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活动方法

2020-09-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师生活动的方法与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的方法与教学设计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建一种具有创新精神、探究意识的文化。因此,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投放在课堂教学上。新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强调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所以师生活动无疑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和主宰。

一、新课程下的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产生的有关教学活动的新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目前展开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以期改变师生对教学的传统理解,形成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新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便形成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学习方式、方法。在这样的交往与互动中,教师更多的是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学习的伙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不断地通过独立探究或与他人合作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努力得出结论,在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互相交流中不断进行检验、修正、总结。

二、对常见师生活动的剖析

1、“讲练结合型” 的师生活动并未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的本质。

这种类型的师生活动往往由两部分模块组成,即教师先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极其精练、到位的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就本节教学内容展开活动:或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问题抢答;或者要求学生做一些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音乐活动……事实上,这种课堂上的师生活动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割裂开来的。前一模块的教师集中精讲是在按教师自己的主观意图将知识、技能的内容及需要特别注意的疑点、难点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多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学习这些知识能否起作用、如何起作用并不是教师主要关心的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就更不在教师注意之列。后一模块中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看起来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单纯追求课堂上学生“动起来”,追求课堂的热闹,并不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真正需要的师生活动,它并未从本质上体现新型学习方式的灵魂──自主、合作、探究。

2、教学过程由若干个活动简单累加而成,探究活动变成了机械地完成任务。

有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做到让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师生活动有机整合,这种类型的师生活动与前一类型有了“质” 的区别,它不再将教学活动生硬地分成两大块。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课前精心设计活动,想方设法让教学内容与课堂上师生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以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的身份在学生活动中起协调作用,促成学生通过交流与互动达到学习的要求。这样的师生活动重视了让学生把握知识与技能的来龙去脉,充分地将结论与过程统一起来,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看来要在课堂上真正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除了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师生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外,还必须充分重视情意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具体说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敢于行动、乐于行动。

(3)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3、师生活动实质上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但不能把探究式的学习与科学研究混为一谈。

推荐第2篇:开头方法教学设计

凤头展彩,孔雀开屏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

教学目标:

1、掌握作文开头常用的六种方法以及了解其好处。

2、认识写好作文开头的好处,学会写好作文的开头。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能掌握作文开头常用的六种方法,学会灵活运用作文开头写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起重视。

清代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凤头”,就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一样,漂亮、优美。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阅卷时,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文老师们还看不到29秒。在这么短时间里,你用什么办法使老师能认真看你的作文,没有好的开头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开头方法。

二、病文诊断。

下面是以《幸福》为题,同学的作文开头,你觉得好吗?试着说说其存在的问题。

1、“砰”随着一声巨响,我从梦乡中惊醒过来。我睁开眼抬头一看发现爸爸那张严肃的脸,我便不由的感到了害怕。

当我意识到我在读书时睡着,爸爸又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我心想:做了这么久的作业了,现在都11点多了还不让人睡。还是从前好呀!

2、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工作和学习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要方式。渐渐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3、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因此,只有个体与集体统一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两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幸福。雷锋是家喻户晓的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认为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他在暂短的人生中领悟了什么叫幸福,那就是困难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大家,真正实现了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 【病因分析】

1、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2、交代不清,似是而非。

3、戴大帽子,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三、作文开头常出现的问题:

1、不能概括文章主体的内容、似是而非。

2、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作文开头的技巧。

3、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

4、没有文采,平庸,不吸引人。

5、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

6、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

7、开头概括的内容过小,不能统领全文。

四、诊断对策,方法指导

(一)作文开头常用方法介绍:

1、开门见山法

2、引用法

3、巧用修辞

4、序引题记

5、设问置疑

6、联想回忆

(二)出示例子,总结方法

招式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示例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点评:开篇第一句明确了赞颂的对象白杨树,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赞颂。

2、“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 点评: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背影”设伏。

招式 2——广泛引用, 突出主题。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歌词或俗语、谚语、典故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 突出中心的作用。

示例1: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

2、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大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季羡林《成功》)

招式3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开篇使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可引起读者对所要面对的事物或观点的兴趣,使文章发端新颖,极富吸引力。

示例: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它会没命?不,它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它会饿死?不,它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头告别高山,你认为它会孤独?不,它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告别是一种智慧》

招式4——序引题记,耳目一新

题记既可以交代写作缘由,亦可以创设环境。它应展示主要内容,揭示作品内涵,意蕴丰富,情味绵长。既要开宗明旨、简洁明了,也要语言精美,富有文采。 示例:母亲声音是我最亲,老师声音是我最敬,同学是我最爱。

——题记 《远去的声音》

2、望长安,灯火明灭,人影暗淡,几许阑珊?

——题记 《想看见你的笑》 招式5——设问置疑,制造悬念。

以提问或设置悬疑开启下文,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吸引读者急切地读下去。

示例:风筝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与云朵嬉戏,与鸟儿低语。它飞得是这样高,身后那条长长的细线,是谁紧紧抓着不离不弃?为它掌控飞行的正确方向呢?

招式6——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由人、事、景、物、等引起回忆,联想、引出下文,展开情节,这种方法就叫回忆联想法。运用回联想法开头,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

示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己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

2、最使我难忘的,是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师》) 小结:

1、开门见山法、直接点题

2、引用法,突出中心

3、巧用修辞 ,展示风采 •

4、序引题记,耳目一新

5、设问置疑,制造悬念

6、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五、小结作文开头遵循的原则:

1.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开头要简洁,入题快。

3.语言要有文采,使人一看就有读下去的欲望。

六、小试牛刀:(看谁写得又好又快)

1、写作实践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几种开头方法, 以“开在心中的花朵”为题写一段开头。

2、成果展示及点评

3、范文欣赏

(1)花开有声,雁过无痕。一抔净土,一掬清冽,一朵无香的花,开放在一个人心中。

——题记

(2)有一朵花一直开在我心中,经受泪水的滋润与思念的氧气,从未凋谢过,飘渺的思想纯在于朦胧的人生,但因有这一朵花,已是最辉煌的牵挂。

(3)在爱的怀抱中,我像一株嫩苗,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吮吸着甘甜的雨露,不知不觉,已被母爱带入了人生的花季。于是,在青春的旅途中,只因有了母爱相伴;我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4)走进宋词,品味“衣带渐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风雅;走过唐诗,品味“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放;走进元曲,品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纤巧,这古典文学啊!在我心中怒放,成了一片花海„„

(5)我种过花,知道养花的不易,自然也知道花开的艰辛。家养的花尚且如此,那野生的花呢?

七、真题演练:

题目:开在心中的花朵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 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推荐第3篇:配方法教学设计

2.2、配方法(二)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即如何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

1、配方:

(1)x―3x+ =(x― )

(2)x―5x+ =(x― )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以上两题可让学生口答。

3、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3x―1=2x (2)x―5x+4=0

找学生板演。

二、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答,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60页,阅读课本,并思考:

三、出示思考题:

1、

222

22

2http://www.ffkj.net

如图所示:

(1)设花园四周小路的宽度均为x 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16-2x) (12-2x)=

×16×12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x1=2 x2=12

(3)这两个解都合要求吗?为什么?

x1=2合要求, x2=12不合要求,因荒地的宽为 12m,小路的宽不可能为 12m,它必须小于荒地宽的一半。

2、设花园四角的扇形半径均为x m,可列怎样的一元二次方程?

xπ=2×12×16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什么?

(3)合符条件的解是多少?

x1=5.5

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请设计出来与同伴交流。

(1)花园为菱形 (2)花园为圆形?

(3)花园为三角形 (4)花园为梯形

四、小结:

http://www.ffkj.net

1、本节内容的设计方案不只一种,只要合符条件即可。

2、设计方案时,关键是列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般有两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本节课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并且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另外,还应注意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

http://www.ffkj.net

推荐第4篇:读书方法教学设计

学习读书的方法教学设计

沙洺中心小学 周倩超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5、生汇报讨论所得。

6、共同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

7、小结。

(三)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刚才我们所用的方法是针对做阅读理解题的,其实我们平时要读的书很多,如果我们都能用到一些适合我们的读书方法就会使我们受益更大。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的读书方法。

2、(出示课件):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

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阅读四法:扩大阅读面,勤于思考,勤于记录,善于运用。

孔子读书法:(1)少年时好学不倦。(2)学与思结合起来。

(3)学过的要温习;(4)学习要谦虚。

苏轼读书法:对于一些好书,读一次,有一个目标,读书是终生之事。

诸葛亮读书法:博览群书,知天文,悉地理。

朱熹读书法: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笔到。

毛泽东读书法:(1)稍有空闲就读书(2)不动笔墨不读书。

3、你的读书法:

(此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用多种读书法以及名人读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4、生写再交流。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五)、小结:

同学们,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加油。

推荐第5篇:配方法教学设计

课题: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1,掌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2,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推倒过程

3,在配方法中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配方法解方程

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转化为(a+b)2 =c的形式 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

让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

(x+2)2=7,与学生一起运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决这一个方程。 再解x2+4x+4=7,学生容易看出式子左边是上面式子的完全平方展开 再解x2+4x=3,学生容易看出是上式通过移项得出的式子 再解x2+4x-3=0,学生容易看出这是上式通过移项得来的

(板书的时候注意上面4个式子由下往上书写,因为这是运用倒推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把方程的一般形式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再运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方程)

2,新课讲解。

以上面的具体式子给学生介绍何为配方法,即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的过程。然后运用学生熟悉的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老师提问:上面的式子(x+2)2=7为什么能够运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呢? 学生回答:左边是完全平方的式子,右边是非负数。 老师补充总结:没错,只有式子能化为左边未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我们才可以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因为负数开平方是没有意义的。 下面重点讲解如何配方。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练习X2+12x+__=(x+6)2 X2—4x+__=(x—__)2 X2+__x+16=(x+4)2 同学们填上的答案依次是36,4,2,8.引导同学找出规律,发现右边填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而左边式子的常数是右边式子常数的平方。 和同学们一起解方程:x2+8x-9=0 第一步:把常数移到右边x2+8x=9 第二步:两边同时加上16,(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x2+8x+16=25 第三步:写成完全平方形式(x+4)2=25 第四步:运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方程 x+4=±5,x1=1,x2=-9 3,课堂小结。

与同学们一起总结一元二次二次项系数为1方程的配方方法: (1)把常数项移到右边。

(2)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3)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4)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推荐第6篇:教学设计的方法

教学设计的方法

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剧本”,显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教学设计一方面发挥着贯彻教学思想,体现教材脉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思路的具体体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想写好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实”。现在很多老师喜欢把教学设计写得比较花哨,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华而不实。教育的根本在于实效,实效的前提在于每一节教学设计得实实在在,切实把教材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等落到实处,在教学设计中得以真实、深刻地体现出来。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是理论多、技术多、操作多,在这“三多”之下,往往学生学得相当疲惫,学习提升速率不快。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往往觉得信息技术教材图片与文字“交相辉映”,但实在的东西不多,那么,这教材的“先天营养不良”就必须通过老师的“后期加工”得以完成,打好基础,方能建起高楼大厦。

二是“透”。对于教学设计的“透”,其实是在“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是要求教师在拟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研读教材,要做到“力透纸背”,深刻挖取教材中所蕴含的理念与思路,同时要学会透过教材看本质,透过教材上好课。比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编程技术,按照一般的要求,很多老师会按部就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不会重点向学生介绍为何要学习编程,编程的作用是什么,学习的目的与方法是什么?这些内容,在教材上只有较为简单的介绍,学生也往往无法作深入了解。这时,老师就应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握一个“透”字,彻底掌握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了解整个程序编写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分别是什么,然后,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了解程序编写,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唯有这样,教师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才会真正跟着老师走,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活”。教学设计的“活”主要是要体现出教材的水平及教师和学生的水平。众所周知,现在的课堂是三位一体的。教材是指南,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另一个角度说,教材是平面,课堂是舞台,师生无疑是主角。那么,要想这个舞台精彩纷呈,要想师生的表现活灵活现,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活”的特点来。教学设计先“活”起来,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把教学内容上得“活跃”,让学生学得“活泼”。课堂不应是一潭死水,而完全应该是“活动”的溪水,潺潺流动,生机无限。

四是“思”。优秀的教学设计,在没有实践之前,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唯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取得精益求精的效果。笔者提倡,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方面是可以多开展同行备课,多组织几个同学科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设计,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中大家智慧,一起思考,这样比较容易出现精品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在个人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在课前进行思考,想一想这样的设计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在课中进行思考,设计中的某个环节是否可以深化?在课后继续进行思索,刚才这节课中,哪些地方是因为设计的巧妙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哪些方面是因为设计的缺失而导致了教学的失败。一得一失,皆应在设计中得以体现。

可以说,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课堂的良好铺垫;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快乐学习的美丽诗篇。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而归根到底,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应该让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开心,是应该能提升课堂教学整体效果、促进师生和谐进步的。

推荐第7篇:修辞方法教学设计

《语言中的十八班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涞水小学

杜跃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

2、体会并总结出不同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3、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仿写、改写句子,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并且说出句子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能够在作文中综合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教学设想: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掌握修辞是能够美化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的一项重要能力。几乎所有的课文中都有修辞的运用,因此作为小学毕业生,必须要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种类,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用途,以及所带来的效果,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本节复习课,将通过了解修辞的概念和用法、体会修辞的效果、通过练习训练运用等多个环节,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出示常见的修辞种类: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过渡:修辞的作用还真不小,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一下各种修辞手法。

二、了解修辞,介绍概念

1、投影出示,介绍有关修辞的概念。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根据修饰效果的不同,修辞可以分为很多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作用。

3、投影不同修辞的主要作用。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5)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6)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三、立足文本,体会作用

1、学生自由找句子,并且说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交流。

常见的例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3)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都飘着雪花。

(4)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排比、比喻)(5)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6)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7)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8)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11)农民们都说:“看见了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了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1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3)鲸鱼的身子这么大,他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14)这是闹着玩的吗?

(15)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

们怎么会忘记?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在你所找出的句子中,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先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说说好不好,好在哪里。

4、归纳修辞使用的效果。

比喻:可以让句子更形象。 拟人:可以让事物更生动可爱。 夸张: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能够增强气势。

反问: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表达的情感。 设问:充分引起读者的兴趣。

5、拓展练习:

说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一说用了修辞起到的作用。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之恩,我们怎能忘记?

(4)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的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6、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推荐第8篇:主题4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主题4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和使用的教学活动:

1、探究类:参观、访问、调查、研讨、浏览、阅读、计算、实验、归纳演绎、推理运算等等;

2、演讲类:讲授、游戏、辩论、写作、讲故事、角色扮演、演唱、舞蹈、交流等等;

3、制作类:设计、制作、模拟等等;

4、评价类:评价、反思、头脑风暴、修正等等;

5、综合类

问题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小组讨论:

上述案例是怎样设计活动的?里面涵盖有哪几种活动方式?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讨论并记录结果:

在活动设计时,把已经设计好的框架问题进行分析,看看属于哪种类型,参照活动类型策划相应的具体活动,活动任务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借助互联网资料或从其他渠道获取资料,创作有关黄金分割法实例,用实例来列举黄金分割的应用,并就黄金分割是数学原理还是艺术创作的原则展开辩论。 小组讨论:

上述案例中,教师是怎样设计活动的?里面涵盖有哪几种活动方式?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讨论并记录结果:

借助互联网资料或从其他渠道获取资料,创作有关黄金分割法实例,用实例来列举黄金分割的应用,2.并就黄金分割是数学原理还是艺术创作的原则展开辩论。

当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能力水平相近的任务时,会变得专心致志,充满热情。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因素进行设计。

在活动中,应定义明确、清晰、具体明确的学习成果和技能导向, 易于学生理解理解和执行。

学习小组合作,通过访问科学家、寻找资料、分析研究并解决以下问题: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行成一份人类移居2.太空的可行性报告,并用电子讲演稿的形式陈述出来

小组讨论:

上述案例是怎样设计活动的?里面涵盖有哪几种活动方式?嵌入了哪几种重要的技能?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讨论并记录结果:

学生的技能训练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困难。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合理嵌入技能。在活动过程中,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问题解决的技能与方法。

学习小组走访发电站、变电站;调查社区;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并发电;各小组形成题为《怎样让电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学习报告;各学习小组代表在汇报会上作报告;汇总各学习小组报告

小组讨论:你怎样看待上述案例?有什么不足?如果是你怎样设计这个教学活动?并记录讨论结果:

上述案例设计新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活动过程: 1.定义什么是社区 。本案例的详细内容在学习资源光盘中的 “主题四” ? “案例集”中。请你认真阅读并思考。 上课铃还没有响,刘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今天的课大家按家庭住址坐。” 一听说这种编组法,学生感到非常新奇,上课铃响的时候,新的学习小组组成了。有的组人多,有的组人少,其中一个组只有一个同学,她来自农村。 等学生静下来,老师将课本后面的一张社区平面图展现出来,“就照着这幅图的样子,将你们的居住区画下来。比例不一定精确,说明位置就可;要标出自己家所在的位置,也要标重点建筑物。”最后老师格外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这还不简单?”学生围成一圈,开始绘制地图了,学生合作非常投入,大约十来分钟,平面图就完成了。

老师选择了4个有代表性的小组走上了讲台,直接将自己的图贴在黑板上。 老师将“社区”两个字写在黑板上,用手指着学生的平面图,“你们画的就叫‘社区’,我们的小组成员就住在同一个社区里。在社区里,人们参加各种活动,通过活动,人们相互熟悉。” 社区的概念学完了。 2.定义社区分类

知道了社区的概念,老师请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社区:

“这是我们的社区,这里都是楼房,都是住宅楼,这里是楼旁间的绿化区,我们的家就住在这一栋楼里。”

“我们几个住在东部市场旁边,这里是市场,这是一条路,我们家就住在这里。„„”

“我们几个住在工厂旁边,这里是一个小商店,这里是学校„„” 最让大家新奇的是身居农村的学生:“我们组就我一个人,我住在农村,这里是庄稼地,这里是一条公路,旁边是我们的村子,这里是村委会,这是我上过学的小学校。„„” „„

“同学们,通过介绍,我们对社区有了新的认识,按其不同功能,我们是不是给社区分分类?同时给不同的社区下一个定义?” “我们这里能不能叫农村社区?”农村的女同学说。 “当然可以!”老师肯定了她的回答。

这一个开头,以下就顺利多了:居住社区、商业社区、工业社区、科技社区、文化教育社区„„社区的分类也了解了。 3.定义社区职能

社区管理机构的职能在书上已写清了,于是老师让学生打开书,“先自己看看书,看看社区管理机构有哪些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对照这些职能,思考我们社区管理机构的职能发挥如何?”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不一会儿,学生讨论有了初步的结果: “我们小组住在‘工业社区’,我们社区的管理机构经济功能发挥得不错,我们社区有许多小厂子,这是第一;第二,我们小组的居委会常常调解邻居的矛盾,所以政治功能也还行;第三,文化教育功能发挥得不好,社区内有一块黑板,内容半年也不换一次,计划生育功能发挥得好。”

“我们住在教育社区,这里有两所中学,一所小学,我感觉这里的是管理功能最不好的,这里常常有人抢学生的东西,我们都感觉到不安全。”„„发言非常热烈,介绍虽然时间不长,但学生确实感觉到自己就是社区的一员。 4.为社区建设献言建策

老师又为学生布置了新的任务: “分析社区存在的问题,为改进社区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就将这个作业定为‘我是社区的一员,我为社区做贡献’。” “行!”学生又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将刚才的社区功能的发挥情况整理后,给社区的建议也完成了。后来,学生将自己的建议给了当地的居委会,据说社区的反响还不错。

推荐第9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法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的设计

一、选择题

1、在教幼儿认识“蜗牛”的活动中,让两只蜗牛赛跑,幼儿十分感兴趣。这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演示法C游戏法D操作法

2、教师把勺子放进盛水和牛奶的杯子里,“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验证“水是无色的”,此教学片断用了()

A演示法B示范法C范例法D欣赏法

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助于集中幼儿注意力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讲解法C谈话法D练习法

4、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可随时随地的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观察法B演示法C范例法D欣赏法

5、在认识蜗牛的活动中,让幼儿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看有何反应。此活动采用的方法是()

A、讲解法B讨论法C观察法D操作法

6、认识西红柿,老师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这主要运用了() A演示法B观察法C练习法D操作法

7、教师出示自己叠好的纸船让幼儿仿照折叠此种方法是() A、示范法B表达法C欣赏法D范例法

8、在大班科学活动“让鸡蛋浮起来”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鸡蛋、杯子、纸板、纸、盐、木板等多种材料让幼儿自己来操作想办法。这运用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操作法C游戏法D表达法

9、教师跳一个蒙古舞蹈《牧民新歌》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蒙古舞的潇洒、豪迈、刚有力、等特点,初步树立对蒙古舞蹈的审美观念。这运用的方法是() A欣赏法B示范法C表达法D发现法

10、《来自火星上的小朋友》的文学作品欣赏结束部分,幼儿画出自己想象的来自火星上的小朋友。该环节运用了()

A表达法B游戏法C示范法D讨论法

11、通过“小动物找座位”的活动,让幼儿比较小朋友和凳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此例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观察法B游戏法C操作法D表达法

12、幼儿用绘图的形式把“蚕豆”的生长一点一点画下来。这采用的方法是() A操作法B示范法C记录法D表达法

13、观察活动《蚕宝宝长大了》最适宜的观察方法是() A个别观察B比较观察C随机观察D长期系统观察 14某次科学活动《蝌蚪变青蛙》最好采用的教具是() A实物B模具C电化教具D语言

15、学习5的组合分解时,利用“翻板游戏”用不同的颜色来到代表分解的结果。这体

1 现了教具使用()

A要与教师的动作和语言结合 B要和实际操作及思维活动相结合 C发挥教具自身作用

D注意教具使用的活动性实用性趣味性

17、一个正方形能不能为成两个图形?怎么做?教师让幼儿试一试。此例运用了() A示范法B游戏法C观察法D操作法

18、教师组织幼儿思考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活动采用的方法是

A、示范法

B、讨论法

C、观察法

D、讲解法

19、观察大蒜的成长主要属于哪种观察

A、比较观察

B、对个别物体的观察

C、长期系统性观察

D、教师引导观

20、(

)是深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运用此法进行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A、操作法

B、游戏法

C、练习法

D、表达法

21、教师为幼儿准备气球、扇子、塑料袋等材料,引导幼儿寻找空气,这主要运用了

A、记录法

B、发现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22、下列以幼儿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练习法

C.讲述法

D.示范法

23、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是

A、游戏法

B、操作法

C、记录法

D、表达法

24、教师指导幼儿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情感的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

B.示范法

C欣赏法

D.表达法

25、下面属于抽象表达的是(

A、唱歌

B、舞蹈

C、讨论

D、表演

26、幼儿分组表演《我是小主人》学习如何敲门、招待、交待、再见等,这种方法是

A、发现法

B、表达法

C、欣赏法

D、谈话法

27、张老师边做动作边告诉幼儿“像这样把一张纸对折后分成相等的两份,就叫做二等分”。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A.演示、讲解

B.操作、练习

C讲解、描述

D.范例、讲解

28、下列方法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越要多用的是

A、讲解法

B、游戏法

C、欣赏法

D、示范法

29、在谈话活动《未来的汽车》结束部分,幼儿画出自己想象的汽车,此环节运用了(

A、游戏法

B、表达法

C、观察法

D、描述法

30、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制作的小秤称一称三种东西的轻重,“说说你是怎样称的?哪

2 种方法最简单?”此例采用了(

31、教师让幼儿将皮球放水入水池中,看看皮球会怎样,允许幼儿用手去按球,将皮球按到水底,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手有什么感觉,这主要采取的方法是(

A、讲述法

B、观察法

C、练习法

D、描述法

32、幼儿分角色表演《三只蝴蝶》的故事,此例运用了(

) A、演示法

B、范例法

C、表达法

D、讲解法

33、在美术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运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范例与演示

C.游戏练习法 D.练习法

34、语言类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

A、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B、易于形成清晰深刻的表象 C、使幼儿直接获得感性经验

D、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5、在“身体乐器”活动中,学唱歌曲《哈里罗》乐句结尾拍节奏时,教师让幼儿合着拍子,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变化打法,发出多种声音。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发现法

C、谈话法

D、游戏法

36、教师:“下雨前,水下氧气少,小鱼在水底闷得难受,就只好游到水面上来透气„„”这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述法

B、讲解法

C、谈话法

D、描述法

37、幼儿用绘图的形式表现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这采用的方法是(

) A.记录法

B.操作法

C.示范法

D.游戏法

38、教师:今天要学习把几张小图片排成横排,然后讲一句话,先看老师怎么做的。教师挑选小朋友、报纸、爷爷的图片排成横排,然后讲:我帮爷爷拿报纸。此例采用的是(

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讲述法

39、适用于任何一种教育活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游戏法

D、练习法 40、教师形容大熊猫:“胖胖的身子,黑白色的毛,圆圆的脸上像带了一副墨镜”,这采用了

A、观察法

B、演示法

C、讲解法

D、描述法

41、教师组织小班语言活动《好吃的早餐》,问幼儿早餐吃了什么,最喜欢吃什么,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活动采用的方法是()

A示范法B谈话法C观察法D讲解法

二、简答题

王老师让幼儿通过玩《翻瓶盖》的活动,引导幼儿自己探讨数的组成中的互补规律。 请问:王老师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1、张老师在活动室里看到小朋友开心地抛雪花片玩,就拿来一个筐子,放到自己的正前方一米处,让孩子们分组玩抛雪花片并进行比赛,每名幼儿手拿6个雪花片,抛到对面的筐子里,每次都让幼儿数数,6个雪花片几个抛进筐里,几个落在筐外?最后看哪组的雪花片抛到筐子里的多,谁就获胜,以此巩固6的组成。

问题: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写出运用些方法的要点。

2、阅读《嘴巴里的牙宝宝》(健康中班)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过程: A. 幼儿照镜子了解自己的牙齿。

B. “门牙宝宝、尖牙宝宝、磨牙宝宝”表演剧,分别以第一称介绍各自的名称、特征和作用。

C. 说一说,牙齿的形状、作用。

D. 利用牙齿模型,向幼儿展示换牙的经过,让幼儿明白换牙是每个小朋友都要经历的,不用担心。 问题:(1)第A-D步分别采取了什么教学方法?

(2)第D步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3、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身体侧对障碍物,一腿弯曲,另一条腿伸向障碍物下,低头,随即将身体重心由屈膝移向伸出的腿,收腿,起立„„

回答:(1)此案例除运用示范法外主要运用了那种教学方法?、(2)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推荐第10篇:记忆好方法 教学设计

【学科】:心理健康 【主题】:提高记忆效率 【方案名称】:打开记忆之门

【设计理念】:记忆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通过记忆来积累知识、经验。学生升入小学高段后,课程增多,内容增多,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学生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意记忆,由机械记忆为主转向意义记忆为主。了解一下遗忘规律,掌握一点记忆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和利用遗忘规律,初步掌握几种记忆技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今天早上吃什么早点了?

能准确地记得以前发生过的事,说明记性不错,记性啊就是记忆力。(白板板书“记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记忆王国(出示课件)。

二、记忆大比拼:记忆王国里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小朋友,看(白板导入出示图)。

(你们能勇敢接受挑战,老师喜欢!)(赶紧看看比拼的内容吧)

(一)暖身活动:

大家先全神贯注的观察下列6组词,然后再努力记住它们,看看在两分钟内能记住多少。(白板书写以下数字串)

31415926535 897932384626 310918370707 9081726354 0517130191192 510383 记住3个以上的同学请举手。

这几位同学之所以能记得快记得牢,从他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多少是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的。

(二)出题。(出示课件,指名读题)

鸭梨题的同学请举手(3个组),苹果题的同学请举手(3个组);葡萄题的同学在哪儿呢(2个组)?

词语题:教师评价:(记得好的)这么多词语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下来,而且比较准确,你很会记忆,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记住的吗?

(记得不好)8个词语放在一起,一下记住,不好记。可是你能记住4个已经很不容易了,那你告诉大家你是如何记这几个词语的?

引导学习联想法:(白板总结:联想法。)

联想可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活动。你们知道吧,牛顿就是由苹果

2 落地引发联想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开水冲击壶盖引发联想发明的蒸气机。(白板导入图片)最简单的联想,就是:“1”等于筷子,“2”鸭子等。

数字题:

引申: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运用过谐音法记忆啊?这么好的记忆方法,你们早就会用了。(白板板书:谐音法。)

汉字形体演变的:教师评价:(记得很好)你们现在能自豪的告诉别人,我可以把咱们中国从古至今的字形变化过程记下来了。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记得不好)咱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汉字有这么多变化,的确不好记,别的同学谁能记下来的?

引导学习串联法:是将所记忆的内容找出有关联的地方,把它们串起来记忆。(白板总结:串联法)

大家都用这种方法记,看看用了多长时间。谁用串联法记住的。

(三)小结:你们看黑板上这么多的记忆方法,比较一下结合刚才咱们的学习,哪些方法记起来快?(把好的方法留在白板上,出示:好方法)今天咱们主要认识这三种好的记忆方法,而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等着你们去发现呢!

过渡:俗话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咱们在和小精灵的大比

3 拼过程中,不仅结下了友谊,还学到了好的记忆方法。要和小精灵再见了,和她打声招呼吧!(白板导入录音)现在她的好朋友遇到了麻烦,你们愿意帮忙吗?

树立信心

(1)听录音、看图片,

(2)新单词、新知识会越来越多,你们有过和他们类似的困惑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说不出来时引导:课文记不住,是自己脑子笨吧!都灰心了!怎么办啊?)

(3)对!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可以自己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记住这些知识。记东西遇到了困难也不要灰心,告诉自己:我能行!你们能行吗?

过渡:听说记忆王国里要评选“记忆之星”了,你们想参加吗?做好准备,对自己说什么?

三、评选“记忆之星”:

反馈:

1、你特有自信,敢于接受挑战,棒!

你能用上今天学习的好方法,领悟力极强,收获最大。 能根据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头脑很灵活。也不错。 虽然你还没有用上好方法,用的是你自己喜欢的,相信你会有进步的。

4 刚才没有记下来的同学,你们也要相信自己能行,因为你们是未来的记忆之星。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马上就要离开记忆王国了,在记忆王国里我们经历了一场记忆大比拼、还帮助几个同学解决了问题、评选了记忆之星。记忆王国里的经历带给你什么感受呀?来和大家说说。

听到你们的感受,老师由衷的快乐。好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重要基础,相信你们以后会掌握更多的方法,不断进步。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一首儿歌,祝同学们学习更上一层楼!

第11篇: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湖光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

《近视与我们的生活》

——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指导老师:

班级:六

(二)班

时间:2014年11月

近视与我们的生活

——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参与的热情,调动学生对问卷调查的积极性,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2、认知目标:知道设计问卷和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3、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方法指导,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如何进行问卷调查,能够合理地使用问卷调查这一活动方式。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课题设计调查问卷。

四、教学准备:课件、案例、评价表、调查问卷设计表

五、教学时长:1课时

六、活动对象:六

(二)班学生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各小组活动课题,导入主题。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你们围绕主题“近视与我们的生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策划了本次活动的步骤,并且划分了小组。现在看到的就是各小组的子课题,它们分别是:

投影:各小组子课题: (1)近视的原因

(2)近视的烦恼 (3)眼镜的选择与配戴 (4)眼操与视力保护 (5)小学生近视现状

2.师:在制定活动方案的时候,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选择的研究方法有好几种。有的是上网搜集资料,有的是采访同学或眼镜店的专业人士,有的进行问卷调查。相比较采访而言,问卷调查涉及的面更广,内容更丰富。要进行问卷调查,必须先学会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

(板书: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3.今天,我们就围绕第五组的课题 “小学生近视现状”(幻灯显示课题)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二)问卷设计指导

1.师:老师这里有一份己经设计好的“关于零花钱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的样卷,现在直观展示出来,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这份问卷(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之内)。(投影出示关于零花钱的调查问卷)

关于零花钱使用的调查问卷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做我们的调查问卷,只需花你两三分钟的时间,就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填写问卷即可,感谢您认真地配合我们!

1.你认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一些零花钱吗?(

)

A.应该

B.不应该

2.你的零花钱主要是从哪里来的?(

)

A.父母给的

B.亲戚给的

C.利用假期自己赚的

D.其它

3.你认为父母应该给孩子零花钱吗?(

A.完全应该

B.完全不应该

C.适当许可

4.你平均每天的零花钱大约是多少?(

)

A.0.5元以下

B.0.6∽1元

C.1.1∽2元

D.2.1∽3元

E.3.1∽4.9元

F.5元以上

5.你的零花钱主要用来干什么?(

)

A.买零食

B.买书

C.买玩具

D.上网

E.交部分学杂费和献爱心

F.降温费(冷饮)G.其它

6.你和同学之间比过谁的零花钱多吗?(

)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2.师:我们看这份问卷中的题目,第一题“你认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一些零花钱吗? A.应该B.不应该”,这道题目设计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学生对自己是否应该有零花钱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几道题目,看看问卷的设计者还有什么样的目的?想了解什么内容?

3.学生观察下面的几道题目,分析一下问题设计的目的。生1:第二题就是想要知道零花钱有哪些来源。

生2:第三题是想要了解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不是就应该给自己零花钱。 生3:第四题想要了解零花钱的大概数量。 生4:第五题想要知道学生的零花钱的用途。

生5:第六题其实就是看看学生之间有没有攀比零花钱的现象存在。

4.师:细心观察,我们可以看出问卷中的几道题目都采用了选择题的形式。问卷调查很多情况下是随机的,时间比较短。为了在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们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当然,问卷设计中还有是非题和开放题两种题型(出示是非题和开放题两种题型的例子),比如这两道样题。

鉴于同学们今天是第一次设计调查问卷,我建议大家采用选择题型。

5.师:样卷中这六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零花钱的使用”而来的。因此,我们为第五组的同学设计问卷的时候,一定也要紧紧围绕“小学生近视现状”这个课题。因为我们想要调查的对象是校园里的同学,所以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围绕“小学生近视现状”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通过调查问卷得到解决的? (1)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巡视

(2)指名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与肯定)

6.师:为了了解小学生近视现状,老师抛砖引玉,设计了两道选择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你是否近视?

A.是B.否(投影出示选择题) (2)、“你们班有多少近视的同学?”A.没有 B.10个以下 C .10-20个

D.一半以上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语言要简洁明了,让被调查一读就明白;给出的选项也要全面,把可能存在的几种回答都考虑进去。

7.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来的想要了解的内容设计问卷的问题。每个同学先设计一个问题,然后小组讨论选择两个问题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问卷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先设计1个问题(每人一张小纸)。 (2)组内讨论交流,选择合适的问题(2个)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8.搜集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合问题形成问卷。(教师边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可行性,边把问题贴在大的问卷纸上,适当进行语言方面的修改。)

提示:在排列问题的时候要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由简单到复杂。

师:在我们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关于“小学生近视现状”的调查问卷就设计出来了,课后第五组的同学可以在此基础上稍加整理发放到同学们手中进行问卷调查。

(三)活动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设计调查问卷仅仅只是问卷调查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发放问卷调查、回收问卷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由于时间关系,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老师将和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

第12篇:《会计核算方法》教学设计概要

《会计核算方法》教学设计

龙岗中专

罗艳

(一)、课前系统部分

1、大纲分析:

依据《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会计核算的七种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计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第二章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在学习了会计六要素基础上,介绍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并在后面各章节中各项方法的详细学习奠定基础,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生分析:

中专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课,对学科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基础薄弱,初中就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自卑心理严重,正处于

15、16岁,世界观初步成型,但缺乏耐心,对平铺式教学较为反感,而本节内容又是平板、枯燥的,为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在教材处理上加入大量的实例和设问。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并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

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拉近学生与会计学科的距离,为认识会计热爱会计进一步奠定基础。

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领会并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平板教学内容中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6、教学策略:

(1)、演示法,包括实物演示、图像演示和实例演示。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问题探究法,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于无疑之处生难疑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7、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凭证账簿实物展示。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部分

1 课前准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上网收集百事可乐公司利润表、资产负债表。要求学生思考:会计六要素在上述表中如何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并思考问题,使学生对疑难问题产生新奇感和探究感,并且通过课前预习,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新课导入部分: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会计是用什么方法将会计六要素串联在一起,为经营者服务的呢?假设你现在就是百事可乐公司的会计,你的岗位核算方法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同时引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自然导出新课;给学生一个模拟角色,身临其境思考会计核算方法。

3、新课讲解部分:

会计核算方法实际就是会计工作流程:给复杂的会计对象起名字——设置账户,根据复式记账做分录,并把分录反映到凭证中,即是填制凭证,依据审核好的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期间完成成本核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期末依据账簿上的数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即是同学们上网查找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本节教材内容较为平板、枯燥,结合中专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材进行了一些“小手术”,不是按照教材顺序讲解,而是将七种方法分成三组,各组采用不同手段进行讲解。

1、对于设置帐户和成本核算采用以问设疑,激发思考的手段。

(1)、设置账户讲解:

教师:以百事可乐公司为例,它有自己的厂房、销售可乐的收入、别的公司的欠款、欠银行三年期的贷款,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在面对这些复杂的会计对象,有什么办法能较好的归类,核算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给这些会计要素起个名字是非常重要的,即设置账户。自然引出设置账户的必要性及内容。

(2)、成本核算讲解:

教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一瓶可乐的价格有

A、1.8元

B、2元

C、2.5元

D、3元

E、1元 哪个选项是最不可能出现的?答案显而易见:1元。

学生讨论为什么1块钱买不到一瓶可乐? 引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内容。

【设计意图】:“教起于思,思起于疑”,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思起疑,

2 疑促思;一年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前后知识的连贯性较差,运用讨论法,学会在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中集思广益,对知识融会贯通。

2、复式记账和财产清查采用第二种手段——由此及彼,联想生成。

(1)、由个人记账联想到企业复式记账。

教师:同学们,请开动脑筋完成如下问题:

①、你能回忆起上周生活费是怎样花掉的吗? ②、能回忆起过去一年你的生活费 怎么花的?

一年时间太长,很多同学无法完成问题2。趁机引导学生,你的回忆为什么有困难?那是因为很多同学没有记账的习惯。由此联想到企业复式账的重要性和内容。

(2)、从个人财产清查联想到企业财产清查。

教师:拍拍口袋,同学们,你有多少钱?你的财产是多少?

通过三个动手题完成个人财产清查: ①、数数口袋里有多少钱? ②、你借钱给别人了吗? ③、你欠别人的钱吗?

学生完成动手题。

【设计意图】:问题一的完成表明我们盘点了口袋的钱,问题二和三的完成表明核对往来款项盘查自己的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自然联想到企业财产清查。

教师:企业财产清查跟个人财产清查实际是一样的道理。对于百事可乐公司而言,白砂糖、可乐罐、二氧化碳这些原材料一般通过实地盘点的方式清查,而百事公司欠别的公司账款及别的公司欠百事公司的账款,一般通过核对往来款项进行清查。

3、对于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三个方法讲解采用第三个手段实物演示,直观体验。

向学生展示三年级学生在会计模拟实习课上做好的精美凭证和账簿,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可以做出比这些更精美的凭证和账簿。

【设计意图】: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并产生竞争意识。

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已经填制和审核好的记账凭证,银行日记账封面,2006年百事可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直观体验。

3

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展示课前收集的百事可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收集最多的同学加分。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

采用以问设疑,激发思考、由此及彼,联想生成、实物演示,直观体验三种手段的【设计意图】:以上三种手段环环相扣,紧密相接,相互渗透。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感性认识的目的,激发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4、课堂练习与小结

遗忘曲线表明对新知识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及时巩固。所以我布置了课堂接龙比赛的练习,看看全班4个组哪一组同学能在最短时间完成会计核算七种方法的接龙。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板书设计如下:

一、会计核算七种方法

1、设置帐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核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并让学生结合板书小结本节新课的知识点。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的效果。

5、课后作业

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B)

A 复式记账 B 成本分析 C 登记账簿 D 财产清查

2、下列项目不属于企业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是(C) A 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 试算平衡表

解析题:提供资产负债表,请思考会计六要素在上述表中如何体现? 问答题: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1、实施结果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列举大量实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以问设疑,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由此及彼,对枯燥教材进行深化,改造,帮

4 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存在问题:课堂设计环节和内容较多,时间安排较拥挤;学生思考题及讨论题较多,容易泛而不精。

对策: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各项环节的时间控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引导,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必要时就由教师总结,以控制时间进度。

3、教学感想

中专一年级的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心中十分期盼能有个新的开始,甩掉初中时被扣上的“差生”帽子,但是他们自卑心理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寒”,而是长期形成的结果,面对从没接触过的新课程的学习,内心想学好又担心学不好。此时此刻,作为教师的我,给予学生及时的关心、信任显得尤其重要,对学生谆谆善诱,加倍关爱,充分信任他们能学懂,能学好。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共同营造和谐气氛,以提问和提示的方式授课,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学会自学,学会自己总结规律和归纳知识。

第13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谈话导入:

1、帕斯卡说过“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 请同学们一起来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齐读)

2、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给它们加上批注。”孩子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四十余种,这节课我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

二、新授:讲解三种读书法

1、设疑:小说的内容很长,一字一句地读太耽误时间了,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粗读方法来读,请跟我一起读一本书? 讲解:

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同学们,明白吗? 师:大家总结一下粗读书时要重点翻看哪些方面的内容?

板书上:粗读法: 书名 内容

作者 目录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老师介绍的粗读法来阅读这本书。

生阅读后交流汇报

2、过渡: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板书: 精读法: 正常 较慢的阅读速度、扫除字词障碍, 钻研全书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面前的文章,(语文课本后的选 读文 )按着精读法的要求,根据文章下面的提示,边读边想,边勾划。

师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好词或佳句?为什么?你读懂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师结:同学们非常仔细地读课文中的名家作品,不但找出好词佳句,还深入钻研全文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同学们这种求深、求细反复品味,从书中吸取大量营养的阅读方法就是运用了精读法。

3、笔记法:有关专家调查表明,眼看记忆力可达3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记忆力可达90%,同时我们也读过徐特立老先生教育外孙禹强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文章,所以同学们,精读书做笔记,能加强记忆力,对锻炼思维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我向大家介绍第三种形式灵活、容易查找和使用的笔记读书法:

(1)内容分类: ①内容摘要 摘引名言 警句 资料 典故 原文缩写 (2)把想到的体会 问题也记录到读书笔记上。

大家现在把刚才读 的文章,在读书笔记 做以记录。

组内交流:按内容分类,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

小结:同学们刚才记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种读书方法:笔记法。做笔记,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读书笔记要经常整理,不能光记不看。

4、总结

1、我们共同学习了三种读书方法(生说)

2、师:是呀,培根说过“读书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漫漫品味。”的这句话就是这个理。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翅膀。同学们,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就一定会象蜜蜂一样在书的海洋里来百花酿甜蜜。

第14篇:《信息处理方法多》教学设计

《信息处理方法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信息处理的发展过程。

2、能列举信息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

3、能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信息表现形式。教学重点:信息处理方法与信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自学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频导入:听这是什么声音?对这是发报机的声音。在战争年代,军人们通过他来传递信息。那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泛指社会中可以传播的一切内容。举例说明生活在信息世界里,每个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时刻都在处理不同的信息。

2、揭题:(出示课题)信息处理方法多

二、新知

1、信息处理的发展

诚信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朝代叫“周”,国王是周幽王,他有一个妃子叫褒姒。可是她有个苦瓜脸,不爱笑。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将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

兵将们匆匆赶到。结果发现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的笑了。

可是五年后,外敌大举入侵,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而诸侯未到。因为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褒姒也被俘虏。

过渡:在学习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就是著名的诚信小故事——“烽火戏诸侯”。人无信不立,故事中的周幽王通过点然烽火传递假信息,国破家亡。古往今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的工具不断更新,处理的方法和途径也多种多样。 关键问题:从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初步感知信息处理重要性)

2、感受信息处理方法

过渡:我们从古代回现现代。关键问题:想一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呢?

(1)我们平时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同一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处理。 (2)看图说一说他们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①传统邮件信息 ②手绘宣传信息③打个电话问好 ④用照相机拍照⑤打印机打印文件 ⑥网络视频交流

3、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1)过渡:信息处理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关键问题:说一说下面每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和主要表现形式各有是什么? 内 容 传统邮递信件 手绘宣传板报 打个电话问好 用照相机拍照 用打印机打印文件 网络视频交流 处理方法 用笔书写文字

信息表现的形式 文字

(2)填写记录表。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过渡: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表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借下我来考验下大家刚才学的怎么样——闯关测评,谁登高峰。

1、判断题

2、填空题

3、读一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⑴选择信息的表现形式。

①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都是信息呈现、交流的重要表现形式,根据宣传活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表现形式。

②我们选择的信息表现形式有: 。 ⑵确定传播载体。

①过渡: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要达到宣传的效果,可以选择板报、宣传画、幻灯片、数字视频、网页等。

②我们选择的传播载体是: 。 ⑶确定宣传内容。

①过渡:要取得好的宣传效果,选择恰当的宣传内容十分重要。 ②我们确定的宣传内容有: 。

2、读一读:根据需要恰当地选择信息表现形式。

对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表现形式,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某一种表现形式最好,某一种表现形式最差。

在选择信息表现形式时必须根据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呈现方式(载体)等,选择相应的信息表现形式。比如平面广告的制作,一般选择使用文字、图片,而网络广告就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当然,在选择信息表现形式时,还要考虑信息处理的经济与方便。

3、动手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信息处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信息处理方法多》学习单

一、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泛指社会中可以传播的一切内容。举例说明生活在信息世界里,每个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时刻都在处理不同的信息。

二、说一说下面每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和主要表现形式各有是什么? 内 容 传统邮递信件 手绘宣传板报 打个电话问好 用照相机拍照 用打印机打印文件 网络视频交流

三、自我测评 1) 判断题

1、信息处理的方法是单一的。

2、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就像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时刻都在处理不同的信息。

3、古人曾经使用过“烽火”“狼烟”“信鸽”等方法传递紧急的信息。

4、信息传播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板报、宣传画、幻灯片、网页等不同的载体达到宣传效果。

5、动画比文字好,更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6、要取得好的宣传效果,选择恰当的宣传内容十分重要。2) 填空题

1、常见的信息处理方法有( )等。

2、常见的信息表现形式有( )等。

3、信息的传播载体多种多样,可以选择( )等不同的载体来达到不同的宣传效果。 3) 读一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据全国妇联2009年统计,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人口的28.29%。处理方法 用笔书写文字

信息表现的形式 文字

其中,14周岁以下的约有4000多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需要更多人的关爱。

请以“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策划一次宣传活动。

⑴选择信息的表现形式。

②我们选择的信息表现形式有:

。 ⑵确定传播载体。

②我们选择的传播载体是:

。 ⑶确定宣传内容。

②我们确定的宣传内容有: 。

第15篇:配方法(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

(一)

石丽威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并且也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学习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配方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1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讲授新课;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7,则这个数是 。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

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开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通过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估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较麻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后面配方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实际效果:第1和第2问选两三个学生口答,由于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第3问由学生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既复习了估算法,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估算法较麻烦,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

2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 (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

x25; (x2)25; x212x360。

(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际效果:在复习了开方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问,为解决第二问做好了准备。第2问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在交流如何求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直接开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边,再减增加的边长,求出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的同学用了方程,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cm,根据题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后两边开方,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了原来正方形的边长,这样,再一次经历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初步了解了开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简单应用。在第2问的基础上,学生很快解决了第3问。但学生在解决第4问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发现等号的左端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m)2n (n0)的形式,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个方程不能用开方法解,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方程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为后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伏笔。

第三环节: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体会如何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3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配方,而要正确配方就必须熟悉完全平方式的特征,在此通过几个填空题,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叙述并充分理解左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右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进一步复习巩固完全平方式中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际效果:由于在复习回顾时已经复习过完全平方式,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解决四个小填空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要把形如x2ax的式子

a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加上()2即可。而

2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彻。事实上,通过对配方的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这就为下一环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础。由此也反映出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的良好品质,而这种品质是在学生自觉行为中得到培养的,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内容2:解决例题

(1)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2+8x=9 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平方),得 x2+8x+42=9+42.(x+4)2=25 开平方,得 x+4=±5, 即 x+4=5,或x+4=-5.所以 x1=1, x2=-9.(2)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 解:移项得 x2+12x=15,

4 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两边开平方,得x+6=±51

所以:x15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

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 活动内容3:及时小结、整理思路

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通过对例1和例2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2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

实际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配方法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进一步完善对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对配方法的学习由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最后利用两个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亲身感受,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内容

4、应用提高

例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米和12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5 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图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

11216;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21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216,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

2方程应该是(16x)(12x)释;有的同学则认为,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2所列出的几个方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平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

活动内容: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x14)0(4)x28x9

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实际效果: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基本都能用配方法解解二次项系数为

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用配方法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应用配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6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50页习题2.3 1题、2题

四、教学反思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初

一、初二已经学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如何对一个正数进行开方运算,而且普遍掌握较好,所以本节课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入配方法。教学中将难点放在探索如何配方上,重点放在配方法的应用上。本节课老师安排了三个例题,通过前两个例题规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同时本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配方法(3)中的一个是设计方案问题改编成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这样使得老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

7 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第16篇:配方法(一)教学设计

《 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教学设计(最终稿)

一、研修背景:

学校:赫章县哲庄乡初级中学 执教教师及备课组:本校数学教研组

研究学科与课题:数学学科《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研究主要问题:怎样的设计才能使这堂课达到最佳效果

二、研究过程: (一)学情研究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研究:

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并且也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研究: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学习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研究

1、教材研究:教科书基于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配方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 1 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2、教学目标研究:本节课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研究

本节课可设计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7,则这个数是 。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开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通过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估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较麻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后面配方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实际教学中的效果:第1和第2问选两三个学生口答,由于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第3问由学生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既复习了估算法,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估算法较麻烦,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2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

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

x25; (x2)25; x212x360。

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

活动内容设计的意图: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际教学效果:在复习了开方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问,为解决第二问做好了准备。第2问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在交流如何求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直接开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边,再减增加的边长,求出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的同学用了方程,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cm,根据题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后两边开方,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了原来正方形的边长,这样,再一次经历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初步了解了开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简单应用。在第2问的基础上,学生很快解决了第3问。但学生在解决第4问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发现等号的左端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直接化成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个方程不能用开方法解,(xm)2n (n0)的形式,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方程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自然 3 引出课题),为后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伏笔。 第三环节: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体会如何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的意图: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配方,而要正确配方就必须熟悉完全平方式的特征,在此通过几个填空题,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叙述并充分理解左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右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进一步复习巩固完全平方式中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际教学效果:由于在复习回顾时已经复习过完全平方式,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解决四个小填空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要把形如x2ax的

a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加上()2即可。

2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彻。事实上,通过对配方的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这就为下一环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础。由此也反映出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的良好品质,而这种品质是在学生自觉行为中得到培养的,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2:解决例题

(1)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2+8x=9

4 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平方),得 x2+8x+42=9+42.(x+4)2=25 开平方,得 x+4=±5, 即 x+4=5,或x+4=-5.所以 x1=1, x2=-9.(2)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 解:移项得 x2+12x=15,

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两边开平方,得x+6=±51

所以:x15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 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3:及时小结、整理思路

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2、3意图:通过对例1和例2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2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配方法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进一步完善对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对配方法的学习由 5 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最后利用两个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亲身感受,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内容

4、应用提高

例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米和12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的意图: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实际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图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

11216;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21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216,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

2则方程应该是(16x)(12x)释;有的同学则认为,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2所列出的几个方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平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x14)0(4)x28x9

6 活动内容设计的意图: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实际教学效果: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基本都能用配方法解解二次项系数为

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用配方法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教学活动内容设计:师生互相交流、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应用配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内容设计的意图: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50页习题2.3 1题、2题

《 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教学设计研修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集体说课、集体备课、上课、集体评课,我是感触颇深,下面我就针对本节课的设计和和教学过程说说我之所获: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就本节课的内容而言,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已经学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如何对一个正数进行开方运算,所以本节课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入配方法。教学中将难点放在探索如何配方上,重点放在配方法的应用上。本节课安排了三个例题,通过前两个例 7 题规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同时本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配方法(3)中的一个是设计方案问题改编成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结果。

二、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就本节课而言,备课组强调:教学时应尽可能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这样以便于授课教师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所以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且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就本节课而言,我认为仍有需要注意改进的方面,例如,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总之,通过本节课课例研究,让我真正明白了集体的智慧是大得惊人的。就本节课而言,备课组的老师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抒己见研究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我希望学校教研组,应多组织这样教研活动,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而使所有老师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真正熟练地驾驭好教材和课堂。

第17篇:配方法(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

(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思考: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法过程中,解一元二次的要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 (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

x25; (x2)25; x212x360。

(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

1 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探索新知

(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体会如何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2)、解决例题

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2+8x=9 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平方),得 x2+8x+42=9+42.(x+4)2=25 开平方,得 x+4=±5, 即 x+4=5,或x+4=-5.所以 x1=1, x2=-9.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 解:移项得 x2+12x=15,

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两边开平方,得x+6=±51

所以:x15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

2 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 (3)、整理思路

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2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

(4)、应用提高

例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米和12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例题分析: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方程应该是(16x)(12x)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1216;211216,2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所列出的几个方2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平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

3 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

3、随堂练习

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214x8(4)x22x28x4

4、课堂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应用配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5、布置作业

课本55页习题2.3 第 1题、第2题、第3题

第18篇:配方法(三)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

(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建模过程,体会方程的解必须符合实际意义,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巩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思考:通过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展示自己驾驭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才能及个性;

问题解决: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特别是方案的设计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习法

四、教具准备

幻灯片(内容为教参第83页设计方案的多样性)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1)、知识回顾

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现在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看大家能否帮我解决?

在一块长为16m,宽为12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觉得这个方案能实现吗?若可以实现,你能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吗?

以情境引入课题,以同学生平等的身份提出问题,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成 1 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者。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2、探索新知

(1)学生先自己设计,画出草图,然后到黑板上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通过征集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先独立思考,独自设计,再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

学生的设计多种多样,这里可能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1) (2) (3) (4)

(5) (6) (7) 在学生自行设计和展现作品时,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问题:(1)怎样知道你的设计是符合要求的?你能说明你的设计是符合要求的吗?(2)以上图形哪些可以直接说明符合上面条件的?剩下的图形怎样通过计算来说明?

同时让学生知道设计得对与否,数据是最好的说明,如何来计算数据,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这样顺利引入本课的研究内容。

此外,课堂上没来的及展示的可以留作课后探讨,这样做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既没超出教材的要求,又达到了适当拔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能力的目的。 (2)问题解答

1、如何设未知数?怎样列方程?

2、分组解答图(5)、(6)所列的方程。图(5)的解答:

解:设小路的宽为xm,由题意得:

(16-2x)(12-2x)=16×12×整理,得:x2-14x+24=0

1 2 x2-14x+49=-24+49 (x-7) 2=25 x1=12 ,x2=2 答:(略)

问题:你认为小路的宽为12m和2m都符合实际意义吗?

图(6)的解答: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xm,由题意得:

πx2=16×12× πx2=96 x1 2965.5

x1≈

5、5 ,x2≈-

5、5( 舍去)

3、集体解答图(7):根据学生所列的方程进行解答。

通过问题的解答和验证,使学生明确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它的解要符合实际意义,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巩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由于时间关系,分组解答图(5)和(6),部分同学忽视了验证解的合理性,这也是难免的,在学生发生这些问题时,适时提醒即可。

3、随堂练习

课本第62页随堂练习第1题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悟?还有哪些困惑? 、播放幻灯片,感受设计方案的多样性

5、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第62页第

1、

2、

3、4题

3

第19篇:修辞方法的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这8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是文章的修辞方法。修辞就是通过修饰、调整文章的语句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和对比。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用来比方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6)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三、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 练习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比喻句。

1、太阳像个个大火球。( √ )

2、这个书包好像是我的。( X )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 )

4、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5、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X )

6、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 √ )

7、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X )

8、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

9、翠鸟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

10、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X )

小结:判断是否比喻句,看看是否有比喻词有 “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还要看看两种事物之间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象、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比如“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表示的是联想,没有把两种事物做比,所以不是比喻句。

练习二:火眼金睛、选择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问 夸张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射出去。( )

3、所有的种子都回到大地的床上,让母亲抱它亲它,教它发芽。( )

4、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

5、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 ( )

6、噢,大自然是个多才的画家,描绘出这幅水墨丹青。( )

7、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 )

8、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这幅水墨丹青。( )

9、春雨细细的,如牛毛,如发丝,如雪花。( )

10、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小结:这些修辞方法中最常用的又是比喻和拟人,现在我们又来完成下一张幻灯片:智勇闯关。

1、一颗小榕树就像一顶撑开了的绿绒大伞。

仿写: `

2、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这园中这一片宁静。

仿写:

小结:完成这一类题,首先要先读句子,看看这一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再 尝试写出相应修辞手法的句子最后再读一读,检查是否合适

四、小小魔术师: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蜗牛背上的壳很重。(改成比喻句)

2、雨点落下来,发出的声音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3、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改成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5、口袋这么小,怎么能装的下一只狼呢? 。(改为陈述句)

改写句子,首先不要去改变句子的原意,改比喻句时可用上比喻词,再选用跟他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改拟人句时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或神态等,要把它当作人来写,改反问句时反问句变陈述句,秘诀如下: 1.把反问句的问号变句号; 2.把“吗”字去掉;

3.反问句里有“不”字去掉,没有“不”字添上。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小结:最后给大家欣赏一篇美文,看看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读起来感觉如何? 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几种修辞手法已经掌握了,其实,修辞能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能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把我们学过的一些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板书:

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设问

第20篇: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

梁才办事处第三小学 刘会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明确问卷设计的要求、掌握问卷设计的原则,能制定出高质量的调查问卷。

(2)锻炼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的能力。 (3)培养学生相应的分析和提炼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分解调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 (3 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分享成果的良好品格。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与胆量。

【教学重点】: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调查问卷设计的步骤。 【教学难点】:围绕调查目的分解调查内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掌握方法,能制定出高质量的调查问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做过调查,完成了吗?看来,问卷调查也是一种广泛而方便的搜集资料的好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设计调查问卷。

二、认识调查问卷

1、同学们对调查问卷了解多少?老师可要考考大家,同学的桌上有一张调查问卷,这张问卷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请大家好好地观察一下,注意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师出示样稿)

2、生汇报交流 (1)标题

标题告诉我们调查的主题。 (2)前言

前言介绍了调查人的身份及调查的目的,语气亲切。 (3)(正文)问题

问题的类型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选择题既有单选题,也有多选题。 问题在排列时注意先易后难 (4)结束语

结束语表达了对被调查人的感谢。

3、师小结并板书: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问题、结束语这几部分组成,其中标题和问题,是每一份问卷必须要有的,而前言、结束语,则可以根据调查的需要来确定。问题的类型可以有选择题,也可以有问答题,当然还可以有判断题、填空题……。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但必须紧扣主题。问题排列时,注意先易后难。

三、设计调查问卷

1、通过刚才的交流,相信大家对于设计一份合理的调查问卷一定有了新的想法,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在设计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2、学生按要求独立设计问题,教师巡视。

五、展示评价调查问卷

1、先由制定者阐述自己的

2、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对问卷格式及提出的问题等方面进行

集体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完善:师生共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确定呈现形式,最终完

成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六、课堂总结与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调查问卷的设计,从这次活动中,老师看到了大家学习和研究的热情,特别是面对困难时,同学们都能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寻找对策,有了这种学习的态度和研究的精神,相信今后一定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大家。课后,请各小组结合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和完善你们的调查问卷,根据你们调查的人数,准备相应的问卷份数,对身边的同学、家长……进行调查,并做记录。

《设计教学活动方法.doc》
设计教学活动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