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影视,让习作教学有声有色

2020-03-03 14:15: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牵手影视,让习作教学有声有色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电影无处不在。而影视作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影视作品以强大的冲击力占用学生的时间,也以强大的冲击力左右着他们的思想,我们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眼光,汲取影视艺术的精华,利用影视作品点燃创作的欲望、培养观察能力、积累习作素材、在想象补白中运用语言、悟得习作方法,让影视服务于文,让他们在其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发挥影视作品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让他们在“有声有色”中进行习作训练。 【关键词】

影视元素习作 创作的欲望 观察能力习作素材 想象补白习作方法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电影无处不在。影视作品以其生动具体的银屏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影视作品以强大的冲击力占用学生的时间,也以强大的冲击力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在当今时代制止学生接触影视作品是不切实际的。影视资源有着视觉极佳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这都是我们进行写作可以借鉴的“ 范本”。我们不妨换一种角度,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眼光,汲取影视艺术的精华,让影视服务于文,那么影视元素就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一片新天地,使我们的习作教学有声有色。

一、借用影视,在有效情境中燃点习作的欲望

影视资源具有主题性强、童趣盎然、视听冲击大、儿童易于表达等特点,更能创设真实、丰富的教学氛围,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情境,激起情感的涟漪,点燃创作的欲望。如我校黎老师指导五年级学生第二单元的的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时,她播放了科幻片《特警判官》的一些镜头,学生看着屏幕上的新奇的画面,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教师先让学生交流片中的新奇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后,再让学生想象20年后的家乡应该是什么样的。有了电影创设情境,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脱口而出的话语充溢着个性的智慧。三年级下册我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时,先播放了学生喜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绿野仙踪》《猫和老鼠》的一些片断,再让学生说说片中的动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学生的思维被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刺激的视听打开了,趣味盎然地写了起来。

实践证明,影视作品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组合、剪辑后,为课堂营造了一个特有的情境场,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习作天地,创设了自由表达,展现了生命灵性的平台。

二、巧用影视,在广泛视听中积累习作素材

影视作品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库,如果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扬起手中的金钥匙,去打开它的大门,一定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相反还会发现作文素材犹如滔滔江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1.拓展视野,广开材源

内陆的孩子无法亲身感受大海的博大,南方的孩子无法切身体验北方冰雪的乐趣。影视突破学科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了解世界和大自然,积累知识、启发心智、陶冶情操,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如《猫和老鼠》《玩具总动员》《西游记》《探索与发现》《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物世界》„„这些童趣盎然、视听冲击力强的影片,凭借画面、语言、音乐的复合刺激,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儿童通过多种感官全方位、多渠道地去感知、理解、体验所呈现的各种事物,有效地激发儿童观看的兴趣,提高儿童注意力,激发思维,在孩子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素材不再是扶老人过马路,拾到钱交还给失主等老掉牙的材料,取而代之的则是广州亚运会、中日钓鱼岛之争、芦山地震等鲜活的素材。学生从看到写,看的电影多了,可借鉴的素材就多了,同时学生看世界的敏感度也高了,自然能够较容易地从生活中寻求灵感,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丰厚积累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教学形象化,让习作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从而打造出有生命力的文章。

2.丰富听说,积累语言

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只有不断丰富、完善,作文时才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的抒发心里所想所感。第一学段以读、说为主,我们可以录音故事引路。要求学生在收看少儿节目的同时,把最喜欢的内容讲出来,录下来,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中进行交流,评选出“小小故事大王”,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热情,他们在听故事、讲故事的同时,既训练了听说能力,又能积累大量的规范语言,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

二、三学段主要以写影视观后感、引导学生对有关栏目进行鉴赏评析。于是,我常引导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海峡两岸》、《纪实》、《走进今天》等栏目,记一条主要新闻。语文课前安排短时间的“小小新闻发布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每周末畅谈世界真奇妙” ,充分利用电视片《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面,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小伙伴介绍在电视片中了解到的动物。从学生喜爱的影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教学效果很好。

三、善用影视,在七彩镜头中训练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想使自己的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就必须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生活,并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好习惯。例如:在引导学生写人写事时,要写具体,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写,可是,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去抓,每个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不同于别人之处,并不是这些特点在一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这就提醒我们,凭空说话是不行的,要发现特点,必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不同之处,学生观片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如让学生观看剪辑自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断,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学生通过音频、影像的效果来体会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并以此告诉学生在写人物时,如果这个人物的外貌有特点,而且能体现人物的性格,那就要细写。对于人物的语言则不是所有的语言都写,而是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值得推敲的句子才能给文章增光添彩。

由此可见,影视作品在逼真地显现这些对象的同时,也可以让它们丰满起来:在播放的时候,特别是镜头的推、拉、摇、移,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中间到两边等角度的观察;也可以对一些不易觉察的、细微的定格,引导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所有这些,都很自然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睛随着画面的变化而饶有兴趣地进行观察和感知,从而得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特点。这种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习惯,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习作的能力。

四、妙用影视,在想象补白中运用语言

对一些文学性较强的课文,善引影视丰富学生的感知,充分利用作品中的“空白”去召唤学生思考、想象,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来“补白”。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引入电影《城南旧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关于疯女秀贞和妞儿的悲剧,是通过宋妈和英子妈小声交谈流露的,写得非常含蓄。有些同学看到这部分,觉得被火车压死的不一定是秀贞和妞儿。因为秀贞和妞儿的命运已经够惨的了,母女刚刚相认,结局不应该是这样的,于是,我让学生补写了《秀贞妞儿回来了》。当看完《小兵张嘎》后,学生列出以下镜头:“扎轮胎”、“堵烟囱”、“关禁闭”、“卖西瓜”、“烧炮楼” ,再让学生从罗列的镜头中选一个最能表现张嘎勇敢、机智或倔强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里人听,最后用笔重现故事。

有的故事结局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甚至不愿意接受的。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尾。比如,当学生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让学生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看到“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结局,本着人本关怀和关心弱者的情怀,我引导学生改写故事结局,让小女孩“活在幸福的世界里”,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加工改造。习作的过程是一次想象加工、提炼、再造的过程。

五、利用影视,在类比迁移中悟得习作方法

利用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在主题、立意、结构等方面的相似相通,在作文课堂上看影视,学写作技巧。从影视中可以学到设置悬念、环境切入、开门见山之类的表现方法;从中可以学到材料的合理选用;当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得以借用。如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选好抓拍镜头,阅读相关文字资料,并引导学生学习它的结构布局、详略安排:

①镜头从哪里扫描到哪里?

②整个故事有多少个场景,它们有主次之分吗? ③哪些情节可以略去不写,哪些对话可以缩减?

以上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把影片转化为作文,在实际作文指导中也可运用。比如,作文《快乐校运会》让学生用电影情节的分镜头的方法来构想:

镜头一:同学们期待运动会的到来。 镜头二:运动会开始了,同学们畅谈心情。

镜头三:各项比赛激烈地进行,同学们时而屏息凝视,时而欢呼雀跃,时而唉声叹气。

镜头四:运动会结束,大家意犹未尽。

把这些镜头的羽翼丰满起来,就是一篇翔实细腻的文章了。循序渐进的记叙文和说明文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比起死板的讲解取材、选材、习作技法等等一些原则让学生云里雾里,似乎要强多了。影视— 阅读—作文,三者之间本来就应该有一条相通的渠道,当我们教给了学生一种沟通这条渠道的方法, 学生也许就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获得一点灵感, 而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实践证明,影视作品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组合、剪辑后,为课堂营造了一个特有的情境场。欣赏优秀影片的过程是儿童对影片进行理解、感悟和意义建构的过程,评价和体验影片的过程则是对影片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这样能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习作天地,创设了自由表达,展现了生命灵性的平台,实现影文互动,张扬儿童个性。因此,面对汹涌的影视文化潮流,我们应当珍视社会与时代给予的这份馈赠,大胆地把影视资源这股“活水”引入课堂,让习作教学合上时代的节拍,让习作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从而打造出有生命力的文章。

【参考文献】

1、王晶《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广东科技2010.1 总第229 期

2、张鲁明《挖掘影视作品中的写作资源,让作文鲜活起来》 课改前沿

3、顾可雅《让影视资源成为优质的语文课程资源》 课堂前沿

4、朱金华 从《放牛班的春天》谈儿童电影主题写作 2010.11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5、吴勇 《化习作教学于儿童

《让自我介绍有声有色》教学设计

畅言教学让音乐课堂有声有色

让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

如何让家长会开得有声有色

让博客与作文教学“牵手”

管理创新”让班组建设有声有色

让作文与歌词牵手

让勤奋与成功牵手

习作教学让我体验快乐

《让演示文稿“有声有色”》评课稿

《牵手影视,让习作教学有声有色.doc》
牵手影视,让习作教学有声有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