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女孩范文

2022-09-10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迷失撒哈拉

情近三毛迷失撒哈拉

——三毛的万水千山

从昨日至今晨,不管是外出散步还是公交车上,自己一直沉迷在三毛我行我素的世界中。三毛,多情浪漫的爱情故事、命运多舛的悲情婚姻、傲世独立的妙笔才华,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三毛与荷西的悲欢离爱而扼腕叹息。

陈氏家境殷实,颇有文化涵养,作为父母的陈嗣庆和缪进兰,自始至终支持女儿的诸多诉求,可怜天下父母心!情窦初开的三毛文化学院求学时,一直钟情年轻的老师舒凡。殊不知,爱情航船不久搁浅,婚姻被潦倒画家欺骗。为摆脱情迷意乱的生活,三毛开始了远赴西班牙,尽染波西米亚风。时值高三的荷西对三毛可谓一见钟情,六年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终于换来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正为他们旷世绝恋的撒哈拉沙漠婚姻而暗中庆幸与陶醉。荷西负责外出打工挣钱,三毛浆洗缝补,用陶器、梳子、画纸点缀白色小木屋。这仿佛是武侠世界里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相信很多人非常喜欢荷西送三毛的白色骆驼头骨生日礼物,充满粗犷和炽烈。

生活如戏,戏如人生。美好的开端无法掩藏苦难将不期而至。西属摩纳哥民众开始寻求独立,酝酿了撒哈拉的游击战。流离失所,三毛与荷西开始在加纳利小岛度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活在海边,风光旖旎,浪漫多姿,生活却日益窘迫,有时,一块面包或一碗面条果腹一日。精神志同道合,性格坚韧挺拔,三毛与荷西的感情日益弥坚,香馥浓醇,贫贱夫妻百事哀,令我感触很深。为求生计,《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开始风靡台湾,乃至流行整个华人世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残酷的沙漠生活磨砺了精神与意志,举案齐眉的婚姻浸润了思想和阅历。

自古悲情伤离别。荷西沉底大洋,又一次触痛了内心柔软的世界。想到了《山楂树之恋》的老三对静秋的一往情深,《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对田晓霞的意外牺牲痛彻心扉,楚雁潮对韩新月刻骨铭心的爱依然无法阻挡《穆斯林的葬礼》。

三毛带着恋恋风尘,饱含精神寄托的草原之行,千山暮雪,追求那一片遥远的桃花林。已近迟暮之年的王洛宾与三毛,或许神交许久,把欲说害羞的情愫付诸笔端,婉言谢绝。

三毛的感情世界一直被世俗所不能接纳,与众不同的行走之花,只能把真实的感情深深埋在心底,自我陶醉。

(2014.7.8)

推荐第2篇:迷失的自我

迷失的自我

我是一个完全失去方向的人,甚至已经走向了疯癫的边缘,面对爱情我是一个痴情又失败的男人,面对事业我是一个盲目乱转的男人,面对家人我是一个只会败家的不孝子。

爱情是什么?真的爱了选了,那爱人会爱你吗?我经历了一段又一段,让我看到的只是伤害,其中全都是谎言,为什么我所坚信的爱都会破灭呢?当她得不到时她会说自己错很希望你能给她机会,可你心软了回头了,她却说回不了了,这就是所谓的爱吗?所以我只能选择离开,因为自己再也伤不起了,或许她们都觉得自己很有本钱吧,可不知她们有没有真正的体会那些真心对她好的呢?我对每段情都不后悔,只觉得自己未能做好自己,或许离开才是最好的结局。

自己努力过,认真过,甚至不惜败了父母一辈子的心血,是自己太过自以为是太要强了,人们总说“无奸不成商”,可自己太嫩了,当自己走上绝路时才觉悟,太晚了,那种举目无亲的感觉另我倍感孤寂,才领悟到世态炎凉,是多么现实的生活。

真的累了,倦了,抬头仰望这漆黑的深夜,才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

推荐第3篇:迷失优美散文

身体里的血像是被抽干了一样,没有一点流动,我像根枯树干,没有水分。脸白的吓人,身子冰冷,却没有僵硬。心脏还在跳动,皮肤还有弹性。我庆幸自己还活着,至于自己在哪,却茫然了。

我靠着墙站着,把全部重量都压在墙上,双脚发抖。四周一片黑暗,看不见一点东西,只有我的感知,还有思考,在这黑暗中充满活力。神经开始紧张起来,四处乱摸,四处乱撞,像疯子一样。刚刚还是惨白无力,现在却不知怎么有这么大的力量,来完成我这发疯的一切。我的双手不断扑空,不断把空气压在掌心。我开始大喊,像其他人在不熟系的环境中用语言试探。

“有人吗?”现在我渴望能够听到回答,即使是一个“有”字。可是却什么也没有,除了隔了很久才传来的回音,剩下的只是我急促的呼吸声。我想,只有当自己一个人时,才多么需要别人的陪伴,即使是不说话,四目相对。我现在便是如此,我想起妈妈,想起老奶与老爹,想起那死去的大爷……努力让回忆充斥脑海,把那些恐惧排挤出去,闭上眼睛。

脚底下的土地开始摇晃,一点点被撕开,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声响。声音越来越大,好像所有聚集的力量会在下一秒钟全部爆发出来。我闻到了杨树的气味,草莓的气味,老爹酒杯中的酒味。裂缝越来越大,光芒越发刺眼,我下意识的蒙住眼睛。人们叽喳的讲话声,狗的叫声,孩子的哭啼声。全部都从我的右耳钻进去,左耳又冒出来,盘旋在头顶。出于好奇心,我在两个手指之间开出一条细缝。

我却什么也看不到,只是亮光,全部的亮光,和刚才的黑暗一样。心稍稍放松下来,毕竟光的地方,眼睛可以使用,它可以把外切的一切消息传到我的大脑,再流淌回心里。我蹭的一下,把蒙住眼睛的手放下。人的讲话声,狗的叫声,孩子的哭啼声,就在这一瞬间全都消失不见。所有的味道也全都飘散在空中,汇聚一团,无法区分。

眼前一座座房子,还有屋后的菜园……全部都清晰地立在我的眼前。这样的环境我感到熟悉而又陌生,似乎是曾经的一位老友,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我和刚才那样,小心地试探着问道:“有人吗?”等了好久都没有回答,也没有回音。四周安静的像是死了人,声带在震动,可我却听不到一点声音。声音从我嘴里发出,在空气中化成一个个彩色气泡,飘在空中,与气味混在一起,变成彩虹。

杨树在泥土地上长得旺盛,树干直往天上伸,树荫落在地上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阴影。双脚开始往前行走,脚底像是踩着棉花,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我从一座座房子面前经过,一座座房子向我身后走去。

我驻足在两座房子的中间,这两房子挨在一起,中间用一堵墙挡着,大门紧闭。门前的两棵杨树之间系着一个秋千,上面趴着一只蜗牛。说是蜗牛并不准确,应该是蜗牛壳,和着一点泥土,粘在上面。右边这座房子银白色的大门,贴着过年时的春联,被胶沾着的地方依然牢固地附在上面,其余的则都撕去。大门上一小块一小块的红,被阳光眏在我的眼睛上。

眼睛开始疼痛,接着是头,开始眩晕。我抱着头,蹲在地上,眼泪顺着脸蛋滑落下来。滴在地上的泪水,像是硫酸一样,在地上腐蚀一个个小洞,可以插进一根手指头。头晕慢慢缓解,眼前出现一些细碎的画面,一闪而过,让人来不及看清楚。各种声音的嘈杂继续发出,从紧闭的大门里面发出。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泪,揉了揉哭的发红的眼睛,从新睁开。突然发现,这是我八年前的家。

跌跌撞撞地站起来,左脚已经开始发麻。用力在地上跺了跺,脚下长出了几棵小草,还有一朵花。震起的尘土,飞向空中,变成气泡。在空中的气泡开始炸裂,一个接着一个,落下来的水,变成一句句稚嫩的笑声。

我双手用力推着门,门上没有锁,却怎么也打不开。我顺着两扇门中间的缝隙朝里张望。里面的院子上种满了蔬菜,边上还摆着叫不出名字的花,靠近门的位置有一棵梨树,结满了青色的小梨。好像刚刚还有人这些植物上浇水,只不过被我不打招呼的入侵,全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

就在这时,在我旁边的小花园突然冒出了十几棵粉豆花,秋千上上的蜗牛也爬动起来,往树干的方向去。地上蹲着两个小女孩,一大一小,叽叽喳喳数着刚从粉豆花上摘下来的种子。小一点的不停叫着,美溪姐姐。我不再朝门里张望,迈开步子,朝他们走去。伸手想要叫着那大一点的女孩,可她们就像悬浮在空气中一样,怎么也抓不到。在她们的前面站着一个男人,嘴里抽着烟。这人我认识,他是我两年前死去的大爷。我像是在海上的遇难者遇到了一艘游艇,我向他跑去,想要弄清这一切的一切。

我上去抱住他,嘴里不停地叫着大爷,大爷。他却一动不动,我便不停地摇晃着他。可他依然是站着抽烟,嘴里的烟圈不停往外冒。

泪水又开始往外涌,这次我奔跑了起来,想要赶紧离开。不知是跑了多久,感觉已经离开这可怕的村庄。面前出现了一座小房子,黄色的外表。我好奇奔跑时怎么没看见。我觉得这房子里也一定藏满了秘密,脚不听我的使唤往里走。这是一间商店,物品摆放的整齐。屋子中间的桌子上还摆着炒菜,两碗米饭。只有一碗米饭的边上放着一个小酒杯,里面盛满了透明的液体。我端起酒杯,一下子全都灌进胃里。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用筷子蘸着酒朝小女孩的嘴里送。我认得这位老人,也认得这个小女孩。老人是我的老爹,老女孩是我。酒在胃里开始反应,一股热流冲了上来,所有的事情都被记起,可是我忘了,我有好久没喝过酒。

头脑变得清醒,把一切全都灌回了脑子里。我向外跑去,想要跑回我的家。闭着眼睛,头发全都吹了起来,路好像没有了尽头。睁开眼睛,却看见了刚刚的村庄,从屋顶开始被黑色腐蚀,粉碎。然后我又从新回到了黑暗中,耳边却响着机器的轰隆声。

推荐第4篇:迷失的爱国心

迷失的爱国心

日本在钓鱼岛对中国领土主权的肆意践踏,激起了国内的反日高潮,游行、抵制日货等行动在许多地区兴起,甚至出现了“打、砸、烧”,财讯网的一篇文章《反日游行变打砸烧抢谁在玷污爱国情结》令人反思起了某些走上歧途的爱国情结。

日本屡次挑衅,国民积压已久的情绪需要爆发,中国从来不是一个任人欺辱而不吭声的民族。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面对日本的挑衅,我们无需沉默,然而从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演变到“打、砸、烧”,这样的举动真的是在展示我们的爱国情结吗?

“反日不是为所欲为,更不是借机撒野”,西安游行过程中多位市民驾驶的日系车被砸碎、掀翻乃至烧毁。用上“撒野”这个词并不过分,长沙和平堂被“爱国人士”洗劫,砸毁了所有柜台,说是打砸日本牌子,实际上是什么都抢,店内的劳力士和iPhone洗劫一空。这些行为不禁让人感慨,中国怎么了!中国人怎么了!中国人的爱国心怎么了!

网民不断在微博和论坛相互转发打日本的消息,其实这些消息无形中挑起了许多民愤。全国各地的游行示威、抵制日货行动愈发频繁,国民躁动的心需要平复,不能再受到挑拨。国民为何能如此轻易的说出开战,战争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死伤难免,安定的生活被破坏殆尽,经济无法发展,即便战争结束,我们还需重建家园。这些你们都想过么?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工厂,许多日本品牌都是由中国生产,国民盲目的抵制日货,中国的工厂会受到直接影响,一旦产品无法销售,工厂将会倒闭,大批工人便会失业。各地纷纷出现日系车被砸事件,如此暴力的举动令人惊心,抵制日货并没有错,但做法却不得不让人质疑。打砸日系车,这分明是将变质的爱国情结表现在破坏同胞财产之上。就算是日系车,那也是国民用辛苦钱买来的。这样肆意地破坏,真的是正确的爱国行为吗?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日本的挑衅决不能坐视不理,但是,请理智爱国,不要让爱国之心迷失。

推荐第5篇:迷失与追寻

迷失与追寻

——论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根”性情结

(专业:现当代文学 )

摘要:旅美华人於梨华被批评家称为“无根的一代”的表现者,她的名字更是成为“留学生文学”的代表,纵观其作品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根”性意识。她的作品《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更是以独特的气质,把这种“根”性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於梨华用一双中国人的眼睛观察移民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无根一代”的困惑与追寻,也使我们体味到了海外游子们浓浓的“根”性情结。 关键词:於梨华、寻根、情结、困惑、追寻

关于“寻根”现象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台湾文学中都有重要阐述。一些文人学者更是借“寻根”,试图寻找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回归精神家园、解决精神危机的道路。正因为如此,对于想回归精神家园,回归祖国怀抱的早期美华留学生,“寻根”便成了反复吟咏的主体。这也使我们了解到了那个时代海外游子们浓浓的“根”性情结。被誉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的台湾作家於梨华,更是以其赴美留学经验作为创作的首选,成功表达出了“留学生”们的这种“根”性情结,引起了文坛广泛的注意。於梨华从1953年去美国留学后一直旅居美国,这段生活成为她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中一段独特的记忆,也自然成为她创作的素材。她结合自己的丰富阅历,以其细腻的笔触展示了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痛楚以及与传统文化失去联系后的“缺失感”。她的代表作《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则真实描写了海外游子的思想、情感、心态,反映了“失根一代”的迷茫与困惑,表现出了海外游子们的“寻根”情怀。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论述《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的“根”性情结。

一、失根后的困惑

“根”的意识不是狭隘的,不是某一个民族所独有的,而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文化情结。它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根”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台湾人也好,作为香港人也好,也同样是中华儿女,需要有民族共同的“根”维系他们的生命。《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无论是海外游子牟天磊,还是与丈夫在美国生活的佳利,他们身处美国强势人群中,远离母体文化,会感到孤立,他们在精神上是被放逐的一群。正因为如此,他们虽然身在异地,心却在他们生命开始的地方——中国,并且是深深根植的地方,在美国他们有一种难以言明的“失根感”。而隐藏在“失根感”的背后,则是深深的困惑。《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处处描写了牟天磊从美国回到台湾后,面对眼前的一

景一物、一言一行触景生情所引发的感想,那种“觉得自己仍是一个客人,并不属于这个地方”的感觉时时环绕着他。在他的意识深处不但抗拒着美国,也同样抗拒着带有“崇洋之风”的台湾。文中曾写到牟天磊隔海眺望大陆,在他眼里“祖国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想起来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哀伤又欢喜的乡思的一种凌空的梦境”。在牟天磊的内心始终隐忍的是对祖国的向往之情,正是这种向往,让他倍感自己的生命之根似有似无,也深深地传达出了一种“失根”后的困惑。这种困惑带来的是苦闷彷徨的心情。像牟天磊这样的一代,他们因为崇洋风气席卷台湾,加之对台湾政治和经济的双从失望,纷纷涌入欧美,去往异地他乡圆黄金梦。然而当他们带着美好的理想来到美国,却最终发现美国“既非乐土,也非天堂”。这批台湾青年,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加上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他们只能以“边缘人”的身份徘徊于东西两种文化之间。一方面是与其所熟悉的传统文化失去了联系,另一方面又无法融入西方的文化氛围中,加上生活习惯、伦理道德、风俗人情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使他们在美国强势人群中无所适从。正如像牟天磊所说:“和美国人在一起,你就感觉到你不是他们中的一个,他们起劲的谈政治、足球、拳击,你觉得那与你无关。他们谈他们的国家前途、学校前途,你觉得那是他们的事,而你完全是个陌生人。”正是这样的感觉使牟天磊这样的留学生对自己在美国的生活产生了迷茫。当他回想他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后,竟没有喜悦而是“只觉得心里充塞着的仅是惶然,仅是空茫。”十几年在美国,牟天磊捡过垃圾,当过搬运工,扫过厕所,各种辛酸苦辣都尝试过了,但最后这位新闻学博士只能教初级汉语。他不明白在美国想要什么,难道仅是学成业就。不,这不是他想要的。他的理想是当作家。可在美国轮不到他去施展才华,因为他的“根”在中国。在异地美国“无根”可扎的“失根感”紧紧包围着他。为了寻求解脱找到真正的自我,他借机回到台湾,然而台湾的变化又使他有种脱节的感觉,种种所见所闻更是引起了他心里的波澜,除了校园里那几棵棕榈,一切都变得陌生。在美国没有归属,在台湾也找不到“根”, 大陆过不去,就像夏志清所说,“故土大陆遥不可及,台湾太小又没有机会,而美国又不是自己的文化的土壤这些原因所带来的志气消沉”,于是,牟天磊这类无处为家处处家的漂泊者就深深的陷入了迷茫、困惑和悲怆中。他的困惑、他的迷茫我想也正是代表了那时赴美留学的所有海外学子的心声,典型突出了“失根一代”的精神苦闷。正如於梨华所说“别问我们为什么回去。为什么回去与为什么出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迷惑。”我想在苦闷、迷惑的背后隐藏是他们无法割舍的“根性”情结。

二、寂寞中的追寻

在整部《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寂寞感就一直缠绕在天磊的左右。在美国,潜在于美国社会各种场合或隐或显的种族歧视以及美国人毫不掩饰的民族自豪感,阻碍着牟天磊身

上的中国式的情思和思想行为,使他产生“失根”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使他抗拒对美国的认同。牟天磊不认同别人把美国当天堂当乐土。他对意珊说过“才回来不久,我发现一般人崇拜美国的心理到了畸形的程度,一样东西,只要沾上美国两字,就都是好的。”他更曾开玩笑嘲讽的说:“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美国的西瓜当然比中国的甜罗!”这些都是牟天磊在美国历经了沧桑和寂寞的折磨,看透了美国的现实后的真实心态。他认为美国再好,也不是中国人应该扎“根”的地方,中国才是中国人真正的“天堂”。正是这种心态使牟天磊在美国备受煎熬,他觉得“我是一个岛,岛上都是沙,每颗沙都是寂寞”。在美国他深深感到了融入不进去的寂寞,这种寂寞“比雾还迷濛、比海还浩瀚、比冰还要寒心”,为了逃避寂寞他也做过努力。他尽量不使自己闲下来,不去人多的地方,忙学校的事情,骑车兜圈子,直到深夜才回寓所,累得不能想,只能沉沉睡。但寂寞无边无际,任凭什么都填不满。回到台湾的牟天磊本来渴望在这里找到归属和安慰,从而消除那无边的寂寞,然而在这里天磊看到的是上自大学生下到厨师,都以洋为荣,以洋为美。他发现“自己仍是一个客人,并不属于这个地方”,他仍然是站在“漩涡之外的陌生客”。其实,这种寂寞感归根到底是“无根”所带来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共同的“根”,然而当时台湾极度的崇洋,这严重的削弱了它的“根性”。这样的时代就造成了牟天磊这一代人成了“失根的一代”。当然“失根的一代”知道他们的“根”在哪里,台湾割断不了与祖国血浓于水的亲情,他们的“根”深深的根植在中国。就如当天磊在美国佳利住处听到几张旧中国唱片时“眼泪匆促地奔流下来。” 毫无疑问“根性”情结在这里获得了一个最为真切的显现。牟天磊回到台湾虽然这里的变化让他游离在去留之间,但他从犹豫到坚定的留下来,就是坚信凭借几代人的努力,他们曾经深深值下的根会找到的。

总的来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在“寻根”的出路问题上虽然表现得不是十分明了,天磊最后决心留下来为祖国的文化建设做点事,多少是因为邱尚峰的死。但是不能否认天磊这“失根的一代”对“寻根”始终抱有着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总有一天这一代人会找到自己的“根”。同时《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也传递出了台湾同胞要求叶落归根的信息,道出了他们回归大陆,祈求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心声,而且台湾回归大陆也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桂茹.在中国记忆与北美经验间游移[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

2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3夏志清.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序[M]. 香港: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社,1989○

4李斌,李英姿.“无根一代”的感伤代言[J].林区教学,2008○

推荐第6篇:价值迷失观后感

关于当今中国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的思考

为何在全国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不断增加?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重大成果,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仍有一种社会生活上的不安全感?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十多年来的历史性巨变,原有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价值观念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迷失、迷离后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成为现今中国社会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任剑涛教授关于《社会结构断裂和价值迷失》的讲座深度剖析了在社会结构断裂的中国社会现状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当今中国社会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的深层价值诱因。

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社会正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到都市社会,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转变,这种剧烈的转变的交织不仅考验着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也同时在考验着人们内心的价值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封闭、半封闭社会的绝对价值已经逐渐沦落,取而代之的开放社会所接纳的各种价值。当我们习惯了和周围的人持有相同的价值观,因而害怕异于他人,害怕自己出错,这种不安的具体表现就是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事实上,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缺少个性的民族,但是现在我们的个性、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却被绝对主义

的价值习惯、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所扼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像流水线,生产出一摸一样的产品。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崇高的价值观,一种英雄主义的崇高——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牺牲自己利于他人,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种崇高的价值观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了人们非常时刻的价值评判,却忽视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价值和生命价值。我们在社会转型的生存竞争中很难做到完完全全的利他,于是我们偶尔利他的时候我们需要掩盖这一次的崇高。而大多数我们利己的时候,我们又会受到自己从前所谓崇高价值的谴责。这种价值的摇摆让我们的内心仿佛很纠结。因此,过于理想的价值观念教育往往导致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价值选择的迷失。

这从一个现实的角度反应出我国的价值教育体系存在着问题。教育是要使人社会化,是要使人尊重秩序,是要成为社会化的人。但问题在于只是崇高的政治教育,就免除了政治教育之外,比如政治教育之外的经济教育,做人的教育,规则的教育,对他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实际日常生活智慧的教育就没了。因而在以政治教育替代了所有教育的情况下,我们以现代教育楔进传统教育里头的时候呢,增加了一个政治教育之外的知识训练。然而人的价值判断,既不因政治控制,也不因知识教育可以摆在我们面前。因为知识越多,并不见得价值判断就越准。因为政治教育越强,不见得你价值判断

的是非准则就越明晰。因而在这样的一种教育选择的情况下,由于日常生活教育的缺失,我们跟人一旦发生冲突,我常常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忍耐;要么克敌制胜,所以这样两种判断,就使得我们这个社会的忍耐和恶性事件两极跳。平常的恶性事件少,就在于我们都能忍耐。就像我们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的社会矛盾我们大多数人都能忍耐,因为明天会更好,所以我能够忍耐。当我发现明天不会更好的时候,我的幸福生活指数直线下降的时候,我就逮着谁看不顺眼我就想把他砍掉。这样的一些悲剧事件的背后的文化教育基因缺失,确实我们要深刻反省。

说到反省,中国人缺少一种反省精神。人们往往习惯评判别人的行为同时,却忽视了其自身的错误。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然而现在的人们仿佛已经丧失了这种能力。缺少反省精神的人们,很容易接受绝对主义的价值观,但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理念冲击的时候,往往会丧失其价值评判能力。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体制。几千年封建社会,儒家的绝对主义价值观一直占据着制高点。改革放开以前,崇高的价值观一直是价值观教育的重点。我们的文化从来通过一种登高一招,叱咤风云的气势,而掩盖了具体的判断。而这样一种具体的判断,使我们对于爱的教育,对于尊重的教育,基于过程的相互尊重,和对于后果本身的日常担忧,这些问题都被掩盖起来。我们对于生命和爱的价值

的追究,比之于我们对某种社会悲剧性事件的恨,要来的弱得多。因而才发生我们在价值判断当中,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价值失准。

当中国现代社会提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时候,人们混淆了这一概念和规则至上的关系,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人往往凌驾于规则之上。如此,社会法律和日常规则得不到尊重,社会秩序也就得不到保障,人们也就得不到安全感。社会不公平、社会财富分配不当这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非常不利。之所以会不断发生群体性事件、自杀和凶杀事件、仇富等现象,和我们日常生活漠视社会规则有很大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完善社会各项不健全的制度,更重要的是树立遵守正当的社会规则下的价值取向。而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思想的一个催促,思想的一个驱迫。所以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更要强调的,和谐不是国家包办。我们要敢于正视冲突,敢于正视矛盾,敢于正视国家和社会,各有自己的领域,在自治领域里头,国家不要去干预。而在国家权力里头,社会要提供理性精神,使国家权力能够得到有效地引导,得到有效地规范,得到有效地约束。 在和谐社会目标感召之下,我们给予社会行为的现实期待,是我们要建立一个现实的和谐社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中国社会处于现代化转型最关键的十字路口,要建立一种什么社会的结构的答案,油然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应该通

过政治上的理性,思想上的互动以及社会自治来建设我们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社会理念构建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

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不是所谓的“好人”来作为我们教育体制的目标呢?我觉得这里面既有历史传承的原因也有国家机器的价值教育体制原因。历史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对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关注,而价值教育对日常生活价值教育的缺乏也使得我们忽视了日常的小恶以及由小恶积累起来的大恶。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之中。经济改革的核心便是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变革的核心则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变革的核心相应的便应该是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结构。

要化解社会结构断裂情形下的价值迷失,以及由此发生的种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任剑涛教授提出了两个建议:重构国家价值观,发挥国家机器强大力量,做出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反省人际关系和义利关系。但是除此之外,作为社会公民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价值不致迷失?我想我们至少应该做到的就是一日三省吾身,凡事三思而后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价值判断能力,不盲从、不盲目,勤于独立思考,把握好最终的价值兜底原则,保持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推荐第7篇:LOST迷失酒吧

LOST迷失酒吧

酒吧简介

LOST迷失酒吧是湖南省内首家以沙发音乐为住的高端格调酒吧,由国内顶尖酒吧管理运营团队运作,联合中国海归协会、世界知名酒商、顶级豪车俱乐部倾力打造。LOST(迷失)LOUNGE GER CAFE (万达店),集合国内优秀设计、顶尖音乐、酒水、高端服务于一体,专为精英及外籍人士,打造属于自己的概念音乐空间。LOST迷失酒吧以充满个性,健康阳光,崇尚艺术,独特的音乐文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酒吧风采

慵懒的灯光,慵懒的沙发,慵懒的酒香,慵懒的男女,慵懒

的音乐—属于“lounge空间”才有的慵懒性格。无法复制的LOST

迷失酒吧特色,给你不一样的酒吧享受。同样的曲目和演唱只有

在这里,才能被释放。一面墙壁、一条街道、一对情侣、一段往事、

一些臆想、酒吧里转动的风扇、摇摆的灯光又或是闪烁的屏幕,

都可能成为音乐的节拍。这就是LOST迷失酒吧,在这我们可以尽

情的释放自己,高兴的时候大声歌唱,伤心的时候尽情哭诉,在

这里我们无关时间、地点、身份,我们可以自言自语,有迷惑,

却很真实。当LOST迷失酒吧音乐再次响起,让我们放下虚伪和浮华,尽情音乐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吧!生活本来就是多变的综合体,在LOST迷失酒吧的角落里可以把潮流音乐的幻觉和酒精搅拌,绝对是快意美事。在LOST迷失酒吧这个美女、美酒和音乐混合的疯狂天堂里,你所能领略到的,一定会超乎你的想象。愈夜愈美丽,对于LOST迷失酒吧而言,夜晚八点才算是一天的开始。帅气的DJ将为客人献上舞动全场的潮人音乐,酷酷的调酒师娴熟地为客人调制着火焰鸡尾酒或是珊瑚丛林,婀娜多姿的时尚美女尽显妩媚,这是味觉的盛宴,也是视觉的狂欢,灵魂的放飞。

酒吧特色- Lounge bar 文化

慵懒的灯光,慵懒的沙发,慵懒的酒香,慵懒的男女,慵懒的音乐——属于“lounge空间”才有的慵懒性格。

一股强大的Lounge风潮在酒吧界弥漫开来,北京新开的酒吧似乎没有不以沙发作为主要座椅的,沙发吧在英文里就是Lounge Bar,熟悉这个圈子的人最常用的表达就是Lounge Bar,说沙发吧总觉得太拗口了。Lounge一词在英文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名词有沙发、休息室、吸烟室的意思,动词意为闲逛、懒洋洋地靠着、懒散地过日子等,从这些解释中,大概可以略知Lounge Bar的意境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Lounge Bar在欧美国家就已经有其文化背景了。看看那些老照片和老电影里的场景,夜总会里,天鹅绒沙发、慵懒的音乐、迷人昏黄的灯光、独特风情的摆设,还有老牌的歌手,就是早期的Lounge Bar。5年前,Lounge Bar

再次风靡全世界。最初是在巴黎和纽约,那些所谓的走在社长沙Lost酒吧 第 1 页 2013/8/

2会最前端的夜行者们,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缺乏新意的迪厅和夜总会,生活的紧张和压力使他们渴望一个真正放松、自在、可以尽情享乐又不那么疯狂的地方,Lounge Bar便应运而生。

不像一般美式酒吧,人人拎着一瓶啤酒摩肩擦踵地挤在狭窄的空间里拉高嗓子大声交谈。这里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轻松氛围——慵懒的灯光,慵懒的沙发,慵懒的酒香,慵懒的男女,慵懒的音乐——属于“lounge空间”才有的慵懒性格。三五好友围坐在一张张柔软舒适的沙发座椅上,就着微弱的烛光与浓烈的威士忌,叙述些尘嚣里流传的风流韵事。每个人或是每群人总能于lounge bar中寻找到不被打扰的私密角落,在酒精与音乐的混合催化下,所有人的身影都是朦胧的,姿态都是优雅的。

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心灵上的舒解,需要的是达到完全解放的状态,Lounge Bar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融合时尚、美酒、音乐的夜生活环境。

如今,这种时尚、雅皮、慵懒的Lounge Bar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蔓延的速度之快可谓势不可挡,人们甚至已经分不清哪家酒吧的沙发更大、更舒服,只是心甘情愿地被俘虏着。

坐得舒服当然还不够,感官上的放松才是Lounge Bar最高的指导原则,只有将软硬件结合,才能让一个人的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几大感官享受完全放松的状态。这种组合为:触觉——柔软舒适的沙发,听觉——轻快悦耳的音乐,味觉——精心调制的美酒,视觉——空间设计的美感和Bar中的俊男靓女。所以,如果说沙发是Lounge Bar里的标记,那么,音乐则是流动在空间里的风格意识。Lounge bar的音乐与沙发、珠帘、壁画一样,以其独具一格的声音材质缀饰装潢了这个无拘束的自在场所。专属于Lounge bar的音乐,是具备如沙发般松弛功能的Lounge music,就说它是“沙发音乐”好了!细听之下,沙发音乐倒也不是什么新奇的玩意儿,它混杂了流行、民谣、爵士等多样乐风,横跨拼贴了20世纪中后期到21世纪初的时代风貌,有的古典浪漫,有的摩登前卫。在Lounge Bar里,你可以选择最舒服的姿势来听音乐,但不要点歌,Lounge Bar的音乐都由店家来决定,是一种传递整体美感的音乐,店家当然不乐意随便什么人都来打乱自己的精心配置。聆听者只需瘫坐在沙发上,随着热情的拉丁节奏、神秘的印度梵音或浪漫的巴黎香去遨游穿梭在想像中的绮丽国度吧。

酒吧自然是喝酒的地方,但在Lounge Bar千万不要买啤酒喝,威士忌、鸡尾酒、葡萄酒、香槟、苏打水都可以,就是啤酒太不Lounge 了。在Lounge Bar里,纸牌和骰子也是不允许的,划拳喝酒就更不行了,与环境太不协调。

时尚氛围浓郁的Lounge Bar,也成为今年各大精品品牌的热门秀场,时尚的氛围,与时尚的秋冬服装相得益彰。不过,不是所有的风格都与Lounge Bar相配。一位生活在“吧”里的泡吧专业人士称,在Lounge Bar里,女性越有女人味与氛围越般配,穿着纱质的、有蕾丝的或编绳的上衣,搭配牛仔裤或宽裤都很适合。或者穿着粗织的高领背心搭配短裙及靴子,有些民族风味的,也很不错。于男士而言,千万不要穿西装,越随意越得体,在Lounge Bar里没有比西装革履更土的装扮了。

国内的Lounge Bar还处于初级阶段,Lounge 文化还在慢慢形成过程之中。目前常见的有两大套路,一种是西方风格的时尚、前卫的大型Lounge Bar;另一种则是渗入东方怀旧情调的小小的Lounge Bar,这一种是目前北京市场的主流。不少“吧”主还都有一份别的营生,在Lounge Bar里尽情舒展的都是自己的品位、爱好、理想与追求。

Lounge Bar仿佛为嘈杂的夜生活市场带来了一缕清新的空气,虽然灯光依旧昏暗,但是清亮的落地窗、露天的庭院,少了暧昧的成分,多了温馨浪漫的感觉。小布尔乔亚的风潮很久没有人提了,但置身Lounge Bar,又让人不由得感慨昨日重现。

长沙Lost酒吧 第 2 页 2013/8/

2第一、LOST迷失酒吧是湖南省内首家引进LOUNGE BAR(廊奇吧)的概念,一沙发音乐为主的高端休闲的高端休闲酒吧。

第二、LOST迷失酒吧是湖南省内首家以组合式吧台为主体的酒吧,为顾客带来全新的互动体验。

三、LOST迷失酒吧是省内首家锁定以白领女士、海归及外籍人士等精英群体为服务对象,每周定期策划主题派对工厂

第四、LOST迷失酒吧是省内首家聘请外籍DJ、吧生驻场,采用“不插电”国际表演形式,带来纯粹的试听盛宴。

第五、LOST(迷失)LOUNGE BAR&CAFE与湖南超级89

3、金鹰95.5精英媒体合作,以音乐电台的形式进行现场导播,开创酒吧与媒体间的跨页合作,开创全新的酒吧经营模式。

酒吧优势

LOST(迷失)LOUNGE BAR&CAFE,由国内顶尖酒吧管理运营团队运作(输出管理人才酒吧:长沙MUSE、长沙乐巢、长沙苏荷;湖南托管酒吧:长沙酒库、株洲8

8、衡阳39度)是湖南地区拥有最高端客户资源的运营团队。

LOST(迷失)LOUNGE BAR&CAFE与国内外演绎经纪公司,省内知名媒体有常年合作关系

LOST(迷失)LOUNGE BAR&CAFE主要合作伙伴:吉亚迪欧、保罗利加、喜力等世界知名酒商;主要战略联盟:奔驰、宝马、雷克萨斯、路虎等顶级汽车俱乐部与中国海归协会长沙分会。

营业时间

第 3 页

2013/8/2 长沙Lost酒吧

20:00-24:00, 00:00-03:00

酒吧地址

详细地址:万达国际广场开福金街C38-C43 公交车站:长沙轮渡

公交线路: 1路, 2路, 11路, 112路, 123路, 143路, 368路, 406路, 707路, 804路, 901路, 908路西线, 908西线, 旅2路, 旅3路

长沙Lost酒吧 第 4 页 2013/8/2

推荐第8篇:迷失的青少年

迷失的青少年

(新岭社区禁毒组稿)

父母的离异,代表一个家庭的破碎,但却导致一个15岁的青少年走向迷途。对爱的缺失,她优异的成绩一落千丈,同学异样的眼光,她辍学离家出走,交友不慎,落到坐台维持生计。最后,为了筹备毒资,竟伙同毒友骗取好友家的房产证拿到黑市作抵押,导致锒铛入狱。

张玥,家住卫城,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从小同外公外婆生活,很难与父母在一起,因此她比同龄人更渴望父母的关爱,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周末能够回家,享受一下家的温暖。然而,在张玥刚上初三的那年,无意中听到外公和外婆的谈话,父母离婚了。这对于渴望父母关爱的张玥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她感觉天整个都塌了下来。本来隔代教育就存在着一道无形的鸿沟,处在叛逆期的张玥,成绩一落千丈,同学异样的眼光,让她喘不过气来,每天逃学和班上的问题学生玩,逐渐学会了抽烟喝酒,脾气变得相当暴躁。最终,三个月后她与另外两个问题学生辍学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的日子,并不像张玥想象中的那样美好,从家中悄悄带走的钱,没有几天就被挥霍一空。为了维持生计,那两个问题学生把她带到了平坝的一家夜场,在那里她开始走向了迷失的深渊。白天睡觉,晚上坐台,整晚面对昏暗的

灯光和形形色色的人群,她的心失落了、盲目了,由于好奇和问题同学的鼓动,慢慢的她沾上了毒瘾。

毒瘾的发作使她变得六亲不认,变得没有了人性,几个月前懂事善良的人已经不复存在。没有过多久,鼻吸已经不能满足毒瘾的发作,张玥开始注射静脉,高昂的毒资,仅靠坐台和三陪已经不能负担。为了筹集毒资,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把黑手伸到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一次,她伙同那两个问题学生回到卫城,用计花言巧语的骗得好友肖某的信任,把肖某家中的房产证偷出来拿到平坝,向非法借贷的高利贷抵押,得到的金钱全部被她们拿来吸毒。

事发后半年,肖某的父母因生意上资金周转不灵,需要拿房产证到银行抵押贷款,把家中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房产证,询问下才得知事情的经过。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肖某的父母报了警。

在看守所中,当张玥的父母得知,因为给孩子的关爱较少,和孩子缺乏沟通,致使她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心痛和悔恨的泪水流满了脸颊。而张玥经过这近两年的非人经历,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静下来的日子,她对自己所犯的罪流下了忏悔的泪,父母离开看守所时,她请父母向好友带了一句话:“如果时间能够倒退,我希望从头再来,对不起!”

留守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当今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和

学校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仍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青少年的父母多年在外,无法与孩子朝夕相伴,也不能及时对子女表达关爱,久而久之,这些儿童丧失了基本的心理归属和依恋感,变得孤单、敏感、自卑,内心充满无奈和惆怅,情感也变得冷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之类的浅层关怀,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农村中小学校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根本不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灵“营养不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毒品同样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禁毒部门重点加大查控力度和易涉毒场所的管控力度,挤压了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生存空间,涉毒人群从原来的娱乐场所向宾馆、租房、私人住宅等隐蔽性场所转移同时也逐步向农村转移。公安部门在查处吸毒案件时,发现部分吸毒群体有向农村发展并影响留守青少年的现象。偏远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吸毒等违法活动社会关注度低,发现、打击、预防难度较大,需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农村禁毒宣传预防和打击力度。

青少年吸毒的特点大多是均为留守青少年,均无正当职业;缺乏家庭教育,农村家长忙于自己挣钱、打工,忽视了子女教育,加上自身对毒品知识了解甚少,即使看见毒品和吸食毒品的工具也未必认识,使得自己孩子在吸食毒品根本

不知情;传染性强,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各类文化活动相对缺乏,青少年主要以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为主,加上教育不到位、好奇心强,只要同伴中有一人吸毒,就很容易受到“传染”;社会危害性大,涉毒人员因均无固定职业,无资金来源,吸毒后一旦失去控制,很容易引发盗、抢、骗等其他社会治安问题。

如何引导留守青少年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课题。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毒品对青少年学生带来影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营造安定、积极奋发的学习氛围,社区将在下一步的禁毒宣传工作中,一是开展对留守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二是使留守青少年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开始学习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三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留守青少年不良行为及心理的矫正;四是运用法制的手段为留守青少年提供援助。通过心理疏导,给他们灌输一些积极向上的“心理因子”,让他们告别弱势心态,使留守儿童从委屈、怨恨到愧疚、自豪,逐渐懂事成熟,这是今后禁毒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

推荐第9篇:梦中的迷失

梦中的迷失

祈求这冬日里的寒雨洗濯我身上多余的忧郁。相思成海,一叶孤舟能否到达爱的岛礁,去等待下一次美丽的相遇。相爱的两颗心自然而然的靠拢,践行冥冥之中的那次约定。就像钟面上的指针,虽然快慢有别,但他们总是向着一个方向,绕着一个原点,一次次相遇。虽然每次的相遇,注定只是擦肩而过,没有丝丝温存。你的微笑和问候,已经成了我生命里最美丽的旋律,时间和距离让我学会了珍惜,孤独和寂寞让我回到了自我。翻阅每篇温暖的日志,追寻那幸福的一个个足迹,为你的每一个崭新的时刻祈祷,让我在情感最为迷失的时候也有清晰的指引,甜蜜而微妙的联系,是心里永恒的约定。

也许,我的沉默不语,早已让你烦躁不已。可当我的心跳和和呼吸停止之前,思念已成为我血液和神经的一部分,这也是这阴沉天空下最憔悴的风景。

推荐第10篇:迷失的日子

迷失的日子(谢佐伸)

那样的日子是这般的熟悉,我似曾已遇过,那时尚在无知与愉悦中。且不说是中国式教育给青年带来的伤害,亦不说科技产品在世界的广泛流传,只是在那样的日子,我渐渐迷失在黑暗的深渊。

古人常教育后人要勤奋和自省,或许就是对懒的反对吧!懒又是何以到达人的身上,是他们内心的疲倦,还是他们内心的迷茫。那样的日子是懒的附身。懒的附身?这句话是在耻笑和讽刺我的封建吗?若是那样,我甘认。只是,那样的日子好像束缚人在一个虚无世界里,毫无意识地迷茫地不停地劳动。劳动是好的,至少它给你无名的安慰。可是当我看到太阳在无时无刻地变动走向,我便忘了那是地球公转的结果;当我想到无数人在为自己拼搏时,我便忘了眼下的自己。那样的日子总是让人恐惧,毕竟我做不到忘我,做不到大胆地反抗。忘我,忘掉身边的愉快还是无情地自鄙;反抗,反抗辛勤付出的老师还是颇有野心的同学。至少我领悟到一个为人憎恶的真理,自己的恐怖才让人恐惧。可人是渺小的,他们当中有野心的隐匿邪恶的黑胡子更有无私的尽责的白胡子。因为种种原因,你们或许不会嘲笑我,有些动漫是激励人心的,只是那些思想顽固自大的人才选择不接触动漫,而他们有沉迷赌博的,有沉迷烟酒的。只是大多数的人都是上世纪挑选下的索钱精英罢了。我想,走过了那样的日子,时代的大门将再降临到我们身上。

老师的确是我重要的支撑者,但他们当中也是有做法不妥当,有时候让人恶心,有时候却让人振奋向上,让人充斥着正能量。他们是那些索钱精英中有崇高地位的人,因为他们是为人民服务,他们对待人情世事真情实露。

那样的日子教会我许多做人的真理。众多已铭记于心,只是少许领悟到的的不正当的,被逼入绝境的道理,我不希望出现在后来的日子。

恐惧使人迷失,压力使人迷失,穷使人迷失......众多的不平等使人迷失,难道沉迷游戏,动漫,赌博就不让人迷失?

迷失的人就会找不到方向,这是迷失者自我安慰的另一方法,只是我却是坚定着方向走入迷失的人。方向不是进取。若进取能解决问题,那人人都可以成为孔夫子。方向就是人生,勿小视人生,迷失的人如果没了方向,就会发现自己成天受迫在一个无人生的世界.这时候,你不得不再谈及中国式教育和科技产品的渗透,让人成瘾。

亲爱的你,千万不要误入迷失,迷失犹如地狱的魔爪将你固定在木栓上,让你受尽煎熬。亲爱的你,一定要感恩这个世界,因为我会发现缺少感恩的我只剩下憎恨和空虚。亲爱的你,千万不要丢失在时代的道路上,切记回家的方向。无论有多少新疆人民误失在时代的道路中,中国有心政府一定会送你回家。虽然杀害生灵的你早已不止是迷失而是成为了血腥的杀人狂魔。亲爱的你,忘记贫穷,它只会更让你迷失,忍过这一段路,忘记瘾,最终你一定会走上安康的生活。我们这些迷失的人,奋发起来将会是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任何国家都是世界的,我们是主宰这个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人类。但人类是全面支持平等的。亲爱的你,告诉身边迷失的人——做一个挺直腰杆的人。

第11篇:迷失女人心观后感

浴室春情·观后感

文化管理学院·唐梦云·201314027 影片出来时候看到《浴室春情》这个电影名,顿时在我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一部情色片,或者可以说是一部委婉的爱情故事,但当我完整的看完后,我可以肯定这不是一部表现复杂曲折爱情的电影,也不是一部偏好姐弟恋扭曲心态的电影。

从剧情来说,Mike第一天上班是在女宾客的房间里,那个胖女人狠狠地抓住Mike的衣服和头发,自我陶醉地讲述着足球,每一个激动的情景、动作或者时刻的描述语言都充满着丰富的欲望,激动而膨胀,闭上眼睛就像是一场性爱足球赛般精彩,还有一个场景是Mike在游泳池里面和“梦中情人”畅泳的两场戏,赤裸的身躯在淡蓝色的池水里面胶着,彼此柔软缠绕而紧贴伸展,动作缓慢却令人心跳加速,想象无限。

这主要说明15岁的Mike看似单纯却充满矛盾的心灵,Mike虽然生活在社会的低层,但却毫无顾虑地将自己挣来的工资花费在“梦中情人”身上,他平时面容斯文俊朗腼腆,但却极其主动积极表达自己对“梦中情人”的爱意,他年少无知心智单纯,但却充满着对“梦中情人”私有的遐想和苛刻的要求,他性格忠厚直率,但却隐藏着执着的破坏冲动和报复心理。电影通过Mike心理及行为的细腻描写,鲜活地表现出他丰富多变的情绪心理和专一执着的爱慕态度,这也为电影最后酿成悲剧结局而奠定了扎实有力的宿命基础。 Mike的爱是纯净的、专属的、盲目的,更是痴狂的。他从未想过需要破坏和报复,只是这种感觉让他无法自拔。但当他一走进这个公共浴室工作、当他一迷上这个公共情人的一刻开始,便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大人们的复杂善变、时冷时热的漩涡,把持不住单纯而幼小的心智,越陷越深越难自拔,爱恨交缠,不顾一切地为爱痴狂着。

前面的节奏还是比较缓慢的 但中间开始铺垫 以至后面开始慢慢升华 第一段是在水中抱着海报板 以及最后那段裸体在泳池 都让影片升华了不少。

开始看的时候我真的想不出来结局会是这样的,感觉女主角像是突然的以及不小心的就死了。 在那一霎那,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 我觉得并不算什么 。电影中也没有很刻意的表现出当这个女主角死的时候是有多么的震惊,感觉像是早就预谋好的,插曲还有红色的油漆把这种情景表现的既不夸张又有一种沉默震撼心灵的感觉。

这所有的一切,我认为,这个主要归责于小男孩mike的一种未成年的心理以及女主角令人难以捉摸的个性,女主角的样貌和神态还是很迷人的,对男主角的态度总是若即若离的,这一点对于十五六岁的小男生来说真的是太有杀伤力了,这更是一致命的一点。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这部电影的叙事节奏还不错,稳稳的一条剧情线,把故事讲得很明白,整个故事少的是做作,多的则是难能可贵的情感。

第12篇:迷失的保证书

昨天下午,电话突响。手持电话,定睛一看,原是孩子班主任来电。忍不住,一阵心痛和心灵难耐的紧张。果然,手机刚打开,就听到话筒那端一个急切的声音传进耳中。稍加稳定,注意细听。才明白了是中午,自己的孩子与同学在学校午饭后,与两名同学因觉得上课时间尚有1.5小时,难熬、烦躁,就结伴去了绿岛公园。游玩尽兴之际,忘了时间。造成晚回来17分钟而违反了班纪律,老师随之因两位(另外一位提前溜之)晚回而造成没有去听课。随之,班主任一怒之下,把无名大火倾倒在了家长,即“老爹”我的身上。倾听之间,自己顿觉无言以对,惭愧之心心底油然而起。思孩子在家多次保证不给老师惹麻烦、不给家长惹麻烦,多次的保证书,在眼前突然觉得如此软弱无力、疲惫不堪,如此的保证书又有何用呢。

只希望儿子,把自己的保证与做人、处事结合起来,让迷失的保证书不再迷失。

(责任编辑:xiexiebang.com)

第13篇:迷失北京影评

迷失北京影评之安坤

最近看了一部叫做《苹果》的电影,哦它原来叫《迷失北京》,听说是范冰冰演的,所以我有兴趣去看。看完之后,对安坤这个角色感触颇多。

当别人强奸了自己的老婆,我想一般人肯定是告他,或者趁月黑风高之际把他打残、或者杀了他,可是安坤却非常的理性,他首先是打电话向陈东要钱,而要钱未果之后,而向陈东老婆要钱,依然未果,不过却把陈东的老婆给上了。在得知自己老婆怀的可能是别人的孩子之后,安坤又想借机发财,与陈东签订协议。

对安坤的就评价,我只能说他是个理性人,懂得考虑自己的利益,懂得利用一切来获得财富,包括老婆和孩子,在我看来他是非常能忍的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看样子他是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我不得不说声佩服,但是我做不到,可能这就是我一辈子就只能做个屌丝的原因吧,要是遇到这种事,我只能选择与之斗争到底,付出生命也没有关系。

可能安坤以前也是个传统的农村男人,但当他到北京这个城市之后,被生活环境所影响,也变得厚黑起来,可能这就是迷失北京吧。

第14篇:迷失的自我

迷失的自我

2012年6月18日凌晨两点。毕业近一年了,这是有生以来我的第一次有意识的反省自我。

我想想,该从那开始呢,高中时的我虽然也是堕落的时候多奋进的时候少,但那时的我毕竟还有一颗上进的心,并不能算是迷失了自我。所以不说也罢。既然是反省自己,那就从我开始迷失的那一刻开始说起吧。

想了很久很久,我竟然一时不能确定我到底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原因迷失了自己……人类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一时间不能够明白自己什么时候为什么错了。我想想,容我想想,我做过的失败的事有很多,但对我影响很大的也就那么两件事情而已:一件是失恋一件是失业。是失恋导致了我的迷失么?我承认它对我的打击很大很大,甚至于曾经想到过死,然而我却最终没有了殉情的勇气,因为我还有亲人,我爱他们胜过爱我自己,虽然平时我可能不会说。所以我最终还是活转了过来。有人说毕业后就失业了,我也是,我毕业了,但同时我也失业了。我的失恋和失业好像同时从我的生活中猛然出现,让我一度丧失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有人说爱情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要是以前我可能还会对此嗤之以鼻,可是我现在却沉默了。有时候沉默也是肯定。但我总觉得从这之前我就已经迷失……是什么呢?……是什么呢?我还是不太清楚,我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此,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已经消极,已经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我想自从我以这种态度对待生活的那时起我就已经迷失了自己。可是我恋爱前就已经是那样子了,虽然恋爱的甜美曾经一度冲淡了那种消极自卑失落的心情。可是那的确是之前便有了的。

刚上大学时家里的经济负担?或是对大学的失落感?我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了,我知道可能这里边的确有我迷失的原因了,因为我所能想的我都想过一遍又一遍了。第一个肯定不会,因为高中时家里的经济负担大得多得多,和那时相比已经不能算是什么了,我吃过的苦受过的罪远不是缺钱所能影响的,我复读了两年高中,三次高考,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说也罢。是失落么?可能吧,当你心目中遥不可及的高贵存在在你眼里曝露出太多低俗太多不可理喻时你可能也会有失落的感觉吧。但真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么?我真的不知道了,我又一次迷糊了……我迷糊的事情多了,我本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当别人在为自己心中的目标奋进时我经常正在犯迷糊,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新的生活也不知道怎么去学会适应,当我终于幡然醒悟时时间却已经在指间悄悄滑过。从我高中读了五年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从我狠心对我的初恋女友提出分手之后的悔不当初,当她再度出现在我面前时的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惊喜就能看得出来。

有时候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也未必会是一件好的事情,我知道,我早就知道了,我的本性如此,慢热、后知后觉。可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不想要这样啊,真的不想啊。我渴望像正常人一样能够尽快适应各种生活,可是为什么我每次都是这样呢?当别人努力的时候我却在适应,当别人奋进的时候我却又在努力。为什么我的生活节奏总会比别人蛮那么一拍呢,我真的无奈了……

其实所有的道理我都懂的,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我知道当一个人的某一个目标实现之后,在不知道下一个目标之时就会迷失自我。有的人确定目标比较快有的人比较慢。这样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结果。而我呢却好像比任何一个人都来得更慢。在目标转换之间我比谁都来得慢得多。比如,上初中时别人的目标是考上高中,我却没有这个意识,虽然我学习很好,可是我却没有目标。在那时看来

很重要的时刻我居然早恋了,结果可想而知我的初恋和我得到了应得的报应。于是我去了私立中学,她选择了复读。高中,别人在拼命时,我却又一次迷失了自我。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习仅仅好吃懒做而已,当我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我复读了两年。等拼尽全力考上了大学,猜也能猜得到,我又一次迷失了,我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我挂过科,补过考,也重修过,甚至清考过,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我都经历过了。说句良心话,老天啊,我真的不希望这样啊。我为什么会是这样啊?为什么我总是这样啊。当我幡然醒悟之时却是太迟太迟了,老天那时候我已经大三了,然而我和我的初恋女友居然再次恋爱了,事情多如牛毛我哪有时间用心学习啊,可是我没有办法去改变,我知道我需要学习我需要好的工作。可是能么?一个处于浓情蜜意最深处的人必然会丧失基本的理性的。我更不能免俗,所以毕业了,我也失业了,同时我也失恋了。

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却不知道我也是个不怕吃苦受累,同时又爱钻牛角尖的人。我认定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甚至于连我自己都很难改变。这样的性格注定了我的失败,也注定了我的成功。因为很多人都知道能吃苦又可以坚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只是这样的性格也同样容易出错当你的想法本就是错的的时候你在坚持,你在能吃苦有用么?所以我觉得方向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目标才有可能成功。而我呢?总是在失败之后才会醒悟,这就需要一个时间段,所以我才会慢热才会后知后觉。我一直认为爱情是可以超脱一切的存在,我又爱钻牛角尖,所以我对待我的恋人之时毫无保留,可是当她提出分手之时,我竟然不知所措,我不愿意去怀疑我的爱情观。所以之后的将近半年里我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后来慢慢的某些想法会不由自主的从心底冒出来,原来爱情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爱情依然高贵。虽然我可能很难再爱了。抱歉了我亲爱的亲人们,我辜负了你们太多太多。抱歉了,我的朋友们,因为我不成熟的想法疏远了你们。还有那些因为我的偏执因为我的无理取闹而伤害了的人们。我在这里向你们道歉了,真的很抱歉,很抱歉!!!

我知道了我为什么会这样了,虽然明白的比较晚了一点。当一叶扁州突然驶入了大海之时,如果没有了指南针,那它也只会在原地打转而已。而我呢,缺少的本是正确的方向。虽然我还不知道我的方向是什么,但毕竟会有明白的一天吧。记得曾经去面试时,一位年轻的HR对我的评价是:自卑。对于这点我始终不能释怀,我只是迷失了方向,我只是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我并不是自卑。我知道我将要干什么之后还会自卑么?答案不必说。我承认我不是超人,所以就请让我做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吧。

人总会有迷失自我的时候,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可是当你看清眼前的迷雾之时,你会发现原来风景依然美丽。

第15篇:高中语文作文迷失

迷失

身处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林林总总,纷繁冗杂。心智不坚者,一着不慎,沉溺迷雾池沼,无力自拔;更有甚者,行入不归之路,悔恨之时方知晚矣。

回首漫漫长河,无数青年才俊,血气方刚,一朝失足,身败名裂,令人扼腕。犹记昔日汪兆铭之徒,胸怀大志,满腔热血,于中华疮痍之时奋起,痛斥保皇谬论,宣扬三民思想,“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掀起阵阵爱国浪潮。

但光辉止于此尔。当东洋铁蹄践踏神州,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抵御外辱,独其一人,拜倒于日军的淫威与糖衣之下,沉溺于无尽泥沼,越陷越深。季新之辈,固乃一世英才,然其于乱世中迷失,卑躬屈膝之间,辱没的决非仅是沧桑厚重的黄土地,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不朽灵魂,亿万万中华儿女的尊严与骨气。填海之志幻灭泡影,余下的,只是千夫所指,遗臭万载。

同是山河破碎,风雨飘零,无数国人迷失于无尽黑暗之中之际,留洋学子周树人毅然弃医从文,誓唤醒迷惘的中华儿女。他以笔为矛,日夜苦战于无硝烟的战地,更用笔无情揭露,尖锐批判,辛辣讽刺,刺穿重重迷雾,劈开荆棘丛莽,令新文化的阳光挥洒大地。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双叉路口前的抉择,他曾彷徨,但从未曾迷失。他以投枪,匕首,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自迷失中觉醒。他向着光明,为中华民族指引前进的道路,他的灵魂早已融入整个民族,早已深深嵌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脊骨里。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不枉“民族魂”之誉。

放眼当下,更有无数人迷失于物质的泥沼之中。“王立军事件”曾轰动一时。作为公安界

的一级英模,王立军早早即被冠以“打黑局长”的美誉。除恶扬善,他是百姓心中正义的代名词。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却最终因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罪名落马。自正义化身跌至落马高官,讽刺性的剧情令人警醒。在当下这个物欲极度膨胀的时代,诱惑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迷雾般令人沉溺其中,迷失方向。但只要秉持心中的信念,坚守脚下的道路,等待你的,必将是迷雾后的朝阳。

第16篇: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

(一)

这个星期天我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回到学校,因为晚自习是>班主任,所以要早早的回学校。

晚自习的时间班主任在多媒体上给我们放映了关于青少年的节目《迷失的青春期》光从名字上我们可以联想这正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阶段,所谓“青春期”多少谎言,多少泪水,有多少迷茫,又有多少叛逆?

利用了两节晚自习的时间,同学们看完了老师为我们放映的节目,从头到尾同学们看的都非常认真,因为我们正处于节目中所表现孩子年龄一样的岁月,正因为他们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同样处于青春期,同样拥有着叛逆,冲动,自以为是的心理。

青春期的我们正生活在充满冲动遇到事情不能够控制自己,没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

青春期的我们对于父母不能做到百依百顺,反到父母对我们越来越宠爱,对他们感到厌倦,一件小事父母做的不对就生父母的气,甚至有的骂父母打父母,可是有一点我们会后悔,正因为我们做事冲动,所以青春期对我们来说并无好坏,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坏的一面。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去理解别人,遇到事情要控制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该不该去做这件事,后果会怎么样,在交朋友这方面,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出什么可交,什么人不可交,看清是非。

在学校听老师话,生活中听父母,邻居,亲戚的话,因为他们绝对不可能害我们,只是往好的方向指导我们,看完《迷失的青春期》我深受启发,应该更努力的去生活学习。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

(二)

昨晚看了一个法制节目《迷失的青春》,看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憾,看完之后,我感到心情沉重,不仅在为这些花季少女感到心痛,同时也在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

提起“女孩”会让我联想到单纯、可爱、阳光、善良、温柔等一些美好的词语,怎么也不会和暴力的殴打联系在一起。可是女生打架事件目前是屡见不鲜,网络上也流传着许多校园女生打架的视频,看了让人感到很心痛。曾简单的认为打架群殴只能和男性联系起来,可现在看来,暴力已经和性别没有关系了。看到那些年轻的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女孩,在粗暴的对另一个女孩实施群殴,就好像看到美丽被邪恶撕扯的面目全非,不堪入目。

深思打架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分析如下:

1、现在的青少年中,许多人认为这样的打人反而是一种光荣,是自己能力超强的表现,让别的人都怕,才能证明自己是有本事。

2、一些人曾经被人打过,于是出自对自己的保护,也加入打人的队伍,通过这种方式,来使自己强大起来。

3、还有一些人,由于交友不慎,或不好意思不出手,或出自哥们义气。

4、现在学生的暴力倾向或许与社会上解决问题的暴力有直接联系,家长和教师们是不会让他们这样去打架的,但是,社会上许多事却因为暴力而得到解决。

5、现在的娱乐,比如游戏,电视,网络等,都很暴力化。

6、综观打架的人,他们的学历都很低。

如果去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没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不会打架的,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首先是家庭的责任。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或溺爱,或放纵,孩子从小没有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或是有的孩子在单亲家庭中畸形成长,自私狭隘 ,没有爱心,自我封闭等,造成不健康的心理。

其次,做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而我们没能将学生教育好就将之流入社会,对此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可耻的。

最后是社会的责任。只凭学校和家庭教育,太难了。社会的影响力,远超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要治理好社会的很多不文明现象,才能影响到学生。

最后我想说为了祖国的花朵开的更鲜艳,为了祖国的明天更辉煌,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向那些心理黑暗的孩子播洒更多的阳光雨露,去帮助挽救每一个失足少年,而不是仅仅是同情。

迷失的青春期观后感

(三)

青春期,是生命中的灿烂期。也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好多习惯都是在青春期养成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青春期,是美好的,可又是惊险的。

**年3月1日凌晨,一群人在打架斗殴。斗殴场面足已让我惊心动魄:拿着有瓶盖粗的棍子,棍子打断了也不住手;拳脚相加,棍棒交错,如同一阵疾风;直到一人被刀刺中,晕倒在地上,警察来袭,他们才如同耗子碰到猫那般,抱头鼠窜。这次事件,共24人,未成年人16人。(内容摘自《迷失的青春期》——今日说法)

只为了一句不称心的话,就出手打人;只为了一次轻微的挨打,就呼朋引伴;只为了一个出风头的机会,就打群架;只为了一时脑热的冲动,就杀死了一个人。只为了所谓的“帮朋友”,就迎来了几年的牢狱生活。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不因为一些琐事而记恨于心;不因为出风头而出来打架,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可是,时间难改。即使再怎么仟悔,也回不到那时了。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严格规范自己,不要让一时脑热酿成大祸。

若能再来一回,他们没有喝酒,没有学会去酒吧,没有学会交坏朋友,没有学会凌晨不回家,就不会有这件事的起因;若能再来一回,他们能想到事情的后果,能有坚强的意志力,能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不会有这件事的后果。

机会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时间不会倒流,做过的事情也不会更改。

所以,我们不要等事情发生了再去弥补,要学会遇事冷静,才能避免坏事的开始。

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会教给我们一些东西,但若是白白浪费,就会使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片空白。

第17篇:《迷失的盛宴》读后感

《迷失的盛宴》读后感

在刚来到大学,开始学习保险这个专业的时候,确切来说,对于保险这个行业,我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接触到保险专业知识后,对于保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了解,但是也并不多。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保险业的发展,并不是特别清楚,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过程。在看完这本陈恳编著的《迷失的盛宴》之后,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脑海中呈现除了一个详细的框架。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于保险业的发展,以及对于一些保险公司的发展历程,我都有了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保险业的最初是从西方国家开始盛行的。当保险在西方国家渐渐趋向大众化的时候,我们国家对于保险仍然是一无所知,更别谈及发展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只知道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但是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人们开始有了思想上的变化,所以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而我们中国的保险业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起步。在鸦片战争之后,现代保险的鼻祖—海上保险已经开始引入中国。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就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中最大胡经济实体—轮船招商局开办的。在经过90年的历史长流中,保险公司陆续崛起,在中国扎下了属于自己的客户网。这过程中,保险很艰难的越过道道坎坷的沟渠,也曾以为就在中国绝迹了,但是经过20年的沉淀,保险又以飞快的速度迅速成长。虽然道路非常坎坷,充满荆棘,但是却在日益健壮的中国金融经济中,完成了它的蜕变。

在保险这个行业中,我想没有人是不知道AIG的吧,虽然它现在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它的传奇色彩,它曾经造就的成就,是不可灭失的。而为AIG在中国的辉煌历史埋下伏笔的,正是史带—一个在当时只有27岁的年轻美国小伙子,一个会成为庞大金融帝国的缔造者的白人青年。他紧随在战争的脚步,迅速中国、日本、欧洲大陆等市场发展起保险,并且在美亚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等的基础上,组建起了美国国际保险公司,这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皆知的AIG。 但是,这些都只是中国保险业的小开端。根据当时中国的经济、国力与国民思想素质,保险在中国的发展还是不能一帆风顺的,也有一定的限制。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有人戏称保险公司就是剥削公司。可见当时,保险在中国是不被认可的,所以才有了1958年—1978年这20年的保险空白期。

就在1978年—中国蜕变的一年,中国的金融终于开始破茧而出,拉开了经济变革的序幕。 在中国进行经济变革之初,已有一些有志之士开始虎视当当,蓄势待发。在1979年4月,当国务院批准摘掉压在保险头顶胡政治帽子时,宣布可以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之后,停办了12年的上海国内保险业犹如获得重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动作迅速的正式复业,从最初的一间小公司,连办公室都不像样的公司,开始经营起他们的业务来。在经历过各自为政,股份制改革,放权让利,再又收回部分权限,中国人民保险经过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前进的螺旋式过程,慢慢成长为中国保险行业中的一个巨头。而在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步伐中,不得不提及的就是AIG。前面我已经说过,史带将为AIG在中国的成长埋下了伏笔,那么他的继承者格林伯格则是名动保险江湖,将AIG带向中国市场,带向国际市场的掌门人。1980年,被成为“中国真正的好朋友”的他,联手当时中国惟一一家保险公司—人保,成立了“中美保险公司”。但是到最后,它遗留给中国保险业的,是一笔长尾的坏账,直至2006年,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才真正的算是结束了。

在外国投资者虎视当当中国这块肥土地的时候,国内也逐渐掀起了一阵保险风潮。在经过波折的游说过程后,终于取得了经营保险的牌照的马明哲,开始了现在在国内属于第二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的起步。在以马明哲为首的经营班子带领下,平安从一家仅有13名员工胡小保险公司,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达万亿元、员工50万人的综合性金融集团。2003年2月,在马明哲的指挥下平安集团分业重组落幕,正式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拖四”框架便完全显现。集团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公司。

我们都知道,寿险的保费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够精确的算出,而在中国,这样的人才并不多,导致了寿险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僵持局面。1992年,AIG的全资子公司友邦保险,开始在中国经营寿险业务,从此打破了中国内地寿险市场的坚冰。自此,中国保险市场真正意义上发展起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洋保险公司迅速崛起,中国人寿重组,代理人的制度出现。。。。。。

一直到了现在,保险开始疾驰于中国金融行业的道路上。随着马明哲建立的集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于一体的金融体系,还有去年平安吞并了深发展,中国的金融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金融行业,而是各种行业相互交集,一起成长的综合金融。在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挫折之后,保险行业也凛然屹立于这样一个综合金融中,茁壮成长,甚至于成为了中国金融行业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在我看来,在不久的将来,保险业势必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看着保险在中国的发展,看着各个保险公司在中国的经济潮流中或消失,或成长,逐渐壮大,感触是颇多的。我觉得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其实就跟我们中国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一致的。从一开始的不接受,百般阻拦它的到来,到最后成功进驻中国。虽然遇到很多荆棘,有很多的阻碍,但是它并没有就此陨灭或者退出,反而越挫越勇,百折不挠,最后终于成功完成了在中国的蜕变。

其实,如果没有老师的介绍,自己大概也是不会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的。不过看过之后,真的发现是一本不错的书,或许我没能够很详细、很清楚的表达出我的想法,不过却真的受益匪浅。我会继续投身于保险这个行业中去,与保险一起成长。

第18篇:迷失自己杂文随笔

所谓的迷失自己,所谓的一个圈圈,

全部都是束缚思想感情的东西,

陷入爱情中便是那样,

变得患得患失,变得无限猜忌。

谢谢你的“电影之说”,

我理解为理所当然的会变得想去做一些事情去活跃气氛,

亦或是因为喜欢才会动容,

没有一味的拉着另一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

没有一味的拉着另一个人去融入自己的世界。

谢谢你的“开心言论”,

很暖心,因为是对着我讲。

一个因为只是你的理由。

所以,当跳出那个小圈圈以后才发现,

之前想过的一些东西,

一些原以为你是这样那样的认为,

其实并不然,

亦或是恋爱,亦或是因为我而已。

暖心又心酸。

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应该是件异常幸福的事情吧!

第19篇:迷失上海杂文随笔

在上海上课的最后几天了。

昨天傍晚从咖啡厅出来走在陌生的街头的时候,突然很喜欢这座城市。二十几度夏天的夜晚,路两旁的大树用枝叶把黑夜遮挡在喧闹之外。这并非是上海人的上海,而是全中国的上海。各种各样的味道迂回的进入我的嗅觉系统,香甜丑辣,路旁不起眼的餐馆和地儿的积水油渍混杂着产生了这股变化的气味。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漫无目的的行走着,只想看看这周遭有什么能吸引我的,有什么独特的店铺能抓住我的好奇心。也不知道从何时起,百度地图和大众点评成了我出门觅食唯一的途径。软件里的几颗星,几幅图,还有几句他人的似真非真的评价,决定着我国内几乎大半的餐食。我们什么时候变得那么没有安全感了?即使因为门店的特色走到门口之后,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打开手机再次确认,只是为了避免任何的未知。

可我就是一个喜欢未知的人。我很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去不同的地方,走不一样的路。每每旅行,我都不喜欢特别确定的行程,定个酒店定个机票,其余的时间,不如留给自己慢慢探索。那些别人推荐的景点美食,不过是别人的脚步。而你自己的发现,才真正确定了你的旅程。

没错,这样的生活中,迷路在所难免。与其自己摔倒了爬起来换个方向,我也不想痴迷于别人的路。人只活一次,追随自己内心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吧。我很讨厌“后悔”二字。既然我们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去幻想那些过去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在经历的那一刻就将一切可能用上去追求呢?失败又怎样?遍体鳞伤失去所谓的自尊又怎样?在我的世界观里,如果达到了就皆大欢喜,没有达到你也收获了一个不可能的解释,但是连争取去努力都不愿意那最后只可能一无所获。

没有顾忌的向前冲,用尽全力的去追求。收获很多,事与愿违也很多。有时候也总会想着,我是不是真的没有这样的能力,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这样环境?我不知道啊。可能我觉得不拿头撞一下,永远也不知道,面前的那堵墙,它是不是空心的。

街道上有着各式各样的人们。有电话里说着要和小十岁的弟弟断绝关系的中年大叔,有互相搀扶缓缓在树荫下散步的白发伴侣;外卖小哥不停的按着喇叭在机动车和人群中蛇一样的穿梭,二十几岁的情侣打情骂俏的走走停停但始终牵着彼此的手;三五人群围在路口看着警察处理着正在对骂的两个人,零星的几个人拿着手机站在路边等待着网约车。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比我更精彩的一段生活;他们每个人,也不得不在这加速的世界中遵守着一些基本的平淡。

走了二十多分钟,忽然觉得周围的街道有些熟悉,再往前走走,确定了这是我前几天跟着推荐来的咖啡馆。咖啡馆边上有着家台湾牛肉面馆。前几天从这家咖啡店出来的时候,也想要四处逛逛,于是就没有在楼下的面馆停留,心想着,以后有缘再吃吧。没想到那么快就还能再遇见,也不管好吃不好吃,就在这里结束今天的迷茫吧。毕竟,那些有缘再见,不是每一次都能实现的。

所以呢,迷茫之外,努力之后,有缘再见吧。

第20篇:法国共产党的“迷失”

法国共产党的“迷失”

2008年12月14日,法国共产党第34届全国大会召开,59岁的玛丽·乔治·布菲夫人第四次当选法国共产党全国书记

布菲是法共历史上首位女性党首,执掌法共7年,党内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2006年最高时曾高达91%,此次选举前,尽管党内以前党领罗贝尔·于为首的一批人不断发出挑战,甚至另组新党威胁,但她的政纲仍获得68.7%的高支持率,比2001年她刚刚当选时的67.72%还高。

然而与布菲在党内的牢固地位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个曾经举足轻重的左翼大党、西欧规模最大的共产党组织,在法国政坛所占的比重却愈益下降,2007年的总统大选,布菲作为总统候选人,仅获得1.93%的选票,是法共在二战后所参加11次总统大选中,得票比率最低的一次。有评论家指出,布菲的铁腕可以震慑党内异己,却不足以阻遏法共的衰落。那么,法共在历史上地位究竟如何?其所面对的前景,又将会是怎样的?

从声势寂寂到名扬天下

法国是个富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传统的国度,第二国际诞生于法国,且影响深远。1905年,第二国际法国支部单独建党,就是今天的法国社会党。

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让欧洲各国的工运和社会党无一例外地面临“站队”问题,1920年,大部分法国社会党员选择了“向左”,成立了法国共产党,因此可以说,法国共产党和社会党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而且诞生之初,法共这个瓜要大得多。

尽管如此,由于对暴力革命的不同理解,法共在最初发展并不快。该党自1927年后以第三国际支部自居,遵循民主集中制,不排除暴力和非法革命行动,讲求阶级斗争,这些在许多信奉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法国人看来“不够正统”,而且“武装保卫苏联”对富于民族性的法国人而言也并无说服力。直到1933年,法共仅有2.8万名党员(当然这也比法国社会党同期多得多)。1924年他们曾夺得26个法国国民议会议席,但4年后就丧失了一半。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第三国际开始呼吁各支部建立“人民阵线”,法共也即时调整了政策,开始和社会党、激进党等69个左翼团体建立人民阵线,壮大了自己和左翼的声势。耐人寻味的是,此时法共本身却发生分裂,老一代领袖雅克.多利奥特和新生代领袖莫里斯·托洛雷斯的斗争最终导致后者从法共中脱离,成立“法国人民党”,好在两党都表示服从第三国际领导。

1936年5月,法国共产党和人民阵线在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历史性胜利,在全部608个席位中,法共单独获72席,由“法国人民党”等为核心的人民阵线获147席,社会党等其他左翼盟友获167席,而中右翼政党仅获82席,右翼仅140席,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导致以社会党领袖莱奥·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诞生,这是法共在战前达到的最高峰。此后法共和“法国人民党”重新合并,并在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运动中赢得崇高声誉。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法国人民阵线胜利的影响:据一位当年在中国西北传教的法国神甫叙述,在1936年初夏的一个深夜,一支红军游击队冒险来到他处于敌后的教堂,目的只有一个:让他“设法”帮忙,给组成人民阵线政府的“法国同志”代致以中国革命者的崇高敬礼。

一夜败尽十年功

然而人民阵线的成立和壮大,并非法共自身觉悟所致,而是第三国际的推动,一旦第三国际转向,这种基础薄弱的成果也就很容易在顷刻间毁灭。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法国对德宣战,不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法共奉命停止一切反纳粹宣传,转而抨击“帝国主义战争”,这不仅让它一夜间被几乎所有左翼盟友疏远,也让当时的达拉第政府找到充分借口,下令取缔法共,法共随即转入地下,投入“反帝”斗争——在法国即意味着反政府。

1940年4月,德国闪击西欧,不久侵入法国,法共则在第三国际的指导下,在工厂中广泛开战“反战”运动,并喊出“多磨1小时洋工等于多干一小时革命”的口号,给法国的全民备战制造了许多障碍,也让法共民心大失。

在纳粹坦克的横冲直撞下,法国仅6周就沦亡,根据第三国际的指示,莫里斯.托洛雷斯逃亡莫斯科,部分法共组织对纳粹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以反共为标榜的纳粹直到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前,都允许法共机关报《人道报》合法出版。

但大敌当前,许多法共基层组织和成员开始不顾“共产主义者无祖国”的说教,开始自发反抗纳粹,在马塞尔·保罗和哈维·奥古斯特等的领导下,法共开始组建反法西斯组织和武装,并成为1943年5月27日成立的法兰西全国抵抗委员会的中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6天,共产国际宣布解散,这意味着法共从此不再受莫斯科“紧箍咒”的约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国本土左翼政党。

战后:从第一大左翼党到迷失

二战中法共在本土的抵抗为其挽回和赢得了声誉,在战争中,法共牺牲了7.5万党员,组织了数十万游击队,战后法共党员数量高达50万,1946年,它成为左翼第一大政党,从1944年至1947年,连续4届参加联合政府。

冷战的爆发让法共再度陷入彷徨,最终它选择紧跟莫斯科路线,疏远战时的左翼盟友,退出联合政府,并重返在野党行列。50年代,东欧先后发生波兹南和匈牙利事件,法共选择了保持沉默,这被认为等于默认莫斯科的立场,令法共在法国的支持率下降。

6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成为许多法国人永远的梦魇,在这场战争中,法共起先表现出首鼠两端,继而在莫斯科的引导下公开支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这自然引起不少法国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仇视。1963年,部分“毛派”分裂出去,成立法国马列主义者联盟。1968年“五月风暴”,法共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和理性,随后的布拉格之春事件,法共选择了和苏联保持距离,这赢得不少法国人、尤其法国知识分子好感,法共支持率再次回升,1969年的总统大选,法共候选人雅克·杜克罗斯获得21.27%选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972年被认为是法共的转折点:这一年,乔治·马歇当选全国书记,不久提出“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开始提倡“有法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被认为是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端。马歇主张,法共应该走“民主的、多元化的、自治管理的社会主义道路”,放弃非法和暴力斗争,谋求与社会党结盟,重新寻求入阁和议会斗争。在这一思路引导下,1975年法共开始清算斯大林思想,1979年放弃马列主义,改提“科学社会主义”,1981年6月,社会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共应邀参加了莫鲁瓦政府。

在这一阶段的法共表现出令人费解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谋求和莫斯科拉开距离,和国内的左翼政党结盟,追求入阁、参政;另一方面,他们又支持苏联的一系列政策,甚至对苏联出兵阿富汗默无一声。

和社会党的结盟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反对“福利国家”概念,1978年两党联合阵线破裂,后虽达成组阁协议,但1984年,共产党决定退出联合政府,以发泄其对社会党“背叛社会主义理念”的不满。

1981年马歇在总统选举中仅获15.34%选票,这被认为是一个信号:社会党开始取代法共,成为左翼的代表。

1984年,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马歇获得11%选票,和极右派候选人勒庞旗鼓相当,这被认为是法共的奇耻大辱,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居然是法共领导人最后一次在重要选举中得票率超过10%。

艰难的现实

苏联东欧集团的衰落让法共忧心忡忡,1985年,他们提出“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模式、中心和向导党”;1990年又提出“捍卫社会主义基础”,抨击东欧的“资本主义复辟”,主张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欧洲一体防务。但于此同时,以罗贝尔.于和布菲为代表的一批变革派要求马歇下台,并加强党内民主。1994年,法共28大宣布放弃民主集中制,罗贝尔·于当选全国书记。

1996年底,法共29大彻底放弃马歇的“法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为主张“新共产主义”,提倡和左翼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变革。1997年,法共时隔16年后再次入阁,如今的全国书记布菲担任体育部长,并因坚决反兴奋剂赢得声誉。

然而在这一阶段,法共内部的矛盾开始逐渐达到白热化,内部分裂为“重建派”、“再造派”、“改良派”等多个派系,而“重建派”的于和布菲又矛盾重重,为调和矛盾,1997年后建立了于—布菲的主席—全国书记二元领导结构,结果却导致群龙无首,2001年大选法共得票率不到4%,大批党员失望退党。

2001年,布菲以高票当选法共全国书记,她一方面废除二元领导结构,强化个人地位,另一方面主张“把人民运动放在战略高度”,疏远和社会党的关系,将重心从谋求入阁转移到工厂、工会斗争,并极力拉拢社会党左翼法比尤斯派,投入到反削减福利、反欧盟宪法条约的斗争中,2005年,法国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被法共引为自身重大胜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党内更激烈的斗争,和2007年4月22日大选,布菲耻辱性的失败。

为缓和矛盾,2007年1月,布菲提出组建“五人核心领导小组”,大选失败后仅2天,她又主动提出在2008年年底召开“全国大会”,让所有社会党党员都可畅所欲言并选举新的领导班子,然而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姿态,在刚刚结束的34大上,布菲以传统的党内机制再次连选连任,尽管她提出要成立“6-10人的集体领导”,但这个“集体领导却要由法共中央理事会产生,反对派指责这个“宗派色彩强烈”的理事会,最终仍会支持布菲的一元化领导,从而延续这种党内一言堂愈益巩固,党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弱的局面。目前法共派系林立,主要派系如下:

“正统派”:主张放弃和左翼其他政党的合作,重返传统共产党道路,并主张放弃欧盟条约,代表人物为安德列·盖宁、杰基·海宁等;

“重建派”:主张联合环保派和共和派人士,重建一个新的左翼政党,以对抗国家自由主义和右翼势力,代表人物为皮埃尔·扎尔卡和罗杰·马尔德利等;

“再造派”:即原马歇派,代表人物为尼古拉·马尔尚和伊夫·迪米特里等,主张回到马歇的“法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

“主流派”,即布菲的一派。

此外,罗贝尔.于一派系从主流派分离,原先主张重塑共产党,但不一定建立新党。不过2008年11月底,于和布菲矛盾激化,前者退出法共全国委员会,并公开扬言“法共已死”,主张重建一个新的“进步党”。

法共机关报《人道报》社长彼埃尔·罗朗在三十四大开幕式上呼吁全党团结,表现出更大的“战斗力”。这次大会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举行的,因此大会主旋律定为“资本主义是死胡同”。然而有评论指出,对法共来说,这条虚拟的大道两旁缺少人群鼓掌。法国媒体普遍认为法共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内爆或分裂。就在大会召开之前,还有些声称受到“排挤”的党员呼吁组建“另一个左翼统一力量党”。法共全国委员会的很多成员都说自己已被“排斥”在未来领导机构之外。

事实上法共的衰落有其必然原因:随着产业工人比例的下降和福利国家的健全,法共乃至整个西欧左翼的基础不断削弱,日发行量曾高达30万份的《人道报》2007年沦落到50901份/日,在11家全国发行报纸中居第10,不但法共,连社会党也同样在21世纪的几次选举中节节败退,甚至首轮就惨遭淘汰。

在大环境对左派不利的情形下,法共又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时而赞同福利国家、时而又反对;忽而主张入阁,忽而又翻脸。在对待欧盟、环保主义和东欧的态度上也反复无常,

加上内部的激烈纷争,无疑让原本就大受削弱的群众基础更加千疮百孔。

如今法共仍是法国第四大党,是拥有27万党员的欧洲最大共产党。随着金融危机的肆虐和经济萧条期的到来,在欧洲许多地方,左翼势力开始重新崛起,这无疑给法共的凤凰涅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但倘法共仍不思振作,继续目前这种勇于内讧、怯于党际斗争的状况,迟迟拿不出符合其传统支持者利益、顺应大众呼声的政纲,这个历史悠久的左翼政党,恐将在边缘化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迷失的女孩范文.doc》
迷失的女孩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