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2020-11-02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调研组对我市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市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科技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匮乏、指导不到位,仅靠市科技局10余人要抓好

全市的科技工作显然是力不从心。同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平台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有的高层次人才中,教育类人才占了很大的比例,高技能创新型实用人才严重短缺;全市仅有两所高校,现有人员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科研工作需要;市、县两级科研机构只有3个,工作仅局限于农业方面,存在人员老化问题,工作开展不正常;全市企业中,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的仅有5个,高新技术企业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民营科技企业18家,企业总体上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到目前为止,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22家。我市科技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与贵阳、遵义相比,差距甚远。

(三)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市科技经费投入虽有一定增长,但按照有关规定,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年仅达到0.5%,尤其是各县科技经费的投入,除六枝特区外,其余三个县(区)都达到和超过《条例》要求,但实质上多数为“过路资金”,真正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很少。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十二五”期末,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以上,**年,我市只达到0.059%,任务十分艰巨。

(四)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十一五”以来,我市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科技含量高、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未得到很好的鼓励和支持,如六盘水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的焦炉气汽车项目,该公司**年自筹资金将其专利技术与**万达公司合作研制12辆焦炉气公交车,目前仅允许5辆上路运行,剩余7辆至今仍闲置。没有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不能有效的调动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创新思想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对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科技组织建设,尽快恢复县级科技行政管理机构,强化县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的职能。

(二)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政府引导和推动科技发展,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对自主创新的企业,各级政府要理直气壮的给予关心和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激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要根据国家和省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是制定政府采购制度。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项目,优先购买市内具有自主创新的装备和产品。由市科技局、市经信委等有关部门牵头,建立我市的《重点新产品目录》,下发全市遵照执行;二是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时,从企业上缴的所得税中加计扣除,鼓励企业成立技术中心,开展科技创新,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比例。要引导社会及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融资投入,加大对六盘水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的扶持力度,尽快完善担保功能,增强融资能力。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有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现有基础设施和各种公共科技资源,推进形成以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企业整合应用社会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各级科技部门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公共平

台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攻关项目、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真正使政府投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认真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尽快制定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实施细则,作好年度目标考

核的相关工作。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我市由于地理环境、基础条件等限制,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我市的教育、医疗卫生、城市规划及管理、企业管理和创新领军人才较为紧缺。今年我市出台了《六盘水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单位认为该《试行办法》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不大,操作性不强。因此,为使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实效,建议对《试行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坚持引进人才与开发本土人才有机结合,既重视外来人才,也用好身边人才,要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大焦炉气汽车项目的推广力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市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焦炉气在汽车上应用的关键技术成果,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将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在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大亮点。为此,建议制定发展焦炉气汽车项目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推广力度。

(六)发挥社会推动作用,着力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和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中介组织和机构。要以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调节、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逐步建立各种形式、各种产权的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的,政府要予以支持和奖励。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政策措施,以扶持我市的企业多出新产品,同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荐第2篇:科技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使我们切身的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身边城乡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我们身体力行的感受特色理论课中所传授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反应,2010年暑假,我们同学三个人,来到了位于辽宁省xx市。在来凌海市之前,我们粗略的学习了一些最基础的中国特色理论,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能够在书本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用心感受着这一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喜人的变化。我们着眼于凌海市工业科技创新,将切身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写成此报告,我们将在历史、现实、以及调查后的的情况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报告。

我们在渴望看到家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人民蒸蒸日上的澎湃心情中踏上了去凌海的道路。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们在切身的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以及学校的号召,我们渴望用心去体会、感受这个社会,我们相信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切身学习特色理论课和接触社会的绝好机会。我们就是在这样澎湃好奇的心情中,来到了辽宁省xx市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厂址,当我们进行了调查中,才发现真真切切的从生活中发现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们近几年耳熟能详的国家政策,这个口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全东北人、甚至是全国人民的心愿。21世纪,是知识和科技的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谋求发展,就需要积极把握住国家这一有利的政策,从科技下手,不断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创新。在我们行走在凌海市一些典型的工厂中时,我们不但欣喜,而且仿佛看见了中国千千万万个类似凌海的小城市发展的明天。体会到了地方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作人民的政府,带领本地区的人民结合自身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科技创新。由此,我们衷心的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早日实现小康,人民安居乐业,也希望我们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连无限商机

凌海市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发达。辽宁重要港口之一的锦州港坐落在凌海市西南30公里处,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公里,是中国最北部的一类开放口岸。锦州机场仅距凌海市区30公里。京沈(北京-沈阳)铁路、秦沈(秦皇岛-沈阳)高速铁路、京哈(北京-哈尔滨)高速公路、锦阜(锦州-阜新)高速公路和锦朝(锦州-朝阳)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210公里,距大连市400公里。

凌海市位于连接东北关内的交通要道,京沈铁路、公路横贯东西,锦承铁路、锦朝公路在境内通过。境内有火车站9 个。有市、县级以上公路12条,总长300 多公里,全市已形成了以国家、省级干线为骨架,以市、乡干线为网络的公路网。连接关内外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又具备水运和航空的优势,距锦州港60公里,距锦州飞机场仅30公里。凌海市拥有现代化通讯设施,程控电话与国内国际各大城市间直接连网。在辽宁各县(市)中首家通了无线寻呼系统,电报传真机广泛应用,移动通讯项目已广泛应用。

改革开放之后,凌海市的人们的腰包鼓了,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淳朴满足的笑容。凌海市如今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有乡镇级以上工业企业298家,其中市营工业企业52家,乡镇集体工业企业246家,形成了轻工、化工、纺织、服装、造纸、印刷、机电、食品等近30个行业的工业生产体系。

多年来,凌海市立足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开放牵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现已形成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装纺织为主体的四大特色产业。

(一)金属冶炼业

金属冶炼业是凌海市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20余家,以沈宏、华宇公司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钼铁,年产值达到14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仅沈宏公司1家企业年出口创汇额就达9000万美元。

(二)农产品加工业

以通亚食品有限公司、阿里郎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00家,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为成品、半成品小菜和松牌罐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通亚食品有限公司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100多个,发展订单农业3万多亩,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

(三)石材建材业

依托丰富的花岗岩石材资源优势,以石山镇为中心,现有石材加工企业400家,产值达到5亿元。这里的石材产品曾被50年代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选为装饰材料,大量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石材市场。

(四)服装纺织

以秦仕服装公司、汉之王服装公司为龙头,形成纺纱、织布、服装系列化生产,生产厂家多达68家,其中秦仕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厂房8200平方米,该厂的产品主要有品牌服装和出口工作服,拥有“雅仕”、“秦仕”等服装品牌,产品定位在精品、高档、中档的标准上,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份额。产品主要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在这些产业的带动下,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0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3元,剔除物价因素分别比2000年增长2528元和1258元。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8.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5平方米。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支出有了较大增长。万人拥有医生和病床率、现代媒体利用普及率、人口学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全面立体工业奠发展之基

早在建国初期,凌海市作为辽宁省锦州市的一部分,位于东三省,曾为祖国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东北老工业区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心脏,进行重工业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最初的发展鞠躬尽瘁。后来伴随南方的开发,东北老工业区的进步较其他沿海城市相比,稍有落后。伴随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东北地区将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发展的政策方针。继续推动装备制造、原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升级,支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产业。

xx市为例,近年来,辽宁省凌海市紧紧抓住临海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14个,在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实现了率先突破。凌海市以大有临海经济产业区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14个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提速。目前大有产业区起步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总投资10.3亿元的中冶京诚大有产业区6个基础设施整体打包项目、新华龙钼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科诚60万千瓦线式无感电阻器等项目全面推进。大连桑拓生物、深圳好运来生物、德国双元制教育生产基地等大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之中。园区起步发展的同时,凌海市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1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7个。在经济、技术、以及思维高速发展的今天,凌海市迅速抓住机遇进行产业升级,努力学习新技术,在新的一轮技术大比拼中努力发挥创新精神。将凌海的具体情况与新技术相结合,走科学的、可持续的、创新的道路。争取在再一轮的发展中正作“排前兵”。

借助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热潮,凌海市依托临海、临港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高效率开发锦州湾凌海区域,高起点打造百里滨海工业带,全市工业经济战车开足马力驶上高速路。凌海适时提出让外向型经济成为全市主导型经济,引导和扶植工业企业向外生长。突出对外出口贸易,把多出口、多创汇作为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突出抓好外贸出口企业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帮助有出口产品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据介绍2006年以来,凌海全市上下抢抓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新扩改项目达到152个,提前一年多时间完成“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0个,同比净增11户,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18户,30多户规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净增营业收入30.3亿元,全市上缴税金超百万的企业增至27户,3户企业进入全省上缴税金百强民营企业行列。全方位优化机构,提高技术,改革创新,在对外开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促企业腾飞

为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我们一队人也对给我们这个机会的企业表示真诚的谢意。

首先介绍一下这个蒸蒸日上的企业吧:

锦州金日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东北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具备浆料蒸煮.纸张抄造及生活用纸后加工,三大生产系统,年产量1.5万吨,全部产品均为原生浆料,绿色环保,高档生活用纸全部采用100%进口原生浆为原料,中档卫生纸全部采用100%自制原生苇浆为原料,产品柔软,细腻,洁净,拉力强,方便不同层次消费者选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眯,金日纸业力求持续发展打造国优品牌带给每个家庭幸福,健康的新生活。金日纸业公司的经营宗旨:诚实诚信、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发展。金日纸业公司的服务理念: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在这样的经营理念指导下,我们看到企业的勃勃生机,企业领导对我们讲解的十分耐心,我们也十分耐心的学习,我们在这一个过程中,看到了机械加工的过程,以及工业产品的制作和生产原理,我们感到十分的神奇,一堆废铁在师傅很细心又熟练的“帮助”下,就会焕然一新产生任何工人师傅所需要的形状。这个过程需要分为很多个步骤,先炼成铁水,然后铸造,再车成光滑的铁,在经过打磨等等,最后再将个个零件焊在一起,比如火车车轮的制造我们就看的十分清楚。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这个金日公司的机械厂,这个厂子生产的大铲车十分的结实,我们看了之后不禁感慨,工人真伟大!劳动真伟大,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东西。工人叔叔的手是十分的灵巧的!而且把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加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实践和理论水乳交融。

我们又调研金日塑料制品厂,这个工厂的对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我们要穿这工作的衣服病拖鞋进入其中,我们看到一个个的机器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着塑料,我们知道了制作塑料的原材料是什么样的,回来的时候,几个工人叔叔还给我们好几种塑料袋作为纪念品。我们还调研了造纸的过程,将纸浆压平,烘干,造出雪白的,洁净的卫生纸。这里距离盘锦苇场很近,有着良好的优势,由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程度比较高,有助于企业工业化的进展。

紧接着,我们又再好奇心的驱动下,和有关领导商量,要求参观橡胶厂。初入橡胶厂,便被那些大大的工业橡胶产品所吸引,我们不禁感慨,原先在书本上常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橡胶,今天在这里可以碰面,说道橡胶,不得不说,它的名字虽然简单,但在高科技的今天,要想加工出经济、环保,有利于代际利益的橡胶,那可没有单单“橡胶”,这两个名字这么简单。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抬升,如今橡胶生产越来越往着高质量、低价格、利环保的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高的橡胶产品诞生!颜色各异、品种齐全的橡胶产品,在科技含量十分高的小熔炉里,便被加工成结实耐用的各种各样的工业橡胶产品,耐烫、环保、不易磨损是它们的新的代名词。在参观的途中我们不断的想,金日造纸股份有限责任不过是凌海市万千工业体系中的一个小小的企业,还有很多和它类似的、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而这个企业积极抓住了机遇,并且广阔开拓市场,集多种加工于一身,使其更科学、节省资源、同时又增加了效益,不断引进新技术,进行新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工人的共赢。用实际行动落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开拓进取,用于创新。这次参观给我们在视觉上精神上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我们觉得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多进行实地考察,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亲身体会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来目睹祖国繁荣昌盛的进步。了深入调研凌海市的工业的发展的状况,我们走进了这个富饶的城市,也走进了这里的企业,因为企业的发展以点带面的反应了整个城市的工业,产业等的建设,这些企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等它能体现在改革创新的思想的指引下,凌海市的蓬勃发展与进步,繁荣与昌盛。在这样的奋斗的过程里,有许多优秀的,努力的人们在默默的奉献着。

经过接连不断的参观,使我们三个人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凌海市的工业,不单单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科学的发展路线,更工厂积极主动的运用高科技,进行工业创新脱离不开,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工件,倘若仔细分析,我们也能从中到了科技的进步,以及其与实践、技术的相结合,我想这恰恰印证了科学理论课所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平日常“养在深闺大院里“的我们,不出来不足以内心受到震撼,不出来不足以使自己更好的接触和认识这个社会,所以十分感谢这次理论课的社会调查建议给了我们这个出门的动力和理由。

四、勤奋踏实的集体率企业进步

董xx,男,1964年8月生人,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汉族,现任金日纸业有限公司橡胶厂厂长,在金日企业改革之初,橡胶厂是一个千疮百孔、亏损严重的企业,人心涣散,濒临破产。为了挽救企业,在凌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大胆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选举了新的企业领导班子,董帅同志就是在此危难之时就任了厂长,担起了这重担。上任伊始,董帅就以一个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依据股份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基本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改革了工厂人事用工制度,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落后体制,建立了层层选聘、竞争上岗、多劳多得的激励竞争制度;第二,改革了设备所有制,这样就既便于了公司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又减轻了公司的设备资金占用。第三,将不断提高企业的人才、科技含量确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增加企业的人才、科技投入和改善用人制度,多方面、多渠道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企业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第四,改革强化了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奖惩制度。正是先进的体制焕发无穷的力量!在董帅的优秀带领下,橡胶厂奇迹般地焕发了青春,仅1995年就扭亏为盈,成为全市的利税大户,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了新的发展。1996年,公司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工业企业。 工厂产值增长了,但董帅同志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不前,而是开始了他更加深入地探索。1997年随着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董帅再次以一在深入领会党中央改制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将公司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的他在每天的橡胶厂里积极勤奋的继续工作着,而且他本人是个很乐观的人,遇事不惊慌,做人从容正直,深受人们喜爱。

五、客观正确的原因助工业进步

(一)条件优越

辽宁省xx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自然条件。其位于大凌河畔,水陆交通便利,并且,从古至今,其农业基础优越,为其发展,改革创新奔小康创造了优越的无与伦比的先天自然条件。

(二)政策实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凌海市紧紧抓住这一党中央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

(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的历史号角下,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在新技术的带领下,凌海市人民一个又一个的努力引进新技术,脱贫致富。不断向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学习技术和管理办法,使其科学、高效、便利。

(四)人民的不懈努力

广大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自己所在的行业中努力学习业务、勤劳踏实、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双赢。

六、身临其境的体会愿祖国之腾飞

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将结合09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凌海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凌海市的发展让我们深深地理解了优秀崛起的含义,以凌海市为例。首先,它的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次,

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肯定也“站”着一个服务高效的政府,“站”着一支一心一意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务员团队。企业产出效益,政府打造环境,没有优质的政务环境,即使企业有三头六臂,也终将会倒在政府与社会冷漠的眼光之下。当今,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这除了需要有一大批优秀企业担纲,需要一大批成功企业永续的经营能力来支撑外,更需要全社会来向企业学习,为企业着想,为企业自豪;需要政府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最后,“改革开放28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老百姓普遍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凌海市认识到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实现了科学发展和又快又好的发展,凌海市的工业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是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好的体现。看凌海之崛起,数工业风流城市,还看今朝!!!

推荐第3篇:大学生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大学生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由于认识高度、起步时间、资金投入等不同,其质量和效果有显著差异性。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有效、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对活动价值性认识偏差、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脱节、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特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组织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

本次调查以广西大学部分学员学生为调查样本,其中有机械学院,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物理学院,土木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新闻学院,文学院,电气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林学院等15个学院的同学。学生抽样问卷145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样本容量124份。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附录)

1.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学生关注度与自信心增强,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了积极的关注,认同程度明显加强。调查显示,69.35%的学生表示应“学校是有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政策”。如果承担了科研课题任务,80.64%的学生表示学校是举办过创新性科技类比赛。89.5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创新能力,在“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58.06%的人认为学校教学模式方面有所侧重,还过得去。在如何培养实用性创新性人才方面,26.61%认为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发散思维,20.16%认为学校应该引用社会上的实例模型,是学习和社会相联系,25.8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多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27.42%的人认为学校应该改革考试方法,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生的建议是:

1校方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学生自身要多投身到社会实践生活中去,多观察,有想法就应大胆去做

2可以多举办相关方面的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

3实验教学,多多锻炼动手能力,设备要跟上时代

4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重点培养

6必须改变现今的应试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模式,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决定终生

7让学生有多动手,多学习的机会,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基础给

学生见识与学习

8多点活动

9加强动手能力的实践训练

10增强师资

11当做老师的不再为了赚钱,当当官的不再为了赚钱,那么,也许有可能发生

12进入实验室,分配指导老师,最好可以一师或多师对一生,能够全方面培养该生的能力

二.对学生来讲,学习避免教条主义,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联系实际,对于老师来讲,授课不要受教学进度的束缚,多介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鼓励学生发散思考,学校也应进行教学改革,采取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可见,大学生科研意识和关注度在逐步增强。

1.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不平衡,学生实际参与率低。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曾参加科技普及性学术讲座的比例仅占28.6%,参加过科技创新系列赛事的学生占9.68%,而有62.9%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科技讲座和竞赛活动。没有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人中,有28.23%的人是没有获得比赛信息的,说明学校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无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越来越束缚高校组织者的手脚。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如少数学生认为其科研成果一经发表,或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或被企业看中,不但项目可以获奖,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名利双收。还有少数学生其实就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从科研方面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为就业求职打“基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

2.2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如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

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再多,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其理论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2.3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2.4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人、才、物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此类现象在省属高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因素。

3讨论与思考

在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情况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虽已走向良性发展,但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这需要在国家层面,以政府为主导,提供社会舆论和资金支持,广泛开展校企对接;在学校层面,建立和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机构,加强资金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层面,引导和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将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和拓展;在学生层面,增强刻苦学习、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全社会构建起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体系。

推荐第4篇:科技创新调研

关于乡镇科技创新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政协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营造我区自主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区创新型城区建设步伐,自 月初至 月中旬,利用 个月的时间, 镇组织政协委员组成调研小组对我镇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

为切实做好调研活动,调研组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区有关精神和文件,调研组先后听取了镇科技科协、经委、农技站、林业站、畜牧站及部分企业的情况汇报,邀请了部分企业、部门、村负责同志进行座谈。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几年来,我镇经济发展较快,科技创新工作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镇科技创新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科技创新意识逐步加强,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我镇通过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已逐渐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镇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使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科技投入的力度也逐年加大,几年以来,镇财政累计科技投入达万余元,在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下,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不断增加,全镇各类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万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障。

2、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科技带动作用凸现。科技创新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年我镇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亿元,万元,分别增长%,%。以公司

1为代表的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实交税金万元。

3、科技创新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了生机,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指定生产的专业生产厂家。公司主导产品被列为计划项目,,荣获国家奖的系列产品,在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年生产能力,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产品被评为。

4、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我镇十分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使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提升。镇农技推广除了原有的农资销售等经营外,良种补贴、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的开展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全镇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以上。几年来,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项,引进培育农业良种多项,先后发展速生杨万株,推广面积亩。成立了 协会,注册了“ ”牌 ,发展了 行业协会,成立了 协会,走出了一条“市场连协会,协会连农户”的发展路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镇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对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尽管我镇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还一直存在着项目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使其迅速发展、壮大。

2、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变。近年来,我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镇的经济增长仍处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得根本扭转,经济增长还停留在依靠粗放投资拉动,或者说部分甚至还停留在依靠增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阶段上。

3、科技创新人才总量少、结构差的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我镇科技人才的总量很少, 农业技术初、中级人才人,十分缺乏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等领域专业人才。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镇的科技进步,促进全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随着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逐步淡化,再加上宏观调控以及资源要素的制约,新一轮的竞争必将转移到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将势在必行,同时也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难题,真正做到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2、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竞争力。要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建立健全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特别是针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有限资金扶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

3、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强引导和服务,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继续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积极引导企业走“升级型”的技术改造之路,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要进一步加快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目标,以支持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为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政协办公室

推荐第5篇: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伍应德 彭盛烈

1

2一、六盘水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1、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共获国家、省科技和知识权项目165项,获支持经费5985.9万元,比“十一五”期间的91项、支持经费4412.5万元分别增长了81.3%和35.7%。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获支持经费1591万元;省级项目158项,获支持经费4394.9万元。国家级项目申报实现多个突破:贵州鑫晟煤化工有限公司申报的“多用途低品质煤气流床气化关键技术与工业示范”主题项目获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立项支持,六盘水市范学院申报的“贵州高原瘰螈属、拟小鲵属物种多样性及谱系地理学研究”、“应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精细定位棉花D11染色体纤维强度QTLQFS-D11-1”、“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价值观、社会支持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支持。市级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项目引导创新能力不断显现。市级财政共安排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500万元,比“十一五”期间的2590万元增长112.4%。

2、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围绕《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专项、基金等)的方案》,深入推进六盘水市科技计划管理领域的改革,解决科技计划在体系布局、管理体系、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的问题,逐步 1.作者简介:伍应德.男,经济学教授,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2.彭盛烈.男.六盘水市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 副教授

从过去主抓项目立项管理和组织实施向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布局谋划、评估监督等职能转变;二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逐步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提高科技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中进一步精简评审项目、简化评审环节、完善评审机制,避免出现科技项目碎片化、零散化和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问题;三是积极开展深化改革专题工作。深入推进“深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教管理体制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绩效管理体制改革”专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正在草拟中;四是印发《关于建立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创新型企业认定与管理规定》、《六盘水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实行后补助管理的规定(暂行)》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科技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的管理。

3、积极实施“686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产业科技创新

为提高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2013年全市科技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实施“686科技创新工程”,通过三年的实施,取提明显成效。重点围绕六个科技行动的开展,立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项,安排资金321万元,首钢水钢、盘县紫森源、新蓝天、恒远建材、宏狮煤机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顺利推进;开展了高层次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新增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50名;评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市级创新型企业5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52家,

涌现出一批以紫森源、新蓝天、安凯达等为代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营科技企业;开展“三区”科技人才工作,组织188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全市基层服务;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22名,县级科技特派员205人。

4、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六政府与省科技厅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议定在2014年至2016年的3年期间建立总额为8250万元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就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示范、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对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工程的关键技术和难题开展科技攻关。2014年立项支持项目16项,安排项目经费1170万元。其中省级项目经费350万元,市级配套7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实施和正在组织申报之中。科技合作协议马铃薯专项项目成效显著。从2008年开始实施以来,共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雾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中心,新建组培中心1个,新建马铃薯原原种基地和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6600亩,发布《六盘水马铃薯地方标准体系》,建立马铃薯科技园区1个,新建六盘水马铃薯研究中心1个,为将我市打造成中国南方重要的马铃薯商品种薯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市特色轻工业不断发展。盘县信友核桃乳扩建、盘县天刺力刺梨饮料、盘县饮天下矿泉水等项目建成投产,水城春、青龙春等茶产业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六枝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魔芋系列产品生产线建成投产。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贵州省宏奇药业六枝制药厂等4家中药制药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贵州圣济堂、盘县三特中药饮片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六盘水神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五倍子生产焦性没食子酸,三才微电机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的各种微型无槽无刷电机,新蓝天车用焦炉气等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市乃至全省该领域产业空白。

6、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效益显现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快速发展。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省级园区)、六枝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哒啦仙谷科技示范园(省、市两级园)、红果智能农业科技示范园、水城猕猴桃科技示范园、钟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完成,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现代农业名特优高新科技示范、生态效益农业、农业科技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初步形成。目前核心区建设20214亩,示范区62500亩,辐射区100万亩以上,覆盖农户17327户;已有贵州省农熠公司、贵州水城华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入驻园区;培育合作社、协会等组织32个;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17个, 绿色认证产品2个,有机产品认证2个;注册商标38个;通过项目实施共引进和推广新品种15个,推广新技术10项,制定并发布标准2个,制定规程3个;建立示范基地(场)14个;成立技术服务中心4个;有202名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民(业主)1.342万人次,培养二传手165人;实现经济效

益7.025亿元。

7、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知识产权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效。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有8家企业列入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13家企业成为省知识产权试点,10家企业成为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4个县区均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县(省县域经济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贵州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成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二是专利申请工作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累计申请专利2220件,比“十一五”期间的275件增长了70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25件,专利授权1324件;商标申请2363件,“盘江集团”成为我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申请认定著名商标48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5个。三是积极开展打击专利权侵权假冒工作。共开展专项行动45次,出动执法人员270人次,检查商品13600余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21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2件。四是质押融资贷款取得突破。指导企业对专利进行资产评估,利用专利申请质押融资贷款,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4项实用新型专利作质押获得400万元质押贷款,有效缓解了制约公司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存在问题分析

1、体制机制不顺。2011年机构改革以来,各县(区、特区)科技局已经合并到农业局,成为农业局的二级局(正科级)事业单位,科技局人员已经成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只能从事农业和部分农业科

技工作,无法开展工业及其它行业的科技工作,更不要说科技创新工作的推进。人员配备也是如此,科技人员的配备是按照农业局的工作性质和要求来进行,围绕“3155工程”和“三变”改革来安排,对科技创新工作无法适应。由于体制机制不顺,科技经费没有保障,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区、特区)开展并不理想。

2、创新意识不强。政府层面来看,主要是要营造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政府不能把科技创新工作看成是企业的事情。社会层面来看,全社会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企业层面来看,由于引进人才困难,缺少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也缺少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投入具有风险,周期长,企业不愿意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3、引才机制不活。体制内刚性引进人才框框限制较多,影响一些部门对急需人才的引进,同时,政府刚性引进人才的作用没能很好发挥,许多引进人才没能安排在发挥专业特长的岗位上,出现高学历人才干秘书、统计、收发等事务性工作,引进人才隐形流失严重。企业柔性引进人才难度大,困难多,与企业的效益和环境、前景有很大关系。柔性引进人才,难以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外,政府也只注重对高精尖、高大上人才的引进,不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造成本土人才流失,顾此失彼,影响现有人才的积极性。

4、经费投入不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03%,离1.5%的目标差距较大,科技创新必须有资金做保障,科技创新具有风险性,周期性,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

业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可能出现投入回报率低或者难以实现产业化等。需要风险投资基金参与,减少政府和企业风险。目前,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没有形成政府、社会、企业科技创新多元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少,风险投资基金少,企业也不愿意投入。

5、专利意识不强。发明专利是企业和个人科技创新的成果,发明专利要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才能体现发明专利的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增加老百姓收入。但是,发明专利的申请,企业和发明人都不主动、不积极。一是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实现产业化;二是专利保护的费用高,企业和发明人不愿意承担;三是专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宣传不够;四是专利保护意识不强。

6、创新氛围不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没有营造出良好的科技创新社会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不够。科技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构建创新创业载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7、缺少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专业设置重复,教育资源重复建设,资源配置浪费严重。职业教育的通道没能真正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升学机制没能建立,影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影响我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8、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缺位。职称评定、科技(科研)成果、专利发明等没有很好的奖励激励机制,一些科研科技项目,本土科研人员不愿意承担。一些市级省级的科研项目,本市的科研人员(事业

单位公职)不能承担,如果承担或兼职也不能获得报酬,否则就可能违反规定。对本土人才的重视不够,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造成本土人才的流失。

9、科普工作,科普工作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科技创新的起点。目前,科普工作者较少,全市中小学教师基本没有专职科普教师,学校都是安排其他教师兼职,反应了对科普教育的不够重视,难以形成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政策建议

1.理顺科技管理体制机制。

——重点单设县级政府科技服务管理机构,强化县级政府科技服务管理职能。建议由市编委办牵头落实六盘水市区域内4个县(特区、区)科技服务管理机构即“科技事业局”单设,按正科级事业机构管理,不挂靠任何单位,原科技(知识产权局)职能、编制划入“科技事业局”。

2、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启动创新型企业工程。选择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采取强有力措施,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创新,并对科技型企业,每年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使之成为企业创新的龙头。

——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力争掌控尖端核心技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增

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拥有发明专利。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专利成果转化。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

2、加强产学研合作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产学研对接服务平台、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培育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工业产业集群,提高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

——支持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教师、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或者有效专利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者以个人股份进入科技型企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财税政策扶持。

3、整合高新技术创新区域

——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健全完善研发、检测、孵化等创新创业体系。加快工业园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孵化器及标准化厂房建设。

——支持工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工业产业集群中的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按照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给予资金补助。

4、整合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建议政府加快对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推进联合办学或进行职业教育资源重组,以六盘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组建六盘水市职业教育集团,将全市(包括各县区)公办中职校纳入教育集团,并

成为集团分校,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和市县区职业教育一体化体系,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团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和优化提升,有效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

通过组建教育集团,能够有效解决中职校专业设置和招生重复、师资力量薄弱、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分散、重复浪费等问题。各中职校按照教育集团的统筹安排进行招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重点建设与主导产业相互衔接、密切结合的专业。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支持工业产业集群人才平台建设,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园区设立实训基地。

——增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鼓励教师、科技人员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双向交流与互动,允许相互兼职兼薪。将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有效专利和论文一并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及科技人员晋升的条件。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者,可破格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不受学校岗位比例及职数限制。

——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鼓励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或者联合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享研发平台,联合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完善科研设施共享机制,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和大型仪器设备共用等服务,扩大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

5、构建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积极引进研发团队和高端人才。通过团队形式引进高层次专家,培养本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对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给予奖励。对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单位,给予奖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聘任专业技术职称不占单位职数限额,同时给予住房、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本土人才是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本,是留人用人的保障,本土人才安心、安家、乐业,更重要的是加大对本土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本土人才达到引进人才标准(博士、教授)应给予相应待遇和奖励。

6、促进金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推动并完成科技企业上市,对在境内外证券交易市场实现挂牌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每户给予资金补助。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扩大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市级层面要努力组织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市级财政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建立主业突出、稳定经营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引导科技创新企业投资。

7、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努力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大对科技创新模范人物、典型企业、高端人才、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发明专利的宣传褒奖力度。设立科技创新贡献奖和科技创新企业标兵奖,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党政

领导干部和企业给予奖励,每两年评选表彰1次。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重大项目和有功人员予以嘉奖。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大胆创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不断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落实力度。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形成的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带动企业、社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保持财政对科技投入总量逐年增加。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政府对各县(区、特区)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绩效评价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大科技考核指标权重,对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考核成绩优秀的地区和部门,市委、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统计指标体系及各项统计制度。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把手”必须抓“第一生产力”,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实施细则,落实政策措施。市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各县(区、特区)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担当责任,密切配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为六盘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同步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4月

推荐第6篇:金昌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金昌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市科技创新情况,按照省政府研究室要求,我室会同市科技局共同组成调研组,深入县、区科技部门和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由发改、经信、科技、财政、人社、农牧、商务、企业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促进了全市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到国家二类地区水平,位列全省第3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我市被确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金川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并被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了《金昌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金昌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金昌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金昌市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意见》、《金昌市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县、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对研发投入、创新团队、孵化器、创新载体的扶持力度。从2013年开始,市、县、区财政每年各拨付100万元科技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创新人才。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每年预算列支创业创新引导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创新创业。2015年全市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5.52亿元,占全年GDP比重达到2.46%。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方面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创新合作,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合作载体,重点扶持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重点试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研发机构9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1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组建成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8个、农艺研究院1所;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0家、科技孵化及检验检测中心1个,在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1个;与国内7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人才特区”为契机,大力实施镍都百名青年英才开发计划、“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工程,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4.96万人(不含中小学教师),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600多人,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70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达105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累计31人,“555”创新人才5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7人;科技人才中高级职称人员占12%,中级职称人员占45.2%,初级职称人员占42.8%。

(三)强化专利成果转化,服务经济能力日益增强。认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迅速,专利申请量由2013年的519件提高到2015年的646件,专利授权量由2013年的268件提高到 398件,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8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87件,居全省第2位,金川集团公司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2013年至2015年,全市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4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5项,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达4100多万元;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13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38%;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2.24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3亿元。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活力有效激发。认真落实科技创新政策,按照“能放则放,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要求,全面清理妨碍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规定,适时调整并跟进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创新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金昌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金昌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行科技立项课题制和招投标制,修订完善了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市级科技进步奖

一、

二、三等奖励资金分别由8000元、5000元、3000元提高到20000元、10000元、5000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督导考核机制,实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把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和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并将财政投入、平台建设、人才支撑、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及指标完成情况等内容纳入县、区、市直部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列支科研经费不能很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要,企业R&D投入意识不强,难以开展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攻关研究,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科技事业发展。

二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除金川集团公司及其他个别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长远战略眼光,有的企业虽经多年发展,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甚至连一项专利都没有,自身建立的研发平台也只是简单的化验或产品质量检测,企业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缺乏科技合作,停留在自身低水平的科技活动层面,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科技人才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偏小,科技创新和研发力量薄弱。近几年,我市尽管借助建设“人才特区”建设引进了不少急需紧缺人才,但总体上看,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依然不足,尤其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创新型技术和实用型技能人才。部分科技人才的岗位匹配性不强,人才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是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域内缺少独立的科研单位,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现有的科技服务机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担负技术创新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 五是科技创新机制有待完善。现行科技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影响了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初创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面投融资瓶颈尚未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综合考核指标中科技创新目标考核指标少,权重小。

六是县、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均衡。金川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6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4%,永昌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只有0.45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为0.44%,并且在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距,影响了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激励人才开发机制,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我们将围绕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特区”建设,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坚持不求最好、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着力引进一批资深专家、海内外工程师、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和高端创新团队,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采取合作研究、专项技术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博士后流动站、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提供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安排住房,提高生活待遇等,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采取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方式,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才尽其用,加快汇聚一支有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是驱动创新的引擎,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进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融合、一体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创新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培育尊重创造、宽容失败、激励“草根”的创新文化和氛围。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聚焦产业抓创新,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着力围绕我市主要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做强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循环、高附加值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推动有色金属、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向高端化转变,产品向终端化延伸。立足现有的基础,强化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在采矿、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循环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行业聚集发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由增量扩能向提质增效转变。按照集聚化、便利化要求,推进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以及文化旅游、信息化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四)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从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全社会用于科技研发经费在“十三五”期间达到GDP的3%,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高新技术保险业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外汇管理制度,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等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完善科技开放体系。推进开放式创新,在引进和集聚创新要素上下功夫。通过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研发等方式,积极引入和运用外部创新资源,促进内外部创新要素和资源的互动、整合、协同,不断增强创新优势。强化协同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机构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用紧密关系,鼓励并支持国内外企业和科技机构参与我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公开招标和竞争,创新科技项目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扩大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与国际性合作和交流,引进管理、技术与智力。大力推进高新产业技术发展,加快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知名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参与全球竞争。

(六)加快构建科技孵化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开发区现有科技孵化器基础上,加快创建金川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河西堡循环化工产业孵化基地、永昌县中小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孵化基地,形成一区三园孵化体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自建或联建专业孵化器,探索孵化器商业运作模式,建立孵化器网络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综合孵化器为基础、专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努力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继续积极打造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中心专家带着技术成果进企业、企业研发人员带着问题进中心的互通机制,拉近高新技术成果和产业化距离。以创新服务为重点,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建设科技大市场、众创空间等支撑平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荐第7篇:创新科技新思路现状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达到“个人形象如一面旗,工作热情如一团火,谋事布局如一盘棋”。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弄清新时期改革开放大潮流、大政策、大环境,准确把握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努力解决影响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尊重自然规律,实现科学发展,促进改革大深化,开放大推进,工作大落实,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和谐,实现xx的“二次跨越”。围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科技管理职能部门面对存在的问题该怎么办,如何解决,按照州委的统一布置,结合此次的学习活动,3月底4月初,单位主要领导带领相关科室人员到四个县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认真调查研究了全州科技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x的科技现状分析

“十五”以来,xx州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初见成效,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有力地推动了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州委、州政府制定了《xx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xx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促进xx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各级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队伍自身建设也得到发展。全州共有科技管理机构5个;独立科研所2个;29个乡镇配备了科技助理员;全州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35人。

(二)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科技进步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结合xx州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引进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208项、科技成果156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xx州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五”以来,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44项,其中,省级项目55项,州级列项及配套项目289项;项目资金共投入1889万元,项目涵盖了农、林、牧、卫生、生物等大部分行业,一批科技项目已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开始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民族贫困地区科技综合示范项目所实施的优质稻、优质蔬菜、沼气、稻田养鱼、庭院经济、科学养猪等十多个种养业和能源开发示范项目,项目区粮食产量和人均经济收入均突破千斤千元,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取得了较好示范效果。

(三)科学普及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积极组织开展民族贫困地区科技试验示范、科技宣传、科技培训、科技咨询服务及科普阵地建设等科普创建活动,开展科技扶贫,有效提高公众科技素质。十五以来,共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4934场次,受训农民达84.7万人次,印发各类科技、科普实用技术资料10.2万份,共招收省级农函大班55个专业,74个单科班4525名学员,培养了一大批农村能人群体,广大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科技合作交流和专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举办云南xx科技展洽会、组织参加云南省科技展洽会和省院省校科技成果洽谈会等形式,搭建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州内企事业单位先后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国林科院昆明资源昆虫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实施的云黄连、萝芙木、咖啡、漆油、木蜡、草果、老窝火腿腿源标准化示范等开发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效果,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产学研结合取得新突破。一期工程10万吨电解锌项目已建成投产,为把兰坪建成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专利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干部的科技意识不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少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自满意识;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畏难情绪;做事习惯于条条框框、按部就班,缺乏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胆略和气魄;遇到实际问题却一味强调客观原因;浮躁心态、工作不够深入、急功近利;学习理论和业务不够系统,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分析问题粗浅;考虑局部多、考虑全局少、发展理念不强。具体表现为全社会在科学技术的引进、项目的推广上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重视不到位,常常持观望态度,致使一些成熟和适用于我州的科技项目,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亟待增加

按照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计划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要增至25084人,从现有人才状况分析,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数只有7251人,人才的需求缺口还比较大。实现增加现有人才总量的目标,特别是高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总量提升的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

2、人才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我州现有的10635各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数分别为60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07%,副高级职称59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6%,)、375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35.29%)、627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9.04%),显示出高级职称人数偏低,初级人才基数偏大。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的不足,目前缺乏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第三产业高层次的金融、商务、法律、外语、计算机、建设规划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州严重缺乏大批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规划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州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严重影响,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人才分布亟待调整

从专业技术人才隶属关系分析,州直机关人才量有1229人,虽然只占全州的11%,但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各类从事职业人才分析,教育、卫生人才的数量为814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3.8%。我州是农业大州,各事业单位中农林牧渔人才总数995人,占人才总量的9.02%,占农业人口总量的0.27%,比重明显偏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仍偏低,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总量中,中级以上职称仅占人才总数的31.9%,研究生仅有11人,只占专业人才总数的0.1%;本科学历的有954人,也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8.64%。人才分布不均衡,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在“三次产业”第一线的人才较少,在所有制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单位人才占总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

4、留住人才工作日益紧迫

“十五”期间,xx州人才外流严重,主要流向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高级职称人才,出现“流出不流进”现象,高级职称人才流出28人,中级人才流出127人,而调入的中高级职称的人才为9人。

5、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政治边防的影响,xx的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受市场经济大潮锻炼的人才较少,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个私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缓慢。

6、人才队伍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

全州人才总数占人口总数的4%,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仅为145人。

(三)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调查中了解到我州公众科学素养接近零,全民受教育程度只为6.1年。而这其中已含受傈僳文教育人员。因此我州的很多农民不是文盲就是半文盲,这样,科学普及和适用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群众的接受能力也较弱,一些干部群众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依然形成对自然资源,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严重,“靠山吃山、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观念还依然存在。不仅给我州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还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四)我州的各类企业创新能力低

从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各类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州的各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客观制约因素多,难有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州工业科技难以发展。

(五)科技工作显示度不够。

科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容易出现“政绩”工程,不少领导对科技工作“口号”重视,没有从人、财、物的资源上支持科技工作,导致科技工作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显示度。

三、积极推进我州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xx“二次跨越”战略支撑体系――“努力构建xx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基地,打造xx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进一步明晰科技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推进创新和科技进步发展方面的职责定位,做到紧扣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协调推进持续发展。“强抓农业科技,推动工业科技;强化科技普及,提高科技素质;强化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州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采取切实措施,实施提升我州传统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民族文化保护开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发展领域创新行动。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我州企业的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二)完善我州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科技管理模式,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为科技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理顺政府、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关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和客观要求,把培育我州各类企业创新主体放在优先地位,通过政府政策和科技投入的引导,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基础条件的共建共享。我州属“三江并流”区域,同时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种质资源极其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资源情况,达到有效保护濒危物种,整合资源,高起点开展建设工作,依托高等院校技术支撑,建设一批具有xx特色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工程中心,使其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以点带面拉动全州生物资源开发,同时达到科技基础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资源共享、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利用、构建网络科研环境、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整合,形成一个开放高效的科研保障体系,改善区域创新基础条件。

3、加大省院省校和周边国家缅甸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对外开放的力度。组织开展与发达地区的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开展项目开发、基地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工作;积极推动我州相关企业、科研机构与对外合作方建立长期、深入、有效的合作。

4、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在引导社会投入方面的重要作用,把科技投入作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重点来加以确保,有力保证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重要支撑作用。

(三)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规范科学技术评价活动,减少或避免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倾向,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创业人才和科技中介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

(四)加强科技普及及科技宣传,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科普管理体制,形成政府推动,团体和部门齐抓共管的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农村、社区、青少年,广泛开展解决“学科技难”科普活动,加强科技培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力争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创新。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通过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导向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的形成能力和保护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及社会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州的各项科技法规政策,加大科技行政执法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政策环境。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落实,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科技工作的社会氛围。

四、对策措施

我州作为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州,开展科技工作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让科技服务于xx经济社会总体布局,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部署,科技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攻坚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统筹安排,州内和州外科技资源的统筹利用,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跨越之路。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按照州委州政府科教兴州战略,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宏观管理,把重点放在研究科技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创造保障条件、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上。各级领导要强化科技宏观管理意识,把科技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弱化对竞争性研发活动的具体干预,建立机构完整、分工明确、权责统

一、协调联动的科技管理机制。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揽科技工作全局的责任,统筹区域科技发展,统筹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评价和公众监督机制。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围绕我州重大科技需求,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和合作,学习引进国内外、省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在消化吸收中再创新,结合我州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各类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进步。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投融资支撑体系

要把科技投入作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重点加以确保,有力保证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重要支撑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及各种社会组织加强科技投入,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支撑体系。

(三)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改善科技服务环境

随着科技强州战略的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改善科技服务环境,提高科技服务质量。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我州科技队伍自身建设,完善科技管理服务机构;二是要整体提高我州科技人员队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县基本建设投资规划,进一步改善各县科技服务环境;四是出台科技有关的政策法规,围绕科技创新、成果引进、合作、研发、推广应用、特色产业培育等,大力改善州县科技软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紧紧围绕我州的支柱产业,围绕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选题指南,加大争取科技计划项目力度,做到思路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按照合理布局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安排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实施一批项目,培训一批农民,涌现一批农村能人群体,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局面。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构建和完善企事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我州的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五)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培养引进科技人才

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培养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

一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机构形成开放、流动、竞争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靠给舞台、压担子培养和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通过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数据共享、科学资料提供等多种方式,为各类人才的科技活动给予公平的对待。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二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鼓励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与投资、分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评价科学、运行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三要围绕科技发展需求,建立多层次人才体系。针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知识集群和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吸引外来高层次人才。引导和支持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形成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保障。

(六)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坚持以人为本,把科学和技术普及工作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竞争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基础工程来抓。

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普及教育,使全体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与我州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相适应。传播科学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充分利用边疆“解五难”的机遇全面提升我州科普工作。在我州可以考虑建立少数民族科普专业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健全科普管理体制,形成政府推动,团体和部门齐抓共管和科普工作格局。各级党政领导带头支持和参与科普,有关部门积极制定科普规划及相关标准,建立投入保障、竞争激励、监测和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协调一致,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

三要强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普能力。确立科普的公益性主导地位,确保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要重视和强化科技场馆建设,各级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优先实施,抓好科普基地建设,并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推荐第8篇:科技创新报告

科技创新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09金融

班级:

实习单位: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学校指导老师:xx教授

联系电话:

基于SWOT分析的麒麟牌啤酒营销探讨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麒麟牌啤酒进行结构化分析,从分析对比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麒麟牌啤酒公司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公司发展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公司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弥补劣势、克服威胁。本文在通过分析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SWOT麒麟啤酒营销

一、麒麟啤酒有限公司发展的现状

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前身是珠海啤酒厂,1996年,日本麒麟集团和台湾统一集团共同收购珠海啤酒厂,成立了珠海麒麟统一啤酒有限公司,2005年底,日本麒麟集团取得公司100%股权,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启用新名称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7400万美元,现有员工860人。公司拥有麒麟、海珠、澳门三大品牌的啤酒。“麒麟”系列主要市场集中在其以华南地区为核心,在广州及其周边的城市。“澳门”系列则主打澳门市场,主推“澳门全麦”啤酒和“澳门金牌”。而“海珠”系列是珠江西岸地区啤酒的领袖品牌。

麒麟牌啤酒作为国际知名品牌啤酒之一,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啤酒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麒麟(珠海)啤酒公司必须全面分析自身及外部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开展公司的营销,才能把麒麟(珠海)啤酒做得更大更强。

二、基于SWOT分析法的麒麟牌啤酒结构化分析

1、优势(Strengths)分析

1.1、成本优势

通过实地参观可以看出麒麟(珠海)有限公司落户在珠海的郊区,其生产过程中又拥有金鼎谭水库的水供其使用。在这拥有地租便宜、水源优质的条件下,其生产成本也将会大大降低,拥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在销售时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1.2、资金优势

麒麟集团是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也是世界前十大啤酒集团。麒麟(珠海)有限公司是属于日本三大啤酒公司之一的麒麟麦酒酿造会社。有这么一个强大的集团总部其资金将会非常充足,可以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开拓提供资金支持。啤酒是快速消费品,公司能迅速回收货款,这为公司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现金流支持。

1.3、品牌优势

麒麟品牌创立于1888年,历史悠久,享誉全球。在日本麒麟百年酿造工艺的指导下,公司出品的麒麟牌产品包括“麒麟纯真味”啤酒和“麒麟一番榨”啤酒,都“只采用第一道麦芽汁”精心酿造。另外,海珠啤酒品牌深受珠江三角洲和港澳消费者的喜爱,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并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同时,公司持续在重要电视媒体进行了广告投放,积极开展各种赞助服务活动,为品牌的宣传做了很多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4、先进的生产技术

通过参观,我们可以看到麒麟啤酒(珠海)有限公司的生产工艺是相当先进的,公司引进几条国外的生产线,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同时公司还设立了专门的实验室供技术人员进行产品的研发,另外,公司还为员工开展培训,这样就可以具备国内外先进生产经验,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

2、劣势(Weakne)分析

2.1、市场过于狭窄

麒麟啤酒主要定位在于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地区、上海等地。销售面狭窄,不利于公司分散销售风险,一旦某一地区出现销售瓶颈时就会出现啤酒的滞销,同时也有可能会导致某一地区市场的丧失。建立销售片区,可以防止其他品牌啤酒的市场拓展而影响该地区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保证公司产品的调度。

2.2、物流的配置

运输和管理成本高,渠道利润空间低。麒麟(珠海)有限公司的工厂与销售相分离,这样子就容易造成运输和管理成本较高,同时在没有自己物流的情况下,利用第三方物流往往不能满足公司销售的需要。同时,在终端价格固定的情况下,渠道各层级间的利润也将会较少。

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3.1、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无论是“十二五”规划中对居民年收入增长7%的预期,还是关于个调税起征点调整的落实,居民收入的增长都将刺激消费升级水涨船高。有业内人士做了个简单的测算,假设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上调至3000元,级差不变,假设1亿人每年少纳税200元,便可增加200亿的购买力。同时国家继续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大开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也可以给麒麟啤酒公司带来了持续的战略机遇。2010年,国内啤酒行业加快了并购步伐,啤酒企业的资源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了啤酒企业的迅速发展。不管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还是从行业微观层面上来看,麒麟牌啤酒公司都将面临发展的良好机遇。

3.2、珠三角市场巨大,潜力无穷

麒麟啤酒还没有完全打开珠三角地区的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地区消费能力强,需求量大,能加大在这一方面的拓展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4 威胁(Threats)分析

4.1 国内各种龙头品牌的冲击

中国啤酒行业呈现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同的啤酒集团掌控着不同的势力范围。从企业规模来看,青啤、燕京、华润属于巨型啤酒企业。哈啤、珠江、重庆、金星、惠泉等属于大型啤酒企业; 而其他的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青啤是麒麟啤酒的主要竞争者。目前麒麟啤酒的优势竞争区是在珠三角、港澳台、上海等地。青岛啤酒的市场遍布全国18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以青岛、山东为中心,北至黑龙江,南至深圳,东至上海,西至陕西的全国性市场布局,而且其市场份额也占到了全国的最大。以上分析可见,麒麟啤酒的现有竞争者实力比较强大,麒麟啤酒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在产品质量、产品品种方面以及营销方面继续稳扎稳打,保持竞争优势。

4.2、气候及相关政策对啤酒销量的影响明显

由于国内多省份普遍入夏较晚,啤酒的消费高峰期滞后,影响了麒麟啤酒销量。而全国多个省份的强降雨,导致部分省份啤酒消费市场受打击。除了天气原因,国家严打酒后驾车

也对啤酒的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国际啤酒大麦市场行情迅猛上涨,麒麟啤酒公司是国际大麦市场大的买家,原材料的上涨推动公司生产成本的提高。

二、基于4P战略探讨麒麟牌啤酒营销策略

麒麟牌啤酒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的发展,沉定了浓厚了企业文化,而作为中国的珠海麒麟啤酒厂在拥有这些强势的背景下其发展将可想而知,通过对生产车间的参观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也发现了一些作为麒麟厂可以发展的更好的方面。对此也针对此在4P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2.1 产品策略(Product)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的高端产品。“一番榨”饮品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企业在生产的产品,这一产品拥有独特的品性确实可以作为公司营销的亮点。但同时又因为价格较贵其市场份额并没有实现最大的满足,所以在未来发展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投入,研发出更具优势的产品。同时,也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下加大研发,增强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另外,在发展战略上可以针对近期提出的酒驾政策生产无醇啤酒,开发超低酒精度无醇啤酒符合当今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要求。开发超低酒精度新品无醇啤酒,不仅由于其热量值较低,符合健康消费的趋势;而且有利于提升公司无醇啤酒的市场空间,延长无醇啤酒的产品寿命。无醇啤酒不但把啤酒的消费群进一步扩大,赋予了啤酒新的内涵,而且引领了健康消费时尚,适应了健康消费趋势的需求。可以看出无醇啤酒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迎合了当今啤酒消费新趋势,麒麟啤酒公司加大对无醇啤酒的研发将有利于公司啤酒产品多元化、高端化,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要求。同时,加大整合其他啤酒企业力度,扩展公司产品。公司可以整合其他品牌啤酒企业,把双方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形成互补与共赢。一些规模小、区域性强的啤酒公司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麒麟公司拥有优秀的团队,整合这样的啤酒公司,双方都可以获得迅速发展。加强整合力度,形成规模效益,发挥各自优势,有利于麒麟啤酒公司的产品开发与市场的扩展。

2.2 价格策略(Price)

麒麟啤酒的产品主要是中低端产品,针对中低档产品应该低价,这样凭借很好的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为公司高端产品奠定基础。麒麟啤酒公司不得不面对一个生产成本上升的现实,近来生产啤酒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啤酒生产成本明显上升。麒麟公司为了维持价格优势,必然要降低生产成本,这就要求麒麟啤酒公司扩展公司产业链,进入上游产业,同时加强与农业产业化公司合作,降低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从而为低价策略奠定基础。高端产品是公司主攻方向,为了树立高端产品形象,公司高端产品价格要采取高定价策略,使其与公司中低端产品区分开来。但在高端产品还不成熟的时候,同时面临外国高端啤酒的挑战,高端产品定价应该针对于外国高端啤酒品牌定价,这样的价格策略在竞争中能获得价格优势。

2.3 渠道策略(Place)

通过各地区经销商代理制的渠道模式是啤酒营销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渠道模式,这种渠道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但作为一件外资企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则麒麟牌啤酒就要寻求

更为创新的渠道模式。在此我认为,平台式渠道模式与直销渠道模式是公司渠道策略发展的方向。平台式渠道模式是企业与经销商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组织的渠道模式。啤酒企业可在一个营销区域扶植1~2家资金雄厚、仓库吞吐量大、管理能力强的一批商,或厂家自设中转库,配备能够直接服务终端的车辆和人员,形成一个物流平台,把原来的二批、三批经销商逐渐取消,将原来较长、混乱的渠道变成扁平、垂直的渠道形态,加强了对终端的控制和服务,提高了经销商的单位效益。直销渠道模式,这是目前啤酒营销中发展较快的一种营销渠道模式,尤其是在企业所在的周边城市市场,由厂家直接组织车队和人员,对种类饭店、超市连锁店、酒吧、娱乐场所等进行直销,不但开拓市场速度快,还有利于新品上市、产品铺货、价格控制、品牌提升和维护。直销渠道模式的建设要做好市场利润的快速提高和营销成本的有效控制,防止因市场利润过低,难以承受过高的营销成本而导致渠道崩溃。

2.4 促销策略(Promotion)

现代啤酒营销的环境变了,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也为啤酒的市场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麒麟牌啤酒公司应该积极做好体验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随着市场经济向高层次发展,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啤酒产品质量差异的减少, 洋啤酒品牌营销风格的影响,中国啤酒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啤酒企业。要实现这一突破,麒麟牌啤酒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受众群,发展体验式营销。企业可以结合发展旅游产业,仿照青岛啤酒的营销策略,不仅将麒麟作为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2、创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啤酒文化。麒麟啤酒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啤酒文化。啤酒文化只有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才能实现啤酒文化的营销功能。广告宣传、促销、公关活动、展览都是非常好的传播渠道,关键在于企业要很好地将啤酒文化溶于其中,增强其文化气氛。

四、结语

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对麒麟品牌啤酒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总结一些经验,再接着提出4P策略对公司进行营销策略分析,至此,麒麟牌啤酒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实现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守柱.中小啤酒企业营销创新的策略.青岛啤酒徐州有限公司.市场分析2006

[2] 李晓琳、张西.燕京啤酒竞争对手分析实证分析.2011

[3] 木子.构建中国啤酒营销“生态圈”[J].中国食品工业,2008,(3).

[4] 施炜.中国营销大趋势:2006营销趋势洞察[J ].销售与市场2006(02).

[5] 杨明秀 .啤酒营销的新趋势.中国商贸.营销策略2010

推荐第9篇:科技创新报告

面对科技创新,大一新生该做些什么

对于初进校门的学弟学妹们,可能会经常听到一些学长们谈论,某某获得了挑战杯一等奖,谁谁获得了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听的自己心里那个羡慕啊,也想着自己也做个什么东西,也写个什么论文,期待自己也能幸运的获得个大奖。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只是,你们想偏了。买彩票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中大奖的,学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出成果的,在做出作品之前,必须有足够的知识沉淀和积累,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取得重大的成果。

如果大家现在能够做出很好的作品,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科技创新也并不是要求大家现在就做出什么成果来,而是让大家明白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是国家和学校大力鼓励和支持的事情, 如果大家能够在科技创新以及创业这一块做好的话,不仅能够提高大家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且会对大家将来就业、读研等很有帮助。

可能大家听到科技创新这个事情感觉离自己挺遥远的,或者说还不知道有什么自己能够做得和科技创新沾到边的,亦或是还根本没有受到科技创新的影响,不过这都不影响,以后你们慢慢就会了解了,咱们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活动也是比较多的。我先简单说一下创新的内容,创新包括的有 学术论文、专利、学科竞赛、创新实验等方面,依专业不同可能还会有所不同。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下去查找一些相关资料详细了解。

下面我谈谈大家现在面对科技创新能够做点什么,尤其是现在对科技创新的概念很模糊的时候,要怎么做?

我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吧:第一,关注身边的创新。现在咱们在时间还算比较充裕的条件下,可以多去看看新闻,了解创新的最新发展动态,这样大家就会渐渐懂得什么是创新,都有哪些方面可以创新,别人都是怎么做的,自己如果做该怎么做。还有就是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创新活动,大家可以多去参加了解一下。比如挑战杯比赛。大家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创新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怎么去准备,需要准备那些科学知识,这样也是给大家以后的学习生活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吧。第二,多多储备科学文化知识。任何的科技创新都不是凭空想象产生的,而是根据现有的科学文化水平,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创造出来的。所以,大家现在需要努力学习,掌握自己的专业课知识,这样才能够为自己的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你们需要开展科技创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才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应用的游刃有余。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其实非常多,比如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等。大家刚进大学,还对图书馆的各种功能比较陌生,不知道在图书馆里能够干些什么,能够利用些什么。其实咱们学校的图书馆功能还是比较强大的,里面有各类的图书、电子资源、报刊、杂志、古文献、外文献等,基本上能够满足咱们现阶段的需求,所以大家要好好利用图书馆里的各种资源。第四,多去了解一下在创新方面有所成就的学长们在科技创新这一块的作品,看看别人是怎么完成作品的,自己能不能做出同类型的作品来。反正在科技创新这一大项上,我们总需要做出尝试,总需要投石问路,没有尝试,就不会有结果,更不会有成功。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大胆的做一些尝试。第五,与自己的老师多联系沟通。老师一般都有过科技创新的经历,我们自己如果有一些想法的话可以和自己的老师联系沟通,让老师帮忙看看咱们的一些想法,看看想法是否能够实现,如果是一些比较好的想法,老师也会支持大家做下去的,至少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的想法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其实,科技创新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如果大家对这些创新的基础知识有足

够的了解,我们就可以依据自己的知识做出相应的科技创新成果来,这个过程在于大家要动手去做,在失败几次之后,大家总会取得相应的科技成果的。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们能够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推荐第10篇: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宁夏是今年4月25日自治区科技大会提出的目标,自治区还将启动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三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以此作为大幅度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抓手。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科技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是科技创新给宁夏带来了新的活力”。这足以说明科技创新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为了解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找出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我县科技创新、实现跨跃式发展建言献策,日前,由县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牵头,组团到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就工业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专门考察学习,并形成了《关于工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考察报告》。同时,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县发展与改革局、科技局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我县科技创新重点企业多维药业、力成电气、金丰源实业、伊品集团四家企业,就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调研。县政协副主席叶成、雷金丰,秘书长李世林参加了调研活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常明杰应邀参加调研。

一、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区市科技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成绩显著。1998年,我县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县”称号,且一直保持着这项荣誉。科技创新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1、我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明显提高。近两年,共开展科技攻关、自动化控制、新产品开发等科技项目13项,争取项目资金243万元,逐步培育了启元、多维、泰瑞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力成、伊品2家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全县规模以上企

1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12个,2005年开发新产品12个,实现工艺创新6项,新产品实现产值8.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0%。申报发明专利8项,取得发明专利4项。全县12家重点骨干企业近三年取得应用科技成果34项,其中23项得到了应用转化,有利地促进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启元药业四环素生产工艺中的主要指标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多维泰瑞泰乐菌素生产工艺属国内科技领先水平,伊品集团谷氨酸采用的“生物素亚适量大种量生产工艺综合指标和建成建材大磨群窑技术、瑞普生物苦生总碱项目均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恒生西夏王的“杞浓”枸杞酒酿造工艺属于自主研发,国内独一无二。

2005年底,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渐增大,科技创新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使科技创新对企业产业升级和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县当前和今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以上一系列数据和科技创新项目都显示出,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全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我县3家,三分天下有其一。“十五”期间,科技对全县经济贡献率为48%,比1995年高4%,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为40%,比九五高5%。2005年,全县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68%。通过科技创新和实施循环经济,2005年全县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48.5%,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了16.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9%。2005年仅发酵工业产值达

16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2%,对全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是全国平均数39%的近两倍。

到2005年底,我县10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启元、多维2家制药企业全部或部分通过了GMP认证,启元药业已通过美国FDA认证。目前,四环素盐、红霉素、沙利霉素、泰乐菌素、VB12单品产品居世界第一,盐霉素、赖氨酸居同行业首位。

2005年社会科技研发投入5600余万元,政府科技投入315万元,工业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研发资金超过400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经费达到销售收入的3%,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企业已成为全县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贡献也越来越大。

3、骨干企业人才队伍成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我县已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建设方针。200

4、2005两年,全县就有千余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了职称,并建立了优秀人才数据库。特别是骨干企业非常注重科技人才的培育,引进管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多维药业依靠科技人才实施菌种诱变、优化及工艺改造,泰乐菌素发酵单位达到国内最高水平。伊品集团、力成电器、建成建材等公司纷纷引进科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开发出具有行业或全国领先水平的科技产品。全县5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中专学历的职工和研发人员分别占员工总数的近1/5和 1/10,骨干企业的科技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中流砥柱,并且企业正朝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影响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今年5月发布的《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

新型宁夏的决定》和《自治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综观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现状,我们根据考察、调研认为,目前影响我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1、科技创新氛围不浓。以科技创新投入为例,2005年社会科研投入5600余万元中94.4%是企业投入的,启元、多维、泰瑞、伊品、力成5家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的科研经费占到全县工业企业科研经费的89%。也就是说,少数企业成为引领全县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而且都集中在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投入微乎其微。这说明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全县多数企业是在现有水平上的扩大再生产,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创新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在全县范围内氛围不浓。

2、缺乏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从目前科技创新工作已经取得成绩的企业看,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缺乏。县发改局对41家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生产企业情况调查表明,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人数的5.5%。二是科研人才发展不平衡,影响全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并且科研人才大都集中在启元、多维、泰瑞、伊品、力成5家企业,其他中小企业科技人才较少,这样的人才布局和现状,不利于全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

3、缺乏加快科技创新的机制和体制。对企业而言,全县平均1.85%的科技创新开发经费,远远低于5%应投入科研经费的比例,必然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提速以及经济效益的增长。另外,自治区已经制定并出台相关的决定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家科技进步的

政策、法规,每年财政科技投入高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的政策,目前执行起来也很难。

三、加快我县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思想认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首先,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永宁县的区域优势,用足用活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永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进程,着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思想认识,把科技创新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全县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共识。科技创新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多维模式”很值得借鉴。企业要善于新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注重自主创新。造纸行业要推广高得率制浆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食品及发酵行业要利用膜分离、微波提取、微胶囊、纳米技术,提高关键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尽快实现利益最大化。

2、尽快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特色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形成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感谢上帝赐于永宁县得天独厚的生物发酵业和酿酒葡萄深加工的自然优势环境,为生物发酵产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如果将我县定位在“全国最大的生物发酵基地”这个产业集群上,我们就能吸引全国发酵行业的顶尖科技,形成科技创新产业优势,为打造全国生物发酵“舰母”奠定基础。

3、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战略思想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科技创

新为依托,着力抓好永宁的发酵、酿造、制药业工艺技术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利用。引进拥有国际先进的设备、独特的工艺和科学严格的管理及检验流程,保证一流水平的产品,保证产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推出如启元的四环素盐、红霉素、沙利霉素,多维的盐霉素、泰乐菌素、VB12,伊品的赖氨酸等一批“拳头产品”,

做活、做大、做强产业链,打造国内一流企业,打造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为引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4、建立、完善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政府要切实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增加科技、产业投入的规定,确保每年财政科技投入高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政府出台鼓励社会创新的激励政策,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将很有限的奖励资金重点投放在科技创新工作搞得好而且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个人的奖励上。以人为本,纳才用贤,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永宁科技创新团队,促进全县科技进步、企业自主创新;政府职能部门要为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多做服务协调工作;企业要给科技创新人才最佳的工作环境、最高的工资待遇,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聚人。在全县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良好机制。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是这项系统工程最主要的部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维系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发展的主动力。政府要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推动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交流、管理的社会服务体系,让更多的科技人才涌现,使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第11篇:关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着力在推动项目建设、营造科技发展政策环境、拓宽科技投入渠道、专利申请保护、产学研合作和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力度逐步加大,企业自主科技投入逐年增加,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加快。

(一)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2011年,我市工业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争取到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即五湖泵业承担的“防泥沙潜水泵”项目,争取国家资金60万元,自治区科技经费15万元。2012年,我市争取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争取经费 410万元。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我市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为企业项目的后续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政策环境更加宽松。认真贯彻落实《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乌海市推动重点工业产业发展科技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制定出台《乌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管理暂行办法》、《乌海市关于促进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资产质押融资业务的暂行办法》、《乌海市专利转化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鼓励办法》、《乌海市关于鼓励推广工业重点技术的暂行办法》、《乌海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并做好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科技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的增长。加强与内蒙古银行乌海分行等金融机构的科技融资合作,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比重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

(四)专利申请与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市共申请专利数为157件,取得授权专利数107件。2011年代理专利申请1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代理专利中企业专利3项。2011年授权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项,授权专利中企业专利授权6项。

(五)产学研合作和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产学研技术联盟、企业与大院大所建立产学研合作等快速发展,企业研发能力明显提高。我市被中国产学研促进会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市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天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推动我市企业依托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乌海天宇化工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建立了“高岭土资源与材料研发中心”,今年中科院北京分院计划在天宇化工公司建立“煤系高岭土高值化深加工中试平台”;利康公司PVC助剂中试生产线已经建成;腾龙公司、恒业成公司中试基地建设正在进行;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与我市裕鑫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低阶煤分级快速炭化分质生产兰炭工程化装置中试”正在积极推进,有望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培育企业研发中心,截止2011年底,我市已建成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8家,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2家。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截至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一些企业管理者仍停留在传统的生产型技术开发和扩大生产规模上,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求做强做优,知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展缓慢。

(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许多企业管理者未能按国家规定提取技术研发经费。我市中小企业多,技术研发能力普遍偏低,制约了研发经费的投入。融资渠道尚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

(三)产学研合作亟待深化。我市与院所合作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较低,合作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拓展深化,联合攻关及成果转化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院所的学科优势与我市经济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

(四)技术创新队伍人才缺乏。由于我市气候环境相对较差,研究院所较少,致使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方面存在培养不足、流失严重等问题。

(五)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我市工业领域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三、建议

(一)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尽快出台《乌海市关于鼓励推广工业重点技术的暂行办法》及《关于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鼓励办法》等配套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全社会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力量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在全市范围内认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通过示范带动,使技术创新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提高技术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院所的智力资源,减少企业技术开发成本,使企业少走弯路,从而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已经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要加强跟踪协调,促进落实,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市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将院所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探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产业优势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快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

(四)发挥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快建设我市工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快引进高技术人才,建立和完善高技术人才库,为我市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调研单位:市科技局

撰 稿 人:杜秀芬

第12篇: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市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一、企业发展现状及科技创新情况

(一)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的思想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调研的大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已有初步认识或了解,其中有5家企业经营者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开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引进了不同层次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建立了内部技术研发机构或组建了松散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技术研发方面舍得投入

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研发成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以上水平,产品以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华夏乳品公司研发的无水黄油、黄油粉等产品,华安生物制品公司研发的酪蛋白磷酸肽等产品。

(二)企业科技创新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科技创新对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次调研的10家企业,近两年共研发成功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产品30多个,取得多个省州级科技成果,这些产品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拉动了相联产业的较快发展。在奶产业发展中,华安、华夏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始终把新产品研发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研发成功的酪朊酸钙、酪朊酸钠、酪蛋白磷酸肽、酪素胶等系列新产品,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创新在给企业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全

州奶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院企科技合作已成为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市企业技术研发基础条件有限,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所以新产品研发难以靠自身去独立完成,只有通过院企科技合作,引进智力、引进成果,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我市的院企科技合作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部分企业与省内外的9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正在组织实施多项科技合作项目。临夏什锦集团依托甘肃农大科研条件,通过优势互补,挂牌成立了清真食品研究所,合作开展特色食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不断拓展市场占有率。甘肃农业大学在清河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研、教学和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畜产品深加工等研发项目,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四)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平台正在开始搭建。

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调研企业中,有6家企业已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配备了专职技术研发人员,购置了较先进的研究和分析仪器设备,还有5家企业设立了技术实验室和分析化验室,已具备常用的分析和检测设备和手段。这些企业均能自主开展一般性技术研究和日常性的产品主要成份分析和品质检测工作。

(五)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去年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增加了企业技术进步专章,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规定了通过财税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多项优惠措施。省上出台了《甘肃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州

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将企业科技创新首次纳入县(市)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量化考核,市上建立健全了科技工作联席会和市上领导联系科技项目制度,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国家、省、州、市对企业科技创新从项目、资金方面切实加大了支持力度。华夏、华安两家企业先后列入省级创新试点企业,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州级民营科技型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整体淡薄、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够。

在调研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切身体会,但对本企业如何开展科技创新的思路仍然模糊,感觉无所适从,对研发设备和技术人才投资缺乏积极性;也有少数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满足目前的产品和市场,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扩张意识,固守小农经济的思维定势,不愿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大再生产的思想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禁锢。

(二)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引进、转化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就应该首先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这一点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的地区尤其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在调研的企业中有50%的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为零,而国家确定的创新型企业的必要条件是技术研发经费达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大部分企业经营者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将技术研发经费全部寄托于政府投入,没有政府科技投入,就不会自主投资开展创新。同时,企业中只注重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忽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投入的思想

普遍存在。

(三)企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有效的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建立。

在10家企业中有60%成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其他企业由于思想认识、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均无内部的、依托的或联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也不具备任何实验研究、分析化验设备和条件。企业缺乏创新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以,创新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单个行业的行为,全面发展、纵横交错、内外相联、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

(四)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人才极为缺乏。

在10家企业的员工中,有中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14%,大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12%,本科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4%;有初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

的11%, 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5%,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职工总数的2%。可以看出,有学历的和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1%和18%,这种人才拥有量与企业的发展规模极不适应,难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五)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有些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虽然各项推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但部分政策措施在贯彻过程中往往受到种种因素的牵制而落实不到位。如《甘肃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中规定的有关所得税、营业税、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减免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得到落实执行。由于关乎企业切身利益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既弱化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也削弱了激励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尽快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任何企业无论它现在的规模大小、效益如何,离开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都将停滞发展乃至被淘汰。因此,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到与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和中心环节来抓。必须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毫不动摇地树立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要把创新作为在市场上竞争制胜的法宝。企业要通过成立技术研发机构、培养技术研发队伍、改进技术研发条件等措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对现有产品的市场追踪,掌握其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不失时机地抓好新产品的研发,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品质,赋予产品新的内涵。新产品的研发要注重产业链的配套延伸和结构的优化配置,尤其要注重那些技术密集、引领市场、面向未来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技术储备。

(二)要高度重视政府行政推动作

用,充分发挥对经济运行的宏观引导职能。

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享有高度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但是从我市企业目前的技术发展和信息拥有水平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放任企业盲目地开展创新,与发达地区竞争技术优势,势必会走许多弯路,不但增加不必要的创新成本,反而会挫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相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的创新事业,如果有了政府的强力推动,都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事实说明,不能简单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就是企业自己的事,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各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力度,政府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激发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要在创新决策、资源分配、责权利确定上,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加大项目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引导通过创新来做大企业,做强企业。进一步加强省级科技创新试点企业的争取、州级科技型企业的认定等工作,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内在创新潜能。

(三)积极推动院企科技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企业要在巩固已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关键技术需求出发,主动去寻求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好临夏州与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的资源和平台,继续拓宽科技合作领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牵线搭桥,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我市企业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帮助论证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形成引进科技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优势互

补、共谋发展的新机制,尽快建立起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创新服务体系。

(四)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在调研中企业谈得最多也是人才,人才缺乏、人才机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企业是吸引人才的主体,要树立只求所用,不求所在、只求所为,不求所有的意识,研究建立引进使用好人才的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才来企业创业。通过科学评价,让引进的科技人才以无形资产入股,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企业还要有计划地逐年安排好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考察交流和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持久不断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针对我市企业的实际,人才引进中要注重引进本地籍在外人才以及退休的科研人才,要注重用活用好企业现有人才,建立务实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使优秀人才

脱颖而出。要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选派科技特派员等措施,调动各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经济相结合,让一切为创造财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使企业成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舞台。

(五)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科技投入渠道,切实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融资难的现状,要引导全社会多方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鼓励企业更新观念,不断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的自主投入,特别是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新产品的研发投入。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机制,加大财政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工作,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企业创新项目的贷款支持,组织企业创新

项目招标,争取社会及企业人员资金入股,扩大企业资本金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比例。协调财税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关优惠政策,用足用活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六)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中介机构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一是要引导、帮助重点企业尽快建立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配备必需的技术研发和检测设备,以及专职技术研发人员。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创办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成立起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或其它科技中介、技术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要大力发展技术、信息和人才市场,规范技术交易行为,形成经纪人交易、非常设技术市场和常设技术市场并存而逐步以常设技术市场为主体的规范动作体系,保

证技术贸易的公平和公正,使成果转化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第13篇:关于全州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了解全州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常委会组成以王燕铭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组成的调研组,从3月下旬开始,深入到延吉、珲春、敦化等县市(其他县市委托当地人大常委会协助调研)以及延边大学进行工作调研,通过实地察看科技项目、产业园区,召开座谈会、调阅相关资料、听取各级政府和高校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全州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有了初步掌握。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绩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将科技创新列为全州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州委州政府近年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州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措施,并通过召开全州科技创新大会,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创新创业大赛,落实奖励政策等,在全社会营造“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二是科技投入稳中向好。过去五年,全州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26项,获得立项430项,落实资金16460万元;争取国家级项目38项,落实研发资金2939万元;争取省级项目258项,落实资金11731万元;安排州本级项目134项,落实资金1790万元。过去五年,珲春市政府为企业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投入资金2409万元;敦化市争取2.8亿元对医药、食品、机械制造、林产等重点科技项目予以支持。三是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州和县市政府通过引导企业与域外高校对接,创设交流平台,开展培训等方式,积极汇聚科技人才。目前,全州科技活动人员6156人,其中国务院特贴50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人才65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0人,科技人才总量居全省第三位。

(二)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全州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1家,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延边大学科技园进入省级大学科技园区,敦化市省级医药高新区进入审批阶段。延吉高新区和延边大学2个双创基地在孵企业达35户,延边大学共获批“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妇科肿瘤生物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肉牛科学与产业技术”等1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师生创办科技企业达到18家。州政府与延边大学共建医药健康产业研发中心,组建延边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批72户会员单位加盟协同创新。

(三)科技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州政府先后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韩国科技情报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分院等多所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组织校企校地合约项目10余项,与中科院签约合作项目达到6个。其中,“紫杉醇深度开发”广谱抗癌新药、“珲春煤层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得到推进。加强对韩、对俄等周边国家的技术交流,成功举办5届长吉图区域中韩技术转移大会。积极推进同黑龙江、新疆等地方的国内合作,并与宁波达成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图们江区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中韩食品科技与技术、中韩动物科技创新、图们江区域科技信息数据加工、朝医药科技创新等列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四)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不断提高。目前,全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35.52亿元,净利润4.6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45.55亿元,占到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9.6%。过去五年,全州获省科技奖项57项,敖东药业专利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华康药业专利获“第二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血栓心脉宁标准化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全州专利申请量达2479件,其中发明专利749件,年度申请量与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三位。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全州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发展,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一)政府服务科技创新不到位。一是服务科技创新政府机构偏弱。调研中发现,仅延吉市单设科技局,有的县市从事科技服务工作仅有几名干部,有的科技干部对本区域情况掌握不清不透。二是服务科技企业措施单调。有的县市科技部门仅是“二传手”,对科技服务多停留在传达文件和项目申报、争取资金上,针对企业的市场调研、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研究不深、介入不上。三是政府对科技创新引导作用不够。过去五年,全州财政科技支出平均水平仅占GDP的0.24%左右,远低于全国的2.15%水平。州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每年仅200万元,县市科技三项经费200万元以上的仅有珲春市,多数县市政府对科技引导资金投入不能实现常态化,难以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

(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不突出。我州科技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比较薄弱。目前,全州仅有20户企业设有科研机构,自主组织科技项目攻关的企业仅有几户。大多中小微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眼光,既缺少自主创新技术储备主动意识,又无法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项目对接,多数企业现有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三)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州内企业的研发和技术人员在享受职称待遇、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都非常滞后,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全州高校毕业生回归率仅在12%左右。近年来,我州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但是引进人才大多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缺少企业所需的科技创新人才。企业科技人才普遍呈现服务年限短、流动性大问题,一线科技人员数量逐年递减,培育本土领军创新人才日趋困难。

(四)科技平台作用发挥不明显。多数县市研发平台入驻项目小而散,科技项目成长后向域外流失严重。延边国家农业科技园2013年获批,驻园科技企业边成长边流失问题突出。延吉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高新区,目前园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仅有3户。依托区内中小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缓慢。

(五)社会协同创新体系不健全。高校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相脱节,过去五年延边大学在自然领域学术成果达7600多篇,落实到科研项目的仅有380项。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不足问题突出,实施转化的218项成果转化效益仅3455万元。尽管延边大学在动植物资源、基因、民族医药学等方面有很多领先的研究,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环节缺少资金支持和企业对接,致使很多项目在搁置中丧失转化机遇。此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缺少稳定成熟的科技创新风险分担和成果共享机制,州内企业对科研成果吸收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域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州的合作项目多为边缘领域的中小课题项目,合作前景好的较少。

三、意见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要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一是提高领导认识。科技创新是决定延边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延边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的内生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领导一定要对科技创新工作有深透的认识,努力营造重视创新、支持创新、促进创新的良好环境,着力推动全州经济由传统生产向质量发展转变。要突出政府科技服务职能建设。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着眼于我州科技发展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州和县市政府科技工作机构,将一批家乡情结重、工作能力强、热心科技事业的干部推荐到科技工作岗位。二是突出科技创新的规划设计。紧紧结合我州企业发展实际,强化各级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制度设计、政策落实的主导作用,要结合延边州科技状况,明确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几项重点进行推进,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政策、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寻求突破。三是完善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投入机制。要从培育持续增长的税源经济与后发优势着眼,把科技创新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提高财政的科技投入,加大对本土企业科技项目的扶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一批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提供新供给的新型企业。

(二)要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一是发挥现有企业平台引领科技创新主导作用。坚持依托现有企业科技项目,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坚持重点项目重点扶持,通过科技项目的引领加快全州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二是依托招商引资平台引进科技项目。坚持围绕生物及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科技产业重点领域开展招商,加大科技招商奖励政策,通过科技项目优势引领科技创新发展。三是筑牢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依托各类工业(科技)园区大力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新型研发组织,支持城市众创空间等新业态组织发挥作用,多方位搭建科技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科技风险投融资、产学研结合等创新平台。四是完善政府服务科技创新机制。构建和完善全州科技信息支撑体系,通过科技企业组建行业协会、企业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企业政策、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检验检测等资源共享,着力解决我州科技企业人员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要强化科技人才的留用机制。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州”战略,努力稳定和不断壮大全州科技人才队伍。一是拓展人才引进渠道。要加大对科技人才引入的服务力度,积极了解我州科研平台和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建立“人才技术需求清单”,帮助企业实现全球人才对接。要重视“招才引智”政策调整,重点向企业创新人才倾斜。鼓励企业利用域外研发机构开展科技研发,利用延边与宁波对口帮扶协作机遇,积极帮助企业推进重点科技项目的跨区合作。二是夯实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强化对引入高端人才的跟踪服务,搭建完善的服务人才平台。这里不仅要解决引进来的人才落户、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事项,还要为其开展科技研发、组织试验、拓展服务范围等创设环境。对企业为引进高端人才创设工作室、研究室等活动空间的,各级政府要在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三是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尤其当前全国各省市都在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我州的引才思路要有创新,思想更要解放,拿出的政策要优于发达地区才有吸引力。在目光上要重点放在本区域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创新上;要在如何留住延边大学毕业生上下功夫,用政策和平台加情感等多种措施要人才留在延边创业创新。要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州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对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新兴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要落实奖励政策。四是要深入研究人口回流问题。没有人口的支撑,高端人才引进只是“空中楼阁”。在深入实施“引进高端人才”“推动返乡创业”战略的同时,更要着重落实人口流入政策,特别是要促进青年群体的回流,为我州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保障。

(四)要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一是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瞄准延边资源科技攻关。充分发挥延边大学科研优势,鼓励企业主动承接延边大学教学基地、实验基地、科研基地,各级政府要积极为延边大学开展社会调研、课题研究提供方便,促进科研成果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促进校地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二是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持。对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延边资源性研发项目,重点跟踪专利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孵化环节,对转化前景好的重大科研项目和能够形成地方标准的科研项目要给予重点财政支持。探索设立全州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金,保障优势科技项目的研发和就地转化。三是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要把政府对科技引导的方向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与企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相一致,鼓励州内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研发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研发基地,积极探索建立以资产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三位一体”产学研联合体。

第14篇: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区委办公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近期,我们对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

一、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住生命线,政府重视催生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发展的生命线。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催生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鼓励培植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办法》、《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维扬区“双创”、“三重”考核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了创新创优行动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奖”,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考核奖励促动。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对企业争创品牌、技术改造、建设研发机构、创各类科技计划等方面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的科技创新奖金总额3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取扶持。着力用足用好政策,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几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2、添加助燃剂,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经济有效的结合纽带,是经济腾飞的助燃剂。一是培育创新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功能,维扬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霖昶科技、杨杰电子等企业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战线的黑马。二是技术研发平台。2008年全区建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电缆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维扬区与南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据统计,全区已有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西安交大、西安重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了60多项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大大拓宽了基础创新的源头。

3、启动强引擎,创新型企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维扬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引进一些科技型企业,不断强化招商选资,注重优化项目结构,创新型企业加

1速积聚。目前,全区共有市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28项,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面对多种不利因素叠加挤压、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创新型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4、打造生力军,科技人才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我区坚持把人才作为富民强区的动力支撑,把人才资源作为维扬创新创业的第一资源,将人才开发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招才引智和教育培训力度,探索了校企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开发机制,构建市场招聘、上门招聘等人才引进网络,与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人才合作关系,扬州日利达公司引进西安交大顾兆林博士,获省创新创业人才100万元的奖励。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干的科技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成长了起来。

二、当前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维扬区科技创新进程不断加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对照产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先进地区创新的足迹,我们差距还很明显,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动力不足,创新意识较为薄弱

理念影响了创新的行为。对创新这个话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从企业层面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缺乏创新创业的原始冲动,认为搞自主创新就是依赖引进、模仿去创新。从政府层面来讲,对科技创新的推动整体规划和有效推进力度不大,舆论引导还需进一步加强。

2、环境不优,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机制束缚了创新的活力。调研发现,企业缺乏人才、信息、资金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但对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扶持的力度偏小,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效率不高,效能不显著。从科技服务体系看,现有的科技孵化器、科技信息中心等科技开发服务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产学研合作度不高,没有形成技术开发的“利益共同体”。

3、能力不够,自主创新投入偏少

成本阻碍了创新的冲动。创新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行为,科技创新是个“烧钱”的过程,在微利时代的今天,企业抓科技创新资金、精力有限,企业家更愿意投身资金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同时,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现实的困难、失败的风险、转型的烦恼等因素,使得企业科技投入明显偏低。

4、成果不多,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当前,人才问题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稀缺, 尤其是缺少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区进入市“333”工程培养的有2人,进入省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的仅有2人。人才资源的缺乏,使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题中应有之义。当前,维扬经济发展正处于从数量、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关键阶段,实现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度化升级,迫切需要加快创新的步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为维扬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1、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必须通过引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升支撑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必须切实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构建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优化环境,不惜重金引人才。着力优化人才自主创新环境,舍得开出优惠的条件,不惜投入相当的成本,以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创新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我区创新创业,把领军人才、关键人才吸引到维扬来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招引到维扬来转化,通过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理念塑造,不遗余力育人才。发挥扬州大学、扬州技师学院等培育基地作用,采取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培养更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加快人才资源库建设,努力形成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同时,要注重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知行并进,不拘一格用人才。重点围绕使用好人才、留得住人才,加快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把优秀人才推向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把发展优势产业、实施重大项目、承担重点发展领域或科学技术前沿等任务,作为磨炼创新人才的“熔炉”,做到既出创新成果,又出创新人才。

2、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必须通过正面引导,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是保持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增强科研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使科技投入的比重逐步增加。引导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年研发经费要达年销售额的4-6%以上,一般企业力争达3%左右,着力改善科技投入结构,协助企业组建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企业必须成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或研究所,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组织能力和吸纳能力,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合资合作,用好科技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与设备的投入,以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实现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变。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重点和现实基础,走以应用开发为特色、以产业化为目的的科技发展道路,从而实现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产学研合作,释放创新能量。科技创新是一个体系,产学研结合是成败的关键。着力完善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引导企业一边跑市场、一边跑科研院所,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进一步释放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能量,加强科技成果和研发需求信息双向交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3、创新的阵地在园区,必须抓好“三个结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份额

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必须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要利用园区的载体优势,加强产业招商,推进项目建设,强化板块互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让维扬经济开发区、物流集聚区、蜀冈生态区成为维扬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科技创新与招商选资相结合。树立招商选资的理念,立足于全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和产

业集群规划,在招商引资时把人、财、力向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和战略发展产业倾斜,把“三新”、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在推进产业招商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招商,以“科技门槛”择商选资,真正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带动性强的项目引进来,走科技型发展之路,形成科技创新型企业集群。

科技创新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新上项目更加注重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的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对全区每年排定重点推进的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如光伏、特种电缆等项目,要与科技项目计划的实施相结合,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集中支撑,重点培育,力争在短时期内培育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科技创新与板块提升相结合。维扬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都市工业,做强机电产业,做大“三新”产业,做优轻工产业,推进高端化,尽快形成三大百亿产业集群。物流集聚区要围绕省内一流、扬州唯一的生产性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引进一批现代物流的龙头型企业,打造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加速集聚。蜀冈生态区要以深化与CCTV的动漫设计合作为重点,大力开发旅游配套和关联服务项目,打造动漫产业基地、创意产业高地、服务外包旺地。

4、创新的责任在政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提升科技创新的推进水平

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引导责任。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切实把科技创新摆上重要位置,视科技创新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强科技普及和创新培训,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弘扬创新文化,切实培育社会创新土壤。

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依托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提升创业园的孵化功能,打造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为模式的一条龙产业孵化体系,为有项目、有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以蜀冈生态新区为载体,谋划建设科技城,打造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区;规划建设创新创意产业区,打造创业产业园。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机构作用,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完善政策体系。自主创新要取得成功,离不开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近年来,维扬出台了多个文件和政策,但这些政策之间有交叉、有重合,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形成对建设科技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针对性和突破意义的政策体系,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积聚。二要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扶持力度,整合“双创”、“三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专项资金。积极实施财政、税收等政策杠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返还奖励,“放水养鱼”,切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三要加快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重视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给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让创新创业者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第15篇:关于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调研报告

宿松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县政协副主席何元功、陈森然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委员,于11月下旬对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察。在赴桐城市考察学习和对我县信诺捷科公司调研后,结合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召开了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围绕县委“三化三集中”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普及“两轮”驱动,立足“基础性工作夯实、重点性工作突破、特色性工作出新、总体工作上台阶”的要求,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进我县科技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创新型宿松”发挥了应有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30项;省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县级民营企业27家;省级优秀农技协1个,科普示范基地2个;市级科普示范乡镇2个;2007年,破凉镇花凉村被列为安庆市首批科技示范村;2008年,我县被列入安徽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县,已争取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个,市级项目5个。2007~2008年,专利申请量56件,授权量19件。到2007年底,全县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10.68亿元,利税1600万元。

二、主要成绩

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经过全体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成绩突出,特色明显。

1、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为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型宿松”战略,我县先后出台了《宿松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宿松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宿松县科技特派员实施方案》、《宿松县科技特派员暂行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2007年,就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申报认定、农业科技普及与推广应用成果,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奖和农业科技成果奖。今年11月份,又调研制定了《宿松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宿松县专利申请及奖励暂行办法》,拟提交县政府审查批准。同时,科技、科普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到2008年,全县列入财政预算的科技三项经费达16万元,科普经费3万元。科技、科普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产业得到发展。在县工业园区引导、帮助支持机电制造业、轻工化工业、制造信息化产业、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企业,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积极扶持我县首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信诺捷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培育中天石化、森达电器、星空化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

科技兴农成效明显。我县大力实施良种良法,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建立了优质稻、中药材、水产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连年作为全市第二代、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试验示范项目县,2008年试验平均亩产达780公斤,示范成效显著,得到市农业专家的充分肯定。承担该项目的破凉镇花凉村被市科技局命名为全市首家“科技示范村”。

科技攻关成果喜人。县科技局、水产局和全美蟹业公司与上海水产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 “泊湖生物资源快速修复及技术推广研究”的技术攻关。2007年4月,该课题参加省级成果评审鉴定,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全美公司“泊湖生态资源快速修复及技术推广开发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我县的空白。该成果促进了全美蟹业公司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已使该公司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水产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2008年在县工业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截止11月底,全县申请专利总数达36件,首次居全市之首。

3、创新体系初步建立 为培育创新载体,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早在2004年,我县就与上海水产大学建立了水产技术合作关系;2007年,县工业园区有5家企业与省、市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技术攻关对接关系;2008年,全县农业五大支柱产业又与安徽农业大学联系,达成建立县校技术合作关系的意向。同时,组织申报实施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项目,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联合实施,首批42名科技特派员已派驻乡村、企业和基地。科技工作网络、科普网络及地震群测群防监测网站等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均已建立,不仅能吸引一批创业人才,而且研发了一些科技成果。

4、科普工作日益深化

我县以“大科技、大管理”理念统揽全局,充分整合与科技工作有关的部门资源,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抓手。一是申报实施一批省、市科普示范创建项目。创建1家省级优秀农技协,2家市级优秀农技协,1家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单位,2家“安庆市科普示范乡镇”,2家企业被命名为“安庆市科普示范基地”,2所学校被命名为“安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二是一批县级科普示范单位已命名授牌。命名县级科普示范学校4所,县级示范农技办6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8个。三是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已在全县中小学成功举办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收集科技创新作品700余件,其中获市等级奖30件,县等级120件,并有一项获得了“安庆市市长奖”殊荣。今年松兹小学自编、自导、自演的科普剧《小水滴旅行记》,先后参加全省、全国青少年科普剧展演,获得全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四是建设“科普画廊”。克服困难多方筹资,在县城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了长达30米的“科普画廊”。这既是科普工作的展示窗口,也是广大市民接受科普教育的宣传阵地。

三、存在主要问题

近两年,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虽然成绩明显,但与省市要求和与兄弟先进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创新意识不强,运作机制不活

目前,主要是存在科技创新思想认识不够高,科技创新意识较为淡薄,没有把科技创新工作真正摆上重要位臵的现象,特别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宿松”工作,有的地方还是停留在会议和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与当前新时期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在工业化方面出台的政策多注重于投资环境、投资规模等,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的形成与成果转化等环节之间,没有形成灵活有效的配套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型宿松的思想理念还没有十分深入人心,有的地方将科技创新工作摆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又不重要的位臵。

2、创新政策滞后,创新投入不足

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建设工程,涉及对象上至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下至企业及每个生产要素单位。创新主体的培育、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等等,都需要人、财、物提供有力保障,虽然目前也有一些相关配套政策,但以企业为主、政府为引导的科研投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致使科技创新总量不足;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还没有依法按标准到位,以至在市、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县年年都不达标,导致了一些优惠科技项目难以争取进入我县。

3、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科技人才缺乏

我县工农业产品总体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不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步伐不快,不仅影响到我县企业的核心实力,更影响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此外,我县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县科技局在岗干部职工仅有10人,而其中是官多兵少,副科级以上干部就占7人,中高级科技人才少,复合型人才更少,不但科技专业人员缺乏,而且掌握现代科技经营管理的人才更为缺乏。

四、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赴桐城市考察学习,我们体会到桐城市之所以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关键是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工作,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专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市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在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下功夫花力气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有关政策,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主体,主动开拓科技创新市场,大力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氛围。桐城市的先进经验,为加强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于全民,关键在于领导,支撑在于环境。建议进一步增强各级科技创新意识,在科技创新思维方式上、在科技创新发展方式上、在科技创新领导方式上、在科技创新增长方式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在全市、全省科技发展大背景下谋思路、争政策、抓创新、求发展。积极探索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建议要切实加强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宿松县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为契机,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科技工作大会,宣传贯彻新时期的科技创新方针政策,总结经验,部署工作,表彰激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鼓励科技工作者干事业,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不断激发全县的科技创新意识,不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2、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

建议尽快出台以科技投入、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监督考核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相关配套政策。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乡镇综合考核内容之中。尽快制定出“宿松县科技创新工作奖励办法”,设立科技进步奖励专项基金,对国家和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等,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技术开发、管理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应给予大力表彰激励。同时,要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激励科技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奋发有为。

3、加大投入扶持,提供有力保障

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省级有关规定,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调整科技工作预算支出方式,将全县科技投入统一纳入科技三项经费专项列支项目,并在财政预算报告中具体体现,确保我县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达标。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县实际,逐步建立有利于全县科技进步创新的有效保障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4、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建议对科技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要有计划地进行科技政策知识培训,提高其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有计划地加强基层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科技综合素质。建议制定优惠政策,把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充实到科技部门中来,并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服务平台。一是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着力围绕我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科技需求现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对接通道。二是要搭建科技开发平台,一方面积极筹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使之成为聚集人才、研发产品、培育品牌的载体,把更多的企业推向科技创新的前台。

在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要进一步坚持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增强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勇气,肩负历史使命,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积极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16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报告

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名称: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09会计4

姓名:邓银凤 200930970405

实践单位:珠海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2011年11月8日至2011年11月8日,共一天 指导老师:于建南

实践目的:

我们知道社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促进青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才。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引导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从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而且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就业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我们科技创新的能力,因为创新可以说是一个企业或者说国家的灵魂。

经过我们班干的努力,我们班联系了珠海可口可饮料有限公司这样一个实习单位,珠海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是由澳门饮料有限公司与珠海边控集团有限公司于1985年共同投资的大型中外合作企业,也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建立的首批装瓶厂之一

实践内容:

基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班就定了在11月 8号那天进行为期一天的参观实习,我们的参观实习时间具体是当天的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其中的流程主要

有可口可乐的历史了解与学习、贵公司在各方面的发展历程、自动化车间的参观和最后的交流。

经过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实习单位——珠海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他们公司专门派了一个员工接待我们,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参观实习了。 可持续发展宣言:

首先,她给我们介绍了可口可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宣言:“积极乐观,美好生活”,一个饮料公司怎么和“积极乐观,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呢?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疑惑,接下来她就为我们解开了疑惑,是因为他们公司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与业务相关的七大领域,包括:多元化饮料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水资源管理、节能环保、可持续包装、公益关怀、为员工创造安全开放的工作环境,从而让人们都可以积极乐观,创造美好生活。觉得全社会都应该向他们公司学习这种发展宣言,毕竟现在整个地球都处于一个资源比较稀缺的状态。

模拟商店:

接下来在引导的带领,我们参观了公司的一个模拟商店,商店里面包含了他们公司的每一样产品,包括美汁源系列饮料、雪碧、芬达、醒目、雀巢系列饮料和冰露矿泉水,当然还有可口可乐,模拟商店是一个各种产品经过合理的摆放的商店,引我们注目的是摆放在商店那里的可口可乐冰箱,它不是一般的冰箱,它是根据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计的,这个也与可口可乐中国的“积极乐观,美好生活”相呼应。

展厅: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公司的展厅,这里有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图片及其创始人的简介,同时也展出了他们公司在各种的特殊节日生产的可口可乐纪念品,当中还有他们公司和各个领域的合作成果,无论是体育、文化,还是慈善事业,都会有可口可乐的身影,这就给我们一个讯息,一个企业要懂得回馈社会,这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声情并茂的介绍和具有历史的展物上,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可口可乐公司。

生产线:

到了我们最期待的环节,究竟一瓶或一听可口可乐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带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他们的生产车间,可以发现工人很少,差不多每一个步骤都是自动化的,从瓶子的生产到最后的包装都是自动化的,在这时我们不得不惊叹科技的飞速发展,当然,在车间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工作人员,他们主要是负责把那些不合格品检查出来一确保流到市场的每一瓶饮料都是优质的,而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大概了解了整个生产的流程,同学当中就有人惊叹了一句:工厂都像他们公司这样那该有多少人失业呀?的确,这也是一个问题。

交流与学习:

参观完生产线,整个参观实习也基本上结束了,到最后我们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还可以品尝他们公司的各种产品,在我们的交流当中,对于同学们提的问题和工作人员的解答,从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实践结果:

通过在珠海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参观实习,首先我觉得这个公司做得最好的是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宣言,他们不仅仅是一句宣言,而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

当中努力地做到并且还做得很好,这为广大的企业树立了一个榜样,再有就是他们公司专门设了参观通道来为我们这些在校学生服务,这可以说是他们慈善的一个方面,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无私贡献。

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议:

1、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的可口可乐广告上,它和其他产品的一样都是请一些明星来代言的,可是我觉得,他们公司可以以我们大学生为主角拍一个广告,这样的效果应该也不错的,第一个是因为在饮料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第二个借此广告也可以宣扬他们的慈善精神,第三个就是花费相对来说会少很多,也就是说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2、在参观过程我们发现车间里面有比较浓的塑料味道,我们也知道塑料的发明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也是一个很大的失败,它对我们环境的污染实在是太严重了,再说对车间的工作人员身体也不好,所以公司可以考虑多用易拉罐少用塑料瓶,或者有资本的话,可以开发新的容量瓶,这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举动。

3、再一方面,就觉得他们公司的总体布局不是很合理,因为我们要去车间的话是全程要经过他们的办公室的,这样不仅会打扰到他们员工的工作,严重一点的话有可能商业秘密会被窃取,所以可以考虑改变一下布局。

实践体会:

在对他们公司的各个方面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也深深明白,一个企业要成功,不是一步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慢慢地积累,其实做人也一样,没有什么事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当中有不少人就是比较急躁,最后落得个毕业等于失业的惨状,同时回馈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做得再大再强,可是落得个骂名,那也是失败的。在实习的过程中也深深感觉自己各方面知识的匮乏,希望可以在剩下的不多大学生活里面可以更好地充实自己,觉得多读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无论是历史方面的还是哲学方面的书或者只是一些杂志,对自己也是很有益的。在现阶段主要的就是好好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未来有竞争的资本,社会就像一个公司:优胜劣汰。

第17篇:华天科技调研报告

事件描述:我们于9月上旬对公司进行了调研,主要就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战略与公司总经理、董秘等进行了交流,具体问题涉及公司市场地位、竞争优势、订单情况、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等情况。

评论:

1、国内IC封测业景气度快速反弹。华天科技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业务(后文简称“IC封测”),2009年上半年,公司完成IC封装量12.91亿块,在中国内地内资IC封测企业中,公司产能排名第三,仅次于通富微电和长电科技。2009年1-2月份,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全球IC封测业处于低谷,国内IC封测业开工率仅为50%左右。2009年3月后,在国内家电下乡、3G建设等策的推动下,国内IC需求快速回升,下企业回补库存,国内三大内资IC封测企业开工率快速回升至90%左右,其中又以华天科技表现最为突出,其第二季度净利润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第三季度是集成电路行业的传统旺季,国内IC封测业开工率继续反弹,目前国内IC封测企业基本满产,高于台湾IC封测业85%-90%的开工率水平。

2、订单饱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自2009年7月份以来,华天科技产品需求十分旺盛,产品订单量大幅超过公司产能,且可见度较高。目前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员工24小时三班倒,但是仍不能满足订单需求。公司正在招标设备和招募新员工,预计10月份将会有新增产能释放,这将部分缓解公司产能供需矛盾。横向对比来看,今年公司的订单情况和盈利情况明显好于国内同行,我们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1)、受益于国内IC设计业的发展。公司客户以国内IC设计公司为主,2009年上半年内销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87%。在内需市场的拉动下,2009年上半年国内IC设计业逆势增长,同比增长了9.7%。具体到公司层面,以海尔IC设计公司为代表的卫星机顶盒用IC封装需求增速较快,目前这部分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10%左右;同时,部分新兴IC设计公司经过几年产品设计研发和验证之后,今年产品销售开始上量,因此华天科技的新客户的IC封测需求增速也比较快。

(2)、公司成本优势明显。公司地处甘肃省天水市,生产资料价格相对低廉,在动力、人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司管理层成本控制能力也相当突出,公司在通过提高开工率降低单位摊销成本的同时,根据现有条件,对厂房进行适应性改造,以容纳更多的IC封装设备,从而进一步降低房产折旧和动力等带来的单位摊销成本。从目前国内IC封测业发展情况看,公司的成本优势将长期存在。

(3)、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目前华天科技是国内LQFp产品系列最全的供应商,公司在LQFp封装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预计今年公司LQFp封装收入增速在30%以上。同时,随着集成电路封装产品向微型化、高密度、无引脚等方向发展,DFN型微小形IC封装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公司QFN系列封装订单饱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但仍无法满足订单需求。我们预计上述两大系列产品收入总和约占公司总收入比重50%左右,低端的DIp封装占比明显萎缩,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公司高端封测产品BGA试生产线已通过公司内部认证,目前已进入客户认证阶段,预计公司BGA产品将于2010年量产。

3、西安基地建设将拓展公司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目前公司天水基地厂房内部的设备分布已较为拥挤,通过厂房改造提升的利用空间有限。为缓解公司厂房紧张的局面,公司正加快西安基地的建设,该基地员工宿舍楼已经完工,预计厂房也将于年底结顶,加上后续设备安装、员工培训等,预计西安基地将于2010年中投产,届时公司产能将进一步扩大。我们认为,西安基地的投产在扩大公司产能的同时,还将从三个方面提升公司竞争力,首先,公司能够充分利用西安的人才优势,发展高端IC封装和测试业务;其次,西安基地离机场更近,公司能够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此外,与客户沟通也更为便捷。

公司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4、我们预计该公司200

9、2010和2011年的EpS分别为0.

28、0.41和0.54元,对应前日收盘价6.63元,动态市盈率为23倍、16倍、12倍,公司在元器件板块中具有极度明显的估值优势,鉴于公司未来几年增长明确,建议“立即买入”的投资评级。(东方财富网 www.daodoc.com)

第18篇:科技公司调研报告

关于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调查报告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严峻。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保存实力、求得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入发展规划中。而企业文化,就像拯救企业的灵水一样,地位愈加突出。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很多企业干部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依然很模糊,他们普遍狭窄的认为企业的墙报、广播和业余文化生活就是企业文化。其实企业文化的范围很广,而远不是这么简单。那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x年x月至x月x日通过访问法,资料搜集法对xxx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很广泛从多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理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xx市福田区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刘某某,注册资本(万元)100,公司的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服装设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计算机系统集成;弱电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微波产品、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

二、公司企业文化的简要介绍

(一) 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我们的诚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度。

(二) 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

(三)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接受批评,而管改进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一个企业的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对于以上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三、x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管理问题及其原因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文化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利益与品质的保证较多的,相对而言对与员工利益的保证就十分欠缺。比例过分的失调,很显然只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小。现在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制度给予相应的改善。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也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的体制不能够很好实施的缺点。

(二) 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公司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间在这上面。更多是考虑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现在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子要效率好,那么企业文化就会自然形成。这也是现在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公司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 没有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而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工作的情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院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缺乏润滑。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问题突出,院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责任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三、完善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议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最新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形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三) 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首先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使其对于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还可以同时创业企业文化特色如: 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形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的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认真的考虑或者采取接纳。让员工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企业对于员工给予更多积极的关注,可以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在节假日给予适当的问候。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内运作顺畅,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通过对于xxx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调查之后的所感。通过这次的调查过程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现在商业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篇二:企业调研报告(合) 鼓楼区科技局企业调研报告 2010年2月1日至2月5日,在区科技局许小萍局长的带领下,区科技局科管科、软件科及对外合作科5名同志对驻区科技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通过调研,增强了对企业的了解,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对今后的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现将调研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科技型企业总体概况

近几年,经过不断的培育和发展,我区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电力自动化、软件、电子通信、汽车电子等特色优势产品群。 2009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11%。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19家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8家。1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6个产品被认(转载于:科技公司调研报告)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5个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自主创新产品,7个产品被认定为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全区民营科技企业稳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57亿元,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130家,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和行业龙头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技工贸收入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3家,千万元以上企业达35家。

二、调研企业概况

1、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科技园

随着仙林新校区的建成,南京中医药大学将汉中门校区重新定位,主动争取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着力打造融科技、健康、文化、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大学科技园和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将科技园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彰显中医药传统文化魅力和现代医药科技活力的最具代表性的窗口。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和领导对科技园建设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相应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希望大学科技园能建成“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希望学校要以现代化、国际化的眼光,努力打造融产、学、研、文、医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园、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健康城。 200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园被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目前共有24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

2、南京泰通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泰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无线通信信号系统(设备)的研发、生产、工程及销售,是“双高双软”企业,江苏省质量诚信aaaa级品牌企业。公司自成立起,十分注重自主研发,与中电集团第十四研究所、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了多项技术合作,开发出450m无线/光纤直放站系统、gsm-r光纤直放站系统、智能一体化箱式机房、漏缆状态实时监测系统、铁路高速摄像系统、光纤直放站移动宽带通信系统、半自动闭塞信息传输转换系统等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大秦重载铁路、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沿海客专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为铁路的六次大提速和客运专线提供了可靠的系统装备。目前公司拥有15件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8个经登记的软件产品,承担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项项目,获得拨款30万元。

3、南京康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其母公司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将软件业务剥离成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轨道列车门控器软硬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公司成立之初仅作为康尼机电的一个部门来运作,现在已成立了独立的董事会,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战略。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9992万元,是08年的2.24倍;实现利税5313,纳税1071万元。现已通过“双软认定”,获软件著作权8项,登记软件产品8件,目前承担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软件专项、南京市软件专项等项目4项,共获经费支持260万元。公司预计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3500万元,净利润6701万元,缴税477万元。

公司现有员工近200人,其中研高工3人,高工12人,工程师及技术人员91余人。2009年,泰通科技销售额达8000万元。2010年,泰通科技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5亿-1.7亿,力争完成集团公司的构建,以南京泰通为核心,实现集团化管理,同时加快雨花区泰通电子制造基地建设,为公司打造产品链奠定坚实基础。

4、江苏永驰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成立,主要从事“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拥有一批富有实力的中、青年科研、管理人才,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指纹识别系列产品,如指纹锁系列、指纹门禁、指纹考勤机、指纹存包

柜、指纹档案柜等。公司目前拥有2项专利和2件软件著作权,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项,共获经费支持143万元。现有员工35人,2009年实现技工贸收入1000万元。 公司于2009年6月正式开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员工20多人,主要从事互动广告机和数字标牌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公司作为一家新引进的软件企业,具有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前沿技术,目前已投入研发经费91万元,获得南京市2009年软件产业专项经费支持110万元,已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1件。

6、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于2008年8月成立,由江苏省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丰盛能源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目前办公面积1500平方米,研发人员80余名,中心成立的宗旨在于推动江苏省绿色建筑领域的全面发展,增强在绿色建筑领域技术研发实力及市场推广应用能力,培育和扶持一批自主创新和领先的技术、产品和企业。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绿色建设设计与咨询、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规划、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建筑能耗测评与绿色标识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及相关的课题研究等。

三、存在的问题

1、有限的空间载体如何同时承载“孵化小企业”与“培育大企业” 鼓楼区土地资源匮乏,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少之又少,产篇三:光科技公司调研报告

调 研 报 告

学院:理学院

学号:1300802229 班级:13数学2班 姓名:李高伟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武 汉 光 迅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公司简介: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光通信器件供货商,是中国唯一一家有能力对光电子器件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研究开发的高科技企业, 是中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最具影响的实体之一。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邮电部固体器件研究所。 2001年,原固体器件研究所改制成立武汉光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依法整体变更为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2千万元人民币, 现有员工4000余名。公司位于武汉中国光谷,主要从事光无源器件、光通信子系统以及光通信仪表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产品包括光纤放大器、光电子系统、薄膜滤波器件、光波导器件、微光学器件,光纤器件,光通信仪表等。 2发展概况: 30多年来,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建立了先进的研发实验室和产品生产线,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并与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联合试验室和联合项目组, 是中国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的实体单位。 公司一 1 贯重视对产品研发的投入,2005年以来研发费用投入合计超亿元,公司承担了大量国家“863”重大课题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50余项科研成果并将成果产业化。 公司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光通信产品,主持编辑了多项光电子器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强大的研发实力使公司始终处于世界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沿,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主要产品

光迅科技是中国领先的光器件产品开发,制造和供应商。公司产品包括光纤放大器模块,波分复用器,子系统,光学仪表以及各类光纤器件。产品具有紧凑的结构, 优良的兼容性,以及高度的可靠性, 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通讯系统

光纤放大器系列

光迅科技提供edfa和喇曼光放大器及模块,实现光信号在光网络传输线路中发射,中继,接收等不同阶段的放大。edfa产品系列包括结构紧凑,低成本的增益模块以及功能完备,多级,高输出功率的放大器。喇曼放大器可直接用于放大c-band, l-band以及c&l-band的光信号,以改善线路光信噪比,提高系统传输性能。光迅科技的光放大器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长途干线,城域网,接入网,catv以及sdh/sonet系统。 2 波分复用器系列

光迅科技提供采用介质薄膜技术和阵列波导光栅技术的复用/解复用模块, 产品具有多达40的信道数,信道间隔可为50ghz,100ghz, 200ghz或cwdm。模块可以按用户需求进行配置和与其它相关模块集成。波分复用器系列产品是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核心部件,光迅科技生产的该类产品已被广泛使用于长途干线,城域网,光纤catv系统以及ftth应用中。

光纤耦合器系列

光迅科技提供性能优良的耦合器和分束器, 其中耦合器主要用于光测量仪表,edfa,dwdm,catv以及网络监测和扩容中。此外,光迅科技推出的平面波导型光功率分束器提供1xn的配置,最大可至1x32。该产品在ftth和pon网络中被广泛采用。 光通信仪表系列 光迅科技提供高性能的光测试方案,被广泛用于光纤通信,网络传输和光纤传感领域的产品生产和研发。光迅科技产品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以及稳定度高的特性。产品包括手提和台式光功率计及光源,例如多波长可校准或用户自定义的光功率表,稳定化光源,宽带光源等。

4企业组织结构:

3 4篇四:xxx科技项目调研报告 xxx科技项目调研报告

通过对我县部分科技项目单位的走访调研,我县科技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内力支撑,促进全县经济驶入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项目建设。

近年来xxx加强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和引领,制定符合我县特色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科技项目的力度,规范科技项目运行机制,保证科技项目健康有序发展。采取有效手段促使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示范项目在科技能力、示范带动能力、辐射能力、机制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科技项目建设的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上,扎扎实实的稳步推进,通过几年的积累使科技理念集中物化,使之成为吸纳项目、吸纳资金和技术人才的基地,成为成果推广的技术平台。

二、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申报自治区科技厅项目4项(高原日光温室蔬菜引种及示范推广、高原生态特色林果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特色禽类孵化养殖技术推广、人和6万免烧空心砖项目),其中人和6万免烧空心砖项目已立项;申报科技特派员项目12项,批复3项(獭兔养殖项目、设施油桃种植项目、设施葡萄延后栽培项目);申报设施蔬菜示范项目、特色禽类养殖项目、温室葡萄种植示范项目自治州科技项目已批复。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 -1- 项目12项,批复立项3项。帮助企业申报2014年自治区中小企业创新项目2个,其中,xxx新型建材有限公司6万立方免烧空心砖项目纳入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计划,并争取技改补助经费30万元。

三、科技示范项目有序建设。

城东、玛依喀克两大科技示范基地,引进蔬菜品种30种,培育种植户32户。引进推广种植红地球葡萄品种4万株,聘请自治区农科院专家,完成城东、玛依喀克科技示范基地149座温室葡萄的定植工作(城东75座,玛依喀克70座,设施农业示范园4座),引进大果樱桃在城东定植4座。

四、建立健全多渠道投资的科技投入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的引导资金,积极引导全社会多方增加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风险投资和社会资金投入的良好机制。同时,大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科技发展资源,改进使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率。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手段、经济杠杆、政策措施和约束激励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先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三是由政府牵线搭桥,举办支持科技创新的银企洽谈会,促进银企合作。特别是对经认定的国家和自治区级技术研发机构、主要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要大力给予资助

-2-

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全社会创新动力。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科技局等社会化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围绕我县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着力培育发明专利、驰名(著名)商标,力争开发一批自主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强专利示范企业建设,发挥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违法活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营造鼓励创新、重视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环境。

六、我县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乡镇对科技工作重视不够。部分乡镇对科教兴县的战略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以为科技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工作,对科技工作重视和研究不够,缺乏总体思路,办法措施不多,还是按照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抓科技,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旧观念,没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这部份乡镇的科技进步工作比较薄弱。

(二)科技投入不足。有的乡镇没有将科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的虽列入了财政预算,但远远未达到法定的比例,有的不能将科技经费及时划拨到位。企业、社会等其他方 -3- 面的科技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科技投入不足一直是影响我县科技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科技人才严重缺乏。这是我县比较普遍的问题。我县现有的高、中级人才大都集中在教育、医疗系统,农业、信息产业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十分缺乏,远远不能适应我县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现有的技术人员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也面临着知识老化、新技术了解不多等问题,急需进行培训更新。

七、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我县科技工作,必须坚持以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政府宏观引导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相结合。必须树立“有为才有位”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全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 2.加强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建设。我县科技管理部门要更新观念,摆脱“等、靠、要”的旧观念,开拓进取,积极围绕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开展工作,增强科技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科技管理干部的素质。加强管理创新,探索新的科技管理体制。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共同推动当地的科技进步。

-4- 3.建立健全乡镇科技工作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全国、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活动及每年的科技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活动,调动广大基层科技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要会同自治州有关部门向州委、州政府建议,建立起我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任期目标责任制。此举目的在于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提高党政主要领导的科技意识,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促进我县科技进步。 2013年7月30日

-5-篇五:温州电子企业调研报告

温州两家电子企业的调研报告

为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更具有科学性,6月25日至6月29日受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指派,我到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和温州银河电子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我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我充分了解到电子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了解到电子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和培养要求,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诉求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为电子及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的装配工、操作工、调试维修工、检测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员工等。

根据生产企业对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总结出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要求依次递减):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服从管理,忠诚于公司;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勤奋好学; 3.适应性强,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胜任工作; 4.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 5.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表现出专业的水平,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 6.取得维修电工、高级电子产品装配工、无线电调试工、无线电调试工等从业资格证书; 7.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 8.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带来许多新信息、新知识、新能力 9.具有较清晰的职业定位,能力知识较宽且精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企业期望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中前三项是较为看重,在前三项中第一项职业道德企业最为看重,这也反映出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培养出来的员工跳槽频繁的现实。

二.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调查的两家企业来看,电子行业发展前景看好。温州长江电子是一家主要生产汽车中控面板、开关电路以及其他一些汽车电子产品的企业,从2006年的 一家只有600人的小厂发展成为现有员工3000多人的大厂,做到了汽车电子行业第三的位置,市场份额占到三分之一,而且已经搬到了新厂区,随着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也是后劲十足。温州银河电子是一家生产pcb板的企业,企业的订单额也在逐年稳步上升。

另外从亳州本地区的情况来看,市政府提出的亳州市十大支柱产业中有两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都与电子有密切的关系,政策上的优势使得我市在近年来也涌现了多家电子企业,电子企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用工需求。

三.社会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在当前的环境下,电子企业对电子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较大,特别是对那些有扎实理论功底,素养较高,勤劳肯干的毕业生会有一些供需上的矛盾,在某些地区甚至会有一些缺口,这一点通过企业特别希望能够招聘到在学校得到过一定实际锻炼(比如参加过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比赛)的学生上能够体现出来。这种供需上的矛盾在学校跟企业的接触中,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上也有所反映。班干、学生会干部依然受企业欢迎。

四.历届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情况

在录用和培养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方面,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视的。对新毕业的学生,先进行上岗前培训,熟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生产流程,让其充分了解企业;对已上岗的毕业生,采用老员工负责指导,主管部门定期考核的办法,让他们尽快熟练工作;对动手能力较强、表现较好的毕业生则实行加薪加酬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企业中的岗位升迁经历主要是从事一线员工,而且占比大。部分毕业生经过半年左右时间的生产实践和管理培训,能进入初级管理岗位,如:组长、线长、技术员、生产班长;经过1至5年的生产实践锻炼,能进入中层管理岗位,如: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等。

1.电子企业对高职高专应用电子类人才的工作定位主要有三个:生产一线、管理部门、研发部门。

对生产一线的定位主要有四个岗位:装配工、操作工、调试维修工、检测工,

这些岗位一般有这样一些特点:劳动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劳动技能性要求低、职业认同感低。所以毕业生如果长期从事这些岗位跳槽率高,企业对这个问题也有清晰的认识,所以这些岗位企业一般会安排处于实习阶段的毕业生或者是刚开始工作阶段的员工来从事,经过一线岗位的锻炼以后绝大部分的毕业生都能够实现转岗(一般三个月以内),走向其他岗位,转岗以后劳动强度会下降,劳动的技能性会提升。

实习期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考察阶段,这种考察体现在各个方面:最起码的要求是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其次是适应环境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在实习期表现的越好,得到提升会越快。

2.电子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管理部门的定位主要有一下几个方向:技术员方向、班组长方向、人力资源方向、行政方向、车间主任、部门经理。毕业生经过实习期锻炼以后,通过表现不同的能力,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发展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岗位。对于一些善于与人沟通、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能会走向公司的行政岗位或者人力资源岗位,而对于一些专业技术过硬,工过后又肯钻研的可能走向研发岗位(电子、电路工程师、pcb工程师、嵌入式开发工程师等)。对于一些技术岗位,经过几年的锻炼后,有的可以升任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等。

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电子专业的几点思考 1.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旧的课程体系,保证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抓好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打好厚实的专业基础;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技能;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依据,同时,本专业在“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思想指导下,以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检测及维护能力培养为核心,认真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中职教育的宗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社会岗位的需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增强实用性、实践性,包含更多的现代技术和新技术应用。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保证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关键。电子技术专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课程和教材已不适应专业的发展的需要因为应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应以服务

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 1.紧扣电子技术的发展脉搏,根据企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

对于每个电子企业检测工的需求都比较大,可以增开一些电子检测方面的课程,或者把电子检测方面的教学融入到已有课程里。另外,从所调查两家企业情况来看,smt技术在电子工艺中已经是普遍使用的技术,两家企业都有smt设备,所以学校这方面的教学不管是从教室水平还是从实训条件来说都还很薄弱。 2.重视一体化教学,边学边做 电子企业需要的大部分是生产一线上的装配工、调试工、检测工、维修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员工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我系已经有一些课程能够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这方面是不是还可以加强。 3.坚持“多证书”教学。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现代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 4.联系尽可能多的用人单位,然后对用人单位进行深入的了解,经过筛选和甄别,尽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得到锻炼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切实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第19篇:科技立项调研报告

北京蔬菜流通的成本分

摊与流通利润分配研究

—对所谓菜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调研

指导老师:徐振宇

队长:刘菁经济学院经济0818010099891 团队成员:常庚经济学院保险08215010390064刘志超经济学院国贸09115210553150乔燕燕经济学院国贸08215001380127冯廷伟经济学院金融08315101137553

时间:2011-05-28至2011-9-2

4前言:

“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这个有着众多农民的国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眼。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蔬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在渐渐扩大。目前中国有约9亿的

1农村人口,蔬菜便宜了,农民收入就会减少,在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显著的今天,保障农民的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山东农民的自杀事件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的蔬菜市场的发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蔬菜的收购价低,零售价高”不仅伤害了广大的菜农,也伤害了广大城镇消费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这个环节都没有获得利益,巨大的利益被中间环节占据。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中间的超额利润去哪儿了?是不是真如广大民众所认为的那样被零售商获取了呢?带着问题,我们小组对北京市的两个区(海淀和房山)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所谓菜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意义

1.为国家出台合理的政策提供最真实信息

由于蔬菜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菜农的根本利益,同时菜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对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以及对于维持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一个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必定要以事实为依托。我们的调研小组,通过深入的采访调查,真实地观测到菜价的波动,蔬菜零售终端的成本,各项支出,从而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市场信息。

由于在北京市中进行蔬菜二级批发和终端零售的基本是外来的农民,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成本、租金等支出并不会少,那么他们是不是获得了超额利润将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如果一旦政策出现失误,那么会伤害到农民工的积极性,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而本小组的调研真实的反映了其获得的利润以及其生活成本。

2向社会展示蔬菜零售商的真实盈利情况

了解蔬菜终端零售商的盈利状况及其成本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反思整个生产流通环节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有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困境。如果蔬菜终端零售者没有获得超额利润,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应该在别的某些环节上进行修改。

了解其真实的盈利状况,能够使人们更加真实地了解最后一公里菜价的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对其进行指责,引导人们更加客观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3为消费者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信息

菜价上涨的压力归根结底是由消费者来承担,了解“最后一公里”的菜价问题,能够使消费者更好的了解整个蔬菜市场的情况,让消费者明白自己的钱到底最后是进了谁的腰包,这是每个消费者都会很关心的问题。

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们主要对于北京市海淀、房山区两个区的二级批发市场(在某些时段同时是零售市场)1 数据引自国研中心专家称中国农村人口30年后将减至4亿,凤凰网财经,2010年02月24日

和零售市场(农贸市场和小型蔬菜超市以及社区)的菜商们进行采访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调研

在前期我们小组统一讨论,查阅资料,对于流通环节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理解。对于销售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成本(租金、机会成本等)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为我们进行调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徐振宇老师的《小农—企业家主导的农村组织模式》对于我们的调研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式的启发,对于采访调查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2.2.调查方法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跟踪采访调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

其中因为超市的成本的核算难度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超市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长时间的跟我们交谈,以及团队成员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放弃了对大型超市这一终端零售商的调研。对于二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游离商贩我们采取了跟踪访问调查、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调研。

成果:

1.调研日记

1.1乔燕燕

经过这四个月来一系列的调研,我有了如下的思考与感悟。

第一、蔬菜如何从田间,来到了我们的餐桌上?我们采访了安庄市场中的多家商户,据他们介绍,一般市场上最繁忙的时候出现在凌晨两点左右,届时会有大批的货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其中最主要的是从“北京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新发地批发市场而来,当然也不乏从周边城市连夜赶来的货车。大的货车到达安庄后,安庄批发市场的商户会从货车司机手中购买蔬菜;三四点左右,大的货车渐渐散去,一些中型货车会进入到批发市场中,主要来自周边零售市场的零售商,小超市,以及大中型餐厅采购人。六点以后,市场渐渐平静下来,顾客大多是周边的居民,小商店等类似的少量蔬菜采购者。由此可以看出,蔬菜从田间到餐桌上,至少要经历四个环节,即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批发-----终端零售。这么多流通过节,势必会增加各种成本,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利润究竟去了哪里?

第二、都说自己的利润不高,利润究竟去了哪里?据了解,一斤西葫芦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价格是五分钱,到达消费者手中却变成了一元钱,这其中就翻了二十倍,既然农民的销售价格如此之低,难道是中间商从中获利?我们经过调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出中间商的利润加成。首先,运输过程的汽油费用、过桥费及高速费。众所周知,作为稀缺资源且必备资源的石油价格一路攀升,致使汽油价格也随之居高不下,为了盈利,货运司机只能将这一部分成本加到蔬菜价格中。第

二、蔬菜合理耗损。蔬菜在长期长途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成度的耗损,这一部分也要加到蔬菜成本中。第

三、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北京市为了环境保护,除0时到6时外,不允许货车进入五环以内,这就意味着,如果想在其他时间运输蔬菜,只能通过面包车运输,这样就存在几方面问题:单位面包车运输量有限,本来可以一辆大货车运走的现在必须分成几辆面包车才能拉完,增加了交通拥堵;面包车运输蔬菜属于违章行为,罚款就加到了蔬菜价格中。虽然说政府已经出台解决措施,但是具体的执行情况还有待监督。

第三、再高的利润,也抵不过更高的生活成本。在我们调查的一段时间里,随机采访了多位商户,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未成年的年轻人,这些商户大多来自河北、河南、山东等这些北京邻近城市,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在附近的农村,有的直接在市场负责蔬菜批发,

有的租用当地农民的土地,空闲时间把自产蔬菜带到市场上销售。当我们以采访者身份向他们调查时,他们普遍是排斥态度,不敢直言各种“苛捐杂税”,当我采购者身份向他们询问时,他们向我们道出了苦水。他们的开支主要表现在房租、水电费、人工费,当然还要交摊位费、铺面租金、管理费、卫生费„„再加上运输、保存过程中的蔬菜耗损,他们只能把这些费用摊入蔬菜价格中,菜价提高不少,但是其中的利润仅仅能够养家糊口。其中批发商面临最大的就是子女上学问题。一位商户告诉我们,他们的孩子在老家,现在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但是还没有在北京找到能够接纳孩子的学校,距离遥远,孩子只能交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在批发市场,随处可以看到露天熟睡的,四处奔跑的小孩子,许多未成年的孩子迫于生活压力和高昂的学费,只能辍学帮助父母,催生了第二代农民工。经过调查发现,蔬菜的暴利并不在小商户手中,利润都被均摊到了一些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费用当中了。

原来,蔬菜不是轻轻松松就来到了超市、零售市场,来到我们的餐桌上,它中间要经过数次的流通环节。其中批发商和零售菜商们的艰辛,只有亲眼目睹,或者说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深刻体会吧。

1.2常庚

2011年5月29日,凌晨3点半,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调研,小组成员在龙月广场准时汇合,骑着自行车出发!车上,刘菁再次明确了每位成员的任务,同学们信誓旦旦。四点到达安庄市场,天空依旧一片漆黑,然而安庄市场外面已是车水马龙,我们有些着急,很怕错过了交易高峰。正式开工,我和乔燕燕一组开始询问摊主他家的各种蔬菜价格,由于只问不买,中途碰了不少壁。但后来,我们不再亲口问各种菜价,而是在一旁默默地看他们交易,从电子秤上得到我们想要的数据。所以接下来的调研很顺利,直到我们把数据采集全,我和燕燕在市场西口和刘菁、刘志超见面,大家拿出各自的成果,发现收获不小,高兴而返,准备七点以后到各终端市场采集数据。

之后我们定期骑车去城东农贸市场了解情况。这里很规矩,菜上都有插牌子表明价格,所以采集起数据很方便。我们也试着和卖家砍砍价,而由于我们都不是他们的常客,对于他们不熟悉的人,一般情况下交易价和他们标的价格是一样的。在城东农贸市场,他们的蔬菜绝大部分是从安庄批发市场批发来的,按理说价格肯定会比安庄的价格贵,但我们惊奇地发现有些蔬菜的价格跟安庄批发市场的价格是一样的,原来是因为这些菜已经不新鲜了或者是剩下的最后一些,摊主想早点甩了。

在后来的几家社区店,我和燕燕在跟他们交流过程中发现,社区店的价格贵,原因之一是他们的上货地是终端的农贸市场,而非二级批发市场。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他们需要买到品质好的蔬菜,因为是给小区住户,住户们对蔬菜品质要求比较高。而如果从二级市场批整筐的蔬菜,质量都难以符合标准,并且很难在蔬菜还新鲜之前全部卖完。

回到城里,进行的调研中,我又发现了几个现象:

一、城里社区店对大超市会比较仇视。比如我家小区里的店,由于小区外面紧邻几个大型超市家乐福、大润发,而大超市总会派人到小区里发促销单,而促销单中会有一些极便宜的让利蔬菜价格,这对社区店是个不小的冲击,所以社区店的阿姨非常不喜欢发传单的人,也会采取一些措施。而由于我们小区算是中科院的一个家属院,单位时不时会发很多购物卡,大家用不完或图方便的时候,就会去超市买菜,这也会影响社区店的生意。

二、对于大型小区店,店里的阿姨也会在晚上下班高峰,骑个三轮车跑到小区外面的车站卖蔬菜水果,以增加收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蔬菜市场,他们也很不容易。

1.3刘志超

目前我们的许多大城市,对于承载物流的货运汽车,几乎都是严格限制通行的。导致

的直接后果便是“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成倍地上升。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这既包括货车违反限行的罚款成本,也包括以客车代替货车之后,大量增加的运输成本。在香港、东京这样人员同样密集、交通管理同样严格的大城市,并没有“限制物流货车”一说。“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的现实,不仅考验城市管理者依法行政的能力,也考验其科学行政、民本行政的水平。

1.4刘菁

我们基本都是周末六点左右到达菜市场开始调研,每次回来总是很疲惫,立马趴床上倒头就睡,觉得自己很辛苦,周末还起这么早去调研很了不起。但是菜市场上的人们,他们是什么样的生活情况呢?

在一次深度访谈中,有一位专门批发土豆的陈女士:“我今年35岁,大女儿10岁,小女儿7岁,丈夫38岁,我们四口子就住在这附近的地下室,十几个平米,屋里就一张床。”她和丈夫每天的24小时是这样安排的,凌晨三点起床,不到四点的样子开着货车到达安庄菜市场,开始卖土豆,四到六点多是批发高峰,忙忙碌碌基本没有停歇,七点到九点则是零售高峰,买几斤土豆的顾客零零散散不断,过了这个高峰,夫妻俩才有时间到批发市场外边的小摊上买个炒面或包子做早餐,这些小摊,所见之处都是灰,用来吃饭的碗,甚至能摸出灰或者沾有没洗干净的菜,但对于这些陈女士坦言早已不在乎,出门在外,习惯了,能把肚子填饱就可以。从十点到下午四点多钟,是相对比较空闲的时候,这个时候夫妻俩轮番在铺着破旧毛毯的地上睡会儿,一个人睡一个人看着摊。四点多又要开始忙起来,下午这批顾客基本上都是来零买的,这样一直到七点多才能回到租房,陈女士负责照顾孩子、烧饭菜等家务,而丈夫则开着车去地里拉第二天要卖的土豆。晚上十一点多再上床睡上三四个小时,第二天凌晨三点又开始新一轮的生活循环,如此365天。而他们的收益呢?陈女士跟我一起算了一笔账,一斤土豆卖一块,挣0.5元一斤,平均每天能卖大概500斤,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挣7500。而成本是(保守算法):地租每月600,房租每月1600,,交通运输费1000,水电费200,生活费1500,总共4300,那净存款每月3200,每年仅三万八千四百,这些钱他们要用于两个孩子上学、家里老父老母养老、看病等等。

而事实上,他们是生不起病的,生病了也是上不起医院的。每次去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看到农民兄弟姐妹们眼睛周围挂着大大的黑眼圈、满脸疲倦、脸上没有任何笑意,我的心情总是很沉重,他们的生活状况跟陈女士都基本一样,甚至更糟,穿着旧衣、吃着粗饭、住着黑屋、养着老少。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如此艰辛?又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过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他们上交的这些地租、房租、交通费用最终去了哪儿?

我相信英明的政府会尽快行动起来,会尽快让我们的广大菜商百姓过上更体面的生活。

2.结论:

高菜价背后不是零售商的超额利润,而是超高的流通、生活成本,而这些成本的降低,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与作为。

结语

通过四个月以来的市场调研以及跟几十个菜农朋友的沟通交流(不管是郊区的还是市区的),这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劳动成果的一半是用于房租、地租、交通费用这三项,高菜价背后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零售商获取了超额利润,而是超高成本。温家宝总理说过,要让老百姓过得有尊严,我们始终相信,政府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他们减负,为消费者减

负,而事实上,现在的免租费菜市场已经开始在北京出现,相信不远的将来,消费者能吃到便宜的蔬菜,而菜农菜商们也能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致谢

非常感谢徐振宇老师的悉心帮助,从项目申请到现在,徐老师一直非常耐心地对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从看什么样的书,到项目该进行到什么程度,一直在全程督促我们,有这样的指导老师,真的非常幸运,在此向徐老师致敬!

科技立项全体成员

2011-9-24

第20篇:长信科技调研报告

长信科技调研报告

2012-11-19 来源: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字号: 12 14

1、ITO业务未来稳定增长

ITO导电膜玻璃一直是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ITO导电膜玻璃的产、销售量均居国内第一位。公司上市募集资金扩大产能后,领先地位得到巩固。目前ITO有12条生产线。未来预计ITO市场增速在10%以上,公司作为行业领先者预计增速要高于行业增速。ITO业务未来依然是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保证。

2、触摸屏SENSOR是未来业绩快速增长驱动力

公司利用超募资金建设的电容式触摸屏项目其中G2.5电容屏生产线4条和G3电容屏生产线3条目前处于满产状态,良品率达90%左右。由于订单饱满,未来市场空间较大公司计划将再增加G2.5线1条和G3线3条,预计明年3月份投产,二季度开始放量。公司中大尺寸OGS具备量产基础,且可利用现有生产线,未来能够及时响应市场的需求。WIN8对于ULTRABOOK和AIO的推动将逐渐体现,公司产能释放能够得到保证。公司参股企业上海昊信光电有限公司(公司占股比例43%)的G5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线目前小批量生产,预计贡献利润需要到明年。

3、其他业务发展良好

公司自筹资金建设的玻璃减薄及其配套项目,目前前已有5条生产线,国内大部分TFT面板厂商都是公司客户,月加工费用过千万。该业务属于代加工业务,空间有限。天津美泰在手机面板视窗薄膜材料领域居国内前列,研发出给三星最新款手机(galaxys3)后盖配套镀膜。预计全年业绩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5、投资建议

综合前面分析,预计公司2012-2014年每股业绩分别为0.6

5、0.91元、1.01元,目标价18.2元。目前估值水平较低,调升至“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触摸屏市场推广进度将影响业绩预期。行业投资过剩竞争加剧。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doc》
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