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2022-03-18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二)分段目标

----XX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3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4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15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推荐第2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2009〕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2009〕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2009〕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二)分段目标

----2010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1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3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14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15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2004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推荐第3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总体目标:

建成主干万兆、千兆汇聚的大二层高速校园基础网络,建设覆盖全校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有机整合,建立全院师生“人人皆用、处处能用、时时可用”,与人才培养质量诊改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校园网络基础实施。升级移动互联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移动端上课签到系统、课堂在线教学学习系统、实习实训网络管理系统,建成教学过程数据的即时采集、阶段采集、成果采集的数据形成体系,创新课程教学形态,实现教学全过程网络化。对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全院统一的数据中心,整合学校现有的学生、教务、人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构建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的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开发智能数据筛选及修正系统等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深度挖掘平台数据,初步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警推送过程智能化,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为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奠定基础。 建设步骤:基础网络(无线覆盖)、数据平台、网络教学资源 1.建立科学、规范、基于数据统一的信息资源 2.平台可扩展、易维护、易操作;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4.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 5.为学校诊改提供决策依据。

推荐第4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长子县岚水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师生创造高效工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品位,用三年时间建成全省农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实践运用一流学校,从而形成硬件+软件+现代教育新模式。

二、项目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把信息化纳入全省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实现中小学班班多媒体教学。

3、2011年7月1日,省教育厅“基于网络和教室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第一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我校校长作为实验校校长参与了本次会议研讨。

4、2011年8月12日省教育厅“基于网络和教室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第二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本次会议成立了“研究课题组”,我校与太原成成中学等7所学校被确立为课题组成员学校,我校校长与教育局分管局长参加了本次会议。

5、2011年7月县教育局校长会议上李局长讲话,确立了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要把全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6、学术交流:通过远程交流,可与全国各重点中学进行学术交流,充分借鉴名校经验,获取教科研最新成果。

三、网络构成

1、结构组成:现代教育模式、学校应用软件、教育资源、硬件架构组成。

2、运用构成:校园网操作系统+备课、教学、学习、管理、远程教育5个专网,从而实现学校在网上全面深入地进行备课、教学、学习、管理及远程教育等。

四、系统规划及费用

1、学校各教室、教师办公室Internet网。接入10M宽带,每年使用费1.2万元,一次性安装费1.7万元(含光缆、交换机两台、1500米分线、施工费及电线若干)。

2、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一套2.3万元(含电子白板一块、电脑一台、实物投影仪一台、投影机一台、操控台一套),12个教学班,现已有设备两套,还需10设备,共需资金23万元。

3、初一为全省“网络与教室双平台自主学习资源模式”实验年级,每班每小组配笔记本电脑一台,共48台,每台0.38万元,共需资金18.24万元,由教育厅提供。

4、教师每两人一台电脑,共需17台,学校解决。

五、功能定位

1、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自然情况、成绩评定、位次确定、人事档案、业务考核、财务等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学校政务:通过电子公告向学生及家长发布学校通知、公告、在校情况等建立学校联系的新手段。通过互联网向全省、全国发布学校信息。

3、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工作。

4、教研工作:变纸质学案为电子学案,通过网上查询资料,进行最广泛的经验交流,随时了解全国教科研的最新动态。

5、学生学习:使多媒体教学常态化,使书本知识具体、直观、易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上进行科研探索,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科学实践、撰写论文等(如:电脑绘画、动画设计、撰写微博等)。

六、培训计划

1、从8月20日—9月30日,每位教师要熟练掌握学案、试题、课件制作等电脑操作技能。

2、学案设计要与多媒体使用充分结合,学案的环节设置、解决问题方法、小组合作方式等方面均要做新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要逐步形成“双平台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七、设备安装进程

1、2011年9月10日前,以财政招标形式确定多媒体设备安装公司,并与宽带公司联系,接通宽带光缆。

2、2011年9月11—20日,安装调试各班多媒体设备。

3、2011年9月20—30日,校园网试用期。

4、2011年10月1日校园正式投入使用。

推荐第5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篇1: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VOD校园视频点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WWW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网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网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 IC 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 , 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网,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网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课后通过bbs、博客等网络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安家”,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网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篇2: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网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网接入也升级到办公网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网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网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网,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网(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网上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网上报修”、“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网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网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网应用系统。

2.网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网进行网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网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网用户上网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网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网用户网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网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网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网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网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网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网,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网网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校园网有线网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网络,补充有线网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网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网络服务。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院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

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网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网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院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高校系统,可以让毕业生免去冒着酷暑,跑很多路,手拿离校通知单到上十个单位加盖公章的程序,相关部门也不再出现毕业生集中离校阶段“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保证了良好的办公秩序。与传统办理离校手续比较,电子离校平台能实现对毕业生的成绩审核、未还图书、未缴学费、未还贷款等环节的办理,通过对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处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再通过数据中心将学生完成手续情况提交毕业离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审定确认后即可发放毕业证书,完成所有离校手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看本人的离校手续办理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因提前办理了退借图书、缴清学杂费等业务而直接通过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如果学生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符合离校要求的,离校系统显示未审核,学生去业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在下一次定时自动审核时会审核通过。

7.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网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网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院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网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篇3: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

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网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延伸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使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校园网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了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网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校内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广阔自由的环境,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延学习时空的维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图、文、音、像等多种手段对教材进行演绎,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也可组织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地搜集信息,不断扩展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更轻松地互通有无,分享成果。网络辅助教学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数据填报流程管理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面试网 www.mian4.net)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创新、融合、开放、体验”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center)、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公共通讯集成平台,数据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

3、新建和升级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一卡通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4、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5、同时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建立规范化应用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四、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建设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XX学校信息化管理标准》,包括信息标准、代码编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条件,保证信息在采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

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规范有序。

五、基础平台建设

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平台主要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用户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提高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指定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新建系统用户认证的集中统一管理。

2、数据共享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

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

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服务。

3、个人应用门户平台

提供标准的门户支撑架构、集成工具和应用平台,整合来自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数据源、不同平台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资源,实现一个为所有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的系统架构形成以用户为中心,重视流程及整体工作效能,提供统一登陆界面,实现信息的集中访问,解决校园内各系统的界面集成问题,为师生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只要登入到portal,就能够进入对应的业务系统,真正的去完成业务功能,建立用户的网上协作平台和个性化的个人工作平台。在个人门户上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中心推送过来的信息分权限智能检索并可通过数据重组将分散到个人的信息按照web2.0的方式组合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4、公共通讯集成平台

短信集成平台应该是基于学校成面上的集成平台,按照SOA标准任何业务系统都可以与短信平台进行集成。

5、数据报送流程平台

依托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快速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有效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给组织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业务优化。表单平台具有高度仿真、智能、柔性、自定义流程、集中的表单中心管理特征。

六、数字化平台整合

1、集成学校原有的系统,提高利用率,做到不重复投入。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根据上章节提出的应用系统的内容,学校还没有相应的系统进行全新的建设,依照灵活、动态、可集成的技术路线。

篇4: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二)分段目标

----XX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XX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篇5: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一流水平。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20XX年1至4月。研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各地各校根据方案制定配套实施计划,分步推进实施。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会,统一部署实施工程。

2.20XX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温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1.20XX年6月,制定《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开发“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成立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调查指导试点学校并做好评估细则审核完善工作。

2.20XX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申报学校利用开发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上传参评的相关材料。

3.2011年12月,成立由市教育局督导、中教、小教、职教和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组。以“评估细则”为标准,对申报学校上传的创建材料,结合实地查验,开展创建评审,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学校进行发牌、表彰、奖励。20XX年至2015年,每年创建不少于25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教育oa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平台;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XX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5所共评选10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各地要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制定本地区五年专项经费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新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市教育局根据创建计划,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和创建先进学校予以项目奖补。

(二)课题引领数字化校园建设。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要把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研究课题,以研究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地各校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十二五”教育系统重要课题,加强研究和探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督查。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见》温教电〔20XX〕84号,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重点示范学校、评估内容,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

推荐第6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合一”的全数字校园(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VOD校园视频点播、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上下载资料。

3.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上授课、上辅导、上答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站,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络。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 IC 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 , 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络操作能力。课后通过bbs、博客等络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对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络上“安家”,通过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二)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络。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接入也升级到办公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上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由运营商提供互联接入),是校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上的互联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站、各部门二级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上报修”、“等级考试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应用系统。

2.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进行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用户使用互联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用户上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用户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还未实现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络基础、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络平台

1.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实现学院校园有线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络,补充有线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络服务。

改善校园与外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

2.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络监控、上行为控制、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院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

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上授课、上辅导、上答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院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高校系统,可以让毕业生免去冒着酷暑,跑很多路,手拿离校通知单到上十个单位加盖公章的程序,相关部门也不再出现毕业生集中离校阶段“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保证了良好的办公秩序。与传统办理离校手续比较,电子离校平台能实现对毕业生的成绩审核、未还图书、未缴学费、未还贷款等环节的办理,通过对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处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再通过数据中心将学生完成手续情况提交毕业离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审定确认后即可发放毕业证书,完成所有离校手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在上查看本人的离校手续办理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因提前办理了退借图书、缴清学杂费等业务而直接通过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如果学生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符合离校要求的,离校系统显示未审核,学生去业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在下一次定时自动审核时会审核通过。

7.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院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三)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

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络环境平台中的络环境和上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延伸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使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校园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了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校内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络进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广阔自由的环境,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延学习时空的维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图、文、音、像等多种手段对教材进行演绎,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也可组织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络信息资源,主动地搜集信息,不断扩展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络更方便、更轻松地互通有无,分享成果。络辅助教学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数据填报流程管理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创新、融合、开放、体验”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center)、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公共通讯集成平台,数据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

3、新建和升级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一卡通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4、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5、同时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建立规范化应用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推荐第7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陈登斌

副组长:姜佐澧 李伟舵 孔东阳

成 员:瞿佳木 张继伟 孙 瑜 陈登贵 曹端阳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学院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根据省委省政府《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和《2008—2015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加速我省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建设“数字湖南教育”的目标,学院决定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启动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构筑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带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基础

(一)学院校园网的现状

作为一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学院必须建设一个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无缝覆盖的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平台。学院于2006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工程投资额达2100万元,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网络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建成了网上共享的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平台;建成了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成了以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为主的互动教学环境;建成了以三维虚拟演播电视为核心的全院教学监控及音像系统。

1、建成万兆核心,有线与无线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

2006年,学院开始建设校园网,确定网络核心节点的传输速度为万兆(10g),同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院敷设信息点3500个,覆盖全校园;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中国电信);校园网核心路由器采用华为ne40,连接2根千兆光纤,16根百兆光纤,共计3.6g的上行速率;核心采用两台华为6506交换机互为备份,以双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汇聚交换机,在知行楼、格物楼、数字图书馆建立三个万兆节点,形成环行网络,以千兆光纤接通每一栋办公楼、学生宿舍和所有实验实训室;用ar4620作为vpn接入设备;3台h3cns-secpath f1000-e-ac硬件防火墙,一台天融信ngfw4000/p硬件防火墙,一台h3cns-ips400-has1yips入侵检测防御系统作网络安全设备,建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可应对突发事故的安全校园网络。校园网中心拥有20台服务器构成集群,同时配备了18.4t的存储空间,为数字化实验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全院安装了20个无线网络ap基站,每一个ap基站就近接入楼道交换机,形成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为实现移动教室、移动实验室、移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全网目前连通的教学与办公用计算机1500台,学生个人用计算机 2000台(不含笔记本电脑)。每台连网计算机均可流畅地上网工作。

2、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的信息化,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数字图书馆。为此,学院为图书馆建立了万兆节点,配备了三台图书资源服务器,两台影视服务器,计3.4t容量。图书资源服务器安装了中国数字图书馆的34万册数字图书,引进8个专业资料库。两台影视服务器不仅包括一般的影视节目,而且还包括由学院音像系统录制的学院教师教学音像资料。为此,湘信院获得“中国数字图书馆湖南高职院校中心馆”的授牌。教学过程信息化体现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实训室等校园网覆盖的场所,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图书馆的教学资源。

3、建成以校园网服务器集群为中心的共享实验环境

学院专业门类较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经济贸易、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专业。每一个专业配备了实验实训室,为落实“振兴行动计划”建立共享实验室的要求,任何专业的实验实训室能够共享资源。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不仅具备校园网网上共享实验的能力,而且能够通过vpn从互联网上完成远程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安装proteus网络版软件,进行仿真,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网络共享;网络游戏开发平台,与有关网络游戏公司合作,研发了网络游戏运营与开发平台,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实训系统、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物流管理实训系统、国际贸易实训系统虚拟运营,从事游戏软件的测试,而且可以获得该平台拥有的全部游戏的源代码与运营平台的源代码。电子商务模拟训练系统、市场营销模拟实训系统、客户关系实训系统、供应链实训系统等,已安装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上,供全网共享。

4、建成全院监控系统和教学音像系统

为了确保教学与考试质量,学院建设了124个教室与实验室的教学

监控系统,这套系统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致用楼与控制中心的距离较远,采用共缆传输和非矩阵控制方式,所有摄像机能够同步扫描,所有监控器能够同步群翻,可以清晰的记录下教师的全部教学细节;所有采集的教学音像资料,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形成流媒体的数据格式存储在数字图书馆的影视服务器中,通过校园网供学生浏览;音像资料可以直送达多媒体教室,供投影使用,也可以形成电视信号供教室内的电视机播放;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与专家,通过校园网可以评估所有的教学过程。

三维虚拟演播中心,与先进的录音棚一起构成艺术系的教学实验环境,也是计算机系动漫设计专业的实习的平台。这套系统还为视频会议、电视教学提供了基础。

5、启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服务 为了满足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2008年11月份,教务处启动了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b/s应用模式,快捷高效的进行信息查询、修改、提交,从而很好的满足了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各类需求。其服务有:

(1)为学生提供的服务

为学生提供学生学籍、培养方案、网上选课、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网上评教、领取教材等服务。

(2)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录入、领取教材、网上评教、在线教学等服务。

(3)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管理人员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选课结果、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等服务。

6、购买了oa办公系统并部分启用

为实现学院无纸化办公,学院于2006年9月份,购入了一套功能完

善的oa系统。该平台运行在学院校园网络基础上,实现了学院与湖南省教育厅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了学院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学院oa系统功能与应用有如下几点:

(1)办公与事务处理 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学院内部无纸化办公和事务处理,主要包括公文管理、电子公文审批、公共信息查阅、会议管理、个人待办事宜、日程安排、通讯录、快速办理等功能。

(2)公文与信息交换

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各级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的安全电子化交换与传输。该系统涵盖了文件起草、审批、签章、发送、接收、管理等整套公文传输流程,同时可以与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进行相互的转送。

(3)信息发布与管理

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多个单位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站,操作人员通过ie浏览器把信息分类发布到指定的门户网站或内部办公网站,供社会公众和办公人员浏览。

(4)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是实现各类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图表分析、报表打印以及各种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应用。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与各种管理软件结合使用,如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上级部门根据下级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自定义分析和统计,按业务需要可实时生成各种类型的报表和图形,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分析。

(5)档案管理

本系统完成电子文件和其它介质档案的编目、归档、借阅、查询、统计、授权等功能,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繁琐的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省心。篇2: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新方案.doc(12.2.5)

(二)特色项目建设

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需求论证 1.数字化校园建设必要性。

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构建数字化校园,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制高点,也是加快迈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现代职业教育特定为:知识学习大容量、能力培养广口径、德育培养全方位,必将要求学校教育教学采取内容广、渠道多、方式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既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辐射,也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⑵数字化校园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知识全球化和民族素质提高的教育要求,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字化校园的变革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和核心,只有让教者、学者双方认识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能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机制,从而跟紧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二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结束了以书本、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时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引入,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改变了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开放教育和以学生自主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项目教学、分组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自学与

解答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将被大量应用于课堂。三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了教学形式的创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构造多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课堂、电子阅览室等。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环境,把抽象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数字化校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得所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四是数字化校园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示范校建设中职教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数字化校园搭建平台。数字化校园建成后,与其它地区、其他学校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可以最大最优化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手段将得以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得到优化,办学形式将得以丰富,教育教学创新得以凸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常规化、正规化模式,内部管理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将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3)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用好数字化校园项目,将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委2010年6月17日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敎职成【2010】9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

基础性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国家提出2010—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促使学校提高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基础和保证。陕西省“十二五”将职业教育发展做了:“创新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旬阳“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在2013年将旬阳县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校。根据目前现状,必须进行项目建设,在创造必备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否则,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将会使我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

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从概念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为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各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服务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成为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将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提高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和效率;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可行性:

⑴社会发展形势决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广阔前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正在步入成熟期,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上升,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越来越大,应用类型不断增多,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职业教育必然发展趋向。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将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教师应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使得所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在虚拟教室、虚拟学习社区、数字图书馆等这些虚拟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同时能更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达到教学模式的创

新。而这些,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⑵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增加,随着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学校发展,从领导到指导、从政策引领到资金支持。旬阳县人民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自2008年以来,先后为职教中心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同时决定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建设,这些都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⑶县域职业教育资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证。一是旬阳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40.5万人,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次,劳务总收入达8亿元。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能更好地与社会、与世界接轨,增强教学、劳务培训的适用性,为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工提供保证。二是旬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征土地223亩,建筑面积8.9万㎡,投资1.25亿元新建旬阳县职教中心,从2008年开始,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迁建,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证。三是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48人,教学班83个,在校学生4252人,年短训20000人;按照国家政策,中职学校将逐渐免费,这样本县学生就读职业中学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职教资源的整合、学校影响力的扩大,必然会有外县乃至外市、外省的学生来我校就读;届时,在校生会确保在4000到5000人之间,为该项目的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生源保证。

⑷学校现有条件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推荐第8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关于成立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和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

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

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

发了部分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

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分段目标

----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1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2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3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4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

整合。

-----2015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

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

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

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

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

次人才的需求。

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

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 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

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1 2 下一页

推荐第9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单位地址:山西省介休市介休七中冯东升

电话: 18635420895邮编 032000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数字化校园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一流基础教育的重要标志。

一、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介休七中是一所在全市教育资源调整的大背景下重新组建的寄宿制初中学校,学校员工100余人,在校学生1000余人,学校现有新建的办公楼一栋、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阶梯教室一个、学生宿舍楼一栋、师生食堂一栋。由于学校校舍刚刚兴建,目前还没有任何信息化设施,根据市委、市政府办群众满意的教育,把介休七中建设成一流的寄宿制学校的规划和要求,介休七中一定要建设成全市一流的数字化校园。

二、学校数字化校园网需求分析与建设前景

(一)、现状需求分析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必须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服务。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实际,本着高效、适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楼域、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严格规范数字化校园网硬件建设及相应的软件开发标准,确保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管理要求的落实。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教育教学软件,建设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网的使用效益。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突出作用。确保走教育的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路子。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目前需要实现以下功能要求:

1、建设能保证十年正常使用的高标准中心机房一座,实现全校近400个信息点通过光纤接入介休教育城域网并通过介休教育城域网接入国际互联网。

2、分别建设两个60座高标准计算机教室、一个50座教室备课室、全校42个教室全部实现“班班通”多媒体。

3、全校70个功能处室和教师办公室分别安装计算机,实现办公信息化。

4、教师宿舍区112户全部接入数字化校园网,实现教师在家里和学校一样随时进行信息化办公。

5、建设一个能满足学校对外宣传,对内信息化办公、学校软硬件资源共享、能实现教师网络教研、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的综合性学校网站。

(二)、未来需要及前景

随着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我校数字化校园网将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我们的数字化校园不仅应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强大的性能以及保证校园网无中断运行的高可靠性,还必需能对不同数据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便有效和充分的利用网络传输带宽。同时,伴随着数字化校园网络应用的深入,数字化校园网还必须要有一整套从用户接入控制、病毒报文识别到主动抑制的一系列安全控制手段,才能更有效地阻击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有效的保证数字化校园网稳定

运行。为了应对网络规模日益扩大所带来的维护工作更加复杂的需要,现代校园网络还应具备更智能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将网络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三、数字化校园设计目标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应在教师备课教学、学生学习、教务管理、行政管理、图书资料管理、资源信息、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辅助、支持功能,并通过与国际互联网的联接,实现校际间和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

(一)、数字化校园的技术指标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采用国际通行的TCP/IP协议,采用以50/125多模光纤为介质、以千兆以太网与第三层交换技术结合发挥主干链路的作用,达到以下目标:

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实用性:建网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要保证系统和应用软件全中文界面,且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兼容性强,使用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

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适应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和强壮性,方便管理和维护。

可扩展性:网络规划设计要满足我校迅速发展的要求,在覆盖地域范围和功能增长方面要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能满足不受我校所在的—金塔县恶劣气候条件和强地磁干扰能力的影响,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为以后系统维护节约人力和财力。

安全性: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受侵击和破坏,有可靠的防病毒措施和阻挡不良信息进入的措施。

经济性:着眼于近期目标和长期的发展,选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最佳性能组合,利用有限的投资构造一个性能最佳的网络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的功能描述

1、教学方面:以实现每个教学班都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讲解,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品质,促进教育水平提高;能够为全校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和实验室提供高速、方便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手段;能够提供远比书本知识更为广泛的内容,扩大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开阔视野,增进交流。

2、管理方面:能够统一管理学校资源,如学生档案、教学资料、教务资料、图书资料、考试成绩、各种器材等;实现办公自动化,增强各部门协调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其它方面:能够轻松实现Internet宽带接入的能力。

四、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规划

学校数字化校园网从功能架构上来分,大致分为对内部分、对外部分和信息中心。我校校园网的内部网,主要包括两个计算机教室、一个电子备课室、教学楼与实验楼、家属宿舍楼的建设,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对外部分包括与Internet的连接、与其它兄弟校以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连接;而信息中心则是这两部分的桥梁和核心,担负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安全工作。

(一)、数字化校园网络拓扑结构

1、我校数字化校园采用树型拓扑结构

优点:连结简单,维护方便,适用于汇集信息的应用要求。

缺点:资源共享能力较低,可靠性不高,任何一个工作站或链路的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2、整个网络系统采用了三层的架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二)、数字化校园硬件组建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硬件包括:服务器、UPS、传输设备(光纤、双绞线等)、交换机、硬件防火墙、路由器、终端工作站等。

局域网建设: 计算机局域网是多功能综合校园网的基础,考虑到校园网应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技术,因此采用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全交换网络,实现全部100M交换到桌面,对于信息点集中的区域,尽量采用可堆叠的交换机,而不采用交换机级连的方式,保证多媒体应用。

Internet接入:将我校校园网通过路由器接入介休市教育城域网,提供Internet服务和城域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在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之间安装硬件防火墙,以保证校园网信息的安全。教师或学生,不论在校园内还是在家,都可以通过校园网连接Internet,享用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WWW服务等,实现与其它兄弟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互连;

远程服务: 学生、教师、各级领导,或任何被授权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所关心的校园网上的有关信息、有系统地学习某一门课程或专门知识、预习、复习、调用题库、参照标准答案、提问题。

观摩教学:通过分布在各班教室和总监控室的监控,在校长室、教务处、年级办等地,可随时任意观摩某一选定教室的课堂教学情况;

信息服务: 在校园内进行信息查询、文献检索,共享校园网上的资源,如文件服务、打印服务等;

校园管理信息及办公自动化建设系统:建立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办公效率。

(三)、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规划要求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中的系统平台主要指网络操作系统,它是一种运行在网络硬件基础之上的,为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基本通信服务、网络系统安全服务及其他网络报务的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网软件环境的核心部分,其它应用系统软件需要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撑下才能运行。无论选择哪一种操作系统,应遵从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①可行性:既该网络操作系统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②优良性:即该网络操作系统在安装、配置与管理的难易程度、以及在运行速度、可靠性、容错等方面的表现

③流行性:即该网络操作系统是否顺应当前网络的发展趋势

④开放性:也可以认为是主市性,即网络操作系统能否满足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能不畏具备较长的主市周期、能否跟别的网络简易地集成

⑤经济性:即该网络操作系统的投资问题,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网络,但存在性能价格比最高的网络,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单一网络操作系统,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采用多种网络操作系统集成在一起的分布式网络。

综上考虑:我们采用WINDOWS2000+MSIIS+MS SQL Server这种适用于中、小型及其它应用系统的方案。

推荐第10篇:数字化校园建设调研方案

xx学校示范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调研方案

一、调研背景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规划就“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2012年1月,《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教育“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管理与社会服务信息化、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通过多年努力,我校校园信息化在硬件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数字化校园的现状与国家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与国内外先进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与学校改革与事业发展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与全校师生对校园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等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校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建设单位,加快我校高水平、有特色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不仅是提高全校上下工作效益、满足全校师生信息服务需求,更是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基础。

二、调研目的调研旨在考察研究各种校园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为建设一个具有我校特色,先进实用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组织对职业学校和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同类学校的门户网站、信息化管理平台、数字资源库等数字化校园相关系统的应用情况,区分每个系统的各大品牌的优劣,考察数字化校园系统中各个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在工作模式上与我校实际过程的吻合程度,以指导我校设计、建设一个能全面提升学校校务办公、管理协调、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生活服务和感知校园等信息环境,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扩大学校影响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构建我校完善的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三、调研内容

1、公共支撑平台公共支撑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石,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公共支撑平台的形式、方法和架构,深入考查系统的性能、数据标准、兼容性与安全性,为设计建设一个科学合理,规范先进的数字化校园打下基础。

2、校园网(1)数字化校园管理制度了解其他学校的校园网管理规章制度。(2)数字化校园数据备份通过调研,建立健全校园网数据备份机制,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校园网数据安全系数。(3)数字化校园数据恢复通过调研,建立健全数据恢复机制和制度(4)数字化校园防火墙应用我校现拥有拥有2台IBMx3650M2四核、2台联想**T46

8、3台Dell至强2600和一台浪潮NF5280服务器构成集群,经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后,还将建成一卡通、资源库等服务器。对重要数据服务器,通过调研,了解如何加装硬件放火墙对其进行网络隔离,以避免服务器遭受网络病毒的攻击及网络后门入侵的破坏。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可靠性、数据安全性,保证网络的高稳定性,并对非法攻击的有效抵御。(5)数字化校园杀毒软件应用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市场上什么品牌的杀毒软件能够满足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软件杀毒防毒的需要。

3、信息化管理平台(1)了解同类职业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哪些子项目,是否有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系统、校企合作管理系统、考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子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的使用情况。(2)了解在同类职业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各个子系统是相对独立还是联合应用的。(3)了解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同类职业学校的影响。(4)了解软件市场上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哪些子项目,各子项目有哪些具体的功能设置。(5)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各个子项目之间如何做到数据统一。(6)了解对于已存在独立系统,是否可以和新系统进行数据同步。(7)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价格、硬件配置以及后续的维护情况。

4、数字资源库系统(1)了解建立资源库所需硬件环境(如网络环境)、硬件设备及设备运行情况(2)了解建立资源库所需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兼容性。(3)了解资源库运行所需哪些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的操作是否简易,功能是否齐全。(4)了解资源库运行或维护所需哪些工具,分析维护情况。(5)了解哪些课程运用了资源库,分析资源库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情况。(6)资源库素材的搜集、上传、维护情况分析。(7)学校各种培训资源建设分析(如教师培训、技能培训)。(8)了解学校各类人才资源库如何建立,覆盖范围、人才层次是否满足企业需求情况。(9)了解教师运用资源库进行备课活动的情况。(10)了解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11)学生利用资源库自主学习的情况。(12)了解使用资源库是否便利、资源内容是否正确。(13)了解资源库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实践应用。(14)了解利用资源库教学活动的熟练程度。(15)了解教学资源库如何与课程整合。(16)了解被调查对象的资源库系统人员安排情况、教师、学生是否具备利用资源库相关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建立资源库时人员培训的安排情况

5、多媒体设备

1、LED屏及电子白板的品牌、质量、适用性及价格。

2、投影机,电脑,实物展示台,功放音响,无线话筒及移动柜的品牌、质量、适用性及价格。

3、智能摄录教室的品牌、质量、适用性及价格。

四、调研对象经过多渠道调查了解,拟确定的调研对象单位主要有:„„等学校。

五、调研方式

1、访谈法采用多种形式,对调研对象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可涉及数字化校园的设计、实施、使用、售后等相关内容。

2、问卷法针对数字化校园的各个方面,设计问卷如下:表一xx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使用情况调查表项目调查项目学校情况基本信息学校基本信息填表人基本信息学校名称班级数学生数教师数填表人姓名填表人所在部门职务基础平台

1、统一身份认证

1、自己研制开发的()。

2、根据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

3、根据一卡通系统二次的()。

4、根据网络计费系统二次开发的()。

5、其它:2、网络办公系统

1、自己研发的□ASP□PHP□JSP

2、商业通用的网络OA系统是否支持工作流?□ASP□PHP

3、根据教务管理系统二次开发的()。

3、教务管理系统

1、青果版()。

2、清华版()。

3、浙大版()。

4、其他版:软件环境建设

4、校园网建设

1、互联网接入带宽_____。

2、校园网信息点数_____。

3、有或无“无线网络”。()

4、主页网址_____。

5、服务器台数_____。

6、防护系统类型_____。

5、计算机建设

1、计算机专用教室_____个。

2、学生用机_____台。

3、教师用机_____台。

6、多媒体教学设备进班级情况多媒体教室数_____

7、其它现代化教学应用系统学校现是否建有:

1、校园广播网_____(有或无)。

2、校园闭路电视或网络视频系统_____。

3、校园电视台_____。

4、电子阅览室_____。

8、校园网应用平台校园网应用平台中有哪些应用模块(有的请打P):

1、教务管理()。

2、教师人事管理()。

3、财务校产管理()。

4、学生管理()。

5、图书管理()。

6、实验管理()。

7、招生就业管理()。

8、技能鉴定()。

9、校企合作管理()。

10、一卡通()。

9、数字化教学资源

1、资源库管理平台_____(有或无)。

2、资源应用平台____(名称)。

3、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容量__________。

4、电子图书__________册。教育教学应用和学校管理应用

10、教学应用请勾选:

1、教师备课(多选):电子文本()电子演示稿()精品课()

2、教师授课:有数字资源支撑()。能利用网络下发资料()。能自动评价学生练习情况()。能记录统计学生平时练习成绩()。

3、无纸化考试:不能()。半自动改卷()。全自动改卷()。

4、成绩处理:手工()。手工填入基础数据(各种成绩)()。自动生成基础数据()。

5、自动评价教师工作质量,学生学习情况有□无□

11、学生学习与应用

1、在线课后答疑:有□无□

2、课后网络教学:有□无□

3、课后网络练习,并能给出评价有□无□

4、查看教学相关信息(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情况、成绩等)有□无□

12、教务、学生管理

1、成绩种类(多选)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操行成绩□奖励成绩□实习成绩□技能鉴定成绩□工学交替成绩□

2、教务管理与学生管理系统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是□否□

3、教务管理与学生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过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13、一卡通供应商名称:功能:门禁□考勤□支付□身份验证□形式:实体卡□手机卡□其它:缺点:

14、对数字化校园设计阶段的建议设计思路:(多选)1.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加强顶层设计□2.强化统一建设,设计统一的系统构架□3.整合数据资源,构建集成数据环境□4.分析用户行为,规划良好的用户环境□5.整体而非独立分散的系统□6.系统层次分明,利于集成和扩展□

7、其它

15、对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的建议对建设阶段的建议:(多选)1.重视技术应用和教育理念转变□2.重视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应用□3.重视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的建设□4.重视网络安全□

5、其它:

16、对数字化校园运行阶段的建议如何使用好数字化校园系统:表二xx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供应商调查表项目调查项目企业情况企业信息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盖章)法定代表人企业地址成立时间产品品牌联系人办公电话手机产品信息产品基本信息名称设计时间价格以上产品近2年销售情况:产品详细信息产品标准:产品功能描述:(可附产品介绍资料)产品兼容性描述:产品售后方案:用户信息用户使用情况用户名称主要使用功能用户评价优□良□中□差□用户方联系人联系电话主要使用功能用户评价优□良□中□差□用户方联系人联系电话主要使用功能用户评价优□良□中□差□用户方联系人联系电话

六、调研安排

1、调研人员、课题安排表承办人调研课题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公共数据交换公共通讯系统数字资源库设备设施采购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校企合作管理系统考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多媒体教室建设LED屏安装

2、调研行程安排表日期地点人员经费(元)2012-11-192012-11-202012-11-222012-11-222012-11-222012-11-25合计

七、调研注意事项

(一)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收集以下材料,以便今后参考:

1、调查问卷

2、访问笔录

3、现场照片

4、对方提供的资料

5、联系人信息

6、调研单位信息

7、技术数据

8、技术资料

(二)调研纪律

1、严格按照调研要求开展工作,力求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调研期间不旅游、不去娱乐场所。

2、交通、住宿费自己支付,保留发票回来报账,不得由调研对象支付,避免吃请。

3、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注意人生安全。

4、着装整洁、注意形象。

第11篇:教学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河社教学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三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

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10M的校园网络。

三、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三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

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2012年6月

领村教学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二、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0M,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校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

2.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 (4)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三、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

2012年6月

罗带教学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

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基础软件平台等方面建设。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三、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建设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标准、管理规范等,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条件,保证信息在采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

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维护规范有序。

四、基础平台建设 1.数据共享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

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

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服务。

2.公共通讯集成平台

短信集成平台应该是基于学校成面上的集成平台,按照SOA标准任何业务系统都可以与短信平台进行集成。

3.数据报送流程平台

依托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快速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有效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给组织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业务优化。表单平台具有高度仿真、智能、柔性、自定义流程、集中的表单中心管理特征。

五、数字化平台整合

1.集成学校原有的系统,提高利用率,做到不重复投入。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根据上章节提出的应用系统的内容,学校还没有相应的系统进行全新的建设,依照灵活、动态、可集成的技术路线。

2012年6月

罗院教学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三、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班班通”改进与建设。 2.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

(二)应用系统建设

1.资源库建设:建立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

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充分调动我校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2.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校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二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2012年6月

仙人坑教学点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2.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主页、广播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3.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

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10M的校园网络。

三、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三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

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2012年6月

第12篇: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天津市和平区建物街小学2012-2015年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

天津市和平区建物街小学

2012年7月

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建设基础

(一)背景分析与重要意义

数字化校园作为中国21世纪校园的发展方向,可实现资源全球化、教学网络化、管理智能化、环境虚拟化等。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式,同时也不断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发展模式,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加快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性具有重大作用。

1、教学科研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拓展广大师生员工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现代的教学和科研就不复存在。

2、学校管理的需要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学校构建现代大学管理模式的必经之路。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园网络覆盖面较全,网络设备老化和短缺现象较严重,校园网络有待完善。

2、学院缺少统一的应用平台,现有应用系统之间缺乏联系,形成了“信息孤岛”,造成数据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

3、各类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网络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4、师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参与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生活的行为方式,师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建设目标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是: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为指导思想,建设较完善的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推动我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建设数字化校园具体目标:

1、建设一个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的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院的以有线为基础、无线作补充的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

2、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功能,扩展“一卡通”等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网络及应用进行全面集成;

3、建设学校数据中心,实现流控、安全、备份等建设目标,以提供对网络应用较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完整而全面的体系,其建设又是分阶段、分层次的。我们遵循先进性、标准性、开放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原则,结合我校实际,规划设计了技术成熟、灵活可扩展性较强的数字化校园网络。以下是基于硬件网络设施、应用支撑体系、公共平台、应用系统、校园信息门户等多层次的校园网络体系架构。

硬件网络设施:网络是数字化校园最基础的设施,它构成数字信息的载体。 应用支撑体系:作为核心支持系统的应用支撑系统,提供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目录服务、域名服务等支撑体系。

公共平台:公共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它为数字化校园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和共

享,以及应用间的系统调用和统一的用户访问接口。公共平台包括用户管理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等。

应用系统:主要是教学、科研、管理的各种应用系统,用于满足教职工和学生对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现阶段信息化的主要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校园信息门户:校园信息门户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访问入口点,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使用界面。用户进入门户后,除了可以看到公共信息外,只能看到与其身份相符的各项服务,成为个性化网络门户。校园信息门户其主要功能包括:统一访问入口、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导航、个性化定制、资源检索和查询。基于上述网络体系架构,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改造建设校园网络,最终形成核心千兆、无线补充覆盖、多种网络接入的校园基础网络,覆盖我校所有区域。

1、计算机网络系统

对现有网络核心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千兆连接;

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完善。改造有问题的综合布线和设备;对没有综合布线或综合布线未使用的按六类综合布线标准进行建设;

对网络出口重新设计,实现负载均衡、WAN优化,在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公网出口冗余,提高因特网访问速度;

2、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安全、可用、备份等功能的学校数据中心,为网络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3、网络安全建设

本部分包括出口设备、网络准入制度、入侵检测和防御、统一安全管理等建设,主要保障网络及应用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4、无线补充建设

在部分办公区域部署无线接入点,作为有线信息点的补充,随时随地实现数字化在校园内的应用。

(二)应用系统建设及集成

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目标,以门户为入口,将工作流贯彻至各个平台,形成以协同办公为基础的应用集成管理。

1、建立较完善的系统安全机制

2、实现基于强大工作流平台的协同办公系统

3、完善FTP共享管理系统

4、集成外网邮件系统

5、应用集成

基于系统平台,采用高效、成熟的二次开发框架对校内现有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现有应用系统须公开接口或数据库)。集成如下系统:

 集成教务管理系统

 集成多媒体教学平台结构

 集成学生管理系统

 集成人事管理系统(限制性集成)

 集成财务管理系统(限制性集成)

 集成图书管理系统(限制性集成)

 集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限制性集成)

 集成构筑知识管理平台

 集成高级全文检索(跨平台)

 集成高级数据库检索(跨平台)

(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资源丰富、信息畅通、管理先进、高效快捷、师生互动、社会共享的教学资源信息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1、数字演播室

数字演播室是数字化信息处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际情况出发,拟逐步建设约50㎡的小型演播室,主要完成下列功能:精品课程的录像制作;教学课件的视频、音频采集;新闻宣传节目等的制作;现场直播领导讲话,访谈节目、网络课堂直播等。

2、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建设

(四)数字化服务设施建设

主要建设校园“一卡通”、视频点播、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

1、校园一卡通建设:拟建设“一卡通”等系统,使之在各方面都得到更充分地利用。

2、强化视频点播建设

3、多媒体教室建设:拟更新16间多媒体教室。

四、预期效果

(一)数字化校园建成后,将会形成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等为一体的数字网络空间,校园网运行环境会大为改善。

(二)重点建设教学资源库,建立起条件优良、功能配套、管理规范的优质资源公用系统和共享机制,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通过资源平台的建设,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广大师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三)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学校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方面缩小与兄弟校的差距,为学校辐射能力增强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持。

第13篇: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东营市实验中学2006.1

2东营市实验中学是伴随着全市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建设“齐鲁名校”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手段,促进和保障了学校持续发展。下面,我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李家军同志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市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80万多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7台、不间断电源一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 1

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了闭路、双向传输和控制电视系统,学校建有线电视系统一套,频道数为12个,并接入市有线电视网络;配备微机教室3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84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语言教室2个,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扫描仪,处室购置了刻录机和照像机和摄像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近两年先后投入累计30多万元,购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信息化教育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多媒体资源库管理系统”、“K12资源库”、“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等。2004年10月,学校交费开通了中国课件网(http://chinakj.com)、中学语文资源站(http://)、51121中小学教学网(http://)等8个全国知名的专业资源网站,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四是按照

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规范使用电教教材代收费,每学期按规定订购购买《山东省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推荐的电教软件,购进了各类内容丰富的教学录像带、VCD、CD、CD-ROM等各类音像资料、教学软件1000余件;现在学校己逐步建立起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学校先后购买了《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专业书籍供教师学习。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育信息化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

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27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1人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2005年,我校教师钞智勇的课件在全国教学课件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多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3年全市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信息技术与初中阶段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

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8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面达教师的85%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先后有三批共179项校级科研课题结题,其中126项课题成果获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实验教师中有14人获得省优质课

一、二等奖,48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

一、二等奖, 21名教师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有1100余人次获

一、二等奖。200

4、200

5、2006年学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2005年、2006年全市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前茅。学校被评为东营市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3个标准学生用机房,1个网络教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希望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14篇:数字化校园方案

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重庆市教委《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的通知》(渝教基[2010]9号)和《关于推进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为重点,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校园等项工作,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则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摸清底数,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趋势,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立足发展、稳步推进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校一策,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

软硬件兼顾、全面建设的原则。既重视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条件改善,又重视教师队伍、管理水平、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

三、基本情况

(一) 我校有教师108人,学生1500人,所辖一所中心校(21个班),一所村完小(6个班),一所村校(4个班)。

四、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建设目标

工程建设从2011年1月开始启动,计划到2015年结束,全部达到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使学校基本达到校园内功能完善、教育教学技术装备配备基本达标、生活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教育信息化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

(1)适度控制学校规模。中心校控制在24个教学班,班额不超过55人;大梁完小控制在6个教学班,班额不超过45人;茯苓村校控制在3个教学班,班额不超过45人。

(2)新建教辅用房,保证学校校舍面积。

(3)配齐设备设施,确保教育教学顺利开展。配置新建教辅用房内桌、椅、柜、架1337套,计划投资约40万元。其中:黑河小学434套,13万元;黑河三中535

套,15万元;黑河四中419套,12万元。

新补充教学专用设备计划投资904万元。其中:黑河小学229万元;黑河三中393万元;黑河四中282万元。

2.队伍建设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开展校长业务提高培训,使其具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选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从事多年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领导学校发展。

(2)开展学校内设机构改革,班子成员科学合理地分工合作,相互尊重,团结合作,营造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核定适合于教育发展的弹性教师编制,优化编制使用结构,提高编制使用效率,配齐配全各科任课教师。至2010年,计划新聘教师45人,其中黑河小学10人、黑河三中20人、黑河四中15人。

(4)构建稳定的教师结构,形成教师学历结构合格,职务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学科分布均匀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85%以上,高级以上职务占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75%以上,中级以上职务占教师比例达到55%以上。

(5)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和多元发展性评价机制,实行教师聘任制,形成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与职工代表委员会共同监督,党支部和教导处共同考核,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的教师考核制度,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

(6)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开展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新教师培训、拟晋职教师培训等全员系列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效果、有经费保障的教师培训体系。

(7)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法律法规,关注学生发展,依法从教,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3.教育教学

(1)明确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温馨和谐的校园。培养优良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绿化、美化、净化、硬化的文明洁净校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2)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健全学校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形成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为统领,以学校教育教学督导执行委员会为骨干,严格按照督导评估原则和程序,对学校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3)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德育为首地位,做到有规划、有组织、有制度、有工作网络。坚持德育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课堂为主渠道,学科渗透为主要方法,德育活动为主要形式,将德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加强德育

教育基地建设,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共建共育网络,做到班主任每学期对每个家庭走访不少于1次,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95%以上。

(4)重点抓好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开全开足开好三级课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聚焦课堂,回归课堂,积极探索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创设学习情境,感受学习过程,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内教育资源,努力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实现校内与校外资源互补,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格局。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办学理念。继续实施课题牵动策略,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活动、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在保证常规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在四中建设黑河市艺体特色教育基地,突出发展该校的艺体特色教育。

(5)积极探索质量评价新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继续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记载学生成长轨迹,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描述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等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均衡安排学期、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原则和考试科目、次数规定执行。

(6)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积极招收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小学生六年保留率达到99%以上,升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初中生三年巩固率达到97%以上。

4.学校管理

(1)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设置学校,取得法人资格,承担民事责任;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规范财务管理,资金使用讲求效益;严格学校资产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学籍管理,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留级和学生流动情况报告制度;强化学校安全管理,落实安全应急机制,开展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

(3)规范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不设重点校,不分重点班。按划定的学区招生,对学区外流入的学生,按照流入地为主的管理要求,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收任何费用。

(4)加强民主管理,以人为本,用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关管理学生;强化职代会作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教职工思想和生活,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实施。成立黑河市市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市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发改、人

事、建设、规划等部门的相关领导为成员,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建设资金,组织工程实施等工作。市教育局负责统筹规划和实施工作;市发改委负责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给予重点支持;市财政局负责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市人事局负责根据标准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学校事业编制;市建设局负责落实新建改扩建校舍的优惠政策;市规划局负责协调学校建设用地及校舍规划;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投入,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继续加大市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教育费附加收入主要用于标准化建设,同时统筹使用各项学校校舍改造资金。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三)强化队伍,确保人力资源充足。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吸纳教育人才,建立健全学校人员管理编制机制,灵活掌握在岗教职工情况,及时补充缺岗编制,做到满足教学需要,统筹教师资源。继续实施校长、教师轮训制度,争取利用两年的时间,将在职校长教师全部进行轮训,以提高现有师资水平。建立学校领导、班主任挂职交流培养制度,将优秀的干部和班主任送到省内外名校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吸纳先进经验,引领本校发展。

(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课程规划”向“课程实施”的过程转变,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突出特色办学,加强学校管理,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小学、初中继续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制度,推进高中配额制度,确保城区中小学校均衡发展。

(五)细化督导,科学评估,做到工程建设全程监控。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建立市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控和督导评估制度。做到从调查摸底到制定规划,再由工程实施到工程验收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监控,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

)

第15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及方案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及解决方案

(初稿)

网络中心 2010-2-20

- 1333334455567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

1、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也是摆在教育领域面前的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已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建设任务。以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方案,全面打造新形势下的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

2、数字化校园的特征

1) 教育开放性。现代网络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教学突破了传统按时集中上课的约束,接受教育的时限也不再有学制的限制,衍生为终身教育。教育对象得到了拓展,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东西。

2) 教学个性化。在数字化校园里,教师可以在任何位置展示课件,在线授课;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查阅资料,参与讨论。

3) 资源共享性。在数字化校园里,教育资源打破校际间、地区间、国家间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朝着共享化方向发展。

4) 管理一致性。在数字化校园里,各部门拥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在校园的任一地点都可以网上办公,实现了管理数据的统一性、管理的实效性、管理数据的安全性,对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将是一个质的提升。

此外,数字化校园还具有教育方式的自主性、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网络的智能性、师生关系的交互性和教育制度的创新性等多种特征。

二、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的比较

1、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的比较

空间拓展:网络课堂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化。

教育对象拓展:除了学校内在册的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 3会引起管理方法及管理机制的变革,管理及运作中的抵触心理将会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阻力,必须有相应配套政策,保证行政执行力度。

4、师资培训是关键。数字化校园的教育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强化培训,使教师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5、资源开发是重点。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化、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源泉。

6、应用引导、改进流程。一方面,部门要针用户进行需求引导和培养,使建设的系统首先满足用户,达到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要统一协调,建立面向全校的基础数据库、资源库等,资源共享、维护可靠、更新及时,提供有决策依据的数据仓库群。

7、加强风险规避。规避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风险,我校将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学校信息化中的实际问题,避免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多或过少,增加保险度。

四、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数字化校园较之传统校园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创新。数字化校园将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激发创新。

1) 教学手段的创新,数字化校园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获得从单调的文字形式转化为多种直观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率

2) 为师生交互式教学提供超越时空的、开放交往的环境和心理交流的可能(E-mail、BBS、聊天室等),为教师提供更多个性化创新教学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1、我校数字化建设宏观方案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源共享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系统化。 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主机、标准化教室等基础硬件和操作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

2) 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

3) 个性化门户。包括部门及信息门户、个人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是数字校园的门面。

- 5一卡多用。它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等。它的广泛采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校园生活,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7.校内资源平台免费下载。丰富服务器资源,通过提供web免费下载,方便了广大师生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校园网络的安全。

8.VOD点播。在校园多媒体教学网中应用VOD技术,可以使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的交互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室内通过电脑,利用投影机即可任意点播存储于主控服务器中的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节目课件,真正做到“任意点播”、“即点即播”。学生也可在数字校园的环境中使用多媒体学习系统,到校园网上获取自己的学习信息。

除此只外vod点播系统还提供海量视频资源方便在业余时间,为学生及教职员工提供娱乐和放松的平台。

六、数字化校园建设网络改造方案及报价

1、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网络改造结构图

2、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网络改造华为报价

3、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网络改造锐捷报价

第16篇:城西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城西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管理等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整合优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之目的。为积极响应晋中市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要求,也为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引深“四大校园”,根据《晋中市创建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实施方案》,在我校展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和水平。通过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鼓励各学科教师积极利用条件,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创建目标

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速畅通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各功能室要配备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计算机,使生机比、师机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构建浓厚的校园数字文化氛围。

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建成校园广播、校园安全监控、校内办公等管理系统,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在教育管理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全面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 实现教学教研网络化。将校本教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成校本资源体系,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建立教师工作室和教师协作组,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班班通”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实现学习方式多元化。积极探索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生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多元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实现公众服务便捷化。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和应用,构建开放、便捷的家校互动和校务信息发布平台,为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三、创建措施

(一)健全组织,落实任务

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全面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

1、领导小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计划、宣传动员、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

长:王建红(城西小学校长) 副组长:冀俊卿(城西小学副校长)

张锦聪(城西小学党支部副书记)

2、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处理建设日常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事项,负责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数字校园”管理的有关制度、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与服务措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主

任:杜海民

员:姜慧宏

张瑞军

3、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具体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负责“数字校园”的管理登记和维护记载,落实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等工作,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组

长:张瑞军

员:李瑞峰 康海花 董翠英 王海凤 王娟平霍玉兰

校长亲自抓管理,各部门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具体措施,切实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实施策略,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制定保障措施

1、切实转变观念

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学科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提升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能力,切实转变观念,引领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顺利推进。

2、保障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重点实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班班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等,加快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在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中,单列创建活动经费。在基础设施配备时,要优先考虑数字化校园建设,保证一定的项目资金。

3、加强过程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要及时自查、自评、自纠。督促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

(三)加大考核力度

学校把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考核办法,促进数字化进程。

(四)完善激励机制

制定考核机制,对考核优秀的个人进行奖励。评比年度先进工作室,并在绩效考核、评模评优中适当倾斜。对在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渗透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为此,我校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17篇:某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XX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校已在2006年完成了校园网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4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网接入也升级到办公网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网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网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网,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网(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网上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校门户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网上报修”、“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校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网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网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网应用系统。

2.网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网进行网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网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网用户上网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网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网用户网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网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1 3.校园网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目前学校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网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网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网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网,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网网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网,实现学校校园网有线网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网络,补充有线网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网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网络服务。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

2 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校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校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

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3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网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

4 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校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网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校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

5 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网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校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校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

6 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网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校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

7 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网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第18篇:插花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插花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草案)

一、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的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其宗旨是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并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

依据上述定义数字化校园要做到校园网络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和操作个性化。这个提法以学校信息数字化为中心,从学校的环境、管理和操作等角度,对学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很形象的框架。它能够抓住农村小信息化工作的要点,很直观且有较强的操作性,也很适宜我们对数字校园整合工作的开展。

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现状

1、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创造性。

农村小校教师有限,建设的能力也有限,难以规模化,再加上资金的缺乏以及学校领导的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缺乏专门的网管人员

大多数学校只有1-2名网管人员,而且他们除了承担学校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工作外,还要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务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网络管理。除此对网管员也要加强有关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培训,网管员不仅是学校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也应该是一个懂教育教学的能手,这样技术才能更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

3、数字化校园的地位处于边缘化

已有各类的应用系统孤岛现象严重,网络应用也仅仅停留在检索与浏览层面。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比例不高,并且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学生运用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设备奇缺,学习的压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应用。

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构想

从应用与服务层面上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应用于一体的应

用系统。为此,可以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应用系统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一种组织网络办公、协同办公,从而提高组织内部协作效率、信息效率的软件。对于学校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信息发布通讯、公文流转、归档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着重完成办公文档全电子稿,构建网上办公信息发布平台,使所有有关的办公人员可以在桌面计算机上处理日常工作,在网络上完成绝大部分公文的处理和传送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确保学校领导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得各种信息和统计数据,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利用知识管理功能,将学校内部的信息积累、保存起来,在学校内部实现知识共享,并推进知识创新。

2、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校园、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强大的资源管理和个性化阅读管理的网络图书馆。它将资源管理、阅读管理、海量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为师生创建一个自主、轻松和高效的学习环境。

3、网络教学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定位于为学校创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师消除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所需面对的技术障碍。着眼于创造一个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形式上的变革。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

4、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可划分为:1)学生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生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变动信息、奖惩信息等,使全校各管理部门共享学生信息;2)人事管理系统:一个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统必须收集与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以及职称、行政职务、绩效考核、科研学术、表彰奖励、学习培训、家庭信息等信息,使全校各教职工管理部门统一共享教职工信息,并提供教职工自身信息的查询服务;3)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务工作是在教务处等部门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修订并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负责学生考试和教学管理,编制课表,

落实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监督,教学事故的核实和处理;4)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财务业务管理、电算化系统管理、复核、报账审核、出纳、工资管理、收费管理、会计档案及票据管理、行政事务管理;5)资产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为基本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帐、卡、物相一致;6)档案管理系统:负责全校各类档案的管理,尤其是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并负责档案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固定资产备案等。

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建设,资金昂贵,况且对于一些农村小学未必就有社会效益。我县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为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网络基础,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电子邮局、学生学籍管理等系统的建设已经基本具备了教学教研、电子办公的环境,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如何合理地运用这样一些资源,使这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当然学校必须要有最基本的配套建设。

1、“班班通”工程。在教室内可播放各种设备如VCD、DVD、录像机等;显示播放各种课件、软件、点播VOD服务器中的视音频信息、点播教师自己机器内的课件;登录国际互联网和远程教学网,并在网上浏览、收发电子邮件;同时信息中心可将课堂内容实时录像,刻成光盘或数字硬盘存贮,以便进行教学的自我评估,也可以供学生进行课外复习使用。教室内可以收看新闻、电视节目、录像节目。信息中心可以控制各教室的计算机的开关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和信息中心可以方便地进行双向对讲。

2、“网络教室”。方便师生接受、学习信息技术,共享校内信息资源和办公资源,也方便师生遨游网络的海洋。

3、打造自己的门户网站。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网站的建设和制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潮流。其次,网站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组织人员构建本校的网站。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对网页进行更新。这就要发动师生积极收集与教学任务有关知识信息充实校园网,使网络成为“知识的海洋”。

4、加强学校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现在各校接收上级的各类信息和校内的信息众多,针对的部门也多,往往出现重复存放不易归档,用时却又散乱无章,也出现上报数据口径不一,随意性大,给

各级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有学校教务、教研、继续教育等等方面的资料也需要建立资源库,便于教师查找与使用。可用资源缺乏等等,这都需要加强学校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只有不断地完善、充实校内数据库,才能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更丰满,充满活力。

5、充分利用现有的FTP、金山快盘、QQ群、群共享等小软件,根据学校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及其它相关规定与需要共享学校的资源,并有专人进行维护、处理。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不可好大喜功。学校领导在积极参与协调的同时加强对学校领导、系统维护人员、应用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解决好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建设内容以及资金的投入问题,才能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数字化校园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只要我们能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实际出发,提出适合的需求,就一定能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19篇:初级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国寺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根据《湟中县教育局“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出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一、现状和背景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指导思想,学校先后建成微机室1间,交换机房1小间,1套校园广播系统,1套校园网络监控系统。学校共有微机40多台,13个教室全部实现“班班通”,各处室办公室配备了办公电脑,学生的计算机配置已达到15 :1,任课教师的计算机配置已达到2:1。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由于后续维护资金短缺、微机室、多媒体等设备已部分老化、各处室微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师生有一定意见,对教学和学校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总体目标 从2016年4月-2017年底,拟用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

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网络接口标准;

2、争取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3、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促进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构建一个具有国寺营学校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空间,扩宽校园网络功能。

四、组织保障

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李清奇 副组长:李广新 李宝奎

组 员:李生财 李国福及各班班主任

五、实施步骤

根据轻重缓急、应用优先、易于推广的原则,考虑我校信息化发展实际应用情况,计划分三个阶段分步实现总体目标。

(一)2016年4月-2016年6月底目标

1、首先完成1口微机室的新建工作,配齐教师专用电脑。全面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要求在职教师全部参加,时间每月一次,内容: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课件制作等,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满足建设数字校园的需要 。

2、设计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学校主页及网站中各类信息的发布和管理,实现统一的信息发布和规范,加强学校网开放管理、落实校园网中心机房维护日志,实现各级部门分级信息管理。

3、严格遵照上级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规划,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将远程教育设备有效使用起来了,服务我校的教学工作。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切实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效应,促进学校现代化教育的进程,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4、学校成立的“数字校园”建设专门管理部门,针对学校的现有信息系统,完成统一信息资源规划,规范“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建成国寺营学校“数字校园”的数据标准。

(二)2016年9月-2017年1月底目标

1、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我校校园网络(教育局域网)的上网率需达100%,但其设备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更新、升级与整合,其主要内容是:核心交换机(采用双引擎双电源)、核心服务器、标准的网络主控室等关键设备,做好防静电及消防措施,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使校园网硬件平台扩展预留出接口,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后期项目打好基础。

2、加强交互式触摸电子屏的使用及软件学习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达到师生机一体化,真正使多媒体服务于教学。

3、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之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

4、协同县教育局和其他兄弟学校建立公共数据库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交换,互惠互用。内容包括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继续教育管理、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如视频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管理的网络支撑系统。

5、完善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学校主要信息的发布功能,不必通过多个系统去实现,从而方便和简化用户的使用和日常工作。

(三)2017年2月-2017年12月底目标

1、争取任课教师的微机由台式机向笔记本电脑转变,达到便携实用。

2、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争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资源共享。

3、落实在职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培训,使在职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率达到100%,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率达到100%,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100%,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保证校园网络(校园局域网)的上网率达100%,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全县领先水平。

5、扩大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搞好信息技术教师再教育培训,整体提高教师学生信息科技的水平。

6、全面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信息化。

六、建设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建设任务。

学校成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计划、宣传动员、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

(二)争取资金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拓展融资渠道,想方设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实现年度“数字校园”建设,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0:1,教师备课、教学和办公计算机配备率达100%以上。

(三)完善管理监督体系,保证建设质量。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需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

(四)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建设人才。

“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对教师、技术人员师资信息能力培养培训工作,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在县内外及校内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开发特色资源、教师博客、学生博客、课件制作、电脑作品、素材库等,组织有关教师建设符合我校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使每位教师均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湟中县多巴镇国寺营学校

2016年4月

第20篇:数字化建设方案

鹿城镇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管理等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整合优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之目的。为积极响应楚雄市教育局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要求,也为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在我校展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和水平。通过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鼓励各学科教师积极利用条件,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创建目标

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速畅通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各功能室要配备信息技术设备;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计算机,使生机比、师机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构建浓厚的校园数字文化氛围。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建成校园广播、校园安全监控、校内办公等管理系统,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在教育管理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全面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实现教学教研网络化。将校本教研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成校本资源体系,实现共建共享;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建立教师工作室和教师协作组,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班班通”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学习方式多元化。积极探索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生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多元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公众服务便捷化。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和应用,构建开放、便捷的家校互动和校务信息发布平台,为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三、创建措施

(一)健全组织,落实任务

为实现总体目标,学校成立专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全面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

1、领导小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计划、宣传动员、统筹协调等相关工作。组 长:杨廷政(鹿城镇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王国斌(鹿城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 夏 斌(鹿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2、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处理建设日常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事项,负责制定“数字校园”发展规划、“数字校园”管理的有关制度、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与服务措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主 任:张兴文

成 员:徐晓玲、魏晓林

3、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支持(具体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负责“数字校园”的管理登记和维护记载,落实任务布置、工作检查、过程督查、经验总结和组织考评验收等工作,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组 长:夏 斌

成 员:张兴文、徐晓玲、魏晓林

校长亲自抓管理,各部门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具体措施,切实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并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实施策略,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制定保障措施

1、切实转变观念

各科室、完小要切实加强对各学科教师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提升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能力,切实转变观念,引领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顺利推进。

2、保障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上级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重点实施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班班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等,加快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在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中,单列创建活动经费。在基础设施配备时,要优先考虑数字化校园建设,保证一定的项目资金。

3、加强过程管理

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要及时自查、自评、自纠。督促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

(三)加大考核力度

学校把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考核办法,促进数字化进程。

(四)完善激励机制

制定考核机制,对考核优秀的个人进行奖励。评比年度先进工作者,并在绩效考核、评模评优中适当倾斜。对在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渗透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为此,我校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鹿城镇中心小学

2016.09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doc》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