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入库管理规定

2020-03-03 01:31: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物料入库管理规定 1.1.1 总则 制定目的 规范物料入库流程,使之有章可循。 1.2 适用范围 本公司适用的原材料、半成品之入库作业,悉依本规定办理。 1.3 权责单位 (1) 资材部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 总经理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2.1 原材料入库规定 暂收作业 (1) 供应商于送交物料时,必须填写《进料验收单》一式四联,详细填写 订购单号码、日期、品名、料号、数量,并送到点收处。 (2) 将《进料验收单》与本公司《订购单》核对。 (3) 资材部点收人员对供应商所送之物料进行点收,核对物料与《进料验 收单》无误后,再核对订单数量与所交数量是否相符,是否有超交现 象。 (4) 超交之物料以退回为原则,但可以考虑让厂商寄存,而不作进料验收 之处理。 (5) 点收人员核对无误后,在《进料验收单》上签章,并将其内容转记于 《原材料暂收日报表》 。 (6) 《进料验收单》第四联由厂商留存作对帐等凭证,其余三联转至品管 部作进料检验用。 (7) 点收人员若在核对送交之物料时,发现数量不符,或混有其他物料, 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时, 得要求供应商之送货人员立即修改 《进料验收 单》 ,或予以拒收。 2.2 验收检查 (1) 原材料的验收检查,由品管部进料检验单位依《进料检验规定》 ,实 施检验。 (2) 进料检验结果有三种,即合格(或允收)、不合格(或拒收)与特采 (或让步接收) 。 (3) 判定合格时,须将良品总数填入《进料验收单》第一至三联之合格栏 内并签字,经权责主管核准后,第三联由品管部留存,第一至二联转 交仓管人员,以利办理入库手续。 (4) 判定不合格时,须于《进料验收单》第一至三联上注明,并签字,同 时填写《不合格通知单》一式两联,进权责主管审核后,留存《进料 验收单》第三联及《不合格通知单》第二联,将《进料验收单》第

一、二联转仓管人员,将《不合格通知单》第一联转采购人员,以利办理 退货手续。 (5) 判定不合格而暂收之物料应予以办理退货,但因实际需要,须对暂收 中的物料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特采使用时,依《进料检验规定》中有 关特采的流程办理特采。 2.3 暂收退货 判定不合格时,暂收中的物料需办理退货,按下列规定处理: (1) 采购人员接获《不合格通知单》后,应立即联络厂商办理退货手续。 (2) 仓管人员核对退货物品与《进料验收单》记录是否一致,并留存第 二联,第一联送交财务部。 (3) 仓管人员与厂商和对清点物料数量、品名一致时,进行物料交接, 并在《原材料暂收日

报表》上注明,同时厂商签字。 (4) 仓管人员依公司物品出厂管理相关规定,协助厂商办理退货物料出 场手续。 2.4 入库作业 判定合格之物料,应办理入库手续。 (1) 仓管人员核对物料数量与合格总数量是否相符,于安排物料进入仓 库后, 在进料验收单是受入库数量内填上实收数量, 经权责主管审核 后,留存第二联,将第一联转财务部。 (2) 仓管人员依《进料验收单》与《原材料暂收日报表》 ,将物料登记于 库存账卡及账册内。 2.5 特采处理 判定特采之物料,应办理入库手续。 (1) 特采之物料数量由品管确认, 并提出必要之处理方式, 采购确定扣款 金额或比例,填注于《特采申请单》之对策栏内。 (2) 《进料验收单》上应注明特采,并标注扣款金额。 (3) 仓管人员参照合格物料流程办理入库手续。 3.委外加工品入库规定 参照原材料入库规定办理,需登记每一委外订单的入库数,以核对厂商从本 公司领用的物料是否有短少之现象,于厂商请款时进行相应之扣除。 4.4.1 半成品、产成品入库规定 检验规定 (1) 制造部生产之半成品或成品,于入库前,由现场物料人员开具《入库 单》 ,注明制造命令、产品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后,送品管部检 验。 (2) 品管部依《最终检验规定》实施检验。 (3) 检验结果有个合格(或允收)、不合格(或拒收)与特采(或让步接 收)三种。 (4) 判定不合格之物料,由品管部在《入库单》上注明不合格,并开具 《不合格通知单》一式两联,第一联由品管自存,第二联转制造部安 排重检作业。 4.2 入库作业 (1) 判定合格或特采的物料,由制造部送往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2) 仓库人员根据品管签核之《入库单》核对制造命令、产品名臣、规格、数量、编号无误后,予以办理入账入库。 3.附件 【附件】FB02-1《进料验收单》 【附件】FB02-2《原材料暂收日报表》

外购、外协物料入库管理规定:

出入库管理规定

产品入库管理规定

物料采购管理规定

SMT物料管理规定

注塑物料管理规定

物料管理规定0613

物料仓库管理规定.

PCBA物料管理规定

机物料管理规定

《物料入库管理规定.doc》
物料入库管理规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