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2023-01-08 来源:调研报告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国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编导 1401

黄晓青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汉服),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汉服文化。

(二)调查内容

一、汉服的由来

汉服,即华夏衣冠,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但目前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她,也不清楚汉服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同时,作为目前宣传汉服的最重要工具的汉服历史剧在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错用、乱用汉服等问题,使得很多原本就对汉服就不是很了解的观众陷入的误区。

二、汉服的特点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汉服与其他民族的服饰相比,汉服的风格是飘逸、典雅庄重、含蓄委婉、灵动自然、清淡平易的。 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三、汉服的消亡

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

时代在变,人的思想也在变。当异族征服了昔日诗礼风流的时代,代表卑弱的长辫也尘封了我们民族的血气。对今人来说,剃发易服之前雍容华贵的大国气度、潇洒俊逸的士人气质已恍如隔世,人们不假思索将衣冠全称为古装,在生活中出现更被质疑为日韩服饰,连有些国人自己都这么认为了,这种隔阂的背后是巨大的文化断层。

四、汉服的现状

改革开放,在经济利益的催动下一切东西都进入了功利化轨道,以物质成就为标准。对文化的保护从政府到百姓都不够重视,社会文化尽显薄弱。空虚久了必然就想要充实。到今日,随这国际竞争的转变,国际上对于文化软实力逐渐重视,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自然也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 而汉服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身影。

而2001年APEC会议“唐装”热对汉服意识复苏的反向刺激作用。以满服马褂的改良版为代表中国的“唐装”,迅速激发了关于何种服饰代表中国的争论,再加上当时充满银屏的美化满清辫子戏,共同成为了催化汉服再生的烈剂。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其实现在很多汉人开始对自己的文化有了兴趣,不少人开始复兴着.汉服越来越多人喜爱,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确实,现在汉服的爱好者几乎已经遍布了全中国,四处都能发现“同袍”。他们穿汉服工作、学习、活动,出入各个社会场合,且自诩为“汉服复兴者”。虽说有些许的人试图用激进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汉服复兴的诉求,但是更多的人把这当成是个人爱好,尽力去影响小范围的人来了解汉服、接收汉服。后者这样温柔的宣传远比前者好,前者只能引起大众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汉服文化的发展。 有人会说,汉服生活化是作秀。这种论调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知道,任何一种内容都需要形式来承载,汉服承载的应该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以汉服为外表,充实古典文化的内里。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我们应该要发扬汉服,使汉民族人人能够认识汉服、了解汉服,能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身穿我们的传统服饰,知道自己姓甚名谁,来自何处,以此为基来重拾传统汉文化,展现华夏千年文化魅力好好的继承下去,让它重现阳光!

推荐第2篇: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特别是石头古建筑保存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迹多,遭到破坏不大,具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一、高荡具有丰富的布依文化资源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2000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都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服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故事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与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故事》,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与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与虎斗智》等童话故事。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属宗教类)、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油团粑节)、六月六(男女青年赶表定情节)、尝新节,俗称稻米节(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谈恋爱),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二、该村在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高荡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高和开放,必将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仅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通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取读书参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绝无仅有。

三、该村民族文化濒危情况: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一些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些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需尽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

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高荡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民族文化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抢救、保护很有必要,现充分利用全乡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和措施:

经调研后,高荡村如今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扶下,开始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在此略提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2、统一规划村民建筑,保护地方独特的村寨建筑风格。

3、修复村寨的水碾和农户门前的石磨、舂对,在围绕村寨流淌的梭罗河沿河两岸制作竹筒水车,自流灌溉农田。同时衬托村寨淳朴民风,重现民族远古文化的见证。

4、积极抓好布依文化风情的开发,保护利用。把布依族习俗和文化活动场面与旅游观光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加旅游者与当地群众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采取解说布依习俗的成因、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游人对布依习俗有正确了解,增加参与程度甚至产生共鸣。

5、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蜡染、织锦、挑花等旅游纪念品等。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银城镇宁的旅游兴县战略也将由此打响一场由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漂亮的胜仗!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推荐第3篇: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特别是石头古建筑保存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迹多,遭到破坏不大,具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一、高荡具有丰富的布依文化资源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2000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都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服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故事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与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故事》,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与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与虎斗智》等童话故事。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属宗教类)、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油团粑节)、六月六(男女青年赶表定情节)、尝新节,俗称稻米节(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谈恋爱),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二、该村在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高荡村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高和开放,必将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仅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通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取读书参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绝无仅有。

三、该村民族文化濒危情况: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一些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些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需尽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

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高荡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民族文化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抢救、保护很有必要,现充分利用全乡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和措施:

经调研后,高荡村如今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扶下,开始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在此略提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2、统一规划村民建筑,保护地方独特的村寨建筑风格。

3、修复村寨的水碾和农户门前的石磨、舂对,在围绕村寨流淌的梭罗河沿河两岸制作竹筒水车,自流灌溉农田。同时衬托村寨淳朴民风,重现民族远古文化的见证。

4、积极抓好布依文化风情的开发,保护利用。把布依族习俗和文化活动场面与旅游观光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加旅游者与当地群众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采取解说布依习俗的成因、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游人对布依习俗有正确了解,增加参与程度甚至产生共鸣。

5、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蜡染、织锦、挑花等旅游纪念品等。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银城镇宁的旅游兴县战略也将由此打响一场由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漂亮的胜仗!

推荐第4篇: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我今天抱着这一态度,展开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的调研。以便得出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何种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怎样才能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二、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现状

1、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2、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3、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前提

1、在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划之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只有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规划实施,才能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认真组织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前提条件。

2、合理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培育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市场,实现物质文化遗产的振兴价值。通过实施文化经济政策保持民间艺术,特别是手工艺生产企业走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与开发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开发民族民间特色产品。如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香格里拉尼西乡制陶业,州藏药厂,藏族、傈僳族等民族手工毛纺制作,尼西、奔子栏一带的木制品生产。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产业链。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州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如流失严重、后继乏人、投入不足、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保护意识等。当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倍加关爱和保护。在调查时发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还存在重视不够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许多工作还停留在申报、命名和调查材料的存档上,工作相对滞后,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处于濒临消失的境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形势十分严峻

1、缺乏整体性的保护规划。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由于涉及的部门多,加之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依存于独物时空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各种文化艺人、技艺、民间习俗等文化遗产已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流传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正在消失。如藏族曲艺《格萨尔》的说唱艺人在我州至今仅存2人,傈僳族的音节文字在渐渐消失。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如民居、雕塑、民族民间设施、工具、服饰等)有失去原有的文化性和独特风格之趋势。尤其是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值得认真关注。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引起了重视,但由于财政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民族文化发展,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保护、研究、开发工作无法实施。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一批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我州从事民间文化的职业人员,特别是具有一定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相关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搜集整理、保护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大,特别是有关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和政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应有的共识,从而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加强对我州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保护、也要继承发扬和创新。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实行依法保护,利用现代手段将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针对我州当前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5〕18号)、《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最近国务院领导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该保护的要全力保护、该扶持的要扶持到位、该投入的要加大投入、该给的政策要给足。”等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把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二)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责任,着力解决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1、文化保护与传承,立法先行。如何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把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纳入法治化管理保护的轨道,这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中央、省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州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保护办法。建议州委、州政府:一是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州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保护办法,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做好传承工作。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立文化传承人(继承单位)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艺人命名,帮助扶持、保护等形式,做好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解除传统单一保守的传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培养民间艺术后备队伍,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做到后继有人,永不失传。

3、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合理开发利用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把我州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好地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之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在利用中加快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合理利用开发。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我州建设民族文化州、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把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需经费继续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多渠道募集资金,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整体保护,以保存历史记忆,加以传承和弘扬。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培养后备人才

实施“人才战略”,一是要积极培养一批热爱民族文化工作,热心投身于文化工作,并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理论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重视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性保护;三是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和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水平;四是建议教育部门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按照《国务院》(国发〔2005〕42号)文件规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通过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的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力营造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是缺乏有关法律法规,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要求不够明确。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条款,但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等整体实施缺乏依据,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法律义务不清,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古今珍贵、散落民间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缺少针对性管理,同时,对文字、照片、音像等各类资料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2、是管理机构尚未形成,缺乏上级专业组织的帮助与指导。缺少自上而下的规范管理,基层现有的一些组织管理力度不够。基层协会组织,缺少本专业干部和专家级人才,对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不够,合理开发利用的市场意识和政策条件欠缺。若长此下去,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会慢慢丢失,出现潜在的断层,而且也将丧失一个弘扬民族工艺的文化市场。所以,加强民间工艺的保护,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3、是濒危品种保护和传承人培养的问题有待解决。对于濒危程度较高的品类,从传承人和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的保护措施还不到位。由于目前的传承处于自觉自愿状态,以及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特有的制作周期长、费工费力等,致使参与者不多,传承人匮乏,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鲜有问津者。另外,一些落后的观念、做法和生产方式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如民间广泛流传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及“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或“传男不传女,传女不嫁人”等家族式生产的清规戒律,造成一些艺术形式得不到发展。

4、是宣传力度不够,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近年来,我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系统教育欠缺,导致一些青少年玩的是韩国游戏、看的是日本动漫、跳的是美国街舞,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知之不足。一些知识分子在出国留学期间与外国友人交流,方感民族文化的重要和博大精深,回过头来“恶补”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课。

5、是市场意识和规模化生产有待提高。近年来,**区一些民间艺人积极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在将其产品投入市场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就整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来说,缺少规模性和影响力,还没有进入大市场良性循环领域,仍然满足不了大批量需求的要求。

调研结论

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在开发时必须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开发。要使传统文化顺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抓住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新**、新奥运”的机遇,充分发挥**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优势,加快保护、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步伐,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使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成为**2008年奥运会文化活动的看点,努力做到“两推动”、“三统一”、“四转变”,逐步构建起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格局,进一步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两推动”:通过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统一”: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地统一起来。二是政府及文化事业机构管理与协会组织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三是个体性作坊性的传承、经营与产业化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转变”:一是民间工艺的交流由区域化向国际化方向转变。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急需进一步扩大。以民间文化交流为纽带,带动经济、政治全面发展的对外交往方式收到良好效果。二是从单纯活动型向系统管理型转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是政府文化部门和事业机构的一项工作职责,应逐步从单纯组织活动向系统管理转变,特别要尽快建立基础数据库,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三是从分散式无人管理向集中的统一管理转变。全区有一个组织工作系统,成立保护领导小组,下设保护协会,责任落实,规范管理,真正推进。将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文化部门职能,切实落实到位。四是从以活动而保护向以保护传承而活动方向转变。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形成常态管理模式,取得长期工作效果。要对有一定社会文化价值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应及时纳入搜集、整理范围,加以保护、抢救、改造,使其艺术特色得以保留并健康发展。

2、是加强与**市及其它区县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实现文化行政和文化政策的职能转换,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纳入实际工作的总体考核体系。加速转换职能,并谦虚地学习和接受那些来自海内外学术界的涉及文化及其保护的理念和先行经验。借助专业协会和专家力量,加大调查、普及、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保护工作成为市民自觉的行动,成为文化部门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将搜集、整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根据遗产的不同等级,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搜集整理中应坚持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准确翻译、慎重整理这四个原则。

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绝技、大师和名作,挖掘培养传承人。如对确立了师徒传承关系的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二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三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人士的资助。中央、地方政府的文化部门、各地方自治实体、民间社团、企业、法人财团、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和有关的个人等,都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一是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国内外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二是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引入正规学校教育,是年轻一代认识、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美感,维系民族感情、延续民族信念、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和长效措施。要逐步开设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民俗表演等课程,使其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和特长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利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场所,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培训和鉴赏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中进行普及和推广。三是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以及国内国际文化交流等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区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恢复和开展有价值的活动。如在钟鼓楼等文物景点、文博系统的博物馆、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及传统四合院保护区开展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力争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期间,使之成为外国朋友了解京城绝活和百姓生活,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一个窗口。

4、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促进消费。应以培育品牌为基础,向产业化发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及旅游景点相结合,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消费。一是整合资源,产销结合,定点(门店式)展卖。通过搭建协会网络,集中艺人和产品,以门店为依托,形成网络经营。二是整合资源,厂店合一,集中展卖。全面提高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根据**区实际,结合“新**、新奥运”和文化强区,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品牌项目。如:以具有永恒美感的四合院为依托,开发项目,用胡同、四合院、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营造出的独具特色文化氛围吸引中外游客。对表演性和审美价值较高的民间艺术项目,应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在手工艺生产中,避免盲目追求流水生产线和机械化,使工艺产品失去手工艺的特点。在适应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在造型、图案的设计、原材料运用和制作技艺方面努力探索新领域。

推荐第5篇:花园镇小学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花园镇镇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开学以来,我校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为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近期,我们对我镇各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初步掌握活动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最终形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教育内容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合理安排诵读内容,本着精炼、通俗、生动、易于接受的原则,着重从“孝、礼、勤、诚、耻”,的内容安排诵读。内容涉及改良《弟子规》,易懂易记的古诗、儿歌《三字经》等内容。

(二)开展优良传统教育

利用清明节、教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征文活动;举办学生励志演讲活动利用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举办学生励志演讲活动;利用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事件纪念日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办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利用未成年人入学、入队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学校的校园、走廊、教室、黑板报、宣传栏等处都精心安排中华美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班级张贴《三经》、《弟子规》和论语句段,让学生时刻耳濡目染;同时,在走廊内设置了传统美德“感恩”励志等不同教育内容的宣传图板,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宣传栏把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

(四)开展大型活动,培养传统美德,树立理想。我校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大庆电视台牵手成功举办两届“孝亲少年”活动,涌现出林震、葛春雷等一批优秀学生榜样;举办“放飞梦想”大型励志演讲活动,学生与家长同时参会,聆听传统美德教育,让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扎根每个孩子心中。

二、实践效果

(一)我校小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表现 近年来,我们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作为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转化: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这“八德”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开展“八德”教育,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在以下方面还达不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精神,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心胸不够开阔等。

2.我校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教学任务的压力师资力量不够,达不到家长、学校的目标。

(三)征求到的主要建议

1.教师的建议是:(1)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渗透到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开展;(2)增加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文明礼貌、诚信做人、遇到挫折不气馁、动手能力、爱心、责任心、集体主义、团结协作、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家长的建议是:(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知道礼貌的重要性,使他们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公民;(2)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使其在成人的基础上再成才。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活动,传统美德开始悄然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广大学生较好地形成了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爱护校园环境等。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读书兴趣,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传统美德教育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推荐第6篇: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我今天抱着这一态度,展开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的调研。以便得出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何种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怎样才能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二、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现状

1、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2、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3、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

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前提

1、在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划之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只有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规划实施,才能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认真组织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前提条件。

2、合理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培育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市场,实现物质文化遗产的振兴价值。通过实施文化经济政策保持民间艺术,特别是手工艺生产企业走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与开发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开发民族民间特色产品。如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香格里拉尼西乡制陶业,州藏药厂,藏族、傈僳族等民族手工毛纺制作,尼西、奔子栏一带的木制品生产。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产业链。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州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如流失严重、后继乏人、投入不足、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保护意识等。当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倍加关爱和保护。在调查时发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还存在重视不够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许多工作还停留在申报、

命名和调查材料的存档上,工作相对滞后,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处于濒临消失的境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形势十分严峻

1、缺乏整体性的保护规划。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由于涉及的部门多,加之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依存于独物时空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各种文化艺人、技艺、民间习俗等文化遗产已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流传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正在消失。如藏族曲艺《格萨尔》的说唱艺人在我州至今仅存2人,傈僳族的音节文字在渐渐消失。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如民居、雕塑、民族民间设施、工具、服饰等)有失去原有的文化性和独特风格之趋势。尤其是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值得认真关注。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引起了重视,但由于财政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民族文化发展,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保护、研究、开发工作无法实施。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一批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我州从事民间文化的职业人员,特别是具有一定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相关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搜集整理、保护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大,特别是有关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和政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

义的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应有的共识,从而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加强对我州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保护、也要继承发扬和创新。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实行依法保护,利用现代手段将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针对我州当前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5〕18号)、《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最近国务院领导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该保护的要全力保护、该扶持的要扶持到位、该投入的要加大投入、该给的政策要给足。”等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把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二)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责任,着力解决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1、文化保护与传承,立法先行。如何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把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纳入法治化管理保护的轨道,这是当

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中央、省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州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保护办法。建议州委、州政府:一是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州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保护办法,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做好传承工作。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立文化传承人(继承单位)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艺人命名,帮助扶持、保护等形式,做好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解除传统单一保守的传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培养民间艺术后备队伍,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做到后继有人,永不失传。

3、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合理开发利用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把我州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好地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之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在利用中加快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合理利用开发。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我州建设民族文化州、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

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把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需经费继续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多渠道募集资金,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整体保护,以保存历史记忆,加以传承和弘扬。篇2: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参加者:颜子珍

主题:文化之复燃

时间:2010-1-27 地点:江苏常州

现将此时间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现状:

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显得非常困难,中国的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社会,融入国际社会便会受到国际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以至于本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冷落。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了解不多,有的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组成方面不甚了解。从对社区青少年寒假期间活动的调查,以及网络问卷题为“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很多青少年寒假期间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以完成课外练习以及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为主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上课外补习甚至都比阅读古籍和了解传统文化来的契合实际。目前的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中如京剧等经典文化的认识主要持不感兴趣的态度。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是以了解较少居多。同时,大部分人表示平时也并没有阅读古籍的习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甚至偶尔的翻阅也成了奢望。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绝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

资料:

“活体保存、活化保存”,是《非常有戏》诞生的始音。华阴老腔充满激情的吼唱、昆曲十番《牡丹亭》古韵盎然的吹奏、肘股子《梁山伯与祝英台》婉转殷切的演绎、海南临高木偶的谐趣横生??在连续六期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中,古中国歌声和舞姿的丰富多彩和长久魅力真切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追溯往昔的回首是必须的。问题是,谁会以一种文化自觉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王文章说:“在这一点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动承担使命、承担起一个主流媒体的责任,是难能可贵的。《非常有戏·寻根之旅》将那些不为广大群众,甚至是不为一般专业人士所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节目宣传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收视率和广告收入,这的确是很大的冒险,但这也充分体现了它的文化自觉。”

《非常有戏》开播至今,整个节目涉及的物质的、非物质的及自然遗产数近200种,包括非文化遗产近70种。其中,除京剧、越剧、昆曲、评话、苏剧等为人熟知的遗产种类外,白居、眉户、素鼓、文场、肘股子、哩哩美等纵使专家

也未必涉猎的表演类文化遗产,孟昶祭奠、女吊、祝福等民俗类遗产,云锦制造工艺、金华戏曲剪纸、闻喜面塑、徽州三雕等手工艺类,康熙临高木偶、金代墓葬砖雕、徽州民居、陈寿故里等物质文化遗产尽皆囊括其中。

剧作家罗怀臻认为,《非常有戏·寻根之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忧患融于轻松的娱乐形式之中,现代理念和平等姿态呈现传统艺术的内在活力进而激起当代人的心理共鸣。“说起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就会故作高深,让人不可亲近,而《非常有戏》试图告诉人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和我们所有人的情感是心心相通的,和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是互动共鸣的,我们不会因为地域的隔膜、时间的久远而产生陌生感,因为它就是我们生命中埋藏的记忆,所以我们将它称为‘重新种植记忆’。” 正文:

09年的春晚,当很多观众满目期待赵本山的小品时,电视机里出现一个新形象,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传苏格兰长裙的男人形象,此人说话阴阳怪气,做事扭扭捏捏,很多人对此颇感兴趣,因此也对那个“苏格兰男人”产生了兴趣。然而于我,才看了两眼,就差点让我把年夜饭都吐出来。我赶忙关了。后来通过网络我知道这个“苏格兰男人”名叫小沈阳,是当红笑星,赵本山的徒弟,更是本次联欢晚会的金子招牌,而且网上追捧他的人也不在少数。我感到非常疑惑,什么时候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转移,一个如此低俗男扮女装的人也在春晚上登台亮相?难道仅为了取悦所谓观众要将眼光放低?

几个月后在网上浏览时又看到小沈阳被评为劳模的新闻,但不久又爆出消息,说小沈阳在某地表演吃饭不给钱,还大吵大骂,多次以放弃演出来要挟主办方。使得主办方十分生气,消息一传出,网上的声音更是对授予小沈阳劳动模范的相关单位产生质疑,如此一个扭曲文化、在大众面前倡导低俗文化之风,连吃饭都上演“不差钱”的人,怎么有资格成为劳模?而且在某期武林风上,我再次目睹了“长裙飘飘”小沈阳的风采,不对,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某个崇拜者,穿着一身小沈阳装扮在武术竞技频道登台亮相,最终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此人被对手打得好无还手之力,最后躺在擂台上像面粉袋子一样滚来滚去。

无独有偶,模仿和小沈阳的粉丝绝不只他一个。在某城市的信息平台上,我看到一条新闻:某餐馆服务员小张是小沈阳的忠实粉丝,在客人点菜时由于模仿小沈阳激怒了对方,险些遭到毒打。由此可见,小沈阳倡导的文化之风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新型文化的登场并不是坏事,它带来的是焕然一新的中国现代。然而,有时它的来临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它代表着民众对传统文化开始失去兴趣,转而去追捧一些快餐文化,这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的精神世界变得浮躁虚无。早在几年前,日韩非主流文化传入我国时就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一段时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着打扮另类的非主流人士,网上也不知不觉中充斥了难以辨别的非主流字体和。而且使用这种火星文的人还振振有词:这是对个性的追求,这是时尚的象征。国家对文字的规定显然不能约束这些“非主流”文字的泛滥,一个个扭曲怪异的文字让我看到了非主流人士扭捏作态的模样,同时也反应出他们内心的空虚。

在文字上不足以说明什么,但是在对自己以及他人身体以及精神上的损害却足以说明这种新型文化的弊端。古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些自认所谓非主流人士不仅在耳朵鼻翼上要打上十几个耳洞,在身体上还要打上几个,一谁打得多为荣,这种对自己身体的伤害造成的后果以及带来的同龄人及后辈的

恐慌正是所谓非主流新型文化引起的。是什么在导致传统文化在堕落,又是什么滋生了腐朽的,所谓的“新”文化。这是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国家为出台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青少年辨别能力的缺陷以及家长在文化领域正确引导的缺失。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其文化竟然不敌才进入短短十几年的外国文化,谁又是这幕后黑手?聒噪的选秀节目充斥着屏幕,为电视台带来巨大的受益,其他电视台争相模仿。而传统的国学文化节目收视率低得可怜,百家讲坛甚至在有一段时间位列央视收视率之末,到了差点停播的命运。

我认为人们的眼光还是不够长远。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丰富整个国民精神,加强道德礼仪修养教育方面有着不可评估的作用。我们不可否认所谓的新文化有一定的娱乐价值,但使这种文化成为当今民众视听的主流必然会导致整个文明被外来文化逐渐侵蚀、同化。同时,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追求眼前利益的媒体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在国民心中的认同度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之所以在近年来被外来文化抢占了先机是由于有关部门疏忽了对传统文化的正确引导。经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少年不喜欢传统文化,四书五经,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太枯燥,因此如何使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魅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提倡传统文化教育,要让下一代拥有对社会的关注、对人性的尊重、对家庭的责任,应有恻隐之心,应有忧患意识,应有赤子之心,应是立足于中国文化基石上有改造自然、改造世界能力的传人,以正直、睿智、勇于探索、仁和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建筑、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了解历史、教育后人、凝聚国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功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以文化复兴作为灵魂。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人人都来为这件事贡献一份力量。

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现行的社会制度和人文氛围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 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在此,我有几点建议:

1、要在全社会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青年人甚至更小年龄群体做起。

将传统文化深入校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以及了解传统文化的

基本知识,以达到对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2、采取有效措施,对民间艺人加以保护,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民间

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3、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在高科技

方面,我们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方方面的知识产权涵盖在其中,

不要再等到别人抢注的时候我们才去着急。

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艺术设计学院 10广告

颜子珍篇3: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主题: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时间:2011-1-25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了解传统文化

(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三)如何开发利用及保护传统文化

二.调查资料:

来源于百度网, google网, 中国传统文化网,旅游运营网

三.调查结果:

(一)了解传统文化 1.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被今天记忆的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 2.传统文化的优势

(1)中国文化是一种积极理性的文化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 (2)强烈的道德色彩

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和政治宗教设施,无一不是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 (3)顽强的再生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于魅力并引起世人赞叹的,不仅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在内忧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来的顽强再生能力。 (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

“中和”思想突出强调了两个侧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准确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组合、对立统一。

这种思想方法在古代中国社会曾经促使中国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身协调、天人协调和人我协调,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3.传统文化现面临的问题

张祥龙在《中国传统文化危机》一文中提到:自新文化运动、“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横行而来的西方文化顶替掉了,而且其残存的部分也正在被全球化过程进一步扫荡。他以儒家文化为例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

(2)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自中国倾全力以西方意义上的工业化为强国之术之后,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3)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其次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这并非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

(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得到传承和延续,是这个社会成员的社会道德观念自觉认同的结果,而决不是以强制性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因此,只有正确地对待传统道德文化,才能正确地对待整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需要我们继承传统的文化,因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的智慧礼仪文化受到了世界各族人民的赞扬好评. 继承传统,还要发扬传统,就是好的方面加大弘扬,进一步突出,比如儒家讲的

----仁义礼智信就要广泛推广,这是中国文化的精义,这是中国儒家的精华,也是现代社会同样应该具有的美德.同时也要适当的抛弃一部分不好的方面. 传统文化要想对现代文化具有正确地导向性,就必须坚持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它既可以坚持反对“全盘西化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又可以坚持反对过了时的所谓的保守的复古的意识现象的发生。

改革必足于本国实际,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力,国势利导,努力寻找传统和现实的结合点,扬长避短,超利避害,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吸收,否则就会无原则地,失去理性地否认“自我”,陷入迷茫之中,最终背离社会主义大方向。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统一的高度,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

(三)如何开发利用及保护传统文化 1,大体方法

我们要保护及利用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

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2.具体方法

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相结合

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元素植根于人们的意识中,经历史沉淀,不可回避地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时代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

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横向维度来看,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的,因而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体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从纵向维度来看,任何时代的室内空间设计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计形式来自文化,人们按照丰富的经验(历史与传统)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的设计就是设计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室内设计中应用频繁。例如中庸的思想: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横向维度来看,无论何种风格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的,因而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体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从纵向维度来看,任何时代的室内空间设计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计形式来自文化,人们按照丰富的经验(历史与传统)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的设计就是设计的历史。

传统文化利用于商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丰富源泉。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生动的现代商业精神文化因子,不乏士大夫精神向现代企业家精神转化的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足以成功地造就具有东方文化特质的,完全可以和西方相媲美的企业家精神。我们通过对当代企业家生存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可以看出,企业家精神塑造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企业家的修养中最重要的是民族文化;而要做好企业家自身的修养和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学习是第一位的。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要实现社会精神由士大夫精神到企业家精神的转型。应该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和定位企业家精神,从而打造出时代的企业家伦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应该说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相联系的。首先是那种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那种被本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其中,最核心的是儒家倡导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态;因此,当代中国的企业家精神,首先应该具备历史传承下来的士大夫精神中的优秀因子,从而转化为“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的崭新时代伦理,并由此构建

出今天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从根本上实现从士大夫精神到企业家精神的社会精神转型。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群体经营人材,优秀企业家群体的高素质有多方面的要求,但基本的一条应具有德性和功利完美结合的人格属性。企业、商业经营当然需要有效益、出产值,实现经营上的功利目标,同时,企业、商业经营以及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还须遵循“生财有道”原则,达到市场经济活动的全面、持久发展,这又要求优秀企业家群体具有德性的人格。德性和功利的完善结合,在儒商这里是通过“义利合一”的经营价值观念加以实现的,这对现代经营者来讲,同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只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商业经营的“义利合一”观念充实了新的内容。

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旅游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行为,既是人际交往,又是经济流通,同时又是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更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在社会发展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给接待地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说,中国土地面积大,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春节文化。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春节活动、内容都不一样,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旅游业应该依靠当地的特色民俗,推出民俗游,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大有益处。

刘德谦认为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传承,对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发展民俗旅游,不仅仅要发扬民俗节日,更要根据各地的条件、区位予以考虑。有些地方民俗成分多,有些地方民俗元素比较少,因此要因地制宜。老百姓是民俗的载体,没有老百姓的传承,民俗必然没有生气,此外物质载体也非常重要,建筑、村落等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如果有很好的区位、附近或者不远处有很大的客源地或者方便进入的目的地,民俗旅游就有机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无论如何,对当地的民俗、传统的民风和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应该尽力保护,因为一旦外来冲击过大,涵化现象严重,容易造成原有民俗民风的变迁,从而丧失文化个性。

例如春秋淹城遗址以春秋文化为内涵,实现文化与环境有机融合,在有效保护遗址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淹城旅游资源,合理进行旅游布局和项目建设,理顺各功能区间的关系,引导和促进淹城旅游区的快速和持续发展。提出了内虚外实,在建设发展中保护淹城遗址的规划思路。就是要对淹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地统筹策划,把遗址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其真实性、完整性与观赏性获得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在保护淹城遗址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谋求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

推荐第7篇:关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三年突破XX”的目标。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了解、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的追求和谐、以人为本、见利思义、诚信待人、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等价值理念,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继承和弘扬。

一是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县政法系统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在增强司法干警素质的同时,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效果。原法轮功练习者张某,经过政法委引导学习《弟子规》,不但自己不再练习法轮功,而且主动帮助另外两名法轮功练习者转化,与法轮功永远决裂。县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中,让社区服刑人员学会换位思考,启迪善心、唤醒良知,鼓励他们改过自新,“争做好人”。截止目前,县司法局已举办集中教育培训班20期, 受教育的社区服刑人员达5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这样的做法和例子在全国也是屡见不鲜。如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一位67岁的老上访户,因工作纠纷四处上访告状38年,一直心怀怨恨,不但自己身心俱疲,家庭也苦不堪言。无意中,他接触并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后,逐步认识到自己思想的片面性,决心不再上访告状,“好好学习传统文化,达到人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再如,辽宁抚顺的黑社会老大康金利,杀死1人,坐牢两次,共20年又6个月,身中40多刀,缝了30多针。释放后,在策划犯罪之际,接触到传统文化,深受触动,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现在广东河源从事绿色农业,生活幸福美满。

二是传统文化净化了人们的心灵,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我县孝直村作为济南市惟一的“全国文明村”,其独创的“精神文明物质奖”先进经验曾在全市农村推广。孝直村成功的秘籍就是传统文化。十几年来,村委一班人坚持不懈地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和影响村民,通过村广播、闭路电视、村办报、培训班、评选“五好家庭”等形式,学习《弟子规》、《论语》、《百孝经》等文化典籍,让群众在这些意味深远的历史故事中受到教化。多年传统文化的熏染,让这里家家都有和谐之风,楷模和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如某村民不孝敬老人,甚至夏天吃西瓜时故意在老人面前吃,很得意的向老人宣称:“就是不给你吃,馋馋你。”村里多次做工作,成效不 大。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村里依据传统美德标准评选“五好家庭”,看到自己数次名落孙山后,该村民幡然醒悟,羞愧的说:“如果不是学习这些知识,我恐怕要一辈子背上不孝的骂名了。”无独有偶,村里另一户不孝敬老人的家庭,学习传统文化后,兄弟姐妹开始争着赡养老人。前不久,孝直村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和50岁以下的媳妇分别学习了传统文化,村民们在感触良多的同时,纷纷写下心得体会。村里择优在村报上予以发表,引发群众的强烈共鸣。

三是传统文化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品格起到积极作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伦理道德、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胡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胡斌今年22岁,来自甘肃兰州,自小父母感情不和,年幼的他为了报复父母,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的父母没有放弃这个“万恶不赦”的儿子,母亲的不离不弃、良苦用心和一本传统文化瑰宝——《弟子规》共同作用,触动了迷途少年的内心,让一个即将坠入深渊的青年改过自新、走上正途。胡斌的故事具有典型的现实教育意义,也给人们启迪:在教授孩子课本知识的同时,要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我县孝直村也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一位 村民时常与邻居发生纠纷,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很郑重的对父亲说:“爸爸,以后和邻居好好相处吧,咱们家总是评不上五好家庭,我在班里都感觉抬不起头来。”孩子的话对这位父亲触动很大,经过反复思量,他鼓起勇气敲开邻居们的门,挨家道歉。邻里之间从此和睦相处。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二、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文化割裂。当代中国文化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当代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割裂,使得许多人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盲目追求一些西方文化,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遗忘。学习、借鉴甚至吸收一些西方文化固然必要,但是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

经济至上盛行,道德滑坡。目前,我国道德状况面临严峻挑战,据媒体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约有2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比如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等。此外,逃课、酗酒、网恋、少女怀孕、自杀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几年,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恶性事件,甚至老人跌倒该不该扶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些折射出经济至上、道德底线缺失的社会问题。这一系列严重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 因,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人们的伦理道德出了问题,根本原因则是我们几代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丢失了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基本道德准则。

教育实践中存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虚位现象。如:对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教育内容上分量不足;教学形式上仅仅依赖少量的课堂教学,且教学手段简单化;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等。另一方面,由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而相关传统读物晦涩难懂,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加之宣传导向上对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有害信息津津乐道,一定程度上腐蚀了人们的心灵。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诸多有远见卓识人士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推广和引导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像任登第、刘余莉、陈大惠等一批专家学者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公民道德教育论坛,通过亲身感受阐释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吸引了相当多的听众,受到世人的关注。安徽省庐江汤池镇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示范基地,用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智慧,进行一场浩大的“新国民教育”,将汤池变为“礼仪之邦”,成为国人行为规范的道德样板。近年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已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从学雷锋到新版“24孝”,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教师”张丽莉,从“最美战士”高铁成到“最美司机”吴斌…… 这些都表明了社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度认同和赞赏,很值得让人深思。

三、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县已进入“实施三年突破XX计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巩固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建精神文明和谐家园。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率。要做好官,首先要有好的人品。按照中国传统思想的道德理念,做人的根本是正心、修身、积德、为民。历史的事实证明,清官不是作了官才清廉的,而是在人品上已具备了清廉的品格。选拔领导干部要以传统的道德品质修养为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格修养当作终生的必修课,以大公、孝廉、勤政、诚信、高尚的情操、为民的思想、关注民生的贤德,引导更多的人做道德高尚的人,也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使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坚强有力。同时,各级领导也要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摒除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用注重文化安全、重视传统文化建设的忧患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为“三年突破XX计划”营造良好的氛围。

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构中华道德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各级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从美德教育入手,以孝敬父母、立志勤学、勤劳俭学、爱国爱民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全县“道德讲堂”要把传统文化价值标准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融入到全县城乡居民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居民素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美好家园、打造幸福XX”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学校、工厂、车站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闻媒体要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在县有影响的媒体上设立传统文化论坛,研究和梳理我县优秀传统 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陶冶性情,凝聚人心。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教师节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和文物进行民族精神和思想施行教育。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同时不断赋予时代精神,改进过节方式,使它们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吸引未成年人。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和单位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弘扬和宣传,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传统文化教育。

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于日常生活之中。建议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支持街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内家长,从弘扬优秀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定期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如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借此来增强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以达到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的目的。

推荐第8篇: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报告

行程简介: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南化村,这是一个建设的比较好的村落。村长给我们作了一些讲话,然后学生走访了一些村民。之后来到了大佛寺、临济寺,让我们了解佛教文化。第二天我们到文庙参拜孔老夫子,了解孔老夫子的思想,吸取有用之处。然后来到金梦影楼听张总讲一些道理。下午来到弘文中学,了解传统文化在中学中的普及和影响。第三天我们来到大寨村,和南化村情况相近,行程简介就到这儿了。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给我的启发和教育很深,在这先感谢老师们的关怀和教诲,让我知道了理解了许多东西,而且对我自身都有很大的提高。

1月21日早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次社会调查的第一站—南化村。这个村子在正定来说是建设的比较好的村子了,主要是这几年的变化挺大的,村长也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来到村中,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大教堂,此教堂主要是供村民观看传统文化教育片,学习传统文化用的。走进里面,立即感觉到身处传统文化的教育里,人们变得严肃了,思想中杂念被赶出脑海,此教堂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在里面我看到了前任村长留下的一篇文章,题目为金钱观和权力观,其中阐述的颇有见解,深入浅出能调整人们对金钱权力的心态。然后我们去了村民活动中心,村长发表了讲话,讲了许多村中的变化其中还说到村要长治久安要以孝为主,个人也要以孝为主,孝是人道第一步,往大了说国家也要有软势力,就是以文化作后盾。现在主要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太多而奉献的太少,所以我们更应当学好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 在**广场上立孔子像不就说明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吗,我们更应该学好。我们在村中走访也感觉到村长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路面硬化了,路灯也安装了,村里也有专门的专项的保险和补助,村民意外伤害保险、学生保险、大学生补助、老人补助等,此村还获得卫生村、小康村、文明村等许多荣誉称号。我和同学也走访了几户人家,叔叔阿姨们脸上都挂着笑容,谈起村子时也觉得不错,我们走在大街上人们说说笑笑、自由热闹,我也觉得这村民风不错,看来传统文化教育(弟子规等)起着重要作用。要说这个村子还有哪些方面需加强或建设,我认为一个村子要想发展必先稳定。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孝道更是重中之重。在走访过程中打听到一些无工作的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有余力的半老人员,我认识可成立一个工作介绍所为村里人找工作。

下午我们先后来到了隆兴寺、临济寺,来接触佛教文化,刚来到隆兴寺走到门口,就看到一尊大佛,前走几步大佛的全貌显现出来,心中也变得虔诚。跟着老师和导游,在隆兴寺里参拜各佛,走在这充斥着佛教文化的地方,心也跟着肃然起敬。在临济寺里,大殿中,有位师傅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佛,我们带着崇敬的心听着,每位佛都有一个世界,我们所处的只是一个别婆娑世界而已。隆兴寺、临济寺的这些佛像都是遗留下来的,时间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随之遗留的还有那佛教文化,虽说现在已不盛行,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看着这些面孔就好象世人的处世态度一样,万般不同。每面佛都在教育着人们深刻的道理。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取回的是一颗佛心,用它来教化世人,让人变得善良,让人与人相处变得友好,社会更和谐。

第二天,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文庙,参拜孔子。现在**广场上都立了孔子象,我们今天社会的文化中儒家文化有重要作用,而孔子又是儒家庭代表人物,可见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之重。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走近孔子,了解他的事迹,从中学习他的思想。孔老夫子的思想对后代人影响极远,其中在墙上看到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何事都要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孔子的道德规范体系庞大就不再介绍了。此思想对现代来说仍适用,所以学习孔子的思想很有必要,在文庙里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有文天祥的滹沱河诗,有许多伟人的事迹等等,在这里受益不浅。

之后我们来到了正定最大的婚纱摄影楼—金梦影楼,非常感谢张总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课,张总讲的大部分来说都对我们学生有用,是我们现阶段须学习的或应提高的能力。张总主要从孝道、自身能力、管理、饮食健康、社会危机等方面给我们讲的课,让我们的认识思想都提高了许多,对以后的行为有了指导作用。张总讲孝道时给我们列举了几个例子,情况基本一样,都是讲述老人的孤苦无依,子女不尽孝的例子,教育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而且要教育好下一代,使其能继续尽孝。在自身能力方面张总让我们要擅长表达擅长自我推销,这对我们以后找工作有利,我相信大部分同学是会虚心接受的,在饮食方面提倡我们吃素,并给我们放了畜牧业的危害、吃肉的危害等片子,让我们对吃素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会让人变得健康。在此给我们放的灾难片,给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我们感到了世界岌岌可危,给了我们危机感,让我们更应努力行动。张总尤其是在管理企业方面为其他人作出了榜样张总用传统文化教育员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也就是让他们变得更有良心,而不用定金、赔偿等措施管理员工,可以说从作人的根本上管理,这样比那些更有效率,

更为妥善,更为根本。也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变得容易变得善良。之后吴老师借次机会给我们讲了“孝”我对父母的无私和伟大又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时间行孝?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啊,不是工作后,不是有钱后,就是现在!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正定的一所具有办学特色的中学—弘文中学。它包括小学、中学、高中。在校长的介绍中我们对它慢慢了解了。它的特色是把传统文化看的很重要,用它来教育学生,弘文中学的理念也为“先学作人,后作学问”其制度也与传统文化挂钩,让学生身处于这样一个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有利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学校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接触熟悉传统文化,早中晚读经诵典,自己写省身日记。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在此或多或少的的都能体现出来,在校园中看到的名句都记录了下来,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现代社会上多少青少年发生道德败坏的事,所以在学校应向弘文中学学习,让学生多接触传统文化。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大寨村,这是最后一站,这也是正定发展较快建设较好的村落了。走进村中,看到硬化的路面,路边的太阳能路灯,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个村被称为“野猪林”意思是村里人野蛮、不讲理,买卖人都不敢过这个村,现在经过几年的文化建设此村人素质已有很大提高,此村和南化村有许多相似处,其中都离不开一个好的村长。对于此村的建议同南化村。此外农村还有一些问题,如市场意识不高、农业负担过重、生态环境破坏、生产技术等,环境这块就是秸杆焚烧,沼气池等,还要让村民学习生产技术和农业知识等。

行程到此就要结束了,我也充分了解到传统文化在公民素质中的重要地位,也了解到公民素质对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明白了传统文化对自身及以后的重要作用。再次谢谢老师给予的关怀和教育。

推荐第9篇: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报告

行程简介: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南化村,这是一个建设的比较好的村落。村长给我们作了一些讲话,然后学生走访了一些村民。之后来到了大佛寺、临济寺,让我们了解佛教文化。第二天我们到文庙参拜孔老夫子,了解孔老夫子的思想,吸取有用之处。然后来到金梦影楼听张总讲一些道理。下午来到弘文中学,了解传统文化在中学中的普及和影响。第三天我们来到大寨村,和南化村情况相近,行程简介就到这儿了。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给我的启发和教育很深,在这先感谢老师们的关怀和教诲,让我知道了理解了许多东西,而且对我自身都有很大的提高。

1月21日早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次社会调查的第一站—南化村。这个村子在正定来说是建设的比较好的村子了,主要是这几年的变化挺大的,村长也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来到村中,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大教堂,此教堂主要是供村民观看传统文化教育片,学习传统文化用的。走进里面,立即感觉到身处传统文化的教育里,人们变得严肃了,思想中杂念被赶出脑海,此教堂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在里面我看到了前任村长留下的一篇文章,题目为金钱观和权力观,其中阐述的颇有见解,深入浅出能调整人们对金钱权力的心态。然后我们去了村民活动中心,村长发表了讲话,讲了许多村中的变化其中还说到村要长治久安要以孝为主,个人也要以孝为主,孝是人道第一步,往大了说国家也要有软势力,就是以文化作后盾。现在主要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太多而奉献的太少,所以我们更应当学好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

在**广场上立孔子像不就说明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吗,我们更应该学好。我们在村中走访也感觉到村长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路面硬化了,路灯也安装了,村里也有专门的专项的保险和补助,村民意外伤害保险、学生保险、大学生补助、老人补助等,此村还获得卫生村、小康村、文明村等许多荣誉称号。我和同学也走访了几户人家,叔叔阿姨们脸上都挂着笑容,谈起村子时也觉得不错,我们走在大街上人们说说笑笑、自由热闹,我也觉得这村民风不错,看来传统文化教育(弟子规等)起着重要作用。要说这个村子还有哪些方面需加强或建设,我认为一个村子要想发展必先稳定。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孝道更是重中之重。在走访过程中打听到一些无工作的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有余力的半老人员,我认识可成立一个工作介绍所为村里人找工作。

下午我们先后来到了隆兴寺、临济寺,来接触佛教文化,刚来到隆兴寺走到门口,就看到一尊大佛,前走几步大佛的全貌显现出来,心中也变得虔诚。跟着老师和导游,在隆兴寺里参拜各佛,走在这充斥着佛教文化的地方,心也跟着肃然起敬。在临济寺里,大殿中,有位师傅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佛,我们带着崇敬的心听着,每位佛都有一个世界,我们所处的只是一个别婆娑世界而已。隆兴寺、临济寺的这些佛像都是遗留下来的,时间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随之遗留的还有那佛教文化,虽说现在已不盛行,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看着这些面孔就好象世人的处世态度一样,万般不同。每面佛都在教育着人们深刻的道理。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取回的是一颗佛心,用它来教化世人,让人变得善良,让人与人相处变得友好,社会更和谐。

第二天,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文庙,参拜孔子。现在**广场上都立了孔子象,我们今天社会的文化中儒家文化有重要作用,而孔子又是儒家庭代表人物,可见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之重。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走近孔子,了解他的事迹,从中学习他的思想。孔老夫子的思想对后代人影响极远,其中在墙上看到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何事都要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孔子的道德规范体系庞大就不再介绍了。此思想对现代来说仍适用,所以学习孔子的思想很有必要,在文庙里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有文天祥的滹沱河诗,有许多伟人的事迹等等,在这里受益不浅。

之后我们来到了正定最大的婚纱摄影楼—金梦影楼,非常感谢张总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课,张总讲的大部分来说都对我们学生有用,是我们现阶段须学习的或应提高的能

力。张总主要从孝道、自身能力、管理、饮食健康、社会危机等方面给我们讲的课,让我们的认识思想都提高了许多,对以后的行为有了指导作用。张总讲孝道时给我们列举了几个例子,情况基本一样,都是讲述老人的孤苦无依,子女不尽孝的例子,教育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而且要教育好下一代,使其能

推荐第10篇:传统文化说明报告

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 见》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深化广大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进广大师生爱党、爱国情感,尊重中华传统,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二、活动目标

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

三、活动要求

(一)开展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校园宣传阵地和网络载体 宣传“我国的传统节日”主题教育,使学生了解节日来历、传统习俗和风土特色,引导学生继承传统,弘扬文化。

(二)借助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诗词大赛、书法、绘画、传统文化大搜索比赛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丰富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励学生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将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纳于日常生活之中。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各负其责、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运用校报、橱窗、广播等阵地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大队部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三)家校结合,挖掘和整理家谱、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

(四)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主题内容,建立优良传统传承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法治环境。

(五) 党员干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第11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调研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涵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三个倡导”的形式,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明确界定。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一般用“培育”、“弘扬”和“践行”,那“涵养”又是什么意思呢?“涵养”作为名词,古已有之,例如:道德涵养;作为动词,也不乏先例,例如:“欲养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种哲学上之世界观与人生观,而涵养此等观念,不可不注重美育。”(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欲以美育涵养“三观”。今天,我们用中华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使其植根更深,有深度、更牢固;使其躯干更粗,有厚度、更粗壮;使其枝叶更密,能够施荫更广,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内心认同的价值信仰和自觉践行的基本规范。

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年多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明确内容到传达贯彻,从学术阐释到典型示范,从广泛倡导到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从文件中、理论里深入到普通百姓生活的角角落落,初步变为广大民众自觉践行的基本规范。但是,从核心价值观所承担的重要现实使命和所具有的深远历史意义来看,对其内涵发掘的深度、阐释的广度以及获得的民众认同度依然有待提高。

内涵上相一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个延续不断、持续更新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重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最高价值要求、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标准高度相关、一脉相承,具有内在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之地、扎根之土。

目标上同旨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而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必然符合中华民族成员普遍的心理特征和内在品格,所以无论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助于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有助于继续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归旨都是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实施上有助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充分考量已有的传统历史价值遗存,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来源于千百年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其先进人物、优秀事迹所映射出的优秀品格、价值观念,早已深置于我们民族精神基因里,得到炎黄子孙最广泛的认同和最忠实的遵循。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情感上更能引起广大百姓共鸣,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发展危机 中国与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华文化是迄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大潮的冲击下,屡遭阻遏、饱经动荡。

1、历史的割裂。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它势不可挡的新锐之气,和矫枉必须过正的时代风气,推倒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半个世纪后,文化大革命又以其更加势不可挡的政治狂风,彻底地扫荡了历史文化传统。这两次大的文化运动虽然时代不同、主张各异,但对传统文化却都是进行了不约而同地奋力砍削和殊途同归的坚决否定,使之几乎遭到灭顶之灾,从而使得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让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洪流中的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甚至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

2、现实的挑战。当下,由中央到地方,由国内到国外,由学者到百姓,普遍重视传统文化,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就是明证。但细察之下,往往是披着国学的外衣,将经典阅读搞成僵化表演,将迂腐死板的思维定式重新包装成附庸风雅的做作,既伤害了无法对接的经典根脉,又破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被重视、渐复兴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被扭曲、被异化的现象,黄赌毒以及婚丧祭祀等旧糟粕沉渣泛起,骄奢淫逸、奢靡享乐之风大行其道,复古主义、官本位思想久盛不衰,既没有去粗取精、推陈出新,也没有去伪存真、丢弃糟粕。

3、外来的影响。应该说,中华传统文化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最终都能以其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品格予以吸收、同化。当今,全球化发展不可阻挡,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场全球文化的大较量中,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也必将经受长期的影响,特别是西方发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以其文化强势竭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抹杀我国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质特征或文化身份,使国人的思想观念频受冲击,文化认同陷入困境,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甚至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都面临巨大压力。

三、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对于积淀和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妄自菲薄、数典忘祖甚至一棒子打死,是肯定不行的,但如果一味地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那也是行不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首先,要保护保存好,解决“有”的问题。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江苏跨江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吴韵汉风的悠久历史文化,让江淮大地上留存了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部门,把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成果系统地、完整地保护下来,是我们的首要职责。要深入实施江苏文化古籍传承工程,大力开展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尤其要全面整理吴文化、汉文化、维扬文化等江苏地域文化书籍,选择那些思想价值较高、内容真实可信的古籍,进行去伪存真、查缺补正地系统整理,编印出版《江苏古籍文献珍本丛刊》。要大力挖掘遍布各地、种类繁多的文物古迹、民俗技艺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全面实施“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十年保护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让存在江苏大地上千百年的文化遗存长久的传承下去。要尽快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工程,文化的载体过去多是纸质书籍、口头说唱、民间习俗、历史建筑等,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文化典籍、艺人演示、民间习俗等文化要素变为网络上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从而开拓文化保护保存的形式,也便于传播和学习。

其次,要转化发展好,解决“用”的问题。传统文化毕竟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根据需要进行自觉的转换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个“讲清楚”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是强调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将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把传统的价值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使其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科学指导,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专家学者、高校教师编写“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理论丛书,深入研究和阐发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再次,要宣传教育好,解决“化”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是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生活化,融入普通百姓的思想心灵里,体现在广大群众的一言一行中,真正“活”当代人民创造新历史、谱写新文化的伟大实践中。要面向广大学生和社会大众,从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两个维度,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融入大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传统文化在语文、历史、哲学等文科课程中的比重,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高度重视传统民俗、节庆、家训、地方戏曲等传统民间文化和地域文化,鼓励扶持各类以研究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发展,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要利用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巡演巡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形式,大力开展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知识普及活动。要组织创作更多传统文化题材的儿歌、动漫、影视剧、戏曲、文学等文艺作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生动形象地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新习惯、新风俗,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中华儿女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2篇: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丹阳市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研报告

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文化的大国,我们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在这个假期,我主要通过上网查资料、翻阅有关书籍,辅以询问老人、老师等,对丹阳市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做了一份调研报告。

首先我通过上网查了相关资料来简单介绍一下丹阳市。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

丹阳地方不大,但它的历史地位却不低,几乎所有的丹阳人都知道,在历史上它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所以丹阳被称为“齐梁故里。丹阳现境内文物遗迹丰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处26件,散布在胡桥、荆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只石兽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季子碑刻相传为孔子唯一存世手书;公元883年铸造的唐中和铜钟被誉为“江南第一钟”;丹阳还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村是“吴”姓祖始地;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境区存有距今3000年前的葛城、珥城遗址、季子庙、沸井、明万善古塔、通泰桥、开泰桥、玉乳泉井、海会寺、嘉山寺等名胜古迹。

而丹阳在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方面做的倒还不错,很多资料都显示这一点。由于丹阳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以“吴国第一城 ”、南朝石刻和齐梁文化等为代表的有形文化遗产,也拥有众多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11月,丹阳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举行签字仪式,此举标志着丹阳市的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工程正式启动。

丹阳市更邀请国内顶尖策划规划团队参与设计规划,将占地66平方公里的

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分成了八大功能区,主要是以文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以及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环境保护为主 。其核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分为凤凰湖文博园区、长溪谷养生社区、水晶山生态林园区、皇业寺宗教文化区、仙塘湾温泉休闲度假区、胡桥旅游集镇、萧梁河民俗旅游区和高铁站前商贸区等8大功能板块 。

丹阳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旅游,其核心就是文物。丹阳的石刻文物是另一个媒介。历经1500年沧桑岁月的丹阳南朝石刻,不但文物形制完整、形体硕大,而且数量最多、保护最好。其中修安陵石刻——“天禄”作为南朝历史文化遗存的代表作、丹阳灿烂历史文明的象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制展出并收藏。 据介绍,整个南朝石刻风景区占地5000亩,初步规划3000亩。景区内重点规划建设丹阳齐梁文化公园、齐梁文化生态公园、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齐梁历史文化博物馆。根据石刻分布情况,将以最具影响、保护状态相对完好,交通比较便捷,恢复历史生态环境景观可行性最大的荆林三城巷石刻群为中心建设一座“丹阳齐梁文化公园”,使其成为丹阳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转化成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强纽。

虽然在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上丹阳市做的可圈可点,但是根据查到的资料,不难看出在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行为思想倾向,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文化产物的遇冷乃至消亡,使一些传统文化传承正在面临着的断层之忧。因此,在合理开发利用丹阳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做好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作为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典型代表——丹阳市,因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素有“江南文物之邦”的美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丹阳市历史文化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由于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导,丹阳历史文化保护出现了城市建设对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保护不够、历史街区保护与周边发展协调不够、文物古迹保护与周围城市环境融合不够的“三不够”的问题。目前,由于大规模旧城改造强烈的冲击,老城区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由于对西门大街历史街区的保护采取的是简单化保存的措施,造成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进程极不协调;除了南朝陵墓石刻,对其他

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主要停留在对文物个体实施保护阶段,文物保护缺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同时,在现阶段,由于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尚未建立,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城市建设未能有机结合,作为城市重要资源的历史文化遗产未能发挥充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保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艰巨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劳永逸,只有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灿烂的历史文化永远传承。相信丹阳市会做的更好,我们拭目以待。

学院专业:教育学院学前教育

姓名:殷玲玲

学号:090122028

第13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陆丰是粤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城之一,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深挚的传统文化底蕴滋润着祖祖辈辈的陆丰人民,影响着陆丰文化艺术的发展。

一、文化根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镇文化站21个,村(社区)文化室326个,在建市民广场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个(在建)、景观路1条。

(二)基层艺术团体、文艺协会和职校、各艺术门类工作室建设情况

1.专业戏剧艺术团体情形:有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和陆丰皮影戏传承维护中心各1个,两中心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3名,有国家三级导演1名、三级演员4名,四级演(奏)员共29名;有青年演(奏)员33名,委托专业艺校代培毕业、结业学员19名。

2.基层文艺协会、艺术工作室情况:全市有各艺术协会(研究会)16个,拥有国家级协会会员51名,省级会员143名,市级会员277名,本级会员1209名。各艺术门类工作室约160个。

3.民营剧团情况: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66个,演员1980名。

4.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情况:有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开设有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有艺术类老师33名,现在校艺术类学生293人。

(三)文化遗产项目情况

1.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陆丰皮影戏参加“中国皮影戏”申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滚地金龙、甲子英歌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碣石麦秆画、玄武山庙会等15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市级保护项目达29项,县级保护项目54项。有省级传承保护基地2个、市级传承保护基地8个,省级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保护体系。

2.文物普查情况:博物馆文物登录编号554件套、序号为649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3000件;玄武山管理睬馆藏的文物登记号为348件套、序号为525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1022件。包括了国家

一、

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

3.古村落保留现状:拥有国家级“四料”古村落1个,国家级古村落1个,省级古村落5个。还有一批古村落正在普查中并予以活态保护。

(四)文化艺术发展情况

1.戏剧、民间文艺创下了汕尾地域多个第一。

陆丰正字戏第一个晋京加入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珍稀剧种展演,并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第一个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成为在央视亮相最多的稀有剧种;XX年出版的《正字戏》一书成为广东省首部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书籍,并取得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第一个把明宣德七年正字戏手抄古剧本整编打造成精品剧《刘文龙》并荣获第九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陆丰皮影戏第一个荣获“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的“最佳传承奖”;第一个走进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访谈节目《城市1对1》;第一个赴香港迪斯尼乐园持续展演56天;《中国皮影戏正面影身第一“家”》于XX年3月被省政协录入《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中国皮影戏”(含陆丰皮影戏)参评世遗,被结合国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丰皮影戏是汕尾市首个也是唯一被评为“世遗”的项目。

民间文艺方面,大安滚地金龙第一个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第一个随省政府拜访团出访白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洛杉矶参加展演;甲子英歌舞作为民间文艺第一个代表汕尾市登上央视综艺频道《舞蹈世界》献艺;陆丰渔歌《锦海渔歌》第一个荣获中国首届水上民歌大赛金奖。

2.民间工艺品方面,麦秆画、金属雕、木雕、贝雕等闻名遐迩,屡次代表汕尾市参加省工艺精品展并获奖。此外,还有八仙八骑、鲤鱼灯、旱龙船、麒麟舞等都被很好地保护传承下来,这些民间艺术以其奇特的风情尽展陆丰文化丰厚的底蕴。

3.美术书法、文学创作和音乐舞蹈各方面佳作连连。如舞蹈《麦田童话》获“星耀杯”第六届国际青少年艺术竞赛广东省总评最高奖项“特金奖”。

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做法及工作思路

陆丰市委、市政府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先后出台了《陆丰市建设文化强市计划纲领(XX-2020年)》《陆丰市文化体系改革实施计划》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实行意见和办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和文化强市的建设。

(一)鼎力宣传和培养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导常态化。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活动,融会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团体章程中。

2.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以陆丰组织原创的创文宣传工艺品、家风家训漫画、禁毒漫画为蓝图,在全市各镇(场、区)主要街道、学校围墙(栏)等绘制张贴文化墙,建主题公园、景观路等,从而到达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良好效果。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好家风、好家训”为重点,开展文明家庭创立活动,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挖掘乡土民俗道德文化,开展“颂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的活动。

4.深入道德模范评比表扬和学习宣传。运用媒体报道、文艺演出、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动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常态化;深化拓展“中国好人”“广东好人”“汕尾好人”“陆丰好人”推荐评比评议活动;开展“访问老模范”活动,树立完善表扬鼓励机制、媒体宣传展示机制,建立好人好报鲜明导向。

5.引导文化祠堂建设,给传统祠堂文化注入新内涵。注重施展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挖掘祠堂家谱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为乡村大众性精力文明建设和先进思维文化流传的阵地。

6.抓好道德讲堂建设。推动道德榜样、身边好人进讲堂,使之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群众参与道德实际的社会课堂。

(二)加大对古村落文化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活态传承

近年来,我市宣传部门一方面印发宣传画册,制作电视专题片,请国家级专家走进陆丰讲授古村落保护知识,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另一方面依照“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文保工作原则,加大对全市已申报古村落的保护,使古村落文化活态传承、生态传承。

(三)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

1.开展送戏、送字画进校园活动。近年来,我市多次组织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进入中小学校园,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自觉,共同打造陆丰非遗文化传承的新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懂得、学习并喜爱上传统文化,不断夯实文化基础。

2.举办“书香陆邑”全民读书活动,开展“中华诵经典”活动。

3.全市各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增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设、绘制文化长廊、文化墙,让墙壁“谈话”,让文化上墙。

4.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名贵的民间艺术,扶植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民间艺术与民间技能,陆丰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成立陆丰市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并于XX年秋季开设戏曲表演专业,通过增设特色课程,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可贵的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弘扬。

(四)引导群众开展节庆活动

为群众搭建舞台,让百姓唱主角。XX年底以来,陆丰市委宣传部打造的“百姓周周乐舞台”群众文化运动,为基层人民群众送上300多台出色纷呈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的喜爱,被授予“汕尾市特点文化品牌”名称。

民间还有联合民俗、节庆发展的“妈祖文化节”“端午龙舟大赛”“中秋诗会”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参加。

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一方面动员老百姓讲身边人、身边事,突出乡土特色,贴近群众生活;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文化强烈的艺术沾染力与思想号令力,既“活”了宣传又“聚”了人心,丰盛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五)创新形式,通过媒体全方位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主流媒体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陆丰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道德讲坛》栏目,有《百家姓》《史记》《弟子规》等125部中华传统文化节目,将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与电视媒体的通俗抒发融合,完成了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化解读。

创新活动形式,发挥新媒体受众广、受众年青化和传播倏地的优势,打造宣传文化网站手机版,开设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精彩视频等艺术栏目,加大传统艺术的宣传传布;挖掘民间网站人才优势和工作热忱,支持开展“网络摄影大赛”“网络征文活动”“网络书法漫画大赛”等,激励多拍摄、多传播陆丰人文、民俗、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

(六)加大文化艺术人才造就力度,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宣传部门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传、帮、教”等举动,培育了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拥有艺术中专学历的青年演员61名,依托各艺术工作室、职校培养了各艺术门类、群众文化人才约万名。

打造出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妈祖》《青蛇传》等,陆丰皮影戏《哭塔》《飞天》动漫版和传统长剧《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将剧种存留的优秀传统剧目通过整理工程挖掘、整理出来,通过精品打造活态传承下去。

将《三字经》、寓言、成语故事等编成短剧,由正字戏、陆丰皮影戏等国家珍稀剧种进行演绎。如陆丰皮影戏《龟兔赛跑》《东郭先生》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提议

(一)由相关部门成立编纂机构,编写相关艺术教材和剧本

在落实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教材(如有关戏曲科学发声、民间工艺的教学等方面的教材)。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教材、剧本编写难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业人才把《三字经》、寓言、成语故事编写成剧本,提供应基层文化团队进行演绎、宣传,以灵巧多样的方式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重视传统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贮备储藏,蕴藏纳入工作议程

创造更多的机遇让基层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学习、学习,以增强本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建议文化主管部门举行民间文化人才大专研修班、地方戏曲人才大专研修班,供给更多的艺术学习的平台。增进地方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后劲。

(三)谋划组织处所戏曲擂台赛,培植地方戏曲的发展

组织开展地方戏曲擂台赛、民营剧团汇演等,给予地方戏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同时,也建议媒体组织此类活动时多向地方戏曲倾斜。

(四)把乡村戏台、县级剧团剧场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予以支持

目前,乡村剧团没有本人的排练场,基层专业剧团原有场地大部分年久失修,而新建剧场又往往受限于资金无法筹措而使他们望而却步。

倡议有关部门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通过公道利用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群众戏曲文化集合区;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改良基层戏曲创作生产前提,支持县级剧团建设专业性、规范性剧场。

第14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报告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报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来自真如自性,而传承不悖、真常普适,充满智慧的文化。其意有六:一是原始性,即其内容不需要经过任何人为加工,完全顺承宇宙人生规律的自然属性,如果经过所谓的发展或完善,则会失去其原有的真如实性。二是真理性,即其内涵完全与宇宙人生自然规律相符合,是自然属性的真实表露,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真理,就与之契合的程度而言,过与不及皆非绝对真理。三是恒常性,即其内涵不但具有连续性、完整性,而且是超越时间和空间,历久而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四是普适性,即其精神内涵适应任何不同时代的国家、地区、民族、党派、组织和个人等,是真正意义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历历可考,颠覆不破。五是涵容性,即其不但能够适应融入一切文化,而且能够包容涵盖一切文化,圆融无碍,润物无形。六是实用性,即其来自真如实性,应用于实际,效用真实微妙,只要肯遵循顺应,皆得其益,其受益多少随契入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别。上述六个方面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

传统文化是具有圆满道德的圣哲智慧与宇宙万有本体完全契合的产物,即是宇宙人生规律通过圣哲智慧的完美表露。它是宇宙人生规律的真实反映,是圣哲亲证圣现量境界的真实展现,是绝对真理,而不是经过实验或实践总结概括所得到的比量结论,即相对真理,此即传统文化产生的客观本质条件。通过对世界主要文化历史的学习考察认为,一种文化要被确认为传统文化,一般要经过千年的承传作用。即使放宽条件,至少也要经过五百年的传承作用才能确认。那些历经沧桑、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光芒永不磨灭的才称得上传统文化。这是传统文化产生的主观认知条件。

据上所述,代表中华民族文明的原始儒释道三家文化(简称传统三家文化,下同),完全符合相应标准,具备传统文化六种根本属性,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不但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核心成分,而且矫正和提升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认知。

由于传统文化传承作用的主要载体是语言及文字典籍等,其中以原始经典最为可靠,所以本文所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要指儒释道三家文化原始经典,这也是儒释道三家文化最纯正的精华部分。不包括因演变退化而失真,甚至与相应传统内涵相悖的现代三家文化,也暂不含传统儒释道三家文化以外的其他国学(因无暇全面考察,故宁缺毋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承传至今,绵延几千年而不绝,至少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第一,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宇宙人生规律的真实表露,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其六种根本属性,如果缺少其中一个,都有被淘汰的可能)。而人类有认知真理、掌握真理、应运真理的迫切需要(任何组织与个人都很难阻止和改变人类这最根本而又最崇高的追求)。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绝,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被世界其他文化所宗崇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我们必须树立民族文化坚定的自信之心!

第二,由于圣哲和祖师大德们慈悲济世的弘愿,和圆满智慧起用的结果,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承传几千年而不绝。如果没有他们善巧方便的阐发、演说和承传宇宙人生的圆妙真理,我们人类至今还会处在黑暗迷蒙之中。因此,我们应真诚的感恩圣哲及祖师大德,和所有为传统文化承传做出贡献的人们。

第三,由于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创造了人类独有而充满智慧且先进实用的汉字和文言文,这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绝妙工具。中国的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文言文是智慧传承的绝妙载体。如果不把语言和文字分开,随着时代的演化变迁,过若干年后就不会有人懂得三家文化典籍内容的真实含义。因而中华民族的汉字和文言文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任何人类文明,包括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内。因之,中华民族的汉字和文言文也必将成为引领世界文化交流和传承的理想而先进的工具,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在内)已经开始学习汉语了。因此,我们应真诚的感恩具有伟大智慧的先祖们。

第四,由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形成了传统文化完备的教育传承体系: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祖辈世代沿袭的家文化(包括家道、家学、家风、家业等),尤其是传统文化世家,做到了言传身教、信解行证,使传统文化枝繁叶茂、根深蒂固;二是私塾独特的教学方式和选贤用能的科举制度,扶助、巩固和加深了人们的传统文化理念;三是不可忽视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培养了人的良好习性,保护了人的善良禀性,开发了人的纯真本性;四是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崇尚学习和落实传统文化的风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这四者分别体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国家教育,其内容均未超出伦理、道德、因果、科学、哲学的智慧教育范畴。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一脉相承,绵延几千年而不绝。因此,我们要真诚的感恩伟大的祖国,热爱勤劳纯朴的人民。

第五,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本源和浑厚的底蕴,与宇宙人生规律暗合道妙。因而,使佛家这一外来文化能够根植于华夏大地,并且提升与矫正了我们对本土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认知和笃行,从而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绝。因此,我们要真诚的尊敬和爱戴崇德兴仁,具备人类优良传统和智慧,胸怀博大、善于包容的伟大中华民族;同时,也为能够出生在这样的国度而倍感庆幸。

由于上述原因,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绵延传承几千年而不绝,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应用成果卓著的唯一独特典型范例,这绝非偶然,世界著名历史学家(英)阿诺尔德.约瑟.汤恩比博士对此认识可谓深刻而又透彻。

二、必须纠正和化解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错误诱导和认知。

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充满智慧的圆满真理,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这是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但是唯一完美的伦理、道德及因果规律宝典,而且是唯一圆满的哲学大典,同时也是唯一终极的科学盛典。但在现今社会,一提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相当一部分人则认为是封建、是宗教、是迷信、是糟粕。其实这些观点纯属主观臆断,完全不符合事实,只要有这样观点的人,就可以肯定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很粗浅,甚至根本不了解,这样一味否定是很不科学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由其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和六种根本属性所决定,因而不是封建,亦非宗教,不存在迷信,更不是糟粕。就以误会最深的佛家文化而论(下同),正如著名学者高志其所说:「佛学不是纯粹的宗教,但它却具有宗教的功能与使命;佛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但它却能涵盖与阐述科学发展的原理;佛学也不是纯粹的哲学,但它却具有超越哲学而抵达哲学本源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实际上佛学包容了文化的根本原理与精义,包容了科学的根本原理与精义,包容了哲学的根本原理与精义,同时也包容了宗教的根本原理与精义。由于它既可阐述物质领域的科学原理,又可阐述精神领域的科学原理;既具至高无上的理性思惟,又具深入透达的实证境界,所以可称为是大科学。」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不是封建。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就其产生的社会形态而言,均在封建社会以前就早已形成,绝非封建分封制下的产物。就其根本属性及其形成的主客观条件而言,封建社会及人类任何社会制度本身不会产生宇宙人生规律,而揭示宇宙人生规律的圣哲智慧不受任何社会制度限制。所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能强加「封建」而予以否定。德国马克斯.米勒说:我们在圣哲所倡导的美德上,找不到一点人性的弱点和低劣的东西,它是迄今所知最完美无上的道德准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受到世界上那么多大师级专家学者的尊崇,有那么多仁人志士身体力行,而且被无数实践所检验,被现今诸多科学领域的大量成果所证实,也绝不是以「封建」就能否定得了的。况且,封建社会也曾较长时期多次出现过让世界瞩目的太平盛世,同样也产生了让世界尊崇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能以短暂的末代衰落而否定一个朝代乃至整个民族文化,否定民族文化就等于摧毁整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这岂不是弥天之大谬!

或有人问,儒家男尊女卑的观点难道不是封建吗?其实,此封建并非彼封建。这里所说的男尊女卑最早是来自《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其意是在阐述男干(天)女坤(地)的人生哲理,即:男子要自尊自爱、仁义忠恕,为家国天下树立良好形象;女子要谦卑柔顺,承托维系家庭的和谐运营,给家人以温暖和安宁。男女分别依大自然所赋予的禀性及能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维护天道人伦,这样家庭社会才能和谐,进而达到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天下太平。然而,许多辞书将「虽不曾夫贵妻荣,我只知是男尊女卑」中的男尊女卑解释为,尊,地位高;卑,低下。在封建社会里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这是重男轻女的不平等封建礼教。显然,「男尊女卑」至少有两种不同解释,不能将元朝「男尊女卑」的含义强加给周朝的「男尊女卑」,然后又批判周朝的男尊女卑是不平等的封建礼教。其实如果细细体会元朝男尊女卑的含义,也有周朝男尊女卑的韵味,因为它是出自内心的真诚,没有丝毫强迫的意味。类似于这种张冠李戴、误解和错解,甚至歪曲之处很多,诸如「致知在格物」、「割不正不食」、「仁者无敌」、「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唯我独尊」、「人定胜天」等等,是以自我见解望文生义解错了,而不是古圣先贤表错了。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宗教。现有宗教概念可概括为四类。一是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明白事理,了解真实情况的专家学者及大师们所称的宗教,其含义是「人类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就此意义而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名符其实的宗教,这样的宗教也可称为传统的宗教,而绝不是现在社会上所认为的宗教。二是佛家自称的宗教,宗指宗门,即禅宗;教指宗门以外的九个宗派,即教下,宗门与教下合称为宗教,即佛家十个宗派的简称,与现在社会上所谓的宗教毫不相干。三是一般学术界所称的宗教。这实际是外来语,由于对其阐释定义很多,「一般认为,宗教是以信仰和崇拜超自然力量和境界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由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社会文化体系」。此宗教的主要特征是,一般都有唯一创造并主宰宇宙(万能)的神,神与教徒是父子或主仆关系,教徒不能怀疑质问神,不可妄称神名,不许信奉其他宗教,更不能升格为神。而传统的儒释道没有树立这样的神,教学中只有师生关系,学生对导师的教导不懂可存疑,允许质询和辩论。佛家导师传授学生超胜绝妙的修行方法就是信愿持名,即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而学生中有许多不同宗教教徒,且学生可以升格为导师。所以传统三家文化不属于这样的宗教,我们将传统儒释道文化与上述定义及其特征相对比,均不符合所涉内容。首先其核心不存在,当然无相应要素,也无体制可言,自然构不成体系,其特征也不相符。四是现在社会不明真相的群众所认为的宗教。因受历史和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有许多人认为,凡宗教都是封建、迷信、糟粕。而实际上,传统文化由其根本属性所决定,当然不在此列;不但如此,其他传统宗教也不属此列。

上述

一、

二、四三个宗教概念比较清楚,无须说明。但在应用第三个进口的宗教概念时应明白,嫁接名词或移植含义。要特别注意传统三家文化六种根本属性,尤其是原始性和真理性,一定要与现代三家文化区分清楚,不可混为一谈。如果以现代三家文化看待传统三家文化,实则谬之误矣。以佛教而言,传统的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简称,它是非常重要、无可替代、究竟圆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而现代佛教至少有五种表现形式:一是学术的佛教,是把佛家文化当作哲学、科学和艺术等来研究的文化学术体系;二是宗教的佛教,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演化后的表现形式;三是旅游的佛教,这是宗教的佛教二次演变发展成的一种文化产业;四是企业的佛教,这是宗教的佛教再次演变发展成的另一种产业;五是邪教的佛教,这是打着佛教的旗号,干着完全与佛陀教育相悖之事的邪教。对此,一定要区分清楚。将传统佛教混同于现代佛教,这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最大误会和悲剧。

现代社会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佛家文化的误会太深,其原因很复杂。除历史因素之外,首先是佛家经典揭示的事实真相深奥微妙,与我们所能够感知的表象差距太大,所以初次接触者往往不解其意,有的将其当神话看待,有的甚至以迷信、糟粕视之。此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正确的做法是,要以纯正的佛家注释或讲解为依据,不要受那些冒充内行者谬论的影响,误把真理当迷信、把珍宝当糟粕。其次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佛家文化演变失真严重,再加之深入研究佛家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太少,而浅尝辄止、自以为是的专家学者,因不理解或以自我见解类比猜测传统佛家经典所揭示的宇宙事实真相,得出许多错误结论,误导了大批不明真相之人,形成了如今贬斥真理、迷信伪科学的社会局面。这样一来,使人类无法得到圣哲慈悲的恩泽,让真正的民族瑰宝尘封千年,使败毁人类道德的糟粕施虐华夏。因此,许多仁人志士强烈呼吁:中华民族该警醒了,该认祖归宗了!而且要尽快以传统文化教育净化人心,挽救社会,化解灾难,否则将会造成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人类就会因此而付出沉痛的代价。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许多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复兴迹象,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及家庭与个人深受其益,使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于是就有人问,为什么让这么好的人类文化瑰宝被长时间遗弃?也有人疑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然如此之好,中国人为什么自己不要,却要崇尚并不究竟的西方文化,甚至还要全盘西化?对此,一定要及时正确引导,不要再搞所谓的讨论、辩论和争论,不能再起内讧而招惹外侵。也不必追究有关历史、朝代、制度或任何组织、个人的失误与过错,要秉持「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教诲,以博大的胸怀和真诚恭敬的态度,切切实实用圣哲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指导我们的实践,不要违背人类和大自然的规律,这才是唯一真实可靠的康庄大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到时迷惑自然会释然于天下。

(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身不存在迷信问题。关于迷信,有两种概念:一是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也就是没有认识清楚就相信则是迷信,没有搞清楚就批评或否定则是迷信中之迷信,这都是违背科学的;二是指一些非理性、非科学的社会习俗现象等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同时具备六种根本属性,尤其是真理属性,所以本身不存在迷信问题。仍以佛家文化为例,著名学者尤智表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佛法的理论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故凡对于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视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坚强的理论基础。」

就理论而言,圣现量和圣言量本身不存在迷信问题,所以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迷信,这本身就属概念性错误。但凡现量、比量、凡言量本身可能存在迷信问题,接受圣言量、凡现量、比量、凡言量也可能存在迷信问题,我们一定要区别清楚,不能一概而论。应当而且必须明白,迷信真理不会出现根本性大问题,应采取正面宣教引导的方式,不必限制,更不要禁止;而迷信谬论则会后患无穷,必须严防和禁止,绝不可颠倒行事。或有人问,道家有关灵魂及佛家所说的轮回是不是迷信?就事实而言,对好多自然现象,在还未研究清楚的时候应存疑,而不应否定。当科学发展到今天,尤其是量子科学和催眠疗法等有关前卫科学及其实践的发展,以及大量相关科学实验研究,其结果均证明灵魂和轮回确实是存在的。要知道,在宇宙的构成中,不仅有人类能够看得见的显性物质,而且还存在人类看不见的暗物质、暗能量及其他不同维次空间众生等隐性物质。如果肯定显性物质而否定隐性物质,则是反科学行为。对此如有兴趣,请参看《生命轮回的科学证明》及《无量之网》等相关资料。

(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是糟粕。现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凡符合所谓时尚或欲求的就是精华,与所谓时尚或欲求相违的则认为是糟粕。其实不然,现在许多所谓时尚及欲求恰恰是糟粕,因为它诱使人们增长贪欲并释放相应负能量,过度占有和浪费资源,折损和透支福报,贬损幸福感,增加灾患因素,使人萎靡不振、腐化堕落,甚至诱发灾难。而能够端正信念,升华净化人心,挽救社会的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精华。由于它能使人们克化贪欲并释放相应正能量,延缓和节约资源消耗,蓄积成就相应福报,珍惜和增益幸福感,使人提升灵性,健康向上,和谐身心世界,化解灾难。

试想,如果真的是糟粕,那么传统文化的缔造者怎么会被尊为圣哲,传统文化怎么会被称为绝对真理,怎么会承传几千年,又得到那么多有智慧的帝王将相、世出世间大师级学问家、高士、大善之人和后来真正的专家学者们的尊崇?难道深具智慧的内行不如世智辩聪的外行?如果真的是糟粕,早就被历史淘汰了,轮不到我们劳神费力的鉴别。试问,当今世界的鉴评家们有谁的境界超过圣哲?既然境界远不如圣哲,又如何鉴别圣哲的真理?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要知道,是自己误解、错解、歪曲了真理,是自己的思想认识有问题,而不是圣哲的智慧有问题;自己的妄念邪见是糟粕,而不是圣哲所揭示的诸法实相是糟粕。当然,在不明大道、以妄见邪知猜测经典意思的所谓专家学者们眼里,宇宙导师不如自己,只有自己的见解才是真理,经典中的真理则是谬论。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自以为高明的批评家,藐视先祖、批评圣哲、诋毁真理,这在当今社会比比皆是。问题是当他的错误见解影响和误导绝大多数不明真相的人,造成大众离道悖德、是非颠倒,深陷人类自设的种种陷阱,诸如怪诞的时尚、卑俗的享受、偏激的人权与极端的自由等等,而肆意败坏道德,恣意伤害物命,刻意扰乱社会,任意破坏自然,使世界产生混乱的时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这样的事情该谁来关注?这类问题由谁来解决?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为具备六种根本属性,尤其是真理性、恒常性和实用性,所以非但不是糟粕,而且是珍奇稀有的人类文化瑰宝,若把瑰宝当糟粕,则会铸成弥天之大错!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揭示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即所谓道;同时教诲我们人类要遵循和随顺大自然的法则,此即所谓德。并且教导我们如何明道培德,此即所谓开慧纳福。世界十大思想家、教育家之首孔夫子的教育四科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把德行放在第一,也就是把德育做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其他基本知识做为附带内容。现代社会虽倡导德育第一,而实际却把智育做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教育则名存实亡,没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这是因为把精华当糟粕被遗弃了,从而失掉了根本,使人们迷失了方向,当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才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和根源之所在。

古圣先贤早就告诉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也始终贯彻了这一原则。凡很好的落实这一原则,则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就会出现太平盛世;凡违背这一原则,则国运衰微,人心浮动,社会*。除此而外,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是暂时而终究无效的。这是中华民族无数富有智慧的先哲们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宝贵经验结晶。有圣哲指出,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十善业道经》。并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道德的根本是孝亲尊师,遵循这一人伦大道,并将其落实在日常生活及处事与待人接物上,这便是德。这是做人的根本,凡是人就应该这样,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就难以立身处世,就会出现家庭不和、道德沦丧、社会混乱,国家也就失去了安定兴旺的根基。一个有孝敬之心的人,无论干什么都会尽心竭力、清正廉洁,成为大众的榜样,反之则不然。「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有了这个根本,无论干什么都会成功,孝感动天、至诚感通。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师长是小孝小敬;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孝敬天下的父母、师长是大孝大敬;能成圣作贤普利一切,使十方三世众生获益无穷,则是至孝至敬。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伦理道德问题的最佳途径。因为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恰恰是伦理道德出现偏差所造成的恶果,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诸如本性与习性冲突问题、世界观问题、价值观问题、人生观问题、权力观问题、四种教育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家庭和谐问题、心理问题、健康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就业问题、腐败问题乃至国家问题、民族问题、政党问题、人类生存问题等等,均可将其正本清源、消弭化解于无形。通过对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的学习考察,得到的结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独存的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最完美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宝典,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绝妙之方,是挽救社会、拯救人类唯一有效的灵丹妙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罗德.约瑟.汤恩比博士曾说过:「能够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劫难,只有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和大乘佛法。」

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理论上讲,由其所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和所具备的六种根本属性,再加之其独存性所决定,因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从实际应用效果上讲,无数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确实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这已被世界许多专家学者所公认。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们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科研成果在技术应用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具有高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看来,释迦牟尼、摩西和耶稣对人类所做的贡献远远超过那些聪明才智之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如果人类要保持自己的尊严,要维护生存的安全以及生活的乐趣,那就应该竭尽全力的保卫这些圣人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并使之发扬光大。」

人类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违背自然规律、脱离伦理道德的高科技,将使世界更快的走向毁灭,这实际是反科学的。在物质高度文明、科技飞速发展、道德日益衰落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愈来愈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重视。人类历史经验教训还告诉我们,依靠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等,无法解决当今世界的社会问题,只有伦理道德教育才是唯一解决社会问题真实而有效的法宝,除此而外别无他途,这已成为世界社会问题专家和相关学者们的共识。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七十五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联合宣言中提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四十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效用。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英国牛津大学鲍罗登博士说:虽科学、哲学有长足进步,然其发明最如理处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广大处、最真实适用处,绝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现在只有佛法可以救世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尤其是佛家文化,不但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而且是宇宙最先进的文化。古今世界无数实践证实,佛家经典理论超越时空,传统的佛陀教育能够解决一切实际问题。这绝非赞美之辞,它的理论、方法、实践和效果皆彰显了其超胜绝妙的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五千年的理论方法、五千年的实践经验、五千年的丰硕成果和五千年的文化理念,也为我们证实了这一点。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效用,远的不说,就以二00六年十月七至九日,和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介绍,引起世界一百九十多个国家重视的安徽庐江汤池传统文化教育,和澳洲图文巴市多元民族宗教团结的实验成果而言,足以证明其神圣奇特的效用,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恢宏伟大的科学实验。因之而来,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国家印尼,正在全国一万五千多所中小学推展《弟子规》。再加之最近几年在祖国各地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等,使妻离子散的家庭破镜重圆,使放荡不羁的浪子彻底回头,使罪犯从内心深处生起重新做人的坚定信念,使十恶不赦的恶人变成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大善之人,使难教难管的学生和员工发生根本变化,使腐败成性的官员们变成了人民的公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涌现出成千上万个活雷锋……这样的成果确实让人感到振奋,使我们看到家庭与社会和谐的真实效果和希望所在。试问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化、哪一种学说、哪一种理论、哪一种方法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

中国历史及现代事实雄辩的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用于国家,则「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成就太平盛世。如: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康干盛世等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则上下一心,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长久不衰。如:仁行天下的同仁堂及有关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与稻盛和夫案例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用于家庭,则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家庭和睦、幸福安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用于个人,则可以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凡成圣,从而得到身心健康、生活愉快、万事如意。正如罗琲罗博士所说:圣哲教育精确而客观的描述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和平与安宁的幸福之路。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哲学的最高峰。恩格斯指出:「佛教徒处在理性思惟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惟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世界著名哲学家方东美先生说:「释迦牟尼是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世界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发明家王季同说:「哲学对这个(宇宙本体,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而佛教却是亲证。」

关于哲学,它的作用之一就是揭示「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及其规律」,其最高境界是「即一切而又超越一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有哲学根本达不到这种境界,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佛家传统文化已圆达此境,所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哲学的最高峰。如果我们人类对圣哲经典有所重视的话,对于一切问题(包括前面所列举的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哲学问题等等),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多时间,耗费那么多精力,付出那么大代价,就可以得到解决。譬如物质和意识第一性的问题、宇宙和人类许多奥祕等等,三千多年前宇宙导师就已给出圆满答案。事实上物质和意识两者不可分割,同时存在,并且统一于宇宙万有本体。凡物质都有意识,包括植物、矿物和虚空在内,只是我们忽视或不易感知而已,现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其实我们人类应当在宇宙大导师的指引下,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学习和相关应用研究上,而不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探索研究已有圆满答案的所谓宇宙及人类奥祕,因为那不是我们的职责,其绝大多数也不是我们人类所能够探索得了的,且有许多方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由于我们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直觉等等都非常非常有限,即使藉助最先进的设备和最精密的仪器,仍然难以明了宇宙万物的事实真相,对宇宙人生的观感只能是片面或失真的。而佛陀是智慧福德究竟圆满、具足十力四无畏的圣哲,真正圆满透彻的亲证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这是完全回归自性,彻底突破宇宙维次空间后自然具备的能力),所以被称为宇宙大导师。我们人类不接受这样导师的指导教诲,而要执意依靠自己粗浅的认知和虚妄的见解,藉助有限的仪器设备去探索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生之奥祕,在究竟圆满的真理之外还要另寻一个所谓的真理,就如同无知顽劣的小孩,违拗经验丰富的父母之呵护,排斥道德学识已达顶峰的导师之教诲,非要自己另搞一套,这样碰壁受挫在所难免。自己坠深渊陷泥潭赴火海不说,可悲的是不明真相的广大民众要跟着深受其害,岂不悲哉!

(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科学的最高峰。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科学的最高峰这一事实,有好多人认为这主要是针对教育科学而言,实际并不仅限于此。尤其是佛家传统文化的大乘部分,不但是教育科学的最高峰,而且是现代乃至未来科学和哲学的最高峰,其所涉及的内容和揭示的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是人类科学无法比拟和所企及的,所以大乘佛法对人类科学的指导意义毋庸置疑。

在宏观的宇宙科学方面,佛家经典对宇宙的形成及其概况的描述,人类将永远无法企及。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发现,宇宙不可估量的深遂博大与神祕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与能力(实际上也超出了整个人类和一切生命的预料与能力)时,毅然向全世界宣布放弃对宇宙这一终极真理的研究。对此,他引用了英国一位著名文学家的语言说到:「宇宙比我想象的不可思议还要不可思议」。现代天文学家估计,离我们地球最远的天体是二百亿光年。而佛家经典中告诉我们,宇宙中有十亿剎微尘数世界海系,一个世界海系有一百零一个世界海,一个世界海有十个不可说微尘剎世界种,一个世界种有无量数佛剎。一个佛剎约为1.618×10^6亿光年,也就是说,人类能够观测到的范围还未超出我们地球所在的娑婆世界这一个佛剎(仅是其1/4045),而宇宙之中约有4.08545×10^(114695×2^125+95)个这样的佛剎,且所说宇宙仅为虚空的一片云。中国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学雷在「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宇宙」一文中谈到的宇宙大爆炸和恒稳态理论等,是我们人类研究的最新成果,有些观点很不成熟甚至是违背事实真相的。而佛家经典中对宇宙的描述是「一时顿现」,绝不是大爆炸;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而绝非恒稳态,其生灭的频率可达2.24×10^12次/秒左右,而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皆是以此频率连续不断闪现的相似立体幻相累积的效果,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博士曾说,「对原子研究的最后结论:世界上没有物质这个东西,所有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识和心智。心识是一切物质的基础」。这一结论与佛家讲的「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比较接近,尽管已经非常了不起,但离事实真相还有很大的差距,佛家经典对此阐释则达到极其精微的程度。

在微观的量子科学方面,佛家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是指宇宙源起,阿赖耶的闪现,与现代科学所讲的0能量场相关;「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这是讲宇宙元幻显频次及相应事实真相,与弦论和超弦论相关;三千多年前佛陀所看到的邻虚尘,与量子力学至今苦苦寻觅的最小而不能再分的基本粒子相关;宇宙中的暗能量和暗物质,与佛家讲的三细相和十法界相关;一微尘中有世界,世界又有微尘,微尘又有世界……如此无穷无尽,这实际上就是圆满的全息理论。在宇宙不同维次空间方面,佛家经典中的十法界乃至无量法界,与现在科学界所讲的平行空间相关。但实际上不同空间并非平行,而是互融互摄,其形成是由相应主体寂定程度所决定的。

现在科学界认为,在宇宙中某特定空间存在虫洞或时空隧道,而实际上所谓的虫洞和时空隧道无时无处不在,与能否感应或突破不同维次空间的相应主体生物能场有关。佛家的「一念越三祇」、「芥子纳须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皆是圆满的相对论,黑洞即须弥,亦妙高;飞碟即轮宝。宇宙万物的形成、人类的出现和外星人等现代科学之谜,都可以从佛家经典中找到明确的阐述。由于篇幅关系,在此不一一赘述。中国科学院朱清时院士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如果将来有什么理论能代替科学的话,那一定是佛法,因为佛法太完美了,已经达到了至善的境界」。

如上所述,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方面来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我们要珍惜先哲们垂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维护人类文化安全,捍卫人类精神家园;要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能让其被肆意歪曲、诋毁、蚕食和否定;要以真诚恭敬之心,应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解决当今社会(包括哲学和科学)的一切问题;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绝不能让人类文明的传承在我们手里中断,这才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应该做的事,也是真正正确的科学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次接触者不能对有关理论融会贯通,对相应客观事实无法正确认知,再加上浮躁的情绪态度和难以克制的习气,所以会对应用范围及其效果造成很大影响。要知道这个问题不在三家传统文化本身,而在我们自己。绝不能用传统文化来装点门面,更不能自己不加修习,专以此为尺度来衡量指责别人,这样不但适得其反,而且会贬损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来源于自性,还应回归于自性,也就是常说的「反求诸己」,而不是苛求他人。因此,在应用中要正确领会传统文化理念,与自性本质属性相适应,以诚敬之心身体力行,将其真正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实践之中,坚持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到一定程度才能融会贯通,并感化带动别人,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目的,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世界许多有识之士的尊崇。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罗德.约瑟.汤恩比博士所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过去的成就和历史经验,已使其具足统一世界的资格,这正是西方所显著缺乏的。在这种成就的力量上,中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有希望带领人类政治进入大一统的世界。」这本来是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成果及其影响而言,更具体的说,应指中国的《群书治要》,而并非指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乃至其他方方面面。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但可以带动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可以带动整个世界走向和平。

由于许多大德和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中华文化复兴的梦想已曙光初现。中国是世界文化大国,也是世界文化强国,这一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毋庸置疑,只是不能普遍为世人所认知而已。做为炎黄子孙,不应以「去中国化」而阻碍人类文明的传承;也不应据此为傲,因为有许多外国学者和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学习和应用已远远超过我们自己,我们不能等着外国汉学家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教导国人。我们必须觉醒,不要受和平演变及其代言人蛊惑离间的影响。诋毁和破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是诋毁人类共同的精神灵魂,破坏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岂不成了人类共同的罪人!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并且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在习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奋发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发挥奇妙作用的伟大魅力。我们盼望着中华文明光辉的再现,也期待着人类灿烂辉煌的到来。中华民族这一人类文明巨人要重新站起来,引领整个人类走向美好未来。

第15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报告

主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學習心得報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1]

「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2]

「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13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3]

一、什麼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指來自真如自性而傳承不悖真常普世充滿智慧的文化。

其意有六:一是原始性,即其內容不需要經過任何人為加工,完全順承宇宙人生規律的自然屬性,如果經過所謂的「發展」或「完善」,則會失去其原有的真如實性;二是真理性,即其內涵完全與宇宙人生自然規律相符合,是自然屬性的真實表露,是真正意義上的絕對真理,就與之契合的程度而言,過與不及皆非絕對真理;三是恆常性,即其內涵不但具有連續性、完整性,而且是超越時間和空間,歷久而彌新,永遠不會過時;四是普適性,即其精神內涵適應任何不同時代的國家、地區、民族、黨派、組織和個人等,是真正意義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歷歷可考,顛覆不破;五是涵容性,即其不但能夠適應融入一切文化,而且能夠包容涵蓋一切文化,圓融無礙,潤物無形;六是實用性,即其來自真如實性,應用於實際,效用真實微妙,只要肯遵循順應,皆得其益,其受益多少隨契入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別。

上述六個方面實際上就是傳統文化的根本屬性。

傳統文化是具有圓滿道德的聖哲智慧與宇宙萬有本體完全契合的產物,即是宇宙人生規律通過聖哲智慧的完美表露。它是宇宙人生規律的真實反映,是聖哲親證「聖現量」[4]境界的真實展現,是絕對真理,而不是經過實驗或實踐總結概括所得到的「比量」[5]結論,即相對真理。此即傳統文化產生的「客觀本質」條件。

通過對世界主要文化歷史的學習考察認為,一種文化要被確認為傳統文化,一般要經過千年的承傳作用。即使放寬條件,至少也要經過五百年的傳承作用才能確認。那些歷經滄桑、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下來、光芒永不磨滅的[6]才稱得上傳統文化。這是傳統文化產生的「主觀認知」條件。

據上所述,代表中華民族文明的原始儒釋道三家文化(簡稱傳統三家文化,下同),完全符合相應標準[7],具備傳統文化六種根本屬性,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8]不但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核心成分,而且矯正和提升了人們對中華民族本土文化的認知。

由於傳統文化傳承作用的主要載體是語言及文字典籍等,其中以原始經典最為可靠,所以本文所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要指儒釋道三家文化原始經典,這也是儒釋道三家文化最純正的精華部分。不包括因演變退化而失真甚至與相應傳統內涵相悖的近、現代三家文化,也暫不含傳統儒釋道三家文化以外的其他國學(因無暇全面考察,故寧缺毋濫)。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承傳至今,綿延幾千年而不絕,至少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第一,由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宇宙人生規律的真實表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其六種根本屬性,如果缺少其中一個,都有被淘汰的可能)。而人類有認知真理、掌握真理、應運真理的迫切需要(任何組織與個人都很難阻止和改變人類這最根本而又最崇高的追求)。因此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夠綿延幾千年而不絕。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被世界其他文化所宗崇的主要原因。因此,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我們必須樹立民族文化堅定的自信之心!

第二,由於聖哲和祖師大德們慈悲濟世的弘願和圓滿智慧起用的結果,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夠承傳幾千年而不絕。如果沒有他們善巧方便地闡發、演說和承傳宇宙人生的圓妙真理,我們人類至今還會處在黑暗迷蒙之中。因此,我們應真誠地感恩聖哲及祖師大德和所有為傳統文化承傳做出貢獻的人們!

第三,由於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創造了人類獨有而充滿智慧且先進實用的漢字和文言文,這是傳統文化傳承的絕妙工具。中國的漢字是智慧的符號,文言文是智慧傳承的絕妙載體。如果不把語言和文字分開,隨著時代的演化變遷,過若干年後就不會有人懂得三家文化典籍內容的真實含義。因而中華民族的漢字和文言文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遠遠超過世界其他任何人類文明,包括中國的「四大發明」在內。因之,中華民族的漢字和文言文也必將成為引領世界文化交流和傳承的理想而先進的工具[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英國在內)已經開始學習漢語了]。因此,我們應真誠地感恩具有偉大智慧的先祖們!

第四,由於中華民族在幾千年來,形成了傳統文化完備的教育傳承體系:一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祖輩世代沿襲的家文化(包括家道、家學、家風、家業等),尤其是傳統文化世家,做到了言傳身教,信解行證,使傳統文化枝繁葉茂,根深蒂固;二是私塾獨特的教學方式和選賢用能的科學制度,扶助、鞏固和加深了人們的傳統文化理念;三是不可忽視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培養了人的良好習性,保護了人的善良稟性,開發了人的純真本性;四是整個社會大環境有崇尚學習和落實傳統文化的風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這四者分別體現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國家教育,其內容均未超出倫理、道德、因果、科學、哲學的智慧教育範疇。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夠一脈相承,綿延幾千年而不絕。因此,我們要真誠地感恩偉大的祖國!熱愛勤勞純樸的人民!

第五,由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本源和渾厚的底蘊,與宇宙人生規律暗合道妙。因而,使佛家這一外來文化能夠根植於華夏大地,並且提升與矯正了我們對本土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認知和篤行。從而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夠綿延幾千年而不絕。因此,我們要真誠地尊敬和愛戴崇德興仁、具備人類優良傳統和智慧、胸懷博大、善於包容的偉大中華民族!同時,也為能夠出生在這樣的國度而倍感慶幸!

由於上述原因,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夠綿延傳承幾千年而不絕,成為人類文化傳承應用成果卓著的唯一獨特典型範例,這絕非偶然!世界著名歷史學家(英)阿諾爾德.約瑟.湯恩比博士對此認識可謂深刻而又透徹。

二、必須糾正和化解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錯誤誘導和認知

幾千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充滿智慧的圓滿真理。他不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是整個人類的文化瑰寶。這是因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但是唯一完美的倫理、道德及因果規律寶典,而且是唯一圓滿的哲學大典,同時也是唯一終極的科學盛典……

但在現今社會,一提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相當一部分人則認為是封建、是宗教、是迷信、是糟粕……其實這些觀點純屬主觀臆斷,完全不符合事實。只要有這樣觀點的人,就可以肯定他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很粗淺,甚至根本不了解。這樣一味否定是很不科學的。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由其產生的主客觀條件和六種根本屬性所決定,因而不是封建,亦非宗教,不存在迷信,更不是糟粕……

就以誤會最深的佛家文化而論(下同),正如著名學者高志其所說:「佛學不是純粹的宗教,但它卻具有宗教的功能與使命;佛學不是純粹的科學,但它卻能涵蓋與闡述科學發展的原理;佛學也不是純粹的哲學,但它卻具有超越哲學而抵達哲學本源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實際上佛學包容了文化的根本原理與精義,包容了科學的根本原理與精義,包容了哲學的根本原理與精義,同時也包容了宗教的根本原理與精義。由於它既可闡述物質領域的科學原理,又可闡述精神領域的科學原理;既具至高無上的理性思維,又具深入透達的實證境界,所以可稱為是『 大科學』。」

(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本身不是封建

儒釋道三家傳統文化,就其產生的社會形態而言,均在封建社會以前就早已形成,絕非封建分封制下的產物。就其根本屬性及其形成的主客觀條件而言,封建社會及人類任何社會制度本身不會產生宇宙人生規律,而揭示宇宙人生規律的聖哲智慧不受任何社會制度限制。所以,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能強加「封建」而予以否定。

德國馬克斯.米勒說:我們在聖哲所宣導的美德上,找不到一點人性的弱點和低劣的東西,它是迄今所知最完美無上的道德準則。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能夠受到世界上那麼多大師級專家學者的尊崇,有那麼多仁人志士身體力行,而且被無數實踐所檢驗,被現今諸多科學領域的大量成果所證實,也絕不是以「封建」就能否定得了的。況且,封建社會也曾較長時期多次出現過讓世界矚目的太平盛世,同樣也產生了讓世界尊崇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能以短暫的末代衰落而否定一個朝代乃至整個民族文化。否定民族文化就等於摧毀整個民族的精神靈魂。這豈不是彌天之大謬!

或有人問:儒家「男尊女卑」的觀點難道不是封建嗎?

其實,此「封建」並非彼「封建」。這裡所說的「男尊女卑」最早是來自《周易.繫辭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其意是在闡述男乾(天)女坤(地)的人生哲理,即:男子要自尊自愛,仁義忠恕,為家國天下樹立良好形象;女子要謙卑柔順,承托維繫家庭的和諧運營,給家人以溫暖和安寧;男女分別依大自然所賦予的稟性及能力,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維護天道人倫。這樣家庭社會才能和諧,進而達到民族團結,國家穩定,天下太平。

然而,許多辭書將「雖不曾夫貴妻榮,我只知是男尊女卑。」[9]中的「男尊女卑」解釋為:「尊,地位高;卑,低下。在封建社會裡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這是重男輕女的不平等封建禮教。」

顯然,「男尊女卑」至少有兩種不同解釋。不能將元朝「男尊女卑」的含義,強加給周朝的「男尊女卑」,然後又批判周朝的「男尊女卑」是不平等的封建禮教。其實如果細細體會元朝「男尊女卑」的含義,也有周朝「男尊女卑」的韻味,因為它是出自內心的真誠,沒有絲毫強迫的意味。

類似於這種張冠李戴、誤解和錯解,甚至歪曲之處很多,諸如:「致知在格物」[10]、「割不正不食」[11]、「仁者無敵」[12]、「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唯我獨尊」、「人定勝天」等等。是以自我見解望文生義解錯了,而不是古聖先賢表錯了。

(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非宗教

現有宗教概念可概括為四類。

一是進行了較深入研究,明白事理,了解真實情況的專家學者及大師們所稱的「宗教」。其含義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就此意義而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名符其實的宗教。這樣的宗教也可稱為傳統的宗教。而絕不是現在社會上所認為的「宗教」。

二是佛家自稱的「宗教」。宗:指宗門,即禪宗;教:指宗門以外的九個宗派[13],即教下。宗門與教下合稱為「宗教」,即佛家十個宗派的簡稱。與現在社會上所謂的「宗教」毫不相干。

三是一般學術界所稱的「宗教」。這實際是外來語,由於對其闡釋定義很多。「一般認為,宗教是以信仰和崇拜超自然力量和境界為核心的社會意識,是由宗教觀念、宗教體驗、宗教行為和宗教體制四個基本要素構成的社會文化體系。」[14]。此「宗教」的主要特徵是:一般都有唯一創造並主宰宇宙(萬能)的神,神與教徒是「父子」或「主僕」關係,教徒不能懷疑質問神,不可妄稱神名,不許信奉其他宗教,更不能升格為神;而傳統的儒釋道沒有樹立這樣的神,教學中只有師生關係,學生對導師的教導不懂可存疑,允許質詢和辯論,佛家導師傳授學生超勝絕妙的修行方法就是「信願持名」,即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而學生中有許多不同宗教教徒,且學生可以升格為導師[15]。所以傳統三家文化不屬於這樣的「宗教」。我們將傳統儒釋道文化與上述定義及其特徵相對比,均不符合所涉內容。首先其「核心」不存在;當然無相應要素,也無體制可言,自然構不成體系。其特徵也不相符。

四是現在社會不明真相的群眾所認為的「宗教」。因受歷史和諸多複雜因素影響,有許多人認為:凡「宗教」都是封建、迷信、糟粕。而實際上,傳統文化由其根本屬性所決定,當然不在此列。不但如此,其他傳統宗教也不屬此列[16]。

上述

一、

二、四三個宗教概念,比較清楚,無須說明。但在應用第三個進口的「宗教」[17]概念時應明白:「嫁接」名詞或「移植」含義,要特別注意傳統三家文化六種根本屬性,尤其是原始性和真理性,一定要與「現代」三家文化區分清楚。不可混為一談。如果以「現代」三家文化看待傳統三家文化,實則謬之誤矣。

以佛教而言,傳統的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簡稱,他是非常重要、無可替代、究竟圓滿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而現代佛教至少有五種表現形式:一是學術的佛教,是把佛家文化當作哲學、科學和藝術等來研究的文化學術體系;二是宗教的佛教,這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佛教演化後的表現形式;三是旅遊的佛教,這是宗教的佛教二次演變發展成的一種文化產業;四是企業的佛教,這是宗教的佛教再次演變發展成的另一種產業;五是邪教的佛教,這是打著佛教的旗號,幹著完全與佛陀教育相悖之事的邪教。對此,一定要區分清楚。將傳統佛教混同於現代佛教,這將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最大誤會和悲劇。

現代社會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尤其是對佛家文化的誤會太深,其原因很複雜,除歷史因素之外,首先是佛家經典揭示的事實真相深奧微妙,與我們所能夠感知的表象差距太大,所以初次接觸者,往往不解其意,有的將其當「神話」看待,有的甚至以「迷信」「糟粕」視之。此所謂「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18]。正確的做法是:要以純正[19]的佛家註釋或講解為依據,不要受那些冒充內行者謬論的影響,誤把真理當迷信、把珍寶當糟粕。其次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佛家文化演變失真嚴重,再加之深入研究佛家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太少,而淺嘗輒止、自以為是的「專家學者」,因不理解或以自我見解類比猜測傳統佛家經典所揭示的宇宙事實真相,得出許多錯誤結論,誤導了大批不明真相之人,形成了如今貶斥真理,迷信偽科學的社會局面。

這樣以來,使人類無法得到聖哲慈悲的恩澤。讓真正的民族瑰寶塵封千年,使敗毀人類道德的糟粕施虐華夏。因此,許多仁人志士強烈呼籲:中華民族該警醒了,該認祖歸宗了!而且要儘快以傳統文化教育淨化人心,挽救社會,化解災難,否則將會造成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人類就會因此而付出沉痛的代價。

值得慶幸的是,由於許多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已在世界範圍內呈現復興跡象,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及家庭與個人深受其益,使人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偉大魅力。於是就有人問:為什麼讓這麼好的人類文化瑰寶被長時間遺棄?也有人疑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既然如此之好,中國人為什麼自己不要,卻要崇尚並不究竟的西方文化?甚至還要全盤西化……對此,一定要及時正確引導,不要再搞所謂的討論、辯論和爭論了!不能再起內訌而招惹外侵了!!也不必追究有關歷史、朝代、制度或任何組織個人的失誤與過錯,要秉持「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20]的教誨,以博大的胸懷和真誠恭敬的態度,切切實實用聖哲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指導我們的實踐,不要違背人類和大自然的規律,這才是唯一真實可靠的康莊大道,是構建和諧社會、維護世界和平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最佳途徑。到時迷惑自然會釋然於天下。

(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本身不存在迷信問題

關於迷信,有兩種概念。一是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21]。也就是沒有認識清楚就相信則是迷信;沒有搞清楚就批評或否定則是迷信中之迷信。這都是違背科學的。二是指一些非理性、非科學的社會習俗現象等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由於同時具備六種根本屬性,尤其是真理屬性,所以本身不存在迷信問題。

仍以佛家文化為例,著名學者尤智表說:「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佛教不是神道設教,不是精神痛苦時的麻醉劑,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處世接物的實用之學,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觀的,徹底的,具體的,積極的,入世的,實用的宗教……科學愈昌明,佛教的教義愈發揚光大……這是因為佛法的理論,都能透過科學的考驗,故凡對於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真義,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視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堅強的理論基礎。」

就理論而言「聖現量」和「聖言量」[22]本身不存在迷信問題,所以認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迷信,這本身就屬概念性錯誤。但「凡現量」[23]、「比量」、「凡言量」[24]本身可能存在「迷信」問題,接受「聖言量」、「凡現量」、「比量」、「凡言量」也可能存在「迷信」問題。我們一定要區別清楚,不能一概而論。應當而且必須明白,迷信真理不會出現根本性大問題,應採取正面宣教引導的方式,不必限制,更不要禁止;而迷信謬論則會後患無窮,必須嚴防和禁止。絕不可顛倒行事。

或有人問:道家有關「靈魂」及佛家所說的「輪迴」是不是迷信?

就事實而言,對好多自然現象,在還未研究清楚的時候,應存疑,而不應否定。當科學發展到今天,尤其是「量子科學」和「催眠療法」等有關前衛科學及其實踐的發展,以及大量相關科學實驗研究,其結果均證明「靈魂」和「輪迴」確實是存在的。要知道,在宇宙的「構成」中,不僅有人類能夠看得見的「顯性」物質,而且還存在人類看不見的暗物質、暗能量及其他不同維次空間眾生等「隱性」物質。如果肯定「顯性」物質而否定「隱性」物質,則是反科學行為。對此如有興趣,請參看《生命輪迴的科學證明》[25]及《無量之網》[26]等相關[27]資料。

(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是糟粕

現今社會,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凡符合所謂「時尚」或欲求的就是「精華」,與所謂「時尚」或欲求「相違」的則認為是「糟粕」。其實不然,現在許多所謂「時尚」及欲求恰恰是糟粕,因為它誘使人們增長貪欲並釋放相應負能量,過度佔有和浪費資源,折損和透支福報,貶損幸福感,增加災患因素。使人萎靡不振,腐化墮落,甚至誘發災難。而能夠端正信念,昇華淨化人心,挽救社會的傳統文化才是真正的精華,由於他能使人們克化貪欲並釋放相應正能量,延緩和節約資源消耗,蓄積成就相應福報,珍惜和增益幸福感。使人提升靈性,健康向上,和諧身心世界,化解災難。

試想,如果真的是糟粕,那麼傳統文化的「締造」[28]者怎麼會被尊為聖哲,傳統文化怎麼會被稱為絕對真理,怎麼會承傳幾千年,又得到那麼多有智慧的帝王將相、世出世間大師級學問家、高士、大善之人和後來真正的專家學者們的尊崇。難道深具智慧的內行不如世智辯聰[29]的外行?如果真的是糟粕,早就被歷史淘汰了,輪不到我們勞神費力地「鑑別」。試問,當今世界的「鑑評家」們有誰的境界超過聖哲?既然境界遠不如聖哲又如何鑑別聖哲的真理?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要知道:是自己誤解、錯解、歪曲了真理;是自己的思想認識有問題,而不是聖哲的智慧有問題;自己的妄念邪見是糟粕,而不是聖哲所揭示的「諸法實相」[30]是糟粕。

當然,在不明大道、以妄見邪知猜測經典「意思」的所謂「專家學者」們眼裡,宇宙導師[31]不如自己,只有自己的見解才是「真理」,經典中的真理則是「謬論」。於是就出現了許多自以為「高明」的「批評家」,藐視先祖、批評聖哲、詆毀真理。這在當今社會比比皆是。問題是當他的錯誤見解影響和誤導絕大多數不明真相的人,造成大眾離道悖德、是非顛倒,深陷人類自設的種種陷阱(諸如:怪誕的時尚、卑俗的享受、偏激的人權與極端的自由等等)。而肆意敗壞道德,恣意傷害物命,刻意擾亂社會,任意破壞自然,使世界產生混亂的時候,就不能等閒視之了,這樣的事情該誰來關注?這類問題由誰來解決?這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因為具備六種根本屬性,尤其是真理性、恆常性和實用性,所以非但不是「糟粕」,而且是珍奇稀有的人類文化「瑰寶」。若把「瑰寶」當「糟粕」,則會鑄成彌天之大錯!因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揭示了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此即所謂「道」;同時教誨我們人類要遵循和隨順大自然的法則,此即所謂「德」。並且教導我們如何明「道」培「德」,此即所謂「開慧納福」。

世界十大思想家、教育家之首——孔夫子的教育四科是:「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把「德行」放在第一,也就是把「德育」做為教育的主要內容,把其他基本知識做為附帶內容。現代社會雖宣導「德育」第一,而實際卻把「智育」做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德育」教育則名存實亡,沒有實實在在的具體內容,這是因為把精華當「糟粕」被遺棄了,從而失掉了根本,使人們迷失了方向。當然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才是一切問題的癥結和根源之所在。

古聖先賢早就告訴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32]在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教育中,也始終貫徹了這一原則。凡很好地落實這一原則,則國家昌盛,人民安居樂業,就會出現太平盛世;凡違背這一原則,則國運衰微,人心浮動,社會動亂。除此而外,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是暫時而終究無效的。這是中華民族無數富有智慧的先哲們幾千年乃至上萬年的寶貴經驗結晶。

有聖哲指出:儒家的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根是《十善業道經》;並進一步告訴我們:人類道德的根本是「孝親尊師」,遵循這一人倫大「道」,並將其落實在日常生活及處事與待人接物上,這便是「德」;這是做人的根本,凡是人就應該這樣;如果違背了這個根本,就難以立身處世,就會出現家庭不和,道德淪喪,社會混亂,國家也就失去了安定興旺的根基;一個有孝敬之心的人,無論幹什麼都會盡心竭力,清正廉潔,成為大眾的榜樣;反之則不然。「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敬」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有了這個根本無論幹什麼都會成功,「孝感動天」、「至誠感通」。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師長,是小孝小敬,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孝敬天下的父母師長是大孝大敬,能成聖作賢普利一切,使十方三世眾生獲益無窮則是至孝至敬。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傳統文化教育是解決倫理道德問題的最佳途徑,因為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恰恰是倫理道德出現偏差所造成的惡果,所以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解決一切社會問題。諸如:本性與習性衝突問題、世界觀問題、價值觀問題、人生觀問題、權力觀問題、四種教育問題、社會穩定問題、家庭和諧問題、心理問題、健康問題、醫療問題、養老問題、就業問題、腐敗問題乃至國家問題、民族問題、政黨問題、人類生存問題等等,均可將其正本清源、消弭化解於無形。

通過對儒釋道三家傳統文化的學習考察,得到的結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當今世界獨存的人類最先進的文化,是人類最完美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寶典」;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絕妙之方;是挽救社會、拯救人類唯一有效的「靈丹妙藥」。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羅德.約瑟.湯恩比博士曾說過:「能夠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劫難,只有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和大乘佛法。」

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從理論上講,由其所產生的主客觀條件和所具備的六種根本屬性,再加之其獨存性所決定,因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從實際應用效果上講,無數事實證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確實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這已被世界許多專家學者所公認。

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們這一時代的一大特徵就是科學研究碩果累累,科研成果在技術應用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都為此感到歡欣鼓舞。但我們切莫忘記,僅憑知識和技巧並不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幸福和尊嚴。人類完全有理由把具有高尚道德標準和價值觀的宣道士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者之上。在我看來,釋迦牟尼、摩西和耶穌對人類所做的貢獻遠遠超過那些聰明才智之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如果人類要保持自己的尊嚴,要維護生存的安全以及生活的樂趣,那就應該竭盡全力地保衛這些聖人所給予我們的一切,並使之發揚光大。」

人類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違背自然規律、脫離倫理道德的「高科技」,將使世界更快地走向毀滅,這實際是反科學的。在物質高度文明、科技飛速發展、道德日益衰落的今天,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愈來愈被世界各國有識之士所重視。人類歷史經驗教訓還告訴我們:依靠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等,無法解決當今世界的社會問題,只有倫理道德教育,才是唯一解決社會問題真實而有效的「法寶」。除此而外,別無他途。這已成為世界社會問題專家和相關學者們的共識。

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國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法國巴黎集會,會後發表的《聯合宣言》中提到: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二五四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33]

(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效用

孫中山先生曾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講到政治哲學的真諦,歐洲人還要求之於中國。」

英國牛津大學鮑羅登博士說:雖科學、哲學有長足進步,然其發明最如理處和佛法相通,況佛法有其最深奧廣大處、最真實適用處,絕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現在只有佛法可以救世界。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34],尤其是佛家文化,不但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而且是宇宙最先進的文化[35],古今世界無數實踐證實佛家經典理論超越時空,傳統的佛陀教育能夠解決一切實際問題。這絕非讚美之辭,他的理論、方法、實踐和效果皆彰顯了其超勝絕妙的作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累、五千年的理論方法、五千年的實踐經驗、五千年的豐碩成果和五千年的文化理念也為我們證實了這一點。

關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效用,遠的不說,就以二00六年十月七至九日和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介紹,引起世界一百九十多個國家重視的安徽廬江湯池傳統文化教育和澳洲圖文巴市多元民族宗教團結的實驗成果而言,足以證明其神聖奇特的效用,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最恢宏偉大的科學實驗[36]。因之而來,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國家印尼,正在全國一萬五千多所中小學推展《弟子規》。再加之最近幾年在祖國各地所進行的「傳統文化教育論壇」等,使妻離子散的家庭破鏡重圓;使放蕩不羈的浪子徹底回頭;使罪犯從內心深處生起重新做人的堅定信念;使十惡不赦的惡人變成關愛他人和奉獻社會的大善之人;使難教難管的學生和員工發生根本變化;使腐敗成性的官員們變成了人民的公僕;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湧現出成千上萬個活雷鋒……這樣的成果確實讓人感到振奮,使我們看到家庭與社會和諧的真實效果和希望所在。試問世界上有哪一種文化、哪一種學說、哪一種理論、哪一種方法能夠產生這樣的效果?

中國歷史及現代事實雄辯地證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應用於國家,則「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37]成就太平盛世。如:漢「文景之治」,唐「貞觀之治」「開元之治」,清「康乾盛世」等等。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應用於企事業單位,則上下一心,事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長久不衰。如:仁行天下的「同仁堂」及有關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與稻盛和夫案例等。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應用於家庭,則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應用於個人,則可以轉迷為悟,轉惡為善,轉凡成聖,從而得到身心健康,生活愉快,萬事如意……

正如羅琲羅博士所說:聖哲教育精確而客觀地描述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徹底自由、和平與安寧的幸福之路。

(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哲學的最高峰

恩格斯指出:「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

世界著名哲學家方東美先生說:「釋迦牟尼是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世界最高的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中國近代著名數學家、發明家王季同說:「哲學對這個(宇宙本體,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而佛教卻是親證。」

關於哲學,它的作用之一就是揭示「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及其規律」。其最高境界是「即一切而又超越一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現有哲學根本達不到這種境界,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尤其是佛家傳統文化已圓達此境,所以說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哲學的最高峰。

如果我們人類對聖哲經典有所重視的話,對於一切問題(包括前面所列舉的社會問題、科學問題、哲學問題等等),沒有必要浪費那麼多時間,耗費那麼多精力,付出那麼大代價,就可以得到解決。比如物質和意識第一性的問題、宇宙和人類許多奧祕等等,三千多年前宇宙導師就已給出圓滿答案。事實上物質和意識兩者不可分割,同時存在,並且統一於宇宙萬有本體。凡物質都有意識,包括植物、礦物和虛空在內,只是我們忽視或不易感知而已,現已被大量科學實驗所證實。其實我們人類應當在宇宙大導師[31]的指引下,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放在學習和相關應用研究上,而不應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去探索研究已有圓滿答案的所謂「宇宙及人類奧祕」,因為那不是我們的「職責」,其絕大多數也不是我們人類所能夠探索得了的。且有許多方面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由於我們人類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直覺等等都非常非常有限,即使藉助最先進的設備和最精密的儀器,仍然難以明瞭宇宙萬物的事實真相,對宇宙人生的觀感只能是片面或失真的。而佛陀是智慧福德究竟圓滿、具足「十力」[38]「四無畏」[39]的聖哲,真正圓滿透徹地親證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這是完全回歸自性,徹底突破宇宙維次空間後自然具備的能力),所以被稱為宇宙大導師。我們人類不接受這樣導師的指導教誨,而要執意依靠自己粗淺的認知和虛妄的見解,藉助有限的儀器設備去探索廣袤無垠的宇宙人生之奧祕,在究竟圓滿的真理之外還要另尋一個所謂的「真理」,就如同無知頑劣的小孩,違拗經驗豐富的父母之呵護,排斥道德學識已達頂峰的導師之教誨,非要自己另搞一套,這樣碰壁受挫在所難免,自己墜深淵陷泥潭赴火海不說,可悲的是不明真相的廣大民眾要跟著深受其害。豈不悲哉!

(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人類科學的最高峰

關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人類科學的最高峰這一事實,有好多人認為這主要是針對「教育科學」而言。實際並不僅限於此,尤其是佛家傳統文化的大乘部分,不但是教育科學的最高峰,而且是現代乃至未來科學和哲學的最高峰,其所涉及的內容和揭示的宇宙人生事實真相是人類科學無法比擬和所企及的。所以大乘佛法對人類科學的指導意義毋庸置疑。

在宏觀的宇宙科學方面:佛家經典對宇宙的形成及其概況的描述[40],人類將永遠無法企及。

世界著名科學家霍金發現宇宙不可估量的深邃博大與神祕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與能力(實際上也超出了整個人類和一切生命的預料與能力)時,毅然向全世界宣布放棄對宇宙這一終極真理的研究。對此,他引用了英國的一位著名文學家的語言說道:「宇宙比我想像的不可思議還要不可思議。」

現代天文學家估計,離我們地球最遠的天體是二百億光年。而佛家經典中告訴我們,宇宙中有十億剎微塵數[41]世界海系,一個世界海系有一百零一個世界海,一個世界海有十個不可說[42]微塵剎世界種,一個世界種有無量[43]數佛剎[44]。一個佛剎約為1.618×10^6億光年,也就是說人類能夠觀測到的範圍還未超出我們地球所在的娑婆世界[45]這一個佛剎(僅是其1/4045),而宇宙之中約有4.08545×10^(114695×2^125+95)(無量)個這樣的佛剎。且所說宇宙僅為虛空的「一片雲」。

中國國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質與暗能量研究團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學雷在《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宇宙》一文中談到的宇宙大爆炸和恆穩態理論等,是我們人類研究的最新成果,有些觀點很不成熟甚至是違背事實真相的。而佛家經典中對宇宙的描述是:「一時頓現」,絕不是大爆炸;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46],而絕非恆穩態,其生滅的頻率可達2.24×10^12次/秒左右,而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皆是以此頻率連續不斷閃現的相似立體幻相累積的效果,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47]

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博士曾說:「對原子研究的最後結論:世界上沒有物質這個東西,所有物質都是來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我們必須認定這個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這一結論與佛家講的「世界微塵,因心成體」[48];「唯心所現,唯識所變」[49]比較接近,儘管已經非常了不起,但離事實真相還有很大的差距。佛家經典對此闡釋則達到極其精微的程度。

在微觀的量子科學方面:佛家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是指宇宙源起——阿賴耶的閃現(與現代科學所講的「0」能量場相關);「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50],這是講宇宙元幻顯頻次及相應事實真相(與弦論和超弦論相關);三千多年前佛陀所看到的「鄰虛塵」與量子力學至今苦苦尋覓的最小而不能再分的基本粒子相關;宇宙中的暗能量和暗物質與佛家講的「三細相」[51]和「十法界」相關。

「一微塵中有世界,世界又有微塵,微塵又有世界……如此無窮無盡。」這實際上就是圓滿的全息理論。

在宇宙不同維次空間方面:佛家經典中的「十法界」乃至「無量法界」,與現在科學界所講的「平行空間」相關,但實際上不同空間並非平行,而是互融互攝,其形成是由相應主體「寂定」程度所決定的。

現在科學界認為:在宇宙中某特定空間存在「蟲洞」或「時空隧道」,而實際上所謂的「蟲洞」和「時空隧道」無時無處不在,與能否感應或突破不同維次空間的相應主體生物能場有關。

佛家的「一念越三祇」、「芥子納須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皆是圓滿的相對論。

黑洞即須彌,亦妙高;飛碟[52]即輪寶……

宇宙萬物的形成、人類的出現和外星人等現代科學之謎,都可以從佛家經典中找到明確的闡述。由於篇幅關係,在此不一一贅述。

中國科學院朱清時院士說:「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如果將來有什麼理論能代替科學的話,那一定是佛法,因為佛法太完美了,已經達到了至善的境界。」

如上所述,無論從理論上或實踐方面來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都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我們要珍惜先哲們垂留給人類的寶貴遺產;維護人類文化安全,捍衛人類精神家園;要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能讓其被肆意歪曲、詆毀、蠶食和否定;要以真誠恭敬之心,應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解決當今社會(包括哲學和科學)的一切問題;要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絕不能讓人類文明的傳承在我們手裡中斷。這才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應該做的事,也是真正正確的科學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初次接觸者不能對有關理論融會貫通,對相應客觀事實無法正確認知,再加上浮躁的情緒態度和難以克制的習氣,所以會對應用範圍及其效果造成很大影響。要知道這個問題不在三家傳統文化本身而在我們自己。絕不能用傳統文化來裝點門面,更不能自己不加修習,專以此為尺度來衡量指責別人,這樣不但適得其反,而且會貶損傳統文化。因為傳統文化來源於自性,還應回歸於自性,也就是常說的「反求諸己」[54],而不是「苛求他人」。

因此,在應用中要正確領會傳統文化理念,與自性本質屬性相適應,以誠敬之心,身體力行,將其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實踐之中,堅持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到一定程度才能融會貫通,並感化帶動別人,從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53]之目的。這樣才會有好的效果。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受到世界許多有識之士的尊崇。正如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羅德.約瑟.湯恩比博士所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過去的成就和歷史經驗,已使其具足統合世界的資格,這正是西方所顯著缺乏的,在這種成就的力量上,中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有希望,帶領人類政治進入大一統的世界」[55]這本來是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成果及其影響而言,更具體地說,應指中國的《群書治要》,而並非指中國的經濟、科技、軍事乃至其他方方面面。復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但可以帶動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而且可以帶動整個世界走向和平!

由於許多大德和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中華文化復興的夢想已曙光初現[56]。中國是世界文化大國,也是世界文化強國這一不爭的事實,從古至今毋庸置疑,只是不能普遍為世人所認知而已。做為炎黃子孫,不應以「去中國化」而阻礙人類文明的傳承。也不應據此為傲,因為有許多外國學者和仁人志士,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學習和應用,已遠遠超過我們自己,我們不能等著外國漢學家,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來教導國人。我們必須覺醒,不要受和平演變及其代言人蠱惑離間的影響。詆毀和破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就是詆毀人類共同的精神靈魂!破壞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豈不成了人類共同的罪人?!我們一定要團結起來,並且「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在習總書記的正確領導下,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奮發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展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人類文明發揮奇妙作用的偉大魅力!

我們盼望著中華文明光輝的再現!也期待著人類燦爛輝煌的到來!!

中華民族這一人類文明「巨人」要重新站起來!引領整個人類走向美好未來!!

由於學生各方面專業知識、相關學識水準與道德修養欠缺,報告肯定存在許多錯誤和不妥之處。懇請老教授垂慈斧正,同時懇請諸位大德及學長批評指正為盼!在此預先深表感謝!!

愚魯學生張應軍在此真誠頂禮!並恭敬承領教誨!

阿彌陀佛!

二0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註:

[1]摘自前胡總書記(2012年11月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2]摘自習總書記(2014年2月24日下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所強調。

[3]摘自習總書記(2013年12月30日下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所指出。

[4]聖現量——是聖哲親證的現量境界。在儒家稱「無極」;在道家稱「道」;在佛家稱「真如」等;在哲學上稱「宇宙萬有本體」。屬絕對真理的本源。

[5]比量——是由實驗研究或實踐總結所得到的結論,屬有待完善和修正的相對「真理」。

[6]摘自前溫總理2009年4月23日在參加「世界讀書日」活動時的講話。

[7]是指具備六種根本屬性。

[8]摘自習主席2014年3月27日於法國巴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9]出自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反映的是東漢梁鴻的故事。

[10]摘自《大學》。

[11]、[20]摘自《論語》。

[12]摘自《孟子》

[13]指除禪宗以外的法性宗(三論宗)、法相宗(瑜伽宗)、天台宗、華嚴宗(賢首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真言宗)、成實宗、俱舍宗九個宗派。

[14]摘自於祺明的《自然科學與宗教關係的若干問題》。

[15]「眾生皆可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要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便是。

[16]就事實而言,凡傳統的宗教,都是相應族群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重要的社會教育,與封建、迷信、糟粕無關,應與迷信區分清楚,尤應注意與邪教和受極端分子挑唆、操控、利用的惡性宗教事件區分開來,其至關重要的是宗教要回歸教育,闡明教義[「神愛世人」;「真主是仁慈的」;「聖戰」本意是戰勝我們的惡劣習氣,而不是什麼保衛戰(以前所註作廢,並深表懺悔),當然也不是報復、暴亂,更不是恐怖戰、侵略戰和毀滅戰],樹立世界宗教是一家的理念,消除隔閡,化解衝突,宣導民族團結,促進世界和平,這是宗教應有的要義。

[17]此「宗教」名詞實際是清朝進口於日本的外來語。

[18]、[46]、[48]摘自《大佛頂首楞嚴經》。

[19]指有修有證的佛門祖師大德的註釋或講解。

[21]詳見《漢典》。

[22]聖言量——是聖哲對「聖現量」的如實演說。亦即絕對真理。

[23]凡現量——是實驗或實踐活動所涉物件(受認知條件限制,不一定是事實本身)。

[24]凡言量——是人類對事物的總結或概括表述。

[25]詳見鍾茂森博士主講的《生命輪迴的科學證明》講座。

[26]《無量之網》(THE DIVINE MATRIX Bridging Time,Space,Miracles,and Belief)桂格•布萊登Gregg Braden著 達娃 譯

[27]如:美國邁阿密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著名心理學醫生布萊恩.魏斯博士的《前世今生》(Many Lives,Many Masters)、《生命輪迴,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醫治身心的前世回歸療法》(Mirrors of Time: Using Regreion for Physical,Emotional, and Spiritual Healing)、《來自於神靈的訊息》(The Meages from the Masters);內華達大學的教授雷蒙.穆迪博士的《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美國加州世界著名思惟科學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阿密特.戈斯瓦密博士的《靈魂的物理學》(Physics of the Soul);美國的維吉尼亞大學著名精神心理學家伊恩.史蒂芬森教授的《二十案例示輪迴》(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輪迴學與生物學的融匯》(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美國著名死亡問題專家伊莉莎白.居伯樂.羅斯博士的《關於死後的生命》(On Life After Death)和《關於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瀕死體驗研究》(Near Death Experience Study)。《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及《宋史》、《南史梁紀》、《東周列國志》、《黃帝內經》中相關內容等等。

[28]此處是指聖哲將自己親證的宇宙人生自然規律如實地表述出來。不加絲毫修飾改變,當然也就沒有「創建」的原意。

[29]參考孔子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楊朝明語:「長期以來,由於疑古思潮的消極影響,……有人以為今人「 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對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持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從而嚴重制約了中國學術文化的進步,阻礙了人們對古代文化面貌的認識。」

[30]、[47]摘自《金剛經》。

[31]、[37]摘自《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佛是佛陀的簡稱,以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為代表,具無上正等正覺。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指宇宙大導師。佛陀包含了「斷」、「證」、「功德」、「四身」、「五智」等意。「無上」指超越一切凡聖,無與倫比;「斷」指斷除一切煩惱障和所知障的涅槃境界;「證」指徹悟二諦和萬事萬物的體性和事相;「功德」指斷證所獲得的身口意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四身」指法身、報身、應身、化身;「五智」指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

[32]、[53]摘自《禮記》。

[33]這一說法曾有爭議。但被北京一位搞自然科學的退休老專家(兵器工業部的一位總工)所證實,他完全自費花幾年的時間跟蹤調查清楚,找到澳大利亞那次開會不久以後的一篇報導,那位元記者參加這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由瑞典的一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代表這次參會的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講的話(詳見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兼祕書長羊滌生教授,2002年12月22日在香港萬姓先祖紀念堂落成典禮上的講話)。

[34]中共中央黨校任登第老教授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最先進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糟粕,你找一輩子都找不到。」

[35]「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佛說阿彌陀經》的另一題名)所彰顯。

[36]繼安徽廬江湯池鎮和澳洲圖文巴市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實驗之後,又在斯里蘭卡進行國家級實驗。

[38]見《瑜伽》四十九卷第十六頁之「十力」。

[39]見《智度論》四十八之「佛四無畏」。

[40]、[49]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41]即所說宇宙中約有4.045×10^92個世界海系。

[42]不可說——古印度十大數之第九大數,相當於10的7×2^139次方。

[43]無量——古印度十大數之第二大數,相當於10的7×2^125次方。

[44]即所說宇宙約有4.08545×10^(114695×2^125+95)個佛剎。

[45]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我們地球所在的「大千世界」在宇宙中被稱為娑婆世界,是宇宙大導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本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

[50]摘自《法苑珠林》第八卷

[51]「三細」出自《大乘起信論》

[52]是不明飛行物(UFO)的俗稱。

[54]摘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55]此語出自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羅德.約瑟.湯恩比博士(1889-1975):「自從羅馬帝國解體以來,西方的政治並沒有致力於重建統一,而是破壞性的企圖阻止統一,西方已有意使自己不具有政治上統合世界的資格……中國過去的成就和歷史經驗,已使其具足統合世界的資格,這正是西方所顯著缺乏的,在這種成就的力量上,中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有希望,帶領人類政治進入大合統的世界」

[56]隨著馬來西亞漢學院和斯里蘭卡兩所大學的動工興建,湯恩比博士的預言將得以實現。其作用將超過世界現有的420多所孔子學院和590多個孔子課堂。

第16篇: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我觉得中国古代流传文化,深入浅出的引导着我们后人,引领着我们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而又优良的文化!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篇1: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行程简介: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天我们首先来到了南化村,这是一个建设的比较好的村落。村长给我们作了一些讲话,然后学生走访了一些村民。之后来到了大佛寺、临济寺,让我们了解佛教文化。第二天我们到文庙参拜孔老夫子,了解孔老夫子的思想,吸取有用之处。然后来到金梦影楼听张总讲一些道理。下午来到弘文中学,了解传统文化在中学中的普及和影响。第三天我们来到大寨村,和南化村情况相近,行程简介就到这儿了。

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给我的启发和教育很深,在这先感谢老师们的关怀和教诲,让我知道了理解了许多东西,而且对我自身都有很大的提高。

1月21日早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次社会调查的第一站—南化村。这个村子在正定来说是建设的比较好的村子了,主要是这几年的变化挺大的,村长也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来到村中,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大教堂,此教堂主要是供村民观看传统文化教育片,学习传统文化用的。走进里面,立即感觉到身处传统文化的教育里,人们变得严肃了,思想中杂念被赶出脑海,此教堂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在里面我看到了前任村长留下的一篇文章,题目为金钱观和权力观,其中阐述的颇有见解,深入浅出能调整人们对金钱权力的心态。然后我们去了村民活动中心,村长发表了讲话,讲了许多村中的变化其中还说到村要长治久安要以孝为主,个人也要以孝为主,孝是人道第一步,往大了说国家也要有软势力,就是以文化作后盾。现在主要是孩子,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太多而奉献的太少,所以我们更应当学好传统文化学好弟子规,

在**广场上立孔子像不就说明国家重视传统文化吗,我们更应该学好。我们在村中走访也感觉到村长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路面硬化了,路灯也安装了,村里也有专门的专项的保险和补助,村民意外伤害保险、学生保险、大学生补助、老人补助等,此村还获得卫生村、小康村、文明村等许多荣誉称号。我和同学也走访了几户人家,叔叔阿姨们脸上都挂着笑容,谈起村子时也觉得不错,我们走在大街上人们说说笑笑、自由热闹,我也觉得这村民风不错,看来传统文化教育起着重要作用。要说这个村子还有哪些方面需加强或建设,我认为一个村子要想发展必先稳定。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孝道更是重中之重。在走访过程中打听到一些无工作的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有余力的半老人员,我认识可成立一个工作介绍所为村里人找工作。

下午我们先后来到了隆兴寺、临济寺,来接触佛教文化,刚来到隆兴寺走到门口,就看到一尊大佛,前走几步大佛的全貌显现出来,心中也变得虔诚。跟着老师和导游,在隆兴寺里参拜各佛,走在这充斥着佛教文化的地方,心也跟着肃然起敬。在临济寺里,大殿中,有位师傅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佛,我们带着崇敬的心听着,每位佛都有一个世界,我们所处的只是一个别婆娑世界而已。隆兴寺、临济寺的这些佛像都是遗留下来的,时间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随之遗留的还有那佛教文化,虽说现在已不盛行,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看着这些面孔就好象世人的处世态度一样,万般不同。每面佛都在教育着人们深刻的道理。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取回的是一颗佛心,用它来教化世人,让人变得善良,让人与人相处变得友好,社会更和谐。

第二天,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文庙,参拜孔子。现在**广场上都立了孔子象,我们今天社会的文化中儒家文化有重要作用,而孔子又是儒家庭代表人物,可见他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之重。我们怀着一颗敬仰的心走近孔子,了解他的事迹,从中学习他的思想。孔老夫子的思想对后代人影响极远,其中在墙上看到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何事都要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孔子的道德规范体系庞大就不再介绍了。此思想对现代来说仍适用,所以学习孔子的思想很有必要,在文庙里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有文天祥的滹沱河诗,有许多伟人的事迹等等,在这里受益不浅。

之后我们来到了正定最大的婚纱摄影楼—金梦影楼,非常感谢张总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课,张总讲的大部分来说都对我们学生有用,是我们现阶段须学习的或应提高的能

力。张总主要从孝道、自身能力、管理、饮食健康、社会危机等方面给我们讲的课,让我们的认识思想都提高了许多,对以后的行为有了指导作用。张总讲孝道时给我们列举了几个例子,情况基本一样,都是讲述老人的孤苦无依,子女不尽孝的例子,教育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而且要教育好下一代,使其能继续尽孝。在自身能力方面张总让我们要擅长表达擅长自我推销,这对我们以后找工作有利,我相信大部分同学是会虚心接受的,在饮食方面提倡我们吃素,并给我们放了畜牧业的危害、吃肉的危害等片子,让我们对吃素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会让人变得健康。在此给我们放的灾难片,给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我们感到了世界岌岌可危,给了我们危机感,让我们更应努力行动。张总尤其是在管理企业方面为其他人作出了榜样张总用传统文化教育员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也就是让他们变得更有良心,而不用定金、赔偿等措施管理员工,可以说从作人的根本上管理,这样比那些更有效率,更为妥善,更为根本。也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变得容易变得善良。之后吴老师借次机会给我们讲了“孝”我对父母的无私和伟大又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时间行孝?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啊,不是工作后,不是有钱后,就是现在!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正定的一所具有办学特色的中学—弘文中学。它包括小学、中学、高中。在校长的介绍中我们对它慢慢了解了。它的特色是把传统文化看的很重要,用它来教育学生,弘文中学的理念也为“先学作人,后作学问”其制度也与传统文化挂钩,让学生身处于这样一个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有利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学校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接触熟悉传统文化,早中晚读经诵典,自己写省身日记。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在此或多或少的的都能体现出来,在校园中看到的名句都记录了下来,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现代社会上多少青少年发生道德败坏的事,所以在学校应向弘文中学学习,让学生多接触传统文化。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大寨村,这是最后一站,这也是正定发展较快建设较好的村落了。走进村中,看到硬化的路面,路边的太阳能路灯,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个村被称为“野猪林”意思是村里人野蛮、不讲理,买卖人都不敢过这个村,现在经过几年的文化建设此村人素质已有很大提高,此村和南化村有许多相似处,其中都离不开一个好的村长。对于此村的建议同南化村。此外农村还有一些问题,如市场意识不高、农业负担过重、生态环境破坏、生产技术等,环境这块就是秸杆焚烧,沼气池等,还要让村民学习生产技术和农业知识等。

行程到此就要结束了,我也充分了解到传统文化在公民素质中的重要地位,也了解到公民素质对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明白了传统文化对自身及以后的重要作用。再次谢谢老师给予的关怀和教育。

篇2: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为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我选择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尚市镇中心学校来完成此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希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尚市镇中心学校,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是尚市镇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了党总支委员会,下辖两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小学,共有教职工318名,在校中小学生4850人。学校年逾半百,以邓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桃花源中育人,几十年硕果累累。选此处作为活动地点原因在于这里人口流动量极大,多为教师和学生,对民族文化有较高的理解和素质基础作为支撑,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活动得到更有利的推动。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精神思想,及书法、印章、传统歌舞、戏剧、乐器、文房四宝,丝绸瓷器等实物,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而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冲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作为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面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以和合为中心思想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首先建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典范区,使周礼尽在鲁国的古风具有更深远的寓意;应该为建构一个和谐、安宁、幸福的人类社会而贡献出独有的价值示范效用;应该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动力。这些正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并予以实现的。世界未来需要一个中华文明轴活动及采访的过程让我也很有触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文化更优秀,并让这种优秀深植与每个人的心上。

在此次活动中,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和听到大众的声音,让我们知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直都进行再每个人的心中,而且这条路还需要每个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而本次实践也使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调查、观察、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和敬仰,希望通过自己以后的不懈努力,在继续学习追求精华的路上越走越远。此次调研活动必将给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第17篇: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记零度工艺社社会实践之探访民间手工艺大师

2014年6月24日,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团委学生会零度工艺社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以藏龙卧虎寻找民间手工艺大师为主题,来到了浙江省群众艺术馆,面对面与民间手工艺大师探讨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文化。

本次探访,实践队找到了黄杨木木雕大师黄笃纯和剪纸大师郑荣山两位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同时也领略了大师们的精湛技艺。

生活的体验,带来艺术的生动

第一位拜访的手工艺大师是木雕工作者王笃纯老师,他1932年出生于乐清翁垟镇南村的一个黄杨木雕世家,从小就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在雕刻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他认为要将木雕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必须要熟悉生活,区分不同材质的材料所带来的不同质感,将其在作品中体现。同时,他也介绍了作品题材的选择,在保留传统精髓的条件下,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他以正在创作的作品马上第一为例子,给我们做了介绍。

一张纸,一把剪刀,展现剪纸的奇妙

一张简单的红纸在剪纸大师郑荣山老师手中瞬间变成了一件艺术品,不禁让人感叹万分。郑老师说剪纸的工具材料十分简单,学习起来也是相当快的。他说:这是一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们需要好好地继承与发展。

在此次拜访中,他热情地为同学们现场展示了几幅简单作品的制作过程,还为同学们讲解了一些关于剪纸的知识和技巧。

想要学好一门艺术,首先是喜欢,其次是坚持,在这基础上学会技巧。艺术的传承创新需要发展,也需要后继有人,王老师和郑老师都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手工艺行业,将它发扬光大。

第18篇:四年级传统文化考查报告

四年级传统文化考查报告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⑴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

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19篇:传统文化报告简稿

留住传统文化的根

沾化区利国乡实验学校

赵洪海

第一篇

什么是传统文化

1、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我觉得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谧古巷到青冢古墓,从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无不深深烙印下传统文化的痕迹。

2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内容以及与国学、读经的区别,我想老师通过翻阅资料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

第二篇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1、其中有两句话给予的启示。特别是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说的一句话,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这句话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第二句:今年60岁的高慧娇(音)是台湾太鲁阁国家公园的一名志愿者,她愤怒地说:“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捡大陆游客扔的烟头上,就是用在阻止那些在公共场合有不雅行为的人身上。他们觉得自己比谁都懂规矩,只是不愿意遵守而已。总之,他们不太文明。”„

2、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但传统文化的大树并没有在大陆枝繁叶茂。教育部的一位官员曾如此总结传统文化教育的突出问题:

一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 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

三是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四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

3、国家意识。

(1)习近平主席曾经在多个场合阐述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2)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个纲要成为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4、学习传统文化课程对于我们孩子意义太重大了,通过学习,可以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礼、什么是义、什么是廉,什么是耻。

第三篇

传统文化到底教什么、学什么?

1、纲要规定:

纲要明确规定了各个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从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老师们可以到网上查阅这个纲要,细致的了解下它的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3点,

一是传统文化知识。二是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是通过对学生个体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形成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即习近平主席2014年2月24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提出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观,并把自己的时代价值观付诸在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

2教材问题:

传统文化教材比较丰富,我们滨州地区主要是齐鲁书社版本和山东大学出版社版本两套教材。那么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怎么办,我个人是这样理解和处理的。

(1)突出重点,把握要点,这应该是运用教材的一个方向。

例如山东大学出版社有个“经典驿站”栏目,齐鲁出版社有个“经典选读”栏目,其实这两个栏目都是对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学习欣赏,所以我们可以都拿来作为重点去学习,相同的篇目好办,不同的篇目也要拿来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没有教材咋办?好办,你老师必须有多个版本的教材,那就扫描一下,整理一下,打印一下,分发给孩子们,不同版本教材的问题就解决了。

(2)非重点内容:单元学习。

例如: “中华河流”单元 -----山东大学出版社 例如: “娱乐体育”单元----齐鲁书社版本。

都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学习的方式是整合一单元内容,一节课完成。 (3)其他版本的教材,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吸收精华。

第四篇

传统文化怎么教,怎么学?

第四个问题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多大,我只能说说我们学校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做的。

1、开足上好传统文化课,这是我们的主课堂。

(1) 课程安排上:每周一节传统文化课必修课 。

灵活处理,开好一节文化活动实践课。

(2)师资:语文老师兼任。

(3)原则:“照着讲”与“接着讲”,所谓“照着讲”,老老实实把传统文化落实在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而所谓“接着讲”,我就是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3)主要策略:完成小报告。(见附件1)

2、借助语文教学,传播文化。

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立人”的学科,这与中华传统文化宗旨是一脉相承的。语文,汉语、语言、文学,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1)阅读教学——一 一篇带一本 (2)诗词教学——一首带一类。

主要流程是:

课前查阅资料(查阅背景,作者,名家赏析)

课上散点渗透(挖掘文本里面的文化点和文化内涵)

课后专题拓展(在内容方面拓宽,在文化内涵方面拓深)

课例1 学习《隆中对》, 课例2:教学送别诗《渡荆门送别》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因为时间关系,不一一展开。

3、开发传统文化小菜园(在文化活动实践课展示)。

(1)、开发内容:依据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的内容要求,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以每个年纪为段,加以开发。 (2)开发流程:选择项目内容

查阅资料

自我训练(老师适当指导)

文化活动展示课交流。

例如我校八年级学生开发的文化活动项目:

1、戏曲:咿咿呀呀,有板有眼,这才是唱功。(邀请音乐老师配合去做)

2、经典讲座:永远的经典。

3、历史回眸:人物故事,魅力无穷,情思缕缕,荡气回肠。

4、开发走廊文化。

5、书法艺术:文字精美,内容丰富,伶牙俐齿,一气呵成。

6、武术(正在与书法老师交流中)。

7、地方传统文化(正在与体育老师交流中)。

8、评书。文字精美,内容丰富,伶牙俐齿,一气呵成。

五、建议

1、我希望传统文化课程能够像语文、体育、英语、音乐一样真正成为必修课,每个学校科学规划,系统教学。

2、我希望教育部门能够集全市传统文化教师的力量,整合教学资源,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我希望在全市的每个校园里,能够真正地开设文化大讲堂,开设学生身边的文化讲座,让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结束语:

台湾名作家张晓风女士的一篇散文《我有一个梦》,她梦想在这个号称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生物、物理、化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学建一栋古色古香的书院式讲堂,让老师身临其境,在一种古风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耳濡目染,在一种琴韵书香中,吟诗唱词。

第20篇: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报告

“心系国计民生,勇担青年责任”

尚市镇中心学校调研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环境学院学号291307120姓名沈玉冰

摘要:民族文化的含义、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调研对象(尚市镇中心学校)对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现今,及未来发展,以及我们对该项目的建议及行动,和参与者的感想

关键字:意义、行动、发展、体会、感想

“江以瀚川,舟以行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为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我选择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尚市镇中心学校来完成此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希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 活动地点简介

尚市镇中心学校,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是尚市镇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了党总支委员会,下辖两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小学,共有教职工318名,在校中小学生4850人。学校年逾半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桃花源中育人,几十年硕果累累。选此处作为活动地点原因在于这里人口流动量极大,多为教师和学生,对民族文化有较高的理解和素质基础作为支撑,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活动得到更有利的推动。

二 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精神思想,及书法、印章、传统歌舞、戏剧、乐器、文房四宝,丝绸瓷器等实物,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

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而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冲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作为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面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以和合为中心思想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首先建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典范区,使周礼尽在鲁国的古风具有更深远的寓意;应该为建构一个和谐、安宁、幸福的人类社会而贡献出独有的价值示范效用;应该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动力。这些正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并予以实现的。世界未来需要一个中华文明轴活动及采访的过程让我也很有触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文化更优秀,并让这种优秀深植与每个人的心上。

结束语

在此次活动中,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和听到大众的声音,让我们知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直都进行再每个人的心中,而且这条路还需要每个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而本次实践也使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调查、观察、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和敬仰,希望通过自己以后的不懈努力,在继续学习追求精华的路上越走越远。此次调研活动必将给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2011年2月15日

环境学院环境工程 沈玉冰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doc》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