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理的范文

2022-08-01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2:《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

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

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 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技能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 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 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 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 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篇3:《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从书名中的“教学”二字可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是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大致浏览过加涅的这本书,该书分为十六章,他在书中不仅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还提出了技术的潜在用途,学习发生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发生的影响,总结出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并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

首先,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国内的实践与理论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基本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

术相关的硬技术,而加涅的教学技术学则更多地类似于国内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范围,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

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 ?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去好好读这本书,研究学习,但是从中学习什么呢?我想从中可以学习加涅解决复杂学习和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如把心理学与教育

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在研究学习和教育时,把认知观和行为观相结合。在认知观中,既吸取建构主义中有用的东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有用的东西。在研究学习时,既把学习看成是过程(事件),也把学习看成是结果。在研究学习的条件时,既指出其内部条件,也指出其外部条件。另外,怎么学也是一个问题。学习加涅的著作,首先要了解他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且把这些应用到我们的教育中去。但是其中也不乏缺陷之处,他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例如,他强调学习的作用,而对发展的作用考虑很少,他强调对学习类型做分析,将复杂现象加以分解,但对于如何由个别成分合成复杂的心理能力研究不够。又如他强调学习的顺序是由下位到上位,局部到整体,但有时学习顺序并非完全如此。记得有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评价一个人,要看他说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没有说什么,就是说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不能影响我们对加涅的理论的学习。篇4:教学设计原理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进行计划,使学生参与到促进学生的事件和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以最佳效果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1、如何考虑原有学习

2、如何根据目标选择外部条件计划新学习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

2、设计必须关注到影响学习的因素:学生毅力、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倾向、学生学习能力

3、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必须利用学习者对设计进行检验(课后反思)

四、教学设计的过程—addie模型

五、单节课的教学设计

定教学目标及目标实现的顺序----定教学事件----定教学媒体、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定教学处方即每个教学事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及实现这一教学事件的教学活动。

其中:

定教学目标及目标实现的顺序: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题。我们教学中有五类教学目标即智慧技能(利用概念、原理、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认知策略(获得信息的方式)、言语信息(能够陈述的知识)、态度、动作技能。无论何种技能,它的学习均需有先前习得的技能做基础的,这个条件制约了教学目的的顺序。

智慧技能的类型根据复杂程序进行分类: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问题解决。后者均需前者己习得为先决条件。因此,教学顺序的设计由易到难,注意梯度。

定教学事件:一节课的教学事件分九段即引起注意(用新异的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告知学习者目标(传

达对学习者学习的希望,有助于他们关注对技能的学习);激起对先决性的学习的回忆(通过提问等形式唤起学生的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描述任务,用例子展示和强调要学习的知识);提供学习指导(给出学习内容的详细说明以提供提取线索);引出行为表现(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反馈(通过练习);测量行为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己掌握);促进保持和学习迁移(提高和变换环境的练习)。

定教学媒体、教学材料、教学活动:

定教学处方即每个教学事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及实现这一教学事件的教学活动

2、教学设计的组成

3、教学设计的描述

对照案例讲解幻灯片中的理论阐述篇5: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智慧技能。 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

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急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急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

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

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5、态度。

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加涅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少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同,学习“功=力x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乃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加涅揭示了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可供我们教学设计时参考。分析加涅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有关思想,我们发现,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1.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因此,“学习结果是使人的

各种作业成为可能的持久状态”。“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持久性质,可以管它们叫做能力和倾向”。由于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育所要达到为目标,所以,加涅揭示了习得的是能力和倾向,便为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确定了统一的基点。 2.以习得各种能力所需学习条件的异同作为划分教育目标类别的依据 加涅认为,不同种类的习得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学习条件。内部学习条件是指学习者本身具有的,影响习得新能力的变量。诸如己经习得的能力等。外部学习条件是指由教学提供的,用以支持或加强习得能力的变量。诸如,教师的期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等。从内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内部学习条件。比如,学习者要习得定义概念,必须先具有具体概念。从外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也需要不同的外部学习条件。比如,仅用口头指导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之无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

3.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

在加涅看来,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各种习得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地排列成层次,较低层次能力的习得是更高一层次能力习得所必需的先决条件,较高层次能力在累积低层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习得。 总之,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

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此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用其所长。

推荐第2篇:钢结构设计原理

钢结构设计原理

1.1 钢结构的特点

钢结构主要是指由钢板、热轧型钢、薄壁型钢或焊接型材等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组合而成的结构,它是土木工程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目前,钢结构在工业厂房、大跨结构、房屋建筑、桥梁、塔桅和特种结构中都得到广泛采用,这是由于钢结构与其他材料的结构相比有如下特点:

(1) 建筑钢材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强度高,钢与混凝土、木材相比,虽密度较大,但其强度较混凝土和木材要高得多,其密度与强度的比值一般比混凝土和木材小,因此在同样受力的情况下,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相比,构件较小,质量较轻。适用于建造跨度大、高度高和承载重的结构。

塑性好,结构在一般条件下不会因超载而突然断裂,只会增大变形,因此容易被发现。此外,还能将局部高峰应力重分配,使应力变化趋于平缓。

韧性好,适宜在动力荷载下工作,因此在地震区采用钢结构较为有利。

(2) 钢结构的重量轻

钢材容重大,强度高,但做成的结构却比较轻。结构的轻质性可用材料的质量密度 和强度 的比值 来衡量, 值越小,结构相对越轻。建筑钢材的 值 在 之 间 ; 木 材 的 值 为 ; 钢 筋 混 凝 土 的 值 约 为 。以同样的跨度承受同样的荷载,钢屋架的质量最多不过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1/4~1/3,冷弯薄壁型钢钢屋架甚至接近1/10。

重量轻,可减小基础的负荷,降低地基、基础部分的造价,同时还方便运输和安装。

(3) 材质均匀,和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钢材由于冶炼和轧制过程的严格控制,材质波动范围小,其内部组织比较均匀,接近各向同性,可视为理想的弹—塑性体,因此,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工程力学的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在计算中采用的经验公式不多,从而,计算的不确定性较小,计算结果比较可靠。

(4) 钢结构制造简便,施工工期短

钢结构构件一般采用由专业化的金属结构厂轧制成型的各种型材,制作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制成的构件可直接运到现场拼装,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钢构件重量较轻、连接简单、安装方便、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工期短、降低造价,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5) 钢结构密封性较好

钢结构采用焊接连接后,水密性和气密性较好,适用于做要求密闭的板壳结构,如高压容器、大型油库、油罐、气柜和管道等。

(6) 钢材耐热但不耐火

钢材受热温度在200℃以内,钢材主要性能(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变化很小,当温度达到200℃以上时,强度逐渐下降,因此,规范规定钢材表面温度超过150℃时需用隔热层加以保护。钢材耐火性较差,在需要防火时,应采取防火措施,如在构件表面喷涂防火涂料等。

(7) 钢结构耐腐蚀性差

钢材在潮湿环境中,特别是在处于有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容易锈蚀,耐腐蚀性能较差,因此,钢结构应定期刷涂料加以保护。。 (8) 钢结构在低温和其他条件下可能发生脆性断裂

钢结构在低温和某些条件下,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应引起设计者的特别注意。

1.2 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

1.2.1 钢结构的应用

钢结构的合理应用范围不仅取决于钢结构本身的特性,还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过去由于我国钢产量较低,钢结构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我国钢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据统计,1996年我国钢产量已是世界第一,2004年钢产量达到2.7亿吨,2006年4.3亿吨,2008年5.0亿吨,2008年中国钢产量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38%,是排名第2位到第4位的日本(1.2亿吨)、美国(0.9亿吨)、俄罗斯(0.7亿吨)3国钢产量总和的1.8倍。随着我国钢产量的不断提高,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的《中国建筑技术政策》(1996~2010)中提出了合理发展钢结构技术政策,加以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使得钢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合理应用范围大致如下(图1-1~1-20):

(1) 工业厂房

重型车间的承重骨架,例如冶金工厂的平炉车间、初轧车间、混铁炉车间,重机厂的铸钢车间、锻压车间,造船厂的船台车间,飞机制造厂的装配车间,以及其他车间的屋架、柱、吊车梁等常用钢结构。我国几个著名的钢都——首钢、鞍钢、包钢、武钢以及上海的宝钢都有各种规模的钢结构厂房。

图1-1 重型工业厂房

(2) 大跨结构

钢结构由于具有强度高、自重轻的优点,最适用于建造大跨度结构,如飞机库、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影剧院、会展中心等。

图1-2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图1-3 国家体育场“鸟巢”

图1-4 网壳结构

图1-5平板网架

(3) 多层和高层建筑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骨架可采用钢结构。近年来,钢结构在此领域已逐步得到较多应用。其结构形式主要有框架、框架-支撑结构、框筒、悬挂、巨型框架等。

图1-6 金茂大厦图

图1-7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轻型钢结构

轻型钢结构主要包括轻型门式刚架房屋钢结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和钢管结构。其中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由于具有建造快、用钢量省、综合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用于建造工业厂房、仓库和办公楼等,并向住宅和别墅发展。

图1-9 使用中的轻钢厂房

图1-10 兴建中的轻钢别墅

图1-11 使用中的轻钢别墅

(5)高耸结构

高耸结构包括桅杆和塔架结构,例如输电线路塔架、无线电广播发射桅杆、电视播映发射塔.环境气象塔、卫星或火箭发射塔等。

图1-12 法国埃菲尔铁塔

图1-13 多功能电视发射塔

(6)板壳结构

一般对气密性和液密性要求较高,如油库、油罐、水塔、输油管、输气管等。

图1-14 兴建中的油罐

图1-15 使用中的油罐

(7)可拆卸和移动式结构

建筑工地的生活、生产等临时房屋.流动式展览馆等,这些结构往往做成可拆卸的。移动式结构如塔式起重机和龙门式起重机等。

图1-16 钢结构临时用房

图1-17 龙门式起重机

(8) 承受振动荷载影响和地震作用的结构

设有较大锻锤的车间,其骨架直接承受的动力尽管不大,但间接的振动却较为强烈,尽量采用钢结构。对于抗震要求较高的结构宜采用钢结构。

(9) 其他特种结构

如管道支架、井架和海上采油平台等。

图1-18 输油管道支架

图1-19 海上采油平台

(10)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构件和板件受压时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强度高的作用,而混凝土则最宜于受压不适于受拉,将钢材和混凝土并用,使两种材料都充分发挥它的长处,是一种很合理的结构。近年来这种结构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如深圳的赛格广场)、大跨桥梁、工业厂房和地铁站台柱等。主要构件形式有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钢骨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等。

1.2.2 钢结构的发展

钢结构是由生铁结构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是最早用铁制造承重结构的国家。远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二百多年),就有了用铁建造的桥墩,汉朝时期建造了铁链悬桥;公元58~75年建造了蓝津桥;1061年(宋代)建造了湖北荆州玉泉寺铁塔(13层),这些都表明我国古代在冶金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欧美等国家中最早将铁作为建筑材料的当属英国,但直到1840年以前,还只是采用铸铁来建造拱桥。1840年以后,随着铆钉连接和锻铁技术的发展,铸铁结构逐渐被锻铁结构取代,1846-1850年间在英国威尔士修建的布里塔尼亚桥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随着1855年英国人发明贝氏转炉炼钢法和1865年法国人发明平炉炼钢法,以及1870年成功轧制出工字钢之后,在工业上逐步形成了大批量生产钢材的能力,强度高且韧性好的钢材开始在建筑领域逐渐取代锻铁材料,在1890年以后成为金属结构的主要材料。20世纪初焊接技术的出现,以及1934年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钢结构的发展。除西欧、北美之外,钢结构在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家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所接受的重要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在金属结构方面虽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受到内部的束缚和外部的侵略,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较为缓慢。即使这样,我国工程师和工人仍有不少优秀设计和创造,如1927年建成的沈阳黄姑屯机车厂钢结构厂房,1928~1931年建成的广州中心纪念堂圆屋,1934~1937年建成的杭州钱塘江大桥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钢结构在重型工业厂房、大跨度公共建筑、桥梁以及桅杆结构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我国几个大型的钢铁企业如鞍山和武汉等钢厂的炼钢、轧钢和连铸车间等都采用钢结构;在公共建筑方面,1975 年建成跨度达110m 的三向网架上海体育馆、1962 年建成直径为94m的圆形双层辐射式悬索结构北京工人体育馆馆;桥梁方面,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和1968 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都采用了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桁架桥;在塔桅结构方面,广州、上海等地都建造了高度超过200m的多边形空间桁架钢电视塔1977年北京建成的环境气象塔是一个高达325m的5层纤绳三角形杆身的钢桅杆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钢结构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应用的领域有了较大的扩展。高层和超高层房屋、单层轻型厂房、体育场馆、大跨度会展中心、大型客机检修库、大跨度公路桥梁以及海上采油平台等都已采用钢结构。目前已建和在建的高层和超高层钢结构已有30 余幢,其中地上88 层、地下3 层、高421m 的上海金茂大厦和地上101层、地下3层、高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超高层钢结构已进入世界前列。在大跨度建筑和单层工业厂房中,网架和网壳等结构的广泛应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其中上海体育馆马鞍型环形大悬挑空间钢结构屋盖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张弦梁屋盖的建成,更标志着我国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桥梁方面,九江长江大桥、上海、杨浦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等桥梁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有能力建造任何现代化的桥梁。200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5.0亿吨,已连续多年高居世界各国钢铁年产量榜首。钢材质量及钢材规格也已能满足建筑钢结构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不断成熟更为钢结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我国钢结构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前期。可以预期,今后我国钢结构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高强度低合金钢材。逐步发展高强度低合金钢材,除Q235 钢、Q345 钢外,Q390 钢和Q420 钢在钢结构中的应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 钢结构设计方法的改进。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还有待发展,因为它计算的可靠度还只是构件或某一截面的可靠度,而不是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同时也不适用于疲劳计算的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另外,结构设计上考虑优化理论的应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绘图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今后还应继续研究和改进。

(3) 结构形式的革新。今后钢结构建筑会向超高层、大跨度和特殊造型等方面发展。特殊造型以广州电视塔、“央视”和“鸟巢”为代表,同时首都、武汉、白云机场以及一些现代化的火车站等建筑形式也开始向空间曲线、大跨度方向发展,这些都开始对钢结构现有的结构形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结构形式的革新也是今后值得研究的课题,如索膜结构、张弦桁架、悬挂结构、超高层钢结构等。

1.3 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1.3.1 概述

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所设计的结构或构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使用性的要求。因此,结构设计的准则为:结构由各种荷载所产生的效应(内力和变形)不大于结构由材料性能和几何因素等所决定的抗力或规定限值。影响结构功能的各种因素,如荷载的大小、截面的尺寸的大小、材料强度的高低和施工的质量好坏等都是随机变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荷载效应有可能大于结构抗力,结构不可能百分百的可靠,而只能对其作出一定的概率保证,在设计中如何对待上述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的设计方法。

早期的钢结构设计采用容许应力设计法,即把钢材可以使用的最大强度,除以一个安全系数,作为结构计算时所容许达到的最大应力——容许应力,设计应力必须小于或等于容许应力,表达式为

式中: ——构件的设计应力。

——钢材的容许应力。 ——钢材的屈服点。 ——安全系数。

容许应力设计法采用一个固定值的安全系数来衡量结构的安全性,计算简单但不能从定量上衡量结构的可靠度,更不能使各类结构的安全度达到同一水平,所以该方法对结构可靠度的研究是处于以经验为基础的定性分析阶段。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概率论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结构设计方法也开始由长期的定值法转向概率设计法。在概率设计法的研究过程中,首先考虑荷载和材料强度的不定性,用概率的方法确定它们的取值,以经验确定分项系数,但仍没有将结构的可靠度与概率联系起来,故称为半概率法。我国1974 年修订的(TJ 17—1974)《钢结构设计规范》就是这样决定的。与前面容许应力设计法区别在于它对影响结构可靠度的各种因素,以数理统计的方法,并结合我国几十年来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各种资料,进行多系数分析,求出单一的安全系数.其表达式为:

式中:

——钢材的屈服点。

—— 荷载系数。 ——材料系数。 ——调整系数。 ——安全系数。

概率设计法的研究,在20 世纪60 年代末期有了重大突破,提出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

一次二阶矩极限状态设计法,该方法简化了基本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同时,将一些复 杂的关系进行了线性化,故称之为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完全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即全概率设计法,目前尚不具备条件。随着分析理论的发展和各种技术资料的丰富与积累,我国还将不断地完善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1.3.2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1.3.2.1 结构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力求以较为经济的手段,使所要建造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可靠度,以满足各种预定功能的要求。 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的功能有:

(1)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 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 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 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如地震、火灾、爆炸、撞击等)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性。

上述“各种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各种原因,如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荷载或分布荷载,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例如地震、地基沉降、温度变化等。

1.3.2.2 结构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结构的可靠性。结构可靠度是对结构可靠性的定量描述,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对结构可靠度的要求与结构的设计基准期长短有关,设计基准期长,可靠度要求就高,反之则低。一般建筑物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1.3.2.3 结构的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实质上是结构可靠与不可靠的界限,故也可称为“界限状态”。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GB50017规范或规范)规定,承重结构应按下列二类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构件和连接的强度破坏、疲劳破坏和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结构和构件丧失稳定,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和结构倾覆。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影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组合结构中混凝土裂缝)。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相比较,前者可能导致人身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故其出现的概率应当很低,而后者对生命的危害较小,允许出现的概率相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高一些,但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3.2.4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理

设结构的极限状态采用下列极限状态方程描述:

式中:

——结构的功能函数;

——影响结构或构件可靠度的基本变量,是指结构上的各种作用和材料性能、几何参数等;进行结构可靠度分析时,也可采用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作为综合的基本变量;基本变量均可考虑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当仅有作用效应S和结构抗力R两个基本变量时,结构的功能函数可表为:

由于R和S都是随机变量,其函数Z也是一个随机变量。功能函数Z存在三种可能状态:

定值设计法认为R和S都是确定性的变量,结构只要按 0设计,并赋予一定的安全系数,结构就是绝对安全的。事实并非如此,由于Z的随机性,结构失效事故仍时有发生。结构或构件的失效概率可表示为:

设R和S的概率统计值均服从正态分布,可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和标准差 ,则功能函数 也服从正态分布,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图1-21示功能函数

为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图中由-∞到0的阴影面积表示Z

由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具有相同平均值,不同标准差的功能函数z1和z2的β间有如下关系

,或

,而

,说明β值与失效概率存在着对应关系:

式中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式(1-10)说明,只要求出β就可获得对应的失效概率 (而可靠度 ),故称β为结构构件的可靠度指标。 与可靠度指标β的对应关系见表1-1。

表1-1 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的对应关系

将式(1-6)和(1-7)代入式(1-9)有:

当R和S的统计值不按正态分布时,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应以它们的当量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代入公式(1-11)来计算。当功能函数Z为非线性函数时,可将此函数展为泰勒级数而取其线性项计算β。由于β的计算只采用分布的特征值,即一阶原点矩(均值) 和二阶中心矩(方差,即标准差的平方) ,对非线性函数只取线性项,而不考虑Z的全分布,故称此法为一次二阶矩法。

结构构件设计时采用的可靠指标,可根据对现有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分析(所谓校准法),并考虑使用经验和经济因素等确定。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不应小于表1-2的规定。钢结构各种构件,按钢结构设计规范设计,经校准分析,其β值在3.2左右,钢结构一般情况下属延性破坏,故总体安全等级为二级。

表1-2 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

1.3.2.5 设计表达式

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除疲劳计算外,均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这里的分项系数不是凭经验确定,而是以可靠度指标β为基础用概率设计法求出。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表达式

为了应用简便并符合人们长期已熟悉的形式,可将公式(1-11)做如下变换: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结构构件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应根据各种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采用有关的荷载代表值、材料性能标准值、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等表达。

作用分项系数

(包括荷载分项系数

)和结构构件抗力分项系数 应根据结构功能函数中基本变量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类型,以及表1-2 规定的结构构件可靠指标,通过计算分析,并考虑工程经验确定。

考虑到施加在结构上的可变荷载往往不止一种,这些荷载不可能同时达到各自的最大值,因此,还要根据组合荷载效应分布来确定荷载的组合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应按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并考虑工程经验确定。

根据结构的功能要求,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考虑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作用效应的偶然组合(考虑如火灾、爆炸、撞击、地震等偶然事件的组合)。

(1) 基本组合

在荷载(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条件下,式(1-13)可转化为等效的以基本变量标准值、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并以应力形式表达的极限状态公式。其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按下列设计表达式中的最不利值确定: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仍按式(1-15)进行计算。

式中: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使用年限为25年的 结构构件, 不应小于0.95;

——永久荷载标准值在结构构件截面或连接中产生的应力; ——起控制作用第一个可变荷载标准值在结构构件截面或连接中产生的应力;

——其他第i个可变荷载标准值在结构构件截面或连接中产生的应力;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不利时取1.2,但对(1-15)则取1.35。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有利时,取为1.0;验算结构倾覆、滑移或漂浮时取0.9;

——第一个和其他第i个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当可变荷载效应对结构构件

的承载能力不利时,取1.4(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0 KN /m2时,取1.3);有利时,取为0;

——第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按荷载规范的规定采用;

——简化式中采用的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情况下可采用0.9;当只有一个可变荷载时,取为1.0;

——钢材或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各种钢材和连接的强度设计值见附录1。

(2) 偶然组合

对于偶然组合,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宜按下列原则确定:偶然作用的代表值不乘分项系数;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变荷载,应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采用适当的代表值,具体的设计表达式及各种系数,应符合专门规范的规定。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表达式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要求分别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进行设计,并使变形等设计不超过相应的规定限值。

钢结构只考虑荷载的标准组合,其设计式为:

式中 ——永久荷载的标准值在结构或结构构件中产生的变形值;

——起控制作用的第一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在结构或结构构件中产生的变形值(该值使计算结果为最大);

的变形值;

——其他第i个可变荷载标准值在结构或结构构件中产生——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容许变形值,

推荐第3篇:幼儿园设计原理

【幼儿园设计】托幼建筑设计原理

一、定义、分类、规模

1、定义:托儿所、幼儿园建筑属于同类性质建筑,统称托幼建筑。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周岁以上幼儿的为幼儿园。

2、分类

按年龄段分:

1.托儿所:2个月—3岁

2.幼儿园:3岁—6岁

按入托时间分:

1.全日制(日托):幼儿白天在园、所生活的托儿所、幼儿园。(图)

2.寄宿制(全托):幼儿昼夜都在园、所生活的托儿所、幼儿园。

3、规模

幼儿园的规模:

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人数300~360

中型:6个班至9个班;人数180~270

小型:5个班以下;人数150人以下

幼儿园班级的规模:

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二、幼儿园房间组成

由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组成(图)

1、生活用房:生活用房是幼儿园建筑中的主题部分,占用面积最多,一般占70%以上,位置也最重要。它通常是整个幼儿园的平面布局与构图中心,空间处理和功能要求较高,与室外联系也方便。包括以下用房:

2、服务用房:服务用房是幼儿园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 门卫收发室应设在建筑的主要入口处;晨检接待室宜设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但要与门卫、收发室隔开;行政办公室宜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形成独立的单元,同时兼顾对外联系的方便;医务保健室与病儿隔离室宜相邻并与幼儿活动室有适当距离)

3、供应用房: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辅助用房。一般由幼儿厨房、主、副食库房、炊事员休息室、卫生间、开水、消毒室及洗衣房等组成。此外还包括杂物院( 布置原则:一般位于幼儿生活用房的下风向;与幼儿生活用房保持一定距离,运输饭菜方便、快捷;该部分一般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避免厨房、杂物院的货物流线与幼儿流线交叉、混淆)

三、基地选择原则

1、应有独立的建筑用地(三个班以下的幼儿园可与其他建筑物合设,但需有独立的活动场地和出入口)

2、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不超过500米,保证家长接送儿童的路线短捷。幼儿园可布置在住宅之间或住宅内,也可以布置在小区或街坊中央。

3、紧邻用地地界南侧应无高大建筑物,保证日照充足,场地干燥。

4、避免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主干道旁边建设;

5、远离各种污染源,

6、选择在安全地带,远离火灾危险区、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藏区。

四、总平面设计

(一)布置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区合理( 功能分区时将总平面用地,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加以分区,使联系密切的部分相近,需要隔离的部分相远或加以分开,目的是使各部分的布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功能分区通常由道路、树墙或建筑物加以区分。使每区的使用性质力求明确,避免不同功能之间的

1相互干扰)

2.流线互不干扰

3.尽量扩大绿化用地范围

4.合理安排园所内道路

5.正确选择出入口位置 ( 幼儿园出入口不应设置在城市主干道上;幼儿园出入口设置应紧密结合周围道路和儿童入园的人流方向;当幼儿园的主要出入口面临街道时,必须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大、中型幼儿园需设杂物院,杂物院的出入口与幼儿园的主要出入口应分设)

总平面内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关系

1、出入口设置:大中型幼儿园主入口应与杂务院入口分设,最好将主次入口分别设与两条道路上。小型幼儿园可设一个出入口,但要使儿童出入与生活供应车辆两条路线分开,开辟去厨房、杂务院的专用车道。(图)

确定出如口位置时,应注意保证活动场地的完整性,避免道路穿过活动场地而破坏其完整性。

2、建筑朝向:选择朝向的原则是保证儿童生活用房能够获得良好的日照条件;卫生间距:满足最小日照间距;建筑层数:幼儿园不宜超过三层)(图)

3、室外活动场地

公共活动场地:全园幼儿进行集体游戏及大型活动之用的室外活动场地;活动场地面积=180+20(N-1)m²;式中N为班级数。

应设置沙坑、戏水池、滑梯迷宫、秋千等活动设施和30米直跑道,注意色彩设计。

班级活动场地:幼儿园各班进行小型户外游戏、作业、体操及自由活动的专用场地。班级活动场地面积:60~80平方米为宜。

设计要求:宜与幼儿班级活动室毗连设置;活动场地内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班级活动场地之间应做适当的分隔,避免各班之间相互干扰,常用连廊、绿化、建筑物、人行道等进行分隔。利用建筑物分隔时,要注意活动场地的日照。班级活动场地的布置方式:毗连式;枝状式;集中式;分散式;屋面式)(图)

4、杂物院:与厨房、洗衣房靠近并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总平面中布置在较为隐蔽的地方,并处于建筑的下风向;杂物院必须与儿童生活部分严格分隔,避免儿童擅自进入;杂物院应设专门的出入口

5、绿化和小品:环境的好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创造优美的环境对于陶冶儿童的心灵,培养没的情操,起到中要的作用,绿化面积:1.0~1.5/幼儿。

入口和庭院绿化;活动场地绿化(以草皮为主)器械场地上应以大树为主,起到遮阳作用。 注意问题: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易生虫的植物。

6、园内道路:交通联系通道:是联系幼儿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道路,并兼作消防车道,要求方便直接,路宽不应小于3.5米,道路距建筑外墙距离不应小于3米;

通路:另一类是通路,作为人行通道,可曲可直,可供散步和儿童玩具车通行,是主要供幼儿游戏、活动以及联系各活动场地的通道,路宽一般为1.5~2米。为了节约用地,应尽量减少路面的数量。

五、建筑设计

(一)生活用房

幼儿每天活动内容及程序(图)

在幼儿生活用房中,活动室、卧室、卫生间、衣帽间等房间是儿童全天活动中最密切的房间,应将这些房间布置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活动单元。各房间关系如图所示。

幼儿园的尺度:

1、活动室:是儿童生活中主要房间,供儿童游戏、进餐、上课等日常活动,相当与住宅中的起居室。(图)

l 活动室要与盥洗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直接的联系,位于二层的活动室,若班级活动场地在底层,要保证幼儿方便到达室外活动场地,如设置楼梯或滑梯,可直达班级活动场地。

l 活动室的形状很多,有长方形、方形、也有扇形等;长方形运用比较多。(图)

l 活动室家具有桌椅、黑板、教具柜、玩具柜、书架等

l 活动室设计应符合儿童尺度及心理特点,比如窗台不宜大于600mm,在1300mm高度以下不设平开窗。

2、卧室:卧室功能单一,供儿童睡眠用,朝向要求可比活动室低,但也应满足日照的要求。卧室平面应方整,不宜采用奇形怪状的形式,要利于布置床。(资料集图片)

3、衣帽、教具、储藏间:每个班级应设一个储藏衣帽和教具及玩具的房间,也可做活动室的前室,(存放衣物用)衣帽储藏间应设置衣帽柜和衣帽架、挂衣勾,并设置储藏教具、玩具的储藏柜。衣帽、教具储藏间的位置应设在各幼儿活动单元的入口处。(图书)

4、卫生间:卫生间包括盥洗室、厕所、和浴室,供幼儿盥洗、大小便和洗澡用。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卧室,但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盥洗室和厕所最好分间设置或做适当分隔。卫生间设备尺寸要符合儿童使用尺度,要注意卫生器具的数量设置及尺寸。(图)

5、幼儿活动单元组成形式

1)单元式同层布置(图)

标准较高而设备比较完善,每个班有自己专用的活动室、卧室、衣帽间和卫生间。

l 完全分割的空间。

l 没有分割的同一空间,及活动室与卧室兼用。

l 采用灵活分隔同一空间,活动室与卧室之间采用折叠门,拉帘或家具分隔,需要时可联成一较大空间。

2)单元式上下层布置(图)

卧室、活动室、衣帽间和卫生间上下层布置——节省面积,现在很少采用

3)多组式活动单元(图)

若干个班组成一个较大的活动单元每个班有自己的活动室和卧室,但多个班组共用一个较大活动单元,这种形式有利于儿童见的交流,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采用较多。

(二)音体活动室

作用:集体活动、游戏、家长会等

布置方式如下:

(1)单独设置,应与活动室有一定距离,避免干扰,为方便使用,距离不能太远,考虑到雨天、冷天,应用连廊连接。

(2)一般设在建筑物的端部。这样既方便联系,又可减少干扰,易保证相对独立。

(3)音体室应设在底层,便于疏散

(4)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多边形等。由于面积大,所以层高应适当抬搞,不应小于3.6米。

(三)服务用房

(1)办公用房:应便于联系工作,接待客人来访等功能,应比较独立设置,通常与晨检、医务等设置在一起。

(2)晨检室:早晨对如园的儿童进行身体检查,所以应设置在建筑入口处,可将门厅扩大将晨检室设于门厅内。

(3)医务室、隔离室:医务室、隔离室是幼儿园中的卫生保健用房。

(四)厨房设计

由操作间、库房(主、副食库)、备餐间、冷藏间组成

设计要求:

(1)应与儿童活动单元有一定距离,不会使油烟串味儿,也避免儿童擅自进入厨房,产生危险,但也不应太远。

(2)通常独立设置,用廊子与其他部分连接,彼此既分隔有联系,也丰富了室外空间。

(3)厨房与杂务院密切相连,应设置单独出入口

(4)楼层间送饭最好采用电梯(食梯),一缩短送饭路程)

(5)厨房部分应设置专用厕所,以方便炊事员使用。

六、平面组合方式及特点

(一)廊式

(1)廊式串联:及通过走廊联系各房间的组合方式。

(2)以廊并联:各房间通风采光好,但交通面积比较大,用地较多。

(3)串、并联混合使用。

(二)内院式

以内院为构图中心,围绕它布置各类用房,庭院可布置各种儿童活动设施、形成融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庭院空间,包括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三)厅式

以大厅为构图中心布置各类用房。大厅通常采光比较差,所以经常采用高侧光和顶光。

(四)自由式

平面布置灵活多变,没有什么模式,新颖别致。

七、相关构造设计要求

(一)幼儿卫生间应满足下列规定:

1, 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厕所和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

2, 盥洗池的高度为0.50~0.55m,宽度为0.40~0.45m,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m。

3, 无论采用沟槽式或坐蹲式大便器均应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加设幼儿扶手。每个厕位的平面尺寸为0.80m×0.70m,沟槽式的槽宽为0.16~0.18m,坐式便器高度为0.25~0.30m。

4, 炎热地区各班的卫生间应设冲凉浴室。热水洗浴设施宜集中设置,凡分设于班内的应为独立的浴室。

5, 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二)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

2、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3、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4、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1.20m。疏散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

2、在距地0.70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

3、门的双面均宜平滑、无棱角。

4、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

5、外门宜设纱门。

(三)外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距地面1.30m内不应设平开窗。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

2,所有外窗均应加设纱窗。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及隔离室的窗应有遮光设施。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线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

幼儿经常接触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面宜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活动室和音体活动室的室内墙面,应具有展示教材、作品和环境布置的条件。

推荐第4篇:露天矿设计原理小抄

1、储备矿量:是指已完成一定的开程能提供近期生产需要的储量。

它随生产的进行不断减少,又随着开拓准备工程的进行而不断得到补充。让储备矿量保持一定的数量是保证露天矿持续生产的有效方法。划分为两级矿量:

①开拓矿量:指开拓工程已完成,主要运输枢纽已形成,并已具备了进行采矿准备工作条件的最下一台阶底部标高以上的矿量。

②备采矿量:指位于采矿台阶最小工作平盘宽度以外,其上部和侧面已被揭露的矿体矿量。备采矿量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

2、露天矿采掘进度计划:是用图和时间、空间与数量关系的矿山建设与生产计划。

3、设计计算年:是指矿石已达到规以均衡生产剥采比开始生产的年度,其采剥总量开始达到最大值。计算年的采剥总量是计算矿山设备、动力、材料消耗、人员编制、建设规模及辅助设施的依据。

4、采掘进度计划的基本内容: ①采掘进度计划表;

②采掘水平分层平面图(具有年末位置线);

③采矿场年末开采综合平面图; ④产量逐年发展图表。

5、平硐溜井开拓:

溜井和平峒来建立采场与地面的运输联系只运送矿石,矿石靠自重运输。b.只能作为运输的中间环节,不能独立完成露天矿的运输任务,需与其它运输方式配合使用。

②适用条件:适用于地形复杂、高差较大,坡度较陡,矿体在地面标高以上的露天矿。

③优缺点:a.可利用地形高差,自重放矿,运营费用低;b.缩短了运距,加速运输设备周转,可用少量运输设备完成大产量;c.减少了运输线路工程,基建投资少,基建时间短。 容易出来堵塞跑矿,井壁磨损,井底放矿尘粉严重,对要求一定块度而易粉碎的矿石,一般不宜采用。

6、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方法: 经济合理剥采比n上jh:是指露天开采单位矿石在经济容许的的最大剥岩量。

①原矿成本比较法:以原矿作为计算的基础,使露天开采出来的原矿成本等于地下开采成本。此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方法,它要求的基础数据最少,数据来源也比较方便,它是矿山设计常用的一个基本计算公式,但台公式中没有涉及到矿石回收率及贫化率的项目,即没有考虑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者在损失贫化方面的差别。通常适用于露天和地下开采的矿石损失和废石混入率相差不大,矿石不贵重,且地下开采有盈利等条件。

②金属成本比较法:这种方法是以选矿或冶炼后产品的金属量作为计算基础,使露天采后经选冶所得产品的金属成本等于地下开采产品的金属成本。a.如果地采和露采所产精矿品位相同或很接近,则可计算到精矿的成本。b.当地采和露采所产原矿品位差别很大,使选矿后精矿品位相差悬殊这就按计算到冶炼后的金属成本。 本法比原矿成本法前进了一步,它考虑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者在贫化率上的差别,但尚未涉及回收率的因子,未考虑回收数量的差异。适用于露采与地采的废石混入率相差较大,而损失率接近矿床条件。

③储量盈利比较法:本法是以矿石的一个业储量为计算基础的,其原则是使露天一采上来的矿石盈利等于地下开采。储量盈利比较法比金属成本比较法又前进一步,全面考虑了露采和地采两者在损失和贫化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讲这是最合理的方法。

但此法要求基础数据最多,而且数据来源不尽可靠,计算繁琐,受产品价格的影响,而目前某些金属产品价格背离其实际价值。本法适用于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回收率和贫化率有显著差别且资源稀缺,价值很高的矿床,要求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不大,价格稳定,多用于初步设计从前阶段及现行生产的矿山中。

④价格法:某些只能用露天开采的矿床(如白云石矿、石灰石,砂矿床,含硫高燃矿)就不能用地下开采与之对比,而采用价格法,其基本原则是,使露天开采的单位产品成本不高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保证矿山的亏损。

7、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开采境界增加单位深度后,所引起岩石增量与矿石增量之比。

①实质:基本含义是使紧邻露天开采境界那层矿岩的露天开采成本不大于地采成本或盈利不小于地采的。更深的含义是它使整个矿床开采的总经济效果最佳。

②评价:该原则能保证整个矿床开采

总的经济效果最佳,而且用起来简单方便,故深得国内外普遍应用。 但存在下列问题:a.它只是概略地研究整个矿床的开采效果,并未细致分析露天开采各过程的经济状态,只能使矿床开采的总经济效果最佳,而不能保证开采过程中任何时候的经济性最好。b.nj不能反映现代在露天矿的生产实际。即当剥离提前进行,即剥岩费较采矿费提前支付时,便会影响上述所得结论的真实性,而且这一原则也反映不出不同开拓方法、矿山工程发展程序对剥采比变化的影响。 c.对于某些不连续的埋藏较深或地形复杂、厚度变化剧烈的矿床,这一原则不适用。因为n那部分矿岩,对j只能控制境界邻近的于这些矿床按n这一原则确定的境界,其境界剥采比j≤njh符合要求,但它的初期剥岩量及平均剥采比都很大,基建时间过长,显然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在用n≤n≤njjh时,常用npjh作为补充。

8、境界剥采比的计算方法:

忽略端帮量,常用横剖面图来计算。面积比法和线段比法。

②短露天矿:对于走向长度小的短露天矿,为了更好地考虑端帮岩石量的影响,往往用平面图来计算境界剥采比。

9、16字工作方针:采剥并举、剥离推进。

10、生产剥采比的均衡:

定的矿山工程发展程序和生产剥采比的变化情况,经过调整,使之达到比较长时期不变的剥采比,称均衡生产剥采比。 ①均衡的必要性:A=A露天矿的矿石生产能力P(1+n长期稳s)

定,这时满足国家对原料的需求,对提高选矿和冶炼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有利的。 当AP一定时,若n总量A也是变量,这就s为变量,则矿岩要不断改变生产使用的采掘运输设备数量,达到生产剥采比高峰时,更要求短期集中大量的设备和相应的辅助设施,配备足够的人员建筑等,这将降低设备的利用率,使基建费用增大,生产成本增高,并且使露天矿生产组织复杂化,因此,必须对生产剥采比进行调整。 所谓生产剥采比的调整,就是设法降低高峰期的生产剥采比,使露天矿能在较长时期内,以较稳定的生产剥采比进行开采。也称此工作为生产剥采比的均衡。

均衡生产剥采比有利于降低生产剥采比的洪峰值,使露天矿的剥岩和矿石的生产趋于稳定,因而可充分利用设备、人员及生活福利设施,有利于减少基建投资,缩短露天矿的基建、投产和达产时间。

②生产剥采比均衡的方法:

a.采用合理的开拓方式、开采程序和延深方向,确保经济、合理、安全地开发露天矿山。

b.选择适合本矿条件和特点的采剥方法及开采技术参数。特别是工作面参数和两级矿量。

c.改变台阶间的相互位置。改变工作帮破角,可将生产剥采比高峰期间的一部分岩石提前或移后剥离,从而减小高峰期的ns的数值。通常有些露天矿采用陡帮开采,加陡工作帮坡角,使之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将部分岩石推迟剥离。

d.改变开段沟长度。改变开段沟长度可根据要求安排扩帮和延长开段沟适合的平行作业,其结果可以使生产剥采比变化相对平缓,高峰值下降,开段沟愈短调整的幅度愈大,效果愈显著,汽车运输露天矿往往采用这法。 e.采用分期或分区开采。

11、分期开采:就是用中间临时境界2-3期,基建和生产首先在第一期内推进,当上部工作台阶达到第一期境界后停止前时,工作台阶逐渐转化为非工作台阶,其帮坡角等于或接近非工作帮坡角,当第一期生产剥采比下降后,再在露天矿的上部开始扩帮,向第二期过渡,从而达到推迟剥岩和均衡生产的目的。

12、分区开采:指对走向长度比较长,大的露天矿,在平面上划分若干个开采区域,根据每个区域的开采条件和生产需要,按一定顺序,逐步建立或轮流使用露天矿山工程和工作线进行开采,从而达到减少基建工程量和前期生产剥采比的目的。

13、欠车时间、等车待时间、车铲比的间tO和汽车等待时间tYz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当d与车铲比Yz增大时,t要比d也随之增大,且tYz快。Yz加大,td的加大速率但减小的速率要比Yz小O随之减小,。

14、提高挖掘机生产能力的途径: ①缩短挖掘机工作循环时间,提高满斗程度;

②改善爆破质量,保证穿爆储备量; ③及时供应空车,提高挖掘机工时利用;

④加强设备维修,保证有较高的出勤率。

15、挖掘机的台班生产能力:

指一工作班时间内挖掘机实际可能完成的产量。

Q SQE3600KMJTBKKgTtB

QwcST—班工J—技术生产能力

作利用小时数,h ηB—班工作时间利用系数;ηB=ηη1×2

η1—空车供应率,即因等车而引起的挖掘机的工时利用。 η2—除供车条件外,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工时利用。 η1=tz/tz+t—欠车r+tot时间z—装车时间;t

r—入换时间;tE—铲斗o的计算容积,m

3

twc—一个采掘循环的理论持续时间,s KM—铲斗满斗系数

KS—铲斗中岩块的松散系数

Kg—考虑辅助作业时间后的采掘工艺影响系数

16、移动折返坑线开拓: a.开拓沟道设置在露天矿工作帮上,掘完沟后,通常有两个工作帮同时向上盘和下盘方向推进。 b.在开采过程中,为了保持上下水平的运输联系,随着工作帮的推进,开拓沟道需要不断改变其位置。

c.由于沟道穿过工作台阶,因此在移动坑线区内,其工作台阶高度是不恒定的,在开采上三角掌子时,电铲需要站在斜坡道上装载高度不等的爆堆,列车需在大坡道上起动和制动,同时,出入沟内干线需要经常移设,并在沟内应增设装车线。 ②优点:

a.可以靠近矿体掘进出入沟和开段沟,能较快地建立起采矿工作线,减少基建剥岩量,加快矿山建设速度,使矿山早日投产。

b.移动坑线一开始并不设在固定的非工作帮上,因此,当矿床地质和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尚未完全控清时,采用移动坑线开拓,可以在开采过程中加深了解和掌握,以使合理地确定露天采场的最终边坡角和开采境界。 c.可以自由地选定开拓坑道的位置,有利于根据选择开采的要求,确定采矿工作线推进方向,以减少开采过程中的矿石损失和贫化。

d.由于移动坑线铺设在工作帮上,当露天矿场底部平盘宽度较小时,采用移动坑线,能够避免为露天矿场底保持二倍最小曲线半径而引起扩帮量,并且可以省掉两端帮的联络线路工程量缩短运输距离。 ③缺点:

a.在设有移动坑线的工作台阶上,生产作业比较困难,从而使设备效率,劳动生产率采剥成本等生产技术指标比用固定坑线开拓都要差些。

b.移动坑线占用的台阶工作平盘较大,增加了超前剥离量。

c.干线经常移设,线路维修和移设工作量大,移道增加1~1.4倍,干线和站场移设对各台阶开采的干扰,使工作组织复杂化。 ④适用条件:

a.当矿床地质或水文条件勘探不清时,而又立即要进行矿山工程时。 b.对于急倾斜矿体,为了缩短露天矿建设期限,减少基建工程量。

c.考虑今后必须进行扩建或改建的露天矿。

d.露天矿开采到最底部几个台阶时,由于底部平盘宽度不足而采用。

推荐第5篇:减速带的设计原理

减速带的设计原理

2010-9-18 10:27:02

广州安赢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73

也叫减速垄,是安装在公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也有点状的,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是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间以引起视觉注意,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目的,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是用于减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减速带很大程度减少了各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是交通安全的新型专用设施。汽车在行驶中既安全又起到缓冲减速目的,提高交通道口的安全。目前,减速带在世界各地的公路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橡胶减速带

是根据车行驶中轮胎与地面特殊橡胶的角度原理设计,用特殊橡胶制成。是一种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等入口处用于减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 。该产品与原来水泥垄,钢管相比,橡胶减速带具有减震性,抗压性极好,寿命长,对车磨损少,噪音少,黄黑相间,色彩分明,无须每年再涂漆,美观大方等特点。使用减速带产品之后,很大程度减少了各交通要道口的事故发生,是交通安全的新型专用设施。

组成及一般要求

1.1 组成

橡胶减速垄由黄、黑相间的橡胶减速垄单元组成。

1.2 一般要求

橡胶减速垄应一体成型,外表面应有增大附着力的条纹。每个减速垄单元正对车辆行驶方向应有便于夜间辨识的逆反射材料。表面应无气孔,不得有明显的划伤、缺料,颜色应均匀一致,无飞边。橡胶减速垄表面应压制出生产单位名称。若通过螺栓与地面连接,则螺栓孔应为沉孔。减速垄各个单元应以可靠方式连接。

减速垄单元宽、高方向截面应为近似梯形或弧形。其宽度尺寸应在(300 mm±5 mm)~ (400 mm±5 mm)范围内,高度尺寸应在(25 mm±2 mm)-(70 mm±2 mm)范围内,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上使用的橡胶减速垄高度与宽度尺寸之比应不大于0.7

2 耐压性能

整车重量为20 t的双轴汽车以40 km/h的车速通过已在路面固定的橡胶减速垄,试验后,目测检查试样,试验后橡胶减速垄应无任何破损、开裂现象。

3 物理性能

3.1 扯断伸长率

橡胶减速垄表面材料扯断伸长率应不小于200%,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上使用的橡胶减速垄表面材料扯断伸长率应不小于250%.

3.2 拉伸强度

橡胶减速垄表面材料拉伸强度应不小于6.0 MPa,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上使用的橡胶减速垄表面材料拉伸强度应不小于8.5 MPa

3.3 邵尔A硬度

橡胶减速垄表面材料的邵尔A硬度应在65-85范围内。

3.4 撕裂强度

橡胶减速垄表面材料的撕裂强度应不小于20 kN/m

3.5 磨耗减量

橡胶减速垄表面材料的磨耗减量应不大于0.8 cm3/1.61 km.

3.6 冲击弹性

橡胶减速垄表面材料的冲击弹性应不小于20%

4 逆反射性能

橡胶减速垄单元正对车辆行驶方向的逆反射性能应不低于表1规定的要求。

5 气候环境适应性

在承受各种环境试验后,橡胶减速垄应无变色、裂缝、剥落、翘曲等现象,其扯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仍应符合3要求。

6 耐溶剂性能

橡胶减速垄经93号汽油擦拭后,应无明显被溶解和破坏的痕迹。

橡胶减速垄经0号柴油擦拭后,应无明显被溶解和破坏的痕迹。

橡胶减速垄经SAE 5W-30润滑油擦拭后,应无明显被溶解和破坏的痕迹。

广州安赢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广州市安赢交通设施有限公司,谢谢各位对安赢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安赢人将继续坚持以诚信为本企业的发展生存之根本,不断的开拓创新,以推广完善国内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行业的标准化 ,合理化、人化为己任。不断努力进取,将更加努力并一如既往为广大新老客户朋友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您共创辉煌!

本公司是集策划、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各类交通设施、停车场、地下车库设施及交通安全设施产品为一体的综合企业。主要产品有减速路拱(又称减速带,减速坡,减速胶,减速垫)、防撞块(又称防撞胶,防撞条)护墙胶、护角(又称墙角保护器)、车轮定位器(又称倒车垫,阻位器)、各式反光制品(道路标志牌、反光柱,反光锥,反光车身贴),广角镜(又称反光镜或安全凸面镜)、车位锁(遥控及手动),车轮(锁车器),三角警告牌,公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反光道钉,塑料道钉,铸铝道钉等),道闸,停车场系统,岗亭以及从事停车场、物业小区、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及施工。

广州市安赢交通设施有限公司一直以来遵循“诚信是金,信用中国,和气生财,创新发展, 爱企敬业”的商德.

诚信是金---诚,真实无妄之谓,为商之道.

信用立本---诚实不欺,恪守信用,信用是立国之本;

和气生财---人以和为贵,天下和为美,中正平和,和颜悦色,必然能处事和顺.

创新发展—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向更高目标攀登

爱企敬业---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

LZD-6G遥控阻车路障

商品名称:安赢便携式遥控阻车路障LZD-6G

商品型号:LZD-6G

生产厂家:广州市安赢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概述

LZD-6G型便携式遥控阻车路障也称破胎器或阻车钉,由高性能增强塑块与不锈钢放气空心针组合而成,采用机电一体遥控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随时设卡,流动布防,不影响正常道路畅通,是有关执法部门,需要设卡拦截疑犯车辆时不可缺少的先进设备。广泛用于公安,海关、军队和武警等有执法权的单位,收藏起来体积如拉杆箱大小,时可以放

进小车的后备箱内,在需要使用的时候,打开铺在交通要道设卡,使用人员可以在150米范围之内用手中的遥控器,遥控拦截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强行逃逸。使其轮胎泄气后不能继续行驶。

二、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保证对遥控箱内的储电池进行足够的时间充电,使电源的电压保持在11V-13.5V之间。

2、在需要使用拦截任务的路段,打开阻车路障包装箱右侧箱盖,滚出路障卷,摘开固定路障用的松紧挂钩,靠在路边的一侧,滚开欲拦截车辆的道路面。

3、连接遥控器与路障头间的接线,将两米三芯连接电缆一端插进路障头连接插孔,另一端插入遥控箱三芯连接插孔。

4、打开遥控器箱上盖,将电源开关拔至内置电源,电源指示灯亮,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将左侧接收天线拔出竖起以增加接收距离。

5、在需要执行拦截疑犯车辆任务时,按动遥控器上端的大按钮,电源箱内发出“嘟”声,路障块内的不锈钢空心针即自动竖起,此时如强行通过路障,车轮将被刺进数枚不锈钢破胎空心针,轮胎在两秒钟内立即放气,不能继续行驶,只能停车。

6、拦截任务结束后,再按动遥控器的下端小按钮,竖起的不锈钢空心针即转动回到原位,转入待命状态。

7、遥控阻车路障的回收,将路障块卷圆后,用松紧挂钩带将路障块固定好,将遥控箱电源开关关闭,并将遥控箱放入路障块中间空位,左手扶住路障箱箱体,右手滚动路障块顺势入箱,放入连接电缆,扣好箱盖。

8、本遥控路障还配备了外接电源连接线,当遥控箱内的电源电压不足而无法正常工作时,可将汽车连接电缆的一端插进遥控箱外接电源连接插孔,另一端插入12V汽车点烟器插孔,将遥控箱的电源开关拔至外接电源位置,其操作与上述使用方法相同。

9、工作指示灯

(1)电源指示灯——遥控路障需要执行拦截任务时,打开遥控箱内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2)电压指示——遥控箱内的配有电压显示,当电源欠压低于10.5V时,欠压指示灯亮,此时需要对其进行充电。充电时间8—12小时。

(3)充电指示灯

当连接220V市时,充电指示灯亮,充电正常,充电时请关闭电源开关。

(4)红色工作灯

遥控阻车路障处于拦截的工作状态时,遥控箱上方的红色指示亮,拦截任务结束及时关闭电源。

10、主要技术指标

路障总长度8000长*240宽*30厚度(mm)

路障块重量23.5kg

遥控控制箱重量4.5kg

包装箱重量13.35kg

总重量41.35kg

钢针数量172根

颜色黄黑相间

孔数86个

包装箱的体积780长*320宽*81高(mm)

遥控控制箱的体积240长*190宽*140高(mm)

工作电压12V

遥控器有效遥控距离150m(空旷地带)

遥控速度≤1次/秒

放气空心钢针φ5mm*43mm

承重20T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时,严禁用手板、脚踢、踩踏路障块,以免损坏路障或者操作人员被竖立起的不锈钢空心针刺伤。

2、每次执行完任务后,应及时补插短缺的不锈钢空心针或其它部件。

3、不要随意拆开设备的各个连接零部件,如需要修理或调节时,请与供应商或生产厂家联系。

4、本遥控阻车路障防水功能一般,请不要长时间在雨雪或泥泞的环境下使用。

敬请致电广州安赢交通设施有限公司了解更多,谢谢!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0-022-848

电 话: 020-86000867 13416391481

联系人:张小姐

在线QQ:1292807129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柯木塱欧岗南二街8号(整栋)

网 址: http://www.daodoc.com

淘宝网:http://15011739008.taobao.com

欢迎您来选购,我们将会竭诚为您服务,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推荐第6篇:编译原理设计题目

编译原理设计题目

设计原则:

1.使用了《编译原理》中的某些内容,如原理、概念等;

2.具有完整性,表现或演示了某种完整的功能;

3.实用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设计目的:花了足够的时间,做了一定量的工作,从而使得水平提高。 设计语言:任意熟悉的开发环境。

设计步骤:

1.选好题目

2.思考你将要把软件编成什么模样?

3.写出需求分析

4.开始设计

5.测试

第一大类:充分利用《编译原理》

1.与表达式有关的内容:

 表达式计算器:这是一款算术表达式计算程序,用户通过输入表达式达到计算的目的,可代替目前普遍使用的计算器。使用了编译原理中的词法分析、算符优先分析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 无符号整数表达式计算器:输入无符号整数表达式,输出结果。难度:较难。工作量:中等。

 整数表达式计算器:考虑负数。难度:较难。工作量:中等。

 定点实数表达式计算器:难度:较难。工作量:中等。

 通用表达式计算器:考虑1.23e-2的形式输入。难度:难。工作量:中等。  函数表达式计算程序:这是一款能计算函数值的实用程序,用户输入含有自变量x的函数表达式被电脑接受后,可接着输入自变量x的值,电脑输出函数值y的值。用户可以是数学、物理等教师,他们可以在上课教授与函数有关的课程时进行课堂演算,也可以在备课时验证数据;用户也可以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使用了词法分析、算符优先分析。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

 多项式函数计算程序:只处理多项式函数,如f(x)=x^3+x^2+5等。难度:较难。也可设计成其他专用函数计算程序,如幂函数计算、三角函数计算等。但要避免出现不同用,如不要设计成仅能处理f(x)=2^x的幂函数,因为这样的函数利用普通编程就能实现,无法体现编译原理。工作量:中等。

 通用初等函数计算程序:能处理所有的初等函数的计算。如f(x)=3*sin(x/2+3.1415)+x^2等。难度:难(因为涉及到函数名称和参数的识别问题)。工作量:较大。

 二元或多元函数的计算:请参考立体解析几何中相关方程。如f(x,y)=x^2+y^2等。难度和工作量同一元函数的计算。

 逻辑运算分析:可对关系表达式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这个设计结果可改变后用于电路分析、谓词演算等。难度:较难。

2.与字符搜索、匹配有关的内容:

 字符串搜索程序:用户输入要查找的字符串的正则表达式,软件可在大量文本中找

到符合描述的字符串。这个设计可参考微软.NET的正则表达式的功能。使用到正规式、词法分析等,还需要有较大的设计技巧。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

 名称查找程序(类似于文件名、词典等):存有大量的名称,如abc,123,a1,ab1245

等,输入要查找的规则,找出符合规则的名称。

 方案1:通配符,把“*、?”当作通配符:如输入“a*”,显示“abc,a1,ab1245”;

输入“a?”,输出“a1”。

 方案2:正规式,把“*”当作“闭包”,把“|”当作“或”:如输入“(a|b)1”,

输出“a1”;输入“(a|b)*c”,输出“abc”。

 方案3:只要包含正规式即可,当名称中包含该正规式,就输出来:如输

入“(a|b)1”,输出“a1,ab1245(含有b1)”;输入“(a|b)*”,输出

“abc,a1,ab1245”。

 方案4:含有通配符的正规式,设“@”表示任意字母,“$”表示任意数

字(其他可再设多一点,如表示符号等,但会减少名称中的符号种数):

如输入“a@*” 输出“abc”;输入“a(@|$)*”,输出“abc,a1,ab1245”。

(以上涉及到正规式的方案难度较大,其他难度一般。注:以上的@$等

符号是随便设定的,与.NET中通用的符号不同且有冲突的,请在实际编

程时修改之。)

 文本搜索程序:在一连串文本中搜索所需的字符串。同“名称查找程序”中的

有关正则式的方案,难度较大,具体正规式包含哪些符号和通配符可另定。

(关于正则表达式的介绍参见另一文档,详细信息见.NET框架联机文档)

 转义符的识别:C语言的字符串常量书写时使用了大量的转移符,如“\\\\”表示单

斜杠,而“\\n”表示换行(同“\\u000A”),“\\x20”表示十六进制表示形式(恰好两位)与 ASCII 字符匹配(这里代表值为32的ASCII字符,即空格)。请参照C语言教材,编制一个软件,输入包含转义符的字符串,输出没有转义符的真实字符串。难度:一般。工作量:一般。

 源程序中特定信息的提取:可以提取全局变量列表、所有变量列表、所有函数列表、

所有名称列表、注解信息等。主要利用词法分析的原理,有时用到有限自动机的运行。难度:一般,实用性强。

3.纯粹的编译原理的实现

 迷你编译器的设计:利用Lex/Yacc等实用工具,开发一个编译器。通过自学有关

的编译器生成工具,定义小型C语言,设计相应的文法,利用编译器生成工具生成一个自己的编译器。难度高,需要自学大量的东西,实用性强。

 CPU仿真:自己定义一个CPU指令,指令若干条、寄存器若干个、内存若干,用

软件模拟汇编代码的执行。难度高,实用性高,可扩展性强。

 有限自动机的确定化和最小化:输入一个不确定的优先自动机,输出它的确定化、

最小化后的确定的优先自动机。难度:较难。

 正规文法转化为有限自动机:输入正规文法,自动转化为不确定的优先自动机。为

了实用,可以考虑加点其他功能(参考有限自动机的确定化和最小化)。难度:一般。

 正则表达式转化为有限自动机:输入正则表达式,转化为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参

考相关题目)。难度:较难。

 万能有限自动机的运行:以状态转移表驱动的万能有限自动机的运行,输入不同的

状态表(也可以以状态转换函数的形式输入),可以使程序识别不同的字符串,从而达到万能的运行效果。难度:较难。

第二大类:利用《编译原理》的有关概念

1.词频分析程序:分析一篇文章中词的出现频率,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如果仅使用字符串匹配的概念,则和编译原理搭不上边了,可以加点正则表达式匹配的概念(参考.Net关于正则表达式的例子和说明),这样实用性会更强一点。难度一般,实用性强。

2.在应用软件中添加正则表达式的校验(或搜索)功能:这是一类程序,这类程序完成某个实际的应用,但是在某个环节需要对数据进行校验,或从一大片文本中搜索特定的子串,那么,在校验和搜索时可利用正则表达式。而正则表达式是很多开发语言和运行库都提供的,你只需要调用其中的功能就能达到校验或搜索的目的。如用户注册时的密码的字符组成校验,用户手机号码的校验,用户名的组成校验、日期校验等;搜索,如在一篇文章中搜索并提取出所有货币表示的内容、人的姓名、数字、日期、单词、手机。其中一个实用的例子就是:分析web网页,提取其中的文本,即滤掉html标记,获取有用的文本信息;也可以差找到网页中游多少个超级链接,从而得到网页内的超链接列表;也可以搜索到网页内的邮箱地址列表。

3.查找替换:你能否在你的某个应用程序中设立查找替换功能,支持通配符的查找,然后在文本中标出,或显示出,或替换之。难度:一般。实用性强。

推荐第7篇:室内装饰设计原理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

一.设计程序和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一份令人兴奋的职业,也可是引人着迷的业余爱好,它可以给你个人的生活带来美学和知识上的成就和满足感.

•从事室内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职业,非专业人士也能设计出非常精彩的作品.

•一件设计作品实际上根本无法所谓的¡°完成¡±,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见识,心境不断地改变。所以我们的设计也会因时而变。

•只要你愿意投入是时间和精力,你就可以享受它带来的一切。

设计语言

•设计好比学外语,如果词汇和语法精通,我们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词汇:

材料、风格、形式、细节、光线、色彩、图案、纹理、线条及质量。

•设计语法:

可以理解为设计的原则。其中涉及平衡、旋律、重点突出、对比均衡、局部和整体、多样性以及和谐性。

•我们用设计要素并根据已有的设计原则来创意出室内设计作品。而优秀天才设计师们也经常打破现有的规则和条框以发掘全新的流行趋势及品位。

家居设计和非家居设计

•个人家居环境装饰设计

•公共场所环境装饰设计

住宅的设计与舒适感

•¡°我们塑造环境,随之环境塑造我们¡±¡ª¡ª 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家是日常生活各种要素和压力的庇护所,也是孩童成长的地方。

•室内设计使家居变得实用而舒适。怎样的设计风格才能最好地满足我们的要求和我们对家的期待,由我们自己决定。

•一个家,因为拥有了很个人化的各种家具和不同材质,就会散发出独特的个性,就会有别于其他的家居。

室内设计的必要性

•新建的住宅和大厦需要全面到位的设计装饰。

•设计需要不断更新

•环境需要变化

•时尚在日新月异

设计程序

•签订协议(工程协议或合同)

•问题报告书

•实地考察和拟定计划书

确认并了解以下内容:

设计图的使用者

生活方式和职业

空间之间的关联

对于空间分配的要求

环境的因素

机械设施方面的设计

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考虑因素

经济方面的因素

设计方面的特殊喜好

规范与条例

环境因素

•气候和天气

•地理环境

地点

周围风景

常年的风势

日光的照射

噪音

环境潜在的危险

设计构思:解决问题

•设计构思的酝酿

•画设计图并标注说明

•实施工程

入住后的评价

•业主入住后的评价反映了整体设计的运作情况.•这种评价调查看起来似乎有点为时过晚而毫无价值,但实际上它的价值在于日后的改进.长远来看,这种方法会敦促设计师做得更好.

室内设计的职业 

•室内设计的职业可以说有两位前辈: 建筑和装饰艺术;

•二十世纪初,室内设计师能指导、协调和监督设计、施工和安装的过程.

•今天的室内设计师不仅设计有创意、个性化的室内装饰,而且还是指导者、组织者和采购员。

设计师的技能

•室内设计教育课程的学习科目

基础美术和创意美术,包括二维和三维设计、美术和应用美术。

设计理论、人文因素和空间布局。 

住宅和非住宅的建筑设计。

设计对象中的特殊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问题(环保等)、特殊目的(历史建筑的维护、改建重用)。

设计材料(纺织品、照明、家具、色彩)

技术性知识:如结构、建筑、建筑内部设施、能源节约、细节设计、材料、法规、建筑规范和条例。

交际能力:如口头、书面和视觉表达、绘图,计算机应用。

专业训练和组织、指导能力。

艺术、建筑、设计、家具摆设和材料的历史知识。

设计师的技能

•今天的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专业技能、教育、培训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酝酿构思设计,包括产生、改进设计想法,并形成一个设计理念。

准备与所有合同议项相关的文件和协议书,处理与工程有关的财政、交易事务。

指导监督建筑内部设施的装配,如供暖、管道、空调和所有的照明。

指导列出材料、涂料和家具摆设的清单,这需要有对各种地板、天棚、墙面材料、纺织用品的全面知识,要了解各时期以及现代的建筑、家具和绿色环保设计。

为工匠、分包承建者准备细木家具或装饰细节的工作图。

监督施工、安装以及完成合同所涉及到的所有部分的工程。

管理POE。

室内设计师的工作需要的特定技能和知识

•专业技能包括绘制草图或技术图纸,能应用于商务管理的计算机技能,以及用于测量和成本核算的设计、计算能力.

•要具备对施工技巧、建筑内部设施、法规、建筑规范和安全施工要求的知识。

•要随时了解材料、涂料和家具摆设方面的改进变化。

•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如员工管理、预算、采购、和对会计、市场和公关的了解。

•要有语言交际能力,包括清楚地表达想法、计划,能制定口头和书面的合同。

•具有视觉表达技能,如通过草图、立体透视图和技术图纸来提出设计想法和理念。

设计领域合作团队的专业人士

总承建商和建筑商,有执照的施工单位,并且对施工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建筑师,他们也是有执照的,并在法律上承担责任,在为高清费层的客户设计的工程中,他们是不可缺少的团队合作伙伴。很多大的建筑公司都有室内设计部。

分包的建筑人员,他们是专业处理特殊部分的建筑工人,如管道、取暖通风空调设备和电路系统,干砌墙面工或墙面涂泥工、泥瓦砌工、墙面泥工、油漆工和木器漆工。

细木工匠,他们打造定制的壁橱\\橱柜和其他的嵌入式木质家具.

零售商和批发商,供应家具\\漆和墙面涂料\\灯\\窗户装饰和地板装饰.这些经销商零售给公众,但通常会给设计师一些折扣.

手工制造者和工匠,如家具商和其他的定制家具的制作者\\修复专家\\美术家\\彩色玻璃的技工\\石头雕刻师.

材料的安装工人,木地板\\浴室\\厨房设施\\嵌板\\墙纸\\纺织饰品\\窗帘装饰.安装工人需要在设计的计划阶段就进行测量和估算.

非住宅的室内设计

音响设计、改建重用、娱乐公园的设计、养鱼池的设计、建筑的空间设计或楼层设计、艺术品和配饰的经销商、色彩咨询、采购、壁柜,壁橱和存储空间的设计、通讯网路的设计、承建商、

为残疾人老年人设计、能源节约、设计娱乐中心、环保安全、环保绿色设计、设施管理、家具设计、美术设计图解和标志图形、硬面地板的设计、设计五金器具、医疗中心的设计、设计健身俱乐部、历史建筑的维护和博物馆的室内装饰的修复、服务领域设计、工业设施、新闻业、设计司法部门、设计厨房、景观美化、设计图书馆、照明、样版房设计、设计博物馆、办公楼设计、设计管道固定装置、酒店的设计、零售业的设计、设计营业厅、设计布景、展厅设计师、太阳能的设计利用、设计布艺墙纸或地毯的纺织品设计师、幼儿园设计

重要的设计元素

设计师应该有一定的道德责任感,明白自己的设计会对环境,随后对用户产生何种影响。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那些需要不同寻常的设计的人们解决设计问题。

设计师的道德责任感,会促使人们避免浪费和污染,并保证设计的长久耐用性。

如果设计合理,环境和用户都会从中获益。

环境因素

持久耐用

资源的利用

资源的效能和耐用性

朴素的生活和忍耐力

设计的永久性和耐用性

大众化的设计和跨年龄设计与持久性

环保设计

只要可能就指定绿色产品

选择和指定耐用用的材料和涂料

不要丢弃家具,经过重新装饰再用

从生产商那里指定购买组合家具

如要适宜,最好使用有图案的地毯,能掩藏污垢和破损,延长使用期。

尽可能地回收利用物资。

其它环保问题

室内环境的空气污染:苯、甲醛、三氯乙烯.

•尽量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

•至少保证24小时的良好的空气流通,让新家具气味散掉

•如果可能,使用不含甲醛的碎料板和胶合板

•无论怎样的设计方案,要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

•确保取暖通风和空调设施的新鲜空气的进口远离有汽车尾气的地方

•利用植物以自然的方式净化空气.

照明和节约能源

不同照明灯的使用

设计上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太阳光,雨水等

窗户设计和节约能源

针对有特殊要求用户的设计

大众化设计

为残疾人设计

出入方便的设计

为行动不便的人所作的设计

•阶梯和坡道

•通道和转弯处

•厨房

•卫浴空间设计

•卧室

•壁橱

房间内部设备高度位置设计

•针对聋人

•针对盲人

•针对老年人

另外为特殊群体的需求而设计:儿童\\流浪汉\\精神病人\\病人\\病危的人等

推荐第8篇:往年设计原理串讲

选择题:

1、古代中国先哲撰写的《考工记》,(约成书于公元前476年)。P2

2、美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P4

3、1948年,设计史研究的开创者吉迪恩出版了他的设计史名著《机械化的决定作用》。P5

4、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说道: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P7

5、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经营。

6、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其经典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P8

7、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格罗佩斯。P11

8、20世纪伟大的人文学者贡布里希对符号学在设计研究中运用有过一段评价: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或语义学。P18

9、赖特的“空间的连续性”概念被确认为现代建筑的重要语言和原则之一。

10、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P36

11、设计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设计最初的狭义是指素描和制图。15世纪的理论家弗朗西斯科·朗西洛提就将设计、色彩、构图及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P37

12、设计中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P40

13、西方设计之夫威廉·莫里斯。

14、塑料在20世纪30年代已建立起了它的工业地位,并且被工业设计师们赋予了社会意义,成为“民主的材料”。P51

15、20世纪60年代亦被称为“塑料的时代”。P52

16、信息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前提,具有高度综合性。信息论最早产生于通讯领域,申农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他引入了“熵”的概念作为信息的度量。P55

17、在我国云南元谋出土的石器已经有170万年的历史,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的石器,距今也有50万年。P71

18、陶器是“火为精灵土为胎”的产物。P72

19、我们的祖先最早的居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巢而居”。P75

20、《农书》中首次刊印的农具图谱,其中有耒耜、耧犁和耧锄的记载,对各种纺织器具的介绍也是图文并茂、系统丰富。P109

21、元代设计出了用铜或铁铸成的筒式火炮,称“火铳”。现存历史博物馆,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制造的铜火铳,号称“铜将军”。 P121

22、希腊人设计了三种不同风格的圆柱: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P127

23、英国传奇式的家具设计师奇彭代尔是早期设计师中的代表人物。1754年奇彭代尔出版《绅士和室内设计师指南》。P135

24、阿克赖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克朗普顿发了“骡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珍妮纺纱机”。P136

25、1759年,韦奇伍德继承了在斯塔费德郡的家业并着手进行改革,他引进了蒸汽动力。18世纪60—70年代,他设立了工业生产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后来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韦奇伍德也是第一批引工厂系统化科学研究方法的资本家之一。P136

26、第一次贸易展览,是1798年由法国政府组织举办的“工业博览会”。P141

27、著名的设计展览—1851年的大博览会,这就是有名的“水晶宫”博览会,其名字得之于展览会所在的建筑,它由帕克斯顿设计,用铁架和玻璃板建成。P141

28、欧文·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最为著名并不断重印。

29、法国勒·柯布西埃的设计是一种更个人化的方式。他的建筑设计艺术是把纯粹的现代主义精神具体化,他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在闻名世界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勒·柯布西埃提倡简洁、纯净的几何形式,他认为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形式。P152

30、拉姆斯设计收音电唱机。P154

31、阿斯卡利奥设计皮阿乔公司的维斯帕摩托车。P160

32、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450年左右,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了欧洲第一本书,成为印刷时代开始的标志,这是第三次革命。P180

33、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文字、标志和插图。P180

34、工业设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按设计性质划分,工业设计可以分为式样设计、形式设计和概念设计。P193

35、《考工记》中称为匠人,唐朝称大匠,从事设计绘图及施工的称都料匠。P206

36、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始于13世纪的工业技术革命,多种纺织机械被发明和使用,加快了纺织业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纺织设计师。P209

37、文艺复兴时期,工艺和艺术在观念上有了区分,艺术家作为学者和科学家的观念产生了,“艺术家终于获得了自由”。P209

38、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之后,英国的莫里斯为自己的商行进行“美术加技术”的工艺设计,倡导了“工艺美术运动”,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P210

39、设计师历史演变简表:二三百万年前,“制造成工具的人”——七八千年前,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工匠(百工)——古罗马,工匠(含艺术家)、专业设计师出现——文艺复兴,工匠、艺术家(兼)、专业设计师——工业革命,现代专业设计师。P213

40、1972年,因日本设计师山崎宾的普鲁依特—艾戈计划的拆毁,而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结束的标志,继之而起的是后现代主义设计。P248

41、设计批评有两种特殊方式:国际博览会和集团批评。P251

42、普金的思想受到一群设计家的响应,其中一位是柯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设计者。P258

名词解释:

1、无意识结构: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认为这种先验的结构早在婴儿、神话、宗教仪式中无意识地存在着,它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纯粹同时态的结构,这种无意识结构几乎隐藏在一切文化形态之中。任何知识从本科上讲都只有“无意识结构”。P

212、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P26

3、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得到劳动者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它由销售金额中扣除了原料费、劳动力费、设备折旧费等后的剩余费用及人工费、利息、税金和利润等组成。P6

14、价值工程:寻求的是功能与成本之间最佳的对应配比,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设计对象的价值,正是价值工程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可以说价值工程是一种设计方法。P6

25、失蜡法:也称蜡模法。它是用蜡代替泥土来制造模型,然后在模型内外敷泥,成为泥范,再焙为陶范,最后再浇入铜熔液进行铸造,蜡则熔化流失。P80

6、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形象地表现了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尖尖的拱门,有棱筋的穹隆顶,高耸的尖塔。建筑物外部的造型,突破了仿罗马式建筑沉重的稳定感和半圆形拱门的样式。在着力强调建筑物的垂直因素的同时,形成了一种高拔、挺直的建筑形式。P129

7、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收者,是设计师将思想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P179

8、概念设计:不考察现有生活水平、技术和材料,纯粹在设计师预见能力所能达到的范畴内考虑人们的未来与未来的产品,是一种开发性的对未来从根本概念出发的设计。P19

39、环境设计:是最新的设计类型概念。一般地理解,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区别于产品设计的是:环境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P196

10、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公共活动场所。所以,公共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和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范围重合。但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主体是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于陈设。

11、城市规划设计:作为环境设计概念的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发展进行综合的规划部署, 以创造满足城市居民共同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的城市环境。P198

12、室内设计:即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具体地说,是根据对象空间的实际情形与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与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P200

13、展示设计:或称陈列设计,是指将特定的物品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的设计。

14、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P2

2115、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与集团购买。审查批评指的是设计方案的审查集团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与评估,以及设计的投资方与设计方进行谈判磋商的过程。集团购买是消费者直接参与的设计批评。所谓集团购买是指消费者表现为不同的购买群体,而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语言、时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P25

5简答题:

1、设计学的研究范围?P3

答:设计学研究的范围包括: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1. 理解研究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

2. 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

3. 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工科学的理论要求。

2、什么是工业设计的艺术特征呢?P45

答:为工业服务的设计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共同组成,艺术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工业设计中的艺术设计内容涉及项目的功能系统,包括实用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等,其形式是产品的造型、用材、色彩、表面处理和装饰。

1.在造型上它追求完美的技术功能和操作功能。

2.在用材上它追求材料的应用与结构要求相符。

3.在色彩上,它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材料的本色和表面处理的本色。

3、设计与消费的关系?P66

答:设计与消费的关系也是设计与经济关系的具体化,能够最生动地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消费是设计的消费。第二,设计为消费服务。第三,设计创造消费。

4、中国古代建筑的民特特征?P87

答:中国古代建筑在外观、结构、色彩和布局设计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外观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屋顶的特征最明显,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和单坡等多种类型。

在结构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常用的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在布局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合。

在装饰和色彩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也另具一格。装饰主要集中在梁枋、斗拱和檩椽部分,综合运用了各种美术工艺及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加工手法。在色彩设计上,运用对比强烈的原色设计,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显著的特征之一。

5、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特点?P91

答:不管是皇家园林或是私家园林,也不论早期和后期,在设计上都有一些共通的特点。

首先,中国园林设计注重自然美。

其次,中国园林十分强调曲折多变。

再者,中国园林设计崇尚意境,设计不止满足对于自然美景的仿造,更追求诗情画意境界的创造,借以寄托游园者的思想情怀。

6、瓷器与陶器的主要区别?P97

答:瓷器与陶器的主要区别:一是胎质不同,陶器用黏土,烧成较粗松;瓷器用瓷土,烧成很坚致。

二是用釉不用,陶器大半无釉,或用釉粗陋;瓷器一定有釉,而且釉料越来越精致。

三是火候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左右。

7、视觉设计师与视觉艺术家的区别?P179

答:视觉设计师的工作受到更多的限制。为了向特定对象传达特定的信息,他的设计最终必须是他的特定对象易于认知和理解的视觉符号,这一点从根本上不同于拥有更多“自我表现”自由的视觉艺术家。另一方面,视觉设计师有时还必须考虑他的设计的复制或制作计划的问题。而且在设计过程中,还可能受客户意见的影响不复不对设计反复修改。

8、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P189

答: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物质技术条件,是产品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功效和性能;

造型是产品的实体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

功能的实现和造型的确立需要构成产品的材料,以及赋予材料以特定的造型乃至功能的各种技术、工艺和设备,这些被称为产品的物质技术条件。

9、室内设计包含的主要内容?P201

答:室内设计包含四个主要内容:一是空间设计,即是对建筑提供的室内空间进行组织调整,形成所需的空间结构;

二是装修设计,即对空间围护实体的界面,如墙面、地面、天花等进行设计处理;

三是陈设设计,即对室内空间的陈设物品,如家具、设施、艺术品、灯具、绿化等进行设计处理;四是物理环境设计,即对室内体感气候、采暖、通风、温湿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

论述题:

1、设计与艺术关系上的误区?P44

答:误区之一是为艺术而设计,否认设计的功利目的,否认设计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特征,把设计作为纯艺术的一个品种。

这样一来,设计就成了纸上谈兵之举和架上欣赏之物,科学、技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均成为无关的概念。

误区之二是为技术而设计,否认物质产品的精神功能,否认设计的艺术牲,把设计作为纯科学技术的一个行业。

这就非常明显地导致设计的纯技术观点,素描、色彩、图案、构成都成为了摆设,艺术思想、艺术技巧、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都变成了无聊的言词

误区之三是孤立静止地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被当作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传统图案;艺术仍是契斯恰科夫体系的素描,苏联时期中专学生的水彩。这是数十年的闭关自守遗留下的认识问题。

2、产品设计师的设计领域与知识技术要求?P226

答:产品设计师的专业范畴:

手工艺设计、工业设计、服饰设计、纺织品设计、家具设计、机械设计、工程技术设计。

产品设计师的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

造型基础:手工造型、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含具象、抽象、装饰、符号造型及二维、三维、四维造型)

基础理论:通史通论(设计学概论、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论、中外艺术史论、工业设计史论、设计方法学等)专业史论(工艺史、工艺学、服饰史、服饰美学等)

专业设计:设计策划、创意、制作(基础设计、单项设计、系统设计、电脑辅助设计)

设计师的自然与社会学科基础知识技能:

设计物理基础、生产工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人类行动学、仿生学、科技史、创造学、思维科学、电脑知识、技术美学、价值工程学、市场学基础、民俗学、外语、设计伦理和专利法、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标准化、规定等有关法规。

3、设计批评标准的历时性特征。P243

答:(1)设计批评的标准在其自然状态下,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演化着。批评标准根本上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意味着人们对设计要素的不同理解。科技发展目睹了人类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政治结构等多方面的重大变化,设计批评在每一个时期对于设计诸要素都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功能本来是具有共性、相对稳定的标准、然而,设计品的功能可能发生转移,统一设计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如青铜器的审美功能,功能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

(2)首先将设计的批评标准问题推向前台的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标准后来让位于机器美学是时代所趋。然而,设计在经历过现代主义运动以后,工艺美术运动的批评标准60年代又有了回归之势。设计批评的标准随历史而演化,因时尚不同,而时尚又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循环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都兴起了形形色色的设计改革运动,他们在不同的程度和不同方面为设计批评的新观点做出了贡献。

(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主义的信条在荷兰、德国、法国、新兴的苏联都确立起来。艺术的纯形式主义批评已为工业产品的几何形态进入美学范畴奠定了基础。对于设计批评而言,功能技术、反历史主义、社会道德、真理、广泛性、进步、意识以及宗教的形式表达等概念,成了批评家最常用的语汇。各国的设计逐渐打破了民族的界限,形成

了“国际风格”。

(4)“国际风格”冷漠、缺乏个性和人情味的设计,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厌倦,20世纪60年代设计师们推出了“波普”设计,以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打破了所谓的高格调与通俗口味的差别。从此,色彩和装饰被重新重视,一些古典的视觉语汇被重新启用,历史主义东山再起。

(5)可以看出,设计批评的标准又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主义的“生产”理想转向了“生活”理想;过去宣扬设计的广泛性,通过设计的理念引导消费者,而今转为尊重消费者,尊

重个性,使设计适应消费者情感上的要求。

(6)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批评将重点由机器和产品转移到了过程和人,消费者的反应成为检验设计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设计的“消费者化”与灵活性已成为设计的必要特征和手段。

(7)正如艺术批评被称为运动着的美学一样,设计批评也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更换着标准。标准总是很高的,是一个时代的理想,而整个地看来,标准又是运动的,表现出明显的历时性和相对性。

推荐第9篇:教学的设计原理

教学的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是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科学。教学设计的首要意图是规定最佳的教学方案,作为一种知识实体,教学设计旨在达到预期教学成果最优化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化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教学与教学系统

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教师和学生均为教学活动中的人员要素,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性要素,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教的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的活动的主体,因此他们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性材料,是教学过程的最主要的媒介,包括 文字教材(教科书,图表,教学参考书等)和视听教材 。

教学媒体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和条件性要素,它包括教学所需要的物质设备、技术与手段等有关的物质和条件性教学资源。 学校教学系统的主要任务:

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

为学生奠定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基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现代社会公民素质。 培养个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的整体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引导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 教学设计过程的共性要素 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教学设计过程应该比较全面地分析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认知与发展特征,学习者学习起点水平,学习者学习动机等 。

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内容的层次结构,教学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展示的程序和方式等。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分析,教学目标的行为,条件,标准等要素的确定与表述。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学北京与环境的分析,教与学双方活动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与综合应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特征性与效果功能的分析,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与方式的确定 。 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教学评价设计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学活动信息反馈方式与渠道的分析,教学效果检测内容,检测方式的确定,制定总结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策略。 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从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将教学设计归纳为三个层次: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指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它所针对的教学设计的任务来说,可以称为长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一般需要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共同研究完成,例如学校的学科教研室。 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除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之外,还起到协调年级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作用。单元教学任务设计一般由同年级同一课程的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完成。

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针对一节课或者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所以也称为即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一般由任课教师来完成 。

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师备课的区别

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是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基本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传统的备课通常情况下依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分析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设计从作为教学技术的角度来说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其实践意义在于应用科学原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而传统的教师备课活动,教师凭借的是自己以往教学过程中已有的实践经验,来选择和确定具体教学过程。 作为一种技术,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桥梁。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较为系统地应用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推荐第10篇: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钢结构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Steel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课程编号:422009

学时数:1周 执笔者:梁靖波

学分数:

1编写日期:2005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总结。通过钢结构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钢结构的结构型式、结构布置和受力特点,掌握钢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掌握钢结构的构造要求等。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考已学过的课本及有关资料,综合应用钢结构的材料、连接和基本构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整体钢结构设计计算,并绘制钢结构施工图。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某厂房跨度为21m或24m(由指导教师指定),总长90m,柱距6m,采用梯形钢屋架、1.5×6.0m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上铺泡沫混凝土保温层,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一毡二油隔气层;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屋面坡度为i1:10。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无侵蚀性介质,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架下弦标高为18m;厂房内桥式吊车为2台150/30t(中级工作制),锻锤为2台5t。

其中保温层荷载、积灰荷载、屋架跨度和钢材种类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由指导教师指定学生按其中的一种组合,独立完成钢屋架设计。

(二)计算书编写

1、确定屋架型式与尺寸;选择钢材及焊接材料,并明确提出对保证项目的要求;

2、进行屋盖支撑布置,按比例绘出屋架结构及支撑的布置图;

3、进行荷载汇集、杆件内力计算、内力组合,选择各杆件截面;

4、设计下弦节点、上弦节点、支座节点、屋脊节点及下弦中央节点等。

要求计算书内容要有系统地编排,字体要端正,表示要清楚,计算步骤明确,计算公式和数据来源应有依据,并应附有与设计有关的插图和说明。

(三)施工图绘制

绘制钢屋架施工图,其中包括屋架简图、屋架结构图、上下弦平面图、必要的剖面图和零件大样图、材料表和设计说明等。

要求图面清楚整洁,线条粗细分明,尺寸及标注齐全,符号及比例正确,构造合理,能表达设计意图,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并与计算书一致。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式。

(一) 集体辅导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指导方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设计步骤等;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使学生对钢屋架的结构型式、结构布置和受力特点有更深的了解,掌握屋盖体系中支撑体系的作用、布置和设计方法,掌握钢屋架计算简图、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方法等;重点讲清钢屋架的杆件设计、钢结构的连

1 接、节点设计和构造要求中的要点;介绍编写计算书及绘制施工图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和注意事项。

(二) 个别辅导

指导学生参考已学过的课本及有关资料,综合应用钢结构的材料、连接和基本构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整体钢结构的设计计算,独立完成设计内容。辅导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

(三)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绘制钢屋架施工图一至两张。围绕课程设计涉及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构造措施、图面布置、绘图深度以及表达方法等诸方面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深度、图纸和计算书质量、学习态度等给予评分。

评分按5级评分制确定,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钢结构设计原理》

张耀春主编

周绪红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钢结构基础》

陈绍蕃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房屋建筑钢结构设计》

陈绍蕃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中国计划出版社 [5]《钢结构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1篇:《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讲台前面有6张凳子,请7位同学来抢凳子坐。我不看同学们怎样坐,我敢肯定的说:这6张凳子中总有一张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同坐,大家相信吗?(师生演示)

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吗?这其中蕴含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数学原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主操作

探究新知 (一) 活动1 课件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 师:你们摆摆看,会有什么发现?把你们发现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 说理活动

① 师: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4,0,0)(3,1,0)(2,2,0)(2,1,1) 师:你们是这样记录的吗?

师:还可以用图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还可以用表格记录。师板书在黑板上。 ② 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板书: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③ 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

④ 师: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枝铅笔呢?(学生交流)

⑤ 把5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板书:5÷4=1(枝)„„1(枝)

⑥ 课件出示:把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 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呢? 把10枝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 板书:7÷6=1(枝)„„1(枝) 10÷9=1(枝)„„1(枝) 100÷99=1(枝)„„1(枝)

⑦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 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 学生活动 ② 交流说理活动

预设:生1: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用商加余数,应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

生2:不同意!不是“商加余数”是“商加1”.③ 师: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 师: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1、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2(本)„„1(本) 9÷2=2(本)„„1(本)

2、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生:至少数=商+1

3、师: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

”,(点题)。“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三、灵活应用

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课件出示: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课件出示: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四、畅谈感受

教学结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抽生谈谈,师总结。) 在这堂课中,我首先设计(抢凳子游戏,讲台前面有6张凳子,请7位同学来抢凳子坐。我不看同学们怎样坐,我敢肯定的说:这6张凳子中同学们不管怎样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同坐,大家相信吗?)目的一:小孩子最喜欢玩游戏,一说玩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二: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抽屉原理,对解决这类问题有什么作用?

接着出示:把4枝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可以怎么放?我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动手操作、汇报、板书,得出结论,又提出:怎样摆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小组讨论,然后针对他们的方法进行讲解(边操作边讲解),其实这方法是用平均分的摆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4÷3=1(枝)„„1(枝)得出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平均分的摆法最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铺垫。

然后,出示活动二: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先动手操作,同时用算式计算,看算式的规律是:发现是至少数=商+1 接着我反问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的锻炼。

第12篇: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标准试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数学广角”例

1、例2及相关内容。

教材编排特点

1、教材借助例1(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的操作情境,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题”。学生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从而产生疑问,激起寻求答案的欲望。在这里,“4枝铅笔”就是“4个要分放的物体”,“3个文具盒”就是“3个抽屉”,这个问题用“抽屉问题”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把4个物体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2个物体。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通过直观地摆铅笔,发现把4枝铅笔分配到3个文具盒中一共只有四种情况(在这里,只考虑存在性问题,即把4枝铅笔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都视为同一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铅笔。通过罗列实验的所有结果,就可以解释前面提出的疑问。为了对这类“抽屉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一个“鸽巢问题”,只是数据比例题的稍大。学生可以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迁移类推,加以解释。

2、例2介绍了另一种类型的“抽屉问题”,即“把多于

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1)个物体。”实际上,如果设定=1,这类“抽屉问题”就变成了例1的形式。因此,这两类“抽屉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例1只是例2的一个特例。教材提供了让学生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情境,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从而产生探究原因的愿望。学生仍然可以采用枚举的方法,把5分解成两个数,有(5,0),(4,1),(3,2)三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数不小于3。更具一般性的仍然是假设的方法,即先把5本书“平均分成2份”。利用有余数除法5÷2=2„„1可以发现,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还剩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

研究了“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的问题后,教材又进一步提出“如果一共有7本书,9本书,情况会怎样?”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前面的方法进行类推,得出“7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4本书,9本书放进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5本书”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抽屉问题”的特点,寻找规律,使学生对这一类“抽屉原理”达到一般性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归纳出“要把(是奇数)本书放进2个抽屉,如果÷2=„„1,那么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1)本书”的一般性结论。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延续了第68页“做一做”的情境,在例2的基础上有所扩展,把 “抽屉数”变成了3,要求学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座位”,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和“鸽子进巢”模拟想象事情情景的发生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从而牵引出“平均分”这个更具一般性的方法。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材内容分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是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抽屉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要把三本书放进两个抽屉,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本书。这样的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抽屉原理”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因此,“抽屉原理”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式,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例1描述的是最简单的“抽屉原理”——把

个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里(

>,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例2描述了“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把多于

个物体任意分放进个空抽屉里(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1)个物体。

教学对象分析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个纸杯、笔、扑克牌

教学策略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我主要运用了产生式教学策略中的数感教学策略和应用意识教学策略两种方式,着眼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抽屉原理。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情境中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

二、讨论交流,操作探究,寻找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

这一环节我利用提出问题——验证结论——解决问题——初步建模——运用假设法——发现规律——介绍课外知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

1、提出问题:(1)把3本书、4支笔分别放进2个抽屉、3个文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笔筒)至少放进几本(几枝)。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支?

2、验证结论: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都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并板书。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支铅笔被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

(2)参与教学策略。由问题产生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动手实践、尝试练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如利用“鸽巢原理”中鸽子的聪明和机智一一占巢以及同学抢座位的做法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抽屉原理和“平均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再结合前面学生的动手操作验证平均分的的作用。

(3)合作教学策略。合作策略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达到某一预期的教学目标。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热身一下,请五位同学一起来玩“抢座位”的游戏。5人抢4个位置,说开始后每人必须坐在位置上。你们先想像一下他们可能的坐后的情景,看老师猜的对不对。

他们都坐下了么?老师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有一把椅子上坐了两个同学,对不对?假如请这五位同学再坐,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椅子至少坐两个同学,同意么?板书:总有 至少

其实这里蕴含了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原理呢,它里面又有什么需要我们去探讨呢?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

(1)要把3 本书放进2个抽屉 ,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桌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提醒学生左2右一与左1右2是同一种方法)

(2)反馈:两种放法:板书 (3,0)和(2,1)

(3)观察这两种放法,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有2本书) 让孩子们充分地说(仿照抢座位来说)。板书: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有2本书。

(4)“总有”什么意思?你能用另外一个词代替它(一定有) (5)“至少”有2本什么意思?(最少是2本,2本或者2本以上) 小结:这就是数学上著名的 “抽屉原理”。即把东西放入抽屉里,怎么放,出现什么现象。

2、研究4枝笔放进3个杯子。

(1)现要把4枝笔放进3个杯子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多媒体依照学生回答展示放的情况,并把放有2枝或2枝以上的杯子用红线圈出。

(3)从这四种放法,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有2枝笔) (4)小结:同学们在研究4枝笔放入3个杯子里是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么你能用抽屉原理告诉老师这里有几个抽屉吗?其实,数学上又把“抽屉原理”叫做“鸽巢原理”。 (5)多媒体出示4个鸽巢 5只鸽子

问:鸽子的进巢情况会怎样,还有前面的结论吗? 学生想象一下鸽子回巢的情景,小组讨论进巢的实际现象。

(6)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抢座位游戏,再结合聪明的鸽子进巢情景模拟试验,说明“抽屉原理”也就是“鸽巢原理”和“平均分”有关(突破难点)。由平均分引出除法算式。

(7)师生总结:如要能一眼看出摆放结果,利用平均分(除法算式)比列举法要简单、明了、方便的多

(8)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前面游戏和3个活动。叫生板演。

3、(1)把6枝笔放进5个杯子,是不是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枝笔?为什么?

把7枝笔放进6个杯子,是不是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枝笔?为什么?

把100枝笔放进99个杯子,是不是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枝笔?为什么? (2)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汇报:只要放的笔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枝笔。提示学生用字母表示N+1个笔放进N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枝笔。

(3)如果笔数比杯子数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结论:“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枝笔。”摆一摆,说一说。

(4)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把笔放进杯子的情况,只要笔数量多于杯子数量时,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2枝笔。

(5)如果7只鸽子飞进5个鸽巢,情况怎样呢?8只呢(多媒体出示) 同桌交流,汇报, (6)写出除法算式,总结结论。

(二)探究例2

1、研究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1)多媒体出示 5本书 2个抽屉 会有几种放置情况?学生动手放并反馈 (5,0)、(4,1)和(3,2)

(2)从三种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每一种放法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

(3)最能一眼看出结论的是哪种方法:即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书,剩下的1本书放进任何一个抽屉中,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也就是平均分,用算式表示是:5÷2=2„1(商2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4本书。

如果把9个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5本书。

如果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

3、板书算式后提问:现在你们又有什么发现,放置结果的至少数又有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后互相说说并汇报结论。得出;

至少数 = 商+1 问:如果没有余数结论是什么 (至少数 =商 )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抽屉原理”的一个小奥秘。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 其实“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多媒体显示抽屉原理的来历)

4、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如课前我们玩的游戏。

5、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在解决抽屉原理时,我们是把物体尽可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物体数多1。

三、迁移与拓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1)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任意抽出来的五张至少有几张是同一种颜色的?

(2)在我们班的任意13人中,总有至少几个人的属相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3)六(1)班有学生55人,我们可以肯定,在这55人中,至少有 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想一想,为什么?

(4)多媒体出示:数学家波沙童年的故事。

匈牙利现代数学家厄尔迪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数学家就是将咖啡变为定理的机器。”

有一次厄尔迪斯听说本国有个9岁的神童叫波沙,他便专程到布达佩斯去看他。见面后,他问波沙:“从

1、

2、3„„100中任意取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互质,这是为什么?” 波沙正在喝咖啡,他用汤匙在杯子里搅了几下,然后就轻松地回答了这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将

1、

2、3„„100分成50个组,每组两个相邻的数为1,2|3,4|„„|99,100|。如果每组中各取一个数,那么至多只能取出50个数。因此如果取出51个数,那么必有一组的两个数都被取出。而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互质,因此取出的51个数中必有两个数互质。

这里就运用到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抽屉原理的相关知识。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老师对你们利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充满了信心,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四、总结全课

五、布置作业。

2、做一做:(出示幻灯片)

(1)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这是为什么?

(2)某班有32名小朋友是在8月份出生的,能否找到两个在同一天过生日的小朋友?为什么? (3)小明和小刚掷色子,小明说:“我掷了7次,至少有2次点数相同。”小明说得对吗?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有:商+1

3÷2=1(本)„„1(本) 2(3,0)(2,1) 4÷3=1(枝)„„1(枝) 2(4,0,0)(3,1,0)

2(2,2,0)(2,1,0)

5÷4=1(只)„„1(只) 2 7÷5=1(只)„„2(只) 2 8÷5=1(只)„„3(只) 2 5÷2=2(本)„„1(本) 3 7÷2=3(本)„„1(本) 4 9÷2=4(本)„„1(本) 5 11÷3=3(本)„„2(本) 4

至少数=商+1

第13篇: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课《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滨河路小学 刘会敏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2.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3.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游戏,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和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情感与价值: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6、教具学具:课件、扑克牌、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小棒、杯子。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52张扑克牌,由一名学生任意抽5张,老师猜测:至少有两张同一花色。 激趣: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奥秘吗?学了今天的数学知识,相信你也会玩这个!师:那么像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大家想不想弄明白?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这个原理。希望大家都能积极的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齐心协力把这个数学奥秘弄懂!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

师:刚才我们做游戏,不管怎么抽,总有两张扑克牌是同一花色。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杯子里,有多少种放法呢?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家可不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情预设: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了2枝铅笔。)

2、理解“至少”

师:“至少”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呢? (最少2枝,也可能比2枝多)

师:到底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怎么样证明这种现象呢?下面,就需要自己动手利用学具去摆一摆,动脑去想一想,看看能不能证明我们这个猜想。

3、自主探究

(1)前后位同学一组利用手中的学具1摆一摆,想一想,可以怎么样去摆放?老师帮大家准备了一个记录单,你们可以把摆放的不同方法记录下来,以便你们分析结果是不是符合我们之前的猜测。 (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 第一种方法:

(4,0,0)(3,1,0)(2,2,0)(2,1,1)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测。(像大家刚才这样把每一种放法都列举出来,然后去一一验证,这种方法叫列举法) 第二种方法:

师:还有别的思考方法,来验证我们之前的猜测吗? 假设法:(学生汇报)

师课件演示,说明:先假设每个文具盒里各放入1枝铅笔,余下1枝铅笔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的现象。

4、优化方法

那么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那么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里,会怎样呢? (学生解释说明,师课件演示)

师:你们为什么都用第二种方法,而不用列举法呢?

5、发现规律

师:通过刚才我们分析的这些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当笔的枝数比铅笔盒数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2枝铅笔。)

师:同学们能有这么了不起的发现,真不错!说明大家认真动脑思考了。那么老师这有一道和我们刚才这些题稍稍不同的题,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思维来解决一下?

6、出示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1)学生独立思考,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 (2)全班汇报,解释说明。

(3)教师用课件演示(虽然鸽子的只数比鸽舍的数量多2,但是也是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师: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善于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来证明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也提升了许多。要是铅笔的枝数比杯子多2,多3,多4„„呢?

学生依次假设法进行分析:把5枝铅笔放进3个杯子,把7枝铅笔放进4个杯子,把15枝铅笔放进4个杯子会有什么发现?

7、学生观察板书小组内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当铅笔的枝数比杯子的数量多时,至少数应该用“商加1”教师板书“商加1”

8、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板书式子:8÷3=2…2 (2+1=3)

教师课件演示: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所以应该是商加1.

(三)结论

师:同学们,真的非常厉害,刚才我们一起探究的这种现象,就成为“抽屉原理”板书课题,课件介绍“抽屉原理”的小知识。(课件出示)。

三、拓展应用

“抽屉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引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用你学习的原理验证老师课前玩的扑克牌游戏。

1.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扑克是同花色的。说明理由。

2.算一算。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3.说一说。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4.在我们班的任意13人中,总有至少几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5.一盒围棋棋子,黑白子混放,我们任意摸出3个棋子,至少有2个棋子是同颜色的,为什么?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铅笔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商+1”

4 ÷ 3 = 1……

1 5 ÷ 4 = 1……1

100 ÷ 99 = 1……1

5 ÷ 3 = 1……2

7 ÷

4 =

1……3

9 ÷

4 =

2……1

15 ÷

4 =

3……3

4

数学活动课《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很多老师一看这内容,觉得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无关,没有任何联系。其实,“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我在设计时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活动,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

我觉得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原生态的、充满“数学味”的课;课堂中教师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这一模式,创设了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兴趣,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本内容之后,本人反思本内容的教学,有如下几点体会:

1、情境的创设“目的化”。

创设情境,目的不是为了创设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探索,同时也是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我以“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扑克是同花色的。”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种花色相同的现象,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2、知识的探索“自主化”。

“抽屉原理” 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于“总有”、“至少”这两个词的理解。在探索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由“猜测——验证”的方法来构建模型,再通过“数量积累,发现方法——深入探究,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初步建模——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完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利用手中的铅笔和杯子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主化。

3、学生学习“互助化”。

课堂中,我以小组合作为主进行对知识探索的同时,学生对自己探究的方法在组内进行认真的交流,这样,每个学生不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也间接学到同学们很多好的方法。在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容易选择一问一答的师生交流代替学生思考,这样有片面性,而小组内的交流是生生交流,能达到同伴互助的效果,因为学生的语言更接近学生,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有效。

这节课下来,自己感觉不足的地反有:

在验证抽屉原理时,用铅笔数比杯子数多1这个环节,设计的题目过多,过于细,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多数学生理解了,就要换一组数据探究。而我在处理这个环节时节奏比较慢,耽误了后面练习的时间。再让学生说实践结果的时候,我怕学生不懂,叫了好几个学会来回答。这样做可能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觉得都会了没有必要听了,还有就是浪费时间。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能自己弄明白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说明白的老师不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011.4.

第14篇:透视原理教学设计

《透视原理》教学设计

素描基础教学——透视原理

授课人:夏光挺

【教学目的】让学生能理解最基本的透视原理

【教学重点】透视原理和平行透视以及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导 入】通过生活中的透视形态导入透视的最基本规律

【讲 解】

一、透视的概念: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 。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所产生的一种视觉反映。

二、透视产生的原因:人眼看物,是通过瞳孔反映于眼睛的视网膜上而被感知的,远近距离不同的相同物象,距离愈近的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大,反之,反之愈小。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我们绘画时,要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空间和体积深度,其关键就在于准确把握体面关系和透视缩形。

四、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画面平行,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即为平行透视。

(注:视平线:与视点等高的一条假设的水平线) 其规律为:

a、平行透视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 b、与立面相垂直的平行线均向“心点”消失

2、成角透视:当立方体上下两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它体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即成为成角透视。其规律为:

a、立方体的任何一块面都失去原有的正方形特征,产生了透视缩形的变化 b、与垂直线相垂直的平行线向两侧余点消失

c、离视平线距离越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反之,越小 d、仰视透视线为近高远低;俯视透视线为近低远高

3、倾斜透视:与画面与地平面都成倾斜的面,有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向上的倾斜线消失于天点;向下的倾斜线消失于地点。(略)

五、小结: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透视的最基本形式: a、近大远小

b、所有平行线均向后消失

c、离视平线距离越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反之,越小 d、仰视透视线为近高远低;俯视透视线为近低远高

【范例1】忽视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以及离视平线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的规律。

【范例2】其忽视了在俯视角度中的透视线为近低远高的规律,导致苹果与陶罐的前后位置关系混乱。 【范例3】五官平行线的关系显得混乱,并未能很好的表现出透视线向后消失的原理,而且也忽视了越离视平线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的规律。

通过上述三个范例,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透视在学习素描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临习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结构素描

【要 求】根据今天所学,合理运用好透视的关系来表现画面。

第15篇:《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esign principle of steel structure 学

分:2.5学分

时:40学时

理论学时:40学时 教学对象:土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与CAD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钢结构的合理应用范围和主要发展方向,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进行钢结构基本构件及各种连接的设计,为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达到培养目标中关于本课程的要求。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着重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钢结构的计算原理、构造方法、结构钢材的选用,具有独立钻研钢结构的比较巩固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钢结构课程的特点、任务 2.钢结构发展简史 3.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4.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5.钢结构的发展

基本要求:

了解钢结构课程的特点与任务,掌握钢结构的特点,了解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熟悉钢结构的设计方法。

点:

掌握钢结构的特点,熟悉钢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难

点:

正确理解钢结构的合理应用范围,熟悉钢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第二章

钢结构的材料(4学时) 1.钢材的破坏形式 2.钢结构对钢材性能的要求 3.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因素 4.钢材的疲劳 5.钢材的种类与选用 6.钢材的规格

基本要求:

1 了解钢材的破坏形式,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能,熟悉影响钢材性能的各种因素,掌握钢材疲劳概念,熟悉钢材疲劳验算方法,熟悉建筑常用钢材的种类与选用,了解钢材的规格。

点:

掌握钢结构对钢材性能的要求,熟悉影响钢材性能的各种因素。 难

点:

掌握钢材疲劳概念,合理选择钢材。

第三章

钢结构的连接(8学时) 1.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2.焊接连接方法和形式 3.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4.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5.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 6.普通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 7.高强螺栓连接的构造和计算

基本要求:

了解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及各种连接的特点,了解焊接连接方法和形式,掌握对接焊接连接的构造,熟悉其计算方法,了解角焊接连接的受力特点,掌握角焊接连接的构造和计算方法。了解焊接应力的产生,熟悉焊接应力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及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掌握螺栓连接的特点、工作性能、破坏机理和计算方法。

点:

掌握角焊缝连接的强度,掌握角焊缝连接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掌握普通螺栓连接的破坏机理、强度及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螺栓内力计算方法,掌握高强螺栓连接的受力机理,掌握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的计算方法。

点:

正确应用角焊缝连接强度公式,掌握角焊缝连接在力矩等多种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掌握普通螺栓连接在弯矩、及与轴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螺栓内力计算方法,准确理解高强螺栓连接的受力性能,掌握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

轴心受力构件(10学时) 1.轴心受力构件的形式和应用 2.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3.轴心压杆的整体稳定 4.实腹式轴心压杆的局部稳定 5.轴心受压实腹式构件设计 6.轴心受压格构式构件设计 7.轴心受压柱的柱头与柱脚

基本要求:

了解轴心受力构件的形式和应用,掌握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熟悉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方法。掌握实腹式构件和格构式构件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熟悉柱头及柱脚构造,掌握轴压柱

2 脚设计计算和构造。

点:

掌握实腹式构件和格构式构件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准确理解弯扭屈曲换算长细比和格构式构件绕虚轴换算长细比概念。

点:

熟悉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理论,准确理解弯扭屈曲换算长细比和格构式构件绕虚轴换算长细比。

第五章

受弯构件(10学时) 1.受弯构件的形式和应用 2.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3.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4.受弯构件的局部稳定、腹板屈曲后强度和加劲肋构造 5.受弯构件设计 6.梁的拼接、主次梁连接

基本要求:

了解受弯构件的形式和应用,掌握受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熟悉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方法,了解腹板屈曲后强度,掌握工字型截面受弯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掌握受弯构件强度计算,熟悉梁的拼接、主次梁连接和支座构造。

点:

掌握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方法,掌握工字型截面受弯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

点:

熟悉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基本理论,了解腹板屈曲后强度,掌握受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方法。

第四章

拉弯和压弯构件(6学时) 1.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形式和应用 2.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3.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 4.实腹式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 5.压弯实腹式构件设计 6.压弯格构式构件设计 7.压弯构件柱脚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形式和应用,掌握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强度计算,熟悉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方法,掌握实腹式压弯构件和格构式压弯构件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掌握压弯构件设计方法,熟悉梁柱连接以及压弯柱脚的设计计算和构造。

点:

3 掌握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方法,掌握实腹式构件和格构式构件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

点:

熟悉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基本理论,掌握框架柱计算长度的确定。

参考教材:

1.魏明钟.钢结构(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沈祖炎,陈扬骥,陈以一.钢结构基本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 3.陈绍蕃,顾强.钢结构(上)钢结构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丁阳.钢结构设计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4

第16篇:两个原理教学设计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奋斗中学高三数学组 赵莉娜

课程分析:

本节课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它是本教材第一章《计数原理》的第一节,这两个原理为排列组合,随机变量的概率等内容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学习排列组合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结论与其基本思想方法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时有许多直接应用。因此,它理应成为我们重点把握的内容。因为现在是高三复习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具体内容,所以只有是来通过习题,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更好的掌握两个原理。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及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现在高三的学生已经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连续上课近五个月,有点处于疲劳状态,主动性和积极性欠佳。该班是理科重点班,班中学习成绩有点两极分化。但是该班的学生有很强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一部分同学思维活跃,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而且能够清楚讲解,能够互帮互助解决问题。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计数原理有一些印象,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自觉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克服难点,深入理解重点。

设计思路:

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指导思想,我认识到数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思维上深层次的参与,是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能力的关键。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第一个认知层次让学生回顾旧知,为本节课做好铺垫;第二个认知层次知识回顾、双基自测,通过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掌握知识;第三个认知层次巩固提高、点击高考,通过合作完成知识的迁移,与高考接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时安排是2个课时,教学媒体设计是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复习并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内容.(2) 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从浅入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两个原理,并通过一题多问式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定理的理解,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体会两个定理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两个计数原理

教学难点:正确的理解“完成一件事情”的含义;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正确地区分“分类”和“分步”.教学过程: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出现形式,让学生有复习的方向) 【考试大纲】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多为选择,填空,一般与排列组合结合.【复习指导】

复习时要弄清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这是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础.

二、复习回顾,知识梳理

(设计意图:因为是高三复习,所以直接让学生回顾知识点)

因为这是本节内容的主要内容,所以此处设计板书,也让学生时刻以此为做题的依据.

三、知识回顾、双基自测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简单的判断题和两个填空题对两个原理有个初步的理解认识)

2 接着趁热打铁,再出两个加点难度并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来进一步让学生清楚三个问题:要完成一件什么事?完成这件事有几类方法?每类方法需要几步完成? (设计意图:提起学生的做题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一题多变式来体会:怎样完成一件事?

(设计意图:不换背景,一题多变,出一题完成一题,让学生通过对比来体会分步原理,解决常见的疑难点)

四、巩固提高、点击高考

因为数字的排列组合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所以我将几类高考题汇总到一个题目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个题目,并让学生展示答案.(设计意图:此题属于难题,有专家通过数据分析,各类讲解中学生给学生讲是效率最高的,所以我希望通过此题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高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计数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在开始计算前要进行仔细分析——需要分类还是分步.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后再分别对每一类进行计数,最后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求和,得到总数.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完成了所有步骤,恰好完成任务,当然步与步之间要相互独立.分布后再计算每一步的方法数,最后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把完成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得到总数.布置作业:课本第180页 自测自评1-4,例1,巧练模拟

1、

3、4,达到巩固练习的效果.最后布置下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可以提前预习。

教学反思

优点:计数原理是学习排列组合的基础,本节课围绕着三维目标展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能做到由浅入深.在对两个原理的运用时,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深化概念,让学生进行思维深度的拓展训练.学生积极配合,并达到了良好的合作效果.缺点:问题应该分散给多名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学习面扩大.板书设计欠佳,有不规范的地方.最后一个小组合作的问题,没有更好的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把握好时间,难点处理上有点快.

第17篇: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首先,加涅在第二章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我曾经询问过好多师姐师哥,想让他们给我一个确定的答复,但是他们的回答都真的令我非常的失望,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第六,按照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模式,作业目标是写于任务分析之后的。加涅认为为了明确终点目标并对要学习的技能加以分类并做进一步的分析,作业目标是写于任务分析过程中的。因此,我们先阐述作业目标,然后讨论任务分析。

以上六点就是我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的感想。作为对教育技术学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加涅的贡献在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上,并因其教学理论而闻名。他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不囿于某以流派思想,而采折衷主义兼取行为、完形及认知三方面的学习理论,并配合教学实践构建了他的教学理论。通过阅读对这本书,让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的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在不断的反思中充实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理念。

[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第18篇:《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从书名中的“教学”二字可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是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大致浏览过加涅的这本书,该书分为十六章,他在书中不仅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还提出了技术的潜在用途,学习发生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发生的影响,总结出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并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

首先,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国内的实践与理论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基本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而加涅的教学技术学则更多地类似于国内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范围,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 „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去好好读这本书,研究学习,但是从中学习什么呢?我想从中可以学习加涅解决复杂学习和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如把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在研究学习和教育时,把认知观和行为观相结合。在认知观中,既吸取建构主义中有用的东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有用的东西。在研究学习时,既把学习看成是过程(事件),也把学习看成是结果。在研究学习的条件时,既指出其内部条件,也指出其外部条件。另外,怎么学也是一个问题。学习加涅的著作,首先要了解他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且把这些应用到我们的教育中去。但是其中也不乏缺陷之处,他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例如,他强调学习的作用,而对发展的作用考虑很少,他强调对学习类型做分析,将复杂现象加以分解,但对于如何由个别成分合成复杂的心理能力研究不够。又如他强调学习的顺序是由下位到上位,局部到整体,但有时学习顺序并非完全如此。记得有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评价一个人,要看他说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没有说什么,就是说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不能影响我们对加涅的理论的学习。

第19篇: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智慧技能。

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

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急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急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

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5、态度。

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加涅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少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同,学习“功=力X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乃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加涅揭示了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可供我们教学设计时参考。分析加涅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有关思想,我们发现,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1.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因此,“学习结果是使人的各种作业成为可能的持久状态”。“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持久性质,可以管它们叫做能力和倾向”。由于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育所要达到为目标,所以,加涅揭示了习得的是能力和倾向,便为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确定了统一的基点。

2.以习得各种能力所需学习条件的异同作为划分教育目标类别的依据

加涅认为,不同种类的习得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学习条件。内部学习条件是指学习者本身具有的,影响习得新能力的变量。诸如己经习得的能力等。外部学习条件是指由教学提供的,用以支持或加强习得能力的变量。诸如,教师的期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等。从内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内部学习条件。比如,学习者要习得定义概念,必须先具有具体概念。从外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也需要不同的外部学习条件。比如,仅用口头指导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之无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 3.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

在加涅看来,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各种习得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地排列成层次,较低层次能力的习得是更高一层次能力习得所必需的先决条件,较高层次能力在累积低层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习得。

总之,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此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用其所长。

第20篇:英语课堂设计教学原理

1.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基础

教学是教师干预学生学习行为和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不同的干预行为导致的结果常常千差万别。有的教师能够对教学任务举重若轻,而有的教师却会对很简单的任务也无能为力,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教师缺乏“课堂设计”的理念,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课堂教学设计指的就是教师在针对一个具体学生群体和学习任务时,如何突破环境和种种制约而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的努力。所谓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指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达到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都有收获。

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老师并不明白这层思想。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错误的思想。

错误之一:课堂教学等于教课本。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把自己沦落为课本的奴隶,他们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完成几项练习,教掉几页课文,而没有考虑教材本身的设计是否合理,教材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当前学习者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心理需要。缺乏这些思考的后果是教学变成教课本。

错误之二:所有的教学目标都是一样的,因此每一次上课教师必须在“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方面面面俱到。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每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必定和一项“情感目标”相联系,因此挖空心思地给每堂课寻找一个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教师的长期目标,也是一切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基础。教师需要把情感目标蕴含在平时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态度之中,如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很不幸,外语教学就是不停地对付错误的过程)、如何对待学生的思想、行为,包括学生的生活问题等等,总之,情感目标并不是一个显性的目标,可以随意组合在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例如我们在教授“冠词”知识时,无论如何也无法教育学生在学习“冠词”时要“热爱学习”,“热爱知识”和“热爱同学”之类大而空的目标。为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把情感目标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原则去遵循,而不是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中去专门教授。如果硬性地规定每堂课都要把情感目标设计进去,那所有的课程都有可能变成“宗教课”或者“道德教育课”,那样的教学效果将十分可怕,教师们不难想象结果如何。

教学是十分个性化的活动,只要教师遵循了一些基本原则,教师就会有很多创造的机会,一个优秀教师就是一个独特的演员,能把教学的技能转变成艺术。

1.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基础(续)

错误之三:课堂设计要找到一个“灵丹妙药”,一劳永逸地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活动,尽管有一些共同的科学原理要遵循,但是当教师面对具体的任务时,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来独立解决困难,而不是去找灵丹妙药。在这一点上,教师和医生十分相近。优秀的医生面对病人时,总是动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参照医学院学习时所获得的原则性知识,创造性地设计治疗方案,最后检验的方法不是看用了什么先进的药物或设备,而是看病人有没有治好。外语教师同样如此,面对一个难教的班级,教师的工作和医生几乎是一样的,最好的检验方案是学生能否完成当初设计的目标任务。因此,教学没有“灵丹妙药”,每次上课都是一个挑战。这时,教师的自身资源,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识高度,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深度,教师对学生特点的认识就是造就教师的“灵丹妙药”的药方。

错误之四:轻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课堂教学设计无论怎样合理,方案无论多么巧妙,天衣无缝,教师的教学仍然十分依赖于经验的积累。但是很多教师没有认识课堂教学设计其实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在“学生”,“材料”,“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活动”,“内容掌控”等若干变量之间寻找最佳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控制住变量,尤其是教材的变量保持不变。有经验的教师懂得这种手段的重要性,通常第一年使用新教材时,教学设计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对教学内容掌控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若能在第二年重复使用该教材,将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有极大的收获。然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种经验积累的价值,在换汤不换药的种种“教改”名义下,年年换新教材,这种做法使得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深受其害。教师要记住,教学不是能够在一夜间产生惊天动地的大发明,可以彻底推翻我们以往的经验,目前我们所进行的任何教改其实都是“左右摇摆”的杨柳枝,因此,教师完成了第一轮教学以后,应该尽可能地重复使用教材,而不是急急忙忙去追逐时髦,频频更换教材。教师的经验是产生教学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上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能够估计出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是什么?学生虽然不能事先告诉我们该教什么,但是对于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文化氛围却有一种比较稳定的期望。这种期望反映了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这些期望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初三,高三阶段,学生可能更加关心“考试策略”和“学习策略”,而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可能更加期望教学行为能产生长远性效果。初中学生和小学生可能又不一样。初中生可能已经有了明确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在发展之中,因此,初中生可能会期望老师在交际活动,或者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结束以后能帮助他们强化语言知识,而小学生由于没有能力区分意义和形式,因而十分容易产生对语言形式教学的抵触情绪。此外,农村和城市的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不同的期望,城市的学生可能见多识广,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期望要高于农村的学生,而农村的教师和学生由于常常关系密切而在课堂上更像熟人和朋友那样。学生的这些社会文化和学习背景都应纳入课堂教学设计者思考的范围之内。

对学生了解还包括他们对待英语的态度问题。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学习,母语学习与学习者态度无关,但是外语学习受态度的影响很大。由于英语在我国是外语,在农村地区、城市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外语在社会上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外语仅仅是一门学校的功课,学习的动力主要是为了升学和满足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学习者对待英语的态度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考虑培养学习者“国际公民”的“多元语言能力”的观念。未来的中国社会一定会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多元语言能力的人,多知道一门语言就多一分重要的生存资源。语言是每个人的重要的文化资产,所以课堂设计首先就要尊重学习者已有的语言资源,力求在教学中加以利用。

2.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框架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对“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设计的原理是首先调查学习者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外语的需要,他们当前的语言生活中有什么样的英语语言需要,然后考虑语言学分析的结果,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学习内容,将其编写成课程大纲、教材和课堂教学。

这种设计目前已经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批评,认为其既不切合实际,也没有针对性。在学校环境中,这种设计理念更不靠谱。中小学学生并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语言生活,教师也无法估计他们将来会有什么样的语言需要,所以中小学学生是典型的“没有目的的外语学习者”。正如上文所述,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原因是因为学校开设了这门课。

对于教师来说,希望他们从学生未来的需要出发,从语言学家的研究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也是不现实的。大部分老师所接受的教学工作不是去独立设计教材或大纲,而是在给定的材料上设计教学。他们在选择教材上基本没有发言权,即使有,他们对教材内容也是没有发言权的。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怎样利用“所指定的教学材料”,掌握科学的课堂设计原理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设计高效率的教学。

面对所给定的教学材料,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我要教什么?”这个问题继续问下去就是“这篇课文/对话/活动”里面有什么值得可教的内容?

教师在选择什么可教时,需要懂得学科内容的本质。 就英语内容来说,教师首先需要考虑下列问题: (1)语言到底是什么?

(2)学会一种语言意味着学会什么? (3)这些语言内容儿童是如何学会的?

(4)我们是否可以参照儿童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就教学方式而言,教师需要考虑下列问题: (1)我用什么方式来展现这些内容?

(2)我的学生会对我选择的内容作出什么反应?他们会感兴趣吗? (3)我如何才能让他们感兴趣?

(4)他们能接受这些内容吗?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有了学习的基础了吗? (5)他们有那些资源我可以利用? (6)他们对我的期望是什么?

(7)这些内容中,那些地方我的学生容易“摔跤”?我是否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2.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框架(续)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些对教学内容的思考用下面图形表示(图一)。

一、课程内容设计的理论框架

图一表明,教师在考虑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问题有下列因素:

(1)语言内容和情节(体现在“话语(discourse)”、“功能(functions)”、“语体(genres)”、和“文化(culture)”四要素中)

(2)语言知识(体现在“知识”一栏内,“语音(pronunciation)”、“词汇(vocabulary)”和“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s)”三个要素)

(3)语言技能(体现在“技能”一栏内,“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

这个框架表明,任何一份语言教学材料,教师都有多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案。从语言知识教学角度,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从语言技能的角度来看,教师可选择的教学内容有“听说读写”活动;从语言内容的角度来看,教师可选择的有思想内容(discourse),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functions),语言体裁特点(genres),文化内涵(culture)等四个方面。

教学内容既可以选择语言的单项项目,也可以选择多项综合性项目,例如词汇教学就可以结合文章的上下文(discourse)学习这个词汇的用法、搭配、语境、文化内涵,还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来练习这这个词汇。这样来看,教师对于内容选择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教师没有权利选择教材,他们仍然有很大的自由度来决定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把握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一个精通英语的人更容易选择到重要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能给学生产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机会,具有更强的语言规则的讲解能力,因而,更有可能培养出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知识、技能和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因此,教师对内容的选择还包括“技能训练”。在选择技能训练时,教师必须懂得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学习是不同性质的学习行为。语言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理解,从而懂得语言的规则。但是语言规则不等于语言能力,语言规则必须能够熟练/正确地得到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才能转换为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以技能来带动知识的获得、巩固和激活。所以,语言教师理所当然需要考虑技能的训练。

技能训练有别于知识学习的地方是技能的发展遵循小步走的逐步发展规律。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选择语言知识时,由于技能训练的特点,我们不能贪多,每次教学决策时,我们只要选择很少的一点知识,就能利用技能学习的规律设计出大量的语言训练活动,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对于语言知识的选择,我们要“精之又精”,而对于技能训练,我们要“多多益善”。最后,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技能的训练,无论是综合性训练还是单项性训练,无论是用母语讲解还是用目的语讲课,都要尽量把“语境”,“功能”,“语体”和“文化”要素组合在教学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尽力把“结构”的“功能”与“语境”融为一体。

3.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当教师在给定的教材中选择内容时(利用图一),教师必须考虑下列问题: (1)我选的这个内容有合适的教学手段吗? (2)我的这种教学手段应该用什么活动方式? (3)这种活动方式容易操作吗?

(4)这种活动方式能自然地展现语言知识和技能吗?

(5)这种活动需要几个阶段,如何开始,如何过渡,如何结束? (6)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有学习行为产生吗? (7)这种学习行为能产生足够的认知深度吗? (8)这样的认知深度能使学习者发展语言能力吗?

此外,教师还要考虑:“我如何知道学习者学到了我期望他们学习的内容?”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同时考虑下列评估问题: (1)我如何判断学习的结果?

(2)他们能通过我设计的学习活动学会我选择的学习内容吗?

(3)学生要完成我这个活动,学到我选择的内容和技能目标,他们要经过什么阶段?每个阶段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4)学习者在这些活动中对内容有思考深度吗?

(5)学习者能接受我的这种评价吗? 他们心目中学习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我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获得这种成功?

归纳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把“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这三个重要方面归纳到下列图表中(见图二)。

二、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框架

图二展示了设计教学目标的思维框架。当教师根据图一选择了内容以后,就要考虑如何来实施教学,也就是说用什么手段,这个手段不仅指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包括一系列教师所要用到的材料,设备或技术等辅助工具。最后,教师必须考虑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手段教这样的内容,学生能不能学到教师希望他们能学到的内容呢?我如何知道他们是否学习成功?成功了多少?

这个设计框架给教师们设计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教师既有选择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自由,但是也有对教师的制约,教师必须保证所选择的内容,选择的活动,能让学生学到教师期望他们学到的内容。

《设计原理的范文.doc》
设计原理的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