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预案

2020-03-03 21:12: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预案

1.目的 规范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保障受血者安全。 2.处理原则 安全、及时、高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院临床输血相关科室和人员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4.职责

4.1.职能部门(包括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和医务科)

4.1.1.负责成立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急救治小组,积极组织输血相关科室和人员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救治,包括后勤保障; 4.1.2.负责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结果反馈;

4.1.3.负责监督临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追踪评价。 4.2.临床科室

4.2.1.负责输血过程的核查和观察,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4.2.2.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的诊断和治疗; 4.2.3.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自查和报告;

4.2.3.负责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 4.2.4.负责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防范输血风险。 4.3.输血科

4.3.1.负责协助检验科完成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并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4.3.2.负责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 4.3.3.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和上报;

4.3.4.输血科主任:负责输血相关检测结果的解释;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结果评价和反馈;监督临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参与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管理不当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

4.4.药剂科、总务科、设备科和救护车队等部门:负责后勤保障。 5.启动条件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输血反应。一旦发生诸如溶血反应等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6.启动与终止程序 6.1.启动程序:

6.1.1.临床医护人员发现受血者出现轻度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加强巡视,必要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一旦为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输血科,并做好应急工作。

6.1.2.临床科室科主任或输血科主任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报告职能部门,并组织本科室人员做好应急工作。

6.1.3.职能部门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执行本预案。

6.2.终止程序: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处理完毕后,本预案自行终止。 7.实施方案

7.1.输血前,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和妊娠史,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标准》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以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能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

7.2.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为能及早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延误治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临床医护人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

7.3.一旦受血者出现轻度过敏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下列处理程序:

7.3.1.对正在输血的受血者,应立即减慢输血,必要时应停止输血; 7.3.2.迅速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

7.3.3.及时详细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送输血科。 7.4.一旦受血者出现重度过敏反应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执行下列应急处理程序: 7.4.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

7.4.1.1.对正在输血的受血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等待查;对已输血完毕的受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核查血袋和输血器材等的保存情况,确保保存完整。

7.4.1.2.迅速核查输血相关内容,查明原因,做好相关记录,并立即报告科主任和输血科。

核查内容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供血者的血液信息和血液外观质量、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血液相容性检测结果等。 7.4.1.3.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标准》等,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并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应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7.4.1.4.积极采取相应的应急治疗和抢救措施。

7.4.1.5.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评价,并根据职能部门的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4.1.6.妥善保管相关记录,并及时、详细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送输血科。 7.4.2.临床科室主任

7.4.2.1.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组织本科室人员核查输血相关内容,查明原因,并立即报告职能部门。

7.4.2.2.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明确诊断,并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别,积极采取相应的应急治疗和抢救措施,必要时应请相关临床科室人员协助救治。

7.4.2.3.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评价,并根据职能部门的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4.3.输血科技术人员

7.4.3.1.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并通知临床将血袋和输血器材等立即完整地送输血科妥善保存。

7.4.3.2.立即协助临床核查输血相关内容,查明原因,同时积极协助检验科完成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并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包括调配合适的血液给患者输注等。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检测项目包括: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测、尿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血清胆红素含量测定、肝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血液细菌血检测等。

7.4.3.3.对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等,应立即将已保存的受血者和供血者原始血标本进行血型复检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同时通知临床科室立即重新采集受血者的血标本送检,必要时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相关抗体效价测定等。

7.4.3.4.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和评价,并根据职能部门的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4.3.5.妥善保管《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等相关记录,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上报。 7.4.4.输血科主任

7.4.4.1.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组织本科室人员核查输血相关内容,查明原因,并立即报告职能部门。

7.4.4.2.积极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检测,积极协助检验科完成输血不良反应相关项目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7.4.4.3.积极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包括调配合适的血液给患者输注等。

7.4.4.4.协助职能部门对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结果评价和反馈,并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7.4.4.5.监督本科室和临床科室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并参与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管理不当等系统性问题的解决。 7.4.5.职能部门

7.4.5.1.接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执行本预案,必要时应及时上报医院法定代表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市卫计委。

7.4.5.2.立即成立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急救治小组,组织输血相关科室和人员协助患者所在临床科室进行及时诊断和救治,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7.4.5.3.迅速开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评价工作,及时将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反馈给临床相关科室和输血科,并上报医院法定代表人和上级主管部门市卫计委。

7.4.5.4.监督临床科室和输血科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追踪评价。

7.4.6.药剂科、总务科、设备科和救护车车队等部门:接到职能部门的通知后,应立即做好相应的后勤应急保障工作,包括急救药品的供应、急救物料的供应、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车辆的应急保障等。 7.5.几种常见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7.5.1.发热反应 7.5.1.1.应急处理:

①暂停输血,用注射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并密切观察受血者的反应症状;

②注意保暖,可用一些退热剂或镇静剂,寒战严重时亦可注射杜冷丁或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7.5.1.2.预防:

①输血时,应使用合格的输血器并严格无菌操作;

②对怀疑或诊断有白细胞抗体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类血液制品,如少白细胞的悬红、浓缩红或洗涤红等;

③对已有白细胞抗体者,在需要对症输血治疗前,最好采用白细胞交叉配血试验选择相容的血液;

④药物预防时,可在输血前给患者用些能抑制输血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但用抗组织胺药物无效,切忌将任何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注射。

7.5.2.溶血性输血反应 7.5.2.1.应急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保存好剩余的血液,以备复查。

②积极对症处理:患者四肢厥冷时注意保暖,发热时注意物理降温,呼吸困难或肺水肿时注意吸氧,加强护理,并详细记录病情进展;谨慎输用生理盐水、5%葡萄糖、6%右旋糖酐、6%羟乙基淀粉液,并注意尿量和滴速,防止肺水肿;可在输液中加入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注意酸碱平衡,防止肾衰;防止DIC;严重病例应早期换血(一次或分次换);当患者出现心跳停止时,应立即采取心脏复苏的综合性抢救措施。

③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下列相关核查工作:核对申请单、血袋标签和交叉配血记录等;核查供、受血者的ABO和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立即采集患者肝素抗凝血,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进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立即采集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及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和尿血红蛋白;必要时,在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再次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5.2.2.预防:

①加强输血各岗位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操作规程,仔细进行核查; ②坚持每次输血前认真进行各项输血实验检查,尽可能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作不规则抗体筛查,每次实验所用的血标本应在输血前48小时内采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而避免或减少此类输血反应的发生;

③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晚上发生率高于白天,故对晚上输血的患者尤其应加强观察,密切注意患者输血期间及输血后的动态反应。 7.5.3.过敏反应 7.5.3.1.应急处理:

①对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较为重度的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病情变化,并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滴注,保持静脉通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必要时可静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类固醇药物、升压药或镇静剂; ②如患者出现严重的喉头水肿,应立即作喉头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吸氧;

③如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可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1000肾上腺素0.1ml静脉缓慢注射(约5分钟以上); ④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⑤对在输血过程中仅出现荨麻疹反应者,一般情况下不必停止输血,但应视情况用些抗组织胺药物及类固醇药物,也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l,同时要减慢输血速度,并加强观察。 7.5.3.2.预防:

输血前应先了解患者以往是否有输血过敏史,如有,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输血前给患者用些抗组织胺药物,如在输血前1小时给患者口服苯海拉明50mg,输血开始后可再给口服50mg,也可用些类固醇药(如氢化考的松等);

②对供血者进行筛选,应选择无过敏史及近期未用过任何药物的献血者供血,不输用有过敏史的献血者的血液;

③对有抗-IgA或限定特异性抗-IgA的患者输血时,应使用缺乏IgA的血液,或使用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或浓缩血小板。 7.5.4.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本病重在预防,一旦发生GVHD,死亡率很高(90%以上),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措施。 7.5.4.1.应急处理: ①应立即停止输血; ②积极对症处理; ③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5.4.2.预防:对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患者所输血液,应先经60Co或131Ce照射器照射15~30Gy,以杀死其中的活性淋巴细胞,可避免产生与输血相关的GVHD;输用洗涤红细胞、FFP和冷沉淀者,尚未发现GVHD的发生。 7.5.5.循环超负荷 7.5.5.1.应急处理: ①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

②让患者采取坐位、双下肢下垂,同时给予吸氧和快速利尿剂,并做好液体的输入量和排尿量的详细记录,以保持出入量平衡;也可将患者四肢扎上压脉带,减少静脉血的回流,但要注意压脉带不宜扎得过紧,且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每隔15分钟应轮流放松一下;如症状无减轻,还可采取静脉放学疗法,放血量应控制在相当于输入血量或部分减少体内的血容量。 ③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5.5.2.预防:

①对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地对症选择成分血输注,如对慢性贫血患者,可选择浓缩红细胞,以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心脏负担; ②对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在输注成分血时,滴速要慢,限制输血容量,可采取多次、少量地缓慢输血治疗;

③对有循环超负荷输血反应史者,在再次输血时,最好采取半卧位输注。

7.5.6.输血后紫癜(PTP) 7.5.6.1.应急处理:

①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快又好; ②除对症处理外,无特别的治疗方法; ③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5.6.2.预防:对有输血后紫癜史的患者,再次输血时应筛选给予Rh(阴性)血小板输注。 7.5.7.细菌性污染 7.5.7.1.应急处理:

①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 ②对症处理,除抗休克、防急性肾衰和DIC外,还应及早大剂量使用抗菌素,以抗感染;

③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应立即采集患者的血液和血袋中的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7.5.7.2.预防:

①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无菌观念; ②对储血环境、储存温度和输血器具等的选择,及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等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③输血前应仔细检查血袋是否渗漏、破损,检查血袋内血液颜色和透明度是否有变化,有无气泡、溶血和凝块等,如有异常,切勿轻易使用,应立即报告和送检做细菌学检验; ④在储血冰箱内保存的血液取出后,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对单采血小板、浓缩白细胞和洗涤红细胞等,应立即尽快输完,均不得在室温中长时间搁置;

⑤对全麻状态下的患者,因出现细菌性污染输血反应时仅表现为血压下降、渗血不止和尿少等症状,因此应特别注意观察。

7.6.其它需引起重视的不常见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还有:输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非心源性肺水肿、空气栓塞、输血后静脉炎、枸橼酸盐中毒、高血钾、肺微栓塞、氨血症、酸中毒、碱中毒、出血倾向等。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及制度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及处理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培训材料

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预案.doc》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预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