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庄重 范文

2022-07-1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也说回头看

思想教育辅导材料之十

也说回头看

* * *

几次月考,有不少同学在总结分析中谈到前段学过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复习巩固,因而考试中丢分可惜,成绩不理想。

这就反映出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如何通过复习巩固、消化吸收,将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呢?我看是不是有这样几种情况使同学们做不到呢?

一是因为学习任务大,整天疲于奔命地完成限时训练,而无暇顾及复习巩固。二是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但自己不会合理安排,这些时间被轻易丢掉了。 三是自以为是地把听完课、做完作业就看作是学习某块知识已经达标,不求甚解。 四是基础太差,上课还处于云雾状态,复习巩固更无从谈起。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既是学习方法的经典总结,又可看出复习巩固旧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每每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往往建立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补习的过程,虽说都应该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但复习时,知识也大多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知识之间应有的内在联系才形成了知识体系,知识点的纵横大小,才构成了知识的框架。所以有计划有方法地、重难点明晰地、经常性与强化性相结合地回头看,去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它不仅是学好新知识的基础,更是完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自己知识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效果必然显现出来。如果我们不是主动地挤时间去不断复习巩固旧知识,而是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把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堂而皇之地丢弃,那我们的学习态度绝对不是诚恳的,其效果也不会是成功的,只能是“狗熊掰玉米”,掰一个而丢掉前边的,这与高考需要系统而全面的掌握知识格格不入。

我认为,以前给同学们介绍的学习方法中已经把如何复习旧知识的主要做法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问题在于同学们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管住自己,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不应该搞一刀切。

回头看,便于总结经验,易于发现纰漏;回头看,重温知识要点,强化关键所在;经常回头看,知识体系容易在头脑中形成,重点难点得到凸显;经常回头看,等于自我完善知识框架,等于对所学内容一日三省,对牢固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二○**年**月**日

推荐第2篇:也说学雷锋

也说学雷锋

又到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连日来,各类媒体相继深入报道了学习的活动和先进事迹。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各类捐款12万元,资助180名特困生,新时代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事迹感人至深。

在为一桩桩先进事迹感动的同时,社会上的不和谐音符也让人感到当今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彭宇案一次次刺痛着每个国人的心。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多了对名利的追求,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多了欺骗,少了信任;多了冷漠,少了关爱。以前,雷锋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可是现在的现实社会中一提某人象雷锋大有嘲讽诋毁之意,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这人特二。过多的对金钱的追求使人们道德沦丧人心不古。有人说当今社会讲的是竞争和索取,雷锋的奉献精神早就过时了,雷锋、保尔只不过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人们现在还是更推崇巴菲特、比尔盖茨。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吗,我认为恰恰相反,新时代更需要学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不要只停留在扶老太太过马路雨夜送大嫂回家的表面文章上,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去,把雷锋精神当做自己的信仰,这样才能有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小悦悦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雷锋精神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钉子精神,钻和挤的精神。雷锋生前酷爱读书学习。他的钉子精神就是钻难题和挤时间学习的精神。雷锋常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我自己也时常想利用工作之余学点东西,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但总是以忙来搪塞自己,上班忙工作,下了班家事子女、柴米油盐。可是仔细想想年近不惑,参加工作整整20年,有多少岁月被蹉跎,有多少时光被虚度。在午后惬意小睡的时候;在大骂剧情狗血却一集不落看完肥皂剧的时候;在用手机电脑和连性别都不知的所谓美女聊天的时候。大好的时光被不知不觉的浪费掉,我想这些时间满可以挤出来,利用起来,钻研业务难题,为自己学习充电。这样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升自己自身价值,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沐浴三月的春风,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学雷锋活动中去。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以雷锋精神涤荡自己,以雷锋精神净化自己。学习雷锋无私奉献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气和美好精神家园的创造者,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

推荐第3篇:也说金融危机

也说金融危机

好像全世界都在议论FinancialCrisis.....

其实很多信息都是网上的,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想我也不会写下一下的感受。很多人说,西方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实说到底还是美国很严重吧,人均saving居然是-1%,这个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没办法接受的,又好像说英国好多人还不起贷款,露宿街头,接着说冰岛国家破产了.....消息是很多,但是呢,我所在的欧洲大陆还是比较stable的吧,至少荷兰是比较稳定,也许是因为金融业并不是主要支柱产业吧,看报纸说鹿特丹港口及其周边地区仅仅物流业就有超过6000个岗位空缺,对于一个小国家来说,貌似港口还是一片繁荣!也许中国真的不是偷着乐,港口为何如此繁荣居然跟中国有关!现在全世界都在缩减成本,中国也不例外,那么多的消费品产自中国,各大船运公司力图把运输成本降到最低,都用大船,外加超载,小的港口都不敢去了,再加上精明的荷兰人采用了电子清关制度,船在到港2个星期前就可以提前清关,大部分往欧洲大陆的船都冲到鹿特丹来了,而港口的生意早已经形成了cluster,自然带动经济的繁荣,所以没感受到金融危机过多的冲击,真的!

暑假时候在国内,只有一个感觉,国内的东西越来越贵了,而最近发现鹿特丹超市的东西还真是偏便宜了。今天的感受特别深,应该说坏小孩是个特别不会过日子的人,平时因为懒,舍不得多走10步路到隔壁便宜点的超市买东西,今天发现平时去的超市东西都没空了,跑到隔壁那家便宜点的德国超市,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买东西很很很不看价格!啊哈!突然想起为什么leo在法国留学的同学ge大姐说,坏小孩是不是特别娇气啊,你看她点菜都不看菜单和价格的!呵呵,估计是说坏小孩很不会过日子,不过貌似被很多很多人说过,无所谓了。只是今天去那个超市买东西,突然想到了以前在莱顿的日子,04年老去那个超市买东西,因为那个很近,也有很多我喜欢吃的巧克力,只是,今天有感触是发现好多东西超便宜,几年都没涨价的样子了,买了自己很喜欢的一种巧克力,400克,才1。79欧,几年前也是这个价.....

推荐第4篇:也说孝道

中华传统美德“孝悌忠信”中,把“孝”字放在首位。俗话也说:“百行孝为先。”孝道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人要懂得感恩,第一个感恩的应当是父母。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感恩,都不孝敬的人,你会赞同他,信任他吗?

儿女孝敬父母,口头上怕没人反对吧。从前民间流行“二十四孝”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得的就有大舜耕田,安安送米,吴猛餵蚊,孟宗哭竹,郭巨埋儿,王祥卧冰……其中也含一些不道德,不科学的作法,毫不值得效尤。时代不同,孝道的形式也会随之改变。但历史再前跨一百年,一千年,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恐怕也不该过时作废吧。

孝道的核心内容是赡养父母。一个人呱呱落地,没有父母的关爱、照顾、养育和保护,能够长大成人吗?儿女成人,父母渐年老体衰,行动艰难,有的还耳背失明,疾病缠身,为人子女的,该不该对恩重如山的父母作点什么呢?该不该让他们倚靠儿女安度晚年呢?

今人如何尽孝,各有各的处境,各有各的条件,各有各的作法,不宜订出一些条条款款,作出一些硬性的规定。讲孝道的人,自会演绎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但当今社会上不尽孝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各自的表演见者气愤,闻者唾骂。古时有“不孝有三”的说法,时代不同了,我便将所见所闻,也归之为“不孝有三”,送给为人子女的当作镜子吧。

不孝之一是“冷”正如民谚说的那样,“娶了媳妇忘了娘”,接下来便是“儿女是宝,父母是草”。这类不孝儿女,把关爱和温暖都倾注于自个的小天地、小家庭,一切都应有尽有,像模像样,有滋有味。对身外的父母关照极少,父母晚年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要,有什么苦恼,很少过问。他们孤独吗?寂寞吗?安康吗?快乐吗?想都没想。儿女对父母的冷淡,最刺伤老人的心,直到告别人世时,内心也是冰凉的。

不孝之二是“嫌”,嫌父母老了,作事不麻利了,观念过时了,成为拖累了。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如意,轻则冷言冷语,重则连推带骂,最无人性的还让老人住难遮风雨,又脏又窄的破屋,吃难以下咽的饮食。嫌到父母死了,才感到一身轻松。身教言传,再培养着不懂孝道的下一代。

不孝之三是“气”。这类子女,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再有甚者,到处惹事生非,违法乱纪,弄得祸患临门,家无宁日,让父母气得捶胸,怄得吐血。像这类摧残折磨父母心灵的儿女,人性丧失,良心早就让狗吞食了。

世上做什么都有标准,如果把孝子的标准订得很低,许多人都会心安理得,以孝子自居。如果往上订高一点,称某些人为孝子,可能会面红耳赤。如果订得像选对象,挑女婿那样,恐怕许多人就得靠边站了。有些人父母去世后丧事办得很风光,借此向人们展示孝心,不如在父母生前,多给他们一些关照和温暖。有些人没能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只图享受继承遗产的权利,内心不感到羞愧,脸上不发烧吗?

要不要孝道,怎样才算孝道,是个由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严格地说,孝顺父母应当是人的本性,没有父母生下你,抚养你,教育你,你能有今天吗?没有根,你能开花结果吗?但不孝的儿女,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总是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真可谓不知羞耻。当他们为人父母年老力衰时,当他们的子女忤逆不孝时,亲有所感,也许才能悟出一点孝的真谛吧!

当今社会,有些人心目中塞满了名、利、权、位、吃、喝、玩、乐......却忘记了一个“孝”字,丢失了中华传统美德。让孝道回归社会,回归到每个儿女心中,每个孩子心中,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当孝道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气时,传统美德的弘扬,社会风气的转变,也就为期不远了。

推荐第5篇:也说提笔忘字

广西平果县旧城镇那沙中心小学(531412) 蒙世勋 《广西教育》2012年第2期刊载了杨意行整理、欧金昌编辑的《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文章提到了这么一个小插曲:某大四学生在面试时,在现场写了一份个人情况说明,200多个汉字,他提笔就忘了10个,最后提出要在电脑上完成。而某高校的20名学生能在1分钟内写完“辣椒”“寒暄”“忐忑”“踟蹰”等词的不到一半,有1/3的学生把字写错了。读到这里,我心头一震,我现在不也正是“提笔忘字”这个家族中的一员吗?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学生能提笔不忘字呢?思来想去,我认为用字理引导学生识字是解决提笔忘字的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运用字理来识字的最好的工具书莫过于黄亢美和周瑞宣两位老师编撰的字理书。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的一次听课说起。2010年10月17日,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理事长、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黄亢美先生等一行教育专家莅临平果县给老区的小学教师们传经送宝。我有幸聆听大师的课,感到十分荣幸,收获也颇丰,尤其是黄亢美老师精彩的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感悟。 那天,首先献技的是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陈建先老师,他教授的是《鞋匠的儿子》(苏教版)。陈老师缜密而灵活的教学思路,高超而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我十分敬佩。

下课了,当我还在品味这节课的时候,只见黄亢美老师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板写“尴尬”一词,然后有声有色地解说:“‘尴尬’两字的部首都从‘尢’。‘尢’是人跨腿伸臂的象形,与‘大’的不同之处是一只脚向后扭曲,意为跛足之人。一脚高一脚低的人,在正常人面前行走会怎么样?”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尴尬”一词在《鞋匠的儿子》一课中,作为生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作为词语只要求理解,不要求会用。黄亢美老师不愧是字理教学的大师,你看,“尴尬”一词在黄亢美老师的演绎下,是不是变成了一幅画?

紧接着,黄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偏旁串字”的示范课。这节课,黄老师先后用“艹、阝、页”等几个表义的偏旁做字根,引导学生串识同类属的汉字。那时我是以教师的身份听课的,听完课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学生提笔忘字其实跟我这个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有关。

黄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妙识左耳旁的:把“阳”字的“阝”向左旋转九十度,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便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日”画成“⊙”,表示太阳,再将它叠放在“山”上。学生不约而同地说,“阝”表示山,“阳”表示的是太阳从山上升起来的样子。黄老师根据汉字的理据来引导学生识字,学生在运用时就不会提笔忘字了。

从那以后,我便四处打听黄老师编撰的字理著作。2010年12月,学校派我到南宁参加字理课题学习培训,我有幸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和《汉字形义详解》结缘,我爱不释手。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是黄亢美老师花了近20年的心血研究编撰而成的,正是这本不起眼的书把3500个汉字演绎成了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美丽的画。 “安”:“宀”指房屋,“宀”内有“女”则安;“女”指贤妻良母,家有贤妻良母则安。这是《汉字形义详解》这本著作对“安”字的解析。此书是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文字学家周瑞宣先生编撰的。该书收录常用汉字3276个,其中基本字有435个,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字之顺序编撰,所释之字皆按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繁体字、楷书简化字的顺序解说,兼举名言名句、成语俗语、民俗科技、人文历史等来加以佐证。这本普普通通的书和《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时时在提醒我: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

如今,记忆的最好阶段已离我远去,对这两本著作的感觉,我觉得是相见恨晚。每每拜读,我都有所收获。我想如果时间能倒退5年,哪怕是1年,那该多好啊!我推崇这两本书,并非要人人购买,只是道出自己的体验: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学参考书比较匮乏的山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案头备有《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和《汉字形义详解》这两本工具书,闲来翻翻,上识字课前翻翻,课堂上用一用,课后又想一想,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提笔忘字的问题,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工具书。

推荐第6篇:也说老舍

也说老舍“爱”的表达——《想北平》备课札记

老舍的《想北平》是散文名篇,通过对北平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平,表现了他对故乡真挚的情感。说到自己对北平的情感,老舍在文中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在接下来的文字中,又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那么,作者到底有没有说?是怎样“说”的?

对北平的“爱”到底有没有说,其实在文章第二段开头已明确告诉了读者答案:说出来了。从“几乎”这个词中可以读出信息。只要让学生比较一下“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两种表达,就很明确。“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理解为“差点说不出,但说出来了”,而“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为一个肯定的判断,意思就是“说不出”。明确了这一点,剩下的问题就是理清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这可以和作者如何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结合起来分析。

先说老舍对北平“爱”的表达。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用“爱母亲”来类比。“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爱。“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第二层次,通过自己与北平的关系来表达。这在第一段中已有流露,“我的北平”就是最好的明证。“我的”,这是主观情感很强烈的一个修饰语,北平对作者来说,已不仅仅是故乡,更是作者生命的一部分。“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北平“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都积凑到一块儿”,作者已与北平融为一体。想说的实在太多,想夸奖的地方实在太广,“只是说不出而已”,此处的“说不出”当理解为“不知从何说起”。

第三层次,从这种爱的具体内涵入手来把握。这是“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由音乐与图画引起的爱”,带有怎样的特点?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我们常常用“陶醉”一词来定位自己的感受;看到赏心悦目的图画,我们往往用“沉浸”来描述自己的反应。这种时候,任谁也不会想到要用怎样合适的词汇来评价面前的音乐、图画,就像聆听精彩的演讲,演讲结束,第一时间常会有短暂的静场,尔后才响起热烈的掌声。并非没有感受到,而是忘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由音乐与图画引起的爱”就是这样一种悠长悠长、舒舒缓缓、沁人心脾又有点怅然若失的,能引起人无限遐想的情感。故此处的“说不出来”可以理解为陶醉在其中,沉浸在其中,忘了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一如陶潜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恐怕是“爱”的最高境界了。

由此,可以理出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的原因,原因有三:

其一,爱到极致,难以言表。这是从爱的程度这一角度定位的。

其二,爱得太多,不知从何说起。这是从爱的范围这一角度定位的。

其三,陶醉爱中,忘了表达。这是从爱的境界这一角度定位的。

“爱”是一首歌——老舍《想北平》情感剖析

读老舍的作品,就像听一首传唱于集镇小巷的情歌,绵长得让人伤神,真挚得让人心碎。《想

北平》便是这样一篇表达真爱的文章。

老舍爱北平,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在他写作的41年里,虽然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但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如果说这些作品思念北平是间接的,那么,当老舍凝神静思他的北平时,又该如何表达这浓烈的爱意呢?

扣问心门——爱在反思中千回百转。

老舍并没有像通常回忆性散文一样,开篇便描绘故乡的山水草木以及风土人情,而是在审视自己对北平的爱之后,郑重地承认:这是一份说不出的爱。

首先,知道得太少无法说。老舍开篇便说:“要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有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如此着笔,一显真挚,二则有自责和遗憾

之意。

其次,爱得浓烈无从说。老舍说:“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是的,爱是个情感词,是兼杂感性和理性的,纸言片语是难以道清言明的。但老舍还是说了,他在反复的体验中感悟到这种爱正如爱自己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这里作者运用了类比法,将个人的、抽象的情感转化为人人熟悉的、具像的对母亲的爱,其爱的程度不言自明。

再次,言语贫乏无能力说。老舍似乎在以一种自责的口吻批判自己,责怪自己无法言说这份挚热的情感。在深沉的反思之后,他捶打着自己的灵魂,并表明了一个热切的愿望:“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他又说:“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然后,他又面带愧色,遗憾地说自己辜负了北平。其实,老舍并非没有美好的言语,而是诗意地表达了自己

对北平的爱。

敞开心扉——爱在倾诉中缓缓流淌。

老舍在经过反复的咀嚼与思忖之后,情感的闸门已经积蓄到不得不开放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对北平的爱意:选择平凡的事物,在对比中突出北平的特点。他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罗马、堪司坦丁堡等世界名城比较,从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品味着北平的滋味。这份爱是自我的、偏执的,在老舍的眼中连草花儿、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这些平常得几乎被人们忘却的东西,都胜过了其他城市。他说“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他甚至强烈而固执地说“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在他看来北平城复杂而又有边际、热闹而不失安静,人为之中显自然,花朵菜多果子多,舒适、自由、自然。他没有写故宫、颐和园、紫禁城,而是选择了生活,更是选择了平凡与真实,因为爱是生活的,也是活生生的。

收拨心弦——爱在断想中余韵悠长。

老舍在回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诉说着绵绵的爱意,当他由衷地感叹道“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时,他的思绪凝固了,可这清福又在哪里呢?此文作于1936年,当时老舍正在在青岛教书,身在异乡无法享受北平带来的清福。更为糟糕的是,当时日寇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国家危如累卵,北平危在旦夕,假如家园沦陷了,又如何享受这份朝思暮想的清福呢?!

想到这里,老舍感受到一种摧肝裂肺的阵痛,含着热泪写道“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然后几乎是带着哭腔嘶哑地说:真想念北平呀!结尾虽仅16字,但字字含泪,句句带血,让

读者回味无穷。

《想北平》的评点式教学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如脂砚斋批注《红梦楼》,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等,其中很多批注切中肯綮,见解独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评点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文本研习的一种方式。《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首篇散文,是老舍旅居青岛时抒写对家乡北平的真挚思念之情的一篇小品文。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借助对话栏运用评点的方式深刻领悟“家园之思”这一独特的人文内涵。

记得我第一次上《想北平》时,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的,先由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接着介绍老舍及作品,然后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要求找出直接体现“想”字的句子。最后逐段朗读,讨论,总结归纳。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既有学生的朗读,又有问题的探讨。但由于学生对这样一篇看似明白如画的语言,直接明了的感情,难以真正喜欢,加上我的整体设计死死捆住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兴趣索然,我很无奈!

后来,学校一位名师上《想北平》示范课,使我茅塞顿开。他的教学设计其实十分简单:先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老舍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用文章的几句话印证自己的看法。学生默读后发言很积极,他们分别从文章中找到了能印证自己初读感受的句子。但由于学生对课文把握不深,朗读的体验不够,所以他把学生引导到第二个教学环节——评点法。他先就教材的编者对课文的评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比如说第49页“对话栏”评点“北京是老舍的故乡,是他文学创作中主要的描写对象。……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熟悉的地方总是亲切的吗?亲切就能产生好的作品?我对临海多么熟悉呀,但我并不能写出好作品。又如第50页“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京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这不是废话吗?……我觉得这些评点没有把握住文章的本质,希望通过大家的深入阅读评点来把握这篇文章的本质。那么如何评点呢?他先举出三个范例,让学生写在文章相应的地方。范例一:第一节前半部分主要写“我的北平”,后半部分主要写我眼中的北平,构架简单而不失灵巧,“我”的强调便于表达对北平的深情;范例二:圈出这几个词“捡着”、“躲开”、“廿七”、“牛的一毛”,用“捡着”而不用“选择”,用“躲开”而不用“回避”,用“廿七”而不用“二十七”,用“牛的一毛”而不用“九牛一毛”,可见作者对口语化追求的苦心孤诣,老舍散文语言的北京味也体现在这里;范例三:“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况且”引出,以“呢”收尾,本是平常事情显出自豪,可见老舍感情细腻。然后请同学仿照范例,再次深入课文自行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评点。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约5分钟。最后,学生互相交流评点,教师总结。整个课堂活泼生动,学生思维不断运转,时而沉思,时而颔首,时而微笑,时而有所领悟……在活动中他们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内涵,也找到了

学习语文的乐趣。

仔细思量,他的课堂之所以活泼,我的教学之所以沉闷,恰恰是他运用了评点的方式,通过活动体验、对话交流,真正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对家园的体认。评点法正是使课堂“活起来”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体现新教学理念,充分给学生自由与时间,以评点法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字斟句酌,揣摩玩味,调动自身生活积累和语言感悟,创设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情景,充分开展多方面的对话交流,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运用评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先自己反复研读文本,对其中的关键点试着进行评点,力求深刻独到;然后举一个从重要词句品味写作手法的范例,启发学生怎样进行评点,从感性到感性传授评点法知识;再让学生细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画出圈出,试着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评点,写下自己的体验、想法;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个人的评点,从准确与否,深刻与否,精彩与否等方面评选出最佳评点;最后修改自己个人的评点并推荐小组最佳评点与全班交流,选出《想北平》的评点获金奖。当然,在小组评点的过程中,我又把我的评点抛出来让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内容、主旨结构、情感意蕴、技巧风格等方面进行评点。总之,这一节课尽管学生的评点有些稚嫩,甚至偏失,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彰显,兴趣得到激发,他们也学会了对一些看似淡而无味的语言深入其肌肤,感知其韵味,揣摩其情意。在评点过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文本的意义产生应有的魅力,写出了许多独具魅力的评点。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用评点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与文本、与评注本对话,把自己对文本言语形式之美的品评、揣摩之所得用简明扼要的语句记录下来,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当然,评点法的运用不在于形式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要以一定的文学底蕴为基础,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为根本,逐步养成评点的习惯,也就学会了阅读的方法。

推荐第7篇:也说反腐

腐败的根源与反腐的方略

张传强

(2014年4月21日)

腐败,原意是食品因变质而产生臭气、刺激味和毒性物质的一种自然现象。腐败也指人的思想陈腐或行为堕落,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这里谈谈后者。“腐败”指的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动机、方式与后果,都有较为明确的界定。腐败的实质是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当某个群体感到其核心利益在正式政治体系内被忽视或被认为是非法之时,这一群体的成员就会被吸引到那些获取影响的非正式渠道中去,而这些渠道又往往以腐败的形式表现出来。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下面浅谈一下腐败的危害、根源及对策

一、腐败的危害

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

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腐败危害国家,同时也给伤害家人。有专家指出:“说起腐败,人们往往想到贪污,其实抢劫也是腐败的一种类型。早期资本主义列强贩卖黑奴、剥削工人、大搞全球殖民地、掠夺全世界的原材料、能源、文物,这不是腐败吗?是腐败。”在中国一些像房地产及其类似的不法商界,让多数国人的积蓄或者说血汗钱都掠夺到自己的腰包,不是腐败吗?也是。

二、腐败的根源

党务政务的监管体制不规范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原因之一;亲情文化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文化温床;法治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腐败无处不在。它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另外还体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仁等,这些腐败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对社会以及对人类发展本身危害极大,具有鲜明的新型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发表署名文章,当前中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

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

文章建议,我国要尽快制定并实施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要报告本人、配偶及由其抚养的子女的家庭财产,包括大额现金、存款、有价证券、房产、汽车、债权债务等主要家庭财产。中央巡视组采取例行的抽查制度,如每年抽查1%-5%的领导干部的个人财产。对抽查发现的不如实申报的干部,一查到底,这种不确定性的威慑力比简单的惩罚措施更大。对于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须在一定范围、一定层面上对其财产予以公开公布,对未公开、公布的财产,一经查明予以没收充公,并取消三年提名资格。具体表现:

一是群体化 。 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引发所辖地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其主要特征一是涉案人员众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三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二是高官化。据公开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共有3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年均7人。2009年全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

三是巨额化。腐败涉及的金额巨大,动辄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元。2009年已基本查明涉案的3l位国企企业家犯罪涉案金额累计达34亿元,人均高达l亿元;其中涉及贪污、受贿的国企企业家30人共计贪污、受贿9.3亿元,人均3109万元;涉及挪用公款的国企企业家9人,累计挪用公款12.9亿元,人均1.4亿元。

四是期权化。“权力期权化”交易的是一种“权力”,其不直接涉及钱物,因而形式和过程隐蔽,相互兑现往往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如高薪任职、分给股权、优厚待遇等。

腐败分子进行权力操作可用“扶持企业、促进发展”为借口,即使损害国家利益也可用“改革代价”遮掩,过程隐蔽,其交易方不是在职干部,甚至可能不是其本人,对象和内容都较为隐蔽。“权力期权化”改变了腐败获利的时间和方式,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资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变现可能。

五是潜规则化

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消极的因素是滋生腐败的条件,如“潜规则”文化在官场流行,很多行为规则不公诸于世而是如“黑市”交易,公诸于世的规则,大家又不遵守。同时,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消解制度的倾向,在现实中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还有“圈子”文化,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入围的干部争宠,不入围的干部被剔除,这种示范效果迫使大多数干部去遵从新的游戏规则。从追求庇护到跑官买官,并按照这一游戏规则提供的激励机制来作出行为选择,使正直干部越来越难以生存。

六是国际化。有的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有的利用国际间法律的差异,国内犯罪,国外洗钱;有的以境外商人为合作对象,在为对方牟利后,在境外“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一些涉案的党政干部特别是关键涉案人员一有风吹草动即随时出逃。

“裸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任职期间有意送妻儿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后立即逃往国外的腐败谋略。某些干部利用出国考察机会滞留不归的情况更是暴露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长。

七是新型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拍卖等方面的反腐败措施比较少,导致新兴领域腐败案件频繁发生,在这些领域中,腐败呈现出金融化、虚拟化特点。

与异性直接相关的腐败现象不可轻视,中纪委研究室原副主任、中纪委北京培训中心原主任、原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刘春锦指出:受处分的厅局级干部中,90%的落马贪官都有包养情人,甚至有多个贪官共用一个情人的现象。

八是学术化。学术腐败是90年代之后,风靡的一种社会现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存在严重学术诈骗行为。专家认为:要整治学术腐败,必须引入学术死刑,一有腐败,让你永世不得翻身,乱世就要用重典。

三、反腐的对策与思考

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我们党和人民的政权就有可能被葬送。反腐败斗争是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的特殊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腐蚀与反腐蚀、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政治斗争,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政权建设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任务。如何加强法治监督,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的问题?对策是: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反腐的根源。

腐败是从权力者思想腐败开始的。腐败的产生首先是思想的堕落,克服腐败现象必须狠抓思想教育。这是从内因入手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性工作,是从主观因素上根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当前,尤其要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中纪委关于党政干部廉洁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发展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成为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2)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的政治信仰和理论修养,以党风促民风,影响带动机关作风建设,让正气压倒邪气,使共产党员经受住金钱、物质、灯红酒绿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考验,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反腐长堤。(3)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权力主体职业道德水平。国家的一切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主体只是代行权力职能,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并把它奉为职业活动的行动指南;要磨炼职业道德意志,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辨别善恶,分清美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养成职业道德习惯,把道德规范变成自己高度自觉的要求,使自身权力的行使完全符合社会的要求。(4)加强法治观念,使权力的运行法治化。深入“四五”普法,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而不能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是领导者以言代法。要通过主观世界的改造,消除权力者主观腐败动机,矫正“不满足”、“攀比”、“侥幸”三个心理倾向,使权力主体对腐败行为“不愿为”。

(二)、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反腐败的基础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如果思想防线不坚固,经不起诱惑,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想腐败轻而易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败。

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制订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规则,明确行政自由裁量的范围、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重大行政裁量行为必须经过咨询、听证、决定、审议、复核和监察等环节。同时,必须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规则、公开办事机构和人员、公开办事程序和方式、公开办事结果和依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凡是设定审批权的事项,必须设定严格的审批条件、审批范围和审批程序。

完善和强化党内纪律监督。党内纪律监督是在党的上下级之间、党员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纪律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进一步加强纪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纪律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内民主,强化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

(三)反腐败的突破口: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腐败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和突破口就是构建国家廉政制度。一个国家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采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腐败的程度多么严重,建立国家廉政制度对于医治腐败仍具有普遍性意义。这既是人类反腐败智慧的结晶,又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

当前,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党的内部运行机制、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滋生腐败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以制度创新来根治腐败,使腐败由“低风险、高回报”转变为 “高风险、低回报”。首先,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是廉政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和经济审计、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回避制度、

加强组织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等。其次,从党的内部建设来看,党需要“自我改革、自我创新、自我转型、自我建设”;从党面对的外部挑战来看,党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主动转型、从严建设”。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出台与实施,就是党为遏制腐败而构建的一种预防机制。因此,我们要完善党内外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完善党的举报和申诉制度等。最后,就政府职能转变而言,就是要逐步建立与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适应的制度与机制。换言之,就是要建立、完善与创新制度,逐步实现政府由“越位”、“缺位”、“错位”到“定位”、“到位”、“正位”的转变,从计划手段、行政手段调节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为主,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从而在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温床。

(四)完备的法制是反腐的保障

为反腐败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基本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其中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即严密立法、严格执法和严厉制裁。要真正做到“三严”,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当前,中国反腐败的法制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反腐败实践的需要。虽然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法规、条例和规

章,但是这些法规、条例大多散见于宪法、刑法等法律之中,迄今尚未形成一部完整的反腐败法律。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强立法建设,为预防和惩治腐败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健全法律体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一是要把反腐败斗争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使之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二是要随着形势发展及时制订行为规范,供广大党员干部遵守。尤其要发挥党内法规较之国家法律更加及时、灵活、针对性强的优势,把国家法律不便做出规定的问题及时从党内法规的角度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这样做,既有利于监督约束党员干部行为,也有利于保护党员干部。

依法办事是靠法治反腐败的基础环节。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不依法办事,就容易违背人民意志,产生腐败问题。这就要求国家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公务活动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随着依法治国及“法治江苏”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逐步法定化,依法行政越来越成为政府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和要求。因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廉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要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法规制度的实施。有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

风的发生,并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法规制度,而是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使这些法规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要依靠法治反腐败,就必须保证各项法规、制度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依法严肃惩治腐败。以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通过依法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发挥案件查处在预防和遏制腐败中的警示作用。总之,要通过严格的法治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使腐败分子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推荐第8篇:也说感恩

也说感恩

感恩节刚刚过去。什么是感恩?向谁感恩?为什么?

感恩是一个人自觉为人,自我感觉到价值的行为。中国自古就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说法;禽畜都懂感恩,何况人?感恩要认识到对你好的人,怎么对你好,你应该如何回应这份好。感恩不仅是想到,说到,还要做到。但想到是最基本的,最起码的。没有感恩的意识,遑论其他。中国人原本不擅长说出心中的爱或感恩,尤其是男人,但随着社会的开放,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不再羞于将感恩或爱说出口,说总比不说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对方能体会你的爱或感恩。做到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不仅取决于主观上是否肯做,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懂得感恩,除了会收获正面积极的回应,更重要的是会让自己对自己有个正面积极的评价。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不喜欢你,但自己永远要喜欢自己;甚至就因为全世界没有人喜欢你,你才更要自己喜欢自己。所以说,懂得感恩能让你感觉到自我的价值。

当然首先是要向自己的父母感恩。感恩节不是中国本土的东西,但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将自己的生日当做感恩节,这与西方是不一样的。我们不是没有感恩节,而是人人有自己的感恩节。生日,古称“父忧母难之日”。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各种关系中。中学的政治课本中就告诉我们,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进步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有的是经由人种、地域等原因结成的,如我们同是中国人,都是龙的子孙的说法;有些是因为工作、交往、情趣相投而结成,如同事、同学或朋友;有的是因为法律而缔结,如夫妻、买卖双方、合伙人等;……但比如因法律而缔约的关系,是可以再次经由法律而解除的,但父子、母子关系能凭法律而解除吗?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向父母感恩,感谢他们给了我们躯体,给了我们抚养,给了我们童年的种种……我小时候读过一篇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将爱分为三种:父母之爱为第一等,给予全部,不求半点;狗对主人的爱为第二等,给予全部,所求仅一条肉骨头;情人之爱为下等,盖因给予与索取是对等的。这种分法固然有失偏颇,但不无道理。

其他我们要感恩的,皆来自于那句古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对父母的感恩是不需要费力去思考或选择的,但对其他人的感恩与否需要我们有正确辨识的能力和标准。比如教师,现代社会里的教师更多的是一种职业,是拿薪水的,不能与过去时代与天地君亲并列的那种地位相比,所以也不能感恩到那种程度。同样是教师,严格要求你甚至管教你的才是值得感恩的。有个寓言:一富户,弟兄五人,独守一苗,溺爱备至。一日,其子爬上路边大树,冲过往行人头顶便溺。先遭污秽者为一书生,书生怒,但无可奈何,摇头而去。其子大乐,自以为得趣。再之者为一行商,初而亦怒,继而笑以翘指,并糖果点心置于树下以褒之。其子诧而似悟。三之者,一强人,背负巨斧。怒而斫树,获之两分,置尸路旁。这个故事告诉为人父母者,既不可像那书生一样教而不得,更不可像那商人一样,溺而害之;与其将来招致杀身之祸,不如自己做那强盗,先行严教,毕竟虎不食子,父母总不至于害了孩子的性命。这些是让你明白,对你严格的教师才是对你好,才值得感恩。

至于朋友,有诤友、腻友、密友、贼友等之分。需要你慢慢体会,总结教训,习得经验。总之,自己要有主见,任尔千般诱惑,我有一定之规,不失本心就行。 感恩不要成为负担,即使是对父母感恩。古人有割股疗亲,其实想想吧,父母爱你,若你损伤自己而作感恩,反置亲心以何伤?你自己不快乐,有负担,父母必因此而忧心,感恩之举就成南辕北辙了。再比如现在流行的“谢师宴”之类,其实你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就是对老师的最好报答,让他面上有光,甚至现代社会里,还能给老师带来利益,奖金多啊,加上平时言语举止,恭敬有礼,这就够了。所谓感恩不可过分,过犹不及。朋友之间,感谢要及时,要视彼此情分及对方为人特点而定。真正的朋友千万不要滥,三个足矣。而且这是需要时间的,需要时间一起去经历过事儿的。千万要警惕所谓的“一见投机”,就觉得是过命的交情了。不是有句流行的话说,朋友就是用来出卖的嘛。

女人善良,男人懂得感恩,这是行走社会为人所认可接纳的底线。马克思说,人首先是社会的。就是说,人是群居的,不能孤立。

(拉拉杂杂写了这些,不知你能理解多少,总是叔叔的一点心意,慢慢地在生活中验证吧。)

另:我故意用了半文言的形式,算是考考你文言阅读的水平如何。以事寓理,是春秋诸子百家最常用的方法,你可以从书店或网上搜一些这方面的文章读,如荀子,庄子或韩非子的文章。有名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荐》,高中课本有选好像,出自《战国策》。这种写作方式就是类比。学会类比的方法,不仅思考问题,尤其是对你将来考试作文是很有好处的。

推荐第9篇:也说节约

也说节约

眼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话题讨论正浓,反思过去,我们需要做的确实很多。关掉长明不用的灯,关掉白白流淌的水;吃尽碗里最后一粒米,喝尽瓶里最后一滴水„„常言道:“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我们应该牢记警言,我们应当身体力行,比节约,不比阔气!今天你节约了吗?

推荐第10篇:也说拜年

也说拜年

拜年,这是一个古老而又陈旧的话题。

最初的拜年可能是看看亲戚们是不是被“年”吃掉了,后来的拜年则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由于当时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只好相互走走,加深感情,正所谓的越走越亲。

我们这里原来大年初一是不出门的,一般就在本村互相拜年,唠唠家常,说一些“发财发财”之类的客套话。最高兴的当然是小孩了,不管是谁家,也不论大人之间有无过节,挨家挨户去拜年。到不是小孩特别有情意,是因为去拜年主人都会拿出香烟和“果子”出来招待。平时小孩是不能抽烟的,初一可以,我们这里的风俗,初一不能打人,也不能骂人。小孩便钻了这个空子。小孩抽烟多半是为了好玩,看大人抽也学着抽,更多是一伙小孩大家比谁得到的烟更多。另外还能得到一些如炒豆子、炸署片、麦芽糖这类的“果子”。记得小时候,我与同村的小孩子一起去拜年,我们一共拜了九个队,拜到的东西将所有的袋子都装满了。这么多东西当天肯定是吃不完了,于是装到口袋里留到以后慢慢吃。想不到夜里老鼠就来帮忙了,吃了“果子”不算,还咬破了初一刚穿上的新衣服。初二早晨被父母发现了,挨打是少不了的,哭一阵,脸上还挂着泪花,然后便高高兴兴跟着大人一起到外婆家拜年去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在与时俱进,如今人们把拜年也注入了很多新的“生机”,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和效率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亲戚之间相互拜年的重要性正被朋友之间、领导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拜年所替代。就是亲戚之间或是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拜年比给老人拜年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虽然大家初

一、初二或初三等也都去老人家里,但真正在一起说话和尽兴玩耍的却是同辈人,老人的家只是为子女们提供了一个娱乐场所,而且还有免费的饭菜。也许子女没有考虑什么,也许子女们会说让老人看着他们在一起其乐融融不也就是一种快乐吗?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想老人表面上的快乐是一种无奈的悲凉。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人自私本性使然,不管是对待他人还是自己的父母,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子女和老人之间代沟的原因。

近几年,各单位“团拜”热潮正在兴起。“团拜”之初衷,就是想减少和杜绝“私拜”,让大家从繁重的“拜年忙”里解放出来,并尽可能地减少和杜绝腐败的机会,所以在大力提倡。但事实真如所想吗?非也。“团拜”并未影响朋友之间、领导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私拜”紧锣密鼓地进行。该“私拜”的就是“团拜”了,也要再“私拜”,这一拜里有很多的意义和功能,非“团拜”所能代替;该当面拜的,电话里也要拜,短信里也要拜,此所谓:“拜”多,人不怪,加深“:”和记忆是最重要的。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我们制度缺失所致,因为“:”可以掌控下属的命运,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利益,而人又都是自私的,所以不拜行吗?“团拜”形式要走,“私拜”潜规则更要进行,当然“私拜”可不单是说几句祝福的话而已。

由此可见,拜年就显得很累人了。俗话说,“过年容易拜年难”,这话一点也不假。(有所借鉴)

第11篇:也说端午散文

上午,老伴买菜回来,顺带捎了一把艾叶,说是时候该挂上门楣上了。这才意识到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坐下来,打开电脑,便有点想说些什么的欲望。那就顺时应景说说端午吧。

端午的由来除了普遍认为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外,另有迎涛神说、龙的节日说、恶日说等几个版本。究竟哪个版本正确或更接近正确答案,史学界已争论了许多许多年,至今几乎也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就难下定论了。我们自己民族的节日,自己都没弄清它的由来和定义,听起来几乎有点可笑。但韩国人却在我们的糊涂中,意志坚定地说,端午节发源于韩国,是韩国人的节日。倒让我惊讶万分。不论端午属于哪种版本,但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吃粽子、划龙舟了,是有据可查具铁性的事实。那时的韩国还只不过是一片蛮荒的烂泥沼泽,连最低码需求本能的动物都难以生存,哪来的人类活动痕迹?没有人类活动痕迹,哪来的吃粽子、划龙舟习俗?所以,韩国人的扯,可见一斑。

说到端午,脑海里立即会浮现二件事。一是吃粽子。二是看划龙舟。

关于吃粽子,在今天几乎并不稀奇了。现在不论什么时候,也不论是在超市、餐馆,甚至大街小巷的流动小摊上,随时都可以看到粽子的身影。而且品种丰富、外观形美、包装精致。不知怎么回事,现在吃粽子是方便了,但怎么吃也再吃不出“粽子”的味道。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到端午前,母亲就开始忙碌着筹备包粽子的原材料。比如,粽叶,母亲不会随便买街上出售的粽叶,而会提前几天自己回乡下老家去采摘家乡老宅后面竹林里最新鲜的嫩竹笋壳叶,这种叶因幼嫩又还没到抽出竹绒的时候,所以不会有竹笋的涩味。采摘回来用井水浸泡一二天左右,将竹笋的醒味除去。然后,再用老家的糯米,拌上春节腌制后一直挂在厨房梁上任土灶烟火长久熏染的腊肉丁、用灶火余温纹焦脆后的花生末,及芝麻、青花椒末、豆末等,在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包好,用温火慢慢地煮上一整夜。到端午早上,我们一觉醒来,便闻到浓浓的粽香,然后围着灶台,恨不得连粽叶也一起咀嚼下肚里。那时候的粽子,才叫那个真正的香。剥开粽叶,竹笋的清香扑鼻而来。细细的咬上一口,糯米的粘腻、腊肉的熏香、花生、芝麻、椒末、豆末的滋味交相生辉,直刺激着味觉翻江倒海,便有一种舍不得吞下的留念。

再说划龙舟。在我的记忆里,端午看划龙舟,简至可以与春节放鞭炮比美。龙舟从高滩嘴出发,顺江向白滩渡口划去。龙舟上的青壮汉子赤着上身,尽情地展示着男性雄健的肌体,头上分别缠着用以区分参赛队伍的包巾。划舟动作刚劲有力,荡浆挥舞整齐划一,鼓劲的呐喊声铿锵豪放。配合着龙舟头上巨鼓敲出的震天声响,沿途观众人山人海,或鼓掌加油,或喜笑颜开。我们一帮孩子也顾不了是不是会被江水打湿了鞋,追逐着如飞的龙舟在江滩边狂奔,一路嬉笑,便象打破了一罐蜜汁。

记得,有一年,我们学校新来了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姓陈,我们都叫他陈老师。陈老师具体姓名,现在已经想不起了。因为陈老师年轻,我们一帮平常调皮捣蛋惯了的孩子,根本没将他放在眼里。还经常在该他上课的时候,偷偷往讲台的抽盒里放进一只小老鼠,待他讲课从抽盒里拿粉笔,老鼠就会跑出来。陈老师虽是男的,但却非常怕老鼠。每当老鼠从抽盒跑出,陈老师便会被吓得不敢动弹。我们则非常开心地哈哈大笑。就是这个胆小的陈老师,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参加了划龙舟,而且在龙舟戏鸭中,一人独抢了三只戏鸭,夺得了头冠。从此,我们再也不敢小瞧陈老师,而且还慢慢地喜欢上了他。我的语文成绩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好转,并逐步得到提高的。

“*”之后几乎不怎么划龙舟了。倒是这些年又开始兴起划龙舟来了,且一年比一年规模大气派大,但却多了不少商业元素,怎么看着怎么别扭。例如,好好的一个龙舟赛,龙舟舟身上涂满了广告、划舟队员服饰上印着广告、赛场四周更是广告林立,让人弄不清是来看龙舟比赛,还是在逛商品展销会。更令人诧异的是,赛段显著地点都搭架起五颜六色富丽堂皇的“观礼台”,坐上一大群官吏商贾。然后在台后数米远的地方用橡皮绳子拉出一条隔离带,禁止平民百姓越界。如此,老百姓就只能远远地站在台后,不是看龙舟,而是看着官吏商贾们的后脑勺。当然,你要不愿意看别人后脑勺,也尽可登上“观礼台”觅得一只塑料小凳,不过,这个小凳几乎不那么好坐,据说,每只小凳的价格通常会高达三五百元。

一年一岁一端午。一个民族历经了几千年沧桑,必然会有他自身的文化沉淀。传统节日的延绵,是古老文明的积淀,也是现代科学发展基石。尊重民族习俗,弘杨民族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让传统节日恢复本来面目,少一些人为附加的铜臭味,民族节日或许重现光彩。

第12篇:我也说勤奋

我 也 说 勤 奋

泰兴市鼓楼小学四(8)班 常溪岩

同学们对“勤”字都很熟悉。是啊!古今中外任何成功者手中鲜花的得到绝非轻而易举,都离不开“勤奋”二字。正如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还记得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吗?他从小刻苦读书,上大学时他更加勤奋 。有一次他来到图书馆,在那儿津津有味地看起书,不一会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时间过得真快,图书馆看书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到了夜晚,管理员爷爷要关门了,于是他朝里面大喊:“还有人吗?我们要闭馆了。”没人回应,管理员爷爷就关门了。直到陈景润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他才从书的海洋苏醒,准备回家吃晚饭,可他现在才发现馆里空无一人,门也被反锁了。而他没有着急,只是笑了笑,又继续看书去了。陈景润长大后就成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家,并摘取了数学上的宝珠“哥德巴赫猜想”。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勤奋刻苦的人。就说我吧,有一次琴行组织我们参加“南通市少儿钢琴比赛”。我和好朋友石俊凯都积极报名参加,我练琴非常刻苦。有一次石俊凯对我说:“常溪岩,我们出去玩吧!別弹了,一直弹下去多没意思啊!。”我对他的话置之不理,因为我知道弹琴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刻苦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才能信心满怀地去参加比赛。而石俊凯见我无动于衷,只好摇摇头自己去玩了。那时正值寒假,天气寒冷,弹琴时间长了,我的身子冰冷,手冻得僵硬,可我仍在坚持着。很快比赛通知单和参赛证发下来了,离比赛还有10天了。我更加刻苦地练习,十个指头在黑白相间的琴健上跳起了舞蹈,一首首优美的琴声传了出来。最终,我获得了B组二等奖,我品尝到了勤奋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我更加懂得“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的道理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朝着我们的理想,“勤奋”努力吧。

指导老师 钱青玲

第13篇:也说团队凝聚力

浅说团队凝聚力- 1

探,犹豫和对自我能力不确定的过程,所以首先需要的是团队对其的接受,包容乃至肯定,成员才会找到归属感。只有有了归属感,团队成员才会愿意去承担团队工作中的相关责任,并下意识的去维护团队的利益和荣誉。团队是成员成长的一个平台,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带着承担责任的心态,而不是纯粹的学习心态,因为团队是大家的,每一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来。因为如果成员没有主动去承担责任的想法,认为团队目标的实现只是主管或者负责人一个人的事情,那么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从而也否定了自己在团队中独有的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是推动我们个人职业发展的力量。

其次,团队要建立和谐有效的沟通机制。大家办公和生活都在一起,如果感到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沟通,否则会对工作产生负面情绪。当然了,这个沟通的前提,团队成员之间,成员和主管之间,一定要持有“包容,开放”的心态,本着民主的原则,首先要从自身找也原因,然后是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最后是本着解决问题,帮助他人成长的目的来和沟通。

团队要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独有的团队氛围(文化),培养团队成员整体搭配的团队默契,并为每个团队成员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团队领导人,应给予每位成员都能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破除个人英雄主义,搞好团队的整体搭配,形成协调一致的团队默契。要努力使团队成员懂得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重要性,

浅说团队凝聚力- 3 -

一个高凝聚力的团度,必定是由一群优秀的团队成员组成。当你意识到身边团队成员的优秀并愿意踏实去学习时,你离优秀也就不远了。

如果能做到上述几点,团队就能凝聚出高于个人力量的团队智慧,随时都能造就出不可思议的团队表现和团队绩效。

第14篇:也说家教家风

也说家教家风

家、家族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链接”,因而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有鉴于此,我国古代围绕家和家族产生了家谱、家训、家教、家学、家风、甚至“家政”(朱熹语)诸义,西方则有政治家族、军人家族、家族企业诸种。可是,由于长期困扰于两种似是而非的俗见,使得近代以来的中国家庭认识一直模糊不清甚至大谬不然。一种见解是,因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特征而使家和家族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包袱,仿佛不超脱其外则无以致中国之现代化。另一种与之关联的俗见是,家庭家族因其自然血亲的生命亲缘关系和特殊的群集属性而必与现代社会的公共化趋势相悖,非但无益于现代社会的制度秩序建构,而且有碍于现代社会的公共组织和发展。据此,有人甚至把“家庭本位”与“社会本位”视之为古中与今西之文明文化的根本区别之一。可惜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前者既未真正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也误解了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后者不仅误解了家和传统社会,也未能全面了解现代社会公共化的丰富内涵。

作为人类自我生产繁衍的核心单元,家、家族确乎难免其自然血亲的属性,但人类的自我生产繁衍决非纯粹自然的生命事件,它关乎人性、人道、人伦;而作为“社会细胞”,家庭也决非仅仅是社会组织的开端,更是社会文明教养、德行培育和文化传承的第一驿站。故此,家教、家风、家学才具有优先、初始、前提预制的特殊文明暨文化意义。顾名思义,所谓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所谓家风即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

无论中西古今,家教都是人类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初始、最基本、最具内在价值体认和内在认同连贯性的教育和教化。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养,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养育。《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家教是家风形成的基础,家风是家教效应即家庭或家族道德伦理风范和文明教养水准的外在显现,家训则是维护家风的基本规范体系。各家自有各家的规矩训诫,各家的家教方式、程度和效果亦有不同,故而各家的家风也会相互见异。但家教家风的内涵却互有重叠。一般说,勤俭治家、诚实为人、宽厚处事、崇学尊礼、温良恭让、善良宽容等等,当是诸家治持教养、光耀门庭的基本美德伦理。家学在传统社会虽未普及,但对于一些殷实富裕且崇文重学的家庭和家族来说,家学不仅可以形成传统,并且对家教之醇和家风之正大有助益。

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毋庸赘述传统社会家教之于民智开启(比如,蒙学)和民风淳化的历史经验,仅就现代社会而言,家教不单依旧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第一环节,更是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德行奠基。所以,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一个缺乏基本家教而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社会公民的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一如现代教育低下却能进入现代化先进行列的国家不可想象一样。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还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或国家遭遇道德文化挑战,民智待开、民风待举之时,家教和家风的地位和作用便更为凸显,更值得社会关注、激励、期待。易言之,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之家教家风的改进强化,必定大大改善和强健整个社会肌体的活力。即使在社会转型、国家巨变、民族遭遇危机的宏大进程和关键时刻,家教家风亦能发挥其铺石以开大道、培林以挽狂澜的巨大作用。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之于风雨飘摇的宋朝江山当是显证。

20世纪以降,中国家学式微,家族家谱渐消,家教则逐渐被社会政治道德教化所替代,因而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这固然是现代性文化挤压的后果,需要认真反思。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公共化程度越高,家教家风愈显珍贵。现代社会的公共化秩序不单单是宏观制度系统的强化和成熟,更根本的还需要公民美德的内在支撑。当代美国伦理学家麦金泰尔看得深刻:对于一个缺少正义美德的人来说,普遍的正义规范约束效果等于零。社会公共性确实具有其宏观结构的外在普遍性特征,但人格典范、道德先进和品格卓越同样是公共文化价值的精神根基,更是引领公共社会的内在价值力量。就此而言,家庭教养依然不可或缺,一如历史之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不可缺少一样。

第15篇:也说小学生作文

也说小学生作文

每每读那些高考的上榜作文,心中就会产生是一份敬意,还有一份疑惑,他们怎么就能在那短短的四五十分钟内写出那么优美,那么富有哲理的作文来呢?以我们江苏卷作文题目为例: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学生们要在四五十分钟内就写成一篇作文,那足以让人佩服,更让人称赞。只是我们只要稍稍读读那些大作家的故事,我们常被他们那认真积累,认真观察的态度所折服。而今,我们的高中生,他们一直生活在学校里,但却对社会、对人生有如深刻的感悟,写出如此引人深醒的作文。我们不能不说我们的文学天才真多啊,能对自己不那么了解的事发表如此深刻的看法。

我们的孩子都是天才啊!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读到一篇有关贪官自喻的硕鼠作文,那种深刻的揭示,让我们这些年近不惑的人叹为观止,十几岁的中学生能写出如此诙谐、深刻的文章,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他还是十几岁吗?还有写得这样生动形象,是我们那种社会的风气已经在学校里,在学生身边也如此猖獗了吗,如此才引发学生的深刻感受的吗?果真如此,那我们的社会的前景就真的太可怕了。好在后来听说那是篇抄袭的作文,若真如此,就让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毕竟我们的孩子还没有那么老气横秋,我们的校园也还比较单纯。

由此我们就不得想想为何我们的作文会出现抄袭现象,因为我们在要求孩子写自己生活以外的事。让孩子们写他们陌生的事,对孩子的作文要求太高,把孩子们的作文当作是文学作品来品读来要求,那又怎能写出来呢?可是又必须写出来,而且要写得好,有什么办

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读抄别人的习作。那么无怪乎,孩子十几年的语文学习学不会写作文了。

我们的作文要求太高了,就象潘教授所说的:我们应该有的是道德底线,这样道德在人们心中才更有作用,如果人人都以最高道德来要求,那么也就等于没有道德可言,因为那是只有圣人才做到的道德啊。同样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没有把作文当作生活应用来教学,而当作文学创作来教,以培养文学天才为教育目的,可就以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就想培养出一个个文学天才,那当然是天方夜谭,无怪乎孩子不会作文,讨厌作文,因为他们在做根本不想做的,也不是有能力能做到的事。而且由此我们培养出来的也很难是有个性的、有独立创造性的新一代人,更多的可能是一群有高能力的鹦鹉。因为他们从学习写作文开始为了获取高分,就如此培养了。

由此让我想起了陆处长谈到作文问题,还有改试卷时同事们谈到了苏教版作文编排有问题,没有人教版好。原因有二:

一、作文不好指导,学生不易掌握;

二、不能有助于学生事情写具体写生动。原人教版的编排,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或人、景分类学习,能让学生写具体,写形象,能写出好作文来。

粗粗一听,似乎很有道理,可再细细想想,其实原人教版就有这种培养文学天才的倾向,再加上我们老师在指导、评价时要求过高,那也就实实在在成了培养作家、文学家的作文教学了?可是我们是在要孩子们成为作家、文学家吗?不是的,是要求孩子们能在生活中灵活动地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明白,有时简洁更好。并不一定需要把事情写那么具体做什么,把人写那么生动形象。我们学语文是为了什么?就是运用语言写清自己想说的话,让别人一看就明了。

这样想来,苏教版的作文编排其实是很符合我们普通人的学习了。它充分注意了语文的应用性,就拿我们现在刚教的四个习作来说吧:

我的建议、雏鹰争章(实际上是一个推荐)、我的发现、记下大家讨论的关注的事(实际是会议记录)。都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孩子们把这些学会了,以后在生活中就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语文为我们的生服务。

关于不能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校长组织我们去春游,回来后要我们每位老师交一篇心得。于是个个退缩,不得不交时,有的请人代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东拼西凑。总算过了关。想想校长只是要我们交心得,并没有提要求,什么一定要生动形象,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我们都亲身去经历了的,尚且如此。学生们呢?我们要求他们写的人和事,他们都经历过吗?恐怕大部分没有,再提出要写生动,语言要优美等等,他们能做到吗?我想除了背作文,到作文选上去七拼八凑,别无其他快捷的提高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方法。那么这样得来的“好”作文算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了吗?肯定不能。相反还影响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产生了厌恶写作的心理。我们老师自己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而苏教版教材呢:它只要求孩子们能运用语言说清自己要做的事情,学会一种应用文体,如果我们老师评价得当,应该能激发孩子们的写话热情。于是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说一句:不要对小学生的作文提太高要求,特别是考试作文。为什么不把作文的分数放得高一些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压低分数我看除了打击学生写作积极性,对写作产生害怕心理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一、用好教材,让孩子们爱上作文

写好作文,一方面要有大量的素材积累,还要有自己本身的语言积累。俗话说:“文由心生”。自己没有写的欲望,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同时我还觉得在小学阶段要求每个孩子写出好文章是不现实的,但要求孩子写清自己的建议、想法、记下会议或事情讨论的情

况,还是有可能的,同时对孩子们的将来来说也是有用的,因为我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作家文学家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因为少数,而要求大部分都做到。

另外,如果我们老师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也在为本次的习作做进一步的准备。像习作四的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为习作四记下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和精彩、有效的发言,做了一个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写作,这样会有内容可写。相应的还有:练习一中的“推荐和自我推荐”是让学生建议班级中哪些同学能担任班委,同时又为习作二的推荐提前作个准备。所以好好上好口语交际,对学生写好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心灵的交流。

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同样我们也能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发现生动鲜活的东西,那是非常感动人心的东西。如前一段时间读到的《种太阳》“奶奶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种下妈妈的照片,希望能得到我亲爱的妈妈。”这是一个小朋友写的,多生动,多感人啊。如果我们的作文是告诉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情,那我们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写作,同样也会看到出乎我们意料的动人心弦的好文章。

想起在行知小学杨校长带回的新加坡孩子在行知基地活动的作文,非常朴实,有些甚至是流水帐,可是你从中读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片断,那些只有孩子才说出来的话打动着你的心房,可是如果让我们的老师来打分的话,那一定分数不高,如果再评讲一下,那恐怕孩子的作文是一无是处了。不过新加坡的老师什么也没做,他们只是把孩子们的作文装订成册,放在那里,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呵护的是孩子们的一份真心,一份兴趣。无论孩子写得怎样,那都是他们真实的想法。那都是我们应该保护的,因为我们保护的是一个个稚嫩的心。这就是所说的“原生态”

作文了,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那些作文少了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词语,深刻的思想,但却多了很多清新自然,触动你灵魂的东西。而这正是我们老师要去呵护、培养的东西。

三、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厚积而薄发。

四、多一点呵护,少一些打击。

教师也要彻底地改变评价的要求,一切以学生需要为要求。

第16篇:也说寒假作业作文

也说寒假作业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也说寒假作业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随着期末考试最后一门课考试结束铃的打响,寒假开始了。

寒假,一个多少学生期盼已久的日子。但是是寒假就有寒假作业,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寒假作业。

首先有一个问题,寒假为什么要有作业?答案显而易见,是为了不让学生在寒假中因为无限制的.玩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每天都能动动笔复习一下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这样的话,在下个学期中就能有一个好的开头。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寒假作业,真的是所以学生不折不扣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吗?真的是所有学生按计划表是哪一天,干什么,家长签字等一系列工作做完吗?答案一定是不存在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是一个比较贪玩的人,每次寒暑假作业都是在假期的末尾赶出来的。我相信像我一样,整个假期都在玩,最后赶作业的人会非常多。那么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选择在最后做作业,而不是,在假期中,每天做一点,每天做一点?是学生懒吗?还是说,学生太贪玩了,或者是说学生有拖延症?归根到底都是他的那颗心在作怪。真正想学习的人,一定会趁假期弯道超车。而最后做作业的人,不能说他们是否好学,至少说一点,他们对自己太放松。

那么寒假作业,对学生来说真的有用吗?我觉得有用但是作用并不大,因为大部分学生,哪怕是按照老师要求认认真真做了,第二学期也不会讲答案讲过程,因为时间太紧了。几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把上学期学的知识再复习一遍。而没有认真做的人吧,他们也只是把做好的作业抄一下,或者胡乱写一写填满就好。这样认真做作业的学生。也许在期初考试中,可以领先寒假末尾做作业的学生。但是在学期期末考试中,提前做作业的孩子,一定比最后做作业的好吗?答案显然是不一定。如果假期末尾,做作业的学生,在新学期中上课认真听讲,平时作业认真做认真复习的话,可以说有很大的概率可以比假期作业的人成绩要好。也就是说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寒假作业并不能使你第二个学期成绩就好。换句话说就是寒假作业,作用不大。

那么,寒假作业到底有什么用?我觉得唯一的作用也许就是在学生潜意识里面有这个东西,提醒孩子快开学了,是时候动动笔了,该收收心了。仅此而已。关键还是看学生在学期中的表现,一个寒假并不能决定什么。

第17篇:也说一叶障目美文

中国的文化是很狡猾的,不知道老祖宗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智慧!创造的语言,成语,文字,寓言,典故,诗歌,绘画。。。。。。都无不透着人性的深深内涵,义意双关,意境高远;时而直白,时而隐喻,时而顺来,时而逆反。。。。。。其哲理,其蕴意,甚致是天意天理似乎也都被纳藏在其中,真个儿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难怪单就文字就能令老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自己把自己搞晕!难怪有许多学者和文化人进去了就是出不来。出不来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祖宗传承下来的这些东西毕竟不能代表着你,你只可以去心领神会,好好消化于它,长出翅膀飞还得靠你自己!学不能成呆成僵,理解化灵化活才是置顶!所以,你出不来只是被醉倒!这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不幸,只因一个人真正要完美,要真实,一定是比这文化来得更多,更广,更无限度,于你非刀刀见血不可。因此说,读懂文化才晓文化仅仅是借灯和借路,人不可去醉!对中国的文化只能用心去读,用心去懂则成智,而不能单凭地用感情去品,单凭用感情去品往往一情愿,这样,你就很可能被醉倒了。当然,这对于哪些崇洋媚外的人来说倒是不知要幸运多少倍,因为,他们崇外是找梦,而你虽然是醉,倒还是真醉值的!

言归一叶障目。一叶障目这句成语的喻理真是天衣无缝。显然,有的草木叶片其形状真如目一样,拿一片叶遮目,那人就只能是黑天黑地了,而黑天黑地就不可能有你的光明世界。但只要拿掉这片叶,世界就会是一片光明。当然,而一叶障目真正喻理的是人的心灵与心胸。

人的心眼如果有了一叶障,那人的胸襟就一定会窄小,阳气不存,阴气沉池,人就算聪明也一定是鼠目寸光,走不了多远。狭窄,自己连自己都容不下,就更谈不上容纳他人和世界;自己都看不清自己,也就更谈不上去看清外面的形形色色了!光明是智慧,阴暗是愚蠢,事情总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做人就是要使心眼通畅无叶障,无尘蒙,这样,心就会成本来的摸样,通天达海,入宇自然,慈怜万物。如此大气度,大格局,大容量于人于事于物该是何等的智慧,安宁,自在与快乐呢!如果心眼被叶障了,那就是思虑纷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是是非非,宽容对己,刻薄对人,表面里面两重天时常成分裂,成打斗,成冲突与纠缠!

人的心眼不叶障,人就不会受任何的束缚了,就能涵通宇宙,自慧至灵。人在现实社会的生活中就都能够心安理得,得心应手。心眼清晰,看什么都自然走来真理。人做好了,你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任何角色也才能够名副其实的。否则,就只能使人两面三刀,留有遗憾,甚致,一败涂地,含恨终生!

有些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之所以与牢狱结缘,有的最后还要丢掉性命,究其原因就是心眼被一叶障目了。

这些最显然的一点就是人没做出自己的本分和老实。心存自私自利,偏执狭隘。人心之眼被贪欲叶死死障住。所以,把公仆的权力当作自己的私利工具,拼命贪,拼命捞!做人与扮演的公仆角色挂不上钩,对不上号。因为,你只有人做到了真处,国家,社会,人民大众就都是你维系的生命。生命的小我一定是被大化了的。因此,使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就是等于人民的生命而关天了!而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就是融于其中吗!

一叶障目这句成语的意义所给人的启发,启迪和警示实在是太深刻了,它说明,一个人的心眼如果被叶障住了,肉眼看外面纵然是清楚的,但也只能是形色上的,现象上的,而真正的理,道和真实仍然只能是盲!反过来,只要心眼不叶障,肉眼即使一叶障那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心明了,就算是肉眼瞎了,世界也会是亮的。

一叶障目真是:意喻唤人醒,显理鞭人真呀!

第18篇:升旗仪式庄重严肃

升旗仪式庄重严肃

七年级四班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人人都应尊重并爱护国旗,维护国旗的尊严。按照《国旗法》的有关规定,我校升旗仪式选用三号国旗,出旗手、升旗手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要时刻注意保持国旗整洁,不得升挂破旧、污损、褪色或者不合格的国旗。

(二)实行国旗值周班级轮换制。

学校将平日升旗仪式的组织权下放到国旗值周班级。各班级自主推选出旗手、升旗手、护旗手。承担升旗任务的人员必须仪表规范,着装统一,步伐强劲有力,动作舒展,节奏感强。

(三)升旗仪式在每周星期一(寒暑假除外)早晨举行,喻示着我们的国家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蒸蒸日上,遇有大雨雪、强风、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可以不举行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举行升旗仪式。

(四)升旗前要做好准备。

升旗前10分钟,轮值的国旗中队做好升旗准备,升旗手要作好准备工作,升旗前5分钟,参加升旗仪式的全体人员迅速、安静、准确地到指定位置站好。

(五)举行升旗仪式时,在校的全体师生必须准时参加,整齐列队,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各班学生分两路纵队,从前至后由低到高排列。参加升旗仪式的人员都必须衣着整洁,姿态端正,按照规定统一着装,一律脱帽,不准头戴纱巾、围巾,不准戴墨镜、不准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适合升旗仪式庄严气氛的服饰。

(六)升旗仪式的程序是:

1.主持人宣布升旗仪式开始。

2.出旗:在正对旗杆50米处,四名出旗手站定,外侧手臂按立正姿势下垂,前面两人内侧手臂下垂,手执国旗紧贴体侧,后面两人内侧手握拳,擎国旗至肩正上方(或由一人斜扛肩上,右手在上);两名护旗手在后面或两侧,有条件的地方播放或鼓乐队演奏《出旗曲》,乐曲前奏结束后,出旗手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正步走向升旗台前;升旗手做好准备,等待升旗。

3.升国旗、奏国歌、敬礼:奏国歌前奏曲,升旗手立定,一人双手执旗绳做好升旗准备,一人左手扶旗杆,右肘成90度擎旗;奏国歌乐曲第一小节的同时,擎旗的升旗手朝右前方45度斜跨一步,右手先将国旗带向左腰际,然后向右前上方45度抛开,迅速退回右脚,双手轻执旗绳;同时另一名升旗手轻拉旗绳,随着国歌的节奏将国旗徐徐升起,仪式的升旗速度与国歌的奏唱速度同步,国歌奏毕,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升旗手将旗绳绑好在旗杆上。

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升旗仪式的人应当面向国旗立正姿式,端正肃立,目送国旗升起,少先队员行队礼,教工及应邀参加仪式的领导、家长行注目礼,军人行军礼。

4.礼毕,合唱国歌:要求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感情真挚,音调、唱词准确无误。

5.国旗下的讲话:要求讲话人吐字清晰,音质优美,富有感情;参加升旗仪式的人员要认真听取讲话,不得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6.上周值周工作小结。

7、宣誓,请举起右手宣誓,礼毕。

9.主持人宣布升旗仪式结束。

10.请各班带队按顺序进入教学楼,并保持安静。

(七)升旗活动必须人人参加,不得无故缺席。学校将把升降国旗制度纳入常规管理,对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出勤、列队状况、精神状态等进行考评,并作为评比文明班级的条件。

(八)每周五放学前,由升旗手按《国旗法》第十条规定将国旗从旗杆顶徐徐降下并将旗帜折叠整齐降旗时不列队,凡经过现场的师生员工应面对国旗,自觉肃立,待国旗降下后,方可自由行动。

(九)要按照《国旗法》第十六条规定,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遇到国家伟人逝世等重大变故,要根据上级统一要求降半旗致哀,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

(十)升挂国旗是一项十分严肃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要结合升降国旗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十一)本规定即日起执行。

第19篇:也说中国梦 2

也说中国梦

关于中国梦的讨论,开启了丰富的可能性,这让人欣喜。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有丰富的人心,每个人都有期待,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十几亿个体表述和追求梦想的力量,足以构成这个国家的力量。由此聚合出的那个“中国梦”,注定是五彩缤纷、色泽斑斓的。与所有同胞一样,我也有我的中国梦。我愿意在此表述这个梦想:我所经历和观察的生活里,正义不缺席,并且正义居于公共事务的核心位置。

民主是个好东西,此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但民主更偏重政治层面,似乎与可感的社会生活有一定距离。改革是个热词,但在个别语境下,可能生出某种变异的隐忧。正义,好在这道阳光还能照进种种生长于现实的梦想。当然,正义历来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价值观念。但以目前局面观之,我个人认为,这一观念具有极大的统合力,堪为社会生活、公众心理的“最大公约数”。

党的十八大甫一结束,学者刘胜军便发微博阐述了“我的未来十年十大心愿”,获得广泛传播:不用再到海外买婴儿奶粉;能在大超市买到安全的食品;白领不再沦为房奴;环境污染不再恶化;贫富差距不再扩大;企业家不再忙着移民;裸官不再增多;股市从圈钱机器变成价值创造场所;不再“拼爹”,机会公平;对公权力的约束取得显著进展。 梳理这些引发共鸣的心愿,几个关键词呼之欲出——安全感、平等、公平、政治透明。而无论对“正义”下何种定义,这几个关键词显然都将被囊括其中。

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写过一部重要著作《正义论》。在他看来,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而对正义观的规定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石。《正义论》成书的1971年,美国社会正面临一系列问题,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种族歧视、民权运动、贫困蔓延。对于种种不公正现象,罗尔斯表示:政治生活中依然存在着我行我素的权势集团,经济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分配鸿沟,徘徊于街头车站的无家可归者依然构成对制度的最大挑

战„„而他试图通过用“正义即公平”的观念来取代盛行的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念,以推动社会变革。

跨越时空的比较不无裨益。尤其是,罗尔斯提出的正义的两个原则,已成为考察当代社会不

容回避的参照系。第一个是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个包括差别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前者要求在进行分配时,如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的最大利益,即利益分配应该向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倾斜;后者要求将机会平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经济现实的不平等,使具有同等能力、技术与动机的人享有平等的获得职位的机会。

何谓“中国梦”?在我看来,就是过上为正义所庇护的生活的梦想。那些做中国梦的人寻求

正义——

被不体面的劳动所困扰甚至剥削的人,寻求正义,简单的正义。

被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焦虑所折磨的人,寻求正义,简单的正义。

被不当劳教失去人身自由者,寻求正义,简单的正义。

被强拆非法剥夺财产者,寻求正义,简单的正义。

忧心养老、医保者,寻求正义,简单的正义。

忧心教育和求职公平者,寻求正义,简单的正义。

苦楚的个体户和小业主、艰辛的创业者,寻求正义,简单的正义。

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而打算移民的人,寻求正义,简单的正义。

愿见社会和谐的人,寻求正义。

愿意这个国家好的人,寻求正义。

实际上,正义已经成为围绕国家和公共事务的合法性最主要的来源。而要想让正义不是梦,

就在于坐实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在于落实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简单的正义。

毫无疑问,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梦”这个对青年有着强大感召力的字眼,将成为一

个热词。不仅会频繁出现在报章上,成为舆论流行语,更会像强大的磁场一样占据中国人的内心,让年轻人充满期待,让奋斗者看到希望,让前行者充满力量,让一个国家的复兴梦想与每个人的梦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触动并点燃了每个年轻人内心深处“中国梦”的畅想。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中国梦”不是一个新词,很多人都曾抒发和讲述过自己的中国梦。有人以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耶鲁大学讲坛上向眼光里充满怀疑的西方人讲过自己的中国梦;有媒体以“中国梦”为主题,让各阶层的代表人物抒发自己对这个宏大愿景的理解;“中国梦”尤其是年轻人在新媒体上热议的话题。

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十八大后亮相,选择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和活动中谈论中国梦,既体现了对

民声民意的关注和对代表未来指向青年期待的回应,更传递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上的取向和承诺。

梦想其实是一种信念的代名词,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了梦想才有前进的动力。一个国家

能够给予国民,特别是给予青年以梦想,是这个国家能力和发展自信的标志。让梦想来引领青年方向,用梦想去凝聚民族精神。中国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中国领导人今天谈论“中国梦”,体现的则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发

展和改革前行的自信。

一个自上而下满怀激情畅想“中国梦”的国家,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国家。十八大报告中强调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中,就包含着自上而下的这份自信。

我们有充分的“道路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言: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

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我们自信,只要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我们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虽然,目前年轻人的生活中还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焦虑,比如就业的烦恼,提升的焦虑,以及心慌的房价,但只要我们国家朝着改革开放的路径坚定不移走下去,未来就会充满希望,青年就能找对方向。 我们有充分的“理论自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特

别是奔走在奋斗路上的年轻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美丽的未来,年轻人有条件创造一个更甜美的梦想。

我们当然还有“制度自信”,自信能履行对人民的承诺,能够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能

够将十八大报告中的蓝图变成现实,给民众一个美丽中国。

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谈论梦想的;一个还没有找到发展方向的国家,也没有能

力谈论梦想;一个让多数人没有受益感的国家,人们生活在贫困和不公之中,当然不敢、不愿、也不会有梦想。民族复兴的伟业,改革开放的大业,国家发展的愿景,让中国人站起来和富起来,就是为了让国民,特别是年轻人有资格做梦,为了让国家有能力兑现关于“中国梦”的承诺!

今天起,我们一起畅想中国梦!

第20篇:也说淡然处世美文

淡然,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美。淡然,是春天的花,不为争春,只为活过;淡然,是秋天的叶,即使枯黄,也从容地坠落。下面是关于也说淡然处世美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也说淡然处世

1人生如旅行,路途艰辛且遥远,不免遭受人生起落。面对人生起起落落,我们或者面露悲伤;或者开怀大笑,甚至得意忘形;或者心生不满,甚至怒火满腔;或者淡然一笑,坦然待之。然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所推崇的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胸怀,强调无论是 淫雨霏霏 ,还是 春和景明 ,皆应含笑待之。对众人来说,此境界无异于是天上星,只可瞻仰,却无法触及。但这不妨碍其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引导着许多人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人类五千年的文明里,处世哲学一抓一大把。自古以来,从来不乏深谙道理的人,但能做到的人都成了圣人,而圣人向来不多。关于淡然处世的道理也一样。千年以前的范仲淹如此淡薄名与利,如今社会文明愈加进步,名与利仍然扰了众多凡夫的人生。他们向著名利前扑后继,即便头破血流,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坚定不移,值得钦佩;但在大众的眼里,他们不过是社会浮嚣的牺牲品,不值得同情。至于孰对孰错,我并不敢妄下结论。但对于淡然处世一理,却有些话说。

人生在世,都是有所追求的。文人爱清高,不喜随大流,容易愤世疾俗;科学家爱研究,喜欢遨游知识海洋,容易脱离现实;音乐家、画家、雕塑家有个性,常被世人误解;政治家好玩权术,心机深;商人精于买卖,却又困于金钱,少了生活愉悦;而普通人,计算柴米油盐,纠结生活小事,活得真实而有快乐。因而,按这种逻辑来说,没有多大的追求,没有过高的智慧,没有高人的能力,便易处世自然淡然,快乐也随之而来。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吗?平凡就是一种福。或许,正是因为,平凡即是淡然,淡然即是福分。

所幸,许多人不过是普通人。但事实却是,许多的人淡然不了,仍然活得不开心。

贫穷的人羡慕有钱的老板,希望也能开上一辆别摸我(奔驰);没有学识的人渴望弄个博士出来,让人羡慕羡慕;没有艺术细胞的人喜欢拿着吉他舞弄噪音,强调他的浪漫。但事实上,生命其实经常不如意,所以贫穷的人还是只能骑自行车,没文化的人依然不知道庞加莱猜想这个东西,那个玩弄吉他的人最后改吹口琴了。当然,这些事例不过是拙劣的比喻,无非就是想说明活着的人容易在梦想和现实里挣扎,而一挣扎就容易浮躁,既然浮躁,开心就不存在了。

当然,大家完全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浮躁归咎于这个社会。目前的社会,没有钱,别说在城市里买房,就是死也死不起。没有文化,拼死累活也就只能挣别人的零头。所以,我们似乎可以这么以为,各种各样的 不和谐 使得人的内心愈加浮躁。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话又说回来,归咎于社会并不能使人自己快活起来,这仅仅只是为可悲的浮躁披了件心安理得的大衣。归根结底,一切还是得看心态。心态如何,才是是否快乐的试金石。

告诉自己,淡薄一切吧。名利虽然诱人,但真正能拥有者,又有几何呢?现实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其实自己不是仍然拥有许多吗?淡然面对一切,无论失去还是获得。你会因此有情绪波动,但请尽快平静下来,告诉自己,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不活在过去。我们不是圣人,不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境界,但我们是追求快乐的人,就应该摒弃一切的羁绊。所以,面对人生起落时,请淡然一笑,坦然面对。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行走在人间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面对自己的优缺点,我们仍然需要淡然,正确待之。不以己之缺点而羞愧,不以己之优点而洋洋得意。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才是让人生艳丽的法宝。所以,历史上会有曾经口吃的辩论家,会有落榜的爱因斯坦,会有日本美丽的和服 请笑对自己的一切,包括自身缺陷,快乐、潇洒地行走世间吧!

淡然处世,是快乐的法宝。好好品味,定能获益良多。

也说淡然处世2

总会有烦恼,其原因便是心性不够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便是太过在意。

处世,处事,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是不可避免的遗憾。生活的坐标系中,以时间为轴,一切都在缓慢的变化着,只不过,有些变化难以接受。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下雨天,一个人撑着伞走过,在滴答的雨声中漫步,正如最初的自己,喜欢听雨。无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依旧喜欢听雨。那雨,依然纯净,清澈,冰凉,滴落在脸颊上,刺激下堕落的心,也许在雨中还能找回那个迷失的自己。

细看生命的轨迹,曲曲折折的曲线,没有规律可言,然而,却总是时不时的回到原点。很多时候,总会说某个时期的自己傻傻的,做错了什么,亦或是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自己感慨万千。很多时候,蓦然回首,大概是百般滋味皆有。偶尔翻出几年前的书籍,或者一些老旧的相片,总是五味杂陈。曾经,过往,那个时候的梦想与世界观与现在相较,不得不的佩服岁月,沧海亦能桑田。

曾读过一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的心,‘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在红尘中流浪,岁月几经波折,悄无声息的发展变化,曾一度追求的东西最后被遗弃,学会的一些新的事物有部分是过去所厌恶的。事物本该是发展变化的,可是这样的发展有多大的意义?然而,在尘世中漂泊多年,早已回不到最初,不知原点在哪里,最后大都会有随遇而安的心态。

回忆向来都是流年似水,岁月悠悠,会让人陷入思考。看过太多的花开,走过太多秋叶飘飞的路,学会了无动于衷,这谈不上好与坏。可能人最需要的是淡然宁静的心态,波澜不惊,淡然自若,穿行人世的海,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当落叶漫天飞舞,依旧能宁静的在落叶下静静走过,当春花烂漫依旧能内心平静。大概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生活固然有缺憾,不可能与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一样,超脱世俗,但是可以做更好的自己。对于某些社会现象,也许不能去评论对与错,但是,至少我不会去做,至少不会随波逐流跟随大众。基于不同的世界观,人也是独特的,我就是我。现时代,有些事不得不让人深思,曾看到一句话‘那些实业救国的中国人,那些为中国强盛默默奋斗的科研人才,才能有多少的工资,而随便三线明星演员一部戏拍下来便是那些人的好几年的工资’,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人深深沉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跟随大众,放弃了自己的世界观。

总期待下雨天,在雨中漫步,濯洗灵魂的尘垢,听雨。

《也说庄重 范文.doc》
也说庄重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