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小论文范文

2023-01-05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三年级语文论文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浅谈如何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臵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努力创新,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推荐第2篇:三年级语文论文

三年级语文论文

—三年级语文课必须教的两个内容

三年级语文课必须教的两个内容

小学三年级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的一个关键点,常听同事们说:一上了三年级,学生是生字生字没学好,新词新词也没掌握,阅读更没学明白。当然这种说法不免是从应试的角度提出的,但也说明一个问题:中年级是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不好把握,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根据三年级所处的特殊位置,我觉得在三年级有两个内容必须得教给学生:一个是针对识字学词方面的,要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一个是为高年级阅读服务的,要教给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自主预习的方法要教

我们知道低年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很明确:识字、写字;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积累少量的词语。我们只要不偏离重点,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而到了中年段,识字、写字依然是重点,但已不是最主要的了,学习的重心开始向学习阅读转移,因此,我们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上不完课。为了完成任务,便把识字学词的任务一下子抛给学生,主要方式是课前预习,上课时检查。学生一汇报字音、字义、词义就算达到目标,却没有考虑过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其实,如果我们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都是翻一些现成的学习资料照搬照抄,自己大多是不动脑筋的。因此也许不必读课文就能完成老师的一系列预习要求,然而却没能形成什么能力。出现这种现象,不能怪学生,从一二年级手把手地教,到三年级突然全放手,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必然茫然失措,想不摔跟头都难。许多学生会从此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在我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叫一个学生说一个字的字义,学生说不上来,我就让他查字典,结果他很快找到了这个字,却不知道哪里写的是这个字的意思,包括字典中的“~”就是代替这个字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教过的三年级学生可能那个时候也看不懂字典,而我当时认为这并不难,不用教的,那就可想而知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理解词语是多么难。所以,我们不能高估学生,不能放过一个细节,预习方法要教,我们要将整个预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点地教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怎样的预习才是真正动脑的读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要怎么做呢?首先,老师要考虑预习的内容,必须是孩子能够做得来、又不能生搬照抄的。比如,要预习生字,就要和读课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文中把生字词圈画出来,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读课文才能完成;要让学生查字典、词典了解字义、词义,就让学生把字词在字典中的页数标在书上,把字在文中的义项标出来,字典中例举的词抄两个,把词的意思写一写。这样,孩子想偷懒也不行了。第二,要想让孩子自主预习,查工具书的方法更要教到位。一二年级时,我们所教的查字典,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识字,只要学生找到这个字,知道它的字音就可以。而到三年级,我们再让学生查字典,主要目的就放在了了解字义、运用生字上,这就需要学生看懂字典中的一个个符号,知道哪里是字的不同解释,哪里是由这个义项引申出来的意思,哪里是字典中举的例子,多音字的其它音在哪里能找到„„这些我们成人认为简单、而语文教材又没有明确指出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大家是最容易忽视的,也是必须要教的。它们看似简单,却需要反复的运用才能掌握熟练。就像现在的数学课,把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的认识也作为教学内容来教,而以往这些内容可能都是要由家长来教的。在要求学生查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时候,要选几个字词做例子,指导学生看懂字典词典,选择恰当的义项。在课堂检查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查字典的过程,给学生以鼓励。同时,又要提醒学生,在理解字词时不能过分地依赖字典词典,自己能够理解的,自己理解;自己说不清楚的,查字词典后,要把字词典中的意思变为自己的话,这样才是真正地掌握了。否则,学生在长时间使用字词典以后,也会形成一种固化思想,不动自己的脑筋。这也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字词的方法。

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教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中,阅读教学成了训练重点,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内容,我们要一点一点地去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方面是多数老师爱下功夫的地方。可是对于“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往往被忽视,别说“教”,就连“扶”的过程也没有,直接撒手让学生去概括,结果根本抓不住文章的要点,只能照学习资料搬了。所以,即使是让学生预习了,仍然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点拨、指导才行。可以选择段意比较明显的段落,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抓住中心句概括,抓住叙述事件中的“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来概括,抓住说明的各个方面概括,抓住写景的描写顺序概括„„同样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特点、结构特点总结出方法,让孩子有法可依,就能运用了。比如,总分结构的文章,引导学生抓住中心段来概括,也可以把分写的几部分合起来作为主要内容;如果是说明文,就要把各段说明的内容合起来形成主要内容;如果是写景的文章,往往理清了叙述顺序,也就抓住了主要内容;叙事的文章和前面段的概况一样,只要能找准“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就能把握主要内容。而在这一年,不能提过高要求,学生只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就可以了。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的孩子短些,有的孩子长些,可能要一直到四年级下学期。当然,一部分学生也未必能完全形成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因此,概括段落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必须教。

从以上两点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说明老师教学中有存在漏洞的地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什么都应该会,要想一想我们什么还没有教,什么知识没有接上轨,这样,孩子就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稳稳地走下去。

推荐第3篇:语文小论文

思乡之愁何处诉 —— 剪不断的离愁别绪

小组成员

组长:张昱妍

ppt制作:吴彩 ,张昱妍 资料收集:付思敏,陈竹韵 论文:唐心雨,陈想 讲解:付思敏

美编:鄢钰,黄潆,陈迩涵

序·曲

自仓颉造字以来,天地之间诞生了文字。千百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呼啸奔腾。入唐以来,繁盛的诗歌掀起了朵朵剔透无瑕的浪花,如同从日月的光辉中孕育而成。而思乡缠绵的诗句,更是独树一帜,鲜明脱俗,脱颖而出,成为众中之最。

例如晏几道写的那一首《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还有李白写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鹃·啼·泣·血

湓城的杜鹃开始啼叫;苦不堪言的悲啼从四面八方向白居易涌来。于是,他这样感叹道:“住进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如泣如诉的啼声绵长婉转,尤其在晨昏隐晦,万物唯静的时刻,悲鸣响彻海天之间。

另有一首杜牧的诗写道:“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来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犹有一首愈加凄惨的诗,只道:“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即行何日回。”与之同病相怜的秦观写有一首《踏莎行》,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大文豪朱熹闻听杜鹃之啼也不禁感慨:“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曾描述:“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

伴·月·相·思

月与思乡,似乎总是离不开的。带着一抹冷艳而凄凉的金,似乎成为了这种愁思的代表色。我们总是会在月光的沐浴下忆起,那似乎已渐渐被我们所遗忘的一方小小的土地,那承载着满满的童年记忆的小屋与炕头。

于是一种名为思念的情绪便源源不断地涌来。它不是情人间的思念,亦不是家人间的思念,也不是友人间的思念。只是单纯的,对一片土地的怀念。怀念那伴着青草芳香的土地,与那里的回忆。

王建有诗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乳白色的月光洒满庭院,月亮,好似一种联络的工具,思念寄托于此,通过远方另一轮明月——亦是同一轮明月——的月光,洒满故土。

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今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有文采并且早已深刻在脑海中的普通诗句,却已然忘却李白写此诗的心情。那是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悲哀,带着若隐若现的思绪,饱满的情感倾泻于短短二十字中。

尾·声

自古乡愁难解,丝丝缕缕乱如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山舞银蛇,万里冰封。人世间最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不禁感到厌烦,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无论何等光辉,诸位诗人心中,却皆有乡愁。无论天涯海角,金杯玉盘,故乡总是那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堆积在心头。

由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总有一席之地,留给故乡那片净土。正是月是故乡明!这一片土地上,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多么旖旎,多么繁华的城市都不能与之媲美。

如今,人人都梦想到国外去,都巴不得离开这片乌烟瘴气,贫乏穷困的土地。可是这里深深埋藏着我们的根哪!根若死了,叶子还能活么?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我们传承着先祖的血脉,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落后的科技,我们应该选择面对,而非逃避。只要万众一心,共怀对故乡的热爱。离国家的振兴,成为科技强国的路途还会远吗?

推荐第4篇:三年级科学小论文

仰泳的鸡蛋

相信大家对鸡蛋并不陌生吧!但你是否知道?鸡蛋还会仰泳呢!一天,我放学回家,正在做饭的爸爸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杯子,说要给我一个惊喜。我仔细一看,呀!一个鸡蛋浮在水面上!“这怎么可能?”我瞪着眼睛惊讶地问道。爸爸说:“你想不想试试?”“当然想!” 一看到我这兴奋劲,爸爸就甘愿当起我的实验助理来。他先为我准备了一个大约50克的鸡蛋,一个盛着一大半水的汤盆,还有食盐和筷子。接着为我讲解了实验的方法。

实验开始了,我先拿起鸡蛋小心地放进盆里,鸡蛋晃晃悠悠地沉入水底,像个沉睡的小娃娃。接着,我在水里放进一小勺盐,用筷子搅拌了几下,可是水底的鸡蛋居然纹丝不动。我有点心急,就说:“爸爸,你是怎么让鸡蛋仰泳的?我怎么不会呢?”爸爸笑着说:“你别急嘛!再加一小勺盐试试。”我按着爸爸说的,又加进一小勺盐,我一边用筷子搅拌,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水底的鸡蛋。只见水底的鸡蛋慢慢动了,一点点,一点点向上升了。我兴奋极了。继续加了一小勺盐搅拌着,鸡蛋慢慢上升到了水中央了。爸爸说:“看来离成功不远了!”这下我更是兴奋,马上又往水里加了一小勺盐。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鸡蛋完全浮起来了,漂在水面上,多像一个游泳运动员在水面上仰泳啊!看着实验成功了,我激动得又叫又跳。

“为什么鸡蛋会在盐水中浮起来了呢?”激动过后,我开始思考起来。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秘,我打开电脑,认真地查起来。原来,清水的比重比鸡蛋小,鸡蛋在清水中是沉的,在清水中加入盐就是加大水的比重,水的比重超过鸡蛋的比重鸡蛋就不会沉在水底了,当水的比重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鸡蛋就可以“仰泳”了。

多么有趣的科学实验呀!

掉不下的纸

听说在一个杯子里装满水,再在杯口盖上一张纸,把杯子倒过,这张盖着的纸不会掉下来。这是真的吗?我决定自己亲自做个实验证实一下。

我先找来一张大小合适的白纸,一个一次性水杯。接着在水龙头上接了满满一杯水,把白纸盖在杯口上。然后我一手拿着杯子,一手按住盖在杯口的纸,轻轻地把水杯倒过来。最后我小心翼翼地松开手,哇!杯口上的纸果然紧紧地贴在杯口,里面的水居然一滴也没有流出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要是把杯中的水倒掉,又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呢?说干就干,我赶紧倒掉杯中的水,在杯口盖上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当我松手的那一刻,盖在杯口的纸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我反复地装水倒水,一连试了好几次,每次都是杯子里装水时纸没有掉下来,而杯子空的时候,纸就会掉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解开这个谜,我专门去找已经上高中的姐姐问个明白。姐姐告诉我杯子里装满了水,里面就没有了空气,用纸盖住倒过来,此时,纸一方面受到水的重力的压力有往下落的趋势;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下方的空气压强的影响,有被托起的趋势,而杯子里的水无论你的杯子有多大,都不会有160毫米汞柱、或者9.8米的水柱那么高,因此,外界的压强肯定大于杯子里水的重力,所以纸被来自下方的空气压强给托住了,这样纸也就被牢牢吸住,掉不下来了。

原来纸掉不下来是和压强有关啊!科学知识真是时时处处在我们身边啊!让我们做个有心人,争取有更多的发现。

推荐第5篇: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这个题目你会做吗?

星期天下午和爸爸妈妈去店里买东西,在三楼看到有一个电子秤就觉得挺好玩的,就站上去称了一下体重。爸爸说你只知道好玩,这倒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看看你能不能答出来。爸爸说:“假设你和我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我和你妈妈的平均体重是55千克,你和你妈妈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你说我们三个人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呢?答对有奖哦!”

我想了好一会儿,终于想到了方法。我对爸爸说:“首先算出我和你的总体重是45乘以2等于90千克,再算出你和妈妈的总体重是55乘以2等于110千克,然后算出我和妈妈的总体重是40乘以2等于80千克。我们三个人的总体重是(90+110+80)÷2=140(千克)。最后用140千克减去你和妈妈的体重和110千克就得到我的体重是30千克;用140千克减去我和妈妈的体重和80千克就得到你的体重是60千克;用140千克减去我和你的体重和90千克就得到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是不是这样?”爸爸笑着说:“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

爸爸说话算数,给我买了一个我最爱吃的大西瓜作为奖励,可把我乐坏了!这次经过我自己动脑筋把爸爸出的难题解决了,其实心里比吃了西瓜还要甜!

推荐第6篇:[三年级数学]数学小论文

灰 太 狼 的 新 锁

泰兴市襟江小学北校 四(7)班

薛璎容

指导老师:季明

经过精心研究,灰太狼又有了新发明:一种新型智力锁。如果不能答对问题,这锁是怎么也不会打开的。

得意洋洋的灰太狼悄悄来到羊村,看见美羊羊的钻戒很漂亮,就偷走了送给红太狼。红太狼看见了钻戒爱不释手,又怕美羊羊知道了会找回去。灰太狼说:“老婆,不要怕,用我的新锁锁起来。她就是知道了也拿不回去。”

美羊羊发现钻戒没有了,急得哭了起来,“呜呜呜,那可是我最喜欢的钻戒啊!”喜洋洋知道了说:“哼,肯定是灰太狼干的!”他们找到灰太狼问:“灰太狼,是不是你偷了美羊羊的钻戒啊?”灰太狼说:“是我拿的又怎么样啊?我用我的新锁锁着呢,你们是开不了的!”说着,灰太狼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喜洋洋可不服气,他试着开了开,突然,锁的上面出现了一条数学题:在一次环保知识抢答比赛中,有3分、5分、8分题3种,王晓燕同学在一分钟内得了29分,她最少答对___题,最多答对___题?喜洋洋眼珠一转,说:“这种题还想难倒我?”他立刻输出答案,最多9条,最少4条。锁马上就打开了,美羊羊一看,自己心爱的钻戒就放在里面,他们拿起钻戒飞快地跑回羊村去了。

灰太狼这下可傻眼了,没想到喜洋洋这么厉害啊,想起老婆的平底锅,灰太狼顿时觉得眼前一片黑暗。

真 假 水 晶 珠

泰兴市襟江小学北校 四(7)班

高子涵

指导老师:季明

有个国王过生日时,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9颗水晶珠。国王很喜欢这些水晶珠。一天,国王把水晶珠拿出来让自己的大臣一起欣赏把玩。过了一会儿,一个大臣对国王说:“陛下,我觉得您这9颗水晶珠里有一颗是假的。”国王一听很生气,质问道:“你既然说我这些水晶珠有一颗是假的,那你能告诉我哪颗是假的吗?如果信口胡言,我可要问你的罪!”大臣微笑着说:“是的,陛下,只要您肯给我一个天平,我保证给您找出来!”

国王命令手下拿来一个天平。不一会儿大臣就选出了一颗珠子,肯定地说:“这颗是假的!”国王命人叫来珠宝师一验,果然,这是一颗鱼目混珠的玻璃珠。国王不禁大为讶异:“你怎么知道的?”

大臣拿来天平,当场演示起来。他把9颗珠子分成3份,每份3颗。他先抓起其中的两份放到天平的两端,一边轻一边重,大臣解释道:“大家都知道,玻璃珠一定比水晶珠要轻。那玻璃珠肯定在轻的这一份里。如果天平是平衡的,那玻璃珠肯定在剩下的那一份里。首先我们通过这一步就能确定玻璃珠在哪一份珠子里。”

说着他从轻的那份里拿了两颗珠子放到天平的两端,天平是平衡的,大臣微笑着说:“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哪颗珠子是玻璃珠了吧?”说着把剩下的珠子跟天平上的一颗珠子调换了一下,天平立即变得一边轻一边重,在那里晃晃悠悠。

国王和众大臣不由得连连点头赞叹:“这个主意真妙!”同学们,你们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找出假的水晶珠吗?

开 锁

星期天妈妈带我出去散步,当我们经过一家卖锁公司的时候,听到里面有嘈杂声,我就想进去

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位阿姨一不小心把四把锁和钥匙搞错了.分不清哪一把钥匙配哪一把锁了.我看到那位阿姨很着急,我就对妈妈说:’妈妈,等一下,我想看看,好吗?”我走到阿姨面前说:’阿姨,你遇到困难了吗?我能帮你吗?”阿姨说:’这四把钥匙不知道该配哪一把锁了,小朋友你帮我吗?”我说了声:’我试试吧|”我拿着四把钥匙仔细想了想,拍拍脑袋瓜儿说:’’我知道了.”我拿起一把钥匙就挨个儿的放进那钥匙孔里,当我放进了第三个锁孔时,果然打开了,就剩下三个了.我又拿起一把钥匙挨个放进锁孔里,放入第二个时又打开了,终于就剩两个了,我还是按照刚才的方法,一会儿,我就不费吹灰之力把所有的锁和钥匙都配好了.我成功了,特别的开心.

然后我高兴地对阿姨说:’’阿姨,配好了.”阿姨认真地看了一下,然后就边夸我是个小聪明,边道谢.我说:’’不用谢,帮助别人是我应该做的.”就连妈妈也夸我聪明.最后,我向阿姨说了声再见,就和妈妈高高兴兴地继续去散步了.在路上,妈妈突然问我:”你说说看,你一共要试多少次才能配好所有的钥匙呢?”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对妈妈说:”算式就是3+2+1=6(次),我总共用了6次才配好的.”妈妈说:”你真聪明啊!”

我和妈妈散完步就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三(六)班

孙辰

混淆的钥匙如何回家

尹力

上海世博会期间,参观的人人山人海,管理员每天都忙到凌晨才能休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美国馆、日本馆、韩国馆、中国馆的钥匙弄混淆了,游客们迟迟不能进馆参观,大伙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候来了一位数学专家,决定考考他们:四把钥匙能开四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能开哪把锁,最多要试几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工作人员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这时候来了一个小伙子,知道了情况之后,对焦急万分的工作人员说:“我有办法!我们把和锁都编上序号,分别是

1、

2、

3、4号钥匙和A、B、C、D号锁,如果

1、

2、3号的钥匙都没配上A号锁,那肯定是A号锁和4号钥匙相配,把4号钥匙去开A号锁。再把去开B、C、D号锁,最多只要试两次就能找到与1号钥匙配对的锁;现在还剩下两把钥匙和两把锁,只要试一次就使它们配对。回过头来,第一把锁试了三次,第二把锁试了两次,第三锁试了一次,第四锁直接配对,一共用了3+2+1=6次就使它们完全配对了。难道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吗?”

工作人员按照小伙子的办法很快就打开了四个馆的大门,游客们一涌而进,而那个数学家正抚摸着小伙子的头,说:“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工作人员通过此事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多难的事,只要勤于动脑就一定能找到最快、最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妙法开锁

泰兴市襟江小学三(6)班

刘禹含

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小羊、小猪和小兔一起上街玩,他们路过一个卖锁的摊位,看见卖锁的马阿姨满头大汗,很着急的样子。小羊走过去问道:“马阿姨,您怎么了?要我们帮忙吗?”马阿姨说:“刚才有好几个客人来看锁,一不小心把4把锁和4把钥匙混在一起,现在也分不清哪把钥匙开哪把锁,真是急死人!”刚说完,又来几个买锁的客人,马阿姨赶紧去招呼客人,留下小羊、小猪和小兔。

小猪想了一下说:“看来是有点麻烦,4×4=16次。”小羊摇摇头说:“不对,我觉得最多试10次,第1回拿1把钥匙试4次,肯定会有一个是对的;剩下3把锁再试3次又会有一个是对的;以此类推,4+3+2+1=10次。所以我觉得应该是10次”。小兔听了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最多只需要6次”。小羊和小猪很惊讶地看着小兔齐声说:“不可能吧!6次就能全部试出来?”小兔自信地边说边拿起一把钥匙:“你们看,第一回我只要试三次,如果前面三个都打不开,最后一个不试也是对的;第二回试两次又会有一个是对的;第三回还剩两把锁,不管能不能打开都只需试一次就能分清哪把钥匙配哪把锁,所以3+2+1=6次。”小羊和小猪边听边点头。果然,小兔只用了5次就把锁全都打开了。他们刚忙完,马阿姨就过来了。一看,开心地竖起大拇指;“你们真聪明,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小羊、小猪和小兔听了以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们告别了马阿姨,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三年级(6)班数学小童话

谁最聪明

墙角里一群蜗牛快乐地生活着。一天,蜗牛妈妈接到住在墙的另一面乌龟的作客邀请。妈妈很长时间没出门了,她很想去,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孩子们,让他们帮着算算,去乌龟家有一面10米高的墙,每天她白天爬3米,晚上睡觉又会掉下来2米,什么时候才能到乌龟家呢?蜗牛飞飞说:“这还不简单,10天能到呗,每天爬3米,掉下来2米,不就是每天爬1米吗?10米高的墙正好10天。”它的话刚完,蜗牛贝贝接过话题,“你真不动脑子,要10天吗?”蜗牛们开始讨论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飞飞争得面红耳赤,就是坚持说要10天。蜗牛贝贝说:我来讲给你们听:第一天爬到3米,晚上掉到1米

第二天爬到4米,晚上掉到2米 第三天爬到5米,晚上掉到3米 第四天爬到6米,晚上掉到4米 第五天爬到7米,晚上掉到5米 第六天爬到8米,晚上掉到6米 第七天爬到9米,晚上掉到7米

到了第八天,白天爬3米就已经到墙顶了,妈妈再把整个身子蜷起来,然后象滚雪球一样从墙顶一直滚到乌龟家。妈妈听了贝贝的讲解,高兴极了,夸贝贝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泰兴市襟江小学三(6)班王佳锐

指导老师季明

镜中的奥秘

泰兴市襟江小学三

(七)班

胥子娴

指导老师

季明

星期天下午,我在家学着用小闹钟拨时间。

当闹钟的时间显示3时,我一转身以外地发现从闹钟对面的玻璃镜的时间不是3时,我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才确定镜中的闹钟显示的是9时的位置。我很奇怪,心里想:这“魔镜”里是否隐藏着什么奥秘?我决定再试试别的时间,会看到什么情况。于是又把时间拨到1时,发现镜子里的闹钟指向11时;再把时间拨到了3时30分,镜子里的闹钟显示8时30分;拨到5时45分,镜子里的闹钟显示6时15分……我就这样反复试验,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实际时间和镜子里的时间相加都是12时。

如果大家有兴趣地有可以去试试。除了12时之外,其余实际时间和在镜子中看见的时间相加也都是12时。利用这一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辨认镜子里的时间,也可以利用镜子里的时间推算出实际时间。

难怪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你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一定会有很多意外发现!

小猪喝啤酒

秋天的一个下午,天朗气清,小猪贝贝兴高采烈地到狐狸超市买啤酒喝。他刚来到超市门口就看见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好消息,大优惠,凡是在本超市购买啤酒,用3个空啤酒瓶可以免费换一瓶。小猪贝贝高兴得手舞足蹈,“哈哈,竟有这样的好事?今天,俺可以喝个痛快啦!”他大喊:“喂,狐狸老弟,快给俺来12瓶啤酒。”狐狸一听,眼珠骨碌一转,赔着笑脸说:“欢迎,欢迎,好,这就来。”说完,转身捧来16瓶啤酒,对小猪说:“您的12瓶,另外3个空瓶换一瓶,12除以3等于4,再加您4瓶,共16瓶,怎么样?今天你很幸运吧!请慢用。”小猪咕噜咕噜,一会儿就把16瓶全喝光了。他摸着圆圆的大肚皮,哼着小曲儿,心满意足地往家走,半路上,遇到了小象皮皮,就把今天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小猪说:“我用12瓶的钱喝了16瓶,很合算吧!”小象一听,连呼上当。“应该喝18瓶才对呀?”小猪摸摸脑袋,疑惑不解地问:“这到底怎么回事呀?”小象说:“你第一次买了12瓶,第二次12个空瓶换4瓶,共16瓶。那么你第二次喝的4瓶不又可以换1瓶吗?16+1=17(瓶),第三次你手中有1瓶,加上4瓶中喝完的3个空瓶换的1瓶,应该有2瓶,这时,你应该向狐狸先借一瓶,把3瓶喝完后空瓶抵算借的1瓶,17+1=18(瓶)”小猪一拍脑袋,恍然大悟,“走,咱们找狐狸算账去。”说完,他们就急急忙忙朝狐狸超市走去。

泰兴市襟江小学三(6)班

张慕鸿

指导老师:季明

“米”和“厘米”的争吵

“我比你的本领大。”

“我比你的用处多。”

谁在吵架?我顺声音走过去,原来米和厘米正在你一言我一句地争着什么,活像两只好斗的大公鸡。 厘米不服气地说:“一块橡皮长4( ),如果是米,同学们好用吗?”

米瞪着眼睛说:“床长2( ),如果是厘米的话,那么每天怎么睡觉吗?要他还有什么用!”

厘米提高嗓门说:“你真讨厌,想把人害死吗?小朋友的身高126( ),如果是米还不吓死人呢?”

米涨红了脸,大声说:“哼!教室讲台搞1( ),如果填你那个厘米,老师还要趴在地上给我们讲课呢?”

“不管怎么说,我比你用处多!”

“我比你用处多!”••••••

他们越吵越凶,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我赶忙去阻拦,对他们说:“你们别吵了,在生活中,你们少了谁都不行。一般来说,长的东西用米作单位,稍微短的东西用厘米作单位,再说1米还等于100厘米呢。你们关系这么密切还吵什么架呢!你们应该和好才对。”米和厘米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他们都向对方道了歉。

从此,再也没有听说过他们吵架了。

种 树

襟江小学北校三(5)班

刘孔明

“五一”劳动节,大家都想做点有意义的事,瞧,老虎一家全副武装,出发了! 阵阵清风吹过,他们扛着铁锹,提着锄头,背着树苗来到了森林广场种树.哇!种树的人真多啊!有猴子一家,有兔子两口子,有猫博士等.他们有的种桂花树,有的种枇杷树,还有的种枫树,真热闹呀!

老虎一家赶紧开工!他们分工明确:虎爸爸挖坑,虎妈妈浇水,小虎填土.不一会儿,虎爸爸一口气挖了十个洞,大家把树苗一一放进,小虎立即填上土,虎妈妈的工作也随即跟上.三人看着在风中摇曳的树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突然,爸爸说:“小虎,每棵树之间相距5米,我们种了10棵树,这条种树的路有多长?”大家纷纷出主意,小猴说:“用尺量!”小兔嚷着说:“我们一起量!”只见小虎双手托着两腮,双眼盯着小树苗,一声不吭。“哦,先用10减1得9,再用9乘5等于45,共45米!”众人被小虎唬住了,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一个劲儿夸小虎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推荐第7篇: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牛排中的“数学”

三(3)范宇

星期六,妈妈带我,弟弟还有奶奶一起到豪客来去吃牛排,我们很开心。进去后,看见有很多人,找了一个靠墙的位置坐了下来。很快妈妈就点好了菜,妈妈提议说“:大宝你算算看这些总共多少钱?”我说:“没问题”。拿过单子一看:两份凯撒大帝牛排62元,一份苹果木肋眼牛排58元,还点了一份有范儿甜品15元,地中海风情鳕鱼条17元。我拿起笔在菜单上写下了算式:62×2+58+15+17,然后在边上写上了竖式62×2=124,124+58=182,182+15=197,197+17=214元。我大声说:“是214元!”,妈妈满意的笑了,她说:“国庆节来吃的时候,拿到了一些优惠券,满一百抵用50元。”我想了一下:可以用两张优惠券,50×2=100元,高兴地对妈妈说:“可以优惠100元。”妈妈又问我:“那我等会付多少钱啊?”我回答:“简单!用减法就可以了,214-100=114元!”妈妈笑了笑说:“答对了!奖励你一下 ,点一个甜品吧。”我翻着菜单,突然发现一个很漂亮的旋转木马图片,有五种不同的甜品,就点了这个甜品。这时奶奶说:“那你算算现在总共多少啊?”我开心地说:“旋转木马26元,加上刚刚算出来的114元,26+114=140元。”

不一会服务员叔叔端着牛排上来了。掀开盖子的时候,牛排仿佛在‘哧哧哧’地唱着歌。哇!真是太诱人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刀叉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今天发现数学在生活很实用,接下来我一定会更认真的学习数学!

推荐第8篇: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

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

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

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

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

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

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

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二

江苏

周晓虹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

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

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③ 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

新课。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

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

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拓展活动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三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 课题组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

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

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

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

”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

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推荐第9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论文

导语: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论文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论文

摘要:创意法就是创设新意,创意法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与传统教学不同之法。本文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兴趣教学法、求异思维教学法、朗读感悟教学法、课堂中开展课外活动法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创意法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种新意,打破常规、敢于求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法。小学三年级学生是刚摆脱小学

一、二年级那种处处依靠老师、唯师是从,走向独立的阶段,根据这个特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敢于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意教学法。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四种小学三年级语文创意教学法。

一、创设学生兴趣学习教学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谈什么自主学习、创新能力都是一句空。笔者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如教学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童年的泥巴》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玩捏泥人、做泥哨的例子来创设兴趣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启学生学习语文课文之门。

二、创设学生求异思维教学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军神》这一课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不同,对军神这个词语的理解就不同。有的对军神理解为一军的神仙,有的是理解为军队的神仙,有的理解为部队的神仙。我就有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见解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进入准确的理解:军——不但是指一军、军队、部队,在本课中讲的是刘伯承同志,结合课文来理解,那么军是指军人;神——不但是指神仙,课文中是讲刘伯承同志在手术台上的一种坚强意志,结合课文来理解为坚强的意志。综合起来“军神”是指军人坚强意志。

三、创设朗读感悟教学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桂林出水》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和第三自然段中的‘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悟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美丽景色。这样引导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进一步升华认识。

四、创设课堂中开展课外活动教学法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①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通过这些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为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

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花果山》一课时,我让学生阅读《西游记》了解花果山的一些情况,为深入理解课文《花果山》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又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赛龙舟》一课时,让学生进行了一次龙舟比赛,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求异中思维,在阅读中感悟,在课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推荐第10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中原小学

章红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 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 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 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花钟》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2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写得很好,很有针对性。文章 在后面。自己的感想: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语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门学科,记得自己上学时铺天盖地的都是语文压抑了人性,对语文教学的批判。现在的新课改让我看到了欣喜的动向,可是,真的很怕矫枉过正,一味的不负责任的“创新”“活动”让语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头脑中的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始终相信,语文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大量自主的默读、静思培养的是语文的素养,没有足够的阅读做基础,过多的“对话”是无法达到感悟和体验的。

《矛和盾的集合》评课稿

任课教师:章红

三(1)班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也着力突显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诠释,尤其在语用方面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首先。在课前交流中,引入了《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未成曲调先有情,成语故事与课文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安排独具匠心,这样的课前谈话有实效,值得提倡。

其次,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准确,重点突出。本课在字词句的教学上,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比如矛、盾的教学,通过图片了解字义,再从字形分析到汉字的书写。再如集合的教学、通过直观贴图达成对履带一词的理解、通过动作演示理解左抵右挡、招架的理解等等,能够始终做到关注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完成学段目标的意识强烈。

再次,能够根据文本特点选择语用练习的落脚点。文章第2至4自然段重点介绍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段话有着严密的逻辑顺序,课堂的研读推进紧紧抓住这一特点。首先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遇到困难——怎么思考——怎么解决,

接着通过演示、朗读、复述等方式整理这一逻辑关系,然后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类似发明的发展过程。这一语用训练主要集中在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层次、有实效,也凸显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本节课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可见教者的用心。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章红

三(1)班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本堂课我在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图片展示),同时进行了读写。在初读后把课文归纳成一句话,以“矛盾,坦克之间的关系”为题进入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第五段,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大显神威”读出坦克的威力。接着紧紧围绕“发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学习1—4自然段。通过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一:阅读为本,文本中感悟语言: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这不是又回归到文本中去了吗?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二:落实单元目标,层层深入的思考中探究发明的过程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这样学生才能在这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蹈。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在比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课题时,学生对于“集合”理解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统一。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了解了发明过程之后。学生对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优点的集合、长处的合二为一。课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究让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结合提炼出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任课教师:章红

三(1)班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④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课后反思:本文学习中理清思路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能自己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互相讲道理,是一大进步。本文的写作方法详细进行了讲述,学生能举例说明,模仿课文的写法口述如何用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对今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任课教师:章红

三(1)班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读写14个生字以及 “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矛和盾,激发学生兴趣,谈话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通过布置学生先预防,自学生字词,课堂上以检查的形式进行学习,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

(三)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1、提出问题,学生读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出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内容: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了解坦克的实际应用,体会它的“大显神威”。

(五)感悟道理

1、细读品味,从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中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交流:说说你对“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理解。

3、举身边的例子加以说明。

(六)了解课文表达方法

深入读文,引导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坦克(大显神威)

:自卫

这堂课的教学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了文本的关键语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概括能力,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初读课文时提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没有及时解决就进入了生字词的学习,后来才去解决这一问题。又如在生字词的教学中,通过检查预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没有照顾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该适当通过领读等方法引导学困生学习

第11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

有位老师买了一本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他兴致勃勃地按“实录”上了同一节课,结果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课后,该老师感慨地道:没想到套用特级教师的教案效果也不佳。这位老师的问题出在哪?结合这个案例谈谈你对如何借鉴别人案例的看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借鉴别人案例是教师开阔自己视野,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一种手段,只有恰当运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鉴别人的案例,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杜绝生搬硬套。

借鉴不能生搬硬套,很多时候因为教师自身素质,学生学情,教学环境等情况的不同,那些优秀的教案、案例在我们自己用来蹩手蹩脚,教师会因为为了完成教案而教学,课堂因此失去活力。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自身实际出发,恰当借鉴使用优秀的案例,比如一些精妙的教学环节设计,融入自己的教学中,肯定会成为一堂课的亮点。

2、提升自身素质

借用金庸老师《倚天屠龙记》中的几句“正如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去挥舞百斤重的大铁锤,锤法越是精微奥妙,越会将他自己打得头破血流,脑浆迸裂,但若舞锤是个大力士,那便得其所哉了。以往练这心法之人,只因内力有限,勉强修习,变成心有余力不足。”

教学也是如此,优秀案例的形成往往和做课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相辅相成,我们自身修养不够,自然无法驾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素质,不在于使用谁的教案。

3、教师要有自己的风格

每个成功的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打下自己的烙印。是“谁在讲课”而不是“讲谁的课”。我们可以学习优秀案例,但是要讲出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发挥自身优势,课堂有鲜明的个性。我自己这样想:“听课老师坐在后面,是不是愿意听你的课,你的语言,你的课堂能不能吸引在场所有人。我们见过,前边老师在讲课。后边听课老师在交谈,有时一脸茫然,原因在你的课堂不吸引人,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是因为你的课堂没有个性,教师没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听课也是如此,

讲课老师的首要素质就应该在于他的与众不同,否则,再好的课堂也只是一堂课,没有教师的烙印。优秀案例可以借鉴,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较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它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我自己看来,教学风格是一个人教学气质的体现,或文雅,或诙谐,或灵动,或沉稳,鲜明的教学风格是教师的名片。教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要形成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不想谈深奥的理论,因为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想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课堂喜欢什么样的声音

我没有问过学生,因此我不知道学生到底会想什么,能说出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学生爱上你的课,他一定表现得很兴奋,也许是因为课程,也许是因为教师。因为教师的话,教师身上就有吸引学生教学特色。课堂上也用不着教师维持纪律了。学生喜欢你的声音。

听俞大明老师的两节课我也深有体会,以前听课,总是听到前面教师在不停的引导,循循善诱,

学生配合你来我往,倒也丝丝入扣,但是就是不愿意听,听课现场也不尽人意,批改作业的,小声谈话的,闭目养神的等等等等,凡此种种,不全是听课教师的错,因为真的不能吸人眼球。俞老师的课堂,却是笑声阵阵,掌声阵阵,听课教师,学生全然融入其中。原因不言而喻,课堂很精彩。仔细分析,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语言幽默,极具文学色彩;教学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不设置问题,设置的是参与平台,只要你动手,就有话可说;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成人的角度指导分析。如果你拿着同样的教案,你会讲出同样的效果吗?我们也许都尝试用优秀的教案讲课,结果却是漏洞百出,被别人批的体无完肤,是教案不好吗?不是,是自己。

我这样想:

1、要有丰厚的文学底蕴。

教师在课堂上,每个动作都应该是文学,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文学,简单言之,你得是个文化人。

2、要做你自己,有特点的自己。

你要知道在课堂上学生会喜欢你的什么,把它作为课堂的点睛之笔,或者是调节学生情绪的调味剂。问问自己,你拿什么吸引学生。

3、别让学生猜谜,让学生参与。

猜谜的课堂太多了,教师问,学生猜,猜对了教师高兴,猜不对接着猜,没意思。

我们的教师不是没有教学风格,而是没有吸引别人的课堂风格,做自己就要做有特色的自己。

第12篇:三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

最少买几瓶

星期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公园玩。不一会儿,我们就玩的满头大汗、口干舌燥。于是我们到小卖部去买饮料。

小卖部门口贴着一张告示: “‘迎元旦’优惠大酬宾活动: 饮料3元一瓶,喝完后回收空瓶,每三只空瓶可再换一瓶饮料。”

看了告示,爷爷笑着问我和妹妹:“如果我们每人喝一瓶,至少需要买几瓶?” 妹妹赶忙抢着说:“我们有6个人,至少需要买6瓶。”

爷爷高兴地说:“妹妹反应真快!姐姐有什么需要补充吗?”

看着爷爷狡黠的眼神,我忽然想起了什么。

“不对,我们可能只需要买5瓶?因为喝了5瓶,就可以用其中的3个空瓶换1瓶给第六个人喝了。”

“真好!这样我们可以省下一瓶的钱呢。那这一瓶喝完我们就又有3个空瓶了,还可以再换1瓶,这样就可以喝到第7瓶了。„„好像多了,可不可以正好喝6瓶呢?”听了爷爷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既然到最后还多了1瓶,那我们可不可以只买4瓶呢?”„„

后来,我和妹妹一起拿着钱先买了4瓶,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每人喝了一瓶,然后用其中的3个空瓶换了1瓶让妹妹喝了,接着我跟一个有空瓶的叔叔借了一个空瓶,用剩下的一共3个空瓶又换了1瓶给自己喝了。最后把剩下的空瓶还给了那位叔叔。

叔叔看着我用4瓶的钱喝了6瓶饮料,直说:“这个小姑娘真聪明!”

第13篇:三年级科学小论文400字

写作科学小论文,要自己选题,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三年级科学小论文400字,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1:三年级科学小论文400字

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婆婆说:“婆婆,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婆婆”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婆婆’两个字来。”婆婆,摇了摇头,显然是不信。

打火机,烤了一会儿,可是烤得有点儿久,把纸不小心给烧了,婆婆笑了笑,我有点急了说:“别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张白纸在写了那两个字,然后晾干,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会儿,字便显现了出来,我得意地笑着,婆婆赶快从我手中夺去纸翻来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们,你们明白吗,不明白,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因为用糖水在纸上写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图案,就会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呢?

科学神奇吧!

篇2:三年级科学小论文400字

夏日炎炎,作为吃货的我,美美地吃上一根冰棍解解暑,沁人心脾的滋味在风中飘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冰棍自然成了我夏天解暑的最好伴侣。不过,有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每次一撕开包装纸,冰棍就会冒出像雾一样的白气,这是为什么呢?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大家都不陌生吧?那是水蒸气液化的小水珠。冰棍冒出的也是吗?我不禁有些怀疑:水沸腾时蒸发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才形成了“白气”的雾气状。冰棍里也有水,二者应该有些联系,但冰棍的温度比开水低多了,白气总不会是沸腾产生的吧?

冬天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和它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是不是冰棍里有某种特殊物质?我马上动手,用模具做了一些冰块。一从冰箱里取出,它们就冒起了白气。为了防止偶然,我做了好几次,都是这样。我的冰块是用水做的。肯定不是这样!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上网查起了资料。空气中,有水蒸气吧?嗯嗯,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开水冒的白气就是这么形成的!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棍,就会受冷,液化,形成“白气”的样子。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

我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

篇3:三年级科学小论文400字

11月19日,晴,今天我们来到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科学小制作——电动小车。

首先,我们来到了211教室,同学们有序的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只见一位年迈的老爷爷拿着水杯走了进来,随后他站在讲台前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姓钱,金钱的钱,是一位很有钱的老师。所以大家可以叫我钱老师!”听完老师的介绍,同学们紧张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我们突然发现老师是多么的幽默。

接着老师把材料发给我们,为我们讲解了小零件的用途,我们才动起手来,我先把每一个材料倒出来,将它们放在“地和”里。首先我把轮胎外皮按在轮毂上,随后我把塑胶介子和铜套套在一起,再套到轮胎的小孔里,用一个小铁棍固定在车上,另一个也是这样做。接着该按马达了,现将导电片按好,然后按好马达,插上齿轮,就可以按在车上了。然后是最难的一步——按开关。别看开关只需三个零件,但很容易做错。电导片扣在一个带有一个小圆帽的东西上,再将一个用来固定的东西固定好,按上电池,大概的外形就做好了。最后按上外壳和尾翼,启动电源就做好了。看着这奔跑的赛车,我不由赞叹它实在是太帅了。

今天玩得真高兴,这次小实验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篇4:三年级科学小论文400字

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篇5:三年级科学小论文400字

上个星期,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指南针。

我把指南针转来转去,不明白为什么,它的指针总是指着南面。晚上,爸爸回来,他看见我在摆弄指南针,就问:“遇到什么问题啦?”我说:“爸爸,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着南面呢?”爸爸说:“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我们祖先知道磁石能够吸铁,并且制成了可以自由移动的指南针。为什么指南针可以指出方向呢?原来,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磁体,它和磁铁一样,也有两个极,一个叫地磁北极,一个叫地磁南极。因为指南针是一个磁体,并且可以移动,而磁铁是同性相排,异性相吸,所以地球上的指南针就总是一头朝着地磁北极,一头朝着地磁南极。”“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太有趣了!”我说。

爸爸还告诉我,指南针还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针称为罗盘。我问爸爸:“那么,这个指南针怎么用呢?”爸爸说:“把它放平,之后指针会受到地磁影响而旋转,等它停下来的时候,其中一头指的是南方,另外一头指的是北方。指南针主要是在方向不明的时候,用来分辨方向的,但某些地磁不稳定的地方是不能使用指南针的,比如沙漠中和某些峡谷中。”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天上飞行,都需要指南针指明方向;我们到郊外旅行时,指南针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指南针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第14篇:三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

最少买几瓶

星期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到公园玩。不一会儿,我们就玩的满头大汗、口干舌燥。于是我们到小卖部去买饮料。

小卖部门口贴着一张告示: “‘迎元旦’优惠大酬宾活动: 饮料3元一瓶,喝完后回收空瓶,每三只空瓶可再换一瓶饮料。”

看了告示,爷爷笑着问我和妹妹:“如果我们每人喝一瓶,至少需要买几瓶?”

妹妹赶忙抢着说:“我们有6个人,至少需要买6瓶。” 爷爷高兴地说:“妹妹反应真快!姐姐有什么需要补充吗?” 看着爷爷狡黠的眼神,我忽然想起了什么。

“不对,我们可能只需要买5瓶?因为喝了5瓶,就可以用其中的3个空瓶换1瓶给第六个人喝了。”

“真好!这样我们可以省下一瓶的钱呢。那这一瓶喝完我们就又有3个空瓶了,还可以再换1瓶,这样就可以喝到第7瓶了。„„好像多了,可不可以正好喝6瓶呢?”听了爷爷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既然到最后还多了1瓶,那我们可不可以只买4瓶呢?”„„ 后来,我和妹妹一起拿着钱先买了4瓶,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每人喝了一瓶,然后用其中的3个空瓶换了1瓶让妹妹喝了,接着我跟一个有空瓶的叔叔借了一个空瓶,用剩下的一共3个空瓶又换了1瓶给自己喝了。最后把剩下的空瓶还给了那位叔叔。

叔叔看着我用4瓶的钱喝了6瓶饮料,直说:“这个小姑娘真聪明!” 每天早上,我都和妈妈去河边跑步.河边种着一排柳树,我们约定从第1棵树跑到第60棵树就往回跑.一天回来后,妈妈说:“欣彤,我们天天跑步,你知道我们每天跑多少米吗?我告诉你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还不容易?一算不就知道了吗?”我爽快地回答道.我拿出纸和笔,三下五除二就算好了:

去时走:5×60=300(米),

来回走:300×2=600(米)

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孩子,你做题目速度很快,这是好的,但是,要正确地理解题意才对呀!”我疑惑了,难道理解得不对吗?我又仔细看了看题目,还是没明白自己错在哪儿.妈妈说:“来,我画图给你看.”于是妈妈耐心地边画图边讲给我听.如下:

棵数 相距

Y—Y 2棵树 1个5米

Y—Y—Y 3棵树 2个5米

Y—Y—Y—Y 4棵树 3个5米

Y—Y—Y—Y—Y 5棵树 4个5米

„„ „„ „„

Y—Y—Y—Y—Y „„ Y 60棵树 ( )个5米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树中间间隔的段数比树的棵树少1.60棵树中间相距不是60个5米,而是59个5米..于是,我把刚才的解法改为:

段数:60-1=59

去时走:5×59=295(米)

来回走:2×295=590(米) .

妈妈看了直点头,还夸我头脑灵活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解决有些问题不可以草率,应该先试着找一找规律再解答.

人民币中的数学问题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今天,我在做数学家庭作业时遇到一道难题:甲乙丙三个班一共有161人,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乙班有多少人?刚一看就傻眼了,题目中只告诉了我三个班的总人数和三个班人数的关系,用三个班的总人数除以三个班除不了,我越想越糊涂了,于是我只好向妈妈发出了求救信号:“妈妈快来,我遇到难题了。”妈妈听到了我的喊声,忙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走了过来。

妈妈将题目读了一遍想了会儿问我:“你能不能根据题目给的条件画出线段图?”被妈妈这一问,我突然想起了之前老师教的:在题目所给的条件里,有关系就可以画线段图。这道题目的关系是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这句话中没变的是乙班,那先画乙班的线段图,再根据这句话画出甲班和丙班的线段图。如下:

根据这个图我发现:假设甲班比乙班多的2人给丙班,这样甲班和乙班人数就同样多,此时丙班的人数就比乙班的少4人:6-2=4(人)。这时只要丙班再加4人,就和乙班的一样多,同时总人数也多了4人:161+4=165(人)。这样就可以平均分了:165÷3=55(人)。这时乙班的人数就算出来了,是55人。同时甲班和乙班的人数也就可以算出了:甲班:55+2=57(人)

丙班:55-6=49(人)。最后我又验算了一下,将三个班的人数加起来:57+55+49=161(人)正好是161人。

在妈妈的指引下,我终于用我所学的知识破解了这道难题。这件事让我明白: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千万不能慌张,一定要冷静地思考,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想一遍,再根据题意从中找出适合解题的方法,再多难的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今天,妈妈要去买灯泡。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

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

5/1=5

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

还可以这样算:

5/1=5

200/5=40(小时)30小时

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再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算?”

我又想了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可以用我这学期才学的?百分数?来 算。也可以这样算:

5/200*100=0.025*100=2.5

1/30*100≈0.033*100=3.3

3.3>2.5

或者这样算:

200/5*100=40*100=4000

30/1*100=30*100=3000

4000>3000

因此,也是节能灯泡便宜。。”

我和妈妈买了比较划算的节能灯泡回去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第15篇:语文教学小论文

语文教学应向生活延伸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04中本(2)班邝青梅2004014227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摆脱各种束缚,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何变为语文学习的资源?本文从课外阅读、语言交际、各学科、影视、网络以及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从课外阅读中学习语文。在新课标环境下学生不能再单一,死板地围绕教材转,应该把阅读的视野拓展,广泛地吸取语文养料,提高文学素养。中学生就其平面生活而言,显然是狭窄有限的,通过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籍,报纸,可以让他们了解生活,积累生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用语阅读。如早读时候读课文,茶余饭后浏览报纸和杂志,假期阅读长篇名著。在阅读中,学生接触古今中外丰富的生活,生活中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他们的思维里,自然,学生会有无数的自我创造和感悟。古代诗词、《三国演义》、《红楼梦》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了解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让学生领悟到生活需要坚忍不拔、勇敢奋进的精神„„名著如此,短小优美的散文,充满情趣的杂文同样能揭示生活的画卷,更不必说时代感强烈的报刊杂志了。重视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从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在生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与人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校园里一些洋溢师生亲情和同学情谊的话语,都鼓励学生记下来,揣摩品味,以增加自己的语言美感,以便在不同场合正确,文明得体地与人进行交流,在写作的时候减少语句的错乱。

从各学科中学习语文。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科与其它科目是不相关的,对他们学习其它学科没有什么帮助。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科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学好其他学科,一样也可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时,这些学科教材措辞的严谨,内容的条理,逻辑性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从影视和网络中学习语文。现正是影视业和网络发达的时代,教师应该好好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从影视和网络中学习语文。影视是学生非常喜爱和经常接触的。从电视新闻、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吸取,

1它们的语言风格、背景材料、剧情结构都可以成为学习语文的好素材。例如要求学生在观看有益的影视后写观后感,学会用优美或者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这几年,网络业发展得很快速,中学生大部分都接触电脑了。网络里有很丰富的,很优秀的资源,教师与家长应当共同引导和监督学生阅读健康网站,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需要学生从网络中查找下载资料,再将这些资料编辑整理,并在班上交流。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极好的机会,利用好了,学好语文不是一件难事。

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许多地方是要用到语文的。一个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一个国家的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如何正确地发挥语文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语、公司匾额、产品说明书、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然后加以筛选、整理成易错字,优美词句等等门类的小册子,让大家都感受到语文的大用处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无限乐趣,自然也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了。

语文有着最优越的存在环境,那就是生活。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发现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通。把社会生活引入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天地,语文教学便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第16篇:学生语文小论文

小学生语文小论文

提示语的位置与冒号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节课的对话比较多,让我们找一找,并且看看标点符号是如何运用的。

我和同桌把所有的对话都找了出来,仔细比较以后,发现有下列几种不同情况的句子:

冬冬问:“奶奶,哪只铃儿你最喜欢?”

“不是。”奶奶说,“再猜猜看。”

“是不是你当老师时用的那只手摇铃儿?”

我们让老师看了看这几种情况的句子,老师问我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告诉老师,这些话有的先写是谁说的,有的是中间才告诉我们是谁说的,有的没有写是谁说的,但我们也知道是谁说的。老师又告诉我们这些谁说的就是提示语,老师又让我们再看标点符号,我们仔细看了看,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同:提示语在说的话前面的,提示语后用冒号;提示语在说的话中间的,提示语后用逗号;没有提示语的,只用在说的话上加双引号就可以。我们把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夸我们细心。

既然提示语可以在说的话的前面或中间,那提示语可不可以在说的话的后面呢?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老师,老师说当然可以,老师又让我想一想提示语后应该用什么符号,我思考了一会儿,告诉老师应该用句号,老师点了点头,老师告诉我,以后我们会遇到更多这样的句子,要我们认真学习。

真没想到,不但我们的语言博大精深,就连小小的标点符号也有那么大的学问,看来,以后对语文的学习一定要全方位的,不能仅限于会认字和写字了!

第17篇:三年级语文小露珠2

的二次备课

一、引发话题

1、小朋友,今天呀,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朋友,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 这位朋友的名字?

2、你们见过小露珠吗?仔细地观察过吗?那咱们就走进大自然,细细地瞧瞧小露珠,一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小露珠图片)想说点什么吗?

3、导入课题:这么美、这么可爱的小露珠,想不想去大自然中找找它?那就让我们走进夜幕,去寻找小露珠的踪迹吧!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 这课的课文比较长,小朋友先读课后的生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降临 黄豆粒 珍珠 披着 植物 一股 热气 吹奏 草秆 俊俏 袭来 水蒸气 笑盈盈 蟋蟀 光彩熠熠 钻石

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在读文章之前就认识的?是怎么认识的? 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或者感觉比较难读准的生字读几遍,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

(3) 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4) 钻有两种读音,分别可以组什么词语?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词语(略)

(2)

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

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指导书写

指读,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怎样写才漂亮?

二、新授

(一)第一自然段

1、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小露珠》。

2、夜幕降临了,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小露珠吧,请大家轻声读一读第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

3、是啊,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露珠悄悄出现了,它爬呀,滚呀,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小露珠一点一点地变大,多不容易呀,一起把它读出来,好吗?

(从朗读中感悟到小露珠由小变大的艰难 小露珠的可爱)

(二)创设情境,运用实践

天亮了,早起的小动物都亲热地来和小露珠打招呼。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读一读课文2—5节,看看是哪些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1、小露珠是那样可爱,小动物们都喜欢它(板书:小青蛙 小蟋蟀 小蝴蝶)

2、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会怎么向小露珠问好?请同桌挑选最喜欢的一段,反复读读,相互指导,争取读好它。

(一)你瞧,小青蛙第一个来了

勤劳的小青蛙,你是怎么来的?(蹦)来,站出来,像小青蛙一样蹦一下。你准备怎么对小露珠说?可爱的小青蛙,你为什么说露珠像钻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这段话,你读得比他还要好,我们能感觉到你是真心喜欢小露珠!还有谁来?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像钻石那样闪亮的小露珠(在小青蛙眼里,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

(二)除了给小青蛙,还想给谁配音?

你愿意当小蟋蟀吗?你是怎么来的?爬,真准,请你爬到草坪上,跟小露珠打个招呼吧!好的,还有谁来?

△听了大家朗读,我真希望自己就是那颗透明的小露珠。 有没有哪个扮演小蟋蟀的小朋友愿意邀请老师和你一起表演? 师:早啊,可爱的小蟋蟀。 生:早啊,像…… 师:活泼的小蟋蟀,我非常喜欢你,因为你的歌声十分动听,你喜欢我吗?为什么呀?

生:……

师:谢谢你把我说得那么美,我都被你说得难为情了。你为什么说我像水晶呀?小晶比我还美吗?

(原来是这样,板书:透明 小露珠像水晶那样透明) 所有愿意给小蟋蟀配音的小朋友都站起来,我们一起读好它。 (三)那么谁愿意给小蝴蝶配音呢?

[动画]告诉大家,小蝴蝶怎么来的?(飞)你要夸小露珠的什么?圆润是什么样的?请你和小露珠打招呼吧!嗯,感觉挺光滑的。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那么柔和的语调让我们感到小露珠是那么圆润(板书),我们一起用这样的语调和小露珠打个招呼。

(四)读得真好,接下来咱们一起连起来为整个动画片配上声音。教师当小露珠,学生做小动物,师生对读。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闪亮、透明、圆润的小露珠除了小动物们喜欢,还有谁喜欢?

1、花草树木也喜欢,这是为什么呢?

2、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细细体会一下。

3、指导朗读:小露珠的到来给花草树木带来了这么大变化,在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么有活力,有生机,同学们看:多媒体:花草树木)这么美丽,这么富有生机的景象你能读出来吗?试着读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的形式)师简评。

4、创设写话情境:

(1)假如你是画面中的鲜花、嫩草,或者文中的向日葵、喇叭花,你能来赞美一下此时此刻自己的美丽姿态吗?

(2)现在老师就是画面中的一棵小草,先听老师赞美一下自己好吗?

我是一棵小草,我的身上沾满了一颗颗圆润的小露珠,太阳出来了,小露珠反射着霞光,就像一颗颗闪闪的小星星。它们让我更加美丽,更有生机了。(课件演示) (3)这是老师对自己姿态的赞美,你们准备怎样来赞美自己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

(4)交流、评价。老师觉得他说得美极了。你最欣赏他说的哪句话?(比喻)

5、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花草树木在小露珠的滋润下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就让我们试着将这段背一背,把这美景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

6、小结:小露珠的到来使花草树木变得如此的美丽,你认为小露珠仅仅是美在外表吗?还美在哪儿?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多媒体)天渐渐亮了,小露珠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慢慢地蒸发变小了,它的身子越来越轻,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它就要走了,就要向大家告别了。引读(多媒体):向日葵向它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你听——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吗?

2、那,让我们一起来挽留小露珠,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3、学到这儿,你们也一定喜欢上了小露珠了吧?那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小露珠好吗?

(你可以把课前从课外资料中搜集到的一些赞美小露珠的句子大声地、有感情地读一读,也可以把搜集到的句子和书上的句子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赞美小露珠。)

4、自由准备后交流。

三、总结

听着同学们的赞美,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赞美一下小露珠。(概括板书): 小露珠,小动物

喜欢你,植物喜欢你,因为你不仅有闪亮、透明、圆润的美丽外表,(板书:外表美),你更有一棵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板书:心灵美)

愿我们的生活多一些象小露珠这样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好,那老师向大家提个建议:你可以通过你喜欢的方式,例如:(朗读、背诵、写感想、绘画、唱歌、舞蹈等)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

五、积累延伸,超越文本

“创新来自于积累,创新来自于实践”。只有多积累,多实践,才能得以创新。这里的积累延伸主要是两点:一是摘录、收集、背诵等,一是自主探究活动。 ①

摘录文本中优美的词句。 ②

收集童话性语言(拟人句)。 ③

练习背诵课文。

探究性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进一步培养他们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体会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锻炼他们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①

星期天,早起一回,观察观察小露珠。

主动邀请学生,观察记录或讨论研究“霜、雾、雪”等是怎么回事?

板书设计:

小动物

钻石 闪亮

喜欢 小露珠 水晶 透明

外表美

珍珠 圆润

植物

无私奉献

心灵美

第18篇: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小摄影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小摄影师》。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说教材】

《小摄影师》是第二单元的关于名人故事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为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而未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以及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摆弄、准备、胶卷、秘书”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品读人物对

话的同时,仿照文本学写作。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本文的重点是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及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关怀和爱护。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品读中学写作。

【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代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说教学过程】

我就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进行一下赘述:

课时目标:

1、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在品读人物对话的同时,仿照文本学写作,指导学生写好人物对话。

3、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热爱,及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和爱护之情。

4、续写故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男孩是个聪明、有礼貌的孩子,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回答。

二、读中品悟,读中学写。

1、过渡:这样聪明有礼貌的孩子对高尔基有怎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句子。

„„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通过“仔细打量”和“咧开嘴笑了”引导学生感悟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接着课件出示两句话: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让同学们仔细读这三句话,然后再出示一组,进行比较:

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是的。请让我进去吧!”

„„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说话人可以放在话语内容的前面、话语内容的当中和话语内容的后面。)

这两组句子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那哪一组写法好呢?好在哪儿?

(修改后的语言格式的很单调,而原文格式也比较丰富,内容也很紧凑。)

提醒注意:说话人所放位置不同,标点也是不一样的。放在前面,用的是冒号;放在中间,介绍这个人说话的神情、语气、动作,应该用逗号;放在后面,则一般用句号。

小练笔:创设情境:早晨,爸爸或妈妈做好了早饭,如何叫你起床?展开想象,用上动作、语言、神态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来练习如何写好人物对话,体现了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习作目标读中学写。)

2、领悟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之情。

过渡:小男孩对高尔基很崇敬热爱,那么高尔基是怎么对待小男孩的呢?自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高尔基语言描写的句子,曲线画出动作描写的句子,然后读这些句子,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句子。

(注意边感悟边指导感情朗读)

抓住关键词理解感悟,体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

然后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小结: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却能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可见他对小男孩所代表的下一代少年儿童是多么关心爱护。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并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所表达的情感。)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小男孩会回来吗?

有的说:会回来。有的说:不会回来。让他们说出理由。

2、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回来吗?从哪看出来?

通过高尔基对待记者和小男孩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设计意图:设下疑问,通过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升华情感,也为续写做了一个铺垫。)

四、拓展活动

1、续编故事,然后交流。

2、课下搜集高尔基的名言,制作成名言卡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拓展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6 小摄影师

高尔基 小男孩

课后反思:本文讲了一名少先队员为高尔基照相,因为没带胶卷,而未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为突破教学的重点。文中表现高尔基对小男孩关怀爱护的句子很多,我围绕这一主线来展开教学,从动作、语言、表情的句子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找出来并朗读体会,还有在品读人物对话的同时,仿照文本学写作,引导孩子们在读中学写,做到了读写结合,但在标点符号的应用上,还需加强练习。在课文结尾处设置了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但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有部分学生没写完,因此也就只有一个学生进行了展示,所以,我已小作文的形式,让学生们把续写《小摄影师》写在了本子上,来弥补课堂上的缺陷。

第19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小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小故事三年级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都是那么调皮。对于孩子的错误我总是以训斥来结束。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们调皮,很少表扬。从这一件小事看来他们还是挺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的。是啊,调皮的学生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都希望得到赏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调皮的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因为调皮,平时挨的批评肯定不少。我以前忽视了这一点,于是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调整方式。从那以后,在课堂上,只要看到他们认真听讲或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就马上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但毕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把坏习惯全部改掉是不现实的。所以遇到他们上课又很不认真,小动作不断,对要掌握的知识模模糊糊的情况,我并不灰心,因为我知道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与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个孩子,让他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

第20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论文1

情景教学 让课堂不再枯燥

红岭小学 钟支亮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本学期的32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下面,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浅析一下我对本学期语文教学的认识。

一、识字。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300个生字。每课要求会写的几个生字,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已经认识的字,不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力图保证它们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在笔画或笔顺上有某些共同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典型字。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坪、坝”同属于左右结构,都含有“提土旁”;“蝴、蝶”同属于左右结构,都含有“虫字旁”。这样的偏旁和结构相对集中的设计,便于学生感悟和教师的指导,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适宜的平台。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共同点,字与字之间没有联系,则指导起来、学习起来都会很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自主发现带有同样笔画、部件、结构的汉字之间的共同之处、写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写好典型字的安排是与传统的毛笔书法练习相关的,练过书法的老师们都还记得,绝大多数字帖中的字都有一定的规律,或者是结构相同,或者是偏旁一样。

从生字表二可以看出,二年级下册每课要求写9-12字,三年级上册每课要求写10—14个字。写字数量的增加,是为学生的习作做好字量的储备。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要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要领,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写字

卫生、爱护和保管文具。与此同时,还要留心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譬如,有的学生习惯于看一下书上的字,然后添加一笔,这种习字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字形的整体把握。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板书示范,详细指导不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利弊谈)。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要写的字也越来越多,形近字、同音字也大量出现,为了使学生避免写白字、错字,教师在写字指导时应该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教材当中安排了这个方面的内容,譬如,“语文园地二(32页)”的“我会填”,“语文园地四(64页)”的“我的发现”,但是,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字音、字形、字义,不断提醒学生在平时的书写活动中不要写白字、错字。此外,也可以通过写字与学词的结合,使学生尽量少写白字、错字。因为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当中,很多生字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多了另外一个生字作为参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区别信息,减少出错的机会,在写字的同时积累词语。为此,我们在教材之后安排了《词语表》供大家参考。

写字的质与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学生动笔写字不应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里面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也不是有人所认为的写得越多就越好,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视学生写字的质的情况决定量的多少,如果学生已经记住了字形并且写得比较美观了,那么写字的练习就要体现出弹性的要求了,他可以少写几个。换句话说,写字练习,在达到质的要求基础之上,学生在量上有选择作业的权力。

二、阅读。

1、“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误解与纠谬。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通过近三年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注意到,为数不少的教师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个有关读书的要求有所误解和曲解。他们认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多样问题,于是,老师所谓的阅读指导便流于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等诸多阅读形式的更替与展示。大家不要忘记,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之后还有这样的表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难发现,“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手段,不顾“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个目的而单纯追求阅读形式的多样,是对课程标准的误解和曲解。换句话说,阅读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与教师的指导。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理念的确立,主要目的是力图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行为,代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阅

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理解成教师不必给予必要的阅读指导,学生可以凭借不同形式的、单纯的个人阅读就可以领会课文内容,学会表达方法。

3、重视阅读的指导。重视阅读的指导包含不同的层次和内容:第一,指导什么;第二,如何指导。

先看指导什么。对于那些不传达给学生他就无法自主获得的知识、技巧,教师不必反复地要求学生自主尝试、习得,以避免学生直至心理受挫,最终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平等的对话,譬如“我也来试试,这样读是不是好一些?”“请让我试试好吗?”直接将正确的处理办法演示给学生,例如:诗歌的诵读、长句的断句、停顿,轻声、儿化、疑问等等。

不过,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内容和传达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需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遇到某些问题,此外,教师需要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学习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文中学习伙伴的话和课后习题中的内容,也可以参照我们列举的有关课程标准当中的阶段目标,自主设计。这里特别强调两点:第一,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问题,都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知道自己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属于哪个角度。明确提问的角度,有助于学生正确思考和解答问题,同时可以使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当我们遇到其他文章时,该怎样思考、从什么角度提问,这是一个示范和模仿学习的过程,可以提问的内容和角度很多,一般来说,可以从题目入手(《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这个定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也可以从部分词句的表达方法、含义入手(《爬天都峰》“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中的“挂”字),还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入手(《奇怪的大石头》“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掌声》“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此外,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回应,不要仅仅是布置问题,而没有相应的下文。

以上说明的是指导的内容,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呢?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里提出的“教师的分析”,指的是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它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注意策略的选择:一种策略是,从学生对教师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中提取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回答的比较中,认识、选择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另一种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譬如《灰雀》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老师可以据此提问,“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列宁的什么心情,列

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自己的阅读传达出这种心情?”这样的问题不只是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个用意则是呼应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要求,引导学生培养捕捉信息、体会情感的能力与习惯。再如,《爬天都峰》文中学习伙伴有这样说到:“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如何体会“终于”这个词的作用,教师可以设问,“„终于‟能否去掉,去掉之后与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学习领会词语表达作用的基本方法。第三种策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实际,解决教材中出现的问题。

三、写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

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努力创新,帮助学生从

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语文小论文范文.doc》
三年级语文小论文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