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送礼必须禁止

2020-03-02 17:47: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刹住公款送礼风势在必行

现 状 在公款送礼中,巨额的公共资金通过暗流化为个人囊中之物,各种禁令和条例被无声化解,相关法律法规被潜规则架空。

当下,公款送礼之风屡禁难止,成为消极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成为久治不愈的沉疴痼疾和社会公害。公款送礼的实质是慷国家之慨,用纳税人的钱当筹码来达到个人或小集体的目的。目前,公款送礼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红包、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并且礼品的含金量不断增高,除一般礼品外,还有名酒、名烟、名茶、金银首饰、古玩字画、奇花异石和进口高档奢侈品等。在公款送礼之中,巨额的公共资金通过暗流化为个人囊中之物,各种禁令和条例被无声化解,相关法律法规被潜规则架空,极大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声誉,严重腐蚀着党员和干部队伍,助长了腐败高发易发的势头。治理公款送礼已刻不容缓。

根 源 公款送礼较之其他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它与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负面效应往往容易被淡化和忽略。公权力过大,公款送礼成为公关和打通关节的既安全又锐利的武器。

文化根源。目前公款送礼之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之所以大行其道,屡禁不止,成为一种官场风气和常态,是因为:一方面传统的礼仪文化被庸俗化。在官场上,上下级之间及同事之间在交往中相互馈赠礼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公款送礼之中,除人情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相互帮衬、互利互惠的小圈子,达到权力或资源共享的目的。另一方面,官场中用公款请客送礼,往往借传统礼仪文化之名,掩盖以权谋私和化公为私之实,只不过是以礼尚往来这一冠冕堂皇的托词为借口,来实现礼品赠送和收受双方的一己私欲。因此,公款送礼较之其他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它与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负面效应往往被淡化和忽略,久而久之,成为一种官场的见怪不怪的行为方式和文化表现。

社会根源。首先,目前政府控制的资源过多,对市场干预的力度过大。一些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为拉项目、上工程、争资源,往往通过公款送礼的方式来联系权力部门和交结掌握审批权、执法权、政策制定权、资源配置权的行政官员,而公款送礼则成为公关和打通关节的既安全又锐利的武器。其次,目前在选人用人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暗箱操作现象。一些公职人员为了达到晋职和升迁的目的,通过公款送礼,巴结和讨好上司,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再次,目前在一些领域腐败仍处于高发易发态势,呈现与官场不良生态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局面。而公款送礼往往又会衍生和催化出其他形态的腐败方式。有数据显示,贪官中有60%是从收受礼品开始,一步步迈向犯罪深渊的。

法律根源。目前我国有关禁止公款送礼的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面,在刑法和相关法规条例中均有明文规定。逢年过节,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会下达专门文件,三令五申,禁止用公款请客送礼,但效果并不明显,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因公款送礼而被行政处罚或法律追究的案例寥寥无几。因此,现行的法律法规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执行力低下,查处不力,相关条文和禁令最终成为一种摆设。

思想根源。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裕,部分掌握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开始出现了贪图享受的意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了,“官本位”思想在官场受到追捧,升官发财成为少数干部的座右铭,请客送礼成为他们拉关系、走门路的敲门砖。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也随之渗入进来,唯利是图和拜金主义逐步腐蚀了一些人的头脑,权力观和利益观出现一定程度蜕变。再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评价标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把善于投机钻营、能与权力部门和上级领导拉上关系的人当成“能人”,着力重用和提拔,造成荣辱颠倒、是非混淆。

对 策 明晰公款送礼的法律性质,可借鉴美国、德国、香港的有效做法,将礼品的金额限定在一定数额之内,送礼超限者都以行贿罪论处;收受礼品者,均以受贿罪论处。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断绝公款送礼的资金源头。首先,管好预算内资金,严格执行财务收支两条线制度,跟踪监管预算资金使用的流向,保证财政拨款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其次,坚决取缔各单位的小金库,把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并入同一轨道,统一到政府的财政预算之内,杜绝大笔的预算资金在体制外循环,随意使用、任意支配的状况。三是健全法制财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动用公款送礼现象,查处相关人员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四是严格财务资金管理和报销审批程序,增强财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二是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将公款送礼的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一是明晰公款送礼的法律性质,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必要修正。借鉴美国、德国以及香港地区的有效做法,将礼品的金额限定在一定数额之内,如以300元人民币为限,超过这一额度的,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以公款行贿罪论处;收受公款礼品者,均以受贿罪论处。对公款送礼的赠送方和接收方,一律按涉案次数所反映的实际金额进行累加来量刑。对现有相关禁止公款送礼的法规进行归类梳理,建立简单适用、易于操作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法规的数量不在多,而在于落在实处和有效管用。

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公职人员的自律意识。建立健全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等规范,通过建章立制,使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成为约束公职人员行为的“软”机制和自觉自愿行为。将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公职人员的政治素养、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和表率作用。通过入脑、入心的学习,以身作则,将为纳税人管好钱、用好钱的意识内化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和普遍性的职务习惯。

四是加强监督,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局面。在监督中要重点调动以下几方面力量:一是人大监督。主要通过对政府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审议与审查,对公共资金的用途和流向进行依法审核与监督;二是媒体监督。赋予媒体相对独立的新闻报道权力,对公款送礼中出现的一些严重腐败案例进行披露和深度报道;三是群众监督。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设立与政府政务公开相连接的多种群众举报通道,设立相应的奖励和保护制度;四是纪检监督。包括日常的根据举报线索进行核查、处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对相关单位的财务账目审计和审查。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莫让公款送礼玷污朗月清风

中秋前夕,中央重申八项规定,要求狠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人民群众为之振奋,期待用公款送礼的歪风由此彻底消退,还佳节朗月清风。 中秋与国庆双节,历来是送礼高峰。平日里难找借口的公款送礼,假借这样的时间节点,往往畅行无阻。因此,中秋前夕中央重申八项规定,可谓对症下药、直击要害,十分必要,十分及时。 礼尚往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但这并不是说,只有送上贵重的礼品才算有礼。“恭敬之心,礼也”。尊崇礼仪,讲究的是内心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礼尚往来等同于相互送礼,已经背离了礼的本意、文明的实质。至于用公款送礼,就不仅与真正意义上的礼毫不相干,而且是对文明礼仪的玷污。

公款送礼发自私心,收于私利,“人情”打掩护,公家来埋单。由于不是自掏腰包,送礼者便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万金,收礼者也会心安理得,觉得不欠送礼者的“人情”。 “廉洁不廉洁,关键看年节”。能否刹住节日期间公款送礼歪风,将是对政令是否畅通、纪律是否严肃、党风政风是否端正的一次大考。上有中央精神,下有民众期待,所有对公款送礼拥有拍板权的人,没有理由不心存敬畏,收起签字批准的笔。近期一系列顶风违纪的案例证明,谁敢不拿党的纪律当回事,谁就会自食其果,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应当看到,一些地方管不住乱花公款的手,与“三公开支”制度设计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惩处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制度开了“口子”,自然有人要钻“空子”。因而,刹住公款送礼歪风还需完善制度、强化监督,让公家的每一分钱花得明明白白。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面试题:你怎么看待节假日下属以及其他人给领导送礼这一行为? 【参考答案】 网友 韭菜炒蛋:

第一,下属以及其他人给领导送礼体现了作为下属是对长期领导的培养和关心的一种由衷的感谢,通过中华民族传统节假日给领导送礼,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尊重师长很好的诠释,本无可厚非。

第二,在现实生活中给领导送礼有些地方变了味道,变成了拉拢领导,为了自己利益而跑官要官的不良风气。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这不仅是对领导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第三我认为在区别这种行为的好坏关键是在于送礼人的心,是真心实意的感谢领导还是虚情假意的借送礼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第四我认为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股不正之风,是在于我门一些的领导在生活中不选拔人才不是靠真贫失学而是看谁跟谁走的进,站队站的好,所以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端正思想态度,不已送不送礼送多少礼作为平时评价工作学习的指标。

第四,说明我们的制度方面还有改善的必要,如果大家都在一个完善的制度下,按规矩办事,我想这种大家厌恶的给领导送礼的现象会少很多。

最后,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会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尊重领导,尊重自己,和领导和谐相处不以送礼为荣,而是以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工作,单位的长远发展和个人的全面进步为荣。 网友 0o莹.莹o0:

1、送礼,表达关怀、尊敬之情无可厚非,但是要把握一个“度”的原则。

2、礼轻情意重,送些水果、月饼什么的,心意传达到就好。

3、如果送些过于名贵或者昂贵的东西,甚至送钱,不仅会让领导觉得有人情负担,更是有贿赂的嫌疑,这就是超过了送礼的“度”,也违背了送礼表达尊敬祝愿之情的初衷。

4、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做好“度”的把握,凡事不超过应有的或者说是常规的限度。 网友 schumpete:

首先,我们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自古以来注重礼节交往是我们中国人的固有的风俗。领导也是普通的中国人,节假日领导和下属之间礼尚往来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无不妥之处。另外,给领导送礼也是利用节假日之际,增进彼此的了解,也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展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也应该看到,现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利用节假日给领导送礼之际,大行贿赂之机,以牟取不正当利益,这确实是一种丑陋的社会风气,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也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揭发这种社会风气给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有义务去阻止这种社会风气的满意,最后个人而言,在本部门的工作中,要警惕利用节假日给领导送礼之机,有可能产生的不

利影响,善意的提醒身边的同事或者领导,做到防患于未然。 提示:以上是摘取的众网友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仅供广大参加面试的考生参考

卡住公款送礼

公款送礼整治工作总结

公款送礼专项整治情况汇报

13公款送礼整治工作总结

刹住公款送礼风势在必行

公款送礼专项整治方案

开展公款送礼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时事政治:公款送礼潜伏很深

刹住公款送礼风势在必行

内蒙古民政部门 严禁公款送礼宴请

《公款送礼必须禁止.doc》
公款送礼必须禁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