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培训材料

2020-03-03 21:11: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内科“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培训

地 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内科全部临床医师 主持人: 张大明主任

会议主题: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主要内容:

1、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2、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3、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

(1)、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 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 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4)、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4、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1)、迅速补充血容量; (2)、应用速效利尿剂; (3)、应用多巴胺; (4)、碱化尿液;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6)、必要时施行换血疗法;

(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8)、DIC 的防治。

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6、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2)、加强支持疗法;

(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 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7、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8、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九或《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表》由输血科保存10 年。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及处理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培训材料.doc》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培训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