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20-03-03 03:30: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主题

课程改革实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

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即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低效的或无效的。 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应该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当我们观摩某个优秀教师上课时,常被他那精湛的讲演艺术所折服。材料的呈现、板书、提问等教学活动的安排,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但那究竟是不是有效教学呢?那只能算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有效教学并非只是有效讲演,关键还要看学生是否真的动了脑筋,思维是否活了起来,否则越是设计的过分精致的课,反倒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窒息师生的灵性。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局面,究其原因,是语文课堂缺乏有效性。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具有有效性呢? 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语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清晰的教学思路应是有效教学的首要特征。

二、教师讲授需把握分寸

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的太深太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恰当的讲,还要注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根据维果茨基的学习潜力理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示才华。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三、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划一的或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课文作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的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课文,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课文情节或人物作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功利的。学生思考的过程——包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提问、引导等——才能真正有助于智育,也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

四、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跌宕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等构成美好的意境都需要教师的发现,更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也获得发现。让学生因美识文,即通过剖析课文中语言美、形象美,从而收到认识的效果。学生因审美活动产生对课文、对语文教学的兴趣,智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这种活跃性,能够凭借审美活动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得到延续和强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品位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知作者塑造的形象,让学生获得审美知识,进而陶冶他们爱美的情趣,并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尤其是艺术作品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五、有效教学应倡导朴实的教风

当前,教学中形式主义仍然存在,如不需要讨论的也要分组讨论,不需要用电教手段的也要用,不根据学生实际照搬教参规定的授课时数等。这样的形式主义,只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有效教学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倡导朴实的教风。所谓“朴实”,指的是课堂气氛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上的纯朴无华,不耍花枪。教师应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朴实,无疑是克服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一剂良药。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这样,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局面得到改观便指日可待了。

主要参考书目:

1、《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组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聚焦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推荐)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浅谈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doc》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