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教案

2020-03-03 18:18: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课程导入讨论:

自然科学对大脑研究的发展过程

1.对异常症状的研究与描写(疯子、精神病)

2.对特征神经障碍的研究与描写(阅读障碍、言语障碍)

3.主动截断脑内神经联系进行研究与描写(电极,电子干扰,脑电波测量仪器)

语言学对大脑研究的理论核心——黑匣理论 大脑是一个有着自身逻辑和运转方式的密闭装置 我们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变化来描写 密闭装置内部的转换规则。

导语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基本定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一门!!!科学(逻辑、实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西融合,创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全盘西化

语言学是偏向于自然科学,

建立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道桥梁。

语言学转向

语文学:语言研究属于从属的地位,还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解读经典的需求是语文学产生的最重要的驱动力。 教育幼儿的需求是语文学产生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小学 中国传统语文学 文字、音韵、训诂 语文学到语言学的深刻转折 理论语言学(基础语言学):

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的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

组合规律和聚合规律(索绪尔《基础语言学教程》结构主义语言学最核心的两大规律) 历时描写和共时描写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是偏向于自然科学,

建立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道桥梁。 符号学/信息论/控制论

三、语言学的分类 现代汉语语音研究 1.时间 历时/共时

历史语言学(亲属语言,语言的谱系研究)

共时语言学(民族共同语、语言工程/自然语言理解) 断代研究/专书研究(明代的人称代词研究) 2.宏观对象 单语/多语

3.微观对象——语言内部构造 语音、语法、语义、语用 4.语言的外部影响 语言应用研究

5.外部对语言学的影响——交叉学科研究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病理语言学„„ 1 2 3 4 5 现代汉语通论 共时 汉语 全面 局部 -

共时汉语全面(语音、语法、语义)研究

关键词:语言学分类 推荐参考书:《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 !!!理论语言学/基础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一般语言学

四、语言学主要流派介绍

五、语言学的功用 a.教育的功用

b.政治(经济、文化)的功用 c.科技的功用

课程导入讨论:

为什么猫会抓老鼠?

1.喜欢磨爪子 1.小型皮毛动物 2.对活动的事物敏感 2.非常活跃 3.对高频声音敏感 3.高频的吱声 4...喜欢夜间活动 4.喜欢夜间活动 5... 匹配和预测

为什么猫跟狗很难沟通(交际)?见面总是打架? 1.表达友好

猫 尾巴低垂,夹在两腿间

狗 摇尾巴/闻、扒拉、舔、卧倒、肚子朝天„„

2.表达敌意 猫 摇尾巴 狗 尾巴直立 3.表示警惕 猫 直立尾巴,闻 狗 尾巴下垂 4.表示愤怒 毛炸起来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语言-言语

概念、意义、规则„„ 交谈、文章、陈述„„ 抽象 具体(言语的爆炸)

可能性 结果 语言能力-语言行为

网络-信息

机器-产品 公理定理-数学题 „„

有限的材料(词) 生成 无限的句子 更为有限的规则

每个正常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但又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熟极而流 语言观:#约定俗成

先验

规则是既有的,每个人所说出的话是由先验的规则生成的。 德语 三 drei 妇女 Frau

猫-老鼠

猫的生理结构 磨爪子/对高频的声音特别敏感

老鼠的生理结构 毛皮动物/经常发出高频的声音

鸟类(麻雀)

基因(记录环境影响的程序)

复原原初的环境 语言-言语(索绪尔)

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乔姆斯基) 语言观:约定俗成-先验

二、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语言与阶级性(阶层)的问题 1.语言是没有阶级性,是全民的 2.语言/(言语)是会变异的,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变体。

(地域变体/年龄变体)

音位-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武汉话中的/n/音位-[l] -[n] 普通话中的/a/音位-[a][A]后a和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普通话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手语、盲文、肢体语言、表情语言 1.跟语言无关的:红绿灯、肢体语言、表情语言、

2.文字:文字(有声语言)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口口相传),传承了知识、历史与文明 3.建立在语言及文字基础上的辅助交际工具:手语、盲文、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旗语

其他交际工具要么依附语言而存在,要么作用范围狭窄。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论点:思维离不开语言 论据:

1.内省的时候能够感到自己动脑筋的过程,能够感到自己在用一种语言自语。 2.思维活动的成果可以用语言来储存并明确化。概念化/定义/命名

思维的过程一定依赖于语言,思维的成果一定用语言来表达,所以,思维离不开语言。

图形思维 顿悟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能指与所指的结合 儿童 语言习得 研究

1.结合的具体事物(看得见,摸得着的) 2.结合事物的属性,动作 3.空间感、时间感

眼、耳、鼻、舌、身、意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意义

1.非母语者对外语的语言习得 2.儿童的语言习得 3.(动物的语言习得)

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抽象思维总得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最方便灵活的依托是声音,此外,视觉、动觉、触觉也能作为依托,只是不如声音那样方便有效。没有任何依托的“赤裸裸”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疯子的思维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沃尔夫假设:语言的不同会造成思维模式的不同

思维能力-思维模式-语言结构

思考题:提出一个假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同屋的来自不同的人,在疼痛的时候,所发出来的声音。

在二2,希罗多德提到埃及人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为了证明这一点,埃及国王普善美提科(Psammetichus,664-610 BC在位)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两个刚生下来的婴儿交给牧羊人,让他把孩子放到羊群中养大,而且下命令不许任何人和孩子说一句话。结果到了孩子们两岁的时候,牧羊人发现孩子们总是对他说“becos”。普善美提科于是开始调查这个“becos”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他得知弗里吉亚人的“面包”就是这个词。于是他便承认弗里吉亚人比埃及人还要古老了。

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语言学实验。也有可能这件事是什么人假想、杜撰出来的,但这件事(即使它只是一个传说)本身就暗含着一些重要的意义。

五、人工智能(AI)

所涉及领域:计算机、心理学、语言学、生物学

所运用工具:数学工具、信息技术工具(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 最著名的假想:图灵实验 电影:奥斯卡奖

诺贝尔奖:文学、和平、经济、物理、化学 菲尔兹奖:

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高的奖项

诺贝尔奖:文学、和平、物理、化学、经济学„„ 菲尔兹奖:数学 [介绍]图灵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计算机能够具备人的智能 实验设计:

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图灵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计算机是否具有人的智能和感觉。

分别把计算机和受试者关在两间房间,事前受试者不知道与人还是计算机对话。如果他通过对话判断不出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计算机具有人的智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计算机能够达到和人一样的表现。 图灵试验由计算机、被测试的人和主持试验的人组成。计算机和被测试的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房间内。测试过程由主持人提出问题,由计算机和被测试人分别回答。被测试人回答问题时尽可能地表明他是“真正的”人,计算机也尽可能逼真地模仿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如果试验主持人听取对问题的回答后,分不清哪个是人回答的,哪个是计算机回答的,则可以认为被测试计算机是有人的智能的。

黑箱理论 疑问:

1.问题如何设置?

时间限制?感性问题、理性问题、计算问题等等 2.人设计的程序,但程序面对的是问题

疑问:

1.主持人是否客观公正?(主持实验者是行业经验丰富的人选,还是一个知识储备极为缺乏的小孩)涉及到人的判断力。

2.被实验者中的人的角色选择?涉及到人的知识领域和逻辑判断能力。

3.结论是否可靠。即使在理想条件下计算机达到“以假乱真”或“鱼目混珠”的程度,是否就可以推断计算机具备人脑的思维功能。 4.完全的模仿秀是否能超过原主。 人机对话

人机对战(国际象棋)(围棋)

人不能确切地明白计算机要干什么或在干什么 人机合作(计算机是个纯粹的工具)

能够或者希望控制计算机在干什么或要干什么

www.daodoc.com 2.一个结构的词序是什么样的

多重定语的次序问题-大白兔-*白大兔 肥大的白色的兔子-白色的肥大的兔子 一只大白兔-*大白一只兔„„ 黏合 组合

白兔(黏合的短语)被当作一个整体来使用

白色的兔子(组合的短语)被当作一个组合来使用 定语+中心语结合密切

木头桌子:*木头红桌子,红木头桌子 木头的桌子:木头的红桌子

组合短语的词序比黏合短语的词序相对灵活。 数量/指示+属性(形状+材料+颜色) 参照系的选择问题:

蚊子在脸上-*脸在蚊子下边 小岛在湖中央-*湖在小岛周围 鱼在水里-*水在鱼四边 水里有鱼 树在山上-*山在树下 山上有树 人在教室里-*教室在学生周围 学生在操场上-*操场在学生脚下

焦点:显著物作为参照体;大小:大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高矮:高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名气大的往往会被选为参照物;价值高的往往会被选为参照物。动/静 裤衩胡同在**南边-***在裤衩胡同北边 男/女,亲/疏

A是B的夫人。B是A的丈夫 有标记/无标记

高-矮 厚-薄 长-短„„

有多高?有多厚?有多长?表示询问一般的高度、厚度、距离 总统(默认值是“男性”,“男”就是无标记的词)小总统

无标记的词

有多矮?有多薄?有多短?该询问具有某些特殊的意味 有标记的词 有标记的词往往可以用无标记的词来定义。 幸福-不幸

不高 不矮 不厚 不薄 不长 不短

男-女

张某某 王某某 李某某 刘某某(女) 默认值

女强人 女总裁 女总统 女裁判 女编辑 *男强人 *男总裁 *男总统 *男裁判 *男编辑 男同学-女同学 男厕所-女厕所

108在107左边-107在108右边 方位和时间

快进:往前放/往后放 前方到站是白石桥

后边一章是语法=下边一章;前边一节-上一节 个人中心/显著物为中心/镜象中心 3.一个结构中是否包含了特殊的虚词

4.一个结构中是否包含了词形变化(形态变化) 重叠和准重叠

VV和V一V、V了V、V一下

量词的重叠 个个争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有喜事 家家有喜事。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法的结构类型

屈折语(印欧语系,丰富的词形变化/有丰富的词的形态) 内部屈折 foot-feet(内部屈折)desk-desks(外部屈折)

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主要以量词、虚词、词序作为语法手段)汉语、藏语

粘着语:没有内部屈折,用变词语素表示语法意义,变词语素与语法意义一一对应。日语、土耳其语、维吾尔语 朝鲜语 芬兰语 复综语: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美诺米尼语)akuapiinam =akua(挪开)词根+后缀-epii-(液体),后缀-en-(用手),后缀-am(第三人称施事) 推测:hama(跳)hamapiiam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 1.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主谓句是最主要的核心句型,非主谓句与名词谓语句同样存在。主谓+动宾)禁止吸烟

2.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偏正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类型之一,属于扩展句子信息量的一种主要方式)

3.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或一部分转成名词性词语,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指称化/自指,转指是普遍的语法需求;修饰也是很重要的语法要求,动作可以成为名物的一种属性)烤(方式)白薯 烤(白薯)的是大师傅。 -ing

打人是不对的/进行研究(指称化/名物化) 4.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词语连在一起,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联合结构)

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都能够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一切语言都有语气的要求)

6.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自动]鸟儿飞;[他动](鸟儿)吃虫子 烤白薯

主语在宾语前。SVO SOV OSV 有些名词性词语可以转为动词性词语。 用虚设的成分进行替代。(疑问) 施受关系可以转换。

三、语言类型学简介(显学)

研究普遍语法和语言之间的共性,从而区分不同语言的类型。

结构主义(主流)-功能主义(逐渐主流化,功能-意念语法)-语言类型学 刘丹青

类型学作为一个学派还在于它有自己的一套成熟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范式,并据此获得了相应的重要成果。功能学者或形式学者从事的跨语言类型研究往往带有举例说明的性质,而不太讲究类型学特有的那套工作程序。“职业”类型学家的成果特别是经典性成果,则遵循Greenberg(1963)所奠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些著述首先追求语种库的覆盖面和均衡代表性,一方面是逐步扩大语种库的数量,从Greenberg(1963)的30种语言,到Keenan & Comrie(1977)的50多种语言,到Hawkins(1983)的200多种语言,再到Dryer(199

2、1999)的600多种语言和900多种语言,另一方面是通过改进统计程序来减少谱系、地域方面的不平衡(如Dryer1992)。此外,这些成果在大型均衡语种库的基础上,或者寻求无例外的蕴涵性共性,如Greenberg(1963)和 Hawkins(1983)关于1.语序的共性,或者寻求2.严格的等级序列,如Keenan & Comrie(1977)关于制约名词短语关系化的可及性等级序列(Acceibility Hierarchy),或者追求大规模的统计结果,如Dreyer(1992)通过625种语言的调查来确立3.各种句法结构与动宾结构是否和谐,或者追求全面覆盖的分类系统,如Grinevald(2000)关于4.类别词(claifier,包括汉语所谓“量词”)的分类系统。在这种范式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能够在语言普遍性方面获得最大的说服力。而功能主义学者或形式主义学者所从事的类型学研究,尽管在理论追求和洞察力方面也许有其不俗的表现,但其类型学的充分性(typological adequacy)却无法与狭义的类型学成果相比,多多少少带有“客串”的性质。凭着自身特有的范式,语言类型学业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是一个与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都有交叉、都能沟通的学派。

四、语法与逻辑 蕴涵 预设

他生了一个小孩。→

我买了一本《红楼梦》→(蕴涵)我买了一本书。

预设和蕴涵是指句子所表述的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都是从句子自身的整体意义推导出来的另外的意义或另外的一些信息,研究它们是为了研究句子外面的某些信息对句子的影响.预设可表述为:如果从命题P和命题\"非P\"都可以推导出Q,那么Q就是P的预设.蕴涵可表述为:在所有情况下P为真Q也为真时,那么P蕴涵Q.

预设和蕴涵都与特定的句法成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预设大多由定语、主语、状语等成分充当,蕴涵大体与谓语部分相对应.预设、蕴涵与特定的语义相对应.

一、什么是蕴涵?什么是预设?根据下列句子写出蕴涵或预设的句子。

1、写出下列句子所蕴涵的句子: (1)他踢了小张的腿。→他踢了小张。

(2)那个美国学生送给他一支钢笔。→1.送给他一件礼物。 2.某人送给他一只钢笔。

2、写出预设下列句子的句子:

(1)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他有哥哥。 (2)老王又来了。→老王来过。

(3)我们的生活(不会)将更美好。→我们的生活还不错。 (4)他早就不是校长了。→他曾经是校长。

主词/谓词/饰词 一般情况下否定首先是对谓词的否定。

命题(一个简单句就是一个命题,它描写了一个客观事实,可能真也可能假) 鲸是一种鱼。

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课程导入讨论:

概括是完成事物与事物在名称和类别上的区别。 男人 女人

自然科学的区分方式

语言的区分方式(在不同的场合借用不同的领域的区分方式) 水: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的分子式是H2O.开水:水温达到100度沸腾的水。 苹果梨

1.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又是一种语言能力),本质特征概括出来。

2.取舍能力。附加特征添加上去。以某个理性意义为基础合理地取舍和关注。 3.联系能力。把意义A和意义B通过各种语法方式或其他方式联系起来。 红苹果

长庚星-金星

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者

第五章 词 义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语”基本上是两个以上词的固定组合,现在一般认为的语有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俚语、行话,里边有交叉的地方,但大致还是能够区分。中央民族大学广义上可以叫“词”,狭义上则应该归入固定短语中的“专有名词”;北京比中央民族大学更像一个“词”,是因为它和普通常用词的结构更接近。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但包含的词可以多到几十万。语言的词汇是一个庞杂的总体,包含好多分支。行业用语、术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方言俚语。 字汇

一、词汇及其构成 基本词汇

二、基本词汇和其他词汇现象p156

(一)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就包括成为它的核心的全部根词。基本词汇比语言的词汇少得多,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且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印欧系语言-词根/根词) 基本词汇的特点:

1、普遍性(全民性):在共时层面上是普遍运用的

2、稳固性:在历时链条上,存在的时间长久。(人、马、车)

3、能产性: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否认基本词汇的存在(脸-面、脚-足),基本词汇理论跟语言事实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p157基本词汇的范畴

1、常见的自然现象和事物

2、生产和生活资料

3、时令和方位概念

4、最基本的性质状态(大小高矮红)

5、最基本的动作变化(走、开、关)

6、人体器官

7、数量

8、人称和指代关系(你、我、这、那)

9、常见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

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些长久(永恒)不变的基本概念,而命名或指称这些基本概念的词在不同的共时层面往往会继承下来(同时,也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动),我们将这种继承性称之为基本词汇现象。

所以,出于悖论的考虑,当代很多语言学家认为基本词汇问题是个伪命题。 一般词汇:是词汇中除基本词汇之外的集合。 1.派生和组合的。 2.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3.某些基本词汇所指的概念在后世没落后,转入一般词汇。(君、臣、妾)

二、词义及词义类型 词的理性意义(概念义)

词的形象色彩(褒贬、语体、语用) 杰弗里-利奇的观点, [英]杰弗里·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 常见的语义分为七种: 概念义, 联想义, 花,词所指称的事物越形象,联想义就越丰富。

社会义, 伦理/法律/经济/文化,父亲 妈妈 社会生活各领域中,某个词被赋予的意义。 感情义, 感情色彩。 反映义, 搭配义,和主题义

利奇(Leech,G.)在《语义学》中列出七种不同的意义: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

语义的七大类型,如:概念义、内涵义、风格义、感情义、联想义、搭配义、主题义等

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和词义的模糊性问题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苹果 红透了。 苹果 好大个儿。 苹果 被压扁了。 苹果 真好吃。

概括是完成事物与事物在名称和类别上的区别。 男人 女人

自然科学的区分方式

语言的区分方式(在不同的场合借用不同的领域的区分方式) 水: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的分子式是H2O.开水:水温达到100度沸腾的水。 苹果梨

1.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又是一种语言能力),本质特征概括出来。

2.取舍能力。附加特征添加上去。以某个理性意义为基础合理地取舍和关注。 3.联系能力。把意义A和意义B通过各种语法方式或其他方式联系起来。 红苹果

词义的模糊性

1.词义描写的多种可能性。词义描写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做到准确而清晰,也可以是一种直观的粗略的描述。不同的词典的释义事实上就是在相同中又有着不同。

2.词义所指往往是一个范围,词义只关注能够区分词A与词B,而并不关心词A与词B的实际所指范围。从单个词与客观现实的对应来看,就体现出一定的模糊性。 早晨/中午 一个具体的时间,譬如11点59分,你不可能既叫它“上午”,又叫它“中午”。这是词义在模糊中不可逾越的界限。

3.词义有自身的核心特征,但没有特别的边缘和界限。 4.科学术语追求定义的客观与精确,往往一门学科就建立在某几个基础概念的定义之上。“数”在一般的语言领域中与在数学中的定义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四、语素义和词义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

本义 派生义(引申义) 中心义(基本义)、常用义

引申的两种方式(隐喻/换喻;直接引申/比喻引申;相关性引申/相似性引申)红(颜色)-红(人)受宠信/比较出众、出色、醒目

小姑娘的脸像苹果一样。 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琴声甜甜的。 换喻的不同情况

1.材料→成品(pen,羽毛→笔) 2.特产→产地(china,瓷器→中国) 3.部分→整体(bureau,毛布→办公桌→办公室→厅) 4.工具→活动(铲,名词→动词;电,现象→电击) 5.产地→特产(茅台) 6.驻地→人(方丈) 7.感觉A→感觉B(辛酸:味觉→心理感觉)

形成了某种现实上的联系,比喻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或几种特征上的相似。

三、同义词和反义词。

同义词: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词。所指相同,理性意义相同。 1.等义词(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借词/古语词)剪刀-剪子(构词方式不同) 2.近义词

具有共同意义成分的非同义词:

1.A包含B,A是B的上位词(人→孩子;蔬菜→白菜) 2.A与B构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房子→屋子;桌子→抽屉) 3.A与B构成序列的关系(

1、

2、3,数词序列;甲乙丙;中尉、上尉;助教、讲师、教授)

4.主题词群(颜色词;亲属称谓词群;表手部活动的词群,拍、掐、挠、抓、打、捏、擦、拔)

同义词的概念义、感情色彩、搭配、用法、场合、语源等等方面的分析。

多义词的某个意义(义项)与另一个多义词某个义项同义,并不意味着两个词完全同义。 老-死 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非A即B,那么A、B构成绝对反义词。(男-女/正-反/内政-外交) 相对反义词(极性反义词):B非A,A非B,但非A不一定B,A、B构成相对反义词。 如果词A和词B拥有一个共同的反义词C,A与B是否是同义词? 成功-胜利 进步-前进→后退 →失败

在某种规则下竞争失败。(胜利→失败) 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没有成功。(成功→失败) 胖-宽 瘦

三、义素和义场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普通话

吃→固体食物 喝→液体食物 抽/吸→烟

“喝”和“吸”后起,分取了“吃”的一部分搭配,但是,在“吃”意义中还保留了一些残余。

吃奶;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酒席;吃药/喝药() 做、干、办、弄、搞(泛义动词) 卫生 革命 满月 做/作() 具体/抽象

二、词义与语境

三、“言内意外”和词义的组合与运用。 狂狷黄健翔(狂妄、自私、狭隘)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第十三》 (释义:如果找不到“中行”的人为友,就与狂狷者交往。狂者敢做敢为,大所有为;狷者清高自守,有所不为。) 相互的谅解和达成协议 言-意之别 文 笔之辩

课程导入讨论: 材料1 卧梅又闻花 卧枝绘中低 遥问卧石水 卧室透春绿 材料2 英国机场寻人启示

http://www.daodoc.com/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文字究竟能对语言产生多大的影响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了解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文字改革的原因与基本方向;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语素化:一个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语素或一个词。

定型化:每次都用同样的一个图形来记录同样的一个语素或一个词。 图画记事就转化为真正的原始文字→象形文字 结绳、刻木是雏形,而图画记事是原型。 对159图的说明 1.不是文字 2.描写的是一个故事(场景),而非一个语素,在这个场景中运用的象形符号与原始文字非常接近。但这些符号是不可分拆的,而且在其他类似的场景中可能是不可移用的。既非语素化,也未定型,更重要的是,它形成的是一个平面的图案,而非一个线性的语言表达模式。

3.我们从图中发现的跟原始象形符号非常接近的元素,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字。也有可能只是一种临时的表达手段。因为到了近代以后,很多没有文字的语言已经不再具备自然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近代没有文字的语言的文字通常借用既有的拼音文字,或者在既有的拼音文字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些相应的字母。

二、文字的发展

从造字的角度考察: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英语/英文/英文字母:表音-音位文字/字母文字 日语/日文;谚文:表音-音节文字 汉语/中文:意音文字/语素-音节文字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简化:简化与规范化(推广简化字,规范异体字)

拼音化:汉字有汉字的优点,拼音化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而非文字改革的方向。 信息时代对于汉语和汉字的影响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客观的二元,文言文时代,书面语和口语严重脱节;口语化的书面语(当前的特色)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

54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是一场典型的书面语改革的全面运动。文化、教育、文字、语言。是书面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值得去解剖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欧洲国家的拉丁文时代,跟中国的文言文时代非常接近的一种状况,书面语与口语严重脱节。日语和朝鲜语借用汉字,这是一种文字的借用,实际上与拉丁文和文言文不同,并不完全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汉字是象形文字是个错误的观念。原始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汉字发展到今天之后从理论上讲也是表音的,是一种意音(语素-音节文字)

文字 口语 书面语 1.借助于文字所呈现出来的书面材料。 2.与口语对立的一个概念。

A.受教育者显示自身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方式

B.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在逻辑性和谋篇布局上比口头临时的说话更A。

课程导入讨论:

广东话-北京话的语音差别大于英语-德语的语音差别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语言;了解语言发展的特点;认识语言的分化与统一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发展与语言规范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综述 1.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细致复杂。(一个单一语言集团的发展,理想状况)

2.不同语言系统由于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会带给?弱势(文化、经济)语言带来巨大的变化,同时,?强势语言也会受到诸多的影响。

“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氏家训·音辞》) 中心语言,外围语言 形成了汉语众多的方言

清末民初,西风东渐

弱势语言 形成了现代汉语

同质的语言→分化 异质的语言→相互影响和融合

二、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a汉语的双音节化:(语言现象) 语言材料 1.浊音清化(声母和声调的减少)、辅音韵尾消失(入声消失)→音节数量的减少,音节结构的简化

2.新事物、新概念需要词汇进行表达,词汇的扩张。(论证过程) 利用双音节化来解决这个矛盾。(解释和论证)阐释 b藏语出现声调:(语言现象)

c语音演变引起的连锁反应(推论/假设)

三、语言发展的特点

面的渐变与点的突变相结合 渐变性 不平衡性(语言发展)

词汇(最敏感)词义 语音 语法(最稳固)修辞 ?语用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语言分化的原因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政治需求

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几种语言之间如何来看待: 广东话-北京话的语音差别大于英语-德语的语音差别

政治、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原因来综合判断地域方言变体和亲属语言。

二、社会方言 行业用语(行话)、黑话、俚语、术语

年龄变体、性别变体、职业变体、专业变体

四、地域方言 同语线 方言岛

1.有什么语音特征。有卷舌音,jqx的分化,四个声调、没有入声 2.没有什么语音特征。无浊辅音(塞音)‖有浊塞音,非北方方言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历史比较语言学 1.亲属语言的定义和谱系分类的方法 2.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印欧语系、汉藏语系

日尔曼语族、拉丁语族、斯拉夫语族、梵语族 侗台、苗瑶、藏缅、汉

系属不明的语言:朝鲜语 日语 3.汉藏语系的特点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区别

言文一致,书面语改革(文学家、政治家) 推广民族共同语。(语言学家) 1.雅言、通语(四方之通语)、官话、天下通语、国语、普通话(口语层面的共同语的雏形或真正的民族共同语);文言文、白话文(敦煌曲子词、蒙古秘史、朴通事、老乞大,比较有名的早期白话文书面材料;笔记小说、诗词歌赋)

2.不同的语言之间的统一(人工语言、混合语)

二、共同语

通用语和共同语的对比以及各自的定义。 哪些因素影响到共同语的选择。 政治因素:北方话成为汉语共同语 经济因素:伦敦方言成为英语共同语

文化因素: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语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国语(官方语言)

三、共同语的规范 重点论述的问题 1.法律角度(《语言文字法》) 2.教育角度(九年义务教育/推广普通话) 可操作性,理性,强制性 3.社会经济文化角度 引导-舆论引导、利益引导 4.标准制订的角度

课程导入讨论:

佛教外来语对汉语文化与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借词=外来词

意译词(→仿译词) 国际通用术语(转写) 音译+意译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

四、融合的过程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 克里奥尔语 社会语言学评述 陈原

课程导入讨论: “卓(zhuō)见” 还是“卓(zhuó)见” ■谢仁友

仔细研究一下《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和《修订稿》,就会 发现,其中个别音的审定,确有“我辈数人,定则定矣”的情况, “卓”与“拙”的定音就是一例。“卓见”和“拙见”,在《初稿》 里都是zhuōjiàn;而在《修订稿》里则是:卓zhuó(统读),于是 “卓(zhuō)见”成了“卓(zhuó)见”。按照古今语音演变规律 和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制定的审音原则,“卓”和“拙”一样,都应该 读zhuō,但在《修订稿》里怎么又改了呢?解释是:“拙见”自谦, “卓见”赞人,意义迥别,为方便言语交际而改之。

如此“硬改”者还有“癌”字。“癌”是一个形声字,从ʹ(yá n)得声,按理应审定为yán,民国时的《国语辞典》即是如此。然为 何在《初稿》中就毫不犹豫地改定为ái呢?答曰:“癌”若定为yá n,则与“炎”同音,“胃癌”与“胃炎”不可不分,请设想:若病人 只得了“胃炎(yán)”而医生告诉他得的是“胃癌(yán)”,岂

不吓得他头冒冷汗、心中凄然?于是参考吴方言“癌”的读音ngái, 折合成北京话为ái,由此敲定。不过,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现 在还真没有人读“癌”为yán了!

人为地“硬改”字音,并不是都能如此成功。曹先擢先生曾举了 个例子:氰,50年代为了避免与氢同音而改读qíng,现在辞书中也标 音为qíng,但实际上,人们口头上读qīng的更为普遍。这是否因为 “氰”字使用频率较低,偶尔用之便易犯“认字认一边,赛过活神仙” 的老毛病呢?台湾《重编国语辞典》倒是乖巧,索性顺其自然地标为 qīng了。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语的替换

三、词义的演变

方言、亲属语言、文字、韵文(韵书)、借词(外语借用本族语、本族语借用外语的对音材料) 《诗经》(韵文集)时代代表着上古音 《切韵》(韵书)时代代表着中古音

在研究语音发展的时候,相互映证是最重要的方法。

录音材料

过去的语音材料是“有类无值”,我们可以推断出两个音属于不同的或相同的音类,但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音值。引入历史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今天的音值来构拟过去的音值。

历史比较语言学提供了对过去的音进行构拟的理论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语音对应规律 原始母语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乩、战、贴、粘、阽

声旁“寿”组成的“筹”读chóu,“涛”读tāo即是。 等、待、时、诗、侍 从寺得声 A.使用了同一个声符而已。 “等”:上古端母蒸部; “待”:上古定母之部。

从声母上看,端—定旁纽;从韵母上看,正是之—蒸之间的阴阳对转。这在上古形声字构成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只不过后代语音演变看不出来了而已。

B因为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和寺院的性能有关。比如,寺院修行的人们打坐等待往生。《心经》上讲:无等等咒。意思是说,修习《心经》是不用等待的修行。服侍人需要等待别人的需要和召唤。寺院修行就是等待佛菩萨的需要和召唤。

C“寺”的金文从“止”从手,会意字,即抓住其脚的意思。因此,至少明显包含有“持、待”这两个字的概念。“ai\\i”本是音源相同的,所以,“待”可说等于“寺”。 至于“等”,它的本义应该不是等待的意思,而是均等、等分之意。但我怀疑它不是许慎所说的指竹简,而是指称物的等,即后来所造的同音字“戥”,戥上均匀的刻记如竹节,所以写成“等”;因此,“等”是一个会意字,“寺”并不仅仅表音,而是表示抓持的意思,因为称量物体时,要抓持等身。等待的概念当是从称等时的要稍作停留才能称准而来的。

D“寺”,上古邪母之韵; “止”,上古章母之韵; “之”,上古亦属章母之韵。 前两个字和“等”“待”都有语音上的同源关系。 至于“之”和“止”,在甲金文中好像有异体关系,隶变之后二字分化。这一点希望搞古文字的先生加以指正。

最后说说土木真先生的意见: 从时间顺序上看,“等”、“待”、“寺”都是上古就已经产生的字,《诗经》里都有吧?它们共同的声符“止”更是早在商周时代甲骨、金文中就广泛出现了。而佛教传入中国是东汉初年汉明帝时代的事情,距离这几个字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已经过去好几百年啦!您连最基本的时间顺序都搞错啦!

您说“从汉字里得到佛道儒、中医、气功等文化的痕迹和解释。”我还可以接受,但是您在前一个帖子中分明就是反过来用的:是试图“从佛道儒、中医、气功等文化的痕迹里得到对汉字的解释。”这就不大可靠了!

,「寺」的意思本來跟佛教沒有一點關係吧!寺的本意主要是「侍奉」「伺候」,因而具有等待的意思。「寺」後來多用作服務宮廷的官署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等等。

佛教傳入中國時,名稱沒有一定。直到唐代有了中國第一個官辦的佛教機關--「白馬寺」(由於是皇家供奉的,屬於宮廷服務機關,故而稱寺),以後才約定俗成,逐漸統一稱佛教機關為「寺」。

E要正确理解“寺”字,可以参照“蒦、尃”,前者以手抓鸟,义近于“獲(获)”;后者以手抓蝙蝠,义近于“缚”;它们都是构型相似,意义相近的字,都含有“执、持”的意思。“寺”之“止”,是用脚趾这一局部的象形代替整体的鸟而已。

“寺”的跟“寺庙”有关,虽然是佛教传入以后,但不是偶然的采用。因为我国古代,至少在周,已经有“寺人”制度,这种寺人是从巫师里分工出来的,专门负责在祭祀时唱念颂诗——“诗”即寺人之言;他们地位较高,为保持神圣,是被阉割了的——后来便演化成了宦官。寺庙里的和尚尼姑是不能结婚生子的,与寺人差不多。

而寺人的被称为寺,我想其原因在于鸟被抓时,声嘶力竭的样子与寺人颂诗时的样子相似。

F先秦拟音 寺 zjәg 待 d‘әg 等 tәŋ

在先秦时代,这三个字发音有些相似。 在含义方面“寺”有伺候的意思,“待”有等待对待的意思。

语源探究与右文说等的讨论 本义 引申义 形声字

取: 取耳 取妻 娶 \"取\"声符兼义 解: 解开 解怠 懈 \"解\"声符兼义 再如: 惛:日不明为昏,心不明为惛.驷:一车所套四马.诽:以言非毁人.鳊:身体扁的鱼.辆:车的单位,因古代车两轮而得名(古书多以\"两\"表\"辆\").由此可见,只有为分化引申字而通过加义符构成的形声字,声符才具有示源功能.具有示源功能的声符,对人们认识形声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来源和词义特点,有重要的作用.

期末复习要求及综合分析题示例 1.术语运用准确。 2.逻辑性强

试讨论汉语普通话中中元音音位分析的多能性。

描写性的论证 我认为:

试举例说明词义的模糊性。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概说.

语言学概论教案(优秀)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
语言学概论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