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讨

2020-03-02 11:11: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党内理想信念动摇、党内意识形态多元化、党员质量有待提高,以及后意识形态化、社会思潮混乱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功能,这些现象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9-02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谈及当前的问题时说道,“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5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严重问题,实现十八大报告里讲的凝聚人心、攻坚克难,首先就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理清指导思想、道路方向问题,让其为人民群众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民群众实践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如果不能真正从理论到实践及时解决上述报告中所讲的各种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意识形态混乱问题,那么“后共产主义”现象、逐渐西化甚至开历史倒车等问题就极有可能发生。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第一句话旗帜鲜明地写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1然而,世人皆知共产主义理想任重而道远,一部分甚至包括我们党内的一些“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的人都认为共产主义是个虚无飘渺的“乌托邦”。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核心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党自身的行为和结果对于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内部出了意识形态问题,那么,很可能整个社会主义大厦都将渐渐从内部变质甚至在内忧外患中动摇以致崩溃。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戈尔巴乔夫放弃了意识形态的斗争”[3]202与马克思和列宁教育他们的追随者要抵制“普世”理想的教导反其道而行,以致造成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对共产主义信仰原则的整个背叛。此举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是放弃意识形态斗争而导致亡党亡国的活生生的前车之鉴。所以党内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宗旨意识,要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强领导和表率。

二、党内意识形态“多元化”

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各种社会思想如潮水般涌进中国,这些思想的多面同时也在党内反应出来,表现为党内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这导致有些人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继续坚持和开拓的严重挑战。如果连共产党员都对理想道路和信仰问题模棱两可,说一套做一套,人民怎么会相信社会主义事业能够长久,共产主义理想又怎么能够实现。从这一点来讲,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如何能做到“三个代表”。不能实现“三个代表”,就不能解决当前社会阶层和利益多元化情况之下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就不能凝聚各个阶层的力量,就不能带领人民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意识形态领域往往非黑即白,共产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会来渗透。意识形态“多元化”是党内意识形态建设大忌,此举不仅会从内部导致思想混乱,同时也给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战略或者说文化入侵打开大门,给“和平演变”带路。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曾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4]380邓小平的话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对党内意识形态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后意识形态”现象浮现

侯惠勤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中提到“后意识形态”时说,“除了‘非意识形态化’外,与之有异曲同工之用的是‘后意识形态’现象,即表面上仍然坚持意识形态立场,实际上并不信奉,当然也不去实践。”[5]49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断言,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将经由这种“后意识形态化”最终走向灭亡。他的一段话精辟地描述了那些言行不一的共产党员,他说:“那些声称共产主义理论是他们的政权之本,那些口头上说着实践共产主义理论而实际上却在背离其实质的共产党人,那些毫无顾忌地公开否定共产主义理论的共产党人,所有这些自称‘共产党人’的人,都不再认真地将共产主义理论作为指导社会政策的方针。”[6]298很显然,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从理论到实践解决此类问题,否则“后意识形态”现象难以避免。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接受主体常常不能分清哪些是时代的精华,哪些是应该坚决摒弃的糟粕,容易导致思想混乱甚至在利益面前采取绝对的实用主义态度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现象对于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7]34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由此观之,要抵制“后意识形态”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教育势在必行。

四、党员质量有待提高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其组织必须严格入党条件才能保持其先进性,保证其创造活力。严格入党条件意味着不能一味的追求党员数量,不是所有工人阶级或者其他各阶层的人都能入党。不选拔出真正信仰坚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人入党,将很难保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尤其要注意对青年的培养和选拔,历史证明谁拥有青年谁就拥有未来,广大青年怀着怎样的目的和思想觉悟入党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怎样的一代人来接班,这是事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兴衰的重大问题。要注重科学培养与选拔程序,杜绝持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唯心主义等观念的人入党。党员的先进性是党内团结一致的保证,党内团结一致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整合功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偏不倚地前进而不被颠覆。列宁说过,“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8]215此外,还要看到党员的质量与腐败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邓小平在1989年5月的政治交代中说过,“腐败的事情,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们往往下不了手。这就会丧失人心,使人们以为我们在包庇腐败。这个关我们必须要过,要兑现。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4]297党员质量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一定要把党员质量问题放在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议程之上。

五、社会思潮活跃,泥沙俱下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并存的局面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而出现,这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难题。

当前,在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都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例如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中国复杂的民间信仰等等。新自由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转向国际垄断,成为国际垄断资本实现其全球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手段,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消极影响。社会民主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一种理论体系,该理论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成为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民族主义对人类历史进程一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那些狂热激进、偏执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却会危及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破坏和平发展局面甚至引发争端,这也是一把需要用马克思主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双刃剑”。对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应当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事实、坚持唯物史观,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中国的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包含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其中与唯物主义相对立、阻碍科学发的诸多内容则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加以解释和引导。“意识形态是一组相对稳定的价值信念。”[9]5它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真伪善恶的判断,并支配着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原则或信念。所以,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各种社会思潮也是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批判对象。

古人云,天下大乱始于人心丧乱。显然,凝聚人心要先于攻坚克难,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动力。所谓欲成大事者,必先正名,为了凝聚人心,防止“人心丧乱”,就“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29以此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和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美]R.R帕默尔.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美]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刘少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建设具有强大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大学生思想汇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与凝聚力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建设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讨.doc》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