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3

2020-03-03 09:58: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在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背后,正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它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是(

) ①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 ③我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某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人苑、论语书卷夫子园、名言警句文化长廊„„最让人难忘的是道路的命名:爱生路、尊师路、弘德路、孝母路„„若以此为素材写一篇宣传报道,你认为最适合的关键词是(

) A.深远持久 发扬传统 立足实践 B.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 熏陶情操 道德修养 D.博大精深 色彩斑斓 文化竞争

3.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反映了(

) ①加强文化融合,能促进文化趋同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共促文化繁荣 ③不同文化可以平等交流,互相借鉴 ④文化对经济社会有积极的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5年7~10月在英国举办了“创意中国”中国文化季活动,这有利于(

) A.传播中华文化,消除文化差异 B.汲取世界各国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C.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文化渗透 D.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5.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需要继承

第页

1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形式不断嬗变。文学形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

) A.取决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B.由文人墨客主导 C.受教育普及程度的影响 D.由朝代更迭决定

7.《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 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④文化创造活力能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扶”的甲骨文

(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第四次修纂工作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国家重视史书典籍的修纂工作是因为(

)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史书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史书典籍记载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全面继承,开拓创新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1.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这体现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这些特点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第页

2 明演进的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5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③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④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4.如今,圣诞节在中国的地位明显提高了,这从众多酒店提供“圣诞大餐”、一些旅行社开发“圣诞游线”、部分演出公司推出“圣诞狂欢”等可以看出。上述现象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博采众家之长 ③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 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16.“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

) 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公里,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

) ①缘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印证了社会主义与爱国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8.2015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通过英雄的事迹,让广大青少年更深刻的铭记历史。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关键 ②民族综合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民族精神有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④民族精神是我们自立世界的精神基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2015年9月3日,我国通过阅兵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孕育的第页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救亡图存、民族解放为主题,以自强、团结、牺牲、坚韧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抗战精神。弘扬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是(

) ①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的集中表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有人说,一座城市的精神是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共同气质和价值取向,而这种气质又决定了这座城市会有什么样的成就。290多万名北京市民投票选出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就彰显了这种气质。作为城市精神,“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及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这说明(

) ①“北京精神”是新时代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决定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③“北京精神”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区域特性 ④“北京精神”是植根于人民实践的、超越时代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如下:

请指出图

1、图2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并说明这种设计的文化意义。(12分) 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有悠久的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材料二 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活动。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第页

4 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4分) 2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与时俱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精神是旗帜,中国精神是向导!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弘扬中国精神。(12分) 第页 5

答案解析

1.A 2.C [校园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C最恰当。] 3.C 4.D 5.D 6.A 7.A 8.B [从材料中扶字的甲骨文可知,汉字出现很早,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及蕴育的相互扶持的传统美德。故选②③。①错误,只有先进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9.D [②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10.A 11.C 12.B 13.B 14.C 15.C [①③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精神,②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精神。] 16.A 17.C [③错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错误。]

18.D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民族精神有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③当选;①不选,民族精神不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关键;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②说反了;④当选,材料表明民族精神是我们自立世界的精神基石。]

19.B [根据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立足于现实思考其意义,②③正确。①④强调的是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C 21.(1)两图中蕴含着中国传统书法、汉字、印章(篆刻)等中华文化元素。(回答出2个元素即可) (2)文化意义:①借助奥运会平台,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魅力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点回答)②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强调创新或发展即可) 22.(1)①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是历史的产物,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交融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③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社会文明能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深化。

(2)①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的表现。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③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正是因为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23.(1)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第页

6 (6)人人都应该成为中国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第页 7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学生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卷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月考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3、4单元复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最新

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卷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3.doc》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