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

2020-03-01 18:33: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姜滔滔

院系:信电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0-3班 学号:221002

32摘要:研究发现: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大学生们早已习惯了师长的严格管束和周密细致的安排,既欠缺独立自主的教育和培养,更是从来没有过独立自主的经历和思考。因此,人文精神较为薄弱,一进入大学这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不仅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更表现出不知如何自主学习、独立交往;再加上极强的自尊心,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这一切使得交往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些误解和矛盾,又加剧了心理负担,表现出患得患失、犹疑彷徨、自我封闭、焦虑不安。价值观多元,人文精神欠缺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难点,更有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不会、也不想关爱他人,甚至包括亲友;一些则表现出实用主义盛行,思想狭隘、行为自私;有的害怕吃苦受累,只想享受,哪怕举手之劳就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也宁肯怨天尤人,牢骚不断; 虽然考上了大学:但不懂或不会“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能“独立自主”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没有自己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再加上固执、任性和自视过高的特点,这一切都使得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人文价值、传统文化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目前对人文素质教育一词的解释在各类文献中尚无明确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也有学者将它简单概括为:“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从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定义都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将人文素质视为人的素质组成之一来看待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其核心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让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提高人文素质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近两三年,网上流行一篇名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九宗罪》的文章,上面列举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九种罪。罪名一:生活腐化;罪名二:堕落傍款;罪名三:玩物丧志;罪名四:寄生依赖;罪名五:理性的侏儒;罪名六:政治的冷漠与投机;罪名七:学术精神的失落;罪名八:道德素质低下;罪名九:生理与心理缺憾。乍一看去,这九宗罪概括得有些偏激,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和三年的高中教育,培养出来的是

乖乖的、听话的“顺民”,在读大学之前的12年,由于听老师的话,学生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但是自从踏入大学这片“自由”的土壤,有的同学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1.文化素养较贫乏

当前高等学校的学生,除了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之外,很少接触有关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较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有所下降。

2.社会适应能力较低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实践中,缺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机制,加之社会生活环境中存在着不良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而导致一些大学生人格的非理性化、价值观念的庸俗化。培根有一句名言,即“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科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养能使人善辩。”而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整天埋头于科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有些学生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遇事容易走极端,有些学生甚至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等等。

3.人文价值较模糊,法制意识淡薄

当前不少大学生埋头于科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意伦理道德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在诚实、守信、认真、勤奋、谦虚、整洁等基础文明方面表现欠佳。几十年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拍”。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科学技术是真才实学,而人文社会科学史“空头理论”。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误导,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因而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校园内的崇洋意识、考试作弊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三)良好的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也是人的其他方面(如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条件,而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九五”期间教育部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采取的十项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探索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重视。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出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高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要贯彻在每门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目前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一般总在60%以上,而且倍受学生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了人文教育的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教师讲授一门课程,除了其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对学生产生三种影响:第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第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

训练;第三是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管理干部和职工队伍

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优良的整体育人环境,让整个校园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教书育人”,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改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官僚主义作风,彻底净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三是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必须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大家生活在这么优美的校园中,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情操。为什么要重视环境建设,原因就在于“泡菜理论”。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泡菜水中浸泡,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你去看一个演出,演出还没有开始就有人打电话,演出时手机、呼机也不关掉,“嘟嘟”地响个不停,这样的人只能破坏文艺欣赏。如巴尔扎克所描述的,要成为贵族至少得经过三代人,对艺术的欣赏能力的提高,也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赚钱可能一夜成功,而作为一个高雅艺术的欣赏者则不可能一夜间就具备了这种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要感情内化。人有两个能力,一个是消化,一个是内化。消化是本能,比如吃牛肉、鱼肉,结果是长人肉,而不是长牛肉、鱼肉,这就是消化功能发挥作用。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学校里的社团活动也十分活跃,有理论类、实践类、文艺类、体育类等多种,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其中一两个参加,参与这些活动可培养我们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通过沟通性,通过谈天、讨论、辩论而发展出来的,虽看不见但明显感觉到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参与这些活动,本身不是为了实用,不是为了获得某种技能,但你在参与、在实践过程中就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不到庐山之中,就不会有这种感受。你还以为庐山很简单,只是横卧成岭,侧成峰。

(六) 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质评估标准

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

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

我们正在从时代汲取精神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茁壮成长。不用太长的时间,我们将先后走出校园,汇入到建设伟大时代的巨大洪流中去。人的能力有大小,各自的机遇也不同,因此,我们或许会成为构筑时代大厦的栋梁,或许会成为构筑时代大厦的砖瓦,或许会成为装点时代大厦的花草。这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我们努力上进,努力耕耘,就会有收获,只要努力奉献,我们就都是新时代的合格的建设者,都是有益于时代进步的人,我们就能坦然地说:“我无愧伟大的时代!”!

参考文献

1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任玲艳.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浅滩高校人文素质.赵四亮,李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

《毛概论文.doc》
毛概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