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总结

2020-07-11 来源:党建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农村牧区党建

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农村牧区,扎实开展“双服务双促进”活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促进农牧民增收,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镇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广“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法(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下,实现党支部管理区域化、党小组活动常态化、党员联系普遍化。),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抓好嘎查村“两委”换届工作,积极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和“两委”交叉任职。加强对换届选举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确保换届家喻户晓。加强对换届选举的督促指导,严明换届纪律,确保换届工作公道正派。要依托各级党校、大学院校、社会组织等,对新一届“两委”班子进行集中轮训。深度总结“四权四制”工作法,不断完善基层民主管理。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推选新一届村民代表,按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年会。按照4:3:3的相对比例,对嘎查村党组织好、中、差进行分类,实行分类指导,制定巩固整顿转化工作方案,形成具体措施,抓好后进嘎查村党组织巩固和整顿工作。每个镇要打造3—5个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至少建设1—2个党员示范园(点)。总结提炼农牧民增收致富“四种模式”,继续发展合作组织、协会、劳务公司等多种农牧民增收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机制,要在党支部引领下进一步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以土地股份合作和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试点开展变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股权”,使农民闲臵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实现农民从分散的小农生产走向抱团发展,以点带面逐步在全旗广泛推开。加强选聘村干部的管理教育,制定《转

聘村干部管理教育实施办法》,加强对转聘村干部的监督、教育、考核、管理工作,行半年一评议,年终一考核,对于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组织部有权解聘。认真落实“一村一名本土大学生村官”计划,严格按照《伊金霍洛旗选聘到嘎查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镇领导干部帮带大学生村官制度,进行结对联系帮带。今年,各镇都要组建一个大学生村官宣讲团,采取跨镇联谊、举办辩论会等方式,促进村官宣讲团的相互交流学习,切实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作用。建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梯次递增的嘎查村运转经费保障机制。采取行政划拨、党费补助、企业赞助和社会捐助等形式,设立20万元的党员关爱基金。各镇党委也要通过联手共建、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设立不少于3万元的党员关爱基金。完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争取新建15个村级活动场所,将活动场所打造成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科普文化中心。此外,各镇要加强组织干事培训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组织干事的待遇。今后,各镇组织干事的任命,需报旗委组织部备案,组织干事的流动,必须报组织部批准后,方可流动。

——街道社区,

落实好中央“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任务,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今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行“千分制”考核,要落实好《2012年全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抓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抓书记、书记抓,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臵,亲历亲为,亲自部署,实行季度督查通报,

半年、年终考核验收。

推荐第2篇: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思路

2012年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2012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点围绕以“创先争优迎十八大”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央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自治区推进实施的“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以“健全组织体系、强化班子队伍、巩固创先争优、完善基本制度、落实组织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五项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品牌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我旗“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覆盖体系。以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积极探索推行“一统三化”(一统:即在村民小组、产业链、示范园区、行业协会、重大工程项目一线,按照党员数量或分布情况以及个人特长等下设若干党小组,由镇党委统一领导;三化:即党支部管理区域化、党小组活动常态化、党员联系农牧民普遍化)党建工作新模式,各镇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要在村村联建、村企共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嘎查村和社区联合党组织,实现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设置,适应农村牧区社区化发展趋势。在产业园区(企业)与相邻嘎查村、社区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整体发展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双赢。组织部要成立农村牧区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提升全旗社会管理创新水平,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将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转向强化社会管理、服务

人民群众、解决信访问题和化解基层矛盾方面。今年,要成立进城农牧民务工服务中心,全力帮助进城务工农民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新农村人口“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围绕以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以“两委”班子为核心,以党员和乡土人才为主体,以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为补充的班子队伍建设,切实建强基层班子、优化党员队伍。抓好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全面推行嘎查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和两委交叉任职,要加强宣传引导,使基层干部、党员群众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从行动上积极拥护和支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职,力争通过换届选举实现嘎查村“一肩挑”占到50%。提高村委会主任党员比例,力争在年底达到97%及以上,到2013年底,实现村委会主任党员100%。结合“两委”换届,及时调整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激励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要认真实施基层党员增强党性、提高能力“双育”计划,按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管理有序、作用明显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重点在回乡创业青年、本土大学生及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方式,发挥好嘎查村活动场所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统筹推进、整体开发的要求,加强村“两委”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农村牧区乡土人才、回乡创业青年、农村大学生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库、乡土人才库、回乡创

业青年库、农牧区大学生库、入党积极分子库等各类人才信息资源,按照储备充足、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的要求, 及时更新信息资源,保证正常联系。

——巩固创先争优活动。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要重点围绕以“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办成群众满意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得实施意见》,着力深化“五联一包”和“城乡互联、村企共建、百村结对、万户帮扶”活动,选派一批40岁以上科级领导干部和30岁以下年轻干部组成的1+1服务梯队,以“察民情、听民意,排民忧、解民难,惠民生、谋民利,兴民业、帮民富”为内容,开展为期一年的驻村入户活动。既解决农村牧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使年轻干部接受了帮带,得到了实践锻炼,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能力,进而肩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全旗120个农村牧区党支部都要建立一项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努力使每个支部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基本制度。坚持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核心,结合实际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生活、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责任体系,制定出台《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考核办法》、《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完善以“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以党员培训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党内表彰、关怀帮扶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等

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管理服务党员制度;以“四权四制”工作法为核心,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等。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引导领导干部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完善培养、管理、使用政策,促进作用发挥。

——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要深入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完善嘎查村各项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基层组织建设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调到广大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建立科学完善务实管用的嘎查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嘎查干部管理办法,配套完善学习培训、管理监督、工作考评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行嘎查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进行绩效量化考评,采取各镇按月督查、通报;组织部门按季督查、通报;旗委年终考核验收。今年,组织部要将季度督查作为年终实绩考核和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各镇要将每年的嘎查村实绩考核结果纳入到村干部三年任职规划中,作为下一届换届选举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稳定规范适度增长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使用为辅、党员基金关爱为补充的多元化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按照基本场所实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功能健全、基本制度规范的要求,建好管好用好基层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筹集20万元,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新建18个村级活动场所。各镇可结合实际,在基本报酬发放以外,采取以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等方式,提高嘎查村干部待遇,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建立科学完善公正合理的嘎查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以“定职责目标、收

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实施好选聘嘎查村干部工作,做好转聘村干部的管理、教育、考核工作,继续分批次选拔聘用现任嘎查村干部,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让村干部干有希望,干有所得。进一步完善离任村干部个人档案,认真落实离任村干部缴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实地、非农户籍、煤矿塌陷区等的离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使村干部退有所养,老有所管,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推荐第3篇:农村牧区公路工作总结

农村牧区公路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交通厅和公路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全力抓好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各部门积极响应,相互督促,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共开工实施计划内通乡油路15个项目1001公里,已全部通过公开招标进入实施阶段。

为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交通厅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确保我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去年我们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进了我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公路设计质量,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理的力量,使全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

农村牧区公路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重要保障。养好管好农村牧区公路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减少建设的重复投入,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有效形式,也是对交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利 1

用。既要重建设,更要重养护和管理,以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和服务能力。近几年,我市农村牧区公路的发展,既方便了农民出行,方便了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进出,也缩小了城乡差距,是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因此发展农村牧区公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几年前,农副产品因雨天运不出去而腐烂在地里,而现在,农村公路的发展,农民走上了水泥路和沥青路,晴雨通车,农副产品再不会因调不出去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按照全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们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台了《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养护模式,切实推进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的规范化、长效化。

(一)协会管养。今年,我们组织成立了全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协会,充分发挥社团的组织功能,多渠道推进管养工作。一是通过协会组织,更有效地利用农牧民“一事一议”的形式,组织季节性集中养护。二是协会牵头,动员农牧民投工投劳对农村牧区公路进行建设养护。三是协会成员单位共同出资进行公路养护。

(二)上划管养。就是将乡村道上划一级管养,即实行“乡道县管县养、村道乡管乡养”的管养模式。临河交通局从2007年开始新组建13个乡道养护道班,对境内所有小油路和乡道砂石路进行接管接养。村道养护由乡镇组建养护队伍,区财政 2

补贴养护人员工资,开展兼职养护。

(三)委托或承包管养。就是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行之后,原公路段转制实行公司化运作,采取招投标和合同化管理的方式,委托其养护农村牧区公路,按计量支付养护工程费,或面向社会招投标,对承包单位进行合同化管理,全年经费包干,实行“联质计酬”,独立核算,节约归已,超支不补。

(四)村民认领管养。对于车流量相对少的村社道路,实行就近村民划段认领的方式进行养护。主管部门制定养护标准,并与村民签订认领协议,检查验收后给予一定的养护费补助。

(五)企业赞助管养。对企业经常使用的农村道路,按照谁使用、谁养护的原则,由企业按农村公路使用里程交纳养护赞助费。

三、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农村牧区公路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1、养护资金缺口大、来源少

随着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推进,农村公路的养护任务越来越繁重,养护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养护难度加大,养护成本逐年增加。而真正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费用却少之又少,养护资金难以筹措,投入明显不足。

2、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乏,标准较底

截止2008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246公里,其中县道23条1813公里,乡道136条1988公里,边防公路8条1074公里,村道13351公里。自治区对计划内通乡油路每公里补贴建设费40万元,我市主要涉及河套灌区和草原荒漠区两部分,河套灌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公路建设需解决翻浆和防冻的问题,使得公路建设造价较高,实际每修建一公里通乡油路需60多万元。地方财政困难,由于受资金所限,农村公路建设等级低,路网技术水平不高,抗灾能力弱,仍有不少乡村公路处于晴通雨阻状态。

3、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乡村公路工程技术与养护管理人员缺乏,乡(镇)公路养护机构、养护队伍、农村公路村规民约、专用养护经费和养护管理的奖惩制度等尚需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4、缺乏公路养护技术和机械设备

乡村公路大都是当地农民养护,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机具,因此给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维修带来一定的困难,通乡公路大多以

三、四级沥青路为主,需具有小型化、价格便宜、多功能、操作简单的机械设备,光靠铁锹、铁镐和扫帚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养护的需要。

5、路政管理难度大

由于农村牧区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各种侵占、损坏路产的行为难以制止,且国省道加大治超力度后,部分重载车辆 4

绕行农村牧区公路,加剧了农村牧区公路的损坏速度。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出现空白,沿线农牧民缺乏公路法制意识,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要措施

1、拓展养护资金筹措渠道

增加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市政府以《关于加快农村牧区公路交通发展意见的通知》(巴政办发[2006]29号)要求设立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专项基金,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分别从本级地方财政增量中提取5%,列入财政预算,作为地方配套资金,全额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另外,根据“一事一议”的原则,发动当地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公路养护,保证农村公路养护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同时向公路沿线的工矿企业,旅游部门等提取一定数额的公路建设资金,用于该路的养护维修或直接将该路交给这些企业、部门进行养护维修,交通部门进行管养技术指导或定期检查验收。

2、加快机制转换,解决人浮于事

加快机制转换,把农村牧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市场化管理。加快公路养护改革步伐,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营管理机制。用现代化的管理与经营机制提高农村公路的管养水平。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认真解决机关人员超编、人浮于事的现象,将有限的小修费足额用在养护方面。

3、理顺管理机制

县乡村公路总量大、等级低、分布面广,国省道公路的养护管理办法无法适应农村牧区公路。随着农村牧区公路的大发展,县乡公路占整个公路网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实行乡、镇独立开展公路养护管理,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业干部,负责上下工作衔接,协调农村牧区公路规划、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并进一步明确县乡公路的管理权限,即县道由公路部门养护,乡道和村道由乡(镇)养护,有条件的可上划一级养护,并把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纳入乡镇领导任期目标进行考核,形成全社会重视公路养护的良好局面。在每个乡镇设立乡村公路养护机构,落实2—3名管理人员,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有村规民约配合维护《办法》的实施,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

4、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

大力推进养护方式的改革,加快养护机械化进程,购置必要的养护设备,组建专业养护公司,推进县乡公路养护的市场化,积极培育养护市场,推行招标养护和养护承包制。确保新修油路及时得到维修,延长油路使用寿命。

5、加快农村公路黑色化进程,提高公路通达能力和通达水平

县乡道路以修建等级沥青路面为主,村道以修建小油路或小水泥路为主,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农村公路的现状和养护条件。

6、强化路政管理,保证建设成果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牧区交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由于重载车辆绕行农村牧区公路,使设计标准较低的农村牧区公路不堪重负,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各旗县区路政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程序,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成效,做到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使全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以及农牧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

2、积极争取有利于农村牧区公路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坚强领导,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分类指导,严格把关。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质量,建设“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紧紧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这几个关键性问题。开展工作加强养护管理,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大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安全隐患。乡 7

镇(苏木)政府对设置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应采取“县级财政出资配套、乡镇政府负责实施、行业部门指导监督”的建设模式,确保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配套齐全,让农牧民走上“放心路”。同时建设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要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近年来,我市承接全区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来势,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上级领导的期望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借鉴兄弟盟市的先进经验,自加压力,克服困难,力争在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进程中再添新举措,再创新佳绩,为促进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二OO九年六月三十日

推荐第4篇:努力开创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努力开创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来源:锡盟日报社 作者: 时间:2015-08-24 【打印】 【关闭】

8月21日,全盟第二次“十个全覆盖”工程观摩督查暨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总结大会在镶黄旗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和全区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盟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和“十个全覆盖”工作。

盟委书记张院忠作重要讲话,盟委副书记、盟长付万惠安排部署工作。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武国栋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盟领导包丽玲、狄瑞珍、马峰、田永、毕国臣、乌力吉出席会议。

张院忠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是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实现全盟争名进位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党员干部要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毫不放松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各项工作,让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真正强起来、活起来。

张院忠强调,要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开创农村牧区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在强化政治引领上下功夫、求实效,从我盟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要在推动改革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扎实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工作,推动农村牧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要在保障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求实效,组织实施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和重点民生工程。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求实效,抓好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农村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张院忠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提升全盟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要进一步优化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设置,着力在抓建设、抓调整、抓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要进一步抓好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把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作为首要前提,严格选拔培养、拓宽选人视野、加强教育培训和强化监督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和建立党内关爱机制。要进一步整顿软弱涣散的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强化问题意识,加大整顿力度,坚持标本兼治,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以村务监督为重点的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推动形成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张院忠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见到实效。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和自治区党委“1+3”制度体系,切实把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扛在肩上、抓紧抓好。各旗县市(区)党委要发挥好“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各级党组织书记要落实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盟、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抓农村牧区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任务落实。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各级党委要共同努力、各有关部门要共同配合、各级干部要共同上手,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营造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浓厚氛围。要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动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工作局面。

张院忠要求,要继续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搞好专题学习研讨,把专题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要强化对改革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有力有序推进。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稳步推进200个亿元以上盟级重点项目和20个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继续开展好社会治安整治“十个专项行动”,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抓好依法治盟各项工作。要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立足地区实际,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找准发力点,补齐发展短板,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把中央、自治区和盟委关于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严肃处理各类腐败问题。

付万惠强调,要进一步从思想深处正确认识和积极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化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认识,下决心改善农村牧区落后面貌。要从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的角度,深化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认识,切实解决农牧区生产生活,促进农牧区经济转型发展。要从检验“三严三实”教育效果出发,审视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确保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要全力以赴抓好“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要狠抓工程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工,经得起看、经得起用、经得起检验。要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加强街巷院落环境卫生以及乡村、城乡出入口、城乡结合部、交通主干线沿线和旅游景点环境整治。同时要加快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化、常态化。要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加强驻村蹲点指导,盟级包片领导和盟直部门联系干部要尽快深入到包片地区和联系点,旗县市(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要带头包点驻村,各旗县市(区)要选派一定数量的机关干部与苏木乡镇干部全部驻村蹲点包户,推动各项工程加快进度。要进一步发动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充分发挥嘎查村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动员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来。要进一步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广泛宣传“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意义、内容和成效,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进一步强化跟踪督查问效,认真落实信息报送、工作通报、工程调度和督查指导等工作。

就做好今后几个月工作,付万惠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8月11日召开的全盟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要加强运行调度,稳定企业生产运行、稳定财税增收。要抓好秋季农牧业生产,确保农牧业生产形势平稳。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抓紧形成一批管用的改革成果。要统筹推进十项民生工程、教育医疗提升计划、扶贫开发等工作,确保政府各项惠民承诺如期兑现。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确保规划建议和纲要高质量按时完成。

会上,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五地负责人汇报了“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推荐第5篇:县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2013年**县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2013年,**县劳务输出计划任务10.01万人次、8.68万人(市任务10.01万人次、8.679万人),其中,六个月以上稳定务工6.19万人(市任务6.181万人)。培训农牧民2万人(市任务1.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4000人(市任务3680人)。举家外出4255户(市任务4255户),转移农村牧区人口13616人(市任务13614人)。劳务输出收入8.3亿元,农牧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2515元(市任务2500元)。

2013年**县劳务输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扶持培训机构、中介组织、中介人,在加强职业农牧民队伍建设的同时,通过宣传引导和典型引路,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实现农村牧区人口向建制镇和中心城市稳定转移。

突出重点,做好农村人口转移工作。一是宣传引导,使农村人口转移工作深入人心,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通过政府协调、宣传引导和典型辐射等手段,做到上上下下达成共识,以劳动力转移为先导,实现农村牧区人口向建制镇和中心城市转移的目标。二是通过培训,使转移后的人员进入企业并逐渐成为主力军,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和相对固定的工资收入,成为长久的城市居民。三是支持劳务输出中介人,在向外介绍劳务的基础上,组建本地的专业队伍,吸纳农民工参加,常年承包专项工程,以先转移劳动力再转移农村人口的方式,在把农民转变成工人的前提下,实现农村人口举家向城镇转移。

充分利用媒体,发挥应有作用。一是继续编辑《**县劳务输出》通讯。印发工作安排、阳光工程培训、春季用工招聘、劳务输出形势分析和技能培训开展情况等内容。二是继续维护更新好“**县劳务输出”网,以新浪博客的形式链接**县党政信息网,满足社会各方面浏览**县劳务输出工作、统计、公示、招工、剪影等内容,给人们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更直观平台。

到2013年11月份,全县劳务输出100272人次、91807人。稳定务工62000人。培训农牧民22000人,其中技能培训4130人。举家外出4255户,转移农村牧区人口13616人。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8.3亿元。农牧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2515元。

2012年,**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一百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为了做好试点工作,我们着重做了三件大事:第一,确定基本思路。确定**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思路是:**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长期、全面、系统、综合教育为主线,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依据农民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公立和私立及县内和县外培训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培训和培育,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有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第二,做好基础工作。印发《**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认定管理制度》,根据全县主导产业分布情况和优势产业特点以及农牧业发展方向,有重点、有侧重地把1000名新型职业农牧民的名额分解到十二个镇场,要求各镇场进行调查摸底和初步认定,并将认定名单和档案报送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之后又印发文件,确定刘增军、温忠、吴继军、丁乃民、张桂华、陶占富、于永文、陈洁等150名农牧民为**县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制定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三,实施“三动战略”。一是开展“文化穿线”活动,二是采取“掺沙子”和“挑珠子”行动,三是实行科技院校与产业农民双向互动。通过培育,一支有技术、有技能、有道德、有责任、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成长。

成绩面前也显露许多不足:一是农民工技术、能力、素质偏低。个别农民工不讲诚信,不适应城市生活,不专一钻研业务,没有长远打算。二是培训的运作与农民的意愿不合拍。表现在培训时间与农民工闲暇时间不合拍,讲授的方式与受训对象的接受习惯不合拍,项目要求与农民期盼不合拍,讲课内容的深度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合拍。三是在农民工的观念中存在着传统保守思想。不敢走出去,怕在外面学坏了。四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单凭农广校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满足对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培育。

今后,我们将树立为返乡创业而打工的理念,为主导产业而培训,重点培训红干椒品种鉴别和栽培技术、茉莉香葡萄栽培技术、香瓜种植高产技术、苹果和苹果梨苗木选择和栽培技术等专业的培训。协调帮助各镇场、相关部门和单位、**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社会私立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培训学校,设立“流动讲堂”,讲授急需的知识和应尽的义务以及所负的责任,共同开展好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让农牧民走上“吃专业饭、挣技工钱”的路子。

推荐第6篇:农村牧区卫生情况汇报

磴口县农牧区卫生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的农牧区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拓创新,勤奋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使农牧区卫生整体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为逐步满足广大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调研提纲,现就我县的农牧区卫生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1、我县共有苏木镇卫生院7所(其中中心卫生院3所),现有在职职工44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执业护士7人,其他医技人员10人),开设病床70张,服务人口约7万人,各卫生院均开设内、外、妇、儿、中蒙医科等五大科室,开设的功能科室有放射、B超、心电图、化验及防保科,年收入月约105万元,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共设46个村卫生室,共有92人(其中执业医师12 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乡村医生20人)。辖区内五个国营农场,设卫生所、室10个,共有20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 人,乡村医生 人)。农牧区卫生机构担负着我县农牧区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二、新农合工作情况:

2009年,是我县实施新农合制度的第三个年头,我们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以惠民便民,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以强化政府及部门责任为保障,尝试补偿方案,规范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为举措,扎实推进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下面将我县2009年1-4月份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参合农牧民55021人,参合率为98%(按2006年内蒙统计年鉴56183农牧民计算),按平均每人105元计算,本年度筹集合作医疗基金577.7万元。其中:农牧民个人缴费每人20元共计11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资金每人15元共计82.5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每人10元共55万元,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每人20元共计11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每人40元共计220万元。截止4月底共到位基金130万元。 1-4月份累计补偿人次为2676人次,受益率为5%,补偿金额205.29万元(由于财政经费没有足额到位,现外欠合作医疗机构经费75万元),占总基金的35%。其中享受住院补偿2653 人次,住院费用535.185万元,补偿金额205.06万元,平均补偿825.93元/人次,补偿率36%,享受住院分娩补偿23人,补偿金额2300元,万元以上补偿11人次,其中封顶补偿2人(30000元封顶)。

(二)1—4月份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保障合作医疗持续发展。

我们按照新农合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对合作医疗基金“独立建帐,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每月各定点医疗机构将合作医疗补偿资料上报县合管办审核,县合管办将审核后可拨付的金额拨付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县合管办和县财政社保科同时建帐,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情况的监督,确保了基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为管好、用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取信于民,县合管办及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磴口县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运作,今年上半年我县合管办根据《实施办法》并结合前两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又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了部分工作制度。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章可循,办事规范有序,工作透明高效。每个定点医疗机构制作了宣传栏、公示栏,宣传合作医疗有关政策,公示基金补偿情况,确保了农民的知情、监督权、使群众体会到了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县合管办及各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严把身份审核关,费用结算初审关,补偿资料终审关,县合管办对各单位报送的每例补偿资料进行了严格审核,对不合理收费一律核减,达到了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的目的。

2、充分利用新农合信息平台的优势,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按照全区、全市的统一安排,我县在县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款支持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我们于2008年11月建起了新农合信息平台,从3月1日起与巴市医院、巴市中医院、临河区人民医院、县内3家医院、8个苏木镇等14家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网络审核与补偿工作,脱离了手工操作。制定了《新农合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对不及时上传信息者,由医疗机构承担补偿费用。平台建立后,我县合管办要求各定点直报的医疗机构每天将住院的参合农牧民患者入院就登记通过网络上传到县合管办,县合管办每天早晨对上传的名单打印,并抽点下到定点医疗机构核实入院患者的真实性和费用情况。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开通,简化了报销程序,缩短了管理流程,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3、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到位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2007年开始运行,成立县乡两级经办机构,各苏木镇合管办设在各苏木镇卫生院,编制2人,县级合管办设在卫生局,编制6人,按照2006年巴彦淖尔市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县财政每年为合作医疗安排办公经费10万元。2009年将合作医疗办公经费已经列入预算,暂时还没有到位。苏木镇合管办目前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在管理上,县合管办由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卫生局管理,苏木镇合管办由苏木镇管理委员会管理。

4、新农合即时结报工作运行情况

我县从07年开始实行合作医疗时就采取了住院即时补偿的方法。为方便农牧民群众,让参合患者及时得到补偿,县合管办制定了科学、便捷的报销工作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住院农牧民凭合作医疗证即可在巴市医院、巴市中医院、巴市蒙医院、临河区人民医院和磴口境内的公立医院共计16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出院后可现场即时结算补偿费用。补偿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先期垫付,合管办核定后结算,变“农民跑”为“医院转”,既制约了不合理收费,规范了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通过近三年的运行,各定点医疗机构都能按时为农牧民补偿医疗费用。在市外就诊的农牧民带住院相关资料于每月的20日到25日在县合管办审核后,当场予以补偿。目前补偿情况良好,农牧民也非常满意。

(三)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运行,我县新农合工作在取消门诊补偿之后,农牧民的参合积极性还很高,合作医疗方案的设计相对合理,合作医疗基金的沉淀在10%以内,补偿率在35%左右,合作医疗制度执行较好,但是,尽管如此,还存在一定得问题。

1、新农合筹资模式不固定,筹资成本过高。新农合是针对农牧民的一项普惠政策,但强调群众的自觉自愿参与,但是由于部分群众居住分散,所以给筹资带来了一定难度,造成了相对较高的工作成本。同时,由于近几年农牧民的流动性较大,每年总有一部分人不能按时参合,一方面影响了参合率,另一方面农牧民没有及时参合而影响受益。

2、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还相对薄弱,“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愿望还难以实现。

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激活并释放了农牧民的医疗需求,但我县县乡的医疗服务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农牧民的医疗需求,从2009年1-4月补偿看,在乡镇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53%、次均住院费用444.37元,在县级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26%、次均住院费用2039元,在市级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15%、次均住院费用4925.67元,在市以外住院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6%、次均住院费用8409.08元。从这组数据中反映出来,我县参合农牧民还有许多患者要在市和市外医疗机构就医,因此进一步加强县乡二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牧民就近看好病、少花钱、提高受益水平、保障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3、新农合监管成本较高,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尽管我县在监管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仅仅靠县合管办的力量是不够的,县级合管办工作人员少,办公经费不充足,而苏木镇合管办的工作人员不固定,没有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在管理上体制上也不明确,所以苏木镇合管办的工作全部由县级合管办来承担。在两年的合作医疗运行中,参合农牧民和医疗机构也在寻找钻合作医疗政策的空档,各种小伎俩也频繁发生,给合作医疗的监管增加了难度。所以按目前和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能做到对合作医疗政策执行的有效监管。

4、合作医疗的宣传还需长久持续

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医疗制度已深入人心,许多参合农牧民也享受到了益处,但是也还有部分群众缺乏互助共济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不得病也不参合,还有部分群众对合作医疗政策补偿期望值过高。这些错误的倾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巽快解决,否则将影响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发展。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借助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基层卫技人员的培养,加快对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证参合农牧民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2、积极探索建立固定的筹资模式,降低筹资成本,保证参合率的稳定增长,达到全部参合。

3、做好对农牧民门诊患者的统计,探索门诊统筹模式,扩大慢性病的补偿范围,力争做到合作医疗制度“保大病治疗补偿十足,缓解小病治疗无人过问”的问题。

4、完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新农合信息平台的优势,建立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乡村联动互补的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同时建立与县外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信息互动制度,探索外转病人的监管方法,彻底杜绝违规行为,确保新农合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5、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工作,建立县乡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工作职责。提升合作医疗的服务水平,完善县乡合作医疗的管理体制。

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卫生项目情况

1、2006年积极争取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5万元,新建6所卫生院的建设项目,其中沙金苏木、渡口镇、隆盛合镇三所中心卫生院。

2007年为渡口镇、沙金中心卫生院各配备救护车一辆,同时为沙金、渡口两所卫生院各装备20余万元的设备。每辆救护车政府补助1万元,并为5所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等10万元的设备;

2008年争取到15个村(嘎查)卫生室的建设项目,共计60万元,政府匹配15万元未到位,目前工程已完工6所村(嘎查)卫生室的建设。为公地乡卫生院、协城乡卫生院各配备救护车一辆,每辆救护车政府补助2万元。 2009年争取到隆盛合镇中心卫生院及公地乡卫生院扩建项目,共投入70万元,两项扩建项目已开始动工,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医疗垃圾处理用房、污水处理工程等设施。

2、积极推进规范化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 今年,我县在国家拉动内需之际,抢抓机遇,争取到国债资金70万元(地方匹配10万元尚未到位),对隆盛合镇中心卫生院及公地乡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扩建,总扩建面积达8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医疗垃圾处理用房、污水处理工程等建设,目前,两所卫生院前期工程已开始进行,预计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我县争取到国债资金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万元,目前尚未到位),对我县15所村卫生室进行从新选址、新建,按国家要求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每所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的建设,按每所国家补助3万元,地方补助1万的标准进行帮扶建设。预计今年8月份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3、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对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领导要求,在08年评选出10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并相应实施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即统一管理、统一处方、统一门诊登记等,并按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对卫生室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对卫生人员统一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存在的问题

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我县虽在近几年经过不断争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某些卫生院及村(嘎查)卫生院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有些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设施简陋,难以达到正常医疗服务的目标;有些村(嘎查)卫生室只有“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我们需要在逐步改善规范化村卫生室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村(嘎查)卫生室的基础医疗设备的投入。

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牧区医疗物质条件落后,大学毕业生不愿留在农村牧区工作,大多集中在城镇医疗机构。2008年我局仅有2名志愿者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因此导致了我县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匮乏,制约了我县农村牧区医疗卫生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我县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县共7所卫生院,卫生院补助占工资的65%,村卫生室无补助。其业务收入用于培训、补齐工资等,无事业发展资金,地方财力有限,在基础建设和设备等方面无法补助,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只能靠国家投入,导致农牧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发展举步维艰。

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我县人口比例情况,我县应成立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但目前我县只成立了西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投入不足和业务用房解决困难的原因,社区卫生服务站暂时还未开设。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人数26人,医师10;护士14人;其余两人未临时聘用人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一台电脑。截止2009年5月我县两所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1747人,共计7249户,其中60岁以上1379人,慢性病491人,高血压224人,糖尿病73人,心脑血管95人。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出台了《磴口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相继对1名社区医师、3名社区护士进行了市级培训,并通过了考试。目前已经上报了两个社区服务中心其余人员的培训,包括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影像学、检验学等,预计在2010年可以全部通过培训正式上岗。

存在的问题:

业务用房及硬件配套设施无法解决:我县目前虽有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业务用房尚未落实,必要的硬件设备几乎没有,没有配套的相关康复、诊疗等用房,所以我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不足:我县社区服务中心现只能对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但根据国家的标准将承担着我县人们群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一些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建设、设备投入、人才培训、宣传等方面需投入一定资金才能改变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的状况。

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缺乏:我县两所社区服务中心是由县医院和中蒙医院组建的,但两所医院本身存在着人才短缺的现象,难以把一些有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及护士调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有26人,但实际只有几个人在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其他工作靠医院来承担,所以社区全科人才的短缺原因致使我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受到制约。

五、疾控中心工作情况

(一)传染病防治

今年,我县范围内共发生法定传染病72例,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40例;肺结核29例;猩红热2例;其他1例。共接收患者87例,确诊结核病患者29例,其中:初治涂阳14例;复治涂阴患者 1 例。对收治患者督导32次;访视5人次;病人追踪率10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按照《内蒙古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各项防治措施,全面加强了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高危人群的筛检工作。对高危人群共采集血样38份。

(二)规划免疫

我县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达98%,“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6%,其中城镇“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7%,农牧区“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4.9%,接种率为99.53%,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9.51%。根据自治区卫生厅下发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中心于4月25日开始对全县8个月龄至14周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接种。为确保本次活动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特举办了“磴口县麻疹疫苗强化培训班”。活动截止5月14日,我县麻疹强化疫苗应种儿童15226名,实种14933名,接种率98.08%。5月14日市麻疹强化督导小组对我县麻疹强化进行了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按照市卫生局要求2008年建设一类免疫门诊一个,二类免疫门诊7个。

(三)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1、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控

国务院、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报告,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后,卫生局将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纳入重要传染病防控内容,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了《磴口县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疾控中心、监督所及医疗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动发热门诊,认真开展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县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启动传染病房,并将传染病房的一楼按照发热门诊设置标准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作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防控发热门诊,确定专门的医护人员落实防护措施,全面进入工作状态。确定了专用转用病人的救护车,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培训、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5月14日,组织全县卫生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环级干部、控感科和医务科全体工作人员、卫生院院长、个体诊所负责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全体工作人员共200余人,开展以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疫情的检测与报告、消毒隔离措施、现场处置、医务人员防护技术等主要内容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会,5月15—16日各医疗机构对未能参加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进行相同内容的培训。卫生院组织本院职工及辖区内存卫生室人员由对口支援的县级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培训有教材、学习有记录、使全体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防护措施、诊疗方案,全面提高疾病防控水平,为我县全面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加大防控措施的落实、监督力度

为了将甲型H1N1流感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了卫生监督组,负责对各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落实进行专项督查,重点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预警监测和报告、医务人员的防护及物资储备进行督查,每两日将督查情况向市卫生监督局进行汇总上报。

4、加大投入,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为了保证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已核拨专款3万元用于购买防护服、口罩、消毒液、医疗药品,加强物资储备,做好防控准备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人员构成年龄偏高职称偏低,难以满足现代疾控发展的需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卫生监测收费和预防接种服务收费的返还比例不合理,部分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加之现行标准仍采用1994年305号文件,与现在的物价情况相差甚远。检验试剂价格越来越高,样品检验越多,亏损越大。

3、资金短缺,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亟待帮助解决。

(五)今后发展思路

1、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全面提升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多方筹措,积极争取,改善办公环境。筹措资金30万元,力争10份前完成实验室二期建设项目,使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达到P2实验室标准。

推荐第7篇: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

通辽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作用。确保农村牧区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我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通辽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和自治区及市投资新建、改建、扩建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公路质量监督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行政行为。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从业单位是从事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试验检测机构以及相关设备、材料的供应单位。

第五条 通辽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实行质量监督分类管理制度。通辽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市质监站)受通辽市交通运输局委托行使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权,对

1 市交通运输局负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各旗县市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组(以下简称质监组)受各旗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委托行使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行政执法权。

第六条 公路建设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是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依法承担公路质量管理责任,主动接受质监机构的质量监督。

第七条 公路建设实行质量责任备案制,根据质量责任备案登记追究从业单位及个人的质量责任。

第八条 施工过程中的桩基检测、桥梁荷载试验、桥隧监控等专项检测以及重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竣(交)工前的质量检测,由市质监站负责实施管理工作。

第二章 质量监督管理职责

第九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实行“项目法人严格管理、监理单位严格检验、设计单位优化设计、政府监督全面到位”的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实行分类管理:25公里以上(含25公里)铺装沥青或水泥砼路面的四级公路、15公里以上(含15公里)的三级公路和10公里以上(含10公里)的二级公路、独立大中桥、隧道项目为重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由市质监站为主体按照三个阶段(即开工前资质审查,施

2 工过程中实体质量抽查,完工后质量鉴定)实施监督;其他一般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由质监组按照三个阶段实施监督工作,市质监站业务指导。

第十一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实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重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监督采用巡回监督抽查和现场跟踪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市质监站组成巡回监督小组对重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巡回监督,质监组组成现场跟踪监督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一般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由质监组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市质监站负责审批重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前的质量监督手续,负责对从业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组织公路建设项目质量检测与鉴定工作,出具抽查意见并跟踪落实。质监组负责审批一般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前的质量监督手续,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监督,出具抽查意见并跟踪落实,参与市质监站组织的质量检测与鉴定工作。

第三章 质量监督程序及内容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严格履行质量监督手续。重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项目法人在办理施工

3 许可手续前三十日内以正式文件向市质监站提交《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书》。项目法人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质量监督申请书(包括项目名称及地点、建设单位、联系方式、提出质量监督的申请等);

2、项目法人组织机构、项目法人资格的审批文件;

3、项目法人及其他从业单位的质量责任备案表;

4、项目审批文件;

5、项目从业单位的合同文件;

6、项目从业单位、人员及设备的证明材料和经项目法人初审后的“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备案登记表”及 相关资料;项目法人及从业单位的质量责任制和质量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符合基本建设程序的建设项目,市质监站(或质监组)自收到质量监督申请资料二十日内出具质量监督通知书。不符合基本建设程序的建设项目,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质量监督申请并告知原因。待建设项目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后,项目法人应当重新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未办理质量监督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得擅自开工。

第十五条 按照《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质量监督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第一阶段为施工前的监督:对从业单位的资质和人员资格、质量保证体系、关键设备及工地试验室等履约情况进

4 行监督。

(二)第二阶段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对从业单位执行国家、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和行业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督;对使用的材料、中间产品、工程实体质量、施工工艺和原始资料及试验检测活动等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三)第三阶段为竣(交)工工程质量检测及鉴定工作:

1、交工前质量检测:项目法人提出工程质量交工检测申 请,并附项目法人的质量报告,由质监站(组)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交工检测并出具交工检测意见。

2、竣工前质量鉴定:项目法人对交工质量检测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等遗留问题已处理完毕,提出质量鉴定申请,由质监站(组)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并出具质量鉴定报告。

项目法人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抽查意见通知书》提出的意见,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质量缺陷,消除质量隐患,保证工程质量,并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质监站(组)备案。未进行整改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十六条 从业单位人员实行岗位备案制。在质量监督第一阶段实施后,由质监站对从业单位人员信息录入质监站《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评价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第四章 社会监督与处罚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施工现场设立标示牌。标示牌应当标明该项工程的作业内容、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和主要负责人姓名。

第十八条 公路工程的质量缺陷、质量事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质监站和其他有关部门实名检举。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质监站对从业单位及人员进行信用评价;对忽视工程质量的从业单位,造成质量事故的,对从业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责令停工或暂停拨付项目建设资金,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项目法人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根据《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第30条规定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对未经工程质量检测或者质量检测不合格的工程,按照合格工程组织交工验收的,责令改正,根据《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第31条规定并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勘察、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的,责令改正,根据《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第32条规定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6 第二十三条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第33条规定对单位处以罚款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发生重大公路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期限的,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试验检测机构违反本规定,对不合格的公路工程出具不真实的试验检测数据及意见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通辽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解释。

推荐第8篇: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互助

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

实 施 方案

为实现全市农村牧区居民‚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市委、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工程。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大意义

近年来,由于我市农村牧区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在

二、三产业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农村穷、农民苦、农业落后的难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破解‚三农"问题仍然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工作会议上,中央和自治区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新一轮扶贫无发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自治区将每年投入20亿元,重点组织实施扶贫攻坚‚三大工程",这为我们加快推进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化德县围绕解决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问题,结合扶贫开发和完善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创造性地开展了互助幸福院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村老龄人口集中养老的有效途径,为全市推进农村牧区鳏寡孤独、年迈病残等弱势群体的集中养老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

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干部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农村牧区集中养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互助幸福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列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把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作为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实践,作为整个农村牧区工作的主要抓手和破解‚三农’’问题的创新之举,作为乌兰察布市农村牧区发展史上具有突破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作为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的一项民心工程,举全市之力抓好落实。

二、基本原则

互助幸福院的规划建设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在申请、选址、设计、搬迁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定要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前提下组织实施,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受益。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个结合"。 .

一是要与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相结合。互助幸福院建设要与城乡整体规划布局相衔接,力求做

一3一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要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努力使互助幸福院工程成为全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新亮点。

二是要与加快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等工程相结合。扶贫开发、生态移民和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为互助幸福院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现实条件,必须把互助幸福院建设与这些项目工程实施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协调推进,力求做到相互促进,一举多得。

三是要与农村牧区敬老院建设相结合。互助幸福院和敬老院都是农村牧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敬老院和幸福院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逐步形成以幸福院、敬老院为主体,其他养老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村牧区养老服务体系。

四是要与盘活农村牧区闲置国有资产相结合。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乡镇、行政村办公场所和学校等,加以改造修缮后,用于互助幸福院的房屋主体建筑,既可盘汪农村牧区闲置资产,又能节省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从201 2年开始,全市互助幸福院每年平.均解决2万户,力争用四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中8万多户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因伤病等丧失劳动能力人口的养老问题。其中,2012年每个旗县市区要完成1所床位在200张以上的县级中心敬老院,1所床位在1 50张以上的区域性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用四年时间将乡镇敬老院全部改造整合完成。通过建设互助幸福院和敬老院,实现对农村牧区弱势老年群体基本供养全覆盖,逐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时限要求。全市互助幸福院总体规划意见由市规划局负责制定,201 2年1月30日前完成;工程设计指导性意见

由市住建委负责,2月15日前完成;管理办法由市民政局负

责制定,6月底前完碱i1霸莓丽医毒结合当地实际,于201 2 年2月10日前完成调查摸底、申请、登记、公示等工作,2月 20日前出台具体细则及实施办法,3月份完成规划设计及招一。投标工作,4月初正式开工,8月底前完成当年工程任务的房

屋主体及水电等配套设施,确保9月底交付使用。 (三)建设要求 .

1.每个互助幸福院建设规模为100户左右,户均住房面

积为30平方米,每户建筑成本平均为3万元。

2.选址要综合考虑近村、近水、近电、近路,向基础条件相

对较好的中心村靠近。

3.房室设计要考虑采光、取暖、抗震等问题,以及储藏室、

卫生间等房屋结构,选用节能、环保等新型建筑材料,力求做

到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节能环保。

一5一

4.每个互助幸福院都要配套建设医疗室、活动室、文化室、供销点、休闲广场和健身器材等附属设施。

5.有条件的互助幸福院要在附近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建设蔬菜大棚、果园和猪、鸡圈舍等,由入院居民自己耕作和饲养畜禽。院内全部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 (四)其他事项

1.对人口搬迁出来的自然村,当地政府要因地制宜进行逐步改造,通过土地整理和生态建设,实现恢复生态和增加耕地面积的目标,还可以用于置换工业、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同时,要保留原村庄完整的录相资料。

2.各旗县市区可根据互助幸福院工程建设需要,就近解决建筑材料,节约工程建设成本。

四、资金筹措

据测算,以每个互助幸福院规模为100户计算,需要建设资金约500万元(其中,房屋建筑成本300万元,配套设施200万元);每年平均建设2万户,需要资金10亿元,四年共需建.设资金约40亿元。‘ 资金筹措原则上分两大块,一是房屋建筑费用,由扶贫、财政、住建、发改、民政、残联等部门筹措资金解决;二是水、电、路、通讯、电视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费用及相关农牧业配套项目建设费用,由相关部门安排项目资金解决。各旗县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捆绑项目资金,

整合各方面力量,集中投入,整体推动。市委、政府向自治区申请,争取单独列项和专项资金投入。

由于建设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

1.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县两级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2012年,扶贫办要落实2.5亿元,财政局要落实1亿元,住建委要落实1亿元,发改委要落实1亿元,民政局要落实1亿元。其他相关部门也要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以得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专门用于互助幸福院配套建设。各旗县市区作为建设主体,都要积极向自治区争取项目资金。水、电、路、通讯、电视网络等建设配套均由相关部门安排项目配套资金,给予重点扶持解决。在后三个年度的投入中,各部门都要高于上一年度投入水平。 2.充分利用生态移民、饮水安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财政一事一议等各种项目资金,并将各类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集中用于互助幸福院工程建设。

3.要将农牧林水、交通、扶贫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集中向中心村倾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中心村与互助幸福院相互协调、相互带动、同步发展。

4.要大力宣传报道实施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成功实践,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互助幸福院建设

一7一

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并集中社会爱心捐助投资建设。

五、使用管理

(一)互助幸福院产权归国家所有,由村委会统一管理,专

门用于农村牧区鳏寡孤独、年迈病残和60岁以上老年人等弱

势群体的集中养老,接续使用,不得按私有财产进行转让、继

承、买卖。

(二)互助幸福院的运行,按照群众‚自治、自愿、自保、自助’’的原则,采取‚三个结合":一是管理上采取行政管理与老人互帮互助相结合,积极推进老年协会建设,加强老年群众组织建设,逐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二是服务上采取专人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幸福院由民政部门派专人服务管理,引入家政服务模式,逐步提高对老年群体的服务水平。设置医疗卫生室、文化娱乐室等,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志愿者积极主动投入老年人服务事业,在政策宣传、文体活动、医疗卫生、环境清洁等方面给予服务。三是生活保障上采取家庭自理与政府和社会公益资助相结合。 (三)各地可依据当地条件和群众意愿,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互助幸福院的使用管理服务办法,不断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

(四)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低保、五保、社保、医保等补助水平;要通过入院农牧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及兑现各类政策性补贴,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确保入院农牧民生活

水平和生活质量稳定提高。

六、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工程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乌兰察布市推进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

组 长:王学丰 市委书记

副组长:陶淑菊 市委副书记、市长

艾丽华 市委副书记

常永福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徐志军 市委常委、副市长

霍照良 市委常委、秘书长

赵 锦 副市长

周明虎 副市长

成 员:陈 明 市委副秘书长、政研督查室主任

杨占平市委副秘书长、农村牧区工作部部.长

孔庆英 市政府副秘书长

• 宋志峰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尉常青 市民政局局长

杨国文 市财政局局长

雷儒鑫 市规划局局长

王晓军 市发改委主任

黄宝玺 市扶贫开发办主任

一9一

陈永杰 市住建委主任

刘常华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王越华 市农牧业局局长

苍导元 市水利局局长

刘治民 市林业局局长

张立中 市文化局局长

白音宝力格 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翟辰文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乔太平市卫生局局长

侯登旺 市电业局局长

、郑富有 市残联理事长

各地各部门要在市互助幸福院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各旗县市区、苏木乡镇也要分别成立由旗县市区委书记、苏木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级领导小组要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建设工程以旗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各旗县市区都要把这项工作列为2012年为民办实事的‚一号工程’’,旗县市区委书记要负总责,亲自抓,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一把手负责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对所有工程在使用寿命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论主要领导和项目负责人是否仍在工作岗位,都要一律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3.市县两级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支持、配合、服务工程建设,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免收相关费用,主动承担工程建设相关任务。 4.按照市直部门对口包扶旗县市区的要求,把建设互助幸福院列入包扶工作重点。具体包扶项目和任务,由旗县市区根据各地实际确定。 - 5.市委、政府督查部门要加强对各地互助幸福院建设工程进度、质量的跟踪督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特别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因部门利益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等现象造成的问题,要严肃查办并追究相关部门和领导责任,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6.各旗县市区要加强宣传发动和思想统一工作,近期内组织嘎查村支部书记赴化德县参观学习互助幸福院建设情次。。.附件:全市互助幸福院建设任务安排表

推荐第9篇: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2008年,我村党支部在县、镇党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科学的发展观总揽农村党建工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根据县党委“围绕一个中心,力求六个突破,加强五项建设,建立完善五种机制,全面实施十大工程”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

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改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中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把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半年的契而不舍地努力,为促进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就半年来我村党的基层建设工作做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村共有13个生产队,耕地4963亩,总人口(包括流动人口)人,,村支部设有9个党小组,现有党员76名,60岁以上共有24名(其中初中文化2人,小学文化25人);50岁以上共有18人(其中中专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小学文化11人);40岁以上共有16人(其中高中文化6人,中专文化1人,初中文化7人,小学文化2人);30岁以上19人(其中中专文化4人,初中文化11人),党员平均年龄45岁,认真抓好党建工作,村支部理清思路,利用我村的城郊优势,面对现实认真召开党员大会,收看有关党的知识教育片,针对实际认真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我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真正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能够较好的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村支部在扎实有效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把党员思想教育,新党章知识的学习,重视培养发展新党员,扩大党员队伍,找准经济发展突破口。急为群众所急,思为群众所思,拓宽思路,分析讨论,反复讨论。找准适合我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制定了发展规划,依托本村优势。把党建工作同我村产业结构调整村企业建设结合起来,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为人民服务,办实事,清正廉洁,维护全村安定结合起来。

二、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今年初,我村党支部认真分析去年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去年的问题提出了创建措施和计划。村支部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的开展,为我村支部争创建,发挥党员双带双富和先锋模范作用。为了强化我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管理,村支部与55岁以下的党员和9个党小组签订了 户党员“双带”联系户的项目入户计划。对55岁以下的 名无职党员签订了岗位责任书,以便切实做到保持无职党员的先进性,推进我村支部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整体工作中,采取了先公开岗位及岗位职责,村支部调查摸底,党员自推,民主推荐,村支部提名,党员推选等程序。针对党员的特点和设置岗位的职责要求,择优配岗,使无职党员做到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特长和群众信任的岗位,针对我村工作的实际情况,村党支部确定了村务监督岗,计划生育监督岗,卫生环境保护岗,土地管理监督岗,维护治安监督岗,树新风宣传政策岗等6个岗,为促进我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更好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8年,我村对个别落后、经常不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的党员,进行了专程谈心教育,为创建跨世纪支部,我村支部采取了以老带新,以中带青,培养开拓创新,吸收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党的组织,为我村经济发展,企业发展,起着长久不衰,活力永存打下了根基。

村支部认真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议政日”制度,半年来共召开党员大会6场次,民主议政日6次,共议事8件,支委会9场次,每月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一次理论学习,有计划,有制度,有记录,有考勤,在县镇党委的领导下,我村电化教育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组织党员群众观看电化教育片,专题片,政治理论讲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计划生育宣传片,科技种植、养殖,十七大报告精神,解放思想大讨论,共6场次,共有3406余人次参加,有75%的党员参加了学习教育,我村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解放思想大讨论,并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期间认真做好笔记。健全了各类组织,使妇联、共青团、民兵等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力,完善了支部的各项制度,鼓励发动党员和群众针对村上的各项工作大胆发表意见,提出有力促进全村的经济发展,稳定合理建议,集思广益,逐步形成了党员干部能率先致富的良好局面。

半年来,在县、镇党委的领导下,我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按期进行,完善了各项制度,并制定了学习计划和考勤册、登记册。由于我村党支部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半年共开展6场次培训学习,共参加人数278人次,在网上查找了适合本村实际的养殖实用技术、种植实用技术,提前做

好培训前的各项工作。

三、以支部为龙头,以协会为纽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我村支部为了实现“让干部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到实惠”的工作机制,结合我村的种植、养殖实际情况,制定了“建立一个组织,培育一个产业,开拓一个市场,致富一方群众”的工作思想,在我村《农民种植协会》的指导下,使

我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今年推广优质小麦品种2700亩,旱育稀植水稻,5个新品种的示范种植点1324余亩,冬小麦的种植100余亩,通过协会的科学技术指导,我村的农民增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党建活动内容

半年来,我村共参加农村文化活动3场次,参加人员310余人,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不同的名次,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今年五月份,组织干部党员为四川灾区捐赠特殊党费,共计1701元,各队群众捐款7880元。村支部始终把关心少年儿童和老弱病残人员放在首要位置。今年“六一”儿童节,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捐款1030元,让孩子们过了一个欢乐的节日。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同时组织党员对惠王路及全村巷道整治卫生3次,共参加党员164人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更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我村的综治信访工作在镇主管站所的领导下,村支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半年来,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保证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队”,无刑事案件发生,半年共发生矛盾纠纷 起,治安案件 起, 次火灾事件。

半年来,我村对防疫工作常抓不懈,共防疫猪17420头,牛368头,羊1706只,家禽53552只,防疫率达100%。

五、落实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为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我们重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一是坚持每季度公开一次村队账目,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村级工作的透明度。二是认真执行涉农收费公示制,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推荐第10篇: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完善和健全党建工作机制。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各项工作

《农村党建工作总结》

这篇文章《农村党建工作总结》正文开始>>

一、加强领导,完善和健全党建工作机制。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最首要位置,强化领导,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做到目标责任明确,人员经费到位,措施制度落实。一是制定了《镇党委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并签定了《党政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一岗双责责任书》,强化党建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党务副书记具体抓,党务干部专职抓,各部门分管领导相互配合共同抓,形成强有力的党建工作领导合力。同时,党委副书记兼任党建办主任,配备1名党委委员和2名综合素质好的中层干部做为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镇党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并为41个行政村配备了有责任心、工作能力较强的党建指导员22名,负责协调指导各支部的日常党建工作。二是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党委于年初工作会议上给各支部下达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支部,落实到镇村干部,同时为了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坚持做到每月有督查,季度有通报,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评,奖惩有兑现,真正形成了镇、村两级联动,齐抓共管,共创党建先进镇的工作格局。三是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党建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究制度、党建指导员月例会制度及党建督查指导制度。镇党建办每月根据镇党委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的党建工作要求,拟定每月的党建工作要点,由各村党建指导员具体负责抓落实,同时,党建办对各支部每月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由包村党建指导员和支部书记在整改书上签字,以示负责,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予以通报。

二、改进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效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镇党委政治思想工作中,自始至终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积极拓展农村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努力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教育与载体活动相结合。镇党委始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制定了学习方案和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等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通过讨论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党建知识竞赛、“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学习十大报告”专题讲座、“重温党的誓词,争当优秀公仆”活动等,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提高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从而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先锋表率作用。二是培训教育与思想工作相结合。我镇注意抓好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除重视加强镇领导班子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每月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外,充分发挥镇党校的作用,健全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认真制定了年度培训办班计划,强化对党员干部、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目前,全镇所有支部书记完成了市县党校伦训。镇已举办培训班3期,受训人员达360多人次。通过培训教育,使党员干部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洗涤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为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村工作服务质量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三是宣传阵地建设与群众性活动相结合。我镇党委重视加强农村宣传阵地建设,镇村两级普遍设置了宣传栏、政(村)务公开栏和科技信息栏,有针对性地适时宣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农村政策、公民道德知识、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

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东安各庄、刘庄户、马各庄村开展信息服务试点活动,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同时,重视做好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满足党员干部政治学习的需要。结合农村宣传阵地建设,镇党委经常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类活动。先后组织了“孝亲敬老家庭评比”“优生优育普及”“建设品牌滦县,我们怎么办”征文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寓教于乐,不仅陶冶了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老人和妇女的情操,而且使宣传工作有形直观,生动活泼,起到了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

三、提升载体,提高机关效能,服务“三农”创特色。一是建立镇干部进村入企工作卡和领导班子成员进村入企督导卡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每周必须在村工作两天,查民意、了民情,并把每位镇干部的入村工作情况,单独建档,行之有效地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二是进一步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完善了机关值班服务、信访接待室、法律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的有关制度,做到有人办事、有室理事、有章处事,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文明服务窗口。三是深入开展“党心民心心连心”活动。通过开展结对子帮扶,缔结“连心户”活动。镇领导每年缔结一户特困“连心户”,各支部党员干部结一个贫困“带创户”。同时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三下村”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农村妇女病义诊、百千万普法宣传和大棚菜技术培训等,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七一”“八月十五”“春节”等节日期间,镇党委还组织镇、村干部下村入户开展送温暖活动,对老党员、老干部、五保户、特困户、病灾户、特困生等进行慰问和救济,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四是抓实聚民心工程。通过开展“重温党的誓词,争当优秀公仆”、“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等项活动,镇党委制定实施了“建设刘店、东孟家屯、西安各庄文明生态村;松树营、杨家沟、西安河的村村通工程;东安各庄、西崔各庄、铁局寨的沙地改造工程;西樊各庄一村、无税庄三村等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工程”等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全部完成。实现了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通过创新载体,开展民心工程,有效的提升了党的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机关效能明显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得到加强。

四、突出重点,强基础,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我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以“三级联创”和创建党建示范点活动为契机,抓两头带中间,抓典型促后进。一继续开展争做“一好双强”支部书记和创建“五个好”支部活动。培养先进典型,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发展。今年共涌现赵勇、张建国等一批受市县表彰的“一好双强”支部书记,东安各庄、刘店村等一批先进党组织,有利的促进全镇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在重点抓好东孟家屯、高纪庄子、刘庄户、三山院等党建示范村建设的同时,加大后进支部的整改力度,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下派素质高、能力强的机关干部下村挂职,优化了后进村党支部的班子结构,加强了班子建设,落实了整改措施,促进了后进班子转化,提升了全镇农村班子的战斗力。铁局寨村是我镇在全县倒5%的后进班子。今年以来以来,镇党委根据县“三级联创”要求,原县人大副主任、镇党委书记xxx及现任党委书记xxx和县工商局工作队,多次到村调研,并责成镇党委副书记xxx同志具体督导该村,使铁局寨村的班子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年以来该村在支部书记夏太阁的带领下,团结广大党员干部,从本村实际出发,扎实开展了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一是向上级争取了总投资440万元,5500亩的沙地改造任务,春天完成了土地调整、植树等任务,工程计划的45眼机井、45000的地下节水管道、7台变压器、1000米的高压、11000的低压线的架设正在紧张施工中。二是筹资60万元,修通了铁局村到安太公司的水泥路,解决了群众出村难的问题。三是投资2万元对村办公环境进行完善,建起了村民中心,完善了各种服务组织,全方位的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使一个懒散差的后进班子成为我镇标竿班子。

今年以来,我镇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严格按照县委有关党建工作的部署安排,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努力塑造党建工作特色,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容,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领导,完善和健全党建工作机制。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最首要位置,强化领导,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做到目标责任明确,人员经费到位,措施制度落实。一是制定了《镇党委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并签定了《党政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一岗双责责任书》,强化党建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党务副书记具体抓,党务干部专职抓,各部门分管领导相互配合共同抓,形成强有力的党建工作领导合力。同时,党委副书记兼任党建办主任,配备1名党委委员和2名综合素质好的中层干部做为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镇党建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并为41个行政村配备了有责任心、工作能力较强的党建指导员22名,负责协调指导各支部的日常党建工作。二是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党委于年初工作会议上给各支部下达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支部,落实到镇村干部,同时为了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坚持做到每月有督查,季度有通报,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评,奖惩有兑现,真正形成了镇、村两级联动,齐抓共管,共创党建先进镇的工作格局。三是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党建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究制度、党建指导员月例会制度及党建督查指导制度。镇党建办每月根据镇党委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的党建工作要求,拟定每月的党建工作要点,由各村党建指导员具体负责抓落实,同时,党建办对各支部每月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由包村党建指导员和支部书记在整改书上签字,以示负责,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予以通报。

二、改进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效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镇党委政治思想工作中,自始至终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积极拓展农村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努力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教育与载体活动相结合。镇党委始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制定了学习方案和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等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通过讨论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党建知识竞赛、“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学习十大报告”专题讲座、“重温党的誓词,争当优秀公仆”活动等,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提高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从而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先锋表率作用。二是培训教育与思想工作相结合。我镇注意抓好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除重视加强镇领导班子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每月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外,充分发挥镇党校的作用,健全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认真制定了年度培训办班计划,强化对党员干部、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目前,全镇所有支部书记完成了市县党校伦训。镇已举办培训班3期,受训人员达360多人次。通过培训教育,使党员干部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洗涤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为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村工作服务质量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三是宣传阵地建设与群众性活动相结合。我镇党委重视加强农村宣传阵地建设,镇村两级普遍设置了宣传栏、政(村)务公开栏和科技信息栏,有针对性地适时宣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农村政策、公民道德知识、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东安各庄、刘庄户、马各庄村开展信息服务试点活动,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同时,重视做好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满足党员干部政治学习的需要。结合农村宣传

阵地建设,镇党委经常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类活动。先后组织了“孝亲敬老家庭评比”“优生优育普及”“建设品牌滦县,我们怎么办”征文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寓教于乐,不仅陶冶了广大党员干部、团员青年、老人和妇女的情操,而且使宣传工作有形直观,生动活泼,起到了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

三、提升载体,提高机关效能,服务“三农”创特色。一是建立镇干部进村入企工作卡和领导班子成员进村入企督导卡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每周必须在村工作两天,查民意、了民情,并把每位镇干部的入村工作情况,单独建档,行之有效地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二是进一步健全便民服务体系,完善了机关值班服务、信访接待室、法律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的有关制度,做到有人办事、有室理事、有章处事,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文明服务窗口。三是深入开展“党心民心心连心”活动。通过开展结对子帮扶,缔结“连心户”活动。镇领导每年缔结一户特困“连心户”,各支部党员干部结一个贫困“带创户”。同时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三下村”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农村妇女病义诊、百千万普法宣传和大棚菜技术培训等,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七一”“八月十五”“春节”等节日期间,镇党委还组织镇、村干部下村入户开展送温暖活动,对老党员、老干部、五保户、特困户、病灾户、特困生等进行慰问和救济,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四是抓实聚民心工程。通过开展“重温党的誓词,争当优秀公仆”、“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等项活动,镇党委制定实施了“建设刘店、东孟家屯、西安各庄文明生态村;松树营、杨家沟、西安河的村村通工程;东安各庄、西崔各庄、铁局寨的沙地改造工程;西樊各庄一村、无税庄三村等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工程”等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全部完成。实现了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通过创新载体,开展民心工程,有效的提升了党的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机关效能明显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得到加强。

四、突出重点,强基础,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我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以“三级联创”和创建党建示范点活动为契机,抓两头带中间,抓典型促后进。一继续开展争做“一好双强”支部书记和创建“五个好”支部活动。培养先进典型,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发展。今年共涌现赵勇、张建国等一批受市县表彰的“一好双强”支部书记,东安各庄、刘店村等一批先进党组织,有利的促进全镇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在重点抓好东孟家屯、高纪庄子、刘庄户、三山院等党建示范村建设的同时,加大后进支部的整改力度,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下派素质高、能力强的机关干部下村挂职,优化了后进村党支部的班子结构,加强了班子建设,落实了整改措施,促进了后进班子转化,提升了全镇农村班子的战斗力。铁局寨村是我镇在全县倒5%的后进班子。今年以来以来,镇党委根据县“三级联创”要求,原县人大副主任、镇党委书记xxx及现任党委书记xxx和县工商局工作队,多次到村调研,并责成镇党委副书记xxx同志具体督导该村,使铁局寨村的班子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今年以来该村在支部书记夏太阁的带领下,团结广大党员干部,从本村实际出发,扎实开展了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一是向上级争取了总投资440万元,5500亩的沙地改造任务,春天完成了土地调整、植树等任务,工程计划的45眼机井、45000的地下节水管道、7台变压器、1000米的高压、11000的低压线的架设正在紧张施工中。二是筹资60万元,修通了铁局村到安太公司的水泥路,解决了群众出村难的问题。三是投资2万元对村办公环境进行完善,建起了村民中心,完善了各种服务组织,全方位的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使一个懒散差的后进班子成为我镇标竿班子。

(二)开展农村干部廉勤承诺和“干群肯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今年以来,我镇继续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廉勤承诺和“干群肯谈”活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全镇41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或村务负责人)和镇党委签定了廉勤承诺书。

为把此项活动落到实处,一方面完善了承诺内容,要求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除自身廉洁自律外,还要承担村班子廉政建设责任,负责监督班子及其他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另一方面严格了承诺程序,要求承诺目标的制定必须体现群众意愿,在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指导下,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确定后经党委严格审查把关,在公开栏内公开。同时加强了监管力度,进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走访群众,了解干部承诺的落实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对廉勤承诺落实不力的干部由镇主要领导进行戒免谈话。

我镇刘店村村两委班子今年实行廉勤承诺后,积极带领党员干部投身于文明生态村建设,投资124万元,硬化全村的街道,绿化村庄,建起了新的村民中心和文化广场,使一个原本脏、乱、差的小山村一越成为全县有名的市级文明生态村,赢得了全村党员干部的赞誉。农村出现的问题,大多是由于我们干部缺乏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不能很好的用党的政策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不能与群众沟通,群众的愿望、要求上级不了解,不能及时解决,因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为有效的解决制约农村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我镇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动力,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东安各庄镇为目的,大力推行干群恳谈制度。我镇专门组织了包片包村干部论坛,安排班子成员代表、包片负责人代表、包村干部代表现身说法,介绍深入群众、搞好沟通、完成好工作的经验体会。镇党政班子成员还经常深入群众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恳谈活动。原党委书记孙太和同志、现任党委书记张子成同志经常深入到西安河、东安河、赵各庄、史家洼等村就村班子建设、遗留问题、谋求经济发展思路等问题与党员、群众进行恳谈,使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其他副职也是经常带队到所包片、村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党员群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村干部与群众也保持了经常性的联系交流。全镇全年开展有实效的恳谈交流达350余次,解决了一大部分关系群众利益及全镇稳定和发展的问题。通过干群恳谈制度的推行,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山院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干群肯谈活动,把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和群众协商,赢得群众的支持,在村集体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新的村民中心建设,并通过“干群肯谈”活动,把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变为不难,全村已实现15年无规划外生育。

(三)遵章守制,严格程序,做好党员管理和发展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把质量关、程序关、审查关,注重团推优,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和民主测评制。目前,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故 名,被各支部吸收为预备党员的人选有 名。

在党员管理上,我们扎实推行了“党员双订一诺”活动,按党员的年龄、文化、特长分别定岗定责,对群众公开承诺。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山院村党员孙强有一手养奶牛的好技术,实行“双定一诺”后,积极主动的担起全村奶牛养殖技术员的职责,在他的带动指导下,全村奶牛养殖迅速发展,到目前已发展到400多头,实现了户均两头奶牛。仅奶牛养殖一项全村增加收入800000元。樊各庄中学党支部在党员教师中开展了“党员教学示范岗”活动,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年青党员教师刘春梅所担任的初三语文课在全县统考位居全县前矛。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樊各庄中学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升学率名列全县前三甲。同时,我们还认真抓了“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和党费的收缴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加强活动场所建设。

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农村干部办公条件。

今年,我镇按计划规划投资38.9万元对西樊各庄一村、三山院村、刘庄户村、孟各庄村、无税庄三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并配齐了所有办公设施,到目前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并通过了市县验收。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强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针对各村班子的“廉政”情况进行量化考评,

对村级班子成员的思想品德、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其考评结果作为班子及个人成绩评定、工资评定等的重要依据。同时,和各支部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采取经常性督促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二是做好违纪党员处理工作。今年以来,积极落实党员轻微违纪警示卡制度,对那些轻微违纪的党员进行警告,对多次警示不改违反党纪国法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理,今年共处理违纪党员 名,严肃了党纪。同时对 名违纪的党员村干部进行了依法处理。

(六)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初见成效。今年我镇在唐山安泰钢铁公司、博文矿业、亨达矿业、圣安达矿业公司建立党支部。并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开展了“亮身份、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活动,有利的促进了私营的发展。

回顾一年来我镇的党建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党员队伍建设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显凸;各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个别村集体经济收入偏低,村级组织建设后劲不足;个别村支部核心作用不明显,工作缺乏活力;党建工作载体还不够活,特色不够明显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下一步工作加以改进解决。

明年党建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关于党建“三级联创”的要求,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领导意识,抓好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开展年终检查评比,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转变干部作风和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有效载体。

三、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使党员在非共有企业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党建“三级联创”要求,抓好党委自身建设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新路子。

五、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教育为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严肃党纪党规,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第11篇:县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一、2005年工作总结

(一)农牧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5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克服了资金短缺、周边地区相继暴发“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真抓实干、奋力开拓,全县无论农业各部门,还是各农区乡镇、牧区苏木、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各条战线都实现了较为良好的开端,农牧业经济总量、质量、发展速度均创历史新高。一是种植业喜获丰收。今春降雨及时,再加上大力实施“百万亩抗旱保苗工程”,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往年大幅增加,达到了291.5万亩,其中粮豆作物播种面积243.59万亩,占市任务的160.6%;玉米播种面积93.78万亩,占市任务的120.2%;杂粮杂豆种植面积97.64万亩,占任务的150.2%;饲料播种面积16.1万亩,占市任务的134.2%;订单农业面积65.9万亩,占市任务的124.3%,其中笤帚苗子10.35万亩;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210.7万亩,占市任本文来自www.daodoc.com务的397.5%;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6.5万亩,占市任务的216.7%;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全县新建设施农业面积5605亩,其中日光温室2399亩,拱棚3206亩,占市任务的112.1%。据统计,全县粮豆总产达到15.68亿斤,超过98年粮食产量近3亿斤,创粮食生产历史新高。二是生态建设与保护不断加强。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6.9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4.24万亩,封山(沙)育林12.72万亩;加大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完成重点生态公益林补植7.2万亩;启动了意援碳汇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69万亩;完成水保治理面积27万亩,占市任务的112.5%,生态保护面积12万亩,占市任务的100%;完成人工种草35.48万亩,占市任务的101.3%,草原建设总规模48万亩,占市任务的100%。全县生态建设规模、建设质量继续创造历史最好水平。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投入加大,全年共投入资金6.6亿元用于各产业建设,其中,信贷资金3.65亿元,财政资金和各类项目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亿元,招商引资资金1.14万元。规模迅速扩张。6月末,全县肉羊存栏122.03万只,占市任务的101.7%,同比增加41.4万只,年末,肉羊基础母羊存栏70万只,占市任务的100%,肉羊出栏103万只,占市任务的154.9%,其中订单销售30万只,占市任务的136.3%,全年肉羊饲养量达到190万只,占市任务的108.6%;年末蛋鸡饲养量1012.5万只,占市任务的101.2%,肉鸡饲养量1520万只,占市任务的101.3%;肉牛存栏5.37万头,占市任务的124.9%,出栏1.58万头,占市任务的121.5%;奶牛存栏0.55万头,占市任务的104.8%,新购进奶牛0.31万头,占市任务的103.3%;生猪存栏47万头,占市任务的106.8%,出栏59万头,占市任务的100.3%,肉鹅饲养量202万羽,各产业无公害高标准小区不断增加,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建设加强。一是引进了国家级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天津中敖集团,今年签约了年加工100万只的肉羊精深加工项目,年孵化能力达1600万只的蛋鸡孵化项目,存栏1万只优质种羊的繁育项目和年加工10万头的肉牛加工项目等四个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48亿元,其中肉羊屠宰生产线已经投产,现已屠宰肉羊2万只,其他项目也都将明年实施;规划建设了四道湾子镇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现已入驻缫丝加工、色素万寿菊加工、中药饮片、稻米解稻草加工等10家企业,实现了三通一平;培育引进了草业龙头企业。黄羊洼草业年产草捆、草粉、草颗粒10万吨,在公司带动下,在全县建设草业基地35.48万亩,今年初,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草业扶贫龙头企业;引进了新韩农牧业公司,公司固定资产70万美元,年向韩国出口草产品15万吨;是培育了东方鹅鸭业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肉鹅500万只。公司辐射5个县县,49个乡镇,400个村,带动农户1万户,户均增收2280元;是新建了金园谷物有限公司,年加工粮食5万吨;康健沙棘有限公司为主的饮品加工业,年加工沙棘产品1万吨。2005年全县重点建设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7家,其中续建项目4家,新建3家,全县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50家,带动农户10万户。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水源与节水建设加强。以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会战为主要形式,全县新打机电井455眼,占市任务的379%,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占市任务的135.5%,其中灌溉饲草料基地面积0.1万亩,占市任务的100%,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5万亩,占市任务的122%,青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高家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山湾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重点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农业开发继续推进。投资1103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均完成计划的100%。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新建青贮窖池20万立方米,占市任务的181.2%,新增饲料加

工机械1500台套,占市任务的250%,完成饲草料青贮6.52亿公斤,占市任务的108.6%。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机耕116万亩,占市任务的100.9%,机播93万亩,占市任务105.7%,机收19.8万亩,占市任务的110%,机械深施化肥67万亩,占市任务的101.5%,完成机械铺膜12.3万亩,占市任务的102.5%,保护性耕作8.8万亩。五是劳务经济快速发展。把劳务经济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抓,完善了“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代办员”的组织体系;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劳动力1.94万人,其中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791人,占市任务的102%,转移就业3642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6%;发挥北京等劳务输出办事处、劳务输出基地、经纪人、职业介绍所和县劳务输出网站作用,向全县提供有效就业岗位4万多个;切实做好依法维权工作,共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损失77.3万元。2005年,全县共输出劳力16.89万人次,实现收入4.82亿元。六是扶贫解困工作不断加强。积极推进世行项目、产业化扶贫和整村推进直接扶贫到户工程,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46.5万元,解决了6050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占市任务的101%,使2.1万温饱不稳定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占市任务的140%;强力推进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开建人饮工程18处,解决了1.18万人、3.21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分别占市任务的103%和119%;新惠镇三水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七是农村配套改革继续深化。不断深化水利改革,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拍卖、承包等形式,将新建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一次性落实到户,今年共落实小型水利产权380处,产权明晰率达到90%以上;同时,创新灌区管理机制,由各用水单位组成用水者协会,参与管理,实现节水增收。继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目前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40多万亩;开展了种禽公司和两个独立国有苗圃转制改革。八是动物防疫取得突破。全县投入动物防疫经费160万元以上,其中县政府拨付动物防疫专项经费95万元,层层落实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各项防控措施,全面加强以动物五号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真正实现免疫密度、免疫卡发放率和免疫档案建档率三个100%,成功地将禽流感、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拒于县门之外,守住了赤峰市的南大门。九是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打破了单一的增长方式,实现了农牧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预计全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比2004年增加500元以上。主要增长方式是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作物,发展订单生产,实现增收;通过深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强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增收;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有组织输出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增收;以及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惠农政策增收。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对农牧业经济的领导一是坚持专项推进制度。继续对草、羊、鸡三大主导产业,生猪、肉牛等优势产业,肉鹅、奶牛、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和万寿菊、桑蚕、笤帚苗子等特色产业实施专项推进。继续实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发展规划,一抓到底。二是完善重点调度制度。围绕工作任务和目标,突出各大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理清2005年重点实施的工作、重点项目,将工作、项目落实到单位、到人头,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做到涉农部门有项目、乡镇苏木有任务、科技人员有指标。对重点工作,县政府督查室定期调度、重点督查。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各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苏木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突出抓重点、抓服务工作。对专项推进工作和重点项目,县政府制定出台具体考核办法,实行重点奖励。如种植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和考核科技在农牧民增收中的贡献。四是实行管理职能问责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对在畜禽防疫、森林草原防火、防汛防洪等重大责任事件和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等国债项目实施中因失察、失误、失职导致发生事故、产生质量问题和资金管理问题的,严肃追究责任。

2、加强扶持,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认真贯彻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政府免征农业税、免征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等支农政策,做到已实行的政策不变,已给农民的实惠不减,支农的措施逐步加大。一是加大对农牧业经济的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牧业经济投放力度和产业化经营各大产业支持力度。主要包括:每建1处批次存栏2万只的肉鸡放养场,每只鸡财政补贴0.30元;每建设1处存栏5万只的蛋鸡户外小区,每只鸡财政补贴3元;每购进1只种公羊,财政补贴一半;每建设1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小区,每个长50米标准棚县政府无偿补助1000元,每建设100亩以上塑料拱棚小区,每栋600m2大棚无偿补助500元。各乡镇苏木也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扶持农牧业生产。据统计,全县县乡两级财政扶持资金达到2900余万元。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将资金向重点产业、重点基地集中,打捆使用。2005年,全县争取京津风沙源项目资金972万元,农业开发、扶贫开发打捆资金1120万元,这些资金重点向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侧重,向肉羊改良、无公害小区建设倾斜,把项目区建设成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产业化提质升级的示范区。三是建立健全农牧业投入机制。坚持投入助农,引导金融部门、企业和社会资金与全县农牧业经济发展项目对接,扩大金融部门对农牧业的贷款投放额度,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资机制,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筹资难、贷款难等突出矛盾。2005年,县财政增加贷款担保资本金100万元,使鑫桥担保公司新增担保贷款500万元以上,发放担保贷款300万元。

3、转变作风,提高服务“三农”质量把服务“三农”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深化改革,切实转变

职能,切实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效益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积极面对新阶段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新环境、新问题,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农民、管理农民、服务农民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全县产生了肉鸡产业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产业化模式,木头营子青山村“支部+协会”的经营模式,万寿菊产业建设中项目吸引龙头、龙头发展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和担保贷款的融资模式等一大批工作典型,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二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涉农部门和乡镇苏木农口各站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搞好产业规划、加强指导协调的同时,积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和龙头服务实体,为农牧民搞好科技示范、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及市场信息服务。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靠市场化服务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支农护农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协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2005年,通过重点推广木头营子乡“支部加协会”模式,全县建设“五有一能”(有组织、有章程、有活动场所、有服务人员和服务手段,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协会组织168个,签订订单金额1.54亿元,农牧民经纪人发展到4600余人,这些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有力地促进了各大产业的发展和农户与市场的对接。

(四)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短缺。随着农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特别是奶牛、设施农业等高投入产业的深入实施,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资金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节水措施滞后,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相当严重,解困任务相当艰巨。三是剩余劳动力多,但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输出层次低、渠道窄,岗位不稳定,收入无保障,合法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劳务力的教育培训还需加强。

四是生态建设成果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林牧矛盾日趋突出。

二、2006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牧区经济的总体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围绕上述总体思路,2006年我县农村牧区经济工作要打好一个基础、提高两种能力、建设六大基地、实现六项突破。打好一个基础:坚持生态建设和农田草原水利基本建设不动摇,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两种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建设六大基地:建设肉羊养殖基地、肉蛋鸡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杂粮杂豆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工业原料林能源林基地;实现六项突破:肉羊养殖、蛋鸡养殖、种植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1、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4亿斤以上;订单农业面积完成50万亩。

2、六月末牲畜总存栏165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95万只,全年出栏110万只;肉牛存栏6万头,全年出栏2万头;蛋鸡年末存栏1000万只,肉鸡年饲养量1000万只。

3、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以上,建设人工草地10万亩,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0万亩。

4、新打配机电井15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解决1.1万人、1.5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5、解决0.6万人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1.8万温饱不稳定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人以上,稳定转移率90%以上。

(三)重点工作

1、继续加强生态和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实施好京津风沙源项目、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与保护、德援等项目。实施城区森林体系建设工程、沟河道治理工程和厂矿村路绿化工程,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16.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面积12万亩。二是实施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山湾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5年项目、高家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乌兰勿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整村推进直接扶贫到户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业开发项目和保护性耕作等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做好农牧业项目争取工作。

2、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是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压缩低产低效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优质高效作物和饲用作物的种植面积,粮经饲比例达到5:3:2。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露地蔬菜、杂粮和笤帚苗子等避灾农业;大力发展制种、中药材、烤烟、甜菜、万寿菊、桑蚕等高效农业,形成1000元以上经济作物带。二是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依托种植业、林草业比较优势,进一步推进畜牧业生产规模,突出肉羊、肉蛋鸡和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生猪、肉牛等传统产业,培育奶牛、肉鹅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三是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在三效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直接经济效益,以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为手段,以林木质能源、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建设为重点,建设杨树兼用林基地、沙棘基地、桑蚕基地、仁用杏和能源灌木林基地,努力改善林种树种结构。

3、继续深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强各大产业基地建设。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发展种养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发展无公害、绿色生产,不断提高各大产业规模和水平,形成优势产业带。其中肉羊产业建设完善肉羊专业村(小区)150个,科技示范小区20个,年末存栏基础母羊70万只以上;蛋鸡产业建设完善蛋鸡专业村(小区)70个,其中高标准科技示范小区6个,抓出年饲养

万只的大户10户,年饲养1000只以上的大户1500户;肉鸡产业,年内新建肉鸡放养场10处,肉鸡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以上;草产业重点抓好优质青贮饲料品种推广和草灌结合人工草地建设项目;肉牛产业建设敖润苏莫苏木、木头营子乡、康家营子乡等养殖重点乡镇8个,建设肉牛专业村(小区)32个,年出栏育肥牛10头以上的大户800户。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巩固提高现有的带动力强、辐射面广、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加大农牧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多层次、多成份、多元化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2006年重点发展生猪屠宰、杂粮杂豆加工、土豆加工、笤帚苗子加工、蚕茧加工、木材加工、饮品加工和灌木饲料加工业,扶持发展种苗生产龙头企业。三是加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发展肉羊产业协会、蛋鸡产业协会、草产业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鼓励引导农牧民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介组织,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4、继续加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建设优质种公羊基地。引进中敖畜牧集团,建设存栏1万只优质种羊的种羊繁育场,年末完成一期工程,存栏种羊5000只。同时,挂靠中敖集团,以县肉羊繁育中心、敖汉种羊场繁育中心和裕隆牧业公司为龙头,建设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年内完成种羊胚胎移植4000枚,培育无角多赛特、夏洛莱、萨福克、杜泊等纯种肉用种公羊总数达到3000只,把我县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种羊基地。对劣质种公羊及时清群淘汰。二是建设百万只优质基础母羊基地。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以丰收乡、新地乡、金厂沟梁镇、贝子府镇、王家营子乡等为主建设F1代母羊生产区或小尾寒羊基础母羊纯繁区,推广经济杂交;以木头营子乡、新窝铺乡、长胜镇、古鲁板蒿乡、哈沙吐乡、双井乡等为主建设细毛羊生产区,推广能德美种公羊为父本杂交技术,生产肉毛兼用羊。三是按着“五有”标准加强肉羊改良站点建设,全县肉羊改良站点达到250处,完成肉羊人工授精30万只。采取自然本交和人工授精改良两种模式,千方百计提高优质种公羊利用率。

5、继续推进科技创新与推广普及加大科技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和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通过技术培训、讲座、座谈、科技互动等形式,使农牧民扎实掌握生产实用技术,做到每个农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2006年计划举办有机杂粮种植、高产高效作物种植、平衡施肥、基础母羊饲养管理及改良、羔羊育肥、肉奶牛饲养管理及改良、蛋鸡无公害养殖、肉鹅反季节饲养、人工草地建设、重点林经营管理等大型师资培训班15次以上,培训农牧民达到15万人次以上,使农牧民素质、主导产业科技普及率和科技贡献率都有所提高。

(四)保障措施一是齐抓共管,强化领导手段。继续实行专项推进的有效做法,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对各大产业,县级成立由五大班子领导牵头,涉农各部门为成员的推进产业领导组织,加强各产业的领导,各乡镇苏木也都要建立健全各主导产业领导组织,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的产业化经营领导组织,全县形成上下统

一、县乡村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机制。二是加大投入,完善投融资政策。坚持资金重点投放、打捆使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农牧业建设投入。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基础母畜、种畜禽的引进、家畜改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人工草地建设与保护、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坚持以农牧民投资为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银信资金等增加对农牧业的投入。三是依法治理,落实政府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进一步明确生态建设与保护、防火、防汛抗旱、防疫的政府责任,各乡镇苏木政府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乡镇长是主要责任人,要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防患于未然。四是创新机制,激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借全县合乡并镇改革之机,本着完善乡村管理体制,减轻农民负担,强化服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涉农站所改革,激发单位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深入进行农口部门所属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活运行机制;巩固和完善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负担管理新体制,加强“一事一议”和资金村有乡管体制建设。五是加强督查,强化奖惩措施。县政府将农村牧区经济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加强对各乡镇苏木跟踪督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做到精心安排,跟踪督查,及时指导;组织部门把农村牧区经济完成情况列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农村经济工作考核方式,将考核内容与农村重点工作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

第12篇:农村牧区教育事业发展材料

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事关国民素质和民族的进步,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和谐至关重要。近年来在旗委和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旗上下的共同努力,我旗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等原因,我旗教育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仍显得很突出,使得制约我旗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发展问题很多。笔者根据我旗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旗义务教育现状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总面积1427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26.63万亩,林地面积314.8万亩,全旗总人口29.9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1.66万人,农牧业人口25.15万人,全旗11个苏木乡镇,245个嘎查村,一个街道办事处。

全旗现有完全小学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初中3所,全旗现有小学生20268名,初中生11860名,小学教职工2261名,初中教职工1148名。在实施“两基”达标的过程中,我旗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布局调整与撤乡并镇及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灾后重建和国家有关工程的实施,以“一乡一校”、“几乡一校”为学校布局模式,以兴建寄宿制学校为主要建设方向,以扩大城区办学规模、农牧区适当集中、逐步实现嘎查村级不办小学、苏木乡镇不办中学为目标,积极开展了力度较大的中小学布局调整。目前,全旗初中已中由原来的26所调整到3所,小学由134所调整到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增加到12所,教学点由62个调整到27个,全旗现有学校数比2004年减少了72.07%。旗所在地天山镇城区办学规模空前扩大,学生总数达到2.2万人,占全旗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农村牧区基本实现了以集中办学为主要模式的格局,撤并初中的苏木乡镇利用现有初中校舍通过改扩建,形成了小学阶段“一乡一校”的办学模式,未撤并初中的苏木乡镇形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中小学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减少了学校,减少了运行成本,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同时也满足了农村牧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带动了城镇人口增加,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二、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阿旗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基”达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不足、矛盾突出。

一些地方的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供求矛盾突出。阿旗是自治区贫困地区,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落后,财政状况一般,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较大,有些地方的办学条件还相当艰苦,尽管政府已对教育投入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阿旗财政收入总量很小,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能力极其有限,教育经费供求矛盾还很突出。

2、师资不高、队伍不稳

由于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艰苦,教师待遇差,许多素质较高的教师流向城镇学校,造成了农村牧区学校好的教师调不进来,在校的教师留不住。同时,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农村牧区学校教师总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很难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3、条件艰苦、设施落后

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办学条件要求逐年提高,相对而言,农村牧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农村牧区中小学专用教室、信息技术教育等必备的设施普遍短缺,寄宿生宿舍楼和食堂用房相对紧张,许多学校新建了600多平方米的食堂,但还是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用餐需求,有的学校一个宿舍就安排20多名住宿生,住宿条件还是比较艰苦。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旗政府要按照《义务教育法》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设置、布局调整和管理工作,指导学校教育教学,保障学校安全,抓好教师培养,均衡配置师资力量,并鼓励各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二是要继续把稳定入学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宣传,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赤峰市支持困难学生就学的各项优惠政策,高度重视和解决农牧民工子女入学和农村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管理问题,切实降低辍学率,防止学生流失,努力保证每一位学龄儿童少年都有学上。三是要加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按照谁举债谁负责、先清理后化解、先化解后补助的原则,在摸清债务底数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完善化解“普九”债务实施方案,分清化债责任,拟定化债计划,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个人和工程业主的欠债。要建立健全债务控管领导责任制和债务监控体系,严格控制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严禁将用于偿还“普九”债务的资金挪作他用,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债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用人机制

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和事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这一矛盾也是制约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矛盾我旗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努力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改革中革除用人制度上的弊端,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通过教育人才参与社会人才市场的大循环,解决“进得来、干得好、流得动、出得去”的问题。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制定人才培养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编制管理,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教育人才资源高地,实现“组织开展教师资格认定清查队伍,创新选人、进人、用人机制构建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优化队伍”的工作目标。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加快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充实农村牧区教师队伍,尽快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缺额问题。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积极稳妥清退原有代课人员,大力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切实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牧区教师素质。要关心农村牧区教师生活,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安心从事教学。要选好、用好农村牧区中小学校长,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学校内部和周边的社会治安,切实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要强化继续教育。我旗以提高学历层次为基础,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得到全面推进,逐步形成一套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到2005年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已达100%;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已达 97.8%。但是逐步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合理科学实施教育资源配置仍然是我旗今后一段时期内重中之重的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要认真测算农村牧区学校生源情况和今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支持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的原则,全面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闲置的校舍、教学设备,要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运营,采取出售、租凭等手段,盘活部分闲置资产,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这部分资产的收益,防止收益流失。对偏远地区学校进行特殊补助,修建电脑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添置电脑、多媒体、图书等教学设备,开通“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逐步改善农村牧区的办学条件,缩小与城镇学校的差距。今后,应进一步科学规划,精心安排加快实施中小学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优化农村牧区教育资源,实现我旗科学的教育布局,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全旗人才培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对奈曼库伦两旗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

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自治区政协常委 包庆贺

前不久,由我带队组织通辽市政协文教委,办公厅以及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委员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参加的调研组,深入到奈曼、库伦两地,就两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走访农户、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详细了解了两地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共同探讨了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思路作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教育事业

近年来,各地把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基础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如奈曼学校总数由546所调整至现在的332所,库伦旗撤掉薄弱初中5所,4个乡镇小学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小学由101所调整为30所,教学点由108个变为60个。通过布局调整,初步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农村牧区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极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牧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继续教育、进修等,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都达90%以上。库伦旗近几年还放宽政策,给予优惠条件,从外地考试招聘了近70名外语教师,有效地缓解了外语教师缺乏的现状。三是学校硬件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学校教学设备、校舍、食宿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

(二)卫生事业

近几年来,各地通过国家项目建设、引进外资以及当地政府投入等,重点对各苏木乡镇卫生院进行房屋改造、设备装备和人员培训等,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级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也明显加强。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如奈曼旗2006年全旗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303010人,参合率达83.9%,自2004年始至今年4月底,共为18.83万参合农牧民核销医药费用1602.65万元,其中获得5000元以上补偿的300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三)文化事业

两地根据旗内群众文化特色,分别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乡文化站、村文化室功能逐步完善,组织农牧民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如库伦旗以安代艺术之乡为契机,定期举办以安代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安代艺术节,组织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奈曼旗举办广场文化周、民歌演唱会、秧歌赛等,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层次和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坚持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一定的发展,但距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差距很大,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问题。

(一)教育事业

一是教育经费紧张。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自今年实施以来,学校的运转已得到基本保障,但教育投入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投入机制不健全,投入明显不足,农村牧区学校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仪器设备短缺,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现状,经费紧张问题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两基”达标及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学校负债累累,如奈曼旗的中小学负债达2270余万元,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实施集中办学后,有效地整合优化了教育资源,但由于建设经费不足,集中办学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教室、食堂、宿舍严重不足,两间房子的宿舍住小学生40多甚至50多名,非常拥挤,一些地区还有一部分中小学在学校外住宿,对于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安全都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虽然各地近年来采取各种措施补充师资力量,但总体看,教师年龄老化,学历水平偏低等现状依然存在,特别是外语、计算机、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严重短缺,目前大部分是聘代课教师任教,基层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如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偏低。如库伦旗,全旗平均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为56%,而有的乡镇只有35%,大部分初中生流失,造成农牧民子女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农业后备劳动力。

四是职业教育水平不高。由于基层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较低,大部分农牧民子女初中毕业后或外出务工或回家务农,能够进行职业培训的不到10%。这其中有学生家长传统观念落后,怕孩子花不少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的因素,同时也有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教育水平不高,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等因素。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发挥培养新型农牧民主力军的作用。

(二)卫生事业

一是农村卫生工作薄弱。农村卫生工作机制不健全,城乡间、区域间服务条件和水平差距较大,80%的卫生资源分布在城镇,占总人口近90%的农牧民只能享受到20%的卫生资源,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功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不统一,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苏木乡镇卫生院医卫人员工资财政只按基本工资的55%发放,其余45%靠医院效益维持,卫生院只能靠服务收费维持生存与发展,加之苏木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医卫人员技术陈旧,有大量患者外流,势必会造成农牧民看病贵的问题,其运行机制不符合公益性事业性质,村级卫生员没有报酬,现行的计划免疫工作由防保人员免费接种,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造成基层卫生员对防保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卫生人才缺乏。由于工资报酬、工作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编制等因素,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很难招聘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如奈曼旗近5年来基层卫生院几乎没有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同时,加之优秀人才外流,造成卫生人才的断档。村卫生员水平不一,大部分是市、旗卫校毕业,甚至有的还不是,这些人亟需进一步培训提高。但如库伦旗卫校已撤销,外出培训势必增加费用,加大了乡医培训的难度。

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如奈曼旗自2004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参合农牧民住院经费用总支出为4527.25万元,其中合作医疗补偿资金1602.5万元,仅占总支出的35.4%。

(三)文化事业

一是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一些苏木乡镇文化站至今仍是“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子、一张床”的现状,缺乏文化设施,不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奈曼旗义隆永乡当海村的业余小剧团,利用农闲季节演出,极大地丰富了本村及周边村屯农牧民文化生活,但是连最基本的设备如音响等都没有。虽然大部分村都建有文化室,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缺乏图书、音像、器材等必要的文化设施,好的村屯就是组织群众在农闲时看看电影,过年时扭扭秧歌。有的村连这些也没有。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大部分到乡镇,有的到村,但到户的极少。因为到户需要交纳300元左右的安装费,并且每年要交纳100元左右的收视费,而现在的小型电视卫星接收器只有400元左右,群众一比较,还是自己买电视卫星接收器划算,因此,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进展艰难。但是能买得起电视卫星接收器的不到40%,其余的只能收看苏木乡镇的卫星插转台转播的一个节目。农村牧区群众文化生活形式单一,致使一些迷信活动、非法宗教乘虚而入,有所抬头。

二是文化事业经费不足。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不少苏木乡镇投入偏低,没有单列预算,文化经费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文化活动。同时文物保护投入偏低,没有专业的文物保护队伍,致使如奈曼南部新镇一带的古墓群、库伦的辽代古墓壁画遭到严重破坏。

三是文化人才缺乏。现在的文化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有一技之长的当地“名人”,现有的条件招不来也留不住年轻的文化人,各嘎查村的文化人由于没有设备、场所,无法施展才华。文化人才断档现象严重。

三、加快我市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培训新型的农牧民,因此,要把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加大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更换增添新的信息化的教学仪器,逐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要继续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保证农村牧区中小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二是要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抓住乡镇机构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集中办学水平,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项目和资金,配齐配合教学仪器设备,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缩小与城镇学校的差距。在学校撤并中,要坚持把撤掉的学校资产归合并后学校,以助其扩大校舍、宿舍、食堂等规模,更好地改善办学条件。同时采取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学校以资抵债等方式,化解学校债务。

三是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使之不断适应、胜任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要在人员编制、调转手续、工资待遇等方面放宽条件,大力补充农村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并探索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积极鼓励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中小学任教,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力争通过3~5年,使农村教师整体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四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培育新型农牧民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加强农村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项目和资金,各级政府也要集中财力向职业教育方面倾斜;职业学校要积极推广联合办学和“订单”培养,拓宽就业渠道,扩大招生规模。同时积极探索在初高中引进职业教育因素,与外地中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办学,让一部分初高中生毕业后直接到联办学校学习后就业。

五是要大力加强农牧民实用技术的培训。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牧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有针对性开展农牧民生产急需的、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农牧民致富提供技术保障。要针对目前外出打工的农牧民大多从事简单的体力活、劳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收入较低的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在转移就业中增加收入。要大力抓好农牧民业余学校建设,并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撤并的校舍,把嘎查村小学、教学点办成农牧民教育中心,聘请农、牧、林、水等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定期上门培训,全面培育新型农牧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二)卫生事业

一是要加大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健全旗、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要求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每个村办好一个卫生室,同时积极争取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重点建设好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招聘引进人才的同时,市旗乡三级要制定对现有卫生人员的培训规划,各拿出一定的资金定期培训,逐步充实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切实开展城镇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安排市旗医生定期到农村开展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和“卫生下乡”活动,缓解农村缺乏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尽早扩大合作试点范围,提高农牧民参合率,并且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使更多的农牧民受益。

三是强化医疗机构管理,规范诊疗服务行为。继续深化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流程,通过减化、归并医疗服务项目和程序,减少服务环节,方便病人就医。加强对医生行医的监督和评估工作,成立专家会诊委员会,监督医生所开处方及诊断用药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采购中间环节,降低药品采购价格。

四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开展创建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示范科室活动,完善人性化服务和便民利患措施,融洽医患关系。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医护人员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业。

(三)文化事业

一是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各级财政要根据财政增长,每年都要抓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基层文化事业中,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配齐配全相应的文化设施,为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大对现有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在重点地区建立专业的管护队伍,或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合组织管护队伍,加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要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踊跃开展捐款捐物捐书捐文化设施等活动,用社会力量充实农村牧区的文化设施。

二是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挖掘和使用。要积极通过招聘等方式引进文化人才,给其施展才能创造条件;对现有的文化队伍要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提高其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要大力挖掘广大农牧民中的文化人才,鼓励他们结合实际,自愿组合,形成民间文化团体,并在政策、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因为他们来自民间,知道广大群众喜好,所以,也最容易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喜爱。同时要创新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走文化产业之路,把文化事业逐步推向市场,用市场手段搞活农村牧区文化,用先进的文化丰富农牧民生活。

三是要做强做大特色文化。库伦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安代艺术之乡”,同时还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奈曼旗的王府文化、“诺恩吉雅”文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要以这些品牌文化为依托,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进一步做强做大,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以此带动当地的文化乃至经济事业的发展。

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思考-高长久

内蒙古新闻网

09-12-11 08:42 【打印本页】 【字体:小 中 大】

【关闭】

相关新闻

为进一步摸清我旗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旗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旗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

一、我旗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旗有各级各类学校124所,在校生68758人,其中民族中小学、幼儿园15所。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8976人;义务教育阶段中学15所,在校生21475人;完全小学79所、教学点109个,在校生30768人;幼儿园23所,在校生5832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3052人,其中旗职教中心1所,民办职业高中1所,部门办中专1所,全旗教职工5961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4977人;专任教师4439人(高中347人、初中1137人、小学2528人、学前教育189人)。

二、近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旗”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充分利用二期“义教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积极筹集资金,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几年来,全旗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总额达7600多万元,新建翻建校舍76800平方米,维修校舍19400平方米,其中新建楼房23幢,全旗校舍建筑面积41.87万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1.19万平方米。

2、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旗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09—2015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两基”攻坚期间,我们本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的原则,以“均衡化、优质化”为目标,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累计撤并初中6所、小学110所、教学点98个。

3、加大现代化教育装备力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先后为9所中学装备了计算机教室,为3所高中初步装备了校园网络,光盘播放系统和卫星地面单收系统已基本覆盖全旗农村牧区所有小学和教学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图书室、实验室基本达标。

三、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虽然我旗近年来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仅凭几年的投入难以弥补教育长期以来的保障机制的缺失。今后我旗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全旗师资配置不均衡、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学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目前我旗初中学生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对教育的投入成本(如住宿费和交通费的增加)等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远景规划总体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使农村学校布局更加合理。要按照《翁牛特旗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改造,建设上必须遵循“集中建设”的原则,除预保留的寄宿制学校外,其它学校不作投入,力争在2015年以前全面完成布局调整任务。

2、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有长足进步,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小学抓实特色校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展示我旗素质教育成果;初中抓实控辍保学工作,提高在校生巩固率。在全旗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旗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教师全部实现微机备课。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全旗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3、大力普及高中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认真做好生源预测,考虑未来几年生源减少的因素,加快对一中、二中、蒙中三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以自身实力的提升来吸引生源,保证从农村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

4、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旗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扩大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比例,培养更多的适合我旗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旗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平教育强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大教育观,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旗、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旗政府在依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逐年实现“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增加对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结合布局调整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捐资助学,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旗”战略。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旗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为翁牛特旗人民政府旗长助理)

第13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6年第7次主席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农村牧区公路是我区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基础条件。为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步伐, 加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 保障农村牧区公路安全畅通, 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自治区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农村牧区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牧区公路, 指县道、乡道、村道。

第三条

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以县为主、乡村配合, 建养并重、协调发展, 依法治路、保障畅通 的原则。

第四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 对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筹集负主要责任。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 监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 监督全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工作。

第五条

农村牧区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任何单位和个人 , 都有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

第二章公路规划

第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规划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 符合农村牧区生产、生活和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的原则。

第七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备案, 并由旗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各盟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审核和汇总上报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发展规划, 指导旗县级人民政府编制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旗县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及全区农村牧区

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出行的实际需要,编制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第八条

经批准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发展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雪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报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备案。

第三章公路建设

第九条

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研究、编制上报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计划。

第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行业审查意见后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

第十一条

县道、乡道原则上由旗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村道原则上在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牧区公路的建设标准。

县道和乡道一般应当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特别是路基、路面宽度,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

第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充分利用旧路,完善排水防护设施,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和拆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确定技术标准,严格控制

工程造价。

第十四条

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各地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制定适合本行政区域特点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 加强对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第十五条

各级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对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第十六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十七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用地依法列入农用地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公路建设项目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及所发生的费用由项目所在地旗县级人民政府负责。

第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涉及的取料场 ( 土、砂、石 )、弃料场以及工程建设临时用地由沿线县级、乡级人民政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工程完工后,由项目法人单位负责恢复原貌并采取相应措施复垦,防止发生新的水土流失。

第四章管理养护

第十九条

自治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和监管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指导、监督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工作,编制和下达农村牧区公路自治区补助投资和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

第二十条

各盟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上报所辖区域内的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和养护质量,监管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指导、监督本辖区的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主要职责是:编制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筹集和管理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牧区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保护工作。

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牧区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拟订公路养护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第二十二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设立

专 ( 兼)职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负责农村牧区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

第二十二条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检评标准、操作规程 , 保证农村牧区公路状况良好。农村牧区公路养护按规模分为养护工程及日常养护。养护工程内容为养护改建和大中修,日常养护内容为小修、保养。

第二十四条

农村牧区公路的养护改建、大中修工程逐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养护施工单位。同时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公路小修保养实行养护目标责任制度。

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农村牧区公路,可实行建设、改造和养护一体化招标,也可以采取个人 ( 农户、牧户 ) 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

第二十五条

农村牧区公路的绿化要纳入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绿化计划,并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农村牧区公路的绿化规划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农村牧区公路交通受阻或中断的 , 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抢修,并可视情况动员和组织附近驻军、机关单位及沿线群众

共同参与公路抢修。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应修建临时便道、便桥或者指明绕行路线,同时按规定设置醒目的警示、警告标志牌,确保安全畅通,并及时将灾害情况逐级上报。

第二十七条旗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 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 的农村牧区公路路政管理体制,由当 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内蒙古自治区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具体实施路政管理工作。

第五章建设与养护资金

第二十八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实行地方自筹为主,国家、自治区补助为辅的投资政策。同时鼓励开展社会捐助、群众捐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方式。

第二十九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一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安排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资金;二是国家和自治区的补贴性资金。

国家安排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补助资金应全部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工程项目 , 并严格执行自家对农村牧区公路补助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等费用。

第三十条 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经费包括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经费。

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费来源:一是自治区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资金。其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公里 7000 元,乡道每年每公里 3500 元,村道每年每公里 1000 元。二是旗县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的配套资金。

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经费来源:一是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三是自治 区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正常需要。

各地征收的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全额用于农村牧区公路的日常养护。

第三十二条

旗县级人民政府在统筹安排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时,要充分发挥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鼓励农村牧区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及群众自愿出资、投工投劳建设和养护农村牧区公路。

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鼓励单位和个人捐款支持帮 助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补助投资按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

到位及 工程进度同比例拨付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养护费用,由相应的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农村牧区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的,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各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

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使用应当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财务部门的审计检查。

对违反资金使用规定、工程未达到质量标准要求、未能按照 项目的实际需要安排足额配套资金、提供虚假情况骗取补助投资的,自治区将缓拨、停拨或收回已拨付资金,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以及旗县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结合本办法,困地制宜地自行制定本区域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

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14篇: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要点

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2年是我**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全**共青团工作出成果、见成效、上水平的创新发展年。全**农村牧区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建团90周年为契机,全面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四项职能,加强全**农村共青团组织建设,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工作影响及覆盖青年的效果,打基础,抓工程、创品牌,团结带领全**广大团员青年在建设和谐富裕新**的实践中贡献力量。

一、全面推进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基础,按照把全团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推进到乡镇一级的目标,各苏木镇团组织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抓住机遇、整体推进、夯实基础、探索创新,切实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1、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加强各乡镇团委建设,逐步发挥乡镇团委农村团的工作主体作用,按照\"组织共建、人员共管、工作共促、资源共享\"的要求,整体推进农村牧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委员\"专兼职、编内外\"格局的作用,拓宽联系青年渠道、丰富工作资源、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任务,合理设计工作内容,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在制度建设和工作内容设计上都有所创新,在创造\"点\"上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向全**推广。年内,将重点抓出10个团建工作突出的团支部,整顿提高20个中间水平的团支部,带动30个甚至更多的相对后进团支部。

2、加强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等青年组织建设。利用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组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增强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各苏木镇团组织力争消除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空白点,确保完成上级团组织下达的目标任务。加强与农牧业部门合作,培训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青年专业人才,创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促进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建团步伐,年底前,符合建团条件的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建团率力争达到50%;不符合建团条件,但又有团员青年的,采取联建共建等方式,扩大团的组织覆盖。明确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中团组织的职责和任务,促进作用发挥。

3、加强农村基层团的队伍建设。各苏木镇团组织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团员管理模式,加强农村流动团员管理,推动流出地与流入地团组织有效衔接。扎实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做好农村基层团干部选配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农村青年能人。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各级团校等培训机构,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加强团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团干部的素质和工作创新能力。

4、扎实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加强与大学生村干部的联系,积极参与培训、服务、管理工作,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干部的典型事迹。为农牧民提供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服务,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乡土气息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青年文化品牌。推动大学生村干部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或村团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二、全面实施\"彩虹计划\",服务农村牧区青年就业创业

(一)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共青团**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东西互助\"行动为统带,各级团组织依托团**委实施\"彩虹计划\"为载体,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农村青年的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全力推进。按照上级团组织文件精神,各级团组织要摸清本村青年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从业状况、就业意向、专业技能等基本情况,建卡立档,为劳动力转移和输出提供准确的依据。

1、要抓住春节农闲等有利时机开展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专项调研,掌握详实情况,建立本区域内的统一台帐、统一信息簿、统一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随时登录和掌握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情况。

2、根据青年意愿和需求,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地进行政策宣传、基本权益维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市场就业方针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通过走访企业,签订用工\"订单\",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要大力实施\"订单式\"培训。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青年劳动力,要积极进行创业意识、创业技巧和管理知识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创业。

3、输入与输出地有效对接。争取劳动就业部门支持,建立与劳动就业中介机构的协作互助网络,将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内容纳入其中,不断提高青年劳动力输出组织化程度。在青年劳动力供需相对集中的盟市、**县区、乡镇苏木街道、嘎查村开展结对互助,适时举行仪式,并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的组织和联络制度。形成输入地提供岗位\"菜单\",输出地按照\"菜单\"和青年劳动力意愿组织人员的良性互动。

4、加强协调和跟踪服务。定期与相关部门、用人单位、青年劳动力举办座谈会,畅通联系渠道,积极协调用人单位和青年劳动力之间关系,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合同、工资、保险等各种矛盾和问题。

5、培养表彰一批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典型。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使广大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农村牧区青年劳动力了解政策,更新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输出地团组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助,切实为转移就业青年劳动力解决后顾之忧。

(二)大力扶持属地青年创业就业。各级团组织通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科技支农支牧、致富带头人培养等工作,大力扶持属地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效,引导农村牧区青年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做贡献。

1、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的创业技能和创业意识开展培训。开展\"科技下乡专家行\"、\"创业英雄会\"活动,举办**级\"科技播火\"活动5场次,深入农村开展科技讲座及现场指导,并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农业科研专家联合农牧、扶贫、科技等部门组建专家服务团,按产业、分层次定期开展送科技、送理论、送政策下乡,采取集中办班、巡回培训的方式,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开展好\"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标兵宣讲\"、\"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等活动,力争全年创建2个以上农村青年培训示范基地,提供100个以上见习岗位,培训青年农牧民2000人次,上岗率超过80%。聘请农业科研专家、直接从事农村生产的实践专家组建专家服务团,按产业、分层次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

2、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继续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坚持注重实效,扩大贷款青年覆盖面,力争使小额贷款工作覆盖全部乡镇,使更多的青年受益并团结在团组织周围。积极探索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联合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就业局等部门,结合实际出台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小额贷款等金融政策,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助推农村青年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就业创业。开展\"送金融知识、科技服务下乡\"、\"金融知识、科技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帮助团干部和农村牧区青年熟悉、掌握有关金融知识和实用科技知识。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创新小额贷款担保方式,落实贷款贴息、创业奖励等优惠政策,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依托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数据管理系统,加强数据核查分析和工作月报。通过小额信贷、技术服务、农牧业信息指导等手段,年内力争实现\"双百\"目标,即协调300万元信贷资金,重点扶持100户项目示范户,打造一个小额贷款示范村。

3、积极实施就业创业扶持项目。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收集一批投资小、见效快、适合于农村实施的就业创业项目信息,集中向青年发布。利用各类青年能人产业链延伸的需求,推动就业创业项目合作。

4、加强农村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帮助农村牧区青年创业致富,壮大农村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群体。继续培养和选树\"六个带头人\"(即产业化带头人、工商业带头人、返乡创业带头人、科技兴农带头人、生态建设带头人和文明风尚带头人),引导青年农牧民增收致富。积极向上级部门举荐农村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继续与科技部门合作做好以农村牧区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重点的科技支农工作。

三、启动实施农村青年乡风文明工程

各苏木镇团组织要抓好各类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按照\"诚信守法好、尊老爱幼好、家庭和谐好、邻里和睦好、积极作为好\"的标准,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树活动。

1、以\"绿化家园\"为主题,开展青春装点新农村活动。通过\"创建环境优美一条街\"、创建青年文明示范路、创建\"文明庭院\"等活动,引导乡村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环境建设中来。

2、进一步完善青年中心建设。采取重点投入、专项推进等方式,培育青年中心典型,年内,团**委将重点抓出2--3个成型的农村青年中心示范点,发挥农村青年中心在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中的积极作用。

3、积极开展农村青年文化活动。要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青春展风采\"乡村青年歌手大奖赛、赶科技大集、送文艺下乡、搞科技推广等活动,努力为农牧民提供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服务,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乡土气息浓郁、民族特色鲜明的青年文化品牌。

第15篇: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工作安排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1号文件,紧紧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总体目标,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保障农牧民民主权利,维护农牧民物质利益,为

促进市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农村牧区和谐稳定提供体制保障和机制活力。

一、加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管理

1、依法落实农牧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继续开展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特别是妥善解决二轮土地承包的遗留问题,做好“两证”的补发与发放工作,发放率达到95%以上。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档案管理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档案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办法》,确保农村牧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以及市委、政府有关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培育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市、旗县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合同鉴证、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纠纷调处等服务。确保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逐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手续,规范管理土地流转行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各旗县区经管部门一方面要跟踪监测、分析全旗(县区)农村牧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典型模式,另一方面还要选择2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土地规模经营典型作为联系点,进行经验总结。最后分别形成全旗综合分析报告和典型分析报告。要求内容详实,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3、构建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各旗县区要尽快设立农村牧区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加快建立健全镇村调解、旗县区仲裁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此项工作要求年内必须完成。加强仲裁员培训,依法开展调解仲裁活动,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率达到100%。

4、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土地承包信访督查督办,对越级上访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加强与纪检、监察、纠风、国土、信访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调整和收回农牧民承包地、强迫农牧民流转承包地、借土地流转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等严重侵害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益问题,健全依法解决农牧民土地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和服务

1、深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开展的示范社建设行动,积极配合搞好自治区10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工作。指导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工作,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年内全市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

2、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在实施“阳光工程”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中,争取扩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和财会人员的培训规模。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带领农牧民致富的(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和业务辅导员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3、强化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章程、制度的建立到日常规范化运作等多方面给予指导。特别是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帮助、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和成员个人账户,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

4、搞好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的经验总结。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专业合作社。每个旗县区要树立3个合作社典型,对这些典型进行跟踪监测、分析,最后形成内容详实的分析报告。

三、做好农村牧区经济情况统计和农畜产品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1、做好农村牧经济情况统计工作。加强统计分析工作,落实统计分析报送制度,及时报送季报、年报统计分析报告,发挥统计在掌握动态、判断形势、服务决策、指导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年初(一季度)对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进行预测分析,提出

第16篇:农村牧区反邪教工作浅谈

农村牧区反邪教工作浅谈

邪教是精神毒品,是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公害,曾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践踏了被邪教蒙骗的群众人权,在邪教本质不断被揭露,违法行为受到法律制裁的今天,邪教不甘示弱,企图将活动重点向农村牧区转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在农村牧区一些地方暗中活动,用欺骗、蒙蔽、利诱、威胁以至暴力伤害等非法手段,干扰农牧民的生活,危害农牧民的家庭幸福和生命安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争夺人心、争夺群众。因此,在农村牧区开展反邪教活动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对此我就农村牧区开展反邪教工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探讨性意见。

一、农村牧区邪教滋生的特点

农村牧区容易滋生邪教,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近些年以来,人们对气功的好奇发生了空前的热潮,然而又缺乏基本的宗教和气功知识及经验,容易误入歧途。

第二,在我国,宗教活动有固定的场所,而气功的传功比较随意,又由于宗教与气功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一些人便以充分利用,乘虚而入,以气功之名行邪教之实。

第三,有些群众的思想素质不高,给一些已经取缔的民间结社死灰复燃的机会。

- 1和驻地企业、机关单位与下属单位,均要签订责任状,层层把关负责任。重点要建立健全村民行政组织系统。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调整好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我认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富裕,随着寻求更好境界、更纯思想精神生活,就能消除农村牧区滋生犯罪的土壤条件。

三是从思想文化方面,倡导主文化。突出思想道德建设,抑制亚文化、遏制反文化。思想水平决定个人人格、信仰,具有社会化的作用。对于农牧区这一文化层次较低的区域只有大力倡导主文化,引导和抑制亚文化、遏制反文化才能有效的发挥思想文化在反邪教警示活动的作用。

四是加强普法教育。农村牧区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意识太差,给不法行为可乘之机。加强农牧民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他们防范观念。

(二)农村牧区反邪教的具体措施

一是正法不立邪教兴。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宣传栏、板报等形式文化意识的培养,强化我们国家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的宣传贯彻,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加强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宣传,大力发展人文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农牧民文化和思想素质。

二是普及基本的宗教知识。邪教虽说不是宗教,但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社会肌体孪生出的恶性肿瘤,发现和治理

- 3总之,邪教的产生不是一夜之间的事。铲除邪教、根除邪教也不可能一蹴而成。我们同邪教的斗争是长期的。在坚定不移地团结、教育、挽救大多数受蒙蔽群众,依法严惩打击邪教犯罪分子的同时,结合农牧区实际,加强组织领导,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方式,开展警示教育,戳穿邪教的伪装,在农村牧区构筑防范邪教侵害的长城,维护农牧区以及全社会的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5 -

第17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 衔接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简称俩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扶贫和相关部门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切实加强对俩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的指导,使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全部得到有效扶持,确保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2010年,自治区政府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赤峰市巴林右旗、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开展了俩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1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低保制度的同时,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健全俩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俩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为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基础。

1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俩项制度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农村牧区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作用,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对低收入以下符合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以下符合扶贫标准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扶贫项目带动,实现征收脱贫,做到应扶尽扶。通过建立扶贫统计监测和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动态进退。进一步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三、基本原则

(一) 积极稳妥,试点先行的原则。俩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涉及面较广,而我区农村牧区情况又千差万别,要做好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二)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自治区和试点旗县(市、区)所在盟市俩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区和本地区试点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试点旗县(市、区)、苏木乡镇俩项制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试点各阶段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贫困状况、贫困成因及当地扶贫开发政策和低保制度的差别,实行

2

分类指导。

(四) 透明运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把民主评议和集中决策结合起来, 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真正的贫困户得到扶持。

(五) 符合条件,群众自愿的原则。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同时采取相应扶持措施,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六) 政府扶持,社会各界帮扶的原则。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各界帮扶和农牧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对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面扶持。

四、试点范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0]30号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在3个试点旗县工作的基础上,将俩项制度有效衔接扩大到其它57个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市、区)的所有嘎查村。

五、标准对象

(一) 低保和扶贫标准。各试点旗县(市、区)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先行政策确定的标准进行。农村牧区扶贫标准执行2009年自治区自行制定的扶贫标准,即农区年人均纯收入1560元,牧区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以下的有劳动能力

3

的贫困人口。

(二) 低保和扶贫对象。低保对象主要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牧区居民,特别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牧区居民。扶贫对象主要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牧区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牧区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牧区低保对象。

六、主要内容

(一)程序的衔接。要统一组织,使农村牧区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严格按照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程序和民主公示的要求,认定农村牧区低保和扶贫对象。对于申请享受俩项制度的,嘎查村民居委会要按照规定分别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苏木乡镇政府审核后,属于扶贫对象的,报旗县(市、区)政府扶贫部门审批,属于农村牧区低保对象的,报旗县(市、区)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嘎查村民委员会、苏木乡镇政府以及旗县(市、区)政府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对于已经核实的农村牧区低保对象,旗县(市、区)政府民政部门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扶贫部门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

(二) 政策的衔接。对农村牧区低保对象,要力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扶贫对象,要

4

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采取产业开发、扶贫易地搬迁、雨露计划培训、危房改造、扶贫经济实体股份分红、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教育免费及补助、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帮扶等形式,确保扶贫对象受益。对农村牧区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以及被拐卖后获解救的妇女儿童家庭提供重点帮扶。要坚持依据统计部门的监测数据确定扶贫对象,防止盲目扩大规模,确保政策兑现。因地方自定扶贫标准而增加的扶贫对象,由相应地方政府安排落实扶持资金。

(三) 管理的衔接。对农村牧区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旗县(市、区)政府扶贫和民政部门以及苏木乡镇政府要分别建立农村牧区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会同统计、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对俩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同步进行调整。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农村牧区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活情况。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牧区低保标准的,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意见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下降到农村牧区低保标准以下的,要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的要将其吸纳为扶贫对象。自治区和试点旗县(市、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俩项制度和有效衔接办法。在现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农村牧区五保、农村牧区低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村牧区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5

七、实施步骤

俩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由扶贫、民政部门牵头,财政、统计和残联等部门配合开展、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加强相互沟通与协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扶贫开发对象与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认定和调整要同步进行。

(一)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5月)

1.测算对象规模。扶贫对象规模的确定,采取自治区下达和盟市、旗县(市、区)确定想结合的办法。试点旗县(市、区)贫困人口规模由自治区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测算下达,苏木乡镇和嘎查村贫困人口规模由试点旗县(市、区)自行确定,但要严格控制规模并报自治区审核备案。

2.制定实施方案。试点旗县(市、区)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保障措施等。

3.做好宣传动员。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试点旗县(市、区)要召开俩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动员大会,统一部署本地区和俩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各苏木乡镇也要分别召开嘎查村干部和嘎查村民会议,同时利用电视、报刊、村务公开栏等,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农村牧区低保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培训工作人员。自治区负责对试点旗县(市、区)工

6

作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和业务培训,试点旗县(市、区)负责对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注意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扶贫志愿者的作用。

(二) 对象识别阶段(2011年6月)

1.户主申请。由户主本人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嘎查村民委员会。

2.民主评议。由嘎查村民委员会组织嘎查村民代表,或由嘎查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张榜公示,由苏木乡镇统计员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

3.审核。经苏木乡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由苏木乡镇领导签字把关,加盖苏木乡镇政府公章后报旗县(市、区)扶贫办、民政局和残联。试点旗县(市、区)扶贫办、民政局和残联要充分沟通。对于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民政局在进行复核时,要会同扶贫办、残联按照新的量化识别指标,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同时确认为扶贫对象的,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张榜公示。

(三) 落实帮扶措施和采集信息阶段(2011年7月至10月)

1.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对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经审批的农村牧区扶贫对象,要采取多种形式,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

7

2.登记造册。所有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做到户有卡,嘎查村有册、苏木乡镇和旗县(市、区)都有电子档案。

3、信息录入。试点旗县(市、区)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要组织人员,将登记的低保对象、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各自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1月)

1、检查验收。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完成后,自治区、有关盟市、试点旗县(市、区)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要督促完善。

2、召开总结会议。试点工作完成后,自治区、有关盟市要会同部门召开总结会议,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自治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召集,扶贫、民政、财政、统计、残联等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自治区试点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扶贫办,办公室成员由各有关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各试点期限(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并从扶贫、民政、财政、统计、残联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队,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各苏木乡镇要成立由苏木乡镇长任组长,主管扶贫、民政的副苏木乡镇长

8

为副组长,扶贫、民政专职干部、残联理事长为成员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的宣传、识别对象的调查和审核、协助发放低保资金和实施扶贫项目等。

(二)安排工作经费。两项制度衔接试点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有经费保障。各地要按照“分灶吃饭”的原则,通过项目和预算安排,切实解决试点所必须的工作经费。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有关盟市、旗县(市、区)要按照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对两项制度进行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的专项督查。自治区要在盟市和试点旗县(市、区)自查的基础上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纳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考核评比内容,对试点工作完成好的旗县(市、区)给予表扬奖励。

(四)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协作,在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扶贫部门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中扶贫对象和交叉对象的识别工作,研究提高农村牧区扶贫对象识别的准确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同时对扶贫战略和政策措施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的建议。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扶贫部门落实交叉对象的扶持政策。财政部门要提供试点工作经费、帮扶措施等方面的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统计部门和内蒙古调查总队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持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

9

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农村牧区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中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主题词:农牧业 民政 扶贫 开发 抄送:自治区党委各部门,内蒙古军区,武警内蒙古总队。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政协办公厅,高级人民法

院,检察院。

各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文电处 2011年4月19发 共印340份

第18篇:青海省农村牧区饮水管理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省计委关于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来源: 颁布单位: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cllc01 添加日期:

2004-12-8 11:12:16

文件编号:青政办[2004]12号 颁布日期:2004-01-16 实施日期:

2004-01-16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程管理 第三章 供水管理 第四章 水费计收管理 第五章 奖惩 第六章 附则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水利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制定的《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一月十六日

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省水利厅、省计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农村牧区供水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改善农牧民群众生活用水,保证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畜饮水工程是指县以下的乡镇、集镇、村社等各类入户或集中式供给农牧民生活用水的供水工程设施(以下简称供水工程)。

第三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辖区内的所有供水工程,负责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

供水工程必须在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搞好规划,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任何单位、个人投资兴建的农村牧区供水工程,必须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报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条 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供水工程,应明晰产权,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由私人投资或股份制修建的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

分散型供水工程由受益农牧户负责管理。

第五条 供水工程水费标准以饮水保本、非饮水盈利的原则合理制定,凡因不缴纳水费或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供水困难的,应当加强管理,国家不再给予补助。

第六条 要积极推行供水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因地制宜确定管理方式,明确管理权限。采用专业管理机构和用水户协会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骨干工程由县水利部门或专业机构管理,一般工程由用水户协会管理。

第二章 工程管理

第七条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供水工程负责组建工程管理单位,明确管理职责,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

管理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以水养水的良性管理、运行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八条 供水工程可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明确所有权,搞活运行管理权。实行承包、租赁等运行管理形式的供水工程,要依法签订合同,并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 供水工程要实行名册管理,对所解决的饮水困难工程建档立卡,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查。

第十条 供水管理单位所需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应业务能力和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供水工程的定员应根据其供水规模确定。

第十一条 供水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并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供水管理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供水工程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 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根据《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划定供水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和水源保护区。在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和管理范围内,兴建工程、建筑物及其它建设活动,必须首先报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在其它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和工程保护范围内堆放垃圾、排放污染物。

第十三条 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职责。

为保证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工程管理人员应对供水管网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第三章 供水管理

第十四条 供水工程实行计划供水,计量用水,有偿供水,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十五条 供水工程入户的,由管理人员统一安装计量设施,所用计量设施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确保用水计量准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改动、破坏、拆装供水设施和私自在供水管网上接水。

第十六条 供水管理单位要树立服务意识,搞好对用水户的服务工作,满足用水户对供水水量、水质的要求。

第十七条 供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管理单位应请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对供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查和化验,确保供水安全。

第十八条 供水工程管理单位首先要保证项目批准实施范围内的供水需要,在不影响原供水区供水的情况下,可根据其供水能力,适当扩大供区范围,以充分发挥效益。

第十九条 工程管理单位应对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巡查,加强工程的维修和养护,不得随意停止供水。由于维修、养护确需停止供水的,应提前通知用水户。

第四章 水费计收管理

第二十条 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用水单位和用水户都应按规定向供水管理单位缴纳水费。

第二十一条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水费,逾期不缴纳的,供水单位可每天加收2‰的滞纳金。超过一定期限仍不缴纳者,管理单位报水行政主管部门,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限制供水或停止供水的决定。

第二十二条 供水工程成本水价构成主要包括:定编人员工资福利、管理费、材料费、折旧及大修理费、水资源费、动力费及其它费用。

第二十三条 供水工程水费计收标准:

(一)供水入户工程,按每立方米0.6~1.0元计收,无计量设施的,按每人每年10~12元计收,水费按月或季度征收;

(二)集中供水工程,按每人每年6~8元计收;

(三)牲畜饮水水费,按羊每只每年2元,猪每头每年8元,大牲畜每头(匹)每年8元计收。

第二十四条 供水工程的水费收入,要纳入财务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管理人员工资、水源地保护、职工培训、宣传费等,年终决算,结转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五条 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接受有关业务部门对水费收入、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用水户的监督,并按规定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报表。每年对水费的征收、使用情况向用水户公示。

第二十六条 供水单位在每年收缴的水费总收入中,提留30%的资金建立工程的维修养护和岁修基金,并纳入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结转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和挪用。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供水工程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奖励资金不得从项目建设资金中列支),并对该地区的供水工程项目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对工程管理不善,造成不能正常供水的地区,视情节核减年度工程建设资金。

第二十八条 对私自接水窃水者、不按时缴纳水费者,工程管理单位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停止供水或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的决定。对于私自拆迁、毁坏供水设施者,工程管理单位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情节严重者,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供水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擅离岗位、违章操作造成经济损失的,贪污、挪用水费,伙同用水户营私舞弊窃水的,视其情节,由工程管理单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开除等,对公共财产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对造成供水工程水源污染、损坏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其负责治理水源地污染,恢复水源地原状,并赔偿经济损失,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故意破坏供水工程水源、投毒等触犯刑律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规定,会同价格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由省水利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制定的《青海省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这个办法对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水费计收标准作出了详细规定。

据了解,上述办法所称人畜饮水工程,是指县以下乡镇、集镇、村社等各类入户或集中式供给农牧民生活用水的供水工程设施(以下简称供水工程)。按规定,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其成本水价构成包括定编人员工资福利、管理费、材料费、折旧及大修理费、水资源费、动力费和其他费用。供水工程水费计收标准分别为:

(一)供水入户工程,按每立方米0.6—1元计收,无计量设施的,按每人每年10—12元计收,水费按月或季度征收;

(二)集中供水工程,按每人每年6—8元计收;

(三)牲畜饮水水费,按羊每只每年2元、猪每头每年8元、大牲畜每头(匹)每年8元计收。用水单位和个人要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水费,逾期不缴纳的,供水单位每天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上述办法规定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19篇:铺就农村牧区小康路

大手笔,绘就大文章

——察右后旗农村公路建设再掀新高潮 2009年以来,新的交通局领导班子组建后,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10年共实施公路建设项目40余项,预算总投资20656.4万元, 其中,投资262.71万元完成的土牧尔台镇神州路连接线工程;投资224.69万元完成的杨贵村道路工程;总投资120万元完成的连接贲红镇蔬菜基地、乌兰哈达红格尔图马铃薯区、白科线—千年古榆、208国道—火山道路工程;投入资金697万元新建通村公路69.7公里;投资4000万元完成了四王柱至袁家房至韩庆坝通乡三级油路60公里中的40公里;投资757万元新建或改建砂石路151.4公里;投资14595万元完成26.03公里的园区道路、市政道路,察右后旗农村公路建设又迎来了新的建设高潮。截止目前,全旗农村牧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82.595公里,农村牧区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3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全旗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通沥青、水泥路达到22%,农村牧区公路通行能力再上新台阶。

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的坚强堡垒,有力地促进了全旗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察右后旗农村公路建设能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公路建设的主管部门———旗交通局有一

个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敢于拼搏、团结战斗、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做表率。新班子组建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行业理念,使交通工作更加赋予人性化。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组议事制度,做到交通建设、运输管理、资金划拨、基建等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解决好交通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补偿清查、拖欠农民工工资和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等热难点问题,不断强化交通工作爱民、利民、为民的意识。在廉政问题上,加大了源头治腐力度,针对路网项目、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廉政监管相对薄弱的实际,进一步加强项目决策、招标投标、资金使用、建设质量等主要环节的廉政制约机制建设。全系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层层夯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政风行风测评连续名列全旗前茅。

——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抓落实。察右后旗交通局以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完善和落实了局机关24项制度,用制度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努力树立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交通机关形象。通过开展学习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公路文化演讲和依法行政、廉

政知识竞赛活动,成功举办了全旗文艺汇演、交通秧歌队等系列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展现交通职工依法行政、文明管理、廉洁高效、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在自治区、市交通局的指导带动下,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全行业文明建设遍地开花,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乌兰察布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几项荣誉称号。

——严把质量关,修建放心路。察右后旗交通局在通乡公路建设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建设招标投标制,邀请上级交通、发改、财政等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加强招投标的监督,全面推行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监理监督制、廉政合同制,严格技术标准,严把施工工艺和原材料进场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在通村公路建设中,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对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推行通村公路建设竣工验收制度,与补助资金拨付挂钩,所有项目均须竣工验收,质量达到合格以上,方可拨付补助资金。通过以上措施,重点建设项目优良工程率达100%,农村公路项目质量均达到合格以上。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公路规划上,贴进农民意愿,坚持“六个结合”,即:把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村资源开发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与农村生态保护相结合,与解决农民出行难、增收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根据农民意愿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依靠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力量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在建设标准上,因地制宜,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发展状况、地形地质特点,合理确定技术标准,科学选用技术指标,做到最小限度地占用耕地、最大程度地节约土地,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二、快速便捷的农村路网,为察右后旗农牧区经济发展发力。条条新建的农村公路像舞动的飘带盘旋在山地之间,不仅改变了昔日穷山僻壤的落后交通状况,还成了察右后旗农牧民奔小康的“助推器”。

——平坦的乡村公路,为农村经济建设加油。路通了,道平了,运输方便了,农牧区的群众开始搞养殖、跑运输、办加工厂。乌兰察布市号称“中国薯都”,而察右后旗就是乌兰察布市最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地区。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的农民就尝到了农村公路工程带来的甜头。该苏木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因交通的便利得到了扩大,种植的农户多了,形成了更大的产业规模和集群效益。每到秋季,该苏木便客商云集,马铃薯价格不降反升,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到了日本、韩国。盛产胡萝卜的当郎忽洞苏木,以前路不好走,外地的客商不愿意来,村民只能把胡萝卜和三轮车拉到外地卖,现在则是大货车排队进村收购。如今,百姓的钱袋子渐

渐鼓了起来,他们种植的劲头也更足了。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通行条件,促进了察右后旗农村牧区种植养殖业和产品精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10多万农牧民受益,通村公路带来的社会效益日益突现。

——不仅要走得了,还要走得快,走得好。随着察右后旗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快,农村客运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班车通达深度不断延伸,班车数量明显增加、档次明显提高。在实现了“路修到哪里,班车就通到哪里”的同时,一大批与之相配套的农村客运站也相继建成。十一五以来,察右后旗交通部门共投入农村客运站建设资金245余万元,已建成7个农村客运站,实现了全旗乡苏木镇全部建成客运站的目标,使运力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客运网络进一步优化,客运安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2010年下半年,经过历时一年的努力,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二级长途汽车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客运站硬件配套齐全,软件设施先进,周围环境良好,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察右后旗的群众正由“走得了”向“走得快、走得好”迅速转变。公路的畅通,加速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转,形成了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

察右后旗农村公路建设不但有效改善了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较好解决了农民

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而且在激活旗域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中显示了强劲的带动效应。

察右后旗交通局的广大干部与职工为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用火一般的激情点燃了火红的事业和火热的生活。路,在他们的脚下延伸„„路上那座座里程碑,记录着他们奋进的征程,也昭示着交通事业辉煌的前程!

第20篇: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汇报提纲[定稿]

农村牧区经济工作汇报提纲

中共###县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29日)

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会议的安排部署,狠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加快“锁边护城”工程建设步伐的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为主”的方针,启动实施“锁边护城”工程,大力实施飞播造林,在##沙漠东南缘和##沙漠西南缘建立了两条生物防沙治沙锁边带,有效遏止两大沙漠前移,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改善##镇城市周边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我县修订完善了《###县“锁边护城”项目规划》,计划在继续实施好##镇城西防沙治沙项目的基础上,扩大“锁边护城”工程实施范围,启动实施##镇镇城北、城东、城南的防沙绿化护城工程,建设外围防护林体系。

(一)实施“锁边”工程。我县“锁边”工程现已实施飞播造林340万亩,在##沙漠东南缘建成了间隔长350公里,宽3-5公里的生物治沙带,在##沙漠西南缘建成了间隔长110公里,宽3-5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从2011年开始,计划利用10年时间,实施飞播造林500万亩,在##沙漠东南缘建成间隔长500公里、##沙漠西南缘建成间隔长200公里,宽3-20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

(二)实施“护城”工程。编制了《###县##镇“护城”防护林建设工程总体设计》,##镇“护城”防护林工程建设规模32.5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0万亩,自然恢复区12.5万亩,项目总投资19700万元,规划建设期为五年(2011-2015年),建成两道“护城”生态防线。

第一道“护城”生态防线(一环四线四区),绿化造林面积5000亩。一环:东、西、南、北环城路护路林。四线:乌巴路口、银巴路口、巴吉路口及沿道路两侧长2000米、宽50米,银巴高速入口及沿线两侧长500米、宽50米造林区。四区:城北及乌巴高速公路两侧造林区;城南及银巴高速公路两侧造林区;城南及银巴路两侧造林区;红山公墓造林区。从2011年开始实施,每年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

第二道“护城”生态防线工程由三部分组成:

1、西接##沙漠“锁边”工程的飞播造林区,北起锡林高勒路口、南至##沙漠东南缘生态治理示范区,南北长50公里,宽1-6公里,造林面积20万亩。

2、东靠####山国家级保护区的自然恢复区,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3-5公里,封育面积10万亩。

3、城区南北两面依据地形、立地条件采取人工点播、撒播造林,造林面积2万亩。从2011年开始,每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0000亩。

二、关于提高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信贷担保能力的落实情况 2002-2010年,我县财政累计向###县信保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注入资金2000万元,其中20%用于农牧业产业化项目贷款担保。为提高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信贷担保能力,我县通过整合基金资源、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等方法,重点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贷款。2011年,我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担保能力将提高到3亿元,其中30%用于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此外,我县与农行签订了惠农惠牧信贷协议,下一步将积极落实好协议内容,进一步加大与农行等金

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扩大贷款规模,推动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恳请市委、政府帮助协调市内各金融机构,给予贷款支持,提高贷款额度。

三、关于提高涉农涉牧资金使用效益的落实情况 为提高涉农涉牧资金使用效益,我县以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为重点,整合退牧还草、兴边富民、农村沼气、村村通路、村村通电等项目资金8000万元,吸引社会投资4000万元,加强##镇####嘎查、苏木图嘎查,##镇###嘎查,巴润别立镇塔塔水嘎查等示范嘎查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卡通”方式整合发放农牧民各类直接补贴,减少资金发放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2011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科学谋划发展布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的现象。二是围绕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农牧区功能区划,将涉农涉牧资金重点投入到居住人口集中、发展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嘎查村,加大示范典型建设力度。三是认真做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体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现已确定我县3个苏木镇的6个行政村为试点规划区,拟通过整合易地扶贫开发、游牧民定居、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资金,搬迁转移安臵贫困农牧民300户1200人,概算投资7000万元。四是有效整合退牧还草、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扶贫移民等各类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优化配臵,定点投放,集中使用,避免“撒胡椒面”, 使上级支持“三农”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11年,计划将退牧还草工程与“锁边护城”工程相结合,种植树木100000亩。五是整合优化项目申报,逐步探索支持农村牧区发展的方式和手段。综合规划项

目申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创新支农方式,拓宽支农渠道,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关于加强搬迁转移农牧民稳定工作的落实情况 一是多渠道解决退牧还草补贴期限陆续到期问题。我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累计禁牧面积达1075万亩,已到期379万亩,涉及延续补贴的有1893户5000人。针对到期项目延续问题,第一,在国家和自治区没有明确出台续禁政策的情况下,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决定,我县将依据自治区下达的奖补机制计划,研究制定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2010年,已争取退牧还草工程总规模220万亩,补播60万亩,计划在2011年实施。第二,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 》(内政发〔2010〕1号)文件中“对阶段性禁牧区域内的牧民按照每年5元/亩的标准给予补偿,每年每人补偿金额不低于3000元,最高不超过5000元”。第三,在现有退牧草场补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政府补贴退牧还草项目区退牧户养老保险的额度。

二是继续做好搬迁转移农牧民安臵工作。依托连片开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扩镇等工程项目,2011年集中规划建设##镇镇、巴润别立镇和##镇等扶贫移民安臵区三处,计划安排财政扶贫资金5000万元,重点搬迁安臵退牧还草区及沙漠戈壁区贫困牧民200户1000人,扶持发展舍饲养殖、温室蔬菜种植和城镇

二、三产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加大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力度。2009-2010年,实施了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41个。现已有37个项目通过验收;1个项目验收未通过;3个项目正在

建设之中。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直接受益农牧民####户####人。2011年已上报项目100个,通过初步筛选,确定6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3500万元。)

四是扩大强农惠农政策的覆盖面。今年,我县将〃〃山

一、二期搬迁农牧民〃〃户〃〃人全部纳入公益林政策享受范围;将飞播区迁出的牧户〃〃〃户〃〃〃人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将〃####镇2007年搬迁出的〃〃〃〃户〃〃〃人纳入全县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予以扶持,妥善解决了搬迁转移农牧民上访反映的问题,加强了搬迁转移农牧民的稳定工作。此外,为解决搬迁转移到巴彦霍德农牧民的增收致富问题,我县已将示范区内151座温棚全部承包给了搬迁转移人员。

五、关于加大新农村新牧户规划建设力度的落实情况 2009年,编制了《###县村镇体系规划》,并依据《##镇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要求对城区城边村和城中村规划陆续开展##镇镇东关村、西关村、南田村、前西花园村、后西花园村和布固图嘎查、柳树沟嘎查、扎海乌素嘎查的改造工作。同时,编制完成了《〃〃〃村新农村规划》、《〃〃村改造规划》、《巴彦木仁苏木乌兰素海嘎查移民安臵新村总体规划》,并依据自治区建设厅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小康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制定了全县新农村新牧户规划建设标准,指导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目前,我县已编制完成2011年市级重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正在组织编制《###县农村牧区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县新农村新牧区试点建设规划》、《###县农村牧区及苏木镇、嘎查村布局规划》。2011年按照规划加大实施城中村城边村改造工作和规划编制工作。

六、关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落实情况

一是做好政策性节水。我县正在编制《###县发展节水农业五年规划》,拟在人代会形成决议后予以实施。严格实行定额用水制度,在巴润别立镇机井安装智能计量水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镇、###镇等重点井灌区推广安装智能化水表。二是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节水。我县制定了《2011年节水农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同时结合全县“十二五”水利规划的编制,重点编制、完善了以灌区为单位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牧区水利发展规划、重点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和水资源保障利用规划。按照自治区《关于做好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规划》要求,已编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县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保障功能体系,大面积实施农牧区节水灌溉工程,为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奠定基础。三是做好技术节水。实行农艺设施节水,通过平整农田、推广肥水利用等措施,减少农业生产用水。大力推广工程设施节水,计划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在井灌区各安装2套节水器具进行示范。

七、关于加大农牧业产业化项目信贷支持力度的落实情况 2010年,我县有6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到贷款扶持资金3000万元,财政贴息100万元。目前,我县正在制定《###县加快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办法》,将从审批程序、政策扶持、税收减免、奖励机制等方面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今后,我县在实行好财政贴息扶持等办法的基础上,做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加强与市农行、###县农村合作银行之间的联系,积极争取支农支牧贷款,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的贷款支持。

《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总结.doc》
农村牧区党建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