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怎样做研究》有感

2020-03-03 14:11: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刘旭《教师这样做研究》有感

双流县西航港小学赵兴蓉

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者,在平时的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听说要做课题研究,很多老师就有了畏难情绪,觉得作为一线老师,每天要忙着批改作业、备课,还要完成学校下达的各种各样的任务,以及应对家长们近乎苛刻的要求。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哪有时间做研究,再说,搞科研是很难的,应该是专家们的事。大家产生这种情绪并不奇怪,因为,为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我们的确很忙,很辛苦。但是,这只能说明老师们对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认识上还有偏差。在拜读了刘旭老师的《教师这样做研究》一书以后,我对课题研究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课题研究其实就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用来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课题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首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其次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大有裨益。我们不但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回头看路。把路走好。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养成了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并勇于探索、实践。通过课题研究,大家还能学会许多本领。如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课件,编写教材,撰写论文等。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所以概括起来说,一线教师做课题的必要性就是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那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是选题。虽然说“问题即课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花一段时间去研究,只有对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帮助的、现实的、棘手的、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本身能够促进工作状况的改变,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成长,这样的问题才能成为教师研究的小专题。这样的问题需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场景中去发现,从教育活动的细节中去捕捉,从观察与思考中去体悟,从自身工作的需求去选择。

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教育反思。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及行为跟进。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研究状态,因此,教师在反思之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案。由于教师做的一般是小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性研究,所以调整研究方案的过程,同

时也是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水平的教学质量的过程。

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有感

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读《怎样做创新教师》有感

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

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 》心得体会

读《怎样做小学教师》有感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怎样做研究

《读《教师怎样做研究》有感.doc》
读《教师怎样做研究》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