议,宣布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开始实施。大会还决定,不晚于2015年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据了解,欧洲的法国、德国、乌克兰、罗马尼亚、波黑、意大利等国遭遇大面积极寒后,个别国家或城市甚至因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目前,欧洲多国均采取措施应对严寒天气。为应对严寒,政府开放了临时救助站,为老年人和流浪汉提供热饮;当地官员呼吁居民注意安全,尽量待在室内;当局在一些巴士车站装置暖气炉,让等车的人取暖;一些地方的学校、幼儿园已经全部临时关闭。

突发的极端天气,对社会的应急能力和防灾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们应如何减少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如何从容应对突发灾害?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有力保障。但是,从近期发生的极端天气,还有之前出现的自然灾害来看,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法律上看,虽然有突发事件应对法,但是相关的配套法规、文件还很缺少。各行政部门应针对各自领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出一些配套文件、规章;从执法的角度看,各行政部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这类预案应越多越好,覆盖所有领域。如果有了详尽、充分的预案,那么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各部门就可以从容应对,有条不紊;从监督、问责的机制看,目前也还比较欠缺。应当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也就是说,对于不执行应急预案的部门、官员,应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应对突发事件、减灾防灾不光是政府部门的事情,社会各界都应参与进来。”姜明安说,保证社会参与,也需要立法进行规定。

乔新生认为,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还应从三个方面完善应急机制。

“一是宣布紧急状态机制,明确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宣布;二是预警机制,强化预报部门的法律责任义务;三是救助机制。目前,我国对高温天气有相应的补助政策,但是在严寒天气上却是空白。这几方面都还有待完善。”乔新生说。

《雷灾调查报告.doc》
雷灾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