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综述

2020-03-01 19:06: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倡导节约能源、实现绿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建筑节能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建筑节能政策是关键,因此学术界对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十分重视。近年来,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已成学术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内容不断拓展,方法呈现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分析和把握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水平,进而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

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工业用能和交通用能已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节能工作的重点也相应集中在这三大领域,而当前我国建筑业高能耗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节能成为我国整体节能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建筑节能政策是推进建筑节能的关键,因此学术界对建筑节能政策的关注逐渐升温,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已成学术热点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作出重大调整的背景下产生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此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在探索如何更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逐渐认识到各行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重要性,1979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在国民经济指导思想和方针做出调整后,我国开始认识到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注意由经济发展所引发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党中央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现状,在1980年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包括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广节能新技术和节能产品;开展节能计量、宣传工作;开发节能科研项目,通过运用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等。在经济政策与能源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的宏观背景下,大批学者开始关注节能政策的研究,部分学者尤为关注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建筑节能政策研究随之兴起。

90年代后,随着能源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能源工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能源投入增加,煤炭、电力产能大幅度提高,油气进口增多,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得到很大缓解。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条件,我国仍是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当时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为了解决能耗大的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调整了能源发展的总方针,变“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为“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更加重视节能工作。随后,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包括能源开发方针: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积极开发油气,重视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煤炭工业发展方针:在不断提高煤炭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多种经营,积极出口;石油工业发展方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快增储量,稳步增长,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满足国内需求;电力工业发展方针:以火电为主,水火电并举,适当发展核电,同步发展电网,提高电力经济效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针: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效益;能源环境方针:持续协调发展;能源节约方针:以广义节能为基础,以工业节能为重点;能源进出口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进有出,多出口煤炭,多进口石油,进出口多元化;能源运输方针:以煤炭运输为重点,输煤、

输电、输油气并进,充分发挥铁路、水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综合运输系统。在国家能源政策不断调整、节能工作倍受重视的背景下,学界对节能政策更加关注,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队伍亦逐渐扩大。

进入21世纪,能源供求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一些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态势,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开始加大,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即3E关系问题引发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逐渐从公共政策、节能政策研究中分化独立,期间2005年是个拐点,如图1,2005年关于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发文量超过此前所有年份研究的总和,而且此后呈年年递增的趋势。从学术成果的形态看,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对象越来越清晰,从学术研究的群体看,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学者群已基本形成且越来越稳定,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已成学术研究热点。

二、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内容不断拓展

(一)由国内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拓展到国外建筑节能政策的引介

通过对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文献分析发现,在1986年到1999年的13年间,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建筑节能政策研究上,主要探讨了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现状,并提出若干解决国内建筑节能现实问题的对策。

2000年以后,世界各国在共同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方面的交流不断增强,加之国外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进入比较研究阶段。学者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的引介和分析,思考如何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有的学者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概况[1] [2],有的学者从立法、规划、能效标准和标识、能源审计、筹资机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外建筑节能公共政策的内容举措,并对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国外建筑节能政策的共同特点,为我国建筑节能政策提供了借鉴[3] 。通过分析,学者们达成共识,认为国外建筑节能政策的共同特点在于:第一,注重建筑节能立法。第二,采取经济手段支持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内容已由初期的国内建筑节能政策研究拓展到如今的对国外建筑节能政策的介绍、比较和总结,呈现出“引介”与“吸收”并举的特点。

(二)由单一的技术政策研究拓展到政策体系构建的探讨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在研究初期,仅仅局限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研究上,学者们认为技术是解决建筑业高能耗问题的灵丹妙药,于是“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成为当时学界研究的唯一焦点。学界对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分析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存在问题,二是探讨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对策。在对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存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第一,鼓励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的技术政策缺位。因为要达到国家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开发商每平方米至少要增加40元以上的建设成本,由于执行无奖励、违规无惩罚,开发商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自然不会主动执行节能建筑技术标准。第二,建筑节能技术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节能法》颁布后亟待建立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技

术规范、标准与规定等[4] [5] [6] 。关于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对策研究,研究人员各有不同见解。其中,唐曙光的观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提出了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对策,认为制定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要明确建筑节能强制技术标准、政策内容与执行程序、最优化调控;要确定若干建筑节能参数,实施技术定量控制,参数的选择要具有可量化性和可比性,如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性质的建筑及当地建筑节能的开展情况,设定不同的建筑能耗节约率或节能建筑的面积比例等;同时还要利用法律规范、行政命令等手段从程序上实现最优化调控,选择总能耗最低或总成本最低等1—2个最重要的指标控制建筑能耗[7] 。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建筑节能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共同努力构建出完整的政策体系,才能实现建筑节能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基于这种认识,国内学界开始涉猎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的研究,探讨如何构建完整的政策体系进而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研究人员认为,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包括建筑能耗评估政策、节能技术研发政策、节能标准实施监管政策在内的一整套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其次,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应该加强激励政策的运用: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探索恰当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变既有建筑高耗能的现状;建立基于能源消耗量的收费制度,激发民众节能的动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建筑节能环保意识薄弱现状,提高全社会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8]。

从仅仅关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到全面构建建筑节能政策体系,说明学界对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视野不断拓展,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三)由强化规制的约束性政策研究拓展到激发、鼓励的导向性政策研究

2000年以前,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探讨都是关于如何通过刚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去约束和管制建筑节能相关主体的行为,使之按照建筑节能工作的目标去行动,以及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行为给予处罚等问题,这些都属于建筑节能规制性、约束性政策的研究。2000年以后,学者们认为仅仅依靠约束性政策来推进建筑节能是行不通的,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由此向重视激发、鼓励的导向性政策的研究转变。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一些建筑节能成效高的发达国家都试图通过税收优惠等经济政策来促进本国的建筑节能[9] [10],于是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研究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武涌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作者通过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掌握了我国建筑节能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经济、财政与税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最终构建出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基本体系框架,并从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建筑节能税收优惠、建筑节能贷款贴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11]。另外,李慧也对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运用以“市场交易”为核心的建筑节能“证书”交易理论,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信号传递分析方法,构建出建筑节能市场交易定价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几个数据(节能贡献度、在主体中比例、节能水平的成本)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建筑节能交易市场主体只有在保证主体节能交易成本至少得到相等补偿的前提下,才会激励建筑节能主体进行建筑节能证书的交易。建筑节能主体的最初选择,与其建筑节能能力和政府制定的节能贡献度等级相关,节能能力不足的建筑节能主体,倾向于最少量购买,甚至不买;节能能力高的建筑节能主体,倾向于完成基本节能量,而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其节能能力。总之,建筑节能主体的最终选择,与政府制定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密切相关[12]。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这一转变,折射出我国学界对政府治理节能问题的强烈呼唤。政

府治理节能问题不能只会“关门”(惩罚约束),更应懂得如何“开窗”(激发鼓励)。

(四)由建筑节能政策系统本身的封闭性研究拓展到建筑节能政策与环境间互动的开放性研究

2008年以前,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无论是国内建筑节能政策探讨还是国外建筑节能政策引介、无论是技术政策研究还是政策体系研究、无论是约束性政策研究还是导向性政策研究,都属于对建筑节能政策本身进行的研究,是对建筑节能政策系统本身的内在的封闭性研究,或者说是就政策研究政策。2008年起,学界将建筑节能政策纳入特定的政策环境中进行研究,因为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孤立的,是特定环境的产物,政策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反之,政策对环境也具有反作用,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学者们通过研究建筑节能政策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建筑节能政策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其中,韩晓娜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她提出在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参与机制的建立,强调社会参与的实质就是强调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中的多方影响因素,使建筑节能政策与环境达到融合状态,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建筑节能政策的预期目标[13]。

三、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方法呈现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通过对已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发现2004年之前的建筑节能政策研究文献,均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没有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从2005年开始出现了第一篇运用定量方法研究建筑节能政策的文章[14],使定量研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从无到有,此后,定量研究的方法逐渐被更多的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学者所应用。

图2中明显上升的曲线表明,2007年开始使用定量方法的建筑节能政策研究文献数呈现更明显地增加态势,在建筑节能政策的未来研究中,定量方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将成为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趋势。

虽然我国的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术成果年年递增,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方法逐渐改进。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建筑节能政策过程的全封闭研究,将建筑节能政策过程视为包括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及终结几大环节的封闭系统进行研究,研究时不仅对每一环节给予关注,而且还注重对各环节之间关系的探讨,这种全封闭的研究符合政策周期循环发展的规律。在政策周期发展中,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对整个政策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筑节能政策既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又需要进行信息的反馈和政策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不仅能够判断政策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决定该政策的持续、发展、调整或终结,也就是说,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反馈、进行追踪、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政策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可见,政策评估是上一个政策周期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个政策周期的开始,政策系统由此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进而才能实现政策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却属于分阶段研究,仅对建筑节能政策过程的个别阶段进行分析,未实现建筑节能政策过程的全封闭研究,研究的重点放在政

策制定、政策执行阶段,弱化了政策过程其他阶段的研究,缺少对建筑节能政策的评估和追踪,导致政策过程的完整性缺失,影响了政策周期的良性循环。

其次,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的动态研究已经成为常态,而我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动态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外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政策研究中一直重视研究建筑节能政策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不断探讨建筑节能政策与环境的动态适应问题。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相对来说处于政策的静态研究阶段,近两年虽有学者将建筑节能政策纳入了特定的环境加以分析,但这只是动态研究的初步尝试,我国仍需加强对建筑节能政策与政策环境的互动研究,使建筑节能政策的动态研究走向常态。

最后,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已实现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有机结合,并且均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规范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理论水平,研究中大量引介国外的相关理论,缺少本土化的探索;实证研究的针对性又不强,导致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上出现“上不达理,下不沉实”的局面。

第二,在低碳经济呼声日渐高涨的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任务还很艰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各种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之一。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建建筑的迅猛增长和既有建筑的高能耗却构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所以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应围绕“低碳路径下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市”、“ 全寿命绿色建筑”、“ 推进既有建筑的建筑节能改造” 等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应对日益紧张的能源形势,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

第三,在中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房地产价格不断攀高,政府已采取多元调控政策的非常时期,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必须切实解决建筑业高能耗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筑节能政策的规范和管制,提高新建建筑质量;通过建筑节能政策的鼓励,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满足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进而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得到缓解;通过建筑节能政策的引导,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以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程。

第四,新时期建筑节能政策的价值诉求更加强烈。建筑节能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而公共政策的实质意义在于其公共利益的分配,所以建筑节能政策必须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建筑节能相关主体间利益分配的均衡合理。建筑节能政策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下,要求建筑节能政策的效果必须充分体现公平性和回应性,体现其应有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这是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

本文章由内蒙古牛皮癣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发展型社会政策研究综述

我国外资政策研究的论文

我国高校纳税政策研究论文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

农村建筑节能的文献综述

我国城市物流配送产业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扶贫就业方面的政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研究(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综述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综述.doc》
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综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