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孔子带弟子 范文

2023-01-05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孔子弟子 故事

孔子弟子 故事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颜回

中文名称: 颜回

又 名: 复圣 字子渊 颜叔 颜渊 颜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523~前490

生平简介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子骞

(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卫国人(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孔子高徒,为二十四孝子之一,以德行和颜渊并称。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觉得有理,遂罢。后母为此感悟,深悔往事所非,后待诸子如一。孔子对子骞着一行为赞赏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后人根据这一历史故事,改编一出戏剧叫“鞭打芦花”,观者无不戚然泪下,

冉伯牛

〖冉伯牛〗(生卒年不详)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贱人\"家族。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者之一。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任中都宰。孔子在总结其学生特长时,把他列为德行优秀者之列。孟子在评论孔门弟子时则把他列为德行的首位,可见其在仁德修养方面有突出成就。他能注意平日的接人待物之礼节,受到称赞,《尸子》中记载孔子在接人待物方面经常请他来侍奉和帮助。他为人端庄正派,孟子认为他的行为大体与孔子相似;王充则认为他的德才达到了称圣的程度。班固和王充则认为他是行善而遭恶疾的典型,可见他的德行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历代官府对他都很尊崇。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东巡,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列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二十七年(739)赠\"□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追封\"东平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改封为\"□公\",从祀孔子。

评论(6)|1390

木绎 |十六级采纳率32% 擅长:小说考古学美容/塑身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4条回答

2008-10-12 13:44八方来福|五级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评论|30

2008-10-12 15:56la998319512345|三级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评论(1)|20

2008-10-13 12:49490146985|三级

颜回的故事较多,较著名的有“颜回偷食”。孔子在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围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没有食物了。子贡就找机会突围,用私房钱买得一石米(石是古代计量单位,约相当现在130-150斤)。颜回就去煮饭。谁料子贡在井边远远看去,见到颜回在吃煮熟的饭,于是很不高兴就去问孔子:“对于仁人廉士,贫穷能够改变他们的品德吗?”孔子回答:“品德改变了怎么能够称为仁呢?”子贡再问:“就算是颜回也一样吗?”孔子说:“是的。”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的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仁义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听你说了,我还是不怀疑颜回的品德,其中必然有原因。你就不要追究了,我来问他”。于是召见颜回问:“我梦到了先人,不知是否有什么启示?你煮饭好了吧,让我来祭祀先人。”颜回说:“刚才有些灰尘落在饭中,置之不洁,弃之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但却不可用来祭祀了。”孔子说:“好啊,如果是我也会吃掉沾上灰尘的饭的。”颜回出,孔子对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君子,并不是今日啊。”弟子们由此服之

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孔子名声越来越大,人们仰慕他古博今的知识,佩服他匡扶君王的方略,有抱负的君臣或派使者或亲自远道慕名来曲阜向孔子请教问题。这些天,连连有鲁定公、齐景公的使者向孔子问政,子贡均在场奉陪。事后,子贡问孔子:“齐公请教老师为政的首要之务,老师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公请教老师时,老师回答是了解下臣。为什么一个问题两个答案呢?” 孔子说:“这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齐国是个奢侈过度的国家,所以我给齐公的回答是节约财用。鲁国最大的问题是大夫间互相争权夺利,企图架空鲁公,所以我以鲁公的回答是了解臣下。” 子贡听了,颇受启发,心中更加敬佩起老师来。

一次,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呢?”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没有坠入地下,仍旧留存人间。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它的重要方面,不贤的人只能认识他的次要方面。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道是无处不在的,我的老师是无处不学习的,又何必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 子贡事后将他和公孙朝的话告诉孔子。孔子点头说:“你回答得比我想的还精妙得当呀。”

公元前493年春天,子贡随孔子离开卫国,一路逶迤,次年春天到了宋国。 宋国本是孔子先祖受封的地方,也是他夫人亓官氏的家乡,他年轻时还到宋国考察过殷礼,为此,孔子达算在宋国多停一段时间。谁知到了宋国,宋景公对孔子一行的到来表现十分冷漠,不仅内没有留用孔子的意思,连食宿也不予以安排,师徒的生活显得十分窘迫。看着先生愁眉不展的样子,子贡对孔子说:“先生,我还有块美玉,是把它继续收藏在行囊里呢,还是把它卖掉?” 孔子脸上有了喜色,笑着说:“卖掉,卖掉,但要卖给识货的买主。”孔子联想到眼下自身的遭遇,打趣地说:“连我自己都在等待识货的人,想将自己卖掉呢。”听了先生风趣而有几分伤感的话,看着手中的玉,子贡心里沉甸甸的。这快玉,还是他拜师时想作为拜师礼献给孔子的,当时孔子不收,他一直带在身边,没想到,在这种场合用上了它。子贡其实已物色了买主,这个买主就是宋国的大夫孙明子。孙明子为政勤勉,事君忠诚,却受到朝中善于弄权的司马桓魋的排挤。孙明子不畏权势,洁身自爱,为此特别喜玉。孙明子对子贡这位珍宝巨商的来到很关注,他在昨天宋景公会孔子的时,曾暗派使者向子贡打听美玉行情。子贡就将这块美玉卖给了他。孔子看着子贡卖玉得来的一大袋金银,心里踏实了许多。

子贡和孔子离开宋国,经郑国、陈国要去楚国,途中经过一片桑林,遇见连两位长相清秀的养蚕女子在林中采桑,孔子随吟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长。” 一采桑女随即答道:“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 当师徒十多人走到陈国和蔡国边界时。边界守军不让他们前往楚国。孔子师徒围困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被困的第四天,粮食没有了,他们只得挖野采充饥。几个弟子相继饿出了病,躺在地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孔子却神色坦然地坐在舆帐里,诵诗、唱歌、弹琴不止。 子路心烦意乱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侯吗?“ 孔子看着满脸忧怨之色的子路,心平气和地说:”君子在穷困的时侯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穷困不能控制自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子路想说什么,却没说,赌气地扭身便走。孔子深知,在这危难关头,弟子们的思想很活跃,对他的作为不理解,对他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他想,很有必要和弟子们进行一下思想交流。于是,叫来刚刚离他而去的字路,问道: “《诗?何草不黄》里说:‘我们既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要流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我们的主张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困在这里?” 子路寻思了一下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们才不信任我们;恐怕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人家才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摇头:“假使有仁德的人能使人信任,那还会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好人饿死在首阳山呢?要是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够处处畅行无阻,哪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孔子又把子贡叫来,问他同一个问题。子贡说:“是不是老师的主张太大了,因此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张,靠近一下现实呢?”子贡直来直去的话,其实是他思索了好久,早想向老师建议的一个问题。孔子不满意地说:“赐呀,一个善于耕田的农夫,不见得有好收成;一个好的工匠虽有精巧的手艺,然而却未必能使人都称心如意;君子也是一样,他只能专心地修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却不一定被社会容纳。现在,你不能坚信自己的理想,反而想一味地迎合众人,志气真是小啊!” 子贡听了老师的话,开满心里虽然不舒服,也不完全同意老师的看法。但老师矢志不移的精神和高尚的操守却深深感动了他。 孔子又叫去了颜回,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道理太大了,天下虽大却还是容不下。虽说如此,老师不改其志,依然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被世俗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愁苦了几天的脸上有了笑容,说:“好小子,好小子!要是你将来成了大富翁,我一定做你的管帐先生。” 颜回走了,孔子看着颜回的背影,心花怒放地想弹奏一曲。他去拿琴,不经意碰了琴旁的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的是前些天子贡卖玉的金银。看着这些钱袋,孔子想起刚才称赞颜回,批评子贡的话,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他放下琴,一下子没了弹奏乐曲的兴致。孔子师徒被围困的第七天,来了位骑马的将军,他有意戏弄这些书生,令人拿出十多个九曲珠说:“如果用丝线穿起来,就让你们进楚国。” 孔子和弟子们不能穿这九曲珠。孔子想起采桑女的话,叹道:真是一语成谶啊。孔子便让子贡返回去向采桑女求教。子贡回到桑林旁的那户人家门前。家中人称女子不在,并以一菜瓜给子贡。 子贡说:“‘瓜’子(籽)在内也。” 这时,那个与孔子对诗的女子从房内走出来,她说给子贡穿九曲珠的办法:“用蜜涂珠,以丝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 子贡给女子施礼,并掏出银子,让女子给些吃的。女子给了子贡一大块羊肉和两条鱼。子贡再次谢女子。 子贡回到孔子身边后,依采桑女教的方法穿了九曲珠。将军也不食言,便解除了对孔子师徒的围困。孔子师徒被围已达七日,师徒们已吃了几天野菜,许多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围军一散,子贡急忙拿出向采桑女讨来的鱼和羊肉,大师兄颜回充当火头军,点火做起了野炊。颜回见老师和师弟们都饿得大眼瞪小眼,恨不得抓住生鱼就吃,拿过羊肉就肯的样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鱼肉、羊肉放在一个锅里煮起来。孔子向来主张“食不厌精”,他见颜回把鱼和羊肉放在一块,眉头皱了洲,但已有指责颜回的力气啦,只好听之任之,眯着双眼就等开锅了。 过了一会,肉做熟了,颜回先给孔子端上了一碗。不知孔子是饥不择食,还是确觉得好吃味美,刚刚喝了一口汤就连连赞道:“真鲜,真鲜!” 孔子望着弟子们的吃相,突然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仓颉造字,将合、赞二子的合写称鲜,这个鲜字是毫无道理的,鱼、羊肉合炖才叫鲜哪!干脆,从今天以后,就把鱼羊二字的合写当成‘鲜’吧!” 弟子们听了,一边大吃二喝,一边连声称赞:“改得好,鱼羊合炖为‘鲜’,真是名副其实!名副其实!” 从此,汉语中便有了这个看了令人口中生津,富有韵味,使人遐想的“鲜”字。

这天,子贡随孔子在楚国汉水采风。他们经过一处村庄时,看见一位美艳动人的少女正在溪畔浣纱。孔子对子贡说:“去向那姑娘采一下风。她外表十分庄重安适,不知她的心底如何?你可以用巧言试探她。” 子贡看着老师,神情有点不自然。孔子微笑着说:“是碍于男女大防吧。” 子贡笑着默认。 孔子说:“我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都是指的非礼举止,至于采风,是合乎礼的。过去,为考察风俗民情、政事得失,古代帝王常常专设官职去做这样的事情。你去采风,不必忌讳。” 子贡奉师命,走到姑娘身旁,举着一只杯施礼:这位大姐,俺是从北方来的,天气炎热,你能否给俺一杯水,以解口渴?\" 少女看了子贡一眼,微笑道:"南国溪水,清凉透底,它属于过路人,并非俺个人所有.你要喝水尽可自己去舀,为何还要征得俺的同意呢?"少女嘴上虽这么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舀了满满一杯,放在地上,很有礼貌地说:"按照俺这里的礼节,这杯水俺不能亲自递到您手里,请原谅!"子贡把水端给孔子,将自己和少女的对话说了一遍.孔子听了点电头,又从车上拿出一张琴,对子贡说:"你把这个拿去,在同她说几句,看她怎么回答." 子贡拿着琴,又走到少女跟前说:"刚才喝了您送的水,听了您说的话,好似秋风送爽,仿拂雪中送炭,令俺周身舒畅.俺这里有琴一张,不知您会调情乎?"子贡故意把"琴"说成"情",以观察少女的反应.开始那少女很反感地皱皱眉,接着又心平气和地对子贡说:"俺是山野村姑.不通五音六律,怎么能与你调情呢?" 少女也故意把"调琴"说成"调情".子贡抱着琴回到孔子面前,把与少女的对话一说,孔子还是点点头说:"再把一些银两送她,看她怎么说." 子贡第三次来到少女身边,说:"刚才多承您的指教,因是赶路人,无以报答,现送您些银两略表寸心." 少女一听,站了起来,指着子贡怒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路不走,却三番两次在次纠缠俺?又为什么平白无故地送俺银两?你究竟安的什么心?俺一个年轻女子,怎会随便收你的东西?你要是还不走,俺就要喊人来对你不客气啦!"子贡见状,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孔子听了子贡的叙说,连连点头,赞叹道:“对呀!对呀!《诗经.汉广》中说:‘南国有很高大的树木,却不能在它下面休息;汉水有游春的少女,但不能对她行为不端.’南国少女果真如此呀!”

公元前479年三月初,子贡从齐回鲁去探望老师,孔子在儿子孔鲤、弟子颜回、子路相继去世后,心情一直不好,前些天,他得了病,今天,他感到时身体有所好转,正柱着柺仗由几个弟子陪着在院子进而散步。他看到进门的子贡,责备而亲情浓厚地说: “赐,你为何来得这么晚呀?” 子贡像请罪一样说:“我不知道老师病了。” 子贡扶老师进了屋。孔子让其他弟子离开,只留子贡在身边,他指指七絋琴。 子贡会意,净手,坐下给老师鼓琴。孔子和琴而歌:

泰山其颓乎 (巍峨的泰山啊,将要崩颓)

梁木其坏乎 (巨大的梁柱啊,将要折断)

哲人其萎乎(一代哲人啊,将要凋谢枯萎)

歌声愈来愈弱,鼓着琴的子贡听着老师忧伤的歌,看着老师衰老的神态,子贡感到心尖发紧,喉头发胀,眼泪禁不住涌出眼窝,泪珠滴在琴弦上,又被颤动的琴弦弹得四下飞溅。二月十一日,关爱自己胜过父亲的老师孔子,在子贡日夜守护的床榻上与世长辞了。 子贡忍着极度悲痛,安排孔子的后事。他对众师兄弟说:“老师四年前失去了他唯一的儿子,我们这些弟子,就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老师生前待我们胜父母,我们理应以儿子般的孝义回敬老师。” 子贡拿出重金,为孔子准备厚葬。孔子丧礼的隆重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诸候,三千弟子一律以孝子身份披麻戴孝。孔子的棺椁停放在正厅,灵堂前跪得雪白一片,哀声震天动地。鲁哀公也来吊孝了,他宣读他的悼词:“上天太不公平啦,不肯留下这位老人,让我一人在位,孤零零深感内疚。尼父啊,我失去了律已的榜样。以后向谁请教呢?” 跪伏在地的子贡听到此愤然起身,向哀公说:“失去礼节,秩序就要混乱,失去名分,就要产生过失,丧失意志,就会惑乱,失去所宜,就会出现过错。夫子生前不被重用,死后却来哀吊,此非礼也!以君主身份称一位失意大夫为父,亦非礼也!” 子贡一言出口,满庭皆惊,都替子贡揑一把汗。 哀公先是一怔,不仅没恼怒,反而赞许道:“子贡,真君子也!寡人欲请你任左相之职,可肯赏脸!” “鲁国胜任相职者,已升天矣!”子贡说着放声哭起来。安葬了孔子,子贡和师兄弟们在墓地开始为孔子守墓服丧。 半个多月以后,春风送暖,大地开始复苏,子贡提议:“我们该在老师坟墓前栽上各自喜欢的树,这样,即便我们服完丧离开这里,代表我们的树还在和老师作伴。子贡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子贡在孔子的墓道旁栽了一棵楷树,喻老师永远是自己心中的楷模。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推荐第2篇:孔子的弟子们

孔子的弟子们

都说大圣人孔子三千门徒中有七十二位贤人,七十二贤人中有儒家十贤。孔子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包括后世整个儒家体系中的大能们,比如说亚圣孟子集大成者荀子一类的,都是孔子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可以说孔子一个人带着一批人,影响了泱泱华夏两千年。

今天我想介绍一下孔子的弟子们。仅凭我个人喜好,最喜欢孔子的这三位弟子——子贡、子路、颜回。

第一当然是子贡,复姓端木,名赐。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瑚琏”指的是在祭祀用到的礼器,孔子指子贡是那种治国安邦的人才。或许有些人并不是很认同这么积极入世的人,但是不得不说子贡的通达善变以及巧舌如簧当属孔子弟子中的第一。作为孔子弟子中有钱人中最会读书的,也是孔子弟子中读书人里面最会赚钱的,子贡,也就是端木赐,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开创了儒商这个团体,成就他“儒商始祖”的称号。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从而变成春秋时期鼎鼎有名的大富豪。司马迁也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子贡列为最会赚钱的十七个男人之二,大大赞扬了子贡对于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当然子贡最吸引我的地方还不在这里,男人的梦想,无外乎出将入相封妻荫子割据一方一统天下,或者腰缠十万富甲一方,或者长生不老驾鹤上九霄。子贡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丝毫也不弱于冉有子路,尽管《史记》中记载的子贡可能有点失真,但是有一点是真的,子贡最后做到的是卫国宰相,也算是出将入相了吧。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所记载:“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就是说因为鲁国的弱小,被其他国家欺负了,孔子弟子们群情激奋跃跃欲试,但是孔子偏偏派出子贡解决危机,本以为自己对子贡的看法已经很高了,没想到子贡的能力实在太强了,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彻底搅乱了鲁国周围五个国家(不排除孔老夫子暗暗授意)。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子贡把鲁国保住了,把齐国搞乱了,把吴国搞垮了(这也是后来勾践能翻盘的原因),让晋国和越国变强大了。

这也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子贡在学习成绩上也没有落下,那么事实上,子贡是孔子弟子中言语科中的高材生。“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 而孔子对子贡非常器重,往往将其学说的真谛传授给子贡,如何为仁,何为士,何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为政、为仁等。

子贡还是老师的贴心小棉袄。在众弟子中,孔子与子贡的关系超出一般。子贡钦佩和崇敬孔子,对孔子评价最高,是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孔子在他快不行的时候想念着子贡快来。《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意思就说孔子等子贡好久了,他怎么还不来。

其实说来孔子快要病逝时,他什么的亲近的人也确实不多了。在孔子之前子路死了儿子死了,连他视为衣钵传人的颜渊也死了,大圣人晚年无疑是凄惨的,多少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么我们第二个讲的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及最忠实的跟随者,子路。

子路为人耿直而且勇武刚正,是侍奉孔子最长时间的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中读书人里面最会打架的,也是最容易惹事的。其实如果不看他的儒家弟子身份,我更愿意称他为游侠。而且关于子路拜师也是因为孔子被子路侮辱了,却用礼来引诱他,结果那时还没什么文化的子路就欣然接受了孔子的教诲投入儒家门下,并一辈子信奉和守护他不离不弃。 我们在《论语》中也经常看到子路驾车带着孔子去这去那周游列国的,我想那时候子路一定为护卫孔子的安全尽了不少力,甚至说有可能子路亲身上去和别人干架。(详见孔子与匡人之间的矛盾)

子路为人果烈刚直,且多才艺,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

孔子对于子路的评价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并且孔子还隐晦地提到子路可能会因为他的性格丧命,可能子路对自己的武力抱很大的信心或许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吧,子路就算身死也要守护他的道。

关于子路的死,《史记》中记载:“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於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 就是说子路因为坚守自己的道义,结果付出了生命。而知徒莫如师,孔子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子路肯定会尽力维持卫国的稳定,如果卫国都乱了,子路肯定也危险了。

最后,很抱歉才写到颜渊。他可是孔子自己认为的接班人,是孔氏七十二贤之首,后世尊为“复圣”,在孔庙中也是唯一一个作为孔子亲传弟子中可以侍奉在孔子身边的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也多次称赞他“贤哉,回也。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贡也承认他不如颜渊厉害:“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颜渊因为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所以并没有太多钱财挥霍。所以颜渊非常自然地选择了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想象一下颜渊一个人在陋巷中,在穷困贫苦中打磨自己的道德,完善老师和自己的学说,这种东方苦行僧式的修炼又怎能不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呢。

而颜渊英年早逝之后孔子难过死了,他不停的提起颜渊的离去对他的重大打击:“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视颜渊如己出,想传授给他毕生所学,可惜老天觉得春秋有个孔子就够了,如果再多一个颜渊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历史了,就让颜渊早点死掉好了。

最后孔子唱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一代圣人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七十二贤开始为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儒学四处奔走并广为流传,历史也向着战国驶去,大风乍起。

孔子之后再无孔子,但有孔门的弟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老师的学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儒家的道。

高二(1)陈占一

推荐第3篇:关于孔子的传说

在孔子的家乡曲阜,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孔子的传说。据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孕后,多次与丈夫叔梁纥到尼山祈祷,求山神保佑生个理想的儿子。最末一次祈祷后行至山麓之时,即刻大雾迷蒙,凝雾为雨,瞬间雨止,眼前竟隐约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颜征在顿觉腹痛,叔梁纥忙将她扶入殿堂。不多时,孔子便在仙乐声中降生。立时雾散景移,眼前仍然是一片荒野。颜征在从昏迷中醒来,见生一个男孩,喜出望外;但仔细一打量,却见孩子头顶似反盂,中低四旁高,且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等,故称“七露”。叔梁纥以为生了个怪物,便把孩子弃于野岭,扶着颜征返回家中。此时正值炎夏,孩子躺在草地上热得直喘粗气。天空盘旋的老鹰看见了,忙用翅膀给孩子扇风。黄昏时,从山上走来一只老虎,把孩子衔进山洞(即今夫子洞,又名坤灵洞),为他哺乳。第二天一早,一位老者上山打柴。老虎看见老者后,上前叼住他的衣服,这可把老者吓坏了,以为老虎这回肯定要把他吃掉了,连忙向老虎作揖,肯求老虎放过自己。老虎叼着老者的衣服往山洞这边走,没有丝毫伤害他的意思。来到山洞,老者看到一个孩子,就明白了老虎的意思,于是,连忙抱起孩子往山下走去。下山的时候,老者看到,老虎还向自己点头致谢呢。故人称孔子降生是“龙生虎养鹰打扇”,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在曲阜尼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颜母庄,庄子的东南边有一口井,井身倾斜,清澈的井水长年流出,其水甘甜清澈,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井水依然不断,这就是传说中的搬倒井。这个“搬倒井”也与孔子的出生有关。传说自从叔梁纥夫妇把孩子扔掉后,颜征在日夜思念儿子,就背着丈夫上山寻找,正巧遇到上山打柴的老者把孩子抱下山来,颜征在非常感激老者。她看到孩子后,心里非常高兴,连忙急着往家赶。走到村头的时候热得大汗淋漓,累得气喘吁吁;看怀中的孩子,也热得浑身汗水。这时,忽见路旁一眼水井,旁有垂柳,颜征把孩子放在树荫下,想用水擦擦脸,清凉清凉,可井深又无水桶,只好作罢。但她手扶井口自言自语道:“要是能把你搬倒,水能自己流出来该多好呵!”哪知她话音刚落,水井竟随着她手扶之势,真的慢慢倾斜起来,接着一股股清凉的水溢出井口。

孔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光辉的丰碑。他自古以来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世人颂其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古人誉为“至圣”、“万世师表”,现代人誉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上这些神话孔子的传说正说明了人们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推荐第4篇:孔子最聪明的弟子美文摘抄

浮华落尽我依旧是骄傲的自己。

孔子的弟子中,颜回深得孔子之道,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但是,贫穷始终伴随着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乐观向上,坚守志趣,固然是好的。但他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为此叹息道:“颜回脾气好,人谦虚,可惜寿命太短了。”贫穷的日子,缺衣少食,就更别提医疗保险了。这可能是他英年早逝的最主要原因。这里的教训是:学问很重要,身体同样重要。

子贡最为富裕,是个有钱人,属于先富起来的那拨人。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子贡从事商业活动,不再去找诸侯、大夫建立君臣关系,求得一个准许,而是自己先干起来。因此,子贡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自由商人之一。

发了财的子贡干了些什么呢?他坐着豪华的四驾马车,带着束帛作为礼品,到各国去访问,接受诸侯的宴请。他所访问的君主,对他非常重视,对他平等地行宾主之礼,并且与他相谈甚欢。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呢?主要谈论的是孔子。孔子的为人、学说、主张和思想。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够传遍天下,子贡的广泛宣传功不可没。在宣传孔子的思想与学说方面,他有着其他弟子所没有的优势,子贡把自己赚来的钱用于对老师的宣传上。正因如此,孔子实际上并不反感他经商,因为他是自己最聪明的弟子。

子贡的追求,使他成为一个相对完美的人,不仅物质丰裕,而且精神丰盈。

推荐第5篇: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2009-11-20 00:50:57)

标签:杂谈 文化 孔子 颜渊 闵子骞 冉

伯牛 仲弓 宰我 子贡 冉有 季路 子游 子

夏分类:我的历史野史品评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文/章哲行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士七十二人,可谓人才济济。在孔子的眼中有不少他欣赏的弟子,他的这些弟子,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长和性格,但有十位弟子,孔子尤为推崇。他们分别是谁?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个性和人生呢?

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恐怕我们最熟的只有两位:子路与颜回,但还有其它八位同样也是孔子眼中的佼佼者。我会分别用一句诗对十大弟子进行逐一概括,并对他们进行描述和评价,就先说子路吧!

仲由(字子路)——武功高强显忠烈,舍身取义志伉直。子路也许是十大弟子当中唯一

会武功的人,不论是在从师孔子前还是从师中,子路就非常

好勇争胜,但不欺幼弱,《集解》中说子路:‚冠以雄鸡,

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意思是戴雄

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

带像其形,表示好勇),他始终不像一个儒雅学子,倒像一

个侠士,孔子说他未“入室”,由于武功高强,从师孔子后,

他成了孔子的贴身保镖,忠心耿耿,从此无人敢欺慢孔子。

孔子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子路不仅性格独特,

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能,做过季氏宰,任过卫国蒲

邑的大夫,直到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但就是做孔悝的邑宰时,为了忠于主人、恪守职责,最终舍身取义:孔俚的母亲伯姬与其它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子,胁迫孔俚杀卫出公(即姬辄,为春秋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卫出公闻讯而逃之夭夭。子路在外面听到消息后,立即进城去见蒯聩,可是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似裂,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缨帽,就这样从容就义了。说完会武功的子路,接下来说文采翩翩的卜商。

卜商(字子夏)——命理始祖桃李遍,辈晚才高传佳作。卜商是最早提出“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观点的始祖,这句话对中国人的命理观影

响几千年,这并不是子夏在提倡一种宿命论,而是教导

人们:要看得开生和死,生和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必经

之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死;富有、地位在某一

程度上是由上天决定的(比如出身的家庭有富有、贫穷、

皇室、平民之分),但是当一个人哪怕是处于贫穷和艰

难之中,也要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子夏的子弟非常之

多,曾在西河(今安阳一带)传道授业,当时的魏文侯

经常去请教他,比较出名的弟子有李悝、吴起和商鞅。

在孔子从卫返鲁(公元前484年)之后,子夏才拜孔子

为师,在孔门诸弟子中,他的行辈要较颜渊、仲由、端

木赐等晚,而他的传世著作却最多,《论语》主要是他

与仲弓合撰之作,《毛诗》也是传自他,《诗序》为他所作,《仪礼〃丧服篇》也是传自于他,《易传》之中的一卷,他也有参与撰写,这足意说明他在孔子诸多弟子中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说完卜商,我们再说一位挺会做生意的子弟端木赐。

端木赐(字子贡)——取才有道聚千金,外交风去展雄才。子贡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最有

钱,算是一位富豪,他很会做生意,在当时儒学可

是提倡重文轻商,认为经商不是正道,可是子贡偏

偏不吃这一套,文要摆弄,商也要经营,一个典型

的现实主义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当中的记

载充分可以说明他是一个经商高手:“子贡好废举,

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废举”指贱买贵卖,

“转货”是指货物种类更新快,意思就是:子贡依

据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从贱买贵卖中获利润,从

有成了一个有钱人),除此之外,他还被鲁、卫等

国聘为相辅,可谓是文、商、政三结合的第一人。

子贡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经常穿梭各国,出色地完成了各种政治使命,比如为了达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目的,他游离齐、吴、越、晋四国之间,不断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嫁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君主对他的利弊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和见意。(《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记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孔子不但有做生意的弟子,还有会打仗的弟子冉求。

冉求(字子有)——率军御侵传捷报,知错能改子可教。率领过军队,打过仗的孔子弟

子也许只有子有,这显示了他的胆识和不怕牺牲

的精神,并能一战而捷,反映了他潜质的军事才

能。子有青年时期做过季氏的家臣,公元前487

年齐国军队来入侵,他率领军队进行抵抗,并亲

首冲到最前线,奋勇杀敌,大大激发了士兵的气

势,再加上他在出战前就想好的“以步兵执长矛”

的作战方式,并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最终取得

了战争的胜利,此时他还念念不忘他的老师,于

是趁如此大好机时说服季孙肥(即季康子)迎回

了在外流亡达14年之久的孔子。子有帮助季氏

推行了田赋改革,为季氏聚敛很多的财富,却受到孔子非常严厉的批评:“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氏比周公的嫡裔鲁国还富有,而冉求却为他征更多税,孔子于是向弟子们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击鼓声讨他的罪状,也不过分),子有听到孔子如此的批评自己,感到十分的愧疚,于是恍然大悟,干脆辞职不干了,而后随孔子周游诸国。在孔子的十大优秀弟子当中就占有三人出自“冉”氏,世称“一门三贤”,冉雍、冉耕就是其中的另外两位,接下来就说冉雍。

冉雍(字仲弓)——王室之后德化民,惊世之作毁于秦。仲弓是周文王的后代,然后传

到他这代的时候却末落了,家里比较贫穷,以放牛

为业,人称“犁牛氏”,这点有些类似刘备,都是

王室之后,一个以放牛为生,一个以编草席为生,

只是一个成了“贤才”,一个成了“皇帝”。仲弓

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主张“以德化民”,但

是在季氏之处“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

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看来他的以民为

本、以德化民的为政之道,很难得到当时的统治者

所接受,仲弓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品德,觉得还

需要改正和提高,辞官之后,他师从孔子,开始了

自己学习修行之路。孔子对他有“雍也可使南面”(在古代以南为尊为长为贵,意思是:仲弓可以从政做大官治理国家)之美誉,后世也有人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荀子就这样认为,在他的《儒效》中就说:“通则一天下,……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仲尼指孔子,子弓就是指仲弓)。惟一让我们觉得遗憾的是:后人不能看到他的个人著作,只有通过片断的历史记载去侧面了解他,因为他独立完成的著作《敬简集》,不幸毁于秦始皇的“焚书”之中。接下来说冉耕

冉耕(字伯牛)——坦直端正树威望,英年早逝扼腕惜。伯牛为人端正正派,率直、坦

诚,非常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的弟子当中于

德性称著,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史书对其介绍

很少,再加上他英年早逝,他的很多才能没有

得到展示和发挥,实在是令人惋惜,我们能找

到关于对他的才能和品德进行正式描述的只

有《史记》最具有说服力,里面记载说:“孔

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

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孔子能亲口肯定伯牛的品德,并与颜回并列,

看来他在品德行为方面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孔

子对其是何等的器重。伯牛,曾为中都宰,可

是不久却得了不治之症,孔子亲自前去探望,

紧紧握着冉子的手,望天长叹,悲痛异常(孔子哀叹伯牛之死:“亡之,命矣夫!”)。除了伯牛称著于德行之外,还有一位叫闵损的同样于德行称著。

闵损(字子骞)——老成持重孝为先,淡泊名利拒费宰。子骞年幼不幸丧母,不断受继

母虐待,生活过得很清苦,成人之后,父亲又

病故,可是守丧三年未满,国家战事不断,被

应征从军。艰苦的生活和复杂丰富的社会经历,

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艰辛难料,慢慢养成了寡言

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常,他话语不多,

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说他: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子骞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教育,由于独特的

生活经历,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之

上,而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例如他非常奉行孝敬,刘向《说苑》中曾记载: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子骞絮芦花,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父亲不了解真情,便常鞭打他,后来父亲知道真相,要赶走继母,子骞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子骞是孔子弟子当中第一个主张不做官而淡泊名利的人,他主张修身养性,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有一次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被他谢绝了(《雍也》有记载)。他是真正做到期淡泊名利的人,诸葛亮也追求“淡泊名利”,可是最终还是做了蜀国宰相,倾权朝中。但也有一位孔子学生主张孝道有度,不可过枉,他就是宰予。

宰予(字子我)——才思敏捷善言辩,敢于儒学提异议。子

我能言善辩,才思敏捷,随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

遣,出使于齐国、楚国,用他的“花言巧语”游说各国的君主,

试图帮孔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冶抱负,子我非常尊敬孔子,也

非常赞同孔子的绝大多数主张和观点,但是一遇到认为不对的或

不妥的地方,他会毫不犹豫地提出异议。他认为“三年之丧”的

制度完全是不可取的、不合理的,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意思是:三年之丧的制度,已经实行了很久的时间,君子如果三年不遵守礼仪,礼仪就会败坏,如果三年不行乐,快乐也会消失的),由此可以看出,子我非常的富有人性,看待事物结合实际而不追求形式,可是孔子却批评他“予之下不仁也”(见《论语〃阳货》)。但是后来,孔子觉得对宰予有失公平,反思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子我之处改变了自己过去的很多不足。说完了孔子的八大优秀弟子,现在再说一位物殊的人物,他就是言偃。

言偃(子游)——礼乐教民独一帜,继承儒学传南方。为什么说子游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呢,

那是因为在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当中,他是惟一的

南方人,孔子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山东和北

方,南方弟子极其的稀有,都说“物以稀为贵”,

古代的交通和信息极为不便,南方的学子要到山

东求学孔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子游身为南

方人,就显得非常的有意义,这对孔子的学说在

南方传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子游十分擅长文

学,担任过鲁国武城宰,并用礼乐教育民众,城

内到处有欢歌乐曲之声,他的做法得到了孔子的

称赞,我们可以想象,城里欢歌笑语、乐曲舞蹈

是多么的一种美好景象,如果子游的礼乐育民的

思想得到发杨光大的话,我想今天我国的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孔子曾这样说子游:“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我有了子游,我的儒学在南方传播无忧矣!),子游果然没有让孔子失望,后来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们学文习字,更是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才,在子游的倡导和努力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下面我们就用子游式的礼乐之声欢迎第十位贤才学子出场,他就是颜回。

颜回(字子渊)——大智若愚成一家,呕心沥血理《易经》。自汉代以后,子渊被列为

七十二贤之首,他吸取了孔子儒学之精髓,并

创立“颜氏之儒”;《雍也》说他“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有一口

饭吃,一点水喝,就算是在烂屋小巷子里生活,

子渊依旧自得其乐),这说明子渊是一个不注

重权利和名誉之人,他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朴

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可

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起初被同学说成是“愚

者”。这是由于子渊的天性忠厚和内向掩盖了

他的聪颖明思,就是孔子一时也难以判定他智

慧达到了那个层次,经过不断的深入观察,孔

子才明确说子渊并不愚,《论语〃为政》里说: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

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其实子

渊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口才一流的子贡也坦诚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这并不是出自谦虚,而是发自内心,《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女通汝)。更难能可贵的是子渊整理了易经,他随孔子周游列国之后,重新回到了鲁国,开始他的讲学之路,同进他也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在整理时,不局限于一般的刻写和编简,而是致力于重复考证及校对,与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对比,弃伪保真。在整理《易》过程中,子渊呕心沥血,以致过于劳累而死,孔子十分的悲痛,在子渊对《易》作修整的基础上,孔子不辞辛劳亲自再整理,于是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完整的《易经》(孔子读到《易经》时,赞其是“神书”,所以他对《易经》是情有独钟),子渊为《易经》的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我引用《论语·先进》当中的话对孔子眼中的十大最优秀的弟子进行总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推荐第6篇: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孔子眼中最优秀的十大弟子 文/章哲行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士七十二人,可谓人才济济。在孔子的眼中有不少他欣赏的弟子,他的这些弟子,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长和性格,但有十位弟子,孔子尤为推崇。他们分别是谁?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个性和人生呢?

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恐怕我们最熟的只有两位:子路与颜回,但还有其它八位同样也是孔子眼中的佼佼者。我会分别用一句诗对十大弟子进行逐一概括,并对他们进行描述和评价,就先说子路吧!

仲由(字子路)——武功高强显忠烈,舍身取义志伉直。子路也许是十大弟子当中唯一会武功的人,不论是在从师孔子前还是从师中,子路就非常好勇争胜,但不欺幼弱,《集解》中说子路:“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意思是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他始终不像一个儒雅学子,倒像一个侠士,孔子说他未“入室”,由于武功高强,从师孔子后,他成了孔子的贴身保镖,忠心耿耿,从此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子路不仅性格独特,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能,做过季氏宰,任过卫国蒲邑的大夫,直到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但就是做孔悝的邑宰时,为了忠于主人、恪守职责,最终舍身取义:孔俚的母亲伯姬与其它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子,胁迫孔俚杀卫出公(即姬辄,为春秋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卫出公闻讯而逃之夭夭。子路在外面听到消息后,立即进城去见蒯聩,可是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似裂,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缨帽,就这样从容就义了。说完会武功的子路,接下来说文采翩翩的卜商。 卜商(字子夏)——命理始祖桃李遍,辈晚才高传佳作。卜商是最早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观点的始祖,这句话对中国人的命理观影响几千年,这并不是子夏在提倡一种宿命论,而是教导人们:要看得开生和死,生和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死;富有、地位在某一程度上是由上天决定的(比如出身的家庭有富有、贫穷、皇室、平民之分),但是当一个人哪怕是处于贫穷和艰难之中,也要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子夏的子弟非常之多,曾在西河(今安阳一带)传道授业,当时的魏文侯经常去请教他,比较出名的弟子有李悝、吴起和商鞅。在孔子从卫返鲁(公元前484年)之后,子夏才拜孔子为师,在孔门诸弟子中,他的行辈要较颜渊、仲由、端木赐等晚,而他的传世著作却最多,《论语》主要是他与仲弓合撰之作,《毛诗》也是传自他,《诗序》为他所作,《仪礼·丧服篇》也是传自于他,《易传》之中的一卷,他也有参与撰写,这足意说明他在孔子诸多弟子中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说完卜商,我们再说一位挺会做生意的子弟端木赐。

端木赐(字子贡)——取才有道聚千金,外交风去展雄才。子贡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最有钱,算是一位富豪,他很会做生意,在当时儒学可是提倡重文轻商,认为经商不是正道,可是子贡偏偏不吃这一套,文要摆弄,商也要经营,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当中的记载充分可以说明他是一个经商高手:“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废举”指贱买贵卖,“转货”是指货物种类更新快,意思就是: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从贱买贵卖中获利润,从有成了一个有钱人),除此之外,他还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可谓是文、商、政三结合的第一人。子贡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经常穿梭各国,出色地完成了各种政治使命,比如为了达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目的,他游离齐、吴、越、晋四国之间,不断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嫁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君主对他的利弊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和见意。(《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记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孔子不但有做生意的弟子,还有会打仗的弟子冉求。

冉求(字子有)——率军御侵传捷报,知错能改子可教。率领过军队,打过仗的孔子弟子也许只有子有,这显示了他的胆识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能一战而捷,反映了他潜质的军事才能。子有青年时期做过季氏的家臣,公元前487年齐国军队来入侵,他率领军队进行抵抗,并亲首冲到最前线,奋勇杀敌,大大激发了士兵的气势,再加上他在出战前就想好的“以步兵执长矛”的作战方式,并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此时他还念念不忘他的老师,于是趁如此大好机时说服季孙肥(即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达14年之久的孔子。子有帮助季氏推行了田赋改革,为季氏聚敛很多的财富,却受到孔子非常严厉的批评:“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氏比周公的嫡裔鲁国还富有,而冉求却为他征更多税,孔子于是向弟子们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击鼓声讨他的罪状,也不过分),子有听到孔子如此的批评自己,感到十分的愧疚,于是恍然大悟,干脆辞职不干了,而后随孔子周游诸国。在孔子的十大优秀弟子当中就占有三人出自“冉”氏,世称“一门三贤”,冉雍、冉耕就是其中的另外两位,接下来就说冉雍。 冉雍(字仲弓)——王室之后德化民,惊世之作毁于秦。仲弓是周文王的后代,然后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却末落了,家里比较贫穷,以放牛为业,人称“犁牛氏”,这点有些类似刘备,都是王室之后,一个以放牛为生,一个以编草席为生,只是一个成了“贤才”,一个成了“皇帝”。仲弓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之处“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看来他的以民为本、以德化民的为政之道,很难得到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仲弓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品德,觉得还需要改正和提高,辞官之后,他师从孔子,开始了自己学习修行之路。孔子对他有“雍也可使南面”(在古代以南为尊为长为贵,意思是:仲弓可以从政做大官治理国家)之美誉,后世也有人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荀子就这样认为,在他的《儒效》中就说:“通则一天下,„„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仲尼指孔子,子弓就是指仲弓)。惟一让我们觉得遗憾的是:后人不能看到他的个人著作,只有通过片断的历史记载去侧面了解他,因为他独立完成的著作《敬简集》,不幸毁于秦始皇的“焚书”之中。接下来说冉耕 冉耕(字伯牛)——坦直端正树威望,英年早逝扼腕惜。伯牛为人端正正派,率直、坦诚,非常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的弟子当中于德性称著,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史书对其介绍很少,再加上他英年早逝,他的很多才能没有得到展示和发挥,实在是令人惋惜,我们能找到关于对他的才能和品德进行正式描述的只有《史记》最具有说服力,里面记载说:“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孔子能亲口肯定伯牛的品德,并与颜回并列,看来他在品德行为方面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孔子对其是何等的器重。伯牛,曾为中都宰,可是不久却得了不治之症,孔子亲自前去探望,紧紧握着冉子的手,望天长叹,悲痛异常(孔子哀叹伯牛之死:“亡之,命矣夫!”)。除了伯牛称著于德行之外,还有一位叫闵损的同样于德行称著。

闵损(字子骞)——老成持重孝为先,淡泊名利拒费宰。子骞年幼不幸丧母,不断受继母虐待,生活过得很清苦,成人之后,父亲又病故,可是守丧三年未满,国家战事不断,被应征从军。艰苦的生活和复杂丰富的社会经历,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艰辛难料,慢慢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常,他话语不多,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说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子骞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教育,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之上,而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例如他非常奉行孝敬,刘向《说苑》中曾记载: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子骞絮芦花,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父亲不了解真情,便常鞭打他,后来父亲知道真相,要赶走继母,子骞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子骞是孔子弟子当中第一个主张不做官而淡泊名利的人,他主张修身养性,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有一次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被他谢绝了(《雍也》有记载)。他是真正做到期淡泊名利的人,诸葛亮也追求“淡泊名利”,可是最终还是做了蜀国宰相,倾权朝中。但也有一位孔子学生主张孝道有度,不可过枉,他就是宰予。 宰予(字子我)——才思敏捷善言辩,敢于儒学提异议。子我能言善辩,才思敏捷,随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出使于齐国、楚国,用他的“花言巧语”游说各国的君主,试图帮孔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冶抱负,子我非常尊敬孔子,也非常赞同孔子的绝大多数主张和观点,但是一遇到认为不对的或不妥的地方,他会毫不犹豫地提出异议。他认为“三年之丧”的制度完全是不可取的、不合理的,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意思是:三年之丧的制度,已经实行了很久的时间,君子如果三年不遵守礼仪,礼仪就会败坏,如果三年不行乐,快乐也会消失的),由此可以看出,子我非常的富有人性,看待事物结合实际而不追求形式,可是孔子却批评他“予之下不仁也”(见《论语·阳货》)。但是后来,孔子觉得对宰予有失公平,反思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子我之处改变了自己过去的很多不足。说完了孔子的八大优秀弟子,现在再说一位物殊的人物,他就是言偃。

言偃(子游)——礼乐教民独一帜,继承儒学传南方。为什么说子游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呢,那是因为在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当中,他是惟一的南方人,孔子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山东和北方,南方弟子极其的稀有,都说“物以稀为贵”,古代的交通和信息极为不便,南方的学子要到山东求学孔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子游身为南方人,就显得非常的有意义,这对孔子的学说在南方传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子游十分擅长文学,担任过鲁国武城宰,并用礼乐教育民众,城内到处有欢歌乐曲之声,他的做法得到了孔子的称赞,我们可以想象,城里欢歌笑语、乐曲舞蹈是多么的一种美好景象,如果子游的礼乐育民的思想得到发杨光大的话,我想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孔子曾这样说子游:“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我有了子游,我的儒学在南方传播无忧矣!),子游果然没有让孔子失望,后来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们学文习字,更是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才,在子游的倡导和努力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下面我们就用子游式的礼乐之声欢迎第十位贤才学子出场,他就是颜回。

颜回(字子渊)——大智若愚成一家,呕心沥血理《易经》。自汉代以后,子渊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他吸取了孔子儒学之精髓,并创立“颜氏之儒”;《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有一口饭吃,一点水喝,就算是在烂屋小巷子里生活,子渊依旧自得其乐),这说明子渊是一个不注重权利和名誉之人,他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朴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起初被同学说成是“愚者”。这是由于子渊的天性忠厚和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明思,就是孔子一时也难以判定他智慧达到了那个层次,经过不断的深入观察,孔子才明确说子渊并不愚,《论语·为政》里说:“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其实子渊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口才一流的子贡也坦诚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这并不是出自谦虚,而是发自内心,《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女通汝)。更难能可贵的是子渊整理了易经,他随孔子周游列国之后,重新回到了鲁国,开始他的讲学之路,同进他也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在整理时,不局限于一般的刻写和编简,而是致力于重复考证及校对,与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对比,弃伪保真。在整理《易》过程中,子渊呕心沥血,以致过于劳累而死,孔子十分的悲痛,在子渊对《易》作修整的基础上,孔子不辞辛劳亲自再整理,于是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完整的《易经》(孔子读到《易经》时,赞其是“神书”,所以他对《易经》是情有独钟),子渊为《易经》的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我引用《论语·先进》当中的话对孔子眼中的十大最优秀的弟子进行总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http://blog.sina.com.cn/

孔子一向是中国古代教育者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孔子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电影中着重表现的内容之一。作为民间办学的先驱,在孔子担任班主任的巨大班集体里有正式学生七十七名(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走读生与旁听生三千有余。在“受业身通”的弟子中,体育委员子路、学习委员颜回、组织委员子贡、文艺委员冉有等人又因为个人形象突出,而成为了《孔子》中的重要角色。

孔家班学习委员(饰演者:任泉)

字:子渊

生卒:前521—前481年 籍贯:鲁 特长:德行

名号: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孔门十哲之首 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班主任评语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个人事迹

颜回同学出身根正苗红,其父颜渊也是孔老师门下弟子,颜回同学简直是从娘胎里就开始接受父子思想的熏陶了,这也为他日后成长为最忠诚的孔门弟子做了充分的铺垫。

年龄偏小的颜回同学能够在贤者如云的班集体官至学习委员的位置,其勤奋好学与品德出众自然不在话下。虽然颜回并不是班级里最聪明的学生,却恰恰因为勤能补拙的刻苦与坚韧深得班主任的欢心,颜回死后,有人问班主任孔子班上谁学习最好,夫子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颜回,他死了也没别人的事。

大智若愚的颜回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定不移的高举班主任孔子的儒家大旗,凡是班主任作出的决策,颜回都坚决维护,凡是班主任的指示,颜回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子路、子贡都有与班主任顶嘴的时候,颜回却从来没对班主任说过半个不字,其尊师重道简直到了死心塌地的地步。

在颜回的表率作用带动下,班集体的气氛更加和睦,孔老师的师尊也更加被尊重。虽然这样的颜回在后世看来不免显得迂腐与愚忠,但是在儒家学派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颜回却是最受尊崇的孔门弟子,没有之一。与其说颜回是凭借学习成绩取胜,倒不如说颜回是凭借毫无污点的个人道德称王。

正是因为颜回的德行表现太过出众,在班主任孔子心目中,早已认定颜回是继承自己衣钵的不二人选。然而天妒英才,颜回扛过了漫长的十四年列国苦旅却没有等到接老师的班,上演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在颜回不幸因病辞世的时候,班主任孔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悲痛。

片中表现

颜回历来都是最坚定、最典型、最彻底的孔门弟子形象,在《孔子》中亦是如此。颜回从一登场就陪伴在夫子身边,孔子人生的重要时刻皆有颜回相伴,在夹谷会盟一场,颜回代表鲁国出任司仪,足见夫子对得意门生的器重与信赖,而夹谷会盟一场颜回的表现也十分给夫子露脸,仪表堂堂的颜回往高台上一站绝对有扬我国威的视觉效果,而大气庄重的现场表现也很令夫子面上有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孔子》中的颜回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其弟子的代表与化身,颜回溺亡一场也成为《孔子》全片最悲凉最感人的一场戏。

饰演颜回的任泉十分符合后世对于颜回形象的猜想,年轻俊美,温文尔雅,文静寡言,身形清瘦,表情严峻,既有才高八斗的书生气,又有惟师命是从的学生气。任泉一向擅长饰演翩翩佳公子型的人物,这次出演带有悲剧色彩的“第一儒生”颜回,令人充满期待。

孔家班体育委员 (饰演者:李文波)

字:子路

生卒:前542—前480 官至:季氏宰 蒲大夫

特长:军事

名号:孔门七十二贤

谥号:唐开元封“卫侯”。宋大中符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班主任评语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好勇 闻过则喜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个人事迹

子路是孔门弟子中非常特立独行的一位,他的一生,可以用“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来概括。

在以文弱书生为主组成的班集体里,子路是当之无愧的体育课代表,“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豚”,活脱脱一个莽人形象,视觉上很有冲击力。应该说,子路同学独特的审美观是在他闯荡江湖时期形成,当子路还是草莽英雄的时候,还曾经欺负过班主任,但是最终子路同学还是被夫子所感化,成为了孔门弟子。

加入班集体后,子路成为了负责维护班级秩序,保卫班主任人身安全的体育课代表,班主任孔子对子路为班集体及他个人做出的贡献十分满意,在子路辞世后,班主任给出的盖棺定论是——“自从班里有了子路同学,就再也听不到别人说我坏话了。”

子路同学拦着不许别人说夫子坏话,并不代表他对孔子唯马首是瞻,恰恰相反,虽然投入孔子门下,但是子路不改豪迈本色,经常对孔子仗义执言,夫子干什么事他瞧不顺眼了经常当面“顶撞”,像夫子去见南子这件事,就惹得子路老大不高兴。

子路同学的人生如此异彩纷呈,连他的辞世也充满了戏剧色彩。从班级里毕业后,子路在卫国大夫孔悝那找了一份工作,可惜孔悝也不是什么好人,竟然阴谋发动推翻卫出公的政变,很不幸地还成功了。政变之时,子路正在外地出差,听说自己的大区经理革了总经理的命,子路一溜烟赶回卫国,可是在城门的保安却不让他进城。但是区区一个保安怎么挡住子路伸张正义的脚步,子路同学不仅当面痛斥了自己的前上司,骂到兴头上还想动手放火烧了前上司的台子,孔悝终于忍无可忍,命人下台去砍子路,搏斗中子路的帽子被砍断,子路同学本着“头可断,发型不能乱”的思想,系好帽子,旋即被乱刀砍死。

片中表现

在《孔子》里出现的五位孔门弟子中,子路代表的是性格刚烈的硬汉形象,与颜回为代表的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相映成辉,为孔门弟子的形象增加了阳刚的一面。《孔子》里的动作场面基本上都与子路有关,不论是武子台平叛还是卫国护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子路同学总是会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孔子》第一猛将。

孔家班组织委员(饰演者:阚金明)

字:子贡

生卒:前520—前456 特长:交际

名号:孔门七十二贤 班主任评语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 曰:“瑚琏也。” 个人事迹

子贡也是孔子门下一名非典型弟子,有点像是班里的组织委员,出则能搞外联,入则能解决班里同学的生活问题,是典型的实用型人才。以当时的眼光来看,能言善辩头脑灵活的子贡同学不免有油嘴滑舌举止轻浮的嫌疑,但同时,即使是不怎么待见子贡同学的班主任孔子也必须承认,子贡同学乃是同班同学当中在紧急关头最靠得住的一个。

所以当鲁国面临亡国之危的时候,孔班主任果断派出了同学中发展最全面的组织委员子贡去解决危机。解决鲁国危机堪称是子贡人生最为辉煌的篇章,但是此段情节在《孔子》中并没有出现,这里仅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一语而避之——“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除此之外,子贡也被视为是孔门“知行合一”的典范,在班主任孔子组织的游学活动中,有一次面临断炊的危险,是子贡千方百计的买来了一石米,解决了班级有关生存的重大危机,子贡同学的灵活头脑由此也可见一斑。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的最终评价,也提到了他善于经营的优点——“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不过对于这个灵活聪颖的弟子,班主任孔子却不是那么喜欢,经常是子贡同学在外面做了好人好事,回来还要接受老师的批评,与颜回的待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如此,子贡对夫子的爱戴却是丝毫没有打过折扣,夫子辞世后,班里的大多同学只守孝了三年,唯有子贡一人守孝六年。

片中表现

子贡人生最光辉的时刻并没有出现在《孔子》当中,也许这段事迹太过辉煌,导演怕会盖过夫子的风头于是刻意抹去了,但是子贡能言善道,机敏灵活的性格在片中还是有所表现,尤其是陈蔡之围中解决断粮危机更是体现出了子贡身为组织委员的非凡个人能力。

孔家班文艺委员(饰演者:马强) 字:子有

官至:季氏宰 生卒:前522—? 特长:政事

名号: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班主任评语

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

个人事迹

冉有在班级里的位置比较像是文艺委员,因为他最出众的才能其实是多才多艺,班主任孔子曾经说过,冉有同学这么多才多艺,当个官有什么难的?(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冉有同学的人生也果然让班主任一语命中,正是因为他的多才多艺,让他被鲁国的当权者相中委以重任,又因为在战场上表现神勇而深得器重。也正是在冉有的说服下,季康子才终于点头同意流亡了十四年的班主任孔子携全班同学回家。照说冉有也算是除了子贡之外同班同学中混得最好的一个了,但是和子贡一样,他也很不讨班主任喜欢,当他通过改革为鲁国增加税赋的时候,被班主任以“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为由大骂一顿,还放出了“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的狠话。不过孔子在鲁国的晚年生活还是受到了冉有很多的照顾,夫子也可算是个不计前嫌的人了。

片中表现

在《孔子》中,冉有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他回鲁国任职,才最终促成了孔子的归乡。在个性方面,《孔子》中的冉有其实与子路的形象有一点相似,尤其是在子路亡于卫而冉有仕于鲁之后,冉有的忠肝义胆与骁勇善战简直与子路如出一辙。当年迈的季孙斯想要把汶上三城封给战功卓著的冉有之时,功臣冉有拒绝了封赏,只求季孙斯恭请孔子归鲁。在名利面前毫不动摇的师徒情深,令冉有一直不够鲜明的形象骤然高大了起来。

孔家班插班生(饰演者:刘峰超) 原型:漆雕开 字:子开。 生卒:前540—? 特长:德行 班主任评语

孔子使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说。

个人事迹

漆雕开同学本身也是同门中名气较小的一位,生平事迹更是无从考证,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漆雕开同学年轻时无端受刑落下了终生残疾,但是身残志坚,一生好学不辍,在治学方面也颇有成就,《韩非子·显学》把他列为儒家八派之一——漆雕氏之儒。

片中表现

漆思弓在电影《孔子》中被杜撰出了一段曲折坎坷的身世,作为季氏逃奴的他引发了孔子与公山狃关于废除人殉的辩论,并且将漆思弓因刑致残改成了幼年时因伤致残,多了几分悲剧色彩。而后漆思弓曾与子路同行去卫国赴任,并最终带回了子路的死讯。

推荐第7篇:孔子名言带译文

孔子名言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季氏)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学而)

译文:孔子说:“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顾不上追求生活的安逸,而对于学问之事和国家之事能够敏锐地观察和细微地思考,谨慎地发表言论,还能够向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求教,从而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述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子路) 译文: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泰伯) 译文:学诗之后,即学礼,继乃学乐。

1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季氏)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季氏)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道理:在学习方法上,“学”与“习”并重,“学”与“思”不能偏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

2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述而)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好读古书,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子路) 译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宪问)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对他讲直话,

3 这就对不起人。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浪费,而且得罪人。所以一个真正智慧的人,应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事君数,斯亲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子张》

译文:大意是侍奉君主,君主有错,劝谏几次,君主不听,就不要再劝谏了,否则会引来侮辱;和朋友交往也是一个道理,劝谏要有限度,否则朋友会疏远你。”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译文: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劝告他,并引导他向善。朋友要使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孔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译文: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时而智。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推荐第8篇:孔子、孟子及弟子的介绍和故事

孔子、孟子及弟子的介绍和故事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善于养生气功,“善养吾浩然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故事】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颜回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帝王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故事】颜回退金

颜回幼小时跟孔子学习,因家中比较贫寒,常常以稀粥充饥,但是他却学习刻苦守时。有一次,孔子见颜回又是第一个到私塾,便问:“颜回你吃的什么饭?”颜回说:“一张饼,一碗汤。”其实他吃的是一碗粥。他却把粥上凝结的薄皮称作一张饼,把薄皮下称作汤。颜回虽然家贫,却十分乐观,并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为了给一位穷学友的母亲治病,他曾劝说父亲向别人借了碎银子给他的穷学友。不料,有几个多事的学生,却将此事传说成颜回偷了别人家的银子送人情。于是便有人说丢了东西,怀疑是颜回偷的。可是孔子不信,但又没有理由堵住多事人的口舌。第二天,颜回又是第一个先到私塾。一进门,见地上有一锭金子,上面还写着:“天赐颜回一锭金。”颜回本想不理,但见写有自己的名字,于是就在金子上写了“外财不发穷命人”几个字后,放回原处。通过这件事,孔子更加相信了颜回,并当着大家的面说:“贤哉,回也!”

4、曾子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现山东省平邑县)。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曾子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曾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正宗传人,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给弟子,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鲁悼公三十二年(前435年),曾子辞世,终年70岁。曾姓后裔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

【故事】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5、端木赐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汉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对他好时他看人不顺眼,别人远离他了又会埋怨别人,如子思。性格自私,骄纵使气。才华横溢。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汉族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故事】子贡尊师

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子贡尊师的故事,也很感人。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做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6、冉雍

冉雍(前522-?),汉族,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后来荀子更敬重他。《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子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故事】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推荐第9篇:孔子及其弟子关于教育问题的言论整理

孔子及其弟子关于教育问题的言论整理

1.或为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子路》)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2页

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野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野狂。(《阳货》)

4.生而知之者上也上,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3页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卫灵公》) 7.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述而》)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4页

8.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墨子·公孟》)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6页

9·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宪问》)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9页

1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36页

11·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37页 1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40页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45

15·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47页

1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史记》)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50页

17·不学诗,无以言。(《季氏》)

18·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56页 1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58页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雍也》)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62页

21·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矣。(《卫灵公》)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63页

2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24.君子博学于文。(《雍也》)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67页

25·学而不思则惘,斯而不学则殆。(《为政》)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68页

26·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 27·学而时习之,不亦悅乎?(《述而》)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

版社第69页 28·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70页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72页

31·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己也。”(《子罕》)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73页

32·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77页

33·不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81页

34·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中论·治学篇》)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82页

3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83页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84页

37·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第87页

38·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7页

39·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述而》)

40·少之时,血气未定,戒指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0页

41·满招损,谦受益。(《虞书》)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1页

4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2页

43·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6页

44·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45·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7页

4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之也。

47·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儿已矣。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8页

4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49.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20页

50·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21页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学而》)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22页

52·言不称师谓之畔,教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大略》)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8页

53·鲁哀公问:“必学然可以安国保民乎?”

子夏曰:“不学而能安国保民未之有也。”

曲阜师范学院《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40页

54·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67页

5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6·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7·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68页

58·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69 59·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0·汝为周南、召南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61·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71页

62·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我吾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

6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80页

6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88页

64·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113页 65·三年学,不至于谷。(《泰伯》)115页

6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学而》)178 6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8·少儿不学,长无能也.69·好学近乎知。(《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180页 7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子张》)

7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2·学而不思则惘,思尔不学则殆。(《述而》)182页

73·多闻,得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225 74·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虐,慢令致期谓之贱。”(《子张》)232 75·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254 76·孔子学古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师襄子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269 77·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279 78·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礼记·学记》)285 79·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 80·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钜狡也,学于禽滑厘。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人也。

81·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孟子·尽心》)307 82·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述而》)刘锡辰《孔子及其教育思想》21页 83·子游为武城宰。“子之武城,闻铉歌之声,夫子菀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67 84·哀公问:“弟子熟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75 85·子路使字羔为费仔。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论语·子路》)135 86·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139 87·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88·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也。(《论语·子路》)142 89·博学于文。(《论语·雍也》)

9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推荐第10篇:弟子归

弟子归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易解: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易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德行高尚者,

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易解: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第11篇:德鲁克弟子

彼得·德鲁克:他留下了什么

http://biz.163.com 2005-11-16 14:21: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那国毅

2005年11月11日早晨720,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加州克莱蒙特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美联社、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美国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德鲁克逝世这一消息。

再过8天就是德鲁克96岁的生日。

“就在我14岁生日的前一个星期,我惊觉自己已成为一个旁观者。那天是1923年的11月11日——再过8天就是我的生日了。”这是德鲁克在《旁观者的诞生》一文中写到的。82年后的这一天,这位特立独行的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很少有人能享有开创一门学科的殊荣,作为公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享有此殊荣当之无愧。1954年11月6日是管理学中一个划时代的日子,彼得。德鲁克在这一天出版了他的《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在此之前,没有一部著作向管理者解释管理,更没有一部著作向管理者传播管理。

追忆德鲁克的非凡的一生,首先要了解他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为此,我愿意再一次与读者分享2000年9月我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发现的彼得。德鲁克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先生的亲笔签名。

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彼得·德鲁克

1999年1月18日

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管理是我们的社会机构特别是工商业中领导、指挥和决策的器官,是一种普遍的职能。这种普遍的职能在每一个国家中,实质上在每一个社会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基本任务。管理者必须为他所管理的组织指引方向。他必须深入思考本组织的使命,为之制定目标,为了达到本组织必须做出的成果而组织资源。

需要提及的是,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两百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即:《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而正是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德鲁克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因此,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从认识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

德鲁克在《新现实》一书中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称“管理”为一门“综合艺术”。他说,“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已被验证的有效性

70年来,德鲁克通过著书立说、讲学、提建议等方法,反复地提出:管理既要眼睛向外,关心它的使命及组织成果;又要眼睛朝内,注视那些能使个人取得成就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德鲁克把自由与责任相结合,以人的发展为重点,来构思有效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制度与管理者的工作。他希望管理者把眼光放大,以使命感和智慧来帮助人们发挥所长,并和组织结合成一个整体。他认为身为最高主管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即使已成为一个有效的最高主管,人生还有更高的境界。

德鲁克系统管理思想的有效性已经被各国企业领导人的实践所验证,杰克。韦尔奇将其重要的企业决策归功于德鲁克,“1981年,我整合通用电气的第一个核心思想来自彼得。德鲁克。通用电气的相关业务要么是业内第一位或第二位的位置,要么就退出这一领域。我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天才的管理思想大师的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彼得。德鲁克。”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的发展时说到:“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为了表彰德鲁克对世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授予德鲁克以“总统自由勋章”。布什总统对德鲁克的评价是:“彼得。德鲁克是世界管理理论的开拓者并率先提出私有化、目标管理和分权化的概念。”

最后的智慧: 21世纪CEO的职责

德鲁克留给我们的最后也是他最新的管理思想就是20004年10月1日,他在美国德鲁克档案馆举办的“智者对话”上精辟地阐述了21世纪CEO的职责。以下就是他留给人类的最后智慧:“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 ‘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最重要的就是结果。有鉴于此,CEO的工作因他们所服务的组织不同而有所不同。

CEO是将组织与外界连接在一起的人。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这意味着CEO应当仔细思考在他们的组织内有什么信息,组织的外部又有什么信息,以及如何组织这些信息。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CEO这样做了。整合组织内外的信息是CEO未来的主要工作之一。

同样重要的是,只有CEO才能做的就是决定‘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当是什么?’更为困难的是决定‘我们的事业不应当是什么?’一旦做出了以上的决定,CEO才能决定什么结果对他所服务的组织是有意义的。

CEO要做出平衡的决策,即:在目前的需求和是否投资于高度不确定的未来之间取得平衡。这种决策是所有经济活动的精髓所在。CEO必须对此做出决策,如果组织涉及各个领域,分散精力和资源,最终将一事无成。

CEO要配置组织的一项特殊的稀缺资源——高绩效的人。一个人越有能力,他就越有可能是高度专业化的。世界上没有通才。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很可能连机票都订不了。你是把他当钢琴演奏家请来的,而不是看他是否能看懂航班表。CEO的特有工作就是将高绩效的人安排在能让产生结果的岗位,也就是用人之长,因为只有长处才能创造结果。

最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最后,CEO要通过身体力行去树立组织的价值观和标准。因为,太多的CEO认为组织的价值观和标准是靠讲话讲出来的。而组织的价值观和标准是靠CEO身体力行做出来的。“

德鲁克走了,但在过去70余年里,他的著作和讲座已成为管理者与企业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像哥白尼和哥伦布一样,历史将会证明:德鲁克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将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系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光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师从彼得·德鲁克)

第12篇:赵本山弟子

赵本山弟子大全

赵本山将35位旧徒重新召集门下,看着赵本山为徒弟亲手送出墨宝、金锁和美玉,很多网友评论,他们的幸福生活开始了,谁说不是呢?无论旧徒还是新徒,这些二人转演员谁不是一步一个脚印从简陋的小剧场走出来的?如今走到赵本山的身边,幸福生活才真正向他们招手。

今天在这里,我将会从赵本山的35位徒弟里挑出10位来介绍

大徒弟 李政春

“冯乡长”扮演者李政春在沈阳去世享年45岁

在拍摄《乡村爱情》时,李政春已经有患病的迹象,但为了拍好戏他始终没有透露病情。近日一直在春晚剧组排练的赵本山一直非常关心大弟子的病情,并在今早得知了噩耗,当时泪水就夺眶而出,“怎么能这么快呢!”虽然知道李政春一直有重病在身,但结果来得还是太突然。据了解,李政春在盛京医院住院时,赵本山特意到医院探望他。甚至在赵本山的印象中,李政春的身体非常健康。

三徒弟 张小飞

唱二人转的都是苦出身,这话一点都不假,张小飞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直言,拜赵本山为师、进入辽宁民间艺术团有种“总算熬出头了”的感觉。

张小飞是沈阳地区知名的二人转演员,也是小品演员赵本山的爱徒。04年年初因为在央视表演二人转时过于“暧昧”而被电视台紧急喊停,令师傅赵本山当场炮轰央视而惹下了一段**。

有人知道刘老根里的三炮二柱子本名叫啥不

关东大先生演员表

赵本山现在在派什么戏啊什么时候开始派的到什么时候排好啊

寻 徒弟表演叫停 赵本山当众抗议 的视频

求张小飞一段二人转下载

四徒弟 唐鉴军

作为资深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的高徒之一,唐鉴军在电视剧《刘老根》里即有上佳表现,但由于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等当红明星光芒四射,他成为一个或有或无的配角。在收视率极高的农村题材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里,唐鉴军扮演了谢广坤,活脱脱一个东北农民,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他与王小力等的演出不但为电视剧增色不少,相反大有抢了赵本山、范伟的风头之嫌。唐鉴军简介

谁知道马大帅3里的小唐真实的姓名 和 剧中的姓名??

谢广坤 这演员的名字叫什么

乡村爱情2里谢广坤有没有当上村主任最后?

乡村爱情1谢广坤给长贵拎酒在桥上把酒摔碎是哪集?

五徒弟 王小宝

王小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刘老根》中那个看似憨憨傻傻实则精明、就是有点“妻 管严”的刘大奎就是他演的。小宝的绝活可不少,不过最绝的还是他模仿赵本山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说一笑,活脱脱一个“年轻版的赵本山”,难怪本山老师要收他为徒呢。其实小宝自从师从本山之后,就不再轻易演出,每次出场都要先打听清楚,生怕在不好的地方演出坏了师傅的名声。

有人知道刘老根的儿子扮演者王小宝的档案 身高吗?

谁知道王小宝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有谁知道王小宝的二人转哪里可以下载到吗?就是<刘老根>里大奎的扮演者

今天辽宁卫视的一个节目,王小宝卖海鲜的的那个叫啥名?

王小宝和孙丽荣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关系

送情郎 王小宝 孙丽蓉

六徒弟 王小利

六徒弟 王小利(乡村爱情里饰演刘能,和谢永强的姐姐是一家的)名星王小利死没死??

王小利死了吗?

乡村爱情

关于乡村爱情中刘能的提问?

谁知道刘能扮演者的电话啊,其他著名的二人转演员的也行,200分刘能副主任是谁啊?(好像挺搞笑的一人)

十二徒弟 闫光明

阎光明是赵本山弟子中长得最帅气的,也是惟一从小坐科二人转的专业演员。阎光明不仅嗓子好,武功好,戏路子也宽,擅长扮演各种性格的人物。他和妻子赵海燕表演的二人转《贵客临门》在吉林省第十四届二人转新剧目推广会上获二等奖。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中获表演银奖。

演刘一水的阎光明是著名二人转演员?

乡村爱情中的演员有哪些在现实生活中是夫妻或者是有血缘关系?赵本山一共有多少个徒弟?

闫光明和赵海燕的关系

乡村爱情II中,刘一水开的是什么车?

十三徒弟 王小虎

二人转演员出身,赵本山的第十个徒弟,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

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小八路”,《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李大国”等

谁有赵本山徒弟王小虎的大照片.王小虎 张可

寻找李大国扮演者王小虎与刘流合作的一个小品

王小虎和张可的二人转

请问刘老根大舞台中和王小虎搭档的那个女主持人叫什么名字?

十四徒弟 王金龙

演出时间由一年到10年,演出的酬金也由几块到几百,可爱的金龙得到了热心东北人老乡的认可与厚爱,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录制影碟多达15余本。2001年在首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金龙以节目《哪吒》展现十年来练出的一身工夫,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了首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的“新苗奖”。

2.6王金龙长的怎么样

唱二人转的王金龙和王金凤是什么关系?

丫蛋资料

赵本山徒弟鸭蛋资料,毛毛丫蛋简历资料

春晚时 中央卫视台 小沈阳 毛毛

二十五徒弟 小沈阳

本山的得意门徒小沈阳,因在今年央视春晚两次进组又两次被“毙”而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在《乡村爱情2》中,他客串出演实习医生王天来,与香秀、李大国产生不少摩擦,用小沈阳的话说:“我就是来搅和的,可惜没搅和成。”

小沈阳是地道的开原人,原名沈鹤,妻子叫沈春阳,为了让自己的名字和爱人的合二为一,沈鹤才改名叫“小沈阳”。

小沈阳资料

小沈阳的主要事迹

求小沈阳一些视频

小沈阳是哪儿的人

小沈阳是谁?

春晚小沈阳...谁知道小沈阳的博客网址

北京台春晚小沈阳

小沈阳身价暴涨

小沈阳的具体资料哪有啊?

丫蛋 毛毛

毛毛是赵本山弟子王金龙的搭档。别看毛毛个子不高,却唱功了得,她的京剧功底深厚,演出时学唱的京剧让观众叫绝,此外,京剧唱腔也可以以假乱真,毛毛吹奏唢呐的水平也是她演出的一大特色。毛毛京剧功底深厚还会吹唢呐,也是她演出的一大特色。

丫蛋的详细资料

丫蛋的资料

2009春晚上“丫蛋”是谁?

丫蛋跟小沈阳赵本山的小品

丫蛋的官方博客地址以及个人资料

|

徒弟名榜

赵本山的徒弟主要分为5批,除了去世的李正春之外,2008年2月11日(大年初五)到场的徒弟是34人,其中高明娥和孙立荣是两名女徒弟,其余全部是男性,排序如下:

第一批(6人):李正春、路遥、张小飞、唐鉴军、王小宝、王小利。 (按拜师先后排序)

第二批(8人):蔡维利、蔡小楼、王永会、张小光、波比·肯、闫光明、王小虎、王金龙。 (按年龄排序)

第三批(9人):高明娥(女)、孙立荣(女)、贾小

七、老臭、姜海军、程野、燕飞、杨冰、苏小龙。(按年龄排序)

第四批(2人):刘小光、小沈阳。 (按年龄排序)

第五批(9人):张小伟、孙小飞、张凯、历小峰、程红、董三毛、贝亓儿、宋小宝、田娃、红孩、小鹏飞。(按年龄排序)

第六批(1人):崔洪瑞

第13篇:【孔子弟子】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中关于曾子的15句子~

【孔子弟子】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中关于曾子的15句子

~

曾参(约前505~前435)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曾子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在《论语》中,关于曾子的记录共有15句~总序篇章内容1学而篇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而篇第一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3里仁篇第四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泰伯篇第八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5泰伯篇第八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6泰伯篇第八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7泰伯篇第八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8泰伯篇第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先进篇第十一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10颜渊篇第十二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1宪问篇第十四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12子张篇第十九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13子张篇第十九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14子张篇第十九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15子张篇第十九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第14篇:孔子名言欣赏带解释的

孔子名言欣赏(带解释)

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8.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9.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1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1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翻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5、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孔子语录大全(带注释)之五

41、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4、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3、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5、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

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

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1、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63、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65、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66、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71、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72、孔子语录: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3、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74、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5、孔子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76、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7、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9、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0、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81、孔子语录: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孔子语录: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

(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3、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86、孔子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7、孔子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孔子语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孔子语录: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

(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1、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3、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94、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

(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6、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7、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第15篇:赵本山35弟子

赵本山35弟子排行

赵本山大叔前35个徒弟排序如下:

李正春(已故)、路遥、张小飞、唐鉴军、王小宝、王小利、蔡维利、蔡小楼、王永会、张小光、博比·肯、闫光明、王小虎、王金龙、高明娥(女)、孙立荣(女)、贾小

七、老臭、姜海军、程野、燕飞、杨冰、苏小龙、刘小光、小沈阳、张小伟、孙小飞、张凯、历小峰、程红、董三毛、宋小宝、小鹏飞、田娃、红孩儿。

1 .【李正春,已故,图中前边为李正春妻子】

大徒弟——李正春

男,二人转演员。生于吉林省梨树县胜利公社石庙子大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自幼喜爱文艺。由于他嗓音洪亮,又极具表现力,很小就是校宣传队的文艺骨干,每次学校有活动,他的演唱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受欢迎的。直到初中毕业,李正春家的生活依旧很困难。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李正春决定去学二人转。起初父亲并不同意,但最终于没有拗过儿子,同意让他去梨树县文化馆举办的二人转班学习。1982年,李政春成为县剧团的正式演员。也就是在县剧团时,结识了他的恩师赵本山。赵本山当时在辽北已小有名气了,他看李正春嗓音条件好,对他非常关照。李正春早就仰慕赵本山的名声,决定拜师,赵本山看他可怜,就答应收他为徒。一次,回忆起当初“拜师宴”时,李政春一脸愧疚:“拜师仪式很简单,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对不起师傅。我当时很穷,只简单买了几个菜,打了些散啤酒,把团里领导请到宿舍,就算正式拜师了。

后来,师徒二人相继离开了剧团。直到拍《刘老根》时,赵本山觉得李政春可以塑造“冯乡长”,就找到了李政春。这样,李政春才再度走进演艺圈。

2007年因病去世,年仅45岁。 李政春是2006年8月被送至医院治疗的,经专家会诊,李正春被诊断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其形成的原因不明。

出生:1962年,农历壬寅年

逝世:2007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十一日,6时 主要作品:

《刘老根1》 扮演 冯乡长 《刘老根2》 扮演 冯乡长 《乡村爱情》 扮演 李福 2 路遥

本名陆岚秋,男,1966年4月10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沈阳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秦木匠”。

3 张小飞

“二柱子”张小飞本名张玉富,男,1972年9月8日出生,籍贯辽宁省鞍山市。

辽宁民间艺术团副团长,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最高奖“本山杯”。 在电视剧《刘老根ⅠⅡ》中扮演“二柱子”,在《马大帅Ⅲ》中扮演“牛三”,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赵春安”。

第一次听说张小飞的名字是2001年初,那天,赵本山在辽宁省曲协开会时说:“我前些日子去了趟吉林市,看了一场二人转演出,有个叫张小飞的很有本事,我准备把他收了。”赵老师还说:“趁我现在还有这个能力,就帮他们一把。这些二人转演员只要稍稍提拉一下,他们就能起来。”后来又听许多二人转演员提起张小飞,说他的傻子演得特别好,还会很多乐器。

4 唐鉴军

1968年12月1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舒兰市。

辽宁民间艺术团团长,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理事, 二人转资深演员,赵本山高徒之一,在全国最高的戏曲奖“曹禺奖”上荣获集体表演二等奖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

在电视剧《刘老根ⅠⅡ》中扮演“徐迈”,《马大帅Ⅲ》中扮演“小唐”,《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谢广坤”,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村主任”。 他的曲目《脱口秀》、《神调》、《小芳》让观众百看不厌.

搭档-王小华,本名王秀杰,女,1970年12月1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桦甸市。在辽宁电视台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之今日升堂》中扮演“县衙夫人”,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王小蒙”母亲。

电视剧

《刘老根》――――――徐迈 《乡村爱情》――――――谢广坤 《马大帅二》――――――小唐 5.王小宝

王小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刘老根》中那个看似憨憨傻傻实则精明、就是有点“妻 管严”的刘大奎就是他演的。小宝的绝活可不少,不过最绝的还是他模仿赵本山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说一笑,活脱脱一个“年轻版的赵本山”,难怪本山老师要收他为徒呢。其实小宝自从师从本山之后,就不再轻易演出,每次出场都要先打听清楚,生怕在不好的地方演出坏了师傅的名声。

5.王小利

本名王文利,男,1969年3月12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嫩江县。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 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宋秃子”,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刘能”,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刘一手”。

王小利生于黑龙江双城县一个二人转世家,父母是嫩江县民间艺术团的主演,在当地很有名气,王小利的童年时光几乎是伴随着父母的演出度过的。上初中后,王小利开始跟着父母所在的民间小班学二人转,王小利的父母教了他四十多出传统戏,唱戏没多久王小利就压轴了。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叫李琳的搭档,两人在一起唱了三场,彼此感觉很好,2000年,王小利和李琳结为夫妻。婚后不长时间,王小利夫妻到长春和平大戏院演出,并签了三年的合同。

2001年初,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的导演毕福剑到长春和平大戏院观看演出,那天晚上有汪小萍一对、魏三一对、翟波一对,还有王小利夫妻四对演员演出。演出结束后,毕福剑找到剧院负责人,说想在长春录制一期二人转的《梦想剧场》,就要这四对演员,一对都不许换。一个多月后,毕福剑重返长春,在静月潭做了一期《梦想剧场》,王小利获银像奖(每场比赛只设银像奖)。年底《梦想剧场》在山东举行总决赛,王小利捧得金像奖。

2001年,王小利报名参加了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为了此次二人转大奖赛,剧院特地为他排了大戏《包公断后》。王小利夫妻还专程拜访了何庆魁和高秀敏,何庆魁帮他修改了小品剧本。比赛当天,王小利先唱了段《靠山调》,把观众情绪调动起来后,王小利开始唱正戏。开头几分钟观众不稳定,后来就鸦雀无声了,等王小利唱完了,全场掌声雷动,持续了好长时间。

比赛之后,王小利认为自己肯定能得奖,但不知道能获什么奖,他的目标是给个奖就行。几天后,王小利的小品《骂大街》在脱口秀比赛中获得第三名。

颁奖晚会那天,王小利听说赵本山要收张小飞、王小宝为徒,他就壮着胆儿给高秀敏打了一个电话,他对高秀敏说:“听说赵老师要收徒弟,有这回事吗?您帮我问一下,能不能把我也收了。” 高秀敏说:“我可以帮你问,但成不成可不保准。”五分钟后,高秀敏给王小利回电话:“孩子啊!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赵老师同意收你了。”听到这句话后,王小利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王小利还高兴地对唐鉴军说;“也同意收你了!”随后,他们几个人就开始商量去买衣服。王小利现在还记得拜师那天他和张小飞穿的是红衬衫,王小宝和唐鉴军穿的是绿衬衫,在信盟花园举行酒会时,他们几个师兄弟忙前忙后的情形,王小利至今记忆犹新。

搭档-李琳,女,1980年9月4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营口市。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谢兰”,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白玉兰”。

7 蔡维利

蔡维利 男,1966年3月14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呼兰县。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铜奖。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丁庆林”,在电视剧《马大帅ⅠⅡⅢ》中扮演“维利”,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王老七”, 在辽宁电视台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之今日升堂》中扮演“师爷”,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段督军”。

2002年11月15日,蔡成为赵本山老师的弟子。"我给师傅磕头时咣当一声,一楼都能听见。我端着酒杯眼含热泪,对师傅说:“请师傅放心,我绝不给师傅丢脸,我今生今世一定好好孝敬您!”

2003年2月,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和唐鉴军合演二人转小品《大戏进了小山村》,还和师兄弟们一起参加了省公共安全专家厅晚会的录制

搭档-牧童,本名张欣,女,1978年4月25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表演奖。

8蔡小楼

本名蔡玉宝,男,1967年6月15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桦甸市。

在电视剧《马大帅Ⅰ》中扮演“钱老板”,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柳一元”。 搭档-付小兰,本名付东兰,女,1969年4月10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齐镇长”媳妇。

在《马大帅Ⅰ》中饰演 大骗子钱老板。虽然剧中戏份不多,但他的表演还是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9.王永会

男,1967年12月22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银奖。

在电视剧《刘老根Ⅰ》中扮演“赵三”,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大管家”。 搭档-筱素清,本名樊素清,女,1963年3月25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表演奖。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赵玉田”母亲,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金桂珍”。 10.张小光

男,1970年9月8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在电视剧《马大帅ⅠⅡⅢ》中扮演“牛二”,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大马勺”。 搭档-小牡丹,本名张君明,女,1965年11月1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11.博比·肯

出生地:乌克兰莱澳夫 性格:开朗 婚姻状况:未婚

获奖情况:中国外国人节目中国歌大赛金奖、全国外国人表演中国戏大赛金奖

影视作品:《西洋戏迷》、《长沙里手》、《风流才子纪晓岚》、《刘老根》、《喜福会》、《千年等一回》 最崇拜的人:赵本山

最喜欢自己曾经扮演的角色:《回娘家》中的小媳妇、《八路军》中的八路军 最喜欢自己表演的作品:《八路军》、《全能演员》 最默契搭档:曾炀

最难忘的事:被我师傅赵本山收为徒弟的那一刻 最幸福的事:师父和师兄弟为我过生日 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白色 对自己的评价:作演员还不够格

对今后演艺事业的期望:作一个观众喜欢的喜剧演员 12 闫光明

男, 1972年12月30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银奖,在辽宁省第六届、第七届艺术节上获金奖。

在电视剧《马大帅ⅠⅡ》中扮演“光明”,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刘一水”,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马副官”。

搭档-赵海燕,女,1973年12月19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银奖,在辽宁省第六届、第七届艺术节上获金奖。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谢永强”母亲,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方秀娥”。

13.王小虎.

本名王虎,男,1974年12月12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表演奖。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功夫》中扮演“小忽悠”,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小八路”,《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李大国”。

搭档-张可,女,1981年7月27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铜奖。在电视剧《刘老根Ⅱ》中扮演“药匣子”秘书。

14 王金龙

男,1985年8月26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新苗奖”。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秃三”。 15 高明娥(女)

女,1968年9月27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

在电视剧《马大帅ⅠⅡ》中扮演“桂英”,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幼儿园园长”。 16 孙立荣(女)

女,1968年10月1日出生,籍贯辽宁省黑山县。 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银奖。

在电视剧《刘老根ⅠⅡ》中扮演“孙立荣”,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Ⅱ》中扮演“刘能”媳妇,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金凤”。

17 贾小七

本名贾泽浩,男,1970年3月3日出生,籍贯河北省雄县。

搭档-升华,本名董秀珍,女,1970年3月27日出生,籍贯河北省雄县。 18 老臭

本名张春光,男 ,1976年6月25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阿城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Ⅰ》中扮演“派出所所长”,在电视剧《马大帅Ⅲ》中扮演“强子”,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歪毛”。

搭档-刘丽,女,1981年10月31日出生,籍贯内蒙古扎兰屯市。 19 姜海军

男,1982年12月27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县。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刘三”。

20 程野

男,1983年2月1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兴城市。

在2008年辽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过年了》中扮演“聋三”,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宗二”。

搭档-郝莎莎,女 ,1985年9月4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辽阳市。

21 燕飞

本名徐忠海,男,1986年5月16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搭档-采莲,本名杨亚男,女,1986年5月6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沈阳市。

22.杨冰

男,1986年8月10日出生,籍贯辽宁省铁岭县。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小墩子”。

搭档-赵丹,女,1986年8月9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开原市。

在电视剧《马大帅Ⅲ》中扮演“婷婷”,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三胖”。

23 苏小龙

本名苏兴龙,男,1986年4月3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开原市。

在辽宁电视台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之今日升堂》中演唱主题歌《今日升堂》,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斌子”。

24 刘小光

本名刘建光,男,1971年3月20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蛟河市。

在辽宁电视台栏目剧《刘老根大舞台之今日升堂》中扮演“马壮”,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赵四”,在《关东大先生》中扮演“老哑巴”。

搭档-陈晶,女,1981年12月15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辽源市。

25 小沈阳 小沈阳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被赵本山收为徒弟,他男扮女装的另类二人转表演在刘老根大舞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妻子:沈春阳(即小沈阳的搭档,25岁)

26 张小伟 本名张伟,男,1972年3月6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开原市。 辽宁民间艺术团团长助理。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佐藤”。

搭档-赵咪咪,本名赵坚,女,1978年10月6日出生,籍贯辽宁省开原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丽姐”。

27 孙小飞

二十七徒弟——孙小飞

本名孙金山,男,1976年5月5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张龙”。

搭档-胖丫,本名宋春花,女,1979年10月27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钱桂花”。

28 张凯

二十八徒弟——张凯

本名张彦广,男,1976年9月12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舒兰市。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杜仲”。

搭档-孙小双,本名孙玉中,女,1974年4月21日出生,籍贯辽宁省调兵山市。

29 厉小峰 本名历成祥,男,1977年2月9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德惠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王技术员”。

搭档-葛姗姗,女,1983年8月17日出生,籍贯吉林省德惠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王云”。

30 程红

三十徒弟——程红

本名裴立斌,男,1977年5月22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梅河口市。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警察局长“杜镇海”。 搭档-梁红,女,1986年11月24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抚顺市

31 董三毛

三十一徒弟——董三毛

本名董明印,男,1980年5月15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榆树市。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Ⅱ》中扮演“徐会计”,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长海”。 刘丹丹,女,1983年2月27日出生,籍贯吉林省榆树市。

32 宋小宝

三十二徒弟——宋小宝 本名宋宝利,男,1981年1月5日出生,籍贯吉林省通化市。 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范四”。

搭档-霍小红,本名霍云红,女,1981年6月21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海伦市。

33 小鹏飞

三十三徒弟——小鹏飞

本名李绰,男,1986年7月24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辽源市。 搭档-陈爽,女,1986年10月16日出生,籍贯吉林省磐石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李璐”。

34 田娃

三十四徒弟——田娃

本名田野,男,1986年11月6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新民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刘大鹏”。

搭档-小影,本名郭丽颖,女,1987年5月19日出生,籍贯吉林省辽源市。

35 红孩 三十五徒弟——红孩

本名陈昆仑,男,1986年11月7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鹤岗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扮演“李小宝”。

搭档-李淑晶,女,1962年7月10日出生,籍贯黑龙江省鹤岗市。在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中扮演“大姨太”。

第16篇:弟子归演讲稿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学习《弟子规》所思,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内容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人,书中讲了好多规范。下面我主要想说的是人的道德观念。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蛮干,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也不会快乐。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不好,心态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知识越多越反动。

现在社会上好多学校,企业只教学生和员工学历、技能、技术。很少有学校和企业教人道德的,大家看看现在的社会,真正危害人类的东西都是有学问的人造出来的,专家都说了,三氯氰胺的有毒奶粉、地沟油,这大家都知道。专家说这些东西没有博士学位的人是研究不出来的,学历再高怎么样,学历越高越危险。他们拿着学历和本事去害人,

同样的一个人的“心智不一样,注意力也不一样”。往馒头里参完了色素的普通人,一转身出去就成了买放进猪肉里瘦肉精的受害者,头几分钟还是加害者。所以大家应该要好好学习《弟子规》,要全民学习《弟子归》。也只有把全民的道德观念建立起来,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就是说人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社会上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在当个小领导的时候还能为人们做一点事情,但随着他通过各种手段、一步一步得当上了大领导后,就开始腐败、贪污、受贿最终进入监狱,有的甚至是死刑。这就说明他的道德修炼的不够,积累的不够,和他的事业不成正比,他也就承担不了他的事业。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规范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们大家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样既可打造健康、和谐社会,也可提升自己的修养,何乐而不为?

第17篇:读《弟子职》有感

每周读书笔记

读后感想

读了《弟子职》我感受到了教学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像第一段管仲告诉了我们学生应学习善、义,性情要温顺 ,心志、行为必须正直,出外举家要遵守常规并接近有德之士,容貌端庄整齐、内心必须合于规范,早起迟眼、衣带必须整伤,朝暮学习、一定小心翼翼等。当我们用孝等教育取缔应试教育的时候,教育比较注意个性的发展了,人文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了,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了。可是凡事有利有弊,当我们注重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对学生从思想到行为的规范教育。如组织学生出外游玩,从坐上车开始,多数学生旁若无人的说笑,吃完了,玩完了,身后留下的是垃圾,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也应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让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起来,凡事能是非分明,学习贤德之人,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虚心向老师请教,崇尚知识,向善、向美、向仁、向义,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18篇:弟子归学习心得体会

弟子归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公司提供此次学习机会给我,让我参加深圳道德讲堂的学习.以前也略有听过,但是一直没有深度的接触《弟子规》这篇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很惭愧。通过从几天的学习跟生活来讲受益匪浅,感悟很多,改变也略有,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谈谈我对学习弟子归的一些心得体会。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一书的核心。主要意思是讲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外注重行为,要小心谨慎讲究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还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事孝为先。所以我们交朋友或者公司招聘人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人孝不孝顺,看他平常如何对待自已父母的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的道德观的好与坏。企业要做强做大,营造和谐的氛围,更需要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才,德跟才两者是相互存在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所以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台电脑连接互联网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网吧就像是一所学校,手机也是我们学习的好伴侣。所以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搞清楚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张发老师讲的行孝心的核心就是:动情-入心-践行,所以一定要行动,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在参加此次学习时,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本人也是深圳义工的一名志愿者,闲暇的时间我也有参加过深圳义工联组织的一些活动,感受很多,享受帮助它人后的那种开心满足感。可是经过此次几天几夜的学习,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孝,德是本。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母亲十月怀胎,精心呵护,一滴母乳一滴血的养育了我。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曾经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母亲寄点钱就是尽孝顺了,现在想来这是何等的愚蠢啊,所以我在现在及未来应多抽出时间来陪伴我们的亲人,尽孝道。

还有对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官员腐败、商业不诚信、道德观丧失等等很多问题.医生不像医生,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小孩子玩游戏看奥特漫,喜洋洋.网吧里面70%的都是未成年人,在里面玩的是什么呢?我想大家大脑里应该都会映射出那种场景,这就是当今中国素质教育的悲哀,现在学生抽烟、喝酒、吸毒的年龄越来越小,这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我想更需要我们深思.假如长此以往再一昧的崇拜西方文化,幻世以愚,未来的某一天可能真的就会历史重演。到时,国将不国,何以为家啊!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所写的一本书《不战面胜》我想那应该是写给我们中国人看的。我想目前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根源应该是道德观不正确,从小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没有从小做起,从小就没有很好的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很好的道德行操。这也是我们当代人需努力的方向,古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刻的你我需要协手并肩,一起为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尽献自已的力量.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代代相传,将华夏子孙的优秀品德共世人所知晓.

总之,以上是我此次学习感悟最深的,感受到了以后对于我自已以及我的家庭来讲都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

>这本书也是我们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经典,通过学习是可以提高小孩子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成年人学习了也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对自已对家庭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让我们为弘扬传统文化一起努力吧!

二0一五年6月

第19篇: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聆听曲《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2.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想象能力.3.能听辩乐曲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并能从各音乐要素来分辩各音乐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听辩主题音乐并能听听在片段中出现的次数及力度上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童话激趣,引入新课:

很久以前,古老的城堡里住着一位魔法师,他有一把神奇的扫把,只要他一念咒语,小扫把人什么都能干。嘘,魔法师开始施魔法了,我们来听听。 聆听魔法师施魔法片段(创设神秘的情境)

魔法师有个小徒弟,每天要干很多的活。在师傅身边久了,他就偷偷的学起师傅的咒语。

二.对比变化,感受聆听

1、聆听小扫把主题旋律 这一天,师傅出门办事了,而我们可怜的小徒弟还得把师傅那大水缸的水倒满。这时候,他灵机一动,他也想像师傅一样用咒语让小扫把替他干活。那他的咒语能不能有效呢?我们来听听 (1)聆听大管主题,演唱旋律 (2)出示大管图片

(3)想象一下吹奏大管的样子用“崩”演唱旋律 2.聆听魔法师弟子发咒语命令扫把拎水片段 (1)小扫把主题出现几次? 用你的手指头来表示你听到的次数 (2)再次聆听

这音乐出现了3次,有什么不同? (音乐要素的变化)

小徒弟的魔法灵了,心情怎么样? 3.聆听水溢出片段

小魔法师看着小扫帚越干越起劲,自己便舒服的躺在师傅的椅子里不知不觉竟打起盹来。没想到这边,听:(片段) 你怎么感受到水溢出来了?什么乐器表现水溢出来了?这时候小徒弟的心情是怎么样?(乐器) 出示小提琴图片

讨论:水满出来,你怎么办?

4、观看砍扫把片段

情急之下,我们的小徒弟是怎么做的?

5、聆听复活片段

(渐强渐快)

事情顺利吗?

6、聆听大水泛滥片段

如何表现大水泛滥?(力度、速度)

6、聆听结尾部分:

危急关头,魔法师回来了。

两段音乐哪段代表魔法师回来?

7、作品结构简介

《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童话交响诗,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师的弟子》是他创作于1897年,分序奏、谐谑曲及结尾三部分。

三、完整聆听

四、结束课堂

第20篇:魔法师的弟子 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

一,

课题:《魔法师的弟子》

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类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在1897年写的一首交响诗。内容取材于歌德的诗,讲的是魔法师的弟子趁师傅外出时,偷偷的摆弄起师傅的魔法扫帚来,结果却搞的水漫金山,十分狼狈。这首乐曲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效果。适合小学学生理解欣赏。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过度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既有小学生的天真可爱,又有初中生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对童话故事等很感兴趣。并且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也对管弦乐队有所认知。所以将本首管弦乐合奏作品与音乐故事相结合,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一环环的故事情节中锻炼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聆听乐曲《魔法师的弟子》,了解交响诗。

2,听音乐,讲故事,听辨各主题的表现意境,以及各主题的演奏乐器。

3,学唱小扫把的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听辨几种主奏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难点:小扫把主题旋律的模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二,过程

1,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2,新课

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堡,里面住着一位老魔法师。这是怎么样的一个老魔法师呢。(听音乐)神秘的

恐怖的

高高在上的

法力高强的

②魔法师有一个小扫把。 (活泼可爱的 诙谐幽默的)

模唱小扫把的音乐主题,发掘谱子中的音乐记号

·顿音记号————每个音要演奏的活泼轻快

·休止符————空拍,使音乐有间隔,更跳跃

·八分音符———— 短音,用大管演奏使得音乐更活泼跳跃,诙谐幽默。

跟着音乐走起来,感受小扫把音乐的节奏。

③小魔法师偷偷的对着小扫把念了咒语,在音乐中感受魔法对小扫把起到了作用。并且把水倒进了水缸里。(聆听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答案)

④魔法起到了作用,小扫把帮小魔法师打水。他高兴极了,在小扫把前欢快的跳起舞来。(聆听小魔法师高兴舞蹈的音乐)

⑤聆听音乐,找到小扫把的主题出现了几次。三次主题的出现分别用到了什么乐器。在乐器情绪上市怎么变化的。(分别是大管独奏、小号主奏、管弦乐合奏。情绪变得越来越高涨,力度逐渐变强。运用了主题反复的方式体现小扫把打水越来越起劲。)

⑥小扫把不停地打水会发生什么事情。(水溢出了水缸,在音乐中找到水溢出的地方,并用流水的动作来表现。用到的是,弓弦乐器)

⑦水真的溢出来了,小扫把还在继续打水,聆听音乐是如何表现水的变化的。(音乐越来越强,节奏越来越紧凑)

⑧小魔法师非常着急,情急之下用斧头将小扫把劈成了碎片。但是问题解决了吗?感受将小扫把劈碎的音乐,并且魔法并没有消除。而是每一个碎片都变成了新的小扫把继续提水。只有等老魔法师回来才能挽救这一切。(从新完整的听一遍音乐,一起来表演小扫把提水和水溢出的动作。并且当你听到魔法师回来的时候请站起来。)

⑨最后,老魔法师回来了。大水也被控制住了。小魔法师的心情是怎么的?又是用的什么乐器来表现的。(聆听最后老魔法师的音乐,小魔法师很后悔,心情低落。用的是小提琴来体现的。)

3,拓展

迪卡斯,法国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这首音乐是根据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创作的。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 等构思创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称之为交响诗 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也叫交响童话。

三,小结

本首音乐作品极具有画面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以及音乐知识与童话故事之间的时间串接。应避免环节不像扣而引起的审美错误,以及知识与童话故事之间时间没正确串接所引起的兴趣流失。

《传说孔子带弟子 范文.doc》
传说孔子带弟子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