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技术整改措施

2021-05-01 来源:整改措施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导尿技术目的

导尿技术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体等以协助诊断。注意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ml,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导尿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导尿是泌外科常做的一项基本的技术操作,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将给病人造成痛苦或感染,甚至发生尿道损伤及膀胱穿孔。

一、导尿的要点

(一)掌握男、女尿道解剖的特点:

1、男性尿道解剖特点及常见的尿道异常: 长约17-20cm,直径:平均约为8mm 三个狭窄部:外口、膜部、内口

三个膨大部位:舟状窝、球部、前列腺部

二个弯曲:尿道膜部——耻骨下弯, 耻骨前弯曲.

操作时,当把阴茎向前与向腹壁拉提时,耻骨前弯曲即消失,但耻骨下弯曲不能人为的改变,故导尿管达此弯曲时应轻柔入防止操作粗暴而引起尿道损伤。

临床常见的男性尿道异常:

1)先天性的尿道畸形成狭窄 2)伤性尿道狭窄 3)炎性尿道狭窄

4)尿道梗阻

2、女性的尿道解剖特点及常见的尿道异常

女性尿道长约2.5-4c,直径约8mm,扩张性好,可达10-13mm,其特点:尿道短、无弯曲尿道口径扩张性大等,导尿管易于插入,但女性尿道异常情况较复杂,尿道外口变异较多,尤其是老年妇女,会阴部肌肉松驰,导致尿道回缩,往往尿道口模糊不清,造成导尿时寻找尿道口困难,误入阴道,由于尿道短,同时接近阴道局部分泌物较多,容易在插入尿管时引起感染,清洗、消毒要彻底,找准尿道口,防止插入阴道。

二、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2、操作时,注意手法,动作轻柔,插管发生阻力时,要分析原因,决不能盲目、粗暴插入,以免尿道损伤。

3、插入的深度:根据尿道的长度插入,还要考虑个体的高矮稍有差异,见尿后再进5-7cm,即尿管头部的气囊部份要全部进入膀胱,防止气囊部分留在尿道内口外,造成尿道受压、缺血、坏死,导致损伤。

4.为尿潴留病人导尿时,须缓慢排空膨胀的膀胱,否则突然而快速的降低膀胱内压可引起膀胱急性出血,第一次放尿过1000ml,老年体弱者500-800ML. 1 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 2 导尿后多饮水

3 做好会阴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4 长期置管者:

定期留中段尿做尿培养或加药敏

必要时行膀胱冲洗或口服静滴抗生素

一个月更换导尿管一次

2.8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9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2.11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3 结论

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推荐第2篇:导尿技术试题

导尿技术试题

[A型题] 1.导尿前清洁外阴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污染导尿管 B.使患者舒适 C.便于固定导尿管

D.清除并减少会阴部病原微生物 E.防止污染导尿的无菌物品 [答案]D

2.对尿失禁患者的护理中哪项是错误的: A.指导患者行盆底肌锻炼 B.女患者使用橡胶接尿器

C,对长期尿失禁患者可行导尿术

D.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反射恢复 E.多用温水冲洗会阴部 [答案]C

3.下列哪类患者的尿液中有烂苹果味; A.前列腺炎 B.尿道炎 C.膀胱炎

D.糖尿病酸中毒 E.急性肾炎 [答案]D

4.为尿潴留患者首次导尿时放出的尿量不应超过: A.500ml B.800ml C.1000ml D.1500ml E.2000ml [答案]C

5.多尿是指24 小时尿量超过: A.1000ml B.1600ml C.1800ml D.2000ml E.2500m1 [答案]E

6.膀胱炎时,患者排出的新鲜尿液中有: A.硫化氢味 B.烂苹果昧 C.氨臭味 D.粪臭味 E.酸臭味 [答案]C

7.为成年女性导尿时导尿管插入多少厘米后,见尿再插1~2厘米: A.2~3cm B.4~6cm C.7~8cm D.7~9cm E.9~10cm [答案]B

8.为男性患者导尿,导尿管插入多少厘米后,见尿再插1~2厘米: A.12~14 cm B.14~-16 cm C.16~18 cm D.18~20 cm E.20~22cm [答案]E

9.正常尿液的pH是: A.中性 B.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E.弱酸性 [答案]E

10.患者.叶某,男性,因外伤导致尿失禁,需为该患者留置尿管,留置尿管的目的是: A.记录每小时尿量

B.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干燥 C.持续保持膀胱空虚状态 D.测量尿比重

E.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答案]B

11.患者.叶某,男性,因外伤导致尿失禁,需为该患者留置尿管,为使耻骨联合前弯消失,应提起阴茎与腹壁成: A.20° B.40°

C.60° D.80° E.90° [答案] C

12.诱导排尿术的目的是: A.解除尿潴留 B.解除尿失禁 C.预防少尿 D.预防多尿

E.解除膀胱刺激征 [答案]A

13.导尿时为固定尿管,向尿管气囊注入的液体量和种类是:

A.10~15毫升冷开水 B.4~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 C.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 D.5~10毫升液体石蜡 E.10~15毫升液体石蜡 [答案]C

14.24 小时尿肌酐测定使用的防腐剂是: A.浓盐酸 B.甲苯 C.冰醋酸

D.10%麝香草酚异丙醇溶液 E.40%甲醛 [答案]B

15.留置尿管期间,为了训练患者的膀胱功能,需定时夹管,一般多长时间开放一次: A.6h B.8h C.4h D.5h E.7h [答案]C

16.男性患者使用尿套过程中如果龟头水肿或分泌物多时,可选用的消毒清洗液是: A.醋酸 B.双氧水 C.生理盐水 D.龙胆紫

E.1:5000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E

6.导尿技术试题

[X型题]

1、以下哪些疾病患者可出现少尿: A.休克 B.尿崩症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急性阑尾炎 E.急性肾炎 [答案]ACE

2、休克患者留置尿管的目的是: A.排空膀胱防止发生尿潴留

B.观察尿量测量比重,了解肾脏功能 C.观察体内有毒物质排出情况 D.观察病情以指导治疗

E.便于随时检查尿生化的变化 [答案]BD

3、为女患者导尿时,不符合无菌操作原则的是: A.打开导尿包后,先戴无菌手套,再铺孔巾 B.会阴部清洁及消毒均自上而下,由内到外 C.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拔出重插

D.用物污染后用消毒液略作消毒再用 E.留取前段尿液15ml作细菌培养 [答案]BCDE

4、为膀胱高度膨胀患者导尿,第一次放尿超过1000ml时会出现: A.虚脱 B.血尿 C.蛋白尿

D.尿频、尿痛 E.反射性尿失禁 [答案]AB

5、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要点有: A.耐心解释以缓解焦虑情绪 B.酌情改变体位帮助患者排尿 C.局部热敷,按摩下腹部 D.用温水冲洗外阴

E.让患者看电视分散注意力 [答案]ABCD

6.留置尿管期间.为了预防尿路感染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A.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消毒l~2次 B.引流管不能提高,防止尿液逆流 C.集尿袋每日更换一次 D.鼓励患者多饮水

E.导尿管脱落应立即插入 [答案]ABCD

7.留置尿管期间应指导患者: A.放松,协调配合

B.保证充足的饮水量,预防感染和结石的发生 C.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 D.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

E.长期留置尿管者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 [答案]ABCDE

8.以下尿标本需要用浓盐酸作为防腐剂的是: A.24小时尿儿茶酚胺 B.尿钙

C.磷酸盐、草酸盐 D.17一羟皮质类固醇 E.17一酮类固醇 [答案]ABCDE

9.浓盐酸作为尿标本防腐剂的作用机理,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使尿液保持酸性 B.阻止细菌繁殖

C.防止化学物质因尿液碱化而分解 D.在尿液表面形成薄膜 E.保护代谢物 [答案]ABC

10.以下尿标本需要用甲苯作为防腐剂的是: A.24h尿肌酐 B.尿糖、蛋白质 C.尿微球蛋白

D.尿钾、尿钠、丙酮 E.24h尿醛固酮 [答案]ABCD

11.甲苯作为尿标本防腐剂的作用机理,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使尿液保持酸性 B.阻止细菌繁殖

C.防止化学物质因尿液碱化而分解 D.在尿液表面形成薄膜

E.保护代谢物 [答案]BD

12.采集尿标本前应查对的内容,以下正确的是: A.医嘱

B.检验申请单或电子申请单(电子条形码) C.科室、床号、姓名、ID号/住院号 D.检验项目、检验时间 E.标本容器 [答案]ABCDE

13.训练膀胱功能的目的是: A.定期排空膀胱 B.维持膀胱功能 C.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D.预防便秘

E.预防泌尿系感染 [答案]ABE

14.膀胱功能训练的实施包括: A.增强腹肌运动

B.骨盆底肌肉运动训练 C.定时排便习惯

D.使用便器的习惯训练 E.饮水训练 [答案]BDE

15.留置尿管期间.行饮水训练时应注意: A.在日间饮水

B.每小时进水:100~150ml C.训练过程中注意患者感受 D.人睡前限制饮水

E.心、肾功能不全、水肿患者不宜进行饮水训练 [答案]ABCDE

16.行骨盆底肌肉运动训练时应注意: A.视患者情况取舒适体位

B.先慢慢收紧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 C.先收缩阴道、尿道,再慢慢收紧肛门 D.每日5~10次

E.每次收缩时间≥3s,放松时间10s,连续10次 [答案]ABDE

17.进行诱导排尿术时首先应评估:

A.病人意识状态 B.影响排尿的因素 C.尿量

D.尿潴留的症状和体征 E.尿液性质 [答案]ABD

18.为男性患者使用尿套时应评估; A.患者意识状态 B.会阴部皮肤 C.冠状沟有无污垢 D.龟头是否水肿 E.尿道口有无分泌物 [答案]ABCDE

19.进行会阴部肛周皮肤粘膜的评估时应注意: A.室内光线充足 B.环境的私密性 C.评估者应戴手套

D.先评估会阴部再评估肛周的皮肤粘膜 E.采用截石体位 [答案]ABCD 6.导尿技术试题

[判断题] 1.正常人每24小时尿量平均约1500ml,颜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

) [答案]√

2.男性患者使用接尿套时固定尿套要紧,以防松脱。

(

) [答案] X

3.液体摄入的种类可影响排尿,如咖啡、茶、酒类饮料,有利尿作用。

(

) [答案] √

4.为女性患者插尿管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拔出重新插入。

(

) [答案]X

5.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

(

) [答案]X

6.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0ml。

(

) [答案]X

7.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

)

[答案] √

8.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留取尿标本时,应先放空尿袋中的尿。

(

) [答案] √

9.留取尿标本前应饮大量的水。

(

) [答案]X

10.采集中段尿时,必须在膀胱充盈情况下进行。

(

) [答案] √

11.留取12小时尿标本是从晚上19时开始至次晨7时止。

(

) [答案] √

12.做尿沉渣检查结核杆菌或做尿蛋白定量检查,不需将24小时尿液全部送检。 [答案]X

13.做尿常规检查需交待患者清晨取尿液约100~200ml于容器中送检。

(

) [答案]X

14.不能及时测定的尿标本应置于20℃~22℃保存,但≯4小时。

(

) [答案]X

15.使用便器习惯训练,是持续使用便器,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

(

) [答案]X 16.使用便器训练一般日间每隔4小时给予便器排尿,夜间每隔5小时给予便器排尿。 ( [答案]X

17.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法的目的是为了通便。

(

) [答案]X

18.诱导排尿操作中如患者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处理。

( [答案] √

19.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者为少尿。

(

) [答案]X

) )

推荐第3篇:清洁导尿技术

清洁导尿技术

作者:admin 日期:2006-01-0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清洁导尿又称为间歇导尿,是指可以由非医务人员(患者、亲属或陪护者)进行的不留置导尿管的导尿方法,以减少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的生活独立性。在国际上已经较普遍应用于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瘫痪的患者。 【适应证】

不能自主排尿或自主排尿不充分(残余尿超过80~100 ml)的脊髓损伤或其他神经瘫痪,神志清楚并主动配合患者。 【禁忌证】

1、尿道严重损伤或感染,以及尿道内压疮。

2、患者神志不清或不配合。

3、接受大量输液。

4、全身感染或免疫力极度低下。

5、有显著出血倾向。

6、前列腺显著肥大或肿瘤。【仪器设备】

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可以选用长度足够的最细导尿管。 【操作程序】

1、用0.9%氯化钠溶液或其他无粘膜刺激的医用消毒液(新洁尔灭等)清洗导尿管备用。

2、局部用肥皂或清洁液清洗患者会阴部。清洗操作者(可以为患者或陪护者)的双手。

3、手持导尿管插入尿道,并徐徐推入,直到尿液从导尿管排出。男性患者注意尿道口朝腹部方向以避免尿道峡部的损伤。插入前可在导尿管外部涂搽润滑油(例如石蜡油)以减小插入阻力。

4、导尿完成后立即将导尿管拔除。

5、导尿管拔除后用清水清洗,再放入无粘膜刺激的医用消毒液或0.9%氯化钠溶液内保存。也可以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

6、使用频率 如果患者完全不能自主排尿,使用频率可以为3~4次/日;如果能够部分排尿,使用频率可以为1~2次/日。每次导尿出的尿液一般以400 ml左右(生理性膀胱容量)为宜。残余尿少于80~100 ml时可以停止清洁导尿。 【注意事项】

1、患者必须有定时定量喝水、定时排尿的制度,以便合理选择导尿时机。

2、患者每日进水量一般不需要超过2000 ml,保持尿量800~1000 ml/d左右。

3、尽管导尿管不强调严格消毒,但是仍然要强调充分地清洗和合理保存。

4、插入动作必须轻柔,不可有暴力,以避免尿道损伤。

推荐第4篇:间歇性清洁导尿技术介绍

间歇性导尿术

陈忠 双卫兵

间歇性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系指定期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排空膀胱或储尿囊的治疗方法。IC最早于1844年由Stromeyer提出,他推荐可采用定期冲洗的方法将感染的尿液从膀胱中导出。1917年Thompson-Walker等认为脊髓损伤后应尽早进行导尿,以后定时地每天导尿3次。1947年Guttmann提出了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aseptic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AIC),他认为间歇性导尿可以使病人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便膀胱周期性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1966年Guttmann和Frankel的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结果,在他们的一组病例中,77%的患者出院时摆脱了导尿管,64.8%的男性、49.3%的女性尿内无菌。尔后其他一些文献也证实了间歇性导尿术的效果。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陈忠

1971年Lapides等介绍了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的概念。他们认为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由于尿路中某种潜在的异常,降低了组织抵御细菌入侵的能力。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膀胱过度膨胀使膀胱壁血流减少,所以无菌导尿并非必须,只需应用清洁性导尿即可解决问题,导尿管带入的少量细菌可由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加以清除。次年Lapides将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CISC)引入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导尿操作主要由患者自己完成。对于缺乏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的人员和设备的地方,或对于需要在家里做间歇性导尿患者,CISC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因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接受CISC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第一节 间歇性导尿适应征

尽管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但有为数不少的重症患者丧失自主排尿的能力,如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截瘫、糖尿病患者等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不经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许多因素都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决策有影响,包括神经性因素、泌尿外科学因素、性别及对性生活的要求、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对长期以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以辅助患者排尿,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非常不幸的是高质量护理和对生活质量需求的缺乏导致患者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弊端,许多进展性的神经性疾病,长期留置导尿管成为许多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报道,30%的进展期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选择长期留置导尿管,其中40%患者经尿道,而60%的患者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Weld等回顾性分析313例男性和3例女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按照膀胱排尿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清洁间歇性导尿组(92例)、自主性排尿组(74例)和留置导尿管组(经尿道路径114例,经耻骨上路径36例),平均随访18.3±12.4年。结果显示,在不同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的患者中,间歇性导尿是保护膀胱顺应性,减少与之相关上尿路并发症的最好方法。间歇性导尿能够达到膀胱完全排空而下尿道没有持续留置的异物,因而有很多优点:①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护肾功能的方法;②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训练反射性膀胱;③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④阴茎、阴囊并发症少;⑤对患者生活、社会活动影响少,男女患者均能继续正常的性生活。与间歇性导尿相比,经尿道或耻骨上经路留置导尿管、反射性排尿、尿垫处理尿失禁等方法有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和更差的预后。

长期经尿道留置导尿管可导致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和尿管堵塞、膀胱挛缩、继发性结石等并发症。在高位截瘫的患者,导管阻塞、尿潴留可能会诱发植物神经性反射。在男性还很容易导致尿道狭窄、男生殖系统的并发症,如阴囊脓肿、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和附睾炎等。即使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的方法,也只能减少男性生殖系统的并发症。由于造瘘管的持续引流,久而久之膀胱废用性萎缩,造成换管困难而容易损伤膀胱引起出血;另外造瘘管不能与腹壁组织紧密粘连,容易从造瘘管旁溢尿,导致患者生活不便。

阴茎夹或阴茎套的使用看似能改善男性患者尿失禁的状态,但这种装置短期使用对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对患有长期慢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有非常大的潜在危害,因为其不能随时保持膀胱处于空虚或低压状态,膀胱内可能残留有一定的残余尿量。且阴茎夹的压迫,或阴茎套不能完全和阴茎吻合而导致的漏尿,会引起皮肤水肿、感染乃至坏死。

有些非高反射性及低顺应性膀胱患者可以采用Valsalva或Credè手法排出部分尿液,特别是对逼尿肌收缩力低下伴尿道括约肌关闭不良者较为适用,但单纯采用该方法往往不能完全排空膀胱,且常造成膀胱内高压,对上尿路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骶上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该方法一定要慎重。

管理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应根据膀胱功能失调的类型及尿动力学结果而定。对于排尿困难需要长期管理膀胱功能的患者,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间歇性导尿主要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收缩力弱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者,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损伤、糖尿病等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也用于膀胱扩大术(膀胱自体扩大或肠道膀胱扩大术)、肠道代膀胱正位尿流改道或可控性尿流改道,膀胱排空不完全者;也可用于膀胱颈悬吊术后尿潴留的患者。

其中,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在医院内由医务人员操作,多用于需要短期进行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或/和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如由于神经性、梗阻性或麻醉后的种种原因所引起的暂时性尿潴留或排空不完全,或脊髓损伤早期的脊髓休克期,或用于长期需要间歇性导尿患者早期,以帮助患者建立个体化的间歇性导尿方案。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多用于需要长期接受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在医院外自己操作,或由家属辅助完成导尿。

有些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如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可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并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用抗胆碱能药物抑制反射亢进的逼尿肌后常导致膀胱排空障碍,残余尿增多,严重者甚至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对这类患者也可采用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对于有尿路梗阻,或继发于尿路梗阻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并导致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首先应解除膀胱梗阻,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尿动力学等方法重新评价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仍不能自主排空膀胱、或逼尿肌收缩力明显受损不可恢复,其他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可完全或部分采用间歇性导尿。

间隙导尿开始的时间依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有适应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间歇性导尿。尔后根据定期随访的情况对间歇性导尿的方案进行调整。间歇性导尿对患者的年龄也没有特殊要求,Kochakarn等回顾性对比36例在1周岁前开始IC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平均起始时间为6.88月,以及31例3岁后方开始进行IC的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平均起始时间为44.97月。两组人群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02月、165月。低年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增高12例(33.3%)、上尿路扩张10例(27.8%);而高年组分别为19例(61.3%)(P=0.02)、18例(58.1%)(P=0.012),且高年组上尿路扩张的时间更早,程度更重。低、高年组患儿的上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例(25.0%)和14例(45.2%),但两者的差异无显著性。Generao等随访42例脊髓损伤患儿的膀胱及上尿路功能,患儿受伤时的平均年龄为5.3岁(从出生后1天到1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1到15.5年),其中40例接受清洁间歇性导尿治疗,37例接受解痉药物治疗,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超声等项检查,没有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肾瘢痕形成,10例颈椎、26例胸椎和6例腰椎损伤的患者中,分别有80%、58%和50%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少于预计值,但多次尿动力学检查,这些患者中分别有100%、76%和67%的患者随访期间膀胱容量是增加的。因此作者认为早期进行间歇性导尿,配合使用解痉药物,可以预防上尿路功能的损伤,改善控尿,减少尿路感染。

Lindehall等随访28例患儿CIC的资料,以研究CIC对于幼年男性患儿安全性及对青春期的影响。患儿的起始平均年龄为2岁(0~10岁),平均持续时间为16年(10~21年),结束随访的平均年龄为18岁(15~21岁)。28例患儿中,19例经历42人次导尿管插入困难或导致血尿,7例青春期前患儿发生7人次单次肉眼血尿,6例青春期后的患儿发生7人次单次肉眼血尿,尿道镜检有7例患儿9处损伤,分别为形成假道5例,表浅憩室1例,尿道外口狭窄2例,尿道狭窄1例。另有一例12岁男孩附睾炎。作者认为,男性患儿的CIC与导尿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是比较低的,亦不影响患儿的青春期发育。而且统计资料表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和自我操作的能力增强,或选用合适的导尿管,如12F以上带润滑胶的聚氯乙烯(PVC)导尿管,与导尿操作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

间歇性导尿也有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不便是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操作。有些患者可能会认为IC在社会生活和/或工作中不便利,对仍保留有尿道感觉功能的不完全性截瘫患者会感觉到每次插管过程中的疼痛。另外,导尿管强行通过关闭的尿道有可能造成假道,并导致继发性的尿道狭窄,增加插管的难度及更多的疼痛和插管操作时间。伴有内收肌痉挛的女性和双手活动性差SCI患者不适合CIC。

对于尿道畸形、狭窄导致插管困难,严重尿道感染,尿道周围脓肿等患者,不能进行间歇性导尿治疗。下列情况应用长期留置导尿管优于间歇性导尿:①低压性膀胱输尿管返流;②严重的双肾积水;③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的急性重症肾盂肾炎;④患者双手活动不方便;⑤患者不合作。

第二节 间歇性导尿方法

一、间歇性导尿前的准备工作

1.患者选择 在制定间歇性导尿方案前,应对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进行详尽评价,必须进行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尿常规、上尿路的影像学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等泌尿外科检查,有条件者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或做排尿期的膀胱尿道造影。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或病情需要酌情决定是否需要膀胱镜检查。理想的候选者要有良好的依从性和理解能力,双手能自行操作导尿过程,或配合家属完成导尿操作过程。患者还需要有良好的控尿功能,膀胱容量要求达到350~400ml时仍能维持足够低压的膀胱(

一旦制定了间歇性导尿方案,应和患者及其亲属充分交流,帮助患者理解间歇性导尿的目的和程序,以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若因患者年龄、体位、上肢活动能力等关系,患者不能自己完成导尿操作,可由有经验的家属掌握这些技术。

2.饮食控制

施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饮水计划,以利于形成规律的小便排解时间表,便于确定每日的导尿间隔时间及导尿次数。

患者每日液体入量应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开始阶段每日总量可控制在1500~1800ml,且液体的摄入应均匀,平均100~125ml/h,以防止未能及时导尿造成的膀胱过度充盈,或导尿时膀胱内尿量没有达到需要导尿的要求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导尿次数。饮水包括所有的流质,如粥、汤、果汁等。晚上8点后尽量不要饮水,避免膀胱夜间过度膨胀。不要饮利尿饮品。

3.导尿时间及次数 间歇性导尿的间隔时间,开始一般以4~6h导尿1次为宜,导尿时间宜安排在起床前、餐前、睡前,每日导尿4~6次。每次导尿前半小时,让患者试行排尿1次后开始导尿,记录患者排出尿量和导出的尿量,两者相加不超过400~500ml为宜。

高位截瘫患者在实施间歇性导尿期间要注意观察因膀胱压力过高而引起的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临床表现,如突发性血压升高、皮肤潮红、出汗、头痛等反应,一旦出现应当迅速排空膀胱缓解症状。

应指导患者制定一个包括每日进餐在内的饮水时间表(图16-1),每日按表补充水量,并做好记录;同时记录每日的排尿时间和尿量、导尿时间和导尿量(图16-2),根据间歇性导尿的时间、次数及单次尿量对饮水量和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导尿的次数和时间在合理范围内。

图16-1 图16-1 图16-2 图16-2 对于膀胱尿道仍保留有部分排尿功能的患者,可采取部分间歇性导尿术。在经尿动力学检查及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排除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及膀胱输尿管返流者,每次导尿前可采用各种辅助手法促使患者排尿,并分别记录排出尿量及导尿导出尿量。若经过一定时间治疗,患者自行排出的尿量逐渐增多,导出的尿液减少,可以考虑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导尿间期嘱患者采用辅助方法自行排尿。

为了减少导尿次数,提高导尿效率,现在有商业提供的小型超声诊断仪,操作简便,患者接受简单的训练后就可借助该设备自己检测膀胱内尿量,以指导确定导尿时间。

二、间歇性导尿操作

1.导尿体位 没有肢体活动不便的男性患者可采取坐位,或立位;女性患者可采用坐位或蹲位。高位脊髓损伤需要亲属辅助导尿的患者可采用侧卧位。

2.导尿管的选择及处理 间歇导尿多采用12F或14F导尿管。无菌性导尿要求采用无菌性导尿管及辅助的消毒器具。清洁性自家间歇性导尿不需要消毒操作,也不需要消毒导尿管,只需将所使用的导尿管用中性肥皂液清洗干净,晾干,不用的导尿管存放于干净干燥的地方。每根导尿管在家里使用最好不要超过1周,在医院里需单次使用。

有条件的患者,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的带有润滑胶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导尿管,操作时患者感觉更为舒适,并能减少尿路感染和外伤的机率。

3.导尿培训及操作 无菌性间歇性导尿大多在医院内完成,由良好训练的专业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因此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清洁性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及操作,后者在插管前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消毒导尿管和无菌操作。但并非消毒和无菌操作毫无益处,有条件的患者,最好是使用预先润滑的一次性导尿管,增加导尿的舒适性,并减少间歇性导尿导致的尿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1)女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

女性患者用肥皂及清水洗手及阴部,拭干。在检查台上取半卧位,大腿弯曲,双膝外展以暴露阴道口和尿道口,检查台头端摇高数尺,使患者能从放于检查台脚端的镜子中看见自己的会阴,分开阴唇,向患者指出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的位置。给患者一根清洁的14F导尿管,指导患者将其放入尿道口,进而送入膀胱内,排空膀胱。

(2)女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操作:

1) 准备导尿所需器具: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和一块拭干用的软布)、毛巾、集尿器皿(不在卫生间内导尿时使用)、亲水性的润滑胶、14F导尿管。

2) 洗净双手,在床上或卫生间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或姿势。如在床上导尿,臀部下垫一个毛巾以免打湿床单。

3) 用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自前向后清洗尿道外口及其周围区域,用湿软布拭干(图16-3)。

图16-3 图16-4 图16-3 图16-4 4) 在导尿管顶端2~3cm处涂上润滑胶(图16-4)。 5) 用非惯用手分开阴唇。

6) 用惯用手捏住导尿管插入尿道外口,向上向前方向插于导尿管(图16-5)。

图16-5 图16-5 7) 当有尿液流出后,维持导尿管原位,直至尿液排解干净。当尿线呈滴状时缓慢抽出导尿管。

8) 在温肥皂水中清洗导尿管,清水冲洗干净,于空气中晾干,置入干净干燥的盒内备用。

(3)男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培训: 对男性自家导尿的指导较为简单,患者取坐或站位,须用水溶性润滑糊剂润滑导尿管。一只手将阴茎向上抬起一个角度,包皮较长者将包皮翻起,另一手将导管插入尿道口,顺势将导尿管轻柔地向内插入,直至有尿液流出,再稍插入1cm~2cm,维持该位置直至完全排空膀胱,轻柔向外拖出导尿管。

(4)男性患者自我间歇性导尿的操作:

1) 准备导尿所需器具: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和一块拭干用的软布)、毛巾、集尿器皿(不在卫生间内导尿时使用)、亲水性的润滑胶、14F导尿管。

2)洗净双手,在床上或卫生间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或姿势。如在床上导尿,臀部下垫一个毛巾以免打湿床单。

图16-6 图16-7 图16-6图16-7 3)用消毒药巾或肥皂水软布清洗尿道外口,用湿软布拭干(图16-6)。 4)在导尿管顶端4cm~5cm处涂上润滑胶,或含利多卡因等药物成分的润滑止痛胶(图16-7)。涂胶的部位不宜太长,否则难以把持导尿管操作。

5)用非惯用手将阴茎向上抬起一个角度,使尿道呈“J”,以利于导管的插入。

6)用惯用手捏住导尿管插入尿道外口,沿尿道的走向顺势将导尿管插入15cm~20cm(图16-8)。

图16-8 图16-9 图16-8 图16-9 7)当有尿液流出后,再稍插入1cm~2cm,维持导尿管原位,并将阴茎恢复自然位置,直至尿液排解干净(图16-9)。当尿线呈滴状时缓慢抽出导尿管。若在向外拖管的过程中又有自导管尿液流出,将导尿留在原位,直至尿液再次排尽再缓慢拖出导尿管。

8) 在温肥皂水中清洗导尿管,清水冲洗干净,于空气中晾干,置入干净干燥的盒内备用。

4.导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血尿:若只是偶尔少量出血,可不必过虑。但如是持续性出血,或出血增多,患者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2)插管困难:患者放松,稍后充分润滑导尿管,动作轻柔的重复插管,若仍插入困难,需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尿液有恶臭味道,或混浊。到医院检查有无尿路感染。

(4)排空膀胱后导尿管拔除困难:有可能是由于膀胱痉挛,患者放松一会儿后,再尝试拔管。

三、间歇性导尿随访

IC的疗效与其应用的早晚和坚持时间的长短有关。由于IC需要患者在1天内多次实施导尿术,给患者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而且有一定的并发症,许多患者长期坚持较为困难。因此对接受IC治疗的每一个患者一定要坚持长期的定期随访。随访期间需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坦诚和充分地交流,让患者了解坚持IC治疗的重要性,以便于患者积极坚持和配合治疗。

在随访过程中随时了解和解决患者在IC中遇到的问题,了解患者排尿功能的变化,并总结归纳患者液体摄入量、自行排出及导尿导出尿量的纪录。同时患者还需定期接受泌尿系全面检查,内容包括上尿路功能、尿常规、尿细菌学培养等,还要进行双肾B超或上尿路造影等影像学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或影像尿动力学),若有非感染性的血尿,还需进行膀胱镜检查以排除结石和肿瘤。根据随访的情况,以及患者饮水量、导尿次数和导出尿量、有部分自主排尿功能患者的残余尿量等,对间歇性导尿的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三节 间歇性导尿并发症

虽然间歇性导尿丰富了神经源性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其同其他治疗措施一样,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并发症,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间歇性导尿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患者长期坚持此项治疗措施。

一、下尿路感染

间歇性导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下尿路感染(low urinary tract infection,LUTI),其发生率因不同文献报道的IC方法及判断LUTI的标准等因素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相对而言,IC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是比较低的,有一些文献报道无菌尿的发生率在12%~88%,约11%的LUTI患者无临床症状。Biering-Sorensen等报道77例进行间歇导尿5年的患者,81%患者至少有一次尿路感染治疗史,22%患者每年至少有2~3次LUTI,而12%的患者每年有4次以上的LUTI。Esclarin等随访100例脊髓损伤成年男性患者38个月,结果显示留置导尿管者每百人日均尿路感染次数为2.72人次,而施行间歇性导尿者为0.41人次。

倡导清洁性间歇性导尿的Lapides提出该法不易造成尿路感染的可能机制:①膀胱本身有抵抗细菌的能力;②定时导尿,缓解膀胱过度充盈和降低膀胱压力,膀胱壁的血运得以恢复,抗感染能力明显提高;③定时导尿可防止细菌繁殖到侵害膀胱壁的程度。这个观念依旧是现代间歇性导尿抗感染的理论基础,形成菌尿的危险因素包括低的导尿频率、高龄、非自我导尿、残余尿等。

IC患者菌尿的菌谱为:大肠杆菌、变形菌、草酸杆菌、假单胞菌、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和粪球菌,长期IC患者可能还会有不动杆菌、链球菌等。Schlager分析从IC患儿尿液中分离出来的37个大肠杆菌菌株的生物特性,如O抗原、溶血素、aerobactin, 血清抗原和P血凝素等,结果发现这些IC患者尿液中的致病菌生物学特征并没有特殊性。

Schlager等报道15例CIC的神经源性膀胱儿童,采用双盲、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了解呋喃妥因预防菌尿和尿路感染症状的效果。与服用安慰剂相比,服用呋喃妥因虽然减少了由大肠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症状,但并不能减少菌尿的发生率,且菌尿的菌谱由大肠杆菌为主向克雷白杆菌和假单胞菌等耐药菌为主转变。因而作者认为CIC期间常规服用呋喃妥因并不能预防菌尿的发生。

有症状的尿路感染需要治疗。有些措施可减少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这些因素包括正确的护理指导及导尿操作、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合理的导尿次数、合适的导尿管、完全排空膀胱等。导尿次数过多,增加下尿路损伤的机率和生活的不便;次数过少,可能导致膀胱过度充盈,细菌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膀胱壁的抵抗力减低,进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一般完全依赖于IC排尿的患者,每日导尿次数在5~6次,成人每次尿量在400ml左右较好。Anderson等报道每天导尿3次的患者较每天导尿6次患者的LUTI发生率多5倍。

导尿管对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有很大影响。Schlager等采用前瞻性的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观察采用单次使用的无菌导尿管和重复使用的清洁导尿管对10例进行IC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菌尿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单次无菌导尿管并不能降低IC患儿菌尿的发生率。导尿管的质地不同,对下尿道功能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也有差异。李鹏翔、于晓红等报道硅胶导尿管组织相容性好,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管壁柔软对粘膜刺激小,毒性很小;而硅处理乳胶导尿管、塑料导尿管毒性中等;橡胶尤其是白橡胶导尿管具有较大的毒性。一种超滑导尿管采用了特殊工艺在导尿管表面结合一层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使导尿管遇水后具有极为润滑的表面,摩擦系数仅为普通导尿管的1%,润滑稳定性良好,能显著减少尿路损伤和感染的机率。

二、上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多继发于下尿路感染,常与选择IC的指征掌握不当,不能达到一个足够容量的低压膀胱,或膀胱输尿管返流有关。Seki等对76例脊髓脊膜膨出的IC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膀胱低顺应性(

三、男生殖系统感染

男性IC患者生殖系统的感染率远低于经尿道长期置管的患者。前列腺炎的发生率大约为5%~18%,尿道炎和睾丸、附睾炎并不常见。

四、男性尿道损伤或狭窄

频繁的插管有可能导致男性尿道损伤,尿道外伤可导致假道形成、尿道外口狭窄,但发生率并不高。尿道狭窄多见于5年以上IC史患者,随着IC时间的延长,发生率增加。为减少尿道损伤和狭窄的机率,使用充分润滑导管,最好使用亲水导管,在插管时应该轻柔操作。在插管过程中用力,或出现尿道出血会显著增加尿道狭窄的机率。

伴有尿道假道形成的尿道外伤,可以服用抗生素5天,并留置导尿管引流6周,大多数患者可以愈合,尿道镜检假道消失,患者可以重新开始间歇导尿。

五、其他

有一些文献报道比较少见的IC并发症。

1.过敏反应 Vaidyanathan等报道2例患者用聚氯乙烯(PVC)导尿管,每次需要用利多卡因胶麻醉尿道,结果导致尿道外口局部肿胀和红斑性的过敏反应。使用Lofric导尿管代替聚氯乙烯导尿管后过敏反应得以控制。

2.尿道粘膜损伤 Vaidyanathan等报道3例截瘫的患者,因膀胱过度膨胀,在使用Lofric导尿管进行导尿时持续时间近10分钟,导致尿道内的导尿管粘附在尿道粘膜上,需用力才能拔除导尿管,结果造成粘附处的尿道粘膜拉伤并导致尿道出血。调整间歇导尿的策略,每次导出尿液不超过450毫升,尔后没有再出现类似并发症。 还要其他一些少见并发症,如耻骨处阴毛带到膀胱内诱发膀胱结石,导尿管遗失在膀胱内、膀胱穿孔和膀胱内脓肿都有报道,但发生率很低。

参考文献:

1.郭应禄,杨勇主编.尿失禁.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80-284 2.R.J.Krane和M.B.Siroky.主编.鹿尔驯等译.临床神经泌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50-152 3.方玉美,范莹萍,郭铁英.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体位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6 ,12:200.4.叶祥明,邱纪方.间歇导尿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中国康复,2004,19:179 5.王兰芳,李京力.神经原性膀胱及其泌尿系管理.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4,19:77-79 6.李鹏翔.导尿管毒性的实验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7 ,12:176 7.于晓红.硅胶与橡胶导尿管引起尿道炎症的对比分析.齐鲁护理杂志,1998 ,4:27 8.赵成如.超滑导尿管润滑涂层性能研究.山东生物医学工程,1999 ,18:30 9.Weld KJ, Graney MJ and Dmochowski RR.Differences in bladder compliance with time and aociations of bladder management with compliance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J Urol, 2000,163:1228-1233 10.Fowler CJ and Malley KJ.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3,74:27-31 11.Jamil F.Towards a catheter free status in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 a review of bladder management options in spinal cord injury (SCI).Spinal Cord, 2001, 39:355-361 12.Lapides, J., Diokno, A.C., Silber, et al.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tract disease.J Urol, 1972 ,107:458-461 13.Kochakarn W, Ratana-Olarn K, Lertsithichai P, et al.Follow-up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for Neurogenic Bladder in Children.Asian J Surg, 2004,27:134-136 14.Generao SE, Dakk’era JP, Stone AR, et al.Spinal cord injury in children: long-term urodynamic and urological outcomes.J Urol, 2004,172:1092-1094 15.Lindehall B, Abrahamon K, Hjalmas K,et al.Complications of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n boys and young male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J Urol, 2004,172:1686-1688 16.Wyndaele JJ.Complications of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Spinal Cord,2002, 40:536-541 17.Warren JW et al.Fever, bacteremia and death as complications of bacteriuria in women with long term urethral catheters.J Infect Dis, 1987,155:1151-1158 18.Sekar P et al.Comparison of long-term renal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using different urinary management.Arch Phys Med Rehabil,1997, 78:992-997 19.Schlager TA, Anderson S, Trudell J, et al.Nitrofurantoin prophylaxis for bacteriur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o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J Pediatr, 1998,132:704-708 20.Schlager TA, Whittam TS, Hendley JO, et al.Expreion of virulence factors among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from the periurethra and urine of children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o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Pediatr Infect Dis J, 2000,19:37-41 21.Schlager TA, Clark M, Anderson S, et al.Effect of a Single-Use Sterile Catheter for Each Void on the Frequency of Bacteriuria in Children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o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for Bladder Emptying.Pediatrics, 2001,108:E71 22.Esclarin De Ruz A, Garcia Leoni E, Herruzo Cabrera R: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 Urol, 2000, 164:1285-1289 23.Giannantoni A, Di Stasi SM, Scivoletto G, et al.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with a prelubricated catheter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roover study.J Urol, 2001, 166:130-133 24.Anderson RU.Prophylaxis of bacteriuria during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of the acute neurogenic bladder.J Urol, 1980, 123: 364-366 25.Vapnek JM, Maynard FM, Kim J.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LoFric hydrophilic coated catheter versus conventional plastic catheter for 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J Urol, 2003,169:994-998 26.Vaidyanathan S, Krishnan KR, Soni BM, et al.Unusual complications of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s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Spinal Cord, 1996,34:745-747 27.Ubrig B, Waldner M, Gleiner J, et al.Retrovesical hematoma secondary to 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J Urol, 2001,166:616 28.Perrouin-Verbe B, Labat JJ, Richard I, et al.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sation from the acute period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Long term evaluation of urethral and genital tolerance.Paraplegia, 1995, 33:619-624

推荐第5篇:留置导尿技术操作标准、

留置导尿技术操作程序SOP

导尿术:是在无菌操作的原则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诊断治疗泌尿道疾病及引流尿液、解除患者痛苦的技术。留置导尿管法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用物准备:

1、无菌导尿包:内有弯盘一个、小瓶内装石蜡油棉球、棉球碗内装棉球10个、止血钳二个、孔巾一个、治疗巾一块、纱布2块。

2、无菌消毒包:弯盘一个、棉球10个、无菌止血钳、无菌手套一只、治疗碗一个、纱布2快。

3其他:治疗车上另备2﹪戊二醛浸泡镊子筒一套、0.1﹪新洁尔灭、一次性尿垫、小便桶、一次性无菌手套一副、一次性无菌导尿管2根、20毫升注射器1支、10毫升盐水2支。 评估病人,并与病人沟通:

1、作前了解病人患者病情、导尿目的、心理情况、意识状态、合作理解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情况,以及患者自理能力。

2、作好核对、解释工作。确认患者,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操作过程,解除患者顾虑,消除患者紧张和窘迫的心理,取得患者密切合作。

3、嘱患者用清水清洗会阴。操作技术流程:

1、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2、将备齐的用物放治疗车上,推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姓名,酌情关好门窗,嘱同室病人家属回避。

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女性患者取仰卧屈膝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帮助患者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部,,对侧腿用盖被遮盖,两腿屈膝略外展,露出外阴:男性患者取仰卧位,脱裤腿至膝部,露出外阴,两腿平放略分开,上身及腿部用被子盖好,尽量少暴露患者,注意保暖并维护患者隐私

4、将小尿垫垫于患者臀下,打开消毒包,将0.1﹪新洁尔灭倒入棉球内浸湿以不滴液为宜,将治疗碗内消毒棉球置于患者外阴旁。

5、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棉球开始初步消毒, 顺序为:

女性患者

(1)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依次初步消毒阴阜、大阴唇 (2)用戴手套的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口 (3)再一次消毒尿道口和肛门 男性患者

(1)依次消毒阴阜、阴茎、阴囊。

(2)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外口

(3)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数次,包皮和冠状沟易藏污垢,应仔细擦拭,清除污垢预防感染。

每只棉球限用一次,污棉球放在弯盘内。初步消毒完毕,脱下手套至弯盘内。移至床尾。

注意:夹取棉球时应夹取中心部位,使棉球裹住钳尖,避免消毒时损伤组织。,

6、打开导尿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出棉球碗,倒0.1﹪新洁尔灭于棉球中,打开一次性无菌双腔导尿管至于打开的导尿包内。

7、戴无菌手套,取孔巾铺于外阴露出尿道口,取治疗巾和孔巾呈一无菌区域,便于操作。

8、再次消毒:顺序是由内向外,自上而下,每个棉球限用一次 女性患者:(1)左手拇指、示指分开固定小阴唇

(2)右手持镊子夹取消毒液棉球消毒尿道口、两侧小阴唇数次

男性患者:(1)左手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

(2)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数次,消毒尿道口时停留片刻,使消毒液充分与尿道口黏膜接触,达到消毒的目的。

9、润滑导尿管 前列腺增生患者用石蜡油充分润滑。

10、插入导尿管 插管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女性患者:(1)左手固定小阴唇,避免尿道口受污染。

(2)右手将弯盘移至孔巾口旁,右手持血管钳轻夹尿管前端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4-6厘米,见尿液流出再插入5-7厘米,然后固定。用注射器抽取15毫升盐水注入双腔尿管气囊。轻拉有阻力感,即证实尿管固定在膀胱内。

男性患者: (1)左手用纱布固定阴茎并提起与腹壁呈60°,使耻骨前弯消失,利于尿管的插入。

(2)右手用血管钳轻轻夹注尿管前端,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20-22厘米,见尿液流出,再插入5-7厘米,用注射器抽取10毫升盐水注入双腔尿管气囊。轻拉有阻力感,即证实尿管固定在膀胱内。 (3)包皮回纳,以防龟头水肿、坏死

11、将导尿管尾断与集尿袋的引流管接头连接,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引流管要留出足够的长度,防止翻身牵拉。

12、集尿袋妥善固定在低于膀胱的高度,防止尿液逆流引起泌尿系感染,将导尿时间记录在尿管尾端。

13、清理导尿用品,,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4、医疗垃圾,分类放置。洗手,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导尿管留置时间、尿液色、量以及患者反应等。

注意:使用气囊导尿管固定时,膨胀的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以免气囊压迫膀胱内壁,造成黏膜损伤。 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

(1)向患者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护理。

(2)能进食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使尿量维持在2000毫升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减少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发生。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4)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

Ⅰ: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性患者用0.1﹪新洁尔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0.1﹪新洁尔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

Ⅱ:每天一次更换集尿袋,定时排空集尿袋。 Ⅲ:更换导尿管每周一次,床单位要保持清洁。

Ⅳ:患者离床活动时,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防止尿液逆流。 Ⅴ:采用间歇式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夹闭导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Ⅵ: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尿液,若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应做膀胱冲洗,尿常规检查每周一次。 感染管理要求:

1、导尿消毒必须做到初步消毒和再次消毒。

2、导尿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3、按要求更换尿管和引流袋。

4.时刻注意引流袋的高度,严防逆行感染。

5、每周查尿常规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做膀胱冲洗。

6、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处理好垃圾。

推荐第6篇:导尿

导尿

核对医嘱,两人核对,治疗单与医嘱准确无误,评估患者,去病房前先七部洗手法洗手,拿治疗单去病房,核对床头卡。“你好,是43床李芳吗,让我核对一下手腕带,你好,由于你排尿不出,尿潴留,遵医嘱我将为你导尿,需要我协助你清洗会阴嘛,噢,你已经洗过了,请让我检查你的膀胱充盈情况,(叩诊)你休息一下,我一会儿就来” 环境评估:环境安全舒适,能保护病人隐私 用物评估。导尿包在有效期内、无漏气, 操作者穿戴整齐,七步洗手法,戴口罩 再次核对床号姓名

“李芳,插尿管时会有一点难受,请你不要紧张,只要你配合我做深呼吸,放松,就会缓解你的不适,”

拉围帘保护病人隐私,拉起床护栏,揭开被子,“请你抬一下臀部,我需要为你脱去对侧的裤腿。”(记得盖浴巾)

打开导尿包,放弯盘,把手套拿出来,放络合碘弯盘,倒络合碘棉球,戴手套,消毒 消毒顺序-大腿内侧1/3处-阴户-大阴唇-小阴唇-左手固定扳开大阴唇,消毒2次小阴唇-尿道口-肛门

脱手套,撤弯盘置床尾,七步洗手法,把导尿包放两腿间,打开导尿包,建立无菌区

“我已经打开导尿包了,请你不要移动下肢,避免污染”戴手套,铺洞巾,置弯盘,润滑导尿管,检查气囊无漏气。消毒,导尿,请您深呼吸

用血管钳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4~6cm,见尿液流出后在插入5~7cm,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留取尿标本。撤导尿包,撤洞巾,撤弯盘,固定引流袋在床旁,写日期。 健康宣教

李芳,你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吗?尿管刚插上,您有尿意是正常的,有尿的话,尿液会直接经尿管流出的,我将尿袋固定在你的床边,请您翻身时防止尿管受压,打折,牵拉,保持通畅,在留置尿管期间,请您尽量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免发生尿路感染、结石,如果你要下床活动,请您保持尿袋低于趾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如果您长期需要留置导尿,就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以增强控制排尿能力。您刚才陪合的很好,谢谢您,有什么事请按床旁呼叫器,我会随时来看你的,那您好好休息。 所有用物按规定处置,洗手,操作结束。 导尿的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做术前准备,持续排空膀胱,避免误伤

4、为术后患者尿道损伤患者做术后支架引流

5、经尿道管做膀胱冲洗

6、为尿失禁,尿道损伤,患者予以留置导尿,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7、为危重患者休克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提供病情依据,协助诊断。注意事项

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按无菌操作进行,以防尿路感染。

2、保护患者自尊,耐心解释,操作环境要遮挡。

3、为女患者导尿时,如误入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

4、若膀胱高度充盈且又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为膀胱内突然减压,引起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推荐第7篇:导尿

一 导尿管 (一)导尿管的类型

1.气囊导尿管 不需要胶布固定,有利于会阴护理,能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气囊导尿管是临床上采用最普遍的一种导尿管。

2.金属导尿管 普通导尿管和球囊导尿管可以留置,但对于下尿路梗阻、膀胱造瘘、膀胱穿刺排尿的病人,需采用金属导尿管导尿,但因其内芯为金属,损伤尿道的可能性较大。

3.组合导尿管 在传统球囊导尿管内配备硬质、空芯、有侧孔的导尿套管芯,它既具备球囊导尿管可留置、固定牢的优点,又有金属导尿管导向性好、导向强度大的优势,而且克服了金属导尿管易形成假尿道和损伤尿道的缺点。

(二)导尿管选择

硅胶管与传统橡胶管相比,有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对尿路刺激的优点,普通导尿管和Foley导尿管进行对比,Foley导尿管除可防止尿路逆行感染外,还具有固定好、不易脱位的优点。

1.-般男性病人选择导尿管型号为F14—F18号,女性病人选择导尿管型号为F16—F18号,儿童病人选用儿童专用导尿管,型号为F6—F12号。

2.初次留置导尿管者,不宜选用过粗的导尿管,尤其是心肌梗死病人,应选择较细的导尿管,以减少插管时的阻力,避免发生阿斯综合征而猝死。

3.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病人可选择弯头导尿管。

4.全身麻醉后阴茎及尿道口肌肉松弛,阴茎大于正常状态,选用的导尿管偏粗。

5.老年人尿道肌较为松弛,收缩力差,尤其是脑卒中病人,存在神经调节障碍,宜选择较粗的导尿管,一般为20—22号,以防漏尿。

二 导尿时体位选择技巧

选择合适的导尿体位,对导尿时减少尿道损伤起着重要的作用。 1.-般病人 取仰卧位或截石法。

2.神志不清或体位受限的病人 应采取平卧位,两腿分开约40°,但必须保持两腿位置对称,以尽可能消除尿道受压和弯曲。

三 会阴部皮肤消毒技巧

1.消毒液的选择技巧 尿路感染病原体有1/3与尿道口处分离的病菌一致,这表明尿路感染部分病原体来源于尿道口,尿道口常见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为抑菌剂,杀菌能力差,而0.05%聚维酮碘为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灭尿道口周围细菌,防止感染,因此宜采用0.0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会阴。导尿前先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05%聚维酮碘消毒尿道口2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2.会阴部皮肤消毒技巧

(1)女病人会阴消毒技巧 导尿时,打开外阴消毒包,倒0.05%聚维酮碘于治疗碗内,戴一次性手套,左手拇指、示指分开大阴唇,右手持血管钳夹0.05%聚维酮碘棉球进行擦拭消毒。其顺序是:由内向外,自上而下。从尿道口→小阴唇内侧→小阴唇外侧→大阴唇→阴阜→腹股沟→肛门(先周围后肛门),1个棉球限用1次,消毒完毕脱手套。

(2)男病人会阴消毒技巧 导尿时,左手用无菌纱布包裹阴茎并提起,将包皮向后推,露出尿道口,用0.05%聚维酮碘棉球做外阴擦拭消毒。其顺序是:尿道口及龟头→阴茎颈斗阴茎体→阴茎根部-阴囊→耻骨联合斗腹股沟。1个棉球限用1次,消毒完毕脱手套。

四 导尿时插管技巧

1.男性病人导尿时插管技巧 为男性病人导尿时,应以左手提起阴茎与腹壁成60°,右手持血管钳夹导尿管轻轻插入。男性尿道平均长度17—20 cm,有2个生理弯曲、3个狭窄,因解剖结构上的特殊,如操作不当,易引起尿道损伤。在基础护理教科书中,成年男性导尿使用单腔气囊导尿管插入长度为20-22 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2 cm。由于单腔导尿管与双腔导尿管在结构上的差别,对插入的长度有不同的要求。双腔尿管气囊的长度为(2.5±0.5) cm,气囊的顶端距导尿管的顶端3 cm左右,两者相加总长度(5.5±0.5) cm,如按照常规操作见尿后再插入2 cm,气囊膨大位置恰好在后尿道处,向气囊内注入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时,气囊膨起,很容易损伤后尿道。使用双腔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当证实导尿管前端进入膀胱,再插入6 cm后,插入深度26—28 cm,再向气囊内注水,气囊则完全进入膀胱内,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病人痛苦。也可在操作前用5 mL注射器抽2%利多卡因5 mL从尿道口注入,可以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减轻病人的痛苦。

2.女性病人导尿时插管技巧 为女性病人导尿时,用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持血管钳夹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女性尿道长3—5 cm,应用普通导尿管时将导尿管插入尿道4—6 cm,见尿后再插入1 cm。但由于气囊导尿管结构的特点,为女性病人导尿时,导尿管插入深度为10~12 cm,这样不易损伤尿道。女性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尿道长度也会发生改变,孕妇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及增

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盆底组织疏松、充血、水肿,尿道相对延长,为该类病人导尿时,导尿管插入8-10 cm时重插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注意:插导尿管时如误人阴道,应更换导尿管重新插入。

五 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成分及注入量的选择技巧

1.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成分的选择 气囊扩张有注入气体或液体2种方法,囊内注入液体优于气体,液体应以蒸馏水、无菌注射用水为佳,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晶体溶液,在囊内易形成结晶造成拔管困难。若囊内注入气体则易引起气体泄漏,致气囊塌陷,起不到固定作用,另外气囊充气后在尿液中易上浮,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易引起漏尿。可在不同时间经气囊内注入气体和液体,以免发生气囊部分粘连,造成拔管困难。

2.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入量的选择技巧 根据正常尿道直径(0.5—0.7 cm),成年男性常规向气囊注水10—15 mL,女性注水15—20 mL,注水量过少使气囊不能充分与尿道口相嵌,易导致尿道外口溢尿或导尿管脱出。对重度凹陷性水肿的病人,气囊内注水量不宜过多,以(7±2) mL为宜,因为全身严重水肿者,尿道因水肿而狭窄,若常规向气囊内注水>10 mL,病理情况下,组织肿胀和气囊同时压迫导尿管,使导尿管更狭窄,致导尿失败。

六 导尿管、集尿袋更换时间的选择技巧

留置导尿极易导致尿路感染,在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中,腔内途径的逆行感染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其逆行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于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污染引起的感染。把握最佳的导尿管、集尿袋更换时间,对预防尿路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1.根据导尿管材质决定更换时间 不同材质的导尿管更换时间不同,橡胶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乳胶导尿管每2周更换1次,硅胶导尿管每1个月更换1次。

2.根据病情决定导尿管更换时间 留置导尿管高危堵塞病人(尿液pH值>6.8)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是2周,非堵塞危险病人(尿液pH值

推荐第8篇:导尿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膀胱充盈度、会阴部皮肤黏膜状况,了解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等引起尿路梗阻的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准备温度适宜、隐蔽的操作环境。

2.摆好体位,按照无菌原则清洁并消毒外阴及尿道口。3.戴无菌手套,铺孔巾。

4.检查尿管气囊有无漏气,润滑尿管前端至气囊后4~6cm(男患者至气囊后20~22cm)。

5.再次按无菌原则消毒尿道口。

6.插入尿道内4~6cm(男性患者,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角,插入约20~22cm),见尿后再插入5~7cm,夹闭尿管开口。

7.按照导尿管标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有阻力后,连接引流袋。

8.固定引流管及尿袋,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尿管应有标识并注明置管日期。

9.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10.记录置管日期,尿液的量、性质、颜色等。11.留置导尿管期间,应该做到:①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牵拉、堵塞等;②应每日给予会阴擦洗;③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更换尿管;④拔管前采用间歇式夹闭引流管方式;⑤拔管后注意观察小便自解情况。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导尿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防止尿管受压、脱出的注意事项。3.告知患者离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导尿过程中,若尿管触及尿道口以外区域,应重新更换尿管。

2.膀胱过度膨胀且衰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宜超过1000ml。

3.男性患者包皮和冠状沟易藏污垢,导尿前要彻底清洁,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

推荐第9篇:技术报告(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

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技术报告

一 产品概述

该产品是依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二类(6866)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按照注册产品标准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设计。该产品为一次性无菌硅橡胶多腔导管,因此,要求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生产,采用医用硅橡胶材料经炼胶、挤压成管、模压腔头、模压气囊、模压导头、打孔修边、封内外围、粘接导头而成,采用纸塑包装、经环氧乙烷灭菌,检验达标后方可出厂。

按形式可分为两腔、三腔。

按结构设计可分两腔:分别由气囊、排泄腔和充气腔组成,

三腔:分别由气囊、排泄腔、充气腔、冲洗腔组成,

规格:依据公称外径分为:

mm~

mm

材料选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除了暴露在外的气阀外,均由进口医用硅橡胶材料作原料生产而成。有较好的生物相溶性,能满足临床要求。 二设计原理和治疗机理

导尿术是泌尿外科常用的基本操作,其基本原理是将导尿管通过尿道进入膀胱,通过吸附、负压、虹吸等作用,使膀胱的尿液引流出体外。

硅橡胶材料的一次性无菌导尿管,表面光滑,细菌不易粘附,质地柔软,对尿道损伤小。

导尿管头约3.5cm处设计为一小气囊,可注入10ML~30ML空气或注射用水,起到固定和防止尿液外流作用。末端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通导尿管,一个开口通气囊。管体内有两个腔道,一为气囊腔,通过单向阀向气囊注入空气或注射用水,另一腔道为尿液排泄腔,通过此腔将膀胱内尿液排出体外.有学者认为留置导尿管,不做膀胱冲洗,72h菌尿阳性率为100%,而冲洗后,72h菌尿的阳性率为44.4%[1],三腔导尿管在两腔导尿管基础上增加独立的尿道冲洗腔,单流向膀胱冲洗,利于冲洗尿道前端分泌物,有效降低菌尿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1] 高沛。塑料尿袋细菌生长的临测分析。实用护理杂志,1992,8(10):8-9

三技术指标及主要性能指标确立的依据 1规格标记

考虑到临床的适用性,为防止标识不清致使医护人员无法正确选择导尿管规格,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对患者引起伤害,故依据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规定产品应以公称外径表示其规格

2长度

考虑到临床的适用性,依据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规定了导尿管全长和管身长度。

3强度

考虑到意外的机械破坏及不正常的拉力,或患者不听医嘱,移动致使产品失效,无法正常引流和冲洗,依据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规定了导尿管可以承受一定拉力,不至于连接处分离或有撕裂现象 4连接器分离力

考虑到临床的适用性,依据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规定了排泄借口与引流袋接口最小分离力

5球囊可靠性

过大的气囊注气量导致压力过大气囊破裂,依据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规定球囊可靠性

6流量

考虑到产品的临床适用性,依据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规定了导尿管的流量

6生物相容性

本产品需进入人体内使用,故依据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及GB/T16886.1规定导管应无生物学危害

7无菌

一次性导管的根本目的是防止交叉感染,因此规定导管应无菌 8EO残留

本产品需进入人体内使用故依据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规定EO残留量,不至于对人体造成伤害

四、生 产 工 艺 流 程

附录:材料的FDA认证

推荐第10篇:男患者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男患者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男性病人导尿

一、评估:

1、护士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医嘱的处置:接到医嘱→处置医嘱→签名

3、评估告知患者:携护理记录单或治疗单及快速手消毒液放于治疗盘内到病房评估→核对床号、床尾卡或手腕带询问患者姓名→告知解释导尿目的并询问有无导尿史、有无膀胱及会阴部手术史→评估患者病情及意识状态→查体(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触摸患者的膀胱区(膨胀),叩诊膀胱区(浊音),查看会阴区的清洁度决定棉球的数量→评估环境(安静、清洁、安全光线适宜)→手消→回治疗室准备治疗用物

二、用物准备

1、洗手(七步洗手法)

2、物品: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有效期内的一次性导尿包(尿管大小由之前评估决定)、一次性尿垫、一次性气囊导尿管一根、20ml注射器、生理盐水、记录单、尿管标识、手消液;治疗车下层:污物桶、便盆及量杯导尿时用。

三、操作:

1、清洁会阴

操作者一手戴手套,另一手持血管钳消毒液棉球进行初步消毒,依次为阴阜、阴茎、阴囊。然后戴手套的手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每个棉球限用一次。在阴茎与阴囊之间垫一块无菌纱布。消毒完毕,脱去手套,将弯盘及治疗碗移至床尾。

2、留置导尿

在两腿间打开导尿包,按无菌操作将内层治疗巾打开,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与治疗巾形成无菌区,按操作顺序摆放用物,润滑导尿管前端放好备用。

左手持无菌纱布包住阴茎,后推包皮,暴露尿道口,右手持止血钳夹消毒液棉球,再次自尿道口螺旋向外消毒尿道口、阴茎头、冠状沟,污染物放于床尾弯盘内。

左手持无菌纱布包住并提起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使耻骨前弯消失,以利插管)。嘱病人张口呼吸,另一止血钳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20~22cm左右,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2cm.若插导尿管遇到阻力,可稍待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再缓缓插入,切忌使用暴力。

余下同女性患者导尿。

第11篇:导尿术

导尿术

导尿术(catheterization ) :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 (2)准备环境(3)协助患者准备好体位 (4)垫巾,保护床单不被污染

(5)根据男、女患者尿道的解剖特点进行消毒、导尿

女:1.初步消毒:取消毒液棉球消毒阴阜、大阴唇,另一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口;消毒顺序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每个棉球 限用一次,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于药杯内,浸湿棉球,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2.摆放用物,润滑尿管

3.再次消毒:分别消毒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消毒顺序是内→外 →内,自上而下。一个棉球限用一次

4.导尿: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 4~6cm ,见尿液流出再插入 1cm 左右,松开固定小阴唇的手下移固定导尿 管,将尿液引入弯盘内

男:(1)初步消毒:取消毒液棉球进行初步消毒,依次为阴阜、阴茎、阴囊,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 (2) ~(3)同女性患者导尿

(4)再次消毒:用纱布包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用消毒液棉球再次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 (5)导尿:固定阴茎并提起,使之与腹壁成 60º角 , 将弯盘置于洞巾口旁,嘱患者张口呼吸,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 入尿道 20~22cm ,见尿液流出再插入 1~2cm ,将尿液引入弯盘内 (6)夹管、倒尿

(7)取标本 若需作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中段尿 5ml ,盖好瓶盖,放置合适处 (8)操作后处理

A 协助患者睡卧舒适,收拾清理用物 B 测量尿量,尿标本贴标签后送检 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患者着凉。

(3)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 1000ml 。 (4)避免误入阴道。

(5)为女患者插尿管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另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管。

(6)为避免损伤和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必须掌握男性和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

第12篇:导尿术

导尿术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技术。

【目的】 1.为尿储留病人引流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2.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尿培养标本,测量膀胱容量.压力.检查残余尿量,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3.为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膀胱内化疗。【准备】

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 2.病人准备 病人和家属知道导尿的目的安全性,能自理者嘱其自行冲洗会阴,不能自理者护士给予协助。

3.用物准备 (1)外阴消毒包:弯盘.手套(或指套2只).治疗碗(内臵棉球10余个)血管钳。

(2)无菌导尿包:治疗碗(内臵棉球).小药杯.液状石蜡棉球瓶.标本瓶.治疗巾.洞巾.包布;内臵弯盘2个.血管钳2把.纱布2块.导尿管2根(16号.18号)。 病(3)其他:小橡胶单和治疗巾1套或一次性尿垫.浴巾.无菌持物钳和容器.无菌手套.消毒溶液.便器和便器巾.屏风;男病人导尿时加纱布2块。 4.环境准备 清洁.调节室温.酌情关闭门窗.遮挡人。

【操作步骤】 1.女病人导尿术 女性尿道特点:短.粗.直,长约4-5CM,且富扩张性,尿道外口位于阴蒂下方,阴道口的上方,呈齿状裂。

核对解释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目的和需配合事项,以取得合作。

安臵卧位 ·松开床尾被盖,站在病人右侧

·帮助病人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并盖上浴巾,上身和对侧腿用盖被遮盖。

· 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两腿略外展,露出外阴

·将小橡胶单和治疗巾或一次性尿垫铺于病人臀下

首次消毒 ·臵弯盘于近会阴处,治疗碗臵弯盘后,左手戴手套或戴指套(左手拇指和食指)

·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液棉球,依次消毒阴阜.大阴唇,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及尿道口(消毒顺序:由外向内,至上而下,先对侧再近侧,每个棉球用一次)将污棉球臵弯盘内

·消毒毕,脱下手套放于弯盘内,将外盘和治疗碗移至治疗车下层

开包铺巾 ·打开导尿包,将包臵于病人两腿间,倒消毒液于小药杯内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使洞巾和包布内是无菌区,用液状石蜡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

再次消毒 ·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液棉球依次消毒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再次消毒尿道口(消毒顺序由内向外.自上而下,先对侧再近侧)污棉球.药杯放弯盘内,用血管钳将弯盘移床尾左手仍固定小阴唇

插导尿管 ·嘱病人张口呼吸,使尿道括约肌松弛

·右手将一无菌弯盘移臵近会阴处,用血管钳夹导尿管前端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4-6CM,见尿后再插入1-2CM。

·松开左手,下移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入弯盘内,及时夹住导尿管末端,倾倒尿液于容器内,再继续放尿,尿培养标本取中段尿5ML 拔导尿管 ·导尿完毕,夹住导尿管末端拔出至于弯盘内 ·

·撤下洞巾,擦净会阴取浴巾遮盖,脱下手套,撤去导尿包.治疗巾.小橡胶单于治疗车下层

整理记录 ·协助病人穿裤子取舒适位,整理床单元.清理用物 ·洗手,记录导尿时间.引流量.尿液性状病人反应

·将尿液标本贴好和化验单一起送检

2.男病人导尿

成人男性尿道长约18到20厘米,有两个弯曲(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三个狭窄(尿道外口,膜部和尿道内口)

核对解释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床旁,姓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导尿的目的和需配合事项,以取得合作

安臵卧位 .松开床位盖被,站于病人右侧

.病人取仰卧位,两腿平放 分开,暴露会阴部,上身及腿部分别用被子及浴巾盖好

.将小橡胶单,治疗巾或一次性尿垫铺于病人臀下

首次消毒 .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液棉球依次消毒阴囊及阴茎 .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 提起,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外口。用右手持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自尿道口向外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数次。每只棉球限用一次,将污棉球臵于弯盘内

.消毒毕,脱下手套放于弯盘内,弯盘移至治疗车下层 开包铺巾 .同女病人导尿术

再次消毒 .左手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后推,露出尿道口,用消毒液棉球再次消毒,方法同前

插导尿管 .将病人阴茎提起,与腹壁成60度。使耻骨前弯消失,伸直尿道便于导尿管插入

.嘱病人张口呼吸,左手继续固定阴茎,右手持血管钳夹住导尿管前端,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20到22厘米,见尿液引流入弯盘内

.若需作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中段尿液5毫升。盖好瓶盖 拔导尿管 .同女病人导尿术 整理记录 .同女病人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尿路感染。

.2保护病人隐私,维护病人自尊,作好解释与沟通,遮挡操作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病人着凉

.3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4为男病人插导尿管时,尹膀胱颈部肌肉收缩产生阻力,应稍等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后,再慢慢插入

.5为女病人导尿时,若导尿管误入阴道,必须更换导尿管后重新插入。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应仔细观察,辨认,避免误入阴道

.6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首次放尿量不得超过1000毫升。因大量放尿可导致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引起病人血压突然下降产生虚脱,还会使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五 导尿管留置术

导尿管留置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技术。

[目的]

1.抢救休克,危重病人时准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为盆腔器官手术前的病人引流尿液,以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3.为某些泌尿系统手术后的病人留臵导尿管,便于持续引流和冲洗,并可减

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以利于愈合。

·4.未昏迷.瘫痪等尿失禁病人或会阴部有伤口的病人留臵尿管,以保持会阴部

的清洁干燥。 【准备】

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病人准备 病人和家属知道导尿留臵管的目的.注意事项。

3.用物准备 无菌气囊导尿管1根(16—18).10ML注射器1副.无菌等渗盐水.10-40ML无菌尿袋1只安全别针1只宽胶布,备皮用物,余同导尿术用物 4.环境准备 清洁.调节室温.酌情关闭门窗.遮挡病人。 【操作步骤】

剃去阴毛 .行导尿术. 固定尿管 ·气囊固定:带气囊导尿管插入膀胱后,见尿液后再插入5—7CM,夹住导尿管末端

根据尿管上气囊容积注入登渗盐水,加紧管腔口,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移开洞巾,脱去手套

胶布固定

女性 ·用宽4CM,长12CM胶布一块,下2/3剪成3条

·上1/3贴于阴阜上,下2/3的3条分别贴于导尿管及两侧大腿

内测上

男性 ·用蝶形胶布贴于阴茎两侧,再用两条细胶布半环形加固蝶形胶布,开口向上

·在距尿道口1CM处,用胶布环形固定蝶形胶布折叠端于导尿管

上。

接集尿袋 ·将导尿管末端于尿袋引流管接头相接,开放导尿管

·用安全针将尿袋固定在床上床沿低于膀胱,防尿液逆流引起泌尿系感染,防翻身脱落。

·

整理记录 ·协助病人穿裤,取舒适位,整理床单元,清理用物

·洗手,观察病人反应并记录。

【注意事项】

1.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扭曲.受压.堵塞

2.防止逆流感染 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棉球消毒尿道口和外阴1-2次。每日更换引流管及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倾倒时不可将引流管末端抬高(须低于耻骨联合) 3.防止导尿管脱落

4.健康教育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臵导尿管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性;2}鼓励病人勤翻身.多饮水,发现尿液浑浊及时送检并进行膀胱冲洗;3}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每3-4小时松开一次导尿管,使旁观充盈排空

,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201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医学综合笔试

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170/100mmHg

40.

体检最可能发现

A.

心尖区Ⅲ°收缩期杂音

B.

腹部可闻及血管杂音

C.

心脏扩大

D.

高血压眼底Ⅲ级表现

E.

贫血

【答案】

E

41.

首选的检查应是

A.

心电图

B.

胸片

C.

血脂测定

D.

血尿素氮

+

肌酐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E.

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

【答案】

D

42.

下列哪项检查可正确评价肾功能

A.

血红蛋白

B.

血尿素氮

+

肌酐

C.

内生肌酐清除率

D.

尿蛋白量

E.

莫氏试验

【答案】

C

男性,

28

岁,心悸、气急

年,反复咯血,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第一心音亢进,

可闻及开瓣音,

P2

亢进,近日来阵发性心悸,心电图示快速房颤,

X

线呈梨形心

43.

此病例的快速房颤如何处理

A.

口服维拉帕米

B.

β

受体阻滞剂

C.

美西律

D.

利尿剂

E.

西地兰

【答案】

E

44.

用什么方法来检测上述病例的二尖瓣的瓣膜病变与口径大小

A.

心电图

B.X

线摄片

C.

超声心动图

D.

右心导管

E.

同位素扫描

【答案】

C

45.

患者二尖瓣口

1.0cm

,二尖瓣呈城墙样改变,无二尖瓣返流,下列哪项治疗最适宜

A.

洋地黄治疗

B.

利尿剂治疗

C.

二尖瓣交界分离手术

D.

抗心律失常药物

E.

补充镁盐和钾盐

第13篇:导尿术

导尿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准备用物:治疗盘 弯盘 剪刀 一次性导尿包 一次性治疗巾 尿管标识 治疗卡 医嘱单 操作步骤:

1.操作前七步洗手法洗手。两人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2.床边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核对床头卡及腕带)。关闭门窗,拉好围帘。 3.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向病人解释。

5.松开床位被盖。协助病人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用被盖遮盖对侧腿。协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双腿外展,暴露会阴。

6.将一次性治疗巾垫于臀下,弯盘置于会阴部。

7.检查一次性导尿包并在治疗车上打开导尿包外层,取出一次性治疗盘放于两腿之间。8.戴手套,取出无菌棉球消毒阴阜,对侧和近侧大阴唇,对侧和近侧大小阴唇之间。左手分开小阴唇,消毒对侧和近侧小阴唇,尿道口至肛门。污染棉球放于弯盘内。 9.脱下手套放于弯盘内,将一次性治疗盘放于床尾处。

10.将一次性导尿包置于病人两腿之间,按无菌技术操作打开导尿包,戴手套,铺孔巾。11.按操作顺序整理好用物,检出导尿管前端气囊有无漏气,连接一次性引流袋,旋紧引流袋底部开口。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4-6厘米。

12.打开消毒棉球包装,一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一手消毒尿道口,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尿道口。污染棉球放于床尾弯盘内。 13.将无菌弯盘置于孔巾口旁,嘱病人张口呼吸,用镊子夹取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4-6厘米,见尿液流出再插入5-7厘米。松开固定小阴唇的手固定导尿管。注入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至导尿管前端球囊,轻拉尿管以确定尿管固定稳妥。

14.撤去孔巾,用无菌干纱布擦净外阴。将尿袋挂于床边,记录尿量及颜色。 15.清理导尿包及弯盘,撤出臀下治疗巾放于治疗车下层,脱手套。 16.填写尿管标识,注明置管人姓名及日期。贴于尿管气囊端。

17.协助病人穿好裤子,整理床单位,并向病人解释。酌情开窗,拉开围帘。 18.回治疗室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签写医嘱。

操作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刺激。

6.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体等以协助诊断。注意事项:

1.导尿过程中,若导尿管触及尿道口以外区域,应重新更换尿管。2.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3.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止出现虚脱或血尿。4.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第14篇:留置导尿

留置导尿

1.看医嘱,打铅笔勾,洗手,戴口罩。

2.准备用物:治疗车上层:导尿管、导尿包、20ml空针1副、一次性镊子、剪刀、橡胶中单和棉垫、浴巾、S勾、别针、橡皮筋、尿管标识纸。治疗车下层:便盆、便器巾。 3.再次核对医嘱,推车至床旁。

4.核对,解释目的、配合方法(教会张口呼吸),调节室温24±2°,关好门窗,拉床帘。5.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松床尾盖被,裹肩部。嘱患者屈膝抬臀,臀部垫橡胶中单和中单(两个一起垫)。脱裤(在被窝里脱),裤子盖在近侧腿上,并包裹浴巾。两腿外展,暴露会阴。

6.导尿包置于两腿间打开,用无菌镊打开,置弯盘、棉球于两腿间,左手戴手套。7.消毒第一遍顺序:阴阜、左右大阴唇,左手分开大阴唇,左右小阴唇,尿道口。消毒完毕,脱手套,污物移至治疗车下层,弯盘移至床尾。

8.一次性镊子打开第二个包,打入空针,打开便器巾。戴无菌手套,铺洞巾,检查尿管(连接引流袋)并润滑尿管前端。

9.消毒第二遍:左手拇指食指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持止血钳消毒,自上而下,从内到外,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污棉球置于床尾弯盘内。

10.核对,嘱张口呼吸,插入尿管4-6cm,见尿再插1-2cm,松开左手下移固定尿管,(留取尿标本)气囊打水10-12ml,轻拉尿管,有阻力后再轻推1-2cm,撤下洞巾,连接引流袋。脱手套至导尿包内,置于治疗车下层。别针、S勾固定,撤浴巾,穿裤子,撤橡胶中单。贴尿管标识纸。

11.整理床单位,取舒适卧位。再次核对。

12.快速洗手,签名、签时间。分类处理用物,洗手。

第15篇: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针对不同的事故及其原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安全生产事故整改和主要技术、管理、教育培训措施主可参考下面文章。” (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首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讲,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着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化学爆炸事故的发生。但在实践中,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另外,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万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空气、强氧化剂)、引燃能源(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与引燃能源同时存在。

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1)取代或控制用量。

(2)加强密闭。

(3)通风排气。

(4)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为预防火灾及爆炸灾害,对点火源进行控制是避免燃烧三要素同时存在的一个重要措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下列着火源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明火和高温表面。

(2)摩擦与撞击。

(3)防止电气火花。 (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9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部分标准称为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3.绝缘

根据环境条件(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气体、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工作环境,如:机加工、铆工、电炉电极加工、锻工、铸工、酸洗、电镀、漂染车间和水泵房、空压站、锅炉房等场所)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Ⅱ类)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采用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选用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上述设备和环境均不得有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装置。

4.电气隔离 采用原、副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电气上的隔离。在隔离变压器的副边构成一个不接地隔离回路(工作回路),可阻断在副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击电流的通路。

隔离变压器的原、副边间应有加强绝缘,副边回路不得与其他电气回路、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有任何连接;应保证隔离回路(副边)电压U≤500 V、线路长度L≤200 m,且副边电压与线路长度的乘积U·L≤100 000Vm;副边回路较长时,还应装设绝缘监测装置;隔离回路带有多台用电设备时,各设备金属外壳间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所用的插座应带有供等电位连接的专用插孔。

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直流电源采用低于120V的电源。

交流电源用专门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同等隔离能力的发电机、独立绕组的变流器、电子装置等)提供安全电压电源(42 V,36 V,24 V,12V,6V),并使用Ⅲ类设备、电动工具和灯具。应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工频安全电压额定值(即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隧道、矿井等工作的环境,宜采用12V安全电压)。

用于安全电压电路的插销、插座应使用专用的插销、插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头和插孔;安全电压电源的原、副边均应装设熔断器作短路保护。

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6.屏护和安全距离

(1)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人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置。例如:开关盒、母线护网、高压设备的围栏、变配电设备的遮栏等。

金属屏护装置必须接零或接地。屏护的高度、最小安全距离、网眼直径和栅栏间距应满足(防护屏安全要求)(GB/8197—1987)中的规定。

屏护上应根据屏护对象特征挂有警示标志,必要时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置,当人体越过屏护装置接近带电体时,声、光报警且被屏护的带电体自动断电。

(2)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当无法达到安全距离时,还应采取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7.连锁保护

设置防止误操作、误人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事故的安全连锁保护装置。例如:变电所的程序操作控制锁、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连锁保护装置、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时的报警和带电装置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等。 (三)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响预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应尽量避免设计成会引起损伤的锐边、尖角以及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金属薄片的棱边应倒钝、折边或修圆,可能引起刮伤的开口端应包覆。

(2)安全距离的原则。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是减小或消除机械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使用机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有关人体的测量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因素。

(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机械的不同特点,限制某些可能引起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例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会因破坏而产生机械危险;限制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以减小运动件的动能;限制噪声和振动等。

(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对预定在爆炸环境中使用的机器,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也可采用电压低于“功能特低电压”的电源,以及在机器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

2.限制机械应力

机械选用材料的性能数据、设计规程、计算方法和试验规则,都应该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标准或规范的要求,使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许用值,保证安全系数,以防止由于零件应力过大而被破坏或失效,避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控制连接、受力和运动状态来限制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用以制造机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得危及面临人员的安全或健康。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意外启动、速度变化失控、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机器零件或工件飞出、安全装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进行干预的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机构的启动或加速运动应通过施加或增大电压或流体压力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由“0”状态到“1”状态去实现;相反,停机或降速应通过去除或降低电压或流体压力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1”状态到“0”状态去实现。

(2)重新启动的原则。动力中断后重新接通时,如果机器自发启动会产生危险,应采取措施,使动力重新接通时机器不会自行启动,只有再次操作启动装置机器才能运转。

(3)零部件的可靠性。这应作为安全功能完备性的基础,使用的零部件应能承受在预定使用条件下的各种干扰和应力,不会因失效而使机器产生危险的误动作。

(4)定向失效模式。这是指部件或系统主要失效模式是预先已知的,而且只要失效总是这些部件或系统,就可以事先针对其失效模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可以通过备份的方法,即当一个零部件万一失效,用备份件接替以实现预定功能。当与自动监控相结合时,自动监控应采用不同的设计工艺,以避免共因失效。

(6)自动监控。自动监控的功能是保证当部件或元件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减弱或加工条件变化而产生危险时,以下安全措施开始起作用:停止危险过程,防止故障停机后自行再启动,触发报警器。

(7)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在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应注意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储存程序被有意或无意改变。可能的话,应采用故障检验系统来检查由于改变程序而引起的差错。

6.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有时也统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采用何种手段防护,应根据对具体机器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未决定。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结构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

(2)结构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安装可靠,不易拆卸。

(3)装置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

(4)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

(5)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

(6)不影响正常操作,不得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

(7)便于检查和修理。 (四)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起重吊装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

如果吊装的物体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料,若吊索吊具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直接伤人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件包装损坏,介质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至会发生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着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汽车吊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五)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含跨线地道、天桥)、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386—19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CB/10827—198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

(3)化学危险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

①危险货物包装应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设标志;

②危险货物包装运输应按《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CB/12463—1990)执行;

③应按《化学危险品标签编写导则》 (GB/T 15258—1994)编写危险化学品标签;

④应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对上述物质进行妥善贮存,加强管理;

⑤应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编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包括标识、成分及理化特性、燃烧爆炸危险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急救、防护措施、包装与储运、泄漏处理与废弃等八大部分。化学危险品的作业场所、管理及使用应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的附录1至附录4执行;

⑥根据国务院第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例如,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氰化物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六)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3)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七)安全培训和教育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第16篇:导尿技术操作流程及语言沟通

导尿技术操作流程及语言沟通

一、护士自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二、用物准备:①治疗盘:一次性导尿包(弯盘2个、导尿管一根, 血管钳2把、小药杯、棉球数个、孔巾、消毒液、液状石蜡、无菌手套、持物钳及容器)②垫巾、橡胶单、便盆及便盆布、屏风、胶布③无菌外阴消毒包:弯盘、治疗碗内盛大棉球8-10个、血管钳或镊子1个、单只左手套。④记录单

三、操作

(一) 操作前评估

护士:您好!(查看床头卡、床号),可以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吗?患者:“我叫王丽”。护士:“4-2床王丽,(核对腕带),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张红,今天要给您做子宫肌瘤手术,为了术中术后便于观察尿量,遵医嘱需给您下个尿管,以利于疾病恢复,请您不要紧张,操作时我会动作轻柔点。您还有问题吗?您如果有担心可以告诉我。”患者:“下尿管我担心疼痛,还担心感染,希望您能注意这两点。”护士:“好的,我会很小心,如果可以的话您可以先清洗一下会阴,我呆会来给您下尿管。

(二)、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手腕带。您是4-2床王丽吗?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张红,遵医嘱我要为您下尿管,请您配合。关闭门窗,用屏风为患者遮挡,协助做好准备。

2、

操作者站在患者一侧,移床旁椅在同侧床尾,置便器,打开便器巾

3、松开床尾盖被折于对侧,请您抬起臀部,我帮您把裤子脱下来,脱下右侧裤腿盖于左侧腿上,取屈膝仰卧位,暴露外阴

4、请您再抬起臀部,将橡胶单、垫巾垫于患者臀下

5、外阴消毒包在灭菌有效期内,打开外阴消毒包,置弯盘于近外阴处,置治疗碗于两腿间,倒消毒液浸湿棉球

6、我现在给您消毒皮肤,可能会感觉有点凉,请您不要紧张。戴左手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紧棉球,按顺序消毒阴阜,大阴唇,再以左手分开阴阜,擦小阴唇及尿道口到肛门(由外到内,由上到下,每个棉球只用一次)

7、在患者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用持物钳夹取物品,盛棉球药杯放在右下角包布上,倒入消毒液

8、戴手套,铺洞巾,孔巾与导尿包形成一无菌区,拿弯盘放于外阴部,告知患者双手不能触摸会阴部。检查尿管气囊是否漏气,尿管是否通畅,尿管通畅无漏气即用石蜡油润滑尿管前端。

9、再次消毒尿道口自上而下,由里向外消毒尿道口、小阴唇、阴道口

10、核对床号姓名:4-2床王丽吗?我现在开始给您上尿管了,请您不要紧张,请深呼吸,我会动作轻柔。用镊子(或血管钳)尿管轻轻插入尿道4-6cm,见尿后再插入1-2cm,见尿液流出接尿袋,固定尿管(向气囊内注入10-15ml的生理盐水,轻拉尿管,尿管无脱出),第一次排尿不能超过1000ml.

11、护士:王红,您现在感觉怎么样?为您导出尿液800ml 患者:感觉很轻松。

护士:您配合的很好,导尿已结束(固定尿袋,整理用物,协助患者穿好裤子,盖好被子),您在活动时要注意避免尿管、打折、弯曲、

受压、脱落,要保持尿管通畅,留置尿管期间要多饮水,预防发生尿路感染和结石,尿袋要始终保持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您有不适可以随时按床边的呼叫器找我,我也会经常来看您的,您好好休息!

12、六步洗手法洗手、做记录

第17篇:女性病人导尿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女性病人导尿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

无菌物品:导尿包、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0.2%碘伏。 一般物品:治疗盘内弯盘两个盛肥皂液棉球数个、干棉球2个、纱布1块、指套、弯止血钳、镊子各1把、温水壶、消毒毛巾、橡胶布、治疗巾、便器、屏风、大浴巾。

3.了解病人意识、病情、自理能力,做好核对。 4.准备清洁、隐蔽、有利保护病人隐私的环境。

三、操作过程:

1.持用物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 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清洗会阴: 清醒能自理病人可嘱其自行清洗。 意识不清病人由护士清洗,方法是:

(1)松开被尾,臀下铺橡胶单及治疗巾于臀下,臀下入便盆。

(2)打开弯盘,用镊子夹肥皂水棉球擦洗(一个棉球只用一次,从上到下,由外向内擦洗,污棉球放于另一弯盘内,再夹干棉球与温水冲净肥皂液)。 (3)用干棉球擦干会阴—阴阜—大小阴唇。 (4)右手换钳夹棉球分开阴唇。

(5)左手持用0.2%碘伏液小壶冲洗尿道口及周围,由上到下初步消毒,也可将消毒液倒入治疗碗内润湿棉球,将治疗碗和弯盘置病人两腿间。 (6)左手食指、拇指戴指套(或左手手套)分开阴唇。

(7)右手将持镊夹取消毒棉球,初步消毒外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

(8)撤去便盆、治疗中。 (9)更换臀下面垫或消毒巾。

(10)整理用物,用消毒毛巾擦手。 3.导尿:

(1)在治疗车上打开导尿包外层布包。 (2)将导尿包置病人两腿间并打包。

(3)用无菌持物钳夹消毒杯、镊、置于无菌区右下角,夹四个棉球放杯内,倒0.2%碘伏入杯内浸泡棉球。 (4)戴无菌手套。

(5)铺孔巾(嘱病人勿移动体位,以免污染无菌区)。 (6)整理无菌物,并将二弯盘放会阴前。 (7)选择导管并润滑导管前端。

(8)用纱布交叉包裹左手拇指与食指并分开阴唇固定。 (9)将碘伏棉球置弯盘一角。

(10)右手持镊消毒尿道口及周围(从内向外擦拭,擦拭的顺序为尿道口—左右小阴唇—尿道口)。

(11)污棉球放杯内(消毒毕,将用过物品移出无菌区。

(12)右手换钳夹尿管,轻插入导管尿道4~6cm,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cm,将尿液引流至弯盘内。 (13)必要时留取尿标本(需要尿培养标本时,用无菌标本容器接取尿液约5ml)。 (14)导尿毕拔管,撤去孔帽擦净外阴,脱手套。 4.留置导尿管:

(1)尿管进膀胱后,用止血钳夹住尿管末端。 (2)脱手套,用胶布固定尿管。

(3)连接储尿瓶,袋(引流管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

(4)用胶皮圈和安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以防翻身牵拉使导尿管滑脱)。 (5)协助病人取舒卧位。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

2.协助病人穿鞋,整理床单位。

3.洗手,记录(记录尿的时间,引流尿量,尿液性质及病人的反应)

第18篇:男性病人导尿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男性病人导尿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

无菌物品:导尿包、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0.2%碘伏。

一般物品:治疗盘内弯盘两个、纱布1块、弯止血钳、镊子各1把、消毒毛巾、橡胶布、治疗巾、屏风、大浴巾。

3.了解病人意识、病情、自理能力,做好核对。 4.准备清洁、隐蔽、有利保护病人隐私的环境。

三、操作过程:

1.持用物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 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清洗会阴: 清醒能自理病人可嘱其自行清洗。 意识不清病人由护士清洗,方法是:

(1)松开被尾,臀下铺橡胶单及治疗巾。

(2)打开弯盘,将0.2%碘伏倒入治疗碗内润湿棉球。

(3)左手用纱布将阴茎抬起,用消毒剂棉球消毒阴囊及阴茎(阴茎根部向尿道口擦拭)。

(4)将包皮向下露出龟头。

(5)用0.2%碘伏润湿棉球擦拭尿道口再由尿道口向外环形向外至冠状沟擦拭三次。

(6)用一纱布垫于阴茎下方。 3.导尿:

(1)在治疗车上打开导尿包外层布包。

(2)将导尿包置病人双腿之间,并打开内层包。

(3)用无菌持物钳夹消毒杯、镊、置于无菌区右下角,夹四个棉球放杯内,倒0.2%碘伏入杯内浸泡棉球。 (4)戴无菌手套。

(5)铺孔巾(嘱病人勿移动体位,以免污染无菌区。 (6)整理无菌物。

(7)选择导管并润滑导管前端。

(8)左手持纱布包裹阴茎并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 (9)右手消毒尿道口。 (10)左手提起阴茎与腹壁成60度角。

(11)右手换钳夹尿管,缓慢插入导管尿道20~22cm,(插管中如因膀胱颈部肌肉而产生阻力,可稍停片刻,嘱病人张口缓慢呼吸,再徐徐插入导尿管,切忌暴力),见尿后再插入1~2cm。

(12)左手用弯盘接取尿液,必要时留取尿标本。 (13)导尿毕拔管。

(14)撤去孔巾擦净外阴,脱手套。 4.留置导尿管:

(1)尿管进膀胱后,用止血钳夹住尿管末端。 (2)脱手套,用胶布固定尿管

(3)连接储尿瓶,袋(引流管应留出足以翻身的长度)

(4)用胶皮圈和安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以防翻身牵拉使尿管滑脱 (5)协助病人取舒卧位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

2、协助病人穿鞋,整理床单位

3、洗手,记录(记录尿的时间,引流尿量,尿液性质及病人的反应)

第19篇:护理技术操作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整改措施

护理整改措施

1、入院指导明确,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评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护士 应对病人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对于新入院的患者,由接诊护士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确认是否为压疮高危患者,采取相 应的护理措施。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护士岗位职责。

4、修订专科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制度。

5、完善修订健康教育制度及相关内容,加强责任护士对责任床的健康教育力度。

6、从护士的仪表仪容、组织纪律、服务质量、沟通与协调、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落实 情况、三基三严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

7、制定护士培训目标、计划与内容、考核等。

8、完善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士掌握分级护理的内容。

9、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护士知晓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和内涵。

10、组织学习危重患儿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11、完善危重患儿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12、制定观察了解和处置患儿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

13、组织学习科室仪器、设备使用制度与操作流程。

14、加强学习护士对专科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的内容。

16、修订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

17、制定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18、完善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及组织培训演练。

19、制定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制定计划新生儿室护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

21、加强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对新生儿工作流程熟悉。

22、拟定新生儿室感染控制原则及工作流程。篇二:护理整改措施 护理整改措施

针对我科护理存在的问题:我们科护士都非常的年轻作为低年资护士的我们因为工作经验不足、技能操作不够熟练、思考问题比较单

一、不善于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能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迅速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临床突发事件等,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作为临床护士,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

护理的整改措施:1。对于经验不足,我们要加强学习,医院增加培训的机会,我们自己要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尤其要提高输液水平输液水平是衡量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标准,常规处置时应征求患者说:静脉输液前您能方便一下吗?静脉穿刺第1次不成功,应用道歉的语气说:对不起,让您受苦啦,我可不可以再给您扎一次或是不好意思换个人再给您扎一针等等。工作不忘学习,只有通过努力,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稔的操作技能才能是一个合格的护士! 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个体对个人行为及服务对象负责的一种自觉意识,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 。护士要加强责任心,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以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护士沟通水平,消除纠纷隐患。(1)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极为重要。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患者,无法收集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每一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进行护患沟通时,用通俗易懂、清晰、准确、符合个性化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患者说明诊疗计划、检查、治疗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并认真倾听患者意见,准确回答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更多的关爱,了解其心理活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2)在遇到患者或家属对我们工作有误解和偏见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或家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顺应性和信任度,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3)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经济意识比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所用的费用。对患者提出的有关费用问题、各种各样的疑问及要求,及时提供查询帮助,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我们体会到,优化护患关系,真心诚意地帮助患者,能够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避免护理纠纷。篇三:护理整改措施

护理整改措施

在今年8月份我院迎来上级领导及有关专家对我院进行检查指导。通过这次检查发现医院内存在许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整改如下。 护理存在问题:

大部分“护理文件资料”无制定日期;《分级护理制度》未更新;“采血室”无显著标示;《护理不良事件记录》为“0”记录,无“缺陷记录”; 输液室无《输液巡视记录》;《社区出诊服务记录》用“圆珠笔”记录,《操作记录单》“无生命体征”评估、《家庭治疗操作处置单》不规范。

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护理文件资料,按要求制定各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更新。在采血室明显位置悬挂“标示”; 护理质量的质控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全体护士的三级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使用北京市护理质控中心统一下发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鼓励职工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护理文件的书写:集中组织进行文件书写培训,要求记录内容要客观、

真实、无错字、字迹清晰、无涂改、运用医学术语准确,质控人员和护士长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共性问题护士长会议进行讨论统一。按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与管理分册》中“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制定“社区出诊服务记录”;完善社区出诊服务规范、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护理方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健全护理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 整改结果:

1、对《护理文件资料》进行修改并添加制定日期。

2、对《分级护理制度》进行了更新。

3、在“采血室”明显位置悬挂标示。

4、制定《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职工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5、按要求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制定“社区出诊服务记录”。

上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20篇:技术规章;管理;整改措施

【摘 要】技术规章是工务系统设备维修作业的标准,也是保证运输安全、提高天窗作业效率的准绳。本文对站段技术规章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关键词】技术规章;管理;整改措施

铁路技术规章制度是铁路技术设备(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完成施工或制造且交付运营后,涉及行车组织(包括行车安全措施,非正常行车及故障应急处理办法等)和信号显示及技术设备的运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需要。建立“科学严密、统一规范、动态优化、具体可行”的技术规章体系,是确保技术规章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施中的权威性、时效性,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济南铁路局兖州工务段以安全为重点,以基本规章为依据,通过修、改、补、废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技术规章制度,增强了技术规章的系统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但目前仍然存在技术规章制度管理不规范,内容不严密,规章间存在矛盾等问题。

一、技术规章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针对我段技术规章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按照上级及我段技术规章制度管理细化办法的要求,技术规章管理采取归口管理和专业负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行政办公室作为技术规章管理牵头部门负责总体工作,各专业科室负责进行技术规章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

二、技术规章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期,我段进行了一次大范围技术规章清理工作,使我段技术规章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 技术规章内容不严谨

各种技术规章、标准、办法不明确。由于受到管辖范围广,设备种类多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细则不细”的问题,很多具体规定需要修订补充完善。

(二)专业部门之间不协调

1.各部门在贯彻上级基本规章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制定了一些专业技术规章。但由于缺乏沟通,各专业规章之间存在抵触或制定的同一性质的规章之间存在矛盾,文件缺乏一致性。尤其是在制定应急性和临时性规定时,制定的“土政策”、“土规定”缺乏全局意识和整体考虑。

2.部分科室文件起草与发文科室存在交叉(即发文科室非文件起草科室),在文件梳理过程中造成空挡或遗漏。

(三)专业规章文件格式不规范

文件起草人员对公文起草格式的具体要求不清楚、不明确。梳理中部分科室文件发文格式、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文件中正文所标附件名称与附件实际名称不相符等问题比较突出。

(四) 技术规章制定不规范

部分科室文件以科室函的形式发布技术规章文件,根据路局公文处理办法 “站段实行一级发文,内设科室不允许发文”的要求,不允许科室以函的形式行文。

(五)技术规章时效性差

1.长期使用的文件中有“暂行”两字,因“暂行”文件有效期短,如长期使用应将文件及时修订,去掉“暂行”两字修订后重新发布。

2.发文科室对引用或依据的上级公文有效性掌握不熟练,在起草科室文件时未认真审核校对,引用的文件本身就已失效,造成所发文属于无效文件。

(六)技术规章落实差

各部门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学习不够的现象,以致造成制定文件的随意性(与原文件重复或相抵触)及执行不彻底、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仍然存在。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严格落实《铁路技术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按照归口管理和专业负责相结合的方式,遵循“谁制定,谁负责”的原则,从规章的起草、审核、会签、发布到存档程序,严格把关,从严审核。落实规章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规章管理体制。

(二)细化作业标准

对重要的作业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作业流程和要求,发布简洁、使用、可操作,针对性强的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切实让职工明白“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三)保持规章动态完善

按照上级及段铁路技术规章制度管理细化办法的要求,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全面、系统地开展一次技术规章和相关技术标准的清理工作。通过对技术规章进行全面、系统地清理,把对技术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的清理归类,尽快提出现行有效、作废规章清单,形成部门有效、失效和废止的技术规章目录清单。由办公室汇总整理后公布。

(四)加强现行有效规章的学习

各部门通过对技术规章文件认真学习,提出哪些规章是与原有规定重复和抵触的,哪些关键问题还没有明确规定等等。

(五)加大日常检查监督力度

对与现场脱节、相互抵触、无法落实的规章,要立即废止或修订;对规章有明确要求却长期得不到落实的问题,要立即纠正;对违反基本规章的“土政策”、“土规定”,要立即停止;对现场情况发生变化、规章管理出现漏洞的,要立即制定完善措施。坚决杜绝规章制度相互打架的问题。严格日常检查和月度考核,确保技术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化;做好车间规章制度管理、运用的指导,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做好新发布技术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工作。

(六) 实行动态管理

结合路局文件精神,在段局域网开设《有效规章制度》专栏,保持动态更新,方便科室、车间查阅有效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完善、发布段有效技术规章目录。

总之,做好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贵在坚持。从规章的管理入手,开展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防范和减少各类事故的重要举措。只有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效的制度,才能有严格的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定、维护、修改制度,让规章在运输生产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一个更大的提高,是我们每一个铁路职工的责任和目标。

《导尿技术整改措施.doc》
导尿技术整改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