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后反思范文

2022-10-24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体育课课后反思

体育课课后反思(1)

陆秋霞

教学内容:

1、游戏:传球接力2、原地投掷竹球

在这次课中,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本节课,选用了本校自制的竹器材,让学生积极参与身体锻炼。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所采用的引导、鼓励、表扬、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从整体看课前的教学目标,计划、教材的选用、设计,都很成功。

1、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在游戏、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相长,让学生也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在游戏和放松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和同学们共同练习,主动参与,既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又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加,练习密度加大,这样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利用本土特色,巧用器材,并实现一材多用,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课开始我通过头上传球和胯下传球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加强: (1 )教师的语言应接近学生的年龄,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课堂养成习惯,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意识。

推荐第2篇:体育课课后反思

体育课课后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新课程要求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体育教师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考虑到预备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好动、好胜,本次体育课我安排的内容是垫上滚翻练习和迎面接力跑练习。滚翻练习是复习内容,主要让学生进行巩固,接力跑练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迎面交接棒技术。

垫上滚翻我分了4个小组进行练习,考虑到安全问题每组安排了一位组长兼保护者。练习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说:有的同学会用头顶着垫,滚翻就不能完成,这时,我除了说明动作是错误的,还会提问:“错在哪里?”学生对照正确动作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如此比我直接点出错误更能让学生记住;还有的同学滚翻方向不正确、或者是滚不动,他们的问题就是腿没有用力蹬地,导致滚翻没有动力。因为是复习动作,所以学生一点就能改正。除了讲解、示范、指导练习以外,言语鼓励也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练习多次或一直失败,学生就会失去斗志,此时教师的言语鼓励无疑就是一剂强心针,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印象最深的是路帅赟同学,他是班级最胖的,每到他练习时,我总会在旁大声地鼓励他,即使动作完成不是很好也给予他表扬,最终,他完成的滚翻动作非常好。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分组练习,我只能巡视指导,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导致学生只求尽快完成而忽略了动作质量。

迎面接力跑练习还是分成4组进行,在交接棒方式上,我没有硬性规定必须用什么方式,而是提了两种方法,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相互讨论,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和适应性选择一种进行练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我采用小组间进行比赛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关系,使接力跑不显得很枯操,在缺少一人的情况下,我也积极的加入他们的比赛。学生看到老师也要和他们一决高下,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战胜老师,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甚至有的小组认为自组胖子太多,才会输,要求和老师换人以提高胜算,竞争非常激烈。因为迎面接力交接棒技术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掌握了,个别出现问题的也仅仅是因为着急所致,同时,学生跑动的积极性较高,接力跑完成很好,一次比一次成绩好.

完整的一节体育课,除了要有合理的内容安排,还要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有较高的练习兴趣,教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很好的完成练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推荐第3篇:体育课课后反思

体育课课后反思

1、课后反思:(1)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在纪律方面有待改进。(2)学生比较听话,但是在个人的身体姿态方面存在一些小问题,有待改善。 (3)比较听话,表现的还比较好不管是纪律还是自身的意识。

2、课后反思:1.同学们的热情很高,队列练习时.有的同学的手没有摆成直臂。2.在做广播操的时候同学们的协调性不是很好。3.做头部运动的时候手不能伸直。

3、课后反思:1.在复习上节课教的广播操时,手在上举的时作的不好。2.在小组复习的时候同学们能很好的帮助自己的同伴把错误的动作给改正。3.在小组练习新受的广播操的时候大家练的很认真,气氛很热烈。

4、课后反思:1.小组复习广播操的气氛,而且敢于给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并能主动的向教师请教。2.一小组分散练习广播操的效果很好.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5、课后反思:1.在复习上节课教的广播操时,手在上举的时作的不好。2.在小组复习的时候同学们能很好的帮助自己的同伴把错误的动作给改正。3.在小组练习新受的广播操的时候大家练的很认真,气氛很热烈。

6、课后反思:1.今天的练习效果一般,在小组练习的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前几次课相比差一点。2.同一个内容的上的太多会打击同学们的积极性。以后要注意采用的方法。

7、课后反思:1在上站立式起跑的时候同学经常会同手同脚.但是其他的同学能很认真的给以纠正。2.在做游戏的时候同学的传球不好,表现在动作不正确和女同学见球有点害怕.

8、课后反思:1.在做游戏的时候的同学们的帖的不够快而且奔跑的不够积极。2.女同学的出手不够快,而且的不肯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去。以后要注意及时的调动女同学的积极性。 3.要尽量发挥男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帮助女同学。要形成一种氛围。

9、课后反思:1.在练习中同学们的起跳腿的足部滚动动作很好,但是身体的姿势不是很好,手臂的摆动也不是很好。2.在小组的练习时,同学能很好相互学习对方的动作并能在小组中进行动作的比较.有利于学成正确的动作,和学习的动力。

10、课后反思:1.在做换物赛跑的时候要注意把小组的实力尽量分配均匀,要让同学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游戏。2.在进行50米快跑的练习中要注意辅助练习动作的正确性。 3.注意及时的纠正学生的摆臂动作。

11、课后反思:1.在游戏中存在离开自己的位置到同伴的位置抢球的状况,这种情况及时的纠正,女同学依然有害怕接球的现象。2.实心球的练习中,存在着出手点偏低以及出手慢的现象,要求同学们的出手点改在前额的上方。

12、课后反思:1.同学们的做武术动作无力,没有一种气势。同时基本功的不扎实也影响动作的质量,要注意基本功的练习,复习八个基本的腿部和手部动作。2.教师的示范要到位,同时讲解要清楚。在小组的练习要求同学要相互帮助把动作做到位。

13、课后反思:1.同学们的武术操中的仆步量掌做的不好,仆步的交移做的不清楚.2.50米跑时速度的不能很好的发挥.

14、课后反思:1.队列练习中有个别同学的手不能很好的摆直,腿抬不高.影响整体的练习效果.2.广播操中存在有个别的同学不够认真的练习.

15、课后反思:1.同学们的跳跃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完成好动作。但是同学们都很努力。

16、课后反思:1.在队列的练习中能很好的体现出前几次课练习的效果,队伍很整齐.2.广播操的练习中同学们能把动作做的很到位.3.武术操的表现依然不是很好,仆步的动作依然存在问题.

17、课后反思:1.在练习中同学们的表现很好.队伍整齐,精神饱满.2.武术操的表现也很好,通过小组的分散练习和一些其他是互帮学习方法使同学的武术操动作有了很好的提高.

18、课后反思:1.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不够.方法的讲解不够清楚.同学们的总结不是很好.而且互帮学习的效果不明显

19、课后反思:1.在进行50米快跑的练习中要注意辅助练习动作的正确性.2.注意及时的纠正学生的摆臂动作。

20、课后反思:同学们的障碍跑的练习不是很好的掌握过障碍跑的方法.短绳的完成情况也不是很好。

21、课后反思:广播操的练习中同学们能把动作做的很到位。

22、课后反思:同学们的起跳动作很好,但是收腿动作不是很理想。

23、课后反思:同学们跑的不错。手臂的摆动很积极的。女生的积极性要比以前的要好。男同学的纪律在普遍的下滑。

24、课后反思: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各种练习中能很好练习跑的练习内容。

25、课后反思:虽然女的投掷动作的真确性有所提高.但是成绩还是不够理想。

26、课后反思:同学的积极性很高,练习的动作的真确和准确性也很高。

27、课后反思:练习到位,把搏击操运用的课间活动中,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效果明显,但真不知这样的效果能够持续多久?

28、课后反思:本节课解决了部分同学高抬腿过程中脚前掌不着地,后腿没有伸直,摆臂和高抬腿协调上的不够统一。学生们有一定的认识。

29、课后反思:本节课重点解决跑和跳的区别在于重心的高低,高抬腿跑的重心和收腹跳的重心点的移动就不一样。学生了解后,从意识上开始关注自己的动作。

30、课后反思:本节课仰卧起坐成绩,50个以上的优秀学生占四分之一,20个以下的不达标学生有三个,整体平均分在85分。主要问题集中在不会合理分配体力,动作协调性上。

31、课后反思:本节立定跳远成绩,两米以上的优秀学生占四分之一,一米五以下的不达标学生有三个,整体平均分在80分。主要问题集中在弹跳时没有空中动作,落地式过早收腿。

32、课后反思:还是集中在弹跳时没有空中动作,落地式过早收腿。应该强化弹跳一瞬间,脚步的用力,发力的角度,空中的姿态,落地收腿的意识上。

33、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发现,学生的起跑速度较慢,反应力较差,或者有时候是预测发令而不是听口令。所以在进行50米的测试后又强化练习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34、课后反思:低年级的学生只是把跑完作为目的,所以没有重视变速,刚开始几圈很兴奋,但是随着强度的增加,表现出直道和弯道变速不明显的情况。

35、课后反思:学生在途中跑过程中表现出动作技术的下滑,表现为摆臂不充分,后蹬不够及时,经过高抬腿、后蹬跑的专门性练习,再加上途中跑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改进。

36、课后反思:测试过程中,大部分同学为了寻求远度而忘记了技术动作,对于空中挺身动作,落地的收腿动作,影响了成绩。

37、课后反思: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自主练习,掌握两种投掷的方法,推实心球和后抛实心球,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强,当引入比赛后,忽视了技术动作。

38、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是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引导,纠正其动作,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克服器械阻力上还是有所欠缺,表现为动作不到位。

39、课后反思:学生在途中跑过程中,表现出摆臂不到位,后蹬不及时,呼吸不均匀,这与平时对跑的专门性练习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所以在以后教学中出了练习以外,还要加强对练习的认识。

40、课后反思:篮球的运球,个别女生还是出现用手打球的现象,个别男生还是出现走步嫌疑,这与平时练习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应该重视练习的重复强化,形成动力定型。

41、课后反思:在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强化下,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掌握十字摇绳和三角摇绳,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能掌握交叉摇绳,甚至还有几个同学学会了摇中字摇绳。

42、课后反思:探究的能力增强,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展示,每个小组摩拳擦掌,参与度高,兴趣高,效果明显。

43、课后反思:本节课进行了小测试,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满分人数只有三人。重点是部分同学面对极点,不能坚持下去,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44、课后反思:立卧撑三十个,对于学生来说强度适中,有个别同学表现为双腿无法积极的同时蹬地。导致动作不够连贯,效果不够明显。

45、课后反思:跳跃的难点在于身体的协调性,有些同学爆发力很好,就是跳不高,就是不会协调用力,所以在课的素质练习时,采用了收腹跳,弹踢的方式。

46、课后反思:改善下肢力量,多种形式的跳,很多学生腰部不发力,不够连贯。通过进行手臂摆动与起跳、助跑与起跳的协调配合,起跳效果改善。

47、课后反思:起跳腿没有弹性,落下没有缓冲,另外助跑和起跳的衔接上,不够连贯,发现很多同学重心前移,而不是上移,应该找好起跳点,强化练习。

48、课后反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厌倦、部分学生对长跑产生抵触,应该重视学生的意志教育。

49、课后反思:通过运球,学生能基本找到控制球的方法,在教师信号的传递下,学生能有效的完成练习,男生相对与女生要好一些。

50、课后反思:围绕着运球展开一系列的练习,学生的精神头十足,练习到位,不过对球的控制还是需要强化,另外,眼睛始终不离开球。

51、课后反思:起跳方向角度较小,使之起跳高度太低,影响了跳的远度,通过在沙坑摆上一个体操垫控制跳跃的高度,效果明显。不过个别同学不敢跳。

52、课后反思:简单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个别同学掌握的还是不到位,容易形成走步,尤其是女生,更把握不好上篮的时机。

53、课后反思:刚开始练习,学生的垫球部位不对,经过引导,有所改善,但是不明显,这与平时练习时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应强化练习,形成动力定型。

54、课后反思:学生的篮球水平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在三步上篮技巧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部分女生还是习惯于双手拍球。

55、课后反思:学生在滚翻过程中,始终找不到自己的重心点,以致于偏离轨道,应该重视起保护与帮助的作用。

56、课后反思:“活动篮筐”游戏,学生的兴趣较高,而且通过这种游戏,学生能够练习自己的移动速度。

57、课后反思:原地正面推铅球,因为要克服器械重量,所以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不会协调用力,不知道如何肘关节发力。

58、课后反思:重视对球类活动的技术指导,强化女生对球类对抗排斥的引导。擦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收效明显。

59、课后反思:篮球,足球,男生参与的面较广,女生相对较差。于是采用了男生自由练习,女生单独指导的方式进行,从基本功抓起,在引导下,能够基本完成练习。

60、课后反思:枯燥的素质练习,学生积极性不高,尤其很多同学出工不出力,或者正常练习,但是练习的力度不明显。应该强化引导。

61、课后反思:多级蛙跳练习中,学生的协调性较差,无法正确完成动作,动作的连贯性较差,尤其是挺身动作和收腿的结合点掌握不好。

62、课后反思:正确认识“踏上式”越过垂直障碍与“跨步式”跨过宽度障碍。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于动作的技能。

63、课后反思: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分配给小组每人一根长绳,通过长绳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增强。能够互帮互助,共同为目标而努力。

64、课后反思: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能够基本完成动作,基本掌握了“踏上式”越过垂直障碍与“跨步式”跨过宽度障碍。

65、课后反思:1.在进行50米快跑的练习中要注意辅助练习动作的正确性.2.注意及时的纠正学生的摆臂动作.6

6、课后反思:在做游戏的时候体现出了一个个性差异的问题.男女同学不愿意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通过教育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

67、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是复习课,主要内容是跳绳,在去年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跳绳,当然这节课的氛围很好,因为这是大家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兴致也很好,但在练习和游戏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在练习长绳的时候,存在着个别水平的差异性,为了更好的完成练习任务,下节课在分组的时候应注意把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聚在一起,然后再分到水平较高的小组中去,也就是同质分组,这样逐步的提高水平。2.在练短绳的时候,很多的同学已经开始在练习双飞,表现的很好,我应该多表扬他们的创新和挑战自我的精神。

68、课后反思:这节课出现了几个问题,我对其做了深思,以便能更好的上下节课。1,在常规中,体委的整队的时间应该紧凑。加强同学们的常规练习。2,在进行反口令的练习时可以采用小组间的比赛。3,在进行游戏“贴烧饼”的时候在对蹲着的同学的处理手段可以灵活。应该让其他参加游戏的同伴都知道,这样可以相互的督促。4,在进行自然地形跑的时候,教师在讲解跑的要求应该明确。这包括:A,小组长的职责。B,奔跑的速度和时间,同时要求认真的听教师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更好磨练,锻炼自己的意志。

69、课后反思:在做游戏的时候体现出了一个个性差异的问题.男女同学不愿意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通过教育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

70、课后反思:1.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的时候。组织男女同学在一起游戏。尽量的解除同学们心里的个性认识。同时这样做提高游戏的积极性。2.在做接力练习的时候,同学很有小组荣誉感。为了自己的小组获得胜利努力的和同伴完成任务。

71、课后反思:1.这是一节让同学自主玩绳的课.通过学生之间自主的玩绳.让学生对绳的练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在快乐之中能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并掌握这种方法。

72、课后反思:本课是一堂有关发展学生跑的能力的练习课,通过游戏调动学生“跑”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作好充分的热身。在30米的冠军赛中通过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跑的热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跑的能力。在这堂课中,我发现一个小团体现象,为了比赛,为了游戏,学生有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发展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这让我在以后的课堂内容安排上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学生不太喜欢胖点的同学加入自己的队伍中,怕影响成绩,因此,我应该在这个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多做德育方面的教育,使小团体真正成为和谐,快乐的团体。

73、课后反思:这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和同伴一起完成练习任务.通过各种障碍的设置提高任务的难度.让同学跟勇敢的和同伴在艰苦的条件发展奔跑的能力。7

4、课后反思:1.在做游戏大鱼网的时候,同学们能够在一起很好的练习,以前的那种别扭的表现有所改善。同时又大组游戏过度到小组游戏同学们能更好的了解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在游戏黄河长江的练习中同学们的反映速度有所提高。3.在做接力练习时同学们的团结精神是赢得胜利的关键。同学们自己认真的表现自己的奔跑能力。

75、课后反思:1.在实心球的练习时女同学的力量不足。动作做的很差。同时很多的同学存在着投掷的角度偏低的现象。2.在接力练习的时候同学们通过各种起跑姿势的变换而提高了起跑的反映速度。

76、课后反思:学生非常喜欢球类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出了良好的上进心和练习积极性。学生喜欢展示自己,拿到球后,就想不断的练习,老师应当合理引导。(要想学习篮球技术,不是一下就可以的,也不是自己在那里乱练一气,要掌握了一定的要领后,练习的效果才会显著。)由于大家在一个欢快的游戏环境中,所以也就没有意思到腿发酸,说明这节课难点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同学们也能与自己的伙伴密切合作。看着学生还不是很熟练的运球技术,我想应该多搞些球类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比如运球比赛,花样运球练习等等,使下堂课上的更好。

77、课后反思:1.通过练习同学们的实心球的动作有了改善.但是仍有个别的女生的动作是错误的.2.短跑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各种方法让同学们自主的进行练习.调动大家的练习兴趣.7

8、课后反思:1.通过平时同学们最简单最长见的游戏进入本课的开始部分.充分调动大家的兴趣.7

9、课后反思:本课给我的启发很大,以前上跳绳课都是连续不断的跳,学生很累,也没有乐趣,今天采用每个跳绳练习中都用一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调整,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了调整,练习的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后面的游戏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场地布置很快,给我最大的体会是,时间真快,还没有感觉已下课了。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得到了身体和心理的锻炼,从而也培养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80、课后反思:在练习实心球的时候通过,练习方法的改变激发的大家的学习激情。同学们的动作是、都很到位,正确。但是力量的素质的局限。投掷的距离不是很满意。

81、课后反思:学生在篮球活动中,都基本上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相互观察模仿,比较,表现出了良好的上进心。并且在练习中学生能够克服酸痛的困难,坚持到底完成学习目标,获得了极大的快乐。

82、课后反思:学生非常喜欢球类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出了良好的上进心和练习积极性。学生喜欢展示自己,拿到球后,就想不断的练习,老师应当合理引导。可以用言语导入:“同学们,要想学习篮球技术,不是一下就可以的,也不是自己在那里乱练一气,要掌握了一定的要领后,练习的效果才会显著。”我想我对言语的把握还不是很好,还应该更好的去锻炼。有时候言语的激励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教师还应该注意平时言语的收集和使用,也能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培养。

83、课后反思:1.游戏的时候,同学在一起很积极的投入。练习的任务能很好的完成。2.在练习10米×4的时候很多的同学为了最求速度而控制不好的折返的动作。反而浪费了时间。

84、课后反思:本课通过男女生结成师徒关系,让足球水平相对差的女同学与水平高的男同学一起练习,从而对素质较差的同学的培养,使得全班同学得到共同进步,这也大大激发了男同学的练习积极性。同时为了不服输 ,女同学在与自己水平相差不多的男同学面前也积极的练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上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分组,可以是性别差异分组,也可以是相当水平的同学分成一组,也可以是师徒结对,真正的让学生得到信心的培养和身体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都爱上体育课。

85、课后反思:这堂课我尝试用师徒结对子的方法进行练习.由于男生的足球水平相对的比女生的水相对的好一些.而且男女生存在一定的竞争意识.我利用这点让女生向男生学习.激发女生的学习斗志.同时也让男生有一种危机赶感.让他们更好的进行练习。

86、课后反思:这堂课从游戏开始进入。学生做投掷游戏《丢沙包》为接下来的投掷练习做准备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投掷的动作。引发学生的投掷兴趣。在投掷的练习中用三面小旗做一个标志。提高学生投掷的时的远度。

87、课后反思: 这是节带有传统模式的排球课,也是小学中年级的排球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年级学生的手臂力量的不足,发球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那么我注重在动作上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只有有了正确的动作,才能有机会发出成功球。由于四年级学生男生活泼好动,女生较为文静,怕疼痛,所以男生能勇敢的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早点学会动作,而女生则不行。在进行难度相对高的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动作的分解教学,那样可以使学生更早的学会。

88、课后反思:这是一堂借助橡皮筋练习的课。从学生经常在课间休息练习的橡皮筋活动作为准备活动。在进行小组练习的时候。要求相互的观察动作。相互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同时相互的注意安全。

89、课后反思: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积极进行练习,在最后老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表现。,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学生有下次会做的更好的心理意向。

90、课后反思:这节课为了能够在垒球投掷中培养相互鼓励、学习和团结的精神并提高自己的投掷水平,我把全班同学进行按质分组,这样学生能在自己的团体内相互合作,更好的得到学习。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积极主动性,一直是主动占先,活动充满了自主的味道,练习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在练习中暴露出学生还有些怕苦怕累的一面,今后应加强思想疏通。在这节垒球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投掷水平还有待改善,还应该在以后学习中多安排投掷的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大纲的要求。

91、课后反思:由于天气比较热,学生更加是满头大汗,但是个个都精神十足,都不想休息一下,生怕浪费了活动的时间。在常规较好的情况下,学生的活动内容才能有所保障,活动才能够生动活泼。

92、课后反思:有部分的同学不敢过横杆.换成橡皮筋以后的对横杆的恐惧心理有了改变.9

3、课后反思:老师详细讲解各练习项目的地点、方法、要求和轮换顺序,并给学生以目标,事先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练习前先给学生打好预防针,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和要求,都能够积极进行各项活动,并且都是自己管理自己,效果比较明显,学生的活动热情也比较高涨,但是个别学生有时管理不住自己,不能够积极配合小组长的工作,这时老师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利用自我管理的形式,调动了多数人,也是检查和纠正管理不住自己的少数人的有效方法。

体 育 课 课 后 反 思

山西祁县西管小学

推荐第4篇:体育课的课后反思

浅谈体育课教学反思

摘 要:“课后教学反思”,也称教学心得,教学笔记,课后记等,是关于教学得失的记录,是一种务实的教研行为。它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 实践 心得

在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学形势下,反思教学应当成为每位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后教学反思”,也称教学心得,教学笔记,课后记等,是关于教学得失的记录,是一种务实的教研行为。它是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部分体育教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较为重视,但是在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用时甚少或者无暇顾及。没有真正把课后的总结和反思作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体育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后教学反思的意义,还要明白教学反思的点在哪里。本人通过平时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和体会。

一、体育课教学反思的意义

1.课后反思是一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带有自我诊断,

1 自我提高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疏漏,使以后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

2.课后反思可以及时总结经验,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定期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3、课后反思既积累了教学经验又促进教学改革。一节课中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灵感,教法创新,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是我们进行教学总结的好材料,这些材料积累多了,从中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成败,从而可以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实践依据。

二、体育教学应该反思的点

1、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预设的目标本节课学生是否都能够完成,教师是否能够有效的把握目标,目标是否引领课堂,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

2、反思教材选择。新课程以目标统领教学使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度来选择教材进行教学,我们选择的教材,必须是使学生能够完成的,是学校的教学条件能够达到的,是教学体系所允许的。

2

3、反思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有很多要进行反思的地方,比如,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对课堂的引导与组织,教师对课堂事件的处理,教学过程的控制与把握,教学对器材的准备和对教学场地的利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反思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教师课堂能力的集中展现,同时也是教师在反思中提高的重点内容。

4、反思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效果,由很多因素构成,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状态,把握学生的心理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使我们合理设计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到学生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

5、反思教学评价。这些教学评价,可以来自个人,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同行和专家,教学评价的“三评”法,也是课程标准所引导和提倡的。教学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一种,对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就是对评价进行思考加工的过程,一般在教学评价中,都会对课堂教学给出正反两方面的教学指导和建议,教师一方面要好好思索,消化这些指导和建议,另一方面,也要敢对这些评价进行求证和质疑,我们进行教学反思,也要去粗求精,去伪存真,对存在的现象进行反思,有利于对现有现象的思考和把握,有助于迅速提高自己反思的深刻性。

6、反思得与失。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教与学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练习是否到位等等。从反思的角度来讲,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例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体育课非常强调分组教学,由于各个小组的身体状况、体能、个人爱好、能力尽不相同,个体差异明显,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了”的现象,那么对它们就可以进行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探究、剖析与反思。

现实体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的点更多,需要反思的面更广,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和得失,有利于我们积累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5篇:体育课课后小结

首先这节课是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一堂体育课。本节课是从课标理念和学生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从中感到“新、奇、乐”。并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练习的气氛热烈,“加油”声不断,学生们成了课堂的真正主角。

这次课较好的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中收到以下几点成效:

1、一开始的形式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宣布和同学一起去“参观大森林”,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一上课我就带着学生先做“抓尾巴”的游戏,先让一学生用自带的废报纸折成纸棒夹在身体后面做“小尾巴”,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先让学生体验要想抓住别人的“尾巴”是要加速的;完成了本节课的运动技能目标。

让学生们玩有目的,乐有所得。

2、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启发、诱导学生不断地向学习的深度拓展、延伸,利用和“小豹子”比本领激发学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经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扩散性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3、整节课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很少受约束,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营造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氛围,激励学生创造思考发扬团队精神。主要内容“快速跑的练习”,改变了以往以技能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并用篮球为道具,使学生对快速跑的练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体育课课后小结(2):

第一、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相比同样要写“实”。要有针对性,可以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重点的反思,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或一种负担,相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记录的内容必须真实,对今后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第二、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相比同样要“快”。要及时写,只有及时才能把教学中的问题、心得如实地记录下来。否则,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淡忘。同时也要注重贵在坚持。写课后反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日积月累。

第三、课后小结要与教学反思相比关注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课后小结的撰写不需要像教学反思那样“深”。主要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育教学理论适当地、简单地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求数量,但求质量,有感则长,无感则短,切中要点,避免形式,能表述清楚存在的问题就行,不必要求多少字数,少则几十个字,多则一两百个字。

体育课设计中的重点难点?重点是教材或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是在教学中必须理解或掌握的最主要知识点、运动技术环节或运动能力,对这一内容的正确理解或掌握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或是否有效。而难点,是教学中对于学习者而言难以掌握、理解的主要知识点、运动技术环节或运动能力。

另外说明两点:第一,重点是教学内容本身包含的,难点是教学中生成的,重点和难点有时是相关联的;第二,对重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反映的是一个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专业素养,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基本功;对难点的正确理解或把握反映的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功,是一个教师对教学过程预测和对学生学习情况预测的能力。

推荐第6篇:体育课课后小结如何写

体育课课后小结如何写?

一、为什么要写“课后小结”

1. 写好“课后小结”,是一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带有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疏漏,使以后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

2. 写好“课后小结”可以及时总结经验,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定期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3. 写好“课后小结”,既积累教学经验又促进了教学改革。一节课中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灵感,教法创新,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是我们进行教学总结的好材料,这些材料积累多了,从中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成败,,从而可以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实践依据。

二、“课后小结”记什么

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即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感到满意,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如: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以往一贯的教法是,规定学生在标准的环形跑道上跑4~5圈,作为一种练习手段,教师则不时用哨声或大声吼叫等方法提醒和督促学生跑动,结果教师在精神上很累,学生跑得又累又费劲,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形成师生关系恶化。后来,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即运用反复接力跑来进行耐力练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人,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以男女混合接力为例:每组男女学生各两人,两个女生分别站在400米起点和200米起点,男生跑400米交接棒,女生跑200米交接棒,循环进行4~5轮。这样学生的练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大都数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较快。教师也有教得轻松,教得愉快的感觉。这种改变传统学习的耐久跑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的情景下,激发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本次课的成功之处。

2. 记教学灵感把教学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教学过程中的灵感有时会在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中突现,是课前难以预计和创设的,具有针对性和时

效性,若不及时运用和记录下来,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例如:在对女生进行仰卧起坐的教学时,练习的方法大多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次数。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省时,但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男生的足球滚到正在做仰卧起坐练习的女生的身上,这个女生生气地就势双手抓住球,快速地弓身将球掷了出去。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把这种练习方法应用于仰卧起坐教学中呢?于是,一个仰卧起坐加双手抛掷传接软排球的练习产生了:学生两人一组,相距4~5米,一人双手持球于头顶上方,仰卧于垫上,练习时快速地起身将球掷给另一同伴,同伴接球后,将球抛回,重复练习。这个练习对发展仰卧起坐中的“坐起”速度有很好的练习效果。在学生练习兴趣即将降低时,我又忽来灵感,针对女生爱美的心理,大肆渲染此练习对腰腹部的锻炼效果,对保持苗条身材的益处。对这本能的促动,女学生又自觉地增加了练习次数。这种忽来灵感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身体素质,学生也乐于接受,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灵感在此情景下运用,涉及到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及时地、灵活地、合理地运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记失败之处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练习手段或疏忽之处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当吸取的教训。例如:50米跑的练习中,为了追求练习效果,我临时决定改为追逐跑,一宣布,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比赛开始,我在原起跑线前约3米处多画了一条起跑线,第一组我安排了八对学生,哨声一响,十六名学生飞快地向终点跑去,快到终点时,第四跑道的两名学生稍领先,前者见将近终点,便向内拐去并减速,第三跑道跑在前面的学生来不及避让,踩到了前者的脚,刹那间两人都失去重心几乎同时摔倒在地,第三跑道的后面同学也来不及“刹车”,也相继绊倒在跑道上。其他学生发出一片惊呼声。我赶忙跑过去检查摔倒学生的伤情,叫班干部把受伤严重的学生扶到校医室处理。因对教学方法的考虑不周全,造成了这次伤害事故,通过课后小结记下几点教训:① 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教学方法的考虑要周全。② 追逐跑时人数不宜多,对学生强调分道跑。③ 保持两人的合适距离,把速度相近的两个学生安排在一组。④ 追逐的过程中以触摸为准,不必捉住或超越。这样的教学细节很重要,若考虑周全一点也很容易完成;但很多时侯教师总是忽视。记录下这些教训与经验,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4. 记学生的创新方法和问题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学习方法,练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不易掌握的动作难点,或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独到的见解等。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准备活动时,本人发现有一组学生在引导人的带领下,学练起

流行的街舞动作,其他组的学生则对此显示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出现这一现象使我深深感受到知识开放时代的体育活动的内涵,以及年轻一代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正是由于这一发现,从而促使自己去了解“街舞”,进行自学自练,自我提高;同时发现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缺陷,并根据这些因素,将自己所学的街舞动作进行整理归纳,有选择地改编了若干动作,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自己所教班级的全体学生对“街舞”这一社会体育有了一次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收效十分显著。

三、“课后小结”要注意什么

1. 首先课后小结要写“实”。写课后小结,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或一种负担,相

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记录的内容必须真实,对今后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2. 课后小结要“快”。要及时写,只有及时才能把教学问题、安全问题、本人的课后心得如实地记录下来。否则,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淡忘。

3. 课后小结要写“深”。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做好记录外,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的不同情况,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等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课后小结”的内容还包含很多,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反思的点更多,需要反思的面更广,有时可能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反思,而且教师应视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课后小结仅是教学反思的一部分,真正要通过反思教学对课程目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还需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作为教师,要写好“课后小结”,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和得失,是积累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推荐第7篇:浅谈体育课课后小结

浅谈体育课课后小结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写课后小结仍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就体育课课后小结的写作技巧和应用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体育课 课后小结 写作技巧 应用价值

写课后小结是体育教学常规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链条上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对体育教师来说,课后小结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是强化教研意识的催化剂,是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的助推器。

课后小结看来简短,但它的写作却是一种教学技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根据本人体会,写好课后小结主要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把握感悟点。课后小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来写,也就是把握感悟点。这个感悟点,或是教学的成功之处,或是教学的失误之处,或属教学的困惑需要破解,或属教学的疑难有待探讨,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认真回顾反思,将丰富的教学情感体验与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结合起来,通过比较分析,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明确课后小结的主旨。例如,在计时跑时,要求女生250米跑进50秒,第一组学生在报倒计时

5、

4、

3、

2、

1、0的时候,还没有跑到的女生就会中途停了下来,事后查问原因,她们的回答是:‚反正跑不到了就停下来了。‛第二组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故意放慢了报数的速度,结果既是最后一个学生也能冲刺到终点,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效果,于是我们在课后小结中可以写道:‚区别对待,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希望。‛ 二是选准切入点。同一个感悟点,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切入。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程序结构,教学方法、手段、技巧,体能和智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情绪调动,教学的语言运用,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要素,等等,都可以成为课后小结的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所阐发的思想意义也会有所不同。写课后小结时,要善于从自身感悟和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中选准小口径切入口,以利记录反映自己感悟最

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选准一个小口径切入口,只把男女学生多次跑250米的成绩记录在课后小结中,然后根据记录的成绩在课后可以计算出男女学生所能承受的运动量,可以为今后上课安排运动量作出更加准确、有效的依据。

三是注重精要性。课后小结要求内容精粹,言语简要。写在教案后面的课后小结,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必须有份量,即要求内容有价值,有特色,有新意,做到短而精。述说体会要言简意赅,阐述见解要一语道破的,剖析问题要一针见血,评析教学要画龙点睛。课后小结要达到精要的要求,既要重视思想方法的修养,又要注意语言表达技巧的提高。例如:我们在上体育课时,碰到学生准备活动不积极,懒懒散散,没有达到要求时,许多教师会在课后小结中写上:学生准备活动懒散,不充分,今后要加强。这样仅仅只写出了问题的存在,如果这样写:学生准备活动懒散不充分,思想不重视,安排一节‘准备活动的作用’的理论课。这样不仅写出了存在的问题,还分析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是坚持及时性。体育教师从个别体育课堂教学获得的具体细微的感悟和启示,一般难得长时间保留在头脑里,有些顿悟,灵感更是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写课后小结,应尽可能在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当天的时间,这样就能及时准确地记下教学过程包含着个性化体验和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所感所悟。

这里还需要明确,上好课是写好课后小结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投入课堂教学,才能为课后小结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思维的广阔空间。

课后小结贵在求真,贵在坚持!写课后小结有如教海拾贝,日积月累,它就会在你面前展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就会从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写课后小结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就涉及到如何利用课后小结的问题。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忽视课后小结的利用,正是一个较普遍存在而又未引起注意的问题。在许多体育教师看来,教研组,学校检查完了,课后小结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究其根源,主要是对课后小结的应用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

教学实践表明,科学地利用课后小结,是充分发挥课后小结的作用,实现课后小结的写作意义的关键环节。

第一、

利用课后小结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课后小结记录反映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失误的教训,需要破解的困惑和有待探讨的问题,等等,在后继的教学和下一轮教学的备课时,教师应重视参考利用前面的课后小结,吸取前面教学的经验教训,改进教案设计,提高教案质量,从而使课堂教学扬长避短,趋向优化。这样长期坚持,可帮助教师增强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

二、

利用课后小结培养教研意识,开辟教研园地。

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体育教师进行教研的基本途径。可以说,课后小结是联结教学和教研的纽带。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写好课后小结,利用课后小结改进优化课堂教学,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规律,而这也正是教学研究必须遵循的规律。这种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有利于培养体育教师从理性的层面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教学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体育教师对教学执着追求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而这些正是教学研究必须具备的重要意识和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写过的课后小结适时‚回头看‛,一则可加深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二则可对课后小结补充修正。这种‚回头看‛,能帮助教师强化教学过程的理性思考,促进教学认识的深化。特别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结束时,对所写课后小结集中进行回顾思考和整理,有助于教学经验的明朗化和升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发掘,提炼出既适合自己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教研课题。许多在教研领域取得成果的教师的实践都证明,在总结自己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锁定教研课题,是教研选题的一种科学方法,且有助于推动教研取得实效。

第三、利用课后小结推动理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永远是教师工作的 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民族进行伟大复新的新世纪,加强学习尤为重要。课后小结将教和思、教和写结合起来,在思和写的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会发

现自己的理论素养、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紧迫感。思和写越是深入,这种感觉可能越会强烈。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选定或调整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通过教和思、教和写的结合促进了教和学的结合,这种由课后小结带动的‚三结合‛,对于培养体育教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都有积极的作用。

课后小结的写作和作用,是研究和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是重过程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既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它也应该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每个热爱教学,希望在教学上有所作为的体育教师,都应当对课后小结的写作和利用进行认真研究探索。一位体育教师如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和利用课后小结,必能积累一批宝贵的教学财富,使自己在‚不见其增,日见所长‛(陶渊明语)的‚坚持‛中与时俱进,成为体育教学的能手甚至专家,使自己的教学犹如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推荐第8篇:体育课课后小结如何写

体育课课后小结如何写?

读《体育新课改教学案例反思集》有感

一、为什么要写“课后小结”

1. 写好“课后小结”,是一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带有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实践中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疏漏,使以后的教学更具有合理性和针对性。

2. 写好“课后小结”可以及时总结经验,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定期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3. 写好“课后小结”,既积累教学经验又促进了教学改革。一节课中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灵感,教法创新,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是我们进行教学总结的好材料,这些材料积累多了,从中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成败,,从而可以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实践依据。

二、“课后小结”记什么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即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感到满意,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如: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以往一贯的教法是,规定学生在标准的环形跑道上跑4~5圈,作为一种练习手段,教师则不时用哨声或大声吼叫等方法提醒和督促学生跑动,结果教师在精神上很累,学生跑得又累又费劲,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形成师生关系恶化。后来,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即运用反复接力跑来进行耐力练习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人,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以男女混合接力为例:每组男女学生各两人,两个女生分别站在400米起点和200米起点,男生跑400米交接棒,女生跑200米交接棒,循环进行4~5轮。这样学生的练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大都数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较快。教师也有教得轻松,教得愉快的感觉。这种改变传统学习的耐久跑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的情景下,激发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本次课的成功之处。

2. 记教学灵感

把教学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教学过程中的灵感有时会在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中突现,是课前难以预计和创设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若不及时运用和记录下来,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例如:在对女生进行仰卧起坐的教学时,练习的方法大多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次数。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省时,但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男生的足球滚到正在做仰卧起坐练习的女生的身上,这个女生生气地就势双手抓住球,快速地弓身将球掷了出去。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把这种练习方法应用于仰卧起坐教学中呢?于是,一个仰卧起坐加双手抛掷传接软排球的练习产生了:学生两人一组,相距4~5米,一人双手持球于头顶上方,仰卧于垫上,练习时快速地起身将球掷给另一同伴,同伴接球后,将球抛回,重复练习。这个练习对发展仰卧起坐中的“坐起”速度有很好的练习效果。在学生练习兴趣即将降低时,我又忽来灵感,针对女生爱美的心理,大肆渲染此练习对腰腹部的锻炼效果,对保持苗条身材的益处。对这本能的促动,女学生又自觉地增加了练习次数。这种忽来灵感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身体素质,学生也乐于接受,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灵感在此情景下运用,涉及到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及时地、灵活地、合理地运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记失败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练习手段或疏忽之处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应当吸取的教训。例如:50米跑的练习中,为了追求练习效果,我临时决定改为追逐跑,一宣布,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比赛开始,我在原起跑线前约3米处多画了一条起跑线,第一组我安排了八对学生,哨声一响,十六名学生飞快地向终点跑去,快到终点时,第四跑道的两名学生稍领先,前者见将近终点,便向内拐去并减速,第三跑道跑在前面的学生来不及避让,踩到了前者的脚,刹那间两人都失去重心几乎同时摔倒在地,第三跑道的后面同学也来不及“刹车”,也相继绊倒在跑道上。其他学生发出一片惊呼声。我赶忙跑过去检查摔倒学生的伤情,叫班干部把受伤严重的学生扶到校医室处理。因对教学方法的考虑不周全,造成了这次伤害事故,通过课后小结记下几点教训:① 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教学方法的考虑要周全。② 追逐跑时人数不宜多,对学生强调分道跑。③ 保持两人的合适距离,把速度相近的两个学生安排在一组。④ 追逐的过程中以触摸为准,不必捉住或超越。这样的教学细节很重要,若考虑周全一点也很容易完成;但很多时侯教师总是忽视。记录下这些教训与经验,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4. 记学生的创新方法和问题

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学习方法,练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学生不易掌握的动作难点,或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独到的见解等。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准备活动时,本人发现有一组学生在引导人的带领下,学练起流行的街舞动作,其他组的学生则对此显示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出现这一现象使我深深感受到知识开放时代的体育活动的内涵,以及年轻一代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正是由于这一发现,从而促使自己去了解“街舞”,进行自学自练,自我提高;同时发现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缺陷,并根据这些因素,将自己所学的街舞动作进行整理归纳,有选择地改编了若干动作,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自己所教班级的全体学生对“街舞”这一社会体育有了一次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收效十分显著。

三、“课后小结”要注意什么

1. 首先课后小结要写“实”。写课后小结,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或一种负担,相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记录的内容必须真实,对今后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2. 课后小结要“快”。要及时写,只有及时才能把教学问题、安全问题、本人的课后心得如实地记录下来。否则,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淡忘。

3. 课后小结要写“深”。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做好记录外,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的不同情况,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等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飞跃。“课后小结”的内容还包含很多,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反思的点更多,需要反思的面更广,有时可能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反思,而且教师应视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而定。课后小结仅是教学反思的一部分,真正要通过反思教学对课程目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还需要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作为教师,要写好“课后小结”,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和得失,是积累教学经验、认识教学规律、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创造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浅谈体育课课后小结

姜山镇中学 任定尧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写课后小结仍是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就体育课课后小结的写作技巧和应用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体育课

课后小结

写作技巧 应用价值

写课后小结是体育教学常规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链条上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对体育教师来说,课后小结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是强化教研意识的催化剂,是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的助推器。

课后小结看来简短,但它的写作却是一种教学技能,值得我们认真探讨。根据本人体会,写好课后小结主要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把握感悟点。课后小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来写,也就是把握感悟点。这个感悟点,或是教学的成功之处,或是教学的失误之处,或属教学的困惑需要破解,或属教学的疑难有待探讨,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认真回顾反思,将丰富的教学情感体验与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结合起来,通过比较分析,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明确课后小结的主旨。例如,在计时跑时,要求女生250米跑进50秒,第一组学生在报倒计时

5、

4、

3、

2、

1、0的时候,还没有跑到的女生就会中途停了下来,事后查问原因,她们的回答是:“反正跑不到了就停下来了。”第二组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故意放慢了报数的速度,结果既是最后一个学生也能冲刺到终点,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效果,于是我们在课后小结中可以写道:“区别对待,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希望。” 二是选准切入点。同一个感悟点,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切入。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程序结构,教学方法、手段、技巧,体能和智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情绪调动,教学的语言运用,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要素,等等,都可以成为课后小结的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所阐发的思想意义也会有所不同。写课后小结时,要善于从自身感悟和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中选准小口径切入口,以利记录反映自己感悟最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选准一个小口径切入口,只把男女学生多次跑250米的成绩记录在课后小结中,然后根据记录的成绩在课后可以计算出男女学生所能承受的运动量,可以为今后上课安排运动量作出更加准确、有效的依据。

三是注重精要性。课后小结要求内容精粹,言语简要。写在教案后面的课后小结,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必须有份量,即要求内容有价值,有特色,有新意,做到短而精。述说体会要言简意赅,阐述见解要一语道破的,剖析问题要一针见血,评析教学要画龙点睛。课后小结要达到精要的要求,既要重视思想方法的修养,又要注意语言表达技巧的提高。例如:我们在上体育课时,碰到学生准备活动不积极,懒懒散散,没有达到要求时,许多教师会在课后小结中写上:学生准备活动懒散,不充分,今后要加强。这样仅仅只写出了问题的存在,如果这样写:学生准备活动懒散不充分,思想不重视,安排一节‘准备活动的作用’的理论课。这样不仅写出了存在的问题,还分析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是坚持及时性。体育教师从个别体育课堂教学获得的具体细微的感悟和启示,一般难得长时间保留在头脑里,有些顿悟,灵感更是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写课后小结,应尽可能在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当天的时间,这样就能及时准确地记下教学过程包含着个性化体验和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所感所悟。

这里还需要明确,上好课是写好课后小结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投入课堂教学,才能为课后小结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思维的广阔空间。

课后小结贵在求真,贵在坚持!写课后小结有如教海拾贝,日积月累,它就会在你面前展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就会从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写课后小结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就涉及到如何利用课后小结的问题。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忽视课后小结的利用,正是一个较普遍存在而又未引起注意的问题。在许多体育教师看来,教研组,学校检查完了,课后小结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究其根源,主要是对课后小结的应用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

教学实践表明,科学地利用课后小结,是充分发挥课后小结的作用,实现课后小结的写作意义的关键环节。

第一、利用课后小结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课后小结记录反映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失误的教训,需要破解的困惑和有待探讨的问题,等等,在后继的教学和下一轮教学的备课时,教师应重视参考利用前面的课后小结,吸取前面教学的经验教训,改进教案设计,提高教案质量,从而使课堂教学扬长避短,趋向优化。这样长期坚持,可帮助教师 增强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二、利用课后小结培养教研意识,开辟教研园地。

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体育教师进行教研的基本途径。可以说,课后小结是联结教学和教研的纽带。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写好课后小结,利用课后小结改进优化课堂教学,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规律,而这也正是教学研究必须遵循的规律。这种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有利于培养体育教师从理性的层面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教学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体育教师对教学执着追求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而这些正是教学研究必须具备的重要意识和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写过的课后小结适时“回头看”,一则可加深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二则可对课后小结补充修正。这种“回头看”,能帮助教师强化教学过程的理性思考,促进教学认识的深化。特别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结束时,对所写课后小结集中进行回顾思考和整理,有助于教学经验的明朗化和升华,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发掘,提炼出既适合自己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教研课题。许多在教研领域取得成果的教师的实践都证明,在总结自己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锁定教研课题,是教研选题的一种科学方法,且有助于推动教研取得实效。

第三、利用课后小结推动理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永远是教师工作的 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民族进行伟大复新的新世 纪,加强学习尤为重要。课后小结将教和思、教和写结合起来,在思和写的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会发现自己的理论素养、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紧迫感。思和写越是深入,这种感觉可能越会强烈。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选定或调整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通过教和思、教和写的结合促进了教和学的结合,这种由课后小结带动的“三结合”,对于培养体育教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都有积极的作用。

课后小结的写作和作用,是研究和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是重过程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既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它也应该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每个热爱教学,希望在教学上有所作为的体育教师,都应当对课后小结的写作和利用进行认真研究探索。一位体育教师如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作和利用课后小结,必能积累一批宝贵的教学财富,使自己在“不见其增,日见所长”(陶渊明语)的“坚持”中与时俱进,成为体育教学的能手甚至专家,使自己的教学犹如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体育教学中都很重视“课后小结”,可是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工作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完成得很不理想:其一是在常规的教案格式中,这部分的篇幅比例太小,想把情况写清楚,肯定写不下,而简单几个字又说不清,道不明的起不了多大作用;其二是一篇教案往往要用于若干个教学班的课,各班情况不一样,所反映出的教学效果和问题也就不一样,所以要写在同一教案的一小格格式中,就更难写清楚了。

那么“小结”这一工作应该如何完成呢?我认为,实施单元教学小结这环节工作可以弥补“课后小结”的不足,有利于教师适应新课程,保证单元计划的有效实施。在现行的体育教学常规中,主要教材都要写“单元教学计划”,但不要求写“单元小结”。与“课后小结”相比较,我认为“单元教学计划”进行之后,应该要好好总结总结。无论是“大单元”或“小单元”计划,教师所选择的各种运动“素材”经过教师的“加工和处理”以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任务;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实践过程后,学习的收获情况如何等,都应该认真总结一下,为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简化现行的“课后小结”,强化“单元教学小结”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好办法。

“单元小结”又该如何去写,它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又有哪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

一是教学目标和教材任务的完成。首先要从分析教材任务完成情况入手;其次就是经过“单元教学计划”的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师要“教什么”的总目标是否达到,这一点很重要。

二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是教师实施“单元教学计划”的实体,教师的“计划”能否被学生“接受”主要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单元计划”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运动后的乐趣和成功体验,是否达到对学生的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完成单元教学小结工作,既是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过程总结,同时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三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从教师所安排的单元学时计划,在总体上是否适度,教材的难易程度,学时的多少,今后再安排时应注意的问题;其次,看教师的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场地器材的运用如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第三,教师安排的“素材”转化为“教材”的教学加工方法是否恰当,效果怎样,以及是否有创新等;第四,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育的情况,如思维启迪、情趣激发、心理探求、目标引导、情况处理、德育强化、创新因素是否恰当,这对现时探讨的“用什么,教什么”是大有益处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体会,提供给同仁们在进行“单元教学”小结时,应考虑的三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抓重点,抓难点,这样既能检测单元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又能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单元小结”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评教和评价,它是教师本人通过单元教学实践的总体感觉或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分析,是教师的“自我评教”或是“自我评价”。这有利于体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也即“新课程”改革所涉及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内容总结;有利于教师对“教什么”,学生对“学什么”的专题研究;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手段,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推荐第9篇:体育课反思)

体育课教学反思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此后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

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1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必须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下面略谈下我的一节初一篮球课。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12班42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上课流程:

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

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

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

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三、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

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这样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

推荐第10篇:体育课反思

体育课反思

梨林实小范红涛

学生想上体育课却并非爱上体育课,忽视学生的心理愿望,少平等欠沟通的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的墨守陈规„„,我从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深感,体育教学一些传统的理念、观点、做法需要反思,

体育课在学生心目中是极高的,“运动饥饿”下希望身心活跃舒展是本能的需求,更何况应试教育导致的学习负担沉重,久困在教室中的学生们就特别渴望到蓝天阳光下,寄望体育课寻求轻松与解脱。然而,学生希望上体育课却未必是喜欢上体育课,而往往是与其坐在教室里学得头大,还不如到室外上哪怕是没意思的体育课的无奈选择。

教材教法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有距离、有隔膜、有鸿沟,少平等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要求与服从、强制与被动就成为必然,一统专制,没有沟通和民主的体育课堂,压抑欲望、扑灭激情、扼杀灵性、闭塞思维、谈何创新。

改革体育教学,选择是必然的方向,学生不但能选择学习项目内容,还能选择信赖的教师,引进竞争机制,一切就会柳暗花明。

从根本意义上说,体育教育是铸造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品性,为社会培养富有能力与创造精神,适应环境与竞争的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把在体育教育中获得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机智敏捷,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顽强意志品质等,在未来的社会参与之中持续发展与发挥。

学校体育教育中,忽视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过分和片面的强调体育教学中的技术教学要求,钻入雕琢技术细节的牛角尖,若干教学教材内容的设置围绕竞技体育,重竞技、轻群体、抓少数、丢多数,片面地认识体育的生物学功能,忽视体育能力的获得和促进社会适应的功能,扭曲了终身体育与终结体育的关系。形成了学校体育与社会大众体育的断层与不一致性。

课堂改革,有时竟至于肯定与否定颠倒过来,改革者需要付出本不该付出的被无端否定的代价,因此,教师们宁肯选择保守和稳妥,把真实的东西藏起来,为了评优而反复操练,直到自动化程度,到时如演戏一样表演。失去了真实的课,有什么指导和实践意义,责任又在谁?评价体育课的各层次人们,由于来自于中小学的背景,常会以他们之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做评价标准,流于形式,注重表面而往往忽视符合创新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以此做出是与非的迷失判断,如此的教学指导引领,既挫伤勇于改革者的积极性,其评价结果也是不公正的,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来,能自觉的坚持政治、时事学习,以提高自身觉悟水平。能参加学校的会议,平时能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以师德的要求为准则,注重师德的养成,时刻提醒自己,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本学期的工作:

一、教学工作:

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是义不容辞的,平时的课堂中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主线,认真的学习新课改思想、理念并逐步融贯到课堂教学中去。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前进,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的文化专业知识也要不断的提高,平时订阅一些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书刊杂志,到阅览室借阅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学杂志,了解体育教育发展,学习一些外地体育的优良教育教学理念,以充实自己。认真参加每次学校和新课改的培训、教研活动,吸取同行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等,结合自己,努力形成一种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自身工作

1、备课

开学初,认真学习体育新课标,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常规的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新课标、教参,虚心向本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体现新理念。 2、上课

上好课不仅要备好课,而且要做好课前准备,布置好场地和器材,积极做好安全设施,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做好常规教育,做好准备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学期下来,学生无重大伤害事故发生。认真讲课,认真示范,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发扬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学生方面: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现代课堂教育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的能力,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的余地,只有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自信的学生。我相信通过不同的方法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创造条件机会合理的把握学生的表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学校体育工作:

各行各业都在竞争,要立稳自己的脚跟,就得使自己的教学质量还是平时工作都要做的好。

(一)群体工作:

积极组织和支持学校群体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参与的面能够更广些,极大的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为全面的开展群体活动奠定基础。

其他工作:

1、负责定期的检查体育器械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做好体育教育教学和训练工作;抽空课和大家交流课堂教学中碰到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对学生的体能、锻炼习惯、性格了解不够,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多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有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作为体育组的成员在教学方面没有带领体育组做出很好的成绩。教学中对教学目标如何显性化做的不够到位,新课标的贯彻不到位,今后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加以改进。今后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经常去请教教研员,与教研员沟通。

以上是本学期工作的一个总结,本人在工作中肯定还有存在的问题没有想到的,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出和指导,帮助我把今后的工作能做的更好一些。

第11篇:体育课反思

体育课教学反思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曹高华

关键词:教学反思,体育课,体育教学,体育老师,学生。

摘要:一堂体育课,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有一定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往往设计不到的事件和问题也有,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和问题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素质、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是教师大显身手的时候,如何解决能反映出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得当,能变被动为主动,可转化教育的材料,有利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师生关系。

(1)让学生象燕一样自由的飞翔

学生真的喜欢上体育课吗?这个问题是体育老师困惑和迷茫的,固定的教学模式,木偶式的教学方法,谁都会厌。但是,有了大家思考和创作的空间,游戏课、快乐体育便被注入了生命,它变成了一个载体,一个能让学生自由飞翔的载体。此时的学生不会介意体育课很枯燥,反而做得更好,玩得更尽兴,才是他们的追求。快乐健身体育能达到养心健体的目的。

(2)让心灵的火花永不熄灭

学生真的没有创造力吗?看看学生的表现,想想自己的做法,确实感慨万千。老师自己习惯于某种定式,学生也会习惯。在习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老师的“教导”下萎缩了,原来活泼的学生,变得“老成持重”了,大家的想法日趋统一,最后变成了一模一样“合格”产品。针对传统体育课中教师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反复练习和训练成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象,新理念提出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强调帮助学生自学、自练和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这快乐、健身课里,学生把各种游戏玩法就会换成另一种的花样,比老师安排的好多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激情程度远远超过老师事先安排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潜能就是一座埋藏在地下的火山,只要老师给个空间,他们的心灵思维火花便会喷涌而出!

(3)不要轻易放过机会

体育老师首先是老师,肩负者培养学生的任务,很多老师都知道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往往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即使有也只是说教或是拿势压人,学生表面服,心理面一百个不服。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正是老师大显身手的时候,如何解决得当,能反映出一个老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我们往往由于没有发觉或是处理不当,是大好的机会白白浪费,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第12篇:体育课反思

小学体育课反思

在通过体育健康课的准备过程中,让我深深感受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体育教学成人化的倾向,学习的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主体作用尚不能真正发挥。体育老师总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使学生学得太苦。从而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无论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还是在“增强体质为中心”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体育传统教学的模式。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忽略了给学生发挥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机会。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按照事先设定的教案程序顺次实施。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个人表现是由教师设定的,甚至任何队列调动均要在教师规定的教学范围内展开,并且美其名曰“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表现是否出自学生的内心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针对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教师要通过发挥教材、场地、器材和课堂气氛的作用,创造“动起来”的情景,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体育课向着有趣、轻松、自由、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了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活动,了解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我们根据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把教学中一般应遵循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生理技能活动规律,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融为一体。我们可以按“动起来——乐起来——想起来——自我展现起来”来设计课的进程。

3、教师即兴示范调动学生动起来。以各种简便易行的队形变换,多种多样。积极性激发学习信心。 的趣味练习,使学生身体充分活动,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使之练习情绪高涨。

4、活跃身心。以有节奏的,带有声响的个人的,双人的集体协调一致的各种操练习,既保持活跃情绪,又有适当调整负荷,准备进入主要阶段。

体育课反思

教材名称:(1)蹲踞式起跑 (2)螃蟹走

本课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采用两人一组,互帮互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在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反复练习,学生通过体会动作,到帮助他人改正动作,熟练记住了动作要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本课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挖掘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2、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学生体会不深,练习时总有出现错误的倾向。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反复练习的次数和强度,提高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随笔

1.注意“活”而不“险”

体育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在于其学生身体必须加入到激烈的运动中去,并且使用一定的辅助器材(如跳箱、单双杠等),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更多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在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有预见性,预见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情况,使教学过程“活”而不“险”,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2.注意“活”而不“乱”

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这对大部分时间关在教室里的学生来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学生表现出活跃、好动,常常会借机捣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采取行之有效(如以“动”制“乱”、以趣治“乱”)的方式让学生“活”而“乱”。

3.注意“活”而不“放”

让学生“活”起来,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不是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调控好教学进程,松弛有度,做到“活”而不“放”。体育教学中只有灵活选择教材内容,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作好体育游戏的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游戏。

娱乐性是检验体育游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了娱乐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与发展,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游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出发。

1、使游戏具有新奇性并带有较强的喜剧色彩只有使游戏新奇,才能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游戏的创编出乎学生的意料,好奇心被激发,他们“蠢蠢欲动”,或许会想:“我能做好吗?--我一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认真地去完成这一个游戏。如一年级学生做“夹着球走”的接力比赛,学生受腿长的限制,跨下夹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走完10米距离的路程,那是“雪上加霜”,便会出现很多的滑稽场面,不能用手抱球、举步难行,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让学生捧腹大笑。所以为了能完成好而作不懈的努力。

体育教学随笔

迎着寒冷的北风,我今天上了>一课,本节课的设计对学生而言是开放的课堂,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大突破。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使课程内容弹性化、多样化,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因此,本节课我大胆尝试、创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能超越传统的框架,进行新的尝试:

一般的体育课,学生早就有了一定的定势,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开始部分的慢跑、徒手操,基本部分的新授或复习内容、游戏和结束部分的放松、小结。所以决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这点之后,对体育课就失去了兴趣,上课没有精神,为什么呢?可能是学生对传统的模式太了解,缺少新意的原因吧。

本节课,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器材(沙包),在做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爱好,有的做成的是饺子形的、也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也有的是六边形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课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模式,而是根据天气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先让学生热身,以各小组做游戏为主,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还让学生有选择的做游戏,并且每一小组做的游戏都是不一样的,这样以来,既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课打下了基础。

二、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多样化,学生很感兴趣

本节课上,我依据学生对新玩法感兴趣这一刺激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和方法,首先,让学生说说一个人玩一个沙包怎样玩,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然后让学生体验各种玩法;接下来,我又提问,一个人玩两个沙包、三个沙包又怎样玩?这时学生们议论开了,有的说,老师我先抛一个沙包,接住后再抛一个沙包,也有的说,老师我可以左手抛一个,右手抛一个,这时,我说,你们的玩法都很好,那么你们来看看,老师的玩法怎样,说着,我用右手示范了玩两个沙包,后双手玩三个沙包,同学们看玩后,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都说:“唐老师真厉害”,接着就自己学去了。最后,我又让学生两人同时玩两个沙包,看谁接得住。

游戏的活动中,我同样也让学生想了多种玩法,并一个个让学生体验,总之这节课学生玩得很高兴,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沙包的“技术”,真正做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

总之,学生很高兴地上玩了这节课,也很好地完成了目标,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由于天气寒冷,在游戏的过程中,即使运动的量比较大,但强度还是不够大等。

体育课的教学反思

1、队形、队列: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加强纪律性的手段,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使之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教师所采取的手段。有时同学出现的顽皮,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是由好动而动得不适时产生的。针对“好动”这一天性,我注意加强课堂常规教育和训练,逐步发展他们的自制力;同时,还有意识地加强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随时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确的道路上。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训练队形队列,同学的步伐,精神饱满与否和教师的口令和生动的启发性语言有关,因为学生最敏感,对老师的表情最易感染,为师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则这一单调和枯燥的项目,学生就不会持久,尽管一般不超过十分钟,但由于“疲劳”的出现,自然会导致不守纪律的现象发生。对这项,我今后一定更引起重视。

2、游戏:可以使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灵活运用走、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好作风及团结互助的共产主义风格,思想和技术双丰收,效果显著。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认识到要把游戏教学搞好,必须要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抓住实质,提高效率。其次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处理好教与练的关系。这种应变能力*平时积累,虚心学习都能逐步丰富。对学生的脾气也不尽掌握,因为“好胜”竟会奋不顾身地只顾荣誉而不管安全。为此,得总结教训,从热爱学生出发,重视安全教育,加强保护工作,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课在室外,接触面大,极易受周围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时竟会不加选择地模仿他人动作。这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自觉性、持久性差的缘故,往往他们是受环境感染而不是他们的自觉性,有的则表现为任性、执拗,不守纪律由自然变为习惯,这就难了,说实在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过细地作几个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课程有时只好采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训斥不是根治的办法,用软的“哄”虽是办法,但他们有时也会无动于衷,好像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何处理课内出现的的调皮生,这本是体育老师必备的基本功。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争取能够做的更好。

体育教学反思

开学已经有一个半月了,在体育教学上我从刚开始的生疏慢慢走向了熟练。在体育教学上也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我所教的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上课的观察,我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是爱玩爱闹的。他们上体育课体现出来的就是怕累。不管是什么时候他们都会有想趁机偷懒的想法。但是他们在玩起来的时候就不会偷懒了。

所以,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在体育教学上首先应该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严抓,不能让他们有偷懒的可能性。同时也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兴趣性,让他们快乐学习。通过一些游戏、竞赛等趣味性较高的方式让他们不折不扣的完成教学练习。

第13篇:课后反思

昨天,进修学校领导来我校进行了一年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课后反思。本来以为没有什么,心里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总感觉与自己关系不大(那是因为自己没有被安排到上课

)本来以为挺幸运的,可是事情变得如此之快,就在上课前突然临时接到上课通知,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顿时的我不知所措,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只能临时改变上课内容,硬着头皮往前冲咯。呵呵,不过还真从来没有上过如此没有准备的课堂,当然上课思路上出现了慌张的情景,课后虽然评价还可以,但是这样一堂课从中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它让我从中学到了在压力下如何应对困难,做到处事不惊。。。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要学得东西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反思,多思考,争取更大的进步。。。加油哈

第14篇: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一、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篇课文,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二、教学反思: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针对目前儿童喜欢看漫画卡通,电视等,本文是一篇极富教育性的课文。因此,我在教学本课,采用联系比较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讲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

四、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的课堂上,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才不甘落后,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第一组教学后记

本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展开,通过本组学习,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书的浓厚情感,并从中学到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是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还不强,阅读的习惯还有待于逐步地培养,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让他们也能爱阅读、会阅读,从而终生受益。

五、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古诗,感觉有几个亮点。

第一、讲故事。诗歌中总是包含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一听说讲故事孩子们全都精神大振。老师将那几千年前的故事娓娓道来,学生也在故事中慢慢的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起诗歌来事半功倍。

第二、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我带领学生填空 ( )又( )江南岸。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除了(春风)又(到、至、吹、过)江南岸外,一些学生还对出了(雪花)又(白)江南岸,(江花)又(红)江南岸,特别是一位学生对出了(秋风)又(落)江南岸。这个“落”字用得很传神啊!经过推敲,学生们不仅拓展了思路,而且体会到了诗人用词的精妙与不易。

六、教学反思:

课后,许多学生围在我身边,似乎比刚才课堂上的那股热情更高了。一个学生问到:“老师,为什么外祖父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另一个:学生说:“我们中国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很多,我还知道„„”还有学生说:“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也看出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其他的学生也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的氛围越来越浓。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甚至关心起我的举动。虽然有些问题非常尖锐,让我一时无法回答;虽然学生挤在我身边,占有了我休息的时间,但我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激动过!因为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结果不是冷场,学习的热情不仅仅只有40分钟,更多的是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喜悦感!突然,我有一种想法,作为教师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不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坐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谈心,向我们的教育对象—一学生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今天我“放手”了,虽然课谈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实!“放手”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课!

七、教学反思: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我先让学生读,从读懂的地方入手,因势利导,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八、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写出了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提问读了作文之后,觉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回答表达了热爱、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时,再请学生说出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会每句话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乐于接受,效果很好。

第二组教学后记

本组中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思乡情绪。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到了思乡的情一样,但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学会了作者通过景物或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因此,在本组安排的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中,学生们运用借景、借物抒情的方法,尽情挥洒了心中情感,对家乡那浓浓的热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九、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其次,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十、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而在上课前,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性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通过看课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如果能够对照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可能会效果更佳。在学习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内容时通过观看了松鼠活动情景的动画,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松鼠的可爱。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复述塔窝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那能力。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自读自悟。

总之,我觉得还有许多不到之处,比如抓重点词语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许效果会更佳。

11、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我推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调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进行“自我建构”,把新知识组织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刚才,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已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你觉得这些玻璃有没有什么不足呢?能否把这些玻璃再加工一下,融入各自的优点,加工成另一种更实用、更受人们欢迎的玻璃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吸热玻璃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但不能消除噪音,应该再重新设计,把吃音玻璃的作用也设计进去,做到既能调节室内温度,又能消除噪音。”有的说:“夹丝网防盗玻璃虽然可以防盗,但如果又能有变色玻璃的功能,自动调节阳光的强弱,改变颜色的深浅,那么,它一定更会受银行老板、珠宝商的喜爱。因为,银行里的工作人员会感到舒服,同时,一些珠宝的色彩一定会更迷人。”第二个环节:由最后一段“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想像,发挥创新的潜能。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能否设计出一种更新的玻璃,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填补玻璃发展史上的空白?”这时,学生的创造欲望又被激发出来了,通过相互讨论,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新型玻璃,有音乐玻璃、防火玻璃、谈心玻璃(由电脑控制)、净化空气玻璃、香味玻璃„„

以上这些活动环节的设计注重了两个过程,即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两个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他们没有感觉任务威胁,却时时迎接挑战。这样的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12、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选编这篇课文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这也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课前我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预习课文,并且搜集关于灰尘的资料及人们对灰尘的不同看法。

导入课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接着我在班里进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害的,反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益的。这场辩论赛开展得很激烈,正方说得头头是到,资料主要从课外书中搜集来的;反方也说得有理有据,他们主要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双方在辩论中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最后我对这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因此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的两面性,全面地分析,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网络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了方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又不利于身心发展„„

一场辩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为教学的组织者,何乐而不为?

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3、教学反思:

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概括总结:“认真听讲、诚实守纪、积极动脑、聪明乖巧„„的都喜欢,但最喜欢‘敢问敢答’的学生,特别是‘问错答错’的同学。”以此消除学生的拘束,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直奔课文中心(亦难点)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一段名言来出示,然后师述:“这段名言,虽然只有两句,但有点儿难理解,是不是?不懂的,有问题的,可以向我提出来。大胆问吧,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不怕问错!”我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承认难度,再鼓励学生思考后大胆质疑问难。实践证明,这节课,正是因为营造了一种理解、真诚、信任、民主的心理氛围,所以学生能处于一种精神放松、思想自由的状态,师生真正互动起来,双方的交流活跃,信息的传输畅通,教师教得很愉快,学生学得也轻松,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很佳。

14、教学反思: 这一份教案在开课引入部分和

二、三两段的教学设计上有了较大的改动。在“作者所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这一产生冷场问题上,我预设放宽了要求,学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从文中找到的词语,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引导,关注到课文中的关键词。在改进了教案之后又一次试教。上课之前,我担心时间的问题,又把引入部分舍去,直接揭题开课。在这次试教后,又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时间不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学容量太大。在一课时中既要梳理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又要完成近千字的文章的研读,学生“吃不下”,所以这一次试教又没有完成教学内容。原因之二是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强。针对学生游离问题之外的发言,自己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而是让其完全自由的言说,在一生发言之后,觉得学生讲得不够到位,可是没有及时的明确问题或加以引导,继续指名学生发言。因此,课堂教学无效时间太多。

第二,教材的特殊性。这是一篇译文,作者是美国的作家伊尔莎·斯奇培尔莉。由于国外作品语言比较活泼,跳跃性太大,情感性不强,因而,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表现在课堂上的现象是学生对文中“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理解不够深入,因为文中所举的两个例子没有层递性,都是从自身的事业上的成功之处入手写的,这是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认为通往广场的路就是通往成功的路,两者是等同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改题这一环节,大多数同学都同意把题目改成“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使教学环节再次出现“断节”。当然,这一失败中肯定也有自身设计的原因,我认为是前面教学铺垫不够。另外,这篇教材是人教课标版中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教学对象是学习浙教版教材的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新课标教材要求的层次也有一定距离,所以,学生学得比较疲惫。

根据这些情况,我打算把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这些任务;第二课时则重点研读文章的

二、三两段,并对父亲的话作进一步的解读,让学生从中寻求对自身的启发。

15、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四年级这几位老师执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堂课有几个优点:

一、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二、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体验。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老师没有抑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认同我的想法,按原计划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即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即: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表现自己,像人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16、教学反思:

1、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

单元后记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每个板块后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17、教学反思:

一、没有完成第二课时计划。如教学设计中的小练笔等环节没有进行。

二、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全面实现预设教学目标。如不能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受到感动;不能达到让学生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这个效果等。

三、不能体现“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似乎课堂上是学生的思维被我拉着走。我讲的比学生多。学生一讲不出来的问题我就会很着急,然后就会拼命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地方想,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很不好。但我不知道要如何解决。没有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四、朗读指导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1、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成了课玫闹魅耍暗闹魅恕?

2、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3、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

4、尽管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在加上课堂上指导朗读得还不够细致,学生读的得还不够多,因而学生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

20、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1、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

2、学生的“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20、教学反思: 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母亲的情感,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穿插在了交流情感体验中。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吃透课文,更激发了学生的个体思维,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可在教学中学生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深刻体会,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21、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事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22、教学反思: 本课的导入,我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本课导入设计反思使我想到:虽然我们已经站在了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但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反思这节课后,后来的课文教学我都试着根据文章的特点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结果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极高,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尤其是在25课《珍珠鸟》的教学中,学习居然抓住了我心中已设计好的板书要点,我惊讶、折服。

23、反思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MTV《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看)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虽然学生听不见,但是通过字幕学生完全理解了歌曲的意思。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上课的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老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第15篇: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

本单元学习的是天气,重点掌握一些描述天气的词,如warm,cold ,cool,hot,sunny,rainy,windy,cloudy,重点的语法知识是can的一般疑问句和回答。第一课时时先掌握单词,这些单词通过反复的练习基本已掌握。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对话课一些词的接触,比如warm,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单词有一些了解。本节通过can you

? 和 can I

? 提问引出一般疑问句 等。并利用PPT呈现一些天气的图片,课堂中学生积极表现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达到了本节的教学目的。不足之处是学生说句子时,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运用人称.第三课时

Let’s talk 通过讲解can ,在掌握课文的时候很好掌握, 第四课时

本节结合第二课时let’s learn 复习并引入新知。并总结了can的疑问句,PPT呈现,我尽量将生活融入课堂,在真实的比较活动中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学生对地名的一些单词不熟练,我觉得他们读得有些困难 第五课时

四年级的教学尤其是在这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教学,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若没有平时英语课外读物积累和词汇的巩固,那么如何会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 第六课时

故事部分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趣味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并增加语言的输入。本节课“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实践。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比较级的理解加深了,运用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第16篇:课后反思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反思 2012年8月1日

姚豆豆

今天给我的班级214班上的《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本节课主要是教授新知识,课的内容主要围绕“退”字展开,由于是升入高中的第一节文言文教授课,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语法上的难题,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解决这些语法问题。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以多媒体呈现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从而形象而生动的说明秦晋围郑的危机形势,并且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烛之武“退”的有力证据,这种直观的形势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特别是“越国以鄙远”“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内容。

二、“退”字的讲解。这个字统领全篇,在第三段达到高潮,在讲解中学生能够给第三段加上三处小标题,即地理、历史、现实逻辑。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使这一环节能够很快的梳理清晰。

本节课的失误之处:

学生在理解“退”的艺术中难点的分析存在疑问没有及时解决,特别是语法上的知识内容讲的过多是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抓不到重点,所以本节课后我重新制定计划,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能力有计划地做适当的提升。

这节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反馈,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转的同时没有进行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快速解决的,同时又要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过程很重要。

本节课的残留问题:使动用法发的理解,状语后置特殊句式应该做反复练习。学生没有熟悉课文,应该强调课下的预习要到位。

教训在于:基础要打牢,知识的积累不能操之过急。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反思 2012年8月4日

姚豆豆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订正、讲解课后练习题和配套练习册题。这节课任务单一,但内容很多,课后练习题5个,配餐作业题15个,这些题合起来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因为讲的都是语法类的知识,所以这节课的气氛不活跃,学生容易神经疲惫。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在知识的积累中能以初中所学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信心,一些特殊的句式也能用现代汉语先行训练,再到古代的散文中找出共同点,并能找出语序调整从而确定特殊句式或词类的活用。

学生的限时训练效果还可以,说明学生掌握了在《烛之武退秦师》和篇课文中出现的基本的文言知识,能够在课堂上吸收到得在反复训练中得到提升。

存在问题:

1、文言文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远,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多大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然而这堂课不仅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能结合课本的情节和写作上特点融作文教学于其中,应该是一种新尝试。

2、作为文本的阅读也许只能运用在文言文的字句解析中,建议将文本素材作为作文的素材运用于写作中,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借鉴。同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考察,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话题服务。就这则材料而言。可以从烛之武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秦晋的角度分析,甚至还可以抓住“壮年犹不如人”进行分析。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2012年8月11日

本节课主要以讲述荆轲“刺”秦王的始末为主,让学生能够了解此故事。 本节课成功之处:

学生对刺杀秦始皇的故事比较感兴趣,这为教学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对“易水送别”这一段落的讲解,把音乐带入对内容的分析中,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课文,并且提高学生读的兴趣。

3、存在问题:

A、因为学生对文言知识缺乏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B、学生对课文分析理解太依赖参考书,没有和文本直接交流,因此对《荆轲刺秦王》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c、课外文言习题较难,容易挫伤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

4、改进方法:

A、加强文言知识的梳理和积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做相应的练习,提高文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B、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直接和文本对话,了解文本所表达的写作思想和意图,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课外阅读《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部分;观看影片或者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看演员们如何演绎角色,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C、文言文教学没有现代环境,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多做细微的设计。语文重在“悟”,多媒体仅适用于穿插教学,不适合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感受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D、课外文言习题应结合所学设计,并适当降低难度。

《鸿门宴》拟教学反思 2012年8月

姚豆豆

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因此身为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认真做好备课施教的准备,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惟其如此,教师才能正确把握课程进度,最大限度的输出知识。在本次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通读了《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并查阅了大量的评论资料及看完了《刘邦是怎样炼成的》,对项羽与刘邦的为人和性格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准备完成后,我开始备课,在操作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多方面的修炼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训练“听、说、读、写”这些基本功。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设计几个合理的教学环节是远远不够的,高瞻远瞩的教育眼光和渊博的学识,必须在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中培养。

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堂语文课,不应该只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而应通过这篇文章,使学生能够解读更多的文章,因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教材成为真正的教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了解学生认知的薄弱环节和障碍点,预测学生理解问题可能的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做好针对性准备,依据教学坡度,给学生适当的台阶,帮助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峰;在授课时,对学生的回答、讨论结果和观点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点拨和指正学生的欠缺和不足,及时捕捉学生的精彩表现,通过适当的表扬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思维倾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在作文的素材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所以在课时安排中不断的以小故事的引入作为导入,感觉最成功的课还是把《史记》的内容与课堂内容的相结合,同学们对《史记》的兴趣也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记念刘和珍君》拟教学反思

2012年8月

姚豆豆

今天为了方便教学,我换了一种授课思路。第一节课学生自读,思考四个问题:第一,刘和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怎么死的?第二,她死后不同的人有哪些不同的反映和评价?第三,她的死有什么样的影响、价值或意义?第四,找出你最喜欢的文句,说说你的理解,能自圆其说即可。第二节课讨论交流上述四个问题。效果很好。

思考原因:

第一:我在课前让同学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做到了充分的预习。他们有时间去充分地接触文本,产生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问题设置得利。围绕课文设置的几个问题切入口不大,从文中都能一一找到答案,并且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既能让同学们对文章作纵向的结合,又能在面上展开,还能让同学们以同学们自己兴趣进行选择鉴赏。

第三:取舍得当。一篇文章可学内容很多,特别是鲁迅先生的文章,结构、选材、语言都可以自成一家,深挖探索。这时我按照教学的实际,依照教学的规律,作好取舍,选出重点,从而更有效地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因为教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现代教育学认为:并非教师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悟了。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满堂灌”的单一式教学方式,走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提高学生能力的正确轨道。

第五:课堂教学应立足于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去选取;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一篇难“教”的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学生解读的几乎淋漓尽致,这是以前的我难以想象的,然而现在在课课标精神指引下的我带领学生却在两节课的时间之内很好地把它消化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似乎在告诉我们大家:教师教学观念的解放是教育解放的前提。要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必须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位于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狗包弟》拟教学反思 2012年8月

姚豆豆

1、思考导学法的运用,新课程的改革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运用教学新理念就成了这次准备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探究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中我想探索使用的两种新理念。

2、经过之前的预习和阅读工作,学生们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深入了解。做到这些对上好这节课有很大帮助。课前我让学生针对本课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环节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有同学一张纸上写了10个问题。可见他们参与的热情,和具备的能力,教师不应该忽视这样的环节。这个环节是探究教学的有效铺垫,教师在此基础上替学生筛选问题,引导教学方向。

3、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出“从全文找出描写*的句子,你读到这些句子是什么感受?由此说说你对*体会?”,学生能从中找到相关答案,特别是有一个女同学,又自己提出别人没有读到的细节,经她提出全班学生引起了注意,教师引导他们自己体会其中的含义,激发他们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在设定前提条件下,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鼓励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自己发挥作用,学到的知识会记忆深刻,学生获得的鼓励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4、在体会作者感情的这个问题时,学生们通过自己阅读教师提示,纷纷说出自己的直观感受。通过他们的表述我发现他们是经过思考和感悟的。一句“作者不仅是剖析自己,更是拿起解剖刀剖析自己的灵魂”,让我体会到学生的自主领悟力。往往是教师教学中满堂教书,没有给学生自己参与的机会。其实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们参与,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收到的效果是可喜的。同时在其中教师的引导适度,充满激情的导读,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的。经验是积累了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水平。我觉得只要大胆试验,认真分析,与学生多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备课、引导,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宝贵经验,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从事好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17篇:课后反思

不做“软柿子”课后反思

一、课程结构

1、导入

以谜语“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橘子不是桃,挂在树上像灯笼,软软甜甜好味道”的谜底为柿子展开教学,呈现青柿子和熟柿子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一般喜欢吃哪种柿子,得出大家一般喜欢吃软柿子,进而让学生思考一般用“软柿子”形容哪一类人,引出课题“不做软柿子”。

2、不做“软柿子”

(1)热身游戏——捏捏软柿子

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以同桌为队友,听到柿子一词便捏对方的胳膊,先下手得先机,后下手的只能等下次机会。通过游戏让他们体会捏别人的感受以及被别人捏的感受,得出玩游戏的最大体会,进而明白“不做软柿子”的必要性。

(2)案例展示

通过展示案例以及结合自身经历,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软柿子”以及成为“软柿子”带来的后果,让他们明白“不做软柿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找到不做软柿子的方法

小组思考讨论,找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避免再次受欺负的好方法。再由小组分享答案。

(4)思考以暴制暴是好方法吗?

先由学生回答以暴制暴是不是好方法,再用学生干部打人判刑的案例以及打人女汉子的案例讲述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还会激化矛盾。

3、教学总结

教师对整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受到欺负时,应该直面欺负,积极应对,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不做“软柿子”。

二、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整堂课比较流畅,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知识点讲述清楚,将不做“软柿子”的重要性以及方法讲述得清楚明了。同时使用经典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案例对以暴制暴这一方法和学生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以暴制暴不是个好方法。

2、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没有处理好电脑的问题,上课前没有清点学生。

(2)课堂讲述: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不够;案例讲述不够清晰明了;用“你们”回答学生的问题,有一定的距离感;回答问题阶段,学生自主回答少,自己讲述过多。

3、改进设想:

(1)课前准备一定要更加充分。

(2)课堂讲述:对于学生的回答做到更好的引导,不能“唯学生作答”;案例讲述时语言更加精炼,实在不行就将案例放在PPT上;用“我们”或“大家”回答学生的问题,将自己和他们的距离拉近;更多的引导学生自己作答,避免自己一味的说教。

第18篇:课后反思

《认识小括号》课后反思

春晖小学齐飞

在二七区基于标准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有幸和全区老师分享了一节我的新授课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认识小括号》。

多彩课堂文化本期提倡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一点,我在设计教学时是这样做的:

一、在忆中学,帮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认识小括号》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的基础。在授课前孩子们刚刚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知道没有小括号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记忆力还处于短时记忆,为了帮助他们快速回忆知识,我在导入中加入了口算和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独立完成口算的过程中巩固计算顺序,并且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好的基础。

二、在玩中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比较短,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把整个教学环节都串进了一次森林游玩,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和好玩的游戏形式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在学期初就给孩子们分享了数学课的评价标准,这节课前我直接就用他们最喜欢的智慧星作为奖品展示给孩子,让他们一开始就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自信。

三、在乐中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都考虑的是用连减和分步计算,极少有孩子想到用小括号。

因此,我选择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在孩子们列出分步算式2+3=510-5=5之后,引导孩子想第二个算式中的第一个“5”是怎么得出来的?因为意义一样,所以可以把5换成2+3,把两道算式变成了一道综合算式,不仅为创造小括号打下了基础,同时还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然后,就让学生根据情景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表示先算“2+3”?这里的活动我给了孩子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创造出了多种方法来表示先算“2+3”,孩子们画的高兴,课堂的活跃气氛自然也被提升起来,最终还有孩子通过预习知道小括号,我就抓住这一点引入了小括号,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节课学习的关键。这样的设计不仅孩子们喜欢,还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

虽然,实际授课时孩子们和我配合的很好,但是课堂气氛还是没有预想的活跃,另外,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方面也需要继续加强。在以后的备课和上课中,我还会抓住这次的不足,努力改进,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我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19篇:课后反思

我上了一节课是《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二)——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通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后陷于低落。

一开始,我通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第二个问题“光彩夺目的散文”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马上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考虑了“我应该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老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角色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知道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考虑自己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应该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通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己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历史八年级复习课教学反思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学习的最终结果就是为了更好。在八年级历史的期末复习中,我重要是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不感到历史考试难,使大多数学生都在最后时跟上老师,具有信心。

八年级历史下册在中考中占得比例较大,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我们教研组在复习时先开个小会,认真研究复习方法,做好复习计划。然后按着复习计划去做。

开始时做的是单元复习。每一单元做知识归类,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按时间,事件,人物等归类。一个单元就会很快完成。然后强调人名地名一定不能写错别字。

之后开始做单元练习。每一节课发一个练习,先说明要求,写出此题在书中的页数,然后写出答案。学生们不理解,我告诉他们做3套后就会手熟,眼熟。不费力气了。结果确实如此。都能不去翻书就知道在那一页了。当然这是指导了记住页数的方法。如台湾是66页希望顺利回归;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五大都在48—50页。就说国家要发,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等学生们一下就记住了。同时也会自己去应用了。

会找页数做题省了不少时间,但是没有准确率。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做综合卷。要求一节课做一张,先是自己独立完成。30分钟做完的加5分。之后的15分钟提出在做题时感到犹豫的题。答疑。同时交给学习方法。抓关键词。如不正确的选项只有用排除法。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定要每一题写出时间。材料题要先读问题,看好分值,回头再看材料,做答。综合探究题要审好主题要求。在答题。启示题要有什么说什么。如改革:就是改革是强国之路。如共产党的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

最后交给了怎样用答题卡答题考试。因为是初次所以认真指导了同学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们不再感到历史难了。最后让他们自己定出目标。我想会实现的。因为相信就是力量。

,《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评价激励为主要动力,以情境体验和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落实“三维目标”为追求,尽管忝获此次比赛一等奖,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1、对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没有把握好,导致该课后段略显匆忙并拖堂2分钟

原因有二:(1)教学设计不尽科学合理,活动设计多,头绪纷繁;加之《辛亥革命》一课知识点、重点、难点又多,故教学时间紧迫;(2)课堂驾驶能力仍有欠缺。尽管我在该课中有个细微几处应机处理较好,表现出一定的教学机智,但在课堂的宏观管理上没前瞻性。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教学环节中,学生积极性刚被调动,举手发言此起彼伏,我欲罢不能,只好一一满足,用去了较多时间。而此环节不是教学重点,应及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不必作过深的挖掘。故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应更多地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动脑筋;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课堂调控管理能力,必要时适当调节教学进展速度。

2、未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或探究学习

本课以情景体验学习、自主学习为主。尽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学生兴趣的激发,其余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深度挖掘,故课堂缺乏立体感。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历史昂扬持久的兴趣?让历史教学更多地体现历史学科特色?恐怕还得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狠下功夫。例如:在现有大班制条件下,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较陌生的课题。

3、历史教学中的对比联系有欠缺

例: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性质的对比;袁世凯先后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对比;辛亥革命历史意义与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对比等,都是引导学生加强新旧知识对比(联系)建立知识网络的好素材,但我在教学中因时间匆忙,可惜忽略过去。

水平所限,该课中更多不足有待同仁提出批评指正。虽然课堂允许出错,但不可以课后无反思。我愿意在不停的教学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20篇: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最后一课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个人觉得这又是一篇描写亲情的佳作,正好和前面我们刚刚学过的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一样,能够再次激发学生爱护亲人,珍惜亲情的真情,所以我认为除了应该把它当作一篇文言文做应试讲解以外,更重要的却是情感教育。现将我的这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姿教态

我个人觉得,在每堂课上自己的教态还是比较自然的,在课堂上我始终能够以自然亲切姿态站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参与到我的课堂上,因为我始终坚信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师生互动

整个课堂的设计理念就要体现师生互动的主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配合也非常积极,作为一堂语文课,整个课堂的文化底蕴也是非常丰厚的,同时也提出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我在本课中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的知识底蕴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识和智慧的体现,绝非是为了完成计划而过多地参与课堂。

三、课堂驾驭

在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鉴赏的思路与方法,并引导学生逐层将方法落实到实践当中,积极鉴赏。在每一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环环相扣的衔接语言,使得整个课堂显得非常完整,授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四、教学设计

我个人觉得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由学生的课前诵读开始,而我本节课选择的正是和本文主题一致的亲情话题,我选择的是孟郊的《游子吟》、朱自清的《背影》和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首现代诗《亲情之歌》,一开始就让学生融入浓厚的课堂氛围之中,并将亲情这一主题从一上课就向学生展示出来,然后由教师深情的总结引领同学们进入本课,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主要分为整体感知和细细品味两个方面,特别是设计了一个“

一、

二、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对于这个问题的设计我本人是非常满意的。本堂课中我自己比较满意的还有一处就是通过学习本课让同学们在写作方面得到的几个借鉴,我感觉同学们也还是会有收获的。最后的小结以一副与本文密切相关的对联结束,书海啸歌、庭阶寂静、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老妪追怀、祖母殷望、夫妻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一言一语总关情。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当我展示给同学们的时候,我听到同学们的叫好声,所以我觉得也应当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从这节课上引发了我对教学艺术的思考,我认为教学艺术不是用备好的教案去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环节,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和重组教学环节。真正的教学艺术不是孤立的看一节课,而应着眼语文教学的系统,把每一节课都放到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反映去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总之,我个人对于这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自己感觉也有遗憾的地方,就像探讨交流的那个题,可能我设计的问题太过宽泛,不够具体,所以个别学生的回答略显有些牵强,没有理解好我的初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学习本堂课的长处,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争取做到更好。

《体育课课后反思范文.doc》
体育课课后反思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