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论文范文

2022-09-16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旅游英语论文

MyIdeaToTourism

姓名: 李欢学号:2010014567专业:旅游管理1002班Today\'s china witne a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is improved to a large degree we have more spare money for recreation.Meanwhile ,people are busying themselves with endle works ,household chores,studies day by day without having a good rest or spending more time with their family,and it is usual that they gradually feel tired and depreed.So they tend to go traveling with family or friends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bore and depreion caused by busy life.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 can satisfy ourselves with the beautiful nature scenery in the foreign place.nowadays, there is a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like traveling.As a result, tourism has became a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played an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crease of GDP..

Tourism is vital for many countries ,such as Egypt, Greece, Spain and Thailand, due to the large intake of money for busine with their good and services and opportunity for employment in the service industries aociated with tourism.

Thus ,since from the tourism economic effect stand out ,our country has attaching larger and larger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engaged in tourism industry work.As a college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I am just the kind of people who will occupy in tourism industry to serve people in the near future..

with regard to my dream ,you may want to know why I chose the tourism management as my major.There are many factors can account for my choice,but the following may be the crucial ones: In the first place ,when I was a child ,I was deeply impreed by the charming scenery ,grand and mystery ancient structure left by our ancestors.But i only can appreciate these by the TV and books ,so i really hope that one day i can come to these

places.Thus ,when I prepared to go college and decided my major, I select the tourism management without hesitate.In the second place,when I was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I was once depreed by the shameful news which reported the tour guides\' bad behaviors and manners.To make the matter worse,heated discuion had been aroused whether the tour guides are qualified to serve tourists.Moreover a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refused to resort to tour guide during there traveling.When browsed through the Internet,it is a no- uncommon phenomenon that a lot of people complained the low moral character of their tour guide ,even some of them sworn that they would never let the travel agency arrange any travel for them .At the beginning ,with so many people questioned the qualification of today\'s tour guide ,I was not confident in my pursuit .I fallen into the confusion ;whether my dream deserve my efforts? whether I can become a brilliant tour guide with so many paive attitudes toward this profeion? But ,at last ,I made my determination to become a sincere tour guide.I would persist in my dream no matter what was happen .The reason why I decide to insist on my goal ,however ,is that one day I can change some people\'s attitudes and make them feel that resorting to a tour guide still is a sensitive choice.

Now ,as a sophomore ,I have learned a lot of profeional knowledge.I am more interested in my major.I will do my utmost to improve my profeion ethics and expand my horizon.I swear to be a good tour guide to convince people that the evaluation to the tour guide they made is absolutely wrong and set an example to other tour guides.In my opinion ,as a tour ,it is eential for us to improve our moral standard

I think that no one can remained unmoved by the eagerne for having a traveling.A number of reasons give rise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raveling is more and more prevalent in this decades.It is exciting to visit different places.I think travel benefits us in several ways.First, traveling allows us to see beautiful scenery in different places.It is exciting to see different towns or cities.And it is very interesting to see the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 described

in books we have read.Second, traveling is a good way to meet and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of different colors and races.We can taste and buy specialties of different places.In this way, we can get to know the customs, living habits and lifestyles of the local people.Third, traveling is also one of the best means for learning.We can enlarge our knowledge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We can get more deep impreions of places of historic interest.Traveling is just like reading a profound book.Finally, traveling is a good way to entertain and relax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hard work or study.It can make us comfortable when we depreed and tired with endle work to do.Besides, during a journey ,travelers are usually in high spirits.With all these advantages, travel has become more popular than ever before nationwide as well as worldwide.

推荐第2篇:旅游英语论文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1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指导教师:题目:浅析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所在系旅游系专业旅游英语班级学号姓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2 浅析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深刻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条件,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现状、发展走向、对策、作用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has been fast development of tourism.Domestic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consumption to citizens.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trend and strategy of domestic tourism, to learn deeply the status, functions and conditions of development has great significanc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Key words: Status: Develop Trend; Countermeasure; Functions.目录:

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二、国内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三、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四、国内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3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行列中的排位,按旅游收入计,1978 年居世界第41 位,经过多年的努力,至80 年代后期,跃升至第25 位左右。但在同一时期内,与部分亚洲国家相比,韩国排位由第 38 位上升至第 13 位,泰国由第 24 位上升至第14 位。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旅游业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速度不快,地位仍较滞后。与我国拥有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1、入境旅游“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 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我国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司长满宏卫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的五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旅游行业紧抓机遇,借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有利时机,妥善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冲击,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 15%;居民人均出游率达 1.5 次;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突显。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4 据统计,2010 年我国旅游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 21 亿人次,同比增长10.6%;旅游业总收入1.57 万亿元,同比增长21.7%;旅游直接就业达 1350 万人;入境过夜旅游人数 5566 万人次,同比增长 9.4%,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旅游外汇收入 458 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 万人次,同比增长20.4%。 2 国内旅游及总收入 2010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保持了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发41 号文件,形成了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二是着力深化旅游业改革创新,在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三是贯彻中央重点部署,认真完成上海世博会旅游等重要任务。2010 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21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10.6%;国内旅游收入1.26 万亿元,增长 23.5%;入境旅游人数 1.34 亿人次,增长 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 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 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 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 万亿元,增长21.7%。 1 月18 日上午,2011 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北京国家饭店会议中心开幕。岐山副总理强调,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41 号文件,不断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不断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5 我国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 次,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 万人,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全国旅游行业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提高,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能力明显提高,推进旅游业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和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攻坚期,旅游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和全国旅游行业要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力争到2015 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 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6630 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837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 万亿元。每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70 万人,到2015 年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525 万人。2011 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 23 亿人次,增长 9%;国内旅游收入 1.4 万亿元,增长 12%。入境旅游人数 1.38 亿人次,增长 3%;入境过夜旅游人数 5850 万人次,增长 5%;旅游外汇收入 490 亿美元,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6500 万人次,增长16%。旅游业总收入 1.72 万亿元,增长11%。 3 出境旅游 1997 年3 月,国家旅游局、公安部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跻身全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6 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我国目前出境旅游的发展大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旅游人次保持连续高速增长。1994 年至2003 年,我国累计出境近一亿人次,年均增长13.87%。其中,2003 年出境总人数达2022 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1700 万人次左右的出境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另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 年我国公民出国 (境)旅游总人数为3102.6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居亚洲第一位。其中,因公出境 588.63 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了 0.2%,占出境总人数的 19.0%;因私出境 2514.0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9.4%,占出境总人数的 81.0%。

(二)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发生变化。截至 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 90 个,已经实施的达 63 个。我国出境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体上,我国公民出境目的地仍然以亚太地区为主。从地域上看,1997 年以前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新、马、泰和港澳地区,而现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等更多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

(三)出境旅游的性质结构发生了转变。近年来,在我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中,因公出境人数与因私出境人数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因公出境在经历两年的减少之后,于2001 年出现正增长,这一变化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扩大有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因私出境旅游冲破长期封闭,一经开办就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而且,从2000 年起,我国因私出境人数超过因公出境人数,成为出境旅游的主体。

(四)出境旅游成为旅行社新的利润增长点。出境旅游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经营操作主动性强,且利润率较高,各家旅行社都瞄准这块市场,开辟新的利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7 润来源。

(五)我国公民境外消费支出高。高收入的群体是我国出境旅游的主体。因此,我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平均水平。据记载,目前,内地游客人均在港消费已达5000 港元,在澳大利亚人均消费3000 美元。粗略推算,国人每年出境旅游消费的总支出至少在200 亿美元以上。

(六)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刺激了出境旅游势头的增长。自2005 年7 月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一直不断升值,汇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促进了出境旅游热潮的持续升温。出境旅游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旅行社收取的费用,这包括游客的交通、食宿、游玩等方面。由于这部分费用支付给旅行社的是人民币,因此不会对游客产生很大影响。另一部分费用是游客在境外的购物。人民币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居民境外购物将进一步受到激励;一些潜在游客也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也将出现新的结构变化,欧美游受到欢迎。另外,出国留学旅游受到市场追捧。 4 旅游住宿和设施民营旅游住宿设施。在数量上,我国民营旅游住宿设施保持持续高位增长,截至2002 年末,我国共有旅游住宿设施27.61 万座,其中民营设施达 23.55 万座,占总数的85.3%;客房总数为725.6 万间,其中民营设施拥有 461.54 万间,占 63.61%。其运行质量也逐步获得提升,实力不断增强,规模大、资金雄厚、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和新技术手段的民营旅游住宿设施越来越多。以星级饭店为例,2003 年全国各种经济类型的民营星级饭店达 3451 家,共有客房数31.17 万间,实现营业收入270.12 亿元,比2001 年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8 分别增长42.19%、19.00%和36.61%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1 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2008 年我国经济在发展中调整,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局面。到2009 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 2 中国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分析:2008 年,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国旅游行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2009 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初步统计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 1.26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0 年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增长动力比较充足,旅游消费保持旺盛,旅游市场较快增长,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上海世博会有效带动了东部地区旅游客源增长,但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客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流效应;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刺激出境旅游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改变或逆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改革开放30 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地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9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10 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 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通车里程有沥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 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 年同时出现10 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11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一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特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入成本旅游。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12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3、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4)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5)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四、旅游行业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 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经济连续30 年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 年的 1%上升到2007 年的5%以上。2007 年我国GDP 达到246619 亿元,同比增长11.4%,GDP 连续多年以10%以上的高速增长为旅游行业的景气提供了重要支撑。 2 生活方式拉动旅游消费: 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我国GDP 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巨大动力。从中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13 长期发展来看,旅游收入的持续增加,仍然主要依靠国民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 3 国际城市化水平:第一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吸引距离和范围与其旅游资源的品级成正比;第二,国际旅游目的地选址首先选择具有明显的旅游资源品位导向的旅游产品,其次再考虑城市化经济效应;国内旅游目的地则首先表现出明显的城市化经济效应和区位导向。第三,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化水平是一把双刃剑,他一方面有可能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也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进而损害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业是当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在看到旅游业发展活力的同时,从现实角度出发思考和改进旅游业的发展,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增加适合的服务。如入境游客较多,国内游客购物支出为主,可增加相适应的旅游服务。

二、发展旅游品牌。在各行各业重视品牌战略,竞相塑造品牌形象的今天,旅游业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从旅游产品,旅行社、旅游酒店等方面着手发展自有品牌,将促进旅游业做大做强。参考文献《旅游经济》1984-1992 年合订本,1994 年第1 期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于学谦著,旅游教育出版社相关数据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2001 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3 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计算。)指导教师评语: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论文 1

推荐第3篇:旅游英语论文题目

旅游英语方向:

1.旅游英语中常见翻译错误阐发Common Error in Tourism Translation

2.Study on Internet\'s Influence on Travel Agencies in Xinjiang 网络对新疆旅行社的影响

3.导游讲解技法阐发Analysis on the Guiding Skills of Tour Guides

4.新疆地区少数名族特色餐饮英文译名初探

5.乌鲁木齐地区旅行社英语导游供需情况调查

6.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Culture Gaps i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7.10级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分析

8.汉语导游词同其英译的文化差异

9.扩大英语词汇量的种种途径(Ways of Enlarging English Vocabulary)

语言与翻译方向:

1.语用翻译与文化语境差异Pragmatic Translation and Contextual Difference Between Cultures

2.谈汉语普通话对英语发音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ommon Speech 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3.英汉新词语折射的社会文化心态The Projection on Social Cultural Psychology in E-C Neologisms

4.浅析英汉新词语产生的特性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Special Feat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 Neologism

推荐第4篇:论文旅游英语论文 自考论文 论文 毕业论文英语论文

第III页

Contents

Abstract in English………...………………………………………………I

Abstract in Chinese………………………………… ……………………II1Introduction……………………………………………………………12Theoretical Foundations ………………………………….………..…1

2.1The function and skill of rhetoric ………………………….…….1

2.1.1 Simile………………………………………………………2

2.1.2 Personification…………………………………………….4

2.1.3Rhyme………………………………………………………4

2.1.4 Pun…………………………………………………………6

2.1.5 Parallelism…………………………………………………8

2.2The approach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8

2.2.1 The importance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8

2.2.2 The advertising nature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11

2.2.3 Inductive effect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11

2.2.4 Giving the consumer a good aociation…………………..12

2.2.5 Observing our country\'s relevant laws…………………… 12

3Conclusion……………………………………...……………………13 Bibliography……………………………...………………………………...…15

推荐第5篇:旅游英语论文参考选题精编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旅游英语论文参考选题精编

A 英国文学(英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 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B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 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

 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  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 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C西方文化(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

 文化与外语学习 中西方文化比较

 地域文化研究 (如:“美国60年代的摇滚学--社会的晴雨表”)

D语言学(语言学一般理论的研究);

 语言学研究 (如:语言研究,文字研究,词汇研究,短语和句子研究,语篇研究,语言与文化等)

E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测试学等方面的研究);

 语言教学研究,教学法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 (如:语言研究与语言习惯,测试与评估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展研究)  英语学习个体差异研究 (如: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何不同?)

F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著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

 翻译学理论研究

 翻译方法个案研究 (如:“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的地方》看简洁句的翻译”)

 中外翻译比较

G 商务英语

 国际贸易与实务等  旅游与旅游管理等

H其它类

 其他 (如:国际关系类论文等)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附: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以下选题仅供参考,毕业论文题目的最终确立请与指导教师认真磋商。)

1.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Personality in Jane Eyre 《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

2.A Brief Comment on O’Henry Short Stories 亨利的短篇小说述评 3.A Comment on Hardy’s Fatalism 评哈代的宿命论

4.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t and Pilgrim’s Progre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主题的比较

5.A Probe into the Feminist Idea of Jane Eyre 《简爱》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 6.A Study of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本土文学的研究 7.A Study of Student-Centered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

8.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Sports Terms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

9.A Study of Transitional Words and Expreions 过渡词及表达法的研究 10.About the Breaking of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Great Gatsby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碎

11.About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2.About Transform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13.Application of English Idioms in Daily Life 英语习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4.Body Language Difference in Meaning in Cro-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15.Characterization in Charles Dickens’ Novels 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16.Choice of Correct Words in Translation在翻译中如何准确选词 17.Comment on Bernard Shaw’s Dramatic Art 评肖伯纳的戏剧艺术 18.Comparing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二语习得与母语的比较研究

19.Cro-culture Failures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区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20.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ions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习惯表达法

21.Cultural Factor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翻译的文化因素局限性 22.Develop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3.Dialectics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辩证法

24.Differences between Audio-lingual Method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

25.Effects of Learner’s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

26.English Claroom Teaching: 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中心

27.Error Analysis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分析研究

28.Euphemistic Expreions in Foreign Affairs 外事用语中的委婉表达 29.Features of Network English 网络英语的特点 30.Food Culture in America and China 中美饮食文化比较 31.How to Appreciate English Pros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Ways 如何欣赏英语散文——传统与现代方法比较

32.Humor and Sati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幽默与讽刺 33.Influence of Mark Twain’s Works in China 马克吐温的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34.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nglish Vocabulary 科学技术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5.Inform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信息论与翻译

36.Inter-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英汉谚语的互译 37.Jane Austen and the Heroin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丝丁和《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

38.Lexical Gap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ter-Translation 英汉互译的词义差异 39.Linguistic Features of Abraham Lincoln’s Addrees 论林肯演说词的语言特征 40.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sine Contracts 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41.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42.Linguistic Taboo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谈汉英语言中的禁忌现象 43.Logical Fallacies in English Writing 英文写作中的逻辑谬误 44.Metaphoric Expreions in Poem … 论《…》诗中的暗喻

45.Methods and Procedures in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的方法及过程 46.Needs Analysis of Language Learners 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47.On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论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66.On the Tragedy of Loman’s Famil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推销员之死》中罗曼一家的悲剧

67.On the Vividne and Images in Poem … 论《…》诗文的生动性与比喻 68.On the Words and Expre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 蔑视女性的词汇和表达法 69.On the Writing /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

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翻译

70.On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Terms 论计算机的术语翻译 71.On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72.On Translation of Trade Names and Names of Export Commodities 论商标、出口商品名称的翻译

73.On Winston Churchill’s Prose Writing 评邱吉尔的散文写作 74.Parallelism in English英语中的排比现象

75.Personality Factors to the Succ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个性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76.Points of View and the Mode of Discourse in Vanity Fair 论《名利场》的观点及言语方式

77.Politene and Indirect Speech Acts 礼貌与间接言语行为 78.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Cro-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79.Profeional Skill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中国中学外语教师的专业技能

80.Relations of Speed and Understandabilit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中速度与理解性之间的关系

81.Relationship between … Theory and Language Research 论…理论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82.Relationship of Age to 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论年龄与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85.Semantic Analysis of Nominalization in EST 科技英语名词化语义分析 86.Sex Differentiation and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论英语中的性别现象及性别歧视

87.Similarities and Diimilaritie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异同

88.Social Contex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外语教学中的社会语境

89.Study of “Hemingway Style” 论“海明威风格”

90.Symbolism in Idiomatic Expreions 论习语中的象征手法

91.Syntactical Features of Busine English 谈商务英语写作的句法特征 92.Syntax in John Milton’s Paradise Lost 弥尔顿的《失乐园》的句法探讨 93.Techniques of Theme Produc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主题的表现手法

94.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chniques in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交际法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95.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Language Vocabulary 计算机语言词汇的特点 96.Th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actors in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97.The E/C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暗喻的英汉翻译

98.The Function of Grammar in English Study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99.The Influence of L1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100.The Influence of Wars on American Literature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01.The Linguistic Charms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魅力

102.The Negation in Translation 论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 103.The Role of Grammatical Rule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语法规则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104.The Significance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sting

外语测试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105.The Theory of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 Translation

等效翻译理论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106.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专有名词的翻译 107.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

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108.The Use of Nouns in English 英语中名词的使用 109.The Ways of Expreing Emphatic Ideas in English

英语中强调语气的表达方式

110.Thomas Hardy and his Te of the D’Urbervilles 哈代和他的《苔丝》 111.Translation of Rhetoric Devices in EST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论科技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112.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Idioms and Slangs 成语、俚语的翻译技巧 113.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Proverbs, Loanwords and Colloquialisms

谚语、外来语和俗语的翻译技巧

推荐第6篇:英语论文

[1]李航.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2]杨红梅.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冯莉莉.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J].考试(教研).2010(08).

[5]韩丽萍.大学英语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5]张晓松.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5).

[6]柏会力.英语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析及教材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

[7]王晓玲,王国鹏.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8]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9]张家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10]康莉.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困境与突破[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1]张蕴.混合式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12]李箭.共和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949-2007)[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13]田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式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⒈研究过程

本文对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既结合了以往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相关研究总结,更以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前提条件,对英语教学的独特之处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问题,成因和解决措施。首先,综合自身的实践和所查找的资料,主要是通过查找网络数据库,学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等,找到写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找出不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些因素。其次,根据学习过程中所学得的一些相关理论及多方咨询,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找到其中的原因,包括教师自身、学生的学习态度、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等。

⒉研究方法

⑴ 收集、整理资料。查找国内外已有资料,并将同类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并做出分析;

⑵文献法

文献法即历史文献法,就是收集和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取得信息,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图书,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原因及对策。

⑶产品分析法

指对调查对象的各种笔记、作业、日记和文章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把握特点及规律。本文通过研究总结学生平时的单词作业、翻译作业、阅读作业等课后作业,发现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了解决对策。

五、总结

综上所诉,本文主要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学生心理,学习态度,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最后本文就问题的成因及问题本身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建立强有力的教师团队,加强教师的培养,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与时俱进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由于研究的条件限制,只是对所在学校进行了研究,并不能完全代表其他院校学生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过,只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英语教学一定会更加符合当今快速的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方,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向导”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邹琼。大学英语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雄一。论创新型教师及其创新素质的培养[M]。东南亚纵横,2002.

[4]于志明。论英语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新西部,2008.

[5]黄汉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法与途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刘小娟。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贡美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

[8]Gardner, R.C.Motiv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Porter Linguarum,2007

[9]Eva, Lai.Promoting English Learning in a Self-acce Center

[J].Rearch in Foreign Language&Literature,2003.

[10]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⒈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 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坚决,效果不好; ② 师资队伍质与量的不足;

③ 评价、考试体系不科学

④ 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缺乏分类指导

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 学校性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② 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不明确性

③ 教材选取的不合理性

④ 师资结构的不完整性

⒊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① 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

② 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

③ 进一步完善考试与评估制度

④ 加强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方法

⒈查找国内外资料;

⒉历史文献法;

⒊产品分析法。

这些方法在下面会一一讲述。

推荐第7篇:英语论文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

王龙

(西安翻译学院国关院710105)

摘 要:广告为了凸显其特殊的劝说功能,广告商用尽各种策略,修辞则是其中重要策略之一。修辞作为一门劝说的艺术能帮助广告商实现其预期的目标。本文将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多种修辞格运用的心理语言学基础。

关键词: 广告英语;修辞格;心理语言

Abstract : Ad —writers employ all kinds of strategies to fulfil the special function —persuasion of advertisements。Rhetorical devices are the important strategies ,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expected aims of the ad - writers。The paper will probe into rhetorical devices in adverting English on the basis of psycholinguistics 。

Key words :Advertising English ; Rhetorical devices ;Psycholinguistics

当今社会广告无处不在,作为引进国外科学技术和介绍国内产品的一座桥梁,广告英语也愈来愈被人们关注。由于广告的劝说功能,使得广告英语在文体方面具有特色。为了能够成功地劝说受众,能激起大众的兴趣以期最终采取购买行为。广告商运用各种策略,而运用修辞格则是其中策略之一。修辞是一门劝说艺术,一种可以控制或改变他人信念乃至行为的工具、技巧或手段。各种修辞格的运用使得广告能更具说服力。心理语言学是通过研究语言和言语,从而进一步了解心智的本质和结构的科学。广告商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使得广告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本文将以此为基点,探讨其心理语言学基础。

一、隐喻

隐喻研究源远流长,有人说,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有人说,隐喻是一种范畴错置。本文将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来看待。Carroll (1999∶145) 指出,隐喻的理解首先要从心理词汇 1

(lexicon) 中提取消息,选择适当的那部分意义,最后识别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束定芳(2000∶17) 指出,隐喻中的喻体对说话者或听话者来说要比本体更为熟悉。而在两者发生互动反应时,通常是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被影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因而喻体可以帮助认识本体的特点和结构,因而也具有了认知的功能。由此可看出,隐喻中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应该说是构成隐喻的基础,对于不能很好地直接地表达出的意义,运用隐喻也就更易被理解。

HighEfficiencyOur Big Bird can be fed even at night2) Kodak is Olympic color

第一则为法国货运航空公司的广告标题。公司的班机被比作随时待命的巨鸟,而货物则是喂“鸟”的食物。如果用“Our planes Pairlines ”代替“Our BigBird”,那么标题显得平淡无特色,喻体“Big Bird”的运用能使人们产生诸如雄鹰展翅等很多的联想! 使得广告更生动。第二则是柯达彩色相片的广告,喻体“Olympic”首先给予受众是“最好”的直觉,且会联想到运动场上角逐激烈,瞬息万变,精彩的刹那本不易捕捉,但柯达则能快速、精确地把这些灿烂瞬间拍摄下来。

二、双关

一般来说,人们为了清楚地表达自己,常常要避免歧义,但歧义并不都是只有负面影响,如果正确地利用,适当的控制则能使歧义产生很好的语言效果。广告商运用的多是词义双关而非句法双关。Carroll (1999∶123 —125) 指出,在语句的理解过程中,歧义的多种意义暂时都激活,但歧义的主要意义和上下文会很快消除歧义性。当上下文和歧义词主要意义都指向同一方面:即都偏向同一主要意义,那么词汇的歧义性对语句的理解不会有何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似乎第二种意思都不被激活。因此,在歧义不会影响语句理解的前提下,而且其双关意义被受众解读后能留下深刻印象,不难看出广告商为何如此青睐双关修辞格。

(一)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的多义性使语句表达的内容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时就是语义双关(Homographic pun) 。

1、I’m More satisfied” More”首先被解读为一个副词修饰过去分词“satisfied”, 显示此种烟的优良质量。接着, 由于“More”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使读者很快想到此烟的品牌名,因此这句广告词就被理解为:“是摩尔烟使得我更满意”。

品牌名和词的主要意义之间的双关,在广告中甚为常见。

2、Give a Timex to all , and to all a good time这则手表广告的关键词是“time”。人们首先反映是“此表能给我们提供正确的时间”,然后其延伸意义很快也反映出来:“a good

time”即表达“此表能给予你特别的快乐”。

(二)谐音双关

当利用词语之间的同音关系使词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时就是谐音双关(Homophonic Pun) 。

1、Seoul Food这一则南朝鲜餐馆的广告,Seoul 即指汉城,又暗指Soul (心灵) ,受众一领会到此种涵义,广告印象也就更加深刻。

2、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在这则旅游广告中“sun”和“son”同音,“air ”与“heir”同音,受众一读到这广告就会有押韵的感觉,增加了对广告的记忆,再解读广告意义:“这里会给予你的儿子、继承人更多的太阳和空气”,受众对此诱惑更难以抗拒。

三、夸张

夸张此词源自于希腊语huperbole ,意义exce(超过) 。通俗地说, 夸张就是言过其实。Carroll(1999∶148) 指出,话语的相互影响内容(interactional content) 即传达说话者态度的内容,对话语的保留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语句仅仅对听者传达信息,而有些对听话者传达了说话者的态度。话句的相互影响内容含量高,那么这话语容易被记忆、保留。夸张手法的运用就是向听者传达态度的一个典型。英语中有使用数词、使用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形式,使用短语和使用动词等等来进行夸张。广告英语最常使用的是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形式和数词。

(一) The richest , f rashest , Irises taste in all the world

这则酒广告连续运用了三个形容词的最高级,以此来体现该产品的优良品质和口味。而且这三个形容词都以Pist P结束,使得该广告有很高的记忆价值。We’ve hidden a garden of vegetables whereyou′d never expect ,in a pie.这则馅饼广告的夸张体现在“a garden of ”一词上,这个数量词的用法比程度副词“much ,a lot of ”等等都更形象、更具体,更能体现“很多蔬菜”。

四、仿拟

李诗平(1998∶82) 指出,parody 一词源于希腊语paroidia ,意为“mock —song”。即故意模仿某一著名的诗歌、某一名言、警句或某一谚语,改动部分词语而表达一种新的思想,从而达到讽刺、嘲弄或幽默的目的。从语言的理解与记忆角度来看,因为警句、谚语已被理解熟知,如果改动其部分词语而使其成为广告词,因为人们头脑对警句、谚语有了已知的信息,这样的

新广告词由于已知的信息而容易理解,且新的广告词的新增添的内容能加深已有信息,使得新广告词的记忆更为深刻。因此,我们不难看到仿拟在广告中的广泛运用。

(一) One man’s disaster is another man’s delight !The sale is now on这一广告是仿拟谚语:“One man’s meat is anoth2er man’s poison”(对甲有利的未必对乙也有利) 而来的。广告以“disaster ”和“delight”这两个词巧妙地替换了原谚语中的“meat”和“poison”,一方面这样的广告更易被人们理解,同时也告知人们商店大甩卖对店主是“灾”,但对顾客来说却是“福”。这种模仿就使得广告有一种幽默而又俏皮之感,使得人们对此的记忆能更加深刻。

(二) When it pours , it reigns

例10 为水晶酒具广告,是对英语谚语“ When itrains , it pours”的仿拟。广告撰写者把原谚语巧妙的调换了位置,且使用“rain”的同音词“reign”,即保留了谚语原来的语法结构,同时新增加的语义使得广告更具注意价值,此广告的记忆价值也同样得到提高。对警句、谚语的仿拟以上已做阐述,其实,仿词这一策略在广告中同样是被受欢迎。仿词( noncewords) 是特意地在某特定场合对人们熟知的词语进行派生,新杜撰出来的词语不生疏,且具有新的语义。

(三) 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

第11 例为鸡蛋广告。受众读到新造词Eggsact2ly ,就能猜到其意义是“exactly”。而且在此广告中广告产品“egg”被两次重复,加强了对产品的促销。just coined it to describe those Data Proceing Acces2sories without which your computer can’t function wellwith full efficiency.例12 中的新造词“Compuceories ”派生于两个为人熟知的词“ computer”和“acceories”。此新造词不仅意思很容易被解读,而且因为是由“ computer”和“acceories”两词派生而来,给人留下新的印象。

五、排比

广告商使用各种策略来使广告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广告的记忆充分体现广告的效果。Carroll (1999∶149) 指出,精细复述(elaboration) 是指新接收的信息和已存在长久记忆的信息相关,因此加深了对新信息的记忆的这一过程。越是复述得详细,那么对词、句、语篇的记忆将保持得越好。排比、反复修辞格是这一种策略的典型体现。

排比(parallelism) 是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语言成份排列在一起。

(一)Think Once , Think Twice , Think Bike14) Don’t show me any other , just show meBlack sister

这上面两例都为排比句在广告中的运用,它们语言简练,结构平衡匀称,声调铿锵有力,意义鲜明突出,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此外反复( repetition) 修辞格的运用也体现了同样的心理语言学基础。反复不等于累赘和罗嗦,而是对某个词或语言成分进行重复,借以加强语气和感情,增加感染力。

(二)Everything is ext raordinary , Everythingtempt s.16) Dish after dish after dish , People expect us tobe better.

第15 例为卡地亚饰品(Cartier) 广告意为“件件超凡脱俗,样样都吸引诱人。”因为此品牌是为人熟知,因此只须强调“ext raordinary”就能增强感染力。在第16 例广告中,“dish”重复使用三次,给人刻画出一幅极为生动、妙不可言的画面:一碟碟佳肴美味,使人如见其色,如嗅其香,感染力非同小可。

结束语随着中国加入世贸,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密切,广告英语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具。对广告英语的研究也就愈发显得重要。本文仅仅浅谈了某些修辞格的心理语言学基础,其实还有更多的修辞格值得从此角度去研究,总之,希望广告英语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Take time to indulge.尽情享受吧!(雀巢冰激凌)。

参考文献:

[1]Carroll , D.W.1999 .Psychology of Language [ M] 3rdedition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2search Pre.

[2]Scovel , T.1998.Psycholinguistics [ M]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

[3] 李诗平.英语修辞手册[M]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4] 彭聃龄.语言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第8篇:英语论文

内容摘要: 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 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 知识信息与日俱增, 中国人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地位日益提高,掌握并能运用英语已成为当代中国人必备的技能。但在农村, 由于经济不发达, 学生知识面狭窄, 以及家长不重视,使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存在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 努力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让时间

给机会

育品质

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二十多年,其中的艰辛真的难以言表。一直以来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都是比较差的, 特别是农村的初中英语。现在是大力推广课改阶段, 在农村中学如何进行课改 ? 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 这些都是广大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也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 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影响极大, 危害甚重。我想出现这样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是同学们自身对英语学习目的没有清楚的认 ,“我在家里劳动, 又不出国, 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的影响 ; 二是农村的学生家长不懂,也不重视; 三是小学开设英语参差不齐,进入初中,仅仅初一,学生两极分化就相当严重, 造成学困生越来越多; 四是学困生存在着严重的逆反心理 , 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造成很多人掉队, 丧失了学习信心, 这样严重地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是教师的教法问题, 有些教师没有抓住新的教学理念 ,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不直观,不形象,不创设情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六是部分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把学生分数看得很重, 把教师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 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只重视应试教育, 没有真正地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 致使部分学生偏科。鉴于以上这些情况, 作为一名农村英语老师该如何解决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 ?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个人认为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 面对学生, 认真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 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 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正确引导学生, 积极提高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英语了, 特别是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就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 所以, 学习英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全社会都在重视它。 大量的事实证明, 学习英语并不是无用的, 在家劳动并不是不需要英语,例如现在很多的家用电器用法操作都是英语, 不学英语是没法操作了。因此,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 ! 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怎样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呢?

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到了初中,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兴趣的培养,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要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初中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帮助他们,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 在课堂教学中让机会给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 产生快感, 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成为“我要学习”的主体, 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 教师上课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了。 如教教单词、背背课文、讲讲语法, 天天如此, 这样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英语, 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除了钻研教学大纲, 认真吃透课本, 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 ,认真备好课, 备好学生外,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还应该具备以下意识:

一 ,中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尤其突出。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使用网络语言,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mouse”(鼠标),“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式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青少年,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而且大多数英语影像都偏向美式读音。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的英语教师如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很可能连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有一次我与学生网聊就被他发的“3KU”弄的满头雾水。

二, 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也是如此。要学好英语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英语学习与文化意识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 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老师注重了文化差异,加强学生对中外文化比较的意识,也便于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注意这些异同,避免因文化因素造成交际障碍。

三 ,中学英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既是认知活动,又是情感活动。英语本身是表达和交流情感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就是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情感沟通,增近交流。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 ? 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学生,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首先喜爱上你-----英语教师,而后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教方法,给时间,育品质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

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掌握词汇的效率相当低,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中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我们教师应该善导学生开动脑筋, 独立思考, 多听多说, 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 增加课堂教学兴趣以及做到课后预习和复习。例如,我在教初中英语八年级UNIT3 I am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时,先让学生说出文中人物性格,然后对照书上讲的性格特征,把自己的特征和最好的朋友的特征写出来, 再让十多位学生分别用形容词的级将自己或朋友与文中人物作比较。学生可以把书本上的东西运用在实践中。这样做可以引导他们开口、动手 , 以便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 使同学们上课精力高度集中,做到人人开口, 个个动脑、动手, 达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练习的目的,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这样一来,个个投入到学习中, 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 我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一定能上升, 也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四、营造情境氛围,发展学生个性

学好一门语言, 关键是要有一个氛围, 要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 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 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以听、说、读、写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活动,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人教版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 如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残疾人问题、自然灾害、慈善公益活动、科技、旅游等, 教师可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 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平时多给学生听录音, 看影碟,看幻灯,看英语短片电影, 多以现代的教学手段为平台。在家,建议学生在洗漱,吃饭,做家务时听听英语歌等一些英语材料。开展书法、朗诵、阅读理解等课外活动。我们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分组参加 。 分层次布置任务,这样成绩差的同学也可以多开口 。另外还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简短的口语对话, 也就是通常的值日生汇报,要求他们学会坚持用英语写日记或周记, 教师批改后,将写得好的日记、周记刊出在黑板报或墙报上, 这样做学生既可以互相学习, 又可以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之见解, 不足之处,望大家指正。总之, 通过教师的多方努力, 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做到因材施教, 因地施教,因时施教, 因人施教, 因类施教。多与学生接触交谈, 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 指导学生, 坚持下去, 我想我们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就一定能提高。

推荐第9篇:英语论文

英语论文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dietetic

culture Abstract: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dietetic culture were introduced.Food dietetic customer,food dietetic idea,dish proceing,seat arrangement and western fast food were also compared respectively.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dietetic culture were pointed out.Keywords:Chinese culture

Food dietetic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英语论文

Contents Introduction …………………………………………………1 Diet custom …………………………………………………1 Nutrition and delicious ……………………………………3 table manners ………………………………………………4 Conclusion …………………………………………………5 Works Cited ………………………………………………7

英语论文

Introduction: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tandard can put people into yellow white and black people or into Asians, Africans Europeans,but we have the same body structure.People have the same origin.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y of thinking has led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has cre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China has a abundant food culture,Western has a convenient and refinement diet civilization.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lture.9 In the complex world culture, the dietary culture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cultur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re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lture.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their own dietary cultural.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agricultural culture and land culture, while traditional western culture is animal husbandry culture and ocean culture.These two kinds of cultures reflect diverse life styles in which food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spect.In variously cultural contexts, whether it is in concept, objects, kitchen ware, table ware, or table manners these differences are obvious.1 Diet custom Westerners always maintained during cooking practicality of food,They think from nutritional value, food should be contend with the human bod body\'s health.Westerners don`t pay attention to the style of

- 1

英语论文

according to the chef\'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Is the same Chef a menu, despite its own generating method, but may var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easons, different, eat different identity, to be adjusted (such as rich in winter, light in the summer, the wedding to be colorful,4 ). 2 Nutrition and delicious

In China, cooking is an art, which embodies the unity of the rigor and improvisation, so cooking has been extremely interesting to attract the Chinese diet for the pleasures of life.A variety of cooking methods, fried, fried, explosion, bombing, slip, simmered, steamed, boiled, stewed, roasted, braised.While we pay attention to diet, a healing cuisine, food, attention to diet to keeping fit, but we cook in search of delicious as the first requirement, resulting in many nutrient loes in the proce. Contrast to focus on the taste of Chinese food, Western food are more meticulous and absorb nutrition with emphasis on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diet, focusing on the food contains vitamins, protein, calories, and whether it is fully absorbed, with or without other side effects, while not unduly the pursuit of the taste of food Westerners eat nutrition, and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et from a nutritional point of view.Cook about nutrition in the West at the expense of taste, at least for primary purpose is not to taste enjoy.

- 34

英语论文

information changes.It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enjoy the different feeling from different food,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complementation(互补) and fusion in culture6.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quality and standard, Chinese begin focusing on the food nutrition, health and science of cooking while westerners start to develop from the artistic realm of color, smell, taste, meaning and shape of Chinese food.Only if the dietary culture communicates in common development can people enjoy the more delicious, convenient, nutritional and healthy food.The communication of dietary culture exists in our daily life as the hinge of diverse cultures in the proce of integration in economic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The dietary culture has become a type of cultural impact which is strengthening step by step.Moreover, it exerts a huger effect than any other power on globalization and changing the world softly.It is poible to anticipate that the dietary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charming under the communication and fusion8.

- 67 -

推荐第10篇:英语论文

英语论文 论文摘要: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电影名时,应该考虑观众的文化语境,使译文与观众达成视域融合;同时,有目的地、适当地保留异质文化因子,能够更好地促进东西方异质文明的对话。

论文关键词:电影名;翻译;接受美学;视域融合

中国是一个翻译大国,翻译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中国译坛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第五次翻译高潮,自此,中国的翻译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翻译的作品数量之多,涉及的领域之广,为前四次高潮所不及。其中,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被大量译介。电影的翻译事关文化交流,而其中电影名的翻译尤为重要从商业上说,好的片名会吸引观众,提高票房收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翻译体现了中外文化的对话。本文欲运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把观众的接受与欣赏纳入视野,对电影名的翻译进行研究。

一、接受美学

(一)接受美学的源起和发展

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标志是联邦德国的康斯坦泽大学学者伊塞尔(WolfgangIser)和尧斯(HansRobertJau)建立的文本接受理论和文学史理论。其基础是现象学文学理论,尤其是罗蔓·英伽登的阅读理论,以及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现代哲学阐释学理论。接受美学是对西方作者中心和文本中心文学批评理论的反拨。

接受美学审视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这对于当时的主流文学批评理论来说是相当新的发展。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认为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沉迷于作者中心的阶段,包括浪漫主义和19世纪的文学理论;完全专注于文本的第二阶段,如新批评;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中心向读者的明显转向。令人惊异的是,在作者、文本和读者中,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总是被忽略,然而没有读者的阅读,文学文本只能束之高阁,从而丧失了存在的意义,读者的阅读过程正是文本显意的过程。因此,文学的发生,读者和作者一样至关重要。

接受美学一经提出,很快成为席卷欧洲的主流文学批评理论,且其影响深远,使之迅速波及全世界。

(二)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的意义

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接受美学代表着研究重心向读者的转移。因此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在于,译者应该更多地关注读者以及读者的接受与欣赏。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尧斯从文学史的角度建立他的文学接受理论,这一理论更多地接受了现代哲学阐释学的影响。海德格尔以存在主义哲学的本体论为出发点看待阐释活动,认为主体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文本的解释,总是基于其“先结构”。伽达默尔系统地发展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回答了“理解与阐释”问题,认为对于过去文本的理解就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并提出了历史视界和个人视界的概念。“个人视界”是由阐释者自身的“成见”出发形成的对作品的预想和前理解;“历史视界”则是指文本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构成的一种现存的连续性,包括不同时期人们对文本所作的一系列阐释,两个视界的融合则达成了理解。尧斯吸收了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理论思想,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他认为不同的读者由于其以往的阅读经验和际遇的不同而对同一作品形成了不同的期待视野;不同时代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总是在该时代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发生的,不同时代的读者的期待视野的变迁,导致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阐释和理解的差异。

二、电影名翻译常用策略

(一)直译

对原文中意思明确且译文又有直接对应的片名往往采用直译的方法。如:A

WalkintheClouds译为《云中漫步》,TheGodFather译为《教父》,Loveatfirstsight译为《一见钟情》,《卧虎藏龙》译为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RainMan译为《雨人》,

SavingPrivateRyan,译为《拯救大兵瑞恩》,TheSilenceoftheLambs译为《沉默的羔羊》。

(二)音译

除了直译以外,还有音译。英语小说和电影等作品往往喜欢用主人公的姓名和故事发生的地名作为题目,而人物姓名和地名作为专有名词我们一般采取音译的方法。“所谓的音译就是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形式(如音节、字母和单词)。音译代表了翻译的一个极端,另一极端即是意译。所有严格意义上的翻译都介于这两极之间。因此,音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因为其目的就是保留形式而非意义。音译一般不用于整个篇章的翻译。但在翻译某些具有地方或历史色彩的词时,或某些译语中缺少对应的表达词语时,才采用音译。”例如JaneEyere译为《简爱》,Te译为《苔丝》,RomeoandJuliet译为《罗密欧与朱丽叶》,Casablanca译为《卡萨布兰卡》,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等等。

(三)意译

《翻译学词典》认为意译更关注如何使译文读起来更自然,而不是一味地保留原语的措词不变。电影名翻译中所采用的意译大致可以归纳为5种情形。

1.套用译语典故。典故作为语言和文化中的精华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人们耳熟能详,因此,翻译电影名时,如译者套用译语中的典故,无疑会让译语观众倍感亲切。例如ForrestGump被译作《阿甘正传》,Lolita被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运用汉语典故。《梁山伯与祝英台》译为ChineseRomeoandJu-liet,《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译为ChineseOdyey:Pandora’SBox,《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译为ChineseOdyey2:Cinderella则是套用英语典故。

2.用译语文化归化。在翻译中,译者用译语文化归化原语。如Spider译为《蜘蛛侠》,就是用译语文化去归化原文,令人联想起汉语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

3.概括原语电影的大意。译者撇开原电影名,而在译名中概括了电影的内容大意。例如,FreakyFriday译为《辣妈辣妹》;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甲方乙方》译为DreamFactory;《花样年华》译为IntheMoodforLove;《漂亮妈妈》译为Break—ingtheSilence;《回家过年》译为Seventene Years;《有话好好说》译为KeepCool;《大款》译为TheFuneralofFamousStar。

4.运用汉语成语或四字格。汉语是一种声调语,强调四声八调,这样的音韵特点决定了汉语中有很多成语和四字格的表达。运用成语和四字格往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因此成语或四字格的运用成为汉语的行文特点。译者在英语电影的汉译中往往喜欢运用成语或四字格使得译文更地道、更容易为汉语观众接受。例如TopGun译为《壮志凌云》,Matrix译为《黑客帝国》,Charles’sAngle译为《霹雳娇娃》,GonewiththEiw nd译为《乱世佳人》。

5.去掉原语文化。由于直译原语存在文化的障碍,译者在译文中甚至采用去掉原语文化的办法,以避开难点,迎合译人语读者。如《霸王别姬》译为FarewelltoMyConcubine;《唐伯虎点秋香》译为FIirtingScholar;《红色恋人》译为ATimetORe~emr。

三、读者的期待视野

尧斯吸取伽达默尔的思想,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置于其历史的视界中。所谓历史视界就是文本产生的文化语境,然后探索不断变化的文化语境以及读者的不断改变的个人视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文学文本意义的探索,不在于作者,而在于读者的历史性的接受,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不是恒定不变、一劳永逸的。理解本身改变了文本并且文化传统本身依赖于它

们被接受的历史视野的变化而变化。

期待视野认为毫无疑问,文本作品的生命力依赖于读者,没有读者的参与,作品的生命无以延续。目标读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文学作品,相反,他们在解读作品时发挥了主体性,从而创造了文本。事实上,在读者阅读文本之前,他们有着自己的“前理解”,即世界观、社会经验和一定的美学标准,即“期待视野”。这是接受美学的重要原则。

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了期待视野,另一方面,期待视野能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当读者理解并接受某一作品中的文化时,他们也就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这也构成了他们的“视野的变化”,读者视野的变化也会影响译者翻译作品时所采取的策略。译文要被译语读者接受,译者必须研究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而读者的期待视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的,因此,接受美学是发展的理论,而译者的翻译活动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电影名的翻译跟文本作品的翻译一样,泽者应该研究观众的接受,即其期待视野,并且要考虑到观众的视野的时代变化。例如,中国电影《卧虎藏龙》被直译为

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就是一例。在英语国家,虎和狮象征着勇敢和威仪。如,lion—hearted一词意为“勇敢”,而在中国,虎被认为是威严、权力,龙则代表着吉祥和威仪、权力。虎和龙是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象,因此,藏龙、卧虎在中文中是褒义的。众所周知,英语中“dragon”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动物。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dragon”词条的解释:“dragon(instories)alargefierceanimalwithwingsandalongtail,

thatcanbreatheoutfire”。传统中的龙,如在英国7世纪的著名史诗Beowulf中所描写的dragon就是一个无恶不作的mol—ster。因此在西方文化中,龙并不受欢迎,在英语中,CrouchingTiger是褒义,而“HiddenDragon”则为贬义。因此,按照传统,英文片名译为

CrouchingTigerHiddenrDagon是不能传达原作品的文化内容的,也许还会引起误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加上这2O多年的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已是今非昔比,“龙”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意味着威仪、权力和吉祥,这早已为西方人所了解。因此,西方读者的“视野”已不同于几十年前传统的看法,而是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正如这20多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见面已经习惯说“你好”,至于“你吃饭了吗?”那已是老话了。因此,《卧虎藏龙》直译为CrouchingTigerHiddenrDagon英语观众听起来尽管不地道,但这样的带着“中国情调”的电影名不但不会引起西方观众的误解,反倒因其带着东方的色彩而实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并不是被西方话语所消解,相反,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得到了彰显。

第11篇:英语论文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第三初中

张艳萍

多年以来,英语教育一直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首位,因为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在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那么,英语学习者应该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黄源深教授大声呼吁:“外语是读出来的,不是做练习做出来的。”读出来的外语才是自然的、地道的,因为那是从语境中悟出来的;靠练习做出来的外语是生硬的,常常也是不地道的,因为缺少语感,是依靠规则在拼凑。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语言输入的数量和频率;不仅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所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明确读什么

阅读能力的训练总是离不开阅读材料,如果在文章选材上不下工夫,所读内容干巴巴、思想陈旧、表达生硬不地道,会使读者阅读兴趣大减,甚至失去信心,达不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该选择时代气息浓、难易适中的、可读性强的文章。

二、明确怎样读

阅读的训练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质量。然而,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提高的。如果盲目“加载提速”,则会欲速则不达。因此,掌握一套有效的训练方法很重要。 1.注意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1)做精读训练时,要注意培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注意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注意对语法知识的总结和积累;明确概括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背景知识以及加工策略(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和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在阅读理解中的相互作用,逐步掌握如何抓住话题,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推断、验证和修改。通过精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表达习惯,明确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在形成阅读理解能力中所起的作用,为进行广泛和快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泛读就是学生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大量的阅读。泛读是提高阅读速度、增强背景知识的有效途径。做泛读训练要逐步达到以下三级理解层次:①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②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方法理解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引申义,发展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③通过阅读查阅读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文章中出现而又没有阐述的人文知识,立刻会跃入你的脑海,使本来模糊的语句清晰无比,可谓如鱼得水。 2.注重语言基础知识和语篇能力相结合

所谓语篇能力是指学习和掌握所学语言的风格和表达习惯。词汇、句型、语法都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着眼培养和提高语言能力,同时注意在阅读、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写作等语篇训练中激活、巩固、升华语言基础知识,才能促进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和迁移。在做阅读训练时,如何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

(1) 注意词汇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在词汇的学习中除了要结合阅读语篇等来扩大词汇量外,还要养成归纳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反义词和固定搭配的好习惯,把词汇学习与语篇能力有机结合起来。(2)注意语法和句式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语法好似语言的编码系统,在语篇衔接中自然起着重要作用。

我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英语报刊的写作版,指导学生采用扩写、仿写、续写、改写、缩写、写读后感及内容梗概等方式完成写作练习,一周一篇,通过互批、展示和面批,及时反馈、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并据此对学生提出新的、有针对性的阅读要求。

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自主式阅读训练中,学生拓展了视野,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将英语阅读视为被动的、外在式的行为方式,而是一种主动的、内需式的自主学习活动。

二、立足课堂优化,培养阅读策略

自主式阅读以课外为主,采取自学的方式,但这并不表示要摒弃课堂,相反,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更要静心指导,让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切实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辅导课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一)有针对性地介绍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是学生顺利阅读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学生积存了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一到两篇文章,设计阅读任务,向学生介绍跳读和略读( skimming)、细读( scanning)等阅读技巧。

1.跳读是一种有选择的阅读。跳读所选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某些具体的事实和信息,直接以某个细节的关键词(如时间、地名、人名等)为寻找对象。在跳读训练的初期,应设置一些

特定的细节问题,帮助学生快速地锁定跳读目标。比如,阅读Teens Junior 3Arm strong paes away一文时,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提示性问题:

1) When did Armstrong become the firstman to walk on the moon? 2) What did Armstrong do on the moon? .3) Who did he walk with on the moon? 2.略读也是一种选择性阅读,但其侧重点是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当我们要确定文章的主题、作者的观点、作者的风格或明确文章的结构时,就应选择略读的方式。略读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一些标志性词句,如文章的标题、段首与段尾、主题句以及文章结尾带有观点性的陈述句。比如,阅读TeensJunior 3中的Thereal United Stated一文时,我出示了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略读:

(二)适当精讲部分文章

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语言程度选择阅读材料后,应先要求学生限时阅读,随后教师对文章重点(如体裁、中心思想、背景知识和写作意图等)作适当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文章内容。比如,2014年青奥会将在南京举办,体育明星是学生追捧的对象,我们便集中一节课介绍了青奥会的相关知识,还有一些常见体育项目的英文名(如swimming,boxing,weightlifting,tennls等)以及这些项目的比赛规则等;“汶川”地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国际和国内的慈善机构,为加深对9A Unit 6Reading Earthquake in Taiwan一课内容的理解,我还请学生摘录并在课堂上朗诵了这样一首诗:

(三)适时检测阅读质量

初中生处于青春波动期,自律能力相对欠缺,学习自觉性有时还不够,若完全放手,有的学生会因为惰性而不能及时完成阅读任务,使课后的自主阅读流于形式。通过一定的课堂检测,可以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一般我以周为时间单位,事先准备好一些题目,内容涉及学生所阅读的英语报刊的所有版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取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题目。我会根据作答情况,对小组给予奖励。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阅读英语报刊的情况和阅读辅导课的效果,我还把报刊阅读测试与课本教学测试相结合,从英语报刊上选取两到三个内容放入测试题中,进一步督促学生认真阅读。

第12篇:英语论文

如何激发和保持农村九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七年级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新奇感和神秘感,因此求知欲很强,兴趣很浓。八年级阶段,随着单词量的增加,语法规则要求严格,部分学生的兴趣会有所下降,但还不至于放弃学习英语。但是到了九年级,面临中考,各课复习任务的繁重,而且英语的主要语法项目集中在九年级,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失去兴趣,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紧密相连的。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何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作为毕业班的英语教师,怎样才能运用英语兴趣教学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如何激发初三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因材施教,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让“双差生”积极学习英语是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如果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这也并不难的。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效果甚微。但是再差的学生也会希望受到他人的赞赏,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在提问、布臵学习任务是略施小计,把非常简单的问题、任务留给他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老师的表扬,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同时老师要有耐心,经常关注他们,

渐渐地他们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如:在复习某单元知识点时,不要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记住某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如果这样布臵任务:每个人至少会背10个知识点,其实10个知识点就是针对学困生而言的,那些学困生一听,仅仅10个知识点啊,一下子积极性提高了,加上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很快在很短时间内,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要求老师检查的学习成果。当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别提他们有多高兴了,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发现那些“学困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在英语教学巧妙地实施因材施教,正如“四两拨千斤”啊,多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课前播放英文歌曲,调节课堂气氛。

所有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放松,缓解压力,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面对升学考试,各科任务繁重。如果在课前几分钟播放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别提学生会有多么的放松。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应的英文歌曲,如:在圣诞节前后,播放圣诞歌,学生可以听英文歌曲记单词,还可以练习听力。即放松了心情又不再厌烦英语课。所以英文歌曲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用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英语热情。九年级学生要对中学阶段的所有英语知识进行复习,有很多知识很容混淆,如各种语法规则、词汇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鉴于此,编一些口诀、顺口溜来记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增加乐趣,会倍受学生的喜爱。 在学习新单词时,遇到很长、不好记的单词,老师可与学生共同编顺口溜,学生会很积极的参与,如“cheap”是编成:“一个(a)破(p)车(che)是便宜的(cheap)”,通过顺口溜学生轻松地永久的记住某个单词。又如:在学习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则时,F.FE结尾的顺口溜

(1)以F(E)结尾的名词变为复数时,有的把F(E)改为V(E)再加S,其他的以“F(E)”结尾的名词则直接加“S”。 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发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WIFE(妻子),KNIFE(刀子),WOLF(狼)THIEF(小偷),SHELF(架子),LIFE(生命)LEAF(树叶),SELF(自己),HALF(一半),这9个名词变复数时,都要改“F(E)”为“VE”再加“S”。

(2)以F结尾的名词,一般把把F改为VES,但也有特殊情况是直接加-S的,

如GULF, ROOF, CHIEF, SERF, BELIEF, PROOF, HANDKERCHIEF。编成口诀联想:

海湾边、屋顶上,首领农仆相望;谁说他们无信仰,语气定在手帕上

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顺口溜就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学生有了兴趣,学习也不会成为负担了,学习的积极性随之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荣誉感,各个争强好胜,因此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教学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我的实验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将日常交际用语变成竞赛用语,在复习语法知识点时,开展“英语知识竞赛”,复习词汇开展“英语单词竞赛”为促进学生英文书写规范开展“书法竞赛”,类似还开展了“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多种多样形式的活动,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

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巩固知识,避免了让学生在反复的提问中、考试中感到枯燥、厌烦,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初三英语教材的阅读文章有一定的长度和难度,但这些文章都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有些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如在阅读之前,设计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生去讨论,并留下一些不能回答但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期待,消除了对文章的惧怕心理和厌烦情绪,但是有些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确实有些困难,这就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了,共同完成阅读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其中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要均匀搭配,选个合适负责的小组长,负责阅读任务的分工积极帮助解决组员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各组遇到的难题,

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控课堂。最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教师补充学生为点到的知识点。

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指导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能加入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了学习兴趣。

六、给学生作业、英文日记写评语,进行真诚的心灵沟通。现在,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教学已成为共识。但在与学生通过书面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时,多数教师往往只看到评语的评价功能,却忽略评语的语言示范功能与交际功能。很多英语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是打上一些“错”或“对”的符号外,其实,作业不仅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互相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性格特点,给学生写上相应的英文评语,:如:YOUR HAND 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 „等。学生很期待老师在作业上写的评语,评语还可以延伸到生活中问题的讨论。通过学生的英文日记 进行交流会更好地建立师生关系。:如:学生在日记中曾这样写过:I HAVE A GOOD ENGLISH TEACHER,SHI IS KIND TO US „等等。然后在他的日记中我回写到了: IHAVE A GOOD STUDENT,HE IS VERY CKEVE „等等。我们经常通过日记用英语进行谈心,通过此方式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浓了,写作能力提高了,信心更足了,进而学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

七、把英语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仅仅靠课堂上的45分钟学好英语是很难做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接触、处处使用英语。具体做法有:

1、要求学生见到英语老师要用英语打招呼,鼓励学生课下尽量用英语进行交谈。布臵学生每晚收看CCTV-10的希望英语节目,收看时记笔记,并拿到学校来交流。

2、布臵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臵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这些方法让学生生活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在娱乐中、欣赏中、日常活动中轻松自然地有学英语的兴趣了,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综合语言用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为了九年级学生能够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我们毕业班的老师以学生的实际、兴趣、活动为着眼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目的,进一步研究探索,寻求更好的兴趣教学方法。

第13篇:英语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究,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是老师和学生参与互动。教师主要起学习促进者的作用,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则的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新颖广泛。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一、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烈,就越容易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由此而产生对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对所学的知识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通过精心创设合乎生活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真实或仿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机,使学生都想一试身手,显现自己的风采。如组织课前活动时, 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的几分钟, 开展Free talk 活动, 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候句型、自我介绍句型, 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其次在上课中,穿插游戏于其中,促进新知识的吸收。游戏教学有助于把教学过程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关于学习用具的一般疑问句Is it a---?这一句型时,教师可采用“谁来猜”的游戏,教师神秘地瞄一眼某个学习用具的图片,并问:“What’s this? Can you gue?”学生猜:“Is it a pencil ?Is it an eraser ?”然后教师用Yes/No作判断,猜对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在师生共同参与的猜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又在不断地语言实践中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方式。还有在教学中, 我们应想方设法, 利用电教器材如 flash动画、VCD、电脑课件、录音机等, 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 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卡通人物是最惹小学生喜爱和最有吸引力的,课堂上,放映一些颜色艳丽、栩栩如生的、用英语表示的卡通人物动画片,小学生都觉得他们非常有趣,便急切地想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让同学们与他分享。看完动画,我让学生独自探究词义,找出动画中人物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听录音并模仿跟读,猜测人物下面的单词的词义。学生们积极踊跃,观察、听录音、跟读、猜测,很快就达到了预期探究结果。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英语Unit3 Last weekend这一课时, 就利用课件, 将各种活动的图片展现在电脑上,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句型进行现场模拟练习, 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充满激情, 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 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 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最后在进行课末游戏,锦上添花。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使一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此时,可设计一些竞赛类的游戏,使教学达到另一个高潮。让学生一愉快的心情结束本课。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扬教学民主, 创设和谐气氛,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 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体主动参与, 使其克服羞于开口的毛

病, 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 我常常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 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 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境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Unit 8 My family 和Unit 9 A birthday party 的教学, 我先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 然后口述,并运用句型进行家庭及人物的介绍, 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 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 经过处理, 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说话练习了。长期的训练, 使学生克服了说英语的胆怯心理, 变得自然大方, 而且不时有出色的表现。

2.发扬民主, 营造和谐气氛, 让学生动起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 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 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Unit 3 In my schoolbag 时, 我一边教学新单词、一边让学生运用句型猜测老师的提包和笔盒中分别有什么。这样, 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

三、从教师自身出发,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首先,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爱的作用。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其次,教师转变观念, 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单

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而不是黑白无声的。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 分钟, 注意力易分散, 一旦教学方法呆板, 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因此, 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 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 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Is your mother a 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Where is his from?Is his mother a teacher? 又如,请个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不会感到厌倦, 对知识记忆得也特别牢固, 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形式的教学, 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活动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第14篇:英语论文

农村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实施目标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 推进素质教育并在课堂教学中融进素质教育,就农村的中学英语教学而言,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激活教科书, 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在教学中, 我们应想方设法, 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收音机等, 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 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讲Shopping 这一课时, 就利用共享中的教学软件, 将各种商品的图片展现在电脑上,让学生充当购物者, 运用所学过的句型进行现场模拟练习, 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则充满激情, 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 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 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扬教学民主, 创设和谐气氛,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 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体主动参与, 使其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 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 我常常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 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 每一课都尽量创设大量情境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 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Unit 8 My family 和Unit 9 A birthday party 的教学, 我先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 然后口述,并运用句型进行家庭及人物的介绍, 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 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 经过处理, 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说话练习了。长期的训练, 使学生由克服了说英语的胆怯心理, 变得自然大方, 而且不时有出色的表现。

三、教师转变观念, 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 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 分钟, 注意力易分散, 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 就会出现学生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因此, 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 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 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 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不会感到厌倦, 对知识记忆得也特别牢固, 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四、优化合理的课堂结构:

(l)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2)对好单词关。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总结规律,记忆单词。(3)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五、发扬民主, 营造和谐气氛,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动起来

(1) 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 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 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 他们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 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 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 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如组织课前活动时, 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的几分钟, 开展Free talk 活动, 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候句型、自我介绍句型, 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2).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 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 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Unit 3 In my schoolbag 时, 我一边教学新单词、一边让学生运用句型猜测老师的提包和笔盒中分别有什么。这样, 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力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人良性循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六、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

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人生观,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学生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学生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十分重要。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15篇:英语论文

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小学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研究的中心内容。我觉的判断英语课堂是否高效,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另一方面是看学生是否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学生是否充当了主导者。

作为镇小一位长期在一线教学的英语教师,对于打造英语高效课堂,我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希望能以此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非常重要)

教师除了是策划者外,更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当设计的活动交由学生进行时有时会走样,这时就得给予恰当的指导,适时的点拨,把活动引入正轨;若放任自流,一堂课或一个活动,就会\"跑野马\",达不到既定目标。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而且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也可说更\"苛刻\"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想对学生施以积极引导,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学识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行为,师德高则生德高,反之亦通。同时,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诚心诚意的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有可能全身心的投身于教育事业。而知识是一种越挖越深、越挖越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教师应该是一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钻机,只有不断钻研,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给了学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突发状况\"。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个标准实在是太低了。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要把这样的学生教好,教师需要的不只是一桶或一湾\"死水\",而应是源源不断的\"涌泉\"。教师在研究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勤于接受现代科技信息,从而更好的理解新课改,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业务素质是不断优化主导作用的条件,是做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力保障。

教育呼唤回归,教师肩上的担子依然沉重,教师的生命和事业的兴衰成败在于责任,没有了责任,便没有了教师的神圣。希望我们教师能刻苦钻研其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引领学生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健康前行!

二、通过各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1、充分备课。把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让他们多多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尝试让学生讲课。学生自己给自己当老师,会很兴奋,课堂气氛肯定很活跃。

3、课堂上调节气氛的内容也必不可少。比如,可以扩展的地方,就稍稍拓展些,这样可以很有效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尽可能增加一些关于课题的笑话或一些小游戏。既可帮助学习,又能加强课堂娱乐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中愉快学习。

5、适当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6、老师在课堂上应扮好引导的角色。要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适时适景地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上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满怀兴致地投入到教学中。

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除了老师的努力外,学生还应积极配合。比如: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主动思考等。

三、加大教研力度,促进个人课堂教学提高。

1、学校和教研组都制定详实的学期教学教研计划,内容必须具体到每一周,安排必须详细。

2、加强英语学科的集体备课。英语科是每周三下三集体备课,统

一、有效。

3、组织有效的听评课活动。(要求必须精心准备,及时评课)

4、加大外出学习的力度,并及时交流。我校与柳桥中心小学联谊,每学期交流两次。

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山东省费县胡阳镇中心小学公绪东

自2000年我国在小学开设英语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英语学习范围在不断扩大,但在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探索出一套适合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愉快地学习英语,是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当

现在小学中,由于很多教师都属于半路出家,专业英语知识人才很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用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满堂灌,英译汉”虽然可以取得一时的成绩,但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以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

(一)教学效率高耗低能,课堂效率不高。小学生特点决定了其自制力差,容易兴奋,并且班级人数较多,增加了教师多课堂秩序的调控难度,浪费了时间,并且导致教学活动进行缓慢,学习效率比较低。

(二)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综合语言运用不合理。小学学生由于周围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影响,缺乏英语环境,并且容易死记硬背,造成许多学生缺乏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并且对语言容易死搬硬套,灵活性不够。

(三)两极分化严重。现在学生的特点是会的越来越想学,不会的越来越不想学,由于学生基础及接受能力不同,造成学生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严重。

二、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优化课堂管理,建立课堂常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并且带有强制性。

1、组织课前教学。课前教学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唱英文歌曲游戏等课前教学行为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明确课堂信号,制定课堂公约。课堂信号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课堂信号明确才能保证教学个环节顺利进行,手机课堂高效紧凑。

课堂公约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中之重:

(1)读书时眼睛要正对着课本,用手指着读,这样才能保证精力高度集中不走神。(2)先举手再发言,“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秩序是需要规矩的,假如一位同学不举手就起来发言,有可能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3)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应注视发言者,认真听,对于回答答案有不同意见要举手,不能打断其回答,若发言有误,不能嘲笑。(4)引进竞争机制,实施奖惩制度,小学生都爱表现自己,争强好胜,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将各项操练,记忆活动可改变为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比学习比纪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对于表现差的学生要适当处罚,如对其进行口头警告等,同时在奖惩过程中要尽量以小组为单位,避免对个人的惩罚。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分层教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想调控好课堂教学,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素质,学生能力的差距决定了教师要实行分层教学:

1、备课分层: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满堂灌,但现在已不适应了,学生程度高低不同,教师备课也不能一成不变,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程度学生要分层备课。

2、课堂教学分层:分层备课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个问题对全班,而是根据学生程度不同提出不同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增加了问题的数量,而且增强了学习程度不好同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一步提高。

3、作业分层:作业是英语课堂的延伸,作业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作业是提高英语学习质量的保证。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利于增强学习程度不好同学的自信心,并且推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一步提高。

三、应变机制要高

在新课标要求下,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决定了突发事件多,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应变机制要高,注意力集中,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

四、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做示范,以紧凑自然的教学环节为依据,慢慢过渡到下一环节中去,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发展能力,乐学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建最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教学活动要贴近生活,面向全体学生。

语言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在语境中学习,将语境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运用。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不同学生水平的不同,不能让少数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设计教学活动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

合理运用图片,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图片多媒体等形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练习机会。知识形象生动的图片对低年级最有效,多媒体的运用,让英语教学和以前英语教学相比,是英语教学变的丰富多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总之,随着英语课堂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确是有方法,有规律可遵循,而且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但“贵在得法”,怎样在课堂上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呢?我认为应从课堂的导入,重难点的突破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三方面着手。

一、课堂的导入

小学英语教育是启蒙知识教育,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和书写基础,并掌握一定的交际用语。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的习惯和文化,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堂课的warming-up很重要。“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要想成功,就需要一个十分恰当,并且吸引人的开始,让学生可以被此深深吸引,然后再环环相扣,不断的展开,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假如教师对导入环节没有关注好,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分散,并且很难再集中起来。所以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中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一开始便牢牢地抓住学生,让他们为之感动后,相信效果会是相当明显的。课前热身的方法很多:歌曲、chant、游戏、情景导入、猜谜等。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合理分配好一节课的时间。重难点突出,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曾听过一位老师上课,教授三个小动物:猴子、熊猫、大象和重点句型:What doyou like ?I like„„老师唱一首歌引出猴子,放一段动画引出熊猫,拿一张图片引出大象,还要描绘它的身体组成部分:长长的鼻子、宽宽的耳朵,还要描绘大象的高、大,会走路,会喝水。好不容易把三个动物全引出来了,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小动物,鸡、奶牛、马、猪、绵羊„„还要听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猜一猜究竟是什么动物?再出一个谜语„„而此时,离下课只有十几分钟,重点句型匆匆一带而过,学生掌握得并不好,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实本堂课的重难点是三个动物的英文单词和两个句型,新单词的学习可以通过卡片或者是小玩具来导出,不需要讲得太复杂,重点要讲这个句型,尤其是 like后要用可数名词的复数,这点常被学生遗忘,要反复操练。我觉得这个难点的突破可以通过“问答式”来完成。教师问“What doyou like ?”请多个学生回答“I like„„”如有学生在like后用了单数,可以及时纠正他们,加深他们的印象。

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要贴近生活,教学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这些可以通过chant、会话表演、游戏、唱歌、竞赛等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完成。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1.chant:这是英语课堂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用说唱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表达出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有助于学生记忆。

例如,音标是小学英语中不列入教学大纲,但考试必考的一项。如何才能在不教音标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并了解单词中部分字母的发音呢?我觉得用chant的形式比较有效。在教授新单词时,不仅教学生正确的单词发音,而且读出重点字母的发音,用韵律把他们联系起来。用了这种方法后,学生读起单词来变得更有精神了,不时随着节奏摆动,而且既可以读准单词中的重点音节,也便于做辨音题。当然,新授完单词后,要把单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让学生多听,多模仿,培养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

2.游戏:游戏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爱玩、好胜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新单词的教授中,“你中我英,你英我中”这个游戏就比较适合,既能让学生明白单词的准确意思,也能锻炼学生对新单词的听力,同时读准单词。

3.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投影、录音、录像、CD、VCD、DVD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而且还有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把握重难点,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实到实处。关键字:英语高效课堂 小学英语教学

本篇文章来源于 外语爱好者网站(

第16篇:英语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Noticing in SLA(小二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顶页眉)

(空一行)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ole of “noticing” and “noticing the gap”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argued that this notion has gained wide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intuition and aumption rather than on the findings of appropriate and exhaustive empirical research.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a) to consider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hat underlie the role of noticing, and b) to ae the validity of the aumption that noticing enhances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1) empirical research has yet to validate the role of noticing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2) an alternative view offered by Truscott (1998), which suggests that noticing is merely tied to the acquisition of metalinguistic knowledge, is worthy of investigation, and 3) future research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ing learners to notice linguistic form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metalinguistic knowledge ma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notic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小四;不分段;顶格)

(空一行) Key words: noticing; metalinguistic knowledge; linguistic forms(小四) (空三行) (摘要、文章、参考文献均先在默认状态下输入,然后第二稿时再按照要求进行字体、字符大小、加粗等的编辑。如果中、英文摘要在一页里放不下,则将中文摘要另换页。)

二语习得中的注意(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注意”和“注意差距” 的作用,指出这一概念受到广泛重视是出于直觉和假设,而不是基于广泛的实证研究.本文旨在:1)探讨“注意”这一概念的理论构建;2)评估“注意”强化语言习得假设的有效性。本文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注意”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2)特拉斯科特在1998年提出的新观点是值得研究的,他认为“注意”只同元语言知识的习得有联系;3)如果能对学习者所受的注意语言形式训练和元语言知识的习得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二语习得中的“注意”。(五号)

(空一行)

关键词:注意;元语言知识;语言形式(五号)

i

本科毕业论文

(空一行)

Contents(四号加粗居中顶页眉、)

1.Introduction..............................................................................................................................I 2.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hat underlie the role of noticing ...................................................I 2 .1 Consciousne raising and noticing...................................................................................I 2.2 Notic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 3.Influences on noticing..............................................................................................................I 3.1 Task demands ....................................................................................................................II 3.2 Frequency ..........................................................................................................................II 3.3 Perceptual salience ................................................................................................................................................II 4.Conclusion .............................................................................................................................II References ................................................................................................................................iii Acknowledgments ..........................................................................................................................................................iv

(目录用电脑自动生成的格式,把行距改成1.5倍行距

二级标题与第一级标题首字母对应

三级标题与第二级标题首字母对应

不设置四级标题)

ii

本科毕业论文

Noticing in SLA(小二加粗居中顶页眉,每个实词首字母大写)

(空一行)

1.Introduction (一级标题,四号加粗顶格;所有标题后均不加逗点或句点)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le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procees and the notion of interface in second language (L2)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much debate in the general fiel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One proposal is that put forward by Burka (1996), who offers a hypothesis related to conscious learning that focuses on what Skehan argues is “the crucial concept of noticing” (Deleuze, 1986,p.48) (这是参考文献出处文中注的格式,p用小写).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 consider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hat underlie the role of noticing, and b) ae the validity of the aumption that noticing enhances language acquisition.[一级标题与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一级标题和

二、三级标题之间都不空行。所有标题均顶格、并只有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除专有名词外)。]

2.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hat underlie the role of noticing (一级标题)

2.1 Consciousne raising and noticing (二级标题,小四加粗)

The term “consciousne raising” refers to the drawing of learners\' attention to the formal properties of language (Fee and Fox., 1988).However, a key difference between noticing and consciousne raising is that noticing has supposed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proceing and the actual acquisition of linguistic features.(每段第一行退进4个空格) 2.2 Notic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Geertz (1973) identifies three aspects of consciousne involved in language learning: awarene, intention and knowledge.Johnstone (1993) states that a) whether a learner deliberately attends to a linguistic form in the input or it is noticed purely unintentionally, if it is noticed it becomes intake.To help clarify Schmidt’s hypothesis and the place of noticing in L2 acquisition the following model, proposed by Ellis, is useful.(一级标题与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一级标题和

二、三级标题之间都不空行) 3.Influences on noticing Jones (1978), in harmony with Schmidt\'s discuion of memory proceing above, comments that it is inside short-term memory that noticing must in reality take place, since the “spotlight consciousne” (Magistrale, 1992, p.142) provided by short-term memory is

i

本科毕业论文

triggered by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noticing.Schmidt (1990) claims that the following factors influence noticing in the input: 3.1 Task demands

Instruction provides structured, differentiated input that aists noticing by focusing attention on and enhancing awarene of language features (Pikarsky and Christensen, 1976). 3.2 Frequency

A language feature may become frequent due to repeated instruction or by way of teacher talk.As such, when the item does appear more frequently in the input, the likelihood 3.3 Perceptual salience

The more prominent a language form at input, the greater the chance it will be noticed (Skehan, 1998).It stands to reason, therefore, that the le salient a form, the le likely it is to

(一级标题与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一级标题和

二、三级标题之间都不空行) 4.Conclus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are various views regarding the role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procees in L2 acquisition.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is debate has been Schmidt\'s “noticing hypothesis” and its claims about how input becomes intake, and this

ii

本科毕业论文

References (四号居中加粗顶页眉)

(空一行) Burka, Lauren P.A Hypertext History of Multi-User Dimensions.Retrieved August 18, 2009, from http://www.daodoc.com/talent/ lpb/muddex/eay..Deleuze, Giles.Foucault.(Sean Hand, Trans.& Ed.).Minneapolis: U M P, 1986.Fee, Elizabeth & Daniel M.Fox.(Eds.).AIDS: The Burdens of History.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 1988.Geertz, Clifford.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New York: Basic Books.1973.Johnstone, Sue.Feminism and Pornography: Polic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Art and Popular Culture.Doctoral Diertation.Rutgers University, New Jersey, 1993.Jones, James.Daydreaming.In Lorence Smith (Ed.), Fictions.New York: Yale UP, 1978: 127-35.Magistrale, Tony.Wild Child: Jim Morrison’s Poetic Journeys.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1992, 3: 133-44.Pikarsky, M.& Christensen, D.Urban Transport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Boston: D.C.Heath, 1976.盖淑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282-286. 梁正溜.英语教学.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注意事项:

1.英语为小四,中文为五号;行距1.5倍,条目先列英语后列中文, 英文作者先写姓氏,加逗号后,再写名字,名字后用句点, 英文和中文条目分别按作者姓氏英语首字母和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中英文书名均不用书名号且英语书名为斜体;网址要需标注网上查阅资料日期;每一个条目如需占用两行,第二行则退进四个空格;条目中的每项不同内容(包括结尾)均用句点分隔,出版社前有地点就标注地点,并用冒号隔开,出版社与年代之间用句点。相关内容参考“论文格式要求”中实例部分 2.文章中参考文献文中注的引用出处格式:(作者姓, 年代,页码)或(作者姓,年代)如:(Magistrale, 1992, p.142) (Pikarsky & Christensen, 1976))

iii

本科毕业论文

Acknowledgments (四号加粗居中顶页眉)

(空一行)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supervisor BBBB for her invaluable guidance, enthusiasm and support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is work.I am also very grateful to CCCC for his helpful comments and insightful suggestions during the research and writing of this thesis.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DDDD for taking the time to be my external examiner.

Many other people have helped and contributed their time to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My thanks to EEEE, and FFFF for their invaluabl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I would also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 my gratitude toward everyone i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of AAA University, especially GGGG, HHHH, for their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help in these two years of study as well as their friendship.Thanks to all the other friends I have made at AAA University for making my stay at AAA an enjoyable period of time.

I will always be indebted to my family, especially my parents IIII and JJJJ.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m for their support and confidence in me.My gratitude goes to everyone at home.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ible without all their kindne and encouragement.

(注意: 此文本仅供参考,各位同学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写出致谢!!! 如果仿写,请注意红色字体部分).

iv

本科毕业论文

Noticing in SLA(小二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顶页眉)

(空一行)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ole of “noticing” and “noticing the gap”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argued that this notion has gained wide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intuition and aumption rather than on the findings of appropriate and exhaustive empirical research.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a) to consider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hat underlie the role of noticing, and b) to ae the validity of the aumption that noticing enhances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1) empirical research has yet to validate the role of noticing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2) an alternative view offered by Truscott (1998), which suggests that noticing is merely tied to the acquisition of metalinguistic knowledge, is worthy of investigation, and 3) future research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ning learners to notice linguistic form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metalinguistic knowledge ma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notic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小四;不分段;顶格)

(空一行) Key words: noticing; metalinguistic knowledge; linguistic forms(小四) (空三行) (摘要、文章、参考文献均先在默认状态下输入,然后第二稿时再按照要求进行字体、字符大小、加粗等的编辑。如果中、英文摘要在一页里放不下,则将中文摘要另换页。)

二语习得中的注意(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注意”和“注意差距” 的作用,指出这一概念受到广泛重视是出于直觉和假设,而不是基于广泛的实证研究.本文旨在:1)探讨“注意”这一概念的理论构建;2)评估“注意”强化语言习得假设的有效性。本文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注意”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2)特拉斯科特在1998年提出的新观点是值得研究的,他认为“注意”只同元语言知识的习得有联系;3)如果能对学习者所受的注意语言形式训练和元语言知识的习得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二语习得中的“注意”。(五号)

(空一行)

v

本科毕业论文

关键词:注意;元语言知识;语言形式(五号)

vi

本科毕业论文

(空一行)

Contents(四号加粗居中顶页眉、)

1.Introduction..............................................................................................................................I 2.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hat underlie the role of noticing ...................................................I 2 .1 Consciousne raising and noticing...................................................................................I 2.2 Notic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 3.Influences on noticing..............................................................................................................I 3.1 Task demands ....................................................................................................................II 3.2 Frequency ..........................................................................................................................II 3.3 Perceptual salience ................................................................................................................................................II 4.Conclusion .............................................................................................................................II References ................................................................................................................................iii Acknowledgments ..........................................................................................................................................................iv

(目录用电脑自动生成的格式,把行距改成1.5倍行距

二级标题与第一级标题首字母对应

三级标题与第二级标题首字母对应

不设置四级标题)

vii

本科毕业论文

Noticing in SLA(小二加粗居中顶页眉,每个实词首字母大写)

(空一行)

1.Introduction (一级标题,四号加粗顶格;所有标题后均不加逗点或句点)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ole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procees and the notion of interface in second language (L2)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much debate in the general field of cognitive psychology.One proposal is that put forward by Burka (1996), who offers a hypothesis related to conscious learning that focuses on what Skehan argues is “the crucial concept of noticing” (Deleuze, 1986,p.48) (这是参考文献出处文中注的格式,p用小写).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 consider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hat underlie the role of noticing, and b) ae the validity of the aumption that noticing enhances language acquisition.[一级标题与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一级标题和

二、三级标题之间都不空行。所有标题均顶格、并只有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除专有名词外)。]

2.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that underlie the role of noticing (一级标题)

2.1 Consciousne raising and noticing (二级标题,小四加粗)

The term “consciousne raising” refers to the drawing of learners\' attention to the formal properties of language (Fee and Fox., 1988).However, a key difference between noticing and consciousne raising is that noticing has supposed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proceing and the actual acquisition of linguistic features.(每段第一行退进4个空格) 2.2 Notic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Geertz (1973) identifies three aspects of consciousne involved in language learning: awarene, intention and knowledge.Johnstone (1993) states that a) whether a learner deliberately attends to a linguistic form in the input or it is noticed purely unintentionally, if it is noticed it becomes intake.To help clarify Schmidt’s hypothesis and the place of noticing in L2 acquisition the following model, proposed by Ellis, is useful.(一级标题与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一级标题和

二、三级标题之间都不空行) 3.Influences on noticing Jones (1978), in harmony with Schmidt\'s discuion of memory proceing above, comments that it is inside short-term memory that noticing must in reality take place, since the “spotlight consciousne” (Magistrale, 1992, p.142) provided by short-term memory is

本科毕业论文

triggered by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noticing.Schmidt (1990) claims that the following factors influence noticing in the input: 3.1 Task demands

Instruction provides structured, differentiated input that aists noticing by focusing attention on and enhancing awarene of language features (Pikarsky and Christensen, 1976). 3.2 Frequency

A language feature may become frequent due to repeated instruction or by way of teacher talk.As such, when the item does appear more frequently in the input, the likelihood 3.3 Perceptual salience

The more prominent a language form at input, the greater the chance it will be noticed (Skehan, 1998).It stands to reason, therefore, that the le salient a form, the le likely it is to

(一级标题与一级标题之间空一行,一级标题和

二、三级标题之间都不空行) 4.Conclus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are various views regarding the role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procees in L2 acquisition.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is debate has been Schmidt\'s “noticing hypothesis” and its claims about how input becomes intake, and this

本科毕业论文

References (四号居中加粗顶页眉)

(空一行) Burka, Lauren P.A Hypertext History of Multi-User Dimensions.Retrieved August 18, 2009, from http://www.daodoc.com/talent/ lpb/muddex/eay..Deleuze, Giles.Foucault.(Sean Hand, Trans.& Ed.).Minneapolis: U M P, 1986.Fee, Elizabeth & Daniel M.Fox.(Eds.).AIDS: The Burdens of History.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 1988.Geertz, Clifford.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New York: Basic Books.1973.Johnstone, Sue.Feminism and Pornography: Polic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Art and Popular Culture.Doctoral Diertation.Rutgers University, New Jersey, 1993.Jones, James.Daydreaming.In Lorence Smith (Ed.), Fictions.New York: Yale UP, 1978: 127-35.Magistrale, Tony.Wild Child: Jim Morrison’s Poetic Journeys.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1992, 3: 133-44.Pikarsky, M.& Christensen, D.Urban Transport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Boston: D.C.Heath, 1976.盖淑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282-286. 梁正溜.英语教学.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注意事项:

1.英语为小四,中文为五号;行距1.5倍,条目先列英语后列中文, 英文作者先写姓氏,加逗号后,再写名字,名字后用句点, 英文和中文条目分别按作者姓氏英语首字母和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中英文书名均不用书名号且英语书名为斜体;网址要需标注网上查阅资料日期;每一个条目如需占用两行,第二行则退进四个空格;条目中的每项不同内容(包括结尾)均用句点分隔,出版社前有地点就标注地点,并用冒号隔开,出版社与年代之间用句点。相关内容参考“论文格式要求”中实例部分 2.文章中参考文献文中注的引用出处格式:(作者姓, 年代,页码)或(作者姓,年代)如:(Magistrale, 1992, p.142) (Pikarsky & Christensen, 1976))

本科毕业论文

Acknowledgments (四号加粗居中顶页眉)

(空一行)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supervisor BBBB for her invaluable guidance, enthusiasm and support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is work.I am also very grateful to CCCC for his helpful comments and insightful suggestions during the research and writing of this thesis.I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DDDD for taking the time to be my external examiner.

Many other people have helped and contributed their time to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My thanks to EEEE, and FFFF for their invaluabl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I would also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 my gratitude toward everyone i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of AAA University, especially GGGG, HHHH, for their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help in these two years of study as well as their friendship.Thanks to all the other friends I have made at AAA University for making my stay at AAA an enjoyable period of time.

I will always be indebted to my family, especially my parents IIII and JJJJ.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m for their support and confidence in me.My gratitude goes to everyone at home.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ible without all their kindne and encouragement.

(注意: 此文本仅供参考,各位同学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写出致谢!!! 如果仿写,请注意红色字体部分).

第17篇:英语论文

研究报告题目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

英语写作兴趣

作者姓名:韩小丽

(出生于1981年12月,汉族, 女)

工作单位:焦作市温县南张羌镇初级中学 通讯地址:焦作市温县南张羌镇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454864

联系电话:15938198786

电子邮箱:115431190@qq.com

职称:中教二级

教龄: 10年

Project Title

Talking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interests

Investigator:Han Xiaoli

(I was born on Dec.1981,the Han nationality,female) Working Place:Jiao Zuo City Wen Xian Nan Zhangqiang

Primary School

Postal addre:Jiao Zuo City Wen Xian Nan Zhangqiang

Primary School

Postalcode:454864

Mobile phone:15938198786

Email Addre:115431190@qq.com

Technical Title:High School Teacher Secondary

SchoolAge:10 years

浅谈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

内容摘要: 这个研究将详细展现这个项目的实施,解决的问题是困扰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一大难题:英语写作。造成学生英语写作困难的现状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是这项研究的着眼点。

关键词:英语写作激发写作兴趣成绩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首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正如要想说好英语必须多练口语一样,要想写好英语,书写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听、说、读、写(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是英语学习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写英语与听、说、读英语比较起来,可能是比较难的技能,因为人们在听、说英语时可以从上下文、情景、插图中猜测理解,而写一封信时,如有拼写或语法错误以致词不达意,甚至以词害意的话,往往不易及时发觉。英语写作要求学生有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能力,但是对于我所从教的农村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英语基础差,掌握的词汇量少,句子句型驾驭能力差,所以写作中经常出现诸如此类的错误:用词不当或词的用法错误;语法混乱、句式单

一、语篇不连贯、层次混乱等。因此英语写作成为了困扰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最终导致一提起英语写作,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缺乏兴趣,有很大的挫败感。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是我这么多年来英语教学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扩充词汇量,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单词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掌握足够数量的

单词和词组。单一的让学生背诵单词或者词组,容易形成记忆疲劳,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就像翻越一座座大山之后,发现山的后面还是山,久而久之就产生畏难的情绪。如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单词表中有这些单straight、tall、medium、height、thin等表示人的外貌特征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对应到自己熟悉的人的身上,并联想成句子。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女教师就适用于这些词语,我就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这

位老师,下面是学生集体讨论出来的结果:The teacher is tall andthin.She is of medium height.She has long straight hair.通过这番练习、想象,学生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且通过勾勒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无形当中赋予这些词语以立体的形象,那么在接下来的记忆词语的环节,学生脑海当中呈现的不仅仅是单调的词语,而是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记忆起来就显的很容易了。 实践证明,在教授给学生单词和词组的同时,传授学生词语的用法,并且引导学生利用“遣词造句”的办法,把所要记忆的单词编造进去,赋予要记忆的词语以形象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住了一个词的语音和拼写,同时还掌握了它的用法,再者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由一个一个句子架构起来的,所以可以说造句是掌握词的用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二、加强句型转换技能训练,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反复练习句型转换技能,可以培养学生

多渠道表达思想感情的技能,训练学生灵活的语言表达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的语言情境写出句式不同的句子,避免句式单一。

三、掌握衔接词语,加强语段之间的衔接性。

英语和汉语有想通的地方,巧用衔接手段可以使文章紧凑,增强文章的

整体性。学生的作文不连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衔接手段造成的。常见的衔接手段有两种:一是词汇手段,也叫做lexical means,也就是通过同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等把文章衔接起来,常见的衔接上下文的词语有:but, however, besides,and, also, in addition, moreover,so, therefore, thus, consequently等。二是语法手段,grammatical means,也就是通过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的方式来实现文章的方式来实现文章的衔接。在这样面的技能培养,可以参考语文写作方面的衔接手段,在这方面两者是相通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注意所学课文的衔接手段,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作文中积极运用。

四、形成抄写或仿写的写作习惯,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

1.抄写教科书上的课文。

教科书是英语写作的模板,是最好的英语作品,它用词精当,结构严谨,语义连贯,因此鼓励学生抄写教科书,通过抄写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词汇,锻炼思维。

2.仿写。

这也是学生写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运用有关的关键词、主题句、段落层次等,促进学生活用所学知识。

五、加强写作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方面指导学生利用日记、周记、交笔友等形式经常练习写作。熟能生

巧,只有多练,才能掌握写作的技巧,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来。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多进行修改。初次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应对其进行修改,“文不怕改”“文章是改出来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楚、语法是否有误等。根据需要对文章进行扩充、删减和调整。每一次修改,都会觉得文章离完美又进了一步。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采用面改,也可以组织学生互改。

六、加强习作评估,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好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提高

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在评阅学生写作时还要引入激励手法,在学生写作上适当加上一些评价语言,或者对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品给以等级:评价级别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等级式量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强化了运用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进程中,不能忽视学生英语写作的培养,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思、多练、多与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

中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培养是需要老师长时间的辛劳培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说是需要英语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而在培养学

生写作自信心的过程如俗语所讲,“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只要教师肯潜心钻研,勤于耕耘,持之以恒,就定能收到丰实的教育硕果。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EB/OL],来自百度搜索引擎,引用日期为2014年5月21日.

[2].刘道义,郑旺全主编,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P127.

[3].陈立军,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浅谈--《品牌(理论月刊)》 [J],2011年12期,山西省品牌协会主办,23-26.

第18篇:英语论文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意义创生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 它把英语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在完成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在任务型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做事情来感受语言、体验语言、使用语言,并在这些过程中学习语言。这种语言学习途径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任务型学习活动有较明确的目的,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语言的内动力。 教学案例:

教学题目:《Our New School》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学校”这一话题介绍“there be” 句式的用法,主要学习有关学校设施的词汇及三个方位介词,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建筑物或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功能项目就是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学校,引导学生用英语对新学校和原来的学校进

行对比,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就该话题有效地和别人进行交流,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Vocabulary词汇学习library, claroom, dining hall, playground, reading room

2.方位介词 behind, in front of, next to

3.句型 “there be” 的用法

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能听懂有关介绍学校的简短对话和阅读包含there be 句型的文章。

2.能够利用there be 句型介绍自己的班级和学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己家园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使用方位介词;

2.熟练运用“there be” 句型。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利用多媒体在课前几分钟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 “走在校园熟悉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优美明快的旋律带我们步入熟悉的校园环境。通过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进入最佳状态。

2.Lead in

利用大屏幕展示几幅校园风景图片,引出今天的课题《Our New School》。

3.Presentation

1) 听课文录音,老师示范朗读,学生一个接一个读课文(一人一句),

大概轮两遍。

2) Task1: 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学校设施的词或词组如claroom building, bedroom, dormitory等写在卡片上。看哪组找得最多,最快,找到一个单词得一分,学生找完后,老师在屏幕上集中呈现这些词汇并配有图片。老师带着学生大声朗读数遍,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3) Task 2: 组内同学接着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人或物特征的形容词如 nice, glad, clean, large, bright, beautiful等,同样找到一个单词得一分,之后屏幕上集中呈现这些词汇并配有图片和句子。如:Our claroom is large and bright.The park is very beautiful.让课代表领学生读这些单词争取记住。

4) Task 3: 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示方位的介词,老师在屏幕上用简易的图示位置关系来表示它们,给出例句如:There is a ball behind the door.There are two big trees in front of our claroom.My best friend Tom sits next to me.

5) Task 4: 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型,并讨论该句型的用法特征,各组学生发言后老师做总结。

6)Task 5: 所有重点词汇和句型掌握之后,屏幕上给出问题,要求组内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答案写在卡片上。What are there in the claroom building?Where is our claroom?How many reading rooms are there in the library?What do mang students do after cla?

4.Practice

1)看图造句,用there be 句型和本节课学到的方位介词。There are some tall buildings behind our school.There is a supermarket next to the hospital.2)运用所学知识组内准备一篇短文来描述学校或班级,选代表发言。

5.Homework

A composition My Home (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英语短文来介绍自己的家)

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具体任务、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它强调交际的过程和语言的功能,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第19篇:英语论文

趣味英语教学在多媒体中的应用

英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第二语言,和母语汉语相比肯定是非常难学的,所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最有效而且最实际的动力,是否有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对老师的教学及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多媒体中进行趣味英语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趣味教学依据中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特点提倡这样一个核心: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

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久而久之也会失去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英语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例如:把英语课堂游戏化 ,游戏课堂化。讲单词时可用“萝卜蹲”和“炸弹”这两个游戏来操练;讲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 I’m watching TV.时,可用“一个比划一个猜”的游戏,让学生来讲台前表演动作做,其他的学生猜,What’s he\\she doing?然后同学们再一

起回答。从而学会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问答。改变了以前的写出结构造句子的传统教法。

又如:以歌曲形式巧记5个元音字母AEIOU、“ABC”字母歌等歌曲,边唱边记,易学好记。

又如:教26个字母的读音分类,为了强化记忆,把分类的音编成儿歌:“/ei/ 音四家族(AHJK),/i:/音八大家(BCDEGPYV),/e/音七颗星(FLMNSXZ),/ai/音姐妹俩(IY),/ju:/音三兄弟(QUW),OR无依靠,我们记住它。再如:编顺口溜学习be动词“我用am,你用are,is跟着他、她、它,一切复数都用are,记住be的三变化”。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映能力,这种其乐融融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2.情景化、表演化教学

课堂教学情景化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死的语言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活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坚持在课堂中创设语言情景,努力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情景化教学大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由一位值日的学生主持,根据本周所学内容,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英语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是讲故事、做游戏、出谜语、演讲、辩论,只要使用英语表达即可。为提高积极性,主持人一般都准备几份小礼物,用来奖励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要能保证全班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认真地参与到活动中,都有机会获得认可。学生在这样的英语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第二步,教学开始时,教师巧妙利用情景和各种媒

介物引出要教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句子所应用的场合及实用意义。如在教“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 ” “ Yes, l do.”时,可以设置成这样一个场景,上来两个学生,一个有提前准备好的足球,一个没有准备。首先老师来问有足球的学生“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 ”他的回答是“Yes, l do.”然后再提问没有足球的学生“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 ”他的回答是“No, l don’t.”再让下面的学生拿着自己的pen pencil ruler pencil—box book desk watch......进行practice and act。 3.适当的影视教育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影视教育带来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效应已被实践所证明,科学合理地将这一现代科技传输手段将英语电影导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率。

利用电影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时有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及句子。 (2)练习口语发音,提高综合能力。

听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可以根据反复地听说,积累词汇,掌握创用的举行并理解句型的适用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培养语感,提高英语水平。

(3)了解社会背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背景文化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 ,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

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4.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位置,学习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实现“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讲究艺术。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同时教师用学生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论,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等方式。从而活跃气氛,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同时,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

结论 :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多种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兴趣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动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更好地开发智力。兴趣教学对当前从“应试教育”向“愉快教育”转轨,提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学习英语与兴趣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是英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要采用多种趣味教学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多媒体趣味英语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网络技术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 2.《走出多媒体英语教学的误区》

蒋大同,《英语学刊》2010年第8期

3.黄鹏俊.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夏雨 摘自《中小学电教》1987 年第6期

5.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尚冬梅

第20篇:英语论文

2013年,也就是今年,大学生遇上最难就业年。近年来,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曾几何时,英语专业还是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可是如今就读于该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却就业前景堪忧。英语专业的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压力,许多人开始读取研究生。然而,随着英语的普及,这种压力似乎并为缓解。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其他专业知识,似乎成了就业大军中的尴尬一族,在茫茫人海中,不知何去何从?

英语专业就业难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应该说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前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这几年总的就业形势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其中,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师范院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非师范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愿去从教。

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早期的政府官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需要有专门的翻译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中国的开放,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对纯粹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许多强劲对手。所以,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非师范类外语专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欧和亚非的一些语种,除韩(朝鲜)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就业都较为困难。目前,教育部对这些小语种的招生进行了控制。但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如果能掌握一门大语种,则非常受欢迎。

专业的师资提供了优异的英语学习环境,像专门的听说培训外教、集视听说于一体的训练设备等,这些东西在他们上课时已是“家常便饭”,而其他专业的同学只是在每周两次的英语课上才能偶尔“享用”;而系统的学习,过硬的听说读写训练更是让他们练就了一身专业的本事, 足以令相关的用人单位刮目相看;在出国方面,其他同学很难逾越的语言关对他们而言是轻而易举„ 但是现在,国家加强了英语普及力度,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仅北京地区1,300万市民中,就有60万人在学习英语。同时,教育部宣布,将儿童接受正规英语教育的年龄从12岁降到8岁。随处可见诸如新东方、疯狂英语的英语培训学校,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学习英语;各高校更是为了向国际化进军,大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如今,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与老外交谈不算什么稀奇事,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逐年看涨,据有关报纸统计,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中,大学生有80%以上

英语水平超过专业要求,65%的本科生报考了托福或GRE考试。这股英语狂潮对占有优势的英语专业同学而言不能说是毫无影响。

三、解决方法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生、市场、高校三者的协调与合作。

首先,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宏观调控,给大学毕业生创造一个比较平等的竞争择业环境。短时间内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当务之急应该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消除那些妨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政策壁垒,尤其是关于户口和流动问题,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大学生涌向大城市就业难的现状,但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量学生纷纷积压在大城市求职的状况;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安全感,常有后顾之忧,担心失业、生病以及其他状况后生活没有保障。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成熟,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地区发展不平衡使社会保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故大学生在择业时心有余悸,不得不考虑社会保障这个很实际的问题,从而争相到条件好的大中城市和单位就业。

其次,我们应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辩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小企业有重要岗位,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机不可失,早作决断。当前,很多毕业生还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定,有的学生手中有几个选择但迟迟不签约,总希望奇迹在明天出现。岂不知,用人高峰稍纵即逝,在毕业生供给充足、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下,好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在一个需求周期内两次或多次到同一个学校去,更不可能苦苦等待你迟来的回复。所以,建议目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尽快签约。当然,实在不理想的也不要强人所难;全面撒网,重点捕鱼。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要尽快与学校就业部门联系,取得主渠道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关系,发动老乡、亲友、同学、校友找信息。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要重点“捕鱼”,在没有目标的条件下,可以有选择地全面“撒网”,甚至“有枣没枣打一竿”。

对于外语专业的我们来说,由于就业领域较为宽泛,我们除要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外,还要不断补充专业外的知识并增加对职场的了解,即对可能就业的行业背景、单位性质、岗位等细节进行了充分了解,这样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茫然。

最后,人生时时刻刻都在选择。人生的每个选择并非一定都是正确答案,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不同的人做出相同的选择,付出不同努力会有不同结果。真正的问题不在你做

了哪种选择,而是你做了选择后如何去做。如果没有行动,那么一切思考都是空想。无论是哪条路,只要肯付出,都走得通。无论哪条路,不肯付出努力,都走不通。

英语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但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阳光总在风雨后,何不轻松地踏上征程,去实现自己的选择。

《旅游英语论文范文.doc》
旅游英语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