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2021-02-08 来源:应急预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为更好地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应该知晓识别和确定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和标准,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规范应急处理,为此特制定本预案。

1.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护士依据血液输注与护理管理程序观察记录病人症状和体征,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和血库人员,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1.1发热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或以上,有时伴头痛、烦躁、皮肤潮红等。 1.2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寒战、发热、头痛、腰背痛、恶心、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尿、尿少,严重者出现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全麻下手术区出现严重出血及低血压。

迟发性溶血反应:输血后1天以后出现低热、黄疸、血红蛋白尿。 1.3过敏反应:

荨麻疹、皮疹、哮喘、腹泻、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1.4输血后紫癜:

输血一周后出现瘀斑、瘀点、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出现内脏和颅内出血。 1.5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常在输血后30-60分钟内突然寒战、发热、干咳、哮喘、呼吸急促窘迫、紫绀,伴有血压下降、休克、肾功能衰竭。 1.6肺微血管栓塞:

临床表现为突然烦躁,极度呼吸困难,严重缺氧。 1.7循环超负荷:

输血过快或过量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 1.8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常发生于输血后2-30天,发热、红斑,严重者出现红皮病、水疱和皮肤剥脱,多伴有全血细胞减少。 1.9细菌性输血反应:

低血压、发热、发冷、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少尿、休克甚至DIC。 2.血库工作人员查找原因,首先血库应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2.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同时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需外送)。

2.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2.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2.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2.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2.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2.8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3.临床医师对症处理措施

3.1依据输血不良反应识别和处理措施对症处理。

3.2临床医生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送血库,并在病程记录中记录。

4.血库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价,与临床医师尽快找出输血反应原因,职能部门会同血库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由血库详细填写输血反应反馈单送回临床。危及生命的反应立即上报医务科及输血管理委员会,相关资料长期保存。

推荐第2篇: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

192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与临床科室仪器确定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

(三)对于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及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理疗效。并把处理情况汇报给医务科,如怀疑血液质量及细菌污

193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染,应及时报告昆明市血液中心。

(四)处理完患者后,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血袋仪器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将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登记,每月汇总分析后,报医务科保存备案。输血科及输血安全委员会要定期做分析及整改,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输血反应的处理:

1.急性(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

(1)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

a、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b、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

c、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d、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e、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194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a、迅速补充血容量; b、应用速效利尿剂; c、应用多巴胺; d、碱化尿液;

e、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f、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g、DIC的防治。

(2)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a、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b、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c、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e、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2)、加强支持疗法; 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3)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4)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

195 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

NCXMYZYYYSXK 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者,协助医生作器官切开。 (5)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的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2.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完毕数天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受血者如果发现或怀疑为迟

发性输血反应,应有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反应,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历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3.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

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医护部门应汇同采血机构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体血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献血员,由采血机构按有关政策处理。

196

推荐第3篇: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住院患者输血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1、检验科血库输血申请决定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医生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凡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手工分血小板等应ABO 血型同型输注,并要做交叉配血试验。机采血小板、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只要求ABO 同型输注。输血申请备血(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手工分血小板等):医生先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并注明准备输血日期,护士采血后将交叉单与血样本送血库登记。在预定输血日期带上处方、取血本、托盘、治疗巾到血库取血。当天输血: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护士采血后将交叉单、处方和血样本送血库登记,等候血库通知后,同时带上取血本、托盘、治疗巾到血库取血。输血申请血浆:原则上不备血,需要时直接送输血申请单和处方到血库,血库见处方溶解血浆,溶好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由于电话通知容易出错,所以血库以收到处方笺为准。除血浆置换治疗等,需要超过1000ml 用量,才需提前和血库约血。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医生开出输血申请单、处方,护士将输血申请单和处方送到血库,血库负责与广州血液中心联系血小板、冷沉淀等成份,血液送达血库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输血申请分院由于用血量较少和无法预计,所以分院血库贮血量有限,特别是AB 型红细胞。所以AB 型血、用血量超过400ml 或4U 以上均需和血库联系和备血。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护士按医嘱和输血申请单上输血成分要求,在采血管(红色帽的EDTA 管)上贴条码标签,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等,采集血样。抽取静脉血3 ~4ml 。由医护人员(非护工)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填写受血者标本登记表。交叉配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Rh (D)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取血交叉配血无禁忌后,血库通知医护人员到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C 冰箱,至少15 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输血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每单位红细胞悬液应在1小时内输完。输血流程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表1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即发反应迟发反应免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疫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性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反输血相关的血细胞或血浆蛋白应急性肺损伤同种异体免疫细菌污染反应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非循环超负荷血栓性静脉炎免空气栓塞疫出血倾向输血相关性疾病性枸橼酸中毒反非免疫性溶血反应应电解质紊乱肺微血管栓塞临床处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特别是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血反应)时: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对侧肢体采病人血(血常规管和肝素抗凝管)及血袋中剩余血( 最好和血袋一起), 送血库检测分析;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抢救填写专用的《广东省中医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式两份,一份送血库,一份科室留底,各科护士长将结果回报护理部。临床上常常忽略的问题: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测;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测。检验科(血库)处理血库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立即检查: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复核患者ABO 和RhD 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复核供者ABO 和RhD 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血袋中剩余血);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抗球蛋白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全血分析、肾功监测、游离Hb 测定等; 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血袋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分别在4℃、22℃、37℃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热原检查:医院药检室检查。存在问题不论是何种输血反应,是否所有检查项目均做?有无必要?我们建议只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和尿游离Hb 测定、37℃血培养。是否要求医生开申请单?如何收费?* *

推荐第4篇:输血不良反应

用血管理体系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机构职责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和储存血液。检测血样、配血、输血监测。检查《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2临床用血报批、申请、登记制度

1)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不得 浪费和滥用血液。

2)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血库备血。

3)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教部或业务副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案。 4)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会同血库〃经用血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院主管领导批准。急诊用血后应补办手续。

5) 经主治医生/护理人员采集血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交到血库(护工、实习生不得送检)工作人员手中〃双方进行逐项核对。核对信息无误〃血样验收合格〃血库工作人员方可接收〃并立即登记。登记信息必须齐全。

6) 严格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复检确认结果〃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报临床科室与财务科)与输血登记表(血库存档)。

7) 严格按《临床输血规范》输血〃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返还血库存档。输血申请单贴入病历存档。

3.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

1)我院患者首次输血前必须作如下检验:血型、HGB、HCT、PLT、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

2、梅毒。再次输血必须作血型、HGB、HCT、PLT。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

2) 血库根据输血申请必须作受血患者送检血样的血型复检。再根据复检结果作交叉配血试验。 3) 经主治医师必须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并进行核对。 4) 经治医师/护士必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5)用血科室取血与血库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确认无误方能发出血液。

6)经主治医师与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确认准确无误方可决定输血。 7)经治医师与护士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执行输血。

8) 输血完毕后〃经治医师/护士核对输血记录单并贴入病历〃将输血反应回报单返回血库归档。血袋交血库至少保存一周。

4输血注意事项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高速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 )立即通知经治或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5.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1)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质量。

2) 经治医师必须认真履行输血申请、患者同意、报批、登记的法规手续〃格执行输血前检验的采样、送检、核对制度。

6.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

1) 经治医师/护士发现输血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血库。 2 )主治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核对临床输血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3)检验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4)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5) 输血导致感染疾病按《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处理、上报。

7.支持文件

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 )《血库工作管理制度》 3)《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

推荐第5篇: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

一、过敏性反应和荨麻疹

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型为过敏性反应;重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这些反应属于血浆蛋白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反应。

1、原因:(1)IgA抗体:有些受血者缺乏IgA,当输血或其他刺激后产生抗IgA抗体(可不一定有输血或妊娠史),当输入相应IgA时便发生IgA的抗原抗体反应。

(2)过敏体质:对普通变应原(如花粉、尘埃等)敏感的人,易发生中度至严重荨麻疹,这可能由于IgE抗特应性变应原所致。

(3)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如青霉素)通过输血传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发生过敏反应。

(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种患者当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2、症状和体征

(1)轻度: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

(2)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二、发热反应状者。

1、原因(1)热原:热原是由细菌和不洁物产生的,如蛋白质、死细菌及

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细菌产物。

(2)免疫反应: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输入血细胞(也可是全血)时可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

2、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摄氏度。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5-120分钟内发生,当患者白细胞凝集素效价高时,可在开始输血5分钟就出现面潮红、热感,输血后1小时出现高热。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和头痛,反应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后完全消退。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之分。

1、原因(1)免疫性溶血反应:

一、ABO血型不合:抗体为IgM抗体,为天然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内溶血。

二、Rh血型不合:抗体为IgG抗体,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外溶血。

三、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发生的溶血有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四、献血者间血型不合:见于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入多个献血员的血。

(2)非免疫性溶血反应:此类反应较少见,包括低渗液体输注;冰冻、过热或机械操作作破坏红细胞;某些药物的混入;献血或受血者红细胞有缺损(如某些红细胞缺陷性疾病)

2、症状和体征(1)这类反应多半在输血过程初期,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

(2)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一步引起DIC。

(3)迟发性溶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常见于Rh血型不合,偶见于其他血型系。在经产妇或有输血史者,输血后数天或周发生原因不的发热、贫血、黄疸,症状轻微,网织红细胞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结体球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

四、细菌污染的反应

在现代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血液不受细菌污染,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细菌污染仍然或多或少地发生。

1、原因(1)血袋、采输血器具消毒不严、破损。

(2)开放式采血和制备血液成分、输血。 (3)献血者皮肤消毒不严,采血部位有化脓

(4)血液保存、管理不严。

2、症状和体征

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少量血(10-20毫升后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绀、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出血,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和急肾衰而死亡。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一般情况下,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休克为温暖型,皮肤潮红而干燥。体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和创而渗血,而无寒战与发热。

五、循环系统负荷过重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输血可致心衰、肺水肿,严重者则可在数分钟内死亡。这是由于输血过多过快、超过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

1、原因(1)老年心功能较差、儿童血容量少,这都不能耐受大量输血。

(2)原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慢性严重贫血者。

(3)大量快速输血输液,或输注高浓度白蛋白(20-25%)而引起大量组 织间隙水分进入血管内,引起心脏负担过重。 (4)血浆胶体压下降(如低蛋白血症)或肺血管渗透性增加(如大面积肺炎)时输入量虽不多,但只要血管内压升高,即易引起肺水肿。

2、症状 早期的信号是全身静脉压升高,伴肺血管内血量增加和肺少量减少。输血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变弱、脉搏微弱、呼吸困难、胸紧、头痛、头胀,发绀、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直坐时颈静脉怒张、肺部出现湿性罗音,可发生心房颤或心房扑动,严重可于数分钟内死亡。临床症状加上收缩压迅速增加6.7kPa以上时,可作此诊断。

六、高血钾

全血和红细胞在保存期间,随着库存时间的增长,其血浆中的钾含量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红细胞中K+的外溢,大量输血可引起钾中毒,患者血浆中钾浓度达到8毫摩尔/L时,可引起心电图显著改变,约为10毫摩尔/L时,可认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

七、枸橼酸盐中毒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大多数是用ACD或CPD抗凝,当大量输血或换血时,血浆中的枸橼酸盐盐很容易达到中毒水平(约1g/L),这是由于过量的枸橼酸盐同血钙结合成整合物,而引起低血钙。

八、氨血症与酸碱失衡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增长,血中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贮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浓度可约等于新鲜血中氨浓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应给大量贮存血。

临床医师在考虑输血或输成分血时,应权衡对患者的利弊,在患者具有明确适应证,并考虑到输血的价值大于可能的危险性和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时,才能决定输血;检验科和输血科(或血库)人员应做好实验室检查;护理人员应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做好观察和护理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输血治疗的危险性。

推荐第6篇: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反应,是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供、受者间血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型别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除了溶血性反应还有非溶血性反应。 发热反应 原因

1.输入致热源所致 如血液、保养液、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2.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造成输血过程污染。3.免疫作用 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的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并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主要在脾),也可引起发热。 临床表现

通常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以内发生反应,患者起初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升高至38~41摄氏度,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重者持续数小时。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处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维持静脉通路,保留余血,以备查明原因之用。2.对症处理 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寒战者给于保暖、饮热饮料等。3.按医嘱给药 如退烧药、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药物。4预防 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过敏反应 原因

1.形成全抗原致敏 如患者为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与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引起过敏。2.输入血中含有致敏物质 如供血者在献血前使用过可致敏的药物、食物等。3.多次输血产生抗体 患者多次输血,体内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 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发生,反应程度轻重不一,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严重。1.轻度反应 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2.中度反应 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高度水肿;喉头水肿可发生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可出现大小便失禁。3.重度反应 发生过敏性休克。 处理

1.密切观察反应并及时处理 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2.对症处理 对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对严重喉头水肿者护士应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3.按医嘱给药 如抗过敏药、激素类药。4.预防 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不宜食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如虾、鸡蛋、鱼等,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为宜;输血前对曾有过敏史和需多次输血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供血者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最严重的反应。 原因

1.输入异型血 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血,反应发生快,一般输入10~15毫升即出现症状,后果严重。2.输入变质血 输血前红细胞即被破坏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过高、血液被剧烈震或被细菌污染、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的药物等,均可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3.输入RH因子不同的血 RH阴性者首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不发生溶血反应,但输血2~3周后体内即产生抗RH阳性的抗体。如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因子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发生较慢,可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才发生,并且较少见。 2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发冷发烧、恶心呕吐、多处疼痛(腰、背、腹、胸、头、输注处)、呼吸困难、低血压、心跳快、血红素尿、过

度出血等。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发冷发烧、多处疼痛、黄疸、呼吸困难等。急性或迟发性血性输血反应的合并症有肾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可能致死。 3处理

1.停止输血、监护病人生命体征。

2.核对病人及血品数据,若发现错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处理,也告知血库,并追查另一血袋是否错输至别的病患。

3.换下输血器,以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4.抽取输血后血标本3mL置紫头管,并将未输之血袋、输血后尿液送回血库。 5.血库要观察血品有无溶血现象。 6.观察病人输血前后血浆颜色。

7.重作输血前、输血后血标本ABO血型、抗体筛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若抗体筛检发现抗体,要做抗体鉴定。

8.若病人血浆中找不到与受血者不合的抗体,要对血品做抗体筛检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加作小交叉试验。

9.若非免疫造成溶血,要调查输血的技术。10.若证实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要以生理盐水及5%葡萄糖(1:1比率)每天给3000mL/m2。但要注意病人液体及电解质平衡,尤其对年老或原来就有心脏病或肾脏病的人,要避免给水过多。若发生少尿,要避免给水过多。3 11.给予利尿剂(静脉注射(速尿)或(甘露醇))维持每小时尿量100 mL 左右。的初剂量为20%mannitol 100mL/m2于30-60分钟内给完。接着的12小时,每小时给30mL/m2。3 12.给予小苏打(sodium bicarbonate)维持尿pH值在7以上。3 13.考虑使用低剂量的多巴胺(dopamine)(1-5g/kg/minutes)来扩张肾血管。

14.若发生低血压要考虑使用dopamine。

须做全血球计数、血液抹片检查、血浆结合珠蛋白(又称触珠蛋白haptoglobin)、血浆游离血红素、PT, aPTT(活化部分促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纤维蛋白原、D-dimer(D-二聚体)、血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 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电解质等。并每日追踪之。要监护病人的生理征象,并维持液体进出量的平衡。 大量输血后的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原因、临床表现、护理同静脉输液反应 出血倾向

1.原因 输入的库血中缺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过量的枸橼酸钠引起凝血障碍。2.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可见大块瘀斑或手术伤口渗血,严重者出现血尿。3.护理 (1)密切观察 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脉搏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伤口有无出血。(2)预防 在输入几个单位的库血时,按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液或血小板脓缩悬液,以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正常情况下,缓慢输血不会引起枸橼酸钠中毒,因为枸橼酸钠能在肝内很快代谢为碳酸氢钠。1 原因 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果患者肝功能不良,枸橼酸钠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而与血中游离钙结合使血钙降低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2.临床表现 表现为手足抽搐,血压下降,脉压小,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出血倾向,心率减慢,甚至发生心搏骤停。3.护理 (1)密切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输血后的反应 (2)预防 每输入库血库血1000毫升以上时,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10毫升,补充钙离子,防止血钙过低’ 。此外,大量输入库存血时,因血细胞破坏过多,钾离子含量增多,酸性增大,可引起高钾血症和酸中毒。 体温过低

由于麻醉下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大量输入库存血可使患者体温下降,首先影响心脏功能,致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减慢,降低组织灌注引起心室纤颤,可发生心搏骤停。这类患者最好输心献血或新鲜血与库存血交替输入。 其他

由于输血不当还可引起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细菌污染反应及输血传染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推荐第7篇: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范文秀

2017-10-20

概念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有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

输血要求

一、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二、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交叉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三、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四、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五、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六、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4) 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 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

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三)溶血反应:

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重者表现寒颤、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1)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 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3) 积极治疗抢救,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

(4) 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

(5) 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6) 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

(7) 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

(8) 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

(9)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血型。

(10)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四)细菌污染:

1、症状: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颤、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

2、治疗:

(1)立即停止输注。

(2)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

(3)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为宜。在菌种未明确前,可先用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

(4)将袋内剩血做涂片染色和病原体培养(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五)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2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2500ml,称大量输血。

1、循环负荷过重:如输血过多过快,常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泡沫样血痰等肺水肿征象。应立即停止输血,按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紧急处理。

2、出血倾向:多见于大量输入库存血,预防措施可每输600—1000ml库存血,应给予 200ml新鲜血或及时补充葡萄糖酸钙,可防止因枸橼酸盐同血钙螯合所引起的低钙血症。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的流程后期处理:

1.安慰病人及家属,由医师或检验师向病人及家属解释。2..患者家属有异议时 ,立即按有关规定对输血袋、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3.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处理工作。

4.科室护士长组织分析讨论输血反应原因、处理过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书面上报护理部。

5.护理部每月组织召开护理管理委员会一次,分析讨论本月出现的护理工作关键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限期整改。

谢谢

推荐第8篇: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培训材料

内科“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培训

地 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内科全部临床医师 主持人: 张大明主任

会议主题: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主要内容:

1、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2、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3、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

(1)、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 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 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4)、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4、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1)、迅速补充血容量; (2)、应用速效利尿剂; (3)、应用多巴胺; (4)、碱化尿液;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6)、必要时施行换血疗法;

(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8)、DIC 的防治。

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6、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2)、加强支持疗法;

(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 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7、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8、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九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由输血科保存10 年。

推荐第9篇: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预案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预案

1.目的 规范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保障受血者安全。 2.处理原则 安全、及时、高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院临床输血相关科室和人员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4.职责

4.1.职能部门(包括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和医务科)

4.1.1.负责成立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急救治小组,积极组织输血相关科室和人员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救治,包括后勤保障;4.1.2.负责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结果反馈;

4.1.3.负责监督临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追踪评价。4.2.临床科室

4.2.1.负责输血过程的核查和观察,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4.2.2.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诊断和治疗; 4.2.3.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自查和报告;

4.2.3.负责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4.2.4.负责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防范输血风险。 4.3.输血科

4.3.1.负责协助检验科完成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并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4.3.2.负责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4.3.3.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和上报;

4.3.4.输血科主任:负责输血相关检测结果的解释;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结果评价和反馈;监督临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参与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管理不当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

4.4.药剂科、总务科、设备科和救护车队等部门:负责后勤保障。5.启动条件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输血反应。一旦发生诸如溶血反应等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6.启动与终止程序 6.1.启动程序:

6.1.1.临床医护人员发现受血者出现轻度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加强巡视,必要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一旦为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输血科,并做好应急工作。

6.1.2.临床科室科主任或输血科主任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报告职能部门,并组织本科室人员做好应急工作。

6.1.3.职能部门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执行本预案。

6.2.终止程序: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处理完毕后,本预案自行终止。7.实施方案

7.1.输血前,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标准》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以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能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

7.2.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为能及早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延误治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临床医护人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

7.3.一旦受血者出现轻度过敏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下列处理程序:

7.3.1.对正在输血的受血者,应立即减慢输血,必要时应停止输血;7.3.2.迅速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

7.3.3.及时详细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送输血科。7.4.一旦受血者出现重度过敏反应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执行下列应急处理程序: 7.4.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

7.4.1.1.对正在输血的受血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等待查;对已输血完毕的受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核查血袋和输血器材等的保存情况,确保保存完整。

7.4.1.2.迅速核查输血相关内容,查明原因,做好相关记录,并立即报告科主任和输血科。

核查内容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供血者的血液信息和血液外观质量、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等。 7.4.1.3.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标准》等,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并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应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7.4.1.4.积极采取相应的应急治疗和抢救措施。

7.4.1.5.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评价,并根据职能部门的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4.1.6.妥善保管相关记录,并及时、详细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送输血科。7.4.2.临床科室主任

7.4.2.1.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组织本科室人员核查输血相关内容,查明原因,并立即报告职能部门。

7.4.2.2.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明确诊断,并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别,积极采取相应的应急治疗和抢救措施,必要时应请相关临床科室人员协助救治。

7.4.2.3.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评价,并根据职能部门的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7.4.3.输血科技术人员

7.4.3.1.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并通知临床将血袋和输血器材等立即完整地送输血科妥善保存。

7.4.3.2.立即协助临床核查输血相关内容,查明原因,同时积极协助检验科完成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并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包括调配合适的血液给患者输注等。输血不良反应相关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测、尿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血清胆红素含量测定、肝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血液细菌血检测等。

7.4.3.3.对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等,应立即将已保存的受血者和供血者原始血标本进行血型复检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同时通知临床科室立即重新采集受血者的血标本送检,必要时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相关抗体效价测定等。

7.4.3.4.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和评价,并根据职能部门的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7.4.3.5.妥善保管《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等相关记录,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上报。 7.4.4.输血科主任

7.4.4.1.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组织本科室人员核查输血相关内容,查明原因,并立即报告职能部门。

7.4.4.2.积极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检测,积极协助检验科完成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7.4.4.3.积极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包括调配合适的血液给患者输注等。

7.4.4.4.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结果评价和反馈,并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4.4.5.监督本科室和临床科室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并参与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管理不当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7.4.5.职能部门

7.4.5.1.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执行本预案,必要时应及时上报医院法定代表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市卫计委。

7.4.5.2.立即成立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急救治小组,组织输血相关科室和人员协助患者所在临床科室进行及时诊断和救治,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7.4.5.3.迅速开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评价工作,及时将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反馈给临床相关科室和输血科,并上报医院法定代表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市卫计委。

7.4.5.4.监督临床科室和输血科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追踪评价。

7.4.6.药剂科、总务科、设备科和救护车车队等部门:接到职能部门的通知后,应立即做好相应的后勤应急保障工作,包括急救药品的供应、急救物料的供应、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车辆的应急保障等。7.5.几种常见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7.5.1.发热反应 7.5.1.1.应急处理:

①暂停输血,用注射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并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反应症状;

②注意保暖,可用一些退热剂或镇静剂,寒战严重时亦可注射杜冷丁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7.5.1.2.预防:

①输血时,应使用合格的输血器并严格无菌操作;

②对怀疑或诊断有白细胞抗体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类血液制品,如少白细胞的悬红、浓缩红或洗涤红等;

③对已有白细胞抗体者,在需要对症输血治疗前,最好采用白细胞交叉配血试验选择相容的血液;

④药物预防时,可在输血前给患者用些能抑制输血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但用抗组织胺药物无效,切忌将任何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注射。

7.5.2.溶血性输血反应 7.5.2.1.应急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保存好剩余的血液,以备复查。

②积极对症处理:患者四肢厥冷时注意保暖,发热时注意物理降温,呼吸困难或肺水肿时注意吸氧,加强护理,并详细记录病情进展;谨慎输用生理盐水、5%葡萄糖、6%右旋糖酐、6%羟乙基淀粉液,并注意尿量和滴速,防止肺水肿;可在输液中加入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注意酸碱平衡,防止肾衰;防止DIC;严重病例应早期换血(一次或分次换);当患者出现心跳停止时,应立即采取心脏复苏的综合性抢救措施。

③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下列相关核查工作:核对申请单、血袋标签和交叉配血记录等;核查供、受血者的ABO和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立即采集患者肝素抗凝血,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进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立即采集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及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和尿血红蛋白;必要时,在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再次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5.2.2.预防:

①加强输血各岗位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仔细进行核查; ②坚持每次输血前认真进行各项输血实验检查,尽可能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作不规则抗体筛查,每次实验所用的血标本应在输血前48小时内采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而避免或减少此类输血反应的发生;

③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晚上发生率高于白天,故对晚上输血的患者尤其应加强观察,密切注意患者输血期间及输血后的动态反应。 7.5.3.过敏反应 7.5.3.1.应急处理:

①对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较为重度的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病情变化,并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滴注,保持静脉通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必要时可静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类固醇药物、升压药或镇静剂; ②如患者出现严重的喉头水肿,应立即作喉头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吸氧;

③如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可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1000肾上腺素0.1ml静脉缓慢注射(约5分钟以上); ④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⑤对在输血过程中仅出现荨麻疹反应者,一般情况下不必停止输血,但应视情况用些抗组织胺药物及类固醇药物,也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同时要减慢输血速度,并加强观察。 7.5.3.2.预防:

输血前应先了解患者以往是否有输血过敏史,如有,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输血前给患者用些抗组织胺药物,如在输血前1小时给患者口服苯海拉明50mg,输血开始后可再给口服50mg,也可用些类固醇药(如氢化考的松等);

②对供血者进行筛选,应选择无过敏史及近期未用过任何药物的献血者供血,不输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的血液;

③对有抗-IgA或限定特异性抗-IgA的患者输血时,应使用缺乏IgA的血液,或使用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或浓缩血小板。 7.5.4.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本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生GVHD,死亡率很高(90%以上),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措施。 7.5.4.1.应急处理: ①应立即停止输血; ②积极对症处理; ③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5.4.2.预防:对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患者所输血液,应先经60Co或131Ce照射器照射15~30Gy,以杀死其中的活性淋巴细胞,可避免产生与输血相关的GVHD;输用洗涤红细胞、FFP和冷沉淀者,尚未发现GVHD的发生。 7.5.5.循环超负荷 7.5.5.1.应急处理: ①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

②让患者采取坐位、双下肢下垂,同时给予吸氧和快速利尿剂,并做好液体的输入量和排尿量的详细记录,以保持出入量平衡;也可将患者四肢扎上压脉带,减少静脉血的回流,但要注意压脉带不宜扎得过紧,且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每隔15分钟应轮流放松一下;如症状无减轻,还可采取静脉放学疗法,放血量应控制在相当于输入血量或部分减少体内的血容量。 ③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5.5.2.预防:

①对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地对症选择成分血输注,如对慢性贫血患者,可选择浓缩红细胞,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心脏负担; ②对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在输注成分血时,滴速要慢,限制输血容量,可采取多次、少量地缓慢输血治疗;

③对有循环超负荷输血反应史者,在再次输血时,最好采取半卧位输注。

7.5.6.输血后紫癜(PTP) 7.5.6.1.应急处理:

①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快又好; ②除对症处理外,无特别的治疗方法; ③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5.6.2.预防:对有输血后紫癜史的患者,再次输血时应筛选给予Rh(阴性)血小板输注。7.5.7.细菌性污染 7.5.7.1.应急处理:

①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 ②对症处理,除抗休克、防急性肾衰和DIC外,还应及早大剂量使用抗菌素,以抗感染;

③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应立即采集患者的血液和血袋中的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7.5.7.2.预防:

①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无菌观念; ②对储血环境、储存温度和输血器具等的选择,及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等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③输血前应仔细检查血袋是否渗漏、破损,检查血袋内血液颜色和透明度是否有变化,有无气泡、溶血和凝块等,如有异常,切勿轻易使用,应立即报告和送检做细菌学检验; ④在储血冰箱内保存的血液取出后,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对单采血小板、浓缩白细胞和洗涤红细胞等,应立即尽快输完,均不得在室温中长时间搁置;

⑤对全麻状态下的患者,因出现细菌性污染输血反应时仅表现为血压下降、渗血不止和尿少等症状,因此应特别注意观察。

7.6.其它需引起重视的不常见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还有:输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非心源性肺水肿、空气栓塞、输血后静脉炎、枸橼酸盐中毒、高血钾、肺微栓塞、氨血症、酸中毒、碱中毒、出血倾向等。

推荐第10篇: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及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第11篇: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1、

2、

3、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正确使用药物

病人若出现药物说明书上提到的不适主诉或症状

(1)、症状轻微,病人能耐受,应减慢滴速或减少口服剂量,并配以能减轻副作用的药物,继续观察症状。若症状仍未消失或有加重趋向,即停药,如静滴则更换输液器及液体,并保持原输液器及液体,按医嘱进行抗药物不良反应。继续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护理记录,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督察员或直接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2)、症状严重,病人不能耐受,即停药,如静滴则更换输液器及液体,并保持原输液器及液体,按医嘱进行抗药物不良反应。继续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护理记录,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督察员或直接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4、病人若出现药物说明书上未提到的不良反应,症状严重,病人不能耐受,即停药,如静滴则更换输液器及液体,并保持原输液器及液体,按医嘱进行抗药物不良反应。继续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护理记录,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督察员或直接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第12篇:输血不良反应题

输血反应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E 细菌污染反应

2、一卵巢癌患者,输血儿毫升后,疑发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其处理是:

A 减慢输血速度+肌注异丙嗪

B 中止输血,静推糖皮质激素

C 停止输血口服阿斯匹林

D 停止输血应用肝素

E 停止输血吸氧,改半坐卧位

3、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

A 过敏反应B 发热反应

C 细菌污染反应 D 溶血反应 E 血液凝集反应

4、一患者,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16/12kpa,应考虑为:

A 溶血反应B 发热反应

C 疟疾感染D 体温中枢受损 E 过敏反应

5、溶血反应的早期特征是: A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 B 腰背部剧痛,心前压迫感 C 头部胀痛,恶心呕吐

D 粘膜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 E 寒战高热,呼吸困难

6、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循环超负荷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溶血反应

7、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A 15 分钟~2 小时 B 30 分钟 C 2~3 小时 D 3~4 小时 E 5 小时

8、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 A 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B 腰背酸痛

C 胸闷、呼吸困难 D 寒战、高热

E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

9、女性病人,35 岁,输血开始后 1 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过去有过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过敏反应 B 发热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10、男性病人,70 岁,输血后 30min 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咳吐血性泡沫痰, 颈静脉怒张,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30 次/ min。临床诊断是: A 心功能衰竭 B 溶血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____,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____。

2、输血反应中,细菌污染反应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___,有时 也可为革兰阳性球菌或(所谓的)非致病菌。

3、溶血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____、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 DIC、保 护肾功能、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输入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者可行换血 治疗。

4、输血不良反应中,____最常见,它是指与输血相关但不能用其它原因 解释的体温升高1℃或1℃以上,发生率为2%-10%。

三、简答题

试述最常见的输血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答案:选择题:ABDBB

BAABA

填空题:1.发热反应、溶血反应2.大肠杆菌3.抗休克4.发热反应

简答题: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原因:

1、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的受血者,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 引起免疫反应

2、致热源污染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

3、其他输血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如细菌污染或溶血。临床表现: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等,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在输血后15 分钟-2 小时内,持续0.5-2 小时后消退。治疗措施:减慢输血速度,严重的应停止输血,并可给予退热药物。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无致热原技术和消毒技术;

2、已多次输血者,可在输血前肌注度冷丁或异丙嗪;或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第13篇: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输注血液或血制品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都要警惕为输血不良反应。

1、发热反应:

发生率为2.9%,占输血总反应率的52.1%。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状。

2、过敏反应:

发生率为3%,占输血总反应率的42.6%。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皮肤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3、溶血反应:

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占73%。溶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分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这类反应多半在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色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进一步引起DIC。迟发性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常见于Rh血型不合,偶见于其他血型系。在经产妇或有输血史者,输血后数天或数周发生原因不的发热、贫血、黄疸,症状轻微,网织红细胞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结体珠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

4、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少量血(10-20毫升)后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绀、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出血,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DIC和急肾衰而死亡。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一般情况下,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是常见特征。休克为温暖型,皮肤潮红而干燥。全麻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和创而渗血,而无寒战与发热。

5、循环负荷过重:

大量输血或受血者心功能不全时,输血可致心衰、肺水肿,严重者则可在数分钟内死亡。这是由于输血过多过快、超过患者的正常血容量所致。输血中或输血后 1小时内患者突然心率加快、心音变弱、脉搏微弱、呼吸困难、胸紧、头痛、头胀,发绀、咳出大量血性泡沫痰,直坐时颈静脉怒张、肺部出现湿性罗音,可发生心房颤或心房扑动,严重可于数分钟内死亡。临床症状加上收缩压迅速增加6.7kPa以上时,可作此诊断。

6、枸橼酸盐蓄积中毒:发生率很低。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大多用ACD 或CPD抗凝,当大量输血或换血时,血浆中的枸橼酸盐很容易达到中毒水平(约1g/L)。正常情况下枸橼酸钠在肝内很快代谢为碳酸氢钠,故缓慢输入不致引起中毒,但大量输入时枸橼酸钠可与钙结合,导致血钙下降而抑制循环出现脉压小、血压下降及低血钙所致的手足抽搐,所以每输1000ml血时,常规给钙剂1g预防发生低血钙。

7、高血钾:

全血和红细胞在保存期间,随着库存时间的增长,其血浆中的钾含量也逐渐增多,这是由于红细胞中K+外溢。大量输血可引起钾中毒,患者血浆中钾浓度达到8毫摩尔/L时,可引起心电图显著改变,约为10毫摩尔/L时,可认为是即刻死亡的原因。

8、氨血症:

随着血液贮存时间的增长,血中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贮存到3周的血中氨的浓度可约等于新鲜血中氨浓度的8-9倍,所以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应给大量贮存血。

9、酸碱失衡: 需大量输血者常有休克及代谢性酸中毒,大量输血可加重酸血症,可考虑每输500ml 加入5%碳酸氢钠35-70ml 。

10、体温过低:

大量输入冷藏的库血,使病人体温迅速下降,而发生心室纤颤(特别在低钙高钾的情况下更易发生)。故大量输血前将库血在室温下放臵片刻,使其自然升温;一般主张温度 20℃左右再行输入。

11、输血后紫瘢:

是输血后发生的急性、免疫性和暂时性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年龄16-80岁不等。发病机制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有关。由于抗原阴性患者输入抗原阳性的血小板,产生同种抗体,破坏血小板。

12、肺微血管栓塞:

血液在贮存过程中,由白细胞、血小板、细胞碎片、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大小不等,直径为20~80μm的微聚物。在大量输血时,这些微聚物可以通过孔径为170μm的标准输血滤器进入病人体内,可广泛阻塞肺毛细血管,造成所谓“输血后肺功能不全综合征”(又称肺微血管栓塞)。病人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死亡。心脏手术施行体外循环时,微聚物可直接引起脑部微血管栓塞,造成偏瘫。

13、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发病率约为0.02%。是发生于输血期间或输血后的并发症,以急性缺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点,是导致输血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输血后白细胞激活或聚集在肺微血管,释放出的细胞内生物活性因子诱发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水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6h 内(通常1~2 h 内) 出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与体位无关的、突发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紫绀、咳嗽、发热、烦躁、低血压等,极少数患者也可较迟(48 h 后) 出现上述症状 。

(14)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是输血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0.01%~0.1%它是受血者输入含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后发生的一种与骨髓移植引起的抗宿主病类似的临床征候群,死亡率高达90%~100%。GVHD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 ①输入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中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②受血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

③供、受者白细胞相关抗原(HLA)不相合。TAGVHD一般发生在输血后1~2周(2~30 d)时。主要症状为高热,热型不规则。发热1~2 d后,面部和驱干皮肤出现红斑和丘疹,随后出现水泡和皮肤剥脱,可蔓延至肢体。严重者全身红皮病,大水疱和大量皮肤剥脱。消化道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腹泻为水样或血样,量多至5~8 L/d。严重者可出现肝、脾肿大和肝区疼痛、黄疸、转氨酶增高。骨髓抑制至全血细胞减少,出现贫血、出血,常死于严重感染。骨髓衰竭致全血细胞减少是TAGVHD终末期的重要特征。症状出现后、患者多在1个月内死亡。

第14篇:新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单纯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呼吸障碍、休克等临床表现。 1.1 原因

(1)50%患者是由血浆蛋白过敏所致,包括多次输血刺激患者产生IgA抗体,当再次输血可引起严重反应。

(2)由于IgE抗体特异性所致的过敏体质。 (3)被动获得性抗体或免疫球蛋白聚体所致。

(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易发生过敏反应及对输注器械过敏等。 1.2 临床特点 (1)症状和体征

1)轻度 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等。

2)重度 出现支气管痉挛、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喉头水肿直至窒息、低血压、休克。有些患者易伴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2)既往有过敏史。

(3)外周血中白细胞轻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可增高等。 1.3 治疗 (1)轻度

1)一般暂缓输血严格观察。

2)可应用抗组胺药物,如口服苯海拉明等,或肌注盐酸异丙嗪25mg,或地塞米松5 mg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等。 (2)重度

1)立即停止输血。

2)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喉头水肿危及生命时,应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保持静脉输液畅通,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4)应用氢化可的松100~200 mg或地塞米松5~15 mg或琥珀酸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 )500~1000mg,静滴或静注。

5)倘若出现休克,可用升压药间羟胺(阿拉明)20mg(可同时加用多巴胺 20~40mg )溶于 5%葡萄糖盐水 500ml中静滴。 6)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等。 1.4 预防

(1)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应用类固醇类药(氢化可的松等)。 (2)不输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血液制剂。

(3)对体内伴IgA抗体的患者需输血时,可输注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

2 发热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 2 h内体温升高 l℃ 以上称为输血发热反应。 2.1 原因

(1)由于输血使患者产生了白细胞抗体或(和)血小板抗体或(和)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可发生发热反应。

(2)白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所致。

(3)血液制剂及采输血器具存在致热原物质或(和)输注细菌污染血液制剂所致。 (4)供受者红细胞ABO血型或(和)Rh血型等不相合输注,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所致。 2.2 临床特点

(1)常见于多次输血者或经产妇,并有反复发热史。

(2)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热,可伴有寒战、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头痛等。 (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等。 2.3 治疗

(1)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畅通。

(2)为寻找致病原因,须保留输血前后血标本和输血器具等,随时送检。 (3)对寒战期与发热期患者,应注意: 1)寒战期

①保暖。

②给予异丙嗪25 mg肌注或氢化可的松100 mg静滴。 2)发热期

①物理降温。

②给予阿司匹林0.3g或安乃近0.5g口服或肌注,也可适量给予镇静剂地西泮(安定)5 mg口服。

(4)很多情况下常伴有过敏反应,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2.5~5 mg或氢化可的松50~100 mg,静滴或静注。

(5)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30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2.4 预防

(1)血液制剂及采输血器具应确保无致热原物质,采血与输血应严格无菌操作。 (2)对反复发生发热性输血反应者采取预防措施,输血前预服退热剂等。 (3)对怀疑或诊断有白细胞因素所致,可选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3 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以ABO血型不合输注最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等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则较轻。根据溶血发生缓急可分为急性(速发型)与慢性(迟发型)两种。 3.l 发病机制

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触发由免疫介导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系统,即神经内分泌系统、补体系统和血液凝固系统,导致了三个危险后果: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2 临床特点 (1)起病缓急与血型及输血量有关

1)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输注,患者输入10~50ml即可出现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2)供受者Rh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多出现在输血后l~2 h,随着抗体效价升高症状加重。 (2)程度

1)轻度溶血 可出现发热、酱油色样尿或轻度黄疽,血红蛋白稍下降。

2)重度溶血 可出现寒战、发热、心悸、胸痛、腰背痛、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酱油色样尿,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等。

(3)休克 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和血压下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皮肤淤斑、伤口出血等。全麻时患者发生伤口渗血、出血不止和血压下降是发生溶血的重要表现。 3.3 诊断

(1)根据患者症状判断

1)急性(速发型)腰背疼痛、脸色潮红、寒战发热、尿呈酱油色等,手术麻醉中发生原因不明的血压下降、伤口过度渗血等。

2)慢性(迟发型)多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输血后发生无其他原因的发热、贫血和黄疽等。 (2)立即采集患者血液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呈粉红色,并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3)检测反应后第一次尿液(尿呈浓茶或酱油色可能是初次见到的体征),行尿血红蛋白测定,并检测尿常规。

(4)核对血液交叉匹配试验的血标本,患者的血标本与血袋上的标签信息是否一致。 (5)对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标本、献血者留样血标本与血袋残余血再次进行红细胞ABO和RhD血型鉴定,观察有无血型错误或不相符合。

(6)再次对献血者与患者输血前后血标本进行血液交叉匹配试验,包括盐水介质、酶介质和抗人球蛋白介质;倘若发现患者血清中有某种不相合的抗体,应测定其效价及鉴定抗体特异性;输血后 5~10 d再抽取患者血清测定抗体效价。

(7)取输血后患者血标本中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倘若阳性可以表明存在血型不合输血的可能性。

(8)检测患者血清间接胆红素、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高铁血红白蛋白、尿含铁血黄素。此外,外周血中可发生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 3.4 治疗

(1)立即终止输血,建立快速补液静脉通路。

(2)0.1%肾上腺素0.5~1.0ml皮下注射,或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静注。 (3)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稀释后静滴。

(4)由于病情需要输血,应遵循: 1)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情况,可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倘若ABO溶血,应选用O型洗涤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输注;倘若RhD溶血,可选用 RhD阴性 ABO血型与患者同型悬浮红细胞输注。

2)ABO溶血患者倘若需要输注血浆制剂,应给予输注AB型血浆、AB型冷沉淀。 (5)为防止肾衰,应记录尿量。

1)根据尿量、尿色,可快速补液,可选用生理盐水或(和)葡萄糖盐水,及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2)维持尿量100ml/h,可适当给予20%甘露醇100~250ml静滴或呋塞米(速尿)40~80mg静注。

3)碱化尿液可选用5%碳酸氢钠125~250ml静滴,6~12h后可重复应用。 4)经上述处理仍然少尿或无尿者,可行血液透析等。

(6)维持血压,如出现休克,可选用阿拉明20mg或(和)多巴胺20~40mg静滴。 (7)合并DIC的患者,应用肝素钠治疗,4000U/h(每毫克等于125U)静滴,以后1500U/h维持6~24h;低分子肝素治疗75~150IUAXa(抗活化因子X国际单位)/kg·d,一次或分两次皮下注射,连用3~5d。

(8)严重病例应尽早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9)防止应激性溃疡,可应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等。

(10)其他:四肢厥冷时要保暖,发热行物理降温(应用冰袋,切忌用酒精擦浴),呼吸困难或肺气肿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氧吸入等。 3.5 预防

(1)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教育,对血液制剂的标签、血型鉴定与血液交叉匹配试验血标本标签正确地书写,仔细核对,严防任何差错。

(2)发血前仔细核对血液制剂血型、种类、剂量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与门诊号/住院号等。

(3)认真仔细地鉴定患者和献血者地红细胞ABO及RhD血型,进行血液交叉匹配试验。 (4)尽可能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尤其是对经产妇和有输血史患者等。

4 细菌污染反应

细菌污染常见细菌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少数为革兰阳性杆菌等。 4.1 原因

(1)由于贮血袋、采血器具和输血器具消毒灭菌不严。 (2)献血者采血部位及患者输血部位的不洁和感染病灶。

(3)血液贮存过久及血液存放冷藏柜温度上升导致血液制剂变质等。 4.2 临床特点

(1)轻者 以发热为主。 (2)重者 在输注少量血液制剂后立即发生寒战高热、头胀、面色潮红、皮肤黏膜充血、烦躁不安、大汗、呼吸困难、干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脉细弱,严重可发生休克、DIC和急性肾衰而死亡。亦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和肺部并发症。

一般情况以高热、休克和皮肤充血为最常见特征,休克时皮肤潮红干燥。在全麻下做手术的患者可能只有血压下降或创面渗血的表现,而无寒战与发热等。 4.3 诊断

(1)血袋中血浆混浊伴有膜状物、絮状物,出现气泡、溶血现象、红细胞变紫红色和有凝块时,提示可能有细菌污染。

(2)取血袋剩余血液行涂片检查,如镜检见细菌则证明污染。

(3)对血袋剩余血液、患者输血后的血标本及输血时所用补液进行细菌培养。 (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可增多等。 4.4 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畅通。 (2)抗休克、防治 DIC和肾衰方法同前述。

(3)抗感染 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应用几种抗生素。须做到早期应用、足量,对肾脏有毒性药物应慎用。待血培养结果出来后,再选用对该细菌敏感的抗生素。 4.5 预防

(1)严格进行采血与输血器具的消毒。

(2)血袋在应用前应严格检查有无破损,仔细观察抗凝液的澄明度。 (3)应用密闭系统采血与输血器具。

(4)对于不能确保无菌状态的血液制剂(如洗涤红细胞、低温保存红细胞等),最好能在制备后6h内输注完毕。

(5)血液制剂应存放在规定温度的血液专用冰箱内(全血、红细胞等存放在 4℃,血浆制剂存放在一20℃以下)。血小板制剂应在22℃保存,应特别警惕细菌污染的危险性。 (6)血液制剂从贮血冰箱中取出后应立即输注,且应在4h内输完,不得在室温久置 。 (7)血液制剂从输血科(血库)发出前以及输注前应仔细进行肉眼观察,如颜色、气泡、澄明度、溶血和凝块等情况,发现异常应停止发出或输注,并进行细菌学鉴定;倘若血袋有破损或封口有问题,血液制剂不得从输血科(血库)发出或输注给患者。 5 循环负荷过重

大量快速的输注血液制剂极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重则死亡。最常见于老年人伴有心肺功能不全、慢性严重贫血或低蛋白血症患者等。 5.1 临床特点

(1)输血中或输血后lh内突然呼吸急促、胸闷、端坐呼吸、头胀痛。亦常伴有极度恐惧、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钳、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搏细弱、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少数患者可合并心律紊乱,严重者短时间内死亡。

(2)肺部听诊先有哮鸣音,后有湿啰音,颈静脉怒张,心率加快、心音减弱等。 (3)X线显示肺水肿影像。 5.2 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

(2)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于床沿下,四肢应注意保暖,密切观察。 (3)氧气吸入,可在湿化瓶内置50%酒精溶液。

(4)镇静药物 可应用吗啡10 mg皮下注射或派替啶(杜冷丁)5omg肌内注射;倘若患者伴有昏迷、休克和严重肺及支气管等疾病应禁用。

(5)快速利尿,可应用呋塞米(速尿)20~40 mg或依他尼酸(利尿酸钠)25~50 mg稀释后静脉给药;倘若患者伴有休克应慎用。

(6)平喘药物 可应用氨茶碱0.25 g或二羟丙茶碱(喘定)0.25~0.5 g加人5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 20~40 ml稀释后缓慢静注。

(7)强心药物 可应用毒毛花苷0.25 mg或毛花苷C(西地兰)0.2~0.4mg加入2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0~4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注射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和心律等。 (8)血管扩张药物 可应用硝酸甘油0.6 mg舌下含服,每5 min服用一次,共 6次。严重病例可静滴酚妥拉明 5 mg,在用药时密切观察血压情况,对发作同时伴有高血压者尤其适用。如血压下降,应立即停用。

(9)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10~2 0 mg以降低周围血管张力,减少回心血量和解除支气管痉挛。

(10)其他 若无快速利尿剂、无扩张血管药治疗的情况下,可考虑给患者四肢交替结扎的方式,以减少回心血量,但注意肢体不要结扎时间过长,以免引起肢体缺血坏死。 5.3 预防

(1)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及血容量确定输血量。 (2)选用悬浮红细胞。

(3)宜采用多次、小量,缓慢输血原则。

(4)对有心力衰竭贫血患者必须输血时,可选用小量换血法,即应用单采血浆机对患者进行一定量血浆采集,而后输入相同量的悬浮红细胞。 (5)必要时取半坐位输血。

(6)注意对患者肢体保暖,使周围血管扩张,防止心脏负荷过重。 (7)必要时可在输血前应用利尿剂和强心剂。

(8)应有专人负责患者输血观察,并记录输血输液量及尿量,注意出入量平衡。

6 枸橼盐酸中毒

全血及血液成分制剂大多采用CPDA作为抗凝剂,故大量输血或换血时血浆中枸橼酸盐达到1g/L易引起枸橼酸盐中毒。 6.l 临床特点

(1)最常见于婴儿、年老、肝功能欠佳的患者。 (2)临床表现

1)轻度患者出现不由自主的肌肉震颤、手足抽搐、低血压,婴儿换血时更易发生。 2)重度患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示S-T段延长,T波或P波低平,严重者出现房早、室早及心室颤动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钙降低,血钾升高。

2)严重者可伴有ALT升高,白/球比例倒置。 6.2 治疗

(1)可应用钙剂治疗,即输注CPDA抗凝血 1000ml,神志清楚患者应予以口服葡萄糖酸钙 10~20ml;倘若患者神志不清应在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将稀释后的葡萄糖酸钙缓慢从另一静脉注射。

(2)当输血速度不超过每 500ml/10 min血液时,患者机体常可耐受而不必补钙。 (3)在用钙剂治疗时,应严密观察血浆钙离子浓度和心电图变化,倘若钙剂过量,可发生高血钙症,会造成患者死亡。 6.3 预防

(1)应用悬浮红细胞,少用全血。

(2)避免应用低温保存血和库存期过长的血液制剂。

(3)大量输血时可预防性应用钙剂,但须注意钙剂过量可致心跳骤停。

7 氨血症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全血和红细胞制剂中的血钾和血氨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又由于保存液中含有枸橼酸盐,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乳酸生成增加,使血PH值逐渐下降。尤其是婴儿、年老、肝功能欠佳的患者,大量输注保存期较长的全血和红细制剂,可使机体出现血氨增高、血钾增高及PH值降低等情况; 7.1 临床特点 (1)氨血症

1)患者可出现精神紊乱、昏睡、昏迷等症状。

2)可出现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键反射亢进等体征。 3)典型的脑电图改变等。 (2)高血钾症

1)患者出现软弱无力,重则肌肉瘫痪和呼吸肌瘫痪,心房或心室颤动,甚至心室停搏而死亡。

2)心电图表现为T波高尖、P波低宽、ST段下降、QRS波异常等。 (3)酸碱平衡失调

1)大量输血患者常伴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倘若肝功能良好及组织灌流佳,其酸中毒可迅速得到纠正。

2)在输血后几小时,大量枸橼酸盐代谢后生成碳酸氢钠,可导致机体代谢性碱中毒,故对大量输血患者,须慎用碱性药物。 7.2 治疗 (1)氨血症

1)积极消除诱因,停止输血。 2)无蛋白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3)保持患者大便畅通,如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口服或鼻饲25%硫酸镁30~60ml导泻。

4)口服新霉素2~4g/d,也可用甲硝唑(灭滴灵)0.2g,每天4次。

5)谷氨酸钠(每支5.75 g/20ml,含钠 34mmol)每次4支,加入葡萄糖中静滴,每天1~2次。输注保存期较长血液制剂引起的氨血症往往同时合并有高血钾可能,故不能应用谷氨酸钾。

6)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每天输液总量不超过2500ml。

7)昏迷患者保护脑细胞功能和防止脑水肿,可用冰帽。疑有颅内压增高,可用脱水剂25%~50%葡萄糖或甘露醇。

8)保持呼吸道畅通,深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

9)患者伴有出血倾向可静脉滴注维生素K1,,合并有DIC者可用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休克时可选用多巴胺20~40mg稀释后静滴等。 (2)高血钾症

1)停止输注保存期较长的全血或红细胞制剂。

2)5%碳酸氢钠100~250ml静脉快速滴入,也可应用克分子乳酸钠。

3)10%葡萄糖500ml按3~4 g葡萄糖用1U胰岛素比例加入短效胰岛素(RI),充分混匀后静滴。

4)10%葡萄糖酸钙加入25%葡萄糖40ml缓慢注入,须在心电图监视下进行,时间至少15 min以上。

5)聚苯乙烯磺酸钠离子交换树脂(环钠树脂)25~50 g加入温水或 25%山梨醇溶液100~200ml保留灌肠,时间 1/2~lh,每天2~3次。

6)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者血钾仍然居高不下,可考虑紧急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3)酸碱平衡失调

1)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一般机体均能代偿,可密切观察,切忌用碱性药物。

2)代谢性碱中毒在轻度及中度时,也不需特殊处理,只需给予足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入,即可使肾排出碳酸氢盐而得以纠正。

重症患者除给予生理盐水外,可给予氯化铵1~2g,每天3次口服,必要时可按每千克体重用2%氯化铵lml,可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约0.45mmol/L(1容积)计算得出给予氯化铵量,首次给予1/2,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成0.9%(等渗液),分2次静滴。滴注氯化铵可致低血钾、低血钠,过量可引起酸中毒,应用时需密切观察。对肝硬化、心衰以及合并呼酸者禁用,可选用盐酸精氨酸 10~20 g加人葡萄糖液中,每天静滴 l次。

8 肺血管微栓塞

8.1 原因

(1)血液贮存大约1周后,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等可形成微聚物,它能通过标准孔径输血滤器,输入人体后散布到全身微血管造成栓塞现象。

(2)大量输血时,许多微聚物循环到肺,可导致肺功能不全;实施心脏等体外循环手术时,输入的血液制剂中含有微聚物不经过肺循环直接到脑导致脑栓塞发生。 8.2 临床特点

(1)临床症状取决于肺血管栓塞的范围和发作的急缓程度。

1)倘若小栓塞,症状可轻微或不明显,仅有心率加快,胸闷气促,时有低热。

2)倘若稍大栓塞则可引起呼吸困难、呛咳、剧烈胸痛、咯血、烦躁,体检可出现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哮鸣音、心率加快呈奔马律、P2 > A2等。 (2)胸部摄片

1)小的多发性栓塞仅见支气管肺炎样弥漫性浸润阴影。

2)稍大肺动脉栓塞则有肺内楔形阴影,尖端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相连,可伴有胸腔积液。 (3)心电图检查

1)肺动脉微小栓塞则无明显改变。; 2)肺动脉主干栓塞时有肺型P波。 8.3 治疗 (1)一般治疗

1)轻者卧床休息,吸氧或辅助呼吸,镇静止痛。

2)伴有休克者应抗休克,维持收缩压12~13 kPa(90~100 mmHg)。 3)伴心衰者应给予毛花苷C(西地兰)或毒毛花苷。

4)可缓慢静注阿托品0.5mg,每天1~2次,以降低迷走神经紧张度,防止肺血管及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

(2)抗凝血及溶血栓治疗

1)轻者阿司匹林0.3 mg,每天 3次,口服。

2)重者应用肝素钠12500U静注,然后每 4 h补充4000U静滴。保持下次注射前半小时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APTT)为正常对照的1~2倍,应用7~8d,病情稳定后减少剂量或改抗凝片口服,使凝血酶原时间保持为对照的2倍,持续3~6个月。也行溶栓治疗:链激酶,首剂2000~5000 U缓慢静注,如无过敏反应则以每小时10万U静滴,维持1~5 d,或尿激酶25000U缓慢静注,继以每小时 20万 U静注,共 24 h。 8.4 预防

(1)采用微孔滤器(20~40μm孔筛)。

(2)选用保存期较短的血液制剂,最佳选择是CPDA保存红细胞制剂10d以内。 (3)可选用去白细胞红细胞与洗涤红细胞。

(4)不应在输血同一部位输注林格液和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

9 输血后紫癜

输血后紫癜较罕见,多见于有妊娠史的妇女或有输血史的患者,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内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与献血者血小板上相应抗原起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种复合物附着到患者血小板上,而被吞噬破坏。 9.1 临床特点

(1)患者有妊娠史或输血史,起病急,多在输血后5~10d发病,通常机体出现出血症状可连续2~3d,大多在1~2周后停止出血,是一种自限性疾病。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 (2)症状与体征 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淤点淤斑,血尿,便血和呕血,甚至可以出现休克。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可低至 10×10/L。

2)骨髓涂片示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无血小板生成障碍。 9.2 治疗

(1)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2)不能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具体剂量:大剂量和短疗程静脉注射琥珀酸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 mg/d,连续 3~6 d;或选用静脉大剂量氢化可的松400~600 mg,甚至可达每4~6 小时500mg。 9.3 预防

患者需再输血时,应尽量给予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又称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相配合血液制剂。

910 血小板输注无效症

10.1 原因

(1)同种异体免疫因素 由于反复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清中产生了血小板同种异体抗体。当再输注血小板制剂时,会产生血小板同种异体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发病频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90%是由HLA-I抗体所致,10%是由HPA抗体所致。

(2)非免疫因素 脾切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热和药物(如两性霉素B)都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10.2 临床特点

(1)患者全身皮肤淤点淤斑无消失或反而增多,会出畏寒、发热等临床症状。 (2)2次以上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增高。 10.3 治疗与预防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治疗是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非免疫原因所致是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并以增加血小板制剂的输入量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

(2)免疫因素为主所致则以预防为主。

1)配型相合的单采血小板输注 输注血小板 HLA-I与HPA相配合血液制剂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输注ABO型相合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 2)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制剂

①白细胞过滤器 应用清除白细胞滤器可将每单位单采血小板中混杂的白细胞数目降至5×10 以下,这样可显著减少因输注异体单采血小板HLA不相合所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②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照射也可破坏残存于血小板中的白细胞的活性,可以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但目前很少应用。

③浓缩血小板离心 根据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胞的沉降系数的差异,可利用离心方式将血小板中混杂的红细胞与白细胞部分清除,可使白细胞降至35×10以下,因而可以减少因 HLA不相合所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或延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66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 该输注疗法可封闭抗体,减少免疫因素所致血小板的输注无效。一般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400mg/kg连续5d后再输注血小板制剂能使 CCI值明显增加。倘若连用5d无效,还可将静脉丙种球蛋白剂量加倍,再输注 5 d后输血小板可增强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4)其他 应用血浆置换每2~4d进行1次,每次置换500ml的血浆,总共6次,置换后可降低同种异体免疫抗体的水平,再输入血小板制剂,可明显提高输注效果。

11 继发性血色病

11.1 原因

(1)正常情况下,1000ml红细胞制剂中约含500mg铁,而每天人体排泄铁约lmg。 (2)倘若给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大量输血,加上长期输血患者合并溶血,铁就会不断积存于机体实质细胞中,引起广泛的组织损害,可影响心、肝和内分泌功能,称为继发性血色病(又可称为含铁血黄素血症) 11.2 临床特点

(1)类似于特发性血红素沉着症表现。

(2)铁沉积的靶器官是肝、心、皮肤和内分泌腺,表现为肝功能损伤,重则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可发生性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心包炎、慢性心衰、心律失常及皮肤色素沉着。 11.3 治疗与预防

(1)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对慢性贫血患者尽可能减少含红细胞的血液制剂次数。 (2)确诊患者可用去铁胺 500~10O0 mg连续 3~5d,肌内或皮下注射。 (3)可应用维生素C 1~2g加人补液,静脉滴注。

12 输血后出血倾向

12.1 原因

(1)患者在大出血时损失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剩余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又在止血过程中被消耗。

(2)随着血液制剂尤其是全血保存期延长,血液中的血小板和不稳定凝血因子已部分或全部破坏。

(3)大量枸橼酸钠输人引起机体凝血时间延长。

(4)静脉补充晶体溶液使机体剩余血小板与凝血因子被稀释。 (5)大出血本身造成止血功能不良。 12.2 临床特点

(1)患者创面(切口)处出血不止,皮肤有出血点、淤点淤斑。 (2)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发生原因不明的创面渗血、出血。 12.3 治疗与预防

(1)为预防大量输血后可能引起的凝血异常,一般每输3~5U保存期较长的红细胞制剂,根据机体凝血因子活性或(和)血小板计数情况,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5 ml/kg,冷沉淀物10~15 IU/kg以及血小板制剂、纤维蛋白原等。 (2)如已发生 DIC,应先用肝素钠再输血液制剂。

(3)如因机体血液中肝素含量过多所致,则应注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剂量:鱼精蛋白剂量=1:1)。

13 空气栓塞

13.1 原因 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一时疏忽所致。 13.2 临床特点

(1)患者在胸部先有一种水汽混合震荡的异样感,后可发生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发绀、血压下降、脉细快,乃至昏厥或休克。

(2)可由于急性呼吸衰竭、脑出血而抽搐死亡。

(3)特殊体征,如视网膜血管有空气、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状及空气分割血管。 13.3 治疗

(1)立即停止输血。

(2)体位 使患者头低足高、左侧卧位,可使空气离开肺动脉口,集中在右心室尖端。 (2)对症治疗 吸人纯氧,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甚至可应用呼吸机治疗。 13.4 预防

(1)应用密闭式塑料器具,输血前需检查有无破损,在加压输血前必须排尽输血器管道中空气,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

(2)可用生理盐水灌注将输血器中空气排尽后再输血,输血完毕后及时拨针处理。 (3)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杜绝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14 低温反应

低温反应主要由于快速大量输入温度低于机体体温的血液制剂使患者体温降低,可使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加,从而影响氧在器官与组织中释放。 14.1 临床特点

倘若快速、大量输注血液制剂,如100ml/min或更多,轻者会引起静脉痉挛,使输血困难或使患者畏寒不适;重者可引起心室停搏。 14.2 防治

(1)如果输血量少,输血时间长,可不必加温。

(2)对患者适当保暖,对输血肢体加温,以消除静脉痉挛。

(3)若大量快速(> 5 0m/min)输血时,红细胞需在专用血液加温仪中进行加温,温度控制在32℃,切勿加温超过 38℃。

15 输血后静脉炎

输血后静脉炎常见于输血或(和)输液时,将针头、金属导管或塑料管置入机体外周静脉所致。 15.1 临床特点

(1)常见在输血部位或沿导管处有轻度肿胀和红斑,可见沿静脉长轴发生明显肿胀、红斑、触痛、跳痛。

(2)局部淋巴结肿胀和全身性菌血症是少见的表现。 15.2 防治

(1)轻度静脉炎仅需用解痛药(去痛片或索密痛0.5tid)并同时热敷或用25%硫酸镁湿敷,每天3~4次,每次15min。

(2)对免疫抑制或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局部症状,尽早应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3)输液时间持续48 h以上,应更换新部位或予以静脉插管输液、输血。输血前后均需用生理盐水输入,起到清洗作用,防止血液制剂尤其是红细胞凝集、溶血造成的血栓性静脉炎。

第15篇:输血不良反应演练

骨一科输血不良反应演练

时间:2015-5-8 角色扮演:

责任护士:张瑶瑶 护士乙:吴凡 医生:周雪 患 者:翟丽颖、家属:张珊 场景:病人12床李红正在输血

患者家属:(按呼叫器)护士,12床李红正在输血,她浑身发冷,你们快来看看吧!

责任护士:好的,我马上过去(去时带着输液器和生理盐水至病床边),观察患 者寒战,立即关闭输血器活塞,“李红,您别紧张!我先给你暂停输血,马上请 医生过来看看。按床边铃呼叫护士乙通知管床医生12床在输血中出现寒战, 请她的主管医生过来看看。通知护士长。

责任护士:为患者取下血袋、输血器换为输液器,生理盐水静滴。 护士乙:医生,12床正在输血,出现了寒战,请您马上过去看看。 医 生:好的,我现在就过去。

护士乙:立即拿血压计和抢救车至患者床边

责任护士:来,我给您量下体温。(给病人测量体温,并盖上棉被。) 医生(至床边):李红,你怎么不舒服?(同时护士乙为患者测量血压) 病人:医生,我好冷。 医生:是输血后出现的吗? 病人:是的

护士乙:血压120/80 医生:可能是输血反应,不要慌,给她吸氧2L/分,5mg地塞米松入壶。 责任护士:地塞米松5mg入壶!

医 生:苯海拉明20mg肌注。

责任护士:苯海拉明20mg肌注。(安慰患者)李红,你不要紧张,我们已经为你注射了抗过敏的药物及各种积极地处理,相信病情会逐渐缓解的,你可以闭上眼睛休息一下。

护士责任(拿出体温计)38度。

医生:继续观察体温及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有无溶血反应。

(护士长到病房来边观察并安慰患者后指导责任护士将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 材,立即送输血科低温保存) 30分钟后

责任护士:李红,您好点没有,现在还感觉冷吗? 病人:不冷了。谢谢!

责任护士:我现在再帮您量下体温吧(再次为病人测量体温)

(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您的体温已降到37.2度,还有什么其它不舒服吗? 病人:没有。

责任护士:那您好好休息,有什么不适随时按呼叫器叫我。安慰家属。 (护士处理结束后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24小 时内送交输血科保存)(护士长组织护士们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原因,预防措施)

第16篇:输血不良反应题

2018年三季度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E 细菌污染反应

2、输血后,疑发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其处理是:

A 减慢输血速度+肌注异丙嗪

B 中止输血,静推糖皮质激素

C 停止输血口服阿斯匹林

D 停止输血应用肝素

E 停止输血吸氧,改半坐卧位

3、输血过程中出现酱油色尿,应考虑:

A 过敏反应B 发热反应

C 细菌污染反应 D 溶血反应 E 血液凝集反应

4、一患者,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降低,应考虑为:

A 溶血反应B 发热反应

C 疟疾感染D 体温中枢受损 E 过敏反应

5、溶血反应的早期特征是: A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 B 腰背部剧痛,心前压迫感 C 头部胀痛,恶心呕吐

D 粘膜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 E 寒战高热,呼吸困难

6、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循环超负荷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溶血反应

7、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A 15 分钟~2 小时 B 30 分钟 C 2~3 小时 D 3~4 小时 E 5 小时

8、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 A 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B 腰背酸痛

C 胸闷、呼吸困难 D 寒战、高热

E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

9、输血开始后 1 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

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过去有过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过敏反应 B 发热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10、输血后 30min 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咳吐血性泡沫痰,

颈静脉怒张,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增快。临床诊断是: A 心功能衰竭 B 溶血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____,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____。

2、输血反应中,细菌污染反应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___,有时 也可为革兰阳性球菌或(所谓的)非致病菌。

3、溶血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____、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 DIC、保

护肾功能、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输入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者可行换血 治疗。

4、输血不良反应中,____最常见,它是指与输血相关但不能用其它原因 解释的体温升高1℃或1℃以上,发生率为2%-10%。

三、简答题

试述最常见的输血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三季度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答案

答案:选择题:ABDBB

BAABA

填空题:1.发热反应、溶血反应2.大肠杆菌3.抗休克4.发热反应

简答题: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原因:

1、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的受血者,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 引起免疫反应

2、致热源污染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

3、其他输血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如细菌污染或溶血。临床表现: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等,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在输血后15 分钟-2 小时内,持续0.5-2 小时后消退。治疗措施:减慢输血速度,严重的应停止输血,并可给予退热药物。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无致热原技术和消毒技术;

2、已多次输血者,可在输血前肌注度冷丁或异丙嗪;或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第17篇: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及处理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及处理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与临床科室仪器确定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

(三)对于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及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理疗效。并把处理情况汇报给医务科,如怀疑血液质量及细菌污染,应及时报告抚顺市血液中心。

(四)处理完患者后,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血袋一起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将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登记,每月汇总分析后,报医务科处保存备案。输血科及输血安全委员会要定期做分析及整改,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输血反应的处理:

1.急性(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

(1)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

a、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b、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

c、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d、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e、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a、迅速补充血容量;

b、应用速效利尿剂;

c、应用多巴胺; d、碱化尿液;

e、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f、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g、DIC的防治。

(2)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a、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b、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c、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e、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2)、加强支持疗法; 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3)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4)过敏反应:

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者,协助医生作器官切开。

(5)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如按急性肺水肿的原则处理,停止输血,酌情帮助病员端坐,四肢轮扎,有效的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高流量输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休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2.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完毕数天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受血者如果发现或怀疑为迟发性输血反应,应有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反应,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历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3.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

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医护部门应汇同采血机构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体血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献血员,由采血机构按有关政策处理。

第18篇: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

1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蓝皮书140页)

4.18.5.5条款是核心条款,其中一条有输血科主 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的标准和应 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2

以下四个方面

1)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3)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3(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4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 5.循环超负荷。 6.出血倾向。 7.酸碱平衡失调。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9.传播感染性疾病。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 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 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 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 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 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 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 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 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 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 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 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 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 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 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 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 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 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 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 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 •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 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 •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 提高警惕。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 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

第19篇: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总 则

1、疑似有输血反应时,护师(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医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输血或查明输血反应原因或决定纠正处理。

2、对严重的输血反应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同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以供登记、调查、随访、追溯。

3、对输血反应患者,按输血反应相关流程处理与调查,认真记录反应处理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反馈单,上报输血科或主管部门。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

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临床表现:发热、低血压、休克、支气管痉挛、DIC和肾功能衰竭等。

2、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6)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经治医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1)迅速补充血容量。 (2)应用速效利尿剂。 (3)应用多巴胺。 (4)碱化尿液。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6)病情严重者施行换血或血浆置换疗法。 (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8)DIC的防治。

二、非溶血性反应所致发热

1、临床表现:体温升高≥1℃,常伴寒战,排除其它原因发热。

2、怀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 (2)对症处理,注意保暖、解热、镇静。 (3)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要与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 (5)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经对症处理后30min至2h后症状缓解;若患者仍需输血,应改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

(6)如停止输血并经对症处理2h后,病情未缓解甚至加重者,应考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及时抢救。

3、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观察血袋剩余血液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浑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 (3)取血袋剩余血液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细菌培养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对受血者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5)一旦怀疑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①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②加强支持疗法。

③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三、变应性反应所致荨麻疹

1、临床表现:出现红疹、荨麻疹或痒疹,严重的有焦虑、喉头痉挛和颜面部水肿,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甚至休克。

2、怀疑过敏性输血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1)对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组胺药物,严密观察,若症状缓解可继续输血;反之,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查找原因。

(2)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有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严重或持续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有喉头水肿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性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四、高血容量

1、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中突然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

2、处理原则:给氧和利尿剂。减慢输血速度,减少输血量可预防。

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热、胸痛、咳嗽、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等。

2、处理原则:给氧、机械通气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六、延缓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临床表现:发热、乏力。

2、处理原则:轻症观察,重症与急性溶血相同。

七、输血后紫癜

1、临床表现:输血后7~10天患者血小板数急速降低。

2、处理原则:血浆置换,静脉免疫球蛋白,输血小板无明显益处。

八、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病毒性肝炎、HIV、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和疟疾等,发生后按相关疾病处理并按《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执行。

第20篇: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1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蓝皮书140页)

4.18.5.5条款是核心条款,其中一条有输血科主 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的标准和应 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2

以下四个方面

1)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

3)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 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

3(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4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 5.循环超负荷。 6.出血倾向。 7.酸碱平衡失调。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9.传播感染性疾病。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5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 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 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 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 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 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 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 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 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 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 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 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 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 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 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 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 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 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 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 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 •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 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 •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 提高警惕。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 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doc》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