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作文

2022-05-2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鏖战沙尘暴

鏖战沙尘暴

——凉州区抗击“4·24”风灾纪实

彭红山

4月24日,一场特大自然灾害袭击了凉州大地。 狂风吼叫着,挟着飞扬的尘土,一轮又一轮地袭击着凉州大地。大棚的薄膜成了空中的“风筝”,用来作棚骨的钢屋架被吹得东倒西歪。凉州区个别村庄大风同时引发了火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次大风沙尘暴天气持续了4 天,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损失。据初步统计,全区38个乡镇的406个村2694个组、51926户207704人程度不同受灾,经济损失近1.3639亿元。

突如其来的灾害,牵动着凉州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25日清晨5点半,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李世英先后到清源、黄羊、谢河等乡镇,现场查看灾情,安排部署救灾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8时许,凉州区立即召开抗灾救灾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在听取各乡镇灾情核查情况汇报后,凉州区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赶赴现场指导救灾;区直各部门包抓乡镇领导干部全部深入基层核查灾情,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区“农福通”等网站及时向群众发布天气变化信息和农作物防灾及措施,认真组织群众做好生产自救和开展灾后补救工作。

26日下午,火荣贵、郭承录、李世英、陈德兴等市区领导先后到凉州区清源镇新地村、长城乡西湖村等受灾现场,查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西湖村8组村民孙森林家的日光温室受大风侵害,钢屋架受损,骨架塌陷,受灾严重。在详细了解受灾情况后,市区领导要求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快核实灾情,帮助受灾户开展生产自救,对受灾群众要加大帮扶力度,尽快恢复生产;要协调保险部门及时开展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力争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强调今后在日光温室建设中,要结合日光温室验收,强化管理,严格建造标准,提高建棚质量,配套管理房等设施,增强设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受大风天气影响,26日下午5点左右,凉州区永丰镇永丰村8组有两户房屋起火,火灾共烧毁房屋19间,造成经济损失8万多元。得知灾情后,火荣贵、郭承录、李世英、陈德兴等市区领导又立即赶赴救火现场指导救灾;永丰镇干部群众奋力扑救,市消防支队也及时赶赴现场投入灭火,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大火被迅速扑灭。

27日,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李世英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再次深入凉州区部分乡镇日光温室等农业受灾情况,并慰问了部分受灾农户,给他们送去了战胜灾害的勇气与信心。每到一处,李世英都与村组负责人和受灾农户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受灾情况,并给他们现场指导。在武南镇唐新庄一组,唐浩军、邵宏元两家在后院堆放准备修建养殖暖棚小区的木料全部烧毁,牲畜伤亡,损失惨重。李世英在查看了灾情后,送上了慰问金,鼓励他们要坚强起来。同时要求乡镇做好农户的村庄规划,农民群众也要吸取教训,结合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柴草堆放到安全的地方,既保持环境卫生的整洁,又要保证生产生活的安全。

在羊下坝镇上双村日光温室示范点,李世英询问灾情后,当即协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武威分公司对投保的日光温室进行现场理赔,向受灾户李俊生先期理赔现金5000元。

在中坝镇汪泉村,当了解到部分日光温室没有参加保险后, 李世英要求,保险公司和乡镇要大力宣传设施农业保险的好处,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保,提高农民群众防范自然灾害和抗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农民群众在自然灾害突袭后生活有保障。 当天晚上,区委、区政府召开救灾减灾工作会议,决定紧急安排救灾资金500万元,下拨乡镇全部用于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和灾后恢复生产重建,确保受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和谐大局。

推荐第2篇:战胜沙尘暴

活动名称:战胜沙尘暴

活动背景:

在上一次开展的《树真好》活动中,在请孩子们说说树的作用中,王文琪说到了“树可以挡住沙尘暴的。”接着,有的孩子对沙尘暴产生了兴趣,一一都谈论起来。于是,我就利用讨论、故事等形式引导孩子们知道沙尘暴的成因及对环境的污染,并了解植物对战胜沙尘暴的作用,知道要爱护植物。

活动目标:

1、知道沙尘暴的成因及对环境的污染。

2、了解植物对战胜沙尘暴的作用,知道要爱护植物。

活动准备:收集“沙尘暴”天气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图片供幼儿了解。

教学重点:

沙尘暴是当下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环境污染是每个人应该要注意的。 教学难点:

孩子们能了解沙尘暴的起因。 活动提示:

一、讨论了解

(价值分析:通过看录像、讨论等方式等了解“沙尘暴”对环境的污染。)

1、提问:“沙尘暴”天气是怎样的?(播放视频)(风很猛,风中夹着很多的沙子,时间有时长,有时短。

2、讨论:“沙尘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播放视频)

小结:使沙尘暴使城市沙化、造成交通事故、形成酸雨、对人的身体不好、土地干裂、沙漠扩大,覆盖草原等,使人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

二、听听说说

(价值分析:了解“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思考:沙子从哪儿来?了解“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1)提问:平时空气中并没有这么多沙子,这些沙子是从哪儿来的呢?(幼儿讨论)

(2)我们来听一听小沙子是怎么说的吧?(听录音)

故事:《大树和沙子的对话》 附后

(3)再提问:沙子是从哪儿来的?(三个主要来源——工地、内蒙古大草原、沙漠)

(4)它们怎么会飞到这儿来的呢?( 播放图片)(老鼠等动物的破坏、放牧过多的牛羊、人们随便开垦等)

小结:原来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有这么多,所以我们要呼吁大家都要来保护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地球更适合人类居住。

三、战胜沙尘暴

(价值分析:了解植物对战胜沙尘暴的作用,知道要爱护植物。)

1、那我们怎么样来战胜沙尘暴呢?(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多植树,保护绿色植树。

2、看看科学家们想了哪些办法?(播放图片)(大面积播撒种子、封山育林、退耕还草等)

3、大家一起来种树。

(1)幼儿用粗水笔在浅绿色纸上画出不同大小形状的树木,在树与树之间不断进行添加,画出更多的树,用细水笔添画树叶和树干上的花纹。

(2)连成一排排的“防沙林”。想象沙尘暴无法穿过树林,只能灰溜溜地溜走了。

附:故事:《大树和沙子的对话》

院子里有一棵大树,一天中午突然刮起了大风,风中卷着沙子,铺天盖地地刮着,越刮越大,沙子越刮越多。沙子打在大树身上,树叶疼的受不了了,就问打在他身上的沙子:“小沙子,小沙子,你是从哪来的?”小沙子说:“我是从工地上的沙土 中来的。”树枝也疼的受不了了,问打在他身上的沙子:“小沙子,小沙子,你是从哪里来的?”小沙子说 :“我的家本来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姐妹兄弟很多。我们被草根紧紧抓在一起 ,不管 是风来刮,还是雨来冲,我们都没有离开过家。后来,牧羊人的羊把草都吃光了,连草根都吃完了,我们就被风吹到这里来了,兄弟姐妹也被冲散了,我好想它们呀!我好想回到原来的家呀!”风越刮越大,沙子越刮越多,树干疼得受不了了,就问打在他身上的沙子:“小沙子,小沙子,你是从哪来的?”小沙子说:“我是从很远很远的沙漠来的,一路上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我们一直被风带到这里来了。”

风越刮越大,沙子越刮越多,大树疼得被折弯了腰,它流着眼泪说:“小朋友,快来救救我吧!”

推荐第3篇:沙尘暴教案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

2、初步了解防治沙尘暴的措施,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初步知道沙尘暴的危害。

活动难点: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课前经验准备,事先了解沙尘暴

活动过程:

一.观看新闻,了解\"沙尘暴\"天气

师:老师给准备了一段新闻,让我们看看新闻中发生了什么事?

提问:①.刚才从新闻里看到了什么?

②这是什么样的天气?

③沙尘暴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样的天气就是沙尘暴的天气?

小结:这种刮风可不是一般的刮风,它风力很大,风中夹着很多的沙子,时间有时长,有时短,这种天气就是沙尘暴天气。

\"你们见过沙尘暴吗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幼儿从风沙的声音,风沙的速度,风沙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当时空气中的味道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给予小结。

二.看图片,观察知道沙尘暴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图片,说说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刮风,人们捂着口…‥

讨论:这种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空气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三.思考:沙子从哪里来?了解\"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及植树能阻挡沙尘暴。

①提问:平时空气中并没有这么多沙子,这些沙子是从哪里来的呢?

推荐第4篇:《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的危害》

1、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在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化严重的地区,在大风天气条件下,裸露土地的泥沙很容易被大风卷起时才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2、沙尘暴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的危害有很多:

(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 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1993 年5月5日,我国西北4省,曾发生一次特大沙尘暴,死亡85人,失踪31人,直接损失高达5.4亿元。1999年8月14日清晨开始,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区发生中等强度的沙尘暴,瞬间风速达每秒14米,能见度在200至300米之间,飞沙走石,形如黄昏,(目前人员伤亡尚在统计之中)。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态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以及下风向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推荐第5篇:沙尘暴研究综述

C.

2沙尘暴研究综述

1.摘要: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二者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甚至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或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风暴。而沙尘暴造成土地荒漠化以及大气污染,致使财产损失和人类身体健康危害。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掠夺性利用造成了本有退化趋势的沙地草地更以严重性的破坏,即人为原因和自然的原因的双重打击。本文将针对沙尘暴问题产生的问题、原因、防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以具体实例提出笔者的观点。

2.关键词:沙尘暴退化生态治理

3.正文:

3.1沙尘暴的分布及危害

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且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个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南至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至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尘暴显示出周期性变化,它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和地面沙尘物质的多少有关,遇气候暖湿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好,沙尘暴发生频率低;反之在冷干气候时期,则沙尘暴发生频率高。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特点是有明显的增加的趋势,而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最少,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傍晚。

沙尘暴尤其是特强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当其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沙砾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方式,使大片农田受到沙埋或被刮走活沃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致使有的农作物绝收,有的大幅度减产;它能加剧土地沙漠

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受到沙尘暴的危害严重,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工矿、交通、新兴城镇及其它水利、电力、煤田和油气井等设施,均受风沙危害或威胁,一旦出现沙风暴或黑风暴,受害尤为严重,其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大加快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其间接损失是无法估算的。另外沙尘暴的降尘会使对城市中的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加,然后造成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3.2沙尘暴的形成及原因

有关研究指出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春季沙漠的边缘地区,由于长期干旱,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盖,当有大风来临的时候地表的沙尘很容易被吹起且被输移,但由于沙子粒径较大,不易形成悬移,因此不能长距离输移,这也是距沙尘较远的地区只有降尘而少见扬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风持续的时间很长,形成悬移的浮尘能够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所经过的地区就会出现沙尘暴;当风速减弱到一定程度后,浮尘就会降落,该地就会出现降尘天气。如果此时降水,就会形成所谓的“泥雨”。从沙尘暴形成过程所需的条件看,黄土高原、广袤的沙漠及由人为因素的破坏正处于荒漠化过程中的土地,北方春季末耕种的土地及处于施工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源;而春季北方地区的干旱,又使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大风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现象,主要是冷锋活动或经纬向环流调整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沙尘暴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对沙尘暴发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近几年全球干旱等异常天气现象也对沙尘暴的发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的产生只起到一定作用,并不能说沙尘暴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人为因素致使沙尘暴的巨大危害的不可忽视的。

沙源来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

地的泥沙,学术专家介绍,由于沙尘暴起因包括了风力、高空大气强对流和 地表状态三方面因素,而且前两者属气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沙尘暴引起的风灾、沙积、风蚀,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沙漠化程度加剧。关于我国的沙尘暴物质来自国外还是国内,至今学术界还没有达到共识。总之,除了较重的物质在就地运输成害外,如沙埋民房、沙埋围栏、沙埋公路等,不能否认那些较轻的土壤物质被长距离运输走了,造成沙尘暴。我们来分析一下支持生态系统的六大环境因子的变化,第一,光照并没有变化;第二, 温度正常波动;第三,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第四,二氧化碳增加部分, 但这对植物的生长是有利的;第五,水分虽有变化, 但总体雨量正常。所以原因存在于第六土壤和矿物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 土壤损失严重。在草原上,植被所依托的土层十分稀薄,而下面就是几百米厚的通体沙,所以一旦当保护土壤的草丛遭到破坏,土层就会变松动、活化,大风一起便成沙尘暴了。

一个不容乐观和推卸责任的事实是,我们自己的干旱、半干旱区草地在大规模退化,而沙地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诱发的最直接环境灾害就是沙尘暴。近年来严重的沙尘暴使国家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国家为治理投入的巨额费用在逐年增加,我国境内干旱、半干旱区正在发生着大范围的沙漠、沙地、草地的生态退化。因此,我是不主张只是因天气的变坏而造成沙地草地退化的,尽管有学者认为全球变化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干旱化,但人物因素同时也造成沙漠暴的重要元凶,首先人口增加无疑是造成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最主要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牲畜数量更是迅速增加,有关数据表示净增加达到1700%,这样使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 超过了其极限,支持一个标准羊单位的草地面积直线下降,草场压力净增加 950%,人类活动致使草原不够天然弥补,压制了生长,年复一年,形成恶性循环,或许说沙尘暴的产生是人为的结果,是大自然对人类实施的“警告”或“报复”。

3.3沙尘暴的防范及治理

沙尘暴的治理任务艰巨而繁重,且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所以沙尘暴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而且沙尘暴特别是黑风暴来临时来势凶猛,狂风呼啸,沙尘滚滚,遮天蔽日,有很大的恐怖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生命财

产损失。因此目前建立准确的沙尘暴预报系统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沙尘暴来临前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可将损失减小至最低限度。我国在沙尘暴研究上已有一定的建树,这些成果为预防沙尘天气打下了基础,但真正要做到有风无沙,还需将天空的预报和地面治理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但与此同时,抵御沙尘暴,减少沙尘暴带来的损失就需要提前准确地预测出强风的行走路径,然后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有效防治沙尘暴。所以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和建成沙尘暴的监测和预报体系是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出路,因此防治沙尘暴应该气象条件研究与地面生态环境研究结合治理。

目前国家投入在沙地草地生态治理的大量费用,主要用于三部分:种树、飞播、打井舍饲,但是大量的投资来收效很小。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并不科学,因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木生长的雨量和有效积温不能满足,树木很难成活,即使活了,也不能起防沙作用,甚至可加重旱情,更况它固土的作用远不如草和灌木,但人类为此花费的金钱却远远超过恢复草原的代价。我们一直在与沙漠化做斗争,甚至提出过“向沙漠进军”的口号,但遗憾的是,土地沙化速度不但没有得到遏止,而且呈加速的趋势。人口增长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必须从解决人的因素入手治理生态系统的退化,,解决人的生存与出路是治本,最好的办法是“人退”,减少人为的压力,让自然去修复。因此要我们“善待沙漠”。沙漠如此,那么自然环境条件要好得多的草原与沙地地区,“人退”后的恢复效果则会好的多。“人退”有利于“沙退”和“沙止”。怎样做才最有效?这需要更多的学者与政府部门认真研究,有些采取的 “围封转移”或“转移发展”战略,的确有利于天然草场恢复的。但是,转移出去的人怎么安置?在新的土地上会不会造成新的破坏?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恢复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围封,就是在保证土壤不损失的前提下,保证各类繁殖体能够“安家落户”并得以自然繁衍。利用自然力恢复成功的例子其实很多,都有力地显示利用自然力恢复生态系统是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风险最小的途径,可惜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了。在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治理中,专家们提出了一种“以地养地”模式,这个思路主要是基于,用少量的土地,加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社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生活质量,腾出大量的土地使其“休养生息”,借助自然力实现退化草地的恢

复。“以地养地”的关键在于“养” 字,即在小面积的高效地里,一要防止土壤的损失;二要防止土壤因利用地下水造成的盐渍化;三要将土壤养肥,使之可持续利用。按照目前的科学水平,实现上述三点并不难。在大面积土地上的“养”字则体现在让草地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和自然演替上。在人的方面,“养” 字体现在必要的经费扶持,以保证自然恢复力的实现。这个问题更加重要,需要从政策上去深入研究。在人的去留问题上,要既利于天然草原的恢复,又有不产生“生态移民”的社会新问题。还要使当地社区的居民由被动参与生态治理到主动参与,从而使他们由生态的破坏者转变成生态的保护者,这是关系到治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从而可以发展这种 “以人为本”、以小城镇建设带动为基础的“以地养地”生态治理模式。

3.4结语

沙尘暴与自然因素有直接关系,但人为因素推波助澜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退化草地的恢复应以发挥自然的力量为主,同时鲜明地反对在天然草地上植树为单一的行为,这类有害无益的伪科学应该及时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人退”、“生态小城镇”、“以地养地”等策略,在保护环境防治沙尘暴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还有需要气象条件研究与地面生态环境研究的结合,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从源头和根本上防治沙尘暴。 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2002年1 月1日起施行)

[2]《中国沙尘暴研究》 方宗义1997.9

[3]《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王涛2001.3

[4]《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变化趋势初探》 王式功1996.5.

[5]《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区划研究》 郑广芬2010.6

[6]《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 邱新法2001.1

推荐第6篇:描写沙尘暴的句子

描写沙尘暴的句子

1、沙尘暴无情地袭来。整个天空黑沉沉的,一片灰暗。院子里,那一排排大柳树摇摆着它坚强的身躯,刚吐着嫩绿的枝条却折断了它脆弱的生命。

2、只见远处的蓝天突然出现了一片灰,在不断的向前延伸着、变大着、变宽着,像夜神的毛毯般挡住了阳光,遮住了苍穹。

3、天地之间混沌一片,尘土、废纸、塑料袋漫天飞舞。道路两旁的小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无力地挣扎着。路上的行人蒙着脸,低着头,逃难似的往家跑。

4、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5、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狂风怒吼,满天黄沙沙石狂舞在苍穹, 卡车深陷泥潭中; 刹间乌瘴漫天空, 笔直落入人间崩。

6、黄昏后天色大变,狂风开始肆虐,夕阳早早地躲在了西方,天地开始灰暗阴沉起来,伴随而来的就是刺鼻的粉尘味,弥漫在户外户内,让你无处可藏。

7、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8、风伯伯毫不留情的刮着,像刀子似的,刮在我的脸上,生疼生疼的,而老天爷似乎没看见,还是刮着,天上黄黄的一片,天和地的界线并不是很清晰,浑然一体。

9、西面的天上,已灰蒙蒙一片压过来,一边灰黄,一边湛蓝,也算一景。灰挤过来,蓝退出去,一会,整个城市便被沙尘一口吞了。只有太阳在挣扎,一会被沙尘推走,一会又挤进来,在灰黄的天上,旋着一个忽强忽弱的亮点。

10、迷漫扬沙如窒死,奈何自作岂能饶。

11、风呼呼地吹着大地,卷起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沙子、石子满天飞;有的树被刮得沙沙作响;空气里四处弥漫着一股呛人的黄沙。

12、好大的沙尘暴,真个是遮天蔽日!纷纷扬扬遍天涯,邓邓浑浑大地遮。细尘到处迷人目,粗灰满谷滚芝麻。

13、青海的沙尘暴,就不象甘肃的这样混沌。如果说,甘肃的是炖刀割肉,那青海就是快刀斩乱麻。青海那里的沙尘暴是阳光下的沙尘暴,一面阳光照耀,一面风沙起舞。风声是呜呜的,偶尔带一两声尖叫,飞起的砂砾打在车上,发出当当的声音。一阵疾风,真能把石头吹得满地乱滚,那也叫一奇观。

14、瞬间,还没来得及反应,黄沙便一扫而过,刚才的一切都象魔术一样消失了,眼前只是一片黄,看不到房子,看不到汽车,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腿。

15、沙漠,沙尘暴,这是上天给人类的活生生的警告。人类可以放弃生存规则折腾、放弃良知祸害他人、放弃家园迁徙,但如果大自然要选择了放弃,那会放弃什么呢?

16、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

17、远处黄龙腾起,声如牛吼,嗷嗷的,象闷雷滚动,天边,一开始有一条抖动的黄线,向前滚动,越来越宽,十分壮观。

18、还没到学校,就刮起了大风,刮得车一晃一晃的,沙土刮到脸上非常疼,方便袋在天上飞扬,天变得黄黄的,好像穿上了黄色的衣服。

推荐第7篇:走出雾霾,远离沙尘暴

走出雾霾,远离沙尘暴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付志娇

六年级一班

青州市庙子小学

走出雾霾,远离沙尘暴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众所周知,人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却遭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净土。

现在,沙漠的面积正在渐渐变大,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白色污染,以及大气、水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生活垃圾等等, 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地球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如果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

人类从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或许你会想,想重要的是发展科技,科技发达了之后再去环保也不迟,那你到时候可要后悔了。放牧、开采、砍伐,人类过度的索取,最终一定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枯竭。如果我们现在过分陶醉于对抗大自然的胜利,认为我们取得了什么了不起

的成就,那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妈妈告诉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为了我们的家园,节约每一份资源, 保护环境为了我们得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也为了我们自己,大家都需要清醒、清醒!一起去保护环境吧,做到低碳生活、节能环保!请我们马上行动起来,从细节做起,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想想我们的周围,想想我们的生活,自觉地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燃气和石油,少用一次性用品,少用方便袋,爱护花草树木,善待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街道清洁等。 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指导教师:李文富

推荐第8篇:沙尘暴—大自然敲响的警钟

沙尘暴—大自然敲响的警钟

内容摘要:今春沙尘暴天气多发,本文以沙尘暴发生的上游地为例,多角度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倡仪。

关键字:沙尘暴 山羊 煤矿 水资源 草原 植被 沙化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

正文:

经历了萧瑟的寒冬,人们终于盼来了阳春三月,令人始料未及的是2010年春天北方的沙尘天气与西南的大旱遥相呼应。“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场柳风”,是诗人描绘的春天美景。可是几天来,我电视上、网络上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城市笼罩在滚滚黄烟中,行人有的戴着口罩,有的蒙着纱巾,甚至揪起衣服捂住口鼻,在风中吃力地赶路。气象部门报告:从蒙古高原上卷起的弥漫黄沙随着强劲大风席卷南下,不到三天,就几乎淹没了北中国。随后,“沙雾”随西北风一路向南,经西北和华北跨越黄河、长江,向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地进发,直达香港和台湾地区。沙尘暴的危害不仅仅是漫天的黄沙、呛人的土味,以及由此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等,最严重的是沙尘暴破坏植被、威胁人畜安全,对交通、环境都有极为不利的影响。 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呢?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状态下沙尘天气是构不成危害的,但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破坏植被,加重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度。我们还是到沙尘暴的上游—内蒙古去看看吧。

一、替罪的山羊

草原上放牧着漫山遍野的山羊,它们看上去温顺可爱,但许多热爱环境的人却痛恨它们,这些家伙在每年秋冬的枯草季节会用锋利的前蹄刨土,把草根刨出来吃掉,给草原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内蒙古位于北纬35°以北,属于中温

带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生态环境本就非常脆弱,人类对羊绒的追求使内蒙草原上的山羊放牧量剧增,对草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植被被破坏,土壤沙漠化。“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可是你知道吗,鄂尔多斯西部有一个旗,在110多万公项的草地上养山羊,年产羊城15万千克,但就是这个旗,10多年前还是一个水草丰富的地方,现在却沙尘天气频发,沙漠化速度惊人。羊绒穿在了人类身上,破坏草原的罪名却由山羊承受,山羊成了人类贪欲的替罪羊。

二、露天开采的煤矿

上海的大气化学专家对途经上海的沙尘暴做了成份分析,发现砷、硒、锑三种元素的浓度非常高,而这三种元素只能从煤中来。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煤矿产区,沙尘暴就是一路经过这些地区到达上海的。煤矿是几千年形成的自然资源,是大然给予人类的馈赠,目光短浅、利欲薰心的人恨不能马上挖空,殊不知不科学、无节制地开采煤矿既破坏生态又污染环境,无异于杀鸡取卵。来到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一个大型露天煤矿,你会看到山体被开采破坏,完全没有植被,已经完全沙化,周围的村庄常年笼罩在黑乎乎的沙尘里,天气干旱少雨,庄稼很难种活,已经不适合居住了。

三、水资源的不当使用

水是生命之源。翻开地理图册,我看到黄河、嫩江、辽河都流经内蒙古高原,可是有些地方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综合考虑,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整体,不但使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使用,还破坏了生态环境,结果就是局部受益,整体受害。比如在半干旱带和干旱带,人们在河流上游修建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水库,用于发电、养鱼、灌溉等等,致使下游河流干枯,下流的人们没有地表水就大量打井提取地下水,长期过量提取地下水导致湖泊干涸,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衰败,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沙化,耕地荒芜。内蒙古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曾是中国西北边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林

草丰茂。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上游建坝拦水,居延海河水大幅度减少,西居延海首先干涸,到20世纪90年代东居延海也彻底干涸,额济纳绿洲面积从6440平方公里锐减到3200平方公里,戈壁沙漠面积增加了460多平方公里, 1700多万亩的梭梭林仅剩下300万亩的残林,胡杨林也以每年1.2万亩的速度消亡,它现已成为成为影响我国北方的一个沙尘源地。

通过上述沙尘暴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防治沙尘暴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加地表植被覆盖,也就是通过植树种草,固结泥沙。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如此难付诸实践?归根到底是人类对财富、对舒适生活的无休无止的贪恋。

我们要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目光看远一些,不能“焚林而猎,竭泽而渔”。限制山羊饲养数量,完全实行舍饲,彻底与草原隔离,虽然眼前成本增加了,利益减少了,但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草原难道不是巨大的财富吗?采矿也是一样,开采两年,马上恢复地貌,恢复植被,爱护大地母亲,她会以更丰饶的物产哺育我们的子孙后代。

爱护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其实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每个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升水、一度电可能就会使一棵树免于被砍,一条小河免于干枯,一块草场免于沙化。

我还有一个梦想,今年秋天我要采集很多的草种,寄给内蒙古的同学们,让他们在春天把草种撒在大草原上,我企盼小草用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塑造一个一碧万里的大草原。

春天挟着沙尘来了,那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无论是处于沙尘源头地区的人们还是暂时未受沙尘影响的人们,都要建立生态忧患意识,共同呵护环境,共同改善环境。我们都盼望有一个“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的春天!

大连市第五十中学 一年六班

2010年4月28日

推荐第9篇:对沙尘暴的治理研究

对沙尘暴的治理研究 张军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主要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密切关系,冬春季节农田裸露和退化草地植被覆盖度低是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来源,采用农业措施整治裸露农田和退化草地是沙尘源治理的关键。本文根据我国西部地表植被向恶性方向发展,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长,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五条对策:实行综合治理;加强沙尘暴的科学研究;建立健全法规;增加投资力 度;提高思想认识。

关键词:沙尘暴;自然灾害;中国西部;治理对策

Abstract: Sand-dust storm is a disastrous weather proce.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rar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the bare and loose ground surface.Since the bare farmland and degraded graland with lower vegetation cover in winter and spring supply the major source of sand and dust ,a key approach to dust storm control is transformation of bare farmland and degraded graland through agricultural measures.It proposes five countermeasures which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sandstorm, improv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y of people.

Key words:sandstorm; natural; west China; harneing countermeasures 1 西部沙尘暴的成因

沙尘暴的发生须具备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层结构不稳定这三个条件,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沙尘物质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低层大气层结构不稳,是重要的局部地表能量条件。多数沙尘暴发生在午后至傍晚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是一天中低层大气端流活跃,大气结构最不稳定的时候,这也说明了低层大气结构不稳定在形成沙尘暴中的作用。中国西部属于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的中亚沙尘区,为全球现代沙尘的高活动区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破坏,宏观政策失误,造成沙尘暴灾害频繁发生.沙尘暴形成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 气候干燥多风 气温高、降雨少、大风多是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还有全球气候变暖的也对其有影响。因为沙尘暴是沙化的产物,沙尘暴频发期均对应于干旱期,近几年来我国西部冬季温差增大,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时常强冷空气南下形成强劲,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风,为沙化土地扩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冬春季温度增幅大,使大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遇冷压冷风过境,极易形成大风天气.大风加上高温少雨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气候因素,裸露沙性地表在强风的作用下易形成沙尘暴,由于沙尘暴移动中经过大面积沙性裸露农田和退化草地,有丰富的沙尘源进一步给沙尘暴补充沙尘物质,使沙尘暴不断加强和扩大。 112 沙源丰富

地表丰富的沙源是沙尘暴的基础.由于不合理的农牧业生产行为如过度放牧和春秋翻耕等活动,打破了地表结构,增加了地表的沙尘来源,是沙尘暴加剧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亚洲沙质荒漠广泛发育的地区,沙漠和沙地广布于荒漠、半荒漠及草原地区,总面积达171万km2,90%以上分布在西北地区.其中位于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176万km2,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北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188万km2,在全国位居第二;上述沙漠区受干旱气候和地表营力的影响,地表物质以物理风化为主,质地轻粗松散,沙源丰富,为沙尘暴形成创造了条件.113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历史上西部生态环境优越,都有森林密布,但由于人口剧增,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管理不善和生活燃料缺乏,往往滥砍乱伐,许多沙漠绿洲和天然植被遭滥垦、过牧、樵采等破坏,许多沙生资源被盲目和无限开采及不合理开垦,使防风固沙林、固沙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许多固定沙丘变成活动沙丘,同时由于沙尘暴使大量沙子流向其它地方,导致土地沙漠化,为沙尘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内蒙古、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四省(区)1986-1996年开垦194万hm2,竟有9816万hm2撂荒.近代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中,由农垦所致占25%.由于生产上采取传统的倒山种田,广种薄收的方式,大面积毁林开荒,滥垦滥种,逐步形成沙漠化土地.人们为了增加收入,盲目发展畜牧业,滥牧现象严重.河西地区草场理论值为460万个羊单位,现在实际已达700万只,超载率达52%.草场长期处于超载,这种现象造成畜草矛盾突出,适口性好的草地逐渐减少.草地受到破坏,致使地表裸露,经牲畜践踏而引起表面沙化.因人们无组织和无计划的乱砍、滥伐、滥樵、滥采,使西部整片的胡杨变成片片死去的怪树桩,据内蒙古额济纳地区1999年统计,胡杨林已从1949年的4.67万hm2下降到1999年的2万hm2.114 水资源遭破坏

在西部地区,河流的水源是经济建设和生命系统的命脉,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山川的森林急剧减少,雪线上移,高山涵养水源下降,造成雨季洪水泛滥,冬季无水供给,河流干枯现象突出.塔里木河是沿河绿洲及罗布泊湖的水源.由于沿河开荒面积已超过13万hm2,使天然胡杨林从1958年的52万hm2减少到2000年20万hm2,180 km绿色长廊面临干枯,下游340km河道断流,罗布泊湖干涸.河流上游的过度用水,使下游无水,造成河流两岸森林大片死亡.甘肃河西祁连山在近20年水流急剧减少,致使祁连山供水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大灌溉河流水量大减,时有断流.20世纪50年代石羊河给民勤县提供5146亿m3的水,到80年代仅能提供2亿m3,到90年代末只有1亿m3.为补不足,人们普遍超采地下水,使大面积人工林和天然林死亡,面积达9800hm2.由于林地水分平衡失调,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退化现象.2 西部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是天气恶劣的突出表现,其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大量土地沙化,严重影响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旦沙尘暴天气形成之后,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向前移动,携带砂粒的强劲气流所经之处,通过沙埋、风蚀沙割、狂风袭击、降温霜冻和污染大气等作用方式,使大片的农田或受沙埋,或受风蚀刮走沃土,或者农作物受霜冻之害而颗粒无收,它能加剧土地沙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并对交通和供电线路产生严重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据记载:1993年5月5日沙尘暴横扫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阿拉善及河套地区。这次沙尘暴造成85人死亡,564人伤残,3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7亿多元。另一次沙尘暴发生于1998年4月15日,仅在阿拉善盟,农田受害面积16万亩,5000亩麦田被风沙埋没,1万余亩地遭到破坏;134座塑料大棚被摧毁,400多眼水井被填埋,150km农渠被埋,1950多亩开花果树遭毁灭性打击;80万kg露天堆放的牧草被刮走,毁坏羊圈600余座,暖棚80余座,丢失牧畜21万余只,死亡7000余只;农话电杆有302根被刮倒刮断,直接经济损失6848.8万元;从以上可以看出沙尘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几乎对于暴露于沙尘暴中的任何生命和物体均造成直接危害,也产生更多的间接危害。由于近几年强沙尘暴频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加之工业建设和土地资源超载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沙尘暴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3 西部沙尘暴防治基本措施

沙尘暴的发生须具备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层结构不稳定这三个条件,大风和低层大气层结构不稳定人为难以改变,人类有作为的是减缓沙尘源。

我国北方沙尘源主要来源于冬春裸露农田和沙化退化草地,治理这两类沙尘源,是减缓沙尘暴的关沙尘暴是目前制约我国西部经济振兴和环境改善的巨大障碍,特别是西部地区具有的独特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国防地位,特殊的民族区域,在我国的生态、资源、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其沙尘暴的防治对全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开展沙尘暴防治及工程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好沙尘暴这一困扰西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3、

1、1从农业开始提高绿化覆盖率

开展植树种草,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林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漠化,建设生态农业,以防风固沙,使疏松的沙土得以固定,并减少或切断沙尘暴的沙源,并改善生态环境。而对于北方,农业结构调整是重点,大力推广粮草混作技术,进行粮食作物与牧草的间作套种、混合播种和草田轮作。将牧草和越冬作物(冬小麦、冬牧70黑麦等)引入农田耕作系统,增加农田冬春季节的地表覆盖,

3、

1、2加强树木的覆盖率

植树种草,封育天然植被区,营造防护林带,可削弱近地面风力,减少风蚀起沙。植树种草、增加植被可降低沙尘暴发生频率,是减少沙尘暴危害的最佳途径,加大“三北”防护林和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也是当前防治沙尘暴的最佳选择。

3、

1、3 实施综合治理

防治沙尘暴灾害,除了植树造林外,其次主要手段就是保护国土资源,防止土壤风蚀沙化,必须从西部的自然条件、区域生态特征及其现有经济水平的客观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而战胜沙尘暴.首先在林业建设上,建议国家在沙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这是防治沙尘暴的必然选择.大力实施封沙育草育林,采用在沙丘低地造林,直接在流沙上栽植固沙植物,并在人工沙障防护下栽植固沙植物和飞播植物固沙措施,有效防治沙化扩展.飞播造林是一种造林面积广,速度快,成本低的现代高科技技术,每公顷投入600元就能很好地完成治理和恢复植被工作.随着飞播技术的日趋成熟,应加大飞播造林的力度.第二在草业建设上,要人工种草与封沙封丘育草相结合,迅速恢复草场植被,防止草原进一步沙化、退化、碱化,视草原不同情况,可采取翻耙压自然更新或在翻耙压后人工补播种草的方法.实行合理分区轮牧轮放,加强放牧管理和围栏建设,逐步实行草原打井灌溉,增施肥料,以提高牧草产量,使天然草场得到改善,覆盖率明显提高,防御风沙能力明显增强.第三在农业措施上,必须坚持耕作制度改革,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促进耕作制度与土壤肥力的不断发展,要大力推广以深松为基础,少耕为原则,垄作为主体的耕作方法和大搞以增肥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第四,在工程措施上,与主害风相垂直人工设置沙障是防止风蚀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沙障分土沙障、草沙障和柴草沙障,草沙障和柴草沙障简便易行,且工省效高,在风蚀严重的风蚀槽上以及流动沙丘的前方,为防止风流沙的活动和侵蚀农田,可就地取材,利用桔秆、树枝人工设置柴草沙障,待风蚀和流沙得到控制,趋于稳定后,马上造林种草.第五,在水利措施上,主要是保护天然植被,利用好天然降水,搞好引水拉沙,提高土壤温度,防止风蚀.314 加强治理后的管理和继续的研究

在治理后我们也要加强管理保护,不能又被继续破坏;在管理的同时,要分析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后,要求人们在更高层次上,重新认识沙尘暴科研工作.a.搞好规划.在沙尘暴频发区进行各项措施的规划,必须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比例,达到既发展生产,又促进生态平衡的目的.目前应结合50多年的防风蚀经验,对防治沙尘暴规划重新加以研究,对原有的防灾标准作必要的调整,并在此基础上,纳入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之中,以适应频发的沙尘暴的防灾标准.b.进行沙尘暴的研究.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历史时期和近期沙尘暴记载的统计与整理,沙尘暴发生的源地、移动路线和沉降范围;沙尘暴典型案例和沙尘气候变化特征研究;沙尘天气溶胶物理化学及辐射特征研究;沙尘暴发生地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与恢复研究;沙尘暴遥感监测、预报、沙化逆转过程、整治研究;人们的生命财产应急保护措施;沙尘暴数值模拟与输送研究.沙尘暴已经成为我国风沙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和#20#规划,加快防治沙尘暴法立法力度.314 增加投资力度

为了防治沙尘暴,切实把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好,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国家预算内拨款基本建设投资用于防治沙尘暴的比例要适当增加,并在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的同时,相应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解决增加投入问题,除了国家投入增加外,实现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群众投劳也是一种办法,也可采用租赁、承包、股份、合作、荒沙拍卖使用权和独资、合资等形式,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营资本、国外资本和 混合资本共同参与的多极投入机制,并通过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西部防沙治沙及沙尘暴防治,需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充分协调,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工程的预期效益,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根据保护天然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禁止滥采发菜等野生固沙植物和加快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的要求,使用好现有资金,扩大治理绿化范围,彻底解决沙化速度大于治理速度的矛盾.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

机制,总结典型经验,先行试点,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为实现山川秀美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有效的投入发挥出最佳的效益.315 提高思想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防治沙尘暴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经常性的基本任务,沙尘暴多发期要不失时机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平时也要居安思危,克服麻痹思想.¹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矛盾,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振兴、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防治沙尘暴的重要性,引起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重视.º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新闻媒体,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沙尘暴的严重危害,并把防治沙尘暴放在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之与西部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并纳入经济发展战略中去考虑,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先期那种先破坏后治理的教训.»强化政府行为,协调好农、林、牧、水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滥垦、滥伐、滥牧、滥采的违法行为,保护好沙区现有植被,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发展沙区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遏止住荒漠化加剧的局面.¼提高农民的素质.建议把沙尘暴作为重要国情写入中小学教材,使国民从少年儿童时期就对沙尘暴有一定的了解.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推广节柴改灶技术,逐步实行以煤以电代柴,有效保护沙区植被.¾改善沙尘暴频基础设施,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参考文献: [1]、彭珂珊中国西部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及其防御对策1006O7647(2002)02O0018O04 [2]、Pyke K.Aolian dust and dust depos[M].London:Academic Pre Inc Ltd,1987.113~126.[3]、吕文.三北地区沙漠化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防护林科 技,2001(1):28~31.[4]、杜学智中国北方沙漠化成因监测及防治对策研究

推荐第10篇:2沙尘暴敲响了警钟

环保教育教案——沙尘暴敲响了警钟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了解学生已有的对沙尘暴现象的认识。问: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二、新授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1)出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图片,或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课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3)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探险究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3.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5)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 4.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学生猜想,并在小组内收集大家的意见,并将猜测的原因填写在表中。

(2)学生探究原因: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填入上表。

(3)全班汇报总结。 5.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三、课后扩展:课后小论文

面对沙尘暴现象日益频繁的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活动名称:战胜沙尘暴

活动目标:

1、学用从前到后不断添加、重叠的方法,画茂密的树林。

2、了解沙尘暴对环境的污染和植物对战胜沙尘暴的作用。活动准备:

1、大树和小树的图片、PPT

浅绿色纸人手一份、不同绿色的粗细记号笔和油画棒数支。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讨论(了解沙尘暴对环境的污染和植物对战胜沙尘暴的作用。

1、在我们城市的一块空地上,住着小兔一家:小兔、兔姐姐、兔妈妈和兔爸爸。从高矮、大小和形状找找谁是小兔?他的家人各有什么不同?

2、春天来了,小兔正高兴地长高,一家人却觉得有点不对劲——小兔的眼睛老是痒的难受;兔姐姐一唱歌就咳嗽;兔妈妈整体打扫屋子,屋里却总是灰蒙蒙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升:原来是躲在沙窝里的沙尘暴在作怪,正想我们靠近呢。

3、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挡沙尘暴?

小结:原来可以用植树造林来阻挡沙尘暴的入侵。

二、尝试与操作(学用从前到后不断添加、重叠的方法,画茂密的树林。

1、让我们一起来种树,抵御沙尘暴吧。(教师和幼儿一同运用绘画的方法模拟种树。)

2、怎样将树“种”得密一些,“种”得更多一些?

3、沙尘暴来了,它拼命地吹、拼命地刮。大树小树手拉手、就像一堵墙。沙尘暴没有力气再吹,只能垂头丧气地溜走了。大家多高兴呀!但是,沙尘暴没有死心,它还在我们的周围转悠,寻找光秃秃的空地,准备再来反扑„„怎么办?

4、幼儿创作:(1)幼儿用粗记号笔在浅绿色纸上画出不同大小形状的树木。

(2)在树与树之间不断进行添加,画出更多的树。

(3)用细记号笔添画树叶和树干上的花纹。

小结:原来可以用从前到后不断添加、重叠的方法,画出茂密的树林。

三、合作与表现(尝试合作表现,体验成功排成“防沙林”防御沙尘暴的喜悦。

1、孩子们,让我们将自己的图画作品连成一排排“防沙林”。

结束:沙尘暴在一排排的树林中到处碰壁,无法穿过,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第11篇:17、应对大风和沙尘暴

第四单元 应对自然灾害

17、应对大风和沙尘暴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大风和沙尘暴的危害

2、掌握一些正确预防和应对大风和沙尘暴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大风的危害及避难方法

飓风是破坏力最大、最猛烈的风暴,它的风速可达每小时322公里。一般来讲,当风速超过每小时113公里时,一切海洋风暴都被认为是台风。在我国,台风活动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受影响的省市有台湾、福建、香港、澳门、广东等。

台风来临时,应该如何避难呢?这里教你几招:

1、收到台风警报后,留在屋内最安全,不要走到外面去。如深圳、香港等地区,气象台制定了台风等级标识,依次用白色、绿色、黄色、红色、黑色来表示。中、小学生在电视中看到红色或黑色标识后就不用上学。

2、如果台风已经来临,你还在室外,可以躲进地洞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隐蔽起来,茅屋和小木屋不是安全避风的地方。

3、海上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靠岸,否则是非常危险的。台风侵袭时,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靠近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玻璃碎片弄伤。

4、台风反复性较强。一阵台风过后,切勿以为风暴结束,台风可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卷土重来,万万不可放松警惕。

(二)沙尘暴的危害及避难方法

人们破坏了环境,大自然就以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来报复整个人类。看来,我国的沙尘暴天气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可避免了。如何在沙尘暴来临时避难自救呢?这里教你几招:

1、注意走路、骑车少走高层楼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从而对行进在其中的行人带来一定的危险。

2、注意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时间逗留。有的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由于一些老树已经枯死,根基不牢,非常有可能在大风天气中断裂对行人造成危险。

3、注意轻型车的安全。由于轻型车重量较轻,在高速行驶中可能被大风掀起。所以要在轻型车上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驶。

4、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因为在大风天气中,顺风或逆风虽不会对骑车造成太大危险,但是一旦侧风向骑行,很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身体损伤。

5、要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6、如果在沙尘暴来临时,你正好在行进途中,一时找不到防沙物品,应该立即背对风向,蹲下身子,双手捂住口鼻或立即藏身到地势较低的地方。

第12篇:安全教案沙尘暴来戴口罩

课题:沙尘暴来戴口罩

单位:里水旗峰小学

作者:麦宜许

日期:

2013年5月20日

第4课 沙尘暴来戴口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到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

2、都会学生如何做好沙尘暴的防护措施,出现沙尘暴时及时关窗,外出戴口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沙尘暴的危害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借此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多植树造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性。

(二)教学难点

遇到沙尘暴时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里水镇编写的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读本,课本先通过童话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认识到沙尘暴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护。 【学情分析】

学生因年龄小,安全意识不强,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面对灾难,尚缺乏一些保护自己的能力,不能及时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谈话教学法

3、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童话引入

利用书本上的平安童话引入沙尘暴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二、认识什么叫沙尘暴,阅读课本83页概念贴士。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的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三、观看沙尘暴的视频,认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看了画面同学们吁吁不已,可是你们想过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吗?同学们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提问:看到以上画面,你有何感想?

四、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5、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

五、沙尘暴的防护措施

1、及时关闭窗户,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2、外出时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的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4、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5、沙尘暴到来时,建议人们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6、朗读平安童谣:沙尘暴时少外出,关闭门窗防尘土。外出行走戴口罩,还要远离吹落物。

六、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观察收集到的数据。

提出问题: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七、平安游戏

设置不同场景,同学们讨论,在沙尘暴的天气里,哪些同学做得对?为什么?(场景:戴着口罩和风镜行走;在操场上踢球;在河边散步;在广告牌下行走;用衣服捂住口鼻行走。)

八、安全问答

(1)沙尘暴会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破坏建筑物及公用设施,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

(2)沙尘暴来时尽量不要外出行走。

) (3)沙尘暴天气外出时要戴口罩。

) (4)沙尘暴天气不影响能见度。

九、总结,深化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将今天的知识牢记,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让危险远离我们的身边。

十、课外延伸,拓展知识面。

我们知道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及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那我们怎样治理它并让它为人类服务呢?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的资料并交流。 【板书设计】

沙尘暴来戴口罩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1、人口膨胀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2、过度砍伐森林。

3、过度开垦土地。

沙尘暴带来的危害:

1、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2、污染空气,影响交通。

3、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表演非常精彩,课堂气氛活跃,合作交流成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沙尘暴的危害,以及遇到沙尘暴时如何进行防护,更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3篇:风与沙的肆虐——沙尘暴

第六课 风与沙的肆虐——沙尘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重点: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难点: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2.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3.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4.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教师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的对沙尘暴现象的认识。问: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教师活动:出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图片,或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课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教师总结: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总结: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3.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绘制简单的图表。

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 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

教师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学生活动: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 4.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教师提问: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教师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达标测试

1.沙尘暴是一种( )与( )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2.沙尘暴发生时,风沙卷起的尘埃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对人体、牲畜、农作物、林木等产生危害,并会引起人们的(

)和(

)等疾病。

3.对沙尘暴的预防,一是通过(

),二是(

)。 课后思考

如果你遭遇沙尘暴,你会怎样做来保护自己和同学?

第14篇:第六课风与沙的施虐沙尘暴

风与沙的施虐-----沙尘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沙尘暴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认识到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关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卫人类家园的情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帮助学生认识到目前环境的破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存的危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教学重点: 从沙尘暴频发的现象,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教学难点: 认清沙尘暴的危害,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等。 教学过程: 导入 :

1、教师播放1993年金昌发生特大沙尘暴视频.

2、师生小结引入课题 追根溯源:

1、认识沙尘暴: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尘暴 (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2、学生分组展示沙尘暴的发源地和频发原因 让学生学会思考、总结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学生总结: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生态环境恶化、生产生活受影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生命财产损失。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常识

防沙尘暴灾应急常识: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 掌握应急常识,珍惜美好生活 我思考

学生总结:环境被破坏的表现与危害 增强学生危机与忧患意识 我知晓

环保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知晓依法治国的必然性 小结: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自然资源,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通过今天的学习与探讨,我们从沙尘暴的频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恰恰又反过来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龙卷风、洪水等等,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环境保护义不容辞、刻不容缓,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我们在下节课中携手亲近自然、感激自然、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吧!

第15篇: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应急预案概要

集团公司恶劣天气

(暴风雨雪、沙尘暴)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工作原则

1.4 适用范围

2 应急机构及职责

2.1 成立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 2.2 设立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 预防预警

3.1 恶劣天气信息监测

3.2信息报告及发布

4 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标准

4.1.1 Ⅰ级应急响应

4.1.2 Ⅱ级应急响应

4.1.3 Ⅲ级应急响应

4.2 启动应急响应

4.3 应急响应行动

4.4 现场组织指挥

4.5 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6 评估与总结

7 支援保障措施

7.1 通信保障

7.2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7.3 应急队伍保障

8 培训和演练

8.1 培训

8.2 演练

9 预案管理

9.1 预案更新

9.2 预案实施

10 附件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暴风雨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以下简称恶劣天气)情况下的生产组织工作,提高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公司在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确保集团公司财产安全,尽量减少恶劣天气对安全生产秩序的影响和对生产设备造成的损害,尽快恢复生产正常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501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29号)、《铁路暴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暂行)》(铁运〔2008〕236号)、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1.3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客(货主)为主,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公司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机构及职责

2.1 成立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其他班子成员担任。成员由安全管理部、综合管理部、销售部、党务部负责人及子公司正职、安全主管组成。

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2 设立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电话 ),办公室主任由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部长担任。成员由XX部负责同志组成。

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负责与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共同组织落实应急领导小组的决策。

(2)负责提出修订完善本预案的建议和意见。

(3)做好对子公司应急预案制定工作的指导,审核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中的相关内容。

(4)负责做好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协调工作,落实预案演练计划。

(5)负责指导子公司开展相关预案演练工作。

(6)负责做好本预案启动结束后的评估工作。

(7)负责做好日常基础工作,建立相应台账。

3 预防预警

3.1 恶劣天气信息监测。

应急办公室负责及时搜集气象预报和恶劣天气预警信息。

3.2 信息报告及发布。

(1)应急办公室接到路局发布的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后,应在30分钟内将预警信息通报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2)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管部)接到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后,及时报告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组长、副组长。通报小组其他成员。

(3)集团公司应急救援值班室(销售部值班室)接收到上级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后,30分钟内向各部门、子公司发布预警命令,并转报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和集团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内容包括恶劣天气基本情况及相关要求。

4 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标准。

根据恶劣天气对运输组织的影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I级、Ⅱ级、Ⅲ级。

4.1.1 Ⅰ级应急响应。

(1)6小时以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11级及

其以上。

(2)因雨、雪、雾、沙尘暴等造成能见度小于50米。

(3)灾害造成XX线路中断2小时以上,其它线路中断3小时以上。

(4)铁路总公司决定需要启动I级应急响应的其它情况。

4.1.2 Ⅱ级应急响应

(1)6小时以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8级及其以上。

(2)因雨、雪、雾、沙尘暴等造成能见度小于100米。

(3)12小时内降雪量达3.0厘米以上,24小时内降雪量达5.0厘米以上。

(4)冰冻造成相邻两座以上(含两座)电力配电所全所停电且延时超过120分钟,接触网出现覆冰,影响电力机车受电弓取流。

(5)灾害造成XX线线路中断1小时以上,其它线路中断2小时以上。

(6)铁路局决定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其它情况。

4.1.3 Ⅲ级应急响应

(1)6小时以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6级及其以上。

(2)因雨、雪、雾、沙尘暴等造成能见度小于200米。

(3)12小时内降雪量达0.5—2.9厘米,24小时内降

雪量达1.3~4.9厘米。

(4)灾害造成XX线线路中断30分钟以上或限速45km/h以下,其它线路中断1小时以上。

(5)集团公司决定需要启动III级应急响应的其它情况。

4.2 启动应急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由铁路总公司负责启动。

Ⅱ级应急响应由铁路局负责启动。

Ⅲ级应急响应由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启动,并经组长(总经理或党委书记)签字后,书面报局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

4.3 应急响应行动。

接到应急相应命令后,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根据现场情况,以最快速度赶赴集团公司应急办公室和现场,参与救援指挥,各部门分工如下:

4.3.1 安全管理部:负责实施应急办公室各项应急响应措施,加强应急抢险及生产组织指挥,确保生产安全、有序。负责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1)遇大风天气,现场作业人员对场内停留车辆做好防溜措施,值班干部应进行全面复检。

(2)遇有暴雨天气,发生危及安全的情况时,严格执行《集团公司防洪应急预案》规定。遇大、暴雨时,应停止调车作业。

(3)遇有降雪天气,必须做到“以雪为令”,按照预先确定的分片包保区域,积极开展除雪工作,保持生产设备良好状态。

①子公司必须组织建立除雪应急队伍,按场区分别确定除雪分工包保范围,明确责任人,实行“四固定”,即:固定分工、固定人员、固定联系电话、固定责任。并配齐扫帚、铁锹、风力除雪机等除雪必需工具及防寒设备。对汽车等运输工具,要做好随时出动准备,安排人员昼夜值班。

②除雪人员上岗应划分成组,每组至少设一名现场专职防护员,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加强互控,做到同去同回。

(4)遇降雾、沙尘天气,集团公司要立即安排干部到岗、到位,加强作业中安全卡控和作业组织,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

4.3.2 综合管理部:负责实施后勤保障各项应急响应措施。

(1)迅速组织抢修材料、机具、发电机等设备并处于紧急备用状态。

(2)加大道口看护监护力度,强化道口立岗和安全管理措施,对防护栅栏、公路桥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巡查检修,坚决防止道口严重路外交通事故的发生。

(3)加强冰冻雨雪天气安全防滑设施、设备,在坡道、台阶等易滑处所设立防滑警示标志,铺设防滑草垫,防止客

户、职工摔伤。

4.3.3 XX部:负责实施协助救援各项应急响应措施,做好劳力储备。加强治安管理工作,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4.3.4 XX部:负责向媒体发布新闻通稿,做好宣传引导,争取舆论主动权。负责与铁路局、地方政府沟通联系,协助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4 现场组织指挥。

灾害现场处置工作由现场救援指挥部集中统一领导指挥。现场负责人由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确定,其他人员必须服从现场负责人的指挥,现场负责人随时向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请示工作,经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4.5 应急结束。

Ⅰ级应急响应由铁路总公司负责结束。

Ⅱ级应急响应由局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结束。

Ⅲ级应急响应由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结束,并经组长(总经理或党委书记)签字后,书面报上级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5 后期处置

抢险完毕,各参与部门、子公司对抢险器具、剩余材料及时清理,点收入账,冲减支出,做到工完料净,并负责抢

险现场的清理工作。加强设备维修和检查,确保设备运用良好。

6 评估与总结

III级应急响应结束7天内,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管部)提出评估报告,报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预防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调动社会资源、部门协调配合、舆论控制、事件损失、处置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情况。

7 支援保障措施

7.1 通信保障。

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保证24小时开机, 确保通信畅通。

7.2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与路外单位签订抢险机械调用协议,掌握辖区内应急处置资源,对管辖范围内可调用抢险机械(大型吊车、装载机、消防车、救护车、大型汽车等)的种类、型号、数量、存放地点和联系方式登记造册,每季度进行一次核查,上报主管部门备案。

7.3 应急队伍保障。

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与属地辖区内地方政府、军队、武警建立联系,并登记造册,上报主管处室备案。

8 培训和演练

8.1 培训。

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加强对本预案的学习,督导本部门、子公司做好培训工作,将预案培训纳入培训计划。

8.2 演练。

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管部)牵头组织,每年组织一次全集团公司性恶劣天气应急实战演练。

9 预案管理

9.1 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管部)牵头组织制定,每年底修订本预案,更新相关内容。遇联系方式、相关内容等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9.2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发《集团公司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应急预案(试行)》同时废止。

10 附件 附件:

1.集团公司启动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预案III级应急响应命令

2.集团公司结束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预案III级应急响应命令

3.集团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部门通讯录 4.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讯录

附件1 集团公司启动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

应急预案III级应急响应命令

基本情况:(说明事件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件影响程度等)

根据《集团公司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应急预案》(〔2014〕

号),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现决定启动III

级应急响应。请应急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对照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集团公司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应急

领导小组

x年x月x日x:x

主送:局、应急领导办公室。

抄送: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公司。

附件2 集团公司启动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

应急预案III级应急响应通知

根据《集团公司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应急预案》(〔2014〕

号),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决定结束III级应急响应。

集团公司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应

急领导小组

x年x月x日x:x

主送:局、恶劣天气(暴风雨雪、沙尘暴)应急领导办公室。

抄送: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公司。

第16篇:防雾霾、沙尘暴天气的教案

防雾霾、沙尘暴天气的教案

索镇一中

2014年2月

对雾霾、沙尘暴天气的认识

什么是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的统称。

2006年1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的《沙尘暴天气等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其划分等级的原则,主要依据沙尘天气发生时地面水平能见度。沙尘天气强度由轻至重被分为5级。

一、浮尘: 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0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

二、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000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三、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

四、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 米的天气现象。

五、特强沙尘暴: 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天气现象。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沙尘暴一般需要具备3个条件: 其一,要有沙尘源,这是必备的物质基础;其二,要有大风,这是必备的动力条件;其三,要有大气不稳定的层结,这是能否沙尘上升得很高的关键条件。我国的沙尘暴属于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区之一的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主要位于北纬35度~49度、东经7度4~119度地区,基本上是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华北及东北大部,我国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都在其中,这就成了沙尘的源地。有了沙尘,没有力量来搬动它是不行的,那就要有风。沙尘暴的产生一般需要6级~7级的风力,瞬间风力达8级~9级以上。大风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强冷空气入侵,因气压梯度大,导致近地面大风;二是地面受热,使热低压发展,锋区气压梯度增大而形成梯度风。只有冷空气的强度比形成一般大风的冷空气强度更强时,才能形成沙尘暴。有科学家指出,由于温室效应等原因引起的气候变暖,会因气温升高,使地表水分蒸发加剧,土壤干燥,植被减少,近地面的风力也会增强,这很可能引起沙尘暴频发。

沙尘暴有何危害?

沙尘暴的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沙流的吹蚀与磨蚀。携带沙粒的运动气流(风沙流)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使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损害。 第二,流沙埋压。沙尘暴所经之处,其下部携带沙粒的风沙流遇阻减速,将大量的沙粒沉积下来,以流沙的形式掩埋农田、草场、居民区、工矿、铁路、公路及其他设施。

第三,破坏力强。沙尘暴来势凶猛,风速往往超过20m/s~30m/s,破坏力巨大的大风可以袭击各种工农业设施,拔树毁房,吹翻火车和伤害人畜。

第四,污染环境。沙尘暴过程将大量的粉尘黏粒带至高空和对流层中,它们随风飘散可以达到几千公里以外,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对人体、动物和植物的伤害。沙尘暴灾害的防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由于目前人类对于天气过程中的大风或垂直不稳定空气无能为力,更多的努力应放在减少沙尘暴的沙尘物质来源上,如整治沙漠化土地,种草种树以扩大植被覆盖面建立绿洲防护林体系等。同时,建立沙尘暴监测预警系统,提高 监测、预报和评估能力。

第17篇:自治州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自治州突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等综合天气灾害的预测、预报、预防和灾后救援的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紧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防范突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突发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积极预防。以保障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等高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共防护意识。积极做好监测、预报、预防、应急处置和评估总结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州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分级响应。通过层层建立应急指挥领导机构,编制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处置责任制。

加强协调,整合资源。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平战结合,快速反应。经常性地做好应对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常抓不懈,不打无准备之仗,迅速、及时、有效地应对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州区域发生的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等综合天气灾害。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发生特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红色预警级别(ⅰ级)时;

发生重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橙色预警级别(ⅱ级)时;

发生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黄色预警级别(ⅲ级)时;

发生一般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蓝色预警级别(级),应受灾县市的请求,需要州协助指导救灾时。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成立自治州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州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州长。

副总指挥:州人民政府协助主管副州长工作的副秘书长,州农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畜牧兽医局局长、气象局局长。

成员单位:州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气象局、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卫生局、交通局、环保局、建设局、水利局、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库尔勒机场、乌鲁木齐铁路局

南疆铁路办事处等单位组成。

应急指挥部职责:负责贯彻落实州委、州人民政府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应急机制,负责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挥和协调;负责组织和协调各应急单位的应急行动。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州人民政府协助主管农业副州长工作的副秘书长兼任,州农业局局长兼任常务副主任,州气象局、畜牧兽医局、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州委、州人民政府有关重大突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工作的指示和要求;负责编制和修订重大突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处理、通报以及具体的对外联系、协调;负责组织开展对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建立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资料库,研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大风、降温及沙尘暴风险评估系统、灾害应急响应网络指挥系统、灾害损失评价系统,完成应急指挥部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自治州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州农业局负责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状况的调查、评估;指导农业生产灾前预防、灾后自救,帮助灾区恢复农业生产、提供相关信息;协助相关技术部门和专家参与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调查分析和后果评价;调研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州气象局负责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天气的监测、预报;在发现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征兆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出预报,并向州人民政府提供监测信息;做好州域内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的管理,为防灾抗灾和灾害应急做好服务;参与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状况的调查、评估。

州林业局参与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状况的调查、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评估;负责指导林果业生产灾前预防,灾后自救,帮助灾区恢复林果业生产,提供相关信息;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和观测,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范围和迁徙动态趋势等预警信息。

州发改委根据处置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负责协调相关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州、县市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沙化土地信息管理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daodoc.com系统、荒漠化监测体系建设。

州财政局参与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状况的调查、评估,根据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及时筹措和拨付救灾资金。

州公安局负责协调灾区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必要时安排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统筹做好防火和灭火各项准备工作。

州民政局负责组织抗灾救灾;参与灾情调查,组织、管理和发放救灾款物;报送自然灾害情况,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制定和实施灾民生活救济方案,确定救济对象,监督和检查救济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

州交通局负责组织交通系统配合做好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可能引发的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

州卫生局当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时,迅速组织应急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和卫生防疫人员,开展医疗救治、协调落实各项医疗救治措施,并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灾区疫情、疾病的传播和蔓延;负责对灾区饮用水源、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州畜牧兽医局参与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状况的调查、评估,负责指导牧业生产灾前预防、灾后自救和帮助灾区恢复牧业生产;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发布和授权发布引发的重大动物疫情信息,依法提出对有关区域实施封锁等建议;紧急组织调拨疫苗、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

州水利局负责灾区恢复水利设施建设,及时安排受损工程的修复和加固计划。

州环保局负责监测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发生时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控制、及时提供监测信息。

州建设局组织发生或可能发生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地区进行危房检查、房屋鉴定,指导群众安全转移,对建筑施工工地进行现场指导、监察和管理。

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库尔勒机场组织制订民航运输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保证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天气状况下的民航运输安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乌鲁木齐铁路局南疆铁路办事处组织制订铁路运输的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保证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天气状况下的铁路运输安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赴现场工作组。应急指挥部或其办公室应在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发生后派出赴现场工作组。现场工作组由指挥部领导带队,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了解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及损失情况,协助县市应急领导机构做好灾情监测、分析和救援工作;了解救援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将了解到的情况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专家咨询组。在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发生后,应派出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由成员单位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其职责是通过对突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情开展调查、分析和评价,提出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二)各级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各县市应成立相应的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领导机构,制订本区域内突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应急预案,负责组织落实灾前预防、灾后救援和生产恢复工作,并及时向州人民政府报告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影响范围、造成危害、灾后救援和生产恢复等情况。

三、预警和监测机制

(一)预警预报

每年年初,由州农业局、林业局、气象局,联合邀请有关专家对当年春季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等灾害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当年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趋势,报州人民政府,为领导决策和防灾减灾服务。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的原则,由州气象局做好中短期大风、降温、沙尘暴的分析和预测,及时做出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预警预报,包括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移动路径、影响区域等。

州气象局应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摇杆探测系统区域气象站和地面气象站点加强对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监测,掌握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发生源地、强度、路径、影响范围,及时提供大风、降温及沙尘暴情况及其相关资料,为应急决策服务。

(二)预警支持系统

州农业局、林业局要根据各自业务,定期开展沙化土地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手段和水平。掌握沙化土地消长动态变化和植被状况等相关信息,建立并完善沙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沙尘源区的沙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需要提取不同区域的沙化土地、植被等信息,为沙尘暴预测、分析、预警提供基础数据。

收集并建立沙区社会经济状况数据库为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评估提供服务。

利用卫星遥感、雷达探测等高新技术手段,结合地面监测站点调查、观察资料,形成一个迅捷、高效、实时的州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决策指挥网络体系,实现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决策和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

四、应急响应

(一)沙尘暴灾害分级

按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程度将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分为四级。

特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红色预警(级):影响重要城市或较大区域,造成人员死亡人以上,或经济损失万元以上。

重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橙色预警(级):影响重要城市或较大区域,造成人员死亡人,或经济损失万元至万元,或造成机场临时关闭、高速公路路网线路连续封闭及铁路停运小时以上。

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黄色预警(级):造成人员死亡人以下,或经济损失万元,或造成机场临时关闭、高速公路路网线路封闭及铁路停运的。

一般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蓝色预警级:对人畜、农作物、经济林木影响不大,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下。

(二)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别启动不同级别的预案。

当发生特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ⅰ级)或重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ⅱ级)后,立即启动州、县市两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州人民政府和州农业局及相关部门分别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农业厅及相关部门统一口径报告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有关情况。

当发生较大或一般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ⅲ级或ⅳ级)后,立即启动县市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并向自治州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报告当地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有关情况。自治州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应急指挥部根据涉及县市范围情况,决定启动州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三)险情响应措施

当州气象部门做出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预警后,州应急指挥部、各有关县市应急指挥机构要及时做出响应并抓紧做好防灾工作安排部署,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州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险情响应措施。自治州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在接到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预警后,组织召开紧急协调会,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督促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气象部门对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发生地点、范围、强度、移动路径的变化要及时做出预报。组织交通、民航、铁路、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等有关部门,做好重特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防范工作;积极落实好防范措施以及资金和应急物资的筹备和调配。

有关县市应急指挥领导机构办公室险情响应措施。气象部门做出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预警后,主要受影响区域的县市级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大风、降温及沙尘暴消息,做到家喻户晓。部署乡镇场、机关、厂矿、学校和广大人民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人畜防灾减灾工作,要将危险地带的人民群众和重要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发生前人员不要外出,牲畜入圈;必要时安排本地交通部门及时封闭高速公路或采取限速及限流措施,并在灾后尽快清扫路面,保证行车安全,及时开放交通。同时,做好启动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灾害应急措施

州应急指挥部灾害应急措施。发生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后,立即组织做好救援指挥、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并立即将大风、降温及沙尘暴情况及灾害情况报州人民政府,同时向大风、降温、沙尘暴移动的下游区域通报情况。具体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召集有关部门详细了解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发生地点、范围、强度、灾害损失等情况,经审核和汇总后及时向州人民政府报告。

(2)应急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对应急预案启动进行部署,并组成赴现场工作组;必要时,邀请自治区农业厅及相关厅局派人参加。

(3)赴现场工作组应在小时内赶赴灾区,协助当地政府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检查督促突发灾害应急措施的落实,慰问受灾群众,并对当地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灾情,分析原因。在到达现场后日内以书面形式上报灾情。

(4)现场处置应按照统一领导、处置果断,依法办事、积极稳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要求进行。

有关县市应急指挥领导机构灾害应急措施。灾害发生后,有关县市应急指挥机构应按照州、县市两级应急预案和相关要求,落实救灾措施和责任,认真做好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并立即将大风、降温及沙尘暴情况及灾害情况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同时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移动的下游县市通报。接到通报的县市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五)信息共享和处理

建立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信息报告制度。州、县市两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机构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

突发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信息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县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将涉及本部门的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情况报告本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后,报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上级应急指挥领导机构。

信息报告时限要求。各有关县市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领导机构要在当地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发生小时内和结束后个工作日内分别将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强度、影响范围和受灾后的具体救援等信息情况上报州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州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各地重、特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初步信息报告,经审核和汇总后,及时向州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农业厅报告,并向区、州相关部门进行情况通报。

州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气象局等部门要加强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实现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信息资源共享,为领导决策和各部门的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料。

(六)通讯联络

在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处置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赴地方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之间都要建立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联络渠道,保持通讯畅通。要明确主要联络人员、专用电话和备用电话。

(七)指挥和协调

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预防和控制主要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农、林、牧、水利、气象、交通、民政、发改委、财政、公安、建设和卫生等部门参加的指挥领导机构。

(八)沙尘暴灾情的调查分析与后果评估

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对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及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调查,对救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提出灾后重建对策措施和总结工作。

(九)新闻发布

自治州应急指挥部按照《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制定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新闻发布工作方案,确定发布内容,并确定专人负责。

新闻发布要把握时机,真实准确,注重实效。发布的内容包括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强度、影响范围、危害情况和处理结果等。

(十)应急结束程序

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结束后,由自治州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应急指挥领导机构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布。

五、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充分利用社会基础通信设施,建立健全州、县市两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要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和卫星通讯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应急指挥机构与有关部门及现场工作组之间的联络畅通,保证防灾信息能够及时上通下达,要建立和落实备用通讯系统。

(二)沙化监测体系基础信息保障

抓紧做好全州沙化土地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州、县市两级沙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并掌握主要沙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为大风、降温及沙尘暴中短期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为防灾减灾提供服务。

(三)荒漠化监测体系保障

荒漠化监测体系建设是了解和掌握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信息的基础性工作,要抓紧完善州、县市两级荒漠化监测体系特别是县级监测机构和站点建设,提高装备水平,逐步形成一个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反应灵敏的全州荒漠化监测体系,保证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信息的迅捷、真实和可靠。

(四)资金保障

处置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所需财政经费,按《自治州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提供处置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所需财政经费。

(五)技术储备与保障

应急指挥领导机构组织相关的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专家咨询组,为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防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各级农业、林业部门要配备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预防、预警、应急和处置的装备,保证在发生重、特大或较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时能够做出迅速反应。要应用已经建立的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技术合作,共同开展大风、降温及沙尘暴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为推进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防治工作做好服务。

(六)宣传培训保障

宣传教育。州农业、林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媒体,积极开展《防沙治沙法》和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沙尘暴灾害的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常识。

培训。定期组织对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各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人员,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监测和信息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使之掌握防沙治沙、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有关专门知识,促进有效沟通,提高防控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的效率和效果。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与内容,实地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确保各类人员熟练掌握防灾减灾技能,达到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协同,步调一致,减少损失。

(七)奖励与责任

对在防御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文件的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在大风、降温及沙尘暴灾害中,由于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人民财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附则

(一)名词术语沙

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公里的天气现象。

(二)预案管理、更新和解释

各级应急指挥领导机构要根据预案实施情况,邀请有关专家和州、县市相关人员对预案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预案,报州人民政府批准。本预案由自治州大风、降温及沙尘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离魂记 黄巾力士 未来军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daodoc.com

第18篇:甘肃省沙尘暴现象 ppt解说词及演讲稿 英语版

It‘s our honor to stand here to give a speech.Our topic is about the sandstorm phenomena in Gansu Province.And it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former part will be talked by Joanna.The latter part is Cansilys task.Now let’s begin.

Ok, since I have study in Gansu Province, I have gone through sandstorms many times.Maybe everybody here is very familiar with it.But I want to show 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it.Sandstorm is a meteorological phenomenon commonly foun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It is resulted from convection currents created by intensive heating of the ground.These currents can create wind up to 120km/h and appear as a solid wall of dust as much as 1,525m high which blow over a long distance.And sandstorm is a kind of climatic hazard.It was found in areas like Sahara Desert in North Africa, Central Australia, Southwest of USA, Central Asia and Northwest China including Gansu.

And then we will see its actuality in this province.The characteristic includes two aspects.One is about time, and another is about space.

First, time distribution features.This is the table about the sandstorm rate in the four seasons a year in Gansu province published in 2012.From this table, we can see that the rate in spring is the largest as 54.30% in the whole province.And it is the smallest as 7.45% in autumn.And the rate in summer is larger than it in winter.Generally speaking, the four seasons’ distribution features are almost as same as the average annual characteristics.So we can conclude it as maximum in spring, minimum in autumn, and the number in summer is larger than it in winter.

And then, space distribution features.This is the fig about the sandstorms day’s average distribution in Gansu Province.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mid-latitude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away from the sea.Gansu Province is surrounded by many deserts and plateaus, such as Loe plateau to its east, Gobi and Taklimakan deset to its west, Mongolian Plateau to its north and so on.It is known as a typical continent climate with dry climate,low rainfall and large evaporation.Fro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sandstorms occurrence times in the southern foothill of Qilian Mountains are le than it in the northern foothill.The area between the edge along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and the Tengger Desert is sandstorms multiple place.Minqin is the place where most andstorm occurred in Gansu Province.Wuwei is le than it as the secondary.So, we can conclude the times are decreasing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Now lets see the next part, the reason of the sandstorms.Maybe in our opin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First, the special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landform.Second, the warm and dry weather condition in spring and the constantly moving cold winds toward east and south.Third, is changing the land-cover artificially.

First, the special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landform.Gansu is surrounded by big desert and plague.It provides abundant sand resource for frequent sandstorms occurrence.More closer the distance is, more frequent the times are.There are many sandstorms in Minqin mainly because it is near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and the Tengger Desert.

Second, the warm and dry weather condition in spring and the constantly moving cold winds toward east and south.In one hand, dry weather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sandstorm occurrencein Gansu Province.Gansu is a dry and thirsty province.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le than 250mm.And it is very changeable; almost focus on July and August.Every spring must go through the low rainfall and large evaporation.On the other hand, strong wind is the dynamic factor of sandstorm in Gansu Province.The cold air which causes the sandstorms comes from the strong cold preure between the northwestern Mongolian plateau and Novosibirsk.Dry weather causes uncovered ground.And plus the strong wind, there will be more sandstorms here.

Third, changing the land-cover artificially.Thi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important reason.Overgrazing, exceive land reclamation, exceive firewood and improper use of water resource.

We see the overgrazing firstl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livestock on the graland.But the graland cannot undertake those bigger crowds.The gra is becoming le and le and the land is uncovering gradually.There will be more sands.And then there will be more sandstorms.

Next, is exceive land reclamation.The same to the above.There is more population on the graland.So it needs more grain.The reclamation become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And then the new origin of a sandstorm comes into being.

The third, exceive firewood.More livestock and more population need more endings.But we should pay some attention that the land used for gra for animal, grain for people and firewood can add up to a surprising lager number.Those uncovered land not only form a new sand resource, but also Increase air speed.The aftermath is also sandstorms.

The last, improper use of water resource.Gansu is an unwatered province.And there are water wasted by us.Thus, the water shortage province is more short for water.The result is that plants are dying.The more sever sandstorms are brewing up in this area.

So, we can conclude it that it is very common that there are a few sandstorms in Gansu Province.But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exacerbating sandstorm lies in people’s improper behavior.We think that we should take this responsibility to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sandstorms.

This is my part.Next will be shown by Cansily.Welcome.

第19篇:(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沙尘暴 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3.沙尘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了解学生已有的对沙尘暴现象的认识。问: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二、新授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1)出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图片,或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课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3)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探险究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3.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1--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5)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

4.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学生猜想,并在小组内收集大家的意见,并将猜测的原因填写在表中。

(2)学生探究原因: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填入上表。

(3)全班汇报总结。

5.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三、课后扩展:课后小论文

面对沙尘暴现象日益频繁的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

第20篇:(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沙尘暴 1

沙 尘 暴

孔垅镇第一中心小学

向红丹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对沙尘暴有初步的认识,增强保护地球意识。

教学难点:表格、图形的转换,对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教学准备:沙尘暴视频、图片资料,有关我国沙尘暴的数据资料,PPT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沙尘暴袭击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视频资料。提出问题: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二、解读探究、合作研究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1)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2)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2.通过表图转换,了解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情况

(1)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2)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3)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3.探险究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裸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4.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1--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2)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

4.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学生猜想,并在小组内收集大家的意见,并将猜测的原因填写在表中。

(2)学生探究原因: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填入上表。

(3)全班汇报总结。

5.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三、总结延伸、情感升华

全班同学一起呼吁:爱护地球、爱护家园从我做起!

--2--

《沙尘暴作文.doc》
沙尘暴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