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林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2020-03-01 16:15: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桃江县林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胡洁琼

[内容摘要] 本文从一个县的林工产业的情况调查分析入手,既分析了林工产业的现状,指出形势喜人,又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某些不足,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指出整合产业要素,提升林工产业竞争力是桃江县林工产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林工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产业要素竞争力

目录

1、内容摘要……………………………………………………………………………………1

2、关键词………………………………………………………………………………………1

3、正文…………………………………………………………………………………………3

一、林工产业现状…………………………………………………………………………3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5

三、建议和对策……………………………………………………………………………5

4、参考文献……………………………………………………………………………………6

桃江县林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一、林工产业现状

以竹木资源为依托、民间资本为载体、农民为实践者而形成了桃江县呈区域化分布的集群式林产工业,是当前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187万亩林地、305万立方立木蓄积,其中竹林89万亩,1.43亿株竹材作为资源支撑。2006年,桃江县林工产业产值达18.5亿元,销售收入21亿元,产业获纯利2.5亿元左右。产业吸纳民间资本近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在2.8亿元以上,近15万农民与林产工业有关:形成了资源培育、半成品加工、成品生产、产品营销、辅助材料设备零配件经营、技术服务等涉及竹、林业两条平行的产业链,构成了以竹胶板、细木工板、保健席为主导产品的林产工业化链条,推动桃江的经济建设向前健康发展。

桃江县林工产业起步是1995年,林业生产由单一的造林等资源培育逐渐向产业化转变的政策引导并在市场拉动下而兴起的。1996年县委、县政府战略性地提出“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林业发展思路,2004年开始力求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发达的市场体系”,形成了我县独特的林产工业群落,初步实现了林业的生态、产业、文化三大功能的目标,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林工产业已具产业化雏形

自1993年由竹业人莫运湘在郑州全国农村产品交易会上冒险推销竹制通风凉席,鲊埠2000年创办第一家大型细木工板起,我县林产工业在10多年历程中,民间资本向林产工业融集,是桃江历史上经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林产工业产值由95年的54万元增加到2006年过20亿元,其中竹产业13亿元,木产业7亿元。由此全县林工产业已形成经济规模50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其立业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分别为:竹胶板35万m3 ,保健席500万床,卫生筷500万箱,细木工板100m3,梦思席2000万m2。主导产品支撑着我县产业向生产区域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国际化方向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桃花江竹胶板公司、桃花江发展公司、桃花江实业三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和“春秋”竹艺厂、“桃花江”实业公司等二家省级林产工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竹、木两个行业而混成的我县林工产业的原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营销、辅助材料供应、设备经营、技术服务、物流管理的产业链节要素。以林业资源为依托特色的林产工业化已初具雏形,其林工产业化链条已基本闭合。主要表现为围绕竹木产业的市场分工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如原料经营上有专业从事竹材、木材经营的;有专门进行原料分类经营的;有专门进行半成品加工、半成品经营的;有专门从事辅助材料经营的;有专门从事设备或配件经营的;有专六从事物流工作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以林产工业核心的不同地其他行业的集群式产业化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二)造成了农民企业家队伍。

我县林工产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是因为有一支有胆识、会经营、能吃苦、敢为先以农民为主体的创业队伍,如莫运湘同志第一个办竹凉席、第一个引进保健席、第一个创办民营竹胶板厂;胡正良创办江南竹凉席第一村,胡汉阳引进浙江技术生产梦思席,曾大红创办大众木业、李绍华兴办湘益木业等一大批的农民企业家,并涌现了150人的产品营销队伍,在北京、郑州、武汉、长沙、西安、沈阳、重庆、成都、石家庄、太原等地到处有他们身影,辅助材料也派生出了以吴金保等为代表的生产和经营厂家、人士。孜孜不倦为产业发展出力,努力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在这支产业大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百万富翁。是他们创造出了具有桃江特色的林工产业的模式,一大批本土农民企业家由此而诞生,是我县林工产业化推进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希望。

(三)森林资源与产业同步增长,资源价格逐步上升。

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产业最担心的问题是对资源竭泽而渔,而森林资源固有的特性是生产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我县成功地破解了这一历史技术性难题。据“十五”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县林地面积由“九五”时期175万亩增加至18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4%增长至56%,林木绿化率为58%,活立木蓄积由17

5万m3增长至305 m3,增长98%,竹林面积由60万亩增加至89万亩,增长48.3%,立竹蓄积由0.89亿株增长至1.43亿株,增长116%,据县林业局营林绿化股三年连续抽样调查,竹林枝下高三年已增加1米,竹材平均胸径增加1.3厘米,竹壁厚度增加0.2厘米,县竹林林相已越来越整齐,林分质量越来越高。由于产业发达,使竹木价格大幅提高,竹材价格由95年每百斤10元增加至2006年的40元,10年内增加4倍。木材以细木工板用材标准木方由每平方米7元增加至14元,5年增长1倍。且资源利用率也进一步提高,竹头、竹尾、竹屑、竹节等废料也能充分利用,泡桐、松木也属上等材料,防止了大规模林产品开发导至森林资源遭受毁灭性后果的历史悲剧的重演。实现了桃江林产工业开发与森林资源同步增长的良性发展局面。

(四)江南林工经济流转中心在我县初显。

随着我县林业经济规模不断加大,以林工产业为中心的资源、技术等产业要素向我县集流。从目前资料显示,以县域为单位,保健席、竹胶板、细木工板产量最大的县就是桃江县,其他地区只有某一种产品为代表,我县是多个主导产品同时在市场作用下,形成了资源、产品、技术、物流等市场产业的汇集洼地。如原料资源需求极速放量,拉升了资源价格成倍增长,成为了江南竹木材及半成品的集散中心,使竹木材由周边赫山、资阳、宁乡、安化、桃源延伸至江西、湖北、长沙、娄底、永州、邵阳、常德等省市。物流市场是从业者必争的市场领地,益阳、长沙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已在桃江设点5处。桃源县四大家专派人员多次来桃江考察,为何竹木资源向桃江走?安化曾出台多项政策,也拦不住资源向桃江来,赫山金猫山的筷子,一度为湖南的重要产品,很有名气,因桃江竹材价高而拉动当地资源涨价并流向桃江,导致衰落并引发卫生筷行业整体效益下滑。林工机械已是广东、浙江、江西、上海、重庆、江苏一些厂家必争之地。中国资深竹产业专家吴旦人、赵仁杰、喻云水等已明确表示,以桃江为中心的竹木机械大市场已形成,因此,桃江是林工产业经济流转中心脉架已初显。

(五)产业自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

产业发展起来后,各业主深感孤军作战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对出现的同业内恶性无序竞争,单个运行成本高等危及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也措手无策。为此,竹、木两产业各业主均有要求联合起来,1996年,竹业界成立竹业协会,至今已有10余年,并设保健席等分会4个,曾代表湖南参加全国农民产业协会先进代表会,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相关组织支持。桃江县竹业协会举办了全国首届竹胶板技术培训班,聘5位教授来桃江讲解技术难题并现场解疑,当场解决热压板粘连等问题17个,组织会员赴5省市作考察,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信息交流、安全检查、制定行业标准、协调会员与相关职能部门关系,曾提出了“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质量标准、辅助材料统一购进”的构想。对产业发展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出现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态势,产业自我组织化程度在逐步提高。

(六)产业要素出现了整合的势头。

我县林产工业经过10余年发展,已基本实现的产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在单个生产单元小、技术进步慢、产品结构更新力不足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实现的。在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资源、产品、市场同一性强等原因,导致原材料、辅助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同业竞争加剧及替代品的挤压,域处同业兴起,劳动力价格上涨,政策、法律、经营成本的增加,产业由不完全市场进入完全市场,以及资本充盈度增加、竞争的拉力、利益诉求的牵引、企业家事业心放大等因素所致,产业已出现产业要素的整合的势头,竹胶板出现了原罗家坪竹胶板厂多次组合成为罗家坪竹业公司,鸬鹚渡竹业分会也7次召开区域性专题会议;木产业资本开始自行相聚,由高峰时170家细木工板厂,现已融合为94家,如湘益木业规模大、标准高,生产能力为原来厂家的5倍;设备已全面升级,保健席正在酝酿突出品牌化,其协会2007年3月已专门召开代表会,协讨此事。产业已出现生产要素整合的势头。

(七)高附加产值产品呈现出旺盛的市场生命力。

在市场、成本压力下,高品质产品对资源升值幅度提升大并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如保健席每床耗材95斤,春秋等品牌的市场表现值为358元,而没有品牌的为100元,两者比价为3.58:1;竹胶板以规格为10×2440×1220mm为标准,“山花”牌每m为3800元出厂价,个别竹胶板有的仅为2500元,两者比价为1.52:1;细木工板“建湘”牌每m3为1980元,而有的每m3为576元,两者比价为3.4:1„„从市场反映来看,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愁销,春秋等品牌凉席供应不求,建湘牌细木工板只嫌生产能力太小,在永州又设分厂,山花

3牌客户带现金找上门,萌立尔的家俱更是订单应接不暇,根本没有因竹木原料价格高而带来的烦恼,其资源升值幅度为450%,高附加值产品呈现出旺盛的市场生命力。

(八)以竹文化为内涵的森林城郊性旅游已渐成气候。

林业的生态、经济、文化三大功效中,竹文化最为博大精深,桃江独特的区位和资源条件,现已享誉海内外。2007年五一黄金周,桃花江森林公园的桃花湖、浮邱山、洪山竹海三个景区接待游客数比2006年增长80%。为此,桃江林业局投入近300万元,正在申报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提升林工产业的内涵。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资源承载产业开发压力逐步加大。

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可再生的资源,且其具有生产周期长等固有的生物学特性,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产业应与其固有的经济半径相匹配。在合理的资源半径内,我县产业规模已基本接近资源生物供应量,全县林产工业产量开工率平均只有45%。尽管其中有技术原因,但其主要原因仍然是资源供给的矛盾。从调查得知,100%的受调查者均认为,原料供给将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产业整体附加值较低。

纵观我县林产工业,尽管产业水平在全国不算落后,但资源升值比仍然不高,主要是尚无知名品牌,更没有领导性品牌,其产业整体资源附加值提高乏力。品牌性产品仅占产业总量的10%,如湘潭恒盾公司竹材转化率为28倍,一个产品有5个系列300余个品种,一个企业产值1.4亿元。而我县产业是同产品、同规模在同一市场上,用价格来竞争。竹热解、竹裂解、竹水解、竹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尚未起步。一般性产品为产业主力,产品结构单一。表现为各企业各产品都在争一个“蛋糕”,各自开发一个小“蛋糕”的能力十分弱小,资源应有的经济模量受到创新能力小的限制,资源效能没有全部释潜。

(三)产业设备先天不足。

林产工业整体水平落后于其他领域,如竹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业性标准化设备,由木工机械拼凑而成,仅竹地板设备已基本成型,但国产的比德国的精度相差甚远,却因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木工机械国产设备已有相当水平,但因投资不足,大部分为仿制非标产品,从而不能生产高品质产品,造成产业存在先天不足。

(四)资金成为制约。

我县林工产业完成了原始积累,但并不说明资金问题已解决,全行业从银信部门得到的支持不足东方水泥一家,而全行业在银信部门资金流动量一年不下50亿元,而要得到支持很困难,工行、农行、信用合作社、农发行都作过调研,其上级都有要求,都只有雷声,不见下雨。其中既有企业存量资产不足等问题,但也有银信机制和理念、工作作风等问题。资金仅靠民间融资和自我积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五)对产业自我组织化程度提高引导力度不够。

产业界曾想自己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但政府方面仅县林业局有过支持。而产业发达的江、浙政府部门花了很大的精力,把产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产业的桥梁或实行管理的载体。第一,政府限制什么、支持什么、不明确产业政策缺乏拉力和产业政策战略性导向。如技监时不制定标准或对违法检测查的不力。第二,政府部门对产业资源、人才技术、政策、市场等,没有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去拉升产业的进步,只有一般性号召,尚无可系统性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也没有与产业规模发展相匹配的手段和措施,处在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状态。

三、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自有资源承载力

林工产业是一个以有限的可持续资源供给为背景的产业,提高桃江森林资源承载开发的能力,就是放大桃江的森林资源量规模。为此,建议多方面筹积资源培育资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定点培育的方式来提高资源产量。如对现有竹林进行低产改造、丰产培育。根据技术水平和桃江立地条件,完全可以达每亩立竹200株,这样每亩可以实现年产竹材60株,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

1倍以上,全县竹材年产量可达5400万株,净增加3900万根供给,可增加二倍的供应量,极大地保障竹材供应。同时在提高林分质量,增加单株材积等方面,仍有很大的资源量空间。如竹材枝下高增加平均胸径加大,竹材壁厚增粗,相同的竹材可在重量上增加一倍,实际可供量又可增加5400万根,其中还不包括竹林质量提高而使利用率提高而增加的隐形竹材产量。故在现有面积规模内,我县竹材潜在供应量达1.1亿株左右,能大幅地提高资源承载的开发规模。竹林低改、丰产培育可以吹糠见米,历史上有成功作法,现在群众又有自发的积极性,因此,我县森林资源承载开发的能力还有很大空间,我们要花大力气做好这一工作。

(二)改善林工企业法人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法人经营水平。

我县林工产业在很短时间由民间资本和农民为主体的业主相聚而产生。存在资金供应不稳定和家庭经营的方式等问题,创业初期家庭融合精神会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一些因利益矛盾,感情矛盾而导致经营矛盾的发生,而由朋友而组成的合伙企业,在创业激情过后,特别是赚到钱后也将产生经营裂缝。上述两种企业组织模式,在企业初始阶段具有无可比拟的创业动力,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严重制约企业放量,导致产业单个生产单元规模在原地踏步,个别因此而分崩离析。故我县林产工业要使其成为桃江经济的强势产业,就一定要变家庭资本、家族管理为家族式资本、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使一批农民企业家脱颖而出,要利用现有生产要素,使他们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懂得现代经营理论和方法,让生产要素向他们集中,使之生产1+1>2的市场效应。使之涌现一批品牌响、规模大、生命力强的骨干企业,彻底改变我县产业多、小、低的局面,提高资源对财政和农民的贡献水平,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旗帜,实现桃江成为以竹产业为主导的林工产业的枢纽和林业经济的流转中心的目标。

(三)规范引导,支持民间行业协会的发展。

我县产业发展后,业主们借鉴温州、邵东一些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组织方式,成立行业协会,进行自我管理。1996年成立了桃江县竹业协会,现已有鸬鹚渡、桃花江、石牛江、凉席等四个分会,为产业发展做了很多有意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已处于停顿状态,木业界也作个尝试,但做法和目的过于激烈与急于求成,目前还没有获得相关部门批准。为此,我县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引导,使其成为产业与政府、市场的桥梁和产业的组织者,应对其作用重新评估和研究,激活其能量,成为产业进步的组织因素。同时,这也是国外经济发达地区和我国传统的一种组织管理经济的重要作法,只要管理科学、方法得当、防止其成为第二政府或成为与政府对抗非法点,就能对管理产业起到政府不能起到的作用,解决政府对产业管理中一些鞭长莫及的问题。

(四)建立稳定的资金供应渠道。

我县林产工业目前仍然以民间资本和企业自我积累为主,但整个产业的产业进步,是离不开银信部门的支持的,应针对林产工业发展确立银信部门的支持政策,为产业良性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五)加大森林旅游的科学开发。

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业是产业升级和新的效益的增长点,在很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条件下,应制定高成长性的战略目标,树立超前意识,且规划与依法开发应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桃江县人民政府期刊《桃江经济》2005——2006(1—6),2007(1—3)。

2、兰苓主编《市场营销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3、潘永泉主编《企业信息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奶山羊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大鲵产业兴起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某县电线电缆产业调查与思考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竹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对衡东旅游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泸溪县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调查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某县装饰建材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桃江县林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doc》
桃江县林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