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2020-03-02 12:32: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四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属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项目,包括应收销货款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以及预付购货款(预付款项)和其他暂付款等。 注:应收款项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一年或一个正常的营业周期内变现或收回的资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是速动资产的组成部分) 1.应收预付款项及其计价

1.应收及预付账款: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

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提供商品或劳务所形成的)和其他应付款(销售业务以外发生的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预付款项(获取非货币性资产和劳务耗用的权利)和其他暂付款项(如:存出保证金、备用金) 2.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计价:本来应该以贴现值计价,但由于现金回流时间较短,日期不确定,依照重要性原则,可忽略不计;又根据谨慎性原则,要确认和计量坏账备抵(即用可实现净值对其计价)。

对于我国而言:以历史成本计价,并对应收账款计量坏账备抵,即按可实现净值来计价。

2.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营业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还与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有关。 ①与营业收入的确认有关:一般以商品已售出、劳务已供应,企业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作为销售成立营业收入实现的标志。 ②与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有关:

a.在交款提货的情况,以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或现金的方式支付货款,实现“钱货两清”,不形成应收货款。

b.在赊销商品的情况,以商业汇票,则以应收票据加以确认:如果不以商业汇票而以约定的其他方式付账款的确认为应付账款。

c.对于先发货后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情况下,采取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方式,确认为应收账款,用汇兑方式,也确认为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的计价:计量已确认的应收账款的金额和应收账款的到期值(即可以回收的账款)(注:一般以销售成立的价格计价,但对于由于销售折扣与折让及坏账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 ①销售折扣: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

a.商业折扣:在出售商品时从价目表的售价中按固定的比例扣减的一定量价款。应收账款应按扣减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售价来计量。

b.现金折扣:企业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是为了鼓励购货单位及早付款,而从售价中根据实际付款情况按不同的比例扣减相应数量价款。(如:2/10:十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1/20:10天以上20天以下付款,给予1%的折扣)

【注】计量应收账款入账的数额一般有两种方法:总价法(将未扣减现金折扣的价款数额作为实际售价,已确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和净价法(把已扣减现金折扣后的价款数额作为实际售价,具以确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总价法和净价发的优缺点:总价法可以较好地反映销售的全过程,但往往会导致应收账款的高估。而净价法不会导致应收账款的高估,但是核算程序比较复杂.我国的会计实务对现金折扣采用总价法计量} ②销售折让:企业的商品销售以后,由于商品的品种、质量不符合购货单位的要求或其它原因,事后发生的需要对购货单位给予额外的折让。(如果发生销售折让,如数冲减应收账款和商品销售收入;如果发生销货退回,则按原实际售价冲减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

3.应收账款的核算:设置资产类的“应收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在“应收账款”账户下,应按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设置明细账户。 特别的:对于应付增值税是否享有折扣,需要由双方协商。 4.坏账损失的核算:

①坏账损失的确认: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确认坏账损失应符合的条件: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偿债义务(一般超过3年)且具有明显特诊表明无法回收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特别的是: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并不代表已放弃了追索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②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a.直接转销法:优点:账务处理简单且实用;缺点:将以前期间赊销商品引起的坏账损失在本期应业务收入中抵消,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在实际发生坏帐前会有大量陈账、呆账常年不处理,高估了应收账款价值,虚增了利润,不符和可靠性和谨慎原则。

b.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金,待坏账实际发生时,按实际损失冲销坏账准备金。 目的和作用:将不能收回应收款项而引起的损失及时预计列入期间费用,合理配比,以正确计算利润;可以按照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来计量应收款项,使其接近于未来实际可回收的金额。

方法:销货比率法:以赊销金额的一定比率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由于坏账与现销无关,因而采用赊销总额为基础估计坏账较为合理。但由于其可能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而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及时加以调整)

账龄分析法:根据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优点:简单实用,能比较直接的表明应收账款的估计可变现金额;缺点:坏账损失不能反映其应该归属的会计期间,各期损益的计算不够准确) 应收账款余额比率法:原理与账龄分析法相同,所不同的只是为使核算简便而利用一个综合比率来进行估计。因此优缺点与账龄分析法相同。 对于存在大量应收款项的企业,在计提坏账损失时,应当先将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区分开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损失。

会计坏账计提方法一经确认,不能随意更改。

三、应收票据:

1.票据:信用支付工具,包括支票、本票和汇票。

本票:出票人承诺在指定日起由本人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由银行签发的称银行本票;由企业签发的定期本票也称期票。 汇票: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付款,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又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远期的商业汇票经付款人在票面上签章承诺到期付款的,称为承兑汇票,又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票据按是否能立即实现:即期票据(不用记入应收票据)和远期票据(需计入应收票据)。[还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 2.应收票据的核算:

鉴于应收票据受到契约保护,如果企业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无法收回票款时,则应将其转入应收账款,一并计提坏账准备。不用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

3.应收票据的贴现:唯一需要注意的实施贴现息的算法。(看作向银行贷款所付的利息)

计算公式: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实收金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票据到期日的确定:按月或日计算。按月计算应以到期月份与出票日同一天为票据到期按日计算是以实际天数扣足计算,一般出票日和到期日只算一天。

贴现期:我国规定按贴现期到汇票到期的前一天计算。

负差和正差:负差:票面利率低于银行利率,贴现期较长; 正差:票面利率高于银行利率

应收票据有两种情况:不带追索权和带追索权。

不带追索权,贴现后直接冲销应收票据;带追索权,贴现后票据上的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一般确认为金融负债(短期借款)【我国,因为银行履行偿还能力较高,一般采用第一种。】 凡票据转让都需要经过背书手续,如果付款人到期不能兑付,背书人负有连带责任。

四、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1.预付账款;企业因购货和接受劳务,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按实际付出的金额入账)

对于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直接将预付账款计入应收账款的借方。此外,对于由于供货单位破产或撤销等原因导致预付账款无法获得所购货物,则应将原预付款项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2.其他应收款: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或暂付款项。

包括:应收赔款;应收罚金;出租包装物的出租金;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房租、水电费、医药费);利润;存出的保证金;预付给内部单位和企业的备用金。(按实际发生额入账)

3.备用金:企业预付给职工和企业内部有关单位做差旅费、零星采购、零星支出等用途的款项。(一般在其他应收款账户下设置备用金,在按使用备用金的单位和个人设置明细账户)

特别的:对于定额备用金:对常使用备用金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定额预付制,一次预付登记入账。报销时无需经过备用金账户,直接报销。根据规定的报销数付给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实行定额预付制,除收回备用金或备用金定额变动外,账面上的备用金常保持固定的余额,即核定的备用余额。

第四章 货币资金和应收及预付款项

3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04、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和预付款项

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3)

企业财务会计应收及预付款项

(财经)(应收及预付款项)练习题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练习题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练习题

《第四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doc》
第四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