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感

2022-06-0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杭州听课随感

纯度、厚度、深度

---------杭州听课随感

厦门市康乐小学 林小华

11月16日——19日,本人有幸去杭州浙江大学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在“千课万人”中汇聚了周一贯、于永正、华应龙、王崧舟、薛法根、戴建荣等几十位全国知名的老中青三代名师。在短短的四天观摩学习中,一堂堂别出心裁、激情飞扬的示范课;一个个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一次次思维碰撞、火花绽放的互动点评,让我吃到了一顿顿丰富的营养大餐,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中低年级的纯度,中年级的厚度,高年级的深度。

一、低年级的纯度

特别欣赏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二年级的童话故事《猴子种果树》,单纯的教词语,薛老师先后出现了四组词语: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梨树 梨五杏四 乌鸦 哇哇 杏树 杏四桃三 喜鹊 喳喳 桃树 桃三樱二 杜鹃 咕咕 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

果树 农谚 鸟 鸟叫声

第一组果树名称,学生读完后,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果树?——指向生活经验,扩大概念。

第二组农谚,学生反复读后,教师的追问转变了方向,你读懂了吗?——指向农谚意义的理解。这对七八岁的儿童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停留,需要点拨。

第三组鸟类名称,教师的问题是“你喜欢乌鸦吗?”——为传统观念中的乌鸦拨乱反正:长得丑且有报丧鸟之称的乌鸦,也有其令人称道的孝顺一面,会反哺。

第四组词语则是三种鸟类的叫声,学着叫一叫。

四组词语都呈现后,薛特让孩子们横着读,竖着读,反反复复地读。不要小看薛老师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单纯“读词语”。在读中,孩子们把最关键的,故事中的变化因素熟记于心了。正如薛老师让孩子们读词语时所说的:“每一行里都有一个故事。”

单纯的教讲故事。薛老师深知“故事是用来讲的”,你听——薛老师开始讲故事了:“猴子种了一棵树,天天浇水、施肥,天天浇水、施肥,天天........”讲到第三次时会场上老师们哈哈大笑,孩子们也由刚刚的一本正经开始放松,说到第四遍时,孩子们已经会自己讲这句话了。老师继续说:“猴子只干两件事:浇水,施肥。”扎扎实实教好生字“浇水”、“施肥”,生字教学之后继续讲故事:“正当梨树成活时,乌鸦来了,于是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猴子同样只干两件事:拔掉,改种。同样是扎扎实实的生字教学。有了两个动作,故事的情节建构了。接着,薛老师开始教孩子们讲故事,“讲故事有个诀窍,人物的语言要有声有色,注意要说好乌鸦的话和结果子的时间。”孩子们就开始分层次讲故事了,老师依次出示提示语,第一次能将缺的果树补上讲故事就是“优秀”;接着能将缺的果树、谚语补上讲故事时就“真了不起”;再能将缺的果树、谚语、语言都补上讲故事那就是“不得了”。学生讲故事时老师一直不停地夸孩子。教学第二小节后,薛老师鼓励孩子自己讲第三段故事,讲之前让孩子想想怎么讲。孩子们很快总结出方法:关键的、不同的句子要记住,其余的只要将果树名、鸟的叫声改一改就好了!很快孩子们就学会了自己讲述接下来的故事。当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猴子什么也没种成呢?有孩子简单的认为:“都是那些鸟惹的祸。他们总是说三道四的!”薛老师不慌不忙地追问:“那几只鸟儿说的对不对?”“对的。”“明明说的对的,怎么就什么也没种成呢?”孩子很快意识到鸟儿说的是对的,鸟儿也是好鸟,这时又有孩子简单认为:“都怪树,都是樱桃树太难种了。”薛老师继续引导:“找原因不能总是找别的原因,不能只怪鸟好不好,树好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终于有孩子指出:“是猴子自己没思考!没用脑!没主见。”

猴子只做两件事,薛老师也只做两件事——教词语、教讲故事,但印记在孩子们脑中的远不止词语和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二、中年级的厚度

如果薛老师上的二年级的《猴子种果树》一课让我感受到的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纯度,那么虞大明老师的略读课《麦哨》让我感受到的就是中年级语文课堂的厚度。 《麦哨》是四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属于“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师用书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为: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果按部就班,学生按照自读提示的要求,读读课文、说说文中孩子的快乐生活,再读读,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结果就是学生知道了农村孩子的生活很有趣,也很快乐,如此而已。但是虞大明老师他就独辟蹊径,挖掘出不同于常人的教学内容。他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凭借快速浏览,用“圈关键词”等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重点探究“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两件事,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初步体会作者“抓住典型事物具体写”的独特选材角度。

3、初步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和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从目标1中可以看出:有浏览的指导方法“圈关键词”。浏览是阅读的一种方法,但是往往过目就忘了,但是“圈关键词”恰恰是让学生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梳理,强化他们的记忆。目标2独出心裁,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结合。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真正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课堂上虞大明老师为深入解读文本,竟不可思议地将“茅茅针棒棒糖”带进了课堂,让孩子当场品尝。虞老师站在了儿童的立场,从学生心理、年龄、学情出发,使语文教学设计别出心裁,文本感悟独具慧眼。虞大明老师致力于让学生“广读”、“好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基于教材文本,又广于教材,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自主“迁移”,链接生活,为“多读而不求甚解的儿童阅读观践行”搭建有效平台,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三、高年级的深度

特级教师张祖庆上的是六年级的精读课文《穷人》,他抓住了“穷”字,第一课时探究主线“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的?”,整堂课紧紧围绕这一个大问题展开探究发现,要求学生细读课文,默读圈画——标序整理——组内分享,从字里行间去捕捉穷人的“穷”。第二课时探究主线“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 ,引导学生从恶劣天气环境与室内温暖舒适的对比、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与渔夫的忧虑、西蒙死后的惨状与孩子们熟睡的对比等角度进行探究发现,感悟穷人的“善良”、“富于同情心”、“母爱”等美好品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出了极具“人情味”的课,沁人心脾,耐人回味,不知不觉中“折射”出语文教师特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穷人》这篇文章有很多细节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张老师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些细节,放大,深究,让细节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其一:“睡觉”这一细节的挖掘,让人倍感意外,又深感有味,学生捕捉不到这一细节时,张老师引导关注“同学们,我们刚才从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描写读出了穷人的穷,其实还有一处地方只有四个字,非常深刻地,非常形象地写出穷人的穷,只有四个字,而且是四个字的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吗?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老师稍稍一点拨,学生思维的花火立即被激发,引发了对穷人“穷”的另一角度探究与体味。课尾,引读全文对 “睡”的细节描写,将情感与精彩一同引向了高潮。

其二:桑娜的心理描写片段,我们往往关注的都是省略号,张老师关注点不仅停留在此,继续追问“除了省略号要关注外,这段话当中还有什么标点需要关注?跟我们常态的句子不一样,我们常态的句子都是逗号句号,看看这段话当中的标点符号,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这一追问将学生关注的视线带到了问号和感叹号上,这些标点符号写出了桑娜纠结的心情,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与学生的对比读中不断地体味标点符号的作用,更强调“阅读就是发现”,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领悟标点符号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其三:心理活动描写是本课的浓墨重彩之处,也是上述教学环节的重力所在,张老师出其不意地将点选在西蒙这位容易被忽略的人物身上,挖掘西蒙在临终前几天的愁肠百结、百感交集,用一段内心独白,描述西蒙临终前的心理活动,适当运用省略号。这一训练点,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西蒙及课文所有主人公“善良”与“伟大母爱”的理解,也发展了想象力,及时地内化课文的精妙语言与巧妙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穷人》课完,但意未完。课前谈话环节,交流莫言与张艺谋这两个人物,引发思考他俩因什么联系在一起?以人物入手,寻找关联点,张艺谋的一部电影《红高粱》是由莫言作品改编而来,两者是由“改编”联系在一起。而《穷人》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改写自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两者也因“改编”而联系,将学生的关注视野带到了这篇小说的由来,进而再引领学生探讨这篇小说为何改编得如此催人泪下?将学生的研读带入更深层次的探究,经典小说读什么?该怎么阅读?他以大视野的课程观去引领孩子阅读经典,通过《穷人》这一课引发学生去关注更多这类小说的阅读,进而带领学生进入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与阅读视野。

这些细节的深究,足以见得张老师解读文本之深、教学方法之新! 二十多个名师二十多节课,名师的课堂充满灵气,栩栩如生,名师的课堂体现纯度、厚度、深度,名师的课堂是闪烁哲学之思的课堂,充满智慧的课堂,提升人生境界的课堂,让与会老师忘却了疲惫。专家的点评落到实处,一针见血,给与会老师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向他们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推荐第2篇:《小动物过冬》听课随感

坐在大会议室里听着王秀清老师的亮相课,感触颇多。一直以来我都从事高段的语文教学,对于低段语文教学似乎挺陌生的,听完课就不敢妄谈看法了。现在,坐在电脑前,想着课中的每个细节,不由动笔记下三言两语。

低段的语文重视字词的教学,王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认读6个生字。先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笔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圈画出来,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教者深刻的教学意图,想让学生在初读中首先自己对生字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初步感知生字在文中的位置。而后,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读一读字,说一说如何识记字形,再指导书写,还让学生在课堂上描红暖字。由字到词,王老师出示了两组词,检查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观察第二组词在读音上的共同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了轻声的运用,接着检查课文的朗读(指名学生轮读课文),交流听懂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最后,教师精读

一、二两段。

真正的追求的不是形式,更不是展示老师的个人魅力,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就是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什么,成长了多少,也就是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这是二年级的学生,又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最起码得让学生会读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读通课文。教学字词,也是为了读通课文。我想,在字词教学中,圈字,不只是圈出字,还可以让学生画出字所在的句子,不但读字,还读词,读句。检查生字朗读中,老师课前将本课生字带拼音组新词板书出来,然后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进行生字词的检查,检查分五个步骤:(1)齐读生字;(2)快速记忆字音,想一想哪些字音要特别注意的,指名提醒读音,易错字多读几遍。(3)老师擦去注音,再齐读生字。(4)开火车读生字,先是按顺序读,然后是随机抽取生字读。(5)指名给生字组词。检查词语朗读中,教师利用出示的词动物、明年、钻出、第二年、春暖花开&&让学生说课文内容,用词串教学。这样,是不是能更好为读通课文服务呢?

听了这节课,让我感觉到上好一节课,要花费的心血真的好多。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总的来说是一节真实的好课,白璧微瑕处只是彰显日后研究的努力方向。一个力求上进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展翅腾飞。

推荐第3篇:试卷讲评课听课随感

试卷讲评课,按常规, 顶多是2节课讲完考卷的全部内容。可听了一节试卷讲评课之后,感触良多。

感触一:整节课就2个专题,分别是字的辨识、成语的运用。 这2个专题,对于应试来说,分数是很不少了,6分,2道选择题。但是,这仅仅是对于语文考试而言的。而对于语文教学呢?或许只是三千弱水中的一瓢。作为公开课,这么一开,是一个思路,是一个尝试,完全没有问题。可是,真要把这样的课作为常规试卷讲评课,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也轻多了,一半时间拿来训练题目,一半时间拿来讲课文。至于文学素养,语文积累,那基本就绝缘了。题目训练是训不出语文素养的。语文素养,还真得在平时积累中养着,才能一点一点地养出来。就像平时的吃饭一样,一餐不吃,死不了人。长时间少吃,顶多就是长期营养不良而已,也一样死不了人。甚至是没有这些素养,也一样可以活着。只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教学生什么而已。每个语文老师都有不同的想法,教学目的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教的内容与方式,那就很不一样了。相信真推广这样的课,也未必不是好事,会也更多的语文老师向花枝招展姹紫嫣红春色满园迈进,那肯定是好事!

感触二:听的是初二学生的课。初二,最明显的叛逆期,该是很明显地向家长老师锁闭向同龄人开放的年纪,那天上课,学生的表现却基本颠覆心理学的这个规律。学生对老师认可,对自己成为课堂的焦点,表现出的渴望,足以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媲美。听课过程中,一度恍惚,以为是在听低年级的课。眼前看到的事实,实实在在颠覆了我的认知!究竟是哪里问了问题?

感触三:能在考完中段考试,短短的2天里迅速归纳总结学生答题特点,然后开公开课,我深深地佩服。按常规,试卷改完,然后进行数字分析,再然后才上试卷讲评课。虽然数字分析不专业,但是较为明显的问题,还是可以从数字中看出来的。从数字中归纳问题所在,分析问题,调整教学方向,设计解决问题之道,这才是试卷分析的意义所在吧。一个年轻老师,可以如此迅速地把试卷讲评课上下来,确实让听课的我有危机感:后生可畏,不是乱说的。

推荐第4篇:《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听课随感

开学已有一段时日,参与了几次教学培训,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今天下午的培训主题是《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先不管几位主讲的心得有多么精彩,会后王云校长一句诙谐的话,却一语中的,“各位老师不要听了心动,回去却一动不动”。会场顿时笑声一片,但我以为这笑声当属会心一笑,因为她说出了大部分老师的心声,其中也包括我。

每每坐在会场,神情严肃,如小学生一般认真听讲,在台下心潮起伏澎湃,暗下决心,回去要如何如何,但事实却真如王校长所说,放下笔走出会场,激情也随之退去。今天这句话实在触动了我,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回去无论如何要写点什么,才不枉今天培训会上的心动,一定要督促自己把心动变为行动。听课、培训,不外乎是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但学了不用,学也白学,还不如不学。

今天的讲座有三节课,我以为马老师的最为精彩,实用。不仅阐述了为什么要写教学论文,还提出了目前撰写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建议,更细述了论文的各种要求。一些理论让我茅塞顿开,文思如泉涌,一个又一个的论文标题赶集似的往心头涌,心下当然是窃喜的,随手记下备用。

推荐第5篇:华东六省一市听课随感

这次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收获颇多,汇报如下:

体会

一、精心设计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这堂课在计算算理,算法方面缺少新的知识点,很容易上的枯燥机械。例题当中呈现的计算是182×12。教师以35×

10、52×

21、91×18复习导入,这三道题学生任选一道题。为什么是三道题任选其一,三道题目的区别在哪里。学生的天性是爱自由,课堂教学在细节处要贴合这种天性,孩子就不容易对学习产生排斥感。三道题目是难度逐渐加大的三题。自主完成之后看同学完成的过程从中学习,这应该是一种主导和主体的理想状态。因为在这其中,教师讲的精练,学生想的丰富。然后抛出例题,学生尝试,这就是自主学习。由旧知建构新知,这一步是学生来完成的,才最能说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有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个人有个比较偏激的观点,新授部分的成功算不上成功,只有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上精彩了才算得上是一堂好课。在练习阶段,153×21,有四个答案,4

53、1

213、

5213、3214,“哪个答案是对的呢?”学生经历估算,3214变为3213之后,教师再问“这个答案就对了吗”,笔算的需求强烈的产生,笔算的价值体会充分了,这样孩子才不会懒于动笔。

体会

二、深入理解

教学设计最起码要建立在两个理解上面,一是对学生的理解,二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认识负数》教学的起点是一次对于学生的调研。对200名城区学生和100名农村学生,就正负数的读写,判断和意义表征进行问卷,得出结论: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不是零起点,但是对于负数的意义理解不够清楚。课一开始,教师直接让学生读写负数,然后以-2为切入点,让学生以画画图、列列式、写写话的方式表征它的意义。通过点评,学生明晰+2与-2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俞正强认为:在学习“负数”之前,数大多表示“多”与“少”,可是在负数学习过程中,数不仅表示表示“多”与“少”,更表示状态。这是数感的又一次突破。教师较好的利用数轴完成了这一突破。要求学生在数轴上表示+

3、-

3、+

6、-4.5,“你还有什么发现?”“+3和-3离0的距离都相同,并且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渗透初中绝对值思想)“正数离0越远越大,负数离0越近越大”。学生这样的表述就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佐证。

体会

三、难点突破有方

《平移与旋转》用的是苏教版教材。这节课的难点是准确描述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子数。我认为,数学教师的功底看语言,机智看难点突破的方法。图形平移创设了蚂蚁搬家的情景,要搬的是两颗豆子,两个薯条和一块三角饼干。多好的设计,从点,到线,再到图形。这个设计的优势还在于,如果学生帮一个长条形物体,他们会怎么搬?搬两头,这个两头就是端点,和生活经验一致。在平移的格子数,两个端点,一个是红蚂蚁,一个黑蚂蚁,“看看黑蚂蚁走了几个格子”问题迎刃而解。

体会

四、立足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六上的内容,比较熟悉。让我惊讶的是,在六省一市的这样级别课堂观摩活动中,陈敏老师几乎是完全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和例题完成了教学目标。醍醐灌顶,上公开课,总是想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改动教材几乎成了上公开课的必由之路。其实本末倒置,事倍功半。上面所讲的《平移与旋转》也是与教材几乎一样的路子,只是在问题处理中增加的一个情景,而并没有改变教材本来的问题。教材其实提供了上课的基本骨架。改动教材的依据不是你的设计在多大程度上优于教材,而是你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教材。

报道的时候看到有人因为买不到票而和工作人员争执。第一天听课,看到整个体育馆座无虚席,甚至有人坐在过道上。咱们教师真是可爱。今天上午,孔明主任在办公室出题,“班级有40人,2人迟到,3人请假,求出勤率”。一时争论。在平凡的日子里,上好每一堂课,真好。

推荐第6篇:《分数的基本性质》听课随感

《分数的基本性质》听课随感

这节课,徐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她着重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引导观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从中我得到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以“商不变的性质”复习引入,通过一组填空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把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的形式,从而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节课徐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让学生发现规律,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老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三幅图的异同之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从而证实变化的规律,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折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来说明概念,降低了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这样概念形成过程十分清晰,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

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老师说分母,学生说分子或老师说分子,学生说分母;“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等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效果也不错。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与沟通。通过一组练习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知识的迁移,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总之,本节课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探求知识,发展思维。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求的空间,把探索、发现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力图让学生在开放、愉悦、和

谐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四个特色:

1、创设情境,合理质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中,什么样的情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徐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巧妙地从学生设计数学报的版面分配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与需求。

2、自主探索,培养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们都知道,学生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纳入自已的认知体系中可能是残缺不全的、肤浅的。如何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更完整呢?本节课,徐老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幅图的异同之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从而证实变化的规律,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折、

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来说明概念,降低了难度。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又让学生亲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愉悦的、快乐的、幸福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3、关注学法,注重迁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徐老师能以学定教,留足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如,当学生通过活动直观地从图形中感受到几个相等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后,徐老师不满足于如此形象直观地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是适时地进行抽象、提升,“刚才大家借助图形发现三个分数是一样大的。那么,你们还有其它的方法来验证它们的大小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相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再次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算一算,利用已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运用已形成的 “商不变的规律”的知识 “类结构”进行“用结构”的迁移性尝试与应用,线条清晰,收放合理,层次分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适时评价,促进发展。《数学课程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徐老师的激励性语言“真不错”“很好”“老师欣赏你”“太好了”“更精彩的发现肯定在后头”等等的调动下,学生们发现三个相等分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时,脱口而出“你能用我们

学过的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真棒!”,师生间真实的、融洽的情感互动此时此刻达到高潮;当其中一组学生试着总结规律时,徐老师选择了学生互评的方式,“其他组是不是赞成他们组的看法?”先让其他同学各抒己见,再引导学生逐渐归纳出较为完整的分数基本性质。

在学生畅谈收获、反思总结阶段,徐老师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学习本课的感受,形式新颖,既能畅谈师生的感受,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又能再次巩固本课的新知识,可谓“一箭双雕”“一举多得”。正是因为徐老师在课堂中的有效调动与适时有效的评价才让教学获得了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可能与条件。

徐艳辉

二零一四年四月四日

推荐第7篇:《沙漠中的绿洲》听课随感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和保护的课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听了王老师的课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朗读充分、形式多样。

作为第一课时,本课以多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阿联尊人民为创建美好生活环境而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对阿联酋人民产生的敬佩之情,形成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这一点教者做得很好。学生们在教者的引导下朗读充分,形式多样,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自由读,赛读、听课文录音等多种形式中朗读课文,孩子们的朗读有了明显的进步。

朗读中有教者的指导,只是觉得指导得略显生硬,缺乏学法的指导。如在指导孩子们读描写沙漠的句子时,教者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些词语要重读呢?这样的问题来指导四年学生显得不到位,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读了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沙漠中环境恶劣?试着把你的感觉读出来。或者说:同学们读了这一句,你觉得沙漠里的环境怎样,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试着读出来。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我们理解课文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并通过突出相关的词读出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学着读懂课文。

二、师生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时充分注意了图片的使用。

教者准备了一些的图片、文字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出示,让孩子们较好地了解了阿联酋这个国家。特别是自己介绍完后,让学生读自己收集的资料,做得很好,既检查了孩子们课前的预习情况,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相关资料,我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去找,不是只能从老师那里等、靠、要的。

(一)运用图片资料时,插入巧妙合理的过渡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老师的第一幅图出示得很好,一下子就让孩子们通过图片了解到沙漠的环境恶劣,只是出示课题时,衔接得不够自然,可以这样导入:沙漠中的环境如此恶劣,可是我们人类却在沙漠中营造了一个个绿洲(板书课题沙漠中的绿洲)理解绿洲,这样就比较自然一些。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沙漠的句子来读,也可以如此引入:刚才我们看到了图片上沙漠的恶劣环境,那么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找出来好好读读。这样由图导文,孩子们从图、文中充分体会到了沙漠中环境的恶劣,那么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面临的困难就非常大就很容易在出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了,那么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如此的图、文、过渡紧密结合,我想效果会更好。[

(二)、出示的资料图片,要讲究有效性

如王老师在引导孩子们了解阿联酋时,出示的是一个文字资料,然后让孩子们读得也是一个文字资料。这样就显得比较啰嗦,让人觉得孩子们收集的东西可有可无,因为老师都已经给了。

我以为上课前要了解或考虑到孩子会收集到的资料内容,教者要有意地避开它,让两者的内容互相补充,这样听的学生会更有兴趣,读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成就感。如这一课,教者可以出示阿拉伯半岛的地图,让孩子们从地图上去了解阿联酋的地理位置,接着让孩子读自己收集的相关文字资料,作为对图的补充,这样两方结合会更有效。

三、操之过急,往往容易流于形式。

可能是想上第一课时,可是又想表现出别的内容,于是给我的感觉就是面面俱到,却都不够到位。

其实本课在教者的朗读指导完了以后,完全可以引导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因为本课是通过耳闻目睹来写清课文内容的,在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时,可适当插入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了解文章结构的方法。再适当进行本课的一些生字教学,或者跟孩子们共学第一自然段,把第一自然段读透彻,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到沙漠环境的恶劣,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体会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环境的壮举,打下感情基础,就可以了。

根本没有必要让孩子们说你想对阿联酋人民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提出来为时过早,孩子们的回答肯定也是流于形式,再看图写话,就显得更为心急了点,这些放到第二课时中穿插进行,或在结束时,再来完成,效果会更好。

纯属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包涵。

推荐第8篇:随感

这是一个纷杂而无规则的世界,很多时候越是顾虑太多的事情,越难把握好自己。周国平说“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推荐第9篇:随感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张瑞文

2018年10月21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小学信息技术短期培训项目班的学习。一开始,我认为让我这个专业是英语的人跟一群信息技术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在一起学习有点不着调,有点驴头不对马嘴的赶脚。但是随着学习的一天天深入,听着专家教授专业而又不乏趣味讲座,亲自进入课堂体验有关老师在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的展示,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对于各科教学的渗透应用,感触良多,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培训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

以前,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就是“做课件,放课件。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多就是用了微课。之前自己也做过微课,但还没把微课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本次培训,我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原来信息技术包含着诸多的内容,而且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白板,以及各种新的软件出现,让微课制作变得out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学习,并把所学的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变成我们目前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讲授在课内,内化在课外,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都讲。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颠倒了课堂,即老师把知识重难点及自学提纲运用微课或其它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家就可展开预习或者复习,更或可以打造更加个性化,层次化的学习,这样完成了讲授的过程,课堂上则是互动的过程进行内化。由此,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能让学习突破空间和时间上,深度和广度上的限制。

1.传统的教学学生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局限于教材,即便有学生平时也看一些课外阅读书,但很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学生可以运用电子书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未来还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进行移动学习,而且还可以运用电子书包进行互动学习。

2.传统的教学,学生缺席,就相当于漏掉一部分的知识。然而信息技术下的学习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传统的教学,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不太现实。但掌握了某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随时可以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情况。

因此,在此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是信息技术老师,其它各科老师都要转变思想,在各自教学领域,不能仅仅固守自己原来的那一亩三分地,要积极的将自己所学习掌握的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成就学生,成就自己,做一名与时代同步的学习型教师。

推荐第10篇:随感日记

天又下起了大雨,风又肆无忌惮的狂刮着。我忽然担心起归途中那成片的油菜花和路边的几株桃树,桃树才刚开花呀!它们如此娇弱的身体是创业语录否能承受这春雨的浇打?是否经得起这狂风的蹂躏呢?真为它们担心。不过转念又想,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但能生存于天地间的必有其生存之道。倘若一阵斜风细雨都经受不住,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了,自然也就不值得怜悯和惋惜了。想到这,我又觉得自己是庸人自扰。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天地间,不管你有何种生活理念,又或是有何种人生信仰,不管你是志向远大,还是淡泊名利,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些磨难,遇到些挫折。就好比树总会经历风雨一样。人乃万物之灵,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方式自然不会像大树一样任由风雨蹂躏、践踏。面对磨难和挫折,智者机智应对,强者勇敢面对,只有弱者才会选择逃避。当智者用自己的智慧破解横亘在面前的难题时,会变得更加聪惠,当强者凭借自己的勇敢和不懈的努力战胜困难时,会变得更加强大。而那选择逃避的弱者,处处逃避问题,致使问题越积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终究有一天会不堪重负而砰然倒下,成为历史的淘汰品。

前些时侯,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写的一篇文章。说自己志存高远,看不起身边碌碌无为之辈,感觉自己屈居于校园这块方寸之地,着实心有不甘,除了心中愤愤不平之外,意志也开始消沉,大有玩世不恭的味道。求婚语录我觉得这位网友大可不必如此纠结,倘若自己觉得真是块真金璞玉,何不做得潇洒一点,拂袖而去,也显出你的洒脱。大可不必只顾妄自尊大地叫嚣一番,却始终裹足不前,到显得你优柔寡断。实不为明智之举。

这位网友好比前面提到的弱者,遇到问题只会怨天尤人,玩世不恭。却始终没有勇气冲破世俗的枷锁,去放飞自己的梦想。到头来也只能是碌碌无为,了此一生。

桃树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人只有历经艰苦的磨练,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

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11篇:新学期随感

新学期随感

新学期开始了,我已经领着两届毕业班的学生离开江南水都小学去往中学继续他们辉煌美好的学习之旅,不同的是,第一届毕业了的孩子记得我是教语文的,第二届毕业了的孩子就觉得我是教过语文的数学老师,不管他们怎样的记忆,我能在他们的心中有位置就感觉异常欣慰而且自豪。

每当这些毕业了的孩子和我说起他们在中学的生活抑或是升入中学的点滴感悟,我很惊喜地发现他们都有自己全新的目标和对未来更清晰的认识。每当这时,我总是会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路途是自己的,朝着目标前进会发现越走越宽。当然也有孩子和我哭诉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过来。这时候我也表示能够感同身受,自己也是学生生涯这一步步走过来的,学习固然是辛苦的,但校园生活的单纯美好是无法复制的。以前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和我们说过,看着你们总是很羡慕,你们盛开在花一般的年纪,简单美好,每天和知识较劲,和同学好友作伴,和鲜花共舞,和日月齐辉!现在想来,学生时代一脑门子只有学习不用牵挂担心其他,而告别学生时代也就意味着肩上背负得更多了,脚步也就更沉重了。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当年我的语文老师和我说那番话时的心情。同样,现在,面对我那些毕业了的学生的抱怨,我也会告诉他们,青春年华美好不过学生时,好好珍惜不要后悔!

其实,每个孩子心底都是要求进步的,他们之所以感觉压力大,无非来自期望和自己所达到的有所差距这样的心理作祟。我希望,他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所以现在我还是希望能成为他们的精神动力,做他们精力疲劳的后盾。也许有一天,一个很偶然的鼓励,或者很细微的进步都会融入今天我和他们说的,带给他们升华。我盼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开心成长无忧无虑。

今晚备课到有点迟,又和一些我的学生聊了挺多,感触颇多,写下了以上这些字。临搁笔,以一句我信奉的话语告诫自己----“亲其师,信其道”。新学期伊始,我希望我能朝着这一目标带动自己也带动所有的孩子们一起努力!

第12篇:读书随感

读书随感

成功之花,人们只惊异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读了《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这篇文章,使我深受启发,这句话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心间。

成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秘诀到底在那里呢?爱因斯坦对成功的秘诀做了科学的概括:W=X+Y+Z,成功等于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及少说空话的和,这也正是爱因斯坦成功之道。我以为,这三个条件中艰苦的劳动,即勤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勤能补拙。

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是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说是笨蛋。可是促使笨蛋成为天才的,不正是这个勤字吗?爱因斯坦超人的天才出于勤奋,他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为了彻底弄清一个问题,他比别人多花几倍时间,终于用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勤能补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勤奋去弥补自己的笨拙,用汗水浇开好绚丽的成功之花。

第13篇:见义勇为随感

见义勇为随感

双山镇沙子小学谌辉

最近想起儿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难耐。一天中午,我的几个小伙伴相约去河边洗澡,其中一个不会游泳的邓某也跟去了,他本来在边上玩得好好的,不知怎么搞的就下水了,当大家发现时,他已经在水里挣扎得精疲力尽了,小伙伴们都吓呆了,其中有个胆子大点的奋力游过去,可能是因为被吓到了,也没经验,尝试了几次都未能将落水的同伴救上来,大家都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的头渐渐消失在水面,情急之中大家大声呼救,岸边有个中年男人闻讯赶来,却要有人给钱才去救人。最后,邓某就这样没了。作为一起玩长大的伙伴,大家的悲痛可想而知,但对那个见死不救的人的痛恨更是咬牙切齿。难道活生生的一条生命还抵不上那几个银子吗? 见义勇为,何为义,那是正义,是道义,是人道,是最起码的道德。虽然,从法律上说,救人不是他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但我相信他自己也会一辈子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谴责和拷问。对比那些见到别人有危险,毫不犹豫,奋不顾生伸以援手却不计报酬甚至付出健康和生命的行为,其丑恶内心昭然若揭。如果当时有人给钱,或者说当时政府有对见义勇为的大力提倡和奖励,或许,邓某也不至于死亡。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见义勇为已经被写入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中,见义勇为已经不仅是道德约束。见义勇为的法律化说明在道德观念多元的今天,见义勇为仍然是国家机关极力提倡的一种正能量。只有全社会大力宣传、大力提倡见义勇为,并从机制上、法律上去奖励见义勇为者,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正义的事情中来。若果谁见义勇为了,就算他是奔着奖励和赞美而为,毕竟结果是好的。

第14篇:读书随感

2017年9月读书感想

9月份读了几本书,踏入印度奥修《纯真》的世界里,感受到人生活需要一种纯,以心为主导,干净无杂念的生活;

又看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我对三毛的文笔感觉一般,但是她的见识,她生活的态度倒是洒脱自在,如果早十年二十年看到那样的三毛,我想我的生活可能就会改变;

没事重温了一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在初中的时候就读过,当时自己少不更事,还是个学生,领悟不出其中的道理。而现在看来,竟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处世良方,后悔没有早点重读,这样的话自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把书中的精句分享一下:

1、温和友善是必定会强于愤怒与暴力的

2、永远避免正面冲突

3、人类的思想并不是通过争论辩解就可以改变的,有时候,你强压别人的一件事,所得的结果会使对方更加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反而使他的抵触情绪更为强烈

4、尽可能不让自己与别人产生分歧,不武断的肯定自己的观点,尽可能体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5、当面对一些我们不如意的事情时,激发他人的高尚动机

6、你希望别人高兴见到你,你就必须高兴去见别人

7、先要满足他人的需求,从而进一步达到自己的需要

8、如果你想成为鳝鱼与人沟通的人,那么你就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抱怨,因为无论是怎样的挑剔者,都会在一个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

9、助人不是一种义务或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因为你会从中得到满足,更能增进你的健康,是你的心情也变得快乐起来

10、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11、人本能性冲动,渴望伟大,希望受到重视

12、自重的欲望,是人们天行中最急切的要求。

13、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后来又读了一半的《爆品战略》,这本书让我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其中的销售思路与思维方式确实需要思考,还可以拿来借鉴。我把书中作者的观点摘录一下

1、拿出最好的产品,定出最低的价格,产品性能不要打折扣,竭尽所能做到最好

2、所谓爆品战略,就是找准用户的需求点,直接切入,做出足够好的产品,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在这款产品上做突破。

3、新的市场法则是“爆品为王”“用户为王”“口碑为王”,“互联网+”不是工具的歌名,而是一种方法论的革命

4、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依靠一种极端的意志力,打造用户可感知的价值锚

5、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必须依靠用户的社交口碑效应,这很容易引发链式反映,几个礼拜就能引爆

6、传统企业三大流量的经营方式:第一门店为王,第二渠道为王,第三品牌为王。但是互联网却可以在传统模式之外进行“流量封杀”。

这仅仅是前半部分作者的观点,我后面的还没总结,但是这样的思维却能打破我们的固有模式。QQ秀是爆品,欢乐斗地主是爆品,微信红包还是爆品,我们身边的还有小米手环,小米插线板都是爆品。所以打破自己的思维僵局,把产品做到极致,用一种新的销售模式来经营也许就能缔造不一样的成功。

第15篇:百年随感

百年随感

“又是一年春来到,柳絮儿满天飘。”在我的大学生活将满两年之际,也迎来了我们商大的百岁华诞。

如果要追溯商大这棵百年古树的遒根。那要从1911年也就是清宣统三年说起,绅士郑在常就筹资创办了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并得到了清政府学部批准立案。而后悠悠百年,学堂历经16次易名,12次迁址,便成就了如今的浙江工商大学。章乃器、骆耕漠名列我校的著名校友之中。

浙江工商大学就如一块璞玉,经过岁月的雕琢洗礼,逐渐散发出透世的光芒。它犹如一汪温泉,润泽了一代代青松翠柏,就如浇灌现在的我一样。

不得不坦诚我当初由无知滋长的不屑:这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闻所未闻,散发着低庸的气味。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的,又不知从何时明晰:我是商大人,我自豪!

赏商大之景

对商大的第一印象当要论这美丽的校园环境了。

每次,从寝室走去学院楼都要花上15分钟,但这过程却让我很享受:我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走,我若选择大路,便会经过英语长廊及月亮湾,若选择小路,便能欣赏到樱花、梨花以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花草。仍记得英语长廊边那几只可爱的鸭子,它们有时迈着蹒跚的步伐走着,有时在一旁的湖里游着,有时正起劲地吃着它们那鲜美的食物。日子久了,我和我的室友们就自然地将那长廊称作“鸭子长廊”了。

每次,若要与同学一起在学校里放松一下心情,便一定会去鸽子广场,尤其是春天。曾经,我在那里放过风筝,打过羽毛球,玩过扑克牌,而在那里,就算只是看着飞来飞去的鸽子聊聊天,心情也能特别舒畅。

每次,若有别的大学的同学来看我,我定会带他们去乘坐综合楼的观光电梯。也许,当你只是走在商大校园里时,景色虽美,你却感觉不到这景色的独特之处与设计者的用心。那么,这时你便需要走进观光电梯一揽全局了。眼前那蜿蜒曲折的小路,充满春意的绿色及碧波荡漾的小湖原来并不是随意的摆设。

这是我所生活的商大校区之景,而商大却不仅是这些。去年,我去了商大本部,那里的建筑有些破旧了,有一幢办公楼甚至让我想起了电视剧《老房有喜》,但就是这样的建筑以及校园里茂密的大树让我嗅到了大学的气息。

忆校园之事

来到大学一年半的时间,其实不长,却只觉得经历了很多。

课堂上,我再也不像高中时那般只懂得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课,而是积极参与到其中,role play和presentation也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大一的时候,我报名参加各种社团,从第一次的面试到一次次的失败,再到最后成为校红十字的一员,这些都是我宝贵的生活体验。加入到红十字后,我经历了更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其他班里为自己社团的活动进行PPT宣传;第一次带上了小红帽到田径场上为伤患进行急救;第一次坐在广场上为前来献血的同学提供咨询服务„„

除了社团里的活动,课余生活中参加的其他许多活动也一并涌向了记忆之门:班里的团日活动,与留学生的交流活动,校或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还有最难忘的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日子。我在校的第一年正好赶上了校运动会的换季,便在那一年经历了两届运动会。第一次的时候,我只是加入了走方阵的队伍,而第

二次,我却与全校另外的100多名同学一起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团体操。在开幕式前的一个月,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得去学校操场彩排。许多人喊累,可我却觉得快乐。在开幕式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仍会不时地去看看当初那段被传到网络上的团体操表演的视频,虽然看不到自己的脸,我却依然为此而自豪,也会怀念起彩排时那轻松愉快的日子。

念与商大人之情

时间带来的不仅是我对学校的感情,更多的是我对商大人的感情。

室友,是最亲近之人。寝室,如同我的第二个家,不论在外面发生了什么,回到寝室,都可以卸下包袱。曾经我也与室友有过争执,有过矛盾,可最后始终站在身边的还是如家人般的室友。

同学,是一起奋斗的战友。我们一起上课,一起表演,一起参加团日活动,一起开班会,一起春游秋游,一起练班歌„„如今,面对即将来临的专四考试,我们又在一起努力着,一起期待着能有百分之百的通过率。

老师及辅导员,亦是朋友。辅导员是09年刚毕业的学姐,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她总是很热心地提供帮助。而老师,有的是一路伴随着我们走下来的,有的只是教了我们一年或一个学期,他们的教学方法不同,但他们却都很乐意为我们解答疑难,为我们的学业发展提供建议。

学校里的许多工作人员也都很友好。一位在外院打扫的阿姨每次见到我,都会毫不吝惜地展开微笑,然后慢条斯理地和我唠叨两句。宿舍楼下的叔叔阿姨总是很热情地帮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偶尔也会和我们开开玩笑增进感情。

赠百岁生日之祝福

百年商大桃李芬芳结硕果,千秋伟业学子莘莘谱华章。

经过100年岁月的洗礼,商大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小小的学堂。一届又一届的商大学子在“诚、毅、勤、朴”的校训警示下奋斗拼搏着,为商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商大坚实的羽翼也在无形之中保护着商大人。如今,商大人已遍布各地,在校庆来临之际,他们或回母校故地重游,或为母校捐款,以各自的方式为商大祝福着。

相信过去的这一百年只是商大成长史上的一小个阶段,如今他仍处在其壮年时期,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百年校史录,争做商大人。愿商大前途无限,百年生日快乐!

第16篇:教师节随感

教师节随感

今年的教师节,我过得最有意义,也最感欣慰。

从昨天到今天,有不少学生或在网上留言,或是打电话祝福我节日快乐,说实话听到孩子们在话筒里那似乎长大、似乎成熟不少的声音时,我居然有些哽咽,但内心涌动的分明是无限的幸福,那感觉让人久久回味。中午,还有好几个女同学竟然来学校看望我了,那一刻带给我的惊喜比什么都可贵。

回顾刚刚被我送走不久的六三班学生,我觉得四年时间是那样短暂,但跟他们相处时,我总是希望时间过快一点,早点把他们送走。在过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曾经那样懵懂,他们曾经那样调皮,他们曾经让我歇底斯里……但一路走来,再重新忆起我们师生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时,我深深的觉得那样珍贵,那样让人眷恋。我还清晰的记得三年级时因为拔河比赛输了,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哇哇大哭的情景;我还记得四年级时全班同学激情澎湃的朗诵《满江红》后得奖的激动场面;似乎还能看见五年级时运动场上,他们一个个奋勇拼搏的坚定身影;还记得六年级时每次我走进教室上课时,他们的无奈……那一幕幕像烙印一样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我还记得李怀奥饰演的那个懒惰而又滑稽的哥哥,朱成烁饰演的那个勤劳的弟弟,还有那一群美丽的小兔子,还记得陈强上课的调皮样,叶玉林那不同凡响的上课发言常常让我们忍俊不已,还记得黄梅黄蓉像个大人一样给大家发早点的身影,似乎还看见全班同学都走了只剩罗梦涵还在打扫教室的单薄身影……这一切的一切,历历在目,是那样熟悉,那样温馨,那样快乐。

六三班的孩子们,老师曾经错怪过你们,曾经武断的批评过你们,曾经伤害过你们的自尊心,但请相信老师是恨铁不成钢,老师有时事太多,没能去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你们,去理解你们,但老师实实在在的是希望你们好,希望你们一个个更优秀,希望老师的苦心你们能理解。如今,你们都大了,都上初中了,你们的人生有了更新更远大的目标,老师希望你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的走好,用勤奋与努力去书写你们灿烂的明天。

孩子们,谢谢你们给了老师一份用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最珍贵的节日礼物;是你们让我第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如此的崇高和受人尊敬;是你们让我懂得以后的日子里该如何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的。

第17篇:实习随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科系 10心理1班杨思悦

人生总有很多的第一次,当我进入临湘第二完全小学开始我的教育实习,我的身份第一次变成了教师。当学生对我说“老师好”时,心中说不出的美,但又有些心虚,我能否胜任这个神圣的称呼呢?我将会给学生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我需求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呢?„„太多的拷问在我脑中盘旋。经过这一个半月以来的考验,我有太多的感受与收获。

一、教学的路,我走的磕磕绊绊

也许我是幸运的,也许我是不幸的,我在第一周就站上了讲台,担负了三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没有机会去感受专业指导老师的课堂魅力,就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去“传道、授业、解惑”。对于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我的意愿是能够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来开展,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不够配合,他们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而我也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得心应手地进行我的教学。

二、班主任实习,我在努力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交付

了一些工作任务都按时认真的完成。但是我的教学任务真的有一些重,我对于119班的日常管理不能够事事尽力,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可是至今为止我还不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这条路我真的还需要走很久,但是我有信心走下去。

三、感悟

1、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主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教育和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教育,但是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进行整合。国外的教师本体知识研究提出,教师在学科知识和教育(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会逐步形成一种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对教学主题的理解、教学顺序的设计、各种教学策略的使用、多重表征的呈现以及学生认知结构的了解。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和深化对教师发展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而教师专长的获得至少要有五年教学经验,或10000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这个目标,我们实习生无疑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2、对于教学的过程,我们都以尽可能有效的逻辑思路来设计,进行的教学也是以这些线索来联系的。队员们组织课堂教学大多以完成教学目标为首要任务,而不是像有教师专长的教师那样合理性地、随机性地根据与学生的互动来调整教学内容。换而言之,队员们遵循预设主义的线性思路,忽视突发的提问和意外,有教师专长的教师更多地遵循生成主义的非线性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师的高明之

处,似乎不在于他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地完美,而是他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这真的是值得我们实习生细致观察和揣摩的地方。

(3)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建立要满足三个条件,除了学习内容是有逻辑意义的,还要求学习者能够联系新旧知识和对学习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强烈动机。有些队员在做个别辅导时发现,个别学生对学习存在认知困难,这既有原理性的认知困难,也有符号性的认知困难。习以为常的有价值的知识是高度形式化和价值无涉的,而且可能远离学生的生活。我们存在着疑问,学科教育原本应是学生对知识的享有,但是现在却无可奈何地沦为对知识的占有,而且还是粗浅的占有。教育应该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思考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乃至于满含诗意地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在之后的实习工作中,我能对现在的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18篇:随感寒假

随感寒假

寒假早已经结束,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心中有怀念,也有义无反顾。我不禁感叹,现实就是现实,竞争就是残酷,不由得我们丝毫怠慢。就在这中学生活的第一个假期,我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以前我一直觉得最后的寒假顶多就是一个黄金周,不过还好老师开恩,我们一共休息了十几天。虽然在这些天里玩得不畅快,学习也不可能突飞猛进,但也算是悠闲自得,无风无险,也许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吧!虽然几乎天天呆在家里,但总算是修身养性,生活充实,就当是养精蓄锐等着迎接挑战吧!寒假对于我们来说,目的只有一个――做好的自我调节。

在大家都在抱怨中国教育制度腐朽的时候,我却想得很现实,教育制度不可能应我们而改变,与其花时间在抱怨上,不如多看看书,多做做题。是呀,为什么太多时间在抱怨,太少时间在学习,现实就是现实,脱离了现实也注定被社会所淘汰。

这些天里,通过电话,通过网络,通过走家串户也了解到有一大部分同学都在努力学习,努力迎头赶上。从班上成绩的排名也看得出,在这样一个争分夺秒,你追我赶的最后时刻,没有常胜的冠军,也没有绝对的败将。大家都不服气地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自然这样的竞争就变得格外激烈,格外精彩。当旁观者是懦夫的选择,只有真正的勇者才不畏惧挑战。这样的社会要求人人不一定是强者,但一定要成为勇敢,因为如果连自己都事先放弃了,那就“回头无岸”了。真正的勇者想必就是这样吧!

寒假过去了,我的目标变得更加明确。

第19篇:暑期随感

暑期随感

太久没有碰触我的电脑,感觉陌生了许多,就像有些人,在很久以后再看到却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感动,现在的我就是迷茫的,永远是这样,在开学前迷茫,在学期结束后反而很有活力。这个暑假经历了太多,虽然不是每件事都记得,可是当我度过的时候,觉得难以度过的时候,现在想起来却比现在更愉快,我后知后觉地发现我是害怕孤独的,人生真是艰难的过程,小捷说她觉得很痛苦,我觉得她是那么幸福,每次看到她委屈,我都只是很冷漠,是不是每个人真有每个人的命运呢?而所谓的命运能靠自己改变的也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有惰性,我也是非常有惰性的,我想如果我生在艺术之家,那我也许就不烦恼了,上大学后我才发现我是真的不喜欢学习,我对它也没有信心,难得的是雪儿说我学习很努力,呵呵,我不知道真相。

今天早上看到新闻上的两个贫困大学生很像老赵,昨晚我也特意调出来我曾经很喜欢的一个男生的视频,甚至我还做了那么大胆的一件事,可是现在的我心平气和,没有多大的心绪波动,看过太多小说,向往过爱情,因为人生只有亲情、友情、爱情集全了,才是真正的人生,不过我也相信预言的,我可能会孤单一生,不过每当写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坦然了,文字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开始喜欢看书到开始写日志,我有了许多小故事,也有了自己小小的理想成为一名业余作家。我最喜欢的作家是三毛,虽然她的书我都没看完,但是看完的部分里,我喜欢她那样阳光的文字。我还看过许多小说,最喜欢的是亦舒的小说,几乎每一部都喜欢,高考的那个暑假看完了后惊叹不已,等到我后来自己开始写感想,开始对文学有了极大的兴趣,还是觉得我喜欢的作家都是那么地厉害,当然了,我也会更加努力,希望能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吧!

写作是我喜欢的,虽然我还从未发表过,不过就暂且让我这么称呼这项我喜欢的事情吧。每次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想要写一篇文章,或者是发泄最近生活中烦恼的不满,每每总是在写到一半时觉得生活里充满了阳光,也许文字不是每次都有人捧场来看,可是我知道我已经留下了足迹,成长的足迹,每次看到自己曾经写过的幼稚的或者很坚定的信念之类的话语,我的心里总是涌起了莫名的感动。这些日志是我成长的见证,虽然越长大写得越少了,不过自身懂得的更多了,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充满希望面对未来! 安徽省无为县第一中学高二:倪力

第20篇:学习心得随感

学习心得随感

新时期的发展、新时代的潮流,离不开新的知识,新的使命会给每一个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动力和压力;有为之献身的热情还要有实干精神,还要有许多其他重要品质,更重要的还要有“本领”体现于注重实效;怎样才能适应新技术、新知识的挑战,怎样才能为之奉献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渴望学习,“干一行爱一行”、“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知识、经验、“本领”作投资,成为技术、知识与工作经验的实体,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掌握已有的知识,去开发未有的新知识,直接接受面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汇集经验和知识的交流,不断学习促进步上水平,努力钻研本职业务,为自己的事业献身。

没有相应广泛新的知识技能就不能适应新时期、新时代发展进步的需要,就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在当今社会,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迅速增加、信息不断膨胀的时代;处在生命的有限性与知识的无限性之间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没有知识,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为技术的更新月异,要想胜任工作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熟悉多种技能。如果在某种情况下,因为环境改善之艰难,在自己的处境稍微过得去之后,便明哲保身起来,得不到进步、得不到发展、得不到交流,固步自封,终生是做不出较大贡献来的;还有不具备内在因素的人或因缺乏见识、目标不清、意志不坚、半途而废,因没有独创,拾人牙慧或因方法不当、劳而无功等等原因,被时代无情的淘汰了,这是很难怨天尤人的。“准时开出的列车,不会迁就姗姗来迟的乘客”时代不同了,如果还是按照旧时“八时三倒班”、还守着“三亩八分地”、乘着晚班的车船姗姗来迟,看到今天别人理想的成果,会羞愧自己的无能与怯懦。

俗话说:“米靠碾,面靠磨,遇到问题靠琢磨”,世界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先天之明,所有知识,所有经验是勤奋取决于后天的学习。高尔基说过:“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知识在不断升级,学习的本身更加重要;在学习时自己动手,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才会真正体现并享受到其中的乐趣。所有经验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循序渐进是积累经验知识的前提,正如总经理绪语:“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如果你每天进步一点,持之以恒,就能塑造一个新的自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知识,知识,一知二识;学还要从实际工作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以自己的求知欲望,通过再学习,相互借鉴,珠联璧合,吸取营养,至此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实自己,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联系实际,注重实效,能与公司的发展相协调,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发挥顶级高水平。与企业目标的努力方向时刻保持一致,构建起一个立体、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新格局,拓宽工作的绿色通道,成为对社会、对公司、对家庭的有用之材,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挑战,体现所共有的价值观,爱岗敬业持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每一天,去努力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为公司的发展、家庭的富裕尽自己的努力,做出更好的业绩。马建国

二0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草

《听课随感.doc》
听课随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